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740-A¶ 第 294a 页
* No. 740-A
唐有大士讳道宣字法遍天纵神悟深入法华涅
槃骨髓决了戒律即是圆乘自撰戒疏羯磨疏行
事钞诸书于是乎毗尼之学大传于天下所谓自
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戒律者但此师一人而巳
其后吾门高僧名贤为之记者亡虑六十馀家虽
然祖师所制文法简古义趣隐微以故诸家多失
祖意唯宋大智律师蚤以颖悟之恣锐意于律克
究文旨甚得祖意因著行宗济缘资持诸记悉释
彼文识者以为其超过六十馀家释义之外矣元
禄壬午春三月梓氏某来出行事钞资持记序解
并五例讲义一本强请余挍雠之以流通本邦余
欢然诺焉疾披读之乃大智之高第弟子则安律
师所撰也按僧传未详其姓氏乡里曾述兹书及
随机羯磨序解等遍行于世见其所明禦侮救弊
发挥宗旨不特究律学广涉三藏九流之典其亦
有功于我宗甚大矣粤未一旬校雠既成因授梓
氏令其刻之。
南京唐招提寺沙门释贯光戒月虔书于应量坊
740-A¶ 第 294b 页 X44-0294.png
行事钞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
门人 则安 述
题中上六字标所解下三字标能解就能解中上二
字属别古今异故下一字是通诸记同故又钞题属
通五十馀家总申释故记题是别资持建号局今家
故且钞题立名本乎行事返光九代方轨来蒙一宗
教门无出此意行事两字遍在诸文钞云显行世事
锐怀行事等含注戒序云至于行事盛结迟疑业疏
序云至于行事未见其归轻重仪云诸师行事识悟
者稀坛经序云律仪博要行事谋猷是知行事本设
化之根源正诠教之宗骨诸师著撰未始经怀今钞
所诠总归行事仲尼所谓托之空言不若载之行事
深切著明也记主深体教意故立嘉名序云仰承行
事之旨题曰资持资谓众自共行持谓止作二持三
行二持开合异尔序云一部统归三行三行无越二
持义钞云森列二持统归三行乃知记号资持是即
钞题行事名虽有异义实无殊能所相应奄同函盖
资以助发为义持即对犯彰名持相虽多要分为二
门人 则安 述
题中上六字标所解下三字标能解就能解中上二
字属别古今异故下一字是通诸记同故又钞题属
通五十馀家总申释故记题是别资持建号局今家
故且钞题立名本乎行事返光九代方轨来蒙一宗
教门无出此意行事两字遍在诸文钞云显行世事
锐怀行事等含注戒序云至于行事盛结迟疑业疏
序云至于行事未见其归轻重仪云诸师行事识悟
者稀坛经序云律仪博要行事谋猷是知行事本设
化之根源正诠教之宗骨诸师著撰未始经怀今钞
所诠总归行事仲尼所谓托之空言不若载之行事
深切著明也记主深体教意故立嘉名序云仰承行
事之旨题曰资持资谓众自共行持谓止作二持三
行二持开合异尔序云一部统归三行三行无越二
持义钞云森列二持统归三行乃知记号资持是即
钞题行事名虽有异义实无殊能所相应奄同函盖
资以助发为义持即对犯彰名持相虽多要分为二
740-A¶ 第 294c 页 X44-0294.png
对彼善事故立作持对彼恶事故立止持由一切境
事不出善恶对此善恶以分二持是则无有一事而
非奉持之处持谓随中所行护本所受钞云止而无
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然诸部虽明二犯
意在成乎二持故知持行实曰教宗舍持行不足与
言律是则教逐机兴持由教显今资属能诠教持则
所诠行以教助行故曰资持犹天台之有辅行贤首
之有助修下云科释文言贵深明于法相铨量事用
使克奉于受随是则教行双弘自佗兼利首题一举
部意全彰应知此题本出戒疏彼云五众依资奉持
圆德又华严云清净白法之所资持诸家立题俱迷
钞旨或约解建名或就处标目名既不正馀复何言。
撰号中大宋庄释文云今梁国睺阳县是即阏伯之
啇丘也(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微子封宋二十馀世今皇朝受
周之封由此龙飞故以为有天下之号图经云馀杭
县秦置属会稽[(厂@((既-旡)-日+口))*页]夹云馀杭者秦始皇来游会稽于
此舍舟航而登陆道故号馀杭汉因之王莽改曰进
陆后汉复旧即隶吴郡馀如所撰资道记中。
沙门梵语此云勤息谓勤行众善息灭诸恶华首经
云如空无触碍烟云无所行我说沙门法无染亦如
是。
释具云释迦始懿摩王摈弃四子初至雪山北舍夷
林人民归之郁为强国又王往诏辞过不还遥遥叹
曰我子释迦华言能仁佛是彼之裔故姓释迦五众
事不出善恶对此善恶以分二持是则无有一事而
非奉持之处持谓随中所行护本所受钞云止而无
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然诸部虽明二犯
意在成乎二持故知持行实曰教宗舍持行不足与
言律是则教逐机兴持由教显今资属能诠教持则
所诠行以教助行故曰资持犹天台之有辅行贤首
之有助修下云科释文言贵深明于法相铨量事用
使克奉于受随是则教行双弘自佗兼利首题一举
部意全彰应知此题本出戒疏彼云五众依资奉持
圆德又华严云清净白法之所资持诸家立题俱迷
钞旨或约解建名或就处标目名既不正馀复何言。
撰号中大宋庄释文云今梁国睺阳县是即阏伯之
啇丘也(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微子封宋二十馀世今皇朝受
周之封由此龙飞故以为有天下之号图经云馀杭
县秦置属会稽[(厂@((既-旡)-日+口))*页]夹云馀杭者秦始皇来游会稽于
此舍舟航而登陆道故号馀杭汉因之王莽改曰进
陆后汉复旧即隶吴郡馀如所撰资道记中。
沙门梵语此云勤息谓勤行众善息灭诸恶华首经
云如空无触碍烟云无所行我说沙门法无染亦如
是。
释具云释迦始懿摩王摈弃四子初至雪山北舍夷
林人民归之郁为强国又王往诏辞过不还遥遥叹
曰我子释迦华言能仁佛是彼之裔故姓释迦五众
740-A¶ 第 295a 页 X44-0295.png
出家是佛弟子故例称焉晋魏以前皆随师姓如支
公姓关师支法领故称支遁生公姓魏师竺法汰故
称竺道生也安公乃云剃发染衣绍释迦种即无殊
姓宜皆释氏称之虽有此说时或未然后增一阿含
至果云四河入海无复本名四姓出家同称释子又
弥沙塞律云汝等杂类出家皆舍本姓同称释子。
撰谓操觚染翰诠次成章序文大略叹宗体辨教源
叙弘传伸著撰之所作也意观序识其来致。
初段叹宗体中三初句标人禀下六句正叹又二上
二句叙宗行下明用诚下总结。
初中出家者业疏有二种一出馀家志求解脱永离
缠缚此为本也如五分说不为解脱出家不得名僧
次二有大利机心希拔俗虽形在俗性元恒坚不在
言限故净名言汝但发心便是出家就分四句一既
出从道志求解脱心形俱出也二形虽附道而心沉
世形出心没也谓厌在家营趁之苦求出家供给之
乐即涅槃云为衣食而出家者三如净名说心出家
形没也四耽滞五欲缚著居家俱不出也今云出家
即前一也士者即有道者之称犹俗所谓衣冠之士
道义之士此土沙门本言道土经召菩萨为大士佛
为无上士孔子曰行巳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
谓士矣。
正叹中初文禀戒为体者禀为能领之心戒即所发
之业业疏云业即戒体以出家者无别有体揽法而
公姓关师支法领故称支遁生公姓魏师竺法汰故
称竺道生也安公乃云剃发染衣绍释迦种即无殊
姓宜皆释氏称之虽有此说时或未然后增一阿含
至果云四河入海无复本名四姓出家同称释子又
弥沙塞律云汝等杂类出家皆舍本姓同称释子。
撰谓操觚染翰诠次成章序文大略叹宗体辨教源
叙弘传伸著撰之所作也意观序识其来致。
初段叹宗体中三初句标人禀下六句正叹又二上
二句叙宗行下明用诚下总结。
初中出家者业疏有二种一出馀家志求解脱永离
缠缚此为本也如五分说不为解脱出家不得名僧
次二有大利机心希拔俗虽形在俗性元恒坚不在
言限故净名言汝但发心便是出家就分四句一既
出从道志求解脱心形俱出也二形虽附道而心沉
世形出心没也谓厌在家营趁之苦求出家供给之
乐即涅槃云为衣食而出家者三如净名说心出家
形没也四耽滞五欲缚著居家俱不出也今云出家
即前一也士者即有道者之称犹俗所谓衣冠之士
道义之士此土沙门本言道土经召菩萨为大士佛
为无上士孔子曰行巳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
谓士矣。
正叹中初文禀戒为体者禀为能领之心戒即所发
之业业疏云业即戒体以出家者无别有体揽法而
740-A¶ 第 295b 页 X44-0295.png
成故智论云剃发染衣为相受持禁戒为性性即体
也聚法居身者法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就巳成为
言即圣法也然此诸法散在尘境今以一念遍缘揽
归心识充一正报成善法聚钞云出家僧尼真是善
法功德之聚位尊人天良由于此。
次明用中有二初叙克体而修因行身下叙称法以
成果德又初对禀戒为体下对聚法居身据体修者
谓方便修治顺本所受钞云随谓受后对境护戒之
心方便善成称本清净业疏明随有四一专精不犯
随二犯巳能悔随三无心护持随四能犯无悔随今
所明者唯据前二望后法体故标因也称法而动谓
行止威仪必修正轨论语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宜战竞不妄履践然后三学八
正由此而生四智三身假斯而立故曰号法身萨遮
尼犍子经云如来功德庄严之身受戒为体本持戒
为始涅槃云欲见佛性證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
戒皆此意也法身即五分所成谓戒定慧三从因受
名解脱解脱知见二从果彰号由慧断惑惑无之处
