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19a 页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6a 页


净心诫观法卷下


*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圣贤密行内智外愚,凡夫狂痴内愚外智,未
有戒定现戒定相,彰扬善名招引利养,隐匿
垢过外显清白,常向道俗说己功德。经云:「此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6b 页 T45-0826.png
是无刀大贼,罪于劫掠,诳诈犯重堕三恶道。」
诈善之人具足五业:一者天神不护,證知缺
戒受施。二者五千大鬼常遮其前,唱言大贼,
扫其脚迹。三者或于现世得大衰恼。四者常
不值佛,生邪见家。五者自欺亦欺诳他,自受
苦报施主无果,是为五业。是以诫汝,推直于
人,引曲向己,秘善阴德似不能言。何以故?善
如金玉不用他知,恶如粪土不须藏覆,粪土
之法贵在早除,细货宝物默然牢掌。知足之
性不求好名,少欲寂静宁惧恶响,计我之人
欲得名利。察身无我,名利安在?名利俱空,离
我即实,灭于空实,正入平等,能舍名利,是为
净心。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汝心净即佛土
净,名为净心。偈曰:

「 出家行非法,
 感得多衰恼,
 危苦随念丰,
 安乐称情少。
 天神不爱护,
 魔事数来扰,
 死时怀恐惧,
 长劫堕恶道。
 善德深密藏,
 其犹摩尼宝,
 过恶悉除灭,
 理同苗边草。
 真行不求名,
 戒定内明了,
 诈善覆藏恶,
 佛法中非好。
 谛观此诫文,
 系意开怀抱,
 一切障道因,
 忏悔更莫造。」


* 诫观众生各著依正二报法第十七

三界众生住著坚牢,为贪二报障于解脱。非
非想天自谓涅槃果报终极,怀增上慢不逸
三涂;色界众生贪著禅味,自谓安乐更无过
者,复念身光宫殿明净我果最胜;欲界众生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6c 页 T45-0826.png
性多放逸,贪五欲乐不觉无常,天福亦尽还
归恶道;薄地凡夫臭身隔陋果报卑劣,起大
憍慢各恃我见,谓此人中常乐我净更无过
者;畜生万类巢居穴处,各爱寿命不愿人天,
不嫌己身,不希净土。此杂类身一身遍受,乃
至毒蛇屏虫之类,悉爱寿命贪著住处,不觉
身中同有佛性。然此诸身无始已来,随业转
换无暂停时。汝可谛观当起厌离,勤求方便
脱于生死依正二报,渐證法身巍巍不动,至
得如是觉悟,除诸疑惑决定诚信,名为净信。
偈曰:

「 三界六趣中,
 无数种众生,
 形寿各差别,
 依正亦难明。
 今就人道修,
 对治随分行:
 观诸众生类,
 憎爱心不平,
 憎者欲相杀,
 爱即长痴盲,
 贪瞋更互起,
 身坏堕三坑。
 各贪爱危命,
 处险未知惊,
 造因不畏果,
 宁知死复生。
 菩萨以是故,
 欲令众生乐,
 众生烦恼垢,
 方便为除却。
 教观十八空,
 六尘莫取著,
 四倒及五欲,
 禁断更莫作。
 愚人贪现乐,
 不识当来恶,
 当来还是我,
 如何即疏薄。
 假使多身乐,
 一一填沟壑,
 为此求常住,
 解脱无明缚。」


* 诫观烦恼结使法第十八

一切生死障道苦业皆因结使,如《毗昙》说,今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7a 页 T45-0827.png
略况言,令息觉观。结有十结,使通三界九十
八种,今恐文繁,少分喻说。结使者,阿梨邪
藏染分种子名之为结;受六道果报名之为
使。使业发生增有漏种,如贼居险潜伏聚集,
名之为结;持仗劫害掠人财宝,名之为使。贪
瞋性习依真潜伏,还缘起发,能劫戒财,取著
诸尘害于智宝,刹那相续追求如使。无对名
结,外观名使;止虑名结,攀缘名使;系念名
结,役心名使。为有结使爱恚互生,由爱恚故
成取舍业,妄取舍故痴翳转厚,故障其慧眼。
慧眼未开名无明闇,闇心缘事,与颠倒相应,
抱真常性爱生死苦,生死流浪,迷失正道。未
见正道名为迷惑,无常常想,无乐乐想,无
我见我,无净见净,如是狂错皆因结使。如是
结使造颠倒业,欲断结使即修五停观法以
对治之,安般守意入三脱门,观空离相结使
断除,身心寂静,故不起烦恼。烦恼灭处名真
解脱,解脱者则大涅槃,欲起染心当自挫辱,
挫不令散,名为净心。偈曰:

「 佛于波罗奈,
 三转厌离行,
 授与四谛法,
 为治烦恼病。
 永断生死根,
 成就智慧命,
 修禅断结使,
 照理心悬镜。
 调心唯柔软,
 持戒须弥硬,
 戒净不悔恨,
 布萨心喜庆。
 烦恼生结使,
 结使长烦恼,
 唯有禅定力,
 摧之如腐草。
 结使妄取舍,
 瞖厚障见道,
 故修五停观,
 净心内明了。」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7b 页 T45-0827.png

