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209-04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七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宪问

宪问耻章 张彦陵曰按行已有耻是狷者事然狷者
 有所不为只了得一身的勾当不知士君子任天下
 之责当思大有为以建立于当世故夫子合有道无
 道以明耻正欲广宪不为之志以进于有为 前章
 行已有耻不止说狷者此段不过借言之勿泥看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209-0408b.png
 彦陵又曰有道无道夫子原只两平说按注倒重有
 道上时说倒重无道上俱偏然旨意只重有为不重
 有守以守非宪之所难也 周季侯曰耻在俗情中
 者易见耻在名节中者难知 邦有道非全不要守
 邦无道非全不要为注但举其尤重者言耳 邦有
 道谷不必到有道而后可耻即未逢有道而可耻者
 固在不然则沮溺一辈可以免耻抑不必到苟禄而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209-0409a.png
 后可耻即未尝受禄而可耻者仍在不然则巢由一
 辈可以免耻 马世奇曰贤者之品以狂与狷定者
 也贤者之心不以狂与狷定者也人知进取之心狂
 有之不知狷亦有之夫狷如原宪而何以耻问也曰
 其心有不安于狷者也 马宪问耻破云有留意于
 耻者亦狷者之进取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章 大全胡氏克伐是因己所有而
 生气盈也怨欲是因己所无而生气歉也克伐之心
 由人己相形怨欲之心由得失相形 徐玄扈曰若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209-0409b.png
 其不行出于自然便是仁若出于勉然便未仁 此
 不在自然勉然上分克己何尝不勉然但所以为勉
 者不同耳 王元美曰可以为难虽是许之之词然
 克己只直截而易制私只禁伏而难正在难处未得
 为仁 按元美说与李见罗说同翼注亦主此 李
 见罗曰自其著力处固叫做难而自其吃力处亦叫
 做难由前之难其所著力处即是其得力处由后之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209-0409c.png
 难其所吃力处即是其受病处故曰仁则吾不知也
 微矣微矣 蒙引存疑浅说都不主吃力讲盖以不
 行对纵欲者言则不行者难以不行对克己言则不
 行又不足为难正意似如此然李说亦似好 蔡晋
 江曰不行而谓之难者盖克伐怨欲之私藏于杳然
 冥然之中而发于卒然忽然之际最难制也今能止
 之而使不行是其用力之艰盖有甚于激湍之堤防
 奔马之驾驭者故曰难 启蒙曰克伐怨欲在自然
 生机上流出各有天则不爽便是仁 克伐怨欲比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209-0409d.png
 不得视听言动视听言动乃是不可全去者须知此
 章是以制私言不以过情言 袁七泽曰不行不是
 只不行于外而中心犹有潜伏在他不行处亦是除
 欲不留根然所以不得为仁者只是欠头脑只见此
 四者为心之累苦苦在四者上剥落不知以念灭念
 念起即差正所谓二乘粪除之道也曷自反曰是谁
 克伐是谁怨欲则觅克伐怨欲了不可得欲更教谁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209-0410a.png
 不行耶 此论讲家多取之其意是欲提良知作主
 若良知常作主这四者自然日消月化其论固高然
 不知只说得存心工夫圣门固有存心工夫亦自有
 克己工夫也
士而怀居章 朱子曰士君子要为圣贤岂是块然守
 定在此一室自古无关门独坐的圣贤 此是就一
 端说非以居为止此也 陈大士曰居不足以累人
 而怀始足以累人怀不足以累人而怀居始足以累
 人 汤睡庵曰士则天地民物皆其阃域何有于居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209-0410b.png
 士则古今宇宙视为蘧庐何有于居就逸则辞劳益
 己则损人责以士之度量当不如是矣将来则觊觎
 已往则踌躇责以士之见识当不如是矣外不必口
 体耳目驰逐于无方而情欲一萌物焉而不化即为
 私内不必朝夕经营追寻于无穷而意识所向过焉
 而复留即为私 杨慈湖曰人生不可被一区宅子
 几亩田园贮却自己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209-0410c.png
邦有道章 姚承庵曰危言危行非是意气用事只是
 当言当行的无所顾忌人见以为危君子亦以循其
 常耳言孙只是孙于理而不直遂此正善行其危处

