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752a 页
水忏科注卷中
龙住释 成简西宗 集注

赞文

「 四八端严微妙相
 僧祇三大劫修来
 面如满月目如莲
 天上人间咸恭敬」


「慈悲水忏法卷中

一切诸佛悯念众生。为说水忏道场总法。今当归命
一切诸佛。

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
陀佛。南无弥勒佛。南无龙种上尊王佛。南无龙自在
王佛。南无宝胜佛。南无觉华定自在王佛。南无袈裟
幢佛。南无师子吼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
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白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
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
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
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

「南无大庄严菩萨。南无观自在菩萨。

礼诸佛巳。次复忏悔。」

【此下承上文而起观行。以作灭罪之方。然而礼忏。
虽在一日一时。入道功程。必当随力渐次而能成
就。】

「某等即今身心寂静。无谄无障。正是生善灭恶之时。
复应各起四种观行。以为灭罪方便。」
音释¶ 第 752b 页 X74-0752.png

【即今等者。指初卷后折憍竭爱等。以至礼佛巳毕
之时。斯时至诚虔恳。即今道场之内。身口意三业。
了无过失。故得身心寂静。无谄诳。无私曲。趁此心
静之时。复加观行而进之。观行如下观察思惟等。
文中自明。】

「何等为四。一者观于因缘。二者观于果报。三者观我
自身。四者观如来身。」

【上总标。下别释。】

「第一观因缘者。知我此罪。藉以无明不善思惟。无正
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诸佛菩萨。随逐魔道。行邪
险径。如鱼吞钩不知其患。如蚕作茧自缠自缚。如蛾
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观因缘。者之一字。叠上标下而释之也。藉。托也。因
缘者。要自知起罪之因。习罪之缘。皆由无明。遂至
不能自出○无正观力。即所谓无正知见力也。天
台止观云。正观者。观诸法无相。并是因缘所生。因
缘无性。即是实相。先了所观之境。一切皆空。能正
之心。自然不起。无正观之力。所以不识其过。自然
有许多缠缚贪著。要知十恶五逆。乃至无穷之罪
业。皆由不识其过而生。不识即不知。不知即不明。
不明即无明。无明即不善也。以是因缘。失于正智。
故云无正观力○梵语魔罗。此云夺命。乃至夺智
慧命。故又名杀者。又梵语波卑夜。亦名波旬。此云
恶。释迦出世。魔王之名。亦翻杀者。又恶中之恶。常
音释¶ 第 752c 页 X74-0752.png
欲断人慧命故。即今毁宗诱法邪见等流。亦同此
类也。依随此等。即当堕三恶道。故云险径云云○
鱼伹知有香饵。不知有丧身之患。重看不知二字。
蚕求坚固。蛾贪色见而自害。无非自取。重看自字。
三者皆贪著因缚。作是观者。当永断无明以求正
知见○若以法合鱼。合我人及一切众生。钩合无
明不善。并五欲等之钩饵也。蚕及飞蛾皆合我等
之言。茧合爱缠之患。火合贪欲之殃。若能如是观
察。即名正智。即名善思惟。修忏行人。吃紧于斯。慎
毋忽之。而不自知也。】

「第二观于果报者。所有诸恶不善之业。三世轮转。苦
果无穷。沉溺无边巨夜大海。为诸烦恼罗刹所食。未
来生死。冥然无涯。设使报得转轮圣王。王四天下。飞
行自在。七宝具足。命终之后。不免恶趣。四空果报。三
界极尊。福尽还作牛领中虫。况复其馀无福德者。而
复懈怠。不勤忏悔。此亦譬如抱石沉渊。求出应难。」

【二果报观行○果报者。既有恶业。必招恶果。不修
出世。纵有福如圣王。如四空天。福尽还应堕落。所
以必勤忏悔。作是观者。定修出世。不求福报○三
世无穷者。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
遇时。果报还自受。故云耳○沉溺大海。谓受苦无
量。如在黑暗大海。亦喻言也○以罗刹为喻。非真
罗刹也。诸烦恼似之。为烦恼之罗刹耳。非真为罗
刹所食也。为烦恼汩没之尽耳○王四天下。王者
音释¶ 第 753a 页 X74-0753.png
治也。晋本华严云。金轮宝名。胜自在。象宝名青山
绀。马宝名勇疾风神。珠宝名光藏云。主藏臣宝名
大财玉。女宝名净妙德。主兵臣宝名离垢眼。谓之
七种王宝。得此七宝作转轮王。飞行自在。王四天
下者也。如此福德尚堕苦报。未知何日出离。况无
福而不求忏悔乎○四空者。即无色界四空天也。
一空无边天。二识无边处天。三无所有处天。四非
非想处天。證四空果报。为三界之极尊。三界即欲
界色界无色界。诸天共二十八天也。】

「第三观我自身。虽有正因灵觉之性。而为烦恼黑闇
丛林之所覆蔽。无了因力。不能得显。我今应当发起
胜心。破裂无明颠倒重障。断灭生死虚伪苦因。显发
如来大明觉慧。建立无上涅槃妙果。」

【三自身观行○自身虽凡夫。实可以超凡而入圣。
惟在发起胜心耳。作是观者。当知我身即如来身
○自身亦有三身。慧身。妙法身。应一切身也○黑
闇丛林。就是烦恼发挥。充满处覆蔽本性。犹如黑
暗丛林。非烦恼之外。更有黑暗丛林也○大乘法
界论云。众生法身。既与功德相应。何故无有如来
德用。应知此如莲华未开。诸恶见叶共包裹故。亦
如金山被瞋恚泥所封著故。亦如虚空被愚痴云
之所蔽故○有三种因。玄妙云。有心者皆得作佛。
即法身种。谓之正因。一切世智。三乘解心。即般若
种。谓之了因。一切低头举手。即解脱种。谓之缘因
音释¶ 第 753b 页 X74-0753.png
○亦可以说师教外熏等缘。谓之缘因。有缘因故。始
得了因可知○胜心即今虔恳至诚。乃至止观之
心。可为胜心也○因无明。遂有许多颠倒重障。故
须破裂○觉慧。是无上之因也。因即果。果即因。因
果双忘。不可思议。故云无上妙果○涅槃有三。一
性净。为外道妄计涅槃。一方便净。为二乘取證涅
槃。皆非无上。一圆净。如来究竟涅槃。是谓无上涅
槃。是出世第一义故为妙果○又涅槃有四。一本
来自性清净涅槃。一切众生平等共有。即真如理
也。二有馀涅槃。二乘烦恼虽断。馀习未除。故云有
馀。三无馀涅槃。谓烦恼既尽。馀习亦减。故云无馀。
四无住涅槃。谓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穷未来际。利
乐有情。故云无住。此指无依无住。即是出世第一
义谛。故云无上。】

「第四观如来身。」

【四如来观行○以此观如来身。直须常如佛学。常
如佛心。能作是观者。当知吾身亦同如来。岂独如
来为如来身哉。】

「无为寂照。」

【无有少法。故曰无为。永嘉所谓不见一法即如来
是也。寂照者。譬如明镜照物。恒自无心。心体本来
常寂。寂而常用。用而常寂。随境鉴辨。皆是实性自
尔。非是有心。方始用也。只为众生不了自心常寂。
妄计有心。心便成境。所以有四句百非。妄生许多
音释¶ 第 753c 页 X74-0753.png
见解。无为寂照。自然离绝百非。不动心相故也。所
以者何。以即心无心故。心恒是理。即理无理故。理
恒是心。理恒是心故。不动心相。心恒是理故。不得
心相。不得心相故。即是众生不生。不动心相故。即
是佛亦不生。以生佛俱不生故。即凡圣。常自平等
法界性也。纯一道清净。更无异法。】

「离四句绝百非。」

【离四句绝百非者。大明觉慧之中。念念清净。一切
邪妄知见不生。此即如来清净法身也。本无四句
百非之想。又安有所谓离之绝之耶。特世人视之。
见为如来离之绝之耳○四句者。伹举一对。或举
一字。便成四句。即如有无对作四句者。如云有。无。
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便成四句也。一异二字。或断
常二字。俱可成四句○楞严经云。净极光通达。寂
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百非者。法
教数云。凡作四句。有本末三世。巳起未起。积成四
句。皆非得真。故云百非也。即就上有无对作四句
者言之。若云有。是增益谤。若云无。是损减谤。若云
亦有亦无。是相违谤。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此
是本四句也。复此四句。每句有四句。有中四句者。
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又无中四句
者。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又亦有亦
无中四句者。亦有亦无有。亦有亦无无。亦有亦无
亦有亦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又非有非无中四
音释¶ 第 754a 页 X74-0754.png
句者。非有非无有。非有非无无。非有非无亦有亦
无。非有非无非有非无。如上四句。每一句成四句。
则成四四十六句。此是末四句也。三世皆有此十
六句。则成四十八句。此四十八句。皆有巳起未起。
成九十六句。搭上本四句。则成百句也。馀法四句
皆仿此。】

「众德具足湛然常住。」

【众德。即万行感报。百福庄严。具足圆满。故曰具足。
湛然常住者。即如来万亿圆满之报身也。湛然即
湛寂。常住者。即常住不动之谓也○又湛然常住
者。如宗门统要云。佛光如满禅师。因唐顺宗问。佛
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在世。佛今在何处。
师云。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在
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
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帝又问曰。佛
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知不生
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师曰。佛体本无为。迷
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
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
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
心处。自然无法说。】

「虽复方便入于灭度。慈悲救接。未曾暂舍。」

【方便入灭而不舍救接。所谓他方此土。分身无数。
音释¶ 第 754b 页 X74-0754.png
皆如来化身也。别有示现而人不识耳。非真入灭。
故曰未曾暂舍。】

「生如是心。可谓灭罪之良津。除障之要行。是故至诚。
求哀忏悔。」

【生如心三句。总收缴上与四种观行。以为灭罪作
前方便等语相应。以此四心。总申忏悔。则无罪不
灭。无福不生也○上明四种观行忏悔巳竟。下复
重举烦恼障道因缘。重求忏悔。盖因烦恼深厚。慧
眼即盲。障道因缘。从兹而起。烦恼一起。种种善法。
悉为障蔽不生。故云起障等云云。文在后面。】

