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209-03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一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泰伯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章 翼注曰至德德字用植
 纲常维名节等语暗切下文讲 又曰下二句总见
 至德勿以三让见其德无称见其至盖三让意重无
 称意轻 又曰让于商非让于周 泰伯是知其可
 有天下而让故蒙引曰其实是曾以天下让非因后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209-0304b.png
 来文武有天下而推原以归于泰伯也最妙 观集
 注序太王所以有剪商之志者一以商道寖衰二以
 周日强大三以季历生子昌有圣德然昌生一段要
 看得好此时太王尚未有传昌之志假使泰伯克从
 则昌为之佐如周公之于成王此太王之志也惟其
 不从然后有传历及昌之意至于欲传历及昌则剪
 商之志已决而不可违矣泰伯所以知之而去其去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209-0304c.png
 之意只是让商不是让周故曰即夷齐扣马之心也
 集注正意如此至于与仲雍俱逃被发文身示不可
 用以安王季之心以成太王之志故谓之让周此只
 是带说非正意盖泰伯既自以剪商为不可而又委
 曲以成其父与弟者则以剪商者亦圣人之不得已
 也各行所志可也 百方家问答汤海若曰以国让
 王季是以商天下之故让也以商天下之故让者不
 是要王季之子孙剪商而取天下是要辅商而安商
 之天下也(辛酉三月始见此说) 窃意太王之欲剪商在小乙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209-0304d.png
 商道寖衰之日向使泰伯不去则高宗不必中兴而
 牧野之师不待辛纣矣高宗之中兴泰伯之去成之
 也三以天下让如此看似妙然先儒未有及此者姑
 再详之 民无得而称是说其先事而去并不见让
 之迹不是人但知其让国而不知其让天下之说
 附汪搢九曰让未有不兆乱者观春秋时事可知即
 伯夷亦未为得也夫孤竹君之欲立叔齐也其平日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209-0305a.png
 岂无几微见于辞色之閒者必待遗命而后知之乎
 有其意而夷不去则父之心必不安有其命而夷始
 去则弟之心必不安一举而父与弟俱有所不安焉
 故夷未可为得也必如泰伯而所以处父子兄弟之
 閒者尽矣
恭而无礼则劳章 张彦陵曰当恭而恭当慎而慎当
 勇而勇当直而直 陈伯玉曰失之太过便不复名
 为恭慎勇直非流弊 伯玉之说与蒙引极合 注
 弊字要活看不是流弊只是病字意蒙引极明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209-0305b.png
君子笃于亲节 笃于亲如禄位与共好恶与同皆是
 不遗故旧如有功必录有罪必宥皆是 王阳明曰
 若合上节当重礼字 大全辨芑山张氏曰唐贞观
 四年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赃免上以秦府旧人复其
 官魏徵曰秦府左右甚多若人人恃恩私则为善者
 惧矣上悦谓相寿曰朕昔为一府主今为天下主不
 得复私故人赐帛遣之相寿流涕去按故旧不遗可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209-0305c.png
 也有罪而私之则不可魏徵言可法
曾子有疾章 翼注曰此曾子以守身事亲之孝训戒
 门弟子启予二句示以身之能保诗云至免夫推言
 所以保身小子二字望门人亦保身也 又曰引诗
 中即寓保身正意与别处正意在上而引言證之者
 不同 又曰读者以而今而后作一句非也而今二
 字略读而后吾知免夫一气读而今将死时也而后
 方才也不然死后何知 顾泾阳曰战战兢兢乃吾
 性体流行没些子放松处如临如履犹所谓如见大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209-0305d.png
 宾如承大祭而语加严切耳非有所忧患恐惧之谓也

吾知免夫此是难免的意思非倖免的意思 薛畏斋

 曰父母生你出来便要你尽这个道理临死将这身体还
 他方谓之无愧曾子平日战战兢兢只为这个念头临
 死才了不但为手足之无伤也人若有曾子之心便
 是龙逢比干之身首分裂与启手启足只一般不然
 老死牖下亦与刀锯戮辱无异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209-0306a.png
曾子有疾章 李毅侯曰曾子之意盖以脩身为本也
 正心诚意是上半截事家齐国治而天下平是下半
 截事尧舜脩己以敬便是这工夫 袁了凡曰俱就
 临民时言总是脩己以敬 须知首句是君子所贵
 乎道不是道之所以可贵 佐案曰所贵乎道只一
 戒惧精神但周身脉络分领之以出者若有三耳
 远暴慢等不是道是贵字意是工夫暴慢远方是道

