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210-013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稽求篇卷一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论语稽求篇者予归田后复读论语之所为作也明制
以八比取士士子挟四书一编及他一经穴纸而贯以
绳居置几桉出而携之巾箱间及试礼部有名则唾而
抵之床下曰厌晦予少读论语为经生长而弃去及以
辞赋应 制科暨馆阁撰述则皆与经义无与然而甫
乞假而读易读礼读春秋论语则是经学之必无藉于
卷一 第 1b 页 WYG0210-0134d.png
八比明矣乃少读论语皦皦然至再读而反疑之迄于
今凡再三读而犹豫顿生似宣尼所言与七十子之所
编记其意旨本不如是而解者以己意强行之汉初立
论语学官其时去古未远尚有鲁论齐论古论三家本
每家立学亦尚有师授十馀人其在鲁论则常山都尉
袭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以及丞相韦贤父子前将军萧
望之等各名其家而至于齐论古论则王吉贡禹胶东
卷一 第 2a 页 WYG0210-0135a.png
庸生以及马融郑玄各有解说然且安昌侯张禹能统
古齐鲁三家合为之论以授成帝而惜其后之俱无传
也西晋何晏本老氏之学不习众说专与侍中荀觊辈
略取孔安国包咸及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
馀论而参以己见杂采成篇名其书曰集解正始中上
之而宋朱氏注则又仅见何氏一书别无他据旁汇以
同时学人之言似与圣门之所记稍有龃龉先仲氏尝
曰此宋儒之书非夫子之书也而乃有明取士勒为功
令家呻户哔习矣不察间尝欲取其义理探其旨趣剖
卷一 第 2b 页 WYG0210-0135b.png
析讨论务为可安而义理广大就仁智所见皆可以各
为争执而至于旨趣精微隐显毫末离朱不能视子野
不能听是者既不敢自直而相安于非者即欲骤为刋
之而无所于證定然而言论旁及多见事物凡夫礼仪
器制方名象数文体词例皆事物也如人身然义理者
府藏也事物者耳目也府藏人所不见我以为府而人
必争以为藏何从质辨惟耳目昭昭在人人有指耳而
卷一 第 3a 页 WYG0210-0135c.png
称目指眉颊而称颐颔者乎义理难明则吾以事物明
之府藏难辨则吾以耳目辨之虽曰显见既差安问微
隐然而事贵类推盖即耳目间而已有如是其可疑者
是以无据之言必不以置喙无证之事必不以炫听偶
有所见则必使圣贤形模明明可按而少无实学老且
健忘扪腹喑喑十不得一以抔土之微而思益泰山我
知其必无是也尝考汉令分古今二学古学校文则圣
贤所垂必不许更篡一字而至于今学射策劝禄则任
从出入明制不然章句取士必限以共遵而至于改经
卷一 第 3b 页 WYG0210-0135d.png
换传颠倒圣言则一概不禁是以礼记大学从朱氏改
后复有伪石经改本于隆万年间公然呈进恬不为怪
今又不然取士照旧式虽曾用台臣疏加以
宸断已经敕改八比而既以诸生未㛠姑复从旧至于
群儒别解不袭章句有裨圣学者特颁
上谕使搜辑呈进凡若干本而侍卫成德校刻经解数
万卷则多与取士章句不相合者大学士冯溥尝言
卷一 第 4a 页 WYG0210-0136a.png
皇上博学曾有词臣进颂以贫乐好礼对句不敌傍一
臣治礼经者曰臣习礼经坊记有云贫而好乐富而好
礼则好乐好礼本自相当而
皇上云不然好与乐复仍非两俪是不如史记弟子列
传后汉东平王论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为偶对之切(今注)
(疏引孔注亦尚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皇上于章句外无所不通而今之习论语者未尝于新