「某等无始以来。至于今日。长养烦恼。日深日厚。日滋
日茂。覆盖慧眼。令无所见。断除众善。不得相续。」

【业力覆蔽。纵善法在前。而心境俱违。自然断除众
善。一切善法俱障。如下文所云皆是耳。】

「起障不得见佛不闻正法不值圣僧烦恼。起障不见
过去未来一切善恶业行出离烦恼。障受人天尊贵
之烦恼。」

【人天尊贵。以异三涂微贱之比。人天之天。欲界诸
天也。】

「障生色无色界禅定福乐之烦恼。」

【色为色界天。无色为无色界天。色界禅见下四禅
定内。无色界禅。具见后八解脱九空定中○禅定
福乐。禅法要解云。得初禅相云何。答曰。离生喜乐。
先以正念呵止五欲。深入一心。有觉有观。离不善
音释¶ 第 754c 页 X74-0754.png
法。得未到地。身心快乐。證初禅相。转复增胜。身心
轻安。嗔处不嗔。喜处不喜。世间八法。所不能动。至
于衣服饮食等。心不贪著。但以诸善功德为贵。得
初禅巳。进求二禅○二禅厌患觉观。何以故。如欲
界五欲五盖。令心散乱。初禅觉观。[女*(巢-果+(离-禸))]乱定心。亦复
如是。即用无漏初禅呵责觉观。内得清净定生喜
乐。入于二禅。问云何是二禅相。答曰。以无觉观动
故。内心清净。如水澄清。无有风波。星月诸像。悉皆
照见。定生喜乐妙胜。初禅喜乐。从离欲生。此中喜
乐从初禅定生○得二禅大喜。然心变著喜生诸
结使。以是喜故为烦恼本。况喜为粗乐。今欲舍粗
而求细乐。故言离喜。更入深定以求妙乐。问云何
是第三禅乐。答世间最乐。无有过者。粗者为喜根。
细者为乐根。譬如极热得清冷水。持洗手面。是名
为喜。入清凉地。举身沐浴。是名受乐。既得三禅之
乐。一心守护。常恐退失。则为是恼。是故乐复为患。当
求离乐。譬如人求富贵之乐。求时既苦。得之无厌。
则复为苦。得巳守护。亦复为苦。行者患乐亦复如
是。盖初禅乐。以觉观[女*(巢-果+(离-禸))]乱故舍。二禅大喜动故舍。
三禅知乐无常难守故舍。以是故当舍此乐。进求
四禅安隐地○前依禅定乐舍于欲乐。今依何等
而舍禅乐。且舍禅乐。得何利益。答曰。依涅槃乐。能
舍禅乐而得三利。所谓罗汉辟支佛佛道。以三乘
道。随意而入清净涅槃。问云何是第四禅相。答曰。
音释¶ 第 755a 页 X74-0755.png
断乐断苦。无喜无忧。故念清净。初禅觉观未定。二
禅喜大发动。三禅乐心多乱。并皆念不真清净。虽
有定心。出入息故。令心难摄。四禅纯清净故。无出
入息故。心则易摄。是为真禅。譬如善御良马。随意
所至。欲行四无量心。四无色定等。随意皆得。欲得
六通。求之亦易。前三禅粗相清净心。第四禅细相
清净心。】

「障不得自在神通飞腾隐显遍至十方诸佛净土听
法之烦恼。」

【或隐或显。迅速无碍。山崖墙壁。直过如空。凌虚往
来。犹如飞鸟。地中出没。如出没水。可以遍至十方。
即此神境通也。】

「障学安那般那数息不净因缘观等诸烦恼。」

【安那云出息。般那云入息。习坐禅者。有止观法门。
天台小止观云数息观。对治游思之病。先数入息。
后数出息。从一至十。终而复始。不令散乱。亦有数
入不宜数出。数出不必数入。双数反恐有病故耳
○不净观者。对治贪欲。谓观身不净也。如上卷三
十六等所明○尽此乾慧一信住行向各十。共四
十一清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四种妙行。此即
煖地顶地忍地世第一地也。】

「障学煖顶忍第一法七方便等诸烦恼。」

【所诸煖顶忍第一法者。谓以佛觉用为巳因地心。
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燃其水。名为煖地。又以巳
音释¶ 第 755b 页 X74-0755.png
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
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
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消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
名世第一义○七方便者。小乘七贤。一五停心位。
二别相念位。三总相念位。四煖位。五顶位。六忍位。
七世第一义位也○五停心者。数息停散心。不净
停贪心。慈悲停瞋心。因缘停痴心。念佛停障心。谓
之圆五品。停五心○别教云。忍位有五。一伏忍證
十信。二柔顺忍證十行十向。三信忍證十住。四无
生忍證十地。五寂灭法忍證妙觉。】

「障学慈悲喜舍闻思修等诸烦恼。」

【慈悲喜舍。即四无量心○发菩提心论云。闻思修
为三慧。一闻慧。如所闻法。心常爱乐。无有厌足。二
思慧。思念观察。一切有为法如实相。谓无常苦空。
无我不净。念念生灭。不久败坏。即生厌离。趋佛智
慧。三修慧。谓离欲不善法。渐次修入。】

「障学空平等中道解三观义诸烦恼。」

【空者一念无相。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平等者。
无法不备。亦名为假。中道者。不一不异。亦名为中。
空与平等中道。是为三观。习观者。要解此三观义。
此出中轮。】

「障学助道品念处正勤根力如意足诸烦恼。」

【助道品者。即上卷三十七助菩提法中○四正念
处。四正勤。五根。五力。四如意足是也○四念处者。
音释¶ 第 755c 页 X74-0755.png
一观身不净。谓染缘有故。二观受是苦。谓执取增
缚。三观心无常。谓念念迁灭。四观法无我。谓无有
定相○四正勤者。巳生恶时勤令断。未生恶时勤
令不生。未生善时勤令生。巳生善时勤令增长○
五根者。一信根。能入法海信于业报。消除疑网。二
念根。住持不忘。三精进根。念兹在兹。四定根。湛寂
虚通。修心不乱。五慧根。明辩实谛。以慧照了○五
力者。一信力。一念万年。魔不能坏。二念力。纯清绝
点。烦恼不能坏。三进力。尘劫无怠。天人不能坏。四
定力。须弥坚固。无有能动。五慧力。摧邪显正。知世
间出世间法。无一法能坏○四如意足者。即四神
足也。一定根如意足。谓深固幽远。此得也。二定觉
如意足。谓寂而常照。此念也。三定力如意足。谓魔
不能动。此进也。四正定如意足。谓入佛三昧。此慧
也。】

「障学八正道示相之烦恼。」

【八正道者。无尽意经云。一正见道。谓不起断常见。
二正思惟道。谓思不起于贪等。而思戒定慧解脱
解脱知见也。三正语道。凡所演说。除口邪命故。四
正业道。顺理而修清净业故。五正命道。以无漏智。
除三业五种邪命。无诸奸谄故。六正精进道。勤修
涅槃。善入正谛。七正念道。进向涅槃。系心不忘故。
八正定道。决定不乱故○八正道。即八圣道。总是
依法而修为有法可得义。故曰示相。】
音释¶ 第 756a 页 X74-0756.png

「障学七觉支不示相烦恼。」

【七觉支者。无尽意经云。支者分也。一念觉分。谓观
一切法。自性皆空故。二择法觉分。谓能分别了义
不了义故。三进觉分。谓勤修不退故。四喜觉分。谓
所修法喜故。五除觉分。谓除诸烦恼故。六定觉分。
谓如所入定。觉了诸法故。七舍觉分。谓不为世法
所牵。无著无碍故。七觉支。即七菩提分。总是观一
切法空为无法可得义。故曰不示相。】

「障学八解脱九空定烦恼。」

【八解脱者。大集云。一内有色观外色解脱。背弃色
爱心。此谓初禅。二内无色观外色解脱。背弃色爱
心。此谓二禅。三净胜解心作證具足住。背弃不净
心。此为三禅。四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
种想。入无边空处定具足住。弃下地法。此为四禅。
五超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处定具足住。非弃
下地法。亦为四禅。六超一切处识无边处。入无所
有处定具足住。非弃下地法。此为四空。七超一切
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定具足住。非弃下地法。
亦为四空。八超一切非想非非想处。入灭想受定
具足住。背弃一切有缘心。此为过三界解脱者。离
缚之义也○九空定者。初门云。一次第定初禅喜
乐。二次第定二禅妙喜生。三次第定三禅妙乐。四
次第定四禅浮尽。五次第空处定。空能普入。六次
第识处定。识能明了。七次第无所有处定。无有即
音释¶ 第 756b 页 X74-0756.png
有。八次第非非想定。无想即想。九次第灭受想定。
心灭无灭。】

「障学于十智三三昧烦恼。」

【十智者。华严云。一三世智。二佛法智。三法界无智
智。四法界无边智。五充满一切世界智。六普一切
世界智。七住持一切世界智。八知一切众生智。九
知一切法智。十知无边诸佛智○三三昧者。有觉
有观为空三昧。无觉无观为无相三昧。无觉有观
为无作三昧。三昧者。此云正受。不受诸受。乃为正
受。又云正觉即具自在神通之意也。又圆觉注云。
言佛入于神通三昧之谓也。】

「障学三明六通四无碍烦恼。」

【三明者。一天眼智明。谓声闻。辟支。菩萨。三乘诸佛。
于天胜妙。得彼天眼。二宿命智明。佛于三世境界。
无有不知。不同二乘。三漏尽智明。證见道时。远离
四漏。谓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不同二乘所證。又
大经云。一菩萨般若明。二诸佛天眼明。三无明毕
竟空○六通者。般若云。一神境通。能起种种神变。
震动十方。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隐或显。迅速无
碍。山崖墙壁。直过如空。凌虚往来。犹如飞鸟。地中
出没。如出没水。身出烟焰。如燎高原。体注众流。如
消雪岭。日月神德。威势难当。以手𢪛摩。光明隐蔽。
转身自在。此即身如意通。二天耳通。过人天耳。能
如实闻。十方各殑伽沙界。情非情类。种种音声。三
音释¶ 第 756c 页 X74-0756.png
他心通。能知十沙界诸有情类。一切心心所法。谓
贪嗔痴等心。或著或离。乃至聚散。小心大心。寂静
否心。解脱否心。皆如实知。四宿命通。能知十方有
情。一心十心百千心。若一日二日至百千年劫。如
是时处。如是姓名。死此生彼。若自若他。若广若略
等事。五天眼通。能见十方情非情种种色像。或粗
或妙。死时生时。善趣恶趣。复知彼随善业恶业。受
生胜劣等报。六漏尽通。能知十方有情。若自若他。
漏尽不尽。此通断诸障习。方得圆满。菩萨得漏尽
通。得不退转。不堕声闻独觉之地○四无碍者。四
无碍智。一义无碍智。知诸法义了了通达。二法无
碍智。诸法名字。分别无滞。三词无碍智。辩说无碍。
令各得解。四者乐说无碍智。十二部经。随其根性
为说也。】

「障学六度四等烦恼。」

【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
智慧也○四等者。楞伽经。字语身法。四者与我同
等。字等者。一切如来佛名字无别。语等者。六十四
种梵音无差。身等者。诸佛法身相好是同。法等者。
我彼同得菩提分法。四者等无差别。故云四等。】

