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
目¶ 第 823b 页
No. 1498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
通论卷第一
净业行人 咫观 郑应房

「 稽首十方三宝尊
 悉是光明遍照者
 于此娑婆现华藏
 层层身刹交光辉
 敢祈同以大威神
 加被凡愚成圣智
 不离一真显事理
 圣凡无碍总清凉」


总论曰。本然一心。随缘成相。众生苦系。诸佛现身。度
无所度。依然平等。所谓真法界也。一真之中。光明
清净。华严海会。供养云兴。一切时处。辉华常在。小
机不信。自隔真𢆯。若大心者。即一道场。包十法界。
十方十世。无尽重重。一念心中。圆圆顿现。凝然不
散。何去何从。标出阿难。施食缘起。标出净住。忏悔
缘起。标出梁武。水陆缘起。万法本閒。用之悉应。既
无其始。亦无其终。妙极天然。非常非断。深深一味。
普益群灵。梁武以降。行法有人。志磐以后。书卷可
考。莲师酌之。大略仍古。洪师演之。多半宜今。手眼
虽殊。心期不异。鸡园坛墠。新启东方。建佛法幢。为
众生导。慨念 国家。深仁厚泽。德及无边。柰此群
目¶ 第 823c 页 X74-0823.png
黎。业感互殊。致生种种。五乘之教。并皆弛废。七趣
坚毒。忽然横流。馀困未舒。阴灵莫慰。每思自奋。裨
补 皇图。善法虽多。无如水陆。辄依空镜。深剖微
尘。无曲无难。直心抒写。执事者少。神志乃清。白词
不多。心口无伪。一真法界。不远能通。诸品觉灵。平
心来赴。涓埃有济。名相不空。即此华严。指归极乐。
治心为本。用法乃灵。后之君子。莫或造次。

* 目


* 卷一

* 总论
* 目
* 坛图
* 纲要
* 文稿
* 卷二

* 结界
* 遣使
* 建幡
* 卷三

* 请圣
* 浴上堂
* 卷四

* 供上堂
* 请赦
* 卷五

* 请下堂
* 浴下堂
* 归戒
* 卷六

* 诵光明偈
* 供下堂
* 卷七

* 亲祝
* 卷八

* 通供上下堂
* 结愿
* 送圣
目¶ 第 824a 页 X74-0824.png

论曰。此水陆大略节次。其馀小目。随文自知。呜呼。
法相玲珑。天然不隔。水晶楼阁。品品虚通。惟一坚
密身。一一尘中现。流转不返。名曰众生。居五道而
长鲜。以法身不受染也。若说以佛度生。不外一心
之妙。道场法事。即是自修。必有人焉。了心成佛。乃
可宏阐威灵。令法界含生。一念回光。还同本得。更
何暇酬应斋主。张皇事仪。繁述观门。虚讽经忏。亡
其性而存其相哉。观夫众生事相。多隔真机。大略
相同。付之一叹。今之所酌。近于略也。然一片光辉。
周旋法界。知音若遇。必有得手之机。苦海波涛。从
此一息。无边法乐。非自非他。幸各虚心。深求实济。
可也。今之论本。精要者仍旧文(谓志磐莲池洪源三大师)。补正
者兼新义。具如后文。观者察之。


* 卷九

* 像式并赞
目¶ 第 824b 页 X74-0824.png


目¶ 第 825a 页 X74-0825.png



第一方坛。就人间房屋所宜。

然亦须坛外四面。能围绕经行。

第二圆坛。是酌古准今所立。

于两门分上下。其制精通明辨。则颇可行。但须另
建坛屋矣。

此后再立一大圆坛图。以事必心安。量无涯涘。故称
吾性而图之也。

此遇心力并到时。颇可建。花严楼阁。弹指门开。莫
作难易想。
目¶ 第 825b 页 X74-0825.png


目¶ 第 826a 页 X74-0826.png

论曰。此以十柱成一亭。每柱左右各一席。席皆微
偏向内。两席之间。一门一阶。废其七。用其三。柱各
一幡。两柱间各一灯。幡之背一镜。镜在柱内。幡在
柱外。中之五席(一二三及二十四二十五)。左右皆灯。背面皆镜。
十灯十灯。十镜十镜。以表无尽重重之义也。亭径
三丈。围九丈。阶去地七尺。亭之檐。高于阶一丈四
尺。两柱相去九尺。柱外至檐五尺。此五尺中。除内
尺五为席之外半。除外尺五为亭畔倚阑。中馀二
尺。以备外绕经行也。中阶唯真灵出入行之。主表
出入。由左右阶。左右栅门。香灯司锁。馀人不得入。

