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209-02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九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雍也

雍也可使南面章总旨 翼注曰首节许其宜君下三
 节因其论简而然之益见其宜君简字是主 四书
 家训曰首许仲弓终然仲弓皆以其得简之本也
雍也可使南面节 张彦陵曰南面不必说人君凡临
 民者俱南面 南面宽说亦是然注却指人君
卷九 第 1b 页 WYG0209-0264b.png
仲弓问子桑伯子节 张彦陵曰可也简如云其人的
 好处在简盖夫子之意但言其人之可而简只是明
 其所以可若作简也可解便非语气 浅说曰讲可
 也简须以己意议论断讲若依夫子语意则难措词
 按浅说最是推此志也凡管仲之器小哉吾未见刚
 者之类俱当断讲为是 翼注曰仲弓问子桑伯子
 非借人之短以形己之长作自考说亦通然据下节
卷九 第 2a 页 WYG0209-0264c.png
 是仲弓已真知伯子之病矣何又自考看来只是仲
 弓于伯子为人心有独鉴而又就夫子一质證耳考
 字不如质字 四书家训曰仲弓已料夫子许已在
 简但未得夫子明言纵已之简是不敢自信故以伯
 子问意以伯子之简与已不同看夫子评他如何则
 已之简明矣盖不为伯子而为自證也 按如此则
 与伯夷叔齐何人也一例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已
 是包居敬一节意思仲弓问伯子亦已有居敬一节
 意思子曰可也简亦已有居敬一节意思但口中则
卷九 第 2b 页 WYG0209-0264d.png
 俱不说出
居敬而行简节 绍闻编曰程子谓能敬则心中
 无物故所行自简此论敬德之成者也朱子谓是两
 件事是为方事于治人脩已者发也如程子之意岂
 有表里肃然静虚动直而行事犹烦苛使人难事者
 乎如吕进伯固是好人即上蔡之言观之亦恐于居
 敬之道有未尽也曹参得老氏之糠秕乘斯民之厌
卷九 第 3a 页 WYG0209-0265a.png
 乱因时与之休息则有之岂真知简之道者此程子
 归重一敬字于学最有功也然自始学言之当从朱
 子之法须是两尽作一件滚做不得至于德盛仁熟
 笃恭而天下平则又作做两件不得故此等处须要
 知得异处又要知得全不相妨处 精义曰敬则自
 虚静不可把虚静唤做敬居敬自然简居敬行简似乎
 简矣然乃所以不简 又曰克己便是复礼程子说也
 朱子恐学者过看直捷生出即心即佛之病故云胜
 私而复于礼言克己又须复礼更加精密矣 此与
卷九 第 3b 页 WYG0209-0265b.png
 敬简一例 张彦陵曰无乃二字有质疑意 吴因
 之曰圣人以兢业做本体子桑伯子以清净做本体
 意欲扫除一切但有脱离世故之想无提醒本原之
 意便属不敬
雍之言然节 邹峄山曰是并所谓可与太简者而然
 之或谓雍太简之言正我可也简之意偏矣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章 张彦陵曰不迁者旋怒旋
卷九 第 4a 页 WYG0209-0265c.png
 释复于无怒不贰者旋觉旋改复于无过所谓不远
 之复也 若怒而过则者便是逐情若欲强制其心
 使全然不怒又是灭性须要怒而不怒 邹峄山曰
 不迁怒或主两人言(存疑亦兼用)或主一人言看来只是
 随物而怒亦随物而忘意盖因物之可怒而怒之而
 已无与焉怒才过而此心又复寂然是不迁也若怒
 不休歇便是迁 朱子曰内有私意而至于迁怒者
 志动气也有为怒气所动而迁者气动志也 怒此
 人而移于彼人是迁怒在今日而移于明日也是迁
卷九 第 4b 页 WYG0209-0265d.png
 怒止该一分而增作一分一釐也是迁凡此又皆可
 谓之不中节大全虽分别迁与不中节看来不分也
 得 迁与不中节有分别否 独举怒者七情惟怒
 为难制举一以该馀也其实七情皆然方其用工时
 不止在怒上用工及其成效时亦不止在不迁怒上
