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209-046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章 按叙此章者只孔子不见一语括
 尽通章大旨可以时亡自可以涂遇可以涂遇自可
 以互相问答孔子自是孔子阳货自是阳货即谓货
 未尝见孔子可即谓孔子始终是不见亦可易曰遁
 之时义大矣哉要在此等处著眼 周季侯曰货之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209-0461d.png
 瞷亡馈豚是把正经礼法来束圣人而夫子却只游
 戏三昩偏不执著死法应他 陈眉公曰季平子逐
 昭公桓子世济其恶公论所不容一旦为货所囚货
 必谓此人心所共快孔子欲张公室当际此时而仕
 于我此欲见孔子意也宋儒谓其欲附己为乱今儒
 谓欲假孔子为重俱谬 三说要兼用
性相近也章 张彦陵曰相近政如孟子好恶与人相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209-0462a.png
 近一般气质之说专为近字添注脚不知此近字正
 就那远处揭出以提醒人语意甚圆正不必过为回
 护 蒙引谓性相近只说得中人上下者耳故下章
 除却上智下愚说此本大全吴氏之说然看来不若
 朱子谓性相近是通说上智下愚是就中摘出说为
 妙若依蒙引则下章注气质相近之中中字当作外
 字矣 双峰饶氏新安陈氏讲注兼字俱妙但饶氏
 说未甚透故陈氏畅发之耳非有二也 此章大全
 辨芑山张氏以朱注兼气质而言句为不是谓于此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209-0462b.png
 可见程朱不合孔子处可谓无忌惮 徐儆弦曰习
 有二形生神发情有缘物而动者风染气移行有因
 俗而迁者 缘物而动此是一人之习因俗而迁此
 是众人之习 不可说坏习字
惟上智与下愚不移章 张彦陵曰按性相近也而有
 不移何也非其智且愚而不可移也以其终之不移
 而知其智且愚也盖语意虽说不移主张原在可移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209-0462c.png
 上 苏紫溪曰上智下愚不移正是习之相远也中
 人之人可以善可以恶有始习于善而终复移之恶
 者有始习于恶而终复移之善者唯上智之人能尽
 其性始之所习此善终之所习亦此善更不可移之
 恶下愚之人自弃其性始之所习此恶终之所习亦
 此恶更不可移之善此正是大相远处  问上智
 与下愚不移如中庸云虽愚必明则是可移也往往
 多不得其说意以谓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不曰愚
 而曰下愚以其不学故愚而愈下耳此所以不移也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209-0462d.png
 困而学之安知其不克念作圣乎 王龙溪曰圣人
 立教皆为中人而设 此章不是专对中人说以为
 专对中人说者误看唯字耳 程注语其性则皆善
 也语其才则有下愚之不移此性字乃天命之性与
 上章气质之性不同此才字即当气质之性看饶氏
 谓性相近是说性上智下愚是说才不是 此章是
 申明上节之意口气若曰谓性相近习相远而天下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209-0463a.png
 上智下愚之分似不得专归之习而不归之性也不
 知此惟其不肯移焉耳无不可移之理也则上下之
 分仍在于习不在于性矣唯字当如此看圈外程注
 最精与本文亦非有二但本文说得浑融而程注说
 得明快耳总之即是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之意蒙引
 存疑俱为因上章未完故复言之不是麟士谓惟上
 智不移则凡未能上智者可危矣唯下愚不移则凡
 不甘下愚者可勉矣亦不是蒙引又谓程注与本文
 不可强以为尽合亦不是语类谓伊川那一段却只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209-0463b.png
 说到七分想亦是朱子未定之论 按困而不学民
 斯为下是指自暴自弃者言此所谓下愚又是一种
 故蒙引存疑朱子俱云程子与本文不可强合其说
 是也(壬申九月改)
子之武城章总旨 张彦陵曰按此章总见治必以道
 须以道字贯到底 前半截喜其能行后半截喜其
 能信在莞尔而笑分玩注喜字嘉字可见喜子游嘉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209-0463c.png