旧两注有所窥见一遇引经辄墨守章句以为功令所
在不可踰越是徒以一时肄业之故而反欲废千圣百
卷一 第 4b 页 WYG0210-0136b.png
王之所学不可也汉章帝建初诏曰五经剖判去圣弥
远章句遗辞乖疑难正先师微言将遂废绝非所以重
稽古求道真也其令群儒选高才生扶微言广异义焉
夫以东京学术彪炳千古然犹恐章句乖疑有舛圣学
特敇广稽异义以求其真况以微言响远之秋加之典
记沈沦之后虽屡经
圣谕四徵载籍而一经未明何以证学因辑鲁论所记
卷一 第 5a 页 WYG0210-0136c.png
者汇为七卷名曰稽求将欲藉考稽以求夫义类之真
是者世不乏稽古之士苟有卓见即或舍我所求者而
更求之宁有尽焉
(学而时习之)学之言效从来无此解按学者业道之名贾谊
 新书引逸礼小学业小道大学业大道皆以道言故
 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郑康成直注曰有圣人之
 道谓之学盖单提学字便是业道百工居肆与君子
 之学正有分别以为学非肄术事也若汎训作效与
 工师授受何别且效亦何可时习乃又以论语旧疏
卷一 第 5b 页 WYG0210-0136d.png
 学训作觉遂曰后觉效先觉不知此出说文白虎通
 觉作警觉解以教学言如孟子觉后觉之觉即学字
 也今仍以效为学而又添觉字则觉效杂出大贸乱
 矣先仲氏曰礼记疏学者敩也即觉也故礼记学字
 多读敩字如学记惟学学半学不躐等小乐正学干
 类是学者敩也而以为效岂又字音致误耶
(有朋自远方来节)同门曰朋此是古注自说文及诗注左传注
卷一 第 6a 页 WYG0210-0137a.png
 公羊传注皆然孔氏正义引周礼大司徒注同师曰
 朋便不如同门之当盖朋是门户之名凡曰朋党曰
 朋比比是乡比党是党塾皆里门闾户学僮居处名
 色故朋为同门此是字义本尔不可易也若朱注作
 同类则他无可考惟孟子有云圣人与我同类者然
 是凡人汎称非朋矣大抵学中境次从党庠肄习之
 后既已分门又复来合致足娱乐此与学记所云敬
 业乐群檀弓所云离群索居正可比观盖以离为苦
 则必以合为乐也至若学问相长彼此宣畅亦朋来
卷一 第 6b 页 WYG0210-0137b.png
 必有之事即以此言乐亦无不可但朋来不可混耳
 姚立方尝曰有朋节集注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夫
 既以朋为人而又云以善及之是我以善及彼彼无
 以善可及我何以为朋且信从二字出自中庸无徵
 不信不信民勿从此明明是庶民从君之词不惟非
 朋且非弟子矣此岂学中所有事者果尔则岂有信
 从既众而犹然人不知者人苟不知是必我善未及
卷一 第 7a 页 WYG0210-0137c.png
 人也是必信从未众也如此则愧悔不足何不愠之
 有
(其为人也孝弟章)孝弟为仁之本孟子注甚明孟子曰仁之实
 事亲是也又曰亲亲仁也实即本字旧儒每比之木
 实之实即核中仁也根荄也所谓一在木下为本也
 然则仁本孝弟矣若亲亲仁民以节次言则但言其
 粗者不知后儒何以又有人性无孝弟之说也若然
 则孟子良知良能之说真异学与先听斋曰骤读有
 子原文反覆踢荡踊跃抃掉而为是言定知尧舜之
卷一 第 7b 页 WYG0210-0137d.png
 道只在孝弟其警謺后学提撕聋瞆何等急切及一
 闻儒说而索然矣张南士曰凡立言各有所重此文
 且极言仁本孝弟纵使孝弟本仁且让他日说今日
 且谈风月耳何也以此节专论孝弟也此言良然
 何注先能事父兄然后仁道可大成此以仁孝分先
 后所始然此系西晋异学从来无此案吕览夫孝三
 王五帝之本务此本务字实出有子务本之语故唐玄
卷一 第 8a 页 WYG0210-0138a.png
 宗孝经序以孝为百行之源源即本也李延寿孝义
