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088-A¶
1088-A¶ 第 365b 页
No. 1088
受菩萨戒法并序
大吴越国惠日永明寺智觉禅师延寿集序

详夫菩萨戒者建千圣之地生万善之基开甘露门
入菩提路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欲知
佛戒者但是众生心更无别法以觉自心故名为佛
以可轨持故名为法以心性和合不二故名为僧以
心性圆净故名为戒以寂而照故名为般若以心本
寂灭故名为涅槃此是如来最上之乘祖师西来之
意闻者多生遮障见者咸起狐疑以垢深福薄故是
盲者不见非日月咎若有志心受者闻者法利无边
七辨赞之莫穷千圣仰之无际可谓真佛之母生诸
导师妙药之王能治众病入道之要靡越于斯矣。

卢舍那佛说十地法门运菩萨之律仪立如来之行
业恒沙戒品圆三聚而统收万行因门唯一念而具
足五位大士莫不赖此因圆十刹宝王无不由兹果
满今者欲弘大事难称时机若曾宿种一乘方乃能
生信解情执之者何以决疑须陈问答之由以袪邪
外之障。
1088-A¶ 第 365c 页 X59-0365.png

问夫菩萨戒者乃文殊普贤之俦具缚凡夫如何得
受。

答若执凡夫非普贤者即是灭一乘种古圣不合
云普照尘劳业惑门尽是普贤真法界若执众生非
佛者即是谤十方佛大教不合云佛心与众生是三
无差别以梵网经云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且禀
人者谁不有心凡成佛者皆从心现所以释迦出世
开众生心中佛之知见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
佛故祖师云即心是佛即佛是心离心非佛离佛非
心所以一切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即众生
佛性之心具佛心戒矣况菩萨戒唯以开济为怀不
同小乘局执事相是以菩萨饶益有情之戒但济物
利人如末利夫人惟酒为戒仙豫大王惟利惟慈但
行利物之心即时秉持之志曷乃于法界而分彊域
向大道而定方隅徒自劳形反招馀咎。

问众生心既具佛戒何用更受。

答诸佛教法皆是为
未了者以暂亡故似有迷昧今即约事重明故称受
戒自性妙律圆理昭然靡隔凡圣未尝迷悟法句经
云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大般若经云持戒苾刍
不升天堂破戒比丘不入地狱何以故法界中无持
犯故一切法空故今为未见性人方便发扬令信心
戒约事开导体用双明祇如十重四十八轻垢轻重
虽殊总约事说别而不别理事一际不别而别持犯
条然不离事求理起断灭之心不离理行事执常情
之见。
1088-A¶ 第 366a 页 X59-0366.png

问具缚凡夫根微垢重若令受戒毁犯益多若不观
根返遭沦坠。

答只为垢重障深令受佛戒现行烦恼
虽厚佛乘种子无亏贵闻自本有之佛性善根诸佛
不可思议戒之威力能令佛心明朗烦恼轻微设少
持时功德无量才发一念巳过声闻诸佛挍量群经
具载不可以情思臆断背佛违经谤大之𠎝罪沦长
劫菩萨璎珞经云佛言佛子若过去未来现在一切
众生不受菩萨戒者不名有情志者畜生无异不名
为人常离三宝海非菩萨非男非女非鬼非人名为
畜生名为邪见名为外道不近人情故知菩萨戒有
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
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心开意解生乐著
心然后为受。

又复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
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宝塔况复二人三
人乃至百千人福果不可称量其法师者夫妇六亲
得互为师受其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
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名为菩萨胜无而不
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问何不以八关十善渐渐度之能称小机免成毁犯。

答经云若以十善化人如将毒药与人虽一期得人
天之饱不免生死毒发终不出轮回翻增业垢若以
小乘开化即是大乘冤鸩解脱深坑可畏之处经云
宁起狐狼野干心不起声闻辟支佛意所以云伹说
1088-A¶ 第 366b 页 X59-0366.png
大乘无咎。

