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798a 页
No. 748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卷第一
(并序)(起钞文总题终转业变根)
天台沙门释 (允堪) 述

兹钞者吾祖于大毗尼藏撮其机要以成文也怀
铅始毕新罗学者潜窃归国历二百载此方绝本
会昌五年因侍御李元佐附海东金舍人于本国
求之彼国王城慧明寺释自相东泉寺释玄灵校
写附至当大中四年二月八日也噫人或咎其窃
者予谓不然何哉盖大师之道将施及天下故神
假其手以滋法利繇是此土文之将行不远而复
予景祐中尝于佛陇撰戒本疏记有浙河冲羽律
师躬持斯本扣关为惠故凡执笔得钞兼阅其犹
入旃檀之林复嗅薝卜之气法理潜益岂虚言哉
然大中至今复逾二百载其间抄写纰缪驾说尚
壅寻抵抗之崇法寺粗事科判阻以疲苶罔逮笔
记后迁净住一日讲馀遂发箧再览凡厥引据悉
考正文帝虎之讹于焉辨矣因出记六卷题曰辅
要庶辅翼先圣之至要者也觊诸英选无诮狂斐。

时大宋庆历二年龙集壬午孟夏三日序
卷一 第 798b 页 X44-0798.png

释四分律拾毗尼义钞题中十字初三字标本宗通
号下七字示今钞别名又四分律与毗尼五字属能
诠义之一字是所诠拾钞二字彰撮略之目卷者可
卷可舒上者别于中下梵云只埵理等华言四分戒
疏云四分者显宗目也佛灭百年兴斯名教相传云
于上座部搜括博要契同已见集为一部四度传文
尽所诠相故云四分此据说之所至非义判也如二
十犍度离分三分可是义开耶律者西音毗柰耶等
此言律也则此方之刑制故风俗通云皋陶谟虞舜
造律故知华梵名异体一如本宗毗尼及律二名不
并是也。

终南山者所宅之灵岳也汉书太一山古文以为终
南即长安之南山也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兹山
一名地肺可避洪水故高士传曰绮里季等共入商
洛隐地肺山是也沙门具云沙门那此云勤息谓勤
行众善息灭诸恶故后汉书祀郊志云沙门汉言息
心削发出家绝情洗欲而归于无为也释者姓氏之
兴本欲召其质也故随物类而命其形名焉至如东
夏姓源本惟有九大夏种姓有四但明佛姓自分五
别一曰瞿昙(星名也或曰泥土非)二曰甘蔗(菩萨往于甘蔗园游止修道因园命
氏)三曰释迦(此云能仁因父之叹)四曰舍夷(律云佛舍夷种亦国号也)五曰
日种(律云父姓名为目也)统明五异同宗一氏随事流变故有
斯分然释一姓群籍多明自馀出没任缘而举故祐
律师云仰惟定光授记表号释迦玄符冥契故托释
卷一 第 798c 页 X44-0798.png
种名出于未形之前迹孚于既生之后炤灼天人联
绵旷劫其为源也邃矣乎今言释则简天竺异道言
沙门乃别本族释种故合而称焉道宣大师讳也字
法遍姓氏生年感通行业迁神等事具如别传撰谓
撰古遗文述谓述而不作郑康成云述谓训其义也
且此钞撰述当唐贞观九年戒疏是八年若再出则
在后矣故批文云永徽二年九月十九日方为疏讫。

将讲者将且也诗云方将万舞又助也言毗尼藏中
文义烦博故今聊且掇拾翼助之也既非广故乃曰
略存六门也尝试论之先德谓此钞有三失一曰文
义鲁质多云首解二曰著述不全埋名没代前无序
引后无批文三曰备其遗忘略示义章云将讲四波
罗夷等如此立言何诬先圣之甚乎观其文理尚乎
淳正外尔雕饰直疏秘邃有董狐之笔何鲁质之有
乎又言首解者由师资传道迹相祖述如礼子春曰
吾闻之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此亦然也夫复何患其
次三分不全者盖钞主才撰文毕便为他窃故未暇
撰序也或可词尚简要故前后省之尔亦犹心经无
序及流通盖括略大部般若之要斯实可拟又始毗
尼大纲迄灭诤法各辟义门探摭奥旨凡一发问虑
重关之钥难开及一伸答见大川之冰顿释自非妍
精覃思何能究尽岂止备遗忘者哉但由古人不考
文义相沿其说寄言后学可不慎欤。

第者居也一者数之始也如来者龙树云乘如实道
卷一 第 799a 页 X44-0799.png
来成正觉故曰如来涅槃云不生不灭即是解脱如
是解脱即是如来也世者俗以三十年为世又父子
相继为世今云世即世间一器世间山河大地是二
有情世间四生九类是谓巍巍大觉荡荡垂化出器
世间利有情世也五名即五部名也既如来在世早
萌五名所以不即分者。

鹿苑鹤林者谓如来既成道巳说必托处故略举初
后以摄中间不越四十九年矣若示一生在世凡八
十年谓十九踰城五载游历六年苦行三十道成五
十年说法合八十矣今多云四十九年说法者盖于
姬周庄王十年四月而生至惠王十九年二月入灭
年虽满以月数之其实七十九以当年入灭故大论
释鹿苑云昔波罗柰王入山游猎见二鹿群数各五
百各有一主有一鹿主身七宝色是释迦菩萨复有
一主是提婆达多菩萨鹿主见王杀其群党起大悲
心直至王前白言若以供馔当差次送每日一鹿王
善其言于是二主各差次送次当调达群中有一母
鹿白其主言我死分当而我怀子子非死次乃至菩
萨鹿王云唯我当代即至王所备陈其事王闻语巳
即说偈言我实是畜兽名曰人头鹿汝虽是畜生名
曰鹿头人以理而言之非以形为人若能有慈悲虽
兽实是人我从今日始不食一切肉我以无畏施亦
可安汝意鹿群所居故名鹿苑婆沙亦名施鹿林谓
梵摩达王以树林施众鹿故亦号仙人轮处谓罗胜
卷一 第 799b 页 X44-0799.png
仙人始于彼转法轮故是以如来亦于此处转四谛
轮始度五俱邻也鹤林者在拘尸城阿夷罗跋提河
边树有四双复曰双树四方各双故涅槃后分云东
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
于如来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故名鹤林即
于此处将欲圆寂乃于中夜复兹顾命垂示遗教也
莫不对彼利钝之机随制遮性两戒数既不等故曰
万差。

何下推释差义良由下二句示根差不越上中下三
根也故令下示法差即七五轻重之聚遮性缓急之
相也诸部明了论云律中说罪有五部者解云此间
为篇如波罗夷部有十六罪是也虽复下会差成益
也以是下因差有异也若然则具含五部名计尽在
其中矣。

