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209-03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四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先进

先进于礼乐节
如用之节 徐自溟曰天下有存风气之野人即野人
 也可有雕世道之君子即不君子也可 夫子从先
 进是欲损过就中与必不得已而去彼取此者大别
 语类引礼与其奢及孟子乡愿狂狷等说颇混不必从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209-0350b.png

马钟阳曰此非徒从权救世之论实乃万世作礼

 乐者之准 此与大全蒙引有别须识得 监二代
 从先进问为邦三章虽互相发而又有不同监二代
 是表宪章之心从先进是挽文胜之弊答颜渊是立
 万世之准虽可相通然须识得本章宾主
从我于陈蔡者节 徐玄扈曰唐虞之际有君臣成周
 之家有父子夫子陈蔡之厄有师友皆千古奇会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209-0350c.png
 念陈蔡而因及从我之人念从我而因有不及门之
 感总是不忘其相从于患难蒙引谓重在上句极是

观此则知圣人得志必无烹醢功臣芟夷骨肉之

 事矣
德行节 沈无回曰本重与难之人而冠以四科者亦
 见圣门多材即小小聚会亦无不备况杏坛洙泗之
 间乎 圣人之思重在情弟子之记重在道所谓重
 在道者有三见圣门之多材焉见圣门之因材焉见
 裁成之犹未至焉口气当云夫既相从于患难则不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209-0350d.png
 必有德行有言语政事文学而可念也而况乎其皆
 有之也既相从于患难则德行者不必成其为德行
 言语者不必成其为言语政事文学者不必成其为
 政事成其为文学而可念也而况乎其各成之也既
 相从于患难则德行而兼有言语政事文学言语政
 事文学而兼有德行犹之可念也而况乎其偏具之
 也皆是发圣人之馀意然又须知记者正意只重多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209-0351a.png
 材若因材裁成又是其馀意也蒙引说约皆有分寸
 时文有以惜诸贤不得与明良之会而历患难之中
 为解者此又是馀意外之馀意不可不别
回也非助我者也节 注默识心通无所疑问大全分
 贴非助我无所不悦存疑谓俱当安在无所不悦上
 蒙引谓俱安在非助我无所不悦上看来都不是依
 大全则本文两句似俱作深喜看了依存疑则本文
 两句似作一抑一扬看了蒙引虽已得之然愚意以
 默识补在无所不悦下似尤妙盖本文两句俱是若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209-0351b.png
 有憾之词而深喜意在言外补在下为稳也 此节
 与不违如愚同然不违如愚下有赞回之词而此节
 无之须在言外补出此与语之不惰亦同然语之不
 惰是赞回之词而无所不悦是若有憾之词盖虽是
 一意而又不可不知分别也
孝哉闵子骞章 析疑曰闵子骞未尝处人伦之变后
 母之偏亦常事耳况因一衣而其父逐之则母非悍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209-0351c.png
 也以一子寒三子单之言而父母昆弟皆感则非强
 弗友者也 徐子久李衷一二说虽有至理然依注
 自妙不必更凿盖集注之意包得此等议论 谭梁
 生曰大全胡云峰谓闵子后母芦花事出自韩诗外
 传今考韩诗外传实未载此事而阙里志孔庭记诸
 书备载之
南容三复白圭章 李衷一曰夫子于南容之谨言则
 妻以女于闵子之不言则嘉其能中于仲由之妄言
 则斥其野于子贡之多言则叹其不幸于宰我之能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209-0351d.png
 言则欲观其行于仲弓之简而不佞则谓之可使南
 面其欲门人之不尚言如此 张彦陵曰择配只带
 言之 大全辨卓庵张氏曰三复白圭妻以兄子则
 知利口捷给者孔子所不取也东汉节义非不彪炳
 而龟山谓其不闻道盖修身淑世诚不在语言口舌
 间也回如愚而足发闵子不言而言中士必有玷不
 可为之心然后发言举事必衷于理明道谓神宗曰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209-0352a.png
 使臣拾遗云云此与孔子取南容之意合后世宜类
 推之 谭梁生曰南容三复白圭正不废免刑戮之
 原本也南容尝从孔子同适周问礼于老子及老子
 送孔子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
 辩宏远而危其身者好发人之恶者也南容实与闻
 之时孔子观周入后稷之庙见有金人三缄其口而
 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
 之门也孔子顾谓弟子曰小子识之此亦南容所闻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209-0352b.png
 三复白圭有由来也宋史云吴祥妻谢氏其子名贺
 贺与宾客言及人之短夫人屏间窃闻之怒笞贺一
 百或解夫人曰臧否士之常忍笞之若是夫人曰爱
 其女者必取三复白圭之士妻之今独产一子使知
 义命而出语忘亲岂可久之道哉因涕泣不食贺由
 是悔惧谨默 按刁蒙吉解白圭章亦载吴祥妻一条
 又曰易著括囊之戒书凛起羞之戒谨言者岂独诗哉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209-0352c.png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章
颜渊死章 朱子曰孔子若有财必与颜渊为椁所谓
 丧具称家有无者但不可以非义他求耳 有棺无