问说法受戒本为超出苦源何乃却令诽谤毁犯翻
堕地狱有损无益何成化门。

答自有闻而顿悟或有
闻而渐持或有闻而起谤随机不同皆能获益佛法
真实终不唐损如置毒乳中味味杀人又如以毒涂
鼓远近皆丧此大乘戒法闻而起谤尚获大益起尚
供养恒沙佛人何况谛信一心求受所以文殊菩萨
经中校量云譬如有人闻说般若起谤不信堕地狱
胜供养恒沙佛者何以故供养恒沙佛只得人天生
灭之福若闻般若毁谤堕地狱受谤法毕以闻般若
为种才闻说般若便得心开刹那成佛校其功力天
地悬殊又诸法无行经云有一净威仪法师怜悯众
生故从所住处常入聚落食讫而还教化百千万家
皆作佛子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有一威
仪比丘常住寺中乃至不能善于菩提所行之道净
威仪法师诸弟子众生常入聚落生不净心即鸣楗
槌集众立制汝等自今巳去不应入于聚落于后净
威仪法师遇有威仪比丘知不信受大乘戒法强说
一偈以作大乘种必知不信诽谤入地狱地狱罪毕
因闻此法为悟道之因颂曰贪欲即是道嗔恚亦复
然如是三法中具一地佛法有威仪比丘闻巳诽谤
起是业巳后时命终是业果报故堕阿鼻大地狱九
十百千亿劫受诸苦恼从地狱出六十三万世常被
诽谤其罪渐薄后作比丘三十二万世出家之后是
1088-A¶ 第 366c 页 X59-0366.png
业因缘返道入俗乃至无量千万世诸根暗钝师子
游步于汝意云何尔时有威仪比丘岂异人乎勿造
斯观则我身是我时起是微细不净恶心受此罪业
堕于地狱若人不欲起微细罪业者于彼菩萨不应
起于恶心菩萨所行道皆当信解不应起嗔恨之心
乃至如来见是利故常说是法故知因闻此大乘法
而得成佛闻而起谤尚得成佛何况志诚求闻求受
且如菩萨戒中十重淫杀等戒只如现在不受戒凡
夫从无始来具造杀盗淫欲等事悭贪嗔恚等法过
去巳造现在今造未来当造念念无间心心靡移恒
没生死恒沈苦狱故经云阎浮众生举足动步无非
是罪若行杀害堕畜生中互为高下若起嗔恚堕地
狱中常时烧煮若生悭贪堕饿鬼中饥火常然故法
华经云于地狱中作园观想驼驴猪狗是其行处所
以莲华色比丘尼昔为戏人披法服时以宿命智观
过去无始前恒处地狱无有出期遂乃广劝王舍城
中释种等女但出家破戒入地狱终有解脱之时是
以但受破戒速超得道之场不受不破永处泥犁之
患以业道罪相酬无有体息故决定毗尼经云佛言
优婆离何故修大乘行菩萨戒宽容无犯何故声闻
禁戒窄狭严切优婆离当知若初修大乘行菩萨戒
晨朝有犯应当结罪至午若菩提心无间断戒聚成
就则非所犯乃至中夜有犯至于后夜菩提心无间
断戒聚成就则非所犯优婆离当知初修大乘行菩
1088-A¶ 第 367a 页 X59-0367.png
提心戒行宽缓若有菩萨结罪有犯不应悔惧复次
若声闻犯戒戒相则灭无复更全何故为声闻持戒
除烦恼故如救头然烧衣心速为求寂灭涅槃坚持
戒行以知菩萨为发菩提无上心故受戒虽暂有犯
乃从事而论一期所制若菩提心四弘愿不断即不
名犯若永舍菩提心违四弘誓即名犯戒以声闻人
不发菩提心受戒但求出离事戒才犯持心即断以
从生灭边论故若菩提心菩萨戒约尽未来际无有
间断故又经云犯戒名菩萨不犯名外道以未闻大
乘佛性戒故无可得犯纵修万善皆是无益苦行所
收种苦求甘终无得理蒸砂作饭岂有成时所以梁
帝发愿云不愿作郁头蓝子暂得生天宁可作提婆
达多永处地狱且如不受戒众生法尔累聚烦恼所
萦皆堕地狱设得暂出还堕轮回似蚁循环如火旋
转若得戒力心遇缘因一念回心自然开悟经云如
王生子为民所敬得戒护人生圣种中后必得圣如
绍王位设有毁犯如菩萨戒八胜中第五受罪轻微
胜堕六趣中常得为王此是劣中之胜又如出家比
丘谁是微细精持戒人二地分持惟佛能净所以经
云惟佛一人持戒清净其馀尽名破戒者南山云受
者法界为量持者麟角犹多又云坐受立破得无量
福乃至但作奉戒之心莫作得戒之限善生云天地
无边戒亦无边草木无量戒亦无量虚空大海高深
戒亦高深亦复如是故知受时十方戒法无边破者
1088-A¶ 第 367b 页 X59-0367.png
毫𨤲少分终不尽破所以萨婆多云宁可一时发一
切戒不可一时犯一切戒宁可有戒可犯不可无戒
可破如无戒可破之人莫道具造恶业只如深山远
谷木食草衣百千万劫修远离行若不受戒法大智
度论中文殊菩萨呵云与禽兽无异又宝林传中有
小乘持戒比丘眼不观色耳不听声以不达佛理故
受施主供养尚作大蕈还债岂况无戒信受理行都
无者欤如上所引事理照然金口不易之真诠古圣
现行之榜样何得凭虚作实背正投邪障他无上之
善根起自菩提之大难若不投诚忏悔舌烂口中善
恶因缘难逃苦乐立即交报。

