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4a 页
No. 1103
三衣显正图
会稽沙门 妙生 述

三衣显正图者由前为之书既曰辨讹今复为之图
以显正也辨讹显正虽前后之殊盖同救乎三衣之
弊耳或曰子尝以彼出图为其不然今复自为之图
者岂非抑彼而自扬求胜而好辨耶曰今图之所以
兴者以能注之律文事相难晓故书图以显所注之
义使当世日用之事无晦昧于时人者又谁曰不然
但今人以异执为自得乃有六物图谬传于世者岂
特以彼出图哉盖出之无益不足以补于行事但诬
罔德取惑于时人非谬而何余以听寻之暇由观彼
图之未然故尝述六物辨讹之书诚欲救始萌之弊
岂有意为今之图但以彼之讹风尚未能遏故不获
巳而复有斯作者非求胜而好辨将欲殴其讹而归
乎正耳。

将释图相或文广略先以义求相从次第束之为十
五科然后依图随科解释义须班列为后生起住衣
之由致耳。


* 初示衣财色量
* 二长短条表法
* 三剌一边缦缝
* 四押叶鸟足缝
* 五条叶靡左右
* 六助力揲四角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4b 页 X59-0614.png
* 七四周当安缘
* 八节角剌卐字
* 九明破缘三缝
* 十重作缦剌缝
* 十一前后缀钩纽
* 十二有上揲垢腻
* 十三辨揲钩纽处
* 十四会摘解文
* 十五画图凭肘量

前十二段且欲生起文之次第俾世人观图见文为
作衣之式不虚设也所以示衣财色量最居首者由
作衣诸法所托皆依皆财体如法而生然后三种坏
色度身长短义之次第故须先明财体染坏既巳如
法度身肘量将欲割截必分其长短故长短条表法
次二而生长短既彰必先逐条横剌一边为其叶相
故剌一边缦缝次三而生横叶一边既巳缦剌其开
一边者当作鸟足缝而押定之故押叶鸟足缝次四
而生随条剌毕当合诸条次第相押如横叶剌之之
法竖而刺之故条叶靡左右次五而生条叶靡顺剌
之既巳而四角助力准文揲之故助力揲四角次六
而生衣相既成犹恐四周有速坏义故四周安缘次
七而生四周安缘既巳如法当准传文剌其万字故
节角剌卐字次八而生剌之毕而四周缘尚恐未坚
当准他部破缘缝之故破缘三缝次九而生条叶边
缘工巳成就尚为单作故重作缦剌缝次十而生簪
剌既毕及夫披著必须钩纽故前后缀钩纽次十一
而生披时挽处受腻必多虑其数浣故辨揲垢腻处
次十二也此十二段生起次第以为作衣之伦叙无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4c 页 X59-0614.png
错谬之失矣若下二衣单作时则除第十重作缦剌
缝但十一科而巳其馀三段之文前后无在皆前笔
之便盖辨其失有无之义耳。

*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 受衣法(应求一人为对首羯磨云)

此舍受法当在袈裟图下。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僧伽梨(若干)条衣受(若干)
一短(割截揲叶)衣持(三说)

** 舍衣法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僧伽梨是我三衣数先
受持今舍(一说)

其七条五条但改僧伽梨为郁多罗僧安陀会馀辞
同上。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5a 页 X59-0615.png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6a 页 X59-0616.png

图中且据九品中末品大衣为式其十一条十三条
与上九条皆两长一短(此品下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
皆三长一短(此名中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皆
四长一短(此品上品)巳上九品皆大衣也。

* 郁多罗僧(从用翻名入众衣也)

加七条法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郁多罗僧七条衣受两
长一短(割截揲叶)衣持(三说)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6b 页 X59-0616.png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6c 页 X59-0616.png

* 安陀会(翻院内道行杂作衣)

加五条法(同上)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安陀会五条衣受一长
一短(割截摺叶揲叶)衣持(三说)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7a 页 X59-0617.png

