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209-037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五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颜渊

颜渊问仁节 王阳明曰克有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
 将己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方是真
 实用功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袁七泽曰
 所谓己者何即下文视听言动是也已礼非一非二
 迷之则已悟之则礼已如结水成冰礼如释冰成水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209-0370b.png
 故释冰即是水不别求水克己即是礼不别求礼下
 文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克己工夫 蒙引曰已是
 形色之己即下文视听言动是也克己非克去其己
 乃克去己中之私欲即下文克去视听言动之非礼
 也此段甚妙陈明卿大全删本载之余所览蒙引删
 本不载 己字兼气质之偏耳目口鼻之欲人我忌
 克之私说吕氏所谓物我并观亦是克复内事但不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209-0371a.png
 当专指耳若大全朱子谓物我并观与克己全不干
 涉则又似偏矣已字亦不妨对人字说非人所同得
 之理便是己 谢注性偏难克大全止就刚柔言刁
 蒙吉复推广之曰如性偏好货则从好货处克将去
 性偏好色则从好色处克将去性偏好名则从好名
 处克将去 又曰克尽已私诚意也皆归于礼则心
 正而身脩矣此恐不然克复俱兼得身心意 克己
 克字是行的工夫盖颜子平日知的工夫大略已尽
 此处只重在行上集注所谓至明至健是总颜子前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209-0371b.png
 后说不是谓此章知行并重也此章正所谓约之以
 礼 若饶氏云吾与回言于吾言无不悦是说博文
 此四勿是约礼此则又偏彼两处难定他只说博文

刘炫曰克训胜也已谓身也身有嗜欲当以礼义

 齐之嗜欲与礼义战使礼义胜其嗜欲自得复归于
 礼如是乃为仁也 仁与礼似有体用之分玩辅氏
 理虚礼实之说可见然则以礼对仁言则仁是内而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209-0371c.png
 礼又是外也此尤可见看书之当有活法 盖以天
 理之节文对人事之仪则言则天理之节文在内所
 谓礼与己各自有内外也但此章礼字比礼之用章
 较阔耳以天理之节文对天理言则天理是内所谓
 仁是内而礼又是外也 凡内外体用动静皆当作
 三义对峙看 看书须得活法方妙盖此若合而言
 之则礼与己各自有内外若分言之则礼为内已为
 外又分言之则视听为外言动为内又分言之则视
 为外听为内此看书到众说争峙处以此法求之大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209-0371d.png
 半冰释 蒙引谓礼字只作天理之当然看而以辅
 氏限制等级一条为非然限制等级即是天理之当
 然似不必辨但须知其不专在外面耳 周季侯
 礼原非有实相可以举似所谓有去翳法无予明法
 也 若谓礼无实相可举则非圣人不曰理而曰礼
 之意矣但礼是我所本有只克己而礼在是矣所谓
 有去翳法无予明法则得之矣 浅说曰自一心而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209-0372a.png
 言则念念皆仁而无一念之不仁自一身而言则事
 事皆仁而无一事之不仁按浅说解克复兼身心言
 最明 据蒙引则首节两个为仁一样据语类则不
 同然依注则蒙引为是今姑两存之 为仁由己兼
 有难易二意易则以其在我难则以其非他人所能
 助然须侧说盖注重在易一边也蒙引得之 由已
 二字所以形容直捷之极最得此旨盖颜子为仁无
 求助他人之理何待叮咛 刁蒙吉曰机如弩机之
 机一拨即转者也机在人则我束手故难机在我则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209-0372b.png
 我操之而我发之故无难也
请问其目节 徐岩泉曰夫子告颜回以四勿其意重
 在视听言动四字上不重勿字上工夫只在眼前此
 正是约之以礼 百方家问答亦载此说 勿字固
 是紧要然在克字内已包得不当至下节始提此为
 主脑凡大全语类重讲勿字者须善看 刁蒙吉曰勿
 者禁止之辞禁者防闲之意止者遏绝之意胜私复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209-0372c.png
 礼之机机字即在我而无难之机 存疑谓非礼勿
 视听言动却就动上说圣贤有持敬涵养之功圣人
 不以告者动静交养是学者事颜子生知之亚静亦
 无待于简点也此说不然非礼勿视听言动原兼动
 静说观朱子谓发时固用克未发时也须致其精明
 可见大全真氏又以勿视听属存养勿言动属谨独
 此又太凿四项俱兼存省不宜分属 查大全以四
 者分存省此似是徽庵程氏说非西山说(癸亥闰六月)
 存疑颜子生知之亚一段自妙朱子所谓发时固用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209-0372d.png
 克未发时也须致其精明者乃是本文言外意余初
 误看存疑说正与程子制外养中之说合(己亥六月初三)
 程子谓制于外所以养其中对仁看则礼与已皆在
 外故云制于外大全许氏及蒙引谓制之于外是克
 己也以安其内是复礼也恐不然(己亥六月初三) 朱子答
 吕子约云由乎中而应乎外是推本视听言动四者
 皆是由中而出泛言其理之如此耳非谓从里面做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209-0373a.png
 工夫出来也制乎外所以养其中方是说做工夫处
 全是自外而内自叶流根之意非谓内外交相养与
 此章之文本不相戾(文集卷四十八庚申看) 语类谓克己工
 夫其初如何便得会自然也须著禁制始得此段要
 看得好要与克伐怨欲不行有别盖其为禁制同而
 所以禁制则异朱子只要人下工夫未暇辨其同异