纲要曰。咫观既集水陆诸书而论之。成八卷矣。客有
读而疑之者。问难蜂起。一一答之。

问。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
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今之论本。化上堂十席
为十一席。于佛僧外。增标净土圣贤。其实净土乃
花严无量门中之一耳。徒生增减。岂合普心。答。此
正普心也。为十方众生。历劫以来。泛信三宝。未识
专门。幸苦飘零。不得解脱。今以一佛土引其趋向。
一入全真。佛佛皆现。正是贤行。岂忧不普。且十与
十一。何增减之有。经云花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
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

问。发起正发起。熏修极熏修。故梁忏之功。无苦不
救。一切道场之所宗敬。今乃另制法轮忏。岂能通
感乎。答。梁忏虽佳。而世之礼者。多成故套。心性尚
目¶ 第 826b 页 X74-0826.png
隔。事境岂通。今以真忏责之主法一人。若无其人。
徒事外坛。亦无力也。且三宝之戒定慧。全显现于
经律论之中。与之熏习。触发灵因。呼而拜之。正是
归命于诸佛之师也。夫身心大苦。唯一缘生。若能
敬一心浓。忏之立应。体通生佛。此任可肩。未易责
之流俗也。积劫之苦。三毒为根。而痴尤难破。念此
含灵。皆我眷属。能不求真光明以破其闇乎。花严
云。譬如有人。仁慈孝友。遭逢世难。父母妻子。兄弟
姊妹。并皆散失。忽于旷野道路之间。而相值遇。瞻
奉抚对。情无厌足。愿行法者。深体此意。一切含灵。
悉皆赴感。悉皆知归。不可空诵古人浩博悠久艰
苦卓绝之愿。而勉强跪拜以塞责。孤负此道场内
外人天也。

问。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
皆自在。此是花严三昧力。故水陆道场。以七处九
会而为定相。今乃略之。何耶。答。舍伪依真。花严乃
现耳。七处九会。议本贤宗。长者巳广为十处十会。
今之论本。处会皆十。第一处。一念心中。诸佛众生。
朗然无滞。纯一性境也。第二处。外坛也。第三处。遣
使坛也。第四处。净道上虚空楼阁也。第五处。浴坛
也。第六处。内坛也。第七处。净土坛也。第八处。施食
坛也。第九处。花严坛也。第十处。送圣遍往十方也。
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无去亦无住。处处皆见
佛。今以一念心中生佛齐观。为第一会。十方预诵
目¶ 第 826c 页 X74-0826.png
经律论咒七千二百馀卷。法宝光明。交罗映带。为
第二会。外坛顶礼法轮宝忏。于众生心中。吐法光
音。为第三会。秽迹金刚。十大明王。天龙八部。證明
结界。为第四会。圣观自在坐道场中。放眉间光。为
第五会。十方毗卢遮那如来。环坐道场。放眉间光。
为第六会。请上堂时。供浴及斋。祈求恩赦。为第七
会。主法坐说三归菩萨戒。为一切含灵。开佛境界。
为第八会。十方凡圣。同侍道场。畅行斋法。为第九
会。送圣巳毕。重复示现瑜伽施食仪轨。度生无极。
为第十会。

问。广博严丽。皆同虚空。不相障碍。亦无杂乱。古之
内坛。止五日。施食亦止五日。各有其节。今何一律
以七。答。十方国土海。无量无边佛。咸于一念中。各
各现神通。既七日坛场。何妨七日内外有事。先外
洒净。后内结界。非杂乱也。

