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210-01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稽求篇卷五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德行节)史记弟子列传于受业身通者七十二人皆异能
 之士下即接德行颜渊至子游子夏三十字则此一
 节本统记七十二人中之最异能者非从陈蔡人也
 从陈蔡一时颠沛焉得奇才异能皆与其閒可以分
 门列部如此况此时伯牛闵骞辈俱不可考即冉求
 一人明明于哀公三年为季康子所召又三年而后
卷五 第 1b 页 WYG0210-0175b.png
 及陈蔡之难其时冉求正仕鲁至哀公十一年尚为
 季氏帅师战清见于左传则此一人显然不从陈蔡
 者故康成以为此节与前节不连为一章而皇氏亦
 云各为一章所为皇氏者隋周之间江右传古学者
 有贺循贺玚崔灵光皇甫侃等唐儒引经多称皇氏
 此其言必有据者若云曾参有若何以不及则此节
 所记未审为夫子口语与弟子笔记经贵阙疑不必
卷五 第 2a 页 WYG0210-0176a.png
 凿凿也
 旧本德行上有子曰二字史记冉伯牛传亦云孔子
 称之为德行
 桓宽盐铁论云七十子有名列于孔子之门皆诸侯
 卿相之才可南面者数人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
 子贡亦以此节为七十子有名之人不属陈蔡时言
(孝哉闵子骞节)子骞闵损字夫子似不宜以字呼弟子故近说
 书家有谓孝哉闵子骞一句正是人言而夫子述之
 谓孝哉一言人与其父母昆弟俱无间然初闻之甚
卷五 第 2b 页 WYG0210-0176b.png
 以为当且呼字亦有谓但人不间言谓是父母兄弟
 称其孝友而人无异词此系朱注新说从来不如此
 以朱子新说而又袭之解首句呼字之意则新之又
 新反于圣经嘉叹门弟子大旨涉于佻巧恐未必然
 按不间句有二说后汉陈群系陈仲弓之孙其释此
 有云闵子行孝动静尽善人于其父母昆弟间所言
 无可非间此言闵子言善人自服之此一说也又范
卷五 第 3a 页 WYG0210-0176c.png
 升九岁能通论语其奏记王邑有曰升闻子以人不
 间于其父母兄弟为孝臣以下不非其君上为忠刘
 昭注此谓闵子行孝父母昆弟皆化之故人无毁言
 此又一说也据韩诗外传称闵子后母曾虐视闵子
 父欲出母而闵子留之其于父母昆弟间不无可议
 故旧解如此陈氏数世孝友范升一代儒术其两说
 虽不尽同然俱有义理不然只一言字亦知其所言
 何事而曰无异词是必加以称其孝友四字则又添
 出矣从来人无间言皆作非间解无作间异解者善
卷五 第 3b 页 WYG0210-0176d.png
 无异词恶亦可曰无异词是必上文先有善恶大意
 而后可以无异承之若空言无间则假如禹无间然
 可曰无异然乎今人熟于朱注急难理辨试平心探
 讨未有不呀然惊废然返者此不可有先见存也故
 细绎集注或庶如俗说以孝哉一句属之人言则下
 无异词不必添出特佻巧耳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孔氏谓孔子时为大夫言从大夫后不
卷五 第 4a 页 WYG0210-0177a.png
 可徒行谦辞而正义谓孔子五十六为司寇颜渊之
 卒孔子年六十一是时已去位杜预所谓尝为大夫
 而去故言后是也孔氏注时为大夫不知所据独先
 仲氏谓从大夫后与为大夫后不同不问在位不在
 位即陈恒弑君章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明明在哀
 公十四年夫子去位之后亦不是为大夫后盖从者
 随也与为字迥别随大夫解作做大夫谬矣此因夫
 子谦德不欲明言为大夫故曰曾随大夫后大夫有
 车则前乘车后徒行不可此与陈恒章曰曾随大夫
卷五 第 4b 页 WYG0210-0177b.png
 后不敢不告统是一义不然哀公三子岂不知子是
 大夫必曰吾曾做大夫耶