 椁见可以无椁吾不徒行以下见命车不可鬻 通
 节夫子只是自言其所以处鲤者即可明夫子所以
 处回者即可明颜路所以当处回者后二意皆在言
 外见 谭梁生曰颜路名字互异据家语名繇音由
 字季路则名字竟与子路同矣史记名无繇字路索
 隐注繇音遥与咎繇之繇同音是也 又曰王肃云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209-0352d.png
 颜回少孔子三十岁三十二岁而卒是时孔子年六
 十一孔子年二十而生伯鱼伯鱼卒时年五十是时
 孔子年六十九计其年当在颜后今鲁论颜路请车
 时孔子已言鲤死非鲁论误则家语误矣鲁论或设
 事之词默按孔子年谱诸书孔子六十三岁在陈蔡
 颜渊尚从也孔子六十四岁反鲁六十九岁孔子之
 孙子思生子伯鱼卒后数月颜渊亦卒颜路请车此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209-0353a.png
 其时也盖颜渊少孔子三十七岁耳不然子在而豫
 设此不祥语岂人情哉颜渊先子路死四年先孔子
 殁五年 按朱子论语序说反鲁之年与此不同
 刁蒙吉云念台先生在林下往往徒行或引孔子之
 言曰以我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况都御史乎先
 生答曰我辈不如尼父处多矣曾不努力只这一事
 虽不如他何妨此可谓善学孔子者因念安步当车
 古人高致俗儒一官半职动欲誇示里闬莫不藉孔
 子为口实亦惑矣 大全辩汉明永平十二年诏曰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209-0353b.png
 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儋石之储而财
 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糠之蓄而牲牢兼于一奠糜
 破积世之业以供终朝之费子孙饥寒岂祖宗之意
 哉
天丧予章 李空同曰非止悼传亦以占废也凡王之
 兴天必与之佐孟子所谓其间必有名世者故益稷
 佐禹尹朱佐汤吕佐文武天豫生之虽鸟水牛巷空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209-0353c.png
 桑寂滨必全成之而置之王侧夫圣门王佐止颜子
 一人耳今也早死不天丧予而谁丧哉 此章须识
 得道之因回为存亡者如何更须识得道有不因回
 为存亡者方妙
门人欲厚葬之章 蔡虚斋曰此处须以曾子易箦来
 参看盖圣贤于道理直是要无纤毫之憾君子爱人
 以德意犹未也 厚葬不止是有椁看来必门人亦
 未必有财而委曲以为之也故夫子责之不然颜路
 虽贫而门人之有财者以师弟之谊而厚葬之亦何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209-0353d.png
 不可之有 犹父也蒙引专以我之所是彼亦是之
 我之所非彼亦非之说存疑兼有教则从有事则趋
 有难则赴说蒙引较切 附谭梁生曰先儒谓颜子
 之死家贫而厚葬以不称其有无为不循理若然则
 其失亦未大夫子何责之痛也且家自葬则宜贫薄
 曰门人厚葬之则不关颜路矣与家贫何与故知夫
 子意不在贫也即富而有财岂遂当厚葬哉当日赙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209-0354a.png
 赗赠襚必不乏人无论衣衾棺椁之不美而虑有干
 分越礼之举动夫子不欲厚葬之意为其僭非为其
 贫犹不欲门人为臣之意也
季路问事鬼神章 他处不腊等多以费隐远近言此
 章不躐等是以幽明始终言另是一样 就道理上
 看则理一而分则殊分殊而理则一就学者说则由
 明而幽由始而终者学之序尽事人之道则尽事鬼
 之道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者学之一各兼两项朱
 子意重有序边程注专就合一处说故在圈外 程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209-0354b.png
 注一而二二而一似当兼理气说所谓理一而分殊
 分殊而理则一唯气亦然朱子谓气则二理则一似
 未妥盖理气原不相离似难说气二而理一 毕竟
 依朱子解为妥(己亥四月廿四) 吕伯恭曰子路问事鬼神
 问死之道盖以人与生吾所自知所不知者鬼神与
 死而已盖至理无二知则俱知惑则俱惑子路果知
 人必无鬼神之问矣子路果知生必无死之问矣观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209-0354c.png
 其鬼神之问可以占其未知人也观其死之问可以占
 其未知生也夫子答之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
 焉知死此是提耳而诲之无非真实话世儒乃为拒子
 路之问岂不哀哉 程注此乃所以深告之也谓即是
 告之以事鬼告之以知死也吕伯恭说亦是如此 然
 须知其与圈内有别要知亦相发明故此题破当云圣
 人不欲告贤者以所难明而即以深告之矣如此则圈
 内外俱明矣 事人事鬼知死知生蔡氏以知行分然
 须知人鬼边亦有知生死边亦有行但此各就其一边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209-0354d.png
 言耳 孙淮海曰事人便有全纲常尽人道的工夫知
 生便有践形尽性无忝所生的工夫 此是兼行说
 子路所问夫子所答鬼神皆指祭祀之鬼神大全南轩
 张氏所列只是泛论鬼神非谓此章鬼神兼此数项也

萧惠问死生之道阳明曰知昼夜则知死生问昼

 夜之道曰昼夜有所不知乎阳明曰懵懵而兴蠢蠢
 而食行不著习不察终日昏昏只是梦昼唯息有养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209-0355a.png
 瞬有存此心惺惺常明天理无一息閒断才是能知
 昼这便是天德便是通乎昼夜而知更有甚么死生

