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706a 页
No. 745
四分律藏大小持戒犍度略释
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译
菩萨沙弥古吴智旭际明 释

【此一犍度略释二义一当分明义二跨节明义言
当分者大即比丘小即沙弥同以此戒为本不持
此戒非佛弟子佛非其师故名大小持戒犍度当
知是中与诸比丘同戒乃至断除一切妨道之法
名波罗提木叉戒舍五盖入四禅名为禅戒五通
三明名无漏戒此三戒法出世通途文中虽独言
比丘实通沙弥所共修习也言跨节者大即大乘
自利利他小即小乘专求自利通以此戒为本不
持此戒自他俱失华严经云具足受持威仪教法
能令三宝种性不断涅槃经云菩萨作是思惟出
家间旷犹若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在家逼迫
犹如牢狱一切恶法因之而生往诣僧坊闻佛有
无上道无上正法大众正行即求出家白四羯磨
持性重戒息世讥嫌等无差别如秉浮囊度于大
海不为爱见罗刹之所毁损因是持戒能生五支
诸戒一根本业清净戒谓十善性戒众戒根本即
此文中不杀不盗等是也二前后眷属馀清净戒
前是犯戒方便后是二篇以下若前若后皆根本
卷一 第 706b 页 X44-0706.png
戒之眷属馀是随律威仪及诸经所制如方等二
十四戒之流此支即今文中离妨道法等是也三
非诸恶觉觉清净戒定共戒也即此文中得圣诸
根一心除盖等是也四护持正念念清净戒道共
戒也即此文中四念处观是也五回向具足无上
道戒大乘戒也谓菩萨于此戒中具四弘六度发
愿要心回向菩提言四弘者菩萨自伤巳身及诸
众生破戒造罪失人天及涅槃乐即知是集往来
生死受恶道报即知是苦苦集与戒定慧相违即
无道无道故不得涅槃则无灭今欲拔苦集而起
大悲兴两誓愿依苦谛发即众生无边誓愿度依
集谛发即烦恼无尽誓愿断欲与道灭而起大慈
兴两誓愿依道谛发即法门无量誓愿学依灭谛
发即佛道无上誓愿成言六度者厌恶出家舍于
所爱即是檀纤毫不犯拒逆罗刹即是尸能检节
身心安忍打骂名生忍耐寒暑贪恚及八风等名
法忍爱见不能损即是羼提守护于戒犯心不起
即是精进决定持戒不为狐疑所诳专心不动即
是禅明识因果知戒是正顺解脱之本出生一切
三乘圣果非六十二见鸡狗等戒名为般若言发
愿要心者即是梵网经中十二誓愿自制其心毗
尼藏中亦盛明此意又更发愿愿一切众生得清
净戒善法戒乃至具足诸波罗蜜戒等释此十支
戒法具如妙玄及释签中回向菩提者以此持戒
卷一 第 706c 页 X44-0706.png
功德庄严无上菩提故菩萨善戒经云声闻禁戒
一切善法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第五
支无上道戒准望今文即是四禅五通三明亦可
收前四支总归大乘也智者大师云三归五戒十
善二百五十皆是摩诃衍荆溪尊者云一止一作
无非法界又云戒无大小由受者心期中道遍入
空假及事律仪方得名为具足持戒是知大乘亦
以此戒为本须作跨节明义也略释大义竟文分
为二初发起因缘二正说法要今初。】