「障学四摄法广化之烦恼。」

【四摄法者。妙玄云。一布施摄法。谓乐财者以财施。
乐法者以法施。二爱语摄法。谓以软语随顺安慰
一切众生。三利行摄法。谓随起身口意行令各沾
音释¶ 第 757a 页 X74-0757.png
利益。四同事摄法。谓和光同事。令其各得沾益。故
得广化。】

「障学大乘心四弘誓愿之烦恼。」

【大乘四弘誓者。行愿品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
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誓愿弘深。故为大乘。】

「障学十明十行之烦恼。」

【十明者。华严云。一知一切众至业报。二知一切众
生寂灭。三知一切惟是实相。四能以无量声坏染
著。五能以方便受生。六舍离一切想受。七知一切
法非想。八知一切法非无想。九知一切有法本无
有生。十济度一切众生○十行者。一欢喜行。谓始
入法界不为邪动。二饶益行。谓常化众生使得法
利。三无嗔恨。谓常修善法。谦下恭敬。四无屈挠。谓
行大精进。令一切至究竟涅槃。五无碍乱。谓不为
无明之所失乱。六善现。谓生生常在佛国中生。七
无著。谓于我我所一切皆空。八尊重行。谓成就难
得善根。九善法行。谓说法授人成佛轨则。十真实
行。谓二谛非如亦非非相。】

「障学十回向十愿之烦恼。」

【十回向者。别教云。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
以无想心。常行六道而入果报。不受而受。二不坏
回向。谓观一切法有受有用。念念不住。三等一切
诸佛回向。谓三世佛法一切时行。四至一切处回
音释¶ 第 757b 页 X74-0757.png
向。谓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土。供一切佛。五无尽功
德藏回向。谓以常住法。授与前人。六入一切平等
善根回向。谓行无漏善。善而不二。七等观随顺一
切众生回向。谓观善恶无二一相。八真如相回向。
谓心得自在。等三世佛。常照有无。九无缚无著解
脱回向。谓以般若照三世诸佛。是一合相。十入法
界无尽回向。谓觉一切法中道无相○十愿者。行
愿品云。一者礼敬诸佛。无限善根愿。二者称赞如
来。爱法增上愿。三者广修供养。亲近增上愿。四者
忏悔业障。护法神通愿。五者随喜功德。自證正智
愿。六者请转法轮。令他解了愿。七者请佛住世。摄
受正法愿。八者常随佛学。广利群生愿。九者恒顺
众生。荷负众生正法愿。十者普皆回向。如说修行
愿。】

「障学初地二地三地四地明解之烦恼。障学五地六
地七地诸知见烦恼。障学八地九地十地双照之烦
恼。」

【初地菩萨。见自身真如佛性。名见道位。从二地至
七地。是修道位。犹有功用而修其行。从八地至十
地名究竟位。十一地。等觉位中普贤行方终。十二
地。是妙觉佛果。别教云。一欢喜地。达佛境界。二
离垢地。身心清净。三发光地。净极明生。四焰慧地。
明极觉满。五难胜地。功行超越。六现前地。性净明
露。七远行地。随方应化。八不动地。一真如心。忍智
音释¶ 第 757c 页 X74-0757.png
自如。九善慧地。发真如用。道力自在。十法云地。慈
阴妙云。大智圆明也○又由證圣位故欢喜。身心
清净名离垢。智巳生明名发光。妙解廓然名焰慧。
功行超越名难胜。通达真俗名现前。随方应化名
远行。忍智同如名不动。道力自在名善慧。大智圆
明名法云。巳履佛境。种种功德。从此发生。故名地
○双照者。永嘉集云。无即不无。有即非有。有无双
照妙悟萧然。又有真俗二谛注云。空智照真为实。
假智照俗为权。此真俗二谛。空假二智双照。权实
双显。故名双照。地者。蕴积前法。至于成实。一切佛
法。依此发生。故谓之地。】

「障学佛果百万阿僧祇诸行之烦恼。」

【阿此云无。僧祇此云数。合言无数。如释迦历三祇。
又九十一劫。方成佛果。若障学诸行。未免烦恼。一
切业障。忏悔俱完。又伸发愿。】

「如是行障无量无边。今日致祷稽恳向十方佛。尊法
圣众。惭愧忏悔。愿皆消灭。」

【发愿总忏巳竟。下承前申愿。】

「愿藉此忏悔。障于诸行一切烦恼。所生功德。愿在在
处处。自在受生。不为结集业行之所回转。以如意通。
于一念顷。遍至十方。净诸佛土。摄化众生。于诸禅定
甚深境界。及诸知见。通达无碍。心能普周一切诸法。
乐说无穷。而不染著。得心自在。得法自在。方便自在。
令此烦恼及无知结习。毕竟永断。不复相续。无漏圣
音释¶ 第 758a 页 X74-0758.png
道朗然如日。」

【身如意通。见前六通内。摄化众生。即说法广化也。
以下直至方便自在等。俱是具足神通力○修诸
小乘善法。人天小果。是为有漏之因。于圣道尚有
渗漏故也。若为了生死而行菩萨道。修无馀涅槃
妙果。是为无漏圣道。无漏者。于大乘法。更无遗漏
之谓○朗然者。开悟无漏之义也○又无漏圣道。
正指上文见佛闻法。值贤圣僧。乃至于十地等妙
阿僧祇等。悉皆名为无漏圣道。以忏悔故。烦恼既
尽。圣道朗然。如杲日丽于中天。无幽不烛者也。】

「发愿巳。归命礼诸佛(礼佛结愿)

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
陀佛。南无弥勒佛。南无龙种上尊王佛。南无龙自在
王佛。南无宝胜佛。南无觉华定自在王佛。南无袈裟
幢佛。南无师子吼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
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大庄严
菩萨。南无观自在菩萨。

礼诸佛巳。次复忏悔。某等略忏烦恼障竟。今当次第
忏悔业障。」

【上文三障。总分三大段。一曰烦恼。二名为业。三是
果报。今忏烦恼巳毕。故云云○此处忏悔业障。】

「夫业者。能庄饰世趣。在在处处不复思惟。求离世解
脱。所以六道果报种种不同。形类各异。当知皆是业
力所作。」
音释¶ 第 758b 页 X74-0758.png

【能庄饰者。伹能庄严光饰于六道。所以在在处处
○庄者庄严。饰者修饰。此句言凡夫作业繁多。勤
勤无怠。似有庄严修饰之象也。世者。如造三毒十
恶等之罪业。庄严地狱三涂之世趣也。纵行五戒
十善等之善业。生于天上人间。犹为世趣。未能出
世而超三界故也○不复思惟者。不修戒定慧。乃
至不求无上菩提故云○业力所作。即庄饰世趣
之所感也。力造恶业故云○业力者。众生之业力
也。与下文业力甚深不同。业力甚深。乃佛之业智
力也。】

「佛十力中。业力甚深。凡夫之人。多于此中好起疑
惑。」

【佛十力者。谓佛应正等觉。有十种实智见力也。详
见后十力无畏处○业力甚深一句。引例凡夫业
力之甚深也。六道众生。自家业力不同。诸佛无上
菩提。莫非善业。功德智力之所成就。故云甚深。当
知凡夫不得圣道。皆是恶业惑力之所障蔽故。亦
是甚深可知之也。所以若好若歹。无不于此善恶
业力之所惑。众生不知。故起疑惑也。下先举疑惑
之由。】

「何以故尔。现见世间行善之人。触向轗轲。」

【何以者。征起何以起惑。下释成○坎。险也。坎险。多
迍之貌。触向轗轲所为之事。多不如意也。】

「为恶之者。是事谐偶。谓言天下善恶无分。」
音释¶ 第 758c 页 X74-0758.png

【肉眼凡夫。不能了知三世事故。所以便言善恶无
分云云。】

「如此计者。皆是不能深达业理。」

【即下三世善恶因缘果报等。谓之业理。】

「何以故尔。经中说言。有三种业。何等为三。一者现报。
(现生之报)二者生报(来生之报)。三者后报(多生后不定之报。下出意)。现报业
者。现在作善作恶。现身受报(现受苦乐等报)。生报业者。此生
作善作恶。来生受报(来生受苦乐等)。后报业者。或是过去无
量生中作善作恶。于此生中受。或在未来无量生中
受。」

【引经言三种业。有现报有生报有后报。正见过去
有业。所以有后报。总归重下文云过去既有如此
恶业一句。观上文。当知皆是业力所作一句可见
○经言至或在未来无量生中受止。】

「若今行恶之人。现在见好者。此是过去生报后报善
业熟故。所以现在有此乐果。岂关现在作诸恶业而
得好报。若今行善之人。现在萦苦者。此是过去生报
后报恶业熟故。现在善根力弱。不能排遣。是故得此
苦报。岂关现在作善而招恶报。」

【若今者。详明上文。若如也。若今云云。行恶之人。行
善之人。二段正发明经中现报生报后报义意而
释之○此段文理甚妙。世人正当此处著眼。此全
重在业字看。不必重在报上看。当知有二义。若就
前生善业巳熟。今受乐果。是过去生报。若或多生
音释¶ 第 759a 页 X74-0759.png
巳前善业巳熟。现得受乐。必非现作恶因而反得
善果也。下行善一节例上可知。此释上行善行恶
等二种之疑也○现在善根力弱。不能胜过去极
重恶业。苦报岂能除灭。故曰不能排遣。】

「所以然者。现见世间为善之者。人所赞叹。人所尊重。
故知未来必招乐果。过去既有如此恶业。所以诸佛
菩萨教令亲近善友。共行忏悔。见善知识。于得道中
则为全利。是故今日至诚。归依于佛。」

【此正释前意○过去既有如此恶业一句。正与上
文六道果报。种种不同。形类各异。当知皆是业力
所作等语照应。所以此处。只重在业。不重在报。报
特带言之耳。且此处。原是忏悔业障。后面另有忏
悔报障。文理显然可见矣。】

「某等无始以来至于今日。积恶如恒沙。造罪满大地。
舍身与受身。不觉亦不知。」

【此下广举业相而求忏悔。与上七种方便之心。反
观照应。细玩可知○梵语殑伽。此云天堂来。又云
恒河。从高处流下故。广一由旬。长不知其数。沙细
如面。如佛说法有多数者。即以恒河为喻云耳○
舍身受身者。谓生生死死。舍此一身。又受一身也。
身世间隔。不啻醉梦。即此所舍所受之身。且不自
觉其来因。又安知过去所作恶业。故曰不觉亦不
知。前文云过去既有如此恶业。是一句总话。下文
正一一说出人身中过去诸恶业。如作五逆造阐
音释¶ 第 759b 页 X74-0759.png
提等皆是也。】

