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747-A¶
747-A¶ 第 753a 页

* No. 747-A
校勘义钞序
馀杭郡沙门释 元照 述

此钞传世其来久矣或为之训解或口以传授但去
圣绵远在人寡薄城中之乳日渐乖真林间之偈相
承传谬故使大慈留训久掩其风末裔问津莫知所
适是以积年沈玩四出搜求欲广见闻固当诠示辄
为序引粗列三科庶使智者观之所谓思过半矣著
撰来意一也駮古异议二也校本差互三也初中夫
毗尼为教厥号行诠行之所依存乎事相往古诸德
未穷斯旨竞述义疏广引繁词唯我祖师拔乎众见
刊削搜补显行世事森列二持统归三行故事钞之
作最居其首且事则在乎简要行必凭乎楷模故不
广义章但直舒正范然则圣教宏远至理渊微或隐
伏之深文或废兴之来致无非正说岂患多途学必
优柔义须精练是以揽诸要义别录成章斯文之兴
抑其次矣是知事义两钞表里相资非事钞则行无
所凭失乎教本非义钞则解无以发昧于来诠详其
题号两分实乃行解兼举二部之作旨在于此或云
戒业二疏不尽之义收拾成文者尝用对考而文义
多同若其不尽止可拾其所遗岂得彼此重见故知
不尔或云为二疏张本者且事钞所指三部显然岂
747-A¶ 第 753b 页 X44-0753.png
是为疏而为草创吾宗学者深须详鉴果有所疑试
引诚證钞兴意云每所引用先加覆检于一事之下
废立意多诸师所存情见繁广今并删略止存文證
(此明事钞下序义钞云)及教通馀论理相难知自非通解焉能
究尽广如集义钞所显此引文證也又下明不学无
知持犯等义两钞犹同及乎二疏始多损益或复废
前其类非一此以义證也又先撰事钞当武德之末
(九年)次制此钞乃贞观之初(元年)年历相去足显同时况
贞观之间始刱二疏(戒疏八年业疏九年)以见昔云拾疏不尽
者得非谬哉此约时验也又法宝律师(玄畅)批云此钞
国初南山祖师述助释行事钞据此所明颇得其实
既云助释则相资之义皎若重轮况指国初而同出
之文奄如合契此引古證也释疑会异委在别论第
二駮古异议者通慧僧录(赞宁)评此钞有三种定在事
钞前撰一曰文义鲁质多云首解二曰著述不全埋
名没代前无序引后无批文三曰备其遗忘略示义
章但云将讲等古记虽欲救止奈何理寡辞枝况不
知疑之所来诚有由矣尝三复斯语窃所未安故曲
辨之俾无后惑原夫此钞之制盖集诸师章疏以成
文体古贤制作直伸义意不务雕饰今则且依彼本
删要录之及乎二疏始加润色比诸大部辞理彬彬
与此酬校安得无疑又历代述作仅两十家他师之
义但通标昔解又解等唯首师大疏理趣弘远为今
所宗故独显名用简诸说斯实推寄有本不掩师承
747-A¶ 第 753c 页 X44-0753.png
况首解之言盖语从省要亦何质之有而彼辄见指
斥一未可也又尝考古本首后不全章节不次名代
不显诚如所言然亦未可非于作者故今略以数意
求之有云草藁才成便为他窃未暇缉缀此昔所通
亦一意也又唐室衰末涉于五代天下纷扰释侣逃
散诸宗经训因之残缺此二意也又祖教流衍本于
关辅江浙相辽过数千里传文至此讹脱叵知此三
意也又撰述至今岁时悠远或传写遗漏或纸素零
脱例如归敬仪文前无半序比于儒宗书礼亡逸尤
多况此间见行犹阙下卷可非验耶此四意也而彼
未详直尔轻贬二未可也又制撰之家非唯一辙今
但攒聚义类不立篇目撮略为宗复无附释但标将
讲节为大科会诸家之异同以区可不列展转之难
问用辟深疑辞义宛然岂唯备忘三未可也用上诸
意駮彼三种以见先德曾未讨论传习之流无践斯
迹第三校本差互复有三别初辨诸本者天台律师
(允堪)科释之本则为三卷世中见行后得古本止有上
中两卷比三卷者始末皆同固常持疑无处求决近
于永嘉得故常宁律师(文漙)一本四卷即以上中各分
为二彼自批云据法宝目录云有三卷今止获二卷
细寻此说复按后批始知东夷寄还元有三卷下卷
独亡不传江左非本无矣后人不达分中为下且应
目录之数岂知失于本趣不于后进耶又审诸部隐
略指在义钞而文多不出良由于此诸师章记辄云
747-A¶ 第 754a 页 X44-0754.png
指误捡彼无文等盖不知所以裁之故言多率尔今
从古本止存上中两卷复虑重大析开为四下卷阙
如以俟于后二正名题者此间所见古今多本并云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而永嘉一本独云拾毗尼要然
虽理趣一贯其如全缺两殊又事钞所指复有多别
或云集义钞或单云义钞皆略举也或云别钞非同
部也今则从多为正如文所题又按通慧云埋名没
代可验卷首本无撰号后人添入今亦存之三定品
次者自上卷之初至中卷之末总一十六段皆首标
将讲而无一二次第之目然诸古本于破僧大意之
下即列僧残及二不定又间以时非时然后始列四
夷便接舍堕校以篇聚显然倒乱究其所由莫可知
矣昔天台律师降僧残不定次于四重升时非时缀
于破僧虽云改易而文次宛顺于理无损。

今从彼意
总列卷首。


* 毗尼大纲
* 起戒差别
* 十三难
* 不学无知
* 转业变根
* 破僧大意
* 时非时
* 四波罗夷
* 十三僧残
* 二不定
* 三十舍堕
* 九十单提
* 四提舍尼
* 众学
* 七灭诤
* 四诤
747-A¶ 第 754b 页 X44-0754.png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卷上之一
终南山沙门释 道宣 撰

* 将讲毗尼藏略存六门

第一如来在世制有五名所以不分者如来始从鹿
苑终至鹤林随根制戒乃有万差何者良由众生根
器不同乐闻有异故令圣制轻重不等缓急有殊诸
部轻重乃有无量虽复不同各称根性皆有奉行之
益以是义故圣制本有五名若不尔者付法藏传云
佛现在时分为五部应成无义又方等云于五部僧
学何毗尼又复方广云互用五部僧物如是等经亦
可须引若依大集文殊问等佛在世时全无五部文
意之异何者如来为利他成道證一乘妙乐将欲演
说众生行别不能一流遂使方便说三乘之别此是
例也今毗尼藏者如来既自不分明知圣现在时无
其五意五意若有亦应如彼三乘别与作名不可仍
为一部问若无五意亦无同事而有轻重制者何以
经云我涅槃后分我毗尼以为五部答如阇王十梦
经说设我去世后分为五典非谓在时巳有五意此
747-A¶ 第 754c 页 X44-0754.png
言分者例彼以解又解所以不分者具二义故一教
主是一共谁诤竞而得分之虽佛弟子名有五人皆
是相承异世传通化物故言一也二所被众生不相
是非何者众生利根各各自念良由我等根器不同
致令圣制轻重有异有何可诤各体化意依分修行
以是义故圣者之制现无五意但有悬记之言佛去
世后始有诸部分张。

第二辨广略异者准增一六佛俱久住具说广略第
一寿八万四千年百年后制广戒第二寿七万年八
十年后便立广禁第三寿七万年七十年后立广教
第四寿六万年六十年后立广教第五寿四万年四
十年后立广戒第六寿二万年二十年后立广戒问
若尔并说广略住灭应等何以四分言佛告舍利弗
毗婆尸佛式弃佛拘留孙佛迦叶佛修梵行法得久
住广说乃至随叶佛拘那含牟尼佛法不久住然则
四长二短斯乖何通首解二佛灭者随说略边望广
说边故言久住然则二佛隐其说广但彰其略言不
久住四佛隐略表广导其久住故与身子作请之序
若依五分言前三不久住后三久住更问若尔便有
广教何疾灭耶解云五篇诸戒乃是广教作业受戒
广略通有不局一也安居自恣义亦同之以是而言
虽法亡灭亦有作业受戒不同馀四受唯被内凡不
通末代问涅槃云迦叶佛法住世七日今言久住者
何答据利根者七日假教修行故经云七日七日若
747-A¶ 第 755a 页 X44-0755.png
过自得淳熟不假教修故复言灭其钝根者始终假
教修行故今言久住此是制教广略而巳化教非无
广略之义而先略后广定次之异易可思之。

第三说戒时节者如来在世但说略教以略教法言
略包含通于轻重皆有行益弟子说广表众行法二
又解佛非僧故不能秉又解广是别教若为五说利
益不普轻重异故故善见云一切诸佛但说教授波
罗提木叉不说威德波罗提木叉解云略教但指三
业而直谏故言教授广教追事有怖故言威德又四
分云汝等自说此是如来最后说戒此是證也问所
以弟子得为犯者说解云五分等佛言不应以天眼
见举应以肉眼见举他罪又不能令犯者头破七分
如来反前故不得说然佛说戒时节远近经论不定
善见云如来成道二十年前常说略教后付弟子说
婆论云佛成道十二年前说者为无事僧说此略教
也四分亦尔随根所见异故善见亦言过去佛不为
声闻弟子结戒不犯非故亦不结威德波罗提木叉
亦不半月半月说戒乃至六年一说戒一切比丘悉
集佛所布萨计满六年有神通僧者而来无神力者
诸天来白即取衣钵承诸天力到布萨处即说忍辱
第一道等广如大疏。

第四五师任持不分者依首疏融均二十年一师一
百年付法藏相承付嘱五师无阙不叙年数文殊问
经云佛去世后百年始分第一师名迦叶比丘于佛
747-A¶ 第 755b 页 X44-0755.png
灭后任持理行二教具足圆通随化机尽大悲经云
即以法藏付嘱阿难竟于鸡足山现大悲之愿愿力
任持未入涅槃化弥勒佛弟子作十八番变立誓愿
竟即入涅槃如是等第二阿难比丘受此付属具足
流通如经中言阿难乘船在恒河水中二王俱请阿
难不知偏受谁请是故中流而入涅槃息诤竞故又
云付二弟子一名商那和修胎衣比丘过去惭愧胎
里著衣生出随长故名胎衣也二名末田地和修在
摩突罗国教化末田地在罽宾国二人并头教化以
此而言第三师末田地第四师商那和修受持佛法
具足无缺任持八十诵律在摩偷罗国教化时人名
曰摩偷罗律师将欲涅槃即以此法付属第五优波
掘多掘多善能说法但无三十二相时人名为无相
好佛至于受持胜于其师但简律要用偏而行之然
此五师皆内怀明朗深达玄微体道殊方又善见化
宜善传圣教被时益世一百年前犹自不分仍为一
部大毗尼藏。

