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第 601b 页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六
明 广州沙门释 弘赞在犙 辑
新安沙门释 弘丽罗峰 校
○皮革揵度法
敬寻如来设教。深尚仁慈。菩萨化育。致崇大悲。若
杀戮无慈。乃罗刹之艺。害物捐悲。非释尊之道。大
师哀悯诸弟子众。或居寒国。或住硗乡。体弱多病。
躯劣无堪。妨修道行。废功进业。是故顺俗权开。听
受道具。必在其方。依制慎用。若止和地。无宜恣畜。
卷二十六 第 601c 页 X44-0601.png
非大圣之本心。违解脱之要行。故经云。若诸比丘
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
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
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
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
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况今所有皮革。无越
屠刑。凡为毳类。岂免刀杖。伹由愚憨无知。不识后
世。悕财饕利。以资现欲。贪彼甘肥。图其裘缊。或生
剥而取皮。或捶殒以揉𣬪。或刀剌喉咽而命终。或
钉贯顶门而痛绝。哀声震地。怨响𧮯天。仁者睹之。
能无心酸。痴徒见之。惟加欣畅。菩萨为此泗泪。释
子宁不伤心。谁能悕其身分。共为仇隙。含怨历劫
递相酬对。伺报无休。苦果难悉。谛观此事。实为痛
哉。良可悲也。
守笼那
或云首楼那。根本律云。说笼拿二十亿。或云闻二
百亿。言其长者豪富。晚得继嗣。时有报者。辄赐金
钱二百亿。因名其子闻二百亿。破僧事云。瞻波城。
有长者名曰宝德。于多星月。更诞一男。形貌端严。
人所希见。足下毛长四指。同黄金色。眷属会言。既
是多星日生。应与号曰女星(云云)。佛告诸苾刍。乃
往昔时。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号毗钵尸。尔时亲意
城中。诸童子。请佛三月安居。以四事供养。佛及众
僧。人各依次。一日作食供养。其中有童子家贫。共
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
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
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
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
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况今所有皮革。无越
屠刑。凡为毳类。岂免刀杖。伹由愚憨无知。不识后
世。悕财饕利。以资现欲。贪彼甘肥。图其裘缊。或生
剥而取皮。或捶殒以揉𣬪。或刀剌喉咽而命终。或
钉贯顶门而痛绝。哀声震地。怨响𧮯天。仁者睹之。
能无心酸。痴徒见之。惟加欣畅。菩萨为此泗泪。释
子宁不伤心。谁能悕其身分。共为仇隙。含怨历劫
递相酬对。伺报无休。苦果难悉。谛观此事。实为痛
哉。良可悲也。
守笼那
或云首楼那。根本律云。说笼拿二十亿。或云闻二
百亿。言其长者豪富。晚得继嗣。时有报者。辄赐金
钱二百亿。因名其子闻二百亿。破僧事云。瞻波城。
有长者名曰宝德。于多星月。更诞一男。形貌端严。
人所希见。足下毛长四指。同黄金色。眷属会言。既
是多星日生。应与号曰女星(云云)。佛告诸苾刍。乃
往昔时。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号毗钵尸。尔时亲意
城中。诸童子。请佛三月安居。以四事供养。佛及众
僧。人各依次。一日作食供养。其中有童子家贫。共
卷二十六 第 602a 页 X44-0602.png
母商量。次供云何得办。母言。汝依最后。而兴供养。
未至日来。随力收办。即以充足。既至日巳。铺以熊
皮。如来踏上。行至坐处。造五味饮食。供养如来。五
轮著地。发大誓愿。愿所生处。常得豪姓。富贵家生。
足不踏地。犹如如来。足下有毛。四指金色。行愿如
佛。当来有佛出世时。誓当供养。尔时贫童子者。今
宝德长者子是。由其于彼佛所发愿。业果成熟。感
大富贵。足下有毛。作黄金色。从九十一劫以来。不
曾以足踏地。当生之日。有二十亿金钱随其。日日
从地踊出(云云)。增一经云。勇猛精勤。堪任苦行。所
谓二十亿比丘是。
娑竭陀比丘
亦云娑伽陀。正言苏揭多。此云善来。如堕篇中释。
安驿
驿。夷益切音亦。谓馆驿停舍也。又传舍也。即今之
递马者。言一驿可三十里。即西方一由旬。
尸陀林
即恐畏林。正梵音名尸多婆那。所谓弃尸林也。今
此一林。在五百温泉之侧。
乐于六处
