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209-05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六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公孙丑上
夫子当路于齐章总旨 沈无回曰通章以功德二字
作眼目图伯计功致王以德究之王者之功亦非伯
者之所能比 又曰德是根本时势是其所乘孟子
之能使齐王者是德其反手处是时势有德然后可
以论时势不可以时势德三平看 翼注曰以齐王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六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公孙丑上
夫子当路于齐章总旨 沈无回曰通章以功德二字
作眼目图伯计功致王以德究之王者之功亦非伯
者之所能比 又曰德是根本时势是其所乘孟子
之能使齐王者是德其反手处是时势有德然后可
以论时势不可以时势德三平看 翼注曰以齐王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209-0532d.png
由反手也断上是斥伯功以崇王道下是明易王以
时势也
夫子当路于齐四节 翼注曰前四节勿露出伯字方
不碍管仲以其君伯句 又曰畏只是不敢忽他非
谓曾子不及子路也 张彦陵曰两孰贤都论人品
不论事功管仲得君三句把专与久两路相形见得
无解于功业之卑耳重功业卑句专指伯业说 杨
时势也
夫子当路于齐四节 翼注曰前四节勿露出伯字方
不碍管仲以其君伯句 又曰畏只是不敢忽他非
谓曾子不及子路也 张彦陵曰两孰贤都论人品
不论事功管仲得君三句把专与久两路相形见得
无解于功业之卑耳重功业卑句专指伯业说 杨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209-0533a.png
龟山曰自孟子后人不敢小管仲只为见他不破近
世儒者如荆公虽知卑管仲其实亦识他未尽人若
知王良羞与嬖奚乘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之
意则管仲自卑不足道 按注以曾西为曾子之孙
误据经典序录曾申字子西曾子子子夏以诗传申
左丘明作传以授申曾西之学于是可考又楚公子
申亦字子西则曾西为申无疑 翼注曰不可说曾
西不为况我又贤于曾西者只说我与曾西同一渊
源意 又曰言管仲以该晏子
世儒者如荆公虽知卑管仲其实亦识他未尽人若
知王良羞与嬖奚乘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之
意则管仲自卑不足道 按注以曾西为曾子之孙
误据经典序录曾申字子西曾子子子夏以诗传申
左丘明作传以授申曾西之学于是可考又楚公子
申亦字子西则曾西为申无疑 翼注曰不可说曾
西不为况我又贤于曾西者只说我与曾西同一渊
源意 又曰言管仲以该晏子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209-0533b.png
管仲以其君霸节
以齐王由反手两节 张彦陵曰德兼政教说大行即
上洽字意 四书脉曰大行就文德洽天下说不重
武周
文王何可当也节 翼注曰朝诸侯即是有天下非既
失而复有之也只是振起之耳 史氏曰孟子谓商
家代有贤圣之君已自难变又加之武丁中兴故其
以齐王由反手两节 张彦陵曰德兼政教说大行即
上洽字意 四书脉曰大行就文德洽天下说不重
武周
文王何可当也节 翼注曰朝诸侯即是有天下非既
失而复有之也只是振起之耳 史氏曰孟子谓商
家代有贤圣之君已自难变又加之武丁中兴故其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209-0534a.png
德泽愈未易衰况纣去武丁未远兼以诸贤夹辅故
虽暴虐亦未遽至于亡所以文武兴起之难耳皆反
复发明文王何可当也一句 张彦陵曰故家以勋
旧言遗俗以沿习言泽之在下者流风以脩齐教化
言善政以纪纲法度言泽之在上者 又曰微子微
仲比干箕子是贵戚之卿胶鬲是异姓之卿 时势
二字虽在下节然此节点出亦不妨浅说讲此节明
说以时言之以势言之云云 四书脉曰文王犹方
百里起此百里亦是商家之地与民也
虽暴虐亦未遽至于亡所以文武兴起之难耳皆反
复发明文王何可当也一句 张彦陵曰故家以勋
旧言遗俗以沿习言泽之在下者流风以脩齐教化
言善政以纪纲法度言泽之在上者 又曰微子微
仲比干箕子是贵戚之卿胶鬲是异姓之卿 时势
二字虽在下节然此节点出亦不妨浅说讲此节明
说以时言之以势言之云云 四书脉曰文王犹方
百里起此百里亦是商家之地与民也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209-0534b.png
齐人有言曰五节 张彦陵曰夫德者王天下之本也
作事之以智慧力田之以镃基岂非本哉而齐人乃
有待时乘势之说何哉盖为有知慧有镃基者言也
若无智慧无镃基虽有时势何益故后面又把德之
流行说出来 四书脉曰德行原是速的如文王之
百年未洽非德行之不速德之成功不能速也 顾
麟士曰古人马必驾车马递骑置之说恐亦是汉以
作事之以智慧力田之以镃基岂非本哉而齐人乃
有待时乘势之说何哉盖为有知慧有镃基者言也
若无智慧无镃基虽有时势何益故后面又把德之
流行说出来 四书脉曰德行原是速的如文王之
百年未洽非德行之不速德之成功不能速也 顾
麟士曰古人马必驾车马递骑置之说恐亦是汉以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209-0534c.png
下事殆不足据麟士此疑虽是然亦安知古人于驿
不独骑马耶
夫子加齐之卿相章总旨 赛合注曰养气章时说并
以知言养气为主却未是通章还以不动心为主心
者功业之本故大功业皆从心出若平日所养不得
力则遇事时纵有旋乾转坤大事不免此心忙错要
须整齐安排孟子不动心全是平生学力已到心体
力量已沈随手应去直做到底更无退缩屈馁之时
全是以理内主即夫子一贯之妙也 张彦陵曰通
不独骑马耶
夫子加齐之卿相章总旨 赛合注曰养气章时说并
以知言养气为主却未是通章还以不动心为主心
者功业之本故大功业皆从心出若平日所养不得
力则遇事时纵有旋乾转坤大事不免此心忙错要
须整齐安排孟子不动心全是平生学力已到心体
力量已沈随手应去直做到底更无退缩屈馁之时
全是以理内主即夫子一贯之妙也 张彦陵曰通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209-0534d.png
章以不动心为主知言养气为目愿学孔子为宗
王观涛曰在必从吾言断上是言已不动心之学异
于告子者在知言养气二端下是愿学孔子而推尊
之以见不动心之所自来前段吾尝闻大勇于夫子
一语便埋愿学根脚后段尧舜百王等语亦与大任
相应 陆聚岗曰通章把一心字为纲知行二字为
目而以理字为主 湖南讲曰孟子学问还在存心
王观涛曰在必从吾言断上是言已不动心之学异
于告子者在知言养气二端下是愿学孔子而推尊
之以见不动心之所自来前段吾尝闻大勇于夫子
一语便埋愿学根脚后段尧舜百王等语亦与大任
相应 陆聚岗曰通章把一心字为纲知行二字为
目而以理字为主 湖南讲曰孟子学问还在存心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209-0535a.png
养性上养气原不是上乘功夫 大全辩看养气章
多祖阳明而排朱注最谬
夫子加齐之卿相节 当大任只是平常应酬一般方
是不动心注恐惧是埋养气根脚疑畏是埋知言根
脚 湛甘泉曰天道常运而不息人心常活而不滞
而云不动心者何也常活而不滞者人心之本体动
乎自然者也四十不动心者不失其心之本体而能
不动乎势利者也是故知常动之体然后能不动乎
势利也
多祖阳明而排朱注最谬
夫子加齐之卿相节 当大任只是平常应酬一般方
是不动心注恐惧是埋养气根脚疑畏是埋知言根
脚 湛甘泉曰天道常运而不息人心常活而不滞
而云不动心者何也常活而不滞者人心之本体动
乎自然者也四十不动心者不失其心之本体而能
不动乎势利者也是故知常动之体然后能不动乎
势利也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209-0535b.png
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节 四书脉曰是不难谓不
问其所以不动者何如而但曰不动则不动亦不难
即告子亦先我不动心 翼注曰先我是不待四十
佐案曰提出告子乃宾主相形法北宫黝孟施舍
宾中宾也曾子主中宾也先完宾中宾主中宾才及
正宾正主且先叙告子而后自叙到后以未尝知义
结最有次序 张彦陵曰按不动心便是勇故下文
问其所以不动者何如而但曰不动则不动亦不难
即告子亦先我不动心 翼注曰先我是不待四十
佐案曰提出告子乃宾主相形法北宫黝孟施舍
宾中宾也曾子主中宾也先完宾中宾主中宾才及
正宾正主且先叙告子而后自叙到后以未尝知义
结最有次序 张彦陵曰按不动心便是勇故下文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209-0535c.png
以勇字发明不动心之道
不动心有道乎节 张彦陵曰有字虚说 许白云曰
有主二字兼下五人北宫以必胜为主孟舍以无惧
为主曾子以理直为主孟子以知言养气为主告子
冥悍强制为主皆可以不动
北宫黝之养勇也节 翼注曰北宫黝节一步进一步
看 按翼注与东阳许氏合最明麟士谓自不肤挠
至不受于万乘之君是彼不可加于我之意视刺万
乘至反之是我必可加于彼之意此不可从盖不受
不动心有道乎节 张彦陵曰有字虚说 许白云曰
有主二字兼下五人北宫以必胜为主孟舍以无惧
为主曾子以理直为主孟子以知言养气为主告子
冥悍强制为主皆可以不动
北宫黝之养勇也节 翼注曰北宫黝节一步进一步
看 按翼注与东阳许氏合最明麟士谓自不肤挠
至不受于万乘之君是彼不可加于我之意视刺万
乘至反之是我必可加于彼之意此不可从盖不受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209-0535d.png
内已有我加于彼之意也 赛合注曰要模写他必
胜意盖肤挠目逃非胜也不挠不逃便是必胜处受
挫不刺非胜也不受必刺便是必胜处恶声不反非
胜也必反便是必胜处 按李九我曰其肤挺然而
不挠目凝然而不逃此说亦不是只依麟士解方得
赛合注谓此说于必胜为主意不衬贴是也 褐宽
博只是一件蒙引已明然蒙引又云褐宽博是两般
胜意盖肤挠目逃非胜也不挠不逃便是必胜处受
挫不刺非胜也不受必刺便是必胜处恶声不反非
胜也必反便是必胜处 按李九我曰其肤挺然而
不挠目凝然而不逃此说亦不是只依麟士解方得
赛合注谓此说于必胜为主意不衬贴是也 褐宽
博只是一件蒙引已明然蒙引又云褐宽博是两般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209-0536a.png
不是褐衣宽大也则自相背矣只从其一件之说为
是 讲意曰视刺万乘若刺褐夫亦非此时就刺了只
是意在必胜视之若无难耳须看一视字此正眇视
诸侯处故遂接以无严诸侯云 四书脉曰视刺三
句正不受万乘之事刺万乘只是设言无严诸侯却
是实说看一思字视字正摹写他意在必胜光景即
下节舍之言亦是想像他无惧为主而代为之语耳
恶声之必反之大全蒙存翼注脉俱兼褐宽博万乘说
独浅说单指万乘言不可从 吴因之曰黝二节不
是 讲意曰视刺万乘若刺褐夫亦非此时就刺了只
是意在必胜视之若无难耳须看一视字此正眇视
诸侯处故遂接以无严诸侯云 四书脉曰视刺三
句正不受万乘之事刺万乘只是设言无严诸侯却
是实说看一思字视字正摹写他意在必胜光景即
下节舍之言亦是想像他无惧为主而代为之语耳