「或作五逆深厚浊缠无间罪业。或造一阐提断善根
业。轻诬佛语谤方等业。破灭三宝毁正法业。」

【深厚浊缠。极重莫解之意。阐提者。一向修證。因疑
惑而生恶相恶法。除去善心。故名阐提○梵语一
阐提。此云信不具。拨无因果之人。所以谤佛谤法
也。】

「不信罪福起十恶业。迷真反正痴惑之业。不孝二亲
反戾之业。轻慢师长无礼敬业。朋友不信无义之业。
或作四重八重障圣道业。」

【不信直至下文。俱是断善根之罪业也○十恶者。
身三口四意三恶业是也。迷真反正。谓之迷真心。
反正道也○四重者。杀盗淫妄。波罗夷根本罪有
四也。波罗夷。此云极重罪。比丘有四波罗夷。比丘
尼有八罗夷。前四重与比丘同。第五男身触。六于
染心男捉手捉衣。入屏处共立共话共行。身相依
相期。七覆他重罪。八随所举大僧供给衣食○波
罗夷。又云弃。若犯此四重八重者。永弃佛边地外。
犹如大海。不受死尸。故云弃。是之谓波罗夷。】

「毁犯五戒破八斋业。五篇七聚多缺犯业。」

【五戒有在家出家二种○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
偷盗。三不犯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破此五禁。谓
之毁犯○八斋者。每月有八斋日○五篇七聚者。
戒律之篇目也。僧祇云。五篇者。一夷二残三提四
音释¶ 第 759c 页 X74-0759.png
尼五言。为五篇。夷者。四波罗夷重罪。比丘四条。比
丘尼八条。残者。十三僧残。比丘十三条。比丘尼十
七条。提者。三十尼萨耆。九十波逸提。比丘百二十
条。比丘尼一百八条。尼者。四提舍尼。比丘四条。比
丘尼八条。吉者。突吉罗。即一百众学。比丘一百条。
比丘尼一百条。突者。恶也。吉罗者。作也○七聚者。
一弃。二众残。三丑恶。四堕。五可呵。六恶作。七恶说。
破此等戒。则为多缺犯业。】

「优婆塞戒轻重垢业。或菩萨戒不能清净如说行业。
前后方便污梵行业。」

【优婆塞。此云近事男。谓在俗亲近三宝。尽寿持五
戒者也。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
不妄语。五不饮酒食肉。又报恩经云。优婆塞有五
戒。一不得贩卖畜生。二不得贩卖弓箭刀杖。三不
得沽酒。四不得压油。天竺麻有蛊故。五不得大色
染业。外国染皮伤虫○四分云。前四波罗夷法。十
三僧伽婆尸妙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波逸提
法。九十波逸提法。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一百众学
法。七灭诤法。比丘所受。此皆属比丘戒。若菩萨十
重。四十八轻戒。出梵网经○前后方便。即大小便
利。或不依律规所行故也○梵行净行也。污秽清
净之行。安得无业。】

「月无六斋懈怠之业。年三长斋不常修业。」

【每月六斋日。初八二十三日。天王使者巡案善恶。
音释¶ 第 760a 页 X74-0760.png
十四二十九日。天王太子巡。十五三十日。天王亲
巡○年三斋月。正五九月是也。天以大宝镜。照四
大部洲。正五九此三月。正照南赡部洲故。宜持斋
修福。】

「三千威仪不如法业。八万律仪微细罪业。不修身戒
心慧之业。」

【纂要云。三千者。四重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尼萨
耆。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一百众学。七灭诤。共成
二百五十戒。各有行住坐卧四威仪。合为一千。循
三世为三千○八万律仪。首楞云。四威仪中。各有
二百五十戒。成一千。对三聚戒各一千。成三千。配
身口七支。成二万一千。复配贪嗔痴等分。为八万
四千。细行亦即此。但言其八万者。举大数耳。】

「春秋八王造众罪业。行十六种恶律仪业。于诸众生
无悯伤业。不矜不念无怜悯业。不拔不济无救护业。
心怀嫉妒无度彼业。于怨亲境不平等业。」

【八王日。提谓云。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
冬冬至。此八日。天地鬼神阴阳交代。故言八王。四
天王案行。以比诸天民𨽻。有福增寿。有罪减算。若
冒冥无知。不预作善。收付地狱。如来拔苦。劝修斋
戒。令其得乐○十六种恶律仪业者。一屠儿。二魁
侩。三养猪羊。四捕鱼。五猎师。六网鸟。七捕蛇。八养
鸡狗。九咒龙。十作贼。十一捕贼。十二狱吏。十三淫
女家。十四沽酒家。十五洗染家。十六压油家○嘉
音释¶ 第 760b 页 X74-0760.png
善而矜不能。即爱老怜贫之事也。乃至拔济救护
等事。一总不为者。此皆不善业力之深故也。】

「耽荒五欲不厌离业。或因衣食园林池沼生荡逸业。
或以盛年放恣情欲造众罪业。或作有漏善回向三
有障出世业。」

【五欲者。财色名食睡也。不厌离。正是耽荒。所以为
业○作善而回向三有。是修人天福报。福尽还应
堕落。便非大乘因果。故曰障出世业。故曰有漏善。
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之因果不忘。故
名有。既谓之有。安得无漏。有者。谓因属有漏果。系
有为有生有死故。】

「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今日发露。向十方佛尊法圣众。
皆悉忏悔。」

【如上广举业相忏悔巳竟。下文发愿。誓不更犯。而
求成福慧等如文。】

「愿某等承是忏悔无明等罪诸不善业。尽皆消灭。所
生福善。愿生生世世灭五逆罪。除阐提惑。如是轻重
诸罪恶业。从今巳去乃至道场。誓不更犯。」

【阐提业。从惑而起。故曰阐提惑。】

「常习出世清净善法。精持律行守护威仪。如渡海者
爱惜浮囊。」

【浮囊。即今涉海者系葫芦。带于腰。以渡海者相类
也。浮囊本非我身。然为爱我身故。不得不爱惜浮
囊。如修涅槃者。我身亦非我有。然必借身以修性。
音释¶ 第 760c 页 X74-0760.png
则不得不为性以检束身心。故须精持律行。守护
威仪。爱惜浮囊者似之。育王譬喻经云。昔行人见
彼路傍有一死人。天神下来散华尸上。以手摩之。
行人问其故。天神答曰。是我故身。前生之日。孝顺
父母。忠信事君。奉敬三宝。受师父教。令我生天。良
由其恩。故来报耳。前行又见一死人。恶鬼鞭之。亦
问其故。鬼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忠不孝。种种
非为。令我恶报。故来鞭耳。观此故身为浮囊。讵可
不慎。】

「六度四等常标行首。戒定慧品转得增明。」

【六度四等。为万行之首。故云常标行首。戒生定。定
生慧。故曰转得增明。又戒定慧。谓之三学。修惑戒。
如去捉贼。定如去缚贼。慧如杀贼也。】

「速成如来。」

【四字直管至八自在我句。】

「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一足下平安。二足下千辐轮相。三手
足指长胜馀人。四手足柔软。五手足指合缦网。六
足踉满足。七足趺高好。八伊尼延鹿王腨。九立手
摩膝。十阴藏如马王。十一身纵广等。十二身毛上
生青色柔软。十三毛向上右旋。十四金色光。十五
身光面各一丈。十六皮肤细滑。不停尘水。十七两
足下两手肩七满处。十八腋下满。十九身如师子
王。二十身端直。二十一肩圆好。二十二四十齿具
音释¶ 第 761a 页 X74-0761.png
足。二十三齿白净齐密根深。二十四牙大而白。二
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得味中上味。二十七舌
薄覆面至发际。二十八梵音深远。如频伽鸟。二十
九眼色如金精。三十眼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
毫如兜罗绵。三十二顶上肉髻成。】

「八十种好。」

【如来身有八十种好。一无见顶相。二鼻高孔不现。
三眉如初月。四耳轮辐相理成。五身坚固如那罗
延。六骨际如钩锁。七身一时回如象王。八行时足
去地四寸印文现。九爪如赤铜色。十膝骨坚著圆
好。十一身清净。十二身柔软。十三身不曲。十四指
长忏圆。十五指文藏覆。十六脉深不现。十七踝不
现。十八身润泽。十九身自持不逶迤。二十身满足。
二十一容仪备足。二十二容仪满足。二十三住处
安无能动者。二十四威振一切。二十五一切乐观。
二十六面不长大。二十七正容白不挠色。二十八
面具满足。二十九唇如频婆果色。三十言音深远。
三十一脐深圆好。三十二毛右旋。三十三手足满。
三十四手足如意。三十五手文明直。三十六手文
长。三十七手文不断。三十八一切恶心众生见者
和悦。三十九面广殊好。四十面净如满月。四十一
随众生意和悦与语。四十二毛孔出香气。四十三
口出无上香。四十四威仪如师子。四十五进止如
象王。四十六行法如鹅王。四十七头如摩陀那果。
音释¶ 第 761b 页 X74-0761.png
四十八一切声分具足。四十九四牙白利。五十舌
香赤色。五十一舌薄广。五十二毛红色。五十三毛
软净。五十四广长眼。五十五孔门相具。五十六手
足赤白如莲华色。五十七脐不出。五十八腹不现。
五十九细腹。六十身不倾动。六十一身持重。六十
二其身大。六十三身长。六十四手足软滑。六十五
四边光各一丈。六十六光照身而行。六十七等视
众生。六十八不轻众生。六十九随众生音声不增
不减。七十说法不著。七十一随众生语言说法。七
十二发音报众声。七十三次第有因缘说法。七十
四一切众生不能尽观相。七十五观无厌足。七十
六发长好。七十七发不乱。七十八发旋好。七十九
发色青珠。八十手足有德相。】

「十力无畏。大悲三念。」

【佛十力者。宝云谓。一是处非处如实力。知善恶因
缘果报定相。二业智力。知一切众生过现未来诸
业诸受果报。三定力。知一切诸禅解脱三昧。四根
力。知他众生诸根上下。五欲力。知他众生种种欲
乐。六性力。知世间种种性。七至处力。知一切道至
处相。八宿命力。知一世乃至百千世中。姓名苦乐。
寿命长短等。九天眼力。知众生生时死时善恶道
等。十漏尽力。自知我生巳尽。不受后有○四无畏
者。智论云。一总持一切智无畏。二知根漏尽无畏。
三决疑说障道无畏。四答报说苦尽道无畏。于大
音释¶ 第 761c 页 X74-0761.png
众中。广说自他智。断既决定。无所失。则无恐惧之
相○三念者。宝藏云。一得供不高。无妄失法。二逢
毁不下。永拔习气。三不供不毁。不生惭感。一切种
妙智。】