此之图相且据大衣下品九条为言必作衣时随衣
财多少九品大衣任意作也此大衣制度既明其七
条五条观图可作至如求财染色揲叶摄叶缦作等
及正从品数并行护等具如钞疏等文今皆略者伹
欲明割截作衣之式以救当世盛行之弊耳。

* 初示衣财色量

三衣须布乞求如法三种坏色等人具知之(具如钞疏章服
义等)先料衣财度身长短肥瘦或长五肘广三肘或六
肘三肘半等或身极大小者当取通文不必依肘但
勿过分过著稳便止(悉辨如显正仪)

* 二长短条表法

图中长条者表圣增也短条者表凡减也故羯磨疏
云圣增而凡减喻长多而短少也。

* 三刺一边缦缝

图中缦剌一缝者以显三衣之相内缦而外开故缦
刺之祖师云剌一边者是也又所以不得直缝皆却
剌者以世人之衣多缝少剌为异俗故故钞引十诵
云却剌者是佛所许如法畜用直缝不得是世人衣
为异俗故又防外道故(防外道抽线之缘也)

* 四押叶鸟足缝

图中叶际缝者鸟足缝也(如前却剌)如丁字形以叶相
一边既开当于三四寸间时作鸟足缝以押定之(准钞
亦得作马齿缝)故羯磨注云听作鸟足缝疏解云押叶丁字
有三叉相准此横竖叶相未必全开有人据钞引五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7b 页 X59-0617.png
分云缝叶著衣乃至一切吉罗者又据加法中注若
揲叶令外相同割截剌一边开一边者似不可剌之
然此五分等文乃显不得缦缝之义耳非谓全不剌
也若坚执开一边等文则广中三肘等俱不可剌若
然则传有外道以刀内于叶中之缘今叶既全开刀
藏何地疏有押叶鸟足之缝剌于何所抑亦广中叶
相披时风可翻转彊之相时有不成故知不可执一
文而塞其馀说也。

* 五条叶靡左右

图中九幅是条鸟足缝边是叶左边四条叶顺左边
(谓左边最外一条居下以第二三四条次第相押以为叶相钞云叶极广应四指极狭如[𪍿]麦皆叶相也)
边四条叶顺右边(次第相押为叶相者准上可解)中间一条最居其
上覆于两向使叶相顺于左右两边也故钞云左边
左靡右边右靡中条两向靡靡顺也(其缦剌缝并押叶鸟足与挍叶
是同也)图中叶相内缦剌缝边本有四周割截衣改之
相但由就衣里剌之故其相于图中不可显也(此义如下
为引感通传明之)。

* 六助力贴四角

图中揲四角者此皆助力以免速坏无别义也故业
疏云为揲治擎举相助为力也。

* 七四周当安缘

图中四周安缘者由缘任持无速坏也钞云永上下
破应安缘要须却刺等。

* 八节角剌卐字
(若据章服义斥云佛胸万字条条间施等此为传文所废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7c 页 X59-0617.png
又似据坐具为言故下复云左尼师坛等)。

图中四角及长短条叶节头皆刺万字者此准南山
别录灵感传五条之式也故彼文云是拘留孙佛衣
乃至释迦涅槃后付嘱娑竭龙王令依此法服造八
万领仍造塔供养镇后遗法而此安陀会四角及节
头皆安卐(本式作万)字等(巳上正文)其大衣七条今例准著之
(不著则巳例如坐具揲四角等)

* 九明破缘三缝

图中四周缘内中间破一缝者此乃准感通传三衣
破缘而缝之文也今为略引传文并注释之故彼文
云三衣破缘而缝(谓于四周缘中破缘两边缝中间而其久固使不速坏则与四分安
缘之意颇合但坚牢愈于四分耳)江表咸然此何不尔余曰四分无
文故绝三缝(大师举本宗无文而答以四周之缘元有两缝并破缘一缝合有三缝今四分
但云当安缘则缘有两缝耳故曰绝三缝也亦可应前问云三衣破缘而缝今答中省却衣破缘而四字故但
云三缝盖问广而答略笔削之便耳)答十诵有文何得不用此制有以
不可不行(天神再答文相可了但十诵捡文未见若后见文与此有异者吾当的从)