又下引经皆约如来在世时说言我灭后有五部也
若然则五部之名早预彰于佛世也引付法藏者彼
则无文其实反證意云若如来说法律实有五意者
则传中应须言佛在世时分便成五义是则不然故
论云牟尼大圣主悉断一切见今若于传字下义加
应字则文显也又下方等经中亦说有五部之异彼
且不斥人法之非故戒疏云斯但说有不斥人法又
大方广中亦證有五部此既明文显指岂可须引虽
然亦未明示灭后所分故大集中方云灭后分五斯
乃悬记亦非本意如世父记子后必分异又文殊师
卷一 第 799c 页 X44-0799.png
利经分别部品云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佛入涅槃
后未来弟子云何诸部分别云何根本部枝末部佛
告文殊师利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能令诸法住二
十部者并得四果三藏平等无下中上譬如海水味
无有异如人有二十子以此證知五部二十皆如来
在日悬记分耳令即记莂之言也成道證一乘者本
欲但以利他所證一乘微妙法乐止由众生根行悟
入有殊故于一觉池分出三也此盖权巧方便尔故
经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今下此亦相翻取解意云若本有五意亦应如彼三
乘立五种名分为五部良由无五意故所以至结集
时仍为八十诵一部文尔故文殊问经偈云十八及
本二悉从大乘出无是亦无非我说未来起是知末
后挹流归源尚无有异况乎在时实彰五异轻重如
来对根立制互有轻重又五部所计亦有轻重如四
分重犯夷结重十诵但吉若无五意不应互执有轻
重义抑又大集经中云灭后分五既悬记分五则明
有五意何言无耶答中既言灭后则反知在日本无
五意理非失矣例彼例十梦经非约在日分五意也
五人即迦叶等五圣宗轮论疏云佛有五德任持故
不分一不可化者皆能化之(人无异执)二能断疑网(有疑皆决
法无异执)三人天崇敬众德所遵四说法必益伹有闻者
皆出尽尘劳五能伏邪论天魔外道皆能伏故由斯
五义在日不分若尔灭后何不便分答教主虽无盖
卷一 第 800a 页 X44-0800.png
由有迦叶等五圣任持故至百年后根机差别方乃
分之由五圣次等付法故云异世即竖五师也圣者
指佛也第一即毗婆尸此云胜观在贤劫前九十一
劫出世由中间劫空远取有劫佛以成七世也乃至
后弥勒佛兴即以尸弃为第七祖也第二即式弃此
云持髻在贤劫前三十四劫中出世第三即毗舍此
云遍一切自在同前式弃佛时出世前后两分空劫
无佛也第四即拘留孙此云所应断即贤劫成时第
九减劫时出世贤劫四佛中初佛也第五即拘那含
牟尼此云金色仙贤劫第二佛第六即迦叶贤劫第
三佛文略第七释迦人寿百岁时出十二年后方说
广教贤劫第四佛也问前之六佛八七六四二万岁
互望少减或减半等今释迦减寿何极少乎答机未
熟故善见云我今世尊应取迦叶半寿一万岁时应
出世观于众生根无熟者五千岁应出次第至五百
岁应出又复无根熟众生乃至百岁然后有众生可
度是故佛出世短寿住灭。

言六佛俱说广者应无久住不久住义何以佛答身
子有住灭之说耶首解指首师所解也下云大疏首
疏义皆一耳二佛第三第五身子舍利翻身弗云子
以母好身形故母名身是身之子也若云二佛隐其
说广生请制之由则六佛通有广略何言二佛法不
久住作业即羯磨受业疏云以成道初用三语法八
年制断令兴羯磨则知未宣广教早彰羯磨则广略
卷一 第 800b 页 X44-0800.png
二教通有又安恣之设何止于制广之后故曰同之
今谓受戒安恣既在法亦非灭今言不久住者且抑
而谈之故戒疏云适化无方随机隐显斯乃圣心布
教盛衰非凡所谋四受善来破结三语八敬内凡即
加行中暖顶忍世第一若据业疏善来者此人宿树
善因早蒙开悟断惑一轮道成初果即陈如为首四
分须證初果五分亦通凡夫以须提那是善来度故
破结者此人修慧惑尽道證无学会正理穷自然感
戒从所破为名故号破结又三语一位此人积行非
远未登圣位于彼罗汉先有别缘得由三语八敬女
人机发深厌生死令传八敬言下感戒今就多分而
言故云凡尔不通末代者业疏云善来三语八敬三
受局在佛世破结得戒通佛灭后钞据像末證四果
得戒者少故言不通又善来八敬局在南洲由中成
道佛自秉故羯磨破结通于三洲三语一受八年前
兴未摈宾头二洲无法何得通也故知羯磨一受约
时通三约方通三故法不灭矣。

问下此指涅槃第十八卷中迦叶菩萨问也彼具云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我亲从佛受如是义迦叶
佛法住世七日然后灭尽今钞借彼问以发起答中
利根如轻病钝根如重病病轻易治治差则药亡喻
教灭也病重难治治难故药存喻教住也不可定言
其法灭矣故彼经云宁说蚊[𠿘](即委切)尽大海底不可
说言如来法灭宁言以索击缚猛风口吹须弥散坏
卷一 第 800c 页 X44-0800.png
等不可说言如来法灭化教如经论化教非无广略
何者鹿野初唱但示四谛终乎一化则八万四千法
蕴先略后广次第可思。

包含者利钝俱摄未张轻重又总机缘也皆下被纯
净之士于行增益也第下十二年后方付弟子则通
二教俾乎众法自行二法成就。

又下以羯磨众法非佛所秉佛不入僧数故问何故
爱道施衣令与僧中我即在者答佛在应供僧中不
在羯磨僧也所以羯磨一受唯是僧秉不通于佛有
十义故始自第一成等化终乎第十通末代故别教
对略名别以钝根不解违略起非是教行俱阙后别
制广通收利钝则教行俱补佛若宣广不利灭后故
曰不普又广则巳显轻重十诵云若为犯说头破七
分既无利益故又不说。

四分下引付弟子时文弟子净名疏云师之谦让处
资如弟资则敬师如父故称子也又大师云学居师
后故言弟解从师生故称子五分等等十律也天眼
若于深禅定中发得四大清净造色住眼根中即能
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是
为天眼若以此眼观者如駃雨下肉眼非通但取相
净七分即神杵之所碎也如来则有弟子则无。

善见下彼论第五云释迦牟尼佛从菩提树下二十
年中皆说教授波罗提木叉复一时于富婆僧伽蓝
眉伽罗母殿中诸比丘坐巳佛语言我从今后不作
卷一 第 801a 页 X44-0801.png
布萨不说教授木叉汝辈自说何以故如来不得于
不清净众布萨等故曰后付弟子无事者光律师释
云由未最初犯故曰无事又释容有初犯但不在众
得行说戒故曰无事今释云如律五年制广教便有
犯人但最初不犯即名无事也至十二年方有重犯
佛言我不说戒汝今说等随根下善见云二十婆论
云十二此亦见闻不等善下引舍利弗品文彼问曰
过去诸佛何不为声闻弟子结戒答声闻弟子不犯
非故彼论下文又云过去诸佛先观声闻心然后教
授缘诸声闻易悟理故佛亦不为广说诸天来白者
为如来六年一说时诸天人心思欲闻佛说戒故恒
计年岁应到六年即集大众往佛所也未得通者承
天人力到布萨堂时毗婆尸佛知众巳集即说教授
木叉云忍辱第一道涅槃佛最胜出家恼他人不名
为沙门一切恶莫作当具足善法自净其自意是则
诸佛教等大疏然本无大字南山尊之故特加耳。

二十年一师凡五师经一百年也后方分部故婆沙
论及长耳三藏传云一百年后分为五部二百年后
分成十一部四百年后分十八部若付法藏传但说
迦叶至鞠多五师相付则不叙年数也文下即文殊
问经分别部品云我入涅槃后一百岁此二部当起
一摩诃僧祇(此言大众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毗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
同会共出律部也)迦叶即摩诃迦叶波此云饮光氏上古有
仙身真金色能发光耀又尊者自有光耀因以名也
卷一 第 801b 页 X44-0801.png
故传云迦叶过去毗婆尸佛时为锻金师贫女丐得
一金珠倩令修造用补像面共誓曰愿我二人常为
夫妻身真金色以是因缘九十一劫身作金色理行
二教理收定慧行据戒律也。

