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209-0195a.png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五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为政

为政以德章 李毅侯曰为政以德是以天德行王道
 所谓以一独主张天地万物者也其精神结聚处要
 即潜伏屋漏两节意民自归之谓以劝以威动其愧
 耻之良且不识不知安其性命之则也缘此德是我
 所独得亦民所同得故其绾结之妙不可窥识如此
卷五 第 1b 页 WYG0209-0195b.png
 夫子口中说个为政以德便穆然神往无可言说无
 可举似不得已而辟诸北辰行文要得水月镜花之
 妙北辰一段正于喻意中打出正意此不是北辰自
 居众星自共正由北辰能联络众星不由他不共耳

按此亦当与夫子闻政章参看 张彦陵曰按此

 论至德之化要知与老子清净无为别 夫子说为
 政以德分明有个为字如何却说无为但德是人所
卷五 第 2a 页 WYG0209-0195c.png
 同得以德感孚便不动声色而人皆默化不见其有
 为之迹耳故无为不是全无作为仍有政事但其感
 化不在政事上只在德上 翼注曰德兼身心如欲
 正民心则先修意欲正民行则先修事 又曰无为
 是不烦措置意只轻带看章旨原不重无为 又曰
 此章主化民说为政以德作正人以德看观本注解
 政字为正人之不正而下章解政字为法制禁令可
 见此章不必说到法令上盖法令虽不可废但此章
 之旨不曾说及耳 朱子训此章政字则曰政之为
卷五 第 2b 页 WYG0209-0195d.png
 言正也是以理言于道齐章政字则曰政谓法制禁
 令是以事言 四书镜曰以德如所谓有诸己而后
 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也 辟如上要补出无
 为民归 蒙引曰北辰则专主五星中之一星边天
 壤而言北极则兼连五星而言亦有小分辩
诗三百章 翼注曰此章是发出先王所以垂诗教之
 意总要使人思无邪是一气话不必讲思无邪字义
卷五 第 3a 页 WYG0209-0196a.png
 只讲思无邪所以蔽三百意趣 又曰注中心志情
 性正贴思字 四书家训曰此节是提出先王所以
 垂诗教之意总是要使人思无邪不是示人学诗之
 要亦不是谓作诗之人皆思无邪也 按发出先王
 垂诗教之意正所以示人学诗之要也然学诗之要
 意在言外 邹肇敏曰味此章却是教人无邪思而
 触诗以发之耳 李毅侯曰不是有一言便可废三
 百谓尽三百总归此一言耳 四书家训曰思无邪
 只是一个正心工夫 又曰凡人所为皆根于心心
卷五 第 3b 页 WYG0209-0196b.png
 中止一性性发出来便为情思者性之灵而情之倪
 也一涉于思便非不睹不闻气象出于正常难入于
 邪最易思复生思邪复生邪辗转相生本体愈远
 张彦陵曰思字最好玩味学者所当致力之地全在
 于思思在心里此处无了邪事自无邪若说事上去
 著力便无及 许敬庵曰风俗邪先王为政令以防
 之行事邪先王为礼制以一之至于思藏于微渺非
卷五 第 4a 页 WYG0209-0196c.png
 政令禁制所可及则采集诗歌使之一唱三叹以兴
 起其劝惩之念而归于正盖思者声诗所由起也以
 其出于人之思者入于人之思自易为功耳直向人
 一点灵源中激发感动潜移默夺转来 按思无邪
 语成公文公各为一说至今谓未了公案成公主作
 诗者说谓诗人以无邪之思作之学者当以无邪之
 思读之文公主学诗者说则曰彼虽以有邪之思作
 之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附后文公曰孔子之称思
 无邪以为诗三百篇劝善惩恶虽其要归皆出于正
卷五 第 4b 页 WYG0209-0196d.png
 然未有若此言之约而尽者尔非以作诗之人所思
 皆无邪也今必曰彼以无邪之思铺陈淫乱之事而
 悯惜惩创之意自见于言外则曷若曰彼虽以有邪
 之思作之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则彼之自状其丑
 者乃所以为吾警惧惩创之资耳而况曲为训说而
 求其无邪于彼不若反而得之于我之易也巧为辨
 饰而归无邪于彼不若反而责之于我之切也
卷五 第 5a 页 WYG0209-0197a.png
道之以政章总旨 四书镜曰道政齐刑俱责备于民
 故民之为善去恶者不过勉强于外道德齐礼俱求
 端于己故民之为善去恶者莫不感孚于中感应之
 所以异也
道之以政节 湖南讲曰此亦非晚近易及如唐太宗
 时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便是
道之以德节 张彦陵曰礼即有形之德也 政与礼
 何别 格是翻然一变言非只空空羞愧 按德礼
 政刑为政者都少不得但有了下半截遗了上半截
卷五 第 5b 页 WYG0209-0197b.png
 则失了政刑之本意大抵德礼只在政刑上见耳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总旨 正蒙云常人之学
 日益而不知仲尼习察异于他人故自十五至七十
 皆自觉其进也 湖南讲问此章是夫子想著从前
 光景有恍然自失之意是否答曰此是蘧伯玉行年
 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乃贤者改过不吝的学问
 在夫子生平只说何有于我哉是吾忧也止是望道
卷五 第 6a 页 WYG0209-0197c.png
 未见歉然不足有之若追悔自失觉无證据 张彦
 陵曰纯亦不已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节 许敬庵曰夫子当十五之时
 便志于学便是要为圣人好古敏求发愤忘食是其
 精神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是其实事祖述宪章上律
 下袭是其楷法 志乃最初起念孔子十五志学便
 从性命起念郑玄居家考索便从著述起念孔明自
 比管乐便从勋业起念叔子岘山堕泪便从名称起
 念仪秦力攻揣摩便从势利起念禅家为一大事因
卷五 第 6b 页 WYG0209-0197d.png
 缘便从生死起念今日吾辈从事此学要看从何处
 起念(析疑海门) 沈无回曰阳明云志学即是志不踰矩
 之学此语亦有病志学志圣学也不踰矩是所进之
 境界耳假令两楹未梦必更有一语夫子岂肯以从
 心为足乎管登之谓夫子未到穷神知化一境愚未
 敢知然圣学无息则断然矣 按若说志于矩便不
 妨
卷五 第 7a 页 WYG0209-0198a.png
三十而立节 张彦陵曰任他纷华曲学俱摇动不得