 见效 不贰过大全许氏及存疑俱主心过说看来
 即兼身说亦似不妨程子亦只说是微有差失未尝
卷九 第 5a 页 WYG0209-0266a.png
 限定是心过 王龙溪曰颜子之学只在理会性情
 迁与止对贰与一对颜子心常止怒即旋释故能不
 迁心常一过即旋改故能不贰 不迁不贰只就怒
 与过上说所以不迁贰则以心之常止与一不得即
 以止与一为不迁贰正解亦不得以止与一分解不
 迁贰
子华使于齐章总旨 此章前二节以义裁冉求之过
 与重不继富句后二节以义裁原思之过辞重毋字
 高中玄曰君子之于辞受取与也必有道焉而不可
卷九 第 5b 页 WYG0209-0266b.png
 以执著有所执著则非惟取不可也与亦不可也非
 惟受不可也辞亦不可也二子皎皎之行盖贤者之
 过正所谓不知所以裁之者也故夫子特为裁之而
 门人合记之以示圣人中正之训其意亦自可想
子华使于齐节 张彦陵曰与釜与庾或曰示不当与
 不当益非也(此本圈外程注翼注亦主此似亦不妨壬寅四月)圣人岂以徇
 人为义乎釜庾亦问馈之常即下周急意也
卷九 第 6a 页 WYG0209-0266c.png
赤之适齐也节 翼注曰周急轻带只主不继富周字
 继字有味
原思为之宰节 毋字重讲是正意以与尔邻里乡党
 乎一句反是馀意 沈无回曰夫邻里乡党亦岂尽
 人而与之哉必有斟酌之义在矣
子谓仲弓曰章 张彦陵曰此只泛论世类难拘绝不
 染著仲弓身上玩圣人叹息语意分明为尘俗中有
 奇品不能必见知于人唯以听造物而已言外有勉
 仲弓脩身迈德之意不专在见用上说 观人者不
卷九 第 6b 页 WYG0209-0266d.png
 可以世类为去取唯知好德而已矣自立者亦不可
 以世类为劝阻唯知脩德而已矣 集注大全只主
 不以世类观人上无勉仲弓脩德意止可作馀意不
 可以观人自立对 四书家训曰虽欲勿用句并山
 川字俱不可著象说谓其子既合当时之尚而中牺
 牲之宜其用必矣就欲不用他而以理论之自有不
 得而舍者故曰山川其舍诸虽说神享实说人用盖
卷九 第 7a 页 WYG0209-0267a.png
 即神以决人也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章 张彦陵曰仁体原无断续
 心机自分去来存养之功不可须臾间断耳 心如
 明镜仁则镜体之光明光明与镜有何分别但就其
 为尘掩时似乎失明就其不受尘时依然如故故以
 不违状之夫子于颜渊提出心字此正是觌体相呈
 处日月至犹云日计月计总是形容那去住不定之
 意 袁七泽云辟如迷人认东方为西方而方实未
 尝转也 忘机曰凡大智慧只是有进无止诸子之
卷九 第 7b 页 WYG0209-0267b.png
 日月至也为是他得一至处便自叫绝便自爱恋
 按仁体原自平淡稍著念便有断续如此参至字真
 是竿头进步 回护其馀莫如真氏寡欲之说及语
 类彻底曾到一番之说若存疑所辨日至月至内外
 宾主二条与朱子相反不必用盖仁为客欲为主原
 属朱子初说倪氏辨之详矣若以后条屋喻之说解
 之自可无病何必牵连不违云迭为宾主乎如此说
卷九 第 8a 页 WYG0209-0267c.png
 来则但从三月日月处分别而不违与至字之义不
 见矣殊有不安故说约亦不之从若日至月至之辨
 虽说约从之然三月是借以言其久日月是借以言
 其暂原非实话亦不必更为附会 内外宾主说约
 欲不添欲字作伴亦非心在仁外为宾则在欲内为
 主矣即添欲字亦不妨 过此几非在我者此句只
 是足上不能已意故朱子以欲罢不能解之存疑谓与
 上文相碍者非 顾泾阳当下绎以此章与互乡童
 子章并看甚好 嘉靖丁酉应天丘鹏墨以造次颠
卷九 第 8b 页 WYG0209-0267d.png
 沛必于是视听言动无违理讲不违仁最妙 月至
 强于日至盖言一月之内或数日或半月二十日心
 常在于仁(壬申四月十七日)
由也可使从政也与章 张彦陵曰果达艺就才品上
 说于从政句方说到应用上 翼注曰注云通事理
 事理者事之理也但曰通理则是在格物穷理上说
 了唯曰通事理则是练世故上说也通字有明通
卷九 第 9a 页 WYG0209-0268a.png
 圆通二意明通与汶闇反圆通与拘滞反实是一意