大悲经指彼经第四卷迦叶品中文也。

鸡足方志曰
梵云屈吒播陀山(言鸡足也)亦谓窭卢播陀山(言尊足也)直上
三峰状如鸡足峭绝孤起迥然空表半下茂林半上
蔓草尊者大迦叶波于中寂定也又大悲经云有四
石山到迦叶所覆障至身合成为一是迦叶身在彼
四山石中身不变坏等现大悲之愿者案彼经云佛
告阿难迦叶比丘入涅槃时作是誓愿愿我灭后以
佛神力所加持故令我身衣不变不坏发毛肤色诸
根支节亦不变坏乃至弥勒如来出世时令我此身
见彼世尊共作初会如是第二第三会以我愿力所
持故乃至当令百千亿那由他众生得圣道果巳而
般涅槃故曰愿力任持也。

化下彼经又云弥勒出时初会共九十六亿诸比丘
众二会共九十四亿三会共九十二亿众皆到迦叶
所弥勒示众言此迦叶比丘于释迦牟尼如来法中
最大声闻住胜头陀少欲知足等又舒金色右手摩
迦叶顶种种赞叹巳尊者以本愿力所持故住虚空
中现种种神变巳方以已身火阇维乃至诸比丘天
人得圣道果有斯利益故曰化弥勒弟子也十八变
瑜伽云一振动二炽然三流布四示现五转变六往
卷一 第 801c 页 X44-0801.png
来七卷八舒九众像入身十同类往趣十一亿十二
显十三所作自在十四制他神通十五能施辩才十
六能施忆念十七能施安乐十八放大光明如经中
即付法藏传亦号佛说付法藏经彼第二云阿难乘
舡在河中流是也恒河方志云殑伽河即古恒河毗
婆沙论云有四大河从阿耨达池出流趣大海一名
恒伽二名辛头三名博叉四名私陀彼恒伽河从金
象口出绕阿耨达池一匝流趣东海辛头河从银牛
口出亦绕大池一匝流趣南海博叉河从琉璃马口
出绕大池一匝流趣西海私陀河从颇梨师子口出
绕池一匝流趣北海是四河复各有四河以为眷属
等四王阿阇世毗舍国王婆竭龙王帝释也皆来申
请于我国我宫入灭阿难曰我若向一处涅槃即不
得分身与馀处供养即于恒河中流而入涅槃乃化
水为金地地皆振动踊身虚空作十八变入风奋迅
三昧分身为四分与上四处起塔供养也。

商那和修亦曰舍那婆斯此云胎衣以先施一衣与
辟支故五百生与衣俱生在胎为胎衣出胎为婴孩
衣等后至出家为法衣西域记云正梵语商那诺缚
蹉此云草衣阿难将灭先付法藏末田地谓庆喜垂
灭度时度五百仙皆成道果其四百九十九人不忍
师灭先自趣寂最后一人即末田地亦名末田底迦
此云金地被师留住付法行化也摩突罗亦云秣菟
罗古云摩偷罗中印土境也周五十馀里都城二十
卷一 第 802a 页 X44-0802.png
馀里尊者和修行化于彼罽宾即迦湿弥罗国北印
土古曰罽宾周七千里四面负山虽有门经狭而劣
通城西临大河长十三里广四里末田于彼行化有
缘。

以此下示先后也若论得法和修合居第三今望嗣
法与第五鞠多故反在末田之后也八十诵者即尊
者优波离结集时八十𢌞诵出盖一夏之功尔鞠多
具云邬波鞠多此云近护秣菟罗国城东六里有山
崖寺是尊者鞠多所造寺北石岩室高二丈广三丈
细筹四寸填之近护导夫妻俱證罗汉者送一筹乖
此则在不室记也殊方言各有方法耳。

育王旧云阿育讹也正云阿恕伽晋言无忧本传云
佛言我若涅槃百年之后此小儿者当作转轮圣王
王四分之一于华氏城作正法王号阿恕伽分我舍
利而作八万四千宝塔饶益众生等方志云即频毗
婆罗王之曾孙分塔当此土周厉王之时也异部宗
轮论云薄伽梵涅槃后百有馀年去圣时淹如日久
没摩揭陀国俱苏摩城王号无忧统摄赡部感一白
盖化洽人神是时佛法大众初破莫不悟道者言其
五部见虽少异而会正理同大集云五部虽各别不
妨诸佛法界涅槃。

昙摩鞠多此云法正明慧卓朗除邪倒也或曰法藏
言含弘正法如藏之密也先果后因者戒疏云如四
谛法苦初道后是也又部主曰大集经中所明我身
卷一 第 802b 页 X44-0802.png
应是谓经中言颠倒解义颠倒说法我今欲说无而
先说有欲说有先说无即是颠倒解义况我又名昙
摩鞠多名字既同我所执法合名四分准此远因佛
记近据分宗又云者皆指大集也受有三世受即执
也言执有三世等法故破坏外道者然异道所执诛
恶人畜道路女人陵皆无罪此部难言但煞得罪何
简善恶又戒是出离因要身器净非一切性悉得受
故三世有即上受有三世义同迦叶毗亦名迦叶遗
解众生空即了人空也重空者从法得名重重了空
也此有戒本相同五分乃至略水火风空也此名下
二名皆从法为名也。

婆粗富罗此云犊子从姓立名上古有仙染牛生子
部主是彼苗裔也今云著有行者从法执为名谓计
我非是即蕴亦不离蕴而有实我若言蕴与我一即
蕴灭我灭便成断见若言蕴与我异蕴灭我在便成
常见皆堕其边故知我与五蕴非一异断常也又梵
语波罗毕栗吒拿此云愚异生亦法执为名也无本
即法不传此又云如是下大集结文具云善男子如
是五部虽各别异不妨诸佛法界及大涅槃问古师
多谓僧祇本律即婆粗所执今如何分答非敢苟分
大集明异若合婆粗文不应云遍览五部遗教亦名
遗教法律三昧经古师引此经便许著五大色衣今
师虽引但證分五之意故二衣云遗教法律经中五
色者此非正录无知者用之若分部中佛令著五种
卷一 第 802c 页 X44-0802.png
律衣者不正色也故善见云袈染赤色鲜明(准此木兰色也)
又四分云青黑木兰岂是正色耶章服仪云上明青
黑名同五色如论律中似而非正文中博通下二句
三千威仪云博通敏智通利法化译语乃巧三藏即
长耳三藏。

萨下示十二部名数四百下标示十八部二十部者
文殊问经云根本二部从大乘出初摩诃僧祇部分
别说有七一执语言二世间语言三高拘梨柯四多
闻五只底舸六东山七北山此七皆一百年内次第
生出次体毗履部分出十一部一一切语言二雪山
三犊子四法胜五贤六一切所贵七芿八大不可弃
九法护十迦叶十一修妒路句巳上十一亦百年内
次第分出各兼本部共成二十经云譬如海水味无
有异二十部者亦尔皆从般若波罗蜜出。

经云即大集彼云五部虽各别异经既曰异故是别
也又僧祇实先灭后便有以广博故通含五意故是
总也亦无妨者即大集云不妨诸佛法界涅槃专下
若据四分一部望不分边可说为总故戒疏序云自
诸部远流咸开衢术独斯一宗未怀支派良由师禀
有踪知时不坠故也又疏云唯昙无德部始终不分
若论异者约后人传授为异故又疏序云蕴结西土
千有馀年译传东夏将四百载诸有传授同异非无
具如戒疏故曰别钞也。

一轮者即见惑也故杂心云须陀洹虽有修道断不
卷一 第 803a 页 X44-0803.png
净业无见道断业无对事故不堕恶趣具不具足故
如车二轮具则所运随一轮坏则无所堪唱善来者
业疏云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白衣位来入出家位
从无戒位入具戒位佛亲召命因教感戒也百年毗
奈耶云于佛言下须发自落乃至威仪具足如百岁
苾刍又毗尼母云如二十年学法者见论云八事众
具普皆随身比丘下僧祇杂跋渠云诸比丘亦效如
来唤善来度人威仪进止左右顾视著衣持钵皆不
如法为世人所讥乃至舍利弗白佛佛言从今日后
制受具足十众和合一白三羯磨受若付法藏说雪
山中有五百仙观阿难将灭即便飞空往诣其所稽
首作礼求哀出家即化恒河变成金地为诸仙人说
法须发自落成阿罗汉。

