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38a 页
毗尼讨要卷中(正释四分傍通诸部)
长安弘法寺沙门释 玄恽 纂
*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 受日是非章第十八
* 自恣举忏章第十九
* 随戒释要章第二十
* 纲维匡众章第二十一
* 翻净资粮章第二十二
* 篇聚忏悔章第二十三
* 舍堕还净章第二十四
*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此章大门束十一制意释名二结时不同三夏闰延
促四对手五心念六忘成七及界八遇难移夏开不
九出界逢难安居成不十迦提五利得失。
第一制意释名者此律制通三时意存悯物又偏约
夏月情在三过一无事游行妨修道业二损伤物命
违慈寔深三所为既非招讥谤防兹三过故制安居
耶舍传云西域合十二月以为三时谓春夏冬故律
云王为太子立三时殿也从正月尽四月名热时从
五月尽八月名雨时故彼土至四月时多𧂐柴薪以
拟雨月比丘安居正为常雨故僧祇名夏为雨四分
名夏为岁毗尼母论名夏为臈馀语可解此言臈者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38b 页 X44-0338.png
义当合也故俗礼云臈者合也圣制比丘三月夏坐
随缘栖集不令驰散故义当合又外典云祖训始臈
训终是知称夏则言其始谓臈则语其终传云西国
雨虽四月而六月七月霖雨最甚五月八月其雨稍
微故有后安居也。
第二结时不同者问夏既有四月何为但结三月者
答结有两意一有待之形要假资养故结三月开后
有一月为须供身衣服二若四月尽结者唯及四月
十六日结者得成若有事缘傥不得结则教法太急
事难常行是以圣制始从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
日来开其一月续结令成为悯接中下故也律虽云
前中后三种安居若据结文正自有二谓四月十六
日结者是前十七日巳去迄至五月十六日巳来皆
称于后此律大僧不结前后安居唯得吉罗尼不结
前得吉罗至五月十六日不结后者得波逸提。
第三夏闰延促者依闰安居未有正文义括诸部依
闰为定萨婆多云夏中有闰受雨衣得百二十日彼
衣开法尚依夏闰受夏是制理宜通用又安居本意
期心三月今夏未满闰中出界违本要情宁不破夏
摩得勒伽云安居巳王作闰月数安居日满自恣巳
受迦絺那衣即此衣不成受谓依闰不依闰既两文
双牒至时取舍随缘通塞若不依闰数九十日满自
恣得去若依闰者通取两论问受一日月通闰两月
得外住不答不得安居本意警策三业不令驰散兼
随缘栖集不令驰散故义当合又外典云祖训始臈
训终是知称夏则言其始谓臈则语其终传云西国
雨虽四月而六月七月霖雨最甚五月八月其雨稍
微故有后安居也。
第二结时不同者问夏既有四月何为但结三月者
答结有两意一有待之形要假资养故结三月开后
有一月为须供身衣服二若四月尽结者唯及四月
十六日结者得成若有事缘傥不得结则教法太急
事难常行是以圣制始从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
日来开其一月续结令成为悯接中下故也律虽云
前中后三种安居若据结文正自有二谓四月十六
日结者是前十七日巳去迄至五月十六日巳来皆
称于后此律大僧不结前后安居唯得吉罗尼不结
前得吉罗至五月十六日不结后者得波逸提。
第三夏闰延促者依闰安居未有正文义括诸部依
闰为定萨婆多云夏中有闰受雨衣得百二十日彼
衣开法尚依夏闰受夏是制理宜通用又安居本意
期心三月今夏未满闰中出界违本要情宁不破夏
摩得勒伽云安居巳王作闰月数安居日满自恣巳
受迦絺那衣即此衣不成受谓依闰不依闰既两文
双牒至时取舍随缘通塞若不依闰数九十日满自
恣得去若依闰者通取两论问受一日月通闰两月
得外住不答不得安居本意警策三业不令驰散兼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38c 页 X44-0338.png
欲利生济物为怀受日出界既非正脩曲开一月位
巳过极若更延时破夏不疑若闰四月六月定百二
十日若闰四月从前四月十六日至闰月一日结者
亦四月住若闰月二日巳后结者渐转少以越闰月
过取五月一日结实文故若五月一日迄至十六日
结皆三月住若闰七月从四月十六日后五月一日
结者尽三月住由未至闰故五月二日巳后结者皆
四月住由九十日未满入闰月故。
第四对手者应具脩威仪至一(比丘比丘尼)所口言大(德姊)
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依某僧伽蓝前三月夏安居
房舍破脩治故(三说)五分十诵前人当报云汝莫放逸
答言受持又问依谁持律答言依某律师告云有疑
当问答言尔故五分云有比丘自不持律不依持律
人安居夏中生疑又无问处乃至佛言依持律处安
居若房舍窄狭者听近律师七日往返处于中心念
遥依安居有疑往问此律下文比丘夏中不依广诵
二部律师得波逸提(若依村落山间树下安居者即须改前伽蓝又除房舍破修治
等随前所依称之或有人言依皇帝聚落安居或言依法界安居此皆谬也)问所以寺中
安居令料理房舍者答脩治房舍用通三世以前人
料理得今受用现今脩补以拟当来若不脩治三世
不续后安居者从四月十七日巳去迄至五月十六
日巳来皆称于后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依某
僧伽蓝后三月夏安居房舍破脩治故(三说)。
第五心念安居者当具脩威仪至佛像前发愿巳心
巳过极若更延时破夏不疑若闰四月六月定百二
十日若闰四月从前四月十六日至闰月一日结者
亦四月住若闰月二日巳后结者渐转少以越闰月
过取五月一日结实文故若五月一日迄至十六日
结皆三月住若闰七月从四月十六日后五月一日
结者尽三月住由未至闰故五月二日巳后结者皆
四月住由九十日未满入闰月故。
第四对手者应具脩威仪至一(比丘比丘尼)所口言大(德姊)
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依某僧伽蓝前三月夏安居
房舍破脩治故(三说)五分十诵前人当报云汝莫放逸
答言受持又问依谁持律答言依某律师告云有疑
当问答言尔故五分云有比丘自不持律不依持律
人安居夏中生疑又无问处乃至佛言依持律处安
居若房舍窄狭者听近律师七日往返处于中心念
遥依安居有疑往问此律下文比丘夏中不依广诵
二部律师得波逸提(若依村落山间树下安居者即须改前伽蓝又除房舍破修治
等随前所依称之或有人言依皇帝聚落安居或言依法界安居此皆谬也)问所以寺中
安居令料理房舍者答脩治房舍用通三世以前人
料理得今受用现今脩补以拟当来若不脩治三世
不续后安居者从四月十七日巳去迄至五月十六
日巳来皆称于后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依某
僧伽蓝后三月夏安居房舍破脩治故(三说)。
第五心念安居者当具脩威仪至佛像前发愿巳心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39a 页 X44-0339.png
念口言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今依某僧伽蓝前三月夏安
居房舍破脩治故(三说)若依白衣家及后安居者随事
改之。
第六忘成者律云忘不心念者若为安居故来便成
安居(既言为来者旧住之人良恐不成若旧住人一夏要期在此忽忘不说者亦须量开若外来为
事不为安居者同旧不开)。
第七及界者律云一一脚入界二双脚入界三一脚
入园四双脚入园明相若出亦开外来者不说得成。
第八遇难移夏成不者此律难有二种谓命梵二难
也一命难者谓鬼神贼等及恶兽毒虫不得如意饮
食医药及随意使人若安居住此便即断命故律云
我在此住必为我命作留难佛皆听去二梵行难者
谓被女人诱调畏犯重戒佛亦听去若至彼结成者
从初去日即须勤觅安身处若住处未得巳来虽可
经宿不破安居以非故心轻慢意也反前不成若得
住处夏法随身于彼无缘不得出界恐破夏也若本
处无难亦不得还来由巳结成故此律前后安居见
有二难当白檀越求移去若听不听俱应自去上来
所明若依馀部不云得夏今依毗尼母论得夏故论
云移夏不破安居也问遇缘出界经宿忘不受日得
夏不答诸律及论并无文断唯五百问事云夏中忘
不受七日出界行忆即悔者得一座中不得过三悔
三悔过不成岁(悔谓忆本忘心即应还也)问遇缘出界忽值水陆
道断诸难遮鄣不及界为失夏不答一切经律亦无
居房舍破脩治故(三说)若依白衣家及后安居者随事
改之。
第六忘成者律云忘不心念者若为安居故来便成
安居(既言为来者旧住之人良恐不成若旧住人一夏要期在此忽忘不说者亦须量开若外来为
事不为安居者同旧不开)。
第七及界者律云一一脚入界二双脚入界三一脚
入园四双脚入园明相若出亦开外来者不说得成。
第八遇难移夏成不者此律难有二种谓命梵二难
也一命难者谓鬼神贼等及恶兽毒虫不得如意饮
食医药及随意使人若安居住此便即断命故律云
我在此住必为我命作留难佛皆听去二梵行难者
谓被女人诱调畏犯重戒佛亦听去若至彼结成者
从初去日即须勤觅安身处若住处未得巳来虽可
经宿不破安居以非故心轻慢意也反前不成若得
住处夏法随身于彼无缘不得出界恐破夏也若本
处无难亦不得还来由巳结成故此律前后安居见
有二难当白檀越求移去若听不听俱应自去上来
所明若依馀部不云得夏今依毗尼母论得夏故论
云移夏不破安居也问遇缘出界经宿忘不受日得
夏不答诸律及论并无文断唯五百问事云夏中忘
不受七日出界行忆即悔者得一座中不得过三悔
三悔过不成岁(悔谓忆本忘心即应还也)问遇缘出界忽值水陆
道断诸难遮鄣不及界为失夏不答一切经律亦无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39b 页 X44-0339.png
文断古者昭玄齐统诸三藏等挍量是非并云得夏
虽有此断若实为三宝及自身有大利益事者义容
可开若为破戒修无益之事辄出逢难破夏不疑更
增得罪问自身出界遇缘经宿明相欲出得会夏不
答若依僧祇衣界准得必令头手脚足入于界内若
倚墙外会夏不得。
第九受日出界逢难不来成安居不者此律受七日
出界外有父母兄弟姊妹本二私通生善灭恶缘者
至意留住过日得夏若难缘息即须急还不得停住
破夏不疑故僧祇云夏中和僧去在道不得迂回当
直去至彼和了即还故知停住宁不破夏。
第十迦提五利得失者此律至七月十六日夏罢巳
至八月十五日巳来名伽提月明了论云本名迦絺
那月为存略故故但云迦提月此翻名功德月以夏
坐有劳开成五利润益比丘五利是何谓食中有三
衣中有二一者背请二者别众食三者食前食后至
他家不须嘱授四者得畜长衣不说净五者得离三
衣宿义云长衣一戒事别须论若在七月十五日得
入手者齐十日内须说净畜以时非时利不相摄故
乃至八月十五日得者虽是时中亦须齐十日说之
以留过非时故若时中所得长衣者满十日不须说
净为开在时中故至八月十五日一时须说净若不
说者至十六日明相出一切犯舍善见云四月十六
日结者得五利十七日巳去不得名赏前罚后也僧
虽有此断若实为三宝及自身有大利益事者义容
可开若为破戒修无益之事辄出逢难破夏不疑更
增得罪问自身出界遇缘经宿明相欲出得会夏不
答若依僧祇衣界准得必令头手脚足入于界内若
倚墙外会夏不得。
第九受日出界逢难不来成安居不者此律受七日
出界外有父母兄弟姊妹本二私通生善灭恶缘者
至意留住过日得夏若难缘息即须急还不得停住
破夏不疑故僧祇云夏中和僧去在道不得迂回当
直去至彼和了即还故知停住宁不破夏。
第十迦提五利得失者此律至七月十六日夏罢巳
至八月十五日巳来名伽提月明了论云本名迦絺
那月为存略故故但云迦提月此翻名功德月以夏
坐有劳开成五利润益比丘五利是何谓食中有三
衣中有二一者背请二者别众食三者食前食后至
他家不须嘱授四者得畜长衣不说净五者得离三
衣宿义云长衣一戒事别须论若在七月十五日得
入手者齐十日内须说净畜以时非时利不相摄故
乃至八月十五日得者虽是时中亦须齐十日说之
以留过非时故若时中所得长衣者满十日不须说
净为开在时中故至八月十五日一时须说净若不
说者至十六日明相出一切犯舍善见云四月十六
日结者得五利十七日巳去不得名赏前罚后也僧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39c 页 X44-0339.png
祇云有五种人不得安居衣一被举人二破夏人三
罢道人四死人五不嘱授人破夏人有十过失一为
诸佛所责二为诸天世人所呵三破夏四得罪五不
得受功德衣六不得五事利七不得檀施八不得安
居衣九恶名流布十后生悔入地狱。
* 受日是非章第十八
此章大门有五一明定缘是非二明独住心念法三
明对手法四明众法五明得重不得重。
第一缘有是非者律云凡受日之缘要三宝利益大
事檀越请唤等但能生善灭恶皆合得去十诵云为
谁受七夜佛言为七众受但能生善灭恶应去若遣
使不遣使俱得受之若中路闻死反戒入外道众八
难事起皆不应去义云若非利益大急之事并不合
受日既不成受日妄数为夏无德自大冒受他施计
满五钱犯重故善见云自长巳夏受施犯重义云本
无故心谓巳为实心受施此应不犯如受戒不成自
谓得戒每听羯磨及巳受施后时知非息事不为前
岂有过此律僧祇若为私巳求觅衣钵药草等悉成
受日义云谓贫无衣药者得开若自病重不堪受日
者听直去不破夏故律云不得随意食及看病人等
并开直去十诵云路近须宿亦得受日义云若为治
生觅利假托贵胜乞谷麦等或受雇摄经𦘕像营造
佛盆或种种请唤心不慇重或为一缘受日遂营众
事或即事未交虚搆来缘如是无益之事并不成受
罢道人四死人五不嘱授人破夏人有十过失一为
诸佛所责二为诸天世人所呵三破夏四得罪五不
得受功德衣六不得五事利七不得檀施八不得安
居衣九恶名流布十后生悔入地狱。
* 受日是非章第十八
此章大门有五一明定缘是非二明独住心念法三
明对手法四明众法五明得重不得重。
第一缘有是非者律云凡受日之缘要三宝利益大
事檀越请唤等但能生善灭恶皆合得去十诵云为
谁受七夜佛言为七众受但能生善灭恶应去若遣
使不遣使俱得受之若中路闻死反戒入外道众八
难事起皆不应去义云若非利益大急之事并不合
受日既不成受日妄数为夏无德自大冒受他施计
满五钱犯重故善见云自长巳夏受施犯重义云本
无故心谓巳为实心受施此应不犯如受戒不成自
谓得戒每听羯磨及巳受施后时知非息事不为前
岂有过此律僧祇若为私巳求觅衣钵药草等悉成
受日义云谓贫无衣药者得开若自病重不堪受日
者听直去不破夏故律云不得随意食及看病人等
并开直去十诵云路近须宿亦得受日义云若为治
生觅利假托贵胜乞谷麦等或受雇摄经𦘕像营造
佛盆或种种请唤心不慇重或为一缘受日遂营众
事或即事未交虚搆来缘如是无益之事并不成受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0a 页 X44-0340.png
日五百问事云治生破戒得财造佛尚不免地狱何
况得福问得互用以不答得故十诵云受七日到聚
落若七夜未尽所作事未竟还来至本处佛言有残
夜在应白巳去义云谓本事上得白巳馀用非谓异
事上得若总为三宝事受日者将互用如为营佛事
得法僧用以俱有受日缘故若有大益私营经像或
僧次当请或他舍请等并成受日缘然舍请一种须
问本主听者得成。
第二独住心念法者十诵云若界中有人堪待来共
对手受而辄心念者不成故须实无人方得心念文
云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今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
来此中安居(三说)此谓无比丘若有沙弥净人应告事
缘去我今受七日法出界若了即还汝当知之十诵
问何处受七日佛言界内从谁受从五众受。
第三对手法者至一(比丘比丘尼)所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
比丘尼)某甲今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
安居(三说)此心念对手诸律及论唯有受名无某受文
相传准羯磨白文说虽非佛说义用无妨此七日法
唯开六夜在外至第七日必须还也。
第四众法者义云必合事是十五日一月日缘方应
羯磨不得将七日缘延引共成一月亦不得受一月
巳更怡受七日合三十七日在外并不成受今时多
有此事故曲疏出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受日羯
磨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比丘某甲受过七日
况得福问得互用以不答得故十诵云受七日到聚
落若七夜未尽所作事未竟还来至本处佛言有残
夜在应白巳去义云谓本事上得白巳馀用非谓异
事上得若总为三宝事受日者将互用如为营佛事
得法僧用以俱有受日缘故若有大益私营经像或
僧次当请或他舍请等并成受日缘然舍请一种须
问本主听者得成。
第二独住心念法者十诵云若界中有人堪待来共
对手受而辄心念者不成故须实无人方得心念文
云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今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
来此中安居(三说)此谓无比丘若有沙弥净人应告事
缘去我今受七日法出界若了即还汝当知之十诵
问何处受七日佛言界内从谁受从五众受。
第三对手法者至一(比丘比丘尼)所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
比丘尼)某甲今受七日法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
安居(三说)此心念对手诸律及论唯有受名无某受文
相传准羯磨白文说虽非佛说义用无妨此七日法
唯开六夜在外至第七日必须还也。
第四众法者义云必合事是十五日一月日缘方应
羯磨不得将七日缘延引共成一月亦不得受一月
巳更怡受七日合三十七日在外并不成受今时多
有此事故曲疏出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受日羯
磨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比丘某甲受过七日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0b 页 X44-0340.png
法十五日出界外(或一月随事称)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
白如是大德僧听比丘某甲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
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谁诸长老忍僧与比
丘某甲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
此中安居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僧与比丘某
甲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
安居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义云若依界安居
本界中作法不得戒场上受日以非本要心处故又
二界各别那得互用若依戒场安居亦不得向大界
受日及以互宿破夏不疑。
第五得重不得重受者问得重受日不答观某文意
得成重受何意得知答意有三一引事證重二引义
證重三引文證重初明引事者五百问事乃是西域
三藏卑摩罗叉口自翻出其人德冠今古名盖当世
毗尼一藏最为精熟文显得重此为良證后至真谛
三藏法师亦是西国大德博通内外综习毗尼又亲
睹梵本明了论并疏即其翻译文具得重亦自行兹
法今至唐朝波颇三藏及毗尼律师等并是西国宗
匠游历诸国唯闻得重不闻单说波颇师云但使缘
如事实于一事上亦得重受佛本制为事种种恐浪
行破夏今既有益何得不开不同外道制而开西国
现行此法伹从中国来者皆重受此等诸人并亚圣
齐肩岂妄行斯法诬冒末代希见边人强生殊谬。
第二引义證者如前檀越请七日竟更有佛事经营
白如是大德僧听比丘某甲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
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安居谁诸长老忍僧与比
丘某甲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
此中安居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僧与比丘某
甲受过七日法十五日出界外为某事故还来此中
安居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义云若依界安居
本界中作法不得戒场上受日以非本要心处故又
二界各别那得互用若依戒场安居亦不得向大界
受日及以互宿破夏不疑。
第五得重不得重受者问得重受日不答观某文意
得成重受何意得知答意有三一引事證重二引义
證重三引文證重初明引事者五百问事乃是西域
三藏卑摩罗叉口自翻出其人德冠今古名盖当世
毗尼一藏最为精熟文显得重此为良證后至真谛
三藏法师亦是西国大德博通内外综习毗尼又亲
睹梵本明了论并疏即其翻译文具得重亦自行兹
法今至唐朝波颇三藏及毗尼律师等并是西国宗
匠游历诸国唯闻得重不闻单说波颇师云但使缘
如事实于一事上亦得重受佛本制为事种种恐浪
行破夏今既有益何得不开不同外道制而开西国
现行此法伹从中国来者皆重受此等诸人并亚圣
齐肩岂妄行斯法诬冒末代希见边人强生殊谬。
第二引义證者如前檀越请七日竟更有佛事经营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0c 页 X44-0340.png
岂可不听耶若尔何故十诵云听受一七夜不得二
七夜答不听二七夜者谓一事上不得并受二七夜
非谓异事上不得重或以事别或以用竟但随前事
各受七夜虽重不犯如四分受三归五戒数数对人
别故皆得最初又如为父母至意留住尚不破夏能
胜语知更受日来岂即破夏若言留住是难者而抑
令更受岂即非难又如夏中为官事数唤行道或须
七日十五日一月日等其人曾巳受竟岂得语云我
巳受竟不得去耶既不得脱能胜受者若云为难开
直去者我亦为难重受岂即不通耶直去尚开受日
益善何为不许又如前请一月少益尚开得去后请
七日大益云何不得又如夏末唯有一二日在有大
益事须有所去不存重受若更受日便即破夏正可
端坐岂得出行问何意得知一二三日亦得受七日
答律云不及即受日还听受七日去故知得也。
第
三引文證者律云但言佛未听我如是事去不言佛
不听我如是事重去五分云若有请若无请须出界
外一切皆听受七日故知一事类得馀亦同然若尔
何故十诵众僧斗争往告近住僧即应往和合若巳
安居应受七日去若七日尽应破安居去答萨婆多
云由未开三十九夜法故若尔何故十诵灭争中七
日尽应受三十九夜去若三十九夜尽应破安居去
答巳开三十九夜位极到此更不得多开又部别不
同何得相例如四分为破僧去者不破安居然不受
七夜答不听二七夜者谓一事上不得并受二七夜
非谓异事上不得重或以事别或以用竟但随前事
各受七夜虽重不犯如四分受三归五戒数数对人
别故皆得最初又如为父母至意留住尚不破夏能
胜语知更受日来岂即破夏若言留住是难者而抑
令更受岂即非难又如夏中为官事数唤行道或须
七日十五日一月日等其人曾巳受竟岂得语云我
巳受竟不得去耶既不得脱能胜受者若云为难开
直去者我亦为难重受岂即不通耶直去尚开受日
益善何为不许又如前请一月少益尚开得去后请
七日大益云何不得又如夏末唯有一二日在有大
益事须有所去不存重受若更受日便即破夏正可
端坐岂得出行问何意得知一二三日亦得受七日
答律云不及即受日还听受七日去故知得也。
第
三引文證者律云但言佛未听我如是事去不言佛
不听我如是事重去五分云若有请若无请须出界
外一切皆听受七日故知一事类得馀亦同然若尔
何故十诵众僧斗争往告近住僧即应往和合若巳
安居应受七日去若七日尽应破安居去答萨婆多
云由未开三十九夜法故若尔何故十诵灭争中七
日尽应受三十九夜去若三十九夜尽应破安居去
答巳开三十九夜位极到此更不得多开又部别不
同何得相例如四分为破僧去者不破安居然不受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1a 页 X44-0341.png
日得去十诵唯开三十九夜更不得受受即破夏故
知是别又如五分开受七日问疑岂问前疑听问后
不开何也五百问事云受七日行不满七日还后行
不须更受满七日巳乃复更受亦得日受一缘乃至
再三受七日明了论云有事先成七日缘后还成七
日缘(疏云)若请七日事未了不还破安居得小罪若事
未了极得六夜在外第七日还至八日巳更请七日
出界宿先为师病受七日出界外至三宿病差即须
还若别有施主请仍得用后三宿住界外若后仍不
了者还本处更请七日去是名先成七日缘后成七
日缘。
* 自恣举忏章第十九
此章大门束十一制意释名二缘集相应三僧集缘
起四简人是非五加法羯磨六五德行事七五德对
僧自恣八尼来请自恣九遇难开略十统收杂行。
第一制意释名者然九旬脩道精练身心人多迷巳
不自见过宜仰𠗦清众垂慈诲示纵宣巳罪恣僧治
举彰内无私隐外现纯净故曰自恣也。
第二缘集相应中先明时节者律云七月十四十五
日并得自恣又急施衣戒中十六日亦得自恣此则
三日为定次明人法者若破夏不安居人虽不得夏
以举罪义同理必依众恣僧治举律云若后安居人
从前安居者自恣乃须日满得还。
第三僧集缘起者要五人巳上方得白差自恣当鸣
知是别又如五分开受七日问疑岂问前疑听问后
不开何也五百问事云受七日行不满七日还后行
不须更受满七日巳乃复更受亦得日受一缘乃至
再三受七日明了论云有事先成七日缘后还成七
日缘(疏云)若请七日事未了不还破安居得小罪若事
未了极得六夜在外第七日还至八日巳更请七日
出界宿先为师病受七日出界外至三宿病差即须
还若别有施主请仍得用后三宿住界外若后仍不
了者还本处更请七日去是名先成七日缘后成七
日缘。
* 自恣举忏章第十九
此章大门束十一制意释名二缘集相应三僧集缘
起四简人是非五加法羯磨六五德行事七五德对
僧自恣八尼来请自恣九遇难开略十统收杂行。
第一制意释名者然九旬脩道精练身心人多迷巳
不自见过宜仰𠗦清众垂慈诲示纵宣巳罪恣僧治
举彰内无私隐外现纯净故曰自恣也。
第二缘集相应中先明时节者律云七月十四十五
日并得自恣又急施衣戒中十六日亦得自恣此则
三日为定次明人法者若破夏不安居人虽不得夏
以举罪义同理必依众恣僧治举律云若后安居人
从前安居者自恣乃须日满得还。
第三僧集缘起者要五人巳上方得白差自恣当鸣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1b 页 X44-0341.png
槌集僧各在地上敷廗而坐以是举过处若在床上
益成慢怠律有此制五分云好泥地布草座而自恣
并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自外行汤散华唱数行
筹一同说戒法唯除说戒语加自恣词乃至沙弥亦
须尽集以治举义同待唱出巳方始得去。
第四简人是非者律云要具二五德者初自恣五德
者一不爱二不恚三不怖四不痴五知自恣未自恣
次举罪五德者一知时不以非时二真实不以虚妄
三利益不以损减四柔耎不以粗矿五慈心不以瞋
恚若不具此德举不知时恐恼众僧反成自累所以
差二人者四分不了今取诸部文十诵僧祇并差二
人为五德五分二人巳上乃至差多人也(为僧多故更互息作)
三千威仪经云要差二人为僧自恣竟自相向出罪
不得待馀人白恣以馀人僧不差故僧祇十诵云差
上座有德者作(今时多差年少者作相生不善)。
第五加法羯磨者上座律师当差众中两人具二五
德者不须唤立恐成别众羯磨前说欲云大(德姊)僧听
(比丘比丘尼)某甲我受彼欲自恣彼如法僧事与欲自恣
(一说便得)今行事者不审多依说戒法说欲既房内作如
是说者亦不得临时改正还令取房内比丘自恣欲
若持欲人临时错说者得对座改正问僧今和合何
所作为答自恣差人羯磨又问众中谁能为僧作五德
自恣人具德者答云某甲能大(德姊)僧听若僧时到僧
忍听僧差(比丘比丘尼)某甲某甲为僧作受自恣人白如
益成慢怠律有此制五分云好泥地布草座而自恣
并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自外行汤散华唱数行
筹一同说戒法唯除说戒语加自恣词乃至沙弥亦
须尽集以治举义同待唱出巳方始得去。
第四简人是非者律云要具二五德者初自恣五德
者一不爱二不恚三不怖四不痴五知自恣未自恣
次举罪五德者一知时不以非时二真实不以虚妄
三利益不以损减四柔耎不以粗矿五慈心不以瞋
恚若不具此德举不知时恐恼众僧反成自累所以
差二人者四分不了今取诸部文十诵僧祇并差二
人为五德五分二人巳上乃至差多人也(为僧多故更互息作)
三千威仪经云要差二人为僧自恣竟自相向出罪
不得待馀人白恣以馀人僧不差故僧祇十诵云差
上座有德者作(今时多差年少者作相生不善)。
第五加法羯磨者上座律师当差众中两人具二五
德者不须唤立恐成别众羯磨前说欲云大(德姊)僧听
(比丘比丘尼)某甲我受彼欲自恣彼如法僧事与欲自恣
(一说便得)今行事者不审多依说戒法说欲既房内作如
是说者亦不得临时改正还令取房内比丘自恣欲
若持欲人临时错说者得对座改正问僧今和合何
所作为答自恣差人羯磨又问众中谁能为僧作五德
自恣人具德者答云某甲能大(德姊)僧听若僧时到僧
忍听僧差(比丘比丘尼)某甲某甲为僧作受自恣人白如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1c 页 X44-0341.png
是大(德姊)僧听僧差(比丘比丘尼)某甲某甲为僧作受自恣
人谁诸(长老大姊)忍僧差(比丘比丘尼)某甲某甲为僧作受自
恣人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僧差(比丘比丘尼)某甲
某甲为僧作受自恣人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六五德行事法者僧既差巳即从座起至上座头
礼僧足巳胡跪住若在露地应去申手内作单白和
僧云大(德姊)僧听今日众僧自恣若僧时到僧忍听和
合自恣白如是次明行草法者五分云令布草座上
自恣也义云今行事者别更施法未自恣前预觅耎
草随僧多少人别一剪置上坐前差五德竟五德取
草行之从上座迄至下坐人付一剪讫五德亦取一
剪自手执住至本坐处然后敷地若大众多者五三
人应助行行讫至上坐前唱云一切僧各就草座偏
袒右肩胡跪合掌如法自恣(僧皆警策依唱仪式)增一云如来
同僧坐于草座告诸比丘汝等各就草座我欲受岁
等广如彼说。
第七五德对僧自恣者当一人至上座前大敷座具
而坐一人至下座前而坐律云若上座见五德来即
整服胡跪偏袒右肩合掌一切僧亦尔自恣文曰大
(德姊)一心念众僧今日自恣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亦自恣若
有见闻疑罪大(德长老姊长老)哀悯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
法忏悔(三说)上座说巳复本而坐此初五德番至第三
上坐前坐彼第二五德作法同上如是展转乃至下
座律云开病比丘随身所安自恣僧祇云五德各至
人谁诸(长老大姊)忍僧差(比丘比丘尼)某甲某甲为僧作受自
恣人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僧差(比丘比丘尼)某甲
某甲为僧作受自恣人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六五德行事法者僧既差巳即从座起至上座头
礼僧足巳胡跪住若在露地应去申手内作单白和
僧云大(德姊)僧听今日众僧自恣若僧时到僧忍听和
合自恣白如是次明行草法者五分云令布草座上
自恣也义云今行事者别更施法未自恣前预觅耎
草随僧多少人别一剪置上坐前差五德竟五德取
草行之从上座迄至下坐人付一剪讫五德亦取一
剪自手执住至本坐处然后敷地若大众多者五三
人应助行行讫至上坐前唱云一切僧各就草座偏
袒右肩胡跪合掌如法自恣(僧皆警策依唱仪式)增一云如来
同僧坐于草座告诸比丘汝等各就草座我欲受岁
等广如彼说。
第七五德对僧自恣者当一人至上座前大敷座具
而坐一人至下座前而坐律云若上座见五德来即
整服胡跪偏袒右肩合掌一切僧亦尔自恣文曰大
(德姊)一心念众僧今日自恣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亦自恣若
有见闻疑罪大(德长老姊长老)哀悯故语我我若见罪当如
法忏悔(三说)上座说巳复本而坐此初五德番至第三
上坐前坐彼第二五德作法同上如是展转乃至下
座律云开病比丘随身所安自恣僧祇云五德各至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2a 页 X44-0342.png
本坐处自相向自恣不得待僧竟十诵云众僧说巳
五德至上坐前告云僧一心自恣竟然后礼赞而退
(今时像季法逐人讹至于自行动静乖理行善即举众恶便隐若当治罚罪争尤深所以治举之法略而不述
必能兴行宜详广本)。
第八尼来请自恣若无尼来依常自恣不同说戒问
尼有无若尼来时当自恣前语令在眼见耳不闻处
立众僧自恣至少多巳量时早晚堪得尼还上坐敕
五德云且住待尼自恣竟当唤尼至僧中礼足巳令
说三事见闻疑巳大众良久嘿然上座应敕尼云大
众上下各并嘿然不云见罪良由尼众内无缺犯外
得清净各勤行道谨慎莫放逸如法自恣比丘尼还
寺当传此教告众令知(其法下尼教中具显)此谓白日自恣法
今时多在十四十五日夜自恣若尼明日来时鸣槌
集僧不来者索欲大众集巳尼来至僧中如常威仪
请求三事馀同前法问此非僧法何须尽集索欲答
以尼依僧并使举罪若一人不和则不成自恣如僧
祇教诫中本无羯摩法亦令随缘说欲然后教诫由
是僧法理不偏别令僧尼自恣同是僧法准用无妨。
第九遇难略说者此律若有八难及馀缘等并得略
自恣如上说戒中明当令五德先作白云大(德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今为难故众僧各各共三语自恣
白如是作此白巳众僧一时相向各三说巳便去若
难转近欲再说一说亦须单白此律若难警急亦开
直去若僧多处迮或湿热风雨或难缘稍远未即交
五德至上坐前告云僧一心自恣竟然后礼赞而退
(今时像季法逐人讹至于自行动静乖理行善即举众恶便隐若当治罚罪争尤深所以治举之法略而不述
必能兴行宜详广本)。
第八尼来请自恣若无尼来依常自恣不同说戒问
尼有无若尼来时当自恣前语令在眼见耳不闻处
立众僧自恣至少多巳量时早晚堪得尼还上坐敕
五德云且住待尼自恣竟当唤尼至僧中礼足巳令
说三事见闻疑巳大众良久嘿然上座应敕尼云大
众上下各并嘿然不云见罪良由尼众内无缺犯外
得清净各勤行道谨慎莫放逸如法自恣比丘尼还
寺当传此教告众令知(其法下尼教中具显)此谓白日自恣法
今时多在十四十五日夜自恣若尼明日来时鸣槌
集僧不来者索欲大众集巳尼来至僧中如常威仪
请求三事馀同前法问此非僧法何须尽集索欲答
以尼依僧并使举罪若一人不和则不成自恣如僧
祇教诫中本无羯摩法亦令随缘说欲然后教诫由
是僧法理不偏别令僧尼自恣同是僧法准用无妨。
第九遇难略说者此律若有八难及馀缘等并得略
自恣如上说戒中明当令五德先作白云大(德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今为难故众僧各各共三语自恣
白如是作此白巳众僧一时相向各三说巳便去若
难转近欲再说一说亦须单白此律若难警急亦开
直去若僧多处迮或湿热风雨或难缘稍远未即交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2b 页 X44-0342.png
至如是等事亦得略说当令五德于五三上坐前三
说馀者一说便起或一人受两人自恣应在中间左右
取之并须一一说示令大众知闻故律云不得窃语
自恣也今时或两五德一时各受自恣此为非法故
律云一时自恣闹乱令一一次第从上座自恣上明
六人法今明五人法者恐人滥行故简异也若界内
五人不得索欲当白二差一五德竟又差一人不得
双牒二人以所为两人不入僧数故取自恣时一五
德同僧坐一五德展转取自恣若事总了二五德自
相向说馀同前论若四人巳下及二人对手法者当
尽界集不得受欲及差五德四人相对一人别说云
诸大(德姊)一心念今日众僧自恣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清净
(三说)馀有三人又如前说若二人相对者大(德姊)一心念
今日众僧自恣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清净(三说)若一人心念
法者当往说戒处扫洒敷座具香水筹等待客比丘
来若无来者应至像前具修威仪心念口言今日众
僧自恣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清净(三说)。
第十统收杂行者四人巳下若犯波逸提提舍尼罪
无问自言及举并须忏巳自恣若犯突吉罗亦责心
忏巳然后自恣若犯僧残偷兰交无治罚义伹入僧
残偷兰说中准十诵云当白停巳待众满治不应碍
僧自恣问对僧自恣所以云见罪若忏悔对手心念
中皆云清净耶答僧中治举义足故见罪容得忏悔
若论别人虽有治举摄治不尽故伹言清净举以应
说馀者一说便起或一人受两人自恣应在中间左右
取之并须一一说示令大众知闻故律云不得窃语
自恣也今时或两五德一时各受自恣此为非法故
律云一时自恣闹乱令一一次第从上座自恣上明
六人法今明五人法者恐人滥行故简异也若界内
五人不得索欲当白二差一五德竟又差一人不得
双牒二人以所为两人不入僧数故取自恣时一五
德同僧坐一五德展转取自恣若事总了二五德自
相向说馀同前论若四人巳下及二人对手法者当
尽界集不得受欲及差五德四人相对一人别说云
诸大(德姊)一心念今日众僧自恣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清净
(三说)馀有三人又如前说若二人相对者大(德姊)一心念
今日众僧自恣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清净(三说)若一人心念
法者当往说戒处扫洒敷座具香水筹等待客比丘
来若无来者应至像前具修威仪心念口言今日众
僧自恣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清净(三说)。
第十统收杂行者四人巳下若犯波逸提提舍尼罪
无问自言及举并须忏巳自恣若犯突吉罗亦责心
忏巳然后自恣若犯僧残偷兰交无治罚义伹入僧
残偷兰说中准十诵云当白停巳待众满治不应碍
僧自恣问对僧自恣所以云见罪若忏悔对手心念
中皆云清净耶答僧中治举义足故见罪容得忏悔
若论别人虽有治举摄治不尽故伹言清净举以应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2c 页 X44-0342.png
僧若别人及僧自恣巳更有客来若少告清净等多
更为说若二人作法巳更有三人来应作僧法自恣
若二人来者还同对手法僧祇不得此界安居馀处