 传序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夫仁义者合君亲之
 至理实忠孝之所资则竟以仁为人道即道生之道
 也以仁为孝弟所资资深则逢源明云仁是资取孝
 是源本也惟汉诏举贤良谓贤以孝为首则微逗先
 后之意然但以施用节次言如孟子亲亲仁民语非
 本论也至东汉之季南阳延笃有仁孝先后论则意
 是时已创有仁先孝弟之说且混本末为先后其异
 说所始实本诸此然当时早已辨之如云夫仁人之
卷一 第 8b 页 WYG0210-0138b.png
 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根本也仁以枝叶
 扶苏为大而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则仍以本字折先
 字且辨既明了则主说已畅又何容再袭客说以启
 更端先仲氏尝云汉学笃实东京尤甚然其时已逗
 有魏晋王何虚无讲论大意正指此等不知后儒又
 何以复出于此
 魏文靖讲学湘湖其门人御史何穆之笃行儒者尝
卷一 第 9a 页 WYG0210-0138c.png
 曰儿齿读务本节了了及塾师讲论而反周章不得
 决夫心所不安必非至理其后有举三坎之说者穆
 之曰以一坎为本是不晓河源而妄指积石为源此
 博望所为诈也而可乎
 本字不训始字惟宋真朝作广韵始有此释但此节
 本字则断断不作始解为仁之本即务本本字也孝
 弟为仁始则必先曰君子务始始立而道生恐有子
 无是语矣为仁亦不是行仁尔雅曰为造作也字书
 并无解行字者本文其为人也不作行人可验
卷一 第 9b 页 WYG0210-0138d.png
(贤贤易色节)四者非至德绝行不必学而后能之故曰未学
 旧注甚明后儒曲卫学字必欲骪前贤之意以伸己
 说则圣门多拄口矣按子夏是节词气抑扬与有子
 孝弟章正同有子重孝弟子夏重力行未尝废学孟
 子曰人之所不学而知者其良知也天下原自有不
 学而可知能者今但以未学而行而即疑废学则夫
 未行而先学不几废行与岂果格物是穷理与旧注
卷一 第 10a 页 WYG0210-0139a.png
 服劳非大孝事本礼记语其以致身为汪踦之行者
 谓不能匡君卫国而徒以身殉孺子之忠也故云然
 此与夫子不许召忽同意若秦之三良齐之徒人费
 则恩倖之流致身何益又下此矣
 易色有二义一作改易之易音亦则色是颜色谓改
 容而礼之程伊川云变易颜色是也一作难易之易
 音异则色是女色谓尊贤则轻女色汉李寻论天象
 有云少微在前女宫在后贤贤易色取法于此颜师
 古所谓尊上贤人轻略于色是也若云易其好色之
卷一 第 10b 页 WYG0210-0139b.png
 心则必明出好字如如好好色吾未见好德好色未
 有祗下一色字而可成句者凡训诂之家名为章句
 则于字句间似亦不宜臬兀如此
 徐仲山曰注书最患添出如贤贤易色何注与朱注
 皆曰易其好色之心则其次辟色亦曰吾辟其好色
 之心如孔子之辞卫灵将谁非之
(君子不重章)君子不重十一字自为一章主忠信三句自为
卷一 第 11a 页 WYG0210-0139c.png
 一章此本子罕篇文而复简于此者今既注重出乃
 不注之此而反注之子罕篇以致威重忠信上下相
 承处龃龉不接此一误也又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本是一章其泰伯篇有不
 在其位二句此复简也乃注重出者又不注之泰伯
 篇而反注之曾子曰之上以致曾子引经不解何意
 此又一误也夫既名章句自必审章审句使其可安
 一则本分章而故合之一则本连章而故分之总不
 可解
卷一 第 11b 页 WYG0210-0139d.png
(礼之用章)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礼乐本同原也
