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728-A¶
728-A¶ 第 80a 页

* No. 728-A
新刻入注排科羯磨疏序

原夫平等法界体性常遍出之无方入之无所何来
为始何去为终同一实际非有非空非空即真空无
恶不止焉非有即妙有无善不作焉此之止作名曰
本性之尸罗乃无为戒也万德悉备岂易得而言哉
盖上自极圣下逮至憃孰有不具此万德者耶虽然
诸佛悟解之而开寂灭之乐土众生迷执之以制生
死之苦域于是我大牟尼哀彼封执而令开解亦与
二戒断恶修善此之止作名曰受持之木叉乃有为
戒也万行悉备曷可得而罄哉倘剋论之则有为之
与无为本自无别本性之与受持安放有二耶然又
律剖大小戒判显密何也谓以心殊粗妙智异浅深
故耳所言大小显密毗尼结集西竺翻传东夏论师
提要明辨开制之分齐释家钓玄沈研持犯之状相
戒学之为急也厥用心可见矣良以虽曰万行摄尽
二戒可谓止作二持则无量乘之宗辖也显其止持
者戒本也明其作持者羯磨也暨唐南山徵照大师
佩法华开显之戒印持涅槃扶谈之德瓶弘通律教
以自为任力撰羯磨戒本二疏先此为学戒者述行
事钞综该二持包括三行三部大成而立一家义矣
后宋灵芝大智律师继其家业研究钻极虔虔著记
728-A¶ 第 80b 页 X41-0080.png
以解大部谅若遗书之于末学也岂翅满籯之兼金
耶譬如水火之于人用也不可一日欠之一家三部
亦尔奉戒之伦不可斯须去也本朝传律讨厥初基
则天平胜宝中大师法孙龙兴鉴真大律师应请来
游敕馆于东大寺圣武上皇大悦于卢遮那殿前建
坛上皇天皇太子等相次受菩萨戒乃移戒坛于大
殿西而构戒坛院诸传戒等职一任真师而赐号大
和尚自时创行羯磨受法所以天下之僧徒奔波都
会于兹犹如百川之注巨海也大和尚住持戒坛之
僧坊六更座菅退隐于招提寺矣中兴乎泉涌正法
国师西大兴正菩萨秉戒盛行于海内矣后起乎槙
峰明忍律师槙峰律法分出两派曰神凤在泉南曰
青龙在河阳本支并之今三僧坊研讲毗尼也无忝
前达矣神凤门中有禅龙大德者专精不怠珠圆月
满世称明戒竞所依止日者来谓余曰宗门所学三
部本书各记科文三通别行始涉之者多病对阅向
有人就事钞会入记于本文之下系排科于其上此
寔足以救彼病矣吾虽不敏从事于斯业疏一部亦
方遂功期款梓之广布遐迩冀师助以序引余对之
云禀赋断无文思岂敢得然诺耶竣拒弥责窃式惟
忖近挂锡于戒坛本誓在乎兴律讵讳词拙不扬斯
善聿叙于卷首聊以赞厥功云。


享保第十六载星纪重光大渊献相月佛欢喜日平
728-A¶ 第 80c 页 X41-0080.png
城东大精舍戒坛院长老住位苾刍慧光谨题
* No. 728-B
会刻羯磨疏记序

尝闻毗尼藏也者佛法寿命也毗尼藏住则佛法方
住故生善灭恶羯磨以为宗断惑證理木叉以为本
是以生善之大莫过乎受体焉灭恶之大莫高乎忏
重焉羯磨为德其盛矣哉必过未及现在人行之而
證觉位可谓渡海之舟航登楼之梯隥者矣且夫自
佛日西隐毗尼东渐而后机成时至逮乎我祖曾成
如来使出兴于赤县撰戒业行事之疏钞著教诫轻
重之仪文反光前代是以法云重布于震旦玉毫再
晖于东域故三果梵僧赞叹曰自佛灭后像法住世
兴发毗尼唯师一人而巳然则普天之下不可以无
此师焉率土之滨不可以无此书焉尔后足以行止
作之事从事于斯者岂可不勉励耶高弟大慈律师
亲从以受密诲郑重传持引祖之所尝示者乃为钞
记以标指外之月虽取名当世而辞质义玄尚未易
通晓故昙胜融济等诸大律师相竞撰之记者凡六
十家焉并漫引费词间亦混鱼鲁无曾说得宗要者
728-A¶ 第 81a 页 X41-0081.png
取其辞极理尽者则会正为最及大智一出则弃之
而弗取但痛行事之尚隐悲迷方之失指不欲空搆
游辞妄盈缃帙但宣持犯之正义妙布八品之方轨
释得紧要决通凝滞玉麈一挥先斥会正其馀者望
风而伏从实为群记之魁首也然至戒业二疏鲜为
之记者唯有允师虽撰次之记而曲證勉引妄逞胸
臆行事反隐也唯有今记言寡旨深无片言只字未
尝有所本其止以美其作斯著所益良多足以为龟
镜也斯乃芝祖之所以有功于止作之二持而揭毗
尼于不坠也其功岂易言哉所贵惟疏所宝惟记未
有舍此而能达止作之奥者也如何阅之者之不之
察也馀窃谓三本异卷者右索左搜而难辄窥焉故
今慨然发志以欲合刻疏记使学者随需而得之是
亦欲起张正法纲纪使若僧若尼有志于毗尼之学
者有增益之微意也遂绣于梓以广乎世因叙其始
末以弁诸篇端云。


享保十五龙舍庚戌之秋僧自恣日通受苾刍禅龙
敬书于泉州万代庄佛顶山金轮寺丈室
728-A¶ 第 81b 页 X41-0081.png
四分律羯磨疏济缘记一之一并序
大宋馀杭沙门释 元照 述

僧以众为名众以和为义良以情生性昧行别事乖
由此随流莫知究本所以归一师之氏族等三圣之
容仪其为德也戒见利以齐均其为用也身口意而
一致争纷既息我倒斯平可使性显情忘返流复本
者矣且夫阴阳育物非斯而万物不成礼乐治民舍
此而四民不立所谓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先王之道
用斯为美矧乃发挥佛化纲纪僧宗建灭恶生善之
缘辟超凡趣圣之路唯兹胜法备此大功爰自玉毫
收彩于西乾贝叶流津于东夏微言殆绝异集繁兴
赖我圣师慨兹凡庶知时举要纂八法以成文索隐
钩深阐四缘而作疏忝沾微善获迨遣音竭虑研几
何啻于韦编三绝随闻著录敢遵于墨印四求庶令
垂裕后昆岂谓反光前代使僧海还同于一味祖灯
分照于无穷劫石可消愿言曷既勉夫来学无怠流
通。
728-A¶ 第 81c 页 X41-0081.png

*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序
唐京兆崇义寺沙门 道宣 撰

原夫大雄御宇岂惟拯拔一人大教膺期总归为显
一理但由群生著欲欲本所谓我心故能随其所怀
开示止心之法然则心为生欲之本灭欲必止心元
止心由乎明慧慧起假于定发发定之功非戒不弘
是故特须尊重于戒故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
一心持净戒持戒之心要唯二辙止持则戒本最为
标首作持则羯磨结其大科后进前修妙宗斯法故
律云若不诵戒羯磨尽形不离依止自慧月西隐法
水东流时兼像正人通淳薄初则二部五部之殊中
则十八五百之别末则众锋互举各竞先驱人或从
缘法无倾坠然则道由信发弘之在人人几颠危法
宁澄正所以羯磨圣教绵历古今世渐增繁徒盈卷
轴考其实录多约前闻覈其宗绪略无本据师心制
法者不少披而行诵者极多轻侮圣言动𦁊形网皆
务异同之见竞执是非之迷不思返隅更增昏结致
使正法与时潜地矣故佛言若作羯磨不如白法作
白不如羯磨法作羯磨如是渐令正法疾灭当随顺
文句勿令增减违法毗尼当如是学慈诰若此妄指
实难昔巳在诸关辅撰行事钞其罗种类杂相毕陈
728-A¶ 第 82a 页 X41-0082.png
但为机务相詶卒寻难了故略举羯磨一色别标铨
题若科择出纳兴废是非者彼钞明之此伹约法被
事援引證据者在卷行用然律藏残缺义有遗补故
统关诸部撮略正文必彼此俱无则理通决例并至
篇具显便异古藏迹夫羯磨虽多要分为八始从心
念终乎白四各有成济之功故律通标一号敢就其
时用显要者类聚编之文列十篇义通七众岂今传
诸学司将以自明恒务也。

* 随机羯磨疏记略条目

疏卷第一
  ○集法缘成篇第一
 序 释疏序
 单白羯磨三十九法 白二羯磨五十七法
 白四羯磨三十八法 伹对首法二十八
 众法对首法五 伹心念法三
 对首心念法七 众法心念法四
 众法 羯磨十缘
 众多人法 心念法
 众法羯磨七非 义立七非
 对首羯磨七非 心念羯磨七非
728-A¶ 第 82b 页 X41-0082.png
疏卷第二
  ○诸界结解篇第二
 结摄僧大界法 同解界法
 结同法同利界法 结同法别利界法
 结戒场法 同解界法
 结有戒场大界法 结三小界法
 结摄衣界法 同解界法
 结摄食界法 同解界法
  ○诸戒受法篇第三
 受三归法 受五戒法
 受八戒法 出家授戒法
 乞度人法 与度人法
 度沙弥法 与剃发法
 授十戒法 正授戒体法
疏卷第三
 比丘受戒法 授比丘戒法
 正授戒体巳前八法 正授戒体法
 次说随相 授四依法
 诸依止师法 授沙弥尼法
 授式叉摩那尼法 乞学戒法
 与学戒法 授比丘尼戒法
 乞畜众法 与畜众法
 正授戒巳前八缘 正授本法羯磨
 本法尼往大僧中受戒法
728-A¶ 第 82c 页 X41-0082.png
 请羯磨师法 乞受戒法
 戒师和问法 正问遮难法
 正授戒体法 次说戒相
 次说四依
疏卷第四
  ○衣药受净篇第四
 受衣法 受安陀会法
 受郁多罗僧法 受僧伽梨法
 受缦衣法 舍衣法
 尼受祇支覆肩二衣法 心念受舍衣法
 受尼师坛法 受钵多罗法
 受药法 受时药法
 受非时药法 受七日药法
 受尽形药法 衣说净法
 请净主法 正说净法
 心念说净法 金粟净法
  ○诸说戒法篇第五
 僧说戒法 僧同犯识罪忏白法
 僧同犯疑罪发露白法 尼差人请教授法
 教诫尼法 告清净法
 识罪疑罪发露法 说戒座上发露法
 略说戒法 对首说戒法
 心念说戒法
  ○诸众安居法篇第六
728-A¶ 第 83a 页 X41-0083.png
 安居法 对首安居法
 后安居法 心念安居法
 忘结便成法 及界与园成安居法
 受日法 羯磨受日法
 对首受日法 命梵二难出界法
 受日出界逢难法
  ○诸众自恣法篇第七
 僧自恣法 差受自恣人法
 白僧自恣法 正自恣法
 略自恣法 对首自恣法
 心念自恣法 尼差人自恣法
  ○诸分衣法篇第八
 二部僧得施法 二部现前施法
 分时现前施法 分非时现前施法
 分时僧得施法 分非时僧得施法
 五众死物所属 分法十种不同
 同活共财法 负债法
 明嘱授 分物时节
 断轻重物 量德赏物
 分轻物法 四人分法
 众多人分法 心念分法
 得受衣法
  ○忏六聚法篇第九
 忏悔法 忏波罗夷法
728-A¶ 第 83b 页 X41-0083.png
 忏僧残法 忏偷兰遮法
 忏舍堕法 忏单提法
 忏提舍尼法 忏突吉罗法
  ○杂法住持篇第十
 六念法 白食前后入聚法
 白非时入聚法 作馀食法
 诃责弟子法 弟子辞和尚白谢法
 谏作犯法 谏止犯法
 五种持律(卐欠巳下五项) 持律五功德
 四种断事人 有五种灭法
 毗尼五答 持律五利
 有十种法灭法 有五种法久住(欠)
 毗尼四义 四种广说


随机羯磨疏记略条目(终)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序」

【题中上三字标所宗律简他部故次六字标能宗
羯磨简馀文故上并所解疏为能解上皆所序序
728-A¶ 第 83c 页 X41-0083.png
为能序所解之题序末自释而云疏者结界篇云
疏者疏也疏决疑壅必不晓者披文见意谓羯磨
本文全依佛语虽加注释言略义含来学披寻不
无疑壅故须开释启悟未闻或立义以申明或附
文而披释其犹决江河之滞塞使川泽以疏通奥
义深文由兹流畅故也序义如常临文自举。】

「大唐沙门释 道宣 于终南山丰德寺撰」

【撰号中上二字标其时也次五字示其号也沙门
即出家之通名释乃随师之姓氏于下记其处也
终南在古长安西南五十馀里亦名太一山丰德
寺在终南之丰谷准僧传本号丰谷后因智藏法
师居之故改为丰德耳撰即训述示其谦也准下
批文凡经两出此即后脩之本。】

「观夫圣人之利见也妙以清澄界系亡我静倒以为
言焉。」

【序文序教源中初科通叙如来出世设教之旨意
明羯磨教有所归观谓以意推详惑尽理明行极
果满谓之圣人名通凡小及以因行细而简之今
此乃局妙觉极果又复别指此方化主释迦本师
耳利见周易乾卦二五两爻皆云利见大人彼明
国君出潜登极必合时心万物宜睹今谓如来乘
时应世机缘成熟群生宜见故借彼语以明垂应
妙以犹言要使也界是苦道系即业道我倒即惑
道由惑起业因业感苦欲脱此苦必先以戒禁捉
728-A¶ 第 84a 页 X41-0084.png
业非故曰清澄次以定慧缚杀烦惑故云亡静界
即三界六道系即七支十恶我即人执倒即四倒
无常计常苦逼计乐无我计我不净计净通而为
言不出四住五住见思无明也释尊一代所说教
门大小虽殊理尽于此更无馀途故云以为言焉
若据毗尼本唯止业今从佛意通远为言即下云
凡所立教无非为存灭惑是也。】

「故张三学之教源显八正之道业扬四部之清训树
五众之良规莫不横厉重关高翔极有者矣。」

【次科初示教本众生沈溺既唯三道佛设教门不
出三学对业立禁戒对惑立定慧惑倾业丧则苦
道毕矣若准高僧传论即对三业以立三学戒对
身口定慧对意病唯齐此药不空施法门虽多皆
从流出故云教源故下云通进道门不出三学一
切圣人并由斯迹是也就此三学离为八正故云
显也一者正见(见四谛分明故)二正思惟(思惟发动觉知令增长入涅槃
故)三正语(除四邪命摄口业住正语中故)四正业(除身邪业住清净正身业故)
五正命(除三业中五邪命住清净正命故)六正精进(勤精进修涅槃道故)
正念(念正道及助道法故)八正定(入诸禅定故)此八通名正道出
世正业简邪行故亦名圣道四圣所修简凡位故
准下疏云语业命三是其道戒念定方便义约禅
(方便即是精进)正思及见此为慧观上二句彰教行下
二句显被机四部清训即经论化教通道俗故僧
尼士女谓之四部五众良规即律藏制教局出家
728-A¶ 第 84b 页 X41-0084.png
故莫下结叹教功六道深固故喻重关厉犹辟也
无色天顶谓之极有翔谓飞举也此明三藏无漏
圣法横则辟开六道之门竖乃高超三有之表灭
恶生善革凡成圣显上清澄亡静之义也。】

「然则学虽多位诚戒居先岂不以众善宏基依因之
所本也。」

【别明中初科上句蹑前三学次句独推戒功岂下
出居先所以有二义一者万善宏基谓出生万行
宏即大也二者依因所本谓能发起定慧即遗教
云若无净戒诸善不生又云依因此戒得生禅定
灭苦智慧是也。】

「自古详教咸分两途化教则通被道俗专开信解之
门行教则局据出家唯明修奉之务三轮则摄于忆
念四藏则统在毗尼义约则行教所收从文则归承
法聚止作两善名实昧于即机受随二戒愿行标于
时众所以前修后进成诵维持代渐浮讹不无沿滥。」

【次科通叙中初总分两教三轮下别叙毗尼初中
从古皆尔故曰咸分就文二教对明两别道俗出
家被机异也信解修奉立法异也戒疏云何名化
教开演化导令识邪正教本化人令开慧解本非
对过而立斯教言行教者起必因过随过制约言
唯持犯事通止作戒律一宗局斯教矣就别叙中
又二初四句总判所归止作下别示宗要初中上
二句通对馀藏下二句局就律宗三轮者一者神
728-A¶ 第 84c 页 X41-0084.png
足为无信也二曰说法为无解也三须忆念为无
證也由此三种运转不绝故并名轮前之二轮摄
馀二藏后之一轮即摄律藏虽复互兼不无偏胜
言忆念者谓毗尼立法殷勤嘱累制令记忆不使
遗忘所以常尔一心违皆制犯故知常勤观察始
号奉持四藏者三藏外加一杂藏用收众典今明
戒律四中之一制法虽多毗尼总摄故云统也义
约者从理而判此即取上总分别收律藏从文者
且就本律二众戒本二十犍度皆名法聚准五百
结集文比丘事聚在一处名比丘戒本尼戒亦然
受戒法聚在一处名受戒犍度乃至诸犍度亦尔
犍度梵言即翻法聚是则一部始末通归法聚所
收别示中止作两善即二持名即名字实即体相
昧谓草昧取创始之义周易云天造草昧(文见迍卦注云
造物之始始于冥昧故曰草昧言其草略未甚显著)即机与下时众并目当
时禀化之者受随二戒受戒是坛场愿体随戒即
后起行相故云愿行标谓指其大端未为尽理所
以下结示上二句示前世传持下二句明后代讹
滥凡古今文字播于众口相传诵习者谓之成诵
浮讹言其时变沿滥谓其义乖。】

「自法流东夏开务寔繁戒本羯磨争分异辙良由受
体止持摄修之极无越戒本据行作持量处之要其
唯羯磨。」

【次别明羯磨叙古集本中初文初二句推往古弘
728-A¶ 第 85a 页 X41-0085.png
传自汉至唐涉于九代对西曰东大国曰夏或弘
传三藏或立法行事皆谓开务历代非一故曰寔
繁戒下次明二文独盛体行止作摄修量处即二
文之宗旨祇由极要致使递代弘持甚众所见既
别故曰争分各立宗途故云异辙辙即车所由之
道。】

「戒本序致如别所陈羯磨众氏义须详显或单翻出
(即古本曹魏所翻者)或依律文(即今一家依本直诵)或准义用(即光师所述首云三
藏者)或引缘据(即顺师后述广子注者)酬校诸本成务纷纶增减
繁略互见得失单翻则失于文旨包举难寻依本则
得在执据前后易惑准义理虽无爽藏迹可嫌缘据
似是具周止存别见并随事寻诵臧否冥然唯可卷
收信殊龟镜。」

【次科初二句指略戒本即含注戒序叙古所出亦
有四家非今正意故指如彼次正列羯磨又二初
列名众氏犹言诸家单翻者按怀素律师序云曹
魏铠律师(即康僧铠)于许都集题云昙无德部杂羯磨
即曹魏时又有昙谛律师于洛阳集题云羯磨一
卷出昙无德部(二本并见大藏)昔以次句用收谛本然彼
出于曹魏则非即今一家又受日加乞牒入羯磨
复非依本直诵今详铠谛二本并是单翻俱出曹
魏意以此句通收二本二依律者祖师之世别有
一家列次文句一依律本即下明受日法云近世
诸师不加乞辞准律直诵颇符今注祖师所集承
728-A¶ 第 85b 页 X41-0085.png
用此本但立篇次以类集之彼本依律缘起随有
随录无有义类故下斥云前后易惑是也三准义
者即元魏慧光律师于邺下集此同昙谛本意详
光师即用谛本但加义注故云准义首云三藏者
即撰号自称三藏法师四引缘者谓据律缘起即
隋朝法愿律师于并州撰兼出章疏并汾盛行(巳上
三本并亡)酬下次对校为三初四句通示诸过酬即是
对成务纷纶谓事无伦序增减繁略言不得其中
如受日乞辞或加不加解戒场法或出不出分亡
物法或二或三作法成缘或六或七等增则成繁
减则成略又可增减约法繁略在文互见得失言
未全是也二别点得失单翻中彼无注释故失文
旨复不辨缘成则羯磨纲要在文不显故云包举
难寻此本全失后三则兼得失并上句纵与下句
夺破易惑谓前后不次使人迷乱义见上文爽亦
训失光师之本或用他文及加自义并无标简谓
之藏迹参混圣语故曰可嫌今家不尔引文约义
一一标显即羯磨序云律藏残阙义有遗补故统
关诸部撮略正文必彼此俱无则理通例决并至
篇具显异古藏迹别见谓所见不通并下总斥无
用随事寻诵谓机生取用也臧否冥然谓如非不
辨也不堪依用故可卷收不足凭信故殊龟镜龟
辨吉凶镜分妍丑殊犹乖也。】

「又依本缀疏广引游辞附文摘义鲜逢其器逮于近
728-A¶ 第 85c 页 X41-0085.png
世继有作者盛解律文空张辞费至于行事未见其
归抚务怀仁实增劳想。」

【缀疏中二初斥前代游辞谓非要之言附文摘义
述疏之体能此撰述实难其才故云鲜逢其器次
斥近世初二句标人逮及也次二句叙非要至下
二句明失本抚下二句示伤感辞费谓言辞过实
(曲礼曰无辞费)抚务谓惜其正轨怀仁谓悲于来学劳想
谓积念成劳此见圣心为物之切也。】

「今不揆庸昧试纂圣言削彼繁芜增其遗漏具依正
量傍出行用各显部类仍随义举指瑕则知过宜改
摘理则思择有踪时务则广树厥仪同废则略题名
相。」

【明今中初科初二句总叙撰集揆即训度对下圣
言故云庸昧未敢自许故云试纂纂即集也削下
别示文体七段初示删补繁芜遗漏义见上文二
依正量谓羯磨文句一无加减三出行用即诸篇
布设行事次第对本羯磨故言傍出四显部类谓
集成十篇故或可所引诸部并显名题五随义举
下文标云义设等六明取舍指瑕者下文破古皆
标有人等知过宜改令舍执也摘理者谓取他所
长思择有踪谓考校得实也七明随机时务如受
结说恣衣药受净等同废如二大界三小界忏上
三篇罪等下并标名不出其法树字上呼厥其也
上之七段若合题目初是删补末示随机中即羯
728-A¶ 第 86a 页 X41-0086.png
磨又复一一反古所集对前可解。】

「本虽行世于理未陈故复相从勒开文义。」

【出疏中初文上句指前次句起后理即是义随文
披释故曰相从勒犹析也。】

「馀老矣恐徒移日晷妄损正功耽滞无益之辞以送
有涯之命诚不可也大集法行之言律颁常一之教
此而不审馀竟何言。」

【次科初叙惜于时功大下次显审其宗旨若唯循
旧一则虚费二乃乖宗斯疏所兴深意在此准下
批文贞观九年创制将近六十至二十二年重修
巳及七十故云老矣前著后加皆未可测晷即日
影无益辞者诸古疏也有涯命者报有期也(庄子云吾
之生也有涯注云涯限也)大集第七宝女品云世尊云何菩萨
修行法行佛告宝女菩萨不舍亲旧知恩报恩怜
悯一切修于忍辱难施能施慈心护戒思惟善义
护持正法善护众生净身口意清净其行乃至勤
修六波罗蜜四念处八正道是名菩萨修行法行
四分大小持犍度云初夜后夜精进觉悟若在昼
日若行若坐常尔一心念除诸盖颁赐也经称法
行旨在修行律制常一意存摄念苟不体此则失
宗要被物无功终成浪述故云此而不审等仍知
今疏专被摄修讲学讨论勿忘斯意。】

「所题昙无德者中梵本音唐言译之名为法镜部谓
党类之别名运起正法之初位四分即说之断章言
728-A¶ 第 86b 页 X41-0086.png
律乃行所诠教对彼繁略故题删补对彼潜务故曰
随机羯磨天音人翻为业凡百所被莫不成济且开
大略广要如后。」

【释题中三初释人名次释律号后释本题初中亦
云昙摩德翻法镜者戒疏云能照达万法亦云法
正明慧卓朗除邪倒故亦云法护兴建正法不坠
于时故(或云法密又名法藏)党类者约法则指其部文就人
则约同所见运即是时正法千年佛灭百年便分
五部故云初位律题中断章者四度传文一部方
就随说止处即为一分故云断章断字上呼行所
诠者所即语辞别于馀藏故曰行诠本题中对彼
者即指古本繁略义见上文潜务谓时所不行者
如二大三小谏治悔重等法古皆备出今本但存
现行要用者故云随机机即弩牙喻其要也羯磨
翻业下文具辨被事成济即是业义且下结指上
句通指前序或云别指释题下句示后疏文然业
理幽微一宗枢要寄兹略示启悟来蒙且夫诸法
常住则知真妄同源方便随宜故说从真起妄真
理本寂清净湛然不守自性从缘发动动即业相
动之不巳炽然粗显变起世间众生国土凡圣因
果一切诸法此理事相对以辨业也又于一心中
派出诸业六凡为染四圣是净由诸众生迷理起
妄随妄兴业流转六道则为染也有能觉悟反妄
归真修解脱道起出诸有二乘之人名无漏业菩
728-A¶ 第 86c 页 X41-0086.png
萨及佛名大悲业对望六凡通名为净此约染净
以明业也又三界见思无明烦恼并业所成无别
有体涅槃云业作烦恼烦恼作业三界六道一切
苦报皆酬往业业成于报报体即业故知业积成
惑业变为报三道轮转无非是业此约三道以明
业也又业由心起心随境生境既无量业亦非一
所缘虽众能造唯三身口是具意为业主意即业
思思即行心是则一切善恶业相皆心所造此约
心境以明业也又三毒所起十不善行是三途业
谄诳强狼即修罗业归戒布施即人天业无漏八
正是二乘业六度万行即菩萨业无缘大慈不思
议用即诸佛业如起信赞佛偈云最胜业遍知等
但六凡迷业三圣修业唯佛證业故知业者遍该
十界或云三恶三善或云四恶人天为善或云六
凡为恶四圣为善此约因果以明业也又五阴中
一阴是色四阴是心识想受三悉是无记流入行
心方成善恶就此行心复分三性善恶如上无记
业者痴狂心乱睡眠误妄悉无记业善恶二业招
生感报无记业者不能感报或云不招总报亦感
别报如成论梦中造业五分梦中结五吉罗之类
此约三性以明业也又大小两乘经律论藏教相
所诠唯戒定慧当知三学行之本也教由生也行
即是业诠行成教是则三世十方一切佛法无非
诠业此约教行以明业也又十善五停四弘六度
728-A¶ 第 87a 页 X41-0087.png
一切观行并化教业毗尼所诠开遮轻重一切律
藏并制教业化据理性理有顺违制就教法教有
持犯此约化制以辨业也又总括一化三宗不同
一明受随作无作体如戒业章三体差别二随行
持犯成就处所有宗动色假宗重缘圆教瞥念若
持若犯并准此三以为分齐此约大小以明业也
又杀盗淫等身口非违生死根本方便正念护本
所受名止善业策勤三业有善起护众别等法名
作善业违止名作恶反作名止恶即止作二犯此
约止作以明业也今此羯磨义翻为业名通体局
且用十门一一简辨则临机秉御莫不成功主教
传通了无滞碍矣。】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卷第一(始从集法讫缘成篇)