恶声之必反之大全蒙存翼注脉俱兼褐宽博万乘说
独浅说单指万乘言不可从 吴因之曰黝二节不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209-0536b.png
是实叙当时行事实叙当时口语是极其形容话头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节 张彦陵曰视不胜只是逆料
的说话此时犹未战也亦尚未尝不胜量敌虑胜正
与视不胜犹胜相反末二句又是自解其视不胜犹
胜意盖心主无惧便尽力向前虽不胜亦无悔也不
可泥注遂把犹胜作无惧说 此注是倒释体须辨
彦陵又曰进是往与之战会则已进而战 吴因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节 张彦陵曰视不胜只是逆料
的说话此时犹未战也亦尚未尝不胜量敌虑胜正
与视不胜犹胜相反末二句又是自解其视不胜犹
胜意盖心主无惧便尽力向前虽不胜亦无悔也不
可泥注遂把犹胜作无惧说 此注是倒释体须辨
彦陵又曰进是往与之战会则已进而战 吴因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209-0536c.png
之曰孟施舍节是想像他无惧为主而代为口说如
此
孟施舍似曾子节 翼注曰似曾子似子夏只在人已
二字彷佛相视非真可同日语也 赛合注曰似只
似其气象断当依注以人已相似言之新说谓子夏
出见纷华而悦悦在外者也黝务敌人敌在外者也
此所以相似此说断不可从 四书脉曰未知孰贤
直说二子之勇一般未有一贤者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节 翼注曰自反不缩不过设言
此
孟施舍似曾子节 翼注曰似曾子似子夏只在人已
二字彷佛相视非真可同日语也 赛合注曰似只
似其气象断当依注以人已相似言之新说谓子夏
出见纷华而悦悦在外者也黝务敌人敌在外者也
此所以相似此说断不可从 四书脉曰未知孰贤
直说二子之勇一般未有一贤者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节 翼注曰自反不缩不过设言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209-0536d.png
以起下文耳重在理直气壮一边勿以善藏其勇善
用其勇平对 又曰往而敌之如以一是矫众非以
一正抗众邪之类 睡庵谓自反指平日所为言非
临时也按此亦小误自反只指临时但本于平日所
为耳 四书脉曰曾子只要自反常直不是临敌时
视缩不缩为勇怯若既自反不缩安得为大勇 宋
羽皇谓往千万人之勇易见惴褐宽博之勇难知此
用其勇平对 又曰往而敌之如以一是矫众非以
一正抗众邪之类 睡庵谓自反指平日所为言非
临时也按此亦小误自反只指临时但本于平日所
为耳 四书脉曰曾子只要自反常直不是临敌时
视缩不缩为勇怯若既自反不缩安得为大勇 宋
羽皇谓往千万人之勇易见惴褐宽博之勇难知此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209-0537a.png
邪说断不可从 邹德溥昔者曾子二节文曰当其
惴也以理自裁君子谓其能养勇当其往也以理自
壮君子谓其能用勇 按此即宋羽皇之说似亦于
义可从(己酉四月) 大全辩维立陈氏曰惴往都是勇不
往处正是千万人不敢挠的精神蕴蓄处 丘月林
曰大勇只末二句见之或以吾惴为能怯吾往为能
勇总为大勇未是 陈氏又曰曾子孟子养气大关
头常恐有不缩处不得于心处不慊处行不义杀不
辜处若云知言养气更无不得于心不得于言之时
惴也以理自裁君子谓其能养勇当其往也以理自
壮君子谓其能用勇 按此即宋羽皇之说似亦于
义可从(己酉四月) 大全辩维立陈氏曰惴往都是勇不
往处正是千万人不敢挠的精神蕴蓄处 丘月林
曰大勇只末二句见之或以吾惴为能怯吾往为能
勇总为大勇未是 陈氏又曰曾子孟子养气大关
头常恐有不缩处不得于心处不慊处行不义杀不
辜处若云知言养气更无不得于心不得于言之时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209-0537b.png
是欲抬高圣贤失却圣贤侧身改过大旨 李毅侯
曰问此处专言养勇与养气相关遗却知言意何也
曰知言养气是一事盖必明乎道义而后能配乎道
义则知言自在养气之先也
孟施舍之守气节 吴因之曰说守约处全要紧根反
身循理意盖理者至当不易随他天翻地覆古往今
来更摇动不得曾子一以是为主则是心中所见与
曰问此处专言养勇与养气相关遗却知言意何也
曰知言养气是一事盖必明乎道义而后能配乎道
义则知言自在养气之先也
孟施舍之守气节 吴因之曰说守约处全要紧根反
身循理意盖理者至当不易随他天翻地覆古往今
来更摇动不得曾子一以是为主则是心中所见与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209-0537c.png
其所执持己把握那万变不摇的物事了疑惑何由
起恐惧何由生虽当大任何由动心岂不独得其要
言外便见得所谓不动心有道者此正其道而凡不
动心者当以此道为准矣 翼注曰此不如是相去
霄壤意 附四书家训曰舍之守气亦是心上守但
所守者心之气而非心之理终著力把持终震撼得
动安得自如何如以心顺理只顾自家理之是非其
中岂不凝然贞静耶 右条与予旧岁所见有不同
者姑附于此(壬寅)
起恐惧何由生虽当大任何由动心岂不独得其要
言外便见得所谓不动心有道者此正其道而凡不
动心者当以此道为准矣 翼注曰此不如是相去
霄壤意 附四书家训曰舍之守气亦是心上守但
所守者心之气而非心之理终著力把持终震撼得
动安得自如何如以心顺理只顾自家理之是非其
中岂不凝然贞静耶 右条与予旧岁所见有不同
者姑附于此(壬寅)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209-0537d.png
敢问夫子之不动心节 李衷一曰告子初间用工夫
犹见有不得便犹心动因此遂割绝使一理俱不出
不入后来亦无复不得矣到无不得时便成个告子
的不动心 湖南讲曰告子说义外是将言与气都
看在外边的 吴因之曰告子主意大段与老庄虚
无相似一味都撇开不令扰乱吾胸臆 袁七泽曰
此心寂静活泼不以求时动不求时不动也 告子
犹见有不得便犹心动因此遂割绝使一理俱不出
不入后来亦无复不得矣到无不得时便成个告子
的不动心 湖南讲曰告子说义外是将言与气都
看在外边的 吴因之曰告子主意大段与老庄虚
无相似一味都撇开不令扰乱吾胸臆 袁七泽曰
此心寂静活泼不以求时动不求时不动也 告子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209-0538a.png
之病正在强认志气合一故孟子分别言之耳盖志
气合一乃从容中道之候告子阳明起手就要如此
所以成其告子阳明 翼注曰夫志气之帅也以下
俱见得气不偏轻之意以正其勿求于气之非抑扬
重气边看 四书脉曰故曰乃孟子云然非古语也
翼注曰持其志兼静存动察工夫暴字暗与善养
字反置而不养固暴也养而不善亦暴也 按持志
非守其心之谓志可著力而心则自然不持志者乃
是空守其心不知明理以定其志耳 湖南讲曰志
气合一乃从容中道之候告子阳明起手就要如此
所以成其告子阳明 翼注曰夫志气之帅也以下
俱见得气不偏轻之意以正其勿求于气之非抑扬
重气边看 四书脉曰故曰乃孟子云然非古语也
翼注曰持其志兼静存动察工夫暴字暗与善养
字反置而不养固暴也养而不善亦暴也 按持志
非守其心之谓志可著力而心则自然不持志者乃
是空守其心不知明理以定其志耳 湖南讲曰志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209-0538b.png
可著力而心则自然告子恐动心亦未必去持志
四书家训曰持志非存心之谓也心有所之当敬谨
操持不可妄有向往 右一条与予旧岁所见有不
同者姑附于此 右据家训谓持志非存心然则竟
将持志作知言看似亦直捷可从(壬寅四月) 翼注曰
理学诸公都说志气非两物持志之外别无养气底
工夫然玩白文口气不如是也盖人未有不持志而
四书家训曰持志非存心之谓也心有所之当敬谨
操持不可妄有向往 右一条与予旧岁所见有不
同者姑附于此 右据家训谓持志非存心然则竟
将持志作知言看似亦直捷可从(壬寅四月) 翼注曰
理学诸公都说志气非两物持志之外别无养气底
工夫然玩白文口气不如是也盖人未有不持志而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209-0538c.png
能言无暴气者亦未有暴其气而能收持志之全功
者故对举而互言其义始备 大抵持志养气合言
之则是一件分言之则是二件亦如明新知行之可
分可合也 朱子小注讲持志无暴其气俱以喜怒
为说盖喜怒哀乐有在志者有在气者 徐儆弦曰
无暴其气只是不斲丧他使之盛大流行如所云爱
养精力不殉欲忘生亦无暴气之一大端也 薛敬
轩曰言要缓行要徐手要恭足要重立要端以至作
事有节皆无暴其气之事怒至于过喜至于流皆是
者故对举而互言其义始备 大抵持志养气合言
之则是一件分言之则是二件亦如明新知行之可
分可合也 朱子小注讲持志无暴其气俱以喜怒
为说盖喜怒哀乐有在志者有在气者 徐儆弦曰
无暴其气只是不斲丧他使之盛大流行如所云爱
养精力不殉欲忘生亦无暴气之一大端也 薛敬
轩曰言要缓行要徐手要恭足要重立要端以至作
事有节皆无暴其气之事怒至于过喜至于流皆是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209-0538d.png
暴其气也 翼注曰不可说告子能持志但不免于
暴气盖勿求则气暴矣气暴则亏持志之全功 按
翼注不说告子能持志亦不说告子不持志只说暴
气则亏持志之全功最是 吴因之曰或问黝舍既
是守气似非勿求于气者有合无暴之旨否曰黝舍
全靠血气用事不胜其刚猛暴戾之极此正所谓暴
气可见暴气亦不同如告子不理著他固暴也如黝
暴气盖勿求则气暴矣气暴则亏持志之全功 按
翼注不说告子能持志亦不说告子不持志只说暴
气则亏持志之全功最是 吴因之曰或问黝舍既
是守气似非勿求于气者有合无暴之旨否曰黝舍
全靠血气用事不胜其刚猛暴戾之极此正所谓暴
气可见暴气亦不同如告子不理著他固暴也如黝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209-0539a.png
舍把来坏了亦暴也黝舍告子总是一个圈子 又
曰此气与上施舍守气之气本无两样然此处作好
看施舍作不好看何也盖气必与理对施舍所守全
不顾义理故作不好看若论气则均是体之充岂有
不好者哉
时说俱谓告子守其空虚无用之心而不管外面之
差失因目为禅定之学者非也告子乃是欲守其心
以为应事之本盖亦阳明之学也然既不能知言养
气则其所守之心亦何能以应事故犹自觉有不得
曰此气与上施舍守气之气本无两样然此处作好
看施舍作不好看何也盖气必与理对施舍所守全
不顾义理故作不好看若论气则均是体之充岂有
不好者哉
时说俱谓告子守其空虚无用之心而不管外面之
差失因目为禅定之学者非也告子乃是欲守其心
以为应事之本盖亦阳明之学也然既不能知言养
气则其所守之心亦何能以应事故犹自觉有不得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209-0539b.png
处然彼终欲固守其心也殆其久也则亦不自觉有
不得而冥然悍然而已以冥然悍然之心而应事则
亦为介甫之执拗而已故告子者始乎阳明终乎介
甫者也朱子以论性数章为勿求于心之验此亦就
其为介甫之时言也大抵阳明天资高故但守其心
而亦能应事告子天资不如阳明则遂为介甫之执
拗矣 然则学阳明而不成者其弊必至于执拗乎
不得而冥然悍然而已以冥然悍然之心而应事则
亦为介甫之执拗而已故告子者始乎阳明终乎介
甫者也朱子以论性数章为勿求于心之验此亦就
