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209-059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九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滕文公下

陈代曰不见诸侯章总旨 陈代亦知孟子非急功名
 但欲其急于救世耳然孟子谓其以利言者盖急于
 功名固是以一己之利言急于救世亦只就天下之
 利害上说坏天下之名节救天下之生灵亦君子所
 不为也况既坏名节则亦必不能救生灵乎 君子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209-0595d.png
 亦有时似小屈而大伸者实亦义之所在非屈也
 圈外注言使不恤其去就而可以行道孔孟当先为
 之矣此亦是就浅一层说
陈代曰不见诸侯节 四书脉曰宜若可为是陈代解
 志意 附麟士谓周制十寸八寸皆为尺以十寸之
 尺起度则十尺为丈十丈为引以八寸之尺起度则
 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是故十尺曰丈而又有八尺曰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209-0596a.png
 寻之说今小尺当官尺八寸者亦旧制相沿非妄起
 矣说见礼书
昔齐景公田节 此节言义不当如是且夫枉尺以
 下则言代言利之非不可以齐景公节为应首节不
 见诸侯五句且夫枉尺以下为应枉尺直寻之言盖
 不见诸侯五句内已有枉尺直寻之意注须善看
 张彦陵曰不忘二字是活句是拚了死不顾利害不
 是说定要死
且夫枉尺而直寻者节 梁无知曰此节提出一利字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209-0596b.png

陈新安谓见诸侯本非小节极是然孟子此处亦

 姑未辨此意只是言义之不可少屈利之不可或徇
 至且子过矣以下方兼此意 大全朱子援天下一
 条当属白文且子过矣之下 翼注曰枉寻直尺如
 大坏名节而小就功名之意亦可为与还是不义而
 不可为非不利而不可为也戊戌墨卷多是就得不
 偿失并违其计利之初心说惟程文得之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209-0596c.png
昔者赵简子节 张彦陵曰前引虞人明不可往见
 之义后引王良明不可枉尺直寻之意总是一意
 反覆语气直到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住 葛屺瞻
 曰强而后可不过欲以自见其微才尔要之执艺
 之徒未闻大道露才扬巳则亦无足怪矣在良则
 可在士君子则不可 翼注曰小人二字只在不善
 射上见
御者且羞与射者此节 四书脉曰比而得禽兽二句
 是推其羞与为比之心若丘陵暗指枉尺直寻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209-0596d.png

赛合注曰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丘陵禽兽耳

 又焉用之 翼注曰彼指诸侯说 徐儆弦曰
 枉己未有能直人言非但枉尺直寻亦非但枉
 寻直尺其势必至徒枉而无所直盖枉者原无
 直之理也夫枉己即能直人于义理尚且不可
 况枉己必不能正人其不当言固益明矣 翼
 注曰直寻之直伸也直人之直正也二字不同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209-0597a.png
 意实相因直人应王伯说如伊尹伐夏救民以正天
 下如管仲亦云一匡天下皆是直人处人字兼得君
 民然浑然为得 不见诸侯非小节此不但在利害
 上方有此意但上文孟子未暇及此意至且子过矣
 以下方兼此意耳
景春曰章总旨 四书家训曰仪衍所恃在权势孟子
 所恃在道德主持自我 俯仰从人即所谓以顺为
 正也
景春曰节 新安陈氏谓二人皆破六国之从以为衡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209-0597b.png
 者然按史记犀首常佩五国之相印为从长又按赵
 注张仪亦合从者也则固不必专主连衡说也 张
 彦陵曰(阙)   正是景春以二子为大丈夫处
 四书脉曰(阙)      兵说进而他国诸侯惧

一有安居之心则以罢兵说进而天下战争祸息以


一人系天下之安危春称二子为大丈夫正为此也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节 附蒙引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209-0597c.png
 引礼全在女子之嫁云云夹带此一句 按此说固
 似是然孟子说丈夫一段正见丈夫且不为何论大
 丈夫也非全不重也 只言父命之而不及命之之
 词者以下有女子一段可反照也 四书脉曰戒之
 又在命之外 翼注曰以顺为正二句但就女子说
 下补仪衍 附蒙引曰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看
 本文及书注此二句似乎是孟子之言然问诸读礼
 者则谓此二句皆是礼言 按蒙引太拘礼(阙)虽或
 有之然此二句只作孟子自言为妥存疑得(阙) 说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209-0597d.png
 从蒙引不是 赛合注曰礼在无违夫子止末二句
 还是孟子言
居天下之广居节 管登之曰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
 不得志则独行之道德也得志与民由之功名也不
 淫不移不屈气节也三者不备不得谓之大丈夫功
 名气节二者从道德中出便是真丈夫不从道德中
 来便是伪丈夫 论来仁礼义俱是本于心而达于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209-0598a.png
 事然分言之则三者自有存心持身处事之别 玩
 大全朱子则居广居是三句之主然口气只是三平
 朱子是论道理如此 四书脉曰此性万善包罗四
 端咸备胞与民物覆载八荒何广也 按脉是兼心
 之德爱之理讲广居存疑只主爱之理言未知孰是
 姑俟再定 翼注曰大道道字是路字下独行其道
 道字是道理兼三者言 又曰居天下之广居不可
 提起广居后讲居字须云人孰无居而所居乃天下
 之广居方见得大丈夫之大处下二句亦然重在广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209-0598b.png
 正大字及天下字不重居立行三字 广居三句犹
 云尊德乐义与仪衍之恃权势相反得志五句犹云
 则可以嚣嚣矣与仪衍之俯仰从人相反 志有得
 有不得之时道无行不行之日故我自有道我可独
 行原不藉之人以行亦安往而不得志哉 四书脉
 曰与民由之虽说是必与斯民共居广居共立正位
 共行大道只推其所居以涵育天下推其所立以范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209-0598c.png
 围天下推其所行以化裁天下即是与民由之之意