【本文中标题前是序题此即疏题有本不存乃是
写脱比戒疏事钞义必具之题下注字标卷始末
意使先知文相起尽不可擅除。】

「将欲造文披释先以义门开解深求教旨意存决务
随务辨成不过四位初谓圣法即能辨之教二谓缘
务即所被之事三谓秉御即弘法之人四谓安立即
设法之所故律显法具现方成今约机缘非四不立。」

【立章中初文初叙意造即训至披即是分决谓决
断务即法所被事随下列示四位即法事人处羯
磨大宗众法别法非四不成一部始终不离此意
首先标举其致在兹若望众缘成法则圣法是其
728-A¶ 第 87b 页 X41-0087.png
正宗若据秉法被事则缘务是其本意故下引据
律显法者即灭诤中明诸羯磨须具现前毗尼彼
云有五种现前云何法现前所持法灭诤者是(法即
羯磨)云何毗尼现前所持毗尼灭诤者是(准教断诤)云何
人现前言议往反者是(评量所诤)云何僧现前应来者
来应与欲者与欲得诃人不诃者是(三业和也)云何界
现前唱羯磨作制限者是(作法界也)彼因断诤故用毗
尼今通诸法故唯存四第三即所被事第五且据
众法故局作法今明安立须通两界故彼文云此
现前法通一切羯磨则知准彼五现为今四位耳。】

「且依四别并以义求然后对法相摄分齐。」

【正释分章中大分二章依四别者即上四缘一一
缘下开章广辨故云义求对法相摄即下总论四
缘下文牒云对上四缘相摄通塞是也。】

「初明圣法所谓羯磨略为四门一教兴本意二显名
定体三辨务缘成四广明非相。

初教兴意者自三宝降世俱敦缺有之机凡所立教
无非为存灭惑。」

【初能辨教教兴意中初科上二句明出世意具举
三宝不相舍故从本垂应故云降世厌世拔俗之
士名缺有机敦崇也下二句明设教意凡所之言
该乎一代灭惑超世三藏并然。】

「然则佛法两位通赡道俗唯斯僧宝独据出家明功
上邻极圣显德下济群有。」
728-A¶ 第 87c 页 X41-0087.png

【别示中初科上二句总叙佛法赡犹摄也慕佛禀
法不局道故唯下别明僧宝初二句示位入僧海
者必出家故下二句叹德上邻极圣者三乘因种
故如律瓶沙王施佛园毗舍祛母施佛衣佛并劝
令施僧之类故知功力尚等于佛况小圣乎下济
群有六道福田故言群有者正报即四生依报则
三界开为九有二十五有。】

「但由僧海宏旷行位殊伦或内外以分途或凡圣而
启路或约宝通于缁素或就仪辨于持毁。」

【次科上二句通示上句明其众多下句显其行别
或下别列有四对一内外对五停心总别相念名
外凡僧煖顶忍世第一名内凡僧二凡圣对总上
两凡更兼薄地并为凡僧初果至无学通名圣僧
分途启路理同文互三缁素对言约宝者初果巳
上学及无学无漏功德名为理宝亦名第一义僧
但取證果不论形服如律见谛白衣同入僧海故
通缁素四持毁对仪即威仪通目篇聚持戒破戒
二僧别故上来四对八位初唯局凡第三局圣二
728-A¶ 第 88a 页 X41-0088.png
及第四并通凡圣。】

「至于事务符会要以情见相投同和则上善可登同
忍则下恶可灭非假声教何以通之是以如来体斯
弘理故制御僧方法随有别住普使同遵但得其缘
无非成遂。」

【三中初句明事起要下显须和情见即六和之一
上善即受具下恶即悔重略举此二总馀生善灭
恶一切羯磨登成也非下明假教和忍在心非言
不显故须言教以通众情上叙机缘是下正明制
法初二句明知机故下明立法御僧方法即羯磨
也随下示制约随界同遵不得乖别但下显成功
缘即机事或可人法等缘两释俱通。】

「就第二门复分四别一释名目二定体相三分广所
以四诸部同异。

初释名者。

所言羯磨者中梵本音此翻为业业谓成济前务必
有达遂之功故明了论中亦同翻业现今译经声传
羯磨必翻称业。」

【第二翻名中初科初翻名业谓下释义成济是能
加前务是所被羯磨诃句当体言音身不乖仪意
无异想三业搆造众别等行由之成决即名此法
谓之为业业以造作成事为义如十善十恶能成
因感果故并名业此就能造作体为名若论所发
无作业性如后广明故下引證了论具如后引现
728-A¶ 第 88b 页 X41-0088.png
今译经即指唐翻祖师曾预译场故得其实。】

「自古至今有翻羯磨为辨事者非无此义但用功能
往翻然能事乃多要唯有二初谓生善事如衣食受
净人法结解并随行善而得生也后谓灭恶事如忏
罪治摈灭诤设谏名通善恶理在除愆皆由羯磨前
务夷荡故受此名又生善之极勿过受体由作法和
便发戒业量同太虚共佛齐位也灭恶之大勿高忏
重若不洗过生报便堕由此羯磨拔之能令九百二
十一亿六十千岁阿鼻苦报欻然清净岂非辨事。」

【次科初标古示名百论但翻为事相传加字助之
事钞犹存此翻问前云成济前务等岂非辨事今
古那分答前以业翻名以功能释义今此直以功
能翻名于义颇疏故所不取(讲者皆云俗以士农工商为业僧以羯磨
为业又训业为捷办事捷速等传谬久矣识者宜改)然下依名释义文有两
段前通约诸法释食即是药人谓差举法即说恣
夷平也又下次别约二法释量同太虚法体广遍
故共佛齐位功德高深故言生报者凡报有三一
现报(即今身受)二生报(转身即受)三后报(后后身受)犯重岁数出
目连问罪报经彼云犯波罗夷罪如他化自在天
寿十六千岁堕泥黎中于人间数如文所引彼经
不定狱名此准僧祇云堕阿鼻经音义云阿鼻翻
为无间一身无间(充满狱故)二苦无间(不暂息故)学者多迷
生善灭恶二事请考此文足为明据。】

「诸部亦称为剑暮者盖取声之不同也。」
728-A¶ 第 88c 页 X41-0088.png

【三中波离问经名为剑暮剑羯暮磨音小讹耳。】

「然以业义通于道俗谓此作法非局在僧故存梵言
简异通者知羯磨事非俗行故。」

【简辨中初文初叙华言通滥业义通者如七支十
善动不动等不局道故名义既通必生疑滥故云
谓此等也故下正出存梵所以简滥遮疑又复生
善故也。】

「但以唐梵翻译详覈未通师资传授习俗难改乍闻
为业绝听惊心今依正翻傍通旧解想无昧也。」

【次科初示翻译之疏师下明相传执旧闻而不从
故云绝听异于常见所以惊心今下显兼通正翻
为业傍通辨事臧否自分故云无昧。】

「二定体相者。

自古诸师依法出体但广明非翻非如法今不同之
律有正体无宜不立故异由来所述法义就门分二。」

【次定体相叙古中依法者法即羯磨谓依律中七
非羯磨辨示非体以非显如如即法体如后七非
显体中明今不同者律有三法即法是体何须别
728-A¶ 第 89a 页 X41-0089.png
求反验古解总有二过一律既有体不当强立二
翻律七非但偏众法不收对念反上二过故云异
也。】

「初明体者。

然此教法正据缘成缘则通于内外定体则繁今但
剋相以论实唯言教问僧和忍义非馀设即以声相
相续善色为体若据事成感发业量是谓作与无作
也广如戒业章中。」

【约论中初遮简缘通内外者即有情非情也人唯
局内法处局外事通内外缘相既多从缘定体体
则不一故云繁也如上古师翻非明体则涉诸缘
故特点之今下正示剋相谓定约所秉言教声相
简馀尘相续简一念善色简恶无记声是不可见
有对色故(有作善色声非也上标声相不可重言)上约能被示体若
下指所发如后量即体量戒业章见受戒篇问相
续善色与作何异答寻后相比自可通之。】

「今依律宗全无三聚摄法但有随相明体然则法随
事兴事繁法广不可论体法假人弘人分三位谓一
人众多人僧人故法随人亦分三体谓心念法对首
法羯磨法。」

【依律中初文二初标所出律无三聚者显上善色
依诸小论诸论明法并约聚收一色聚二心聚三
非色非心聚(成宗更立无为聚)随相即下三位并见律文
然下正示法体有二初明不随事立事即所被且
728-A¶ 第 89b 页 X41-0089.png
据众别百八十四故云事繁立法数同故云法广
法假下次明须对人立先列三人下列三法配对
可知即此三法是律正体问此亦依法与古何别
答略如上辨在文自异。】

「若据律本以三羯磨谓单白白二白四用通摄者伹
据众法为言今约成业辨事亦通别人故别秉法理
称羯磨所以十诵四分咸有诚文然律伹明僧法馀
不彰者取建业功强勿高大众故偏受羯磨之名举
事约文义皆通也。」

【次科初示文局律云有三羯磨摄一切羯磨谓单
白白二白四今下义判人虽非众成业不殊理无
异号所下引据十诵心念分衣佛言善作羯磨四
分受五戒三语受具皆名羯磨具如后引然下究
律所以举下结归上义举事即前义判约文即前
引證。】

「二明相者据法本体义张三位随相略分以为八品。」

【次明相中即上三体各有别相相虽分八随事仍
多揽相归体体唯三位文列八相随一相下略举
一二对寻本文未劳委释。】

「初心念中自分三品一但心念法如朝夕常念四仪
等事二对首心念法如持说衣药等也三众法心念
法如说戒自恣分僧物等。」

【伹心念下举六念者若据羯磨止出三法今以六
念义摄四事四仪历事起观一切心念后科所列
728-A¶ 第 89c 页 X41-0089.png
例亦皆然如杂法篇委明其相。】

「二对首中自分二品一但对首法如白告受净等二
众法对首法如舍堕说恣等。

三众法羯磨自分三品一单白法如和白说恣等二
白二法如结解诸界等三白四法如受忏治谏等。

僧及一人法各分三对首一法但分二品故有八相
也。

三明分广所以者。」

【分广所以者前于三体广分八相伹列名数然犹
未明开张之意故立此门以彰教旨。】

「但由法不孤起起必托事而生事虽众多大分三品。」

【叙三体中文对三事立三法者量病处药不可差
故前文随人立体则彰所秉之阶差此中对事显
法则明能被之来致当知人法事三三三互望耳。】

「初谓小事未假證成一人独秉便能遂剋如上所列。」

【小事中列相巳明故指如上。】

「次谓中事中犹通也法虽众多微通大小谓对首羯
磨必假境缘若无所对分通心念众法治忏是所常
728-A¶ 第 90a 页 X41-0090.png
行必界僧少兼通对首故此一法分通大小。」

【中事中初训字法下释义初通示谓下别释为二
初释通小众下次释通大众法治忏且据说恣舍
堕等法故下结示。】

「后谓大事如住持众德匡摄僧仪息邪静谤悔除极
法自非僧位莫能辨之故曰大事也。」

【大事中初科住持众德即受结说恣匡摄僧仪即
诸治罚息邪静谤即诸谏法悔除极法即夷残等。】

「然僧得自在通塞适缘上得兼下下非僭上故说戒
自恣事通僧别乃至心念亦通辨之虽作法或乖而
表净是一良以戒法相摄自他双被故也馀有不通
者或是事重或是被机情事相投义须堪济故限当
位不通彼此。」

【次文初总标处判成否一出僧命故得自在此即
律本开解戒堂之语适犹称也上下别释又二初
释通者大事通对念中事通心念故上得兼下小
中二事不通上法故下不僭上下举说恣显示兼
通作法乖者辞句异故表净一者所为同故良以
等者示通意故且约说恣馀见后文馀下次简塞
者事重如受忏治谏等被机如诸差结等情事等
者示不通意。】

「重就此三离八相者。

就心念中离分三相。

以伹心念法事是常行来往系心衣食起观止得独
728-A¶ 第 90b 页 X41-0090.png
运岂向他陈馀者例然故名此也。」

【次分八相伹心念中据论羯磨必具言章系心起
观通归六念故得引之运即是作。】

「二对首心念者事实假證缘阙故开伹以衣钵受净
待形为要若不曲听教非通济本唯对首末开心念
从本为名故名此也。」

【对念中且举衣钵受净安居受日缘至必行故同
开也。】

「三众法心念所以立者事实僧成义非独济伹以说
恣等法衣服施缘形心所资方膺道业故虽僧秉通
济别人故名此也。」

【众法念中说恣施衣更兼亡物故云等也衣即资
形法即资心膺亲也。】

「就对首中离为两相。

初明伹对首法者如告白證成持忏等事若不引證
情想纷驰缘假他成业由自吐彼此相会方得济机
故因境对便立斯法。」

【但对中白告如白八聚白僧残等持即加衣加药
忏谓悔下诸篇纷驰谓不专一不成业故缘下示
名义即简众法缘业皆他。】

「言众法对首者如忏舍等事下凡累障动与持违衣
药之间谁能清净必有违犯要假僧除时缘或乖减
众亦许仍从本位故曰众法对首。」

【众法对首初科略举舍堕等馀说恣得施亡衣。】
728-A¶ 第 90c 页 X41-0090.png

「此之二位本是僧行故作法时还通界集故文云不
得别众虽舍不成不同心念法中对首之法通界无
人听成心念得人别众即是本位若据众法心念大
略同此通界无别方成本法名相显然无劳解也。」

【次科初明本位又二初示制不下简异心念法中
对首者即对首心念无人暂开有还本位本是别
法不劳尽集若下次点前法亦制尽集故曰同此
众法是本心念是开故云名相显然等。】

「就众法中离分三相若据和白处齐前事得遂义不
分也但以僧情难一事分小大随务裁法故开三品。」

【众法中初科示离合意在文可见。】

「初单白者如说戒告众僧所常行圣制同遵有背结
过未假烦请随作便遂初牒事表陈劝僧和忍名之
为白即此成遂有作业之功名为羯磨。」

【单白中初明事轻且举说戒初下次显法相。】

「若非常务情和稍难如受日离衣差使处分故须一
白牒事陈情一羯磨量其可不方能成遂故曰白二
羯磨计又应名白一羯磨以白与羯磨双建其功故
728-A¶ 第 91a 页 X41-0091.png
曰白二也。」

【白二中初举事望前故难对后尚易故云稍也稍
即训少故下显法又二初分示计下决名。】

「若情事殷重和举转难如受忏大仪治摈重罚故须
一白牒陈三羯磨量可方能成遂故曰白四亦以一
白三羯磨通为四也。」

【白四中举事显法决名并同上也。】

「然此三位约文乃局就义通成但白据表唱之缘羯
磨显功成之用此为局也单白一法即辨前缘初后
羯磨非无表意此据通也。」

【料简通局中初总示但下别释初明文局单下次
明义通单白辨缘不唯表唱羯磨表意岂独成功
彼此具兼义非偏局初后羯磨者即白二白四也。】

「然文分前后者以陈情之高者莫不名白功成业就
者要唯羯磨故结集翻度之人取意分于前后。」

【前后中三法安布单白在先虽复两通不无偏胜
据论佛世随缘制法本无前后故推结集等人结
集即波离法正翻度乃觉明竺念此明律列独头
单白在先之意若二种羯磨白法前后佛本自安
非后来也。】

「若论律本通曰羯磨如上广列今据随事大小难易
不同故法依之分广其相。」

【离分中律云有三种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
四羯磨据名各立本无差降如上广列指体相中
728-A¶ 第 91b 页 X41-0091.png
上文所明三法优劣非本律文故云今据等。】

「问心念之与众法约事各分三品未知对首据何独
为二位。」

【料简中问离合者上且依律第列八品今于对首
中摘出中兰自为一品例亦分三共为九品故也
初问中举念众两同责对首独异。】

「答语事为论乃殊品量且统裁之随分三位约事九
品法亦同之何以明耶如心念法中所被下事既局
三位自分三品谓下下下中下上也众法之中所被
上事当局位三自分三品谓上下上中上上也对首
之中亦应三品如持衣说净名中下事如忏舍堕是
为中中若忏偷兰众多对首得为中上故亦随相分
为九也上以偷兰非僧忏故入但对法收今依律中
令小众悔听问边人故开成一位耳。」

【答中初通叙对事分法随分三位谓三品事中皆
可分三则于对首离出一品故为九品约事分法
法亦有九故云同也何下次别列品位又三初明
心念但念为下下对念为下中众念为下上二明
众法单白为上下白二为上中白四为上上三对
首中如文自列偷兰三品重兰摄在众法轻者自
归中下今立中上唯局次兰然据作法还即但对
而居众法对首之上故诸问答自此而生上下会
通初决前合意今下显今离意。】

「问舍堕悔兰俱非别众如何分之以为两位。」
728-A¶ 第 91c 页 X41-0091.png

【转难中悔兰小众制问边人亦不许别即与忏舍
理不当异。】

「答据非别众说恣应上悔兰限三应归中品然以舍
堕通对一人故名中中悔兰其必问边理归中上以
十诵云重者界内轻者界外四分下文小众故也及
时加法界亦通收与前说恣盖是同也对人多少故
有阶级。」

【答中初斥夺前难舍忏但制别集说恣通收内外
若取别众须推说恣不体今意故且夺之然下伸
今所立初对舍堕以显通局舍堕下通一人中兰
局定三二据分品次于理显然十诵三阶初篇生
重界内大众忏(上品)二初篇生轻二篇生重应界外
四比丘众中悔(四比丘者能所合论须界外者由制问边界内有人恐谓别众准知
无人亦通界内)三僧残生轻一比丘前悔(下品)四分即灭诤
犍度故云下文彼云小众二三人也及下次对说
恣以明同异上约别众明同下据对人显异界亦
通收者以界有人亦不得别然说恣众法僧私必
集悔兰别法不集亦成今此且据制必问边一往
言同次科自见对人多少者说恣不定下通一人
则显悔兰人位揩定故为上矣。】

「问说恣及舍通界必集据现到者开成对首此岂为
中如悔次兰三二人边便得成法纵有不集义应得
成此望前法理应非上。」

【转难中初难众法对首理合居上由本众法有别
728-A¶ 第 92a 页 X41-0092.png
不成故次难悔兰义合在中由是别法纵别亦成
自可违制不防成法。】

「答若据通集实如来难今据事大情多作法稀就故
判中上如说恣等法心念亦开舍堕但对便成清净
次兰不尔忏必众人以罪起初二之篇忏分三境之
异止得从义为中上矣。」

【答中初纵许前难今下夺归正义又二初示所立
事大情多即下云罪起初二篇故作法稀就即下
云忏分三境异故如下比校说恣开独念舍堕通
单对即显事轻悔易反上二义悔兰必众人者尚
非单对况独念乎言从义者非文所有酌理立故
三境即上三阶。】

「问如上广相随事三九不同古来所传百一羯磨其
相何耶。」

【次明多少问中初蹑前品位二引古申疑百一羯
磨今见藏中昔贤所集故曰古传。】

「答如古所传百是数之总名随事皆一羯磨故云百
一也不无事义若考覈之自有一事而须三四者如
受戒舍钵德衣亡物之类是也从多限事为言亦得
局称一法莫不随作业成皆曰羯磨也。」

【正答中初依古释名百是所被事一即能被法事
无限量举百以总之法皆通被举一以贯之不无
事义许其有理若考等者遮于后疑恐谓一事止
用一法故举受戒等释之受戒四法一差教师白
728-A¶ 第 92b 页 X41-0092.png
二召入白三对众问白四正受白四舍钵三法一
受忏单白(若不行钵止用受忏还钵二法)二行钵单白三护钵白
(戒疏准僧祇加差人行钵白二)德衣三法一差五德二付衣并
白二三上座和僧白亡物三法一赏看病二差五
德三付分法并用白二用法虽多望事还一不妨
百一之名故云从多等也莫下次释羯磨可见。】

「若据伽论恰有百一故彼列名单白二十四白二四
十七白四三十也古人诵他异部自略本宗据四分
中统收其相有一百三十四法。」

【显数中初文初引论示数藏中百一羯磨首标一
切有部则知出于十诵论宗彼律数亦同之古下
斥古迷宗即引本部大数示之总括一部故曰统
收百三十四且举众法心念对首多出他宗故所
不算。】

「有人细寻律本更加十法者又出僧尼互不同法及
同秉者历数为二百六十一法有人随戒各出二部
舍堕即有一百二十法馀者更张之。」

【次科三家数别初加十法即百四十四次师历数
二本并亡未详何法后师独分三十舍堕受忏还
衣一戒二法僧尼二部合数可知更有多家列数
不同不复具引故略指云馀者等也。】

「今以正律本文用法收事故以三羯磨摄一切故若
随事者事则无量何止前数以佛立法令僧准行如
结集诸白灭后举告既非佛制准义和用莫非僧法
728-A¶ 第 92c 页 X41-0092.png
故不具舒且约略大途如上所列也。」

【三中初据文立义以三羯磨摄一切者此正律文
若下斥古局数律文所出且据缘起非止此数事
既无量不可随事以定法数以下显今从法结集
等白并诸罗汉准法裁之则彰三法统摄多事不
可如古据律定数不具舒者异前诸师细寻等也
且约略者指前列数非限定也。】

「四明诸部同异。

计斯一门诚为闲务既非当部徒费时缘然则博赡
为摄务之资通观有经远之用羯磨乃摄僧之大教
岂是管见而欲明乎故当交映部别审成坏之源矣。」

【四明诸部叙意中初明非要然下次叙须明初通
叙为学义须兼济摄务资者助于行事故经远用
者流于久永故羯磨下别显秉御必在通明庄子
云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不亦小乎。】

「依僧祇中三品羯磨如此所明加一求听羯磨故彼
律中受日等事皆用之也十诵五分盖无异品然于
别人所秉不出其相唯十诵云对首心念分衣巳是
名羯磨敢依此文统收众别。」

【诸律中初明众法三律三法并同四分求听一法
唯出僧祇同下了论中间羯磨然下明别法诸律
虽有对念散在前后正出羯磨但列众法故云不
出其相对念别法得称羯磨十诵明文故云敢依
等下引四分五戒三归皆名羯磨乃是义准而非
728-A¶ 第 93a 页 X41-0093.png
明文。】

「明了论中一切羯磨唯有五种故彼解云羯磨名为
所作业也一切通论悉称羯磨与今唐翻恰然符合。」

【了论初科引论举数故下引解释名一切悉称者
證名该众别也与今符合者證翻名得正也。】

「论云一者所作相貌羯磨谓如此时量决事及时必
定应作解云如僧立制比丘不得入于城市为此事
故一年一月或复永断所立约时事各有相貌故也。」

【相貌中引论彼论凡约年月日时所制之法皆名
时量次引解中举事显相不入城市释上决事一
年一月等释上及时事有相状时有分限故得是
名。】

「二者单白羯磨但作一白不说羯磨解云唱所立事
令众同知名之为白问听不遮名为羯磨据如此解
若僧时到前名白问和僧忍听后即是断决故成业
也又云若唱所立事不问听许不遮亦称单白羯磨
如今僧中打木和白一唱便定。」

【单白中初标论次引解初约白法释不遮即忍听
据如此等疏家准判祇就一法分为两别告众名
白成业名羯磨又下次约唱告释。】

「三者中间羯磨谓单唱白一分羯磨一分也解云唱
事问听皆不具足在单白白二之间故曰中间也如
前僧祇求听之法。」

【中间法中初据论次引解指如僧祇求听者彼受
728-A¶ 第 93b 页 X41-0093.png
日事讫正用此法云大德僧听某甲比丘于此处
雨安居若僧时到僧忍听(此即白一分所谓唱事不足)某甲于
此处雨安居为僧事塔事出界行还此中住诸大
德某甲比丘为僧事塔事出界行还此处安居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此谓羯磨一分不云忍者默然等即问听不足)。】

「四名白二五者白四如常所解。」

【四五二法大同当部故指如常。】

「又云后二羯磨唯僧得作前三羯磨三人巳上若作
通成准此单白一法既有问听云何非僧而得秉御
大德僧听言何所属今通其旨三人和白初则改辞
馀文准用义亦无爽论通三人岂不然乎。」

【会通中初引论相貌一法别人可作单白中间须
僧秉御那云前三通三人耶准下决通初叙非理
今下正决初改词者改大德僧作诸大德等。】

「大门第三明缘成相九种法辨皆具十缘如下文说
竖义者引之此明。

大门第四显成非相广如下文至时当解。」

【三四两门即成坏相并指如后法后合辨故略标
之嘱令自引竖义者即讲解之师。】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一
728-A¶ 第 93c 页 X41-0093.png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二