一乐出离(离欲解脱)。二乐不瞋恚(瞋恚解脱)。三乐寂静(远离解脱)。
四乐尽爱欲(爱尽解脱)。五乐尽受阴(诸取解脱)。六乐无痴(心不
忘念解脱)。
●律藏卷第三十九
未至日来。随力收办。即以充足。既至日巳。铺以熊
皮。如来踏上。行至坐处。造五味饮食。供养如来。五
轮著地。发大誓愿。愿所生处。常得豪姓。富贵家生。
足不踏地。犹如如来。足下有毛。四指金色。行愿如
佛。当来有佛出世时。誓当供养。尔时贫童子者。今
宝德长者子是。由其于彼佛所发愿。业果成熟。感
大富贵。足下有毛。作黄金色。从九十一劫以来。不
曾以足踏地。当生之日。有二十亿金钱随其。日日
从地踊出(云云)。增一经云。勇猛精勤。堪任苦行。所
谓二十亿比丘是。
娑竭陀比丘
亦云娑伽陀。正言苏揭多。此云善来。如堕篇中释。
安驿
驿。夷益切音亦。谓馆驿停舍也。又传舍也。即今之
递马者。言一驿可三十里。即西方一由旬。
尸陀林
即恐畏林。正梵音名尸多婆那。所谓弃尸林也。今
此一林。在五百温泉之侧。
乐于六处
一乐出离(离欲解脱)。二乐不瞋恚(瞋恚解脱)。三乐寂静(远离解脱)。
四乐尽爱欲(爱尽解脱)。五乐尽受阴(诸取解脱)。六乐无痴(心不
忘念解脱)。
●律藏卷第三十九
卷二十六 第 602b 页 X44-0602.png
阿槃提国
亦云阿湿婆阿槃提国。阿湿婆。此云马。大论译为
马丰国。或云阿湿摩陀。谓是江名。西域记云。阿軬
荼国(西印度境)。周二千四五百里。国大都城。周二十馀
里。土宜稼穑。菽麦特丰。华果少。草木疏。气序风寒。
人性犷烈。言词朴质。不尚学业。然于三宝。守心淳
信。城东北不远。大竹林中。伽蓝馀址。是如来昔于
此处。听诸苾刍著亟缚屣。唐言靴也(即是周足革屣。非正靴也)。
次南八百馀步。林中浮图。如来昔日止此夜寒。乃
以三衣重覆至明旦。开诸苾刍。著复纳衣(軬。部本切。盆上
声。荼。同都切。音徒。然西印度境。地多硗确。境西复接外方。故地更坚碎石土块。牛迹成锵。是以听著重屣)。
拘留欢喜山
五分云。波楼多山。或云拘罗罗咤精舍村(拘罗罗咤此云
猕猴)。阿含云。阿槃提国。阿湿摩陀江侧。有聚落名猕
猴室。彼村阿兰若处。有山窟。迦旃延尊者。在此中
住(迦旃延。如堕篇中释)。
亿耳
又名沙门亿耳。时有大富居士。生下一儿。耳有金
环。居士心欢踊跃。欲为作字。集诸婆罗门居士。善
知金宝相者。以儿耳示之。诸人言。是儿沙门宿日
生。即名沙门。耳环非世所作。不易平价。意想平之。
可直纯金一亿。儿字沙门。环直一亿。众人即字此
儿名为沙门亿耳(出十诵律)。佛言。我弟子中。捷疾解悟。
亿耳第一(时人多与二百亿。亿耳浑之)。
卷二十六 第 602c 页 X44-0602.png
伊黎延陀耄罗耄耄罗
亦作伊尼延陀。此等皆是外国敷具。即此方緂类。
儭以皮革作之。此方无有似者。故不可翻。十诵律
云。麻褥覆。毛褥覆。华衣褥覆。
十六义句
五分云。十六义品经。僧祇云。八跋耆经(跋者此云品)。十
诵云。波罗延萨遮陀舍经。毗昙云。善能受持优陀
那波罗延众义经。是也。
馀方
言馀方者。辨四方之边境也。东方白木调国(调亦作条)。
国邑外。是边国(十诵云白木聚落。在南方。非也)。南方靖善塔。塔外
是边国(母经云。罗睺跋陀塔。在东方。非也)。西方一师黎仙人种山。
方外是边国(一师黎。此云仙山。十诵云。住婆罗门聚落。婆罗门。亦云仙)。北方柱
国。方外是边国(十诵云。优尸罗山。去山不远有蒱泉萨罗树。树外是边国)。如是
诸方外。听持律五人。得受具戒。律摄颂曰。东至奔
荼林。西二吐奴村。南边伐底河。北嗢尸罗山。此限
域外。名曰边国。内名中方。根本羯磨云。东方有国。
名奔荼跋达那。城东不远。有娑罗树。名奔荼各叉。
此谓东边。自兹巳去。名为边国(奔荼跋达那。是中印度境。东界之国。
自此东去。渡大河。便至东印度迦摩楼波国。若东北去。则达蛮獠。近接蜀界)。南方有城。
名摄跋罗伐底。城南有河。名同城号。此谓南边。自
兹巳去。名为边国。西方有村。名窣吐奴邬波。窣吐
奴二村。俱是婆罗门处。此谓西边。自兹巳去。名为
边国。北方有山。名嗢尸罗(此云茅香根)。此谓北边。自兹
卷二十六 第 603a 页 X44-0603.png
巳去。名为边国。注云。梗槩大数。中间远近。东西两
界。三百馀驿。南北二边。四百馀驿。虽非目击。详而
问之。然东界南。四十驿许。到耽摩立底国(东印度境。国滨。
海隅)。此去莫诃菩提。及那烂陀寺。有六十许驿。即是
升舶入海。归唐之处(二寺俱在中印度。详如房舍犍度重阁句中明)。
持律五人
五分云。听一切边地少比丘处。持律五人。授具足
戒。十诵云。听边国持律。第五受具足戒。根本云。边
方之国。解毗奈耶。为第五人。得受近圆。辅行记曰。
依俱舍业品。引婆沙师。立十受云。第八受者。第五
律师。谓边地人少。五人受中。须一人持律羯磨。即
以羯磨师。为第五。寄归传云。凡为亲教师者。要须
住位。满足十夏。秉羯磨师。及屏教者。并馀證人。并
无定年几。事须解律清净。中边数满(今此震旦。虽非中地。若有
十人满足。不得减取五人授具。若无十人。五人得授无过。但须明律清净)。尚统法师传
云。汉明初。感摩腾法兰。惟有二人。初来至此。不得
受具。但与道俗剃发。被服缦条。惟受五戒十戒而