其为介甫之时言也大抵阳明天资高故但守其心
而亦能应事告子天资不如阳明则遂为介甫之执
拗矣 然则学阳明而不成者其弊必至于执拗乎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209-0539c.png
曰又不然也告子天资刚强故成执拗若天资柔弱
者则又为委靡矣大抵学阳明之学者强者则至于
拗弱者则至于靡 阳明之徒亦认告子为老庄禅
定之学盖谓告子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如种树者专
守其本根不求其枝叶若孟子夫志以下是说志气
合一盖志之所在气必从焉则如养其本根而枝叶
自茂与告子之勿求者异矣故阳明曰孟子不动心
与告子不动心所异只在毫釐间告子只在不动心
上著功孟子便直从此心原不动处分晓噫孰知阳
者则又为委靡矣大抵学阳明之学者强者则至于
拗弱者则至于靡 阳明之徒亦认告子为老庄禅
定之学盖谓告子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如种树者专
守其本根不求其枝叶若孟子夫志以下是说志气
合一盖志之所在气必从焉则如养其本根而枝叶
自茂与告子之勿求者异矣故阳明曰孟子不动心
与告子不动心所异只在毫釐间告子只在不动心
上著功孟子便直从此心原不动处分晓噫孰知阳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209-0539d.png
明之所以言孟子者乃正告子之所以为告子也与
黄氏洵饶谓告子勿求于心与孟子持其志相反
非也勿求于心自与知言相反其所以勿求于心者
是欲固守其心也正是其持志处但究其实则告子
所持之志乃冥然顽然之志非真能持志也不可专
以勿求于心为不持志 然则黝舍亦可谓能持志
乎曰黝舍只知有气耳盖黝舍者任气者也告子者
黄氏洵饶谓告子勿求于心与孟子持其志相反
非也勿求于心自与知言相反其所以勿求于心者
是欲固守其心也正是其持志处但究其实则告子
所持之志乃冥然顽然之志非真能持志也不可专
以勿求于心为不持志 然则黝舍亦可谓能持志
乎曰黝舍只知有气耳盖黝舍者任气者也告子者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209-0540a.png
任心而亦归于任气者也任气者心为气使者也任
心而卒归于任气者欲以心制气而不知心反为气
使也故黝舍告子者自以为其心不为天下所动而
不知已为其气所动既为其气所动则又乌能真不
为天下所动也(以上五条己酉另录出末条稍改)
既曰志至焉节 按志壹二句唯蒙引存疑浅说兼善
恶说大全说约俱无明文因之及赛合注亦与蒙存
同其馀讲章则谬看者多矣
敢问夫子恶乎长节 徐懋斋曰因善养才见浩然不
心而卒归于任气者欲以心制气而不知心反为气
使也故黝舍告子者自以为其心不为天下所动而
不知已为其气所动既为其气所动则又乌能真不
为天下所动也(以上五条己酉另录出末条稍改)
既曰志至焉节 按志壹二句唯蒙引存疑浅说兼善
恶说大全说约俱无明文因之及赛合注亦与蒙存
同其馀讲章则谬看者多矣
敢问夫子恶乎长节 徐懋斋曰因善养才见浩然不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209-0540b.png
然则只是体之充耳甚至暴之则充于四体者且为
血气为客气为游气 按蒙引曰以志对气则持志
与无暴其气为二事相交养以知言对养气则养气
内自有敬以持志者在愚谓知言养气内皆有持志
者在不必专在养气内黄氏谓持志工夫简而易明
故不复更言极是然亦须知是告子之所粗明故略
之(此条与己酉所见不同)
血气为客气为游气 按蒙引曰以志对气则持志
与无暴其气为二事相交养以知言对养气则养气
内自有敬以持志者在愚谓知言养气内皆有持志
者在不必专在养气内黄氏谓持志工夫简而易明
故不复更言极是然亦须知是告子之所粗明故略
之(此条与己酉所见不同)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209-0540c.png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节 焦漪园曰难言不是真无可
言者学者须工夫到头方此气充满方识得此气方
可与他言稍不到头纵与他言亦不省得故难言二
字谓须是实体而自得也 丑先问气者只依注承
上文方论志气而言也大全朱子有异说不必从
至大至刚节 赛合注曰至大至刚是状浩然之本体
要本源委说来盖天地之正气而人得之以有生故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至大至刚便有塞天地之气象
了 四书脉曰真养之后不至消烁其刚大的本体
言者学者须工夫到头方此气充满方识得此气方
可与他言稍不到头纵与他言亦不省得故难言二
字谓须是实体而自得也 丑先问气者只依注承
上文方论志气而言也大全朱子有异说不必从
至大至刚节 赛合注曰至大至刚是状浩然之本体
要本源委说来盖天地之正气而人得之以有生故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至大至刚便有塞天地之气象
了 四书脉曰真养之后不至消烁其刚大的本体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209-0540d.png
则吾与天地之气合一无间自觉得高乾广坤之内
惟吾之所运量卷舒而无处可以限我无处可以屈
我故曰塞乎天地之间非把吾身之气去充塞之也
塞天地只复得此原初刚大本体勿说到弥纶参赞
处恐涉功用上去此孟子就难言中指出浩然体段
直见得人身与天地一般万物皆备于我气象此等
气非实见得孰信得乃所以为难言也 翼注曰直
惟吾之所运量卷舒而无处可以限我无处可以屈
我故曰塞乎天地之间非把吾身之气去充塞之也
塞天地只复得此原初刚大本体勿说到弥纶参赞
处恐涉功用上去此孟子就难言中指出浩然体段
直见得人身与天地一般万物皆备于我气象此等
气非实见得孰信得乃所以为难言也 翼注曰直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209-0541a.png
养无害只一意非直养了又要无害 按合言之则
一意分言之则是二事集注乃是分言之下文集袭
及有事勿正勿忘勿助俱可分合看 刘上玉曰以
刚大塞天地明浩然是本意则以直养只现成带说
如何用功以直养之自在下集义有事方著实言之
凡言体段者固兼体用在内与体用之体不同然
如此处以刚大之体段对下文配道义之功用看则
亦与体用之体不异矣但辅氏举体该用之说则殊
谬宜为蒙引所驳也
一意分言之则是二事集注乃是分言之下文集袭
及有事勿正勿忘勿助俱可分合看 刘上玉曰以
刚大塞天地明浩然是本意则以直养只现成带说
如何用功以直养之自在下集义有事方著实言之
凡言体段者固兼体用在内与体用之体不同然
如此处以刚大之体段对下文配道义之功用看则
亦与体用之体不异矣但辅氏举体该用之说则殊
谬宜为蒙引所驳也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209-0541b.png
配义与道节 翼注曰体段功用意亦相承配道义在
直养无害之后 又曰配义与道在作事上看 张
彦陵曰配训合而有助单重气一边 赛合注曰此
馁字就配道义处言下馁字就初养时言所指不同
四书脉曰配义节是言气之作用处气养到复了
塞乎天地本体遇著当为的事便配道义发出来使
无是塞天地之气则不能配道义而馁也岂得称刚
直养无害之后 又曰配义与道在作事上看 张
彦陵曰配训合而有助单重气一边 赛合注曰此
馁字就配道义处言下馁字就初养时言所指不同
四书脉曰配义节是言气之作用处气养到复了
塞乎天地本体遇著当为的事便配道义发出来使
无是塞天地之气则不能配道义而馁也岂得称刚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209-0541c.png
大须知配道义正是塞天地之实用处非塞天地之
外又有配道义也 又曰平日直养无害未感时道
义已浑然全于此胆魄中到遇事时此道义奋迅激
昂自然益加百倍非气之助而何 按未感时一层
当补在配字前不可以上节为未感此节为遇事也
四书家训曰配义与道亦从直养得来但亦不重
养成上只是见浩然中溢发之妙耳 吴因之曰配
道义者气足以辅志次足以辅至也无是馁者气不
足以辅志次不足以辅至也 按配道义不可专谓
外又有配道义也 又曰平日直养无害未感时道
义已浑然全于此胆魄中到遇事时此道义奋迅激
昂自然益加百倍非气之助而何 按未感时一层
当补在配字前不可以上节为未感此节为遇事也
四书家训曰配义与道亦从直养得来但亦不重
养成上只是见浩然中溢发之妙耳 吴因之曰配
道义者气足以辅志次足以辅至也无是馁者气不
足以辅志次不足以辅至也 按配道义不可专谓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209-0541d.png
是辅志然辅志实在其中盖有气则知言持志俱能
见功也 盛符升配义与道论云未养之气气也分
乎理者也既养之气气即心也合乎理者也 又云
设使吾心徒有是理而无气以配之将必寂守之为
枯槁冥索之为空虚是则告子之治心而已矣设使
吾身徒有是气而无理以配之又必至于驰骛为大
卤莽为刚是则北宫黝孟施舍之养勇而已矣 道
见功也 盛符升配义与道论云未养之气气也分
乎理者也既养之气气即心也合乎理者也 又云
设使吾心徒有是理而无气以配之将必寂守之为
枯槁冥索之为空虚是则告子之治心而已矣设使
吾身徒有是气而无理以配之又必至于驰骛为大
卤莽为刚是则北宫黝孟施舍之养勇而已矣 道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209-0542a.png
字蒙引朱子以统体言存疑以在物为理言存疑较
长 壬寅七月读割烹章存疑乃知所谓在物为理
者即是和顺于道德之道也然则朱子蒙引存疑本
同一说所谓以统体言者即指在物为理者也 顺
治丁酉浙江配义与道王遇墨使徒言其量而不知
天地所以藉气之由与气所以见功于天地之实则
浩然者终不可窥 气非浩然则义与道虽留于天
地而莫为之助则道义亦止在天地而不在吾身惟
直养者一端之道义即有全体之气以应之故自有
长 壬寅七月读割烹章存疑乃知所谓在物为理
者即是和顺于道德之道也然则朱子蒙引存疑本
同一说所谓以统体言者即指在物为理者也 顺
治丁酉浙江配义与道王遇墨使徒言其量而不知
天地所以藉气之由与气所以见功于天地之实则
浩然者终不可窥 气非浩然则义与道虽留于天
地而莫为之助则道义亦止在天地而不在吾身惟
直养者一端之道义即有全体之气以应之故自有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209-0542b.png
气而道义遂见功于天地气非浩然则义与道虽
载于吾心而莫为之辅则道义亦隐于吾心而奚
裨事业直养而无害者一息之道义皆有生平之
气以贞之故自有气而道义克广效于吾心 又
顾嘉墨气与道义共进而有功于志 气与道义
共进而藏用于心
是集义所生者节 王圣俞曰论养成之后气固配乎
载于吾心而莫为之辅则道义亦隐于吾心而奚
裨事业直养而无害者一息之道义皆有生平之
气以贞之故自有气而道义克广效于吾心 又
顾嘉墨气与道义共进而有功于志 气与道义
共进而藏用于心
是集义所生者节 王圣俞曰论养成之后气固配乎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209-0542c.png
义论始养之时气实生于义故又曰是集义所生者
朱子曰首二句根上来的是字与非字对集字与
袭字对取字与生字对此段大全似胜之 赛合注
曰集义犹云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此解甚明