 颜渊死时在孔子去位之后此不必言但伯鱼之死
 亦有言在颜渊后者据史记颜渊少孔子三十岁至
 二十九岁发尽白早死家语亦云颜渊少孔子三十
 岁二十九岁而发白三十一岁早死(旧家语本原是三十一岁坊本)
 (讹作二字今俗传三十二岁谬也观索隐史记注夫子六十一岁颜渊死集解正义亦云颜渊卒时孔子)
卷五 第 5a 页 WYG0210-0177c.png
 (年六十一若三十二岁则孔子年六十二矣)据史记则三十加二十九在
 夫子当五十九岁据家语则三十加三十一在夫子
 当六十一岁夫子五十六为司寇行摄相事是年即
 去位则五十九与六十一总在夫子去位之后所云
 不必言者此也独是伯鱼之死据史记当在夫子七
 十岁时距颜渊之死已九年所矣与论语所记鲤死
 在前不合予尝参校诸书知其间原有误者颜渊之
 死断不在夫子六十一时何也夫子五十六仕鲁在
 定公十四年然仕鲁去鲁亦总在一年之间自此适
卷五 第 5b 页 WYG0210-0177d.png
 卫适陈凡两往返而复至于卫实为哀公之三年是
 年夫子已六十矣明年自陈适蔡为六十一又明年
 自蔡迁叶为六十二又明年去叶返蔡为六十三然
 而是年当陈蔡之厄尔时子路愠见子贡色作匪兕
 之歌独颜渊能解之则是夫子六十三时颜子依然
 在也即自是以后自楚返卫自卫返鲁凡论语所记
 颜子言行可与世家参考者则多在夫子六十以后
卷五 第 6a 页 WYG0210-0178a.png
 七十以前岂有其人已死而尚见行事且载其语言
 者尝考颜渊之死公羊传及史记世家所载年月则
 实在哀公十四年春狩获麟之际夫子是时已泣麟
 矣而颜渊子路同时俱死因连呼丧予祝予而有道
 穷之叹则是颜渊之死在夫子七十一岁非六十一
 岁在哀公十四年非四年其间舛错所争确确以十
 年为断则必弟子列传所云少孔子三十岁者原是
 四十之误而史记一传写家语又一传写遂不能辨
 向使改三为四则颜渊前后踪迹俱无所误而以此
卷五 第 6b 页 WYG0210-0178b.png
 考伯鱼之死则刚在渊死之前按家语夫子年十九
 娶宋之上官氏又一年而生伯鱼则伯鱼之生在夫
 子已二十岁矣史记云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以二
 十加五十正当夫子七十岁为哀公之十三年是鱼
 死在七十岁渊死在七十一岁先后相距刚值一年
 鲤死之谕引痛正切如此则论语可读史记家语诸
 书可据孔氏不必误王肃不必疑矣若阙里志载孔
卷五 第 7a 页 WYG0210-0178c.png
 子六十九岁伯鱼卒时哀公十二年则考究不精误
 迟一年而明儒薛应旂作甲子会记载戊午年孔子
 六十九岁伯鱼卒颜回卒则欲记鱼死在回前而无
 所考证妄为溷载且沿阙里志并孔子年谱之误如
 此又何足记也
(屡空)数至空匮岂常时不空匮耶空者穷也诗节南山不
 宜空我师作不宜穷我师解古贫穷本二义而时俗
 通语即呼贫为穷此正本空字而兼其义者盖家有
 亏匮身有缺乏歉也亦贫也生计无去路穷也家歉
卷五 第 7b 页 WYG0210-0178d.png
 无日赢生计有时绝故曰屡空后汉贾逵传帝谓马
 防曰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空将从孤竹之
 子于首阳山矣观其用屡空二字而加无人事于外
 一句正穷之之义(子在陈绝粮子路问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穷字正同)
(克己复礼为仁)马融以约身为克己从来说如此惟刘炫曰克
 者胜也己者身也言胜己之私也此本扬子云胜己
 之私之谓克语然亦谓胜己之私必于己字下添之
卷五 第 8a 页 WYG0210-0179a.png
 私二字未尝谓己即私也集注以己为身之私欲亦
 不纯以己注私而承其弊者溷曰己私致字书注己
 作私引论语克己为证则诬甚矣毋论字义无此即
 以论语言人无二己现有为仁由己己字在下而一
 作身解一作私解其可通乎且克己亦不必是胜己
 私也夫子是语本引成语春秋昭十二年楚灵王闻
 祈招之诗不能自克以及于难夫子闻之叹曰古也