第五五部分张者然第五师有五弟子神解不同莫
不皆穷理奥伹执一见以为楷准不能均融于是离
分一藏作众部之名掘多在世于后末时育王大集
论师共论佛法时各情见不同有所偏执掘多受持
佛法既少不能判正遂分一藏以为五典各自相承
并传季世良由教主非一五师同世情见相违互说
不同如涅槃说由此异相朋党相援互相诤讼依之
747-A¶ 第 755c 页 X44-0755.png
修行莫不悟道又大集云我涅槃后我弟子颠倒解
义颠倒宣说故隐覆法藏名昙摩鞠多解云此名颠
倒解义法名四分就化仪次第说先果后因故名倒
说倒说故隐覆覆他先因后果义又云受有三世及
以内外善能论义破坏外道说一切性皆得受戒凡
所问难善能答对是故名为萨婆谛婆解云此名三
世有亦名坏外道法名十诵又云说无有我及以受
者转诸烦恼犹如死尸名迦叶毗解云此名解众生
空亦名重空观法名解脱又云不作地相乃至识相
故名弥沙塞此名广解义亦名不著有无法名五分
又云皆说有我不说空相犹如小儿是故名婆粗富
罗解云此名著有行此中无本不知法名是何又云
广博遍览五部经典故名摩诃僧祇解云此名大和
众亦名大数不知法之几分又云如是五部虽各别
异乃至不妨涅槃若准遗教法律五师服色品而赞
叹萨婆多者是人名博通敏达智导法化著绛袈裟
昙无德者人名此人奉执清禁断当法律著皂袈裟
弥沙塞者人名此人禅思入微究畅玄旨著青袈裟
迦叶遗者人名此人精进勇决救护众生著木兰袈
裟摩诃僧祇者人名此人勤学众经敷演义理著黄
袈裟此中首解三藏口传二百年后分为十二部萨
婆多中分出婆差部婆差中复分出三一法上二名
贤胄三名六成此即本末合有五部迦叶遗中分出
二部一名僧伽提二名浅摩提本末合三将三足五
747-A¶ 第 756a 页 X44-0756.png
以成八部弥沙塞中分出一部名中间见此二配八
成十部唯昙无德摩诃僧祇二部不分通前成十二
四百年后分为十八唯僧祇中更分出六部一名遗
迹二名弥沙三名施设四名毗陀五名施罗六名上
施罗以是六部配前十二合有十八部佛去世后为
二十部故文殊问经言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皆令
诸计住二十部者并得四果三藏平等无下中上广
如大疏。

第六总别者前五是别偏执巳见故以经云虽各别
异故知是别僧祇是总以此众僧行解虚通不生偏
执知彼别见皆各随分契当无差故复说遍览五部
经典故知是总问若尔何故如来劝中唯言如是五
部不言六者解云如来见前别见恐人不受故偏牒
别见言五而劝不妨僧祇是总以行五见不恐人不
行故不须劝虽复五行亦无妨故专论四分总别之
异广如别钞毗尼藏大纲略解如是。

* 将讲起戒差别即以十门

第一序名略解者起戒略五略五者何一善来者往
植好因道根深厚寻教生解断惑一轮道成初果深
厌生死希求出家佛唱善来即发具戒如百年昔比
丘言在僧祇二上法者无欲迦叶修道进德惑尽解
满会性空上法而发具戒三三语者稽德非远不感
大圣托彼小圣厌有求出剃发染衣凭依三宝即发
具戒四八敬者爱道女女中最利闻佛不听女人出
747-A¶ 第 756b 页 X44-0756.png
家特生厌离遂自剃发染衣倚立祇桓阿难三请如
来遥宣八敬之法付与阿难顶受尊教授于爱道爱
道闻之遵此八法作奉行之意即发具戒五作业者
根性最钝非假胜缘扶彼胜因不能发戒思之可解
此中有人不立上法得戒何者一无上法人二无上
法教而四分云修道成罗汉即名出家受具足者此
作业前成以羯磨度之将罗汉增于年不满二十处
而巳又胎闰之疑皆是前故罗汉亦尔又解罗汉后
成何者如律中言若数胎闰一切十四日布萨满二
十者即名得戒若不满修道成罗汉亦得具戒故知
有上法其五分童子迦叶亦可须引第五作业受中
僧尼不同僧中有二一者十众二者五众中国边地
如次可知尼则有四一二十僧受二十僧受中边如
前三遣信受信言之下便发具戒故四十二受巳曾
嫁故问中国十人不言持律边地五人言持律者何
答汎解十人要四人善解羯磨六人足数故十人不
言持律边地开法要须五人皆是持律如伽论问如
佛说边地持律五人得受具足若有十人持律五人
受戒开得不佛言得具戒与受者得罪因兹更问三
事一问出罪开十人不二问受开白二不三问受戒
人少忏悔即多解初问者即有四意一为不开恶受
既难得理宜谨奉二为不损总体三若诣馀方忏悔
不至有难亦灭四以开五人边僧即多第二可解依
明了论更有略羯磨疏中云善根转薄须立和尚阇
747-A¶ 第 756c 页 X44-0756.png
梨先问遮法后从大众乞与唯说单白便得具戒四
人即作不如广羯磨善根非胜故尽白四说而尼无
此也解第三问者受少忏悔多者受则创入情殷宜
为生善忏即入久奢诞善心难生后为灭恶除业排
恶故须二十遣信出罪亦同是释问遣信受戒要须
报还方始得戒杀盗不尔者答受戒是要期思愿满
足为义杀盗损境为义故不相并然即将此六受属
前四种以成十受但此六种莫不皆通作业隐别就
通是故但存五种受戒广如大疏。

第二僧尼通别者如婆论云七种受中六局一通五
唯比丘一唯在尼作业通二五是比丘者善来自誓
三归见谛三悟是也为止诽谤故如来不以善来度
女馀者可解摩夷云善来上法作业如此三受二众
通备如说五百女人善来出家是也撰集百缘云佛
自面唱善来度尼皆得罗汉非唯一二贤愚云莲华
色尼佛唱善来度明了论有善来上法通尼四分亦
有破结使尼理即通也三归受戒不通尼者准经论
验尼无三归得戒婆论云成道八十年巳前三归度
人尔时尼未有心出家八年巳后止三归与羯磨度
人所以不通问若不得及三归教不得三归度及善
来教应善来度答今举不及为彰不度正以未有心
出家故此言不通者谓具戒三归五八十等理即通
尼婆论云佛成道十四年后以八敬度女人自此巳
后以其羯磨度其女人此不通僧思之可知若对时
747-A¶ 第 757a 页 X44-0757.png
别者善来三语八敬此三局佛在世虽云付法藏中
说阿难恒水度五百仙人唱言善来顿成罗汉果而
不可依上法得戒亦通二时佛灭度后五百年中解
脱坚固可无一人入罗汉果羯磨可解若论处者善
来八敬局在阎浮以佛在此而成道故又此二种佛
自秉故问若尔何故不游三天下教化者答阎浮提
人有四种别缘谓见佛闻法出家得道故东西二洲
无见佛缘羯磨通三可知上法通者如来一代三天
下中可无一人入阿罗汉果三语不通者如律中言
汝等各各人间游行不得二人相随百一十人中无
宾头卢名以宾头卢被摈东西天下始有佛法故鼻
奈耶云佛语宾头卢我今摈汝终身不得解脱涅槃
不得住阎浮提时尊者受世尊摈巳即归僧床取卧
具于阎浮提没出俱耶尼于彼夏坐多度弟子教化
俗人大作佛事十诵亦尔唯言起僧房为异婆论云
婆提亦因摈宾头卢往大作佛事乃至有四部众等
北方是难地化所不及故五受俱无也。

第三二觉得戒者若依僧祇如来果中得戒故彼律
云佛在菩提树下最后心中廓然大悟自觉好證是
名具足若依婆论亦果得戒以自言不起此座而得
漏尽漏尽之时果戒俱得若依五分因中得戒故彼
律云二月八日夜半逾城乃至在一须摩那树下剃
发著袈裟即言我今巳获具足不言受也善见亦因
中得戒以宝衣易得粗布僧伽梨巳被衣剃发竟即
747-A¶ 第 757b 页 X44-0757.png
言巳获具足四分无文若以义推瓶沙王见菩萨著
袈裟乞食尔时未成道故知因中得然此太子王宫
非实生双树非实灭不可定言又解尔时未有佛法
云何得袈裟剃发者是首陀会天化作猎师令厌离
也问戒本防非佛既恶尽何以戒为答戒是功德法
若当无戒乃可恶尽功德不满是故须耳若尔果头
得有戒者果头亦应有三护何故果头有三不护答
本是恶法护其三业防过未起故果头不须三护戒
是善法是故有戒问独觉为有戒耶解云亦得虽出
无佛世缘于别事得脱亦得解脱戒问若尔别解脱
佛出世有既出无佛世云何得有之者如婆论言非
僧摄耶答别解脱有二一在家三归五八等二出家
别解脱二百五十是多论就初而说故言无戒今更
解得具别解脱何以故五戒形俱过去时有不至今
身亦佛未出世故无自受法婆论如此依善见云有
以五戒十善戒一切时有乃至无佛出世辟支轮王
等亦教受故若不尔者如来独觉得自然戒佛亦在
家耶真谛明了疏云于过去多劫中以修戒行于最
后生身即五戒性成在家巳至苦法忍时而出家具
戒须发自落衣钵在身尔时具得别脱定生无漏戒
也问如来所以得自然名弟子而得上法者答因中
不假师说教故会自然理得尽智故弟子不尔问佛
与独觉不假他身教假自身教不婆论云假自身教
得佛在树下坐即身教成就口自发言我要不解此
747-A¶ 第 757c 页 X44-0757.png
坐而得漏尽即口教成就后得漏尽戒亦俱得广如
大疏。

第四师资不同者婆论云此五种受远而言之皆从
佛受由佛出世有是法故若以义推上法自得馀四
从他何者由佛说法得證无学名从佛受以义而言
尽智现前自證得戒故不从他受从他受中善来八
敬佛边得戒三归羯磨弟子教得若论七众者如婆
论云大而言之皆从佛受以事而言比丘优婆塞优
婆夷三众从佛得戒二沙弥从佛得戒一难提二耶
奢尼之三众佛巳不受为止诽谤故报恩云均提沙
弥佛唱善来得沙弥戒不得具戒后更说法便悟圣
道问何故如来得秉善来比丘不得者答具二义一
粗习共亡威德力大能转缘入道二善识根器应机
授药故比丘不尔问佛何故遥宣八敬不对面化者
答为表未来依凭大僧咨受法训故多论云见谛善
来自誓佛于彼有和尚阿阇梨义然佛不为人作师
三归得戒得称比丘作阿阇梨不得作和尚八敬得
戒得称阿难作阿阇梨不得作和尚问如来何故不
以羯磨与人作师耶答为成平等化故为成三归故
为成四信故为成六念故问何故尼中无论义得戒
耶答性多烦恼难可拔悟不得与佛对谈称可圣心
故问何故比丘中无遣信耶答女人志弱故有遣信
男子刚决何须遣信问若尔比丘应无梵行难梵行
难有遣信可有又解尼不得请僧就寺受戒故有遣
747-A¶ 第 758a 页 X44-0758.png
信比丘不尔何得相并问依四分摩夷得罗汉果名
上法得戒五分陀骠十四出家十六成罗汉年满二
十羯磨受戒贤愚经云舍利弗度专头沙弥七年出
家十四得罗汉为报师恩不受具足又育王传鞠多
度二沙弥成罗汉令釆华摘果犹名沙弥如是等教
何意耶答四分摩夷先有方便受戒之心尽智现前
果戒俱得五分等说先无方便受戒之心得果无戒
又解俗人沙弥道成罗汉果戒俱得问若尔先得戒
者何故律云更唱善来羯磨答为除俗相故释疑入
众故所以更唱又解迦叶定自誓得戒而名上法者
以世间盛法者名为上法故付法藏传云自誓言下
身口律仪森然具足不同昔解自誓言下不发戒品
是故多论云自誓得戒唯迦叶是然非在罗汉心中
得唯从胜缘以彰名也若尔何故律中云沙弥得罗
汉即名具足答此亦羯磨前成今从胜名问经言俗
修道不證第四果何故律中言俗人得罗汉果耶答
义虽矛盾理即无妨婆塞有三归五戒八戒如前说
故此中三归五戒者闻佛说法得下二果不證三四
受八戒者亦證三四经律各一思之可知问何故涅
槃经出家婆塞远离五欲得那含果比丘比丘尼得
四道果耶解云为显在家出家作差别故不言得四
果而巳。

