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209-051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五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梁惠王下

庄暴见孟子曰章总旨 张彦陵曰试观常人之情独
 乐不若与人之甚与少乐不若与众之甚而况为民
 上者乎故观疾首蹙頞之民则知独乐之效观欣欣
 喜色之民则知同乐之效夫好乐之公私稍异而民
 情之向背䪺殊可见乐论公私不论今古今王与百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209-0512d.png
 姓同乐则王矣何论先王与世俗哉
庄暴见孟子曰三节 湖南讲曰乐有情有文若论文
 则一代有一代之制作迥然各异论情则乐不过导
 和宣郁有何不同
可得闻与节 翼注曰此节且只泛就常情言未说到
 人君上与众众字亦不指百姓只是多人也 张彦
 陵曰独乐二段不是问他全是启发他一段公心以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209-0513a.png
 为言乐张本
臣请为王言乐四节 彦陵曰此两节俱是设两个情
 景如此非齐王实事 按今王鼓乐不论今乐古乐

徐儆弦曰举疾首蹙頞举欣欣然有喜色皆不问

 其今乐与古乐也下一举字便有意思在 吴省庵
 曰一不与民同乐便是好乐未甚民便疾首蹙頞则
 虽好先王之乐何裨于治一与民同乐便是好乐甚
 民便喜色相告则虽好世俗之乐何妨于治 大全辩
 或曰頞阿葛切说文云鼻茎也从鼻曷作齃史记蔡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209-0513b.png
 泽传魋颜蹙齃齃即頞也额鄂格切说文云额颡也
 本作额按鼻茎与颡异集注頞额也误疏云蹙其鼻
 茎朱子独不采用何欤 张彦陵曰车马亦谓之音
 者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故也 存
 疑谓何以上不当用不然二字看来即用不然字亦
 不碍其为欣幸之词依蒙引可也附羽旄考 礼书
 曰周礼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为常(王)交龙为旗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209-0513c.png
 (诸侯)通帛为旃(孤卿)杂帛为物(大夫士)熊虎为旗(师都)鸟隼为
 旟(州里)龟蛇为旐(县鄙)全羽为旞析羽为旌然熊虎为旗
 而九旗亦谓之旗经传凡言旌旗是也日月为常而
 诸侯之旗亦谓之常行人公侯伯子男建常是也交
 龙为旗天子之常亦谓之旗觐礼天子载大旗是也
 析羽为旌天子至大夫士之旂亦谓之旌乐记龙旂
 天子之旌是也亦犹五沟皆谓之沟五涂皆谓之涂
 八法皆谓之法也 又曰干首注以旄旄首注以旌
 则羽毛所以为旗饰也旗皆有羽旄而全羽之旞析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209-0513d.png
 羽之旌又与夫饰旗者异矣 按礼书则是旌旗二
 字在九旗中未有专指若大槩言之则旌指竿首之
 羽旗指画帛又举旌可以该旗举旗可以该旌故注
 曰羽毛旌属盖旗总名羽毛特其属之一也小注引
 全羽析羽欠明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章总旨 管登之曰朱子尝谓
 文囿在三分有二之后论世得矣犹未察其地也周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209-0514a.png
 都岐丰山林多于原野囿虽七十里未尝夺民耕稼
 之地而民反食其利安得以为大齐都营丘郊关之
 内方四十里即有山林可依必侵及民之耕地焉然
 三代之衰国以四时之蒐苗狝狩为一重事而民俗
 浇漓日甚无禁则法弛儒者不可执孟子之说而谓
 齐国可以无囿囿禁可以无设也 张彦陵曰齐王
 就制度上说大小孟子在民心上说大小上下相形
 全要得引诱齐王意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两节 张彦陵曰民以为小不是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209-0514b.png
 嫌他小只是不觉得大盖若已有之并其大亦忘之
 也若说囿之所出有限民之所取无穷反觉私而有
 意蒙引主此殊误
臣始至于境节 蒙引曰国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关
 盖与邻国交接之界限也以此推之恐谓太公周公
 之封齐鲁为方百里者为可疑按蒙引不是依礼书
 古者百里之国二十里之郊注云云者以此时齐地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209-0514c.png
 已不止百里耳岂可遽以疑周公太公之初封乎
交邻国有道乎章总旨 张彦陵曰通章虽分知仁勇
 三段合之总成交邻之道其意总归在安天下上
 徐儆弦曰仁智与勇理无二致而交邻除暴事不相
 妨苟仁专恤小而不顾养乱以残民智专事大而不
 知自强以立国则仁必贻害于人智必受辱于已反
 为不仁不智了故汤事葛而征葛勾践事吴而误吴
 则勇又济其仁智之不及者也 知仁勇本不可以
 事分只如以大事小一件非知仁勇兼备者不能不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209-0514d.png
 必说到事大而后见其知说到除暴而后见其勇也
 馀俱仿此然此章则以事分配者也盖以大字小非
 不可以见智勇而藉仁处为多以小事大非不可以
 见仁勇而藉智处为多除暴亦然 知仁固分配事
 大事小矣而知者仁者则似不必分为两项人如一
 人也方其事小则见为仁方其事大则见为知耳然
 此章则又分为两人者也有一等自然合理之人则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209-0515a.png
 能以大字小有一等不敢违理之人则能以小事大
 惟勇则即就知仁内见耳 知者仁者既分为两项
 人则所谓以大字小以小事大者似亦是交互言之
 也仁者非不能事大智者非不能字小但有安勉不
 同耳然此章则又不作交互看者也仁者虽亦能事
 大而知者则未必能字小盖乐天畏天虽总是一个
 理然既有乐畏之不同则其所见为天者亦不能无
 浅深之别故以大字小之天有非知者所能知者矣
 此知者与利仁者又较浅也 右上三条首条无可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209-0515b.png
 议下二条亦依大全蒙存如此讲耳汤睡庵四书脉
 曰仁者知者不是两样人以所处之势异也似尤直
 捷当俟再定
交邻国有道乎节 大全辩或曰文王事昆夷但与民
 休息不忍穷兵黩武与汉文帝无异屈体和亲则昆
 夷非其比大约如汉宣之抚呼韩耳周自太王而后
 夷狄渐衰渐远岐周之境文王安辑其部落亦仅犹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209-0515c.png
 后世之处降夷所以终武王成王之世未闻有事西
 北只东土一带尚烦经营此周初得尽力东方之本
 也
以大事小者节 四书脉曰以大事小四句说他这等
 含容是乐甚么乃乐天者也这等敬谨是畏甚么乃
 畏天者也天即理也我为大理合当含容我为小理
 合当敬谨 按浅说先讲天字睡庵先讲乐畏字俱
 可若睡庵又云只重二个天字乐字畏字已上面发
 了此却不是天字独非上面所已含乎 张彦陵曰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209-0515d.png
 乐天畏天上文事小事大内已含此处只点出天字
 以显仁智之妙耳不是推原所以事大事小之故也