问何故犯菩萨戒不名犯而戒性无尽。

答夫菩萨戒
若约理推即惟心心性无尽所以璎珞经云一切凡
圣戒尽以心为体若约事明初发菩萨心四弘誓愿
并彻未来际摄化有情不同人天二乘等戒力消尽
若辟支佛戒无大悲故戒力消尽舍利弗当知菩萨
摩诃萨戒行无尽何以故一切净戒皆因菩萨戒摄
现前故譬如种子渐多利益无尽舍利弗当知菩萨
心者犹如种子诸佛如来戒行无尽是大丈夫名无
尽戒行舍利弗是修行菩提持戒故戒行无尽又受
菩萨戒具五功德八殊胜向下广明挍量无尽。

问如上所说云何是菩萨破戒。

答曰昙无谶菩萨戒
本云略有二事失菩萨戒一舍菩萨愿二增上恶心
除是二事若舍此身或终不失从是以后所生之处
1088-A¶ 第 367c 页 X59-0367.png
当有此戒增上恶心者所谓妄说人法二空未得为
得生大邪见起不信心故犯轻重之垢不生怖畏若
有因缘或犯轻重等戒虽暂时破深信因果常生忏
悔即不名犯又昙无谶戒本云若菩萨嗔他受著嗔
事不体息者犯重垢罪不犯者常欲舍嗔嗔心犹起
是名不犯。

