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811c 页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卷第二(起破僧科意终时非时门)
天台沙门释 (允堪) 述

七破僧中总破伽论中约破僧邪定及明无明等各
作四句今取两亦句为总也且初四句论云云何故
僧非邪定(法想破僧以非邪故钞中法想下指此)云何邪定非破僧(谓杀
母杀父杀阿罗汉恶心出如来血是)云何亦邪定亦破僧(谓调达也此句是总)四
非邪定非破僧(除是句)次四句云非明非无明(法想破僧论开
此受)无明非明非破僧(谓六师等)破僧亦明亦无明(谓调达也亦是
总句)四非破僧非明非无明(除是句)又约破僧非受法等
四句广如第七卷中佐成即助破也伽论佛语波离
比丘破僧非比丘尼式义沙弥沙弥尼唯助破僧也
与佛治病戒疏云耆域出血善心治病一劫色有是
也待遇彼正文也有本作侍御字音两误今谓是此
逆人如何迟(去声)待䫃遇于彼耶佛下是答是下五分
既言灭摈则属在调达也不同四分言比也故律文
云恶心出佛身血者当云何佛言如提婆比意谓若
比调达能害佛破僧者无有是处即缘下即约缘而
论伹可出血不能害佛命故若能害者无有是处故
十住婆沙云无有能害佛者得不可杀法故无能断
佛身分支节存亡自在如经说若人欲方便害佛者
无有是处又云假使一切十方世界众生皆有势力
卷二 第 812a 页 X44-0812.png
设有一魔有尔所势力复令十方一一众生力如恶
魔欲害佛尚不能动佛一毛况有害者捕鱼以佛曾
为捕鱼师因伤彼出血故今受之十住下彼接上不
动一毛势复问云若尔者调达云何得伤佛今钞中
变文云实不出血等意云若不能动佛一毛者是实
不可出血亦不可断命何以但现出血不言断命耶
出血下申论答意且第一为平等者佛欲示众生三
毒相调达虽持戒修善贪著利养而作大恶又令知
佛于诸人天心无有异加以慈悯视调达罗[目*候]罗如
左右眼佛常说等心是时现其平等天人见此起希
有心益更信乐二下又长寿诸天见佛先世有恶业
行若今不受谓恶行无报佛欲断其邪见故现受此
报菩萨藏者此亦十住自引但论文略云如菩萨藏
中说佛以方便故现受此事故经下谓示灭有益者
即当现之故法华云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又十
住论云入胎出胎乃至示大灭度能利无量无边众
生等作恶即上除邪见义也。

前问受戒者谓律受戒犍度中初云自今巳去听先
问十二难事然后授具足戒及至后段舍利弗又问
佛云不问十三难事而受具足戒是受具足不佛言
善受具足若言善者律又云众僧得罪此言何指首
下是废教者谓不问者是废教也故律云自制巳后
如是受具足者不名受具故引伽论證之彼论遮难
合列洎乎后文但曰众僧和合问遮罪巳如法羯磨
卷二 第 812b 页 X44-0812.png
等是名得具足若与上相违非具足戒故今引文但
曰遮道法也。

五使即五钝使所谓贪瞋痴慢疑也简五利使即身
边邪戒见也通名使者以驱役为义业疏云黄门一
难以五钝烦恼为体此约惑明非人畜生以苦逼为
体此约报明二形即以报杂为体此约相明九种即
边尼贼破并五逆成九也以不善思心为体此约业
明。

问下此复推五逆除用业为体外应可将罪为体不
以三杀有夷兰破僧有残罪故应可说为体耶如下
业疏云若论逆名随事成业无教可违故律中外道
杀父母者无所长益便即灭摈岂望违教结罪但可
说为障戒耳故知三杀之夷自属边罪所收不可说
为逆体。

四事即四重何故合四为一边难杀父等五同是一
逆而分五难者何耶答中不由作事者言不因作四
事为但望违重教处乃得边名抑又违教是一故合
四为一边五逆不尔一则无教可违二则随作五事
即结业也业疏又解云合逆离边或俱离合皆有滥
故何以知耶如造四重俱犯成边今分为四则繁杂
也逆不分五滥逆非难如煞三祖乃至后母等或打
棒父母等世谓恶逆戒障简轻故并得受是不可合
边罪下业疏又解边罪从法隐相显法通收重故若
随说一不通道俗。
卷二 第 812c 页 X44-0812.png

具不具者及退道人重来受者今说边名莫不皆受
佛戒犯重更受不可随境故以法收名为边罪破内
外道亦约破彼此二法也又一解云亦从境得名故
业疏云馀之八难并从前境如破内外道与坏尼等
何得殊名此解通也体定言不可延除也诸缘人僧
界法也馀不具者如小年衣钵满具便得是阙初义
也馀皆未入者即馀白衣未受五八戒者大钞准论
白衣五戒八戒沙弥十戒破于重者同名边罪除坏
尼者此属白衣犯也故大师云本无戒故故受馀名
者言不得称边但可得馀破二道等名耳三下唯局
曾受者可名边若通未受则不名边如黄门等难既
通在俗岂受边名方便者以出血偷兰是杀家方便
罪故。

问尼下是立义也若尔下是正难意云既不通沙弥
尼亦得名边者且如破和合僧亦不通沙弥应可名
边耶若不可名边则于义有所妨也文言此有妨难
语倒合云此难有妨言后四不通沙弥名边是一妨
破僧不通沙弥不得名边又是一妨解下羯磨疏云
有人言尼犯八重皆不名边盖古不能通上难乃转
云尼非边尔又下此今义也业疏云今解是也大师
意云初受边名约违重教出在海外故也馀随境相
无有违教故非边称何须上约不通沙弥乃不名边
婆下示难有多种今且略举断善根一位故彼广云
凡受戒法以勇猛心自誓决断然后得戒诸天著乐
卷二 第 813a 页 X44-0813.png
心多饿鬼饥渴苦心燋然地狱无量苦恼楚毒畜生
业障无所晓知虽经中说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受
八斋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斋也以业障故又
四天下惟三洲得三洲中除黄门二根唯男女二种
于男女中若杀父母乃至断善尽不得戒。

祇律下彼
律不生羯磨事谓十三难人及恶见沙弥更有四人
共有一怨俱欲出家路逢本怨初人张弓二者欲射
还止三人射而不死四人断命此并轻躁无志初二
巳出家不应驱后作恶应驱后二并驱出。

首下律约利吒恶见生僧白四谏之舍者善故可得
戒反此不舍如僧祇障戒广如下彼论偈曰不得戒
二十人释曰佛法律中有二十人受戒不得何者谓
五黄门人五无间罪人污比丘尼人誓言我非比丘
人偷住人龙夜叉哑人聋人不乞戒人遮人。