 此一截也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苟细行璅屑过于拘
 曲则窒而不行礼胜则离也此又一截也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乃若知必和而专于和不
 事撙节则过曲不可行而过通亦不可行乐胜则流
 也此又一截也旧注不分节然疏义画截如是若集
 注则明引乐记八字于注下而分节则以小大由之
卷一 第 12a 页 WYG0210-0140a.png
 属先王句作一节不矛盾否
(为政以德章)为政以德是以德为政譬如以下是比喻以德
 为政之象北辰比德众星比政谓一德既立而众政
 具举譬之天象但枢机在我而钧轴自运所谓纲举
 则目张振裘在挈领象有然也若云以简御烦以寡
 御众无为而天下归之则是无为而治之譬驴头马
 嘴矣若云为政以德则自有此效则又另一譬矣魏
 文靖曰解经最患添设圣人语言不容搀和少加搀
 和便是变乱此不可不慎者论语两譬如皆紧顶上
卷一 第 12b 页 WYG0210-0140b.png
 句以上句正言未明故加譬语未有正言是一意譬
 语又一意者集注于为政节君子之道孰先传焉下
 两譬俱各自为说不知何解四书有倒譬譬如为山
 譬如平地是止进之譬倒譬也有反譬譬若掘井是
 不掘井之譬反譬也有正譬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是
 正譬君子之道持载覆帱错行代明是正譬祖宪律
 袭之无所不备皆紧接正言而加以喻语况为政以
卷一 第 13a 页 WYG0210-0140c.png
 德与先传后倦正譬顶针尤极明了搀和一语便碍
 矣按拱举也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
 包注德者无为此汉儒搀和黄老之言然尚有马郑
 向歆辈以师承儒术挽回其间至魏晋而浸淫矣何
 晏异学本习讲老氏援儒入道况出其意见以作集
 解固宜独据包说专主无为而程朱二氏自命醇儒
 乃亦从而和之岂洛闽诸儒果寿涯麻衣华山道者
 之徒与按晋书武帝作耕藉诏有云朕思与万国以
 无为为政此一语实当时儒臣变乱儒说参易圣经
卷一 第 13b 页 WYG0210-0140d.png
 大启惠帝荒政及清谈虚无神州陆沉之渐今就经
 解经绝无参易又何可使西晋异学复肆变乱如此
 为政以德正是有为夫子明下一为字则纵有无为
 之治此节断不可用矣况为政则尤以无为为戒者
 礼记哀公问为政孔子曰政者正也君为政则百姓
 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
 从则此一为政明曰必有为明曰必不可无为夫子
卷一 第 14a 页 WYG0210-0141a.png
 此言若预知后世必有以无为解为政者故不惮谆
 谆告诫重言叠语而注其书者必从而尽反之何也
 论语与礼记皆夫子没后七十子之徒所作故大学
 中庸出自礼记若坊记表记儒行哀公问诸篇则实
 与论语相表里者乃圣门弟子所记如此晋宋诸儒
 所注如彼孰是孰非必有能辨之者
(父母惟其疾之忧)惟疾之忧他无可忧也马融解如此然此是
 正说若云父母爱子如此子当体之以行孝则本句
 歇后全藉补设恐主客无是理矣况以慈启孝邻于
卷一 第 14b 页 WYG0210-0141b.png
 施报必非本旨
(子游问孝节)今第以养为能事若论养匪特子能之即犬马
 皆能之也彼所不足者独敬耳此是旧注正说若人
 养犬马此何晏邪说之最不通者不知朱子集注何
 以反遵何说而屏旧说不一及真不可解(凡旧注一云皆何氏)
 (新说)
 或疑犬马焉能养人旧注犬以守禦马以负乘皆养
卷一 第 15a 页 WYG0210-0141c.png
 人者古文云诸横生尽以养诸纵生横生指畜纵生
