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1a 页 WYG0210-015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稽求篇卷三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宁武子节)集注按春秋传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又云
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明下按春秋传四字
似宜无误但予读春秋又不然岂别有一传耶抑犹
是传而读者又有异耶尝考春秋僖十九年即卫文
之十九年卫人伐邢是时卫大旱卜祀不吉宁庄子
劝文公伐邢师兴而雨宁庄子者宁武子之父也及
论语稽求篇卷三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宁武子节)集注按春秋传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又云
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明下按春秋传四字
似宜无误但予读春秋又不然岂别有一传耶抑犹
是传而读者又有异耶尝考春秋僖十九年即卫文
之十九年卫人伐邢是时卫大旱卜祀不吉宁庄子
劝文公伐邢师兴而雨宁庄子者宁武子之父也及
卷三 第 1b 页 WYG0210-0158d.png
僖廿六年而文公已卒是年为卫成公元年公会莒
子卫宁速盟于向盖寻洮之盟也然而宁速者公羊
作宁遫即庄子名也则是成公初立尚是庄子不是
武子至僖廿八年为卫成三年而武子之名始见于
传所谓盟宛濮职橐饘者皆在是时至文四年为卫
成十二年则然后武子之名一见于经所谓卫使宁
俞来聘俞武子名也是终文之世武子未尝仕卫计
子卫宁速盟于向盖寻洮之盟也然而宁速者公羊
作宁遫即庄子名也则是成公初立尚是庄子不是
武子至僖廿八年为卫成三年而武子之名始见于
传所谓盟宛濮职橐饘者皆在是时至文四年为卫
成十二年则然后武子之名一见于经所谓卫使宁
俞来聘俞武子名也是终文之世武子未尝仕卫计
卷三 第 2a 页 WYG0210-0159a.png
其入仕当在成公元年之后三年之前庄子谢事而
后武子得袭位盖周制公族世为大夫必父老而子
继之未有其父俨然以上卿莅盟而其子执国事者
何荒唐也(详见予经问十七卷)
邦无道亦不止成公被执时且以此为愚将启后世
巧避之门夫子意中未必如此左传文四年武子来
聘公与之晏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亦不答赋杜预即
以此为愚不可及又晋卫瓘为中书郎时权臣专政
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推重当时称为
后武子得袭位盖周制公族世为大夫必父老而子
继之未有其父俨然以上卿莅盟而其子执国事者
何荒唐也(详见予经问十七卷)
邦无道亦不止成公被执时且以此为愚将启后世
巧避之门夫子意中未必如此左传文四年武子来
聘公与之晏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亦不答赋杜预即
以此为愚不可及又晋卫瓘为中书郎时权臣专政
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推重当时称为
卷三 第 2b 页 WYG0210-0159b.png
宁武子则愚亦大概在贸瞀之际浮沉取容或者成
公三十六年间武子别有事迹如此等故夫子言之
皆未可知若必以成公被执时言亦或故作颛蒙不
与强伯之国君及悻悻之讼臣相抵抗故为辅得免
赂医得脱无非贸瞀所有事故以云若尽心竭力不
避艰险则是忠果正直临难不免凡为臣者皆当然
而目为异事巧题以愚岂夫子意乎