名解脱出缠破障反照观心名解脱知见佛地论中
三解一云前三有学法后二无学法二云皆是无学
位中缘胜解慧名解脱蕴道谛智名解脱知见蕴缘
馀三谛名慧蕴三云皆通学与无学若尔云何分别
答学位分得无学圆满也大教即以常乐我净永离
一切老病死等以为法身然法身有二一者本性法
也聚法居身者法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就巳成为
言即圣法也然此诸法散在尘境今以一念遍缘揽
归心识充一正报成善法聚钞云出家僧尼真是善
法功德之聚位尊人天良由于此。
次明用中有二初叙克体而修因行身下叙称法以
成果德又初对禀戒为体下对聚法居身据体修者
谓方便修治顺本所受钞云随谓受后对境护戒之
心方便善成称本清净业疏明随有四一专精不犯
随二犯巳能悔随三无心护持随四能犯无悔随今
所明者唯据前二望后法体故标因也称法而动谓
行止威仪必修正轨论语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宜战竞不妄履践然后三学八
正由此而生四智三身假斯而立故曰号法身萨遮
尼犍子经云如来功德庄严之身受戒为体本持戒
为始涅槃云欲见佛性證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
戒皆此意也法身即五分所成谓戒定慧三从因受
名解脱解脱知见二从果彰号由慧断惑惑无之处
名解脱出缠破障反照观心名解脱知见佛地论中
三解一云前三有学法后二无学法二云皆是无学
位中缘胜解慧名解脱蕴道谛智名解脱知见蕴缘
馀三谛名慧蕴三云皆通学与无学若尔云何分别
答学位分得无学圆满也大教即以常乐我净永离
一切老病死等以为法身然法身有二一者本性法
740-A¶ 第 295c 页 X44-0295.png
身二者修成法身亦名理事二身如上所明据修成
者修性虽殊所显无别业疏具明三身所谓法报应
也今文略举欲应上句故单标法身虽不显化报理
必具之所谓随举一身三身具足也又法身能显化
报之用今据本而言也或将四行配释初句戒体次
句戒法行下戒行身下戒相上三可解言相有二一
法相二行相标宗云威仪行成随所施造动必称法
美德光显约行明相也释相云即此所明亘通篇聚
就法辨相也文云称法而动正合标宗即行相也问
钞中先法后体今文先体后法何耶答撰制随时未
必一定况四行配释出自后贤记主一期纶绪与教
冥符讲者临文无劳改异。
总结中非体无以成行非法无以修身行满德圆必
由净戒故曰诚由也发趣有宗发谓起行趣谓所期
宗即指戒钞云发趣万行戒为宗主依因得所依谓
依托禅智依止故因即因由定慧由生故所即处所
亦指戒也遗教云依因此戒得生禅定。
次科如来制律中初文上二句明心本一真从下示
迷成三道初中一识者祖师云不妄缘境但唯一识
又云还熏妄心于本藏识即指心体是大乘理其体
清净妙用虚通也包裹十方含育万有随顺物宜种
种异说法界涅槃中道实相圆觉般若真如真空法
性佛性唯心唯识佛藏佛母楞严总持等又号如来
藏秘密藏平等理清净觉等经云般若是一法佛说
者修性虽殊所显无别业疏具明三身所谓法报应
也今文略举欲应上句故单标法身虽不显化报理
必具之所谓随举一身三身具足也又法身能显化
报之用今据本而言也或将四行配释初句戒体次
句戒法行下戒行身下戒相上三可解言相有二一
法相二行相标宗云威仪行成随所施造动必称法
美德光显约行明相也释相云即此所明亘通篇聚
就法辨相也文云称法而动正合标宗即行相也问
钞中先法后体今文先体后法何耶答撰制随时未
必一定况四行配释出自后贤记主一期纶绪与教
冥符讲者临文无劳改异。
总结中非体无以成行非法无以修身行满德圆必
由净戒故曰诚由也发趣有宗发谓起行趣谓所期
宗即指戒钞云发趣万行戒为宗主依因得所依谓
依托禅智依止故因即因由定慧由生故所即处所
亦指戒也遗教云依因此戒得生禅定。
次科如来制律中初文上二句明心本一真从下示
迷成三道初中一识者祖师云不妄缘境但唯一识
又云还熏妄心于本藏识即指心体是大乘理其体
清净妙用虚通也包裹十方含育万有随顺物宜种
种异说法界涅槃中道实相圆觉般若真如真空法
性佛性唯心唯识佛藏佛母楞严总持等又号如来
藏秘密藏平等理清净觉等经云般若是一法佛说
740-A¶ 第 296a 页 X44-0296.png
种种名今依楞伽起信唯识摄论以明藏识梵云阿
赖耶又云阿梨耶此云含藏识含藏一切善恶因果
染净种子起信云真如随缘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即真妄和合识摄论云外尘
本无实唯有识是大菩提佛果證行此即全指真如
为真识解深密经则谈九识谓第八识外别立第九
清净真识又名清净无染识真常净识今准楞伽略
明三种经云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种相何等为
三谓真识(即是真如)现识(亦名藏识)分别事识(亦名转识)此约真如
随缘不变不与妄合故为真识不变随缘和合现起
为现识譬如明镜众色像现馀之七识为分别事识
用此三种统收诸说彼经亦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而
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尔不绝又如来藏者
为无始妄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今明此识体本真
净故曰元明楞严云则汝今者识精元明又云觉海
性澄圆圆澄觉元明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然此
一识自本来今生佛平等染净二缘下不可得故曰
垢净叵得也。
示迷中上二句即惑道由此一识不守自性感物而
动动即业相动之不巳炽然分尘显变造世间众生
国土凡圣因果生佛依正十界差别楞严云迷妄有
虚空依空立世界相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又云晦
昧为空空晦昧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又
业疏云良由众生无始封著是此是彼是得是失又
赖耶又云阿梨耶此云含藏识含藏一切善恶因果
染净种子起信云真如随缘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名为阿赖耶即真妄和合识摄论云外尘
本无实唯有识是大菩提佛果證行此即全指真如
为真识解深密经则谈九识谓第八识外别立第九
清净真识又名清净无染识真常净识今准楞伽略
明三种经云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种相何等为
三谓真识(即是真如)现识(亦名藏识)分别事识(亦名转识)此约真如
随缘不变不与妄合故为真识不变随缘和合现起
为现识譬如明镜众色像现馀之七识为分别事识
用此三种统收诸说彼经亦云如来藏名阿赖耶而
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尔不绝又如来藏者
为无始妄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今明此识体本真
净故曰元明楞严云则汝今者识精元明又云觉海
性澄圆圆澄觉元明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然此
一识自本来今生佛平等染净二缘下不可得故曰
垢净叵得也。
示迷中上二句即惑道由此一识不守自性感物而
动动即业相动之不巳炽然分尘显变造世间众生
国土凡圣因果生佛依正十界差别楞严云迷妄有
虚空依空立世界相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又云晦
昧为空空晦昧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又
业疏云良由众生无始封著是此是彼是得是失又
740-A¶ 第 296b 页 X44-0296.png
云随缘转变有彼有此故云彼我炽然触下明业道
动随妄境曰触物辄起妄识曰生情心为境转故曰
随妄心境相冥故曰兴业业疏云随妄兴业动与妄
会等系下即苦道诸有狱者三界迫迮犹如牢狱法
华经云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业疏云因之起染
缠缚有狱有即三有二十五有故曰诸有万类即六
道四生轮回互受种种差别不可胜数故云万类然
此十界依正六道因果皆由一识之所变也应知诸
缘同一识体未有一法而非识变者经云三界无别
法但是一心作又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又楞严云
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又云色身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伹在
迷妄不知不觉故受轮回未出生死又云佛告阿难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不能得成
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
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同行而不自觉
枉入诸趣亿下谓循环诸有时数久长善恶升沉故
难休息劫是梵言具云劫波此云时分罔即训无。