巳。伏惟如来出世。八年始兴羯磨。震旦在白木条
东。二万七千里。开持律五人。得授大戒。自后至汉
第十桓帝。一百馀年内。犹三归五戒十戒。迭相传
授。桓帝巳后。北天竺国。有五西国僧来到汉地。与
大僧受具足戒。一名支法领。二名支谦。三名竺法
护。四名竺道生。五名支娄谶。其时大律未有。支法
领。口诵出戒本一卷。羯磨一卷。在此流行。今时名
界。三百馀驿。南北二边。四百馀驿。虽非目击。详而
问之。然东界南。四十驿许。到耽摩立底国(东印度境。国滨。
海隅)。此去莫诃菩提。及那烂陀寺。有六十许驿。即是
升舶入海。归唐之处(二寺俱在中印度。详如房舍犍度重阁句中明)。
持律五人
五分云。听一切边地少比丘处。持律五人。授具足
戒。十诵云。听边国持律。第五受具足戒。根本云。边
方之国。解毗奈耶。为第五人。得受近圆。辅行记曰。
依俱舍业品。引婆沙师。立十受云。第八受者。第五
律师。谓边地人少。五人受中。须一人持律羯磨。即
以羯磨师。为第五。寄归传云。凡为亲教师者。要须
住位。满足十夏。秉羯磨师。及屏教者。并馀證人。并
无定年几。事须解律清净。中边数满(今此震旦。虽非中地。若有
十人满足。不得减取五人授具。若无十人。五人得授无过。但须明律清净)。尚统法师传
云。汉明初。感摩腾法兰。惟有二人。初来至此。不得
受具。但与道俗剃发。被服缦条。惟受五戒十戒而
巳。伏惟如来出世。八年始兴羯磨。震旦在白木条
东。二万七千里。开持律五人。得授大戒。自后至汉
第十桓帝。一百馀年内。犹三归五戒十戒。迭相传
授。桓帝巳后。北天竺国。有五西国僧来到汉地。与
大僧受具足戒。一名支法领。二名支谦。三名竺法
护。四名竺道生。五名支娄谶。其时大律未有。支法
领。口诵出戒本一卷。羯磨一卷。在此流行。今时名
卷二十六 第 603b 页 X44-0603.png
旧羯磨是。后至魏皇初三年。昙磨迦罗。又译出戒
律(昙磨迦罗。此云法时。中天竺人。善诵诸部毗尼。至雒阳。立羯磨受法。准用十僧。大行佛法。是东
夏戒律之始也)。后至元孝文世。有光律师。验旧羯磨。及以
戒本。文有加减。多少不足。依大律本。次第刊集。现
世流行。号为新羯磨。于时尼众。来求受戒。支法领
曰。如律所明。推开边地五人僧受具戒。不论尼众。
是时尼等。辞退而还。泣泪如雨。不能自胜。后到汉
末魏初。东天竺国。有二尼来到长安。见诸尼众。问
曰。汝谁边受戒。尼众答曰。我到大僧所。受五戒十
戒而巳。二尼叹曰。边地尼等。悉未有具。为还本国。
化得一十五人来。三人在雪山冻死。二人堕黑𡼏
死。馀到此土。唯有十人在此。诸尼悉赴京师。与授
具戒。后到吴地。亦与彼尼受具讫巳。西尼思忆本
乡。即附舶南海而还。及至上船。惟有七人。三人命
终。来去经途。十有馀年。后至魏文帝三年。内敕。设
无遮大会。魏帝敕问。此土僧尼得戒源由。有何灵
验。诸大德等。咸皆不答。于时即有比丘。请向西国。
问圣人得戒源由。发足长安。到于天竺。见一罗汉
启白。震旦僧尼。得戒以不。罗汉答曰。我是小圣。不
知得不。汝在此住。吾为汝上升兜率。奉问弥勒世
尊。得不得。来报。即便入定。向兜率天。具问前事。弥
勒答曰。僧尼并得戒讫。仍请灵验。弥勒即取金华
云。若边地僧尼得戒。愿金华入罗汉手掌。不得。莫
入。发愿既讫。将华按手。其华入掌中。高一尺影现。
律(昙磨迦罗。此云法时。中天竺人。善诵诸部毗尼。至雒阳。立羯磨受法。准用十僧。大行佛法。是东
夏戒律之始也)。后至元孝文世。有光律师。验旧羯磨。及以
戒本。文有加减。多少不足。依大律本。次第刊集。现
世流行。号为新羯磨。于时尼众。来求受戒。支法领
曰。如律所明。推开边地五人僧受具戒。不论尼众。
是时尼等。辞退而还。泣泪如雨。不能自胜。后到汉
末魏初。东天竺国。有二尼来到长安。见诸尼众。问
曰。汝谁边受戒。尼众答曰。我到大僧所。受五戒十
戒而巳。二尼叹曰。边地尼等。悉未有具。为还本国。
化得一十五人来。三人在雪山冻死。二人堕黑𡼏
死。馀到此土。唯有十人在此。诸尼悉赴京师。与授
具戒。后到吴地。亦与彼尼受具讫巳。西尼思忆本
乡。即附舶南海而还。及至上船。惟有七人。三人命
终。来去经途。十有馀年。后至魏文帝三年。内敕。设
无遮大会。魏帝敕问。此土僧尼得戒源由。有何灵
验。诸大德等。咸皆不答。于时即有比丘。请向西国。
问圣人得戒源由。发足长安。到于天竺。见一罗汉
启白。震旦僧尼。得戒以不。罗汉答曰。我是小圣。不
知得不。汝在此住。吾为汝上升兜率。奉问弥勒世
尊。得不得。来报。即便入定。向兜率天。具问前事。弥
勒答曰。僧尼并得戒讫。仍请灵验。弥勒即取金华
云。若边地僧尼得戒。愿金华入罗汉手掌。不得。莫
入。发愿既讫。将华按手。其华入掌中。高一尺影现。
卷二十六 第 603c 页 X44-0603.png
弥勒语曰。汝到震旦比丘所。亦当如我此法。罗汉
下来。如弥勒法。以华按比丘手。即入掌中。高一尺
影现。瑞应既徵。其时即有远方道俗。来相钦仰。求
受三归五戒。乃至无数。即号为华手比丘。当去之
时。有一十八人。自馀慕住西国。或有冒涉流沙。风
寒命过。惟有华手比丘。独还汉地。当本去日。迦毗
罗神现身。语华手曰。道路悬远。多诸险难。弟子送