杨慈湖曰所谓立非于学之外复有立也学久而

 固如木生久则坚立非有二木也立非强力之所能
 致也以强力而立立于暂不立于久立者吾心所自
 有也戕而贼之始弱始不立立非孔子之所独而他
 人无之者未学也是以未立也
四十而不惑节 存疑曰不惑只是信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正是未到不惑地位也 不惑
 于临事时看尤切
卷五 第 7b 页 WYG0209-0198b.png
五十而知天命节 张彦陵曰知字深看不是闻见之
 知天命虽在事物上见得然却不是逐事逐物寻求
 天命金仁山曰不惑小德之川流是于万殊处看一
 本知天命大德之敦化是于一本处看万殊 下学
 上达融而为一矣
六十而耳顺节 邹肇敏曰声入而以解心迎之亦是
 逆 徐岩泉曰有言逊于志有言逆于心皆得入之
卷五 第 8a 页 WYG0209-0198c.png
 其是非自著而心不为动如鉴之至明于物无择妍
 媸在彼而吾之本体自如无拒却亦无容留故曰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节 胡衡斋曰矩即谓止至善亦即
 尧舜之中文王之帝则箕子之极是也孔子十五志
 学时即志此矩自七十以前固未尝踰矩至七十以
 后能从心不踰矩夫从心不踰矩则一毫意必固我
 无有也 矩即是天命 矩有体用 湖南讲问夫
 子既是生知安行谓何又要用积累功夫答曰生知
 如明眼人亦必要将眼历历看过方才见得不谓眼
卷五 第 8b 页 WYG0209-0198d.png
 明便可一览俱尽也安行如健足人亦必要将足步
 步行去方才到得不谓足健便可一超直至也夫子
 由志学至不踰矩其用功当亦如是
孟懿子问孝节 张彦陵曰夫子正欲借他事亲之孝
 以感动他事君之忠故以无违规之最妙 杨慈湖
 曰懿子武伯子游子夏问孝而夫子所答各异何哉
 盖曰孝者人之良心也人人所自有也人人所自有
卷五 第 9a 页 WYG0209-0199a.png
 而有不足焉者有以蔽之也懿子蔽处在违礼武伯
 蔽处在不谨疾子游蔽处在不敬子夏蔽处在色各
 去其蔽则数子之心固自全也圣人不能予人以所
 无能去人之蔽而已
樊迟御节 翼注曰讲我对曰无违要见得孟孙不识
 果能喻我意否
生事之以礼节 此礼自天之所秩王之所制言生事
 三句不可分见人子事亲自始至终毫忽不可假借
 意 方文伯曰不曰理而曰礼礼有品节限制正臣
卷五 第 9b 页 WYG0209-0199b.png
 子所自律以奉君父者也
孟武伯问孝章 饶双峰曰此非特有疾时忧无疾时
 亦常忧其爱护之不谨而有以致疾此见父母爱子
 之切处 汤霍林曰疾字不专是疾病盖身有一毫
 不在名检上即是病痛处语要隐然警悟三家
子游问孝章 徐儆弦曰敬者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四书镜曰能养能敬是谓养志之孝养而不敬是谓
卷五 第 10a 页 WYG0209-0199c.png
 养口体之孝 养而将之以敬服劳而本之以爱即
 是孝不可全抹杀然敬爱却包得广不止在服劳奉
 养之中
子夏问孝章 王宇泰曰所谓乐则生生则恶可已者