上法即破结也谓修慧惑尽道證无学会正理穷自
然感戒从所破为名今望了诸法性空无我故称上
法故律中迦叶与五百弟子诣如来所世尊为说布
施持戒诃欲不净迦叶等即于座上诸尘垢尽得法
眼净佛言未来比丘于我法中快修梵行得尽苦际
即名受具足戒也言无欲者律中迦叶说偈答佛云
饮食诸美味爱欲女及祀我见如是垢故舍事火具
今言性空不言相空者以观诸法相空属小菩萨也
大圣佛也小圣罗汉也业疏云此人积行非远未登
圣位于彼罗汉先有别缘托仗出家得由三语。

八敬一百岁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迎逆礼拜二不骂
卷一 第 803b 页 X44-0803.png
谤比丘三不举比丘罪四从僧受具五依僧出罪六
从僧求教授人七不应无比丘处住八依僧自恣爱
道本经云大爱道裘昙弥亦云波阇波提又曰钵罗
阇钵底此云生生主即姨母是也本律言是初果五
百女通内外凡问此八敬受从佛边得比丘边得答
业疏云佛边得若尔何须阿难传佛之言方乃得戒
答约缘须二推本由佛故疏云缘在二人故称佛秉
若是僧者遣人敬已义终不便理从佛也故爱道云
若世尊有教我当奉行故也。

五下作业即羯磨受明了论疏翻为业也若非假托
人僧界法胜缘扶助胜因则尘沙无表不能发也有
人下业疏云有人不立破结是戒破名是通初果亦
是不同馀受文列人法破结不尔但列空名若以为
受乞求割截亦应是戒。

而下复引古通意云此言成者在羯磨前年若未满
罗汉者后以羯磨增其戒尔犹如胎闰在前后以算
满得戒又解下今义若在作业前成道者斯则破结
得戒巳成何须复用羯磨今反于古人故曰后成故
业疏云若小年者自开胎闰如戒本中全无罗汉用
开未满故知后成不是开小用羯磨受(巳上疏文)若满下
谓若年满證罗汉者亦自得戒不假羯磨也。

五分下彼云童子迦叶不满二十受具足戒后方生
疑不知云何以事白佛佛集比丘僧问曰童子迦叶
有所得不答言得须陀洹佛言此人乃是第一受具
卷一 第 803c 页 X44-0803.png
足戒然不名白四羯磨受以此證知初果尚然况复
无学耶如次即中十边五也以中国僧多信少机欲
渐亏增至十人方为胜境。

边地持律但五人者以边隅荒俭僧少游行致令三
年方获受具盖因事曲开也十诵伽论边僧若多用
本开法得戒得罪如前即中国二十边地十人且初
二十者为明女报惑深智浅喜生慢怠必欲受具僧
尼各十方发胜心因二众为名也又边方义立十众
者谓边邑大僧少故便开五人尼脱有缘依僧亦五
彼此具十义应得受遣信者姿皃瑰逸素染俗心出
寺诣僧恐成陵染故开差使诣僧乞受如常作法返
告便获因使感戒即以为名四下即小年曾归者既
以事人深闲仪礼便耐恼辱有持戒能故减八年得
行具戒因其时缘而得名也得具沙弥得戒众僧犯
罪答中全引古义今师不尔持律之言岂局中表具
如业疏第三卷明之若尔何故边方独言持律答中
国持律者众故不言边方反上故特简。

一谓下以忏罪是灭恶之大倍缘方济故不开也又
慈利故开忏不可更减开于十也二下以受戒是总
发忏罪是别悔别若开十则有损总之义故须增十
反本受净律云若少一人是罪不得出又受取相净
忏须体净义可见也三下如受戒有难遣信开受若
以忏例受亦应有难不至其罪即灭是义不然未可
相准四下若中国开十出罪则边国应宜开五若许
卷一 第 804a 页 X44-0804.png
开五犯者则数以易求忏故或边僧后多忏法无准
故知一定制限二十则僧不敢轻犯数悔故僧祇云
因数数犯僧残如波逸提乃至越毗尼悔故便制六
夜忏悔二十人中出罪。

略羯磨者如真谛疏约单白是也彼论云依他圆德
有七种比丘有四一善来二三归三略羯磨四广羯
磨方得比丘尼有三种圆德一善来二遣使三广羯
磨四人下业疏云与今不异四人秉白即发具戒广
下疏云善根转薄戒法难生加至白四方乃得戒尼
中三受无归及略是圣人者佛呼善来非圣人者三
归单白所不感也故曰尼无此也了论复立独觉有
量功德至得诸佛无量功德波罗蜜至得并前成九
种圆德言圆德者即戒体也所受周遍无境不备随
行奉修德充一切故曰也奢诞奢纵欺诞也遣信下
言忏残既不可减二十例今遣信忏罪亦不可也故
曰亦同是释。

问下意谓造业善恶能所俱齐何为遣信要待还报
煞盗事成便结所以不同者答下谓受愿在缘缘来
思具故待报也为恶在境境损即罪故非待报六受
局羯磨中僧二尼四也对前善来等四成十受隐别
用羯磨一通隐六种别受故言五受。

七种受论云一见谛二善来三三语四三归五自誓
六八法七白四六下论云见谛得戒唯五人(即陈如等)
来三语三归佛在世得自誓唯大迦叶一人八法唯
卷一 第 804b 页 X44-0804.png
大爱道故曰六局羯磨佛在灭后僧尼皆得故曰一
通也摩夷即论也通备备具也撰下彼经第八宝珠
女见佛心生憙乐求索入道佛即告言善来比丘尼
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尼精进修习得阿罗汉
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又善爱白净须漫等尼皆善
来度故曰非唯一二若尔多论何不通耶答业疏云
多论止谤义在凡夫必是圣人能遣邪执则非教限
故了论是圣人者佛唱善来非圣人者则不度也莲
花色法显传云优钵罗比丘尼因中为丑淫女以莲
华献辟支佛遂感今生端正日丐五百分食又贤愚
经说叔离比丘尼出家佛言善来头发自堕斯皆通
也。

问下意谓若约及不及者善来既及理应开度云何
有说不通邪答下为三归八年制断十四年后爱道
方自剃发求受八敬约时不及故言不度然此答意
问中自显此但相因生下此言不通者等文恐言不
通三归受具故便谓五八十戒三归亦不通尼故曰
理即通也又观此中答文俱释上尼约时不及故不
通三归受具而阙答善来时及不度文然前文巳显
故此彰略故前云为止诽谤故如来不以善来度女
非谓约时不及故业疏引多论云佛不度尼为止谤
故若善来度者外道当言本在王宫󳼶女自娱出家
还度以自乐故若是圣人佛亦度之义同上引此不
下言僧不可独行八敬法度尼也以缘在二人故。
卷一 第 804c 页 X44-0804.png

