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第 854c 页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卷第六
天台沙门释 (允堪) 述
不见者即倒说四事法说非法犯言不犯等僧问何
不见犯答云不见僧即遮举与作不见举治之不忏
即不忏举然罪无定性从缘而生理应悔除应本清
净而今破戒见四法犯不肯忏妄陈滥说言不忏悔
故须举弃言此二亦是邪见何不作摈名而此说欲
不障道独名被摈沙弥耶况说欲不障在三举数故。
与教不滥者以经中言淫欲即是道故今不思已身
地位妄生倚傍有斯之滥故须摈之使邪正分尔不
见不忏无此之滥又无僧作法谏违不谏恼僧之情
过又已之不见罪不忏罪无随逐顺情诱化他人之
义故但以法举弃之反此者与教有滥复有谏法情
过是重又欲诱化于人说言无障具此三义故须摈
也律云佛令白四设谏不舍故灭摈。
伽下彼具云若
比丘安居中摈比丘得共住不答三月中得共住巳
上出第三卷中。
又下引第二卷中文彼具云摈沙弥
应舍不应舍答应舍若沙弥向僧忏悔布萨忏悔应
摄取此律指本律缘起跋难陀二沙弥共行不净也。
第二篇即作僧残境界也非谓作淫事之重若巳犯
卷六 第 855a 页 X44-0855.png
淫事者即应灭摈不成后受以今未犯故后得受所
以戒疏云然此沙弥既未具戒说欲非障违僧三谏
邪见心成于后受戒事容难剋故加重法作被摈名
怖以入道若已犯者何须先谏后摈令怖入道以犯
竟即行灭𢷤故。
祇疏等皆言犯淫为不净曰重义非。
若下正斥。
又下若云摈者多说是重何以七羯磨中
第二摈出法轻于后三举耶以此例知不可偏重。
说下此约说戒将竟一席不摄耳听者揽众吉以成
一提也。
尼下例上以问当分言从四月十六至五月
半日日皆是当位结之。
限分非是前后共成一限答
下随对淫盗等事不起对治或缘而不了无知之罪
通上四篇若望止心于进趣学边但得不学止犯之
吉今不摄耳正是无知提故律本云不一心两耳听
法无知波逸提此一问合在摄耳戒前属毁毗尼中
问恐失修。
若往下牒犯缘问戒疏列五缘一是先起四诤二他
人屏处评量三作𩰖乱意四往听五闻语便犯此则
何待说耶戒本云说此何相反两舌以传彼此言使
分离间隔故。
前戒即两舌戒。
唯大白小者戒疏云十夏白九夏若小白大犯吉何
以立制之若是耶。
答下如三五同侣入村将入村际
当于村侧复白故曰边尔又大以白小者尔不自在
故大尚属小岂小自在斯亦诫游散之极尔。
本界即
本伽蓝界此约初出本界时界内不论大小互白皆
以戒疏云然此沙弥既未具戒说欲非障违僧三谏
邪见心成于后受戒事容难剋故加重法作被摈名
怖以入道若已犯者何须先谏后摈令怖入道以犯
竟即行灭𢷤故。
祇疏等皆言犯淫为不净曰重义非。
若下正斥。
又下若云摈者多说是重何以七羯磨中
第二摈出法轻于后三举耶以此例知不可偏重。
说下此约说戒将竟一席不摄耳听者揽众吉以成
一提也。
尼下例上以问当分言从四月十六至五月
半日日皆是当位结之。
限分非是前后共成一限答
下随对淫盗等事不起对治或缘而不了无知之罪
通上四篇若望止心于进趣学边但得不学止犯之
吉今不摄耳正是无知提故律本云不一心两耳听
法无知波逸提此一问合在摄耳戒前属毁毗尼中
问恐失修。
若往下牒犯缘问戒疏列五缘一是先起四诤二他
人屏处评量三作𩰖乱意四往听五闻语便犯此则
何待说耶戒本云说此何相反两舌以传彼此言使
分离间隔故。
前戒即两舌戒。
唯大白小者戒疏云十夏白九夏若小白大犯吉何
以立制之若是耶。
答下如三五同侣入村将入村际
当于村侧复白故曰边尔又大以白小者尔不自在
故大尚属小岂小自在斯亦诫游散之极尔。
本界即
本伽蓝界此约初出本界时界内不论大小互白皆
卷六 第 855b 页 X44-0855.png
得所以制界内须白者有二义故一为不障僧事恐
作羯磨馀缘须其共作不知所至则恼于僧二令不
自在入白衣家故了论疏云我为如是缘须至某处
白大德知答言听者是名白法。
等取佛衣等量戒尼轻即吉僧重即提同犯俱提也。
丑相外彰戒疏作身染外露有本作障则与疏违。
馀
三即加后佛衣也。
量下谓人有长短衣亦大小即度身而衣是也以人
身八尺佛则倍之今辄拟佛之量其犹小儿披大人
之服威仪轨物生善何在。
若下蹑上衣是法衣若不
定今钵亦法器何定量耶。
答下设人有大小食容少
多三品之量亦可收尽故限定之若下若云衣是法
衣不定者何以佛衣制定耶。
答下前言衣不定盖对
弟子身无定限尔佛即是一故可说定望前一答故
言又也。
截用得截后用故容有憙数过作故。
制钵则
反上故不制。
若云衣可截憙过钵虽不可截亦憙过
与佛等量作今何全阙耶智论彼云诸佛法畜天钵
人衣为二道福田也以天石细堪受持比丘不得者
人中石粗不堪熏治福德浅薄不感天钵体重力劣
不可随身必有劳苦悲悯比丘故不听畜不同于佛
那罗延力阿难力大转四十里石为佛持者不以为
重。
提舍尼此云向彼悔戒本云应向馀比丘悔过等是
也。
作羯磨馀缘须其共作不知所至则恼于僧二令不
自在入白衣家故了论疏云我为如是缘须至某处
白大德知答言听者是名白法。
等取佛衣等量戒尼轻即吉僧重即提同犯俱提也。
丑相外彰戒疏作身染外露有本作障则与疏违。
馀
三即加后佛衣也。
量下谓人有长短衣亦大小即度身而衣是也以人
身八尺佛则倍之今辄拟佛之量其犹小儿披大人
之服威仪轨物生善何在。
若下蹑上衣是法衣若不
定今钵亦法器何定量耶。
答下设人有大小食容少
多三品之量亦可收尽故限定之若下若云衣是法
衣不定者何以佛衣制定耶。
答下前言衣不定盖对
弟子身无定限尔佛即是一故可说定望前一答故
言又也。
截用得截后用故容有憙数过作故。
制钵则
反上故不制。
若云衣可截憙过钵虽不可截亦憙过
与佛等量作今何全阙耶智论彼云诸佛法畜天钵
人衣为二道福田也以天石细堪受持比丘不得者
人中石粗不堪熏治福德浅薄不感天钵体重力劣
不可随身必有劳苦悲悯比丘故不听畜不同于佛
那罗延力阿难力大转四十里石为佛持者不以为
重。
提舍尼此云向彼悔戒本云应向馀比丘悔过等是
也。
卷六 第 855c 页 X44-0855.png
内眷即前二对尼犯。
外眷即后二对俗犯。
私屏即第
一戒村中取非亲尼食及众中即第二食尼指授食
起失失即过失。
黑服趣举三如法色中之一色也所
谓黑者如诸果汁合一铁器中作泥若池井泥亦可
染也非北方之正色私曲者私属不公曲非正直聚
兰即聚落兰若。
竭尽招讥律中佛在罗阅城居士夫
妇具得见谛无所爱惜乃至身肉供养既多衣食之
尽居士讥嫌因制。
比丘下说第四戒。
而无别罪者下
释不立罪名所以也。
违僧制者以律中佛令僧作白二羯磨制断往故后
富更解方听。
由下由僧有制不得受今违其制故犯。
随下在僧作法施用故言僧制通而为言皆是佛制。
自下既无僧作法但从根本佛制受称。
若尼下释第二若见下叙第四名体别者止作不同
是名别又前就身业止不食为持体后约见过呵责
方食是身口作业边为持体戒疏又一解云见尼指
授依法而呵不越教约语止持也呵而不止后食无
过身口作持也。
食食上属食啖下属食具罪体一者
揽身口以成一犯也不妨止作二名有异是则因业
名异果罪体一。
反前者食来咽之属作犯反上号止持不语令知名
止犯反上曰作持馀下村中不从尼取食及学家取
食是止持反此成作反自分行者即中下根人自分
也。
胜进即止行人也以居兰若德之胜也今若安坐
卷六 第 856a 页 X44-0856.png
令彼不利岂进道之心乎。
见谛即见四谛理者證无
漏之分故是初果也。
乃至略二俱斯陀含既言学家
故除四果无学也。
家者僧祇云四姓家也。
答下如僧
祇用白四五分用白二十诵用白二结白四解四分
结解俱用白二彼章即诸律四提舍法中。
杂威仪中即诸篇之末法聚之中或通为因或自为
果如斯众数其可举乎故戒疏云威仪法聚四万二
千或八万种或周法界等纵指法门亦略收尔今撮
摘数十人之憙犯故复缉叙。
式叉下梵音有二初云
尸叉𦋺赖尼鼻奈耶亦同梵音讹滥也后云式叉迦
罗尼为正此云学应当回文取就此土人意云应当
学此戒下谓此戒既曰难持易犯要须常时警慎内
心念学也所以不结吉罗罪名而但标应学尔。
突吉
罗者善见云突者恶也吉罗者作也声论正音突膝
吉粟多既曰恶作则通收身口二业也望念学为能
治望恶业为所防故曰隐所就能也。
上四即夷残提
提舍也既通为佛制俱须进学脱不就学无以知旨
何偏第五而得学名微细者大钞引十诵證云天眼
见犯罪比丘如駃雨下岂非专玩在心是故胡僧目
为守戒也。