「常乐妙智。八自在我。归依诸佛。愿垂护念。」

【即此十力无畏大悲三念。便是常乐妙智。八自在
我。涅槃经云。一能示一身多身。数如微尘。二以尘
身满大千界。三以大身轻举远到。四观无量常居
一国。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想。七说一偈
经无量劫。八身如虚空存没随宜不穷。】

「某等前巳总相忏悔一切诸业。今当次第更复一一
别相忏悔。」

【此承前启后。前文总忏诸业。后复别相忏悔。身三
口四六根业。以至佛法僧间馀障。】

「若总若别。若粗若细。若轻若重。若说不说。品类相从。
愿皆消灭。」

【此又别中总举。】

「别相忏者。先忏身三。次忏口四。其馀诸障。次第稽颡。」

【此忏身三业。杀盗淫。是为身三业也。】

「身三业者。第一杀害。如经所明。恕巳可为喻。勿杀勿
行杖。虽复禽兽之殊。保命畏死。其事是一。若寻此众
生。无始以来。或是我父母兄弟六亲眷属。以业因缘
轮回六道。出生入死。改形易报。不复相识。而今兴害。
食啖其肉。伤慈之甚。」
音释¶ 第 762a 页 X74-0762.png

【第一杀害者。即就身中。第一杀业为重。故先言之
○梵网经云。佛言。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赞叹
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杀因杀缘。杀法杀业。乃至
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菩萨应起慈悲心救护。而
恣意杀者。是波罗夷罪○恕巳可喻者。人多自恕。
既知恕巳。便知恕他。故曰可为喻。即将心比心之
谓也。】

「是故佛言。设得馀食。当如饥世食子肉想。何况食啖
此鱼肉耶。」

【饥世易子而食。极为不得巳。正见饥世之苦。今得
食有馀时。便当念饥馑之苦。勿使过度可也。馀食
尚不敢过分多用。况食众生肉而不痛念哉。且众
生往世。安知非我父母兄弟六亲眷属。而乃食之
耶。究极于此。大可流涕。】

「又言。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号
叫狱。」

【此文出楞伽经。为利杀者。屠儿贩卖。或宰夫之流。
杀以求利。财网肉者。不敢自杀。而恃财广买。逞口
腹贪饕无厌者也。二意互参。】

「故知杀害及以食啖。罪深河海。过重丘岳。」

【故知下。先明杀业之果报。而后忏悔杀业之罪。】

「然我等无始以来。不遇善友。皆为此业。是故经言。杀
害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
受虎豹豺狼鹰鹞等身。或受毒蛇蝮蠍等身。常怀恶
音释¶ 第 762b 页 X74-0762.png
心。或受獐鹿熊罴等身。常怀恐怖。」

【经言至多病短命。出华严经○杀害食啖。本因恶
心而然。故感狠毒身报。而常怀恶心○熊兽其形
似豕。古云大秦之国。出玄熊赤熊类黄白者是也
○好杀者令众生恐怖。故受恐怖报。上畜生报。下
人中苦报。】

「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病。二者短命。杀害食
啖。既有如是无量种种诸恶果报。」

【多病者。杀害众生痛苦之报。短命者。杀害众生未
尽天年之报。】

「是故至诚。求哀忏悔。」

【上略明杀业果报忏悔巳竟。下广举杀业之罪。而
重求忏悔。有四章云云。】

「某等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有此心识。常怀𢡖毒。
无慈悯心。或因贪起杀。因瞋因痴及以慢杀。或兴恶
方便。誓杀愿杀。及以咒杀。」

【此种种杀之杀因也。】

「或破决湖池。焚烧山野。畋猎渔捕。或因风放火。飞鹰
放犬。[女*(巢-果+(离-禸))]害一切。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决者。行流也。破也。破决湖池。令其乾竭。焚烧山野。
令其光净。可以畋猎渔捕。无藏躲处。因风放火。即
焚烧之意。飞鹰放犬。即畋猎之意。或以禽兽略知
逃死。故又言之也。】

「或以槛弶坑拨叉戟弓弩弹射飞鸟走兽之类。或以
音释¶ 第 762c 页 X74-0762.png
罟网罾钓撩漉水性。鱼鳖鼋鼍虾蚬蠃蚌湿居之属。
使水陆空行。藏窜无地。」

【笼闭为槛。露置为弶○坑者上陷。拨者机械。叉戟
者。铁黏戈矛之属○罟者网之总名。撩者撩理。漉
者竭也。水性撩理使竭。鼋。鳖之大者。鼍长一丈。其
声如鼓。蚬小蛤。蚌长蛤。水陆空行者。鱼族水行。走
兽陆行。飞鸟空行。一切各有敛藏。使之逃窜无地
者。由乎掩取百计杀害多方。使之恐怖而然也。所
以云网于山。罟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钩。直而矢。百
计搜罗。诚为苦切也。】

「或畜养鸡猪牛羊犬豕鹅鸭之属。自供庖厨。或赁他
宰杀。使其哀声未尽。毛羽脱落。鳞甲伤毁。身首分离。
骨肉销碎。剥裂屠割。炮烧煮炙。楚毒酸切。横加无辜。」

【上举伤残水陆空行罪业巳竟。下举故畜家豢。自
供等业而忏悔之○自供庖厨。即烹庖之所也。赁
借也。剖割之谓宰。】

「但使一时之快口。得味甚寡。不过三寸舌根而巳。然
其罪报殃累永劫。如是等罪。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得味寡而受报多。可为猛省○古云。吾食众生肉。
形殊体不殊。一般同性命。只是别形躯。苦楚令他
受。肥甘为我需。不须阎老判。自揣道如何。义亦在
斯矣○古云。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
才过三寸成何物。勿用将心细较量。修道之人。宜
以此为警戒。】
音释¶ 第 763a 页 X74-0763.png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复兴师相伐。疆场交争。
两阵相向。更相杀害。或自杀教杀。闻杀欢喜。或习屠
侩赁为刑戮。烹宰他命。行于不忍。或恣暴怒。挥戈舞
刃。或斩或刺。或推著坑堑。或川水沉溺。或塞穴坏巢。
或土石磓磹。或以车马𨎿轹。践踏一切众生。如是等
罪无量无边。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疆场。疆界之谓也。屠侩。杀人侩手之谓○上言伤
杀物命。固为不忍。此则伤杀人类。犹为𢡖恶。故曰
行于不忍○坑堑。陷阱也。巢。鸟兽所居。有意坏之。
磓磹。聚石塞之。又云。以石投之之谓。𨎿轹。即輘轹。
车陵践也。此下俱是伤杀微细诸虫罪业。】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堕胎破卵。毒药蛊道。伤
杀众生。垦土掘地。种植田园。养蚕煮茧。伤杀滋甚。」

【堕胎者。用药堕人胞胎。及杀母羊而取羔之类○
破卵者。今人食鸡鸭之卵。及毁巢堕卵皆是○毒
药。用药毒人。及药虫鱼狗鼠鸟兽皆是○蛊道者。
如川广中下蛊伤人。此皆名蛊道。又蛊者惑也。又
谷久积。变为飞蛊○垦掘种植。蝼蝈蚯蚓之类。茧。
煮熟抽丝。】

「或打扑蚊蚋。掐啮蚤虱。或烧除粪扫。开决沟渠。枉害
一切。」

【蚋。小飞虫。即蠛蠓。粪扫。乃腐烂之物。皆有虫蚁。决。
通也。开决必有戕害故。枉。屈也。冤。抑也。】

「或啖果实。或用谷米。或用菜茹。横杀众生。或然樵薪。
音释¶ 第 763b 页 X74-0763.png
或露灯烛。烧诸虫类。或取酱醋。不先摇动。或泻汤水。
浇杀虫蚁。」

【果实谷米菜茹。皆生虫故。然樵薪。即是烧然一切
柴草。露灯烛。暑天时。夜见灯飞集。又云。怜蛾不点
灯。】

「如是乃至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恒常伤杀飞空著地
微细众生。凡夫识闇不觉不知。今日发露。皆悉忏悔。」

【四威仪。即指行住坐卧而言○佛观一钵水。八万
四千虫。又空中充满微细诸虫。惟天眼能见。凡夫
肉眼。茫无所见。故不觉不知。】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以鞭杖枷锁桁械压拉
拷掠打掷。手脚蹴踏。拘缚笼系。断绝水谷。如是种种
诸恶方便苦恼众生。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
皆悉忏悔。」

【即今囹圄中柙。床等刑之类是也。掠者笞也。打击
也。掷抛也。蹴。蹴鞠。踏。践踏。此俱伤残害物之象也
○用方法机智。巧便而行恶。谓之恶方便。即鞭杖
枷锁。以至断绝水谷。皆是苦毒陷害之方法故○
如上披陈发露忏悔巳竟。下发愿成德云云。】

「愿承是忏悔杀害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金刚
身。寿命无穷。永离怨憎。无杀害想。于诸众生得一子
地。若见危难急厄之者。不惜身命方便救脱。然后为
说微妙正法。使诸众生睹形见影。皆蒙安乐。闻名听
声。恐怖悉除。」
音释¶ 第 763c 页 X74-0763.png

【此发愿总忏。拔苦与乐○杀害之罪。当得多病短
命等报。所以忏悔之后。愿得金刚身。愿无怨憎杀
害之想。金刚身。坚固之谓。故云寿命无穷。非真得
金刚神之身也。当知得而无得。是真得也○得一
子地者。如佛视众生等。同一子故。地字即作位字
解说○方便者。智术权巧以救之。谓之方便救脱
○为说微妙正法。即今放生时。对生说三归五戒。
称佛为师。不堕三恶道。不堕邪见之类是也○众
生常惧杀害。以故睹形见影。不得安乐。闻名听声。
悉皆恐怖。今愿救护一切。且为说微妙正法。令知
佛道。皆蒙安乐。恐怖悉除。此真慈悲发愿之致也。】

「我今稽颡归依于佛。

南无毗卢遮那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
陀佛。南无弥勒佛。南无龙种上尊王佛。南无龙自在
王佛。南无宝胜佛。南无觉华定自在王佛。南无袈裟
幢佛。南无师子吼佛。南无文殊师利菩萨。南无普贤
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大庄严
菩萨。南无观自在菩萨。

礼诸佛巳。次复忏悔。」

【上忏杀业巳竟。下文次忏盗业。】

「劫盗之业。经中说言。若物属他。他所守护。于他物中。
一草一叶。不与不取。何况窃盗。但自众生。惟见现利。
故以种种不道而取。致使未来受此殃累。」

【梵网经云。若佛子自盗。教人盗。方便盗。咒盗。盗因
音释¶ 第 764a 页 X74-0764.png
盗缘。盗法盗业。乃至鬼神有主物劫贼劫。一针一
草。不得故盗。而菩萨以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
生乐。而反盗人物。波罗夷罪○属字。当训实字颇
通。此物实是他人之所有。故云属他。详之可见○
不与不取者。言虽一草一叶之微。人不与。我不得
取。况窃盗乎。窃取之物。决不止一草一叶之间。其
过极重于前。故况而比之也○众生泛举一切。兼
之于巳。意云我及众生。有如是业○不道者。非理
强取。】