四书家训曰得志二句见他受用此三者处富贵

 三句见他受用此三者之雄壮不可磨灭处 得志
 不得志内揭出三个大关头来说 附大全辨芑山
 张氏苦苦说广居正位大道不可分配仁义礼敢于
 背朱子可笑
周霄问曰章总旨 沈无回曰周霄全在进取上论孟
 子拈出一道字便见汲汲皇皇无非为道与答陈代
 同意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209-0598d.png
周霄问曰节 四书家训曰古之君子仕乎霄岂不知
 盖将欲以难仕讽孟子故先以仕诘之耳 徐儆弦
 曰皇皇如也连出疆必载质读是以未仕者言三月
 无君则吊以己仕而失位者言 赛合注四书脉四
 书家训皆云无君俱就先有位而后失位者说 翼
 注曰俱属孔子 合注曰出疆就是失位之初不可
 认做三月后事惟其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所以出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209-0599a.png
 疆必载质庶不至于三月无君矣无君俱指先有位
 而后失位言见已仕失位尚且皇皇而吊则未仕者
 岂不为见用图也 翼注曰吊作自家忧戚之意亦
 便 兼他人之吊说亦可
三月无君则吊两节 张彦陵曰诸侯耕助四句是礼
 文出记祭义下四句是孟子解礼惟士无田二句是
 礼文出记王制下又是孟子解礼 又曰无田不祭
 亦仕中之一义非谓君子之急于仕专为祭也孟子
 特引礼文證失祭之足吊耳而道不行之吊又可知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209-0599b.png
 也亦不足吊乎亦字最可味 注黍稷曰粢而周礼
 郑氏注以稷为粢未详孰是 惟士无田赵岐注作
 圭田解麟士取之殊拘 大全辨芑山张氏曰失位
 不祭须想他孝不能殚即忠不能伸处不能以身任
 仕使我亲生我之身无补于世所以不能宴然若硬
 说失祭则未仕以前岂无所以致孝于祭况必欲得
 位而后致祭不得位则吊则终身不仕如颜闵诸人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209-0599c.png
 将遂不得为孝子有是理哉王制曰士有田则祭无
 田则荐何必专患无田
出彊必载质两节 四书家训曰霄问才出疆便载质
 亦是急于仕了与前问同意 上节急仕之意已明
 了出疆载质一问亦尽不必但霄意欲尽发孟子急
 仕之意以为下文辨难之地故不即折之而又有此
 问此处文势与许子必种粟节一般
晋国亦仕国也节 赛合注曰未闻仕如此其急如此
 二字兼则吊载质言君子暗指孟子难仕暗指不见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209-0599d.png
 诸侯 湖南讲曰难仕(阙) 为一身名节枉己者未
 有能正人亦总为拯济天下(阙)以成就其皇皇之念
 耳 四书脉曰古之人孟子自寓
后车数十乘章总旨 吴因之曰彭更以为泰暗指无
 功说至无事而食云云则意已尽露矣孟子以为非
 泰暗指有功说至入孝出弟云云则意已尽露矣然
 彭更复以为论其功虽不容掩论其志本不在食要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209-0600a.png
 亦不必食也总是不欲食士意孟子则以为但宜论
 其功不宜论其志安得以志而掩功也总是不可不
 食意须知末二节即申士无事两节意非判然两层
 要之通章大旨只是士有大功而不可不食之以报
 其功一言以蔽之矣
后车数十乘节 赛合注曰后车三句虽泛言之其实
 暗指孟子非其道四句当抑扬看重舜一边 传食
 如驿传之传泰字犹云过分 大全辨少墟冯氏曰
 从者是弟子如从者见之之类盖孟子为宾师讲学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209-0600b.png
 列国有数百人从之非驰驿以行仪从如此其盛也
 传食如齐馈兼金居邹季任以币交平陆储子以币
 交之类非乘传以行廪给有一定之数也后车即是
 弟子之车非孟子的辎重
士无事而食两节 赛合注曰子如通之下宜补云如
 通功易事则宁独男得衣女得食已哉举凡梓匠轮
 舆有功于器用者皆得食于子矣 张彦陵曰于此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209-0600c.png
 有人焉一句极重盖吾道值大明之时即绳趋尺步
 不见所系之重今异端蜂起邪说横流此乾坤何等
 时节乃有人焉起而担当世教其功之大何如 又
 曰守如固守之守有防闲之意在当时邪说横行几
 把先王的道理决裂殆尽故欲守之以等待后之君
 子煞有辟邪卫正工夫孟子实皆自任 守正所以
 为待无两意 沈无回曰守字待字俱要理会杨墨
 沸腾仁义充塞有攻而后有守也天下不归杨则归
 墨当世之学者不足恃而后待后之学者此便是继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209-0600d.png
 往开来 先王之道不外仁义守与待即在入孝出
 弟上见 四书脉曰孟子非为食辨恐天下不知君
 子之功便忽其道而不尊要看本文尊字轻字并不
 曾言及食字只见君子之功当尊而不当轻也
梓匠轮舆节 翼注曰子何以其志为哉三句指定君
 子说勿泛 四书脉曰且子二句又就平日泛论以
 诘问他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209-0601a.png
有人于此节 吴因之曰且子食志乎至曰否主意只
 要引到子非食志食功二句耳然非食志食功二句
 又只是申明子何以其志为哉二句意见平日本是
 论功不论志安得待士乃论志不论功耶 又曰孟
 子凡遇辨难攻击处必穷极其词得他口中语而因
 用反诘之故理胜词雄人不得不屈 陆实甫曰食
 为报功而设只以功论不以志论士亦非以功计食
 者但守道在身必要人尊崇向往然后不湮没若谓其
 浼已而望望去之将使人疑而生畏何以为守道哉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209-0601b.png
 孟子特借功以折更耳 管登之曰士之后车数十
 从者数百其论实起于战国之说客故彭更泰之病
 其无事而食此言良是 然孟子所以安之者以其
 功足以当之耳即孔子今也纯俭吾从众之意 有
 孟子之道则可无孟子之道则不可 登之全文备
 录 湖南讲管东溟曰士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
 人其端实起于战国之说客既乖孔圣之矩亦非淳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209-0601c.png
 古之风故彭更泰之以无事而食为不可此言良是
 然孟子当是时亦有大不得已之苦心在何者七雄
 争强之日君以畏士之心下士士以要君之迹倾君
 此时欲尽反游士之习如孔子之群十哲驾一车以
 栖栖乎绝粮伐木之迹必至矣则何如避世不出之
 为高如不能恝然于世欲乘事半功倍之会拯民涂
 炭乎则游士已作先茅未有能尽去其资而以徒步
 委身万乘之主者也故为斯道斯民计莫若乘时君
 一点下士之虚意而亟实之又借策士一时传食之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209-0601d.png
 馀燄而徐反之万一有遇犹可以汤武之仁政小试
 于天下此车从之所以不可尽屏馈金之所不能尽
 却也后世盗名盗利之徒皆以传食为口实而巢穴
 于其中初但窜迹于习诗文之山人中后兼滥迹于
 讲理学之士夫中矣其觞皆自战国横议之处士滥
 来也天下之传食者多而乱臣贼子必起矣不然亦
 酿党锢浊流之祸吾不得不为世运忧之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209-0602a.png
宋小国也章总旨 吴因之曰(阙)一兴师动众也用之
 除残去暴则为王藉此以凌压列国争衡天下则为
 伯宋原只欲伯本非行王政孟子欲分别王伯之辨
 故通章口气虽只言王政无敌而言外本旨实重在
 宋未尝行王政末节不行王政云尔一语甚不可忽