 有志克己复礼仁也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
 溪据此则克已复礼本属成语夫子一引之以叹楚
卷五 第 8b 页 WYG0210-0179b.png
 灵一引之以告颜子此间无解而在左传则明有不
 能自克作克己对解克者约也抑也己者自也何尝
 有己身私欲重烦战胜之说故春秋庄八年书师还
 杜预以为善公克己复礼而后汉元和五年平望侯
 刘毅上书云克己引愆显扬侧陋谓能抑己以用人
 即北史称冯元兴卑身克己人无恨者唐韩愈与冯
 宿书故至此以来克己自下直作卑身作自下解若
卷五 第 9a 页 WYG0210-0179c.png
 后汉陈仲弓诲盗曰观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尅己
 反善别以克字作尅字正以掊尅损削皆深自贬抑
 之义故云则是约己自尅不必战胜况可添私字也
(天下归仁焉)归仁即称仁与上句为仁为字同若云效甚速
 而至大则嫌于归来矣礼记哀公问君子也者人之
 成名也百姓归之名谓之则百姓之归亦祗是名谓
 之义此真善于释归字者(先教谕云天下归仁极其阔大要之只是称名之意)
 (汉长安令杨兴说史高将军诚召置幕府学士归仁后汉和帝皇太后诏称太尉邓彪海内归仁为群贤)
 (首言不亦甚夸大然而不嫌于僭悖者祗称名也若称名则并不言效亦得矣)
卷五 第 9b 页 WYG0210-0179d.png
(盍彻乎)彻与助无别皆什一法其改名彻者以其通贡助
 而言也朱注通力合作计亩均分八字不知出自何
 书公然注经以行世犹且自为疏曰彻则八家并力
 合作九百亩田收则计亩均分公取其一私取其八
 又曰耕则通力而耕收则各得其亩未可知也此等
 说皆可怪之极按春秋宣十五年传云榖出不过藉
 所云藉者正是助法杜预所谓借民力以耕公田榖
卷五 第 10a 页 WYG0210-0180a.png
 禄所出不踰此数故曰不过此正孟子所云助者藉
 也之藉则彻仍是助故当时亦即以藉名彻即公羊
 榖梁亦俱曰什一而藉并无他义若其名彻之意则
 后汉陆康传曰彻者通也言其法度可通万世而行
 也故旧注引郑康成说亦只云彻通也为天下之通
 法惟周礼匠人注引孟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
 使自赋语谓畿内用夏之贡法邦国用殷之助法又
 云合郊内郊外而通其率为十取其一则彻之为通
 亦只是通贡助通内外与通行天下诸通字立义已
卷五 第 10b 页 WYG0210-0180b.png
 耳若通力计亩则公私内外皆可不立夫亩终同皆
 可不设但通九百亩作一区而治之收之可已孟子
 所云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
 田何居岂孟子所言皆商制与且榖梁传云古者什
 一藉而不税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
 民所云非者谓责而罪之夫惟公自公私自私不通
 耕作故公稼不善得以罪民私稼不善得以罪吏若
卷五 第 11a 页 WYG0210-0180c.png
 通力合作则公私无别既无稼善稼不善之殊而计
 亩而分又安见公仍还公须罪民私仍还私须罪吏
 乎且汉后儒说或涉影响若春秋左氏公榖与孟子
 则皆周人况孟子即经也孟子云春省耕而补不足
 秋省敛而助不给又云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
 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亦惟耕力有不齐
 收获有差等故以云使通力计亩则耕时何不足收
 时何不给合作则夫无上下均分则食无多寡矣此
 真碍理之甚者若此等虽非杜撰亦不可也(赵岐注孟子云)
卷五 第 11b 页 WYG0210-0180d.png
 (民耕五十亩者贡上五亩曰贡耕七十亩者以七亩作助公家之耕曰助耕百亩者彻通十亩以为赋曰)
 (彻则贡助彻但异名而实则一法此与春秋传孟子及诸儒之说又不同)
