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
卷五十 第 1a 页 WYG0778-04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景岳全书卷五十
            明 张介宾 撰
  新方八略引
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此方之不必有也方以立法法以
制宜此方之不可无也夫方之善者得其宜也得其宜
者可为法也方之不善者失其宜也失其宜者可为鉴
也第法有善不善人有知不知必善于知方者斯可以
卷五十 第 1b 页 WYG0778-0410b.png
执方亦可以不执方能执方能不执方者非随时之人
不能也此方之所不可废者正欲以启发其人耳余因
选古方之得宜者共若干首列为八阵已不为不多矣
第以余观之若犹有未尽因复制新方八阵此其中
有心得焉有经验焉有补古之未备焉凡各方之下多
附加减等法及分两之数俱有出入不一者正以见方
之不可执也八阵之中如攻方寒方之不多及者以古
法既多不必更为添足也大都方宜从简而余复冗之
卷五十 第 2a 页 WYG0778-0411a.png
不尤鄙乎正意在冗中求简耳此制方之意也然用方
之意则犹有说焉夫意贵圆通用嫌执滞则其要也若
但圆无主则杂乱生而无不可矣不知疑似间自有一
定不易之道此圆通中不可无执持也若执一不反则
偏拗生而动相左矣不知倏忽间每多三因难测之变
此执持中不可无圆活也圆活宜从三思执持须有定
见既能执持又能圆活其能方能圆之人乎而人其为
谁哉
卷五十 第 2b 页 WYG0778-0411b.png
  一补略
一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菧
 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阳
 虚者宜补而兼煖桂附乾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
 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此固阴阳之治辨
 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
 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
 何以收散亡之气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苏垂
卷五十 第 3a 页 WYG0778-0411c.png
 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
 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
 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余故曰以精气
 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
 混此又阴阳邪正之离合也故凡阳虚多寒者宜补
 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宜阴虚多热者宜补以甘
 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知宜知避则不惟用补而八
 方之制皆可得而贯通矣
卷五十 第 3b 页 WYG0778-0411d.png
  二和略
一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凡病兼虚者补而和之兼
 滞者行而和之兼寒者温而和之兼热者凉而和之
 和之为义广矣亦犹土兼四气其于补泻温凉之用
 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之为贵也故凡
 阴虚于下而精血亏损者忌利小水如四苓通草汤
 之属是也阴虚于上而肺热乾欬者忌用辛燥如半
 夏苍术细辛香附芎归白术之属是也阳虚于上忌
卷五十 第 4a 页 WYG0778-0412a.png
 消耗如陈皮砂仁木香槟榔之属是也阳虚于下者
 忌沉寒如黄檗知母栀子木通之属是也大便溏泄