问。胜法微妙音。譬喻字相应。无量佛神力。咸来入
我身。外坛十二部经。本当勤诵。今皆不然。但奉法
轮一忏。不亦浅乎。且先时诵经。虽曰良法。然光明
星散。岂合规模。答。君误矣。本非诵经。是检藏也。检
藏事不行。乃代以诵经。而律论皆阁起矣。且十二
部者。重颂本事等也。今以药师金刚等十二种为
十二部。误中误也。今之论本。以七千二百馀卷诵
于先。法轮宝忏点缀于后。犹为将来检藏之引焉。
字字发光。何忧不聚。摩耶不云乎。彼妙光明入我
目¶ 第 827a 页 X74-0827.png
身时。我身形量。虽不踰本。然其实巳超诸世间。所
以者何。我身尔时。量同虚空。悉能容受十方菩萨
受生庄严诸宫殿故。如此四天下菩萨受生。我为
其母。三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阎浮提中。悉亦
如是。然我此身。本来无二。非一处住。非多处住。

问。如来咸放大光明。一一光中无量佛。今不日日
正演瑜伽。唯以第七日敷陈其事。前之六日。神志
稍略。答。水陆道场。本是斋法。合六道作人天。同侍
食于三宝也。施食乃大斋中支流之一。专心根源。
支流宜杀。其第七日必多为宣衍者。以送圣后重
圆一会。示度生无巳之心也。其有内坛受益未深。
或可于新增进。金刚般若。两周说法。法花记毕。更
演涅槃。经云。若有众生。得见菩萨修菩提行。若信
若疑。菩萨皆以世出世间种种方便而摄取之。以
为眷属。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是
此意也。

问。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
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今之画轴。既约其数。又
尽变四恶趣作人天形。其有说乎。答。佛入众生。则
全乎众生。众生入佛。则全乎佛。佛形同人天。人天
之形。方得受人天之供。必坐恶趣身于道场。恐无
此理也。经云。一切方所。一切族类。我皆以方便示
同其形。可知凡圣交接。气味必孚。岂可滞壳迷封。
不回故辙。法数之减。非好为奇。吾见卷轴太多。则
目¶ 第 827b 页 X74-0827.png
挂起时。多互相掩蔽。今定以一席一轴。乃为安平。
且使一一轴中。以胜劣之色。表厥尊卑。而于上堂
十一席。一一威严。重重显露。非敢略也。既助观力。
必使勿误其初因。观者神圆。圣凡同住矣。

问。若佛菩萨等。不出于世间。无有一众生。而能得
安乐。释迦本师也。于众生最亲。一概托之毗卢。未
免疏隔。果尔毗卢能利五种根。何以圆唱所被机
宜。唯是上上根菩萨凡夫外道。而上根且绝分也。
答。根有生熟。教有抑扬。法有偏全。事有通局。今之
道场。胜中之胜。岂于我佛。不能混法报化三身而
为一。且汝不闻乎。于一佛身上。化为无量佛。雷音
遍众刹。演法深如海。

问。世间所见法。伹以心为主。随解取众相。颠倒不
如实。何以于浴圣时。而生男女二相分别之见乎。
答。圣有二。一圣身圣。如三宝是。二凡身圣。如示作
金刚天及八部上首是。今之上堂。明明二种圣人。
同临法会。浴之一事。众生所需。如灯之照眼。食之
美口。皆凡夫情量所必求。而上以供圣则为孝。何
得绝凡情而言供圣也。时彼会中。一切众生。因见
如来。苦灭障除。堪受圣法。故威仪非可混蒙虚设。
不坏世间相。乃满大悲心。

问。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今之饭僧
不以饭。何也。答。饭僧非常之大举。一之不易。何况
于三。七日中。精神或不能贯注无漏也。今以钱代
目¶ 第 827c 页 X74-0827.png
饭。用表此心。比之草草一餐。安详十倍。经云。佛身
一切相。悉现无量佛。佛身如是。佛事亦然。以解脱
心。供阿罗汉。不必更生系著之想也。