 指人养者服侍之谓也若人养犬马则人伏侍犬马
 矣何可
 先仲氏曰养有二义一是饮食一是服侍曾子养曾
 晰必有酒肉此饮食也若仪礼既夕礼养者皆斋文
 王世子竖言疾则世子齐玄而养此侍疾也世无疾
 困飨饮食者至檀弓事亲左右就养注作扶持旧尝
 疑之及事君事师亦曰就养则未闻君就食于臣师
 可往教如近世延师供膳者然后知养之为奉侍非
卷一 第 15b 页 WYG0210-0141d.png
 饮食也故郑康成注就养有方谓不侵官而孔颖达
 引春秋栾针御晋侯事以明之谓栾书帅师虽君车
 陷淖而代御救君谓之侵官此正释养最亲切处若
 孝经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则初生孩幼岂供菽水
 所谓承欢即养也故养上有二义饮食与奉侍是也
 养下亦有二义抚育与乳哺是也未有学养子乳哺
 也以善养人中也养不中非乳哺也养物亦然食而
卷一 第 16a 页 WYG0210-0142a.png
 弗爱喂饲也庄生养木鸡孟子养樲棘非喂饲也(史厮)
 (养都养皆作服侍解)
 或曰此养字当是食养观下章有酒食先生馔可验
 不知此正二义兼也不曰有事弟子服其劳乎服劳
 奉养非奉侍饮食而何
 徐仲山曰犬马能事人故曰能若人养犬马何能之
 有几见有人而不能喂畜者乎
 唐李峤为独孤氏请陪昭陵合葬母表云犬马含识
 乌鸟有情宁怀反哺岂曰能养则在唐时皆以犬马
卷一 第 16b 页 WYG0210-0142b.png
 比人子以能养为能奉侍亲故马周上疏有云臣少
 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此皆释经之显见于章
 疏者若晋束晰补亡诗云嗷嗷林乌受哺于子养隆
 敬薄惟禽之似此虽以养为食养然亦禽养亲非人
 养禽也且晰本晋人其在晋时己未尝一用何说即
 至赵宋王丰甫辞免起复表亦尚云犬马之养未伸
 风木之悲累至乃不意数千年共遵之注而何氏以
卷一 第 17a 页 WYG0210-0142c.png
 一人变之以晋唐宋并不一用之邪说而朱子忽遵
 之向使遵之而善遵之可也变而可反不善以为善
 则变亦可也乃遵此注而斥亲以犬马之名变小序
 而强坐人以淫失之罪尊经与抑垂教与
 张南士曰古罕譬曲喻皆有伦类儗非其伦古人所
 禁岂有斥亲为犬马而可以出口语立文字者郑子
 家以畜老比君遂成弑逆齐鲍牧斥先君坚牛终是
 奸党岂圣人告人而肯出此
 坊记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不敬何以辨此正与皆
卷一 第 17b 页 WYG0210-0142d.png
 能有养同一语气然则夫子此言夫子己自注之矣
 人不解经亦当通经盍亦取坊记一再读之
(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孝乎二句旧注引包咸云孝乎惟孝美大
 孝之词则孝乎不句而惟孝句此虽本君陈篇文而
 自为词句与说命高宗亮阴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
 改作高宗谅阴三年不言汤诰尔有善朕不敢蔽惟
 简在上帝之心改作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正同此论
卷一 第 18a 页 WYG0210-0143a.png
 语引书之例或谓古文君陈非孔壁旧本则虽不立
 学官然其书仍藏内府故西汉之末言古文者刘歆
 尚能出内府所藏参对同异何尝有伪惟论语文句
 不同故蔡邕书石经直以孝乎作孝于明非断句助
 字而班固作白虎通则俨然有孝乎惟孝四字与包
 注同降此而潘岳閒居赋孝乎惟孝是亦拙者之为
 政也夏侯湛昆弟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以至陶潜