终下难持能持见学之功也又细尚无缺
粗岂容犯又粗为始细为终以终无失学行成就故
就持护最终极边以彰学名矣非谓前篇全无学义
若下以心无壅随念乃通但前后互生止作交起善
则二持恶则两犯故约心用具双持犯杖囊杂法中
见谛即见四谛理者證无
漏之分故是初果也。
乃至略二俱斯陀含既言学家
故除四果无学也。
家者僧祇云四姓家也。
答下如僧
祇用白四五分用白二十诵用白二结白四解四分
结解俱用白二彼章即诸律四提舍法中。
杂威仪中即诸篇之末法聚之中或通为因或自为
果如斯众数其可举乎故戒疏云威仪法聚四万二
千或八万种或周法界等纵指法门亦略收尔今撮
摘数十人之憙犯故复缉叙。
式叉下梵音有二初云
尸叉𦋺赖尼鼻奈耶亦同梵音讹滥也后云式叉迦
罗尼为正此云学应当回文取就此土人意云应当
学此戒下谓此戒既曰难持易犯要须常时警慎内
心念学也所以不结吉罗罪名而但标应学尔。
突吉
罗者善见云突者恶也吉罗者作也声论正音突膝
吉粟多既曰恶作则通收身口二业也望念学为能
治望恶业为所防故曰隐所就能也。
上四即夷残提
提舍也既通为佛制俱须进学脱不就学无以知旨
何偏第五而得学名微细者大钞引十诵證云天眼
见犯罪比丘如駃雨下岂非专玩在心是故胡僧目
为守戒也。
终下难持能持见学之功也又细尚无缺
粗岂容犯又粗为始细为终以终无失学行成就故
就持护最终极边以彰学名矣非谓前篇全无学义
若下以心无壅随念乃通但前后互生止作交起善
则二持恶则两犯故约心用具双持犯杖囊杂法中
卷六 第 856b 页 X44-0856.png
云时有比丘羸老不能无络囊盛钵无杖而行乃至
白佛佛言听与彼老比丘杖络囊白二羯磨今望顺
教乞法名作持止非法边名止持反则成二犯馀九
十九戒若约事用依教止非名止持违教逐过名作
犯此下岂有教人为我不齐整著衣等耶。
吉重则对
首悔吉轻则责心悔又重罪重责心轻罪轻责心任
时量审。
趋下即摇身行入白衣舍戒律云左右戾身趋行也
及生草上大小便戒尼俱结提。
无下既无教人为已
则三性中无任运成犯义将戒本历对可晓。
一体者
戒疏云体是心体本来无染妄覆迷倒故兴邪正今
了法本理实无三随相用分一方行化故照理边即
为觉义体离名言即是法义至理无滞和合僧义非
法不知故须在初非佛不晓故后说也又云诸佛所
师所谓法也故约一体法合在先别相亦名化相如
释迦初證唯佛独尊故为首也至于烦惑要假法除
故次演于声教用涤心恼故法居次若但说无机则
无所利故拘邻会圣则僧最后也。
今下应先难云若
依一体法合在先若依别相佛须居首何以众学列
戒先明敬僧次法后佛耶将钞今下释也谓今约住
持三宝以分故先僧次法后佛也何则由道假人弘
世途法尔故迦竺初达现僧仪也述五乘为善因明
三途为恶果现法仪也期法远大非凡小之所开故
表𦘕像于凉台推其所说现佛仪也是故今戒所列
白佛佛言听与彼老比丘杖络囊白二羯磨今望顺
教乞法名作持止非法边名止持反则成二犯馀九
十九戒若约事用依教止非名止持违教逐过名作
犯此下岂有教人为我不齐整著衣等耶。
吉重则对
首悔吉轻则责心悔又重罪重责心轻罪轻责心任
时量审。
趋下即摇身行入白衣舍戒律云左右戾身趋行也
及生草上大小便戒尼俱结提。
无下既无教人为已
则三性中无任运成犯义将戒本历对可晓。
一体者
戒疏云体是心体本来无染妄覆迷倒故兴邪正今
了法本理实无三随相用分一方行化故照理边即
为觉义体离名言即是法义至理无滞和合僧义非
法不知故须在初非佛不晓故后说也又云诸佛所
师所谓法也故约一体法合在先别相亦名化相如
释迦初證唯佛独尊故为首也至于烦惑要假法除
故次演于声教用涤心恼故法居次若但说无机则
无所利故拘邻会圣则僧最后也。
今下应先难云若
依一体法合在先若依别相佛须居首何以众学列
戒先明敬僧次法后佛耶将钞今下释也谓今约住
持三宝以分故先僧次法后佛也何则由道假人弘
世途法尔故迦竺初达现僧仪也述五乘为善因明
三途为恶果现法仪也期法远大非凡小之所开故
表𦘕像于凉台推其所说现佛仪也是故今戒所列
卷六 第 856c 页 X44-0856.png
仿此仪矣。
初下若据著衣但有两戒今须通收下反
抄衣说法下四十九戒方成五十一文中合于齐整
下加说法二字方足。
问下此中问辞亦出多论彼论申十诵义以彼律云
诸比丘极高极下参差著泥洹僧佛见巳作是念我
当观过去未来诸佛及净居天云何著泥洹僧净居
天言过去未来佛净居天皆同齐著泥洹僧三衣亦
尔故申此问复引论答若本律著衣戒则无此缘答
中婆论有三解今伹引前后二义今为引中一解以
助见闻彼云复次此戒于馀篇是轻者将来弟子不
生重心是故如来以佛眼观去来诸佛及净居天而
后结也使来世众生不生慢罪方接。
又云下一解一
切尽同上准论有三世诸佛字大师笔略。
义云下凡
有三义以制此戒一过未诸佛皆齐著二十诵云佛
观齐著即现在佛也通上成三世三净居天于空中
告佛言齐著故下结示。
如下示不齐之人也以多坏
威仪故多云释种比丘本出豪族以先习故下著泥
洹僧诸婆罗门外道在佛法中出家高著泥洹僧诸
六群比丘参差著泥洹僧今钞略后二类此皆是白
四羯磨受者非是五比丘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善
来度者以此人威仪无不齐故。
乃至下亦引多论后
文彼云高著内衣不过踝上四指极下不得过踝上
下过名高下论言四指约人则四寸佛则八寸钞改
云一磔手约人则一尺佛则倍之良恐约人之一磔
初下若据著衣但有两戒今须通收下反
抄衣说法下四十九戒方成五十一文中合于齐整
下加说法二字方足。
问下此中问辞亦出多论彼论申十诵义以彼律云
诸比丘极高极下参差著泥洹僧佛见巳作是念我
当观过去未来诸佛及净居天云何著泥洹僧净居
天言过去未来佛净居天皆同齐著泥洹僧三衣亦
尔故申此问复引论答若本律著衣戒则无此缘答
中婆论有三解今伹引前后二义今为引中一解以
助见闻彼云复次此戒于馀篇是轻者将来弟子不
生重心是故如来以佛眼观去来诸佛及净居天而
后结也使来世众生不生慢罪方接。
又云下一解一
切尽同上准论有三世诸佛字大师笔略。
义云下凡
有三义以制此戒一过未诸佛皆齐著二十诵云佛
观齐著即现在佛也通上成三世三净居天于空中
告佛言齐著故下结示。
如下示不齐之人也以多坏
威仪故多云释种比丘本出豪族以先习故下著泥
洹僧诸婆罗门外道在佛法中出家高著泥洹僧诸
六群比丘参差著泥洹僧今钞略后二类此皆是白
四羯磨受者非是五比丘迦叶舍利弗目犍连等善
来度者以此人威仪无不齐故。
乃至下亦引多论后
文彼云高著内衣不过踝上四指极下不得过踝上
下过名高下论言四指约人则四寸佛则八寸钞改
云一磔手约人则一尺佛则倍之良恐约人之一磔
卷六 第 857a 页 X44-0857.png
会佛之四指可相近尔故钞改言一磔抑又对下远
行二磔故反證常时是一磔也故僧传慧持纳夜半
胫是也。
比丘尼下彼论云比丘尼式叉沙弥尼一切
时踝上二指正便行来不得高(此谓尼等容生。彼染心故灭僧二指)今
钞言踝上磔手依多论踝上合云二指准戒疏引云
尼三众正使行者来在踝上一磔手今恐大师约常
时尼等应高二指或远行时应取一磔论文不了齐
言二指故复改之。
长四下此说裙量五分从跟上一
磔手在掩其上两边两叶当后两叶不解不问而作
著者吉若解不依著者亦吉此谓著作之法也。
以无下若正灭时义属于有灭竟之时体属于无若
但言无无义体空如何得说七种异相今但就正灭
对病约缘以辨现前等义以立名尔初现前者佛在
舍卫六群与迦留陀夷在河池中浴迦留误著彼衣
谓其犯盗乃不现前与作灭摈法白佛因制不应人
不现前也。
所以下似徵言所以得名现前毗尼者。
不
下似释言义即如上体非过未等更无别理故曰义
无异故。
世[序-予+(?/(炯-火))]受称再示现前义若在下遮简二世义
所以得名现前毗尼矣。
忆念佛在王舍城沓婆知事
六群得恶请乃以淫事诬谤佛问沓婆乃言我从生
来乃至梦中不淫况于觉悟佛言沓婆无著人不故
犯戒应白四羯磨与忆念法此之一法唯圣可行故
戒疏云无著罗汉方行此法自馀下凡不可依据情
息即加谤情息也。
能治即僧作法證彼也又犯者忆
行二磔故反證常时是一磔也故僧传慧持纳夜半
胫是也。
比丘尼下彼论云比丘尼式叉沙弥尼一切
时踝上二指正便行来不得高(此谓尼等容生。彼染心故灭僧二指)今
钞言踝上磔手依多论踝上合云二指准戒疏引云
尼三众正使行者来在踝上一磔手今恐大师约常
时尼等应高二指或远行时应取一磔论文不了齐
言二指故复改之。
长四下此说裙量五分从跟上一