 子游又皆以勉二三子也此意则寓在二截内
闻弦歌之声节 因时为教古虽有是法然闻弦歌之
 声则不必拘时候饶氏云想是春夏时太拘
夫子莞尔而笑节 牛刀是借言不是喻言 使子游
 之弦歌用于周公未衰三家未僭之先夫子不必有
 此笑不必有此戏
昔者偃也节 张彦陵曰按学道从平日调养言君子
 学道才能爱人小人学道才能易使却不重君子小
 人上见主治者不可不教君子小人以道要得子游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209-0463d.png
 引述口气 李毅侯曰本文学道是将礼乐诗书对
 著刑名法术之学看也 大全辨卓庵张氏曰学道
 二句明已所以教武城以礼乐之意唯恐不得当于
 夫子而援旧闻以證之即此见子游温柔孙顺不自
 矜诩处宛然有道气象宜其教之易行也 此章夫
 子之言都是深喜意并非伤时但举世无此故一触
 于耳不觉深喜此则是伤时耳然亦止在前半截内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209-0464a.png
 则有之若后半截则此说都用不著矣
偃之言是也节
公山弗扰以费畔节 亦不必为不狃回护总之圣人
 举动非可臆度
子路不悦曰两节 如有用我者句看来即贴公山说
 亦不妨顾麟士谓岂徒哉决公山为东周决我也自
 是两节若作一滚说则看公山之召太重矣此不必
 从 吴省庵曰吾为东周非欲使鲁为天子也使文
 武之道得行于鲁便是东周即鲁一变至于道意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209-0464b.png
 王观涛曰鲁在周之东使鲁一遵周道而礼乐法度
 犁然振举则周道东矣兴鲁即是兴周非继周而兴
 之谓也 存疑曰圣人尝言如有用我者只说期月
 可也三年有成至公山弗扰之召则曰如有用我吾
 其为东周此事极大了如何这等说盖当时公山等
 之叛皆由三家自做不是了故使他得以为辞观阳
 货欲张公室之言可见使圣人见用因此而说季氏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209-0464c.png
 使还政鲁君又说鲁使脩职贡于周他必欣然乐从
 由是复兴文武之业特易易耳比常时用圣人决是
 不同故不曰可也有成而曰为东周 按存疑说煞
 了不若饶氏难为臆度之语妙且为东周与可也有
 成亦不必果别若圣人乘势而起比常时自易些此
 意则有之
子张问仁于孔子章 张彦陵曰按子张一生病痛只
 是务外夫子因病立方 五则字不落一层正示以
 能行五者于天下之实言必造到这等地位方谓之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209-0464d.png
 能行所谓以效自考者如此 归仁无怨亦然 李
 毅侯曰孰为五者曰恭宽信敏惠不恭不宽不信不
 敏不惠可谓仁乎孰谓行五者于天下曰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不
 至于不侮得众人任有功足以使人则是其恭宽信
 敏惠者未至也如何则能曰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
 舆则见其倚于衡也诚如是则虽欲不行于天下不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209-0465a.png
 可得也 李九我曰行五者而曰于天下何也吾身
 在天下便与天下相离不得岂孑然一身空空行此
 五者少不得与天下相酬酢相周旋圣人论仁未尝
 离天下正要人实际处下手 要人在实际处下手
 此意已包在行五者内了于天下则是又要其无间
 不得如九我之说 九我又曰此句一直说下不分
 两截 蒙引亦有此说然蒙引谓不分两截者恐人
 专以能行属五者以为仁矣属于天下也故曰若行
 五者于天下则仍是两截也 存疑谓观恭宽信敏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209-0465b.png
 惠五件与所言之效乃是主居民上者言盖子张时
 已出仕此说太拘 郑申甫曰若说心以恭宽信敏
 惠而存(存疑说如此)则仁另是一物而以是五者为束缚
 其心之具支离甚矣盖恭宽信敏惠(蒙引说如此)总是此
 心总是仁之随在异名耳析而言之曰恭宽信敏惠
 合而言之只是一仁仁不在恭宽信敏惠之外止说
 个仁却浑沦无可下手 二说我从存疑然其实亦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209-0465c.png
 非相背盖存疑是浅一层说蒙引是深一层说耳
 按蒙引说并不如此不知予前所览蒙引本如何乃
 有此一段话(癸亥七月) 依勉斋以体用解为仁矣亦不