「尔时世尊在拘睒弥国(或云拘睒毗或云憍赏弥中印度境)王优陀延
(或云优填或云邬陀衍那此翻出受)是宾头卢(此翻不动姓颇罗墯此翻捷疾利根广语)
厚知识王朝晡常住问讯时有不信乐婆罗门大臣
从王白王言云何大王朝晡问讯此下贱业人而见
王不起王即报言明日清旦当往若故不起当夺其
命王明日清旦便往宾头卢所遥见王来便作是念
此王今怀恶心来若我不起当夺我命我今若起彼
失王位若我不起当夺我命而堕地狱令此王堕地
狱耶失王位耶寻复念言宁令失位不可令堕地狱
即便起远迎先意问讯言善来大王王问言汝今何
故起迎我耶答言为汝故起王言昨日何故不起答
言亦为汝故王问言云何为我耶答言汝昨日善心
来今日怀恶心来若我不起当夺我命若夺我命必
堕地狱我念言此王持恶心来若我不起当夺我命
若我起者必失王位若夺我命必堕地狱宁当令失
卷一 第 707a 页 X44-0707.png
王位不令堕地狱是故起耳王问言我当失位耶答
言失王复问几日当失答言却后十日时王即还拘
睒弥修治城堑收检谷食柴薪聚集军众守城警备
数日过言今日是初日如是乃至七日作如是言沙
门语虚便与诸䌽女在恒水中乘船游戏时慰禅王
国内(猛光王所治国名不见有翻)七年不雨彼闻摩竭国(具云摩竭提此
翻善胜又翻无恼又翻不害中印度境)王瓶沙(具云频婆娑罗此翻摸实又翻形牢又影坚又
影胜又颜色端正又色像殊妙)有出水珠若出此珠天即雨彼便兴
四部兵(象马车步)往王舍城(即摩竭国都城之名)围城而住彼城牢
固非馀方便可得唯水谷饮食尽乃可得耳时城内
有多方便智慧大臣教以竹苇(音委竹名)著池中合众莲
华在孔中生出竹上时彼大臣至瓶沙王所白言王
今知不王舍城牢固非馀方便可得唯水谷尽乃可
得耳今应遣人语波罗殊提王(即猛光也)如是言今可且
停不须象马车乘刀剑共斗汝今可用众华优钵罗
(青莲华)钵头摩(红莲华)拘头摩(黄莲华)分陀利华(白莲华)共斗
我亦当以如是华共斗汝复可作饭抟相打共斗我
亦作饭抟共斗王言可尔时即遣使往波罗殊提王
所具说上言彼作是念王舍城牢固唯有水谷饮食
尽乃可得而城内水谷饭食丰多彼即报使言我不
为城故来我国内七年不雨闻汝国中有水珠若出
此珠时天即降雨以是故来使答言大王初时何不
言须珠若言须珠我即当与王今可去寻当送珠王
即还军向拘睒弥国彼闻王优陀延与䌽女游戏声
卷一 第 707b 页 X44-0707.png
即问傍人言戏声是何人傍臣答言大王知不王优
陀延与诸䌽女乘船游戏于恒水中是彼戏声王即
敕傍人勿作声放象于恒水边彼即放第一白象藏
守象人时王优陀延大臣出见白象白王言有野象
王即敕人言勿作声牵船近岸彼即近岸王优陀延
善知调象法术即诵术弹琴往前取象时守象人即
便捉王王甚恐怖彼问王言王怖耶王言我怖彼言
王勿怖波罗殊提王唤王王更恐怖念言波罗殊提
将无杀我并及侍从耶即便系之卫送往波罗殊提
王所问言汝怖耶答言怖王言勿怖汝可教我儿瞿
波罗(未见翻)调象术并教我女弹琴彼将至慰禅国七
年中锁脚时彼教王儿调象术教女弹琴彼于异时
遂与王女共通瞿波罗王子知之彼作是念若我白
王必夺其命彼是我师教我辛苦此是王女彼是王
得应尔耳即覆藏不语人后王优陀延欲逃走即自
严疾行牸象(牸音字母兽也)瞿波罗知之便作是念彼自严
疾行象必欲逃走若我白王必夺其命此是我师教
我辛苦遂藏不语人彼安王女置象上于象上饮失
琉璃器未至地顷巳从慰禅国至拘睒弥国王即至
奢弥跋提(未见翻)夫人所语如是言我在彼系时誓言
当供养八婆罗门一切所须皆令具足今欲与之便
可办具夫人答言若如是者诸象马车金银七宝王
及我身一切当尽如许所有并与一人彼亦都受犹
无厌足王言今当云何夫人言此摩诃迦旃延(翻为文饰
卷一 第 707c 页 X44-0707.png
或翻离有无破我慢心南天竺婆罗门姓也十弟子中论义第一)是大婆罗门种今
可请之并更请馀七婆罗门种比丘以王如许供具
与此八人彼法不受若与亦不受王言可尔时王优
陀延即往迦旃延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时迦旃延
种种方便为王说法令得欢喜时王闻法欢喜巳白
如是言愿受我明日请食通巳八人时迦旃延默然
受之时王见迦旃延默然受请巳从座起头面礼足
欢喜而去王还其家办种种多美饮食明日清旦往
白时至时大迦旃延清旦著衣持钵通巳八人往王
优陀延宫敷座而坐王优陀延手自斟酌种种多美
饮食令得饱足食巳舍钵取金瓶盛水授之以象布
施迦旃延言止止王此便为供养巳我等不应受如
是供养复以车马人黄金银琉璃玻璃真珠𤥭璖玛
瑙七宝布施迦旃延言止止此便为供养我等不应
受如是供养时王优陀延即礼迦旃延足巳更取卑
床坐时迦旃延种种为王说法令得欢喜巳从座起
而去还寺内白诸比丘诸比丘白佛佛尔时以此因
缘集比丘僧为诸比丘说大小持戒犍度。」

【初文可知次文分五初明师法胜妙二明因心胜
妙三明波罗提木叉胜妙四明禅戒胜妙五明无
漏戒胜妙夫国君者民之父母福报殊胜何故比
丘起座远迎遂失王位良繇具此种种胜妙则天
龙亦所钦承人王安得忽慢今之出家者纵未得
禅定通明而依佛出家持诸禁戒处阿兰若固巳
卷一 第 708a 页 X44-0708.png
超出世网岂容责以迎送之仪设令比丘不及宾
头卢之大德汝等檀越亦岂具国王之厚福耶清
信之士所应深思又出家人应思我巳离俗得厕
僧伦称佛为师为佛弟子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
母礼拜天龙护持鬼神皈敬倘不坚持禁戒远离
恶法专修定慧则为欺诳一切人天则为玷污一
切僧宝则为谤毁法律违背如来故佛以此因缘
为诸比丘说此犍度深有关也而或者自反无德
内怀怯畏反敬白衣名为谦让此尤不可何者如
来示灭之后法身慧命全寄僧轮戒品初沾宝体
无别止宜努力自勉无容坏乱僧仪倘再三自审
实不称于比丘名义宁当舍戒莫坏法门如原思
辞禄孔子不许说者谓居官受禄万古常规苟才
不称职则应辞官不应辞禄世法尚尔况出世大
法岂可进退失措乎至于不轻比丘通礼四众此
乃圆解初开庆而且悯逗彼时机应须强毒本属
格外善权非是通途轨则如或不然世尊何不立
为常法夫不轻即如来前身彼既繇此行得净六
根倘可通行岂忍秘惜而法轮初转便结木叉娑
罗极唱终扶戒律况今末运士习日傲僧体日颓
设使不轻复起决不向卑劣慢邪慢我慢慢过慢
之四众行此礼敬使其徒有损而无益也故菩萨
善戒经云菩萨坐时见王长者起者得罪若先加
趺见王长者跪者得罪若先衣不整见王长者检
卷一 第 708b 页 X44-0708.png
容整服者得罪若王长者说恶语时随意称赞者
得罪故知大小两乘如出一辙岂曰用自贡高哉
遵佛戒法为王长者惜福也初明师法胜妙中有
三初具足十号二超世自觉三说法真善今初。】

「如来出世应供正遍知明行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
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如名本觉来名始觉始觉合本故名如来又二乘
如而不来六道来而不如佛知涅槃即生死故不
同二乘知生死即涅槃故不同六道出世者现形
三界度众生也应受九界众生供养故名应供觉
法无差亦无不尽名正遍知且约三藏教门释者
二乘断见思惑不断习气正而不遍菩萨遍修六
度万行伏惑未断遍而非正佛断烦恼正习俱尽
复达一切差别之法尽其源底故名正遍知也明
行足者具足三明及六神通二乘亦得三明明不
满足佛悉满足是为异也善逝者地持云第一上
升永不复还亦云好去大论云于种种诸深三摩
提无量智慧中去世间解者了知世间众生界一
切种烦恼及清净无上士者一切众生中最胜无
有上调御丈夫者大慈大悲调御一切或软美语
或苦切语或时杂语令不失道天人师者示导一
切天人善恶之法应作不应作事佛者具云佛陀
此翻觉者自觉异凡夫觉他异二乘觉行圆满异
菩萨世尊者具上十号天上人间所共尊重也若
卷一 第 708c 页 X44-0708.png
总略释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
正遍知具三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
国土名世间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调御
丈夫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知三聚名佛具十德名
世尊古人科列云一仿同先迹号二堪为福田号
三遍知法界号四果显因德号五妙往菩提号六
达伪通真号七摄化从道号八应机授法号九觉
悟归真号十三界独尊号此即合无上士调御丈
夫为一号以世尊共成十数也今丛林中课诵以
善逝世间解作一句此断不可略解十号名字如
此广说其义则不可尽。
二超世自觉。】