* 十重作缦刺缝

图中缦剌缝内四周刺缝者是重作大衣之缝也不
得与叶中剌缝相参故去[𪍿]麦巳后刺之此乃并准
感通传天神示南山重作大衣之式也亦为具引传
文随难略释庶令新学无感谬传不同比人单引传
文彼此同味传云又大衣重作师比行之然于上叶
之下乃三重也岂得然耶大衣新作佛制二重天神
谓南山能准行之然但单作巳后乃通以布幅缦夹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8a 页 X59-0618.png
之耳又非割截则叶相内单作时本有二重更兼通
夹一重故使叶相自上云下乃有三重天神谓条叶
皆须两重令叶内既有三重故云岂得然耶即问其
所作(大师问也)便执余衣以示之(天神示也)此叶相者表稻田
之塍疆也田世稻田高低必有塍疆今法服乃敬田
也既叶相有长短上下不同故类以表之以割截衣
段就里刺之去[𪍿]麦巳后欲释此义先为评云以就
里云文语通内外乍观文势似就衣外塍疆之里剌
之田先表塍疆后方云以割截衣段就里刺之然但
无文可凭今可取南山重作大衣但在衣里通以布
缦及夫天神斥非但云一非割截二又多重之过不
云不合在衣之里此则可准南山先非大衣之式亦
准天神不斥之意故在衣云里向刺之似于文有据
耳次为消文谓叶外条内方有一重当别施割截衣
段随条长短阔狭就大衣里与衣叶相接而剌之剌
时又患与叶中刺缝相当故复云去[𪍿]麦巳后是去
[𪍿]麦巳后剌之耳或谓以衣段去[𪍿]麦许者此则还
有单疏之处不成两重且南山先重作大衣叶有三
重者究其重作制意疏云厚重被形大仪是具圣制
有以也今重数多处于理无爽但有不截之失耳天
神尚斥云上叶之下乃三重也乃至云二又多重今
于条中返只一重为然于理难信且制唯重尚以重
为非制不许单反以单为是者未之有也此则条内
表苗田世田以五稼填满其中谓之田也今法衣敬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8b 页 X59-0618.png
田亦以衣段于大衣里填满剌之故亦表其苗田也
非谓馀之二衣单作不得田名但田苗之相少欠耳
抑亦天神不表馀二衣也且大衣重作是制故具表
之亦犹世田夏长秋收皆名田也又复入聚落等现
福田相则下二衣单著入聚落佛制不许无衣开著
非今所明田大衣福相具故制云耳又大衣单作但
可成受持不许著用者亦以福田之相未具故制重
作方得受用五条七条苗相少欠意可见也此是表
法未必三衣皆须表也但虑有执文滞言相者故为
曲疏耳叶上表渠相岂不然耶以世田塍疆外有畜
水之渠今法衣之中则叶上内缦外开左右两缝以
表塍疆故叶云中开用表积水云渠相也或可谓开
叶处用表渠相以世田有高低衣叶有上下田必开
塍为沟衣必开叶见相义类相似故可表之夫沟渠
必用泄水水必自高而流下也彼世田有水必开塍
疆以为沟渠用泄其水必使高低嘉苗增长以养形
命也此法衣敬田必开叶见相以表沟渠似欲泄水
必使高低福田之相见必生善用济诸有也故疏云
由世稻畦随水高下致别沙门服衣现长短者亦以
法服敬田为利诸有所言叶上者以叶望条次第而
下以条望叶次第而上由开叶。