又曰畏天不但不敢侮大挑衅兼有兢兢自治意


翼注曰乐天畏天天字还是上天但䆒言之则是

 理而已保天下保一国俱是实事不止是气象规模

四书脉曰在已无可乘之衅在人无兴师之名

 此节不过见得交邻之善以见其道之当尽耳非别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209-0516a.png
 其优劣也 理与势分言之是二件合言之亦只是
 一件凡势之所不可为者亦是理所不当为而理所
 不当为者势上亦自行不去故注于首节兼言理势
 而次节只以理言存疑亦明若离理之势君子有所
 不计矣
畏天之威三节 按浅说以王请无好小勇以下不粘
 著交邻意不必 敌一人当活看盖勇之大小不在
 所敌之众寡汉武帝之出师塞北隋炀帝之渡海征
 辽元世祖之兴师日本岂是敌一人者然岂不是小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209-0516b.png
 勇 大字意虽在下三节然如浅说讲云勇之大者
 据义理之当然发吾心之震怒敢诛天下之所当诛
 不避众人之所畏避出其锋刃虽千万人不可得而
 当也王请大之如此说却不妨
王赫斯怒节 游立轩曰侵阮不已则其害之滋蔓无
 已亦天下之忧也故一遏密人而有以答天下之望
 岂惟阮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吴因之曰此文王之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209-0516c.png
 勇也气脉从寡人好勇来言王以好勇为疾如诗所
 云这岂不是文王之勇但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则其勇大矣武王节同 盖以文王之勇而形出好
 勇之不足为疾也要看得言外来历处 翼注曰此
 文王之勇也未可露大字下句方见其大
天降下民节 张彦陵曰天降五句推上天立君师之
 意有罪无罪二句言已必尽君师之道一人二句是
 孟子释书辞 饶氏谓书之越厥志指君而言君字
 即指武王也 翼注曰一人泛说不指纣 焦漪园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209-0516d.png
 曰文王大而密人小文王尝事小矣密人终不可化
 则一怒伐之而亦不害其为仁是其勇也仁者之勇
 也而奉天讨者亦乐天者矣武王小而纣大武王尝
 事大矣纣终不可化则一怒伐之而亦不害其为智
 是其勇也智者之勇也而奉天讨者亦畏天者矣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节 李衷一曰一怒安民
 非即并邻国而有之或邻人悔祸可与更新则元凶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209-0517a.png
 既剪依旧和好如初吾不殄彼之祀便是仁吾可固
 吾之圉便是知小大咸获其安便是天下之民举安
 以此言一怒之勇亦是交邻之道也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三节 张彦陵曰非上之非是
 非议非也之非是非理 存疑谓乐民四句泛言上
 下休戚相关之情乐以天下二句方正就为上者身
 上说亦不是 张彦陵曰乐以天下二句言忧乐之
 大同要模写一段浑融浃洽的光景然此二句不是
 另一层就在上四句看出兼君民言而以君作主言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209-0517b.png
 人君以已情通于民因使民情通于已是人君忧乐
 不以已而以天下也盖民之乐君忧君皆君以之忧
 乐通天下此全是太和景象故谓其可王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节 翼注曰何脩脩字亦莫
 放过下面巡所守述所职补不足助不给正是所脩
 也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节 蒙引谓巡狩述职说恩惠及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209-0517c.png
 民不得殊不是吾以为巡狩述职之惠较补助更大
 但补助之惠显而易见故民之所歌者乃在彼而不
 在此耳按翼注以此节重在省耕省敛然看来殊
 不必蒙引存疑浅说亦皆大槩说 玩存疑则补助
 不止是发仓廪勿拘为妙 四书脉曰观夏谚所云
 安有人不得而非其上者 张彦陵曰为事亦所以
 为民此意只可浑见不可分无非事者以上为为事
 省耕二句为为民游豫乃是一意自巡省而行谓之
 游自暇豫而出谓之豫休助亦是一意自上所与曰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209-0517d.png
 助自下被惠曰休 蒙引存疑虽有分别之说然此
 是解字义有此意若此章正义自当作一意看也
今也不然节 顾麟士曰按通义白云许氏曰师行而
 粮食谓师众从君行者皆裹乾粮而往故有饥而弗
 得食者与大全熬米麦乾饭语较合 按麟士此说
 与蒙存浅说不同然似可兼用 蒙引存疑俱云胥
 谗就是作慝不是浅说明 张彦陵曰谗是谤慝是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209-0518a.png
 怨还作两意因其有谤言而见其有怨心也 方命
 虐民句只是上面意带说下来言彼既方命以虐民
 而饮食之若流(阙)为诸侯忧也饮食若流是指食前
 方丈之饮食存疑谓是就粮食一句说不是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节 四书脉曰从流节是实事
 不但释其义也 张彦陵曰两忘反两无厌字最重