按翼注固是但格物穷理章句亦以事理为解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章 翼注曰季氏使之之意只
 是浮慕好贤之名且引为私门之重耳若云求忠臣
 于孝子太腐若云欲植党以倾君又太刻 又曰善
 字不可说勿触彼之怒只是能达我之意止彼之召
伯牛有疾章 徐儆弦曰颜渊之死则谓之天丧伯牛
 之亡则归之于命盖在颜渊则可以言天在伯牛则
 可以言命不尽其道而死者皆不可以言命也
卷九 第 9b 页 WYG0209-0268b.png
贤哉回也章 张彦陵曰颜之不改实与子之忘忧意
 味相似 乐只是得我性体耳 人有问予颜子不
 改其乐所乐者何事予曰且问子人不堪其忧所忧
 何事知世人之所忧则知颜子之所乐矣 我辈学
 道须是打叠教心下快活故曰无闷曰不愠曰乐则
 生矣曰乐莫大焉夫子有曲肱饮水之乐颜子有陋
 巷箪瓢之乐曾点有浴沂咏归之乐曾参有履穿肘
卷九 第 10a 页 WYG0209-0268c.png
 见歌若金石之乐周程有爱莲观草弄月吟风之乐
 学道而至于乐方能真有所得大概于世閒一切嗜
 好洗得净看得破然后快活意思方自此生或曰君
 子有终身之忧又曰忧以天下又曰莫知我忧又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此义又是如何曰圣贤忧乐二字
 并行不悖故魏鹤山诗云须知陋巷忧中乐又识耕
 莘乐处忧最可玩味师门求正牍云耿先生曰周子
 不言寻乐而言寻乐处乐处即是忧处知得乐处亦
 可于忧处寻之噫微矣 缘他做得博文约礼工夫
卷九 第 10b 页 WYG0209-0268d.png
 所以有其乐缘他博文约礼工夫始终不辍所以能
 不改其乐 周子通书富贵人所爱者也颜子不爱
 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
 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
 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
 也朱子注所谓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者即周子之教
 程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也 原宪之乐曾
卷九 第 11a 页 WYG0209-0269a.png
 点之乐皆犹与道为二老庄之乐则直跳出道外去
 了须合此三者看方知颜子之乐方知程子所谓乐
 非乐道(壬申四月十八) 时文有以乐天说者亦好 此章
 一乐字即下论所谓屡空须先想其乐处次想其不
 改处不改则乐之深矣(壬申四月二十) 管登之曰孔颜曾
 点之乐处无乃异乎曰乐处本同而体段则异也孔
 颜之乐仁体也曾点之乐知体也仁必合知而成圣
 知或掩仁而为狂体仁而乐用行舍藏无所不可体
 知而乐忧世之心薄矣其几辨于毫釐而圣狂之判
卷九 第 11b 页 WYG0209-0269b.png
 乃在于此 袁了凡曰人都说孔子称颜子安贫余
 谓实取颜子之精进耳
非不说子之道章 孙淮海曰不曰道而曰夫子之道
 既曰说夫子之道而又诿于力不足是在圣人身上
 寻求而非自已心上寻求徒说以口耳而非说之以
 心者宜乎自谓力不足也 四书家训曰说字以欣
 慕言浅浅说亦有用力意 力不足者以知言之则
卷九 第 12a 页 WYG0209-0269c.png
 博文之功浩繁而难尽也以行言之则约礼之功拘
 束而难遵也气质之禀者一时变化之难习俗之惯
 者一时跳脱之难迫于势而正谊明道之学不能不
 变也限于时而正心诚意之学不能不改也非如一
 官一职一才一艺之可以随分尽力(壬申四月十八) 张彦
 陵曰中道而废正是虚拟个力不足模样以破其画
 耳非谓世閒必有此等人 此即求也退故进之之
 意
女为君子儒章 丘毛伯曰儒外之小人易辨唯小人
卷九 第 12b 页 WYG0209-0269d.png
 而冒儒之名则小人不易辨者 曰为曰无为极重
 四书家训谓一彼一此剖其界出此入彼严其几是
 而非非而是谨其似极得 陆飏史曰注云为已为
 人自是君子小人定案然子为子夏言之必有关切
 子夏病处故谢氏云恐其远者大者有昧焉要之为
 已则远大为人则近小注意自合也 为人是学者
 通病才高意广者有高广的为人处笃信谨守者有
卷九 第 13a 页 WYG0209-0270a.png
 谨守的为人处但此对子夏言则当指谨守中之为
 人处若谓子夏是信果之流故教之以大儒无适莫
 之道在他处则有之非此章之旨谢注所谓远者大
 者是以体言不以用言为人则虽有广大之用不免
 为近小为已则虽规模之卑狭不失为远大观下章
 灭明之事皆近谨守一边而杨氏以为有正大之情
 可知
子游为武城宰章 沈无回曰不知天下之人不足以
 宰天下不知一邑之人不足以宰一邑夫子问女得
卷九 第 13b 页 WYG0209-0270b.png
 人焉尔乎煞是问得紧要子游应声而对便举出灭
 明之事来可想见圣贤留心处(佐案) 分职事资讲论
 端风俗是主辅政说以立身以传道以用世是推开
 说皆是得人内事 女得人焉尔乎杨氏主辅政说
 蒙引推开说看来兼用为是若焉尔乎三字只是语
 助词仁山金氏之说不必用 吴因之曰世风日下
 多自托于圆以脂韦趋时所以弄得十分狼狈子游
卷九 第 14a 页 WYG0209-0270c.png
 独取一等宁方毋圆世俗所不喜之人此挽回世道
 人心之意 又曰士大夫居乡固曰不在其位不谋
 其政然或邑中有甚疾苦有司所不尽知而已复默
 默即世道何补朱子谓凡一邑休戚所关当告有司
 者亦是公事据此议论虽若谓后世开一请谒法门
 而不知真心存心民瘼者正不必以此避嫌也
孟之反不伐章 高中玄曰此要识之反分明是以败
 军忧主为辱不敢以后殿为功故其言如此自掩其
 功是就别人说他有心自掩其功是诡情也是要誉
卷九 第 14b 页 WYG0209-0270d.png
 也不情甚矣伐固恶德然不情之病甚于伐更多也