第□□居条上故云叶上表渠相也。

* 十一前后缀钩纽

图中前后钩纽如图书示亦准钞疏也据文但逼横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8c 页 X59-0618.png
边四指八指之量其左右竖边钩纽相无定量之文
者良由人身量有大小不定盖度身而安也今图中
且据著时以左边覆于肩臂右角绕于左臂而略分
其相耳至作衣时未必如图不同比人画图但划条
数不闻钩纽之说故钞云佛自教诸比丘施䩙纽法
前去缘四指施䩙(或作铉鼎耳曰铉)后去缘八指施纽等因
辨今人谬施后纽于中条谬施前钩于其右角致使
三衣被体但周左臂而返不周于身也以衣前后缘
(具如感通传)搭肩搭臂皆由其右角今顿除之直以前
钩缀于右角者过在不思今又复以短角置于肩上
者准疏搭肩上之文也此又不思之甚矣且准传文
衣角搭肩之始本末制钩纽若以此短角牵挽略至
肩上既无钩纽放手即落如何搭肩究其衣角本末
有钩纽并镇肩之物而能搭在肩者良以衣右角长
而可搭肩上也后乃为风所飘方听坐具为镇肩衣
等今人以短角置肩有纽则罕无纽则落殊不可推
未制钮纽风飘之缘也加以搭肩之文是以后废前
教也(业疏搭肩之文在前传绕左臂云文在后)且疏传本属一家制作文
不能弦晓圣人之意而久两家行事耶况复天神所
示亲从佛闻南山仰之书纪于传诚可以后传文为
正不复疑也今不的从传文者但由所执衣角钩于
胸前既自狐疑又难追及前非遂赖疏文云搭肩上
者意可见也复更别安钩纽䙌或一二三缦施无准
无教可凭以衣四角疏钞但云揲四角不云别安纽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9a 页 X59-0619.png
䙌此则由一人变为讹风使下有甚云者众矣故有
生来不学于教无闻者乃承其讹风以谬缀纽䙌云
衣乐为被体又问其故乃答云我依律文一何可笑
讹风化又甚云者有如是又可伤也。

* 十二肩上垢腻

图中揲垢腻处者钞云肩上应贴垢腻处疏云数浣
本衣恐速坏故但摘补者足充清净。

* 十三辨揲钩纽处

世多于钩纽处别置小方片揲者此未见有文若准
揲四角云揲治擎举相助为力者则钩纽处擎最要
今或揲云于理无爽盖亦相助为力也但大衣重作
条叶但有两重不必揲也(揲亦无咎)若七条五条钩钮果
在叶上亦不须揲果在条中既只有一重钩纽牵挽
患其速破故类以四角揲之可也其实无文却之何
咎今有好攻异者乃浪斥针工云而目云坛子非也
者而不知此小万片揲钩纽处无文可凭坛子之体
既无坛子之名何烦妄斥所谓梦中加梦也。

* 十四会摘解文

然此重作大衣似不可摘解者则与钞摘作僧伽梨
等文一陪相反欲使引彼證此文不相违者故略会
通皆可摘解钞云若夫二衣馀有一衣重数若二重
三重四重应摘作僧伽梨乃至安陀会者既云摘作
是于衣条之中摘下衣段更重作之非谓定摘下全
成之衣故戒疏云止令摘解相叶作衣等不云摘解
僧伽梨(此梵语也从用翻名入王宫聚落衣)¶ 第 619b 页 X59-0619.png
全成之衣世人疑谓若摘下衣段是几许工夫者请
详疏文由夫衣故开以此衣段粗行急竟且充衣色
耳若尔钞又云摘分持行不云更作者此乃由大衣
重故听于条中摘分衣段但持单衣而行所贵持举
轻揵耳不必更作也亦非摘下全成之衣若然则此
重作大衣有缘俱可摘解传与钞文亦不相违。

* 十五画图凭肘量

图中大衣肘量且据萨婆多极量长六肘广三肘半
(即长一丈八寸广六尺三寸也今内减为一尺八分以当长中一丈八寸也又减为六寸三分以当广中六尺
三寸也)七条五条亦准萨婆多长五肘广三肘(即长九尺广五
尺四寸今减为九寸以当长中九尺又减为五寸四分以当广中五尺四寸也)如是广长皆
依量者所贵凭准圣教为画图之则也临事广长未
必图肘量故章服义云三肘五肘大约为言临事制
宜不局名教不同比人任意画图长广无准致使广
中多而长中减也不以七条长而大衣短也并由师
心便出长广莫凭画图无功巳备辨讹中述。


丙寅绍兴十六年孟夏一日门人本慧重开


东藏律师者大智律师之师乃慧鉴律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