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威仪门¶
威仪门¶ 第 368c 页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卷中
菩萨戒弟子云栖寺沙门 袾宏 辑集
云居山真如寺晦山沙门 戒显 订阅
寓黄山慈光寺石树沙门 济岳 汇笺

* 威仪门

【【笺】威仪门者。正显上篇戒律门之文也。威者。威以
德见。非匹夫匹妇卤莽之威。及作威做势之威也。
仪者。仪以行见。非消沮闭藏之仪。及胁肩谄笑之
仪也。门者。自藏中沙弥十戒。并威仪一卷内。载四
十二事之门。今云栖列二十四条。不啻威仪三十
礼仪八百。约而言之。惟一心行。何则。心为功曹。诸
体皆从使。功曹若正。从使亦正。是故心不妄想。心
威仪也。身不妄动。身威仪也。口不妄言。口威仪也。
其馀诸根不妄。而威仪亦复如是。当知六根门头
一动一静。何处不是威仪。如香严声色外威仪是
威仪门¶ 第 369a 页 X60-0369.png
也。
菩萨善戒经。四威仪。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
行若住。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
其劳苦。非时不坐。非时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
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
仪。是谓四威仪。一。行。谓举趾动步。心不外驰。无有
轻躁。常存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二。住。谓非时
不住。若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
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三。坐。谓跏趺宴
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
而坐。四。卧。谓非时不卧。调摄身心。或时暂卧。则右
胁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
波罗蜜多
经。如来行步。进止仪雅。其犹鹅王。如来行步。威容
齐肃。如狮子王。
晁文元公七审。第一。一切妄念能
消否。第二。一切外缘稍简省否。第三。一切触境能
不动否。第四。一切语言能慎密否。第五。一切黑白
灭分别否。第六。梦想之间不颠倒否。第七。方寸之
间得恬愉否。常书座右。四威仪中。时自考校。以警
惛愦。以代曾子三省之仪。道力浅深。以自审知。】

「佛制沙弥。年满二十。欲受具足戒时。若问不能具
对沙弥事者。不应与具足戒。当云卿作沙弥。乃不
知沙弥所施行。沙门事大难作(详载敬大沙门)。卿且去熟
学。当悉闻知。乃应受具足戒。今授卿具足戒。人谓
佛法易行。沙门易作。故当先问。」

【【笺】世间男子年满二十。在成人之列。孝弟在躬。出
威仪门¶ 第 369b 页 X60-0369.png
世间男子年满二十。伟然僧相。当为大比丘事。若
沙弥年满二十。不发心进具戒者。和尚阇黎应开
导发心。若三劝不发进戒之心。不应与共住。与共
住者。非和尚。非阇黎。若沙弥要求进戒者。应审是
沙弥戒相。及所施行事。若沙弥不知不识。且令熟
学。然后许可。
徵。沙弥将受比丘大戒。当学比丘大
事。何必琐琐问沙弥中事。
训。上篇不云乎。律仪为
比丘戒之阶梯。乃菩萨戒之根本。若根本培之不
深。枝叶花果安得茂盛。其犹掘乾土而思甘泉。无
有是处。故沙弥律仪。不可不深究也。】

「以下条则于沙弥威仪诸经。」

【【笺】藏中有沙弥十戒经。沙弥十戒并威仪。沙弥仪
轨颂。沙弥尼戒经。沙弥尼离戒文。】

「及古清规(百丈禅师著也)。今沙弥成范中节出(笑岩月心老人著也)
又宣律师行护律仪(宣即南山圣师所著也)。虽诫新学比丘。
有可通用者。亦节出。良以末法人情。多诸懈怠。闻
繁则厌。繇是删繁取要。仍分类以便读学。间有未
备。从义补入一二。其有乐广览者。自当阅律藏全
书。」

【【笺】指月。栖贤湜。性高简律身。动不违法。暮年三终
藏经。以坐阅不恭。则立诵行披。南公少年从之。故
取法。尝曰。栖贤和尚。定人天中来。藏经。乃佛祖命
脉。阅藏经。即能通佛祖命脉。即是佛祖应身。今之
为僧。不闻藏经名字。而终身无憾者。不知何以自
威仪门¶ 第 369c 页 X60-0369.png
处。】

** 敬大沙门第一

【【笺】梵语沙门。具云沙迦懑里。华言勒息。亦云桑门。
涅槃云善觉。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识心达
本源。故号为沙门。即弘宗演教。德行兼美。诸善知
识也。
大方广宝箧经。离诸经聚。故名沙门。沙门有
四。一。胜道沙门。禀佛出家。能灭贪嗔痴等烦恼。得
證胜道故。二。说道沙门。巳调伏贪嗔痴等烦恼。而
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佛道故。三。坏道沙门。谓
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妄称梵行故。四活
道沙门。能调伏贪嗔痴等。勤修正行。所有善法。堪
能生长智慧命根故。第一者。梵网十重以杀戒为
第一。此律仪亦以杀戒为第一。梵网四十八轻以
不敬师友为第一。此威仪亦以敬大沙门为第一。
故律仪日用。为菩萨戒之根本。不言自信矣。此下
引證诸经。为发明敬字也。
方广大庄严经。佛法如
海容纳百川。四流归之。皆同一味。据戒前后。不在
贵贱。四大合故。假名为身。于中空寂。本无吾我。当
思圣法。勿生憍慢。
普耀经。难陀出家。礼家仆优波
离。大地为之震动。
梵网。若佛子。初始出家。未有所
解。而自恃聪明有智。或恃高贵年宿。或恃大姓高
门。大解大福。大富。饶财。七宝。以此憍慢。而不咨受
先学法师经律。其法师者。或小姓年少。卑门。贫穷。
下贱。诸根不具。而实有德。一切经律尽解。而新学
威仪门¶ 第 370a 页 X60-0370.png
菩萨。不得观法师种姓。而不来咨受法师第一义
谛者。犯轻垢罪。
◎既得戒巳。生孝顺心。恭敬心。见
上座和尚阿阇黎。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
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嗔心。不
起承迎礼拜。犯轻垢罪。
四分。沙弥应以生年为
次第。若生年等者。应以出家为次第。注四姓舍家
入道。同为释子。不得复论种姓。比丘体是僧宝。专
尊戒腊。岂应更计生年。故虽百岁沙弥。亦当敬初
受戒比丘。如法华父少而子老。义同。
指月。云门问
曹山。如何是沙门。山曰。吃常住苗稼者是。曰便恁
么去时如何。山曰。你还畜得么。曰畜得。山曰。你作
么生畜。曰著衣吃饭有甚么难。山曰。何不道披毛
戴角。门便拜。】

「敬大沙门偈 若见沙门(此句。重在见字。当作敬字观)。当愿众生。
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笺】华严净行品。因智首菩萨。所问一百十问。文殊答
一百四十一偈之一也。其日用所行何事。即随事以
发行愿也。华严大义要于事上见理。理事双通。方得
入事事无碍。毕竟止息。唯大涅槃。调柔寂静者。法华
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淡薄是也。毕竟第一者。威仪寂
静。为世出世间之导师。故曰第一。】

「不得唤大沙门字。」

【【笺】古人不敢称大沙门名字。以所住山头尊称之。如
南岳百丈等是也。今之后生。开口撤呼尊宿名字。损
威仪门¶ 第 370b 页 X60-0370.png
福良多。不可不知。】

「不得盗听大沙门说戒。」

【【笺】佛制黑白月。诵戒羯磨。或作如法僧事。一切不得
盗听。盗听者。与五逆同科。永不许受比丘戒。
徵。众生
堕恶道。一闻佛法。便得拔苦。云何听戒。不言生福。而
曰盗者。何也。
训。未受戒者。如蒙童未定之天。宜深畜
之。故不使与作如法僧事。如法者。有不如法者。向如
法僧前宣罪悔过。还得清净。若未受戒。听之。如以利
刀。斩其信根。即断将来佛命。故曰与五逆同科。盖不
止判盗而巳。】

「不得转行说大沙门过。」

【【笺】沙门有过。自有沙门举。沙弥不应说。
成范。设有说
者。当善遮护。永嘉云。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
莫测。固不可以小智窥其大用也。
师法颂。常慕于师
德。不应窥小过。
善恭敬经。师实有过。尚不得说。况当
无也。若有比丘。于其师边。不恭敬者。我说别有一小
地狱。名为椎扑。当堕是中。堕彼处巳。一身四头。身体
俱然。皆繇往昔骂辱于师。舌根过故。恒食屎尿。舍身
巳。常生边地。具足恶法。毁谤沙门者。请看是经。】

「不得坐见大沙门过不起。」

【【笺】寻常见尊长过。必先起作礼。谦下问讯。况见大沙
门到。肆坐不起也。大沙门者。佛祖后裔。轻慢沙门。即
轻慢佛祖也。】

「除读经时。病时。剃发时。饭时。作众事时。」
威仪门¶ 第 370c 页 X60-0370.png

【【笺】读经时。如对佛语。坐时。如宝塔相似。故不须起。病
时。应以调摄为事。不以起立为礼。剃发时。受持偈咒。
兼之利刀在手。故不须起。饭时。三匙五观。正命受食。
若起立。不成斋法。故不须起。作众事时。若起立。妨常
住事。故不须起。】

「行护云。五夏以上。即阇黎位。」

【【笺】五夏。即五年也。阿遮利耶。略云阇黎。唐言轨范。

提资粮论。阿遮利夜。随言正行。
南山钞。能纠正弟子
故。
四分律。五种阿阇黎。一。出家阿阇黎。即剃度之师
也。谓出家必依师剃度。所以得出家是也。二。受戒阿
阇黎。谓既得出家。必依师求受戒法。于受戒时。得作
羯磨是也。三。教授阿阇黎。谓既得戒法。必得师教授
威仪。从教授得威仪是也。四。授经阿阇黎。谓出家必
须依师受习经文。解说义理。从所授经。得读修妒路。
若说义。乃至一四句偈等是也。五依止阿阇黎。谓比
丘度夏。当依师住。或依止作宿。乃依止住一宿者是
也。】

「十夏以上。即和尚位。」

【【笺】十。满数。言得戒巳经寒暑十易。而此戒无损。如美
玉无瑕。正堪接物利生。即和尚之位。和尚。或云和阇。

羯磨疏。翻译多杂。番胡二传。天语不得声实。故讹传。
梵本正名乌波遮迦。传至于阗。翻为和尚。传至此土。
什师翻为力生。后汉言。知有罪。知无罪。
律摄。满足十
夏。方住师位。复须成就五法。一。知有犯。二知无犯。三。
威仪门¶ 第 371a 页 X60-0371.png
知轻。四。知重。五。于别解脱经。广能开解。于诸学处。创
结随开。若遇随缘。善知通塞。常诵戒本。能决他疑。益
见多闻。自他俱利。威仪行法。无有亏犯。具足是德。名
亲教师。繇其亲能教出离法。故虽近圆。于诸学处。不
识轻重。设六十夏。仍须仗托明德。依止而住。】

「虽比丘事。沙弥当预知之。」

【【笺】比丘事。云何沙弥当预知也。谓将来不久登坛为
比丘。故当预知比丘事。所以滋培初志。使其精进不
退。舍小见大也。
徵。前云不得听大沙门说戒。听则判。
五逆同科。此云当预知之。二说若有所阻也。
训。诵戒
羯磨。发露罪相。故下座不得听上座羯磨。当预知者。
正所以策进向上入大乘戒法。毋住迹沙弥。得少为
足也。】

** 事师第二

【【笺】舍利弗问经。文殊师利白佛言。云何说父母之
恩。不可不报。师僧之恩。不可称量。二者恩大。其孰
为最。佛言。夫出家者。舍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门
中。受微妙法。师之力也。生长法身。开发知见。出功
德财。养智慧命。功莫大焉。追其所生乃次耳。
根本
杂事。若人依托修行。于佛法中剃除须发。而被法
服。以净信心。出家修行。彼人于师乃至尽寿。四事
供养。未能报恩。
华严。凡夫无智。执著于我并执我
见。憍慢贡高。不愧无智。妄自尊大。见善不从。罔受
教诲。于贤不亲。去道甚远。夫求戒法。当折我心。思
威仪门¶ 第 371b 页 X60-0371.png
惟圣道。屈节卑体。敬事师长。所谓尊师重道。见贤
思齐也。
弘明集。师之为功。在于发悟。譬犹荆璞而
莹拂之耳。若质非美玉。莹拂何益。
五灯。香林远。依
云门十八年为侍者。门凡接师则呼曰。远侍者。师
应诺。门曰。是甚么。如此者十八年。一日方悟。门曰。
我今更不呼汝矣。师一日辞门。门曰。光含万象。一
句作么生道。师拟议。门令更住十年。
梁忏。佛言。天
下善知识者。莫过师长。既能自度。亦复度人。
◎师
长令我速离恶趣。
太平御览道部。师者。发蒙之基。
学者有师。亦如树之有根也。大智既成。复能成就
小智。犹树根生子。子复能生根。展转相生。种类不
绝。
文中子。天地生我。而不能鞠我。父母鞠我。而不
能成我。成我者。夫子也。道不啻天地父母。通于夫
子。受罔极之恩。
华山注。师以开导。友以切磋。世出
世间法器。全赖师友。所当敬重。倘存憍慢。一生福
慧消灭。故戒之。如常啼卖心肝。而学般若。世尊因
地为半偈舍全身。然千灯。为法忘身也。】

「当早起。」

【【笺】凡事早起。事事次第。不至卒暴。谚曰。一日之计在
于寅。】

「欲入户。当先三弹指。」

【【笺】欲入户。便师所需也。三弹指。听师进止也。僧伽律。
晨起须右脚入师户。】

「若有过。和尚阿阇黎教诫之。不得还逆语。」
威仪门¶ 第 371c 页 X60-0371.png

【【笺】失于中道谓之过。师长教诫还逆语。过而又过。不
可教也。凡闻师教诫。静默听受。记取不忘。若有问难。
当调柔进语。若不调柔。发言粗恶。同于逆论。
事师法
颂。若师所教诲。欢喜当听受。自巳或不能。则善言启
白。繇依止师故。所作皆成就。
珠林。受说无违。则理超
情俯。如说听乖宗。则鲜难通会。是以一象既亏。六爻
斯坠。一言有失。则累劫受殃。故知传法不易。受听极
难。良由去圣日久。微言渐昧。而一说一受。固亦难行。
恐名利关心。垢情难净也。】

「视和尚阿阇黎。当如视佛。」

【【笺】诸佛巳过去。未来尚未来。现在说法者。惟和尚阇
黎。代佛宣化。故曰当如视佛。
正锋录。今之轩轩声誉
于当世者。不知有阇黎师法。而返捶诟几死者。又何
怪乎。后生小子习以成风。而不丧心病狂者哉。嗟嗟。
今日之阇黎可以捶诟。而他日又可以为人说戒作
师范乎。梁忏。谤师毁师。憎师嫉师。法中大魔。地狱种
子。】

「若使出不净器。不得唾。不得怒恚。」

【【笺】秽气人皆畏避。然事师孝行。义无畏避之理。既除
粪器。唾及怒恚。犹不除也。故除粪器。不待师见。默慰
师意。若于师前作怒畏状。义同逆论。
曲礼。凡为长者
除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
者。以箕自向而扱之。
事师法颂。勿令阿阇黎少分生
烦恼。无智相违背。定受阿鼻狱。】
威仪门¶ 第 372a 页 X60-0372.png

「若礼拜师。坐禅。不应作礼。师经行。不应作礼。师食。师
说经。师梳齿。师澡浴。师眠息等。俱不应作礼。」

【【笺】载七十二威仪。敬礼师法。候在晨晡。以表一日始
终之诚。出晨晡。非礼也。若问佛法。及远归不拘。亦须
候师无事。然后作礼。师若有事。俱不应作礼。】

「师闭户。不应户外作礼。欲入户作礼。应弹指三遍。师
不应。应去。」

【【笺】指月。赵州闻沙弥谒参。向侍者曰。教伊去。者乃教
去。沙弥便珍重。师曰。沙弥得入门。侍者在门外。】

「持师饮食。皆当两手捧。食毕敛器。当徐徐。」

【【笺】两手捧。恭敬之致也。若奉师饮食当过眉。恐粗气
触食也。始于奉食。终于敛器。无粗行之状。故曰徐徐。】

「侍师不得对面立。不得高处立。不得太远立。当令小
语得闻。不费尊力。」

【【笺】善见论。立处高远。意不相接。语不投机。
事师法颂。
若足踏师影。获罪如破塔 论不宣太远。颂不宜太
近。至若不近不远。左右逢源。应时及节。不费师言。事
事周到。心心法门。而事师之道备矣。】

「若请问佛法因缘。当整衣礼拜。合掌胡跪。师有语。澄
心谛听。思惟深入。」

【【笺】善恭敬经。若有所疑。先应咨白。若见师许。然后请
决 弟子咨决于师。未有坐而问者。如须菩提。舍利
弗等。启问世尊。必从座而起。颜回。曾子。请问夫子。必
避席而问。虽门庭各别。其理一致。下二句。乃见听受
威仪门¶ 第 372b 页 X60-0372.png
诚切之至。】

「若问家常事。不须拜跪。但端立师侧。据实申白。」

【【笺】谚。家无常礼。有至礼存焉。非无礼也。谓礼有时。】

「师若身心倦。教去。应去。不得心情不喜。见于颜色。」

【【笺】读书以变化气质为先。学道以承顺师意为始。孔
子曰。色难。工夫与法华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合看。不
可异同也。】

「凡有犯戒等事。不得覆藏。速诣师前。哀乞忏悔。师许。
则尽情发露。精诚悔改。还得清净。」

【【笺】忏悔。即悔过。华梵兼举也。
水忏。包藏瑕玼。佛不许
可。说悔宣罪。净名所尚。故有罪当尽情发露。如云开
月现。日照霜消。若有一丝覆藏。即为欺师。亦为自欺。
不得清净。
大慧录。古人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率德循
行。思免无咎。所患。莫甚于不知其恶。所美。莫善于好
闻其过。然岂古人之才智不足。识见不明。而若是耶。
诚欲使后世自广而狭于人者为戒也。
毛诗正义。墓
道之门幽闲。由希睹人行之迹。故有此棘。此棘既生。
必得斧。乃可以开析而去之。以兴陈我之心。不明。由
希睹良师之教。故有此恶。此恶既成。必得徒饰其辞
而巳。诚发乎中。心形乎容貌。其爱之也深。其更之也
速。如追免惟恐不逮。故有进业。无退功。】

「师语未了。不得语。」

【【笺】与人语。必待彼语毕。方进。若师语未了。而夹杂进
语。若拂师意。故言有终始。语有次第。不可不知。】
威仪门¶ 第 372c 页 X60-0372.png

「不得戏坐师座。」

【【笺】师座。千古圣贤所尊之位。若涉于戏。则得罪弥重。
若分座说法。僧差诵戒。坐者无犯。
灯录。黄檗一日捧
钵至南泉位上坐。泉入堂见便问。长老甚年行道。檗
曰。威音王巳前。泉曰。犹是王老师儿孙。下去。檗便向
第二位坐。泉休去。沩山云。欺敌者亡。仰山云。不然。须
知黄檗有陷虎之机。沩山云。子见处得与么。雪窦云。
可惜王老师。只见锥头利。吾当时若作南泉。待伊道
威音王巳前。即便向第二位坐。令黄檗一生起不得。
虽然如此。也须救取南泉。妙喜曰。何待问他甚年行
道。才入堂见他在主位。便捧钵向第二位坐。直饶黄
檗有陷虎之机。拟向甚处施设 黄檗欲占先机。翻
成退后。南泉但能向上。不能向下。以至主宾失次。遗
笑作者。虽然。且道那里是主宾失次处。颂。最尊一位
许谁知。才拟生心受者痴。莫向威音叙戒腊。请看古
佛载来时。】

「及卧师床。著师衣帽等。」

【【笺】师与不犯。师不与辄著者犯。】

「为师驰达书信。不得私自拆看。亦不得与人看。」

【【笺】书。所以表信也。故驰书于千里之外。恍如面谭。夫
道人书中无不可与人看者。然亦有为人方便处。若
途中拆看。与人看。而有浮沉等事。小则损师名节。大
有意外之祸。有累法门。故当慎密。】

「到彼有问。应答则实对。不应答则善辞却之。彼留不
威仪门¶ 第 373a 页 X60-0373.png
得便住。当一心思师望归。」

【【笺】凡为专使。应答不应答。要在临时转变。若不应答
答之。则与书相违。徒劳往返。灯录。青原思。令希迁持
书与南岳让曰。汝达书了。速回。吾有个鈯斧子。与你
住山。迁至彼。未呈书便问。不慕诸圣。不重巳灵时如
何。岳曰。子问大高生。何不向下问。迁曰。宁可永劫受
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严便休。迁便回。青问。子返何
速。书信达否。迁曰。书亦不通。信亦不达。去日蒙和尚
许个鈯斧子。秪今便请。青垂一足。迁便礼拜。
◎马祖
令人送书到径山钦。书中作一○相。师发缄。于○相
中。著一点封回。忠国师云。钦师犹被马师惑。径山杲
云。马师仲冬严寒。钦师孟夏渐热。虽然寒热不同。彼
此不失时节。忠国师因甚却道钦师犹被马师惑。还
委悉么。无风荷叶动。决定有鱼行。
◎潭州大沩佛性
泰禅师。圆悟住蒋山时。师为座元。有僧仲安来谒悟。
因叩师领旨。及师住德山。遣安至蒋山通嗣法书于
悟。时悟坐丈室。安捧书趋前。悟曰。千里驰达。不辱宗
风。公案现成。如何通信。安曰。觌面相呈。更无回互。悟
曰。此是德山底。那个是专使底。安曰。岂有第二人。悟
曰。背后底聻。安便度书。悟曰。作家禅客。天然犹在。安
曰。分付与蒋山。乃下通首座大众书于僧堂前。首座
问曰。玄沙白纸。此自何来。安呈起书曰。见么。座遂引
手接。安复执却曰。久默斯要。不务速说。今日拜呈。幸
希一鉴。座便喝。安曰。作家首座。座又喝。安打一书。座
威仪门¶ 第 373b 页 X60-0373.png
拟议。安曰。未明三八九。不免自沉吟。又以书打一下
曰。接。悟与佛眼。立于法堂。盼其作略。悟厉声曰。打我
首座死也。佛眼曰。官马厮踏。有甚凭据。安曰。说甚官
马厮蹋。正是龙象蹴蹋。悟曰。唤来。安复至法堂上。悟
曰。我五百众中首座。你为甚么打他。安曰。和尚也吃
一顿始得。悟顾佛眼吐舌。眼曰。未在。乃顾安问曰。只
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
流。意作么生。安低躬曰。所供并诣是实悟。笑曰。元来
是家里人。遂至五祖自。自曰。书里说甚么。安曰。文彩
巳彰。自曰。毕竟说甚么。安曰。当阳挥宝剑。自曰。近前
来。这里不识数字。安曰。莫诈败。自顾侍者曰。这是那
里僧。安曰。多少人疑著。侍者曰。曾在和尚会下去。自
曰。怪得恁么滑头。安曰。曾被和尚钝置来。自遂将书
于炉上熏曰。南无三满哆没默喃。安近前弹指而巳。
安载至蒋山坐夏。悟使分座接纳。秋辞归。悟曰。子何
所需。安曰。短歌须要十数丈。长句只消三两言。悟以
颂嘉赏之。安后出世鼎州灵岩。】

「师对宾。或立常处。或于师侧。或于师后。必使耳目相
接。候师所需。」

【【笺】寻常侍师当尽孝尽敬。宾客在座。犹宜谨慎。候师
所需。勿失其时。如仙陀婆。始称伶俐。若师于尊客前
高声呼唤。大费神气。有失事师之道。】

「师疾病。一一用心调治房室被褥药饵粥食等。」

【【笺】师者。法身之父母。亦犹世间稚子。不可一日无父
威仪门¶ 第 373c 页 X60-0373.png
母。而释子不可一日无师法也。故敬顺师法。如事父
母。若师有疾。当用心调治。或师病中嗔骂。亦当恬忍。
始终奉事。勿生厌倦也。
北山纪闻。月堂曰。黄龙居积
翠。因病三月不出。真净宵夜恳祷。以至燃顶炼臂。仰
祈阴相。黄闻之责曰。生死固吾分也。尔参禅不达理
若是。真净从容对曰。丛林可无克文。不可无和尚。识
者谓真净敬师重法。其诚至此。他日必成大器。】