第五位列凡圣者依四分言善来一种唯被圣位不
通二凡解非圆明厌心非极故十诵云善来受戒一
747-A¶ 第 758b 页 X44-0758.png
切如法诸佛法王自在义故自与受戒无有学地命
终不成罗汉善来言下俱发具足不證于果祗疏云
善来言下果戒俱得果谓初果五分云善来受戒通
于凡圣为须提那善来受也三归八敬不通外凡如
婆论云此二人不羸不舍不变根不断善根始终坚
固无诸灾患故知内凡问若尔内凡巳去得不坏信
成就不退何故律云将至佛所中失本意答解信有
二一事中出家信二理不坏信彼言失者谓失事信
而非理也又解八敬通外凡爱道初果五百女人何
得无凡三语不通外凡羯磨受戒始被外凡一兴巳
后三人通被引说教旨广如大疏。

第六发戒时节者善来一种唱善来竟即发具足上
法受戒尽智现前得三语受戒摩夷云前三归是出
家三结竟即发具足问若尔忏悔之法殄于往愆使
身心净然后乞受何故智论云受三归竟然后忏悔
答依母论有五种三归一翻邪三归此人信邪来久
今始入佛法不得即受先教归三宝翻邪入正后始
忏悔不发戒品如商兄弟说五道皆得三归唯除重
狱二五戒三归谓五逆罪贼住污尼二根先犯五戒
等如是一切皆不得受问受五戒者何时发戒答要
受三归巳得五戒而欲令前人识名字故须说之又
解说一不杀戒尔时得五戒为能持一戒五戒尽能
持故又复五戒势相著故兼本意誓受五戒竟然后
方得首解于诸说中受三归巳得五戒者此是定义
747-A¶ 第 758c 页 X44-0758.png
八戒十戒亦皆如是如是五戒一受无量广如婆论
三八戒三归亦问诸难及得戒时准五戒解四十戒
三归者如五分云度沙弥巳先受优婆塞三归五戒
后受沙弥三归十戒故五具戒三归者如母论云问
五八十等皆受三归何故不名具足戒耶答五八十
等宜说三归不足更有所加谓五戒等具足三归宜
是先加又当尔之时未有五八十等无所可列故四
分云归依佛法僧今于如来所出家如来至真等正
觉是我世尊即名出家受具足戒十诵又云具三归
者归三宝巳三唱我随佛出家即得受戒八敬受戒
说第八讫即发具戒羯磨受戒释论云与汝受具足
竟即发具戒又解羯磨竟发戒问三羯磨竟即发一
形戒我三结安居亦应得一夏问但作安居意不三
结安居亦得成安居亦应但作受戒意不三羯磨亦
应得戒既不同彼何为作难又解受戒要期一形尽
形始废无者可属故羯磨竟发一形戒安居要心是
短三月满时有者可属是故待满方得义不相并又
解但知受戒就法安居对时若就法一时之间有多
法若就时一时之中不得有多时时是总法是别时
法要须前谢后生义不相并。

第七五受渐顿者婆论云五种受中羯磨一种亦渐
亦顿馀顿非渐于义似失何者善来三语何故不得
曾巳先受八戒五戒后受具足而言渐也上法亦尔
如律言沙弥罗汉即是其渐八敬亦尔云何言馀四
747-A¶ 第 759a 页 X44-0759.png
非渐婆论虽言七种受中白四一种次第三时得馀
戒一时而得无三时次第以前验之不可即定今解
五种渐顿俱得不得言开开即无罪若论其羯磨一
种唯渐非顿馀四并通依僧祇律等虽言先受三归
五戒后受十戒不言并受者不得真谛明了疏先不
受十戒不得具戒此戒是具足方便能摄未来具足
戒名愿毗尼此应是异部所说不存者得问若一时
得三种戒者何须次第受之婆论答染习佛法必须
次第如是次第得佛法味好乐坚固难可退败一时
受者即不如是又言众生应受五戒而得道果十具
亦尔是故如来说此次第又文虽言一时得三而无
有别无作一体随位别说三戒故若依楼炭经云不
受五戒直受十戒不得十戒首解未见经本问受戒
一形设欲不犯后犯不失戒我要期三月不出宿后
出经宿不失夏不答戒先发得在巳所以不失夏本
未得故破也若未得者云何言破解破有二一巳得
名破二应得不得名破若当限满无破可破。

第八作法不同者善来八敬一遍得三语三遍得羯
磨四遍得善来对佛胜一遍可尔八敬学人秉何故
亦一遍若望阿难计应多遍以兼佛故若世尊有是
教故知由佛但爱道渴法情殷故同一遍三语者若
计罗汉一遍应得但以此人渴法情慢故三遍方得
三语对无学人何故三遍答人虽有异皆是辨戒疏
缘心是正因以爱道情殷先自剃发为圣抑止豪渊
747-A¶ 第 759b 页 X44-0759.png
子孙无心他化方从出家中间失意故知心轻羯磨
虽众以通凡圣故四遍得三语所对虽是无学以别
人秉其缘稍胜故三遍得此中善来第一三语第二
羯磨第三八敬第四上法第五制次如是引文指事
广如大疏问五戒十戒羯磨此三前后云何解云五
戒初制如鹿野成道耶输伽父一人受五戒最先八
年后方有羯磨自此巳后说十戒法以十戒文云和
尚某甲故知最后羯磨五年巳前兴显三语以僧祇
云五年犯淫戒故盖是四分提那也然善见云八夏
犯与多论相应以此可言八年前不可定言其八戒
者不知早晚。

第九受随同异者同有四义一名同俱名无作故二
义同同防身口七支故三体同同以非色心为体故
或名色性故四敌对同受中无作体在即是对事防
非与随中无作一等异亦四种一受中无作总先成
心断一切恶无问情非情一时总得随中无作别发
行不顿修次第渐成修者发无作不修者不发无作
二长短不同受中无作要期悬发拟于一形形存戒
在说之为长随中无作从修行而发与方便色心俱
事止即无说之为短三宽狭不同受中无作一受巳
后任运而起三性之心恒有不失名之为宽随中无
作善性便有恶无记无名之为狭四根枝二别受中
无作是其根本随中无作依受而起说为枝条若论
二作者同亦有四一名同二义同三体同四短同异
747-A¶ 第 759c 页 X44-0759.png
亦有多种受作总断随作别断受作根本随作枝条
受作悬防随作现防受作一品随作多品广如大疏。

第十问答者受勤策戒方轨者如五分应先受优婆
塞三归五戒后受沙弥三归十戒十诵亦言先五后
十善见云礼僧巳往阇梨所礼足互跪合掌阇梨教
言汝当随我语教汝受三归答言尔首解云亦应问
十三难诸遮以生善也问沙弥何不直说前四性恶
便罢而说后六遮恶戒者解云此十喜犯故先为说
自馀诸戒师后别教问何以四依为大僧说不制沙
弥者解云以沙弥志弱情懦不堪问大尼请僧为师
沙弥尼何不如是解云小尼成行不依丈夫故不令
大僧作十戒师大尼反前大僧为师问若尔亦应大
僧为和尚耶解云非亲相摄故不得为和尚问童女
所以有学法丈夫无者何答首解此有二义一女人
有怀妊之过故须与二年学戒净其身法丈夫无此
何须作之二为表女人烦惑垢重入道即难自非加
以学法进道无由丈夫善因既胜堪能立行故更不
须加其学法学法者何首解与六法未满二年更犯
轻者缺其学法更与二年六外犯者但缺行法不缺
学法若犯四根本即应灭摈故有学根本有学学法
有学行法若满二年巳犯者亦缺学法更与二年问
若尔行覆藏竟犯者亦应坏法解云覆藏随日治其
情过非尽形故日满不坏学法尽形非局二年为对
受具略限二年非谓多年局不听学所以不例僧祇
747-A¶ 第 760a 页 X44-0760.png
十八法广如大疏又依伽论若白衣为和尚与白衣
受具足为得戒不答得戒僧犯吉罗非出家人为和
尚与人受具足为得戒不答得戒首解虽有其文亦
不可用僧犯吉罗非在家用善见云若人不请和尚
不乞戒不得与受者吉伽论云受具足时不乞和尚
得戒僧犯吉罗十诵云与无和尚人受戒受者得戒
众僧得罪婆论云先请和尚受十戒时和尚不现前
亦得十戒若受十戒时和尚死若闻知死受戒不得
不闻知者得受具足戒和尚不现前不得戒以不满
僧故若数满设无和尚亦得戒善见云无和尚与受
具戒得吉罗是人得戒黄门为和尚为人受戒得戒
众僧得罪问羯磨师所以不差教授师独差者何解
云教授师出众问难若僧不差无以辄问故须僧差
奉命而问羯磨师在众而问何须僧差若尔结集法
藏亦在众作法何以白差答结集为于众僧不为别
人若不差不知谁问谁答故须差问答人定方得结
集其羯磨师为别人受戒先请师巳定或复在众是
故不差问作业师单白和僧教授师所以无单白和
僧者答羯磨在众问难又僧不差故须和僧教授师
既为僧差奉命遣问何须更和问作本法尼得闻羯
磨法不答虽未得戒巳曾闻羯磨故宜在大尼下坐
得听后人受戒羯磨不犯遮难以不异本所闻法故
问若尔教授师单白所以不犯难者解云曾闻羯磨
师单白彼差人单白事虽是异同是单白不殊故听
747-A¶ 第 760b 页 X44-0760.png
不犯不可例言至大僧时亦有此者虽同羯磨而众
异故又五分言受大戒巳初说八重次说四喻后说
八不越法乃至尼说四依无树下坐十诵云说羯磨
巳先说四依次说四重八重广如彼律。

* 将讲十三难略存七门

第一随难略解者难虽千途但从重说略表十三此
中第一边罪者问何以为边罪答不以杀盗为边若
尔俗人作同亦应名边若以受戒不得为边者犯尼
净行亦应名边若简众外名边者应摈之人应非边
以未摈故若以夷名边者沙弥吉罗应非边今正论
边体对作过违佛制教不作即巳作即分外故名边
罪问何以不名灭摈人答实应言之但以此人经舍
戒来故不与前名又此二人对比丘位中得法者名
灭摈不得名边道理是一但为别二人仍从本称故
存边目。