 差但不当以注心存理得分贴故蒙引以为未当盖
 心存理得俱在体上说而用处自见于言外 毕竟
 是勉斋之说的确(乙丑十一月二十) 勉斋黄氏谓心存是
 心之德常存当理是事之理常得分体用看 以此
 五者存心则心自然无私以此五者求理则理自然
 恰合 注心存理得蒙引与勉斋之说不同勉斋分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209-0465d.png
 体用看蒙引则云恭则心不放云云此皆理之所在
 故心存理得不分析蒙引非也后来诸说纷纷皆起
 于蒙引欲翻勉斋之说 大全辅氏谓恭则仁之著
 蒙引谓其非本旨此则蒙引是也辅氏盖亦认五者
 为心与理而不知五者是存心之功而求理之事不
 可直谓之心不可直谓之理 从勉斋蒙引说则是
 仁从五者而出此是用功时言从辅说则是五者从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209-0466a.png
 仁而出此是成功时言虽似皆有理然此处正论用
 功故辅氏说不当夹杂于此 顺治丁酉湖广叶自
 岩能行至敏惠墨曰自其成功言此五者从仁而出
 者也自其致力而言此仁从五者而出也最明又云
 因发而验存因感以全寂亦确
佛肸召章总旨 公山佛肸两章因子路所疑而喻之
 故所告不同朱子说极是要之意亦相通但本章所
 指则各有在尔 焉能系而不食虽亦有为东周意
 然却不重只重在要变通上虽亦有当为世用之意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209-0466b.png
 然亦不重只重在要变通上
佛肸召节 张彦陵曰按平王东迁岐丰故都没入于
 秦当时鲁卫宋郑诸国小弱不振其强大称霸主盟
 中夏者惟齐与晋耳故夫子初意欲兴鲁为桑梓之
 国也其次直属心于齐齐太公之后又其地略强大
 而当时如齐景公老不能用夫子始不得已而行耳
 此一番欲往佛肸之召实欲感化佛肸悟听吾言束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209-0466c.png
 身归晋乘此假晋兴周此夫子欲往本意也 看圣
 人欲往之意亦说煞了说见公山章
不曰坚乎节 张彦陵曰坚白二字是借说字面不著
 物上亦不著道德上
吾岂匏瓜也哉节 此节当紧根不磷不缁来不磷不
 缁而不往便是匏瓜若未能不磷不缁而不往则亦
 未为匏瓜也蒙引得之存疑殊不是其说附后 附
 存疑曰磨不磷涅不缁答欲往佛肸之召意已明匏
 瓜之喻是示己当为世用之意与上文不粘著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209-0466d.png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章总旨 周季侯曰蔽字与言字
 相对六言者六个话头也这六件把做话头拈弄不
 得须是参研自一使我灵明迸露到处逢原故君子
 终身有六德之用而实未尝有六言之名若只羡慕
 六个话头有一话头即有一番情见为之凑泊即有
 一番影似为之障碍才开门户即是墙垣所谓六蔽
 也夫子劈头一语直是提出子路于万嶂之中向后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209-0467a.png
 一一剖出病症使他自返病虽有六良药只在学字
 一味既投百病皆愈非有学以治愚复有药以治荡
 也 当兼逐件学说方全 李衷一曰学不是口耳
 只是要心体上打叠明白(当兼见闻说方全)蔽处都是心体
 上鹘突故或蔽于有馀而不能以自裒或蔽于不足
 而不能以自益或蔽于一所而不睹其大全或蔽于
 执极而不达其时中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节 张侗初曰六言六蔽蔽即在
 言字见美德无可言(不必如此说)可言都是名目也世间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209-0467b.png
 好名目误人者多矣故须以学破之 六蔽即在六
 言中见之不平不曰六德而曰六言原未尝实有诸
 己也 乐天斋翼注曰居字非徒因起对而命之缘
 他粗率少精细要他静坐潜思闻所未闻也
好仁不好学节 仁字南轩以力行说勉斋存疑以爱
 人说当兼用 乐天斋翼注曰学凡考之师友求之
 方册皆是注云好学以明其理明字对蔽字生然所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209-0467c.png
 谓明其理者如好仁又好学则认得仁真了便是明
 仁之理非仁外又有理也馀仿此作文用真字作骨
 最好 愚是昧理徇物荡是穷高极远贼是执自家
 小信不顾他人利害绞是急迫而犯人情勇就作为