公三十六年间武子别有事迹如此等故夫子言之
皆未可知若必以成公被执时言亦或故作颛蒙不
与强伯之国君及悻悻之讼臣相抵抗故为辅得免
赂医得脱无非贸瞀所有事故以云若尽心竭力不
避艰险则是忠果正直临难不免凡为臣者皆当然
而目为异事巧题以愚岂夫子意乎
卷三 第 3a 页 WYG0210-0159c.png
(左丘明耻之)孔安国曰左丘明即鲁太史也按汉艺文志左
氏传国语皆鲁太史左丘明著司马迁传孔子因鲁
史记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复
籑异同为国语而刘向刘歆杜预辈皆言丘明与孔
子观鲁史而作春秋歆且曰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
亲见夫子而公榖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其详
略不侔也其曰好恶与圣人同则明指论语左丘明
耻之诸句自唐人谈助赵匡陆德明辈不知何据乃
曰论语所引丘明乃史佚迟任之类左氏集诸国史
氏传国语皆鲁太史左丘明著司马迁传孔子因鲁
史记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复
籑异同为国语而刘向刘歆杜预辈皆言丘明与孔
子观鲁史而作春秋歆且曰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
亲见夫子而公榖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其详
略不侔也其曰好恶与圣人同则明指论语左丘明
耻之诸句自唐人谈助赵匡陆德明辈不知何据乃
曰论语所引丘明乃史佚迟任之类左氏集诸国史
卷三 第 3b 页 WYG0210-0159d.png
以释春秋谓左氏即其人非也宋程伊川遂谓左丘
明古之闻人而朱氏用之亦遂分论语左传为两人
然实无明据且未尝言作春秋传者并非左丘明也
至明嘉靖间有季本者作私考一书引宋儒说谓左
氏立言已杂秦制如腊者秦之祭名也酎者秦之饮
名也庶长者秦之官名也而传语皆及之类非战国
以前文字而谓丘明受经于仲尼岂不谬哉又云三
明古之闻人而朱氏用之亦遂分论语左传为两人
然实无明据且未尝言作春秋传者并非左丘明也
至明嘉靖间有季本者作私考一书引宋儒说谓左
氏立言已杂秦制如腊者秦之祭名也酎者秦之饮
名也庶长者秦之官名也而传语皆及之类非战国
以前文字而谓丘明受经于仲尼岂不谬哉又云三
卷三 第 4a 页 WYG0210-0160a.png
传之得立学官公羊最先谷梁次之左氏最后史称
左氏汉初出于张苍之家本无传者盖苍自秦时为
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记籍又善历律而仕汉为淮
南王长相十四年得非苍自与其徒掇拾而成之者
乎当时隆万间有失名氏书名左季折衷取左传与
季氏私考而折衷之有云据史称张苍好书博闻邃
律历之学史迁作别传尤备使苍为此书则史迁同
时未有不闻其事者肯听之冥冥反曰左丘明无目
作国语乎且汉武初年河间献王好古书购求聚殖
左氏汉初出于张苍之家本无传者盖苍自秦时为
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记籍又善历律而仕汉为淮
南王长相十四年得非苍自与其徒掇拾而成之者
乎当时隆万间有失名氏书名左季折衷取左传与
季氏私考而折衷之有云据史称张苍好书博闻邃
律历之学史迁作别传尤备使苍为此书则史迁同
时未有不闻其事者肯听之冥冥反曰左丘明无目
作国语乎且汉武初年河间献王好古书购求聚殖
卷三 第 4b 页 WYG0210-0160b.png
多至五百馀篇而左氏春秋在焉则左传之出不后
公谷特以未立学官致史记儒林失载故刘歆移书
太常让诸博士专欲立左氏学官正以左传非后出
也是以观武纪则知左传与尚书毛诗同入河间之
购观歆书则知左传与逸礼同藏孔壁是皆苍及身