五百年者大集经明五种五百岁第一五百解脱坚
固第二五百禅定坚固第三五百持戒坚固第四五
百多闻坚固第五五百斗诤坚固今钞指最初也羯
下通佛在灭后也。

阎浮亦曰剡浮赡部傍及铁围海内唯有四洲即约
苏山用分方面今即南洲也方志云水陆所经东西
二十四万里南北二十八万里又依论说三边等量
二千由旬南边三由旬半是则北阔而南狭人面象
焉若约佛成道在此洲地之中也即金刚座是故经
云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三天东西北三
洲也通三东西南三洲也如律四分第三十云诸比
丘汝等人间游行勿二人共行等是也百一十人者
以度一百一十罗汉分头广化也而宾头卢不在其
数故曰无名律受戒云世间在一百一十阿罗汉弟
子是也宾头卢是字颇罗墯是姓因树提长者作旃
檀钵施尊者现通取之佛诃言未受戒人前现过人
法诃巳𢷤之故往二洲也则知摈时三语巳废故言
不通俱耶尼即西牛货洲俱舍云人长十六肘其面
圆寿五百岁其地径量二千五百踰缮那唯下彼律
三十七中无上毗奈耶同但于多度弟子下如云起
僧坊房舍尔婆提即东胜身洲人长八肘面如半月
寿二百五十岁其地三边广二千踰缮那东边广三
百五十踰缮那北方即北俱卢洲俱舍云人长三十
二肘面方寿千岁其地四边各广二千踰缮那在八
卷一 第 805a 页 X44-0805.png
难之数故多论云唯郁单越无有佛法亦无得戒以
福报障故并愚痴故不受圣法。

果中约成道时也最后心此约三十四心中最后一
刹那心解脱道时与尽智相应證于佛果尔时圆德
具也若以下大师义断也然下谓菩萨隐护明之相
乘白象之瑞托摩耶宫示太子相盖垂应而来非实
生也至乎鹤林告寂金棺掩耀于无灭中而示有灭
故非实灭也是知大圣人虽现生灭之身本绝去来
之迹岂以因果之位而定得戒之限乎首陀会天长
含云首陀会天知如来心譬如力士屈申臂顷从彼
天没忽然至此或云净居天奉刀落发授与法衣灵
感传云世尊告文殊大众言我初踰城出家入山学
道以无价宝衣贸得鹿裘著有树神现身手执僧伽
梨告我言过去迦叶佛涅槃时将此布僧伽梨付嘱
于我令善守护待至仁者出世等准此教文不同也
问下凡戒者所以防非也佛既无过何用戒为答下
以万善功德因戒而有一切恶业由戒而灭岂可恶
灭无戒无戒则功德不满况如来万德庄严岂可阙
也果头三十四心顿断结惑證果当头故也三护身
口意护也谓凡夫过在故勤加三护令非不起果头
过尽不须三护以非不起不妨戒是善法不可无也
所谓四句中一心谢境不谢圣无烦恼以境不尽故
戒在不失斯可例也(馀句如大钞中)独觉简缘觉也一名麟
喻二曰部行以此圣人出无佛世故观外境荣枯类
卷一 第 805b 页 X44-0805.png
内身起灭因斯觉悟證理感戒故曰缘于别事多论
云离俗出家独处闲静而自说偈远离恶法当得善
法善恶俱灭然后得道尔时亦身口教二俱成就后
得漏尽戒也准此钞中二解脱字上属有漏别解脱
下属无漏解脱是二俱得故多论问云无漏心中何
得有漏戒答曰其法应尔也以业力故无漏心中得
有漏无漏二戒。

佛下多论云波罗提木叉戒佛在世则有禅无漏戒
一切时有今云何得解脱戒耶如彼论云佛不入僧
数若堕僧数无有佛宝若无佛宝不成三归三归既
阙何言得戒耶就初说者即在家三归等彼论问曰
若称佛法不称僧乃至称法僧不称佛宝成三归不
又若不受三归得五戒八斋十戒不答一切不得具
则不尔故论云若受具戒要白四得不以三归也准
此具既不局三归独觉得戒虽非佛在理得无疑。

得具别解脱者言二种俱得也形俱即尽形也设过
去时有形终戒谢不至今身又言三归五戒等不得
者盖准婆论也以彼云佛出世方有故佛若未出必
无自加受法若依善见不约具分通一切时也故彼
第七云五戒十戒是学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于世间
中此戒常有故自然戒者多论中佛及辟支无师而
受又十律自然无师戒谓佛不假师教会理尽故因
感戒也今例證独觉既同佛得自然戒此则于无佛
世得具不疑佛下一句反质意云佛既树下而得岂
卷一 第 805c 页 X44-0805.png
亦在家耶又佛自王岂须从佛得耶此證自然得戒
故知别脱非专佛世明了下双證具分俱得性成性
即体也苦法忍见道十六心之初心也尔时始得无
漏又有道俱戒起尽智者从金刚道后与漏尽得俱
故名尽智或云尽智是解脱以解脱道中一切惑染
皆巳尽故名尽智。

弟下谓弟子须假五缘业疏云一假佛教诫二立誓
三依教苦修四三毒皆尽五见空感戒故与佛不同
又如来得戒巳别有十方佛秉法授法王位故灵感
传云卢舍那佛出金色手摩释迦顶又说妙法我今
十方佛欲白羯磨授释迦文佛成无上法王位诸佛
秉此羯磨在金坛上天人大众无量恒沙闻佛羯磨
一时寂然犹如比丘入第三禅诸佛秉羯磨受法王
位巳地之六种大动佛放光明普照十方广作佛事
利益凡圣不可具述则知弟子虽得上法戒望之远
矣广下言独觉亦自具身口二教也如多论独处闲
静即自身教也自说偈远尘离恶即自口教也善恶
俱灭然后得道即具漏无漏二戒也。

比丘者则比丘中行善来度也优婆塞律云耶输伽
父至佛所佛为说法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自审果證前白佛言我今归依佛法僧唯愿世尊听
我为优婆塞等是为最初优婆塞受三自归耶输伽
父为首优婆夷三归即耶输伽母及本二为首斯皆
亲承佛化故曰从佛得也寻后方令罗汉作三语度
卷一 第 806a 页 X44-0806.png
如下为引业疏要具五缘一形同文云剃发著衣二
对无学及教也三有求心文云欲往佛所四心境合
五作业沙弥如母论云受沙弥十戒亦名受具止谤
如上所引也复次佛为法王与一切众生作大导师
导引众生背俗入道先令众生信向无疑然后道教
化流天人是故如来舍近取远自不度也报下證上
沙弥有从佛度粗习粗惑习气也如鸽入舍利弗影
中犹有怖入佛影中而无怖盖佛大慈悲习气尽故
亡尽也诗云人之云亡转缘转彼机缘也。

比丘下反上二义也如身子错授人法又祇律比丘
学佛呼之𩯭发在故为人所呵佛言汝不可得如来
无畏口也多论下以此三种得戒必从佛得问得称
佛作和尚阇梨不答佛于弟子有和尚阇梨义佛不
为人作和尚阇梨是故不得称也三下谓从诸比丘
三归受戒得称比丘作和尚阇梨不不下是论中答
语具云不得称和尚得称阿耆梨耆梨即阇梨也八
敬以大爱道八法受戒从阿难言下得故得称为阇
梨四不坏多论云为成四不坏净故若作和尚则无
佛不坏净又为成六念故若作和尚则无念佛故今
钞但举四义若据彼论具有十义一为成等化故二
为止斗诤故三为止诽谤故四成三归故五成四不
坏故六成六念故七为息灭众生福故如为比丘一
正富罗转轮王福一时灭尽八不供养下人如作和
尚弟子有病当看视等岂是自在法王故九不恼众
卷一 第 806b 页 X44-0806.png
生故十为通末代故以是因缘佛不为弟子作和尚
也。

论义者增一中佛令须陀耶解有常色等义说法无
滞又无怯弱是也又母论云于毗尼藏中选择是非
能信行故名为受具又善语亦名受具从智慧受也
尼无此用故不可对谈得戒。

梵行难四分云本时妇大童女淫女黄门伏藏皆因
人来欲诱调比丘恐为净行留难也又解下大钞尼
篇往来是非中引四分云若作本法巳即日往大僧
中不者犯罪有人就尼寺与受戒者不成萨婆多师
资传云非法不成端正难缘尚自遣信此无难缘踪
有不合有人就尼寺外结界而受者律无定决然情
为尼故来非法有罪。