「是故经言。劫盗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
若在畜生。则受牛马驴骡骆驼等形。以其所有身力
血肉。偿他宿债。」

【先明劫盗之果报。而后忏悔劫盗之业○畜生偿
宿债。不止于牛马等。看等形二字。可见凡人间豢
养之畜。如猪羊犬豕之类。取而贩卖杀食。皆是身
力血肉偿他宿债之故也。如细分更有二意。如文
可见。】

「若生人中。为他奴婢。衣不蔽形。食不充口。贫穷困苦。
人理殆尽。劫盗既有如是苦报。」

【纵不堕于三涂。以贪盗故。生在人中。其苦如此。可
不慎哉。】

「是故今日至诚。求哀忏悔。

某等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盗他财宝。兴刃强
夺。或自奋身。逼迫而取。或恃公威。或假势力。高桁大
音释¶ 第 764b 页 X74-0764.png
械。枉压良善。吞纳奸货。拷直为曲。为此因缘。身罹宪
网。」

【上文总忏盗业罪报巳竟。下六节别忏盗业。广明
罪相之文○兴刃一句。似明火劫盗等事。自恃等
者。倚顽夺取人物。公威。有司贪酷之徒。势力。豪宦
图谋之类云云○倚官托势。豪贵自强之类。或自
制刑具枉害于人也○或吞估而纳之。或奸欺而
售之。乃至屈打成招。无所不至者也○罹。遭也。宪。
即险也。】

「或任邪治。领他财物。侵公益私。侵私益公。损彼利此。
损此利彼。割他自饶。口与心吝。窃没租估。偷渡关津。
私匿公课藏隐使役。如是等罪。皆悉忏悔。」

【任邪治者。不行正事。妄取之徒。侵益者。或因巳在
私故侵公。或巳在公故便侵私。割即损也。饶即益
也。如云何知割他肉。不念他贫。只念巳富者是也。
吝。鄙也。悭也。租。田赋。估。市税。偷渡者。于关津渡口。
公漏输税。私匿渡钱也○亦可以偷渡即是私匿。
关津便是公课○公课者。朝廷之官税国课。侵匿
而私用也○藏隐使役者。民间而躲避差徭军中
而走背调戍是也。】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是佛法僧物。不与而取。
或经像物。或治塔寺物。或供养常住僧物。或拟招提
僧物。或盗取误用。恃势不还。或自借。或贷人。或复换
贷漏忘。或三宝物。混乱杂用。」
音释¶ 第 764c 页 X74-0764.png

【要集问云。何故盗僧物罪偏重耶。答曰。施主本舍
一毫一粒。拟十方鼓钟一响。遐迩同闻。圣凡受用。
俱成道业。冥资施主。得福无边。今见愚痴众生。或
食啖僧食。或受用华果。或将僧奴随逐。或以僧畜
乘骑。或私借贷僧物不还。或以官势伺求僧过等。
具列难尽。有道高僧。守护不与者。岂惟悯白衣后
受苦报。亦及知事未来生处同受其殃○庄桩录
云。盗常住一文钱。一日一夜长三分七𨤲利。第二
日夜。利上又长利。来世作牛马偿之。所以云作一
生之容易。为万劫之艰难。若舍一文钱入常住。一
日一夜长福亦尔○梵语招斗提奢。唐言四方僧
物。讹云招提。即十方常住之所也。古云住常一根
草。劝君休要讨。佛地有伽蓝。阴司有阎老。慎诸○
混乱杂用者。如施栴檀塑像。混而焚烧。或放生钱
混而斋僧。斋僧钱混而造寺。皆犯罪业。而况私自
利巳乎○罪福决疑经。或施主本作释迦。改作弥
陀。本作大品。改充涅槃。本造僧房。改供僧食。本施
二众。改入一众。本拟十方。回入现前。皆违反施主。
又许此处。乃与彼处。皆犯罪也。准此文检校。佛像
有馀彩色。不得作菩萨圣贤等形。以师徒位别故。
不得互用○五百问事律云。用佛彩色作鸟兽形。
得罪。除在佛前供养不犯矣。】

「或以众物。谷米樵薪。盐豉酱醋。菜茹果实。钱帛竹木。
缯䌽幡盖。香华油烛。随情逐意。或自用。或与人。或摘
音释¶ 第 765a 页 X74-0765.png
佛华果。用僧鬘物。因三宝财物私自利巳。如是等罪。
无量无边。今日惭愧。皆悉忏悔。」

【或以众物句。直贯下香华等六句。皆指众物而言。
随情。随人之声。逐意。逐巳之意。鬘。华鬘缨络也。看
因字。自他俱不可乱用○如造像造经。造塔造寺。
及僧家讽经。拜忏钱粮。以至檀越斋僧布施放生
钱。皆三宝财物也。倘不能酬三宝。因而藏匿取用。
谓之私自利巳也。】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作周旋朋友。师僧同学。
父母兄弟。六亲眷属。共住同止。百一所须。更相欺誷。」

【同志曰朋。递相恭敬曰友。和尚曰师。清众曰僧。姑
姨伯叔等曰六亲。如斯等类。或共一处。得有周给。
即百分之一。所须之物。而或彼此互相欺诈诬誷
而私用之。】

「或于乡邻比近。移篱拓墙。侵他地宅。改标易相。虏掠
资财。包占田园。因公托私。夺人邸店。及以屯野。如是
等罪。无量无边。今悉忏悔。」

【拓。推也。移拓即侵之意。标。记也。改易。即移拓之意。
虏掠者明火持杖。劫夺之谓。因公者。藉公事而徇
巳私。邸。舍也。至也。言所归至也。店。肆也。所以置货
鬻物也。屯者。聚也。或山野屯聚之所也。】

「又复无始以来。或攻城破邑。烧村坏栅。偷卖良民。诱
他奴婢。或复枉压无罪之人。使其形殂血刃。身被徒
锁。家缘破散。骨肉生离。分张异域。生死隔绝。如是等
音释¶ 第 765b 页 X74-0765.png
罪无量无边。今悉忏悔。」

【枉即屈也。殂。殒也。死也。缘。因也。亦可作园。异域。他
乡也。】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商估博货。邸店市易。轻
秤小斗。减割尺寸。盗窃分铢。欺誷圭合。以粗易好。以
短换长。欺巧百端。希望毫利。如是等罪。今悉忏悔。」

【商行商。估论价。博货。兑换贸易也。市易。以其所有。
易其所无。尺寸。丈尺之数。分铢者。秤与𨤲等之星。
斤两之数。二十四铢为一两四分一两七毫为一
铢。六粟为圭。十圭为撮。十撮为抄。十抄为勺。十勺
为合。十合为升。言其少极之微物。亦不可欺誷而
取之○此处皆言市井贸易。一涉欺誷。便类偷盗。】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穿窬墙壁。断道抄掠。抵捍
债息。负情违要。面欺心取。或非道陵夺。鬼神禽畜四
生之物。或假托卜相。取人财宝。如是乃至以利求利。
恶求多求。无厌无足。如是等罪无量无边。不可说尽。
今日至祷。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穿窬墙壁。窥窃也。断道抄掠。即今拦路要截。劫掠
之类也。抵捍债息。负情违要者。抵借不还。而乃欺
负实情。违背旧约也。要。约也。面欺者。觌面相欺。心
取者。私心谋取。皆偷盗之类○鬼神享际血肉。故
有禽畜四生之物。当知鬼神等。亦俱各有所得之
物。人见之。即欺凌而夺之也○以利求利。即利上
加利也。恶求多求。恃势逼迫也。】
音释¶ 第 765c 页 X74-0765.png

「愿承是忏忏。」

【上广忏悔盗业巳竟。下发愿求成功德。】

「劫盗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得如意宝。常雨七珍
上妙衣服。百味甘馔。种种汤药。随意所须。应念即至。
一切众生无偷夺想。皆能少欲知足。不耽不染。常乐
惠施。行给济道。舍头目髓脑。如弃涕唾。回向满足檀
波罗蜜。」

【七珍八宝。金银琉璃等。妙宝珍服美味汤药。应念
即至者。即如佛国自然化现在前○偷夺之业。多
起于贫穷。或不知足而然。今愿种种所须如意。自
然无偷夺想。且能少欲知足。布施满足。发愿宜然。
檀波罗蜜。正布施到彼岸也○上忏盗业巳竟。】

「某等次复忏悔贪爱之罪。」

【此下忏悔身淫欲业。】

「经中说言。伹为欲故。关在痴狱。没生死河。莫知能出。
众生为是五欲因缘。从昔以来。流转生死。一切众生。
历劫生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母乳。
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复过于此。父母兄弟。六亲眷属。
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如四海水。是故说言。有爱则生。
爱尽则灭。故知生死贪爱为本。」

【梵网经云。若佛子自淫。教人淫。淫因。淫缘。淫法。淫
业。乃至畜生女。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菩萨应
净法与人。而反起一切人淫。波罗夷罪○欲即色
欲。痴狱者。耽滞愚痴而不省。如系牢狱而无所逃。
音释¶ 第 766a 页 X74-0766.png
恩爱生死深如河海云○五欲者。财色名食睡。此
处正言淫欲。五欲特带言之耳○历劫生中。身骨
乳血目泪。如此之多。正见历劫生死之多。其苦亦
多。流转生死。无穷无尽。无非以贪爱为本。故淫心
一灭。则生死亦灭耳。】

「所以经言。淫欲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
若在畜生。则受鸽雀鸳鸯等身。若在人中。妻不贞良。
得不随意眷属。淫欲既有如此恶果。是故今日至诚。
求哀忏悔。」

【此处先明淫欲之果报。以下方忏悔淫欲之罪○
贞。真洁也。不随意眷属。一切不廉不洁。愚蒙难化。
暴悍难驯之类皆是。】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偷人妻妾。夺他妇女。侵
凌贞洁。污比丘尼。破他梵行。逼迫不道。浊心邪视。言
语嘲调。或复耻他门户。污贤善名。」

【上先忏淫欲罪报竟。下广举淫欲罪相而复忏悔
之○梵行此云净行。即净戒也○心多淫秽。故曰
浊心。色目行淫。名同欲火。故曰邪视○因怀淫秽
之心。故云浊心。常观不正之色。故云邪视。正修行
之人目不观邪色。可知之也。嘲。戏谑之谓也。】