之事况苍自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高帝时定章
程文帝时为丞相景帝前五年卒年百有馀岁则苍
公谷特以未立学官致史记儒林失载故刘歆移书
太常让诸博士专欲立左氏学官正以左传非后出
也是以观武纪则知左传与尚书毛诗同入河间之
购观歆书则知左传与逸礼同藏孔壁是皆苍及身
之事况苍自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高帝时定章
程文帝时为丞相景帝前五年卒年百有馀岁则苍
卷三 第 5a 页 WYG0210-0160c.png
去武帝购书时祗十年间事河间所购号为古文必
非十年间所得书写藏购且果是苍作则其书出世
未久未有书一出而遂能行于邹鲁梁赵济南胶东
之境使诸儒尊信而传习之此必无之事也又按桓
帝时使蔡邕书十三经刻石立鸿都门观者日车以
数千辆而左氏在焉假使当代伪书谁甘尊之与圣
经同列如此至唐开元二十五年敇举进士者试大
经注曰唐以左传为大经三言为一帖夫既名之为
经而又曰大则左传在唐时已尊过他经即有谈氏
非十年间所得书写藏购且果是苍作则其书出世
未久未有书一出而遂能行于邹鲁梁赵济南胶东
之境使诸儒尊信而传习之此必无之事也又按桓
帝时使蔡邕书十三经刻石立鸿都门观者日车以
数千辆而左氏在焉假使当代伪书谁甘尊之与圣
经同列如此至唐开元二十五年敇举进士者试大
经注曰唐以左传为大经三言为一帖夫既名之为
经而又曰大则左传在唐时已尊过他经即有谈氏
卷三 第 5b 页 WYG0210-0160d.png
赵氏之疑亦祗谓作经者与论语所引人时世不类
或是二人非谓左传非经且非谓左传非左丘氏作
也若其所举秦官秦腊以断其为秦后之书则大不
然秦自非子受国在周孝王朝传世十馀君而入春
秋然则未有春秋时已先有秦矣人第知秦孝公时
始有不更庶长之号惠王十二年始有腊名遂谓虞
不腊矣秦师败绩获不更女父以至秦庶长鲍庶长
或是二人非谓左传非经且非谓左传非左丘氏作
也若其所举秦官秦腊以断其为秦后之书则大不
然秦自非子受国在周孝王朝传世十馀君而入春
秋然则未有春秋时已先有秦矣人第知秦孝公时
始有不更庶长之号惠王十二年始有腊名遂谓虞
不腊矣秦师败绩获不更女父以至秦庶长鲍庶长
卷三 第 6a 页 WYG0210-0161a.png
武帅师及晋战于栎皆为秦后之书之案则试问秦
之称腊称不更称庶长毕竟创于何公起于何世更
制于何年何人之论与议而茫然无据但以所见之
日为始则安知其所立名不更先于所见者而以是
为断是殷助始孟子太宰司败始论语也且腊即蜡
祭见郑氏蔡邕诸说即月令记腊虽自不韦然其中
所记无非周制安知虞之不腊在列国不原有是名
者而欲以一字而断全经何其愚乎若其他妄说又
谓左氏即左史古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故经为纪事
之称腊称不更称庶长毕竟创于何公起于何世更
制于何年何人之论与议而茫然无据但以所见之
日为始则安知其所立名不更先于所见者而以是
为断是殷助始孟子太宰司败始论语也且腊即蜡
祭见郑氏蔡邕诸说即月令记腊虽自不韦然其中
所记无非周制安知虞之不腊在列国不原有是名
者而欲以一字而断全经何其愚乎若其他妄说又
谓左氏即左史古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故经为纪事
卷三 第 6b 页 WYG0210-0161b.png
传为记言左是左史不必丘明则又不然汉艺文志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语昭法式
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自古帝
王靡不同之而荀悦作申鉴亦云朝有二史左记言
右书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此明明以尚书春秋分
别言事以尚书典谟诰命单记词令春秋单记事实