是也又业疏义说无根一道痴狂等皆非得限馀者
下即馀不列者有则不得交是戒障无则不问者得
戒无违故多论下准论虽许四分不开故大钞云此
则部别不同必诵十诵羯磨依彼开成。

问下准论若许得戒何故必须衣钵答中信敬者令
人天等起敬故且如猎师著袈裟鹿见以著异服故
信敬无怖是也。

一下此师说言所列十三收难并尽
何以明之凡言难者要须有心出家及乞戒虽作法
加障不得戒方名为难纵有馀者入别难收事通无
量非此重难所摄且如下引畜一难證之可见一向
卷二 第 813b 页 X44-0813.png
者犹言永定也九年律中九岁和尚得戒得罪今可
例上小年亦应不得戒耶疏缘正因者和尚属缘己
年属因因亲故待满方得缘疏故年减感戒或可小
年不满亦属难收业疏云类彼式叉不满非法正制
难违随下年虽减是法器者理非所障如善见七岁
与羯磨受又尼中小年曾嫁者减八年得受苟年满
非法器者虽受不获故律云年满二十者堪忍众事
反此不堪应非得限此障别脱者言此十三难但障
别脱戒也。

彼者指八难也正障闻思修三慧也钞略修慧障既
有别故此不言又下言此八难亦有通在十三难中
巳摄故如非人收天畜在三涂等一下示四轮轮以
摧碾为义故初下用初住善处轮摧五难斗三涂为
三四是长寿天五是北郁单越二下用依善人轮摧
佛前佛后难三下用发正念轮摧世智辩聪难四下
用植善根轮摧聋盲瘖哑难子下又前撰大钞说能
受有五一是人道馀道成难此可收三涂长寿天二
诸根具足则收聋盲哑等定不发戒又前文简云北
方是难地化所不及五受俱无则收单越又外道破
内可收世智辩聪又破僧出血不受佛化义同佛前
佛后如舍婆三亿不见不闻虽同在佛世何异佛前
佛后乎彼无来乞者言前七难必不来乞聋等设乞
亦不发戒巳在根缺中收故由此义故非得戒之例
障戒不发者即具戒也业疏云据俗戒言不妨受得
卷二 第 813c 页 X44-0813.png
如成论中所简别也前四即边尼贼破也前四非障
言边等非障闻思也。

业宽者收十三中边等九难故报中收非畜二形三
难故烦恼最狭但收黄门一难故五道黄门二根对
人道非人包天子修罗鬼趣三道畜生收一道共成
五也若据业疏三障该通五道报则是宽烦恼中以
黄门通男女非畜故业狭边等及五逆唯局人道又
非全有故曰少分前七即三涂长寿单佛前后聋哑
后一即智聪大师云世辩烦恼是也此八于三障中
不通业障如三涂不能造业馀难无破边罪等业故
烦恼是障本者成论云一切诸受身业皆因烦恼生
又断烦恼者不复受生故业中下者因无明烦恼起
诸善恶等业故为中报是顽钝故为轻报障不可转
者此约时报俱定也谓顺见顺生等报因业若定果
不可移即十地中作业定故不可转也又经云假使
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又亦
当知因业若改报亦可转如涅槃中有惭愧者罪则
非有无惭愧者罪则非无是故业疏中有时定报不
定遇缘可转则有相除如造重恶定生报受以报可
转便加忏悔由此忏善亦居生报夺恶不受一差永
定故名报除由行善行故亦是行除是故行由因转
果藉行除斯义须明。

四分下即文云天子阿修罗子是也有说人中制戒
天不在例通非人摄婆论下彼云如昔一时大目犍
卷二 第 814a 页 X44-0814.png
连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以问耆婆正值诸天入欢
喜园尔时目连在路侧立一切诸天无顾看者耆婆
后至顾见目连向举一手乘车直过目连自念此本
人间是我弟子今受天福以著天乐都失本心即以
神力制车令住耆婆下车礼目连足目连种种因缘
责其不可耆婆答曰以我人中为大德弟子是故举
手问讯颇见诸天有尔者不生天以著乐染心不得
自在是使尔耳目连问耆婆曰弟子有病当云何治
耆婆答曰唯以断食为本报障以属前七难中数故
业疏云北方永障十三俱无可得而论多少同异东
西下以佛不降彼二洲故出血既无破法轮亦无也
灭后十一亦无出血破僧也故僧祇中破僧出血难
后子注云此二难者佛久涅槃故依旧文问耳女唯
十一羯磨疏云除破僧出血无坏尼者纵有落边罪
摄贼住以作大比丘舍戒还来故无偷法之贼住沙
弥下文略无破内外道业疏云沙弥虽破而不成难
是也无二破即无破内外道及破僧也又未曾受五
八故无边罪如上即无二破及边罪。

十难如上十三难中无破僧坏尼破内外道加边罪
以有犯重违教义故不生下由受具故巳闻法非贼
住设生言设生坏尼者自落边罪所收容有容有坏
尼也理无边罪以舍戒后非犯故十一中准业疏十
上应加就前二字乃云就前十一中亦除贼住坏尼
二种自截须摈者律云尔时有比丘自截男根诸比
卷二 第 814b 页 X44-0814.png
丘念言灭摈不佛言应灭摈。

他犍即贼怨家恶兽啮
等佛言不应灭摈。

报失即业报因缘男根自落佛言
不应摈。

然下义有进退业疏云律中受戒巳自载者摈之定
不失戒。

亦下既言摈故非是僧位义可言失又须约
截有浅深及惑业有轻重以分得失故大钞云世中
多有自截者若依四分应灭摈文云若犍者都截却
也今时或截少分心性未改者兼有大操大志者准
依五分应得彼文云若截头及半得小罪都截灭摈
四分云若被怨家恶兽业报落等应同比丘法若自
截者灭摈不明分齐五分云时有比丘为欲火所烧
不能堪忍乃至佛呵责言汝愚痴人应截不截不应
截而截告诸比丘若都截者灭摈犹留卵者依篇忏
之准此以明则未受具巳截者终无明教必须准前
勘取依馀部为受。

馀下离前破二等五外曰馀如边
则犯夷遭摈戒则非失亦遮授戒者此举和上有难
授戒不成故律中佛言若和上十三难事中有一一
难授弟子具足乃至约知等四句如受戒法中明。

一解下谓不学结吉无知或提或吉是于一切善法
上止而不学同属止犯不得犯一切戒者上约教行
上止犯可言顿若就事上法家止犯则无顿义以善
事善法不顿起此下示上难为定准如上根人可言
顿得二罪中下根人岂有顿得耶。

当息下申所以若
言息心不学结罪者此在先结由才起此心即结其
卷二 第 814c 页 X44-0814.png
犯无知之罪待后对境不了方结何言顿得二罪故
事钞云不学之罪先起无知之罪缘而不了后生故
渐。

