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499-A¶ (自动笺注)
*No.1499-A
法輪寶懺緣起
將欲明幢持世
快劍祛邪
必先正法淺。
深。
方能破羣生執著
南北兩藏。
行世巳久。
古今書夾
彼此號殊。
所存明之梵夾藏。
其目尚嚴
而不能無
謬。
明季書本藏。
稱名不備
續者濫登。
滔滔不絕
直至
本朝
憲皇帝董而理之。
乃收奇黜妄。
整頓一新
竊以二百
年來國家英靈之氣。
十方應化
映現其間
扶正
醫尩。
抉翳破陋
亦有可坿之書若干矣。
目錄之學。
釋藏者以知津為近。
所陳要義
本自可觀
記號
紛。
其所短。
諸家入襍。
門戶見存
新坿子目
書少而
例多。
不必也。
今依其前次
融其殿軍
以作水陸
場檢藏之功能
姑寄懺儀
備諸名相
下堂列位
隨喜
種此善根
金剛不壞。
公元1863年
同治癸亥金水年月日時
雞園執事咫觀記。
*例言
*標目在宋。
未有發明
義門五時
未盡善。
今用南北藏之舊規
稍帶知津條例
華嚴
方等顯。
方等密。
般若
法華
次涅槃。
二阿含。
三大乘律。
四小乘律。
西土釋論。
西土宗論。
東土大乘論。
小乘論。
密意
新書
*不用襍藏呪藏等名。
鎔歸三藏
顯密大小
東西前後
綱舉目張
重譯無奇。
外道論。
偽經
皆當標注
示簡要。
今懺師等。
閱藏不迷也。
(方等方廣
十二分教
唯此一分不通小乘
華嚴以下一切經
方等攝也。
寶積大集
為類無多
可以融。
華嚴法華涅槃般若
類多區別
故別標之。
古德所謂獨被大機名華嚴。
融通空有般若
開權顯實名法華
扶律談常名涅槃。
不在四例者。
方等總名
難越華嚴
故居第二矣)。
*凡低二字
皆須跪諷。
起立問訊(此次第。
暫依智旭
而稍改之。
如寶雨棱嚴是也
陪正之間。
更當明審揭出)。
*懺儀
行人禪定起。
從容入堂
三稱南無花嚴海會
菩薩
問訊
一切恭謹
一心頂禮嚴法圓融三寶(拜。
觀云)。
顯現自在
 為說圓滿
 無量眾生
 悉受菩提記」
「願此法音
 充滿十方界
 眾生心鏡
 一一寶莊嚴
 具足光明
 成就如來身」
我此香華十方
芬馥開敷第一
引申周滿
法界
化為微妙法雲
重重寶韻無有窮。
心即身即世界。
身界涉入種種念。
一一映現
明幢
世界種及世界海。
吉祥回復咸輝華。
靈心
普照於十虗。
不見娑婆海印
森羅萬象具一
體。
星宿炳現衣裳中。
文理宛轉成章
方便成
就眾慧命
供養巳。
一切恭謹(拜觀同上)。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新華嚴經(拜觀同上)
法界圓明
情量破盡
一乘不共無礙境界
妙嚴品第一。
在道成佛
三世間主。
悉集。
得解脫。
上首各說十頌。
師子座
莊嚴具。
各出
菩薩
供養雲。
說頌如來現相品第二。
菩薩
供具中出問法頌。
佛放齒光。
照億剎海
出頌
集眾。
光顯示。
還入足下
蓮花現前
毫相
中。
一切法勝音菩薩
微塵眷屬
坐此蓮華
十方菩薩說頌普賢三昧品第三。
普賢
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三昧
諸佛現前
摩頂與智。
三昧起。
大眾獲益
如來毛孔放光
讚頌
一切菩薩亦皆讚請世界成就品第四。
普賢世界十種花藏世界第五
賢說一切世界海中
世界種。
剎名。
佛名毗
盧遮那品第六。
普賢往古大威本行
上第一會
如來號品第七
佛坐普光殿。
通力十色
世界十智佛之十菩薩
文殊唱名差別法門
 四聖諦品第八。
文殊剎剎四諦異名
 光明覺品第九。
佛足放光
十方剎。
一切
文殊說頌菩薩問明品第十。
文殊與同來九
問答
發明法要淨行品第十一。
智首問。
殊答以一切事中發願法門賢首品第十二。
文殊賢首菩薩
廣頌信心功德法門以上
第二會。
須彌山品第十三。
如來不離道樹帝釋
殿須彌山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法慧等從百
塵剎外十華世界十月如來所來。
放足指光。
法慧等各說頌十住品第十五。
法慧無量
方便三昧
同名諸佛現前摩頂
出定十住
 梵行品第十六。
正念天子問。
法慧觀察
相法初發功德品第十七。
法慧帝釋問。
十方剎動。
同名現身讚歎明法品第十八。
精進問發云何修習
法慧言住十種不放
以上三會
升夜摩天品第十九。
不離道樹釋宮升夜
摩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功德林等。
從萬
塵剎外十慧世界十眼佛所來。
佛放兩足光。
十行品第二十一。
功德林入菩薩思惟
三昧
同名現前摩頂
定說十行無盡
品第二十二。
功德所說以上四會
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不離道樹須彌
摩而升兜率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剛幢等。
從萬塵剎外十妙世界十幢佛所來佛
放膝光。
十方互相見。
十幢菩薩說頌十回
品第二十五。
金剛幢入菩薩光三昧
同名
現前摩頂
定說十回以上第五會。
十地品第二十六。
佛在他化。
金剛藏入大智光
三昧
同名現前摩頂
出定十地名。
解脫
月請
一再止之。
大眾同請。
放眉光照十方
諸佛亦放眉來照。
虗空中成明網臺。
勸說
乃宣地義以上第六會。
十定品第二十七。
佛在普光明。
入諸佛剎那際
三昧
普眼問普賢三昧
佛令自問普賢
大會
種種三昧
不見普賢
佛教普賢
十方
發大
願。
普賢現身
雨十千雲。
世界震動
佛自唱十
三昧名。
普賢十通品第二十八。
十忍
品第二十九。
普賢阿僧祇品第三十。
王問。
如來答壽量品第三十一。
菩薩住處
品第三十二。
皆心王說不思議法第三
十三。
加持青蓮華藏菩薩如來十身
品第三十四。
普賢九十七種大人相如
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佛告寶手
菩薩
下生
光照地獄
化生諸天
十地普賢
品第三十六。
瞋心能障。
普賢勸修十法
海雨
種種雲。
同名菩薩作證如來出現品第三十
七。
白毫光
普照十方
右繞
如來性起妙德
菩薩頂
菩薩即問大法
佛口放光
普照十方
繞。
普賢口。
普賢身座增勝
法門名。
大地
動。
再問再答。
同名現前讚歎
同名菩薩作證
 以上第七會。
離世品第三十八。
佛坐普光明。
普賢入佛華
莊嚴三昧
諸剎十八動。
出定
普慧百千問答
諸佛現前讚喜以上第八會。
法界品第三十九。
佛在園中
菩薩聲聞世主
俱。
師子嚬申三昧
樓閣莊嚴
十方雲集
普賢
入佛神變方便門
出生大神莊嚴雲。
文殊
觀察說頌
菩薩得無量大悲門。
不離佛所。
普救
十方
文殊南行
舍利弗六千人
見此勝事
南行
至福城東
娑羅林大塔廟處。
文殊
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
及諸龍眾。
最於善財
䇿發甚深。
令親善知識
主伴重重
還歸本際。
再見文殊
乃至普賢
說偈冷泠。
未來際以
上第九會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解脫境界
賢行願品(拜觀同上)
八十卷華嚴經之入法界品而暢言之。
詳明
淨除流弊
罽賓國沙門三藏般若譯。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經(雖前譯而未備)佛說兜沙經(即如
名號品光明覺品之少分)佛說菩薩本業經(即淨行品及十住品)諸菩
薩求佛本業經(同上)菩薩十住行道品經(即十住品)佛說
菩薩十住經(亦即十住品)漸備一切智德經(即十地品)十住
經(亦即十地品)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一名普寶菩薩定意經即十
定品也)顯無邊佛土功德經(即壽量品是如來自說)佛說校量
一切佛剎功德經(亦即壽量品是不思光王菩薩說)佛說如來
興顯經(即如出現品)度世品經(即離世間品。
而末有如答問)佛說
摩伽羅(入法界品中無上長者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十二位善知識事。
內兼數呪)大
方廣華嚴經續入法界品(從天主光至德有德)普賢
行願讚(即行願品中偈。
中有速疾滿普賢行願陀羅尼)文殊師利發願
經(略如行願偈而是五言)○(拜觀同上)
第一種。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䟦陀羅譯。
二後
支婁迦讖
三吳優婆塞支謙
西晉信士
道真
西晉沙門竺法護
東晉沙門祇多密。
竺法護
鳩摩羅什佛陀耶舍
竺法護
唐三藏法師玄奘
十一宋中印沙門法賢
二十三竺法護
十四乞伏秦沙門釋聖堅。
十五
中印沙門地婆訶羅
十六唐北天竺沙門
廣智不空
十七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
䟦陀羅。
一心奉請大方如來不思境界經。
大方廣佛
華嚴經不思佛境界分(拜觀同上)
實叉難陀譯。
後乃于闐三藏法師提雲般
若譯。
前通後澀。
成道
諸佛現菩薩形。
聲聞
形。
比丘尼八部神等。
佛入三昧
不思議解
境界
相中現眾剎。
好中現本事
德藏問。
普賢
三昧名義
放眉間光。
有功菩薩
皆見毛
塵中佛剎依正。
亦見各在諸佛前。
供養聞法入
三昧
一心奉請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拜觀同上)
提雲般若等譯。
佛在鷲峯
十方梵天集。
佛為彌
勒。
慈心妙觀法門
一心奉請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及度諸佛
境界智光嚴經
華嚴如來德智不思境界
(拜觀同上)
實叉難陀譯。
二附三秦錄。
三隋北天竺沙門
闍那崛多譯。
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宮殿
比丘
剎塵菩薩不可八部俱。
文殊問。
一切諸葢
菩薩
演說如來不思議法
信者當得種種三昧
陀羅尼
第一唐譯。
二三隋時先譯。
不如
一心奉請大方普賢所說經(拜觀同上)
實叉難陀譯。
佛在神力所持處。
普賢大眾圍繞
有十大菩薩
眷屬忽集。
眾問何來。
普賢教入
觀察
竟不知。
三番請。
普賢示以法。
見在
來身中廣大國佛道場內來集
一心奉請信力入印法門經(拜觀同上)
元魏南天竺沙門曇摩流支譯。
佛在普光殿。
殊問清淨初地法。
佛以六十餘種五法答。
次問
普賢
云何如來無障礙智。
無障礙身。
再問乃答。
答巳。
較量疑信功德罪過之無量。
一心奉請大方總持寶光明(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佛在鷲峯
無量菩薩
俱。
普賢與佛。
問答法界深義。
吉祥問寶光明
總持法。
佛令轉問普賢
因問覺與覺者之義。
利弗廣歎菩薩智慧不可敵。
有法入定
加。
出說十住
十住長行偈頌同。
普賢印證。
舍利弗歎昔未聞。
佛命廣集諸天
請妙吉祥
法。
十方地動
問答獲益
普賢復問如來大悲
義。
復請如來寶光總持陀羅尼
舍利弗
吉祥
妙法住世幾何
吉祥問佛持經謗經
福罪。
普賢問持經者當生何土。
又問云何得此
寶光總持法。
佛答一法
不起殺意。
二法
善誘
阿難問佛聞經處。
佛又為普賢說偈二
卷有餘。
華嚴賢首品偈略同
一心奉請大方廣圓修多羅了義經(拜觀同上)
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
佛在淨土說。
十二菩
薩問圓覺境界
如來一總三別重重開示
性相
圓明
中帶漸。
在華嚴棱嚴之間。
一心奉請寶積經(拜觀同上)
三律儀會第一
初二菩提流志譯。
佛在耆闍崛。
坐大蓮華
大眾俱。
迦葉問。
佛答。
佛智慧力無畏
無少
法可得。
無依倚。
善根
乃至備明執著過患
法滅人天悲歎等事
又明在家菩薩種種三法
無邊莊嚴第二
無上陀羅尼品。
佛住迦蘭陀
無邊莊嚴菩薩
微妙法。
佛說如來善巧
宣說清淨隨根成熟
平等了知
法皆假法。
亦無施設
真勝義。
以清
淨誓攝眾生
無著。
說法陀羅尼句。
及其理趣
差別
智慧善巧出離陀羅尼品。
說佛十力
陀羅尼二章清淨陀羅尼品。
佛以通力
令眾
會見十方佛。
聞其說法
次說四無畏。
及十四呪。
說頌竟勸持結益。
無量辯才菩薩
請問結名。
密跡金剛士會第三
竺法護譯。
佛遊靈山
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俱。
稱歎方便智度
寂意請演如來祕要
如來
勅之。
密迹誡眾勿恐。
意入散華
密跡引古
帝釋
仁良蟲。
以身救民。
明身祕密
次述寂然
梵志答樓夷仙樹多少之數。
次說心密
地動
雨華
雷音運通
天樂法門
禮佛
雷音
命。
眾會問密迹夙因
佛言。
千佛探籌
樓由最後
法意法念二弟
一願金剛侍衛千佛
一願
梵天
千佛轉輪
密迹法意也。
次說行佛道
業三十二事。
寂意復問三密
密迹先說身密。
應持菩薩不見頂事等。
說口密。
引目連窮
音聲不得邊際事。
及說呪二十二首等。
次說
祕要
現瑞獲益
地裂出水
高灑世界
復說
如來苦行
道樹
降魔
受供。
法輪
佛印讚之。
寂意復問。
寂然淡泊義。
佛答之。
欲知密迹何時
成佛
佛為授記
密迹請佛於曠野受供。
佛於毗
沙門宮應演法
又為四王說十法法六事
四事
二事
密迹菩薩十事無瞋。
八法無恐。
四事自在
四事法門
八法開士行。
密迹
呪。
諸天偈歎。
佛返靈山
王來見。
密迹金剛
著地
王及帝釋目連不能舉。
王說大法
大力
仁和八法
往來周旋四法
又答世王信
坐之問。
賢王天子寂然之義。
讚其阿閦
來。
法室總持
密迹請佛建立法典
周觀
方。
說偈建立
并述往事結成之。
淨居天子會第四
竺法護譯。
佛住靈山菩薩比丘俱。
佛食後。
入三
昧。
震動大千
諸天來集
金剛天子問法
佛說
菩薩百八夢相。
偈明菩提心無退轉
眾生行不
思議
諸天得不退。
菩提心。
或捨除罪過。
補處
無量壽如來第五
流志譯。
佛住靈山
與大比丘俱。
普賢文殊彌勒
賢護來集
阿難佛光希有之故。
佛為說四十
往昔願。
今成無量壽
極樂依正之妙。
勸發
往生
不動如來第六
流志譯。
授記莊嚴品。
佛在靈山
舍利弗菩薩
修行
精進甲。
佛舉不動菩薩宏誓答之佛
功德莊嚴品。
妙喜世界莊嚴聲聞
眾品。
明不動國聲聞菩薩眾品。
菩薩多。
在家者少。
不為擾涅槃功德莊嚴品。
明不
動佛法住久遠往生因緣品。
善根迴向
彼國。
被甲莊嚴會第七
流志譯。
佛住迦蘭陀
無邊問法
次問大甲冑。
佛具答之。
初一長行偈頌
列諸甲冑名。
二。
甲冑無相無名不可壞。
三。
乘於大乘
四。
八正
道。
五。
發趣攝取正道法。
六。
一一慧為先導
七。
一切法
饒益眾生
八。
引古旃檀香光明佛時。
一切義成轉輪王
能求此法。
成超無邊境界
王佛。
九。
得法光明不墮諸見。
十。
答勝慧問。
明無
所行而行。
十一。
勝慧誓願持法
十二。
讚成之。
并言徧照佛時。
勇猛轉輪王
聞法受持
成無
精進光明功德超勝王佛。
次答無邊勝問。
無住而住為如理住。
次答無邊慧問。
無所
立發趣之義。
又說月燈王佛時。
雲音無邊音。
法門
皆巳成佛
精勤修習
當得一切法海印
三昧
能攝阿字等諸三昧印。
又說超過彌光
王佛時。
勇猛勇猛力。
受持此法。
皆巳成佛
無邊辯才
一名最勝光明
次有慧義
歎法希
有。
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
曼陀羅仙譯。
佛在園中
比丘菩薩天子俱。
上天子念請文殊說法
佛命說法體性因緣
文殊舍利弗
互相問答
五百比丘得無漏心。
無縛無脫。
二百比丘不忍而去。
文殊化作
比丘
與之問答
得無漏。
又與阿難明有增上
慢無增上慢之義。
次答寶上明菩薩六度四念
清淨
如實受記
次明菩薩自在
諸天發心
世尊
讚印。
天子文殊
發明不生自在等義。
五百菩
薩得記。
授寶上記
波旬眷屬來。
佛以神力
令問文殊
畢竟行善知方便行般若義。
文殊
答之。
又以神力
令魔變作佛形。
說於佛法
五百
菩薩
無生忍
又變舍利弗為佛身。
與魔問答
比丘斷漏
諸天發心
四方菩薩乘空來。
發願
受持守護
佛亦放光守護
大乘法會第九
佛陀扇多譯。
佛住靈山
五百羅漢邊菩薩俱。
無垢寶月王光。
大乘義。
佛答十法
信成
就。
二行成就
三性成就
四樂菩提心。
五樂法。
正法行。
七行法慎法。
八捨慢大慢。
九善解如
祕密之教。
十心不悕求二乘
文殊師利普門會第十
流志譯。
佛在靈山
大眾俱。
無垢藏等九萬二千。
從普華佛國來。
此界他方
菩薩雲集
文殊請說
普入不思議法門。
佛說二十八三昧。
一一頌之。
又說十四種三昧名及功用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
流志譯。
佛在靈山
與大比丘補處菩薩無量
士俱。
月光問。
修何業。
能得決定光明一切
五言偈答光。
七言偈答用。
四言月光
事。
次偈說此經愛樂不愛樂功罪差別
受持
功德
次偈明昔求經及未來事。
次明八十種善
成就光明
八十種法成無礙解脫
月光讚願。
佛笑放光
彌勒問。
佛摩月光頂。
請佛城中食。
神變
空中說法
說呪。
受供。
說施有八十種勝
功德
欲成陀羅尼者。
遠離八十種人
菩薩藏會第十二
流志譯。
開化長者品。
佛室羅筏安居竟。
摩竭
鷲峯
賢守長者讚問捨家因。
佛答。
十苦
惱十稠林毒箭十愛十邪十不善十染污
縛。
長者請法。
佛說根塵蘊界因緣
無我不實
法眼淨。
次說一切熾然
長者羅漢金毗
羅天授記品。
護城藥叉金毗羅
供佛
神奉僧。
佛授藥叉記。
藥叉嚴道隨至鷲山
阿難敷大座。
目連迦葉來會試驗菩薩品。
舍利子
菩薩法。
佛答以菩提心。
及備信欲如來不思
性品
詳述十不思議法。
一信不思議身。
音聲
三智
四光。
五尸及等觀。
六神通。
七力。
無畏
九大悲。
十不四無量品。
大願佛。
精進行童子。
說大慈等四波羅蜜陀那波
蜜多品。
明五十種清淨施。
三十種妙功德
 尸波羅蜜多品。
身口意妙行。
十極重深心。
發心
人間天上四廣勝處法。
種種四法
明五十清淨戒
最勝眾佛時。
得念菩薩修梵
行。
娑羅王佛。
次言於眾生父母想。
訶欲
 羼底波羅蜜多品。
畢竟畢竟忍毗利耶
波羅蜜多品。
明十障礙不應隨轉。
菩薩藏。
精進
在家出家菩薩
各有五減損法。
次說
律儀子法比丘精進靜慮波羅蜜
品。
菩薩四禪五通
遠勝二乘及得種種
般若波羅蜜多品。
明四十一法趣入聞相。
正行
方便如理作意
證入如理句。
理正觀。
十種善巧
次明妙慧到彼岸義。
五番十種
大自在天受記品。
結前大蘊如來
精進
行童子。
四無六度四攝法。
授記
次值寶
如來
轉名善慧長者
不得記。
放光如來
名迷伽儒童
散華布髮
受記得忍。
釋迦前身
也。
那羅達多長者
大心
妻子眷屬樂工
城中人。
興大供。
立大誓。
佛現通授記及勸受
持。
佛為阿難說人處胎會第十三
流志譯。
在園
目連阿難起定。
與五百比丘
見。
佛說入胎因緣
胎中三十餘生長相貌。
出胎
七日所生八萬戶蟲名
五蘊無常苦無我
我所
阿難法眼淨。
比丘漏盡意解。
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
義淨譯。
難陀出家
見天宮地獄。
為說入胎
住胎出胎之苦。
三塗劇苦。
教修四念處
申重
偈。
難陀證果。
大眾問往因。
佛為具說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
實叉難陀譯。
佛在靈山
菩薩比丘諸天八部
俱。
阿闍世王宮
神變
為摧過咎菩薩
說大
悲法及授道記
供畢還山
入禪出定
雲集
利弗問嚴淨佛剎之行。
佛現通集十方剎大菩
薩。
彌勒大法座。
為說一法十法
種種
淨行因果
三法
願勝。
不放逸
如法修行
授四
菩薩記。
師子勇猛雷音
文殊何時成佛
佛剎
佛令自問文殊
深顯第一義諦法界
相之理。
問發心久近。
佛說雷音佛時普覆王事
化二十億眾生成佛竟。
次剎莊嚴
勅文殊說
昔願十節
佛說佛名普見
剎名隨順積集清淨
圓滿
莊嚴極樂
東光明幢
南智上。
西諸根
靜。
北願。
當得淨剎
如東普光常功德
海王佛剎
佛以神力
大慧東方剎依正莊
嚴。
八萬四千人記。
十六人文殊
餘如極樂
菩薩入會
文殊令各說一相法門
十四人
問久如成佛
佛言甚遠。
文殊無有疲倦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
那連提耶舍譯。
序品。
佛在尼居陀林。
遣迦盧陀
夷。
教化淨飯王淨飯王詣佛品。
天龍同集。
王亦來禮問阿修羅王授記品。
毗摩質多等
十一修羅王。
與多眷屬
設大供養
得記本事
品。
迦葉如實三昧
久遠劫佛所修諸功德
佛說因陀幢佛。
恒沙世界一佛剎。
清淨
嚴。
眾皆正定
文殊東方高威德王佛所來。
因陀幢即釋迦迦樓羅王授記龍女
記品龍王授記鳩槃茶授記乾闥
授記夜叉授記緊那羅授記品。
疑問
次答。
設供授記虗空行天授記
 四天王授記三十三天授記品夜摩天
授記品。
歎佛二諦
設供授記兜率天得
授記品。
推授不可得
但是世諦言說
如夢不
實。
設供授記樂天授記品。
一切法實際
無二際而得記他化自在天授記品。
自言尚
見實
何況見際。
法非可知可識可捨可修可
證而得記諸梵天等授記品。
離分別。
心淨
佛而得記光音天等得授記品。
照耀一切
三昧
讚佛得記徧淨天授記品。
超過
切法三昧
讚佛得記廣果天授記品。
無量
陀羅尼
讚佛得記淨居天子偈讚品。
四百
五十三人偈讚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
品。
八千外道決疑
佛說六道受生習氣
及對
治。
外道感悟得記六界差別品。
佛告淨飯王
內外六界假名
無來去。
根如幻。
境如夢。
違順
三種六塵
皆具三解脫四轉輪王品。
無量
王。
天王
頂生王
皆以無厭足而取大苦
尼彌
王以不放逸而成大益
淨飯王
一切法
陀羅尼門
不滅等六十七法門
七萬釋種
無生忍
授記
皆生安樂世界
後成佛。
富樓那會第十七
鳩摩羅什譯。
菩薩行品。
佛住王舍竹園
富樓那
多聞退轉
佛答四希有
一精進。
忍辱
正道
四深心。
法生喜心
四法得離難多聞
品。
四法多聞不退品。
四法能不退。
說那羅
延法師
摩訶摩陀比丘法事
次說四法退
菩提
聲聞乘
四法不退
一戒清淨
二念
就。
三勤精進
多聞慧。
四法利益菩提
戒忍進
多聞
四法具足色身財物眷屬
行慈。
供佛供法
供僧善根品。
四法一切善。
忍辱
出家
陀。
善知識神通力品。
放光付囑
竹園
 大悲品。
目連說因中大悲行合難品。
對象
比丘
眾生性空
佛亦不滅富樓那品。
流通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
闍那崛多譯。
佛在靈山
菩薩比丘八部俱。
喜王
讚佛
觀法界
國安居竟。
初學見佛。
問法要。
佛言四法能成清淨事。
一無諂。
平等
三心
行空
四如言而行。
四無畏法
陀羅尼
值善知
識。
得深法忍
戒行清淨
功德歡喜
見佛。
聞法。
一切
法忍
法應捨。
居家利養檀越身命
四無悔。
戒完。
蘭若
四聖種。
多聞
四調伏行
願值佛。
二供師長
三樂空閒。
四頭陀忍。
法淨
菩薩行。
無瞋。
能捨。
不求報。
不見師過。
墮落
敬他。
背恩
求名利。
詐善
四障道。
一懈。
二疑
三慢。
四瞋。
四種不可親近
惡知識
執見人。
法人
利人
四受未來苦。
智人
嫉妬
於法無信
忍求利。
四縛。
慢他。
世俗定。
行放逸。
利養
次偈
說佛本生妙行。
末世如法
八種障。
說成
利慧佛時。
福燄王子不放逸事。
郁伽長者會第十九
康僧鎧譯。
佛在給孤精舍
比丘菩薩俱。
郁伽
十長者。
各與五百長者見佛。
二種菩薩
法。
佛說在家歸戒布施厭離悔過隨喜請募
出家供僧眾。
出家四聖種行。
頭陀
淨戒
淨定。
慧。
在家地學出家
佛以五法答。
施不望報
不習欲想。
學慧行慈。
修禪不證。
護法勸他。
無盡伏藏第二
流志譯。
佛在靈山
菩薩比丘八部俱。
德問
菩提法。
佛答以五大伏藏
貪行瞋行癡行等
分諸法。
寶聚德聲佛時。
廣授王欲害無垢
丘事。
生佛時。
陀羅聞法得無生。
牛聞法得
兜率
深明根行難測
答月幢無功用智
地動
雨華
幻師䟦陀記會第二十一
流志譯。
幻師詐言請佛。
穢處化作道場
四王
釋亦化莊嚴道場。
幻師驚悔
欲攝所化不能
得。
佛現神變
幻師悔過
一切處佛身。
便獲念
三昧
以偈問答
得順法忍
阿難請佛加持
莊嚴七日不滅
幻師隨佛至靈山
菩薩速至
道場之行。
佛說四十三種四法
幻師無生法
忍。
大神變會第二十二
流志譯。
在園
比丘菩薩俱。
商主天子幾種
神變調伏眾生
佛答。
說法教誡神通三種
又問
頗有神變能過此耶。
令問文殊
文殊答。
無言
說法而作言說
一切言變。
實無所說
大神變。
舍利弗問商主宿因
佛言等須彌佛時。
莊嚴
本事
舍利讚文殊。
文殊示以三種決定義。
又讚商主。
更為大神變。
商主問菩薩智。
文殊
答之。
又答四十二問。
更答種種密意之問。
菩薩
行之問。
佛答無生忍之問。
摩訶迦葉第二十三
月婆首那譯。
在園
比丘菩薩俱。
迦葉問。
出家
云何學。
何行
云何修觀。
佛答。
持戒念佛
出家
為現得果
未來佛。
二事
沙門四賊
種種
過。
葉勸久住
佛囑護法
迦葉彌勒
佛摩彌
勒頂。
大千震動彌勒
更請佛說當來惡以
為誡
佛說智上佛時。
精進菩薩本所修行
施功德。
次明菩薩二十法業。
四畢定。
四離薩婆
若。
四應捨。
四明瞋罪。
彌勒師子吼
五百比丘
愧施難消。
還俗
次與如來問答
令得漏盡
請說
末世諂曲過。
佛說妙華佛時達摩善法二童
事。
勸修沙門二業
修禪習誦
不應修供
尤不
應以破戒身著袈裟
又說光明佛時。
精進
薩觀佛畫像法門。
優婆離第二十四
流志譯。
佛住園。
比丘菩薩
誰於末世護法
眾生
五十五菩薩承當
佛說三十五除罪法。
優婆離起定。
請說決定毗尼
分別菩薩聲聞
持犯不同
勅文殊說究竟毗尼
佛又說聲聞
薩增上慢相。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
流志譯。
佛在鹿苑
比丘菩薩俱。
有障重欲退者
彌勒慰之。
六十人詣佛悲淚
佛說住昔謗法師
諸人發宏誓。
佛印可。
彌勒末世成就幾法。
得脫
佛答。
不求他過。
舉人罪。
麤語慳吝
解脫
懈怠
憒閙
寂靜
知足
是人解脫
次明無希望。
法施
二十利。
又二十利。
次明末
世過。
明慧菩薩與初業菩薩不同之相。
業觀利養過。
憒閙過二十。
世語過二十。
睡眠
十。
眾務二十。
明不修行
不斷煩惱
不習禪誦
多聞
出家者。
戲論過二十。
及登十種心。
能生極樂
善臂菩薩第二十六
鳩摩羅什譯。
佛在王城竹園
為善臂說六度
善順菩薩第二十七
流志譯。
佛在園中
城中菩薩善順
恒以五戒
化人
令修六度四等
帝釋試驗
不能令其破
戒。
偶得劫初金鈴
價過南洲
波斯匿王貧。
而與之。
王問誰證我貧。
佛與比丘菩薩天龍
部。
地湧出。
為作證。
三種功德資糧
復說三
十二法。
勤修
則見如來
王以二衣施之。
善順
不受
王求以足踏之。
轉施貧苦
得益
勸之見
佛。
兼為王說菩薩法門眷屬
勤受長者第二十八
流志譯。
在園
比丘菩薩俱。
城中勇猛長者
五百人見佛。
問求菩提者。
云何學。
云何住。
修行
佛答。
大悲六度
云何觀身命財。
無貪悋。
教以觀身過患
佛說四十四種觀身
長者得忍。
佛為授記
優陀延王第二十九
流志譯。
佛在瞿師羅園。
比丘俱。
舍摩夫人供養
佛僧。
帝女夫人
讚於優陀延王
王怒。
以箭三射
舍摩入慈心三昧
箭還住王頂上空中
驚悔
舍摩勸見佛懺罪。
因問女人過患
佛為說丈夫
種種愆過
王受三歸
優婆塞
妙慧童女第三
流志譯。
佛在靈山
比丘菩薩俱。
王舍城長者
妙慧
八歲
詣佛問法
佛說四十行。
女發大願
動地雨華
眾變金色
次答文殊問。
文殊讚之。
說其發菩提
經三十劫。
然後佛始發心
女發大
心。
似三十歲。
法比丘
獲益
河上優婆夷第三十一
流志譯。
在園
優婆夷禮足。
與佛問答
佛說
一深義。
無畏菩薩第三十二
佛陀扇多譯。
佛在靈山
比丘菩薩菩薩俱。
利弗等入城乞食
闍王宮。
王女無畏德。
年十
二。
安坐不起
王令起。
女即種種訶彈聲聞
舍利
目連皆被屈。
又以誓願
令諸聲聞得見香象
界放香光明佛。
次答迦葉須菩提羅睺羅父王
問。
然後下牀禮敬施供。
同至佛。
丈夫身。
與母
月光夫人受記
無垢菩薩應辯會第三十三
道真譯。
序品。
遊園中。
比丘菩薩俱。
文殊
八人
舍利弗八人
各發勝願。
入城乞食
波斯
王女八歲
與諸婆羅門出城。
天像
自說初
七日
三寶功德
即趨聲聞處禮足。
王亦隨
聲聞品。
女問。
八聲聞皆不能菩薩品。
女又問八菩薩
須菩提等既受法食。
不須乞食
遂還。
女以偈問佛。
菩薩諸行菩薩行品。
佛答
十八種四法
女即誓行。
動雨華。
天樂鳴。
變成
十六童子
此人修行六十劫。
文殊乃發菩薩
 授記品。
佛為授五百婆羅門記。
功德華敷菩薩第三十四
流志譯。
佛在靈山
開敷功德寶華
問持佛名證
菩提之義。
佛說持名功德
無量功德莊嚴
德王
功德寶勝莊嚴德王
西一切法
勝辯莊嚴
積集無量辯才智慧
東南千雲
雷吼聲王
西南上妙殊勝光明
西北種種
勝光明威德王
東北無數積集菩提
上方
吼聲淨妙莊嚴光明照。
下方一切法神變
威德光明照耀
善德天子第三十五
流志譯。
在園
比丘菩薩欲色諸天子俱。
勅文殊為諸天佛境界。
平等無數無依無所
得。
次受善德請。
大神變。
兜率四種法。
放逸
一切佛法
住戒多聞
住定行慧。
通起
智。
住寂常觀。
八種八法
不放逸
三樂
三苦
三畏三有
三垢
滿三學
三寶
離諸
三障
獲三伴。
又三十七品。
光照上方
賢剎。
持法菩薩來見。
善住天子第三十六
達磨笈多譯三。
菩提流志譯一。
緣起品。
佛住靈
山。
比丘菩薩八部俱。
文殊入無諍三昧
震動
方剎。
普光無垢莊嚴三昧
大集十方諸佛。
到佛所。
皆入隱身三昧
迦葉舍利弗須菩提
二萬三萬四萬三昧求之。
不見微相。
文殊遣化
菩薩
遍召諸天開實義品。
文殊善住問答
 文殊神變品。
善住先發後至
文殊後發先
至。
華臺佛菩薩偈讚。
眾益地動破魔品。
文殊
入破諸魔三昧
魔見衰相
恐怖歸佛
次說具
二十法。
得是三昧
復有六種四法菩薩身行
品。
十方菩薩從隱三昧起。
各現其身。
文殊
菩薩名義
佛答之破菩薩相品
明初發心義
無生忍義。
超入諸地義二乘相品
明真
家戒行禪等義。
慧辯嬰兒凡夫
陀羅尼
愚癡凡夫
智人頑鈍
五百比丘誹謗墮地
獄。
佛說其出時。
速能證入破凡夫相品
說三
毒及謗性惡法門通證說品。
文殊入如幻
三昧
為五百五通菩薩
執劍害佛。
以除分別心。
無生忍稱讚付法品。
阿闍世王子第三十七
流志譯。
佛在靈山
王子師子與五百人見佛。
說頌
佛授其記。
大乘方便第三十八
竺難提譯。
在園
比丘菩薩俱。
智勝方便
答之。
明眾尊王菩薩女人同坐事。
樹提梵志
公元1873年
十二年攝受女人
無垢比丘容女借宿
愛作菩
薩度德增女。
阿難讚歎
迦葉有空大城之喻。
次因德菩薩問。
示現八相十惱。
方便眾生
非有實事
賢護長者第三十九
闍那崛多譯。
佛在迦蘭陀
比丘俱。
跋陀羅波
長者
眷屬
世尊問疑
佛對阿難長者
樂。
帝釋不能及。
唯真月童子
則又勝之。
樂光
時作大法師
開示未聞。
以是法施因緣
九十
一劫福報
長者眾生神識相貌名義
佛具答
之。
真月問。
色及欲取。
見取戒取。
何觀
佛亦答
之。
藥王菩薩神識從此身移。
有何色。
佛答。
如幻師火。
水內人影
風輪
眼見虗空
問答福罪事。
又答賢護聚集陰移名義
淨信童女會第四十
流志譯。
在園
比丘菩薩及劫賢諸菩薩文殊
等六十賢護十六人兜率天子二萬俱。
波斯
王女淨信
問法
佛答十二種八法
又轉女
二種八法
淨信五百童女得記。
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
菩提留支譯。
佛住靈山
比丘菩薩俱。
彌勒問速
菩提法。
佛答八法
深心
行心
捨心。
善知迴向
方便心。
慈心
大悲心
知方便波若波羅蜜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流志譯。
佛在鹿林
比丘菩薩俱。
彌勒問。
幾法離
惡道惡知識
速證菩提
佛答以增一至十法
勒偈讚。
阿難歎其辯才
佛明十無數劫。
𦦨光遊
妙音自在王佛時。
婆羅門子賢壽。
無生
神通
本先四十劫。
發心行道
由我猛勇精進
二種十法
超之
次明彌勒在昔所行。
善巧
方便安樂之道。
明見一切太子施血。
妙華
太子施髓。
光王施眼。
本生苦行
次明釋迦
本願不同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
附秦錄勘同偏入。
佛在靈山
比丘菩薩俱。
為迦
葉說菩薩二十種四法
又三十二法。
又如地如
水喻。
又中道真實觀。
菩薩為真佛子
畢竟
智藥。
當來比丘犬逐塊。
又二不淨心
外道
書。
好衣鉢。
二堅縛。
一見
二利養。
二障法。
一親
白衣
憎惡善人
二垢。
一受煩惱
二貪檀越
雨電善根
一敗正法
破戒受施。
癰瘡
求見他過。
自覆罪。
二燒。
一垢心受法衣。
受他持戒供病。
二病
一懷增上慢
二壞他大心。
四種沙門
一形服。
威儀欺誑
貪名
四真
實。
四種破戒似持。
一說有我論。
二身不滅
相行慈。
四見所得
於是二萬比丘得解脫。
二萬二千人得法眼淨。
五百比丘去。
佛化比丘
隨與問答
令其解脫
還詣佛所。
須菩提諸問
又眾益如前。
普明問住問學
佛答不取不著
精進
大法船。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
道龔譯。
沙門品。
佛在靈山
比丘菩薩俱。
迦葉
沙門義。
佛答之。
并說三十二垢。
八覆。
十二表式
八法
敬重袈裟
破戒不能消信施比丘品。
比丘法。
及惡比丘正法
有十六種門惡法
 旃陀羅沙門品。
沙門如旃陀羅
諸惡名。
五百還俗
佛記信解慚悔
得生兜率
彌勒
數中營事比丘品。
詳明營事法蘭若比
丘品。
詳明蘭若法。
五百比丘漏盡解脫乞食
比丘品糞埽衣比丘品。
無盡菩薩會第四十五
流志譯。
佛在靈山
比丘菩薩
十六在家菩薩
六十無比喻心菩薩
賢劫菩薩
無盡慧等
六萬菩薩俱。
無盡慧問菩提心義
何義得修
行。
佛答菩提言說
言說
以十波羅蜜為十
發心
諸度皆以十法為首
十地有先相。
圓滿
十三昧。
陀羅尼
無礙師子天子歎佛
法。
佛說受此法者不退
文殊師利般若會第四十六
曼陀羅仙譯。
在園
比丘菩薩俱。
文殊
利弗晨至
佛問欲見如來耶。
文殊即說正觀如
法門
佛印許。
舍利弗文殊問答深義。
文殊
與佛。
明修般若義。
觀身實相
觀佛亦然
福田
差別
地震獲益
次明不思三昧
人學
射。
久習則巧。
欲具一切佛法
當學般若
授一
三昧
乃至微笑放光
無相印。
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
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
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俱。
東方淨住佛國寶髻菩薩
八千人俱。
一寶葢。
覆此忍土
雨華說頌
禮足。
清淨行。
佛答。
一度
無極
二遵佛道品。
具足神通
開化眾生
六度
三十七品五通
明化眾生有二十事不
生死
普壞世佛時。
珍寶菩薩
問益眾生嚴道
場事
佛以無放逸答之。
時珍寶
即今寶髻
開化有四法。
離垢光佛時。
極妙精進菩薩
大忍仰承佛命。
往化業首太子
菩薩即今
世尊
太子即今彌勒
菩薩一種四法自在
業。
寶髻以髻中明月珠
佛發願。
佛為授記
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
流志譯。
在園
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
致書
女勝鬘。
稱揚佛德。
勝鬘發書尋繹
遙空禮佛
現身
彼即說偈。
佛為授記
勝鬘發十願。
感天
華大音。
又發三願
佛印讚之。
又發一大願
攝恒
沙願。
所謂攝受正法
復說廣大義。
威力
佛印許。
又說了義
二乘不了
以不出變生死
住地無明故。
一佛一歸一實為了
義耳。
佛印許。
三種人大乘
一甚深法智
隨順法智
三仰推唯佛所知
錯謬者。
一切
人共摧伏之。
佛亦印之。
放光升空步還
告語
阿難天帝
結名付囑
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
流志譯。
佛在恒河岸。
無量比丘俱。
廣博仙人
五百同行來見。
問施及施義
施主施者。
佛詳答
之。
并三十二種不淨施。
次明五大施。
五大施。
五無上施
九大施。
次答中有識及明智識
差別
次說六道來生差別
略說持鬘四王忉利
餘未說。
一心奉請大方三藏
北涼中天竺曇無讖譯。
第一會同本異譯經
佛說如來不思祕密大乘
中印沙門法護
惟淨等譯。
第三會同
本異譯。
分二十五品。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後漢月支沙門支婁迦讖譯。
佛說無量壽經
曹魏天竺沙門康僧鎧譯。
佛說阿彌陀經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大乘無量壽嚴經
中印沙門法賢譯。
以上四經
並同第五
而異譯。
法賢譯本慈氏問答最妙
不足
四十八願之數。
佛說阿彌陀經
趙宋國學進士王日休
會前四譯。
未見寶積
會本。
又於發菩提心句。
或載或亡。
或云不發。
佛說阿閦佛國
支婁迦讖譯。
第六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乘法經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即第九會同本
異譯。
佛說普門品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即第十會同本異
譯。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中印度沙門法護等譯。
即第十二會同本異
譯。
佛說胎胞
竺法護譯。
即第十三會同本異譯。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
竺法護譯。
即第十五會同本異譯。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即第十六會同本異譯。
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竺法護譯。
八品
佛說法鏡
後漢安息國優婆塞安玄嚴佛調譯。
二皆第
十九會同本異譯。
幻士仁賢
竺法譯。
第二十一會同本異譯。
佛說決定毗尼
或云東晉錄失譯人名。
或云燉煌三藏譯。
即第
二十四會同本異譯。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前經中譯
別行。
發覺心經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第二十五會同
本異譯。
佛說須賴經
曹魏西域沙門釋白延譯。
第二十七會。
而多
王見佛得記。
諸佛摩頂
現出家相諸事
佛說須賴經
前涼月支優婆塞支施崘譯。
同前本。
菩薩修行
一名威施長者觀身行經
西晉河內沙門
法祖譯。
第二十八會同本異譯。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同前本。
佛說優填王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二十九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
中印沙門法天譯。
亦通前本。
佛說須摩提
竺法護譯。
第三會同本異譯。
佛說須摩提菩薩
鳩摩羅什譯。
同前本。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述答菩薩
竺法護譯。
第三十二會同本異譯。
佛說離垢施女經
竺法護譯。
第三十三會同本異譯。
無垢女經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同前
本。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佛境界經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初譯。