 果敢上说乱者越理犯分刚就本体坚强上说狂者
 率意无忌 乐天斋翼注曰狂躁率也如要言即言
 要行即行不沈静也 李九我曰学而不好只是口
 耳之私只增长得蔽去他不得 好得真便去学了
 何得有蔽 此说深看六好字 王龙溪曰好仁好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209-0467d.png
 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夫非学与而何以曰不好学
 也曰谓其偏有所好耳有所见则有所不见矣有所
 好则有所不好矣所以道一翳在眼空花乱落 此
 说浅看学字
何莫学夫诗章总旨 此章是说学诗之益非是说学
 诗之法(注以法言者必尽有此益方可谓学是即法也)要知圣人全是要讽
 咏中加体会工夫故下可以字迩之远之多识字引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209-0468a.png
 伸触类以自得正在篇什语言之外 徐儆弦曰大
 凡六经皆稽实待虚之言苟读诗者有所感发则兴
 观群怨事父事君随所玩习皆有可得奚必读陟岵
 而后可以言事父读四牡而后可以言事君也
何莫学夫诗节 学字宜玩体验工夫全在自得非诵
 字读字可代 张彦陵曰人之所最易流者情然淫
 荡之情得诗而节人之所最难治者气然忿激之气
 得诗而平处常处变之道尽此矣 湛甘泉曰兴也
 者动也以志动志其志同也 李毅侯曰兴则有以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209-0468b.png
 感发其志意而为善不懈观则有以考镜其得失而
 于理无惑诗于性情尤切所谓发乎情止乎理义一
 言最得其要发乎情故有群有怨者人之所不能无
 也止乎理义故和而不流怨而不怒 玩其文法上
 说四可以而即接以远之迩之云者则知事父事君
 领上四可以来正是兴观群怨之实际处 此说甚
 妙愚意群怨又当为兴观之实际处然大全蒙引存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209-0468c.png
 疑都无段落不知何故 仇沧柱曰时手拈迩之二
 句反撇却蓼莪天保诸章谓三百篇皆可作忠孝之
 书求深反远不如切实指證令学诗者有所依据也
 (八科文徵) 大全辨或曰匡衡号善说诗能解人颐而相
 业无称不免与张禹孔光为伍事君事父大义犹懵
 然如此则所以学夫诗者亦徒章句文词而已其贤
 于区区草木虫鱼者能几何哉此可以为戒也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章 张彦陵曰下二句正唤醒不
 可不为之意 姚元素曰凡人能行处全是人情物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209-0468d.png
 理上通透此处不通透虽家庭之间自有许多窒碍
 处注不可行根无所见来不平 沈无回曰二南皆
 被化后所作此治象也非治本也夫子教子为二南
 岂教其求之于二南正教他溯入本原来果于此通
 透则国家天下自然打作一节更无阻间 析疑曰
 人情当大庭广众检束常易唯暗室屋漏闺门衽席
 不愧甚难故古人工夫全于难处著力 按此段专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209-0469a.png
 指脩身于家之事非指齐家也 窃意此为字与上
 章学字自当深看有身体力行引伸触类之意然大
 全蒙引皆止以诵读说不知何故 王肯堂一节文
 云家庭间情常掩义所赖涵濡之而轨于正者独有
 二南而苟不为之则懵然牵于情爱之私而触境成
 滞几席之近悉迷途焉无论远矣闺闱内欲常隔理
 所赖讽咏之而偕于道者仅有二南而苟不为之则冥
 然行于物欲之途而举足成碍床笫之迩悉穷途焉
 无论远矣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209-0469b.png
礼云礼云章 朱子就心上说则是对虚文者言程子
 就事上说则是对僭窃者言当兼用人而不仁及礼
 让为国章似亦当然 敬和在钟鼓玉帛之先亦在
 钟鼓玉帛之内 仇沧柱曰有制礼作乐之本天高
 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焉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
 乐生焉是也有行礼奏乐之本先有恭敬之心而后
 有玉帛之交错先有和乐之意而后有钟鼓之铿锵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209-0469c.png
 是也(八科文徵)