磔手在掩其上两边两叶当后两叶不解不问而作
著者吉若解不依著者亦吉此谓著作之法也。
以无下若正灭时义属于有灭竟之时体属于无若
但言无无义体空如何得说七种异相今但就正灭
对病约缘以辨现前等义以立名尔初现前者佛在
舍卫六群与迦留陀夷在河池中浴迦留误著彼衣
谓其犯盗乃不现前与作灭摈法白佛因制不应人
不现前也。
所以下似徵言所以得名现前毗尼者。
不
下似释言义即如上体非过未等更无别理故曰义
无异故。
世[序-予+(?/(炯-火))]受称再示现前义若在下遮简二世义
所以得名现前毗尼矣。
忆念佛在王舍城沓婆知事
六群得恶请乃以淫事诬谤佛问沓婆乃言我从生
来乃至梦中不淫况于觉悟佛言沓婆无著人不故
犯戒应白四羯磨与忆念法此之一法唯圣可行故
戒疏云无著罗汉方行此法自馀下凡不可依据情
息即加谤情息也。
能治即僧作法證彼也又犯者忆
卷六 第 857b 页 X44-0857.png
念为能治谤者为所治。
不痴佛在王舍难提比丘得
颠狂病行来出入不顺威仪多犯众罪比丘诘问便
言痴时造罪病差不作以事白佛佛言三种狂痴一
者常忆常来二者不忆不来三者或忆或来此人应
白四与不痴羯磨證知病时造过差后不为以痴造
罪非心所忆于教不制痴解不作未可徵治不无前
犯故作白四證痴不犯与痴狂法则行白二由诤是
非稍难除殄故此狂法便作白四也。
从境即痴狂是
所对境由不痴是犯痴则开之。
自言佛在瞻波国白
月半佛在众坐默不说戒初夜巳过阿难请说佛言
欲令如来于不清净众中说者无此理也乃至目连
以天眼观犯戒者去佛不远内怀腐烂外现完净即
手牵出来白佛言众巳清净应得说戒佛言自今巳
后取自言治戒疏云罪是自生还须目露对于人众
面陈其失故曰自言因言其罪情无隐伏故从能悔
以立治名。
多人佛在舍卫国时诸比丘于十八事诤
不息僧断不了以事白佛佛言应与多觅罪相谓两
朋同处行筹面决取多人语以息其诤或非法者多
且令散去后当更断此亦从能治人以立名。
罪处所
佛在释翅瘦国象力释子善能论义与外道不如人
问前后相违僧中亦尔以事白佛佛言僧应白四治
取本罪夺三十五事若首本罪白四为解亦名觅罪
相轻重亦尔者即前言重后言轻也约境望罪处为
境。
草覆佛在舍卫国比丘共诤经年难灭以事白佛
不痴佛在王舍难提比丘得
颠狂病行来出入不顺威仪多犯众罪比丘诘问便
言痴时造罪病差不作以事白佛佛言三种狂痴一
者常忆常来二者不忆不来三者或忆或来此人应
白四与不痴羯磨證知病时造过差后不为以痴造
罪非心所忆于教不制痴解不作未可徵治不无前
犯故作白四證痴不犯与痴狂法则行白二由诤是
非稍难除殄故此狂法便作白四也。
从境即痴狂是
所对境由不痴是犯痴则开之。
自言佛在瞻波国白
月半佛在众坐默不说戒初夜巳过阿难请说佛言
欲令如来于不清净众中说者无此理也乃至目连
以天眼观犯戒者去佛不远内怀腐烂外现完净即
手牵出来白佛言众巳清净应得说戒佛言自今巳
后取自言治戒疏云罪是自生还须目露对于人众
面陈其失故曰自言因言其罪情无隐伏故从能悔
以立治名。
多人佛在舍卫国时诸比丘于十八事诤
不息僧断不了以事白佛佛言应与多觅罪相谓两
朋同处行筹面决取多人语以息其诤或非法者多
且令散去后当更断此亦从能治人以立名。
罪处所
佛在释翅瘦国象力释子善能论义与外道不如人
问前后相违僧中亦尔以事白佛佛言僧应白四治
取本罪夺三十五事若首本罪白四为解亦名觅罪
相轻重亦尔者即前言重后言轻也约境望罪处为
境。
草覆佛在舍卫国比丘共诤经年难灭以事白佛
卷六 第 857c 页 X44-0857.png
佛听彼此二众相对共灭应一众中上座作白言我
等行来出入多犯诸罪除遮不至白衣家馀罪共长
老作草覆地灭彼一众中上座亦尔彼此和合罪诤
俱灭更不相问如草覆地亦云如草掩泥其义一也
母论云如草敷泥上令人过不污共和合忏悔。
名种
即罪名种相也更互彰名即忆念与不痴不痴与忆
念为得不成。
增诤者若约俱净故如互设其药则反
增加于诤也。
然下释所以。
所举即被谤举者如沓婆
梦中尚无犯岂以痴法而与之。
以他即傍人也以不
痴人痴时实犯今若如沓婆与忆念者则彼谓妄举
清人也。
问下意谓律中忆念不痴二种设不举及忆
念亦是如法罪处所中须举忆念名如法不者名非
法何耶。
答下彼如沓婆从来不犯难提病差不为虽
能举固执三根大众观情可了设不作举忆念得名
如法。
此人即象力实犯而轻重互说邪正反谈理须
作举应念治取本罪不行乃成法非故不可同例也
五法者此约灭中品诤若下品诤但三法耳。
名人即
人现前谓各说诤意也。
僧者谓僧现前要须戒见利
及三业无乖也。
界者即界现前随约限内有僧皆集
无得隐也。
法者法现前须僧作法详评有轨仪也。
毗
尼即第五毗尼现前须用羯磨有德同评无德贬退
又望诤息处是毗尼功。
别下人非僧僧非界此三名
义体性显然自别。
轨下法与毗尼虽分前后体仍是
同故此二种名异体一也。
少异者片有不同也由上
等行来出入多犯诸罪除遮不至白衣家馀罪共长
老作草覆地灭彼一众中上座亦尔彼此和合罪诤
俱灭更不相问如草覆地亦云如草掩泥其义一也
母论云如草敷泥上令人过不污共和合忏悔。
名种
即罪名种相也更互彰名即忆念与不痴不痴与忆
念为得不成。
增诤者若约俱净故如互设其药则反
增加于诤也。
然下释所以。
所举即被谤举者如沓婆
梦中尚无犯岂以痴法而与之。
以他即傍人也以不
痴人痴时实犯今若如沓婆与忆念者则彼谓妄举
清人也。
问下意谓律中忆念不痴二种设不举及忆
念亦是如法罪处所中须举忆念名如法不者名非
法何耶。
答下彼如沓婆从来不犯难提病差不为虽
能举固执三根大众观情可了设不作举忆念得名
如法。
此人即象力实犯而轻重互说邪正反谈理须
作举应念治取本罪不行乃成法非故不可同例也
五法者此约灭中品诤若下品诤但三法耳。
名人即
人现前谓各说诤意也。
僧者谓僧现前要须戒见利
及三业无乖也。
界者即界现前随约限内有僧皆集
无得隐也。
法者法现前须僧作法详评有轨仪也。
毗
尼即第五毗尼现前须用羯磨有德同评无德贬退
又望诤息处是毗尼功。
别下人非僧僧非界此三名
义体性显然自别。
轨下法与毗尼虽分前后体仍是
同故此二种名异体一也。
少异者片有不同也由上
卷六 第 858a 页 X44-0858.png
四为灭因下一是灭果因果少异而果无别体籍因
以成如揽指成拳拳无别体即指为体调下谓调理
僧以法殄其诤如法可行名进反此名不此则灭诤
之前轨也正下及正用法灭彼诤处是毗尼功望此
是毗尼现前也问下意云法轨起时是成就毗尼及
毗尼起时前法巳息。
如何下言五法俱起同名现前
耶相续前法未谢毗尼早起非谓法轨落谢毗尼孤
起故约前后无间边得名五现前也起诤者即人现
前并上四共成五法若无所现则能现不起故须相
对而起说名五法现也此约能所出体也。
伽论下彼云云何不现前羯磨十种不现前谓覆钵
及舍学家及舍成四五作房六摈沙弥七狂八尼僧
遥与比丘作三法所谓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并前
七法共成十种但遥作法被也若当律乞作房人须
现前唯下显无人现前也但具此四问此既无诤可
灭何须毗尼现前耶毗尼者下一句是释意云此十
法现彼虽无诤容后被竟诤起故须毗尼灭之则防
远有诤起之义也如下以作法界未起故律云云何
界现前在内羯磨作制限者是今既未成是以伹具
四僧并竖标唱相等法三种一人现前两家同聚各
说教理也二法现前以三藏教判也三毗尼现前教
旨明白疑闇自遣也非假四人故除僧法自然两界
通得不须尽集故除界也此亦约灭下品诤尔。
能断即明观正断者通于僧人今不分僧人两别通
以成如揽指成拳拳无别体即指为体调下谓调理
僧以法殄其诤如法可行名进反此名不此则灭诤
之前轨也正下及正用法灭彼诤处是毗尼功望此
是毗尼现前也问下意云法轨起时是成就毗尼及
毗尼起时前法巳息。
如何下言五法俱起同名现前
耶相续前法未谢毗尼早起非谓法轨落谢毗尼孤
起故约前后无间边得名五现前也起诤者即人现
前并上四共成五法若无所现则能现不起故须相
对而起说名五法现也此约能所出体也。
伽论下彼云云何不现前羯磨十种不现前谓覆钵
及舍学家及舍成四五作房六摈沙弥七狂八尼僧
遥与比丘作三法所谓不礼拜不共语不供养并前
七法共成十种但遥作法被也若当律乞作房人须
现前唯下显无人现前也但具此四问此既无诤可
灭何须毗尼现前耶毗尼者下一句是释意云此十
法现彼虽无诤容后被竟诤起故须毗尼灭之则防
远有诤起之义也如下以作法界未起故律云云何