第三十五會
同本異譯。
善住天子問經
元魏烏萇國沙門毗目智仙共流志等譯。
即第
三十六會同本異譯。
佛說如幻三昧
竺法護譯。
同前本。
太子刷護經
竺法護譯。
第三十七會同本異譯。
太子和休經
西晉錄失譯人名。
同前本。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
竺法護譯。
第三十八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方廣善方便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同上本。
大乘顯識經
中印沙門地婆訶羅譯。
第三十九會。
本異譯。
佛說大乘方等慧經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第四十一會。
本異譯。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
竺法護譯。
即第四十二會同本異譯。
佛遺日摩尼寶經
支婁迦讖譯。
即第四十三會同本異譯。
佛說摩訶衍嚴經
晉代譯師名。
同上本。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法經
施護譯。
同上本。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即第四十八
會同本異譯。
毗耶問經(拜觀同上)
瞿曇般若流支譯。
即第四十九會之同本異譯。
有結。
一心奉請法界體性經。
寶積三昧文殊師利
問法身經(拜觀同上)
前是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後乃後漢安
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二本同。
佛在靈山
文殊
外立。
佛命入。
問住三昧
佛言寶積
種種
法界義。
舍利文殊
復互談深義。
一心奉請佛說阿彌陀經
稱讚淨土攝受經(拜觀
同上)
什師譯。
佛在祗園
比丘菩薩天眾俱。
佛告舍利
弗。
西方極樂阿彌陀
度生之捷。
依正之佳。
勸人發願求生
一心持名。
消落根塵
悉返微妙
不分三輩九品
飛空行地人天之相。
都盧一句
便得徹頭
五濁娑婆
一生補處
十方
廣長舌
發音聲。
成信願行
超凡入聖
點石
生金
無過此也後乃玄奘譯。
六方佛為十
方。
一心奉請後出阿彌陀偈經(拜觀同上)
後漢譯師名。
往生淨土勝妙
一心奉請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梁錄。
佛在瞻波城
比丘說彌陀父母
侍者
魔名呪語等。
十日修行
必生彼國。
一心奉請佛說無量壽佛經(拜觀同上)
劉宋西域沙門畺良耶舍譯。
佛在耆闍山。
世王
幽父欲害母。
憶念佛。
心請目連等。
因感佛來。
訴苦求樂
現諸佛土以令揀。
顯出彌陀淨土
往生正次修成
入心宗。
即成法界
其言
曰。
諸佛如來
法界身。
一切眾生心想中。
心想佛時。
此心即是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心作佛。
是心是佛。
非徒三淨十六觀名相
巳。
一心奉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受記經。
及佛
如幻三摩地無量法門經(拜觀同上)
前是劉宋幽州沙門曇無竭譯。
後是宋北印土
沙門施護等譯。
佛在鹿苑
比丘菩薩天子俱。
德藏問云何如幻三昧
佛答一法
無依止。
彌勒文殊六十正士得之
他方觀音勢至
德藏請召
佛放白毫光
安樂剎。
彼此互見
大士來。
過去因。
補處記。
後經一女人發
心轉男身受佛記
一心奉請大方大集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序品。
佛在靈山
塔。
比丘菩薩俱。
正覺始十六年。
知眾大集
法藏
佛境神通實見眾生三昧
於欲色二
界中閒出大坊庭。
大千界。
出定
放光
寶坊
天隨侍。
升座無礙解脫三昧
一一毛光。
照眾剎。
中說偈。
警諸放逸
還從頂入。
十方
一大菩薩
恒沙菩薩來。
繞佛供養讚歎
次第
而坐。
佛起定。
謦欬聲徹十方
人及非人
四禪天
眾。
一切畢集
放眉間光入菩薩頂
諸佛自在
德華菩薩
瓔珞莊嚴三昧
師子座
讚佛
升座
寶杖等十菩薩各入三昧
令眾
得益
召魔來。
令其請佛轉法輪
佛言。
百年暗室
一燈能破。
自在王菩薩
如來境界思議
眾生大喜小。
會中多天人
無上心。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
白毫光
陀羅尼
菩薩頂
菩薩大寶以覆如來
偈問。
佛答。
菩薩有四瓔珞莊嚴
一戒。
二三昧。
三智慧。
四陀
羅尼。
各有增一至十等事。
次明八光明能壞
諸闇。
菩薩行。
念光意光行光法光智光寶光
神通無礙
八種
次明修習大悲有十
六事
妄見
四倒
憍慢
五葢
沈沒
七慢。
惡道
斷繫縳。
斷惡友。
施智慧。
因緣智。
所見
三有
壞魔網。
示樂因。
開涅槃門。
次明
修三十二善。
眾生三十二惡。
智慧
二解欲。
三法自在
四正命。
五正見。
不放逸
七壞麤獷
八一切施。
淨戒
十忍。
十一進。
十二定。
十三智。
十四正義
十五壞世行
十六斷煩惱
十七除我
見。
十八斷諸根
十九壞邪說
二十知恩。
二十一
壞增上慢
二十二善口語
二十三知足
二十四
父母師長
二十五修七財
二十六身念處。
十七然慧燈
二十八出離道。
二十九捨左道
十捨愛著。
三十一信三寶
三十二修六念
次述
如來十六大悲
聲聞菩薩所及
栴檀佛度
非想天一人
入定八萬四千大劫
待其下生
記方涅槃。
次明如來三十二業。
十力四無
十八不共
大眾誰能守護供具寶坊不壞。
彌勒成道十六年後供養
賢劫五百如來
神通自在王菩薩自當之。
神通魔王
問安
置何器。
菩薩令觀身。
中有水王世界
佛號
優鉢羅
大寶山
宣說正法
魔發大心
誓不
退。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
師子幢。
說淨聲光明
陀羅尼
無盡陀羅尼
無量陀羅尼
大海陀
羅尼。
蓮華陀羅尼
無礙陀羅尼
四無礙智
陀羅尼
莊嚴瓔珞陀羅尼
佛言。
菩薩淨光
明佛時。
名光頂菩薩
佛寶陀羅尼義。
聞巳
即得。
故今能說。
慧聚問得巳不失之故。
佛答。
慧根
慧業
大地震動
具足四無礙智菩薩
何以名慧聚。
佛說功德佛藏時。
為念意菩薩
起於座。
答佛所問百億事。
獲益
故得此名。
寶女品。
佛在寶坊
有寶女手持白真珠貫。
隨誠
言力。
徧著佛及諸菩薩頂
為眾歎希有
佛述成
之。
女問實語法語義語毗尼語。
佛具答之。
十千
得無生。
舍利弗說三十二菩薩寶心。
無聲
辟支佛心。
又說四無礙智。
舍利弗問其夙因
佛說分別見佛時。
曾為輪王供養發心
久離男
女身
方便現女耳。
女問十力世尊
是即是離。
故說十。
非一非百。
佛說非即非離。
一具無量
流布故。
說言十力
十力無畏不共
菩薩修行
得。
三十二相
及答行法
行問
女為舍利弗說不
退印。
地動獲益
佛答寶女大乘問。
次說三十
二障礙。
三十二速得大乘事。
不眴菩薩品。
東方普賢佛所。
不眴菩薩供養
佛。
佛為說一切法自在三昧
次明從一十法
能得三昧
次不眴為舍利弗無住義。
無生義。
說得自在
得法自在三昧
次為舍利弗
說不眴夙因
自在王佛時。
名法比丘
修久
證此三昧
又說梵行法。
海慧菩薩品。
大水盈滿
出生芬陀利。
自見
華上。
大光
彌勒因緣
言下方寶莊嚴
海智神通佛所。
海慧菩薩
欲來聽法故。
海慧
來。
入定
令眾見彼土。
讚佛
問淨印三昧
佛為
具說心寶。
具足六度
次說菩提心。
次說三昧
本。
所謂三業隨智。
復有十淨。
具三十法。
八不
共。
明遠濁破魔。
次為舍利弗說師子初產小
火燒薪喻。
海慧勤精進佛示堅固莊嚴
法。
發心心觀如法住。
奉行
成佛
修悲梵
天問海慧
何名佛法
一切法是。
無二相。
菩薩
八種力。
聞深法。
不生怖畏
兼明正法
有四
攝。
功德光菩薩
護法義。
佛舉大智聲力如
來。
護法菩薩所問義。
兼以付山王等十九菩
薩。
各言能護。
文殊言其謬。
世尊不得一法故。
佛印許。
文殊說持經十益。
大眾發心
地動出光。
海慧問。
何法攝取大乘
答。
百種一法
百三十
二法
五十六種三法
障礙大乘三十七種
四法
地震動天讚。
佛偈大乘功德
海慧
說門句法金剛句。
十方菩薩
興供偈讚。
慧聚
菩薩
申明佛出世義。
佛舉然燈授記時。
七印三
淨。
海慧菩薩何等願。
佛答如本發願
及說
種種方便智慧
說過無邊光佛。
為淨聲輪
王說八種四法
王悟無生
出家修道
佛又
家二十四益。
常淨自界。
淨聲如法
即得神通辯
才。
淨聲即海慧
次說如法說如說住之義。
引師
子捨身救二猴事為證。
次二十一菩薩各說如
法住義。
海慧廣明魔業。
佛廣說壞魔業道
旬兵趨寶坊
海慧神通力
持置東方破疑
佛國
令發大菩提心。
又令兩國互相見。
佛說
四呪。
空藏菩薩所問品。
佛遊妙寶莊嚴堂。
比丘
百萬。
不可菩薩俱。
分別大法方便
大千
不見
見微妙臺。
師子座
舍利弗因緣
佛言
東方一寶莊嚴佛所。
有虗空藏菩薩欲來。
尋與
二十億俱。
供養讚歎
寶臺震動
問云何行六度
虗空等。
三十問一一答之。
六度各有四成就
法。
八法能淨。
六念中。
詳明念佛三身
念天差
別。
陀羅尼中。
具明三十二修。
於二十四辯。
明二十四種修因。
速辯菩薩何因緣名虗空
藏。
佛言普光明王佛時。
曾為師子菩薩
入定
雨寶。
即獲此名。
眾會欲見神力
遂承佛命。
入稱
一切眾生三昧
雨法及財。
大眾獲益
又以神
力。
生疑菩薩之疑。
佛說一切願威德勝
佛時。
為眾天灌頂輪王
得不退菩提三昧
疑問三昧行業
空藏答八萬四千諸三昧門。
略舉八十三名。
舍利弗生疑名。
生疑自答。
空藏菩薩大誓莊嚴
及道莊嚴
德問虗空
藏修出世聖道之義。
入涅槃行菩薩行之義。
空藏推功佛力
德問
又答之。
又答阿難問。
百聲聞。
鬱多羅僧供虗空藏
空藏遣此衣
東方袈裟世界
山王佛所。
作佛事
有光
莊嚴梵天
雨華作樂供養
菩薩善根資糧
即要智方便。
佛答之。
天歎能以四句
總說一切
菩薩行。
虗空藏語梵天言。
一句亦能攝諸佛法
離欲句空句等。
十四一句。
句皆非句故。
佛法
句。
假名為句。
寶手菩薩請安一切法根本
虗空
藏答以住菩提心。
次以二法菩提心。
次以四
法攝二。
八攝四。
十六攝八。
三十二攝十六。
六十
四攝三十二。
百二十八攝六十四。
寶手讚歎
供。
波旬長者
與佛問答
佛勅十六菩薩
各說
過魔戒行
波旬興供。
空藏說呪。
魔子亦勉強
發心
佛懸授記
越長者疑疑盡除。
六十八億
菩薩發願持經。
較量功德
說呪。
四王帝釋
說呪。
梵王彌勒阿難功德莊嚴菩薩皆悉
持。
佛與十方諸佛。
同放大光
囑累。
無言菩薩品。
王舍城師子將軍生一子。
中有
天誡之。
八歲不言
今以佛力同其父母眷屬
寶坊
大神通
讚佛
大眾興供。
將欲問佛。
舍利弗問答
次問聞聲善思惟。
生於正見
佛答之。
無言復答舍利弗得正見義。
次乃問
信進念慧四力。
佛答之。
次答蓮華菩薩倒見
見義。
菩薩義佛讚其慧燈三昧
明能攝六
萬諸三昧門。
日出能為四事
如寶珠。
亦如
虗空一切法頂。
動地興供。
世尊中出一金
剛臍菩薩
東方慧橋如來命。
問安聽法
六萬
菩薩皆在佛身內
坐聽法。
從一毛孔出。
禮佛
却坐
金剛臍復與無言問答
無性無聲法界
無二深義。
無言復入金剛三昧
令此世界悉為
金剛
金剛臍盡其神力
不能一微塵
次明
四四法。
得金三昧
無言為同來眷屬
說四
十事莊嚴菩提之心。
十法親近菩薩
父及
眷屬柔順忍。
不可菩薩品。
佛在寶坊
不可菩薩讚佛
定。
問說大事
地動興供。
演說不誑如來之義。
畏問云何誑。
不可菩薩分別答之。
無出
出。
名佛出
無畏誰當信。
女相問答
舍利
弗說譬。
聲聞如來
於無差別法界中而有差
別。
又答無畏調伏報恩問。
三十二業為菩提
行。
此能報恩
二人必𡉏不治
聲聞緣覺
無畏
以衣供。
寶女不受
答問
勝義天子
問說與不
說之義。
不可說化比丘證信。
復與勝義種種
問答
舍利弗問答
舍利弗深讚。
佛亦讚舍利
弗。
不可說復與佛問難受記義。
八千人得無
生。
升空說偈。
魔化比丘
不可說以神通力
令其
懺悔
為說十六種法。
菩提心。
又說三十二法。
菩提心。
又請佛說不可說六波羅蜜
王歡
喜。
大眾發心
寶幢分魔苦品。
佛在寶坊
說初成道時。
優波
提舍。
拘律那。
遇馬宿比丘
法見諦。
不能
 往古品。
述魔眾發心問法
答以四法
遠惡友。
速得菩提
地意菩薩請問不可說義
佛言不可
說智一切智
反問佛智
十五菩薩
各各
巳。
樂欲菩薩
復與文殊問答
得無生。
佛說
功德佛。
寶幢陀羅尼門
華目比丘
無量眾。
善行大臣發惡誓。
目成佛。
善行波旬
還得
記魔調伏品。
盡力欲害佛。
舍利弗目連
樓那須菩提入城四門
各調五百魔子。
佛現蓮
華。
說偈遠聞
五縛
歸依
七走不脫
至心
三昧神足品。
佛欲入城。
諸天競阻。
以大
聲慰之。
心遊首棱嚴定。
諸眾生各見所事
像。
光味仙人與五百弟子
佛說偈。
皆得寶幢
三昧
讚佛得記相品
入定
王舍城十二門
十二如來
諸魔天神
各興供養
香華中說偈。
佛入佛莊嚴瓔珞三昧
令界清淨
十方雲集
光味所造寶梯
蓮華上。
波旬喜心
波旬
吐惡[歑-乎+丘]佛。
佛變其氣成須曼華。
徧供十方
集十
方佛及諸菩薩陀羅尼品。
十方諸佛。
同心
大集金剛法。
因緣自在陀羅尼
月光亦說呪。
菩提自在梵王
正語梵王
皆現女身說呪。
佛又
說呪加之護品。
繫意菩薩變現八萬四千
色身
調伏眾生
佛與記授記品。
莊嚴魔王
誓以女身廣度眾生
說呪護法
吉意菩薩說其
本事
佛皆與記悲品。
十方諸佛。
莊嚴華菩
薩吉意菩薩說呪。
佛勸波旬
波旬不發心
法品。
佛以正法國王諸天
各發宏願四天
護法品。
梵釋四王各說呪。
疑心菩薩問。
魔悉
來集否。
佛言都
有信心否。
佛言皆有信心
波旬眷屬千。
將來三寶
法滅乃得信心。
亦當
成佛
次有太白魔天
說呪動地
護持法曠
野鬼品。
五百菩薩
以大願力現鬼畜身。
調伏
畜。
二神還本品。
十方諸佛。
還本界。
雨華
月香如來
梵天十法能護正法
 虗空目分聲聞品。
佛在寶坊
聲聞大慢。
不得
四果
佛舉瞻婆華鬘
大願
四寶
寶發大光
擲之虗空
中說偈。
眾集。
佛襍四真華鬘
十方佛上
南方金剛光明功德如來
金剛
山童子。
說法陀羅尼來贈。
北方發光功德
如來
遣勝意童子
說光目陀羅尼來贈。
西方
如來
勝幢童子
說淨目陀羅尼來贈。
東方
寶葢光明功德如來
虗空童子
說聖目陀
羅尼來贈。
四童子變世界令淨。
與眾供養
讚。
各傳佛命。
地動龍集
正語天女說呪護法
為憍陳如廣說法行。
具明阿那般那。
乃至八忍
八智。
亦說滅後六度差別
亦說奢摩他
毗婆舍
四念處
三解四禪四定及出世定。
名法
陀羅尼
金剛所持來者無異
舍利弗
連。
皆得四果世間目品。
佛放白毫相光。
照十
方土
人天畢集
頻婆娑羅十二月相。
佛說
仙人
虎行欲。
十二子
父母亡後。
歸依
天。
至十二年
天與彌勒品。
彌勒心念
偈問佛。
佛為廣說十二因緣
是名淨目陀羅尼
四無量心品。
頻婆王問供養四無量。
幾所福。
佛言。
八事
無八怖。
具足大丈夫
光菩薩無勝菩薩
互相問答
獲益淨目品。
無勝意童子
請問無量心相體因緣果報
入調伏眾無所畏懼三昧
肉髻光。
無邊
界。
說偈。
眾生悉集寶坊
佛說三種慈。
并說修相
明星天子慈心果。
佛答之。
天子於諸禪定
自在
說呪利生
佛因為說十二菩薩
現為畜
調伏眾生
閻浮四方海中
每方各三。
馬羊
西猪鼠牛。
南猴雞犬
師子兔龍。
并說
求見法聖目品。
明星問修悲法。
言觀
苦。
明星得無生。
眾獲多益
次說修喜修捨辟
佛乘品。
無勝意問緣覺乘人。
所修慈悲喜捨
佛答以修法緣慈等聖目無礙智品。
虗空
童子無緣梵行
佛入虗空三昧
面門放光
十方界大聲集眾。
演說護法品。
文殊
等九萬二千億童子請佛願力加持法門
佛言
四方四佛
先巳有願。
以此付囑天龍鬼神
十方菩薩
請佛制戒。
佛言止止
自知時。
次問
頻婆國法
隨制四重
囑護佛法者。
悉擯治不如
法惡比丘大眾還品。
佛安諸天
一切眾生
發願寶髻菩薩品。
東方淨住佛國
寶髻
薩等八千人妙寶覆千世界
來供。
讚聲滿
大千
淨行法印
佛答。
十分之一。
波羅蜜
行。
二助菩提行。
神通
四調眾生
古有一切
生樂念如來
亦說此法。
寶聚莊嚴自身莊嚴
菩提樹法。
彼佛答以不放逸
其時寶聚
即今
聚。
四種四法調眾生
光明佛時。
精進
薩。
調伏功德婆羅門事。
寶髻解珠。
供佛
得記。
日密分護法品。
佛在寶坊
蓮華功德大梵
菩薩
請說清淨法聚
佛令菩薩入定放光
雲集
佛示生身法身二種供養
次明破戒
施。
現在未來四惡果。
未來惡王侵奪法師
者。
得二十種惡。
捨身大地獄。
備歷鬼畜。
護法者。
功德甚大陀羅尼品。
東方五功德佛。
遣日菩薩
持真陀羅尼蓮華陀羅尼來。
方山王佛。
香象菩薩
持隨空三昧陀羅尼
大行陀羅尼來。
西方高貴德王佛。
遣光密功
菩薩
持斷業陀羅尼
亦名隨無願
大神
呪來。
北方德華密佛。
虗空菩薩
持淨陀羅
尼來分別說欲品。
日密偈讚。
佛語舍利弗
持是陀羅尼分別品。
四大菩薩入定放光
憍如問愛與士夫
行於生死
為分別廣說如
陀羅尼
眾得大益
重問蓮華陀羅尼
不許
說。
次問如空陀羅尼
佛為說之。
次問隨無
陀羅尼
佛為說之。
問世不可樂想。
不淨
想。
佛為說之。
即是無願陀羅尼
舍利弗
陀羅尼
佛說四倒不思大通品。
婆王請問佛光
佛勅四眾各入三昧
亦自入佛
境界三昧
一切世間悉入佛身。
眾生大益
波旬
大苦
命空樹大臣往勅龍。
龍集大山
失勢力。
復有戒梯大臣
先往佛所。
佛令憶本誓願
得如
法忍
龍受大苦
歸光味大仙
光味勸令歸佛
 救龍品。
佛趨須彌頂。
放光龍王苦。
大聲說諸
法印
所謂無常苦空無我等。
一心奉請大哀經
竺法護譯。
前經初二品。
分作二十八品。
寶女所問經
竺法護譯。
前經寶女一品
今分十三品。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
宋譯經院沙門惟淨法護等譯。
前經海慧
薩品。
即此
無言童子
竺法護譯。
前經無言菩薩品。
寶星陀羅尼
唐中天竺沙門智光譯。
波羅蜜多羅譯。
即前
寶幢品。
同本異譯。
大乘大方等日藏經(拜觀同上)
烏萇沙門那連提離耶舍譯。
即日密分而
詳明
護持正法品。
陀羅尼品。
菩薩使品。
佛勅耶
舍持日眼蓮華陀羅尼
憍陳如持無盡陀羅
尼。
舍利弗智慧依止陀羅尼
目連惡心
歡喜諸人不信者悉成惛睡陀羅尼
分別
說欲品。
而此詳悉
定品。
惡業集品。
兩品前日
分別品。
護持品。
先所無。
佛現神通品。
不思
大通品。
魔王波旬星宿品。
前略此詳。
送使品。
光味仙為龍見品。
念佛三昧品。
須彌山頂品。
即救龍品。
三歸濟龍品。
佛從須彌頂下
至佉羅
低山。
說十業生龍中。
佛以二十八大支提。
付囑
龍及夜叉竟。
又說大授記呪。
波旬聞巳生喜。
眷屬懺悔歸依
伽羅支魔子問眼色因緣等義。
佛為解釋法性空。
眾皆得益
一心奉請大方大集藏經(拜觀同上)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犁耶舍譯。
月幢神呪
品。
佛在伽羅帝山。
比丘菩薩俱。
說日藏經巳。
西
方現大華雲。
中有半月
廣十由旬
月中真金
重閣講堂
堂中復現半月
中有千葉青蓮
世尊
端坐說法
光照大眾
頭上皆現半月
目連問佛。
佛說月藏菩薩欲來。
月藏即來說呪魔王波
旬詣佛所品。
魔宮諸物。
半月形。
放光演偈。
鼓集眾。
乃詐歸依
興供。
佛為憍陳如說利養
失。
魔愧聽諸阿修羅詣佛品。
波旬諸惡
修羅宮。
修羅歸佛
佛以悲風光明三昧救之。
見佛興供本事品。
說佛於毗舍浮時。
為化八
弟。
千年苦行
八弟者。
今四修羅王。
波旬調達
彌勒維摩第一義諦品。
月藏問住蘭若修第
義法大悲
棄愛取。
四聖種。
不念四大
根塵識等。
四無成熟眾生
滿六度
如初
日月十五日月。
三昧何身何攀緣何何相
何性。
佛答之。
次明隨有第一義菩薩住。
有十
二種益令魔得信樂品
人天慈心視魔。
勸諫
令發道心
佛說功德
波旬記。
波旬說呪護
一切鬼神集會品。
四王請佛付囑天龍
神。
正辨大梵。
四王以𦦨赫鐵輪
四方遙擲
鬼神
同來佛所諸惡鬼神敬信品。
佛為
大會
說十平等
眾生
法。
清淨
布施
戒。
忍。
精進
禪。
智。
一切法清淨
是為十。
羅剎自述宿業
悔過
獲益天王護持品。
佛問大梵王
四天
付囑天龍鬼神
拘留孫等諸佛無異諸魔
敬信品。
魔願護持國界
佛與授記
重囑一切
天王提頭賴吒天王護持品。
月天子寄願
護法
佛許之。
并勅天王閻浮提東方四分
 毗樓勒叉天王品。
佛勅王護閻浮南方第四
分毗樓博叉天王品。
佛勅王護閻浮西方
四分毗沙門天王品。
佛勅王護閻浮北方
四分呪輪護持品。
佛為四王共說五呪。
初總
次北次東次南次西忍辱品。
羅睺阿修羅
等。
承佛付囑
說呪護法
龍王瞋怒
佛為說忍辱
十種近果。
及五遠果。
不忍過患
月藏說大慈
陀羅尼
天龍修羅
互相懺謝
佛再以三寶事付
護持
兼明打罵出家人
得罪無量
大會興供。
佛以神力加諸音聲
令演妙法
入眾會耳。
得大
分布閻浮提品。
佛以國土
分布付囑天龍
鬼神
各令護持
說息諸諍訟陀羅尼星宿
受品。
付囑二十八宿七曜十二辰建立
寺品。
梵釋四王
過去二十五塔為例。
請問
現在未來幾所塔寺
令其護持
佛笑放光
曜諸圓。
各現多福
囑令護持滅盡品。
月燈
問佛。
佛答以末法時事
菩薩護持
默然
承當
佛說法滅事。
又說金剛堅深密解脫
味體陀羅尼句。
眾得大益
妙供
復說持經十
清淨功德
八種
十三種。
一心奉請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佛說大方廣十
輪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玄奘譯前經
北涼錄失譯人
名譯後經
後經缺略
序品。
佛於伽羅帝耶山。
月藏巳。
南方雲來
雨諸供養
雨諸法聲。
眾會手
中各現如意珠
雨寶放光
十方土。
又見身各
地界增強
堅重難舉。
無垢生天
帝釋問佛。
佛歎
地藏功德
菩薩眷屬聲聞像。
禮讚供佛
佛告好疑問菩薩廣說地藏無量功德
眾興供。
地藏供佛
兼說神呪
一切十輪品。
地藏
問。
云何五濁轉佛輪。
佛答。
本願成十輪。
居此土。
十力也。
輪王為喻無依行品。
藏大梵請問禪誦營福三業
為出為墜。
剎帝輪
王。
為沈為昇。
佛答二種無依行。
隨有一行
三乘
次明出家破戒
猶生他人十種思惟
不宜非理辱害
次明五無間罪。
四根本罪
謗三
寶罪。
皆非佛之弟子
宜護根本
次因優波離問。
明舉罪有十非法
非人
五法舉。
七法罪。
次為
地藏末世十惡輪。
國主宰官護惡比丘惱害
淨眾。
即名旃陀羅
破戒無戒。
不應辱害
引古
醉象敬重袈裟為證。
十惡輪。
十法增長
三十過。
天藏乃說護國不退心神呪有依
行品。
金剛藏破戒弟子
云何不許辱害
經皆獨讚大乘
今云何說三乘不許隱沒
答。
十種有情難得人身
十種無依行法
差別
四種僧及四沙門
是故破戒不應受供。
猶有
聖幢。
不得辱害
三乘並是度生方便
雖修大乘
不得廢二。
次示十有依行
二乘所共。
復有十有
依行
獨覺大乘所共。
復示大乘無塵行輪
行輪
隨根說法
乃名大乘懺罪品。
會眾
懺罪。
佛說十法能使菩薩獲得無罪正路法忍
不著五陰此世他世三界
次明得法忍。
王位
或行十善
或信三寶善業道品
金剛
藏問。
云何三乘人法得無過失
菩提行願
無厭足
佛言。
十善菩薩十輪。
詳述因果
相品
菩薩財施大甲冑輪。
如是法施
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大慈大悲堅固忍。
一一皆成甲冑輪。
二乘福田獲益囑累品。
獲益巳。
以此付囑空藏
一心奉請大集須彌藏經(拜觀同上)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法智譯。
聞品。
功德天問禪波羅蜜
佛為說出入息念
次第得入四禪
入三三昧。
滿菩提分。
國中有此
福田
殊勝利益
可愛樂法菩薩禪品。
菩薩不墮二乘定聚。
如實觀察
一切法無語
言空三昧
猶如地藏自在出入眾生滅非
時風雨品。
功德天為地藏述往誓願
因陀羅
相王佛所。
授作世水宅心陀羅尼
請地藏起悲
心。
地藏令其請佛說水風摩尼陀羅尼
大地
震動
地藏亦說磨力大陀羅尼陀羅尼品。
須彌龍仙菩薩
令調惡龍。
龍仙說呪。
善住
王廣袈裟功德
國王惱服袈裟人。
則致
荒亂
此非龍過
然亦立誓說呪。
次諸龍王
亦各
立誓
復說四呪。
乾闥婆仙。
亦說一呪
地藏復說
幢杖大陀羅尼
無盡意復說幢葢摩尼眼大
陀羅尼
文殊亦說能懼尸利子利奴大陀羅尼
觀世音亦為彌勒說般華功德陀羅尼
帝釋
何因緣。
損壞世間資財
佛言貪力瞋力。
德天以一斛器成諸種子。
觀音
觀音說呪加
護。
令其教化眾生
一心奉請空藏菩薩經。
虗空菩薩經。
空藏
菩薩神呪經(拜觀同上)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譯。
文義完備
第二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同經異出而小不
同。
第三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未免
略。
佛住佉羅底翅山。
說破惡業陀羅尼
西方
蓮敷藏佛所。
空藏菩薩
欲來供養
先現如
寶珠
空大會。
惟存佛光
除大菩薩
餘皆迷
惑。
梵頂菩薩問佛。
佛說無斷常法
大眾復見如
故。
佛指西方
歎虗空藏功德
渴仰
空藏
神力
淨此世界
令眾手中各有寶珠
雨諸供
具。
大寶供養如來
如來寶蓮華而坐其
上。
彌勒致疑
藥王答釋。
彌勒頂上妙珠之因。
佛答。
能除國王大臣五根本罪
聲聞五。
除菩
薩八。
滿眾生一切所求。
空藏問何能於五濁
惡世
作佛事
佛以虗空自性淨義答之。
空藏即說無盡降伏師子奮迅陀羅尼
讚其
能滅重罪
生佛國。
一心奉請觀虗空藏菩薩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佛在伽陀羅
波離問欲治罪者如何作觀。
佛言。
先依決定
禮敬三十五佛。
次想菩薩如意珠
冠中現
三十五佛。
珠中現十方佛。
或得除罪字印臂。
空中唱罪滅。
便得入僧。
或使知毗尼得夢
須更懺悔
乃至八百日治廁。
再三七懺重與
戒。
一心奉請無盡菩薩經。
及阿差末菩薩經(拜觀同上)
前是劉宋枳園沙門釋智嚴寶雲譯。
後乃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同本異譯耳。
梵語
阿差末。
華言無盡意也。
佛遊寶莊嚴堂。
大集
經。
東方大金色光
照此世界
出大蓮華
無盡
菩薩
與六十億眷屬俱。
舍利所從來。
菩薩
以無去來
復問。
佛告。
從不眴國普賢佛所來。
淨土菩薩
唯修念佛三昧
無生忍
無盡
佛力
此會人得見彼土。
申禮供。
亦令彼
眾。
得見此土。
申禮供。
舍利弗問。
誰字仁者
無盡意。
答言
一切不可盡故。
即說八十無盡
法門
發心
淨心
六種四行
畢竟
六波羅蜜
大悲大喜大捨
五通
四攝
四無礙智。
四種
法。
修習助道
懺悔隨喜修習等。
三十七品。
慧。
總持辯才
撰集四法
若無常苦無我寂滅等。
一道
方便
無盡也。
一心奉請佛說菩薩念佛三昧經。
佛說大方等大
菩薩念佛三昧經(拜觀同上)
前是劉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
序品佛
靈山
淨居天子
夜後分。
供佛
說念佛三
昧。
默許之。
天子去後
微笑謦欬
聲徧十方
畢集
佛出僧坊
遙見寶地
復更微笑
空見
菩薩問知其故。
即入三昧
於彼寶地
化作法座
請佛往坐。
更動地。
廣長舌
淨居請不
空見本事品。
說寶肩佛時。
無量力王
二王子。
一名師子
二名師子意。
供養佛。
佛入涅槃。
子投火說誓
佛於火中復起
作大利益
滅度
師子梵天
歷侍普密王等諸佛。
無量力即釋
迦。
師子意即彌勒
師子即不空見
佛還靜室
脇而臥神通品。
不空見以神通力
莊嚴此界。
阿難問目舍利迦葉滿慈空生羅睺
各述
神通彌勒神通品。
彌勒入城乞食
一食
恒沙諸佛。
令彼長者
菩提心。
大地震動
彌勒
自述往因讚佛音聲辯才品。
不空出定
佛音辯讚如來功德品。
不空見說佛德。
心念
佛來。
放光動地
來會如來神力正說品。
佛摩不空見頂。
其所說。
不空見述所見三世
佛事不空見勸請品。
問法興供。
述意請答
 讚三昧相品
顯示念佛三昧功能正觀品。
不實
深生怖畏
具足慚愧
修行止觀
三空
念。
及以四等
十二頭陀
三十七品。
十善十力
法。
次復相續念佛十號
相好六通五分等法。
續觀即蘊異蘊。
如來耶。
六根四大亦然
觀無
菩提
不以身得。
不以心得
不離身心得。
又明
我見法。
放光授記微密王品。
不空見問
無慚愧。
三昧法。
佛說明勝佛時。
勝微王聞
出家
秉二二法。
修此念佛三昧
蓮華上佛
 三法品。
貪瞋癡
一切法無常苦無我。
供勸人。
發願讚德相好
隨喜三世佛所求念
三昧勸持品。
寶勝光佛滅後。
王比丘
傳此三昧
帝幢天轉輪王夢中聞之。
出家修學
高行佛。
是故得聞此三昧者。
決定成佛
菩薩本行品。
九萬百千億那由他菩薩發心
修行
佛印正念品。
佛說正念法寶相。
是名念佛
菩薩聞巳。
無生忍
安住三昧
見十
方佛大眾奉持品。
聖凡興供。
佛現瑞讚持
 後是隨南天竺沙門達磨笈多譯。
上同
文較
正觀一品分三。
十號相好下。
標名思惟
昧品。
放光授記一段
標名示現微笑神通
品即微密王品修習三昧品。
三法勸持兩
品缺正念奉持兩品
一心奉請大方大集賢護經。
般舟三昧經。
拔陂
菩薩經(拜觀同上)
第三後漢錄。
譯人名。
文來未全。
梵語拔陂。
賢護也。
第二後漢月支沙門支婁迦讖譯。
前經先出而文古歰
一名十方現在佛悉現
在前立經
第一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共笈
多等譯。
一名拔陀經
思惟品。
佛在王城竹園
光集眾。
賢護問法
佛為賢護說是思惟諸佛現前
三昧
般舟三昧也。
先說具諸方便功德
次言。
如聞阿彌陀佛在西方。
便依所聞
繫念思惟
察不巳。
了了分明
終獲見之。
如夢所見
無物
障。
未得天眼
見彼佛。
亦無天耳
聞彼法音
三人
各念婬女
夢與從事
寤巳來詣賢護
為彼方便說法
住不退轉
菩提記。
三昧
然。
昔須波日佛時。
有饑人夢得飽食。
寤巳還饑。
思諸法皆空如夢。
無生忍
隨佛方所
向佛至
頂禮
渴仰欲見。
精思色相
虗空想。
正思
惟。
見彼佛。
光明清徹
淨瑠璃
其身端正
真金柱三昧行品。
具四四法。
得成三昧
佛品。
敬仰如佛。
精勤修學
則見十方
多多佛。
不假作意
自然現前正信品。
當應勇猛
發勤
精進
莫如海船
未到先破。
莫如愚人
嫌赤栴檀
莫如癡人
摩尼受持品。
受持善根
功德莫比觀察品。
一心思惟
佛坐說法
殊特
樂觀無厭
如來當先諮問
不見
相。
次第徧觀諸相
皆令明了
願我未來
得具妙
相。
得清淨戒
具足威儀
定慧解脫
菩提為身
得耶。
心得耶。
身如草石
心不可見
菩提無色
可見
無漏無為
無有以色證色。
以心證心。
無有
證知。
亦無無證。
一切法
皆得寂定
無分別。
無分戒行具足品。
出家應護十支戒行
清淨
二不缺。
三不染。
四不污。
五不濁。
不著
不動。
八不被訶。
九智所聖。
十讚愛敬
在家應修
布施三歸五戒八齋
乃堪行此三昧
次記此經
行世
多人發願
末世宏持。
佛為授記稱讚
德品。
四法
三昧現前
五功饒益品。
無畏王佛時。
須達多長者子。
持此三昧
然燈
佛。
欲成此三昧王。
當勤觀四念處具足五法
品。
賢護請佛設供
隨佛入園。
問幾法能證三昧
佛答六種五法授記品。
然燈佛時。
三昧
證。
菩提記甚深品。
五蘊
不取著。
觀念處。
分別
一切法無障
成就三昧
即見阿僧祇佛。
聞法受持十法八法品。
十法
為他解斯三
昧。
當得八事不共功德品。
當成十八不共法。
如來十力隨喜功德品。
五種隨喜
四者過
現未等三世也。
功德不可量。
師子意佛時。
梵德
輪王隨喜
巳成堅固精進佛。
是故由旬內。
聽受
形壽離法師覺寤品。
說薩遮摩
羅佛後。
和輪比丘
說此三昧
為國王。
夢中
告。
出家
承事法師
三萬六千歲。
竟不得聞。
等急當聽受囑累品。
一心奉請自在王菩薩經。
奮迅問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前本。
元魏中天竺
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等譯後本。
在園
比丘
菩薩俱。
自在王自在法。
佛答。
自在
五神通
自在
智性智入智因緣智諦智自在
無礙
自在又說菩薩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
一心奉請大集譬喻王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
以諸譬喻答問
菩薩二乘智慧功德差別
勸人發心
菩提
親善友。
一心奉請佛說大集會正法經
僧伽(拜觀同上)
前本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本元魏優禪尼
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佛在靈山
普勇菩薩問法
佛言。
大集會正法者。
功德甚大。
次有折服
犍事。
普勇隱身十方剎事。
藥王菩薩
久生初生二義
一心奉請月燈三昧經。
半卷月燈三昧經(拜觀同上)
前本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一名
大方大集月燈經。
後本劉宋沙門釋先公譯。
即前本中說六度各有十功德也。
佛在靈山
問法
佛言一法速得菩提
謂於眾生
平等
救護無礙心無毒心。
證諸法體平等
戲論三昧
從定。
得二十一種十法
種種美名
三昧四十義。
種種美名
次說三昧四十義。
次說聲德佛事
次明於此三昧最初所行以大
悲心為首
次明應知入三忍法。
說古無所
佛事
月光請佛僧詣家受供。
月光默仲偈問。
佛言。
一法相應
速成菩提
謂如了知
一切法
體性無相
離相
明應修習顯示三昧智。
月光
讚佛德。
授記
靈山
童子隨來。
問法要。
佛言
成就四法
能速得此三昧
若如說行。
得四功德
善巧不思議法
諮請
深信
應求
應聞
而不怖。
加持乾闥樂音
令宣不思議法
次明
色身法身
次明七十四種四不思議
次明
方便
所謂隨喜他善。
明應不放逸行。
六度多聞法施住空宴坐空間乞食十利
得見佛藏
法藏
智藏
三世慧藏
得五通。
明應神通本業
謂攝一切善法不取著。
又明聲德佛時事
次明欲求三昧
應修法施
四種回向
奉事持戒三昧人。
乃至身分
血肉除其病患
阿難苦行
佛說善華月法師
因緣
以上屬初品。
未標初品名目耳懺悔品。
勇健得王。
瞋心善華月法師
後極悔罪
猶墮
三塗
成世校量功德讚歎品。
彌勒
說偈本因品。
說眾自在佛事
勤修身戒。
淨身業。
清淨身行。
口戒意戒。
各具一切功德法。
釋初中美名。
凡三百句。
一心奉請占察善惡業報經(拜觀同上)
外國沙門菩提登譯。
佛在靈山
廣博嚴淨
無礙道場
說甚深根聚法門
淨信菩薩
為末
眾生方便
佛令轉問。
地藏為示三種輪相
占察三世善惡業報
兼示懺悔
尅取清淨
為禪
定之基。
次示一實境界
唯識唯心二觀
由事
入理
實行也。
一心奉請佛說佛名經(拜觀同上)
元魏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在園
無問
說。
所舉佛菩薩辟支佛名。
一萬一千九十三。
一心奉請五千五百佛名神呪除障滅罪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共笈多譯。
共四千七
百零四佛
不足五五。
一心奉請三劫三千諸佛名經(拜觀同上)
一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開元拾遺
附梁錄。
先五
十三佛。
莊嚴賢劫星宿劫各千佛
一心奉請千佛因緣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靈山
比丘
薩俱。
菩薩說過因緣
聲徧大千
天龍八部
皆集。
佛出石室到大眾中
䟦陀波羅敷座諸菩
薩等瓔珞供佛
千佛過去因緣
佛說種種
因。
經來未全。
一心奉請賢劫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一名[颱-台+犮]陀劫三昧
經。
晉曰賢劫定意。
三昧品。
喜王問。
佛答以了
法本三昧
成就二千一百諸度無極事。
致八
萬四千諸三昧門諸總持門行四事品。
明行四種四事
得此三昧法師品法供養
品諸度無極品。
喜王與佛從定起。
喜王問。
唱二千一百度無極習行無際
 聞持品神通三十二相順時
 三十七品寂度品十種力品四無所畏
品十八不共法品方便八等品。
以上
十三品。
釋諸度無極
各有六事千佛名號品
 千佛興立品。
國土光明父母侍弟子壽
法住不同千佛發意品。
最初發心
緣古品囑累品。
一心奉請稱揚諸佛功德經(拜觀同上)
元魏西域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
佛在靈山
金利彌勒迦葉說諸佛名號功德
東五十三。
二十八。
西三。
北六。
上二十七。
與百七十佛名略
同。
一心奉請百佛名經(拜觀同上)
烏萇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唱百名
舍利弗
晝三夜三。
各誦一徧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護等譯。
佛在靈山迦葉
方定手最上吉如來離塵菩薩
蓮華最上
吉祥如來蓮華菩薩
日輪光明最勝吉祥
來。
日光菩薩
一寶葢最上如來
定最上吉
如來
寶輪光明最勝吉祥王如來
南方無邊
如來
無邊香最上王如來。
寶上如來
西方
光明如來
北方寶開華普耀吉祥如來
東方
寶藏如來
寶勝如來
一心奉請佛說吉祥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秦錄。
佛為離垢大士
東方十佛名
號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八佛名號經。
佛說吉祥佛呪經。
佛說八陽神呪經。
佛說吉祥經(拜觀同上)
後三經皆與前同本。
第四蕭梁扶南國沙門
伽婆羅譯。
舍利弗一問耳。
第三西晉月支
沙門竺法護譯。
第二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一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舍利弗問。
東方八佛名號
聞者得不退菩提
善說稱功
如來
因陀羅相幢星王如來。
普光功德
如來
善鬬戰難降伏超越如來
功德明莊
如來
無礙藥樹德稱如來
寶蓮如來
寶華善住娑羅王如來。
一心奉請佛說八部佛名經(拜觀同上)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為善
作長者。
東方八佛名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十方冥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教面善童子
十方佛名。
以除恐懼
一心奉請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舍利弗東方
五佛南方二佛名號
一心奉請大乘寶月童子法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峯
頻婆娑羅
請問佛號功德
佛以十方一佛名答之
夙願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寶網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遊獼猴江邊
眾比丘眾菩薩諸天龍阿須倫俱。
維耶離城
寶網童子年始八歲
兜率天人。
頌歎佛德。
父母
見佛設供
請問法要
佛為稱說六佛功
德。
東方寶光月殿妙尊音王佛。
南方樹根華王
佛。
西方造王神通𦦨華佛
北方月殿清淨佛。
方善寂月音王佛。
上方無數精進願首佛。