自恣此律前安居人自恣竟分夏衣后安居人得同
受物仍待日满得还分房卧具等亦尔此律安居竟
不去犯罪毗尼母云若有缘不去无犯若无缘出界
一宿还来亦无犯五分安居巳不去一宿犯堕若不
作限请或非请处得住。
* 随戒释要章第二十
此之一章最为精要禁身口之关籥识持犯之龟镜
若阙而不著恐持犯莫知学而寡用若文义俱辨复
非抄所明今辄研窍诸篇撮其机要逐难训释馀之
不尽文露可寻。
第一篇简要释二(此律僧戒实数二百三十一通二不定及七灭诤合有二百五十)
淫戒第一(僧尼同犯)具四缘成一是正道二有染心三兴
方便四与境合便犯律云人非人畜生此之三种并
是犯境若本有淫心之造前境无问睡觉并犯若死
形未坏若少分坏但使淫心正道三处入如毛头皆
犯重罪三处者谓女人有三大小便及口男子有二
谓大便及口问此戒通戏不答律中以淫欲意并犯
重罪故下律云时有比丘戏笑将小儿男根安口中
弄虽本无淫心但使入时受乐亦犯十诵云口中要
过齿成犯馀二道不论分齐此律若为怨家贼等强
持男根令入三处自无淫心但使始入入巳出时于
更为说若二人作法巳更有三人来应作僧法自恣
若二人来者还同对手法僧祇不得此界安居馀处
自恣此律前安居人自恣竟分夏衣后安居人得同
受物仍待日满得还分房卧具等亦尔此律安居竟
不去犯罪毗尼母云若有缘不去无犯若无缘出界
一宿还来亦无犯五分安居巳不去一宿犯堕若不
作限请或非请处得住。
* 随戒释要章第二十
此之一章最为精要禁身口之关籥识持犯之龟镜
若阙而不著恐持犯莫知学而寡用若文义俱辨复
非抄所明今辄研窍诸篇撮其机要逐难训释馀之
不尽文露可寻。
第一篇简要释二(此律僧戒实数二百三十一通二不定及七灭诤合有二百五十)
淫戒第一(僧尼同犯)具四缘成一是正道二有染心三兴
方便四与境合便犯律云人非人畜生此之三种并
是犯境若本有淫心之造前境无问睡觉并犯若死
形未坏若少分坏但使淫心正道三处入如毛头皆
犯重罪三处者谓女人有三大小便及口男子有二
谓大便及口问此戒通戏不答律中以淫欲意并犯
重罪故下律云时有比丘戏笑将小儿男根安口中
弄虽本无淫心但使入时受乐亦犯十诵云口中要
过齿成犯馀二道不论分齐此律若为怨家贼等强
持男根令入三处自无淫心但使始入入巳出时于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3a 页 X44-0343.png
此三时无有一念受乐心者皆不犯重若随有一时
受乐便犯若比丘及尼互相教行淫前人作者教者
得偷兰前人不作教者得吉罗下三众相教作不作
俱吉罗仍作者灭摈次明不犯者若睡眠无所觉知
(谓开怨逼巳也)不受乐(谓开怨将造他也)一切无有淫意(谓汎无染心也)
盗戒第二(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有主物二有主想三有
盗心四重物五兴方便六离本处便犯问有主可解
何名无主物答善见云子作恶事父母趁去后时父
母死者是物名无主用则无罪萨婆多云二国中间
两边封相其间空地有物是名无主若国破王走后
王未统此中有物亦名无主有心取用并皆不犯就
初缘中束为十二一盗佛物二盗法物三盗僧物四
三宝互用五当体互六像共宝互七即物自互八出
贷九宾待道俗十盗人物十一盗非人物十二盗畜
生物。
第一盗佛物者正望佛边无罪由佛于物无我所心
以无恼害故但得偷兰以同非人物摄故故十诵盗
天神像衣结偷兰涅槃又云造立佛寺用珠花鬘供
养不得辄取若知不知皆犯偷兰若有守护主望守
护人结罪若无守护主望断施主福边结罪故毗奈
耶经云若盗佛塔声闻塔等幡盖皆望本施主结重
由断彼福故十诵云盗佛图物精舍中供养具若有
守护计直犯重善生经云亦望守护主结重十诵偷
舍利萨婆多盗佛像并为净心供养自念云彼亦弟
受乐便犯若比丘及尼互相教行淫前人作者教者
得偷兰前人不作教者得吉罗下三众相教作不作
俱吉罗仍作者灭摈次明不犯者若睡眠无所觉知
(谓开怨逼巳也)不受乐(谓开怨将造他也)一切无有淫意(谓汎无染心也)
盗戒第二(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有主物二有主想三有
盗心四重物五兴方便六离本处便犯问有主可解
何名无主物答善见云子作恶事父母趁去后时父
母死者是物名无主用则无罪萨婆多云二国中间
两边封相其间空地有物是名无主若国破王走后
王未统此中有物亦名无主有心取用并皆不犯就
初缘中束为十二一盗佛物二盗法物三盗僧物四
三宝互用五当体互六像共宝互七即物自互八出
贷九宾待道俗十盗人物十一盗非人物十二盗畜
生物。
第一盗佛物者正望佛边无罪由佛于物无我所心
以无恼害故但得偷兰以同非人物摄故故十诵盗
天神像衣结偷兰涅槃又云造立佛寺用珠花鬘供
养不得辄取若知不知皆犯偷兰若有守护主望守
护人结罪若无守护主望断施主福边结罪故毗奈
耶经云若盗佛塔声闻塔等幡盖皆望本施主结重
由断彼福故十诵云盗佛图物精舍中供养具若有
守护计直犯重善生经云亦望守护主结重十诵偷
舍利萨婆多盗佛像并为净心供养自念云彼亦弟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3b 页 X44-0343.png
子我亦弟子如是者无犯若为转卖者谓佛塔中鸟
死及得馀物但供塔用别用犯盗摩得勒伽云盗佛
像舍利不满五偷兰满五犯重。
第二盗法物者法是非情无我心亦望守物人结罪
故律云时有比丘盗他经卷佛言佛语无价计纸墨
犯重故知望守护人不望法也五百问事云不得口
吹经上尘土(像尘准同)若烧故经得重罪如烧父母不知
有罪者犯轻十诵云借他经拒逆不还令主生疑者
犯偷兰遮(此由心未决绝若决绝者犯重)正法念经云盗他秘方犯
重问如前论中盗像舍利为供养故不犯者我亦好
心为供养法故亦应无罪答若欲互举并有犯不犯
如人造经专心为巳不通馀人岂不得重造像亦然
若欲造像情通彼此如论不犯经亦如是。
第三盗僧物者若有守护主还就守护人结罪若主
掌人自盗者准善见盗僧物犯重也简此僧物位分
有四一者常住常住谓僧厨库寺舍众具园林花果
庄田仆畜等以体通十方不可分用总望众僧如善
见得重僧祇云僧物者纵一切比丘集亦不得分此
准重论二者十方常住如供僧常食该洽四方处唯
限局若有守护望主结重同共盗损应得轻罪僧祇
云若将僧长食还房偷兰善见云若取僧物如巳物
行用与人得兰(准盗僧食)若盗心取随直多少结罪(似有主也)
母论亦同萨婆多善见等不打钟食僧食者犯盗又
空寺中见食盗啖随直多少结罪(准此如前兰也)三者现前
死及得馀物但供塔用别用犯盗摩得勒伽云盗佛
像舍利不满五偷兰满五犯重。
第二盗法物者法是非情无我心亦望守物人结罪
故律云时有比丘盗他经卷佛言佛语无价计纸墨
犯重故知望守护人不望法也五百问事云不得口
吹经上尘土(像尘准同)若烧故经得重罪如烧父母不知
有罪者犯轻十诵云借他经拒逆不还令主生疑者
犯偷兰遮(此由心未决绝若决绝者犯重)正法念经云盗他秘方犯
重问如前论中盗像舍利为供养故不犯者我亦好
心为供养法故亦应无罪答若欲互举并有犯不犯
如人造经专心为巳不通馀人岂不得重造像亦然
若欲造像情通彼此如论不犯经亦如是。
第三盗僧物者若有守护主还就守护人结罪若主
掌人自盗者准善见盗僧物犯重也简此僧物位分
有四一者常住常住谓僧厨库寺舍众具园林花果
庄田仆畜等以体通十方不可分用总望众僧如善
见得重僧祇云僧物者纵一切比丘集亦不得分此
准重论二者十方常住如供僧常食该洽四方处唯
限局若有守护望主结重同共盗损应得轻罪僧祇
云若将僧长食还房偷兰善见云若取僧物如巳物
行用与人得兰(准盗僧食)若盗心取随直多少结罪(似有主也)
母论亦同萨婆多善见等不打钟食僧食者犯盗又
空寺中见食盗啖随直多少结罪(准此如前兰也)三者现前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3c 页 X44-0343.png
现前望本主结重若多人共物一人守护亦望护主
结罪四者十方现前如亡五众轻物是也善生云盗
亡比丘物若未羯磨从十方僧得罪轻(谓人不满五但犯偷兰)
若巳羯磨望现前僧重(谓人限满五重)若临终时随亡人嘱
物盗者随约所与人结罪此律四方僧物若僧若众
多人若一人不应分卖不应自入巳皆犯偷兰人见
此断若盗僧物不成盗便即夺取未见明文若夺成
重此律暂碍僧用故结罪轻若永入巳同善见重五
分云盗心贸僧好物直五钱犯重一钱巳上兰。
第四三宝互用者僧祇云寺主摩摩帝互用佛法僧
物谓之不犯佛言波罗夷谓今时当佛像知事人取
僧粮食乘僧驴马及家人奴婢等为佛法营造役使
者并依律断满五成重宝梁宝印经云佛法二物不
得互用由无与佛法物作主复无可咨白不同僧物
常住招提互有所须营事比丘和僧索欲行筹和合
者得用若用僧物修治佛塔依法取僧和合得用不
和合者劝俗修治若佛塔有物乃至一钱以施主重
心故舍诸天及人于此物中应生佛想塔想乃至风
吹烂坏不得贸宝供养以如来塔物无人作价若准
此文佛堂内设僧席僧房内置经像并是互用由三
宝位差别故若暂安者理得无损五百问事云本非
佛塔堂设像在中比丘如法共宿作隔鄣者不犯由
佛在时亦与弟子同房宿故十诵云佛听僧坊佛图
畜使人及象马牛羊等各有所属不得互用萨婆多
结罪四者十方现前如亡五众轻物是也善生云盗
亡比丘物若未羯磨从十方僧得罪轻(谓人不满五但犯偷兰)
若巳羯磨望现前僧重(谓人限满五重)若临终时随亡人嘱
物盗者随约所与人结罪此律四方僧物若僧若众
多人若一人不应分卖不应自入巳皆犯偷兰人见
此断若盗僧物不成盗便即夺取未见明文若夺成
重此律暂碍僧用故结罪轻若永入巳同善见重五
分云盗心贸僧好物直五钱犯重一钱巳上兰。
第四三宝互用者僧祇云寺主摩摩帝互用佛法僧
物谓之不犯佛言波罗夷谓今时当佛像知事人取
僧粮食乘僧驴马及家人奴婢等为佛法营造役使
者并依律断满五成重宝梁宝印经云佛法二物不
得互用由无与佛法物作主复无可咨白不同僧物
常住招提互有所须营事比丘和僧索欲行筹和合
者得用若用僧物修治佛塔依法取僧和合得用不
和合者劝俗修治若佛塔有物乃至一钱以施主重
心故舍诸天及人于此物中应生佛想塔想乃至风
吹烂坏不得贸宝供养以如来塔物无人作价若准
此文佛堂内设僧席僧房内置经像并是互用由三
宝位差别故若暂安者理得无损五百问事云本非
佛塔堂设像在中比丘如法共宿作隔鄣者不犯由
佛在时亦与弟子同房宿故十诵云佛听僧坊佛图
畜使人及象马牛羊等各有所属不得互用萨婆多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4a 页 X44-0344.png
云四方僧地不和合者不得作佛塔为佛种花果若
僧中分得听随意供养花多无限者随用供养若经
荒饿三宝园田无有分别可问处者若僧和合随意
处分若属塔水由塔功力者僧用得重若功力由僧
当筹量多少莫令过限过则结重十诵云僧园中树
花听取供养佛塔若有果者使人取啖大木供僧椽
梁用树皮叶等随比丘用亦得供僧釜器等用毗尼
母云巳处分地种树得木后用治房不须白僧僧树
治塔和僧得用僧祇云院内树薪应准少多供温室
食厨别房用不得过取若无定限者随意多少应取
乾枯者(虽有此文亦须量巳用之)此律瓶沙王以园施佛佛令与
僧故知三宝不得互用便劝施僧若本主施通三宝
随用偏尽无犯终不得破此物以为三分乖本施心
然盗僧物者其业至重随盗一种则望十方凡圣结
罪故方等经华聚菩萨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
物者我所不救又大集经云盗僧物者罪同五逆观
佛三昧经云用僧祇物者过煞八万四千父母等罪
又如关东灵严寺记云时有客比丘卒死至地狱中
见观世音为举石函出罪记录并为取僧树薪染作
私用皆受重罪此由违戒故受斯殃是故行者宜善
思用。
第五当体互者谓本作释迦改作弥陀本作大品改
充涅槃本作僧房改供僧食皆是违反施心并得互
用罪也故律云许此处乃与彼处皆犯罪也(准此佛家物不
僧中分得听随意供养花多无限者随用供养若经
荒饿三宝园田无有分别可问处者若僧和合随意
处分若属塔水由塔功力者僧用得重若功力由僧
当筹量多少莫令过限过则结重十诵云僧园中树
花听取供养佛塔若有果者使人取啖大木供僧椽
梁用树皮叶等随比丘用亦得供僧釜器等用毗尼
母云巳处分地种树得木后用治房不须白僧僧树
治塔和僧得用僧祇云院内树薪应准少多供温室
食厨别房用不得过取若无定限者随意多少应取
乾枯者(虽有此文亦须量巳用之)此律瓶沙王以园施佛佛令与
僧故知三宝不得互用便劝施僧若本主施通三宝
随用偏尽无犯终不得破此物以为三分乖本施心
然盗僧物者其业至重随盗一种则望十方凡圣结
罪故方等经华聚菩萨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
物者我所不救又大集经云盗僧物者罪同五逆观
佛三昧经云用僧祇物者过煞八万四千父母等罪
又如关东灵严寺记云时有客比丘卒死至地狱中
见观世音为举石函出罪记录并为取僧树薪染作
私用皆受重罪此由违戒故受斯殃是故行者宜善
思用。
第五当体互者谓本作释迦改作弥陀本作大品改
充涅槃本作僧房改供僧食皆是违反施心并得互
用罪也故律云许此处乃与彼处皆犯罪也(准此佛家物不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4b 页 X44-0344.png
得作菩萨圣僧形像以师徒位别故乃可作庄严供养具无罪若本心通者不犯)五百问事
云用佛䌽色作鸟兽形得罪除在佛前为供养故不
犯善见云若施主本施园果拟为衣服汤药等以盗
心回分食者计直得重若拟作僧房而回作食犯偷
兰若住处乏少粮食各欲散去无人守护者得和僧
减用其园果等重物作食守之乃至四方僧房亦得
若僧房破坏得卖粗者以相治补若贼乱世听持随
身去贼止还复本处欲供养此像乃供养彼像得小
罪十诵云波离问佛僧房破时得持僧卧具等物卖
治房舍不佛言得又问两房破得卖一房治不佛言
得摩得勒伽云持此四方僧物盗心度与馀寺得小
罪以还为僧用故不犯重僧祇云若左右近寺破无
卧具供养者通结一界彼此共用者得五百问事云
白衣投比丘未度者白僧与食若为僧乞白僧听将
僧食在道若僧不许或不白行还须偿不者犯重若
供僧齐米僧去齐主用供养后僧打楗槌得食若不
打者一饱犯重义准此文不得辄将僧食出界而食
本无还心犯重虽复打钟犹不免盗以处摄定故故
律下文共利养别说戒者听羯磨和僧若直得者何
须结同界也若为僧使路无乞食处听和僧将食在
道未必鸣钟准前善见守寺之文若寺庄硙鸣钟得
食不须和僧若知事比丘为僧捡挍将僧净人畜生
行至寺庄食僧粮草者准前伽论得吉若为巳用无
问僧私人畜计直犯重律云若国土荒坏住处无人
云用佛䌽色作鸟兽形得罪除在佛前为供养故不
犯善见云若施主本施园果拟为衣服汤药等以盗
心回分食者计直得重若拟作僧房而回作食犯偷
兰若住处乏少粮食各欲散去无人守护者得和僧
减用其园果等重物作食守之乃至四方僧房亦得
若僧房破坏得卖粗者以相治补若贼乱世听持随
身去贼止还复本处欲供养此像乃供养彼像得小
罪十诵云波离问佛僧房破时得持僧卧具等物卖
治房舍不佛言得又问两房破得卖一房治不佛言
得摩得勒伽云持此四方僧物盗心度与馀寺得小
罪以还为僧用故不犯重僧祇云若左右近寺破无
卧具供养者通结一界彼此共用者得五百问事云
白衣投比丘未度者白僧与食若为僧乞白僧听将
僧食在道若僧不许或不白行还须偿不者犯重若
供僧齐米僧去齐主用供养后僧打楗槌得食若不
打者一饱犯重义准此文不得辄将僧食出界而食
本无还心犯重虽复打钟犹不免盗以处摄定故故
律下文共利养别说戒者听羯磨和僧若直得者何
须结同界也若为僧使路无乞食处听和僧将食在
道未必鸣钟准前善见守寺之文若寺庄硙鸣钟得
食不须和僧若知事比丘为僧捡挍将僧净人畜生
行至寺庄食僧粮草者准前伽论得吉若为巳用无
问僧私人畜计直犯重律云若国土荒坏住处无人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4c 页 X44-0344.png
得持此寺物将向馀寺若国土还靖本住有人还持
此物归彼本寺不者如法治。
第六像共宝互者谓住持三宝与理宝相互也萨婆
多云问佛在世时诸供养三宝物中常受一人分何
以灭后偏取一分答佛在世时色身受用故取一人
分灭后法身功德胜僧故取一分又佛在时言施佛
宝者置爪发塔中供养法身法身常在世故若施法
者分作二分一分与经一分与诵经说法人若施法
宝者悬置塔中若施僧宝者亦著塔中供养第一义
谛僧若言施众僧者凡圣俱得以言无当故既知如
此受施之时善知通塞勿令互用致有乖违。
第七即物自互者先约佛物束为四重一佛受用物
谓堂宇衣服床帐等物著塔中供养不得互转如前
宝梁经说五百问事云佛物得买取供养具供养不
得卖佛上缯与佛作衣又佛堂柱坏换讫故柱施僧
僧不得用又律中佛园座具等皆属塔故不得互用
二施属佛像物从意回转馀用如十诵云以佛塔物
出息佛言听之五百问事云佛物不得移至他寺犯
弃若众僧尽去白僧僧听将去无罪比丘容作佛像
经书得物不得取若得佛家人畜不得使三供养佛
像物僧祇云供养佛花多听转卖买香灯犹故多者
转卖著无尽财中五百问事云佛幡多欲作馀佛事
者得施主不许不得四者献佛物如此律供养佛塔
食治塔人得食善见云佛前献饭侍佛比丘得食若
此物归彼本寺不者如法治。
第六像共宝互者谓住持三宝与理宝相互也萨婆
多云问佛在世时诸供养三宝物中常受一人分何
以灭后偏取一分答佛在世时色身受用故取一人
分灭后法身功德胜僧故取一分又佛在时言施佛
宝者置爪发塔中供养法身法身常在世故若施法
者分作二分一分与经一分与诵经说法人若施法
宝者悬置塔中若施僧宝者亦著塔中供养第一义
谛僧若言施众僧者凡圣俱得以言无当故既知如
此受施之时善知通塞勿令互用致有乖违。
第七即物自互者先约佛物束为四重一佛受用物
谓堂宇衣服床帐等物著塔中供养不得互转如前
宝梁经说五百问事云佛物得买取供养具供养不
得卖佛上缯与佛作衣又佛堂柱坏换讫故柱施僧
僧不得用又律中佛园座具等皆属塔故不得互用
二施属佛像物从意回转馀用如十诵云以佛塔物
出息佛言听之五百问事云佛物不得移至他寺犯
弃若众僧尽去白僧僧听将去无罪比丘容作佛像
经书得物不得取若得佛家人畜不得使三供养佛
像物僧祇云供养佛花多听转卖买香灯犹故多者
转卖著无尽财中五百问事云佛幡多欲作馀佛事
者得施主不许不得四者献佛物如此律供养佛塔
食治塔人得食善见云佛前献饭侍佛比丘得食若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5a 页 X44-0345.png
无比丘白衣侍佛亦得食(法僧二物类前可知)。
第八出贷者僧祇云塔僧二物互贷分明券记某时
贷某时还若知事交代当于僧中读疏分明唱记付
嘱后人违者结罪十诵别人贷塔僧物若死计直还
善见亦得贷借僧祇物作私房善生云病人贷三宝
物十倍还之馀不病僧良恐不开。
第九赏待道俗者此律优婆离至一住处不蒙迎接
佛言若知法律者凡所至处皆应迎逆供给饮食十
诵以此人替补我处故须供给义准下文与知事人
衣是十方现前物故知非是四方常住物供给也僧
祇云若恶贼檀越工匠乃至国王大臣有力能损益
者应与饮食五分云若白衣入寺不与食起嫌佛言
应与持恶器与又嫌佛言以好器与(此谓见僧过者若高识君子善
达方外说食难消非惜不与如此之者空遣无损也)十诵云供给国王大臣薪
火烛等听用十九钱不须白僧若更索者白僧给之
若恶贼者则不限多小病儿索僧贵药听与两钱半
价善见云净人若分番上下者尚上与衣服下者不
得长使者供给衣食十诵云客作人若雇得一日使
卒遇风雨难缘不得作者佛令量功与价。
第十盗人物者有二初损正主有三一有我所心有
守护者匮中绵绢是二有我所心无守护者田中谷
豆是三无我所心无守护者地中伏藏是若盗此三
物并损正主结罪次损守护主中有二一有我所心
别守护者如僧可分物令人守者是二无我所心有
第八出贷者僧祇云塔僧二物互贷分明券记某时
贷某时还若知事交代当于僧中读疏分明唱记付
嘱后人违者结罪十诵别人贷塔僧物若死计直还
善见亦得贷借僧祇物作私房善生云病人贷三宝
物十倍还之馀不病僧良恐不开。
第九赏待道俗者此律优婆离至一住处不蒙迎接
佛言若知法律者凡所至处皆应迎逆供给饮食十
诵以此人替补我处故须供给义准下文与知事人
衣是十方现前物故知非是四方常住物供给也僧
祇云若恶贼檀越工匠乃至国王大臣有力能损益
者应与饮食五分云若白衣入寺不与食起嫌佛言
应与持恶器与又嫌佛言以好器与(此谓见僧过者若高识君子善
达方外说食难消非惜不与如此之者空遣无损也)十诵云供给国王大臣薪
火烛等听用十九钱不须白僧若更索者白僧给之
若恶贼者则不限多小病儿索僧贵药听与两钱半
价善见云净人若分番上下者尚上与衣服下者不
得长使者供给衣食十诵云客作人若雇得一日使
卒遇风雨难缘不得作者佛令量功与价。
第十盗人物者有二初损正主有三一有我所心有
守护者匮中绵绢是二有我所心无守护者田中谷
豆是三无我所心无守护者地中伏藏是若盗此三
物并损正主结罪次损守护主中有二一有我所心
别守护者如僧可分物令人守者是二无我所心有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5b 页 X44-0345.png
守护者如关头夺得禁物及比丘失物官人夺得等
是若盗此二物并约守护主结罪简此有七一掌护
破失主者如善见云比丘为他别人乃至三宝守护
财物若谨慎掌护坚锁藏户而贼比丘或从孔中屋
中窃取或逼迫取非守护主能禁限者伹望本主结
罪皆不合徵若主掌懈慢不勤掌录为贼所偷者守
物比丘必须偿之以望守护主结罪故二寄付损失
主者如十诵云比丘远处受他寄物在道损破若好
心投破者不应偿恶心投破者须偿借他物不问好
心恶心若破一切须偿义云今时多有为他洗治钵
器好心损破皆不合偿索者得重三被贼盗物主者
有二初不现前盗物主护心义弱取者得想成就主
虽有心不舍后见本物不得夺取以离本处属贼义
成若夺此物得重故律云时有比丘夺劫者物佛言
波罗夷次对面现前夺者由护心义强夺者犹预得
想未定本主护心义强意犹未舍本物得取故僧祇
云贼夺物去比丘逐贼夺得本物无犯又闇逐贼贼
藏物去比丘即取将来又渐近村比丘逐贼若和喻
得若恐吓得无犯有死事不应告官如上诸句皆是
对面被劫若巳作失想不问贼心定不定后还取者
便为贼复夺贼四贼施物主者十诵云贼偷物来或
好心施或因他逐恐怖故施得取以成物主故但莫
从贼乞他自与者得取取巳染坏色著有主识认者
应还若贼比丘边买得衣本主见者不得直夺应还
是若盗此二物并约守护主结罪简此有七一掌护
破失主者如善见云比丘为他别人乃至三宝守护
财物若谨慎掌护坚锁藏户而贼比丘或从孔中屋
中窃取或逼迫取非守护主能禁限者伹望本主结
罪皆不合徵若主掌懈慢不勤掌录为贼所偷者守
物比丘必须偿之以望守护主结罪故二寄付损失
主者如十诵云比丘远处受他寄物在道损破若好
心投破者不应偿恶心投破者须偿借他物不问好
心恶心若破一切须偿义云今时多有为他洗治钵
器好心损破皆不合偿索者得重三被贼盗物主者
有二初不现前盗物主护心义弱取者得想成就主
虽有心不舍后见本物不得夺取以离本处属贼义
成若夺此物得重故律云时有比丘夺劫者物佛言
波罗夷次对面现前夺者由护心义强夺者犹预得
想未定本主护心义强意犹未舍本物得取故僧祇
云贼夺物去比丘逐贼夺得本物无犯又闇逐贼贼
藏物去比丘即取将来又渐近村比丘逐贼若和喻
得若恐吓得无犯有死事不应告官如上诸句皆是
对面被劫若巳作失想不问贼心定不定后还取者
便为贼复夺贼四贼施物主者十诵云贼偷物来或
好心施或因他逐恐怖故施得取以成物主故但莫
从贼乞他自与者得取取巳染坏色著有主识认者
应还若贼比丘边买得衣本主见者不得直夺应还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5c 页 X44-0345.png
本直五收㘝缚贼主者僧祇云官未收录未抄物名
寄付比丘者得取若巳抄录者不得取若云施佛塔
僧者得取应露现持出不得覆藏若问是何物应答
言佛法物不许者还萨婆多云持国禁物出界罪入
死者前判得重后违王教得突吉罗王民合死者盗
心持出得重自外不听无死者不犯萨遮尼乾子经
云不输王课非盗僧祇云官税比丘物方便自免者
不犯重一我不共要二非理税我律云比丘无输税
法不同白衣官税俗人物比丘为他隐认者得重(今时
数有僧尼为他人妄认车牛人马等准上计钱满五得重)六狂人施物主者摩得
勒伽云若狂人自持物施不知父母亲属者比丘得
取若父母可知不自手与不得取七守护他物主者
十诵云有逻人与比丘衣疑不知成主不佛言但随
施者受之不合从乞律云他守视人与比丘物佛言
此即是主得受。
第十一盗非人物者五分盗他覆冢幡盖神庙中衣
他所护物直五钱犯重僧祇盗外道塔物神祀物得
重(此望守主结重)十诵盗天神像衣及花鬘等物兰(此望境结兰也)
故萨婆多云取非人物五钱巳上重偷兰四钱巳下
轻偷兰善见取诸鬼神物及系树物无守护者无罪
(此望非人不护也)。
第十二盗畜生物者十诵云取虎残者犯吉罗罪由
不断望故师子残不犯由断望故萨婆多云一切鸟
兽食残取者得突吉罗。
寄付比丘者得取若巳抄录者不得取若云施佛塔
僧者得取应露现持出不得覆藏若问是何物应答
言佛法物不许者还萨婆多云持国禁物出界罪入
死者前判得重后违王教得突吉罗王民合死者盗
心持出得重自外不听无死者不犯萨遮尼乾子经
云不输王课非盗僧祇云官税比丘物方便自免者
不犯重一我不共要二非理税我律云比丘无输税
法不同白衣官税俗人物比丘为他隐认者得重(今时
数有僧尼为他人妄认车牛人马等准上计钱满五得重)六狂人施物主者摩得
勒伽云若狂人自持物施不知父母亲属者比丘得
取若父母可知不自手与不得取七守护他物主者
十诵云有逻人与比丘衣疑不知成主不佛言但随
施者受之不合从乞律云他守视人与比丘物佛言
此即是主得受。
第十一盗非人物者五分盗他覆冢幡盖神庙中衣
他所护物直五钱犯重僧祇盗外道塔物神祀物得
重(此望守主结重)十诵盗天神像衣及花鬘等物兰(此望境结兰也)
故萨婆多云取非人物五钱巳上重偷兰四钱巳下
轻偷兰善见取诸鬼神物及系树物无守护者无罪
(此望非人不护也)。
第十二盗畜生物者十诵云取虎残者犯吉罗罪由
不断望故师子残不犯由断望故萨婆多云一切鸟
兽食残取者得突吉罗。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6a 页 X44-0346.png
第二有主想可解次解第三有盗心者然此之一门
实行之人亦未免重何以故以不识戒相故僧祇云
寺主摩摩帝好心互用三宝物亦是盗心故此律云
我说此人愚痴故犯波罗夷十诵云盗心有六种谓
苦切取轻慢取以他名字取抵突取受寄取出息取
出息轻馀五重摩得勒伽云劫夺心有三种谓强夺
取耎语取施巳还取五分云盗心有四种谓谄心曲
心瞋心恐怖心若以此四心取他物者并名盗也律
云贼心有十种谓黑闇心邪心曲戾心恐怖心常有
盗他物心决定取恐怯取寄物取见便取倚托取(谓假
道俗威势而乞是)。
第四重物者谓五钱若五钱直于中料简束为七重
一满五结兰者摩得勒伽云取百千不犯重者谓数
数作断心数数取四钱者是二不得物结重者如律
云烧埋坏色等是三多人共业满五结重者如律云
众多人遣一人盗五钱多人共分或多人共盗通作
一分满五者重四满五结兰者如十诵云盗众多人
未分物者是(谓亡人轻物未分者是)五盗多人各一钱而结重
者如僧祇五人各以一钱遣一人守掌若盗望守人
结重六多人共盗六钱而结重者如善见师徒四人
相教共盗一人六钱各得一重一兰谓自业不合教
他但得一兰七对处结重者如善见云贵贱处所等
谓此土直减五彼土直过五或此土直过五彼土直
减五并依本处断摩得勒伽云迦梨仙贵贱等贵则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6b 页 X44-0346.png
减五贱则过五不犯善见云若盗心唱云定是我地
地主生疑者犯偷兰决心失者重若来问僧答同者
皆重若共诤园田违理判与乃至口辨多端偷夏唱
大等得物满五皆重。
第五兴方便可解。
第六举离处者如善见云举一树时兰举二树时重
(谓量取他地也)乃至得一发一麦许皆重以地深无价故僧
祇盗他牛马未作得想虽举四足不成重善见空静
处盗定作得想动则成重如掷杖空中必有落义此
律盗隐他筹数犯重十诵云或摴蒲转齿围棋移子
等皆重(谓赌物重不赌吉罗)次明不犯者此律云与想取巳有
想取粪扫想取暂取想取亲友意想取等皆不犯律
云亲友意者要具七法一难作能作二难与能与三
难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
贫贱不轻如是七法人能行者是亲善友。
煞人戒第三(僧尼同犯)。
自称得圣戒第四(僧尼同犯)。
此二戒事希不述纵有犯缘如前受戒相中巳略述
竟。
第二篇简要释九。
漏失戒第一(尼根)具三缘成一作究竟意二方便动转
三体分盈流便犯此律除梦不犯僧祇云佛告舍利
弗梦者虚妄不实若梦真实于我法中修梵行者无
有解脱善见云梦有四种一四大不和梦睡眠梦见
地主生疑者犯偷兰决心失者重若来问僧答同者
皆重若共诤园田违理判与乃至口辨多端偷夏唱
大等得物满五皆重。
第五兴方便可解。
第六举离处者如善见云举一树时兰举二树时重
(谓量取他地也)乃至得一发一麦许皆重以地深无价故僧
祇盗他牛马未作得想虽举四足不成重善见空静
处盗定作得想动则成重如掷杖空中必有落义此
律盗隐他筹数犯重十诵云或摴蒲转齿围棋移子
等皆重(谓赌物重不赌吉罗)次明不犯者此律云与想取巳有
想取粪扫想取暂取想取亲友意想取等皆不犯律
云亲友意者要具七法一难作能作二难与能与三
难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
贫贱不轻如是七法人能行者是亲善友。
煞人戒第三(僧尼同犯)。
自称得圣戒第四(僧尼同犯)。
此二戒事希不述纵有犯缘如前受戒相中巳略述
竟。
第二篇简要释九。
漏失戒第一(尼根)具三缘成一作究竟意二方便动转
三体分盈流便犯此律除梦不犯僧祇云佛告舍利
弗梦者虚妄不实若梦真实于我法中修梵行者无
有解脱善见云梦有四种一四大不和梦睡眠梦见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6c 页 X44-0346.png
山崩地动飞腾虚空见虎狼师子恶贼逐等二先见
梦昼见青黄赤白男女等夜中梦见(此二不实故经云如梦如幻也)
三天人与梦有善知识天人为现善梦若恶知识天
人为现恶梦四相梦此人前身或福或罪若福为现
善梦谓诵经礼佛等若罪为现煞盗等(此二是实故经云凡夫之
人伹取梦相若得一梦即灭一逆乃至如佛名方等经说)。
摩捉戒第二(尼夷)具五缘犯一人女二人女想三有染
心四身相触五触著便犯律云比丘及女二俱无衣
身相触得僧残一有衣一无衣身相触得偷兰二俱
有衣得突吉罗十诵云若女人为水没开比丘手捉
虽淫心起但捉一处莫放到到上巳不应故触更捉
得僧残僧祇云若欲心灒涉水著女人者偷兰遮若
共女人捉物咒愿捉器行食捉绳头尾捉杖木等皆
非威仪有欲心者突吉罗欲心动物偷兰遮城门道
狭逢女人闹要待希得过若女人有所须者令净人
与若无净人持物著床机上语言可自取若担重物
不举傍无净人者比丘应举著高处令其自担若乞
食时端正女人持食与起欲心者应放钵著地令馀
人授与十诵云女人与比丘写水水流不断比丘于
女生邪心即生疑佛言偷兰遮(今时斋上多有女人及尼自行香水并授
针线瓶器等物触著生染残行香之时令其悬放自馀瓶器等物并使置地巳自取用)不犯者
十诵云若母女姊妹想为寒热𤏙冷若为水火刀兵
深坑恶兽难救无染心者不犯。
与女人粗恶语戒第三(尼共男子粗语兰)具七缘犯一人女
梦昼见青黄赤白男女等夜中梦见(此二不实故经云如梦如幻也)
三天人与梦有善知识天人为现善梦若恶知识天
人为现恶梦四相梦此人前身或福或罪若福为现
善梦谓诵经礼佛等若罪为现煞盗等(此二是实故经云凡夫之
人伹取梦相若得一梦即灭一逆乃至如佛名方等经说)。
摩捉戒第二(尼夷)具五缘犯一人女二人女想三有染
心四身相触五触著便犯律云比丘及女二俱无衣
身相触得僧残一有衣一无衣身相触得偷兰二俱
有衣得突吉罗十诵云若女人为水没开比丘手捉
虽淫心起但捉一处莫放到到上巳不应故触更捉
得僧残僧祇云若欲心灒涉水著女人者偷兰遮若
共女人捉物咒愿捉器行食捉绳头尾捉杖木等皆
非威仪有欲心者突吉罗欲心动物偷兰遮城门道
狭逢女人闹要待希得过若女人有所须者令净人
与若无净人持物著床机上语言可自取若担重物
不举傍无净人者比丘应举著高处令其自担若乞
食时端正女人持食与起欲心者应放钵著地令馀
人授与十诵云女人与比丘写水水流不断比丘于
女生邪心即生疑佛言偷兰遮(今时斋上多有女人及尼自行香水并授
针线瓶器等物触著生染残行香之时令其悬放自馀瓶器等物并使置地巳自取用)不犯者
十诵云若母女姊妹想为寒热𤏙冷若为水火刀兵
深坑恶兽难救无染心者不犯。
与女人粗恶语戒第三(尼共男子粗语兰)具七缘犯一人女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7a 页 X44-0347.png
二人女想三有染心四粗恶语五粗恶语想六言了
七前人解便犯此律要了知淫欲语意方犯粗恶语
者非梵行也纵涉善事意表欲心亦残不解语兰伽
论性好粗语偷兰此律为女说不净观等不犯。
叹身粗语供养戒第四(尼共男子叹身兰)具七缘犯一人女
二人女想三有染心四叹身说粗恶语五粗恶想六
言了七前人知解便犯此律叹身有二种一叹色身
丰美二叹种族深厚复叹巳身修行持戒第一可持
淫欲供养我者残。
媒嫁戒第五(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人男女二人男女想
三为媒嫁事四媒嫁想五言章了六受语往还报便
犯律云若一念顷乃至须臾暂时和合媒嫁并犯僧
残十诵云受语报中有使使受语使有使使遣语彼
使使还报皆得众多僧残律云受男家语时突吉罗
报女家时偷兰遮还报男家时僧伽婆尸沙十诵五
分云不许还报者偷兰遮许还报者僧伽婆尸沙若
作券书言非我妇犹未唱出者兰若妇礼巳断不复
往还合和者残僧祇云若主人畜多妇妾不均斗争
一妇私求比丘比丘即为和平或夫妇不和合便劝
和合者皆偷兰遮若妇人及女还家比丘到舍便劝
早还者偷兰遮(恐畏他夫瞋不得会故也)五分云若为男倩女为
女倩男长使者偷兰遮此律诸比丘白二羯磨差人
媒嫁一切僧残知事白僧媒嫁净人供给婚具问僧
同可一切僧残若非理用物犯重十诵摩得勒伽云
七前人解便犯此律要了知淫欲语意方犯粗恶语
者非梵行也纵涉善事意表欲心亦残不解语兰伽
论性好粗语偷兰此律为女说不净观等不犯。
叹身粗语供养戒第四(尼共男子叹身兰)具七缘犯一人女
二人女想三有染心四叹身说粗恶语五粗恶想六
言了七前人知解便犯此律叹身有二种一叹色身
丰美二叹种族深厚复叹巳身修行持戒第一可持
淫欲供养我者残。
媒嫁戒第五(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人男女二人男女想
三为媒嫁事四媒嫁想五言章了六受语往还报便
犯律云若一念顷乃至须臾暂时和合媒嫁并犯僧
残十诵云受语报中有使使受语使有使使遣语彼
使使还报皆得众多僧残律云受男家语时突吉罗
报女家时偷兰遮还报男家时僧伽婆尸沙十诵五
分云不许还报者偷兰遮许还报者僧伽婆尸沙若
作券书言非我妇犹未唱出者兰若妇礼巳断不复
往还合和者残僧祇云若主人畜多妇妾不均斗争
一妇私求比丘比丘即为和平或夫妇不和合便劝
和合者皆偷兰遮若妇人及女还家比丘到舍便劝
早还者偷兰遮(恐畏他夫瞋不得会故也)五分云若为男倩女为
女倩男长使者偷兰遮此律诸比丘白二羯磨差人
媒嫁一切僧残知事白僧媒嫁净人供给婚具问僧
同可一切僧残若非理用物犯重十诵摩得勒伽云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7b 页 X44-0347.png
若指腹作媒及自媒嫁身皆偷兰遮僧祇云若比丘
乃至为他求好马种和合者偷兰馀畜生者吉罗鼻
奈耶云若比丘解放畜生合其牝牡者僧残此律吉
罗不犯者律云若为父母信心檀越若在狱系及为
佛法僧重病比丘事等看书持往不犯。
无主僧不处分过量造房戒第六(尼吉)具六缘成一无
主二为巳三自乞求四过量不处分五过量不处分
想六房成犯此律若作此房先知无难妨巳然后来
僧中乞法若不可信者一切僧共往看之若可信者
即当听作善见云无妨难处平治如鼓面后至僧中
乞此律长佛十二搩手内广七搩手准五分佛一搩
手长二尺(计此律房长二丈四尺广一丈四尺)善见皆谓明内为言僧祇
边壁高一丈二尺若男若女在家出家皆为房主无
此等主故言无主难处者此律谓虎狼蚁子也善见
云下至有蚁子窟不得作若蚁行觅食逐令去得作
何以故如来为慈悯众生及比丘故五分四衢道中
多人聚戏淫女市肆放牧恶兽险处园田社树坟墓
逼村近道等并是难处妨处者此律乃至不容草车
回转处十诵是舍近塔官地居士外道居地大石水
流大树深坑等并是妨处明了论或树空山岩石阴
等得行住坐卧者(疏云)欲于中住必须隔断须将比丘
羯磨治地(故知僧私二地并须乞法)乞时应至僧中具修威仪口
云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自乞作房无主自为巳今
从众僧乞处分无难无妨处愿僧与我比丘某甲处
乃至为他求好马种和合者偷兰馀畜生者吉罗鼻
奈耶云若比丘解放畜生合其牝牡者僧残此律吉
罗不犯者律云若为父母信心檀越若在狱系及为
佛法僧重病比丘事等看书持往不犯。
无主僧不处分过量造房戒第六(尼吉)具六缘成一无
主二为巳三自乞求四过量不处分五过量不处分
想六房成犯此律若作此房先知无难妨巳然后来
僧中乞法若不可信者一切僧共往看之若可信者
即当听作善见云无妨难处平治如鼓面后至僧中
乞此律长佛十二搩手内广七搩手准五分佛一搩
手长二尺(计此律房长二丈四尺广一丈四尺)善见皆谓明内为言僧祇
边壁高一丈二尺若男若女在家出家皆为房主无
此等主故言无主难处者此律谓虎狼蚁子也善见
云下至有蚁子窟不得作若蚁行觅食逐令去得作
何以故如来为慈悯众生及比丘故五分四衢道中
多人聚戏淫女市肆放牧恶兽险处园田社树坟墓
逼村近道等并是难处妨处者此律乃至不容草车
回转处十诵是舍近塔官地居士外道居地大石水
流大树深坑等并是妨处明了论或树空山岩石阴
等得行住坐卧者(疏云)欲于中住必须隔断须将比丘
羯磨治地(故知僧私二地并须乞法)乞时应至僧中具修威仪口
云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自乞作房无主自为巳今
从众僧乞处分无难无妨处愿僧与我比丘某甲处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7c 页 X44-0347.png
分无难无妨处慈悯故(如是三乞律云僧应观此比丘若可信即应听若不可信一切
僧应当到彼处看若远遣可信者看巳作羯磨)和僧索欲巳问僧云僧今和
合何所作为答处分造房羯磨大德僧听比丘某甲
自乞作房无主自为巳今从众僧乞处分无难无妨
处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某甲处分无难无
妨处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比丘某甲自乞作房无主
自为巳从僧乞处分无难无妨处僧今与比丘某甲
处分无难无妨处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处分
无难无妨处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与比丘某
甲处分无难无妨处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后房
羯磨与此大同伹称有主为异)僧祇云若僧中无羯磨者一切僧就
彼作房处一人唱言一切僧为某比丘指授房三说
亦得若处远隔水寒暑雨雪多病不得去者应差二
三人不得差四以不得羯磨众故(僧祗疏云二三人到彼口唱亦得)
为四种人不合处分一越年二异界僧三作私房者
多四妨难二处悉皆不成即此律使可信者看故知
简别萨婆多云处分处得作馀处不得馀人就此房
上作重屋房主听得无不处分罪善见云长中减一
搩手广中长一搩手互减互过并残若作房未成而
行客为成者无罪以人无一口房若以段段计人分
满过量亦犯婆论末后二抟泥未竟轻兰一抟在重
兰善见云若留一抟泥在后当成兰决心能者残僧
祇云瓦木板石灰泥草覆乃至最后一把草覆竟残
作非法房自身及他受用皆吉房主若死休道若施