须知此是馀意 副墨曰君子立身持世止有一

 危意若曰君子处有道固言与行而俱危即无道之
 世行亦危而不变特言语之间孙以出之耳真是中
 流一砥 副墨此说即所谓善行其危者也余前以
 为是馀意今看来即作正意亦极好(丙申九月十日) 管
 登之曰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此危行也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209-0410d.png
有德者章 张彦陵曰不重言与勇全是要人充养在
 内 二项俱重在上句 言勇俱兼治身治世说
 庄忠甫曰人欲言其所迷言其所疑诚为难耳有德
 者言其中之所自得如食人之说饱衣人之说煖岂
 有不能者哉虽然迷者疑者固不能言矣亦有行不
 逮而知及之者彼即不能言其所得亦能言其所明
 是二言者相去固无几也此言之不可以信德也夫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209-0411a.png
 人惟有坚忍果断之力然后能制私欲而成其仁岂
 有不勇而能仁者然世亦有坚忍果断之力用之以
 成就其私意如尾生之信直躬之直陈仲子之廉此
 其勇皆有过人者故勇者不必有仁当知有言者之
 言亦言其德非便佞之言也有勇者之勇亦勇于义
 非斗很之勇也 注便佞口给及血气之强要看得
 好不本于躬行底即是便佞口给不出于无私底便
 是血气之强故无论言之强辨者为便佞即言得合
 理亦是便佞无论勇之过当者为血气即当勇而勇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209-0411b.png
 者亦是血气 若明道所谓造道之言如颜子之言
 孔子孟子之言尧舜止是造道之深所见如是有德
 之言亦可谓之口给乎曰若充类至义之尽亦不能
 不如此说 佐案曰须知道所急需者一曰议论一曰
 担当言勇正亦不轻曰必有不必有者谓徒有之以
 言勇而言勇转轻不若有之以德仁而言勇斯重盖
 欲人立德存仁而并收言勇之用也一味抹倒言勇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209-0411c.png
 者非是
羿善射章 乐天斋翼注曰善射荡舟是有力然羿以
 善射之力而篡夏自立奡以荡舟之力而灭斟灌斟
 寻杀夏后相又是有权故注兼言权力 不答时解
 又有以福善祸淫之理不可知说者不知福善祸淫
 圣贤原只主理言不必主事言何不可知之有只依
 注为是须知此节只重尚德意不重不答意 又有
 谓其理固然不必答者亦未是 附顾锡畴曰今适
 而羿奡凶终耳假令羿奡得死遂将为羿奡乎今幸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209-0411d.png
 而禹稷保世耳假令禹稷不王遂不能为禹稷乎吾
 想天之意固欲尽人皆为禹稷也如尽人皆为禹稷
 安得人人而畀以天下且禹之德奚遽偿之于其身
 尔时为禹信者已为稷疑而稷之德奚独酬之于其
 子孙一似眷稷者久不复眷禹而夫子岂能为天明
 之也哉 按此节福善祸淫不可知之说其意欲人
 只尽人事不要问休咎于天也 四书镜曰君子二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209-0412a.png
 句依注一直说唯尚德所以为君子也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章 沈无回曰此是论仁不是
 论君子小人 张彦陵曰正所谓危微之辨 乐天
 斋翼注曰此不仁与仁字俱以一念言不以全体言