严恪且不可况暴戾乎

吾与回言终日章总旨 四书镜曰此节只是抑扬其
 词以赞颜子悟道之妙固非颜子愚于始而知于终
 亦非夫子始疑其愚而终信其不愚也 李毅侯曰
 夫子宛转其词以形容之所谓无所不悦而非助我
卷五 第 10b 页 WYG0209-0199d.png
 者也切不可弄口头巧谓如愚不愚两难捉摸至今
 无以定回等语
吾与回言终日章 李衷一曰如愚不愚不是形容颜
 子之聪明是形容颜子之不事聪明处 按不事聪
 明正是聪明 不违注云意不相背有听受而无问
 难也意不相背是说他心里有听受而无问难是说
 他外面在夫子口中只说得外面下半截方看出他
卷五 第 11a 页 WYG0209-0200a.png
 心里来此时夫子意中原晓得他心里口中却不说
 他心里所谓婉转其词以形容之 汤霍林曰只举
 足发处见得不违中有神悟意不是两时不愚是颜
 子真面目夫子心中十分喜他故婉转其词以形容
 之要知如愚处便是不愚足发之妙不在不愚正在
 如愚上 即其不违之时预知其足发之机但上文
 口气含蓄至下始点破霍林谓婉转其词以明之最
 妙 吴因之曰人但知回之足发而善悟不知如愚
 而足发将若决江河的气象敛于神明中此悟境之
卷五 第 11b 页 WYG0209-0200b.png
 深处 按理固如此然须于下半截说出 谓惟其
 如愚所以不愚可谓惟其不愚所以如愚亦可 须
 知如愚气象到足发时仍在不愚光景在不违时已
 具沈无回曰颜子时时如愚时时足发时时足发时
 时如愚是也此意亦不可不知 湖南讲艾南英问
 终日不违与夫子六十耳顺若有差别则顺与违反
 不可谓不违非顺若无差别则夫子何迟而颜子何
卷五 第 12a 页 WYG0209-0200c.png
 蚤耶答曰颜子所闻乃夫子之言说的既是有理听
 的又具信心两下自相顺受若夫子则随外边一切
 所感如沧浪之歌萍实之谣人所易忽而夫子触著
 便能有省此与不违安得无别 此意大全已发之
 然不如此之详尽 朱子曰私不专在无人独处之
 地如两人相对坐心思默所趋向亦是私 吴因之
 曰私者独也真我毕露之会也这时节靠不得把持
 弄不得气力此实脏腑透见之际故曰私如今人言
 真面目一般 存疑曰私非燕居独处但退后与他
卷五 第 12b 页 WYG0209-0200d.png
 人酬酢便是私也盖燕居独处是静时不得发明圣
 人许多道理且下文日用动静语默说不去语录云
 私不专在无人独处之地谓如人相对坐心思默所
 趋向亦是私这亦不是正谓解不得发字也 私注
 谓是燕居独处存疑谓与他人酬酢时看来非与夫
 子相接之时便是燕居独处盖注燕居独处原兼动
 静也存疑与注未尝相背但存疑自以为背注尔若
卷五 第 13a 页 WYG0209-0201a.png
 大全有单作慎独看者偏 此条有辩在续录 袁
 了凡曰省其私不是孔子去窥伺他只是以心相照
 便见得 王宇泰云验人者打向面前过不待开口
 已知他骨髓或问高新郑曰圣人于颜子必待省而
 后知与曰非也其喜之也深故其称之也婉 发字
 来脉正跟如愚来或作生发解或作发明解然发是
 发夫子之蕴非发夫子之言也有活泼泼地引伸触
 类之意亦足字对如愚说不对聪明才辩人说 朱
 子曰亦足以发是听得夫子说话便能发明于日用
卷五 第 13b 页 WYG0209-0201b.png
 躬行之间如告以非礼勿视听言动颜子受之不复
 更问退而省察所为直是视听言动无非礼也问于
 何处见之曰睟面盎背皆见之 胡云峰曰不曰行
 而曰发此一发最有力 徐儆弦曰要看得发字意
 出如草木生意充满郁勃于中而畅茂条达于外谓