僧应当到彼处看若远遣可信者看巳作羯磨)和僧索欲巳问僧云僧今和
合何所作为答处分造房羯磨大德僧听比丘某甲
自乞作房无主自为巳今从众僧乞处分无难无妨
处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某甲处分无难无
妨处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比丘某甲自乞作房无主
自为巳从僧乞处分无难无妨处僧今与比丘某甲
处分无难无妨处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处分
无难无妨处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与比丘某
甲处分无难无妨处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后房
羯磨与此大同伹称有主为异)僧祇云若僧中无羯磨者一切僧就
彼作房处一人唱言一切僧为某比丘指授房三说
亦得若处远隔水寒暑雨雪多病不得去者应差二
三人不得差四以不得羯磨众故(僧祗疏云二三人到彼口唱亦得)
为四种人不合处分一越年二异界僧三作私房者
多四妨难二处悉皆不成即此律使可信者看故知
简别萨婆多云处分处得作馀处不得馀人就此房
上作重屋房主听得无不处分罪善见云长中减一
搩手广中长一搩手互减互过并残若作房未成而
行客为成者无罪以人无一口房若以段段计人分
满过量亦犯婆论末后二抟泥未竟轻兰一抟在重
兰善见云若留一抟泥在后当成兰决心能者残僧
祇云瓦木板石灰泥草覆乃至最后一把草覆竟残
作非法房自身及他受用皆吉房主若死休道若施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8a 页 X44-0348.png
僧乃可受用此律馀人不犯忏竟得用若教他作受
教者过量犯若是房主得僧残巧师得偷兰妨难二
处各吉过量不乞二残律云不犯者减量无妨难为
佛图讲堂为僧为多人作屋草庵叶庵小容身屋等
并不犯。
有主僧不处分房戒第七(尼吉)具六缘成一有主二为
巳作三长佛六搩手广四搩手以上房四不处分五
不处分想六作成便犯此律妨难二吉不乞一残(乞法
羯磨如前戒明)此房属内于巳身若死远行不还随意处分
若与三宝亲友白衣自卖取钱随心自在唯不得卖
地地是僧物僧不许卖若房主不自处分属四方僧
次第住律云不犯者若处分作草庵叶庵小容身屋
(谓无过量以小故不须乞处分)若作多人住屋并不犯
无根重罪谤他戒第八(僧尼同犯)具八缘犯一是比丘及
尼除下三众二想心谓净不妨实不净如打破戒比
丘犯提故律云若遮无根无馀缘不成遮治其谤罪
二谓作比丘想三内有瞋心四无三根五下至对一
比丘说僧祇对谤比丘前骂谤语语残六重事加诬
七言词了八前人知便犯十诵云四重互说成谤(大同
四分)律云若有见闻疑三根说实者不犯。
假根谤戒第九(僧尼同犯)。
破僧违谏戒第十(僧尼同犯)。
助破僧违谏戒第十一(僧尼同犯)此三戒事希不述。
污家摈谤违谏戒第十二(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作污家
教者过量犯若是房主得僧残巧师得偷兰妨难二
处各吉过量不乞二残律云不犯者减量无妨难为
佛图讲堂为僧为多人作屋草庵叶庵小容身屋等
并不犯。
有主僧不处分房戒第七(尼吉)具六缘成一有主二为
巳作三长佛六搩手广四搩手以上房四不处分五
不处分想六作成便犯此律妨难二吉不乞一残(乞法
羯磨如前戒明)此房属内于巳身若死远行不还随意处分
若与三宝亲友白衣自卖取钱随心自在唯不得卖
地地是僧物僧不许卖若房主不自处分属四方僧
次第住律云不犯者若处分作草庵叶庵小容身屋
(谓无过量以小故不须乞处分)若作多人住屋并不犯
无根重罪谤他戒第八(僧尼同犯)具八缘犯一是比丘及
尼除下三众二想心谓净不妨实不净如打破戒比
丘犯提故律云若遮无根无馀缘不成遮治其谤罪
二谓作比丘想三内有瞋心四无三根五下至对一
比丘说僧祇对谤比丘前骂谤语语残六重事加诬
七言词了八前人知便犯十诵云四重互说成谤(大同
四分)律云若有见闻疑三根说实者不犯。
假根谤戒第九(僧尼同犯)。
破僧违谏戒第十(僧尼同犯)。
助破僧违谏戒第十一(僧尼同犯)此三戒事希不述。
污家摈谤违谏戒第十二(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作污家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8b 页 X44-0348.png
恶行事二心无改悔三作法驱摈四违理谤僧五僧
如法设谏六三谏竟便犯此律污家伹吉后摈谤违
谏得残于中有四污家一依家污家(以一家物偏给一家物主
生瞋得者心喜情标名利招俗讥毁也)二依利养污家(如法得利非法授俗得者思报
不得起瞋退彼〔俗〕心违平等施)三依亲友污家(依王大臣恃俗势力所为不平令俗瞋喜)
四依僧伽蓝污家(以僧花果赠饷白衣令彼俗心恒有悕求以非为是故云污家)
萨婆多云作种种恶业破他信敬善心是名污他家
作恶行者作此不清净秽污垢浊又得恶果故名恶
行若以小物赠遗白衣纵使因此起七宝塔种种庄
严建立精舍犹如祇桓四事供养满阎浮提一切圣
众不如静坐清净持戒即是供养真实法身不犯者
律云若与父母病人系闭狱囚及寺中客作者不犯。
恶性拒僧违谏戒第十三(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述。
二不定义旨趣难明犯缘复希故略不释(尼无此二)。
第三篇三十舍堕要释十九。
长衣戒第一(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是巳长衣二属巳定
三衣体应量四不说净五无因缘六畜过十日便犯
此律受持(三五)衣外馀我(三五)衣及以长财长佛八指广
四指过十日不说净者尼萨耆波逸提萨婆多云佛
一指面阔二寸计长尺六广八寸名应量自外不应
者伹犯吉罗善见云若束缚一处一提若段段别明
相出随处结罪义云若能染应量所染通应不应如
足食竟正不正俱犯若能染是不应量亦所染应量
大小虽殊舍忏义一律结提罪论得吉罗故知同染
如法设谏六三谏竟便犯此律污家伹吉后摈谤违
谏得残于中有四污家一依家污家(以一家物偏给一家物主
生瞋得者心喜情标名利招俗讥毁也)二依利养污家(如法得利非法授俗得者思报
不得起瞋退彼〔俗〕心违平等施)三依亲友污家(依王大臣恃俗势力所为不平令俗瞋喜)
四依僧伽蓝污家(以僧花果赠饷白衣令彼俗心恒有悕求以非为是故云污家)
萨婆多云作种种恶业破他信敬善心是名污他家
作恶行者作此不清净秽污垢浊又得恶果故名恶
行若以小物赠遗白衣纵使因此起七宝塔种种庄
严建立精舍犹如祇桓四事供养满阎浮提一切圣
众不如静坐清净持戒即是供养真实法身不犯者
律云若与父母病人系闭狱囚及寺中客作者不犯。
恶性拒僧违谏戒第十三(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述。
二不定义旨趣难明犯缘复希故略不释(尼无此二)。
第三篇三十舍堕要释十九。
长衣戒第一(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是巳长衣二属巳定
三衣体应量四不说净五无因缘六畜过十日便犯
此律受持(三五)衣外馀我(三五)衣及以长财长佛八指广
四指过十日不说净者尼萨耆波逸提萨婆多云佛
一指面阔二寸计长尺六广八寸名应量自外不应
者伹犯吉罗善见云若束缚一处一提若段段别明
相出随处结罪义云若能染应量所染通应不应如
足食竟正不正俱犯若能染是不应量亦所染应量
大小虽殊舍忏义一律结提罪论得吉罗故知同染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8c 页 X44-0348.png
不犯者僧祇云若二人共衣未分若施物未入手皆
不犯若多人共分中有善毗尼人为说净不犯(谓共活同
财人)此律十日内若转净施若遣与人若贼夺想(衣仍实在
虽经多日无心储畜不犯)十诵失想后得更开十日此律失衣烧
衣漂衣不犯者(谓衣财实失后还得者更得十日说净受持也)或水陆道断
不净施不与人亦不犯。
离三衣宿戒第二(僧尼同犯尼有五衣)具六缘成一是巳三衣
二加受持法三人衣异界四不舍会五无因缘六明
相出具此六缘便犯上有两缘下有一缘易故不解
中间三缘正此消释先解人衣异界中有四一界中
有女人者名为染碍亦有人不立者误也故律下文
诸比丘脱衣俗人家形露佛言除村村外界等故知
村不摄衣名为染碍二者隔碍此律若水陆断道等
离衣不犯三者情碍此律若夺失想或恶兽命梵等
缘失衣无罪萨婆多云王来入界大小行左右近处
并非衣界以情隔故四者界碍此律自然衣界有十
一种一僧伽蓝界二村界三树界四场界五车界六
船界七舍界八堂界九库界十仓界十一阿兰若界
初伽蓝及村各有四相谓周匝垣墙栅篱篱墙不周
四周有屋此相不圆其树场等诸界并生故律云若
干界也谓有前三碍故此十一种界四分各加势分
有十三步故律云僧伽蓝界者在僧伽蓝边以中人
掷石所及处是善见云中人掷石者取不健不羸人
尽力掷至落处不取转处诸师议评作十三步若置
不犯若多人共分中有善毗尼人为说净不犯(谓共活同
财人)此律十日内若转净施若遣与人若贼夺想(衣仍实在
虽经多日无心储畜不犯)十诵失想后得更开十日此律失衣烧
衣漂衣不犯者(谓衣财实失后还得者更得十日说净受持也)或水陆道断
不净施不与人亦不犯。
离三衣宿戒第二(僧尼同犯尼有五衣)具六缘成一是巳三衣
二加受持法三人衣异界四不舍会五无因缘六明
相出具此六缘便犯上有两缘下有一缘易故不解
中间三缘正此消释先解人衣异界中有四一界中
有女人者名为染碍亦有人不立者误也故律下文
诸比丘脱衣俗人家形露佛言除村村外界等故知
村不摄衣名为染碍二者隔碍此律若水陆断道等
离衣不犯三者情碍此律若夺失想或恶兽命梵等
缘失衣无罪萨婆多云王来入界大小行左右近处
并非衣界以情隔故四者界碍此律自然衣界有十
一种一僧伽蓝界二村界三树界四场界五车界六
船界七舍界八堂界九库界十仓界十一阿兰若界
初伽蓝及村各有四相谓周匝垣墙栅篱篱墙不周
四周有屋此相不圆其树场等诸界并生故律云若
干界也谓有前三碍故此十一种界四分各加势分
有十三步故律云僧伽蓝界者在僧伽蓝边以中人
掷石所及处是善见云中人掷石者取不健不羸人
尽力掷至落处不取转处诸师议评作十三步若置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9a 页 X44-0349.png
衣在十一种界内身在异处宿若不舍会不至掷石
所及处明相出一一犯舍堕若界内有女人持衣至
中衣须近身则不论势分不尔明相出犯舍次明
馀部衣界有四一道行界者十诵云比丘与师持衣
道中行前后四十九寻内不失萨婆多云亦纵广四
十九寻内不失善见云若沙弥俗人持衣前入界比
丘后入谓言界外明相出不失衣依止亦尔二洲上
界者善见云十四肘内不失衣若有人来往衣须近
身不者失衣三水界者善见云比丘在阿兰若处竟
夜坐禅天欲晓脱衣置岸上入池洗浴未竟明相出
犯舍毗尼母云一脚在岸上一脚入水虽经明相不
失三衣四井界者僧祇云道行露地有井于井兰傍
宿置衣二十五肘内身在外宿失衣或置衣井内比
丘在上宿不以绳连或不垂手脚经明相出皆犯(以此
例馀坑窖等亦尔)第四舍会者僧祇云有缘至他处宿彼有
比丘及尼长衣应借受持无者俗人有被应借作净
安纫然后受持无者后夜当疾还寺若不得入者当
舍却衣宁无衣犯小罪以轻易重故(舍文如前受衣中说)第五
无因缘者若迦提一月功德衣五月得离衣宿及以
失夺烧漂想水陆道断命梵等难皆不失衣除上因
缘若不舍会皆犯问忘不持衣行至夜方觉有难欲
会无缘失受法不答失受如长衣虽开忘过日不犯
后时忆得即须说净不以忘故便开不说今此亦尔
虽开忘不犯舍罪不以忘故便开不受也故明了论
所及处明相出一一犯舍堕若界内有女人持衣至
中衣须近身则不论势分不尔明相出犯舍次明
馀部衣界有四一道行界者十诵云比丘与师持衣
道中行前后四十九寻内不失萨婆多云亦纵广四
十九寻内不失善见云若沙弥俗人持衣前入界比
丘后入谓言界外明相出不失衣依止亦尔二洲上
界者善见云十四肘内不失衣若有人来往衣须近
身不者失衣三水界者善见云比丘在阿兰若处竟
夜坐禅天欲晓脱衣置岸上入池洗浴未竟明相出
犯舍毗尼母云一脚在岸上一脚入水虽经明相不
失三衣四井界者僧祇云道行露地有井于井兰傍
宿置衣二十五肘内身在外宿失衣或置衣井内比
丘在上宿不以绳连或不垂手脚经明相出皆犯(以此
例馀坑窖等亦尔)第四舍会者僧祇云有缘至他处宿彼有
比丘及尼长衣应借受持无者俗人有被应借作净
安纫然后受持无者后夜当疾还寺若不得入者当
舍却衣宁无衣犯小罪以轻易重故(舍文如前受衣中说)第五
无因缘者若迦提一月功德衣五月得离衣宿及以
失夺烧漂想水陆道断命梵等难皆不失衣除上因
缘若不舍会皆犯问忘不持衣行至夜方觉有难欲
会无缘失受法不答失受如长衣虽开忘过日不犯
后时忆得即须说净不以忘故便开不说今此亦尔
虽开忘不犯舍罪不以忘故便开不受也故明了论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9b 页 X44-0349.png
云道行比丘夜宿错持他衣去他衣不失巳衣失(若明
相出巳觉者得如前开直须更受若至夜觉者欲会无缘应对人舍无人可对心念遥舍)。
月望衣戒第三(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述。
取非亲尼衣戒第四(尼取僧衣吉)具五缘犯一是比丘尼
萨婆多云要取羯磨受戒尼犯五分云取下二众尼
衣得吉罗二非亲里尼十诵云若是亲里当问足不
足少尚自持与何况不足而取善见云亲里者父母
乃至七世是也除此非亲五分云若亲里尼犯戒取
衣者吉罗三是应量衣尼五衣中随取一衣便犯萨
婆多云取尼七尺二寸衣犯不问是色非色染可应
法取则舍堕馀不应量衣钵等取得吉罗应量钵等
取得波逸提四虚心送与除乞得不犯僧祇云尼借
比丘衣得随意著乃至破还无犯(此应亲友不犯非亲者应还直)五
领受便犯伽论云若尼放衣置地寄大德随意用便
舍去比丘作同意用无犯僧祇使人受同犯十诵十
僧取尼一衣皆堕十尼持一衣与一僧得十堕若尼
先请说法故与无犯五分若先无心求彼自布施当
观有长得取(准比犯戒止为贪心)。
使非亲尼浣故衣戒第五(尼使僧浣衣吉)具五缘成一是比
丘尼二非亲里善见令出家妇浣染亦犯三是巳故
衣律云乃至一经身著即名故也善见若浣革屣囊
不犯伽论乃至浣尼师檀亦犯四若自往若使人往
浣染打三皆犯一一重浣重染重打皆犯多罪五浣
打竟便犯僧祇云若多尼弟子虽不得令浣染打得
相出巳觉者得如前开直须更受若至夜觉者欲会无缘应对人舍无人可对心念遥舍)。
月望衣戒第三(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述。
取非亲尼衣戒第四(尼取僧衣吉)具五缘犯一是比丘尼
萨婆多云要取羯磨受戒尼犯五分云取下二众尼
衣得吉罗二非亲里尼十诵云若是亲里当问足不
足少尚自持与何况不足而取善见云亲里者父母
乃至七世是也除此非亲五分云若亲里尼犯戒取
衣者吉罗三是应量衣尼五衣中随取一衣便犯萨
婆多云取尼七尺二寸衣犯不问是色非色染可应
法取则舍堕馀不应量衣钵等取得吉罗应量钵等
取得波逸提四虚心送与除乞得不犯僧祇云尼借
比丘衣得随意著乃至破还无犯(此应亲友不犯非亲者应还直)五
领受便犯伽论云若尼放衣置地寄大德随意用便
舍去比丘作同意用无犯僧祇使人受同犯十诵十
僧取尼一衣皆堕十尼持一衣与一僧得十堕若尼
先请说法故与无犯五分若先无心求彼自布施当
观有长得取(准比犯戒止为贪心)。
使非亲尼浣故衣戒第五(尼使僧浣衣吉)具五缘成一是比
丘尼二非亲里善见令出家妇浣染亦犯三是巳故
衣律云乃至一经身著即名故也善见若浣革屣囊
不犯伽论乃至浣尼师檀亦犯四若自往若使人往
浣染打三皆犯一一重浣重染重打皆犯多罪五浣
打竟便犯僧祇云若多尼弟子虽不得令浣染打得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49c 页 X44-0349.png
令拾薪取水煮染汁无犯五分云令非亲尼浣而亲
非亲合浣亦犯僧祇云若比丘使亲里尼浣彼有弟
子为浣不犯若言遣汝弟子为我浣者犯萨婆多云
要净犯舍不净得吉罗染打亦尔此律使尼浣打新
衣及使尼下众浣打故衣皆吉不犯者若为佛僧或
借他衣为浣打故不犯。
从非亲居士乞衣戒第六(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三衣具
足二无因缘(因缘谓失夺三衣非谓迦提月中开从他乞也)三非亲里四为
巳乞应量衣十诵僧祇乞得四肘巳上犯若自乞使
人乞作寒暑相若方便说法得者皆提除乞小小物
不犯若本方便心但索小者容得大者犯五彼与六
领受便犯不犯者律云若夺失三衣或从亲里乞或
为他乞他为巳乞或不求而得或同出家人边乞得
皆不犯。
过分取衣戒第七(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比丘失夺三衣二
非亲居士三为失夺故施若不为失随受无罪四比
丘知彼为无故施五过知足取故犯律云若失一衣
不应取若失二衣馀有一衣若二重三重四重应摘
作若僧伽梨乃至安陀会善见云若都失者取上下
二衣馀一衣别处乞此律若有馀残语居士言此馀
残裁作何等若彼言我不以失衣故施我曹自与大
德耳若彼欲受便受前戒为他不犯此戒为他亦犯。
劝增衣价戒第八(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非亲俗人虚心
办价二施期有限三知限施四嫌少劝增五彼为增
非亲合浣亦犯僧祇云若比丘使亲里尼浣彼有弟
子为浣不犯若言遣汝弟子为我浣者犯萨婆多云
要净犯舍不净得吉罗染打亦尔此律使尼浣打新
衣及使尼下众浣打故衣皆吉不犯者若为佛僧或
借他衣为浣打故不犯。
从非亲居士乞衣戒第六(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三衣具
足二无因缘(因缘谓失夺三衣非谓迦提月中开从他乞也)三非亲里四为
巳乞应量衣十诵僧祇乞得四肘巳上犯若自乞使
人乞作寒暑相若方便说法得者皆提除乞小小物
不犯若本方便心但索小者容得大者犯五彼与六
领受便犯不犯者律云若夺失三衣或从亲里乞或
为他乞他为巳乞或不求而得或同出家人边乞得
皆不犯。
过分取衣戒第七(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比丘失夺三衣二
非亲居士三为失夺故施若不为失随受无罪四比
丘知彼为无故施五过知足取故犯律云若失一衣
不应取若失二衣馀有一衣若二重三重四重应摘
作若僧伽梨乃至安陀会善见云若都失者取上下
二衣馀一衣别处乞此律若有馀残语居士言此馀
残裁作何等若彼言我不以失衣故施我曹自与大
德耳若彼欲受便受前戒为他不犯此戒为他亦犯。
劝增衣价戒第八(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非亲俗人虚心
办价二施期有限三知限施四嫌少劝增五彼为增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0a 页 X44-0350.png
价缕六领受便犯此律居士施衣嫌少更求乃至增
一钱十六分之一分若为增缕乃至一线也律云不
犯者若先自恣而往求知足于中减少作若从亲里
求出家人边求巳为他他为巳或不求而得一切无
犯。
劝二家增衣戒第九(僧尼同犯)具缘同前唯合劝二家为
异。
过三返六嘿然匆切索衣戒第十(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
述。
乞蚕绵作三衣戒第十一(尼吉)具五缘成一是憍奢耶
(谓丝中微者是蚕口初出细者名忽)二自乞求三作敷具四为巳五作
成便犯此律因比丘至蚕家乞未成巳成绵作卧具
便待看暴茧作声因呵制之若纯作若杂以毳劫贝
麻缕成者犯(卧具者三衣别名也)央掘经云缯绵皮物若展转
来离煞者手施持戒人不应受者是比丘法若受非
悲然不破戒五分云蚕家施绵受巳施僧不得自入
此律自作教他成者并提不成者吉若为他作吉罗
不犯者若得巳成者应以斧细挫斩用和泥涂壁及
埵。
用黑羊毛作三衣戒第十二(尼吉)。
用白羊毛作三衣戒第十三(尼吉)。
减六年作三衣戒第十四(尼吉)此三戒希故不述
不揲尼师檀戒第十五(尼吉)具五缘犯一先有故座具
二更作新者三为巳四无心以故者揲五作成便犯
一钱十六分之一分若为增缕乃至一线也律云不
犯者若先自恣而往求知足于中减少作若从亲里
求出家人边求巳为他他为巳或不求而得一切无
犯。
劝二家增衣戒第九(僧尼同犯)具缘同前唯合劝二家为
异。
过三返六嘿然匆切索衣戒第十(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
述。
乞蚕绵作三衣戒第十一(尼吉)具五缘成一是憍奢耶
(谓丝中微者是蚕口初出细者名忽)二自乞求三作敷具四为巳五作
成便犯此律因比丘至蚕家乞未成巳成绵作卧具
便待看暴茧作声因呵制之若纯作若杂以毳劫贝
麻缕成者犯(卧具者三衣别名也)央掘经云缯绵皮物若展转
来离煞者手施持戒人不应受者是比丘法若受非
悲然不破戒五分云蚕家施绵受巳施僧不得自入
此律自作教他成者并提不成者吉若为他作吉罗
不犯者若得巳成者应以斧细挫斩用和泥涂壁及
埵。
用黑羊毛作三衣戒第十二(尼吉)。
用白羊毛作三衣戒第十三(尼吉)。
减六年作三衣戒第十四(尼吉)此三戒希故不述
不揲尼师檀戒第十五(尼吉)具五缘犯一先有故座具
二更作新者三为巳四无心以故者揲五作成便犯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0b 页 X44-0350.png
此亦不论毡布之异如律中十种衣财并犯僧祇云
应取故者襞方佛一搩手故毡不尖邪凹凸缺角穿
坏腻者若著时方圆令正(随四角中央一处安之)此律舍时先
截量外然后舍忏。
担羊毛过三由旬戒第十六(尼吉)。
使尼浣擗羊毛戒第十七(尼使僧浣毛吉)此二戒事希不述。
畜宝戒第十八(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钱宝二知是三为
巳四受取便犯(此戒以畜为犯文言手捉者表畜时言也下别有捉宝戒)宝是八
不净中一数剩料简八不净物名通二四一是田宅
二种殖园林三蓄𧂐盐粟求利润身四畜奴婢仆使
五畜养群畜六畜金银宝物七畜金银镂床绵褥氍
氀八畜铜铁釜镬除十六枚器若畜此八皆能长贪
污染梵行有得不净果故名不净也次解开畜得不
者第一田宅不净者田体是妨道一向无开宅舍有
听不听若广畜庄舍一向无开小房一口虽是重物
有资身长道别人开畜无犯不须净施五分云有人
施僧田宅店肆比丘不受檀越嫌言沙门不合受人
信施佛言听受使净人知二园林果树流泉浴池者
别人不许受善见云若居士言以池施僧供给浣濯
及一切众生听饮用随意得受三贮粟居盐者昔解
云俭开三十六石粟者此无经律举世伪传准僧祇
云若比丘籴粟时作是念此后时恐贵今籴此谷当
依是诵经坐禅行道者得亦不言多少盐则唯除尽
形药馀无开若准僧祇畜少为食应得无妨萨婆多
应取故者襞方佛一搩手故毡不尖邪凹凸缺角穿
坏腻者若著时方圆令正(随四角中央一处安之)此律舍时先
截量外然后舍忏。
担羊毛过三由旬戒第十六(尼吉)。
使尼浣擗羊毛戒第十七(尼使僧浣毛吉)此二戒事希不述。
畜宝戒第十八(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钱宝二知是三为
巳四受取便犯(此戒以畜为犯文言手捉者表畜时言也下别有捉宝戒)宝是八
不净中一数剩料简八不净物名通二四一是田宅
二种殖园林三蓄𧂐盐粟求利润身四畜奴婢仆使
五畜养群畜六畜金银宝物七畜金银镂床绵褥氍
氀八畜铜铁釜镬除十六枚器若畜此八皆能长贪
污染梵行有得不净果故名不净也次解开畜得不
者第一田宅不净者田体是妨道一向无开宅舍有
听不听若广畜庄舍一向无开小房一口虽是重物
有资身长道别人开畜无犯不须净施五分云有人
施僧田宅店肆比丘不受檀越嫌言沙门不合受人
信施佛言听受使净人知二园林果树流泉浴池者
别人不许受善见云若居士言以池施僧供给浣濯
及一切众生听饮用随意得受三贮粟居盐者昔解
云俭开三十六石粟者此无经律举世伪传准僧祇
云若比丘籴粟时作是念此后时恐贵今籴此谷当
依是诵经坐禅行道者得亦不言多少盐则唯除尽
形药馀无开若准僧祇畜少为食应得无妨萨婆多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0c 页 X44-0350.png
云若比丘得谷米等即日应作净若无白衣时四众
边作净若不作净至地了时舍作突吉罗忏沙弥亦
尔(净法如上资缘章说)四奴婢仆使者僧祇云若人施僧奴若
施使人若园林民妇不应受若言施供给僧男净人
听受若施别人一切不得若施净人为料理僧故别
人得受若施尼僧一同前法唯改女净人为异五畜
养群畜者僧祇云一切众生不应受自馀野鸟兽等
若言不受者我当煞应语言汝自求水草守护勿令
伤害不得剪翅羽笼系若能飞行自活者放去莫拘
执毗尼母云毕陵伽婆蹉为国人所重或施罗网车
舆象马[马*色]驴及一切小寺施者别人亦得受日藏分
经云佛言大王于我法中有诸比丘假令如法始从
一人乃至四人我不听受田宅园林象马车乘奴婢
等常住僧物若满五人乃可得受遗教法律云骑乘
车马一日除五百日斋一岁三百六十日乘除十八
万日斋舍利弗问何故比丘乘骑除五百日斋者佛
言比丘知禁律人他见生谤令他得罪除老病暂时
得乘六畜金银钱宝者若作受宝之意一向不听唯
除说净得受律云钱宝说净有二若白衣持来施比
丘比丘言此不净物我不应畜若净人当受即当说
净若白衣言与比丘宝比丘言我不应畜净人言易
净物畜即是作净若白衣不言易净物畜比丘自不
说净直置地去者若有比丘应对说净随久近畜若
无比丘亦不得取(净法如上资缘章说)僧祇云若居士施金银
边作净若不作净至地了时舍作突吉罗忏沙弥亦
尔(净法如上资缘章说)四奴婢仆使者僧祇云若人施僧奴若
施使人若园林民妇不应受若言施供给僧男净人
听受若施别人一切不得若施净人为料理僧故别
人得受若施尼僧一同前法唯改女净人为异五畜
养群畜者僧祇云一切众生不应受自馀野鸟兽等
若言不受者我当煞应语言汝自求水草守护勿令
伤害不得剪翅羽笼系若能飞行自活者放去莫拘
执毗尼母云毕陵伽婆蹉为国人所重或施罗网车
舆象马[马*色]驴及一切小寺施者别人亦得受日藏分
经云佛言大王于我法中有诸比丘假令如法始从
一人乃至四人我不听受田宅园林象马车乘奴婢
等常住僧物若满五人乃可得受遗教法律云骑乘
车马一日除五百日斋一岁三百六十日乘除十八
万日斋舍利弗问何故比丘乘骑除五百日斋者佛
言比丘知禁律人他见生谤令他得罪除老病暂时
得乘六畜金银钱宝者若作受宝之意一向不听唯
除说净得受律云钱宝说净有二若白衣持来施比
丘比丘言此不净物我不应畜若净人当受即当说
净若白衣言与比丘宝比丘言我不应畜净人言易
净物畜即是作净若白衣不言易净物畜比丘自不
说净直置地去者若有比丘应对说净随久近畜若
无比丘亦不得取(净法如上资缘章说)僧祇云若居士施金银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1a 页 X44-0351.png
等为比丘衣直不得自手取使净人知无净人者指
脚边地语言是中知著地自用草叶塼瓦等遥掷覆
上后将净人令知持去若知佛有金银钱欲举者若
是生地应教净人知巳作坑内钱置中若堕岸上者
得自捉塼瓦掷钱使入得自填上僧祇十诵善见云
若病儿得金银钱令净人畜为贸药故若多人与药
直得置毡褥底眼闇求时手触无犯七金银镂床绵
褥氍氀者毗尼母云别人听受剋镂大床唯除金银
不犯此律氍氀广三肘长五肘听受应净施畜八一
切铜铁釜镬等除十六枚器者以资身要用非妨道
故不犯此犹不通大僧唯局尼不说净得畜自馀一
切大盆釜镬等不听畜除僧不犯尼说净得畜毗尼
母云铁瓦瓶铜盆铜魅种种等器佛听别人受善见
云若施器仗僧应打坏不得卖若施乐器不得捉得
卖僧祇云若四月八日及大会日供养时金银塔及
菩萨像幢幡供养具等有金银涂者使净人捉若倒
地者助捉无金银处若遍涂者以物裹手捉不得先
捉后放地也僧祇云一切身分者若手若脚若膝若
系伽梨尔钵等中一切皆犯律云若畜捉金银者决
定非沙门释子法五分云当知是人必定不信我之
法律。
贸宝戒第十九(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钱宝二互相易
三决价四为巳五领受便犯律中以财物易钱宝故
犯不论食也此戒一往便犯不同贩卖为利故卖巳
脚边地语言是中知著地自用草叶塼瓦等遥掷覆
上后将净人令知持去若知佛有金银钱欲举者若
是生地应教净人知巳作坑内钱置中若堕岸上者
得自捉塼瓦掷钱使入得自填上僧祇十诵善见云
若病儿得金银钱令净人畜为贸药故若多人与药
直得置毡褥底眼闇求时手触无犯七金银镂床绵
褥氍氀者毗尼母云别人听受剋镂大床唯除金银
不犯此律氍氀广三肘长五肘听受应净施畜八一
切铜铁釜镬等除十六枚器者以资身要用非妨道
故不犯此犹不通大僧唯局尼不说净得畜自馀一
切大盆釜镬等不听畜除僧不犯尼说净得畜毗尼
母云铁瓦瓶铜盆铜魅种种等器佛听别人受善见
云若施器仗僧应打坏不得卖若施乐器不得捉得
卖僧祇云若四月八日及大会日供养时金银塔及
菩萨像幢幡供养具等有金银涂者使净人捉若倒
地者助捉无金银处若遍涂者以物裹手捉不得先
捉后放地也僧祇云一切身分者若手若脚若膝若
系伽梨尔钵等中一切皆犯律云若畜捉金银者决
定非沙门释子法五分云当知是人必定不信我之
法律。
贸宝戒第十九(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钱宝二互相易
三决价四为巳五领受便犯律中以财物易钱宝故
犯不论食也此戒一往便犯不同贩卖为利故卖巳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1b 页 X44-0351.png
还买舍时与白衣净人不得与沙弥以同犯故。
贩卖戒第二十(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在家二众二共相
交贸三决价四为巳五自贸易六领受十诵若可舍
物金银钱籴粟或用栗买物若可食啖口口得突
吉罗可作衣著著便波逸提若须是物审思量言我
以尔所物买若彼不肯更应再语若复不肯应三语
三索不得应觅净人买净人不知市易当教以尔所
物买是物应好量议教买得者无犯若买得物此贱
彼贵虽可有利不犯(虽许教买然不得对物主前取比丘语上下屏处教者得)五
百问事云贩卖比丘请他食者受食人犯堕穷𠨬无
食处彼应使白衣作治生道人白僧云是白衣物若
尔可食二三人亦白得食不白犯堕使人言是我物
亦可食萨婆多云此贩卖戒一切提中最是重者宁
作屠儿不作贩卖何以故屠儿正害一生贩卖者一切
俱害不问道俗贤愚持戒毁戒无往不欺常坏恶心
设若居谷恒悕天下荒俭霜雹灾变若居盐馀物欲
使四远返乱王路隔塞故重于屠儿此物作塔作像
不得向礼(但作佛意礼无犯也)萨婆多云设与僧作食若作僧
房持戒比丘不应食用住中得罪中间若死得羯磨
分若众僧衣未三唱得益价若三唱巳不应益巳属
他故若众僧中三唱得衣不应悔设悔不应还十诵
云若私卖买前人悔还取本物七日内者听还若过
不应还五分云使净人易时应心念言宁使彼得我
利我不得彼利五百问事云有求利贩卖作福此人
贩卖戒第二十(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在家二众二共相
交贸三决价四为巳五自贸易六领受十诵若可舍
物金银钱籴粟或用栗买物若可食啖口口得突
吉罗可作衣著著便波逸提若须是物审思量言我
以尔所物买若彼不肯更应再语若复不肯应三语
三索不得应觅净人买净人不知市易当教以尔所
物买是物应好量议教买得者无犯若买得物此贱
彼贵虽可有利不犯(虽许教买然不得对物主前取比丘语上下屏处教者得)五
百问事云贩卖比丘请他食者受食人犯堕穷𠨬无
食处彼应使白衣作治生道人白僧云是白衣物若
尔可食二三人亦白得食不白犯堕使人言是我物
亦可食萨婆多云此贩卖戒一切提中最是重者宁
作屠儿不作贩卖何以故屠儿正害一生贩卖者一切
俱害不问道俗贤愚持戒毁戒无往不欺常坏恶心
设若居谷恒悕天下荒俭霜雹灾变若居盐馀物欲
使四远返乱王路隔塞故重于屠儿此物作塔作像
不得向礼(但作佛意礼无犯也)萨婆多云设与僧作食若作僧
房持戒比丘不应食用住中得罪中间若死得羯磨
分若众僧衣未三唱得益价若三唱巳不应益巳属
他故若众僧中三唱得衣不应悔设悔不应还十诵
云若私卖买前人悔还取本物七日内者听还若过
不应还五分云使净人易时应心念言宁使彼得我
利我不得彼利五百问事云有求利贩卖作福此人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1c 页 X44-0351.png
尚不免地狱何况得福由不随佛语故非供养三千
威仪云教人入市买物有五事一当教莫与人诤二
当教买净者三莫使侵人四不得走从人五当护人
意僧祇云市肆上衣先有价定比丘持价来置地时
语言此直知是衣若不语嘿持去者越毗尼罪有国
土买物常法先有价定卖直来著物边物主摇头当
知与相比丘亦应语言此直知是物前人若解若不
解要须语不语嘿持去者越毗尼罪若估客物直五
十而索百钱比丘以五十知者不犯僧祇云一切九
十六种出家人边不净语买无犯此律虽许五众出
家人得互贸易而不得如市道法诤价上下也。
畜长钵戒第二十一(尼畜过一日提)具六缘成一先有受持
钵二更得钵三是如法钵非法不犯四不说净五无
因缘六过十日便犯婆论若得钵入手五日被摈颠
狂心乱等虽经多日无长罪若后得心解摈还向本
处数前五日取后五日相续满过者便犯(自外受舍仪式如上
受钵章说)。
乞钵戒第二十二(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先有受持钵二
减五缀不满三更随非亲居士乞钵四为巳五乞如
法钵六领受入手便犯十诵云若二人共乞一钵吉
罗量不如故若乞得白钵未烧瓦钵吉罗自勋烧巳
犯舍舍时要至本住处僧中舍若乞得多钵上好者
留入僧库最下恶者单白僧中行更换取众中最下
钵与之令持为折伏彼人贪求心故萨婆多云前受
威仪云教人入市买物有五事一当教莫与人诤二
当教买净者三莫使侵人四不得走从人五当护人
意僧祇云市肆上衣先有价定比丘持价来置地时
语言此直知是衣若不语嘿持去者越毗尼罪有国
土买物常法先有价定卖直来著物边物主摇头当
知与相比丘亦应语言此直知是物前人若解若不
解要须语不语嘿持去者越毗尼罪若估客物直五
十而索百钱比丘以五十知者不犯僧祇云一切九
十六种出家人边不净语买无犯此律虽许五众出
家人得互贸易而不得如市道法诤价上下也。
畜长钵戒第二十一(尼畜过一日提)具六缘成一先有受持
钵二更得钵三是如法钵非法不犯四不说净五无
因缘六过十日便犯婆论若得钵入手五日被摈颠
狂心乱等虽经多日无长罪若后得心解摈还向本
处数前五日取后五日相续满过者便犯(自外受舍仪式如上
受钵章说)。
乞钵戒第二十二(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先有受持钵二
减五缀不满三更随非亲居士乞钵四为巳五乞如
法钵六领受入手便犯十诵云若二人共乞一钵吉
罗量不如故若乞得白钵未烧瓦钵吉罗自勋烧巳
犯舍舍时要至本住处僧中舍若乞得多钵上好者
留入僧库最下恶者单白僧中行更换取众中最下
钵与之令持为折伏彼人贪求心故萨婆多云前受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2a 页 X44-0352.png
持钵如法受持后钵不受此人常畜二钵若食时当
持二钵上堂终身如是以示多欲过又断恶法因缘
故后钵亦不须受(准此律令持者谓将行护持非令受持也律之与论各谈一相)僧
祇云行钵人白二羯磨差五德人行被差竟唱诸比
丘各持受钵来不唱者越若舍先钵更受不者越(自外
行法羯磨等大同下舍堕章中以事希故不烦出也)。
自乞缕使非亲织戒第二十三(僧尼同犯)。
劝赞织师织衣戒第二十四(僧尼同犯)此二戒事希不述。
与衣后夺戒第二十五(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比丘甄
下众非行类故二本规共行三不定与前人决定取
四瞋夺五得属巳便犯。
畜七日药过限戒第二十六(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七
日药体若直手受不加口法亦无长罪二作手口二
受竟三不说净四畜过七日五无因缘便犯不犯者
律云若过七日药苏油涂户向石蜜与守园人第七
日药舍与馀比丘食若未满七日还彼比丘用涂脚
燃灯不犯(自外舍忏方法如上受药章中说)。
过前求雨衣过前用戒第二十七(尼吉)。
过前受急施衣过后畜戒第二十八(僧尼同犯)。
兰若离衣六宿戒第二十九(尼吉)此三戒事希不烦消
释。
回僧物入巳戒第三十(僧尼同犯)具四缘成一是通许僧
物二作许想三回入巳四入手便犯此律僧物有三
一巳许僧物谓通明僧物未分僧别此回犯舍二未
持二钵上堂终身如是以示多欲过又断恶法因缘
故后钵亦不须受(准此律令持者谓将行护持非令受持也律之与论各谈一相)僧
祇云行钵人白二羯磨差五德人行被差竟唱诸比
丘各持受钵来不唱者越若舍先钵更受不者越(自外
行法羯磨等大同下舍堕章中以事希故不烦出也)。
自乞缕使非亲织戒第二十三(僧尼同犯)。
劝赞织师织衣戒第二十四(僧尼同犯)此二戒事希不述。
与衣后夺戒第二十五(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比丘甄
下众非行类故二本规共行三不定与前人决定取
四瞋夺五得属巳便犯。
畜七日药过限戒第二十六(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七
日药体若直手受不加口法亦无长罪二作手口二
受竟三不说净四畜过七日五无因缘便犯不犯者
律云若过七日药苏油涂户向石蜜与守园人第七
日药舍与馀比丘食若未满七日还彼比丘用涂脚
燃灯不犯(自外舍忏方法如上受药章中说)。
过前求雨衣过前用戒第二十七(尼吉)。
过前受急施衣过后畜戒第二十八(僧尼同犯)。
兰若离衣六宿戒第二十九(尼吉)此三戒事希不烦消
释。
回僧物入巳戒第三十(僧尼同犯)具四缘成一是通许僧
物二作许想三回入巳四入手便犯此律僧物有三
一巳许僧物谓通明僧物未分僧别此回犯舍二未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2b 页 X44-0352.png
许僧物回入巳无犯他何意得知故下律云未许作
许想止得吉罗故知未许还作未许想何容得罪三
巳舍与僧物此定属僧物劝回入巳犯重五分回向
馀人者提向馀僧众多人者越此彼畜生回越心悔
善见欲供养此像回与彼像吉此律若许僧物回与
塔许现前物回与四方僧许僧物回与尼并得吉罗
故文言许异处与异处也若巳入塔不须还取即属
塔用以福同故乃至入尼亦尔十诵婆论云若檀越
施此自恣僧物回与彼自恣僧者物应还此其比丘
作吉罗忏若不还此僧计钱犯重乃至此彼一人物
回亦重(准此定属僧次行道读经赴供等疏私回与人并犯重罪)僧祇云尼为众
乞供乃至偏心回授者名为众物回与馀众眷属者
提此律回僧物舍竟还得自用。
第三篇九十波逸提简要释六十五。
小妄语戒第一(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是人不简道俗二
作人想三违想说四知违想五言了六闻解便犯萨
婆多云妄语两舌恶口相历作四句一是妄语非两
舌恶口传他此语向彼说以不实故是妄语不以分
离心故非两舌软语说故非恶口馀句类上有无可
知成实云馀口三业或合或离绮语一种必不相离
萨婆多云不妄语者若说法义论传语一切是非莫
自称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也不尔斧在口中