「持衣授履。洗浣烘晒等。具于律中。兹不烦录。」

【【笺】律中事师名相既广。约言惟诚惟孝。事师时时以
诚孝存心。则一切奉事自然不苟。师资之间。水乳相
合。而道在其中。】

「凡侍师。不命之坐。不敢坐。」

【【笺】弟子侍立师前。逢源左右。固其分也。而师或悯其
久立勤苦。乃命之坐。慈也。弟子敬顺师命。即坐。理也。
不命之坐而坐。慢也。】

「不问不敢对。除自有事欲问。」

【【笺】师资问答不知语脉。则言无根。言无根。如乱麻无
绪。古人悟后问答。如电影穿针。丝来线去。又如水面
回纹。飞花点缀。故虽家常话。须知泥里有剌。】

「凡侍立。不得倚壁靠桌。宜端身齐足侧立。」

【【笺】曲礼。立必正方。立毋跛。跛。偏任也。凡立师前。鞠躬
如也。勿现疲劳怠惰之容。及作屈指之声。论语。恭而
无礼则劳。】

「欲礼拜。若师止之。宜顺师命勿拜。」
威仪门¶ 第 374a 页 X60-0374.png

【【笺】逆师命强拜。虽拜无礼。反得罪。若顺师命不拜。胜
于拜也。】

「凡师与客谈论。涉道话有益身心者。皆当记取。」

【【笺】欲知佛法深妙。当观日用寻常。凡师与客谈论。无
非佛法机缘。故当记取。
灯录。云门偃。说法如云如雨。
不许记录。见录之者。必骂逐曰。汝口不用。反记吾语。
他时必裨贩吾去。今室中语。皆香林以纸为衣。随所
闻书之。】

「师有所使令。宜及时作办。不得违慢。」

【【笺】师所命事。当乘时作为。惟恐更有闻命。若少懈。得
违慢罪。论语。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
成范。凡
闻师唤。当随应而至。若有所需。即依法授之。圣贤帝
王。非教不知。故事师之道无犯无隐。若加恚怒。为罪
滋大。
太微仙君功过格。见明师不参授典教为二过。
不依师教旨为十过。反叛师为五十过。违师教令为
三十过。尊长父母同此。】

「凡睡眠。不得先师。」

【【笺】后师而卧者。候师所需也。或有言论教诫。故不敢
先卧。失事师之礼也。】

「凡人问师讳。当云上某下某。」

【【笺】讳。避忌也。隐也。生曰名。死曰讳。今俗问人讳。大谬
矣。
东方朔七谏。愿承间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不
敢直呼师名。故加上下二字。若问师号。不须上下二
字。当答某某大师。号者。如国之号令。天下称之。若加
威仪门¶ 第 374b 页 X60-0374.png
上下二字。世无是事。故录杨岐之称师号。表而出之。

灯录。杨畋提刑。山下过。杨岐会出接提刑。刑问。和尚
法嗣何人。曰。慈明大师。曰。见个甚么道理。便嗣他。曰。
共钵盂吃饭。曰。与么则不见也。师捺膝曰。甚么处是
不见。杨大笑。师曰。须是提刑始得。
鹤林玉露。古人称
字最不轻。孔门诸子。称夫子为仲尼。今世平交称字。
稍尊贵者。便不敢称字。与古异也。
珠林。诸佛名号。称
扬敬礼。而获福。其出于尊敬之口。则为福。出于轻薄
之口。则为祸。】

「凡弟子当择明师。久久亲近。不得离师太早。」

【【笺】师资之缘分定。固不可强。上下决择。宜慎于始。当
尊制三年。然后薙发。以尽煅炼。中间永无离师之道。
况曰早离。近来出家者。不慎于始。即为薙发。不期月
往矣。古人未尝不急急于得人。以继其志。必先辩其
语句。观其作用。察其所以。以定师资之缘。略举一则。
以见古人厚道。今人所不能及也。如临济遭黄檗三
顿棒。自谓缘不在此。乃辞檗。檗曰。汝不须他往。但到
高安参大愚去。及至大愚。有肋下还拳之机。愚曰。汝
师黄檗。非干吾事。黄檗大愚。可为善为宾主互换者
也。较之今日在还拳处。早巳收下一员战将。谁肯道
汝师黄檗哉。
◎鸟窠禅师。见秦望山长松盘屈。遂栖
止其上。侍者会通一日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曰。会
通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悯。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
若是佛法。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
威仪门¶ 第 374c 页 X60-0374.png
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遂领悟玄旨。
◎叶县省。严冬
冷淡。衲子畏敬之。浮山远天衣初参时。值雪寒。省呵
骂驰逐。至水泼不去。既领执。不合用常住物。悯众作
油面羹。遂估衣钵偿所值。复逐之。即住院房。复追租。
远无难色。乞诸市还。听法仍不倦。省谓众曰。远其衲
僧也。迎归之。
◎浮山远曰。古人亲师择友。晓夕不敢
自怠。至于执㸑负舂。陆沉贱役。未尝惮劳。予在叶县。
备曾试之。然一有顾利害较得失之心。则依违姑息。
无所不至。且身既不正。又安能学道乎。
笔餐。元印简。
山西宁远人。幼礼中观沼为师。十八元丘下宁远。四
众逃难。简侍中观如故。观曰。吾迫桑榆。汝方盛年。宜
自逃遁。简泣曰。死生有命。安可离师苟免乎。明日城
降。元帅史天泽。问曰。汝何人。曰。沙门。曰。食肉否。曰。何
肉。曰。人肉。曰。豹尚不相食。况人乎。史喜而释之 梵
网。孝名为戒。经义戒即孝也。离戒非孝。余谓。戒即师
也。离师非孝。然亦有不离师而人不名其孝。何也。谓
其虽近师前。言不逊顺。行多违逆。离心离德故也。亦
有言逊而行顺。而人亦不名其孝。何也。谓其内则诈
伪不实。外则胁肩谄笑。惯饰小节。悦一时之耳目。乃
不顾坏千古之大纲。以是不名孝也。如简公事师临
难不肯苟免。至死不改其节。可谓孝之圣者矣。
笔餐。
唐清江。礼昙一律师。受业经典。触目而通。识者曰。此
缁门千里驹也。尝与师稍忤。舍而游方。遍历法筵。自
责曰。天下行半。如我本师者鲜矣。乃还师所。僧集时。
威仪门¶ 第 375a 页 X60-0375.png
负荆唱言。某再投和尚。惟愿摄受。时一公诟骂。江雨
泪忏谢曰。前念无知。后心有悟。望和尚大慈。施与欢
喜。求哀再四。一公悯之。遂为师资如初。一公后谒忠
国师。密传心要 凡师于弟子。未有不为得彻困。而
用毒竦手脚。煅炼。然须是个人始得。若施之不当。翻
成钝置。师资之间。均失大利。如江雨离师之缘。如食
𣛴榄。初时上口苦涩不禁。直至中途殊觉甘味。因怀
感师恩。乃归负荆悔过。若非末后殷勤。几合不起慎
哉。】

「如。师实不明。当别求良导。」

【【笺】出家第一要决择生死。以大悟为期。其次要明如
来五时四教经义。又其次要明律仪。开遮持犯戒相。
此三者。全仗明师开示。次第参学。若此三者。一一不
知。则与世谛流布。返不如俗汉。恶在其为师法哉。故
曰当别求良导。良导者。谓良师良友。相依以明前三
要也。徵。有欲以此则删去。何也。
训。删去之意。正恐弟
子欲弃其师。乃以此藉口。若真为生死。别求依止。亦
必明告其师。乃可他投。今之轻弃本师者。多以其师
因缘淡薄。心怀轻藐。因而趋慕多闻。猎取声誉。较之
真为生死。大相径庭。昔均提感念师恩。愿终身为沙
弥给侍。此心何心。凡为弟子者。宜录此一则。悬诸座
右。时省观焉。智度论。譬如婴儿。不应离母。又如行道。
不离粮食。如大热时。不离凉瓜冷水。如大寒时。不欲
离火。如深水。不应离船。病人。不离良医。】
威仪门¶ 第 375b 页 X60-0375.png

「设离师。当忆师诲。不得纵情自用。随世俗流行不正
事。」

【【笺】忆师诲者。不忘师平日所诲。恍如耳提面命。终身
不违。若恣逞巳意。便同流俗。】

「亦不得住市井闹处。」

【【笺】市井喧嚣杂沓。非大力量者。不能和光同尘入廛垂
手。故头陀经。先择阿兰若处。为第一义故。灯录。宋武
宁慧禅师。与圆通秀铁面。同参天衣。安居武宁荒村
破院。单丁三十年。而圆通应诏。居法云。威光烜然。后
以书致安。安不拆而弃之。侍者问。何故。安曰。吾始以
秀有精彩。今知其痴也。出家儿。冢间树下。办那事。如
救头然。无故于八达衢头。架大屋。养数百閒汉。此真
开眼尿床。何复对哉 圆通秀者。当时之烜赫者也。
尚遭武宁贬剥若此。遐想当时。真实为此事者。可以
屈指。指外皆是閒汉。余尝睥睨诸方之烜赫者。大半
虚张声势。究竟真实为此事者。几人。诵武宁之言。殊
觉齿颊清香。毛骨疏爽。笔餐。寄魁书记偈云。僧仆城
隍佛祖诃。先贤多是隐岩阿。山泉流出人间去。清水
自然成浊波。】

「不得住神庙。」

【【笺】不住神庙者。谓神以酒肉为禋祀。住则僧仪偃蹇。
人所轻忽。故出家者。佛在世时依佛而住。时当像法。
则依佛像而住。是故持戒者不礼鬼神。且为鬼神钦
敬。若住神庙。则为鬼神所呵。笔餐。瑞少昙。闽人。刚介
威仪门¶ 第 375c 页 X60-0375.png
自持。至顺间。毅然弃去。金陵访龙翔诉公。于是延第
一座。适移忠虚席。公力荐之。师辞曰。公未思移忠乃
宋奸臣秦桧香火。桧挟私势。遍管大慧于梅衡。我虽
不肖。忝承其裔。何忍嗣其香火。时鸿儒宿德。无不称
誉。从来道德与忠孝相继。未有离于忠孝而别有道
德。昙祖之论。千古不磨。实为可法。
◎黄龙死心住翠
岩时。翠岩有淫祠。乡人禬禳酒肉无虚日。师诫知事
令毁之。知事辞以不敢掇祸。师曰。使能作祸。吾自当
之。乃躬自拆毁。俄有巨蟒盘卧内。引首作吞噬之状。
后蟒遁。安寝无他雪堂行拾遗录。齐安王嗣李主景
远也。复云。师一夜梦神人峨冠告曰。弟子为师所折。
不遑安处。欲至广南假庄夫六十人。师梦中诺之。未
几。庄夫疫死者满其数。师后问学者。且道固有鬼神
否。若道有。又不打杀死心。若道无。庄夫为什么却死。
答者皆不契。适真净会中元首座至。师如前问。元云。
甜瓜连蒂甜。苦瓜连蒂苦。师大喜。元乃辨才高弟也。】

「不得住民房。」

【【笺】民房多近市嚣。恐累道故 第一阿兰若颂。欲精
进一乘。先当择其处。阛阓不远离。烦恼如刀锯。未到
无学门。于学有所虑。林下及水边。自然绝滓滤。依结
茅三间。蒲团敷一具。呆呆著眼看。触景皆道助。】

「不得住近尼寺处。」

【【笺】四分。近尼寺。谓妨处。难处。故学者。不得近。徵。布袋
和尚。在十字街头。等个人来。便曰。乞我一文钱。阛阓
威仪门¶ 第 376a 页 X60-0376.png
不为害也。栖贤住民房。同俗不为害也。蚬子卧纸钱
灰中。神庙不为害也。月明之度柳翠近尼寺。不为害
也。训。布袋。弥勒化身。入廛垂手者也。栖贤。住民房。权
宜也。蚬子。神前酒台盘一句。烁破今古。果位上人也。
月明。虽是玉通弟子。柳翠为玉通后身。巳隔世二十
馀年。而月明发白齿落。可想见矣。当时玉通之缘。元
非本意。故能于月明言下猛省。弃却胭脂。愿为执㸑。
而月明用毒辣手。以滚油毁其美容。终于苦参。至今
柳庵尚存。以上机权作用。非今人所能履践者也。若
一履践。如无盐之效颦。转见丑态。沙弥初地。岂可效
欤。】

「不得与师各住。而行世法中一切恶事。」

【【笺】师资之缘。聚散理之常情。当遵宝训。不可世谛流
布。取笑识者。故曰。不行世法中恶事。恶事者。胁肩谄
笑。邀誉绅衿。及近尼寺。住神庙等是也。宝训。雪堂曰。
死心住云岩室中。好怒骂。衲子皆望崖而退。方侍者
曰。未为善知识。行佛祖之道。号令人天。当视学者如
赤子。今不能施惨怛之爱。垂抚循之恩。用中和之教。
柰何如仇雠。见则诟骂。岂善知识用心乎。死心拽杖
趁之曰。尔见解如此。他日谄奉世位。苟媚权豪。贱卖
佛法。欺罔聋俗。定矣。予不忍。故以重言激之。安有他
哉。欲其知耻改过。怀慕不忘。异日做好人耳。】

** 随师出行第三

【【笺】马鸣菩萨事师颂。若是踏师影。获罪如破塔。于
威仪门¶ 第 376b 页 X60-0376.png
床坐资具。骑蓦罪过是。若师经行处。不应随举步。
端谨侍于傍。无弃于洟唾。亦勿于师前。私窃而言
笑。若于险路中。自巳作前导。又不应于前。身现疲
劳相。或洗衣濯足。及澡浴等事。先白师令知。所作
无令见。】

「不得过历人家。」

【【笺】过历者。停止一家。复停止一家。殊失相随之道也。】

「不得止住道边共人语。」

【【笺】曲礼。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若中途与人私
语。则置师于何地耶。】

「不得左右顾视。当低头随师后。」

【【笺】寻常出入。当正心正眼。一往直前。随师后威仪。更
当谨慎。听师行止。若东看西视。为俗所呵。不免言累
及师。失之教诲。弟子不能以孝行慰师。反以俗讥累
师。于心安为。】

「到檀越家。当住一面。师教坐。应坐。」

【【笺】名义。檀。施也。谓其人行施。越贫穷海故。亦名檀那。
具云陀那钵底。此言施主。
思大乘论。能破悭吝嫉妒。
及贫穷下贱苦故。后得大福。能引福德资粮故 住
一面者。不离左右。候师所指也。师赐坐。即尊师命而
坐。不教坐。而坐。得慢罪。事师法颂。或事缘令坐。勿舒
于双足。常具诸威仪。师起速当起。礼记。长者赐坐。应
告坐而坐。】

「到他寺院。师礼佛。或自礼。不得擅自鸣磬。」
威仪门¶ 第 376c 页 X60-0376.png

【【笺】钟磬。人天之眼目。丛林之号令。揵棰各有司命。故
不得擅鸣。而失宾主之序。成范。师绕塔。当侍一偶。视
师仪则。师礼毕。方自绕。师教同绕。则随后而绕。】

「若山行。当持坐具随之。若远行。不得相离太远。」

【【笺】山步艰难。师或行倦。欲暂歇息。敷具而坐。故宜持
具随之。远行。非同在近。一失所在。两不相照。凡所作
为。必须顾盼。不致两处悬念。】

「若过渡。当持杖。徐试浅深。」

【【笺】事师法颂。若于险路中。自巳作前导。若过溪涧中。
以杖试浅深。
论语。深则厉。浅则揭。灯录。洞山与云居
过水。洞问。水深多少。居曰。不湿。洞曰。粗人。居却问水
深多少。洞曰。不乾。五祖演云。二人恁么说话。还有优
劣也无。山僧今日因行掉臂。为你众人说破。过水一
句不湿。库内珍珠堆积。过水一句不乾。无锥说甚贫
寒。乾湿二途俱不涉。任他绿水与青山。
◎麻谷宝彻。
侍马祖行次。问如何是大涅槃。祖曰。急。师曰。急个甚
么。祖曰。看水。
◎师同南泉归宗谒径山。路逢一婆。乃
问。径山路向甚处去。婆曰。蓦直去。师曰。前头水深过
得否。婆曰。不湿脚。】

「持瓶𢹂锡等。具如律中。文繁不录。」

「若偶分行。约于某处会。不得后时。」

【【笺】隅缘事而暂往也。约期也。后时失时也。】

「师受斋当侍立。出生斋毕。复侍立收䞋。」

【【笺】收䞋。皆侍者事。然今之侍者。非昔之侍者也。有以
威仪门¶ 第 377a 页 X60-0377.png
师之䞋误用者。不重巳灵。以几文钱。坏一生人品。良
可惜矣。
七十二威仪。到檀越家索净水洗钵。师坐捉
手巾钵授与师。乃应还自坐。本律。连坐饭时。不得先
师食饭。师饭巳。当起取钵。自近别坐饭时。立住师边。
师教食去。方当坐受食。别坐饭时。有四事。一。当立。住
师边。二。教食去。乃当去。三。头面著地作礼。四。食饭不
得倨坐上戏。五。饭巳。当至师边住。师教还坐。乃应坐。
是为别饭时法也。】

** 入众第四

【【笺】智度论。佛圣弟子。住和合故。有二种法。一贤圣
语。二贤圣默。依止陶镕。固须给侍。炉韛煅炼。宜先
入众。同尘之用一如。济物之功自普。四分律。凡欲
入众。当具五法。一应以慈心。二应自卑下。如拭尘
巾。南山钞。推直于他。引曲向巳。长省巳过。不讼彼
短。记云。巾能揽秽归巳。令物洁净故。三应知起坐
法。若见上座。不应安坐。若见下座。不应起立。此为
比丘说也。若沙弥。见一切巳受具者。尽当起立。四
彼至僧中。不为杂说。谈世俗事。若自说。若请他说。
五若见僧中不可事。心不安忍。应默然住。
宝训。雪
堂曰。高僧临众必曰。众中须知有识者。予因问其
故。庵曰。不见沩山道。举措看他上流。莫慢随于庸
鄙。平生在众不沈于下。愚者皆出此诺。稠人广众
中鄙者多。识者少。鄙者易习。识者难亲。果能自奋
志于其间。如一人与万人敌。庸鄙之习力尽真挺
威仪门¶ 第 377b 页 X60-0377.png
特没量汉也。予终身践其言。始得不负出家之志。】

「入众偈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笺】华严疏。二睹事境愿。初睹众会。谓众聚多谈无义。
故愿说深法。众心易乖。故令和合 甚深之法。非世
间文字所能诠也。若世间文字可诠。无以见斯法之
深处。惟文字不可到处。乃见斯法之深矣。然则甚深
之法。世间文字尚不能诠。而口吻当云何说。所以说
者无说。而闻者无闻。无说无闻。则一切和合。一切和
合。是名甚深之法也。】

「不得争坐处。」

【【笺】不逊而坐者。因得慢罪。争而坐者。无容人之量。亦
失大人之体。然丛林坐位。自有百丈清规。恶待争而
坐也。噫。我未见争道德仁义者也。道德仁义。以无争
而得。坐位以无争而坐。昔颜鲁公有争坐位帖。余因
有禅门争坐位帖。所以斥憎贤嫉能之小人。尚谦恭
逊顺之学者也。】

「不得于坐上遥相呼语笑。」

【【笺】遥相呼语笑者。与人迢递隔坐狂呼叫笑。傍若无
人之辈。见之如探汤。不可近也。
灯录。宏智禅师。为淳
禅师侍者。寮中与僧徵诘。智不觉大笑。淳适过闻之。
至夜询之。智曰。偶与僧诘话。而粗不禁发笑。淳曰。固
是汝这一笑。失却多少好事。不见道。暂时不在。如同
死。人智拜。服后虽暗。室未常敢忽。】

「众中有失威仪。当隐恶扬善。」
威仪门¶ 第 377c 页 X60-0377.png

【【笺】失仪者。即如上遥相呼语笑之事。宜隐人之恶。成
人之善也。宝训。演祖曰。古人乐闻巳过。喜于为善。长
于包荒。厚于隐恶。谦以交友。勤以济众。不以得丧二
其心。所以光明硕大。照映今昔矣。
◎灵源。闻觉范贬
窜岭南。叹曰。兰植中涂。必无经时之翠。桂生幽壑。终
抱弥年之丹。古今才智丧身。谗谤罹祸者多。求其与
世浮沉能深其身者少。故圣人言当世聪明深察。而
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辨宏大。而危其身者。好发
人之恶也。在觉范有之矣。】

「不得伐劳显巳之功。」

【【笺】伐。誇也。谓誇张自巳之能也。然纵有大功。何伐之
有。惟其不伐。而功愈显。灯录。中峰本。住大觉狮子二
刹。由师克成。及奉敕撰碑文。尺寸之功。不肯自居。即
与一名。亦不许。
成范。与诸同事。善相仁和。有益相通。
有缘相代。道德经。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
不长。
易。谦谦君子。有终吉。彖曰。谦尊而卑先。
论语。颜
回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谢子。与伊川别一年。忽相
见。伊曰。相别一年。做得甚工夫。谢曰。秪去得一个矜
字。曰。何故。曰仔细点检得来。病痛尽在这里。若安排
得这个罪过。方有进向处。伊点头曰。前辈于矜誇。无
不切戒。非独公也。】

「凡在处。睡不在人前。起不在人后。」

【【笺】学道精勤睡魔自去。惺寂相照。则事事常行人前。
著著不落人后。何患道之不成。清规。五更钟将鸣。轻
威仪门¶ 第 378a 页 X60-0378.png
轻先起。端坐。不得扇风令人动念。】

「闻钟偈。」

【【笺】通载传。拘留孙佛。于乾竺修多罗院。造青石钟。于
日出时。有诸化佛。与日俱出。密说显演十二部经。闻
法證圣。不可胜数。周礼考记。凫氏为钟。
五经通义。钟
者秋分之音。万物至秋而成。至冬而藏。故金为钟。相
继不绝也。西京记。发鲸鱼。铿华钟。薛宗注。海中大鱼
名鲸。海岛有兽名蒲牢。畏鲸击。鲸一击蒲牢辄大吼。
凡钟欲令声洪。故作蒲牢以击之者。为鲸音。鱼有篆
文 凡闻钟声当默念此偈。默念者。心声也。心有声
耶。心无声耶。无声之声。秪可自闻。不堪人听。
楞严。反
闻闻自性。何不自闻闻。其心声之谓乎。】

「闻钟声。烦恼轻。」

【【笺】烦恼。即根随烦恼也。止观。烦恼之法。恼乱心神。与
心作烦。令心作恼。若一闻钟声。纵有极重烦恼。化为
轻清之声矣。】

「智慧长。菩提生。」

【【笺】智慧。审理云智。分别云慧。即根后二智也。菩提。智
果也。若一闻钟声。智慧之心花顿发。菩提之道果速
成也。】

「离地狱。出火坑。」

【【笺】四教仪。地狱。梵语捺洛迦。又云泥黎。此翻苦具。亦
云苦器。言地狱者。在地之下也。谓八寒八热等。大狱
各有眷属。其类无数。其中受苦者。随其作业。各有轻
威仪门¶ 第 378b 页 X60-0378.png
重。经劫数等。其最重处。一日之中八万四千生死。经
劫无量。作上品五逆十恶者。感此道生。婆沙。赡部洲
下过五百踰缮那。乃有其狱。然此狱。有大有小。大者
八。小者十六。火坑。诸地狱中之一名也。】