界现前在内羯磨作制限者是今既未成是以伹具
四僧并竖标唱相等法三种一人现前两家同聚各
说教理也二法现前以三藏教判也三毗尼现前教
旨明白疑闇自遣也非假四人故除僧法自然两界
通得不须尽集故除界也此亦约灭下品诤尔。
能断即明观正断者通于僧人今不分僧人两别通
卷六 第 858b 页 X44-0858.png
名僧现前者又所为诤人亦通僧别何以独名人现
前者其义何异耶答下五中僧现前者约能断秉法
非别人成故就僧存号所下即所为人中虽有僧别
以此二位俱不秉法故局名人现前也三中即法现
前中亦有能断所为两别何以但立所为人名不说
能断僧耶但下或三人或四人巳上但使不秉羯磨
皆名人也若立僧名滥五中羯磨僧也是故不立若
尔何不更立能断人现前成四法耶答三中人含摄
能断所灭人故。
瞻波即第四十三后半瞻波犍度文也何故下指律
灭诤法中前段文故曰上二人也彼云二比丘为一
比丘为二比丘为三比丘为僧乃至僧为僧等是为
如法灭诤此用法灭中能所既通人僧用法举中何
不通人举人僧举僧耶答下一人不可秉法能治人
非也四人不可辄治以彼成众故若僧作举法亦非
也此是灭诤故非摈治所以通得自言忏悔律云云
何自言说罪名罪种忏悔者是其下释一同勿无也
故下谓五中毗尼与三中毗尼一同也为无者无即
灭义以毗尼名灭故独能下谓言诤有三品五法能
灭中上二品故若下品言诤止用三法若下即配馀
忆念等六通灭言觅犯事四诤也如觅诤三品中以
五法现前并忆念药灭下品又以五法现前及不痴
药灭中品复用五法现前并罪处所药灭上品(此觅诤中
共用四药)又犯诤中以五法现前自言治灭中品以五法
前者其义何异耶答下五中僧现前者约能断秉法
非别人成故就僧存号所下即所为人中虽有僧别
以此二位俱不秉法故局名人现前也三中即法现
前中亦有能断所为两别何以但立所为人名不说
能断僧耶但下或三人或四人巳上但使不秉羯磨
皆名人也若立僧名滥五中羯磨僧也是故不立若
尔何不更立能断人现前成四法耶答三中人含摄
能断所灭人故。
瞻波即第四十三后半瞻波犍度文也何故下指律
灭诤法中前段文故曰上二人也彼云二比丘为一
比丘为二比丘为三比丘为僧乃至僧为僧等是为
如法灭诤此用法灭中能所既通人僧用法举中何
不通人举人僧举僧耶答下一人不可秉法能治人
非也四人不可辄治以彼成众故若僧作举法亦非
也此是灭诤故非摈治所以通得自言忏悔律云云
何自言说罪名罪种忏悔者是其下释一同勿无也
故下谓五中毗尼与三中毗尼一同也为无者无即
灭义以毗尼名灭故独能下谓言诤有三品五法能
灭中上二品故若下品言诤止用三法若下即配馀
忆念等六通灭言觅犯事四诤也如觅诤三品中以
五法现前并忆念药灭下品又以五法现前及不痴
药灭中品复用五法现前并罪处所药灭上品(此觅诤中
共用四药)又犯诤中以五法现前自言治灭中品以五法
卷六 第 858c 页 X44-0858.png
现前草覆地灭上品又事诤通用七药灭五法亦在
中并上言诤中上品用五法现前及多人语灭此则
五法宽矣又对六毗尼兼而有故三法不通者但通
言犯二诤中灭下品故望馀中上俱不通也别章即
律灭诤法及戒疏中。
明毗尼下以七皆名毗尼故非总不可以收上别名
也若论下如现前不可收忆念等则七种别名互不
相摄体通者不越三五法体也又言诤中五法与下
三诤能灭五法等体非别故用通者齐能灭四诤故
又通馀六毗尼故如似下引例释通自下谓自言可
通馀六如忆念亦自言我梦中尚不作不痴言我病
差不违即各有言述应知自言可该馀六说名为通
今塞者何汎尔如馀六种自言是也揽短如云我实
犯某罪以自伏首故如忆下示无揽短归已自言之
义后便解违者如前说重后使解违说言犯轻斯皆
非揽短归已之理也是故下结别章即律灭诤中亦
广其致后学可看皆有约义而论七药皆合有现前
法以人等三不现前不成灭故。
如文即律文灭法中故戒疏亦于现前毗尼中具辨
三五法相至自言药中指略云亦有三法自言五法
自言如上现前可以知也馀忆念等则无三法忆念
五法忆念如戒疏忆念不痴多人罪处草覆五科俱
无三五之名看彼可了皆同者同一羯磨界故法灭
灭即毗尼也各别者随彼诤情合用何法何毗尼以
中并上言诤中上品用五法现前及多人语灭此则
五法宽矣又对六毗尼兼而有故三法不通者但通
言犯二诤中灭下品故望馀中上俱不通也别章即
律灭诤法及戒疏中。
明毗尼下以七皆名毗尼故非总不可以收上别名
也若论下如现前不可收忆念等则七种别名互不
相摄体通者不越三五法体也又言诤中五法与下
三诤能灭五法等体非别故用通者齐能灭四诤故
又通馀六毗尼故如似下引例释通自下谓自言可
通馀六如忆念亦自言我梦中尚不作不痴言我病
差不违即各有言述应知自言可该馀六说名为通
今塞者何汎尔如馀六种自言是也揽短如云我实
犯某罪以自伏首故如忆下示无揽短归已自言之
义后便解违者如前说重后使解违说言犯轻斯皆
非揽短归已之理也是故下结别章即律灭诤中亦
广其致后学可看皆有约义而论七药皆合有现前
法以人等三不现前不成灭故。
如文即律文灭法中故戒疏亦于现前毗尼中具辨
三五法相至自言药中指略云亦有三法自言五法
自言如上现前可以知也馀忆念等则无三法忆念
五法忆念如戒疏忆念不痴多人罪处草覆五科俱
无三五之名看彼可了皆同者同一羯磨界故法灭
灭即毗尼也各别者随彼诤情合用何法何毗尼以
卷六 第 859a 页 X44-0859.png
断也虽尔不出法与毗尼二位是通人亦通五者皆
是起诤人也即五中人通也唯多人语一种通能断
所断人也馀皆属所断人十德者一持戒具足二多
闻三诵二部毗尼极利四若广解其义五若善巧言
语辞辨了了堪任问答令彼欢憙六若诤事起能灭
七不爱八不恚九不怖十不痴有此十德者应差共
断馀人不具不在此例互作僧人者此述忏时属人
彼属僧彼人此僧亦尔等四等取恚怖痴三共成四
也律云不爱恚怖痴此人于彼人中最为尊贵殊胜
第一犹若乳出酪酪出苏苏出醍醐最胜无比是为
平当人既具此德必不妄治举人也。
自言约下二种中可悔者说以自言既实即可忏故
俱灭者如两朋各陈罪之名种求悔是罪灭作巳和
合是诤灭不灭罪者要治取本罪巳后随篇忏诤虽
先灭而罪未灭馀四即现前忆念不痴多人语也六
种除罪处所与处所竟即与罪处所白四羯磨竟巳
然后夺三十五事若伏首本罪者应白四羯磨如法
为解可悔伏首后更不讳罪依篇与忏不可悔者谓
巳答言我犯某罪寻复言不悔犯重向戏言耳僧应
与彼尽寿不可悔白四羯磨馀无指上六种不论解
者彼律但加不悔羯磨无解羯磨也此中故不论解
一句合在馀无句上义方连贯答下望拣集智慧人
作羯磨属法戒疏云前用羯磨有德同评无德贬退
也又合施何教可殄是药其犹对病先选良医次投
是起诤人也即五中人通也唯多人语一种通能断
所断人也馀皆属所断人十德者一持戒具足二多
闻三诵二部毗尼极利四若广解其义五若善巧言
语辞辨了了堪任问答令彼欢憙六若诤事起能灭
七不爱八不恚九不怖十不痴有此十德者应差共
断馀人不具不在此例互作僧人者此述忏时属人
彼属僧彼人此僧亦尔等四等取恚怖痴三共成四
也律云不爱恚怖痴此人于彼人中最为尊贵殊胜
第一犹若乳出酪酪出苏苏出醍醐最胜无比是为
平当人既具此德必不妄治举人也。
自言约下二种中可悔者说以自言既实即可忏故
俱灭者如两朋各陈罪之名种求悔是罪灭作巳和
合是诤灭不灭罪者要治取本罪巳后随篇忏诤虽
先灭而罪未灭馀四即现前忆念不痴多人语也六
种除罪处所与处所竟即与罪处所白四羯磨竟巳
然后夺三十五事若伏首本罪者应白四羯磨如法
为解可悔伏首后更不讳罪依篇与忏不可悔者谓
巳答言我犯某罪寻复言不悔犯重向戏言耳僧应
与彼尽寿不可悔白四羯磨馀无指上六种不论解
者彼律但加不悔羯磨无解羯磨也此中故不论解
一句合在馀无句上义方连贯答下望拣集智慧人
作羯磨属法戒疏云前用羯磨有德同评无德贬退
也又合施何教可殄是药其犹对病先选良医次投
卷六 第 859b 页 X44-0859.png
药石苟有医而无药厥疾弗瘳设有智而阙教其诤
难殄是以揽之共成一治不妨法药体元是异不下
如忆念一种与法證明忆记无犯止此一法更无别
药望用处是法望诤息名药体实非二等取不痴罪
处所共成三也疏家顺题应言钞家或可本首疏中
义乃言疏家如戒疏引首疏义云疏家是也既说法
药体异何以通途解释而不定法药二种实体者。
一下是立若下伸难此下释难且如难意云若约不
究竟故不出者于法可尔药是在后正殄应属究竟
何不出体此下释云若如上难自言毗尼可说诤灭
以言竟灭故可说药体有究竟义若从多论自言门
中言竟未灭彼云有比丘犯波罗夷先言不犯后言
犯若僧与是人实觅毗尼是名非法何以故是人应
与灭摈故以此文證虽自言竟用法既非诤宁是灭