以四勿配五事则勿字属心又视听言动皆兼思

 徽庵程氏云动兼思貌而言不必以勿字为心者非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209-0373b.png
大全辨或曰中庸喜怒哀乐以性之寓于情者言

 此云视听言动以性之寓于形者言 管登之曰人
 心之主不在勿而在礼克义则在勿字中礼常为主
 自能照非几之萌而克之不然虽欲禁止非礼而无
 及矣颜子不远复其主全在机先盖勿从礼出礼不
 从勿出 依此则反重在复礼了此亦是提良知为
 主的话头不知此是论力行不是论存心也且此礼
 字亦难当良知看 又有以人生而静为纲以随感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209-0373c.png
 而动为目亦非克己即是纲目即是纲之目不分两
 项存疑得之 请事斯语只就此脚头踏处便是下
 手之时 谭梁生曰不敏请事则是足发不惰见进
 不见止之象是以其心三月不违仁也曾子一言则
 曰唯颜子九言则云然 徐岩泉曰颜子曰请事斯
 语甫出口而己巳克矣礼已复矣岂待退而徐议克
 哉亦岂待临境而后议禁哉 此亦是欲仁仁至话
 头然仁远章是当下指点此章是大成工夫似不得
 作一样看 刁蒙吉曰注云程子四箴发明传授心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209-0373d.png
 法最为亲切学者宜深玩其所以亲所以切而躬行
 之不可徒作文字读也 又解视箴蔽交于前兼不正
 之色不正之书二意解听箴闲邪兼防其淫声防其
 邪说
仲弓问仁章 庄忠甫曰出门而介秦越使民而别贵
 贱此慢之生于妄者也无宾而视以为宾无祭而见
 以为祭此敬之生于妄者也以妄治妄终以药发病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209-0374a.png
 若功行圆满必待并忘见宾承祭之心然后可 或
 问未出门使民时如何杨中立曰对境不动难 刁
 蒙吉曰敬以持己直其内也恕以及物方其外也
 大全诸家多以内外体用分言敬恕须知恕未全是
 外未全是用但对敬看故云然当与参乎章参看
 张彦陵曰须知怨根消处正显得我全体圆融圣人
 说此二语不重在有效正重在自己工夫耳 吴因
 之曰颜子请事斯语乾道也曰乾道有径捷要约之
 意仲弓请事斯语坤道也曰坤道有积累慎密之意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209-0374b.png
 故讲颜子请事处当云四勿只是一心只把一心去
 遏绝便可胜私复礼何忧已之难克也唯从其事斯
 语而已讲仲弓请事处当云为仁之功一毫疏略不
 得若不从敬恕做去便无头绪便无入门唯兢兢于
 见宾承祭之语及不欲勿施而已如此说方两边移
 动不得 刁蒙吉曰言效便要他自考蒙引曰颜子
 不言自考者无待于此也岂其然新建新郑及龙溪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209-0374c.png
 诸公俱诋斥注说以为不怨天不尤人之说大谬矣
司马牛问仁节 注心存不放四字说透言讱原故且
 勿入讲恐碍下节 刁蒙吉解注中忍字用含忍坚
 忍二意
其言也讱节 难非力行之难是其难其慎之意
君子不忧不惧章 忧自内生惧自外入不必分当事
 未事 张彦陵曰不忧不惧即无入不自得意只据
 见成说内省二语是无忧惧根子然非教他方去用
 功乃令他自己去想要到不疚地位当尽何等样工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209-0374d.png
 夫 周季侯曰不疚从他心苗隐微处勘世上尽有
 事可对大庭质圣贤却自家查来觉自有过不得去
 处凡事须是仔细省察心上打得过方能不忧不惧
 靠著仁义道德只讨得题目做去未便能不忧不惧
 也 薛敬轩曰君子对青天而惧闻震雷而不惊履
 平地而恐涉风波而不惧唐荆川曰险处惶惑原易
 处错过不曾做得工夫也 多忧惧人与多言而躁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209-0375a.png
 人正矛盾多忧惧人见难不见易也正当于此处想
 出一个司马牛
人皆有兄弟三节 大全辨唯适张氏曰宋哲宗时章
 惇复位怨刘安世尤深必置之死因复徙安世于梅
 州推士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承意疾驰未至
 梅三十里呕血死安世获免可以知命矣他如邹浩
 谏立贤妃窜于新州对友人田画出涕画曰使志完
 隐默官京师遇寒疾五日不汗死矣岂独岭海之外
 能死人哉此又以义制命不以死生贰其心者也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209-0375b.png