且汝未问者。尚可踵而说之。不敢苟同。非曰好异
也。一主法自巳发心异。必使如来量同。二不立斋
主之案异。必使众生心同。三正度人名不嫌其多
异。必使解脱境同。四主表饮食淡薄异。必使感应
理同。五表白不必板派异。必使大愿体同。六执事
不必过多异。必使清净念同。七外坛不必二十四
人异。必使敬信心同。八内坛事多夜行异。必使六
根用同。九内坛乐器增减异。必使昼夜音同。十布
施不矜多财异。必使求度因同。主法必自发心。悲
度无极。方与一切如来。同其心体。若以白金聘至。
与泛泛道场何别。恐少感格也。斋无其主。一切众
生。全主全宾。虚设一垫于主法旁。请上下堂。临时
选一人以随叩。只要有心人。若立位安人。主宾分
立。则行法反有不入神者也。第二十四席正度之
机。千百同牌。十牌同位。不必以多金为美。或反致
所度寥寥。必使一切人皆能勉力。以度其亲。方为
无憾。彼不信入。则无如何。一动念。巳入此法界矣。
盖每名百钱而巳。来者既易。行之不难。多请如来
法住也。上下堂精美之供。出以享大众。主表持咒。
不可食之。另作平淡。粗粗取足。以精心通感为急
也。表白太熟则专。专其利。则利物浅矣。不限生熟。
目¶ 第 828a 页 X74-0828.png
临时取知文少过之人用之。仪不求美观也。多列
执事。分费计耳。能二十四人作外坛固佳。不然。十
二位亦足矣。十二人亦不妨空三五人。位必十二。
以便送圣分驻二十四盘耳。西一至六。二十四席
至十三席盘。东六至一。十二席至一席盘。盘借位
一时暂驻。令一切人天展敬也。三四五更。冬夜足
以集事。日出后锁栅门。听人于栅外拜观。则动静
皆成法界也。鼓钹繁琐。不如金玉随风。佐以双铃。
疏密得所也。既不多索斋主金。则骄气一除。敬心
朗现。三宝放光也。