翼注曰汤武对看归重末节 四书脉曰此章主

 意只在不行王政云尔一句勿以末节为望宋行仁

虽说宋不行王政亦是所以望之然口气内则无

 此意 看来此章与取燕章俱要见不畏人意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209-0602b.png
宋小国也节 四书脉曰此行王政就征伐上言 翼
 注曰灭滕伐薛败齐楚魏之兵似是奋发有为欲削
 平乱略混一区宇之意故曰将行王政只浅浅在用
 兵上说
汤居亳节 四书脉曰问其不祀先祖而遗牛羊往耕
 非重汤之事葛也所以正葛之罪而见汤之征葛非
 无名之师葛伯率其民半节全要发童子无罪而葛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209-0602c.png
 伯故行暴虐杀之之意方见汤师为伐暴救民之师
 有童子以黍肉饷重在体君之心说 吕东莱曰王
 者恐天下之有乱伯者恐天下之无乱如狄以闵之
 元年伐邢其后二年而齐始迁邢于夷仪狄以闵之
 二年灭卫其后二年而齐始封卫于楚丘齐威之恤
 二国必在于一年之后者所以养其乱也观此则汤
 之悯葛伯何等用心真天地不弃一物之念
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节 匹夫匹妇大全蒙引存疑
 浅说俱无明文而说约直解赛合注则俱主童子之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209-0602d.png
 父母说
汤始征节 赛合注曰汤始征二句本其始而言意已
 在上节了此宜重十一征句无敌于天下且虚东面
 以下正是无敌处 又曰为匹夫匹妇复雠曰不止
 不变曰诛君吊民皆汤王政处故四海之内望以为
 君而大国无有恶而伐之也
有攸不为臣节 四书脉曰有攸不为臣不必指为周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209-0603a.png
 臣其助纣为虐便不是为人臣的道理 按注是明
 指为周臣似与腄庵说不同然实相发明 张彦陵
 曰有攸不为臣指助纣为虐而不为周臣者著其荼
 毒士女之罪见我武兴师之由 又曰绍我周王系
 士女之言我亲之之词大邑周尊之之词 翼注曰
 其君子是商之臣以迎其君子是周之将帅其小人
 是商之民以迎其小人是周之卒徒所以然者以武
 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民者诛之而已此是以
 推原文法倒解书词 近日汪搢九说云而已矣三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209-0603b.png
 字全是透醒民情悦服除能行王政外更无他故非
 谓周王于救民取残之外无多事也此说殊谬玩注
 则而已矣三字明是在周王身上说 赛合注曰曰
 绥士女曰救民水火曰取其残者是武王行王政处
 故四海之内皆望武之为君而大国无有恶而伐之
 也
大誓曰节 张彦陵曰引太誓只重则取于残一句所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209-0603c.png
 以證取其残之说也 赛合注曰于汤有光蔡传所
 (阙) 王吊民伐罪于汤之心为益明白于天下也旧
 说(阙)与汤同有休光亦说得不妙
不行王政云尔节 张彦陵曰不行王政云尔是直斥
 之词齐楚虽大句正是抹煞他那小字 赛合注曰
 此节正是辨其不得为王政乃归重处全无勉宋意
 四海对齐楚看望字对恶字看为君对上伐字看言
 宋特不行王政如汤武王云尔苟真心实意是伐罪
 吊民而行王政如汤时雨之师如武水火之救则四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209-0603d.png
 海之内翘首企踵如夏民无罚之望如殷民见休之
 想愿奉为共主齐楚虽大又何足畏哉惜宋不能然
 也
孟子谓戴不胜曰章总旨 张彦陵曰君心向善在贤
 人众多处得力然亦须当路者有知人之明有用人
 之量不胜知进贤以传其君矣而未知广求贤才以
 成正君之功此处不病于明必病于量故孟子从而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209-0604a.png
 广之
孟子谓戴不胜曰节 张彦陵曰设喻以起下文专与
 久两意并重 下文一薛居州且不能专矣何论久
 也
子谓薛居州节 四书家训曰在王所两段还是论理
 且圆活递过到一薛居州二句方著实归责不胜身
 上 翼注曰长指老成幼指新进 陆实府曰太甲
 改德一伊尹高宗中兴一傅说 须知当日只是伊
 尹傅说为主耳其实非一人也 庄忠甫曰欲辅王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209-0604b.png
 于善者必先使王无为不善欲使王无为不善者必
 使王无与为不善故将明扬侧陋者先宜肃清君侧
 若用姑息调停之说而使忠佞同朝贤奸共柄其究
 也小人日亲君子日疏疏不胜亲则善不胜恶而君
 卒为蛊惑而已此一傅众咻之说也即不胜之身且
 未知所以自立如薛居州何哉 此意固是然亦不
 可偏用若说欲使王无为不善者必先进王于善亦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209-0604c.png
 无不可也
不见诸侯何义章总旨 赛合注曰通章是个不见诸
 侯之义段干木节言过阳货节言中曾子节言不及
 当依注三平看然其实上下文势相承大旨谓孔子
 礼义之中正也段干木泄柳执不为臣不见之义而
 过者也胁肩谄笑未同而言昧不为臣不见之义而
 不及者也总注解尽停当新说不依总注谓首节因
 问而言不见诸侯之义是纲以下详明其义之所在
 是目不可以中正过不及言予谓此说有何意味须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209-0604d.png
 依朱子总注为是 附翼注曰不为臣不见主自重
 说此句一章之大旨下二节勿以太过不及中正立意总
 是明不见诸侯之义若谓段干木泄柳皆守不臣不
 见之义者但已甚耳孔子不为己甚然亦必先而后
 见不先则不可见也 按翼注此条即赛合注所谓
 有何意味者背注不可从 蒙引谓不可泥总注界
 然分为三意此非以分为三意为不是也盖欲以三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209-0605a.png
 意相承说耳盖总注是撮大意讲
不见诸侯何义节 赛合注曰丑之问暗指孟子见者
 乃是往见之 张彦陵曰缘古以为例
段干木踰垣而辟之节
阳货欲见孔子节 赛合注曰大夫有赐于士三句(阙)