「愿成佛度众生。

唵伽罗帝耶莎诃」

【【笺】愿成佛者。未有不发愿度生者也。从来亦未有不
度生底佛。若众生不自度。而先愿度生者。此心即是
佛心。当知此心此愿。皆从闻钟声处发起。一时无边
烦恼。从此截断。无间地狱。从此而破。无尽法门。从此
證入。无上佛道。从此而成。颂。鲸鱼击。蒲牢吼。暮暮朝
朝三二九。普门特地双耳聋。眼里狮子大张口。大张
口。波旬背却须弥走。咄。
增一阿含经。若打钟时。愿一
切恶道诸苦。并皆停止。若闻钟声。兼说偈赞。得除五
百亿劫生死重罪。
◎降伏魔鬼怨。除结尽无馀。露地
击楗椎。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
妙响音。善当来集此。依别经偈。闻钟卧不起。护榻善
神嗔。现在缘果薄。来报受蛇身。在处闻钟声。卧者必
须起。合掌发善心。贤圣皆欢喜。
◎洪钟震响觉群迷。
声遍十方无量土。含识群生普闻知。拔除众生长夜
苦。六识常昏终夜苦。无明被覆识迷情。静夜闻钟开
觉悟。怡神净刹得神通。付法藏经。国王以杀害故。死
入千头鱼中。剑轮绕身而转。随斫随生。罗汉为僧维
那。依时打钟。若闻钟声。剑轮在空。以是因缘。遣信白
令长打。使我息苦。过七日巳。受苦即息。佛祖统载。上
威仪门¶ 第 378c 页 X60-0378.png
元县。有民暴死。入冥见五木缧械者。告曰。吾南唐先
主也。为宋齐兵所误。杀和州降卒千馀人。冤诉囚此。
仗汝归语嗣君。凡寺观鸣钟。可延其声。吾受苦。唯闻
钟声。则暂休。或造一钟尤善。复曰。吾在位日。于阗国
遗我玉天王像。藏于瓦棺寺佛左膝。人无知者。汝以
此为验。乃苏。随奏唐主。果如其言。主感泣。造一钟于
清凉寺。镌其上曰。荐烈祖考高皇帝。脱幽出厄。以玉
像建塔葬蒋山。】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唵㘕莎
诃」

【【笺】楞严。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也。故行者洗
面。即先发是愿也。净法门者。即八万四千尘劳之门。
转为八万四千清净法门也。永无垢染者。自得之后。
直至成佛。毕竟无垢。故曰永无。古人洗面。摸著鼻孔。
又道无位真人面门出入。诸人朝朝洗面。还曾摸著
鼻孔。梦见真人么。且道是甚么鼻孔。是甚么真人。速
道。】

「凡洗面不得多使水。」

【【笺】谚。在山不可多烧柴。近河不可多使水。为惜福故。
虽是俚言。当书之绅。灯录。湛堂准和尚。平生律身以
约。虽领众弘法。不异在众时。晨兴后架。秪取小杓汤
洗面。复濯足后。受水灌溉蔬果。当不虚废。余尝用小
盆洗面。盖本此也。】

「擦牙吐水。须低头引水下。不得喷水溅人。」
威仪门¶ 第 379a 页 X60-0379.png

【【笺】喷水溅人。令彼生嗔。纵使牙齿漱净。不能涤彼口
业。故宜细行。】

「不得高声鼻涕呕吐。不得于殿塔。及净室。净地。净水
中涕吐。当于僻处。」

【【笺】呕吐不得巳也。然不可高声。殿塔。供佛像舍利之
所。净水等。供佛供众之用。涕唾污秽。为罪不小。故应
择僻处。昔有僧夜坐佛殿。偶尔涕吐。灯下见护法神。
舒金手承接。其僧悚惧。终身敛戢。】

「吃茶汤时。不得只手揖人。」

【【笺】说文。手著胸曰揖。又进也。让也。赍入切。音湒。会集
也。只手揖人。有二义。一。因只手吃茶汤时。随以只手
进饮与人。二。因只手吃茶汤时。随以只手与人作揖。
礼以两手为恭。只手则得罪也。】

「不得向塔洗齿。及向和尚阿阇黎等。」

【【笺】口齿之间有秽气。且不可对常人。况对佛塔。及和
尚阿阇黎洗齿。寄归传。漱口极严。不可不慎。三千威
仪。不得向佛。亦莫背。不得向和尚阿阇黎诸师。亦莫
背。】

「不得多笑。若大笑。及呵欠。当以衣掩袖口。」

【【笺】多笑。大笑。非痴则狂矣。呵欠者。神气散漫。谓之没
意致。掩口者。收摄精神。不至放纵。端庄自重也。五灯。
法云。平居作止。直视不瞬。临众三十年。未常轻发一
笑。凡所住。见玄圣像。即不坐。
◎圆通讷。简严。不妄言
笑。常习定。初叉手。中夜渐升至膺。侍者每视以候鸡
威仪门¶ 第 379b 页 X60-0379.png
鸣。】

「不得急行。」

【【笺】急行无好步。威仪全不顾。识者在傍观。为之生恐
怖。万一失跌。毁体裂肤。抱终身恨。所关甚大。故当徐
行。】

「不得闻呼不应。凡呼。俱宜以念佛应之。」

【【笺】闻呼不应。其人嫉妒。嗔恚。覆障心故。道人心量。同
于空谷。有叩即应。岂宜蕴嫉妒于胸中耶。念佛应者。
云栖单阐念佛法门故。若是个英灵。才闻呼自巳名
字。顿见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乃至千百则公案。一时
悟入也。略举古德机缘几则。以示后学向闻呼处悟
入云。灯录。黄檗。散众在洪州开元寺。裴相国一日入
寺。见壁间画问寺主。这是甚么。主曰。高僧真仪。公曰。
真仪可观。高僧何在。主无语。公曰。此间有禅人否。主
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公遂请相见曰。适
有一问。诸德吝辞。请上人代酬一语。檗曰。请相公垂
问。公举前话。檗朗声云裴休。公应诺。檗曰。在甚么处。
公当下知旨。如获髻珠。延入府署。执弟子礼。
◎裴休。
一日托一尊佛于黄檗前跪曰。请师安名。檗召曰。裴
休。休应喏。檗曰。与汝安名竟。斐礼拜。
◎陆亘大夫。问
南泉曰。弟子家中有一瓶。瓶中养得一鹅儿。今来长
大。欲出此鹅。不得损却鹅。未审有何方便。泉召云。大
夫。陆应诺。泉云。出也。高峰云。南泉潦倒。手眼不亲。纵
饶出得。也是死货。高峰只向他道。大夫还曾示人么。
威仪门¶ 第 379c 页 X60-0379.png
才拟秪对。便与乱捧打出。非特为遮汉。脱却鹘臭布
衫。要使天下衲僧。个个解粘去缚。庆快平生。笔餐。国
师三唤侍者。侍者三应。甚么处是辜负国师处。频呼
小玉元无事。秪要檀郎认得声。提刑认得声。圆悟认
得声。鸡飞上阑干。鼓翅而鸣。又作么生。好个入处。你
看从上尊宿。惯用这般药头。不知死却多少活人。活
却多少死汉。至今遗下荼毒。闻者无不灵验。苦不灵
验。老僧另有方便。乃高声云。快唤沙弥来。与老僧洗
脚。他沙弥速速道个阿弥陀佛。却也怪他不得。】

「凡拾遗物。即当白主事僧。」

【【笺】拾遗物者。即以物送知事。标于牌上。以待失物者
归之。馀人不得冒取。取者犯盗。宝训。山堂有古人风。
住黄龙日。知事公干。必具威仪。诣方丈受曲折。然后
备茶汤礼。始终不易。有智恩上座。为母修冥福。遗下
金二钱。两日不寻。圣僧才侍者曰。扫地得之。挂拾遗
牌。一众方知。盖主法者清规。所以上行下效。初学其
勉之。】

「不得将佛灯私就巳用。若燃灯。当好以罩密覆。勿令
飞虫投入。」

【【笺】佛前灯。即第二戒中佛物也。既是佛物。不得私用。
若离佛前。即成盗业也。若灯下。即第一戒中护生之
法。以继慈悲之灯也。徵。经。佛说也。以佛灯而学佛经。
未审可否。训。佛物。法物。尚须甄别。佛灯。原为供佛。不
为读经。且一大藏教。以戒杀盗为本。不遵佛戒。盗佛
威仪门¶ 第 380a 页 X60-0380.png
前灯读经。虽是好心。巳成盗业。智度。盗佛前灯油者。
当堕黑暗地狱。后为人盲○昔阿泥卢逗。入寺盗佛
前供器。因灯昏暗。旋剔光耀。睹佛威严相好。偷心即
歇。忏谢而去。以此剔灯功德。感报天眼第一。】

「供佛花。取开圆者。不得先嗅。除萎者。方供新者。不得
弃地践踏。宜置屏处。」

【【笺】开圆者。花正开时也。不先嗅者。表诚敬之至也。除
萎供新者。如法华。香风吹萎花。更雨新好者。以表道
心日新。花当及时采供。若未开者。花瓣不舒。颜色尚
浅。造化之工未全。采摘之侯非时。若巳开者。香气稍
减。色力澹薄。叶将飘零。时不我逮。所以未开。巳开。皆
非正见。须候花光灼灼。花色鲜鲜。香风馥馥。花影田
田。斯时带露摘来。至诚奉献。开圆之心也。凡有佛出
世说法。不独此方诸天。为之散花供养。而他方国土。
诸佛悉来散花供养。以见佛佛赞襄之法也。故华严。
法华。大悲。诸忏。皆以散花而为佛事。乃佛佛所行之
法式也。诸经集要。散花供佛之花。不践踏者。佛告文
殊。此花者。若四众能信修行。应当早起清净。澡漱口
齿。念佛功德。恭敬此花。不以足踏。及跨花上。如法执
取。安置净器。冶种种病。忏坛用扫花行者。本此。珠林。
南齐晋安王。萧子懋。始年七岁。因母病笃。请僧行道。
献花供佛。众僧以梵罂盛水。浸花茎。欲令不萎。懋礼
佛。泣曰。若使母获胜利。此花竟斋不萎。七日斋毕。花
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母病寻瘥。当代称其孝感。
威仪门¶ 第 380b 页 X60-0380.png
经律异相。王遣使每日采花。一日使者。见佛相好。自
念一命难保。佛法难闻。遂以所采之花供佛。佛即授
记。号宝华佛。后王取花。竟无以应。心巳办死。王闻以
花供佛。大喜。略不加罪。宗镜。释迦文佛。说过去无量
劫来。承事供养无数恒沙等诸佛。皆不得记。何以故。
以依所行。有所得故。至然灯佛时。因献五茎莲华。乃
得授记。释迦之号。方达五阴性空。心无所著。始见天
真之佛顿入无得之门。故将莲华献佛。用表證明。】

「附 不得将佛前香。焚于私室。及薰衣被等。」

【【笺】净名疏。香是离秽之名。而有宣芬散馥腾馨之用。
咸通传。天人费氏云。人中臭气上薰于空。四十万里。
诸天清净。无不厌之。伹受佛付嘱。令护于法。佛尚与
人同止。诸天不敢不来。故佛法中。香为佛事。大论。天
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
华严。
善法天中。有香名净庄严。若烧一丸。而以熏之。普使
诸天。心念于佛。
◎昔人有香名大象。因龙斗生。若烧
一丸。兴大光明。细云覆上。味如甘露。七日七夜。降香
水雨。若著身者。身则金色。若著衣服宫殿阁。亦悉金
色。若有众生。得闻此。七日七夜欢善。悦乐。灭一切病。
无有横狂。远离恐怖危害之心。专向大慈。普念众生。
我知彼巳。而为说法。令无量众生。得不退转。戒德香
经。阿难白佛。世有四种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
花香。此三品香。唯能随风。不能逆风。故今所例并此
香也。成实论。波利质多罗树。其香则逆风而闻。树即
威仪门¶ 第 380c 页 X60-0380.png
帝释殿十员生树。智度。盗佛香者。堕泥犁。后为人臭
秽。礼节。当净拭香垆炭火多少。执香炉无以自熏。要
用最经。鼻嗅香者。由减香气。无其福德。正报堕波头
摩地狱未来世。鼻根无香味。
日云经。香烟不尽。放地。
得越弃罪。尽五岁。堕粪屎地狱。何以故。放恣心故。感
应篇注。天师门下科令。灶下灰火。谓之伏龙屎。不可
烧香。】

「附 不得将佛前幢幡。庄严法器等。为他用。」

【【笺】智度。盗幡为衣者。主恶疮脓血之报。正锋录。布施
幢幡。庄严法物。经律赞叹。功德甚多。若窃毁幢幡。而
受罪及重。如佛名经。有无量幢佛。无量幡佛。以德而
彰名也。以其因中施幢幡庄严法故。而證果也。秃人
不信因果。窃所施之幡。为被。为衣。为带。为担络。为展
桌。为风帆。其污秽亵渎。犹不忍言。甚至以菩萨圣号。
颠倒张挂。呜呼。亵秽以至于此乎。丛林执事。略不以
此痛心。知识亦不以此鉴戒。殊可慨矣。切思所施之
心何心。窃毁之念何念。昔皓布裈书佛字于布裈上。
有效之者。皓曰。汝必吐血死。后果如其言。今之亵秽
圣号。恐不止吐血死也。五百问。先上佛幡得取用作
佛事否。答。佛事得用。檀越不听不得。珠林。宋尼智通。
京师简静尼也。年少信道不笃。元嘉九年师死。罢道
嫁魏郡梁群。甫生一男。年大七岁。家贫无以为衣。通
为尼时有数卷素无量寿。法华等经。悉练捣之。以衣
其儿。居一年。恍惚警悸。竟体剥烂。状若火疮。有细白
威仪门¶ 第 381a 页 X60-0381.png
虫。日去升馀。燥痛烦毒。昼夜号叫。常闻空中语云。坏
经为衣。得此剧报。旬馀而死。】

「不得与年少沙弥结友。」

【【笺】戒品才登初地。禅道所以立身。切莫狎近恶少。戏
论三五成群。流荡放逸无反。向后不要做人。从上英
贤知识。皆依尊宿咨询。机缘啐啄相契。禅律一句主
宾。十方菩萨作伴。千古圣贤为亲。四恩以此总报。不
负出家之因。】

「不得三衣苟简。」

【【笺】三衣者。三聚戒之标帜。即吾人之头目身体手足。
人缺一。不名全人。戒缺一。不名全戒。故律云。若借。若
无。并名非法。亦犹吾人之头目等。不可假借于人也。
此三衣。均名解脱福田。而品制阶级。宛尔不同。其原
出剃发篇。善见论偈。善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奉披
如戒行。广度诸众生。】

「不得多作衣服。」

【【笺】宝训。佛鉴曰。先师节俭。一钵囊鞋袋。百裰千补。犹
不忍弃置。常曰。此二物。相从出关。五十年矣。讵肯中
道弃置。有南泉悟上座。送褐布裰。自言得之海外。冬
服则温。夏服则凉。先师曰。老僧寒则有柴炭纸衾。热
则有松风竹阴。蓄此奚为。终却之。
宗门武库。富郑公。
得旨于华严颙。公罢相居洛中。请颙住招提。颙临境。
郑迓之。途遇司马温公。询何往。郑公实对。遂联䥝而
出。候于邮亭。见数十担过。温逆问之。荷担者应曰。新
威仪门¶ 第 381b 页 X60-0381.png
招提和尚行李。温公欲归。郑曰。华严即至。奚归之。温
曰。某见之矣。竟先驰归。
灯录。真净。在建康保宁舒王
斋䞋素缣。因问侍僧。此何物。曰纺丝罗。净曰。何用。曰。
堪做袈裟。净指所衣伽黎曰。我寻常披此。见者亦不
嫌恶。即令送库司。估卖供众。其不事服饰如此。】

「若有馀当舍。」

【【笺】有馀当舍者。谓去我之贪痴。念人之寒苦也。故道
人不事华丽。破衲是甘。其视置盛服盈箱者。如痴奴
耳。
世说。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 愚夫好华丽畜衣
不知止。外道为苦行裸形竟无耻。应舍斯二边。三衣
尊佛氏。】

「不得办精致绦拂。玩器等。妆点江湖。取笑识者。」

【【笺】绦者。本华严束带之偈。大悲把索之手。尊宿仿之
为绦。大义束缚身心。不使放逸。今时色丝。争妍斗丽。
殊失先圣之意也。拂者。自马祖蓦视绳床。百丈末后
三日耳聋。大非轻易。妆点江湖者。即四衢道中。妆相
觅钱者也。凡人一经妆点。真气即丧此辈无知。不必
及齿。而有身荷法门。不重道德。不择人品。惟势利是
图。滥相付授。以至玷辱法门。无恐不作。罪将谁归。

灯。云隐千濑和尚。有扶宗显正论。其剖柝邪正。订定
是非。极有可观。但其中以宗师拈椎竖拂为谈柄。引
晋王衍。握玉麈尾。与手同色事为證。夫宗师拈椎竖
拂。乃激扬向上一著。岂细事耶。千灏以为谈柄。非惟
失自家正眼。亦抑疑误后人。】
威仪门¶ 第 381c 页 X60-0381.png

「不得著色服。及类俗人衣饰等。」

【【笺】黄红绿紫。艳色也。释子宜坏色。以别缁素境色。青
黑木兰色也。】

「不得不净手搭衣。」

【【笺】三衣。乃千佛列祖相传之法服。若不净手搭衣。即
慢千佛列祖之法道也。故制。】

「凡上殿。须束缚裤袜。不得放意自便。」

【【笺】大殿。乃诸圣云集之所。当严洁而登。束缚者。恐下
身垢物。遗于佛地故。西域有裙无裤。裙。译为内衣。此
条不关佛制。云栖为避土俗。故从之灯录。云居膺。令
侍者送裤与住庵道者。者曰。自有娘生裤在。不受。师
再令侍者问。娘未生时。著个甚么。者无语。后迁化。有
舍利。师曰。直饶得八斛四斗。不如当时下得一转语
好。】

「不得闲走。」

【【笺】圣贤学问。做不尽底。无有闲底时节。直饶造到大
智闲闲。犹有智在。易曰。闲邪存其诚。非徒闲也。犹有
诚在。吾人方处于学地。一生须将个闲字闲却。孜孜
以禅律为心。庶不负父母师长恩也。古德云。闲时不
至落空。忙时不至逐物。不落空。不逐物。且道是什么
人境界。】

「不得多言。」

【【笺】宝训。雪堂曰。学者不知道之所向。则寻师友以参
之。雪堂仁慈忠恕。尊贤敬能。戏笑俚言。罕出于口。

威仪门¶ 第 382a 页 X60-0382.png
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易。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
多。】

「不得坐视大众劳务。避懒偷安。」

【【笺】所食既均。所务亦均。庶不愧百丈。一日不作。一日
不食也。
五灯。杨岐曰。上下偷安。为法门大患。
◎圆照
本。天资粹美。无缘饰。依天衣怀。弊衣。身操井臼。与㸑。
昼则驱驰僧事。夜则坐禅。精勤苦刻。略不少怠。或曰。
头陀荷众良劳。本曰。若舍一法。不名满足菩提。欲此
身證。敢言劳乎。】

「不得私取招提竹木花果蔬菜。一切饮食。及一切器
物等。」

【【笺】招提。四方物。即常住物也。一切。非一种也。言一竹。
一木。一花。一果。皆是大众之物。私取即盗也。】

「不得谈说朝廷公府。政事得失。及白衣家长短好恶。」

【【笺】箴规。山行水次。戒护开谈。张口如弓。发言如箭。雌
黄世事。品藻他人。讶食说钱。呵风骂雨。墙壁有耳。法
令无亲。忽然虎口遭伤。始见锋头太露。窃议朝廷政
事。私平公府客寮。讲国土之凶丰。论风俗之美恶。以
至工商细务。市井闲谈。边鄙兵戈。中原寇贼。文章伎
艺。衣食货财。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
德。坐消信施。仰愧龙天。】

「凡自称。当举二字法名。不得云我。及小僧。」

【【笺】凡应对云我。无乃太慢。应小僧无乃太卑。称二字
法名。庶几谦恭有礼。凡有出家者。本师当观其根气
威仪门¶ 第 382b 页 X60-0382.png
优劣。然后立名。一名一字。乃最初开导之法语。令其
一生。顾名思议。今之取名字者。不知说法之式。受名
字者。亦不知得法之用。所以去古远矣。
灯录。象耳山
圆觉。郡守填牒。误作袁。以师俗姓袁。戏谓曰。一字名
可。师曰一字巳多。守异之。云居显注。凡自称皆当用
法名。书本中有刻某甲者。乃因不知前人何名。虚悬
二字。今现有法名。见人辄自称某甲。大为非礼。
正锋
录。时有行者。相从几年。尚不与安名。凡有所使令。则
以眉目视之。行者即如其事为之。僧问师。行者何名。
师曰。我不敢涂污他。你道是何名。僧无语。】

「不得因小事争执。若大事难忍者。亦须心平气和。以
理论辩。不可则辞而去动气发粗。即非好僧也。」

【【笺】处众日久。言语酬酢。岂无误处。彼或非言横加。只
消一个忍字。恬然自治。然忍之一字。说便容易。行之
实难。须有大力量。方能降伏其心。若力量稍弱。不觉
被业风飘堕罗刹鬼国去也。
宝训。雪堂曰。学者气胜
志。则为小人。志胜气。则为端人。气与志齐。为得道贤
圣。有人刚狠。不受规谏。气使然也。端正之士。虽使为
不善。宁死不二。志使然也。
◎灵源谓长灵卓和尚曰。
道之行。固自有时。昔慈明放意于荆楚间。含耻忍诟。
见者忽之。慈明笑而巳。有问其故。慈曰。连城与瓦砾
相触。予固知不胜矣。逮见神鼎后。声播丛林。起临济
之道。嗟乎。道与时也。苟可强乎。
金刚。我得无争三昧。
人中最为第一。
◎六度万行。忍为第一。
道德经。上善。
威仪门¶ 第 382c 页 X60-0382.png
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笔
餐。有与人相争者怒甚。奔诉王阳明先生。王曰。且去
待汝心平气和。有好话与汝说。其人即去。涵养数日
复叩曰。吾心平气和。愿闻好话。王曰。心平气和。便是
好话也。其人谢去。】

** 入禅堂随众第五(此篇原在第十今置此)

【【笺】天如则禅师普说。生不知来处。谓之生大。死不
知去处。谓之死大。腊月三十日到来。只落得手忙
脚乱。何况前路茫茫。随业随报。正是要紧事在。这
个是生死报境。若论生死业根。即今一念。随声逐
色。使得七颠八倒者是。由是佛祖运大慈悲。或教
你参禅。或教你念佛。令汝埽除妄念。认取本来面
目。做个洒洒落落大解脱汉。而今不获灵验者。有
三种病。第一。不遇真善知识指示。第二。不能痛将
生死大事为念。悠悠漾漾。不觉打在无事甲里。第
三。于世间虚名浮利。照不破。放不下。妄缘恶习。止
坐不断。摆不脱。境风扇动处。不觉和身辊入业海
中。东飘西泊去。真正道流。岂宜恁么。当信祖师道。
杂念纷飞。如何下手。一个话头。如铁扫帚。转扫转
多。转多转扫。忽然扫破太虚空。万别千差一路通。
诸禅德。努力今生须了却。莫教永劫受馀殃。】

「早觉偈咒(凡睡醒当默念)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
周顾十方。

唵啮临」

【【笺】疏引。一切智觉者。非唯三世齐明。抑亦十方洞晓。
威仪门¶ 第 383a 页 X60-0383.png
一日始终既尔。馀类皆然 夫人昼之所思。夜则因
想成梦。方其将醒未醒。未受色惑。不落意识分别。正
眼[目*((序-予+林)/手)]眯之时。谓之始寤。忽然梦破。开眼受色。依旧落
意识分别时。谓之开眼作梦。惟如来清净智觉。于日
月不到处。而光明普照。于梦想不到处。而寤寐一如。
故不妨睡有大小。而寤亦有大小。乃至岁月日时。亦
有延促也。世传陈搏一睡三千年为一昼夜。小睡也。
如来一睡阿僧祇劫为一昼夜。大睡也。世人睡不成
睡。寤不成寤。乃不知睡寤之所以也。寤者。如日之初
升。睡者。如月之初来。人之灵根。生于天地间。禀于天
道。故天眼睡。而人眼亦睡。天眼开。而人眼亦开。一昼
一夜一动一静。皆随天道运行。若背逆天道。虽在青
天白日。黑于长夜。故不成睡寤也。惟我大觉世尊。而
恒于此。
◎或睡或寤。而作佛事也。故吾人正寤之时。
当作是观。当发是愿也。智览者。悯众生住于无明。而
为黑暗之所覆蔽。故以大智慧日。而觉照之。周顾者。
其源自指天指地处来。谓二乘人秪见一隅。未见全
象。惟菩萨开智觉正眼。而能周顾。非独觉照自巳一
隅。而能觉照不可说众生。不可说世界。豁然云开日
现洞见此。
◎大圆之光也。如世尊才出母胎。指天指
地处。此是世尊小寤之境界也。何则。秪为道惟我独
尊故。如世尊在雪山修道。岁二月七日之夕。入正定
三昧。至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叹曰。奇哉。一切众
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證得。此
威仪门¶ 第 383b 页 X60-0383.png
是世尊大寤之境界也。何则。秪为道一切众生具有
故。虽然。世尊则且止。即今诸人分中。且道是梦耶是
觉耶。速道。】