次科叙立教中既由惑业沦没生死故佛兴慈立教
极拔如来者成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真理平等
体绝虚妄故云如实即真身也乘履此法出现利生
故云来成即应身也大慈门者大即简小之言慈乃
动随妄境曰触物辄起妄识曰生情心为境转故曰
随妄心境相冥故曰兴业业疏云随妄兴业动与妄
会等系下即苦道诸有狱者三界迫迮犹如牢狱法
华经云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业疏云因之起染
缠缚有狱有即三有二十五有故曰诸有万类即六
道四生轮回互受种种差别不可胜数故云万类然
此十界依正六道因果皆由一识之所变也应知诸
缘同一识体未有一法而非识变者经云三界无别
法但是一心作又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又楞严云
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又云色身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伹在
迷妄不知不觉故受轮回未出生死又云佛告阿难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不能得成
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
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同行而不自觉
枉入诸趣亿下谓循环诸有时数久长善恶升沉故
难休息劫是梵言具云劫波此云时分罔即训无。
次科叙立教中既由惑业沦没生死故佛兴慈立教
极拔如来者成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真理平等
体绝虚妄故云如实即真身也乘履此法出现利生
故云来成即应身也大慈门者大即简小之言慈乃
740-A¶ 第 296c 页 X44-0296.png
与乐之名门以通物为义十住毗婆沙论云依大慈
门说于毗尼戒疏云依大慈门曲授秘方又律云世
尊慈念众生故而为说法辟犹开也将下申意烦惑
难清要由方便故先立戒捡策非违定慧由生烦惑
自遣乃知戒者正行之先容破恶之前陈尽苦源者
脱生死是苦烦惑为源破惑显理故云尽也律云于
我法中快修梵行尽苦源除漏业者即七支三毒名
有漏业亦名动业身口事业动与理违若不先防妄
随尘欲今立戒捡业惑无由故律云为调三毒令尽
故制增戒学譬下四句喻显伐树合上究尽苦源刊
枝合上先除漏业种果无依谓业不续现根株渐朽
谓三惑永亡刊削也毗下结示厥其也诗云聿修厥
德致谓由致兹即训此。
次科叙作钞中初文蕴结即目结集戒疏云蕴结西
土千有馀年译传东夏将四百载中天亦云中梵中
谓天地之中梵谓梵天之裔即五天竺国三千日月
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五宗即昙无德萨婆多弥沙
塞迦叶遗婆粗富罗此之五部同师鞠多于根本僧
祇派出五见随其乐欲各各不相承异执成宗杭行
于世故云竞演上据中天并驾下明东土偏弘译传
者即翻梵成华译易也言易梵成华周礼掌四方之
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
曰译据佛教来自西方理称狄鞮但汉世多以北方
交通译人兼善西语是时佛法西来遂使译人翻之
门说于毗尼戒疏云依大慈门曲授秘方又律云世
尊慈念众生故而为说法辟犹开也将下申意烦惑
难清要由方便故先立戒捡策非违定慧由生烦惑
自遣乃知戒者正行之先容破恶之前陈尽苦源者
脱生死是苦烦惑为源破惑显理故云尽也律云于
我法中快修梵行尽苦源除漏业者即七支三毒名
有漏业亦名动业身口事业动与理违若不先防妄
随尘欲今立戒捡业惑无由故律云为调三毒令尽
故制增戒学譬下四句喻显伐树合上究尽苦源刊
枝合上先除漏业种果无依谓业不续现根株渐朽
谓三惑永亡刊削也毗下结示厥其也诗云聿修厥
德致谓由致兹即训此。
次科叙作钞中初文蕴结即目结集戒疏云蕴结西
土千有馀年译传东夏将四百载中天亦云中梵中
谓天地之中梵谓梵天之裔即五天竺国三千日月
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五宗即昙无德萨婆多弥沙
塞迦叶遗婆粗富罗此之五部同师鞠多于根本僧
祇派出五见随其乐欲各各不相承异执成宗杭行
于世故云竞演上据中天并驾下明东土偏弘译传
者即翻梵成华译易也言易梵成华周礼掌四方之
语各有其官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
曰译据佛教来自西方理称狄鞮但汉世多以北方
交通译人兼善西语是时佛法西来遂使译人翻之
740-A¶ 第 297a 页 X44-0297.png
因是佛经咸称译也东夏即因此方亦称华夏美服
彩章曰华大国曰夏四分偏弘上列五部前三部戒
本广律此土巳翻根本僧祇亦流东夏然自汉明夜
梦之始迦竺传法巳来草创镃基未遑具体跨及曹
魏将二百岁昙摩迦罗依四分羯磨方立十人受戒
仍出僧祇戒心令众诵习至姚秦时十诵广律初翻
人即依用其次四分僧祇五分三部广文并传此地
人谓僧祇与先戒本文理相合乃舍十诵多演僧祇
至元魏法聪律师方考受体始罢僧祇首传四分高
僧传云自初开律师号法聪口以传授时所弘之沙
门道覆即绍聪绪撰疏六卷慧光律师再造文疏广
分衢术后云晖愿等蹑足传灯各提声教如后钞中
广列诸师传演颇众故曰偏弘或可诸部虽翻而四
分一受人不敢违业疏云神州一统约受并诵四分
之文偏弘之意又可见也又解聪师巳还虽有相承
然人情执旧多未伏从至于隋世尚有纷纭逮至唐
朝异端方静今则混一唐统并行四分之宗是则偏
弘之言须推唐世思之虽下叙情见九代者自后汉
明帝佛法初传至于大唐祖师出世凡历九代即汉
魏晋宋齐梁陈隋唐钞云震岭传教九代闻之又云
故即补阙反光九代相承者谓师资传授六师者弘
演虽多不出六见钞云世中持律略有六焉一唯执
四分不用外宗二当部阙文取外引用三当部有义
文非明了四此部文义俱明而是异宗所废五兼取
彩章曰华大国曰夏四分偏弘上列五部前三部戒
本广律此土巳翻根本僧祇亦流东夏然自汉明夜
梦之始迦竺传法巳来草创镃基未遑具体跨及曹
魏将二百岁昙摩迦罗依四分羯磨方立十人受戒
仍出僧祇戒心令众诵习至姚秦时十诵广律初翻
人即依用其次四分僧祇五分三部广文并传此地
人谓僧祇与先戒本文理相合乃舍十诵多演僧祇
至元魏法聪律师方考受体始罢僧祇首传四分高
僧传云自初开律师号法聪口以传授时所弘之沙
门道覆即绍聪绪撰疏六卷慧光律师再造文疏广
分衢术后云晖愿等蹑足传灯各提声教如后钞中
广列诸师传演颇众故曰偏弘或可诸部虽翻而四
分一受人不敢违业疏云神州一统约受并诵四分
之文偏弘之意又可见也又解聪师巳还虽有相承
然人情执旧多未伏从至于隋世尚有纷纭逮至唐
朝异端方静今则混一唐统并行四分之宗是则偏
弘之言须推唐世思之虽下叙情见九代者自后汉
明帝佛法初传至于大唐祖师出世凡历九代即汉
魏晋宋齐梁陈隋唐钞云震岭传教九代闻之又云
故即补阙反光九代相承者谓师资传授六师者弘
演虽多不出六见钞云世中持律略有六焉一唯执
四分不用外宗二当部阙文取外引用三当部有义
文非明了四此部文义俱明而是异宗所废五兼取
740-A¶ 第 297b 页 X44-0297.png
五藏通会律宗六终穷所归大乘至极异辙者谓不
相祖述辙车迹也老子云善行无辙迹。
次科叙人中四依者凡有三种一人二行三法今因
人四依内凡为初依初果为二依二果三果为三依
四果为四依涅槃云有四种人能护正法为世所依
此并大权示声闻像传法化人众生所赖四并名依
由祖师位邻极圣德冠上机迹现声闻垂取三界故
云示也大圣悬记得其人乎一字涅槃云善解一字
名曰律师秉即秉持权即权握轸下叙弘教轸动也
扶颠颠即训倒论语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
用彼相矣如来使者语出法华彼云我灭度后能为
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
所遣行如来事又云当知佛所使悯念诸众生穆宗
尝用由此语以赞祖师经中窃为一人说一句号如
来使况乎辅教传宗立言垂范百代无古千圣共遵
人天所依助佛扬化命斯佳疏不亦宜乎论语云遽
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问焉曰夫子何为对
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
乎垂下明化物曲施方便故曰垂慈摸范群生故曰
轨物导师者西域常法凡人登涉须立导师以为指
引今谓诱掖庶品事有同焉经中召佛菩萨以为导
师如云诸仙之导师第一之导师叙叹法中上二句
汎叙法未制诸文即事删补故首著斯文斯文即指
钞也论语云子畏于匡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相祖述辙车迹也老子云善行无辙迹。
次科叙人中四依者凡有三种一人二行三法今因
人四依内凡为初依初果为二依二果三果为三依
四果为四依涅槃云有四种人能护正法为世所依
此并大权示声闻像传法化人众生所赖四并名依
由祖师位邻极圣德冠上机迹现声闻垂取三界故
云示也大圣悬记得其人乎一字涅槃云善解一字
名曰律师秉即秉持权即权握轸下叙弘教轸动也
扶颠颠即训倒论语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
用彼相矣如来使者语出法华彼云我灭度后能为