一心奉請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拜觀同上)
南云闍那崛多譯。
此云曹魏錄失譯人名。
共有
千一百二十佛名。
一心奉請藥師瑠璃七佛本願功德經。
佛說藥師
如來本願經。
藥師瑠璃如來本願功德經(拜觀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善名吉祥王
八願。
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佛八願。
金色寶光
行成就佛四願。
無憂最勝吉祥佛四願。
法海
雷音佛四願。
法海勝慧遊戲神通佛四願。
藥師
瑠璃光佛十二願。
金色寶光行成就佛有大
神呪
藥師佛有大陀羅尼呪。
又因少智諸天
生疑念。
七佛同來此土說大神呪。
復有執金
菩薩二神呪。
第二有序文。
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灌頂十二經同。
無神呪及八菩薩名。
三玄奘譯。
有神呪及八菩薩名。
或云原本無
呪。
菩薩名。
一心奉請佛說觀佛三昧海經(拜觀同上)
東晉迦維衛國沙門佛陀䟦陀羅譯。
六譬品。
佛住尼拘樓陀精舍
自恣竟。
王悅頭檀姨
母憍曇彌。
欲來見佛。
佛令徧集比丘菩薩天龍
八部
父王為後眾生請問
何觀色身
光明
佛入徧淨色三昧
微笑放光
師子
在胎喻。
栴檀生伊蘭林中喻。
金翅鳥王心喻。
勒果喻。
波利質多羅樹喻。
阿修羅幻力喻。
皆喻
念佛三昧觀地品。
眾生樂觀佛相。
各有不
同。
或順或逆觀相品
一觀佛頂。
二髮
三髮際。
四白毫。
五額。
六眉。
七眼。
八耳。
九方頰車
師子
文。
十一鼻。
十二髭。
十三脣。
十四舌。
十五頸相缺
盆骨滿相胸臆卍字印相
十六悉現具足身相
大眾所見各各不同
如炭如墨者各各殷勤
悔。
見好相。
十七觀常光。
十八觀眉間光。
十九
廣平正面上三髮際等。
二十鼻出光明
十一面門光明
二十二耳出五光
二十三頸出
二光。
二十四缺骨圓滿光明
二十五胸卍字
摩尼珠放光
二十六寶臂指縵掌輪放光。
二十七臍相光照十方
二十八因父王請現胸
內境佛心品。
明大慈悲心。
專緣地獄等罪
眾生
并廣敘獄中苦觀四無量品。
使大眾
佛心中有無數佛。
大寶船。
往來五道
救苦
眾生四威儀品。
行佛住佛坐佛臥佛
於中
又明老婢事。
忉利為母說法事。
曠野
將事
毒龍事。
力士觀馬王藏品。
宮中
為諸女所現相
舍衛國婬女現相
波羅
國度婬女現相
伽耶城為尼犍現相
行品。
光明念佛三昧
能滅大罪。
文殊
十方
佛。
四方四佛
財首。
釋迦
阿難
答言本修念佛
昧觀像品。
彌勒末世眾生問。
佛說觀像除
方法七佛品念十方佛品密行品。
三昧當密身口意。
莫邪貢高
說喻結名。
難復問無見頂相
佛入頂三昧海。
大勝相。
一心奉請佛說彌勒成佛經。
佛說彌勒菩薩
生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
下生成佛經(拜觀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經行波沙
山頂集眾。
舍利弗彌勒成佛時事
佛為說國
時節種族出家成道法輪度人見迦葉
法住
第二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
阿難問。
為說彌勒下生成佛之事。
與前大同
異。
第三東晉第四譯。
第四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第三譯。
亦名彌
當來成佛
第五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六譯
舍利子
偈問。
佛以偈答。
第三四五。
皆與前文大同小異
一心奉請佛說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在園
放金色身光。
現化佛唱千眾始末名。
大眾雲集
佛出舌相。
千光明。
無量化佛
說諸陀羅尼法。
彌勒得百
萬億陀羅尼門
起住佛前。
優波離問此人命
何處
佛說兜率莊嚴之事。
作此觀者。
皆得
往生彼天。
隨侍下生菩提記。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食肉
經(拜觀同上)
大乘單本
佛住寂滅道場
彌勒來見。
梵志問其
往因。
佛言過去彌勒佛慈心三昧大悲
雲經
一切智光明婆羅門
聞經發心
入山修行
絕糧七日
白兔母子
舍身供之。
仙人不食
即彌
勒也。
白兔母子
釋迦羅睺
一心奉請佛說子月本生經(拜觀同上)
新附三秦錄。
佛住竹園
婆須蜜多比丘
樹上
下。
與八萬四千金色獼猴跳戲
大眾譏嫌
頻婆
王詣佛問。
佛言。
丘即是師子月佛。
彌勒處。
因說獼猴往因。
菩提記。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拜觀同上)
西晉信士道真譯。
在園
後夜入定放光
文殊房。
作諸化現
阿難集眾。
跋陀婆羅問其
始末
佛為略說觀文殊法。
及說示滅起塔種種
佛事
一心奉請佛說藥王藥上菩薩經(拜觀同上)
劉宋西域沙門畺良耶舍譯。
佛在青蓮華池
舍。
比丘菩薩十方菩薩五百離車子俱。
佛入
三昧
身毛放光
七寶蓋。
十方事。
又放
眼光
藥王藥上菩薩頂
頂上金剛山。
十方諸佛皆悉映現
長者寶積
請問觀法
言。
五因緣方得聞此二菩薩名。
菩薩各說
呪以瓔珞供佛住佛肩上。
須彌山
山有梵宮
十方十佛坐宮中花。
讚二菩薩所說神呪
佛授
菩薩記。
次說觀法五十三佛名。
阿難說菩
薩昔因緣
一心奉請地藏菩薩本願經(拜觀同上)
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於天宮
說破
獄法
母氏忉利
故佛於忉利說之也忉利
天宮神通放光集眾。
初讚地獄度盡眾生
緣分集會品。
地藏及屬赴會
世尊時全
分身地藏之頂觀眾生業緣品。
摩耶問法
隱妙現麤。
如來初述五無間事閻浮眾生
感品。
自在王問往因。
佛又說二事
菩薩願。
四王眾生不盡之故。
佛答願力方便亦無盡。
當知此事。
非盡無盡所能測。
諸天鬼神所能
知。
王故問。
佛故答也地獄名號品。
中有人焉。
呼之欲出如來讚歎品。
放身光。
大音
告無
量聖凡。
地藏恩力利益存亡品。
地藏勸生
斷惡修善菩提妙機。
大辯長者引出如法
境界閻羅王讚歎品。
實者鬼神
無所私。
權者菩薩
多所護。
心靈神妙
呼吸全通
成佛
鬼王
地藏化身眷屬也稱佛名號品。
地藏
過去佛名。
表佛雖去世
尚可依。
安慰嬰兒
失乳悲也較量布施功德緣品。
地藏舍罪而
論福。
詳述鼓舞凡心地神護法品。
地與
地名相依
聖凡一貫
無情有性
妙用皆圓
 見聞利益品。
佛種種光。
觀音問法
長行偈誦
極力稱揚
為無佛時。
永作眾生依賴也囑累
人天品。
說經本旨
付囑含靈慧命而巳。
神力
則麤。
道力則妙。
拈來即是
草生
能現無邊
利益
一心奉請佛說師子莊嚴菩薩請問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那提譯。
佛在靈山
師子莊嚴
菩薩
請問大會莊嚴之因。
佛言。
昔作方曼荼羅
供八菩薩所致
觀音彌勒空藏普賢執金
剛主文殊止諸障地藏
一心奉請佛說八大菩薩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在園
比丘菩薩俱。
謂妙吉祥觀自在慈氏空藏普賢金剛
葢障地藏也。
有無能勝等來會
佛為舍利弗
東方五佛名。
精進吉祥如來
普照如來
如來
印捺囉計都特嚩惹王如來。
喜功德光
自在王如來
一心奉請菩薩名亦當誦持經(拜觀同上)
後漢譯人名。
費長房錄。
師子菩薩
師子
奮迅菩薩
師子幢。
師子作。
堅勇精進
金剛慧。
又四菩薩
棄陰葢。
寂根。
慧威
不離
一心奉請離垢菩薩問禮法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那提譯。
在園
比丘菩薩俱。
八部咸在。
離垢問禮佛法
佛言。
五輪著地
應發五願
又示十方佛名。
又示歸依懺悔勸請
隨喜迴向發願之法。
一心奉請佛說老女人經
佛說老母經。
佛說老母
六英經(拜觀同上)
第一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二劉宋錄。
第三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三本
經。
第三尤略。
佛在樂音處。
比丘菩薩俱。
老女
生老病死五陰六根四大從何來至何去。
無來去。
說眾喻譬。
老女開解
佛述往因。
記其
往生極樂
後成佛道
一心奉請棱伽阿䟦多羅寶經
及入棱伽大乘
棱伽經(拜觀同上)
第一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二元
魏北天竺沙門菩提流支譯。
分十八品。
第三
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品
文筆繁簡
之間。
此經標出五法三自性八識無我
而總
心境超出為宗。
故於海中往來處。
飛身
會而說之也。
大慧菩薩他方來。
不滯一方
得法要也。
中百八句。
佛乃推至塵毛之量。
一毛之障。
全體皆非。
所以深警菩薩也。
自覺
智。
全超數量
不屬有無
從此立言
皆殊外道
精心析出之也。
夜叉王從發心
何難入佛。
斤斤食肉之戒。
故是為善之初門。
有緣悟入
也。
一心奉請大佛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菩薩萬行
首棱嚴經(拜觀同上)
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
譯語
菩薩戒弟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
房融筆受
此於大乘方等一切中。
性相圓明
第一
以此規矩之棱嚴。
透入立規矩
規矩華嚴
修行無憾
世人麤妄。
浪說
修。
魔外根株
任生任伏。
無此金剛手眼
百年
怪。
落空亡。
罪畢重修
不知何日
故須於此典。
精意求之。
一句入神
萬劫為種。
雖兼頓漸
不隔
圓圓也。
因緣主客
文義暢明
其中唯琢成四字
八字為句。
不無勉強
然其超出他經之譯手。
十百矣。
華嚴過之
維摩並轡耳。
一心奉請佛說首棱嚴三昧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靈山
比丘
天龍來集
堅意三昧
唱首棱嚴名。
敷座
各見如來坐其座上。
等行梵王問何佛
是實。
佛言一切皆真。
次攝神力
百句義釋此
三昧
次說射喻。
次有持須彌山釋現三昧力。
意天現三昧力。
放眉光。
魔宮
眾見魔被五
縛。
次有魔界行不污菩薩化度魔女
尋見
得記。
因說四種不同
次為二百魔女現前
記。
問住三昧神力
堅意文殊福田多聞
義次授淨月藏天子道記。
文殊往昔三百
六十億世作辟支佛於是二百菩薩還發大心
誓得十力
次令彌勒三昧力。
迦葉文殊
成佛
佛說龍種上佛。
昇空
光照十方
諸佛
放光相見
互說此法。
次明佛壽甚長。
次明受持
者有二十不思議功德。
一心奉請維摩所說經。
維摩詰經。
無垢稱經(拜觀
同上)
第一一名不可思議解脫
秦姚天竺沙門鳩摩
羅什譯。
第二一名不可思議法門之稱。
月支
優婆塞支謙譯。
第三大慈恩寺沙門釋玄
奘譯。
佛國品。
佛在若羅樹園
五百長者子獻葢。
令合一葢
現世界中事
十方佛說法。
寶積淨土
佛種種答。
一性超出之談。
故法
皆是
舍利小見
佛即破之方便品。
弟子品。
菩薩品。
文殊師利問疾品。
居士方便現疾。
念世
尊。
世尊弟子問疾菩薩問疾
不敢受命
維摩超過之德。
文殊應命往問。
大眾往從。
主賓問答不思議品。
斗室一閒。
空無坐處。
順聲聞見而現座。
出東須彌燈王佛剎
廣之座。
小果不堪
教以禮敬
現身等座而坐之
 觀眾生品
維摩文殊
眾生如幻
乃至
月鏡像。
無住而立一切也。
以身說法
天女
散華
舍巳同他。
聲聞破執
一切女人亦復
是。
雖現女身
實非女也。
彈指未終。
巳超法界矣。
 佛道品。
維摩言。
菩薩行於非道
通達佛道
殊言一切煩惱如來種。
維摩說法門眷屬智
方便父等入不二法門品。
三十二菩薩
不二
最後維摩
默然而巳。
文殊讚歎
不二門香積佛品。
遣化乞食破聲淺見
唯座及食。
情量不可思議之境現焉。
後之
學人
勿效聲聞苦繫也菩薩行品。
大眾往見
佛。
佛為阿難一切施為無非佛事
又為香積
菩薩
說不盡有為不住無為阿閦佛品。
維摩斷取妙喜世界
示此大眾法供養品。
讚歎
誓願擁護佛引寶葢王事
以明法供
最。
一心奉請善思童子經。
大方等頂王經
大乘頂王
(拜觀同上)
第一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第二西晉
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第三蕭梁優禪尼國王子
月婆首那譯。
第二亦名維摩詰問經
佛住菴
婆羅梨園
比丘菩薩俱。
化作天身
毗耶離城
乞食
至毗摩羅詰家。
善思童子高樓投身
禮佛
獻彼所執蓮華
誓成菩提
舍利富樓阿
難問答。
佛言大菩提路。
無有一法而可得者。
不驚不怖不畏之法。
童子無生忍
佛為授記
一心奉請月上女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毗耶草茅
舍。
比丘菩薩俱。
一離車。
名毗摩羅詰。
美女
名為月上
一切童子爭欲娶之。
七日自行
選擇
至第六日
手出蓮華
出化佛。
執華而出。
說偈訶欲。
引眾見佛。
路答舍利弗問。
既到佛所。
復答諸菩薩問。
次以蓮華供佛
化成華帳
共出
十華。
發十願。
即得記云。
先生天。
末世護法
兜率
彌勒受持正法
次生阿彌陀佛國。
供養十方諸佛。
成月如來
月上女聞此偈
巳。
轉男身出家
一心奉請大乘嚴經
重譯大乘嚴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前本。
唐北天竺
門大廣智不空譯後本。
不空所譯同前經而稍
品名
偈語耳。
密嚴會品。
佛住出過三界
之國
微塵菩薩俱。
放光照現莊嚴勝相
如實菩薩之所問。
金剛藏第一義法性
答。
如來藏不生不滅
如月普現妙身生品
實見金剛藏說內境界
歸依處。
皆偈答
之。
復示繢像夢境喻。
又明三性五法義。
復現
無量身形
眾多菩薩問世一切誰之所
作。
答以阿賴耶識能現眾法。
螺髻王乘佛威
力來密嚴國。
問法
金剛藏如來示現
 胎生品。
金剛藏梵王
訶斥胎生不淨
應當
離。
不應三昧所縳。
若離二取。
密嚴
 顯示自作品。
金剛藏復告螺髻
深明五蘊不實
寶髻更請隨宜說法
金剛藏深明一切唯心
 分別觀行品。
金剛藏說舍拳軍車等喻。
明諸法
無實
宜速大心
淨行
淨土阿賴耶
立品
復明阿賴耶識
與染淨法恒作所依自
境界品。
金剛藏髻珠光。
一切
如實見。
雪山惡獸。
外道阿賴耶所生我見
賴耶祕密品。
寶手菩薩眾色最勝王。
問名
想義。
金剛藏答。
依想立名
名無實事
乃至賴耶
七識
如鐵與磁石
俱無有思
得首棱嚴定則
一切法自在變現
阿賴耶識
迷悟緣。
凡為聖。
月幢世尊
分身眷屬亦咸集會
金剛藏
偈明唯識妙義
菩薩天人咸皆讚歎
金剛藏
大樹緊那羅王。
持進菩薩
觀自在等諸大菩薩
演說法性空。
從心而起。
阿賴耶
如來藏
不一
不異
一心奉請深密經。
深密解脫經。
佛說解節經。
解脫波羅蜜了義經。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
順處了義經(拜觀同上)
第一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二元魏北
天竺沙門菩提流支譯。
上經同。
第二品分
四品
第三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前經
勝義
相品分作四品
四劉中天竺沙門
求那䟦陀羅譯。
前經波羅蜜品。
第五譯人
同第四。
前經如來成所作事品。
序品。
佛在超
三界行處
大聲聞俱。
無量菩薩種種佛土
來會勝義相品
如理請問佛。
解甚深義密
意答
有為非有為非無為
無為亦爾。
施設
句。
如幻事等。
法涌向佛。
外道菩薩所思議。
佛為說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
善清淨慧
述修行地菩薩之所疑惑
佛為說勝義
諸行一異性相
佛告善現。
有情界中幾懷增
上慢
離之
善現答。
離者甚少。
佛為說徧一切
一味心意識相品。
佛答廣慧
於內各別
實。
不見阿陀那及識。
不見阿賴耶及識。
不見
集及心。
不見根塵識。
名勝善巧菩薩
法相品。
德本問。
何名於諸法相善巧
佛言徧
計依他圓成如實了知自性品。
勝義
三種自性
密義
問。
鹿苑四諦輪。
希有
未了時。
二時一切法皆無自性
以隱
相轉正法輪。
雖更希有
猶未了義
第三時。
顯了相轉正法輪。
最為希有
是真了義分別
瑜伽品。
佛答彌勒
奢摩他
毗鉢舍那。
四種所緣
境事。
別法
緣總法。
三三摩地。
知法知義
聞思
三慧及總空性相等波羅蜜品。
佛答觀
自在所問十一地義及十波羅蜜如來
作事品佛答文殊問法解脫義言
差別相。
一切智者相。
如來無加相生起相。
正覺法輪入涅槃皆無二相。
乃至穢土淨土
何事易得。
何事難得
一心奉請佛說佛地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住最勝大宮殿
中。
妙生五種法相大覺地。
清淨法界
四智
又言。
無生法忍。
由遣自他二種想故。
平等心。
自他異想。
不復現前
受用和合一味
事智
如天入襍林。
眾流入海。
一心奉請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經
合部金光
(拜觀同上)
第一大薦福寺沙門義淨譯。
後出而意最
第二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有十八品。
文來未盡
第三大興善寺沙門釋。
寶貴對志
德等合入。
二十四品
彥悰序云。
此經有三本
初梁世曇無讖譯。
四卷
十八品。
周世耶舍崛
名。
譯為五卷
成二十品。
後逮梁世真諦三藏譯。
三身分別
業障滅。
陀羅尼最淨地。
依空滿願
四品
前出沒為二十二品。
重尋梵本
得囑累
品。
銀主陀羅尼品。
今按彥悰所稱三種
亡其
二矣。
可見古書存亡次第一切佛境界中
人。
本無品位
任空任有。
悲智交光。
全無礙也
 序品佛入定
眾集佛觀察說頌如來壽量品。
妙幢疑佛壽短促
四方四佛
室中現。
為說佛
無量
妙幢與諸大眾
鷲峰見佛。
四佛亦現。
勸說此經。
婆羅門舍利
棃車童子勝義
之。
妙幢問若無舍利
何以說有涅槃。
佛答以
三種十法
說有涅槃。
十種希有如來之行
 分別三身品。
佛答虗空藏
應化三身同異
此之應身報身夢見懺悔品。
妙幢夢金
鼓出大音聲。
懺悔偈。
次日白佛業障品。
放光息苦。
帝釋懺悔勸請隨喜迴向
法。
滅四障。
謂犯菩薩極重律儀
誹謗大乘
善根
不增。
貪著三界淨地陀羅尼品。
佛答師子
無礙光𦦨菩薩
勝義諦即菩提心。
十度為因
成就
次明波羅蜜義。
次明十地先相。
次釋
地名義。
次明十一地皆有無明二種
次明十地
十度
次明十呪護十地
所說十地
華嚴
十度之因。
不同棱嚴蓮華喻讚品。
佛告樹神
金龍主以蓮華讚佛
故此世夢感金鼓金
陀羅尼品。
佛告善住
呪及持法
威光效驗
乃至
長與大菩薩重顯空性品。
二空境觀
 依空滿願品。
佛告寶光耀天女
法界修平
等行。
梵天疑之。
天女運通現境
天信巳。
天女
梵天身。
得記五十億比丘
重發大心
皆得受
四天王觀察人天品。
發宏護願四天王
護國品。
多聞天王如意寶珠呪法無染
陀羅尼如意寶珠品。
觀音金剛祕密
釋四天王龍王皆說呪大辯天女品。
聖能凡。
能人能天。
能男能女。
善能惡。
作用
也。
化為辯才
善惡皆護。
吉祥天女品。
一切
菩薩化身
天女最妙
一切化身天女
以大功德天為最仁。
其德甚圓。
悲心密詣。
有求
必赴。
點石成金
神化無比也大吉祥天女
財物品。
此亦平常
小根難信堅牢地神品。
運通能使地力上升
成諸福應僧慎爾耶藥
大將品。
悲心神用
靈護非常
能以精氣從人
毛孔入而助其力王法正論品。
言天之所護。
必在有道
蓋輪諸王
多與四王帝釋諸天
來為眷屬
天望王賢
可增天眷善生
品。
往劫寶積說此經諸天藥叉護持
 授記品。
授妙幢并二子記。
遂及十千天子
 除病品。
流水長者子作醫本事長者流水
品。
說十千魚生天事
三品可合一品
身品
說薩捶王子捨身救虎事。
嫌文卑瑣
菩薩讚歎品妙幢菩薩讚歎菩提樹
神讚歎品大辯天女讚歎品此無偈文
直說付囑品。
一心奉請莊嚴菩提心經
大方菩薩十地經。
毗沙
門天王經
菩薩投身飼餓虎起塔因緣(拜觀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二元魏西
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
二經皆與淨地陀羅
品同
第三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第十二品多聞天王如意寶珠呪法同。
第四北
高昌沙門釋法盛譯。
佛遊乾陀越國
說法
畢。
微笑放光
阿難請問
說古栴檀摩提太子
行布施。
賣身為奴。
栴檀他國王病。
出家
山中
以身飼虎。
餘骨起塔前三光明之支
流。
後一乃飼虎之類別
作一條。
光明之後
一心奉請無所菩薩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毗富羅山
比丘菩薩四眾八部俱。
無所有為眾疑
身不現。
種種問答
令難調怨讐害人者。
信佛神
通。
乃至得記。
次為女人現身
令得成男。
佛為波
斯匿王。
說此菩薩大方便力。
一心奉請諸佛要集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遊奈叢樹間
菩薩俱。
四部眾不能專心聽法
乃囑阿難
傳宣
石室宴坐
變身東方普光世界天王
佛所。
與諸佛說要集法。
文殊勸往。
眾不往。
文殊
獨往
天王如來移置鐵圍山頂。
文殊即於山頂
四意止。
四萬二千天子來見聽法
無生忍
佛說法竟。
還本土。
天王如來放右掌光入文
殊頂。
文殊諸天子。
同到佛所。
離意女在佛
前坐。
入於普月離光明三昧
因問何故移我
不移女。
文殊神力
不能令此女出定
佛言。
唯有棄諸陰蓋菩薩能之。
世界六種震動
此菩
薩從下方來。
勅令出女子定。
讓佛。
佛乃出之。
文殊唱酬法要
佛言。
文殊從此發心
女又從棄諸陰蓋菩薩發心
天王如來
亦此菩
薩之所開化
十方無量佛
從其開化
不可勝計
一心奉請不思光菩薩所說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祇陀林。
婬女
一小兒於路。
佛至其所
種種問答
令現通。
來集
因名不思議光。
佛為波斯王說其往
因。
授記
一心奉請央掘摩羅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佛在陀園。
執劍大方廣經。
婆羅門孤子
一切世間現。
千指作鬘。
欲害母。
佛往。
欲脫佛指。
佛偈降伏之。
梵釋王獻衣鉢
各受訶斥
魔及樹神亦被
訶。
大弟子皆被問難。
文殊論不空義
佛為授
三歸五戒
答以一歸無三。
及殺煩惱菩提
義。
問一學之義。
答偈增一至十。
具明大乘
聲聞異。
佛唱善來
同羅漢。
同入祇洹
菩薩
集。
央掘問。
云何無生際而復住此。
佛勅文殊
同往北方問他佛十佛。
各問十佛。
皆言釋迦
我身
反叩如來
為說百句生因。
又明持經。
成就四十功德
次有波斯王興兵詣佛。
佛乃
言央掘是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化身。
殊是歡喜摩尼寶積佛化身。
一心奉請思益梵天問經
持心梵天問經
思惟梵天問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第二品數稍減。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其三不列品。
元魏
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如來光明品。
佛在迦
竹林
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俱。
網明讚佛光。
佛說種種光明之名能利眾生
并放光明
照東
方思梵天
萬二千菩薩來會
日月光佛。
囑以
十法遊於娑婆國土
毀譽增減
善惡分別
悲心愚智
平等三根
一視毀者供者。
不見
他人闕失
見諸乘如一乘
惡道驚畏
對菩
薩作佛想。
遇佛生希有四法品。
思益問二
十事
佛一一答以四法菩薩正問品。
明問
正問。
思益答邪正二問不同
比丘不解
明重
啟。
思益說涅槃者。
但有名字
猶如虗空
不可得
取。
五百比丘漏盡解脫
思益問種種名義
佛具
答之四諦品。
佛為思益。
真聖諦。
不得一法
實是虗歎功德品。
思益歎信解此經功德
 如來五力說品。
一言說。
隨宜
三方便。
四法
門。
五大如來大悲品。
如來以三十二種
大悲救護眾生幻化品。
明問
思益答。
佛印
可。
普華網明皆與舍利問答
舍利弗默然
 菩薩光明品。
佛因迦葉問。
勅網明放指爪光。
十方
令諸大眾與佛無異
方四菩薩來。
何者真佛
誠實語。
佛乃昇空
令得作禮
 菩薩受記品。
迦葉問。
授網明記。
因思益問
授記
具明過去不得記。
及得記因緣
依止所行。
不得記。
出過一切行。
六度故得記。
菩薩
諸相名施。
滅諸受持名戒。
不為六塵傷性名忍。
離所行名進。
憶念一切為禪。
忍諸法無生
般若薩婆若品。
為思益說薩婆若義。
答網
明家清淨義菩薩無二品。
思益與文殊問答
有等行天子。
文殊問答名字義品
一切
菩薩各各菩薩名義論寂品。
思益問等行。
及問文殊正行正位如來二事品。
聖說
法。
默然
如來有此二法聖道品。
文殊問。
等行答。
文殊問。
思益答志大乘品。
行問
大乘
佛偈答發菩提心品。
文殊白佛
若菩
薩起二相
菩提心。
不行菩提道。
思益問行
菩提行。
文殊答。
一切法而於法無所行。
梵釋
四王散華讚護。
佛言。
如說修行
為報恩師
子吼品。
帝釋菩薩師子吼
不退轉天子。
師子吼梵行牢強精進品。
不退轉記。
又說牢強精進法。
於諸不起精進相海
喻品。
以大海喻諸菩薩
有十二事建立法品。
一切法無說無示
無有護念
是法終不可滅。
不可護念
又不求菩提
不願不貪不樂不念
分別菩提
乃得授記如來神呪品囑累品。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同性經。
佛說契證大乘經(拜觀
同上)
宇文周中天竺沙門闍那耶舍譯。
後乃唐中印
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住大摩羅精妙山頂
比丘菩薩天龍俱。
棱伽大城羅剎供佛
法。
菩提記。
海龍王問其夙因
佛為說之。
海妙
深持自在智通菩薩
東方來。
以大寶殿供佛
聞法。
佛為說如來十地名。
聲聞十地名。
辟支佛
十地名。
菩薩十地名。
為現如來初地二地相。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
一心奉請諸法無行經。
及諸法本無經
佛說大乘
轉宣諸法經(拜觀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第二北天
沙門闍那崛多譯。
二經同。
第三宋譯經院
紹德等譯。
筆墨不強
佛住靈山
比丘菩薩俱。
師子遊步菩薩
問一相。
佛先止次答。
次說高
須彌山王佛。
威儀比丘
護其正法
威儀
丘。
生不善心
入地獄。
文殊問滅障法。
及觀四諦
四念處
八正道
五根
七覺支等。
佛答之。
又為說
一切法皆不動相種法門陀羅尼
文殊亦說
種種不動相。
諸天子。
我見貪欲尸利瞋恚
利等。
次有華戲慧菩薩
問入音聲法門
佛先
止次答。
勅文殊自說往因。
過去師子吼鼓音
聲王佛滅後。
喜根比丘
善說諸法實相
勝意比
丘。
持戒得定
頭陀行
大地獄。
不信深法故。
喜根今於寶莊嚴國。
勝光明威德王佛。
勝意
今為文殊
一心奉請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罽賓國沙門般若譯。
歸依三寶品。
佛在竹林
菩薩苾芻
發心諸有情俱。
慈氐問三寶及歸
依義。
佛言。
佛寶二。
佛身佛德。
法寶三。
涅槃三德
等。
定慧等。
八萬四千妙法五分
素呾纜
耶。
阿毗達磨
般若波羅蜜
陀羅尼門
譬如乳酪
生酥熟酥及妙醍醐
僧寶三。
第一義僧謂諸佛
也。
聖僧四果四向辟支三賢十聖也。
福田
苾芻苾芻尼也。
救苦故。
懺悔隨喜
大願
大乘
是名歸依陀羅尼護持國界品。
東方
不眴世界
無盡藏菩薩
放光現通。
偈讚來會
第一義阿難問。
佛為阿難說彼土之勝。
答文
殊持經之福。
菩薩六真言。
普賢菩薩
觀自在
菩薩
曼荼羅天菩薩
六波羅蜜菩薩
四王
金剛菩薩
鈴鐸耳微那夜迦閻摩
訶利
愛子母。
摩利支天。
迦嚕拏王。
迦嚕囉王。
大自
天王
各說一呪菩提心品。
佛答彌勒
五種勝心。
入海取珠喻不退轉品
佛答彌勒
大悲心
五道苦而起。
二大精進心。
如入大
海求如意珠
更發三種勝心。
不退布施
波羅蜜多品精進波羅蜜多品靜慮波羅
蜜多般若波羅蜜多品。
佛說般若度畢。
末底外道
自在天常
神我能生諸法。
佛以
正量委細破之。
次說八識熏習及轉顯義
外道
菩提心。
佛又為慈氏說八善巧智慧方便
絡腋衣授之。
四天釋魔發願護持
一心奉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拜觀同上)
罽賓國三沙般若等譯。
佛住靈山
比丘
天龍八部輪王十六國王夫人眷屬四眾
外道餓鬼畜生琰王眾俱。
坐寶蓮華師子座
上。
入心瓔珞寶莊嚴王三昧
天雨香華
復入
奮迅三昧
大千震動
惡趣離苦
供佛
佛胸
臆及毛孔
放金色光
十方五趣苦樂之相。
三大阿僧祇因果本末之相。
師子吼眾說
法。
歎佛功德
請佛出定報恩品。
三昧起。
彌勒菩薩
稱歎心地妙法
五百長者不愛苦行
二乘道。
佛說世間四恩
一父母恩
眾生
三國王恩
四三寶
佛有三身
一自性身。
二受
用身。
有自二種
變化身
有四種。
理行
果。
僧有三種
菩薩
二聲聞。
凡夫
凡夫有具
正見二種
具足十義
得名為寶。
為求菩提
三種波羅蜜
若修十種真實度。
乃報四恩
長者不順子遠來聽法
佛為重宣
令發大
心厭捨品。
長者問。
佛答出家無垢性品
麤衣乞食陳藥蘭若
十勝阿蘭若品。
精進離世間品。
樂遠離行菩薩
佛力
蘭若行。
佛讚之厭身品
彌勒問三十七
觀。
訶身不淨波羅蜜多品。
彌勒說。
蘭若
滿十波羅蜜功德莊嚴品。
彌勒菩薩說。
一德
應住阿蘭若處。
謂觀一切煩惱根源
即是
自心。
二種法。
兩番二種人。
不堪蘭若
次明
十一種四法
五種八法觀心品。
為文殊說
心法
觀心陀羅尼菩提心品。
為文殊說
自覺悟心有四種義。
及說初觀菩提心相及真
成佛品。
為文殊說三種祕密法。
心語身
也。
修習者。
當著菩薩三十二種大金剛甲
 囑累品。
受持者。
得三業及十種清淨
一心奉請大乘徧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
及無字寶
篋經。
大乘離文普光藏經(拜觀同上)
第一中竺沙門地婆訶羅再譯。
第二魏北
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初譯。
第三地婆訶羅初譯。
第三文字稍異。
佛住靈山
菩薩比丘十方
龍俱。
思惟二字之義。
佛言九種法應除。
貪恚癡我執懈眠愛惑無明
法應守護
巳不
欲。
勿勸人。
無有一法如來所覺所證。
一切法
無實
因緣生。
因緣電光
念念不住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入諸佛境智光明莊嚴經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
一切
佛境智嚴(拜觀同上)
第一中印度沙門法護等譯。
二元南天
沙門曇摩流支譯。
第三蕭梁扶南國沙門
伽婆羅譯。
佛在靈山法界殿中
放光十方眾。
師子座
出偈讚佛
佛坐之。
吉祥問不生滅
是何增語。
答。
如來增語。
因說瑠璃地映帝釋
宮影。
忉利天大法鼓。
空中風雲水。
梵王
日光
照。
摩尼寶。
地虗空等喻。
種種法句。
種種
勝行
於是吉祥讚禮
一心奉請大方如來藏經(拜觀同上)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䟦陀羅譯。
佛在靈
山。
成道十年
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俱。
定力現眾
蓮華
未開
皆有化佛
須臾升空舒榮
須臾
變。
化佛各放無數光明
金剛慧問何因緣。
佛答。
一切眾生
如來藏
如萎華中佛。
巖樹蜂蜜
如𥢶中杭
不淨處金。
貧家寶藏
菴羅
果種。
如弊物中金像。
貧女貴胎。
如模中金像。
一心奉請十住斷結經(拜觀同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導引品。
佛於捺園。
舌相光。
十方界
東方執志通慧菩薩
與五萬
菩薩來。
最勝問法要。
先答十住法留化品。
二住法空觀品。
三住法色入品四住
 了空品五住根門品六住廣受品。
七住
法。
座上大聲聞皆號泣童真品。
明八住法。
最勝記。
勅令現相定意品九住菩薩成道
十住滅心品神足恭敬勇猛
品碎身品
大意華嚴十定同身入品
 辯才權智品化眾生三道滅度
 乘無相等慈法界品道智品。
九萬眾生十一那術天人中陰成佛
口意品。
菩薩各說菩薩夢中成道品菩
薩證品解慧品三毒品問泥洹品四
梵堂梵天請品梵天囑累品。
一心奉請菩薩瓔珞經(拜觀同上)
一名現在報經
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普稱
品。
普照菩薩法。
二十二句。
佛言。
當以十德
珞其體識定品。
寶王瓔珞戒品
佛答具戒
施忍。
由達唯識莊嚴道樹品龍王太子
法門品。
略說瓔珞八萬法門中數十名
名者當得無礙功德
廣明六根瓔珞法門
 識界品。
豪賢意識境界
菩薩說空
著行
十方佛說空慧偈。
忽然不現。
以決眾
疑諸佛勸助品。
說十無盡藏
十方諸佛同讚
如來品。
十地各各四神足法音響
 因緣品心品四聖諦品。
一無量。
二行盡。
速疾
四等成道品。
料簡三世三種成道
 生佛本末品。
分別五陰本末空非有識
非無識品無量品。
說佛之量。
所知無量
次說
月照光菩薩四果乃至九地中所修三世禪行。
佛說有情無情無情有情隨行品。
尊復尊梵天問。
佛答諸度無極光明品無
想品無識品受迦葉勸行品。
佛放舌光。
方佛遣菩薩來會
佛揀聲聞不在聖例。
迦葉
脫衣號泣
慰喻有行無行品。
菩薩
有行無行
迦葉亦說。
佛不許可
阿若拘隣亦
說。
許可之。
舍利弗問答科簡
目連等各說有
無行有受品無著品。
說無著行
授明觀
菩薩記。
并說八種記。
帝釋記。
次令目連除魔
心垢
懸記彌勒時得決淨智除垢品。
為淨
一切菩薩
種種他心三昧
乃至知億佛
三昧無斷品。
種種五法
六度互具六度
 賢聖品。
一切菩薩各說六度
慧眼文殊酬唱
演眾法門三道三乘品。
佛為舍利弗三道
各有三乘供養舍利品。
佛為須菩提說供舍
利。
色身法身不同譬喻品。
退席人說喻
 三世法相品。
佛為劫賓那說三世
受化差別
大眾有疑。
十方佛同來說偈解悟清淨品。
為邠耨文陀尼子。
分別清淨不清淨法釋提
因問本末行品。
為眾首瓔珞菩薩
說退
不退超不超法聞法品。
文殊問有轉無轉法。
分別答之淨天品
佛為淨居天說三世
無常義。
菩薩總持賢聖辯才并授其記十
法界品。
佛述初成道時一切菩薩勸轉法輪
 十智品。
彌勒說十無量智門應時品。
法妙菩薩
十種應時之行十不思議品。
道勝子說十法無我品。
心智菩薩說十無
行等乘品。
偈答淨眼三界品。
淨施王與
酬唱
菩薩受記
及六十二見。
皆空平等
次有
究竟菩薩問淨施王。
王答而不悟
更令向文殊
決疑
一心奉請佛說華手經(拜觀同上)
一名攝諸善根經。
序品。
眾集。
葉來
半座
坐。
大千震動神力品。
佛又命迦葉坐。
神力
眾。
目連敷座極大
佛言。
如來不於變化座上說
法。
無量緣復敷座
一切菩薩以上衣積成高
座。
佛現神力
於衣中各現將來成佛之事。
德藏菩薩問法
佛口放光
謦欬聲遍十方界
 網明品。
東方菩薩見光聞聲承佛命來。
以華作
佛事相品
東方不虗行力菩薩
持華來會
佛與䟦陀婆羅如來不信品。
末世
法事念處品。
佛說末世宜修四念處
 發心即轉法輪品。
東方菩薩名也。
因光聲。
說其往因變現品。
菩薩十方世界
俱置
本國
佛以神力
令諸世界
互相擊碎。
以警諸天
有常如來力品功德品。
堅意說持
功德發心品。
東方光明德聚
須彌
佛之命。
來集會獻華供養
佛以華付彌勒
勒轉付七萬七千菩薩
俱發大願
仍以奉佛。
發心功德無憂品。
佛說菩薩心當如往
無憂太子申說品。
東方菩薩
見光聞聲
而來集者總相品。
詳序東方菩薩名上
清淨品。
同上散華品。
東方觀佛定善根善根
莊嚴菩薩聞此世界佛名。
散華眾相品。
亦詳序東方菩薩諸方品。
詳序餘九方佛
菩薩
見光聞聲而來集會三昧品。
次第
五十七種三昧
諸天偈讚求法品。
佛從三昧
起。
舍利弗菩薩求法之要歎德品。
佛說
菩薩難事驗行品。
二種三事
菩薩
 得念品。
得念王子
不被失念魔所惑正見品。
佛諸菩薩正見歎教品。
亦說如來本生
壞品。
毀壞菩薩心之罪報眾離品。
選擇
士。
及其愛妻
聞法證果眾妙品逆順
 不退行品為法品歎會品上堅德品。
比丘
供佛
大願
衣中見諸佛神變
堅意
問法門。
佛言其昔為上堅德王
曾問是法法
門品
王答堅意之問囑累品。
菩薩
發願
宏通迦葉阿難
皆辭不堪
一心奉請佛說寶雲經。
佛說蓋障菩薩問經
佛說寶雨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達磨流支。
寶雨
月光天子
受記
支那主事
迹隣坿會
則天頗以之得
意。
而古二譯皆無有也。
寶雲簫梁扶南國
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東方世界菩薩
問法
佛答。
地震
一切興供。
諸佛放眉光入如來
頂。
除蓋所問。
中印沙門法護等譯。
亦同。
一心奉請法集經(拜觀同上)
元魏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虗空界。
差別住處最勝樓閣妙寶臺上
羅漢菩薩
天龍等。
說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門經。
無所
菩薩奮迅菩薩
與諸眷屬
於別樓閣寶堂
坐。
奮迅慧發十八願。
無所發答以各有十種
行。
七萬諸人得無生。
又問諸波羅蜜相應法集
又答之。
種種問答
六萬餘人得無生。
八千天子
法眼淨。
無所發言
修行實諦法集
不捨菩提
心。
不捨眾生
六萬人得不退地。
無量天女法眼
淨。
奮迅慧又問菩薩心念處智。
答以無生智業
十種念處。
所謂身受心法
佛法僧戒捨天。
詣佛所。
舍利弗問以何義故名無所發。
無所
答之。
八萬人得無生。
六萬諸天法眼淨。
五千比
丘發大心
佛與記。
無所發問佛。
善知可取能取
法。
佛答。
一切法如夢幻。
成就柔和恭敬
質直
等心。
則能得如來妙法
申述如說修行不放逸
義。
名為微妙法集
次有舍利目連富樓迦旃延
迦葉空生阿那律羅睺優波阿難
各說勝妙
法集
佛各印之。
次有彌勒
見者愛樂
善目。
善生
大導師
明幢
解脫月。
海慧
觀世音
堅意
護。
虗空
文殊
各說勝妙法集
佛總印讚。
若聞此
法。
不生於謗。
我授是人無上道記。
無所發脫
上寶瓔珞如來
空中寶帳
授記
須菩
提復與無所發問答。
說甚深法。
七萬眾生發菩
提心
二百比丘
心得解脫
復有善思天子
佛。
佛答。
成就直心
無上意。
名為根本住處
六度止觀三十七品。
名為菩薩境界
菩薩行。
菩薩安穩
菩薩寂靜
菩薩常在三昧
菩薩到一
切處。
菩薩調伏
菩薩得滅。
一一答竟。
善思惟復
述最上妙法。
佛印之。
菩薩各任護持
佛記
所到之處
一心奉請觀察法行經(拜觀同上)
隨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無邊方便行品。
佛重遊靈山