陀骠是云陀罗骠专头亦名均提生舍卫婆罗门家
至七岁父付舍利弗将至祇洹听为沙弥渐为说法
心意开解得阿罗汉均提得道巳自以智力观过去
作饿犬蒙舍利弗法食恩今得人身而获果證当尽
身供给永作沙弥不受大戒缘备贤愚第十三二沙
弥本老虎之二子也老虎命终鞠多以食饲之而为
说诸行无常等一偈后终双生婆罗门家八岁出家
获罗汉道尊者即使采华答言瞻卜树高不能得及
尊者语言岂无神足时二沙弥即处空中经行树上
采花意云四分證果得上法馀文證果未满具足犹
名沙弥何耶答如文又下简上义也从俗入沙弥时
卷一 第 806c 页 X44-0806.png
道巳成罗汉者果与戒俱得也唯迦叶者彼云唯迦
叶一人得更无得者又云大迦叶来诣佛所言佛是
我师我是弟子世尊修祛陀是我师我是弟子是名
自誓受故曰从胜缘也羯磨前成谓得果戒在羯磨
前也故律云修道成罗汉即名出家受具足者今从
得果胜缘受名故曰也经言指涅槃也矛盾矛戈也
盾干也楚有鬻矛盾者两皆誉之买者曰以子之矛
击子之盾如何鬻者不答今谓相违之言也如前即
婆论经律各一者律据佛边闻法受八故言證四果
经中反此故曰不證五欲色声香味触也阿那含显
大经伹證第三何言四果解下经分三四为一往对
出家在俗分于差别故婆塞但言證三非四也。

圣位以初果得无漏道故二凡外凡则观事粗浅道
眼未明内凡虽缘四谛以身居有漏故不应圣人之
召也须提那犯初戒知在凡也二人即三归八敬二
种人也所得能持故不羸誓无退道故不舍非受馀
报故不变根复离邪见故不断善始下二句结示多
论云以福德深厚故又由勤神根力于此内凡增故
所以坚固不退。

灾患即上羸变等四是今至此位根
胜故无不坏信以内凡忍中有信根增世第一中有
信力增不可倾动如根不可屈伏如力既有根力故
称不坏又坚固不动不屈故曰不退。

何下律第三十云诸比丘受教人间游行说法时有
闻法得信欲受具足时诸比丘将欲受具足戒者诣
卷一 第 807a 页 X44-0807.png
如来所未至中道失本信意不得受具乃至佛令诸
比丘自今巳去听三语受具以此文證何言三归等
信不坏退耶答下业疏云今云失者失事疲苦非理
信也即母论云于其中路有生悔心者即还归家是
失事信也。

又解下约四分明爱道是初果五百女亦通内外凡
三人初果及二凡故羯磨疏云若论羯磨初为凡。


后通果向涅槃净梵即初果人四分花尼亦同受也
五分陀骠十六成圣二十受具亦通四果应作四句
料简一得果不得戒均提陀骠是二得戒不得果内
外凡等是三果戒俱得迦叶等是四俱不得如下母
论但受翻邪三归是。

前三下论云尔时诸比丘生疑云何三语即是出家
即是具足佛曰归依佛法僧即是出家第二归依佛
意等即是受具业疏问云四分律文但云三语此文
更列三归者答以义约之归犹结也化法既久宗奉
渐离加结成受故多论云宿业力故应三语得戒者
三语则止三归亦然四分文中但云归依三宝随佛
出家本无结归故知两位分也翻邪翻于邪师邪邪
侣也三归归者多论云𢌞转义由翻三邪𢌞转三正
也不发戒品简下五八十具三归有分具所发故五
道六道中除地狱也五逆下此简带难人也先犯下
萨婆多云若受五戒破其重者后舍五戒更受五八
十具戒并禅无漏戒一切不得乃至破八戒中重者
卷一 第 807b 页 X44-0807.png
如前答下准多论文也彼云受三归竟尔时巳得五
戒而下应先问云所以说五戒名者将文答之亦如
受具巳说四依等使令知也。

又下亦论中文彼具云有言受三归竟说一不杀戒。

尔时得戒所以说一戒得五戒者为能持一戒五戒
尽能持故兼本下既誓心受五不但发一也首解此
亦论师自定故彼论云诸说中受三归巳得五戒者
此是定义八下谓八十两戒亦如上受三归巳得八
十戒或说一戒得八戒等并例如上五戒广下彼云
下至阿鼻上至非想及三千世界乃至如来一切有
命之类尽得四戒又三千世界内一切酒上咽咽得
戒复将七毒对境历之则其数无量诸难即五逆贼
住等得戒时亦约受三归巳得八戒故曰准五戒解
先受下文中不言八戒者以是一宿之戒故智论云
受一日戒法长跪合掌应作是言我某甲今一日一
夜归依佛法僧为净行优婆塞萨婆多云若从五众
受必无人者但心念口言自归三宝我持八戒亦得
今五戒者是尽形受故能作诸戒根本故善生云此
戒甚难能为沙弥大比丘及菩萨戒而作根本是也
更有所加者母论云优婆塞者不止三归更加五戒
始得为优婆塞故今作法时云我某甲归依佛法僧
尽戒寿为五戒优婆塞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若具戒三归则不尔也又未制五八十戒等异故下
云八年后方有羯磨自此巳后说十八戒法问所以
卷一 第 807c 页 X44-0807.png
制断三语者因病比丘无供养看病者故制十僧白
四加受使师资相摄问凡归三宝其境是何答多论
归佛者一切知无学功德是以归法身不归色身若
尔出血何逆答以色身是器法身所依故害色即得
逆归依法身者断欲无欲尽谛涅槃是问为归自身
尽处他身尽处答自他尽处俱归归依僧者声闻学
无学功德是问僧有真俗为归何者答第一义谛僧
也以常在世间故又俗谛僧是第一义谛僧所依故
问为归一佛耶三世耶答归三世也以法身同故归
一即三世也若尔诸天各归一佛者何耶答诸天虽
称一佛亦归三世直以一佛为證耳问三归以何为
性有论者言三归是教无教性受三归时胡跪合掌
口说三归是名身口教若淳重心有身口无教有云
以三业为性有云善五阴也释论即智论羯磨竟大
钞问云羯磨竟时其文何所答解者多途今一法以
定谓第三说巳云僧巳忍与某事竟此时羯磨竟不
同前解第三说巳名为竟也故律云忍者默然不忍
者说今即说其不忍之意便成诃破必其忍默三说
巳无诃亦成任意两得馀广如义钞即指此及下问
答中也又应知第一念具作无作第二念但有形俱
无作一发续现戒体具足问意以三结例三羯磨以
一夏例一形也不下此反例答释也如忘成及界即
名前坐何俟三结。

又下谓受者要期一形脱或形尽始发其戒者则无
卷一 第 808a 页 X44-0808.png
可对故在三法竟时发也安居不尔要心是短期三
月坐限满形存是有所对故非并也。

一时之间有多
法者如三时中九十日为一时而有众多人受是也
一时之中不得有多时者如九十为一时即此九十
中复无别九十日也要下安居要九十日满夏法成
是前谢后生也受法顿起故又不并。

五种顺彼论文合云七种今除见谛自誓局论馀五
也羯下论云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增次受十
戒善心转深然后受具如游大海渐入渐深馀四即
善来三语三归八法准律但有三语加上法为四多
论所以分者以三归加结故异三语今谓上四论约
顿得大师考理其义似失。

何下推释意云先受五八后应善来则通渐也可言
为顿如下既言沙弥则巳受十戒后證无学方圆上
法何为不渐又八敬一受文列五戒则是通渐可曰
顿乎三时初五次十后具则显三时不乱也。