是亦未究竟也故不可定出其体觅即觅诤谓比丘
犯过三根五德举来诣僧伺觅前罪因举评犯遂生
其诤诤有大小故分三品用药亦有不定以五法现
前忆念药灭下品五法现前不痴药灭中品五法现
前罪处所药灭上品言下如言诤者谓评法相是非
须知邪正各执已见而生其诤亦有三品下品言诤
以三法现前灭中品用五法现前灭上品用五法现
前及多人语灭犯诤者有过在怀罪相难识各议纷
纭遂生其诤亦有三品用药不定如下品用三法现
前自言治灭中品以五法现前自言治灭上品用五
难殄是以揽之共成一治不妨法药体元是异不下
如忆念一种与法證明忆记无犯止此一法更无别
药望用处是法望诤息名药体实非二等取不痴罪
处所共成三也疏家顺题应言钞家或可本首疏中
义乃言疏家如戒疏引首疏义云疏家是也既说法
药体异何以通途解释而不定法药二种实体者。
一下是立若下伸难此下释难且如难意云若约不
究竟故不出者于法可尔药是在后正殄应属究竟
何不出体此下释云若如上难自言毗尼可说诤灭
以言竟灭故可说药体有究竟义若从多论自言门
中言竟未灭彼云有比丘犯波罗夷先言不犯后言
犯若僧与是人实觅毗尼是名非法何以故是人应
与灭摈故以此文證虽自言竟用法既非诤宁是灭
是亦未究竟也故不可定出其体觅即觅诤谓比丘
犯过三根五德举来诣僧伺觅前罪因举评犯遂生
其诤诤有大小故分三品用药亦有不定以五法现
前忆念药灭下品五法现前不痴药灭中品五法现
前罪处所药灭上品言下如言诤者谓评法相是非
须知邪正各执已见而生其诤亦有三品下品言诤
以三法现前灭中品用五法现前灭上品用五法现
前及多人语灭犯诤者有过在怀罪相难识各议纷
纭遂生其诤亦有三品用药不定如下品用三法现
前自言治灭中品以五法现前自言治灭上品用五
卷六 第 859c 页 X44-0859.png
法现前草覆地灭既评量议论执计转变故又用药
无准也以此推之不可定出其体也。
馀四离前忆念不痴罪处三种法药同体外曰馀以
上三律实出羯磨法药故若现前等不出实体如律
云云何法现前所持法灭诤者是云何毗尼现前所
持毗尼灭诤者是故知但通举法与毗尼及正用时
当须善解者择法而用故不可定出也人有增减者
五法中能断是僧故增三法中能断通别是减如自
下一二三是对别人前自言露罪四是对众故戒疏
云自言治者罪是自生还须自露对于人众面陈其
失和白者律中对僧自言悔受忏者应作和白望和
白时罪诤未灭以僧若未和诤容起故三种者一显
露二覆藏三耳语如众中和上阇梨上座智人持法
毗尼持摩夷者皆如法语应显露行反此作下二种
行五四不同者初显露行有五馀二各四且初五者
一非法人多和尚阇梨如法应显露行二非法人多
而上座智人持法持毗尼等应显行三不知此如法
多非法多然和上等如法应显行四不知法语多非
法语多然彼上座等持法持律者应显行五此诤事
法语人多即应显行二覆藏行有四一如法人多和
上等不如法应覆藏行二如法人多上座等不如法
应覆行三四不知句如上例作三耳语行亦四可如
上作但改覆藏为耳语字读之可见差白羯磨者律
中差行舍罗人用白二法要具不爱恚怖痴知巳行
无准也以此推之不可定出其体也。
馀四离前忆念不痴罪处三种法药同体外曰馀以
上三律实出羯磨法药故若现前等不出实体如律
云云何法现前所持法灭诤者是云何毗尼现前所
持毗尼灭诤者是故知但通举法与毗尼及正用时
当须善解者择法而用故不可定出也人有增减者
五法中能断是僧故增三法中能断通别是减如自
下一二三是对别人前自言露罪四是对众故戒疏
云自言治者罪是自生还须自露对于人众面陈其
失和白者律中对僧自言悔受忏者应作和白望和
白时罪诤未灭以僧若未和诤容起故三种者一显
露二覆藏三耳语如众中和上阇梨上座智人持法
毗尼持摩夷者皆如法语应显露行反此作下二种
行五四不同者初显露行有五馀二各四且初五者
一非法人多和尚阇梨如法应显露行二非法人多
而上座智人持法持毗尼等应显行三不知此如法
多非法多然和上等如法应显行四不知法语多非
法语多然彼上座等持法持律者应显行五此诤事
法语人多即应显行二覆藏行有四一如法人多和
上等不如法应覆藏行二如法人多上座等不如法
应覆行三四不知句如上例作三耳语行亦四可如
上作但改覆藏为耳语字读之可见差白羯磨者律
中差行舍罗人用白二法要具不爱恚怖痴知巳行
卷六 第 860a 页 X44-0860.png
不行五法也又作二种舍罗一破二完作巳应作白
法云如是语者捉不破如是语者捉破舍罗行巳应
别处数若如法者多又应作白如是语者多诤事可
灭若如法者少应作乱巳起去其诤未灭故知虽作
上多法亦未究竟是以不可定出药体草覆下若望
二朋各陈悔法是法定容后再起是不究竟故律云
云何草覆地不称说罪名罪种悔忏者是若诤事灭
巳后更发起是不究竟是下一句通结。
如律即七毗尼中现前自言通于僧别边灭忆念等
五唯局于僧不通于别何者如忆念不痴罪处所用
白四羯磨多人语差行筹用白二草覆两朋作单白
忏故知局僧罗汉如沓婆是也以證无学必无故犯
业疏云四果位人但有误犯三果之人亦有故犯阿
那含以此人断欲界见修惑尽故俱舍云断九不还
果然虽有犯终不犯性初果尚非犯性况三果乎业
疏云善来机胜以无四重过不无遮犯是也虽然初
果但断八十八迷理惑全未断修二果方断欲修六
品是故论取那含以九品修惑俱断故三众以不合
闻羯磨但得遥作故曰不现内烂谓戒体内毁如物
之腐烂也僧犯吉不应之罪也不作忆念即不作忆
念法證明彼所犯僧亦犯吉不作白羯磨者即不作
法直尔摈也虽成治摈望僧不能加法故犯违教不
应之吉其犹对病有药不能用也现前谓人不现前
或须用羯磨有德同评而辄不行是也八中前四夺
法云如是语者捉不破如是语者捉破舍罗行巳应
别处数若如法者多又应作白如是语者多诤事可
灭若如法者少应作乱巳起去其诤未灭故知虽作
上多法亦未究竟是以不可定出药体草覆下若望
二朋各陈悔法是法定容后再起是不究竟故律云
云何草覆地不称说罪名罪种悔忏者是若诤事灭
巳后更发起是不究竟是下一句通结。
如律即七毗尼中现前自言通于僧别边灭忆念等
五唯局于僧不通于别何者如忆念不痴罪处所用
白四羯磨多人语差行筹用白二草覆两朋作单白
忏故知局僧罗汉如沓婆是也以證无学必无故犯
业疏云四果位人但有误犯三果之人亦有故犯阿
那含以此人断欲界见修惑尽故俱舍云断九不还
果然虽有犯终不犯性初果尚非犯性况三果乎业
疏云善来机胜以无四重过不无遮犯是也虽然初
果但断八十八迷理惑全未断修二果方断欲修六
品是故论取那含以九品修惑俱断故三众以不合
闻羯磨但得遥作故曰不现内烂谓戒体内毁如物
之腐烂也僧犯吉不应之罪也不作忆念即不作忆
念法證明彼所犯僧亦犯吉不作白羯磨者即不作
法直尔摈也虽成治摈望僧不能加法故犯违教不
应之吉其犹对病有药不能用也现前谓人不现前
或须用羯磨有德同评而辄不行是也八中前四夺
卷六 第 860b 页 X44-0860.png
眷属后四夺智能作使要具辨才复多智慧受命不
受辞方堪使乎差会既言次第即僧次之义也若为
解脱者方可预之今既有过理宜夺也都尽或众尽
少得满数往或一众尽去亦容赴之。
凡下以诤事从微至著是故排列七药亦从小至大
也以现前忆念不痴自言若殄诤者但是中下二品
药若诤之大者用多人草覆灭又违语说罪恼僧复
重诤事难息故与罪处白四治取本罪仍夺三十五
事后又加白四解是则后三为上品药尔答下现前
通灭下中上三品唯多人语独灭上品言诤故但用
二药刊削定除也若以下意云若用忆念等三定觅
诤清浊可尔若定言诤邪正如何可了反生其诤清
浊宜作邪正字应显不诤下谓言诤本不诤罪事不
同又不诤犯有轻重何须自言草覆二种毗尼是知
但用上二不用馀五明矣。
答下一比丘及僧是能断人为比丘是所断人俱属
人现前好下是法毗尼现前律文无好言教语一句
但云如法等大师足之作通标句又示能断离非灭
法粗犷相故曰也如佛所说教总收法与毗尼言是
佛所说教也律云非佛所教诤事不得灭十法即十
德谓持戒多闻乃至不痴是也如上所引馀有下谓
断事中有不诵戒不知毗尼不取正义反作非法语
者僧当作单白遣出单白云大德僧听彼某甲比丘
不诵戒不知戒毗尼便舍正义作非法语若僧时到
受辞方堪使乎差会既言次第即僧次之义也若为
解脱者方可预之今既有过理宜夺也都尽或众尽
少得满数往或一众尽去亦容赴之。
凡下以诤事从微至著是故排列七药亦从小至大
也以现前忆念不痴自言若殄诤者但是中下二品
药若诤之大者用多人草覆灭又违语说罪恼僧复
重诤事难息故与罪处白四治取本罪仍夺三十五
事后又加白四解是则后三为上品药尔答下现前
通灭下中上三品唯多人语独灭上品言诤故但用