「上来虽四并是能成之法今次第二法所被事。」

【所被事中初科上二句结前下二句生后。】

「缘境多途要分为三一者为情立法如受戒忏罪治
举差使等二非情立法如诸界结解等三情事合法
如离衣造房付钵等类。」

【次科缘境即事事起不一故曰多途摄多归要故
伹三种三情事合者事即非情如文所引。】

「是非互有附法而生总要举宗无非实事圣所制约
并不妄加设有作者或致破戒自恼或复招机妨业
随文显相卒未可委。」

【三中初二句通标以上三事摄一切事一一事下
各有是非故云互也并由加被其相方彰故云附
法生也总下别示初显是实事言通须知其相钞
云并令前境是实片无错涉皆成法事若一缘有
差悉并不成如不覆藏与覆藏羯磨即无事有法
又应与作诃责乃作摈出此即有药有病施不相
当佛并判不成故知事者必须称实方称圣教(世有
妄行妨疑羯磨无论曾结不结徒施一法请观此文早须改弊)设下示非破戒自
恼是损自如受具缘乖忏治非法戒场太界标相
不明净地摄衣事容虚谬随有违教无非结罪招
机妨业即损他如无病离衣妨难造房等一一犯
戒又复招机或可破戒招讥通前诸事既容毁戒
728-A¶ 第 94a 页 X41-0094.png
岂不招讥是则二损通该一切随下示意随文事
多无由委示止可如上约义通明。】

「次解第三能秉御僧者四门分别初制意释名二定
僧体状三明人法相对四广显是非。

初制意者僧宝流世元为生善然生善在事假法成
立法不自建弘斯在人故制羯磨必由僧秉良以五
众为出世之田凡所造修无非拔济故以僧和之法
能成胜业之缘何以知然如果向俗人虽参圣限以
形乖法别未许传授所以五戒等受授必出家其意
可见。」

【三能秉制意中初叙立意二良下推所以初中生
善之言通于自他世及出世事即众别行相僧非
事则不能生善事非法不立法非人不弘则知事
法并依人矣次所以中初叙胜能五众皆为解脱
出家能生他福故喻如田胜业即羯磨何下次举
事显果向即四果四向未许传授者此明虽圣而
非师也五八二戒通五众授此明虽居下众即堪
轨物也。】

「言僧伽者中梵本音此土无名比众以译有加和合
乃是义用故文云僧者四人若过和者羯磨说戒即
如经律佛法众也。」

【释名中初科初翻名僧出中梵故此无名既无正
翻故取比译有下点异或翻和合众以众是名体
故和合为义用次引律文显体用两别下指经律
728-A¶ 第 94b 页 X41-0094.png
證上单翻。】

「若以众翻则通三二据别显德非四不成故存僧名
知非三也馀经云众者彼不明僧义故从此翻律中
恐滥故存本也。」

【次科虽翻为众律但称僧故须示意以通名则滥
于小众据别德则唯局四人简通标别故存梵号
馀下释妨以馀经中有从华语故此通之若尔上
指经律云佛法众是则律中亦有从华如十诵伽
论五众十众受戒即五十二僧也又如当部戒场
缘云有四众五众事起等今作二释一者从多为
言虽诸律中华梵互举多云僧故二者诸律馀处
或标为众正明能秉并云僧故如下引律四种僧
等是也。】

「相从和义不无其理单两相翻比众是本。」

【三中上二句纵古以义助名故曰相从下二句夺
归前译本梵唯标名体彼加和合则名义双标体
用齐举梵语唯一华言兼二故云单两相翻然终
非对翻故云比众是本。】

「然此俗众二人巳上佛法显僧其必四人莫不揽假
成用义相类也。」

【四中初示数异莫下显义同即前所谓比众以译
义见此也。】

「二定体状就分为三初列数定体二立相所由三摄
用分齐并释除疑执。
728-A¶ 第 94c 页 X41-0094.png

就初列数或凡圣分二或仪宝分二或功用以分即
事理两和理取会正非此所明事取即用是所机教。」

【次定体状列数中初科文列三对上二即合前教
兴意中四对人位耳初即内外凡圣二即约宝就
仪比之可见第三功用前虽不列义蕴其中以事
和通凡圣理和唯局圣又事即收仪理即目宝言
功用者功取断證用取行事初果巳去见真谛理
理无异体圣證皆同谓之理和故云会正即證圣
也断證阶位推彼经宗故非所明今论作业正取
事用故是机教。】

「然事和显相还指法通必于说戒等法相顺同崇水
乳无二便能随法待用故列三僧对心念法立一人
僧对于对首立众多人僧对于众法立四人僧僧虽
名众以下三人同成众故众无别体还揽缘成故于
缘中分兼众义且列三相。」

【次科初明对法显相说戒等者等取羯磨水乳无
二戒疏云如水合水如乳合乳二物各论可喻和
相僧虽下会上别人得名所以众乃别人所聚别
728-A¶ 第 95a 页 X41-0095.png
即成众之缘故虽一人望能成众故分兼得名且
下一句示其总略别分七位如下自明。】

「言僧体者。

有人言依诸小论以五阴实法为体总阴成人人为
别用四人和聚成于僧用故俱舍云僧和合以不隐
没无记为性行阴所摄。」

【二定体中初师为三初立体诸小论即俱舍杂心
等五阴实法即报得色心色总四大心离一识阴
是聚义五种和聚故名五阴总下次显相人为别
用据一人也四成僧用正僧体也故下三引證论
文初约性简不隐没简不集无记简善恶即显现
前报法是僧之体此明据也次约阴摄彼宗明法
并归五阴体虽实法和聚成用故入行阴摄之不
妨体非造作。】

「有人约律准论取成实意揽指成拳揽阴成人人假
为体实法无用四人假用为僧之体而用无别体还
以四人阴本为体如身口业无别有体还以色声为
体。」

【次师中初科初正定体约律准论者由彼成实正
宗四分宜取彼论出今律体则显前解未善宗途
揽指成拳者指喻五阴拳喻人假人无别体阴聚
为人望阴是实故人名假假通馀趣简之以人实
法自体无记非用法聚为人人方有用其犹五指
成拳拳能挥举五行成器器可施为问假之与用
728-A¶ 第 95b 页 X41-0095.png
为同为异答实法成人为假人能造作名用问假
用既别何者是体答文云四人假用为僧之体岂
不明乎上云人假为体且偏举耳而下次显一异
假用是能依故无别体实法为所依故还以阴为
体如下引例假用如身口业阴本如色声若尔则
与前师何异答前指实法即为僧体今明阴本自
推假体故知僧以假为体假以阴为本异可知也。】

「今存后引是所当宗然律本文不就义理明体故不
广引。」

【次科初示取意然下显略意律中约数不明假实
故云不就义理也。】

「有人伹依律本约数明体谓一人众多至于四人并
取三根清净无非法相便成僧体如对一人持说告
白若非足数虽举不成故僧祇云僧无破戒不清净
也又十诵云清净同见是名为僧。」

【第三师所立对前二家总有三失一远取诸论不
依本教二伹云四人不约三位三伹取假实不论
净秽有斯通滥故须别立初科为二初明依律约
数数有三位少多不同并下次明取根简境立理
举事引證可知。】

「若随事别僧分多相依相辩体则五人十人等今取
刊定法务者为体如上三列如心念口言即以自唱
者为体若据对首告情则以前證者为体或能所俱
体谓说戒等法若据众法羯磨能所不定若前有所
728-A¶ 第 95c 页 X41-0095.png
被便除所为之人说恣之法同界成僧便无所为。」

【次科又二初总示随事多相者准下一至二十则
有七种随事虽尔通取證法秖有三位故云今取
等刊犹详也如心念下别显法所被事不出有二
一者别人事由有所为故取能證为体二者众同
事既无所为则能所俱体心念一人则无可简对
首众法并须两分在文可见。】

「有人伹取四人为体以三人巳下不名为僧故文云
大众者四人若过杂心云四人名僧非三人故由大
圣鉴物知三人巳下辨法未尽四人巳上作法成济
使标胜德故独名僧。」

【第四师亦同约数伹出僧体须局四人不合滥别
名义乖故初科初立理故下引證文云即是本律
由下推所以。】

「今若互约众别两法互有通塞俱非尽辨应不名僧
然则不尔当分通辨号弘法者何得不名秉法之僧
古人迷名谓僧异数今翻为众止是数收四人巳上
其量不穷故约众名总摄僧体覈论附法弘在三缘
故僧次一人功用极大通界尽集心念众法辨与百
千敷教齐等约此齐量假用为体。」

【次科初蹑破众别两法当分自通相望互塞别人
不得行僧事大众不许作对念若约互望则俱非
尽辨皆不名僧何独别人若从当分则各自能辨
齐得名僧何独四人古人下正名初出古见彼谓
728-A¶ 第 96a 页 X41-0096.png
僧名标显胜德非是从数即迷名也今下示今释
既翻为众众即是数数通多少是以三缘皆彰僧
(旧以人法事为三缘者非)下举僧次请人众法心念例显别
人名体不别钞云别请五百罗汉不如僧次一人
得福无量如饮大海则饮众流故云功用大也下
云心念说恣筹华香水鸣钟集僧一同大众故云
与百千等也引彼例此名义不殊故云齐量虽是
别人辨法功大约此假用即为僧体。】

「有人云上虽约义从用就相随务皆云辨体然僧宝
之本要假法成乖法则百千非用具法则虽一能辨
何以明耶经云修六和敬令僧不断。」

【第五师初科又二初牒前四家伹就人相不明和
法虽无指斥意彰未善然下正叙所立假法成者
法即六和下引经示文出华严。】

「故正戒见为法慧之宗由戒法为众德之基同受故
须同行有缺缘成不名僧也虽复同戒心同见慧为
入道之本有异见者同界别法两各得成故见异法
同不名僧也虽同戒见净行须同邪命利乖财法不
共又非僧也。」

【次科三体中分二初明戒见初二句双标戒是法
宗能生众德见是慧宗能入圣道宗即本也由下
各释初释正戒受随两同乃入僧位受中缺缘谓
本受不得随中缺缘谓受巳毁破虽复下次释正
见异见有二一邪见异如调达部党二执见异如
728-A¶ 第 96b 页 X41-0096.png
俱睒弥斗诤虽同正戒由见不同同界别法佛并
判成虽同下二明同利净行即是正命乞食僧次
别请僧常并不别众反此利乖戒见亦异故云财
法不共。】

「上三据于僧体至于时务成济要以三业为相故曰
应来集者谓身和也应与欲者谓心和也应诃不诃
谓口和也。」

【次三和中初句蹑前言僧体者谓体和也必具三
体乃名僧宝下分三业即相和也必须三相方能
辨事。】

「既备三体能顺三和随务成决是非俱辨故云僧也
据此德用以辨僧体。」

【三中初总示三体别人恒具故言备也三和临事
方彰故云顺也是非俱辨是谓如法事非即律中
科索媒嫁等事虽乖法僧和亦成故云俱辨据下
结断三体内德三和外用故云德用。】

「二明立相所由。」

【第二立相所由即明总别多少之意。】

「有人言凡人法本兴元为前境境殊三位位分三法
随法立人故分三相如上一人至于僧也莫不由事
有优劣故使人殊少多以法对人人分三位将人约
法法亦三乘异法分人自有区别故须随事便立三
相也。」

【总示中初引他义事法人三相因而立则人随法
728-A¶ 第 96c 页 X41-0096.png
立也境即是事小中大事为三位念对众法为三
法莫下次示今解初立义以下点前非谓若约三
法则人法相因若离八品则人法两别数则不齐
故云异法分人自有区别则知人位不随法立故
下结成理归随事立也。】

「就后位中分为四别一者四人乃至第四二十人僧。」

【次科标示中言后位者即单就僧位自分四别。】

「有人言前二法尔也说戒相绾能所须四自恣治罪
举證须五后二逐情也中国僧多善心浮杂故制十
人二篇悔治倍缘方济故加二十。」

【次正显中初师二意初解为二初释前二理数合
然故云法尔说戒虽分能说所听彼此同须故云
相绾乌板反之谓相绾系也自恣举罪须一五德
事必五人次释后二言逐情谓恐人情慢易故两
倍增之也。】

「受有中边之殊故五人十人随有专精第二故四人
二十人也戒律摄用勿过受随故又因之而立四也。」

【次解边方僧少开五人中国僧多制十人专精即
728-A¶ 第 97a 页 X41-0097.png
奉持清净堪应说戒第二谓犯残忏巳戒体复生
望初本受名第二白法兼通此义故云又因立也。】

「有人言僧虽有四体相分二初一为体非四不名为
僧后随事分故有三别。」

【后师正明中初科四人为体者体即是本后三随
事体在其中。】

「自恣边受体须四人但自陈巳罪即须举处若非德
用滥坌僧伦故差一人为僧事境和白面告无言表
净也方隅僧少前受心殷四实济缘事须别问若不
差遣无由辄往问净反白前缘方辨事兼受随通用
五也中国僧多前受生慢故倍前五为十人僧二篇
邻重犯悔情浮故倍中受为二十人僧三僧乃异莫
非约事浓薄半倍增人方成前境犹受日法三品倍
增类知可解。」

【次科初别示三位又三初明五人文叙自恣边受
二法双标别释合结如文别问即教授师屏处问
难反白即召入中下次明十人二下后明二十人
三僧下总结边恣为薄中受次浓倍五为十悔残
最浓倍十为二十成谓成辨境即机事下举受日
亦因前事三品倍增足堪比显。】

「问受随同五边受减半据受比残边方出罪开十人
不答非类也边隅僧少俗缘拘碍若不开听永沈生
死开有益也忏残不尔初既誓持终便顺犯本无惭
愧垢心厚重若开十僧增长诸恶谓忏易成则乖机
728-A¶ 第 97b 页 X41-0097.png
候故文中不言十人者除中国出罪也馀如大疏。」

【问答初叙问上二句蹑上边恣下三句举残比难
僧少既同义应例减答中初句略示受是生善忏
是灭恶故云非类边下委释初释受开后明残闭
机候谓以璿机候于节令一无差失喻佛开制轨
度不差下引律證具云四人除受戒自恣出罪五
人除中国受戒出罪十人除出罪二十人一切得
作五人既除中国受戒则显边方开五十人伹除
出罪不言中国则显边方不开十人明矣下指大
疏未见其文。】

「三明摄用分齐又分为二初人次法。

就能秉人中又二初当僧局论次僧尼互作。

就初分三初三位定次三用通后就通局科简。

初中事局一人作者如朝夕诸念也二局对首作如
诸白告等三事专在僧如诸结解等各定随人不相
通也。」

【第三摄用初人中当僧局论有三初科且据但念
但对专僧之法局对三人故云位定。】

「二明用通者或众法通下或对首通下皆谓约界分
齐有则众集无则通之对首亦尔。」

【二中此收众对二念众法对首谓说恣众法通下
二人持说对首通下一人对首亦约无人乃通故
云亦尔。】

「三料简中。
728-A¶ 第 97c 页 X41-0097.png

问如说恣等众法通下人位分三据缘应异何者是
耶答有多异一人有少多二对法三别三约界通局
谓僧局别通也四欲无欲异僧秉不开唯在结界别
人俱闭故五别相异僧中具三别若对众多人则无
不与欲别若对一人但有应来不来别所以可知。」

【三中问意欲简前通使无滥故通下对念更兼本
位故云分三答中五异初二可解三中僧局作法
别通两界四中说欲僧唯不开结界则显馀法通
开五中僧具可知众多人中对首无欲故但有二
心念无诃故唯有一将别对人以明有无故两云
若对(旧记作二种对首者非)。】

「二对互作中。

僧得被尼事但有三受戒半月出罪也约法分齐则
一白问难三番白四自馀不行其教授自恣非无互
差互往然是各行众法至彼此部无面对作不同前
三两部通秉故文云二十众受也五分云四十人出
罪减一不成等然上局僧唱故约一相为言耳律云
僧不得为尼作羯磨令受诵巳当部作之。」
728-A¶ 第 98a 页 X41-0098.png

【僧尼中初僧被尼为三初正明尼从僧受戒对问
一白正受白四又依僧悔残不行覆藏但有半月
摩那埵并正出罪两番白四共四法耳其下简异
说戒教授自恣请悔尼众差尼来请僧众差僧往
教并用白二恐谓同前故须简别下引二文證前
同秉五分但明出罪若论半月即须八人然下重
示谓上四法制须僧秉据此一相言得对尼非谓
馀法得同尼秉文證可知当部即本众。】

「十诵云如受戒等三僧对尼作不礼不语不敬此三
尼遥为僧作又约四分舍教授法僧为尼作不礼羯
磨尼为僧作。」

【次互作中十诵僧对尼三同上所列尼为僧中由
僧乖行尼不礼等则违八敬作法遥被不礼无过
四分中尼众非法僧不往教作法遥舍十诵无此
又此律但有不礼则无馀二。】

「次就法论法位有三如上巳辨各摄分齐可以情求。」

【次法中总示如上三位九品。】

「然对首中自分三别忏中品兰唯约二三若对一人
不名小众则非教也。」

【别简对首中悔兰小众是今义立。】

「就众法中律显僧相四人除三法五人除二法十人
除一法二十人僧通作诸法。」

【众法通标中四人除三一受戒(通收中边)二自恣(正取和白)
三出罪(出僧残罪昔以自恣边受忏舍为三谬矣)五人除二一中国受
728-A¶ 第 98b 页 X41-0098.png
戒二出罪十人除一即出罪也。】

「问四僧秉法通塞何相。」

【次广问答明通塞中初问四僧即四位僧。】

「解云但据四人尚通秉法何况馀三又人解云四人
作务通秉众法以体成僧故也如说戒灭诤形法二
同触恼诸制谓单白也差人被缘受日处分谓秉日
二也七法治人谏證等法谓秉白四也故法虽多以
二摄尽谓说戒羯磨四人通持意可见也。」

【答中二解意同但初师粗略故复引后解文中但
叙四人馀三可见略举三法复据二摄證上四人
通秉一切。】

「问初僧既通何以文中除三法耶。」

【第三难中文既简除通持安在。】

「答此除前事不除法也以自恣受忏境缘须具故倍
三人除三单白二白四法非谓馀事不通四人故文
云一切羯磨皆作五人通论通秉三法约事就用但
据自恣一白边受二白是五人僧用若作馀法收在
初四十人僧者但一白四二十人僧但一出罪自馀
三法皆四人僧摄之。」

【答中分二初释四人除法所以初二句略示法自
通秉事有不行故但除事耳以下委释自恣受戒
忏即出罪倍三人者五十二十除三单白自恣和
僧一白受戒召入对问二白(此通中边)二白四者正受
一白四出罪一白四若自恣差五德受戒差教师
728-A¶ 第 98c 页 X41-0098.png
出罪中覆藏六夜并四人法不在所除次科自见
旧记解此差谬叵言学者相承至今传诵恐乱正
解不复别破也下指文云即除法后续有此语故
知除此通馀一切五人下二简三位所秉分齐如
文次列止有五法自馀一百二十九法皆归初位。】

「问自恣之时具有白二及中边二受前皆三白今上
所列悉减何耶。

答自恣差人四僧所摄五德所为不入僧数正论僧
用白和方是若论二受差人出众四人僧收白召对
和二白在众方五人僧摄及至受具四人亦辨以羯
磨者入僧数故。」

【五六问答如前巳示答文两段初明自恣后论二
受云四人亦辨且据边受为言若约中受正须十
人。】

「问戒师白和既在众中应四人僧不应此白入五人
摄。」

【七问中教授差白既是四人戒师和白在众问僧
事同差白何得五人。】
728-A¶ 第 99a 页 X41-0099.png

「答诚如来难和白问僧身非预忍计不入数但秉僧
法非别所持请说俱在众中相从五人所摄也。」

【答中初领来难既为所量故不预忍但下通前意
非别持者自身秉法外须僧故请即戒师请问说
谓四僧说默且取请说在众相从为五据实四人
故受戒篇中唯取白召是五人僧用。】

「问上列初僧但除三事如受日受衣事皆须五人何
为不列。」

【次明除法初问夏中受日夏竟德衣事似五人故
须问决。】

「答云受日别人即是所为不入僧摄受衣为众应入
五人自不得利故非五摄不同自恣彼此齐益。」

【答文两段初明受日所为非数后明德衣五德无
利还同所为。】

「有人解云所言僧者始终重作秉法人者可入僧收
以互作故有于僧用差人持衣唯是所为故非五收
如边受中初白差时威仪所为白召入众又是能持
戒师白和便是所为后与白四又是能持故取斯义
立五人也。」

【古解初科为三初示所立差下次简受衣无互作
义如下三举边受互作之相自恣亦尔五德受差
即是所为对众和白又是能持。】

「问如忏主初作单白后作白二应非四人僧。」

【问答中初问忏舍堕法忏主受忏须白问僧及后
728-A¶ 第 99b 页 X41-0099.png
还财复作白二亦同互作合归五人今此律中初
僧不简即四人故收难云应非四人。】

「答忏主白和身外三人不名僧故虽后还财未必同
席不类前受相接成法又戒师和时威仪入众身外
成僧义相全别也。」

【答中二初约还财不定答忏舍五人一是所为忏
主身外三人非僧所以忏主入四人摄但是四人
法耳律中还财诸长隔日馀虽即座然亦无在故
云未必也又下次约受忏不同释忏主白时外无
人足故自入数与受全别。】

「问法是僧秉方名羯磨今秉法者不入僧中法非僧
法。」

【三问中蹑上戒师身外成僧以明教意。】

「答前事委僧僧法和问义须进不人虽非应法为僧
成故所被事皆名僧法如学悔秉法也。」

【答中律中说恣无能秉法故开学悔自不预数足
为明准。】

「如僧祗中五人僧者自恣边受诸尼萨耆此是正量
岂有忏主入四僧收岂可自忍也不同说戒结界成
四即行自他同遵莫非僧法故也故十诵中无有自
忍作羯磨故。」

【今判中初引据僧祇忏舍五人僧法则知前解局
据本宗钞云今以本宗不了用僧祇为定事同戒
师相从五人准有四法是五人用岂下斥非不下
728-A¶ 第 99c 页 X41-0099.png
简异故下引證。】

「问结界唱相事中须之应五人僧何不列者。」

【问不列结界中上文巳简今此复问发后所引。】

「有人云律且举之非谓馀者不列不得以受有中边
之异故简数约之随有专精第二故又分耳结界德
衣并为僧务皆在五摄但非所为并入四僧故僧祇
云四众羯磨者谓布萨事一切拜人四人得作。」

【初解中初明文略受有中边随分持犯如前巳示
结下次约义判既为僧务须在五收馀非为僧则
在四摄下引僧祇證非所为拜人即差法也。】

「又人解云结界唱相不入五人以但牒相结之不取
人名入羯磨故然行事之时相涉僧别依五百问听
用五人覈其本据正四人摄如广说戒四人开白必
地自然义须结界初虽唱白后入僧收不同受日受
法牒名入教与上不同。」

【次解初立义然下释疑以五百问须五人故唱相
起立馀三自坐据四是僧约坐如别外相相涉其
实僧耳今若行事息疑即须依论若考僧用定非
728-A¶ 第 100a 页 X41-0100.png
五人(旧云大师不取论文者非)如下义證四人广说必在法地
可验结界止用四人不下简别相反可知。】

「问上列四僧收尽人不。」

【第三摄尽否问中四僧即总四位。】

「答但举三人并通三法就后四人皆收僧尽五人十
人别为前事义非僧收纵列八人律无正述故大众
者但明四人若过四也。」

【正答中初正示三人一多四也三法念对众也就
后四者三中末位也纵下指妄义见次科故下质
非文出本律彼谓八人名大众故。】

「昔以忏逆重兰义张八人夷边方便义立四人此出
师心未成正量十诵所显但界内僧焉有八人方名
大众五分无量比丘僧者即是四僧之馀故律云况
复过二十也。」

【破古中初引古十诵兰分三忏彼于上品自分二
别夷边即初篇近方便可用四人逆兰事重复倍
四人皆无所据并云义立此下斥非十诵上品兰
界内大众忏即四人耳五分即显大众无别数故
四分亦證数止四人五十二十巳是过数故云况
复过也。】

「三明人法相对。」

【第三人法相对唯论四位僧人三品众法别人别
法此门不明。】

「问能秉法僧有于四别僧所秉法何但三耶。」
728-A¶ 第 100b 页 X41-0100.png

【初问可解。】

「答非是初僧不秉三法但四人僧者本是僧体馀之
三僧随事淳薄故随分耳僧体加一得遂僧事号五
人僧事情须发倍五加十号十人僧心轻罪重倍十
加人号二十人僧对法亦尔说戒等被情事不难初
则问和连辞即决故制单白诸差诸结非常行务和
忍稍难白加羯磨倍增一法故名白二治谏等事成
辨最难倍加二法故名白四对人三反约法亦三是
则人法相因皆由三事也。」

【答中初二句通示但下别释又二初叙四僧对下
次明三法略举一二以彰难易对人下总结。】

「问法中约事无体直陈单白白二白四三法半倍若
准僧中亦应五人为体就五加十自决恒务更何须
四以为僧本。」

【三问中人分体相法直倍三于义不齐故以法例
人应除初体。】

「解云四人成体加一为事故后三僧不名本也法则
不尔当白自体随体附事有上中下故倍增法无非
本体犹如边受白召和入自是为事四人秉法还依
本体但事须问非差不成故僧外加一白则不尔法
自是体何须重加。」

【四答中初明三人具体且举五人故言加一十人
加六二十人加十六后之三位体蕴其中法下次
明三法即体言当白者通目三法上约义释下举
728-A¶ 第 100c 页 X41-0100.png
事显且举边受馀法准知。】