一时彰
顿得也以无三时次第故以前即上引善来等巳受
八十验之则多论顿得未可确定不下不应言五种
开其顿受且如羯磨一受必先十戒文中不与受十
戒众僧得罪馀下谓善来三语破结等通于渐顿业
疏云先受五戒来从三受则通渐也直本白衣径投
授法此局顿也八敬一受文列五戒则是通渐五百
女人未必曾受闻敬得戒应是顿也。

依下證羯磨虽云局渐既无并受不得之言理似通
卷一 第 808b 页 X44-0808.png
顿多论云不受五十二戒直受具戒者一时得三种
戒又律但云得戒得罪亦不言并受不得明了下既
曰不得具戒显须先受十戒也以十是具之方便故
又十戒是有愿具戒名无愿无愿假有愿而起故不
可不受此下指了论。

问下此亦出多论彼问曰若受具戒一时得三者何
须复说先五次十后具以为次第邪引论自答染习
者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增次受十戒善心转
深后受具戒退败文略入海之喻彼云如游大海渐
深渐入佛法海者亦尔不如是者即失次第又破威
仪也又下亦彼论也彼具云复次或有众生应受五
戒而得道果或有众生因受十戒而得道果以是因
缘故如来说此次第又下论师别义虽曰一时得三
而无别故洎乎舍戒其失苑异故论云若言我是沙
弥非比丘即失具戒二种戒在即五戒十戒也若言
我是优婆塞非沙弥即失十戒五戒在若次第得三
种戒舍法次第如一时得戒中说又无下此说次第
受也故彼云先受五戒十戒后受具戒舍五戒不答
不舍也但失优婆塞等名次第不失戒也随时受名
譬如树叶春夏则青秋黄冬白随时异故则一体无
失矣虽尔非无说三之别巳上皆證有三戒义也首
下首解但得楼炭之语未知出自彼经故今的指也
受时要期一形不破设后破时其戒莫失不若无失
义亦应要期一夏不出设后出宿时应非破夏答下
卷一 第 808c 页 X44-0808.png
以遍发在巳一戒虽破馀戒俨然故不失也夏期有
限限满方得今既先出是故名破。

善来对佛下似问若望下是答若世下引律爱道语
證彼云若世尊有教我当奉行也又爱道弃家心切
渴法情深机感俱胜故伹一遍大师又云以唱教人
大不假叮咛渴法心重又不须结故在一遍三语对
无学者意云八敬对学人但局一遍三语对无学何
增至三。

答下是释形报不同曰异以求戒者身口为
缘心是正因因亲而缘疏也今爱道缘劣因胜故限
一遍豪子缘胜因劣故限至三中路心悔劣可知矣
故大师云三语之法初授法弱故须三说前受心奢
又假三结。

羯下以通凡圣及以灭后故例加四又业疏云羯磨
在僧通和非易故须四遍众心齐忍与夺巳决故结
一也。

稍薄以机缘望善来则又薄矣羯磨疏云三归
得戒善根稍薄戒法难生后方三说归竟感戒。

引文
下律中如来始度陈如故善来居首次度一百一十
罗汉分头广化故三语次二文云三语息故羯磨兴
故当第三十四年后爱道求度故。

八敬在四四分沙
弥年减方兴上法故常第五十戒中列和尚名明知
非是制前也以三语巳前未论相摄因过须师方制
和尚故羯磨兴者意存师资道成彼此兼济故三语
后兴羯磨羯磨后有十戒是为次也。

羯下逆去羯磨
前五年行三语也以善见云佛告乞食比丘汝可度
卷一 第 809a 页 X44-0809.png
须提那出家与受具足等此时羯磨未兴理是三语
也以下引僧祇犯證亦在五年彼初戒末云世尊于
毗舍离成佛五年冬分为耶舍制(即四分须提那)八夏见论
云别家巳经八年后还本家劝留续种也此證犯在
八年后反验耶舍是三语受在八年前也后兴羯磨
斯则与多论应故彼论问曰佛在世几年便听白四
受戒答有言佛初得道一年后听有言四年后有言
八年后以义而推八年者是正义也(论师自定)不下遮偏
执也其下业疏亦云八戒净信未恻其时。

非色心者顺成宗也是第三聚故若有部还用色为
无作戒体然大乘中虽以心性而为戒体若发无作
亦依身口虽依身口体必在心也广如业疏对事以
受随皆为对淫盗等事防故据大钞中更立第五多
品同如成论戒得重发肥羸不定方便色心俱者八
种中作俱无作也与方便色心俱故三性善恶无记
性也谓受中无作一发续现始末恒有四心三性不
藉缘辨故杂心云身动灭巳与馀识俱是也。

善性下以从善心对治方生故唯善有恶性无记中
无无作故曰狭也义同皆防七支故体同咸以色心
为体故短同受局坛场第一念随据对境方便起故
总断望一切情非情境皆起断恶故别断境不顿现
故悬防以正受时过未起故一品终至无学随一品
定故杂心云罗汉有下品戒年少比丘上品戒多品
由境有优劣心有浓淡故心分三品。
卷一 第 809b 页 X44-0809.png

勤策奘师云室利摩拿路迦此翻勤策男室利摩拿
理迦此云勤策女净三藏云室利罗末尼罗翻为求
寂若言沙弥者古讹略也方轨法则也广雅轨迹也
以善生者律文似对僧所理须生建立胜缘应问遮
难一同僧法必若有者五戒不发何况具十准此戒
善所生必须无难不同翻邪三归未发戒品。

四性杀盗淫妄四是性恶言体性是恶故六遮一不
饮酒二不著华鬘好香涂身三不歌舞倡伎亦不往
观听四不得高广大床上坐五不得非时食六不得
捉钱生像金银宝物此六妨乱修道招世讥谤戒疏
云能遮正道故言遮恶自馀即馀情非情同大僧发
四分律文俱发七支戒戒下文皆结吉罗理须通护
在师别教也。

四依一粪扫衣二乞食三树下坐四腐烂药依于此
四能生圣种故亦名四圣种以四依者为行之大者
也四重者防禁之极者也故制受后即先示焉息慈
未堪伹告十戒懦奴乱乃卧二反软弱小尼式义沙
弥尼也成就十戒六法等行自有大尼为所依故不
须大僧也又彰渐次所依故丈夫大戴礼云大者长
也夫扶也言长扶制万物也古者冠而成人通名丈
夫今目僧为丈夫尔新章云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则
名丈夫一近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义四如说而
行。

若尔下若云大尼制必依僧何以受时僧但秉法尼
卷一 第 809c 页 X44-0809.png
为和尚解文炳然梵云式义摩那尼此云学法女何
以僧无学法男者怀妊汝鸩切身怀孕也恐带胎而
来故限二年委练身器二下彰其学法本为练心以
尼女烦惑重故多不能持故以少法先验持毁六法
一染心相触二盗人四钱三断畜生命四小妄语五
非时食六饮酒前四深防为护根本后二放逸重禁
过源此方复礼法师始因奏请卢献之女首事遵行
慨令法水去不复矣行法即一切大尼戒行并须学
之若有犯者则名缺行直令改悔若下前云更与二
年约未满说今据满巳由未正受若再犯者理须重
与二年羯磨。

问下若云满后再犯前法坏者亦可行覆竟复犯时
前法应坏。

随日随覆日长短而行如百夜应与百夜
覆藏羯磨盖治覆藏情过尔不例犹言不可例也十
八法者一在大尼下沙弥尼上坐二式义不净食大
尼净大尼不净食彼亦不净三大尼得与三宿自与
沙弥尼三宿四得与大尼授食除火净五生种取金
银钱自从沙弥尼受食五尼不得为说七聚名六得
语云不淫盗杀妄如是等忆持七八至布萨自恣日
入僧中互跪合掌云阿梨耶僧我某甲清净僧忆持
三说而退九十十一十二后四波罗夷犯者更从始
学十三十九僧残巳下若犯一一作吉罗悔十四不
非时食十五不停食食十六不捉钱宝十七不饮酒
十八不著华鬘非出家人即先有诸遮受戒不得者
卷一 第 810a 页 X44-0810.png
此问亦出伽论彼论但云得戒不言结罪故引首解
僧须结吉以非比丘用故与无和尚诸师约不现前
为无此中所引皆异宗也若准四分并不开之律云
不名受具足戒也结集如迦叶秉白差波离等是也
作业师即羯磨师也后人受戒即本法人也。