新说集义云者是集在义上犹言即乎人心之安也
不训积善义不在事此说诡异断不可从 徐岩泉
曰气本完具于吾心不待生也此生字对馁字说非
吾心本无而忽然生出也 王圣俞曰生字取字亦
自分晓生如自根生干自干生枝取则是强拿他来
朱子曰首二句根上来的是字与非字对集字与
袭字对取字与生字对此段大全似胜之 赛合注
曰集义犹云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此解甚明
新说集义云者是集在义上犹言即乎人心之安也
不训积善义不在事此说诡异断不可从 徐岩泉
曰气本完具于吾心不待生也此生字对馁字说非
吾心本无而忽然生出也 王圣俞曰生字取字亦
自分晓生如自根生干自干生枝取则是强拿他来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209-0542d.png
的 冉永光曰义袭而取注曰只行一事偶合于义
诸书有谓即在行此一事上袭取有谓在行一二事
后袭取看来即在行此一事上为捷也 愚按二说
当兼用为是(壬申四月) 宋羽皇曰袭是义在彼而
掩而据之争以为名执以取胜认假为真亦是可生
可死可以服人而神明终不自得也 按宋说不是
依此说则是以袭为假托矣(甲寅七月) 张彦陵曰
诸书有谓即在行此一事上袭取有谓在行一二事
后袭取看来即在行此一事上为捷也 愚按二说
当兼用为是(壬申四月) 宋羽皇曰袭是义在彼而
掩而据之争以为名执以取胜认假为真亦是可生
可死可以服人而神明终不自得也 按宋说不是
依此说则是以袭为假托矣(甲寅七月) 张彦陵曰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209-0543a.png
行字属气有不慊于心即是不得于心即所谓气壹
则动志也不说不合于义而以不慊于心代之者又
因以起下文告子之外义耳然此处且未重在心只
重义上 又此节自则馁矣以上虽有义内意然却
是宾故行有不慊于心句重在不慊于心要见不可
不慊于心也我故曰以下则又以义内为主而义以
生气之意却补在言外故字承上行有不慊于心说
来也反重在行上见行之得失系于心之慊否而要
求慊于心者必须行皆合义也 又曰则馁矣下过
则动志也不说不合于义而以不慊于心代之者又
因以起下文告子之外义耳然此处且未重在心只
重义上 又此节自则馁矣以上虽有义内意然却
是宾故行有不慊于心句重在不慊于心要见不可
不慊于心也我故曰以下则又以义内为主而义以
生气之意却补在言外故字承上行有不慊于心说
来也反重在行上见行之得失系于心之慊否而要
求慊于心者必须行皆合义也 又曰则馁矣下过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209-0543b.png
至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蒙引用夫心之慊否系于
义之得失则义之非外昭昭矣此即注然则义岂在
外哉一句意也单承行有不慊于心六字来存疑谓
其遗了气之充馁一截固是然玩注则必不能集义
以生浩然之气一句则气之充馁意自补在以其外
之也下原是无漏也总之此节自则馁矣以上是言
气之生必由于义自我故曰以下则言告子既不知
义之得失则义之非外昭昭矣此即注然则义岂在
外哉一句意也单承行有不慊于心六字来存疑谓
其遗了气之充馁一截固是然玩注则必不能集义
以生浩然之气一句则气之充馁意自补在以其外
之也下原是无漏也总之此节自则馁矣以上是言
气之生必由于义自我故曰以下则言告子既不知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209-0543c.png
义则自不能养气矣 又我故曰三句是推究出告
子不求气病根非辨义内外也 告子既不知义内
则无论其不求于气也即使知求于气亦为黝舍之
守气耳岂所语于浩然哉 吴因之曰告子未尝知
义此不重斥告子之非只重吾人当以告子为鉴决
不可以义为外而自懈其集义之功亦犹下节举宋
人只重当戒宋人而自防其助长之害语意一样
必有事焉而勿正节 沈无回曰必字是承上文之词
言必也如是而后为集义耳若有事焉上著一必字
子不求气病根非辨义内外也 告子既不知义内
则无论其不求于气也即使知求于气亦为黝舍之
守气耳岂所语于浩然哉 吴因之曰告子未尝知
义此不重斥告子之非只重吾人当以告子为鉴决
不可以义为外而自懈其集义之功亦犹下节举宋
人只重当戒宋人而自防其助长之害语意一样
必有事焉而勿正节 沈无回曰必字是承上文之词
言必也如是而后为集义耳若有事焉上著一必字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209-0543d.png
即是正助之病 有事勿正勿忘勿助长俱就行事
上说心勿忘句心字亦不重言其心勿忘其所有事
正欲就行事上著力也时文重拈心字者非双峰谓
忘便是不能持其志者亦非 时说又谓离事求心
便非圣学故曰必有事焉此说虽合于理然本文事
字却非行事之事只是以此为事之意乃虚字也
其曰勿正者听气之自生而不欲以心期之也曰心
上说心勿忘句心字亦不重言其心勿忘其所有事
正欲就行事上著力也时文重拈心字者非双峰谓
忘便是不能持其志者亦非 时说又谓离事求心
便非圣学故曰必有事焉此说虽合于理然本文事
字却非行事之事只是以此为事之意乃虚字也
其曰勿正者听气之自生而不欲以心期之也曰心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209-0544a.png
勿忘者惟知从事于集义养气而不欲独任其心
也盖此是言集义养气而非言持志也 李毅侯
曰正则必忘忘则必助是一个病痛如告子平日
不知集义是忘到临时义袭暴气却又是助 赛
合注曰助根正来故下文只言助长之害而含正
之意在其中宋人闵苗便是正揠之便是助天下
句借苗言气谓夫天下之养气者义未集而先以
期必气未完而先以助长求其不以助苗长者而
助气盖寡矣此其心得无以助之有益而无害又
也盖此是言集义养气而非言持志也 李毅侯
曰正则必忘忘则必助是一个病痛如告子平日
不知集义是忘到临时义袭暴气却又是助 赛
合注曰助根正来故下文只言助长之害而含正
之意在其中宋人闵苗便是正揠之便是助天下
句借苗言气谓夫天下之养气者义未集而先以
期必气未完而先以助长求其不以助苗长者而
助气盖寡矣此其心得无以助之有益而无害又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209-0544b.png
得无以助之犹愈于舍其所事不知以为无益而
又害之也云云 顾仲恭曰正忘助三项人俱是
求于气而失之者若告子则深恐求气之动志而
勿求之矣世人强把告子扯入助长内有何相干
按此虽驳得是然余前说颇精 吴因之曰趋
视而苗已槁言不待久也已在趋上见槁之速意
翼注曰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指养气言
又害之也云云 顾仲恭曰正忘助三项人俱是
求于气而失之者若告子则深恐求气之动志而
勿求之矣世人强把告子扯入助长内有何相干
按此虽驳得是然余前说颇精 吴因之曰趋
视而苗已槁言不待久也已在趋上见槁之速意
翼注曰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指养气言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209-0544c.png
张彦陵曰不耘苗是忘也 析疑曰不耘苗亦是做
过工夫的人非无苗也但不耘耳 告子始也任
心而不求气是不耘苗者也既也任心而卒归于
任气则是助之长者也但此处只重在助长一边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存疑说虽明实然浅说尤
周密 张彦陵曰此害字正与直养无害害字相
应只就当下见之不必说到任事上 吴因之曰
孟子助长之戒深造以道之说便是系辞过此以
往未之或知穷神知化德之盛也一段议论圣贤
过工夫的人非无苗也但不耘耳 告子始也任
心而不求气是不耘苗者也既也任心而卒归于
任气则是助之长者也但此处只重在助长一边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存疑说虽明实然浅说尤
周密 张彦陵曰此害字正与直养无害害字相
应只就当下见之不必说到任事上 吴因之曰
孟子助长之戒深造以道之说便是系辞过此以
往未之或知穷神知化德之盛也一段议论圣贤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209-0544d.png
说道理说为学前后只是一派 又曰须知至大
至刚四节或言浩然之体段或言养成之功用或
详善养之功夫只完个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
按此则至大至刚四节俱宜就孟子自家身上
说为是
何谓知言节 吴因之曰连举诐淫邪遁者见凭他千
船说话皆不能逃吾之鉴 四书脉曰诐淫虽偏见
至刚四节或言浩然之体段或言养成之功用或
详善养之功夫只完个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句
按此则至大至刚四节俱宜就孟子自家身上
说为是
何谓知言节 吴因之曰连举诐淫邪遁者见凭他千
船说话皆不能逃吾之鉴 四书脉曰诐淫虽偏见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209-0545a.png
犹依傍名理及其陷溺既久纯是一片邪说略无依
稀近似矣 张彦陵曰四言皆谈道之言四病皆见
道之病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非止以空言惑世实
欲主持世教然毫釐之辩若不从根原处讨个分晓
世必以为确不可易之论而见之行事其为害不小
矣知之便有以息之距之放之使邪说者不得作直
是孟子承三圣作用故曰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言之病皆由于心之失则所重在心矣然须知此处
孟子之意不是欲人守其心乃是欲人求其理于心
稀近似矣 张彦陵曰四言皆谈道之言四病皆见
道之病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非止以空言惑世实
欲主持世教然毫釐之辩若不从根原处讨个分晓
世必以为确不可易之论而见之行事其为害不小
矣知之便有以息之距之放之使邪说者不得作直
是孟子承三圣作用故曰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言之病皆由于心之失则所重在心矣然须知此处
孟子之意不是欲人守其心乃是欲人求其理于心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209-0545b.png
耳若守其心则即是告子之勿求于心矣
宰我子贡节 直解曰在宰我子贡兼不得德行在冉
子闵子颜渊兼不得说辞惟孔子则言语德行都兼
有之 附蒙引曰问善言德行是亦兼言语德行而
有之乎曰丑之学识粗浅盖以为只是善言德行而
已不能善说辞也以此当孟子之善养气若以理言
则实是兼言语德行然公孙丑之见不及此也 按
宰我子贡节 直解曰在宰我子贡兼不得德行在冉
子闵子颜渊兼不得说辞惟孔子则言语德行都兼
有之 附蒙引曰问善言德行是亦兼言语德行而
有之乎曰丑之学识粗浅盖以为只是善言德行而
已不能善说辞也以此当孟子之善养气若以理言
则实是兼言语德行然公孙丑之见不及此也 按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209-0545c.png
蒙引原有二说此说虽似优然玩下文具体而微句