二药刊削定除也若以下意云若用忆念等三定觅
诤清浊可尔若定言诤邪正如何可了反生其诤清
浊宜作邪正字应显不诤下谓言诤本不诤罪事不
同又不诤犯有轻重何须自言草覆二种毗尼是知
但用上二不用馀五明矣。
答下一比丘及僧是能断人为比丘是所断人俱属
人现前好下是法毗尼现前律文无好言教语一句
但云如法等大师足之作通标句又示能断离非灭
法粗犷相故曰也如佛所说教总收法与毗尼言是
佛所说教也律云非佛所教诤事不得灭十法即十
德谓持戒多闻乃至不痴是也如上所引馀有下谓
断事中有不诵戒不知毗尼不取正义反作非法语
者僧当作单白遣出单白云大德僧听彼某甲比丘
不诵戒不知戒毗尼便舍正义作非法语若僧时到
卷六 第 860c 页 X44-0860.png
僧忍听僧今遣此比丘出白如是等者等取恚怖痴
知可行不可行舍罗即筹也若念即行舍罗者作念
谓众中有如是人等应遣下谓非法者多当密遣使
往僧中召令如法人来捉筹共灭此事功德多等。
答下此中现前一种通灭三品要须五法也忆念灭
下品不痴灭中品罪处灭上品故须四药何故是徵。
觅下是释。
由人而起者一是犯人二是举人因举评
犯遂生其诤由觅而起也不诤下辨不用之药。
答下谓比丘实不犯四重僧残及偷兰遮而诸比丘
谓言犯也既是清人但与现前忆念如沓婆非犯佛
令与忆念是也然下即律五不如法虽与忆念白四
而法不成反此名五如法二灭即现前不痴得心即
狂病差后复得元心也五事即上五如法也一切难
律文作切难切音窃犹言得亲切逼切之难含注戒
亦云得外道切问是也此问不出律文大师意问颇
有合行草覆灭今但用现前一种得灭于诤不答下
如觅诤三品中或一二三人及众僧一往易和灭者
故不须草覆也故下犯诤说草覆后复指此云亦有
犯诤唯现前灭义同觅诤是也问此觅诤中既非草
覆灭何以曲引问之答诚如来难但以大师约理有
而问如觅诤或用四药可灭应如上也或容滋蔓勘
检不了者应可加至草覆矣故下云流至上品作草
覆灭可以例诸现下以三法及自言灭下品五法及
自言灭中品五法并草覆灭上品故至三尔若不下
知可行不可行舍罗即筹也若念即行舍罗者作念
谓众中有如是人等应遣下谓非法者多当密遣使
往僧中召令如法人来捉筹共灭此事功德多等。
答下此中现前一种通灭三品要须五法也忆念灭
下品不痴灭中品罪处灭上品故须四药何故是徵。
觅下是释。
由人而起者一是犯人二是举人因举评
犯遂生其诤由觅而起也不诤下辨不用之药。
答下谓比丘实不犯四重僧残及偷兰遮而诸比丘
谓言犯也既是清人但与现前忆念如沓婆非犯佛
令与忆念是也然下即律五不如法虽与忆念白四
而法不成反此名五如法二灭即现前不痴得心即
狂病差后复得元心也五事即上五如法也一切难
律文作切难切音窃犹言得亲切逼切之难含注戒
亦云得外道切问是也此问不出律文大师意问颇
有合行草覆灭今但用现前一种得灭于诤不答下
如觅诤三品中或一二三人及众僧一往易和灭者
故不须草覆也故下犯诤说草覆后复指此云亦有
犯诤唯现前灭义同觅诤是也问此觅诤中既非草
覆灭何以曲引问之答诚如来难但以大师约理有
而问如觅诤或用四药可灭应如上也或容滋蔓勘
检不了者应可加至草覆矣故下云流至上品作草
覆灭可以例诸现下以三法及自言灭下品五法及
自言灭中品五法并草覆灭上品故至三尔若不下
卷六 第 861a 页 X44-0861.png
即以三五现前自言殄不止息者方流至上品作五
法现前及草覆灭既下辨不用所以等者等取即非
狂心犯何用不痴又言无违返何须罪处此二俱是
定巳犯收上浊字忆念定不犯收上清字然下结上
用三药也文略现前摩夷此云本母即母论也。
二三四皆指所对忏者等取五人巳上忏主须作白
和故律云欲在僧中忏者应具仪合掌白言大德僧
听我某甲犯某罪今从僧忏悔(三说)受忏者应作白白
文如律若二三人受忏须问边人智慧下即彼一众
中有智慧者作白云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
今此诤事作草覆地忏悔白如是作白巳复白言诸
长老我今此诸诤事巳所犯罪除重罪遮不至白衣
家羯磨若诸长老听者作草覆地悔第二众亦作是
说亦有下大师义准也同前觅诤中一往和皆得灭
者是也。
首下谓律四诤离为十八言觅犯各三成九事诤一
种历上三诤随分九品共成十八诤谓前三诤各生
事诤也何者如言诤中若评教理是非犯相轻重是
名言诤若评羯磨是非迷悟不决此名言诤中事诤
若评三根清浊五德通塞是名觅诤若评用法治举
徵覈虚实则名觅诤中事诤于五犯聚忏评有滥名
犯诤非法羯磨定罪重轻是名犯诤中事诤既随前
三分三品异故得通该七种药灭乃名一切灭灭也
恐下以律云事诤以一切灭灭随所犯尔故此解之
法现前及草覆灭既下辨不用所以等者等取即非
狂心犯何用不痴又言无违返何须罪处此二俱是
定巳犯收上浊字忆念定不犯收上清字然下结上
用三药也文略现前摩夷此云本母即母论也。
二三四皆指所对忏者等取五人巳上忏主须作白
和故律云欲在僧中忏者应具仪合掌白言大德僧
听我某甲犯某罪今从僧忏悔(三说)受忏者应作白白
文如律若二三人受忏须问边人智慧下即彼一众
中有智慧者作白云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
今此诤事作草覆地忏悔白如是作白巳复白言诸
长老我今此诸诤事巳所犯罪除重罪遮不至白衣
家羯磨若诸长老听者作草覆地悔第二众亦作是
说亦有下大师义准也同前觅诤中一往和皆得灭
者是也。
首下谓律四诤离为十八言觅犯各三成九事诤一
种历上三诤随分九品共成十八诤谓前三诤各生
事诤也何者如言诤中若评教理是非犯相轻重是
名言诤若评羯磨是非迷悟不决此名言诤中事诤
若评三根清浊五德通塞是名觅诤若评用法治举
徵覈虚实则名觅诤中事诤于五犯聚忏评有滥名
犯诤非法羯磨定罪重轻是名犯诤中事诤既随前
三分三品异故得通该七种药灭乃名一切灭灭也
恐下以律云事诤以一切灭灭随所犯尔故此解之
卷六 第 861b 页 X44-0861.png
云恐滥等如云言诤中事诤乃至犯诤中事诤则无
滥也。
问下巳前四诤下总别设问除大师一问外皆是阿
难所询如来随答今大师蹑以问云何故前三诤下。
阿难初总问用药后别问所减今事诤一种但有总
问阙别问者何耶即尽言更不假馀药也以一二能
尽灭故所以别问推究令解也此事诤既通一切灭
复随前诤而分故无遮简尽不尽义是以阿难杜而
不问如来亦不垂答故曰阙而不解事作依律文尔
彼云言诤中事作乃至犯诤中事作是为事诤现前
下即以三法现前灭言诤中下品事诤五法灭中品
五法及多人灭上品忆念下即以五法现前忆念灭
觅诤中下品事诤五法不痴药灭中品五法罪处药
灭上品自言下即以三法现前并自言治灭犯诤中
下品事诤以五法现前自言治灭中品以五法现前
草覆灭上品事诤是知事诤更无别药即依三品如
上用药各随同灭故言一切灭灭也十下言常所行
事或起诤者但用现前一药灭不须兼带别药也。
将下前明七灭是能殄之药药不空施须有所应之
病故四诤以而明之若据戒疏先明四诤则是病起
之源后列七药是除殄之法亦随述作之意今既言
七灭诤故以药居初病居后理亦无损。
理下由理既冲寂故不能自班列彰示要假诠言以
照显也详下因评其理为起诤之由也诤下结束三
滥也。
问下巳前四诤下总别设问除大师一问外皆是阿
难所询如来随答今大师蹑以问云何故前三诤下。
阿难初总问用药后别问所减今事诤一种但有总
问阙别问者何耶即尽言更不假馀药也以一二能
尽灭故所以别问推究令解也此事诤既通一切灭
复随前诤而分故无遮简尽不尽义是以阿难杜而
不问如来亦不垂答故曰阙而不解事作依律文尔
彼云言诤中事作乃至犯诤中事作是为事诤现前
下即以三法现前灭言诤中下品事诤五法灭中品
五法及多人灭上品忆念下即以五法现前忆念灭
觅诤中下品事诤五法不痴药灭中品五法罪处药
灭上品自言下即以三法现前并自言治灭犯诤中
下品事诤以五法现前自言治灭中品以五法现前
草覆灭上品事诤是知事诤更无别药即依三品如
上用药各随同灭故言一切灭灭也十下言常所行
事或起诤者但用现前一药灭不须兼带别药也。
将下前明七灭是能殄之药药不空施须有所应之
病故四诤以而明之若据戒疏先明四诤则是病起
之源后列七药是除殄之法亦随述作之意今既言
七灭诤故以药居初病居后理亦无损。
理下由理既冲寂故不能自班列彰示要假诠言以
照显也详下因评其理为起诤之由也诤下结束三
卷六 第 861c 页 X44-0861.png
根能举见闻疑中随以何根举也前罪通收所举五
七犯位及破戒见威仪也具缘通别二缘非阙也造