 者忌滑利如二冬牛膝苁蓉当归柴胡童便之属是
 也表邪未解者忌收敛如五味枣仁地榆文蛤之属
 是也气滞者忌闭塞如黄菧白术薯蓣甘草之属是
 也经滞者忌寒凝如门冬生地石斛芩连之属是也
 凡邪火在上者不宜升火得升而愈炽矣沉寒在下
 者不宜降阴被降而愈亡矣诸动者不宜再动如火
卷五十 第 4b 页 WYG0778-0412b.png
 动者忌温煖血动者忌辛香汗动者忌苏散神动者
 忌耗伤凡性味之不静者皆所当慎其于刚暴更甚
 者则又在不言可知也诸静者不宜再静如沉微细
 弱者脉之静也神昏气怯者阳之静也肌体清寒者
 表之静也口腹畏寒者里之静也凡性味之阴柔者
 皆所当慎其于沉寒更甚者又在不言可知也夫阳
 主动以动济动火上添油也不焦烂乎阴主静以静
 益静雪上加霜也不寂灭乎凡前所论论其略耳而
卷五十 第 5a 页 WYG0778-0412c.png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能因类而广之则存乎其人矣
 不知此义又何和剂之足云
  三攻略
一攻方之制攻其实也凡攻气者攻其聚聚可散也攻
 血者攻其瘀瘀可通也攻积者攻其坚在藏者可破
 可培在经者可针可炙也攻痰者攻其急真实者暂
 宜解标多虚者只宜求本也但诸病之实有微甚用
 攻之法分重轻大实者攻之未及可以再加微实者
卷五十 第 5b 页 WYG0778-0412d.png
 攻之太过每因致害所当慎也凡病在阳者不可攻
 阴病在胸者不可攻脏若此者邪必乘虚内陷所谓
 引贼入寇也病在阴者勿攻其阳病在里者勿攻其
 表若此者病必因误而甚所谓自撤藩蔽也大都治
 宜用攻必其邪之甚者也其若实邪果甚自与攻药
 相宜不必杂之补剂盖实不嫌攻若但略加甘滞便
 相牵制虚不嫌补若但略加消耗便觉相妨所以寒
 实者最不喜清热实者最不喜煖然实而误补不过
卷五十 第 6a 页 WYG0778-0413a.png
 增病病增者可解虚而误攻必先脱元元脱者无治
 矣是皆攻法之要也其或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此又
 当酌其权宜不在急宜攻急宜补者之例虽然凡用
 攻之法所以除凶剪暴也亦犹乱世之兵必不可无
 然惟必不得已乃可用之若或有疑宁加详慎盖攻
 虽去邪无弗伤气受益者四受损者六故攻之一法
 实自古仁人所深忌者正恐其成之难败之易耳倘
 任意不思此其人可知矣
卷五十 第 6b 页 WYG0778-0413b.png
  四散略
一用散者散表證也观仲景太阳證用麻黄汤阳明證
 用升麻葛根汤少阳證用小柴胡汤此散表之准绳
 也后世宗之而复不能用之在不得其意耳盖麻黄
 之气峻利而勇凡太阳经阴邪在表者寒毒既深非
 此不达故制用此方非谓太阳经药必须麻黄也设
 以麻黄治阳明少阳之證亦寒无不散第恐性力太
 过必反伤其气岂谓某经某药必不可移易亦不过
卷五十 第 7a 页 WYG0778-0413c.png
 分其轻重耳故如阳明之升麻乾葛未有不走太阳
 少阳者少阳之柴胡亦未有不入太阳阳明者但用
 散之法当知性力缓急及气味寒温之辨用得其宜
 诸经无不妙也如麻黄桂枝峻散者也防风荆芥紫
 苏平散者也细辛白芷生姜温散者也柴胡乾葛薄
 荷凉散者也羌活苍术能走经去湿而散者也升麻
 川芎能举陷上行而散者也第邪浅者忌峻利之属
 气弱者忌雄悍之属热多者忌温燥之属寒多者忌
卷五十 第 7b 页 WYG0778-0413d.png
 清凉之属凡热渴烦躁者喜乾葛而呕恶者忌之寒
 热往来者宜柴胡而泄泻者忌之寒邪在上者宜升
 麻川芎而内热炎升者忌之此性用之宜忌所当辨
 也至于相配之法则尤当知要凡以平兼清自成凉
 散以平兼煖亦可温经宜大温者以热济热宜大凉
 者以寒济寒此其运用之权则毫釐进退自有伸缩
 之妙又何必胶柱刻舟以限无穷之病变哉此无他
 在不知仲景之意耳
卷五十 第 8a 页 WYG0778-0414a.png
  五寒略
一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夫火有阴阳热分上
 下据古方书咸谓黄连清心黄芩清肺石斛芍药清
 脾龙胆清肝黄柏清肾今之用者多守此法是亦胶
 柱法也大凡寒凉之物皆能泻火岂有凉此而不凉
 彼者但当分其轻清重浊性力微甚用得其宜则善
 矣夫轻清者宜以清上如黄芩石斛连翘天花之属
 是也重浊者宜于清下如栀子黄柏龙胆滑石之属
卷五十 第 8b 页 WYG0778-0414b.png
 也性力之厚者能清大热如石膏黄连芦荟苦参山
 豆根之属也性力之缓者能清微热如地骨皮玄参