君子敬而无失节 李衷一曰大抵司马牛处兄弟之
 间决有未尽道处子夏此言分明欲牛自尽恭敬以
 感其兄魋原不是欲牛把自己兄弟舍置了认别人
 做兄弟也意谓君子能尽个恭敬虽四海之内都是
 兄弟疏者尚可亲况亲者乎何患无兄弟当从自己
 兄弟看不当从四海看 了凡亦主李说谓到此田
 地四海之内将改暴易乱而为我之兄弟矣况其亲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209-0375c.png
 者乎使魋而能迁善也是我能立命也我能格天也
 固无患乎无兄弟也使其怙终不悛则是我立命有
 亏也事天未至也亦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夏非为不
 得已之词亦非意圆语滞 乐天斋翼注曰皆兄弟
 以爱敬我言我无往不敬谁人慢我我无往不恭谁人
 侮我 谭梁生曰说理亦靡靡可听若周公诛管蔡
 云何 又曰司马牛忧惧之意多敬恭之意少敬恭
 忧惧似之而非子夏之言正言君子盖敬恭者无恶
 于志不愧不怍之君子也 又曰处牛之势唯有去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209-0375d.png
 而已子夏之言非宽其忧也策其忧也见几而作不
 俟终日计当持身避难秉礼异国是无兄弟而有兄
 弟也语曰患之将至思而弗忧则子夏导牛意也牛
 不能从至魋之叛宋欲灭桓氏而始出奔不遑择国
 而处其亦晚矣
子张问明章总旨 此当与众好众恶章参看又当与
 先觉章参看 此章当合先觉章及何为则民服章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209-0376a.png
 同看
子张问明章 子张问明意思分明要从远处讨明夫
 子窥其意向在远故言汝欲明只就人情物理上明
 得便是明即此明得便是远何必远求都是因其务
 外好高之病而药之明处全在不行上然其所以不
 行全在本体空明之尽(此句不若蒙引存疑居敬穷理之说为精)若在谮
 愬上料理则其不行处正是行无有是处 识先觉
 之贤便知明远之故 谮愬极切近浸润肤受之谮
 愬极精细此段就切近上说大全辅氏就精细上说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209-0376b.png
 其实相发明盖唯切近处精细即此是明即此是明
 之远 宋羽皇曰家庭邦国无处不有谮愬同室相
 斗骨肉参商皆此辈为之非设为之辞也 李衷一
 曰人心本来自有明觉到被人欺来瞒去不是人能
 欺瞒得我都是我心中私意纷扰本体上不光洁不
 定静可以閒而投可以激而怒所以浸润肤受纷然
 得行 李毅侯曰不行谮愬全在心体上说譬如镜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209-0376c.png
 然只在磨拭上用工不在照物上用工也 又曰问
 谮愬何以不行吾心之明何以不为谮愬所蔽曰此
 理在先觉章 魏徵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此只是
 所以不行之一端张芑山谓内多欲则小人伺间而
 进此即蒙引居敬穷理之说乃其本也 王宇泰曰
 不行谓谮愬虽巧而不得行之于我也非我不行人
 之谮愬也他人在行处求明所以不远圣人只在不
 行处求明所以自远 不行有两解麟士以王宇泰
 说为雅看来兼用为是 沈无回曰远是就其明而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209-0376d.png
 赞之说不止于明者固不是说明之远者犹属两层
 远是其所以明处不远之明止可言察不可言明吴
 因之曰远非旁烛远到之谓乃精微深邃之谓全要
 看注中不蔽于近一句然不蔽于近何以为远大凡
 远处易看唯近处看不破且如天地鬼神往古来今
 虽甚幽渺寥廓然于我初无情识所牵爱憎所动故
 聪明可用而探索可穷唯耳目见闻之近毁誉是非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209-0377a.png
 之间以情触情以识投识聪明有所不能用察识有
 所不及施这等去处必非揣摩物情可得全是胸中
 原无情识种子所以种种变态当下销镕此视探赜
 索隐钩深致远之明何可同日而语故曰可谓远也
 已矣如镜之明者不必往烛万形而其能不昏翳处
 却便是远也若只在照上用功不在磨镜上用功此
 便流入亿逆窠穴何啻千里 据存疑则明远本领
 当在言外补出因之则混在本文说了存疑较清楚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209-0377b.png
谭梁生谓假女谒苞苴醉饱燕乐之利以行其谮