「单上得抖衣被作声扇风。使邻单动念。

著衣偈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笺】太古衣皮。黄帝始制衣。俗说上衣。长衣也。曰直裰。
曰海青。
太白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一名道服。
太极真人曰。当洁净衣。备巾褐制度。名逆法服 上
衣者。一身最胜之衣。言著最胜之衣。当发最胜之心。
及发最胜之愿。此心此愿即胜善根也。盖为一切众
生。失此善根。沉溺生死。故发是愿。令具善根。不使沉
溺。而至彼岸。究竟之地。如二乘三乘。皆不名究竟。唯
佛一乘。乃名究竟彼岸也。又上衣。向上衣。亦曰。恭敬
衣。言著此衣。当知有向上事。或不能顿悟。亦当渐修
威仪而获最善法。则步步行胜善之事。而登法岸至
善之地也。】

「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

【【笺】西域记。泥缚些那。唐言裙。裙者群也。连接幅也。旧
曰涅槃僧。讹也。诸善根者。乃清净根本之体。亦清净
法身之用。言服裙之时。善法现前。所思毋邪。则具足
惭愧处。即清净本源处。人之所以迷于五欲。不能清
净者。秪因不知惭愧。若惭愧具足。而清净善法何曾
欠少。
五灯。僧问黄龙。龙诲机急切相投。请师通信。龙
曰。火烧裙带香。】
威仪门¶ 第 383c 页 X60-0383.png

「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

【【笺】束带以条襵。则诸部各异。色乃黄赤不同。整严饰
也。束收摄也。谓当检束诸根。则外严肃其身。而内收
摄其心。乃见道用也。】

「下单偈 从朝寅旦直至暮。一切众生自回护。若于
足下丧身形。愿汝即时生净土。」

【【笺】普曜经。如来过去心净离著不恼众生故。所行之
处脚不污。虫蚁不损 佛制误伤。以其无心。故不治
罪。与世律同。然亦有误伤而还误伤之报。见第一杀
戒论注。
朝野佥颂。五更钟罢人初寤。地上虫灵将出
穴。日将晡时人欲眠。地上虫灵亦归穴。莫将虫命误
伤残。人性虫性何分别。】

「行步不伤虫偈 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
众善法。

唵地利日利莎诃」

【【笺】善法者。即菩萨行愿也。如来三十二相。足为第一
德相。谓先以行满所愿。于是菩萨。凡举足时。即愿一
切众生出生死海故。若众生同于菩萨行愿。何处见
有生死。秪为行愿不同。妄执尘劳。造诸不善。飘荡苦
海。若能一念回头。具诸善法。则彼岸在即。苦海断流。
众生名尽。佛亦不为。是名至善。】

「不得大语高声。」

【【笺】禅堂。乃陶铸圣凡。辨验龙蛇之所。亦名选佛道场。
凡入此堂。当规矩严肃。屏绝外缘。不容杂语。若一人
大语高声。又从而和之。不胜喧闹。妨彼真参。为害莫
威仪门¶ 第 384a 页 X60-0384.png
大。】

「轻手揭帘。须垂后手。」

【【笺】载清规。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
释名。帘。廉
也。自障蔽为廉耻也。宋魏陈楚间。为笛。或谓之曲。自
周而西。谓之箔。南楚谓之蓬箔。
庄子。高门悬箔 揭
帘垂后手者。谓直下顿促。帘必损坏。兼有粗浊之声
动众。故当以手衬之。乃见威仪雅度。
五灯。长庆坐破
七个蒲团。一日捲帘忽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帘
来见天下。有人问我是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 拈。
据法昌判断。直饶长庆恁么见得。也秪见帘外底天
下。尚未见帘内底天下。要见帘内底天下么。法昌有
个方便。也下消坐破七个蒲团。管教帘内帘外一时
见了。且道法昌与长庆还有优劣也无。若向这里道
得。一任捲舒自在去。
◎真净文。在黄龙。一日龙适令
待者捲帘。问。捲起帘时如何。者曰。照天照地。放下帘
时如何。者曰。水泄不通。不捲不放时如何。者无语。汝
作么生。真曰。和尚替侍者下涅槃堂始得。龙喝曰。关
西人果无头脑。乃顾傍僧。真净指之曰。只这僧。也未
梦见在。龙大笑。
◎清凉院文益禅师。因僧来参次。师
以手指帘。寻有二僧齐去捲帘。师云。一得一失。
◎玄
沙。与泉守在室中说话。有一沙弥揭帘入见却退步
而出。师曰。那沙弥好与二十拄杖。守曰。恁么即某罪
过。同安显。别云。祖师来也。师曰。佛不是恁么。】

「不得拖鞋作声。」
威仪门¶ 第 384b 页 X60-0384.png

【【笺】堂中行。当威仪。勿急勿缓。如白鹤之在芝田。青狮
之行石窟。二六时中忽然踏著自巳影子。不妨觑破
曹山眼睛。管取参学事毕。有辈在禅堂。禅不参。教不
看。寻常拖一緉鞋。东宕西宕。脚底作檀板声。在众取
厌。虚丧光阴。逢人也道我在某知众位下住过。良可
慨也。
雪庵录。山头和尚。尝称圣恩和尚。在众时。勤苦
自励。参究至后夜。未就寝。恐履声妨人睡。则去鞋袜。
跣足经行。冬寒则但去鞋。每每如此。真千古榜样也。】

「不得大咳嗽作声。 不得邻单交头接耳。讲说世事。」

【【笺】禅堂煅炼天下纳子之大炉鞴也。今之风气日下。
禅者挂搭。不知所为何事。乃不顾本分。以禅堂为杂
谈世事之所。深可慨也。古德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大事巳明。如丧考妣。岂可虚丧光阴。闲消白昼。不唯
自误。亦且有碍做工夫人。故制。
雪岩钦普说。是时漳
泉二州。有七个兄弟。与我结甲坐禅。两年在净慈。不
展被。胁不沾席。外有个修上座。也是漳州人。不在此
数。只是独行独坐。他每日在蒲团上。如个铁撅子相
似。朝朝如是。日日如是。我每日要亲近他。与他说话
些子。才见我东边来。他便西边去。才见我西边来。他
便东边去。如是二年间。要亲近不可得。】

「或有道伴亲情相看。堂中不得久话。相邀林下水边。
乃可倾心谈论。」

【【笺】天性至厚。无有过于父母者。今既辞亲。当以道为
亲也。倾心谈论者。须是个人。始可尽平生工夫。与之
威仪门¶ 第 384c 页 X60-0384.png
较量。若论世谛。不啻污秽唇吻。亦恐污秽林泉。
笔餐。
宏智。隰州人。座下同乡哲魁者。潜迹十馀载。不明生
缘。智知而访之曰。父母之邦。何太绝物乎。欲招入方
丈魁谢曰。巳事未办。岂假讲乡里也。曳杖而去。莫能
晓之。】

「二板鸣。即宜早进堂。」

【【笺】钟板。自百丈建立。尝负之涂中。行持规矩不怠。丛
林至今遵之。二板者。谓停一不停二。若二板既鸣。不
过一茶之顷。三板止静。禅堂掩门。内不放出。外不放
入。故二板鸣。即须抽解进堂。少迟。便是门外汉也。

录。道场明辨。室中垂问。板鸣因甚犬吠。
云峰潜颂。黄
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若看经。须端身澄心默玩。不得出声。」

【【笺】众中止静看经。皆默识之。若形之于声。不胜杂乱。
经义无从思之。故澄静默会。经义从此晓了。智慧从
此发生。至若参禅时。把一切经书。置之高阁。一一须
从自巳胸中流出。盖天盖地。始得。】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著。」

【【笺】四教仪光明记。端坐者。身仪也。禅波罗蜜具出坐
法。须者宜检。内以圆观。更加读诵。如膏助火 菩提。
华言道。菩提座者。即自悟本有空王之座也。此座。人
人本具。故曰当愿。如莲花不染。故曰无著。华严云。菩
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其下有一百
威仪门¶ 第 385a 页 X60-0385.png
十八种喻。无出此一偈也。
智论。见画跏趺坐。魔王尚
惊怖。何况入道人。端身不倾动。又为正观五种因缘。
故结跏趺坐。一。由此晏坐。身心摄敛。速发轻安。最为
胜故。二。由此晏坐。能住时久。不令身心速疲极故。三。
由此晏坐。是不共法。他道他论。皆无有故。四。由此宴
坐。形相严净。令他见巳极敬信故。五。由此晏坐。佛佛
弟子。共所闻喜。一切贤圣。所称赞故。
五灯。沩山问云
岩。菩提以何为座。岩曰。以无为为座。岩却问沩。沩曰。
以诸法空为座。又问道吾。作么生。吾曰。坐也听伊坐。
卧也听伊卧。有一人不坐不卧。速道速道。乃休去。】

「出坐偈 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笺】孔目。三界者。一。欲界。欲有四种。谓情欲。色欲。食欲。
淫欲也。下极阿鼻地狱。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参。
多诸染欲。故名欲界。二。色界。色。即色质。巳离欲界秽
恶之色。犹有清净色在。始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
吒天。凡有十八天。并无女形。亦无欲染。皆是化生。尚
有色质。故名色界。三。无色界。但有心识。而无色质。始
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
心而无形质。故名无色界 此偈。如见华严法界玄
奥之大幅。兼贯法华譬喻之全章。然毗卢圆镜。岂有
去来。火宅窄门。能无出入。故知无火而火。歘然三界
者。大火宅也。其有小智声闻。巳出此舍。暂得游戏者。
小火宅也。不知舍外之火。逮有甚焉。若非深入佛智。
曷使速离火宅。顿入清凉哉。】
威仪门¶ 第 385b 页 X60-0385.png

「附 不得穿堂直过 上单下单。俱当细行。勿令邻
单动念。」

【【笺】单者。前入众篇详明。兹不复赘。凡参学人乍入丛
林。堂头验其学行。方入僧次。即以单帖书其名。与知
客送入禅堂。安贴其处。所谓三条椽下。七尺单前是
也。
华严疏。得斯意者。举足下足。尽文殊心。见闻觉知。
皆普贤行 颂。上单下单。意无两般。伸脚缩脚。有什
么难。不嗔拾得。不赞丰干。忘人忘我。没遮没拦。枕边
夜夜放红日。无字函经满腹摊。】

「不得单上写文字。除众看经教时。不得单上相聚摆
茶。夜坐杂话 不得单上缝补衣被。」

【【笺】禅单。为参学勤苦。故设以待中夜暂息。古人胁不
著席。奋力参究。那讨工夫为此。不急之务。
慈受箴规。
古圣补破遮寒。缝了便休。
岂可朝昏事针线。】

「不得眠卧共邻单说话动众。」

【【笺】天地昼动夜静。男女日作夜息。人情合乎天理也。
论语。寝不言。盖本此意。若夫真实为道。岂可𠷣𠷣蠢
蠢。秪图一卧。差如小死耶。当知存默至道。栩栩焉。蘧
蘧焉。有不可语人者。如高峰参无梦无想时。□半枕
子震地一声。忽然大悟。此千古睡眠底样子。若眠息
与邻单说话。则为众憎怨。鬼神所诃也。】

** 随众食第六

【【笺】古德云。随众得解脱。斯言不随众。则不解脱可
知也。今略言随众。有八种解脱。一。声板即赴。不懈
威仪门¶ 第 385c 页 X60-0385.png
怠故。二。供养现成。得省力故。三作平等观。无人我
故。四。息诸戏论。存正念故。五。如法观想。深入理故。
六。不偏众食。绝疑谤故。七甘苦同受。无拣择故。八。
起止威仪。不放逸故。】

「闻楗椎声。当整衣持钵。」

【【笺】楗椎者。不假言语而令自宣。故衲子才闻。即知息
务。整衣持钵等事。羯磨疏。以椎字作地。后人误也。至
于钞文。一宗祖教。凡楗椎字。并改为椎。直呼为地。诣
寻古本。及大藏经律。考之。方知其谬。
增益阿含。阿难
请讲堂击楗椎者。此是如来之信鼓也。
五分。随有瓦
木铜铁鸣者。皆名楗椎。
清规。闻椎声。想念偈云。佛生
迦毗罗。成道摩竭陀。说法波罗柰。入灭拘絺罗。闻三
下钟。即须息务。先宜出入。
灯录。药山斋时。自打鼓。高
沙弥捧钵作舞入堂。山便掷下鼓槌曰。是第几和。高
曰。是第二和。曰。如何是第一和。师桶舀一杓饭。便出。

◎石梯和尚。侍者拓钵赴堂。乃唤侍者。者应诺。师曰。
甚处去。者曰。上堂斋去。师曰。我岂不知汝赴斋去。者
曰。除此外别道个甚么。师曰。我秪问本分事。者曰。和
尚若问本分事。某甲实是上堂赴斋去。师曰。汝不谬
为吾侍者。】

「持钵偈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唵枳哩枳哩嚩日啰吽癹吒」

【【笺】梵语钵。此云应量器。即体是法本来成就故。成就
法器一句。而空假中备焉。乃至制度之法。三匙五观之
威仪门¶ 第 386a 页 X60-0386.png
旨。皆出于应量。则诸法无不具足。故能受天人供。若
不知应量之法。滴水难消。况天人供。
五灯。世尊。一日
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诺。世尊曰。
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
诺。世尊云。持钵去。密庵云。大小世尊。被阿难轻轻靠
著。未免唤钟作瓮。
遁庵演颂。从来七佛仪式。庆喜何
曾欠少。堪笑黄面瞿昙。无端打个之绕。
张无尽颂。钟
鼓声沉托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
莫是遭。他授记来。
天山老人颂。父父子子。同锅各㸑。
一齐趁出山门。惟有三峰老汉。
法昌录。德山岩头父
子不解之祸。皆起于雪峰把定揵椎。至使老汉一肚
皮不合时宜。直向钟鼓声前托出个钵来。太煞眼底
无人。不料饭巾影里。突出一问。只得饮气吞声。缩归
方丈。颇奈雪峰。东语西话。鼓动岩头。简点道大小德
山。未会末后句在。据法昌批判。老汉尚不会最初句。
说甚末后句。当时闻恁么话。只合稳踞方丈。岩头虽
有百千伎俩。也没奈他何。秪为召问岩头。至有密启
其意岩头何不明言以征讨之亦非好手。至明日老
汉升座后。抚掌曰且喜老汉。巳会末后句。又道只得
三年活。德山一生气宇如王。运筹帷幄。何等锋利。云
何却被岩头料定三年。果然自救不了。诸方浩浩商
量。还有为他父子。雪不解之祸么。
颂。钟鼓声前托钵。
老汉住持不正。大小暗使机谋。罪犯弥天条令。说甚
死活三年。且喜钵盂无病。最初末后全提。我奉太上
威仪门¶ 第 386b 页 X60-0386.png
敕命。】

「展钵偈 如来应量器我今得敷展愿供一切众等
三轮空寂。

唵斯麻摩尼莎诃」

【【笺】智论。佛名如来者。如定光佛等。行六波罗蜜。得成
佛道。释迦文佛。亦如是来。故名如来。如定光佛等智。
知诸法相。从如中来。故名如来。释迦文佛亦如是来。
故名如来。
金刚。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应
量器者千佛授受之法器。九十六种外道悉不知名。
我今所以得敷展者。为巳受佛戒。故得敷展。然敷展
大义。非徒自利口体。先当发愿为众。三轮空寂者。

断金刚经论。谓布施时。体达施者。受者。及所施之物。
皆悉本空。则能摧碾执著之相。是名三轮体空。一施
空。谓能施之人体达我身本空。岂有我为能施。既知
无我则无希望福报之心。是名施空。二。受空。谓既体
达本无我为能施之人。亦无他人为受施之者。是名
受空。三。施物空。物即赀财珍宝等。谓能体一切皆空
岂有此物。而为所施。是名施物空。】

「空钵偈 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

唵部林」

【【笺】若见此钵。直见法界之量。及自巳之量。等于真空。
且不容些子。况有清净烦恼之迹乎。
华严若有欲识
佛境界。当尽其意如虚空。故云其心清净。从来不与
染法相应。故云空无烦恼。】

「满钵偈 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
威仪门¶ 第 386c 页 X60-0386.png

唵。㘕」

【【笺】钵饭既充满。目前。不可徒生贪饕之想。不修梵行。
当观饭。之来处。粒粒从信施得来。一切善法。悉从此
种智发生。故受施者。当梵行具足。所施者福果成满。
犹如种子发花。花复为果。满足菩萨之梵行也。
西域
传。佛钵在乾陀国。青玉色。受三斗。诸国宝之供养终
日。华香不满。则如言满之。】

「擎钵偈 擎持钵饭。当愿众生。志在大道。为法供养。」

【【笺】大道者。资养幻驱。本为修行。出世之道。故云志在
大道。行愿品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法供养也。

华严。设于念念中。供养无量佛。未知真实法。不名为。
供养。
智论。食为行道。不为益身。若得食时。先献三宝。
后施四生。
胜思惟经。不起罪业。不起福业。不起无动
业者。是名供养佛。
华手经。若以花香衣食汤药等。供
养诸佛。不名为真供养。如来坐道场。所说微妙法。若
能修学者。是名真供养。
思益经。问云谁能供养佛。佛
言能通达无生际者。
文殊般若经。佛问文殊。汝云何
供养佛。文殊答言。若幻人心数灭。我则供养佛。
台教。
供养佛者。只是随顺佛语。今顺佛教。修三观心。即为
供佛。为破五住得解脱故。即供养法。三谛理和。即供
养僧。】

「供养 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笺】佛身无为。故曰清净。法名可轨。诸师成之。而得成
佛。以法为身。故名法身。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
威仪门¶ 第 387a 页 X60-0387.png
处。以真如平等。性相常然。身上无碍故。梵语佛。此云
觉者。
起信。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
空界。即是如来平等法身。则以无念名之为佛。】

「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笺】修因感报。名之为报。然有自报。他报。之别。自报。则
理智如如。他报。则相好无尽。是名报身。
华严疏。觉有
之义。一自觉觉知。自心本无生灭。二。觉他。觉一切法。
无不如是。三。觉满。二觉理圆。称之为满。卢舍那。此云
净满。谓诸惑净尽。众德悉圆。又云。光明遍照。谓内以
智光。照真法界。即自报身也。外以身光。照应大机。即
他报身也。】

「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笺】智与体真。能起大用。随机普现。说法利生。故名化
身。
宗镜。释迦。此云能仁。牟尼。此云寂默。能仁者。即心
性无边。含容一切。寂默者。即心性本寂。动静不干。故
号释迦牟尼。】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笺】弥勒。汉云慈氏。当来龙华教主也。布袋和尚颂。弥
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在世间。世间人不识。】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笺】弥陀经。尔时佛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
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名
威仪门¶ 第 387b 页 X60-0387.png
无量光。】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笺】四方。四维。上下。曰十方。过现未来曰。三世。若论往
古劫海之现在诸佛。即今称为过去。即今现在。乃过
去之未。来。亦为未来之过去。所以出息入息。一刹那
间。而成三世。诸佛者。谓尽东方。过不可说不可说世
界。不可说诸佛。悉皆现前。受我供养。馀方亦然。】

「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笺】文殊六名。一。妙德。大经。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
二。妙首。无行经。满殊师利。此云妙首。三。名普首。观察
三昧。大净法门经。四。濡首。出阿目祛。并普超经。五经
首。出无量门微密经。六。妙吉祥。梵语曼殊室利。】

「大行普贤菩萨。」

【【笺】行无不遍曰普。佑上利下曰贤。以周遍佑利。故名
普贤。】

「大悲观世音菩萨。」

【【笺】能所圆融。有无兼畅。照穷正性。察其本末故。称观
世音者是所观之境。万象流动。隔别不同。类音殊唱。
俱蒙离苦。菩萨大悲。一时普救。皆令解脱。故曰观世
音。】

「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笺】菩萨。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觉悟一切众
生也。以六度为乘。运诸众生出三界。而到涅槃彼岸
也。梵语摩诃此云大。梵语般若。此云智慧。梵语波罗
威仪门¶ 第 387c 页 X60-0387.png
蜜。此云彼岸到。谓总归赞叹诸圣功德。为供养之结
词也。】

「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笺】摩诃僧祇律。佛住舍卫城。时难陀母。作食先饭比
丘。后自食。复作釜饭。逼上饭。汁自饮。觉身内风除。宿
食顿消。由是多水少米。合煎。复用胡椒荜茇。调和奉
佛。由是佛听比丘食粥。有十种利。佛说偈曰。持戒清
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粥施。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
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欲
生人天常受乐。应当以粥施众僧十利者。一。资益身
躯。颜容丰盛。二。补益尪羸。增长气力。三。补养元气。寿
算增益。四。清净柔软。食则安乐。五滋润喉吻。论议无
碍。六。调和通利。风气消除。七。温暖脾胃。宿食消化。八。
气无碍滞。辞辩清扬。九。适充口腹。饥馁顿除。十。喉吻
沾润。渴想随消。
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魏武帝苦寒
行曰。行行日巳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釜水持
作糜。
灯录。南泉。一日为众僧行粥次。马祖问。桶里是
甚么。师曰。这老汉合取口作恁么语话。祖便休自馀
同参无敢诘问。
◎赵州吃粥了也未。见洗钵偈。】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

【【笺】三德者。一。清净。谓供佛僧之食。当使清洁。无荤秽
之气。二。柔软。谓供佛僧之食。当须柔软甘和。而无粗
涩之味。三。如法。谓供佛僧之食。当随时措办。制造得
宜。六味者。苦。酸。甘。辛。咸。淡也。
涅槃经。诸优婆塞。为供
威仪门¶ 第 388a 页 X60-0388.png
佛及僧。办诸食。具。种种备足。皆是旃檀沉水香薪。八
功德水之所成熟。其食甘美。有美德焉。供佛。谓供三
世诸佛也。僧有二种。一者。菩萨僧。二者。现在大众僧
供佛。未有不供僧也。故曰及。普同者。上至诸佛菩萨
圣贤。天龙护法。下至一切含灵。无不遍及。故曰普同。】

「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笺】华严疏。世间之食。但能资益生死之身。修行之人。
于世美味。心不贪嗜。常持正念以禅悦法喜为食。则
能长养善根。出离生死。成就善故有出世五种食也。
一。念食。修圣道。者常持正念故。二。法喜食。爱乐大法
资长道种。心生欢喜故。三。禅悦食。由得定力。资长慧
命。道品圆明。心常喜乐。故。四愿食。不舍梵行。长养一
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故。五。解脱食。离诸业缚。
于法自在。长养菩提故。
◎不由胎藏不假段食惟禅
悦法喜食也。】

「出生饭不过七粒。面不过一寸。馒头不过指甲许。多
则为贪。」

【【笺】云居显注。贪。谓贪功德也。太多亦非法。故制。】

「少则为悭。其馀蔬菜豆腐不出。」

【【笺】食堂前立石。状如莲花。仰天覆地者。名施生台。台
之周遭。篆七佛名。令一切见者。灭罪生福故。其莲花
仰天平如镜。圆如曼怛啰中镌梵书。字种行者出
生于字上。令诸鬼神沾斯法味。得解脱故今人不知
瞻礼。而反忽略。因便晒物。甚至以鞋袜秽亵等。加于
威仪门¶ 第 388b 页 X60-0388.png
佛法之顶。不觉不知负大逆罪。见者。能不伤感。因标
示之。幸母再犯。徵。蔬腐不出生。得不吝乎。
训。七粒。具
足诸味而能充塞大千者。法也。故菜蔬不必出生。】