也若传则事实词令均有之谁谓左传祇记言者此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语昭法式
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自古帝
王靡不同之而荀悦作申鉴亦云朝有二史左记言
右书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此明明以尚书春秋分
别言事以尚书典谟诰命单记词令春秋单记事实
也若传则事实词令均有之谁谓左传祇记言者此
卷三 第 7a 页 WYG0210-0161c.png
窃汉志语而又误解之此胡据乱证也况左右言动
亦大概言之原无一定若玉藻则又云动则左史书
之言则右史书之安见记言必左史耶况志以左右
分言事明指丘明为右史为记事之人如云仲尼以
鲁周公之国史官有法故与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
口授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
真故论本事而作传则即凿定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丘明固右史也何也丘明据行事论本事非如弟子
祗异言也至崇祯间又有吴继仕者极左袒季本之
亦大概言之原无一定若玉藻则又云动则左史书
之言则右史书之安见记言必左史耶况志以左右
分言事明指丘明为右史为记事之人如云仲尼以
鲁周公之国史官有法故与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
口授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
真故论本事而作传则即凿定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丘明固右史也何也丘明据行事论本事非如弟子
祗异言也至崇祯间又有吴继仕者极左袒季本之
卷三 第 7b 页 WYG0210-0161d.png
说且谓左传中记韩魏智伯之事又举赵襄子之谥
自获麟至襄子卒已八十年矣若丘明与孔子同时
不应孔子既殁七十有八年之后丘明犹能著书若
此殊不知前人长年者甚多在春秋时尤甚先儒所
以以老彭为篯铿也且人生九十零未为怪事季氏
疑左传为张苍作以苍年长一百馀能记前事也苍
年可长而左丘年不可长更不可解况张苍同时有
自获麟至襄子卒已八十年矣若丘明与孔子同时
不应孔子既殁七十有八年之后丘明犹能著书若
此殊不知前人长年者甚多在春秋时尤甚先儒所
以以老彭为篯铿也且人生九十零未为怪事季氏
疑左传为张苍作以苍年长一百馀能记前事也苍
年可长而左丘年不可长更不可解况张苍同时有
卷三 第 8a 页 WYG0210-0162a.png
窦公年一百八十岁何有于左丘年之九十零者凡
此皆展转吹索了无义理不足深辨适有友举此而
颇惑其说因备及之
齐王籍效谢灵运诗甚相似当时称康乐之有王籍
犹仲尼之有丘明
(必有忠信如丘二句)晋卫瓘读此以者字断句焉字属下句作何
字解言何以不如丘之好学也此亦偶然如是原不
足据后见监本北史苏绰为周文帝作六条诏引此
句亦无焉字及视他本又不然此不知监本偶遗抑
此皆展转吹索了无义理不足深辨适有友举此而
颇惑其说因备及之
齐王籍效谢灵运诗甚相似当时称康乐之有王籍
犹仲尼之有丘明
(必有忠信如丘二句)晋卫瓘读此以者字断句焉字属下句作何
字解言何以不如丘之好学也此亦偶然如是原不
足据后见监本北史苏绰为周文帝作六条诏引此
句亦无焉字及视他本又不然此不知监本偶遗抑
卷三 第 8b 页 WYG0210-0162b.png
亦他本增入也然不可考矣
(不有祝鮀节)施愚山尝曰是书有三疑而有毕竟不是不有
两作不有一疑也然谓一有一不有世人重佞而轻
色则于夫子屡叹未见好德如好色之说自矛盾矣
二疑也且难免者谓罹害也故旧注皆以难免为害
如所云惧不免几不免者世有几鮀朝谓无即不免