则丑非见不及此者也故不敢从曰然则冉闵已兼
有说辞矣又曰孔子兼之何故曰丑之意以为冉闵
颜子虽兼有说辞然终是德行多故只以当孟子之
善养气耳 赛合注曰辞命命字即为命之命不必
分文辞命令 张彦陵曰以辞命人故谓之辞命
吴因之曰夫子既圣之言非如下节子贡真见孔子
为圣而以是称之只是说夫子勇于自任如此岂不
既圣矣乎故我于辞命则不能句正照孟子勇于自
则丑非见不及此者也故不敢从曰然则冉闵已兼
有说辞矣又曰孔子兼之何故曰丑之意以为冉闵
颜子虽兼有说辞然终是德行多故只以当孟子之
善养气耳 赛合注曰辞命命字即为命之命不必
分文辞命令 张彦陵曰以辞命人故谓之辞命
吴因之曰夫子既圣之言非如下节子贡真见孔子
为圣而以是称之只是说夫子勇于自任如此岂不
既圣矣乎故我于辞命则不能句正照孟子勇于自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209-0545d.png
任意不可轻看注中两自谓要重看 四书脉曰此
是推尊孟子勿云过于自任 按二说不同睡庵为
长但丑之推尊亦非如子贡之真见只因孟子自任
而因以推尊之耳
恶是何言也节 翼注曰即学不厌见圣心之明通即
教不倦见圣心之公溥不是由不厌不倦而造于仁
智亦不是由仁智而后不厌不倦 按翼注说得固
是推尊孟子勿云过于自任 按二说不同睡庵为
长但丑之推尊亦非如子贡之真见只因孟子自任
而因以推尊之耳
恶是何言也节 翼注曰即学不厌见圣心之明通即
教不倦见圣心之公溥不是由不厌不倦而造于仁
智亦不是由仁智而后不厌不倦 按翼注说得固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209-0546a.png
好然依愚中庸自成章解即作由仁智而后不厌倦
亦似不妨姑俟再定 睡庵谓养气得孔子之仁知
言得孔子之智者非也此仁智既分贴教学则与他
处作知行看者自稍别安得以知言养气贴之
昔者窃闻之节 论语喟然章注明谓颜子已到大底
地位了此节注又谓其未广大何也曰论颜冉之诣
皆可谓大矣但未至于化则其所谓大者犹有尽也
故白文谓之微而注以未广大贴之耳不可竟谓其
未大也
亦似不妨姑俟再定 睡庵谓养气得孔子之仁知
言得孔子之智者非也此仁智既分贴教学则与他
处作知行看者自稍别安得以知言养气贴之
昔者窃闻之节 论语喟然章注明谓颜子已到大底
地位了此节注又谓其未广大何也曰论颜冉之诣
皆可谓大矣但未至于化则其所谓大者犹有尽也
故白文谓之微而注以未广大贴之耳不可竟谓其
未大也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209-0546b.png
姑舍是节 翼注曰姑舍是是立志贵高取法贵上意
不可贬了诸贤
伯夷伊尹何如节 翼注曰不同道且虚下面是清和
与时不同道乃所愿则学孔子要与不动心相关盖
仕止久速一听于时此心常如太虚而已无一毫芥
蒂便是不动心源头 湛甘泉曰孟子生平得力全
在知言养气而本之愿学孔子愿字要看大凡战者
不可贬了诸贤
伯夷伊尹何如节 翼注曰不同道且虚下面是清和
与时不同道乃所愿则学孔子要与不动心相关盖
仕止久速一听于时此心常如太虚而已无一毫芥
蒂便是不动心源头 湛甘泉曰孟子生平得力全
在知言养气而本之愿学孔子愿字要看大凡战者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209-0546c.png
得地利则勇自倍眺者登高阜则望自远故持学孔
子之志者气乃得所养而游孔氏之门者诐淫邪遁
自难为言也学者未发此大愿而察察然求言之知
求气之养者吾弗之知矣 赛合注曰乃所愿则学
孔子句要浑融不要说三子不及孔子碍下班字只
说孔子之道乃吾之道所愿学者在此若夷尹则与
我不同道矣是亦在所不处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节 若是班乎与然则有同与俱从
皆古圣人来后敢问其所以异是从愿学孔子来
子之志者气乃得所养而游孔氏之门者诐淫邪遁
自难为言也学者未发此大愿而察察然求言之知
求气之养者吾弗之知矣 赛合注曰乃所愿则学
孔子句要浑融不要说三子不及孔子碍下班字只
说孔子之道乃吾之道所愿学者在此若夷尹则与
我不同道矣是亦在所不处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节 若是班乎与然则有同与俱从
皆古圣人来后敢问其所以异是从愿学孔子来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209-0546d.png
张彦陵曰未有孔子不是说凡民中未有孔子自天
地生人以来圣人不知有了多少皆未有如孔子
赛合注曰未有孔子含下宰我曰三节意在此当以
道德事功入讲 按赛合注最是盖此处说得虚所
以又有敢问其所以异一问附浅说曰盖自古圣
人有行造其极而不足以兼全乎众理有德极其全
而事功仅止于一时其道德之全事功之盛则孔子
地生人以来圣人不知有了多少皆未有如孔子
赛合注曰未有孔子含下宰我曰三节意在此当以
道德事功入讲 按赛合注最是盖此处说得虚所
以又有敢问其所以异一问附浅说曰盖自古圣
人有行造其极而不足以兼全乎众理有德极其全
而事功仅止于一时其道德之全事功之盛则孔子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209-0547a.png
一人而已 按浅说便说得实了
然则有同与节 赛合注曰然则有同节轻轻看重在
后面上 吴因之曰得百里二段是形容德之盛与
心之正非正指其德与心也 张彦陵曰上二句论
力量下二句论心术相承说是一事然行不义杀不
辜却是推原其心如此然虚斋以假使二字作转语
最妙 徐自溟曰于有为处见有王之德于不为处
见无伯之心 德之盛德字即大学明德之德以其
为事业之本故曰根本心之正心字即大学正心之
然则有同与节 赛合注曰然则有同节轻轻看重在
后面上 吴因之曰得百里二段是形容德之盛与
心之正非正指其德与心也 张彦陵曰上二句论
力量下二句论心术相承说是一事然行不义杀不
辜却是推原其心如此然虚斋以假使二字作转语
最妙 徐自溟曰于有为处见有王之德于不为处
见无伯之心 德之盛德字即大学明德之德以其
为事业之本故曰根本心之正心字即大学正心之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209-0547b.png
心以其为明德之一节故曰节目
或问其所以异节 直解曰丑又问夷尹之与孔子其
根本节目之同则既闻之矣敢问孔子之所以异于
夷尹者何如 四书脉曰敢问其所以异句是从生
民未有句生来 洪觉山曰孔子与三圣异处直是
难言故止引三子极称夫子之语使人大著眼目自
思得之 翼注曰只重智足以知圣人下句反言意
或问其所以异节 直解曰丑又问夷尹之与孔子其
根本节目之同则既闻之矣敢问孔子之所以异于
夷尹者何如 四书脉曰敢问其所以异句是从生
民未有句生来 洪觉山曰孔子与三圣异处直是
难言故止引三子极称夫子之语使人大著眼目自
思得之 翼注曰只重智足以知圣人下句反言意
卷二十六 第 30a 页 WYG0209-0547c.png
轻
以予观于夫子节 大全辩卓庵张氏曰三子之语前
略后详虽同为尊圣初无浅深而孟子位置诸语实
有互相发之意夫以成败论人无不轩尧轾孔宰予
独谓孔贤于尧舜此见既定方可与论圣故先宰予
然言出宰予又无事实将不免阿私之疑至子贡差
等百王则事有据而言有徵故次子贡然又恐人视
圣太高不可学而至惟推本于民然后知孔子非有
异于人人自异于孔子耳故以有若终之
以予观于夫子节 大全辩卓庵张氏曰三子之语前
略后详虽同为尊圣初无浅深而孟子位置诸语实
有互相发之意夫以成败论人无不轩尧轾孔宰予
独谓孔贤于尧舜此见既定方可与论圣故先宰予
然言出宰予又无事实将不免阿私之疑至子贡差
等百王则事有据而言有徵故次子贡然又恐人视
圣太高不可学而至惟推本于民然后知孔子非有
异于人人自异于孔子耳故以有若终之
卷二十六 第 30b 页 WYG0209-0547d.png
见其礼而知其政节 见其礼二句朱子谓是大槩说
蒙引存疑遂皆含孔子在内殊不是麟士得之 翼
注曰政德与其人俱往礼乐则流传于后世者礼以
饰政故见礼有烦简则政中之质文可知乐以彰德
故闻乐有美疵则德中之性反可知 存疑谓凡人
见于身者礼度可观则设施之当人心亦可知也但
此语本意是指王者言最明然则蒙引谓但其发于
蒙引存疑遂皆含孔子在内殊不是麟士得之 翼
注曰政德与其人俱往礼乐则流传于后世者礼以
饰政故见礼有烦简则政中之质文可知乐以彰德
故闻乐有美疵则德中之性反可知 存疑谓凡人
见于身者礼度可观则设施之当人心亦可知也但
此语本意是指王者言最明然则蒙引谓但其发于
卷二十六 第 31a 页 WYG0209-0548a.png
辞气之间音吐洪亮而气调和平则其所存断然可
知亦然也 存疑谓德须兼功说极是盖依上节事
功例也蒙引疑此说殊不是 看来德兼功说而其
意反重在功也或即以此德字指功及物者说亦高
赛合注曰重德政不重礼乐 吴因之曰生民未
有不重百王赖之以传谓夫子斟酌其礼删定其乐
有以垂法万世不但如前王之德政仅行一时而已
岂惟民哉节 张彦陵曰岂惟民哉唤起含同类意然
说个类正甚言其不类 王圣俞曰类以有生之初
知亦然也 存疑谓德须兼功说极是盖依上节事
功例也蒙引疑此说殊不是 看来德兼功说而其
意反重在功也或即以此德字指功及物者说亦高
赛合注曰重德政不重礼乐 吴因之曰生民未
有不重百王赖之以传谓夫子斟酌其礼删定其乐
有以垂法万世不但如前王之德政仅行一时而已
岂惟民哉节 张彦陵曰岂惟民哉唤起含同类意然
说个类正甚言其不类 王圣俞曰类以有生之初
卷二十六 第 31b 页 WYG0209-0548b.png
言萃以有生之后言 四书脉曰出类以并生言拔
萃以并处言拔萃是形容出类意不是两平语出类
云者同得理以为性而独能尽性同得气以为形而
独能践形也拔萃云者在一乡则高乎一乡在一国
高乎一国在天下高乎天下也 未有盛于孔子只
依浅说云是出类拔萃之尤者不必云出乎群圣之
类拔乎群圣之萃然兼说似亦可 吴因之曰谓未
萃以并处言拔萃是形容出类意不是两平语出类
云者同得理以为性而独能尽性同得气以为形而
独能践形也拔萃云者在一乡则高乎一乡在一国
高乎一国在天下高乎天下也 未有盛于孔子只
依浅说云是出类拔萃之尤者不必云出乎群圣之
类拔乎群圣之萃然兼说似亦可 吴因之曰谓未
卷二十六 第 32a 页 WYG0209-0548c.png
有盛于孔子者盖其立言垂训为后来准则使万世
而下得所依据以各践其形各尽其性凡后之践形
尽性以称圣于天下者皆夫子之功之所贻非特如
群圣之出类拔萃只了得一身一时之事而已故以
为独盛子贡德政盛于百王意亦如此 又曰三子
论圣俱不直就孔子说必把尧舜百王来形容者盖
不如此不足以见其事功之独盛耳然所谓事功不
重绍述往圣之功全重垂宪万世之功三言皆当以
此意体会要之此意孟子所谓生民未有中已该得
而下得所依据以各践其形各尽其性凡后之践形
尽性以称圣于天下者皆夫子之功之所贻非特如
群圣之出类拔萃只了得一身一时之事而已故以
为独盛子贡德政盛于百王意亦如此 又曰三子
论圣俱不直就孔子说必把尧舜百王来形容者盖
不如此不足以见其事功之独盛耳然所谓事功不
重绍述往圣之功全重垂宪万世之功三言皆当以
此意体会要之此意孟子所谓生民未有中已该得
卷二十六 第 32b 页 WYG0209-0548d.png
了但丑不悟而复问故如此申说明白耳 敖龙峰
曰三子所言意指各别孟子备引之无非见其异于
夷尹而表已愿学意不必泥某说事功其说道德
以力假仁者霸章总旨 翼注曰旧说上节言王霸感
人有诚伪下节言人之应之亦有诚伪也近见一说
云下节即足上节之意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云云
能不待大乎以德服人者中心说而诚服也云云又
曰三子所言意指各别孟子备引之无非见其异于
夷尹而表已愿学意不必泥某说事功其说道德
以力假仁者霸章总旨 翼注曰旧说上节言王霸感