 之非造化之力不可谓之尽出于造化亦不可 韩
 木公曰私字只是大学慎独之独退省其私只是返
卷五 第 14a 页 WYG0209-0201c.png
 而省察其独知之地耳非直到背地里乃谓之私也
 亦足以发亦非以圣言尽数行得出来不曰行而曰
 发谓其动静语默无非此理之昭著动固发静亦发
 语固发默亦发有活泼泼地生乌可已之妙不然将
 夏时殷辂岂颜子一时行得及耶 所立卓尔亦非
 一时可及 吴省庵曰回也不愚句乃是于其足发
 处打破他不违的光景
视其所以章 此章全为伪君子而发 吴因之曰大
 扺圣贤观人只把他自家身上一一参验那一件不
卷五 第 14b 页 WYG0209-0201d.png
 是因物付物所以为天下之至明 夏九范曰不观
 其所由则王莽之谦恭疑于周公之吐握矣不察其
 所安则介推之甘焚疑于夷齐之无怨矣 安对矫
 激看朱子曰安是平日存主习熟处他本心爱如此
 虽所由偶然不及此终是勉强毕竟他所乐不在此
 次第依旧从熟处去 沈无回曰安是心意所安托
 处是习情也不就是性若性则无不善者 乐天斋
卷五 第 15a 页 WYG0209-0202a.png
 翼注曰据所字之意则察其所安不当云察其所安
 乎不安乎当云察其心之所安者在道内乎在道外
 乎 又曰焉廋重恶边 李见罗曰圣人修己功夫
 必自里及表透体露心不容毫发之间故其观人也
 即用此法既视所以必观其由必察其安盖必如是
 而后谓之真人必如是而后谓之实学然予观世人
 不曾有孔子的实学至于观人则无不具孔子的眼
 孔求全责备吹毛求疵真所谓至愚者亦如神也嗟
 乎世之善于观人备于责人如此而学者自修尚可
卷五 第 15b 页 WYG0209-0202b.png
 不一循孔子的矩辙而欲挟半真半假之学术以盗
 名而欺世乎
温故而知新章 翼注曰此章不重为师只重学贵心
 得上说王宇泰曰故与新对注云旧所闻不易之说
 也而说者以为求诸外乃以德性所固有释之岂旧
 闻在德性之外乎夫子为世之学者做一节工夫未
 得透辙便厌了又做一件终其身拈一放一有甚了
卷五 第 16a 页 WYG0209-0202c.png
 期如炊饭者列数十锅于前到烧得后锅热时前锅
 又冷了纵烧上千百年岂有饭熟之理教他只将前
 日做过工夫一线做去不到彻不住彻了便是知新
 也工夫只在温故上 按论究竟则原是一件不知
 新叫不得温故大概论则是两件有温故而不知新
 者 温故属外知新属内此内外交养虚实相生之
 工夫也究竟内外原是合一则新故原非两件 新
 非求博非好异盖义理原自无穷学问本自无尽即
 所旧闻寻绪不已则就其中愈入愈精愈体愈密或
卷五 第 16b 页 WYG0209-0202d.png
 因旧闻而引伸触类以为新知或守旧闻毫末无加
 而日新又新即是新知或觉今是昨非又不妨洗涤
 旧闻突起新知此亦何尝温故而总由温故得来故
 谓知新可离温故非也谓温故即可知新而更无知
 新之学亦非也邓定宇曰为学须翻窠倒臼如医之
 用方兵之用法全依傍人不得必从旧纸堆中翻出
 新意见来 论语温故是下学工夫知新则有上达
卷五 第 17a 页 WYG0209-0203a.png
 意中庸温故知新则皆下学工夫也通考朱氏公迁
 谓中庸是全其统体而益见脉络之无穷论语是即
 其一理而推见众理之无穷所谓一理不是一贯之
 一是一件的意思(己亥三月四日改定) 中庸温故属存心知
 新属致知论语则俱属致知公迁一件两件之说想
 如此分 知新虽不专指一旦豁然贯通处然亦是
 贯通之渐 自今日知之偶及为新而明日见其为