 谮安得不行指攘名夺位嫁祸阴贼之害以行其愬
 愬安得不行盖两者从己利害起见非从人利害起
 见人之利害可视为隔膜已之利害必急于燃眉按
 此论甚好但以此讲浸润肤受则未切
足食足兵章总旨 此章说得常变说不得经权兵可
 去食可去而信不可去正是立万世之经如何可说
 权李衷一曰大抵兵之可去食之可去都谓其有信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209-0377c.png
 在耳去食不是主定必死直是恃信足犹可全活也
 万一不幸至死则宁以信死无宁以不信生信之所
 系岂不大哉民无信不立不但财穷食尽之时相叛相
 离不能一朝虽国富兵强之日相诈相倾而势亦将
 涣矣圣人谈经济实用毕竟归重信字
足食足兵节 首节只重信盖借兵食以卫信非以兵
 食而轻信也因之说最得 李毅侯曰帝王先富后
 教井田学校相为表里民信之矣自在兵食既足之
 后 又曰此章孔子意自重在信而今说者之意反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209-0377d.png
 重在兵食所以书义不得通晓
必不得已而去二节 兵食俱以周官兵食言若后世
 召募之兵税亩之食则不待不得已而始去也 孙
 淮海曰无信不立不但说兵食可去而信不可去且
 以见欲足食足兵而必在于立信也食足而无信则
 仓廪之储未有不为大盗积者兵足而无信则器械
 之用未有不为大盗资者且将并兵食而失之矣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209-0378a.png
 吴因之曰去食去兵是斟酌于不得已之中而权其
 所可去自古皆有死二句则独揭信字另发一论以
 深著其不可无盖上言其所可去民无信云云则言
 其不可去者非徒申明去食意而已民无信全要见
 得为政者使之如此观注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二句
 最要于使字上著力政行于常兵食与信俱存政行
 于变信不与兵食俱去故曰信者国之大宝
棘子成曰章总旨 李衷一曰章中重君子二字君子
 者主张风教维持世道之人也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209-0378b.png
何以文为节 谭梁生曰质胜文则野胜文且不可况
 去文乎子成不特文胜质而直欲去文存质是不特
 为野人之说而直为异端非礼非乐之说也
惜乎夫子之说节 王观涛曰意主救世故曰君子言
 过于激故云失不可追唯有此意而乃为此言所以
 可惜
文犹质也节 文待质而立质待文而显原是分拆不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209-0378c.png
 开的 上二句只泛言文质之不可分虎豹二句方
 破文之不可去是比体不是喻体 此专以本质之
 质言须兼质朴之质方是 葛屺瞻曰如在士君子
 则须从文备物备仪方成观美若纯任本质便无以
 别等威而明体统在细民则止能任质侨野率真自
 得其便若加了文采反张皇跼蹐 此段是以质朴
 对文采言俱在外面论 文质以时言则不特后王
 用文即上古亦未尝全废文以人言则不特君子宜
 文即小人亦不得全废文以地言则不特治外宜文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209-0378d.png
 即治内亦不得废文以事言则不特文事宜文即武
 事亦不得废文此文犹质二句之意是论其理如此
 虎豹二句则以废文之弊言废文之弊不特君子小
 人无辨注独以此言者举此以示例耳 此段是以
 内而本质外而文章言
年饥用不足章总旨 王季和曰君民一体财用亦互
 相流注民富则互相流注者曰增故不至独贫民贫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209-0379a.png
 则互相流注者日减故不能独富君或不足民自有
 以供之君虽有备民将起而夺之民之有即君之有

三说当兼用若刘上玉谓均在彻内均是足的当

 紧从彻字透出利弊似太拘
年饥用不足节 存疑注云公之意盖欲加赋以足用
 夫年饥民正赋且不能办如何又欲加赋乃是欲今
 后加赋使国有馀积以备凶年不致临时缺乏不是
 目下就欲加赋也蒙引谓不可晓盖未得此耳
盍彻乎节 张彦陵曰盍字宜玩如云昔也彻行而足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209-0379b.png
 今也彻废而不足则权之足与不足之间何不依先
 去行彻法语意虚活要他想那行彻法的好处出来

谭梁生以朱子合作均分之说为误谓古今公私

 情事不甚相远所谓一夫受田百亩受而耕非受而
 食也所食者百亩之馀故仅足八口也犹今之佃户
 此说大可骇异 存疑彻法兼贡助夏法十中取一
 民得其九公取其一助法十一中取一民得其十公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209-0379c.png
 得其一注只云民得其九公取其一者就贡概言也
 故曰大约云 乐天斋翼注曰宣公税亩亦不曾废
 了井田只是彻法外又加履亩之税今但革去履亩
 之税便是依旧行彻耳 节用意虽极紧要然却本
 文所无当在言外补说盖有若只要发出君民一体
 之意未暇及此 有若之意主于开源注则兼节流
 说 存疑哀公之加赋是欲富国也有若之轻赋是
 欲富民也 彻法行而三家不得自肆大全朱子亦
 有此说然须知是馀意不可作正讲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209-0379d.png
百姓足节 张彦陵曰百姓之足不足须根彻法之行
 不行来 谭梁生曰大夫陪臣之足百姓所以不足
 在官则不在民也百姓之不足君用所以不足在私
 则不在公也 陈之遴百姓足节文 百姓足之时
 无论赋额毕登而寇盗不作物价不腾抑且家给人
 乐无戾气以干天谴而什一安得不有馀 百姓不
 足之时无论箕敛不应而寇盗费其半物价踊其半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209-0380a.png
 且民穷财尽聚众怨以召凶荒而什一安得不告匮