人有诚伪下节言人之应之亦有诚伪也近见一说
云下节即足上节之意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云云
能不待大乎以德服人者中心说而诚服也云云又
卷二十六 第 33a 页 WYG0209-0549a.png
何待大哉此见甚高 按翼注后说即蒙引之说也
四书脉赛合注皆主之其所谓旧说者则存疑
浅说皆主之当以蒙引为主
以力假仁者霸章 惟适张氏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字
连上为句不可于者字一读此是从成伯后推其所
为皆假仁耳若谓以力假仁可以霸则是教猱诲盗
矣语意离合间便有天渊之隔读者不可不慎 大
全辩中洲金氏曰王霸二字是定其人品之诚伪非
论其王天下与霸天下之功业也 张彦陵曰仁指
四书脉赛合注皆主之其所谓旧说者则存疑
浅说皆主之当以蒙引为主
以力假仁者霸章 惟适张氏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字
连上为句不可于者字一读此是从成伯后推其所
为皆假仁耳若谓以力假仁可以霸则是教猱诲盗
矣语意离合间便有天渊之隔读者不可不慎 大
全辩中洲金氏曰王霸二字是定其人品之诚伪非
论其王天下与霸天下之功业也 张彦陵曰仁指
卷二十六 第 33b 页 WYG0209-0549b.png
及人之泽言所该亦广养民亦是仁教民亦是仁伐
罪吊民亦是仁霸王字定其人品不作事业看 翼
注曰仁字主事功说德字在心以德行仁即是以天
德行王道也 辑语曰以德行仁是一滚出来火然
泉达原非两层两层看便著假矣
仁则荣章总旨 张彦陵曰按好荣恶辱人之常情然
荣辱之机自人心之仁不仁决之人心之仁不仁又
罪吊民亦是仁霸王字定其人品不作事业看 翼
注曰仁字主事功说德字在心以德行仁即是以天
德行王道也 辑语曰以德行仁是一滚出来火然
泉达原非两层两层看便著假矣
仁则荣章总旨 张彦陵曰按好荣恶辱人之常情然
荣辱之机自人心之仁不仁决之人心之仁不仁又
卷二十六 第 34a 页 WYG0209-0549c.png
自閒暇时决之孟子提醒世主处全在及是时三字
上
仁则荣节 张彦陵曰仁不仁就行事上看荣辱就国
势上看荣即人畏辱即人侮两则字便各含自求意
如恶之节 张彦陵曰如恶之三字极有力正借他这
点羞恶之心去竦动他贵德尊士一直说尊士即是
贵德贤能便是士贤位能职便是尊 翼注曰莫如
字直贯至政刑注正君善俗脩政立事且勿露出盖
此即下明政刑事也 赛合注曰位辅弼之位职庶
上
仁则荣节 张彦陵曰仁不仁就行事上看荣辱就国
势上看荣即人畏辱即人侮两则字便各含自求意
如恶之节 张彦陵曰如恶之三字极有力正借他这
点羞恶之心去竦动他贵德尊士一直说尊士即是
贵德贤能便是士贤位能职便是尊 翼注曰莫如
字直贯至政刑注正君善俗脩政立事且勿露出盖
此即下明政刑事也 赛合注曰位辅弼之位职庶
卷二十六 第 34b 页 WYG0209-0549d.png
司之职 彦陵曰国家之事一日二日万几至广如
何得閒暇谓之閒暇者盖指无敌国外患而言 大
全辩或曰战国所谓閒暇时抢攘暂息无敌国外患
耳说持盈保泰者误明政刑必须反其平日所为宜
切战国时势言 须知及是时不特閒暇时方有即
贵德尊士内亦何尝无
迨天之未阴雨节 张彦陵曰迨字正与及字应 翼
何得閒暇谓之閒暇者盖指无敌国外患而言 大
全辩或曰战国所谓閒暇时抢攘暂息无敌国外患
耳说持盈保泰者误明政刑必须反其平日所为宜
切战国时势言 须知及是时不特閒暇时方有即
贵德尊士内亦何尝无
迨天之未阴雨节 张彦陵曰迨字正与及字应 翼
卷二十六 第 35a 页 WYG0209-0550a.png
注曰知道是知治国之道但意在下二句且慢说
又曰能治其国家要见未然之防意方与诗应
今国家閒暇节
祸福无不自巳求之者两节 张彦陵曰以其防于未
雨所以得福以其怠于閒暇所以得祸可以明自已
求之说 吴因之曰讲自已求须切未雨閒暇意乃
是若泛泛说个自已求便非旨 魏庄渠曰人之祸
福定于有生之初合下禀得福厚的因为恶减了些
分数禀得福薄的因为善增了些分数皆不可知又
又曰能治其国家要见未然之防意方与诗应
今国家閒暇节
祸福无不自巳求之者两节 张彦陵曰以其防于未
雨所以得福以其怠于閒暇所以得祸可以明自已
求之说 吴因之曰讲自已求须切未雨閒暇意乃
是若泛泛说个自已求便非旨 魏庄渠曰人之祸
福定于有生之初合下禀得福厚的因为恶减了些
分数禀得福薄的因为善增了些分数皆不可知又
卷二十六 第 35b 页 WYG0209-0550b.png
气化有盛衰彼小人有侥倖获福而免祸者此特一
时之变久之必复其常古语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谚云天有记性无急性其言皆是至理 人莫不以
颜子之贫夭而疑其福之薄然安知其非增至于此
莫不以盗蹠之寿终而疑其福之厚然安知其非减
至于此
尊贤使能章总旨 张彦陵曰五悦字与愿字相照愿
时之变久之必复其常古语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谚云天有记性无急性其言皆是至理 人莫不以
颜子之贫夭而疑其福之薄然安知其非增至于此
莫不以盗蹠之寿终而疑其福之厚然安知其非减
至于此
尊贤使能章总旨 张彦陵曰五悦字与愿字相照愿
卷二十六 第 36a 页 WYG0209-0550c.png
字生于悦字来王道以得人心为本曰悦曰愿皆是
得其心也
尊贤使能五节 正德庚午程文云众贤之中有俊杰
焉乃德之异者也众能之中有俊杰焉乃才之异者
也 四书脉曰悦与愿皆以心言未便立其朝 张
彦陵曰市是统言廛是市中列肆故曰市宅官为之
者 沈无回曰言廛而不征则法在内言法而不廛
则不征在内 彦陵又曰问市一耳廛与法何以异
王荆公曰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
得其心也
尊贤使能五节 正德庚午程文云众贤之中有俊杰
焉乃德之异者也众能之中有俊杰焉乃才之异者
也 四书脉曰悦与愿皆以心言未便立其朝 张
彦陵曰市是统言廛是市中列肆故曰市宅官为之
者 沈无回曰言廛而不征则法在内言法而不廛
则不征在内 彦陵又曰问市一耳廛与法何以异
王荆公曰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又恶
卷二十六 第 36b 页 WYG0209-0550d.png
其衰衰则货不通故制法以权之稍盛则廛而不征
已衰则法而不廛 此说与蒙引不同似亦可兼用
治市之术有抑有劝廛与法抑之之术也不征不
[𨴻]劝之之术也首句是于其盛时而劝且抑也次句
是于其衰时而劝且抑也合二句看则是权其盛衰
而为劝且抑也不可谓盛时专主抑衰时专主劝
王麟洲曰大都只要说得圣人不得已立市廛关津
已衰则法而不廛 此说与蒙引不同似亦可兼用
治市之术有抑有劝廛与法抑之之术也不征不
[𨴻]劝之之术也首句是于其盛时而劝且抑也次句
是于其衰时而劝且抑也合二句看则是权其盛衰
而为劝且抑也不可谓盛时专主抑衰时专主劝
王麟洲曰大都只要说得圣人不得已立市廛关津
卷二十六 第 37a 页 WYG0209-0551a.png
之心事明晓盖先王节用爱人自助法公田外其馀
不欲分毫扰于民若得天下百姓务本力穑诸法可
尽废今不得已些须取而推抑之只念念在百姓身
上何曾搀入一分封殖自家意思 丘月林曰就市
中交易言故曰商就市中居处言故曰民 论来廛
而不征之廛承上市字来则专指后市之廛廛无夫
里之布之廛则兼指左右各三区及后市之廛于义
为安然集注于第五节不别解廛义亦槩指为市宅
何也看来集注于第五节廛字亦欲作后市之廛看
不欲分毫扰于民若得天下百姓务本力穑诸法可
尽废今不得已些须取而推抑之只念念在百姓身
上何曾搀入一分封殖自家意思 丘月林曰就市
中交易言故曰商就市中居处言故曰民 论来廛
而不征之廛承上市字来则专指后市之廛廛无夫
里之布之廛则兼指左右各三区及后市之廛于义
为安然集注于第五节不别解廛义亦槩指为市宅
何也看来集注于第五节廛字亦欲作后市之廛看
卷二十六 第 37b 页 WYG0209-0551b.png
不兼左右三区言大抵左右三区之廛不过是农夫
在邑之里与夫百工营作之所及商贾居停积贮之
处耳战国虽重敛未必槩责以夫里之布惟后市之
廛乃商贾交易之所利之所在故当时因而重敛之
耳集注定为市宅不为无见存疑得之蒙引谓左右
各三区皆民所居所谓愿受一廛而为氓者此是廛
无夫里之廛后市之廛是廛而不征之廛而疑朱注
在邑之里与夫百工营作之所及商贾居停积贮之
处耳战国虽重敛未必槩责以夫里之布惟后市之
廛乃商贾交易之所利之所在故当时因而重敛之
耳集注定为市宅不为无见存疑得之蒙引谓左右
各三区皆民所居所谓愿受一廛而为氓者此是廛
无夫里之廛后市之廛是廛而不征之廛而疑朱注
卷二十六 第 38a 页 WYG0209-0551c.png
之无分别乃回护之曰虽均为市宅但彼是商之市
宅此是民之市宅夫左右三区之廛可以为之市宅
乎亦附会矣 附翼注曰五节廛字有两说一说依
许行愿受一廛而为氓例作农夫之市宅所谓二亩
半在邑者也一说依上文例作商之市宅似前说胜
按依存疑则是后说胜也 附蒙引曰夫里之征
先王设此本以罚游惰之民非常赋之制也如市宅
之民已赋其廛犹为常制今既廛之又令出夫里之
布不以为罚乃以为常制夫曰所谓布缕之征粟米
宅此是民之市宅夫左右三区之廛可以为之市宅
乎亦附会矣 附翼注曰五节廛字有两说一说依
许行愿受一廛而为氓例作农夫之市宅所谓二亩
半在邑者也一说依上文例作商之市宅似前说胜
按依存疑则是后说胜也 附蒙引曰夫里之征
先王设此本以罚游惰之民非常赋之制也如市宅
之民已赋其廛犹为常制今既廛之又令出夫里之
布不以为罚乃以为常制夫曰所谓布缕之征粟米
卷二十六 第 38b 页 WYG0209-0551d.png
之征力役之征是惟正是供之常法也此所谓一里
二十五家之布一夫百亩之税一家力役之征却是
先王所设以警游惰之法非常制也后之暴君污吏
乃承之以为常制之名色遂使民不聊生 按依存
疑说则虽战国时此法亦止行之于商则仍以为罚
而非常制也 杨升庵曰氓字从亡从民流亡之民
也 此说自用脩始集注并无此解麟士以孙疏野
二十五家之布一夫百亩之税一家力役之征却是
先王所设以警游惰之法非常制也后之暴君污吏
乃承之以为常制之名色遂使民不聊生 按依存
疑说则虽战国时此法亦止行之于商则仍以为罚
而非常制也 杨升庵曰氓字从亡从民流亡之民
也 此说自用脩始集注并无此解麟士以孙疏野
卷二十六 第 39a 页 WYG0209-0552a.png
人之解为非得之矣而亦主用脩此说则误也 沈
无回曰市廛等在先王之世不过常政战国行之便
是创观
信能行此五者节 张彦陵曰信能二字重看谓实实
落落能行不从虚文粉饰惟信可以动人民字包士
农商旅仰之若父母从上五愿字生来天吏专以征
伐言 张宾王曰对民而言则曰父母对天而言则
曰吏民之父母天之吏也 翼注曰天吏依注兼废
兴存亡说而侧重废亡边如云其有所扶而兴存之
无回曰市廛等在先王之世不过常政战国行之便
是创观
信能行此五者节 张彦陵曰信能二字重看谓实实
落落能行不从虚文粉饰惟信可以动人民字包士
农商旅仰之若父母从上五愿字生来天吏专以征
伐言 张宾王曰对民而言则曰父母对天而言则
曰吏民之父母天之吏也 翼注曰天吏依注兼废
兴存亡说而侧重废亡边如云其有所扶而兴存之
卷二十六 第 39b 页 WYG0209-0552b.png
者固所以奉天命德之意其有所伐而废亡之者亦
所以奉天讨罪之意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节 张彦陵曰曰人则无古今尔
我曰皆则无彼此异同曰有则非本无加益 翼注
曰不徒曰不忍之心而必加一人字者同类尤相亲
也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节 李衷一曰看一个斯字何等