喜王斷眠食七日
三摩地
佛為
決定觀察法行
五百三十五句先世
相應品。
佛又說十六句法
及說十六字法門
瓔珞莊嚴雲鳴出吼顯音佛時。
說法菩薩
無邊功德辯幢遊戲鳴音。
復有王子
名福報
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
從彼菩薩聞此三摩
地寶
今成無量壽佛
淨面無垢月妙威藏佛
時。
有顯妙廣身長者子。
供佛聞法。
家修道。
千歲中不坐臥
今於南方
成善喜樂如來
偈說末世過患
三千菩薩誓願護持
又廣淨厚
金普無疑威王佛滅後。
說法者。
無邊
振聲淨行聚。
被擯。
出住大林中。
勸化多人。
無憂
普欲喜音轉輪聖王
得信樂巳。
宏此三摩地
皆成佛。
說法者即無量壽
轉輪王即不動佛
 受記品。
佛為喜王說一至十法具足
得此三
摩地。
七千眾生法眼清淨
七千眾生
無上心。
得不退轉記。
三萬菩薩
得無上忍。
放身光。
十方界
皆有蓮華
見佛坐上
喜王問法
既攝
神力
遂言一切法無來去。
如𦦨幻。
佛又告喜
王。
寶光輪王佛時。
寶月轉輪王
生一童子
曰法上。
王覲問法
佛以伽陀說此三摩地
得不退轉
法上童子
即今喜王。
輪王寶月
即今
慈氏
喜王問。
菩薩何法有何法無。
佛答以無一
百五十惡法等。
總略一切不善法諸菩薩
無。
一切善法
菩薩有。
一心奉請佛說未曾有正法經
佛說阿闍世王經
普超三昧
佛說放鉢(拜觀同上)
第一中印沙門法王譯。
第二後漢月支
沙門支婁迦讖譯。
上經同。
第三西晉月支
沙門竺法護譯。
同上經。
分十三品。
第十二品
月首
即世王太子也。
第四西晉錄。
譯人名。
普超經秦鉢品別譯。
佛在鷲峯
八萬四千菩薩
十方世界來。
二十五菩薩兜率天子。
各說
趣證佛智之法。
吉祥最後說。
辨積欲問佛。
吉祥變身為佛以答之。
舍利子遙聞法音
稱歎
希有
光嚴求見吉祥
警悟令來法會
二百
天子欲退大心
佛以放鉢因緣
舍利子等發
菩提心。
摩竭國王求佛決疑
請妙吉祥入宮
養。
吉祥東方常聲世界
請得八萬大士
中後夜。
說法
次日迦葉等同受王請食竟。
以㲲奉施菩薩聲聞
各皆不現。
乃至後宮
及王
自身
亦皆不見
如是令王無生忍
同來佛會
中路又化一殺人者。
令其見佛。
得證涅槃。
次為
王及四子佛記
一心奉請大樹緊那羅王所法經
伅真陀羅
問寶如來三昧(拜觀同上)
前是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是後漢月
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佛在靈山
天冠菩薩
法。
佛以三十二種四法答之。
大樹緊那羅王。
眷屬
彈琴詣佛。
大眾山川等。
乃至大阿
羅漢
皆悉起舞
唯除不退菩薩
天冠大樹
成佛
大樹答。
菩薩有十二無滿足法。
大樹
寶住三昧
佛答以修習生起八萬種寶。
世間
出世間寶。
皆得自在
天冠問佛。
大樹何以
伎樂教化眾生
佛具答之。
大眾以佛神力
天華散大樹。
大樹右手接。
一墮地。
供佛
佛令成一寶蓋。
覆千世界
諸華臺。
佛像
讚大樹德
大樹復入莊嚴寶蓋三昧
妙寶蓋。
各覆諸如來像。
覆諸佛及大眾
至彼香
山。
七日供。
演說六度方便法。
各三十二。
又為大樹之子
樂音中。
諸問答。
又為大樹
之妻。
并諸女輩。
說增一至十捨女身成道之法。
許大樹子無垢眼
樂音中。
出六十四護菩
提音。
不放逸
次乘大樹所作寶車靈峯
王說三十二種菩薩法器
菩薩有無憂悒
各四四種。
復偈答闍王菩提行問
乃遣大樹
其所居。
又為瞿夷天子
說四四法能證無生
阿難
菩薩法施
有三十二功德名稱
次四
王說護持
一心奉請三昧宏道廣顯定意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一名金剛問定
意。
普智心品。
佛遊鷲峯頂。
阿耨龍王問法
 清淨道品道無習品請如來品。
龍宮
半月無欲行品信值法品轉法輪
 決諸疑難品。
文殊大士下方來。
迦葉論。
次與龍王說如來不起法忍品。
龍王
文殊答眾要法品受封拜品。
龍王菩提
記曯累法藏品。
靈山重說。
一心奉請佛說海龍王經(拜觀同上)
西普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行品。
佛遊靈山
問法
四十九句。
佛具答分別品。
獲益
王獻六度無盡藏總持品總
持身品。
法門為身總持門呪品。
呪作華
翻譯
諷誦得三十二無畏別名品
 授決品。
說污戒比丘
多生龍中
威首龍子得佛
記請佛品十德六度燕居阿須倫受
決品無焚龍王受決品寶錦受決品。
龍王
女也。
迦葉論義天帝釋品。
為勸阿須倫。
使
不相金翅鳥品。
佛以皁衣
護諸龍等。
有四
金翅鳥惶怖趨佛。
佛令持戒
令識宿命
不復
舍利品。
龍欲供佛全身舍利
須菩提言不
可。
龍子歎佛境界聲聞所知法供養品。
佛出龍宮
海神十德莊嚴大海
龍子名受
現。
化作宮殿
送佛靈山空淨品。
阿闍世
龍王辨受決實義囑累受持品。
大士各說受
持法
佛皆印之。
并說神呪
翻作華言
一心奉請佛說女身經。
佛說無垢賢女經。
佛說
中女聽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第二西晉月支
沙門竺法護譯。
第三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
讖譯。
佛住靈山
婆羅門須達多
妻名淨日
懷一
女胎。
其胎合掌聽法
欲有所問。
放光明。
普照
大千
令此世界
皆見此女在胎問法
問巳。
從右
脇出。
蓮華臺
釋提桓因奉以天衣瓔珞
女報
之曰。
菩薩十種菩提瓔珞而自莊嚴
所謂
菩提心。
不忘深心
大慈大悲等。
不受此願求
小智之衣。
東南方住世無垢王如來遣
衣與之。
女著衣巳。
即具五通
放光動地
禮佛
法。
佛為說三十種四法
三萬二千天人菩提
心。
次與舍利弗問答名字之義
命名無垢光。
又與舍利弗問答女身之義。
次問離女身法
以增一至十法答之。
兼明女身種種苦惱
五百
比丘尼菩提心。
離女身。
七十五居士婦瓔
供佛
化為寶臺
各有佛坐。
大眾圍繞
婦見神
變。
菩提心。
修梵行。
禮佛足。
不轉女身
起地
佛為說十六法。
大地震動
七十五居士
亦來。
諸女遂成男子
昇空說偈。
復勸居士發菩
提心
彌勒出家
無垢光轉母發菩提心。
誠實語。
轉成男子
一心奉請大方如來祕藏經(拜觀同上)
出秦錄。
佛在靈山
比丘菩薩大千天眾具。
東方
寶杖佛所。
有無量志莊嚴菩薩
如來秘密
藏。
佛言。
一切智為首
次明十六種四法
二法
又明九種四法
六種二法
名初入如
密藏根本句也。
於是菩薩投身作供。
迦葉
佛說秘密藏法。
佛言。
逼惱菩薩者。
皆不墮落
菩薩願力清淨故。
良藥寶珠油燈
又如墜地
依地起。
如打栴檀
亦得香氣
煩惱虗妄生。
不應堅著。
子火
吹長則漸燒。
大火聚。
依則漸滅。
妄想不真。
對治不實藥。
解知煩惱
因緣生。
無性無生
名得菩提
次明極重十惡
如解佛說因緣法。
久闇然燈則闇去。
一心奉請世經
及持人菩薩問經(拜觀同上)
第一一名佛說法印品經。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
羅什譯。
第二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四利
品。
佛在竹園
持世問法
佛答以八種四利。
勤修
諸法實相
亦善分別諸法之相。
三種四利。
能求
念力
四種四法
名得念力
七種四利。
修習
切法。
分別章句慧。
四種四法
轉身得不斷念
乃至菩提
七種五淨智力
三法
欲進不
放逸五陰品。
菩薩正觀五陰方便十八
性品
正觀十八界方便十二入因緣
 四念處五根八聖道分品世間
出世間有為無為法本事品。
閻浮檀
須彌山王佛時。
寶光精進持經。
一切義決
莊嚴佛。
無量光德高王佛法欲盡時。
無量
精進持法
無量莊嚴王佛。
於是䟦陀婆羅
伽羅訶達多菩薩
發願持經。
佛印之囑累品。
佛以神力護念
大千香氣徧滿
授持經記。
一心奉請大方寶篋經。
佛說文殊師利寶藏
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第二西晉
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
演法
文殊
後到
須菩提酬唱
須菩提默然
舍利目連
阿難迦葉富樓。
各述文殊智慧辨才神力之事。
一心奉請佛說瓔珞莊嚴方便經。
順權方便
(拜觀同上)
姚秦罽賓國沙門曇摩耶舍譯。
第二西晉月支
沙門竺法護譯。
四品
沙門法。
見諦。
分衛
號。
餘同第一
一名女身菩薩問答經。
佛在靈
山。
須菩提夢佛為說當來未曾有法
次日白佛
竟。
乞食
一女酬唱佛法
此女稱揚佛以二
十事
行乞
菩薩欲調眾生
因為須菩提現男
子身。
又現諸餘佛土食時差別
又說應供之義。
常隨天發大心
次施須菩提食。
須菩提轉施
不污一切法菩薩
其日須菩提不食
晡時至佛
所。
佛為說女人名。
及為授記
一心奉請莊嚴法門經。
佛說大淨法門品經(拜觀
同上)
烏萇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第二西晉
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
文殊化現殊勝
身色衣服
婬女勝金色光明德
令得順忍。
化現死壞惡相
使上威德長者恐怖
詣佛聞
法。
亦得順忍。
佛為二人說記
一心奉請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說第一
法勝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二元中天竺
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成道未久。
大眾
集。
佛入寶捨三昧
無量化身
十方化佛皆集。
十方世界
猶如一會
勝分菩薩說偈問法
大威
仙人止之。
自問所疑。
佛為決疑
遂發大願
一切智
一切仙人
亦同發願
佛悉授記
復出
相。
說此經功德
囑累文殊
一心奉請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及梵女首意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譯。
第二西晉月支
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鹿林
彌勒入城乞食
德女問佛所轉法輪
佛以十二緣生答之。
仍致
問難
佛為說第一義諦無有諸業。
亦無諸有
從業生。
及以種種眾苦惱事。
譬如如來所作化
人。
化人更化種種諸物。
稱讚供養
佛為
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
大方修多羅
王經
佛說轉有(拜觀同上)
第一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二元魏北
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三元魏北天竺沙門
佛陀扇多譯。
佛在竹林
影勝王問。
云何有情
造罪
久巳滅壞。
臨命終時皆悉現前
又復
法體空無
造業報而不散失
佛以夢見
女覺後憶現影像答之。
智者觀察
眼不見
色。
意亦知法
名勝義諦
一心奉請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
應供於婆師膩迦長者家。
其女不出
佛遣化女以殘食與之。
女念其夫。
其夫即至。
同見佛。
舍利文殊問答
明生以不生生為生
義等。
一心奉請外道問聖大乘無我義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外道問。
為說一切法
如夢幻。
菩提心相
自性清淨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智印經。
佛說慧印三昧經。
如來智印經(拜觀同上)
西夏沙門智吉祥等譯。
第二月支優婆
支謙譯。
第三劉宋錄。
一名佛法身經。
迦蘭陀林。
入城乞食而還
眉間放光
大眾
安住如來所知境界
一切有情
差別相。
如來智印三昧
放光遍照
妙香莊嚴
釋迦
方分身佛。
同一身。
各各入城乞食
至林中同
三昧
所有菩薩他方佛。
各遣菩薩眾與大
眾普集。
聲聞入定觀察
不知如來所在
佛出三
昧。
震動世界
舍利弗開導悟入
佛以離一切
分別答之。
舍利弗重問色身三昧
佛宣偈重答。
因廣勸修。
文殊護此經。
次囑彌勒七種
心。
兩番五種不退轉法。
彌勒修習之問。
五種
覆障法。
彌勒不愛樂之問。
又記王夫人及修
此法者。
同生安樂國
料簡善根多少
信心
差別
此經最詳明
劉宋譯。
更勝吳譯矣。
劉宋
譯缺乞食分身來集二事
一心奉請佛說不增不減經(拜觀同上)
元魏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靈山
舍利
弗問眾生界為有增減
為無增減
佛訶增減
見。
如來藏不思三無差別義。
一心奉請佛說無分別法門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自說大乘無分別法
而為發起
無分光菩薩
問入無分別法門。
佛答之。
亦說一喻
一心奉請莊嚴三昧經(拜觀同上)
烏萇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
後夜入是三昧
文殊等二十童子
分往十方
十方大士來。
出定
文殊十種智難信。
佛以
六喻明之。
智輪問十智義。
佛為釋十智因緣
十力
次明三世諸佛。
皆觀菩提樹七日七夜
如斯方便
即是不可思議如來境界
種種
問答
明諸佛不思境界
一切眾生境界
無二無別
六根六塵而示平等差別義。
一心奉請佛說無極三昧經。
及寶如來三昧經(拜觀
同上)
西晉天竺沙門竺法護譯。
第二東晉西域
門祇多蜜譯。
竹園周帀生文陀般華。
華上各有
佛坐。
各有菩薩問法
文殊
百日之中。
六道
樂。
佛入寶如來三昧
十方諸佛。
菩薩來會
天龍八部皆集。
舍利弗與寶來菩薩
文殊
勒等。
種種問答法要
羅閱菩薩
請眾菩薩受供
說法
與佛遙相酬唱。
一心奉請佛說金剛三昧寶性清淨不壞不減經(拜觀
同上)
一名金剛清淨經。
三秦錄。
佛在毗耶大林
精舍
自詣法座
尼師壇
次第入十三三昧而
起。
徧身光。
入面出頂
彌勒問法
言入首棱
三昧
修百三昧。
乃入金剛三昧成佛
一心奉請寂照神變三摩地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靈山
眾集。
問法
佛答以寂照三摩地
能令菩薩一切
法皆得圓滿
文來未全。
一心奉請大方師子吼經。
佛說如來師子吼
(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二元魏北天竺
沙門佛陀扇多譯。
在日月宮中。
比丘菩薩俱。
遣勝積菩薩北方歡樂世界法起佛所聽法
勝積至彼。
禮巳却坐
法起故問。
汝從何來。
勝積
默無言說
大眾生疑
法起如來微笑放光
十方
雲集
電鬘菩薩問笑因緣
法起如來略說諸法
實相
本無言說
淨身菩薩問。
若無言說
真說
者。
瘖亦說也。
佛言。
瘂默瘂默
說法不知
如生盲人
日光不見
眾生一切音聲語言
皆入四無礙智。
欲求法者於自身求。
欲求菩薩
五蘊求。
於是大千震動
佛更出廣長舌相
大眾
釋迦牟尼即我法起。
一心奉請出生菩提心經
佛說菩提心破諸魔
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第二宋北印土沙
施護譯。
佛在竹林精舍
迦葉婆羅門
夢大蓮
華中月輪
又見丈夫放光普照
次日問佛。
為說一切智利。
及說偈勸發菩提心。
分別
菩提
次示四攝法。
次示天行梵行聖行
次說
破魔眾會陀羅尼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菩提經。
伽耶山頂經。
佛說
象頭精舍經。
大乘伽耶山頂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二元魏北天竺
沙門菩提留支譯。
第三隋北天竺沙門毗尼
流支譯。
四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初
得道
伽耶山。
入諸法甚深三昧
諦觀佛性
相。
文殊知之。
即問云何發心
佛以無發是發義
答之。
月淨光德天子問。
何行菩薩道。
文殊答。
大悲為本。
大悲直心為本。
直心以等心為本。
等心以無別異行為本。
乃至正觀以堅念不忘
為本。
共十六句。
四心能攝因果
一者初發心。
二者行道心。
三者不退轉心。
四者一生補處心。
作眾譬喻
定光明主天子菩薩略。
文殊
方便智慧
助道斷道
智勇菩薩
菩薩
義。
菩薩智。
文殊答。
義名無用
智名有用
復語
子。
有十智十發十行十思惟。
治法
十善地。
法行
一心奉請佛說文殊尸利行經
佛說文殊師利
行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二元魏北天竺
沙門菩提留支譯。
文殊巡行比丘房。
舍利弗
禪。
後至佛前。
互相問難
顯示阿羅漢義。
五百比
不忍
起坐而去。
說法要。
五百還來
四百證
果。
一百墮獄。
佛言。
此百比丘
若不聞此法。
應墮
一劫
今聞法故。
暫墮即出生兜率天
彌勒
成佛時。
初會便得證果。
不聞此法。
雖聞四禪
定。
不能解脫煩惱生死
聞巳疑惑
猶勝不聞。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法經(拜觀
同上)
中印沙門天息災譯。
為文殊。
大乘
諦及三十七品法。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不思神通境界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住法界光明菩薩宮。
比丘菩薩天子俱。
佛入普徧光明三摩地
放大
光明
普照十方
各有殑伽沙數菩薩雲集
妙吉
菩薩東方寶幢佛剎
慈氏菩薩同來。
不來
辯吉幢亦不來
吉祥乃入無垢普光
三摩地
大神而來佛所。
普華幢天子問修
何法。
得如妙吉祥神通事業
佛以四種四法
之。
又問妙吉祥發心久近。
佛亦答之。
次有徧照
菩薩入會
迦葉問答
次普華幢再問妙吉
最初發心
佛具答最初發心轉女成男因緣
普華幢又問菩薩行法
佛令妙吉祥為說四念
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覺支等。
一心奉請商主天子問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靈山
商主請
文殊說法
文殊為說一百十九智。
又作種種
答。
又說種種菩薩行。
又問佛無生忍義。
佛授菩
提記。
一心奉請佛說逆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
大光
子問文殊
何為菩薩魔事
文殊具答之。
又問善
哉無善哉法。
亦答之。
魔來亂法
文殊令其身被
五縛
又令變像如佛。
說諸妙法開示五百弟子
有須天子
文殊問答
一心奉請日明三昧經(拜觀同上)
西晉信士承遠譯。
佛遊柰國。
比丘菩薩
俱。
大乘無極之慧。
善寶長者千人俱。
七寶供佛
佛令成葢
光照十方
集眾。
普明
佛巳。
三昧
佛言。
行八十事。
得超日明定。
離垢
菩薩三乘學。
分別答。
淨教長者子。
問菩
薩行。
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
唱十三昧名字
居士法要
佛答以四事
不離佛。
離垢
廣問十三昧義。
佛一一答。
每一三昧。
各一嘉瑞
波羅蜜相應
即是十地之義。
慧施長者女共
五百人
無上心。
轉男身。
得佛記。
慧英與佛及
文殊答問深義。
阿難菩薩道本
及問遲疾
言亦有亦無。
因述本生
精進不懈
先得佛。
日天
子請佛。
次日供。
佛還柰國。
解法長者調意菩薩
蓮華菩薩解縛菩薩寶事菩薩恩施菩薩
天菩薩天菩薩大導師菩薩龍施菩薩大光
菩薩
問法
佛答之。
一心奉請真天子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四事品。
佛遊祇
園。
須真發三十二問。
一一答以四事法義
品。
復以三十二事問文殊
亦一一答之法純
淑品。
真文問答聲聞品。
須真勸諸大弟
子。
文殊問答無畏品。
真文問答
道品
同上菩薩行品。
同上分別品。
同上
菩薩持法要。
得入四果三乘
亦得入凡夫
毒等法。
亦得入生死入滅度法頌偈品。
須真
文殊
智慧相。
善權相道類品。
答問畢。
阿難流通
一心奉請成具光明定意經(拜觀同上)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佛在迦維羅衛國
勅阿
難集眾。
貴姓子善明。
與同人五百見佛。
佛受請。
佛妙德從何致
佛言。
有定意法。
名成具光明
淨行百三十五事。
因為說往因。
道記
一心奉請大悲蓮華經。
大乘大悲芬陀利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第二三秦錄。
三十品。
法輪品。
佛在靈山
比丘菩薩梵天
天俱。
彌勒上首菩薩
東南方
蓮華
功德
日光菩薩
佛因緣。
佛答其故。
蓮華尊佛。
昨夜初成正覺
作大佛事陀羅尼
品。
說彼世界相貌
說過去日月尊佛授現佛
記。
解了一切陀羅尼門
說此事巳。
十方菩薩
同來聽受
皆得見彼蓮華佛剎
次有解脫怨憎
菩薩
問修集陀羅尼法。
佛答以四法五法六法
七歲中修。
彌勒自言。
恒沙劫前。
巳從娑羅
如來處。
聞得修。
本願故。
久在生死
待時
佛。
求佛授職
佛為說諸章句
令眾獲益
又入遍
一切功德三昧
三惡道眾生
生天人。
為諸
天人宿世因緣大施品。
寂意問佛。
出此濁
因緣
備述前事
謂刪提嵐世界
善持劫中。
無諍念輪王
大臣寶海
寶藏佛。
王及千子
小王
供佛發心
寶海求夢。
知彼志劣。
以夢白佛
勸彼諸人無上心。
各取淨土菩薩本受
記品。
寶藏如來
輪王記。
無量壽
第一太子
觀音
勢至
三文殊。
普賢
蓮華尊。
六法
自在豐王
七光無垢堅香豐王
普賢
次授
十千懈怠人記。
次記九王阿閦
十王子香手。
十一寶相
又授五百王子記。
又四百王子
又八
十九王子
又八萬四千小王
寶海八十子。
寶海三億弟子
千童子。
侍者
最後寶海發大
悲願
菩薩皆悉讚歎
六方佛送華供。
寶藏
如來
說四懈怠
精進
一者願取清淨世界
於善眾生作佛事
三願不說二乘法。
四願
壽命長。
懈怠
反是精進波羅蜜品。
藏為大悲
說諸三昧門助菩提法清淨門經。
歷劫苦行入定三昧門品
十方佛為釋迦
所化度者。
皆遣菩薩來會供養
佛入三昧
令諸
大眾皆入毛孔中。
復說十專心發於菩提
能入
一切行門
乃至結名。
結益勸持。
無怨沸宿大仙
夜叉發願流通
一心奉請方廣大莊嚴經
普曜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西晉月支沙門
竺法護譯。
二譯同。
但品有開合
序品。
佛在祇洹
中夜分。
入佛莊嚴三昧
頂髻光。
淨居天。
天來問法
佛晨朝為眾說兜率天宮品勝
族品法門品將下生
諸天說眾法門
有一
百八降生品處胎品誕生品入天祠
寶莊嚴具品示書品農務品現
藝品樂音發悟感夢出家品頻
婆娑王勸受俗利品苦行品往尼連河
品詣菩提揚品嚴菩提揚品降魔
 成正覺讚歎商人蒙記品。
成道十七
日受商人大梵天王勸請品轉法輪
 囑累品。
一心奉請大方便佛報恩經(拜觀同上)
出後漢錄
序品。
佛住靈山
阿難外道非笑
白佛
放光集眾孝養品。
佛坐寶華
見身
中五道。
一切互為眷屬
如來念報其恩。
因述
闍提太子
身肉濟父母對治品。
說輪身剜
千燈
以求半偈菩提心品。
佛為喜王善薩。
說發心乃名知恩。
勸人發心乃名報恩
自述
初發心事論議品。
佛昇兜率
為母說法
道謗。
從天下。
現昔忍辱太子寶塔
并述摩耶
夫人得為佛母本緣
沙彌均提本緣惡友
品。
佛以光照地獄
說調諸事
并發巧便
 慈品。
舍利弗先入涅槃本緣
及佛慈善化
優波離品。
佛勅尊者問戒中義親近品。
前劫一賊五百人
現在惡瘡比丘
知恩報恩法要
三十二相及其因。
曯累一切
菩薩發願
一心奉請菩薩本行經。
佛說金色王經(拜觀同上)
第一東晉錄。
二元中天竺婆羅門瞿曇
般若流支譯。
本行第二段。
饑年一食
轉供辟支佛
天雨寶粟一說往昔精進
以䇿懈怠
又為波斯王說檀度。
一授婆羅門
辟支佛記。
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記。
舍利弗
師質大臣出家
被弟遣賊斷臂
證果夙世因緣
一婆多竭尊者自述夙因
一佛往昔剜身
法事
一為貧士須達說施田差別。
一說如來
毒龍除國疫事。
并說三千寶葢夙因
一說
佛有大功德。
一度輔相婆羅門夫婦證果。
并述
昔因。
一心奉請六度集經。
太子大拏經。
菩薩子經
佛說子經
太子慕魄經。
佛說太子沐魄經。
佛說
九色鹿經(拜觀同上)
天竺沙門康僧會譯。
如來往昔菩薩
六波羅蜜也。
第二即出第二卷
乞伏秦沙門
釋聖堅譯。
第三西晉錄。
佛昔孝奉瞽親事
箭重蘇。
四聖堅譯。
上經同。
第五後漢安息
沙門安世高譯。
第六西晉月支沙門竺法
護譯。
二經同說太子十三歲不語事。
第七吳月
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如來往昔忍辱事。
六經
皆出於一。
一心奉請佛說長壽王經(拜觀同上)
西晉錄第二出。
說佛昔為長壽王。
行布施。
貪王伐之。
不與戰。
同子長生逃出。
後愍貧人
來乞。
隨而見貪王。
王即殺之。
奉遺命。
欲報
止。
一心奉請佛說鹿母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因地為鹿母
誤墮弶中。
出見子。
全信赴死
一心奉請佛說大意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佛在祇園
因地抒海求珠事。
一心奉請佛說前世轉經
佛說銀色女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二元魏北天竺沙門
陀扇多譯。
上經同而事迹小異
佛在祇園
放光
阿難問其因緣
佛說本生事。
上色女。
割二乳救食子者。
次轉男子國王
正法治國
復以身普施禽獸
轉身婆羅門子。
絕食
出家
捨身以救乳虎
一心奉請佛說過去佛分衛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說因地
其母見
乞食
發願生子出家
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妙色因緣經(拜觀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祇園
大眾
根不動。
聽聞法要
苾芻請問其故。
佛說往昔
法。
子捨妻。
并捨此身奉夜叉食。
今獲此報。
一心奉請佛說月明菩薩經(拜觀同上)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靈山
月明
法施飯食施。
常當發四願。
說過去智止太子
以身肉療比丘病。
即是世尊往昔施行
一心奉請佛說頂生王因緣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等譯。
佛在祇園
勝軍王
請問
往昔布施
感生王頂。
四洲
忉利
一百十四位帝釋生滅
一心奉請佛說賴叱和羅所問德光太子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
和羅
比丘
菩薩七種四法
五種非法
并吉義佛
時。
光精進供佛護法藏事。
一心奉請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
佛說自誓三昧
經(拜觀同上)
竺法護譯。
第二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遊句潭彌國。
十方大士靈瑞華。
承彼佛力
供佛
佛笑放光
為賢儒菩薩說笑三緣
為明
見光賢說出家法。
梵王為佛三證
迦葉自誓
戒。
一心奉請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道神無盡
變化(拜觀同上)
竺法護譯。
第二西晉安息國沙門法欽譯。
目連普見一切處佛疑而問佛一節
佛遊忉利
比丘菩薩俱。
月氏天子
問法得記。
目連
諸天供佛
佛因十方現身施化
聲聞
所知
一切佛身如幻化。
供養者福亦等。
一心奉請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報恩奉盆經(拜觀同上)
竺法護譯。
第二東晉錄。
一名供像功德經。
第一略甚。
佛為目連
七月十五日自恣
法。
度其母脫餓鬼
一心奉請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拜觀同上)
西夏沙門智吉祥等譯。
在園
長者心覺悟。
為五百長者說世無常
三乘法。
同見佛。
佛為
說方便
長者大乘深法。
佛說六度妙行兼
生死過患
長者得無上忍。
出家得記。
一心奉請佛說德護長者經。
月光童子經。
申日兒
本經(拜觀同上)
烏萇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第二西晉
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第三劉宋中天竺沙門
那䟦陀羅譯。
二與第一同。
三略
佛在靈山
外道
德護
七重門各作火坑。
又置毒食中。
請佛。
母子歎佛功德
一千釆女皆歡歎
月光說佛
受害
放光
普召十方大士同受供。
月光
上德生女智堅童子皆向父說偈讚佛
佛現神
力。
長者懺謝
受記
并云。
月光末法中。
脂那
作大國王
名曰大行
令眾生信法。
威德
供佛鉢。
一切法
無量塔
一心奉請佛說勝軍王問經
佛說王經
如來
示教勝軍王
佛為勝光天子王法(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第二劉宋居士沮渠
聲譯。
第三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四唐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在園
勝光王
法。
正治國。
貪欲樂。
四攝眾生
并說苦空
十二緣等。
比王法經
少付曯付王臣勝幡
羅尼耳。
四山指邪行老病死
三經老病死衰
略異。
一心奉請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正論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帝王十過
功德五衰五可愛樂法。
一心奉請佛說羅國經(拜觀同上)
開元東晉錄。
往化王及國人
知苦。
菩提
心。
一心奉請佛說阿闍世王受決經。
及採華違王上佛
受決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第二東晉西域沙門竺曇
譯。
前經釆華受決一事也。
佛在靈山
然燈供佛
貧母亦然一燈
先得記。
王取華供佛
華人先自供佛亦得決。
王乃與夫人太子
寶華供具
甫成而佛巳涅槃。
王悲。
耆婆言佛
無生滅。
至誠能至。
王持華至山。
依然見佛。
佛授
記訖。
便不現。
一心奉請佛說差摩婆帝授記經(拜觀同上)
元魏天竺沙門菩提流支譯。
佛與彌勒入城
乞食
頻婆王宮
夫人差摩婆帝。
以名衣為座。
佛與說樹莊嚴事。
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賢首經(拜觀同上)。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在摩竭提國說經
王夫人[颱-台+犮]陀師利
此方云賢首也。
願聞十方
菩薩剎土名。
佛為說之。
次問離女身法
佛答
十法
一至十。
一心奉請佛說堅固女經(拜觀同上)
烏萇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
女人應離諸過而發大心
堅固發心
舍利弗
問答
佛為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明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
行分衛。
梵志婦畏其夫。
僅以一杓飯汁施佛。
佛授菩提
記。
遂并其夫出家證果。
一心奉請佛說金耀童子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天息災譯。
舍衛國婆羅門生一
童子
有諸吉祥
往視
說其夙緣
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童子經。
佛說長者子制經。
佛說
菩薩逝經(拜觀同上)
西晉沙門法度譯。
第二後漢安息國沙門
世高譯。
第三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逝年
六。
勸母施佛。
母慳。
佛現威神
逝勸母與其自分
衣食持用供佛
無上道
佛與授記
一心奉請佛說龍施女經。
佛說龍施菩薩起經
(拜觀同上)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二西晉月支國沙
竺法護譯。
佛遊柰國。
須福長者女名龍施
時遙見佛相。
菩提心。
變作相勸令修
乘。
心堅不動。
魔教墮樓
龍施乃化男身。
得記。
第二龍施自說。
昔為毒蛇
道人
道人去。
登樹
投身死。
生第四天
下為須福女
一心奉請佛說長者法志妻經(拜觀同上)
安公涼土錄。
佛在祇園
入城乞食
法志
及下使女人為男。
道記
一心奉請佛說乳光佛經
佛說犢子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第二月支國優
婆塞支謙譯。
乞乳事少維摩說法一條
佛因
風疾
阿難乞乳於梵志家。
梵志譏嫌
維摩
法而開悟之。
帝釋化作童子𤚲牛。
母牛子。
布施
阿難白佛
佛說牛往因。
道記
一心奉請佛說樹提伽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說長者
昔供病道人
今於人間天福
不能奪。
一心奉請寶授菩薩菩提行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乞食嚴城
神變
寶授年三歲
金蓮供佛
目連舍利
相問
答。
深明法義
又與文殊問答
苾芻吐血命終
阿鼻
佛記從獄出後
當得授記
寶授以一器
飲食
供佛僧而無有盡。
佛為授記
一心奉請演道業經(拜觀同上)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為給孤長者
在家
有三財。
出家三業
三乘法也。
一心奉請優婆夷淨行法門經(拜觀同上)
安公涼土錄。
修行品。
佛住舍衛國
歡喜殿中
毗舍佉母。
與千五百清信女
淨行
佛說昔緣。
次示十九淨行
又答十行法。
五十八法。
三大行。
四取佛地行。
四安住觀。
三十二不淨觀
七縛著。
三善行。
大人修學品。
示五十修學
六種
光明修學
三十二相有二十行。
并示八十種好
 瑞應品。
菩薩生時十六奇特
又三十二瑞
相一時現。
一心奉請菩薩道樹經(拜觀同上)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亦名私呵昧經
亦名
道樹三昧
亦名私呵三昧經。
佛在竹園
長者
私呵昧。
與五百弟子
遙見佛相。
云何菩薩
意。
有幾意喜。
幾功休息
何等法。
何以致無
生忍。
幾事一切智
用幾法住
用幾法滅度
滅後有幾功德
云何為諦。
佛一一答以六法
發願得記。
一心奉請菩薩生地經(拜觀同上)
譯人同上
摩竭釋種長者子。
云何得佛
佛答二種四事
珠瓔供佛
化為寶葢
出五百
化人興供。
一心奉請佛說緣起聖道經。
佛說貝多樹思惟
十二因緣經。
佛說舊城喻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第二月支國優
婆塞支謙譯。
一名聞城十二因緣
第三中印
沙門法賢譯。
坐樹下。
十二因緣
流轉
滅。
悟成正覺第二喻舊城者。
逆順觀十二因
緣。
如行道達舊城也。
一心奉請分別緣起勝法門經。
佛說緣生初勝
分法本經(拜觀同上)
玄奘譯。
第二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以十
一種殊勝故。
緣起初。
無明以為緣性。
一所
緣勝。
二行相勝
三因緣。
四等起。
五轉異。
邪行
七相狀。
八作業。
障礙
十隨縛。
十一對治
一心奉請大乘舍黎婆擔摩經。
佛說本生
佛說稈經。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稈喻經
(拜觀同上)
第一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二吳月支優婆
支謙譯。
舍利弗比丘說也。
三附東晉錄。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佛在靈山
告苾
芻。
若於十二緣生而能見了。
是名見法見佛。
利乞慈氏為釋十二因緣甚深之義。
一心奉請佛說法身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說法化身二種功德
法身具明一法數。
一心奉請佛說十號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天息災譯。
佛為阿難說。
一心奉請稱讚大乘功德經。
妙法決定業障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第二于闐國
釋智嚴譯。
佛住法界藏殿。
德嚴菩薩問。
何緣
新學菩薩之惡友。
佛言二乘人。
乃至墮地
獄。
不應二乘作意
明謗大乘罪及釋大義
一心奉請佛說法經
佛說菩薩修行法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初譯。
第二譯。
小異
耳。
佛在祇園
比丘說
不捨菩提心。
不捨
善知識
不捨堪忍愛樂
四不阿練若。
一心奉請大乘法經(拜觀同上)
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在祇園
文殊
供佛
明供無厭足
種種四法
說三十五住
菩提法。
說離十慢。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百福相經
佛說大乘百福
相經
佛說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二譯同。
第三宋中
印土沙門法賢譯。
初禪魔王
後身初發心。
佛在舍衛國
普妙宮。
文殊如來福德量。
佛明
十善福。
王福
帝釋
自在天福
初禪二禪
醯首羅
辟支後身菩薩
如來毛孔
八十
隨好
八十隨相文
三十二相
大法言音
展轉增勝
二種法生如來身。
一勝願力
方便力。
一心奉請大乘造像功德經(拜觀同上)
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譯。
佛往忉利天
優填
王初佛像
從天下。
深讚之。
并答彌勒滅業
障事。
一心奉請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佛說作佛形像
經(拜觀同上)
東晉錄。
後漢錄。
佛在拘羅瞿國。
優填
說。
一心奉請佛說造塔功德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在忉利
觀音
說。
分別一四句偈義。
法因緣生
說是因緣
因緣盡故滅。
我作如是說。
如是偈義名佛法身。
汝當書寫
置彼塔內。
一心奉請佛說右繞佛塔功德經(拜觀同上)
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在祇園