第二坏尼净行者如祇律云若罗汉那含
二圣尼初中后一切皆名坏尼净行斯须二果及凡
夫持戒初若受乐是坏尼净行中后不名尼难问圣
境不坏何成难者解云伹使行业成就不待前坏即
成障戒善见云若坏式叉沙弥尼不障出家若比丘
尼三处行淫皆名坏尼乃至若尼自乐著白衣就行
淫者不障出家有人言但是具戒不问净秽陵慢皆
重未满之人所对境轻故不障戒是故四分云汝不
污比丘尼不明知简下二众但是具戒勿问清浊望
于俗人皆是尊境五分十诵皆亦如是首解虽三部
747-A¶ 第 760c 页 X44-0760.png
不言清浊而祇律最善问善见云杀凡尼乃至三果
皆不障戒方广十轮杀辟支佛非逆何以污辱尼障
戒耶解云杀损福田故制犯逆此下诸人非极福田
故杀不成逆问斯须二果受乐时得重者应得地狱
报耶解云不受若尔何故凡尼受报者答对无对故
不成例问俗男可尔俗女无坏尼降此一边若尔比
丘有二破僧可有违谏残尼无破法轮阙一不应残
解云尼虽无破法轮而谏法是通俗女坏尼一向不
通又解坏比丘亦成难以男子坏比丘义稀故不说
障戒理即成难故善生说受五戒者汝不犯比丘比
丘尼不。

第三贼心受戒者善见云盗有三一偷形
者无师自出家不称比丘腊次第不受礼拜不入僧
法事不受利养二偷和合者有师出家受十戒而未
受具往他方或称十夏次第受礼入僧布萨受人信
施三二俱偷准上可知若偷形者不受法事更欲出
家受戒者得僧祇云若沙弥作是念说戒时论说何
等即入床下盗听若聪明记得初中后语者不得与
受戒不尔得受十诵云若二三听布萨不应受巳受
摈若一布萨或听不听应受五百问云沙弥诈称大
道人受大比丘一礼拜是名贼住难此中一解律云
至一二三比丘所故知对首众法皆成此障首解虽
一二三僧所盗形共对首不成此难以是别人对首
法。

第四破二道难者正就破内兼取破外问沙弥
破不成难者何以盗杀同障戒耶答大小虽别同犯
747-A¶ 第 761a 页 X44-0761.png
根本问若尔尼下二众犯后四重何不障戒答前四
对限分有违即障戒后四枝条深防不类。

第五黄
门难者依十诵此有五种一生不能二半月不定三
妒他行能四因他淫能五病朽等此中前四是正难
其第五者若不动听住虽不动若还俗舍戒更来受
者不与受受者可摈依僧祇此亦有六一生不能二
夫妻嫉妒生小时捺破三王臣割却以备门閤四前
人触身故生起五妒见他行然后方起六半月不定
前三不应与受受巳应摈后三不应与出家出家巳
不应驱出后若淫心起应驱出依四分律亦有五种
一生二犍三妒四变五半月此中若受具后被馀缘
故失男根不应摈出若舍戒者不应与受虽巳受自
割男根便应灭摈。

第六第七杀父母难者善见云
若杀畜生父母得出家十诵云异想异因缘杀父母
皆得受戒。

第八杀罗汉者伽论云异想杀罗汉亦
得受戒十轮云若人出家受具足得见谛断其命是
逆亦根本是人于佛律中应驱出善见云若杀白衣
罗汉不得出家杀三果人不障出家。

第九破僧难
者伽论云非想破者不得与出家受戒法想破者得
与出家受具足戒问对沙弥言曾破僧不于教可尔
女人不得破如何乃问曾破僧不耶首解云以实言
之应无此难然比丘转根为尼或佐成伴故亦须问
沙弥应无也然曾作大比丘舍戒来欲受戒或立主
伴义可得有故亦须问也。

第十出佛身血难者问
747-A¶ 第 761b 页 X44-0761.png
五逆中所以出佛身血与恶心名自馀四逆不与恶
心名者解云若与治病针刺出血及以打佛此非恶
心今言恶心者调达本作断佛命意出血故此名之
五分调达恶心出血破僧比丘不知云何待御佛言
不应与出家巳受具应灭摈止言摈调达不言调达
比四分云佛为下害无有是处何故复说出佛身血
耶首解坏身出血即缘虽可出血不能断命故无有
是处如毗婆沙云八百天子得宿命通见佛过去捕
鱼等业十住婆沙问实不出血命亦不可断何以现
血不示断命出血有二一为现平等无二增减故调
达虽出佛身血如视罗云无异故二为彰报定除天
子邪见故菩萨藏云当时出血无量众生得道故示
出血若有众生应见断命得益者如来即示故经云
应现灭度以现作恶后受报故馀难可解问依四分
前问受戒后问得戒众得越毗尼此义何者首解此
亦应是四分废教伽论云受具足时不问遮道法便
与受戒得戒僧犯吉罗。

第二依名出体者黄门五使烦恼为体非人畜生以
苦逼切为体二形以二身秽恶报色为体自馀九种
以不善业思为体问五逆以何为体答俱以逆为难
体不假夷兰如俗人逆障岂得夷兰若论夷等边罪
摄问四事合一边五逆别者何耶答杀盗虽别不由
作事即障戒要违重教方得成边违教处一故合一
名逆无教可违伹随事成逆故如是戒难有十三而
747-A¶ 第 761c 页 X44-0761.png
名有四非人畜生二形黄门从报而名边罪破内外
从法得名贼心当体馀六从境坏尼五逆是。

第三诤名废立者问障戒不发乃有无量何以十三
独得为难馀皆名遮答凡称难者皆有二义一始终
体定二虽具诸缘而不发戒十三难具二得名难馀
不具故唯名遮问十三中所以初难独得边名馀皆
不尔答边具四义一曾得内法今飘众外可名为边
馀皆未入除坏尼净行二通大僧沙弥不得出家者
得名作边除破二道及以破僧不通沙弥贼心局在
沙弥不通大僧此三虽得内法各不相通故馀名之
三不通俗人者黄门杀父母罗汉非人畜生二形此
七通俗不立边名四犯究竟罪名边除出佛身血是
方便故通俗人故问尼犯后四重舍戒而来落边罪
难者若尔后四不通沙弥尼得名边罪者破和合等
不通沙弥亦应是边此有妨难解云若避此妨尼犯
八重皆不作边名何者尼直如法舍戒尚不听重出
家何须立边罪难此即无妨又解初是违佛教得重
罪自馀随事无教可违又此边者是十三之别事若
见初名边欲使馀悉名边者亦应言乃至二形类前
十二皆二形耶结难可知边是别事之名难是该通
之称。

第四收难尽不者解有二种一语难而言乃有无量
且表十三十三名难者婆论又云断善根人亦不得
戒善见云六人不障天道障于圣道黄门畜生二根
747-A¶ 第 762a 页 X44-0762.png
贼住坏尼破道也若五逆人天圣二道俱障祇律更
足恶邪见沙弥不生羯磨事首解似得戒明了论云
律中说二十人不得戒广如彼论然且列十三无即
问便得戒不问不得馀者有即不得无即不问得戒
多论云若无衣钵得戒问若尔何必须衣钵耶答一
为威仪故二为生前人信敬心故三为表异相故内
德既异外相亦异善见云无衣钵受戒师僧得罪不
言得戒以不一解此收难尽此中要取有心出家随
僧乞戒作法加被不得名难馀落在无量难收非此
重摄如似畜生取能化人乞戒是难自馀畜生无来
乞义皆非此摄问若尔年不满二十有心乞戒不得
应是难收答一向不得属于十三年不满者待满即
得故义不共问若尔九年和尚亦应不得戒答不满
虽同皆是遮位疏缘正因故得不得别式叉不满亦
应有难随情消息问八难何不说耶答此障戒彼障
闻思故略不说又解不异前说华严经云四轻摧八
难成实云一住善处二依善人三发正念四植善根
初轮摧于五难三涂长寿郁单二摧佛前后三摧世
智辨聪四摧聋盲哑子细具论前巳简讫彼无心来
乞故非此例。

第五三障收十三难者黄门一难爱欲斯多烦恼障
摄以不能男亦落报障边罪坏尼贼心破道五逆九
业障收若障戒不发前四是业若障證闻思唯五逆
是前四非障非人畜生二根三是报障问十三难中
747-A¶ 第 762b 页 X44-0762.png
几宽几狭几轻几重答若就十三辨者业宽报中烦
恼最狭若汎解三障该于五道报最宽烦恼中业最
狭唯人中少分起故就八难配障前七是报后一是
烦恼八难无业若轻重者烦恼障是诸障根本以之
为重业为中报最为轻若就可转不可转报障不可
转以之为重馀二可转令灭说之为轻。

第六通塞者问非人畜复有黄门等何不分耶答人
中受道故从黄门二形以说障非畜无受道体即是
难虽有黄门二形不以此障戒故不说难问何以不
说天为难者答以天著乐不求出家若能厌背求受
戒者得戒所以不说四分云天子亦是难摄婆论云
目连弟子病觅耆婆向忉利天逢耆婆著乐不能敬
师广如婆论若论处者北方报障无作法义不说障
戒难三方虽可有而多少不同东西十一除出佛身
血破僧南方具十三就时者佛在有十三去后唯十
一若对人者男中十三女唯十二若约比丘得作十
一无坏尼贼住沙弥有十无二破坏尼俗中亦有十
无二破边罪。

第七约戒前后辨难生者若原不至受戒唯得十难
如上若受沙弥戒者十难如上若曾受具足巳舍者
容有十一加边罪若受具不舍不生贼住坏尼设生
反名边罪十一备有十一中有名难有不名难者破
内外二形生等是定失戒以碍戒故名难非畜等二
生有名难者若决定变化以报变失戒名难通力暂
747-A¶ 第 762c 页 X44-0762.png
变不定失戒非难五种黄门若受戒前有以罪重故
皆不得戒若受后生者五非重业不失戒然有摈不
摈别但就犍中自截须摈以厌身故或为他犍及报
生等皆不须摈非厌身故然不可以摈故即失戒亦
可摈者失戒馀者设生止自犯戒今摈定不失戒十
三如此十六遮繁故所以不解边罪贼心破二道亦
通于遮所以四句如四分解。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卷上之一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卷上之二


* 将讲不学无知渐顿略存四门

第一以不学无知相对解渐顿者一解不学无知是
其止犯于一切法上息心不学是其止即得不学罪
亦结无知罪兼犯二罪得有顿义不得犯一切戒此
解大难当息不学之时正不学罪由不学故缘法不
了始结无知此先后心起不得双犯何言兼二罪名
之为顿又解不学无知先后心起非一时故亦是其
渐不得言顿其不学无知文證者律中云五岁不学
羯磨不诵戒本得罪者以其行法若不诵持行难成
立故遣令学问故今言不诵得罪此亦为难彼乃是
747-A¶ 第 763a 页 X44-0763.png
汎论化仪法若有罪者后云汝当得四果若不得者
亦应有罪何不见忏不得四果之罪又云制者对于
可制学问可制四果不可制独头烦恼不可制安居
自恣可制然就所学之教不过二教二教者何一制
二听故地持云有罪行者制无罪行者听制有二种
一制作作即无愆不顺有罪二制止作即有过止即
无违言听教者作与不作皆无罪生此中止持作犯
唯对二教中事以明作持止犯通对二教中事法两
种制门中事有二一不可学事如似人作非人想者
二者可学事如似衣钵体量等是听门中事者唯可
学如似房舍尺量长衣广狭等是法谓造房乞处分
等是第二别释渐顿者不学之罪可有渐顿无知之
罪唯渐非顿所以知者如要心于一切可学法上皆
作不学之意于一一法上皆得顿犯不学之罪反尔
所罪处本受戒时发尔所戒善以防不学之罪今总
作不学之心宁不顿犯众多罪耶云何为渐若要心
虽不学经馀者悉学望不学经边唯犯一罪名之为
渐云何无知唯渐非顿然无知之罪要须缘而不了
方结其罪一心之中不可备缘诸法便皆了知唯是
别缘而犯故制为渐不言顿。