「于一切诸天世人沙门婆罗门天魔梵王众中而自
觉悟證知。」

【一切诸天乃至梵王于生死中长夜不觉设有妄
自称一切智实非正觉以不离三界因果法故佛
从旷劫修菩提道应众生可化机缘示生王宫出
家苦行坐道树下以三十四心断三界正习俱尽
如实知苦谛如实知集灭道谛三界长梦从此而
开无明长夜从此而旦不从师学故曰自毫无迷
惑故曰觉悟现量境界了了分明故曰證知。

说法真善。】

「为人说法初语亦善中语亦善后语亦善文义具足
开显净行。」

【繇自觉悟于法无倒契理契机故名为善初中后
卷一 第 709a 页 X44-0709.png
义有多种若约一偈第一句为初次二句为中末
句为后若约一席序分为初正说为中流通为后
若约一化或大小共为初中后华严为初阿含方
等般若为中法华涅槃为后或大小各为初中后
小则鹿苑最初遗教最后馀名为中大则华严最
初涅槃最后馀名为中更约诱化一人为说施戒
生天之论名初赞叹出离诃欲不净名中说四真
谛令證道果为后又令證小果为初耻小慕大为
中授记作佛为后又令种善根名初令熟名中令
脱名后又世界悉檀名初为人对治名中第一义
悉名后如此若初若中若后无不契理契机有文
有义总以开显净行令成净果为致故名真善也。

二明因心胜妙中三初得闻正法二闻巳信乐
三难舍能舍今初。】

「若居士居士子闻若复馀种姓生者。」

【二闻巳信乐。】

「彼闻正法便生信乐以信乐心而作是念我今在居
家妻子系缚不得纯修梵行我今宁可剃除须发被
袈裟以信舍家入非家道。」

【三难舍能舍钱财亲属举世所共贪恋一时顿舍
故云出家乃大丈夫事也。】

「彼于异时钱财若多若少皆舍弃亲属若多若少皆
亦舍离剃除须发被袈裟舍家入非家道。」

【三明波罗提木叉戒胜妙中二初明根本善戒次
卷一 第 709b 页 X44-0709.png
明远离诸恶今初。】

「彼与出家人同除舍饰好与诸比丘同戒不杀生放
舍刀杖常有惭愧慈念众生是为不杀生舍偷盗与
便取不与不取其心清净无有盗意是为不偷盗舍
淫不净行修梵行勤精进不著欲爱清净香洁而住
是为舍淫不净行舍妄语如实不欺诈于世是为不
妄语舍两舌若闻此语不传至彼若闻彼语不传至
此不相坏乱若有离别善为和合和合亲爱常令欢
喜出和合言所说知时是为不两舌离粗恶言所言
粗犷(音拱粗恶貌)苦恼他人令生瞋恚而不喜乐除如
是粗恶言言则柔软不生怨害能作利益众人爱乐
乐闻其言常出如是利益善言是为不粗恶言离无
利益语知时语实语利益语法语律语灭诤语有缘
而说所言知时是为离无利益语不饮酒离放逸处
不著华香璎珞不歌舞倡伎亦不往观听不高广床
上坐非时不食若是一食不把持金银七宝不取妻
妾童女不畜养奴婢象马车乘鸡狗猪羊田宅园观
储积畜养一切诸物不欺诈轻秤小斗不合和恶物
治生贩卖断他支节杀害系闭断他钱财役使作业
言辄虚诈发起诤讼弃舍他人断除如是诸不善事
行则知时非时不行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取足而巳
衣钵自随犹如飞鸟羽翮身俱比丘如是所去之处
衣钵随身(合和音蛤贺翮音劾鸟之劲羽又云羽茎也即翅翼也)。」

【此中杀盗淫自为三不妄语开为四各明止行二
卷一 第 709c 页 X44-0709.png
善不饮酒等六戒止列其相不取妻下略示威仪
大途馀如律中广明。
次明远离诸恶。】