佐案曰使小人乍见入井亦必有怵惕之心然善

 念乍动而纳交要誉之私己纷然而起故虽行好事
 而尽是私心真未有一息之仁也 小人不仁不必
 说到假仁即使真心发见亦随见随灭故曰未有此
 甚言人之不可流入于小人一流入于小人遂有江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209-0412b.png
 河不反之势通章总见从仁而至不仁易从不仁而
 至仁难其儆人意最为深切大全朱子说君子处太
 恕了恐非圣人旨 存疑解仁字兼立心制行极完
 然其末句曰其本心则非也若改为随见随灭尤明
爱之能勿劳乎节 张彦陵曰此章忠爱二字认得真
 切则能勿精神自透劳与诲正忠爱中事也盖父之
 爱子臣之忠君此情理所不容解然何谓爱亦望其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209-0412c.png
 子之为圣贤而已何谓忠亦望其君之为尧舜而已
 然则逸豫正败德之媒而依回寔长君之恶则劳固
 所以成其爱也而诲乃所以成其为忠也爱自不能
 不劳忠自不能不诲非迹相反而相成之说 王观
 涛曰劳非在抚摩之外别有一术以苦他正是抚摩
 之真心所踌躇图之者诲非在悃款之外别开一路
 以烦他正是悃款之真心所委曲引之者 顾麟士
 曰大全及虚斋说爱之忠焉本不专指父之于子臣
 之于君然从众可也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209-0412d.png
为命章 通义仁山金氏曰此万世为辞令之条例鄱
 阳朱氏曰此章即诸侯辞命而见用人之效 二说
 稍异须兼用之 此章即郑之为命以见事之贵详
 审而又见能得人能用人之效群贤之和衷子产之
 不自用共有五意又要由为命而推之凡事由郑国
 而推之凡为国者 讨则以事胜论则以理胜脩则
 片言扼要饰则累辨不穷 乐天斋翼注曰勿以饰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209-0413a.png
 字作文饰恐碍润色 陈大士曰子产非不能草创
 而草创用裨谌也非不能讨论而讨论用世叔也非
 不能脩饰而脩饰用子羽也己特受其成局稍加润
 色而已矣子产真足相天下者哉
或问子产章 圣人论人大抵才德俱全者上也才不
 胜德者其次也德不胜才者又其次也才与德两无
 取焉斯为下矣此章关纽如此 沈无回曰三段随
 问随答之词原无关纽后人立主意搏捥为作时文
 计耳书中放此者多不可不知愚意虽是随问随答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209-0413b.png
 原无关纽然后人看书须寻其关纽方是非止为作
 文地也但不当以内夏外夷立说耳 陈大士曰侨
 与仲即非中国亦所必褒子西即非楚大夫亦所必
 贬一因乎人之分量为评初非有意为低昂者 张
 彦陵曰伯氏之夺自桓公但致其夺者仲也怨宜归
 仲仲却功足以服人故伯氏无怨勿说到伯氏安贫
 上 吴因之曰圣人本意只是欲明管仲为有功之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209-0413c.png
 人却不直说特取骈邑一事为言最是善形容处太
 史公作史颇得此法遂为千古绝调
贫而无怨难章 张彦陵曰按吾人实地学问必须从
 世味中磨练过来方有得力处故夫子往往把贫富
 相形教人当身体验若能打破此关方是学问小歇
 手处处富处贫只是一个道理此处却将无怨无骄
 分别个难易出来正要人到处一化齐地位若斤斤
 在贫富上较量便非本旨 难易集注主人情说大
 全胡氏兼人情事势说胡氏似备存疑亦依胡氏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209-0413d.png
 邱月林曰难易耑就人情说却从事势上来不可把
 事势人情平看 沈无回曰此夫子就人情事势而
 权其难易若此若有道者不知有贫富之异则无怨
 无骄一也此又当别论 若是乐好礼便分不得难
 易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章 薛方山曰此章分明讥鲁
 失官人之道 据翼注亦有讽公绰任职不称之意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209-0414a.png
 当兼用为是 高中玄曰家之大者无如赵魏国之
 小者无如滕薛人各有能有不能公绰正廉静而短
 于才若使他做家老就是赵魏大家尚优况小于赵
 魏者乎若使他做大夫即滕薛且不可况大于滕薛
 者乎以其优于家老也而即使之为大夫则必至于
 废事以其不可为大夫也而亦不使为家老则必至
 于废人讽鲁之意隐然可想 此章老大夫字是实
 字赵魏滕薛俱活看中玄得之注中大家势重并国
 小政繁只是顺文解释非指定赵魏滕薛也亦要活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209-0414b.png
 看便无病蒙引谓鲁也是国小政繁者与滕薛一样
 看更无分别则呆矣 廉静自廉静短于才自短于
 才非廉静便是短于才也世之所谓短于才者只是
 指廉静耳所谓才者只是指不静不廉耳可叹(辛酉三月)
子路问成人章总旨 张彦陵曰首节下截是中行次
 节是狷 以首节下截为中行次节为狷最妙则知
 前不得中行之中行亦兼学质说但须知其与圣人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209-0414c.png
 尚有别耳蒙引专以资质言者似太拘 大抵以中
 行成人二章与有恒章同看则中行兼君子善人狷
 是有恒今之成人亦是有恒文礼乐则是中行之君
 子 如行已有耻三句亦是中行之君子
子路问成人节 沈无回曰不曰礼乐以文之而曰文
 之以礼乐是浑将四子推入礼乐中去不复见有四
 子在 文之而不见有智廉勇艺文之而方成为知
 廉勇艺 注才全德备二句承四子之长来中正和
 乐二句承文之以礼乐来大全自明蒙引谓才全德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209-0414d.png
 备四句俱承文之以礼乐来恐未是蒙引二段附下

附蒙引曰四者只是才德必文之以礼乐方才全

 德备浑然不见一善成名之迹不然虽兼四子之长
 人犹见是知是廉是勇是艺到文之以礼乐则无知
 名无勇功而廉与艺皆不见痕迹矣 又附蒙引曰
 知足以穷理四句未宜说上尽好去为有下文文之
 以礼乐在使德成于内而文见乎外犹在文之以礼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209-0415a.png
 乐句内则才全德备四句却只自文之以礼乐说合
 亦可以为成人 礼乐俱当兼本末说偏指者俱非