* 诫观十八界假缘生法第十九

何名十八界?身有六根,谓眼耳鼻舌身意;外
有六尘,谓色声香味触法;中间生六识;三
六假合名十八界。云何名根?能生诸业长养
任持,故名根。云何名尘?坌污净心触身成
垢,故名尘。云何名识?能了前境妄起分别,名
为识。然此根尘互相涉入,名十二入,假缘生
起无真实性。众生不达,谓内外入有常乐我
净,贪心热恼坚著执取,迷惑昏谬不信圣道,
顺情生贪,违意起瞋,以此贪瞋增长结使,此
名凡夫以十八界。学人十八界者,著三十二
相名贪色,愿闻说法名贪声,愿上香供养名
贪香,愿證大乘理教诸法实相名贪味,愿得
清净法身名贪触,愿成一切智名贪法。于此
缘修之中有善贪瞋痴,进求上地名贪,背舍
劣行名瞋,情有向背名痴,见身證道名慢,故
云学人十八界。义名智障,非有烦恼,非无烦
恼。能知二种根尘,而炽然修入平等大道无
为法中,故名净心。偈曰:

「 尘境虽如幻,
 见色起慈悲,
 发意离谄慢,
 不失四威仪。
 六尘行坌污,
 亦是行者师,
 除病不除法,
 七觉分修持。
 虽观文字空,
 要须遍读经,
 广寻圣者义,
 般若渐得成。
 虽观根尘空,
 和敬护人情,
 戒仪须具足,
 修德慎恶名。
 虽观诸行空,
 对尘修五停,
 贪痴结使断,
 寂灭心安宁。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7c 页 T45-0827.png
 虽观三界空,
 择恶善须归,
 修行择觉分,
 离垢识是非。
 虽知三谛空,
 知谛义穷微,
 常依二谛说,
 与理不相违。
 十八界虽妄,
 出生于珍宝,
 观解缘和义,
 不生亦不老。
 七地大菩萨,
 不名无烦恼,
 金刚心灭后,
 然證无为道。」


* 诫观修习安那般那假相观法第二十

夫坐禅要法当有十种:

一者、先托静处,远于水火、禽兽、音乐、八难土境,
令心安隐。二者、厚敷草蓐,中高边下。三者、缓
带衣裳,节食少饮。四者、结加趺坐,左手压右
手,闭目合口齿不相啮,端身平视。五者、年少
腹饱当数出息,年老腹饥当数入息。六者、当
观出息去鼻远近,入到何处,即知气色初粗
后细,下至气海上冲于顶。七者、从第一息数
至第十,若未至十,缘于异想,还摄取心,更从
一数。八者、手掌之内置一明珠,系念观珠,心
心相续光明即现。九者、如五停观对治现行,
五种烦恼随起随治,随分解脱烦恼不行,令
戒清净,以戒清净故,诸天欢喜善神卫护。十
者、以修定故,举动审谛心不卒暴,谦下柔和
忍辱无诤,以是功德增长智慧,临命终时他
方菩萨来迎,神识不遭苦患,诸天世人所共
称赞,生于净土,见佛闻法,永离三涂,受解脱
乐。自馀诸法如经所说,汝当受行成戒定根,
根性明利,名为净心。偈曰:

「 凡夫学道法,
 唯可心自知,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8a 页 T45-0828.png
 造次向他道,
 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
 人重德能威,
 远众近静处,
 端坐正思惟。
 但自观身行,
 口勿说他短,
 结舌少论量,
 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
 内智怀实货,
 头陀乐闲静,
 对修离懈惰。」


* 诫观善恶相资法第二十一

夫善者是诸恶之师,恶者是万善之资。经
云:「众生能度佛,佛复度众生。」何以故?一切
诸佛皆因众生而成佛道。经云:「高原陆地不
生莲华,淤泥之中出生华耳。」又一切众生皆
因于佛而得解脱。言诸恶者,谓五逆十恶、犯
四重八重禁、谤诸贤圣、破正法轮、一阐提等,
菩萨于此将为福田。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于
三涂四趣代诸众生受碎身等苦,软语引导
教令忏悔,慈心拔济救令得乐,广开甘露说
微妙法,破彼恶业善言诱示,令信十善生人
天处,复劝回向无上菩提,因是功德菩萨道
成,即名众生亦能度佛。又身中真性由人弘
显,若无信力闻思修等,诸佛菩萨虽具慈悲,
无如之何?是故诫汝,凡是罪恶可贱众生,惟
起哀悯,不应瞋骂生下劣心。又见上行清净
好人,不应偏重别请供养。何以故?善恶一如
性俱空故,于好丑色二见平等,常观空寂入
三解脱门,含生之类皆如幻化不著诸相,名
为净心。偈曰:

「 欲得解脱乐,
 疏己常亲他,
 行慈拔彼苦,
 自度生死河。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8b 页 T45-0828.png
 若闻我与彼,
 便是分别魔,
 众生寿者见,
 贤圣共讥诃。
 法界同一如,
 真妄水共波,
 波者即是水,
 水者即是波。
 善门有多途,
 慈悲最是急,
 是故萨陀伦,
 世号常啼泣。
 怜悯众生故,
 舍乐怀忧悒,
 护生成佛因,
 损生佛道涩。
 无财施贫厄,
 分食与减粒,
 若能修一慈,
 十六分不及。」


* 诫观六道众生善恶因果法第二十二

造因感果数若恒沙,今略言之一十八种:一
者粗因果,二细因果,三大因果,四小因果,五
轻因果,六重因果,七明因果,八闇因果,九香
因果,十臭因果,十一延因果,十二促因果,十
三愚因果,十四智因果,十五凡因果,十六圣
因果,十七真因果,十八妄因果。先举现果
后出其因。粗果者,地狱畜生饿鬼等故。细果
者,无色界四阴身故。大果者,色界梵天及大
龙金翅鸟摩竭鱼等三由旬者,节级乃至八
万四千由旬,及阿鼻地狱身等,善恶报差大
果所摄。小果者,下至翾飞蠕动如小微尘,但
动不能行故。轻果者,诸天报身轻举飞行故,
五通诸仙、紧疾、夜叉、鬼神等故。重果者,如铁
围山中大蟒大兽大海盲龙身,重如山故。明
果者,人天中有日月光火珠身光等故。闇果
者,如八大地狱,但闻忍苦声目不见故。香果
者,上界诸天毛孔之中皆出妙香,闻者心悦,
及依报处宫殿等香故。臭果者,畜生饿鬼不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8c 页 T45-0828.png
净业鬼,人中臭物无可比故。延果者,非非想
天寿命八万劫故。促果者,如蝎蠓等生,生
竟即死,不得暂停故。愚果者,凡夫鬼畜等故。
智果者,众生中为导师故。凡果者,人天中未
发道心故。圣果者,阿那含已下及人天中五
净居处故。真果者,三乘学人漏未尽故。妄果
者,四大五阴身心缘集故。此等是六道中正
果。何故名因?今次第相对说。粗因者,四重八
禁五逆十恶,谤大乘正法、一切贤圣,用三宝
财物,杀发菩提心众生,破塔烧寺故。细因
者,修禅定业,外道邪命梵行故。大因者,修四
无量心善因故,破三聚净戒恶因故。小因者,
始脱地狱入畜生道故。轻因者,净修梵行,十
善业缘故。重因者,损害三宝,一阐提行者故。
明因者,施灯明烛火照佛形像,同十善道故。
闇因者,毁他眼目,盗塔灯明,点灭经字,破人
善业,污佛戒故。香因者,造旃檀塔庙香木形
像,香水灌像沐浴洗僧香华供养故。臭因者,
触僧净食啖辛入寺,畜养猪鸡,十恶业故。延
因者,修不杀戒及四空定邪正二业故。促因
者,杀生馀业故。愚因者,不信正法故。智因
者,受持经律熏修般若故。凡因者,无明痴爱
贪五欲故。圣因者,戒定慧故。真因者,本性清
净故。盲因者,诸根对尘生识故。论六道因果
唯佛知尽,今说少分为除疑网,深信因果。汝
可思量种诸善根收纳善果,所行之善皆回
向无上菩提成解脱分善,不取六道有漏善,
如是修习谛知因果无漏,名为净心。偈曰:

「 可慜罪众生,
 堕在无底坑,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9a 页 T45-0829.png
 不知因果义,
 冥冥暗中行。
 抱真未觉识,
 有眼犹名盲,
 真乐无心趣,
 妄色共相诤。
 今为除疑网,
 略指因果业,
 若能决定信,
 近三僧祇劫。
 以信因果故,
 常闻大乘法,
 应趣种性地,
 勇猛心勿怯。」


* 诫观行者善护戒财尘贼止劫法第二十三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受生死苦,迷失圣道,障
于常住清净法身,唯因识心贪取尘境。譬如
家贫,智者教业,随教修业,渐多财宝;有六恶
贼夜来劫夺,持仗扣门临欲危害,财主即便
牢下关钥,墙高堑深,遂免劫失,身安财固,无众
苦恼。贫喻阐提身无一善;智者教业喻佛经
律;渐多财宝喻集福智;六贼喻六尘,夜喻
无明;劫喻贪爱;持仗扣门喻根对于尘;牢下
关钥喻修道人坚住四念及五停观;墙高喻
善知识及毗尼正法;堑深喻深心弘誓不犯
律禁;免劫者喻全梵行、戒无缺无漏、诸佛欢
喜,圣凡同赞;身安喻生善道人天净土,及大
涅槃安隐快乐;财固喻持戒守心,行不退菩
提,诸波罗蜜增长不失。法喻并显,汝宜知之。
比丘破戒堕三恶道沈溺苦海者,皆由无善
知识方便劝导,又不修习四念处法、五停观
法等,汝可依戒顺此教授,烦恼魔贼不能得
便,是故守心禁勒根门,幻惑尘贼莫令前入,
系意观空离我、我所,如是修行名为净心。偈
曰: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9b 页 T45-0829.png