境四重遮性等境也违教不顺制听二教也作事即
淫盗等事百一大钞云此乃总据非定如数亦可引
用十诵彼则定有百一有作一白一羯磨则汎举白
羯为所评事也约类以分则一百三十四法矣如下
此母论是引第八卷文也彼标云灭斗诤言讼毗尼
者二下是释然论文不巧钞有改作也如彼云相打
恶骂是名斗今但云二人同竞名斗辙断改辙评断
也讼易云天与水违行讼孔颖达云天道西转水注
东流即讼之象今曰各说理即相违义也彼曰各说
事助理是非名为讼今但云各说其理名讼约因者
如言诤定理邪正未有果决觅诤方伺觅前罪未知
有犯皆从因受称从境者犯则对境巳犯但未分轻
重尔事则白羯磨被境事而起故犯与事诤约境立
号若尔何不云境诤因诤而却云言觅犯事者何故
总徵云何者境下是释若云境诤境别尘沙知是何
境故不从境但立犯事二名也言下释不云因诤所
以也以言则通摄邪正二计觅则通含清浊犯不犯
皆是得要而省约也若云因者知是何因故知言觅
二诤义推是因不可名因故曰不就因名。
问下向云言即通含而名言诤者且如所诠之理理
亦通含何不就理名为理诤耶答下以四诤各有理
故若但立一则馀无取别执情上应以无字贯之以
七犯位及破戒见威仪也具缘通别二缘非阙也造
境四重遮性等境也违教不顺制听二教也作事即
淫盗等事百一大钞云此乃总据非定如数亦可引
用十诵彼则定有百一有作一白一羯磨则汎举白
羯为所评事也约类以分则一百三十四法矣如下
此母论是引第八卷文也彼标云灭斗诤言讼毗尼
者二下是释然论文不巧钞有改作也如彼云相打
恶骂是名斗今但云二人同竞名斗辙断改辙评断
也讼易云天与水违行讼孔颖达云天道西转水注
东流即讼之象今曰各说理即相违义也彼曰各说
事助理是非名为讼今但云各说其理名讼约因者
如言诤定理邪正未有果决觅诤方伺觅前罪未知
有犯皆从因受称从境者犯则对境巳犯但未分轻
重尔事则白羯磨被境事而起故犯与事诤约境立
号若尔何不云境诤因诤而却云言觅犯事者何故
总徵云何者境下是释若云境诤境别尘沙知是何
境故不从境但立犯事二名也言下释不云因诤所
以也以言则通摄邪正二计觅则通含清浊犯不犯
皆是得要而省约也若云因者知是何因故知言觅
二诤义推是因不可名因故曰不就因名。
问下向云言即通含而名言诤者且如所诠之理理
亦通含何不就理名为理诤耶答下以四诤各有理
故若但立一则馀无取别执情上应以无字贯之以
卷六 第 862a 页 X44-0862.png
对下有执情故三品即上中下也谓理体均融随成
一揆本无过患及以执计分为三品此为一义兼复
理通于四是二义二义既明是以不彰理诤之名也
言下虽具通四之一义然阙无过执之义既有过执
可说为诤故得从言以受称馀下应先难云言既通
四下三何不名言诤将文答之盖各随前事而名若
更立言者复无区别。
论下应先难云若据觅诤觅亦从境何独隐境从因
立名耶将论下释意云若从境立境别清浊应开二
文开则烦碎是故但立觅名通含清之顺浊之违也
若尔犯事二诤亦可名因以因收浊犯是浊故又事
通于言觅言觅既名因事亦可名因何偏在境耶将
犯下释谓若以犯事从因受名则不异言觅二诤又
成淆混也。
疏下又应问云觅诤不可从境谓别清浊者言诤应
可从境即将疏下释意云虽无清浊之别然有尘沙
之别言诤既无尘沙无量之别是亦不可从境彰目
若下是纵摄下是夺二谛即真俗也谓设从境立摄
此言诤不尽何也以言或诤俗谛理可得云境或诤
真谛理真岂境耶是故摄之不尽抑又真俗不必相
假故如诤俗谛境未必须假真既非相假是以约境
但可收俗不可收真明矣论下对上不相假不从境
名显此相假故从境名此亦相翻以释成也。
是非是二清浊是二觅诤既含清浊之别故不从境
一揆本无过患及以执计分为三品此为一义兼复
理通于四是二义二义既明是以不彰理诤之名也
言下虽具通四之一义然阙无过执之义既有过执
可说为诤故得从言以受称馀下应先难云言既通
四下三何不名言诤将文答之盖各随前事而名若
更立言者复无区别。
论下应先难云若据觅诤觅亦从境何独隐境从因
立名耶将论下释意云若从境立境别清浊应开二
文开则烦碎是故但立觅名通含清之顺浊之违也
若尔犯事二诤亦可名因以因收浊犯是浊故又事
通于言觅言觅既名因事亦可名因何偏在境耶将
犯下释谓若以犯事从因受名则不异言觅二诤又
成淆混也。
疏下又应问云觅诤不可从境谓别清浊者言诤应
可从境即将疏下释意云虽无清浊之别然有尘沙
之别言诤既无尘沙无量之别是亦不可从境彰目
若下是纵摄下是夺二谛即真俗也谓设从境立摄
此言诤不尽何也以言或诤俗谛理可得云境或诤
真谛理真岂境耶是故摄之不尽抑又真俗不必相
假故如诤俗谛境未必须假真既非相假是以约境
但可收俗不可收真明矣论下对上不相假不从境
名显此相假故从境名此亦相翻以释成也。
是非是二清浊是二觅诤既含清浊之别故不从境
卷六 第 862b 页 X44-0862.png
受名事诤亦含是非之别何得从境得名。
巳作下谓
巳作者方名羯磨事既不通馀事则义唯是局以局
故境则局一其未作虽通是羯磨非羯磨然皆名事
故既皆名事亦是一也故犯与事皆从境得名不类
清浊始终分异故觅不得从境也。
问举罪下如文就业即羯磨是僧之业务也就业言
诤就教行觅就治行犯就罪行也理下示广今下结
略。
论义属言情竟名诤虽有此诤然不假毗尼以灭故
不名言诤何故者徵所以也一下是释谓僧尼二众
位别又以尼从僧求解敌论颇希二下以尼是下众
不得上僣大僧之法又非别众之限设诤何须速殄
义无妨碍故三下除二受忏同法外馀无同者言下
若各就本众说言诤反上三义即成馀三亦尔文略
觅犯故曰乃至有异下律中有四句比丘共比丘诤
比丘共比丘尼诤比丘尼共比丘诤比丘尼共比丘
尼诤因此故今约犯事二诤各有三异且初犯有三
异者比丘下是一二比丘下是二或下是三上言二
众即比丘及尼也皆不在犯诤者以非诤本众之犯
故不名犯诤不妨容在言诤中收或比丘下是覆释
第二句在言诤所以也在言诤者虽犯起自尼众而
诤在比丘见既不同发言成诤故曰言诤或比丘下
分事诤中三异比上可晓以得下恐此众因诤彼事
而破即成破僧理须用上现前多人语灭得通多少
巳作下谓
巳作者方名羯磨事既不通馀事则义唯是局以局
故境则局一其未作虽通是羯磨非羯磨然皆名事
故既皆名事亦是一也故犯与事皆从境得名不类
清浊始终分异故觅不得从境也。
问举罪下如文就业即羯磨是僧之业务也就业言
诤就教行觅就治行犯就罪行也理下示广今下结
略。
论义属言情竟名诤虽有此诤然不假毗尼以灭故
不名言诤何故者徵所以也一下是释谓僧尼二众
位别又以尼从僧求解敌论颇希二下以尼是下众
不得上僣大僧之法又非别众之限设诤何须速殄
义无妨碍故三下除二受忏同法外馀无同者言下
若各就本众说言诤反上三义即成馀三亦尔文略
觅犯故曰乃至有异下律中有四句比丘共比丘诤
比丘共比丘尼诤比丘尼共比丘诤比丘尼共比丘
尼诤因此故今约犯事二诤各有三异且初犯有三
异者比丘下是一二比丘下是二或下是三上言二
众即比丘及尼也皆不在犯诤者以非诤本众之犯
故不名犯诤不妨容在言诤中收或比丘下是覆释
第二句在言诤所以也在言诤者虽犯起自尼众而
诤在比丘见既不同发言成诤故曰言诤或比丘下
分事诤中三异比上可晓以得下恐此众因诤彼事
而破即成破僧理须用上现前多人语灭得通多少
卷六 第 862c 页 X44-0862.png
四人巳上名多三人巳下为少觅诤下反显三人若
四人成众不得举故即成僧举僧也。
三判即随言觅
犯三判也。
根者取生发义也一下律云以何为根贪恚痴为根
无贪恚痴为根此约众生根本烦恼体性中说根二
下律云僧为根界为根人为根若汎下释上僧根四
种约数则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僧若涅槃中佛为
纯陀说有四种一毕竟到(谓无学断烦恼尽故)二示道(三果人能以正
法示人令学故)三受道(初果向巳下欲受圣道在身故)四污道(犯戒人也)界人准
此者如评作法自然等界或评一二三人而起诤故
就非情情事说根又下引论释六诤也约为即所为
不恊情而起见取下于非真胜法中生心而取名见
取执边之心名曰边见邪心取理名为邪见此则就
业惑而起以说根广下释十八法所谓法非法律非
律犯非犯若轻若重有残无残粗恶非粗恶常所行
非常所行制非制说非说如是法上因评起诤也此
则就九正九邪法而说根也初二同前即一贪无贪
二僧界也同上言根中三举律云觅罪以三举事破
戒见威仪也故不同者不同上三举为所犯事也贪
下释初根也。
准此即三善心举而生诤。
又下前约所评事此复通所犯事以僧不举僧今反
辄举因生诤也远缘以觅诤正从罪起旁因界起罪