注才全德备云峰胡氏以不欲为德知勇艺为才

 蒙引又谓廉勇为德知艺为才俱有未安愚意知廉
 勇俱是德艺是才如此则与下节注才智礼乐有所
 未备句尤合盖思义是廉授命是勇而知艺则未备
 以才字代艺字注自明 分言则知廉勇为德艺为
 才合言则四者俱是德故语类亦有四德之目 若
 德成于内德字与才全德备之德又稍异盖此德字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209-0415b.png
 兼艺在内此成字是以智廉勇艺之出于礼乐者说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节 袁七泽曰正夫子思有恒之
 意 或曰此节正见不当以今人自限 大全辨少
 墟冯氏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得力不在临时必平
 日讲一介不苟之学而后能见利思义必平日讲朝
 闻夕死之学而后能见危授命不然利至然后斟酌
 道义危至然后商量生死则不及矣 乐天斋翼注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209-0415c.png
 曰两见字一不忘字要玩利害未见人多义命自安
 一当其前不觉贪畏始要之日人多慷慨期许久之
 不觉顿忘此皆念头不真实之故 张彦陵曰按平
 生之言是平生期许之言不在然诺上论徐自溟曰
 平生所期许即上文义命是也利害乃人道大关头
 始终乃人道大操履必久要不忘方是守得义命定
 打得关头破 沈无回曰生平之言非止约信己也
 是平生期待之言如志道德者期周孔志功名者期
 伊吕久之时移势变事不从心往往退步此便是无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209-0415d.png
 骨干久要不忘则一生之操履可知 李九我曰只
 有忠信而不及礼乐者以其才虽不足而真心不失
 根本未漓故也若真心已失则礼乐亦无安顿处
 附乐天翼斋注曰上节告子路以人道之全下节告
 子路以人道之重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章 夫子常欲思狷者今
 据时所称文子庶几近之夫子就贾而欲核其实故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209-0416a.png
 开口信乎二字乃欲得其恬静之真非疑其不情
 徐玄扈曰时方巧令成风贪冒不忌夫子伤之意文
 子审有其实尽可风世 张君一曰言笑取之发固
 有使人游其中而不厌亦有使人见其约而不厌是
 不厌之言非必时也不厌之笑非必乐也不厌之取
 非必义也 大抵文子是寡言寡笑寡取之人注所
 谓廉静之士是也时人及贾之言俱过其实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章 武仲如防可以要季氏
 解可以存先祀解可以未尝以防为言解夫子正之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209-0416b.png
 兼此三意 君不可要而要之是其智之荡君不必
 要而要之是其智之凿
晋文公谲而不正章 吴因之曰此是夫子贱伯之意
 初非评其优劣权以济事曰谲晋文公创伯于桓公
 之后此时缘人心已识破伯者机关不可再哄故其
 取威定霸多谲而不正若齐桓公初做这个事业缘
 人心尚思王道仁义二字还鼓动得他起故以正出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209-0416c.png
 之而人心即服夫子言此正见霸道之不足尚晋文
 已不能及齐桓所为了况欲学二公而又差者乎
 此条发出所以彼善于此之故补注所未及可谓朱
 子之功臣矣 管登之曰齐桓内行多不正而晋文
 颇称谨饬夫子为春秋明大义故略其小而重其大
 此尚论者所当知也 大全辨卓庵张氏曰桓文正
 谲之殊如此而继嗣之贤不肖悬绝岂非桓公好内
 多嬖废长立爱贻谋不善之所致与 大全辨谓桓
 公初起楚虽猾夏不过郑蔡近楚之国未尝与中国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209-0416d.png
 并驱争先故齐桓犹得徐为之谋至晋文之时楚执
 中国盟主而在会诸侯不敢与之争至戍谷逼齐合
 兵围宋曹卫皆受其节制势极盛矣故晋文用计亦
 异 按此云桓文事势不同固是然云文公不得不
 谲则非圣贤之论也
桓公杀公子纠章
桓公九合诸侯节 只以大义大信去服人省了多少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209-0417a.png
 战争
管仲非仁者与章 吴因之曰夫子称管仲之功正叙
 处只在一匡天下句下二句又承上一匡意而益致
 铺张之词到今受赐止是言后世被泽而当时之意
 便已在内不可以一匡受赐作天下后世两平对看

李毅侯曰管仲相桓其经济全在作内政而寄军

 令其本领在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看来注圈外圈
 内只是有功无过之意功过不相掩之说朱子未尝
 主此虽亦有此言然只指事纠非正之过非指其有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209-0417b.png
 忘君事仇之过也予向疑集注之有两意不是但功
 过不相掩之说亦自有理难兼用而可并存也(己亥七月)
 (初四)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节 首节止言与文子同升耳
 升者僎也与文子同升者亦僎也文子荐贤意当在
 言外补出 汤宾尹首节文曰使文子有媢嫉之心
 而见稍不达则才露而恐其形已势俱而恐其轧己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209-0417c.png
 僎必不能以臣役之身自奋于上使文子有推让之
 心而见稍不广则收而为己之私席以成己之重亦
 必不能以我所臣服之人共之于上
可以为文矣节 张彦陵曰文子得谥为文卫人曾无
 议及此者夫子特为拈出这重公案言只此一事便
 无愧于文盖极取其事非解谥法 李仲用曰史臣
 之文文子不若夫子之文文子夫子有惜史臣之略
 大而举小意 须知此是馀意 借谥法以见进贤
 之义是正意是于文子之所以不愧于文因见史臣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209-0417d.png
 之不知所以为文是馀意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章 徐岩泉曰非但用之各当
 其才亦且使之各尽其才而叔圉辈又相济共成其
 美所以不丧 三子若遇有道便未必得罪名教了