第三分齐者有三别谓就教对行从根言就教者论
其学从始至终悉皆须学不学即结不学罪无知之
罪五夏巳后方结与前不同言对行者谓有浅深故
少解之人实望上不足形下有馀若不制者谓恃少
747-A¶ 第 763b 页 X44-0763.png
解与高胜齐等故律云五夏智慧比丘应从十夏比
丘求依止故言从根者若利根易悟从始至终即结
二罪以此人不学故无知非不能知钝根难悟始终
唯结不学无无知罪非此人力分律云愚痴比丘尽
形依止故。

第四解不学无知可忏不可忏者问不学无知可忏
以不答一解不学罪可忏无知罪不可忏所以然者
不学之罪有断相续义若要心还学即无不学罪即
断相续故可忏无知之罪虽作心欲知缘而不了犹
是无知无断相续故不可忏若后缘了即是解惑相
除复不须忏问若尔发心欲知由未知故相续不断
不得忏者我作心欲学犹未学是不学相续亦不得
忏答学据始修进趣为言知论终成了境为义始终
不同何得相并又解若息心不学后时缘而不了结
无知罪若作心学一切而力分未知后时缘不了是
无知圣不结无知罪如是解者有断相续不学无知
二俱可忏。

* 将讲转业变根略存七门

第一转业者经论明转业今明转根粗同细别转根
其必转业转业未必转根如善见云此二根中变成
男根者最上成女根者最下乃至如是二根以多罪
故以多功德故而解云修身戒心慧故转业变根以
是义故恶业不定可断除故善业不定可增修故善
见亦云变作三种二形一能自受胎亦能令他受胎
747-A¶ 第 763c 页 X44-0763.png
二能自受胎不能令他受胎三不能自受胎能令他
受胎此三皆摈五分云若自断根若恶兽嚼若冤家
害若自烂坏若不能男皆须灭摈不如四分。

第二受戒得不者如十僧欲与沙弥受戒僧忽变尼
此人不得戒尼无与男子受戒法故又以法不满故
若事将竟变为尼者沙弥得比丘戒若弟子变为女
人临竟变者得戒前即不得为本法不满故若十僧
与本法人受戒者能所二人互转得戒进不例前取
解若明十尼与式叉作本法论师根变弟子有得戒
有不得戒亦准上解论弟子变者勿问法满不满一
向不成以男子毕竟不假本法故须引十诵文显如
是义故伽论若众数比丘闻羯磨巳转根得比丘戒
比丘尼从比丘乞受戒和尚转根亦复如是。

第三能防废兴者别有二种一就戒体废兴二就教
废兴今先就体若存多无作解者如僧转为尼本受
得辄教诫尼等以所防无故无此等无作或尼转为
僧洗净过分等戒亦如是不同修道成罗汉者但以
三毒悉尽不造恶业故无作成若比丘转为尼者以
所防独行事生故能防无作亦随起尼转亦尔何以
故以本受时总断一切恶有善法皆修此即是因今
转为缘因缘具足所以还生本无今有又作一无作
解者比丘要心有恶当断容有转根犯尼戒义故本
要心时悬发一切与尼不同戒故僧转为尼能防受
体更无生灭虽僧尼互转不可以本恶境无故即使
747-A¶ 第 764a 页 X44-0764.png
能防谢又可以所防恶起即使能防生以无作唯一
本要期心足虽过境废兴能防定一问若大僧受时
巳得尼戒者何以不名为尼答戒体无殊随根有异
未变之时位是男根故名比丘不得名尼问男女互
有二戒者何故婆沙云女人身中有男子煖法男子
身中无女人煖法者此转何异解有二一女人怀他
男子胎男子煖男子无怀胎义故无胎女煖又解男
子转根作女人虽变女人本男子煖法犹在女身中
若女转为男子者今男子身中无本女入煖何以故
男子修煖猛利增上虽成女人本煖犹在女人志弱
转成男子者女时修煖根软非煖即无问若尔何故
上说女变成男功德胜何非上耶答戒是生得善根
转由过去不定业故得今转若过去业定今无转义
煖是修得若转习犹在以男子根猛利今成圣多次
就教者若所制事同或所制缘异伹是犯同如盗杀
夷等此教不废如长衣钵离衣流类亦尔自有犯同
而事相反者如二同室宿犯提流类此教不废若所
禁事同而轻重不同者如弄失摩触等类辨有无不
同皆有废兴。

第四顺行法重作不者忏僧残是但使不同勿问法
足不足行满不满随僧尼互转清净更无续作故诸
同犯者如婆论云若比丘犯僧残乃至十年覆藏后
变为尼者行十五日法若得六夜法竟未行变为尼
到彼更作法以众有多少别时有长短异故得行六
747-A¶ 第 764b 页 X44-0764.png
夜竟直与出罪若辨尼变先未得法变为比丘同罪
有覆藏者婆论云与覆藏治善见云不治覆藏直与
六夜若尼行半月竟变者亦直出罪若尼行半月乃
至六夜未竟变者彼更与六夜法若六夜竟变者彼
直与出罪十诵云颇有比丘尼犯五种罪不悔不发
露不犯耶佛言有转根是首解五篇是也伽论问颇
有比丘尼犯边罪得受戒耶答有犯不共波罗夷舍
戒转成男子者得问如舍戒还俗者无相续义罪亦
应灭答三义异其转根者一僧尼虽异皆是具足修
道人二是业非心表无背道为恶三以根变故更无
自成作义故随变罪灭舍戒反此所以不例。

第五违行法解作不者七羯磨治人是但使不同犯
僧尼互转未治不须治巳治不问调未调不须更作
法设若调竟巳去亦不须解以不同故更无起义唯
有遮不至白衣家者不同罪虽灭而治法不亡以对
俗故若比丘于同犯中得法竟变为尼者即于尼中
顺行调伏者尼为解之问若尔此同犯众何不更与
作法答此法当部各自得作具辨长短故不须更作
于彼行巳尼为解之何以不同顺行者解云忏僧残
中夺三十五事敬奉清净比丘八事失夜行法是难
故不得在彼行更须作法此违行是易故此得彼行
问尼变根罪灭举法谢者何以忏罪竟举法不亡答
变根罪灭伹任运灭非作法灭忏悔作法灭故举法
在问若尔我解大界衣界应在答解却大界衣界无
747-A¶ 第 764c 页 X44-0764.png
解处故要须相依又举时不藉前罪罪虽灭谢举法
犹在。

第六结界成不者十诵问一切比丘结界羯磨时僧
都转成女人界名比丘界名比丘尼界耶佛言名比
丘尼界一切尼僧结界转根反前问若比丘结界羯
磨时有转者有不转者是界为僧为尼耶佛言说羯
磨人成男属比丘成女属尼问比丘结界羯磨时说
羯磨比丘独成女界属谁耶佛言名比丘尼反可解
广如彼文问所以结界地随僧转沙弥受戒僧变为
尼得比丘戒者解云沙弥有情植男报业定僧有男
女二业以业尽报转沙弥业定故不随众转界是非
情又无定业故随众转又界是有心自结受是有心
为他故异问若尔比丘受持衣药亦是无情又非业
报亦应随转作尼受法答僧众力彊又不偏牒名故
随僧转衣钵别人力弱又复别题名字僧尼不同故
问羯磨法同结界本欲为僧虽复转变犹故是僧是
故众变则成尼界羯磨欲竟以变为尼即成尼界者
我说净欲竟变者亦应即成尼家说净答说净变者
反前可解如律所辨判界成者悉是临羯磨欲竟时
语若势分未满变皆不成。

第七衣药资缘重作法不者若先受持说净后虽互
转受及净法皆不失如先结界竟后比丘等转界犹
属本若本持衣说净作此二法未成变者皆不成临
说竟时变者皆成善见云更须受持说净者悉是未
747-A¶ 第 765a 页 X44-0765.png
成此解非也结界我不得用故善见云若先受七日
药满七日更作七日受一切请施主如常不失衣药
净法皆失受持问前言同罪不得灭何以受衣说净
僧尼同不应受时失本法答由所对人别故失若尔
大僧犯残一众忏尼悔二众除牒所对人既别亦应
得灭又解大僧三衣有一夜六夜别尼齐一夜大僧
衣钵齐开十日尼开不同一日十日别是故失又言
但以称名异故失。

* 将讲破僧大意略存五门

第一破僧体异者或就三宝说一或约凡圣说二或
就位分三一外凡假名僧唯有威仪无有实德故名
假名二内凡和合僧理解绝违故名和合三真实僧
理解明白故名真实或就用说四今以要略就胜劣
分二羯磨法轮有差别故此羯磨僧以无胜德可彰
就迹名之其法轮有二一就缘说轮如来真教能诠
轮行能生轮解故名为轮二就体解轮无漏空观转
凡成圣故名为轮就四分律要取具于理事二和破
方成逆业是僧故有事和是宝故有理和二和既坏
法亦异故故伽论云舍八正而说馀道是轮坏一界
之内二众各别自恣羯磨是僧坏又依四分律亦有
二和一行法轮谓佛四依由说五邪众失同行名破
行轮故四分云二事破僧妄语相似语若破众法不
以五法为能破若失解名破者五百比丘受化失解
即是破僧何待伽耶是即破行也众法轮者本是一
747-A¶ 第 765b 页 X44-0765.png
和今分二别说戒羯磨名之为破故四分云二事破
僧作羯磨取舍罗要经始终二方成破逆若就实言
之行法是成僧因破法轮家法故名之为破无别法
轮僧可破羯磨亦御众之法及成僧因破羯磨僧家
法故名为破非谓破羯磨僧上来皆就事办破体论
云非色非心为体今律家辨僧是假名揽四以成僧
四外无别体指四人为体故四分云僧者四人过四
人等。

第二解破法轮者问破法轮不过有三就何解破者
指八正道以之为轮正语业命三是戒数为毂正见
思惟二是慧数为辐正念定二是定数为辋正方便
是精进数是转轮者此四共成一能辗生死名轮今
若指行为轮体者有三种一应得不得以解破二失
解以解破问若尔我亦应将得以解和何故四分云
和合者一羯磨乃至过四人等第二反难可解答前
羯磨等者犹是望教明破得解者实是理和證理圣
人名和合僧三相破以解破调达及四伴是能破五
百是所破问若尔何故四分云伴党者若四过助伴
党者乃至无数今将五百作所破者助伴党者与律
相违答若破行法五人是能破五百是所破问若尔
何故得兰答得自破兰是第二以四分云忏悔违阿
难谏故若破众法时五百亦是能破以共他秉非法
羯磨亦是所破以仍本名若就教法者本一今别故
名为破破即有三一主破调达是二伴破四伴是三
747-A¶ 第 765c 页 X44-0765.png
助破五百是此三人是能破僧是所破何者本未破
僧时与佛一和之众不名为破分作二部即是本一
今别名之为破如鼻奈耶云调达当坏僧时正尔食
时诸佛常法食时坏至暮还合又五分云调达十五
日布萨时唱五法是五百人取筹唯阿难及须陀洹
不取时身子目连大阿罗汉皆不在众遂将五百人
别布萨广如彼解。