翼注曰田猎者蒐苗狝狩各有其时故以废时属

 荒饮食者祭祀宾客各有其事故以失事属亡 然
 须知此种亦是互文耳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209-0518b.png
先王无流连之乐二节 翼注曰惟君所行不是听他
 自择分明要他决意从古 按晏子口中实兼今时
 之弊说但不是听他自择之意耳存疑最明
景公说节 张彦陵曰大戒三句重在补不足上 乐
 所以名徵角者只取其切于民事蒙引景公作乐不
 止二音一段此另是一意盖疑其或如此也不可兼
 用 顾麟士曰前曰事民后曰徵角是篇中眼目照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209-0518c.png
 应处亦未必为后人穿凿 景公似不宜作乐其作
 乐者僭也 徐岩泉曰君之欲最难畜止若非真有
 一念恳恻忠爱念头欲致主于王道谁能撄人主逆
 鳞畜止其欲孟子此言直是借晏子来表己爱君之
 意正感动王心处 翼注曰畜以言言好以心言
 蒙引曰好君而畜之者须畜之于初大畜曰童牛之
 牿元吉止君之欲心止天下之恶人皆谓之畜畜之
 于初则易既盛而复禁则捍格而难胜若止之于初
 如童牛而加牿则元吉矣 大全辩曰宋仁宗庆历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209-0518d.png
 四年以杜衍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衍务裁侥倖每有
 内降率寝格不行积诏旨至十数辄纳帝前帝尝语
 欧阳修曰外人知杜衍封还内降耶凡有求于朕以
 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还也按衍封还诏旨
 皆所谓畜君好君
人皆谓我毁明堂章总旨 四书脉曰此章以行王政
 为主首三节因问明堂而欲其法文王以行王政末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209-0519a.png
 二节因其自诿而欲其推好货好色之心以行王政
 只是行王政一意 按以行王政为主最是但睡庵
 又云前是正而论之后是婉而通之则不是按前三
 节亦是婉而通之耳 张彦陵曰孟子不论明堂之
 当毁不当毁与齐王之可毁与不可毁而但言行王
 政则不必毁总是诱进之词 又曰旧说重毁边新
 说重已边新说为是
人皆谓我毁明堂节 杨复曰考工记谓明堂五室大
 戴礼谓明堂九室二说不同愚谓五室取五方之义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209-0519b.png
 也九室则五方之外而必备四隅也
夫明堂者节 此王者只是以位言浅说曰夫明堂者
 王者所居以出政令之堂也最得 张彦陵曰按明
 堂之制久矣宣王岂不知是周家朝诸侯之处未必
 无歆慕之意故孟子便以立明堂本意告他从他歆
 慕处引他行王政上去 又曰行王政就平时出政
 说非指居明堂朝诸侯时事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209-0519c.png
王政可得闻与节 大全辩卓庵张氏曰北魏文帝欲
 立逋亡缘坐法崔挺谏曰善人少恶人多若一人有
 罪延及閤门则司马牛受向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蹠
 之诛岂不哀哉 四书脉曰真是老安少怀天地父
 母之心焦漪园曰文王仁心之流动充满处如此
善哉言乎两节 四书脉曰孟子谓王之好货何妨昔
 者公刘亦好货但据诗所称公刘非好宝玉财贿也
 好百姓之有盖藏又谓王之好色何妨昔者太王亦
 好色但据诗所称非好柔曼艳冶也好百姓之无怨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209-0519d.png
 旷 又曰按公刘迁邠在平集安定之后故以完积
 聚为先太王之迁岐在流离播散之馀故以完室家
 为务上节看两个有字即所欲与聚念头下节看两
 个无字即所恶勿施念头文王发政施仁不外乎此

好货好色上看出尽性来其意有二一是所好得

 其正注所云循理是也一是能推以及民注所云公
 于天下是也引公刘诗见其能推以及民也引太王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209-0520a.png
 诗见其所好得其正也各是一意然此章本意重在
 与民同上故于太王诗下补说当是时三句见其亦
 能推以及民公刘诗下却顺接故居者三句不补所
 好得其正意也 周公亦可谓好货观周礼可见文
 王亦可谓好色观二南可见 直解曰爰及其妃姜
 女同来与之相择地方建造城邑以为居止之所
 按依直解为是睡庵谓百姓皆胥相以居恐不是
 蒙引谓䆒太王之好色止于爰及姜女而已愚谓此
 段当改云䆒太王之好色止于爰及姜女而内无怨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209-0520b.png
 女外无旷夫而已盖孟子说太王好色处不但在爰
 及姜女尤重在无怨女无旷夫也此处睡庵说得明