「问就后四僧减则不成过便得就羯磨教法过减俱
非者何。」

【明过减中初问律列四僧后云况复过是白及羯
磨并云增减非法欲申教旨问以通之。】

「答僧取详集无乖表和若制数定乖别过起不名僧
义是以过成减别非用法取济时通名和白既非情
恼不虑乖别但顺轨模便成正法故云如白法作白
等。」

【答中初解人别生恼过则通收法无此义理须楷
定下指文云即见本注。】

「又解被事圣教咸准佛言若有过减便由凡语淳薄
斯异缺不成务也然则制僧数定既是圣教越度在
凡应非辨法然情在通和非集不显随集无乖方成
法事故文云况复过数等又云更无方便得别众也。」

【次解初明法须准教然下次明人取通和据数似
违文约事正合教下引两文颇彰圣制私释法取
楷定不容改作人须和合义必通收律文对事局
728-A¶ 第 101a 页 X41-0101.png
分四位并据极限至于临事唯多弥胜。】

「若准十诵僧祇人法相类重加成就减少不得文广
如彼。」

【他部中彼宗合作单白加为白二合作白二而加
白四加则愈胜减则非法钞云御法例通于无准
是也。】

「四广显是非如后文中不足数说。」

【四广显是非是谓应数非则不足此门辨人故须
略举下文既广不复两繁。】

「上来虽四总明僧义次解第四法依处起。」

【第四设法所中初科可解。】

「三种教法托二界起谓作法自然也。」

【次通标中三种法者总僧别也。】

「作法界三初是大界中曰戒场末曰小界法虽通三
元为众法对首心念缘随开作。」

【别释中法界通三法众法是本制。】

「自然界四聚兰水道开结界法不及说欲也自馀对
首心念二法是所行处说恣受随五人巳去非所用
也故僧祇云非羯磨地不得行僧事。」

【自然正明中初示通塞四种自然一切众法并塞
唯开结界一切别法皆通不许传欲。】

「问前言受欲入对首法今何不通自然界作答法有
通塞故曰楷模结界白二局在自然说欲对首专唯
作法以初从两对且就因名终成僧事自然不合。」
728-A¶ 第 101b 页 X41-0101.png

【问答中初问指前言者即前摄法但对首中举白
告受净等欲法在中答中初通明法义结下别示
两局由本自然故须结界为成僧法故开说欲初
从两对谓付欲时终成僧法即对众说。】

「若尔对首舍堕界中有人何意不合答非界不合本
是众法下通别人故名众法对首必界有人随人改
法故若有人成别众也。」

【次问对首舍堕非为成僧自然界中亦有不得者
答中此缘别众非界不通馀众法对念类此可知。】

「自馀相体广如下述。」

【指广中即下具缘第四中委明诸界体相。】

「上以法事人界为缘成之机今又对上四缘相摄通
塞。」

【第二相摄即卷初分章云然后对法相摄分齐是
也初科缘成机者机即是要对四缘辨通塞者有
二先以八法为头一一法下历人事界以辨通塞
后就四缘各辨通塞。】

「就义又二初条贯其相后引法通塞。」

【次解释中条贯四相未论相摄。】

「言条法中略分为三谓心念对首羯磨广为九位心
念分三一但心念法二对首心念三众法心念对首
分三一但对首法二众法对首三小众对首或合为
一如上列也羯磨分三一单白二白二三白四广略
如此。」
728-A¶ 第 101c 页 X41-0101.png

【初条法中对首义开小众文在但对故开合不定
三位九品故云广略。】

「言条事者则有三种一情事二非情事三二合也如
前所引。」

【条事易知。】

「言条僧者略说为三独住约界为一人也二三同住
为众多也数及满四乃名僧也莫不弘秉通号僧焉
就相广分随数为七一者一人即所对境或当身成
用二者二人三者三人四者四人五者五人僧六者
十人僧七者二十人僧二十实非四人实是随用成
务僧体在中通名为僧二三亦尔随机即辨对法亦
异故因广之人分七等。」

【条僧中初文略说莫下结名就下广分一人中所
对境者约但对为言当身成用即本心念二人三
人并通两释二十实非通上五十随事加故四人
实是是本体故二三亦尔者亦上二义一是随用
二通号僧。】

「言条界者略分为二自然虽四莫非无法条理则通
728-A¶ 第 102a 页 X41-0102.png
故合为一作法虽多略分为三谓大界戒场小界也
随文列相则有七界大界分三谓人法二同法食二
同法同食别小界分三谓受戒说戒自恣也广列两
三兼于戒场故有七矣。」

【条界中略则为二自然作法初自然中条理通者
体无异故次作法中略则为三广开为七大小各
三戒场独一兼前自然则有八种若合大小实唯
有四若开自然则有十一。】

「次明塞通相摄此门之兴元以教法所被必以成济
为先成济在缘缘阙不辨时务敢用九品羯磨更互
括捡相有显成相无显坏互缺缘乖则通成坏故须
昭练兢励方可行事也。」

【次通塞中初科初句牒章此下叙意初叙羯磨教
本成否在缘敢下次标此门布致所以举法括缘
历缘捡法故云更互相有无者相字平呼犹言俱
也互缺通成坏者有者自成无者自坏或可望法
亦有成者如下具缘中昭练诫昧教兢励诫轻率
下列九法并略提一二示其大纲诸馀例作讲读
至此宜用集法文注对之则昭然可见。】

「先以但心念法略列乃三摘取六念一法条之馀者
例显。」

【但心念标中四仪语默念法非一故云略列。】

「如将心念法对事以论通于三也日月衣钵非情也
夏数受缘二合也念身康羸唯情也。」
728-A¶ 第 102b 页 X41-0102.png

【初对事中一四两念为非情二三两念为二合第
六为情不列别众应收二合受缘中此就一法以
论三事观下诸文或一事但一或三或二不必一
定随文自见。】

「对人以论唯是独秉可名心念有缘舍请乃是对首。」

【次人中四分舍请是对首僧祇无人开作念有谓
伹念故特点之应是外部故对念不列。】

「对界以论通诸界作开无别众。」

【对界可知。】

「二对首心念有七且取安居一法诸例条之。

对事通三托处离二难为情也处所非情也或身托
前界净药及患等为二合也衣钵持说为非情也。」

【对念事中安居具三衣钵但一二难即命梵身患
是情净药非情故为二合。】

「对人则唯独秉若界有人而作心念即是别众召来
加法是名本制。」

【对人中界内有人非所开故。】

「对界通自然及三大界戒场不许住三小非久固则
不通安居馀法应开也。」

【对界中戒场小界唯除安居受日二法。】

「三众法心念约文有四且就说戒。

约事非情心净应法则为二合也若就分衣唯是非
情自量得不又二合也今约所辨或法或衣唯是非
情心净应缘此据通也若论自恣例同于此准此为
728-A¶ 第 102c 页 X41-0102.png
言唯局一也。」

【众法心念事中初引古解并通二合今下示今判
独在非情心净应缘岂唯此法故云通也。】

「对人独秉通界可行有则别众随集改法。」

【对人同上。】

「约界则自然大界三小不通戒场时有未必恒用。」

【约界中三小即解故塞戒场稀故微通。】

「四但对首中约文二十八法如衣药受净等。

对事通三衣钵持说为非情也忏下四篇自露六聚
为情也药法白事即二合也。」

【但对事中总配诸法故云通三不妨一法各对一
耳药法兼人患白告通前事故是二合。】

「对人唯独一境不得向二通诸对首例亦尔也若兼
二三则名小众须问边和又滥馀众法故不开也纵
忏三十亦止一人单白告和为对前忏为證以罪通
三悔故也。」

【对人中初示本位若下简小众滥馀众法者谓同
众法对首纵下示舍堕前忏即忏主罪通三悔前
728-A¶ 第 103a 页 X41-0103.png
文巳明。】

「若尔何以文中加忏白者答因舍在僧便明堕悔事
非独檀义须问和罪非僧除还同九十是以文云此
舍堕衣不得别众不言罪也馀如后白。」

【释疑问中上科略示未显白意故复徵之答中初
示忏白罪下明正悔是下引證僧法显是为衣下
指如后即单白中。】

「对处通诸界皆无别众过。」

【对处皆通须简欲法自然中塞。】

「五众法对首中约文五法舍忏说恣等也。

对事有二舍堕二合说恣非情也。」

【众法对首事中犯舍兼物故是二合。】

「对人始从一人或至三四说戒一法至四成僧单白
广说如文所列不同自恣犹名三语以无五德不可
差故舍堕至四法通僧别舍财还衣僧中作法正悔
本罪须问边三单白自和如前久废三人巳下通行
五缘约相加减随机不定。」

【人中初示人位说下次简通局初明四人唯自恣
法别人所行舍堕一种犹兼僧别说戒等三若至
四人还本僧位然舍堕中舍财还财忏主预数正
悔受忏身外非僧不行白法故但问边如前废者
上引僧祇斥古是也三下次明二三人对上四人
唯局二法故云通行五缘缘即法也然舍堕则问
边有无说恣等词句加改故云约相等也。】
728-A¶ 第 103b 页 X41-0103.png

「问四人受舍自他合五一是所为馀者能持单白自
量不入僧摄前境满四岂非僧耶答舍罪之者所为
未除纵及还衣终非僧摄。」

【问答中恐将所为足前僧数故问决之答文可见。】

「对界通七不开小受以一席作法曾无再用说恣两
界因举便舍临机具者则是四五二僧之法。」

【对界中八种除一小界故通七耳因举便舍即忏
舍堕说戒小界行四僧法自恣小界行五僧法若
据一是所为止是三四人法今此且通能所为言。】

「六小众对首义约忏兰轻者对首一人重者界中大
众中品待缘须小众也。」

【六小众中局悔中兰律合但对故云义约通列三
忏文出十诵。】

「事是情过人局二三以须问故减则不成不名小众
界亦可通如上五也。」

【列示中事人可知界指上五同前通七。】

「七众法单白中文列三十九法。

事通三境如馀语触恼形法二同为情事也说恣诸
增结集诸白非情事也灭诤和白德衣对受为二合
也略题如此不可委示。」

【单白事中说戒自恣各有二增故云诸增。】

「对人四人五人为本以三人巳下无德可彰但受对
首之号如说恣两分可知十人二十人则非分也。」

【人中四人通一切五人简四法说恣两分即是众
728-A¶ 第 103c 页 X41-0103.png
别十及二十各据白四故单白非分。】

「对界唯作法四种自然俱非分也就七法界互有通
塞至时广引且如三品小界差问三白唯在受中既
止一时不通馀者馀二小界义亦同之非无举罪即
有白忏大界通行戒场则局行钵德衣形法等白不
可为有必具难缘说恣二白亦通场上。」

【对界中初通示二界就下别简作法嘱令广引须
考诸白此中略简大途可见初简二小受局三白
说恣二小各唯一白舍堕重兰随举可忏故通忏
白次简大界一切通行三简戒场行钵等白事须
大界场上不行自馀通作如后结界中。】

「八明白二约文列五十七法。

对事通三差使为情诸结非情离衣房守则二合也。」

【白二事中诸结即结界房即造房治房守即守藏
德衣馀更自寻。】

「就人唯四不通五人十及二十也。」

【人中一切白二皆四人秉不通三位对前可知。】

「问上言自恣须五人僧今何违者答自不明耳四僧
728-A¶ 第 104a 页 X41-0104.png
差人前境不足人乃是缘未成正法后秉白和对僧
而作方五人也馀差白二并以例知顷世滥行多以
所为通入四摄故重显之犹恐临时相从迷也前言
不通五者非谓百千不举白二伹制五人单为别事
白二所寄伹在四人馀非制立。」

【问答中初问易解恐迷故问答中为四初答通前
境不足是所为故馀下指例顷下斥滥前下遮疑。】

「若尔还衣付衣并言展转岂非须五答犹是四人以
所牒者不预僧例上巳明讫何事犹疑。」

【次难中舍长本制隔日还财有缘即座开付知友
展转还之又分亡物先付五德令分与僧据此二
法受付之人皆非所为应是五人答文可会指上
明者见众法对首中。】

「对界而言亦通诸界七个白二通自然界以初结故
不许重加则作法界塞也馀并法界三小界中当界
自局非无差人受恣之事馀是闲务不必小界故彼
文云作巳即解戒场通局又可情求如摄衣受日下
钵房舍白二不通馀者类有可知。」

【界中初总示七下别释初明自然三小三大戒场
为七说戒堂法亦在自然馀下次明作法说恣小
界既通忏白理有还衣戒场局中且略举之净地
德衣馀诸解法并不通作细寻文注通塞显然大
界不行三小诸解馀则并通。】

「九白四羯磨文列三十八法。
728-A¶ 第 104b 页 X41-0104.png

对事唯情诸受谏證举治等法依人加被莫非生善
灭恶为宗馀二无义可明也。」

【白四事中诸受是生善谏治等并灭恶唯局情事
不通馀二。】

「就人以言三人非分唯四人僧五人不通唯一单白
十人二十皆一白四故知馀法初僧收之。」

【人中五人唯一白者此望不通白二白四且就一
位为言耳。】

「对界为言不通自然作法界中就三小明唯一受戒
是白四也说恣小界则又不通不无因举便即治出
事由后生不在现作。」

【界中作法大界戒场一切通行所以文中但简三
小治谓治罚出即出罪正为说恣因举而生故非
现作现犹正也不同受戒是正作故。】

「上以羯磨条馀三缘粗相巳显今就四缘当局各明
通局所以。」

【第二各明中初科前文随法历缘通塞未见四缘
各具之义故云粗相。】

「就初法中心念羯磨有十四法但心念有三自局而
作设入对首并不成就馀例可知七法通于对首四
法通于僧别名义在文消也。」

【次科法中初明心念文列法数并见文注当局心
念对首不成况入小众及以四僧并是非法故云
馀例可知亦可探点但对越数同非。】
728-A¶ 第 104c 页 X41-0104.png

「就对首羯磨三十三法七种通心念五种通僧别馀
则必对人忏兰局小众略分如此至如通僧别者非
谓上通僧也以本是僧法开通于别人也言通心念
者本是对首法以界无證对故开及心念也。」

【对首中初分通局七通心念自属初位五通僧别
众法对首也馀必对人即诸但对也至下次释两
通言通僧者中法行大事也通心念者中事开下
法也前云中犹通者即其义焉。】

「就众法羯磨一百三十四法中一法被一事各互不
相通如差人问难不与白召同多法成一事则有相
通义如受戒一也三白一白四方得成无作也统就
众缘结界畜众必须相有白二中七结界法不得重
加唯局自然不通作法馀白二及单白白四反上可
知。」

【众法中初示总数一下显通塞初通论三法今明
事者须分二途一就通简别如一受戒四法各被
二摄别归总如受四缘通成一受今文约此以分
通塞据本各被约义明通统就众缘者如欲行受
地或自然须先结界和尚度人须乞畜众皆可揽
归受戒以彰多法成一之义自恣舍堕罚钵亡衣
并有斯义临文自举白二下别简白二七结不重
是塞馀并法地为通故云反上。】

「就事分三然随法巳显故不重举。」

【次明事中即情非情二合三也指如随法即上条
728-A¶ 第 105a 页 X41-0105.png
缘中。】

「就人而论一人心念自秉口言是当分也设通上二
是傍非正必界有人岂得独作众多对首为前證境
必是通情告事相领方能成遂虽通众法亦是开位
四人成僧胜用非一约事乃三宗归初位过则弥胜
若减非法。」

【三明人中初明一人虽通三法旁正须分众下次
明众多同上两别四下三明大众一体三用用还
依体故归初位。】

「就界而论自然是弱不通僧务若不开结僧法无因
唯听白二作法七界互不相通文不许重及相接也
然三大三小名多义一戒场自分故须围绕虽相乃
重两间空也。」

【四就界中初明自然既开结界则通作法作下次
明法界初总示然下别简初简大小开合次简场
界两殊界中别立故云自分两间空者自然隔也。】

「上约料简羯磨成缘略分别竟。」

【后结文中对下缘成随文广释故云约也巳上诸
门广辨缘相始终文义不越四科斯乃立法楷模
作业宗要寄言学者宜切讲磨达之则举事功成
昧之乃徒相劳扰三宝由之而损益一身自此以
升沈凡在秉宣宜乎兢慎。】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二
728-A¶ 第 105b 页 X41-0105.png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三


「集法缘成篇第一」

【二牒释中初集法篇。

题中四字即文两段义如疏释不复预解。】

「今欲造文科释分齐就此羯磨文虽一卷略开三分
法不孤起起必托缘而成故初一篇即为序分由致
巳彰正宗宜显故次诸界结解篇下讫忏罪篇巳来
为正宗分八篇统略僧私两成事须静念离缘毗赞
教法光通末叶住持之相故末一篇明杂行流通分。」

【初科判中初叙意总标准此羯磨本唯一卷今分
为二乃后开耳法下就文别判初叙序分由下次
叙正宗八篇下三叙流通略即要也二三两篇多
是众法第四唯是别法后五并通众别故云僧私
两成末篇首明六念入聚师资住持等法故云静
念等毗即训助未叶即目后世若据经宗三分判
文序及流通结集所叙中间正宗是佛所说今此
十篇无非佛语但取作法众缘为羯磨之序加法
被事是羯磨正宗修奉弘持为羯磨流通故与经
宗名同义异又复序中须分證信发起之别今以
集法广列圣教发生物信故为證信序次以缘成
728-A¶ 第 105c 页 X41-0105.png
委示缘相为法由致故为发起序。】

「就初又二前标释篇目后科文随解。

言集法缘成者诸出教本文散难寻及到临机僧别
混乱至于加被成不渺然故前示纲模后依加用庶
无迟虑也。」

【释篇目中初科前叙所患又二初叙法乱众法全
出本宗别法多取外部所出非一故云文散至下
次叙缘暗故下后明立意法乱须集缘暗须明此
则前示纲模后依加用即下诸篇行事迟虑即疑
惑也。】

「注云事法兼通大小齐降者欲明教下所被无非成
业为功谓羯磨通也虽随缘优劣皆有济务谓齐降
也依位数举谓纲领也随数显相各有通塞若纲目
之在纲如裘毛之依领故云末振毛目也此明总集
三法区分之意。」

【释注中初科为二初释文此下示意初中事法即
所被中自分三别房衣等是事说恣等为法受忏
等即人今以句局义必兼人羯磨圣法通被此三
故曰兼通大小即三法下三品之事故云优劣文
举大小亦合收中降字训等谓成济无殊或可训
被谓圣法不拣也依位举数即三法总目如纲领
随数显相即八品别类如毛目对文可解。】

「然作法之始妙识是非准教而行义无乖异故云缘
通成坏等此谓对事加法立缘之相也。」
728-A¶ 第 106a 页 X41-0106.png

【次科亦二初释文准教即成乖教即坏此下示意。】

「就初集法自分为二前举大数用摄诸法单白巳下
随法显相。」

【初释集法法有三位初众法中科分云初集法者
总标前段自分二者别分僧法也。】

「言僧法羯磨略有一百三十四者总举也非谓摄尽
数是泛张故称略也馀如上解。」

【举大数中初科指如上者即前总义分广中云随
事无量何止前数是也。】

「有三羯磨摄一切者随相显法互周事境不可收尽
以法从缘不过三法皆成业行故以三教摄之不随
事境定其数也不同十诵恰列百一终非通被故此
不论若准此收但据众法若人通于僧别云三种五
种一切摄尽也。」

【释注中三初牒释随相显法则数不可限如上大
数略举而巳以法从缘则总归三法故三羯磨摄
尽一切随相从缘并目事境互即是遍不下二点
异部如前巳示若下三显通数通僧别者兼后对
念合僧为一故总有三开僧为五僧别齐开则为
八九。】

「就文又三依人弘法人分三位故随立也初又为三
谓三羯磨。」

【次显相分文中初总分三位(据此合在标举前分)初下正分
众法。】
728-A¶ 第 106b 页 X41-0106.png

「单白三十九法者计理随事何止此数且依律文次
第而列无有义类但应白相有无而巳。」

【单白标中初科依律次列知无义类随相有无则
非加减如三十忏白阙三之类。】

「至下篇中亦不具出何者有则现用当世盛行且标
名相事体如后无则事缺或复行稀或人通犯难为
洗忏如非时二和因诤四增触恼论法馀语等是也
今集法者且列名相依而解之用在将来故不显事
法也。」

【次科初总示下诸篇中众法止有六十馀法故云
不具出也何下徵意初明出意现用盛行所谓随
机也下文自广此但标名无下示不出意事缺所
谓潜务也稀行难举略提数法馀不出者类此可
知下篇无文此须具解开明法眼资补心灵或委
质净邦或亲逢三会或为因行而化物或作果用
而利生用在将来所期远矣。】

「初言三十中二十七受忏法者计馀三十但以二宝
绵衣舍既非僧因不明忏故阙此三馀有白者舍既
在僧因即忏罪须白告量诸白例通故不更举也。」

【解注中初科三十中一一戒后并出忏法二宝舍
对俗人乞绵制令斩坏不对僧舍因略忏法故缺
三白有者反之寻文可解诸下二句示不加之意。】

「二行钵法者一钵支身足堪助道乃广乞求妨业招
讥好者夺留恶者转换若不白告无由得知故曰也。」
728-A¶ 第 106c 页 X41-0106.png

【二中乞钵忏舍具有四法忏主白和单白如前众
僧还钵白二如后此行钵白即取所乞下钵从上
座行易取恶者与之令持五德行时须白告众得
恶钵巳复作白二制令爱护如后自说。】

「三馀语法掉戏邪绮躁扰乱僧语默乖常法义失度
故制白断改前馀语后作违法重增堕罪故曰也。」

【三中即九十绮语戒阐陀犯罪众僧问之乃云汝
向谁说为论何事等名为馀语未白犯吉白巳违
堕断字音短谓止绝也。】

「四触恼法者因前语绮作法徵治转兴身邪重恼僧
众行来去住有滞恒伦立法制断改前触恼也。」

【四中亦即前戒阐陀因前制故以身恼僧唤来不
来应语不语等名为触恼制犯同前转字去呼。】

「五与剃发六与出家即十戒也七差教授八唤入众
九对众问和十说戒常和十一僧忏悔十二僧发露
上之八法下具显缘且直列名至时广引也。」

【五至十二八法如后下文既广故此不述。】

「十三非时和者同住多年更求短缺彼此交诤遂成
坚固具德和灭不定当期两众一心作法通解故曰
也。」

【十三即拘睒弥国比丘斗诤后有大德谏谕和灭
须白通之因即说戒故有后白。】

「十四诤灭说戒者因前和相理用法律二众欢心同
崇净教说不待期故曰非时说戒也十五自恣常和
728-A¶ 第 107a 页 X41-0107.png
法。

十六难事略自恣者僧正作法难缘忽生若犹广说
恼乱僧众德人进不作白告知一时两对彼此陈露
事有三略谓一说再说广说无非对白用显略缘有
人分为三白今以说虽有异缘白不殊且合为一。」

【十六中难缘即王贼等八难德人即五德进否谓
观缘缓急一时两对如合百人为五十对次第三
略随急渐开有下斥异。】

「十七修道增自恣者九旬励修将剋忍位待时解脱
末代便多若更他行众具难得故白停之会正方作
故曰也。」

【十七中将尅忍位即内凡四善根中第三位也忍
有二义一忍可义忍可谛理皆如实故二决定义
善根决定无退动故若至此位必入初果是以行
人急欲修證故延自恣待时解脱者罗汉有二种
若钝根者须待好时方得解脱名时解脱准婆沙
论待时有六一须好衣服二须好饮食三须好卧
具四须好处所五须好说法人六须好同学若利
根者不待如上六种好时自得解脱名不时解脱
今谓末代利根者稀故云待时多也会正方作谓
待證圣果然后自恣也。】

「十八诤事增自恣者外界斗诤不自销殄反来清众
尘染何疑纵与同法本心未歇故且白停至黑月末
待今和去也。」
728-A¶ 第 107b 页 X41-0107.png

【十八中谓自恣时外界斗诤比丘欲来同法佛制
白停那至后半待彼情和返界而去。】

「十九第二增者凶恶不忍本界未和故来异住望同
清荡巳来不首即是无惭纵有举处恐增斗乱故抑
且停更尽后夏也。」

【十九中巳来不首谓从前至今首即是伏纵下释
通不举所以后夏即八月半问后夏若来为更增
不答律令强和合自恣谓恐废众法强与和合说
戒亦尔唯开二增。】

「二十受功德衣和者名实两副利润弘多上士高世
不通开限若不和许中下便绝故听白和然后受也。」

【二十中梵云迦絺那此翻功德令僧获利实有胜
功名实相称故云两副馀名如后中下之器闻受
必从上行头陀恐不相允作白和众意在于此少
欲无求谓之高世。】

「二十一舍功德衣者唯贪五利心无至道不可久延
故须和舍或尽冬分如常作法。」

【二十一五利即开五戒一畜长二离衣三别众四
背请五食前后至他家不嘱同利夏竟求衣此五
为妨故佛权开名为五利心不至道至犹趣也有
缘随舍不必皆尽冬分故云或也。】

「二十二初增说戒二十三再增说戒亦以外诤入界
不可同法故如自恣也。」

【二十二三大同自恣。】
728-A¶ 第 107c 页 X41-0107.png

「二十四简集智人者将评言诤必是义理是非若阙
智人难为刊定然僧通美恶多不自量屏取评言对
和息后故曰也。」

【二十四即七灭诤用多人语殄诤之法须作一白
简集有智屏处评巳对众和灭故云息后。】

「二十五六断事令不诵戒律者出二法戒者正行毗
尼正教要由斯二人法方具今阙处众出言无本内
行又乖虽施岂用故俱唱遣。」

【二十五六断事即是评诤同众之僧有不诵戒或
不诵律作法遣出故有二白诵戒习行诵律发解
解行资人人能弘法故云人法两具由不诵律故
言无本由不诵戒故乖内行解行两亡故无所用
今时比丘不知戒律观斯制约岂不为悲忝学祖
乘应须知幸。】

「二十七舍正义者虽具上二文义浮杂伪辩乱正终
非顺理故同前遣。」

【二十七虽诵戒律所见邪僻亦须除简。】

「二十八草覆法者两朋交诤互是瑕疵穷勘根源烦
情叵歇事须猗靡不说是非素无重愆又乖对俗制
令二众各揽归负面地相愧犹如草覆各陈此白罪
诤俱销有人寻律文安与尼受白大略同僧故不出
也。」