前客再问。仪节能预知乎。答。何不可。法师发此心
巳。前二日。询内坛外坛。事集乎。乃静居一室。为法
界众生。行实相忏悔。前一日。法师亲视牌轴。遍安
之。不行礼。午后。内坛鸣小钟鼓。诵金光忏文一遍。
第一日。三更。外坛洒净。四更。内坛结界。五更。遣使
树幡。第二日四更。请上堂。五更奉浴。第三日。四更。
供上堂。五更。请赦。是日午刻。通斋内外僧皆以钱
代饭。第四日。三更。请下堂。四更。奉浴。五更。说戒。第
五日。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是日午刻。斋僧。
如上法。第六日。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洞宣情恳。
巳时。行放生。未时。给牲粮。第七日。五更。普供上下
堂。巳时。结愿。午时。斋僧如上法。未时。迎至外坛。申
时送圣。戌时。大众行瑜伽施食。亥时毕。后一日。主
法接见外坛人天。示以法界无始终义焉
目¶ 第 828b 页 X74-0828.png
补论曰。所奉者。三宝众生之神明也。神之所依者。
幡牌画轴。皆主法之心光也。但约成数十字。该总
别二相作一牌。则十牌皆无异。唯第二十四。牌牌
更换百千名。则牌牌异。二十五部席。有别则异。前
之二十三。不可或异。此心安理得之境也(可以请时所称
字样。为牌之式)。牌皆上画宝盖。下画莲华。中用黄纸。下堂
则红纸。使亦红纸(使十牌一位。合天行地行地府为一)。第四席。不称
台贤而称二华。舍人就法。用通他刹。十一二十四
二十五不通。普中专心。总中别相(书使赦使。文不相沿。供上堂。供
下堂。结同一愿。各有义)。请与三供。称名错综。正陪二席。总同
别异。所以写法界之灵心也。五菜五果。熟作一碗。
碟供鲜花果香涂法小食。诚能通化。何必太烦也。
除三供外。七日早粥中饭。香灯供之。不出生也。外
坛洒净。亦绕内坛一匝。以示交互重重法界也。宝
忏以从容展敬为佳。不可促然。第七日巳时必拜
满。诵行愿品以结之(诵华严者。来同诵。华严亦巳时毕)。再接以佛。
则念佛人同入念之矣。浴时焚纸[缎-几+(巨-匚)]。每席十束。供
时。前二无。后一有。以备送也(共五百分)。五色用三。或兼
青黑。阔三尺。长九寸。累纸叠为卷。以上好红纸银
箔。作条箍之。卷时。诵治衣真言。至诚能化以为供
也。净道不用仙桥之名。奉圣不用过街仙之曲。使
众生无惑志也。一牌一献疏。十疏一束。加纸[缎-几+(巨-匚)]再
箍之。佐以宝(此乃纸元宝。供时所用。乃经卷法宝)。第二十五席。不用
盘。事毕后。化于栅内可也。缸及矗灯。皆二十四。内
目¶ 第 828c 页 X74-0828.png
坛门外。通用布篷覆之。衬以油纸。下施栏木。栅内
则木篷无漏。三净道旁。分立提灯提炉提幡之架。
主法洒净及浴上下堂。亦皆用之。内坛净水杯。大
者一。小者十。分大及小。以待种种用也。内坛唯中
一间悬四灯。四长幡。一琉璃。一欢门。四蒲墩。二琉
璃照。圆坛。则灯镜幡花众矣。供牒六。香花涂宝食
果也。二杯。茗饭也。一碗。菜也。一炉二台。金钱纸缎
不以衬。同相之衣料。异相之衣形。分寄于纸缎。及
画轴。不必制衣盖璎珞冠裳衣带甲冑等。圣凡古
今。男女主伴。文武僧俗异甚。不易刻舟求之也。浴
时献衣帛。必插通花三枝。束束如是。花皆小红(千枝
乃足)。又奉请奉浴奉供。及供使供判。亦用此花(乃更须千
枝)。陪席位。可于后一日斟酌安置。若大悲力足之
道场。可取正度之极要者。追录陪席牌上。日日香
熏之。有水陆则以陪。必有真灵畅达也。请官二十
牌。旧称符官。今称使者(分上下堂。使各十牌)。判官二十牌。赦
官十牌。总别齐书而同式。以十表无尽者矣。纸像
纸马。一切不用。施食坛对面。供面然大士及寒林
轴。左右各明一慈悯灯。外坛前备布篷。缸备芦席。
盘备油纸。晴则可省。斋僧代饭以钱。三十六为一
斋。十二为一䞋。以表四十八愿意。宜斋之日。午正。
僧服一人。于门外施之。上堂本可日中奉供。恐气
太敞。不如夜之神静也。下堂不午后食。既受菩萨
戒。视同佛子。不忍以恶道待之也。昼夜六时。然香
目¶ 第 829a 页 X74-0829.png
鸣磬。勿参错(供则免寅。送则免申)。内坛用意旨。外坛贴榜文。
献疏则如牌之数。放生钱。牲粮钱。以万为始。加至
十百倍。亦无碍也。其斋僧。放生牲粮钱。皆置普供
上。鸣磬。香灯一拜。取出。付栅外。斋正门。放生牲粮
出左右门。所放之生。置栅外。主法于栅内说三归
栅内二人代受之。凡经藏不恃匇匇七日。预日选
十方有心人。各处看诵。书明经据。寄坛回向。当知
此会。不限方隅。行布圆融。同一无碍。合天行地行
地府于一位。请下堂方得玲珑。于彼乎。于此乎。鬼
神通之。赦疏。十方外加一中央。即本世界主也。