第三二破异者异便九种第一僧不同者羯磨亦通
于尼法轮非俗俗无滥故道中唯具得法满故问若
准涅槃经云于阎浮提示现女身成佛众人见皆言
甚奇广如彼经如何五分女人有五碍不得作帝释
魔王梵王轮王三界法王故不破法轮耶答今言不
成释迦一报男子成道假说过去亦如彼解又言女
成佛者女人修道后成佛时即是男子果仍因名。

第二假佛异者破羯磨不假自称为佛不秉羯磨故
法轮僧要假一人自称作佛佛握法轮故提婆亦有
三十相称以为佛故。

第三就数异者义如论说以
实言之所破众中亦有如来故是五人此彼各五故
足十人而说九者佛不属僧以言破僧故佛略之问
若佛非僧摄者调达邪佛非是僧摄但应八人答如
来佛宝体非虚谬故僧不摄调达自号体非佛故通
收为九又解如来在众一向不坏以威德故不可说
故提婆若无破僧何得故不成例。

第四就界异者
破羯磨僧要作法界内不通界外破法轮僧能破僧
747-A¶ 第 766a 页 X44-0766.png
人须秉羯磨要在界内所破通外皆受邪化故又解
同一界内即受邪外僧于界外来受邪化故通内外
此中破众法一向界内若破行法则通内外故王舍
唱五法是提婆是佛乃至大千法轮不转故知行法
通界内外问不善地神唱五法是三千失解若善地
神唱四谛得道亦应六天得解答善难恶易不应相
涉问前言能破僧人要在界内者成破法轮须假羯
磨但有破羯磨僧何得更有破法轮僧耶答虽假羯
磨不假破羯磨僧故有二别何者若先不作羯磨不
成反破如来众法要破行众二轮方成究竟故须羯
磨。

第五二僧异者破羯磨僧世俗胜义二僧俱破
圣人应有事乱破法轮僧唯破俗僧胜义僧识达邪
正故此中杂心一解内凡巳还名世俗僧自分不退
他分胜进应得不得故名为破见谛巳去名胜义僧
自他共望不能破也问若内凡他分不得名破者何
故经云我观人天无破和合僧一解云经就巳得上
解论就未得上解经论互谈故不相违一解凡教道
有二一大乘秘密教经说无破者是二小乘现破示
二教论说破者是又解煖顶二心名世俗僧自分不
失他分可破忍心巳上名胜义僧自他不坏依成实
云乾慧巳还名世俗僧自分不破生空巳上自他不
坏故彼论云凡夫轻躁故易可破若得世间空无我
心尚不可破况无漏乎又解若望行法轮所破唯凡
须忍受故众法所破该通凡圣不以忍故就凡有二
747-A¶ 第 766b 页 X44-0766.png
一定机者此时定闻法轮剋證闻思必不可坏二不
定者谓设无邪胜缘是时应闻须證解正是调达所
破问若破凡僧应得不得名破法轮僧者我杀那含
金刚后心使不得罗汉应得杀罗汉罪答那含罗汉
二俱可杀何须杀那含使不得罗汉以结胜杀罗汉
逆以證解僧永不可破故就可得僧破令不得以结
破轮逆一解今明破僧正障理解使不会圣故破凡
结坏罪杀本是不障解虽杀那含金刚不障罗汉解
又解三宝共头有兼坏之义虽杀那含不兼罗汉亦
复不共故不相成例又解金刚一念不可得坏假设
言之问若尔供应圣凡望圣得福不答不得若尔勿
得破圣罪答不同巳得圣解不可破故就应得不得
而论凡圣二僧皆可供故不须供凡以得圣福。


六就方异异如论说。

第七就时异者羯磨通末代
法轮在佛现六时不破亦如论说问六时中言前后
者望破僧而作前后以无第二破故是昔解者八难
佛前后应分二难者答今据破时望于前后彼望二
佛共说中间。

第八就罪异者破羯磨僧犯轻偷兰
可忏非逆以正破正故唯破僧故破法轮僧偷兰体
重逆不可忏以邪破正故具坏三宝故问前调达破
僧法轮障前入理解今结二罪不答此二相假若无
僧者法轮不转法轮不转僧不得益然即断法轮亦
失理解故望断法损僧合结一罪问调达破于别人
不得理解而不望别人就僧总结者答据调达本心
747-A¶ 第 766c 页 X44-0766.png
正欲破僧若得三人非本所期思心不畅不成逆罪
破四巳上思畅成逆又解若此四闻思不被他破揽
成僧宝利益世间由破理解即无所揽不成僧宝益
世之义是故损别望僧得罪问若破别就僧破结者
我杀四别人亦应望僧总结答不例杀本命别故别
结罪破本望心结亦由一法同时故罪有多少。


九就报异者破羯磨僧堕阿鼻一劫受若破法轮僧
受报如论。

第四破僧时处者调达初立邪三宝能破因成未即
究竟故诸比丘白佛佛言汝莫破僧又如来依法略
有二种一行依者四依八正是也二众法者说戒羯
磨是也今调达学佛亦说二依一立邪五法以为行
法反破如来八正四依二立非法羯磨以为众法反
破如来正众法故处所者以王舍忍可五法始破行
法后至伽耶羯磨说戒反破众法始是究竟破正义
备故僧祇云调达向伽耶佛使阿难唤即语阿难我
不去吾从今日后不共佛法僧事布萨自恣说戒等
欲学不学自从我意阿难作是念此是害事出是恶
声将坏僧耶二反唤后六群比丘自相谓言瞿昙沙
门必当三唤我各正意先作羯磨驰誉后世即布萨
竟及至三唤说戒巳竟佛自闻之便说清净如满月
颂等告阿难言非法众巳作布萨如法人自作布萨
去以斯證故破在伽耶问调达得唤不唤尽集别亦
不犯四伴同僧不犯逆罪不唤应犯别何得不犯答
747-A¶ 第 767a 页 X44-0767.png
非罪重故便是不犯伹一破巳后邪正不相足数各
作无妨故言不犯问调达行法与正既异众法云何
答众法亦异故僧祇云调达欲破僧非前序巳四夷
乃至灭诤随顺法不制者制制者不制又复七羯磨
开制不同道俗共行九部经等更作异句义味各异
文辞自说诵习亦持教人既知众法异云何羯磨异
耶或可共作多白不作羯磨或作羯磨不作白或先
羯磨后作白或单白说或文为增减颠倒首尾是名
非法羯磨若诸比丘信受二法始是具足破正义备
方成逆罪。

第五二逆偷兰究竟最初者出血方便是规不畅故
复是最初无逆教可违问出血之罪是制制杀人戒
后轻重巳显云何无广可违答杀佛偷兰与凡不同
一可忏不可忏别二逆非逆异故得最初非第二也
问逆不逆异别有初者即杀凡重罪非逆杀父重罪
是逆亦逆不逆异应杀父逆业别有最初答不同杀
凡及父虽有逆不逆同不可忏故无别初杀佛方便
二异如上故大智论云多闻持戒九清净人方能破
僧为此义故若第二者便不清净何能破僧问调达
出血偷兰是初可尔岂不犯逆若便犯逆何故言净
答言清净者望制罪无违说为清净非望违理恶行
如俗人鸯掘杀人满千后出家犹名清净问若尔外
道杀父母佛言灭摈者答非第二人须灭摈此杀父
母违理恶行重故灭摈首解云五逆之罪犯即无初
747-A¶ 第 767b 页 X44-0767.png
若无初者云何出佛身血后始破僧故名清净答于
灭摈教无违故言清净问若尔遣彼四人至六十四
人方便岂非第二云何言净答我言净者不犯初篇
重罪名净非持五篇不犯名为清净亦可调达犯偷
兰及以行逆得入羯磨僧数名持戒故得破僧若于
制罪有违反前可解问提婆既言作佛犯重何成破
僧耶答伹言我当作佛故不犯问若尔当时非佛何
得破耶又依伽论解称佛犯兰有二义不重一世间
一佛更无第二二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异于世人
无人信受故轻而非重问若先出血何故婆沙云造
馀无间不得破僧者答谓未受戒前可造四逆不得
破僧以受戒不得体非比丘故不成破又解馀无间
者就三逆罪非谓出血何者三逆即有波罗夷名违
教重极故不能破若违行重教轻者得兰即十诵云
九清净人能破而四分云出血破僧前故知望灭摈
教无违破僧偷兰是究竟非方便所规得畅更无进
故又复过状显彰佛自诃责破僧罪重泥黎一劫因
果尽明违教造罪故知第二故善见云破僧无最初
以违佛谏故若无谏者即有初明也首解五逆犹无
初于偷兰为第二故就言第二者得罪同他第二非
谓调达前巳有人破僧调达为第二问漏过未起云
何逆制罪名答过全未起圣人不得立制然巳秉五
法行化于时圣何不违问若调达违谏破僧是第二
者违谏僧残亦诃言汝若不舍更犯重罪亦应是第
747-A¶ 第 767c 页 X44-0767.png
二答佛诃调达因果具彰罪名是定僧谏之中罪名
通含于轻重不表因果故非第二又解破僧是所谏
之事谏时谏破僧作时作破僧故知破僧是第二问
比丘犯五逆几有最初答破僧一逆无别最初馀四
广前犯者皆有最初以无广教可违故问同是逆罪
何故有无不同答破僧倚傍须设谏违教而作是第
二馀四不尔今言有初者犯违教罪不论行逆问俗
人犯逆有初不答俗犯无初所以知尔欲明俗人欲
希出家巳兴逆害业障尤重无剋道益故是第二以
四分云外道灭摈故知无初问若尔俗人无初不得
出家者何故菩萨阿逸多犯三逆罪佛听受具即是
有初何得言无答犹自无初但值佛胜缘望诸比丘
是业障不得度之遂焚烧僧坊故知无初。

* 将讲时非时略存四门

第一定立时非时者时有二种一五利佛赏比丘授
五利故名为时二安居劳时如毗兰若请僧安居为
是而施名为时衣除此巳外名曰非时如四分云现
前僧大得可分物留过安居佛言不应留此是非时
衣现前僧分故知不为劳故名为非时。

第二现僧各二者时中有二何者施主为安居故现
前数人施名时现前如四分云僧得安居衣破为二
部佛言数人多少是施主布施该通一化内作安居
者是僧皆得故名时僧得如律云若比丘安居大得
僧安居衣彼比丘应作念口言受是也非时有二者
747-A¶ 第 768a 页 X44-0768.png
施表别人有限者名非时现前如四分云现前僧大
得可分衣物佛言听分应数人多少乃至好恶相参
等分若施主普同时该十方分通一化名非时僧得
如律云有住处现前僧大得可分衣时有客比丘数
数来分衣疲极佛言应差一人令白二羯磨分就一
部如此其二部者于上四处类加可解。