「凡出生安左掌中。想念。」

【【笺】行者先于左手拇指掐无名指小指仰伸指指中
指无名指盛生饭次以右手结印如左交相运想
字种流出无尽法食普济鬼神。】

「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

唵度利益莎诃」

【【笺】障碍者。谓饿鬼有三障。一。外障。谓饿鬼常受饥渴。
皮肉血脉。皆悉枯槁。头发蓬乱。其面黯黑。唇口乾焦。
常以其舌。自舐口面。障惶驰走。处处求食。所到泉池。
便见其水。变成脓血。自不欲饮如是等鬼。由外障碍
饮食。是名外障。二。内障。谓饿鬼咽或如针。口或如炬。
其腹宽大由是因缘。纵得饮食。不能啖饮。如是等鬼。
由内障碍饮食。是名内障。三。无障。谓有饿鬼。名猛焰
鬘。虽有饮食。无有障碍。然随所饮啖之物。皆被烧然
变成火炭。由此因缘。饥渴大苦。是名无障。法力者。偈
咒观行力也。不思议者。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论。而
能成就不思议之慈悲。以慈悲故得无挂碍。以无挂
碍故而能以七粒周遍沙界。俾诸鬼神。消诸障碍。得
沾法味。而得解脱知上二偈。本于涅槃天传二典。故
句异而义同也。当时世尊为鬼子母等。恼害人民。凶
恶无比。故先以威折。后以慈摄授。以法食易其口腹。
威仪门¶ 第 388c 页 X60-0388.png
不使生命入其死门。故曰出生。然恐法化不恒。凶恶
之辈。仍害生命。乃敕。诸弟子。凡修行处。食时。先施法
食。令满法喜故。
徵。尝观丛林出生之法。有者堂头与
诸大众同时出生。有者食时。先置饭一器于呵利帝
母前。临咒愿时。惟堂头一人出生。究竟一人出生。与
多人出生。有以异乎。
训。言理则一多无碍。言事则一
毕竟一。多毕竟多何则。楞严云譬如一人吃饭。多人
饱否。今一人出生。乃一人之慈悲。与多人慈悲何与
焉是故一人为善而使多人不为善。则一人为善其
功小。使多人不为善。其过大。涅槃云不施食者。非我
弟子乃知多人出生各各遵佛遗教。名各减巳分段
之粒。如法而施。一时千指分光。慈悲利济。岂不广大
也哉。
徵。七粒之数不用六。及八。何也。
训。七粒者。言千
廪之充。从无一而始。无一而生两了曰三。一而三。母
也。三而一。子也。子三母三。及无一之祖。以成来复之
象。变化不测。而六八在数不在数可知矣。故七粒之
量。虽可数。而佛法之量不可数。昔栾巴之酒。小术能
化为甘雨。如来愿力。七粒充遍大千。理固然也岂大
愿翻不及小术耶。】

「大鹏金翅鸟。」

【【笺】起世经。龙与金翅鸟王。皆具卵胎湿化四种生。经
云。大海之北。有一大树。名曰居吒奢摩离。其高一百
由旬枝叶遍覆五十由旬。此鸟王与龙等。皆依此树
四面而住。其四面各有宫殿。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
威仪门¶ 第 389a 页 X60-0389.png
墙。七宝庄严。一。卵生金翅鸟王。居树东面。欲啖龙时。
飞往东枝之上。观大海水。乃即飞下。翅扇海水。令水
自开。二百由旬。取龙食之。此鸟王惟能取卵生龙。不
能取胎湿化三生龙也。二。胎生金翅鸟王。居树南面
欲取龙时。飞往树南。令水自开四百由旬。取龙食之。
此鸟王惟能取卵胎生龙。不能取湿化二生龙也。三。
湿生金翅鸟王。居树西面。欲取龙时。即向树西海取
之。水开八百由旬。此鸟王能取卵胎湿之龙。不能取
化生龙也。四。化生金翅鸟王。居树北面。欲取龙时。向
树北海取之。水开一千六百由旬彼诸龙等。皆为此
鸟王之所啖食。
楼炭经。四生金翅鸟。还食四生龙是
也。】

「旷野鬼神众罗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满。

唵穆帝莎
诃」

【【笺】大涅槃经。佛游聚落。树下有一鬼。名旷野。纯食血
肉。日食一人。我为说法。然彼愚痴。不受教道。我即化
身为大力鬼。动其宫殿。令不安所。使彼迷闷。我以慈
悲。手摩其身。即还坐起。生善信心。我复本相。为说法
要。受不杀戒。彼鬼白言。我及眷属。唯仰血肉存活。今
以戒故。当云何活。佛云今敕弟子。随有修行处食时
当先出生若不出生非我弟子。
◎鬼子母罗刹中之
巨魄也。生千子。最小名爱奴。极所怜惜。常食人子。佛
为化导。将爱奴藏之钵下。其母于天上人间觅之不
得。既归伏于佛。遂揭钵还之。其千子皆为鬼王。统数
威仪门¶ 第 389b 页 X60-0389.png
万鬼众。五百在天上。常娆乱诸天。五百在世间。常娆
国界人民。佛为授五戒。归正法。得须陀洹。住佛精舍。
无子息者。求子得子。有疾病者。祷之则安。故为鬼王
母。由受佛戒。亦呼千子。同依佛所。不恼天人也。

巳上言金翅鬼子暴横如此。乃见佛之威德神力。不
动声色。而能降伏。然其暴恶习气未尽。故先以甘露
涤其心胸。而调伏之。后以法味。而充满之。】

「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唵穆力陵莎诃」

【【笺】言汝等者。谓承佛咒力。直召其名。而施法食也。此
食遍十方者。诸鬼神等。各散十方而此咒食能遍十
方以表佛心平等一切鬼神皆得平等法味也。】

「临食咒愿。皆当恭敬。」

【【笺】有比丘受他。请食默然入默然去诸居士呵责。云
我等不知食好不好诸比丘白佛佛言从今食时应
表宣施者之意。】

「正食时偈。」

【【笺】律。三钵罗祛多此翻正至将食时默念三遍能除
食毒故。名义即等供之唱法旧云僧跋讹也。】

「佛制比丘。」

【【笺】十诵。尸利仇。常疑佛有一切智。乃计毒食舍内。作
大火坑。令无烟焰。以沙覆上。敷不织床。自言若佛有
智。当不赴请。佛以应度。默允。乃语阿难。今诸比丘。莫
先行。于是领诸比丘。入于彼舍。火坑化作莲花。佛与
威仪门¶ 第 389c 页 X60-0389.png
比丘皆行花上。其不织床。皆成完床。尸利感化。白佛。
此食杂不堪。佛言。但施。食之无病佛告阿难宣令。未
唱咒愿。不得先食。唱巳。食皆甘美。佛还作法。从今未
唱咒愿。不得食。】

「食存五观。」

【【笺】详著下文。】

「散心杂话。施信难消。大众闻磬声。各正念。」

【【笺】此即佛告阿难宣令之偈。以警比丘常修正观。乃
可受食。若不修观。散心杂话而食者。恐信施难消也。
古云。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带
角还。难消二字。甚于尸利仇之毒药也是故丛林
至今遵佛遗敕。而于将食时。击磬宣偈。令诸比丘。于
此声中。各存正念。正念者。如理而念。名为正念。念即
念慧。谓沈掉。有无等。不动。谓不动正念。
梵网。宁以此
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
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味饮食五灯提婆尊者。得法
后。至迦毗罗国。有长者曰。梵摩净德。一日园树生耳
如菌。味甚美。唯长者与第二子。罗[目*候]罗多取食。取巳。
随长。馀亲属。皆不能见。祖知其宿因。遂至其家。长者
问其故。祖曰。汝曾供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虚
沾信施。故报为木菌。惟汝与子。精勤供养。故得享之
又问长者。年多少。曰。七十九。祖说偈曰。入道不通理
复身还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树不生耳。后如其言果
佛授记。】
威仪门¶ 第 390a 页 X60-0390.png

「三匙观法。」

【【笺】大智度。论。食为行道之人。正受食时。须作三愿。】

「一愿断一切恶。」

【【笺】初下匙时。当愿此生。所有身口意。一切恶。悉令断
尽。】

「二。愿修一切善。」

【【笺】次下匙时。当愿此生所有善法。悉令满足。】

「三。誓度一切众生。」

【【笺】后下匙时。当愿此生所修善根。回施众生。共成佛
道。】

「食存五观法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笺】智度论。此食。垦植。收穫。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功用
甚多。量彼来处者。僧祇律。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来求
福故。施凡食时。当作此观。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
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论衡。谷之始熟曰粟。
舂之于臼。簸其秕糠。炊之于甑。㸑之以火。成熟为饭。
乃甘可食。而食之味。生肌腴成也。粟未米。米未成饭。
气腥未熟。食之伤人。】

「二。忖巳德行。全缺应供。」

【【笺】毗尼母律。若不坐禅诵经。营三宝事。及不持戒受
人信施。为施所堕。则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
受食。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笺】明了论疏。出家先须防心三过。谓于上味食起贪。
威仪门¶ 第 390b 页 X60-0390.png
下味食起。嗔。中味食起痴。以此不知惭愧。堕三恶道。
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笺】饥渴为主病。四百四病。为客病。须以食为医药。用
资其身。凡受食时。当作此观。四百四病者。人身假地
水火风四大所成。一大不调。则生百一种病。四。大。共
成四百四病。】

「五。为成道故。应受此食。」

【【笺】不食。则饥渴病生。道业何成。增一阿含经。多食致
苦患。少食气力衰。处中而食者。如秤无高下。凡受食
时当作。此观。
笔餐。黄山谷曰。礼所教饮食之序。教之
末也。食而作观。教之本也。今士大夫。诵先王之法言。
则一人也。起居饮食。则一人也。故设教不得不如是。
君子有思。终身之思也。食时作五观。终食之思也。日
一日。如是行之。念念仁智。则夫二人者。今而为一矣。
五灯。黄龙南。化主归上堂。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
不易二。施者不易。三。变生为熟不易。四。端坐吃者不
易。更有一种不易。是甚么人。良久云。聻。便下座。时翠
岩真为首座。藏主问。适来和尚道。第五种不易。是甚
么人。真曰。脑后见腮。莫与往来。】

「无呵食好恶。」

【【笺】古人粗衣遮寒。粝食充饥。为学道故。若当大众斋
法之时。呵食美恶。损福良多。或遇病缘。不能食粗粝
者。亦当存默。】
威仪门¶ 第 390c 页 X60-0390.png

「不得以食私所与。」

【【笺】私与成盗业故。】

「若摘与狗。」

【【笺】一大檀诚敬。以美馔供佛僧。时有犬枵腹摇尾。作
乞怜之状。一比丘悯之。分食喂犬。檀信不悦。白佛故
制。】

「来益食。不得言不用。若巳饱。当以手让却之。」

【【笺】佛制。持钵而食。至饱而后放钵。若行者来益食。欲
食。即以钵托出。既饱。乃置钵几上。或行者更来益。则
以手让却者。以手代语止之。灯录。岩头曰。逐物为下。
却物为上。且道与此却之何如 常州芙蓉太毓禅
师。因行食到庞居士前。士拟接。师乃缩手曰。生心受
施。净名早诃。去此一机。居士还甘否。士曰。当时善现
岂不作家。师曰。非关他事。士曰。食到口边。被他夺却。
师乃下食。士曰。不消一句。昭觉勤云。善现作家。芙蓉
奇特。尽被庞居士一时领过了也只如居士道。不消
一句。且道是那一句。端坐受供养。施主蒙安乐。】

「不得爪头。使风屑落邻钵中。」

【【笺】风屑飘落钵中。使邻坐生嫌。兼失威仪故。】

「不得含食语。」

【【笺】五灯神鼎諲。常与数耆宿至襄沔间。一僧举论宗
乘。颇敏捷。会野饭山店中。供办而僧论说不巳。师曰。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惟识惟心。眼声耳色。是甚么语
僧曰。法眼语。师曰。其义如何。曰。惟心。故根境不相到。
威仪门¶ 第 391a 页 X60-0391.png
惟识。故声色枞然。师曰。古味是根境否。曰。是。师箸筴
菜入口中。含胡而语曰。何谓相入耶。坐者骇然。僧不
能答。师曰。途路之乐。终未到家。见解入微。不名见道。
参须实参。悟须实悟阎罗王。不怕多语。僧拱而退。】

「食时语。非惟禅律并遮。孔门亦常戒慎。除为佛法机
缘。急救世间等事。不犯。如神鼎諲。会野饭于山店也。
盖有狂禅含食语。以神鼎自况。大似薰莸比栴檀耳
不得笑谈杂话。」

【【笺】沩山警策。不解忖思来处。谓言法尔如然。吃了聚
头喧喧。但说人间杂话。】

「不得嚼食有声。」

【【笺】行护。食时不得大搅及啜饮作声众中食讫不得
啾口作食。礼。不絮美不啜归不固获不返食。

如欲挑牙。以衣袖掩口。

挑。剔也。随众食时。不可剔牙。宜食毕。至僻处。即欲剔
者。宜以袖掩口。若露齿失威仪故。】

「食中或有虫蚁宜密掩藏之莫令邻单见生疑心。」

【【笺】行人非不欲以精洁饮食供奉。间或虫蚁误入饮
食之内。见者。当密藏。勿令人疑心不能食。昔有僧见
桶中熟蔬。浮水鸡。忙取食之。含胡语曰。好个熟菜头。
其僧事迹虽粗。乃见一时权宜。以安众心。其僧却有
汾阳力量。】

「当一坐食。不得食讫。离座更坐食。」

【【笺】佛说一坐食。比丘叹誉领受。更不复食。形体枯瘦。
威仪门¶ 第 391b 页 X60-0391.png
佛即开许。一食后。更食面饼等。令饱足。饱足者。满足
其意。不异其时也。若异时。即非时食也。一日钵盂两
度湿。应钟版之时食也。一坐而不再坐者。恐非时故。】

「不得食讫。以手指刮碗钵食。」

【【笺】钵中心粒。应施生灵。若以手指刮食。大失威仪。兼
失利生功德故。
行护。若有食遗落食巾上。不得取食。
当押聚安一处。付与净人钵碗中。】

「凡食不得太速。不得太迟。」

【【笺】太速。则粗气逼人。太迟。则延慢失侯。故须不急不
缓。次第食之。
行护。把钵。不得太高。不得太低。则当胸
前碗钵常须离膝巾。不得安手致膝上。
清规。不得将
口就食。不得将食就口。
礼节。不得钵中央挑饭。不得
大挠刮钵中。】

「行食未至。不得生烦恼。」

【【笺】斋时。惟法喜禅悦。无烦恼故。若一人烦恼。则四座
为之不安遂成烦恼斋法宁不得罪。】

「或有所需。默然指授。不得高声大唤(指授。指语也)。不得碗
钵作声。」

【【笺】食时威仪。碗钵自然无声。碗钵作声。因粗慥故。一
人粗慥不堪动听。多人复然。而食堂规矩散漫。斋法
不恭。其过谁归。】

「不得食毕先起。」

【【笺】斋法自始至终。皆当恭敬。食毕先去。则有始无终。
欺慢大众。除常住公事。及远行者。预白知事。则不犯。】
威仪门¶ 第 391c 页 X60-0391.png

「若违僧制。」

【【笺】僧制者。即律中所说之文。皆僧制也。有违者。则先
以椎白聚众。而后断事。听罚。
揵度。不应匡脚食。妨碍
比座。所食可弃之物。应取著脚边。去时持去。
清规。不
得将口就钵。将钵就口。
礼节。不得钵中央挑食。
沩山
警策。碗钵作声。食毕先起。去就乖角。僧体全无。起坐
忪赞。动他心念。
戒学先知。苾刍惟著下裙。上无衣者。
不应受食。若病老者。当屏处而食。】

「闻白椎。不得抗拒不服。」

【【笺】白椎者。法王之正令。文殊之大用也。今丛林凡事
亦用椎白不待言而众集且道椎作么生白有血气
汉一。闻白推。当下省悟若是没意致底不识好恶。五
灯。世尊升座大众集定。迦叶白椎云世尊说法竟世
尊。便下座 刹说尘说无间歇世尊升座。巳落第二
三科矣无端金色头陀却将一大部不断头经强生
著破至今天下衲僧句读不彻。
颂。棒头吐舌露柱扬
声日上月下。正令齐行。
◎双泉师。宽初住云门。一日
闻白椎曰。请师宽充典座。师翻觔斗出众曰。云门禅。
属我矣。】

「饭中有谷。去皮食之。」

【【笺】盗戒下。注。
无量寿经。律。或聚一处。出时。将施禽鸟。

五灯。石霜庆。为沩山米头。筛米次。沩曰。施主米。莫抛
散。庆曰。不。沩于地上拾一粒曰。个是甚么。庆无对。沩
曰。莫轻这一粒。百千粒从此一粒生。庆曰。未审这一
威仪门¶ 第 392a 页 X60-0392.png
粒。从甚处生。沩呵呵大笑。至晚上堂曰。大众。米里有
虫。诸人好看。
正风录。拾得。为国清灶下头陀。斋后。收
残汁冷饭置竹筒中。伺寒山。山见之。怡然负于岩下。
快饱而巳。云门澄。为云栖圊头。除粪后。以厕底谷粒。
汰净食之。皆潜行密用。也。今人固不能如寒山云门
所为。而所剩汁。及洗碗遗粒。或喂犬豕。或济鱼虾。以
成济生之德。亦是惜福之道。乃作珍粒篇。简诸同人
云。我观无数米。种从一粒始。天公雨露恩。农夫血汗
脂。意在活苍生。恩大勤不止。莫将一粒轻。大以须弥
比。如何高上人。不省米来理。狼藉喷满堂。鞋沾入圊
里。宿饭弃厨仓。路傍有饿死。天眼有雷霆。暴物何堪
此。三年两度荒。不记食糠秕。我著珍粒篇。遥简天下
士。足边有遗粒。见者即拈起。铛底饭甲香。食之最甘
美。倘馀残汁盘。洗碗并油滓。自巳不能餐。亦当喂犬
豕。或倾长流中。而济鲂与鲤。所施虽微芒。功德日积
累。不惟长福源。亦为入道址。
僧要。长沙翼游蜀。刺史
毛璩。为设中食。翼见饭中得一粒谷。即先食之。毛密
敬异。后饷米千斛。翼即受分施。】

「附 不得见美味。生贪心。恣口食。」

【【笺】大论。思惟此食。垦植耘除。收穫蹂治。磨舂淘汰。炊
煮乃成。计一钵之饭。作夫汗流。集合量之。食少汗多。
功力艰辛。营调香味。才供三寸。即成不净。云何恣贪
无度。不念道德轻微。以何消受。将来恐堕异类。酬偿
之苦。切生惭愧之想。
萨遮尼乾子经。啖食太过人。身
威仪门¶ 第 392b 页 X60-0392.png
重多懈怠。现在未来世。于身失大利。睡眠自受苦。亦
恼于他人。迷闷难觉悟。应时筹量食。】

「不得偏众食。」

【【笺】偏众食者。不共众食也。不共有三。一。私造饮食。不
与众食。而独食者。其过大。二。不私造饮食。有事异坐
食者。不犯。三。老病不能随众。虽私造食。无犯。
宝训。拙
庵曰。佛鉴住太平。高庵充维那。时年少。气豪。下视诸
方。少有可其意者。一日斋时鸣揵。见行者别器置食
于鉴前。庵出堂厉声曰。五百僧善知识。作这般去就。
何以范摸后学。鉴如不闻见。逮下堂。询乃水齑菜。盖
鉴素有脾疾。不食油故。庵有愧。诣方丈告退。鉴曰。维
那所言甚当。缘惠勤病。乃尔常闻圣人。言以理通。诸
碍所食。既不优于众。遂不疑也。维那志气明远。他日
当柱石宗门。幸勿以此芥蒂。逮鉴迁智海。庵过龙门
后为佛眼嗣。】

「结斋法式

南无萨哆喃三藐三勃陀俱胝南怛侄他唵折𨽻主
𨽻准提莎婆诃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义。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笺】所谓法施财施皆从欢喜布施故后所得报亦快
乐故。】

「饭食巳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笺】一时斋法巳竟。若不发志愿。则前三匙五观等。皆
为剩语。有始无终。是故当愿一切众生。究竟一切事
威仪门¶ 第 392c 页 X60-0392.png
也。所作皆办。岂易言哉。略言端坐受供。观行巳周。厨
务行堂巳毕。至于入理深谈。二乘秪断见思惑。菩萨
将尽无明。尚未名皆办。惟佛五住究尽。二死永忘。可
称皆办。】

「受䞋偈」

【【笺】上古檀越饭僧。先以布氎衬其座。斋巳。送衬作衣。
故亲从衣。后以银钱代布。故亲从贝。
稽古略。练塘居
士洪度善。持江东节度使。夜宿池州。梅山愚宗师迎
之。相与夜话。洪问。饭僧见于何经。宗曰。四十二章经
云。凡饭人百。不如饭一善人乃至饭百亿三世诸佛。
不如饭一无住。无作无證。之者。谓无修无證。则是正
念独脱。则功德超诸佛也。洪曰。前辈知此者。多矣。其
为谁乎。宗曰。近如秦少游。藤州贬所。自作挽章。有谁
为饭黄缁之句。东坡既闻秦计。以书送银五两。嘱范
元长。为秦饭僧。及东坡北归。至毗陵。以疾不起。太学
生裒钱。于东京慧林饭僧。苏黄门撰东坡墓志。首载
之。洪曰䞋金有据乎。宗曰。岂不见毛诗。小雅鹿鸣燕
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
盖饭食不足以尽敬。而加赠遗之。以致慇勤。于时为
诵。丁晋公斋疏。不录。】

「咒愿达䞋。当愿众生。悉令通佛。十二部经。」

【【笺】出菩萨本业经。又偈云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檀波
罗蜜。具足圆满 凡有䞋施者。必有愿求。受施者。当
于三宝前。宣达其愿。
尊者菩须蜜论。作檀䞋。此云财
威仪门¶ 第 393a 页 X60-0393.png
施。解言报施之法。曰达䞋。导引福地。亦曰达䞋。字或
从手。
西域记。正达䞋拿者。右也。或云。驮器尼。以右手
受人所施。为其生福故。肇云。夫以方会人。不可以一
息期。以财济物。不可以一时周。是以会通无隅者。弥
纶而不漏。法泽冥被者。不易而普覆。
十二部者。大智
度论。十二分经也。一。修多罗。华言契经。上契诸佛之
理。下契众生之机。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曰法。三
世不易曰常。此圣教之总名也。二。祗夜。华言应颂。又
云。重颂。谓应前长行之文。重宣其义。或六句。四句。三
句。二句。皆名颂也。三。伽陀。华言讽诵。谓不诵长行直
说偈句。如金光明经。空品等是也。四。尼陀罗。华言因
缘。如经中有人问。故为说是事。如律中有人犯是事。
故制是戒。如来所说一切根本缘起之事。皆名因缘。
如法华化城喻品。说宿世因缘等是也。五。伊常目多。
华言本事。谓说诸菩萨弟子因地所行之事。如法华
本事品云。药王菩萨。于日月净明德佛所。得法欢喜。
即然身臂。以为供养。修诸苦行。求菩提道等是也。六。
阇多伽。华言本生。谓说佛菩萨本地受生之事。如涅
槃云。比丘当知。吾于过去作鹿罴獐兔龙。及作金翅
鸟粟散王。转轮圣王。之类是也。七阿浮达磨。华言未
曾有。亦云希有。谓如佛初生时。即行七步。足迹之处。
皆有莲花。放大光时。遍照十方世界。而发是言。我是
度一切众生。生老病死者。地大震动。天雨众花。树出
音声。作天技乐。如是无量希有之事是也。八。婆陀。具
威仪门¶ 第 393b 页 X60-0393.png
云阿波陀那。华言譬喻谓如来说法。为钝根者。譬喻
以晓示之。令其开解。如法华火宅。药草喻品是也。九。
优婆提舍。华言论议。谓诸经问答。辩论诸法之事。如
法华提婆达多品。智积菩萨。与文殊师利。论说妙法
是也。十。优陀那。华言自说。谓无有人问。如来以他心
智。观众生机。而自宣说如楞严说五十种魔事。不待
阿难请问。又如弥陀经。无有缘起。自告舍利弗是也。
十一。毗佛略。华言方广。方者。法也。广者。大也。正理曰
方。包富曰广。谓大乘方等经典。其义广大。犹如虚空
也。十二。和伽罗。华言授记。谓如来为诸菩萨。辟支声
闻授记。如法华云。汝阿逸多。于当来世。而成佛道。号
曰弥勒等是也。
徵。施主一䞋。云何能通十二部经。训。
如来一大藏经。经经不离六度梵行。而六度梵行皆
以檀波罗蜜为先。由此观之。岂止通十二部而巳。我
天山老人。尝以一文钱开示四句法。及分别十法界
之相。乃至祖意教意。直下令人悟去。则䞋施之功利
莫大焉。
灯录。甘贽行者。一日到南泉设斋。黄檗为首
座。行者请施财。座曰。财法二施。等无差别。甘曰。恁么
争消得某䞋。便将出去。须臾复入曰请施财。座曰。财
法二施。等无差别。甘乃行䞋。
◎有施主妇入院。行众
僧随年钱。僧云。圣僧前著一分。妇曰。圣僧年多少。僧
无对。法眼代云。心期满处即知。】