 已知又成故也(右狐白解) 维成氏曰自良知之说起右
 陆而左朱谓故为心之故物即指良知温即勿忘勿
卷五 第 17b 页 WYG0209-0203b.png
 助养此良知而知新即良知之日新因引中庸温故
 知新为證不知注中闻字原细不专指闻见之闻即
 闻见之闻独非吾性中之故物耶此理原无内外无
 精粗若以故为良知而举闻见扫之即认良知亦差
 矣又有以师为吾心能自得师大抵时说好异动拈
 本体动称了觉不惟闻见可废而师亦可废噫害至
 此耶 此题重拈为师者固非然竟脱略为师者亦
卷五 第 18a 页 WYG0209-0203c.png
 非大约圣人口中语必无虚设明明有可以为师句
 如何可一笔抹倒故朱公迁谓此为为人师者言之
 而注中所引学记语亦就师上说但文字须有次第
 原委故可以为师只宜就温故知新中勘出不得逆
 提作主(文评)
君子不器章 君子二字是体用俱全之称不必如蒙
 引之说 杨慈湖曰偏则器不偏则不器止则器不
 止则不器有意必固我则器无意必固我则不器
 无意必固我当兼体用看 为小事可为大事亦可
卷五 第 18b 页 WYG0209-0203d.png
 为此事可为彼事亦可处治可处乱亦可处安可处
 危亦可处暂可处常亦可知与勇兼仁与知兼 杨
 复所文云以天下才治天下事盖天生之以主器者
 岂身为器耶即袁了凡董思白说然与注却异(戊午三月)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章 张彦陵曰不是要言而先行
 亦不是既行而遂言也 言亦不是绝然不要的但
 此处只说重行不必为言分解南轩说极得口气
卷五 第 19a 页 WYG0209-0204a.png
 此与讷言敏行同意但彼是并论言行此对子贡病
 处要从言说到行故南轩之说最精 李毅侯曰先
 行其言而后从之本是一句不可读断了一从字极
 可会正如子之从父臣之从君断然驰骤向前不得
 大意谓言当从行行不可从言也须是步步鞭策一
 生精神止办这躬行一事方可若议论当先而以躬
 行赴之纵然身子上做得来却不免已落后也只将
 先言其行而后从之反看自明若能言而行不逮者
 夫子意中一发说他不著 盛珍示曰此是以言行
卷五 第 19b 页 WYG0209-0204b.png
 论君子非以君子论言行
君子周而不比章 姚承庵曰周与比外面似一样只
 在心体上分别君子以万物为一体不从躯壳上起
 念故周小人只从躯壳上起念逆之者憎顺之者爱
 故比 维成氏曰周与比不在交之广狭而在情之
 公私情公即一人相信亦周情私即到处倾盖亦比
 王宇泰曰只是这个人君子亲之则为周小人亲之
卷五 第 20a 页 WYG0209-0204c.png
 则为比以普爱众人专昵一人分周比者误 合上
 三论正是普爱 君子则亲疏善恶之必分而不失
 为周小人则不分亲疏不分善恶而适成其比 周
 比从接物上见和同从共事上见骄泰从处已上见
 朱子论周以好善兼恶恶论比以党恶兼伤善析理
 最为精切 杨慈湖曰君子之心如天地太虚然万
 物纵横纷乎其中孰为反我者孰为顺我者反我顺
 我在物则尔天地太虚安知哉唯其若此故周而无
 可比也小人本心一失坐血气纷扰之中顺则喜反
卷五 第 20b 页 WYG0209-0204d.png
 则恶喜则比恶则否安能周哉又曰君子亲亲而仁
 民仁民而爱物不害其为周非如墨氏兼爱也小人
 以利合尔汝爱昵相濡以沫秦越可使一家一旦临
 小利害父子有疑心焉私欲之为害如此 乐天斋
 翼注曰周比字义是以广狭为别但认理又要圆融