「 六尘如狂贼,
 贪尘声与色,
 妄情同恶马,
 牢加禅辔勒。
 欲入佛法海,
 坚修戒定德,
 当住三空门,
 心净乐静默。」


* 诫观世谛第一义谛法第二十四

世谛者,恃怙宗望、公卿爵禄、籍曹婚姻、文武
伎艺、墓陵碑绩、争勋竞封、取着空名。或为财
色不惜躯命,轻身为恶更相杀戮,誉叹弓马
骄勇前锋,自谓丈夫猛略身手。或侵妻夺职
伤杀于人,枉法受求苦毒非理,啖食生命,耳
贪丝竹昼夜放荡,不避亲疏饮酒醉乱,斗打
恶骂迭相是非。或大怨雠,或逐财色不虑艰
阻,喜著色衣,食无时节,爱养臭秽脓血之身,
不觉刹那念念生灭,老病既至身坏命终,膀
胀臭烂虫出兽啖,神魂受报生三恶道,百千
万劫无解脱时,是名世谛。第一义谛者,非贪
上来虚妄等事,随顺菩提至无为道,不同世
间生死出没,待对缘修,非色至识,非眼至意,
非念工夫见闻觉知,非名句味,清净平等犹
如虚空,湛然凝寂是名第一义谛。能观世谛
如幻化,谄诳痴凡,无有实性,毕竟于真常道
中作此解脱,故名为净心。偈曰:

「 世法诳痴人,
 谓实起贪瞋,
 若知无自性,
 慧性入童真。
 凡夫历生死,
 因爱取诸尘,
 若觉根尘空,
 性本是法身。
 贪爱名世谛,
 轮回十二缘,
 除贪即出世,
 此句佛亲宣。
 第一义谛者,
 离相绝音声,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29c 页 T45-0829.png
 所言平等者,
 假名平等名。
 寄言以表谛,
 故说一切经,
 方知阴法空,
 对治灭心形。」


* 诫观晚出家人心行法第二十五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一者健斗,世言竭
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不受呵责。
二者喜见他短,自谓精诚,所作事业未必合
道,短知短见未解作解,言说常多绮语所摄。
三者见师僧过起嫌恨心,烧灭功德修三恶
道。四者轻慢他人自谓丈夫,身心刚强不从
折伏。五者举动造次威仪不整,高语大笑无
所畏忌。六者喜好瓶钵衣服鲜华,心无实德
贪求利养。七者心想散乱忆俗时事,增长烦
恼不能如法对治。八者笑他破戒自谓清净,
拘著相貌不达真理;专愚执见诤论取胜,未
具五德畜养沙弥,唯贪其力无心教授。九者
不摄诸根身疲神倦,放纵睡眠不念明相,夜
数恶梦诸天不护。十者创入佛法莫沾道味,
忧虑疑惑情思还俗,嫌薄三宝反怀悔恨,既
自还俗憎出家人,轻贱行者成阐提业。此之
十恶过患,是地狱畜生饿鬼正因,汝当省察,
名为净心。偈曰:

「 俗气力方强,
 三毒至猛盛,
 年晚始入道,
 犹守本时性。
 不解将护他,
 造次强是正,
 自谓最精鍊,
 七支未必净。
 喧喧逐讲论,
 不肯修戒定,
 已说十种过,
 若犯须除屏。
 身无一德行,
 沙弥度三两,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0a 页 T45-0830.png
 有过不肯呵,
 犯罪不与杖。
 破斋犯僧前,
 污戒恶名响,
 人天渐渐希,
 三涂转增长。
 唯教作福法,
 无轨令人仿,
 自身如小儿,
 况能调刚强。
 处众好斗诤,
 恒怀瞋恨想,
 四辈不恭敬,
 眷属宁钦仰。」


告慈忍已前二十五篇,对治诸垢烦恼业净
汝身心,心既净矣名自利行。今更为汝略说
大乘利他之行。汝可顺菩萨道自他俱利,名
为净心。自除垢染名真净心,自利利他名广
大净心。偈曰:

「 如鸟欲游空,
 长力养毛翅,
 菩萨欲利他,
 养德自先利。
 三慧随分明,
 然可授人智,
 净心功行立,
 彼此俱对治。」


* 诫观对发菩提心法第二十六

夫发道心如滴水寄海,虽复微鲜水终不失。
经云:「一搆乳顷,起大乘心,当成佛道。」何以故?
若修道时百一十苦悉堪忍之。所谓饥渴寒
热、蚊虻蚤虱、恶风暴雨、四百四病、呵责骂辱、恶
口诽谤、水火劫盗、毒虫猛兽、鞭打侵恼,难忍之
事悉皆甘受,不见苦相,我身能忍,修行六度,
修三空门,以是因缘故至成佛果。经云:「此
国一日修道,胜他方一劫。」何以故?此中多恼
害能忍者希,虽忍诸苦功德易长,净土无恼
佛道难成。于佛法中若欲退心,当忆过去经
无量劫在地狱中,受炽猛火碎身等苦无逃
避处,人中苦者百千万亿不重于彼一瞬目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0b 页 T45-0830.png
顷,若不坚固勤行诸度,云何能尽生死大苦
因缘?三涂罪人若为能救?若不能救众生何
名慈悲?既无慈悲,菩提分法依何为本?若无
根本则远种性。是故菩萨愿尽后生不破菩
萨戒,声闻之人受形俱戒,汝可善知二戒差
别。菩萨者不染三界,不厌三界,求无为道
不住无为,常处生死而无生死。何故不染三
界?烦恼尽故,业不系故,不厌三界悯众生故,
大慈悲故,求无为道故,欲自他利故,随顺大
乘故。何故不住无为?摄正法故,摄众生故。何
故常处生死?利行同事故,本愿无尽故,而非
生死业种尽故,得大自在入解脱海故。是以
不在此彼,不著中流,离于中边心不住边道。
何以故?不守自性,法应尔故。常观四谛十二
因缘生死苦聚,常起四弘誓愿建大夫志,常
以四摄饶益众生,常修四无量心怨亲平等,
常行六度自他利益,常修万德求无上菩提,
为成十力无畏不共之法。今唯略劝,广恐文
繁,能依此诫,名广大净心。偈曰:

「 若发菩提心,
 动念起慈悲,
 求于无为道,
 身常处有为。
 四摄调众生,
 然可受三归,
 譬如大暗处,
 日轮放光晖。
 自未脱诸苦,
 先当救艰危,
 无缘修四等,
 饶益与除衰。
 逢一百十苦,
 甘忍未曾瞋,
 亦不见苦相,
 又不见我身。
 身苦二空俱,
 忍法亦复然,
 诸苦及人法,
 三相灭随真。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0c 页 T45-0830.png
 菩萨不住道,
 随逐利益行,
 常处于三界,
 救济苦众生。
 迷道令见道,
 无明令得明,
 慧手执金錍,
 决膜疗群肓。
 灭者不永灭,
 生者不常生,
 生灭毕竟空,
 凡圣本来平。
 愿从今日后,
 乃成法界主,
 不起一欲心,
 贪染一切女。
 愿从今日后,
 乃至成佛道,
 于一切众生,
 不嫌不瞋恼。
 愿从今日后,
 乃至證真如,
 不起颠倒心,
 取著世六尘。
 愿从今日后,
 乃至无为岸,
 不起攀缘心,
 念诸恶觉观。
 今发菩提心,
 生生超八难,
 弘誓要期已,
 道心勿退散。」