则六合之外八荒之内有谁得免者恐夫子无是说
(不有祝鮀节)施愚山尝曰是书有三疑而有毕竟不是不有
两作不有一疑也然谓一有一不有世人重佞而轻
色则于夫子屡叹未见好德如好色之说自矛盾矣
二疑也且难免者谓罹害也故旧注皆以难免为害
如所云惧不免几不免者世有几鮀朝谓无即不免
则六合之外八荒之内有谁得免者恐夫子无是说
卷三 第 9a 页 WYG0210-0162c.png
也三疑也先仲氏曰此寓言也言无希世之资而徒
抱美质以游于人鲜有不为世害者以佞比阿世美
比善质直捷明白盖美而善淫人未有不思疾害之
者此与怀美质以希世用正同故曰难免邢氏疏曰
宋朝美而淫时世疾之正此义
(人之生也直节)人生也直非生理本直也生理本直则罔之生
也为不通矣此生字只作孟子曰生斯世也解谓人
之生于斯世与世相接以直道故也若诬罔无直道
而犹偃然在人世是倖免耳子曰三代直道而行直
抱美质以游于人鲜有不为世害者以佞比阿世美
比善质直捷明白盖美而善淫人未有不思疾害之
者此与怀美质以希世用正同故曰难免邢氏疏曰
宋朝美而淫时世疾之正此义
(人之生也直节)人生也直非生理本直也生理本直则罔之生
也为不通矣此生字只作孟子曰生斯世也解谓人
之生于斯世与世相接以直道故也若诬罔无直道
而犹偃然在人世是倖免耳子曰三代直道而行直
卷三 第 9b 页 WYG0210-0162d.png
道者生人之事旧注以生为寿终不横夭虽对幸免
言然幸免亦祗免得死耳短长顺逆何足知之
(觚不觚节)觚不觚者戒酗也觚酒器名量可容二升者其义
寡也古量酒以三升为当五升为过二升为寡而制
器者即因之故凡设器命名义各有取君子顾其名
当思其义所谓名以实称也今名虽为觚而饮常不
寡实则不副何以称名故曰觚哉觚哉按礼器有爵
言然幸免亦祗免得死耳短长顺逆何足知之
(觚不觚节)觚不觚者戒酗也觚酒器名量可容二升者其义
寡也古量酒以三升为当五升为过二升为寡而制
器者即因之故凡设器命名义各有取君子顾其名
当思其义所谓名以实称也今名虽为觚而饮常不
寡实则不副何以称名故曰觚哉觚哉按礼器有爵
卷三 第 10a 页 WYG0210-0163a.png
散觯角诸酒器名而皆有取义故韩婴作诗说有云
一升曰爵爵尽也二升曰觚觚者少也饮常寡少也
三升曰觯觯适也饮之体适适然也四升曰角角触
也不能自适但触罪过也五升曰散散者讪也饮不
知节徒为人谤讪也若觞亦五升所以为饷觥亦五
升所以明罚虽同是五升而觥觞异称是礼器称名
其必以义起如此今淫酗之家饮常过多虽复持觚
亦不寡少故夫子借觚以叹之若以觚为棱则棱非
器名即觚亦无称棱者如谓觚是竹简则是竹片供
一升曰爵爵尽也二升曰觚觚者少也饮常寡少也
三升曰觯觯适也饮之体适适然也四升曰角角触
也不能自适但触罪过也五升曰散散者讪也饮不
知节徒为人谤讪也若觞亦五升所以为饷觥亦五
升所以明罚虽同是五升而觥觞异称是礼器称名
其必以义起如此今淫酗之家饮常过多虽复持觚
亦不寡少故夫子借觚以叹之若以觚为棱则棱非
器名即觚亦无称棱者如谓觚是竹简则是竹片供
卷三 第 10b 页 WYG0210-0163b.png
书写者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汉书操觚之士皆
薄竹方片可操以写未尝有棱也若谓学书之牍削
木为之其形或六面或八面此即原涉传之所谓削
牍而疏者则六面八面俱不记得但此名牍不名觚
另是一物盖觚非牍名即操䉉之䉉本是竹头柧棱
之柧本是木旁皆借写作觚非本字也如以牍为觚
以柧䉉为觚则夫子方欲正名而先误此字觚不觚
薄竹方片可操以写未尝有棱也若谓学书之牍削
木为之其形或六面或八面此即原涉传之所谓削
牍而疏者则六面八面俱不记得但此名牍不名觚
另是一物盖觚非牍名即操䉉之䉉本是竹头柧棱
之柧本是木旁皆借写作觚非本字也如以牍为觚
以柧䉉为觚则夫子方欲正名而先误此字觚不觚
卷三 第 11a 页 WYG0210-0163c.png
矣至若后世花瓶亦有称花觚者此皆非上古称名
且花觚酒觚并无八面与八角者即其间花文有齿
有乳有釿有锷皆非棱也花觚俗器犹可以杜撰称
名酒觚古礼器也可杜撰乎