高中玄云注云故以此言自掩其功本自有功而

 故掩之是不情也伐固恶德然不情之病甚于伐微
 生乞醯圣人以为不直而乃取不情之之反必不然
 矣然则何如曰有奔而殿之迹而亦有马不进之实
 可据以为功矣乃不以为功而道其实焉曰非敢后
 也马不进也愚谓圣人之言随方立案安有定则夫
卷九 第 15a 页 WYG0209-0271a.png
 子见当时争功矜能者多故表之反而出之即如注
 说亦何害盖夫子节取之为当世发也 翼注曰不
 伐以心言 世之浅中狭量有二有不知其职分之
 当为与职分之未尽而伐焉者有虽知其职分之当
 为与职分之未尽而以人形已而伐焉者朱子说得
 明白蒙引存疑中玄俱说得不明白 大全知其职
 分之所当为自然无伐心一段自好与蒙引存疑及
 中玄之说类然皆只是就事论朱子则又翻进一层
 却主平日存心说所谓心地平底人即谢氏所谓无
卷九 第 15b 页 WYG0209-0271b.png
 欲上人之心盖非平日存心如此则虽知职分之所
 当为虽知败军忧主之辱少閒不知不觉伐心又起
 矣此说得最精然如此则纯乎天理矣而朱子又谓
 这便是克伐怨欲不行者何也盖所云心地平者亦
 只是操持得如此未是浑然天理地位此又不可不
 知 朱子既谓这便是克伐怨欲不行又谓与颜子
 无伐善相似此须善看玩相似二字原非谓其同也
卷九 第 16a 页 WYG0209-0271c.png
不有祝鮀之佞章 张彦陵曰愚按士君子立身制行
 只求自信断不肯投时俗所好尚世风日趋日坏若
 有求免于俗的念头必佞如鮀美如朝而后可而鮀
 与朝必不可为(是不可为非但是不能为)奈何甘以自己之耳目
 口鼻供时人之玩弄夫子寄慨于鮀朝正为求免于
 今之世者丑之也意在言外 董思白曰此叹当世
 无一正人而惟佞色之好盖为必求鮀与朝者恨非
 谓不能鮀与朝者惜也倘有宁为世所憎而言之不
 出貌之若愚者庶藉以挽回世风耳 较前段尚落
卷九 第 16b 页 WYG0209-0271d.png
 一层 非为不能鮀朝者惜亦非止为爱鮀朝者叹
 盖专为求免者警而为守正者劝也
谁能出不由户章 陈伯玉曰不曰谁能入不由户曰
 谁能出不由户人处室内从户而出人在道中由道
 而出人自以为身在道外若不得其门而入孰知人
 尽处道内正恐不得其户而出 出不能不由户户
 固不难由行不能不由道道又本不难行此提醒语
卷九 第 17a 页 WYG0209-0272a.png
 也但知出必由户而不知行必由道此怪叹语也依
 南轩解则当以提醒为正解而以怪叹意补在后依
 注则当以怪叹为正解而以提醒意提在前依注为
 是伯玉说亦在提醒内 莫由亦兼过不及说
质胜文则野章 张彦陵曰此章要得文不可胜的口
 气野字正对君子看当时类以质为野人文为君子
 故夫子言质胜文者诚为野人矣其文胜质者亦不
 得为君子也乃蹈史氏浮靡之失必文质彬彬然后
 为君子耳然后二字重看 平说为得盖天下亦有
卷九 第 17b 页 WYG0209-0272b.png
 以质为君子者如棘子成之类 彦陵又曰文质虽
 就人身上说亦可兼经制上说 翼注曰质文不专
 在礼制上凡持身涉世无处不有 陈定宇曰文可
 损益而质无损益 方孟旋曰记曰礼有以质为贵
 有以文为贵此二字似俱自外边说质是朴实头径
 情直遂意文是个粉饰润色意 文专在外质兼内
 外陈氏以在内者言质故曰文有损益质无损益辅
卷九 第 18a 页 WYG0209-0272c.png
 氏兼内外言质故曰野则质有馀而文不足二说稍
 异蒙引存疑皆从辅氏者也然新安之说亦精但可
 兼说不可单用耳至近说谓文质俱自外面说则必
 有文质彬彬而不可谓君子者似难说 陈氏所言
 之质本质之质也辅氏所言之质质朴之质也此质
 字二意俱有 陈伯玉曰质胜文连质也不像个质
 不算做质直谓之野文胜质连文也不像个文不算
 做文直谓之史 汤霍林曰彬彬内有相济意有相
 生意有相须意有相调意大概是质为主文为辅若
卷九 第 18b 页 WYG0209-0272d.png
 以三分文七分质贴说殊为可笑蒙引三分文七分
 质之说霍林非之极是盖以在内者言质不得止用
 七分若以在外者言质亦当随时损益使执定三分
 七分之说则为子莫之执中皆有病按蒙引之说较
 之文质相半之说已进一层矣而霍林又进一层信
 乎理以辨而益出也 徐自溟曰中庸曰君子之道
 闇然而日章闇然处是质日章处是文知闇然日章
卷九 第 19a 页 WYG0209-0273a.png
 为君子之道斯知文质彬彬所以为君子矣 按此
 与闇然日章有分别不可混 此章当与执两用中
 参看 文质彬彬本文是以成德者言自无有馀自
 无不足自不待损益学者当损有馀补不足是集注
 补说非正解 附疑问云抑愚有疑焉记曰礼有以
 质为贵者有以文为贵者此质文二字宜皆从外边
 说故以偏胜者为野史而彬彬者为君子若质训做
 忠信诚悫文训做藻缋华饰诚信忠悫正是极好处
 岂同于野而不得为君子耶要知文质皆本此心来
卷九 第 19b 页 WYG0209-0273b.png
 而质文之用自宜相济而不可偏胜也 李毅侯曰
 质立而文生焉原非两件如爱亲敬长质任自然所
 谓质也节文舞蹈生乌可己所谓文也有是质自然
 有是文有是文乃见有是质故曰文犹质也质犹文
 也原著一胜字不得庸知夫野之独愈于史乎故彬
 彬然后为君子 又曰与其史也宁野
人之生也直章 直字有二说一谓公天下之好恶而
卷九 第 20a 页 WYG0209-0273c.png
 不私即直道而行之直指情上看此杨龟山之说也
 一谓恻隐辞让羞恶是非都是本心自然生发出来
 无所矫揉之谓直指性上看此朱考亭之说也合而
 言之顺理为直逆理为枉 性情原合一未尝有二