* 文稿

** 意旨
花严法界。娑婆刹土。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东土鸡园。水陆内坛。奉佛修因。菩萨比丘某甲。谨
以意旨。上达内坛三宝。一切圣神。无量真灵座下。
伏以清净本然。无非解脱。妙明真际。全具威灵。本
交参涉入而圆通。岂明暗色空之偏倚。其奈忽焉
不觉。亡失真如。迷茫于理事成显隐夺之十门。颠
倒于总别同异成坏之六相。得粗遗妙。认影迷头。
浩渺劫波。沿洄生死。无边剧苦。致足哀矣。纵观四
恶趣中。无量众生。展转沦胥。靡有底定。虽或暂寄
人天。逢缘受报。带苦造业。不久还沈。纵有修行。多
无正见。邪师党伴。煽惑迷茫。错入魔机。终沦生死。
或有久修大力。尊特神天。结习牢强。不知还返。或
有聪明美秀。富贵吉祥。贪此小甘。悉归大苦。莫不
目¶ 第 829b 页 X74-0829.png
感恩怀怨。引毒招殃。误事伤生。背第一义。更有忘
失本愿。逐境迷心。退入小乘。甘趋魔外。甚至现菩
萨相。怀夜叉心。破法破僧。非魔非佛。如斯不幸。含
识何依。嗟群类之可怜。对真宗而不识。乃宏正教。
爰启真坛。统水陆虚空而度脱无边。合仙儒佛子
而销镕一际。尽与多生新眷属。同来大会普光明。
法味滋神。妙音开悟。既从容而变化。遂环卫以周
旋。乘此一真。冥通法界。龙藏光辉。深衔宝愿网。花
严刹海。圆现弥陀身。冀得手之有机。愿度生而无
碍。佛恩灵捷。满我心期。式展精诚。乞求加被。年月
日。比丘某甲具。

** 榜文
(前加水陆榜文四字)盖闻一真流露。具众生诸佛之
因。万法圆常。表解脱慈悲之用。群机所在。法会乃
兴。今有华严法界。娑婆刹土。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东土鸡园。菩萨比丘某甲等。为启建道场。圣凡普
利事。今据奉佛修因四众弟子等。为祈心愿。熏沐
焚香。肃恭归命。十方常住。无量三宝。水陆大会。幽
显圣凡。同展慈光。證明微悃。伏以(内伸诚意。不出一百字)。以
今某年某月某日为始。敬依真际。开建坛场。至某
日圆满。于中。参酌仪轨。一心奉请。十方法界。四圣
六凡。万德万灵。光降法会。凭仗四众。先期预日。讽
诵龙藏。大小诸部。经律论咒无量灵文。七千二百
八十卷(多者亦摄其中)。顶礼法轮宝忏。并行施食放生斋
僧念佛诸品法事。修设山茶时果净斋。二十馀席。
目¶ 第 829c 页 X74-0829.png
并普供大席。金银缎匹。随席满分。以上合集功德。
共伸回向。佛法僧宝。天龙鬼神。次复普熏。遍周沙
界。怨亲等益。恩有咸资。深偿我愿。满足而无虚。尽
摄他方。兼通而并济。仰冀三尊永鉴。万圣垂光。宏
开度利之门。大庆无遮之会。身身离障。刹刹融空。
长承慧日之照临。同被法云之覆护。本坛据此四
众来词。合行榜示。须至榜者(后加幽显咸知四字)。年月日榜。

** 献疏
盖闻真源不隔。宝性圆涵。合众生诸佛之
心。现一极无边之妙。深深齐现。密密咸昭。今此华
严法界。娑婆刹土。一四天下。南赡部洲。东土鸡园。
启建道场。圣凡普利。圆成法会。具疏陈闻。窃因奉
佛修斋。四众弟子等。为祈心愿。熏沐焚香。肃恭归
命。十方常住。无量三宝。水陆大会。幽显圣凡。同展
慈光。證明微悃。伏以。(内申诚意。不出一百字)以今某年某月
某日为始。开建道场。至某日圆满。于中。参酌仪轨。
一心奉请。十方法界。四圣六凡。万德万灵。光降法
会。凭仗四众。先期预日。讽诵龙藏。大小诸部。经律
论咒。无量灵文。七千二百八十卷。顶礼法轮宝忏。
并行施食放生。斋僧念佛。诸品法事。修设山茶时
果净斋。二十馀席。并普供大席。金银缎匹。随席满
分。以上合集功德。共伸回向。佛法僧宝。天龙鬼神。
次复普熏。遍周沙界。冤亲等益。恩有咸资。灵因满
足。齐开宝润之光明。胜会浺瀜。大庆法筵之成就。
三尊镜照。列圣珠联。静含水月而非空。妙现灯云
目¶ 第 830a 页 X74-0830.png
而不滞。境心交彻。身刹玲珑。廓清罗縠之馀昏。遍
净尘毛之细障。式垂歆响。永护含灵。年月日。奉佛
修斋四众弟子疏。