色厉而内荏章 蒙引浅说俱以确然有守毅然有为
 贴色厉以甘于利而怵于害贴内荏
乡原章 或主自贼说或主贼人说 乐天斋翼注曰
 德字指正理言如忠信廉洁是也似忠信乱了真忠
 信似廉洁乱了真廉洁把真正德都被他混淆了岂
 不是贼勿作自贼贼人看只重贼理 大全朱子及
 蒙引存疑皆以乡原之愿非真愿则中行章注谨厚
 之士乃指真愿也真愿犹不可进于道况乡原乎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209-0469d.png
道听而涂说章 管登之曰道与涂俱浪漫之意不必
 以地泥之此只形容他入耳出口略无停蓄的景象
 莫认实说 听还是好的病只在涂说上 德由闻
 见以入要在潜心体会以蓄之方为吾有入耳而出
 口究竟于身心何益 此说是因其涂说而谓其德
 之弃 王观涛曰只病在不经心若经心思索自不
 暇说 此说是因其先弃德而后涂说此是馀意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209-0470a.png
 乡原二章德字饶氏分别得妙朱氏公迁说与相反
 不可从 张君一文曰此其一言之泄不足惜也而
 率此浅躁之胸襟其尚可以有为乎况一言之泄所
 伤正自多也即使片善之遗未甚失也而率此浮荡
 之心思其尚可与有成乎况一善之遗所失正不少
 也盖其所急欲收者博闻敏捷之誉而不知收其名
 者丧其实其所急欲炫者才辩议论之华而不知外
 愈逞者中愈涸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章 鄙夫不足责责正在与之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209-0470b.png
 共事者耳 与鄙夫共事之人有二有以为易与者
 有以为有用者 熊伯甘曰贤者当辩鄙夫于早若寇准
 司马光误认丁谓吕惠卿害事不小 极天下之小
 人皆可以鄙夫名之以其背乎正大之道则谓之小
 人以其远乎高明之域则谓之鄙夫总之一样观注
 以庸恶陋劣并说可见不当除出大奸大恶说 庸
 陋似是柔恶恶劣似是刚恶陋甚于庸劣甚于恶庸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209-0470c.png
 如孔光陋如张禹恶如李林甫劣如杨国忠注小则
 吮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此二者刚恶柔恶皆有之
 云峰分贴似未尽(丙辰七月家谈九月念二志) 苏子瞻告神宗
 曰臣始以为鄙夫之患失不过备位以苟容及观李
 斯忧蒙恬之夺其权则立二世以亡秦卢杞忧怀光
 之数其恶则误德宗以再乱其心本于患失其祸乃
 至于丧邦可为此章注疏
古者民有三疾节 乐天斋翼注曰此章只是气习原
 无盗名欺世意时文乃有以荡而托之等语非是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209-0470d.png
 时文云古今受疾本同变症自异为矫时之论者曰
 宁为其有疾无为其无疾而有疾者又如此矣 广
 炬订曰三项是乡原之变局 又曰是叹气习非论
 气质及气数 民字宜泛作人字解圈外范注似拘
 或是之亡厚斋冯氏谓是不敢为决然之辞恐亦未
 是疑是有所指之辞
古之狂也肆节 张彦陵曰肆不拘小节正见他志愿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209-0471a.png
 太高(蒙引谓不拘小节即志愿太高此说本此)故名曰狂廉棱角峭厉正
 见他持守太严故名曰矜直径行自遂正见他暗昧
 不明故名曰愚 倪伯昭曰荡与忿戾的人纵恣不
 羁落落难合其与狂者矜者虽是天壤不侔其疾还
 显然易见唯以阴藏狡猾之夫而外为騃不晓事之
 状就其挟私妄作亦是他暗昧不明而实非真愚也
 则今之所谓愚者不过诈而已矣语意与上稍别
 按肆之为荡廉之为忿戾是已甚意直之为诈是相
 反意曰肆曰廉曰直则成其为古之狂矜愚曰荡曰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209-0471b.png
 忿戾曰诈则成其为今之狂矜愚非狂矜愚之亡古
 之狂矜愚亡也 乐天斋翼注曰廉是守己忿戾则
 与人争如执己之是校人之非意直属行事上说愚
 者见理不明但据所见一直行去全无委曲故曰径
 行自遂诈则又不甘于愚而强作机械变诈之事以
 遂其私故曰挟私妄作
恶紫之夺朱也章 乐天斋翼注曰上二句引起下句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209-0471c.png

朱子盖以邪常胜正说南轩勉斋皆以似是

 而非说似亦可以兼用若孟子则专说似是而
 非者耳