存疑谓直当以情言盖直与枉对动时方见得然

 看来须合性情动静讲方是动时之直已发之和也
 静时之直未发之中也龟山之说亦是举类而言非
 必谓专以情言也若微生高直直道而行举直错枉
 之直则专就动上言专以情言耳此章罔之二字亦
卷九 第 20b 页 WYG0209-0273d.png
 专就情言盖情有善恶性无变易也 翼注曰直对
 曲言顺理直遂内不迁于情外不役于物是之谓直
 如孔子谓无毁无誉为直道只是顺乎是非正理不
 被私爱私憎牵累了亦不顾别人爱他憎他何如无
 一毫之委曲所以为直举此一端可以例见 当与
 直躬章参看 李毅侯曰圣人曰刚曰直意义殊大
 其中含蓄义理无尽仁义礼智皆随地立名者耳孟
卷九 第 21a 页 WYG0209-0274a.png
 子直养浩然其渊源盖出于此 人之生也直便是
 诚者自成也便是性善冉永光断以蒙引为是而以
 存疑直解为非最是(壬申四月二十) 四书家训曰生有静
 机如喜怒哀乐未发而无偏倚生有动机如好恶是
 非已发而无邪曲 要识生与直不相离处 翼注
 曰人之生也直下须用必直而后可以生也一语接
 上起下方圆融 朱子谓如不孝于父却与人说我
 孝不弟于兄却与人说我弟此便是罔此段要看得
 好盖不孝于父不弟于兄便是不直不必到说我孝
卷九 第 21b 页 WYG0209-0274b.png
 说我弟而后为不直也观后段云见入井而不恻隐
 见可羞恶而不羞恶这便是罔可见 吴因之曰圣
 人不把义理之性与形骸之躯分作两样看若无义
 理便不宜有此形骸故曰罔之生也幸而免如草木
 生机已绝根干必枯此是圣人实际语非徒甚其词
 以儆省天下也
知之者章 张彦陵曰按语意似归重乐上然乐原于
卷九 第 22a 页 WYG0209-0274c.png
 好好原于知不至于乐总成不得知知好乐本是贯
 串两个不如一步紧一步见得此中旨趣原自无穷
 随人所造以为深浅若夫真知自不能以不好真好
 自不能以不乐到一彻尽彻地位方是学问究竟处