张彦陵曰当是时三句在避难时说盖惟太王不

 与狄人争锋所以民人得保其室家耳 心志蛊惑
 用度奢侈似是对说总是不能行王政之由不必如
 存疑谓卒归于好货也 大全辩卓庵张氏曰先儒
 每谓贤人之言必引而自高看孟子此章答问全是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209-0520c.png
 因势利导至不难屈古人以伸己说何尝自高乃知
 孟子持身虽严至开导人主未尝不平易委曲
 附明堂考 礼书曰明堂之名见于周颂孝经左传
 孟子荀卿考工记礼记家语其制不见于经特考工
 记曰夏后氏世室堂脩二七(谓南北之深十四步也)广四脩一
 (其广益以四分脩之一则十七步有半也)五室三四步(四角室皆深三步中央室其深四步)
 四三尺(四角室其广皆益以四尺中央益以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
 (室之四旁各有户每户夹以两窗共为八也白盛以蜃灰垩其墙壁)门堂三之二(门侧室其)
 (深广比正堂有三分之二)室三之一(门堂侧室比正堂有三分之一)殷人重屋堂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209-0520d.png
 脩七寻堂崇三尺(陛高三尺也)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
 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
 筵此三代明堂之别也夏世室商重屋周明堂则制
 渐文矣夏度以步商度以寻周度以筵则堂渐广矣
 夏言堂脩广而不言崇商言堂脩而不言广言四阿
 而不言室周言堂脩广崇而不言四阿其言盖皆互
 备郑康成曰夏堂崇一尺商堂广九寻理或然也月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209-0521a.png
 令中央太室东青阳南明堂西总章北玄堂皆分左
 右个与太庙则五室十二堂矣明堂位前中阶阼阶
 宾阶旁四门而南门之外又有应门则南三阶东西
 北各二阶而为九阶矣盖木室于东北火室于东南
 金室于西南水室于西北土室于中央其外别之以
 十二堂通之以九阶环之以四门而南门之外加以
 应门此明堂之大略也大戴礼白虎通韩婴公玉带
 淳于登桓谭郑康成蔡邕之徒其论明堂多矣特淳
 于登以为在国之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其说然也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209-0521b.png
 何则听朔必于明堂而玉藻曰听朔于南门之外则
 明堂在国之南可知成王之朝诸侯四夷之君咸列
 四门之外而朝寝之间有是制乎则明堂在国之外
 可知然大戴谓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上圆下方
 公玉带谓为一殿居中覆之以茅环之以水设之以
 复道通之以楼郑康成谓明堂太庙路寝异实同制
 (康成以考工记所谓世室为庙重屋为寝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之)蔡邕谓明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209-0521c.png
 堂太庙辟雍同实异名岂其然哉诸侯之庙见于公
 食大夫有东西房东西夹而已天子路寝见于书亦
 东西房东西夹又东序西序东堂西堂而已则太庙
 路寝无五室十二堂矣谓之明堂太庙路寝异实同
 制非也宗庙居雉门之内而教学饮射于其中则莫
 之容处学者于鬼神之宫享天神于人鬼之室则失
 之渎袁准尝攻之矣则谓之明堂太庙辟雍同实异
 名非也 又曰中之堂曰太庙以其大享在焉故也
 古者鬼神所在皆谓之庙 按依礼书则明堂有五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209-0521d.png
 室十二堂十二堂环列于五室之外依朱子则明堂
 止有九室无所谓五室十二堂也朱子之说似从大
 戴礼今当以此为正但五室之说见于考工记不可
 尽废窃意所谓太庙太室者其实有五室也如此则
 礼书所言惟十二堂之说为非耳馀俱可从 又按
 依礼书则夏后世室殷人重屋皆布政之处非路寝
 与宗庙也 又礼书曰谓明堂太庙辟雍同实异名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209-0522a.png
 者彼盖以鲁之太庙有天子明堂之饰晋之明堂有
 功臣登享之事乃有同实异名之论是不知诸侯有
 太庙无明堂时鲁仿其制晋仿其名也 又按月令
 之明堂与孟子之明堂不同月令明堂指其南三室
 而言也孟子明堂则兼指九室而言也 顾麟士曰
 考工记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
 以步涂度以轨恐仍以丈尺度之但堂上用筵故度
 以筵犹室中用几故度以几耳用车之轨亦必不是
 以轨度之以轨之长短之量度之也 又依朱子则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209-0522b.png
 四角室皆一室两名麟士谓皆劈得半为之殊杜撰