举一笾豆凡琐务皆在其中 高中玄曰斯字有

 力言才动容貌就要远暴慢才正颜色就要近信才出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209-0306b.png
 辞气就要远鄙倍盖脩身之事不敢放一些空隙也

朱子曰看来三者只是非礼勿视四句 又曰暴

 刚者之过慢柔者之过 瞿昆湖曰辞气二字并重
 前辈有气是纲辞是目之说同是一句说话或出之
 以和平或出之以乖戾故辞之有气犹颜之有色都
 要重看 吴因之曰这全靠心中有主若学问无根
 纵十分脩饰得好也只做得堂堂乎张也 操存在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209-0306c.png
 动正出之前省察则在远近二字动正出三字只是
 閒字语类所谓人人如此是也陈氏谓操存则在上
 三句省察则在下三句犹未透蒙引又谓集注学者
 所当操存省察云云在此三句外此三句举见成者
 而言亦谬 浅说曰斯字当则字看非戒勉之辞三
 事皆以其能如此者言而谓其为君子之所贵便见
 敬子之不可如此矣戒勉之意在言外 按浅说与
 蒙引之意同与集注改本亦不相悖余初以蒙引为
 不是似谬也存此以俟再定(庚子三月初八) 沈无回曰教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209-0306d.png
 其重本以该末非教其举本而遗末也
以能问于不能章 通章以克己为主 张彦陵曰上
 半截有叹羡追思意与泛论不同 周季侯曰曾子
 把自家比照到颜子心境上去觉得其造诣之妙故
 追而思之不是铺叙他学问语意全重在若无若虚
 上但虚无光景无可模写须索从他好问说来方可
 想像这段意思此曾子最善形容处也若无二句承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209-0307a.png
 上二句点破他心事不作推原说 能与多细玩大
 全蒙引只是一件而有浅深之分与有与实一例皆
 属知犯而不校则属行若依通义许氏之说则能与
 多又似分知行似重叠了 沈无回曰犯而不校不
 是有意如有意则为老庄矣此说是 义府云苟知
 物我之无閒而万物一体如一人之身手足爪牙之
 相犯斯无有校之者矣 析疑曰胸中不平辄要鸣
 胸中有得辄要说只是无量以容 大全辨王龙溪
 曰颜子尝自立于无过之地未尝获罪于人人自犯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209-0307b.png
 之始可言不校今人于患难之来动欲以犯而不校
 自处非也我以非理加人人以非理答我此乃报施
 之恒所谓出尔反尔乌得谓之犯正须自反以求其
 所未至故有孟子之自反然后可进于颜子之不校
可以托六尺之孤章 大节蒙引以事变言浅说就君
 子身上言俱是看来浅说尤直捷 张彦陵曰君子
 二句只反覆以致叹美之意非抑扬口气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209-0307c.png
士不可以不弘毅节 要重提士字当云人不可以不
 为士既为士便不可以不弘毅  绍闻编云圣人
 与天同体自无不包不消说弘与天同运自然不息
 不消说毅在学者则不可以不弘毅 翼注曰弘毅
 在心体上说弘是有容毅是有守有容非容人只是
 容得道理与执德不弘反看 弘不是度量宽容度
 量宽容只是弘内一件 弘至大毅至刚 张彦陵
 曰本文虽把弘毅说起然弘毅处就是仁 王阳明
 曰仁人心也心体本是弘毅不弘不毅者私欲蔽之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209-0307d.png
 耳弘非有所广而大之也毅非有所作而强之也
 其实即是仁然仁是理弘毅是所以体此理不可谓
 全无分别 四书家训曰弘毅是心体仁是心体中
 所载者必是心体养得常净常定此理方有安顿有
 以弘毅就作仁看者少差 程自远曰不毅之弘非
 真弘不弘之毅非真毅惟任之远故重惟道之重故
 远 此是深一层解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209-0308a.png
仁以为己任节 张彦陵曰唯任之而后见其为重
 徐自溟曰重字在己字上见盖人可以分任便不见
 得甚重为己任云者此在己之独脩独證人所不及
 致力之地所以见其任之重也
兴于诗章 张彦陵曰按夫子从诗礼乐上拈出人心
 学要人把此心放在这三件上还要见得诗礼乐之
 重今人动曰人心有真诗有真礼有真乐是圣人作
 经之精意非后人穷经之实学 程子曰兴于诗便
 须见有著力处立于礼便须见有得力处成于乐便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209-0308b.png
 须见无所用力处 沈无回曰此夫子进人以经术
 之实益今人动曰人心自有真诗自有真礼自有真
 乐试思无所触而能兴无所范而能立无所陶而能
 成者虽在上智能有几人假令日与之言诗日与之
 习礼日与之和乐虽下愚不肖未有不兴而立而成