货见得礼之所言如此 又曰当是时三句是孟

 子断其可见 刘上玉曰尊重孔子固是孟子家法
 然亦在引證中耳非正主人若又因下曾子子路是
 孔子之徒逐事纽串生出支节益不必也 附蒙引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209-0605b.png
 曰一说当时阳货若不瞰其亡而先加礼焉孔子岂
 有瞰亡往拜而不见之也耶言一定见之也 按赛
 合注谓此说牵强极是盖馈孔子蒸豚便是先来加
 礼了此不是假设之辞
胁肩谄笑节 吴因之曰胁肩节讲二子之言处先要
 说得郑重须含深恶痛绝之意跃然言表则下文由
 是观之云云方有情盖下文语意全在上文种根此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209-0605c.png
 等处全要理会 姚承庵曰胁肩谄笑欲得权豪之
 心费多少精神打点故曰病于夏畦未同而言者不
 能无愧于神明独觉处自赧赧然其见于词色当时
 叩见王侯者大抵皆是此状 翼注曰胁肩谄笑未
 同而言不必指定见诸侯大扺是趋权势者 又曰
 赧赧是良心难昧处然即此明知可耻而明自蹈有
 不可晓解者故曰非由之所知 吴因之曰由是二
 字最有意味当初枉尺直寻之人只为看得区区名
 义不甚紧要即如色笑假人未同而言都是应世小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209-0605d.png
 节何害通融乃二贤或比之夏畦或病其赧赧则是
 吾身有不可毁之廉隅世俗有必不可由之径窦故
 曰君子所养可知己矣然不曰所守而曰所养知非
 以气节为高者也 因之为此说者盖欲以曾子子
 路与段干木泄柳对看也不知段干木泄柳亦可谓
 有所养但其所养有不同耳况此节只重在不沦于
 污贱正不必如此说大全蒙引存疑浅说亦俱无此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209-0606a.png
 说 赛合注曰一说由是观之二句当推开本文原
 是君子之所养不是二子之所养当与君子亦仁而
 已矣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之君子一例暗作
 自负说此说虽通然与注背只从注为当 四书脉
 曰所养就持身正大立心先明言不肯往见意补在
 后
戴盈之曰章总旨 张彦陵曰通章以非义二字作断
 案而知字速字意俱重盖因其明而激之以勇也
戴盈之曰节 翼注曰何如二字自谓更张有渐意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209-0606b.png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节
如知其非义节 刘上玉曰不必说到来年未必已得
 成等话即来年果已其如眼前非义何
外人皆称夫子好辨章总旨 张彦陵曰君父二字是
 通章大纲领仁义二字是通章大关键不得已三字
 是通章大枢纽 不必说一代难于一代但孔孟穷
 而在下其势又难于禹周耳 附四书脉曰此章不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209-0606c.png
 得已意在惧字看出开首说儆予便是千圣身任世
 道挽回治乱机轴故孔子惧孟子惧以至乱臣贼子
 惧天理常存止此人心不死耳 按此亦不差但前
 说儆予意不如此尔
外人皆称夫子好辨节 赛合注曰何也之问为何故
 好辨也 张彦陵曰公都子说孟子好辨病在一好
 字孟子说个不得已便见得不是好天下之生二句
 是不得已之故 翼注曰天下之生久矣如云自有
 生民以来非一日矣两一字见循环意惟治乱循环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209-0606d.png
 则拨乱而反治者责在圣贤所以予不得已也 张
 侗初曰圣贤若不担当天下之生机绝矣 注反覆
 相寻云峰胡氏则谓是气化人事之反覆相寻徽庵
 程氏则谓是气化之盛衰反覆相寻人事之得失反
 覆相寻二说不同当兼用 存疑谓气化人事原不
 相离觉不妥盖气化人事有相离者有不相离者治
 乱所因或自气化之盛衰而不关人事或自人事之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0209-0607a.png
 得失而不关气化亦或二者俱有蒙引及庆源辅氏
 之说是也但辅氏谓洪水之灾尽由气化乱贼之惧
 尽由人事则亦未见得 又蒙引所谓二者俱有者
 又有二项有二者适相值而俱有者亦有相因而俱
 有者或气化先盛而人事之得因之或人事先得而
 气化之盛因之玩云峰胡氏说可见 又玩章末东
 阳许氏说则孟子此章重在人事盖气化之盛衰而
 不关人事者固不必论矣若夫气化先盛则须人事
 承当之气化方盛则须人事以符合之气化未盛则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0209-0607b.png
 须人事以挽回之即使气化无可承当无可符合亦
 未可挽回而亦必赖人事以为之厎柱 又按气化
 亦未尝不重如人事未得则气化有以开之人事方
 得则气化有以合之人事既得则气化有以应之但
 孟子此章之旨则不如此 禹周孔孟之治乱俱不
 可指实曰此是气化此是人事此是气化人事相兼
 盖可见者人事而不可见者气化故此皆不可以悬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0209-0607c.png
 断也 附存疑曰小注辅氏说尧之乱纯是气化孔
 孟之治纯是人事其馀气化人事相兼愚谓气化人
 事原不相离尧之洪水虽是气化亦由前此人事未
 修是未尝无人事孔子之作春秋孟子之息邪说虽
 是人事亦由天生大圣大贤以开万世之治气化决
 未尝无 按存疑之意盖谓但生得圣贤出来拨乱
 为治即便是气运之隆此固未尝无理但生圣贤之
 气化与治乱之气化似又不同集注所指似在此不
 在彼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0209-0607d.png
当尧之时节 吴因之曰当尧之时八节是叙事体昔
 者禹抑洪水四节是议论体叙事处即便隐隐是个
 不得已之意了但未明露出至议论处始明白阐发
 之通章紧把不得已三字体贴乃得口气 张彦陵
 曰为巢为窟正是民无所定洚水者洪水也不徒训
 字盖云此所谓警余者即此则其为害之大可知
 警余二字虽不可谓不重然只要见洪水之为害大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WYG0209-0608a.png
 不重圣人之惧灾上此误本云峰胡氏 大抵因当
 时人只知尧时有洪水而不知洚水之名故又著洚水
 者洪水也一句不然则只引洚水警余一句足矣
使禹治之节 此节断宜依瞿昆湖墨掘地二句是用
 功水由地中行以下是成功水由二句本掘地句来
 险阻二句本驱蛇龙句来险阻句只是过接语不重
 然后句总承上两段但当以治水为主而蛇龙带言
 勿平看耳存疑浅说殊说得牵强存疑附下 附存
 疑曰上曰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下只曰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WYG0209-0608b.png
 水由地中行不复及蛇龙者蛇龙之害本缘洪水故
 特归重在水上水由地中行承上谓禹掘地而注之
 海驱蛇龙而放之菹然后水由地中行不复汎滥即
 今江淮河汉是其处也 四书家训曰惟掘地而注
 水于海蛇龙自放之菹若驱之然非真驱之也 王
 观涛曰江汉南条之水河淮北条之水味是也二字
 是指今日安流者以见当时禹功当以治水为主蛇
卷二十九 第 27a 页 WYG0209-0608c.png
 龙鸟兽俱带说 赛合注曰鸟兽即蛇龙之类
尧舜既没节 四书脉曰圣人即尧舜道即仁民育物
 之道衰是不明不行宫室即民居暴君至又作是人
 害禽兽是物害 赛合注曰坏宫室弃田即暴君害
 民之事 李贞庵曰邪说暴行相关盖欲行暴行者
 必有邪说糊涂了个理义然后暴行始作此指在下
 者言又字方有著落 邪说暴行蒙引推开看极是
 存疑双峰俱云即指上文坏宫室弃田宅不妥存疑
 附下 附存疑曰邪说暴行只是上面坏宫室弃田
卷二十九 第 27b 页 WYG0209-0608d.png
 故下只曰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曰又作是对
 前一治说言至此又一乱也 邪说暴行蒙引谓通
 上下而言翼注四书脉直解赛合注则俱云指在下
 者似元直捷今姑从蒙引翼注附下 附翼注曰邪
 说暴行当指在下者言亦由暴君无道揆也 赛合
 注曰此邪说暴行当时不由礼义中国而夷狄者故
 后面说周公兼夷狄 翼注曰沛即园囿泽即污池
卷二十九 第 28a 页 WYG0209-0609a.png