【二十八互是瑕疵言皆有过也烦情叵歇言不可
止也猗靡和顺之貌律中草覆地法唯除犯重并
728-A¶ 第 108a 页 X41-0108.png
遮不至白衣家馀皆可灭故云素无重愆乖对俗
也行法之时二众相对一众伏地上座作白彼众
亦然罪随诤灭不须复忏如草掩泥从喻为目有
下示异与尼受白即对众问难律灭诤后即接尼
法故列于此今不取之。】

「二十九差往王城集法者将欲弘法须待资缘同俦
创聚义须先告某处也。」

【二十九巳下六法并五百结集中事初集同往先
白告处律云诸比丘皆言唯王舍城房舍饮食卧
具众多我等宜可共往结集迦叶即作白也。】

「三十论法白者僧徒创聚本事须和若不白告无由
显意也。」

【论法白者具云迦叶论法毗尼白即结集也大众
既集须告本意。】

「三十一问优波离白者律是法命贤圣同持先须开
演令法久住然击扬有宗不得趣述故须和问表众
同心故曰也。」

【律是法命谓佛法寿命击发也宗即是本。】

「三十二波离答者既有先问无容杜默答对在僧先
和后述示非私也。

三十三问阿难白者佛法命本既巳先传通解畅神
之经次当须演阿难化教之匠故问令述也。」

【经论化教诠示定慧明心之学故能开通智解畅
悦心神文但云经义应兼论或有说云迦叶结集
728-A¶ 第 108b 页 X41-0108.png
论藏。】

「三十四答者亦以教不虚弘传之有本对和仍答表
法非谬也。

三十五七百中论法白者佛灭度后一百年中跋阇
比丘擅行十事恶法罔世事须除灭故伽那比丘不
惮劳苦遍国搜举合七百人断绝斯事既初论法义
须告和因数托事为名也。」

【三十五下五法并七百结集缘毗舍离城跋阇子
擅行十种非法事皆言佛说以化于时耶舍伽那
比丘闻巳往破云是非法彼即和合作法举之伽
那被举遂往诸国求伴得离婆多等七百罗汉共
集断之重集法藏十事如资持下卷具引。】

「三十六差人论法者对众即量贤愚滥委简德屏论
审知邪正故曰也。

三十七正论法者屏论巳定三量无疑欲静后缘必
须对众先和表意也。」

【三量一现量现理当也二比量他事例也三正教
量圣言證也。】

「三十八问上座白者此一切去阎浮高座百六十腊
年德俱富众所归仰故先问之非和不忍也。」

【问上座者律云毗舍离城有一长老名一切去是
阎浮提最上座也见佛世事故离婆多对问取證
故先白告上座。】

「三十九上座答白者德居物尊发言信受还传屏意
728-A¶ 第 108c 页 X41-0108.png
处众敷扬。」

【还传屏处论意不异前论故也。】

「计后对众行筹刊正应须先白文略不出挭槩如上
也。」

【释后略中理有文无示不尽故巳前所出且举大
略故云挭概如上。】

「次明白二文列五十七。

初作小房法者多事经营恼乱二趣大不依量妨道
招讥制乞处分商度限齐为法既少在文盖阙。」

【次白二中初二即十三中二房乞处分法无主制
量故云小房从人求乞斫伐神树故恼二趣为下
二句显示下篇不出之意。】

「二大房法者既有主作专任自由妨难两缘一不思
避故制依僧取僧节度事亦同前不出文也。」

【有主不制量故云大房然妨难二处亦不许作故
须处分节度即指授也。】

「三差分卧具者为僧知事义须普周若不通和恐涉
私曲故先告委后方为分。」

【三中谓以僧物分与别房事须五德故白差之。】

「四差说粗罪法者僧徒过犯未许世闻调达结愆上
连王族若不早告滥染佛僧及过未彰先明示别故
也。」

【四中即调达破僧立邪五法行化于时又教阇王
作逆故连王族佛令身子往告白衣事越常途故
728-A¶ 第 109a 页 X41-0109.png
须差遣。】

「五二十七还衣法者后文广之。

六离衣法者既得重病将欲他行衣服厚重担荷为
妨故从僧乞得离一衣。」

【六中即离衣戒除僧羯磨上二衣中随离一衣下
衣不许。】

「七减六年卧具者法衣数造乱妨恒业故制限期任
听营辨必涉缘碍中亦开之恐滥私情要须量处故
曰也。」

【七中限期之外任听营辨限内有缘事须乞法。】

「八护钵法者乞多夺留下换还主恐设瞋忿作法罚
之用旧持新始终监护也。」

【八中律云好者应夺留(罚入厨也)取最下不如者与之
(展转易也)先持者受用新还者常持恐彼损坏罚令守
护。】

「九差人教授尼者既具十德义扬通化辄尔开阐威
相未彰故假众差道风易扇故也。」

【九中佛制教尼须具十德一持戒二多闻三诵二
部律四决断无疑五善能说法六族性出家七颜
貌端正八堪为尼说九不犯重十满二十夏。】

「十及十一结解学家法者见谛俗士正信居家不思
乞求致令损竭凡愚睹相谓施获殃故静外讥立制
割断后既重有宜崇福会还须法解如旧施给故有
二也。」
728-A¶ 第 109b 页 X41-0109.png

【十及十一即提舍尼第三戒缘罗阅城中一家夫
妇俱得见谛于物无吝施多贫乏世人讥言因施
致得作法制僧不得往乞后富还开因有二法。】

「十二畜众。」

【十二下三法畜众通两众馀二局在尼。】

「十三尼差人请法十四尼差人往僧自恣与大僧不
同。

十五与外道同住者诸见外道我倒未亡忽尔发心
归投大法若不试练辄与受具性既未调恐反成难
且为沙弥四月同住以事陶治得信方开。

十六及十七结解受戒小界者僧取六和不宜乖异
既不许受恐碍生灵大圣权机曲制此法事成法就
彼此通允即席便散不有后缘当坐便解判无疑设
故立二法也。」

【十六七此由本界人心不同故来作难佛开此教
生灵即通目有情别召受者上叙开结即下明制
解既制即解可验此界不通后缘决无疑矣。】

「十八及十九结解说戒堂者多人别造至时须定故
立法示后集无疑既设说巳须解又结也。」

【十八九中未开结界别立戒堂统通一集既有多
处来众难期故须标结令知定处准律羯磨白云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在某处作说戒堂白
如是(羯磨准知)此但指处不唱方相本非结法而言结
者伹望要心尅定为言(古记错引后结界法为戒堂故特出之)既设
728-A¶ 第 109c 页 X41-0109.png
说巳者谓此处巳作后移别处故有解结。】

「二十及二十一结解大界。

二十二结戒场。

二十三四结解不失衣界。

二十五六结解说戒小界者言行相因要在人法半
月常被其意可见今至说期而心不会若不开结教
不被机故令下道疾结缓说事成即解起便失相。」

【二十五六律因一众布萨日于旷野中行众不和
合随同师善友下道各集一处结小界说戒寻言
起行以行践言故曰相因然言行所立必由净僧
弘阐圣法故云要在人法此明半月说戒之意下
道即兰若处若在城邑则非开限恐彼来诃故须
疾结结巳无外则容缓说。】

「二十七结二同者两住互缺理须通和彼此法食咸
有济务也。」

【二十七下三法律有四种大界初如前列此即馀
三后一非界所以总义但列三种两住互缺者律
明有二住处一处行说戒无利养一处有利养不
说戒佛开各解共结此名法食二同界。】

「二十八单法同者亦是各住合界之事一则法食俱
丰一则有食无法僧由法住故别解通结使二住成
济也。」

【二十八两处各受利养同一布萨此谓法同食别
界。】
728-A¶ 第 110a 页 X41-0110.png

「二十九单食同者两俱丰法一所无食若不兼济全
乖僧体故须和送非是结界上之三法应有解文律
出其缘至时皆显。」

【二十九两各说戒一有利养一无利养此名食同
法别界相因名界实非标结上下点缺下云后若
法食俱丰律令解为二别故知此三并须有解律
下指广后结界中具明来致。】

「三十及三十一与狂痴法及解者心乱坏神不守本
性来往违犯多乖法度据内非犯约外招疑故以法
除虽在不妨后若病愈得乞为解。」

【三十三十一即难提比丘得癫狂病多犯众罪故
制此法内非犯者以无心故外招疑者人不悉故
虽在界中不妨僧事狂有三品下品常来上品不
来中品来否不定故须与法愈即病差。】

「三十二受日法三十三差自恣人法。

三十四五自恣结解小界者夏末同游至期须法既
不同意缘碍是难曲制随结得通情路既作还解亦
非久固。」

【三十四五同上说戒若据夏末未行自恣那得师
友道路同游思之。】

「三十六分僧物者既僧得施不私专巳先以法告后
依法分。」

【三十六僧得施即十方现前物。】

「三十七赏瞻病人法。
728-A¶ 第 110b 页 X41-0110.png

三十八分亡人衣物法。

三十九结库藏者僧物须重不容妄置故须委处商
可和忍。」

【三十九谓依大界别结库藏仍须人守故有后法
商即量度。】

「四十差守藏人者物既通属相倚不收致有损失故
须差遣。

四十一二结解净地。

四十三差人守功德衣者既名难活亦号坚固为功
非少非德不持故须通和守不出界故曰也。」

【四十三名难活者钞云贫人取活为难能舍少财
入此衣获功极大又翻坚实谓能感多衣衣无败
坏或云坚固或云荫覆等差巳须付故有后法。】

「四十四依德付衣者先巳和拟义须付持令奉有仪
不可虚托故也。

四十五差人忏白衣者非法讥骂怀信俗人凡世尚
耻何况道服若令自往无由解纷制具八德作法差
往也。」

【四十五此因善法比丘讥骂质多居士佛令罚巳
往彼忏谢须人通意故差同往即七治中遮不至
白衣家法也八德者一多闻二善说法三说巳自
解四能解人意五受人语六能忆持七无阙失八
解善恶言议律差阿难具此德故。】

「四十六差人行筹者多人断诤情见互生若不知机
728-A¶ 第 110c 页 X41-0110.png
滥罔非法三种格量五种捡勘若非通忍诤必难销
故具德差任时取灭。」

【四十六即断言诤取多人语须人行筹三种格量
律云有三种行一显露二覆藏(以物覆筹而行)三耳语(行时
耳畔劝勉)若上座智人住如法地应显露行若住非法
地作下二法行若非法人多应乱起去五种捡勘
显露有五一诸比丘作念众中非法人多然彼和
尚阇梨皆如法应显露行二彼诸比丘作念众中
多非法人而上座智人持法持律持摩夷如法语
应显露行三诸比丘不知如法语多非法语多然
和尚阇梨如法显露行四诸比丘不知如上然上
座智人持法律等应显露行五彼诸比丘知此诤
事法语人多即显露行覆藏耳语各有前四句无
第五句。】

「四十七尼差人往僧中受戒者既有绝貌能倾国城
图略者多唯希出寺若诣僧受中途遭难制作本法
遣信通情僧遥加被信返告知便感戒也。」

【四十七即尼受戒遣信之缘此尼端正直半尸迦
国故云倾国城图谋也馀如后述。】

「四十八九尼与僧作不礼法者大僧上位威重有仪
轻尔自坠尼中乱节致亏下敬制遥作法令自改过
后若耻悔还解如前也。」

【四十八九轻尔自坠谓不省位尊甘从下劣也尼
中乱节谓不守威仪恣为恶行也。】
728-A¶ 第 111a 页 X41-0111.png

「五十差比丘修理房者四方僧房义须修补坏而不
治未成相续故差营理因福饶之。」

【五十四方常住三世相续若不治补不及未来因
福饶者谓以福益之耳。】

「五十一二持故房与道俗治法僧房久故治葺须人
前但薄营即堪安厝今极朽坏多用人工事须和付
仍以情许停止量时故有二也。」

【五十一二薄即是略厝即训置前叙付与法仍下
明量可法捡律无文应是义具。】

「五十三与覆钵法者得信居士轻掉论议既亏奉敬
便成自损若不制约过益未明故作法遮不许往返
无任受用如钵之覆因以为名也。」

【五十三下三法此因毗舍离国诸大离奢受慈地
教言沓婆罗汉侵犯我妇佛令作覆钵法不与往
返佛言有十种法应与覆钵骂谤比丘一为比丘
作损减二作无利益三方便令无住处四斗乱比
丘五于比丘前说佛法僧恶六七八以无根不净
法谤比丘九犯比丘尼十十中多因口过故云轻
掉论议等如覆钵者从喻为名。】

「五十四差使告覆钵家者僧自作法彼未曾知若不
委示无缘改悔故也。」

【差法中律差阿难为使往语离奢。】

「五十五解覆钵者既被告及惭惧不宁便为杀我岂
是薄信故待乞谢方为解之馀无信人不预此法。」
728-A¶ 第 111b 页 X41-0111.png

【解法中律云居士闻阿难告巳云如此便为杀我
寻即闷绝倒地久乃醒悟故知深信方堪此法。】

「五十六杖络囊法者老病羸颠假用扶危故立开听
以理将济持多长慢必取通和馀不乞法无义辄捉。」

【五十六杖贯络囊少壮不许老年兼病得法方开。】

「五十七诸差人法分衣分食等诸解法等律虽显意
多不具文据理更有故且存略。」

【五十七中但是通指馀不出者律显意者即房舍
法中但云分粥分小食等应差具五法者分之即
不爱恚怖痴知可分不可分也理非漫差必有和
法又前诸结多阙解法结解相待岂得无解故知
文略不足疑矣。】

「后明白四三十八法。

初谏破僧者立邪五法替正四依滥染世间愚迷惑
乱若不谏晓是非未明事既难稀法亦随隐。」

【白四中初至四即僧残篇后四违谏戒初谏调达
破僧邪五法者一乞食二著粪衣三露坐四不食
酥盐五不食鱼肉并制尽形故是邪法替即是废
正四依如受戒篇事下示略。】

「二谏助破僧者当谏破主伴助不同反谏法僧令息
晓喻故设斯法令绝外援所以主伴分二也。」

【二中即三闻达等四伴比丘党助调达劝僧莫谏
息止也援护也所下双结。】

「三谏摈谤者染污俗流是非混乱故须摈出用清昏
728-A¶ 第 111c 页 X41-0111.png
网然以六人同犯来去两乖二人不悔理须依法倚
此反谤故谏令知僧无私涉也。」

【三中即阿湿婆等在羁连聚落污家恶行佛令舍
利弗往摈二人来悔二人逃去二人不悔遭摈起
谤。】

「四谏恶性者中人巳上可以语上善友令行反拒不
随故制僧谏有违斯犯也。」

【四中即阐陀恶性拒逆僧谏故加此法中人巳上
二句出论语续云中人巳下不可以语上。】

「五谏恶邪法者欲是障道生死中根出家志本誓断
此法反言不障滥罔教限故谏令息也。」

【五至七并见单提初即梨吒说淫欲不障道名恶
邪见言是佛说故须法谏。】

「六七谏摈沙弥法者创入圣法割爱为先乃反教迹
说欲非障初则理谏义须开晓必不受行宜即摈遣。」

【六七即跋难陀二沙弥共行不净(二篇漏触)自谓非障
仍云佛说故令谏喻违则摈出(旧云灭摈非也)据理而谏
故云理谏。】

「八谏随举比丘尼者比丘僧举意在清心五众同治
不相往返乃违众命亲事供承为恼处深故谏令晓
违三犯重故曰也。」

【八中即尼八夷之一律因阐陀犯罪僧为作举不
肯从顺有比丘尼往返承事故制此戒。】

「九谏习近住者尼须善朋方能胜进同伴滥恶耽染
728-A¶ 第 112a 页 X41-0112.png
情深伹增不善故谏令别也。」

【九下四法即尼僧残中后四戒尼有八谏前四同
僧后四不同九中律因二比丘尼常相亲近共作
恶行故制此戒。】

「十谏劝习近住者僧本设谏意在惩恶反劝令住何
劳别偶然素丝易染朱紫难分故谏能喻无宜此劝
也。」

【十中即六群尼劝前二尼言众僧恚故令汝别住
汝等莫别住当自共住惩诫也偶即是对言不须
别求伴对墨翟见染丝而悲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此喻人性易可染污也论语曰恶紫以夺朱恶郑
声而乱雅乐此喻人之邪正不可辨也对前所喻
故云能喻喻即劝也。】

「十一谏瞋舍三宝者素欲投邪待愤方显若不陈谏
女族无晓故也。」

【十一即六群尼趣以小事不喜便云我舍佛法僧
更有馀沙门婆罗门自可依彼修梵行等女族即
目尼众。】

「十二谏发诤者四诤久除夷然众静重更发起乱动
乖常故也。」

【十二尼发四诤同僧犯提此由僧谏违谏犯残夷
平也。】

「十三谏习近居士子者道俗情乖难生信重男女相
别无宜亲好今反习近长增慢染故也。」
728-A¶ 第 112b 页 X41-0112.png

【十三即单提戒居士子者尼戒本云亲近居士居
士儿共住是也数见故长慢情熟故增染。】

「十四式叉学法十五僧尼受具法有别立为二部羯
磨本法有无各其志也今以文相大同故不别显。」

【十四五中有下点异彼谓本法有无故分今以文
同故合故云各其志也。】

「十六学悔法者既犯四重永障一生素不藏隐亦可
容恕先令乞法后以对治尽形学悔除地狱之障故
也。」

【十六律云僧尼犯重巳都无覆藏心令如法忏悔
故云素不藏隐此谓忏时尽露无馀即是都无也
然虽开忏不复本净但除狱报也。】

「十七十八诃责并解者戒见仪命理须顺奉今乃倒
说尘坌僧伦若不举治中表难净后若悛革随从众
教得乞为解因有二法。」

【十七巳下八种即四羯磨治罚法戒见仪命律名
四事破戒(犯前三聚)破见(六十二见)破威仪(犯下四聚)破正命(非法
乞求)彼皆破言不破故云倒说中表即内外谓身心
也或可内坌道众外惑俗流悛即训改。】

「十九二十摈出并解者既在聚落宜须长信反倒四
事坏乱俗心若不驱遣流习难革后若随顺准前为
解。」

【十九二十亦是倒说四事伹据对俗与前异耳。】

「二十一二与依止并解者入道虽久智钝神昏才忏
728-A¶ 第 112c 页 X41-0112.png
还犯数作不止既无志度制依明德尽形修学令识
沈浮若后智通依前准解。」

【二十一二沈浮即善恶。】

「二十三四遮不至白衣家并解者信俗依投理须将
顺反讥骂弄失出世法既忿再面耻更谢愆故加治
法遮其烦愤不许不至若自他调喜依法为解。」

【二十三四自他调喜即比丘居士两相和顺。】

「二十五六不见举并解者戒见等四佛法大纲反言
不见深乖至理且信为道源又为德母必怀邪信举
弃众表亦绝僧务后若折伏还以法除。」

【二十五下六种即三举治罚法此亦倒说四事而
言不见有罪前犹有信但加责罚此坏正信故须
举弃道源德母文出华严。】

「二十七八不忏举并解者罪从缘生生便有业招集
增漏偏非道务今冒染大度罪福本空心同俗染未
思洗荡舍弃众外义同不足后乃忏伏更作法收。」

【二十七八过亦同前有犯不解与前为别罪从缘
生缘即心境缘生虽空生则成业业必感报虽学
大教言行相违故云冒染梵纲云口虽说空行在
有中是也今世禅讲多堕此见但知心空不知心
有诸大乘经皆谈二谛若专空寂空则非空纵使
空空还成偏计智者云业性虽空果报不失是知
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因笔斯文略
言大要。】
728-A¶ 第 113a 页 X41-0113.png

「二十九三十恶见不舍举并解者举治之重勿高此
见污染既多非举不显弃之众外若彼污遗后若改
心还依解取。」

【二十九三十执欲为道局名恶见若朽遗者谓同
弃物此虽恶见而非正犯故令解取还归净僧。】

「三十一与覆藏法者既犯次重即须陈露知而故藏
此过难忍随所日覆以法徵治故曰也三十二与本
日治者二篇半坏故号僧残洗心伏忏理须谨重行
法未舍更犯本条可诃之甚还依初日故曰也三十
三摩那埵者僧残情过六夕僧中尽心供给欣其出
罪名意喜也三十四出罪法者支条巳倾根本须拔
制僧二十方得弘持故也。」

【三十一下四种即忏残法覆藏谓犯来不露本日
治谓行覆未满重犯前过摩那埵即翻为意喜大
同治覆僧中为别枝条即覆藏罪。】

「三十五忆念法者清人被谤取洗无因既是无学理
非故犯须僧忆念用息诤情故曰也三十六不痴者
过犯相齐清浊须别初造非心业亦不集然须僧證
黠来不作也三十七罪处所者初未言告便引重罪
及至勘刻遂转引轻审其情实前言应是故加治法
徵取本愆故曰也三十八并解者文虽不出非曰不
无且存略也。」

【三十五下四种并灭诤法忆念法即沓婆罗汉为
慈地比丘淫事加诬佛令对众与忆念法令审虚
728-A¶ 第 113b 页 X41-0113.png
实證成清净不痴即难提缘如上巳引黠谓心复
明利也罪处所即戒本觅罪相也律因象力比丘
善能论义得外道切问不能通便作妄语初自汎
说及僧中问复加文饰如文所叙刻推也解法理
有故点文略含注戒云若伏首本罪应白四为解
是也。】

「有人就僧法中分为多位初二部互作者单白中与
尼问难白二中舍教授等白四中别住出罪受戒局
僧为尼作也次不礼等三尼为僧作二当部别作者
如结集诸白不通于尼本法六法诸谏残等不通于
僧也三二部通学者如同戒等亦有事义不可分尽
如上巳解且又存略。」

【三通简中初引他义二部互作巳如前解二部别
中诸谏残者尼中八谏前四两通此中且据后四
为言二部通中同戒等者即受忏说恣之类亦下
示与夺。】

「上总为三并是众法。

次对首法分二初总举位数后从位显相。」

【第二对首中分科为二即纲领毛目也。】

「初中言对首者此提纲也既对一人巳上乃至三四
无别可彰但举当时相当为目故云对首皆是三语
告情引證。」

【释名中初科皆是三语大约为言然说欲白告等
伹一说耳。】
728-A¶ 第 113c 页 X41-0113.png

「然作法之中又分三别或止对一人持衣说净之类
或通界同法如说恣舍忏或但对三人如中品兰也
及论作法又有三例或直自陈述前对默證如持说
等或虽自言白前须示诫如安居诸忏入聚诸白或
彼此互作交诵一文如说恣清净并随机隐显莫非
对首诸贤斟之。」

【次科前三别者即三人通局如上说也后三例者
即法事隐显也前二但对后一众法并下结示同
异最末一句嘱后自裁。】

「位置三十三者谓大数也通诸部为言若对四分但
有安居悔堕二三而巳至于持说衣药并缺其文故
引诸部共成各如篇显。」

【显数中言大数者非止此故上列众法唯据当宗
此明别法多出他部下皆标简故云各如篇显。】

「文云三语名羯磨者引證也以习俗生常唯言僧法
得称羯磨故引四分受戒法中初三归受后便止之
因以除疑前用三语羯磨如法但后作者是不得耳
佛自断云三语羯磨则馀不劳争名也。」

【释法初科初牒示以下显意四分受戒犍度八年
前用三语受具后制白四巳舍利弗问佛即决云
尔前名善作羯磨自制巳后不名受具佛下准判。】

「又引说戒者制知说戒法受俗戒等即指授五戒法
为羯磨也然行事之时但对俗境与僧对首相同故
齐名也。」
728-A¶ 第 114a 页 X41-0114.png

【次科说戒犍度佛制上座说戒日与诸白衣言语
问讯作羯磨受戒(即授五戒)然下会同准下结界篇引
五分处分净名为羯磨亦可證也。】

「又引十诵文者彼此乃异同名羯磨理无滞结也馀
文可解。」

【三中十诵文据甚明犹恐迷执谓为异部故云彼
此等滞结即壅塞也上略示意馀下指文。】

「义分二别者依位显相也但以对首一言滥通众别
若不分相名教不开就义有三离小众忏也约文伹
二合众多也所以如上。」

【总分中初科名教不开开亦分也离三合二如前
累闻。】

「初伹对首者事局中下不劳僧众告情引證便成作
业。」

【次科但对中局中下者即中品下事。】

「二众法对首者本是僧秉别人非分道在兼济故通
于下如忏舍灭恶之方说恣清心之术若不许者教
非通瞻不济时缘故两被单对俱成惠及。」

【众法对首文中辄举舍堕说恣而得施亡物资身
所须亦是机要两被单对者除舍堕外说恣等四
通下二位单即心念对自对首。】

「就位但对首二十八法中并是时须文广显且列名
相举数可解。

一受持三衣二舍三衣有人分之为六相也今以受
728-A¶ 第 114b 页 X41-0114.png
舍法异且开为两当受分衣其法无别也若欲分者
百一则多故不同也三受持钵四舍钵五受尼师坛
六舍坐具七受百一助身具八舍百一众具此之二
法末代全稀谓舍长说净三衣之外万事畜一随得
加持不许离宿事在钞中今此删也。」

【牒释中初科二衣中有人下斥异事别法同故不
可分下举百一比难可知受舍坐具华梵互举助
身众具事同名异下指事钞见二衣篇。】

「九舍请法十明舍戒者忽遇恶缘将陵重戒若不开
舍后进无期故听一说便成用通凡下往返也十一
受请依止十二十三十四衣钵药各说净十五受三
药法十六受七日法十七夏安居十八与僧欲。」

【次科舍戒中若带戒犯重永障一生舍巳还来则
听再受故云通往返也。】

「十九忏诸堕二十忏可诃二十一忏偷兰此罪分三
不可杂乱小众如前甄简馀者不问独头从生皆从
一人边忏二十二忏重吉罪。」

【三中偷兰三品并通因果此伹对中唯收下品。】

「二十三自露六聚者既巳犯过义当洗除未及良缘
且露无隐则轻而易出不继后业二十四露他过者
同侣有失三根不谬若私隐之期必欲犯故制向同
徒陈无覆过彼闻便止不许更传必知有危不告亦
许。」