偈答舍
利弗。
一心奉請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天息災譯。
阿難云何清淨
善根
作曼拏羅。
如來形像功德
佛為廣說。
一心奉請無上依經。
佛說未曾有經。
佛說希有
經(拜觀同上)
蕭梁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第二後漢譯人
名。
三玄奘譯。
二三皆第一首尾二品
校量
造佛功德品。
佛答阿難如來界品。
如來境性
不可思議
煩惱所隱。
眾生界。
菩提道。
說名
菩薩
出離煩惱
一切苦。
除垢清淨
說名為佛。
於三位中
一切處等無𦊱礙。
本來寂靜
如實
知。
無量修。
正覺眾法。
悉平等如。
住無餘涅槃。
捨利眾生菩提品。
如來最極清淨
轉依
常樂我淨功德
超過聲聞緣覺大地菩薩
三種意生如來功德品。
明一百八十不共
之法。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六十八法。
六十八
者。
十力
四無畏。
三念處。
大悲
十八不共法。
三十
二種如來獨得如來事品。
十八事最妙最上。
因百八十法而成讚歎品。
阿難偈讚付囑
品。
法持此經。
書寫供養乃至修行十法
一心奉請佛說諸法勇王經
一切法王經
諸法
最上王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二元中天
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第三隋北天竺
闍那崛多等譯。
佛在竹林
出家比丘
問畢
報施恩事。
佛以入僧數修僧業僧善利答之。
問發大乘心。
佛言不在三法
三問
三止之。
白毫光
照大千界。
眾集。
舍利弗三請
佛為說
阿耨達池喻。
顯發功德
無能報恩者。
漏盡發心耳。
次較持經功德
發心者說性
空法
魔軍落地
佛亦勅其持經。
一心奉請佛說施燈功德經(拜觀同上)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
舍利弗
有四勝妙善法
一切眾生無上
福田
七眾以燈供養
不可思議
現在世。
得三淨心
臨終時。
得三種明。
又得見四種
光明
便生三十三天
五種事而得清淨
還生
人中
出家持戒
又得四可樂法
四種清淨
又若
大乘燈明者。
世世八種可樂勝法
八種
無量勝法
又以燈施說法者。
八種無量資糧
又見他施燈生隨喜
八種上法
又歎五法
難得
一人身。
二信法。
三出家。
四具戒。
漏盡
偈讚發大心為最。
一心奉請浴像功德經。
佛說灌頂經。
佛說灌洗
經。
佛說浴像功德經(拜觀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第二西晉沙門
法炬譯。
一名灌洗形像經。
第三乞伏秦沙門
釋聖堅譯。
一名摩訶剎頭
四唐迦濕蜜羅國
沙門寶思惟譯。
惟聖堅譯。
四月八日
宜如佛
初生香水浴像。
佛在靈山
淨慧問涅槃後
云何供養
佛言供舍利弗芥子
得十五功德
應用香水作壇浴之。
一心奉請佛說菩薩行五緣生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
文殊
前世功德
今致相好
一心奉請佛說內藏百寶經(拜觀同上)
後漢月支沙門支婁迦讖譯。
文殊問漚和拘
舍羅所入事。
佛答以隨世示現
其實佛無種種
事也。
一心奉請佛說無比經。
佛說希有校量功德
(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第二隋北天竺
闍那崛多譯。
少發菩提一節
佛為阿難
三歸功德
不可思議
次及十善八關五戒
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
乃至菩提功德
不可思議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菩薩署經(拜觀同上)
後漢月支沙門支婁迦讖譯。
舍利弗欲問法。
佛言。
若從文殊但問怛薩阿竭署。
因緣法名
悉其事。
舍利目連作禮
請問菩薩摩訶僧那僧
涅。
佛言怛薩阿竭署者有四事。
一發意。
二阿惟
越致。
菩薩坐於樹下
四具佛法
迦葉等各
至學署法門
次五百婆羅門問法
一心奉請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十方大士問。
菩薩
有癡有黠。
佛言校計為黠。
不修校計為癡。
因廣
說五十校計法。
一心奉請入定不定印經。
不必入定入印經(拜觀
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二元中天竺
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佛在鷲峯
吉祥
退不退行
佛言。
羊車行。
象車行。
日月神力行。
聲聞神力行。
如來神力行。
前二退名不定
三行不退名定。
一心奉請佛說佛經
佛說決定總持經(拜觀同上)
元魏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第二西晉月支
沙門竺法護譯。
呪作華言
佛在靈山
有十菩
七年勤修陀羅尼
心苦不靜
捨戒還家
不畏
菩薩
為彼請佛開化
佛言其曾謗法師
久受
惡報
巳七百世勤修無尅。
次另說陀羅尼
令仍
出家
七日住於慈悲無常念佛三昧
即見十方
千佛
惡障盡滅。
陀羅尼
得不退轉
重戒人。
於善法師
失命身死。
不應見其過。
而以應具
四種淨法釋之。
并略修陀羅尼法。
一心奉請佛說象腋經。
佛說無所希望經(拜觀同上)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第二西晉月支
沙門竺法護譯。
一名象步經
佛在靈山
舍利
弗偈歎安樂德。
放身光集眾。
觀文殊而微笑
文殊啟問
唱經名。
阿難問。
讚許
文殊又問。
佛為說六度及六三昧。
次明欲入此經。
如入虗
空。
六十增上慢比丘欲從座去。
舍利弗留之。
請問佛。
佛為解釋
大眾獲益
上慢者得證。
佛答文殊云何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進。
信解得二功德
并說往古金剛幢。
以呪
眾生病。
一心奉請佛說深大向經(拜觀同上)
劉宋出祐公錄。
佛在祇園
天菩薩問。
云何
少善獲大果。
佛言。
應於去來現在佛所。
修慈身
意行
所謂隨喜歎善。
又於去來現在眾生
所。
修慈身口意行
所謂十善戒。
以此功德
共一
眾生
迴向無上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大方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大意菩薩問。
菩薩
者。
五欲境。
何方便。
取而不著
雖復常行
障礙
佛言。
於諸佛所深種善根
為善巧方
便。
即得諸佛共所建立
所謂行少分施起增上
心。
迴向一切
一香一華。
一燈一衣
乃至園林
食。
皆為眾生普發大願
又於所見一切境界
眾生發願
一心奉請佛說十二頭陀經(拜觀同上)
一名沙門頭陀經。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䟦陀
羅譯。
佛在祇園
食巳。
阿蘭若趺坐微笑
迦葉請問笑緣。
佛言。
阿蘭若處。
諸佛所讚。
無量功德
得三聖道
行此法有十二事。
一遠
二著
常行乞食
三次第乞。
四一食。
五節
食。
六中後不飲果蜜等漿。
七敝納衣
八但三衣
九冢間住修止觀
十樹下止。
十一露地坐。
十二
但坐不臥。
更宜繫心一處
五蘊空。
依教者獲
果證
帝釋文殊發願護持
一心奉請佛說四輩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釋。
佛在祇園
自說末
世弟子能壞佛道
舍利弗佛說四輩子法
非法事。
一心奉請佛說三品弟子經(拜觀同上)
一名弟子學有三輩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祇園
阿難在家弟子
上中功罪
不同之致。
一心奉請佛說四不可得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因四仙人無常
不能免。
佛為比丘說四不可得。
菩薩初中
竟善。
一心奉請佛說佛印三昧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靈山
入於三
昧。
光照十方
大眾雲集
舍利彌勒問佛所在
殊令入三昧觀之。
不能見。
須臾佛現。
乃問其
義。
佛言。
住深般若佛印故。
一心奉請語法門經(拜觀同上)
元魏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住毗耶離大
林。
龍威德上王請問
為分別是佛語非佛語
門。
龍威無生忍
一心奉請佛說法常住經(拜觀同上)
西晉錄。
佛在祇園
比丘說有佛無佛法性
如故
分別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法。
行者
與合。
無彼無此。
眾流合海。
一心奉請佛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拜觀同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靈山
信相
菩薩請。
放眉光照地獄
尋光見佛。
信相
二十種惡報罪因
佛一一答之。
令修報恩
一心奉請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拜觀同上)
元魏沙門釋法場譯。
生天乃至佛會
各有五
事。
共說五十法要
次於請食時
乞人發惡意。
即感惡報
乞人發善意。
即獲善報
為國王還
供佛僧。
一心奉請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目連大自在天宮
食。
大自在天先為天后讚佛功德
次以食施。
目連過去無數劫事。
目連食竟。
入定思惟
得知
舍利迦葉共往問佛。
佛說夙因
一心奉請佛說尊那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佛在驕睒彌國瞿師羅
林。
尊那尊者無盡功德
佛答以七種布施
發心
一心奉請佛說弟子復生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優婆塞先事外道
後奉
佛戒
死去十日復生
冥中所見之事。
一家
皆見佛得果
一心奉請佛說七女經(拜觀同上)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拘留婆羅門七女
自貢高。
有分達居士為之問佛。
訶其不好
并說往昔國王七女因緣
一心奉請佛說懈怠耕者經(拜觀同上)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耕人遙見佛來。
發心
見。
尋退。
欲俟閒時。
放光集眾。
說其巳過六佛。
今復懈怠
彼人聞巳。
乃趨見佛。
悔過聞法。
得不
退轉
一心奉請大法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緣起品。
善威光天
子問陀羅尼
佛入大力莊嚴三昧
過去境界
一切現前
次為阿難說過放光如來說此經
事伏魔品授魔記品三乘行品問法
性品菩薩品相好品四念處品四
聖諦品忍較量三乘教品三法藏
 法師相品謗法果報品勸受持品智
成就品忍成就品證涅槃品勸證品
 法師行相品遮謗品功德品為他悔過
六度品求證品諸菩薩三昧
 召諸菩薩品問等覺品三昧因緣品供
法師品入海神變品佛昇須彌山頂品
 天伏阿修羅阿修羅本業襍類
業品說無相勤修行品三字法門
 將護法師放光本事品教證法品
 說無住說聽功德品諸菩薩相品
 如化緣生法品信解品離惡友品
 辨田讚施品付菩薩付天帝釋
 法師宏護品。
一心奉請大威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闍那崛多譯。
佛為阿難
陀羅尼法本
先列種
根數
次一一法中
示多種名
多種義。
并說末
世惡比丘事。
菩薩母胎中。
樓閣莊嚴
一心奉請尊勝菩薩問一切諸法入無量法門
羅尼經。
佛說無崖總持法門經(拜觀同上)
高齊河南居士萬天懿譯。
東方菩薩無量供。
利益羣生
見佛入一真諦法。
請問陀羅尼門
第二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呪作華言
一心奉請金剛陀羅尼經。
金剛上味陀羅尼
(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二元魏北天竺
沙門佛陀扇多譯。
佛於靈山妙色聚落
一切
法平等相三昧
比丘不見所在
諸天
爾。
見在金窟
神通力
使諸菩薩去地而坐。
其大菩薩各入三昧
令眾獲益
騰空微笑
光。
文殊問。
佛乃問金剛陀羅尼法。
一切
不善
有為無為
乃至一切諸法。
一切平等同故
欲是陀羅尼
惱是陀羅尼
癡是陀羅尼
乃至
八部男相女相地獄皆是陀羅尼
又說入
無二法門
無明乃至生是陀羅尼
○以下密部。
方等所攝也。
陀羅尼總持
亦名
遮持。
本該一切時法
儀軌須有師承
自結
印持明。
名為盜法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三昧
王經
金剛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大
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等譯。
第二唐北天竺沙門
廣智不空譯。
前經第一分也。
金剛界大曼
羅廣大儀軌分。
毗盧遮那如來
在色究竟
天王宮。
與九十九俱胝大菩薩眾俱。
為坐菩提
一切義成菩薩
示現受用身。
告以觀察自心
三摩地
真實智忍。
次說四大明。
又以金剛大
灌頂法而為灌頂
乃成正覺
須彌山金頂
摩尼寶峯樓閣中。
次第入諸三昧生金剛手
金剛鉤金剛弓金剛金剛藏金剛金剛
金剛金剛眼金剛金剛金剛金剛
濕嚩金剛慈友金剛暴金剛拳等諸大菩薩
阿閦如來寶生如來觀自在王如不空成就
如來
亦各說大明出金剛像。
毗盧遮那如來
復入四三昧。
出生四大明妃
四如來亦出四大
明妃
毗盧遮那如來
復入四三昧。
生金
鉤金剛索金剛金剛鈴四菩薩身。
次以彈指
相。
普徧召集一切如來
以百八名勸請稱讚
一切如來上主宰。
金剛薩埵
無始無終
大金剛者。
金剛者。
說勸請巳。
金剛界
曼陀羅頌。
次說弟子入壇法等金剛秘密
羅廣大儀軌分金剛智法曼那羅廣大儀
分金事業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現證
三昧大儀軌分降三世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謂降大自在那羅延天等忿怒秘密印曼
羅廣大儀分金剛部法智三昧曼拏羅
大儀分金剛部羯磨曼拏羅廣大儀
分金剛部大儀軌分三世輪大曼拏羅
大儀軌分一切金剛金剛曼拏羅廣
儀軌一切金剛部法三昧曼拏羅廣大儀
軌分一切金剛羯磨曼拏羅廣大儀軌分
 調伏一切世間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蓮
祕密印曼拏羅廣大儀軌分智曼拏羅廣
大儀軌分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一切
成就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寶祕密印曼拏
羅廣大儀軌分智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羯
磨曼拏羅廣大儀軌分一切如來真實攝一
儀軌隨應方便大教理分一切如來
實攝諸部儀軌祕密法用廣大教理一切
如來真實一切儀軌最上祕密廣大教理
 一切如來真實一切儀軌上教理分。
剛手菩薩
說法儀竟。
以百八名稱讚勸請一切
如來
於是一切如來金剛手降三世觀自在
空藏金剛手各說一頌。
一切如來金剛手。
從大毗盧遮那心入巳如理而住。
爾時世尊
須彌山頂詣菩提場。
吉祥草而坐。
轉處諸
天所獻座。
以百八名稱金剛手。
此經梵本
千頌。
譯成三十二分。
一分至五。
大乘現證三昧
也。
六至十四。
金剛三昧也。
十五至十八。
三昧
也。
十九至二十二。
羯磨三昧也。
後四分。
諸部祕
密教理所攝起。
一心奉請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譯。
思議菩薩問云
何入此三摩地
佛言。
金剛髻珠王。
化生悉陀太
子。
法界摩尼山日光明王佛所。
聞此法界
髻。
金剛如來心品三摩地巳。
無量劫未嘗
失。
明聞經之福。
外道苦行所招惡果
檢校
錯用僧物。
不敬師長
十惡
不從師受三摩耶法
自作法呪。
皆有惡果
一心奉請大乘瑜伽剛性曼殊室利千臂千鉢
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釋迦摩尼佛。
摩醯首羅天王宮。
毗盧遮那如來
於金剛性
蓮華藏會。
同說此經。
曼殊現金色身
出千臂
千手千鉢。
鉢中現千釋迦
釋迦復現千百億
釋迦
毗盧釋迦
吾等從住昔。
修持金剛
菩提教法
大聖曼殊室利是吾先師一阿
字觀
寂無生義。
毗盧遮那如來二囉字
觀。
本空離塵義。
阿閦如來三跛字觀。
本真
無染離垢義。
寶生如來四左字觀。
本淨
行義
觀自在王如來五曩字觀。
空無
自性義。
不空成就如來曼殊十種大願
 釋迦從摩醯首羅天
下降祇園
入定放光
微笑
十六大士問。
佛說金剛三摩地
十種
甚深奇特法。
曼殊大神通
師子勇猛
將來普見佛此經宗本有三。
一法身。
三摩地
報身
普賢行願力。
三化現。
文殊
若母。
聖體有五。
一本金剛聖性。
大圓鏡智
三平性智
四妙觀察智。
五成所作智。
以上
一品佛令曼殊一切菩薩眾生導首
曼殊
說。
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
有情心煩種性
即是菩提性。
即是本性真淨
即是四智菩提
說十六大士菩提觀。
東普不空摩羅
喜王。
南虗空藏大威德光寶幢摩尼喜悅
西
觀自在曼殊室利妙慧法輪聖意無言。
北毗
羯磨難敵精進力催一切魔怨金剛法界
王。
次門六大力士金剛助護佛法
大樂
二大
笑。
三一髻尊。
四降三世
五四足尊。
六閻曼德。
上第二品上方上意
下方持世
東方普明
南不思議
南方廣意。
西南無邊智。
西方邊音
聲吼手。
西北殊勝益意。
方無盡慧眼
東北方
賢護
次明求勝菩提
當修如來慈心十種
門。
令十大菩薩各自陳說所修觀門。
以上第三
品普眼不見普賢
佛言。
普賢三密境界
唯佛
能如。
次問普賢往昔如來
是誰為師。
答言曼殊
五丈夫。
曼殊願。
即今五部
曼殊三種
障。
不得遇此諸佛正法三摩地教。
一者我慢
高。
二者妬賢嫉能
三者多貪懶惰昏掉破戒
如來分別三時教
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
次明
文殊夏安居時。
龍宮教化。
自恣解夏
大迦葉
擬欲擯之。
文殊現千臂千手千鉢。
鉢中現化
釋迦
於是一切聲聞
求哀悔過
盡皆迴向
大乘
佛為說大乘十重
所謂不壞毗尼
無過
毗尼
最勝實性毗尼
真如毗尼
不思毗尼
毗尼
法眼毗尼
三世平等毗尼
無染解脫
毗尼
究竟毗尼
以上四品五品言。
合於
道場內祕授心地法。
不應於此顯說六品
言。
身密口密意密。
十支觀門。
道場教授有四
種義七品標內凡外凡十聖等妙及十發
十長十金剛名八品釋發趣長養金剛
地義
復於祇園末劫濁亂之相。
應歸三道
外道六師
三途苦報。
大眾歸敬曼殊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
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一分
金剛三業最祕
密諸佛集會三摩地二分
如來各說堅固
菩提心義第三金剛莊嚴三摩地
四說一切如來心曼拏羅第五一切明句
行第六說語心加持七說祕密精妙
 第八甘露三昧第九說最上清淨真
三昧十說觀察一切如來心第十一說
一切如來真實三昧最上持明大士第十二
如來金剛相應三昧上成就第十三說
金剛相應莊嚴三昧真實觀想第十四說身
語心未曾有句召居目林毗多王第十五說
一切真實金剛出生三昧第十六說曼拏
成就金剛現證菩提第十七說如來三昧
金剛加持第十八說一切祕密分金剛加
持。
一心奉請佛說上根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
王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般若波羅蜜
理趣
金剛瑜伽理趣般若經
實相般若
羅蜜(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第二唐北天竺沙門
廣智不空譯。
前經第一分至十三分。
有心
明而無曼拏羅法。
第三南天竺沙門金剛智
梵本中天譯。
四唐南印沙門菩提
志等譯。
二經并與前同。
心明皆佛自說。
三昧
金剛真實儀軌分。
毗盧佛在他化天宮
說吽
字心明
金剛手說曼拏羅法一切如來
實理金剛三昧儀軌分。
說阿字及法降伏
金剛三昧大儀軌分。
金剛手說吽字及法
 清淨煩惱三昧大儀軌分。
觀自在說紇哩字
及法一切灌頂三昧儀軌分。
空藏
怛囕字及法一切拳印三昧大儀軌分。
金剛
拳說惡字及法金剛字輪三昧大儀軌分。
吉祥說阿字及法一切曼拏羅金剛三昧
大儀軌分。
同心生轉法輪菩薩說吽字及法
 眾金剛三昧大儀軌分。
誐誐那巘惹菩薩說唵
字及法金剛忿三昧大儀軌分。
諸魔
剛藥剎菩薩說郝字及法一切三昧大儀
軌分。
金剛手說吽字及法外金剛儀軌分。
金剛部眾
說訥哩字。
摩怛哩眾說毗踰字。
迦羅眾說字。
四賢聖說[鋄-火+公]字。
各及成就
 般若波羅蜜多教稱讚分。
一切如來雲集
金剛菩薩金剛菩薩最上祕密大曼拏
儀軌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明印相成
儀軌一切如來金剛菩提大儀軌分
 大金火炎日輪儀軌分除諸業障一切智
金剛儀軌圓滿一切金剛儀軌
 一切儀軌中最上成儀軌一切相應
三昧曼拏羅儀軌一切如來三昧
拏羅儀軌一切相應義軌分最上成就
印相分最上祕密儀軌分。
一心奉請佛說祕密相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世尊一切如來三昧
界中。
金剛手問要略修法
一心奉請佛說金剛場莊般若波羅蜜多教中一
分(拜觀同上)
此於大部中抽出別行。
施護譯。
十方如來雲集
勸大毗盧遮那如來
根本無性般若波羅蜜
門。
吉祥亦現神通
化十六大菩薩圍繞勸請。
佛說三十七助道品。
三三摩地。
八解脫。
九次
定。
六念
十分位。
自在
波羅蜜多。
十地
四梵
行。
十力
四無畏。
無礙辯。
十八不共法。
一切
法空平等般若及諸大明句。
一心奉請佛說幻化網大瑜伽教十忿怒王大明
觀想儀軌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佛在淨光天。
放大光明
金剛手請說。
一心奉請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王儀軌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護譯。
金剛部序品。
大幻
普通儀軌三十一分中
略出無我法拏吉
熾盛威儀真言一切如來語心聖賢
賢聖灌頂部品大真品行品說
密印大相應輪品清淨灌頂
 金剛藏菩薩現證儀軌王品熾盛吉尼
成就說方便品集一切儀軌部品
 金剛出現金剛空智熾盛吉尼畫像
儀式飲食教授持念品俱生
義品。
一心奉請一切如來祕密未曾有最上微妙大
曼拏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天息灾譯。
相應品曼拏羅儀則
品。
佛在忉利善法堂三昧
三處光。
金剛
密法灌頂品阿品黎品護摩法品
 洗法攝受弟子鈴杵相分出生儀則
 造塔功德品。
一心奉請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輸波迦羅一行譯。
八真言門
住心品。
祕密主問得一切智方便
佛言。
菩提
為因
悲為根本
方便究竟八漫荼羅具緣
真言品息障品普通真言藏品。
一切菩薩
各說真言世間成就品悉地出現品成
就悉地品轉字輪漫荼羅行密印
 字輪品祕密漫荼羅品入祕密漫荼羅法
品入祕密漫荼羅位品祕密八印品持
禁戒阿闍黎真實智品布字品受
方便學處品。
十善戒法百字生品
字果相應百字成品百字成就持誦
百字真言法品說菩提性品三三昧
耶品說如來世出世護摩法品說本
三昧品說無相三昧世出持誦
 囑累品以上三十一品。
供養念誦三昧法門真言行學處品增益
守護淨行品供養儀式品持誦法則
 真言事業以上五品為後分。
一心奉請佛說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無二平等勝大儀軌
影像分。
佛在他化天宮
諸佛雲集
不見金剛
菩薩
佛同說偈。
菩薩現身
諸佛皆向之作禮
勸請說法
菩薩說法要。
普賢雨供供金剛手。
諸佛雨供供普賢
普賢即現佛身。
三摩地
門智部三摩地真實攝部三摩地
 法部三摩地分迦摩部三摩地三昧
上智一切成就一切佛甚深祕供養
 一切如來智證最上祕密分金薩埵
祕密三昧一切三昧成就禪定曼拏羅
大禪定分出生大禪定分勝大明教
最初事業辦事大徧如來一切
金剛出生一切大明三昧一切
一切大明遣魔分一切如來祕密金剛
公元692年
承事一切如來大明如意寶分集一
大明三摩地一切如來語心清淨
智金剛大智分。
一心奉請佛說瑜伽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序品。
徧照金剛如來
淨光天人樓閣中。
阿閦四佛
大士天龍
俱佛視金剛菩薩
放光普照
還入佛身。
剛手問。
佛乃入瑜伽大教三摩地
出定說經
 曼拏羅品真言三摩地真言
智變化品印相供養儀品觀想菩提
大智品相方便成就品護摩品囑累
品。
一心奉請剛峯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拜觀同上)
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序品。
金剛界遍照
來。
金剛光明心殿。
與十六大士
各說一字真
一切如來金剛最勝王義堅固染愛
心品攝一切如來阿闍黎位品金剛
冐地心品愛染王品一切佛頂最勝徧
王勝義難摧摧邪一切瑜伽四行攝法品
 一切如來大勝金剛瑜伽成就一切
如來大勝金剛頂最真實三昧耶品金
吉祥大成就品一切如來內護摩金剛
儀品金剛薩埵菩提內作灌頂悉地品
 大金剛𦦨口降伏一切魔怨品。
一心奉請一字佛頂輪王經
菩提場所一字頂
王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譯。
第二唐北天竺
門大廣智不空譯。
序品。
佛在樹下
比丘大士天
神鬼俱。
金剛密跡主。
請說呪。
入定
光照
方剎。
五趣三界
現輪王相
一字輪王呪。
震動
魔宮火起
地獄苦息。
觀世音金剛悶絕
僻地
佛復說一切佛眼大明母呪。
菩薩即醒。
說白傘葢輪王呪。
次說光聚頂輪王呪。
高頂輪王呪。
次說勝頂輪王畫像法品
 分別成就法品分別儀品分別祕相
成相法品印成就品。
共說五十四印呪
 大法品供養成就品世成就品護
法品。
大難忿怒王呪。
心呪學法
 護摩檀品。
一心奉請一字奇特佛頂經(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威德智。
佛住三十三天
一切
凡聖俱。
佛說真言曰。
南無三漫多勃陀喃(引一)部
林(二合)吽(二)
印契曼荼羅儀軌先行
成就頻那夜迦品說法品。
金剛手之弟
寂靜慧。
偈讚。
問法成就
佛答調伏一切
那夜迦天王品最勝成就菩薩藏品
 後附一字輪王念誦軌儀
忉利天宮所說
經譯。
一心奉請吉祥平等上觀門大王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慈賢譯。
佛在舍衛。
彌勒問。
三乘
妙法外。
更有妙乎。
佛言。
摩訶三昧祕密
法。
速得成佛
即入金剛定。
放眉間光。
化阿閦。
白化毗盧遮那
寶生
無量壽
不空成就
化佛法智五眼菩薩
復化眼耳鼻舌身
心智慧八金剛藏菩薩
復化十二供養菩薩
二聲三香甘露五衣六幢七舞八塗香
散華十貫華十一寶葢十二善哉
復化鉤索
四金剛菩薩
復化十大明王。
大慈大悲大喜
大捨大愛大威大力無動降三世頂輪。
次說
求授灌頂
加持五瓶四實五河五香未五
五種五藏五色綵五菩提五時華五
吉祥草五色線傘葢生飯三分法。
次說曼拏
羅觀想印呪等法。
次為金剛手說將來建壇法。
次為無盡意說功德無盡真言
一心奉請佛頂放無垢光明普門觀察一切如來
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覩史天。
波羅蜜
忉利摩尼無垢天子
被炬口天藥叉所警。
公元1873年
七日無常
帝釋來見。
佛說二呪并壇法。
夙緣
持此呪者。
命盡往生極樂
如跎蛻皮
彼。
不受胞胎
蓮華化生
一心奉請佛說守護大千國土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靈山
毗耶灾難起。
乃以神力
一切天龍等。
四天王各說一呪
佛說一切明神
呪。
諸惡鬼神來歸命。
王說謫罰鬼神呪。
王亦
佛降毗耶離。
大明王身。
大明王陀
羅尼。
及心陀羅尼密印
於是城中難脫。
飛鳥
出聲讚佛功德
佛更說結持呪之法。
梵王
說護童子法
一心奉請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大力明王
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護譯。
佛在大母質隣陀山寶
樓閣
說一一呪。
魔王怖。
欲害佛。
金剛現身
之。
復說一呪
又說無量勇猛真言
次說壇法。
魔王歸命
須菩提受持法。
佛又說一呪
殊問緣行無常
觀世音祕密主各問此經名義
一心奉請廣大寶樓善住祕密陀羅尼經。
及牟黎
曼陀羅呪經。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譯。
第二開元附梁錄
第一出。
第三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經與第一同。
伹梁錄少序分
後列壇法等稍詳。
序品。
佛初成道。
華說神呪
祕密歡喜
請問
所從來。
佛與大眾同往東方寶燈世界
種種
寶善清淨佛處。
普集一切諸佛
寶塔
三佛全身舍利
及說其往昔因緣
乃說大明
王根陀羅尼品心隨心呪品持心
法品誦隨心呪法品襍呪品結壇場法
手印呪品畫像品火祭品普光
印品手印品。
一心奉請普徧光明燄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
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
佛說隨求即得
大自在陀羅尼神呪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第二唐迦濕蜜
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序品。
佛住須彌樓閣
八十四俱胝那庾多一生補處聲聞天龍
部俱。
佛放頂光照十方剎。
大神呪并靈驗
 得菩薩隨求大護大明陀羅尼經。
復為大眾
王說呪。
第二譯。
佛為大梵王說根本呪一。
隨呪六。
功驗。
書寫結壇法。
一心奉請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及佛頂尊勝
羅尼經。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拜觀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第二唐朝散郎
行顗譯。
第三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第四
罽賓國沙門佛陀波利譯。
第五地婆訶羅重
譯。
佛在祇園
善住天子
七日當命終。
七受
生。
墮地獄。
求救帝釋
帝釋為請佛。
陀羅尼
令持。
益壽得記。
第五具明善住夙緣
一心奉請大方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北涼高昌沙門釋法眾譯。
初分。
佛在祇林
文殊摩訶袒持等諸陀羅尼名。
獲益
雷音
比丘入定
袒荼羅魔王擾之。
東方寶王如來
華聚菩薩將呪來護。
魔皆發心護法
十二神
王名。
華聚雷音
諸魔諸天
婆藪仙地獄眾。
同來
釋迦佛所。
佛為舍利弗說婆藪名義
方便
事。
及昔因緣授記分。
雷音及五百弟子
諸天記。
文殊舍利論其義。
佛說魔法夢行
分。
為文殊說十二夢王七日行法
華聚發大誓
願。
毗沙亦然戒品
七眾破戒眾。
各有
不思蓮華分。
優曇華
華有無量佛
利弗以神通繞至八十七日百千萬分不及
一。
佛從座起。
以華奉供華中佛。
一神呪。
囑八
十萬恒河沙大士
華忽不見
大眾生疑
佛為解
釋。
并說諸喻。
付囑流通南岳修此三昧而證
圓。
今有方等三昧行法
一心奉請佛說大方大雲請雨經。
大雲請雨經。
大雲請雨經。
大雲請雨經(拜觀同上)
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
第二宇文周
天竺沙門闍那耶舍等譯。
第三烏萇沙門
那連提黎耶舍譯。
四唐天竺沙門廣智
不空譯。
佛在龍宮
龍興供。
大願
問滅苦法要
佛說慈心為最。
為說呪及如來名。
請雨法。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拜觀
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無量壽佛
極樂國
觀世音說呪。
成就法。
令眾生生極樂
一心奉請佛說大白傘葢總持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天竺沙門唧捺銘得哩連得囉磨寧及真智
等譯。
出有壞住三十三天
比丘大菩提勇識
天帝等集。
普觀頂髻三昧
頂髻出現密呪行
法。
後有讚歎禱祝偈。
一心奉請佛說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祕密一切
名義三摩地分(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金剛手為愚眾生類
祕密名義
佛為說之。
修行法。
一心奉請佛說徧照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他化自在天。
金剛說諸字義門
并呪。
一心奉請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大觀想儀軌經(拜觀
同上)
施護譯。
具明想諸字。
安布身輪。
一心奉請仁王般若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佛為波斯匿王
說念仁王般若經持明之法。
一心奉請佛說普賢曼拏羅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峯
修金剛薩
祕密相應法。
有種觀想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來安三昧儀軌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世尊一切如來金剛安像三昧
從三
昧起。
說塑畫雕造安像慶讚儀軌。
有一菩薩
言。
佛身無相猶若虗空
一切處。
云何今說令
佛像
佛言。
為久修行者。
說彼法身無相
為。
初發眾生彼得福。
說安像慶讚結淨
之法。
先揀吉星吉日
於結界處。
幢葢華果。
阿闍黎依法觀想沐浴
安耳髮髻指甲髭鬚等。
乃至種種供養
一心奉請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金剛手在毗盧
大集會。
未來眾生
無量壽如來陀羅尼
三昧門。
念佛三昧
得生淨土
菩薩位。
一心奉請佛說釋巖祕密成就儀軌(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告金剛手。
說帝釋巖
中得慈氏菩薩之法。
一心奉請底哩三昧不動尊威怒王使者誦法
(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佛為執金剛
念誦悉底哩真言
成就事業法。
一心奉請佛說灌頂神呪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帛尸棃蜜多羅譯。
灌頂三歸
帶佩護身呪經。
佛在祇園
鹿頭梵志
說三
歸三十六神。
五戒二十五神。
灌頂七萬二千神王比丘呪經。
佛在天帝
室。
因諸比丘馳走不安
為說百七十二大鬼神
名字
灌頂十二萬神王比丘尼呪經。
佛在祗園
修陀利比丘尼等。
惡鬼嬈。
須彌頂上七萬
鬼神
大海中五鬼神護之。
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呪經。
佛在羅閱祇精舍
為滅後弟辟除邪毒。
釋遂佛說百神
名。
灌頂宮宅神王守鎮左右呪經。
佛在磨竭國。
目連以呪往救迦羅那村災難
佛亦隨請。
眾集。
普觀請佛演目連所說章句
佛為說東方七千
大神上首三七名。
南方九千大神上首二十八
名。
西方六千大神上首三七名。
北方九千大神
上首三七名。
中央三萬大神上首十二名。
灌頂塚墓因緣四方神呪經。
阿難殯葬佛。
輪王
閻浮有幾葬法。
佛言有震旦國。
我遣
三聖在中化導
人民慈哀。
禮義具足
葬法第一
問。
造立墳塔。
死人精靈在中否。
佛言亦在亦不
在。
善惡
未有去處
在塔墓中。
大修福。
生人天。
造惡三塗
不在塔中也。
舍利如麻米。
大威神。
兼說阿育王起八萬四千塔事。
釋種
童子鬼神所嬈。
四方灌頂章句以護塚塔。
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呪經。
佛在祇園
默念眾生
愚。
帝釋問文頭樓法。
佛言。
先念自身
猶如佛身
相好光明
次念千二百五十弟子
次念諸菩薩
僧。
又念五方大神
五方神王名字
及其眷屬
寫著圓木之上。
縱廣七七分。
為文頭樓法。
云神印。
說天演說四王名字
次說七佛
無相印章句。
次因阿利陀請。
諸弟子惠
少少飲食之餘。
又行此神典。
當造其形像
酥油餅果施與之
灌頂摩尼羅亶大神呪經。
佛在祇園
愍念人民
邪惡鬼神所惱。
結是摩尼大神呪經。
舉七
佛名為證。
菩薩五百開士弟子
三十三天
三十五龍王
三十三大神將。
二十四鬼帥
并說
山海精魅
四十九鬼。
四十九山精
及諸魅鬼名
急難之日。
齋戒一心
思念十方一切諸佛
過去七佛
菩薩弟子五百開士
三十三天
大龍
善神將軍鬼神等。
正心正意
莫念
東西南北之事。
室家之事。
灌頂五方王攝疫毒神呪經。
佛遊竹林
難因維耶離國疾疫。
求護。
佛言歿毒火殃
皆是
殺戒所感。
普慈一切
受持禁戒
行於十善
可得
至道
遂說五方龍神王名。
遣禪提比丘往救。
十九年禪提終。
疫興。
人民趣其精舍
見禪提先
時所嚼楊枝
擲地成樹。
樹下有泉。
折樹枝。
取泉
水。
拂灑病人
皆愈。
灌頂梵天神䇿經。
佛在因沙崛山中
梵王請出
梵結願一百偈頌以為神策
讚許之。
遂說九
十九卦。
每卦八句
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
亦名普廣菩薩
問經
佛將涅槃。
普廣菩薩問。
四輩弟子
修何功
德。
得生十方國土
佛為說十方佛國隨願往生
何以經中稱讚彌陀佛剎
佛言娑婆人民
濁。
習邪者多。
不能專一
令心有在。
是故讚之。
亡者修福
如餉遠人
無不獲果。
臨終歸戒。
悔過修善
負債人。
依於王。
又為亡人修。
七分
獲一。
若以亡者物施於三寶
功德力強
拔地
獄。
逆修生七。
其福無量
又明十方僧。