此律若僧说戒时三问忆念有罪而不说告若异音
说前人不解若颠倒说若发大声不了语若有所说
许想止得吉罗故知未许还作未许想何容得罪三
巳舍与僧物此定属僧物劝回入巳犯重五分回向
馀人者提向馀僧众多人者越此彼畜生回越心悔
善见欲供养此像回与彼像吉此律若许僧物回与
塔许现前物回与四方僧许僧物回与尼并得吉罗
故文言许异处与异处也若巳入塔不须还取即属
塔用以福同故乃至入尼亦尔十诵婆论云若檀越
施此自恣僧物回与彼自恣僧者物应还此其比丘
作吉罗忏若不还此僧计钱犯重乃至此彼一人物
回亦重(准此定属僧次行道读经赴供等疏私回与人并犯重罪)僧祇云尼为众
乞供乃至偏心回授者名为众物回与馀众眷属者
提此律回僧物舍竟还得自用。
第三篇九十波逸提简要释六十五。
小妄语戒第一(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是人不简道俗二
作人想三违想说四知违想五言了六闻解便犯萨
婆多云妄语两舌恶口相历作四句一是妄语非两
舌恶口传他此语向彼说以不实故是妄语不以分
离心故非两舌软语说故非恶口馀句类上有无可
知成实云馀口三业或合或离绮语一种必不相离
萨婆多云不妄语者若说法义论传语一切是非莫
自称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也不尔斧在口中
此律若僧说戒时三问忆念有罪而不说告若异音
说前人不解若颠倒说若发大声不了语若有所说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2c 页 X44-0352.png
前人不解并犯僧祇云屠儿等逐畜生走问言见不
不得妄语不得示处应令看指甲等(谓方便引接令畜生远去)十
诵云若高姓人云是下姓提若两眼人云汝一眼妄
语提又轻恼比丘故提若语一眼人云汝是瞎眼人
得轻恼他提此律若破相说无覆藏说称想说并不
犯。
恶骂戒第二(尼毁二众俱提)具六缘犯一是比丘十诵五分
云毁下四众皆吉二自出毁呰语伽论云传他语为
他骂皆吉三知是毁呰语四作折辱彼意五言了六
前人闻知便犯此律恶法种类毁呰者语云卑姓家
生行业亦卑伎术工巧亦卑若言汝是犯过人依实
亦犯僧祇云若以上恶法毁馀比丘及父母言汝父
母是者得提汝和上阇梨是偷兰汝同友是越毗尼
馀有中下恶法行骂父母和上同友等并互减一等。
两舌戒第三(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是比丘二说鄙恶事
三知是恶事四传于彼此五言了六闻知犯律云两
舌者彼此斗乱令他破也僧祗云以恶法告言某甲
说汝是无有上中下法欲令他离向巳若彼离不离
皆提萨婆多云说巳更说提若不传彼此语伹两边
说令离散者一切皆吉不犯者破恶知识恶伴党和
上同师亲友毁于塔庙作无义利破如是等一切无
犯。
共女人同室宿戒第四(尼共男子宿提)具五缘犯一是人女
二室相成三共同宿四知同宿五随转便犯此律室
不得妄语不得示处应令看指甲等(谓方便引接令畜生远去)十
诵云若高姓人云是下姓提若两眼人云汝一眼妄
语提又轻恼比丘故提若语一眼人云汝是瞎眼人
得轻恼他提此律若破相说无覆藏说称想说并不
犯。
恶骂戒第二(尼毁二众俱提)具六缘犯一是比丘十诵五分
云毁下四众皆吉二自出毁呰语伽论云传他语为
他骂皆吉三知是毁呰语四作折辱彼意五言了六
前人闻知便犯此律恶法种类毁呰者语云卑姓家
生行业亦卑伎术工巧亦卑若言汝是犯过人依实
亦犯僧祇云若以上恶法毁馀比丘及父母言汝父
母是者得提汝和上阇梨是偷兰汝同友是越毗尼
馀有中下恶法行骂父母和上同友等并互减一等。
两舌戒第三(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是比丘二说鄙恶事
三知是恶事四传于彼此五言了六闻知犯律云两
舌者彼此斗乱令他破也僧祗云以恶法告言某甲
说汝是无有上中下法欲令他离向巳若彼离不离
皆提萨婆多云说巳更说提若不传彼此语伹两边
说令离散者一切皆吉不犯者破恶知识恶伴党和
上同师亲友毁于塔庙作无义利破如是等一切无
犯。
共女人同室宿戒第四(尼共男子宿提)具五缘犯一是人女
二室相成三共同宿四知同宿五随转便犯此律室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3a 页 X44-0353.png
相众多不可具述令简要者略有四种一四周有鄣
上亦有覆(谓同在一室于中隔鄣准论不开)二前敞无壁(谓堂檐下两头有鄣)
三虽覆而不遍(谓周遍有墙通覆其上中央开天井也)四虽覆遍而有
开处(谓通覆鄣上有隙孔)此之四室比丘共女人同宿无问先
后俱至随胁转侧一一皆提若共畜生女人黄门二
根人等宿皆吉比丘昼日卧女人立者吉女人若坐
便犯屏坐提萨婆多云若都集堂同鄣设堂中有诸
小房虽各各别以堂同故犹是一房若多房共一户
亦犯覆者乃至以衣缦作屋壁乃至高一肘半共宿
皆犯僧祇云若佛生日转法轮日乃至大会通夜说
法若露地风雨寒雪当入屋内正身坐若老病不能
坐者当施鄣隔不得用疏物隔应高齐齐膝腋若道
行入聚落宿当别隔鄣若无屋者乃至如前作鄣若
无隔鄣者女人可信应语女人言汝先眠我坐比丘
欲眠语令起我欲眠汝莫眠眠者汝无福德萨婆多
云共十女人宿得十波逸提随一一起更卧一一得
十波逸提随一一转侧得十波逸提若白衣舍与女
人并房不闭户者突吉罗。
共未受具人同宿过三夜戒第五(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
未受具人男女二室相成三共同宿四知同宿五过
三夜便犯伽论巳二夜共沙弥宿第三夜共女人宿
得二提僧祇云过三夜犯竟若未忏悔复共宿者转
增长罪更无二开悔过巳当别房宿后更得二夜也
此律云更无宿处至第三夜明相未出前遣沙弥白
上亦有覆(谓同在一室于中隔鄣准论不开)二前敞无壁(谓堂檐下两头有鄣)
三虽覆而不遍(谓周遍有墙通覆其上中央开天井也)四虽覆遍而有
开处(谓通覆鄣上有隙孔)此之四室比丘共女人同宿无问先
后俱至随胁转侧一一皆提若共畜生女人黄门二
根人等宿皆吉比丘昼日卧女人立者吉女人若坐
便犯屏坐提萨婆多云若都集堂同鄣设堂中有诸
小房虽各各别以堂同故犹是一房若多房共一户
亦犯覆者乃至以衣缦作屋壁乃至高一肘半共宿
皆犯僧祇云若佛生日转法轮日乃至大会通夜说
法若露地风雨寒雪当入屋内正身坐若老病不能
坐者当施鄣隔不得用疏物隔应高齐齐膝腋若道
行入聚落宿当别隔鄣若无屋者乃至如前作鄣若
无隔鄣者女人可信应语女人言汝先眠我坐比丘
欲眠语令起我欲眠汝莫眠眠者汝无福德萨婆多
云共十女人宿得十波逸提随一一起更卧一一得
十波逸提随一一转侧得十波逸提若白衣舍与女
人并房不闭户者突吉罗。
共未受具人同宿过三夜戒第五(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
未受具人男女二室相成三共同宿四知同宿五过
三夜便犯伽论巳二夜共沙弥宿第三夜共女人宿
得二提僧祇云过三夜犯竟若未忏悔复共宿者转
增长罪更无二开悔过巳当别房宿后更得二夜也
此律云更无宿处至第三夜明相未出前遣沙弥白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3b 页 X44-0353.png
衣出或自出护明相亦得至第四宿若自去若使彼
去更无开法故母论至第三宿无去处不应卧结跏
坐明相现至第四宿又无去处明相欲出时遣去若
自去(准此至第四宿必须离之若初夜即坐者不成开也)。
与未受具人同诵戒第六(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佛所
说法二字句味三未受具人四齐声同句诵五言说
了便犯萨婆多云若同句声齐者提声齐句异者吉。
向未受具人说他粗罪戒第七(僧尼同犯)具七缘成一是
比丘及尼二犯初二篇罪三知犯四无僧法开五向
未受具人说六言词了七前人知解便犯五分云若
差向某人说某罪而向异人说异罪提十诵云若差
此比丘说馀人说者吉若差此人向此处此家此聚
落乃向馀人及向异处说者吉伽论若向比丘尼乃
至沙弥尼前说者吉五分云尼向白衣说比丘汎尔
小过皆提此律有五事得提若说名字若种姓若相
若衣若房舍自说巳罪吉罗婆多论云宁破塔坏像
不说他粗罪若说则破法身不问前比丘有罪无罪
皆提。
实得道向未受具人说戒第八(僧尼同犯)此戒事希略而
不述。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戒第九(尼与男子说法提)具六缘成
一是人女二知三不请四无有智俗男五言章了六
过五六语便犯此律不请说者听齐五六语若他请
说随义多少皆得五语者谓色受想行识无我也六
去更无开法故母论至第三宿无去处不应卧结跏
坐明相现至第四宿又无去处明相欲出时遣去若
自去(准此至第四宿必须离之若初夜即坐者不成开也)。
与未受具人同诵戒第六(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佛所
说法二字句味三未受具人四齐声同句诵五言说
了便犯萨婆多云若同句声齐者提声齐句异者吉。
向未受具人说他粗罪戒第七(僧尼同犯)具七缘成一是
比丘及尼二犯初二篇罪三知犯四无僧法开五向
未受具人说六言词了七前人知解便犯五分云若
差向某人说某罪而向异人说异罪提十诵云若差
此比丘说馀人说者吉若差此人向此处此家此聚
落乃向馀人及向异处说者吉伽论若向比丘尼乃
至沙弥尼前说者吉五分云尼向白衣说比丘汎尔
小过皆提此律有五事得提若说名字若种姓若相
若衣若房舍自说巳罪吉罗婆多论云宁破塔坏像
不说他粗罪若说则破法身不问前比丘有罪无罪
皆提。
实得道向未受具人说戒第八(僧尼同犯)此戒事希略而
不述。
与女人说法过五六语戒第九(尼与男子说法提)具六缘成
一是人女二知三不请四无有智俗男五言章了六
过五六语便犯此律不请说者听齐五六语若他请
说随义多少皆得五语者谓色受想行识无我也六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3c 页 X44-0353.png
语者谓眼耳鼻舌身意无常也更增一句便犯故僧
祇说六句巳语云使汝速尽苦便提多论云除有智
男子者要解人情语意可作證明无犯若为小女石
女说者一切突吉罗僧祇云若盲若聋亦名无人若
一盲一聋此二当一人若眠亦名无人若为母女姊
妹说者亦犯五分云从今听因为比丘说法方便令
女人得闻若为女人说五六语竟语言姊妹法正齐
此不得更说从座起去有缘更来为说者无犯若为
女说五六语竟更为后女说如是相因为无量女人
说无犯若自诵经女人来听即问要义为解过者无
犯善见云女人若问长阿含中事随问随答乃至尽
阿含若声相连不断一提若断句句提若一句经文
义疏合成六句者不犯。
堀地戒第十(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生地二作生地想
三自堀使人堀四使人堀时不作知净语五伤如蚊
子脚便犯律云但使教人不作知净语不问现前不
现前堀亦犯提僧祇云道上转石跳踉踰地走来走
去欲令地坏乃至掷物令坏物伤如蚊子脚一切犯
提作方便平地作伤意者亦犯提乃至曳木驱牛马
出入若自经行住坐卧欲使地平一切皆犯土块一
人不胜举破者提减一人重者无犯以物掷地不故
伤意无犯钉房内壁损伤人功者得越毗尼罪先有
孔者不犯律云若自方便多堀一提若中间止住一
一提若使人堀前人多堀一提若重语疾疾堀语语
祇说六句巳语云使汝速尽苦便提多论云除有智
男子者要解人情语意可作證明无犯若为小女石
女说者一切突吉罗僧祇云若盲若聋亦名无人若
一盲一聋此二当一人若眠亦名无人若为母女姊
妹说者亦犯五分云从今听因为比丘说法方便令
女人得闻若为女人说五六语竟语言姊妹法正齐
此不得更说从座起去有缘更来为说者无犯若为
女说五六语竟更为后女说如是相因为无量女人
说无犯若自诵经女人来听即问要义为解过者无
犯善见云女人若问长阿含中事随问随答乃至尽
阿含若声相连不断一提若断句句提若一句经文
义疏合成六句者不犯。
堀地戒第十(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生地二作生地想
三自堀使人堀四使人堀时不作知净语五伤如蚊
子脚便犯律云但使教人不作知净语不问现前不
现前堀亦犯提僧祇云道上转石跳踉踰地走来走
去欲令地坏乃至掷物令坏物伤如蚊子脚一切犯
提作方便平地作伤意者亦犯提乃至曳木驱牛马
出入若自经行住坐卧欲使地平一切皆犯土块一
人不胜举破者提减一人重者无犯以物掷地不故
伤意无犯钉房内壁损伤人功者得越毗尼罪先有
孔者不犯律云若自方便多堀一提若中间止住一
一提若使人堀前人多堀一提若重语疾疾堀语语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4a 页 X44-0354.png
提僧祇云若地有沙石者不犯善见若野火来近寺
为护住处故比丘为刬草堀土以断火若火烧手掷
地不犯僧祇覆处地自堀此律不了准之开用。
坏生种戒第十一(僧尼同犯)律云生有五种谓根枝节覆
罗子子也义云根中不假节生者即是根种如萝卜
根等是根中假节生者名覆罗种如甘蔗竹苇等是
枝中不假节生者即是枝种如柳及耐冬树等是枝
中假节生者名节生种如萝勒蓼等是子子种者种
子还生子者是如谷麦豆等是始末差分故立五名
次明净亦有五种谓火刀疮鸟破不中种等下具解
之僧祇云根茎种者以刀中破净节种者或以刀破
或以摘去牙目净心种者萝勒蓼蓝等应柔[打-丁+修]净子
种者如谷麦等脱皮净若总用火净便通上五裹核
种者如枣杏等是应抓破净得去核食火净者合核
食肤里种者如毕钵梨柰等是皆须火净若一切果
熟时自落下触木石伤如蚊脚者成净应去子食谷
裹种者如揶柳子胡桃石榴等是皆须火净糩裹种
者如香[弟/木]苏荏等是无子应柔[打-丁+修]净有子应火净角
裹种者如大豆等是子未成应柔[打-丁+修]净子成应火净
摩摩帝有谷仓未净畏年少比丘不知法应使净人
净乃至后时恒言舂去不犯自馀类知若以五生种
掷著池井水中大小便中粪扫中越毗尼罪死者提
草中行欲使死者越毗尼伤如蚊脚提立坐卧亦如
是石上生衣饼上生酒皆须净人知不尔犯罪若日
为护住处故比丘为刬草堀土以断火若火烧手掷
地不犯僧祇覆处地自堀此律不了准之开用。
坏生种戒第十一(僧尼同犯)律云生有五种谓根枝节覆
罗子子也义云根中不假节生者即是根种如萝卜
根等是根中假节生者名覆罗种如甘蔗竹苇等是
枝中不假节生者即是枝种如柳及耐冬树等是枝
中假节生者名节生种如萝勒蓼等是子子种者种
子还生子者是如谷麦豆等是始末差分故立五名
次明净亦有五种谓火刀疮鸟破不中种等下具解
之僧祇云根茎种者以刀中破净节种者或以刀破
或以摘去牙目净心种者萝勒蓼蓝等应柔[打-丁+修]净子
种者如谷麦等脱皮净若总用火净便通上五裹核
种者如枣杏等是应抓破净得去核食火净者合核
食肤里种者如毕钵梨柰等是皆须火净若一切果
熟时自落下触木石伤如蚊脚者成净应去子食谷
裹种者如揶柳子胡桃石榴等是皆须火净糩裹种
者如香[弟/木]苏荏等是无子应柔[打-丁+修]净有子应火净角
裹种者如大豆等是子未成应柔[打-丁+修]净子成应火净
摩摩帝有谷仓未净畏年少比丘不知法应使净人
净乃至后时恒言舂去不犯自馀类知若以五生种
掷著池井水中大小便中粪扫中越毗尼罪死者提
草中行欲使死者越毗尼伤如蚊脚提立坐卧亦如
是石上生衣饼上生酒皆须净人知不尔犯罪若日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4b 页 X44-0354.png
乾得自剥却水中浮萍不得手拨开有牛马行处得
取开水用若无行处捉土块石仰掷言至梵天上去
若下时打水开处即得用水中翻覆浮萍越毗尼罪
掷著岸上犯提若入水洗时水草著身者以水覆洗
令入若断朝菌越毗尼罪善见云若须华果得自攀
枝下使净人取亦得抱净人取五分云凡诸草木若
有所须语净人言汝知是若不解复语言汝看是若
不解复语言我须是律云不言看是知是突吉罗坏
地亦然生草覆道编系开路枝打叶落者无犯以不
故为故。
异语恼僧戒第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身口业绮
二数作不止三作单白呵制四僧如法唤问五更违
便犯未作制前身口业绮未有僧命众僧可违但犯
吉罗制后犯提口业绮者作异论之名身业绮者作
触恼之称虽先后二结同违一制故合不分成实论
云虽是实语以非时故即名绮语或是时以随顺衰
恼无利益故或虽利益以言无本义理不次恼心说
故皆名绮语。
嫌骂僧知事人戒第十三(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是羯磨
差僧知事人二知是僧差三如法经营无爱恚怖痴
四说嫌骂语五言章了六前人闻知闻而不见见而
不闻俱犯五分云若僧差不羯磨及馀人作此诬说
语语吉罗伽论为他骂传他骂皆吉。
露处敷僧卧具戒第十四(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是四方
取开水用若无行处捉土块石仰掷言至梵天上去
若下时打水开处即得用水中翻覆浮萍越毗尼罪
掷著岸上犯提若入水洗时水草著身者以水覆洗
令入若断朝菌越毗尼罪善见云若须华果得自攀
枝下使净人取亦得抱净人取五分云凡诸草木若
有所须语净人言汝知是若不解复语言汝看是若
不解复语言我须是律云不言看是知是突吉罗坏
地亦然生草覆道编系开路枝打叶落者无犯以不
故为故。
异语恼僧戒第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身口业绮
二数作不止三作单白呵制四僧如法唤问五更违
便犯未作制前身口业绮未有僧命众僧可违但犯
吉罗制后犯提口业绮者作异论之名身业绮者作
触恼之称虽先后二结同违一制故合不分成实论
云虽是实语以非时故即名绮语或是时以随顺衰
恼无利益故或虽利益以言无本义理不次恼心说
故皆名绮语。
嫌骂僧知事人戒第十三(僧尼同犯)具六缘成一是羯磨
差僧知事人二知是僧差三如法经营无爱恚怖痴
四说嫌骂语五言章了六前人闻知闻而不见见而
不闻俱犯五分云若僧差不羯磨及馀人作此诬说
语语吉罗伽论为他骂传他骂皆吉。
露处敷僧卧具戒第十四(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是四方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4c 页 X44-0354.png
僧床二知是三露处四自敷使人敷五去不自举不
教人举六出门便犯五分云有比丘见僧卧具敷在
露地以不自敷不使人敷以不坐卧而不举佛言亦
提若到尼寺敷尼僧卧具不举亦提若白衣家会借
卧具比丘食讫不举亦提若知事人暴晒僧卧具在
边若禅若眠者突吉罗僧祇云若僧床上安像比丘
礼拜手触不举者亦提若多人礼拜悉皆手触属最
后者此律出门便犯。
屏处敷僧卧具不收戒第十五(僧尼同犯)具六缘成犯一
是僧物二知僧物三屏处敷四为巳用五不自举不
教人举六或出界或过三夜便犯。
强敷僧卧具恼他戒第十六(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先借
得住处安止巳定二知他先住三作恼乱彼意四强
于中敷五随坐卧便犯十诵若为恼他故开户闭户
开向扃闭向扃燃火灭火燃灯呗咒读经说法随他
不乐皆提。
僧房中牵他出房戒第十七(牵出春冬房僧尼同犯夏房尼提僧吉也)具
四缘成一是四方僧春冬房二先安止定三作恼乱
彼意四牵出房外便犯僧祇云牵他比丘时彼若抱
柱捉户倚壁离一一处皆提若口呵叱随语离处亦
提驱尼兰(此兰轻〔兰〕)此律驱下四众吉十诵伽论若喜鼾
眠应起经行不能经行应起屏处不应恼他。
重屋上坐脱脚床戒第十八(僧尼同犯)具四缘成一是重
屋二是薄覆三是脱脚床四放身坐卧便犯。
教人举六出门便犯五分云有比丘见僧卧具敷在
露地以不自敷不使人敷以不坐卧而不举佛言亦
提若到尼寺敷尼僧卧具不举亦提若白衣家会借
卧具比丘食讫不举亦提若知事人暴晒僧卧具在
边若禅若眠者突吉罗僧祇云若僧床上安像比丘
礼拜手触不举者亦提若多人礼拜悉皆手触属最
后者此律出门便犯。
屏处敷僧卧具不收戒第十五(僧尼同犯)具六缘成犯一
是僧物二知僧物三屏处敷四为巳用五不自举不
教人举六或出界或过三夜便犯。
强敷僧卧具恼他戒第十六(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先借
得住处安止巳定二知他先住三作恼乱彼意四强
于中敷五随坐卧便犯十诵若为恼他故开户闭户
开向扃闭向扃燃火灭火燃灯呗咒读经说法随他
不乐皆提。
僧房中牵他出房戒第十七(牵出春冬房僧尼同犯夏房尼提僧吉也)具
四缘成一是四方僧春冬房二先安止定三作恼乱
彼意四牵出房外便犯僧祇云牵他比丘时彼若抱
柱捉户倚壁离一一处皆提若口呵叱随语离处亦
提驱尼兰(此兰轻〔兰〕)此律驱下四众吉十诵伽论若喜鼾
眠应起经行不能经行应起屏处不应恼他。
重屋上坐脱脚床戒第十八(僧尼同犯)具四缘成一是重
屋二是薄覆三是脱脚床四放身坐卧便犯。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5a 页 X44-0355.png
用虫水戒第十九(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虫水二知有
虫三不作漉法四随所用便犯僧祇云若虫太细应
作三重漉囊犹有虫者更别造井谛视犹有虫者应
舍住处去若用虫水一方便浇者一息一提随息多
少皆提若使人浇一语一提若使人疾疾浇语语提
虫浇生无常或先有今无或先无今有是故日日谛
看无虫便用。
看覆屋过三节戒第二十(僧尼同犯)此戒事希略而不述。
僧不差教诫尼戒第二十一(尼无)具五缘犯一佛开说
法八敬制巳定二巳制白二差法三不蒙僧差往辄
集尼众四说法八敬五随说言了便犯此律若尼寺
中别房为说虽过日暮以损少故得吉。
僧差为尼说法至日暮戒第二十二(尼无)此戒事希不
述具缘伽论云若至尼寺中聚落中近聚落寺中白
衣家如是等不犯聚落外犯此律若至尼寺因大会
汎汎说法非是僧差不犯。
讥呵教授师戒第二十三(尼无)此戒事希略而不论。
与非亲尼衣戒第二十四(尼与非亲僧衣吉)具五缘成一是
比丘尼二非亲里三作非亲里想四虚心与衣除贸
易不犯五前人领受便犯此律不问衣之大小皆提
萨婆多云与尼三众衣提(此律无文随情所安准浣衣戒二众似轻)。
与非亲尼作衣戒第二十五(尼与非亲僧作衣吉)具四缘犯一
是比丘尼二是非亲三自送衣遣比丘作四随所作
便犯此律随刀截多少及缝针等皆提。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5b 页 X44-0355.png
与尼屏露处坐戒第二十六(尼与僧坐吉)具四缘成一是
尼三众婆论五分共尼三众坐俱提二是屏露处犯
缘明戒戒本彰屏故知俱犯三无第三人四共坐便
犯此律见闻二屏犯若盲而不聋立而不坐皆吉十
诵屏处相去一丈提丈五吉二丈不犯僧祇云共一
尼空屏处坐或尼请一比丘食一尼共一比丘坐一
尼来益食益食去时随一一时提比丘尔时应起语
言我欲起莫令彼疑作非法若尼去者不犯。
与尼期同行戒第二十七(尼与僧期行吉)具五缘犯一是尼
二言许共行三无因缘四同一道五度界便犯律云
不犯者不共期若大伴行有疑恐怖处若往彼得安
稳命梵等难不犯十诵开为尼负衣过险径。
与尼期同乘船戒第二十八(尼与僧期乘船吉)具六缘犯一
是尼三众婆论三众俱犯二共期三同乘一船除异
船不犯四作顺流上下之意除直度或船师失济不
犯五无因缘婆论有白衣多伴恐怖因缘令不相闻
处不犯闻处吉六双脚入船便犯。
食尼叹食戒第二十九(尼食比丘叹食吉)具四缘犯一是尼
三众叹德食二知是三受得四咽咽便犯律云赞叹
者谓阿练若乞食乃至持三衣等从旦至中所得食
咽咽提除饮食儭身衣灯油等吉病亦不开不犯者
若不知檀越先有意若教化无教化想若尼自作若
檀越令尼经营不故教化而食者不犯。
与女人期同道行戒第三十(尼共俗男同行吉)具缘同尼行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5c 页 X44-0355.png
戒唯俗女为异。
施一食处过受戒第三十一(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非亲
限施一食二知是三无病缘等四过受食五食则便
犯律中开病者谓离彼村增剧者不犯若水陆道断
等过受无犯。
展转食戒第三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先受五正食
请无问道俗亲非亲皆犯二食境堪足三无因缘因
缘谓病等也四异处受正食五随咽便犯(背于前请转至后家
故曰展转食也)僧祇云若比丘到一家檀越言阇梨今日我
家食即名食处比丘作念食未熟且向彼家应白巳
去不白到彼得五正食五杂正食犯二提罪一不白
请家二是背请处也此律食有二种一蒲阇尼食谓
五正食一饭二[麨]三乾饭四鱼五肉二祛阇尼食谓
五似食一根二茎三叶四磨食(谓稻大小麦等)五果粥初出
釜画不成字者无犯成字食提此律施粥得五事善
一除饥二除渴三消宿食四大小便调适五除风患
僧祇云施粥得十利谓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
以粥施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辨宿食风
除饥渴消是名良药佛所说欲生人天长受乐应当
以粥施众僧萨婆多论若就时中前家食请有三句
一前家单食请后家衣食请听背无犯二前家单食
请后家单衣请至后家取衣巳还向前家食无犯若
不向前家复竟日不食但违信故犯小罪三前家单
食请后家亦单食请背之得提十诵云除节日数数
施一食处过受戒第三十一(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非亲
限施一食二知是三无病缘等四过受食五食则便
犯律中开病者谓离彼村增剧者不犯若水陆道断
等过受无犯。
展转食戒第三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先受五正食
请无问道俗亲非亲皆犯二食境堪足三无因缘因
缘谓病等也四异处受正食五随咽便犯(背于前请转至后家
故曰展转食也)僧祇云若比丘到一家檀越言阇梨今日我
家食即名食处比丘作念食未熟且向彼家应白巳
去不白到彼得五正食五杂正食犯二提罪一不白
请家二是背请处也此律食有二种一蒲阇尼食谓
五正食一饭二[麨]三乾饭四鱼五肉二祛阇尼食谓
五似食一根二茎三叶四磨食(谓稻大小麦等)五果粥初出
釜画不成字者无犯成字食提此律施粥得五事善
一除饥二除渴三消宿食四大小便调适五除风患
僧祇云施粥得十利谓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
以粥施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辨宿食风
除饥渴消是名良药佛所说欲生人天长受乐应当
以粥施众僧萨婆多论若就时中前家食请有三句
一前家单食请后家衣食请听背无犯二前家单食
请后家单衣请至后家取衣巳还向前家食无犯若
不向前家复竟日不食但违信故犯小罪三前家单
食请后家亦单食请背之得提十诵云除节日数数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6a 页 X44-0356.png
请不犯此律除病不犯者谓不堪一坐食足也。
别众食戒第三十三(僧尼同犯)具七缘犯一有施主二僧
次请及别请别乞三五正食在时中四食处成众五
知界内善比丘不集六无因缘七咽咽犯提此律无
问道俗皆成施主善见云要别请四人俱受成众即
坐一一人覆钵不食待馀三人食竟一人后食不犯
故知俱受成众故此律云若二三人随意食四净人
以上应分作二部更互入食(若门外僧与家内僧相去六十三步外者不名
别众以别自然界也)婆论若檀越或作长请戒作日限先随意
请人各使令定至食初日一切合集或先无别请一
切无遮者大善不能无遮应打揵槌僧集巳劝化比
丘若檀越应高处立举声大唱六十臈者入若多若
少但令一人入即是清净先被请者各住一处若无
六十臈五十臈入若无者乃至唱到沙弥一人入亦
是清净若都无者亦是清净若初日不唱应日日唱
如初日法若初日唱竟后时若遮不遮无过若不作
此二法食时有遮界内比丘一人不同食者此一切
僧得别众罪设界内无比丘犹有遮食不清净若九
十日或长请时如初日唱九十日竟若施主续有一
月半月供即前唱法为清净不须更唱唯僧房卧具
九十日竟应日日唱若不日日唱即不清净若大界
内有二处僧祇一日中二处俱有檀越食布萨处无
过不布萨处不请布萨处一人不送一分食者此僧
犯提若檀越或有别请僧次四人巳上来入僧布萨
别众食戒第三十三(僧尼同犯)具七缘犯一有施主二僧
次请及别请别乞三五正食在时中四食处成众五
知界内善比丘不集六无因缘七咽咽犯提此律无
问道俗皆成施主善见云要别请四人俱受成众即
坐一一人覆钵不食待馀三人食竟一人后食不犯
故知俱受成众故此律云若二三人随意食四净人
以上应分作二部更互入食(若门外僧与家内僧相去六十三步外者不名
别众以别自然界也)婆论若檀越或作长请戒作日限先随意
请人各使令定至食初日一切合集或先无别请一
切无遮者大善不能无遮应打揵槌僧集巳劝化比
丘若檀越应高处立举声大唱六十臈者入若多若
少但令一人入即是清净先被请者各住一处若无
六十臈五十臈入若无者乃至唱到沙弥一人入亦
是清净若都无者亦是清净若初日不唱应日日唱
如初日法若初日唱竟后时若遮不遮无过若不作
此二法食时有遮界内比丘一人不同食者此一切
僧得别众罪设界内无比丘犹有遮食不清净若九
十日或长请时如初日唱九十日竟若施主续有一
月半月供即前唱法为清净不须更唱唯僧房卧具
九十日竟应日日唱若不日日唱即不清净若大界
内有二处僧祇一日中二处俱有檀越食布萨处无
过不布萨处不请布萨处一人不送一分食者此僧
犯提若檀越或有别请僧次四人巳上来入僧布萨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6b 页 X44-0356.png
界内食或将食入界别请比丘应布萨处僧次请一
人若送一分食不如是者提若二处三处亦如是
自处不须展转取人馈食设请一人送一分食巳外
有异处比丘来者若遮乃至不与一人食犯提若不
尔者三人巳下各各异处异时食无过若先作意请
僧中一人而忘不请在前出一分食置上坐头送与
彼僧若道远应取此食次第行之若聚落界内无僧
界二施主各请四人巳上二处应打揵槌互请一人
互送一分食更有异比丘来亦须展转作法虽先僧
次后客不许入还成别请先无僧次后成僧次反前
便是别请别乞语同心齐亦皆是犯不要约界成犯
故律云提婆达多将巳五人家家乞食故知是犯纵
令尽集不与僧同亦犯如婆论云别请四人在僧中
次第并坐受食不与僧同味皆犯(准此而言僧次一种唯局不集结罪
乞食别请集与不集俱提)婆论狂心灭摈界外等三比丘不落僧
数虽四不成别众故知好者犯此律开七缘不犯馀
六非要不论今取病不犯者谓下至脚跟躄故不犯
善见谓沙土入中不能行也。
取归妇贾客路粮过三钵戒第三十四(僧尼同犯)此戒事
希略而不述。
足食戒第三十五(尼足食巳食五正提)具五缘犯一是可足食
二知境足相三舍威仪四无因缘(谓病及馀食不犯)五更食
便犯。
劝足食戒第三十六(尼吉)具五缘犯一他人足食竟二
人若送一分食不如是者提若二处三处亦如是
自处不须展转取人馈食设请一人送一分食巳外
有异处比丘来者若遮乃至不与一人食犯提若不
尔者三人巳下各各异处异时食无过若先作意请
僧中一人而忘不请在前出一分食置上坐头送与
彼僧若道远应取此食次第行之若聚落界内无僧
界二施主各请四人巳上二处应打揵槌互请一人
互送一分食更有异比丘来亦须展转作法虽先僧
次后客不许入还成别请先无僧次后成僧次反前
便是别请别乞语同心齐亦皆是犯不要约界成犯
故律云提婆达多将巳五人家家乞食故知是犯纵
令尽集不与僧同亦犯如婆论云别请四人在僧中
次第并坐受食不与僧同味皆犯(准此而言僧次一种唯局不集结罪
乞食别请集与不集俱提)婆论狂心灭摈界外等三比丘不落僧
数虽四不成别众故知好者犯此律开七缘不犯馀
六非要不论今取病不犯者谓下至脚跟躄故不犯
善见谓沙土入中不能行也。
取归妇贾客路粮过三钵戒第三十四(僧尼同犯)此戒事
希略而不述。
足食戒第三十五(尼足食巳食五正提)具五缘犯一是可足食
二知境足相三舍威仪四无因缘(谓病及馀食不犯)五更食
便犯。
劝足食戒第三十六(尼吉)具五缘犯一他人足食竟二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6c 页 X44-0356.png
知足三发言强劝四不作馀食法五前人食便犯。
非时食戒第三十七(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非时二非
时想三时食四咽咽犯律云时者谓明相出乃至日
中按此时为法四天下亦尔僧祇云日极长时昼则
十八须臾夜便十二夜极长时夜则十八昼便十二
中间延促可解毗罗三昧经云瓶沙王问佛比丘何
故日中食耶佛言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
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
制中食也善见云吐食未出咽喉还咽无犯若出咽
者提十诵阿那律弟子病服吐下药中后心闷佛言
稻稗竹笋汁囊盛米粥绞汁与饮犹不差佛听屏处
与米粥(诸部不同未可互用宜就急好)。
食残宿食戒第三十八(僧尼同犯)具三缘犯一是残宿食
二知是三咽便犯此律今日受食自贮界内留至明
日自煮食者咽咽得七罪谓三提四吉一不受二非
时三残宿(此三提)四内煮五内宿六自煮七恶触(此四吉)
不受食戒第三十九(僧尼同犯)就中六门分别一制受食
意二能受人三所对受食境四所受食五受食法六
失受法先解受食意者五分云佛未制受食时比丘
各于知识家不受而食白衣呵言我等不喜见此恶
人著割截坏色衣不受食食是名不与取萨婆多有
五义故制一为断盗窃因缘故二为作證明故三为
止诽谤故四为成少欲知足故五为生他信敬心故
又令外道得益故二能受者是比丘故明了论云能
非时食戒第三十七(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非时二非
时想三时食四咽咽犯律云时者谓明相出乃至日
中按此时为法四天下亦尔僧祇云日极长时昼则
十八须臾夜便十二夜极长时夜则十八昼便十二
中间延促可解毗罗三昧经云瓶沙王问佛比丘何
故日中食耶佛言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
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
制中食也善见云吐食未出咽喉还咽无犯若出咽
者提十诵阿那律弟子病服吐下药中后心闷佛言
稻稗竹笋汁囊盛米粥绞汁与饮犹不差佛听屏处
与米粥(诸部不同未可互用宜就急好)。
食残宿食戒第三十八(僧尼同犯)具三缘犯一是残宿食
二知是三咽便犯此律今日受食自贮界内留至明
日自煮食者咽咽得七罪谓三提四吉一不受二非
时三残宿(此三提)四内煮五内宿六自煮七恶触(此四吉)
不受食戒第三十九(僧尼同犯)就中六门分别一制受食
意二能受人三所对受食境四所受食五受食法六
失受法先解受食意者五分云佛未制受食时比丘
各于知识家不受而食白衣呵言我等不喜见此恶
人著割截坏色衣不受食食是名不与取萨婆多有
五义故制一为断盗窃因缘故二为作證明故三为
止诽谤故四为成少欲知足故五为生他信敬心故
又令外道得益故二能受者是比丘故明了论云能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7a 页 X44-0357.png
受者具戒比丘住于自性(疏云)以受大戒时无毁犯故
云住自性若破戒人被摈人十三难人等受食度与
馀比丘不成受不住自性故三所对受食境五分云
天边成受旷野鬼神边与比丘食佛言听受猕猴奉
蜜等亦成受善见云天人鬼神畜生飞鸟皆成受食
萨婆多云为作證明故非人畜生及无知小儿悉不
成受(准此文言前三五分善见畜生鬼神边成受者要解人意方得成受)四约所受食
辨成受不成受者明了论云唯大开量药不须受谓
大小所便是善见亦尔此律除水及杨枝不须受善
见云若尘大落钵中可除去食不犯若细尘不可除
更使人授行食比坐馀食迸落钵中成受僧祇云若
风吹尘牛驰振身尘来乃至众鸟女人行食衣曳地
尘来如是一切尘坌钵下草不坌食者成受草叶应
受若坌草及食者一切更须受唯除畜生振身作意
受者得名为受自馀一切不作意受者应更从他受
若行[麨]时𢬓拣[麨]器迸落随钵中作意受者得名为
受不作意受者不名为受馀食亦尔十诵云听担食
行莫使人见若食时当出道取一搦不受而食五二
受法者僧祇云心念受者有边地人邪见恶比丘故
不受食与人尔时当规地作相叶蔽钵中下食时作
是言受受得成十诵净国人亦尔五分云火烧马屋
急净人置食在地言取食食得食患眼比丘得按草
受食(今时多有僧尼按地受食与盲何异也)僧祇云下时觉堕钵时不
觉堕时觉初下时不觉此二成受但非威仪故得吉
云住自性若破戒人被摈人十三难人等受食度与
馀比丘不成受不住自性故三所对受食境五分云
天边成受旷野鬼神边与比丘食佛言听受猕猴奉
蜜等亦成受善见云天人鬼神畜生飞鸟皆成受食
萨婆多云为作證明故非人畜生及无知小儿悉不
成受(准此文言前三五分善见畜生鬼神边成受者要解人意方得成受)四约所受食
辨成受不成受者明了论云唯大开量药不须受谓
大小所便是善见亦尔此律除水及杨枝不须受善
见云若尘大落钵中可除去食不犯若细尘不可除
更使人授行食比坐馀食迸落钵中成受僧祇云若
风吹尘牛驰振身尘来乃至众鸟女人行食衣曳地
尘来如是一切尘坌钵下草不坌食者成受草叶应
受若坌草及食者一切更须受唯除畜生振身作意
受者得名为受自馀一切不作意受者应更从他受
若行[麨]时𢬓拣[麨]器迸落随钵中作意受者得名为
受不作意受者不名为受馀食亦尔十诵云听担食
行莫使人见若食时当出道取一搦不受而食五二
受法者僧祇云心念受者有边地人邪见恶比丘故
不受食与人尔时当规地作相叶蔽钵中下食时作
是言受受得成十诵净国人亦尔五分云火烧马屋
急净人置食在地言取食食得食患眼比丘得按草
受食(今时多有僧尼按地受食与盲何异也)僧祇云下时觉堕钵时不
觉堕时觉初下时不觉此二成受但非威仪故得吉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7b 页 X44-0357.png
罗比丘乞食时至店肆家以斗盛[麨]与比丘绳锁连
诸斗者应语解却相离得若不可解者当教写叶上
授若受苏油瓶绳著地者应语令绳举授井上悬食
下比丘井底口言受受勿令[穴/友]中间生草木者成受
屋上比丘语净人持食著器中下长竿若绳钩言著
是钩上口言受受亦成若净人树上悬果下亦尔牛
上亦得受食比丘欲远行无净人时借得牛以食粮
著囊中一食作一节系至食时无净人一人挽纽一
人承之口言受受亦得成受若粮尽未至更净洗袋
亦如前法比丘乞甘蔗俗人言自取食不肯取与比
丘比丘以绳系好甘蔗著牛头上语言知是众生若
边有火即驱牛过火勿令烧牛一人扶头一人解之
口言受受得成自馀亦然十诵云行食时净人触比
丘手若不轻得成若轻故触比丘手不应受写苏油
时注钵中不断佛言是注下流非上流成受僧祇云
净人行果菜时应语悬放果堕草上即出者不名为
受小停者为名受(行草木拟护净宜应多行今时齐上唯行片许非体净意)善见
云遥掷从地转来落比丘手上成受僧祇云大会上
净人难得比丘得受取行之若鎗镬热不得受者当
以两木横置地比丘脚蹑上言受受得成此律下文
欲受油错受苏等不成受必令心境相当得成受六
失受法者明了论云有七种失法一决意弃舍失若
人不用此食决意弃舍与他失受二他逼夺失若异
自同类人为属巳故逼夺失(谓非是出家五众故言非同类)三变异
诸斗者应语解却相离得若不可解者当教写叶上
授若受苏油瓶绳著地者应语令绳举授井上悬食