两个不如是以地位言乐原于好好原于知是以

 工夫言真知自好真好自乐是以究竟言 圣人鼓
 舞吾人进步处全在两不如上盖学问中境界无尽
 若生一念执著便是住境圣人从吾人得力处点出
 个中消息令其自探自讨光景跃如即乐亦非究竟
卷九 第 22b 页 WYG0209-0274d.png
 处盖功夫得手之后不在能取而在能舍也 此章
 知字好字皆当浅看乐字则当兼浅深看大全谓此
 乐与孔颜之乐不同看来兼说亦不妨 袁七泽曰
 所谓之者何物耶
中人以上章 张彦陵曰要知圣人无语不是上只是
 人有可不可之分耳 袁七泽曰中人以下不可以
 语上然则圣人岂拣中人以上者而密室传授乎哉
卷九 第 23a 页 WYG0209-0275a.png
 非也坦途非限夫行者行者自差日先非薄夫矇人
 矇人自障圣人无时无处不昭揭以示人人之闻者
 其心所得各异耳 若以坦途日光喻此章则当以
 坦途日光为上以坦途起头处日先一隙处喻下
 圣人无语不是上道德性命上也洒埽应对亦上也
 只是人有可不可之分坦途非限夫行者行者自差
 日光非薄夫矇人矇人自障此究竟语为学者言也
 是无行不与四时百物二章之旨也若浅言之则道
 德性命是上洒埽应对是下圣人设教固先以下不
卷九 第 23b 页 WYG0209-0275b.png
 先以上此分别语为教者言也夫子文章及此中人
 以上二章之旨也意虽相通若竟以前二章意解此
 二章便是将宾作主 沈无回曰近来说语上语下
 处都要说得浑融谓语上即在语下之中只是要人
 会悟会悟得则下即上不悟得则上亦下说岂不精
 其实上下虽一贯到语时不无上下之别如克复语
 颜一贯语曾其他随问随答便不及此岂不是语上
卷九 第 24a 页 WYG0209-0275c.png
 语下分别处讲此题要会可语不可语之故 又曰
 论道原无本末论教不无精粗语意似重不可语边
 见教者不可以精玄误人意若论道则凡有语莫非
 上也天下岂有二道乎 李毅侯曰即如对樊迟说
 移去对颜子说他依旧在上处理会 凡言道与教
 者学者皆当各作两层意看如分言之是如何合言
 之是如何 所谓精粗无二致者有二一如言费隐
 一如言远近远近又俱在费内分出近自夫妇居室
 之閒远而至于圣人天地之所不能尽皆费也皆粗
卷九 第 24b 页 WYG0209-0275d.png
 也然其所以然则隐而莫之见是隐也精也而精即
 在粗之内是无二致也分言之则夫妇居室之閒粗
 也圣人天地所不能尽则精也而精之理即粗之理
 是无二致也所谓教不躐等者亦然一是从费而至
 隐一是从近而至远(九月十一因看问事鬼神章又记) 翼注曰可
 以不可以只说他领受得领受不得不说到教者当
 语不当语可字作堪字不作当字 上字不必说到
卷九 第 25a 页 WYG0209-0276a.png
 天地圣人所不能尽只是大不是上(壬申四月二十二) 中
 人以上犹当因其候而语之也何况中人以下中人
 以下但可语下犹当循其序而语之也而况乎其上
 (壬申四月二十三) 看来无行不与亦只是说文章及语下
 一边仍是教不躐等之说无语不是上在彼亦是宾
 意据存疑所解无行章如是须再详之
樊迟问知章 张彦陵曰务义内便有对越神明意远
 字又正发明敬字之义 徐鸿洲曰惠迪吉从逆凶
 就务民义中其祸福之理已先定不得于此别外言
卷九 第 25b 页 WYG0209-0276b.png
 祸福所谓质诸鬼神而无疑者也 圣贤祸福都在
 民义上论合义便是福违义便是祸初不在鬼神上
 论 务义自然远鬼神不远鬼神叫不得务义远正
 是其务处先难自然后获不后获叫不得先难后正
 是其先处凡讲知行工夫义利关头及体用浅看便
 皆可交互如云或知而不能行或行而不先知若深
 看则皆不可交互(己酉四月改) 翼注曰民字只作人字
卷九 第 26a 页 WYG0209-0276c.png
 对鬼神字言勿作下民 麟士谓难字较阔不必即
 粘为仁不是仁字岂是狭的仁外岂更有道理即粘
 仁解为是若陈氏谓先难所包者广本不但言克己
 便不妨 四书镜曰仁之任最重道至远其工夫亦
 甚难矣 翼注曰后获是全不计效勿泥后字 洪
 觉山曰吾人不惟此事外有所攀援方为私意即就
 此事上有个希图所得的意思亦是私心用事 此
 事上无所希图是后获包得此事外无所攀援亦如
 远字之包凡事之不当为者故朱子上岭一段云思
卷九 第 26b 页 WYG0209-0276d.png
 量得某处便是求获虽非获字正解而实相发明
 蒙引谓仁知皆举现成的说但未至自然地位存疑
 删下句极有见盖不妨兼安勉说也
知者乐水章 徐岩泉曰天地閒流行的是气主宰的
 是理这理气在物得之则为水为山在人得之则为
 知为仁当知山水是天地閒仁知之象仁知是人心
 上天地之精乐山乐水乐吾心之仁知耳 唐荆川
卷九 第 27a 页 WYG0209-0277a.png
 曰仁则所见无非山知则所见无非水非遇境而情
 生非离境而情系 动静属心不属境朱子曰动不
 是恁地劳攘纷扰静不是恁地块然死守 苏紫溪
 曰动静二字不必过为分别知者之心随事融通无
 所滞碍故谓之动然其灵明之体未尝扰也何动非
 静仁者之心一真为主万感不摇故谓之静然其虚
 中之妙应未尝胶也何静非动 按动静合一理固
 如此然夫子正从分别处模写仁知不必苦苦串合
卷九 第 27b 页 WYG0209-0277b.png
说动静合一不妨但要象知仁之动静合一不要

 象圣人之动静合一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者圣人
 之动圣人之静也动固动静亦动者知者之动也静
 固静动亦静者仁者之静也 翼注曰明达的人知
 经又知权无可无不可全不执一故曰动纯一的人
 理不閒以欲真不参以妄胸中无私意搅扰故曰静
 动静俱属心但兼寂感非以动属事静属心也 罗
 一峰曰乐不取必于遇而取必于心寿不取必于数
卷九 第 28a 页 WYG0209-0277c.png
 而取必于理李九我曰动而乐者其理不穷非逐物
 之动矣静而寿者其理不息非枯槁之静矣缘乐寿
 以识动静则仁知可知而所谓乐山乐水者皆其理
 之相契与夫驰情于物者异矣
齐一变章 吴因之曰齐鲁受病已深一旦欲更变其
 俗不是寻常改头换面的作用且如齐人雄其富强
 逞其变诈方自谓得计乃欲反而入于义理非脱胎
 换骨不可若鲁有先王遗风似不甚费力不知玩愒
 偷惰已成痼疾须重新整顿一番直有洗肠涤胃意
卷九 第 28b 页 WYG0209-0277d.png
 思故皆谓之一变齐鲁之变其意向皆以至道为归
 但齐国人心方濡染于功利中岂能一朝拔去病根非
 谓一变之初其主意便只欲至鲁也 因之之说专
 重变更则二段皆重上一句云峰之说专重黜霸则
 二段皆重下一句两说当兼用 四书家训曰此节
 是夫子望齐鲁善变以复先王之道非徒第其至道
 之难易两度所至全是鼓舞他见变更足以善治而
卷九 第 29a 页 WYG0209-0278a.png
 不可安于今日之颓坏也 齐所以难变集注专归
 咎桓公大全并咎太公看来大全似胜浅说从集注