先王裕民多术而要不出于薄赋什一其迹耳蠲

 租之诏岁下补助之恩时及一且贷其强半矣 今
 日瘠民多术而要莫惨于加赋什二亦其名耳吏以
 巧取为贤民以称贷救死十且征其三四矣 大全
 辩芑山张氏曰宋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
 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司马光曰救
 灾节用当自贵近始可听也王安石曰国用不足以
 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209-0380b.png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用足光曰天下安
 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官则在民彼设法
 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
 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按光之言甚正加赋固足
 以害民乃又有诡为不加赋之说而其害乃倍蓰于
 加赋如安石之行青苗手实者后世不可不深戒也

又朱子云自古救荒自有两说第一是感召和气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209-0380c.png
 以致丰穰其次只有储蓄之计若待他饥时理会更
 有何策乾道中崇安大饥朱子立社仓法以救之此
 所谓储蓄之计也陆象山云社仓固为农之利然年常
 丰田常熟则其利可久苟非常熟之田一遇歉岁则
 有散而无敛来岁缺种异时乃无以赈之莫若兼置
 平粜一仓丰时籴之使无价贱伤农之患缺时粜之
 则摧富民闭廪腾价之计折所籴为二每存其一以
 备歉岁代社仓之匮实为长利也按象山此举足补
 朱子社仓所未及后世徒知有社仓之法而不讲求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209-0380d.png
 象山平籴之制无怪其名存实亡本以利民而反害
 之也黄氏震云社仓之弊至民不堪命或至自经佥
 谓此文公法也无敢议变震谓非变其法也救其弊
 耳乃请于朝鸠钱买田丰年聚租荒年赈散不惟不
 取其息并亦不取其本庶乎有利无害愚按黄氏不
 拘先法而买田以救其弊意固甚善然有散无敛民
 无后虑在良农固可助其不给无荒时失事之忧彼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209-0381a.png
 惰农亦私有所恃而不尽力于南亩则反以滋小民
 惰窳之习助天而弃人亦非策之善者不若象山平
 籴之说为久而无弊也救荒者慎思之
子张问崇德辨惑节 张彦陵曰崇德工夫全在徙义
 上但根基须从实地做起故以主忠信先之二者原
 是一串事但论用力则徙义为实论立本则忠信为
 先 二者虽是一串而实有两项对说为是麟士亦
 欲作一串解不必从 乔君求曰只是一个忠信必
 奉此念为主宰然有悃愊为忠信拘挛亦为忠信却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209-0381b.png
 又去此取彼如迁移然则自一念之真实积为百念
 之高明日新月盛而不自知矣 沈无回曰人心之
 不变不化者是忠信义即此心之万变万化者也
 义自兼内外而大全蒙引皆以忠信为内义为外者
 只以事之宜言也 主字徙字是工夫忠信与义是
 德饶氏谓忠信是德徙义是崇林次崖谓主忠信未
 有工夫徙义方是工夫俱谬麟士不取饶而取林不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209-0381c.png
 知何也 刁蒙吉曰主忠信而不徙义则有胶柱鼓
 瑟之患徙义而不主忠信则为权谋术数之学 圣
 门工夫只有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此崇德便是约礼
 中事辩惑便是博文中事比博文约礼又较切实些
 想立此名目是因人而施(壬申八月阅大全朱子论胡氏之说识此) 崇
 非有所添增谓其不流于污下也
爱之欲其生节 张彦陵曰所爱恶虽主一人但上是
 开说重两欲字上下是实说重既又二字上倏爱倏
 恶倏生倏死意上二句已含下二句只是叠上语耳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209-0381d.png
 既字又字只要形容他惑乱意出非有两层 徐自
 溟曰要在四个欲字上见惑惑只是个欲心所蔽耳
 祛惑莫先祛欲 存疑谓爱恶只作一人看看来上
 二句还宜开说不必专主一人既欲二句方专指一
 人看 佐案曰毋论好恶之僻即其人本自当爱当
 恶加一毫意思便于心体有累便是惑
君君臣臣章总旨 乐天斋翼注曰此章即正名之意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209-0382a.png