「或于男子五种人所。起不净行。如是等罪无量无边。
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男子者。疑是梨园子弟。及歌僮之类。法华云。不乐
畜年少弟子沙弥小儿是也。又弹考唱令家。作音
音释¶ 第 766b 页 X74-0766.png
乐人也。西方谓之寻香人○五种人者。生剧妒变
半。五种不男之人○上忏悔巳竟。下发愿成德云
云。】

「愿承是忏悔淫欲等罪。所生功德。生生世世。自然化
生。不由胞胎。清净皎洁。相好光明。六情开朗。聪利明
达。了悟恩爱。犹如桎梏。观彼六尘。如幻如化。于五欲
境决定厌离。乃至梦中不起邪想。内外因缘永不能
动。忏悔发愿巳。归命礼三宝。」

【或生西方。或生十方净土。常得莲华化生。不同五
浊恶世胞胎受生也○六情开朗。六根通利也。在
足曰桎。在手曰梏。如脚镣手肘之类故云耳。】

「前巳忏悔身三业竟。今当次第忏悔口四恶业。」

【上忏身三。下忏口四。科文自明○此忏口四业。恶
口妄言绮语两舌是也。】

「经中说言。口业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
若在畜生。则受鸺鹠鸲[名*鸟]鸟形。闻其声者。无不憎恶。
若生人中。口气常臭。有所言说。人不信受。眷属不和。
常好斗诤。」

【先明口业之恶果。以下次第忏悔口四恶业。梵网
经云。若佛子自妄语。教人妄语。方便妄语。妄语因。
妄语缘。妄语法妄语业。菩萨常生一切众生正语
正见。而反起一切人邪语邪见等者。波罗夷罪○
鸺鹠怪鸟。所云怪鸱是也。鸱之名多。一名鸺鹠。一
名鵋鶀。一名鵅鵅。昼无所见。夜出飞啖蚊虻。鸲鵅
音释¶ 第 766c 页 X74-0766.png
或即是鵅鵅。亦未可知。若云鸲鹆。今之八哥。非怪
非恶。何为憎恶。又云恶声多淫之乌也○若生人
中。若字。纵不至堕畜生云云。】

「口业既有如此恶果。是故今日至诚归依三宝。皆悉
忏悔。」

【此结上罪报忏悔。】

「其等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以恶口业。于四生六
道造种种罪。出言粗犷。发语暴横。不问尊卑亲疏贵
贱。稍不如意。便怀瞋怒。骂詈毁辱。猥亵秽恶。无所不
至。使彼衔恨。终身不忘。连祸结雠。无有穷巳。」

【上总忏口业恶报竟。此广举口四恶业而次第忏
之。其文有四可见○恶口者。怨恨骂詈。咒咀恶毒
皆是○犬不可附曰犷。即丑恶粗强之语。不堪听
闻者是也。猥亵者。亦即丑恶不堪之谓。故云无所
不至。连祸结雠者。即殃累永劫之谓。故云无有穷
巳。】

「又或怨黩天地。诃责鬼神。贬斥圣贤。诬污良善。如是
恶口所起罪业无量无边。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怨黩诃责。今有瞋天骂地。咒雨呵风等类是也。贬
斥者。抑也。摈也。诬污者。以恶言丑语。虚诬污其清
名。故云诬污良善云。】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以妄语业作种种罪。意中
希求名誉利养。匿情变诈。昧心厚颜。指有言空。指空
言有。见言不见。不见言见。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知言
音释¶ 第 767a 页 X74-0767.png
不知。不知言知。作言不作。不作言作。欺誷贤圣。诳惑
世人。至于父子君臣亲戚朋旧。有所谈说。未尝诚实。
致使他人误加听信。亡家败国。咸此之由。」

【妄语者。全无影向。设为欺诳。故曰匿情。指有言空
直至如是妄语。俱是匿情变诈。昧心厚颜处。瞒昧
巳心。面目可羞。故曰昧心厚颜。】

「成假妖幻。每自称赞。谓得四禅。四无色定。安那般那。」

【妖幻者。假借外道邪术以惑人也○每自称赞。直
管下旋风土鬼皆至我所句。皆是自称赞处。得四
禅。谓得二字。直管下十六观故得须陀洹等○得
四禅者。谓得四禅天定也。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
禅三天。四禅九天。色界共十八天也。宗敬录云。一
作异计。忻上厌下而修。是外道禅。二正信因果。亦
以忻厌而修。是凡夫禅。三了生空理。證偏真道而
修。是小乘禅。四达人法二空而修。是大乘禅○四
无色定者。谓得四空天之禅定也。一空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三无所有处定。四非想非非想处
定。此四无色界空天。故云四无色定。安那般那见
前。】

「十六行观得须陀洹。至阿罗汉。得辟支佛。不退菩萨。」

【十六行观者。论曰。初根处名为煖法。是总缘共相
法。念住差别。如是所修能烧烦恼薪。圣道火前相。
如钻火位。初煖相生。能具观察四圣谛境。由此具
修十六行相。观苦圣谛修四行相。一非常。若有还
音释¶ 第 767b 页 X74-0767.png
无。故谓非常。二苦。随逐相恼故谓之苦。三空。观空
本无故谓之空。四非我。不自在故。谓之非我。次观
集圣谛修四行相。一因。生相似果故谓之因。二集。
能生流转故谓之集。三生。能牵生死故谓之生。四
缘。能相和合故谓之缘。次观灭圣谛修四行相。一
灭。生死相违故谓之灭。二静。除烦恼火故谓之静。
三妙。胜一切法故谓之妙。四离。能舍生死故谓之
离。又次观道圣谛修四行相。一道。能至非品故谓
之道。二如。不颠不倒故谓之如。三行。圣足所履故
谓之行。四出。永超生死故谓之出。总上观四圣谛。
修四行相。名为十六行观○行者。修此煖巳。次起
顶法。犹如山顶。人不久住。若无诸难。必过此山至
于彼山。若遇诸难。即便退还。若无诸难。必到于忍。
既入忍位。于四谛境极堪忍故。次起世第一法。世
中绝胜故。如是观四谛境。总修十六行相。渐近见
谛善根。无即缘欲界。若圣谛境而生无漏法忍。此
之忍故名为法智○得四禅。四无色。安般那。十六
行观。是谓得行向。得须陀洹。中间该括斯陀含阿
那含。以至阿罗汉。得辟支佛不退菩萨。是谓得果
○以学入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无学入者。阿
罗汉辟支佛。有学者。谓学意未满故学。无学者。谓
阿罗汉辟支佛。诸自利行修学以成。惟应作他利
益事故○金刚经云。须陀洹名为入流。斯陀含名
一往来。阿那含名为不来○阿罗汉有三义。谓应
音释¶ 第 767c 页 X74-0767.png
供杀贼无生。辟支佛谓独觉。出无佛世。菩萨具云
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天来。龙来。神来。鬼来。旋风土鬼。皆至我所。显异惑众。
求其恭敬。四事供养。如是妄语所起罪业无量无边。
今日至诚。皆悉忏悔。」

【天龙神鬼。不能常见。旋风。即今所谓鬼阵风。土鬼
者。乡土中鬼也○求其恭敬二句。正照应上希求
名誉利养之意○四事供养。即饮食衣服卧具医
药。涅槃名为四爱。】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以绮语业作种种罪。言辞
华靡。翰墨艳丽。文过饰非。巧作歌曲。形容妖冶。摸写
淫态。使中下之流。动心失性。耽荒酒色。不能自返。或
恣任私雠。忘其公议。彼虽忠臣孝子志士仁人。强作
篇章。文致其恶。后世披览。遂以为然。令其抱恨重泉。
无所明白。如是绮语所起罪业无量无边。今日至诚。
皆悉忏悔。」

【绮语者。文饰装点。即巧言善谑翰华文藻淫词艳
曲皆是○华靡。美而文秀。艳丽。新而光明。所以能
饰其非。令人信伏。看巧作形容摸写。无非好作聪
明。小奸小诈。矫现声色。至于歌曲小说。令人好乐。
致使耽荒迷恋而不能自返也。恣任私雠者。恣意
任性。不念正人君子。移是掇非。设陷防而必染污
之。无处伸解。致使重泉抱恨无所明白也。】

「又复无始以来。至于今日。以两舌业作种种罪。面誉
音释¶ 第 768a 页 X74-0768.png
背毁。巧语百端。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惟知利已。不顾
害他。谗閒君臣。诬毁良善。使君臣猜忌。父子不和。夫
妻生离。亲戚疏旷。师资恩丧。朋友道绝。至于交扇二
国。渝盟失欢。结怨连兵。伤杀百姓。如是两舌所起罪
业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发露求
哀。皆悉忏悔。」

【两舌者。面是背非。彼此搆衅者也○猜忌疑惑。惧
恨之辞也。此只因其谗毁。故五伦之道。二国之好。
使之各各疑惑不明。乃至于怀冤结恨。无由解释
者。皆在于斯。如惟知利巳。不顾害他云云。】

「愿承是忏悔口四恶业。」

【上来披诚忏悔巳竟。下发愿而求口四善业之功
德。】

「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具八音声。得四辩才。常说和合
利益之语。其声清雅。一切乐闻。善解众生方俗言语。
若有所说。应时应根。令彼听者即得解悟。超凡入圣。
开发慧眼。忏悔发愿巳。归命礼三宝。」

【佛有八音。显扬论云。一极好音。二柔软音。三和适
音四尊慧音。五不女音。六不误音。七深远音。八不
竭音○四辩才者。一义辩。显了诸法之义。二法辩。
称说法之名字。三词辩。能说名之语言。四乐说。必
须乐说。前三出光明大辩○往昔所有口业。由于
无智慧。无辩才故。今求常说和合利益等语。发愿
宜尔○方俗言语。四方风俗。华夷土音乡语。各各
音释¶ 第 768b 页 X74-0768.png
不同。善解众生者。如九天禽语。九地兽言亦在其
内○前云先忏身三。次忏口四。其馀诸障。次第披
陈。故下六根。次第披陈之文也。】

「前巳忏悔身三口四业竟。今当次第忏悔六根所作
罪障。某等无始以来。至于今日。」

【此下先举六根罪相而忏悔也。】

「或眼为色惑。爱染玄黄。红绿朱紫。珍玩宝饰。或取男
女长短黑白之相。姿态妖艳。起非法想。」

【此列眼根相。】

「或耳贪好声。宫商弦管。伎乐歌唱。或取男女音声语
言啼笑之相。起非法想。」

【列耳根相。宫商弦管之声。不出五音宫商角徵羽
也。】

「或鼻藉名香沉檀龙麝郁金苏合。起非法想。」

【列鼻根相。麝香狸也。】

「或舌贪好味。鲜美甘肥。众生血肉资养四大。更增苦
本。起非法想。」

【列舌根相。四大者。一地大。谓坚凝质碍。二水大。谓
润下滋爱。三火大。谓炎上生瞋。四风大。谓鼓籥操
动。又六大。云五空大。谓不见边表。六识大。谓万法
本源。杀食众生血肉而资养四大。来生益多苦报。
故曰更增苦本。】