 者也可见经学步步皆是实境今人之说是圣人作
 经之精意非后人穷经之实学果尔则先王之太史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209-0308c.png
 陈诗春官典礼瞽宗合乐俱是赘事此便是清谭祸
 世之作俑开人废弃经学之渐故不可以不辨 依
 史氏解则志道据德依仁只解得兴立成三字诗礼
 乐则其所以至于此者也但兴立成与志据依有成
 功用功之分盖兴是已志道了立是已据德了成是
 已依于仁了不是说要志要据要依 朱子谓兴立
 成只是游艺一脚事而史氏以兴立成分配志据依
 似不相同然游艺原与志据依并行存疑志道章解
 甚明如此则史氏之说与朱子自不相背而并可明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209-0308d.png
 游艺句矣但此与游艺微不同者游艺是该终身而
 言志据依以前如此志据依以后亦如此兴立成是
 以其成功之际言然亦须知到成之时非便置诗礼
 既成之后亦非便置乐 蒙引谓诗礼乐皆在外看
 来诗礼乐自当兼内外说但内外不可对举所谓内
 者亦即寓于其外 存疑盐硝之说另是一样说当
 善用 唐荆川曰安得以寓于篇者之为经而随吾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209-0309a.png
 心森然形者之不为经耶故即心而经是已安得以
 无所待者之为吾心而有所待而融然以兴与有所
 待而肃然以敛之者不为吾心耶故即经而心是已
民可使由之章 朱子曰由之而不知不害其为循理
 及其自觉此理而知之则沛然矣必使知之则人求
 知之心胜而由之不安甚者遂不复由而惟知之为
 务其害岂可胜言由之而自知则随其浅深自有安
 处 翼注曰非谓民皆无知但非上之所能使亦不
 可说强使民知则反凿其性等意盖不可使只是不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209-0309b.png
 能使不是不当使 佐案曰使字与孟子不能使人
 巧义同 司徒学校亦只是使民由之亦有使之知
 者则士也非民也 惟其不能知愈不可不急使之
 由此论不可不补使之由正所以使之渐而知也
 徐鸿洲曰异端之惑人正是乘其所不知 庄忠甫
 曰如教民忠君敬亲者实也因忠君而至不得齿路
 马因敬亲而至式齐牛使人若曰牛马且不可犯况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209-0309c.png
 其真乎此权教也权者立之以伪而行之以诚使民
 以为固然而由之可也若明言其权以示人则人以
 为伪而不肯由矣 齿路马其流必至于背君圣人
 知之而有此礼此正是实理何谓权何谓伪耶
好勇疾贫章 张彦陵曰按天下之乱未有无所激而
 成者 好勇疾贫看来即作不仁之人看似妙但不
 仁之人不止是好勇疾贫者 处不仁之法如何曰
 先王之世教养道备则自无此后世不幸而遇之则
 唯简身脩政以临之至诚善教以动之明赏罚以示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209-0309d.png
 之待之恕防之密诛之不终日则亦庶乎其可矣
 袁了凡曰待不仁之人当怜念之教诲之或惩创之
 甚则放流之而不与同中国 大全辨卓庵张氏曰
 商任沙随之会垂戒于春秋病已甚也 大全辨惟
 适张氏曰宋元祐閒吕惠卿等皆已斥外言者论之
 不已范纯仁言于太后曰录人之过不宜太深后然
 之或谓吕公著曰今除恶不尽将遗后患公著曰治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209-0310a.png
 道去太甚耳文景之世网漏吞舟且人才实虽宜使
 自新岂可使自弃耶按此深得不为己甚意然伪周
 之祸张柬之不从薛季昶刘幽求之言卒使三思再
 乱此则去草不去根之明验又不得以已甚为辞也
 在审其轻重缓急何如耳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章 薛敬轩曰人有才而露只是
 才浅深则不露天下矜己妒人之态多出于小有才
 之人未有以周公之才而骄且吝者曰如曰使总之
 只是设言 大全辨或曰骄心是傲视天下吝心是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209-0310b.png
 要独专其美有此一念便只任己私不顾人家国用
 人行政一味恣己聪明直恁前去耗丧元气皆不暇
 恤其为才美所害关系不细故君子之才不可无小
 人之才不可有 无骄吝便是休休气象 朱子谓
 骄生于吝看来骄吝还是相生的非吝无以为骄是
 骄为枝叶吝为本根非骄无所用其吝则又吝为枝
 叶骄为本根如此互看更妙 析疑曰学者纵有独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209-0310c.png
 得之见亦天下同得之见也何得吝为己私 又曰
 骄吝正为足观之念盘据胸中耳故以不足观说破