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
所遣行如来事又云当知佛所使悯念诸众生穆宗
尝用由此语以赞祖师经中窃为一人说一句号如
来使况乎辅教传宗立言垂范百代无古千圣共遵
人天所依助佛扬化命斯佳疏不亦宜乎论语云遽
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问焉曰夫子何为对
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
乎垂下明化物曲施方便故曰垂慈摸范群生故曰
轨物导师者西域常法凡人登涉须立导师以为指
引今谓诱掖庶品事有同焉经中召佛菩萨以为导
师如云诸仙之导师第一之导师叙叹法中上二句
汎叙法未制诸文即事删补故首著斯文斯文即指
钞也论语云子畏于匡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740-A¶ 第 297c 页 X44-0297.png
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
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无机不收启曰统被时众
祖师尝赞部主曰结集兹藏通被时宾莫下正叹五
乘者人天声闻辟支佛及佛能乘人也五戒十善谛
缘六度所乘法也此五齐运故曰并驾传论亦曰五
乘方驾于戒道众圣肩随于行衢钞云为五乘之轨
导今文附此通标七众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
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由立五乘故群生咸受其
赐问上云统被时众下云七众俱沾文旨相重如何
简辨答上据钞主本怀下据当机获益思之可解摄
僧如集僧足数受欲结界僧网师资等护法如受戒
说戒安居自恣等日用即二衣四药等时须如主客
相待瞻病送终等大途如此非不相通仪谓法式务
谓事相横提纲要纲即网上之绳由提纲则网自自
整今谓三藏罗列有同众网今提大要即喻提纲要
谓机要也钞云举领提纲毛目自整尚书云举其横
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是也曲尽规猷规猷即
法则也钞云心境相照动合规猷摄僧护法贵知大
要止可提纲日用时须法则微隐故须曲尽是下通
结尚书序云历代宝之以为大训由删补成章古今
遵仰特标大训以显圣摸。
叙撰记中初科上四句叙古非理谓理趣渊奥皆训
深也尚书序云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注云奥深也又
奥者室也班孟坚云究先圣之壶奥注云壶内奥室
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无机不收启曰统被时众
祖师尝赞部主曰结集兹藏通被时宾莫下正叹五
乘者人天声闻辟支佛及佛能乘人也五戒十善谛
缘六度所乘法也此五齐运故曰并驾传论亦曰五
乘方驾于戒道众圣肩随于行衢钞云为五乘之轨
导今文附此通标七众者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
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由立五乘故群生咸受其
赐问上云统被时众下云七众俱沾文旨相重如何
简辨答上据钞主本怀下据当机获益思之可解摄
僧如集僧足数受欲结界僧网师资等护法如受戒
说戒安居自恣等日用即二衣四药等时须如主客
相待瞻病送终等大途如此非不相通仪谓法式务
谓事相横提纲要纲即网上之绳由提纲则网自自
整今谓三藏罗列有同众网今提大要即喻提纲要
谓机要也钞云举领提纲毛目自整尚书云举其横
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是也曲尽规猷规猷即
法则也钞云心境相照动合规猷摄僧护法贵知大
要止可提纲日用时须法则微隐故须曲尽是下通
结尚书序云历代宝之以为大训由删补成章古今
遵仰特标大训以显圣摸。
叙撰记中初科上四句叙古非理谓理趣渊奥皆训
深也尚书序云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注云奥深也又
奥者室也班孟坚云究先圣之壶奥注云壶内奥室
740-A¶ 第 298a 页 X44-0298.png
也今谓理趣幽远有同堂室之深造之者亦寡矣噫
古今学者尚不及藩篱况堂奥乎讨下即应上句文
既渊奥故得其门者鲜矣讨论者论语云为命裨谌
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
色之尚书序云讨论坟典鲜得其门者子贡云孔子
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鲜者少也事类森罗者文中所辨
三行二持等事也义类不一如万象森然罗列也钞
云森然万境何事非持羯磨序云昔巳在诸关辅撰
行事钞具罗种类杂相毕陈是也驾说者杨子云亦
犹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注云驾者传
也消释文义得失互彰故云或容等。
次科示文体中观前失旨方事操觚故云由是古今
章记五十馀家讲授传弘历代尤众并皆穷窍互见
是非今家所存在理为正故云研诤可否等或贤圣
所遗或先德文记或章记流行或口相传授或闻或
见择善而从包括成章形于翰墨故云罄所见闻罄
尽也。
立题分卷中上二句叙立题行事乃首题之别目一
钞之所宗依之建名深符圣旨不下示分卷以钞约
三行分三卷今记依之亦分三卷故云不违等良下
二句叙题初示学宗上下两卷众共两行名作持中
卷自行名止持故云一部统归等统会也谓会归不
出三行也周易略例曰统之有宗会之有源科下四
古今学者尚不及藩篱况堂奥乎讨下即应上句文
既渊奥故得其门者鲜矣讨论者论语云为命裨谌
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
色之尚书序云讨论坟典鲜得其门者子贡云孔子
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鲜者少也事类森罗者文中所辨
三行二持等事也义类不一如万象森然罗列也钞
云森然万境何事非持羯磨序云昔巳在诸关辅撰
行事钞具罗种类杂相毕陈是也驾说者杨子云亦
犹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注云驾者传
也消释文义得失互彰故云或容等。
次科示文体中观前失旨方事操觚故云由是古今
章记五十馀家讲授传弘历代尤众并皆穷窍互见
是非今家所存在理为正故云研诤可否等或贤圣
所遗或先德文记或章记流行或口相传授或闻或
见择善而从包括成章形于翰墨故云罄所见闻罄
尽也。
立题分卷中上二句叙立题行事乃首题之别目一
钞之所宗依之建名深符圣旨不下示分卷以钞约
三行分三卷今记依之亦分三卷故云不违等良下
二句叙题初示学宗上下两卷众共两行名作持中
卷自行名止持故云一部统归等统会也谓会归不
出三行也周易略例曰统之有宗会之有源科下四
740-A¶ 第 298b 页 X44-0298.png
句次示作用文言指今钞也日月星辰天之文也诗
书礼乐人之文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今宗律以造钞如易之有文言也法
相谓戒法戒相受随即戒体戒行问此之戒相为属
何相答法相也由科释文言随事显相故也若论由
法成行美德外彰亦通行相诠谓评之权也由之以
知轻重量谓斗之衡也用此以知增减既科释之又
称量之则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也又上二句属教即
自利资之一字也下二句属行即利他持之一字也
是则下总结言教行则目足相资深池可到语自他
则彼我兼济大行为心经云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是
也首题则记号资持部意即钞诠行事智者观乎记
题则一部钞意皎在目前。
述巳申怀中通宏犹广大也寡陋谓孤陋寡闻以下
喻显上二句出东方朔答客难彼云以管窥天以蠡
测海以箸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
者哉蠡是蛑蛤也以蛑量海安测其深下二句出朱
浮与彰宠书彼云犹河滨之人捧土而塞孟津多见
其不知量也孟津即黄河流处居人以土塞之是不
知量也合意可知此记主挥[言*鹿]不自伐也观今著述
前代未闻抗折百家超过众说解义则冰释泉涌在
文则金玉相振是可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苟南山
载出波离复生亦无以加矣式下伸怀式敬也用也
夙即训早诗云夙兴夜𥧌记主妙年听律志欲伸明
书礼乐人之文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文以化成天下今宗律以造钞如易之有文言也法
相谓戒法戒相受随即戒体戒行问此之戒相为属
何相答法相也由科释文言随事显相故也若论由
法成行美德外彰亦通行相诠谓评之权也由之以
知轻重量谓斗之衡也用此以知增减既科释之又
称量之则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也又上二句属教即
自利资之一字也下二句属行即利他持之一字也