师至彼。来还清吉。未到之间。魏文帝殿前。有金华
空中现。文帝问太史曰。有何变怪。答曰。西域正法
欲来到此。不盈一月。华手比丘掌中金华来到此
土。初至之日。空里金华。即灭不现。大瑞既徵。故戒
福永传也(住位者。谓受具戒巳满足十夏。中边者中即中天竺。边即馀天竺。及外诸边地
也。尚统法师齐时人也)。
数满十日
谓有比丘往异方。闻彼住处得衣。便不肯受。恐犯
舍堕。故佛听彼诸比丘。得衣入手。数满十日。若过
应舍。舍巳。应忏悔。五分云。有比丘寄衣与馀方比
丘。衣未至。有比丘语所与比丘。比丘生疑。恐犯长
衣。佛言。比丘虽先闻知。衣未入手。不犯长衣。此与
本部。缘虽不同。其义无别。馀部或殊。根本略异。
须刬
应作𨪑。古文作铲。同楚简切。音产。说文云。铲平铁
也。今方刃施柄者。所谓平木之器也。刬。则削平也。
大皮
下来。如弥勒法。以华按比丘手。即入掌中。高一尺
影现。瑞应既徵。其时即有远方道俗。来相钦仰。求
受三归五戒。乃至无数。即号为华手比丘。当去之
时。有一十八人。自馀慕住西国。或有冒涉流沙。风
寒命过。惟有华手比丘。独还汉地。当本去日。迦毗
罗神现身。语华手曰。道路悬远。多诸险难。弟子送
师至彼。来还清吉。未到之间。魏文帝殿前。有金华
空中现。文帝问太史曰。有何变怪。答曰。西域正法
欲来到此。不盈一月。华手比丘掌中金华来到此
土。初至之日。空里金华。即灭不现。大瑞既徵。故戒
福永传也(住位者。谓受具戒巳满足十夏。中边者中即中天竺。边即馀天竺。及外诸边地
也。尚统法师齐时人也)。
数满十日
谓有比丘往异方。闻彼住处得衣。便不肯受。恐犯
舍堕。故佛听彼诸比丘。得衣入手。数满十日。若过
应舍。舍巳。应忏悔。五分云。有比丘寄衣与馀方比
丘。衣未至。有比丘语所与比丘。比丘生疑。恐犯长
衣。佛言。比丘虽先闻知。衣未入手。不犯长衣。此与
本部。缘虽不同。其义无别。馀部或殊。根本略异。
须刬
应作𨪑。古文作铲。同楚简切。音产。说文云。铲平铁
也。今方刃施柄者。所谓平木之器也。刬。则削平也。
大皮
卷二十六 第 604a 页 X44-0604.png
十诵云。五大皮。不听畜。谓师子。虎。豹。獭。狸。更有五
皮不听畜。象。马。狗。野干。黑鹿。根本云。象有鼻牙力。
马有能走大力。师子虎豹。有爪牙力。虽非此兽。是
此类皮。亦不得作鞋用。
野狸
狸同狸。音离。此亦狐类。但狐口锐尾大。狸则口方
身文。其类亦多。文有二种。一如连钱。二如虎纹。若
家狸。即猫也。
野狐
狐。洪孤切。音乎。形类黄狗。尾大鼻尖。心多疑。能善
听。谓其性多疑。每渡河冰。且听且渡。故今言疑者。
而称狐疑。又云。北风劲河冰合。要须狐行。此物善
听。冰下无声。然后过河。其性多淫。老狐能为妖魅
迷人。谓千岁能变为淫妇。百岁能化为美人。
迦罗皮
此云黑皮。亦云杂色皮。十诵云。黑鹿皮。
迦那富罗革屣
善见律云。此是鞔跟革屣也。五分云。比丘刺刺脚。
居士与袜。不敢著。佛言。听著。
木刺
同剌。七四切。音次。棘芒也。又直伤也。亦作刺。
鹿角革屣
善见云。刻皮。作鹿角形。
阿罗黎革屣
卷二十六 第 604b 页 X44-0604.png
以象毛安革屣边也。
富罗跋陀罗革屣
以木绵。及诸杂物。与皮合缝。使中央起也。富罗即
短靴。革屣形似之。
真誓梨革屣
以辫草作也(辫婢免切。便上声。交也。缪也)。
编边革屣
以孔雀尾。辫边也(编同辫)。
多带革屣
两边安带。善见云。多带革屣。无解。
狚皮
狚。应作獭。狚。多简切。丹上声。此兽似猿。狗头。以猿
为雌。一名猵狚。一名獦[片*羊]。又云獦狚。似狼。赤眉。鼠
目。经音义云。獭皮。律文作狚非(猵。音篇[片*羊]。音藏)。
似孔雀毛革屣
善见云。其形似孔雀毛。
芒草
芒。应作莣。武方切。音忘。杜荣也。一名莣忧。西域既
有其草。江东亦多此类。形颇似荻。皮重若笋。体质
柔弱。不堪劲用。郭璞曰。芒草似茅。皮可为绳索。律
摄云。若粗芒鞋。及竹叶屩。并不应著。若苾刍䏶脚。
有热血病。得著草鞋。五分云。听作婆婆草。迦尸草
文柔草。鸠尸草等屧(屧。音觉。草履也。庄子音义云。屧以籍鞋下也。屧。音燮。如上
释)。
卷二十六 第 604c 页 X44-0604.png
蒲屣
蒲。薄胡切。音匍。水草也。亦可以为席。比丘著蒲屣。
水入屣内污脚。佛听以树皮。若皮。缝著地。五分云。
听用生皮底下。
钦婆罗屐
此云毛屐。有四种草屐。不得著。谓芒草。婆娑草。舍
罗草。汉陀罗草(按梵音婆娑。此译为脂膏。舍罗者。甘蔗草也)。
木屐
五分云。听于三处著。非行来屐。大便处。小便处。洗
手脚处。僧祇云。若比丘著革屐时。应牵根上。不牵
上者。越毗尼心悔。若著无根者。得越毗尼罪。
婆竭提国
亦作婆伽提。如上释。
跋阇子
跋阇。亦作婆阇。如初篇释。
宝瑱
瑱。他甸切。天去声。以玉充物也。又亭年切。音田。玉
名。又之人切。音珍。与镇同。
修妒路
即修多罗。或云修单兰。新云素怛览。此含多义。无
有定翻。故存本音。旧翻云经。又翻线经。契经。天台
定为经。以此方周孔之教。名为经。故以经字翻也
(详如前释)。
拭腨
卷二十六 第 605a 页 X44-0605.png
腨。上演切。音善。腓肠。即脚肚也。
鞔跟
鞔。谟官切。音瞒。覆也。或借用漫字。跟。古痕切。音根。