程注昼夜者死生之道也是就昼夜上见得与死

 生一理盖言在天地则有昼夜在人则有生死也阳
 明是就人之所以处昼夜说另是一解然可相发明

大全辨卓庵张氏谓知生死非生死聚散之说谓

 欲知其所以生之理耳如人之生也直集注引易原
 始反终专从气化聚散上说非孔子立言之意小注
 蔡氏辅氏皆傅会朱子不可从 按张氏驳注未是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209-0355b.png

知生知死当兼理气说若谓知气聚故生则知气

 散故死知生吾顺事则知殁吾宁也麟士只主理言
 似偏若邢疏殊不见实落麟士反以为蕴藉而叹其
 妙吾不知也 存疑只主气言亦偏也 须知谓知
 生知死当兼理气之理乃当然之理与理一分殊之
 理不同(己亥四月廿四) 蒙引曰诚敬原始反终字都是朱子
 生出今学孔子说话未可便说未能尽诚敬以事人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209-0355c.png
 则又焉能事鬼未能原始而知所以生则又焉能反
 终而知所以死圣人语意自是蕴而不露引而不发
 按蒙引说即麟士以邢疏为蕴藉之意看来还他实
 落为是何必为此影响之论 按蒙引此条开含糊
 法门
闵子侍侧章 朱子曰訚訚是深沉底侃侃是发露圭
 角底行行是发露得粗底皆有疑必问有怀必吐无
 遮覆含糊之意 方文伯曰旧主刚足任道 四书
 镜曰进道贵于刚为其能振拔而有为也闵子数人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209-0355d.png
 皆刚德也此夫子之所喜也行行与侃侃异者侃侃
 只是刚直太著如十分中尚有一二分柔顺处行行
 则纯是刚而绝无一毫柔顺矣始而乐之谓进道者
 刚也终而戒之谓偾事者刚也 谭梁生曰三子或
 和中有诤或直中有和而子路则纯任刚健四子皆
 刚毅任道之器 存疑曰訚訚语录作和说而诤诤
 字不可用盖门人听教之时用不得诤字存疑之辩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209-0356a.png
 未是有疑必问有怀必吐非诤而何 聚敛章朱子
 谓冉求之柔弱矣何以有侃侃之风大抵求之质是
 刚柔参半的 此章四子气象兼容貌词令言朱氏
 公迁专主容貌说者非
鲁人为长府二节 其曰鲁人者何是时政不在君而
 出于三家故贱而人之也三句一直说下如之何犹
 云有何不可不是商量未定之辞 改作意注只主
 劳民伤财说南轩以聚敛为说另是一意然似亦可
 兼 大全辩芑山张氏曰王介甫知改作长府劳民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209-0356b.png
 伤财而不自知其新法之害百姓视长府为尤甚学不
 适用空言何益哉朱子采其说入集注亦圣人不以
 人废言之意
夫人不言节 沈无回曰凡敝政之兴有其几而未有
 其形者君子言之太早攻之大锐不足以止之而反
 激之使行闵子不斥改长府之非而第言旧贯之不
 必改夫子亦不必深言闵子之意而第言夫人之有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209-0356c.png
 言必中老成谋国忧深虑危固如此 夫人不言二
 句口气言此人不糊乱说话但说者便中理意全重
 下句亦以警鲁也吴氏一正一反蒙引驳之极是但
 蒙引谓此是相赶说与有弗学不远游两处俱一样
 恐未是不远游是相赶说此与有弗学是以上句赶
 下句非相赶也须辨 言必有中还是指平日鲁事
 还在言外见为是 饶双峰就仍旧贯二句看出訚
 訚气象甚妙而蒙引之说若与相反者须知蒙引不
 是驳双峰但恐人误认双峰之说耳玩双峰语中一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209-0356d.png
 似字便自无病然须知闵子气象是后人从其言想
 像出来若夫子赞闵子处只重言必有中即夫人不
 言亦不过借以起下句耳至气象从容在夫子口中
 并无此意沈无回以此意与夫子气象对说最为得
 体 不妄发与气象从容各自一意不妄发以未言
 时言气象从容就言时说须辨 大全辩芑山张氏
 曰夫人不言二句只说闵子而长府不当改作之意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209-0357a.png
 在其中想见圣人婉讽语气不须更涉鲁事或谓言
 字须照上仍旧不改意泛说者非此掩耳盗铃之说
 最害义理
由之瑟章总旨 子路禀负兼人地位尽高但病在任
 气质用事故夫子摘鼓瑟一节儆之令变化气质以
 入道之室原不重鼓瑟也下节固是为门人致解亦
 是许子路有可以入室之基使不懈于进耳无非造
 就之意 缊袍章先扬而后抑此章先抑而后扬
由之瑟节 舒碣石曰夫子别其瑟为由之瑟峻其门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209-0357b.png
 为丘之门只以由字丘字相照不必增入北鄙中和
 等语奚为二字乃诘其声音之所自来使由知所自
 悟原是警省语不是鄙薄语李九我曰人于音声最
 不容伪为所谓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者夫子此处
 不专为子路之鼓瑟发是要从心上做工夫
门人不敬子路节 未入于室与亦不入于室注虽一
 以精微之奥言一以圣人之室言恐只是一样玩后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209-0357c.png
 章语类林问一段可见子路与善人分别处恐只在
 不践迹与升堂耳大全云峰胡氏说亦未见分明
 注不曰末可因未入室而忽之而曰未可因一事之
 失而忽之者就一事之失亦足见其概故以一事言
 之勿泥看为妙 谭梁生曰子路德性有馀问学不
 足致广大而未尽精微极高明而未能道中庸者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章总旨 吴因之曰子张是宽
 绰的人常透头些故曰过子夏是局促的人常欠缺
 些故曰不及夫道极于中即这透头处正是他欠缺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209-0357d.png
 处盖不曾走到中的田地总谓之不及而已故曰犹
 不及若曰过与不及同是失中有何意味 此意亦
 须兼说 百方家问答又将此段作陶石篑说此等
 总是一时好奇之谈甚不必(辛酉) 师商亦各有所长
 此章夫子独举其所短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节 张彦陵曰一过一不及就
 所学说资质是上一层 只两开说不可较量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209-0358a.png
然则师愈与节 麟士谓首节中字须不说破方有下
 文一问谬子贡师愈之问明是谓过中者犹愈于不
 及中者首节何必不说破中字也蒙引存疑极明
过犹不及节 管登之曰颜子而下惟参赐二子深于
 道而近赐者唯师近参者唯商故曾子病子张难并
 为仁而子贡之问似加子张于子夏之上夫子之抑
 师亦微以抑赐也然则赐亦近于过参亦近于不及
 而独无过不及之评者何也二子闻一贯之后皆能
 变化其气质也 注失之毫釐二句辅氏解虽非正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209-0358b.png
 意然亦可兼说
季氏富于周公节 孙淮海曰冉有聚敛非如后世箕
 敛之臣只缘他学术未纯才仕季氏便以政事之才
 施之即为处置调度以为职分当如此不知季非可
 附益之人不但富于周公不可附益虽不富亦不可
 附益也故夫子深责之 圈内注只重剥民说盖剥
 民不但为季氏不可即为鲁亦不可不但季氏富而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209-0358c.png
 聚以益之不可即鲁君富而聚以益之亦不可而况
 所为者季氏也所益者季氏也此不可中之不可者
 也然须知此是馀意所重在剥民若圈外范注则专
 重在偪君上孙淮海说所以发明范注也与圈内虽
 各有其妙然难并用 大全冯氏以用田赋解聚敛
 恐不必即指此盖田赋是鲁一国之政不专在季氏