若尔下若云不异所闻且如后差教授师出众问先
既未闻何非难耶解下巳闻羯磨师对众问难单白
差问虽异作白是同故后得闻非是难摄不可下谓
不可类例上文便言本法尼往大僧中受时亦未受
具得预闻法以不异所闻故且单白羯磨虽曰是同
然二部大僧不可辄预又前约本法此约纳具故不
可相拟若受具毕听在尼下大钞云得戒巳令在大
尼下坐待意总为说相八重淫盗杀妄摩触捉手等
八事随举比丘覆粗罪四喻喻前四戒也彼云诸佛
善能说喻示现于事犹如针鼻缺不复任用如人死
终不更生如多罗树心断不生长如石破开不可还
合八不越即八敬如上具引四下尼虽无树下坐彼
将依粗弊卧具替其第三若业疏解尼四依中树下
依者非兰若中尼轻易陵不行此教何妨馀树得受
头陀又尼钞中受具后亦为说粪衣乞食树下腐药
四上行也故复引十诵以證之四重据僧八重约尼
千途泛标大数也业疏云难随染起染是生因则无
量也且据重者能障圣道标举十三与此意同也边
罪者业疏云曾受佛戒理宜谨奉捉心不固具缘犯
卷一 第 810b 页 X44-0810.png
重为过不轻业果生报不思舍悔返戒更受义无再
摄分在众外名之为边一生永障名之为难难由边
罪障戒不生故曰边罪。

问下此一科皆是假立以难其实受佛戒巳毁破重
禁舍戒还来欲更受具此人罪重名佛海边外之人
不堪重入净戒海也今假立杀盗者意在生下难也
当于若尔上先加答云纵以杀盗为边复有何咎方
接若尔下难辞也谓俗有轮王业戒杀盗同僧亦可
名边耶是义不尔若以下又立云若望犯重受戒不
得立边名者亦可污尼等难皆得名边以受戒不得
故若下若云简在清净僧外立边名者且如灭摈之
人可尔应灭摈人既未作法摈弃应非边人若下又
若以波罗夷罪名立边号者沙弥犯淫盗等应非是
边以下众但犯吉故何以论云沙弥十戒破于重者
同名边罪今下此中一答文义隐括今析而通之既
曰违佛制教且俗未受五八则无边过又污尼亦约
在俗未受五八又应灭摈人本不名边将自有摈法
故又沙弥但取犯根本为边岂约夷吉以定边名故
知边名于上诸位所立义非便也不作则巳言不作
则非名边也下句反上。

问下若云违佛制名边者犯重被摈岂非违佛制耶
何不名边又边罪亦应名灭摈耶以犯重是一违制
不殊故答中实下一句是纵但下是夺据理犯重是
一应可言边伹由边罪者约先受曾犯舍后再来故
卷一 第 810c 页 X44-0810.png
佛制之不堪重受名边外人今摈无此义故二人即
犯边罪灭摈二种人也但以灭摈一位在比丘中望
犯重后僧得法摈弃为言边罪不尔无法摈故但从
本所犯重名边故曰乃从本称斯则各随一义使有
区别矣。

罗汉三界见思俱断尽故那含九品欲思尽故乐心
既忘全为净境初中后人污皆成难斯陀含人方断
欲思六品须陀洹虽断见惑全未断思乐心未间初
人成污中后非愆持戒凡夫初后例尔问意云罗汉
那含境属在圣既不可坏如何言坏尼解下由前境
既圣慢污成业不待前坏即成戒难自乐著者反显
与著则成难摄故大钞云若以白衣俗服强与尼著
而行淫者成难又虽曰自著不障出家大师义求若
知受具戒缘事著于俗服亦应成难但坏净境不论
知净不净未满之人即式义沙弥尼也善见云若坏
尼下二众不障出家皆亦如是皆但言坏尼不明清
浊三部四五十律也僧祇判正大钞云四分等律并
云污尼不明净秽故世行事者云汝不犯清净尼不
此依僧祇而问又业疏云三律俱无正决斯则不了
之文宜用僧祇明判净秽。

问意谓三果支佛杀尚非逆何以污尼位在凡夫中
净者便成难耶杀损福者以人天等于四果供之获
福多由是福田之极故杀之犯逆三果反此又支佛
化他义薄是以非逆故须简之污据陵慢净境故凡
卷一 第 811a 页 X44-0811.png
尼清净亦犯况三果乎答下以凡尼见思惑在具能
发业对入地狱若斯须二尼唯有修惑润业无见惑
故但招别报无总报可对入地狱也是故不成相并
俗下意云俗男可有坏尼俗女应无坏尼故曰一边
若下蹑上生难若降一边不成污者应可破羯磨法
轮二破中尼无破法轮僧耶又不应犯残耶解下戒
疏云尼同犯中虽无破轮体得立主伴坚持五法以
诱人也亦须谏之故曰谏法是通又解下准大钞应
先问云何不言坏比丘耶将坏男下通之。

未受应受者大师判云据未解也若聪智一听亦未
可也首下此约非众法对自故非障戒或四人巳上
馀和合法不秉羯磨皆不成难。

问下准业疏先立义云沙弥戒愿未是具法虽背无
难然后将钞问之大小大即比丘小即沙弥。

黄门者秦官也汉因之汉书云禁门曰黄闼中人主
之故号黄门然古用阉官今亦取人去阴藏者曰黄
门故钞主云黄门者不男之相也一下谓从生不能
淫二下即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三下见他行非身
分方勇四下因他人淫己身分方勇彼律但曰精不
能男五下朽谓朽烂等取若堕若虫啖也。

此下料简
彼云生半妒精是四种不应与出家受具若与出家
受具应灭摈以不生我善法毗尼故第五即病不能
男者先出家受具足巳若落若朽烂若虫啖若不动
听住虽不动若舍戒还欲出家受具不应与若与出
卷一 第 811b 页 X44-0811.png
家受具应灭摈。

二下彼正文作妻妾生儿共相嫉妒。

小时捺破今作夫字误身生即男根也彼曰因他者
因前人触故身生起五下见他行非然后身生起前
三即生捺割后三因他妒半月也揵者以刀去势也
或作㓺通用文云揵者生巳都截却大师云今时或
截少分心性未改兼有大操大志者准依五分应得
四变律云与他行淫时失男根变为黄门违缘即被
怨家恶兽业报落等应同比丘法自割本律不明分
齐五分若都截者灭摈犹留一卵者依篇忏之。

善下以报卑故异想不作父母想也若准善见实是
父母作非父母想杀亦不得出家异因缘者彼问曰
若作方便欲杀非母而自杀母得波罗夷并五逆罪
耶答不得但得偷兰又云自手夺人命更无异想异
方便是人不应与出家。

伽下彼云欲杀凡人而杀阿罗汉偷兰遮不得逆罪
故知得受十轮下彼有四句简辨一犯根本非逆罪
(杀支佛是)二是根本亦逆罪(钞引此句故曰是逆亦根本也)三非根本是
(于法诽谤出其过恶等是)四非根本非逆(杀馀类是)彼具释第二句
云若人出家受具足戒得见谛道断其命根是名逆
罪亦是根本罪也如是众生于我戒律中应驱令出
故曰是人等三果不障者福田未极故。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辅要记卷第一
卷一 第 811c 页 X44-08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