「或身乐华绮锦绣缯縠一切细滑七珍丽服。起非法
想。」
音释¶ 第 768c 页 X74-0768.png

【列身根相。】

「或意多乱想。触向乖法。」

【列意根相。】

「由此六根所造罪业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向十方佛
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巳忏六种罪相竟。下发愿求成六种功德。】

「愿以忏悔眼根功德。愿令此眼。彻见十方诸佛菩萨
清净法身。不以二相。」

【不二相者。无眼色二相也。净名云。有佛世尊。得真
天眼。常在三昧。见诸不以二相。什曰。不为色作精
粗二相。肇曰。真天眼。谓法身无相之目。万色弥目。
有若目前。未尝不定。未尝不见。故无眼色之二相
也。】

「愿以忏悔耳根功德。愿令此耳常闻十方诸佛贤圣
所说正法。如教奉行。愿以忏悔鼻根功德。愿令此鼻
常闻香积入法位香。舍离生死不净臭秽。」

【维摩经云。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
名众香。佛号香积。其国香气。比于十方人天之香。
最为第一。香积如来。无文字说法。但令菩萨。各各
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故愿闻
香积入法位香。又香积如来。一切菩萨身诸毛孔
皆香。】

「愿以忏悔舌根功德。愿令此舌常餐法喜禅悦之食。
不贪众生血肉之味。」
音释¶ 第 769a 页 X74-0769.png

【泥洹经云。佛问福罽。得何法喜。对曰。比丘力蓝。坐
于树下。时五百乘车过。人问曰。见群车否。答曰不
见。又问。闻车声否。答曰不闻。曰时卧耶。言我不卧。
时在道耶。其人叹曰。车声[漓-禸][漓-禸]。觉而不闻。用心何
专。难有乃尔。深嘉其志。遂得法喜○参禅入悟。则
妙法自怡。禅理悦心。是为法味饱满。故斋仪云。当
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者以此。盖曰以法喜
禅悦为食也。维摩云。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增
一云。出世五食。一禅悦食。二愿食。三念食。四解脱
食。五法喜食也○孟子云。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
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空门以法喜禅悦
为食。不以饮食为味。当与此参看。】

「愿以忏悔身根功德。愿令此身披如来衣。著忍辱铠。
卧无畏床。坐法空座。」

【法华经法师品云。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
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
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
一切法空是○修如来寂灭法。有佩服义。故云衣。
忍辱为坚固义。故云铠。铠者。金甲也。处众无畏。为
安乐义。故云床。四空禅。为静定义。故云座。】

「愿以忏悔意根功德。愿令此意成就十力。洞达五明。
深观二谛空平等理。从方便慧。入法流水。念念增明。
显发如来大无生忍。」

【五明者。大论云。一声明谓释诂训字。铨目流别。二
音释¶ 第 769b 页 X74-0769.png
工巧明。技艺机关。阴阳历数。三医方明。禁咒。闲邪。
药石针灸。四因明。考定邪正。研覈真伪。五内明。究
畅五乘。因果妙理。此五明必愿洞达○二谛者。一
世俗谛。二第一义谛也。世俗谛者。佛事门中不舍
一法。如劝臣以忠。劝子以孝。劝国以治。劝家以和。
弘善示天堂之乐。治恶显地狱之苦。皆依俗谛。第
一义者。彰本寂之理。一性浑然。实际理地不受一
尘。指万有为真如。会三乘归实际。此依第一义谛
也。此二谛。及空平等理。俱愿深观○具足十力。五
明二谛。空平等理。则为方便慧。而非乾慧矣。由此
方便慧而起十妙行云云○十妙行者。一色心不
二境妙行。二内外不二智妙行。三修性不二行妙
行。四因果不二位妙行。五染净不二法妙行。六依
正不二感应妙行。七自他不二神通妙行。八三业
不二说法妙行。九权实不二说法妙行。十受润不
二利益眷属妙行。此十妙行也。因不二。故为妙行
○十妙行总是方便慧处而生起○入法流水者。
楞严云。欲爱乾枯。根境不偶。纯是智慧。乾有其慧。
名乾慧地。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
心流入圆妙。妄想灭尽。中道纯真。名信心住。便能
起十妙行。便是与如来法流水接境界。即所谓流
入圆妙是也○大无生忍。无生者。即不生不灭之
法。而曰忍者。此法将證未證。如忍事人。非怀非出
故名为忍。大无生忍者。此如来一乘无上之法也。
音释¶ 第 769c 页 X74-0769.png
故曰大。】

「发愿巳。归命礼常住三宝。」

【发愿总忏之结忏也。】


「慈悲水忏法卷中」


【西蜀九陇有泌。其泉厥名三昧。涤冤愆。迦诺启真源。
清净通玄。其法广流传。】


** 音释

*** 复应后文


(于京切。音英。后凡应当之应。俱平声)
观行

(上古玩切。音贯。下胡孟切。
去声)。
远离

(上于怨切。音渊远之也。去声。下力地切。音利。渐相远也。凡远之离之。皆去声)

四王

(于放切。音旺据其身临天下而言曰王。则去声)
长养

(上止两切。音掌。下以两切。阳上
声)。

*** 障学文


(北末切音钵)
数息数

(所主切上声)
乐说乐

(鱼教切去声)

*** 触向文
轗轲

(上苦感切。音坎下口我切。音可)


(于平切音营)


(步皆切音牌)

*** 一阐提文


(齿善切音惮)


(呼对切。去声。忌其人而毁之。则去声)


(力济切。音
利)。
八王

(去声)


(仓胡切音粗)

*** 杀害文
已字巳

(书正体不释)


(徐心切)


(于贵切音位)
蝮蠍

(上方
六切。音福。下许竭切。音歇。[?*(一/巾)]虎螫人)。


(止两切。音张。麋大于鹿有角。獐小于鹿无角)
熊罴

(上胡容切。音雄下布眉切。音𢍉)


(其亮切强去声)


(北末切般入声)
弹射射

(常亦切。音
石。若射物而言。则入声)。


(公土切。音古。网之总名)


(呼典切音显)


(步顷切音棒。又
去声亦同)。


(七乱切)


(夷益切音亦)


(古外切音脍)


(通回切退平声)


(直略
切)。
坑堑

(上丘更切。同坑。下七艳切。签去声)


(古外切。音怪。凡物不自败而毁之。则音怪)
音释¶ 第 770a 页 X74-0770.png

磓磹

(上都回切。音堆。下徒念切。甜去声)
𨎿轹

(上查无此字。或是輘。下郎狄切。音历。轣车
陵践也。亦未可知)。


(公土切音古)


(儒税切音芮)
掐啮

(上苦洽切。嵌入声。下五考
切。音咬)。
桁械

(上胡刚切。音杭。下胡戒切。音懈。桎梏也)


(落合切音蜡)


(力灼切。音
略)。


(字义当音。都领切。音顶。从手从丁。不知因何转为丁雅切。然俱解击也。二音俱可从)


(子六切音足)


(达合切谈入声)

*** 劫盗文
不道之道

(杜到切。去声。治也。言也。与道德之道。音杜稿切者。不同)


(力之切音离)


(公土切音古)


(时吏切。音示。六书从叔)


(慈陵切音情)


(侧格
切。音窄。取也)。


(文纺切。音网。诬也)


(他各切。音托。推开也)


(丛租切音徂)


(尚朱
切。音殊)。


(古沓切音閤)


(徒管切团上声)
常雨之雨

(羊遇切。去声自上下曰雨)

*** 淫欲文


(陟交切爪平声)
桎梏

(上职日切。音质。足械也。下百禄切。音谷。手械也)

*** 口四文
鸲鵅

(上居侯切。音钩。下各𪃭切。音格)
僧恶之恶

(乌故切去声)


(古勇切公上声)


(力地切。音利。正斥曰骂。旁及曰詈)


(胡嵓切音咸)


(杜谷切音读)



(昌石切。音尺。摈也)
文过文致二文

(无闷切。去声。饰也)


(莫胡切音模)



(丘两切。羌上声。抑人使从我也)


(篇夷切音批)


(容朱切。音俞。变也)

*** 六根文


(皮意切。音避。今读入声者非)


(神夜切音射)


(胡谷切音斛)

** 注音释

*** 观因缘文注


(如至切。去声钓啖鱼者)


(吉典切坚上声)

*** 观果报注


(古忽切。音骨。没也)


(古暗切甘去声)

*** 除障注


(眉庚切音萌)


(以智切音异)


(思晋切。音信。疾也)


(渠京切。音
擎)。


(卢登切。音冷。平声)


(初加切音嗏)


(乃交切音铙)

*** 圣道注


(所禁切。森去声。漏也)


(古老切。高上声。日出也)

*** 业力甚深注


(多改切。戴上声。好之反也)


(与屯同迍邅)


(力正切音令)



(莫见切音面)


(方谏切。翻去声贱买贵卖耳)

*** 三十二相注


(方六切音福)


(谟官切满平声)


(古痕切音根)


(上演
音释¶ 第 770b 页 X74-0770.png
切。善上声。足肚也)。


(夷益切音亦)


(古协切。音劫。面旁)


(即涉切音接)

*** 八十好注


(思廉切。音暹。细微也)


(户瓦切。华上声足两旁内外曰踝)
逶迤

(上乌魁切。音威下延知切。音夷)


(前西切音齐)

*** 杀业注


(丑郢切。称上声。矜而自呈也)


(也刀切音滔)


(丁可切多上声)


(鱼占切音严)


(七乱切)


(胡惯切音宦)


(楚委切吹上声)


(疾正切音净)


(语绮切音疑)
囹圄

(上离呈切。音陵。下偶许切。音语)


(抽知切。音鸱。鞭笞也)


(居六切。音
匊)。

*** 盗业注


(枯谷切音哭)


(除留切音酬)


(色豫切音恕)


(五禾切音囮。传
谬也)。


(余六切。音欲。卖也)


(羽敏切。音允。殁也)

*** 淫业注


(侯干切。音翰。强狠也)


(详均切音巡)


(连条切音聊)


(止酉切。周
上声)。

*** 口四注
鵋鶀

(上忌寄切。音忌。下去其切。音欺)


(再吕切睢上声)


(许慎切欣去声)

*** 六根注


(弋灼切音药)


(吉器切音记)
[漓-禸]

(许容切音胸)


(公土切音古。通
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也)。


(丑缘切。音诠。衡也。量也。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