「如馀沙门婆罗门受他信施求种种馀积饮食衣服
香味触法离如是无厌足事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
信施聚集种子种植树木鬼神村离如是事如馀沙
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作方便求诸利养象牙杂宝
高广大床种种文绣被褥及与杂色诸皮离如是利
养法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但作方便自求严
身苏油摩身香水洗浴以香涂身香泽洗头著好华
鬘染服绀色种种庄严面首色线系臂捉通中杖执
持刀剑并孔雀盖以珠为扇以镜自照著䌽色革屣
著纯白衣能离如是庄严之事如馀沙门婆罗门食
他信施专为嬉戏棋局博掩摴蒱八道十道或复拍
石断除如是种种嬉戏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
但说妨道法说王事贼事斗战军马事大臣事骑乘
事园观出入事卧起事女人事衣服饮食事亲里事
国土事思忆人间入大海事断除如是一切妨道之
业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无数方便但作谀谄
美辞现相毁呰以利求利舍如是邪命谀谄如馀沙
门婆罗门食他信施常共讲论诤言或在园观若在
浴池或在讲堂我知如是法律汝无所知汝趣邪道
我向正道以前言著后后言著前我能忍汝不能忍
我胜汝汝但在言共汝论议我今得胜能问便问除
断如是一切诤事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伹作
卷一 第 710a 页 X44-0710.png
方便求为使命为王王大臣婆罗门若居士通信从
此处往彼处从彼还此持此信往彼持彼信来此自
作是教他作是能远离如是使命事如馀沙门婆罗
门食他信施但作种种斗戏或弓斗或刀斗或杖斗
或斗鸡或斗狗或斗猪或斗羖羊或羝羊斗或斗鹿
或斗象或斗马或斗驼或斗牛或犎牛斗或水牛斗
或斗女人或斗男人或斗童男童女断除如是一切
嬉戏斗事(羖音古䍽羊也羝音低牡羊也善抵犎音封野牛也)如馀沙门婆罗
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瞻男女好恶相种
种畜生以求利养除断如是种种妨道法如馀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召唤鬼神或
复驱遣种种𧞣祷除断如是妨道法如馀沙门婆罗
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或为人咒病或诵
恶术或诵好咒或治背病若为出汗或行针治病或
治鼻或治下部病除断如是邪命妨道法如馀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行药疗治人
病或吐或下治男治女除断如是妨道法如馀沙门
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命自活或咒火或咒
行来令吉利或诵刹利咒或诵鸟咒或诵枝节咒或
安置舍宅符咒若火烧鼠啮物能为解咒或诵别死
生书或诵别梦书或相手相肩或诵天人问或诵别
鸟兽音声尽除断如是妨道法如馀沙门婆罗门食
他信施邪命自活瞻相天时或言当雨或言不雨或
言谷贵或言谷贱或言多病或言少病或言恐怖或
卷一 第 710b 页 X44-0710.png
言安隐或言地动或言彗星现或言月蚀或言不蚀
或言日蚀或言不蚀或言星蚀或言不蚀或言月蚀
有如是好报有如是恶报日蚀星蚀亦如是除断如
是邪命法如馀沙门婆罗门食他信施行妨道法邪
命自活或言此国当胜彼国不如或言彼国胜此国
不如或此胜彼不如或言彼胜此不如瞻如是吉凶
好恶除断如是妨道法。」

【此中共十七段或云无厌足或云利养法乃至或
云妨道邪命皆其馀沙门婆罗门所为而释子所
不为设亦为此则何用舍家出家此是正顺解脱
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亦名增上戒学也。
第四
明禅戒胜妙禅戒亦名定共戒而定共通取欲界
地定此独取根本定为异文复为四初繇戒摄根
二节身调食三进修念处四永弃五盖今初。】

「彼于此事中修集圣戒内无所著其心安乐眼虽视
色而不取相不为眼色所劫眼根坚固寂然而住无
所贪欲而无忧患不漏诸恶不善法坚持戒品能善
护眼根耳鼻舌身意亦如是于如是六触入中善学
护持调伏令得止息犹若平地四交道头驾象马车
乘善调御者左执鞚(音控马勒也)右执鞭善学护持善学
调伏善学止息比丘亦如是于六触入中善学护持
善学调伏善学止息。」

【前之戒法即是圣所行处一切圣人皆以此戒为
基本皆繇此戒得解脱始受戒时发得无作律仪
卷一 第 710c 页 X44-0710.png
无漏色法即与圣人同体故名圣戒依此修集则
身口七支既得清净心亦安乐六贼不能劫我家
宝名为坚固六触入者六根触于六尘互相涉入
也护持名戒调伏名定止息名慧平地四交道头
即十字街头喻四圣谛出世正法路也执鞚不令
驰逸喻止善执鞭策令进路喻行善。
二节身调
食。】

「彼有如是圣戒得圣眼根食知止足亦不贪味以养
其身而不贡高憍慢自取支身令无苦患得修净行
故苦消灭新苦不生无有增减有力无事令身安乐
犹如男子女人身患疮以药涂之取令疮差比丘食
以知足取令身安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断之则无以自存恣之则更
增苦本故既制非时食戒只此时食复须知止如
头陀行所明受一食节量食以此支身少欲少事
足可自安也随缘度日故故苦消灭不造诸业故
新苦不生守此道人家风毕竟不改故无有增减
心清净故有力绝希求故无事饥饿如疮饮食如
药药取疗岂生贪著。
三进修念处。】

「譬如人以膏油膏车为财物故欲令转载有所至到
比丘食知止足取令支身亦复如是比丘有如是圣
戒得圣诸根于食中能知止足初夜后夜精进觉悟
若在昼日若行若坐常尔一心念除诸盖彼于初夜
若行若坐常尔一心念除诸盖彼于中夜侧右胁累
卷一 第 711a 页 X44-0711.png
脚而卧念当时起系想在明心无错乱至于后夜便
起思推若行若坐常尔一心念除诸盖比丘有如是
圣戒逮圣诸根食知止足初夜后夜精进觉悟常尔
一心念无错乱云何比丘念无错乱比丘如是观内
身身念处精进不懈念无错乱调伏悭贪世间忧恼
观外身身念处精进不懈念无错乱调伏悭贪世间
忧恼观内外身身念处精进不懈念无错乱调伏悭
贪世间忧恼受心法亦如是是为比丘念无错乱云
何比丘一心若行步入出左右视瞻屈伸俯仰执持
衣钵受取饭食大小便利睡眠觉悟若坐若立若有
所说若复寂然如是一切常尔一心是为一心譬如
有人与大众共行若在前若在中若在后常得安乐
而无有畏比丘亦复如是行步入出乃至默然常尔
一心比丘有如是圣戒得圣戒根食知止足初夜后
夜精进觉悟常尔一心无有错乱。」