大全辩或曰明堂王者所居非谓王者之常居也

 必王者朝诸侯出教令之时而后居焉亦可以事天
 地交神明于此地而无愧周人祀上帝于明堂而以
 文王配之者此也说者乃以明堂为宗庙又为大寝
 又为大学则不待辩而知其谬矣唯考工记谓明堂
 五室大戴礼谓明堂九室二说不同前代欲建明堂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209-0522c.png
 者往往惑于二说莫知所决而遂止愚谓五室取五
 方之义也九室则五方之外而必备四隅也九室之
 制视五室为尤备然王者居明堂必顺月令信如月
 令之说则为十二室可乎此又不通之论也独朱子
 明堂图说所谓明堂想只是一个三间九架屋子者
 指五方四隅凡有九室之大略而言之也然则朱子
 之说其亦有疏乎考工记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
 东西九筵为八丈一尺言明堂之广也南北七筵为
 六丈三尺言明堂之深也若其室象五行之方位有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209-0522d.png
 五方则有四隅不言可知矣夫有五方四隅则一堂
 之地裂而为九室矣又安得通而为一复有九筵之
 广七筵之脩乎盖明堂云者通明之堂也所以朝诸
 侯行王政者在是所以享上帝配祖考者在是非七
 筵九筵之脩广不能行也五方四隅亦惟辨其方正
 其位随王者所居之月掌次以帷幕幄帟为之以昭
 王居以顺月令以奉天道耳亦如所谓随其时之方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209-0523a.png
 位开门是也此其大略也
王之臣章 张彦陵曰周礼乡士掌六乡之狱县士掌
 一县之狱而士师为之长不能治士就刑罚失宜说

又曰四境之内不治亦只是大槩冷讽他不著宣

 王身上 蒙引谓直说在王身上不是 别解四境
 之内不治正左右为之蔽也王乃顾左右以释其愧

沈无回曰王顾左右而言他譬之医者甫得病症

 而牙关紧闭不肯受药虽有鹊扁将何所施余计其
 言其在将出昼之日乎 又曰人悔则不暇顾惭则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209-0523b.png
 不能言王顾左右而言他则不悔不惭而游移他之
 矣所谓吾末如之何者也 按依沈说则王未尝知
 惭也然大全辅氏则谓顾左右以释其惭者盖王之
 所惭者为孟子所面责所不知惭者已职有不尽也
 二说原不相妨
所谓故国者章总旨 张彦陵曰此章要发故国系于
 世臣而今日当预养亲臣为世臣地精神全在如不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209-0523c.png
 得已字下数然后字正其不得已处
所谓故国者节 四书脉曰所谓故国二句有两个之
 谓字说者遂云故国之得名以此不以彼然实自国
 脉所系之轻重上论非徒论故国之得名也 张彦
 陵曰世臣不是世官乃贤臣而任之久者所谓元老
 旧臣也然世臣必自亲臣始亲臣即所谓腹心之臣
 不是倖臣昔者二句正是无亲臣处 睡庵亦主此
 与蒙存亦合 吴因之曰昔进今亡昨日今日字面
 不必太拘只是言才进用辄便亡去耳全在不知其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209-0523d.png
 亡上见王无亲臣非徒以亡去为无亲臣也
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节 司马温公曰为治之法
 莫先用人而知人圣贤所难故求之毁誉则爱憎竞
 进而美恶混淆考之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
 要其本在至公至明而已
国君进贤两节 吴因之日本说进却提起退一边者
 盖人君用贤用者未必贤固是不慎贤者未必用亦
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209-0524a.png
 是不慎故必退之如不得已乃完得个进之如不得
 已特把退者与进者相形立论只欲得如不得已意
 思透彻耳须知两段固各是形容口气下段又是形
 容上段但作文自两扇不必分轻重 卓庵张氏曰
 矫伪如新莽天下且为讼冤前后上书颂功德者至
 四十八万人主亦何从知其非哉后世用人者不但
 当斥远左右诸大夫之私尤慎用国人之公可也
左右皆曰可杀节 李衷一曰进贤而及杀人不是把
 命讨并论盖人命至重国家所不得已而后为者无
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209-0524b.png
 如杀人一件三翻五覆毫不敢误今进贤时用心亦
 如此慎可谓如不得已之至矣须要得他影借相形
 意 按此又是一说与存疑作带说异与南轩新安
 之说亦异因之主之然玩注似本不如此若陈大士
 讲此节云如不得已之心用以杀人且可况进贤乎
 则又是一说 翼注颇明依存疑只是命讨平说而
 重在命边耳因之诸家将上条作影借看殊属不必
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209-0524c.png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节 李九我曰上面踰尊踰
 戚孟子只就进贤关系浅浅处说直到然后可以为
 民父母处方是进贤如不得已的本意盖唯为民父
 母方可以固结人心培植国脉以成故国耳 此与
 首节所谓故国者三句正相应 翼注曰末节不是
 说效验玩然后字可见不如此则有忝具瞻意正见
 其当慎也承上重用贤边不重用刑 徐自溟曰君
 有用舍之权民有好恶之意本民之意以用君之权
 则君之权若屈而民之意获伸方是父母为赤子招
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209-0524d.png
 好去恶之道玩然后可以四字非许之也乃难之也

汤霍林曰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此与大学絜矩不

 同彼重在同民心上此要得兢兢业业体恤百姓意
 思才与上慎字相关
汤放桀章 此章仁字是专言而与义对说之仁朱子
 小注谓贼仁者无爱心而残忍之谓也稍差 翼注
 曰义者事物之宜本有秩然之序今贼义者颠倒错
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209-0525a.png
 乱无复秩序辟如一部书将篇次颠倒缺坏便成残
 编断简矣故谓之残 方文伯曰君必如桀纣方是
 一夫君必如汤武方可诛一夫便有扶植纲常意在