所以奉天讨罪之意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节 张彦陵曰曰人则无古今尔
我曰皆则无彼此异同曰有则非本无加益 翼注
曰不徒曰不忍之心而必加一人字者同类尤相亲
也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节 李衷一曰看一个斯字何等
卷二十六 第 40a 页 WYG0209-0552c.png
迅捷何等快便何烦思量何有停待就是下文之怵
惕恻隐其不期然而然火始然泉始达其自然而不
容不然亦是此斯的气势 又曰以不忍人之心一
句只叠上文说下 注察识而推之政事之间此推
字与下文扩充意不同此是以由心而达之政言下
文扩充是以一端而达之全体言 注似缺扩充一
边者盖存焉者寡即是不能扩充意 运掌句翼注
四书脉赛合注俱云不作效说看来此句非效而何
但其所以说此效者乃是言此皆有之心即所以运
惕恻隐其不期然而然火始然泉始达其自然而不
容不然亦是此斯的气势 又曰以不忍人之心一
句只叠上文说下 注察识而推之政事之间此推
字与下文扩充意不同此是以由心而达之政言下
文扩充是以一端而达之全体言 注似缺扩充一
边者盖存焉者寡即是不能扩充意 运掌句翼注
四书脉赛合注俱云不作效说看来此句非效而何
但其所以说此效者乃是言此皆有之心即所以运
卷二十六 第 40b 页 WYG0209-0552d.png
天下于掌上而天下运掌之治不过满吾皆有之心
非徒铺张先王之效也此节总不重在先王上 蒙
引谓注政事二字众人皆有不是盖此章既为诸侯
发则不必如此说矣 大全辩少原余氏曰治天下
大作用只就不忍一念运旋出来运掌不重易治正
形容不忍之心包天地民物旁皇周浃充足有馀不
可不扩充意 按此节似与言必称尧舜句一样(戊)
非徒铺张先王之效也此节总不重在先王上 蒙
引谓注政事二字众人皆有不是盖此章既为诸侯
发则不必如此说矣 大全辩少原余氏曰治天下
大作用只就不忍一念运旋出来运掌不重易治正
形容不忍之心包天地民物旁皇周浃充足有馀不
可不扩充意 按此节似与言必称尧舜句一样(戊)
卷二十六 第 41a 页 WYG0209-0553a.png
(午五月)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节 张彦陵曰今人乍
见一句字字有意而尤妙在乍见二字盖惟卒然而
感正是本心发见处若既见之后稍涉安排商量便
非本心矣曰今人正见不忍之心非先王所独有
万历丙午江西傅元范所以谓人至怵惕恻隐之心
墨曰吾尝验之旦昼之牿反覆而不可执以此观心
且倍蓰而无算者也吾即验之平旦之复又隐约而
不自持以此观心是剥复而难明者也则何以谓皆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节 张彦陵曰今人乍
见一句字字有意而尤妙在乍见二字盖惟卒然而
感正是本心发见处若既见之后稍涉安排商量便
非本心矣曰今人正见不忍之心非先王所独有
万历丙午江西傅元范所以谓人至怵惕恻隐之心
墨曰吾尝验之旦昼之牿反覆而不可执以此观心
且倍蓰而无算者也吾即验之平旦之复又隐约而
不自持以此观心是剥复而难明者也则何以谓皆
卷二十六 第 41b 页 WYG0209-0553b.png
有哉其乍见孺子入井乎 石竹林曰石中有火击
之乃见今人乍见孺子入井莫不有怵惕恻隐之心
孟子特于石火见处点之欲人因所击之火悟火在
石中不击亦有 胡敬斋曰满腔子是恻隐之心则
满身都是心如刺著便痛非心而何然知痛是人心
恻隐是道心 季彭山曰内交等本不是恶但从躯
壳上起念则已杂人欲之私矣
之乃见今人乍见孺子入井莫不有怵惕恻隐之心
孟子特于石火见处点之欲人因所击之火悟火在
石中不击亦有 胡敬斋曰满腔子是恻隐之心则
满身都是心如刺著便痛非心而何然知痛是人心
恻隐是道心 季彭山曰内交等本不是恶但从躯
壳上起念则已杂人欲之私矣
卷二十六 第 42a 页 WYG0209-0553c.png
由是观之节 焦漪园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皆不忍
之别名不是有四个心 季彭山曰天地之心只有
一个生物此心耻未合宜便能羞恶惧有过分便能
辞让虚灵不昧自能分别是非故因论恻隐而并及
之 翼注曰非人也不是说名虽为人而实无异禽
兽意只是决言其必有与可离非道也一例 张彦
陵曰只重在情上盖原情为性之所自出非因情以
著性之本体而遂重性也 须知与告子篇不同
恻隐之心节 袁七泽曰如何说恻隐等是仁义礼智
之别名不是有四个心 季彭山曰天地之心只有
一个生物此心耻未合宜便能羞恶惧有过分便能
辞让虚灵不昧自能分别是非故因论恻隐而并及
之 翼注曰非人也不是说名虽为人而实无异禽
兽意只是决言其必有与可离非道也一例 张彦
陵曰只重在情上盖原情为性之所自出非因情以
著性之本体而遂重性也 须知与告子篇不同
恻隐之心节 袁七泽曰如何说恻隐等是仁义礼智
卷二十六 第 42b 页 WYG0209-0553d.png
之端乎曰见人影则知有人见鸟影则知有鸟见山
中响则知有泉见瓦缝烟则知有火仁义礼智是性
体非知可知非识可识惟于发用处见得耳故曰端
湖南讲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就是那仁义礼智
的端此不是把情来證性端者端倪之谓此心乍见
时方有岂不乍见时便无言此乃是端倪见端可以
知委定有个全体在内连下文扩充意已寓于此
中响则知有泉见瓦缝烟则知有火仁义礼智是性
体非知可知非识可识惟于发用处见得耳故曰端
湖南讲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就是那仁义礼智
的端此不是把情来證性端者端倪之谓此心乍见
时方有岂不乍见时便无言此乃是端倪见端可以
知委定有个全体在内连下文扩充意已寓于此
卷二十六 第 43a 页 WYG0209-0554a.png
人之有是四端也节 附说丛袁七泽曰四端就与四
体一般谁人不信自已有四体者谁人以有四体为
奇特事者奈何不信已有四端奈何以有四端为奇
特事哉说到此尚恐人信不及又以贼身贼君恶名
激他若不信四端皆有便是这般人了可不惧哉
按依此则此节全是结上文必有意了浅说赛合注
似长 赛合注曰首二句结上文必有意以起下文
自贼贼君与下节当扩充意自贼与贼君语意重在
自贼边谓其君二句带看
体一般谁人不信自已有四体者谁人以有四体为
奇特事者奈何不信已有四端奈何以有四端为奇
特事哉说到此尚恐人信不及又以贼身贼君恶名
激他若不信四端皆有便是这般人了可不惧哉
按依此则此节全是结上文必有意了浅说赛合注
似长 赛合注曰首二句结上文必有意以起下文
自贼贼君与下节当扩充意自贼与贼君语意重在
自贼边谓其君二句带看
卷二十六 第 43b 页 WYG0209-0554b.png
凡有四端于我者节 刘上玉纂语类曰(阙) 凡有此
四端于我者不甘自贼察识此心知道如乍见孺子
而恻隐只是一件事仁之端只是仁萌芽处如羞恶
辞让是非只是义礼智之萌芽处要从此推广充满
得自家本然之量不特是孺子入井便恁地其他事
皆要恁地如羞恶辞让是非不特于一件事之恁地
要事事皆然则此道渐渐生长便不能自已若火之
四端于我者不甘自贼察识此心知道如乍见孺子
而恻隐只是一件事仁之端只是仁萌芽处如羞恶
辞让是非只是义礼智之萌芽处要从此推广充满
得自家本然之量不特是孺子入井便恁地其他事
皆要恁地如羞恶辞让是非不特于一件事之恁地
要事事皆然则此道渐渐生长便不能自已若火之
卷二十六 第 44a 页 WYG0209-0554c.png
始然便不可遏泉之始达便涓涓流而不息此知扩
而充之机势也 未节知字口气连下是知去扩充
存疑得之浅说将此知字当察识看不是盖察识者
只是察识其端又在此知字前刘上玉所纂语类颇
明 按语类曰今有一种人虽然知得又道是这个
也无妨如知这事做得不是得人憎面前也是皇恐
识得可羞又却不能改如今人受人之物既知是不
当受便不受可也心里又要却说是我且受去莫管
这便是不能充此条似知而不能行然却说是不能
而充之机势也 未节知字口气连下是知去扩充
存疑得之浅说将此知字当察识看不是盖察识者
只是察识其端又在此知字前刘上玉所纂语类颇
明 按语类曰今有一种人虽然知得又道是这个
也无妨如知这事做得不是得人憎面前也是皇恐
识得可羞又却不能改如今人受人之物既知是不
当受便不受可也心里又要却说是我且受去莫管
这便是不能充此条似知而不能行然却说是不能
卷二十六 第 44b 页 WYG0209-0554d.png
充者盖就万事上论则一事然而他事不必然是不
能充就一事上论则初念然而继念未必然亦是不
能充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章总旨 赛合注曰择术莫如
为仁为仁决当由己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节 翼注曰首节是破降才尔
殊之说盖观矢函巫匠非人品有高下而心之慈忍
能充就一事上论则初念然而继念未必然亦是不
能充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章总旨 赛合注曰择术莫如
为仁为仁决当由己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节 翼注曰首节是破降才尔
殊之说盖观矢函巫匠非人品有高下而心之慈忍
卷二十六 第 45a 页 WYG0209-0555a.png
顿异可见心非无定惟以习移也 又曰术字承矢
函巫匠而推广之凡人所肄习皆术也不止曲艺
又曰不可不慎言当就其全吾仁者去其累我仁者
徐自溟曰勿以习为性勿以术移心孔孟吃紧为
人只是一意 巢睫子曰治术不慎则其心便不顾
杀天下学术不慎则其心便不顾杀后世 四书脉
曰慎于择术是要处仁不使不仁閒杂之也下节乃
明所以当择仁而处之意
里仁为美节 吴因之曰是不智要见不智在不仁之
函巫匠而推广之凡人所肄习皆术也不止曲艺
又曰不可不慎言当就其全吾仁者去其累我仁者
徐自溟曰勿以习为性勿以术移心孔孟吃紧为
人只是一意 巢睫子曰治术不慎则其心便不顾
杀天下学术不慎则其心便不顾杀后世 四书脉
曰慎于择术是要处仁不使不仁閒杂之也下节乃
明所以当择仁而处之意
里仁为美节 吴因之曰是不智要见不智在不仁之
卷二十六 第 45b 页 WYG0209-0555b.png
前与下文不仁不智在不仁之后者不同然不智虽
在不仁前却非推原口气言由莫之禦而不仁可知
胸中是非之明昧决择之见淆惟不知其为尊爵故
舍焉而勿尊也惟不知其为安宅故旷焉而勿居也
岂非不智之甚乎此节只言仁道之大而不可不为
至下节方论到荣辱然总之为莫如为仁张本 翼
注曰注云得之最先而兼统四者先字犹云第一件
在不仁前却非推原口气言由莫之禦而不仁可知
胸中是非之明昧决择之见淆惟不知其为尊爵故
舍焉而勿尊也惟不知其为安宅故旷焉而勿居也
岂非不智之甚乎此节只言仁道之大而不可不为
至下节方论到荣辱然总之为莫如为仁张本 翼
注曰注云得之最先而兼统四者先字犹云第一件
卷二十六 第 46a 页 WYG0209-0555c.png
也非先后之先 按翼注最妥了凡驳注云天命之
性一齐禀受岂有先付以仁而万善在后之理蒙引
则取小注有是心斯有是形之说而谓不是得仁在
义礼智之先俱未妥
不仁不智节 吴因之曰朱子曰四端迭为宾主 张
彦陵曰仁义礼智有则俱有无则俱无 倪伯昭曰
业已择不处仁以致为人所役而又引以为耻与耻
为弓矢者何异只甚言耻必无益
如耻之节 吴因之曰莫如者两相比较而见其不若
性一齐禀受岂有先付以仁而万善在后之理蒙引
则取小注有是心斯有是形之说而谓不是得仁在
义礼智之先俱未妥
不仁不智节 吴因之曰朱子曰四端迭为宾主 张
彦陵曰仁义礼智有则俱有无则俱无 倪伯昭曰
业已择不处仁以致为人所役而又引以为耻与耻
为弓矢者何异只甚言耻必无益
如耻之节 吴因之曰莫如者两相比较而见其不若
卷二十六 第 46b 页 WYG0209-0555d.png