予欲无言章总旨 张彦陵曰按此章书意亦须从言
 语外想像始得盖圣人之道言亦尽不言亦尽此云
 欲无言者是觉有不消说他也罢之意言字正著教
 人上说教下学者之心悟也不言何述一问子贡尽
 有悟头
予欲无言节 朱子曰此句从圣人前后际断言语不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209-0471d.png
 著处不知不觉地流出来只是不消得说盖已都撒
 出来了若是言不能尽便是有未尽处圣人言处也
 尽做处也尽动容周旋无不尽所以不消说得 观
 此则以无可言为解者谬矣 恐人不能尽晓反欲
 无言此意可想
子如不言节
天何言哉节 王观涛曰两个天何言哉总说天何尝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209-0472a.png
 言而不待言之意即在所以行生处 蒙引曰妙道
 精义之发发谓发见不是妙道精义在内面却发在
 动静上 徐岩泉曰人若晓得四时之行不得不行
 便见夫子不厌处百物之生不得不生便见夫子不
 倦处 两句所映俱是不厌处俱是不倦处不得分
 配 大全谓时行物生两句自为体用须知此是馀
 意若正意则时行物生俱属用 曰天之行四时则
 仍重在所以行处而四时之行不足见天矣曰四时
 行焉则即重在四时之行而其所以行处即见于此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209-0472b.png

孺悲欲见孔子章 张彦陵曰不足见而不见是孺悲
 不见孔子非孔子不见孺悲也不使之见而又使之
 闻则孺悲亦既见孔子矣所谓不屑之教诲也心气
 和平不动声色圣人真同造化 夫子所以不显绝
 之者显则恐彰其过于人也是亦以微罪行之意也

依辅氏以辞疾为绝之取瑟为教之方是浅说亦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209-0472c.png
 如是(庚子四月念四改) 大全辨卓庵张氏曰因孺悲可教
 故是之如此若阳货向魋之流则远之惟恐不及耳
 人皆以此为孔子之善教而不知孺悲之可教此
 亦阐幽之意后人学孔子者因人而施可也若概
 以此为教法苟遇阳货向魋之流有不激而贾
 祸者哉观朱子以脱粟饭胡纮至有落职之罪可为
 明鉴
宰我问三年之丧章总旨 此章提出仁字最重
 指不忍之良心上说凡人心不安处即是仁仁字与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209-0472d.png
 安字正相应夫子提醒宰我处只在于女安乎四字
 上
 周季候曰宰我一问非真忍于忘亲也只为罔极之
 报原不在三年衣疏食粝初无益于死者而徒使礼
 乐废坠有乖于人道故酌量情理而欲节之却不知
 孝子之于亲每事惟恐其不足故虽明知无益于亲
 而为此无可奈何之计聊以自尽其心耳今乃计时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209-0473a.png
 论序为之斟酌其中焉将此心放顿何处耶此心既
 失又岂复有礼乐耶故夫子不暇辟其礼坏乐崩之
 语亦不与细论三年期月之是非只反覆就他本心
 不能自安处挑责之到末后才点出子生三年一语
 以见先王制丧初意使宰我闻之恻然其不宁惨然
 其欲泪当自觉其本心难遏者本心之外何礼何论
 何乐可谈礼坏乐崩之谬不必攻而自破矣此圣人
 之善于以仁牖人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节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209-0473b.png
三年不为礼节 朱子曰礼乐无所不在丧固有丧之
 礼矣唯乐无用于丧然当丧而不乐是乃乐之所以
 为乐也若当丧而玉帛陈焉钟鼓作焉则其坏礼而
 崩乐也甚矣此其言之失有不待言者故夫子不之
 答而直以不忍之端告之 乐天斋翼注曰崩坏只
 是生疏了
旧谷既没节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209-0473c.png
食夫稻节
女安则为之节 两女安字极重两则为之颇轻全要
 激发他使不自安耳 不为与为之俱指食稻衣锦
 说而为期年即在其中 故不为也依蒙引则指食
 稻衣锦与上下两为字一样若存疑曰故不为也只
 是承上言不为食旨闻乐居处也今汝则为之是为
 食稻衣锦依此则此节三为字不同矣蒙引可从
予之不仁也节 新安陈氏解不仁字即以安于食稻
 衣锦说与注不同与蒙引意合 薛敬轩曰子生三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209-0473d.png