【四中自露中良缘即目所对或境非净或数不满
728-A¶ 第 114c 页 X41-0114.png
故云未及若常隐覆业则相续今既自露故云不
继露他中私覆他过意在自为故须发露彼下明
说限必下示开缘。】

「二十五舍僧残行者内依教行总夺诸务忽有别缘
事须接济故开舍行往彼拯之事若停歇还须白行
即二十六也二十七白入聚落二十八尼白入僧寺
者僧尼位别威仪须崇轻尔突进殊乖法式故前通
白进退须量二十九尼请教授三十作馀食法。」

【五中舍僧残中总夺诸务即三十五事拯谓济拔
注中更有白僧残诸行法即合归二十六中故前
总数伹二十八事钞别开故二十九两处差数开
合异耳然羯磨后出从后为定(古记不晓妄改羯磨为二十九)
二尼法由对僧作故列于此。】

「数虽溢位中二局尼其致可见。」

【点数中注列三十不应前标故须点示。】

「众法对首略有五法。

一舍堕者四人巳下至二人来口和问边单对一人
自如常也二就说戒者三人巳下展转三语也三自
728-A¶ 第 115a 页 X41-0115.png
恣者四人巳下亦须三语不可差人也四受僧施者
以道俗欣福各行大施故一人巳上乃至极量无非
为解脱出家皆得为福田也界中局三故开此法五
受亡僧衣者文如下述。」

【众法对首中次列五法分节读之据钞唯四舍堕
约罪自归但对此望舍财对僧故入众法对首所
以钞与羯磨总数同有三十三彼离白残不分舍
堕此开舍堕故合白残耳。】

「后明心念法初举后相。」

【三明心念科分云初举后相亦即纲目也。】

「初中言心念者以独秉法傍无对證辨济不难义加
心念审其意用也。」

【释标中初科据通众别并须心念但以一人独秉
事易心轻特标斯目诫令谨摄。】

「略有十四者且据时须非谓不列不无也。

义分三别者恐法随名局妄用者多显位张也。」

【解注中法随名局者恐闻心念一槩而作故列为
三则通塞无滥。】

「但心念者事既恒须数则劳扰故开独秉不假他成。」

【但心念可解。】

「二对首心念者法本须證独不预之然摄修托处所
资受日通济道俗形骸所待衣药为要故佛知时曲
开此法以济独住诚有由也而归承有本还存对首
为言初矣。」
728-A¶ 第 115b 页 X41-0115.png

【次对念中然下四句收束七法而下结名本末两
显。】

「三众法心念者正法僧中别人非分伹以财法两惠
诚显六和若不傍流何名僧体故开独秉即事成业
也恐滥馀法还须本宗故题众法而当时通界无人
可对故云心念也。」

【三众念中注列四种总归财法恐下结名同上。】

「就列相中言但心念有三初忏轻吉罗二常途六念
非唯此六故下文中来往语默房衣食用随所动务
常尔一心念除诸盖不作违犯也三说戒座中露罪
者计是对首护众故开应入对首念中然文制两设。」

【列相中但念有三吉分二品故重误轻通收因果
重者对首轻但责心即心念也六念且制清晨实
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著著不忘心观一心为能
除五盖是所除故知上智微生妄念即犯刑科若
此为心乃真持戒自馀昏散无足言之虽严整容
仪谨守戒行但惊凡眼未合圣心学者临文宜应
自照座上发露初文是纵然下即夺谓律制发露
常途对念在众心念两法各制非是从开故云文
制两设以对首心念须界无人今此对众作法自
成故知别立不类对念后之二位列名指下广在
后篇。】

「二对首心念有七一安居二说净三受药四受七日
五受衣六舍衣七受持钵文如下列皆缘身所待急
728-A¶ 第 115c 页 X41-0115.png
者曲开也。

三众法心念有四者一说戒二自恣三受僧施四受
亡僧衣文具如下也。」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三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四


「巳前明缘集者结前文也夫羯磨纲领举位有三毛
目往分随位自显以所集者各有部类不可混乱必
不依作则自他相挠彼我同陷可不明耶后辨缘成
坏者生下文也。」

【第二辨缘成中初科二段初叙结前纲领毛目如
上巳分各有部类部即三位类即八品自他相挠
谓劳而无功彼我同陷谓二俱堕负挠奴巧反乱
也后下次明生后。】
728-A¶ 第 116a 页 X41-0116.png

「就分为二即成坏字初显作法之始具缘辨成反则
不成后僧法具七非下明不成相反则成矣。」

【次科分中成坏二字成即十缘坏即七非辨成则
反坏明坏则反成理必然矣。】

「初中又三随人分也。

僧位又二以僧为秉法之人功用最强又是非通涉
故须前举后称量事下广显缘具。」

【僧法分文中即示前举僧数之意一则秉御功强
二以是非通涉谓下成坏二门皆涉僧位故也。】

「初中举数立四所以如上初四人僧除三事乃至二
十人僧通诸事者皆约事限数故分阶级也。」

【初释四位正明中初指立意即总义中初下牒释
四人为本馀三随事故有四位。】

「问上云四人得秉诸法今文乃局二十人僧者答上
巳明之伹四通持事情须五乃至二十也今文对事
显法故云一切得作若就义理唯四得持五十等僧
为缘开也。」

【问中以前三位并有所除至后二十始通一切与
上相违故发是问答并如前为缘开者缘即是事
开犹离也。】

「况复过者此释疑情谓如羯磨增减俱非故此开通
过弥成胜也此过伹据二十若上三僧例亦有过五
人说戒六人自恣可非法也律文略故义准加之。」

【次科释过中初牒释法则增减俱非人伹减非增
728-A¶ 第 116b 页 X41-0116.png
是开犹决也此下义判合云四人除三法馀一切
得作况复过四人等五十例然。】

「若少不成者或是数少不应前四或是相乖如睡定
乱语隔障之类或是体乖即有三根明练前失虽身
预集而性不足也斯等头数百千伹为法简不足成
僧皆非秉御之功故云少也必人应法成随数并得
须知所以如下广之。」

【次释减中初约人数明少或相乖下次约不足明
少体相两乖虽多不济指广如下即简众中。】

「就作法具缘要十方得一称量前事二法起托处三
召僧方法四约界明集五应法显和六简众是非七
说欲清净八正陈本意九问发事端十答所成法且
列疏者一家废立后更为述。」

【广显中列名可解古师或立六缘或五七不定十
缘之义独出今疏故云且列等废立如后通简第
五门说。】

「初中称量前事者诸家羯磨皆略此缘律制称量岂
专擅立以法不孤建成必在缘事或滥疑义须前审
焉待众集方乃问之脱致爽差便成恼众故前标举
思择是非言称量者若衡斗之增损识黍累与圭合
也。」

【第一称量释标中初叙立意爽失也言下释名义
衡即是秤如秤之称则识黍累如斗之量则识圭
合孙子算经云秤起于黍十黍为累十累为铢二
728-A¶ 第 116c 页 X41-0116.png
十四铢为两又斗起于粟六粟为圭十圭为抄十
抄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十合为升等累字力
委反或来戈反并通。】

「注中分二先引文證后随义开之。

初中事谓人法者即法所加通名事也法通能所人
亦如之如唱诸羯磨受戒忏罪等为他而作诸忏单
白等自为而作是则互通也然法物事有诸法名通
岂可地处不名法摄就人以论如律中解三法现前
合僧归人五法现前人僧乃别。」

【释注引母论中初总示以前明四缘人法处为能
成事即所被就事别分复有三种如注自列论中
语局义必兼事法所加者简上能成恐相滥也法
通能所者羯磨是能说恣等为所此义易知故不
别举人亦如之四僧为能差忏等为所如唱下略
举数事以明自他受忏则自能他所忏白则互通
能所以忏主白和自为能秉为他所量故云互通
也戒师问白事亦同之然下别释初点法通论标
人法欲明法字通收诸事则三种具故谓世间事
728-A¶ 第 117a 页 X41-0117.png
有皆可名法诸法之言何所不该则知法中可摄
地处就下释人律中现前毗尼有二不作羯磨则
三法现前(一人二法三毗尼僧合人中)若加羯磨用五法现前
(人中离僧更加界现)合僧归人则能所合论人僧别者则僧
能人所。】

「下引当律量比丘者僧所差遣理须具德受日舍衣
亦观机务辄作滥加僧私无益故曰也或可称量法
事须几成僧识达是非教限成坏非人不预义须通
晓也。」

【释本律中初科为二初约所为释或下次约能秉
释须几成者约数满也识达是非者简堪能也非
人即不足者。】

「言白衣者覆钵怀信方堪被法五八二受亦须问缘
先量后加故应详集也。」

【次科覆钵正据众法五八义同别法。】

「言羯磨者事现在前非法则息羯磨八种通镜行藏
达则事法俱成迷则翻种苦业故须称量也。」

【三中事现在前谓机生也非法则息谓事不成济
也如教则须行非法即宜藏镜明也。】

「言所犯者谓凡所造过无越七阶或涉疑滥或预迷
塞理须分别事等晨昏无宜持犯相干多少委冒也。」

【四中七阶即七聚犯有三心一识二疑三不识迷
塞即不识也等晨昏者谓同昼夜晷刻定也持犯
相干谓不识犯缘多少委冒谓不知犯相。】
728-A¶ 第 117b 页 X41-0117.png

「言量事者乃含多义今伹取当时达僧法所评者随
人法物皆事所收宜须商度重轻前后离合同篇异
聚因果杂相未可即施先宜穷考故也。」

【五中随人法物者人如受忏法即说恣物谓结界
离衣杖囊行筹之类商度等者且据忏罪为言馀
可例准也离合同异下文自显。】

「次就义解法缘有二初三种者文相易识或具单下
作法差别也。

初中随相受戒为人者以信士归心初依行本故受
法从人也望所受法即是圣教应是法收然法起依
人故从能受者为名也言忏差等相唯为他兴治摈
罚等自他通被以断除稊稗增长嘉苗岂不然乎或
可随义通塞何限此也。」

【次义开释三种中初文随相二望总举受戒下别
释初释受戒行本即戒体望戒是法据受归人言
下次释忏治忏差偏局治摈两通断除稊稗喻被
他增长嘉苗喻被自稊音啼稗傍卦反田中秽草
也或下点上所分不定义也。】

「言为法者指说恣等非净不预理在为人然僧别通
行遵崇教法故专在也。」

【二中据所被则在人约所遵故在法。】

「言为事者但约非情依处加法应由人兴然和告所
唱唯是法也合此两缘所指则同皆为界限故唯明
事。」
728-A¶ 第 117c 页 X41-0117.png

【三中约非情者此句简判也须人秉法同归于界
故云合此两缘等。】

「或具单下通解上缘然发机不常前后难准或但三
分如前取别。」

【次释具单中初文通解上缘即上三种有离合等
也机即前事或但分三即三单句复具如后。】

「有人解云随作一法皆须三量何以明耶如四人结
界即人事也白二加之即具法也对首亦尔衣之是
非事也彼此相解人也故文云言议往返人现前也
口说持文即为法也心念亦尔常存怀记为人也前
境不一为事心生口言为法不违此法业成奉戒岂
非具三。」

【次引古中三量即人法事如下第列三位各具三
量如文可知。】

「今解不无其致太为通混妙识羯磨所牒之辞则据
本缘互不通也如受法中但云乞戒者人也诸结法
中但云限约限即界也自有人事合者如人病衣重
等如是语者捉全筹等无问僧别皆有单具交络双
单终合七缘以从羯磨摄事皆尽。」

【今解中初句纵与次句斥夺彼分三量不辨能所
故云通混妙下示正义羯磨所牒即正陈所为法
法各别故不互通略举受结馀可类知自有下即
复具四句人病衣重即离衣法此二合也如是语
捉全筹即具足句本律灭诤中云行筹应有白云
728-A¶ 第 118a 页 X41-0118.png
如是语者捉完筹如是语者捉破筹(律不出文但示缘耳)
是语是法者即是人筹岂非事又如延日自恣修
道是人日即是事自恣即法更就别法例此寻之
略为图示使能所两分焉。



「言离合者如忏罪法异篇别法不合同治同篇多种
离合皆得馀事类此可以情求。」

【次释离合且据忏罪异篇一向离同篇通离合又
如受戒被多人受日合多缘等并准说之。】

「言先量据者谓劝令早知不宜临事臧否也。」

【三中劝令早知即称量缘臧否即如非也。】

「第二法起托处。

先以文据后以义求取僧祇文释成羯磨所起必在
728-A¶ 第 118b 页 X41-0118.png
法界自然地弱不胜僧事何以然耶夫僧法轨模起
还法地若先未加事乖法式即如义證难事巳临欲
行说恣犹先结界然依本法虽无文證即此成准。」

【二法起处释注初科为二初标分文据即僧祇义
求即本律取下次牒释初释文据未加圣法故云
地弱僧事功强所以不胜即下释义求此引说恣
小界可验众法不许自然本法即本律法聚谓当
部中无文有义即用义决若准五现秉法须界亦
是明据但非正意故云无耳。】

「言处有二者显相通局也非谓僧法唯在法地结界
一法非作法界由是草创所依开此居宗若不自然
后诸众法无缘加被故此羯磨偏与馀反如受戒者
闻法非障等自馀并在法界可以例知别人行法二
界通塞如上也。」

【次科又二初总示非下别释前明众法七结界法
不通法地如文所叙初受闻法事类颇同其馀诸
法不通自然反对结界故可例知后明别法受欲
一法不通自然馀皆两得并见总义。】

「第三集僧方法者且依西梵本无科约杂碎文相随
引解之。」

【三集僧中初标依西梵者彼土撰论解释经律但
大开分段至于解文并无科节此门仿彼乃述作
之变也。】

「所以先敷座后打槌者由声告即集床座未施伫待
728-A¶ 第 118c 页 X41-0118.png
悽惶非成奖务制先定座良在兹也。」

【牒释中初科悽惶烦闷之貌众既不乐殊非同法
奖导之意也。】

「犍槌者梵本声论云犍(巨寒反)地此云磬亦曰钟也乃
金石二物耳故五分云随鸣者作之意取闻声来集
召僧法也故涅槃云击鼓诫兵鸣槌集众是为法世
四分中召僧七相不离声色唱令犹不来者更相捡
挍意可见。」

【次科犍槌如字呼之下依声论方乃转音今人一
槩改槌为稚例呼为地未披经律妄自改作如钞
记委辨下文或单作槌梵言之略钟磬并通金石
为之金即铜铁也五分随鸣不必金石如注所列
涅槃中彼云如鸣槌集僧严鼓诫兵吹贝知时是
名法世言是法彼世谛之事耳四分七相量影破
竹作烟吹贝打鼓打犍槌打地若唱诸大德布萨
时至等准文有八一三是色馀并属声通为唱令。】

「如律文令旧住净人下位打者此召僧法制非具道
者所为必无二人方听兼助也。」

【三中下位即沙弥具道即大僧一自是所集二事
仪非重无人听助即是缘开。】

「言三通者非是单三下也从微稠以至稀著声绝之
后又加三槌故云也。」

【四中凡鸣钟法先虚揩十下即微稠也十一以去
渐稀渐大即稀著也至三十七下缓打三下为集
728-A¶ 第 119a 页 X41-0119.png
三乘常途斋讲宜依此法晨昏长打广如钞中。】

「阿含经云闻声止苦者凡业有定与不定故苦有止
与不止若作业必定圣所不免不定业者无缘则受
有缘便止罪者遇善为因打者设愿为缘故得声传
苦灭自然感应。」

【五中注引付法藏传即罽腻吒王堕鱼受苦闻钟
停息遣告长打有斯冥感故引阿含彰其所以猛
心一往始终无间为定业中间微悔即不定定业
则果相巳就故圣不免不定则因势犹微故通缘
夺若尔罽腻吒王业应不定答引业则定故永堕
鱼中满业不定故遇缘停息罪者先有善因偶然
遇善打者方今发愿随愿冥通傥临此务宜善用
心若准此文比丘自打与上相违答律据集僧事
须下众传取济物故约大僧。】

「威仪经明杵数者今多不行故法坠于地但临事筹
度量时缓急外得生信灭苦内得无虚声告若然可
也。」

【六中经中杵数备如钞记今下斥世但下示法令
筹度者或住处大小僧徒少多时缘缓急随宜长
短不必依经于外有功于内成用内外两济事不
徒然。】

「论中不许互易者以僧法揩定辄改乱伦召法既乖
受用非理故须常定也必欲换动先以本者召集现
僧告令知意然后改革后更欲换还如前召如斯展
728-A¶ 第 119b 页 X41-0119.png
转虽是改换始终僧法若一住处两磬互鸣前后杂
乱不名常相随用四事是盗僧祇由僧私一乱无法
分异也。」

【七中初明制意伦即是次必下示换法若下显过
相。】

「今世有人言知钟者云是净语言打钟者不净语也
元此知净自不得为令他作之故云知也钟则不尔
自他通用不有种相何须避之当部言打其事极多
人畜非情咸有其戒可亦改之为知净也智论檛犍
槌阿含击犍槌五分打三通经中撞击钟鼓并以知
净之言别有所为故翻经之家随以此方一相往翻
莫非物触声发也故知钟之言虽非巨害然是知法
者之大忌也。」

【三斥滥中初引滥彼谓使人时须云知钟不得云
打钟元下次正斥有四初示知净本制一为比丘
自不得为此通掘坏钱宝等二为有生种相此局
坏生一戒钟并反此义不须之当下次引馀戒例
难言人畜者即打比丘提乃至打畜生吉非情即
打故衣智下三引示檛击打撞事同语异随用翻
之故下四诫诰在事虽非大害于法深属无知凡
在学流故须避忌。】

「第四僧集约界者所以立界为欲摄僧随其分齐不
许乖异并是丧我之方略也。」

【第四初科为欲摄僧是立界意丧我方略即摄僧
728-A¶ 第 119c 页 X41-0119.png
意凡夫具缚我倒炽然乖异则转增和合则渐息
由事證理得法无我是佛权谋故云方略。】

「文中先举二界后随别释。

初作法中列三名者以摄馀界后当广说。」

【作法界中初科指后即第二篇。】

「小界无外者以界局在身坐外无法随人集结故无
外也若许有界则纳诃人馀亦如后。」

【别释小界中初显示制意若下暗斥古非。】

「若论无场大界二处别集以界之内外咸有制约可
从集故。」

【次无场界中此约说恣内外两集故云别集不容
私避即是制约下文四集义亦同之。】

「若尔小界无内可如前言身界之外可不须集答元
制简人虽有不集不同大界制内外集。」

【释妨中恐谓说恣小界可以类同故须简别答中
制简人者为遮诃故若须外集开无所济大界非
难故曰不同。】

「若有戒场则四处各集一是界外二是界内三是内
相外戒场外中间空地四是戒场体。」

【三有场界中当局自集事义易知特约共集示其
异相。】

「问羯磨之设界中无人则成何故集他外界。」

【初问大界外集之意。】

「答行法不同若作羯磨则随界分局人不相集若作
728-A¶ 第 120a 页 X41-0120.png
说恣则内外通收以是摄僧纲纪使内外同崇不许
逃避乃至外界戒场见相便求多有句数即其事也。」

【答文今释中初句总示若下别释即僧私二缘通
局两集乃至下别證通集本律说戒犍度云时有
一住处说戒日客比丘来见旧比丘在戒场上见
而不求便作羯磨诸比丘白佛佛言成羯磨说戒
有罪(一句)若见巳便求求巳不唤成羯磨说戒有罪
(二句)若见巳求求巳唤成羯磨说戒无罪(三句)闻疑亦
如是(同上三句)又有住处说戒日旧比丘见客比丘在
戒场上三句并闻疑三句并同上馀广如彼故云
有多句数也。】

「有说云纵作羯磨亦须通知以年岁逾远界相莫知
或主客改转虚传制限故须通集先委问缘脱有漠
落徒生疑惑必本非法实滥后缘若经受戒空传圣
法丧他一生自他同陷深可镜之此言易耳临时难
改。」

【次古解中此就私缘约界不明可有通集必无疑
滥则不须之初叙须集所以脱下彰不问之非初
谓标相不分必下次即本结乖法于界生疑不出
此二必有此缘解巳重结不同今世无问曾结不
结一概妨疑请考此文足知传谬滥后缘者通诸
众法作并不成受法尤重故别举耳此言易者秉
结不难故临时难改再受非易故。】

「问大界四集可如前言戒场之中亦有集不答场中
728-A¶ 第 120b 页 X41-0120.png
两集亦为说恣如难缘开之馀如结界法中说。」

【次问戒场比前大界例有四集答云两集即是通
局二集或可字误两合作四。】

「就自然界四种分之当部无文通取诸律四名如列
各解可知。」

【自然中初科本宗盗戒有聚落界三小界中有兰
若道行伹非明显故云无耳所出诸部文中自标。】

「聚落为二谓通局也。」

【聚落释标云通局者通即不可分别局即可分别。】

「初不可分别者或约僧之来去难可知者或约处所
散落不知际域故僧祇云若城邑聚落界分散乱不
可知者以五肘为弓七弓种一树齐七树为量相去
作法虽有异众各不犯别约相步之则有六间六十
三步。」

【不可分中初科为二初列相即人处二种不可别
知或俱或互并是此收二俱可分则属后摄故下
引示文唯约处义必兼人彼因婆罗门问种树法
佛言以五肘弓量七弓种一树能令根茎坚固扶
疏生长不相妨碍时优波离白佛巳闻种树分齐
今复问若有处所城邑聚落界分不可知若欲羯
磨应齐几许使异众各各相见而得成就不犯别
众耶文中上是请问以下即佛答五肘九尺七弓
六丈三尺一树得十步半。】

「昔云七十三步半者错算七间也僧祇疏中七树六
728-A¶ 第 120c 页 X41-0120.png
间犹如四分衣界八树中间诸师衣界止计七间如
何僧界七树非六间也。」

【初错算步限中初科一期之误多十步半故云错
也下据彼疏会同本部兰若衣界决知误矣。】

「有人执旧见云树限两头各有势分故各分半还是
七间又云周圆种树如月晕也故有七间又改僧祇
为八树字斯之我爱穿凿太甚何处有树即以树量
律约世情假以相显。」

【次科初引彼执次列三种上二转计下一欺罔月
旁气谓之晕斯下总斥初二句责其情执次二句
示今取量不必须树下二句显律本缘依树所以
假即借也。】

「中间七树二众两头各行僧事相对既尔纵广四维
例集可知律剋二身故以树限若取当分皆半折之
则自分之界唯三十一步半耳伹以界体叵知用身
分相广如钞显此一既尔馀之自然大小乃殊例有
通局皆半约之。」

【三中有二初定方圆若无异界体则定圆必有相
侵尖斜不定律下二辨通局六十三步半是自分
半属深防叵即不可指广如钞见集僧篇此下例
通六相之中除可分聚馀皆半折如兰若五里人
各二里半等自分深防合举是通两分为局问今
若集僧依通依局答若彼无人止须依局恐来不
定故必从通名为深防义在于此若尔纵有人来
728-A¶ 第 121a 页 X41-0121.png
在我自分之外理应无过答人虽在外界巳相侵
故有成别寻钞可知问可分别聚何不两分答四
周有院摄相义强若在相外则彼此界别若在相
中即同自分馀无院相约量通收故皆半减。】

「彼律又云聚落界者相去虽不远行迹到处亦名为
界有人引之以为僧界此用非也乃盗戒中显空有
两位不干僧界。」

【次妄用他文中初科初引所执即僧祇文虽字写
误彼是篱字有下指妄用盗戒空有者空即兰若
有即聚落彼具云空地者垣墙院外除聚落界馀
者尽名空地聚落界者去篱不远多人所行踪迹
到处是名聚落谓聚外行路亦属聚界昔人据此
谓七树之外更须势分故此指破令后无疑。】

「今约步限据不可分者为言以村聚散落无有垣堑
又僧杂闹往返难究指步为限捡括易成焉取踪迹
远通内界故不可也。」

【次科即叙人处两不可知约步为量既无四院何
有行迹而可取耶。】

「二可分别者亦有二缘僧则在无易委聚亦周院可
悉故十诵云若无僧坊聚落中初结界者齐聚落界
是僧坊界此内共布萨羯磨不得别作纵彼文中齐
行来处此制通摄恐妨界内必作法时身在门外亦
得两成故彼文云约以篱堑集。」

【次可分聚中初示相人处两缘皆可知故故下引
728-A¶ 第 121b 页 X41-0121.png
据初正引无僧坊者此明人处可别知故齐聚落
者此明界限尽四院故如佛化初至未有僧居则
多此相若准事钞兰若僧坊或有四相亦同此集
纵下遮疑彼律下文又云聚落界齐行来处谓聚
外行路也疑是昔来执为势分故特决之制通摄
者恐有入界通外远集耳故下转證既约篱堑明
非远集。】

「二兰若者亦有两相。」

【兰若标中亦两相者亦上聚落有通局也通谓无
难局即有难。】

「若无难者诸部皆云一拘卢舍而互说不定大则二
千弓弓长五肘小则五百弓弓长四肘四分俱卢舍
者一鼓声间验鼓则鞞鼓不一故其声亦有远近皆
是中国行李驿亭长短随处故致殊耳大约杂宝藏
五里为候也。」

【初无难中初引示不定僧祇二千弓计有十里十
诵五百弓约有二里四分鼓声则无数量鞞是小
鼓鼓即大鼓皆是等者总示诸部不同所以大下
次明今所取杂宝藏经云一拘卢奢注云秦言五
里侯犹准也。】

「二有难者如善见中兰若极小方圆七槃陀量槃陀
者乃量之总名一槃陀有二十八肘通计为七则百
九十六肘肘各尺八六尺为步率之故彼文云若不
同意自七之外各行不妨故知涉难也。」
728-A¶ 第 121c 页 X41-0121.png