灵公有伯玉史鱼而不知用犹未尽用人之道也

 不然使伯玉诸君子出入风议以为国之光而使三
 才臣折冲奔走以谋国之事岂犹有无道之名耶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209-0418a.png
 卫灵章言得人之重非谓得人而可无道也大抵君
 无道而得人者可以免其身而不能保其世故灵公
 没而蒯瞆之祸兴武氏没而五王之变作曰若得伊
 周之佐何如曰伊周则能转无道为有道而非能保
 无道之及世也然则君有道而不得人可乎曰有道
 未有不得人不得人不可谓有道然则陈卧子谓齐
 桓无管隰之佐晋文无狐赵之徒则虽不负妇人而
 朝不纳怀嬴于室亦不至于霸其说非耶曰不负妇
 人于朝不纳怀嬴于室可谓不无道已耳未可谓有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209-0418b.png
 道也有道未有不得人也
其言之不怍章 张彦陵曰此章只将不怍二字激发
 人必为之志 又曰言何以可怍也正以其言之而
 未必能为之也乃夫子所谓不怍即在言之时见之
 没了这点羞恶的念头则勇猛振发之气从何处鼓
 出须善会夫子本意不是要人缄口结舌正要人竭
 力去做事以免此内愧耳 由勇生怍怍复生勇二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209-0418c.png
 意须相足 凡人志于为者必顾自己造诣力量时
 势事机决不敢妄发言如言之不怍以为己能不是
 轻言苟且即是大言欺世之人为难即在不怍时见
 得非为之后方见其难 注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
 度其能否矣是逆推其言之前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是正解为之也难句是预料其言之后然却是预料
 不是到为之方见其难
陈成子弑简公章总旨 此章破承当云君臣之义圣
 人必欲伸于天下者也盖弑君之当讨也请之而得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209-0418d.png
 而君臣之义行请之不得而君臣之义亦明故虽未
 尝讨也而恒固已讨矣
陈成子弑简公章 张彦陵曰孔子请讨凛然正君臣
 之义若云借以正鲁反小两不敢不告一是背后说
 是叹辞一是当面说是警辞一见吾为大夫且不敢
 不告况君乎一见吾为告老之大夫且不敢不告况
 在位之大夫乎当时天子不问罪方伯不连帅而孔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209-0419a.png
 子侃然倡大义于鲁庭虽未能兴兵讨恒(须知是非孔子初心)
 而恒固已讨矣 胡氏先发后闻之说只是言其有
 此理大全朱子阐之详矣云峰谓谓鲁非谓孔子失
 其意矣似拘在鲁当日即当行先发后闻之事孔子
 之请是也在孔子则有先发后闻之理胡氏之论是
 也胡氏之论只是人人得而讨之意 又蒙引载黄
 氏日抄之言曰此事果可先发后闻则夫子亦为之
 矣不待胡氏发其所不及也黄氏之论可谓痴人说
 梦矣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209-0419b.png
子路问事君章 张彦陵曰勿欺二字是臣道彻始彻
 终之本又进言时无内无外之心 饶双峰曰勿欺
 甚难须是平日实落下慎独工夫表里如一方能如
 此 葛屺瞻曰人臣事君不独自私自利为欺即成
 心难化识见未真反之本心焉能自慊子路不知为
 知尚坐此病故以勿欺告之 按葛说是合诲汝知
 之章看 大全辨芑山张氏曰勿欺而犯亦须道理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209-0419c.png
 的确可行有裨国事若不度是非可否则天下尽有
 此心无愧未尝欺君而识见执物议论迂疏不可见
 诸行事者虽空言何益此处便见得人臣勿欺必学
 问经济兼至非区区朴忠而谓之能勿欺也 按此
 与葛说同 欺之类最众当言不言当为不为欺也
 不当言而言不当为而为欺也不知其当言不当言
 当为不当为而蹈之欺也知其当言不当言当为不
 当为而蹈之欺也不当言而不言当言而言而心有
 不实欺也不当为而不为当为而为而心有不实欺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209-0419d.png
 也当言而言不当言而不言当为而为不当为而不
 为其心又无不实而不本于平日之慎独亦欺也犯
 只是勿欺中一事夫子缘子路只能此一事故告之
 如此范注是也蒙引存疑谓犯亦子路所未能恐不
 必存疑说附后 存疑曰犯其颜色以谏诤之此事
 最难子路不能救季氏之伐颛臾则犯亦未能也故
 范说在圈外 子路不谏伐颛臾不是不能犯只是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209-0420a.png
 不知其当犯 此等看得最支离犯自犯勿欺自勿
 欺一就平日言一就谏诤时言何必纽作一件即俱
 就谏诤时言亦一是心一是言亦不当纽作一件又
 两件自应并重何必专重勿犯范注在圈外原不必
 泥(癸亥七月初一)

按癸亥所定未是(壬申)