合注又曰有园囿则沛多有污池则泽多而禽兽

 至顾乱犹未大也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人害益炽
 而夷狄且乱华矣物害益炽而禽兽且偪人矣 徐
 儆弦曰孟子欲说杨墨之道率兽食人故当尧之时
 段下蛇龙居之句此禽兽是蟠据而害人者尧舜既
 没段下沛泽多而禽兽至句此禽兽是招致而害人
 者 太尖巧
周公相武王节 翼注曰诛纣至五十是除人害下句
 是除物害诛纣一头奄是纣之助飞廉是纣之幸五
卷二十九 第 28b 页 WYG0209-0609b.png
 十国是纣之党三平看 张彦陵曰驱虎豹一句以
 纣豢养言 张南轩曰驱虎豹犀象而远之放龙蛇
 于菹不是将来俱灭绝了防之毋令民害而已此并
 生之意 赛合注曰天下大悦悦其无人物之害
 陈伯玉曰书意文武并重引来侧重武王些而本旨
 则归功周公相武耳显承佑启皆是道之不微处
 翼注曰文谟之显武烈能承之而佑启后人者皆周
卷二十九 第 29a 页 WYG0209-0609c.png
 公之力也 卢未人曰上文所言是兼驱之功
 引书又是制作之功 附蒙引曰引书以明一
 治之功如此其胜也不可依近时讲家说天下
 大悦是治功大慰于当时书曰云云是治法垂
 于后世作两意看非也 附存疑曰书曰丕显哉
 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云云只是说上戡乱之功

按蒙引存疑俱与浅说不同似亦有理姑存之以

 俟再定
世衰道微节 赛合注曰世衰道微不平道微世便衰
卷二十九 第 29b 页 WYG0209-0609d.png
 矣 四书脉曰邪说俱从上不正来 张彦陵曰邪
 说暴行有作即是道微邪正不两立也有作承上文
 一治来与又作不同杀父杀君正是暴行然必造出
 一种行权通变的说话此便是邪说 窃谓暴行不
 止是乱贼但乱贼其尤者耳若如后荆川谓春秋无
 一句不为乱贼而作将乱贼推开看则谓暴行专指
 乱贼可也
卷二十九 第 30a 页 WYG0209-0610a.png
孔子惧节 四书家训曰孔子惧惧上篡弑之祸不可
 长也此皆由天子之事不明以至于此故作春秋以
 明天子之事 附四书脉曰玩惧字直是警余一脉
 传之孔子而倍惕 按此亦不差但前说警余意本
 不如此耳 翼注谓新说天子之事不作托南面之
 权说只是还大权于天子意最妥即高中玄之意然
 所谓还大权所谓尊周室者如何还之如何尊之亦
 仍是托南面之权矣 夫子之托南面与伊周之放
 摄同一例也且又只明其事而已未尝行其事也虽
卷二十九 第 30b 页 WYG0209-0610b.png
 托何伤 大全朱子谓春秋只是直书其事恐亦是
 其未定之论 赛合注曰此节重春秋天子之事句
 正见其寓王法以诛乱贼而为治处孟子引知我罪
 我之辞只以明春秋天子之事而诛乱贼意已包在
 天子之事内矣 四书脉曰知者罪者虽不同而要
 皆有警于人心矣重在都有所警上不重在罪我而
 未尽知也人心有所警畏便不敢为乱非一治而何
卷二十九 第 31a 页 WYG0209-0610c.png