冉求所以至此者一则以心术不明一则以气质

 柔弱二意虽相连而又有不同其始之仕季者以此
 二者其继之为之聚敛者亦以此二者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209-0358d.png
非吾徒也节 攻求者实以为攻季地也 刁蒙吉曰
 朱子以冉求之失不徒见于聚敛而见于仕季氏之
 初胡氏又以闵子之得不徒见于长府而见于辞费
 宰之初皆端本澄源之论 谭梁生曰时哀公患三
 桓之侈三桓亦患公之妄君臣多间国衅几作矣夫
 子导哀公以自律维持康子以不二俾冉有宣力调
 护于其间匡救冉有因以匡救康子迨夫子没康子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209-0359a.png
 卒哀公不旋踵而孙邾矣
柴也愚章 徐岩泉曰人在气质之中爱惜保护必有
 偏处得明人一点破转移变化更自不难夫子于四
 子一一皆指其偏处示之政所以化工四子也 句
 句要见当学意能学以变化气质则拘挛能通迟拙
 得敏誇诞反真粗俗成雅何气质之足累哉 愚只
 是知不足而所谓知不足者不等或不知正理或不
 知通变皆是中庸是泛说柴之愚则专主不知通变
 说故蒙引以为与中庸稍异 朱子谓鲁自与不及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209-0359b.png
 不相似其义最精据此则此章不可以过不及分矣
回也其庶乎节 按屡空二字自何晏有虚中之解而
 龟山龙溪袭之自当一以朱注为正 首节二句万
 历己丑郝敬以造诣操守分看最确如此注中又字
 方分明 大全辩卓庵张氏曰人多言学者以治生
 为首务观孔子称回之屡空而不取赐之货殖则知
 治生之说终是后人怕饿死非志士不忘在沟壑之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209-0359c.png
 义他人无识见者不知为治生两字坏却多少人急
 宜取孔子此说正之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节 观大全朱子曰不受命在平
 日不因其货殖而言则知不受命与庶乎反货殖与
 屡空及皆是言其所短亿中则又言其所长此圈内
 正意而新安陈氏之所本也若圈外范注则以不受
 命货殖与屡空反亿中与庶乎反皆是言其所短此
 勉斋黄氏双峰饶氏之所本也愚意圈外范注反直
 捷可从若蒙引则既以勉斋之说未稳及以饶氏为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209-0359d.png
 拘云云是从圈内矣而又以新安之说为非盖其意
 欲以不受命货殖总承庶乎屡空而不分配也此又
 是一解然总不如圈外之直捷蒙引说附后 蒙引
 曰不受命而货殖只一般盖受命则不货殖矣货殖
 则不受命矣语意相唤应不必分看陈氏谓货殖是
 不如安贫不受命是不如乐道殆非也 又曰注内
 子贡不如颜子之安贫乐道此乐道只带安贫说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209-0360a.png
 又曰子贡既不能安贫则亦不得为近道矣但不可
 以安贫属屡空以乐道属庶乎 又曰赐不受命而
 货殖焉此二句道子贡之不如颜子处是言其短下
 句却举他长处说勉斋之说未稳 又曰饶氏造道
 用心之说似未害然全依他说则是以不受命而货
 殖对屡空以亿则屡中对其庶乎似太拘耳圣人亦
 是信口说出未尝立字骨也细思自觉烦碎 据蒙
 引诸条则不受命不乐道不安贫是一件不近道是
 一件而不近道又即在不受命等见据圈内及陈氏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209-0360b.png
 则乐道二字当属庶乎与不受命而受命当开说皆
 难理会故予谓不若圈外之直捷也 蒙引又谓使
 颜子稍留心于家计则亦不至屡空子贡非留心于
 家计则货何由生殖余极不喜此说读唐采臣屡空
 三句文自见其谬盖处颜子之地虽求之亦未必即
 富而人固必求之此颜子所以为贤处子贡之地虽
 不求亦未必不富而子贡必求之此子贡所以不如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209-0360c.png
 颜子 颜子之长不在贫在安贫子贡之短不在货
 殖在不受命而货殖颜子即富仍胜子贡以其能安
 者自在也子贡即贫仍不如颜子以其不受命者自
 在也
子张问善人之道节 张彦陵曰按道字旧作虚字看
 如云善人之所以为善人 方文伯曰此只就善人
 一时规模说非谓他究竟如此 饶双峰曰上句是
 善人所以为善人下句是善人所以止于善人 四
 书镜曰不践迹言不必模仿古人而所行自与之暗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209-0360d.png
 合者此正其天资之善处但其善者不过出于一时
 之偶合而欲其念念皆善事事皆善如圣人之作为
 则有所未能矣信乎质美者之不可无学也 不践
 迹只就善人说见其比他人较容易不是谓践迹必