 明卿大夫孝传赞张耒淮阳郡黄氏友于泉铭皆有
 孝乎惟孝句此皆明引论语见于篇章之显然者集
卷一 第 18b 页 WYG0210-0143b.png
 注误以孝乎作句则未有既出书云而可以搀口语
 二字于经文上者况或问为政未尝问孝而陡以孝
 乎二字诘之此皆义例之必无者也若谓晋后为伪
 书乘是时播迁之后内府所藏久已散灭因采群书
 中所引古文杂凑成书故有异同则在晋秘府原有
 古文尚书经文未尝毁灭其在豫章内史梅赜所上
 是孔安国传并非尚书盖尚书无伪本祗文与论语
卷一 第 19a 页 WYG0210-0143c.png
 稍不同即论语疏引尚书解包注亦未尝以包读为
 非所谓两存之以备参考者不谓今之知彼读不知
 此读也淮安阎潜丘与仁和姚立方皆有古文尚书
 辨伪行世此大不然者然其引论语异读如唐王利
 贞幽州石浮图颂有云孝乎惟孝忠为令德宋真宗
 朝张齐贤奉诏作曾子赞亦有孝乎惟孝曾子称焉
 之语即太平御览引论语文亦以孝乎惟孝作句是
 尚书见在亦复有论语读法一线不断如此等者正
 以读论语与读尚书有不同故如是也
卷一 第 19b 页 WYG0210-0143d.png
 或疑孝乎惟孝不可解阎潜丘曰此与礼云礼乎礼
 汉语肆乎其肆韩愈文醇乎其醇相同言孝之至也
 故曰美大孝之词
(非其鬼而祭之)鬼是人鬼谓人之为鬼者专指祖考言故又曰
 其鬼周礼大宗伯职掌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人鬼
 为祖考是也但非祖考则谁肯为之祭者左传曰神
 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非类非族正指人鬼之非祖
卷一 第 20a 页 WYG0210-0144a.png
 考而犹祭者则在春秋时亦早有以人鬼受享如汉
 祀栾公吴祀蒋侯蜀祀武安王类故僖三十一年传
 卫成公迁都帝丘欲祀夏相夏相者夏后启之孙也
 宁武子止之曰不可杞鄫何事言彼自有子孙杞鄫
 是也杞鄫何事而我祭之若隐七年郑伯请释泰山
 之祀而祀周公此欲易许田而故请之皆愿祀他鬼
 之证若祭法人死曰鬼又以无庙坛而祭者为鬼如
 官师以王父为鬼庶人父死即为鬼此单指无庙祭
 者言然总是人鬼若谓非鬼即天地山川之祭如季
卷一 第 20b 页 WYG0210-0144b.png
 氏旅泰山类(见小注)则未闻天神称天鬼泰山神称泰
 山之鬼者谬矣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旧注曰是当罪责不可容忍此是正解自
 集注以此为副注便昧此说按晋庾亮欲黜王导谋
 之郗鉴鉴不从亮启鉴曰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又崇
 德太后废帝为东海王其诏亦云是而可忍孰不可
 怀此皆解经之见于行事者尝在史馆见明正德间
卷一 第 21a 页 WYG0210-0144c.png
 司空张巅以三关良民倚宦官作盗上封事曰是可
 隐忍不发则谁当发者因叹明代取士首用八比然
 犹有古学杂见若是而今并亡之矣据曰斥季氏忍
 心未为不可乃作八比者于此节曰动其恻隐之心
 于下节曰动其羞恶之心说则巧矣亦思恻隐羞恶
 创自孟子而谓宣尼口中预有之耶
(子夏问曰巧笑节)素以为绚兮绚者饰也言具此美质不必复
 饰也即此素也而可以为饰此诗所以美也然而素
 也非饰也素何可为饰子夏所以疑也
卷一 第 21b 页 WYG0210-0144d.png
 巧笑三句非硕人诗后儒亦能言之但谓硕人四章
 章皆七句不应此章独多一句则不然诗篇一章多
 一句往往有之祗夫子删诗但删诗篇未闻删诗句
 者先仲氏曰中庸衣锦尚絅不是硕人诗若是则夫
 子为改诗素以为绚亦不是硕人诗若是则夫子为
 窜诗改易不可点窜亦不可也然则后儒所云唐棣