陶石蒉曰君子于天下如一身然气滃然游于毛

 发指拇而无底滞者周也周故耳目之用不设而通
卷五 第 21a 页 WYG0209-0205a.png
 手足不相要而相喻者和也周生和(析疑)
学而不思则罔章 张彦陵曰思学原是合一的学之
 精察处即思思之笃切处即学学而不思只是空习
 个硬套子心体上全不明亮故曰罔思而不学只是
 空见个景象全无根据心体上自不安稳故曰殆
 罔字只在不思上见得殆字只在不学上见得玩二
 则字可见病由分思与学而生非学思之有二也要
 知不思也叫不得学不学也叫不得思 此二条是
 深一层看法极得圈外程子意盖大概论则学思是
卷五 第 21b 页 WYG0209-0205b.png
 两件若论究竟则只是一件 注习其事原兼知行
 但除思耳观大全朱子数条自明而云峰专以学属
 行殊觉偏蒙引存疑虽未明言其失然皆不主此
攻乎异端章 张彦陵曰以害字点醒他斯者即词也
 者决词己者无他之词 陆象山曰今人类指佛老
 为异端孔子时佛教未入中国虽有老子其说未著
 却指那个为异端盖异与同对虽同师尧舜而所学
卷五 第 22a 页 WYG0209-0205c.png
 之端绪与尧舜不同即是异端何止佛老哉或问如
 何是异端吾对曰子先理会得同的一端则凡异此
 者皆为异端 异端之始亦是学圣而过异端之行
 亦必窃圣以行象山之言是指吾儒内之同异然杨
 墨之与我儒亦是同师尧舜而异焉者也其源本同
 而其流遂异此趋向之不可不谨也合杨墨儒而别
 其异于儒之中又别其异此辨析之不可不精也
 王阳明曰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
 异的是谓异端 高者入于空虚卑者流于功利害
卷五 第 22b 页 WYG0209-0205d.png
 世教只有此两般人正学不明名教无主学者才要
 身心上用功便入空虚去才有志事业便入功利去
 (析疑) 攻字依大全朱子说则专治固不可即略治亦
 不可兼说为妙 翼注谓攻异端只是一个人如为
 我兼爱是异端杨朱墨翟便是攻异端之人固是然
 兼两人说尤妙有创攻之者有继攻之者 害于心
 害于事害于政害一身害天下都是害 攻乎异端
卷五 第 23a 页 WYG0209-0206a.png
 攻是攻伐之攻非攻治之攻害者所谓人而不仁疾
 之已甚乱也朱子以攻乎异端为攻治明太祖以斯
 也已为害止二说亦通
诲汝知之乎章 张彦陵曰二为字重看乃心中体认
 知不知自家心里明白之意重不知边勿平看 此
 亦单主自知一边说翼注主此姑录于后 翼注曰
 二为字不徒是口中任让乃心中体认之意知此事
 物之理则任以为知之不糊涂过了不知此事物之
 理则任以为不知亦不糊涂过了墨卷不以为誇不
卷五 第 23b 页 WYG0209-0206b.png
 以为讳等语俱粗 不知为不知蒙引主自屈解存
 疑主自知解二说自当相兼 人固有因不自知而
 不自屈者亦有自知而不自屈者一则任意气之过
 一则任意见之过子路皆有之故当兼说细玩蒙引
 亦是兼说存疑但辟其前一节耳 所谓不知有烦
 赜而不能尽知者有深微而不能遽知者而况即素
 所相习之事静證之实有不可信之形即素所相亲
卷五 第 24a 页 WYG0209-0206c.png
 之理深求之究有不可解之故 是知也注分两层
 不易之解时说谓知只论真假不论多寡终说不去

大全新安陈氏之说亦觉略偏 陈几亭曰子路

 信心不好学人也语之以好学未必能夺其信心之
 僻即从心上点示只去其自欺便是真能信心便是
 知 李毅侯佐案曰子路升堂而未入室只是他不
 肯沈潜理会夫子特向顶门上著针故曰由诲汝知
 之乎谓必于本心知不知处洞然没些子鹘突乃所
 谓知之耳此漆雕开吾斯未信所以为见道分明也
卷五 第 24b 页 WYG0209-0206d.png