 不好象山无回之说不可从依此则注自不为恶四
 字不必补矣大非 蒙引曰注中虽字然字似不必
 用来替圣人话此是朱子解书意若用以替圣人话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209-0361a.png
 则圣人是评论他话不见是答子张问善人之道按
 蒙引说甚拘麟士反以为当何也 谭梁生以善人
 为狂有恒为狷恐不是
论笃是与章 袁了凡曰人知浮言不可信不知论笃
 亦不可信此夫子警切之辞
子路问闻斯行诸章 张彦陵曰按圣人之教只一力
 行怯者过退固不及行勇者过锐容有行非所行夫
 子以微权抑扬之其要归于使之行其所闻耳 有
 父兄在不必泥定禀命亦是要他取裁意 取裁亦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209-0361b.png
 在禀命内(乙丑九月) 沈无回曰凡行合有时中之妙用
 二子各以气质之成见障之夫子一进之一退之成
 见去而其中之神明变化自生矣非谓求必进而由
 必退也若一于进退又是执一矣 刁蒙吉曰此所
 谓因病下药书之刚克柔克古人之佩韦佩弦皆此
 意也赤知其问之同而不知其人之异知其答之异
 而不知其教之同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209-0361c.png
子畏于匡章 姚承庵曰匡人其如予何夫子知天意
 必不死于匡人之手子在回何敢死颜子知夫子必
 不死于匡人可见圣贤自信处 袁石公曰圣贤重
 死生不敢一毫苟且其临危迫之时自有达权之妙
 夫子恐颜子未可与权或见危迫之时不知夫子变
 通之妙而遂与其难故曰吾以女为死正所以究其
 达权处颜子便知夫子遇变而通必不见害于非命
 故曰子在回何敢死曰子在隐然见夫子不死曰回
 何敢死隐然见已不必死可与权矣 玩此则夫子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209-0361d.png
 之喜不喜回之不死而喜其所以不死妙妙辅氏之
 说意亦如此 大全朱子及蒙引俱以回谓夫子既
 得脱祸吾可以不死矣恐不是回之知子不死当不
 在既见其脱之后姚说是也存疑亦主此 子在回
 何敢死依朱子蒙引解是不轻死之意何等切实不
 当如俗解云回预知夫子必不死偶见黄黎洲一文
 主此说颇涉怪气其病势必至此(癸亥闰六月十三改正)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209-0362a.png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章总旨 李衷一曰夫子语意分
 明谓大臣必能明去就之义识进退之节如二子臣
 事季氏便不是大臣体了非专谓其不能以道规季
 氏也观上曰事君下曰弑父与君夫子原不以季氏
 当君父看 百方家问答问旧说此章大义全是逆
 折季氏之乱萌然否徐玄扈曰不然圣人虽有维公
 室抑私家之心岂有其人甫一发问不就事论事而
 先横一意于其先意必孰甚焉今人尝苦求之太过
 并圣人心体亦无由见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209-0362b.png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节 张彦陵曰愚按时解错会异
 字便以帝臣王佐等语入解不知此异字照下道字
 看正谓其挺然自立于朝廷不党同混俗是也当属
 气节一边说方是折季氏语气
所谓大臣者节 胡凝初曰事君者先持个不可则止
 之节斯行得个以道事君之忠 道字内兼格心宣
 猷两件然勿说做谏臣模样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209-0362c.png
今由与求也节 须知具臣不必无才略有才略而仍
 谓之具臣切由求讲方是
然则从之者与二节 胡北岳曰二子对大臣言特是
 个具臣二子对叛臣言还是个人臣或曰二子既不
 从弑逆之事缘何又事弑逆之家曰只为其昧了不
 可则止之义耳故于弑逆未著处不能决然亦非必
 到弑逆而后决者大全南轩说须细玩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章总旨 朐岗四书说曰夫子使
 漆雕开仕而开不自信故夫子说之知夫子之说开则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209-0362d.png
 知夫子恶子路以仕为学之说矣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二节 未学而仕一则有任意之
 患一则有徇人之患
有民人焉节
是故恶夫佞者节 蒙引谓注学之已成学字指为政
 之道说则凡此章本文集注学字似俱当指为政之
 道说即质美未学所该虽广而此处自指为政 然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209-0363a.png
 浅说则兼脩身为政说看来蒙引亦似拘也(己亥四月廿五)