此即圈外意非孟子正意故圈内不主此然大士

 合圈内圈外而并言之亦似妙也 陈大士曰齐王
 之暴政多矣挟一为君之分以驭于臣民之间方欲
 藉此以自固而孟子从而易之以夺其所恃之权若
 曰母为桀纣则已矣而有之宁无虞乎齐王之逆谋
 久矣恃一自帝之心以睨乎郏鄏之鼎方且语此以
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209-0525b.png
 自尝而孟子从而难之以阻其所出之计若曰其为
 桀纣则已矣即无之敢自冀乎
为巨室章总旨 吴因之曰通章大旨只是欲齐王大
 用贤人却全把爱国家衬贴出来言欲为国家须大
 用贤人今贤人所学者大而王欲小之便是不爱国
 了国家何可不爱则贤人何可不大用乎盖举其所
 必爱者以激发其用贤之思不是以用贤爱国作两
卷二十五 第 27a 页 WYG0209-0525c.png
 开看 高中玄曰齐王治国不知用贤故孟子设言
 以讽下节只因不任贤上见得他不爱国也虽各为

一喻意实相承

为巨室节 按幼字只是学之有素意不必在幼仪上
 著迹讲学字紧对功利之徒方合 张彦陵曰欲字
 要重看有不肯自小意 董思白曰昔日所学正为
 今日壮而欲行乃孟子自寓意 四书脉曰舍非真
 欲其尽弃所学只不委心从之便是曰姑舍明知其
 所学之大但我未之能行姑欲其舍而从我庶几卑
卷二十五 第 27b 页 WYG0209-0525d.png
 而易就耳则何如犹言独何谓哉有不足他意
今有璞玉于此节 张彦陵曰爱国不如爱玉是下节
 之皮不任贤则必不能治国家是下节之骨须知前
 后一脉贯通 又曰则何以以字作故字
齐人伐燕两节 张彦陵曰勿取取之虽两开说来然
 其意却在取一边故援天以神其事 愚谓五旬而
 举未始不是天然此只是胜燕之天若取燕之天则
卷二十五 第 28a 页 WYG0209-0526a.png
 犹未可知也故孟子欲其以民心决之
取之而燕民悦节 四书脉谓文武两边须抑扬重勿
 取边不是玩蒙引自见 杨鞭垓曰周虽旧邦其命
 维新是天与之也而不取三分有二是人与之也而
 不取所以为至德岂谓取之不悦而不取哉况文王
 之得民岂浅于武王其为取之而悦一也但使文王
 至武王之时只是事殷故取之悦亦不取者文王是
 也取之悦则取之者武王是也孟子之意只主于讽
 齐王言以文王之德犹谓商民不悦而不取延至武
卷二十五 第 28b 页 WYG0209-0526b.png
 王后取取岂可以易言哉 谓取之悦亦不取此意
 不是蒙引已辨之矣 张彦陵曰按悦与不悦非在
 既取之后是在先度定之意也引文武只做个证验
 不必深为别白 或谓欲得民心当施仁政然则文
 王岂不能施仁政者曰文王之势固不可与燕齐之
 势并论也玩当路章可见矣
以万乘之国节
卷二十五 第 29a 页 WYG0209-0526c.png
齐人伐燕取之章总旨 沈无回曰燕之乱生于子哙
 子之燕民原无罪宣王只合诛之哙置君而去之此
 是上著早不见此行了许多暴虐直至诸侯谋救方
 曰何以待之孟子于无所待之中代为画待之之策
 亦只有置君而后去之一著然昔日行之则时雨之
 师今日行之则脱祸之策相去千万矣
齐人伐燕取之两节 张彦陵曰按汤之行仁全在诛
 君吊民然诛其君乃所以吊其民不平不止不变此
 二句即在吊其民中抽出其景象如此重在汤师不
卷二十五 第 29b 页 WYG0209-0526d.png
 扰上 汤霍林曰怨与望只一意精神全本天下信
 之信字极妙此信不在临时须是此心正大光明为
 天下除残无一毫贪利之念天下信得我过乃称时
 雨之师 四书脉曰望云霓此是看望民望之是想
 望稍不同
今燕虐其民节 沈无回曰燕民之箪食壶浆与云霓
 之望不殊至与归市者不止一段相较则气象大不
卷二十五 第 30a 页 WYG0209-0527a.png
 侔矣各节俱重下半段 张彦陵曰若字作已然事
 不可认作设词天下固畏齐之强也此畏不是好畏
 乃伺隙之心也此自平素言不行仁政在杀父兄等
 事见出 焦漪园曰不曰天下之兵动而曰动天下
 之兵者言兵在天下而动之者我也 依双峰则齐
 王当胜燕时只当诛子哙子之不当取其国如此则
 不但不行仁政不是连倍地已不是了依蒙引则使
 齐王若用上章之言则燕或竟可取是其不是处只
 在不行仁政不在倍地存疑从双峰而诋蒙引愚谓
卷二十五 第 30b 页 WYG0209-0527b.png
 蒙引是也虽蒙引亦颇游移然吾只从其可取之说
 而已或谓汤之十一征不是全灭其国则疑双峰之
 说为长曰我桀而有天下岂亦不是灭其国乎以此
 例燕事可也上章固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矣
 又若依双峰说则上章取不取当抑扬重勿取边矣
 不可从浅说亦从蒙引
王速出令节 徐儆弦曰此正答何以待之一句言父
卷二十五 第 31a 页 WYG0209-0527c.png
 兄之已杀者不可复赎矣犹幸有子弟之系累者可
 反也宗庙之已毁者不可复完矣犹幸有重器之未
 迁者可止也诸侯之谋我者不可禁矣犹幸有燕众
 之可谋以立君也此是失却第一著犹有第二著也