下比丘井底口言受受勿令[穴/友]中间生草木者成受
屋上比丘语净人持食著器中下长竿若绳钩言著
是钩上口言受受亦成若净人树上悬果下亦尔牛
上亦得受食比丘欲远行无净人时借得牛以食粮
著囊中一食作一节系至食时无净人一人挽纽一
人承之口言受受亦得成受若粮尽未至更净洗袋
亦如前法比丘乞甘蔗俗人言自取食不肯取与比
丘比丘以绳系好甘蔗著牛头上语言知是众生若
边有火即驱牛过火勿令烧牛一人扶头一人解之
口言受受得成自馀亦然十诵云行食时净人触比
丘手若不轻得成若轻故触比丘手不应受写苏油
时注钵中不断佛言是注下流非上流成受僧祇云
净人行果菜时应语悬放果堕草上即出者不名为
受小停者为名受(行草木拟护净宜应多行今时齐上唯行片许非体净意)善见
云遥掷从地转来落比丘手上成受僧祇云大会上
净人难得比丘得受取行之若鎗镬热不得受者当
以两木横置地比丘脚蹑上言受受得成此律下文
欲受油错受苏等不成受必令心境相当得成受六
失受法者明了论云有七种失法一决意弃舍失若
人不用此食决意弃舍与他失受二他逼夺失若异
自同类人为属巳故逼夺失(谓非是出家五众故言非同类)三变异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7c 页 X44-0357.png
所作失谓用圣通变也四变异性失为变男成女等
五舍戒六舍命七正法灭尽失此律有三失一任运
失谓曾受得食今时既过故云任运失也二过缘触
失谓净人触失也三自变生为熟失也善见云受生
姜后生芽不失受火净巳生芽之处更净非生芽处
得食盐变成水得食律云若不与食自取著口中咽
咽提非时七日过限亦提尽形无缘不受食吉。
索美食戒第四十(尼吉)具四缘犯一是美食(谓乳酪鱼肉等)二
无病(谓堪一坐食足)三自为巳四咽便犯僧祇云不得从屠
儿家乞肉乳乳酪家养蚕家并不得乞家业五百问
事云无病索好食犯重。
与出家外道食戒第四十一(尼与在家外道衣食提)具五缘犯
一是出家外道二知是三是食四自手与非置地使
人与五彼受得便犯五分云若外道来乞应以巳分
一团别着一处与不得持僧食与若与乞儿鸟猫等
应量巳食多少取分内减与不得取分外施僧祇云
父母兄弟姊妹外道中出家来者使净人与无净人
与语言自取若恐啖尽言授与我来应随意减取馀
者著床机上语言汝自取食彼作嫌言汝食今便作
毡陀罗禦我取耶比丘答言汝出家不得处佛制戒
如是汝若食者便食不食随意萨婆多云与无见人
不犯若众僧与无过不得自手与。
先受请食前食后至他家不嘱授戒第四十二(僧尼同犯)
具五缘犯一先受他情二食前后三不嘱授四诣馀
五舍戒六舍命七正法灭尽失此律有三失一任运
失谓曾受得食今时既过故云任运失也二过缘触
失谓净人触失也三自变生为熟失也善见云受生
姜后生芽不失受火净巳生芽之处更净非生芽处
得食盐变成水得食律云若不与食自取著口中咽
咽提非时七日过限亦提尽形无缘不受食吉。
索美食戒第四十(尼吉)具四缘犯一是美食(谓乳酪鱼肉等)二
无病(谓堪一坐食足)三自为巳四咽便犯僧祇云不得从屠
儿家乞肉乳乳酪家养蚕家并不得乞家业五百问
事云无病索好食犯重。
与出家外道食戒第四十一(尼与在家外道衣食提)具五缘犯
一是出家外道二知是三是食四自手与非置地使
人与五彼受得便犯五分云若外道来乞应以巳分
一团别着一处与不得持僧食与若与乞儿鸟猫等
应量巳食多少取分内减与不得取分外施僧祇云
父母兄弟姊妹外道中出家来者使净人与无净人
与语言自取若恐啖尽言授与我来应随意减取馀
者著床机上语言汝自取食彼作嫌言汝食今便作
毡陀罗禦我取耶比丘答言汝出家不得处佛制戒
如是汝若食者便食不食随意萨婆多云与无见人
不犯若众僧与无过不得自手与。
先受请食前食后至他家不嘱授戒第四十二(僧尼同犯)
具五缘犯一先受他情二食前后三不嘱授四诣馀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8a 页 X44-0358.png
家五入门便犯僧祇云食前者未食时也食后者食
巳日虽早名食后(犹非午后)若乞食比丘到檀越家施主
言今日此间请诸比丘食愿师即受我请随语受巳
比丘念言谁能受此重施欲去时应白巳去不白得
提有二比丘各各别受一家长请第一比丘语第二
比丘言长老今日共到檀越家食去来第二比丘应
白巳去不白得提第二比丘请第一比丘亦如是义
云若一人受请无人可白应白食家或白净人使知
不恼请主来问知处若常请处亦须白之不犯者若
病重若白去若迦提月时若施衣时若无人可白者
并不犯。
食家有宝强安坐戒第四十三(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述
与俗女屏坐戒第四十四(尼共俗男屏坐提)具四缘犯一是
俗女二屏处三无第三人四申手不及户处坐便犯
婆论闭户向无净人提开户向外有净人吉向内有
净人不犯僧祇云若母姊妹净人等睡眠痴狂心乱
婴儿非人畜生虽有是人亦名为独竟日坐一提比
丘女人中间更起一一提若净人作务来往不断门
向道中有行人如食顷不断若阁上阁下净人遥见
者并不犯此律不犯者若舒手及户坐使乞食比丘
见二比丘为伴若识别人在边及有难缘等并不犯
与俗女露坐戒第四十五(尼共俗男露坐提)具四缘犯一是
俗女二露处三无第三人四申手内共坐便犯十诵
云与女人露地坐随起还坐随得尔数提相去半寻
巳日虽早名食后(犹非午后)若乞食比丘到檀越家施主
言今日此间请诸比丘食愿师即受我请随语受巳
比丘念言谁能受此重施欲去时应白巳去不白得
提有二比丘各各别受一家长请第一比丘语第二
比丘言长老今日共到檀越家食去来第二比丘应
白巳去不白得提第二比丘请第一比丘亦如是义
云若一人受请无人可白应白食家或白净人使知
不恼请主来问知处若常请处亦须白之不犯者若
病重若白去若迦提月时若施衣时若无人可白者
并不犯。
食家有宝强安坐戒第四十三(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述
与俗女屏坐戒第四十四(尼共俗男屏坐提)具四缘犯一是
俗女二屏处三无第三人四申手不及户处坐便犯
婆论闭户向无净人提开户向外有净人吉向内有
净人不犯僧祇云若母姊妹净人等睡眠痴狂心乱
婴儿非人畜生虽有是人亦名为独竟日坐一提比
丘女人中间更起一一提若净人作务来往不断门
向道中有行人如食顷不断若阁上阁下净人遥见
者并不犯此律不犯者若舒手及户坐使乞食比丘
见二比丘为伴若识别人在边及有难缘等并不犯
与俗女露坐戒第四十五(尼共俗男露坐提)具四缘犯一是
俗女二露处三无第三人四申手内共坐便犯十诵
云与女人露地坐随起还坐随得尔数提相去半寻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8b 页 X44-0358.png
坐提相去一寻半吉二寻若过无犯。
期与食不与遣出聚落戒第四十六(僧尼同犯)具五缘犯
一是比丘二先许食三不与食四恶心驱出去五去
离见闻处便犯。
过受四月药请戒第四十七(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述
观军阵戒第四十八(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军阵二故
往观看三无因缘四往见便犯僧祇云若入聚落城
邑道中逢军不作意见无犯若作意举头下头窥望
欲见见者提十诵云若军发行为斗破贼有煞死因
观无常故不犯婆论由道中过无犯若立住看左右
反[(厂@((既-旡)-日+口))*页]坏威仪故吉。
有因缘至军中过三夜戒第四十九(僧尼同犯)。
有因缘至军中二宿往观军阵合战戒第五十(僧尼同犯)
此二戒事希不述。
饮酒戒第五十一(僧尼同犯)具三缘犯一是酒二无重病
缘三饮便犯此律体虽是酒而非酒色非酒香非酒
味不应饮体非是酒然有酒色酒香酒味得饮若饮
甜味酒若饮酢味酒若食曲若食酒糟等并突吉罗
自今巳去以我为师者乃至不得以草木头内着酒
中而入口馀药治不差以酒为药者不犯萨婆多云
此戒极重能作四逆唯除破僧又能破一切戒及馀
众恶。
水中嬉戏戒第五十二(僧尼同犯)具三缘犯一是水二无
因缘三入戏便犯律云戏者放意自恣或以𦘕水相
期与食不与遣出聚落戒第四十六(僧尼同犯)具五缘犯
一是比丘二先许食三不与食四恶心驱出去五去
离见闻处便犯。
过受四月药请戒第四十七(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述
观军阵戒第四十八(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军阵二故
往观看三无因缘四往见便犯僧祇云若入聚落城
邑道中逢军不作意见无犯若作意举头下头窥望
欲见见者提十诵云若军发行为斗破贼有煞死因
观无常故不犯婆论由道中过无犯若立住看左右
反[(厂@((既-旡)-日+口))*页]坏威仪故吉。
有因缘至军中过三夜戒第四十九(僧尼同犯)。
有因缘至军中二宿往观军阵合战戒第五十(僧尼同犯)
此二戒事希不述。
饮酒戒第五十一(僧尼同犯)具三缘犯一是酒二无重病
缘三饮便犯此律体虽是酒而非酒色非酒香非酒
味不应饮体非是酒然有酒色酒香酒味得饮若饮
甜味酒若饮酢味酒若食曲若食酒糟等并突吉罗
自今巳去以我为师者乃至不得以草木头内着酒
中而入口馀药治不差以酒为药者不犯萨婆多云
此戒极重能作四逆唯除破僧又能破一切戒及馀
众恶。
水中嬉戏戒第五十二(僧尼同犯)具三缘犯一是水二无
因缘三入戏便犯律云戏者放意自恣或以𦘕水相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8c 页 X44-0358.png
浇乃至以钵盛水弄一切皆提除水弄馀苦酒等吉
僧祇云水陆互浇灒越俱水中者提五分云抟雪乃
至草头露弄者吉此律不犯者若道行度水若学知
浮法而掉臂𦘕水灒水不犯。
击擽他戒第五十三(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比丘二作
恼意三手脚十指四触著便犯僧祇以指指比丘亦
提五指指五提乃至差会指某甲去亦提五分若击
擽沙弥畜生吉此律若以馀物擽者吉不犯者若不
故作或睡眠令觉不犯。
不受谏戒第五十四(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自欲作非法
事二他如法谏三知巳所作非前人谏者是四拒谏
不受五随所作犯根本违谏故提此谏作犯虽发言
拒谏未是作犯要待作事违谏义成故得提罪此戒
最要制欲犯戒恐有业行之过不可一一集僧而谏
故令一人处处行谏违便得提。
恐怖比丘戒第五十五(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比丘二
作恐怖彼意三以六尘等事一一说示四现相言了
五见闻便犯不待前人怖与不怖。
减半月洗浴戒第五十六(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曾前洗
浴二未满半月三无因缘四更洗浴五洗过半身便
犯僧祇云随数满十五日皆名半月此律六缘不犯
一热时者春后四十五日夏初一月二病时者下至
身体臭秽三作时者下至扫屋前地四风时者下至
一旋风五雨时者下至一谛雨着身六道行时者下
僧祇云水陆互浇灒越俱水中者提五分云抟雪乃
至草头露弄者吉此律不犯者若道行度水若学知
浮法而掉臂𦘕水灒水不犯。
击擽他戒第五十三(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比丘二作
恼意三手脚十指四触著便犯僧祇以指指比丘亦
提五指指五提乃至差会指某甲去亦提五分若击
擽沙弥畜生吉此律若以馀物擽者吉不犯者若不
故作或睡眠令觉不犯。
不受谏戒第五十四(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自欲作非法
事二他如法谏三知巳所作非前人谏者是四拒谏
不受五随所作犯根本违谏故提此谏作犯虽发言
拒谏未是作犯要待作事违谏义成故得提罪此戒
最要制欲犯戒恐有业行之过不可一一集僧而谏
故令一人处处行谏违便得提。
恐怖比丘戒第五十五(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比丘二
作恐怖彼意三以六尘等事一一说示四现相言了
五见闻便犯不待前人怖与不怖。
减半月洗浴戒第五十六(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曾前洗
浴二未满半月三无因缘四更洗浴五洗过半身便
犯僧祇云随数满十五日皆名半月此律六缘不犯
一热时者春后四十五日夏初一月二病时者下至
身体臭秽三作时者下至扫屋前地四风时者下至
一旋风五雨时者下至一谛雨着身六道行时者下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9a 页 X44-0359.png
至半由旬来往皆开不犯五分共白衣浴室中浴者
偷兰。
露地燃火戒第五十七(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露地二
无因缘三燃草木有炎者四烧燃便犯僧祇云旋火
作轮或火中有草木比丘拨聚一切皆提若燃生种
二提一坏生二然火五分十诵要炎高四指提此律
若病须火便身得自燃教人燃不犯(应是死土石上不犯)。
藏他衣钵戒第五十八(僧尼同犯)具三缘犯一是比丘衣
钵二惊动彼意三取藏便犯律云不犯者若在露地
恐风雨漂渍举之若物主为性慢堕衣物狼藉为诫
敕故藏之不犯。
真实净施不问主轻用戒第五十九(僧尼同犯)此戒事希
不述。
著白色三衣戒第六十(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三衣二
是巳物三不染坏四著便犯(尼祗支覆肩衣准此应同)。
故断畜生命戒第六十一(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畜生
二知是三有敬心四起方便五断命便犯。
饮虫水戒第六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虫水二作虫
想三不作漉法四饮用五随咽得提(若虫命断还属前戒〔深〕防物命
故分两戒)僧祇云比丘受具巳要畜漉囊应法澡灌无者
用袈裟角同伴中都无者举众有罪十诵云不持漉
袋行二十里犯罪僧祗云若漉水得巳使能见掌中
细文者看看时如大象载竹车回顷知无应用若施
主请比丘食应问漉水未若未者自看漉或使可信
偷兰。
露地燃火戒第五十七(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露地二
无因缘三燃草木有炎者四烧燃便犯僧祇云旋火
作轮或火中有草木比丘拨聚一切皆提若燃生种
二提一坏生二然火五分十诵要炎高四指提此律
若病须火便身得自燃教人燃不犯(应是死土石上不犯)。
藏他衣钵戒第五十八(僧尼同犯)具三缘犯一是比丘衣
钵二惊动彼意三取藏便犯律云不犯者若在露地
恐风雨漂渍举之若物主为性慢堕衣物狼藉为诫
敕故藏之不犯。
真实净施不问主轻用戒第五十九(僧尼同犯)此戒事希
不述。
著白色三衣戒第六十(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三衣二
是巳物三不染坏四著便犯(尼祗支覆肩衣准此应同)。
故断畜生命戒第六十一(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畜生
二知是三有敬心四起方便五断命便犯。
饮虫水戒第六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虫水二作虫
想三不作漉法四饮用五随咽得提(若虫命断还属前戒〔深〕防物命
故分两戒)僧祇云比丘受具巳要畜漉囊应法澡灌无者
用袈裟角同伴中都无者举众有罪十诵云不持漉
袋行二十里犯罪僧祗云若漉水得巳使能见掌中
细文者看看时如大象载竹车回顷知无应用若施
主请比丘食应问漉水未若未者自看漉或使可信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9b 页 X44-0359.png
人教漉不可信者自漉不得语莫煞伤虫水着器中
还送水来处若来处远近有池七日不消者以虫著
中若知水有虫不得持器绳借人若池汪水有虫不
得唱云此水有虫若问者答言长老自看若知友同
师者语言此中有虫当漉水用。
与他作疑恼戒第六十三(僧尼同犯)此戒希故不论。
覆藏他粗罪戒第六十四(尼覆残同僧覆夷得重)具六缘成一
是比丘二犯初二篇罪三知犯四作覆心五不发露
六经明相出便犯善见云百千人共覆一人俱得提
罪(十诵子注云向一人说便止)僧祇云若犯者凶恶恐有难者应
念云彼人行业自有果报犹如失火但自救身焉知
馀事此律若小食知食后说吉乃至中夜知后夜欲
说而未说明相出提覆馀罪自罪馀人罪并吉。
与年不满二十受具戒第六十五(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
年未满二十二知未满三与授具四三羯磨竟便犯
萨婆多云六十巳去不得受大戒设师强授亦不得
戒以不堪任苦行道故心智钝弱听为沙弥七岁巳
下亦不许度未满二十不得受具者以其轻躁不堪
忍受寒热苦若受大戒人多呵责若作沙弥人则不
呵毗尼母云年不满者听数胎中年若不满者听数
闰月复不满者听数十四日布萨复不满者佛言实
得罗汉果此是上受具虽不满二十得戒无犯(义云若先
不知受后有疑方开不得逆知数受戒不成以违教故)。
知争灭巳后更发起戒第六十六(僧尼同犯)此戒希故不
还送水来处若来处远近有池七日不消者以虫著
中若知水有虫不得持器绳借人若池汪水有虫不
得唱云此水有虫若问者答言长老自看若知友同
师者语言此中有虫当漉水用。
与他作疑恼戒第六十三(僧尼同犯)此戒希故不论。
覆藏他粗罪戒第六十四(尼覆残同僧覆夷得重)具六缘成一
是比丘二犯初二篇罪三知犯四作覆心五不发露
六经明相出便犯善见云百千人共覆一人俱得提
罪(十诵子注云向一人说便止)僧祇云若犯者凶恶恐有难者应
念云彼人行业自有果报犹如失火但自救身焉知
馀事此律若小食知食后说吉乃至中夜知后夜欲
说而未说明相出提覆馀罪自罪馀人罪并吉。
与年不满二十受具戒第六十五(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
年未满二十二知未满三与授具四三羯磨竟便犯
萨婆多云六十巳去不得受大戒设师强授亦不得
戒以不堪任苦行道故心智钝弱听为沙弥七岁巳
下亦不许度未满二十不得受具者以其轻躁不堪
忍受寒热苦若受大戒人多呵责若作沙弥人则不
呵毗尼母云年不满者听数胎中年若不满者听数
闰月复不满者听数十四日布萨复不满者佛言实
得罗汉果此是上受具虽不满二十得戒无犯(义云若先
不知受后有疑方开不得逆知数受戒不成以违教故)。
知争灭巳后更发起戒第六十六(僧尼同犯)此戒希故不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59c 页 X44-0359.png
述。
与贼期同道行戒第六十七(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是贼
二知是三共期四同一道行五不离见闻处六越界
便犯僧祇与负债人行越。
说欲不障道违僧三谏戒第六十八(僧尼同犯)。
与恶见举人同事言语戒第六十九(尼残)。
随摈沙弥戒第七十(尼吉)此之三戒事希不论。
拒劝学戒第七十一(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作止不学意
二前又如法劝学三知巳所作非前人谏者是四作
不受劝意五言了便犯。
毁毗尼戒第七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毗尼二前
比丘诵戒时三作灭法意不令久住四发言毁呰五
言了便犯僧祇未说戒时呵越说时呵提说巳呵越
心悔五分发心作念令人远离毗尼不诵不读毁呰
者提若作念毁呰木叉令不得久住兰此律若毁阿
毗昙契经等吉。
不摄耳听戒第七十三(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广诵戒
时二在众中坐三作不听之意四说过五篇犯一提
僧祇云从序至篇吉随中间戒一一吉一切不听止
得一提此提不得趣向人悔当于众中持戒威德敬
难者前悔前人应呵言汝失善利半月说戒时不尊
重不一心念听不摄耳呵巳提悔。
同羯磨赏知事巳后悔谤僧戒第七十四(僧尼同犯)具四
缘成一是僧现前施物二同羯磨赏知事人巳三辄
与贼期同道行戒第六十七(僧尼同犯)具六缘犯一是贼
二知是三共期四同一道行五不离见闻处六越界
便犯僧祇与负债人行越。
说欲不障道违僧三谏戒第六十八(僧尼同犯)。
与恶见举人同事言语戒第六十九(尼残)。
随摈沙弥戒第七十(尼吉)此之三戒事希不论。
拒劝学戒第七十一(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作止不学意
二前又如法劝学三知巳所作非前人谏者是四作
不受劝意五言了便犯。
毁毗尼戒第七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毗尼二前
比丘诵戒时三作灭法意不令久住四发言毁呰五
言了便犯僧祇未说戒时呵越说时呵提说巳呵越
心悔五分发心作念令人远离毗尼不诵不读毁呰
者提若作念毁呰木叉令不得久住兰此律若毁阿
毗昙契经等吉。
不摄耳听戒第七十三(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广诵戒
时二在众中坐三作不听之意四说过五篇犯一提
僧祇云从序至篇吉随中间戒一一吉一切不听止
得一提此提不得趣向人悔当于众中持戒威德敬
难者前悔前人应呵言汝失善利半月说戒时不尊
重不一心念听不摄耳呵巳提悔。
同羯磨赏知事巳后悔谤僧戒第七十四(僧尼同犯)具四
缘成一是僧现前施物二同羯磨赏知事人巳三辄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0a 页 X44-0360.png
便悔反谤僧有爱有恚怖痴四言了便犯婆论凡僧
和合不问羯磨若执苦人若大德及贫匮人和合赏
巳呵者提若外来呵者吉。
僧断事不与欲起去戒第七十五(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
是如法僧事二知如法三不与欲四辄便起去五双
脚出门犯此律断四事不与欲提馀事不与欲吉四
争不灭有容破僧故重。
与欲后悔戒第七十六(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如法羯磨
二如法与欲三辄便反说言不成四言了便犯萨婆
多云除僧羯磨馀事和巳后悔者吉若僧作非法羯
磨当时力不能转嘿然不呵后言不可无犯。
屏听四争戒第七十七(僧尼同犯)四争谓言争觅争犯争
事争此戒希故不述具缘僧祇云若闻他怨欲相煞
害或闻贼来非法比丘恶计欲偷僧物知事人闻即
白僧言各自警备我闻恶声若师日暮窃来按行诸
房闻弟子说法语或说非法语不得即对面赞毁后
时若来然后叹责此律若二人在闇地语若在道行
在前共语应弹指磬咳不者吉。
瞋心打比丘戒第七十八(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比丘
二生瞋心三作打意四打著便犯十诵以一把沙豆
散众多比丘随著一一提伽论瞋心欲心打女人残
大集经云若道俗等打破戒无戒比丘罪重出万亿
佛身血何以故能示人天出恶道乃至涅槃故僧祇
若畜生入寺触突形像果树者得杖打木石地等恐
和合不问羯磨若执苦人若大德及贫匮人和合赏
巳呵者提若外来呵者吉。
僧断事不与欲起去戒第七十五(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
是如法僧事二知如法三不与欲四辄便起去五双
脚出门犯此律断四事不与欲提馀事不与欲吉四
争不灭有容破僧故重。
与欲后悔戒第七十六(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如法羯磨
二如法与欲三辄便反说言不成四言了便犯萨婆
多云除僧羯磨馀事和巳后悔者吉若僧作非法羯
磨当时力不能转嘿然不呵后言不可无犯。
屏听四争戒第七十七(僧尼同犯)四争谓言争觅争犯争
事争此戒希故不述具缘僧祇云若闻他怨欲相煞
害或闻贼来非法比丘恶计欲偷僧物知事人闻即
白僧言各自警备我闻恶声若师日暮窃来按行诸
房闻弟子说法语或说非法语不得即对面赞毁后
时若来然后叹责此律若二人在闇地语若在道行
在前共语应弹指磬咳不者吉。
瞋心打比丘戒第七十八(僧尼同犯)具四缘犯一是比丘
二生瞋心三作打意四打著便犯十诵以一把沙豆
散众多比丘随著一一提伽论瞋心欲心打女人残
大集经云若道俗等打破戒无戒比丘罪重出万亿
佛身血何以故能示人天出恶道乃至涅槃故僧祇
若畜生入寺触突形像果树者得杖打木石地等恐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0b 页 X44-0360.png
怖令去不得打拟畜生。
手搏比丘戒第七十九(僧尼同犯)具缘可解伽论若举手
及刀向众多比丘一一得提。
无根谤戒第八十(尼残)具缘同前四重谤人唯轻有异
突入王宫戒第八十一(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烦消释
捉遗落宝戒第八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重宝通
及自他二并诸庄饰具三非住处及宿处四无心盗
取拟还本主五捉著便犯此律遗落宝者谓金银真
珠虎魄车渠马脑琉璃贝玉生像金宝庄饰者谓铜
铁铅钖白𨭛以为庄严萨婆多论因拾遗宝为缘起
正犯但明捉宝便提(不同旧解)此律若是供养塔寺庄严
具为坚牢收举不犯(应是无净人处故开)僧祇云若是像供养
具等有金银涂者使净人捉若倒地者佐助捉无金
银处若遍涂者裹手捉若巳捉不得放若见遗衣物
者当唱令知之无主者应悬著高显处令人见若人
言是我物应问言汝物何处失答相应者与若无识
者应停至三月巳若塔园中得者即作塔用僧园中
得者四方僧用若贵价物者璎珞金银不得露现唱
令得宝比丘应审谛数看有何相貌然后举之来认
时相应者与对众多人与不得屏处还教受三归语
言佛不立制戒者汝眼看不得若无人来认者停至
三年如前处当界用之若治故塔堀地得宝藏者净
人不可信时当白王知净人可信者停至三年巳应
作塔用若王觉问比丘言汝此中得宝藏耶答言得
手搏比丘戒第七十九(僧尼同犯)具缘可解伽论若举手
及刀向众多比丘一一得提。
无根谤戒第八十(尼残)具缘同前四重谤人唯轻有异
突入王宫戒第八十一(僧尼同犯)此戒事希不烦消释
捉遗落宝戒第八十二(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是重宝通
及自他二并诸庄饰具三非住处及宿处四无心盗
取拟还本主五捉著便犯此律遗落宝者谓金银真
珠虎魄车渠马脑琉璃贝玉生像金宝庄饰者谓铜
铁铅钖白𨭛以为庄严萨婆多论因拾遗宝为缘起
正犯但明捉宝便提(不同旧解)此律若是供养塔寺庄严
具为坚牢收举不犯(应是无净人处故开)僧祇云若是像供养
具等有金银涂者使净人捉若倒地者佐助捉无金
银处若遍涂者裹手捉若巳捉不得放若见遗衣物
者当唱令知之无主者应悬著高显处令人见若人
言是我物应问言汝物何处失答相应者与若无识
者应停至三月巳若塔园中得者即作塔用僧园中
得者四方僧用若贵价物者璎珞金银不得露现唱
令得宝比丘应审谛数看有何相貌然后举之来认
时相应者与对众多人与不得屏处还教受三归语
言佛不立制戒者汝眼看不得若无人来认者停至
三年如前处当界用之若治故塔堀地得宝藏者净
人不可信时当白王知净人可信者停至三年巳应
作塔用若王觉问比丘言汝此中得宝藏耶答言得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0c 页 X44-0360.png
巳用作此塔巳王言巳作者止此功德属我在者还
我若王言汝不知地中宝藏属我耶何以用尽还我
来比丘尔时应以塔物还若塔无物应为塔乞还若
王问言佛戒律中云何比丘答言若塔地得物即作
塔用僧地亦然王言从佛法僧用者无罪成实论云
伏藏给孤独等圣人亦取此物故知无罪又自然得
物不名劫盗僧祇云入聚落中有遗落物不得取有
人取与比丘者得即是施主聚落中风吹衣不得作
粪扫想取若旷路无人处得取若衣上有宝以脚蹑
断露捉使人见至住处始见有宝者与净人掌作衣
药价直五分云若比丘举衣经十二年不还取者集
僧评价作四方僧用若彼后还以僧物偿不受者善
非时入聚落戒第八十三(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非时分
二无启白唤缘三不嘱授四向俗人舍五入门便犯
十诵云若从兰若处白比丘来入聚落还至兰若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者提若从聚落僧坊白入聚落
从聚落出至本僧坊还入聚落即以先白入提同一
界善比丘不白入提若入住处若入兰若若近聚落
僧坊不白无犯萨婆多云若总白入聚落后到随意
所至处无犯僧祇云若二人住兰若处俱往者展转
相白一人先行一人后往者无人可白应作念言若
道中若聚落尼寺见比丘当白巳入若道从聚落中
过聚落中有塔若天祠当顺行直过若下道左右旋
去者提义云若下道旋去不白入异村界故犯又绕
我若王言汝不知地中宝藏属我耶何以用尽还我
来比丘尔时应以塔物还若塔无物应为塔乞还若
王问言佛戒律中云何比丘答言若塔地得物即作
塔用僧地亦然王言从佛法僧用者无罪成实论云
伏藏给孤独等圣人亦取此物故知无罪又自然得
物不名劫盗僧祇云入聚落中有遗落物不得取有
人取与比丘者得即是施主聚落中风吹衣不得作
粪扫想取若旷路无人处得取若衣上有宝以脚蹑
断露捉使人见至住处始见有宝者与净人掌作衣
药价直五分云若比丘举衣经十二年不还取者集
僧评价作四方僧用若彼后还以僧物偿不受者善
非时入聚落戒第八十三(僧尼同犯)具五缘犯一非时分
二无启白唤缘三不嘱授四向俗人舍五入门便犯
十诵云若从兰若处白比丘来入聚落还至兰若处
即以先白复入聚落者提若从聚落僧坊白入聚落
从聚落出至本僧坊还入聚落即以先白入提同一
界善比丘不白入提若入住处若入兰若若近聚落
僧坊不白无犯萨婆多云若总白入聚落后到随意
所至处无犯僧祇云若二人住兰若处俱往者展转
相白一人先行一人后往者无人可白应作念言若
道中若聚落尼寺见比丘当白巳入若道从聚落中
过聚落中有塔若天祠当顺行直过若下道左右旋
去者提义云若下道旋去不白入异村界故犯又绕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1a 页 X44-0361.png
塔时本白便失后入村故犯僧祇云若多人道行欲
入聚落展转相白然后当入巳到宿处复欲出外取
薪草木者若从本道出者无犯若更从异道出者不
白波逸提智度论云一切白衣舍皆名聚落(准此文言寺内
净人房院亦须白之)。
过量造床戒第八十四(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床二僧
床及巳三过量四自作使人作五作成便犯僧祇僧
床亦犯(俗床不犯)四分亦尔本为截者不犯僧祇云得过
量床欲截恐檀越见不喜应埋脚用乃至截木支脚
亦犯若终日坐一提起巳还坐随一一提他床越若
福德舍高床无犯乃至不截悔者越此律足高如来
八指者十诵云一指二寸谓长一尺六寸也(直论高下阔狭
任情)。
兜罗绵贮床缛戒第八十五(僧尼同犯)。
骨牙角作针筒戒第八十六(僧尼同犯)此二戒希故不释
过量尼师檀戒第八十七(尼吉)具五缘犯一作座具二
过量三为巳四自作使人作五作成便犯此律戒本
尼师檀长佛二搩手广一搩手半广长更增各半搩
手五分佛一搩手长二尺(计四分座具总长五尺广四尺过则便犯互过亦犯
自外作受方法如上受衣章说也)僧祇若欲忏悔截却量外依法忏
之馀者说净若巳过十日如长衣舍之。
过量覆疮衣戒第八十八(尼吉)。
过量雨浴衣戒第八十九(僧尼同犯)。
等量作佛衣戒第九十(尼吉)此三戒希故不释。
入聚落展转相白然后当入巳到宿处复欲出外取
薪草木者若从本道出者无犯若更从异道出者不
白波逸提智度论云一切白衣舍皆名聚落(准此文言寺内
净人房院亦须白之)。
过量造床戒第八十四(僧尼同犯)具五缘成一是床二僧
床及巳三过量四自作使人作五作成便犯僧祇僧
床亦犯(俗床不犯)四分亦尔本为截者不犯僧祇云得过
量床欲截恐檀越见不喜应埋脚用乃至截木支脚
亦犯若终日坐一提起巳还坐随一一提他床越若
福德舍高床无犯乃至不截悔者越此律足高如来
八指者十诵云一指二寸谓长一尺六寸也(直论高下阔狭
任情)。
兜罗绵贮床缛戒第八十五(僧尼同犯)。
骨牙角作针筒戒第八十六(僧尼同犯)此二戒希故不释
过量尼师檀戒第八十七(尼吉)具五缘犯一作座具二
过量三为巳四自作使人作五作成便犯此律戒本
尼师檀长佛二搩手广一搩手半广长更增各半搩
手五分佛一搩手长二尺(计四分座具总长五尺广四尺过则便犯互过亦犯
自外作受方法如上受衣章说也)僧祇若欲忏悔截却量外依法忏
之馀者说净若巳过十日如长衣舍之。
过量覆疮衣戒第八十八(尼吉)。
过量雨浴衣戒第八十九(僧尼同犯)。
等量作佛衣戒第九十(尼吉)此三戒希故不释。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1b 页 X44-0361.png
第四篇简要释二。
俗家从非亲尼自手取食戒第一(尼取比丘食吉)具五缘犯
一俗家二非亲尼三无病等缘四自手取食五咽便
犯此律正食不正食俱犯若有病若置地与若使人
与若寺中与若尼寺与若村外与一切无犯。
俗家受尼偏心指授食戒第二(尼受比丘食吉)具四缘犯一
白衣舍二偏心越次指授三大众默受不呵四随咽
便犯五分云第一上坐应呵不用语者乃至新受戒
者亦得呵食僧祇三呵不止食者无犯十诵云若二
处僧别坐别食亦须问巳约敕未未者不得食后坐
人亦尔不犯者若语言大姊且止须诸比丘食竟或
檀越令尼处分不故偏与者无犯。
学家受食戒第三(尼吉)。
兰若处安坐食戒第四(尼吉)此二戒希故不释。
第五篇众学百戒文义俱易不烦解释。
七灭诤文义浩博旨趣难明犯缘稍希故略而不述。
毗尼讨要卷中本
毗尼讨要卷中末
* 纲维匡众章第二十一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1c 页 X44-0361.png
此章大门有五一教有兴癈二简知事人德三秉教
通塞四僧食通局五入众服仪。
第一教有兴癈者夫轨范一界统摄徒众必须德行
内充威神外肃律教一宗兼先请究不惮劳苦不好
声誉令远域异僧忻心有在界中行者策神进业此
之御众何事不为故律云非制不制是制便行如是
渐渐令法久住若法出恒情言无规矩翻同鄙俗何
成匡众宜自私退息用慈怀故律云非制而制是制
便断如是渐渐令法速灭也。
第二简知事人德者今就此中总述诸德必能纲纪
量此而行若违斯法举不知时争事由生恶法难息
故律云汝等莫数数举他罪恐坏正法故必具此德
恕而不治正法亦灭此律能举罪人当具五德一知
时不以非时二真实不以虚妄三利益不以损减四
柔耎不以粗矿五慈心不以瞋恚能断事人当具五
德一持戒清净二多闻三广诵二部戒律四能问能
答如法教呵及作灭摈令得五善能灭斗争事治断
业非当观五德一观前事是实不二观今是时宜不
三观今僧生尘垢不四观有利益不五观得善伴不
处判他事当具五德一善知犯二善知不犯三善知
轻四善知重五善知决断无疑住毗尼不动毗尼母
论能谏之人五法不须受一无惭愧二不广学三常
觅人过四喜争斗五欲舍道宝梁大集经云我听二
种人得为知事一阿罗汉二须陀洹人所以尔者诸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2a 页 X44-0362.png
馀比丘戒不具足心不平等是人不合为知事也复
有二人得当僧事一能净持戒识知业报二畏后世
罪有诸惭愧及以悔心如是二人自无疮疣亦护他
人若不具此德率巳庸情辄处判他反成自累何能
匡众故律云我说此人愚痴故波罗夷谓不谙教网
冥犯大罪既知不易诚为大诫宜详圣教省巳为人
也。
第三秉教通塞有二初汎明化制不同后明教之得
失第一化制不同者大集经云若未来世有诸王四
姓为护法故能舍身命宁护一如法比丘不护无量
诸恶比丘是王舍身生净土中若随恶者是王无量
世中不复人身王等不治则断三宝夺众生眼虽无
量世修戒施惠则为灭失又犯过比丘亦应须治者
一月两月苦使或不与语不与共坐共住或摈出一
国乃至四国有佛法处治如是等恶比丘诸善比丘
安乐受法故使佛法久住不灭萨婆多云违王制故
突吉罗涅槃云若善比丘置不呵责当知是人佛法
中怨若能驱遣治罚是我弟子真声闻也胜鬘经云
世尊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
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正法得久住天人充满恶道减
少于如来所转法轮而得随转十轮经云若钝根众
生欲发善根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贪著住处四事供
养离善知识如此众生教令劝化料理僧事及以佛
法和上阇梨是为安置营事福处。
次明教之得失
有二人得当僧事一能净持戒识知业报二畏后世
罪有诸惭愧及以悔心如是二人自无疮疣亦护他
人若不具此德率巳庸情辄处判他反成自累何能
匡众故律云我说此人愚痴故波罗夷谓不谙教网
冥犯大罪既知不易诚为大诫宜详圣教省巳为人
也。
第三秉教通塞有二初汎明化制不同后明教之得
失第一化制不同者大集经云若未来世有诸王四
姓为护法故能舍身命宁护一如法比丘不护无量
诸恶比丘是王舍身生净土中若随恶者是王无量
世中不复人身王等不治则断三宝夺众生眼虽无
量世修戒施惠则为灭失又犯过比丘亦应须治者
一月两月苦使或不与语不与共坐共住或摈出一
国乃至四国有佛法处治如是等恶比丘诸善比丘
安乐受法故使佛法久住不灭萨婆多云违王制故
突吉罗涅槃云若善比丘置不呵责当知是人佛法
中怨若能驱遣治罚是我弟子真声闻也胜鬘经云
世尊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
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正法得久住天人充满恶道减
少于如来所转法轮而得随转十轮经云若钝根众
生欲发善根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贪著住处四事供
养离善知识如此众生教令劝化料理僧事及以佛
法和上阇梨是为安置营事福处。
次明教之得失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2b 页 X44-0362.png
者夫论僧众现居位凡位孰能无犯既遇缘犯宜依
篇聚顺教治罚比见僧尼不依圣教立非法制公行
赏罚或饮酒相打令输财物当时同和冒制巳后便
自违藏匿不还由负财故因兹犯重虽知非法立制
由共同和故尔此岂不由非法之制能令正法不行
致有斯谬或小小之过楚毒治摈求忏不受绵历岁
月益罪尤深退道流俗或令诸比丘收刈谷麦斩伐
草木种殖耕犁或行医针灸顺方治病求贪俗利苟
自润身或躬在店肆贩卖驰生科𣫍酒肉公然聚会
或顺俗立制媒嫁净人行非犯重和同共住如是非
法之制并不合随若众主有力不许违者别人当作
自脱之法故僧祇云若作非法制者应呵令止不者
当说如法欲巳起去若众中有力者呵不听去当语
傍人言此非法制我不忍可止为三人作不得至四
恐彼此成僧破僧事起故此律下文不为僧举僧也
仍须向同意人边说若不得作应说见不欲与护心
相应云何护心应作是言彼作非法自有业报何关