【此中先喻后法膏油涂车欲令转载为成道故方
受此食若但知有力无事为安乐而不昼夜精进
觉悟则与深山鹿豕何异故必常尔一心念无错
乱所谓四念处观二六时中一片打成四威仪内
初无间断方名不杂用心也四念处义今当略说
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依此念
处修出世道乃是佛法最要之门不惟藏教三十
七品以此为首若通若别若圆无不依之行道故
佛临涅槃答阿难最后之问教诸比丘依念处行
卷一 第 711b 页 X44-0711.png
道依波罗提木叉住是以不登戒品则不堪共住
不修念处则终无进趣智者大师申此法门共有
四卷指示四教行人下手方便若欲委知必须熟
阅今聊陈梗概以便初学若无念处慧一切行法
皆非佛法非行道人皆空剃头如放牧童子空著
染衣如木头幡虽执钵锡如病乞丐虽读经书如
盲诵赋虽勤礼拜如碓上下虽复兴造如媒衒客
作虽舍身命财伹得名施非波罗蜜虽复持戒不
免鸡狗虽复坐禅如彼株杌虽复知解狂颠智慧
常在此岸不到彼岸不降爱见不破取相不得入
道品非贤圣位若有念慧能破邪显正成就三乘
出世道果乃至成就无上菩提释此四念处通为
四意一三藏四念处二通四念处三别四念处四
圆四念处藏通别圆名义具如彼文此未暇述今
释三藏四念处观四者数也念者慧也处者境也
数有开合若迷心重者为说五阴则合色开心迷
色重者为说十二入则合心开色二迷俱重为说
十八界则心色俱开今言四者人于五阴横起四
倒于色多起净倒于受多起乐倒于想行二法多
起我倒于识心多起常倒为除四倒故言四也身
念处者一切色法名之为身巳名内身眷属及他
名外身巳他合观名内外身念无错乱者观我此
身从前世不净业生前世不畏生死不厌系缚不
欣解脱不尚涅槃于四圣谛毫无愿乐种颠倒业
卷一 第 711c 页 X44-0711.png
业缚于识将入母胎则有五种不净一生处不净
胎中十月与粪秽杂处依尿道而出二种子不净
揽父母精血二渧为体三相不净从首至足纯是
秽物四性不净根本从秽业生托于秽物长养其
性自是不可改变身中共三十六物内有十二名
性不净(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外有十二名相不净(发毛爪齿
眵泪涎唾屎尿垢汗)中有十二通于相性(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
白痰)五究竟不净业尽报终如朽败木大小不净盈
流于外体生诸虫唼食其肉皮肉既尽惟馀白骨
我身既尔他身亦然如是观巳不于自他身中生
净颠倒故无错乱无错乱故则能调伏悭贪忧恼
略举三界二种苦因此二亦能该摄一切见思烦
恼言调伏者始从别相修习观慧稍复明利次入
总相观身不净受心法皆不净乃至观法无我身
受心亦无我繇此观慧能令未生恶不生巳生恶
得断未生善得生巳生善增长名四正勤四种定
生名如意足五善根生名五根五烦恼破名五力
分别道用名七觉安隐道中行名八正道得善有
漏五阴名为煖法从此伏三界惑次第进入顶位
忍位世第一位发真无漏一十六心得见道迹乃
至九无碍九解脱成无学道皆依念处行道而得
调伏成就也受念处者领纳名受缘内名内受缘
外名外受缘内外名内外受又意根受名内受五
根受名外受六根受名内外受于一根有顺受违
卷一 第 712a 页 X44-0712.png
受不违不顺受于顺生乐受于违生苦受于不违
不顺生不苦不乐受亦名舍受六根即有十八受
根尘能所合三十六受约三世有百八受诸受皆
苦乐受是坏苦乐坏则苦苦受是苦苦当体即苦
舍受是行苦迁移生灭别配如此通皆三苦也心
念处者心是心王例上有内心外心内外心心王
不住体性流动若粗若细若内若外悉皆无常刹
那迁变出息虽存入息难保法念处者例上亦有
内法外法内外法复有善法恶法无记法人皆约
法计我我能行善行恶行无记等若于心王计我
巳属心念处摄若于心所计我伹除五遍行中受
心所馀四心所及别境善恶不定乃至不相应行
等并属法念处摄此等法中求我决不可得若善
法是我恶法应无我若恶法有我善法应无我又
恶法是我何容为恶自害若无记是我者无记不
能起业但名因等起谓因此无记起善起恶善恶
尚非我因等起何得是我当知皆无我伹是行阴
故经云起唯法起灭唯法灭无有我人众生寿命
阴法起灭亦是颠倒颠倒者即是身边二见名污
秽五阴无记亦是污秽五阴无记缘报法起故皆
无我也虽心王心所同时俱起用有强弱若心王
强属心念处若心所强属法念处如是内外善恶
等法求我不可得名法念处修此四念处观有三
种不同一者性念处成慧解脱对破一切智外道
卷一 第 712b 页 X44-0712.png
二者共念处成俱解脱对破神通外道三者缘念
处成无疑解脱对破韦陀外道具如彼明又有三
人不同一者声闻人依四谛观苦谛为初门修此
四念处断见思惑證四道果二者缘觉独觉人依
十二因缘观集谛为初门修此四念处智慧利故
兼侵习气成辟支佛果三者菩萨人发四弘誓道
谛为初门依于六度修此四念处三大阿僧祇劫
伏惑利生机缘淳熟然后三十四心顿断结使正
习俱尽成无上道亦具如彼明当知四念处观三
乘通路又是邪正分门若得四念处一切法正若
不得者一切法邪今时行人不识此意设极修善
止得人天徒自勤苦佛法无分悲痛奚言又复应
知三藏要意正厌生死欣入涅槃第一须解正因
缘法因缘支即是四谛无明行爱取有是集谛识
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是苦谛知苦断集是道谛
无集无苦是灭谛识此无明老死破外人邪因缘
无因缘生一切法种种颠倒不随虚想邪僻深信
正因缘也第二须真正发心惊觉无常之火烧诸
世间一心求出刹那不懈修习禅慧如救头然第
三须巧修定慧出世之行欲界乱心如风中灯照
物不了若有定无慧如闇中无所见故须巧修二
法第四须破法遍观因缘生灭破一切爱见戏论
诸法第五须善识通塞知一切爱见之法皆有道
灭之理名通悉有苦集名塞第六须善修道品从
卷一 第 712c 页 X44-0712.png
念处若别若总乃至三解脱门第七须善修助道
即是五停心共念缘念六番观禅谓八念(一念佛二念法
三念僧四念戒五念舍六念天七念出入息八念死)九想(一胀想二坏想三血涂想四脓烂想
五青瘀想六啖想七散想八骨想九烧想)
十想(一无常想二苦想三无我想四食不净想五一
切世间不可乐想六死想七不净想八断想九离想十尽想)
八背舍(一内有色相外观色
二内无色相外观色三净背舍身作證四虚空处背舍五识处背舍六不用处背舍七非有想非无想背
舍八灭受想背舍)
八胜处(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二内有色相
外观色多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五青胜处六黄胜处七赤胜处八白胜处)
十一切处等(一青二黄三赤四白五地六水七火八风九空十识)第八须善
知次位不生增上慢成惭愧有羞僧内外明照善
识邪正佛法非佛法破诸邪外第九须安忍强软
两贼外则眷属为软恶名秽称为强若不忍者则
为所坏内忍种种證得诸禅著则生慈为软贼所
坏境界逼迫是强贼也第十须离法爱若发外凡
内凡种种顺道善法心不爱著是为要意二明通
四念处者前性共缘只见生灭之理发真断结四
枯拙度今无生四圣谛即事而真粗细等观皆如
幻化四荣巧度此则无生观慧名念所观无上之
境名处观内身外身内外身一切色法若粗若细
皆如幻化名身念处受心法皆是苦性苦性即空
皆如幻化名受心法念处亦有性共缘三种四念
处不同具如彼说三人同以四性推检破常乐我
净颠倒悟入无生二乘灰断与三藏同止證偏真
惟有体析巧拙入门之异菩萨既见于空亦见不
卷一 第 713a 页 X44-0713.png
空任运接入别圆也三明别四念处者行人仰信
中道佛性伹其理难明须假方便依生灭慧修四
念处成外凡十信依无生慧修四念处成内凡十
住依无量慧修四念处成十行依相似无作慧修
四念处成十向若登初地分破无明分證中道方
是无作实慧修四念处今约教道即是无量观慧
名念所观无量之境名处一一位中各有性共缘
三种念处若别对者十住修性念处观十行修共
念处观十向修缘念处观至初地三种念处分成
就性念处显为法身共念处显为摩诃般若缘念
处显为解脱所调伏众生之处名为解脱亦以性
念处为般若共念处为解脱缘念处为法身不纵
不横名大涅槃得色解脱受想行识解脱具足四
德常乐我净遍破凡外四倒二乘四倒也四明圆
四念处四者不可思议数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一
一皆是法界三谛具足摄一切法出法界外更无
有法于一念处与三念处无二无别一切法趣四
念处是趣不过念者观慧也处者境也能观之智
照而常寂名念所观之境寂而常照名处境寂智
亦寂智照境亦照一相无相无相一相即是实相
实相即是一谛亦名虚空佛性亦名大般涅槃如
是境智无二无异如如境即如如智智即是境说
智及智处皆名为般若亦例云说处及处智皆名
为所谛非境之境而言为境非智之智而名为智
卷一 第 713b 页 X44-0713.png
亦名心寂三昧亦名色寂三昧亦是明心三昧亦
是明色三昧色心不二不二而二为化众生假名
说二耳此之观慧只观众生一念无明心此心即
是法性为因缘所生即空即假即中一心二心三
心一心此观亦名一切种智此境亦名一圆谛一
谛三谛三谛一谛诸佛为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于
世观此一念心中具足十界色名身十界受名受
十界识名心十界想行名法法性色一色一切色
一切色一色一受一切受一切受一受一心一切
心一切心一心一想行法一切法一切法一法将
智慧性观十界色性名为观了达色中非垢非净
名为处智慧性观十界受性名为观了达受中非
苦非乐名为处智慧性观十界心性名为观了达
心性非常非无常性名为处智慧性观十界法性
名为观了达法性非我非无我名为处能所合标
是名性念处观若观十界色非垢非净双照二谛
垢之与净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乃至观
十界法非我非无我双照二谛我与无我其性无
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是名共念处观若观此身
受心法无缘慈悲无缘无念如磁石吸铁寂而常
照虽无念不动而运大慈普覆十界众生慈悲誓
愿广大不可尽是名缘念处观三种一心具足观
此身受心法智慧性名性念处定慧均和能助大
道名共念处所有慈悲名缘念处一性念处一切
卷一 第 713c 页 X44-0713.png
性念处共缘亦尔此圆教义也修此通别圆三种
四念处皆有十要意名同义别具如彼说须往寻
之念无错乱等者藏教略如前说竟通教则以无
生观慧为无错乱了达贪忧如空不可得为调伏
别教以次第三观为无错乱调伏同居世间方便
世间果报世间无量贪忧圆教以无作观慧为无
错乱了知贪忧之性即是实性始从名字调伏乃
至究竟调伏方是四念处实义如来遗命令诸比
丘依念处行道要在兹乎故此中但云身念处精
进不懈受心法亦如是而不定言不净苦等者正
以四教行人所共禀也若得此意则于五盖四禅
五通三明等一切法门皆可作四番解释思之思
之。
四永弃五盖又三初明所住处二明除盖方
便三正明除盖今初。】