张彦陵曰恶佞是夫子平日之心也而是故二字

 则贴著子路来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此正子路生
 平有政事而无文学之素履也强词夺理已是佞况
 其使羔之时此又非其本意乎 谭梁生曰夫子尝
 恶子路以诈此复恶以佞何诈佞偏在子路不在他
 人也信人讳诈直人讳佞唯子路不诈故夫子偏以
 诈恶之子路不佞故夫子偏以佞恶之触其大忌激
 其深悔而其意自阻彼世之诈人佞人面不赭背不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209-0363b.png
 汗即恶之何益夫子循循善诱亦何肯觌面称恶以
 成不入之势哉夫子终不闻骂他弟子而独往往高
 声大骂子路如野哉由由之瑟不一而足子路闻骂
 则改所谓闻过则喜也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总旨 此章暮春一段
 象山慈湖作禅理会此大谬也正义谓曾晰能知时
 乐道此又一说也丹铭馀录云曾晰知世之不我以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209-0363c.png
 故为此言以销壮心而耗馀年一降则为庄列再降
 则为稽阮此又一说也苏子由云点之狂必不可施
 于世夫子之与点以其自知之明此盖因同时程明
 道甚称点有意抑之又一说也王龙溪谓春服熙熙
 即唐虞垂衣之治所谓以无用为有用又一说也谭
 梁生又主与点有礼之说然断当以朱注为正若阳
 明谓曾晰是素位而行无意必不器正是朱子之意
 但阳明所谓无意必不器素位而行未必即朱子所
 谓无意必不器素位而行耳高中玄又谓点与二三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209-0363d.png
 子有为己为人之分夫三子固不可谓之为人然深
 求之亦不免为人之意犹之三子不可谓之愿外然
 深求之亦不免愿外之意(辛亥十二月看见圣编记) 曾点所见
 可谓之素位可谓之无意必但指其见性言便是朱
 子意指其见心言便是阳明意指其见理义之心言
 便是朱子意指其见知觉之心言便是阳明意(壬申七月)