我事譬如失火烧舍但自脱身焉知他事五分与欲
后悔戒中若作非法羯磨时不能转者嘿然不呵后
言不可者无犯又不与欲戒中下开不犯者若作非
法羯磨不与欲而起去者无犯问此罚得物僧犯重
不答不犯由当时界内同和共作后虽罚得而不犯
罪无妨得作非法制罪若实违教僧令忏悔上品之
徒见影依道不敢拒违若下品之辈拒众不从无惭
篇聚顺教治罚比见僧尼不依圣教立非法制公行
赏罚或饮酒相打令输财物当时同和冒制巳后便
自违藏匿不还由负财故因兹犯重虽知非法立制
由共同和故尔此岂不由非法之制能令正法不行
致有斯谬或小小之过楚毒治摈求忏不受绵历岁
月益罪尤深退道流俗或令诸比丘收刈谷麦斩伐
草木种殖耕犁或行医针灸顺方治病求贪俗利苟
自润身或躬在店肆贩卖驰生科𣫍酒肉公然聚会
或顺俗立制媒嫁净人行非犯重和同共住如是非
法之制并不合随若众主有力不许违者别人当作
自脱之法故僧祇云若作非法制者应呵令止不者
当说如法欲巳起去若众中有力者呵不听去当语
傍人言此非法制我不忍可止为三人作不得至四
恐彼此成僧破僧事起故此律下文不为僧举僧也
仍须向同意人边说若不得作应说见不欲与护心
相应云何护心应作是言彼作非法自有业报何关
我事譬如失火烧舍但自脱身焉知他事五分与欲
后悔戒中若作非法羯磨时不能转者嘿然不呵后
言不可者无犯又不与欲戒中下开不犯者若作非
法羯磨不与欲而起去者无犯问此罚得物僧犯重
不答不犯由当时界内同和共作后虽罚得而不犯
罪无妨得作非法制罪若实违教僧令忏悔上品之
徒见影依道不敢拒违若下品之辈拒众不从无惭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2c 页 X44-0362.png
无愧作罪不休自非治罚何由可息譬似迟驴必加
痛杖将欲治摈依律便有九法何等为九一呵责二
摈出三依止四遮不至白衣家五不见罪六不忏罪七
说欲不鄣道八恶骂治九默摈出智度论云如梵天
治之色界不语为乐欲界不语为忧故违情立治制
共不言自大圣西隐正教东流时经像季日就衰羸
治犯宪章俄尔殆尽此等九法通有羯磨略而不述
指存大本若闻说者反被陵辱点污净心并恃势力
加害清人其怀转恶实难挫伏致使大教息用遗风
讹替故律云非制而制令戒毁坏速灭法矣。
第四僧食通局者然身为大患待形须济黑服是同
教无偏局十方同遵理无乖背无主无客是所常宜
其中饮食凡圣共有鸣槌云集遐迩同喰今时诸寺
屡断僧食苟自雍巳不兼于物人情忌局用心不等
伤一众情塞十方僧路传谬后生何败甚矣悭贪独
食恶业逾矣故宝梁经云佛告迦叶营事比丘数得
僧物悭惜藏举或非时与或有不与或有与者营事
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当生秽恶鬼中常食粪丸佛告
迦叶营事比丘宁啖身肉终不得用三宝之物又经
云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一恶能烧人善根二从
恶更生恶三为圣人所呵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恶道
佛藏经云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有所须
者如来白毫相中一分供诸末代一切出家弟子亦
不能尽五分云十方众僧自有食分依时而来不须
痛杖将欲治摈依律便有九法何等为九一呵责二
摈出三依止四遮不至白衣家五不见罪六不忏罪七
说欲不鄣道八恶骂治九默摈出智度论云如梵天
治之色界不语为乐欲界不语为忧故违情立治制
共不言自大圣西隐正教东流时经像季日就衰羸
治犯宪章俄尔殆尽此等九法通有羯磨略而不述
指存大本若闻说者反被陵辱点污净心并恃势力
加害清人其怀转恶实难挫伏致使大教息用遗风
讹替故律云非制而制令戒毁坏速灭法矣。
第四僧食通局者然身为大患待形须济黑服是同
教无偏局十方同遵理无乖背无主无客是所常宜
其中饮食凡圣共有鸣槌云集遐迩同喰今时诸寺
屡断僧食苟自雍巳不兼于物人情忌局用心不等
伤一众情塞十方僧路传谬后生何败甚矣悭贪独
食恶业逾矣故宝梁经云佛告迦叶营事比丘数得
僧物悭惜藏举或非时与或有不与或有与者营事
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当生秽恶鬼中常食粪丸佛告
迦叶营事比丘宁啖身肉终不得用三宝之物又经
云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一恶能烧人善根二从
恶更生恶三为圣人所呵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恶道
佛藏经云当一心行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有所须
者如来白毫相中一分供诸末代一切出家弟子亦
不能尽五分云十方众僧自有食分依时而来不须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3a 页 X44-0363.png
召唤白衣及中能齐亦得与食(谓能损益者开反此应禁之)十诵
萨婆多云若外道来众僧与食不犯止不得自手与
以外道常伺比丘短故开与之萨婆多云僧祇食应
作四相谓打楗槌等如上巳明令界内闻知然如四
相必有常限不得杂乱若无定者不成僧法无四相
者名盗僧祇若作四相来与不来无犯虽复作相而
有遮闭亦犯(准此作相令定不许杂乱若替钟磬先鸣槌集僧告白令知然后得换)若
大界内有二三伽蓝同一布萨食时打钟一切莫遮
清净无过大集经云若一寺一村五法师住鸣槌集
僧次第赋给无有吝惜不讼彼短是名如法住大功
德若无量破戒僧但令五人清净如法护持佛法悯
诸众生福不可计此律下文客比丘初至先语僧制
法式等无过善见云若至空寺见树有果应打楗槌
无者下至三拍手然后取食不者犯盗饮食亦尔若
客比丘来旧比丘不肯打磬者客比丘应自打食者
无犯婆论僧随食处有人多少应有常限计僧料食
一日一斛得周一年者应以一斛为限若减斛者名
盗僧祇应得者失此食增出一斛亦盗僧祇即令僧
祇断绝不续若人少有馀长者应留至明日次第行
之(此应是俭时故令一定脱若丰时故应无局)僧祇云若行食时满杓与
上座者上座应斟量得遍当取不得偏饶上座若沙
弥净人与师大德者知事人应语言平等与僧食无
高下婆论若众僧行饼错为一番不还僧者犯盗五
百问事云上座贪心偏食僧食犯堕不病称病索好
萨婆多云若外道来众僧与食不犯止不得自手与
以外道常伺比丘短故开与之萨婆多云僧祇食应
作四相谓打楗槌等如上巳明令界内闻知然如四
相必有常限不得杂乱若无定者不成僧法无四相
者名盗僧祇若作四相来与不来无犯虽复作相而
有遮闭亦犯(准此作相令定不许杂乱若替钟磬先鸣槌集僧告白令知然后得换)若
大界内有二三伽蓝同一布萨食时打钟一切莫遮
清净无过大集经云若一寺一村五法师住鸣槌集
僧次第赋给无有吝惜不讼彼短是名如法住大功
德若无量破戒僧但令五人清净如法护持佛法悯
诸众生福不可计此律下文客比丘初至先语僧制
法式等无过善见云若至空寺见树有果应打楗槌
无者下至三拍手然后取食不者犯盗饮食亦尔若
客比丘来旧比丘不肯打磬者客比丘应自打食者
无犯婆论僧随食处有人多少应有常限计僧料食
一日一斛得周一年者应以一斛为限若减斛者名
盗僧祇应得者失此食增出一斛亦盗僧祇即令僧
祇断绝不续若人少有馀长者应留至明日次第行
之(此应是俭时故令一定脱若丰时故应无局)僧祇云若行食时满杓与
上座者上座应斟量得遍当取不得偏饶上座若沙
弥净人与师大德者知事人应语言平等与僧食无
高下婆论若众僧行饼错为一番不还僧者犯盗五
百问事云上座贪心偏食僧食犯堕不病称病索好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3b 页 X44-0363.png
食得者犯重(今时寺中有僧次请而简客者即名别请也疏又此住处不名僧处以简通就
别同于鄙俗又乖檀越普周之福)。
第五入众服仪者此律比丘入众当具五法一应以
慈心二应自卑下如拭尘巾三应知坐起法若见上
坐不应安坐若见下坐不应起立四彼至僧中不为
杂说谈世俗事若自说法若请他说五若见僧中有
不可事心不安忍应作嘿然住之智度论云佛圣弟
子住和合故有二种法一贤圣语二贤圣嘿然论众
法轨则威仪形若严净则生物善天龙欢喜形若滥
恶便辱佛法何成巨益故十诵云比丘衣服不净非
人所呵又涅槃云譬如破戒比丘身无威光也华严
经云具足受持威仪众法是故能令三宝不断法得
久住虽佛教东流年向六百至于自行犹成鄙俗又
华夷方隔经律未圆虽剃发似僧无防俗风仍在容
畜非法之服为佛法瑕疵荏苒流行致成恒式或著
俗人袍袄裈裤邪靴发爪锋长衣多聚腻或食座高
声言谈聚话或未唱随意预走诤门或轻恼上下罔
冒尊仪列众塞心观徒启齿以此推之岂成高僧之
谓也善见云若多闻弟子知禁律者见馀比丘所用
不当如法即须打破无损物罪物生不得索偿故此
律佛敕比丘破檀尼迦非法瓦屋亦无有罪恐恶法
流行故以彼推此理则同矣。
* 翻净资粮章第二十二
此章大门有十一制意释名二净处不同三加法有
别同于鄙俗又乖檀越普周之福)。
第五入众服仪者此律比丘入众当具五法一应以
慈心二应自卑下如拭尘巾三应知坐起法若见上
坐不应安坐若见下坐不应起立四彼至僧中不为
杂说谈世俗事若自说法若请他说五若见僧中有
不可事心不安忍应作嘿然住之智度论云佛圣弟
子住和合故有二种法一贤圣语二贤圣嘿然论众
法轨则威仪形若严净则生物善天龙欢喜形若滥
恶便辱佛法何成巨益故十诵云比丘衣服不净非
人所呵又涅槃云譬如破戒比丘身无威光也华严
经云具足受持威仪众法是故能令三宝不断法得
久住虽佛教东流年向六百至于自行犹成鄙俗又
华夷方隔经律未圆虽剃发似僧无防俗风仍在容
畜非法之服为佛法瑕疵荏苒流行致成恒式或著
俗人袍袄裈裤邪靴发爪锋长衣多聚腻或食座高
声言谈聚话或未唱随意预走诤门或轻恼上下罔
冒尊仪列众塞心观徒启齿以此推之岂成高僧之
谓也善见云若多闻弟子知禁律者见馀比丘所用
不当如法即须打破无损物罪物生不得索偿故此
律佛敕比丘破檀尼迦非法瓦屋亦无有罪恐恶法
流行故以彼推此理则同矣。
* 翻净资粮章第二十二
此章大门有十一制意释名二净处不同三加法有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3c 页 X44-0363.png
异四辨过得失五翻秽复净六对缘彰净七决罪通
塞八果食互堕九俭缘开事十净生种相。
第一制意释名者良由僧众报有优劣上中下差三
种区别若上达之徒志力精强制令分卫以乞自活
情标方外不居蓄种若中下之流抑同上士资力不
逮容生退道是以大圣慈悯见饥丧命方开同界别
结储积食不生罪名之为净若违别就同长巳贪结
业因不净名之为秽从缘改正名之为净。
第二净处不同有四一篱墙不周净此律云半有篱
鄣多无篱鄣都无篱障(此三处非是室储积义微故开不犯若三周有院独开一
面者摄食义强此结有罪厨舍孤立类准同然之也)垣墙堑栅亦如是(类前篱鄣周缺
多少)二檀越净有三一食具是他物故律云自今巳去
当作檀越食令净人赏举不得自受若有所须随意
索取二处所是他物故律云若为僧作伽蓝未施与
僧虽食在中不名有犯三食及处俱是他物不属僧
用此三同名他物净要真非假不得冒托自负非法
十诵云瓶沙王施僧粥田比丘上场佛言未分者应
上分竟不应上犯吉罗王崩比丘见无檀越谓犯宿
煮佛言阇王替处不名有犯(准此例馀同犯)僧祇云婆罗门
送粥米施佛僧以于僧住处作故佛言内宿内煮不
听食(故知属僧即同僧法非檀越净)三处分净者律云若檀越若经
营比丘为僧作伽蓝时处分如是言某处为僧作净
地僧祇云作新住处营事比丘及僧未住初夜前以
绳量度分齐尔许僧住尔许净屋受之不得过初夜
塞八果食互堕九俭缘开事十净生种相。
第一制意释名者良由僧众报有优劣上中下差三
种区别若上达之徒志力精强制令分卫以乞自活
情标方外不居蓄种若中下之流抑同上士资力不
逮容生退道是以大圣慈悯见饥丧命方开同界别
结储积食不生罪名之为净若违别就同长巳贪结
业因不净名之为秽从缘改正名之为净。
第二净处不同有四一篱墙不周净此律云半有篱
鄣多无篱鄣都无篱障(此三处非是室储积义微故开不犯若三周有院独开一
面者摄食义强此结有罪厨舍孤立类准同然之也)垣墙堑栅亦如是(类前篱鄣周缺
多少)二檀越净有三一食具是他物故律云自今巳去
当作檀越食令净人赏举不得自受若有所须随意
索取二处所是他物故律云若为僧作伽蓝未施与
僧虽食在中不名有犯三食及处俱是他物不属僧
用此三同名他物净要真非假不得冒托自负非法
十诵云瓶沙王施僧粥田比丘上场佛言未分者应
上分竟不应上犯吉罗王崩比丘见无檀越谓犯宿
煮佛言阇王替处不名有犯(准此例馀同犯)僧祇云婆罗门
送粥米施佛僧以于僧住处作故佛言内宿内煮不
听食(故知属僧即同僧法非檀越净)三处分净者律云若檀越若经
营比丘为僧作伽蓝时处分如是言某处为僧作净
地僧祇云作新住处营事比丘及僧未住初夜前以
绳量度分齐尔许僧住尔许净屋受之不得过初夜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4a 页 X44-0364.png
(四分不得经明相)若檀越言莫预处分我未施僧此则同他
物净五分云新住处未有净屋当先指某处作净地
以食置中然后僧住若经明相出则不成善见云何
结净屋初竖柱时云云此处为僧作净屋三说巳乃
竖之馀者亦尔不尔之时就一柱上加法亦成若巳
成者唤本主语令随指一处为僧作净屋若无者聚
落有老宿召来遣作不解者教之四白二羯磨结净
者谓伽蓝院相周匝比丘在中有宿煮过不问住之
久近随处结之除去比丘毗尼母云大界内无净厨
者一切宿食不得食乃至药草亦尔此律因比丘饿
死故听在伽蓝内边房静处结作净厨(必在作法界上不同处分
净也)五分云诸比丘欲羯磨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
或通结坊内作净地并听义云结竟题榜示知令主
客识了故律云客问何者净地不净地耶。
第三加法中三种不作法如前所明处分一种虽别
人指示亦不如法羯磨一法今此具论一切僧并集
大界内遥指结处不得坐中所以然者古师云以食
望僧是摄是鄣以僧望僧非提非鄣也此律虽令唱
处唱文不具今义添之应一(比丘比丘尼)起立唱云大(德姊)
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为僧唱净地处于某房内为僧
作净地(若边房静处温室食堂随境唱结不局一处亦不取唱人牒入羯磨也)一遍唱
巳便坐律师然后索欲问僧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
答白二羯磨为僧结净地大(德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
听僧今于某处结净地白如是大(德姊)僧听僧今结某
物净五分云新住处未有净屋当先指某处作净地
以食置中然后僧住若经明相出则不成善见云何
结净屋初竖柱时云云此处为僧作净屋三说巳乃
竖之馀者亦尔不尔之时就一柱上加法亦成若巳
成者唤本主语令随指一处为僧作净屋若无者聚
落有老宿召来遣作不解者教之四白二羯磨结净
者谓伽蓝院相周匝比丘在中有宿煮过不问住之
久近随处结之除去比丘毗尼母云大界内无净厨
者一切宿食不得食乃至药草亦尔此律因比丘饿
死故听在伽蓝内边房静处结作净厨(必在作法界上不同处分
净也)五分云诸比丘欲羯磨一房一角半房半角中庭
或通结坊内作净地并听义云结竟题榜示知令主
客识了故律云客问何者净地不净地耶。
第三加法中三种不作法如前所明处分一种虽别
人指示亦不如法羯磨一法今此具论一切僧并集
大界内遥指结处不得坐中所以然者古师云以食
望僧是摄是鄣以僧望僧非提非鄣也此律虽令唱
处唱文不具今义添之应一(比丘比丘尼)起立唱云大(德姊)
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为僧唱净地处于某房内为僧
作净地(若边房静处温室食堂随境唱结不局一处亦不取唱人牒入羯磨也)一遍唱
巳便坐律师然后索欲问僧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
答白二羯磨为僧结净地大(德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
听僧今于某处结净地白如是大(德姊)僧听僧今结某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4b 页 X44-0364.png
处作净地谁诸(长老大姊)忍僧结某处作净地者嘿默谁
不忍者说僧巳忍僧结某处作净地竟僧忍嘿然故
是事如是持有缘须解者律无解文义准反结即成
索欲问和一如常法直答僧云解净地羯磨大(德姊)僧
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解某处净地白如是大(德姊)
僧听僧今解某处净地谁诸(长老大姊)忍僧解某处净地
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解某处净地竟僧忍嘿
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四辨过得失者其檀越不同净此二处无问内外
昼夜同宿煮无过但不得触若处无分羯磨二净通
比丘在内捡挍唯护明相若与同处唯坏食具更须
翻诸食器令净有宿煮过也若治故处作处分者僧
祇云僧住寺中过初夜而欲作处分净者要住处破
经国土乱新王未立尔时便得受作若此缘但令住
处及聚落俱停废二年得名处分若复不受停可食
物犯内宿内煮问结净竟得中看煮何为不犯内煮
答煮是随处大界无人亦犯宿是逐人二界无人不
犯。
第五翻秽复净者五分云有诸木器肥腻不净以瓦
石揩洗恐破坏者用沸汤洗之僧祇云净人行食净
器堕比丘钵中寻即却者名净停须臾者名不净若
是铜器净洗用木器若腻入中者削剥却不可用者
当弃之十诵云比丘有腻器二三度用澡豆洗故不
净者当以木刮却然后澡豆二三遍洗是净馀有不
不忍者说僧巳忍僧结某处作净地竟僧忍嘿然故
是事如是持有缘须解者律无解文义准反结即成
索欲问和一如常法直答僧云解净地羯磨大(德姊)僧
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解某处净地白如是大(德姊)
僧听僧今解某处净地谁诸(长老大姊)忍僧解某处净地
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解某处净地竟僧忍嘿
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四辨过得失者其檀越不同净此二处无问内外
昼夜同宿煮无过但不得触若处无分羯磨二净通
比丘在内捡挍唯护明相若与同处唯坏食具更须
翻诸食器令净有宿煮过也若治故处作处分者僧
祇云僧住寺中过初夜而欲作处分净者要住处破
经国土乱新王未立尔时便得受作若此缘但令住
处及聚落俱停废二年得名处分若复不受停可食
物犯内宿内煮问结净竟得中看煮何为不犯内煮
答煮是随处大界无人亦犯宿是逐人二界无人不
犯。
第五翻秽复净者五分云有诸木器肥腻不净以瓦
石揩洗恐破坏者用沸汤洗之僧祇云净人行食净
器堕比丘钵中寻即却者名净停须臾者名不净若
是铜器净洗用木器若腻入中者削剥却不可用者
当弃之十诵云比丘有腻器二三度用澡豆洗故不
净者当以木刮却然后澡豆二三遍洗是净馀有不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4c 页 X44-0364.png
尽者如米面油酱等于尼寺俗家沙弥净人处一石
一石更互搏取难得本物以入手两相舍故善见云
多比丘共一沙弥行各自担食至时自分与巳沙弥
语比丘言今持我食与大德易易得巳复展转乃至
下坐若不解者教之亦得准此展转翻秽者成證若
瓫瓮等器有食腻者釜上蒸之内外热彻腻出即净
一切铜器磨之铁器以火烧内趣令腻尽木仓匮等
削泥拭土仓窖等随有更拭石器者或以水洗或以
镌治得无残腻便止此律云得捉众僧户钩籥若杖
若环若𣏌若角勺铜勺若浴床等则无触净(谓非常服用者)
问触净何过佛禁不为答制意有五欲令弟子志行
高胜不同下人如世贵人安坐受食不自执劳以形
胜故二为现大人风轨三世诸佛并不自为今若宿
触便失圣法三诸佛立教通大小乘俱无宿煮四长
贪坏信癈修过业五死堕粪坑故护净经云由比丘
触净食不净故后五百万岁堕饿鬼中后五百岁堕
猪中后五百岁堕狗中后五百岁堕𧏙螂中后得人
身衣不盖形食不充口因说知事比丘触僧净器故
堕饿鬼中五百馀年不见浆水正欲趣厕护厕鬼神
打不得近智度论云沙门福田食以不净手触或先
啖或以不净物著中入沸屎地狱中五百问事云精
进知事人以手指桎僧净器死入啖粪鬼中恒在厕
上不能得食如是因缘众多不能具述行者宜知。
第六对缘彰净者初明恶触者十诵云比丘食竟以
一石更互搏取难得本物以入手两相舍故善见云
多比丘共一沙弥行各自担食至时自分与巳沙弥
语比丘言今持我食与大德易易得巳复展转乃至
下坐若不解者教之亦得准此展转翻秽者成證若
瓫瓮等器有食腻者釜上蒸之内外热彻腻出即净
一切铜器磨之铁器以火烧内趣令腻尽木仓匮等
削泥拭土仓窖等随有更拭石器者或以水洗或以
镌治得无残腻便止此律云得捉众僧户钩籥若杖
若环若𣏌若角勺铜勺若浴床等则无触净(谓非常服用者)
问触净何过佛禁不为答制意有五欲令弟子志行
高胜不同下人如世贵人安坐受食不自执劳以形
胜故二为现大人风轨三世诸佛并不自为今若宿
触便失圣法三诸佛立教通大小乘俱无宿煮四长
贪坏信癈修过业五死堕粪坑故护净经云由比丘
触净食不净故后五百万岁堕饿鬼中后五百岁堕
猪中后五百岁堕狗中后五百岁堕𧏙螂中后得人
身衣不盖形食不充口因说知事比丘触僧净器故
堕饿鬼中五百馀年不见浆水正欲趣厕护厕鬼神
打不得近智度论云沙门福田食以不净手触或先
啖或以不净物著中入沸屎地狱中五百问事云精
进知事人以手指桎僧净器死入啖粪鬼中恒在厕
上不能得食如是因缘众多不能具述行者宜知。
第六对缘彰净者初明恶触者十诵云比丘食竟以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5a 页 X44-0365.png
不净钵及食与沙弥白衣沙弥白衣洗钵竟还著僧
器中是名净一心过与则无恶触(准此器下残食令净人〔益〕授必有恶
触)五分云若无净人行食比丘受巳行之无净人御乘
行船比丘亦得僧祇云若净人持不净手(谓先捉比丘恶触食
名为不净也)行[麨]饭与僧者上坐一人得不净馀人名净
若净人持净[麨]写不净[麨]上得抄取上若不净[麨]写
净[麨]上一切不净若著净[麨]在不净器中得抄取中
央若抖栋筐器一切不净十诵云若净食中著不净
食应除之馀者食之饼果等亦尔僧祇云若晒𥼆时
比丘在上行者当脚处使净人杵去难事急虽蹈无
罪必天雨无净人得自遥掷净席物覆捉净砖石镇
之忘覆食器亦尔若厨屋中有诸苏油瓶甘蔗竹苇
束比丘取七日油蜜瓶误捉净油瓶来馀人见不得
即语待至巳问是何等油答言七日油当语置地不
得名字还得七日受(以误触不成也)若令取净油俗人不解
误持七日油来亦如上法(唯口法有失)自馀错捉亦尔若言
审悉看灰瓶巳持来此比丘内手瓶中错把净[麨]看
故净若还故瓶中即为不净(馀并例此)器中明触者一切
叶卷是器舒者非器槃缘没[麸-夫+黄]麦为器长床坐床绳
床致织为器船在水中非器在岸为器车驾牛时非
器无者为器若食时敷床长版坐床褥等或在甘蔗
萝卜米谷豆囊等上令比丘坐不应动身亦不得问
若动问者一切不净(有缘开坐动问成触)若杙阁上衣架上有
净食及衣钵若取物动净器食一切不净若阁坐不
器中是名净一心过与则无恶触(准此器下残食令净人〔益〕授必有恶
触)五分云若无净人行食比丘受巳行之无净人御乘
行船比丘亦得僧祇云若净人持不净手(谓先捉比丘恶触食
名为不净也)行[麨]饭与僧者上坐一人得不净馀人名净
若净人持净[麨]写不净[麨]上得抄取上若不净[麨]写
净[麨]上一切不净若著净[麨]在不净器中得抄取中
央若抖栋筐器一切不净十诵云若净食中著不净
食应除之馀者食之饼果等亦尔僧祇云若晒𥼆时
比丘在上行者当脚处使净人杵去难事急虽蹈无
罪必天雨无净人得自遥掷净席物覆捉净砖石镇
之忘覆食器亦尔若厨屋中有诸苏油瓶甘蔗竹苇
束比丘取七日油蜜瓶误捉净油瓶来馀人见不得
即语待至巳问是何等油答言七日油当语置地不
得名字还得七日受(以误触不成也)若令取净油俗人不解
误持七日油来亦如上法(唯口法有失)自馀错捉亦尔若言
审悉看灰瓶巳持来此比丘内手瓶中错把净[麨]看
故净若还故瓶中即为不净(馀并例此)器中明触者一切
叶卷是器舒者非器槃缘没[麸-夫+黄]麦为器长床坐床绳
床致织为器船在水中非器在岸为器车驾牛时非
器无者为器若食时敷床长版坐床褥等或在甘蔗
萝卜米谷豆囊等上令比丘坐不应动身亦不得问
若动问者一切不净(有缘开坐动问成触)若杙阁上衣架上有
净食及衣钵若取物动净器食一切不净若阁坐不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5b 页 X44-0365.png
动者得若在船上载十七种榖上覆以蘧蒢席比丘
得在上坐不得名字若为风吹回波㵱在岸者一切
不净必绳篙不离水名净大车上载诸谷上覆者比
丘得坐上不得名字如船中进不若小车有净物若
取衣钵时动车者一切不净当令净人取(不得以牛在故为净)
应令净人先上比丘后上若下时比丘先下若在载
物车中忽即车翻离牛者一切不净若牛绳尾未离
车者名净十诵云比丘与沙弥担食在道中食时与
沙弥沙弥还与比丘者若先不共要得食反此不得
使沙弥担食度恐没溺者乃至得负担之虽捉不犯
至岸莫捉若不净器受[麨]不应一切弃之著盂者弃
馀者同僧祇得食若以绳缀钵受热粥时内有脂出
应直弃脂处馀者得食饭粥羹器倾侧听佐净人正
巳不得复触若佐支净釜亦尔净人写苏油瓶倾侧
亦尔人驴车牛等负食倾侧亦尔天风雨时净器物
空在露地者当净洗手举著覆处(此是体净)此律云若苏
油瓶不覆无净人者自手捉盖悬置其上(以难缘开净不犯触
也)若居士持食寄比丘赏举后索还与比丘者得洗
手受之若钵盂孔臼食入中随可洗者洗之馀不出
无犯若入僧中食无钵者听比座共若僧中有钵者
借与(亦是体净)善见云比丘以气嘘净器者名触五分云
苏油瓶卒翻应自正勿得离地若恶人以僧不净米
一把投净米中可分者除之不可分者趣去一把此
律自散种子若生为菜听食初菜植之以重生故亦
得在上坐不得名字若为风吹回波㵱在岸者一切
不净必绳篙不离水名净大车上载诸谷上覆者比
丘得坐上不得名字如船中进不若小车有净物若
取衣钵时动车者一切不净当令净人取(不得以牛在故为净)
应令净人先上比丘后上若下时比丘先下若在载
物车中忽即车翻离牛者一切不净若牛绳尾未离
车者名净十诵云比丘与沙弥担食在道中食时与
沙弥沙弥还与比丘者若先不共要得食反此不得
使沙弥担食度恐没溺者乃至得负担之虽捉不犯
至岸莫捉若不净器受[麨]不应一切弃之著盂者弃
馀者同僧祇得食若以绳缀钵受热粥时内有脂出
应直弃脂处馀者得食饭粥羹器倾侧听佐净人正
巳不得复触若佐支净釜亦尔净人写苏油瓶倾侧
亦尔人驴车牛等负食倾侧亦尔天风雨时净器物
空在露地者当净洗手举著覆处(此是体净)此律云若苏
油瓶不覆无净人者自手捉盖悬置其上(以难缘开净不犯触
也)若居士持食寄比丘赏举后索还与比丘者得洗
手受之若钵盂孔臼食入中随可洗者洗之馀不出
无犯若入僧中食无钵者听比座共若僧中有钵者
借与(亦是体净)善见云比丘以气嘘净器者名触五分云
苏油瓶卒翻应自正勿得离地若恶人以僧不净米
一把投净米中可分者除之不可分者趣去一把此
律自散种子若生为菜听食初菜植之以重生故亦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5c 页 X44-0365.png
得(馀果菜等例同)若沙弥小捉净食过水听比丘扶若上坂
亦得扶若举悬净食须安床几橙令得上下十诵云
负净人上取大比丘自手触食吉罗鼻奈耶云得籴
米以待宾(谓令净人受取)二明自煮者僧祇云若阿练若处
净人病无净人者得净谷巳比丘自舂作粥与净人
净人若食不尽不得自食(准十诵先无共心一心与者得)僧祇云若
净人难得比丘欲自作食当自洗不受腻器著水自
燃火令沸(此是体净僧器有腻不合自燃)使净人著米内汤中巳更
不得触使净人煮沸巳得以木横置地比丘在上令
净人置食器木上口言受受然后自煮令熟与病人
莫令不受物落中乃至煮菜令萎同上作法姜汤亦
不得自煮以变生故若乞得冷食自温煮不犯作食
时净人小者得捉其手教徘淘写抒饭等三明内宿
者五分云使净人于不净地洗菜未竟明相出者则
无犯此律中有比丘持食来觅净地未得明相出不
犯四明内煮者若在界内元为他煮不专私巳与他
有馀洗手受食。
第七决罪通塞有二初四药者谓时药非时药七日
药尽形药若是时药定有宿煮以资用强常须服故
馀之三药不加法者一同时药若为病缘而加圣法
则有通局非时药者过中明相未出来服用皆得若
明相出失其口法残宿恶触非时生焉七日药者作
法加巳内净厨中开无残宿恶捉八日旦起具罪如
后尽形寿药者必是熟死无生种相律开内宿内煮
亦得扶若举悬净食须安床几橙令得上下十诵云
负净人上取大比丘自手触食吉罗鼻奈耶云得籴
米以待宾(谓令净人受取)二明自煮者僧祇云若阿练若处
净人病无净人者得净谷巳比丘自舂作粥与净人
净人若食不尽不得自食(准十诵先无共心一心与者得)僧祇云若
净人难得比丘欲自作食当自洗不受腻器著水自
燃火令沸(此是体净僧器有腻不合自燃)使净人著米内汤中巳更
不得触使净人煮沸巳得以木横置地比丘在上令
净人置食器木上口言受受然后自煮令熟与病人
莫令不受物落中乃至煮菜令萎同上作法姜汤亦
不得自煮以变生故若乞得冷食自温煮不犯作食
时净人小者得捉其手教徘淘写抒饭等三明内宿
者五分云使净人于不净地洗菜未竟明相出者则
无犯此律中有比丘持食来觅净地未得明相出不
犯四明内煮者若在界内元为他煮不专私巳与他
有馀洗手受食。
第七决罪通塞有二初四药者谓时药非时药七日
药尽形药若是时药定有宿煮以资用强常须服故
馀之三药不加法者一同时药若为病缘而加圣法
则有通局非时药者过中明相未出来服用皆得若
明相出失其口法残宿恶触非时生焉七日药者作
法加巳内净厨中开无残宿恶捉八日旦起具罪如
后尽形寿药者必是熟死无生种相律开内宿内煮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6a 页 X44-0366.png
自煮僧祇云自煮姜汤结犯者谓有生分(准此唯开三罪七日
不合同宿)十诵云石蜜浆举宿病人开饮(应是难缘故开)此律残
宿苏油开灌鼻等馀不净药不合加法次明四过有
无者谓内宿内煮自煮恶触十诵云有三种人共食
宿比丘及僧学沙弥等名内宿也尼中四人三人如
上加式叉尼此律中式叉得与大尼过食不得同宿
(或是无沙弥尼故开)内宿者结净地已僧坊内共食是也(都不言净
地有比丘)内熟者结净地已僧坊内煮者是自熟者大比
丘自作如上三种人不应食恶捉者自取果与净人
巳更受啖者是(审不决舍与他还受同是恶捉)萨婆多云共食宿有
三种受食巳作巳有想共宿不共宿经夜吉罗食则
犯提(是残宿故四分中亦同)若自捉食名恶捉作巳有想经宿
吉罗若食不受不捉直作巳有想经宿食得吉罗若
他人食共宿无过次将此四过对人约时就处望食
以论初将内宿就处明者不通他物不周二净处分
白二及界内俱通就时要经明相就人唯据比丘三
人知有其犯律中问净地未得明相现狗持食来风
吹果堕佛言不知无犯尼通四人并如上就食明者
若离地物一切通犯未离地者未长足者不犯巳长
足逢霜等并是宿限对四药通论如上二内煮者对
处净地并塞对时通昼夜就人通七众约食通生熟
四药中加法尽形一种听界内煮馀三不合故僧祇
阿难为佛温饭在祇桓门边故知不得界内煮三自
煮者对处通净不净地就时通日夕就人局大僧三
不合同宿)十诵云石蜜浆举宿病人开饮(应是难缘故开)此律残
宿苏油开灌鼻等馀不净药不合加法次明四过有
无者谓内宿内煮自煮恶触十诵云有三种人共食
宿比丘及僧学沙弥等名内宿也尼中四人三人如
上加式叉尼此律中式叉得与大尼过食不得同宿
(或是无沙弥尼故开)内宿者结净地已僧坊内共食是也(都不言净
地有比丘)内熟者结净地已僧坊内煮者是自熟者大比
丘自作如上三种人不应食恶捉者自取果与净人
巳更受啖者是(审不决舍与他还受同是恶捉)萨婆多云共食宿有
三种受食巳作巳有想共宿不共宿经夜吉罗食则
犯提(是残宿故四分中亦同)若自捉食名恶捉作巳有想经宿
吉罗若食不受不捉直作巳有想经宿食得吉罗若
他人食共宿无过次将此四过对人约时就处望食
以论初将内宿就处明者不通他物不周二净处分
白二及界内俱通就时要经明相就人唯据比丘三
人知有其犯律中问净地未得明相现狗持食来风
吹果堕佛言不知无犯尼通四人并如上就食明者
若离地物一切通犯未离地者未长足者不犯巳长
足逢霜等并是宿限对四药通论如上二内煮者对
处净地并塞对时通昼夜就人通七众约食通生熟
四药中加法尽形一种听界内煮馀三不合故僧祇
阿难为佛温饭在祇桓门边故知不得界内煮三自
煮者对处通净不净地就时通日夕就人局大僧三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6b 页 X44-0366.png
人尼中四人就食论生佛开重煮故不犯四药中加
法尽形亦开十诵云若生食火净巳得煮云何净以
火一触(乃至米菜等例准也)冷食重温五百问事云若彼净
药比丘得自合四恶触就处通净不净地就时通日
夕就人者大僧有多种一者原来不受直捉名恶触
二者腻势相连名恶触(如钵器巾襆食腻不净者是)三者任运失
受名恶触(四药总不加法过午俱失受若四俱加法三药各随限失尽形不失受之)四者
遇缘失受名恶触(如净人触动〔状〕器也)五者决意弃舍失受名
恶触(如受巳决心不食后不受而食得提)若就沙弥净人但有腻触(谓捉
比丘钵巳食腻在手不洗而执僧器者是)大僧又有四种不成恶触一为
受而捉不成恶触(如俗器中盛食与比丘仰手受取前食虽僧俗两执不成恶触钵中
旧食亦尔之也)二遇缘失受不成恶触(如净人触失比丘洗手更从受之净人不
劳洗手)三持戒比丘误捉不成恶触四破戒比丘故触
不成恶触更以三句总简前文一触而非恶十诵云
持戒比丘误触僧食此律忘不受果持行若见净人
应置地洗手更受二恶而非触十诵云破戒比丘故
触名净此律诸比丘相嫌故触他净食令得不净佛
言不触者净触者不净吉罗三亦触亦恶十诵云持
戒比丘懈怠故触名不净五分云树上捉果试看生
熟亦名恶触若就食言通生及熟。
第八果食互堕者此律云安食具在树上并从根断
若树根在不净地枝叶覆净地果堕净地或为风吹
雨打鸟兽堕者但无人触知遇缘而堕虽经明相不
成内宿谓长足果也若不净地果菜未长足来运运
法尽形亦开十诵云若生食火净巳得煮云何净以
火一触(乃至米菜等例准也)冷食重温五百问事云若彼净
药比丘得自合四恶触就处通净不净地就时通日
夕就人者大僧有多种一者原来不受直捉名恶触
二者腻势相连名恶触(如钵器巾襆食腻不净者是)三者任运失
受名恶触(四药总不加法过午俱失受若四俱加法三药各随限失尽形不失受之)四者
遇缘失受名恶触(如净人触动〔状〕器也)五者决意弃舍失受名
恶触(如受巳决心不食后不受而食得提)若就沙弥净人但有腻触(谓捉
比丘钵巳食腻在手不洗而执僧器者是)大僧又有四种不成恶触一为
受而捉不成恶触(如俗器中盛食与比丘仰手受取前食虽僧俗两执不成恶触钵中
旧食亦尔之也)二遇缘失受不成恶触(如净人触失比丘洗手更从受之净人不
劳洗手)三持戒比丘误捉不成恶触四破戒比丘故触
不成恶触更以三句总简前文一触而非恶十诵云
持戒比丘误触僧食此律忘不受果持行若见净人
应置地洗手更受二恶而非触十诵云破戒比丘故
触名净此律诸比丘相嫌故触他净食令得不净佛
言不触者净触者不净吉罗三亦触亦恶十诵云持
戒比丘懈怠故触名不净五分云树上捉果试看生
熟亦名恶触若就食言通生及熟。
第八果食互堕者此律云安食具在树上并从根断
若树根在不净地枝叶覆净地果堕净地或为风吹
雨打鸟兽堕者但无人触知遇缘而堕虽经明相不
成内宿谓长足果也若不净地果菜未长足来运运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6c 页 X44-0366.png
重生则无内宿随时而取得入净厨若果菜巳离本
处者随经明相比丘若知即不得食(上来准义通论律文不了)五
分云树根在净不净地比丘亦在净不净地果堕其
中非比丘所为经宿者得食若见果堕非净地使净
人拾聚经宿不知净不净处听食若知在不净地不
得食僧祇云树在净不净地果随净地随何时取之
若净地不净地果落不净地应及时内净厨中若不
净地生瓜瓠者摘取及时内净屋中有运致谷米豆
等准前并谓比丘不觉在不净地者成若知不净四
分知不知中大同此律。
第九俭开八事者此律为谷米勇贵人民饥饿乞食
难得虽得小食为贼持去佛怜悯故开界内共食宿
内煮自煮自取食僧俗二食水陆两果并不作馀食
法若定罪者应开八罪谓内宿内煮自煮恶触不受
足食残宿等三提四吉义加坏生如水陆果子不受
而食岂令净耶律云若时世还贱故依开食者佛言
不得如法治之十诵云若饥俭时食竟得持残去语
施主知。
第十净生种中有三初明制意者此律明了论疏云
诸俗人外道谓一切草木有命根以佛不制此戒故
比丘伤于草木为他轻呵令彼获罪又与白衣不别
不生恭敬心故十诵名为疾灭正法也二明处人者
准义通律净法有四一人果俱在净地成净得食二
人果俱在不净地成净不合食(以内熟故馀四众得食)下二句
处者随经明相比丘若知即不得食(上来准义通论律文不了)五
分云树根在净不净地比丘亦在净不净地果堕其
中非比丘所为经宿者得食若见果堕非净地使净
人拾聚经宿不知净不净处听食若知在不净地不
得食僧祇云树在净不净地果随净地随何时取之
若净地不净地果落不净地应及时内净厨中若不
净地生瓜瓠者摘取及时内净屋中有运致谷米豆
等准前并谓比丘不觉在不净地者成若知不净四
分知不知中大同此律。
第九俭开八事者此律为谷米勇贵人民饥饿乞食
难得虽得小食为贼持去佛怜悯故开界内共食宿
内煮自煮自取食僧俗二食水陆两果并不作馀食
法若定罪者应开八罪谓内宿内煮自煮恶触不受
足食残宿等三提四吉义加坏生如水陆果子不受
而食岂令净耶律云若时世还贱故依开食者佛言
不得如法治之十诵云若饥俭时食竟得持残去语
施主知。
第十净生种中有三初明制意者此律明了论疏云
诸俗人外道谓一切草木有命根以佛不制此戒故
比丘伤于草木为他轻呵令彼获罪又与白衣不别
不生恭敬心故十诵名为疾灭正法也二明处人者
准义通律净法有四一人果俱在净地成净得食二
人果俱在不净地成净不合食(以内熟故馀四众得食)下二句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7a 页 X44-0367.png
出十诵一果在不净地净者在净地以火刀作净成
净而不得食二果在净地净者在不净地作净名净
得食三明净法者僧祇云每食时上坐应问果菜净
未无虫不问答如法维那亦尔此律净法有十初五
者谓火净刀净疮净鸟啄破净不中种净此五中刀
疮鸟净应去子食不中种火净皮子都食次五者谓
皮剥净㓟皮净腐净破净瘀烂净此五应是净根种
法故律云水洗莲根菜即名净准依五分通净生种
此律火净通五种毗尼母云水漂净尘坌净此应坏
相僧祇云多果同器一果作净馀者通得若别器者
一一别净甘蔗著叶茎茎净无者合束净(准此蒿草之类子果
散落无总净法)若粳米(此谓杖打皮落犹有白皮裹者种之还生或如十诵比丘作食先净米后
自煮)萝卜根等火净刀净巳停未用还生者更净此律
云比丘不应自作净应置地净人作洗手更受明了
论云自加行所作(疏云)非言得自作净然自作有益如
一聚果子若未净者但食皮肉一一吉罗若食核一
一逸提今以火一触止得一吉罗合一聚果子俱成
净于多罪岂非利益十诵云何火净乃至以火触若
以火炎热灰吸者不成净比丘自净馀比丘不应食
(谓火所触者)若刀爪净得食五分云根茎二种以火为净
僧祗云树果野火所烧灰围谷聚恐非人偷亦名为
净若食果核者火净巳听食若皮净不火净食核提
(此是坏相不坏种也)若火净不皮净俱得食核皮俱不净一提
一越俱作无犯然火净一法种相俱通明了论疏云
净而不得食二果在净地净者在不净地作净名净
得食三明净法者僧祇云每食时上坐应问果菜净
未无虫不问答如法维那亦尔此律净法有十初五