律下既言五岁则證无知定在后结以其下申诵之
所由也。

此下谓律中不诵得罪此亦是难为定准盖
如来一往泛论化仪之制非定有罪何者且制学者
何止乎戒本羯磨秪如律云世尊何故制增戒学为
调三毒故云何为学为求四果故今若不断不證理
须有罪若许有罪何无忏文故知上约化仪汎论未
可偏局其罪又下上所论有罪无罪者须晓制教之
意非谓泛论也且如羯磨等是可学之法理须制于
学问今若不学须制之与罪是可学可制也。

四果与烦恼是断證之法位在凡夫如何与制不断
不證之罪非其分故。

安下约行可制若不安者可制
与罪是其分也故得论戒本羯磨不诵制其罪也四
果不證非其罪也。

罪行罪则通收五篇行则总于止
作四行制作者事则衣钵体量制作如法也法则戒
本羯磨制须诵持也是故作则无违制之愆违则有
背教之罪制止者约事即淫盗等约法则五邪等。


罪生者如房舍等作则顺于听门不作则归乎上行
故非罪矣。

此中下谓古人约淫盗过量房等恶事上止则成持
作则成犯法唯是善故不通也是以作持止犯得通
法事故上言唯对下言通对若据今师五邪七非之
卷二 第 815a 页 X44-0815.png
法亦通止持作犯中明。

一不下古人约恶事在不可学中以不可学作故如
杀戒不可学人作非人想杀故。

二下以三衣一钵体
色量并是善事要须学知名为可学事唯可学者以
事法皆听作故非听作恶事恶法故无不可学乃曰
唯也今师不尔约明白迷妄二心为可学不可学则
二教四行俱通矣通前俱属古义也。

别释者是今师义也。

可学法者今师约明白心中是
法皆须学知也。

一罪大分而言也随于某经不学理
须别结。

与前不同者即与上不学顿结有异也。

形下老子云
长短相形。

若不下恐心逸荡自恃少解望齐贤圣故
学通一形优劣相降故律中五岁智慧比丘从十岁
智慧比丘受依止乃至五分法身成立方离依止即
下以智利之人才学必了今下坛后便止心不学顿
结二罪不俟五夏后也故曰从始矣钝下此乃下根
纵学亦不知但结不学罪无无知罪盖非力分也语
云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有断初中不学是相续后却学是断其相续既断则
灭灭则可忏也解惑惑即疑惑也言后解时疑相即
除也进趣为言者谓学以渐进为义今始学虽未及
博以终及故不同无知若不学者则始末皆昧故不
同尔若作下后若发心却学虽未尽知然巳是学人
故不结其二罪既无无知是则有断义既俱有断并
卷二 第 815b 页 X44-0815.png
可悔过用破古人无知不断不可忏也。

若转下以根望业若转其根必亦转业由根转故业
亦转也若但转业根未必转如人或转其业岂必根
转如善见下彼论第八云此二根中男根最上女根
最下何以故男子若多罪者而失男根变为女根女
若多功德者而变为男子如是二根以多罪故而失
以多功德故而成男子。

解下叙上多功德义一下由自具女根故亦下由自
具男根故下二例知不如四分者以本律业报等落
开不摈故此人即沙弥。

尼下释所以谓尼无有与男沙弥受戒义故又以尼
不可僣同僧法数又不满也事竟即行受戒竟也得
戒者发比丘尼戒以初受时总发故本法不满尼要
先受本法今不受故不得能所能即十僧所即本法
人进不例前者即将竟互转是前人得戒名进前转
不得曰不论师上平声。

准下即准前转不得后转得
义论弟子下谓式叉尼若转为男子此则不论法满
不满也以男中无式叉故又不假先受本法故须引
下十诵云式叉受具时女根转成男为名比丘尼名
比丘耶佛言名比丘伽下彼具云众数比丘若闻羯
磨巳转根得戒受具戒人转根得具戒耶答得戒又
云如佛所说比丘尼从比丘乞受戒故和尚转根得
具戒不闻羯磨巳转根得具戒。

多无作者以一切境上皆发无作故无无作者以见
卷二 第 815c 页 X44-0815.png
行戒隐故无作亦隐也洗浣以尼有以水作净应齐
两指各一节若过者犯提等取剃三处毛相柏等戒
也是尼所防境今既转僧无作亦无也若尔罗汉惑
尽戒应无耶以惑尽故境非所防将不同下答以惑
业虽尽境非灭故无作自在故大钞义解四句中一
心谢境不谢圣无烦恼以境不尽故在戒不失是也
独行即四独戒是也。

此即是因者由总断为因今根
转缘生览前总因成后缘业故戒自起不须受也一
无作谓境虽无量但是一无作也故善生云众生无
量戒亦无量等今以义推要唯二种作及无作二戒
通收无境不尽。

无生灭者显无增减过也。

问下此问既互发戒应可互受名耶于体即无作之
体也随根谓男女二根也身中下宜加有字燸法者
即初识在胎终至命尽最后一念未舍执持来所禀
燸性是也今谓女人有男子燸在身者以怀男胎故
男则不尔故无女胎燸也发戒不尔要必溥周故男
女互悬发也上说即上引善见此二根中变成男根
者最上成女根者最下是也若尔转成男子亦是增
上何言志弱耶答下前变女成男盖所生善业而感
也又业有定不定今转者是不定业尔燸则不尔是
已之修成设转为女所习强故犹在也女转为男本
所修弱故可失也今下语倒合云今多成圣如杀下
示上所制同则僧尼二教俱不可废。

如长钵下示上
或所制缘异但是犯同文戒疏云长钵僧尼同堕名
卷二 第 816a 页 X44-0816.png
曰犯同僧限十日尼制一夜名为缘异何者僧是多
利故开十日拟于积散又僧不制伴开日觅净尼则
反前故也又离衣尼离五衣得提僧但三衣得提又
大僧三衣有一夜六夜离别尼但一夜是缘有异也
自下虽曰犯同而事互有相反以成犯者二同宿僧
即制与未具男同宿及与女同宿尼则反上谓与未
具女及男子同宿方犯是事相反也此下结上虽有
同异教俱不可废也。