或谓史记有破觚为圜语集注何不引此作据而反
以木牍花瓶为证宜其缪也不知史记所云指顽骪
之世廉隅尽刓一若破方物而为圜物者此如离骚
何方圜之能周偭规矩而改错语同此谓方圜有更
变非谓名实有乖反也破方不名方则难云方不方
且花觚酒觚并无八面与八角者即其间花文有齿
有乳有釿有锷皆非棱也花觚俗器犹可以杜撰称
名酒觚古礼器也可杜撰乎
或谓史记有破觚为圜语集注何不引此作据而反
以木牍花瓶为证宜其缪也不知史记所云指顽骪
之世廉隅尽刓一若破方物而为圜物者此如离骚
何方圜之能周偭规矩而改错语同此谓方圜有更
变非谓名实有乖反也破方不名方则难云方不方
卷三 第 11b 页 WYG0210-0163d.png
矣古文语词有似是而实非者如此等正须学者考
辨之耳
(君子博学于文节)博约是两事文礼是两物然与博我以文约
我以礼不同何也彼之博约是以文礼博约回此之
博约是以礼约文以约约博也博在文约文又在礼
也先教谕尝曰解经须识字于文于此文也约之即
约此文也之者此也以礼则谓用礼来约之以也者
辨之耳
(君子博学于文节)博约是两事文礼是两物然与博我以文约
我以礼不同何也彼之博约是以文礼博约回此之
博约是以礼约文以约约博也博在文约文又在礼
也先教谕尝曰解经须识字于文于此文也约之即
约此文也之者此也以礼则谓用礼来约之以也者
卷三 第 12a 页 WYG0210-0164a.png
用也故后汉范升传引孔子曰博而约之弗叛矣夫
又曰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以博而约作一句又以
博而不约反一句知夫子语意原自如此即从来说
书者亦只如此必欲以致知格物克己复礼对待言之
此后儒私意耳岂夫子之旨乎
(子见南子章)夫子矢之旧多不解孔安国亦以为此是疑文
即旧注解矢作誓此必无之理天下原无暗暧之事
况圣人所行无不可以告人者又况与门弟子语何
所不易白而必出于是且矢之训誓别无考据惟盘
又曰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以博而约作一句又以
博而不约反一句知夫子语意原自如此即从来说
书者亦只如此必欲以致知格物克己复礼对待言之
此后儒私意耳岂夫子之旨乎
(子见南子章)夫子矢之旧多不解孔安国亦以为此是疑文
即旧注解矢作誓此必无之理天下原无暗暧之事
况圣人所行无不可以告人者又况与门弟子语何
所不易白而必出于是且矢之训誓别无考据惟盘
卷三 第 12b 页 WYG0210-0164b.png
庚有出矢言句是直言非誓言也
晋栾肇作论语驳谓否是否屈言我之所以屈体如
是者以天之厌绝我也但否无否屈之解且矢字亦
无义
正义引蔡谟曰矢陈也夫子为子路陈天命也此即
诗矢歌左传矢鱼之训祗陈者下告上之词如皋陶
陈谟离骚叩重华陈词皆铺张言之谓之布告见南
晋栾肇作论语驳谓否是否屈言我之所以屈体如
是者以天之厌绝我也但否无否屈之解且矢字亦
无义
正义引蔡谟曰矢陈也夫子为子路陈天命也此即
诗矢歌左传矢鱼之训祗陈者下告上之词如皋陶
陈谟离骚叩重华陈词皆铺张言之谓之布告见南
卷三 第 13a 页 WYG0210-0164c.png
子何事夫子与弟子语何等乃用此告体且先烦记
者郑重记一句大不合
按释名云矢指也说文云否者不也当其时夫子以
手指天而曰吾敢不见哉不则天将厌我矣言南子
方得天也故史记世家记此事于夫子矢之下直曰
予所不者竟以否字作不字不必训诂盖不者不见
也此词例与项羽传不者吾属将为所虏正同是明
明白文并无拗曲千古疑义皆可豁然(所若也左传所不与崔庆)
(史记所不与子犯共皆作若解旧以此为誓正以所字相似耳)
者郑重记一句大不合
按释名云矢指也说文云否者不也当其时夫子以
手指天而曰吾敢不见哉不则天将厌我矣言南子
方得天也故史记世家记此事于夫子矢之下直曰
予所不者竟以否字作不字不必训诂盖不者不见
也此词例与项羽传不者吾属将为所虏正同是明
明白文并无拗曲千古疑义皆可豁然(所若也左传所不与崔庆)
(史记所不与子犯共皆作若解旧以此为誓正以所字相似耳)
卷三 第 13b 页 WYG0210-0164d.png