犹属于远缘馀者指人也即因人犯而觅以人为根
六犯所起者增六文云或有犯由身起非心口或有
四人成众不得举故即成僧举僧也。
三判即随言觅
犯三判也。
根者取生发义也一下律云以何为根贪恚痴为根
无贪恚痴为根此约众生根本烦恼体性中说根二
下律云僧为根界为根人为根若汎下释上僧根四
种约数则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僧若涅槃中佛为
纯陀说有四种一毕竟到(谓无学断烦恼尽故)二示道(三果人能以正
法示人令学故)三受道(初果向巳下欲受圣道在身故)四污道(犯戒人也)界人准
此者如评作法自然等界或评一二三人而起诤故
就非情情事说根又下引论释六诤也约为即所为
不恊情而起见取下于非真胜法中生心而取名见
取执边之心名曰边见邪心取理名为邪见此则就
业惑而起以说根广下释十八法所谓法非法律非
律犯非犯若轻若重有残无残粗恶非粗恶常所行
非常所行制非制说非说如是法上因评起诤也此
则就九正九邪法而说根也初二同前即一贪无贪
二僧界也同上言根中三举律云觅罪以三举事破
戒见威仪也故不同者不同上三举为所犯事也贪
下释初根也。
准此即三善心举而生诤。
又下前约所评事此复通所犯事以僧不举僧今反
辄举因生诤也远缘以觅诤正从罪起旁因界起罪
犹属于远缘馀者指人也即因人犯而觅以人为根
六犯所起者增六文云或有犯由身起非心口或有
卷六 第 863a 页 X44-0863.png
犯起于口不以身心或有犯从身口起不以心或有
犯从身心起非口或有犯起口心非身或有犯从身
口心起是为六也既言下以律中犯根内但说贪等
三为根不说无贪等三故此解之起诤即评前犯而
起诤人不妨有无贪等三为诤根初二即一贪无贪
等二僧界人也此约单事诤明若兼前三下事诤则
随有不同。
馀三即下三诤义既不同故无十八事三举在觅中
六犯在犯中下事诤中既无三举六犯又不说也。
准
通者言诤中亦可有三举六犯以言通故觅犯中亦
可有十八事以十八事中有犯不犯若轻若重等事
诤中亦可有十八三举六犯以事诤通故即前三诤
中各生事诤是也。
三性即善恶无记三性也但随起三性作于四诤其
理易明故曰准义可知欲知其相广如灭诤法中所
配凡夫见道巳前皆名凡夫不越内外凡也广略即
广略二戒学人前三果也阿下以三界见思惑尽唯
无记性中犯无善恶二性犯也通善即无学亦似通
善性犯遮戒耳或善以律说四诤云或善或不善或
无记今何言是不善耶答下约言诤分示也望初评
时是善后心乖恼是诤诤属不善今正灭后心之诤
故言是不善也非灭初时评理之善不定者随上三
诤起事诤故致善恶无记亦不定也。
问下三性本异何言善无记不善无记若尔则三性
犯从身心起非口或有犯起口心非身或有犯从身
口心起是为六也既言下以律中犯根内但说贪等
三为根不说无贪等三故此解之起诤即评前犯而
起诤人不妨有无贪等三为诤根初二即一贪无贪
等二僧界人也此约单事诤明若兼前三下事诤则
随有不同。
馀三即下三诤义既不同故无十八事三举在觅中
六犯在犯中下事诤中既无三举六犯又不说也。
准
通者言诤中亦可有三举六犯以言通故觅犯中亦
可有十八事以十八事中有犯不犯若轻若重等事
诤中亦可有十八三举六犯以事诤通故即前三诤
中各生事诤是也。
三性即善恶无记三性也但随起三性作于四诤其
理易明故曰准义可知欲知其相广如灭诤法中所
配凡夫见道巳前皆名凡夫不越内外凡也广略即
广略二戒学人前三果也阿下以三界见思惑尽唯
无记性中犯无善恶二性犯也通善即无学亦似通
善性犯遮戒耳或善以律说四诤云或善或不善或
无记今何言是不善耶答下约言诤分示也望初评
时是善后心乖恼是诤诤属不善今正灭后心之诤
故言是不善也非灭初时评理之善不定者随上三
诤起事诤故致善恶无记亦不定也。
问下三性本异何言善无记不善无记若尔则三性
卷六 第 863b 页 X44-0863.png
混矣答下诸论解十善十恶皆有三品但猛利心作
为上汎尔心作为下馀为中此善不善中皆取上品
为引业引生总报中下品业微劣不能为引但能为
满今言善恶无记但取中下二品望不能引生善恶
总报说名无记若尔何不全名无记复言善恶者何
将望感下释别报者对上总报得名以引业能牵总
满业能严别俱舍云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是也
今言感者以善无记业感善别报恶无起业感恶别
报也非下遮简也非谓泛泛不带善恶之无记故今
得言善无记等。
若尔下若约事诤从言觅犯下诤羯磨名事诤但如
受日等羯磨不从上三下生或有诤者名作何诤治
人即诃责摈出等法也举罪即举前人之罪须能举
者与僧说證正其罪得伏方与应召来入众当前为
举举巳为作忆念如不依实伏首者乃作不见不忏
等举及恶马驱出之法皆觅中事今评用起诤即觅
中事作恶心等此通于能所如能治僧欲令彼恶名
妄加法者及欲忏而不与法者是若所治人恶心不
舍覆隐不忏等是望过属犯望羯磨名事故曰犯中
事作别章即首疏中。
或下律云若比丘诤言以十八事共闻彼此不和是
非言诤若父母共儿语儿共父母语乃至馀人共诤
语是即是言若比丘共比丘诤言以十八事共诤彼
此不和是言即是诤亦诤十八事等有言非诤儿共
为上汎尔心作为下馀为中此善不善中皆取上品
为引业引生总报中下品业微劣不能为引但能为
满今言善恶无记但取中下二品望不能引生善恶
总报说名无记若尔何不全名无记复言善恶者何
将望感下释别报者对上总报得名以引业能牵总
满业能严别俱舍云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是也
今言感者以善无记业感善别报恶无起业感恶别
报也非下遮简也非谓泛泛不带善恶之无记故今
得言善无记等。
若尔下若约事诤从言觅犯下诤羯磨名事诤但如
受日等羯磨不从上三下生或有诤者名作何诤治
人即诃责摈出等法也举罪即举前人之罪须能举
者与僧说證正其罪得伏方与应召来入众当前为
举举巳为作忆念如不依实伏首者乃作不见不忏
等举及恶马驱出之法皆觅中事今评用起诤即觅
中事作恶心等此通于能所如能治僧欲令彼恶名
妄加法者及欲忏而不与法者是若所治人恶心不
舍覆隐不忏等是望过属犯望羯磨名事故曰犯中
事作别章即首疏中。
或下律云若比丘诤言以十八事共闻彼此不和是
非言诤若父母共儿语儿共父母语乃至馀人共诤
语是即是言若比丘共比丘诤言以十八事共诤彼
此不和是言即是诤亦诤十八事等有言非诤儿共
卷六 第 863c 页 X44-0863.png
父母语等是诤即是言即诤十八事是非言除言诤
外若馀三诤是如彼即律灭诤法中言单诤者即一
人对一人也以下蹑上单义而立句法也或下上律
中云有言即是言诤今对上而立也谓彼此一人单
举十八事共斗不和即是言诤既无伴势复是单诤
或下仿前有言非言诤句以立即父母乃至馀人彼
此一人单言是名言而非各竞故名非言诤非单诤
是下释上有言也但是彼此往复詶答之言尔故非
诤也或下上云有言诤即是言此亦拟之即以十八
事不和是名言诤即是言也如此皆属单言诤也非
带觅犯事之三诤对前一人无伴今彼此两人复有
伴势故曰重也或下亦同前作如初即初句十八事
以显是也馀句比上可解但加伴为重与前异尔觅
等三诤准上亦合有单重等句类上言诤中取解法
鼓有声久而弗震聊一提桴警之后进同探秘藏咸
佩戒印垂之未来觊无煨烬。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卷第六(终)
外若馀三诤是如彼即律灭诤法中言单诤者即一
人对一人也以下蹑上单义而立句法也或下上律
中云有言即是言诤今对上而立也谓彼此一人单
举十八事共斗不和即是言诤既无伴势复是单诤
或下仿前有言非言诤句以立即父母乃至馀人彼
此一人单言是名言而非各竞故名非言诤非单诤
是下释上有言也但是彼此往复詶答之言尔故非
诤也或下上云有言诤即是言此亦拟之即以十八
事不和是名言诤即是言也如此皆属单言诤也非
带觅犯事之三诤对前一人无伴今彼此两人复有
伴势故曰重也或下亦同前作如初即初句十八事
以显是也馀句比上可解但加伴为重与前异尔觅
等三诤准上亦合有单重等句类上言诤中取解法
鼓有声久而弗震聊一提桴警之后进同探秘藏咸
佩戒印垂之未来觊无煨烬。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卷第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