弄失下如弄失精僧残尼提摩
触僧残尼夷。

有无不同者戒疏云如过前雨衣兰若
六夜二戒僧有尼所以无者浴衣常用尼为佛开既
无时限非制所及尼是女弱兰若不行故无离犯又
教诫纺绩互有无也但望现行曰兴不行名废。

顺行者以乞忏是顺已之行也对下治法是违已行
故再作名重不作曰不不同即僧残中僧尼不同戒
也法足如僧有覆行三法尼伹行二无别住覆藏法
行满或行法满或行日满今既是不同之戒若互转
时不须问法足行满成不也以无续作义故如尼转
为僧则无四独犯残义也同犯即僧尼同犯之戒也
如媒谤等是十五日以尼无别住但行十五夜摩那
埵法到彼即到尼众中也更须重与摩那埵法以下
释所以众多少者尼须于二部僧乞行是多僧随本
部是少又僧但行六夜尼行半月故曰长短异故得
下谓僧中得法巳行六夜竟转为尼者不须乞十五
夜法伹与出罪羯磨即得若尼下绝尼变僧也先下
卷二 第 816b 页 X44-0816.png
即尼中未得摩那埵出罪二法也同下以先在尼中
曾覆今转为僧理须行覆藏也故引婆论为證善见
下彼具云若行半月摩那埵未竟后转根为比丘应
与六夜摩那埵出罪(文略出罪二字)若行摩那埵竟转根为
比丘僧应与出罪彼更与即僧中由在尼中尚未行
六夜竟若行竟亦不须也故曰若竟变等。

五篇释上五种罪不共即后四夷也在尼成边在僧
不尔无相续义者意云若转根罪灭者亦可舍戒还
家无相续犯义先所犯罪理应灭耶是业者因业而
转故非自心欲转也反此者一以尼舍戒非具足修
道人二根既不变业则是定但自心欲舍尔抑又舍
戒乃名背道三由初后皆女业相还自成就故舍戒
先罪非灭转根先罪乃除不可一例也。

七羯磨一诃责二摈出三依止四遮不至白衣家五
不见罪六不忏罪七说欲不障道有上过者加七法
治调即调伏顺从也谓与七法巳当夺三十五事应
须一一顺从无有违者僧方作解法今既互转不须
解也巳上约不同犯者治法不亡即对俗忏谢法须
行也。

问下意云同犯之罪既通与解法何不重与作法答
下理须本众自作盖在僧中巳得法竟于尼中顺行
故但与解之不须更与作法何下再诘若此不用与
作法者何故上顺行重作中云若得六夜法竟未行
变为尼到彼更作法耶八事律云八事失夜法一往
卷二 第 816c 页 X44-0816.png
馀寺不白二有容比丘来不白三有缘自出界外不
白四寺内徐行者不白五病不遣信白六二三人同
一屋宿七在无比丘处八不半月半月说戒时白随
一事阙皆失一夜行法难成故得法巳未行理须再
与作法此中七羯磨夺行是违意之法则无八事失
夜等是以名易故可说言此僧中得法彼尼中行行
满尼解其义不失举法不亡以先犯罪不肯忏僧作
法举弃待悔方解何以悔毕举法还在要须解耶答
下以根转罪灭忏法无施任运皆灭今忏罪是作举
法亦作此作不通彼作又忏属悔罪法举属治罚法
岂得相并。

若尔下若云此作非彼作如大界衣界二
作亦别应可解大界衣界自在耶答下以衣界藉大
界而起今但解大界所依衣界自然同失设欲更解
则无解处举法不尔因三根具显五德举来故僧作
法治之待心调柔僧方为解故须忏毕僧为解之。

都转言一众俱转也反前以尼都转成男佛言是名
比丘界有转下约半转半不转也羯磨人是男者即
秉羯磨人若是男此界属比丘羯磨人转成女此界
属尼说羯磨即唱说羯磨者独转也广下指五十六
卷七百结集中沙下如上云若事将竟变为尼者沙
弥得比丘戒此亦能秉僧转何不同结界耶又界下
有心自结自转故界转受是为他自转他不转故沙
弥得比丘戒亦应下地若无情随僧变者亦可衣药
无情僧若转为尼时即是尼所受法耶答下以结界
卷二 第 817a 页 X44-0817.png
是众僧作故僧力既大故界随僧转又结通现未之
僧不𢩁牒别人名目是故随众转也衣药反前故不
同转反前者上是为僧故随众变今是为已故不可
变势分即作法势分未满要期无作未就也。

若下古谓二法成后变则不失未成变则不起善下
论中但云比丘时三衣钵失受持法至比丘尼所应
更受五衣钵若受持外先有长衣钵者依比丘尼法
更说净(巳上本文)既曰更受说则何言悉是未成故知上
解非矣结下斥上以结界为例且界为僧结复利未
来后转巳定故不失于我无用故受说不尔伹属自
身于已复有用故既转须失安可相例故下彼具云
若比丘时受七日药满七日而转根得更受持七日
既言受满更受决非未成又明矣一切请施主或衣
或药也施主即净施主论具云先比丘时施主于今
比丘尼不失即为施主此显但不失请法耳又展转
净应得以通五众故真实净准理应失。

同罪即前云比丘同戒犯中得法竟变为尼者待调
伏巳尼为解之是则不灭今衣药法所以灭者所对
人者即受衣说净各对本众也今僧转为尼非本故
失大师云应五众边而受谓当法为言也若下若云
所对人别故受说二法失者如僧但对本众悔及正
忏时变为尼到彼更须作法须假二众所对亦别转
时何非罪灭耶钞中阙答文宜取前文答云忏僧残
但使不同勿问法足不足行满不满随僧尼转清净
卷二 第 817b 页 X44-0817.png
更无续作故转时罪灭今是同犯之戒故转时不灭
要须对本众再忏不可约对人别故其罪即灭也又
解者接前答文故称又解一夜约聚落离六夜据兰
若离故僧有二戒尼下以尼无兰若住故阙此六夜
离衣钵下示说净异一日十日别者尼长衣开十日
长钵但一日尼律云即日得应受持一钵馀者当净
施称名前称比丘今是尼故。

说一者涅槃云佛即是法法耶是众所谓三宝性同
等凡圣者戒疏号真俗二僧也大约而论不越凡圣
细论则一中自有多种如常所明外凡未见谛理曰
外未得无漏名凡又未得真实理和只得事和假有
僧用故即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住观人也约法而
言四种不同此位但有威仪戒也内凡者似见谛理
曰内未得无漏名凡即燸顶忍世第一四善根人似
与谛理相应绝于违背故名和合僧所持护根定共
二戒也亦名和合僧戒真实下以四果圣人与无漏
道合见理分明更无变异号真实僧所得道共戒也
亦名真实僧戒说四即四僧秉法有德用故杂心云
四人名僧非三人故又此宗中四种论僧谓四人五
人十人二十人僧皆随事用以分之也以下凡僧无
胜德表彰故就羯磨以名之以羯磨是被事之迹亦
教迹也如选云六经先圣之迹就缘教为能说之缘
也。

