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209-048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二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子张

士见危致命章 乐天斋翼注曰此章见士当立其大
 节可字是大节无亏意已字是语助辞不作止字
 真西山曰义敬哀皆言思致命独不言思者死生之
 际惟义是徇有不待思而决也 西山以致命不待
 思次崖谓不思恐伤勇二说皆是也大抵四者皆有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209-0483b.png
 不待思处皆有不可不思处然或言思或不言思者
 各以其所重者言也 陈新安曰见危致命者处变
 而决之于一旦思义思敬思哀者处常而思之于平
 时 乐天斋翼注曰思义如一介不取千驷弗顾无
 论非义即义所当得亦当再三裁审
执德不弘章 彦陵氏曰既云有所执有所信矣其于
 学问尽有得力处然而不弘之病即乘于所执不笃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209-0483c.png
 之病即中于所信道德外之情识易祛道德中之偏
 见难融也连执与信都差了 信道笃朱子以毅言
 蒙引以知言看来可兼用存疑亦兼说 只为这一
 种未弘未笃之人偏要以主张一世自任故以有无
 二语急为提破以扫破其习
子夏之门人章 王阳明曰子夏所言是初学之交子
 张所言是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皆无弊 李九我
 曰门人问交于子张亦是彼此相质正之意未必是
 不足于师说 乐天斋翼注曰所闻泛说不必说闻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209-0483d.png
 之夫子 贤是成德之称善只一长可取众对贤说
 只是平常不能对善言则有短处尊是敬礼加隆嘉
 特称许之耳容是泛泛包涵矜则有怜恤之义人品
 不同所以待之亦异 贤与善分别处蒙引一样说
 存疑一样此又是一样可兼用 李毅侯曰师也过
 商也不及与其过也宁不及夫子事贤友仁无友不
 如己者此论交之准也 大全辩或曰交非止交际交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209-0484a.png
 接往来之常切磋琢磨道义生死唯交是视岂可不
 慎子夏所云正合夫子论交定交之旨如夫子上交
 下交素所严事者老聃及子产晏平仲蘧伯玉而已
 何交之难也然则容众矜不能以之乐群可也以之
 定交则不可
虽小道章 陈筠堂曰此重经世之学小道不止农圃
 医卜凡百家众技擅一曲之长应一节之用者皆是
 可观根道字言亦道之所散见处也兼理之所寓用
 之所资说 周季侯曰致远恐泥只为他源头上未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209-0484b.png
 得融通所以未免拘碍若能从心性映彻则入大入
 小各不相碍何至有泥小道该得实广申韩之智术
 管商之作用皆小道也 沈无回曰此只就小道说
 若圣人一以贯万则执御游艺亦道也 杨墨佛老
 申韩管商都是异端不是小道
日知其所亡节 王观涛曰亡非本无乃迷失未复耳