是则下总结言教行则目足相资深池可到语自他
则彼我兼济大行为心经云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是
也首题则记号资持部意即钞诠行事智者观乎记
题则一部钞意皎在目前。
述巳申怀中通宏犹广大也寡陋谓孤陋寡闻以下
喻显上二句出东方朔答客难彼云以管窥天以蠡
测海以箸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
者哉蠡是蛑蛤也以蛑量海安测其深下二句出朱
浮与彰宠书彼云犹河滨之人捧土而塞孟津多见
其不知量也孟津即黄河流处居人以土塞之是不
知量也合意可知此记主挥[言*鹿]不自伐也观今著述
前代未闻抗折百家超过众说解义则冰释泉涌在
文则金玉相振是可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苟南山
载出波离复生亦无以加矣式下伸怀式敬也用也
夙即训早诗云夙兴夜𥧌记主妙年听律志欲伸明
740-A¶ 第 298c 页 X44-0298.png
善始令终功愿斯满亦犹祖师少仰玄风志隆清范
流通者净名疏云从譬得名如洪源甘泽从上被下
名之为流无所壅隔名之为通裨补也万一者谓作
记解文未能尽理伹于万分之中可补一分耳杨雄
美新云虽未究万分之一二亦臣之极思也者尔即
语辞(王莽纂位曰新室子云上书曰美新)。
大段第二初叙意中上四句标古然下明今章记虽
多未明要旨今家操染颇识指归欲晓大途略提五
例莫不揽收文义披括古今显斯文制作之揩摸学
者讨论之路径庶乎入文易见得意忘言前则通明
来到此乃括示大纲条领一披思过半矣盖准钞文
卷首一序通叙撰述缘起后明十门统括诸篇大纲
其致一也春秋序云凡言例者皆经国之常制周公
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
体用出五例一微而显二志而晦三婉而成章四尽
而不污五惩恶而劝善后贤述作多本此意如天台
止观七例(所传部别。所依正教。依正消释。大意。总别。心境相疑。解行相资。吁疑显正等例)。
通慧释经四例(审字不审音如诸咒审音不审字如卐是音字俱审如诸经音字俱不审
如梵夹等)又如周易之有略例止观之有统例今钞十门
洎诸篇中出例尤多寻之可见历观谓周览也易辨
位曰历观众卦述作者乐记曰知礼乐之情者能作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谓之圣述者谓之明仲尼
云述而不作杨子曰其事则述其书则作五十馀家
自大慈至文博凡五十九家据皎然荐灵澈书曰有
流通者净名疏云从譬得名如洪源甘泽从上被下
名之为流无所壅隔名之为通裨补也万一者谓作
记解文未能尽理伹于万分之中可补一分耳杨雄
美新云虽未究万分之一二亦臣之极思也者尔即
语辞(王莽纂位曰新室子云上书曰美新)。
大段第二初叙意中上四句标古然下明今章记虽
多未明要旨今家操染颇识指归欲晓大途略提五
例莫不揽收文义披括古今显斯文制作之揩摸学
者讨论之路径庶乎入文易见得意忘言前则通明
来到此乃括示大纲条领一披思过半矣盖准钞文
卷首一序通叙撰述缘起后明十门统括诸篇大纲
其致一也春秋序云凡言例者皆经国之常制周公
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
体用出五例一微而显二志而晦三婉而成章四尽
而不污五惩恶而劝善后贤述作多本此意如天台
止观七例(所传部别。所依正教。依正消释。大意。总别。心境相疑。解行相资。吁疑显正等例)。
通慧释经四例(审字不审音如诸咒审音不审字如卐是音字俱审如诸经音字俱不审
如梵夹等)又如周易之有略例止观之有统例今钞十门
洎诸篇中出例尤多寻之可见历观谓周览也易辨
位曰历观众卦述作者乐记曰知礼乐之情者能作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谓之圣述者谓之明仲尼
云述而不作杨子曰其事则述其书则作五十馀家
自大慈至文博凡五十九家据皎然荐灵澈书曰有
740-A¶ 第 299a 页 X44-0299.png
律钞引源记二十一卷诸家图疏遗之则六十家矣
指南崔豹古今注云昔轩辕与蚩尤战于𣵠鹿之野
蚩尤作大雾迷其四方黄帝作指南车一指于南则
馀方可辨遂擒蚩尤而即帝位又晋书与服志曰司
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或如楼三级四角
金龙御羽葆刻木为仙人立车上车虽四运而手常
指南大驾出为先启之乘祖师亦尝叙古云并谓指
南俱呈至说诸师并喜于自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俚语云家相毙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
别示中初科上二句示分宗宗即主义主必致一不
可滥故三藏即经律论能诠教也所诠即戒定慧三
学也三藏三学分对可明藏以含藏为义文能含理
理能含文即经律论各含一切文理大小二乘皆有
三藏如沙弥篇大小二乘皆有三学所诠既尔能诠
亦然若依法华智论三藏之名专在小乘法华云贪
著小乘三藏学者智论云迦旃延子于婆沙明三藏
义不读衍经非大菩萨此指四含为经五部为律四
门为论别在小乘故也若约通论大小齐摄不复疑
矣下二句显教局谓律诠事相经论明理有司存论
语云笾豆之事各有司存二中上二句标人并下显
相律论糅杂宗旨混然故曰乱也仲尼云恶郑声之
乱雅乐注增辉即希觉律师所撰凡二十卷彼自序
云敢依集要之宗更助不判之义昔曹子建以萤烛
末光增辉日月辄符此喻遽目斯文随文结释者梵
指南崔豹古今注云昔轩辕与蚩尤战于𣵠鹿之野
蚩尤作大雾迷其四方黄帝作指南车一指于南则
馀方可辨遂擒蚩尤而即帝位又晋书与服志曰司
南车一名指南车驾四马其下制或如楼三级四角
金龙御羽葆刻木为仙人立车上车虽四运而手常
指南大驾出为先启之乘祖师亦尝叙古云并谓指
南俱呈至说诸师并喜于自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俚语云家相毙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
别示中初科上二句示分宗宗即主义主必致一不
可滥故三藏即经律论能诠教也所诠即戒定慧三
学也三藏三学分对可明藏以含藏为义文能含理
理能含文即经律论各含一切文理大小二乘皆有
三藏如沙弥篇大小二乘皆有三学所诠既尔能诠
亦然若依法华智论三藏之名专在小乘法华云贪
著小乘三藏学者智论云迦旃延子于婆沙明三藏
义不读衍经非大菩萨此指四含为经五部为律四
门为论别在小乘故也若约通论大小齐摄不复疑
矣下二句显教局谓律诠事相经论明理有司存论
语云笾豆之事各有司存二中上二句标人并下显
相律论糅杂宗旨混然故曰乱也仲尼云恶郑声之
乱雅乐注增辉即希觉律师所撰凡二十卷彼自序
云敢依集要之宗更助不判之义昔曹子建以萤烛
末光增辉日月辄符此喻遽目斯文随文结释者梵
740-A¶ 第 299b 页 X44-0299.png
语杀三摩莎此云六离合释西天凡二字巳上为名
皆须六释简滥言离合者谓先离后合妙法是体当
体上有微妙义故云离妙是法名合一持业持谓任
持业谓业用如妙法是二依主依他主法得名曰依
主或依法或依人或属能或属所所依从能依得名
如言佛殿殿是所依佛能依人故曰依主能依从所
依得名如言藏经藏乃所依处经是能依经藏之经
故曰依主也三有财有分有全如言金刚即金如云
金刚神即是皆有财释也四带数如三宝四谛因释
其宝与谛起三四之名故也五相违如名色四蕴是
名色蕴曰色色心相违故又如水火盐醋天地等皆
相违释六邻近如言念慧念与慧相近故曰邻近增
辉释题云准集要具二释一持业释二依主释云云
且祖师两钞二疏释名辨相曾无此意何得辄用涅
槃者即解心□泥曰乃立四门一释名二出体三辨
人四明大涅槃相摄四果者即解为求四果故广明
断證谓之涅槃章四果章等世有折立别行亦正为
此后人或复作记或出章门紊乱宗乘誇掠异学忘
本逐末一至于斯引论参律援有释空攻乎异端为
害甚矣故云况复等俱舍此云藏藏以包藏为义此
论包藏诸胜义等婆沙即毗婆沙此云广说义广故
亦名胜记说义胜故亦名异说五百罗汉各异故并
与有部同见实宗即萨婆多假部即昙无德二宗异
执矢石相违西土分河此方竞化混而为一良未可
皆须六释简滥言离合者谓先离后合妙法是体当
体上有微妙义故云离妙是法名合一持业持谓任
持业谓业用如妙法是二依主依他主法得名曰依
主或依法或依人或属能或属所所依从能依得名
如言佛殿殿是所依佛能依人故曰依主能依从所
依得名如言藏经藏乃所依处经是能依经藏之经
故曰依主也三有财有分有全如言金刚即金如云
金刚神即是皆有财释也四带数如三宝四谛因释
其宝与谛起三四之名故也五相违如名色四蕴是
名色蕴曰色色心相违故又如水火盐醋天地等皆
相违释六邻近如言念慧念与慧相近故曰邻近增
辉释题云准集要具二释一持业释二依主释云云
且祖师两钞二疏释名辨相曾无此意何得辄用涅
槃者即解心□泥曰乃立四门一释名二出体三辨
人四明大涅槃相摄四果者即解为求四果故广明
断證谓之涅槃章四果章等世有折立别行亦正为
此后人或复作记或出章门紊乱宗乘誇掠异学忘
本逐末一至于斯引论参律援有释空攻乎异端为
害甚矣故云况复等俱舍此云藏藏以包藏为义此
论包藏诸胜义等婆沙即毗婆沙此云广说义广故
亦名胜记说义胜故亦名异说五百罗汉各异故并
与有部同见实宗即萨婆多假部即昙无德二宗异
执矢石相违西土分河此方竞化混而为一良未可
740-A¶ 第 299c 页 X44-0299.png
焉可下结叹语出业疏彼云河北魏部正解四分遍
广多宗江南晋师崇尚成实依论出体用通十诵斯
并宗骨颠倒等是则宗部不分其来尚矣后锐即因