 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传者以为丧所以三年之故
 是为报服非正解矣 正为对宰我说故浅言之耳
饱食终日章 张彦陵曰按难矣哉凡二见一见于群
 居终日一见于饱食终日可见心不可不用又不可
 一日不用在道义上 郑淡泉曰危之也惜之也乃
 所以警之也 终日云者犹缓其辞云尔心虽一息
 不用不可也 乐天斋翼注曰所用心如学术事业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209-0474a.png
 之类 顾泾阳曰当时人见孔子与群弟子非先王
 之法言不言非先王之法行不行多疑其迂拙且以
 腐儒目之那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却嚣然自以为
 伶俐见孔子汲汲皇皇略无休暇多嗤其劳苦至以
 戮民拟之那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却飘然自以为
 撇脱(析疑)
君子亦有恶乎章总旨 此章上恶悖德者下恶乱德
 者所关于世道人心不小故圣贤用恶皆维世之意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209-0474b.png
须知有恶正所以全我之爱即仁人放流朕堲谗

 说意然圣贤之恶只是合得天下人的公恶 析疑
 曰终身未尝言人过失生平未尝臧否人物终日谈
 未尝及时事此特三代以下士人德行恐非圣人大
 中之道且其流将至为乡愿为胡广之中庸圣人第
 曰谁毁谁誉非并善恶而一切不及也风雅三百篇
 中刺淫慝忧时事者何直切也而圣人且以为温柔
 敦厚春秋一字衮钺且得谓之称恶否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209-0474c.png
君子亦有恶乎节 张彦陵曰君子无所不爱亦有恶
 乎对爱说赐亦有恶对君子说 乐天斋翼注曰下
 流只是下位 讪上蒙引存疑皆以上本无过而加
 谤毁为说看来当兼有过无过说方全称人之恶亦
 然 蔡虚斋曰自己不度理势便窒塞不通不是行
 去见窒然行亦必见窒矣 双峰谓果敢即前章之
 刚然蒙引解前章以刚属性体勇属作为及解此章
 又以勇属血气果属作事盖所谓作事亦指作事之
 志言耳则与双峰说仍合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209-0474d.png
赐也亦有恶乎节 张彦陵曰徼非知不孙非勇讦非
 直此三等人却认煞是自家好处盖误以为知勇直
 非伪托之也 然兼用亦不妨 翼注曰勇以气言
 果敢以意言得之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章 张彦陵曰俱著君子一
 时用情言其本源在脩身不在用情 方孟旋曰人
 待女子小人往往任情故尝以近而得不孙则近之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209-0475a.png
 心难制也尝以远而得怨则远之心难持也难固在
 我养之者不当徒咎女子小人 乐天斋翼注曰此
 论御臣妾之难在御之有道盖女子小人多忽之而
 不知其难养故夫子提出示人使人知养之之道
 又曰近是比昵与慈不同远是疏斥与庄不同 按
 沈无回曰远生于近近之不可方有远此说极有意
 思然亦难拘说亦有始终近之者有始终远之者更
 有始远之而终近之者但始近终远者为多耳 黄
 陶庵曰圣王知其然也严未然之禁太宰得以制宫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209-0475b.png
 中燕游得以亲正士故有樊哙周昌则籍孺戚夫人
 不足患也有申屠袁盎则邓通郑夫人不足患也原
 评云圣人言难养者欲人思所以善养之道非谓难
 而委之无可奈何 大全辨少墟冯氏曰士君子多
 加意于大人君子而忽略于女子小人不知女子小
 人尤是难养可见自家学问真是无微可忽无众寡
 无小大无敢慢 芑山张氏曰圣人立言大小兼该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209-0475c.png
 虽不必将女子小人专看做妇寺而处置妇寺道理
 未尝不在其中
年四十而见恶焉章 此章一则对未四十者言不可
 不勉一则对已四十者言不可不惧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二十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209-0475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