要玩朱子所云曾晰所见乃是大本大根水之源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209-0364a.png
 也 刁蒙吉曰才堪经世而无见于天理之流行则
 有用而无体子之励三子恐沦管晏一流也学能见
 大而或束于经济之手段则有体而无用子之励曾
 晰恐涉庄列一流也愚谓此尚未确夫子不是防他
 到管晏庄列只是要他极大极实 大抵圣人之道
 充塞天地至大至实自圣人而下或见其一节而不
 能见其全体则扩而充之使极其大或见其全体而
 不能不疏于一节则反而求之使极其实(戊辰十一月)
 一个点要与三子对看又要与开对看又要与回参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209-0364b.png
 对看大全勉斋黄氏一段最妙(戊辰十一月) 这一章见
 圣人造就人才之法曲尽其妙(戊辰十一月) 三子是器
 曾点所见是不器夫子不抑三子即是赞子贡瑚琏
 之意无求备之义也己巳三月阅刁蒙吉讲君子不
 器悟及此 看来若依圈外程子云子路不达礼则
 存疑将礼字作理字看甚是而暮春一段内便有一
 礼字在内谓夫子与点是与其知礼正朱子之意由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209-0364c.png
 求赤皆未达为国以礼道理由又却多一不让(壬申七月)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三节 何以是问他以何
 等抱负去应人知非是问其人知之后何等设施也
 要分晓
子路率尔而对曰节 徐岩泉曰子路言志是何等才
 气何等综理已视天下无难事夫子窥见他便有凌
 驾当时人才之意故付之一哂所以折其自负之气
 也 按千乘句提起说摄是钤制意见势之难师旅
 二句见时之难然二句递说下见得一节难似一节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209-0364d.png
 为之内兼政教两意 政字又兼兵政养政 有勇
 兼志气技力等项
求尔何如节 求也为之内亦要暗藏足民根子而开
 源节流等意只重可使足民上礼乐只带言之既富
 而教就化民上说
赤尔何如节 李毅侯曰各言己志不得粘冉求语落
 下 蒙引曰宗庙之事如会同不必说诸侯字至孔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209-0365a.png
 子方曰非诸侯而何究其实则指诸侯也按蒙引太
 拘依此难道上节方六七十二句亦不要说诸侯之国
 乎 顾麟士欲将宗庙二句串说谓会同是行于宗
 庙中见于评张受先一节文此真大谬 小相据蒙
 引礼相无小大之名只与从大夫之后一般甚是邢
 疏谓相为主君摈者及宾之介也谓之相者于外传
 词耳入门当以礼诏侑也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
 为绍摈卿为上介大夫为次介士为末介此云愿为
 为小相者谦不敢为上摈上介之卿愿为承摈绍摈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209-0365b.png
 次介末介之大夫士耳
点尔何如节 谭梁生曰子问赤时点犹抚瑟而未鼓
 也藉一堂之中三子言志点鼓瑟以间之其为儳言
 非礼孰甚焉则知曾点鼓瑟盖亦辞毕而点始鼓也
 点尔何如盖点瑟终而夫子始问也 朱子曰点之
 志亦非有择于暮春想此时正当暮春便信口说来
 大扺看曾点之志要于言外会意迹外会心点亦非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209-0365c.png
 专爱行乐只是他一种洒落襟怀借眼前事为发出
 来耳若作实解便是说梦 吴因之曰所谓志大而
 略于事者不是胸中无见漫云天地帝王如狂人病
 子之类正为彼已看破道理随处充满一段境界遂
 悟得尧舜孔子不过此理做成吾只消满此理分量
 便是帝王便是圣贤故志不期大而自大耳 暮春
 一段须认道体如何圣人之体道者如何曾晰之见
 道者如何 乐天斋翼注曰吾与点也要暗合无用
 之用意方得章旨 无用之用四字是王龙溪语不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209-0365d.png
 可用(辛亥十二月) 暮春一段及一贯章最易为姚江金
 溪所借当细参之(辛酉三月) 此节自蒙引云程子尧舜
 气象之言微过于形容若谓曾晰狂者也未必能为
 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遂以浴沂咏归之乐指
 为老安少怀之心曾晰与夫子岂若是班哉老安少
 怀之心天覆地载之心也适人之适之意多浴沂咏
 归之乐吟风弄月之趣也自适其适之意多曾点之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209-0366a.png
 志似未甚广大夫子与之不过偶契其浮海居夷之
 云而然至杨用脩又云充点也之志而不知圣人之
 裁则与桀溺之忘世庄列之虚无晋人之清谈宋人
 之禅学皆声应气求响合影附不至于猖狂自恣不
 止岂非尧舜气象一言为之厉阶哉故朱子易箦之
 前悔不改浴沂一章留为后学病根用脩意与蒙引
 同但诋曾晰又甚耳然尧舜气象一语终不可易
 大抵圣贤言作用必有一段本领处所谓本领有就
 真实无妄处言者则一贯章是也有就敬以直内处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209-0366b.png
 言者则中庸戒慎恐惧是也有就无意无必处说者
 则此莫春一段是也此等处异端无不可借若怕异
 端之借一槩不敢说此等话则是因噎废食因始皇
 之焚书而咎燧人之钻火也但曾点于此本领虽好
 不曾有细密功夫若说其本领处便似姚江金溪则
 又枉杀曾点矣故语类云点与佛老近似但佛老做
 得忒无状耳此语正见其不同(辛酉三月又记) 刁蒙吉曰
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0209-0366c.png
 天流于上地流于下点之胸次流于中上下与天地
 同流也 冯少墟曰曾点泰而不骄庄周骄而不泰
三子者出三节 点胸中先自有一哂为邦之意盖彼
 只是高谈性命谓为邦之事自可一以贯之不必沾
 沾讲求区区自负故疑夫子哂由者在此且并疑求
 赤亦在可哂之例(壬申八月) 张彦陵曰上亦各言志指
 点说此各言其志指三子说礼乃文之以礼乐之礼
 所以陶镕才技而协于中正之则者也其言不让又
 就中抽出言之谓即此率尔一对无这一点退逊的
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0209-0366d.png
 意思便知其不达为国以礼的道理但语意须浑融
 说 礼在设施上见让在言论上见 百方家问答
 云其言不让看一言字便见是小疵(辛酉三月抄) 乐天
 斋翼注曰为国以礼此礼让在设施上其言不让此
 不让在言论上看一言字便见其是小疵了不说让
 者礼之实若欠了礼之实全不能为国矣如何是许
 其能乎(右此条癸亥评八科文另改正) 程子注云子路不达为国
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0209-0367a.png
 道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此段要活看只
 是举一子路以示例不必谓求赤虽达却亦未必有
 是气象也大全朱子二子才气小之说殊不是 此
 条戊辰十一月看来亦不是 为国以礼句评者曰
 犹云用世者当以礼耳即在本身之气度上言若实
 粘著为国讲便从治国上生情此最说得好宋凤翔
 墨云礼者君子所以治心即君子所以经邦浮而易
 竭者才亢而难驯者气礼则自有心和而形和者无
 论安危文武俱不可少此涵养人知则才大出之小
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0209-0367b.png
 心人未知则厚蓄戒其轻发最明 李毅侯曰后半
 截语意通是与三子之词 又曰哂由以其不让也
 不哂求赤以其让也此意亦须插议然不是要紧话
 用之点缀则可切戒周折 观点前后四问便见他
 行不掩言处若充得春风沂水气象此处当不复更
 疑此亦是记者极仔细处
唯求则非邦也与二节 晰又问求赤非邦也与是其
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0209-0367c.png
 认其言不让意已差而率尔病痛仍看不出也总见
 未能充其春风沂水气象处 点盖疑由求赤不可
 以为邦只可佐治而不可主治故由不让而见哂求
 赤让而不哂不知三子皆为邦之才皆有可与处(戊辰)
 (十一月) 据注则夫三子句只主下视三子意亦各言
 志句只主褒三子说其言不让则见许其能特哂其
 不逊求赤二节则即求赤之为邦而见由之可哂不
 在为邦即由求赤之皆可为邦而见其志之未可尽
 非前后总是一意当再详之 下视三子最确(壬子定)
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0209-0367d.png