蔡虚斋曰此非是知能之别知字对无忘字不对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209-0484c.png
 能字日知所亡汲汲以求其所未能也月无忘其所
 能拳拳以保其所知也日月二字亦要看得活总言
 其日加精彩日不昏沈之意 徐岩泉曰吾人日用
 动静此心走作处最多只为无操存提醒之功所以
 有亡去而不知者日知所亡全是检点细密处月无
 忘所能则是温故存养之功也此全是致良知工夫
 无日无月一时间断不得故谓之好学 所亡所能
 自兼知行体用解专以良知解者偏此是朱陆之异
 同处 四书镜曰亡字说得广举凡心之理而有一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209-0484d.png
 之未尽举宇宙之事业而有一之未通皆无也 吴
 因之曰此与敏事章好学须说得有别此节就日知
 无忘上见他精神意思无顷刻不在学所谓须臾不
 可离者曾子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便是这个工
 夫故曰好至敏事慎言章则言其精神意念专在一
 学上真见其旨趣之隽永意味之深长天下无复可
 加于此所谓好之而无以尚者颜子欲罢不能便是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209-0485a.png
 这个意思故曰好
博学而笃志章 看来书中凡言志者不可专属知不
 可专属行言知则属知言行则属行汎言则兼知行
 志字是虚底所志之事各不同此章是致知之事故
 存疑云志就学上说 笃志是勿以见异而迁勿以
 得半而怠 存疑曰切问当随各人切己处问若将
 己力量未能到及非目前可行的来问便不切近思
 伊川谓只是以类而推只傍易晓底挨将去如这一
 件理会得透了又因这事推去理会 沈无回曰游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209-0485b.png
 定夫问阴阳不测之谓神程子云公是拣择来问是
 疑后问此意极好吾斯之未能信为不会疑尔从疑
 情上问即是切问 按游定夫一段与存疑不同然
 似可兼用也姑俟再定 沈无回曰学问思辩皆所
 以摄心而非心也 仇沧柱曰先辈于心不外驰贴
 人欲不能间于所存自熟贴天理由此复 注所存
 自熟依存疑即指心不外驰说而理得意见于言外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209-0485c.png
 极是依蒙引则此句似指理得说不是蒙引说附
 附蒙引曰朱子解三仁之仁就理说及心仁在中五
 者为仁则就心说及理如孟子说仁则解曰心之德
 爱之理有子说仁则解曰爱之理心之德 杨复所
 曰仁在其中如镜中看花且道所学所志所问所思
 是仁即学即志即思即问是仁离学离志离问离思
 别是仁参之参之自有觌面相逢日子 三说皆非
 而皆是 在其中有二意当从此去渐见效是乃力
 行之本者是以后日言也自有得夫操存涵养之效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209-0485d.png
 者是以目下言也注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皆是以
 目下言依云峰胡氏则所存自熟似指后日言不是

刁蒙吉曰注苏氏之言正可发明子夏之意但苏

 氏于书无不读可谓博矣而风雅戏谑不可以言志
 所问所思专从文章讨生活不可不谓泛且远也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章 张彦陵曰注有二说还以前
 说为正若拘拘说相须意反失白文口气 乐天斋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209-0486a.png
 翼注曰学字全要发专务不分意方与居肆意配
 徐自溟曰致有二义道有不能自致者用勇往精进
 之学以致之道有不容强致者用涵泳从容之学以
 致之 此二义总在存疑不半涂而废内
小人之过也必文章 必字见小人自欺之心 集注
 是说其缘惮改而文饰云峰胡氏是说其缘文饰而
 惮改微不同然实相发明 叔孙通劝惠帝立原庙
 温公谓是教其君以文过其说甚正 杨慈湖曰闻
 过则喜此翻小人为君子之机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209-0486b.png
君子有三变章 罗近溪曰君子一心备中和之理其
 容貌辞气之常皆自心体流行自观者见其各中其
 节故言变其实君子只是不失其常 谢注谓君子
 非有意于变双峰是谓君子未尝有变微不同然二
 说自当兼用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节 姚承庵曰信只是自家诚意
 之恳恻实心爱民实心爱君便是此心自家信得过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209-0486c.png
 则人自信得过故可以劳故以谏若说必待交孚则
 民信君信非一朝夕之故设有事当劳时当谏亦将
 曰是未信而姑置之乎 或曰信则用谏法未信则
 用讽法 据辅氏曰信谓上下交孚则注诚意恻怛
 而人信之信字与本文信字不同盖一则兼人我说
 一则专属人也若据饶氏曰诚意恻怛是说人所以
 信之之由则本文信字亦似专指人说而诚意恻怛
 则注推本言之也辅说较是若蒙引既曰信兼人我
 说而又曰本文信字做人信之说而其本则在诚意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209-0486d.png
 恻怛上殊不可晓 乐天斋翼注曰信字据注交字
 意是我以诚心爱民而民信我之爱我以诚心忠君
 而君信我之忠两段重上句下句反言不重 大全
 辨卓庵张氏曰信非为厉谤而设只为忠爱之念须
 使君民共信方得行其志耳此中关系君德民义者
 不小若内无忠爱之实徒欲取信于君民则商鞅之
 徙木李斯之督责君与民非不信也其为谤厉何如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209-0487a.png
 哉讲信字要得至诚恻怛意方不堕霸者假仁气象
 小注辅氏两唯恐字要玩
大德不踰闲章 黄勉斋曰子夏只要归重大节言若
 能先立乎大则小者便出入些亦不计较若大节如
 何可出入得小德出入可也甚言不可以不务其大
 正形容大德不可踰闲 下句原是要形容大德之
 不可踰但形容得太过耳勉斋之说亦非遂为子夏
 回护也 葛屺瞻曰道理虽要完全工夫却难并进
 若小处顾得太周匝恐于大处却不免有违碍 如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209-0487b.png
 此说则是小德不可不出其弊更甚于子夏 大全
 辨卓庵张氏曰唐太宗问褚遂良曰舜造漆器谏者
 十馀人此何足谏对曰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
 将以金玉为之忠臣爱君必防其渐若祸机已成无
 所复谏矣由遂良之言观之则子夏所云非定论也
子夏之门人章总旨 下学上达是以理与事对言此
 章只是以大学小学对言朱子以大学小学来解此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209-0487c.png
 章则曰非谓末即是本九我了凡辈以下学上达来
 解此章则曰孰谓末之外别有本只依朱子为是
子夏之门人节 朱子双峰解本末字各自一说难兼
 用当从朱子 子游只说子夏门人有末无本不知
 其意还是要本末之并进乎抑先本而后末乎抑务
 其本而末自举乎抑务其本而末可弃乎看来四意
 俱有本末并进是其主意后三意是其旁意后三意
 总是重本轻末之意盖既谓之末便有轻之之意了
 子夏之言与程注第一条是破其本末并进之意程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209-0487d.png
 注后四条是破其重本轻末之意是发子夏所未发
 故云峰专以后四条为矫子游之偏须知第一条亦
 是矫子游之偏但是子夏所已发耳
子夏闻之曰节 二君子之道俱就教人者言二孰字
 只在君子心上说盖教有先后之分而心无先后之
 异也末句只重唯字指出圣人正与门人小子对看
 孰先传二句见心本无先后譬诸草木四句言教不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209-0488a.png
 得不分先后有始二句见先后一贯之难 孰先传
 焉二句先后字轻 袁了凡曰先传后倦只空空说