君子上达章 刘涓水曰天壤之高卑易辨方寸之上
 下难定李崆峒曰论地位天地悬隔论来路几希危
 微 此与喻义章同但喻义喻利是以其已成者言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209-0420b.png
 上达下达是以其日进之势言 皆有留脚不住之
 势 注日进高明日流污下正解上达下达大全胡
 氏以为上达下达之效者非 大全辨惑曰君子时
 时存此天理如登层台然美可大大可圣而神其进
 自不能已小人才动念于欲则凡欲皆呼群引类丛
 至沓来其进亦自不能已要之只从一念上起分别
 路头只在戒惧慎独 又曰此节当与孟子利与善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209-0420c.png
 之间参看理欲初分只在一个路头分别 又曰全
 是要学者谨几意不上达即下达无不进不退不升
 不崩就中可息肩住足之地上达下达是中閒话不
 是两边话专为半涂而废一流人痛加鞭策非分别
 君子小人造诣已成明其为上达下达也
古之学者为己章 张彦陵曰此章当看两者字言同
 此一个学但学之者用心不同两为字即注两欲字
 是学的主意俱在心上分别为己而学则日做进身
 心上为人而学则日脩饰名誉上 徐儆弦曰为己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209-0420d.png
 则天地万物皆属之己为人则形骸耳目皆属之人
 唯为己故能克己唯为人故益失人 此章是务名
 务实之分不是成己成物之分为人为己俱兼成己
 成物说但其所以要成者不同耳圈外程注另是一
 意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章 张彦陵曰此章只重欲寡其
 过句而交友之义为使之道只带说就是了 删正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209-0421a.png
 云夫子问何为使者乃不说其所为而直指其用心
 处以对是之谓知言 王观涛曰留心克治的人始
 觉得过易滋而难化但只要寡少还是难的注但字
 犹字宜深味未能根欲字来是他心上自觉得未能
 非真力不从心也 邓文洁曰非必沈溺之为害也
 即一时克治之疏皆清明之累也非必邪僻之为害
 也即偶然履蹈之失亦疚心之端也身过心过俱未
 易寡
君子思不出其位章 吴省庵曰位以内当思位以外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209-0421b.png
 不当思思之便出位君子经营谋画只在位之中不
 在位之外得艮卦止而不动意 君子当兼安勉说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章
君子道者三章总旨 张彦陵曰此夫子望道未见之
 心 此章凡三说夫子实见其于道有未尽而子贡
 则知夫子之已能一说也夫子知道之原无尽而子
 贡亦知之又一说也夫子自言其化境而子贡知之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209-0421c.png
 此又一说也当以第一说为正大全蒙引俱是第一
 说
君子道者三章 指南道字且虚下三句正是道三者
 字勿作三样人看盖即其会于君子之心者名之也
 仁知勇原是心之本体只为有私便伤了本体君子
 之心绝无私意其纯然处是仁其洞然处是知其浩
 然处是勇完全是心之本体便不忧不惑不惧 陈
 眉公曰若见以为能便非圣人之道若见以为能而
 故谦处于不能尤非圣人之心也 蒙引谓本文绝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209-0421d.png
 不可说出成德字看来即说出亦与经旨无妨也蒙
 引说附下 附蒙引曰本文绝不可说出成德字子
 罕篇亦不可说出进学字且进学成德字是尹氏合
 二章而言其一则知为先一则仁为先之意耳非经
 旨也
子贡方人章 张彦陵曰须知子贡之方人把做学问
 内一件事看非如世人臧否人物然毕竟非切己之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209-0422a.png
 学 方人亦不是不好的要玩注专务二字子贡之
 病只在专务便于切己处未免稍疏 乐天斋翼注
 曰贤字以自治有馀言不暇字以自治不足言圣人
 功夫皆是切己不暇并非谑语夫子一生好古敏求
 下学上达安得有暇 张彦陵曰要知自治之功无
 穷无尽何得暇时暇字便是学者大病痛圣人终身
 于学之中即从心不踰亦仍是学生安到老亦困勉
 到老何尝有暇时若子贡知此即自治不暇又何暇
 方人哉 李见罗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209-0422b.png
 安暇方人 此又是见人之贤否而益有不暇也又
 深一层
不患人之不己知章 邹东郭曰学而求能乃为己之
 实功若谓求能以为人知地则犹然是患人不己知
 之心也君子无求人知之心患不能亦非谓能人自
 知之也惟是切于实学而已
不逆诈章 张彦陵曰不逆不亿主虚言不主诚言盖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209-0422c.png
 虚是无意必诚是有实理自有分别 又曰先字亦
 要体认如鉴在此无物亦未尝不照盖先有照以待
 物非物至而索照也 吴因之曰觉与逆亿字紧相
 对觉如觉痛觉痒觉饥觉寒皆感而自应触而自知
 初不由念虑不经思索者也曰觉正是不逆不亿处
 言君子于诈者不信者未尝逆之亿之也第觉之耳
 若说未尝逆亿却又先觉便是两层 葛屺瞻曰玩
 抑亦二字言不逆亿而倒会先觉其能觉之妙虚虚
 含在言外说者皆以不逆不亿就是先觉虽有此旨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209-0422d.png
 于抑亦二字不贴 此章依存疑则与和而不同一
 类专就公私上论依集注蒙引则兼过不及公私论
 包得和同矜争两边例与比义章一类存疑虽说似
 精而不可用姑附于下 附存疑曰逆亿是把火去
 照物先觉是火在此物来自照小注都说人不曾诈
 不信而逆亿之看来不是既不曾诈不信何消说先
 觉圣人此语是说非亿度之知乃明照之知耳亿度之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209-0423a.png
 知有心之知明照之知无心之知饶氏不逆不亿为
 待物之诚非是 玩注似只就过不及一边说未尝
 兼(癸亥七月) 张江陵曰非有居敬穷理之功讲学亲贤
 之助则此心虚灵之体未免为物所蔽欲以坐照天
 下亦未易能 大全辨芑山张氏曰凡事之多疑皆
 生于不明如以察为明皆至暗也唐德宗之流是也

又卓庵张氏曰亿逆非矣又有不逆不亿而其弊

 较甚于逆亿者如汉元帝之于石显唐玄宗之于安
 禄山德宗之于卢𣏌宋高宗之于秦桧度宗之于贾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209-0423b.png
 似道皆深信不疑
微生亩谓孔子曰章 王宇泰曰无乃二字微生非直
 指夫子为佞乃设佞之一字以探其何为栖栖之意
 若有令人不可解者果为佞则无不合又何必栖栖