不擇
高下
次第供養無異想。
其福最多。
又為眾說
舍長者。
父母罪福因緣
說諸佛無上章句
灌頂章句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
佛遊維耶離
樂音樹下
文殊問往佛名字
清淨莊嚴
佛舉
藥師瑠璃如來十二上願
其國猶如無量壽
國。
日曜月淨菩薩
補佛處。
生西彌陀
者。
聞是佛名。
有八菩薩迎令往生
一心奉請守護國界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罽賓國沙門般若譯。
序品。
佛在樹下
比丘大
天龍八部俱。
文殊伽陀讚佛陀羅尼品。
入普隨順眾生心行三昧
諸眾見聞各別
頂放白光照諸剎。
青光東方界。
右肩金光
南方界。
紅光照西。
左肩五色光照北。
復入
無有名字不可思議佛境三昧
大地六種
動。
一切法自在王菩薩請問因緣
佛答四種
佛境三昧
何法為因
何為根本
云何修習
究竟
佛言深三昧菩提為因
慈悲為根
本。
方便修習無上菩提
以為究竟
又明一切智
體當何所求。
一切智於何求。
佛言當於心求。
從心而生。
此心同虗空相。
虗空性即心性
如其
心性
菩提性。
菩提性即陀羅尼性。
是故此心
虗空菩提陀羅尼性。
無二無二分。
無別無斷
斯義甚深。
通達難入。
若未成菩薩功德之人。
則無利益
佛言。
若欲成就無上菩提
先發
慈悲心。
普為眾生歸依三寶菩薩戒
至誠
懺悔
運想供養
勸請諸佛。
回向隨喜願滅諸障。
并說迴向陀羅尼
唵。
娑麼囉。
娑麼囉。
微麼曩娑
囉。
摩訶迦羅
[口*縳]。
佛告眾。
重為未成就者。
方便
隨順世諦
一乘法。
觀想此身。
次第
五如來身。
不思三昧
或有諸根不具
五無間業。
或旃陀羅
皆可趣入。
五種人。
一不
信。
斷見
三常見。
邪見
懷疑
五種人無慈
悲故。
若有暫修此三昧者。
身心輕安時。
復生
五種三昧
一剎那
微塵
三漸現。
四起伏。
五安
住。
無數三昧無數陀羅尼皆悉現前
又明八陀
羅尼。
能令菩薩總持佛法
辯才無盡
眾生樂聞。
大聲清淨自在陀羅尼門
無盡寶篋陀羅
尼門。
三無邊漩復陀羅尼門
海印陀羅尼門
略說四十二字印
五蓮莊嚴陀羅尼門
六能
入無著陀羅尼門
漸漸深入四無礙智陀羅
尼門。
八一切諸佛護莊嚴陀羅尼門大悲
胎藏出生品。
文殊大悲復以何為本。
佛言。
眾生受苦為本。
苦以煩惱為本。
煩惱顛倒
見為本。
邪見虗妄分別為本。
虗妄分別
非有
根本
無有色相
難知難斷。
菩薩如是大悲心
勞謙忘倦
復起十六大悲之心。
一斷身見。
二破
邊見
三除四倒
四除我所計。
五裂葢網。
六破
六著
七除七慢。
八遠邪徑
九離貪愛
十除瞋恨
十一令捨惡友近善知識
十二令斷名利
十三
令除諸見。
十四令出三界生死牢獄
十五令絕
魔罥欲纏。
十六令閉三惡入涅槃門。
住是十六
大悲
即能建立三十二種不共事業如來
大悲不思議品。
為文殊說如來大悲海門一滴
之相。
乘如皮膚
菩薩割脂肉。
如來大悲
深徹骨髓
栴檀舍佛。
調伏非非想天一眾生
故。
留身八萬四千大劫
度脫之方入涅槃
 入如來不思議甚深事業品。
明三十二種正覺
甚深事業
十力無畏十八不共菩薩
莊嚴品。
為文殊說
一戒二定三慧陀羅尼
各各一至大光普照莊嚴品。
八種光。
二意三解四法五智六諦七神通修行
有多種般若根本事業莊嚴品。
般若峯菩
薩。
廣說般若母。
般若所生事業
又為無畏
菩薩
般若能名因陀羅功德
儀品
金剛手說唵字三和合義
謂婀烏莽。
剛手問。
諸佛等視眾生
云何但言守護國王
言如嬰孩病。
令母服藥
次說金剛城曼荼羅
軌儀法則
金剛手次說陀羅尼供養
念誦法。
讚助之。
兼明陀羅尼具足六度
又明六年
行。
不得菩提
月輪中作唵字觀。
乃成菩提
 阿闍世受記品。
王問陀羅尼曼荼羅
既有
無量功德
何以國中災難無量
佛出其過。
引迦
葉佛時。
訖哩枳王所得二夢。
釋迦末法時兆。
又問惡眾生三塗
云何知。
誰能見。
佛言。
當墮
地獄
有十五相。
當生餓鬼
八相
當生畜生
五相
當生人天
各有十相
王念實是虗。
忽有
地獄種種惡相
方乃決定三歸五戒
菩提
回向眾生
佛讚慰言。
譬如鐵丸
投水則沒。
若為
鉢器。
水則如來囑累品。
文殊廣歎陀羅
尼。
較量功德
唱募流通
七十俱胝菩薩
四王
帝釋
梵王
兜率天子。
商主天子
波旬
夜摩
天王
慈氏
大迦葉
發願
佛讚印之。
文殊問經
名。
佛言具千名字。
略舉十名
復問。
決定舉今
一名
一心奉請佛所說神呪經(拜觀同上)
開元東晉錄。
一名廣濟眾生神呪
七佛各說
呪。
菩薩各說呪。
諸天仙星各說呪。
菩薩說誓
願及偈。
金剛藏說五疑五信二十五王三昧
戒歸神。
伽藍十八神。
四天王大神呪經。
一心奉請一切如來正法祕密印心陀羅尼經。
一切如來祕密全身舍利寶篋陀羅尼經(拜觀
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第二唐北天竺沙門
廣智不空譯。
佛在摩竭提國
無垢妙光婆羅
門請。
中路見一舊塔。
旋繞供養
悲泣雨淚
十方
諸佛。
亦皆雨淚
金剛手問故。
佛乃說此心呪。
人造供養
一心奉請佛說聖曜母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佛在阿拏迦嚩帝大城
金剛手請說呪。
眾生
不為星宿所害。
一心奉請無能金剛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
佛在妙高山
金剛手說呪安慰天龍
夜叉等。
一心奉請佛說大金剛香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一呪降伏諸天宿曜。
無儀軌。
一心奉請佛說智光一切業障陀羅尼經。
佛說
智炬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第二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等譯。
在日月天子宮。
說佛菩薩名及呪
普賢言二十
一日
六時持誦
至心懺悔
能破阿毗地獄
復說
一呪以護之第二譯。
佛住日月宮。
四方佛來
集。
月天子陀羅尼
諸佛菩薩同聲說呪。
賢讚勸受持
一心奉請諸佛集會陀羅尼經。
佛說一切如來
壽命陀羅尼經。
息除中夭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提雲般若譯。
第二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與智
藏譯。
第三施護譯。
佛在恒伽河邊
眾生除死
怖。
彈指十方佛。
同聲說呪。
金剛密跡四王
亦各說呪。
次說壇法後二無壇法。
一心奉請十二佛名神呪較量功德除障滅罪經。
佛說稱讚如來功德神呪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第二大薦福寺
沙門釋義淨譯。
佛為彌勒東方三佛。
餘九
一佛名。
陀羅尼
一心奉請東方最勝燈王如來護持世間神呪經。
佛說持句神呪經。
佛說陀鄰尼鉢經。
聖最上燈
如來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第二月支國優
婆塞支謙譯。
第三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第四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第二亦名陀羅尼
句經。
佛在祗園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
遣上菩薩
來此說呪。
次阿逸多菩薩
文殊釋迦菩薩
及四
天王
亦各說呪。
一心奉請佛說華積樓閣陀羅尼經。
華聚陀羅尼
神呪經。
師子奮迅菩薩問經
佛說華聚陀羅尼
呪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第二月支優婆塞
支謙譯。
第三第四附東晉錄。
佛在阿耨龍王
宮。
師子遊戲菩薩問佛功德
供養功德
佛為
分別
并說呪勸持。
一心奉請救濟苦難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逝多林。
不可
莊嚴菩薩
問濟苦眾生法。
佛為說不動如來
惡趣王如來二呪。
一心奉請佛母孔雀王經
佛說孔雀王呪
佛說孔雀王經
佛說孔雀神呪
佛說
孔雀王襍神呪
大金孔雀王呪(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第二蕭梁扶南
沙門僧伽婆羅譯。
第三大薦福寺沙門
義淨譯。
華梵音聲稍別。
第四東晉西域沙門
尸犁蜜多羅譯。
第五譯同。
第六姚秦天竺
鳩摩羅什譯。
此三皆前經之少分。
佛在祇園
比丘蛇螫
阿難求救
佛說孔雀明。
諸神諸天諸佛菩薩名及神呪救之。
此經。
安定
神明
盛陳供養
所以羣靈甚至
故能普消
毒害
各罄功德
盡發大悲神用矣。
一心奉請佛說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一心奉請菩提場莊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佛住廣博大園。
因毗鈕達多婆羅
求子
為說陀羅尼
種植一切善根
滿一切願。
一心奉請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陀羅尼經(拜觀
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佛向妙吉祥
無量壽
陀羅尼
增壽命。
大利益。
一心奉請佛說無能勝幡王如莊嚴陀羅尼經(拜觀
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忉利
帝釋修羅
敗。
佛說陀羅尼
旌旗上。
一切怨敵
無能
者。
一心奉請佛說莊嚴陀羅尼經。
佛說寶帶陀羅
尼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迦毗羅城
羅睺童子臥時。
被惡羅
剎所嬈。
佛為說呪護之。
說結陀羅尼
慈氏
梵王
亦各說呪。
一心奉請大吉神呪經(拜觀同上)
元魏昭玄沙門釋曇曜譯。
先說歸命燒香
三寶
天龍各各呪法。
次明天帝釋為修羅
敗。
佛為說大結界呪。
次有一切天龍鬼神
次第
佛說呪。
佛乃說所辦之法。
一心奉請金剛光𦦨止風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及大身孽嚕荼
并諸天王
說調伏惡龍止風雨法。
一心奉請佛說多羅菩薩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佛在香醉山。
五髻
闥婆王。
說聖多羅菩薩呪。
頌讚
持者能生極
樂國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一百八名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天息灾譯。
佛在補怛洛迦山
持者亦生極樂國
一心奉請毗俱胝菩薩一百八名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佛說菩薩一百八名呪
持者得生極樂世界
一心奉請佛說吉祥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佛在蘇珂[口*縳]帝佛剎
自在請說呪。
令眾生獲大富貴
一心奉請佛說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
大乘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佛在安樂世界
無畏觀自在
說三十八吉祥名號
及十二契
一百八名無垢讚歎真言
一心奉請佛說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佛住極樂世界
觀自在說此
呪。
除貧一切不祥
一心奉請大乘八大曼荼羅經。
佛說八大菩薩
羅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第二唐北天竺沙門
廣智不空譯。
有八菩薩讚。
佛在補陀落迦山。
藏月光菩薩請說。
先於中心安佛。
次安八大菩
薩。
所謂觀自在慈氏空藏普賢金剛曼殊
室哩除葢障地藏
共有九呪。
一心奉請無垢淨光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覩貨邏國沙門彌陀山等譯。
佛在迦毗羅城
精舍
劫比羅戰荼婆羅門七日當命終。
有善
相師告之。
恐懼來見佛。
佛勅令修理古塔。
神呪
增長命根
極樂國乃至成佛
遂說塔
及呪法。
一心奉請佛母小字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天息灾譯。
佛在靈山
觀自在
佛說此。
復說勝妙般若波羅蜜陀羅尼
一心奉請諸佛心印陀羅尼經。
及諸佛心陀羅尼
(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第二大慈恩寺沙門
釋玄奘譯。
佛在兜率天說二呪。
聞者不生魔界
速證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閃電障難隨求如意陀羅尼經。
佛說如意摩尼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第二宋北印度
施護譯。
佛在舍衛國
阿難四方電名。
神呪
觀自在金剛梵王帝釋
亦各說呪亦
龍中一呪
與金光明最。
王經中幅所說
仿佛
一心奉請空藏菩薩七佛陀羅尼經。
如來
便善巧呪經。
聖虗空藏菩薩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
第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第三
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佛在維羅山頂
一比
丘為病困
比丘被鬼撓。
空藏求佛。
佛現神
力。
七佛皆於空中
各說一呪隋譯同。
宋譯。
比丘裸形叫。
喚及虗空說呪事。
一心奉請佛說救拔𦦨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
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呪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第二于闐國
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在尼拘律園。
阿難獨居
受法
於夜三更
見𦦨口餓鬼
怖而問佛。
佛為
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勝妙陀羅尼
即今
真言
并說多寶妙色廣博身離怖畏四如
來名。
若施鬼持七徧
仙等十四。
三寶二十一。
口法起焉。
第二譯缺四佛名號
一心奉請瑜伽集要教阿難陀羅尼燄口儀軌經(拜觀
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啟請法。
破地
獄印呪各一。
餓鬼印呪各一。
召罪印呪各一。
摧罪印呪各一。
淨業印呪各一。
懺悔印呪各一。
甘露印呪各一。
咽喉印呪各一。
如來名號
菩提心印呪各一。
三昧耶戒印呪各一。
食印一呪二。
供養印呪各一。
奉送印呪各一。
一心奉請佛說延壽妙門陀羅尼經。
及護命法門
呪經。
善法方便陀羅尼經。
金剛祕密善門陀羅尼
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第二唐南印沙門
提流志譯。
三四附東晉錄。
佛在成正覺地。
金剛
手請說妙呪。
放眉光。
十方讚助
次明
功德
第二譯。
多諸呪。
金剛手。
梵王
帝釋
王。
鬼子母
金剛手。
大自在天。
子將軍。
月光
子。
觀自在
慈氏
雪山
大藥叉。
金剛商羯羅天女。
金剛軍。
金剛使者
各說呪。
佛印讚之。
三四譯。
呪少。
一心奉請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并
念誦觀行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
經。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第二中印度沙門
地婆訶羅譯。
第三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
譯。
佛在祇園
未來眾生說過去七俱胝準提
如來陀羅尼
第二譯。
觀行法。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
一心奉請佛說慈氏菩薩誓願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佛為慈氏說呪。
慈氏
誓。
拔苦受記
一心奉請佛說百千印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共有三呪
應書
塔中
一心奉請六字陀羅尼呪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
亦是為救阿難故說。
一心奉請六字王經六字神呪王經(拜觀同上)
東晉錄第二附梁錄。
呪稍多。
因旃陀羅女厭
阿難
呪以破之。
一心奉請佛說六字大光明王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祇園
阿難說二
呪。
一心奉請佛說大護明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佛在沒哩際疏聚落
吠舍離城說呪。
為除災難
一心奉請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祗園
說呪救阿難
病。
一心奉請佛說痔病經(拜觀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共有二呪。
一心奉請佛說樂長者經。
佛說能淨一切眼疾
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第二唐北天竺沙門
廣智不空譯。
佛在迦毗羅城
長者說清淨眼
祕密大神呪。
治其眼病。
一心奉請佛說蓮華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能除六根病。
六根
淨。
一心奉請佛說寶生彌陀尼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持誦者能滅一切罪。
得天清淨
一心奉請佛說尊勝大明王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為阿難說呪。
亦是過去七俱胝佛所
說。
一心奉請佛說金身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說呪。
亦說功用
一心奉請佛說持世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
經。
佛說大乘吉祥持世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第二唐北天竺
門大廣智不空譯。
第三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在建碟迦林。
妙月長者請問病愈貧滅罪
安危之法。
佛說此也。
一心奉請持世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先說持法
後說印呪。
一心奉請佛說大總王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祇園
阿難說四呪。
能知七生
四生二十一生事
一心奉請宿命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持者。
能知宿命
一心奉請佛說賒[口*縳]哩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惡魔鬼神
消除災害疾疫
一心奉請佛說俱枳羅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佛在祇園
阿難說。
一心奉請佛說妙色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出生飲食鬼神
可用之。
一心奉請佛說七寶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
七佛功德
令眾生除怖畏
一心奉請佛說旃檀香身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法賢譯。
誦者得見觀自在
亦治惡癩瘡癬。
一心奉請佛說無畏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為比丘眾說。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無畏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等譯。
佛為帝釋說。
一心奉請佛說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
佛說大威金輪佛頂熾盛如來消除一切
災難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第二唐代失譯
人名
流通消災經也。
第二九曜真言
一心奉請佛說持明藏八大總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共說十呪。
一心奉請佛說六門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淨居天上
呪。
持者速證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善夜經(拜觀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栴檀天子
覺悟
丘。
令其問佛。
佛為說經三呪
一心奉請勝幢臂印陀羅尼經。
及妙臂印幢陀羅尼
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釋玄奘譯。
大慈恩寺實叉難陀
譯。
因大梵王及觀音問。
說此呪。
持者更不受惡
趣生。
一心奉請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普賢三昧
一切佛摩
頂讚之。
放光說呪。
一心奉請佛說十八臂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阿難說。
持者消滅
本罪業。
積多功德
一心奉請佛說勝旛瓔珞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喜樂山頂天宮
仙人處。
因大梵王啟請
說呪拔罪。
一心奉請佛說滅除五逆罪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阿難說。
一心奉請佛說洛叉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持此呪。
如持洛叉無異
一心奉請佛說無量功德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持一洛叉
得見慈氏
二洛叉。
得見觀
自在
三洛叉。
得見無量壽佛
一心奉請佛說拔除罪障王經(拜觀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義淨譯。
佛於淨居天上
說呪。
曼殊曲為不信之人求救濟。
佛為說大呪王。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拜觀同上)
義淨譯。
佛在竹林
能斷離垢三昧。
動眾
集。
金剛說經
三止之後
乃說二種四法
世音讚此法門
法師供養當生極樂
次說
勝妙陀羅尼
及說壇儀。
一心奉請莊嚴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義淨譯。
佛在布怛落迦山。
觀音文殊
往昔
所持呪。
持者當生極樂
得無量功德。
即時
地震動。
佛乃說呪。
并說持法
一心奉請八名普密陀羅尼經。
佛說祕密八名
羅尼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釋。
第二中印土沙
法賢譯。
佛為金剛手。
易成無損之兆。
一心奉請佛說如意總持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覩史天宮
妙住菩
薩問。
有人受持如意總持章句
何不三世
佛。
佛言住福業故。
疑未斷故。
受持受持
有為心。
善巧無方便故。
此經無呪。
一心奉請佛說一向生菩薩經。
佛說無量門微
密持經。
佛說出生無量門持經。
阿難陀目佉尼訶
離陀隣尼經。
阿難陀目佉尼訶離陀經。
佛說無量
門破魔陀羅尼經。
舍利弗陀羅尼經。
出生無邊
羅尼經。
佛說出生無邊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第二月支國優
婆塞支謙譯。
呪作華言
第三東晉迦維羅衛國
沙門佛陀䟦陀羅譯。
亦作華言
四元北天
沙門佛陀扇多譯。
華梵雙具。
止四十八句。
劉宋中天竺沙門那末陀羅譯。
華言
十八句。
第六劉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
第七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第八唐于
闐國沙門釋智嚴譯。
呪有八十九句。
第九唐北
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佛將涅槃。
勅目連集
一切聲聞緣覺
菩薩十方大士
佛為舍利
弗說陀羅尼
修行種種四法并然彌陀
法得菩提事。
一心奉請大方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大方菩薩藏經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
法。
曼殊室利菩薩呪藏中一字呪王經
佛說大陀
羅尼佛法中一心呪(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天息灾譯。
經文未盡
第二唐迦
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護身真言也。
第三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第四寶思惟譯。
畫像護摩等法。
序品。
佛住淨光天。
眉間光照
世界
開華主佛所。
吉祥童子
來會中。
佛先為說三真言。
次來此會
三昧普召佛菩
等同來集會。
吉祥略說真言行義法句。
一至菩薩變化儀軌品曼拏羅儀則
 上品㡧像儀則中品㡧像儀則品下
品㡧像儀則品第四㡧像儀則品第一成
就最上法品第三成就最勝法品第四淨
觀想護摩成就法品數珠儀則品。
剛子
印捺囉子菩提子槵子
西枝北枝東枝皆好。
不可用護摩品曼羅拏成就法大輪一
明王畵像儀則一切法行義法義
 品隨業因果品陰陽善惡徵應品略說
大輪一字略說一字輪王畵像成就
 一字本心真言儀則品妙吉祥心麼字
唵字成就儀則品妙吉祥六字真言
 地位時節儀則品執魅者儀則如來
大法法界無數功德祥瑞品生無量
功德果報品說印儀則品。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陀羅尼
品(拜觀同上)
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呪曰阿囉跛者娜。
有壇法持法。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在淨居天。
光照
文殊頂。
文殊復以光照金剛密跡主頂。
金剛
問法之後
云何文殊廣利眾生
佛言。
當於東
大振邦國五頂山
遊行居住
祕密心呪
繪像壇印等法。
先說十八大陀羅尼
次說八字
祕密陀羅尼曰。
唵阿未囉吽却哳囉
次說畫
像法法印法。
一心奉請聖閻曼德迦威怒立成大神驗念誦法
(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佛於淨居天宮
命文殊說威怒王勝根本真言
一心奉請大方曼殊室利童真菩薩華嚴本教
閻曼德迦威怒王真言阿毗遮嚕迦真言品(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忿怒王真言。
成就有情
治罰
調伏者。
又答寂靜菩薩問。
復說諸調伏
 此出三十一六足本尊品三十二閻曼德迦
忿怒王品。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菩薩根本大教王經金翅鳥
品(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佛在淨居天宮
金翅鳥對文
殊說真言密行
一心奉請文殊問經字母品(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告文殊。
諸法入於字母
及陀
羅尼字義
一心奉請佛說上意陀羅尼經。
佛說聖最勝陀
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譯同。
佛在救鴿城。
阿難陀大眾
往昔傳教比丘
神人說呪。
神人文殊也。
第二言苾芻支那
路中見大
人。
知是文殊為說呪。
一心奉請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
佛說不空羂索
呪經。
不空羂索神呪心經
不空羂索呪心經
佛說
觀自在菩薩不空祕密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等譯。
闍那崛多等。
三玄奘。
施護
四同第一
母陀羅真言序品。
佛在補陀洛山。
眾集。
觀音白佛
不空羂索心
王母陀羅尼真言祕密真言品祕羅成
真言祕密三昧耶品法界密印
嚴品羂索成就品護摩增益祕密
頂品三三昧耶像品護摩安穩清淨
無垢蓮華王品廣大解脫曼拏羅品最勝
王真言品奮怒明王品悉地王真言品
 唐博摩尼香王品金剛摩尼藥品如意
摩尼瓶品如來加持溥遍心印真言
世間不思議觀陀羅尼真言陀羅尼
真言辯解脫品最上神解脫壇品光𦦨
真言出世解脫儀品一切菩薩敬禮
解脫三昧真言出世解脫壇印品出
世相解脫根本蓮華陀羅尼真言
 十地真言世間成就蓮華阿伽
藥品護摩成就根本蓮華壇品根
蓮華頂像品神變密印神變真言
 多羅菩薩護持大眾護持品溥遍解
陀羅尼真言溥遍解脫心曼拏羅品
 溥遍轉輪王阿伽陀藥溥遍轉輪王
神通香品如意阿伽陀藥無垢神通
解脫三昧耶像品大奮怒王品一切種族
壇印品大奮怒王字輪真言三昧耶品大
奮怒王真護持品執金剛祕密問疑
 廣大明王央俱舍真言廣大明王摩尼
曼拏羅品廣大明王三三昧耶品廣大
王阿迦陀藥品廣大明王央俱舍羂索曼拏羅
廣大王圖像品大可畏明王品然
頂香王成就品黑藥成就品護摩祕密
就品斫蒭眼藥成就神變阿伽陀藥
 召請諸天密護品大可畏明王像品大
可畏王壇清淨蓮華明王灌頂
成就灌頂曼拏羅品不空摩尼供養
真言祈雨法品清淨蓮華王成就法
功德成就品供承事明王曼拏
羅像品畝捺羅印品密儀真言品囑累品。
第三譯呪夾華言
第二以下四種
前經
母陀羅真言序品也。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莊嚴王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天息灾譯。
佛在舍衛。
菩薩大地
男女集。
地獄出光。
照園。
現大莊嚴
葢障菩薩
問。
佛言觀自在歷劫救苦
種種三昧
諸毛
孔具希有功德
普賢十二年不得邊際
次求
六字大明陀羅尼
并見波羅奈城法師
佛告阿
難。
伽藍造業受報。
一心奉請佛說大方曼殊室利觀自在菩薩
記品。
佛說大方曼殊室利觀自在多羅
儀軌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第二同。
世尊
淨居天宮
讚歎觀自在菩薩受成佛記
觀自
在入普光多羅三昧
右目放光
流出妙
女。
普告眾生
誓度苦海
遍遊世界
還至佛所。
觀自在
持青蓮華
瞻仰而住。
觀自在說偈呪
 曼荼羅畫像品第二畫像品發遣
陀羅尼一髻羅剎陀羅尼
一心奉請葉衣觀自在菩薩經(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佛住極樂世界
金剛手請觀
世音。
說葉衣觀自在菩薩陀羅尼
一心奉請阿唎多羅尼阿嚕力經(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佛在給孤獨園
觀自在說呪曰。
唵阿嚕力迦娑嚩訶
此是一切蓮華部心。
次說
種種曼荼羅法。
畫像法。
護摩法。
持者生極樂國
一心奉請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觀自在菩薩
世最勝心明王經(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序品。
佛在寶峯大山宮殿
觀自
在說心真言
頭頂眼等十五真言成就事品
 成就如意寶品療一切病品一切有情
敬念品義利成就品成就軌儀普通
成就成就真言品。
一心奉請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儀軌
(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佛住補陀洛山。
觀自在無量
持明仙繞佛
說自根本密言
次說澡浴焚香
飲食一切密言
又說修行儀軌蓮華
一切念誦法。
一心奉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
悲心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磨譯。
佛在補陀洛迦山
觀音大會中。
放神通光明。
總持王問佛。
安樂眾生
故密放光
觀音白佛說呪。
為大
王說形貌
又為阿難種種願治病之
法。
四十手功德。
日光月光大士
護持
呪人。
一心奉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陀羅尼身經。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呪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第二唐大總持寺
沙門釋智通譯。
呪共十四。
印共二十五。
大悲
不同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怛嚩多唎隨心陀羅尼經(拜觀
同上)
菩提流志譯。
佛在極樂
觀音說此陀羅尼
及說
四十八印法。
一切病壇法。
一心奉請如意陀羅尼經。
觀世音菩薩祕密藏
神呪經。
觀世音菩薩如意摩尼陀羅尼經。
觀自在
菩薩如意陀羅尼呪經(拜觀同上)
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譯。
第二于闐國
實叉難陀譯。
第三唐迦濕密羅國沙門寶思
惟譯。
皆少略。
四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此經出大蓮華金剛三昧加持祕密障礙
經序品破業障品誦念法品印法品。
共三十印壇法品佩藥品藥品
藥品護摩品囑累品。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母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佛在廣嚴城
普賢菩薩
說此呪。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名號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佛初成道。
觀自在說呪。
受持當得
佛。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普賢陀羅尼經。
及清淨觀
世音菩薩普賢陀羅尼經(拜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第二唐大總持
沙門釋智通譯。
佛在靈鷲山
觀世音一根
本呪。
一結界呪。
一奉請呪。
第二譯有畫像入壇受持法。
一心奉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佛在菴羅樹園
月葢
長者請救毗舍離國病。
佛說西方一佛菩薩
名。
即得見佛菩薩
菩薩大悲為說神呪
一心奉請廣大蓮華莊嚴曼拏羅滅一切陀羅尼
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佛在鹿野苑
梵壽國王
至一寺。
寺僧用佛頂華鬘迎之。
王受戴頭上。
忽然頭痛
不能療。
其妹勸令見佛。
佛說其故。
且為說妹等夙緣
大意菩薩問用常住果報
佛言墮阿毗。
又問救濟之方。
佛乃三請觀自在
菩薩說呪。
畫像念誦曼拏羅儀軌
一心奉請佛說一髻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佛在鷲峯
觀自
在從頂化出羅剎
說呪降伏諸惡鬼神
并說
壇法。
一心奉請佛說祕密三昧大教王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昧
金剛儀軌會。
世尊三十三天
一百六十萬
俱胝那庾多大菩薩眾及金剛明妃金剛執持
天王天女等俱。
金剛菩薩祕密心明及曼
羅頌金剛破惡大儀軌會。
金剛手說
 轉字輪曼拏羅會。
吉祥
諸欲自在
歡喜王。
空藏
大光
寶幢
極喜根。
觀自在
金剛輪。
金剛
法。
金剛無言。
剛巧業。
金剛護。
諸魔
一切
金剛拳。
菩薩
各說大明
及曼拏羅儀軌
剛手又說大明及曼拏羅儀軌
一切如來答金
剛手十三問。
又告釋梵諸天
令各說心明儀軌
一心奉請上大乘金剛大教寶王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佛在廣嚴城
放光
捺羅部帝天子請法。
佛先為說往緣。
次勅金剛
手。
授以祕法
兼說弟子八事二諦
一心奉請妙臂菩薩問經
及蘇婆呼童子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
第二中印度沙門輪迦波羅初譯。
勝師助伴速獲悉地分
妙臂菩薩持誦成就
不成為問
金剛手答。
當離煩惱
深信
發菩
提。
重三寶。
信於我。
歸命大金剛族。
遠離十不
業。
常離愚癡邪見
當須入彼三昧耶大曼拏羅。
承彼聖力加被
須發勇猛心。
菩提心。
唯信
於我。
不信外道天魔等。
須求戒德淨福
德最阿闍黎
譬如種田
須依好地。
若有宿業
取勝地。
作塔安像。
供養讚歎懺悔持誦
又須
具助伴。
如車二輪選求勝處分分數珠
持心離障分。
持誦時。
真言印契
收攝其心。
瞋癡等若盛。
應作不淨慈悲緣起等觀。
一切
皆悉迴向無上菩提
眾流歸海
又不應為
小妨大。
應遠八法
不得供養殘食。
鬼神殘食金剛杵頻那夜迦分。
分別䟦折
羅法。
次明作障頻那夜迦有其四部
大明
言能退之
持誦供養護摩等時
若不依法
儀則