其馀不足观盖鄙之也亦惜之也 曰其馀者种

 种伎俩原是德性中绪馀故善用之则为才不善用
 之则为剩技 此夫子特为负才者戒耳若夫用才
 之人则又不可以其骄吝而遂弃之也但当有以驾
 驭之耳(己酉)
三年学章 张彦陵曰此示人以纯心之学三年亦大
 约言其积久然亦是活词至字不必另解只言念头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209-0310d.png
 未尝到谷上也须发他一段清净的心体坚凝的志
 向恬静的精神袁了凡曰近名之念即从务实处默
 默潜滋或心下见得不真则自认以为学境而浑身
 已是欲境谓之至者不但身履其地即或念头默默
 在此经过亦是至也 汤霍林曰好学亦不是枯槁
 忘世只是不以利禄动心即济世亦是大学亦是不
 至谷 吴因之曰斯人也其于外慕之扰果以气胜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209-0311a.png
 之者乎夫气未有久而不衰者也则其所养者纯也
 其于义利之防抑有意持之者乎夫意未有久而不
 改者也则其所见者大也 大全辨卓庵张氏曰元
 处士许谦谥文懿教人内外殚尽唯不教人科举文
 字曰此义利之分也庶几学不至谷之意
笃信好学章总旨 周季侯曰出处去就这是士人一
 生的大局段这局段须从心性上打合若不仔细参
 研彻底融会纵饶有识有力做成豪杰手段毕竟不
 是圣贤结果故夫子从笃信指出好学从守死指出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209-0311b.png
 善道有这学术识见才不错了有这道力力量才不
 偏了所以或去或就或出或处之閒恁地果决却又
 恁地斟酌既非世上一种假局面假机缘可以转动
 得他又非世上一种假操持假作用仅取躲闪得过
 方才是个真正识力有道而贫贱无道而富贵这种
 人尽自谓信得过守得正却不知堕落几千丈矣这
 一章总于入世上勘验出人心性功夫只拈学道两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209-0311c.png
 字时解只为把守字对学字便费许多周折 李毅
 侯曰此章重好学善道四字上无信无守则悠悠泛
 泛随俗浮沉者不足道矣即有守有信而或昧于时
 宜当行不行当藏不藏如子路之结缨岂能及颜子
 之陋巷哉故惟好学乃能善道然后危乱不入而或
 见或隐悉当其可孟子以禹稷颜子为同道知言哉
 如此看与行藏章一齐俱了 重好学善道讲极有
 理然正说原该四平备看可也 按四平之说本存
 疑似不如周季侯李毅侯之说为融俟再定(甲辰八月二日)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209-0311d.png