足踵也。
斑豆
经音义云。江南有此豆也。角长。熟乃斑之也。
键𨩲
或作揵茨。或作建镃。皆梵音轻重也。母经。译为浅
铁钵。经音疏云。钵中之小钵。今呼为鐼子。律云。键
𨩲入小钵。小钵入次钵。次钵入大钵(鐀。音坟)。
步挽车
经论多云。迁提。谓可迁徙。提挈也。
得辇
辇。力展切。连上声。声同脸。人步挽车也。律云担辇。
汉书注云。驾人以行曰辇。
伊师皮
未详。疑是熊罴皮。十诵云。有人施僧熊皮。诸比丘
不受。不知何所用。佛言应受。应著僧房户。用拭脚
入房。根本云。若于猎人边得熊皮者。受取无犯。应
安佛堂门下。与诸苾刍坐。或常足蹑。为明目故。圣
开受用。时有痔病苾刍。医教用熊皮作鞋。著时病
差。佛言。为病应著。若多重难得。应取一重。并毛替
其履底。
户枢
卷二十六 第 605b 页 X44-0605.png
抽居切。音樗。所谓枢机。户之上下也。郭璞曰。门户
扉枢也。
皮连
广雅云。连续也。亦连合也。应师云。律文旧作縺。縺
缕不解。
若向
许亮切。香去声。牖也。字从宀从口。徐铉曰。牗所以
通人气。故从口别作向。非。
庵鞮
鞮。都黎切。音低。胡人履连胫。谓之络鞮。经音义云。
疑为靸鞮。急就篇。靸鞮。卬角也。今江南。谓靴无颈
者为靸。说文云。鞮。革履也。律摄云。凡是鞋屦。或作
庵头。拥前拥后。并皆不合。露指皮鞋。亦不应著。若
寒雪国。应著富罗。母经云。雨雪处。佛听著富罗。复
听著罗目伽。又云富罗上重著革皮。络缩。若出聚
落。雨雪得著。无雨处不得也。所著革屣。四重三重。
乃至一单。寺里皆应得著。入聚落时。雨雪得著。无
时不得也。病时亦得。五分云。听寒雪国著富罗。著
屣。富罗。不应深作𩍓。听至踝上。根本羯磨云。邬波
离。请世尊曰。如世尊说。寒雪诸国。许蓄富罗。未知
何者是寒雪国。佛言。有霜雪处。水器成凌者是。杂
事云。履屦之属。若拥前拥后。两角尖头。麻履之靴。
皆不应著。除两三重补替革屣。如斯之类。西国人
皆不著。若是外国寒乡。为活命因缘。持心方用(印亦。
卷二十六 第 605c 页 X44-0605.png
作𩊅。谔平声。高举也。靸。与靸同悉合切。声同撒。罗目伽。僧祗云。尼目呵。十诵云。阿尼目祛。亦重屣属)。
作袜
无发切。音袜。与袜同。足衣也。
皮紧殊炭
未详。
○衣揵度法
衣服裳仪。乃出家之枢要。受用必须依制。著缚勿
使乖式。解脱由斯为始。罪咎亦此是先。持犯炳然。
律有成则。自当检究。莫致疑误也。
袈裟色
律中十种衣。并遣染作袈娑色持之。故外国法服。
皆名袈裟。或言迦罗沙曳。此云不正色。又云坏色。
即是赤色也。净法师曰。梵云加沙野。译为赤色。袈
裟乃是漫言。即乾陀之色。元来不干东语。何劳下
底置衣。若依律文典语。三衣并曰。支伐罗也。应法
师云。韵作𣮫(暇-日)。音加沙。葛洪字苑。始改从衣(乾陀。即赤
色树皮)。如上所释。因色名衣。若以义表。其号非一。故
真谛杂记云。袈裟是外国三衣之名。名含多义。或
名离尘服。由断六尘故。或名消瘦服。由割烦恼故。
或名莲华服。服者离著故。或名间色服。以三如法
色所成故(青。黑木兰)。大净法门经云。袈裟者。晋名去秽。
大集经。名离染服。贤愚经。名出世服。亦名忍铠。法
苑云。夫袈裟为福田之服。如敬佛塔。泥洹僧。为衬
身之衣。尊之如法。衣名消瘦。取能销瘦烦恼。铠名
作袜
无发切。音袜。与袜同。足衣也。
皮紧殊炭
未详。
○衣揵度法
衣服裳仪。乃出家之枢要。受用必须依制。著缚勿
使乖式。解脱由斯为始。罪咎亦此是先。持犯炳然。
律有成则。自当检究。莫致疑误也。
袈裟色
律中十种衣。并遣染作袈娑色持之。故外国法服。
皆名袈裟。或言迦罗沙曳。此云不正色。又云坏色。
即是赤色也。净法师曰。梵云加沙野。译为赤色。袈
裟乃是漫言。即乾陀之色。元来不干东语。何劳下
底置衣。若依律文典语。三衣并曰。支伐罗也。应法
师云。韵作𣮫(暇-日)。音加沙。葛洪字苑。始改从衣(乾陀。即赤
色树皮)。如上所释。因色名衣。若以义表。其号非一。故
真谛杂记云。袈裟是外国三衣之名。名含多义。或
名离尘服。由断六尘故。或名消瘦服。由割烦恼故。
或名莲华服。服者离著故。或名间色服。以三如法
色所成故(青。黑木兰)。大净法门经云。袈裟者。晋名去秽。
大集经。名离染服。贤愚经。名出世服。亦名忍铠。法
苑云。夫袈裟为福田之服。如敬佛塔。泥洹僧。为衬
身之衣。尊之如法。衣名消瘦。取能销瘦烦恼。铠名
卷二十六 第 606a 页 X44-0606.png
忍辱。取能降伏众魔。亦喻莲华。不为污泥所染。亦
名幢相。不为邪众所倾。亦名田文之相。不为见者
生恶。亦名救龙之服。不为金鸟所食。亦名降邪之
衣。不为外道所坏。亦名不正之色。不为俗染所贪。
是以教有内外之别。人有道俗之异。在家则依乎
外教。服先王之法服。顺先王之法言。上有敬亲事
君之礼。下有妻子官荣之恋。此则恭孝之躅。理叶
儒津。出家则依乎内教。服诸佛之法服。行诸佛之
法行。上舍君亲爱敬之重。下割妻子官荣之好。以
读诵之善。自资父母。行道之福。以报国恩。既许不
以毁形易服为过。岂宜责以敬亲事君之礼。是故
剃发之晨。天魔闻而遥怖。染衣之日。帝释见而远
叹。戏女聊披。无漏遂满。醉人暂前。恶缘即舍。龙子