 贝母石斛童便之属也以攻而用者去实郁之热如
 大黄芒硝之属也以利而用者去癃闭之热如木通
 茵陈猪苓泽泻之属也以补而用者去阴虚枯燥之
 热如生地二冬芍药梨浆细甘草之属也方书之分
 经用药者意正在此但不能明言其意耳然火之甚
 者在上亦宜重浊火之微者在下亦可轻清夫宜凉
卷五十 第 9a 页 WYG0778-0414c.png
 之热皆实热也实热在下自宜清利实热在上不可
 升提盖火本属阳宜从阴治从阴者宜降升则反从
 其阳矣经曰高者抑之义可知也外如东垣有升阳
 散火之法此以表邪生热者设不得与伏火内炎者
 并论
  六热略
一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夫寒之为病有寒邪犯于肌表
 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
卷五十 第 9b 页 WYG0778-0414d.png
 来之寒去所从来则其治也是皆人所易知者至于
 本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
 人之病此者最多人之知此者最少果何谓哉观丹
 溪曰气有馀便是火余续之曰气不足便是寒夫今
 人之气有馀者能十中之几其有或因禀受或因丧
 败以致阳气不足者多见寒从中生而阳衰之病无
 所不致第其由来者渐形见者微当其未觉也孰为
 之意及其既甚也始知治难矧庸医多有不识每以
卷五十 第 10a 页 WYG0778-0415a.png
 假热为真火因复毙于无形无响者又不知其几许
 也故惟高明见道之士常以阳衰根本为忧此热方
 之不可不预也凡用热之法如乾姜能温中亦能散
 表呕恶无汗者宜之肉桂能行血善达四肢血滞多
 痛者宜之吴茱萸善煖下焦腹痛泄泻者极妙肉豆
 蔻可温脾肾飧泄滑利者最奇胡椒温胃和中其类
 近于荜拨丁香止呕行气其煖过于豆仁补骨脂性
 降而善闭故能纳气定喘止带浊泄泻制附子性行
卷五十 第 10b 页 WYG0778-0415b.png
 如酒故无处不到能救急回阳至若半夏南星细辛
 乌药良姜香附木香茴香仙茅巴戟之属皆性温之
 当辨者然用热之法尚有其要以散兼温者散寒邪
 也以行兼温者行寒滞也以补兼温者补虚寒也第
 多汗者忌姜姜能散也失血者忌桂桂动血也气短
 气怯者忌故纸故纸降气也大凡气香者皆不利于
 气虚證味辛者多不利于见血證所当慎也是用热
 之概也至于附子之辨凡今之用者必待势不可为
卷五十 第 11a 页 WYG0778-0415c.png
 不得已然后用之不知回阳之功当用于阳气将去
 之际便当渐用以望挽回若用于既去之后死灰不
 可复然矣尚何益于事哉但附子性悍独任为难必
 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皆足以制其
 刚而济其勇以补倍之无往不利矣此壶天中大将
 军也可置之无用之地乎但知之真而用之善斯足
 称将将之手矣
  七固略
卷五十 第 11b 页 WYG0778-0415d.png
一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如久嗽为喘而气泄于上者宜
 固其肺久遗成淋而精脱于下者宜固其肾小水不
 禁者宜固其膀胱大便不禁者宜固其肠脏汗泄不
 止者宜固其皮毛血泄不止者宜固其营卫凡因寒
 而泄者当固之以热因热而泄者当固之以寒总之
 在上者在表者皆宜固气气主在肺也在下者在里
 者皆宜固精精主在肾也然虚者可固实者不可固
 久者可固暴者不可固当固不固则沧海亦将竭不
卷五十 第 12a 页 WYG0778-0416a.png
 当固而固则闭门延寇也二者俱当详酌之
  八因略
一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可按證
 而用之是谓因方如痈毒之起肿可敷也蛇虫之患
 𤯟可解也汤火伤其肌肤热可散也跌打伤其筋骨
 断可续也凡此之类皆因證而可药者也然因中有
 不可因者又在乎證同而因不同耳盖人之虚实寒
 热各有不齐表里阴阳治当分类故有宜于此而不
卷五十 第 12b 页 WYG0778-0416b.png
 宜于彼者有同于表而不同于里者所以病虽相类
 而但涉内伤者便当于血气中酌其可否之因不可
 谓因方之类尽可因之而用也因之为用有因标者
 有因本者勿因此因字而误认因方之义
 
 
 
 景岳全书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