** 请书
花严法界。娑婆刹土。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东土鸡园。奉佛修斋。四众弟子等。并诸眷属。为建
水陆道场。圣凡普利事。恭伸情悃。伏以。(内伸诚意不出一百
字)于今某年某月某日为始。于某日圆满。参酌仪
轨。一心奉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诸佛。
并诸眷属。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并
诸眷属。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一切贤圣僧。并
诸眷属。十方法界。传持正法。十宗诸祖师僧。并诸
眷属。安乐世界。主伴重重。九品莲花。清净海众。诸
上善人。并诸眷属。华严海会。十方来集。深入法界
诸神上首。诸天上首。秘密显现。无量真灵。并诸眷
属。十方刹海。深入法界。一切禅仙。娑婆震旦。南北
仙宗。鸡园妙会。入理真仙。并诸眷属。十方刹土。深
入法界。为民立极。一切通儒。并诸眷属。十方法界。
诸大明王。光明会上。二十诸天。并诸眷属。十方法
界。护法护国。诸大神王。并诸眷属。发扬水陆。流通
至教。制像立法。诸大士众。并诸眷属。惟愿。不违本
誓。府应群机。光临法会。年月日。奉佛修因四众弟
子等。具书奉请(以上上堂) 华严法界娑婆刹土。一四
天下。南赡部洲。东土鸡园。奉佛修斋。四众弟子等。
并诸眷属。为建水陆道场。圣凡普利事。恭伸情悃。
目¶ 第 830b 页 X74-0830.png
伏以。(内伸诚意。不出一百字)于今某年某月某日为始。于某
日圆满。参酌仪轨。一心奉请。十方法界。诸凡夫天。
并诸眷属。十方法界。诸凡夫仙。并诸眷属。十方法
界。住凡夫地。龙神杂部。上极天宫。下穷冥界。文武
主伴。并诸眷属。十方法界。金银铜铁。诸转轮王。并
诸眷属。十方法界。种种诸根。一切人众。并诸眷属。
十方法界。四趣所摄。诸阿修罗。并诸眷属。十方法
界。胜劣精灵。无量非人。并诸眷属。十方法界。高下
九种。有无财食。诸鬼神众。滞魄游魂。并诸眷属。十
方法界。依地依水。依火依风。依木依空。巨细旁生。
并诸眷属。十方法界。无间有间。寒热游增。总别地
狱。受苦众生。并诸眷属。十方法界。六道生死。中有
之身。并诸眷属。圆满道场。上下八方。称心量处。奉
职诸神。并诸眷属。一真法界。应现当机。受度之灵。
并诸眷属。(以下列所荐人名。一名勿漏)最极有缘。依恋道场。陪
位之灵。并诸眷属。惟愿不迷本性。速赴灵机。光降
法会。年月日。奉佛修斋四众弟子等。具书奉请。

** 请使牒
华严法界。娑婆刹土。一四天下。南赡部
洲。东土鸡园。奉行法事。比丘某甲。为建水陆道场。
圣凡普利事。于某年某月某日开启道场。至某日
圆满。仰劳使者。即持请书。奉请。(上堂则云。尽虚空遍法界三宝圣众。
乃至诸大士等。下堂则云。尽虚空遍法界。六道七趣胜劣诸伦。乃至当机受度之灵。某甲某甲某甲某甲
等)降临道场为此具牒。须至牒者 右牒。(上堂则云空行。
下堂则云天行地行地府)捷疾持符使者。准此。年月日比丘某
目¶ 第 830c 页 X74-0830.png
甲。具牒奉行。