「洗钵偈 以此洗钵水。如天甘露味。施与诸鬼神。悉
令皆饱满。

唵摩休啰悉莎诃」
威仪门¶ 第 393c 页 X60-0393.png

【【笺】𦦨口。苏噜巴水也世人但知施食之利不知施水
之功谓饿鬼咽喉炽然见水不能饮惟咒饮之清凉
是故洗。尔时加持偈咒愿力水饭兼施如天甘露。能
令鬼神不饥渴故。
经律。有阿罗汉。常入龙宫食。食还。
以钵授沙弥洗。钵中有残饭数粒。沙弥嗅之大香。食
之甚美。便作方入师绳床下。两手捉脚。其师至时。绳
床俱入龙宫。龙言。此未得道。何以将来。沙弥食钵粒
故。
五灯。赵州因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云
吃粥了也未。僧曰。吃粥了也。师云。洗钵盂去。其僧忽
然省悟。
◎五云志逢。一日入普贤殿中宴坐。倏有神
跪于前。师问谁。曰。护戒神。师曰。吾有何愆耶。曰洗钵
水师每倾弃。非所宜也。师此后尽饮之。即成脾疾。十
载方愈。
◎云岩虚席。郡牧欲死心举住持。心曰。准山
主住得。某未尝识渠。见有洗钵颂甚好。颂曰。之乎者
也。衲僧鼻孔。大头向下。若也不会。问取东村王大姐。
牧奇之。请住云岩。】

「执杨杖偈。」

【【笺】白玉蟾记。太微空中箕宿之精。化为柳。垂垂袅袅。
于澹云疏雨之间。古之所隐于柳者盖欲彰。其温柔
谦逊之志也。】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唵萨巴
嚩述答萨哩吧答哩麻萨吧嚩述怛[口*夯]唵㘕」

【【笺】菩萨寻常百无所思。一切天人。觅其起处不得。忽
然机境相逢。乃见入事入理之无穷。是故菩萨。才举
威仪门¶ 第 394a 页 X60-0394.png
杨枝。便愿一切众生。皆得悟入妙法。究竟妙法无他。
直愿一切众生。清净而巳。盖杨枝质性温柔。滋味清
凉。故取其义为喻也。】

「嚼杨枝偈。」

【【笺】珠林。垂杨细柳。绿干新条。去热则口发幽兰。净齿
则气含优钵。】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唵阿穆
伽弥摩𨽻尔嚩迦啰僧输驮祢钵头摩俱摩啰尔嚩
僧输驮耶陀啰陀啰素弥摩哩莎嚩诃」

【【笺】杨枝。味苦涩。饮之。则有益身心。菩萨为愿一切众
生。调伏烦恼。更无别法。惟示坚忍之法。除其烦恼。亦
如饮杨枝苦味。而消烦热也。
净行疏钞。载西域。皆朝
中嚼齿木。盥漱清净。方行礼敬。净秽不相杂也。
钞。杨
枝有五利。一。明目。二。除痰。三。除口气。四。辨味。五。消食。
发隐。草木。都为鬼神所栖。上有宫室。人自不见。故木
不可轻伐。】

「漱口偈 澡漱口齿。当愿众生。向净法门。究竟解脱。」

【【笺】食时。菜甲遗齿颊间。久之作气。故食后须澡漱口。
言此当愿。不但澡漱自巳口齿。清净而巳当愿与一
切众口齿无量法门。同时清净。究竟解脱也。
寄归传。
凡受食。及馀饮食。既入其口。身即成触。要将净水漱
口之后。方得触馀人。若未澡漱被触人。并成不净。】

** 礼拜第七

【【笺】大方广宝箧经。智灯声闻问文殊言。云何礼佛。
威仪门¶ 第 394b 页 X60-0394.png
文殊言。若见法净。名见佛净。若身若心。不低不昂。
正直而住。不动不摇。其心寂静。行寂静行。是名礼
佛。华严孔目。三种礼佛。一。成过礼。谓礼佛时。身仪
不正。与轻慢相应。如碓上下。佛制有过。二。相似礼。
谓礼佛时。身仪虽似端正。与杂觉相应故。三。顺实
礼。谓礼佛时。身义端正。与正智相应。随顺实礼故。
华严随疏演义。凡礼敬三宝。必须五体投地。所以
折伏憍慢。用拜虔诚故。一右膝。二左膝。三右手。四
左手。五首顶。一。愿我右膝著地时。令诸众生。得正
觉道。二。左膝。愿我左膝著地时。令诸众生。于外道
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正觉道中。三。右手。愿我古
手著地时。犹如世尊坐金刚座。地震现瑞。證大菩
提。四。左手。愿我左手著地时。令诸众生。远离外道
难调伏者。以四摄法。而摄取之。令入正道。五。首顶。
愿我首顶著地时。令诸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
无上菩提。增一阿含经。礼佛五种功德。一。端正。因
见佛相好。发欢喜心。而生渴仰。来世即得相貌端
正。二。好声。因见佛相。三称南无佛名。来世得好声
音。三。多饶财宝。于诸佛所。而作大施。散花燃灯。来
世获大财宝。心无贪者。四。生长者家。若见如来相
好长跪叉手至心顶礼。来世生长者家。五。身坏命
终生善处天上。由敬礼佛所获功德。来世得生善
处及于天上也。珠林。既知圣教。礼佛功德不可思
议是故行者。常预作意。不得自惰。恐无常忽至。瞻
威仪门¶ 第 394c 页 X60-0394.png
礼无处。譬鼠入角。路穷何趣。佛说偈云。命如风中
灯。不知灭时节。今日复明日。不觉死轮至。冥冥从
业缘。不知生何道。
◎今此所叙威容相状。中边时
俗各有异仪。故中天虔敬。震旦不同。彼则拜少而
绕多此则拜多而绕少。彼则肉袒露足。而为恭。此
则申屣备整。而为敬。翻译。槃那寐。名出。
声论。或名
槃谈。讹云和南。皆翻我礼。礼者。履也。体不备。君子
谓之不成人。南山云。四仪若无法润。乃名枯槁众
生。故天台明四种三昧之法。是知四仪法则。名礼。
身业。恭敬。名拜也。
◎经律礼佛。无侍者敷具之文。
此盖憍慢。非至敬礼也。侍者敷具。为山行。及随处
等。然礼佛。必须自敷具或为老病。侍者代敷。可也。
今之色力强健者。亦必侍者敷具习为故态。非憍
慢而何。大论。礼有三。一。口礼。二膝礼。头不至地。三。
头至地。是为上礼。口礼者。合掌问讯也。
僧祇。礼拜。
不得如哑羊。当相问讯。善见论。当安慰舒颜。先语
平视。和色正念。在前问讯。比丘到佛所问讯云。少
病少恼。安乐否。二。屈膝者。即互跪也。今讹云胡跪
盖梵世遗种。居竺间葱岭之北。诸戎羌胡。今经律
多翻互跪。以三处翘耸故名互跪。即右膝著地也。
涅槃疏。明三义。一。右膝。有力跪。能安久。二。右膝有
力。起止便易。三。右膝躁动。著地令安若两膝著地。
则名长跪。辅行。准地持阿含。皆以双膝双肘。及顶
至地。名五体投地。亦名五轮。五处圆故。西域记。致
威仪门¶ 第 395a 页 X60-0395.png
敬之式。其义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
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跪膝地。八。
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一拜跪而赞
德谓之尽敬。
五灯。和安通自幼寡言。时人谓之不
语通因礼佛次。有禅者问。礼甚么。师曰是佛。者乃
指像曰。这个是何物。师无对。至夜具威仪礼。问今
日所问某甲。未知意旨何如。者曰。座主几夏。师曰。
十夏。者曰。还曾出家也未。师转茫然。者曰若也不
会。百夏奚为。乃伺命参马祖。及至江西。祖巳圆寂。
退谒百丈。顿释疑情。有人问师是禅师否。师曰。贫
道不曾学禅。师良久。召其人。人应诺。师指棕榈树
子。人无对。
◎黄檗。在盐官殿上礼佛。次时唐宣宗
为沙弥。问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礼拜
当何所求。师曰。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常
礼如是事。弥曰。用礼何为。师便掌。弥曰。大粗生。师
曰。这里是甚么所在。说粗说细。随后又掌。】

「礼拜不得占殿中央。是住持位。」

【【笺】中央。是主法之位。虽前戒。不敢擅占。此位。况后戒
者。】

「有人礼佛。不得向彼人头前经过。」

【【笺】其义有二。一。恐妨礼佛正观。二。恐足起尘悖。触彼
头面。令彼烦恼故。】

「凡合掌。不得十指参差。不得中虚。不得将指插鼻中。
须平胸高低得所。」
威仪门¶ 第 395b 页 X60-0395.png

【【笺】憍慢礼者。谓指合。而掌不合。有掌合。而指不合。由
心散慢故合掌下三句正形写不存观法。懒惰懈怠
之状。若礼佛不存观法徒礼何益。论语。手与心齐。高
不过揖。与合掌义同。观音义疏。此方以拱手为恭。外
国以合掌为敬。手本二边。合而为一。表专至一心也
脱有个汉。向才合掌处。顿悟临济三玄要旨。也不
为分外。】

「不得非时礼拜。如欲非时礼。须待人静时。」

【【笺】朝暮大。众同时礼佛之时。除此二时私自礼佛。虽
是好事。未免招摇动众。若人静时。及閒居独处。无碍
时时礼佛。】

「师礼佛。不得与师并礼。当随后远拜。」

【【笺】尊卑上下。不可紊乱。故不得与师并肩礼佛。随后
远拜。以别别上下之分。】

「师拜人。不得与师同拜。」

【【笺】凡师与人作礼。非前辈耆宿。即师友道。若浑然同
拜。不别尊卑故。】

「在师前。不得与同类相礼。在师前。不得受人礼。」

【【笺】同类。同学也。古德云。佛前受人礼拜。大不祥。况沙
弥年少。正在学地。当礼拜于人。勿受人礼拜也。】

「巳手持经像。不得为人作礼。」

【【笺】手持经像。即佛在手。凡遇耆宿尊客。俱不应作礼。
伹云经像在手。不敢作礼。或不免作礼者。须安置经
像。然后作礼。】
威仪门¶ 第 395c 页 X60-0395.png

「凡礼佛。须精诚作观。教列七种礼。不可不知。」

【【笺】珠林。天竺勒那三藏。睹此方不习礼之仪。传此七
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人知
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身心等五种之正也。从浅
至深。修行获益故。一。我慢礼。谓身虽设拜。无有敬心
外睹似恭。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亦名唱和礼。谓但
要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实无慇重心也。唱和礼
者。口虽称唱佛名。心实驰求外境也。三。身心恭敬礼。
谓口称佛心心存相好身业翘勤。恭敬供养。无异念
也。四。发志清净礼。谓慧心明了。达佛境界。内外清净。
虚通无。碍礼一佛时。即礼一切诸佛。礼一切诸佛。即
礼一佛。以诸佛法身。体本融通故。礼法礼僧。亦复如
是。五遍入法界礼。谓想自巳身心等法。从本以来。不
离法界。诸佛不离我心。我心不离诸佛。性相平等。本
无增减。今礼一佛。即遍通诸佛。如一室中。悬百千镜。
镜镜皆现。镜无不照。影无不现。如是正观。则功归法
界。德用无边。是名遍入法界礼。六正观修诚礼。谓摄
心正念。虽对佛身。即礼自巳。佛身盖由一切众生本
有觉性。与佛平等。为随染缘。迷于巳性。忘认为恶。无
始以来。未曾将一灯。一香。一礼。供养巳身佛性。若能
返照本觉。则解脱有期。故维摩经。观身实相。观佛亦
然。是名正观修诚礼。七。实相平等礼。谓前正观中。犹
存有体有观。自他两异。今此一礼。无自无他。凡圣体
用不二。若见佛可尊。可敬。见凡可卑可慢。此心即成
威仪门¶ 第 396a 页 X60-0396.png
邪执故。
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能礼所礼其性
空寂。是名实相平等礼。】

「登殿堂道场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
切佛。」

【【笺】若得见者。言不易见之辞也。既得见佛。当生自庆。
然佛性。人人本具。何不易见。惟其本具。故不易见。所
谓不见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言众生不易
见佛者秪为妄想执著为碍耳。若妄执消尽。本觉始
觉。同一圆明。同一清净。况有生佛之名。能所之相分
别哉。所以得无碍眼。即得见佛。得见佛者。即是佛见。
见佛见者。即无碍眼。
华严疏。十种见佛。菩萨修殊胜
行。离诸障碍。称佛所行。得见十佛。了了分明。如是见
者。乃名真见。故云十种见佛。一。安住世间。成正觉佛。
无著见。二。愿佛出生见三业报佛。深心见。四。住持佛。
随顺见。五。涅槃佛。深入见。六。法界佛。普至见。七。心佛。
安住见。八。三昧佛无量无依见。九。本性佛。明了见。十
随乐佛。普授见。
灯录。初祖云若一切作处。即无作处。
无作法。即见佛。肇注。行合解道。即见佛。】

「观佛偈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笺】谛观。诚实观也。莫将父母。所生之眼。而观须将父
母未生前清净正眼观之也。端正严好者。谓普贤因
中行愿齐修。故其报身福慧庄严。世间无比。故当修
普贤行愿。而成严好之相也。】

「赞佛偈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證无相法。」
威仪门¶ 第 396b 页 X60-0396.png

【【笺】法界次第。如来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
天中尊众圣之王也。华严随疏演义钞。有八十随形
好又经云八万四千相。八万四千随形好 如来德
相严好。赞不可尽。假使以虚空为口。须弥为笔。香海
为墨。尽大地为纸。略举如来一相一好赞之。经劫所
不能尽。况以父母所生口。兼以三寸笔。乃欲全举如
来万德相好。而以是句非句所能赞之哉。故发是愿
愿与当来大心众生。不离众生之口。而成佛口。不离
众生之身。而成佛身。何以故。以赞佛故。而成佛口。成
佛口故。即成佛身。成佛身故。證无相法。證无相法。是
真赞佛。
徵。菩萨旷劫修行乃得成。云何不离众生之
身而成佛身耶。
训。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
身即法身。未尝离众生身。别有佛身也。
徵。既成佛身。
云何又曰證无相法。若实有身。不应曰无相。既曰无
相。何身成佛。
训。此正显佛身相好。赞不及处。句句回
互。绝诸渗漏。亦见生佛名异。而体同。若众生名尽。佛
亦何有。故成佛句。为尽众生之名。无相句。为尽诸佛。
之迹。名迹俱空也宗镜录心无形相。故号无相法门。
亦名无相道场。若于一切相见无相之理。即惟心如
来。是无生。即见无相。诸相既无。惟是觉体。名见如来。
由是则知佛身无相。
宝训。懒庵曰。涅槃经云若人闻
说大涅槃。一句一字。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闻相。
不作佛相。不作说相。如是义者。名无相相。达磨大师
航海而来。不立文字者。盖明无相之旨。非达磨自出
威仪门¶ 第 396c 页 X60-0396.png
新意。别立门户。近世学者。不悟斯旨。意谓禅宗。别是
一种法门。以禅为宗者非其教。以教为宗者。非其禅。
遂成两家之说互相诋呰譊譊不巳。噫。所闻浅陋一
至于此。非愚即狂甚可叹息。】

「释迦佛因中赞弗沙佛偈。」

【【笺】四教仪观音玄记。底沙佛。有二弟子。一释迦。乐修
利他行。所化机先熟。二慈氏。乐修自利行。所化机在
后熟。彼佛念曰。多人就一人则难。一人就多人则易。
欲今释迦先成道故。乃舍二弟子入山。时释迦菩萨。
随后入山。寻师不见踪迹。正行次。忽见彼佛在宝龛
中。入火界定。威光赫奕。特异于常。行次忘下一足。经
于七日说于一偈。因此精进。超于九劫。在弥勒前成
佛。菩萨本行经。佛告阿难。往昔有如来出现于世。号
弗沙佛。时彼佛在杂宝窟内。我见彼佛。心欢喜。合掌
翘一足。七日七夜。以此偈赞叹。阿难。我以此偈赞彼
佛巳。发如是愿。乃至彼佛语侍者言。是人过于九十
四劫。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我于彼时。得授记。不舍
精进。增长功德。无量世中。作梵释天。转轮圣王。以是
善业因缘力。我得四种辩才。无有一人能与我论。降
伏我者。我得成阿耨菩提转于无上法轮。】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
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笺】此偈与世尊降生机缘合参。乃见世尊旧习未忘。
奇哉。九十四劫。而不忘七日旧习。非宿命通。安得若
威仪门¶ 第 397a 页 X60-0397.png
此。今人熟读章句。隔一日夜。尽情忘却。何能至劫也。
其圣凡之隔如此。今人若能发愿。亦如释迦之赞弗
沙。亦以此偈七日七夜翘一足。而赞释迦。其人必亲
见释迦。而为授记。复见千百亿释迦。亦不出自心也。
释迦示诞成道。详早觉偈下。】

「礼佛作观偈。」

【【笺】毗尼日用。报国茂律师所集谓此偈。是文殊菩萨
说。藕益法师谓此偈乃唐国清湛然。即荆溪尊者依
法华补助仪。第七实相礼作也若然。则日用为文殊
说误矣余复阅补助仪第六正观礼注此偈则知藕
益亦误矣。余疑荆溪引證文殊之偈。发明。
正观亦未
可知。不然。则集毗尼日用。并较诸宿。何谬至此耶。姑
阙疑。质之大方。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四十
一颂。出大乘一切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在竟函。若依
此颂赞礼于佛。得大辨才。】

「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笺】能礼者。人。所礼者。佛。若能所之性未忘。而佛我之
心犹碍。若能所都忘。佛我均化。是名空寂。此空此寂。
非顽空之空。枯寂之寂。乃真空之空。真寂之寂也。真
空真寂。名之不得。状之不得。何以故。谓空不自言空。
寂不自言寂。言空言寂。即非空寂也。神而明之如中
天之朗月。如大海之澄波月非因水而开朗。水岂缘
月而澄清水本无心。月亦何性。上下交光。水天一色。
而至道交感。岂心思口吻之可及哉。】
威仪门¶ 第 397b 页 X60-0397.png

「我此道场如帝珠。十方诸佛(若礼别佛。随换此四字)影现中。我
身影现诸佛前。」

【【笺】此三句。不悟十字。中字。之象。如楞严东观则西。南
观成北。诸位不成。数从何始。所言象者。太极变化之象
也。此●象可大可小。可横可竖。可长可短。可□可○。
是故悟此。可以圆融行布。我此道场。供养瞻礼也。我
此道场者。人人有一片洁白之地。不假于人。故云我。
即此身心。顶礼诸佛。入佛知见。作佛观行。故云道场。
然此道场。不假思惟。而佛我通感。故以帝珠为喻。

岩。帝珠者。天帝释。善法堂前。以摩尼珠为网。凡一珠
中。映现百千珠。而百千珠俱现一珠中。交映重重。主
伴无尽。此明事事无碍境界也。昔贤首国师。立镜灯
为喻。列十镜。中设一灯。若看东镜。则九镜镜灯。历然
齐现。若看馀方。则镜镜亦然。观此可以悟礼佛作观
之法。如明镜之在掌握间也。行者礼佛。不可不知。凡
礼佛时。当屏绝外缘。澄定身心。默念一心顶礼。尽东
方佛刹。微尘数世界。微尘数诸佛。我悉遍礼。一一佛
影。影于我身。我身之影。亦复影于佛身。无有遗一馀
方观同上。
徵。诸佛身影。威德广大。故能过佛刹微尘
世界。影于众生身中。众生身影。不过咫尺。云何能过
佛刹微尘数世界影于佛身之前乎。
训。昔无边身菩
萨。思惟以丈尺量世尊。丈六金身。量巳。丈六而又丈
六。终不见世尊顶相。不见顶相者。法身也。丈而见顶
者。报身也。报身属功用故可量法身无功用。故不可
威仪门¶ 第 397c 页 X60-0397.png
量。若夫大心凡夫。一念发智顶礼时。其影巳过不可
说世界。巳入不不可说诸佛之身。复何疑。尝论不但
一切佛身之有此影。一切有情无情亦具此影也。

世经。月宫殿中。有诸影现。此大州中。有南阎浮树。因
此树。故名阎浮州。其树高大。影现月轮。
淮南子。月中
有物婆娑者。乃山海影其空处。海水影也。
花木录。瀛
州有影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影。】

「头面接足归命礼。」

【【笺】有曰。头面为一身之最尊。足为一身之最卑也。言
以我之最尊。头面。接佛之最卑之足。以表至诚余独
不然曰。足虽卑。然无足不成五体。况如来三十二相。
第一。足安平相。第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
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犹如千辐也。故如来足相
最尊。当忆念如来慈悲摩顶。耳提面命。而我以五体
投地。志诚谛信。接续佛之安平千辐轮之光明也。徵。
三十二相。先以足相标其前者。何也。
训。谓如来万德。
唯行所先。若行不先。则万德不成。故先标足也。归命
礼者。尽其形命。归敬作礼也。
华严。善财。参五十三员
善知识。最后到弥勒阁前见楼阁门。闭瞻仰赞叹。见
弥勒从别处来。善财作礼。愿楼阁门开令我得入。弥
勒至善财前。弹指一声。楼阁门开。善财入巳。楼阁即
闭。见百千万亿楼阁。一一阁内。有弥勒领诸眷属。并
一善财。而立其前。】

「礼法偈 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
威仪门¶ 第 398a 页 X60-0398.png
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

【【笺】真空者。非顽空之空。法性者。目前万法之性也。既
曰万法。而空亦万法中之一。惟真空。不言空与不空。
法性亦不言有性无性。故真空而法性不得。法性而
真空不得。是名真空法性。如虚空者。谓真空法性。皆
依虚空立用真空之体。不动也。真空之与虚空。犹先
天之与后天也。常住法宝者。亘古亘今无始无终无
断无灭之大法宝也。非世间金银之宝也。世间金银
价值。终有分际。惟法宝价值无分际故。永嘉云。摩尼
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来藏者。谓不止经律
论文字。及黄卷赤轴之藏。乃如来四十九年说不到
底。五时八教判不到底故曰难思。正难思时。不觉踏
著自巳影子。身光与摩尼宝珠。炳然交映。珠光身影
不可甄辨始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瞻一礼。一刹
一尘。风动水流鸟啼花笑常演摩诃。直得口诵之而
不彻。耳听之而无声人法双泯。是名真法。是名如法
皈命。】

** 听法第八

【【笺】涅槃。若离于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何等为
四。一。亲近善友。二。专心听法。三。系念思惟。四。如法
修行。以是义故。听法因缘。则为近于大般涅槃。何
以故。开法眼故。
付法藏经。佛言。一切众生。欲出三
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法为清凉。除烦
恼热。法是妙药能愈结病。法是众生。真善知识。作
威仪门¶ 第 398b 页 X60-0398.png
大利益。济诸苦恼所以然者。一切众生。志性无定
随所染习。近善则善。近恶则恶。若近恶友。便遭恶
业流转生死。无有边际。若近善友。起诸敬心。听受
妙法。必能令离三途苦恼。由此功德。受最胜乐。

网。若佛子。一切处。有讲法毗尼经律。大宅舍中讲
法处。是新学菩萨。应持经律卷。至法师所。听受咨
问。若山林树下。僧地房中。一切说法处。悉至听受。
若不至彼听受者。犯轻垢罪。智论。听者。端视如渴
饮。一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心悲喜。如是之人
可为说。
成范。凡沙弥学心。当如旱地涸池。不厌多
闻。不弃寸阴。若遇法师上座。讲说经论了义之法。
当虚心谛听。于说法如父母本师想。于所闻法如
饥受食。渴饮浆想。瑜伽师地论。菩萨欲从善友听
问法时。于说法师。有五种处不应作异意。当以纯
净心。属耳而听也。一。坏戒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
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破戒。不住律仪。
我今不应从彼听法。二。于坏族。不作异意。谓若听
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微贱种姓。
我今不应从彼听法。三。于坏色。不作异意。谓若听
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容貌丑陋。
我今不应从彼听法。四。于坏文。不作意异。谓若听
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言辞不文。
我今不应从彼听法。五于坏美。不作异意。谓若听
法时。须一心信受。不可起念。此说法师多怀忿恚。
威仪门¶ 第 398c 页 X60-0398.png
不以美言宣说诸法。我今不应彼听法。
华山梵网
注始繇懈怠不听。终则无恶不造。故凡有讲法处。
宜应往彼听受。如不往听。即是慢法。以慢法故福
慧消灭。罪恶增长。所谓若非法味滋神。终无解脱。
故戒之。】