「乐在阿兰若静处树下住或乐处山窟若在露地粪
聚边若在冢间水岸间。」

【阿兰若此翻无喧杂此等诸处远离阓闹堪任进
修。
二明除盖方便。】

「彼乞食还巳洗足安置衣钵结跏趺坐直身正意系
念在前。」

【乞食资身则永断营求结跏趺坐则心易入定直
身则身无病患正意则意无邪倒系念在前则昏
散不生。
三正明除盖又三初直明诃弃五盖二
喻明除五盖相三具明永断之法今初。】
卷一 第 714a 页 X44-0714.png

「断除悭贪心不与俱断除瞋恚无有怨嫉心住无瞋
清净无恚常有慈悯除去睡眠不与共俱系想在明
念无错乱除断掉悔不与共俱内心寂灭调悔心净
除断于疑巳度于疑其心一向在于善法。」

【于五欲境爱恋不舍名悭贪于违情境忿怒怀恼
名瞋恚昏懵不了诸根闇塞名睡眠三业散动忧
愁退没名掉悔于师于法于巳心存犹豫名疑此
五种法覆障定慧令不开发故名为盖别而言之
贪为慧盖利令智昏故瞋为定盖正是禅刺故眠
为慧盖性无堪能故掉悔盖定不能一缘故疑能
具盖定慧无有正信故通而言之皆为定慧之障
也。
次喻明除五盖相。】