刁蒙吉曰还是核实之意

君君臣臣章 徐自溟曰夫子意在责成君父景公果
 善其言则当反其所以为君父者何如则臣子之经自
 此定矣乃其言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则是不
 揣一个头脑而欲大家分任其责又安能以君而制其臣
 父而制其子也哉 刁蒙吉曰春秋于臣子弑逆者必
 重其责于君父君唯不君臣所以不臣父唯不父子所以
 不子端本澄源之道也诗书于君父顽悖者必重其责于
 臣子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父虽不父子不可以不子负罪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209-0382b.png
 引慝之道也四件四平说 谭梁生谓自晏婴沮尼溪之
 封孔子接淅而行反于鲁时年四十二是岁昭公薨定公立
 孔子自此用鲁后去鲁周流列国不复更入齐境矣是知
 景公问政在昭公之世也是时弑庄公者崔杼也灭崔氏者
 庆封也围逐庆氏者栾高陈鲍也孔子之对不专在去陈
 氏迨陈乞子恒弑简公去孔子对景公问时且三十年所矣
片言可以折狱者章 声清曰康诰论听狱曰服念五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209-0382c.png
 六日至于旬吕刑论听狱曰察辞于差非从唯从大
 都钦恤用刑者贵迟疑不贵神速然则夫子何以片
 言与由曰此虽明与其捷实阴戒以骤也若曰片言
 折狱唯由若他人或不必如此骤决耳 忠信明决
 该得广辅氏蔡氏皆就折狱说故蒙引以为小然蔡
 氏说亦浑 附李毅侯曰忠信是本明决是用子路
 片言折狱全在忠信上人心各有良知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君能以礼让为国则可以无讼矣
 而况于折狱乎片言折狱全是未言之先有以取信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209-0382d.png
 于人故如此其去无讼者不言之化亦只在升堂入
 室之间耳程子所谓达却便是这气象也
听讼吾犹人也章 道德齐礼是乃所以使也
子张问政章 朱子曰若是有头无尾的人便是忠也
 不久所以孔子先将个无倦逼截他 只重无倦以
 忠不重居之行之居行虽有心与事之分而无倦以
 忠则俱在心上说故双峰谓此论为政之心最是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209-0383a.png
君子成人之美章 刁蒙吉曰诱导引也就未成时说
 掖扶翼也就将成时说奖誇许也就正成时说劝勉
 励也就既成时说既成又恐其以一善自阻也故勉
 励之四字四样意思皆所以玉人于成也 庄忠甫
 曰人之美恶无所待而生有所待而成生由乎我成
 由乎人方一念之初发也赞之以坚其志鼓之以决
 其气助之以壮其势则其成也忽然矣若訾其疵以
 败其意陈其祸以怵其心散其援以孤其力则不成
 也亦决然矣盖成与不成之机在心不在迹圣人特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209-0383b.png
 恐世人不察心而观迹则有疑君子而信小人者故
 特别而言之 君子时借人以私便似乎导欲而长
 邪然其意归于成美如谓好勇好货好色为无伤是
 也小人时绳人以正理似乎拥善而牖良然其意归
 于成恶如楼护议论常依名节袁盎引义慷慨是也