与子贡之弗如似亦当与此同例 李毅侯曰知

 不知分处尽有绝大豪杰未能剖出者其相争只在
 毫芒疑似之閒认识不真便堕坑堑故曰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他日所以悦未信之开也
子张学干禄章总旨 周季侯曰多闻多见不可便抹
 杀他学问亦须索从此起只是要一步密一步耳大
 抵干禄之学与闇修之学判然两途学干禄句是记
卷五 第 25a 页 WYG0209-0207a.png
 者摹拟子张之学是一种干禄的学问夫子全把闇
 修之实示之点出禄在其中句正见禄与学原是合
 一的不必去干若云修德而禄自至便是教以干之
 之法
子张学干禄节 子张所以欲得禄之心与世俗异而
 其为干禄而学之心与世俗同然亦特有其心耳未
 尝思枉道以求合也至公孙丑陈代之流欲孟子往
 见诸侯则又干禄之变而非子张之心矣然有子张
 之心则亦必流而为公孙丑陈代之所欲为者此又
卷五 第 25b 页 WYG0209-0207b.png
 不可不知 子张公孙丑陈代皆非贪禄者也欲借
 禄以遂其济世之心耳然孔孟犹以为不可而况乎
 徒贪禄者哉孔子之辙环天下亦所谓修其言行以
 俟之者耳非有所干也
多闻阙疑节 阙字慎字正从多字见出多闻多见正
 学问得力处也解者辄以闻见牿心并欲一切扫除
 此与因噎而废食者何异 翼注曰疑未信殆未安
卷五 第 26a 页 WYG0209-0207c.png
 总是未知合理与否上阙字阙而不言下阙字阙而
 不行 吴因之曰博洽雄辩之士最能涂人耳目耸
 人听闻必阙疑慎言而后寡尤何也辩博之徒可以
 惊四筵不可以惊独坐庄子曰能服人之口者不能
 服人之心人不心服所谓尤也寡悔更易见自恃阅
 历古今凭才妄动者一时驰骋岂不快意驰骋者过
 快意者息至静中之才气不得施而良知跃然愧怍
 生矣故曰悔 不曰尤寡悔寡而曰则寡尤则寡悔
 谓多闻见而阙之慎之乃我之所以寡其尤悔者也
卷五 第 26b 页 WYG0209-0207d.png
 正见学问得力处 朱子曰圣人只教他谨言行因
 带著禄说圣人不教他干但云得禄之道在其中正
 是要抹杀了他干字君子亦修其在己而已禄之得
 不得非所计也故曰禄在其中 大全存疑删此末
 三句何也 吴因之曰中字正与外字相对言所谓
 禄者只在寡尤寡悔中 学即是禄禄字正不必抹
 杀主言扬行举者固非主天爵说亦非 德修而禄
卷五 第 27a 页 WYG0209-0208a.png
 至是禄在其中德修而禄不至禄亦在其中盖只论
 我有可以得禄之理不论得不得也集注圈内只说
 得前一边圈外程子则兼后一段说大全蒙引存疑
 亦只说得前一边看来是程子说得完全至谓修德
 而禄自至便是教以干之之法以此为圈内病则不
 然观大全朱子抹杀干字一段自无此病 朱子曰
 闻见亦互相发亦有闻而行者有见而言者不可泥
 看故经分言之而注合解之极有见然朱子又曰闻
 是闻人之言见是见人之行恐亦不可泥亦有闻人
卷五 第 27b 页 WYG0209-0208b.png
 之行者有见人之言者见人之言如典籍所载是也
 不知而作章金仁山又谓闻是闻古人言行见是见
 今人言行麟士取之看来亦不可泥 新说谓子张
 才高意广不患闻见之不多只患不能阙慎故此处
 意重阙慎此说固好然看来务外的人连闻见也不
 是真个多则闻见亦重但要说得对子张病耳 翼
 注曰此章不宜专重末句
卷五 第 28a 页 WYG0209-0208c.png
何为则民服章 此章举错似宜平说不必如樊迟问
 仁章云不举便是错 徐儆弦曰进贤退不肖原是
 朝野一点公心故民之服不服其机括只在一举错
 间耳朱子论宋事谓救其根本之术不过视天下人
 望所属者举而用之使举错当于人心则天下之心
 自翕然聚于朝廷之上甚得此意 梁无知曰不说
 君子小人而曰直枉最妙同一君子惟直的君子最
 惹是非所以容易错同一小人唯枉的小人最善迎
 合所以容易举持正秉公无所回互之谓直曲学阿
卷五 第 28b 页 WYG0209-0208d.png
 世漫无执持之谓枉 君子则不论刚柔总叫做直
 小人亦不论刚柔总叫做枉不必如梁说然亦可备
 参也
使民敬忠以劝章 张彦陵曰庄字如正衣冠尊瞻视
 是也亦要根心不从外袭
子奚不为政章 张彦陵曰按此章大意夫子分明是
 讽定公以孝正家的意思 此章要与点尔何如节
卷五 第 29a 页 WYG0209-0209a.png
 同看 此章当与正名章同看盖身有穷达而必不
 可不尽者父子兄弟之伦也若使出而不能尽其道
 于国则宁处而尽其道于家耳 孝乎句是引起语
 书本道政事今却以孝为言必有深意 徐自溟曰
 即此孝友之心而施于一家之中有蔼然不容乖之