「譬如有奴大家与姓安隐脱奴彼自念言我先是奴
而今解脱安隐巳得自在不复从人以是因缘便得
欢喜其心安乐又如有人举他财物所行治生能得
利息还本既毕复有馀在足以养活妻子彼自念言
我先举债以用治生而得利息既得还本复有馀在
足养妻子我今便得自在不复畏人以是因缘便得
欢喜其心安乐如人久病从病得瘥饮食消化身有
色力彼作是念我先有病而今得差饮食消化身有
色力以是因缘便得欢喜其心安乐如人久闭牢狱
从狱安隐得脱彼作是念我先系闭今巳得脱无所
复畏以是因缘便得欢喜其心安隐如人多持财宝
度大嚝野不遭贼劫安隐得过彼作是念我先多持
卷一 第 714b 页 X44-0714.png
财宝从旷野得过而今无所复畏以是因缘便得欢
喜其心安乐。」

【贪欲如奴受他驱役故瞋如负债恶报酬偿不息
故睡如久病沉重不起故掉悔如狱因掉生悔因
悔成盖不能自出故疑如旷野心多犹豫故。

具明永断之法若不诃五盖不能习禅若不得禅
定之力不能断盖也。】

「比丘有五盖亦复如是如奴负债久病在狱行大嚝
野自见未断诸盖令心染污慧力不明彼即舍欲恶
不善法与觉观俱而受喜乐得入初禅彼以喜乐润
渍于身遍满盈溢无不遍处如人巧浴器盛细末药
以水渍之和合相得其水润渍无有不润而无零落
比丘得入初禅亦复如是喜乐遍身无有空处此是
最初现身得乐何以故由不放逸精进不懈念无错
乱乐处静寂故彼舍觉观便内生信心生一处无觉
无观心定喜乐入第二禅彼以心定喜乐润渍于身
遍满盈溢无不遍处犹如山顶之泉水自中出亦不
从东西南北及从上来即此池中清冷水出润渍一
池遍满盈溢无有空处比丘入第二禅亦复如是心
定喜乐遍满盈溢此是第二现身得乐彼舍喜心住
护念乐身受快乐如圣所说护念快乐入第三禅彼
于身无喜以乐润渍遍满盈溢无有空处譬如优钵
罗华拘头摩分陀利华虽生出地而未出水根茎华
叶润渍水中无有空处而不润渍比丘入第三禅亦
卷一 第 714c 页 X44-0714.png
复如是离喜住乐润渍于身无不遍处此是第三禅
得现身快乐所游戏处彼舍苦乐忧喜先断不苦不
乐护念清净入第四禅身心清净具满盈溢无不遍
处犹若男子女人沐浴净洁被以新白净衣无有不
覆之处比丘入第四禅亦复如是其心清净遍满于
身无空缺处彼入第四禅心不掉动亦不懈怠不与
爱恚相应住无动地譬如密屋内外泥治坚闭户向
无有风尘于内然灯无有人非人风鸟扇动其灯𦦨
直上无有曲戾恬定而然比丘入第四禅亦复如是
无有调动心无懈怠不与爱恚相应巳住无动他此
是第四禅现身得乐所游处何以故由不放逸精进
不懈念不错乱乐处寂静故(渍。音恣。浸润也。恬。音甜。安静也)。」

【自见未断诸盖者前虽云断除悭贪乃至其心一
向在于善法但是诃弃未是永断故必以觉观力
舍欲恶不善法而入初禅乃至次第入第四禅方
得欢喜安乐也心不掉动是永断悔盖亦不懈怠
是永断眠盖不与爱恚相应是永断贪瞋二盖住
无动地是永断疑盖譬如密屋内外泥治喻无调
悔坚闭户向喻不懈眠无风尘喻无贪瞋然灯喻
无疑𦦨直无曲恬定而然喻定慧和平能发五通
三明也又无人喻无贪无非人喻无瞋无风喻无
掉无鸟喻无眠无曲喻无疑修四禅法具在经论
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须者自往寻之此第四大
文即是因戒生定亦名增上心学也。
第五明无
卷一 第 715a 页 X44-0715.png
漏戒胜妙无漏戒亦名道共戒而道共通取念处
方便道此独取发真无漏为异文复为二初五通
次三明他处言三明六通共止六法以宿命天眼
漏尽功能殊胜复称为明今别开神足为三兼天
耳他心共成五通别列宿命天眼漏尽为三明虽
开合不同总是六神通耳六皆称神通者缨络经
云神名天性通名慧性天然之慧照彻无碍也今
初五通。】

「彼得定心清净无有垢秽柔软调伏住无动地自于
身中起心能化作异身支节具足诸根无缺时即观
之此身色四大合成彼身色化有此四大身色异彼
化身四大色异从此四大身色中起心化作彼身诸
根支节具足譬如有人鞘中拔刀彼作是念此是鞘
此是刀刀异鞘异从此鞘中拔刀出(鞘音笑刀室也)亦如人
筐中出蛇彼作是念此是筐此是蛇筐异蛇异从此
筐中出蛇(筐音匡方筥也)譬如有人从簏出衣彼作是念此
是簏此是衣簏异衣异从簏中出衣(簏音〔尘〕竹高箧)比丘亦
复如是此是比丘最初胜法何以故由不放逸精进
不懈念无错乱乐寂静故彼以定心清净乃至入不
动地从巳四大色身中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诸根支
节具足彼作是念此身是四大合成彼身从化而有
此四大色身异彼化四大色身异此心在此身依此
身系此身譬如琉璃摩尼珠莹治甚明清净无垢若
以青黄赤线贯之有眼男子置掌而观此是珠此是
卷一 第 715b 页 X44-0715.png
线珠异线异此珠系在于线比丘亦复如是从此四
大色身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诸根支节具足而作是
念此身是四大合成彼身从此而有此四大色身异
彼化四大色身异此心在此身依此身系此身此是
比丘第二胜法何以故由不放逸精进不懈念无错
乱乐寂静故彼以定心清净乃至入无动地一心修
习神通智證彼便能作种种变化以一身为无数身
无数身还为一身身能飞行石壁皆过无所触碍如
行虚空行在空中如鸟飞翔出没于地如水涌波或
烟或𦦨若大火𧂐(音恣草名)手能扪(音门抚摸也)日月身至梵
天譬如陶师善调和泥随意所造欲作何器便能成
之而有利益譬如巧匠善能治木随意所造自在成
之而有利益譬如治象牙师善能治牙随意所作自
在成之而有利益譬如金师善鍊真金随意所作自
在成之而有利益比丘亦复如是定心清净至无动
地随意所作乃至梵天此是比丘第三胜法彼以定
心清净乃至入无动地一心修习證天耳智彼天耳
清净过出于人耳闻二种声人非人譬如于城郭国
邑中有讲堂广大高显有聪耳人在中不劳听力而
闻种种音声比丘亦复如是以定心故天耳清净得
闻人非人种种音声此是比丘第四胜法彼以定心
清净乃至入无动地一心修习證他心智彼知外众
生心有欲无欲有垢无垢有痴无痴广心略心小心
大心定心乱心缚心脱心上心无上心皆悉知之譬
卷一 第 715c 页 X44-0715.png
如自喜男子女人以水镜自照无不得见比丘亦复
如是以定心清净故知外一切众生心之所念此是
第五胜法。」