唐荆川曰吾意当时篡弑之人必有自见已之为

 是而见君父之不是处又必有邪说以阶之如所谓
 邪说作而弑君弑父之祸起者春秋特与辨别题目
 正其为弑如州吁弑完一句即曲直便是了然曲直
 了然即是非便自分晓乱臣贼子其初为气所使昧
 了是非遂迷却本来君父秉彝之心是以其时恶力
 甚劲于此之时刑戮且不顾又何暇怕见书但有人
 一与指点是非中其骨髓则不觉回心一回心后手
 脚都软便自动不得盖其真心如此所谓惧也惧与
卷二十九 第 31b 页 WYG0209-0610d.png
 不惧之间是忠臣孝子乱臣贼子之大机括反覆如
 翻掌大易之所辨而春秋之所以震无咎也如善医
 者下针中其窍穴则麻痹之人即时便知痛痒春秋
 一言中却乱臣贼子痛痒处即乱臣贼子便自回心
 是以能惧春秋如化工言随机提醒人也旧说以为
 乱臣贼子惧以见书而知惧则所惧者是有所为而
 非真心且其所惧能及于好名之人而不及于勃然
卷二十九 第 32a 页 WYG0209-0611a.png
 不顾名义之人以为春秋书其名胁持恐动人而使
 之惧此又只说得董狐南史之作用而非所语于圣
 人拨转人心之妙用且如其说其弊将使乱臣贼子
 弥缝益密以逃名而避迹为害不小善观春秋者无
 如孟子乱臣贼子惧与春秋天子之事此数语真得
 圣人微旨当知春秋一部书无一句不为乱臣贼子
 而作非特书弑君三十六条也
圣王不作节 张彦陵曰是禽兽也截上斥杨墨立教
 之非下著杨墨为害之大通节以处士横议一句为
卷二十九 第 32b 页 WYG0209-0611b.png
 纲以为我兼爱四字为案以无父无君四字为断以
 禽兽二句为结局 又曰圣王不作二句相递说下
 原横议之由以主持道统者无其人耳 又曰不息
 则不著正见得彼此胜负间不容发处邪说诬民二
 句即是申解上二句意玩是字自明 赛合注曰由
 孔子来至于今圣王不作故无以肃王纲而诸侯放
 恣惟诸侯放恣故无以维世教而处士横议 又曰
卷二十九 第 33a 页 WYG0209-0611c.png
 横议与盈天下且就杨墨倡议说归杨墨方是天下
 之人靡然从之 无父无君犹未至于弑父与君至
 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则弑父与君亦有之矣 注人
 皆无父无君以陷于禽兽此二句只贴得一兽字而
 大乱将起一句则总贴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二句玩
 达说自明浅说以人皆无父无君以陷于禽兽二句
 贴率兽食人而大乱将起一句贴人将相食殊谬
 自杨墨之道不息四句只承上无父无君说以起下
 食人此四句未便是食人 翼注曰孔子之道即作
卷二十九 第 33b 页 WYG0209-0611d.png
 春秋以正君父之伦者故因杨墨而不著 节末两
 食字一例作相戕相贼意看在实事上说与上文诬
 民不同此是由诬民而推其害言之也 顾泾阳曰
 墨氏言仁岂能有加于圣人之仁杨氏言义岂能有
 加于圣人之义乃被其充塞何也曰二氏倒边做做
 得奇恰有一段精神能动人吾圣人随时顺应做得
 平也无可喜也无可惊人见之只如常所以收他不
卷二十九 第 34a 页 WYG0209-0612a.png
 住相率去而之彼曰试举看曰墨氏之仁至于摩顶
 放踵利天下亦为之是甚么样慈悲圣人亲亲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反若多所分别然杨氏之义至于拔
 一毛而利天下不为是恁么样清净圣人立必欲俱
 立达必欲俱达反若多所兜揽然故曰恶紫之夺朱
 恶郑之夺雅岂惟乱之又欲夺之何者朱不如紫之
 艳雅不如郑之浓也为我兼爱之能夺吾仁义亦若
 是耳 管登之曰春秋乱臣贼子之踵肩皆起于无
 父无君之一念而人心之有是念非根于为我则根
卷二十九 第 34b 页 WYG0209-0612b.png