者谓火净刀净疮净鸟啄破净不中种净此五中刀
疮鸟净应去子食不中种火净皮子都食次五者谓
皮剥净㓟皮净腐净破净瘀烂净此五应是净根种
法故律云水洗莲根菜即名净准依五分通净生种
此律火净通五种毗尼母云水漂净尘坌净此应坏
相僧祇云多果同器一果作净馀者通得若别器者
一一别净甘蔗著叶茎茎净无者合束净(准此蒿草之类子果
散落无总净法)若粳米(此谓杖打皮落犹有白皮裹者种之还生或如十诵比丘作食先净米后
自煮)萝卜根等火净刀净巳停未用还生者更净此律
云比丘不应自作净应置地净人作洗手更受明了
论云自加行所作(疏云)非言得自作净然自作有益如
一聚果子若未净者但食皮肉一一吉罗若食核一
一逸提今以火一触止得一吉罗合一聚果子俱成
净于多罪岂非利益十诵云何火净乃至以火触若
以火炎热灰吸者不成净比丘自净馀比丘不应食
(谓火所触者)若刀爪净得食五分云根茎二种以火为净
僧祗云树果野火所烧灰围谷聚恐非人偷亦名为
净若食果核者火净巳听食若皮净不火净食核提
(此是坏相不坏种也)若火净不皮净俱得食核皮俱不净一提
一越俱作无犯然火净一法种相俱通明了论疏云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7b 页 X44-0367.png
此净法不但约一物以成如一聚桃李但火触一馀
皆成净随以刀破爪伤随一被净馀皆名净此作净
体本以此为法非使物不生故名沙门净准米中有
榖如上脱皮净馀条准此问种相云何别耶答相者
谓一切果菜上有白毛而依本青翠不改其色相同
连地者律云草木七种色者是也所言种者谓可种
殖或虽离地从缘得生之类是也律云根有五种如
上随相中说。
* 篇聚忏悔章第二十三
此章大门有六一忏波罗夷法二忏僧残法三忏偷
兰遮法四忏波逸提法五忏提舍尼法六忏突吉罗
法。
第一忏波罗夷法者此律云若比丘比丘尼犯波罗
夷巳都无覆藏心合如法忏义准此文尼亦得忏就
此文中大分有二初明分别是非后正加羯磨僧祇
云若犯罪巳啼泣不欲脱去袈裟深乐佛法令与学
悔羯磨比丘不净食彼亦不净彼不净食比丘亦不
净得与比丘授食除火净五生种及金银等应从沙
弥受食十诵云若有犯此重戒如法乞羯磨佛所结
戒一切受行在大比丘下坐不得与大僧过三夜宿
自不得与白衣沙弥过三夜宿得为僧作布萨自恣
二种羯磨仍不得足僧数馀一切羯磨不得作得受
夏也摩得勒伽云谓无能者得作前二羯磨毗尼母
云与白四悔法巳名清净持戒但此一身不得超升
皆成净随以刀破爪伤随一被净馀皆名净此作净
体本以此为法非使物不生故名沙门净准米中有
榖如上脱皮净馀条准此问种相云何别耶答相者
谓一切果菜上有白毛而依本青翠不改其色相同
连地者律云草木七种色者是也所言种者谓可种
殖或虽离地从缘得生之类是也律云根有五种如
上随相中说。
* 篇聚忏悔章第二十三
此章大门有六一忏波罗夷法二忏僧残法三忏偷
兰遮法四忏波逸提法五忏提舍尼法六忏突吉罗
法。
第一忏波罗夷法者此律云若比丘比丘尼犯波罗
夷巳都无覆藏心合如法忏义准此文尼亦得忏就
此文中大分有二初明分别是非后正加羯磨僧祇
云若犯罪巳啼泣不欲脱去袈裟深乐佛法令与学
悔羯磨比丘不净食彼亦不净彼不净食比丘亦不
净得与比丘授食除火净五生种及金银等应从沙
弥受食十诵云若有犯此重戒如法乞羯磨佛所结
戒一切受行在大比丘下坐不得与大僧过三夜宿
自不得与白衣沙弥过三夜宿得为僧作布萨自恣
二种羯磨仍不得足僧数馀一切羯磨不得作得受
夏也摩得勒伽云谓无能者得作前二羯磨毗尼母
云与白四悔法巳名清净持戒但此一身不得超升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7c 页 X44-0367.png
离生然鄣不入地狱治禅病经云犯重比丘将欲忏
者脱去僧伽梨著安陀会五体投地如太山崩心生
惭愧供僧苦役扫厕担粪如是经八百日巳然后香
汤洗浴著僧伽梨入塔观像见好瑞应有所證复验
为僧诵戒满八百遍方得清净初教经云诵戒千遍
虚空藏佛名经等若比丘比丘尼犯四重五逆悉许
得忏然此诸经并是大乘必欲兴忏特须慇重审看
彼文律云与波罗夷戒巳当行随顺法尽形夺三十
五事何等三十五一不应授人大戒二不应受人依
止三不应畜沙弥四不应受僧差教授比丘比丘尼
五设僧差不应往六不应为僧说戒七若僧中问毗
尼义不应答八若为僧差作僧羯磨不应作九若僧
中简集智慧者共评论众事不得在其例十若僧差
作信命不应作十一不得早入聚落十二不得逼暮
还十三应亲近比丘十四不应亲近白衣外道十五
应顺从诸比丘教不应作异语十六不应更犯此罪
馀亦不应犯(谓为僧残作呵责指下三篇亦不应犯故名馀亦不应犯)十七若相
似若从此生(若相似者谓同犯第二篇罪也若从此生者谓从根本上方便生如为摩触作
呵责而共女人屏处坐等是)十八若复重于此(谓治僧残罪而更犯初篇罪也)十
九不得嫌羯磨二十不得嫌羯磨人二十一不得受
善比丘敷座具供养二十二不得受他洗足二十三
不得受他安洗足物二十四不得受他拭草屣二十
五不得受他揩磨身二十六不得受善比丘礼拜二
十七不得受他合掌二十八不得受他问讯二十九
者脱去僧伽梨著安陀会五体投地如太山崩心生
惭愧供僧苦役扫厕担粪如是经八百日巳然后香
汤洗浴著僧伽梨入塔观像见好瑞应有所證复验
为僧诵戒满八百遍方得清净初教经云诵戒千遍
虚空藏佛名经等若比丘比丘尼犯四重五逆悉许
得忏然此诸经并是大乘必欲兴忏特须慇重审看
彼文律云与波罗夷戒巳当行随顺法尽形夺三十
五事何等三十五一不应授人大戒二不应受人依
止三不应畜沙弥四不应受僧差教授比丘比丘尼
五设僧差不应往六不应为僧说戒七若僧中问毗
尼义不应答八若为僧差作僧羯磨不应作九若僧
中简集智慧者共评论众事不得在其例十若僧差
作信命不应作十一不得早入聚落十二不得逼暮
还十三应亲近比丘十四不应亲近白衣外道十五
应顺从诸比丘教不应作异语十六不应更犯此罪
馀亦不应犯(谓为僧残作呵责指下三篇亦不应犯故名馀亦不应犯)十七若相
似若从此生(若相似者谓同犯第二篇罪也若从此生者谓从根本上方便生如为摩触作
呵责而共女人屏处坐等是)十八若复重于此(谓治僧残罪而更犯初篇罪也)十
九不得嫌羯磨二十不得嫌羯磨人二十一不得受
善比丘敷座具供养二十二不得受他洗足二十三
不得受他安洗足物二十四不得受他拭草屣二十
五不得受他揩磨身二十六不得受善比丘礼拜二
十七不得受他合掌二十八不得受他问讯二十九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8a 页 X44-0368.png
不得受他迎送三十不得受他持衣钵三十一不应
举善比丘为作忆念作自言三十二不应證他事三
十三不应遮他布萨三十四不应遮他自恣三十五
不应共善比丘争律云此人不得众中诵律无能者
听与波罗夷戒巳僧说戒时来与不来无犯若重犯
淫戒即应灭摈犯馀诸篇依聚得忏十诵云与学沙
弥(犹是四分学悔比丘)犯僧残巳下乞别住六夜出罪僧次第
与之波颇三藏云犯重比丘复犯僧残等罪并得忏
悔舍堕说净受持衣钵也其人虽犯一重馀戒不失
因何不忏受衣说净等此事佛在世时巳问此事即
引彼国萨婆多云譬如㹀牛被截一脚其主为无一
脚便弃此牛不饲水草此为误也其牛虽不任耕地
驾车之用犹堪产犊出其乳酪益其施主波颇云自
言犯重及有三根他对说净受衣等并成次正明乞
波罗夷应具修威仪脱去大衣七条著五条涂跣偏
袒右肩五体投地恳责自心起慇重意从僧乞白云
大(德姊)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波罗夷都无覆藏心
今从众僧乞波罗夷戒愿僧与我波罗夷戒慈悯故
(三说)羯磨师应先种种方便劝诫彼人然后和僧云僧
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与波罗夷戒羯磨大(德姊)僧听此
(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波罗夷都无覆藏心今从众僧乞
波罗夷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令与(比丘比丘尼)某甲波
罗夷戒白如是大(德姊)僧听此(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波罗
夷都无覆藏心今从众僧乞波罗夷戒僧今与(比丘比丘
举善比丘为作忆念作自言三十二不应證他事三
十三不应遮他布萨三十四不应遮他自恣三十五
不应共善比丘争律云此人不得众中诵律无能者
听与波罗夷戒巳僧说戒时来与不来无犯若重犯
淫戒即应灭摈犯馀诸篇依聚得忏十诵云与学沙
弥(犹是四分学悔比丘)犯僧残巳下乞别住六夜出罪僧次第
与之波颇三藏云犯重比丘复犯僧残等罪并得忏
悔舍堕说净受持衣钵也其人虽犯一重馀戒不失
因何不忏受衣说净等此事佛在世时巳问此事即
引彼国萨婆多云譬如㹀牛被截一脚其主为无一
脚便弃此牛不饲水草此为误也其牛虽不任耕地
驾车之用犹堪产犊出其乳酪益其施主波颇云自
言犯重及有三根他对说净受衣等并成次正明乞
波罗夷应具修威仪脱去大衣七条著五条涂跣偏
袒右肩五体投地恳责自心起慇重意从僧乞白云
大(德姊)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波罗夷都无覆藏心
今从众僧乞波罗夷戒愿僧与我波罗夷戒慈悯故
(三说)羯磨师应先种种方便劝诫彼人然后和僧云僧
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与波罗夷戒羯磨大(德姊)僧听此
(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波罗夷都无覆藏心今从众僧乞
波罗夷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令与(比丘比丘尼)某甲波
罗夷戒白如是大(德姊)僧听此(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波罗
夷都无覆藏心今从众僧乞波罗夷戒僧今与(比丘比丘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8b 页 X44-0368.png
尼)某甲波罗夷戒谁诸(长老大姊)忍僧与(比丘比丘尼)某甲波
罗夷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比丘尼)
某甲波罗夷戒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佛言与
波罗夷戒巳僧说戒及羯磨时来与不来无犯且约
淫戒为法自馀杀盗妄等随犯随补不同旧解唯开
淫忏。
第二忏僧残中有四一须治覆藏情过者谓行波利
婆沙者是义翻有二或云覆藏或云别住毗尼母云
何名别住谓别在一房不得与僧同处虽入僧中不
得谈论亦不得答二治覆藏罪谓突吉罗也三治僧
残情过谓摩那埵者毗尼母云秦言意喜也前虽自
喜亦使僧喜与其少日始得喜名四治僧残罪谓阿
浮呵那者善见云或言唤入众或言拔除罪根毗尼
云清净戒生得净解脱善持起去名阿浮呵那初中
分五一成覆不成覆二覆日长短三总别忏法四正
加羯磨五夺诸行能及诸白法。
初明成覆不成覆者律云谓忆不疑识等成覆反此
不成又犯僧残而罢道作沙弥心乱狂痴三举等虽
覆不成十诵云设共贼住被摈别住哑聋人边地人
比丘尼乃至沙弥尼优婆夷等共如是人住不成覆
藏向发露亦不成五分云若于此土多人识重不欲
令知不名覆藏于彼覆成覆若于和上阿阇梨所及
诸敬畏人间覆不成覆于馀覆成覆僧祇云若忘亦
不成覆(先教忏覆藏突吉罗罪巳然后与覆藏羯磨)。
罗夷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比丘尼)
某甲波罗夷戒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佛言与
波罗夷戒巳僧说戒及羯磨时来与不来无犯且约
淫戒为法自馀杀盗妄等随犯随补不同旧解唯开
淫忏。
第二忏僧残中有四一须治覆藏情过者谓行波利
婆沙者是义翻有二或云覆藏或云别住毗尼母云
何名别住谓别在一房不得与僧同处虽入僧中不
得谈论亦不得答二治覆藏罪谓突吉罗也三治僧
残情过谓摩那埵者毗尼母云秦言意喜也前虽自
喜亦使僧喜与其少日始得喜名四治僧残罪谓阿
浮呵那者善见云或言唤入众或言拔除罪根毗尼
云清净戒生得净解脱善持起去名阿浮呵那初中
分五一成覆不成覆二覆日长短三总别忏法四正
加羯磨五夺诸行能及诸白法。
初明成覆不成覆者律云谓忆不疑识等成覆反此
不成又犯僧残而罢道作沙弥心乱狂痴三举等虽
覆不成十诵云设共贼住被摈别住哑聋人边地人
比丘尼乃至沙弥尼优婆夷等共如是人住不成覆
藏向发露亦不成五分云若于此土多人识重不欲
令知不名覆藏于彼覆成覆若于和上阿阇梨所及
诸敬畏人间覆不成覆于馀覆成覆僧祇云若忘亦
不成覆(先教忏覆藏突吉罗罪巳然后与覆藏羯磨)。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8c 页 X44-0368.png
二覆日长短者此律犯众多罪虽忆数不忆数但知
覆日长短总依数日治若不忆日数从清净巳来治
(谓从受戒未犯前是清净时也)十诵云不忆日月数应从受大戒来
治要须云乞清净巳来五年十年覆藏不得真言乞
清净巳来以知满分齐故僧祇云不忆夜者应问无
岁时犯耶若言不尔更问一岁二三岁时犯耶随嘿
然处即与法治(岁者犹是夏名)。
三总别忏者律云知数不知数等覆不覆等一名多
种等并同羯磨总忏也又有比丘犯众多僧残或有
覆一日乃至十日者佛总令作十日忏。
四正加羯磨者于中分二初明忏人威仪后正加法
初明威仪者先脱却大衣七条著五条偏露右肩胡
跪合掌曲身低头悲泪至僧中自慨此罪垂入死处
赖蒙世尊慈悲诲示忏法种种自责心怀四向礼僧
巳至羯磨师前胡跪合掌傍人教乞然僧残虽有多
种今且逐人喜犯者作法馀有不尽类牒可知正乞
辞云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
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忆数云忆)覆藏百夜(其间延促任时所称)
今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愿僧与我覆藏百夜羯
磨慈悯故(三说)上坐问僧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覆
藏羯磨大德僧听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
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今从众僧乞覆
藏百夜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某甲覆
藏百夜羯磨白如是大德僧听比丘某甲犯故漏失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9a 页 X44-0369.png
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今
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今与比丘某甲覆藏百
夜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磨
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某甲覆藏
百夜羯磨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五夺其杂行白事法者义云与羯磨巳告云此白四
羯磨圣教是其良药遵之在心夺三十五事是折伏
法勿得有违执众劳苦敬奉清净比丘是调伏法一
一顺行白等八事是发露法宣加愧省深自慨责依
法而白勿令𨷂失违者失宿既示语巳因僧集日即
日白僧云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
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
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巳与我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
磨我比丘某甲从今日行覆藏白大德僧令知我行
覆藏(如是三说)律云应日三时见清净比丘应作者一切
法作不应违逆至布萨日应扫洒布萨处供给调度
乃至在小房住有客比丘来遣出者答云大德不得
二人共宿故不得出也若众僧衣物随施令得者应
随次取坐时应在大比丘下沙弥上不得与清净比
丘共经行同一床一板应作隔断然后得坐乃至供
给清净比丘如前和上法无异十诵云极少四清净
比丘得作别住行别住人不得同一床坐亦不得在
屏处以客比丘来不见故善见云行别住人有人请
或与人授戒得停行法事了还续行之若寺中多有
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今与比丘某甲覆藏百
夜羯磨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磨
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某甲覆藏
百夜羯磨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五夺其杂行白事法者义云与羯磨巳告云此白四
羯磨圣教是其良药遵之在心夺三十五事是折伏
法勿得有违执众劳苦敬奉清净比丘是调伏法一
一顺行白等八事是发露法宣加愧省深自慨责依
法而白勿令𨷂失违者失宿既示语巳因僧集日即
日白僧云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
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
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巳与我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
磨我比丘某甲从今日行覆藏白大德僧令知我行
覆藏(如是三说)律云应日三时见清净比丘应作者一切
法作不应违逆至布萨日应扫洒布萨处供给调度
乃至在小房住有客比丘来遣出者答云大德不得
二人共宿故不得出也若众僧衣物随施令得者应
随次取坐时应在大比丘下沙弥上不得与清净比
丘共经行同一床一板应作隔断然后得坐乃至供
给清净比丘如前和上法无异十诵云极少四清净
比丘得作别住行别住人不得同一床坐亦不得在
屏处以客比丘来不见故善见云行别住人有人请
或与人授戒得停行法事了还续行之若寺中多有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9b 页 X44-0369.png
比丘来去难白昼日得舍行法明相未出还白行之
十诵云乃至六夜法白停得二十五夜律云若大众
难集不欲行若彼人软弱多有羞愧应至一清净比
丘所白云大德上坐我今日舍教敕不作(一说便得)若欲
行时还至清净比丘所白云我今随所教敕当作(一说
便得)五分若不舍行法出界见比丘应总白云我某甲
比丘行别住巳若干日馀若干日在大德忆持不尔
者舍行法见比丘不须白到馀处应求彼僧更行之
此律忏悔人得更互作使礼拜迎送亦得受沙弥净
人礼拜白等八事失夜法者一往馀寺不白二有客
比丘来不白三有缘事自出界外不白四寺内徐行
者不白五病不遣信白六二三人共一屋宿七在无
比丘处住八不半月说戒时白上来八事随阙一法
皆失一夜巳得不失未得不成依律白文不具义补
用之当具威仪至一清净比丘所白云大德一心念
我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
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
巳与我覆藏百夜羯磨我比丘某甲巳行若干日馀
有若干日在白大德令知我行覆藏(三说)僧不须集此
是白人发露法无别众罪上来白文对一比丘法若
外客来多者应总集一处白云诸大德一心等下句
云白众多大德令知馀法同上若有大德胜人来时
待入房巳然后作白若至说戒日白云大德僧听下
句白大德僧令知馀法同上律云寺内徐行不白者
十诵云乃至六夜法白停得二十五夜律云若大众
难集不欲行若彼人软弱多有羞愧应至一清净比
丘所白云大德上坐我今日舍教敕不作(一说便得)若欲
行时还至清净比丘所白云我今随所教敕当作(一说
便得)五分若不舍行法出界见比丘应总白云我某甲
比丘行别住巳若干日馀若干日在大德忆持不尔
者舍行法见比丘不须白到馀处应求彼僧更行之
此律忏悔人得更互作使礼拜迎送亦得受沙弥净
人礼拜白等八事失夜法者一往馀寺不白二有客
比丘来不白三有缘事自出界外不白四寺内徐行
者不白五病不遣信白六二三人共一屋宿七在无
比丘处住八不半月说戒时白上来八事随阙一法
皆失一夜巳得不失未得不成依律白文不具义补
用之当具威仪至一清净比丘所白云大德一心念
我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
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
巳与我覆藏百夜羯磨我比丘某甲巳行若干日馀
有若干日在白大德令知我行覆藏(三说)僧不须集此
是白人发露法无别众罪上来白文对一比丘法若
外客来多者应总集一处白云诸大德一心等下句
云白众多大德令知馀法同上若有大德胜人来时
待入房巳然后作白若至说戒日白云大德僧听下
句白大德僧令知馀法同上律云寺内徐行不白者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69c 页 X44-0369.png
若作意欲白前人行疾出界虽不白不失无罪十诵
云客比丘走出界当如法行不应走逐齐自界住若
别住六夜人得病应遣使白僧云大德僧听比丘某
甲别住人犯某罪病不得来白僧令知(三说)馀别人法
可知诸方宿德议评此法云自佛教东流行覆藏者
皆日不满诸师各立其理互加同异今取盛行大师
云此之忏法诸大小乘中校量劳苦折伏心骸极成
悯重考此功劳折日何爽故十诵云不行别住乃至
出罪佛断犹自得成以彼撽此理亦可通然行法之
时恐事不称法若作羯磨应云我比丘某甲巳行覆
藏日今从众僧乞摩那埵等不须云竟馀法同下乞
六夜前上坐白僧云此比丘某甲行覆藏巳经若干
日极成劳苦既向僧陈谢僧今可放馀日不僧答言
好时即与六夜法若覆日少实行满者便不须此应
言满也正乞摩那埵云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犯故
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
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巳与我覆藏百夜
羯磨我比丘某甲巳行覆藏日今从众僧乞六夜摩
那埵愿僧与我六夜摩那埵慈悯故(三说)上坐问僧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六夜摩那埵羯磨大德僧听
此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
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
巳与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磨此比丘某甲巳行覆
藏日今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若僧时到僧忍听僧
云客比丘走出界当如法行不应走逐齐自界住若
别住六夜人得病应遣使白僧云大德僧听比丘某
甲别住人犯某罪病不得来白僧令知(三说)馀别人法
可知诸方宿德议评此法云自佛教东流行覆藏者
皆日不满诸师各立其理互加同异今取盛行大师
云此之忏法诸大小乘中校量劳苦折伏心骸极成
悯重考此功劳折日何爽故十诵云不行别住乃至
出罪佛断犹自得成以彼撽此理亦可通然行法之
时恐事不称法若作羯磨应云我比丘某甲巳行覆
藏日今从众僧乞摩那埵等不须云竟馀法同下乞
六夜前上坐白僧云此比丘某甲行覆藏巳经若干
日极成劳苦既向僧陈谢僧今可放馀日不僧答言
好时即与六夜法若覆日少实行满者便不须此应
言满也正乞摩那埵云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犯故
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
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巳与我覆藏百夜
羯磨我比丘某甲巳行覆藏日今从众僧乞六夜摩
那埵愿僧与我六夜摩那埵慈悯故(三说)上坐问僧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六夜摩那埵羯磨大德僧听
此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
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
巳与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磨此比丘某甲巳行覆
藏日今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若僧时到僧忍听僧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0a 页 X44-0370.png
今与比丘某甲六夜摩那埵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比
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
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巳与
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磨此比丘某甲巳行覆藏日
今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今与比丘某甲六夜摩
那埵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六夜摩那埵者嘿
然谁不忍者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某甲六夜摩那
埵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彼得羯磨巳即于僧中
白云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
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
藏百夜羯磨僧巳与我覆藏百夜羯磨我比丘某甲
巳行覆藏日今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巳与我六
夜摩那埵我比丘某甲从今日行摩那埵白大德僧
令知我行摩那埵(三说)若巳行一夜乃至六夜者应云
我比丘某甲巳行一夜馀有五夜在白大德僧令知
馀法同上若客比丘来改大德僧云白大德等若人
多时应白云诸大德为异摩那埵行法一同行覆藏
法唯除常在僧中宿日日白僧令知为异止令不离
僧非谓与僧同处也上二法中若覆与前法不覆与
后法同俱出罪若二法中重犯者各坏二法皆重与
本日治本法行希故略而不述。
次明出罪法律云应二十清净比丘众中出之若少
一人不成非法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
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
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
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巳与
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磨此比丘某甲巳行覆藏日
今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僧今与比丘某甲六夜摩
那埵谁诸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六夜摩那埵者嘿
然谁不忍者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某甲六夜摩那
埵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彼得羯磨巳即于僧中
白云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
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
藏百夜羯磨僧巳与我覆藏百夜羯磨我比丘某甲
巳行覆藏日今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巳与我六
夜摩那埵我比丘某甲从今日行摩那埵白大德僧
令知我行摩那埵(三说)若巳行一夜乃至六夜者应云
我比丘某甲巳行一夜馀有五夜在白大德僧令知
馀法同上若客比丘来改大德僧云白大德等若人
多时应白云诸大德为异摩那埵行法一同行覆藏
法唯除常在僧中宿日日白僧令知为异止令不离
僧非谓与僧同处也上二法中若覆与前法不覆与
后法同俱出罪若二法中重犯者各坏二法皆重与
本日治本法行希故略而不述。
次明出罪法律云应二十清净比丘众中出之若少
一人不成非法大德僧听我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
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0b 页 X44-0370.png
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巳与我覆藏百夜羯磨我
比丘某甲巳行覆藏日巳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僧
巳与我六夜摩那埵我比丘某甲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众僧乞出罪羯磨愿僧与我出罪羯磨慈悯故(三说)
上坐问僧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出罪羯磨大德
僧听此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
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
磨僧巳与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磨此比丘某甲巳
行覆藏日巳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巳与比丘某
甲六夜摩那埵此比丘某甲行六夜摩那埵竟今从
众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某甲
出罪羯磨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比丘某甲犯故漏失
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巳然
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巳与比丘某甲覆藏百
夜羯磨此比丘某甲巳行覆藏日巳从众僧乞六夜
摩那埵众僧巳与比丘某甲六夜摩那埵此比丘某
甲巳行六夜摩那埵竟今从众僧乞出罪羯磨谁诸
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出罪羯磨者嘿然谁不忍者
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某甲出罪羯磨竟僧忍嘿然
故是事如是持作羯磨巳上坐诫敕云善男子听今
像法中忏悔极难既犯此罪垂至死处今恶比丘多
尚不喜闻名况当听汝忏悔自今巳去更莫重犯假
令欲忏因缘难办如是种种随时训勖令后不犯僧
祇亦有斯诫。
比丘某甲巳行覆藏日巳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僧
巳与我六夜摩那埵我比丘某甲行六夜摩那埵竟
今从众僧乞出罪羯磨愿僧与我出罪羯磨慈悯故(三说)
上坐问僧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出罪羯磨大德
僧听此比丘某甲犯故漏失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
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夜巳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
磨僧巳与比丘某甲覆藏百夜羯磨此比丘某甲巳
行覆藏日巳从众僧乞六夜摩那埵僧巳与比丘某
甲六夜摩那埵此比丘某甲行六夜摩那埵竟今从
众僧乞出罪羯磨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比丘某甲
出罪羯磨白如是大德僧听此比丘某甲犯故漏失
摩触女人粗恶语三僧残罪各不忆数覆藏百巳然
从众僧乞覆藏百夜羯磨僧巳与比丘某甲覆藏百
夜羯磨此比丘某甲巳行覆藏日巳从众僧乞六夜
摩那埵众僧巳与比丘某甲六夜摩那埵此比丘某
甲巳行六夜摩那埵竟今从众僧乞出罪羯磨谁诸
长老忍僧与比丘某甲出罪羯磨者嘿然谁不忍者
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某甲出罪羯磨竟僧忍嘿然
故是事如是持作羯磨巳上坐诫敕云善男子听今
像法中忏悔极难既犯此罪垂至死处今恶比丘多
尚不喜闻名况当听汝忏悔自今巳去更莫重犯假
令欲忏因缘难办如是种种随时训勖令后不犯僧
祇亦有斯诫。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0c 页 X44-0370.png
第三忏偷兰遮法者就中分二初明忏法不同后正
加圣教初中复二一初二篇下方便者若依十诵云
从初篇下生重此是近方便谓身口相加未得畅遂
者应一切僧中悔若初篇生轻二篇生重者应界外
四(比丘比丘尼)众忏若从僧残生轻者应一(比丘比丘尼)前忏
大同波逸提法二自性偷兰遮非是方便者律云畜
用人发剔三处毛谓大小便及腋为三著外道衣灌
下部露身行畜石钵食生肉血等并向一人忏破羯
磨僧偷三钱共女人摩触一有衣一无衣为他作僧
残境界等并小众界外四人忏偷四钱等界内大众
忏僧祇云瞋心裂破衣钵破塔等罪并犯偷兰对一
人忏此律中初二篇下教人犯偷兰者并是究竟之
罪轻重同上分别忏若自造前境诸方便者还依轻
重两悔主题名乞忏时必须述其轻重从篇生等令
僧识知勿得笼通云犯偷兰也摩得勒伽云为他作
漏失境界犯偷兰遮律云教人成者偷兰遮不成者
突吉罗此是究竟摄应作小众忏。
第二正加法中
分三谓大众小众及对手也初明大众法者萨婆多
云莫问轻重悉随僧三乞巳然后请忏悔主受忏者
作单白巳对手三说悔如波逸提法今此三种依十
诵云初篇生重方便及偷四钱界内一切僧中忏要
须五人巳上得受他悔以忏主单白和僧不落僧数
故就中七句不同一鸣槌集僧巳具脩威仪至僧中
四向礼僧巳次乞忏云大(德姊)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1a 页 X44-0371.png
淫方便重偷兰遮罪不忆数(随罪多少称忆数云忆)今从众僧
乞忏悔愿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忏悔慈悯故(三说)第二
至忏悔主前胡跪请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
今请大(德姊)为偷兰遮忏悔主愿大(德姊)与我作偷兰遮
忏悔主慈悯故(三说)第三忏主单白和僧云僧今和合
何所作为答单白受忏重罪偷兰遮羯磨大(德姊)僧听
(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方便重偷兰遮今从众僧乞忏悔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受(比丘比丘尼)某甲忏悔
白如是第四为说罪根本忏主语云长老既是(比丘比丘
尼)持佛净戒今毁破之何名人也佛制禁戒宁死不
犯犹如草系护鹅比丘长老既破净戒便是地狱之
人虚受信施如热铁缠身虚受饮食如咽热铁丸出
入行来犹如猎师内坏腐烂外现完净冒沾清众望
人师敬心无惭耻无过此等如是方便随时诲贵第
五明舍罪法者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方
便重偷兰遮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
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
大(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第六呵责立治
云应问前(比丘比丘尼)云汝识是罪不答言识应语云毁
犯虽易忏悔极难自责汝心当生厌离乃至形枯命
终更莫毁犯第七立誓要期答言顺载持不敢更犯。
第二小众忏者十诵云四人若受佗忏则无单白
和僧之义止得口问边人今依四分灭争中小众者
谓二三人也纵有四人亦无单白之法还同小众之
乞忏悔愿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忏悔慈悯故(三说)第二
至忏悔主前胡跪请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
今请大(德姊)为偷兰遮忏悔主愿大(德姊)与我作偷兰遮
忏悔主慈悯故(三说)第三忏主单白和僧云僧今和合
何所作为答单白受忏重罪偷兰遮羯磨大(德姊)僧听
(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方便重偷兰遮今从众僧乞忏悔