此章与中庸尊德性二节一样

笃信好学节 翼注曰笃信守死悬空说笃信只说心
 有定见未必所信合理至好学则有所讲明而所信
 合理矣守死只说心有定守未必所守合理至善道
 则有所斟酌而所守合理矣 又曰善道不必是死
 所当死只是守所当守 又曰善道是善其所守之
 道善字著力不是尽善之道 按存疑不是余初误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209-0312a.png
 收浅说最明(庚子三月初十)
危邦不入节 管登之曰春秋之时危乱极矣夫子居
 焉入焉且欲以有道易无道何也曰圣达节贤守节
 夫子达节之圣也故视天下无不可与之人此盖守
 之也非化之也 沈无回曰夫子序次逸民则又曰
 无可无不可盖显然将身剔出在外而见非区区立
 身行己之常格所得拘者 学守分属是大全饶氏
 解蒙引驳之最是
邦有道节 徐儆弦曰若邦无道而能汲汲济世何可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209-0312b.png
 以徒富贵目之 李毅侯曰见隐二字与富贵贫贱
 不同见如见龙在田之见隐则卷而怀之也此所谓
 善道正由好学得来若有道而贫且贱则非隐也无
 道而富且贵则非见也故曰耻也此不但碌碌庸人
 多少有信有守而学问未圆者每蹈此辙
不在其位章 张彦陵曰愚按国家设官以分职各不
 相兼不徒明分守而已正欲专其责于当事者使无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209-0312c.png
 所借以自诿耳世唯有越职自逞者反生当事者观
 望之念唯谋不出于位之外则人人各专其责各治
 其事国家既免侵官之患亦无旷官之弊矣 不徒
 生其观望之念亦且子以掣肘之患
师挚之始章 此章之意不是美关雎全在师挚适齐
 而发始字重看追忆其盛所以伤今 麟士解关雎
 之乱与蒙引存疑浅说不同未敢断从姑存俟考
 据蒙引解则是以终该始据麟士解则是以其最盛
 者言 按毕竟蒙引说是麟士所引仪礼合乐三终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209-0312d.png
 正可见其至此犹盛如何便欲驳蒙引(辛酉三月初十定)
狂而不直章 翼注曰直是正直因志大故不屑为邪
 曲也 是非不枉是直有过勿掩是直表里如一是
 直各兼言行此处直字似不必深看只指有过勿掩
 表里如一二项说为是言行则仍当兼也
学如不及章 张彦陵曰二句总是状为学之心不必
 作两层看如不及是赶上前犹恐失是怕落后精神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209-0313a.png
 全在如恐二字 学无止境苟自谓已至必不至学
 无中立不日进则日退学无等待才说姑待明日便
 不可皆是所以如不及之故皆是所以犹恐失之故
 不可分贴 朱氏之说谓学如不及己知所勉犹恐
 失之则勉而又勉似有病盖此二句虽以心力分看
 然须知心与力是一时并用的
巍巍乎章 尤西川曰不但恋天下是与曰解使去已
 亦是与忧勤要保守他固是与即忧勤恐负天下亦
 是与盖皆有一个天下在胸中便为天下所动了舜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209-0313b.png
 禹之心真可谓空洞无一物矣 翼注曰全节作一
 句勿断此天下以势位言不主民言巍巍不与在二
 圣心体上说不被势位压倒故曰巍巍 存疑以好
 问好察菲食卑宫解不与虽妙然须紧看他前动心
 二字盖谓其卑宫菲食为不与然有卑菲而叫不得
 不与者谓其好问好察为不与然亦有问察而仍叫
 不得不与者舜禹之不与在心不在外也 当与饭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209-0313c.png
 疏食章箪瓢章饭糗章同看须细认注不以位为乐
 句以忧勤解者非以行所无事解者尤非 王摩诘
 诗曰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苍生讵有物黄屋如
 乔林此即儒者所云一点浮云过太虚意必如此乃
 可言不与
大哉尧之为君也章总旨 此章是以为君之功用言
 不是以为君之道言荡荡与成功文章俱在用上说
 无能名是无能名其丕冒不是无能名其所以丕冒
 成功文章是从丕冒中抽出一二言之与上文有大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209-0313d.png
 小之分非有体用之分大抵此章与中庸发育万物
 声名洋溢同一意注德字须活看尹注无为而成似
 涉君道上说了时解以有为无为分者都本此此俱
 属宾意非正意予前亦主此今细读蒙引存疑知其
 谬也且有为无为虽作宾意亦不可分贴 (附)李毅
 侯曰大哉领起一章下因以则天形大哉以无名形
 则天以成功文章之巍焕形则天而无名 大抵此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209-0314a.png
 章须从其功用之盛想出其运用之妙本源之深方
 是若径从本源运用上说便是将宾作主 (附)四书
 蒙训曰尧之则天亦非专以心体言自其德之充积
 于心而潜孚默被于天下者言下成功文章俱在内

按依此则通章俱兼体用说亦似妙姑俟再定(壬寅)