第三作法异者有二现前不作法四种定故一时二
处三人四法此四皆定以施主局限人物定故但数
人堕筹分如四分云物巳分竟乃至应使不见掷筹
是也若准一人如律云欢喜受巳有客比丘来不与
分首解界内一人领物故作欢喜受分之名此是初
缘未开三语受法故二种僧得中并须作法四不定
故伹二部僧得一向随人多少物等巳当部各自须
作法分又解时僧得不须作法前安居人直尔摄取
留至非时复须作法首解此二中后义为定其初解
者时僧得若就时劳位定应不作法但以施主心普
该一化安居竟者及法皆得故须作法如四分一比
丘大得僧夏衣佛言心念口言此是我物若巳受者
馀比丘来不与分解云受者受持馀不及法故不得
分问不及法故不得分者何故律云应相待嘱授取
耶答有三义开待嘱取一元是施物界内人二身同
受施三取安居劳去分者成以作法成故去者有三
义故开待等问若尔外界人亦有安居亦得相待嘱
取不答阙他二义不言相待而有劳义故及法得问
747-A¶ 第 768b 页 X44-0768.png
若外安居人及法得者何故律云不应此处夏安居
馀处受衣答此对时现前施言之今解意者四种定
故不须作法而说应心念口言此是我物者谓安居
时僧得施各各界内四人巳上直尔摄取此施物人
非僧故须心念作法又解此物既是僧得施亦不须
心念三语受直是兴念摄物属巳便定律云若受者
就兴念也。

第四位例差别者斯有二例一檀越施二亡比丘物
初中有二谓现前及僧得现前有二时及非时各有
一部二部僧得亦二谓时非时各有三别一当住处
二者界得如善见论十五种界是三此僧得此中二
门各有一部二部一部中一人二三人四人五人巳
上法皆各别今且就略而论有筹分有羯磨分此中
堕筹分者引文如上首解若二人巳上得堕筹分唯
有一人欢喜受之五分亦言若受持若净施若与人
不尔馀来应分羯磨分者应引文亦如上也首解法
应有三差别一差分衣人文云差一比丘故二付衣
法文云僧今持与某甲彼当与僧故三被差人作白
二法分文云持衣与一比丘令白二羯磨分故此前
后二法律略不序行者应具又解文中白二者是付
法亦即分法云僧今与某甲比丘彼当与僧故知即
摄付分二法若此付即是分法者此羯磨非受衣人
作故文云持衣与一比丘令白二分此令分者是谁
作故知不尔又解同前又须二法律云应差一人令
747-A¶ 第 768c 页 X44-0768.png
分白二羯磨昔人传律不详由前堕筹难了故令作
法今由此现前僧得作二别人受法如别处时僧得
者如律云有比丘未分夏衣便去后比丘分夏衣彼
比丘行还问言夏衣分未答言巳分问言取我衣分
不答言不取彼比丘诃责馀比丘言我在此安居而
不取我衣分佛言成分衣应相待亦应嘱授后人受
夏衣分此中首解安居时僧得施主听分四方安居
者有其分佛开得物界内前安居人直尔摄取不须
作法然此比丘出行不在僧界内尽集摄取故成分
衣彼比丘既在此前安居理应合摄故言应待等嘱
授取准此可解若未摄身死不言分与入僧以未定
属故若是现前嚫利物要索分与若死亦应计人分
一分入僧以定属故分衣如是食即不尔故四分云
食随施心不应分二时现前者如律云比丘在异住
处结夏安居巳复于馀住处彼不知当于何住处取
安居物佛言听住日多处应取若二处等听各取半
此中首解施主为夏安居故数人各与二衣故言取
半十诵云若二处安居日多处与物若日等者自恣
处与若二处自恣先自恣处与非时现前如四分云
王舍城诸优婆塞闻听诸比丘畜檀越施衣即送种
种好衣与诸比丘诸比丘不知云何往白如来如来
言听分不知如何分佛言当数人多少若十人为十
分广说可解若论邪正二部者如律云诸比丘大得
可分衣物僧破为二部佛言应分为二分若未得可
747-A¶ 第 769a 页 X44-0769.png
分衣物僧破为二部佛言应问檀越当与谁若言与
某甲上座即应随彼语上座所在处与若彼言不知
若言俱与应分作二分乃至诸比丘得可分衣物有
比丘从此部往彼部彼不应与分若未得衣物有比
丘从此部往彼部不应与首解出界外好比丘尚无
有分况邪僧乎又可同住一界亦不得分次言亡人
物者五人巳上分次第二法一者看病赏劳二四人
作羯磨施一人一人还僧若四人者昔解亦得作羯
磨施一人一人还僧所为付比丘亦堕四人僧故今
解所为人不得足数四人止得作羯磨分不得展转
母论云五人共住一人亡四人作羯磨分之是名四
相应法五人羯磨分比丘物四人羯磨施一人一人
还施僧然后分之是名五相应法义言具五方言展
转施故知五人巳上得作二法其一二三相应法例
可解五百问又言五人巳上得羯磨分四人巳下不
得羯磨分祇律云四人共住一人死者三人应作是
说诸长老某甲比丘无常具称有物现前应分此处
无僧我等现前应得义云唯一人作法二人不作一
说即得不言至三四分不言互作亦不言一人作然
依祇律好何以不同对首说戒自恣者彼须各各说
巳行净故不同十诵更互相说又十诵云僧打犍槌
僧和合分物巳起若有界内比丘来别众分衣得成
佛言欲与者与不得强分义言不知用羯磨以不四
分云别众分衣不成分吉罗若有比丘作无想分不
747-A¶ 第 769b 页 X44-0769.png
成分无犯若无比丘作有想分衣得成而得吉罗。

* 将讲四波罗夷略以七门

第一毒业成犯者淫戒以利巳患故因三事起贪心
故成善生言若为乐行非梵行是名从贪而境交内
顺畅思事决是故贪成痴心非顺瞋是相违故不能
成杀盗二戒患通损益以三事起三事成广如善生
及论中解又僧祇云摩摩帝互用僧物者是名痴心
起成不须曲引大妄语戒利巳为故因贪痴起亦贪
痴成希名利故不以瞋成不同小妄亦以瞋成设有
处说三事起成通论轻重三毒既尔别论业者初三
身犯后一口犯粗分如此以细言之淫戒事设形交
非身不就故身心成犯口无犯义杀盗二戒自作教
人彼此俱辨故身口皆成身本口末何者口言虽了
要假前人身业断命离处教人成重故问口不独成
杀盗者云何口业咒物过关及以杀得成罪可须身
助答凡一切咒法皆令鬼神夜叉以其身业扶物过
关及以断命非不假身助故问若尔云何师子吼杀
兽壮夫咄杀人何以鬼神身业助乎答此亦由身壮
声大深河道浅杀人等类类此可解此中依多杂二
论三业不互造业性别故事不竟故言章了了未得
成重要假身故人解三业互造经论不同不可通和
成实许互身口互作义如上解如和利经云外道神
仙起一瞋心即灭那罗陀国此是意造身业僧布萨
时得默妄罪是意造口业问意得造身口二业者何
747-A¶ 第 769c 页 X44-0769.png
故不许身口作意业答意是根本故得作身口身口
是末故不得作意妄言一戒欲显巳得圣希招名利
非言不宣口业独成亦有身业现相成重身表口业
故从根本判互口业若论三业本末互造始终无妨
第二自作教他不同者淫戒自作成重非教人也乐
在前人故杀盗二戒患通损益自作教人损境畅思
又齐故彼吾同犯大妄语戒自不以言教人称圣于
巳无润伹得轻罪此中论自他始终不同者自他有
三一自造他二他造自三自造自淫戒三犯盗戒盗
他重馀二无罪问若尔何故四分云盗得巳衣得偷
兰者答此望境差不约损自自施不成此亦如是杀
戒自杀他他杀自可解自杀自者如十诵云自杀无
罪善见亦尔何者善生云不起他想无瞋心故若依
五分结前方便命断偷兰故顺正亦然今四分意不
立进趣自杀无罪命断无戒然即自杀夷兰并无伹
得杀业不善道问若尔何故调部自杀犯偷兰答此
次方便自杀不成戒存故致偷兰纵立进趣何咎不
应难言自打自谤自覆等亦无犯者戒犹存故妄三
可解论始终者初戒入即犯不待得乐杀即据终要
待命断盗妄约中财虽离地犹未得用妄虽言了未
得名利故。

第三错误剋漫之义者此中错误皆是不当殊谬之
位略论异者错就现缘境差为义误约不现缘境差
心谬为义错误既分须配四戒淫戒勿问错误患起
747-A¶ 第 770a 页 X44-0770.png
内情但使正道不问知不知此彼男女人非人畜虽
心缘此谓彼误亦成犯虽境多交涉错亦成犯盗戒
言之若心漫无寄凡非巳物皆是盗境勿问三趣境
有差殊心有谬妄皆称本心故错误并犯若心剋定
要取人物不盗馀趣剋心取者是其盗境馀者即非
及至造境境有交涉心有迷谬虽举离处不成入巳
由本主不称所期心境既非何过之有故错之与误
斯皆不犯若用此物得前偷兰物体无罪后知便还
不者犯重语杀而言若漫心无局三趣俱害勿问错
误皆得成犯若剋心害人不杀馀趣若为害心所缘
是其杀境及至造趣契会相应断命成犯若非本期
即非杀境及至造趣事会心有迷谬非畜虽死不称
所期又无杀心故错误不犯若就人言之错即无犯
误即成犯何者且缘王张解若望后人虽非木期以
心不了缘此谓彼勿不皆有缘人之心误亦成犯以
缘具故不如盗戒故勒伽云杀母而杀非母杀非母
而杀母罗汉凡夫母父外人并偷兰遮人非人亦复
如是问若误重错轻者何故五分云欲杀彼而误杀
此生疑佛言偷兰答此错境为误祇律疏云错杀犯
误不犯即彼律云多人相逐行欲杀前人而误伤中
后无犯故知境交名误心缘此谓彼为错故不应难
论其妄语异趣言之错犯误不犯漫心无简错误俱
犯以诈显道德欺诳前人表巳得圣损境事成巳得
润故错误俱犯十诵云欲说初果错说三四亦犯善
747-A¶ 第 770b 页 X44-0770.png
见云错说三四禅等皆犯问妄语言了即得其罪不
开错误者我盗物离处即结其罪应无错误答盗本
自有损主离处故有错误妄语言了即是虚解故无
错误错误既分今论剋漫者淫戒犯无剋心初期在
此而后会彼男女张王人畜一切尽犯杀盗二戒有
剋成犯馀境不犯人解杀盗亦有作剋不成剋者如
欲害怨命欲坏怨财而此人共多人并坐共多人财
一处同室放火烧时知有馀人及财不剋俱烧者是
前言成剋者对境界可分者言之妄语剋心罪有犯
不犯犯谓心境相当不犯者谓心境不相称设令并
坐言欲诳东人西人闻亦无有犯以于西人无诳心
故首解若三趣俱现内心知有犯无剋心于馀境亦
犯若三趣不并有剋心成犯于馀境不犯广如别章
第四须知本制之兴何以立四者论圣制之兴为防
患源谓贪瞋痴对于贪爱以制前二对于瞋痴当分
立一为斯差别故因制四问瞋痴各一贪独制二者
何答贪心虽一而境殊内外故立二戒所瞋之境虽
二但得罪不等痴慢诳境局在有心不通非情故局
一也故四分阿难答孔雀问制增上戒学为调贪欲
瞋痴令尽故故知为三问戒能防非不除性结何故
对此以制戒答指论对治戒防粗非定伏细乱慧剪
性结但以慧不孤起必依于定定生有源功由净戒
就本以表故言戒除问巳知四对三制未识尼八对
何位立答尼虽八种前四是本不异此说后四是末
747-A¶ 第 770c 页 X44-0770.png
离于本故故不别对又如盗戒中说佛告频婆王云
何名本罪王言若故断命偷至五钱淫他妇女自为
巳身于本众中故作妄语若犯此四是名不活佛言
我今亦为诸比丘制于四重准此言之馀三略无无
别所以婆多问言此戒何故独依国法馀三不也答
有二一因盗王材故须依王法馀三不因王起二此
戒国法有异或盗多财得死罪或盗少财得死罪多
少不定今盗王材故问王法淫杀二戒事成即罪成
相是定故不问国法妄语国不治罚故亦不问准大
集文依王法立于四戒同盗戒文善见问佛云一切
智三世诸佛结戒轻重世尊悉知何以方便问大臣
答不问共论一钱结重世人讥嫌比丘持戒功德无
量犹如虚空大地不可度量云何如来以一钱结重
如来用智慧筹量令禁戒久住令人信受心伏故此
中首解若近而言之佛依于王若远而言之王依于
佛制何者诸婆罗门等抄撮过去诸佛经律禁制分
齐安置巳典用为国师为王立法治国化人故知依
佛。