赖而息惊。象王见而止怯。故知三领法衣。蔽身俭
用。三种坏色。伏我爱情。既仿稻田。自成应供之德。
远同先佛。实遵和敬之道。出尘反俗。所贵如斯者
乎。贤愚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起一恶心。向三
世佛等。若辟支佛。若罗汉。及著染衣人。诸沙门等。
获罪无量。所以者何。染色之衣。是贤圣标式。若能
发心敬染衣人。获福难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故
得成佛(唐。贞观五年。梁州安养寺。慧光师弟子。母氏贫窭。内无小衣来入子房。取故袈裟。作
之而著。与诸邻母同聚言笑。忽觉脚热渐上至腰。须臾雷震。掷邻母百步之外。土泥两耳。闷绝经日。方得
醒悟。所用衣者。遂被震死。火烧焦蜷。题其背曰。由用法衣。不如法也。其子收殡。又再震出。乃露骸林下。方
终销散。是知受持法服。惠及三归之龙。信不虚矣。近有山居僧。在深岩宿。以衣幛前。威异神来。形极可畏。
名幢相。不为邪众所倾。亦名田文之相。不为见者
生恶。亦名救龙之服。不为金鸟所食。亦名降邪之
衣。不为外道所坏。亦名不正之色。不为俗染所贪。
是以教有内外之别。人有道俗之异。在家则依乎
外教。服先王之法服。顺先王之法言。上有敬亲事
君之礼。下有妻子官荣之恋。此则恭孝之躅。理叶
儒津。出家则依乎内教。服诸佛之法服。行诸佛之
法行。上舍君亲爱敬之重。下割妻子官荣之好。以
读诵之善。自资父母。行道之福。以报国恩。既许不
以毁形易服为过。岂宜责以敬亲事君之礼。是故
剃发之晨。天魔闻而遥怖。染衣之日。帝释见而远
叹。戏女聊披。无漏遂满。醉人暂前。恶缘即舍。龙子
赖而息惊。象王见而止怯。故知三领法衣。蔽身俭
用。三种坏色。伏我爱情。既仿稻田。自成应供之德。
远同先佛。实遵和敬之道。出尘反俗。所贵如斯者
乎。贤愚经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起一恶心。向三
世佛等。若辟支佛。若罗汉。及著染衣人。诸沙门等。
获罪无量。所以者何。染色之衣。是贤圣标式。若能
发心敬染衣人。获福难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故
得成佛(唐。贞观五年。梁州安养寺。慧光师弟子。母氏贫窭。内无小衣来入子房。取故袈裟。作
之而著。与诸邻母同聚言笑。忽觉脚热渐上至腰。须臾雷震。掷邻母百步之外。土泥两耳。闷绝经日。方得
醒悟。所用衣者。遂被震死。火烧焦蜷。题其背曰。由用法衣。不如法也。其子收殡。又再震出。乃露骸林下。方
终销散。是知受持法服。惠及三归之龙。信不虚矣。近有山居僧。在深岩宿。以衣幛前。威异神来。形极可畏。
卷二十六 第 606b 页 X44-0606.png
伸臂内探。欲取宿者。畏触袈裟。碍不得入。遂得免脕。如是众相。不可具纪。出唐高僧传)。
粪扫衣
南山云。世人所弃。无复堪用。义同粪扫。体是残物。
离自贪著。不为王贼所贪。常得资身长道。
冢间衣
冢。知陇切。音肿。高坟也。释名云。冢肿也。像山顶之
高肿起也。十诵云。何等冢间衣。有衣裹死人。弃冢
间。是为冢间衣(本作冢。俗作冢)。
垣上
垣。于权切。音员。墙也。卑曰垣。高曰墉。
受王职衣
亦云立王衣。谓王受位时。所弃故衣也。
往还衣
谓有俗人。眷属亡殁。持衣赠送。至于尸林巳。还持
此衣。归奉。施僧众也。或云去来衣。
毗舍离黎奢
毗舍离者。国名也。黎奢者。是其种姓也。如初篇中
释。
庵婆罗婆利
亦云庵婆罗婆提(按婆利。婆提。乃贤女之称。梵言窒利。此云女)或云庵
没罗。此是果名。如上释。此女生其华中。因以为名
四生中。此属湿生也。涅槃经云。庵摩罗树。若以乳
灌之。一夜中。增长五尺。净法师云。庵没罗女。旧云
柰女者。非(详见柰女经)。
粪扫衣
南山云。世人所弃。无复堪用。义同粪扫。体是残物。
离自贪著。不为王贼所贪。常得资身长道。
冢间衣
冢。知陇切。音肿。高坟也。释名云。冢肿也。像山顶之
高肿起也。十诵云。何等冢间衣。有衣裹死人。弃冢
间。是为冢间衣(本作冢。俗作冢)。
垣上
垣。于权切。音员。墙也。卑曰垣。高曰墉。
受王职衣
亦云立王衣。谓王受位时。所弃故衣也。
往还衣
谓有俗人。眷属亡殁。持衣赠送。至于尸林巳。还持
此衣。归奉。施僧众也。或云去来衣。
毗舍离黎奢
毗舍离者。国名也。黎奢者。是其种姓也。如初篇中
释。
庵婆罗婆利
亦云庵婆罗婆提(按婆利。婆提。乃贤女之称。梵言窒利。此云女)或云庵
没罗。此是果名。如上释。此女生其华中。因以为名
四生中。此属湿生也。涅槃经云。庵摩罗树。若以乳
灌之。一夜中。增长五尺。净法师云。庵没罗女。旧云
柰女者。非(详见柰女经)。
卷二十六 第 606c 页 X44-0606.png
波罗跋提
婆罗此云护。或云力。跋提。此云贤。或云优婆罗女
(婆。音同钵)。优婆罗。此云青莲华。言优钵罗盘那女。生青
莲华中(或名波昙女)。大论云。毗耶离国。淫女名庵罗婆
利。舍婆提城。淫女名须蔓那。王舍城。淫女名优钵
罗槃那(三女因缘。详见柰女耆城经。按经论多云。萍沙王。与柰女通。后生耆婆。今律言无畏)。