四书脉曰速字最重犹字与速字相应见得稍缓

 则无及矣 张彦陵曰通节以置君一句为主
 按伐燕事断从通鉴为宣王十九年事但是年乃宣
 王未年而燕人畔又在其后二年则疑伐于宣王之
 时而畔于闵王之时故蒙引取黄氏日抄之说以孟
卷二十五 第 31b 页 WYG0209-0527d.png
 子所称齐王而不曰宣王者尽属闵王甚是 但蒙
 引又曰按史记齐伐燕有二事齐宣王先尝伐燕燕
 文公卒易王初立齐宣王因燕丧伐之取十城是即
 孟子梁惠王篇所载问答称齐宣王者也此一事也
 称宣王者孟子作于宣王已没之后故以谥称齐闵
 王后又伐燕燕哙以燕与子之齐伐燕下燕七十城
 是即孟子公孙丑篇所载沈同问燕可伐与者也此
卷二十五 第 32a 页 WYG0209-0528a.png
 又一事也止称齐王者作孟子时闵王尚在未有谥
 之可称也此虽似有理然玩齐人伐燕取之文法似
 非指取十城事也不可从
邹与鲁閧章总旨 丁长孺曰人君欲得民一时之死
 力当恤民平日之生命邹民所以不死长者由素无
 亲上之心而所以不亲上者由素有残下之事穆公
 不咎己而咎民孟子却由有司推到君身上真探本
 之论
邹与鲁閧节 四书脉曰书邹与鲁閧见好战在邹不
卷二十五 第 32b 页 WYG0209-0528b.png
 惜民而轻残之意 疾视句蒙引曰若宥之而不诛
 则后日将习此浇风麟士曰言今日无以谢有司看
 来当兼用本文是主后日言谢有司意在言外 翼
 注曰章中长上字皆指有司惟上慢残下兼君及有
 司
凶年饥岁节 张彦陵曰君之民三字要看公只晓得
 有司是自家的不知民也是君的 张彦陵曰两节
卷二十五 第 33a 页 WYG0209-0528c.png
 照看即见出尔反尔之意穆公方说死者三十三人
 孟子便说民死于饥荒者不知几千人穆公方说疾
 视长上而不救孟子便说有司莫以告正是出尔反
 尔处 顾麟士曰两莫字正对故曰出乎尔反乎尔

上慢残下不必侧重有司此处君有司平说自妙

 至末节则又侧重君身耳 翼注曰出尔反尔重怨
 边不必兼德 反有司即所以反乎君有司者君之
 有司也此意亦须认不然只反得有司矣
君行仁政节 张彦陵曰仁政泛指厚下之政说止以
卷二十五 第 33b 页 WYG0209-0528d.png
 散财发粟说太狭 又曰斯字承接有力长上二字
 蒙上文疾视长上来断指有司 又曰亲上死长正
 与疾视长上句相应 亲上死长断依浅说翼注指
 有司言蒙引谓亲上兼君有司者谬亲上断依蒙引
 存疑就平时言浅说谓亲之死之俱在危难者谬
 按可使制挺句蒙引亦以亲上属危难姑俟再定
滕小国也节 徐儆弦曰兼事不能不事不可因其事
卷二十五 第 34a 页 WYG0209-0529a.png
 以自结而脩好则得免于事之者之伐因其强以自
 庇而求援则得免于不事者之伐文公之谋专恃人
 也故孟子教以自守之策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节 翼注曰是谋非我所能及也
 是说乃侥倖苟免之策不足言耳非自谦短于(阙)

四书脉曰与民守之是未有事时君率其民共守

 此城池至当变故君先致死以守民亦为之死守而
 弗去 张彦陵曰效死要见是平日仁政所感 徐
 岩泉曰死守最难平日须有固结之仁联络已久民
卷二十五 第 34b 页 WYG0209-0529b.png
 心方不散到临难时必须以忠义相激发如张许率
 民恸哭有背城一战之决才有转危为安移祸为福
 之理 李忽斋曰是则可为只说个理之所可为者
 在是非谓事之必济圣贤于事变之际只论是非不
 复论利害
齐人将筑薛两节 四书脉曰非择而取之二句意以
 人见岐山之下一传而六州归再传而大统集以为
卷二十五 第 35a 页 WYG0209-0529c.png
 太王有所择而然不知当时只为迫于狄人之难不
 得已在此图存耳
苟为善节 张彦陵曰君子创业以垂统只求可继世
 固有为善而不必王者若取必于王并为善之心亦
 不纯矣 此章存疑浅说所解似妥翼注骑墙之说
 恐未是辛未闰七月初四卫副宪既齐云此章为善
 专主既迁之后言极是但卫云迁国如纪侯大去之
 类恐太说煞或当时滕国另有别邑可迁亦未可知
 先要明白了如何样迁方可讲如何样为善 或如
卷二十五 第 35b 页 WYG0209-0529d.png
 少康之一成一旅则当学少康之事或如卫文之楚
 丘则当如卫文之事 按注令后世可继续而行只
 就事上说 附浅说曰为善只作脩德行政说上章
 教以死守亦兼爱民一意此章教以迁国亦兼为善
 一意为善即所以爱民也得民则守可也迁亦可也
 不得民则守不可也迁亦不可也故曰民者邦之本