 于兼爱从古及今学脉孰有逃于为我兼爱之两端
 杨墨特其中之斐然成章而为民表者耳
吾为此惧节 赛合注曰先圣指孔子道即君臣父子
 之道 翼注曰杨墨指其人淫辞指其言害事者无
 父无君之一端害政者无父无君之大端也害则俱
 害不分先后 又曰闲距放三字相映譬如贼自反
 侵须防守家当此是闲因拒敌驱逐此贼此是距放
卷二十九 第 35a 页 WYG0209-0612c.png
 距放正所以闲也欲闲故距放距放故不得作 徐
 自溟曰邪说自古有之自尧舜既没夏商间邪说暴
 行作春秋时邪说暴行作孟子时邪说又大作而为
 诐行矣暴行在事上显肆其邪而诐行则在心上阴
 溺于邪生心而政事之行处皆害正其行之诐也暴
 行之邪说显故孔子以权书阴维之诐行之邪说隐
 故孟子以昌言显攻之孔子在事上诛心孟子在心
 上證事孔子不辞罪我孟子不辞好辨皆是除邪卫
 正 赛合注曰作于上须云设使不为之距与放而
卷二十九 第 35b 页 WYG0209-0612d.png
 使二子之说行则人心惑于为我兼爱之说而作于
 其心矣作心字为主害事害政皆本于心来 又曰
 三个作字不同一指天下言一是心溺于为我兼爱
 之说一是事偏于为我兼爱之行 程子辟佛氏出
 世之说尚未甚精 双峰以无父无君贴事以率兽
 食人贴政看来未是盖其始有无父无君之事亦有
 无父无君之政其终也有食人相食之事亦有食人
卷二十九 第 36a 页 WYG0209-0613a.png
 相食之政不分应为是 养气章蒙引谓有位无位
 皆有政麟士非之亦是看来此章则当如蒙引前说
 也 四书脉曰味圣人复起不易吾言语意见得圣
 人必不以今日之言为无益之辨不指生心四句
 乡原章只在乎反经而此章说闲先圣之道专在乎
 距放盖此章为好辨发也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节 兼夷狄蒙引只主真夷
 狄言看来即兼中国而夷狄者言亦似不妨
戎狄是膺节 张彦陵曰戎狄无父无君杨墨也无父
卷二十九 第 36b 页 WYG0209-0613b.png
 无君引诗不重周公上只申言杨墨之当膺而已之
 辨不容己耳
我亦欲正人心节 张彦陵曰孔子以前的祸乱都在
 人身上孔子以后的祸乱都在人心上故孟子曰作
 于其心曰欲正人心要从他根本处拔除得尽 吴
 因之曰自我亦欲正人心至承三圣一气相连勿断
 以承三圣谓已拯人心之陷溺亦犹三圣拯天下之
卷二十九 第 37a 页 WYG0209-0613c.png
 陷溺一般盖把三圣形出自己维世的意思非谓继
 往承先如予私淑诸人语意也 亦欲二字从三圣
 来四句以正人心为主而正人心又以息邪说为纲
 人心不正所以邪说得閒而入邪说既入行亦随而
 诐矣诐行既行于是互相倡和又有一段浮词成一
 篇说话 因之又曰据蒙引云正人心以息邪说盖
 以正人心作息邪说之本也然据本文口气当把正
 人心另提起言因为正人心故欲于邪说息之于诐
 行距之于淫词放之盖上文仁义充塞率兽食人所
卷二十九 第 37b 页 WYG0209-0613d.png
 谓人心不正也惟人心不正故欲距杨墨放淫辞使
 邪说者不得作惟意在正人心故欲息邪距诐放淫
 此正前后相应处观此则息邪距诐放淫为正人心
 而设彰彰明矣 按蒙引与大全是论道理如此若
 孟子此章本为好辨而发其意自归重在息距放也
 因之发得极透浅说谓正人心四者当平说下亦因
 大全蒙引而失之也不知大全蒙引只是论理之词
卷二十九 第 38a 页 WYG0209-0614a.png
 耳 徐儆弦曰禹周公身任其责故不得不汲汲若
 乱贼杨墨何与孔孟而孔孟为之惧所谓畏天命悲
 人事古来圣贤以一人之身担当世界诚为此也
能言距杨墨者节 方孟旋曰孟子非惧已之力孤
 又望人之口舌以辟之只是引天下之人共为圣
 人之徒见三圣之道人人可承无非正人心意也