蒙引浅说说约皆主此解然看来即依注以本末

 入解亦不妨 附浅说曰君子教人之道非以何者
 为先而传之非以何者为后而倦教焉 有始有卒
 知无不尽行无不至也
仕而优则学章 此章学字浅看 二句是各有所指
 不是反覆相因每句内则各有反覆相因之意 集
 注前一截是说其事异后一截是说其理同 集注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209-0488b.png
 两截意俱重蒙引说不必从 附蒙引曰集注然仕
 而学然字说出本文外意或以二说相须例观者非
 也此与然人当勉其难而不可忽其易也然必近者
 悦而后远者来也俱是言外意 蒙引是(甲寅八月念四)
 疑分别两优字是也又谓上则字训作即字下则字
 训作后字则非矣上则字兼即字后字之义下则字
 亦兼即字后字之义 二优字注虽皆训有馀力而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209-0488c.png
 所谓有馀力者自不同有暇日是有馀力优入圣域
 亦是有馀力存疑与注原不相背也
丧致乎哀而止章 双峰看子游与蒙引异蒙引是
吾友张也章 管登之曰难能者服其才量之宏大未
 仁者病其心德之未纯未之为言亦谓在若有若无
 之间而非以为不仁也诸子皆称日月至焉而独以
 不仁料子张者盖仰其才高而有责备之意 李毅
 侯曰二章虽只一意但曾子之词直子游之词婉为
 难能正未仁处而著然而两字则讽体也 倪伯昭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209-0488d.png
 曰难能不是美他正发其受病之原凡念只求胜人
 从事高远上去则近理著已工夫却疏 此说亦是
 但与然而口气不合若堂堂句则便当如此看矣
堂堂乎张也章
吾闻诸夫子章 乐天斋翼注曰自致自然而尽其情
 也固非亏欠而不致亦非矫揉而强致也 圈内外
 注蒙引以自然当然分看极是大全南轩双峰亦是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209-0489a.png
 以其当然说胡氏则以其自然说二意原当兼用但
 须知本文只以自然者说而当然意则见于言外诸
 家说当然者微似混须活看浅说最明
孟庄子之孝也章 朱子曰献子历相三君五十年鲁
 人谓之社稷臣则其臣必贤其政必善矣庄子年少
 嗣立又与季孙宿同朝宿父文子忠于公室宿不能
 守而改之庄子乃独能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而终
 身焉是孔子之所谓难也不善而不改则是成其父
 之恶尔恶得为孝哉 此章不重在不忍忘亲上盖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209-0489b.png
 献子贤而忠于鲁所用所行必足以庇主福国不改
 云者体父忠心而成其未竟非曲谨无为者等也以
 爱君之心爱父以尽孝之心尽忠故曰难 汤叔宁
 曰时三家僭妄纷更多端如季孙宿改季文子之行
 事者甚多庄子独能不改于易改之家所以为难能
 使鲁国尽得如庄子之孝公室其永无恙矣夫子嘉
 之亦维鲁意也 处舜禹之地则以能改为难处庄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209-0489c.png
 子之地则以不改为难 不忍忘亲是正意处舜禹
 之地则以能改为难是馀意以孝尽忠又是馀意维
 鲁又是馀意 乐天斋翼注曰此夫子深取庄子之
 孝全在个不改之心不改重心上说他事如生事尽
 爱死事尽思一切子职属大夫分上者皆是是难能
 要见人情多喜新进而厌老成喜纷更而厌镇静非
 真见先德之可师不忍自我而遏佚者未免夺于浮
 习所以为难 刁蒙吉曰白沙云宣王承厉王之烈
 改之而周室中兴绍圣沿熙丰之法不改而宋辕北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209-0489d.png
 矣此又论孝者所当知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章 李衷一曰曾子之意原是政
 刑合一之论不是谓做士师只这哀矜便了当看他
 拍头便说个上失其道意思自见分明谓民之犯法
 由于上之失道士师虽职刑狱须是推究到民散根
 原勿把我能得情便喜须是无失政方可无失刑则
 安得不尽道于上以联属个民心盖此章欲治狱者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209-0490a.png
 端其本哀矜二字有反己自脩之意非但恤刑而已