为仁正孟子为人择术处
仁者如射节 翼注曰射者始而正己既而求己皆由
己不由人之意 又曰由己与慎术亦相应盖术者
已所自择人莫之禦 注引由己不由人之言乃是
释所以正己反己之故非正训也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章总旨 吴因之曰圣贤乐善无
有穷尽只管高向上去此处虽不可太分别大小然
仁者如射节 翼注曰射者始而正己既而求己皆由
己不由人之意 又曰由己与慎术亦相应盖术者
已所自择人莫之禦 注引由己不由人之言乃是
释所以正己反己之故非正训也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章总旨 吴因之曰圣贤乐善无
有穷尽只管高向上去此处虽不可太分别大小然
卷二十六 第 47a 页 WYG0209-0556a.png
由由而进之禹禹而进之舜语意自是如此若只平
看便不见得愈进愈无穷意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三节 杨慈湖曰人有过旁人觉
知者众然不敢言者虑其意逆也学者能使人无以
意逆惮吾则庶乎善矣 直解曰子路之喜犹见不
善之在己未能忘己禹之拜犹见善之在人未能忘
人 吴因之曰大抵由禹乐善与舜乐善亦无甚异
但由禹多了人已一层意见大舜全抹倒这意见此
便是大小之别看此三节全将此意理会乃是且如
看便不见得愈进愈无穷意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三节 杨慈湖曰人有过旁人觉
知者众然不敢言者虑其意逆也学者能使人无以
意逆惮吾则庶乎善矣 直解曰子路之喜犹见不
善之在己未能忘己禹之拜犹见善之在人未能忘
人 吴因之曰大抵由禹乐善与舜乐善亦无甚异
但由禹多了人已一层意见大舜全抹倒这意见此
便是大小之别看此三节全将此意理会乃是且如
卷二十六 第 47b 页 WYG0209-0556b.png
两下人子俱馈食于父母其一则曰我的东西送与
父母其一则曰与父母便了初不认作我的东西是
我送的就此两边对较则不认作我的东西者真是
父母一体之爱油然不容间浑然无二孝子之至也
此舜之与善所以为尤大 翼注曰过至大舜有大
焉须先赞由禹乐善已不可及了乃大舜有大焉不
可先贬由禹 朱子小注谓拜是容貌间未见得行
父母其一则曰与父母便了初不认作我的东西是
我送的就此两边对较则不认作我的东西者真是
父母一体之爱油然不容间浑然无二孝子之至也
此舜之与善所以为尤大 翼注曰过至大舜有大
焉须先赞由禹乐善已不可及了乃大舜有大焉不
可先贬由禹 朱子小注谓拜是容貌间未见得行
卷二十六 第 48a 页 WYG0209-0556c.png
不行若舜则真见于行事处此恐未然舜禹之别只
在人已之见上不在行不行上 推舜善与人同之
心其已未善也只知有未善之当舍而善之当从而
已不知未善之在己与夫善之当有于己也使其犹
有己之见存焉则安能舍之如是也其人有善也只
知有善之当取而已不知善之在人也使其犹有人
之见存焉则安能乐取如是也不可但云不自满假
若但云不自满假则与由禹何异哉但其见已有未
善则亦不自满假之心而已朱子小注及蒙引俱得
在人已之见上不在行不行上 推舜善与人同之
心其已未善也只知有未善之当舍而善之当从而
已不知未善之在己与夫善之当有于己也使其犹
有己之见存焉则安能舍之如是也其人有善也只
知有善之当取而已不知善之在人也使其犹有人
之见存焉则安能乐取如是也不可但云不自满假
若但云不自满假则与由禹何异哉但其见已有未
善则亦不自满假之心而已朱子小注及蒙引俱得
卷二十六 第 48b 页 WYG0209-0556d.png
之但犹未甚明畅予故因其说而畅之 赛合注曰
舍己二句正讲善与人同注解两平而以为同善之
目目条件也是把二句作二件看然意亦交互上句
是以己从人下句是取人为己故下文只承取诸人
为善亦尽两句之意朱注亦自有见新说病之亦欠
体认 姚承庵曰舍己乐取亦是旁人看圣人见其
如此若圣人与善为一方忘乎其从也安知其舍忘
舍己二句正讲善与人同注解两平而以为同善之
目目条件也是把二句作二件看然意亦交互上句
是以己从人下句是取人为己故下文只承取诸人
为善亦尽两句之意朱注亦自有见新说病之亦欠
体认 姚承庵曰舍己乐取亦是旁人看圣人见其
如此若圣人与善为一方忘乎其从也安知其舍忘
卷二十六 第 49a 页 WYG0209-0557a.png
乎其舍也又安知其取 乐取内可想见舜之心至
精至一至虚至实相遇以天相通以性(壬申) 附湖
南讲曰舍己是无我相从人是无人相然我相人相
虽空若不空事相所取也不免有得舜则自耕稼陶
渔做工作以至为帝治天下那一样不是取于人的
此不是论穷通要在事上看 按此与旧说以境言
者不同
取诸人以为善节 吴因之曰与人为善不是天下有
意为善以求取于舜只是囿于欢忻鼓舞之内者陶
精至一至虚至实相遇以天相通以性(壬申) 附湖
南讲曰舍己是无我相从人是无人相然我相人相
虽空若不空事相所取也不免有得舜则自耕稼陶
渔做工作以至为帝治天下那一样不是取于人的
此不是论穷通要在事上看 按此与旧说以境言
者不同
取诸人以为善节 吴因之曰与人为善不是天下有
意为善以求取于舜只是囿于欢忻鼓舞之内者陶
卷二十六 第 49b 页 WYG0209-0557b.png
镕渐染不觉意气踊跃耳始而乐取诸人舜忘人也
终而与人为善则人亦相忘于舜矣人已两忘乐之
至也同之极也故曰莫大 如此说亦不妨若说善
与人同即兼与人为善意则不通矣 因之又曰凡
乐不足以鼓舞人者亦其乐之未至也其曰与人为
善只假此以深著其乐取乃虚活形容之辞 莫大
虽与大舜有大焉相应然一是说取人之大一是说
终而与人为善则人亦相忘于舜矣人已两忘乐之
至也同之极也故曰莫大 如此说亦不妨若说善
与人同即兼与人为善意则不通矣 因之又曰凡
乐不足以鼓舞人者亦其乐之未至也其曰与人为
善只假此以深著其乐取乃虚活形容之辞 莫大
虽与大舜有大焉相应然一是说取人之大一是说
卷二十六 第 50a 页 WYG0209-0557c.png
与人之大不可于第三节大字内即兼与人为善意
直解曰天下有善的以见取为荣自然益励于善
天下有未善的以不见取为耻也都勉而为善是乃
助人之为善者也 按直解说助善意浅因之说得
深然看来似可兼用盖圣化之及人亦必有浅深也
杜静台曰两个大字一就裕于己说一就及于人
说惟其裕于己者大故其及于人者大则下面大字
实从上面大字生来 翼注曰君子作圣人看
伯夷非其君不事章总旨 赛合注曰此章见君子不
直解曰天下有善的以见取为荣自然益励于善
天下有未善的以不见取为耻也都勉而为善是乃
助人之为善者也 按直解说助善意浅因之说得
深然看来似可兼用盖圣化之及人亦必有浅深也
杜静台曰两个大字一就裕于己说一就及于人
说惟其裕于己者大故其及于人者大则下面大字
实从上面大字生来 翼注曰君子作圣人看
伯夷非其君不事章总旨 赛合注曰此章见君子不
卷二十六 第 50b 页 WYG0209-0557d.png
为一偏之学 姚元素曰夷以世不足与而明绝之
惠以世不足较而姑置之皆持一点遗世之心如世
道何学者须识孔孟济时行道之心始得
伯夷非其君不事节 赛合注曰不受也者二句原其
不受之故亦结得上三段意思盖视之为非君目之
为恶人之朝等之为涂炭之浼也 按不受也者二
句只结得末段但不屑二字意则上三段内俱有也
惠以世不足较而姑置之皆持一点遗世之心如世
道何学者须识孔孟济时行道之心始得
伯夷非其君不事节 赛合注曰不受也者二句原其
不受之故亦结得上三段意思盖视之为非君目之
为恶人之朝等之为涂炭之浼也 按不受也者二
句只结得末段但不屑二字意则上三段内俱有也
卷二十六 第 51a 页 WYG0209-0558a.png
柳下惠不羞污君节 陶石蒉曰凡人情事污君为小
官不满其所愿却便不肯展发已能若下惠则惟知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而已此在别处是介若此章只
见得是和 项仲昭曰惠盖谓世俗昏蒙而直道不
足以投其好无怪其遗且阨故遗阨于唐虞三代之
朝则可耻遗阨于春秋之季则宜也不必怨不必悯
也 徐玄扈曰尔为尔我为我如许分别故见得人
不能浼所以能和若只漫无分别放身自随是个同
流合污之人安得谓圣 张彦陵曰由由与偕数句
官不满其所愿却便不肯展发已能若下惠则惟知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而已此在别处是介若此章只
见得是和 项仲昭曰惠盖谓世俗昏蒙而直道不
足以投其好无怪其遗且阨故遗阨于唐虞三代之
朝则可耻遗阨于春秋之季则宜也不必怨不必悯
也 徐玄扈曰尔为尔我为我如许分别故见得人
不能浼所以能和若只漫无分别放身自随是个同
流合污之人安得谓圣 张彦陵曰由由与偕数句
卷二十六 第 51b 页 WYG0209-0558b.png
虽槩自处众言然当时之所以不羞不卑不怨不悯
正是此意 麟士谓此条总形容其和不形容其介
诸家说颇谬愚谓进不隐贤至不悯非说介而何所
谓不自失者亦介也尔焉能浼我哉内亦含介意但
其意则重在和不重在介口气若谓惠之意以为我
之和固无妨于我之介也何勿和也
伯夷隘节 翼注曰不恭难体认盖他外虽偕其心则
正是此意 麟士谓此条总形容其和不形容其介
诸家说颇谬愚谓进不隐贤至不悯非说介而何所
谓不自失者亦介也尔焉能浼我哉内亦含介意但
其意则重在和不重在介口气若谓惠之意以为我
之和固无妨于我之介也何勿和也
伯夷隘节 翼注曰不恭难体认盖他外虽偕其心则
卷二十六 第 52a 页 WYG0209-0558c.png
谓世为昏浊不可责以礼法分明有玩弄一世意思
隘不恭不但以迹论其心固如此有谓夷惠之
隘不恭随其所遇之时而不得已也夫苟不得已则
何不如孔子乎此皆欲回护二子不知正不必回护
也 青岩逸叟曰君子借夷以激世可借惠以浑世
可寓意夷惠之中以为世用可游神夷惠之外以为
世转亦可总之他用他法我用我法此正发明愿学
意 陈伯玉曰君子暗照孔子君子不由与孔子自
异逸民同意此章大旨非论夷惠所以发愿学之意
隘不恭不但以迹论其心固如此有谓夷惠之
隘不恭随其所遇之时而不得已也夫苟不得已则
何不如孔子乎此皆欲回护二子不知正不必回护
也 青岩逸叟曰君子借夷以激世可借惠以浑世
可寓意夷惠之中以为世用可游神夷惠之外以为
世转亦可总之他用他法我用我法此正发明愿学
意 陈伯玉曰君子暗照孔子君子不由与孔子自
异逸民同意此章大旨非论夷惠所以发愿学之意
卷二十六 第 52b 页 WYG0209-0558d.png
蒙引由其清不由其隘之说存疑非之极是盖谓
由其清不由其隘则清和乃君子所由矣何以又云
愿学孔子也若改云由其清之得处不由其清之隘
处便不妨 然由其清之得处亦是百世之师章意
非此章正意也此章只重愿学孔子之意玩注自见
大全朱子谓孟子恐人以隘为清以不恭为和故
曰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亦似有蒙引之病 大全
卷二十六 第 53a 页 WYG0209-0559a.png
辩嘉善陈氏曰时中之圣恶恶未尝不严顾其恶也
乃矜悯之伯夷则直恶之而已若将浼焉恻怛微而
洁已胜也不磷不缁明示入群不乱之意亦与焉能
浼我相似顾其入也乃欲从而变化之柳下则夷犹
玩忽之而已不必孳孳于成物盖皆于万物一体有
未至处是故清和二圣殊病同根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六
乃矜悯之伯夷则直恶之而已若将浼焉恻怛微而
洁已胜也不磷不缁明示入群不乱之意亦与焉能
浼我相似顾其入也乃欲从而变化之柳下则夷犹
玩忽之而已不必孳孳于成物盖皆于万物一体有
未至处是故清和二圣殊病同根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53b 页 WYG0209-055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