孙淮海曰微生亩徒泥于无道则隐之说而不知

 圣人以道易天下之心便是固处
骥不称其力章 张彦陵曰骥所谓德亦在力处见之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209-0423c.png
 善用其力便是德若舍德而言力此与凡马之驯良
 者何异故德力兼方谓之骥然骥之所以见称于世
 却在德不在力则君子之所重可知
以德报怨章总旨 张彦陵曰愚按吾人以太虚应物
 施忘其施报忘其报德怨自不必相形德怨之说专
 因所报而见夫既不能忘情于不报则德怨自宜分
 明若因世之脩怨而故意徇物何以销天下不平之
 憾 吴因之曰世人有心于薄或人有心于厚圣人
 无心而各得其平其报也咸其所自取则并可化天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209-0423d.png
 下之德怨而归之大道区区在脩怨上商厚薄者何
 啻天壤 通章重报怨上报德带说
以德报怨章 怨自有当报者不必论到何以报德而
 后见以德报怨之不可也然论到何以报德而愈见
 以德报怨之不可 蒙引解以直报怨存疑非之然
 看来两说可兼用邮无正之于尹铎文王之于崇侯
 蒙引所谓以直也周礼之令勿仇春秋之许复仇存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209-0424a.png
 疑所谓以直也 高中玄曰直者情理之无所曲者
 也若本有可怨乃曲其心以为忍置之不问是匿怨
 而友微生高之乞醯也可以为直乎然则何如曰怨
 当报则报之无过则焉不当报则不报无逞忿焉出
 乎心之公得乎理之正斯为直而已矣 解狐之荐
 祁伯唯其才也弯弓送之曰怨子如初则其本情也
 孔明之斩马谡唯其罪也既斩而后抚其妻子其本
 情也夫各有所当而已 玩中玄之说与朱注仍是
 一意乃深驳朱注未知何故当取问辨录再详之(戊午)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209-0424b.png
 (五月念二)
莫我知也夫章总旨 邓定宇曰子贡平日求知于外
 不曾从心体上用功莫我知之叹分明是唤醒他欲
 使求之己所独知之妙也不怨不尤正是心体无累
 自家有一段独见其妙处夫子意谓我不曾从人耳
 目所见处讨知只从心体上打得空净无累每每于
 下学处便有上达之妙上达正是心中妙悟处后章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209-0424c.png
 所谓一贯是也知我其天犹云与天默契云耳人知
 便有可见可闻天知何曾有见闻可言此正是人不
 及知之妙 莫我知即含下学意下学自兼内外说
 专以堕黜见闻独持心体为解者偏盖子贡聪颖之
 士病痛不但在专事见闻不求心体其见闻处亦不
 实落不切近故下学不得偏说若一贯章则是其功
 夫已进步与此又不同
莫我知也夫章 须知此不是叹莫知其圣是叹莫知
 其所以圣大指与无行不与章相类与道不行等章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209-0424d.png
 绝不相干 下学对隐怪惟不怨不尤然后能下学
 上达 张侗初曰下学从不怨尤始 徐自溟曰似
 宜云学下而达上盖道理分不得上下特其学处见
 为下而达处见为上耳未达处皆下随学来即上若
 其未达必是于下处未学也 高中玄曰此圣人
 自述其为己之学如此他人学问便有邀福求知之
 心有不得便自怨尤此便有形迹表著而人可知夫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209-0425a.png
 子孜孜下学只是了自己事无与于人则自无形迹
 表著人将何以知之故曰知我者其天乎 为己与
 自脩似少异 自脩内包得为己意也(辛丑六月十五) 反
 己自脩此句原非所以论圣人然在圣人自道则不
 妨通考朱氏说自明 大凡为人之学则必立异若
 无与于人者则不必有异于人也原是一意 注以
 循序渐进解下学上达蒙引主积久说存疑主逐节
 说看来当兼用大全原有一节上达全体上达之说
 朱子不以为是者恐人认全体在一节之外认一节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209-0425b.png
 为全体之妙故尔若认得朱子意则此二句自可用