乐天斋翼注曰民散是不亲不逊意非散之四方

 情字是犯罪之情所谓罪状是也非迫于不得已陷
 于不知之情也有罪者亦不可不刑但有哀矜之心
 则用法平恕矣 李卓吾云世之以得情为喜者
 由其不能视民如子也子之讼于父母岂有以得情
 为喜者乎随诸子之曲直而剖判之不得已也而其
 心则惟欲子之无讼也 大全辨芑山张氏曰陆象
 山云狱讼惟得情为最难唐虞之朝惟皋陶见道甚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209-0490b.png
 明群圣所宗舜乃使之为士周书亦曰司寇苏公式
 敬尔由狱贲象亦曰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此事
 正是学者用工处噬嗑离在上则曰利用狱丰离在
 下则曰折狱致刑盖贵其明也按象山以治狱为学
 者用工处与于定国为廷尉迎师学春秋同意
纣之不善章 乐天斋翼注曰恶非恶人乃自警自戒
 之意 南轩之说与注不同不必用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209-0490c.png
君子之过也章 君子之过四字当味以君子而有过
 其过也君子 徐自溟曰不重在人见人仰上重在
 过之可为人见更之可为人仰上然亦人自见人自
 仰之耳君子曷知也 过字兼时势无心说方是
 陈眉公曰仰之情已蓄于见之日即日月食时人谁
 不晓得是浮翳至复明时快睹其光辉非到此而后
 信其明也盖见时惜君子之冒过仰时重君子之无
 过 此意极妙然兼知与不知讲尤妙盖两人字兼
 智愚在内也 观过于所仰惟其心之不自讳也夫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209-0490d.png
 过而自讳更且不可待而又将安仰乎其皆仰也一
 皆见之情所至耳(李模更也二句文) 大全辨南齐志汉尚
 书令黄香云日食皆从西月食皆从东无上下中央者
仲尼焉学章 劈头从文武说起是以文武为师意
 师字因学字生盖有学即有师而惟其无往不学故
 亦不可以定师目之语意仍归结在焉不学上 沈
 无回曰贤不贤自分夫子自合自贤不贤识之有大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209-0491a.png
 小自夫子学之无大小 此是深一层意非正意
 公孙朝所见甚浅故子贡亦就浅显处答之注谟训
 功烈等解道者正浅言之也 或曰主道统说即尧
 舜以来相传之道也 言道统亦不妨但未是全体
 之道耳 乐天斋翼注曰注谟训功烈礼乐文章俱
 包大小在内勿分贴 刁蒙吉曰贤者读书学道之
 人记其大纲领从讲究来如老聃苌弘郯子师襄之
 属是也不贤者行不著习不察之人记其小节目从
 闻见来如太庙祝史之属是也 贤不贤不过文武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209-0491b.png
 之所寄夫子见文武不见贤不贤文武亦不过道所
 寄夫子见道并不见文武 此亦是深一层意此所
 谓道指道体说非本文道字 四书镜曰常人师人
 故有常夫子师道故无常 圣贤之言有难以臆断
 者如子贡此章之言即多学而识之意然不知此言
 在既闻一贯之后乎抑在未闻一贯之前乎若在未
 闻一贯之时则子贡盖知其浅不知其深也若在既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209-0491c.png
 闻一贯之时则子贡盖因公孙朝而浅言之也此非
 后学所可臆断矣(壬子二月) 右此条壬申十月看定系
 子贡晚年进德之言见别本
子贡贤于仲尼章 张彦陵曰此章总是发明圣道之
 难窥宫墙以下俱是设为之辞要知夫子之所以圣
 不在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上只缘武叔识见甚低故
 子贡借此以发中藏 墙与室分不得内外墙兼内
 外说室亦兼内外说自人之所见言谓之墙自己之
 所得言谓之室 若说造位之内则亦不妨(壬寅八月)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209-0491d.png
 按顾麟士曰宫是屋之总名极是而引尔雅宫谓之
 室室谓之宫以證则非尔雅既谓宫即是室则非屋
 之总名矣两处宫字自不同也 毕竟尔雅是(壬申十月)