轮行戒疏云所言行者无过八正用譬世轮即语业
卷二 第 817c 页 X44-0817.png
命等轮解戒疏云如来法轮化被三千该通道俗故
(此为正解)调达唱说五法是四依非乃至天神唱告三
千世界禅诵不行(此为非解)无漏空观此约理为所證之
体也皆能转凡碾惑至于圣道故曰轮矣事和同界
羯磨也业疏云事和显相还指法通必于说戒等法
相顺同崇水乳无二也理和者疏云理取会正不越
八圣道也故下引论双證理事据此以言说破僧者
必约羯磨法轮用分业也是则法轮对理羯磨对事
故有二和妄语下以调达说五法破四依也调云酥
盐味重鱼肉损生此二为妄语又立乞食粪衣露坐
三种似佛四依故为相似语不以五法等者谓破众
法要二处别说戒羯磨名破非以五法也失解失其
正解也谓初破僧时仿佛二法用拟邪化一立五邪
以为行法替正四依二立非法羯磨以为众法替正
羯磨所以王舍城时忍五法正是破行后至伽耶羯
磨说戒方破众法始为究竟破法轮僧故知失解但
是破行若将破行便是破僧究竟者何待于伽耶山
别自證戒以此證知破在伽耶。

二事一者羯磨二者舍罗律云优波离复有二事破
僧如此彼四人若过行破僧舍罗作羯磨是也五分
云调达十五日布萨时唱五法是五百人取筹唯阿
难及须陀洹不取始终破行为始破众为终若下以
八支圣行可轨可则能转凡成圣为僧之因也今破
此法故曰破法轮羯磨亦尔但破羯磨家法无别羯
卷二 第 818a 页 X44-0818.png
磨僧可破二下此局指能所二破僧体也故引成实
云非色非心等今下业疏云有人约律准论取成实
意揽指成拳揽阴成人人假为体实法无用四人假
用为僧之体而用无别体还以四人阴本为体四分
下有人但依律本约数明体谓一人众多至于四人
并取三根清净无非法相便成僧体。

有三即下释中三科是也以之下用此八正用譬世
轮世轮须具三法谓毂辐辋也老子曰三十辐共一
毂王弼云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今以戒为毂为慧
辐之所辏慧辐尚散故假定辋为外规援虽具此三
若无精进曷能致远故以第六精进为御轮者一下
初约行明次约解明以应得故反以邪行惑令不得
又应解故反以邪解惑令失故。

若下若云失解名破应可得解名和不应律中用一
白和僧耶望教以教制一界同遵今既各作故得明
破还须用羯磨和也不可用理和以理属圣故如前
释内凡云理解绝违名和合僧四伴一闻达二骞茶
达婆三拘波离四迦留罗鞮舍问下若云五百比丘
是所破何故律言五百伴党则知伴党亦属能破故
戒本云有馀伴党乃至无数若是所破与律有违答
下以调达初唱五法破行轮时五百犹属所破故不
相违问下若是所破何故身子目连将五百比丘归
乃至佛言应教作偷兰遮悔耶第二者首解云五逆
犹无初偷兰为第二就言第二者得罪同他第二也
卷二 第 818b 页 X44-0818.png
又可初属破行五百未入数后同羯磨破众故曰第
二若然望后破时五百在内亦属能破故得犯兰戒
疏云羯磨破者轻兰以下四分破僧中提婆行舍罗
告言忍此五事便捉筹时五百无智捉筹阿难语诸
比丘言此五事非法等此则违庆喜谏边犯兰也所
秉望非法羯磨为所秉破彼正法羯磨故以仍本名
者今望调达四伴初为能破行轮时仍存本所破名
也本一今别者戒疏云本是一和合今分两别以如
来法轮化被三千该通道俗故也今乃分张故名为
破三人即三位人也僧即馀清净僧也广如彼者第
二十五卷中云阿难及一须陀洹比丘既不受筹便
即出去往到佛所头面礼足以事白佛佛因说偈善
人共会易恶人善会难恶人共会易善人恶会难时
舍利弗目连闻此事巳乃至往彼将五百比丘还(云
云)。

羯下破羯磨僧亦通于尼但不能破法轮戒疏云尼
是女报号佛无信又二轮俗俱不可破理无相滥也
道中唯具戒沙弥等亦不能破故杂心云比丘坏僧
非在家非沙弥非比丘尼也问下指如来性品中文
彼具云我又示现于阎浮提女身成佛众人皆言甚
奇女人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毕竟不受
女身为欲调伏无量众生故现女像等彼经既约有
女成佛今五分何言女人五碍不得为法王等耶答
下今且据能仁一化之报男子成佛为成此义故不
卷二 第 818c 页 X44-0818.png
说女人又涅槃虽说岂止今也故彼经云我巳于无
量劫中所作巳办随顺世法故乃至示现于阎浮提
女身成佛故曰假说过去等又下如法华中龙女成
佛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
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是故成
佛在男今言龙女成佛即果仍因名也。

羯下破羯磨不假自号为佛又佛不入羯磨僧故三
十相者以提婆但少无见顶及足下千辐轮相尔故
智论云我三十相减佛无几弟子未集若众围绕与
佛何异思惟破僧自称作佛。

如论即杂心下引者是亦有如来者以所破众中调
用真佛为所破主故杂心云阎浮提法轮坏非馀处
也以此有道则有异道若此有大师则有异师极少
至九人故偈云三方极少八是则羯磨坏阎浮提至
九是则法轮坏今不言十者佛下是答又下杂心云
大师在众彼无威光准此不可唱说邪法也然若无
提婆僣称亦何可破今既伪称未可例其真佛。

破下以破羯磨要一界内两众作法异界无咎故不
通外所破通外者即界外所受邪化者又令三千法
轮不转故此中下戒疏取此一释彼云法轮僧破初
秉法时唯在界内后破行法通界内外王舍下杂心
云谓比丘起如是希望提婆达多是我大师非瞿昙
彼所制五法是道非八正唱谛如佛初成道为陈如
等转四谛法轮巳地神报空神空神报天神乃至梵
卷二 第 819a 页 X44-0819.png
宫悉知如来说法既知何不得解答文可领不假羯
磨僧者如正论破羯磨僧须假彼众作法也戒疏云
要在加法界内两众别行今则不尔但假羯磨法助
于破行以所破通界外故若先下再释所以谓若不
假说戒羯磨则破之未足是则若破法轮容破羯磨
故戒疏云羯磨定不破法轮法轮喜破羯磨是也。

世俗以燸等四善根人身居有漏圣道未生故称世
俗胜义即得无漏圣道增胜故事乱谓于羯磨事上
容有迷乱也戒疏云圣人事迷容生别众非法自分
如初善根人得智火之前相具观四谛作十六行相
为自分乃至世第一能一刹那心有大士夫之用离
同类因作等无间缘拨破异生性障入无漏道门重
观一行一刹那等为自分皆望未得无漏是他分也
见谛者即苦法智忍等前十五心无漏圣慧名见道
谓能推度明了见谛理故既得无漏义胜故自分他
分俱不可破。