 (五月廿八)
大哉尧之为君也节 翼注曰大哉二字就是巍巍荡
 荡巍乎焕乎之总名下正句句形容其大 吴因之
 曰首句下个为字极有意分明谓尧首辟洪荒有为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209-0314b.png
 处大耳下文成功文章正指其实而言之 舜无为
 尧有为妙绝但即以本章为字当之则凿 无能名
 在用上说盖并其发见者人都看不尽所以为大若
 就体上说便非旨时解类以无为讲无能名以有为
 讲成功文章不知无能名连成功文章都包在内是
 大而不可名非深而不可名也如何独说得无为
 翼注曰民无能名非民不能名乃尧之难名也只是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209-0314c.png
 德之大不可以一德名之耳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节 翼注曰成功是治功有成天
 下各遂生复性之意 就成功文章说无能名吴因
 之李毅侯皆主此与蒙引存疑微不同若云即其大
 之中举其成功言之已不能名矣况能名其大也耶则
 可 沈无回曰见与名不同可见而不可名朱注自
 妙 问成功文章不足以尽尧不知成功文章外其
 发见者更有何事曰亦不脱成功文章但不止人所
 见之成功文章其成功文章是无穷无尽的然此所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209-0314d.png
 谓巍巍乎焕乎者只就人所见之成功文章说不是
 说无穷无尽之成功文章其无穷无尽之成功文章
 在荡荡乎内 李毅侯曰维天风雨雷露皆功也而
 不能名其功也日星河岳皆文也而不能名其文也

大全辨或曰此章要说得切实今皆说得玄虚看

 为君二字此章所谓德者以施诸治者言也非仅一
 身之德也不可名是不可指一件以名之非隐于无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209-0315a.png
 迹也是广大不可名非幽深不可见也 按此说最
 是但以注为误则不知注正是此意也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章总旨 葛屺瞻曰此章乃言
 周之媲美唐虞者不在才而实在德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节
武王曰节
才难节 张彦陵曰此节固是叹才之难实是赞周才
 之盛(语意是即难以见其盛)勿作不足之词唐虞二句重周言
 而以唐虞形之须看一际字若使唐不际虞虞不际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209-0315b.png
 唐则其盛亦不能如周夫唐虞一盛寥寥千载至周
 再盛固见才难除却妇人止有九人尤见才难 翼
 注曰九人而已虽似抑周又要提起说得盛时犹难
 况其不逮者乎
三分天下有其二节 张彦陵曰此节大意只云周之
 才固比隆于唐虞而周之德亦非不足于揖逊也观
 不曰文王之德而曰周之德可见 三分有二就民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209-0315c.png
 心言非真画地而分也以谓左右之作率字看服即
 帖服之义见其出于中心若衣之附体然无一毫勉
 强意 注以至德属文王本文何不曰文之德而曰
 周之德耶顾泾阳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非
 特文王为然书曰惟十有三年大会于孟津中庸曰
 武王末受命由十三年以前观之武王亦文王也孟
 津之会天与人归不得已而顺之应之耳岂可没其
 初心哉夫子概而赞之曰周之德虽谓白武王心事
 可矣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209-0315d.png
禹吾无閒然矣章 沈无回曰夫子赞尧舜不容口而
 于禹独曰无閒然何也当此之时帝降而王德降而
 功世道升降之会议论易生故云 三王之文明渐
 启不得不示之以俭而俭而不适其宜唐魏之所以
 刺也则人称禹为克俭夫克俭乃禹之可閒也五帝
 之质朴犹存不得不开之以丰而丰而或过其宜增
 华毋乃甚乎则人称禹为克勤夫克勤乃禹之可閒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209-0316a.png
 也故禹者处乎可閒之会而几几不免于閒者也
 惟精惟一是其本领允执厥中是其行事不知其然
 而然是其用心 张彦陵曰不但曰孝鬼神美黻冕
 而必曰致者内极其情外备其物也 鬼神似当兼
 天地祖宗黻冕似当兼朝祭新安陈氏及蒙引之说
 太拘 徐岩泉曰圣人以万物为一体不于自己身
 上起念宫室之卑衣服之恶饮食之菲吾居之衣之
 食之盖其心在彼而不在此有不自知其为薄者正
 是有天下而不与处也 侧重下半截又是一法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209-0316b.png
 冯具区曰自古圣人唯禹之治水作用最大有大作
 用者或细行有所不矜却于衣食宫室閒精义入神
 如此用心何等周密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