来学锐利也枉费时功者谓徒移日晷妄损正功。
明今中初科上二句标示糺举也故下正判上二句
标教行之局决下示所诠之要上句止持即自行谓
戒相也下句作持即众行谓羯磨也共行摄在其中
此下结示正本即上戒律旁兼即目经论。
次科引證中上二句标举论语云举一隅不以三隅
反则不复也隅者角也戒下引證大妄语戒古师解
入圣智胜法等初四句牒非显异他日即多日也意
所异者疏主自谓也举下明其异相初指宗斥滥纵
下遮其旧习费下彰过自下结责未晓巳宗强知他
学劣识而欲博通蠡杯而酌大海故云不识分量。
结劝中斯文即戒疏文龟镜龟鉴吉凶镜分妍丑宜
须改迹令革故也事冰情贵适时也。
辨教中初科上三句通明功用诠表不出事理随机
无越利钝当知教者乃圣人之被下之言诠理化物
为义如小乘教诠真谛理化六凡法界大乘诠实相
理化十法界若非化物不名为教若非诠理不名为
经轮梵之典儒道之书不可同年共日语矣虽下别
示教宗上二句显繁而不渎广开户牗谓方便多门
轨度无差谓圣师一定户者门也牖竖窗也孝经序
曰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下二句叙略而不壅尅定
广多宗江南晋师崇尚成实依论出体用通十诵斯
并宗骨颠倒等是则宗部不分其来尚矣后锐即因
来学锐利也枉费时功者谓徒移日晷妄损正功。
明今中初科上二句标示糺举也故下正判上二句
标教行之局决下示所诠之要上句止持即自行谓
戒相也下句作持即众行谓羯磨也共行摄在其中
此下结示正本即上戒律旁兼即目经论。
次科引證中上二句标举论语云举一隅不以三隅
反则不复也隅者角也戒下引證大妄语戒古师解
入圣智胜法等初四句牒非显异他日即多日也意
所异者疏主自谓也举下明其异相初指宗斥滥纵
下遮其旧习费下彰过自下结责未晓巳宗强知他
学劣识而欲博通蠡杯而酌大海故云不识分量。
结劝中斯文即戒疏文龟镜龟鉴吉凶镜分妍丑宜
须改迹令革故也事冰情贵适时也。
辨教中初科上三句通明功用诠表不出事理随机
无越利钝当知教者乃圣人之被下之言诠理化物
为义如小乘教诠真谛理化六凡法界大乘诠实相
理化十法界若非化物不名为教若非诠理不名为
经轮梵之典儒道之书不可同年共日语矣虽下别
示教宗上二句显繁而不渎广开户牗谓方便多门
轨度无差谓圣师一定户者门也牖竖窗也孝经序
曰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下二句叙略而不壅尅定
740-A¶ 第 300a 页 X44-0300.png
揩摸谓大小不滥摄生斯尽谓利钝齐收法华云为
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
缘法为求菩萨者说应六波罗密又华严云若有诸
众生其心厌没者为说声闻道令离于众苦复有众
生其心少明利为说因缘法令得辟支佛若复有众
生乐学慈悲心广饶益众生为说菩萨道若复有众
生决定乐大乘转无尽佛法为说第一道岂非随机
设教理无虚授哉。
处判中初科一音说法随类各解故名圆音起信云
圆音一演异类得解如来一代之教不离一音然有
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
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不
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净名云佛以一
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意高深凡情叵测故
曰难求大约疏文略分衢术故曰且依等业疏云戒
体者何耶所谓纳圣法心胸即法是所纳之戒体然
后依体起用防遏缘非今论此法三宗分别。
叙宗中体即戒体教即律藏律由戒生故戒为律本
疏云夫言戒者既是教源义当披演统括律计不出
四门所谓空有双非双亦双非入空双亦归有故此
四门还即二计此土翻传虽有四律十诵四分时所
盛弘故今但对两宗辨异疏云此方盛弘假实二解
成论所辨正通四分昙无德宗杂心俱舍乃解十诵
萨婆多部一实法宗中彼明我人等法假名是空阴
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
缘法为求菩萨者说应六波罗密又华严云若有诸
众生其心厌没者为说声闻道令离于众苦复有众
生其心少明利为说因缘法令得辟支佛若复有众
生乐学慈悲心广饶益众生为说菩萨道若复有众
生决定乐大乘转无尽佛法为说第一道岂非随机
设教理无虚授哉。
处判中初科一音说法随类各解故名圆音起信云
圆音一演异类得解如来一代之教不离一音然有
二师一后魏菩提流支云如来一音同时报万大小
并陈二姚秦罗什法师佛一圆音平等无二无思不
应机闻自殊非谓言音本陈大小故净名云佛以一
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意高深凡情叵测故
曰难求大约疏文略分衢术故曰且依等业疏云戒
体者何耶所谓纳圣法心胸即法是所纳之戒体然
后依体起用防遏缘非今论此法三宗分别。
叙宗中体即戒体教即律藏律由戒生故戒为律本
疏云夫言戒者既是教源义当披演统括律计不出
四门所谓空有双非双亦双非入空双亦归有故此
四门还即二计此土翻传虽有四律十诵四分时所
盛弘故今但对两宗辨异疏云此方盛弘假实二解
成论所辨正通四分昙无德宗杂心俱舍乃解十诵
萨婆多部一实法宗中彼明我人等法假名是空阴
740-A¶ 第 300b 页 X44-0300.png
界入等并是实有亦名一切有宗亦即毗昙部同归
色聚者明受体也作无作戒一体无殊能造所造二
俱是色既不谈心未穷业本故未圆也疏云萨婆多
二戒同色彼宗明法各有系用戒体所起依身口成
随具辨业通判为色业即戒体小机力劣不约心论
善恶二业皆由色造所发亦色故作无作并色为体
随下明随行上句标示形下释成即多论动身口色
方名犯戒此下结名他宗所谓愚法小乘或曰三藏
教者即此部也二假名中彼明诸法缘生故空故名
空宗但有名字故名假宗又深取大乘空义故名经
部师即下正示上二句标人四分一律是今学宗昙
无德者戒疏云梵音昙无德唐言法正明慧卓朗除
邪倒也又言法护兴建正法不坠于时又言法镜能
照达万法也此下出法上句明受体强号二非即非
色非心教虽是小义乖小道虽通大乘非全大教比
前为胜望后还劣是故立体两楹之间初明作色心
能造色是本教心即过分及论所发非色非心非色
过分非心本教疏云依成实当宗分作无作者由此
宗中分通大乘业由心起故胜前计分心成色色是
依报心是正因故明作戒色心为体是则兼缘显正
相从明体由作初起必假色心无作后发异于前缘
故强目之非色心尔考其业体本由心生还熏本心
有能有用心道冥昧止可名通故约色心穷出体性
各以五义求之不得不知何目强号二非记中问两
色聚者明受体也作无作戒一体无殊能造所造二
俱是色既不谈心未穷业本故未圆也疏云萨婆多
二戒同色彼宗明法各有系用戒体所起依身口成
随具辨业通判为色业即戒体小机力劣不约心论
善恶二业皆由色造所发亦色故作无作并色为体
随下明随行上句标示形下释成即多论动身口色
方名犯戒此下结名他宗所谓愚法小乘或曰三藏
教者即此部也二假名中彼明诸法缘生故空故名
空宗但有名字故名假宗又深取大乘空义故名经
部师即下正示上二句标人四分一律是今学宗昙
无德者戒疏云梵音昙无德唐言法正明慧卓朗除
邪倒也又言法护兴建正法不坠于时又言法镜能
照达万法也此下出法上句明受体强号二非即非
色非心教虽是小义乖小道虽通大乘非全大教比
前为胜望后还劣是故立体两楹之间初明作色心
能造色是本教心即过分及论所发非色非心非色
过分非心本教疏云依成实当宗分作无作者由此
宗中分通大乘业由心起故胜前计分心成色色是
依报心是正因故明作戒色心为体是则兼缘显正
相从明体由作初起必假色心无作后发异于前缘
故强目之非色心尔考其业体本由心生还熏本心
有能有用心道冥昧止可名通故约色心穷出体性
各以五义求之不得不知何目强号二非记中问两
740-A¶ 第 300c 页 X44-0300.png
云强号是何教意答若据本宗翻作为名今取通意
以识达体貌即知二非附权而立故云强耳。
随行中上句标示下二句释成业疏云若据菩萨十
善俱戒如下四分心念故犯亦同相也即律制发心
作心念作并吉罗又一切时中常尔一心念除诸盖
违皆结犯此宗制教义同菩萨但瞥尔重缘以分大
小耳又戒疏云独头心念亦名为犯重缘向念可得
思觉而不制约故是犯科所以文云心念作也又业
疏云诸有结正并问何心不同彼宗身口七支皆色
中有损益故此下结名三圆教中前并小教此是大
乘以大决小不待受大即圆顿义也前二偏计空有
不均今悟教权名殊体一色与非色莫不皆然即圆
融义也前既从权一期赴物今此克实究竟显示即
圆满义也又三聚融摄非可思量即圆妙义也又三
誓三聚三脱三身彼彼互具即圆具义所谓圆誓圆
聚圆发圆修圆德圆證圆趣入解脱圆建立众生诸
大乘经论说佛境界不与二乘共者皆此教也故法
华开示悟入华严发心便證维摩瞻卜林中不嗅馀
香入此室者唯闻诸佛功德之香般若明最上乘涅
槃一心五行又经云有人入大海浴巳用一切诸河
之水又娑伽罗龙王澍车轴雨唯大海能受馀地不
堪又捣万种香为丸若烧一尘具足众气又法华露
地白牛涅槃雪山肥草如是等类并为圆教据云三
宗无理偏局然既别标不无其致由前两计各有宗
以识达体貌即知二非附权而立故云强耳。
随行中上句标示下二句释成业疏云若据菩萨十
善俱戒如下四分心念故犯亦同相也即律制发心
作心念作并吉罗又一切时中常尔一心念除诸盖
违皆结犯此宗制教义同菩萨但瞥尔重缘以分大
小耳又戒疏云独头心念亦名为犯重缘向念可得
思觉而不制约故是犯科所以文云心念作也又业
疏云诸有结正并问何心不同彼宗身口七支皆色
中有损益故此下结名三圆教中前并小教此是大
乘以大决小不待受大即圆顿义也前二偏计空有
不均今悟教权名殊体一色与非色莫不皆然即圆