* 诫观教化众生法第二十七

既发道心,宜修万德,宗旨纲要不过二种:一
者自利、二者利他。自利之行略已宣说,利他
之法今亦少言。先垂慈悲念三界苦,且就人
道化益众生,爱言软语令其调顺,识信因果
归依三宝,量其根性利钝广狭,授与诸乘阶
梯正法。人乘天乘三界果报,虽是有漏堪受
道化,从人天中引入三乘无漏之境。或有众
生我慢放逸、贪瞋炽盛、不敬三宝、谤无因果,
定知此业必堕地狱畜生饿鬼,即用方便善
巧之谭,悦可其心令意欢喜,然后诱化示人
天道,教修十善五戒六斋,使离三涂得人天
果。若被骂打灰土坌散、毁辱憎贱、悉能忍受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1a 页 T45-0831.png
不生退悔,彼人知己,回心惭愧受其教化。或
复出家求无上道,学二乘者为说四谛十二
因缘,令生厌悔知有为过。四谛者,苦集灭
道是名四谛,如实解了是名谛。苦者是果,集
者是因。何故先果后因?苦有三种:苦苦、坏苦,
此二粗恶众生目验,能起厌心;行苦一门智
人能解。此三苦者遍十方界,故先说苦。苦从
集生,教断集因者,根本十恶及有漏十善。灭
者,生死永尽,證解脱乐。知此灭度云何可得,
故须修道。道者,戒定慧等,从五停观起,乃至
三十七品、六波罗蜜。故名知苦、断集、證灭、修
道。十二因缘者:暗心无知,如盲人夜行旷野
失于正道,故曰无明。贪染世法名为行。虚
妄知见,故名识。识神入胎向受生处,与不净
合,故曰名色。现阴成根,通识来往,故名六
入。根尘相对故名触。触生违顺爱恚事成,故
名为受。于顺情中贪染心热,故名为爱。爱之
不舍,故名为取。取已属身成有漏业,故名为
有;有业既定感后果报,故名为生。生命不住,
故名为老死。老死复生终而复始,千万亿劫
舍身受身,故名轮回十二因缘。次教十善对
治十恶,人间短寿杀生馀报,欲得长命,慈心
勿杀。人间多病,食啖肉血、鞭打他人二种馀
报,欲得康强,断食肉血,勿行楚挞。人间贫穷,
偷盗馀报,欲得大富,竭情布施断除贪吝。人
间卑贱,憍慢馀报,欲得尊贵,当勤恭敬。人间
丑陋,瞋怒馀报,欲得端正,忍前毁辱。人间愚
蒙,饮酒馀报,欲得智明,读诵大乘。人间贪淫
鬼畜馀报,欲得梵行,常观欲过禁断淫妷。人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1b 页 T45-0831.png
间恶性,龙蛇馀报,欲得调柔,和颜离诤,伏心
远离,有过思悔,每自呵责。人间邪见,谤法馀
报,欲得正法,近善知识。此是十种正对治行。
何因说馀不言正报?馀者现见即能起厌,地
狱饿鬼不现见故恐疑不信,畜生一道虽在
目前实见正报,痴人犹言天生供厨疑非是
业。此之十事人间恶重,教未信者令心开解,
恐堕三涂永失人路,是以先化令生天上受
诸快乐。傥佛出世先度诸天,下劣之人,闻大
乘实相空理心惊迷闷,或起诽谤,是故诸
佛先化未解,拔凡入圣。譬如有坑深百千丈,
下有屎尿、诸虫、脓血、寒热饥渴、鞭打系缚、斩斫
诛戮、忧悲嗥哭、苦恼臭秽充满其中,有痴众
生乐著此坑将为快乐。智者慈悲不避艰险,
入坑诱引令使出离,千万亿言既不从用,不
信坑外更有胜处,唯谓此坑是常住法。尔时
智者内心思量:「坑里秽恶苦恼难居,我要化
尽然可出坑。」于恒沙劫同止坑中不辞劳倦,
坑人瞋恨反生诽谤,种种示导都无出心。坑
喻三界,下喻凡夫,诸苦不净喻五阴身,智者
喻佛,化喻慈悲,哀众生难拔喻坑下人天乘。
已前四谛、十二因缘是名二乘,破相六波罗
蜜、缘修十地是名大乘,如是大品《华严》广分
别说。又泯道谛及十八空,入平等理、不思议
海,离于形名,是为佛乘,如《思益》、《维摩》、《信力》、《入
印》、《首楞严经》等,住真空理,语断行灭。如江河
万流若入大海失本色相,道谛缘修方便净
法亦复如是。汝当修集无缘慈悲随力劝化,
自劝劝他,于身命财为大乘故莫生吝惜,为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1c 页 T45-0831.png
一众生经多年月设多方便说多佛法,令使
悟解背生死苦得自在乐,为多众生亦复如
是,是名利他教化众生。虽有此益勿生一念
六相之心,譬如幻人为幻说法,若见我说,彼
受我化,则有我人众生寿者,即是魔心、生死
之心、障碍之心、自缠缚心。汝但发起菩萨
之心莫生怯弱,譬如百疋之经始纬一丝,虽
未成疋非不贯摄,得其头绪即是发趣起作
之始,渐渐累功自至端疋。利他六度者为除
他恼,自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定、慧等亦复
如是,先自行道然后化他,他即信伏;自造恶
行教他作善,信用语者无有是处。或口勤说
十二部经,方便善巧种种譬喻,令人信解;或
以身劝,自修万德一切善业,令他仿习;或以
意劝思念教导,作易解章句布施众生,令
他诵持起正信解,名为利他。说法解释五乘,
自成辩才净于口业;善现威仪恭敬礼拜供
养三宝,勤苦利他自成相好净于身业;若念
众生迷惑忍苦,思欲救济净于意业。利他令
众生净信,反资己身成三真业。明知利他还
是自利,虽复利他恒自益己,然受化者非不
蒙润。若化百千无数众生,智慧转增渐成四
辩,不同财施损减竭尽。说法之时不念财食,
是故世尊说法,未曾先说后受供养。教化功
德高于须弥深于巨海,以此利他之因当成
佛果,能如是学,名广大净心。偈曰:

「 若见重愚痴,
 莫说甚深法,
 闻者生诽谤,
 受苦百千劫。
 宿世无习气,
 闻法疑恐怯,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2a 页 T45-0832.png
 我见计断常,
 未信三世业。
 量根授法药,
 是名大智人,
 心邪无正见,
 闻法反生瞋。
 如蚕吐丝茧,
 罪业复自缠,
 以不闻法故,
 常为爱网牵。
 一切真如门,
 巧用方便起,
 凡欲化众生,
 爱语令欢喜。
 菩萨同体悲,
 观他如我己,
 柔和善将护,
 似乳投于水。
 或时须多言,
 有时须寂默,
 知时名法师,
 见面量根力。
 若不观机性,
 不名具智德,
 冥之于心内,
 所为成法则。
 有用耎语时,
 有时须粗矿,
 耎根耎语调,
 伏强现威猛。
 种种调众生,
 对治种种境,
 如是巧方便,
 唯有菩萨秉。
 凡欲教化人,
 慈悦勿使瞋,
 触情起毒心,
 即造地狱因。
 无闻非法者,
 授戒令生人,
 且免三涂苦,
 渐引归正真。
 为说四谛法,
 显示十二因,
 令知生死苦,
 正趣涅槃门。
 有大性欲者,
 入理为谭论,
 破相十八空,
 身中无世尊。
 五乘渐分化,
 拔断无明根,
 是名利他义,
 顺教报佛恩。」