「凡遇挂上堂牌。宜早上堂。勿待法鼓大擂。」

【【笺】上堂说法。法门最尊之事。听法亦亦人生极大之
事。凡见挂上堂牌。当发欢喜难遭之想。毋使法鼓大
擂。仓仓皇皇。奔走法堂。大众观之不雅。自觉威仪不
重。故宜早进。】

「整理衣服。」

【【笺】听法时。衣帽当拣胜于寻常者。服之。若无胜服。虽
破衲。必须严整。为重法故。】

「平视直进。」

【【笺】平视。不左顾右盼直进。不左之右绕。乃见端恭听
法之至。】

「坐必端严。」

【【笺】毗尼序。听法时。上座来不应起。上座亦不应驱下
座起。谓此时为听法者众。不及序上下之分。听法后。
而上下之分有在。故言不应也。】

「不得乱语。」

【【笺】法堂之上。人天交接。之时。各各静默为闻法要。若
一人乱语动众。乱其闻思。如破和合。获罪非轻。】

「不得大咳唾。」
威仪门¶ 第 399a 页 X60-0399.png

【【笺】咳唾。咽喉不清。非胃中多火。则肺家有痰。不能抑
之。此带病听法者。然不可纵恣。须奈烦少时。】

「附 凡听法。须闻而思思而修。」

【【笺】闻。谓所闻之法。思。谓思所闻之法。必至明达所思。
当依而修也。若闻而不思。犹不闻也。思而不深。犹不
思也。思深而不行。虽行。而不至究竟者。其犹志于天
下。而却步不前也。故闻思修者。如。
楞严。古观音。教授
今之观音。师师相承入流忘所之妙法也。】

「不得专记名言。以资谈柄。」

【【笺】名言。非至道真实也。言愈浮。道愈丧。故学道者。不
可专记名相。而失至真之道。昔戒山法师。讲辨无碍。
一居士。专以名相数数致问。山以其繁数。逆而问之
曰。居士眉毛。有几茎。士无语。后不复问。谈柄者。即麈
尾也。麈。鹿中之王。与虎斗。群鹿随麈而走。麈尾东向。
则群鹿皆东。麈尾西向。则群鹿皆西。所以护群鹿之
命也。上古大儒。与诸弟子讲论道学。盖取其意。使诸
弟子听其麈挥也。】

「不得未会称会。入耳出口。」

【【笺】佛法机缘。圆转奥妙。非诚心穷究。不能深入。今之
学者。不顾本分。这边听得一篇。那边听得两句。不知
好恶。但装在肚皮里。即成恶口小家。便道我会说佛
法。究竟没交涉。古德云。从门入者。不是家珍。须是自
巳胸中流出。盖天盖地始得。若道听涂说。入耳出口。
不过口耳之学。岂敌生死哉。】
威仪门¶ 第 399b 页 X60-0399.png

「年少沙弥戒力未固。宜更学律。不得早赴讲筵。」

【【笺】徵。梵网。第七懈怠不听法戒。即犯轻垢之罪何故
沙弥。不得早付讲筵。
训。梵网不听法。为新学菩萨说
也。年少沙弥。尚不知沙弥中事。安可事。同菩萨。且学
律。乃听法之基。譬夫树九仞之楼。先当平实基地。基
地不平。其楼终不能树也。故制满夏听讲。设满五夏。
戒相未明。戒德未备。亦不许离师。犹须尽寿。学戒故
律有智者谓许离师。无智者犹须尽寿。】

** 习学经典第九

【【笺】敬福经。善男子。经典之法。不得颠倒一字重点。
五百世堕。迷道中。不闻正法。
大集经。若有众生。于
过去世。作诸恶业。或毁于法。或谤圣人。于说法者。
为作障碍。或抄写经法。洗脱文字。或损坏他法或
闇藏他经。由此业缘。今得盲报。善戒经。若为议论
破于邪见。若二分经。一分外书。不犯。
贤愚经。一比
丘。课一沙弥经。日有恒限。不如限。责之。沙弥读经。
于乞食之暇得食。早则诵足。迟则否也。沙弥虑食
迟愆限受责。乃泣行乞。有长者闻而知之。告曰今
后可无乞。但食予家。业可专矣。沙弥乃得专诵无
违比丘后为定光佛。一号燃灯佛。沙弥后为释迦
佛。长者后为阿难。结集四十九年。不遗一字。供养
读经报也。
智论。学习外典。如以刀割泥。泥无所成。
而刀自损。
无著论。若读若诵者此说受持固故。为
欲受。故读。为欲持。故诵。又复读者。习诵故。持者。总
威仪门¶ 第 399c 页 X60-0399.png
览义故。四分。开学诵文书。及学世论。为伏外道。百
丈录。
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巳。但是
一切言教。秪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
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
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
十二韦陁典。秪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
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
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问明理人边数。此
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
乘教。皆治贪嗔等病。秪如今念念若有贪嗔等病。
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
病秪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
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秪
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
有福智被福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
智若要福智。临时作撮土成金。撮金为上。变海水
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海水入一毛孔。于一
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五灯。有
僧与童子上经了。令持经著函内。童曰。某甲念底。
置向那里僧无语。法灯代云。汝念甚么经。石树代
云。那里念起。原置那里。
颂。童子一函经。问置于何
处。有口不能宣。我闻如是住。
◎南安岩自严尊者。
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师谨愿。师怜之。作偈使诵
之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
威仪门¶ 第 400a 页 X60-0400.png
古亦无今。于是世间章句。唔咿上口。圭峰疏。
论纂
要序中斯教理皆密行果俱致。使口讽牛毛。心通
麟角。
大慧录。博览群书。本以资益性识。而反以记
持古人言语。蕴在胸中。作事业。资谭柄殊不知圣
人说教之意。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看读
佛教亦然当须见月忘指。不可依语生解。古德云。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
法。读书看教能如是。方体圣人之意少分。
◎凡看
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心未明了。觉得迷闷没滋
味。如咬铁橛相似时。正好著力。第一不得放舍。乃
是意识不行。思量不到。绝分别。灭理路处。寻常可
以说得道理。分别得行处。尽是情识边事。往往多
认贼为子。不可不知。
◎湛堂每获前贤书帖。必焚
香开读。或刊之石。曰。先圣盛德佳名。讵忍弃置。其
雅。尚如此。故其亡。无十金之聚。惟唐宋诸贤墨迹。
仅存两竹笼。衲子竞相价唱。得钱八十馀千助茶
毗礼。
保宁勇录。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
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也。端身
正坐。如对圣容。则身业净也。口无杂言。断诸嬉笑。
则口业净也。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业净也。内
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于真源。庶研穷于法理。
可谓水澄珠莹。云散月明。义海涌于胸襟。智岳凝
于耳目。辄莫容易。实非小缘。心法双忘。自他俱利。
若能如是。真报佛恩。
僧要。阎罗王曰。沙门之体。必
威仪门¶ 第 400b 页 X60-0400.png
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世事。不作有为。虽造
作经像。正欲得他人财物。既得他物。贪心即起。便
是三毒不除。具足烦恼。
笔餐。吕献曰。读书不须多
读。读得一字。行取一字。读得一句。行取一句。伊川
曰。读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
◎温公谓其子曰。贾
竖藏货。吾儒唯此耳。
自知录。诵经差一字为一过。
漏一字为一过。心中杂想为五过。想恶事为十过。
外语杂事为五过。语善事为一过。起身迎待宾客
为二过。王臣来者非犯。不依式苟且诵为五过。诵
时发嗔为十过。骂人为二十过。打人为三十过。写
疏差漏者同论。
诸经集要。凝寒静夜。朗月长宵。独
处空閒。吟诵经典。吐纳宫商。文字分明。言味流美。
词韵相属。适众人心。利物生善。足使幽灵欣跃。精
神悦豫。久习淳熟文义洞晓。敬心殷诵。至诚冥感。
信知受持一偈。福利弘深。书字一言。功超累劫。是
以迦叶顶受。靡吝剥皮。萨陀心乐。无辞洒血。此是
甘露之初门。入道之终德也。】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笺】初读曰讽。读熟曰诵。由浅入深也。坡仙云。读书百
遍。其义自见。与法华无师智一贯。夫人之读性。有记
分而无天分。有天分而无记分。若二分兼者。仙才也。
二分兼无。勿论矣。常试有过目成诵者。不数日忘却。
临事动笔竟不济事。其诵百遍者。终身不忘。临事落
笔若有神助。故知二分之性相近。所造天壤。故诵习
威仪门¶ 第 400c 页 X60-0400.png
之时。虽拙于二分。惟诚惟勤。亦可从浅入深也。顺佛
所说者。不违佛旨。践佛所行也。古德云。依文解义。三
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
金刚。供养功德。其福最
胜。
维摩。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五
灯。世尊因外道问。昨日说何法。佛曰。说定法。道曰。今
日说何法。佛曰。不定法。道曰。昨日说定法。今日何说
不定法。佛曰。昨日定。今日不定。如上皆是佛之所说。
当云何随顺佛义。若不随顺佛义。不名佛子。若向这
里著得眼。则知如来一大藏教一串穿却。恰恰道个
总持不忘。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即佛之心印。若悟
总持之法。则横说竖说。无不随顺佛之大义也。
◎临
济再参黄檗看经次。济曰。我将谓是个人。元来是奄
黑豆老和尚。乃辞去。檗曰。汝破夏来。何不终夏去。济
曰。某暂来礼拜和尚。檗便打赶出。济行数里。自疑此
事。却回终夏。后又辞檗。檗曰。甚处去。济曰。不是河南。
便是河北。檗便打。济约住与一掌。檗大笑。乃唤侍者
将禅板来。济曰。侍者将火来。檗曰。不然。子但将去。他
日坐断天下人舌头在。
石树颂。莫怪老黄奄黑豆。临
行数里忽思惟。夏来夏去全无主。河北河南始趁归。
棒下酬恩浑旧习。言前觅火见新威。英雄甘死英雄
手。不是英雄不逗机。】

「宜先学律。后学修多罗。不得违越。」

【【笺】上篇专精巳详言之。恐人忽略。故复谆谆劝勉。】

「凡学一经。须先白师。经完。更白别学某经。」
威仪门¶ 第 401a 页 X60-0401.png

【【笺】学有次第。如经之有纬。机筘条贯。丝丝相接。织成
片段。未有先纬而后经也。若先纬后经。不胜紊乱矣。
织司法制尚然。况学出世经典。岂无次第。故说法有
五时也。先白者。谓惟师能知教之浅深次第故。
华严。
譬如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否则压覆是惧。何暇
习其法哉。】

「不得口吹经上尘。」

【【笺】经典所在。即如佛在。
成范。口吹经上尘。及像上尘。
以口气粗恶。当以净巾轻拂去之。
文殊问经。庄严供
养。以口气吹灰。堕优钵地狱。傍作风神王。】

「不得经案上包藏茶末杂物。」

【【笺】读经处。先拂去几上尘。然后置经。轻手细行。展阅
深义。世间文字。不得加于经上。况加杂物。市女以经
夹花样。乡人以书包杂物等。见者即当劝化。或赎归
之。梓橦帝君曰。世间文字藏经同。文字尚不可轻。况
藏经乎。
紫柏垂诫。内典之于外书。满字之于半字。凡
百安置。必有伦次。以不知故。每犯颠错。及阅大藏。始
大愧悔。永不敢以外书加于内典之上。半字阅于满
字之先。经云。不辩半满。忽略内外。凡所生处。于般若
种永不清楚。及遭面貌不端严报。夫苟欲拔苦。非般
若为迅航。迷津曷渡。非智慧为灯烛。重昏宁晓。故有
志求无上菩提者。脱般若种子不清。如蒸砂为饭徒
经尘劫耳。】

「人阅经。不得近彼案前经行。」
威仪门¶ 第 401b 页 X60-0401.png

【【笺】凡看经。必澄静思惟。若人行绕其前。则分其心路。
动其所思。即成过咎。】

「凡经籍损坏。宜速修补。」

【【笺】经籍。乃圣贤之血脉。亦吾人之慧命。若爱情经籍。
如全圣贤身命也。
水忏。关闭箱箧。虫蠹朽烂。首轴脱
落。部帙失次。挽脱漏误。纸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
传。皆得罪也。】

「沙弥本业未成。」

【【笺】本业者。即吾人本分之事。犹秀才之习五经。必先
通本经。馀经次第习之。如拮据之有基。汲水之有源
也。若本经不通。诸经皆成碍塞。沙弥本业。亦复如是。】

「不得习学外书子史治世典章。」

【【笺】慈受箴规。自巳案前常令洁净。秪安禅策经文。不
得安世俗文字。
佛藏经。佛言。当来比丘。好读外经说
法庄校之辞。令众欢喜。是诸人等。为魔所获。覆障慧
眼。深贪利养。犹如群盲。谓谁所欺 外书者。六经二
十一史。及诸家文集等。内典者。三藏五灯诸书也。内
典为出世之学。外书为治世之学。出世治世。理虽相
通。事不两专。故甄内外也 径山礼曰。参禅不用看
书。后生家。到这里住下三四年。开口说话。却是读书
一般。如天童悟祖为樵夫。云门澄为步兵。瑞光彻为
染匠。皆一字不识。杰起济洞二宗。发言盖天盖地。皆
参禅之验也。】

「不得拣应赴道场经习学。」
威仪门¶ 第 401c 页 X60-0401.png

【【笺】梵语瑜伽。此云相应。以其超过禅乘。透尽法要。方
堪应赴来机。豁迷入悟者也。其次略知经义。把本修
行。人所恭敬。延之礼诵。亦堪应赴者也。盖有不知经
义。惯为念经觅钱。屠肉沽酒。行不法事。妄谮瑜伽之
名。而无相应之实。良可慨矣。
徵。应赴道场经忏。皆是
佛说。云何不得先学。
训。深栖曰。应赴道场经忏固是
佛说。岂可不学。若先学。病在拣字。以其志气下劣。为
利不为道故。
寒山诗。后来出家子。论情入骨痴。本来
求解脱。却见受驱驰。终朝游俗舍。礼念作威仪。博钱
沽酒吃。翻成客作儿。】

「不得习学伪造经典。」

【【笺】伪造者。以荒唐之言谬为佛说。以诳愚夫也。譬夫
奸雄。挟天子令而霸诸侯者。伪臣也国法之治伪臣
必从重。而况以谬臆假圣哲之言。以误苍生乎。
太乙
经。当来世中。多有恶鬼受生人间。常怀恶心。时起诤
论。各各求于名誉利养。伪造经书。及诸符咒。自赞毁
他。令修学人不知所向。盲于正眼。失诸正见。尔于是
时。可起慈心降化人间。执于金针。挑其见刺。拈于金
鎞。刮彼清盲。勿使堕于深坑险堑。
辨正论。夫真伪相
形。犹莠禾之相类。善耘者。存禾而去莠。求道者。亦依
真而舍伪。
笔餐。夫人之学。其犹食也。不食则喂。不学
则废。其学之浅深。食之精粗。有不同焉。谓食之味。有
甘有苦。得其宜。皆可食。独腐败之食不可食。食之则
为腐败之身矣。学之门。有大有小。得其宜。皆可学。独
威仪门¶ 第 402a 页 X60-0402.png
邪伪之学不可学。学之则为邪伪之人矣。夫食之粝。
亦可充饥。于身无损。或杂以荼毒之药。食之必死。学
之小者。亦可入门。于性有益。或杂以浮荡之言。学之
必危。是故学之与食。不可不辨。
杨子孝至篇。或曰。何
以处伪。曰。有人则作之。无人则辍之之谓伪。观人者。
审其辍而巳矣。】

「不得习学命书。」

【【笺】吾人本具如来慧命。若能培植慧命。则无不利。然
此慧命。非子平五星所能推也。孔子所以罕言。袁了
凡所以拗命。故知心正。命虽恶。而化为至善。心不正。
命虽善。而化为不善。然则正心为立命之本欤。
鹤林
玉露。有星士谒黄直卿云。善算星类。知人祸福。卿曰。
亦有个大算数书。曰惠迪吉。从逆凶。作善降之百
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大学曰。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此个数。亘古今而不差。岂不
优于子之算数乎。】

「相书。」

【【笺】山庵杂录。径山古鼎和尚。生禀侏儒。唇褰缩。齿露
龈声嘶燥。肤腠皴腊。相者曰。以尔之相。萃乎侏儒。平
生不言可知。师因自誓祷观音大士。日持圣号无算。
夜礼圣像千计。如是二十年。忽唇舒缓而齿隐。声圆
润而肤腠光腻。后遇相士贺曰。师今之相。非昔之相。
当居显位大振宗风。其年出世隆教。自隆教迁宝陀
升中竺。居径山十二年。寿七十九。师修祷感验。非独
威仪门¶ 第 402b 页 X60-0402.png
能增福寿。又能变其形躯。如以物寄人库藏。而就之
之易。亦可为吾人自怠者勉焉。
曹植相论。尧眉八彩。
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文王四乳孔子。面如蒙倛。周公
形如断菑。
僧要。梁钟山开善寺智藏。有相士谓藏曰。
君命三十止矣。时二十九闻斯促报。竭诚修行。愿诵
金刚经毕生受持。至所厄暮年。沐浴待死。空中告曰。
汝往年三十一报至之。斯由般若力得延倍。寿后遇
相士大异之。
杂宝藏经。有一鬼常患热渴。闻恒河水
清凉。趣之沸热。试饮一口。五脏焦烂。以何因缘。受此
罪报。目连曰。汝先世作相师。相人吉凶。少实多虚。或
毁或誉。自称审谛。以动人心。诈惑欺诳。以其财利。迷
惑众生。失如是事 世间善相者。惟不能相无相之
相相既无相。云何知其吉凶。定其祸福哉。太上曰。祸
福无门。惟人自召。此二句。万劫惺人之眼目也。直要
使人自悟。不为祸福所转。不为祸福所转。其无相之
谓乎。】

「医书。」

【【笺】根本尼陀那。不应卖药若善方。应慈心应病与药。
不得受他价值。
梵网。八福田中。看病是第一福田。以
慈悲为药石也。且佛为无上医王。四十九年所说一
大藏教。及诸祖论。乃至诸家语录。皆医治诸病之医
案也。其间大小之方。所贵要者先之。古德云。慈悲一
味。神药可以换心。世间医书。又其次也。柳宗元曰。上
医当疗于未萌之兆。服药当服于无病之前。】
威仪门¶ 第 402c 页 X60-0402.png

「兵书。」

【【笺】孙武子十三篇。刘诚意百战百胜。等皆兵书。
梵网。
佛子。不得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
法昌录。有居士问。
某好看兵书。可否。余曰。若有心护持众生。则不妨看。
然兵刃既接之时。兵书无用。此时若以兵书蕴于胸
中。其不覆败者几希。士乃服。
鹤林玉露或曰用兵之
法。杀人如杀草。使钱如使水。余曰。军无赏士不往。军
无财。士不来。使钱如使水。可也。若杀人如杀草。则非
也。夫军士固以严济。然礼乐慈爱。战所蓄也。所以不
得巳而诛不用命者。盖一有逗挠乱行。则三军暴骨
矣。诛一人。所以全千万人。岂以嗜杀为贵哉若如所
言。则赵充国。王忠嗣。曹彬。反不如白起辈矣。】

「卜筮书。」

【【笺】物原。伏羲龟卜。神农以筮。汉张良棋卜。京房钱卜。

春秋元命苞。古司怪主卜。世本殷巫。咸作筮。
鹤林玉
露。太易性命之书。兼乎卜筮。盖以理之顺逆。为事之
吉凶悔吝。此圣人之所以开物成务。而非挟数用术
者也。昔严君平。司马季主。管公明。之卜。推本忠孝人
伦。犹不失大易之旨。至京房。专谈谶纬小术。穿凿附
会故其师焦贡曰。得我道以杀其身者。京生也。夫京
生能以易谈祸福。毫发不爽。而不能自卜杀身之祸。
管辂曰。善易者不言易。其旨远矣。盖君子心存正理。
身行正事。吉凶祸福。一听其自来。何以卜为。顺理。则
虽凶亦吉逆理。则虽吉亦凶吾卜诸吾心。巧技何为
威仪门¶ 第 403a 页 X60-0403.png
哉。
意林。子路问孔子曰。猪肩。牛膊可以得兆。何必蓍
龟。孔子曰。蓍者。耆也。龟者。旧也。狐疑之事。当问耆
旧。】

「天文书。」

【【笺】观天之象。预知时之吉凶变化之书也。衲僧家。父
母未生前个话。穷年卒岁尚不晓。何暇天文哉。果能
于父母未生前看破。始见先天之文不由人得。】

「地理书。」

【【笺】郭璞葬经。杨筠松地理大全。黄石公八宅周书。等
皆堪舆书也。
永明录。永明听法众师就使地为九圊。
犯金神七煞。众谏勿听。有数人晨起。见七人髼首沐
发湖滨迫问之曰。我七煞也。寿师营圊吾顶。既不敢
移别宫违岁君之令。而又不敢殃古佛之徒。日受大
小溲。沐去秽耳。师闻。竟不除圊。盖定业云。
鹤林玉露。
古人建都邑。立室家。未有不择地者。余观天下都府
山水翕聚。至于百家之邑。十室之市。亦必倚山带溪。
气象回合。若风气亏疏。山水飞走。则必无人烟气聚。
此诚不可不信不择也。夫葬者。藏也。古人卜其宅兆
者。乃孝子慈孙重亲遗体。使不为城邑道路沟渠。借
曰。精择。欲其山水回合。草木茂盛。使亲之遗体得安
耳。岂藉此以求子孙之富贵乎。世人惑璞之说。有贪
求吉地未能惬意。至数十年不葬其亲者。有既葬以
为不吉。一掘未巳。至三四掘者。有因买地致讼。棺未
入土。而家巳萧条者。有兄弟数人。惑于各房风水之
威仪门¶ 第 403b 页 X60-0403.png
说。至于骨肉仇雠者。此皆璞之书为祸。且人之生也。
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命。各有定分天命。不可
改也。若如璞之说。上帝之命。制于一坏之土矣。杨诚
斋素不信风水。常言郭璞精于风水。宜妙选吉地。福
其身家。利其子孙。然璞终不免于刑戮。子孙卒以衰
微。其说巳不验其身也。而后世犹尊信诵其遗书。不
亦惑乎。京丞相仲远。豫章人。倔起寒微。祖父皆火葬。
无坆墓。每寒食。则野祭而巳。是岂因风水而贵哉。

地理与天理并行。而人理备焉。故老于堪舆者曰。未
看山头土。先看屋下人。此其诀也。若论叫不响山谷
一座。无阴阳地一片。虽老于堪舆者。如何下手点穴。
他才下手点。便不是了。记室问和尚点得也未。曰。我
不是堪舆。教我点甚么。进云。前言犹在。曰。多少人向
堪舆上著倒。
客窗随笔。堪舆人敬服如神。其子谓父
曰。专与人看。何不自巳看一块。却受贫也。父笑曰。我
巳得。地一块。汝试宿其上看。有何吉凶。即当图之。子
乃往宿其上。夜半忽闻空中言。是何人敢占此地。鬼
卒数个拉起。子骇归告其父。父曰。如何汝辈命薄。就
有福地。亦难消受。】

「图谶书。」

【【笺】预识国家兴亡之书。如铁冠道人推碑图之类关
系甚大。故非僧家所宜观览。】

「乃至炉火黄白。」

【【笺】鍊士之术。点铅铜作金银之类。昔汉钟离。传丹于
威仪门¶ 第 403c 页 X60-0403.png
吕洞宾。丹成指石为金。可以传世。吕问曰。此丹成后
毕竟如何。钟曰。五百年后原还为石。吕曰。若使原还
为石。终当害世。非真丹也。乃废鼎 洞宾废鼎。真丹
成矣。】

「神祇鬼怪符水等书。」

【【笺】谓书符遣将请仙捉鬼爪镜之书也。沙弥孜孜宜
学佛法。不可作此怪事。
灯录。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
山旁有石库。中有圣书。受之者。为地下主。不然亦为
帝王师。法于梦中答曰。昔僧稠不顾仙经。其卷自亡。
吾以涅槃为乐。厥寿何啻与天偕老。神曰。此地灵符。
俗人居此。立致变怪。师曰。吾寓迹梅尉之乡耳。
僧要。
娄约静居丈室。有野媪赍数卷置经案。无言出。复持
异树。兼绿花红。植于庭云。青庭树。约曰。此书善。无预
吾事。如妄。不必开。经七日。自退。】