与跋提交。故生耆婆。善见律。与本律同。此难详据。未可一定。以事稽之。是萍沙王子。舍婆提。即舍卫城也。
耆婆童子
或云耆域。又言时缚迦。善见云。耆婆是外国音。汉
言活。亦云故活。又云能活。因彼生时。母以白衣裹
弃路中。无畏王子乘车遥见。乃问傍人言。此是何
物。答曰。小儿。复问。死活。答言。故活。王子敕人抱取。
以活故。即为立字耆婆。因王子所取。故名童子。后
渐长大。以宿愿力故。为世医王。佛为法王也。有云
生时。一手把药囊。一手把针筒。昔誓为医。能活他
病。故从德立号也。
得叉尸罗国
或云呾叉始罗国。是北天竺境。详如九十事。及受
戒犍度。第六王句释。
宾迦罗
此云青色。亦云青目。此是其字。姓阿提梨。
婆伽陀城
即摩竭国城也。
●律藏卷第四十
卷二十六 第 607a 页 X44-0607.png
髑髅
髑。杜谷切。音读。髅。卢侯切。音楼。髑髅。头骨也。
尉禅国
亦云郁禅。又云忧禅。或云郁禅延。正云嗢逝尼国。
经云。王舍城南。去八千里(此西印度境之国。言南去。疑误或可西南。考知
亦无八千里。或里之小可也)。
波罗殊提王
此翻猛暴。或云恶生。是王性行残暴。无悲悯心。邪
见炽盛。如来大悲。遣诸弟子。遍化诸国。迦旃延尊
者。是彼国波罗门种。佛遣尊者还化其国。王及民
众。时王受化。归信三宝。舍恶邪见。然此王曾于毗
婆尸佛世时。为槃头国王太子。供养彼佛。缘此福
生。今复为王。威德尊贵。难以及者。按有部律云。菩
萨初诞时。大地震动。普放光明。其嗢逝尼国。大轮
王初诞子时见斯光明。便谓巳子生时。有此胜光。
犹如灯光。宜与子名曰。灯光。时菩萨成道巳。受梵
天请。往鹿野苑。转正法轮。时灯光王。亦于此时。受
灌顶位。以法教化。人民炽盛。安隐丰乐。其王虽有
如是快乐。然而有疾不睡之病。由此疾故。于酥起
憎。于酒生爱。乃敕曰。若有人当我前说酥名者。当
斩其头。王既不睡。令人通宵共相警觉。若其人睡。
王问至三。不应答者。便斩其首。由斯严酷。隐灯光
名。共安号曰猛暴(又曰猛光)。时有一人。名揵陀罗情多
智慧。王乃问曰。我不能睡。此有何因。答曰。愿赐无
卷二十六 第 607b 页 X44-0607.png
畏。王与无畏。报曰。王从蠍生。王怒不信。彼即掘地
作坑。满填牛粪。上安敷具。令王卧息。即便得睡。王
自證知。尚疑虚实。遂往问母。母曰。昔父王多诸婇
女。因行他国。我起欲心。忽见一蠍。作如是念。此是
丈夫。共我行欲。可不乐乎。时彼蠍。变成男子。与我
交通。便觉有娠。因兹生汝。经云。梦中与蠍交通。寤
巳。见蠍长三尺馀。
健步
健。巨展切。音件。又去声。渠建切。强也。有力也。不倦
也。即是勇士。今此健步名乌。又名飞乌。柰女经云。
性常不廉。贪于饮食。故名为乌。杂事云。灯光王。有
五胜物。一者胜雄象。名曰苇山。日夜行一百驿。二
者胜母象。名曰贤善。日夜行八十驿。三者胜驼。名
曰海足。日夜行七十驿。四者胜马。名日衣颈。日夜
行五十驿。五者胜使者。名曰飞乌。日夜行二十五
驿律。云日行六十由旬。经云。王有象士之臣。名曰
乌神。足步行能及日行八千里白象。
阿摩勒果
义净三藏云。庵摩洛迦果。即岭南馀甘子也。初食
之时。稍如苦涩。及其饮水。美味便生。从事立号为
馀甘矣。旧云。庵摩勒果者。讹也。以其沐发黑润。土
俗复呼为油甘子。其色润泽。形如小柰。作五六棱。
生青白色。秋末熟黄。味类揽橄。而肉颇脆。非时听
服。食可除风。树高六七尺。叶细𠏉软。不属人植。自
作坑。满填牛粪。上安敷具。令王卧息。即便得睡。王
自證知。尚疑虚实。遂往问母。母曰。昔父王多诸婇
女。因行他国。我起欲心。忽见一蠍。作如是念。此是
丈夫。共我行欲。可不乐乎。时彼蠍。变成男子。与我
交通。便觉有娠。因兹生汝。经云。梦中与蠍交通。寤
巳。见蠍长三尺馀。
健步
健。巨展切。音件。又去声。渠建切。强也。有力也。不倦
也。即是勇士。今此健步名乌。又名飞乌。柰女经云。
性常不廉。贪于饮食。故名为乌。杂事云。灯光王。有
五胜物。一者胜雄象。名曰苇山。日夜行一百驿。二
者胜母象。名曰贤善。日夜行八十驿。三者胜驼。名
曰海足。日夜行七十驿。四者胜马。名日衣颈。日夜
行五十驿。五者胜使者。名曰飞乌。日夜行二十五
驿律。云日行六十由旬。经云。王有象士之臣。名曰
乌神。足步行能及日行八千里白象。
阿摩勒果
义净三藏云。庵摩洛迦果。即岭南馀甘子也。初食
之时。稍如苦涩。及其饮水。美味便生。从事立号为
馀甘矣。旧云。庵摩勒果者。讹也。以其沐发黑润。土
俗复呼为油甘子。其色润泽。形如小柰。作五六棱。
生青白色。秋末熟黄。味类揽橄。而肉颇脆。非时听
服。食可除风。树高六七尺。叶细𠏉软。不属人植。自
卷二十六 第 607c 页 X44-0607.png
生冈岭。皮叶亦可染衣。本草云。主风虚热气。解丹
石伤肺。止咳𠻳。治之尤灵。补益强气。服如捷径。取
汁和油涂头。去风痒。生发鬓。初涂发脱。复生如漆。
患嚏
嚏。亦作䶍。嚏。三形。同丁计切。音帝。鼻塞。即喷嚏也。
鼻塞由风伤之也。诗云。愿言即嚏。笺云。汝思我心。
如是我即嚏。今俗嚏。言人道我。此古遗语者耳。今
此健步。因药势攻发。乃嚏也。杂事云。飞乌先患癞
病。既食果巳。药病相当。即上变下泻。不能自持。后