宋孙奕示儿编谓南子是南蒯蒯欲张公室以叛季
氏此与夫子欲赴佛肸同意而子路不悦故矢之此
仍是以矢为誓惟恐见淫失而作矢誓涉暗暧也乃
欲避南子一名而致称南蒯为子圣门记者何便至
此
(默而识之节)默识三句集注谓谦言无有即出则事公卿节
亦谓谦言无有夫默而成之存乎德行见易系辞传
氏此与夫子欲赴佛肸同意而子路不悦故矢之此
仍是以矢为誓惟恐见淫失而作矢誓涉暗暧也乃
欲避南子一名而致称南蒯为子圣门记者何便至
此
(默而识之节)默识三句集注谓谦言无有即出则事公卿节
亦谓谦言无有夫默而成之存乎德行见易系辞传
卷三 第 14a 页 WYG0210-0165a.png
然亦非异人之事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
尔已矣见子罕篇我学不厌而教不倦见孟子此并
夫子所自任者以自任者而忽谦之圣言有伦不至
诡悖至酒困数事此庸之又庸者以此作谦则过卑
近谄过贬类诈大无理矣故近人有以何有训不难
者如子言于从政乎何有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孟
子于答是也何有类但可谓云尔为公西子说学不
厌教不倦为子贡说皆答词也今无故而忽自誇一
语曰此皆不难则骄言伐德又无是理按郑康成有
尔已矣见子罕篇我学不厌而教不倦见孟子此并
夫子所自任者以自任者而忽谦之圣言有伦不至
诡悖至酒困数事此庸之又庸者以此作谦则过卑
近谄过贬类诈大无理矣故近人有以何有训不难
者如子言于从政乎何有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孟
子于答是也何有类但可谓云尔为公西子说学不
厌教不倦为子贡说皆答词也今无故而忽自誇一
语曰此皆不难则骄言伐德又无是理按郑康成有
卷三 第 14b 页 WYG0210-0165b.png
云何有于我言无是行于我我独有之此语又难解
大凡何有作无有解言视若无有前所云于从政乎
何有类是也此何有于我则又着当有言故云谁则
有于我言不为我所有故康成急着我独有之句言
此我当自有也彼之何有以何训无此之何有以何
训谁也此非谦词实勉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二节)二节皆见檀弓一曰食于丧者之侧未尝
大凡何有作无有解言视若无有前所云于从政乎
何有类是也此何有于我则又着当有言故云谁则
有于我言不为我所有故康成急着我独有之句言
此我当自有也彼之何有以何训无此之何有以何
训谁也此非谦词实勉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二节)二节皆见檀弓一曰食于丧者之侧未尝
卷三 第 15a 页 WYG0210-0165c.png
饱也一曰吊于人是日不乐皆与论语文同虽不实
署夫子名但礼经出于七十子之徒多引夫子事此
即以夫子之事为礼者特不乐乐字即作乐之乐与
歌字同不音洛字若云馀哀未忘则音洛矣然馀哀
未忘犹是注不歌之由固是无碍至小注引新安陈
氏谓是日歌或遇当哭哀不能已也是日哭纵或遇
歌乐可以已也此则本檀弓文而歌字与乐字竟分
见者然语滞矣伊川歌则不哭固非是然曰歌可哭
哭不可歌则又不然哀乐同是情无可偏执傥出吊
署夫子名但礼经出于七十子之徒多引夫子事此
即以夫子之事为礼者特不乐乐字即作乐之乐与
歌字同不音洛字若云馀哀未忘则音洛矣然馀哀
未忘犹是注不歌之由固是无碍至小注引新安陈
氏谓是日歌或遇当哭哀不能已也是日哭纵或遇
歌乐可以已也此则本檀弓文而歌字与乐字竟分
见者然语滞矣伊川歌则不哭固非是然曰歌可哭
哭不可歌则又不然哀乐同是情无可偏执傥出吊
卷三 第 15b 页 WYG0210-0165d.png
之后偶奉傧命则晏飨赠答固亦非哭可谢者且子
但哭不歌耳何曾云哭不可歌耶
论语稽求篇卷三
但哭不歌耳何曾云哭不可歌耶
论语稽求篇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