夏长泰讲至于道云以忠厚为不可恃者此知道

 之能为弱不知道之能为强也知道之能为静不知
 道之能为动也 李毅侯曰夫子此时有抵掌而谈
 想望用我之意会此方为得神
觚不觚章 杨升庵曰古者献以爵而酬以觚以觚之
 制言之上圆象天下方象地春秋时盖已有破觚为圆
 者矣古人制器必尚象徒取其利于工之易铸而不
卷九 第 29b 页 WYG0209-0278b.png
 知失其象其事虽小而轻变古制不师先王已有
 秦人开阡陌废井田焚诗书尚法律之渐矣觚哉之
 叹与春秋大复古而讥变法同一旨欤 注不得为
 觚是谓名存而实亡也升庵之说谓名实俱亡者也
 以君臣论之春秋之君臣名存而实亡者也田和之
 篡三晋之分名实俱亡者也集注是说前一截事升
 庵是说后一截事 饩羊之论所以存名觚哉之叹
卷九 第 30a 页 WYG0209-0278c.png
 所以惜实二者同为忧世之言而饩羊之忧愈迫矣

春秋中有存其名者如周虽衰必称天王此爱饩

 羊之意也有责其实者如葬成公则王不称天此是
 叹觚之意也 冕可以用纯觚不可以无棱 酒器
 木简似可兼说
仁者虽告之曰章 袁了凡曰宰我此问欲舍生以求
 仁(亦是)非忧为仁之陷害也须玩他虽字口气设为不
 可从之势以探仁者所必从之心耳可逝不可陷是
 就事上说可欺不可罔是就理上说此二句亦总见
卷九 第 30b 页 WYG0209-0278d.png
 不可陷的意思 存疑亦有此说不是 吴因之曰
 何为其然也暗合下文虚提一句 又曰宰我疑仁
 者须从井救人夫子告之以不可陷而决仁者不从
 井救人语意似已应付去了然仁者所以不从井救
 人处尚未究竟说出意思终不明白而宰我忧为仁
 陷害意终未释然故复以可欺不可罔申之可欺不
 可罔宽论其理而逝乃欺中一端陷乃罔中一端也
卷九 第 31a 页 WYG0209-0279a.png
 宰我说处须得为仁陷害意跃然言外夫子说处须
 得为仁决无陷害意跃然言外 宰我此问还是忧
 为仁之陷害不是欲舍生求仁以短丧章参看可见
 了凡说似是而非因之说得是(己亥五月十八) 宰我说井
 有人焉不专说是欺其意只重在从之上夫子说可
 逝可欺亦须兼说若曰论逝则无论果有此人而可
 逝也即本无此人而亦可逝也论陷则无论本无此
 人而不可陷也即果有此人而亦不可陷也存疑曰
 井有人焉本无人也故曰虽不是 翼注曰虽字言
卷九 第 31b 页 WYG0209-0279b.png
 不但平时济人虽告以至危之事亦将从之乎不限
 定井本无人 从井章直躬章及孟子廉士章此三
 章一例桃应章则又是一例(辛酉三月)
君子博学于文章 饶双峰曰一博一约相为开合恐
 人堕于一偏也因其所博从而约之恐人之离为二
 也由博而约次有先后恐人之失其序也盖必博而
 能约则无泛滥支离之失必约而本之于博则无偏
卷九 第 32a 页 WYG0209-0279c.png
 狭固滞之病此博约之贵于兼尽也然君子之博正
 欲贯通乎理以为反约之地岂博自博而约自约哉
 此博约之所以相为用也必由博而反约使事物之
 理有未究而遽执吾所自得者以为据依则以非礼
 之礼为礼者有之矣何以能不畔于道哉此不博而
 径约之过也 大全蔡觉轩颜渊章曰不说穷理又
 不说格物只说博文盖文字上该乎理而比之理则
 尤显下该乎物而比之物则尤精不说理只说礼便
 是与复礼之礼同此礼字便有检束便有规矩准绳
卷九 第 32b 页 WYG0209-0279d.png
 若只说理便泛杨慈湖曰近世学者多以理释礼舍
 礼而言理以三百三千之众多疑其不可以为约也
 故必归之于理不知夫三百三千条目虽多为礼则
 一三百三千非自外至皆循吾心之所安加一毫不
 可也损一毫不可也一而已矣不必舍三百三千而
 言也即礼而未尝不约也即其至繁而未尝不至简
 也 博约诸家皆以知行分然则此与一贯似不同
卷九 第 33a 页 WYG0209-0280a.png
 与尊德性似不同盖观曾子一贯注谓以行言子贡
 一贯注谓以知言则是知亦有博约行亦有博约也
 若尊德性自属存心道问学注虽属致知其实兼行
 在内岂可分配博约乎朱子以一贯尊道来解此似
 难说也窃意文不是礼之散殊处礼不是文之总会
 处盖文是说的礼礼是行的文文是笼统的礼礼是
 切要的文二者皆属道问学边蒙引以多闻见慎言
 行来解此极精若尊德性则是存心彻始彻终工夫
 又在二者之外至一贯则又是约礼进步处约礼是
卷九 第 33b 页 WYG0209-0280b.png
 一事各具一礼一贯是万事统体一礼也以一贯之
 一较约礼之约则约之中又有约者也 多学而识
 章大全朱子博约一条最明 四书家训曰约是将
 外面的收摄到身心上来如万殊会为一本语不切