吴因之曰宗庙会同二句就著为邦意讲言赤志

 于宗庙志于会同则其所任者非诸侯之事而何彼
 其不曰愿为邦而曰愿为小相特谦词耳使赤也为
 之小孰能为之大上二句正说他为邦下二句又破
 解小相以实之 据蒙引则三子所言皆是以君国
 之事自居而麟士则曰玩前后大旨俱言佐邦而不
 必遂自有邦而为诸侯蒙引是因之尤说得明 李
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0209-0368a.png
 毅侯曰孰能为之大是巧语犹言赤为小相则孰为
 诸侯也 张侗初曰当日四子论志只各就本色信
 口说出圣门别无妆点伎俩只曾点气象在当下日
 用平常自好然他却信不过到后来却从三子讨个
 高下便觉他胸中走作矣他说个异乎三子者之撰
 便有个从来信不过根由一则曰各言其志再则曰
 各言其志正见人各有志须是直下承当夫子所以
 论三子为国处绝不把曾点并较此意极微曾点念
 念要与三子比量所以不能信受喟然之意大凡学
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0209-0368b.png
 问要当下自已信得三子若信得只有勇知方足民
 为相却都是春风沂水(此似难说若说悟得理即有勇足民为相都是春风沂水)
 (便不妨)夫子何曾不许他若信不过恐怕春风沂水也
 是光景不是性地风光所以仍叫做一个狂不曾用
 得著 刁蒙吉曰注优柔厌饫优柔涵濡而不欲骤
 也厌饫咀嚼而不能舍也
 附吾与点也至末节文震孟文评语类云莫春一段
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0209-0368c.png
 所谓大本所谓忠所谓一者是也又云譬之于水曾
 点之所用力者水之源也三子之所用力者水之流
 也以此二条推之则夫子与点是与其有用世之本
 非与其忘世也此文会得此意 问点与三子是有
 待无待不同否曰莫春数语直是民胞物与气象具
 一部西铭在内比三子有大小之别不止是有待无
 待之分 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明季讲家谓点自
 信不过故从三子讨高下此可见其胸中走作处此
 说是否曰此是点有下视三子遗略事为之意非自
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0209-0368d.png
 信不过也语类云点合下见得个大不肯屑屑做那
 小的工夫与后世佛老近似但佛老做得忒无状耳
 又云且如邵康节只缘他见得如此更不加细密工
 夫以此二条观之夫子于点只患其执滞不患其走
 作也故仁山金氏谓下文皆所以实曾点此文亦极合
 仁山说 问语类谓点与佛老近似然则佛老亦有
 可与处乎曰要看近似字非谓其真同也大抵圣贤
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0209-0369a.png
 言作用必先讲本领所谓本领有就真实无妄处言
 者则一贯章是也有就敬以直内处言者则中庸戒
 慎恐惧是也有就无意无必处言者则此莫春一段
 是也此等处异端无不可借然借来虽近似而实不
 同 阳明诗云点也虽狂亦我师他胸中自认得一
 个点与夫子所与之点相去千里矣 问讲家云其
 言不让此与让者礼之实让字不同此是小疵若欠
 了礼之实全不能为国了如何尚许其能此说是否
 曰以语类观之则此章礼字不如克已复礼礼字细
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0209-0369b.png
 密若礼让为国之礼让则与此节正一样如何说不
 同若以其欠得分数少谓之小疵则可若谓其不是
 礼之实则不可 问此作似与道体上尚少一层发
 挥曰固是如此然在启祯间此种文已难得 问顾
 麟士欲将宗庙会同串说何如曰无论其说显与注
 背且迂滞难通甚矣麟士之多事也 问据蒙引则
 三子所言皆是以君国之事自居而麟士则曰玩前
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0209-0369c.png
 后大旨俱言佐邦而不必遂自有邦而为诸侯孰是
 曰从蒙引可也宗庙会同之相亦可以诸侯相天子
 言但在赤口气中则不可说明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四
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0209-0369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