小人之于人之恶也迎合之容养之而已 高中

 玄曰国家用一君子则不止独受其人之利而其成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209-0383c.png
 就天下之善为利更无穷用一小人则不止独受其
 人之害而其败坏天下之善为害更无穷可不审察
 之哉 学者取友亦然
政者正也章 吴因之曰此与大畏民志同上下之道
 交相畏者也上有畏其下之心所谓赫赫具瞻是也
 然后下有畏其下之心所谓有耻且格是也孰敢二
 字可玩 若使今人遇一大人问政不知条陈出许
 多事件看圣人对康子何等要言不烦(壬申八月)
季康子患盗章 庄忠甫曰上不欲则下不窃非独感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209-0383d.png
 化之说也多欲则敛重敛重则民穷民穷则不得已
 而为盗不欲则藏富于民民富而礼义附焉孰甘弃身
 于不义故曰虽赏之不窃 张子曰欲生于不足
 欲生于不足此与庄说虽非正意而可相发明 乐
 天斋翼注曰康子之问在弭盗以法夫子之对在弭
 盗以心 大全辩卓庵张氏曰北魏主问秘书令高
 祐曰何以止盗对曰昔宋均立德猛虎渡河卓茂行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209-0384a.png
 化蝗不入境况盗贼人也苟守宰得人治化有方止
 之易矣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用重法太宗曰
 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
 安用重法此皆端本澄源之义所谓先自治而后治
 人也至僖宗朝王仙芝陷曹濮州黄巢聚众应之攻
 剽州县民困重敛者争归之数月间众至数万范氏
 曰自古盗贼之起国家之败未有不由暴赋重敛而
 民之失职者众也唐之季世政出阉宦不惟赋敛割
 剥复贩鬻百物尽夺民利使民无衣食之资欲不亡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0209-0384b.png
 得乎按范氏此论即太宗止盗之意乾符三年僖宗
 令天下乡村各设弓刀鼓板以备群盗纲目深讥之
 孔子所以专言不欲而不及备盗之具良有以也
如杀无道章 如杀无道句说约所载邹峄山三说可
 兼用 欲字深看起念方寸盟心幽独皆安于天理
 之粹然则意念所到之处即提醒开悟民心处而民
 自潜化于善矣 乐天斋翼注曰犹云真心好善也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0209-0384c.png
 有躬行以率之意不作欲民之善说 风草是借言
 不是喻言
子张问士章总旨 此章即是为己为人之辩但子夏
 则防其于谨严处有个为人之意子张则防其于广
 大处有个为人之意 一真一假一欺一慊 闇然
 而日章的然而日亡的是此章注脚 管登之曰子
 张质最近仁盖有善与人同之度而不以狷介为高
 者其干禄其求闻皆欲公其身于天下也使在今日
 则皆目之为万物一体之圣学矣夫子所以严为之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0209-0384d.png
 检者为其气度本近诚而僻习亦易入伪也好义下
 人亦子张之能事特分量为难满耳唯质直少有未
 足而亦必无色取行违之弊也
子张问士二节 李毅侯曰何哉尔所谓达者一句为
 一章精神发出他病痛然后下药
是闻也节 四书镜曰达是我这里达将去闻是要他
 那里闻知我 谭梁生曰是闻也非达也如谓问行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0209-0385a.png
 与干禄是截然两义也问行则是干禄则非也达者
 不求人之有誉独求己之无咎闻者反是 是闻也
 非达也是说闻与达名义之不同夫达也者二节是
 说其所以致闻致达者须辩不是以上节包下二节
 也 盖我之所以致之者不同故世之所以报我者
 亦不同
夫达也者节 张彦陵曰质是质朴无粉饰直是正直
 无邪曲 佐案曰大抵率直的人只愁不会委曲不
 怕他迎合人情但肯在人情上体贴便是自己不存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0209-0385b.png
 适莫正善于比义者 此直字与人之生也直直字
 不同彼直字阔 吴因之曰注以所行合宜解义与
 别处因时制宜不同言只就素位中所宜做底去做
 更不奇奇怪怪丢起本身别做一样惊世骇俗之事

观察下人还是两件世固有能观察而不肯下人

 者有下人而不能观察者饶氏谓是一件事恐非存
 疑谓观察是为下人张本则亦是两件矣而又以饶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0209-0385c.png
 氏之说为是不可解也然大全朱子亦说得不甚分
 明须再详之 下人似亦不止在观察 此意与刁
 蒙吉暗合 刁蒙吉曰或曰人之言色未必有公而
 无私以之为符验可乎曰察之观之以其公而无私
 也若毁谤之言忌嫉之色则非所问矣卑以自牧虑
 以下人也易所谓谦谦君子尊而光卑而不可踰者
 与盖处心积虑之间实有不敢上人者非徒以其言
 与色而已也 学问既成之后虽有微瑕人多不敢
 直指故尤不可不观察(壬申) 徐岩泉曰虑以下人者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0209-0385d.png
 纵我或有实行矣而人或不信我亦谦谦然只管自
 家做去便有人不知而不愠意此是为己实心实学
 学力到此自然诚能动物 尹孔怡曰此非谦恭以
 周旋人事也以下节反照乃疑不自居意下人者与
 无忌惮相反 所谓务实者兼实心实行质直虑下
 是实心好义观察是实行注自脩乎内及充乎内二
 内字似当兼身心说与内主忠信之内不同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0209-0386a.png
夫闻也者节 张彦陵曰色取仁便见行违仁此乃相
 足之语无两层 此节分明画出一个乡愿色取行
 违即居似忠信行似廉洁意居之不疑即自以为是
 意邦家必闻即众皆悦之意 语类有一条说此与
 乡愿不同 乐天斋翼注曰行违据注是行实背仁
 看来他非不欲假于色并假于行但事事合理则又
 无以自便其私故不觉违背去了盖色为虚而行为
 实实处却假不得 刘上玉曰亦有不自知其非而
 居之不疑者此意亦可兼用 刁蒙吉曰今之学者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0209-0386b.png
 一意做举业固不待言即希圣希贤之辈或欲求誉
 于一时或欲著声于百代其不从名上起见者盖寡
 矣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章总旨 蒙引谓崇德脩慝辩
 惑皆是心上工夫然看来德字似不专指心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节
先事后得节 蔡虚斋曰先事后得只是心力专一必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0209-0386c.png
 有事焉而勿正底意朱子以意思高远来说崇德又
 是一意 然亦当兼说 先事后得大全朱子两条
 一是未为而先计之一是方为而遽图之 不曰德
 崇而曰崇德见这先事后得之心正所以崇其德而
 使之滋长也不可把德字倒在崇字上 吴因之曰
 攻寇目不他视耳不他听努力向前专心致志一缩
 手不得一退步不得无攻人之恶不是圣人禁止他
 也不是脩慝者用力拿住须先认得慝字分晓那无
 字便得力盖显然过恶还易扫除唯在心曲隐微处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0209-0386d.png
 那头绪浑不见若真个理会得便见前念方息后念
 又起此方按伏彼又跳梁方苦主弱而客强虽欲攻
 自是无暇凡暇于攻人者只是未尝攻己恶也 恶
 显而慝微然微必至显故迟以为慝而夫子以为恶