数仞及肩以造位高卑言室家美富以蕴藉浅深

 言 美是光辉意富是充实意 美富只就充实光
 辉说未说到大而化之处 沈无回曰不得其门四
 字子贡虽是浅提叔孙学者不得草草看过试思三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209-0492a.png
 千七十岂便人人得其门而入 不得其门而入只
 就夫子之墙设言之尚未属人亦不说到难入处得
 其门者或寡虽槩指天下人已隐隐道著武叔 陈
 新安曰使叔孙果知子贡之所以为子贡则亦略知
 孔子之所以为孔子岂至为此言哉叔孙非特不知
 孔子亦不知子贡也
叔孙武叔毁仲尼章 仲尼不可毁也此句兼无损于
 仲尼有损于己说 他人亦不可看得低了如伯夷
 伊尹之类是也 乐天斋翼注曰犹可踰也无得而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209-0492b.png
 踰焉就贤者与仲尼说不带在丘陵日月上说其何
 伤于日月乎此日月就作仲尼字面
子为恭也章总旨 通章只重夫子之不可及上其得
 邦家等语不过就中抽出因子禽见识浅故指其功
 业可见者以示之不可以德业平看 勉斋及蒙引
 存疑之说主此此说最是 管登之曰圣人分量亦
 别固有具圣人之心体而作用未必神者亦未可谓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209-0492c.png
 之至圣故又推及夫子之得邦家以究 用也 仁
 山之说主此浅说亦似主此
子为恭也章 陶石蒉曰子贡说天不在形体之高上
 盖天原是一个太虚之气无安梯处故不可升夫子
 之德妙入无形浑然无迹所以如天之不可阶而升
 不可阶三字可玩 邦家活看天下亦是邢疏云得
 邦谓为诸侯得家谓为卿大夫太拘 李卓吾曰生
 荣死哀是说圣人关系一世之象(此与注虽似稍异然实相发明存疑)
 (亦主此)圣人生而天下皆立皆行皆来皆和真如太阳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209-0492d.png
 一出而万物欣欣都有生色岂不足荣圣人死而天
 下皆不立不行不来不和真如太阳一没天地惨闇
 万物俱有愁苦之状岂不是哀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