问于诸佛诱进门中方便极多省要提携何不劝生
安养岂须破戒翻障净方。

答若生安养教受九品之
文上根受戒习禅中下行道念佛众生根器不等不
可守一疑诸大乘起信论明诸佛本意为摄大乘初
入信之人恐生恶世难得成就令回向往生免得退
转若见佛法身易成就法忍此是明文證上品往生
如文殊菩萨云如壮士屈伸臂顷上品见佛便證菩
萨初地如下第九品闻大乘不信佛戒或只念佛乃
至临终回向亦得往生十二劫始花开未得见佛渐
證小乘格其圆功迟速大隔若受菩萨戒发无上菩
提心者巳信大乘巳受大法中间设破亦兼念佛忏
悔助生又得戒威德力发大乘心力不受戒者亦造
恶业只有念佛之力全无戒力及闻大乘法等力约
世间论少力且不如多力庶人力不如国王力其但
念佛名下品生者临终难值遇善友皆遇缘差又志
力不坚数数间断恶业深厚善弱难排须是众缘方
能克證故经云非少福众生而得生彼何如大小俱
运权实兼行广备资粮万善熏发一心决定可趍莲
1088-A¶ 第 368a 页 X59-0368.png
台此论受戒而破者或有顿持或有渐持若伹令一
门念佛往生则九品虚设上品大乘孤然可弃从上
诸佛不合制戒及禅定多闻但说一门以度群品天
台教云以八教网捞人天鱼有顿有渐不定秘密藏
通别圆如是机接尚不得一且一网孔如何张鸟一
士夫如何治国诸佛无有定法故号阿耨菩提机病
不同法药有异医不专散天不长晴或有闻法悟者
或有坐禅悟者或有念经得度或有受戒證真诸佛
大意以可度为怀设不可度者说真实法亦不得入
若可度者说虚妄法亦得超彼故佛言若以虚妄得
度者我亦妄语菩萨修六度万行如乘死尸过海亦
如囚禁厕孔得脱终不定一法是定一法非乃至斥
妄谋真舍此取彼并是执缚自绳疑网所笼情见不
忘致兹大失三乘十二分教惟翳我执愚心执尽情
亡智生道现故经云眼病见空花除翳不除花妄心
执有法遣执不遣法若悟大道圆通之人尚不见一
法是何有一法非尽十方世界未有一人成佛亦不
见一人作众生地狱在何方天堂居何处不省愚蒙
翳目争攀空里之花岂察妄想疑根徒怖暗中之鬼
实可怜悯徒自惊嗟吾今依佛语故遵至教故曲顺
机宜随缘舒卷有求大道者说一乘之妙旨来求小
行者布六行之权门大小兼弘禅律俱运云云自彼
于我奚为何得专愚生于妄见执权谤实毁大怖空
萤𦦨何齐日驭之光蚊觜岂尽沧溟之底逆风执炬
1088-A¶ 第 368b 页 X59-0368.png
自取焚烧漏管窥天徒抱惭耻今遵佛旨右圣圆文
纂集施行度有缘者溥愿法界含识凡有见闻受菩
萨戒而行菩萨心发菩提愿而圆菩提果耳。

梵网菩萨戒仪(终)
1088-A¶ 第 368c 页 X59-0368.png
* No. 1088-A


天地万物之父母父母子之天地其所以覆育之恩
固非一生一身之所能报也父母生我三子以予末
子躬自乳哺故于慈母受恩偏重非若他人之母子
也予尝欲以温清之节定省之读甘旨之奉不难其
侧供为子职适致薄福其于京畿无由民家舍可赖
居亦无官爵可仕桂玉之忧不绝故不在其侧远归
田舍不顾名利但以农业退居累月矣忽闻慈母罹
疾颠倒促行归觐不及属旷与葬之时不图母年未
暮而至于此予至此而不见慈母入其堂像其形容
言语森然而不见不闻矣至其墓稽首则孤坟寂寂
四山重重亦无形声之见闻矣泣洫痛哭问天地而
天不语地不言我心茫茫其谁知矣何以使我早见
风树之悲以故不惜钱财以泥金银写成众经之纲
莲经二部及诸经秘密等庄严披读兼设华严三昧
忏为荐先母兴安宅主李氏灵驾超生净界悟明自
巳次愿严父顺平君朴天祥兼及巳身亲眷现增福
寿归依三宝尽力荐母然后当成妙果与先母一门
1088-A¶ 第 369a 页 X59-0369.png
同享法喜广度众生报佛恩德又愿重创先母兰若
置此诸经往往披读每令先母来承聆法又为巳母
愿成一代全藏及华严诸经永永追孝不失平生抚
育之恩法界迷伦同沐慈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