不兼为妙(甲寅十一月) 程遴长曰以天对人看则天

 字不宜悬空属理存疑云这天是苍苍之天而天之
 所以为天者理而已矣下学人事而上达天理则其
 理与之默契故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天若泛作理
 说理无知何以能知得圣人达说亦云知我者其惟
 彼苍之天乎盖奉天之理则天理之周旋是即天心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209-0425c.png
 之降监故此天字是指理言却亦指上天言若中庸
 不可以不知天天字泛以理言时文误用维皇鉴观
 等字 集注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妙此段原
 在本文口气外 李毅侯曰我非生而知云云所谓
 下学也女以予为多学云云所谓上达也子贡多学
 而识其于上下一贯之妙尚未了然夫子以此示之
 其闻性与天道盖自此章得也 下学二字盖夫子
 教子贡以随事精察而力行之乎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章 巢睫子曰达人安数壮士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209-0425d.png
 除奸各成其是而已大全齐氏曰公伯寮愬子路固
 假手以沮孔子故孔子不为子路祸福计而有吾道
 兴衰之说云 蒙引以齐氏之说为非固是然齐氏
 亦自有见备看可也 沈无回曰兴是大概话 朱
 子曰圣人不言命凡言命者皆为众人言也 若以
 朝廷之法论之公伯寮自应肆市朝 以已然之兴
 废言之则皆出于命而伯寮不必杀以未然之兴废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209-0426a.png
 言之则亦皆出于命而伯寮不可杀
贤者辟世章 贤者即有辟世之时亦当如太公居海
 滨之类不是长往不返也 乐天斋翼注曰去乱国
 适治邦此治字亦轻活看盖此邦明知其乱而彼一
 邦尚未可知故适之以图行道耳 又曰有违言是
 与君议论不合 玩程注所遇不同一句此章不当
 以沮溺孔子并看所谓贤者是时中之士所谓避世
 亦是舍之则藏与沮溺绝不相干言外则见沮溺之
 辟世为己甚而夫子之避地色言为适时也大全吴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209-0426b.png
 氏说虽引其端而未能了了 大全辨唯适张氏曰
 辟世只是无道而隐如后世乞骸归里不任职事皆
 是非必拘拘如伯夷太公之居东北海也 或曰此
 叹世道之衰不重贤者之去就此另是一说
作者七人矣章
子路宿于石门章 南轩谓圣人非不知道之不行者
 亦是后面子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之意知字轻看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209-0426c.png
 方无病只是逆料的意到归与之叹方是真知其不
 可 圣人与沮溺辈亦同归于辟世但一则是逆料
 其不可为而不为者也一则是真知其不可而不为
 者也(己亥闰三月) 大全辨或曰三都踰制则请隳至费
 不可则己之陈恒弑君则请讨君相不可则己之为
 乎不得不为止乎不得不止而后见圣人之能权或
 者云圣人举事动出万全夫必事可功成而后动则
 天下事可言可为者不亦寡乎此圣人所以疾固与
 果也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209-0426d.png
子击磬于卫章总旨 沈无回曰当时如荷蒉楚狂一
 流人亦非无心于当世者也但其分量未到得无治
 乱地位故决意长往而不返耳骤闻磬声不觉打动
 热肠忽然叹曰有心哉旋转一念又曰鄙哉始之叹
 即夫子之心也既之鄙则真荷蒉之心也
子击磬于卫章 张彦陵曰击磬只是偶然但夫子一
 副忧世心肠不觉自寓于磬声中 鄙是陋其识之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209-0427a.png
 不达硁硁是病其守之太坚莫己知以下正说其鄙
 而硁硁处 王观涛曰引诗只借作自家语言涉水
 者尚知浅深之宜用世者何不自度量勿以浅深分
 配治乱说
高宗谅阴章 丘琼山曰嗣主委君道以伸子道百官
 尽臣职以承相职此天下忠孝相成之大关也昔周
 公负扆以朝诸侯而流言起则此制不得不变故康
 王葬毕遂即位而汉文以日易月之制亦世道江河
 不返也但服制夺于世变哀戚本乎至情当于二十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209-0427b.png
 七日之后以衮服居外朝以衰服居内殿斯两全也

衮服不若墨缞为尤安 按丘说盖召公辈已鉴

 于流言之祸矣然则此制之废自周始也故书详纪
 之与 于忠肃曰百官听冢宰事只恐遇操莽何以
 处之曰嗣主刚明老成亦可以易制其相如嗣主非
 刚明老成又何以处之曰此须要举朝忠义矢心方
 能使事不摇动而权奸可抑 自汉文以后惟晋孝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209-0427c.png
 武魏文帝周高祖宋孝宗明建文行三年之丧
上好礼章 上好礼自一身动静以至事为设施之礼
 也此是蒙引说即所谓该本末言也存疑愚见以下
 不过发明此意非有两样
脩己以敬章 张彦陵曰敬即是脩不是把敬去脩己
 以敬是脩己的方法脩有二义天真不足则用脩以
 补之气质有馀则用脩以治之胡敬斋曰端庄整肃
 威严是敬之入头处提撕唤醒是敬之接续处主一
 无适湛然纯一是敬之无间断处惺惺不昧精明不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209-0427d.png
 乱是敬之效验处 朱子谓敬则能体信达顺蒙引
 谓体信达顺即是敬者朱子浅言敬蒙引深言敬也

乐天斋翼注曰三个以字不同脩己以敬的以字

 有工夫言把敬脩己也下二以字不著力作即以看
 脩己即以安人也脩己即以安百姓也 李毅侯曰
 不敬之己为昏昧放逸只一味情识用事这情识便
 自封自隔对面之甘苦不能共一家之疴痒不能通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209-0428a.png
 其不能安人安百姓可知也能敬之己为戒惧慎独
 便纯是天理流行这天性便共立共达以乾坤为父
 母以民物为胞与其能安人安百姓亦可知也 彦
 陵曰尧舜犹病直是以己未尽脩为歉不在安百姓
 上发念正是脩己以敬处 吴因之曰非病有负于
 百姓实病有负于己之分量耳
原壤夷俟章 夷俟非故意慢夫子只放于礼法之外
 耳昔人云礼岂为我辈设壤即此意
阙党童子将命章 王观涛曰成字乃成人之成对童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209-0428b.png
 子看非学问有成也只据他以成人之礼自居故曰
 欲速成 乐天斋翼注曰通章以礼字为主童子不
 循礼故夫子欲使之习礼习礼内有抑其虚憍反其
 德性意不徒以仪文为重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