** 赦疏
花严法界。娑婆刹土。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东土鸡园。奉佛修斋。四众弟子等。并诸眷属。为建
水陆道场。乞恩普赦事。一心上奏(梵则云。妙庄严宫梵王尊天。释
则云。忉利天宫帝释尊天)玉陛下。恭伸情恳。伏为。(内伸诚意。不出一百字)
以今某年某月某日。开启道场。于某日圆满。于中。
十法界胜劣诸伦。等心奉请。同赴道场法会。琉璃
影事。不隔纤毫。璎珞光严。齐涵妙相。融十方虚空
楼阁之云。地皆微动。品无量清净醍醐之味。天亦
长春。深寻杂趣之本原。不外此清凉果海。融入如
来之妙定。全消夫隔别枝歧。况天王多花严菩萨
寄位之身。而众生皆我佛世尊独一之子。既大悲
之神用。不遗于一夫。而盛德之威权。可总其全量。
是用上叩天门。鸿恩肆赦。下行地府。凤诏分颁。俾
千万泥犁三恶道之伦。成百亿金师一毛端之相。
天上人间双解脱。金锁开而铁锁齐开。寒冰热火
尽销镕。法轮转而食轮将转。方以一味菩提。速发
其圆种。何堪小乘律相。挫抑其真因。伏乞天慈。深
体佛意。风行雷动。奉命者无顷刻之羁留。吐月流
云。含识者悟根尘之消落。奉佛修因四众弟子等。
不胜激切屏营之至。谨具疏以闻。年月日。修斋乞
恩佛弟子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具疏。

** 赦使牒
花严法界。娑婆刹土。一四天下。南赡部
洲。东土鸡园。菩萨比丘某甲。今因奉佛修斋四众
目¶ 第 831a 页 X74-0831.png
弟子等。并诸眷属。为建水陆道场。普利圣凡事。于
某年某月某日。开启道场。某日圆满。今当乞恩普
赦。仰劳使者。即持赦疏。迅速上奏。此界他方。妙庄
严宫大梵天王。忉利天宫帝释尊天。诸阙下。四众
等。不胜感激之至。为此具牒。须至牒者 右牒。此
界他方梵释诸天捷疾持符使者。准此。年月日。比
丘某甲。具牒奉行。

** 判牒
华严法界。娑婆刹土。一四天下。南赡部洲。
东土鸡园。奉佛修斋。四众弟子等。为水陆道场。功
德圆满事。某等以今年某月某日。开启道场。行诸
法事。于某日圆满。于中。凭仗十方人力。先期预日。
披览讽诵。龙藏大小乘。经律论咒。七千二百八十
卷。顶礼法轮宝忏。并行施食放生。斋僧念佛。诸品
法事。修设山茶时果净斋。二十馀席。并普供大席。
金银纸缎。随席满分。以上合集功德。用伸回向(功德
司则云。或有应经主司照验之处。神道设教。能补生人办事之缺。今持具牒。伏乞照验。文宝司则云。所有
上下堂疏文宝缎等仪。敢冀神聪。如法处分。以成圆满功德。具慰心期)。不胜感激之
至。为此具牒。须至牒者 右牒(三界功德司。上下堂文宝司)。判
官准此。年月日。奉佛修斋四众弟子等。具牒告闻。

** 请书签
尽虚空遍法界。三宝圣众。乃至大士等。
娑婆震旦。东土鸡园。奉佛修斋。四众弟子等具
 尽虚空遍法界。六道七趣。胜劣诸伦。乃至当机受
度某甲某甲之灵 娑婆震旦。东土鸡园。奉佛修
斋。四众弟子等具。
目¶ 第 831b 页 X74-0831.png

** 使者牒签
某某使者准此 比丘某甲具。

** 赦疏签
(他方则云十方。此界则云娑婆)妙庄严宫大梵天王玉
陛下
奉佛修斋四众弟子等具(释则改云。忉利天宫帝释尊天。
玉陛下)。

** 判官牒签
某某判官准此 奉佛修斋。四众弟
子等具。

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