* 诫观佛性不一二非有无含中道不著中法第
二十八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2b 页 T45-0832.png

既发道心复自他利,须知众生同有佛性,略
说十种,广在诸经:一者生死烦恼从真性起,
喻如大水本净湛然,为因风故遂生波动后
因大寒乃结成冰。众生佛性本净有水,由觉
观风波浪生死,贪爱坚固成烦恼冰。欲显佛
性者,慧火融冰,禅定息波,冰液波止,水即清
净,佛性影现。二者如金在矿粗弊无堪,于后
融销,金始显现,宝中最上,无能嫌者。众生佛
性在烦恼矿,戒定慧火练出真性,法界之中
最上无比。三者如牛未产,乳血和杂,缘成始
停构取煎煖,乃生醍醐明净,随器变色不守
自性。众生佛性为烦恼合如杂血乳,假缘修
治渐至佛果,发起神通随众生变,同类救
苦不守自性。四者喻如一人行千万里,经多
屋宿,屋虽多种人是一人。屋喻五阴,人喻佛
性,众生佛性,经五道阴,阴虽差别,佛性是一。
人别屋别,故名不一;人常一人,故名不二。
冰冻未融,水即非有;冰消即水,故名非无。佛
性道理,不一不二,非有非无。五者四谛、十
二因缘、四等、六度、三十七品,道谛所摄,名为佛
性。六者四亲近法名为佛性。一亲近善知识,
二亲近正法,三亲近静思,四亲近如说修。离
此四法得成佛者无有是处。七者佛性非边,
中道是也。众生五阴托佛性起,故名非断;生
灭如幻,名为非常。人依五阴乃得修道,阴藉
神持方能存立。八者离真妄者名为佛性。立
真辩妄,对妄表真,若灭妄法,真名不生。佛性
清净,智不能知,识不能识。九者能说之法显
于无说,无说之空亦不可取,故名佛性。十者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2c 页 T45-0832.png
空平寂静与有乱俱行,体离于形名,常显名
色,是为十性。无碍之智与痴凡一如,如真解
脱本从凡起,虽有此喻,佛性之义唯佛能知,
略说十种,广恐文繁汝能观解,名真净心。偈
曰:

「 一切诸众生,
 平等有佛性,
 佛性杂烦恼,
 尘染未清净。
 戒定除客尘,
 即离生死径,
 性隐名生死,
 性显名贤圣。
 五阴虽流转,
 佛性本来定,
 欲知佛性者,
 励己修八正。」


「 初发道意走觅道,
 心邪曲见未正直,
 江南江北求菩提,
 菩提共行不相识。
 身外觅访既疲劳,
 一处静思顿止息,
 忽然醒悟觉少分,
 乃知菩提身中匿。
 解烦恼性空如幻,
 未死不久自穷极,
 涅槃生死同一如,
 道理不二亦不即。
 若能明了根尘法,
 长养无碍神通翼,
 观察五阴假缘生,
 自性本来包十方。」


* 诫观智差别福田不等法第二十九

已起大心,修自他利,兼观佛性,此是因相。次
须观果,果是佛智。经云:满大千界众生智
不及一须陀洹智,世界须陀洹智不及一斯
陀含智,世界斯陀含智不及一阿那含智,世
界阿那含智不及一阿罗汉智,世界阿罗汉智不及一辟支佛智,满十方世界辟支佛智
不及一种性菩萨智,如是节级不及一十地
菩萨智,满十地菩萨智不及如来一念之智。
是故世尊智慧大海,恒沙大士咸共思量,不知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3a 页 T45-0833.png
如来举足之事。是故汝当一心精进,求佛智
慧。若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施一世界凡夫
众生,不及布施一须陀洹,布施世界须陀
洹不及一斯陀含,乃至节级不及一辟支佛,
不如供养一种性菩萨,节级乃至不如初地
圣人,二地三地四五六七八九十地,布施此
诸三贤十圣,满足一劫,不及供养如来一食果
报。何以故?如来有大智慧故,消诸天世人供
养恭敬,智慧多故,消于多供。无一智慧,地
上水叶尚不得消,何况人食?汝当领解诫之
本意,修习净戒莫令缺犯。以戒净故易得禅
定,定心清净发生智慧,福德具足成五分法
身一切种智。诸佛智力今更略说:十方世界
一时细雨,经多年月,一瞬眼顷,悉知滴数;十
方江海,总知斛斗;十方铁围,须弥大地,普知
斤两;法界刹土尔许尘数,或遍虚空界众生
心行,悉知善恶,一一众生,知某劫作佛;十方
山海天地日月,置于掌中游行世界,帝释梵
王不觉来去;十方水火吸著口中,水不灭火,
火不损口,若欲具说不可穷尽。如是神力从
五停观生,从三十七品生,从四无量心生,从
六波罗蜜生,从大乘十地生,是名诸佛智力
神力,从断财色五停观生。因起已来,诸行次
第至今佛地,即是此诫始终说相。菩萨别行,
前后阶位,如《华严》说。汝可发起慈悲种子,布
众生田,恭敬种子,置三宝田。福智芽生,乃成
佛树,荫覆法界,十方华敷,结无上果。从发道
心,毕至究竟,其间功用悉名智障。到如来地,
二障永尽,反望生死,如幻如梦,本无真实,诳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3b 页 T45-0833.png
惑痴人,唯佛正觉,故称遍知。汝今应取如来
智海,勇猛修入,名决定净心。偈曰:

「 大千世界人,
 自谓根性利,
 悉集共思量,
 不及信行者。
 世界信行人,
 众议出情端,
 多时共思议,
 不及须陀洹。
 世界须陀洹,
 议论共宣谭,
 见解之慧力,
 不及斯陀含。
 节级辟支佛,
 节级十地人,
 节级智差别,
 不及如来身。
 布施节级圣,
 果报节级大,
 布施十地圣,
 不及佛田最。
 是故汝当知,
 佛智最穷深,
 福田难思议,
 信者名净心。」


* 诫观内行密修嘱付殷勤受持法第三十

告慈忍:父母七生,师僧累劫,义深恩重,愚
者莫知。汝始入道,方复别师,旦暮念汝,汝思
吾否?彼若依止得好人,日夜有宜,如无善匠,
心何所寄?汝既出家受如来戒,失意之间,长
劫受苦。今时末法,众生心薄,背恩绝义,易厌
师僧。乐独游居,适情自在,恐不如法,堕于恶
道。无那缠怀,撰制斯诫,略述近标表宣人事。
诸馀部帙,大家共知,当道经论,汝应自有。大
乘要义,率土咸同,更欲显示,恐卷轴繁滋。直
洗汝心,犹过千句,汝可如渴得水,随饮莫齰,
静处披读,何劳他见?我之微意,汝未能知,纵
使世人亦不谙悉,唯有天眼者,證知我心。汝
可依行,终不謟误。何故静寻不令人看?唯
圣与圣,物以群分,愚智别类,方以类聚。今时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3c 页 T45-0833.png
学者,意见差殊,迭相是非,破他自誉,赞己毁
人,邪情怪笑、无急之语,竞共书持。要切之言,
贱而轻薄。欲得广知,不欲广行;愿多达解,众
中独出。规贪虚响,聪明声息;背舍身心,野偷
名利。三涂即至,终无免期。经云:譬如一日挑
千人眼,如是日日挑多眼睛,此人实行罪重
于前。为此避护,唯汝自知,非是诫中多有过
失。世有难语、并语、坏彼语、华绮语、越理语、衮
语、番语、牒语、迷人语、恼乱语、差闷语,今时后
生,专学此语,在前解者,欺未解者,直习戏论,
何关修道?口劳神疲,心无一润,烦恼更增,吾
我转大。一生勤苦,损功无福,意在名利,未详
净心,假名得利,何由可消?如大猛火,难受难
近。又复如法语、易解语、身心语、戒律语、要切
语、离罪语、治障道语、入理语、成就语,若见如
是等语,即拍手大笑,眼不欲视,何况受持?汝
当缓寻,字字思量,一字之中含无量义,若直
读之,少时即遍,依诫起行,一生不彻。贵在快
行,不在快读,手执眼看,宜应垂泪,生难遭想,
如见世尊。何以故?宣扬劝发,顺圣道故;教汝
净心,趣菩提故。凡经论诫义有二种:一者顺
理。如来秘藏空平等法,泯相入真,冲玄密境,
补处莫知,二乘不测,是名顺理。二者文义易
解,读时滑利,或作偈颂,美妙悦心,名为顺情。
相欲似浅,因斯入深,废见皆是,立见悉非。譬
如大海初入没踝,渐进无涯底不可得。如七
日婴儿,未消上馔;庸野田人,岂乘辇舆。未食
便餐,必被噎塞;非乘强乘,智者呵责。但佛法
大海,无智莫入,宝台千仞,非阶莫升;始入道
诫观诈善扬名口清心浊法第十六¶ 第 834a 页 T45-0834.png
门,未修戒定,越学空宗,佛不随喜。积世鄙夫,
辄持国玺,王若见者,必当重罚;要从五停,除
恼證圣。今此诫者体无华巧,悯汝情深,指事
约勒,又恨冒沾师首,愚于教训。故遣苦切入
心之语,如对面言,成汝道行。既自知已,转教
同学,及馀智者。吾甚疾劣,宿不保安,傥不见
汝,此当遗嘱。旨不殷勤,如诫净心。
净心诫观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