【初起心化作异身如鞘中出刀等连举三喻止是
喻其化从心起次观所化之身从化而有心喻如
线身喻如珠身心宛然从此化彼相贯不离此二
皆是神通智證前方便耳次正显神通智證言智
證者由出世正智所證神通不同诸天报得不同
外道凡夫依见爱之所修得巧匠四喻总显随意
能成木坚于泥牙坚于木金坚于牙匠师伎术皆
能治用何况心法虚融圣道巧妙而不能如意自
在耶次天耳智次他心智皆如文可知。
次三明。】

「彼以定心清净乃至入无动地一切修习宿命智證
便能忆识宿命无数若干种事能忆一生十生百生
千生无数百千生劫烧都尽国土还生我在彼生名
字如是种如是姓如是食如是寿命如是在世如是
寿尽如是受苦乐如是从彼命终复生于彼如是展
转来生于此如是形色相貌无数种种皆悉忆识譬
如有人从巳村落往至他国在于彼国若行若住若
语若默从彼国复往馀国若行若住若语若默如是
展转复还其国不劳多力而能忆识所行诸国我从
此国乃往彼国在彼国内如是行如是住如是语如
是默从彼国复至彼国在彼国如是行如是住如是
语如是默如是展转还至本国比丘亦复如是能以
卷一 第 716a 页 X44-0716.png
定心清净乃至无动地心宿命智證能忆无数百千
劫种种众事此是比丘得第一明断灭无明明法生
闇巳去明晓法存此是比丘忆宿命智證明何以故
由不放逸精进不懈心无错乱乐处寂静故。」

【初宿命智称第一明者明过去也以断灭无明故
明法得生无明止是见思烦恼障于空寂今断灭
之则明法自生所谓但有除翳法别无与明法也
闇巳去明晓法存者谓闇去更不复来明存更不
复失如一成真金不重为矿也。】

「彼以定心清净乃至无动地一心修习见众生死此
生彼智證彼天眼清净见众生死此生彼形色好丑
善恶诸道尊卑贵贱随众生所造业报因缘皆能知
之如此人造身恶行口恶行心恶行诽谤贤圣邪见
以邪见报故堕地狱饿鬼畜生如此众生身行善口
行善心念善不诽谤贤圣正见修习正业身死得生
天上人中如是天眼清净见众生死此生彼随众生
所造业因皆悉知之譬如广大平地四交道头有高
显大堂有明眼人在中见众生从东方来至西方从
西方往东方从南方往北方从北方往南方比丘如
是以定心清净乃至无动地见众生死此生彼智證
以天眼清净见众生死此生彼乃至随众生所造业
报因缘皆悉知之此是比丘得第二明断无明明法
生闇巳去明晓法存此是见众生死此生彼智證明
何以故由不放逸精进不懈心不错乱乐寂静故。」
卷一 第 716b 页 X44-0716.png

【次天眼智称第二明者明未来也三世悉见以未
来难见而能预见故从胜说亦以过去现在让宿
命漏尽耳。】

「彼以定心清净乃至无动地一心修习无漏智證彼
如实知苦圣谛集尽道谛如实知有漏漏集漏尽如
实知趣漏尽道圣谛彼如是知如是见从欲漏有漏
无明漏心得解脱巳得解脱智我生巳尽梵行巳立
所作巳办更不复生譬如清水中有木石鱼鳖水性
之属东西游行有眼者观之见木石鱼鳖此是木石
此是鱼鳖东西游行比丘亦复如是以定心清净至
无动地得无漏智證乃至不复更生此是比丘得第
三明断无明明法生闇巳去明晓法存是为无漏智
明何以故由不放逸精进不懈念无错乱乐处寂静
故。」

【次无漏智称第三明者明现在也于三世法皆悉
不生以其坐断三世无一法可以当情故谓之明
现在苦圣谛者三界皆苦确实不虚惟圣了知称
为圣谛集即苦因尽即苦灭道即出要并实不虚
故皆名谛有漏即苦果漏集即苦因漏尽即苦灭
趣漏尽道即出要重言之者前番约见道后番约
修道或前番约欲界后番约色无色界也正智名
知慧眼名见欲界思惑名欲漏色无色界思惑名
有漏三界见惑名无明漏得解脱者见道十六心
修道十八心根本智也得解脱智者后得智也我
卷一 第 716c 页 X44-0716.png
生巳尽即是永离果报故名无生梵行巳立即是
具智断德故名应供所作巳办即是真穷惑尽故
名无学更不复生即是烦恼断尽故名杀贼又我
生巳尽是苦谛智圆梵行巳立是道谛智圆所作
巳办是灭谛智圆更不复生是集谛智圆清水喻
定心木石鱼鳖喻现前生法眼喻智慧虽有明眼
水不澄清不能了别木石鱼鳖如有慧无定虽复
清水若眼不明亦不了别木石鱼鳖如有定无慧
今定慧具足了知生空及与法空不于生法起颠
倒想是为无漏智明此第五大文即是因定发慧
亦名增上慧学也有处五通尚属定学今皆云智
證故摄入慧学于禅定通明后皆结云由不放逸
等者深显持戒不放逸为圣道根本四念处为入
道要门头陀行为出离胜法也且依三藏略明如
此馀之三番可以意得又即此三藏法门或转入
妙或按位妙可细思之毋忽视也。】

大小持戒犍度略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