附存疑曰能言距杨墨谓其能立言距杨墨也

 故曰有能为此距杨墨之说 附翼注曰能言距
 杨墨者是以言而距杨墨非但言此距杨 三字也
卷二十九 第 38b 页 WYG0209-0614b.png

又曰注中发公其责于人之意最好又一说不

 重公其责于人只以徒字应上节承字而足其意耳
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章总旨 张彦陵曰按此章原
 不责仲子以中正之廉亦不责他废母兄之伦止就
 仲子一偏之操而推极言之以见其决非人之可为
 耳 翼注曰前三节言仲子不能充其操不是揭出
 仲子之操而断其难充前段律以食槁壤饮黄泉匡
卷二十九 第 39a 页 WYG0209-0614c.png
 章见为太刻后段揭出以母则不食以兄之室则弗
 居此二句正是仲子之操执此以例其馀信无可居
 可食者矣故匡章不得复疑也 又曰细玩孟子此
 章俱是反词与许子之不惮烦同一机括本欲明相
 兼之不可反责以交易之为烦本欲明母兄食室之
 当安反贲以槁壤黄泉之为洁此文字最巧最深处
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节 四书脉曰居于陵是廉其
 居三日以下是廉其食将取也 张彦陵曰螬食实
 句不惟与世无竞亦且与物无争 又曰仲子本世
卷二十九 第 39b 页 WYG0209-0614d.png
 家子而苦节若此匡章所以取其廉
于齐国之士节 首二句欲抑先扬 仲子恶能廉及
 注仲子未得为廉此二廉字东阳许氏亦谓是廉之
 正殊误 张南轩曰要充其操除是蚓而后可纵然如
 得蚓来亦于世何补而况必不能也此孟子嗤之之意
夫蚓上食槁壤节 四书家训曰蚓字借来见无求夷
 蹠借来见义不义俱不可著 翼注曰伯夷之所筑
卷二十九 第 40a 页 WYG0209-0615a.png
 树不拘伯夷只是所从来者义盗蹠亦然若律圣贤
 中正之廉亦不必问所从来但就仲子刻苦立意故
 责之如此 张彦陵曰此正明其不能如蚓处伯夷
 盗蹠字不可泥但合义的便是伯夷不合义的便是
 盗蹠是未可知重在蹠一边
是何伤哉节 以易之也据四书脉直解皆兼指居食
仲子齐之世家也节 翼注曰世家节只叙事勿断制
 下节方断之 张彦陵曰仲子以世禄鄙其兄故甘
 心避去若离母未必其本心但欲去其兄不得不并
卷二十九 第 40b 页 WYG0209-0615b.png
 去其母耳只看他他日归或者思母之念动矣(或亦有思)
 (兄之心亦不可知不宜偏说)是鹢鹢之肉也不全是讥他见汝可
 以食即我可以受亦有感悟他的意思 此说亦妙
 但与蒙引不同
以母则不食节 徐儆弦曰孟子非欲其如蚓也见人
 必不同于蚓而甚言其不可行也 温公谓仲子是
 狷者朱子则谓仲子亦不可谓狷者温公看狷者阔
卷二十九 第 41a 页 WYG0209-0615c.png
 朱子看狷者严故也其意亦可相通但朱子是正论
 耳 大全辨少原余氏曰仲子事不必远引只以鲁
 叔肸事断之则其罪定矣春秋鲁宣十七年书叔肸
 卒胡氏曰称弟得弟道也称字贤也何贤乎叔肸宣
 弑而非之也非之则胡为不去兄弟无绝道故虽非
 之而不去也与之财则曰我足矣终身不食宣公之
 禄君子以是为通恩也论情可以明亲亲言义可以
 厉不轨所以取贵于春秋以视仲子何如哉况无悖
 逆作乱之大故而仲子去之惟恐不远愚故曰其罪
卷二十九 第 41b 页 WYG0209-0615d.png
 定矣 卓庵张氏曰孟子不取仲子与春秋责季札
 同意故曰不明春秋之意者必蒙首恶之名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