(樊迟未达至末)先教谕曰樊迟未达未达知也谓知当不止知
 人也举直错枉能使枉直知人若是其大也毋易视
 也迟向子夏述其语仍疑知也谓知必不止举错也
 富哉言乎富者广也大也仍曰举错如是其大也毋
 易视也盖迟本仁知并问而未达以后则专问知故
卷五 第 12a 页 WYG0210-0181a.png
 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从无知可妨仁仁足全
 知之说学问多对待总不相妨爱不必碍恶举不必
 碍错原未尝于仁知各见处设调停也若谓不仁者
 远便是说仁毋论行文偶及不宜错认九经亲亲非
 亲亲为大之亲而即以两贤论一则未达者妨仁也
 忽并己所未达者而亦忘之而单曰问知一则所闻
 者问知也如鬼如神便能知问知之外必不止问知
 而当复有仁一过于冥顽一过于神灵一则忘己往
 一则识未来恐二贤生质其相去不至如是
卷五 第 12b 页 WYG0210-0181b.png
(先之劳之章)先之先民也劳则劳谁乎先仲氏曰经凡之字
 俱有所指孔安国解此谓先导民以德使民信之夫
 然后从而劳之则两之字俱属民解且此是圣门习
 语如夫子赞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子夏曰君子
 信而后劳其民是也若无倦另是一意先劳是不迫
 于始无倦是不懈于终一不锐往一不惰归一不苛
 于民一不恕于己更不必两作粘合说亦甚妥但孔
卷五 第 13a 页 WYG0210-0181c.png
 氏于无倦节则又属先劳解谓行此上事无倦则可
 且旧解亦多如此如晋武帝泰始四年下耕藉诏有
 云先之劳之在于不倦可验
(必也正名乎)不父其父而祢其祖不知何据窃谓其事可疑
 有未易遽论定者按春秋定十四年为卫灵之三十
 九年卫世子蒯聩得罪南子出奔宋至哀公三年为
 卫灵四十二年卫灵将卒两命立子郢子郢两辞之
 及卒而夫人南子仍以公命立子郢郢曰有亡人之
 子辄在因立辄乃辄甫立而晋即纳蒯聩于戚戚者
卷五 第 13b 页 WYG0210-0181d.png
 卫地而卫人拒之是时夫子适返卫其子弟如子路
 子贡高柴辈又适俱仕卫卫侯欲得子为政故有此
 问然考其时晋纳蒯聩在卫灵告卒之后尚未告葬
 即或夫子至卫时在告葬后然春秋列国例书葬卒
 并无书告袝告祫及作主入庙诸文其祢灵与否非
 所预闻如谓既葬之后卒哭作主必将迁灵于祢庙
 而奉祀之故不父瞆而祢祖则卒哭作主但袝祖庙
卷五 第 14a 页 WYG0210-0182a.png
 必三年吉禘祧高别寝然后迁新主于祢此时之祢
 犹是灵公所祀之襄公也在灵无祢名其不必正名
 固也且夫不父其父者非谓其继祖而易以名也从
 来祖孙传重不碍称名成汤既崩太丁与弟皆未立
 而死则太甲以孙而为汤后然不为无父周平王太
 子泄父早死则桓王嗣立越泄父而作平王之后然
 不为不子故郑康成注仪礼有受国于曾祖者谓君
 之子早死或有故不立则孙受国于祖若两世有故
 不立即受国曾祖是以国君传重有称为父后者有
卷五 第 14b 页 WYG0210-0182b.png
 称为祖后者有称为曾祖后者夫既称为后则必越
 祖父而直继之谁谓祖孙相继便属非分盖天下有
 一定之名祖孙父子是也有不定之名而仍一定者
 高曾祖祢是也尝考周制生伦有世次国语所谓工
 史书世者谓书其世系而次第之祖不得称父孙不
 得称子此定名也而至于宗庙之礼则有庙次国语
 所谓宗祝书昭穆者则以天子诸侯立高曾祖祢四
卷五 第 15a 页 WYG0210-0182c.png
 亲庙所云显考皇考王考以及考者大抵祖祢四亲
 先有其名以立庙而庙名一定则又随后君之入而
 随予以名假如入考庙而为卑者则卑亦名祢鲁僖
 嗣闵即祢闵虽兄祢弟勿顾也入考庙而为尊者则
 尊亦名祢桓王嗣平即祢平虽越太子泄父勿忌也
 然且出此名顺(春秋名从祀)反此名逆(孔子讥季文子纵逆祀)踰乎
 此即名叛(公羊名叛祀)此岂人之无良忘尊亲而废礼教
 哉以为庙有定名虽欲正之以世次之名而有不可
 也乃以不定之名覈之以一定之实而名仍有定世
卷五 第 15b 页 WYG0210-0182d.png