四书镜曰不必不从事于德而后德不崇也即一

 心以图其事又一心以计其得则杂而不纯便非崇
 德不必不从事于治己而后慝不脩也即一心以治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0209-0387a.png
 己又一心以治人则自治缓而不切便非脩慝 乐
 天斋翼注曰一朝之忿言其忿至小非终身不可解
 之仇 袁了凡曰人心唯怒为难制忿不及惩则荡
 情灭性是不知有身也不能抑情制欲而伤其身是
 亦亲之辱也此论是非不论利害 此论最精然是
 非利害还当兼说 谭梁生评了凡此条云圣学正
 不在论心而遗事亦非论是非而遗利害如此说似
 入细反入套
樊迟问仁章总旨 吴因之曰问仁而曰爱人问知而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0209-0387b.png
 曰知人观知人爱人并举可知便是不相妨害了举
 直错枉二句即是明知人爱人道理舜有天下节又
 即是发明举直错枉能使枉直道理大抵樊迟未达
 以下只申明首节所寓之意非以仁知异用仁知相
 承作两项开对
樊迟问仁节
樊迟未达两节 刘上玉曰此处仁字绝不可露一露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0209-0387c.png
 则迟无复疑矣注使枉者直则仁矣及二者相为用
 俱宜浑之
樊迟退节 李衷一曰迟只晓得夫子之言知故把能
 使枉直之言都做知看谓既知其孰枉孰直爱便行
 不去不知就能使二字便见知有转移曲成处亦是
 仁不必尽举无错乃为仁也迟问子夏分明见夫子
 毕竟要分别枉直不免要用举错其初知妨于仁之
 疑终未洒然 迟既以夫子之言专为知发则知妨
 于仁之疑终未释且复疑使枉者直之无与于知矣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0209-0387d.png
 但对子夏说则只疑得使枉者直一句蒙引亦明其
 初知妨于仁之疑虽终未洒然然迟口中未尝说出
 李说只可在言前说 下文子夏之答则并迟意中
 之惑都解之矣 吴因之曰何谓也言夫子论知之
 言如此实有可疑不知其果何谓也注未达能使枉
 者直之理谓未达此句是论仁而非论知之理盖迟
 唯合认举直错枉二句皆为知故有何谓之问 谭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0209-0388a.png
 梁生曰见字一经电切视也一形甸切显也露也俗
 作现现字义属物见属人同韵相见之见本如字读
 集注每一处两音如仪封人前后音现中音见此章
 见子夏音建见于夫子音见
富哉言乎节 子夏解迟之惑只富哉言乎一句已尽
 了下节不过引舜汤事以足其咏叹之意
舜有天下节 看来第四节迟非疑化枉之无与于知但
 谓举错是我所得主枉者直非我所得主必使枉者
 直而后为知则天下之为知者难矣如此说方与注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0209-0388b.png
 又字切若如蒙引因之之说则只宜用因字不宜用
 又字矣富哉言乎一句则解迟意中之惑引舜汤事
 则以见能使枉直为必然之理也自是两截余向俱
 似误看曰如此则注子夏盖有以知夫子一句当在
 富哉言乎下何以置在舜汤节下也曰此固可疑然
 亦不必拘想朱子以此章兼仁知意为重故复说此
 一句于末原非指舜汤一节言也(己亥十一月十六改) 圈外尹氏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0209-0388c.png
 注另是一样间架与圈内不合不特赞樊迟好问之
 为馀意也
子贡问友章 乐天斋翼注曰忠是一段真恳忠爱心
 在言前未有此言先有此心 张彦陵曰不可非不
 听也谓其人不可以忠告善道即止不言所谓谅而
 后入也 此意亦本蒙引然须兼不听说方是 李
 衷一曰不可则止非弃之也机未投且俟之尚可后
 图 理解曰不可则止者积诚以动之宽岁月以待
 之非畏辱而弃之也 分之则三项合之只一件不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0209-0388d.png
 忠告叫不得善道不善道叫不得忠告不可不止叫
 不得忠告善道不忠告善道叫不得不可则止叫不
 得不辱
君子以文会友章 吴因之曰君子会友果何所为欲
 藉之以讲明天下之理也其闻见所资岂不甚重哉
 而抑又不但资闻见已也即为仁工夫全是自己著
 实做的亦是友以辅之而已此一节只要说得取友
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0209-0389a.png
 之益意思透彻便是 顾泾阳曰自古无关门闭户
 的圣贤自古圣贤无孤立无与的学问 刁蒙吉谓
 可作此章注疏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五
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0209-0389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