经云者指涅槃彼具云我又示现于阎浮提破和合
僧众生皆谓我是破僧我观人天无有能破和合僧
者论指上杂心以向云应得不得故名破故曰未得
之解一下以涅槃是终穷大乘复彰秘胜故说究竟
无破二下以论属小乘故说有实破有权暂示破也
他分忍心巳上名他分忍心者杂心云得忍凡夫亦
不可坏巳入决定圣僧故自他不坏即自分他分俱
不可坏也。

慧心成实自引经云若人于法能以少慧
卷二 第 819b 页 X44-0819.png
观忍乐者是名信行又云是人在闻思慧中正观诸
法心忍欲乐虽未得空无我智能生世间似忍法心
自此以来名过凡夫地若无信等五根是人则住外
凡夫中渐习得煖法等修慧仍本名故亦名信行自
分不破下合有他分破三字文之脱略生空下是人
得无我智在煖顶忍第一法中随顺法行谓空无我
等名法行此位自分他分俱不可破上皆引第一卷
中文故彼下又指第八卷中文彼问云破僧法为几
时答曰法不久住不经一宿是中梵王诸天舍利弗
等诸大弟子即还和合有人言是五百比丘先世障
他得善根因缘今得此报又凡夫人心轻躁等故说
可破若如上内凡得世间空等则无能破况见谛巳
上无漏圣人乎忍受以凡夫未全道力容忍受邪化
也在圣则不尔故不可破。

该凡圣者上云圣人应有事乱是也一下以机定不
可转也况闻如来法轮剋證闻思二慧必不可破也
二下设使无调达邪执强胜之缘据望闻如来法轮
应有所證今未證者故机不定正受调达所破即五
百等是。

若煞下谓得第三果巳趣第四向时所断有顶九品
修惑最后下下品惑无间道名后心能破一切烦恼
如世金刚望后无学伹少解脱道漏尽得俱尽智今
杀此那含亦可望应得不得即名杀罗汉耶答下上
论破者据可破为言故取凡而去圣若据杀者三四
卷二 第 819c 页 X44-0819.png
俱可杀故不须简。

坏罪坏和合僧罪三宝共头者虽
正坏僧三宝齐破如调达称佛五法乱正闻达僧也
杀则不尔舍前果向以趣后果故曰亦后不共一念
言其速也以一刹那前自属三果一刹那后便属四
果是故刹那一念时不可说坏也问中意云破凡僧
应得不得名破法轮亦可供凡而得圣福耶若尔下
既供凡不得圣福反显破凡不涉破圣何言他分不
得名破答下若巳得胜解此人不可破故须就凡应
得不得以论破也又下若局体而论凡圣二僧条然
自别岂可说言供凡而得圣福耶是义不然如论即
杂心也彼云三方极少八是则羯磨坏阎浮提至九
是则法轮坏又戒疏云羯磨所破通三天下破法轮
僧局在南洲。

如论亦杂心也彼先问云住何分僧不坏答未结界
前后牟尼巳涅槃息肉未起时及无第一双于此六
时中则无坏法轮(上六时义备如发挥引文为解)问意云为约破时
分前后为约佛前佛后以分二时耶答中取初义也
以破前及破后为二时言此二时无破故戒疏别难
云若尔何故破僧通季代者答唯可方便终非究竟
俱舍中解前后云初者转法未久后者将般涅槃二
时大众同修一味无破者故不望二佛下谓不取佛
前佛后无破共说中闻有破若立佛后无破为一时
者论云牟尼巳涅槃其义巳摄但有五时是故不取
破下此中文略戒疏具举九义一以正破正法轮以
卷二 第 820a 页 X44-0820.png
邪破正二伹失事益损微过轻法轮破者失理解故
重三弟子破师故重同徒相破故轻四但破行者轻
理行俱破重五唯损出家轻道俗同损重六羯磨但
情乖法轮情法失七羯磨二众离法轮七众破八羯
磨定不破法轮法轮喜破羯磨故重九羯磨唯损僧
法轮通三宝问意云轮属法解属人人法既别应结
二罪不答下以破法轮必破理解馀如文此四即四
人僧也他即调达也僧宝言宝则专乎圣分言僧则
该彼圣凡故多论云若施僧宝著塔中供养第一义
谛僧若施僧者凡圣俱取是也望心者以思畅成逆
故亦犹下取破羯磨为例如秉一法破僧同时但各
得一轻兰亦不望彼众多少结也今破法轮亦尔如
论杂心问云此五无间业何等最大恶答妄语破坏
僧于诸业最恶第一有中思是说最大果论自释云
以彼思于非想非非想处八万劫寿为果报故准此
破法轮僧受八万劫苦也若准目连问经犯第四偷
兰遮如兜率天寿四千岁人间数五十亿六十千岁
堕泥犁中此亦经论不同耳抑又兰分轻重数有大
小即万万为亿之量故致别也。

能破因成约初破行轮也未即究竟要至伽耶破羯
磨方成究竟王舍忍可约初唱五法时五百忍可故
僧祇下彼二十六云提婆走向伽耶佛于后向伽耶
其日布萨佛告阿难汝往唤等即下出提婆拒辞驰
誉六群云我等作后世名誉佛在世时提婆六群共
卷二 第 820b 页 X44-0820.png
破僧也佛具闻者阿难以是因缘具白世尊世尊闻
巳即说此偈问意云调达始破行法巳是犯逆纵后
不唤集者无别众作法之犯若伴党未犯逆罪今若
不唤应犯别他罪耶答下非约彼犯逆成重故便是
不犯但望彼主伴一作破僧之后邪正分途故正无
别邪之过非戒序下非如来所说立自已为正文略
十三不定舍堕单提提舍众学故曰乃至灭诤随下
即顺行法忏僧残覆治等是又违行法即七羯磨治
人是皆谓制者不制非制而制僧祇文中伹说顺行
法略违行法在乃至中收从又复下至不同是今师
足之道俗彼云在家出家共行法所谓九部经即修
多罗祇夜受记伽陀忧陀那如是语经本生经方广
未曾有法于此九部经更作异句等皆反如来所说
也既下既知上说戒违顺等所被众法之异未审能
被羯磨众法复云何异或可下是释二法即行法众
法。

出下古谓出血但是煞家方便由求煞佛不决畅故
复是最初不犯以未有制逆教可违故问下意云虽
无出血之教可违然出血之相是杀之类既前制杀
戒后方出血岂非亦违煞之制教耶但是杀戒重出
血轻尔何言无教可违答下古谓可忏与非逆对凡
夫说可言第二以前有煞可违故不可忏是逆对佛
故不可言第二以前未有杀佛出血故。