【次有难中初引示槃陀梵言此方无译二十八肘
有五丈四寸百九十六肘共三十五丈二尺八寸
则五十八步四尺八寸不同意者谓众不和合即
同本律三小之缘故云有难唯三小界局在兰若
依此集僧相传但云恶比丘作难者谬矣。】

「三道行界者如萨婆多云随比丘行有纵广拘卢舍
界不得别食别布萨然部别有由当取十诵故云拘
卢舍者长五百弓弓长四肘则七尺二寸如是率之
则六百步。」

【道行中初引示即彼论中别众食文道行不住则
开别众今此停止故有制约委如钞记然下定量
以多论正解十诵故云部别有由等百弓有七十
二丈共一百二十步五百弓总六百步即为二里
大约二百步为里也。】

「四明水界善见云水中不得结作法界若自然界者
众中有力人掷砂水所及处外有比丘不妨内法取
水常流处深浅俱得潮木不合(以乍溢故)若船上布萨应
下碇若下橦不得系岸及水中树石以与陆地相连
故此论不得结作法者以水虚浮相体难识故也今
则约岸分标义亦可得如四分合河而结除无船桥
即是明證故五百问云水中住船得结如下广说。」

【水界中初引示砂水者或掷砂或洒水准钞计有
一十三碇合步作碇即碇石也橦音幢合作椿橛
也水中树不与地连准应得系此下义判先出论
728-A¶ 第 122a 页 X41-0122.png
意后举二文准知得结广在次篇故指如下。】

「文中六相面方限齐之内者据彼此各收咸成别法
审处观时不容滥委。」

【释结中显示分齐诫令审悉。】

「第五应法和合者僧人乃集有不来者义非僧体即
是别众今约此缘义分两相或一上座告情以时劝
勉或三业通僧显成作业故律文云何名和合即反
三别故知三业委僧岂是乖异。」

【第五标中初蹑前生起今下约义示相谓众僧创
集或约首者陈告或取捡校无乖唯此一缘义兼
两相(昔以和合别众为两相者非)下引律文别證后相。】

「文中应来者来谓应羯磨者须来总集馀不应者谓
尼等四人十三难人三举二灭重病痴騃既是位乖
无由同法并不合来唯德行具堪识是非可有同法
故须来也此名身集。」

【次牒释身和中应羯磨者即善比丘简馀不应具
见次缘德行具者体净也识是非者解明也。】

「二应与欲者与欲来即简非欲缘虽与不成有堪欲
缘若邀身集教不济机太急过分送心达众即表无
别故与欲来是名心集欲即心也。」

【心和中初简不应非三宝等缘不合与欲故有下
次示应与身异心同故成和相。】

「三现前得诃人不诃者即简不合诃者义无證正具
德法应理非辄举故言不诃也此名口集由默然故
728-A¶ 第 122b 页 X41-0122.png
事法同持和通僧体前业成就。」

【口和中不合诃者即诸不足四羯磨等證明令正
故云證正。】

「反上三和即是三别广如非相。」

【三别中指如非相即是次科及七非中。】

「有人不立此和通人僧体以此三业顺成僧义非无
一致今以行事广务要以识相为先合相从体是非
终不可练岂唯此和通入僧内四满数中诸不足者
可亦僧收今以翻和成别非相须知前但列僧则约
相分数故文云僧者四人若过今显义用故统收三
业此约事辨和也律中和合者一说戒谓约法辩和
也二和虽殊非列不显故分一位也。」

【三破古中二初引古通入僧体者谓前举数四位
僧中即具和义不复别开也今下二申今又三初
标古非过在通滥体即四位相即三和岂唯等者
谓后简众四满之人亦上僧收若不别立是非莫
辨可亦僧收而不须立耶例今和别义亦同也今
以下次示今意释通前后体用两分律下引文證
律云僧者四人若过和者说戒羯磨彼既两分比
今事和别分有准(昔记妄解不足可破)。】

「第六简众不足僧相即前僧义第四门也。」

【第六标中总义略指故此应之。】

「律虽出一不同之人谓未受者然非数相其类极烦
若不广明成非莫显徒沾僧内终乖法式是以律中
728-A¶ 第 122c 页 X41-0122.png
显于四满明是非相。」

【次显意中初文初叙略以作法问和止问未具然
下示广律明四满见瞻波犍度。】

「所以有者见前立僧但约数定便以非法之人用充
数限故广显四种满不满义满犹足数。」

【次科初句徵律何意而有四满见下即释前立僧
者即初标四位也满犹足数不满反之。】

「而此四中成满唯二馀不满者用列何为莫不当时
充僧谓是合法简人方知不满亦可从初得名交络
互显方离不满。」

【三中初叙疑文中四种初后成满中二不满莫下
决通有二上约未简释下据句数释亦以此义通
名四满。】

「举相列名中。

初人得满不合诃者由四羯磨但坏行法入轻治中
不毁本信尚足僧数既夺德用故不应诃。」

【举相中初科对后举摈故曰轻治夺德用者即三
十五事中不得诃羯磨是也。】
728-A¶ 第 123a 页 X41-0123.png

「二不得满数应合诃者即欲受大戒人体非具修岂
合足数但今受法诸行根本立身之要脱有非缘无
宜再涉故开诃令止事顺法成也。」

【二中谓沙弥受戒或曾披律或复重来晓达如非
旁无诃者所为不轻听自呵止唯局一受馀非所
开行依体生故为根本为世轨范故能立身。】

「三俱非者就此一位乖相极多略知大数后依随解。

四分有三十二人十诵十五人伽论三人僧祇九人
五分一人诸部通会共成一宗则六十许人不合足
数。」

【三中示数初科四律一论共有六十而言许者示
不尽故。】

「今见讲师但取四分二十八人是不足限不用他部
口云律但列此二十八人明知不列是足数也。」

【次科引执中此即钞序六师初师见也。】

「今解律通列相令准例知本无结数拟含多相二十
八者疏家束之勘捡律文隐显不定如何冰执不通
他部若有痴狂睡定之徒得入数者至如舍戒为恶
随对应开若向狂心及未相解俱不成舍以非足数
非对首人虽是比丘无住秉法故须大观众部通照
是非义类显然不得不用。」

【次破中三初明本宗不定二十八人出瞻波犍度
(昔云瞻波但有六人谬矣)痴狂舍戒等出淫戒及受戒犍度行
覆藏等出人犍度故云律文隐显等若下次引舍
728-A¶ 第 123b 页 X41-0123.png
戒例难引彼开缓并今制急可验痴狂定是非数
故下三示须用诸部。】

「文中若为比丘作法以尼等四人足数者或由报别
或法未具故不开之翻对及尼受具二十忏罪八人
出罪四十者各成两足互不相通。」

【初本宗尼四人中初通示大尼报别沙弥未具尼
下二众即兼二义翻下别简据尼本不足僧然僧
得与共秉故云翻对忏罪八人即摩那埵。】

「若言犯边罪等十三难人本犯戒障虽受不得以体
非比丘虚沾僧用故也。

若被三举者既本无信故作重治弃在众外义无同
法。」

【十三难及三举并可解。】

「若灭摈者为非既重加覆染心故作法除出海岸也
若应摈者根本巳坏去僧弥远将欲摈遣逢缘且散
故文云入波罗夷说中也亦可为非公显不惧覆藏
或屏犯重而过迹陈露义须驱遣无力遮治行本既
亏俱是应摈也。」

【二摈中初释灭摈为非重者局四夷故覆染心者
不学悔故出海岸者众不容故若下次释应摈有
三初是可摈初篇刑科名为夷说巳犯重者在此
所收故云入也亦下二种公屏虽殊俱不可摈凶
顽强狠僧力不加伹可自知勿将系数。】

「问边等十八人尼等四人为自道非方是不足为不
728-A¶ 第 123c 页 X41-0123.png
自言当体不足。」

【叙问中道谓口言。】

「有师解言僧取体如上既乖法冥然不足云自言者
结集列相也。」

【初师解中初立义云下释妨律文列相并云若言
恐谓口说故推结集为彰别相故标简耳。】

「又解人虽体非相有僧用各不相知理开成足故十
诵云犯重罪人贼住边等若先言有是过作法不成
反上得也故律论并云同住之法肉眼三根净不用
天眼见他犯过广如钞中是以文中若言犯罪与彼
不殊故知自言自述使人闻也又四分中于不持戒
和尚受具足前三句者由不知不得故开第四句知
不得故方闭广文如欲法中。」

【次师初立理故下引證初引他部十诵文相甚明
律论即十诵多论下举当文会同十诵又下引本
律受戒法中文云时有从不持戒和尚受戒后疑
问佛佛言汝知和尚不持戒否报云不知佛言得
(初句)复有如上缘佛亦如上问彼报言知佛又问
728-A¶ 第 124a 页 X41-0124.png
汝知不应从如此人边受否报言不知佛言得戒
(二句)复有如上缘佛次问二种彼并云知佛又问汝
知从如此人受不得戒否报云不知佛言得戒(三句)
复有如上缘佛次问三种并云知佛言不名受具
(四句)。】

「十九别住者将外界人用充内数。」

【次科别住即异界也。】

「二十戒场上此二俱是异界两列何意由见外界不
足谓戒场是界内应足外数然场虽为大界所围两
不相接中留空地即异界也。」

【场上亦即异界故徵重意内外两列遮后滥用围
轮小界亦此所收。】

「二十一神足在空十诵云空无分齐不可分限也。」

【神足即六通之一亦名如意通空无分齐无所依
故。】

「二十二隐没者即入地或在井窖窨俱名非现故。」

【隐没中入地即总示或下别举窖窨并地穴也。】

「二十三离见闻者解虽有多即离比座见闻也若有
互离如欲法中。」

【离见闻中有约离秉法人见闻今所不取故略标
之广在欲法比字平呼并也。】

「二十四所为作羯磨人者以为僧所量牒名入法安
得成数又前乞是所为后和是能为秉法专制诃足
俱成除受大戒馀不合语。」
728-A¶ 第 124b 页 X41-0124.png

【所为中初通释又下简受戒和尚虽牒名入法而
与馀不同前乞谓乞畜众后和即通正受秉法专
制谓主其制度偏在和尚故成诃足除下示局自
馀诸法羯磨牒名无非所为不成诃足故云馀不
合语(昔记谩解学者宜知)。】

「通尼等四合二十八人。」

【结数中尼等四人由是别类义无同法故别列在
前十三难下二十四种同是本众体相乖差故次
列于后故通前后合成总数。】

「律中行覆藏本日治摩那埵及将出罪以行法在身
根本未拔坏众义备是两不合。」

【次后四中初科次篇邻重故能坏众诃足非分故
两不合。】

「若尔与四羯磨人有何异耶。

答前但小犯情过可诃故足数收此犯次死罪深难
拔故不足也。」

【问答可解。】

「有人云四羯磨者众法皆通僧残诸治局二篇悔。」

【引古中初科四羯磨人但不诃法生善灭恶一切
众法并谓足数故云皆通僧残四人但不足忏残
羯磨馀法皆通故云局二篇悔此师所判乃据律
文事钞科为少分不足犹循古解不了义也。】

「若作此解焉有被诃责者得更治人犯二篇者开馀
忏主审约情事律文不了以义糺定应分二途若同
728-A¶ 第 124c 页 X41-0124.png
犯同治理无预加律言足数谓差结等若自有犯必
无清过故有罪人不合解罪乍可应馀非罪羯磨若
作斯通始终无妨故此四人通前数等三十二也。」

【次科初蹑破生善可尔治罚忏罪并灭恶事身既
有过如何加彼审下义决初总标糺犹正也若下
别列同犯同治如犯残者不足忏残被诃责者不
足诃责馀准说之差结生善可通律意若自有犯
即别犯别治如犯残不足舍堕诃责不足摈出等
犯者不得为人解罪是律所制非罪羯磨亦即生
善若作下结示用此二途决文不了于义尽善故
无所妨。】

「馀取异部。

十诵十五人。

一行覆竟人二本日治竟三六夜竟若此三人兼前
残四并是二篇互不相足。」

【次释他部十诵前三人中初科前据正行此约日
满未及作法恐将预数故须列之。】

「若尔夜竟人与将出罪有何异耶解云律文两位约
728-A¶ 第 125a 页 X41-0125.png
远近耳本日覆藏坏非坏分此亦尔也。」

【次科初徵次释中律文两位通指二部夜竟未出
故是远将出临事故为近仍举本日覆藏为例以
同是一事亦两分故。】

「又伽论云行别住人作摈成就除受戒法馀尽得作
引约四分明言不足者但据僧残四位若同上通非
灭罪法可并作耳。」

【三中初引论文彼除受戒准前义判反得成足引
下次对本律如上所明若下准前义决但足生善
自馀治忏一切不通。】

「四睡眠人五乱语六愦闹七入定故彼律云若前比
丘睡眠入定等或众僧睡眠入定等闻白巳方睡定
者成不闻者不成也八哑九聋十具二患人。」

【后七人中前四昏乱后三病报中引彼文决前睡
定闻白巳后知所为事有心持御故判法成。】

「凡此十位以足僧数一切不成因六群證他受戒羯
磨不成及后佛问皆言不委因立制曰听羯磨者当
一心莫馀思惟专心敬重心心同忆念如是听作其
作法者应分别之是第一第二第三等不尔与罪若
如伽论聋闻声者得成作法。」

【结示中初总判因下别示初明睡乱引本制缘心
莫馀思不妄缘也专心敬重不轻法也心心忆念
不间杂也不尔与罪违得吉也此乃成法之缘作
业之本凡临秉御慎勿自轻若尔何以前文白巳
728-A¶ 第 125b 页 X41-0125.png
睡定而得成者答彼是曲开非本正制若下次决
聋人。】

「又次十一狂人十二乱心人十三病坏心人十四树
上比丘十五白衣。」

【后五人中初科乱心坏心亦是狂类但相别耳。】

「此与边等何异重来前十三难有过障戒此好白衣
五八十具虽并心净不妨加法参差不成仍本名故。」

【次科对简中由与边等同是无戒故须简之。】

「有人云即有具戒缘须俗服者故不足数以无僧威
仪也今不同之不以威仪定僧体状内具戒见财法
应僧外亏道相为缘亦得如五大色不合受持为缘
服用岂不秉法可以例也。」

【斥非中初引非今下正斥为缘即有难如十诵中
和尚师僧著俗服得戒是也善见比丘为贼所剥
听著五大色衣即是俗服脱临法席岂不足数。】

「伽论有三一者重病人二边地人即四分中边不解
两不成舍三痴钝人用此满众俱不成就。」

【伽论通列中二边地人即同四分舍戒所列故引
合之。】

「今约痴钝事义须知夫羯磨者为通和忍随文解意
则非愚限故即世行事秖论身足及问是非渺同河
汉今出愚相略有五焉。」

【次别释中初科文叙羯磨取解为功世多愚暗故
须历辨渺同河汉言其浮漫无涯畔也。】
728-A¶ 第 125c 页 X41-0125.png

「诵文合眼恐有渟延缘入非违傍无人觉此一迷也
或同诵一法前后无乖文相能所不识彼我此二迷
也或约文谨摄深练自他增减乖务事法错滥不召
令住此三迷也或文句乃明牒事不滥人有别缘是
非通默此四迷也或人法乃具事局界境成不冥然
端拱送忍此五迷也。」

【二中五迷初总四法通曰非违自二巳下别历非
相二法三事四人五处蹑前起后次第相生寻文
可见。】

「观此五迷深明四法微为弘奖仅涉僧伦齐五所收
义归不足至于随法明非非如雾结自非博观馀复
何论约指通情如前亦可且就钝人馀如后说。」

【三中初示足不足观迷明法粗可秉宣未为通博
故云微仅至下次指非相如雾结者喻其多也约
指通情即上五迷指馀如后即辨坏中。】

「如僧祇中有九一者与欲人堂中作法通收欲者以
入现数二若隔障即同在覆别有遮断不见身也三
半覆露中间隔障四半覆露申手不相及五同在露
地申手不相及此上五种是善比丘当时乖相故非
数限。」

【僧祇初科半覆露者谓半僧檐下半僧露地也。】

「又有行住坐卧更互作句以义细分则一行有三历
作十二且从四仪即合前九然此行等必有馀缘亦
应开许如立说戒教授白召病者舆来岂同坐也然
728-A¶ 第 126a 页 X41-0126.png
须相顺面必向僧则成开制故。」

【次科初列人相四仪更互者如行作法住不足数
坐卧亦尔举一为首以历馀三故成十二然下次
明开缘若据白召本是制立且望相乖成法为开
病人虽卧不得背僧故成开制。】

「五分中病人背说戒者正判别众四分我往不坐为
作别众等并是正量。」

【五分背别一人仍引四分乖仪以显又观文势五
分證上病须面向四分證上四仪互乖。】

「上来六十俱是简缘岂唯如旧但二十八必过今数
义理有归亦须收取如极醉人共语不解人等亦是
不相领会何有忍默之理故须通照也。」

【义加中初科初结数反古必下正示义加义有归
者谓归不足注引舍戒睡狂如上出在他部醉及
不解此之二人诸部无文是今义判(旧以钞中义加三人者准
此验非)问既出舍戒那云义加答由非正列不足数
中然对舍不成义是不足故也。】

「文列受舍狂醉非者引證成前不足之限患今学者
但诵人言何不捡律自有明诰事类极多故引令晓
也广如事钞。」

【次科初点文言受舍者即受法舍戒中以舍戒两
出故标简患下示意指广如钞见足数篇。】

「文云须知别众足数四句者上虽通列名含是非但
为缘差滥通净行故以法简不宜混杂就分两对。」
728-A¶ 第 126b 页 X41-0126.png

【次足别句中初文叙前列相或体非而相是或体
净而缘差同归非数故云名含等所以净行之人
滥通数内事虽非足不妨成别故以足别作句简
辨。】

「初是别众非足数如应来不来等二人隐没离见闻
残行法中七人亦有通局如前僧祗中隔障四别等
实如应法能碍僧事故名别众身不在僧非数收也。」

【初四句中第一句收十五人应来及应欲为二人
本非不足之数对别作句故此入之残行七人据
行不足犹通生善不应灭恶故有通局馀八不现
约相不足足别之言随句各异临文裁酌不必一
槩。】

「二是足数非别众即律中善比丘同住等由身参众
侣行德昭彰故兼两位也。」

【次句身参众侣故是足行德昭彰故非别。】

「三亦别众亦足数者如现前得诃者诃身厕僧中通
在数限口须忍默乃有诃制即非同和乃至僧坐而
彼行立背面僧中等是也。」

【三中六人应诃外入义亦同前此等身现故足相
乖故别。】

「四非别众非足者如四分尼等四人边等十三二灭
三举等或是报别法乖或是行违治重体既乖僧不
能为别十诵诸人并是应法但为差脱故不在僧如
睡眠乱语愦闹此三由入无记不缘善恶虽在众中
728-A¶ 第 126c 页 X41-0126.png
不成作业也入定善人别有静虑至于忍默不同僧
和然身虽在僧不可为足见闻又绝不名别众哑等
三人根坏非證听说二缘正乖羯磨狂等三人由神
乱故不了自性何预两能白衣本是无戒可谓相似
比丘同住树上须知比丘在界内外若枝委界外地
者身在界内是名别众界外非别若不委地内外俱
别而是不足数收重病中边及以痴钝醉不解语并
非二摄也。」

【四中初四分二十二人报别即尼等三人法乖即
沙弥及十三难行违即二灭治重即三举十诵十
二人次第牒解一一各显二非所以入定中虽是
善行而非證法故云别有等如色无色定各有所
缘澄心凝住故云静虑哑等人中以羯磨法诫听
劝说故云乖也狂中两能亦即说听白衣中如律
戒本释比丘中有相似比丘谓剃染形同本无戒
者非别非足易知不解同住树上即界内树也枝
委外地即涉两界若不委地但从根判重病下即
伽论三人义加二人非二可知。】

「上以足数对别为一四句今以不足数对别又为四
句。」

【次四句标中以前四句摄人未尽故复出之初后
二句唯收四人中二同前如文所指。】

「初是不足数非别众如所为作羯磨者体通道俗且
据比丘身在僧中威仪相具及以非具俱非别也然
728-A¶ 第 127a 页 X41-0127.png
为僧量不名在数或前加法或自作白等是也若未
受具又非义收。」

【初句所为通道俗者大僧差忏谏治尼众忏残下
众受具等并为道众剃发付房覆钵等皆为俗众
且据比丘者简馀众也身在僧者简遥被也威仪
具非具者如差忏受日并须具仪谏治摈罚皆令
立作前加法者前僧加我也自作白者戒师忏主
和白也(昔云教授召入非也由是能秉非所为故)未具类别不收所为。】

「二是别众非不足数同上。

三是别众亦是不足数即界中不集者同上初句。」

【二三指同对前可见。】

「四非不足数非别众如律中别住戒场上神足在空
并异界所收非二种摄也。」

【四中三人异界据本不足今望体如身现理合成
足故非不足异界非别于义易知前隐没等体应
非现故归非足(有改云亦不足者句法不尔故)。】

「就两对四句中当宗所明十三难二灭体相并不在
足数形报未终斯法不绝尼等四人三举七行无记
等色但缘报殊法隔心差相转故暂入非必能根转
法同心相无改者还通僧务是足非别。」

【三料简中初示永定斯法即是灭摈以带难犯重
皆须摈故尼下次明不定七行即忏残七人无记
等色总上十诵伽论僧祇诸相报殊法隔对人可
见心差即睡病狂痴相转即树上中边四仪乖背
728-A¶ 第 127b 页 X41-0127.png
等尼女根转即入僧中沙弥进具(尼下二众兼上两缘)三举
己解并是法同睡醒定起狂止智明并心无改也
下树语通四仪同众等即相无改也是足非别同
上善比丘也(旧记改云是别非也)两重四句总收六十一人
僧祇与欲前后不收义归后四初句所摄。】

「第四门中得满得诃者谓善比丘也。

今用若比丘反上尼等四人边等十三难及白衣等
并体非也。」

【第四门释比丘中反前十八人并非比丘故。】

「上加善字则反上三举二灭睡聋不相领等虽是比
丘行相不善也。」

【二释善字反上多相举灭是行不善睡聋等即相
不善。】

「同一界住者则反别住戒场上。

不离见闻处反上可知。」

【三四对反可见。】

「乃至语傍人反上所为人也以为僧量不得诃制令
他證正越巳至于馀人故曰也又解即座馀人足制
诃止恐因斗乱令傍證正亦成诃也以云谁诸长老
忍不忍便说也又解直语傍人此法不成亦成诃也
故五分云同界若诃但比座闻亦成诃也又解本以
足数望所为人相反为言此言似倒应云傍人语以
羯磨文中召令语默也。」

【五语傍人次列四释初中语谓得诃越巳即所为
728-A¶ 第 127c 页 X41-0127.png
馀人即能秉此约能秉得诃之人在所为外故云
傍也次解即约外来随喜望正秉僧谓之傍人三
中此据比座望诃法者得为傍人四中无别建立
但扶成初解耳。】

「具兼二法者谓含诃足也。」

【总结中结归上标两得句也。】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四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五


「上明不应法者非足数收馀同法者义须尽集今既
不来必有所以故次第七欲清净缘。

先以义分五门料简初制意释名体门二定缘是非
门三作法成坏门四持说应缘门五杂相分别门。」

【第七欲法中义门有五下文自点今先对文从初
律云至清净是第一门从于中至结界一法即第
二门从有五种至清净亦得即第三门从二明受
欲下至馀词同上并第四门从佛言若受欲下尽
末文并第五门就文分三如文自别。】

「义立如此引义从文又分三别从初至众多比丘与
欲清净来明与欲法二受欲者命过巳下明持欲成
728-A¶ 第 128a 页 X41-0128.png
不相三不得趣尔与欲下明说欲相。

初又分三初清净来明制意二若有佛僧事下明开
缘三五种欲下作法成坏。

初门分三如门所列。」

【与欲制意中标云如门者即前义门第一含三科
(昔云与受说三者非)。】

「言制意者凡僧事要务和合为宗乖此作业必不成
济然则形居世累事难通允制其身口容可从缘若
不开心教则太局故大圣知时随前法缘缓急相济
彼我齐举通心达僧便成遂事意如此矣。」

【制意中初叙僧事然下次明欲法又二初叙机缘
故下次明立教缓制身口急开心欲彼是僧事我
即欲缘。】

「释欲名者以希须为义如世色声名为欲等今以僧
务同遵义无乖异思得详集如济获舟伹以事违无
由自达故遣致心名为欲也故伽论云所言欲者所
作事乐随喜共同如法僧事故十诵云欲名发心如
法僧事随法与欲故也。」

【释名中初通示名义希须谓心有所望举世五欲
證名弥显今下次别叙欲法僧务是所欲思集即
能欲水济获船喻其情状事违即欲缘下引二文
具含能所显上所释并有明据。】

「释欲体者有多种从法以言谓想欲等如杂心通中
说也从相以论色声为体或动其身色或动其声相
728-A¶ 第 128b 页 X41-0128.png
也从事以论则有两种事一单僧须者如受忏二法
等别人不预故僧须之二互须者如说恣等至期必
说说必在僧若不求觅僧便有罪必私逃叛远出亦
犯是知俱须也。」

【出体中有三初想欲者想是连引正取欲心以为
今体须知两别不可相混言从法者即三聚中心
法所摄下指杂心彼通明心法故曰通中论问曰
云何心法等聚答曰想欲及触慧念思与解脱忆
定及与受此说心等聚(想欲触慧念思脱忆定受十并心聚摄)论自
解云想者于境界取像貌欲者于缘欲受也(谓于所缘
心欲领受)次色声中如注五种现相动色馀四动声广
说具仪即兼二种三从事者羯磨所被不出二种
即僧私二事私事则秉法之僧须我成法僧事则
彼此同制僧别相须不求有罪明僧须也私逃亦
犯明别须也上三明体初是能欲后是所欲中即
欲法。】