 信以为孙既祢祖即称祖为父也哉太甲奠殡而即
 位以祢成汤然书称祗见厥祖其为祖名如故也桓
 王禘平王于庙秉鬯事祢而诗称桓王之妹为平王
 之孙其为孙之名未尝亡也是以左传灵公谓公子
 郢曰余无子是灵不以蒯瞆为子也然而国语称纳
 蒯聩时瞆祷于军中曰文祖襄公昭考灵公则蒯瞆
 未尝不父灵也然且哀十六年瞆甫返国即告于周
卷五 第 16a 页 WYG0210-0183a.png
 曰蒯聩得罪于君父君母则不特父灵且并南子亦
 母之若聩之子辄则浑良夫谓瞆曰疾与亡君皆君
 之子也是子辄也辄之父瞆则藉圃之难辄将出奔
 时蒯瞆已死拳弥劝辄曰不见先君乎是父瞆也然
 且哀十六年蒯瞆入卫而旋见弑于己氏至般师子
 起两经篡立夫然后辄复返国谥瞆庄公奉瞆于祢
 庙而祗事之越七八年乃又复出奔而客死于越是
 辄固尝祢父者其前此祢祖以父未立也父未立则
 父也非祢也名有然也后之祢父以般与起未成君
卷五 第 16b 页 WYG0210-0183b.png
 而父成君也父成君则君也祢也而实考也(考庙即祢庙父)
 (死称考)名有然也故辄之得罪在拒父不在祢祖而人
 之罪之当责实不当正名自正名之说起世遂有以
 祖祢为可易者先祢而后祖跻僖而降闵(见春秋毛氏传)
 有搀未立之君而入太庙如明世之祀兴献称睿宗
 者(世宗以生父兴献王入庙加庙号见明大礼议)此不可不察也正名之说
 起世遂有以父子之名为可易者襄仲之子继襄仲
卷五 第 17a 页 WYG0210-0183c.png
 之长子而称兄为父称父为祖(东门襄仲死宣公赐氏仲经书仲遂卒于)
 (垂是也其后季文子逐襄仲子归父而归父弟仲婴齐继之公羊昧赐氏之故误谓婴齐氏仲必称父为)
 (祖故以王父字为氏遂致大谬)致宋濮王明兴献皆请改皇考之称
 而称皇叔父以至大礼决裂千载长夜者(见予駮正大礼议)
 此不可不察也
 然则正名何居旧注引马融曰正名者正百事之名
 也考祭法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而汉艺文志
 谓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凡辨名所在不可苟为鈲析且
卷五 第 17b 页 WYG0210-0183d.png
 从来有名家书如邓析尹文子公孙龙毛公诸篇尹
 文子与宋钘游齐稷下毛公公孙龙同游于赵平原
 君家俱以坚白同异辨名义为辞此则名家之说之
 所由著也若汉后儒者犹尚名说曰名物曰名义曰
 名象而浸寻失真至晋时鲁胜注墨辨一书深论名
 理谓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
 绳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则事不成墨子著辨
卷五 第 18a 页 WYG0210-0184a.png
 经以立名本而荀卿庄周辈皆非之然终不能易其
 论也其序尚存晋史约四五百言极言隐显虚实同
 异真似之辨毫釐纤悉皆有分剖其文甚著则是称
 名之名祗是一节而百凡事为无非是名如礼人名
 不以国以国则废名是名不可言王莽传云临有兄
 而称太子其名不正宣尼公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此
 称名之名也若百事之名熊氏谓曾子有母之丧水
 浆不入于口者七日是过礼也虽名为孝而不可明
 言以为法故礼不兴后汉薛宣子况为博士所毁而
卷五 第 18b 页 WYG0210-0184b.png
 廷尉与御史中丞议罪不确有云孔子云必也正名
 名不正则刑罚不中此则事名之见乎礼乐与刑罚
 者况春秋以义正名凡列国兴师如讨贰服叛收夺
 报怨之事皆须有名故宣二年秦师伐晋报其无名
 之侵僖四年齐侵蔡伐楚当时称其有名而檀弓吴
 侵陈夫差谓行人仪曰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其
 谓之何是兵戎大事其关于正名者尤急意者夫子
卷五 第 19a 页 WYG0210-0184c.png