问下若云煞佛是逆便有最初不犯不同人者亦可
卷二 第 820c 页 X44-0820.png
煞父罗汉是逆别有最初不犯义耶答下煞父虽逆
同佛而可忏故无别最初不犯也二异即不可忏及
逆故下智论既曰清净故知最初不犯偷兰是犹初
言兰是最初不犯者可尔岂不犯违理逆业耶若有
何言九清净人央掘摩罗晋言指髻彼经云有村名
萨那有一贫婆罗门女名跋陀罗女生一子名一切
世间现少失其父年十二聪明辩慧受婆罗门教杀
害千人耳指作鬘冠首而还得成婆罗门以是因缘
名央掘魔罗寻杀千人少一尔时见母执剑欲前断
命去舍卫十由旬少一丈佛以一切智知巳即来摩
罗执剑欲害佛佛现避相时彼说偈云住住大沙门
白净王太子我是央掘魔今当说一指等尔时世尊
如鹅王行七步顾视说偈云住住央掘魔汝当住净
戒我是等正觉输汝慧剑说我住无生际而汝不觉
知乃至云汝当舍利剑疾来归明智莫随恶师慧非
法谓为法遂即舍剑出家学道广如彼第一卷中。

问下若云央掘清净向以律中外道煞父母者无所
长益便即灭摈。

答下非谓犯同第二人故灭摈此但
望煞父母边违理恶行是重故须摈也。

首下准戒疏
即属今师义彼云今解不尔五逆之罪犯则无初若
尔无初云何出血方始破僧等即同此也答下煞父
有摈教可违出血无摈可违故言清净。

四人下律中提婆与阇王共议汝弑父王我弑佛初
遣二人后四人八人乃至六十四人往害世尊等此
卷二 第 821a 页 X44-0821.png
则煞戒家遣使方便罪既有方便罪即同第二犯位
何言清净耶非持五篇非约通持五篇齐不犯故名
清净也亦下复申一解意谓调达亦有出血之兰及
唱五法破行之逆然破未究竟得入羯磨僧数望此
由名持故名净方有破也若实于制罪有违则非清
净不可得破故曰反前。

犯重即夷也既先称佛则是大妄理巳结重何成清
净破僧之人答下以调言我当作佛则言非剋诣故
未犯重若尔下若言我当作佛则非是佛也何得破
耶此亦文中阙答今答云若是真佛则无有破由是
非佛故说有破向亦云调达自号体非佛故通收为
九又云调达若无破僧何得又依下接上答意故称
又依以上云我当作佛故不犯今又依论称佛无信
故不犯重不重与非重皆谓不犯大妄语夷也三十
二相八十种好如常所明。

三逆即有波罗夷者谓煞父杀母杀阿罗汉有违制
教复是重极若或犯后不能破僧也以非清净人故
若下如出血破行皆违行之重也而但得兰是教之
轻也得入羯磨数由名持戒即应十诵九清净人能
破也而下證出血在前破僧在后所规下戒疏云以
本心规夺徒众坏僧断法归从已见畅满心腑更无
进趣故果偷兰首下解上第二。

问下意云破僧先未起过云何迎前制与偷兰然下
调达先于耆山掷石出血佛令差身子告诸白衣遂
卷二 第 821b 页 X44-0821.png
布恶名失利乃通已五人家家乞食佛因制别众食
调又生念瞿昙断人口食我宁破僧遂结三闻唱秉
五法谏而不舍佛方告云泥梨一劫此则彰过由来
渐矣非全未起。

违谏僧残下即下文佛令诸比丘白四谏中云我巳
白竟馀有羯磨在汝今可舍此事莫令僧为汝作羯
磨更犯重罪(巳上律文)既言重罪亦应同上佛呵是第二
何故戒末开云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等答下调达始
作是因律中先制别众食为摄难调人恐破僧故后
既唱五法破和佛言重罪一劫是果则因果彰矣罪
唯逆兰故名局也名通者如初白竟呵云莫令僧羯
磨更犯重罪下至第一二羯磨竟亦言莫令僧更作
羯磨犯重是则名通及至分罪不无轻重律云白未
竟舍吉罗白竟舍一兰白一羯磨竟舍二兰白二羯
磨竟舍三兰三法竟方残又僧未能表明因果故罪
非第二又解下文略准戒疏于科末第二下加云谏
时不谏于违谏故违谏僧残是最初大能解也馀四
即煞父母罗汉出血也倚傍者律云提婆言如来常
说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我今有五法亦是头陀
胜法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所谓相似语等以倚傍之
也戒疏云破僧则倚傍四依八正是以佛先呵谏违
教谏故罪是第二今下覆示上馀四广前犯有最初
者望不违制教不论逆之性罪故业疏云若论逆名
随事成业无教可违故律中外道杀父母者无所长
卷二 第 821c 页 X44-0821.png
益便即灭摈岂望违教耶(巳上本文)

阿逸多者涅槃第十九云波罗奈城有长者子名阿
逸多淫慝其母以是因缘杀戮其父其母复与外人
共通子既知巳便复害之有阿罗汉是其知识于此
知识复生愧耻即便杀之杀巳即到祇桓精舍求欲
出家时诸比丘具知此人有三逆罪无敢听者以不
听故倍生瞋恚即于其夜放大猛火焚烧僧坊多杀
无辜然后复往王舍城中至如来所求哀出家如来
即听为说法要令其重罪渐渐轻微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此既言重罪则决知无初罪是第二。

五利即畜长离衣宿背请别众食食前食后至他家
等有衣开五月无衣但一月如毗兰下即分衣法中
佛受毗兰若婆罗门请夏竟欲人间游行婆罗门以
三衣布施世尊比丘僧人与两端氎为夏衣比丘不
受白佛佛言听受此名时施如四分者亦指分衣中
文但不为夏劳而施名曰非时。

如四分下引衣犍度文二部即僧各执已见破为二
部此据时现前不作法故随二部现僧多少分反此
作法邪正不同若大得衣者分为二分故衣法中云。

尔时诸比丘大得可分衣僧破为二部诸比丘白佛
佛言应分为二分若未得可分衣僧破为二部佛言
应问檀越当与谁等(巳上本文)是下说时僧得如下引律
一比丘受施文相参等者等取掷筹分彼自掷筹佛
言不应自掷筹应使不见者掷筹若施下释非时僧
卷二 第 822a 页 X44-0822.png
得白二以物既该通须凭法断奔得羯磨僧犹未散
亦可沾利反此不得就下是结束前文其下示僧尼
二部大钞云二部互正亦有四种四分十诵若施比
丘僧乃至无一沙弥若施尼僧乃至无一沙弥尼如
是五众互取就寺不简僧尼等别皆僧得现前同合
受故此则约类加受其义可解。