 删一节巧笑删一句者皆私欲改经而姑借此以自
卷一 第 22a 页 WYG0210-0145a.png
 便岂可训耶
(子曰绘事节)子第知素之为质而亦知素之即为饰耶彼绘
 画之事五采并设素之色在五采之间素固非所先
 也然而五采虽备素反后设若惟恐先素而污易滋
 者是必俟众采先布而后各布素以成其章所谓绘
 画之事先采色而后素功者素亦在所后也是素亦
 饰也(惟索后于采故素可当绚此正答解诗词)
 按周官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五色者五采也谓
 青赤黄白黑也又曰画绘之事后素功素者白采也
卷一 第 22b 页 WYG0210-0145b.png
 功者工也后工者谓后布之恐其易渍污也大抵画
 绘之工有绘绣二事虞书上衣以日月星辰山龙华
 虫作绘下裳以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作绣是一绘一
 绣原有二工然总曰绘事者以绘固绘即绣亦先绘
 而后可绣也乃虞书又云以五采章施于五色是其
 地皆以五采为之在衣则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
 分四时方色以次相配而缋之而在裳则青与赤赤
卷一 第 23a 页 WYG0210-0145c.png
 与白白与黑黑与黄以次相间而绣之然云杂五色
 者则必先布青赤黑黄四色而云后素功者然后以
 白采分布其间如赤之次白与间白白之次黑与间
 黑无不留白采而后布之所谓恐其易渍污也所谓
 后素功也
 周官诸工俱有成数既曰绘事则不得以私臆妄解
 先后故就周官文复裁以二郑之说而檃括如此或
 谓杨中立解此引礼器甘受和白受采为据此是确
 证而集注反引考工记一语何也曰正惟夫子口中
卷一 第 23b 页 WYG0210-0145d.png
 指定绘事二字便不得以他事解之盖礼器所言与
 考功绘事不同其所云白者以地言也非以采言也
 故曰受采言地可加采也绘事所云素者即采也素
 采者五采之一也同是五采而施有先后故曰后素
 非谓素又加采也素即是绚素不必加采此与礼器
 白地加采之说已自不同况倩盼必加绚则倩盼何
 足为美且以此加彼何分先后注既引考工而又引
卷一 第 24a 页 WYG0210-0146a.png
 杨氏礼器之说则黑白杂举误一既引考工而又不
 知考工之解反以礼器解义强坐考工误二为绚非
 加绚以为训加则考工义诗义字义俱失之矣误三
 且古学引证关系极重考论语绘事汉儒俱引考工
 为证考工绘事二郑又引论语为证至礼器白受采
 在汉晋儒者并不引论语考工一字即唐孔氏疏亦
 并不一旁及而宋明诸君作礼记注如陈徐集说则
 承论语朱注并绘事后素相反之语皆拉杂入之矣
 此皆有志经学所极宜审辨者或又谓夫子时不必
卷一 第 24b 页 WYG0210-0146b.png
 有考工记何必定以考工为断则大不然古惟官有
 工事民间不得有工事故曰来百工指国家言也国
 家则自有一定法度非法即诛况画绘之事为上衣
 下裳五服五章所厚系虽作此记者时有今古而所
 记工事自唐虞迄周千载不易不是之据而反以礼
 器解工事则引东释西矣且礼器何尝是夫子时书
 耶
卷一 第 25a 页 WYG0210-0146c.png
(日礼后乎节)子夏于是恍然曰吾今而乃知礼矣向以为天
 地节文原具四德礼固非后起之物也今乃知自然
 之素竟可作饰则夫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
 秩序精微降为仪节礼可为饰犹之素可为绚也礼
 固在所后也
 论语稽求篇卷一
卷一 第 25b 页 WYG0210-0146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