若僧时到僧忍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受(比丘比丘尼)某甲忏悔
白如是第四为说罪根本忏主语云长老既是(比丘比丘
尼)持佛净戒今毁破之何名人也佛制禁戒宁死不
犯犹如草系护鹅比丘长老既破净戒便是地狱之
人虚受信施如热铁缠身虚受饮食如咽热铁丸出
入行来犹如猎师内坏腐烂外现完净冒沾清众望
人师敬心无惭耻无过此等如是方便随时诲贵第
五明舍罪法者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淫方
便重偷兰遮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
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
大(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第六呵责立治
云应问前(比丘比丘尼)云汝识是罪不答言识应语云毁
犯虽易忏悔极难自责汝心当生厌离乃至形枯命
终更莫毁犯第七立誓要期答言顺载持不敢更犯。
第二小众忏者十诵云四人若受佗忏则无单白
和僧之义止得口问边人今依四分灭争中小众者
谓二三人也纵有四人亦无单白之法还同小众之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1b 页 X44-0371.png
仪就中有六一请忏主如前二受忏者问边人云诸
大(德姊)等听我受某甲(比丘比丘尼)忏悔不答言听三为说
众根本同前四正明舍辞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
某甲犯(摩触女人身上衣尼云盗用三钱等)偷兰遮罪不忆数(随罪多少称忆
数云忆)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等如前五呵责六说罪根
本并同前说。
第三对一人忏法者就中有五一请
忏主二说罪根本此二同前三明舍文大(德姊)一心念
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瞋心裂破三衣偷兰遮罪今向大
(德姊)发露等如前四呵责五立要并同前说。
第四忏波逸提法者三十舍堕事既繁广若就此明
恐成劳学故简在下章使寻求者易悟耳就中有二
未忏根本前先忏覆藏吉罗(具如下说)今且出根本忏法
先请一清净(比丘比丘尼)为忏悔主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
比丘尼)某甲今请大(德姊)为波逸提忏悔主愿大(德姊)为我
作波逸提忏悔主慈悯故(三说)受忏者应语云某甲身
器岂得清净非行者良缘长老既犯佛戒还须向佛
忏悔譬如因地而倒还须托地而起是故生殷重心
请十方诸佛同时加备我为證明兼说利养难消等
若行者言罪相如是何得隐藏若欲忏悔具须陈说
除疑不识者后当决了善见云若生时恶骂彼人巳
入涅槃能骂者求悔当于涅槃处作忏悔忏悔巳天
道门不闭正忏辞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
故妄悟毁呰语两舌语各不忆数(忆数云忆随罪多少称)今向
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
大(德姊)等听我受某甲(比丘比丘尼)忏悔不答言听三为说
众根本同前四正明舍辞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
某甲犯(摩触女人身上衣尼云盗用三钱等)偷兰遮罪不忆数(随罪多少称忆
数云忆)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等如前五呵责六说罪根
本并同前说。
第三对一人忏法者就中有五一请
忏主二说罪根本此二同前三明舍文大(德姊)一心念
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瞋心裂破三衣偷兰遮罪今向大
(德姊)发露等如前四呵责五立要并同前说。
第四忏波逸提法者三十舍堕事既繁广若就此明
恐成劳学故简在下章使寻求者易悟耳就中有二
未忏根本前先忏覆藏吉罗(具如下说)今且出根本忏法
先请一清净(比丘比丘尼)为忏悔主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
比丘尼)某甲今请大(德姊)为波逸提忏悔主愿大(德姊)为我
作波逸提忏悔主慈悯故(三说)受忏者应语云某甲身
器岂得清净非行者良缘长老既犯佛戒还须向佛
忏悔譬如因地而倒还须托地而起是故生殷重心
请十方诸佛同时加备我为證明兼说利养难消等
若行者言罪相如是何得隐藏若欲忏悔具须陈说
除疑不识者后当决了善见云若生时恶骂彼人巳
入涅槃能骂者求悔当于涅槃处作忏悔忏悔巳天
道门不闭正忏辞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
故妄悟毁呰语两舌语各不忆数(忆数云忆随罪多少称)今向
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1c 页 X44-0371.png
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德姊)忆我清净戒
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忏悔巳语言汝识是罪不答言
识又语云从今巳去更莫重犯护鹅草系等答言顶
戴持。
第五忏提舍尼法者就中有六一先忏覆藏突吉罗
二请忏悔主云大(德姊)一心念今请大(德姊)为波罗提提
舍尼忏悔主愿大(德姊)为我作波罗提提舍尼忏悔主
慈悯故(三说)三说恶业如前四正说文大(德姊)一心念我
(比丘比丘尼)某甲(无病白衣家从非亲里尼自手受食食不忆数忆云忆尼云无病从居士乞苏
油等不忆数忆数云忆)大(德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今向大(德姊)
悔过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
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
净布萨(一说便得)第五自责第六要期并同前说
第六忏突吉罗者此律有二种一故作犯根本突吉
罗又重犯非威仪突吉罗二不故作直犯非威仪突
吉罗虽有二文仍不分两忏之法今依摩夷论云若
故作者对一人忏误作者自责心忏明了论云轻者
责心重者对人萨婆多论亦尔此则明白灼然衢路
自显比来诸师多引律文又有小罪不从人忏依此
一文遂雷同总判恐未通大理于法失坠律据小罪
不从人忏者谓误犯也论对一人忏者谓故作也如
诸篇罪隐而不说非疑不识此覆尤重岂得误轻耶
次明诸篇下方便小罪者如淫戒发心欲动身口而
未起方便色等乃至突吉罗中发心欲令身不齐慗
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忏悔巳语言汝识是罪不答言
识又语云从今巳去更莫重犯护鹅草系等答言顶
戴持。
第五忏提舍尼法者就中有六一先忏覆藏突吉罗
二请忏悔主云大(德姊)一心念今请大(德姊)为波罗提提
舍尼忏悔主愿大(德姊)为我作波罗提提舍尼忏悔主
慈悯故(三说)三说恶业如前四正说文大(德姊)一心念我
(比丘比丘尼)某甲(无病白衣家从非亲里尼自手受食食不忆数忆云忆尼云无病从居士乞苏
油等不忆数忆数云忆)大(德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今向大(德姊)
悔过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
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
净布萨(一说便得)第五自责第六要期并同前说
第六忏突吉罗者此律有二种一故作犯根本突吉
罗又重犯非威仪突吉罗二不故作直犯非威仪突
吉罗虽有二文仍不分两忏之法今依摩夷论云若
故作者对一人忏误作者自责心忏明了论云轻者
责心重者对人萨婆多论亦尔此则明白灼然衢路
自显比来诸师多引律文又有小罪不从人忏依此
一文遂雷同总判恐未通大理于法失坠律据小罪
不从人忏者谓误犯也论对一人忏者谓故作也如
诸篇罪隐而不说非疑不识此覆尤重岂得误轻耶
次明诸篇下方便小罪者如淫戒发心欲动身口而
未起方便色等乃至突吉罗中发心欲令身不齐慗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2a 页 X44-0372.png
著三衣等无问轻重并须对一人忏以发心不善欲
动身口并入故作摄若独头吉罗者如众学百戒等
类不从诸篇后生者亦有故误两罪故作者对人误
作者责心今先对故作者就中有二一先忏覆藏突
吉罗后忏根本突吉罗不得以名同共根本合忏故
人揵度云若犯僧残意覆应教作突吉罗忏巳与覆
藏羯磨犯波逸提乃至恶说亦如是今依此文且约
淫戒作法馀篇覆藏类牒可知具修威仪心生口言
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敬白十方诸佛故犯淫戒未动身前
方便突吉罗罪不忆数(亿数云忆随罪多少称之也)识知是罪今故
覆藏犯突吉罗罪不忆数随展转覆藏犯突吉罗罪
亦不忆数今向十方诸佛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
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
藏愿十方诸佛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
次忏根本罪前先请一(比丘比丘尼)为忏悔主大(德姊)一心
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今请大(德姊)为突吉罗忏悔主愿大
(德姊)为我作突吉罗忏悔主慈悯故(一说便得)大(德姊)一心念
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犯淫戒未动身前方便突吉罗罪
不忆数(忆数云忆)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
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
大(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第二明误
作者谓心不系念遇缘起非外生不善如著衣不齐
整坐起不如法及戏笑妄语等并由无摄念故起此
诸过亦先忏覆藏后悔根本先后虽有异同皆责心
动身口并入故作摄若独头吉罗者如众学百戒等
类不从诸篇后生者亦有故误两罪故作者对人误
作者责心今先对故作者就中有二一先忏覆藏突
吉罗后忏根本突吉罗不得以名同共根本合忏故
人揵度云若犯僧残意覆应教作突吉罗忏巳与覆
藏羯磨犯波逸提乃至恶说亦如是今依此文且约
淫戒作法馀篇覆藏类牒可知具修威仪心生口言
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敬白十方诸佛故犯淫戒未动身前
方便突吉罗罪不忆数(亿数云忆随罪多少称之也)识知是罪今故
覆藏犯突吉罗罪不忆数随展转覆藏犯突吉罗罪
亦不忆数今向十方诸佛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
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
藏愿十方诸佛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
次忏根本罪前先请一(比丘比丘尼)为忏悔主大(德姊)一心
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今请大(德姊)为突吉罗忏悔主愿大
(德姊)为我作突吉罗忏悔主慈悯故(一说便得)大(德姊)一心念
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犯淫戒未动身前方便突吉罗罪
不忆数(忆数云忆)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
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
大(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第二明误
作者谓心不系念遇缘起非外生不善如著衣不齐
整坐起不如法及戏笑妄语等并由无摄念故起此
诸过亦先忏覆藏后悔根本先后虽有异同皆责心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2b 页 X44-0372.png
馀之不尽类用可知若犯罪未经明相者或识或疑
逼说戒日未即忏时应至一清净(比丘比丘尼)所发露先
忆得者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罪未得忏
悔今向大(德姊)发露后当如法忏(一说便得)虽发露竟后还
覆者复成覆藏亦如前发露疑罪者至一比丘所云
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于某事生疑未得忏悔
今向大(德姊)发露须后无疑时当如法忏(一说便得)。
* 舍堕还净章第二十四
此章大门有二一总明舍法差别二明财体是非。
对差别中僧尼分二僧除绵缛二宝尼除畜贸二宝
(以唯自舍及专对俗作法有异故简别论)对境自佗分二绵缛一戒自斩
坏舍馀二十九戒对他而舍对他道俗分二畜贸二
宝对俗舍馀二十七戒对僧舍对僧通局分二乞钵
戒要本住大界僧中舍馀二十六戒处通彼此人含
僧别。
第二财体是非中有三一衣二药三宝将衣对境有
三一僧法二众多人法三一人法对僧有四一舍财
二舍罪三还衣四杂料简舍财又四一定舍财须舍
不须舍二忘见本物成不成三修舍威仪四正说舍
辞今先解第一门内若犯长舍中除八不净财馀一
切须说净者无问轻重皆须将舍如尼十六枚器有
长不说净并制有犯岂非重也若是长财未被说净
者唯除负债未入手或他寄来或买得他物断价巳
定先未入手者皆不须索巳曾入手今寄他边此须
逼说戒日未即忏时应至一清净(比丘比丘尼)所发露先
忆得者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犯罪未得忏
悔今向大(德姊)发露后当如法忏(一说便得)虽发露竟后还
覆者复成覆藏亦如前发露疑罪者至一比丘所云
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于某事生疑未得忏悔
今向大(德姊)发露须后无疑时当如法忏(一说便得)。
* 舍堕还净章第二十四
此章大门有二一总明舍法差别二明财体是非。
对差别中僧尼分二僧除绵缛二宝尼除畜贸二宝
(以唯自舍及专对俗作法有异故简别论)对境自佗分二绵缛一戒自斩
坏舍馀二十九戒对他而舍对他道俗分二畜贸二
宝对俗舍馀二十七戒对僧舍对僧通局分二乞钵
戒要本住大界僧中舍馀二十六戒处通彼此人含
僧别。
第二财体是非中有三一衣二药三宝将衣对境有
三一僧法二众多人法三一人法对僧有四一舍财
二舍罪三还衣四杂料简舍财又四一定舍财须舍
不须舍二忘见本物成不成三修舍威仪四正说舍
辞今先解第一门内若犯长舍中除八不净财馀一
切须说净者无问轻重皆须将舍如尼十六枚器有
长不说净并制有犯岂非重也若是长财未被说净
者唯除负债未入手或他寄来或买得他物断价巳
定先未入手者皆不须索巳曾入手今寄他边此须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2c 页 X44-0372.png
索舍若巳入手中除共物未分舍与三宝决属别人
香巾案机窗户帘幕床帷枕席等并不令舍十诵善
见云床缛荐廗隐囊氍氀衣帐等悉属房物不须说
净经巾钵囊非著身用者皆不犯长若著身用中鞋
靴履靺非衣所摄者不须集舍自外供身之具无问
毡被皆须集舍三衣之中随其多少离宿犯舍者至
于文中一一别称。
次明贩卖舍中谓自手于俗人
边买衣食具一切衣钵瓶碗乃至靴鞋等不问轻重
多少虽非犯长无非自口断决诤价上下乃至增减
一钱即是买卖皆犯舍堕故律云种种买卖者尼萨
耆波逸提不得见有此判遂令田宅奴婢车乘机案
等亦同入舍此但作突吉罗忏不须将舍以体是重
物不能随身脩道故义云若生活至多散在馀处当
随物处别舍其罪一处总忏忏竟诸处次第还衣亦
得第二舍衣巳后见本忘物成不者谓舍衣竟或还
衣巳而未说净忽见本未舍之物即生巳想还成相
染一切不成更须将舍若舍巳说净者后见忘物前
舍并成净法不失后忘之物依式别舍若衣巳舍未
还主者见本忘物即须别舍共本舍衣总还其主合
同说净义云既知忘财不易当舍财时即生念言现
集之物今并将舍巳外不集者决定舍与三宝别人
意如是舍竟虽见本忘物无问早晚前舍并成若舍
衣巳还未得说净见本忘物方生舍念者不成由染
意先生舍心后起故此谓长财舍竟还见长财故有
香巾案机窗户帘幕床帷枕席等并不令舍十诵善
见云床缛荐廗隐囊氍氀衣帐等悉属房物不须说
净经巾钵囊非著身用者皆不犯长若著身用中鞋
靴履靺非衣所摄者不须集舍自外供身之具无问
毡被皆须集舍三衣之中随其多少离宿犯舍者至
于文中一一别称。
次明贩卖舍中谓自手于俗人
边买衣食具一切衣钵瓶碗乃至靴鞋等不问轻重
多少虽非犯长无非自口断决诤价上下乃至增减
一钱即是买卖皆犯舍堕故律云种种买卖者尼萨
耆波逸提不得见有此判遂令田宅奴婢车乘机案
等亦同入舍此但作突吉罗忏不须将舍以体是重
物不能随身脩道故义云若生活至多散在馀处当
随物处别舍其罪一处总忏忏竟诸处次第还衣亦
得第二舍衣巳后见本忘物成不者谓舍衣竟或还
衣巳而未说净忽见本未舍之物即生巳想还成相
染一切不成更须将舍若舍巳说净者后见忘物前
舍并成净法不失后忘之物依式别舍若衣巳舍未
还主者见本忘物即须别舍共本舍衣总还其主合
同说净义云既知忘财不易当舍财时即生念言现
集之物今并将舍巳外不集者决定舍与三宝别人
意如是舍竟虽见本忘物无问早晚前舍并成若舍
衣巳还未得说净见本忘物方生舍念者不成由染
意先生舍心后起故此谓长财舍竟还见长财故有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3a 页 X44-0373.png
相染若见本忘物是贩卖财者无相染义若贩卖财
舍堕还竟见本忘长财过十日者此入相染之例便
作犯长舍之以贩卖财罪巳忏舍竟同是长财也。
第三脩舍威仪者义云总将令舍之物来在众中巳
具脩威仪四向礼僧巳近衣物边胡跪手执衣物。
第四正明舍辞云大(德姊)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若干
众多)长财过十日不说净犯舍堕离三衣宿(随三衣五衣多少称)
犯舍堕贩卖得财(若干众多)犯舍堕从非亲里居士乞衣
(若干众多)犯舍堕(乃至回僧物等随犯称之)持此衣物今舍与僧(一说便得)
第二舍罪中七句不同一对僧乞忏二请忏悔主三
忏主单白和僧四为说罪根本令知染重五正说罪
名六呵责令愧七立誓要期第一对僧乞忏者来至
僧中具脩威仪作如是说大(德姊)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
故畜(若干众多)长财过十日不说净犯舍堕离三衣宿(随三
衣五衣多少称)犯舍堕贩卖得财(若干众多)犯舍堕此诸衣物巳
舍与僧是中各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忆数云忆三衣五衣
一向忆数)又犯舍财巳用坏尽亦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
数(忆数云忆若财现在则不须此随物多少称十诵云若借衣受持离宿但忏罪衣不须将舍也)今
从众僧乞忏悔愿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忏悔慈悯故
(三说)说巳上坐告僧云受彼忏悔。
第二请忏悔主者
必须请一清净(比丘比丘尼)不犯四重八重十三难者下
四篇罪曾犯巳经忏悔然后得受佗请故律云有犯
者不得受佗忏悔不得向有犯解罪亦不得言下至
不同犯故五分中贼将二比丘欲煞恐带罪命终佛
舍堕还竟见本忘长财过十日者此入相染之例便
作犯长舍之以贩卖财罪巳忏舍竟同是长财也。
第三脩舍威仪者义云总将令舍之物来在众中巳
具脩威仪四向礼僧巳近衣物边胡跪手执衣物。
第四正明舍辞云大(德姊)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若干
众多)长财过十日不说净犯舍堕离三衣宿(随三衣五衣多少称)
犯舍堕贩卖得财(若干众多)犯舍堕从非亲里居士乞衣
(若干众多)犯舍堕(乃至回僧物等随犯称之)持此衣物今舍与僧(一说便得)
第二舍罪中七句不同一对僧乞忏二请忏悔主三
忏主单白和僧四为说罪根本令知染重五正说罪
名六呵责令愧七立誓要期第一对僧乞忏者来至
僧中具脩威仪作如是说大(德姊)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
故畜(若干众多)长财过十日不说净犯舍堕离三衣宿(随三
衣五衣多少称)犯舍堕贩卖得财(若干众多)犯舍堕此诸衣物巳
舍与僧是中各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忆数云忆三衣五衣
一向忆数)又犯舍财巳用坏尽亦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
数(忆数云忆若财现在则不须此随物多少称十诵云若借衣受持离宿但忏罪衣不须将舍也)今
从众僧乞忏悔愿僧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忏悔慈悯故
(三说)说巳上坐告僧云受彼忏悔。
第二请忏悔主者
必须请一清净(比丘比丘尼)不犯四重八重十三难者下
四篇罪曾犯巳经忏悔然后得受佗请故律云有犯
者不得受佗忏悔不得向有犯解罪亦不得言下至
不同犯故五分中贼将二比丘欲煞恐带罪命终佛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3b 页 X44-0373.png
开不同犯者得忏云何不同犯如有二人犯罪一犯
坏生种一犯用虫水如是命难者佛开得忏今时非
难理恐不开正请之文律虽不述事须义立使作法
周悉请时至一(比丘比丘尼)所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
某甲今请大(德姊)为波逸提忏悔主愿大(德姊)为我作波
逸提忏悔主慈悯故(三说)。
第三受忏者未得答其可
不先须和僧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受忏单白若
知当坐还衣者应答云作受忏单白并还衣羯磨大
(德姊)僧听(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若干众多)长财过十日不说净
犯舍堕离三衣宿(随三衣五衣多少称)犯舍堕贩卖得财(若干众多)
犯舍堕是诸衣物巳舍与僧是中各犯根本波逸提
罪不忆数(忆数云忆随罪多少称)又犯舍衣财巳用坏尽是中
亦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忆数云忆财在不须)今从众僧乞
忏悔若僧时到僧忍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忏悔白如是。
第四受忏者为说罪恶果报云大(德姊)既是佛弟子
依佛出家行佛净戒今故毁破何名人也佛制禁戒
宁死不犯令衣钵随身长衣说净今违圣教名破戒
人心无惭耻受人信施若受佗食即是洋铜灌口著
他施衣便是热铁鍱若死入地狱饥吞热铁丸渴饮
沸铜汁无量岁中受诸苦恼后生为虫常在厕中以
食不净故或生寒鸮无毛鸟中或生在裸国常无衣
服以离三衣宿故受苦如是大(德姊)今可发大惭愧自
向佛僧求哀忏悔。
第五正忏罪中大分有二先忏
覆罪后悔根本初覆藏中有九品突吉罗第一犯根
坏生种一犯用虫水如是命难者佛开得忏今时非
难理恐不开正请之文律虽不述事须义立使作法
周悉请时至一(比丘比丘尼)所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
某甲今请大(德姊)为波逸提忏悔主愿大(德姊)为我作波
逸提忏悔主慈悯故(三说)。
第三受忏者未得答其可
不先须和僧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受忏单白若
知当坐还衣者应答云作受忏单白并还衣羯磨大
(德姊)僧听(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若干众多)长财过十日不说净
犯舍堕离三衣宿(随三衣五衣多少称)犯舍堕贩卖得财(若干众多)
犯舍堕是诸衣物巳舍与僧是中各犯根本波逸提
罪不忆数(忆数云忆随罪多少称)又犯舍衣财巳用坏尽是中
亦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忆数云忆财在不须)今从众僧乞
忏悔若僧时到僧忍听我(比丘比丘尼)某甲忏悔白如是。
第四受忏者为说罪恶果报云大(德姊)既是佛弟子
依佛出家行佛净戒今故毁破何名人也佛制禁戒
宁死不犯令衣钵随身长衣说净今违圣教名破戒
人心无惭耻受人信施若受佗食即是洋铜灌口著
他施衣便是热铁鍱若死入地狱饥吞热铁丸渴饮
沸铜汁无量岁中受诸苦恼后生为虫常在厕中以
食不净故或生寒鸮无毛鸟中或生在裸国常无衣
服以离三衣宿故受苦如是大(德姊)今可发大惭愧自
向佛僧求哀忏悔。
第五正忏罪中大分有二先忏
覆罪后悔根本初覆藏中有九品突吉罗第一犯根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3c 页 X44-0373.png
本罪竟作覆藏意不发露犯一突吉罗经于初夜明
相出复犯一突吉罗第二夜巳去乃至多夜更犯一
罪名随展转覆藏此之三罪从根本后生第二犯舍
堕衣未经忏悔便即著用著著得罪即为一品突吉
罗罪经初一夜复犯覆藏第二夜巳去名随展转覆
藏此二覆藏从著用不净衣后生第三此根本及覆
藏等罪不发露经说戒时九处三问不告僧知犯嘿
妄语即为一品突吉罗经初一夜复犯覆藏第二夜
巳去名随展转此之二品从嘿妄语后生今此九品
并号吉罗若论犯数无量无边总入忏中应云不忆
数乃至前七聚忏覆准此行之或无覆者即不须此
上来九品虽同号吉罗其中阶降犯悔有二若犯先
作根本后生枝条若悔先忏枝条后悔根本此之一
章如是馀篇未必并然律有成文非关人述今此巳
下直明忏之次第于中有三第一先自责心忏后从
生覆藏六品突吉罗罪当具脩威仪至佛像前偏袒
合掌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众多长衣过十
日不说净犯舍堕(随犯多少牒入此中)识知是罪故作心覆犯
突吉罗不忆数经夜覆藏得突吉罗不忆数(一说便得)随
夜展转覆藏突吉罗不忆数著用犯舍不净衣突吉
罗不忆数经夜覆藏突吉罗不忆数随夜展谓覆藏
突吉罗不忆数经僧说戒九处三问犯嘿妄语突吉
罗不忆数经夜覆藏突吉罗不忆数随夜展转覆藏
突吉罗不忆数今对佛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
相出复犯一突吉罗第二夜巳去乃至多夜更犯一
罪名随展转覆藏此之三罪从根本后生第二犯舍
堕衣未经忏悔便即著用著著得罪即为一品突吉
罗罪经初一夜复犯覆藏第二夜巳去名随展转覆
藏此二覆藏从著用不净衣后生第三此根本及覆
藏等罪不发露经说戒时九处三问不告僧知犯嘿
妄语即为一品突吉罗经初一夜复犯覆藏第二夜
巳去名随展转此之二品从嘿妄语后生今此九品
并号吉罗若论犯数无量无边总入忏中应云不忆
数乃至前七聚忏覆准此行之或无覆者即不须此
上来九品虽同号吉罗其中阶降犯悔有二若犯先
作根本后生枝条若悔先忏枝条后悔根本此之一
章如是馀篇未必并然律有成文非关人述今此巳
下直明忏之次第于中有三第一先自责心忏后从
生覆藏六品突吉罗罪当具脩威仪至佛像前偏袒
合掌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众多长衣过十
日不说净犯舍堕(随犯多少牒入此中)识知是罪故作心覆犯
突吉罗不忆数经夜覆藏得突吉罗不忆数(一说便得)随
夜展转覆藏突吉罗不忆数著用犯舍不净衣突吉
罗不忆数经夜覆藏突吉罗不忆数随夜展谓覆藏
突吉罗不忆数经僧说戒九处三问犯嘿妄语突吉
罗不忆数经夜覆藏突吉罗不忆数随夜展转覆藏
突吉罗不忆数今对佛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4a 页 X44-0374.png
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
愿诸佛忆我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第二对一(比丘
比丘尼)前忏从生根本三品重突吉罗当具威仪先请
一清净(比丘比丘尼)为突吉罗忏悔主请文如前忏篇聚
中说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众多长衣过
十日不说净犯舍堕(随罪多少牒入此中)识知是罪经夜覆藏
犯突吉罗罪不忆数(忆数云忆)又著用犯舍不净衣突吉
罗罪不忆数经僧说戒九处三问犯嘿妄语突吉罗
罪不忆数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
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
(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受忏者语云
自责汝心生厌离意答言顶戴持恐停僧劳惓时当
未舍衣前别处悔讫后直忏提最为枢要第三忏悔
根本罪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若干众多)长
衣过十日不说净犯舍堕离三衣宿(随三衣五衣多少称)犯舍
堕贩卖得财(若干众多)犯舍堕是诸衣物巳舍与僧是中
各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忆数云忆随罪多少称)又犯舍衣
财巳用坏尽是中亦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忆数云忆
财体现在则不须此)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
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
(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
第六呵责言
汝识是罪不答言识又语云自责汝心生厌离意乃
至形枯命终不得更犯。
第七要期答云顶戴持从
今巳去不敢更犯。
愿诸佛忆我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第二对一(比丘
比丘尼)前忏从生根本三品重突吉罗当具威仪先请
一清净(比丘比丘尼)为突吉罗忏悔主请文如前忏篇聚
中说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众多长衣过
十日不说净犯舍堕(随罪多少牒入此中)识知是罪经夜覆藏
犯突吉罗罪不忆数(忆数云忆)又著用犯舍不净衣突吉
罗罪不忆数经僧说戒九处三问犯嘿妄语突吉罗
罪不忆数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
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
(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受忏者语云
自责汝心生厌离意答言顶戴持恐停僧劳惓时当
未舍衣前别处悔讫后直忏提最为枢要第三忏悔
根本罪云大(德姊)一心念我(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若干众多)长
衣过十日不说净犯舍堕离三衣宿(随三衣五衣多少称)犯舍
堕贩卖得财(若干众多)犯舍堕是诸衣物巳舍与僧是中
各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忆数云忆随罪多少称)又犯舍衣
财巳用坏尽是中亦犯根本波逸提罪不忆数(忆数云忆
财体现在则不须此)今向大(德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
乐不忏悔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藏愿大
(德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
第六呵责言
汝识是罪不答言识又语云自责汝心生厌离意乃
至形枯命终不得更犯。
第七要期答云顶戴持从
今巳去不敢更犯。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4b 页 X44-0374.png
第三明还衣法者就中有二初料简是非后加羯磨
若长衣一月衣长钵七日药急施衣过后畜尼加十
六枚器此之六戒并由贪心过畜不说故犯必须经
宿还为断相续故若畜心不断准依多论纵经多日
良恐不开二种离衣及馀贩卖回僧物等并当坐还
之若经夜还中有远行因缘大众难集等即座作展
转羯磨付彼知识(比丘比丘尼)彼得衣巳屏处付与今且
明离衣宿直归羯磨云大(德姊)僧听(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离
衣宿犯舍堕(随三衣五衣多少称)此衣巳舍与僧若僧时到僧
忍听僧今持此衣还(比丘比丘尼)某甲白如是大(德姊)僧听
(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离衣宿犯舍堕此衣巳舍与僧僧今
持此衣还(比丘比丘尼)某甲谁诸(长老大姊)忍僧持此衣还(比丘
比丘尼)某甲者嘿然谁不忍者说僧持此衣还(比丘比丘尼)
某甲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是持若犯长衣等经宿
还者听待明日集僧如上作羯磨还若当座作展转
即付羯磨者应云大(德姊)僧听(比丘比丘尼)某甲故畜(若干众多)
长衣过十日不说净犯舍堕此诸衣物巳舍与僧若
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持此衣物与(比丘比丘尼)某甲(比丘比丘
尼)某甲当还(比丘比丘尼)某甲白如是大(德姊)僧听(比丘比丘尼)
某甲故畜(若干众多)长衣过十日不说净犯舍堕此诸衣
物巳舍与僧僧今持此衣物与(比丘比丘尼)某甲(比丘比丘尼)
某甲当还(比丘比丘尼)某甲谁诸(长老大姊)忍僧持此衣物与
(比丘比丘尼)某甲(比丘比丘尼)某甲当还(比丘比丘尼)某甲者嘿然
谁不忍者说僧巳忍僧持此衣物与(比丘比丘尼)某甲(比丘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4c 页 X44-0374.png
比丘尼)某甲当还(比丘比丘尼)某甲竟僧忍嘿然故是事如
是持。
第四杂明料简者若衣舍巳停留不还但得小罪因
即卖用永不归者计钱犯重故善见云罪是实舍衣
是假舍问先忏根本后悔覆藏得不答不得故下律
云忏僧残覆藏不如法摩那埵如法罪不得出若作
单白舍忏要五人巳上方得故僧祇舍堕入五人僧
摄以忏主为僧裁量作白时自不入数故。
第二明舍药法者七日药舍堕既是希微律文具述
大同舍衣可准用之然舍通三人谓僧及自身净人
也。
第三明舍宝者当取现在贮畜钱宝舍与净人云此
是我所不应汝当知之罪从僧忏当乞忏时忏主问
言所畜钱宝并舍与净人未耶答言巳舍若言未舍
教如法舍巳然后一同前忏罪第二对二三人舍中
有三第一舍财中四一辨定须舍不须舍二忘见本
物成不成三脩舍威仪此之三门并同前说四舍辞
云二三大(德姊)一心念下句结云今舍与二三大(德姊)为
异自外同前第二舍罪中有六以对别人故无乞辞
第一请忏主同前第二单白和僧回作问边人应问
傍人云二三大(德姊)听我受(比丘比丘尼)某甲忏不傍人应
答言好故四分灭争中有问边人文也第三为说罪
深重第四正说舍罪第五呵责对治第六立誓要
期此之四门并同前说第三还衣中由是别人故正
是持。
第四杂明料简者若衣舍巳停留不还但得小罪因
即卖用永不归者计钱犯重故善见云罪是实舍衣
是假舍问先忏根本后悔覆藏得不答不得故下律
云忏僧残覆藏不如法摩那埵如法罪不得出若作
单白舍忏要五人巳上方得故僧祇舍堕入五人僧
摄以忏主为僧裁量作白时自不入数故。
第二明舍药法者七日药舍堕既是希微律文具述
大同舍衣可准用之然舍通三人谓僧及自身净人
也。
第三明舍宝者当取现在贮畜钱宝舍与净人云此
是我所不应汝当知之罪从僧忏当乞忏时忏主问
言所畜钱宝并舍与净人未耶答言巳舍若言未舍
教如法舍巳然后一同前忏罪第二对二三人舍中
有三第一舍财中四一辨定须舍不须舍二忘见本
物成不成三脩舍威仪此之三门并同前说四舍辞
云二三大(德姊)一心念下句结云今舍与二三大(德姊)为
异自外同前第二舍罪中有六以对别人故无乞辞
第一请忏主同前第二单白和僧回作问边人应问
傍人云二三大(德姊)听我受(比丘比丘尼)某甲忏不傍人应
答言好故四分灭争中有问边人文也第三为说罪
深重第四正说舍罪第五呵责对治第六立誓要
期此之四门并同前说第三还衣中由是别人故正
安居受夏章第十七¶ 第 375a 页 X44-0375.png
须二三人自共和可当座明日随缘量付第三对一
人中有三第一舍财应云大(德姊)一心念下句结云舍
与大(德姊)为异第二舍罪中以有一人故无问边人文
馀并同前第三还衣中以是一人故无共听可自量
与之义云此别人法若能忏所忏满四人巳下无问
作法界自然界但使无僧并得为之若能所满五人
巳上应作众法不得对手纵自然内亦须结界作众
法舍以正忏时一人恒是所故馀四是僧。
毗尼讨要卷中末
人中有三第一舍财应云大(德姊)一心念下句结云舍
与大(德姊)为异第二舍罪中以有一人故无问边人文
馀并同前第三还衣中以是一人故无共听可自量
与之义云此别人法若能忏所忏满四人巳下无问
作法界自然界但使无僧并得为之若能所满五人
巳上应作众法不得对手纵自然内亦须结界作众
法舍以正忏时一人恒是所故馀四是僧。
毗尼讨要卷中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