因食此药果。癞病亦除。
优钵华
具云优钵罗。此云青莲华。时耆婆自念。佛德尊重。
不宜进木药苦药。如同馀人法。故取青莲华三把。
以诸下药熏之。佛嗅此华。华中药气入腹。故即便
下。病得除差。
梵施王
或言梵授。谓从梵天求得子。故名梵施。是波罗柰
国王也。
黎师达多
黎师达多。与富罗那。此二大臣。如三十事中释。
炎天子
炎天。即夜摩天。此欲界第三天。如前释。从初四天
王天。上至色界顶。摩醯首罗天。总有二十四天。过
摩醯首罗。无有天处(若廉摩醯首罗天。则二十五矣。无色界四空天。无形质处
石伤肺。止咳𠻳。治之尤灵。补益强气。服如捷径。取
汁和油涂头。去风痒。生发鬓。初涂发脱。复生如漆。
患嚏
嚏。亦作䶍。嚏。三形。同丁计切。音帝。鼻塞。即喷嚏也。
鼻塞由风伤之也。诗云。愿言即嚏。笺云。汝思我心。
如是我即嚏。今俗嚏。言人道我。此古遗语者耳。今
此健步。因药势攻发。乃嚏也。杂事云。飞乌先患癞
病。既食果巳。药病相当。即上变下泻。不能自持。后
因食此药果。癞病亦除。
优钵华
具云优钵罗。此云青莲华。时耆婆自念。佛德尊重。
不宜进木药苦药。如同馀人法。故取青莲华三把。
以诸下药熏之。佛嗅此华。华中药气入腹。故即便
下。病得除差。
梵施王
或言梵授。谓从梵天求得子。故名梵施。是波罗柰
国王也。
黎师达多
黎师达多。与富罗那。此二大臣。如三十事中释。
炎天子
炎天。即夜摩天。此欲界第三天。如前释。从初四天
王天。上至色界顶。摩醯首罗天。总有二十四天。过
摩醯首罗。无有天处(若廉摩醯首罗天。则二十五矣。无色界四空天。无形质处
卷二十六 第 608a 页 X44-0608.png
所。故不在数也)。
阿难宾坻
阿难。此云欢喜。宾坻。正言宾茶驮写耶。此云团与。
总言欢喜团与。亦作阿难邠坻。经作阿那邠坻。此
云无依团施。又译云无亲。谓给食与孤独无亲之
人。是须达长者之别名也。应法师曰。按梵本云。阿
那他宾茶揭利呵跛底。此云给孤独长者也(团。是团食)。
那罗延药
那罗延。此云金刚。即坚固义。言此药坚固。若如来
身服者能消。馀人服者为患。时调达强服此药。在
体流注诸脉。身力微弱。不能消转。举身肢节。苦痛
难当。
悉达多
此世尊童子时字也。或翻顿吉。谓太子生时。诸吉
祥瑞。悉皆具故。西域记云。萨婆曷剌他悉陀。唐言。
一切义成。旧云。悉达。讹也。
四无量行
谓慈悲喜舍也。能与他乐。名之为慈。能拔他苦。名
之为悲。庆他得乐生欢悦心。名之为喜。于他无憎
无爱。名之为舍。心境广大。遍满十方。故云无量。广
如经论。此不繁述。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六
阿难宾坻
阿难。此云欢喜。宾坻。正言宾茶驮写耶。此云团与。
总言欢喜团与。亦作阿难邠坻。经作阿那邠坻。此
云无依团施。又译云无亲。谓给食与孤独无亲之
人。是须达长者之别名也。应法师曰。按梵本云。阿
那他宾茶揭利呵跛底。此云给孤独长者也(团。是团食)。
那罗延药
那罗延。此云金刚。即坚固义。言此药坚固。若如来
身服者能消。馀人服者为患。时调达强服此药。在
体流注诸脉。身力微弱。不能消转。举身肢节。苦痛
难当。
悉达多
此世尊童子时字也。或翻顿吉。谓太子生时。诸吉
祥瑞。悉皆具故。西域记云。萨婆曷剌他悉陀。唐言。
一切义成。旧云。悉达。讹也。
四无量行
谓慈悲喜舍也。能与他乐。名之为慈。能拔他苦。名
之为悲。庆他得乐生欢悦心。名之为喜。于他无憎
无爱。名之为舍。心境广大。遍满十方。故云无量。广
如经论。此不繁述。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608b 页 X44-0608.png
音释
揉𣬪
上音钮。下音贝。
𧮯
音红。
𡼏
音涧。
挈
音怯。
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二十七目录
* 畦畔
* 衬体著
* 听作带
* 白镴
* 不系僧祇支
* 伽梵婆提
* 婆阇国
* 庵婆罗婆提
* 逼斥
* 宾耆羊㝹
* 摩竭鸯伽
* 罗睺哆衣
* 蚊帱
* 跋耆国
* 失守摩罗山
* 萨阇婆罗门子
* 结贝
* 诞陀
* 串头
* 著袄
* 著褶
* 著裤
* 行縢
* 鹫毛
* 犛牛
* 婆输伽衣
* 复贮衣
* 俱夜罗器
* 和先跋檀陀子
* 迦维罗
* 毗琉璃太子
* 不信乐
* 舍夷国
* 恶树
* 中的
* 车辕
* 马鞚
* 波婆城
* 摩罗
* 衣簏
* 贮器
* 结繓
* 作帐
* 作幰
* 缦衣
卷二十六 第 608c 页 X44-0608.png
* 无夷罗母
* 纳衣
* 鸯伽那罗衣
* 净施
* 五种食
* 粳米
* 𪎭米
* 大麦
* 粟米
* 俱跋达罗饭
* 得[麨]
* 脩餔
* 吉罗罗
* 酪浆
* 蔓㝹
* 烝食
* 纳衣
* 鸯伽那罗衣
* 净施
* 五种食
* 粳米
* 𪎭米
* 大麦
* 粟米
* 俱跋达罗饭
* 得[麨]
* 脩餔
* 吉罗罗
* 酪浆
* 蔓㝹
* 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