 返卫则适当卫人拒彼此搆兵之际而按以春秋
 大法正名定义谓之拒父不谓之拒父此固考辨所
 最急者故曰正名若名不正以下则又汎言百事之
 名以折之盖拒父一事第使隐悟不可名言耳
 或谓拒父兴师其不正之名显然在人有何疑议而
 犹待为之正之不知此时拒父实有名言之未易定
 者当哀之二年出公既立而是年是月晋即以赵鞅
 率师纳蒯瞆于戚卫人以为蒯瞆不子既得罪先君
 而又乘先君未葬兴师入寇义不可纳故奋然拒之
卷五 第 19b 页 WYG0210-0184d.png
 而春秋书法亦复以为辄不当私顺亲心纳父不拒
 盖古有孙从祖之文且庙制昭自为昭穆自为穆不
 当从父命而废王父之命故榖梁于蒯瞆纳戚传曰
 纳者内勿受也勿受者辄勿受也以辄不受父之命
 受之王父也信父而辞王父则是不尊王父也其勿
 受以尊王父也公羊于齐国夏卫石曼姑围戚传曰
 曼姑受命于灵公而立辄以曼姑之义为固可以拒
卷五 第 20a 页 WYG0210-0185a.png
 之也蒯瞆无道灵公逐蒯瞆而立辄辄可以立乎曰
 可其可奈何不以父命辞王父命以王父命辞父命
 是父之行于子也(言用祖命拒父正是父道之得行于子处)不以家事辞
 王事以王事辞家事是上之行乎下也(立君是王事让父是家事)
 (为社稷重而拒父正是君之得行于臣处)故当时卫人群然以拒聩为能
 事其拒瞆也并不曰为辄拒父而曰为灵公拒逆虽
 圣门弟子皆以为然子贡使吴子路结缨恬不为怪
 故子路子贡并有为卫君之问惟夫子隐以为非在
 为卫君章风其退让在此章则示以正名所谓正名
卷五 第 20b 页 WYG0210-0185b.png
 者正欲辨其受命之名拒父之名也何也盖辄固未
 尝受命于灵公者也据春秋灵死之岁曾谓子郢曰
 将立汝郢不对他日又谓之郢曰郢不足以辱社稷
 君其改图然其时又曰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君命
 祗辱此言君立后当以礼与夫人卿士同之今君命
 私命耳祗取辱也是当时立郢之说尚是私命更无
 他命命辄可知及灵卒而夫人曰君命郢为太子郢
卷五 第 21a 页 WYG0210-0185c.png
 不受曰君没于吾手若有命郢必闻之是灵虽命郢
 终是私命故郢直得以不闻命辞之既不命郢则更
 无他命又可知于是郢以己意让瞆子曰且亡人之
 子辄在然后立辄则所谓辄之立受之王父者毋亦
 有未然者耶则所谓辄受王父命不当受父命者毋
 亦有未确者耶则夫为先君拒逆王可废亲国亦可
 废家者毋亦有可疑而不可尽信者耶夫如是则师
 出以名拒父与其不谓之拒父之师与此皆夫子所
 急欲正之而不敢明言者若夫公羊所云石曼姑受
卷五 第 21b 页 WYG0210-0185d.png
 命于灵公而立之则夫人三揖皆未与闻岂有南子
 不受顾而曼姑反受顾者此因春秋记曼姑之名而
 故为饰之非实录也盖卫自哀公二年至十四年蒯
 瞆入戚而卫人拒之其相持之久至十二年所而夫
 子以哀公六年返卫则此时名义未决正须辨定故
 夫子以正名为先诚是要事此则度之时审之势质
 之义理证之诸经传而断断不爽者若犹未是则请
卷五 第 22a 页 WYG0210-0186a.png
 后之好学者并驳正焉
 夫子为卫君章从来亦不得解但以父子争国与凡
 弟让国相比较虽常人犹知之何待求赐正以王父
 命与父命比较王事与家事比较则急难明耳盖齐
 受父命辄受王父命辄未尝异齐也夷遵父命聩不
 遵父命是瞆实异于夷也夷让齐亦让是让当在瞆
 也聩争辄亦争是争不先在辄也况叔齐之让祗重
 亲私卫君之争实为国事盖亲不敌王家不废国万
 一夷齐并去而二人相对惟恐国事之或误而稍有
卷五 第 22b 页 WYG0210-0186b.png
 怨心则必为卫君而不谓其并无怨也如此则二贤
 之问耑锋对而解悟捷主客隐显极为可思然且二
 贤终不去卫一为之使而一为之殉则当时之为辄
 而拒聩为何如者况卫人也
 集注是时鲁哀公之十年孔子自楚反乎卫此是六
 年所云十年亦非是
 论语稽求篇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