「不得习学宣卷打偈。」

【【笺】云居注。即外道罗祖教门。传有五部六册。聚众打
偈。愚夫愚妇多堕此中。】

「不得习学外道书。」

【【笺】菩萨善戒经。菩萨不读诵如来正经。读诵世典文
颂书疏者。得罪。书数下术俗典文颂。俱是世法。非出
家业。或志在护持。助通佛化。降伏外道。欲知浅深。以
是因缘。时复开之。】

「除智力有馀。为欲知内外教浅深者。可以涉猎。然勿
生习学想。」
威仪门¶ 第 404a 页 X60-0404.png

【【笺】智力有馀者。宗图兼美。道德双彰。入佛入魔。无不
自在。故曰有馀。于中若有一[𮈔]头不了。不名有馀。

语。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故禅力有馀。不妨涉猎外书。
涉猎者。贾山涉猎书记。若涉水猎兽。不专精也。衲子
志在正法。助通佛化。或为议论。破于邪见。故曰涉猎。】

「不得习学诗辞。」

【【笺】诗。关世风化。非徒嘲风吟月而作。非十年二十年。
不能精妍。释子参学未稳。贬眼巳过四五十年。衰相
忽至。何暇及此。若向话头上省发。信口道著句子。巳
胜学诗十倍。何故。参禅人从一切文字之母前打出。
故其发言。与常人不同。
智證传。昔予至临川。与朱显
谟世英游。相好也。俄南昌上蓝长老至。上蓝雅自标
致。谓世英曰。觉范闻工诗耳。禅则其师犹错。矧弟子
耶。世英笑曰。师能勘验之乎。上蓝曰。诺。居一日同游
疏山。饭于逆旅。上蓝谓余曰。经轴之上。必题此[米-木+八]字。
是底义。予以指画圆相。横贯一画曰。是此义也。上蓝
愕然。余乃为说偈曰。以是不成八不是。法身唾著无
遮闭。衲僧对面不知名。百众人前呼不起。于是上蓝
不怿。归举似世英。世英为拊手曰。孰谓诗僧。亦识字
义乎。今两人皆成千古矣。追怿之。可谓怃然。余闻汾
阳尝作黄犊偈曰。有头无角实堪嗟。百劫难逃这作
家。凡圣不能明得尽。现前相貌有些些。予以谓此偈。
又余字义之训诂也。九原可作世英当有棒腹也。】

「不得著心学字求工。但书写端楷足矣。」
威仪门¶ 第 404b 页 X60-0404.png

【【笺】端楷二字。不易到手。关系人品邪正。寿命延促故。
姜白石论字有云。如端士。如美女。如武夫。如狂客。此
因字之美恶。评品人物也。今学者所贵记录佛法。不
必求工草圣。有妨参学。若夫英灵衲子。向未拈笔巳
前荐得。堪与佛祖为师。若向点画分明处荐得。堪与
人天为师。若向放下笔时荐得。自救不了。
普耀现书
品。太子年七岁。入书堂。其师选友。见太子神光。不能
任。即躄地。时菩萨手执金笔。栴檀书𨽻众宝明珠成
其书床。侍者送之。问师选友。今以何书相教耶。师曰。
以梵祛留。无他异书。菩萨曰。异书有六十四。何止二
种。师问。六十四。皆何名。太子曰。梵书祛留。大秦书。半
书。天书。观空书等。时一万童子。与菩萨俱在师所学。
见菩萨威德建大。圣慧分别。书字而宣之。其言无者。
宣于无常苦空非我之音。其言欲者。出淫怒痴诸贪
求音。其言究者。出悉本末真净之音。
缁门警训。不工
书。无以传。书者。如也。叙事知人之意。防现生之忘失。
须缮写而编录。欲后代以流传。宜躬书以成集。则使
教风不坠。道久弥芳。故释氏经律。结集贝多。孔子删
诗。但益时机。自非章安秉笔之力。岂留今日。故罽宾
高德。盘头达多。从旦至中。手写千偈。从中至暮。口诵
千偈。但当遵佛。能写名字。慎勿效世。精草𨽻焉。】

「不得污手执持经。」

【【笺】溪堂杂录。元祐中蜀僧智超。常讽华严三十年。一
童子手貌清爽。举手高揖。超曰。何来。曰。五台。曰。何远
威仪门¶ 第 404c 页 X60-0404.png
至此。曰。少事相闻。吾师诵经固嘉。伹失在登厕。洗净。
触水。淋手背。未尝用灰泥洗之。灰泥。律制七度。今但
三度。触尚现存。礼佛诵经。悉皆得罪。言讫不见。超惭
愧改过。识者曰。此乃文殊化现。有警超也。故知洗手。
必须依法。
因果经。触手请经。当获厕中虫。】

「对经典如对佛。不得戏笑。」

【【笺】涅槃经。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故。
水忏。眠地听经。仰卧读诵。高声语笑。乱他听法。皆
得罪也。清规。不得背靠板头看经。不得常展经。不得
手托经寮中行。】

「不得案上狼籍卷帙。」

【【笺】济阳江录。读诗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
然后起。故无损坏。人不厌其求假。有狼籍几案。分散
部帙。多为童婢玷污。风雨虫鼠毁伤。实为累德。我每
读圣人书。尚肃敬对之。故纸中有五经词义。及圣贤
姓字。不敢他用。】

「不得高声动众。」

【【笺】读经宜澄静思惟。深入其义。况在众中。更宜默识。
若高声。则取众怨。】

「不得借人经看不还。及不加爱重。以致损坏。」

【【笺】李济翁曰。借书有四痴。一。借书。二。与书。三。索书。四。
还书○圣贤经史。专为流通。令人徵善去恶者也。若
济翁论。则斯文永绝。因别著四则。庶几斯文斯在。一。
是读书人。借书。不与者痴。二。不读书人。借书。与者痴。
威仪门¶ 第 405a 页 X60-0405.png
三但爱惜书。不读亦不借者痴。四。借书不加爱重。及
不还者痴。
四分律。时有人盗他经卷。佛言。佛语无价。
计纸墨犯重罪。
十诵。借他经拒逆不还。令主生疑者。
犯方便罪。由心未决。若绝犯重。
正法念经。若盗他方
者。犯重罪。
唯识并决论。闇取他经论读。乃至一句。皆
犯盗窃文句罪。
赵松雪序。读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
书。澄神端虑。净几焚香。勿捲脑。勿折角。勿以唾揭书。
勿以爪侵字。勿以作枕。勿以挟刺。随损随修随开随
掩。后之得吾之书。并奉赠此法。】

** 入寺院第十

【【笺】寺。本司名。西僧初来。权止鸿胪寺。后移别居。不
忘止本。还标寺号。鸿胪。本礼四夷远国之邸舍也。

涅槃经。夫入寺者。弃舍刀杖杂物。然后入寺。舍刀
杖者。去瞋恚。三宝心也。舍杂物者。去从三宝乞求
心也 凡入寺。无论知识及学者。先礼佛必次第
寻寮。犹存西国寺图之法。所以尊重主道。即自重
也。】

「凡入寺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左先左足。
缘右先右足。」

【【笺】南海寄归传。向右边为右绕。向左边为左绕。斯为
正论。勿致疑惑 礼佛篇。不占中央。义同。
颂。未入寺
门。宾主历然。左绕右绕。脚后脚前。曹洞五位。临济三
玄。东西十万。南北八千。】

「入寺偈 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
威仪门¶ 第 405b 页 X60-0405.png

【【笺】疏。僧伽蓝。此云众园。众有六和法。则事理一味。故
无诤也 僧集既众。其性不一。故说法亦不一。如应
声闻人。即说声闻法。应菩萨人。即说菩萨法。应佛乘
者。即说佛乘法。乃至应以一切法人。即说一切法。故
曰种种。然说法虽有种种。毕竟无二。无二之旨。永绝
乖诤。纯一和合。此乃入僧伽蓝第一法要也。
灯录。法
华全举。谒公安远云。作么生是伽蓝。师曰。深山藏独
虎。浅草露群蛇。曰。作么生是伽蓝中人。师云。青松盖
不匝。黄叶岂能遮。曰。道甚么。师云。少年玩尽天边月。
老倒扶桑没日头。曰。一句两句。云开月露。作么生。师
云。照破祖师关。
笔餐。释慧净。尝与道士蔡晃谈义。晃
屡被折。国子祭酒孔颖达。心存道党。谓净曰。佛家无
诤法。师何以屡搆斯难。净曰。佛破外道不通。通反谓
佛曰。汝常自言平等。今既以难破我。即是不平。何谓
平等。佛为通曰。以我不平破汝不平。汝若得平。即我
平矣。顾今亦尔。以净之诤。破彼之诤。彼得无诤。即诤
无诤也。】

「附 诸经造塔缘起。」

【【笺】僧祇律。作塔不得在南。不得在西。应在东。应在北。
不侵佛地增地。
增一。西梵正音。为窣堵波。此翻灭恶
生善处。亦曰灵广。曰支提。曰方坟。
◎安塔有三义。一。
表人胜。二。令他信。三。报恩。
笔餐。谢康乐云。封殖法身。
谓之塔。树象虚堂。谓之庙。
譬喻经。祇陀太子。于毗婆
佛时。施一奴一婢。给扫寺庙。世世常得七宝宫宅。种
威仪门¶ 第 405c 页 X60-0405.png
种如意。
无垢净光陀罗尼经。有大婆罗门。名劫比罗
战茶外道。不信佛法。有相师。谓彼曰汝七日当命终。
时婆罗门念佛。称一切智。即往白佛。佛言。迦毗罗城。
三岐道处。有古佛塔。现有舍利。其塔崩坏。应往修理。
及造相轮橖。写陀罗尼经于其上。兴大供养。命还复
增。又云。四众人等。多病短命。应修故塔。或造小塔。依
法书咒。作坛。由此福故。更增寿命。凡有塔处。当广刻
此经。流通供养。灭罪生福。
法苑珠林。四处起塔。一。生
处塔。诸佛降生处。即应起塔。如今释迦牟尼佛。在毗
蓝园内。无忧树下降生。即于其处立塔也。二。得道塔。
如来得道。在摩竭提国。菩提树下。即于其处立塔。三。
如来转法轮塔。或在寂场。鹿苑。天上等。即于其处立
塔。四。涅槃塔。华言灭度。如来在俱尸那城。娑罗双树
间入灭。即于其处立塔也。
佛成道记。本行集云。天上
有四塔。一。箭塔。太子年方十五。与诸释种角艺。太子
一箭穿过七金鼓。又一箭彻过七铁猪肠。入土泉迸。
遂名箭井。时帝释遂取其箭于忉利天。建塔供养。二。
发塔。太子初出家时。自持宝刀。而发愿言。我今截落
此发。誓与众人断除烦恼习障。寻以发掷空中。时帝
释接向天上。建塔供养。三。钵塔。菩萨将诣道树。成等
正觉。时有天人。告善生村主。二语难陀婆罗曰。汝可
最初施食。于是二女以乳烹麋。用钵盛献。菩萨食巳
钵掷尼连河中。时帝释。收归天上建塔供养。四。佛牙
塔。佛阇维时。天帝释持七宝瓶来请佛牙。上建塔供
威仪门¶ 第 406a 页 X60-0406.png
养。
翻译名义。八种人起塔。一。如来塔。如来有三义。若
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义也。第一义谛名如。
正觉名来。此报恩义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
义也。谓如来万德悉备。三觉俱圆。天上人间所共尊
仰。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二。菩萨塔。具云菩提萨
埵。华言觉众生。谓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悯物情
重。随类现身。度脱无量。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三。
缘觉塔。谓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名缘觉。以其三界
生死巳尽。能为人天而作福田。应当起塔供养。四。阿
罗汉塔。华言无生。又曰无学。亦云应供。三界生死巳
断。故名无生。烦恼巳尽。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应受人
天供养。为世福田。是故当起塔供养。五。阿那含塔。华
言不来。谓断欲界惑。不来欲界受生。故名不来。应受
人天供养。为世福田。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六。斯
陀含塔。华言一来。谓欲界九品思惑。前六巳断。后三
品尚在。更须欲一番受生。故名一来。应受人天供养。
为世福田。故灭后当起塔供养。七。须陀洹塔。华言预
流。断三界见惑。预入圣流。故名预流。应受人天供养。
为世福田。故当起塔供养。八转轮王塔。轮王虽未断
惑。未出三界。然以福德之力。治四天下。以十善化育
群生。为世所尊。故当起塔供养。
佛祖统载。会稽育王
塔缘起。刘萨诃。病死入冥。见梵僧指往会稽育王塔
处忏悔。免苏出家。名惠达。及至会稽。遍求不见。偶一
夜闻地下钟声。倍加诚恳。经三日忽从地涌出宝塔。
威仪门¶ 第 406b 页 X60-0406.png
高一尺四寸。广七寸。佛像悉具。达既见塔。精勤礼忏。
瑞应甚多。明州塔。此其始也 北寺宝塔功成。暨合
郡护法善信耆宿等。恭请圣恩老和尚升座。师挥拂
子云。昔释迦世尊。下兜率。降皇宫。处胎诞生。出家苦
行。降伏众魔。成无上觉。转妙法轮。最后入般涅槃。阇
维舍利。不可胜数。一分帝释天王请归供养。一分诸
大龙王请归供养。一分八国王请归供养。惟阿育王。
有大威力。得八万四千舍利。以七宝末。造八万四千
塔。此是西域国王造塔之因缘也。至此方汉帝时。有
摩腾竺法兰。持贝多佛像。释迦舍利。来至中国。汉帝
敬信。馆于鸿胪。建立塔寺。始有三宝之名。此是东土
国王造立塔寺之因缘也。至三国赤乌年。有康僧会。
入吴。时大帝召会问曰。汝有何能。会曰。我能求佛舍
利。帝曰。限汝三七日。若有舍利。当为造塔。会精诚祈
祷。三七日后。果有舍利三颗。现于金瓶。铿然作声。光
明晃耀。帝惊异曰。此希有之瑞也。又问舍利有何功
能。会曰。铁锤击之不伤。猛火锻之不坏。帝使力士击
之。锻之。毫无所损。其光愈盛。帝遂敬信。即以舍利起
塔庙。额曰建初。名其地曰佛陀里。即今之金陵报恩
寺也。复以一颗于吴郡瑞光建塔。一颗于北寺建塔。
为报母陈氏恩故。亦名报恩塔。此是江南吴大帝建
立塔寺之因缘也。世人但知砖石宝塔。而不知无缝
宝塔。山僧今日令在会诸贤。于砖石塔处。悟无缝塔
因缘。于诸相上。见无相佛境界。即事即理。即性即相。
威仪门¶ 第 406c 页 X60-0406.png
性相圆融。事理无碍。是为天人中第一福田之宝塔
也。竖拂子曰。会么。秪这宝塔。非相非形。或隐或显。常
放光明。卓立空界。耀古腾今。撑天拄地。堂堂显现。应
物随情。谛观者。悟文殊之三昧。称赞者。入普贤之愿
门。风响铃鸣。尽是观音境界。然灯点烛。无非定光降
生。旋绕经行。象王回顾。散花梵呗。狮子频申。或见舍
利于东北西南。露盘轮际。或见光明于四周檐角。上
下九层。或现观音于塔顶之上。若坐若立。或现弥陀
于栏楯之间。全身半身。是诸瑞应似优昙华现。难见
难闻。此皆宰官长者护持之力。诸檀善信乐施之诚。
惟冀。人人返源达本。个个见性明心。顿證体中万行。
自然佛果圆成。即今宝塔功圆。作么生道。八方宁诤
归皇化。四海讴歌乐太平。
五灯。肃宗皇帝。问忠国师。
百年后所须何物。师云。与老僧作无缝塔。帝曰。请师
塔样。师良久云。会么。帝曰。不会。师云。吾有付法弟子
耽源。却谙此事。请召问之。师迁化后。帝召耽源。问此
意如何。源颂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
影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
雪窦显颂。无缝塔。
见还难。澄潭不许苍龙蟠。层落落。影团团。千古万古
与人看。石树拈颂。现成无缝塔。用造作么。肃宗便请
塔样。也好一拶。不是国师。大难酬对。既然与他样子
便了。说甚耽源却谙此事。以至后来穿凿得八面玲
珑。有眼者。又道不见。看看。浮图高出梵王天。顶上明
珠光灿然。万古圣贤同坐卧。至今未见塔门前○玄
威仪门¶ 第 407a 页 X60-0407.png
沙侍雪峰游山次。峰指面前地曰。这一片地。好造个
无缝塔。沙曰。高多少。峰乃顾视上下。沙曰。人天福报
即不无。和尚。若是灵山授记。未梦见在。峰曰。你又作
么生。沙曰。七尺八尺。雪峰曰。世界阔一尺。古镜阔一
尺。
小未曾有经。佛般涅槃后。若有以如芥子舍利。起
塔大如庵摩勒果。其刹如针。上施盘盖如酸枣叶。若
佛形像如[𪍿]麦大。胜前功德。满足百倍。】

「不得无故登大殿游行○不得无故登塔○不得殿
塔涕唾。」

【【笺】登殿塔。惟烧香。散花。礼佛。作法。馀皆不可。若塔殿
中游行。杂语戏笑。作不法事。乃至涕唾。污秽佛地。得
罪弥重。
灯录。有行者。随法师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
师曰。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者云。将无佛处来与某
甲唾。师无语。沩山云。仁者却不仁者。不仁者却仁者。
仰山代法师云。但唾行者。又云。行者若有语。即向伊
道。还我无行者来。】

「见塔偈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笺】佛塔者。一切诸佛舍利之塔也。凡见诸佛舍利之
塔。固当尊重。不知一切众生。亦具有舍利。同于诸佛。
亦宜尊重。云何众生不自见者。秪为不重巳灵。被诸
烦恼障蔽。若能尊重佛塔。即是尊重巳灵。即是不被
烦恼障蔽处。即是自巳舍利放光处。即是同于诸佛
舍利。无所增减处。故曰。受人天供。此句但在如字上
看。则受供非分外也。
徵。诸佛万德庄严。众生德薄垢
威仪门¶ 第 407b 页 X60-0407.png
重。云何众生。同于诸佛耶。
训。言事。则有生有佛。言理。
则无佛无生。生佛之迹双泯。全体是一大塔。】

「敬塔偈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笺】宝塔之所在。即诸佛法身之所在。故瞻观之时。应
起敬心。念诸佛德。高出霄汉。无有过于塔者。所以诸
天及人。无不瞻仰也。】

「礼塔偈 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笺】塔名高图。亦名高显。谓显扬如来功德之标帜也。

徵。宝塔固是如来之标帜。其始建也。出于匠手。高下
宽广可以手纪。云何无有能见顶者。
训。若以匠者丈
尺。欲见佛塔之顶。其犹蚊蚋住须弥之隈。拔一茎眉。
而欲量虚空高下。纵经尘劫。无有是处。殊不知佛之
塔。非高非下。非广非狭。不堕诸数。匠手又乌乎知之。
然则如何得见塔之顶耶。请高著眼。

入殿塔。当右绕。不得左转。】

「右绕塔偈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
智。」

【【笺】疏。右者。顺义。
普耀经。菩萨降神。趣右胁者。所存无
逆故。无逆者。无左绕也。
僧祇律。礼佛塔。应当右绕。如
日月星绕须弥山。不得左转。
灯录。世尊降生。周行七
步。自南西也。
裒述。入殿塔。当自南而西。而北而东。不
得左转。
华严合论。绕佛三匝者。顺佛正教。故绕佛皆
是右绕。自南向东。向北。向西。至南。如是三匝。以为右
绕。成法。今人反左行 右绕者。诚顺之至也。凡事诚
威仪门¶ 第 407c 页 X60-0407.png
顺。则一切智无不成。是故当于右绕处。而发是愿。令
一切智自悟。自悟无他。惟行无逆。无逆之旨。佛佛承
顺理故。经律绕佛塔。皆自南而西而北而东。为右绕。
独枣柏以自南向东向北向西为右绕。二论相拄。造
化若无其柄。然太极既分。东西左右巳判。枣柏岂不
解日月星之绕须弥为右绕也。乃欲别出手眼故。后
人不知。不能无疑。余敢向枣柏肚里走过一遍。为之
参曰。夫人之一身。小天地也。身外大天地也。此身无
逆。天理亦顺。如右手向内曲则顺。向外曲则逆。故从
右手向内旋为顺义。若从右手向外旋。为不顺义。则
知右手。刻刻奉侍左手之权衡。犹坤仪。时时承顺乾
道之命令也。总之经律右绕。法乎天象。枣柏右绕。本
于人身。究竟皆遵右绕。无左绕也。】

「绕塔或三匝。七匝。乃至十百。须知遍数。」

【【笺】禅观经。多贪众生不净观。多嗔众生数息观。知遍
数者。与数息相类。谓旋塔时。当忆佛念佛。不落无记
妄想二边。即得一心不乱之旨。】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笺】瞻仰佛德。赞叹不尽。而怀慕之。怀慕不巳。故又从
而绕之也。梵语三。华云正。亦云数。佛道者。如来历劫
所行之道。皆当履践。故曰勤求。无歇也。
徵。绕塔既止
于三。勤求之心。歇即菩提。若心无歇。云何止三。
训。如
来五时说法。尝以三为喻。不独文殊也。然文殊之三。
又异乎诸经之三者。以其只字兼解华梵之音。一音
威仪门¶ 第 408a 页 X60-0408.png
包括圆顿之义。然非下文。无以见三之妙用。若非此
徵。亦无以见格外之玄论。若作正句看。即奢摩它句。
即三摩钵提句。即禅那句。即佛句。即心句。若离之。即
正句非句。何况馀句。若作数句看。即一句。即不可说
句。即优波尼沙它分句。若离之。即数句非句。何况馀
句。故有时即三求之亦可。离三求之亦可。有时离即
俱非。双非并遣。忽见尽十方世界。一切宝塔。枞然现
前。不知此心在于塔之内。及塔之外。又安知此身在
三匝内。及三匝外。如是勤求。日三夜三。乃至年劫有
尽。我此旋绕之心。永不疲倦。故曰心无懈歇。】

「不得以笠杖等倚殿壁。」

【【笺】宝梁经。五百问经。有一比丘。具大福相。入殿礼佛
出。福相顿改。审其故。乃壁端有画佛像。比丘以杖头。
倚触佛面故也。
五灯。阇夜多。至罗阅城。敷扬顿教。彼
有学众。惟尚辩论。首者遍行。一日不卧。六时礼佛。清
净无欲。祖谓彼学者曰。汝师与道远矣。设苦行历于
尘劫。皆虚妄之本也。学者曰。尊者蕴何德行。讥我师
耶。祖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
不常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我不知足。亦
不贪欲。心无所希。名之曰道。时遍行闻巳。发无漏智。
祖复告遍行曰。吾适对众挫抑。仁者得无恼乎。行曰。
我忆念七劫前。生常安乐。因师于智者月净。记我非
久。当證斯陀含果。时有大光明菩萨出世。我以老故。
策杖礼谒。师吒我曰。重子轻父。一何鄙哉。时我自谓
威仪门¶ 第 408b 页 X60-0408.png
无过。请师示之。师曰。汝礼大光明菩萨。以杖倚壁画
佛面。以此过慢。遂失二果。我责躬悔过以来。闻诸恶
言。如风如响。况今获闻无上甘露。而反生热恼耶。惟
愿大慈。以妙道垂诲。祖曰。汝久植众德。当继吾宗。偈
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
竟。
◎殿壁无情之物。本无罪福。于人。然一经画佛。殿
壁即无佛在。所以礼之为福。触之为罪。韩昌黎题木
偶诗云。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昌黎所
见虽小。而木偶之与佛壁均等。究竟木偶佛壁。何罪
福之有。人自为罪福耳。至若无情说法。木偶未出世。
佛壁未现前。触之不得。背之不得。古德云。心如墙壁。
可以入道。言此心坚于墙壁方可入道。非同墙壁无
知而巳。须知墙壁炽然说法始得。且道墙壁炽然。说
甚么法。若知墙壁燃然说者。不妨拈起拄杖子𨁝跳
上三十三天。触着帝释鼻孔。放下拄杖子。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其或不然。拈起也不是。放下也不是。未免
伤锋犯手。如贤者倾亡帝王之尊。阇夜顿失二果之
位。此二则可谓墙壁炽然说者下个注脚。】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卷中
威仪门¶ 第 408c 页 X60-040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