又曰今滕为齐所逼不得已而迁之可也然国之

卷二十五 第 36a 页 WYG0209-0530a.png
 所依者民民之所归者善非得民何以迁国非为善
 何以得民 应以浅说为正(辛未闰月五日)
竭力以事大国章总旨 张彦陵曰此章虽合迁国守
 死并说意重在守死边孟子叙太王迁国有许多委
 曲不忍弃之意述或人效死之说直恁斩绝意自可
 见 又曰是时滕无弃地如岐者可迁其势不得不
 死守孟子必兼言迁者教人去死甚难故令之自择

儒者多说滕无可迁处然孟子既如此说焉知当

 日无可迁处或城池有厚薄或形势有便否虽区区
卷二十五 第 36b 页 WYG0209-0530b.png
 蕞尔岂无别邑(戊午五月)
竭力以事大国节 顾宗孟岩叟曰事之六句正太王
 缓狄之策预定迁国于胸中而以空国委之要从事
 狄处想出攻守机权才抹倒南渡议和诸臣不然牵
 马献玉便是宋朝岁币献纳声口 张彦陵曰属耆
 老而告之不是与民诀别之词是率民而去之也
 二三子何患乎无君依南轩作与民诀别之言则后
卷二十五 第 37a 页 WYG0209-0530c.png
 非众罔与守邦且以累世之赤子而委之狄人非仁
 也况公刘之迁固帅民而去太王乃欲弃其民而独
 往耶其说诚难安矣依蒙存浅说翼注则又似太王
 有强民之意看来二说兼用为是愿从者从愿留者
 留太王固不欲去之亦不欲强之如此说方无病
 张彦陵曰仁人以平日有德于民言此是邠人相告
 勉以急于从迁之词 翼注曰仁人也兼平日仁政
 今日仁言二项
或曰世守也两节 翼注曰注解世守云先人所受而
卷二十五 第 37b 页 WYG0209-0530d.png
 世守之者受字暗指天子而以先人作主
鲁平公将出章总旨 王凤洲曰此章与公伯寮愬子
 路章同意圣贤于此不但是以天命自诿乃揭出天
 命所关之大而小人无能为也正是警制奸邪之意
鲁平公将出节 顾宗孟曰将出二字便开倖人窥伺
 之门轻身匹夫自是闇主所愧臧仓一言便已合拍

章素文曰将见孟子四字中有多少勉强周旋意

卷二十五 第 38a 页 WYG0209-0531a.png
 思在臧氏谗口方敢乘间而入 翼注曰礼义浅看
 只是裁制人情品节人事使隆杀得宜
乐正子入见曰节 张彦陵曰前以士四句不是问辞
 乃是折倒平公语三鼎五鼎正填实士与大夫之礼
 不平 又曰因贫富为厚薄正是顺理之礼制宜之
 义 此因后丧踰前丧之说而言何以不举丧礼而
 举三鼎五鼎之祭礼曰葬用死者之爵孟子于后丧
 前丧或未必有异也故特举祭礼以诘之若以后代
 封赠之例推之则只是举祭见丧耳亦可俟再定
卷二十五 第 38b 页 WYG0209-0531b.png
乐正子见孟子节 张彦陵曰行止主道言两或字就
 人看然二句不平重止一边 李九我曰不遇鲁侯
 遇字须重看须是志同道合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
 以心相遇之谓非止乘舆一见便叫做遇也 按九
 我说与伯玉同 当时鲁侯即见孟子亦未必就行
 其道于臧仓固可无憾也即使一见关系于行道而
 为仓所沮亦有天焉于仓亦无憾也孟子只欲发明
卷二十五 第 39a 页 WYG0209-0531c.png
 天命之意故以行止言之不可即以一见为行陈伯
 玉谓遇字比见字较深得之矣 按蒙引曰孔孟之
 不得行其道者天之未欲平治天下也孔孟之不见
 害于人者天之未丧斯文也饶氏却以论语天之未
 丧之天字对此天字说为一则取必于天一则取必
 于已亦看得天字未透彻故岐而二之矣蒙引此条
 未是若以饶氏将孔孟岐而二之为不是则可若谓
 其将天字岐而二之则未也 大全辨芑山张氏曰
 臧仓虽嫉贤仅沮孟氏耳后世如弘恭石显之于萧
卷二十五 第 39b 页 WYG0209-0531d.png
 望之竟倾诋令自裁死天子病悼终莫之罪尤甚者
 唐玄宗时四方奏请委大阉高力士省阅乃进小事
 专决将相皆厚结力士以进如此则士大夫出入嬖
 人门下进退之权皆阉人操之又不必如臧仓之设
 巧辞以沮孟氏也至穆宗而后八世为宦者拥立凡
 七君上胁天子下贼宰相奴戮朝士与方镇相雠而
 唐遂亡嗟乎若是者岂独汉唐哉然则宦竖嬖倖之
卷二十五 第 40a 页 WYG0209-0532a.png
 人始于惑主终于丧邦士之贤且才者不见用义命
 自安耳能不为天下国家痛哉 或曰有谤周濂溪
 于赵清献者赵甚威以临之濂溪处之超然清献后
 悟曰几失君矣今日乃知茂叔也伊川涪州之行人
 曰是行也公族子与邢恕为之伊川曰族子至愚不
 足责故人情厚不敢疑孟子既知天焉用尤臧氏按
 此皆深得孟氏家法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40b 页 WYG0209-0532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