第五戒先后次第论对治者爱法喜为故初犯淫乃
至第四弄失长衣妄语等类可以准知故善见云佛
成道二十年始制淫戒僧祇云佛成道五年冬第五
半月十二日中后一人半影为邪舍制初戒等六年
冬分第二半月十日东向坐食后二人半影制此戒
六年冬分第三半月九日食前西向坐一人半影为
747-A¶ 第 771a 页 X44-0771.png
众多病比丘因鹿杖外道制此戒六年冬分第四半
月十三日食后三人半影东向坐制此戒问同是出
家沙弥初戒与僧异者答沙弥前五犹是俗戒后五
更加又俗人福分自妻不障断淫即可非全分故故
杀在初以全断故若尔沙弥智分应淫在初以全断
故答但以人同方便并是少分故不同例又年幼小
淫恼未发小多无慈故杀在初淫为后制制意既尔
须论对治者淫戒离染净行盗戒少欲知足杀戒慈
悲怜悯妄语实对治等。

第六沙弥任运者如善生云八戒中若先遣信欲刑
戮人信迟未至其人去后发心受斋时信至即杀虽
复一时以戒力故不得杀罪此既得戒无有杀罪故
知无任运犯问若以戒力故不得杀罪者何故即善
生云有诸贵人常敕作恶若欲受斋先敕语遮先诸
恶乃得成就若先不遮径受斋者不得名斋答此诸
贵人自在常教敕杀义同恶律仪人以作恶是强而
复时长此处受斋者虽是善法时短弱故为可障故
不得斋前是暂作恶短弱故虽复不遮得斋故不得
并问若恶律仪不善前成强而时长障八斋不成者
我受形俱戒者亦善律仪前成强而时长何故生大
邪见时即为他所遮而失戒邪答前恶胜时长八斋
弱短故障戒不起今大邪见是断善根相违故失戒
以邪胜善劣故若得形俱戒后虽受恶律仪必不失
戒非断善根故然论唯言四种舍不言受恶戒时舍
747-A¶ 第 771b 页 X44-0771.png
此虽作恶乃可犯戒不名失戒若成实论及善生言
受恶戒时即失善戒不同杂心婆多云受恶戒时善
戒皆互舍也首解不见经论有任运犯今以义求准
律说似有任运犯何者是耶先教人作杀等巳不遮
不悔恶果种成受具巳后果就得罪此中淫戒无教
人同犯故无任运犯若沙弥时教人杀盗及称巳得
圣巳进受具戒竟信成三事教者三性之心任运犯
三重以无作生故若论自作不善性有善无记无前
后自业相成亦通三性若受戒未竟所教事成即边
罪故不得戒若受戒欲竟教事亦成罪戒俱得以善
恶二因势分相资俱各成故。

第七略解四戒者昔解就淫戒以准圣教意五戒中
但制他妻八戒俱制自他唯限日夜唯于大戒乃制
自妻亦尽形寿何者他妻五戒巳制故略不说此论
二难者梵难正是恐犯戒事故于夷残二犯不开以
梵难体合护戒故其命难者恐与命作难故于初夷
中开作前事以怨逼但通心故律云不受乐无犯是
也其盗戒中虽无正文就义有开但令于他物上无
损为护命梵故暂移东西义应不犯若逼令烧等即
无开也若有自护命梵而不得杀他是故不开妄言
亦然五百问云不自为巳故而作妄语通别二开义
如别处又婆多问云盗五成重为何等钱答曰论解
不定或解金银铜铁钱佛依王舍法结戒其王舍本
随以何钱诸有佛法处准以五钱为限名重未详王
747-A¶ 第 771c 页 X44-0771.png
舍用何钱故言各不定又解随国土所用一切有佛
法处即以彼钱为五钱量用有不同故言各不定又
解本依王舍法盗五钱得死罪而制此戒故限五钱
王舍既尔自馀国法随盗即入死钱之多少皆犯此
戒故言各不定首解虽有三解观律师意后解为定
又十诵盗五钱者古大铜钱得重罪若盗小钱八十
文随其盗处所用小钱之义经论本自不定行亦难
知成罪之时宜就于宽护戒之时乃至草叶不得盗
取既知轻重不定理宜急护又诵云盗天北方人物
偷兰彼于此物无我所心故伽论又云三天下人重
以此钱断鼻奈邪云师子残下直五钱得重乃至鹰
鸡残取者皆重今四分无盗非人物文诸师云云义
在别处又婆论云举物离地还著本处得一罪即持
去得二罪一得业道罪以盗他物故二波罗夷以佛
结戒故解云准此论就于一境逆重二义定别不同
问设若盗戒中有主无主想无盗心不犯者何故杀
戒得有非人想乎答无主想谓粪扫衣非生罪缘人
非人想能生罪缘故不相例问若尔不处分作处分
想非生非缘何故不同于盗戒答此不可学彼即可
学故问若尔地非地想亦不可学事何故得吉又解
此作转想得前心小罪问若本迷人作非人想杀人
死边无罪起想当非人边有心无境伹得吉罗者何
故律云非人想杀得偷兰耶答据根本作人想杀破
威仪往时巳得偷兰临对人所转作非人想杀若结
747-A¶ 第 772a 页 X44-0772.png
后心转想之罪应得吉罗律隐后心罪结前心兰问
临对人所转作非人想若后心无偷兰者何故律云
非人想偷兰耶答转想当非人时实无偷兰由转想
当非人故前心偷兰不得揽因成果者由转想结前
心兰此是律旨此戒既尔一切戒皆然问杀父母
为知得逆不知得逆答本漫心情无所简若对父母
心虽不知称四事者先见羊作漫心杀虽羊去父母
等代处作羊想而杀得逆重若本剋心不杀父母父
母虽死而不知是但得波罗夷罪不得逆罪问若父
母出家成罗汉得二逆不答十诵云得成夷罪并二
逆又涅槃云一杀父王二杀须陀洹罪兼二重如断
命时即损恩养亦损福田二境既别心缘两害得二
逆波罗夷理即显也五分唯得一罪何者福恩虽异
是一行者既无二命何得二罪直以逆名表此波罗
夷业重故言波罗夷并逆无别二逆问父变为尼杀
得逆罪者我亦打此尼得打比丘罪不答但犯打尼
问若尔应得杀尼之罪如打故也答打时位是女人
故结打尼罪杀本就违恩而结逆罪不就于位问若
父善业尽变成畜生若杀此畜亦有违恩得杀逆不
答不例父变为女根虽有异同是人趣故望父得逆
畜生与人趣既不同报亦应异故犯杀畜提若始变
少分亦应得夷若通身变者一向不可杀伹得境强
兰但以知通变本作沙弥与死若暂自变非畜生若
知变作犹得夷逆以死时是父非馀境坏故不知无
747-A¶ 第 772b 页 X44-0772.png
逆此中首解谤法重故不入五逆如五逆不入四
重义如智论又解谤法重者谓大乘教故若破小法
唯犯逆罪即前破法轮是也问若尔此逆者何故律
云毁呰修多罗毗昙犯吉答前言逆者谓是破灭诽
谤故今言吉者直是毁呰故所以无违问若杀人得
重杀畜得提者何故十诵云堕人胎不得重堕畜胎
犯耶答即彼律解初是人怀畜生胎后是畜生怀人
胎杀化人者偷兰问杀佛不知是佛不得逆者供养
佛不知是佛不应佛边得福耶答供养本漫心一切
生福处皆作供养之意虽佛作神想由本无心简别
故望佛边得福若本剋心正供养树神意若对佛作
树神想供养望佛边无福杀供俱有漫剋二心不得
将漫心供养难剋心杀问首解圣人有二实语一身
證实除虚妄说称实二想实理观方便闻波水声如
目连等未知佛亦有不答佛唯有身證实语何故一
声闻知境不尽二入定即知出即不了故有想实语
如来不尔其凡夫人亦有事中身證想心实语然非
理解故皆不能断虚诳之心后时违心背想遂成妄
语妄语虽多不出五种波罗夷僧残偷兰波逸提吉
罗总判为二波罗夷偷兰同以出世法诳他得罪然
诳人损重或于非天损轻过浅故有轻重馀三妄语
同以世法诳于人也重轻成三准义可解若细论者
自有说圣而得轻罪自有说凡而犯重罪广如十诵
此中初二妄语虽有四句要心境俱虚有犯馀三妄
747-A¶ 第 772c 页 X44-0772.png
语勿问境之虚实但使心虚皆成妄问妄语本为诳
人生信今结罪之时不待生信知便结罪答知粗信
细止得从知后生信不得从信后生知故不待信问
若尔如劝受偏心男子食岂可受相难知何言了即
结耶答彼以系他谤俗故言了即结首解凡口造口
家业言章了了前人即知坏境义备何待于信如口
造身家业劝足食汎教他受偏心男子食杀盗等虽
言章了了前境未坏不得结重问此之一戒安置自
言引虚馀三戒本不著何意昔解此一罪重有坏众
义须僧治罚不著自言众即不知不得治罚纲网不
立今著反前馀三种自行中除不假众罚亦无坏众
之义如覆他重罪僧轻尼重著不著异问若尔初篇
三戒二篇十一坏众义同何以不著答计义应尔但
结集家就相隐难知重著轻略如大妄小妄大覆小
覆大谤小谤皆重著轻略非无此义首解自言有二
一问自言二不问自言初通诸戒后前解是然夷中
当时有故即序戒本自馀提中当时无故戒本不存
如漏失戒当时有梦即开戒本初戒理有但当时无
遂阙戒本此亦如是问若尔文云若问者是问自言
当时既无何以序耶答据通诸戒实不须序但对不
问自言故须之耳若不序者时人见有不问自言故
谓不须问自言是故对序馀无所对故因问自言亦
不序也祇律云六年制此戒婆论云八年兴羯磨广
如别章。
747-A¶ 第 773a 页 X44-0773.png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卷上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