或復行人心有疑惑
或復談說世間
事。
彼作障者即得其便。
次說護身之法。
不得
便分別悉地相分
不應真言曼孥羅加減
傳授
不得以此法彼法而相回換
當具二法
悉地乃成。
一者行人具足戒德。
勤精進。
不貪嫉。
悋惜
二者真言文句滿足
聲相分明
不得
緩急
聲和暢。
勿高勿默。
不得心緣異境
襍語間斷知近悉地分
欲具首悉地。
先須具
八戒
四日三日或二晝夜
仍須斷食。
方求
悉地說成就分召請鉢天說事分說諸
遮難分說聖道分。
八正道分別部分
 說八法分。
成就法。
上三中三下二
應求
品也第二稍詳。
一心奉請蘇悉地羯羅經(拜觀同上)
輸迦波羅譯。
請問品。
忿怒茶利菩薩
請問
金剛真言相分
執金剛明此經五種莊嚴
精進
二明王。
三能除障。
四能成就勇猛事。
五能成就一切真言
持誦真言不成就者。
兼持此經根本真言分別阿闍黎相品
持誦真言相品分別同伴相品揀擇
所品分別戒法品。
具明種種不應為事
有淨
水淨洗浴潄口一切真言供養華品塗
香藥分別燒香然燈法品獻食品
第十三其十三十四十五落去分別成就
 奉請品供養品光顯本尊灌頂
 祈請品受真言滿足真言品增力
品護摩品備物品成諸相品取物品
 淨物品物量品灌頂壇品光物品
 分別悉地時分圓備成就奉請成就
品補闕少法品被偷成就物郤徵法品
 成就具支法品。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念珠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十方廣頌中略
出。
佛勅金剛手。
說念功德勝利
一心奉請佛說金剛菩薩降伏一切多大教王
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純說降伏成就法。
一心奉請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觀自在菩薩
世最勝心明王大威烏樞瑟摩明王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阿質達霰譯。
摩醯首羅大部多
主問。
金剛手為說烏樞瑟摩祕密曼荼羅法。
一切種種事業
一心奉請金剛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聖無動尊
大威王念儀軌法品(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共徧智譯。
金剛
聖者動心
及立印結界護摩等法。
一心奉請聖迦抳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
(拜觀同上)
出蘇悉地經大明王教中第六品
唐北天竺
門大廣智不空譯。
金剛手為未來國王
正法
國。
生清淨信
尊敬三寶者。
又為外道不信因果
毀謗三寶者。
息灾增益愛敬降伏等法。
令知
佛法大威德。
神通自在
知諸菩薩一切智
是故說此無比大威德聖迦抳忿怒法。
一心奉請大乘方廣曼殊室利菩薩華嚴本教讚閻
曼德迦忿怒王真大威德儀軌品(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金剛讚說忿怒王真言。
一心奉請佛說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囉嚩輪觀
成就儀軌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曼拏羅分一切成就
法分觀想分畫儀軌分護摩法分
 觀想成就分。
一心奉請金剛薩捶說頻那夜迦天成儀軌經(拜觀
同上)
法賢譯。
純說種種成就法。
一心奉請穢跡金剛神通大滿陀羅尼靈術
門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無能勝譯。
佛臨涅槃化現力士
螺髻大梵。
其時大梵縱部下淩蔑三寶
往者
皆屈。
故現為四頭八臂金身赤髮身以呪降之。
騰身飛往日月無光
大梵恐懼盡悔其所作。
一心奉請穢跡金剛法禁百變法門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阿質達霰譯。
即續前經
明諸符
印。
一心奉請佛說金剛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覩史多天。
金剛
請說。
一心奉請佛說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
尼求聞持法(拜觀同上)
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
中印沙門
波羅譯。
佛從諸波羅蜜平等三摩地起。
說呪
并壇法印法。
一心奉請多羅菩薩一百八名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多羅菩薩一呪
自在
王說一呪
一心奉請香王菩薩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一呪
二行法。
誦者
大獲果報
一心奉請智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大慧菩薩須彌山頂。
童子菩薩請說此呪。
一心奉請佛說大摩里支菩薩經及佛說摩利支天
陀羅尼呪經佛說末利支提華鬘佛說摩利
天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天息灾譯。
二附梁錄三四大廣
不空譯。
佛在給孤獨園
先為苾芻菩薩
及呪。
次說種種護摩儀軌
一心奉請佛說最上祕密那拏天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上成儀軌分。
佛在
毗沙門宮。
放光加被那天
令說心明成就
儀軌分最上成儀軌最上曼拏羅儀
成就法分最上成畫像儀軌分最上
成就供養大明分最上成印相大明
 最上成敬愛護摩法分大明曼拏羅成就
儀軌分。
一心奉請佛說寶藏大明曼拏羅儀軌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佛在棱伽國中說。
一心奉請速疾立驗摩醯首羅天說阿尾奢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那羅延天。
請摩
醯首羅天
迦樓羅使者成辦世間事法。
一心奉請大藥叉女歡喜母并愛子成就法(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佛在竹林
大藥叉女名歡喜者。
說自心陀羅尼愛子陀羅尼成就法。
饒益
情。
一心奉請訶利帝母真言法(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藥叉女向佛說
真言保胎求男
女等法。
一心奉請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呪經(拜觀同上)
元魏天竺沙門菩提留志譯。
大梵天王說
神名。
呪以護童子
佛亦為一呪
一心奉請囉[口*縳]拏救療小兒疾病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說十二曜母鬼執魅小
兒之相。
及說祭祀呪法。
一心奉請千轉大明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帝釋在佛前說呪。
一心奉請佛說毗沙門天王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佛在給孤獨園
毗沙門
天王
初夜分來說神呪
衛護行人
佛囑比丘
受持
一心奉請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佛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附梁錄。
幻師緣起同。
而說呪人及呪皆不
同。
一心奉請寶賢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
寶賢夜叉
王獻呪。
安樂貧苦眾生
一心奉請幻師颰陀神呪經(拜觀同上)
亦名玄師颰陀所說神呪經。
東晉西域沙門
曇無蘭譯。
因救毒蛇咬。
鬼神撓。
賊所劫比丘
說。
一心奉請佛說大愛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
大愛海神
佛說呪。
解脫大海危難
一心奉請佛說陀羅尼集經。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
神呪經。
十一面神呪心經
千轉陀羅尼觀世音
薩呪經。
六字神呪經。
大聖大歡雙身毗那耶迦
法(拜觀同上)
唐中天竺沙門阿地瞿多譯。
大神陀羅尼
釋迦佛頂三昧陀羅尼一切佛部內有阿
彌陀大思惟經大輪金剛陀羅尼
誦三七
遍。
即當入一切壇。
不成盜法金剛杵功能
相品般若波羅蜜多部觀世音部十一
觀世音神呪千轉觀世音菩薩心印
 觀世音毗俱知菩薩三昧神呪馬頭
世音菩薩法印呪品諸大菩薩法會呪品
 金剛諸天部摩利支天經功德天
 諸天等獻佛助成三昧法印呪品諸佛大
陀羅尼都會道場呪品。
第二宇文周優波沙門耶舍崛多等譯。
經名金剛大道場神呪
有十萬偈成部。
出十一
觀世音一品
從集經第四卷來。
第三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同上
四唐總持寺沙門釋智通譯。
從第五卷來。
第五唐南印沙門菩提流志譯。
從第六卷來。
文殊根本經中呪同。
第六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諸天
卷來。
一心奉請佛說普賢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開元附梁錄。
根本呪一。
治病呪六。
一心奉請佛說消除一切災障寶髻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佛告阿難
帝釋修羅
戰敗
說呪與之
一心奉請大寒林聖難拏陀羅尼經。
佛說檀持麻
油述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第二東晉西域沙門
曇無蘭譯。
羅睺羅寒林中。
多被擾惱。
佛為說
呪。
第二譯夜被鬼神嬈。
佛呪護之。
一心奉請佛說摩尼羅亶經(拜觀同上)
竺曇無蘭譯。
灌頂神呪經第八卷別出。
一心奉請佛說穰麌童女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佛在祇園
為苾
芻說香醉山童女所宣陀羅尼
治世一切
諸毒。
一心奉請佛說安宅神呪經(拜觀同上)
出後漢錄
佛在祇園
為離車長者子說。
一心奉請佛說息除賊難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賢譯。
佛在摩伽陀國。
阿難
賊。
佛為說結毗尼
一心奉請佛說辟除賊害經(拜觀同上)
東晉錄。
一心奉請佛說時氣病經(拜觀同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一心奉請佛說呪齒經(拜觀同上)
竺曇無蘭譯。
一心奉請佛說呪目經(拜觀同上)
竺曇無蘭譯。
一心奉請佛說小兒經(拜觀同上)
竺曇無蘭譯。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疾病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佛在給孤獨園
阿難說。
一心奉請佛說辟除諸惡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能除毒蟲等難。
一心奉請三首經(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大輪金剛陀羅尼
一日光菩薩呪二摩利支天呪三。
一心奉請大悲神呪(拜觀同上)
不出譯人名。
單呪無文
一心奉請五首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能滅重罪千轉
羅尼。
六字呪。
七俱胝呪。
一切如來隨心呪。
觀自
菩薩隨心呪。
一心奉請種種襍呪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妙法蓮華經六呪。
旋塔滅罪陀羅尼
禮拜滅罪命終來迎呪。
供養
三寶呪。
觀世音懺悔呪。
金剛呪。
蛇呪。
坐禪安穩
呪。
呪腫呪。
惡鬼金剛千轉陀羅尼
第一
滅罪清淨呪。
第二呪。
第三呪。
第四呪。
七俱胝佛
神呪
一切如來神呪
六字陀羅尼呪。
歸依
三寶呪。
一心奉請最勝佛頂陀羅尼(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法天譯。
伹有呪八十八句。
一心奉請大金妙高山樓閣陀羅尼(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但有呪。
一心奉請金剛摧碎陀羅尼(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慈賢譯。
伹有呪。
一心奉請佛說無量壽大智陀羅尼(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但有呪。
一心奉請佛說宿命陀羅尼(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但有呪。
一心奉請佛說吉祥菩薩陀羅尼(拜觀同上)
法賢譯。
前有偈讚。
一心奉請佛說慈氏菩薩陀羅尼(拜觀同上)
法賢譯。
但有呪。
一心奉請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呪(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䟦陀羅重譯
一心奉請陀羅尼經諸部要目(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瑜伽本經
五部
及四曼拏羅四印四眼一。
百二十護摩等
事要目。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大
王經(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深妙祕密金剛界三昧耶修
瑜伽金剛界大曼拏羅毗盧遮那一切
如來祕密心地真言羯磨三昧耶部
 供養部。
佛說一切如來真實大乘現證三昧大教
王經第一修習儀軌也。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中略念誦經(拜觀同上)
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臥起時印呪。
乃至
觀五出生一切金剛菩薩
及入壇灌頂等法。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金剛薩埵祕密修行念誦
儀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演頓證如來
功德祕要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經十八會指歸(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說十八會修行教法大意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三十七尊禮(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禮佛菩薩名號
懺悔發願
文。
一心奉請一切祕密上名大教王儀軌(拜觀同上)
此於瑜伽大部中略出。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解釋一切祕密上名義。
一心奉請吉祥平等瑜伽祕密觀身成佛儀軌(拜觀
同上)
中印沙門慈賢譯。
依經具明課誦法事
一心奉請吉祥平等門大王經略出護摩儀
(拜觀同上)
慈賢譯。
一訕底。
當作圓爐。
訕底。
此云息灾
二補
瑟致。
爐如半月
或作八角
補瑟致。
此云增益
嚩舍。
爐作四角
嚩舍。
此云敬愛
四阿尾左囉。
三角
阿尾左囉。
此云降伏
爐中一切物而
供養
各有呪印。
名為護摩。
護摩。
云火祭也。
一心奉請金剛菩薩祕密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三藏廣智不空譯。
毗盧遮那
來。
三密修持大印等法。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瑜伽修習毗盧遮那三摩地
(拜觀同上)
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禮佛五悔修供
心等法。
一心奉請不空羂索毗盧遮那佛大灌頂真言(拜觀
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灌頂真言
求成就法
能滅重罪
能生極樂
一心奉請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七支
念誦隨行法(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於彼經第七卷中略出。
有七呪
印。
一心奉請大日經攝念隨行法(拜觀同上)
一名五支攝念誦要行法
廣智不空譯。
五呪印。
一心奉請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一字奇特佛頂經後所附儀
軌同。
一心奉請瑜伽翳迦訖沙囉烏瑟尸沙斫訖羅真言
安怛陀那儀則一字輪王瑜伽經(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不出呪印。
皆指本部及餘部。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護摩儀軌(拜觀同上)
師子國沙門釋智藏譯。
護摩儀軌息灾
增益
降伏
四鉤召。
敬愛
一心奉請一字輪王佛頂要略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一字王根
本呪。
一字佛頂輪王念誦儀軌中根本呪同。
一心奉請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結壇等法。
四成就法
一心奉請阿閦如來念誦供養法(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初有偈總攝行法
後一一別出。
一心奉請金剛壽命陀羅尼念誦法(拜觀同上)
南天竺沙門金剛智不空譯。
報身佛從第
四禪
須彌頂。
一切如來請轉法輪
忿怒
摩地。
出降三世金剛菩薩
苦治大自在天巳。
次入慈愍三昧耶。
金剛壽命陀羅尼
令摩
醯首羅復還得蘇。
證得八地。
并說持誦之法。
一心奉請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
儀軌經(拜觀同上)
龍樹菩薩於持明藏略出
中印沙門法賢
譯。
大明成就分觀智成就分造㡧像分
 作曼拏羅法分護摩法分持誦法分。
一心奉請佛說觀想佛母般若波羅蜜菩薩經(拜觀
同上)
中印沙門天息灾譯。
有呪。
有觀門。
一心奉請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
圓義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般若一百八名。
陀羅尼
一心奉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道場念誦
軌(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第一明五菩薩
威德第二建立曼荼羅軌儀第三入道
軌儀第四釋陀羅尼文字觀行第五
陀羅尼觀想布字輪。
一心奉請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先有歸命二十八品頌。
次明
成就此法者。
須具四緣
一親真善知識
二聽
法經王。
三如理作瑜伽觀。
四隨法行修於奢
摩他毗鉢舍那。
一心奉請金剛蓮華心念儀軌(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先歸命禮普賢
乃至觀身如普
賢等。
一心奉請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為令菩薩不受勤苦安樂相應
妙方便速疾成就
故說。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三世成就極深法門(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同徧智譯。
三世
有毒。
令即證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觀想曼拏羅淨諸惡趣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觀事皆悉明備
一心奉請蘇悉地羯羅供養法(拜觀同上)
中印度沙門善無畏譯。
護身灑身塗地
萎華三摩灌頂結髮獻水。
乃至五淨等。
各有
真言手印三部或通或別之不同
一心奉請不空素心王經不空羂索陀羅尼
經(拜觀同上)
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第二唐北天竺
婆羅門李無諂譯。
成就尊者不空神呪功德
分成受持供養神呪分成就親見聖
觀自在菩薩分成畫像幀法分成就
使者辦事分成驅策僮僕使者
 成就吉祥瓶法分成策使羅剎童子
 成就使死屍伏藏分成就入󳼶女室
 成就眼藥分成就除鬼著病法分成就入
壇法分。
有地壇國壇民壇不同成就調伏
龍得自在分成就見不空羂索王法分成
就見如來法分。
第二譯十六品同
十七心印品。
沙門慧日翻二
十二印。
一心奉請瑜伽蓮華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觀自在門。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攝相大教王經
及聖觀自
菩薩念誦儀軌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導生極樂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
儀軌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中唯白衣大白
多羅根本四呪。
前數句與大悲呪同。
一心奉請大悲心陀羅尼修行念誦略儀(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文無呪。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如意瑜伽念誦法。
及觀自
如意菩薩瑜伽法要(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第二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先有偈及種種印呪。
次誦如意輪根本心隨心
三呪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如意念誦儀軌(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最後如意輪根本心心中心三
呪印。
與上二呪同。
一心奉請佛說如意蓮華如來修行觀門儀(拜觀
同上)
中印沙門慈賢譯。
亦止根本心心中心三
同上
後更有數珠身及解界等五真言。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瑜伽觀自在王如修行法。
金剛頂經觀自在王如修行法(拜觀同上)
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第二唐北天竺沙門
廣智不空譯。
初禮西方本尊
及至末後
常念
本尊
無有間斷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真言瑜伽觀行儀軌(拜觀
同上)
出大毗盧遮那成道經。
廣智不空譯。
觀成
本尊觀自在菩薩身。
修諸呪印。
觀行布字
法。
令巳身與本尊身。
如彼鏡像
不一不異
次思
四字義等。
一心奉請觀自在多羅瑜伽念誦法(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此依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
立行法。
明印等法皆七言呪。
一心奉請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儀(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明修普賢三昧
普賢身。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
念誦儀(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四佛
慈悲喜捨等。
普賢
身智。
一心奉請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經(拜觀
同上)
廣智不空譯。
先歸命禮普賢
乃至觀身
普賢等。
一心奉請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一品(拜觀
同上)
亦名五字呪法
廣智不空譯。
五字功德
及壇法畫像法。
一心奉請金剛超勝三界經說文殊五字真言
相(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阿囉跛左曩。
梵字
釋義
一心奉請大聖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一字真言有二。
三字真言有一。
五字真言有五。
六字真言有六加持灌頂
真言菩提莊嚴成就真言大聖曼殊室利
菩薩讚歎前後無文梵字
一心奉請五字陀羅尼頌(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略出修行五字真言祕密法。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文殊師利菩薩儀軌供養
法(拜觀同上)
不出譯人名。
先明種種法。
最後五字陀羅尼
一心奉請佛說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持誦𦦨鬘德迦明王
真言儀軌
共有十分
一心奉請無能勝大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先明能破邪法。
能壞魔
軍。
救護饒益有情
息灾消毒
一心奉請無能勝大明心陀羅尼經(拜觀同上)
法天譯。
成就一切吉祥事業
消除眾罪。
壽命
長。
遠離眾病。
一心奉請大虗空藏菩薩念誦法(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薄福修之
罪滅福生大悲智
凡財聖寶
利益無量
一心奉請大威怒烏芻澀摩儀軌(拜觀同上)
廣智不空譯。
經部大威烏樞瑟摩名同
一心奉請甘露茶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拜觀
同上)
廣智不空譯。
明印呪觀門。
一心奉請不動使者陀羅尼祕密法(拜觀同上)
南天竺沙門金剛菩提譯。
使者即遮那化
身。
能滿種種願。
及證無上菩提
一心奉請佛說聖寶神儀軌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明求者得大富
饒益
情。
成就牟尼一切事。
一心奉請曼殊室利呪藏中校量數功德經。
及佛
校量數珠功德經(拜觀同上)
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第二唐迦濕蜜羅
沙門寶思惟譯。
展轉校量相於菩提子
外道死子樹下重生第二出天
息灾新譯文殊根本儀軌經中。
一心奉請文殊所說最勝名義經(拜觀同上)
西夏沙門金總持等譯。
此與經部佛說
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祕密一切名義三摩地
分相同。
最初歸命文殊金剛手。
似即觀彼
經以成行法。
故入儀軌中。
一心奉請聖妙吉祥真實名經(拜觀同上)
土蕃沙門釋智慧譯。
前有文殊菩薩菩提
心願文。
中明五智勇識真實名句。
後有文殊
百八名讚。
文殊讚。
哀請攝受發願偈六波
羅蜜偈迴向文呪。
一心奉請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拜觀同上)
元翰林學士安藏譯。
有二十二像。
每像有七言
四句
後有結偈真言
一心奉請佛說一切如來輪王一百八名讚經(拜觀
同上)
宋北印度沙門施護譯。
純偈讚無呪。
一心奉請讚揚聖德多羅菩薩一百八名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天息灾譯。
前後皆有偈。
持者亦
得生極樂
一心奉請七佛讚唄伽陀(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七佛彌勒
迴向
讚。
梵語
一心奉請曼殊室利菩薩吉祥伽陀二種(拜觀同上)
二種皆宋中印沙門法賢譯。
梵語
一心奉請佛說文殊師利一百八名梵讚(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先有偈。
次梵讚十九節。
一心奉請金剛菩薩一百八名梵讚(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共二十會純是梵語
一心奉請佛說觀自在菩薩梵讚(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八讚皆梵語
一心奉請多羅菩薩梵讚(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一心奉請犍椎梵讚(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天譯。
一心奉請八大靈塔梵讚(拜觀同上)
西天戒王製
中印沙門法賢譯。
一心奉請三身梵讚(拜觀同上)
法賢譯。
此讚皆純梵語
一心奉請菩提心戒儀(拜觀同上)
普賢瑜伽金剛阿闍黎集。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
不空譯。
先歸命。
次供養次懺悔
三歸
次受
菩提心戒
五法
偈頌長行兩番明之。
偈頌
中五法各有呪。
長行後列五佛名以大菩提
心受普賢金剛職。
為秉密教受持之本。
一心奉請瑜伽集要𦦨口施食儀起教阿難陀緣由
(拜觀同上)
結集人名
一心奉請瑜伽集要𦦨口施食儀軌(拜觀同上)
結集人名
一心奉請金剛瑜伽金剛薩埵儀軌(拜觀同上)
結集人名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唐玉華沙門釋玄奘譯。
初分緣起品第一。
鷲峯
四眾菩薩俱於師子座上。
佛自敷尼壇
結加趺坐
入等持王妙三摩地
起定。
十方
毛孔
無數光。
照大千界。
乃及十方一切
剎。
遇斯光者。
必得菩提
又演常光。
廣長舌
色光現寶蓮華
化佛般若
聞者必得菩提
復入師子遊戲等持。
令此大千十方剎。
六種
動。
惡道離苦
生人天。
同來佛會
佛現本色身。
此界有情
悉皆覩見。
諸天散華成華臺。
量等大
千。
此土莊嚴猶如極樂
又從面目放光十方
土。
彼此有情
互得相見
十方諸剎大菩薩
奉佛命。
千莖金色蓮華
佛受諸華
散名土。
華臺諸佛。
說大般若
必得菩提
此界猶如眾。
世界普華如來淨土
學觀品第二。
佛告舍利子
菩薩欲於一切法
覺一切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
謂以無所得而為
力便。
能滿六度
要言之。
出世法
但有名。
不可得
菩薩於名所名。
無所得
以不觀見
無執著故。
如是智慧
聲聞智慧可比
以能
勝事故。
聲聞如螢。
菩薩如日
從初發心乃至
菩提
常與二乘
作真福田
巳報諸施主恩。
相應品第三。
謂與一切蘊處界乃至無上菩提
空相應故。
般若波羅蜜相應
不見若相
若不相應
善立有情於涅槃界。
不得便
惱伏滅。
菩薩護念
有罪業。
轉現輕受。
不見
諸法與空相應。
不見空與諸法相應。
畢竟不起
慳貪犯戒忿恚懈怠散亂惡慧障礙之心。
六度
任運現前
無有間斷也。
轉生品第四。
舍利弗問。
般若菩薩
何處生此。
此生何處
佛答之。
比丘淨衣獻佛
無上
心。
佛為授記
有無有情
願生十方淨土
亦記
之。
讚勝德品第五
舍利目連迦葉善現等。
同讚菩
般若
佛印成之。
現舌相品第六
佛現廣長舌放光照諸剎。
菩薩
諸天雲集供養
化成臺葢。
徧覆佛土
遂有悟無
生忍授記成佛者。
教誡教授品第七。
菩薩但有名。
般若有名
假名生滅
不在內外中間
菩薩一切法
名假法假教授假。
應正修學
菩薩一切法
無分別能修六度
乃至三智
善達實相
復次
名假施設
法假施設
如實覺。
不著乃至不著
方便善巧
一切法無所有。
能著所著著處
不可得故。
佛問即色等是菩薩否。
離色等是
菩薩否。
善現答之。
諸法不見法界
法界不見
法。
諸法不見諸法法界不見法界
非離有為
無為
非離無為施設有為
心不驚不恐不怖。
亦不沈沒
亦不憂悔
勸學品第八。
舍利弗問頂墮。
答言
無方便善巧
三解脫而起想著。
是為順道法愛
宿食
患。
善現又言。
菩薩若學般若
則為遍學三乘
三乘法皆得善巧
無住品第九。
菩薩應以本性空。
一切法
作此
觀時
一切法
無行處。
是名無所攝受三摩
地。
般若行相品第十。
何者般若自性
乃至自性
相亦離相自性
自性亦離自性相
菩薩應如
是學便近一切智得身語意清淨
清淨
墮胎生。
不生惡趣
乃至菩提
不離佛。
若於
色住想勝解。
便於色作加行
加行故。
能解
生老病死當來苦。
譬喻品第十一。
善友之相。
雖說一切法不可得
而勸依此法。
勤修善根
不令回向二乘
唯令證
一切智智。
菩薩品第十二。
菩提不生。
薩埵非有。
故無句義。
菩薩句義。
如空鳥跡句義。
幻事等句義。
摩訶薩品第十三。
大有情眾而為上首
大乘品第十四。
不擐功德鎧。
是為擐大乘鎧。
一切法自相空故。
大乘品第十五
大乘品第十六。
菩薩住此三世平等相中
勤修一切智智。
無取著故。
速得圓滿
隨順品第十七。
若大乘。
般若
其性無二
無分
別故。
無所得品第十八
觀行品第十九。
色等皆入不二無妄法數
無生品第二十。
非於無生法中。
見有六趣受生
差別
非於無生法中。
見有諸佛證無上菩提
妙法輪。
無量眾。
但隨世間言說施設
至於
不生法起不生言。
此不生言亦不生。
學道品第二十一。
以有所得而為方便
三輪
行施者。
名為世間三輪清淨
以大悲為上首
所修施等。
普施有情
於諸有情
無所得
雖於
一切有情
同共回向無上菩提
而於其中不見
少相
都無所執而行施等。
出世間波羅蜜
多。
菩薩聞說般若
無疑惑。
亦不迷悶
當知
如是住。
不離大悲著意。
有情等非有故。
意亦非有。
天帝品第二十二。
如來之心。
一切法無所
住。
亦非不住
諸天品第二十三。
諸天子。
竊作是念。
諸藥
叉等。
言辭呪句。
雖復隱密
尚可知。
尊者於此
般若
雖以種種言詞顯示
而我等輩竟不能解
善現告言
我曾於此
不說一字
汝亦不聞。
當何
所解。
受教品第二十四。
信受人。
終不以空不空
別色等。
不以等分別空不空
散華品第二十五
般若品第二十六。
菩薩一切法不見
生若滅等而學般若
則能成辦一切智智。
以無
所學無所成辦為方便故。
般若品第二十七歎眾德品第二十八
攝受品第二十九
較量功德品第三十。
不以相好身。
說名如來
但以一切智智。
說名如來
一切智智及相好
設利羅。
皆以般若根本故。
是故書經福多。
一切善法
皆從般若出生故。
十方有情
發心定趣無上菩提
而由遠離甚深般若方便
善巧
多分退墮二乘地中
依因般若大呪王故。
一切勝因勝果
出現世間
隨喜回向品第三十一。
菩薩修行六度
供養佛。
宿植善根
久發大願為諸善友攝受
善學諸法自相空義
能於所緣事。
一切法
不取相。
而能發起隨喜回向無上菩提
復次
應為新學菩薩宣說般若
乃至一切法自相
義。
以雖有少分信敬愛樂
而聞巳尋皆忘失。
恐慴
毀謗故。
般若品第三十二。
菩薩如是想。
般若
一切法合。
般若一切法不合
是俱棄捨般若
遠離般若
般若品第三十三
信解品第三十四。
此品共一百三卷
一切
法互攝互融。
清淨品第三十五
不著相品第三十六。
於此般若
取名取相。
般若
或恃此般若而生憍慢
不能證得實相
般若若人住如所說甚深般若
即為守護
切求便欲害。
終不能得。
若欲守護
無異欲護虗
空。
般若相品第三十七。
六齋日。
讀說般若
天來聽。
獲勝功德爾時諸天散華慶慰
唱言
今見第二妙法輪。
佛告善現。
如是法輪
非第
一轉
第二轉。
波羅蜜品第三十八
難聞功德品第三十九
魔事品第四十
佛母品第四十一。
由不緣色等故而生於識。
不見色等故。
不思議等品第四十二
辦事品第四十三眾喻品第四十四
真善品第四十五趣智品第四十六
真如品第四十七。
諸天言。
經作是說。
色等即是
一切智智。
一切智即是色等。
若色等真如
一切智智真如。
一切法真如
一真如。
無二
無別
無窮盡
菩薩品第四十八
不退轉品第四十九。
菩薩如是實知異生地
乘地。
菩薩地
佛地
於諸法真如無分別
以無
所得方便
若無利義。
終不發言
觀視他好
長短
平等憐愍而為說法無生忍
名不
退轉
遠離二乘地。
決定退捨
退轉故。
名不退
轉。
方便第五十。
如然燈。
為初𦦨能燋炷
為後
𦦨能燋炷晝時入三三摩地。
若有增益
彼夢
中入亦有增益
願行第五十一
殑伽天品第五十二。
天女菩提記。
善學第五十三。
如堅翅鳥飛騰虗空。
自在
翔。
久不墮地
雖依空戲。
不住空。
不為空之
拘礙
分別第五十四巧便學品第五十五
願喻品第五十六堅等讚品第五十七
囑累品第五十八無盡第五十九
相引品第六十
多問不二品第六十一。
若時菩薩思惟色等。
是時便能增長所種善根
便能圓滿波羅蜜多。
便能證得一切智智。
菩薩
不見有法可於其
中而起執著安住般若一切白法
根本
若退般若則為退失一切白法甚深
若。
隨所行處
餘善皆從。
所至處。
餘善皆至
 般若御者
餘善法。
行於正道
一切智
智諸無生道。
聲聞道。
獨覺道。
菩薩道。
自利
利他道。
一切智智道
不住生死及涅槃
是菩
甚深般若能為大事
示現道相令
薩知。
速證一切智智善寂慧佛留化半劫
佛事
應信諸法皆如變化善現問。
一切
但有名相
菩薩為何事故
菩提心。
勤苦
行。
言以一切法但有名相
施設
名相性空
諸有情類。
顛倒執著
生死不脫
是故菩薩發心
行行
得一切相智。
三乘法。
度脫出生死。
入涅槃界。
而諸名相無生無滅。
亦無住異施設
可得一切智
二乘
道相智。
菩薩
一切
智。
如來不共妙智佛言。
我依世俗
言說
示。
不依勝義
勝義中。
語言路。
實說品第六十二。
佛言。
譬如良田種樹
是人
不見樹根莖枝葉華果受者。
種樹巳。
守護
得生長。
眾人受用
愈疾獲安
菩薩
如是
不見有情佛果
而為有情求趣菩
提修滿證入。
諸有情。
受用佛樹
饒益者。
惡趣苦。
饒益者。
生人天中
饒益者住三乘
果。
諸有情。
成佛巳。
復用佛樹葉華果。
有情
雖作如是饒益事。
而都不見真實
情得涅槃者。
唯見妄想眾苦寂滅
巧便品第六十三遍學道品第六十四
漸次品第六十五
無相無得品第六十六。
何故無所得者皆無差