不作法谓不须加羯磨直尔分也四种定者且约时
现前论一时定同是七月十六日若夏未满受衣得
罪二处定同此界内前安居人三人定非外界者现
前同住四法定皆直数人相参堕筹分(非时现前但改七月等作
非时但现前及除前安居之言作之)四分律云皆指衣揵度文首下解
欢喜义由全受故乃得喜名三语即心念三说如下
更明作法并用羯磨断入现前如分亡人轻物法之
例四下即时处人法俱不定也但下律云有异住处
二部僧多得可分衣时比丘僧多比丘尼僧少诸比
丘不知云何白佛佛言应分作二分乃至无比丘尼
纯沙弥尼佛言应分作二分故曰物等也当时虽一
往各半摄之要须随部各作法分。

留下至八月十六日非时分者即作非时僧得施法
首下评量二解首师以后义为定今师以初解为定
其下纵夺以释若据时僧得中局赏夏劳者则无劳
不合受赐准似不用加法然施心既普通该一化故
须法断方有限齐则须用初义也。

相待嘱授律中得夏衣未分有比丘去佛言待还或
卷二 第 822b 页 X44-0822.png
先嘱授一人受此亦不及羯磨声云何得分耶一下
以属当界人故今虽出外以同安也二下以初施衣
时同在界故去下应先问云彼既有分去后此中成
分不将去分下答故律中分巳比丘疑故白佛佛言
成分以作法成故又去具三义复开待嘱二义即前
二义时施即时现前施不下即直尔摄之应下本律
一人受施中应心念口言此是我分兴念兴起也诗
云夙兴夜𥧌古人谓起念属巳名心念今师须口传
情如僧祇心念说净而口不言是名非法。

一下如曾此住亦得其分即待嘱是也十五种论云
受施有十五处一戒场二境界(或讲食堂随界大少皆有掷石界比丘入
皆得分也)三同布萨界四不失衣界五罗婆界(王臣为比丘作住止
竟或十由旬若竖柱若标相齐此内有布施皆属我等)
六聚落界七村界(有市名聚
无市名村)八国土界(有城邑也)九阿槃阿罗界(兰若界也)十掷水界
(船界是也)十一乡居界(随城东西名乡)十二罗那界(国土界)十三阿
罗阇界(一王所领国土)十四洲界(海中一洲)十五铁围山界(是一铁围)
巳上十五界中若言布施戒场布萨界不得乃至布
施师子洲阎浮洲二洲僧随多少中分三下即羯磨
断归现僧二门即时僧得非时僧得一部一众二部
约僧尼又各有邪正二部随一部众满则羯磨掷筹
不满则心念对首法皆别也如上即数人多少好恶
相参掷筹取分受持入已巳加法受持或说净主或
转施人馀来即界外来者若此处未作受持等竟亦
应须分如上即并须作法四不定故是也。
卷二 第 822c 页 X44-0822.png

首下此中今古三师差别初师三法次师一法第三
二法一下示初义此前下谓衣法中但有付衣白二
法前后两法不出羯磨律文虽略义必具之以文云
差一比丘又言被差人作白二分故又下次师指律
所出义含付分故五德不用复秉分法以缘兆云僧
今与某甲出付词也彼当与僧即分词也是则但可
一法尔若下立外妨文虽无答今为通之付虽秉于
别人分则在乎五德以彼秉付令我分故众既委知
略分何过又下第三师同前第二不秉分法更须秉
差共成二法以律云差一人故(今师取此古德律钞记中乃以第二为第
三与此列异)律无差法今若作者须加白二白中但四句
成第三缘兆云僧差比丘某甲作分衣物人(羯磨准此至时
牒用)大钞云今时行事但取知僧事者或临时口差不
用羯磨违法通得故知秉差方无违法昔下上所立
筹分羯磨二途者古人妄谓堕筹分后复有僧至难
可了绝故作羯磨今师不然筹分局二现前羯磨专
被两得故设二法别人如一人则加心念二人三人
须作对首广如大钞二衣中引母论出词加受以律
但言三语受共分则无词句如律下至夏衣分来皆
衣犍度中正文直尔摄等盖首师义上亦判云首解
以后义为定者正符此解今师须作法分之。

若未摄者以未摄入故身亡不得其分亦不言断归
僧中若现前施十人百人各有分虽未入手身若死
者一分归亡者然后索入僧随轻重断故五百问云
卷二 第 823a 页 X44-0823.png
若有馀䞋物本道人巳去乃至知死而取犯弃僧物
故四分下彼云比丘分夏安居食白佛佛言不应分
随施应食五分云馀比丘憍萨罗游行至舍婆提到
住处问有僧食不答言本有安居竟分巳持去少欲
白佛佛言僧食不应分若分得吉。

时现前下如文可
了又非时现前相仍而辨重言某甲者律文如是为
分邪正尔一人即五德四人止得羯磨者谓五人共
住一人死衣钵直三人口和赏劳巳馀诸轻物依母
论四人直作分衣羯磨文中除僧今持此衣物与某
甲某甲当还与僧等字馀同。

不得展转者以母论二三人方作展转母下證四人
须羯磨分二法一赏劳二分法。

四人但作一分法一
二三相应者母论云二比丘共住一者命过在者作
念此亡比丘物应属我此人即得后来者不得是名
一相应法三人共住一命过二人应展转相语大德
忆念此物应属我等二人如是展转名二相应法。


人共住一人亡三人展转如上所说是名三相应法
羯磨彼论约界里一人巳上尽得打犍稚不得羯磨
不者犯弃若界外五人巳上得羯磨分不打犍稚以
无界故若四人巳下不得羯磨分若分犯弃当跻诣
僧等。

一人作法如三人中但一人说词句馀不须对
头。

各说又但一说即成亦不言至三说。

互作即更互
说也。

何下上云一人作法成者何不同说恣对首人各三
卷二 第 823b 页 X44-0823.png
说耶。

彼下是释。

十诵下彼律凡有二节一云打犍稚
集僧和合分物巳起尔时六群从界外来语诸比丘
此僧所有物我当共分一云分巳六群从界内来求
共分皆以是事白佛佛言若打犍稚僧分物巳起若
界外界内比丘来欲与者与不得强分别众分衣得
成一句彼律无文乃大师断彼文也既曰不得强分
验知界内有僧分法自成由先打稚和集故却引彼。

佛言下證。

义下若比丘在界内不知后欲索分十诵
又云欲与者与不知与时再秉羯磨分不。

四分下若
约本部理须再作法分以别众分衣不成故即有比
丘作无比丘想是也若十诵则不须以彼云不得强
分纵若与时但随时和与。

若无下以界实无比丘故
分衣自成既作有想理须检校今反不求故须结吉
也。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