融义也前既从权一期赴物今此克实究竟显示即
圆满义也又三聚融摄非可思量即圆妙义也又三
誓三聚三脱三身彼彼互具即圆具义所谓圆誓圆
聚圆发圆修圆德圆證圆趣入解脱圆建立众生诸
大乘经论说佛境界不与二乘共者皆此教也故法
华开示悟入华严发心便證维摩瞻卜林中不嗅馀
香入此室者唯闻诸佛功德之香般若明最上乘涅
槃一心五行又经云有人入大海浴巳用一切诸河
之水又娑伽罗龙王澍车轴雨唯大海能受馀地不
堪又捣万种香为丸若烧一尘具足众气又法华露
地白牛涅槃雪山肥草如是等类并为圆教据云三
宗无理偏局然既别标不无其致由前两计各有宗
740-A¶ 第 301a 页 X44-0301.png
党今此直以大乘圆义以决前体故但标教今指教
宗即指圆教以为一宗非宗党之谓也即下正示涅
槃开会彼有二意一为未熟者具谈佛性令具真常
二为末代钝根于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
法身故重扶戒律会归常住故涅槃云二乘之人未
来毕竟归于涅槃如流归海又法华云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皆开会之意二经巳前权
实不同大小相隔如华严大不纳小小虽在座如聋
若哑摄机不尽不畅如来出世本怀来至法华会归
一乘尔经云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为实施权也又云
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开权显实也正直舍方便但说
无上道废权立实也乃知法华开声闻而作佛涅槃
扶小律以谈常舍此二经馀无此义季云通云法华
涅槃二部之教大意皆令二乘舍权入实成就法界
一实真门自馀诸教皆并方便是也问二经同是开
会今何独举涅槃答论其时味与法华同但扶律谈
常于义亲故举后摄前理自足故决了权乘者法华
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又祖师云涅槃即穷累
教本决了正义权谓权谋暂用还废实谓实录究竟
指归二经巳前皆权说故故下正示上二句明体识
藏熏种者疏云熏本识藏成善种子又云不妄缘境
但唯一识随缘转变有彼有此欲了妄情须知妄业
故作法受还熏妄心于本识藏成善种子此戒体也
由有本种熏心故力有常能牵后习起功用故于诸
宗即指圆教以为一宗非宗党之谓也即下正示涅
槃开会彼有二意一为未熟者具谈佛性令具真常
二为末代钝根于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
法身故重扶戒律会归常住故涅槃云二乘之人未
来毕竟归于涅槃如流归海又法华云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皆开会之意二经巳前权
实不同大小相隔如华严大不纳小小虽在座如聋
若哑摄机不尽不畅如来出世本怀来至法华会归
一乘尔经云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为实施权也又云
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开权显实也正直舍方便但说
无上道废权立实也乃知法华开声闻而作佛涅槃
扶小律以谈常舍此二经馀无此义季云通云法华
涅槃二部之教大意皆令二乘舍权入实成就法界
一实真门自馀诸教皆并方便是也问二经同是开
会今何独举涅槃答论其时味与法华同但扶律谈
常于义亲故举后摄前理自足故决了权乘者法华
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又祖师云涅槃即穷累
教本决了正义权谓权谋暂用还废实谓实录究竟
指归二经巳前皆权说故故下正示上二句明体识
藏熏种者疏云熏本识藏成善种子又云不妄缘境
但唯一识随缘转变有彼有此欲了妄情须知妄业
故作法受还熏妄心于本识藏成善种子此戒体也
由有本种熏心故力有常能牵后习起功用故于诸
740-A¶ 第 301b 页 X44-0301.png
过境能忆能持能防随心动用还熏本识问熏有几
种答初受作戒熏成无作次则无作熏成随行三则
随中作无作熏还资本受若论所熏通熏心识问如
起信说内外二熏此属何收答彼以真如为内熏师
友教法为外熏今以一识本真为内熏作无作戒并
外熏耳即善根种子善以简恶从喻得名如世谷果
皆有种子然种子之名通义须细简初约十界四趣
为恶馀六是善次就善中人天有漏四圣无漏三就
圣中三乘是偏是权唯佛是圆是实今此戒种文唯
简恶若望人天是无漏种若望偏权是圆实种行者
当知本所受体即是一体三佛之种法华云佛种从
缘起即斯义也随下示行三聚即摄律仪摄善法摄
众生随举一戒三聚具足随举一聚互具亦尔故知
初受圆发三誓随中奉持圆修三行成因感果圆證
三身三誓即是三聚三身三聚亦即三身三誓三身
亦即三誓三聚心佛无差因果不二能如此者始名
圆戒是波罗密即究竟木叉也微纵即瞥尔疏云若
不勤策微纵妄心还熏本妄更增深重成业行者即
大乘方便如梵网制不悭不嗔等又涅槃闻叙钏声
分别男女相心染净戒此下结名机有浅深教分终
始前虽是大未极化源来至涅槃方名了义故曰终
穷大乘教。
会宗中上二句标举深下会统十诵色为戒体但防
七支既不谈心故未圆也四分二非为戒体戒制重
种答初受作戒熏成无作次则无作熏成随行三则
随中作无作熏还资本受若论所熏通熏心识问如
起信说内外二熏此属何收答彼以真如为内熏师
友教法为外熏今以一识本真为内熏作无作戒并
外熏耳即善根种子善以简恶从喻得名如世谷果
皆有种子然种子之名通义须细简初约十界四趣
为恶馀六是善次就善中人天有漏四圣无漏三就
圣中三乘是偏是权唯佛是圆是实今此戒种文唯
简恶若望人天是无漏种若望偏权是圆实种行者
当知本所受体即是一体三佛之种法华云佛种从
缘起即斯义也随下示行三聚即摄律仪摄善法摄
众生随举一戒三聚具足随举一聚互具亦尔故知
初受圆发三誓随中奉持圆修三行成因感果圆證
三身三誓即是三聚三身三聚亦即三身三誓三身
亦即三誓三聚心佛无差因果不二能如此者始名
圆戒是波罗密即究竟木叉也微纵即瞥尔疏云若
不勤策微纵妄心还熏本妄更增深重成业行者即
大乘方便如梵网制不悭不嗔等又涅槃闻叙钏声
分别男女相心染净戒此下结名机有浅深教分终
始前虽是大未极化源来至涅槃方名了义故曰终
穷大乘教。
会宗中上二句标举深下会统十诵色为戒体但防
七支既不谈心故未圆也四分二非为戒体戒制重
740-A¶ 第 301c 页 X44-0301.png
缘高让圆乘犹从权意退非是小进不成大密使行
人心希实道优柔教义成立巳宗俯修小乘潜通大
教教名过分其在兹乎戒疏云斯人博考三机殷监
两典包括权实统收名理是也教蕴分通者谓四分
宗中时有大乘之义非即大乘如钞所谓义当大乘
是也羯磨疏云五义分通沓婆厌无学知非牢固也
施生成佛道知馀非向也相召为佛子知无异乘也
舍财用非重知心虚通也尘境非根晓知识了义也
略引成證全乖小道总结中对上可知伟矣南山律
师以二教三宗判释东流一代时教与天台四教贤
首五教其旨同矣而世之学者各保巳宗谓南山正
明律相依之修习报在人天或證小果是岂知戒为
出世解脱之因无上菩提之本始亏发足终失归途
且吾祖行位果證与智者贤首昆仲之间岂垂世立
教而困人于小道哉不入其门讵知美富非圣侮圣
招报不轻勉之勉之。
三引用中次科初文上二句标人或下显相有四并
不观文势用与教义关涉伹随所闻见即事钞录支
离[盖-去+(ㄇ@人)]术不足披寻既下彰过乖钞旨者钞兴意云钞
者固令撮略正文包括诸意又云横评不急之言于
钞便成所讳秽真宗者钞云犹恐后代加诸不急之
务增益其中使真宗芜秽行者致迷记解云不急务
者即世现行诸家章记或广张法相或多杂俗书颠
覆祖宗翳昏智眼。
人心希实道优柔教义成立巳宗俯修小乘潜通大
教教名过分其在兹乎戒疏云斯人博考三机殷监
两典包括权实统收名理是也教蕴分通者谓四分
宗中时有大乘之义非即大乘如钞所谓义当大乘
是也羯磨疏云五义分通沓婆厌无学知非牢固也
施生成佛道知馀非向也相召为佛子知无异乘也
舍财用非重知心虚通也尘境非根晓知识了义也
略引成證全乖小道总结中对上可知伟矣南山律
师以二教三宗判释东流一代时教与天台四教贤
首五教其旨同矣而世之学者各保巳宗谓南山正
明律相依之修习报在人天或證小果是岂知戒为
出世解脱之因无上菩提之本始亏发足终失归途
且吾祖行位果證与智者贤首昆仲之间岂垂世立
教而困人于小道哉不入其门讵知美富非圣侮圣
招报不轻勉之勉之。
三引用中次科初文上二句标人或下显相有四并
不观文势用与教义关涉伹随所闻见即事钞录支
离[盖-去+(ㄇ@人)]术不足披寻既下彰过乖钞旨者钞兴意云钞
者固令撮略正文包括诸意又云横评不急之言于
钞便成所讳秽真宗者钞云犹恐后代加诸不急之
务增益其中使真宗芜秽行者致迷记解云不急务
者即世现行诸家章记或广张法相或多杂俗书颠
覆祖宗翳昏智眼。
740-A¶ 第 302a 页 X44-0302.png
显今中初用三藏意上句标圣下叙意上二句明圣
文广下二句显钞意略故下引證撮要包括是钞所
宗横评繁文即今所讳故云非钞者之意今下示意
申明幽隐者谓钞引三藏沉密难知因广其相如解
毗尼四法具引善见跋阇十事备写律文雠挍差违
者谓钞引律论与本文相反欲知同异即引文对明
如结界篇列五种解界与善见少异即引而申之又
如持犯篇解恶止善行与百论相反今委而辨之并
广子注以显其相。
二用祖教中初标谓下释上四句广明疏钞即二疏
雨钞传即感通灵感等录如贤圣三宝等仪如轻重
章服等集如弘明等图即诸图经诰即净厨等卷帙
法传非学不知其下示意以后废前者撰钞之时犹
同昔见至后两疏方改前义或圣智独明或人天显
告下引一二以遣文如明二三人法中忏提问边约
必与不必以分三十九十记云此犹循昔若准疏意