蒙引所讲约礼在阳明则属博文而蒙引所谓博

 文阳明则已抹去矣断不可从 此章若依蒙引之
 解而以阳明知行合一之说解之则必约礼方可叫
卷九 第 34a 页 WYG0209-0280c.png
 做博文不约礼叫不得博文然阳明此章似只作体
 用看不作知行看又似以博为行以约为知 此章
 蒙引说精矣说约又引蒙引曰此章重博约不重知
 行却又似两岐余所览蒙引删本不载此段可谓有
 见
子见南子章 沈无回曰非夫子不敢见南子非见南
 子亦不足以见夫子非子路不敢不说非不说不足
 以见子路分量如是 朱子曰龟山云子见南子包
 承者也乃大人处否而亨之道非也使大人处否而
卷九 第 34b 页 WYG0209-0280d.png
 包承小人以得亨利亦不足为大人矣 翼注曰否
 字只不当见而见便是否勿露出有见小君之礼来

注只说有见小君之礼不说有好德之意然程子

 固兼说 要味朱子此是圣人出格事而今莫要理
 会他一段若说有见小君之礼则古礼之不可行者
 多矣若说因其好德之意则阳货岂无好德之意乎
 在圣人之见固不出此二项然自有个权度非学者
卷九 第 35a 页 WYG0209-0281a.png
 所能测也学者未到圣人地位且须如子路 夫子
 之见南子尧之容四凶也夫子之不见阳货舜之诛
 四凶也
中庸之为德也章 杨慈湖曰中庸之德本无可言至
 矣之名生于民鲜使圣人不因民鲜之久则亦无至
 矣之叹
如有博施于民章总旨 第二节要看他以两人字换
 博众字便见重在心上此是主脑处然在学者而遽
 责以及人则犹之博犹之众也故又有能近取譬一
卷九 第 35b 页 WYG0209-0281b.png
 节 此章当与从井章同看
如有博施于民节 博施济众新安陈氏说好程注以
 老壮兼赡为博华夏兼及为众恐未是二项博施济
 众内俱有 翼注曰博施不止于仁如云帝王不止
 于贵此喻最明 翼注曰必也圣乎乎字活看引起
 尧舜犹病若实作圣人能之便失其意 袁了凡曰
 尧舜犹病就心说世界无穷民物无穷即博施广济
卷九 第 36a 页 WYG0209-0281c.png
 安能满我之愿圣人之心原是如此若不思博济决
 非仁圣一体之心若谓吾能博济亦决非仁圣无穷
 之心张侗初曰尧舜犹病正是仁的生机立人达人
 都在此
夫仁者节 倪伯昭曰欲立欲达虽就心上说然谓之
 立人达人便涉在事业上亦不是空存此心便了只
 是随其地位皆可尽仁不必定要博施济众耳 了
 当与麟士合 此节就心论仁非空存此心也但所
 重在心耳非不必见之事也但不必皆为博济之事
卷九 第 36b 页 WYG0209-0281d.png
 耳麟士说当如此看盖此节文势原重在心但须如
 此补说方是 罗近溪曰分明立达不在已上(是万物一)
 (体之意)立人达人正是已立己达处 其心则万物一
 体之心其事则随在可行之事有其心而博施济众
 焉固仁也即施焉济焉而不必博不必众亦仁也第
 二节大意如此
能近取譬节 四书镜曰末节近字与博字众字相形
卷九 第 37a 页 WYG0209-0282a.png
 言仁者之心只在欲立欲达则其心固甚近也吾未
 能如仁者之自然唯即吾心之近以度之人而知人
 心之欲无异于我由是而善推其心焉则推其欲立
 之心便可进于立已立人推其欲达之心便可进于
 达已达人此亦仁之方也已大抵仁与不仁只在公
 私之閒忘私则仁矣胜私则可进于仁矣 翼注曰
 能近取譬下据注当补推其所欲以及人 李毅侯
 曰此处一能字切勿轻易看过从来多少学人终身
 克治究竟人我籓篱未易脱化胸中不无膏肓之疾
卷九 第 37b 页 WYG0209-0282b.png
 者有矣岂易言哉此正一言可以行终身而究其至
 极直可以当一贯者也 孟子牵牛章已包在能近
 取譬一句中万历甲辰老吾老二句程文云凡爱博
 者患其难遍及则以心体心爱愈施而愈周凡惠费
 者患其易穷及则以人利人惠随分而随继亦可作
 此章义疏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