別。
佛言。
不得布施
不得施者。
不得受者。
得所
施。
行布施。
乃至不得一切佛法
得無上菩
提。
菩薩行是無所得般若
魔及眷屬
所不能壞。
無襍法義品第六十七
功德相品第六十八。
譬如化佛
所化眾。
不分破壞法相
而能如實安立有情
住所
住。
雖於有情及法。
無所得
而令有情
解脫
顛倒執著世俗安立
不依勝義
勝義
諦中。
不可說有因果差別
問。
若依世俗安立
果。
不依勝義者。
愚夫異生。
三乘果。
佛言。
愚夫
異生。
不如實知世俗諦及勝義諦。
聖道
無修。
焉有聖果
聖者如實二諦
得有聖果差別
薩自於諸無所執著
亦能教他於法無所
著。
無執著故。
一切法皆得無礙
法平品第六十九。
云何一切法善達
相。
如佛所變化者。
不行於貪等。
乃至不行於道
果。
一切法無所行。
是謂善達諸法實相
法性都無分別一切法如夢幻等。
所化
有情住在何處拔濟令出。
佛言。
住在名相虗妄
分別
拔濟令出。
是客。
是假雖教安無相
中。
不令其墮二邊執。
謂此是相。
此是無相
以諸法中無少實事
是故無相方便
能圓
滿般若等諸善法
亦令他滿。
不可動品第七十。
善現言。
若有情及施設皆不
可得。
為誰修般若
佛言。
實際為量。
故修般若
安住有情實際中。
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
如來出世
若不出世
常住
終無改轉
無我等。
況有色等。
諸法諸
趣。
生死解脫
唯依世俗
假說為有。
嚴淨佛土品第七十二。
十惡麤重
五分不清
淨。
六蔽離三十七品等
小乘果證
起色等想。
名麤重
遠離是巳。
自行施等。
教他亦爾。
持此善
果。
諸有情。
平等共有
迴向所求。
嚴淨佛土
淨土方便品第七十三。
如來正定聚。
為利
有情
由故思願傍生身。
不為傍生過失所染
引發神通
遍觀空方便善巧
若離神通
鳥無翅。
無住自性品第七十四。
有情不盡空理。
造諸業。
三塗
生人天。
不動生上二界
無漏得二乘果。
若自法性
自相皆空。
或入菩薩地
或證佛菩提
勝義瑜伽品第七十五。
有為法
無為法不可
得。
無為法
有為法不可得
有為無為平等
法性名勝義。
無動法性品第七十六
常啼菩薩品第七十七。
往昔精進
空中聲。
行。
有佛現。
為說五百踰繕那。
妙香城法涌菩
薩。
常啼遂行
賣身
帝釋化少婆羅門
買其髓血。
剖心
長者女。
宿善根力
止之。
父母
同往
妙香城。
見法涌。
法涌菩薩品第七十八。
法涌說諸法實性皆不
動。
種種喻。
入定七日
長者女及常啼皆七日
坐臥
求水洒淨。
魔隱其水。
乃剌血用之。
化作
栴檀汁。
七日
涌出定說法。
結勸品第七十九。
向善現結勸。
次囑阿難
以上四百卷
第一分。
第二
緣起品第一歡品第二。
欲疾證一切智智。
成就無量功德
當學般若
若學般若
天人歡喜
 觀照品第三。
一切法自相空。
不觀一切法
若合若散。
不作是念。
我行般若
不行般若
亦行
不行
非行非不行。
不為布施
不為平等性。
相應
則能安立無量有情於涅槃界。
不得
便。
菩薩護念
諸天擁護
苦報轉輕。
不離
無等品第四。
舍利目連善現飲光滿慈。
菩薩般若
佛印成之舌根相品第五
佛現
舌。
量等大千
光照十剎
菩薩諸天來供。
供具
成臺。
上有寶葢
大眾無生
得佛記善現品
第六入離生品第七。
善現言。
無方便善巧
六度住三脫門。
退墮二乘地。
是名頂墮勝
軍品第八
由勝解力
思察一切智
不以非相
方便行相品第九幻喻品第譬喻
品第十一斷諸見品第十二六度彼岸
第十三乘大乘品第十四無縛品第
五三摩地品第十六念住地品第十七
 修治地品第十八出住品第十九超勝
第二十無所有品第二十一隨順第二
十二無邊品第二十三遠離品第二十
四帝品第二十五信受品第二十六
 散華品第二十七授記品第二十八攝受
品第二十九窣堵波品第三十。
般若者。
自他貪等刀仗
大明呪等。
書經功德
勝於
供設利羅福生品第三十一功德第三
十二外道品第三十三天品第三十四
 設利品第三十五經文品第三十六
 隨喜回向品第三十七大師品第三十八
地獄品第三十九。
舍利子問。
信解者。
何處
來。
佛言。
十方法會清淨品第四十無
標幟品第四十一不可得品第四十二東
北方品第四十三魔事品第四十四不和
品第四十五佛母品第四十六示相品
第四十七成辦品第四十八船等喻品第
四十九。
海船破。
不取所依則溺死
能取所依。
彼岸初業品第五調伏貪等品第五
十一真如第五十二。
六千菩薩
阿羅漢
此由不攝受般若
遠離方便善巧
大鳥無翅
 不退轉品第五十三轉不轉第五十四
 甚深義品第五十五。
依此無增減無所有為
方便
修行般若
由此為門。
集諸功德
便證菩提
如𦦨燋炷
非初非後。
不離初後夢行品第五
十六願行第五十七。
佛告善現。
菩薩修行
施等。
諸有情。
大願殑伽天品第五
八。
天女習近第五十九。
觀色等空。
心亂
見法
不作證。
未入定位
繫心所緣
入定時。
不繫心於境。
不退施等。
不證漏盡
壯士曠野
堅翅度空增上慢品第六十
 同學品第六十一同性品第六十二。
內空
菩薩同性
住此中學。
名為同學無分別品
第六十三堅非堅品第六十四實語品第
六十五。
苾芻授記
般若付囑慶喜
現不動
國。
大眾見。
又現舌相。
再囑慶喜無盡品第
六十六相攝品第六十七。
六度互相攝取
 巧便品第六十八。
般若轉輪王
一切善法
行隨至樹喻品第六十九菩薩品第
親近品第七十一遍學品第七十二
 漸次品第七十三無相品第七十四。
以不
法界相故。
得有初地乃至十地
得有異熟神通
六度等法。
由離諸相無漏心力
無相無作
中。
圓滿一切功德襍品第七十五眾德
相品第七十六善達品第七十七實際
第七十八無闕品第七十九道士第八
十。
佛告善現。
一切法
菩薩道。
不學一切法
不能一切智智。
一切法
畢竟空。
不應
執著
於諸法。
無厭倦。
諸有情。
心行差別
如實了知
但是虗妄所執。
方便善巧
教令遠離
所執。
修諸善行
然勿恃此而生憍逸自他
三種麤重
能淨佛土正定品第八十一佛
品第八十二無事品第八十三實說
第八十四空性品第八十五。
若有情自知
法本性空
則佛菩薩不現神通希有事。
一切
世出世。
有聲聞化
獨覺化。
菩薩化。
如來
化。
有煩惱化。
有諸業化。
乃至非實有法
名為涅
槃。
是故可說涅槃非化。
一切法
先既非有。
亦非無。
自性常空。
不應驚怖以上七十八
卷。
與初分品有開合
文略義同
無常啼法涌
二品
三分
緣起品第舍利子品第二善現品第三
 天帝品第窣堵波第五稱揚功德
品第六佛設利品第福聚第八
 隨喜回向品第九地品第十歎淨品第
十一讚德品第十二陀羅尼品第十三
 魔事品第十四現世品第十五不思議
品第十六譬喻品第十七善友品第
八真品第十九不退相品第二十空
相品第二十一殑伽天品第二十二巧便
品第二十三學時品第二十四見不動品
第二十五方便善巧品第二十六慧到彼
品第二十七妙相品第二十八施等品
第二十九佛國品第三十宣化品第三十
一共五十九卷
第二分開不同
亦無
常啼法涌二品
四分
妙行品帝釋品供窣堵波稱揚
德品福門隨喜回向品地獄品清
淨品讚歎總持魔事現世
不思議等品譬喻天讚真如
不退相品空相深功德品殑伽
天品魔事善友天主品無襍
無異迅速品幻喻品堅固散華
隨願品共十八卷
深功德品說夢覺
義最明暢
隨順品與初二三分不同
第五
善現品天帝窣堵波神呪品設
利羅品經典回向品地獄品清淨
不思議品魔事真如甚深
 船等喻品如來不退品貪行品
 姊妹品夢行品勝意樂修學品根
栽品付囑品見不動佛品共十卷
第六
緣起品。
佛住鷲峯
比丘菩薩天龍鬼神俱。
面門
出光。
無邊界。
十方佛所菩薩來集通達品。
一法通達一切法顯相品。
地水火風
相。
甚深般若亦復如是法界品。
佛告最勝。
薩學深般若
妙慧故。
通達法界
即是虗妄
性。
不變異性
法真如。
但可智知。
非言能說
 念住品。
菩薩行深般若
心正無亂
修身受心
法念住。
如來德威法性品。
無價珠。
淤泥
不為所染
依此法性
修習善根具足方便
大悲願力
不捨有情
遠離一切虗妄分別
心得
清淨
深如大海
一一行中。
眾行故。
生淨佛土
不為胎汙平等現相無所得
 證勸品顯功德品現化陀羅尼
 勸誡二行讚歎付囑品。
十事
書寫
供養
施他。
諦聽
披讀
受持
廣說。
諷誦
思惟
修習八卷
第七曼殊室利
佛在祇園
比丘菩薩俱。
文殊見佛。
舍利子
無緣慮女。
共歎聞說沈沒驚怖者。
巳住不
退轉
佛印初學不思議定
如初學射
久習
成就
不復作意又一相莊三摩地
謂不動
法界
念一如來
即為普觀三世諸佛二卷
寶積第四十六會相似
第八那伽室利分
佛在祇園
吉祥入城。
吉祥問答
無能勝讚
之。
吉祥入海喻定。
善思菩薩變動大千
不能
令出。
後從定起。
雨諸香華
向佛歸命
善現舍利
入定
起定入城。
現化一女人。
世尊
妙吉
祥曰。
彼女所斷我見
非我見。
是故如來說名
我見
世尊說頌
如星翳燈幻。
露泡夢電雲。
於一
有為
作如是觀一卷
九能斷金剛分
六譯金剛般若相同。
第十般若理趣
佛在摩醯首羅天王宮。
八百萬菩薩俱。
種種
如來相。
種種理趣深妙法。
最後遍照如來
之相。
三神呪。
一一告金剛手。
受持功德
一卷
與密部實相般若相似。
而呪不同
第十一布施波羅蜜多分
佛在祇園
比丘俱。
舍利子
為諸菩薩說。
方便行布施。
隨喜回向所引善根
如月
日如吠瑠璃寶。
常於有情
作大饒益
真金
日月
如商主。
善士
觀諸法若順若違。
能助
一切智智。
菩薩
不應二乘相應作意
善根
普施一切
令脫惡趣生死眾苦
佛言菩
初心
勝於二乘後心
菩薩不退心力
於餘神
力最為無上五卷
第十二淨戒波羅蜜多分
佛在祇園
比丘俱。
鶖子戒度
若住二乘
意。
是名非所行處
是名菩薩犯戒
隨所修六
用大為首
發起隨順迴向一切智相應
之心。
是名具戒菩薩五卷
第十三安忍波羅蜜多分
滿慈言。
聲聞唯為捨棄自身煩惱
名為少分安
忍。
菩薩欲度無量有情
名為具分安忍
菩薩
菩提
應修其心。
與地水火空等
六度
一切智智。
相應作意
為行自行處。
一切惡魔
不能得便一卷
第十四精進波羅蜜多分
佛在祇園
比丘俱。
滿慈問精進
佛言。
初發心時。
若身若心。
先應為他作饒益事。
如僕任主。
不應
自在
諸有所為
皆隨主欲。
亦如馬寶
回旋去住
遲速任人
又常勤修六度二十空等能為難事
  一卷
第十五靜慮波羅蜜多分
佛住鷲峯
比丘俱。
鶖子問。
何方便安靜慮
言。
漸次四禪
五通
降魔成覺
又雖觀入四
禪四定。
不味著。
不襍染。
一切法不可得
而不
一切智
鶖子言。
欲界
圓滿一切智智。
無色界無此用起二乘作意
名散亂
隨所集
一切善根
迴向趣求一切智智。
心定又上
二界身心二卷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
佛在竹林白鷺池。
比丘一生所繫菩薩俱。
勇猛
甚深法要
非伹耳聞
不放逸
精進修。
了知
諸惡
自他俱利
方為果也於正法
起異解非聞法也。
法義顛倒解非正修也。
無順忍。
不應微少善根一切法
無所
行。
一切法皆是顛倒之所等起。
無所行。
般若付囑五百上首菩薩及善勇猛
微笑
放光
大千有情
相見
天龍鬼神
香供養。
讚歎神力
無數菩薩
無生忍
無邊有情
發無
上心八卷
一心奉請放光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西晉于闐國沙門羅叉共竺叔譯。
九十品。
與大般若第二分同。
有常啼法上則不同
一心奉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姚秦三藏沙門鳩摩羅什僧叡譯。
共九十品。
暢於放光
一心奉請光讚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二十一品。
同上經。
文來未盡
一心奉請道行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後漢月支沙門支婁迦讖譯。
三十品。
與大般
四分同。
有常曇無竭菩薩事。
一心奉請小品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共二十九品。
與道
行同。
一心奉請佛母出生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共三十二品。
暢於道行
一心奉請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中印沙門法賢譯。
佛母三十二品之攝
頌。
一心奉請大明度無極經(拜觀同上)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共三十品。
略同道行
一心奉請摩訶般若波羅蜜鈔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曇摩蟬共竺法念譯。
十三品。
道行而文來未盡
一心奉請天王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陳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與大般若第六
分同。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蕭梁扶南國沙門曼陀羅仙譯。
與大般若第七
會同
又入寶積第四十六會。
一心奉請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亦與大般若
會同
一心奉請佛說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衛經(拜觀同上)
一名決了諸法如幻三昧經。
劉宋沙門翔公
譯。
與大般若第八會同
一心奉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同名三譯。
有姚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有元
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分作十二分
有陳
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般若九會也。
一心奉請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同上經。
一心奉請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同名二譯。
有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亦同
上經
唐玉華沙門釋玄奘譯。
即第九會
出。
一心奉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仁王護國
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唐北天竺沙門廣智不空譯。
第二姚秦天竺
沙門鳩摩羅什譯。
序品。
佛在鷲峯
初年八日
大寂靜妙三摩地
毛孔放光
十方菩薩
集觀如來品。
說護佛果十地行。
觀身實相
觀佛亦然菩薩行品。
二諦品護國品
不思議品奉持金剛手說呪囑累品。
一心奉請佛說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告鶖子
般若相應行
者。
諸法如實了知
諸有所作。
一切相。
即能圓
滿六度
又當斷大種疑惑
一心奉請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鷲峯
須菩提
般若波羅蜜經。
三乘法。
聚集攝受
平等如一
一心奉請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拜觀同上)
施護譯。
佛在鷲峯
帝釋說。
般若無邊
又說
頌說呪。
一心奉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拜觀同上)
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文簡義顯
佛說也。
一心奉請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上同本。
一心奉請佛說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拜觀同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上同本。
有序流通
舍利觀音
觀音說畢。
出定印可
一心奉請無量義經(拜觀同上)
蕭齊中天竺沙門曇摩陀耶舍譯。
德行品。
莊嚴菩薩讚佛說法品有一法門。
能令速成
菩提
無量義從法生
為實相十功德
品此法華之前也。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拜觀同上)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真法界
非一
三。
華嚴既彰。
法華斯顯
華嚴無始終。
無一多。
彼此
法華者。
從一現三。
全開方便
三入一。
方便
方便七度
前佐六主
後引三伴。
佛法
靈機
棄圓執而入尖叉
還成圓相
妙中之妙。
以輔華嚴
即是華嚴也。
序品。
入定放光
彌勒問。
文殊以往知今方便品。
一之開三也。
究竟
方便
三之合一也。
方便究竟
不用方便
不慈悲矣。
不知方便
聖人無慧矣。
隨順請發
方便之通。
執我成退者方便之滯。
退之而後進。
退亦佳矣。
大事因緣
顯現也。
開示悟入佛之
知見
開方便示究竟
方便究竟譬喻
品。
一切諸經。
譬喻說。
法華之喻。
且以名其篇。
火宅之喻三界
三車之喻解脫
白牛之喻佛機。
大哉靈心
智慧能發。
舍利自知作佛。
小小
信解品。
一人唱則眾人和。
空生旃延飲光
采菽說窮子喻。
親切玲瓏
更與作字。
名之為
兒。
一脈源之妙境藥草喻品。
根教懸殊
各適機用授記品。
迦葉四人當作佛化
城喻品。
大通智勝十六王子故事
表出前相。
明引今日之機。
圓復偏。
復圓
比丘聽法於沙
彌。
梵王弗及童子
是則名為佛法現前
 五百弟子授記品。
滿慈本相
菩薩境。
如來
出。
羣從皆興。
更有何人不解事者乎。
自有神珠
將無忘却授學無學人記品。
阿難弟也。
羅睺
子也。
遠暎提婆耶輸。
得佛記。
水中月
先呈
楊柳樓臺也法師品。
瓔珞銜飛。
鏡燈步入
藥王
通八萬大士
去泥純水
終有其時
寶塔品。
玲瓏
玲瓏
玲瓏
玲瓏
何處
來。
本無去住
有誰凡聖
能印主賓
生耶死耶。
耶二耶。
情量既空。
光明自在
必謂用願力以徵
信於十方
淺之乎測多寶也。
三變淨土
移置
天。
佛無虗言
得無實境會耶提婆達多
品。
不以龍女名篇
順逆剛柔
都圓法界
男子
欲終。
女子記之始。
豈徒捷於天王如來
不同
大智舍利
泠泠一遇
法會儼然
願與無量
女人
同斯勝相也持品。
中銜女記。
不以名篇
愛道耶輸。
不枉一生遭際
六千根器
頓入圓宗。
經歷劫數而後成。
將無見笑龍王少女
殷勤開導
行有嬰兒
巨力承當
猶非全局
來之語默超超安樂行品。
三立制。
第一
制心。
保法封畺
佳子弟
一疑初泯。
諸品圓成
妙妙中不妨規矩也。
嗚呼
輪王一珠
能者得之
 從地涌出品
下方虗空
恒沙大士
飛來擁護
迥出常情如來壽量品。
少子老。
理非顛倒
頓顯全身
齊彰本迹。
前來伎倆
誑汝小兒
妙藥
神醫
一靈方便分別功德品。
聞經不以耳。
說經不以口。
心領神悟
六根皆靈。
不妨現出
長。
仍自圓成一際隨喜功德品。
測量深深
成淺悟。
圓明淨體。
寧受揩摩
暎入一光
便非兩
境矣。
飛虎將軍得得來。
雙旗拂露笑容開。
一心
環抱成知巳。
永作君王闕下才法師功德品。
千二八百。
有說皆非。
利鈍略陳
中涵妙用
六根
不動。
豈有心。
強作籌量
真金黃葉常不輕
菩薩品。
一行圓成
萬緣退聽
不期而到。
誰測其
機。
大悲體同。
慧命無二
無邊凡聖
早當信入
者也如來神力品。
華開處處。
月照人人
略繪
一圖
如聆滿曲。
至今猶在
從古如然
好自護持
莫孤良遇囑累品。
不獲巳而交代排場
 藥王菩薩本事品。
斷常兩見
深悞佛機。
滅盡
燈。
方開眾竅
無生境界。
所作皆從。
絕不以常
情測也妙音菩薩品。
勝劣遠近
何常之有。
平佛現。
理極同然
法法現身
真機妙遇觀世
菩薩普門品
無盡意說十四無畏
三十二
應。
妙智力。
救世間苦。
一切音皆從。
一切觀普
入。
神通一際
卓然成家陀羅尼品。
大士神天
呪力擁護莊嚴本事品。
第七波羅蜜
法界
事有精麤
一入全真
大醒昏夢。
不妨
魔印以助顯佛機。
豈有佛心而能除魔事者
哉。
美女神通
三乘說法
二七與二。
方便也。
量劫前善知識
至今猶誦法華經普賢菩薩
勸發品。
本從法界流。
還歸法界
華嚴全境。
浺瀜
到處現身
威德上。
珠穿九曲
貢入明
堂。
寶鼎天衣
泠泠入位。
豈徒忉利兜率
受天
女之迎。
直可與毗盧善財
無遮之會。
永諧本
願。
不隔心期也。
一心奉請法華經
及添品妙法蓮華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第二隋北天竺
闍那崛多達摩笈多譯。
藥草品中。
迦葉
問答
及生盲喻。
五百受記中。
有入海取寶喻。
法師品為藥王如來品。
寶葢王及千子與善
太子法供養事。
一切呪翻梵成華。
囑累品在
最後
其隋譯全依什師譯。
但添藥草後生一喻
耳。
陀羅尼品在二十一。
囑累在後
提婆合入寶
塔。
止二十七品。
一心奉請薩曇芬陀利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拜觀
同上)
芬陀利經即寶塔提婆二品別出。
西晉錄。
門品
什師譯文
闍那笈多譯頌。
頌既補入全經
此為重出
一心奉請法華三昧經(拜觀同上)
劉宋枳園沙門釋智嚴譯。
眾會欲問佛。
佛放
口光徧十方
即不現身相。
眾入三昧觀之。
不可
得。
羅閱王辨通。
及女利行等來。
佛從地湧出。
蓮華上。
遂與問答
諸女出家
王亦出家得記。
一心奉請廣博嚴淨不退法輪經。
不退法輪
經。
阿惟越致遮經(拜觀同上)
劉宋枳園沙門釋智嚴寶雲譯。
第二北凉
錄。
安公梁土譯。
竺法護譯。
文殊舍利
十方
供佛
集諸菩薩祇園
請轉不退輪。
四果
聞支佛密義
令眾捨離諸想。
諸羅作成就五
逆。
滿足五欲遠離正見密語
驚疑
文殊
之。
佛現舌相。
說聞經不退轉記。
波旬入會
佛密
語遣之。
眾騰疑。
解釋
次有三菩薩來。
自稱
如來
一稱世尊
一稱是佛。
眾又疑。
佛又釋
眾偈讚。
阿難功德
師子童女比丘尼居士
發心受持
捨離女身
一心奉請大薩遮尼犍受記經。
菩薩行方便
神通變化經(拜觀同上)
元魏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第二劉宋中天
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序品。
佛住鬱闍延城。
王園
眾中殊勝相問疑品一乘品。
二種十二行。
能發菩提
布施方便
各十二
種妙行。
如來十二勝妙功德
佛國土。
為利
眾生
示十二濁。
唯一乘。
分別三詣嚴熾
王品。
大薩遮往詣也王論品。
薩遮為嚴熾說
聖王小王法請食品
王請薩遮問罪
品。
王問智人亦有罪否。
薩遮次第諸人過。
王過及自如來無過功德品。
薩遮為王。
如來相好慈悲念處。
三不護。
一切種智
十自
在。
三十七品。
十力
四無所畏
十八不共及常無
盡法身詣如來品。
兩來佛說法品。
舍利
弗與薩遮論見佛聞法事
佛發其迹授記
 信功德品。
宋譯缺王論。
如來功德亦略。
一心奉請金剛三昧經(拜觀同上)
北凉錄。
序品。
佛在靈山
一味真實法。
即入
金剛三昧
阿伽陀比丘偈讚無相法品。
佛起
定。
更說一味法。
解脫菩薩請為末世眾生
宣說
一味無生行品。
心王無生忍義本
覺利品。
無住轉入菴摩羅義入實際品。
菩薩問答真性空品。
舍利弗問答如來
藏品。
梵行長者問答總持品。
地藏問答
囑阿
難受持。
一心奉請大法鼓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佛在祇園
雲集
說有非有法門
波斯匿王擊鼓吹貝而
來。
佛言。
我今當說大法鼓經。
迦葉問眾。
堪聞
與否
有百千萬億阿僧祇聲聞緣覺初業菩薩
皆從座去。
餘一切住。
乃讚迦葉
令少問之。
謂常
樂我淨。
般涅槃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無有
乘。
唯一乘。
一切空經是有餘說。
唯有此經是
無上說。
亦說化城窮子等喻。
末世中護持。
正法餘八十年。
唯一世間樂見童子能持
一心奉請佛說普賢菩薩法經(拜觀同上)
一名普賢
一名深功德經
劉宋罽賓
沙門曇摩蜜多譯。
阿難迦葉彌勒
同問如來
滅後。
修行大乘法要
佛為說普賢觀門。
懺悔
六根罪法
一心奉請大般涅槃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壽命品佛在拘尸那城。
力士生地
阿利羅跋
河邊
娑羅雙樹間。
二月十五日臨涅槃時。
普告眾生
若有所疑今悉可問。
最後問。
光照十方
一切丘比丘尼
菩薩
優婆塞
婆夷。
梨車男女
大臣長者
諸王眷屬夫人
天女
龍王
鬼神王。
金翅鳥王。
乾闥婆王。
緊那羅王。
睺羅伽王。
阿修羅王。
陀那婆王。
羅剎
樹林
王。
持呪王。
貪色鬼魅
天諸釆女。
地諸鬼王
諸天
子。
四方風神
雲雨神。
大香象王
師子獸王
鳥王
水中牛王
神仙王。
蜂王
山神
海神
河神
集會
樹白如鶴。
四天王
三十三天
第六天王
大梵天王。
阿修羅王。
設供養。
倍倍勝前。
佛皆
不受
魔王獻供護法呪。
受呪不受供。
大自
天供
十方佛遣無邊菩薩香飯
大地
動。
毒蛇惡業
一切來集
唯除迦葉阿難
阿闍
世。
佛面放光
大眾
還從口入。
純陀與同類十
五人俱。
願設最後供養
佛即許之。
為說二施
無別
一者受巳得菩提
二者受巳入涅槃。
陀答文殊
不應如來法同於諸行。
眾會哀請
令問疑。
祕密之藏。
猶如字。
無常苦無
三修
無實義。
為說勝三修法。
又我無上正法
摩訶迦葉
為汝等大依止
佛意葢以或說無
我。
說有我。
如醫禁乳。
如醫用乳。
勸止雖殊。
妙一也。
佛答迦葉菩薩
菩提得壽命長。
佛視
眾生同於子想。
愛念成就
毀禁者。
囑令苦治。
無有惡心
如來長壽最為第一
如彼醍醐
賊不
能得。
法性無滅。
三歸無異一歸
金剛身品如來常住不壞。
由於往昔護法
因緣
名字功德品。
釋大涅槃義。
如來性品有四義。
一自正。
二正他。
三能隨問
答。
四善因緣義。
迦葉菩薩言。
世尊唯有密語
無有密藏
眾生
得知見。
佛說一百句解
脫。
又說四種人為世間依。
又明佛說經律與魔
不同之相。
又言知常住者知四聖諦
又言四
顛倒相。
說貧女金藏喻。
塗乳洗乳喻。
力士
珠喻。
雪山藥味喻。
方等經者。
猶如甘露
亦如毒
藥。
消則如露。
不消為毒也。
大乘無有三歸分別
之相。
無二之性。
即是實性。
又說金鎞抉膜示
二三指之喻。
又廣說十住菩薩見性少分之喻。
十住十地也。
又說王庫刀喻。
又說十四音名
字母
次明半字滿字之教。
又說二鳥雙遊喻。
又舉月無半滿出沒喻。
日出三時長短之喻。
又說此經利益一切
不能一闡提
次說先
婆陀一名四實之喻
以喻如來密語難解
又明
自知佛性者名丈夫相。
為文釋本無
有偈。
一切大眾所問品佛面放光
純陀身。
受其
供。
化佛及僧。
大眾供。
一切契經有餘無餘
之義。
為欲調伏諸眾生故
現身有疾
右脇而臥。
現病品迦葉菩薩勸佛起。
光照一切
即說祕
密教
又說五人有病行處
四果辟支如來也。
聖行品有五行
聖行
梵行
三天
四嬰
五病
復有一行如來
所謂大乘
涅槃經
次明聖行
護戒如護浮囊
不借王全
半分四分一手乃至一絲
又言得四念
處。
堪忍地。
四聖諦
乃至無畏地。
得二
五三昧。
壞二十五有。
次答住無垢王從牛出
乳喻。
往昔捨身半偈事。
梵行品為迦葉菩薩說。
七善法。
得具梵行
知法
知義
知時
知足
知自。
知眾。
尊卑
復有梵
行。
慈悲喜捨
因說如來慈善根力
令諸眾生
種種靈應
如來未曾動。
又重釋本有今無
義。
釋一世間不知見覺。
菩薩獨能知見
義。
又明六念法門
又敘阿闍世王見佛之事。
天行如襍華說
嬰兒行品不能起住來去語言
是名嬰兒
來亦爾。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佛告德王
修行
涅槃經
十事功德
四果辟支菩薩聞是語
者。
悉得入涅槃。
若不信者輪回生死
師子吼師子吼菩薩問。
何故名佛性
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
何故不見
十住何以不了
了見
如來何以了了見。
佛言。
具觀十二因緣智。
有四種。
下者聲聞
中者得緣覺
上者得十住
上上者得如來菩提
是故十二因緣
名為佛性
第一義空。
名為中道
名為佛
名為涅槃。
又凡
有心者。
定當得成阿耨菩提
故說一切眾生
佛性
不可以退心故。
言無佛性
若有修
三十二相業因緣者。
不退菩薩
次明真修
戒定慧相。
次答拘尸那城入涅槃之因。
次答何
比丘莊雙樹之問。
次言涅槃無五塵及生
住壞男女十相
名無相
時時修習定慧
相。
能斷十相
次答成就十法
能見涅槃無相
信具足。
二戒具足
三親善知識
四樂寂靜
五精
進。
六念具足
輭語
護法
供給同學
十具
智慧
次明修身戒心慧。
名為智者
能令重業
輕受。
不然則輕業重受。
次說恒河七種人喻。
盲觸象喻
次明菩薩當以苦行自試其心。
次明
大海有八不可思議
涅槃經
亦復如是
次答
如來示同胎生之故。
迦葉菩薩品問善星比丘事。
佛為答之。
問未
種種異說事。
佛具釋之。
又明諍訟
佛境界。
非諸二乘所知
若能於是生疑心者。
猶能摧壞
無量煩惱
於是中生定者名為執著
又明
善根者。
非是下劣愚鈍之人。
亦非天中
及三
惡道
次明佛性非有非無
亦有亦無。
次明十二
部經。
或隨自意說。
或隨他意說。
或隨自他意說
次說恒河七眾生喻。
次說佛性常故
三世攝。
虗空無故
三世攝。
無常十想者。
能得涅槃。
憍陳如品佛告陳如。
無常
滅是色。
常住
解脫色。
受想行識亦爾。
苦空無我不淨亦爾。
佛法
無有沙門婆羅門
亦無沙門婆羅門
法。
爾時外道聞巳瞋恨
共往阿闍世所。
求與瞿
論議
王與外道
同來佛所。
先答一人
度令出
家證果。
從舍提首那婆羅門起。
次婆私吒梵志
先尼梵志
迦葉梵志
富那梵志
淨梵志。
犢子
梵志
納衣梵志
末答宏廣婆羅門
皆證果。
乃命
文殊
以呪破魔。
阿難至。
命往須䟦提梵志所。
勸之來見。
實相義。
亦證四果
一心奉請南本大般涅槃經(拜觀同上)
劉宋沙門釋慧觀謝靈運再治。
序品。
純陀品。
哀歎品。
長壽品。
金剛身品
名字功德品。
四相品。
四依品。
邪正品。
四諦品。
四倒品。
如來性起品。
字品
鳥喻品。
月喻品。
菩薩品。
一切大眾所問品。
現病品。
聖行品。
梵行品。
嬰兒品。
光明遍照
貴德王品。
師子吼品。
迦葉品。
憍陳如品。
一心奉請般泥洹經(拜觀同上)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覺賢譯。
共十八品。
如來現病而止。
一心奉請大般涅槃經後分(拜觀同上)
南海沙門若那䟦陀羅會寧等譯。
憍陳如
品之末。
須䟦提焚屍神變遺教品。
佛囑阿
大眾
護持大涅槃法。
阿尼樓豆令阿難問事
佛以十二因緣正觀
教示車匿
波羅戒是汝
大師
四念處嚴心而住。
一切經首安如是
一時佛在某處。
又答深心舍利子許
現在供佛無異
又答茶毗方法
當依輪王
茶毗起塔處。
辟支四果輪王塔式。
許帝
釋一舍利
却衣顯示金身
放光三告
二十四
反上昇虗空。
殷勤勸諭應盡還源品。
世尊
入諸禪定
三返為眾說法。
中夜入第四禪
寂然
無聲
般涅槃
八樹變白。
十方大暗。
大梵帝釋
尼豆阿難偈歎機感茶毗品。
金棺自舉
遶拘
尸城。
待迦葉來
開身顯。
灌洗纏巳。
棺門即閉。
復現雙足
心胸火涌。
七日乃燼聖軀廓潤品。
七國興兵圍拘尸城。
婆羅門
唱分八分
各各
起塔
一心奉請佛說方等般泥洹經(拜觀同上)
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譯。
哀泣品。
阿難述夢。
那律偈歎。
大眾哀泣四童現生品。
東方
思義菩薩
生作阿闍世王子
南方喜信淨。
長者子。
西方空無
須福長者子。
北方神通華。
師子王兵臣子
生即加趺說偈。
一切眾見佛
 四童子品。
佛為阿難宣頌四童子德囑累
品。
菩薩說偈慰阿難
佛以阿難羅云囑十萬
比丘
又囑北方五百佛度地獄品。
佛身放無
數光。
光中化佛說法
放光三類地獄
一令
忉利證初果。
二令生兜率證三果。
三令生梵
世入泥洹現諸佛品。
放光十方同名
佛。
同入泥洹者。
不可勝數
此會皆得見。
亦聞
所說佛國淨品。
現此界清淨莊嚴
不異
樂等剎天菩薩品。
諸天來會
阿那律說偈哀
歎。
十方菩薩同來。
興大供養來化說法品。
阿難讚佛
先入三昧
無量化佛說法
後復
佛種三昧神用
一心奉請四童三昧經(拜觀同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上經同。
伹至第
六品而止。
一心奉請大悲經(拜觀同上)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闍共法智譯。
天品
阿難敷牀
右脅而臥。
光掩大千
致大
王問法生信。
以大千界囑付之商主品。
子商主。
請佛住世
佛為授辟支帝釋品。
帝釋加被之法。
化修羅使離鬥諍羅睺
羅品。
羅睺不忍見佛涅槃。
往至東方難勝佛處。
慰諭之。
復往上方商主佛處。
佛更慰諭
令還
此土。
釋迦為說見實諦品。
大眾獲三乘益迦
葉品。
阿難悲泣
佛以迦葉能宏傳法化事慰之
 持正法品。
明佛滅後有多宏法人
一毗提奢
比丘
二提知迦比丘
三優波毱多。
四阿輸波毱
多。
五鬱多羅
六設陀沙荼上座
七毗頭羅。
及刪
闍耶二人
八大精進
九末田提。
迦葉
十一闍
知迦長者
十二法增優波塞。
十三祈婆迦比丘
十四大施國王舍利品。
極明供養舍利
乃至
散一華一念佛之功德
必得涅槃大果禮拜
品第八。
摩竭大魚
聞商人稱南無佛聲
命終
人道中。
出家四果
何況種深善根善根品。
先說寄水喻。
明於佛所種善根
絕不失減布
福德品。
施佛福田
設求不涅槃。
決定涅槃。
因現五華然燈佛之妙報植善根品。
明佛
從然燈佛後供養佛事以諸譬喻付囑
法品。
佛親執阿難手。
囑令流通正法寶藏問
教品。
預示結集法。
并囑莫放逸
一心奉請大乘方廣總持經。
佛說諸方等學經
(拜觀同上)
隨北天竺沙門毗尼多流支譯。
第二西晉月支
沙門竺法護譯。
將涅槃。
如法三昧
大千
普徧莊嚴
大眾雲集
佛出舌相。
徧覆大千
彌勒問法決疑
淨居天請說大乘總持法。
佛告
彌勒
一切法皆是佛說
不應橫生分別去取
小廢大。
執大廢小。
若謗法者罪則無量
因述釋
彌陀往因。
致有佛國淨穢之別。
菩薩宜修
六度
不可伹言般若
菩薩不得謗他菩薩
極重
一心奉請一切福德三昧經。
及等集眾德三昧
(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西晉月支
沙門竺法護譯。
涅槃三月前。
千世界主那羅延
菩薩請問菩薩法。
佛為說三昧名。
時有淨威
力士懷慢而來
佛以父母生力示之。
菩提心。
那羅延重請三昧之義。
佛以無上心答之。
次明
修此三昧
應成布施持戒多聞三種莊嚴
次明
成就種種四法
能證無生
次為力士菩提記。
諸大菩薩各說菩薩行法門。
一心奉請摩訶摩耶經(拜觀同上)
一名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
蕭齊沙門釋曇
景譯。
佛於忉利天
放光現化
勅文殊請母相
見。
令證初果。
為說神呪
後從天下
漸次化度
魔王請乃入涅槃。
摩耶來赴棺所。
棺開現千化
佛。
一心奉請大方大雲經(拜觀同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大雲初分大眾
第一
大眾出定
靈山
大雲密藏菩薩
雲興
諸問
如來讚許
為說大雲經。
總持大海
三昧
海。
來法師
佛法城。
法界甚深
常住不變
思議
常樂我淨。
中有四百不可思議解脫
法門
推及無量
又說神呪
令降甘雨
震動世界
致諸妙供三昧犍度第二陀羅尼犍度
三密犍度四轉生有藏犍度第五
 得轉生犍度第六智狂入揵度第七解
度轉福德法門犍度第八解脫有德轉藏
犍度九轉功德犍度第十大雲虗空
犍度第十一電光犍度第十二電轉
犍度第十三神通犍度第十四寶泡犍度
第十五金剛智犍度第十六無盡犍度
十七正行犍度第十八師子吼犍度第十
師子吼神通犍度第二十善方便犍度
第二十一神通犍度第二十二金翅鳥
第二十三大捨犍度第二十四無畏
第二十五入行犍度第二十六至心
第二十七勇力犍度第二十八善犍度
第二十九神通犍度第三十智犍度第三
十一智寶藏犍度第三十二施犍度第三
十三福田犍度第三十四正法犍度第三
十五此以土。
即是初品法門別相。
每一犍度
各有一天女天子等。
供養偈讚如來涅槃犍
第三十六。
健行天子問法
無盡天子答之。
大雲密藏請說四百三昧義。
讚許之。
先許祈
雨神呪。
次釋甚深淨水大海三昧名義
及其
勝用。
有善婆羅門疑問婆達六羣事。
大雲密藏答之。
善德舍利
一切眾生樂見童
子答之。
善德開解
淨光天女問此二人來處
說往因。
授記增長犍度第三十七。
南方
天子問經名。
佛答。
大雲
二大般涅槃
二無
想。
并記末法中事
乃至安樂世界無量壽佛
無邊光菩薩來會
佛授淨光菩提分分
皆有大雲初分四字
知文來未盡也。
一心奉請菩薩處胎經(拜觀同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天宮品。
二月八日夜
半。
佛臥金棺
神足力。
示處母胎宮殿
十方
菩薩
為文殊說遊步品。
彌勒分別
菩薩說法聖諦品。
大眾十住四禪
 佛樹品。
化現寶樹
希有三世等品。
答喜
見問彌勒問想無想品。
彌勒說。
迦葉問。
盲人摸象喻住不住品。
無住八種
身品
八方佛剎事。
并說西方懈慢世界
不牢固者生之全身舍利品。
說諸佛舍利
在下方者無常品。
觀見無常菩薩
 隨喜品。
東方頂王問五道尋識品。
無量
骨瑣令彌勒敲。
佛舍利
則不尋究其識
 諸佛行齊無差別品。
一切菩薩
盡作佛身。
說法
無量眾。
無盡意問。
往古諸天
心即成正覺行定不定品。
答常笑菩薩問。
令眾不願在家俗業入六道眾生品。
答自
菩薩問。
令眾生知六道苦轉法輪品。
放光
上方東南方菩薩來。
請有盡無盡五神
通品
妙勝菩薩問。
令眾生捨俗五通
六通
慧識住品。
普光菩薩問。
明識與身非有先
善權品。
舉手菩薩問。
菩薩權變適化
 無明品。
智清菩薩黑業黑報。
白業
報。
又明補處卑賤化度父母苦行品。
明六年苦行無益
思惟正道得佛四道
合品。
答遍光菩薩問。
不二入意品。
答根蓮
菩薩問。
明意在去來今
去來今無意定意
品。
答持空菩薩問。
四不思議光影品。
佛現
光影
令在會者皆同色。
答賢光菩薩問。
佛光
神德破邪見品。
光明佛時授記文殊
變化品。
顯發文殊過去
舍利現在
他方作佛
 八賢聖齋品。
答智積問。
過去化生龍受八戒
齋。
金翅鳥王。
亦受八齋五樂品。
往古
釋憶佛功德
阿修羅陀羅品。
信解脫菩
過去本事地神品。
善業菩薩問。
六大
以識為王人品。
法印菩薩問。
人種
 行品。
造行菩薩問。
如來不免九惱法住
品。
彌勒傳布此經復本形品。
世尊還在金
棺。
寂然無聲
葉來述偈哀歎起塔品。
分舍
利各起塔供養經品
大迦葉優波離阿
五百羅漢
并集他方羅漢
八億四千眾。
同結
法藏
一胎化藏。
二中陰藏
三方等藏。
四戒律藏
五十住菩薩藏。
六襍藏。
金剛藏
佛藏
一心奉請中陰經(拜觀同上)
姚秦涼州沙門竺法念譯。
如來五宏誓入中陰
教化品。
佛示涅槃。
碎身舍利
入火𦦨三昧
離舍
七仞
坐寶蓮華
大眾見。
放光普照
一切
中陰
彌勒中陰法。
次捨釋迦牟尼名。
轉名
妙覺如來
放舌相光。
十方菩薩而為說法
 妙覺如來將諸菩薩入中陰教化品妙覺
入中陰分身品賢護菩薩問事道樹
神足品破愛網三生平等品無
生滅空無形教品。
如來中陰身虗空
三昧
但以聲教
不覩其形有色無色
 歡喜品佛見所度巳畢。
將遊他方
歡喜說偈。
一心奉請佛說蓮華面經(拜觀同上)
烏萇沙門連提黎耶舍譯。
佛將入涅槃。
阿難諦觀金身
為說舍利弗作佛事
又為
將來壞法惡事
生厭離。
次至菩提樹下。
哀歎
佛為懸記蓮華面破佛鉢
及破鉢所作
佛事
以上華嚴方等顯密般若法華涅槃共六類
一起
皆名大乘經。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