舍堕落前众法中九十单提不必须问又僧鬘物钞
云花果结鬘之义准戒疏僧鬘梵语唐言对面施乃
曰钞引昔解谓花果随字显相乖事义也又如增坐
具夹大衣等并修古感通传中天人委示乃废前义
广如彼者谓钞略明馀义指疏即安居篇明重受日
今解指广如疏记引疏明之修道务急何得制住等
又足数中简净秽指句法如疏记引业疏云一是足
非别二是别非足三两亦四双非等斥谬妄者如解
740-A¶ 第 302b 页 X44-0302.png
四果云古师于此广辨断證紊乱学宗诸记又云今
所学者正求四果以斯宗正属声闻故谈至此极矣
(会正)今引受戒中上品发心沙弥篇出家学本篇聚引
胜鬘智论毗尼即摩诃衍业疏圆教出体即同三聚
等也又解略说戒云不略七灭者戒少言约复接后
文是可说故若准尼钞八并通略无劳臆说仍引戒
疏以为明据和会异同者如羯磨篇对首中结数钞
二十九疏二十八多少不同引疏料简又如受日立
法中通标四家羯磨与诸文差异委出其相。
三用俗书中初标庄下申意上四句据经律显过十
诵云庄严章句乐世法故如是能令正法疾灭故法
华云不亲近外道及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又智论云
习外典如刀割泥泥无所成而刀自损又云示日光
令人眼暗涅槃经云如将人粪刻成栴檀纵经尘劫
终无香气搜寻外典欲歒生死亦复如是今或润色
教典防歒外宗佛亦开许如善戒经若为论义破于
邪见若二分经一分外书不犯萨婆多师十二时中
许一时学外故悉能区别外典籍昙无德部俗艺咒
术为防巳害兼以闭邪开学不犯智论显结集罗汉
德云读诵三藏知内外经书外道十八种大书等故
知佛许兼学但不可著耳下四句明依祖教诚规举
俗况道如钞云尚非俗节所许何有道仪得存(记引论语
曲礼以况吾道)又钞云俗中恒人所耻况净僧食之(记云儒宗君子
尚违庖厨故举以为况)取义助文如钞云致令新学困于盘石
所学者正求四果以斯宗正属声闻故谈至此极矣
(会正)今引受戒中上品发心沙弥篇出家学本篇聚引
胜鬘智论毗尼即摩诃衍业疏圆教出体即同三聚
等也又解略说戒云不略七灭者戒少言约复接后
文是可说故若准尼钞八并通略无劳臆说仍引戒
疏以为明据和会异同者如羯磨篇对首中结数钞
二十九疏二十八多少不同引疏料简又如受日立
法中通标四家羯磨与诸文差异委出其相。
三用俗书中初标庄下申意上四句据经律显过十
诵云庄严章句乐世法故如是能令正法疾灭故法
华云不亲近外道及世俗文笔赞咏外书又智论云
习外典如刀割泥泥无所成而刀自损又云示日光
令人眼暗涅槃经云如将人粪刻成栴檀纵经尘劫
终无香气搜寻外典欲歒生死亦复如是今或润色
教典防歒外宗佛亦开许如善戒经若为论义破于
邪见若二分经一分外书不犯萨婆多师十二时中
许一时学外故悉能区别外典籍昙无德部俗艺咒
术为防巳害兼以闭邪开学不犯智论显结集罗汉
德云读诵三藏知内外经书外道十八种大书等故
知佛许兼学但不可著耳下四句明依祖教诚规举
俗况道如钞云尚非俗节所许何有道仪得存(记引论语
曲礼以况吾道)又钞云俗中恒人所耻况净僧食之(记云儒宗君子
尚违庖厨故举以为况)取义助文如钞云致令新学困于盘石
740-A¶ 第 302c 页 X44-0302.png
(记引易云困于盘石蒺藜)又钞云诸师穿凿(记引盂子所恶于智者其为穿凿)岂
下斥非事浮华者言无实也同世论者轻圣典也今
下示意语势相涉者钞云喻于道(记引曾子喻父母于道等)借用
彼文者如钞云不得雷同记引曲礼无雷同又钞云
上达立法以济器下达学法以随怀记引论语君子
上达小人下达今借用彼语用目二机但下示略字
体从义训者依字书则名正训取义用则名义训但
欲易明不必有据如云初犹都也即犹止也如是广
知专据字书即诸记多引释名说文篇韵等如会正
破古训初为都云不出字书是也。
四破立中次科初文上二句叙古慈训即因祖教下
二句显非上句示迷宗要如戒体持犯三观三宗等
历代沉丧孰为提纲下句斥暗文相即随文释相互
有长短。
次明今中上二句示略古多谬妄备举则繁苟下显
理欲别是非义须略辨上二句生起多岐者杨朱见
岐路而泣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高诱曰悯其本同
末异又列子云杨子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
竖子追之杨子曰噫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
岐路既返问获羊乎曰亡之矣奚亡之曰岐路之中
又多岐路焉吾不知所之所以返也杨子戚然变容
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
非夫子之有而损之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
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曰大道
下斥非事浮华者言无实也同世论者轻圣典也今
下示意语势相涉者钞云喻于道(记引曾子喻父母于道等)借用
彼文者如钞云不得雷同记引曲礼无雷同又钞云
上达立法以济器下达学法以随怀记引论语君子
上达小人下达今借用彼语用目二机但下示略字
体从义训者依字书则名正训取义用则名义训但
欲易明不必有据如云初犹都也即犹止也如是广
知专据字书即诸记多引释名说文篇韵等如会正
破古训初为都云不出字书是也。
四破立中次科初文上二句叙古慈训即因祖教下
二句显非上句示迷宗要如戒体持犯三观三宗等
历代沉丧孰为提纲下句斥暗文相即随文释相互
有长短。
次明今中上二句示略古多谬妄备举则繁苟下显
理欲别是非义须略辨上二句生起多岐者杨朱见
岐路而泣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高诱曰悯其本同
末异又列子云杨子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
竖子追之杨子曰噫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
岐路既返问获羊乎曰亡之矣奚亡之曰岐路之中
又多岐路焉吾不知所之所以返也杨子戚然变容
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
非夫子之有而损之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
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曰大道
740-A¶ 第 303a 页 X44-0303.png
以多岐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云云至下示相大义
有妨者如辨戒体持犯等异计难革者如例解妨疑
坐知立秉等下四句示不尽义锋即利刃世中兵斗
谓之争锋唇舌相攻以图胜负事有同焉祖师云争
锋唇舌之间。
五叙疑阙中初牒章者谓疑则阙之弗敢臆说所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仲尼云吾犹及史
之阙文也又云多闻缺疑谓虽多闻疑则缺之如春
秋云吾非圣人不敢妄加虑开后生穿凿也。
二正示中初科上二句叙钞体律论虽广撮要示之
下二句示难明浅识谓所见不深寡闻谓所学不赡
次科初文上四句显相疑虽不一四意收尽下二句
示缺意论语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二中正示其文相标曰未详者如云未详所以未详
圣意或单曰未详等尔雅多然存众说者谓义在可
疑则数家兼列如下自见拟寻文据如云寻文未获
等俟后讲磨或期温故知新或虑后生可畏如言请
试详之等三中示有所凭圣论推本之惩多论云若
说法论义一切莫自称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
也不尔斧在口中惩诫也祖教废前之列如上所列
三总结中藏否善恶也否补靡切诗曰于乎小子未
知藏否举大端者即上五例所括一部文意若网目
之在纲如丧毛之依领观序得解其在兹乎。
行事钞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终)
有妨者如辨戒体持犯等异计难革者如例解妨疑
坐知立秉等下四句示不尽义锋即利刃世中兵斗
谓之争锋唇舌相攻以图胜负事有同焉祖师云争
锋唇舌之间。
五叙疑阙中初牒章者谓疑则阙之弗敢臆说所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仲尼云吾犹及史
之阙文也又云多闻缺疑谓虽多闻疑则缺之如春
秋云吾非圣人不敢妄加虑开后生穿凿也。
二正示中初科上二句叙钞体律论虽广撮要示之
下二句示难明浅识谓所见不深寡闻谓所学不赡
次科初文上四句显相疑虽不一四意收尽下二句
示缺意论语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二中正示其文相标曰未详者如云未详所以未详
圣意或单曰未详等尔雅多然存众说者谓义在可
疑则数家兼列如下自见拟寻文据如云寻文未获
等俟后讲磨或期温故知新或虑后生可畏如言请
试详之等三中示有所凭圣论推本之惩多论云若
说法论义一切莫自称为是常令推寄有本则无过
也不尔斧在口中惩诫也祖教废前之列如上所列
三总结中藏否善恶也否补靡切诗曰于乎小子未
知藏否举大端者即上五例所括一部文意若网目
之在纲如丧毛之依领观序得解其在兹乎。
行事钞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