 政焉有秩然不容混之政焉盖即其所施处皆真心
 贯通即有唐虞雍睦景象即有宇宙和平气概非政
 而何 王宇泰曰施于有政今书作克施有政本居
 家理故治可移于官之意朱子以家政解者以下文
卷五 第 29b 页 WYG0209-0209b.png
 有是亦为政一句故也 施于有政施字是推广意
 所谓推者有二一是以我之孝友而教家人皆孝友
 一是以孝友之心而推之为内外尊卑长幼之分然
 此句内又兼有化意 以孝友施于一家是为一家
 之政以孝友施于一国是即一国之政总是一个道
 理随处发见故曰是亦为政非居家理故治可移于
 官之说若说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则夫子既尽孝
卷五 第 30a 页 WYG0209-0209c.png
 友于家自当出仕于国非答不仕之意也 袁了凡
 曰处为洙泗出为唐虞大行穷居原无加损 焦弱
 侯墨宝斋集验方序曰陆宣公在忠州日集古医方
 或者谓为谪居避咎计不知君子深仁隐厚蓄积于
 中譬之源泉随地而出期于利物而已而人情薄恶
 动以为有为而为不亦陋乎可为此章注解
人而无信章 张彦陵曰此章要揭出人字以字人之
 所以为人全在信若无这点真心实意面目虽存精
 神已断还成甚么人 人之无信者不必论到行之
卷五 第 30b 页 WYG0209-0209d.png
 隔碍处方见他不可就他当下无此实心便已失其
 行之之具矣 徐自溟曰不知其可也似诘问语犹
 云如何是好意不可行意直至末句透出然此信字
 乃人生本来之命脉若因末句行字遂于涉世运行
 上论信则其所谓信者浅矣故知此信字当是论心
 不是论行 此说自妙然不若黄蕴生之起讲尤妙
 也 按四书镜曰论其理则曰不知其可论其势则
卷五 第 31a 页 WYG0209-0210a.png
 曰其何以行此说亦不必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章总旨 张彦陵曰此章是夫子
 以定礼观往古来今之无异非以因革损益为知来
 也礼字最重礼所以维世也三代所因者此礼所损
 益者亦此礼损益不外因中事若认所因所损益的
 做两件便隔天渊 王宇泰曰此章因字不与损益
 对谓因于其礼而损益之耳盖将来之不可知者以
 世变之无常而夫子谓百世可知者以穷则变变则
 通通复循环必无穷已则无常而未始不有常也故
卷五 第 31b 页 WYG0209-0210b.png
 昔之极重而不返者即为将来所裁减之端而其所
 颓废而不振者便为新主所增修之处如秦之废封
 建而郡县此损益之至大而后世之所恨者然亦穷
 而变变而通势之所趋而不得不然者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节 世乃帝王兴废相禅之世与
 三十年为一世之世不同
殷因于夏礼节 翼注曰大凡有定者可知无定者难
卷五 第 32a 页 WYG0209-0210c.png
 知今此礼三代相因是有定也虽有损益不过善用
 其因是无定而未始无定也故总曰可知 按此意
 无人看破 三可字虽跟损益来然损益不外于所
 因正从因处知之也有说反重损益上看大意谓周
 末文胜继周者必损其文而归于忠质此不可用
 按此意亦有然却是旁意正意则重在因上 三纲
 五常文质三统俱是礼但三纲五常乃礼之大体文
 章制度皆为此而设玩注自明 所损益可知也是
 言损益之不多以见其必出于因不是决其必有损
卷五 第 32b 页 WYG0209-0210d.png
 益蒙引亦明然须细玩方知管登之谓夫子实知继
 周以后损益之事误矣即或有之然此章亦决不重
 在此也 不但是因往知来假令处夏殷之前亦知
 三纲五常是百世不易的及处夏殷之后则愈知其
 不易矣故曰不但是因往知来胡氏之说当活看
非其鬼而祭之章总旨 夏九范曰宜提义字为纲
 此与樊迟问知章同但彼主知言此主勇言提义字
卷五 第 33a 页 WYG0209-0211a.png
 为纲固妙提勇字为纲尤妙一是勇之过一是勇之
 不及然又当兼知讲勇之过不及生于知之过不及

二者有相因者亦有不相因者不偏说为是

非其鬼而祭之节
见义不为节 吴因之曰见字须说得轻活只是大义
 当前已自晓得的也若是真见必定有真力 朱子
 曰此处要两下并看就见义不为上看固见得知之
 而不能为若从源头看下来乃是知之未至所以为
 之不力王观涛曰谄与无勇俱就上文而断之不作
卷五 第 33b 页 WYG0209-0211b.png
 推原说 按此与勉斋之说不同然亦可参看
 四书讲义困勉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