「文中不来者说欲清净此即制开之本也。」

【三牒释中制其必说开其不来故云制开之本。】

「文云于中有三谓与受说下即第二门缘如非义就
分为二一缘如非二定开制。」

【二开缘标分中举起义科摄文分齐。】

「初中佛法事下辩缘开也大途横绝有犯戒事无如
法缘而与欲者以事非故不成是别僧事清净理不
容滥无心至尚岂是欣欲故有说者更招妄语当律
728-A¶ 第 128c 页 X41-0128.png
开缘如文有五下文衣缘者乃非佛制比丘受行理
亦通准僧祇云说戒不来者兰若为衣钵王贼禁闭
守房等缘是开欲也。」

【缘如非中初叙立所以大途谓欲法大意绝即是
断不成是别者巳欲非法僧事别众无心至尚谓
于僧法无崇尚之心而滥委他缘辄尔送欲岂是
欣慕希须耶说招妄语者以不欲言欲违心故犯
钞云令他传此对众而说一一人边皆波逸提所
传之人知而为告结犯亦然当下引示缘相四分
六缘下文即六群作衣僧唤与欲僧作法巳六群
后悔佛制犯提僧既受行故知如法欲法出布萨
犍度作衣出戒本计非下文未详何意僧祇三缘
今通准用。】

「二定开制中以欲之所在必缘僧务自然薄弱力所
不胜唯除结界者自然开众务其唯结界一解如上
又云界须制限自结开欲终不识委故须通集也。」

【次定开制注云并听与欲是开唯除结界是制文
但叙制馀开可知(旧云自然开结界者非)初叙制意由不胜
僧事故不许传欲唯除下次牒文释即显律中不
开所以此有二释一解如上即前所叙自然薄弱
等次解可会准结界中有三解初云结界众同之
本理须通和馀法众同之末并依后起下二同此。】

「三五种与欲下即第三门作法成坏就分为三初显
法二是非三正作。」
728-A¶ 第 129a 页 X41-0129.png

【三成坏中标分文义两门科语不别。】

「初五种者四略一广略则唯重广通轻重也就五又
二四口说也若现身者是一后开故五分病重不能
口说听身与欲若举手举眼摇头得成。」

【显法中二初约广略分而云轻重据病为言就下
次约身口分下引五分别證身相摇头谓点头示
与相也。】

「二是非法中若不现相反身一也若不口说反口四
也文中更与馀者前既非法能所乖仪故更简人秉
法方诣故也欲与清净俱者以碍僧事律本前缘二
途别说后令合也。」

【是非中三初释非相次释再与前非法者蹑上二
反也能与违法所传暗教二并背仪故须别与也
三释合传律中初令说戒传清净羯磨传欲因说
戒时羯磨事起不传欲来妨僧法事佛令合传。】

「就正加法中律云广说不正出文今比转欲故裁出
也。」

【正作中初科如前引律但云广说而无词句比转
欲者文如后引此中但取前后四句故云裁出。】

「文中分四初告前忆持二自言名号三牒所为事四
正陈心本。

所以不称病等缘者律无文也称者人言不足承用
送心达僧未劳陈说如忘名类但述众多可知也。」

【次科不称缘中初徵律下答初句正示称下斥非
728-A¶ 第 129b 页 X41-0129.png
铠师羯磨牒缘入法钞中转欲犹循古本准今例
削送下显理如下举例文见下注。】

「言如法事简非法事律中本为事说欲及僧中事起
非是所欲之事以碍僧务伹言如法随时事起皆应
羯磨故也。」

【二中初释文相简非法者如律媒嫁净人等律下
示本缘为事说者如云为受忏事与欲等既碍僧
事故佛制断俱云如法随事皆应。】

「言欲清净者有人言欲应羯磨清净应说戒如僧祗
中时集与清净非时集与欲四分合之为妨当时作
法也今解云欲者表心无贰以应僧体清净表行无
玷实通假用。」

【三中初引古解执律废教僧祇正文说戒有限故
云时集馀法不定名非时集四分下次明今释初
示所据钞云今须双牒由文正制不同僧祇犹行
废教今下释义即约心行以分两别欲而非净即
不足数净而不欲即是别众故须两具方成僧法
僧体假用名实互举。】

「一说便止者律无结数三一之言准上下文加三法
处文中自明一说直成更无结约今以一说为定莫
非呈心至僧众多忘隐明判开之岂限三说方成一
法有人依五分僧祇不三说者不成说欲以为详审
必准亦任以四分无文制之。」

【释注一说中初示今判律中三归白四后并结云
728-A¶ 第 129c 页 X41-0129.png
第二第三亦如是等故云文中自明即显无结约
者止一说耳众下举例不忆名姓但云众多亦成
说欲又准下文若忘不说故隐不说并名欲到故
知但取通意不必徒烦有下点异执彼据他律以
决四分必下是纵无大害故以下是夺乖本宗故
钞云不须云云取他外部是也。】

「文中能忆姓相名类随多少者今此四分与十诵同
座上人少说欲者多开之如断诤中取诸人欲智者
屏量等也十诵中一界四处展转与欲不同五分欲
少现多也不能记名云众多者取心而巳开从本欲
必能持记义依声教。」

【次忆忘中二初释能忆四分断诤简集智人屏处
评量馀不预者并令传欲十诵一界四处作法互
相与欲二文并显集少欲多故知随意多少得受
五分反之宗计异故次释不忆本欲即心能记依
教非所开故若尔必能忆持而故慢说欲法成否
答据下睡忘故隐不说理应得成伹违教耳。】

「二明受欲下即解第四门义持说所以就分为二初
728-A¶ 第 130a 页 X41-0130.png
持后说就初又二初明受巳是非后明转欲之法。」

【第二受欲标分中义门第四复分持说即摄文中
受说两科此亦义判下分受巳转欲二门即从文
科也。】

「初中明失则有三处谓受持中道及至僧中。」

【初科本宗失相标处中言受持者即初房内。】

「初从房内失相列二十八种非先有过也受欲巳后
方陈露之。」

【次房内中初科初标总数钞云二十七者可验文
误非下示先后若先有过不合对传受巳过生可
容有失。】

「文中受欲者命终而僧犹用前欲房中及道可非欲
到若在僧中事须分别有说者云未说不成巳说在
僧成或有说者说与不说俱名欲到如忘等例或云
不尔忘有人持死无识也云何成持如舍戒中死人
非数也。」

【次释诸相初七人中初科前示失相房下次辨三
处房道易知不在委示僧中多说故须备引初解
巳说僧持虽死亦成次解俱成引例不齐云下指
破仍据舍戒决知非理义详两判前解为优。】

「若出界去者以转在异域非欲本也说戒法中云馀
道行致诸讲者容云持至馀房即失欲也自恣文中
辩缘一同便言出界则无谬也。」

【次科初明失止为同界故令送欲今反出界故非
728-A¶ 第 130b 页 X41-0130.png
欲本说下会名说恣两出言异义同讲者迷名乃
作异释馀房同见义无失欲故知非也。】

「云罢道者受巳言还俗也寻悔本心又将前欲入僧
作法谓不失也但由中隔俗情欲非俗法也。」

【三中初示相但下推失所以问为取前人失戒故
失耶答欲取起心失戒须作法舍但使发意即须
再受。】

「入外道众谓同寺之内外道居处中国至今此事多
有不如此方释李乖也。」

【四中中国即西土如祇桓寺有外道俗人院是也
释李即佛老姓氏。】

「别部众者则调达之党五法为宗或同在释门而见
殊戒等如五部十八部故律文中同界各说两别俱
成。」

【五中二释初即邪正别五法如前或下二是执见
别五部十八戒疏义钞广之。】

「戒场上者疑前出界此局内也中分异界与出不殊。」

【六中对前第二内外分耳。】

「若明相出者即宿受欲十诵云若受宿欲不应说戒。」

【七中初科欲限当日越宿即失十诵文證以一例
诸。】

「问此宿欲者为约羯磨为约羯磨所为事办不成耶
答俱不得作如僧祇中八万人自恣畏明相出减众
各作四分恐明相出开略说戒若但经白时节可知
728-A¶ 第 130c 页 X41-0130.png
何劳略也。」

【问中以羯磨事或当法即成如受忏等或被后行
事如说恣等然今宿欲不被羯磨于理可知且如
后夜白巳说恣至明未竟前欲可用否答中两引
明据显知不被隔宿之事必有此缘当更取欲。】

「自言边等十三及二灭三举者既自述过非数义显
即非持人虽复自言当后作法非本同闻不知通取
以佛制三根无滥故也。」

【次十八人初列相明失虽下决后同法谓此自言
失欲之者后临僧事伹非当本同闻之人还成足
数。】

「离见闻中三处俱有初在房中若受欲巳必作送意
虽离与者见闻则不失也作不送意互离见闻势分
未越故未成失若俱离者由过分齐教相正约故是
失也中道望伴可以例之有伴可尔无则如何今解
不问有无但不送意离生念处约俱离失。」

【后三人约处中初科初总标初下别释房中明失
作不送意见闻俱离中道中行伴不定故所不用
728-A¶ 第 131a 页 X41-0131.png
前标三处不明僧中者以易知故或可备见下问
答中。】

「有说者云如昔所解恐非弘赡今若约相以成失者
有四种离一隐没二倒出三障隔四远坐初受中道
据隐没论若至僧中具兼四失。」

【次科初斥古非弘赡者摄相不尽故今下立义初
列相隐没受他欲巳入井窨等倒出见下五分障
隔见僧祇远坐即离比座初下次对处有无可解。】

「问离见闻中为俱为互约谁辨离。」

【问中含二初问俱互二问所离。】

「今解云皆望同坐展转不约作羯磨者如转轮说戒
八万自恣何由普闻但取相连即非别众故五分中
三种羯磨房小不容听在前后檐下及庭中坐虽不
了语皆为法来并名布萨。」

【初答中初义判如下举例四分为众大声小不闻
说戒令作转轮高座立上说之故下引證三种羯
磨即通举单白白二白四三众法也。】

「若论辩失亦通俱互何以明耶四句分之。

一闻而不见失如僧祇不问覆露伹有隔障即失成
别如五分云雾黑闇中先不相识人不得受戒又如
背说戒师坐即是别众既持他欲自别岂成也。」

【次答俱互初句僧祇明失欲五分两段初防遮难
后犯别众并准明失。】

「二见而不闻失如五分若在屋随倒出离若都露地
728-A¶ 第 131b 页 X41-0131.png
去僧一寻是也。」

【次句五分断诤中文正判失欲。】

「三俱见闻失十诵中空有互与皆非法故。」

【第三句十诵空有互与空与地受或地与空受虽
复见闻然非同界故。】

「四俱离失如僧祇中一切覆处不得离见闻不成受
具等。」

【第四句僧祇不成受具准例失欲。】

「上之四句所以并失莫非持者入别非足故。」

【通结中总示失欲之意又此四句多据僧中微通
房道寻之可见。】

「文云中道僧中俱列二十八缘上巳具明非法是同
故云亦尔也。」

【指二处中律文三处人数并同但具列房中例通
馀二耳。】

「既巳成失当更与者明前非持人故觅应法也据此
纵说付僧竟亦须得入持欲。」

【次重与中初科初释文据下义判以僧中有失亦
制更与则知说付僧竟亦须预数同持。】

「自言可尔馀道戒场在空等类岂体乖耶答戒具解
昏虽行等梦制取馀者意在明人应僧圆教耳岂唯
孤行辄济其神乎用人不同其致各异义不可也。」

【问中文脱问字界外场上并是体净自可重与何
必馀人答中初示制意僧取知法解行兼备方能
728-A¶ 第 131c 页 X41-0131.png
被事故云圆教无解之行谓之孤行虽复秉持不
资神用常途足别乃约体净秉法持欲必拣智明
故云用人不同等也准为四句一有解无行非别
是足可秉可持(如犯边罪等不自言足数持欲)二有行无解非别
非足不可秉持(如前痴钝及文中戒具解昏)三解行俱备一切
并成四解行全无一切不预然此有解亦有多途
或时过学肆滥预律科或岁久看寻而专封名相
或依文讲说而罔达是非纵使水清犹非持秉况
乎滥浊焉可言哉。】

「问狂等三人尼等四人或受巳舍戒形生之徒何为
不列耶。」

【次取他部叙问中初问狂人尼等文出五分受舍
形生下虽无出义不合持。】

「有人云滥不出也如狂虽是一有三不同据常忆者
是持欲也计馀不成同滥不说。」

【释中初师狂有三品下品成持馀二不成律文若
列便滥下品准尼亦尔本众自成恐滥不简故文
不出。】

「有人云不劳所以但是略无如不足数中边睡定狂
醉之人可是滥也律文上下列不足数缘或少或具
前后通括方成位耳。」

【次师初句废前次句立理如下例难以不足数中
不列中边等人岂是滥不说耶而律中前后隐显
互出故云律文上下等引彼例此显是略无。】
728-A¶ 第 132a 页 X41-0132.png

「今取诸部相通明失以不知者则别众缘成作业不
就岂非险也周行为胜。」

【次正取中叙由云不知者或寡于闻见或专执巳
宗别众非法陷巳累他故云险也周行犹遍用也。】

「僧祗十种失欲五如不足数中即隔障等也六在界
外受欲此能所俱非也审不入界僧成法事七持欲
出界此受者非法也令与者成别八与欲巳自出界
此与者自非僧法得成九因病人与欲巳闻僧中有
好大德来说法毗尼自力就座久疲默出以先欲故
更不重说此愚教失欲本送心今身到僧前缘久废
故须后说十因布萨时与清净欲若暴风雨贼急火
起惊散走尽名坏众失若有一人安坐不动名欲在
僧彼律更有同故稀故所以不出。」

【僧祇中初指前五六下次列后五六中能所界外
不碍僧事七中受者失法故成别众八中与欲出
界今多此类学者慎之九中亦与者非不说而去
则妨众法十中亦受者愚教因难失法理须再取
故若据彼部欲净各传今云布萨而双与者以布
萨时兼羯磨故一人安坐欲不失者此据巳说付
僧为言下文指广彼有转欲失(四分开之)宿欲失与尼
沙弥失受者还戒失与者还戒失比上本宗同稀
可解。】

「又如十诵覆等三人四分覆法明言非数岂合持也。」

【十诵三人亦同前列乃会四分非数非持。】
728-A¶ 第 132b 页 X41-0132.png

「又如五分尼等四人狂等三人为七倒出众为八。」

【五分八人报病仪乖不成可见。】

「通十诵三人为十一通僧祇十人为二十一又通四
分二十八人为四十九人也。」

【合数中五分后列即蹑上文逆通前数。】

「如诸部计会是非交映方成一法岂取专局用成通
照既有别相则非法收自他同苦也故律文翻种苦
业多人不利等。」

【结诰中初结前是非交映者彼此互望有者为是
不出名非一法即是欲也岂下反古彼则专局本
宗此则通照诸部明前总括非取于古也既下显
过律明比丘非法羯磨故此责之翻种苦业即自
苦多人不利即他苦委如后引。】

「引十诵文明不成者反则是成故彼文云若作法竟
自言白衣沙弥等皆成五分中自说罪人不名持欲
反上则成。」

【次成不相中初科牒注反则成者谓不自言也下
引彼文作僧法竟自言得成即显不成约未竟耳
五分文显弥彰今义。】

「如昔解不自言成持欲不成足数数取体如持但传
信今解同他部四分不了必不自言持数俱成若自
言者理非二摄。」

【次科初引古今下义决同他部者即上二文四分
列相亦云自言而不甚明故云不了伹取自言不
728-A¶ 第 132c 页 X41-0132.png
言不分持数两别。】

「十诵又云若受欲巳或故不去放逸懒睡入定等皆
名不到睡定不成不犯馀者不成犯罪若与别住得
戒沙弥亦名不到以不参众侣常法故得受二欲俱
是比丘也。」

【三中所引不涉上科或是證前或彰未尽初约不
去明不到睡定不犯以非意故作意亦犯馀者犯
罪即故不去及放逸人情过可责故若下次约人
非明不到别住即上覆藏人得戒沙弥即学悔人
以羯磨云与波罗夷戒故云得戒(昔云十戒非也)以下显
意得下准判乃知传欲须简如法二欲即与欲及
转欲也。】

「次明转欲初缘后法。

若据十诵僧祇若转俱失四分开之或是异宗所废
且从当部毗尼母云七相应法者受巳转与一人如
是至七皆成欲清净也。」

【次转欲缘中初示部别虽他宗巳废然于机有益
故从当部如净地也下引论證同此宗故彼文约
数收法如在一数名一相应今此转欲在七相应
开七转故既有定限巳外不成。】

「文中初牒前欲之辞我与众多比丘者据迷忘也必
思审者不得笼通彼及我身者自他双牒以付后传。」

【法中两段但释牒名馀词同前故不复解据迷出
法以事稀行多不知故若止一人但云受某甲比
728-A¶ 第 133a 页 X41-0133.png
丘欲清净受多不忘伹别牒多名馀词无异笼通
俗语无简别故。】

「三明说仪者又即第四门中后义也初说欲仪后显
杂相。」

【三说欲中标分可解。】

「初中简能说人不得辄尔者以上非缘皆多别众不
唯空设更来愚罪故简明智堪在众说也。」

【为他中初科蹑前失相以彰简意来愚罪者若学
未通即结违教惰学不识须断无知。】

「正说之辞义兼两也我受彼欲者传初受辞彼如法
下牒应僧也。」

【次科文牒彼我故云兼两。】

「文对自恣不言清净者以净应说戒欲应自恣不敢
言净令他举过即求听也。」

【三中自恣彰巳有过不当传净告僧任举故曰求
听。】

「若自在僧有缘须说者四分无文如十诵云若于僧
前与欲谁应说佛言诸比丘随意说准此似病人虽
对僧说更须馀人为传说也如僧祇中病人与比房
欲不受即入僧中上座前脱革屣互跪合掌言我某
甲清净三说巳佛言善伹不受者越毗尼故知直说
更不重述。」

【次自说中初示本宗次引十诵既指比丘似对僧
前与欲令说后准僧祇缘法昭然而词句颇略准
728-A¶ 第 133b 页 X41-0133.png
上加之如钞具引羯磨据宗故所不出不受者吉
理不应故下二句决前十诵止是自陈。】

「文中受者睡定下总明杂相即第五门义。

睡忘俱无记入定别缘也五分持欲至布萨处有诸
迷病举等皆清净欲到若睡眠忘者吉罗中路忘等
则名不到四分睡忘无罪者元作传意不觉想转故
开文云不故作也若元入舍受理依文结。」

【次明杂相睡忘中初科初释文入定缘善即是有
记次引五分显示成相诸迷即下睡忘病即狂痴
举谓治摈睡忘结吉以懈慢故病举无罪不由巳
故后举四分会通结犯律约不故反故亦犯故云
元入等睡眠无记三受之中舍受所摄。】

「若尔随不说者皆成后法用说何为答为僧务故开
欲应和不以欲缘作所为故如不称名达心而巳何
要口说然法假相成故制说欲睡忘可责故结罪也
既达僧中理是开限。」

【次科难意不说既成后法反显对说无功答中初
明欲本取和不入羯磨如乞唱等以牒入法不可
不言如下举例即前忘忆谩牒亦成可验取心不
拘言说然下示开制。】

「文中故不说者伹获小罪义应得成在开中故。」

【次科文但结罪不云不成理如所判。】

「就文病缘轻重两相何以不说欲者病有多种前说
者轻堪相对晤今者是重不说为别五分云病者扶
728-A¶ 第 133c 页 X41-0133.png
来不堪舆至方听说欲。」

【三中对简初科牒文徵意注中望前通云重病然
舆来尚轻僧就复重故分两相病下释通前说轻
者上与欲中开病缘故对晤即与欲也不说为别
谓不堪对说即成别众五分反之引以彰异。】

「若尔重病即不足收何劳舆就答气力虚微故不能
说神道不昧是别众故。」

【释疑中伽论重病不足数故答中即显神昧是不
足收。】

「文令舆来表和达僧就病者所僧以法济或出界者
病多僧少相连不及济缘既爽时不可乖故徙出作
也。」

【牒释中爽即是违时不可乖如说恣等日限定故
徒即移也。】

「五分病人不能面僧或背坐卧佛言别众应出界作
若病在众如灭诤草覆中两众皆舒手足伏地向羯
磨一心听受准此仰伏俱开背是乖相是别是足必
堪同僧而故仰伏者就开成别如僧祇中四仪不互
728-A¶ 第 134a 页 X41-0134.png
也。」

【引示中即明病者坐卧之相初准文制背若下引
例开卧以草覆法两众前后更互伏地则秉白时
一坐一伏不妨成法准下决开制仰伏非背所以
皆开须约侧卧以分向背堪坐故卧乖本开缘还
成别众文證如前。】

「文中逢难外来成者此缘非心隔但为事遮开不失
故。」

【四中初科此缘即出界之缘事遮即命梵等难。】

「若准此义有难在房僧法应成亦非心也若同五分
母论若出不来若遮不至俱得清净四分无文如下
律中有作无想不成作法又云更无方便可得别众
前是不失欲开此即非开别众两缘斯异不可一例
也。」

【次科初准例准上持欲以例在房有难是同非心
不别故也若下引决初引他部开成出界不此来
句因引遮不至者是今取證谓同界内为难所遮
无别众过故云清净四分下次据本宗判别初句
示无开如下引急制馀之制教多开境想容有方
便唯此别众特反常途比前成欲缓急全殊不可
相例。】

「问与欲事讫不来成别不答文言应往不者治之未
必有别何以明耶本取情和心巳应僧相非乖背事
讫违教得罪得成如狂比丘得法在僧病止法存不
728-A¶ 第 134b 页 X41-0134.png
往非别不同受日牒事而作事谢法灭理数宜然欲
本不称僧为又别伹知通意故两无违义须应往故
结小犯。」

【料简中初问恐疑事讫法谢成别故问决之答中
初准判何下徵意初叙非别所以如下引例病止
例事讫法存比欲在不同下遮简恐取彼例故预
通之欲不称者一不同也僧为别者由彼羯磨正
为受日今此送欲僧为他缘二不同也两无违者
彼欲不失僧法得成故也。】

「问与欲在僧得立说不答僧祇中令互跪也。」

【次问立说遮滥行故答文可解。】

「若尔教授说戒皆开立者。」

【难中引事发下诸文。】

「答行事依文不可比附此二人者一为僧使二为僧
闻馀虽为僧皆须坐秉何况私欲辄同立说如前五
分僧祇威仪小乖即判成别四分云我往不坐恐治
我故为作别也。」

【正答中初止来难此下次伸所以诸羯磨中开立
唯二若准尼钞立说亦废以僧况私准知不合仍
引诸文明判别众五分背坐僧祇仪互故云小乖
并下四分并如上引。】

「然就僧法约相分之不必据内心违相顺开成应法
故文云如法羯磨而心不同佛开成和相乖心顺即
是别众如上等文七百结集后听可等又须斟酌不
728-A¶ 第 134c 页 X41-0134.png
必皆尔。」

【次通明中初科初标示心下别释又二初明心违
相顺成和引律杂法中文舍利弗见作非法羯磨
佛听默然故云开成(此云非法乃据缘乖彼约事如故云如法)二明相
乖心顺成别如上文者近取上答远指前缘足别
诸相复指律中七百结集即跋阇擅行十事之一
彼云在界内别众羯磨巳听可(听可即欲之异名耳)谓先作
法有不集者后取欲也彼称佛说七百罗汉断成
别众亦即同上相乖心顺等之一字略束之词又
下结诰然有相顺心违成别如得呵者呵亦有相
乖心顺成和如病开卧故云不必皆尔。】

「若能秉法人如上两开就所为者则有二例被治被
谏坐立俱成虽非数收情用两别故治则极三违恼
处重成四坏众谏通多少莫不情求无虑破别也若
乞受乞忏下情仰上非具法仪相似倨傲义无授法
文自显之。」

【次所为中初指能秉两开即前二人就下正简所
为初标二例违顺分之初违又二人分通局坏众
即是破僧情求谓僧劝谏次顺中受忏并制具仪
下篇备出故指后文自馀受衣受日差人赏劳等
例皆跪坐义无乖异。】

「上解欲缘竟。

第八陈本意中。

初标举两缘通列则四如文具解有分为六相者一
728-A¶ 第 135a 页 X41-0135.png
违二顺三众常制四治道俗五制僧别六制试验如
四月等各引事成不离前四寻之可领岂多为是。」

【第八释总标初牒释有下点异初二同今私缘而
违中止收诸谏三即合今僧缘四中七治等为治
道覆钵为治俗五中灭诤结集等白是制僧馀语
触恼等即制别六中唯局试外道耳不离前四者
四即归违五兼违顺六即还顺。】

「就僧初缘地既无法僧事须行要前结相竖定标域
理乃初缘称量事摄然唱相时必归次八也。」

【创立中初科初叙结意相即界相竖下次判所属
若据商度分齐即属称量今取唱相告僧须归陈
意。】

「问结界无欲用七何为答必须先知若不委者取欲
结故。」

【初问答中虽不闻说须存遮滥今不可阙。】

「若尔与初量何异答初量事体是非第八缘成得不
各其致也行事之时竖在第三排缘第三至第四也
由竖标讫然后集僧及至第八可例前也。」

【难中若尔二字蹑前判属答中初分示初伹评量
八正唱告行下排次第若约竖标即在第三那三
为四等若据唱相须在第八故此一缘前后不定。】

「二常集众具既说恣之时筹华汤水等位在第四排
转文四为第五也馀以情求上下统约也。」

【二常集中初示位准钞僧集堂巳始进筹水故在
728-A¶ 第 135b 页 X41-0135.png
第四今多预备故乖次第馀下例通诸法随缘上
下不定。】

「就私事违恼则须举处无问道俗及以僧尼或治或
制必无来乞通望能所俱是违情伹须知法智人以
事陈告审得情实作法加之。」

【私缘违情中初科僧尼即道中别相更收沙弥如
舍教尼摈谏沙弥并违情事智人陈告亦当第四。】

「若尔僧法何名私事答僧为前缘皆有利益或令折
伏或息邪疑既作法巳请僧求解乞非僧命故义归
私也。」

【次科答中能秉虽僧所为是私初叙能秉折伏即
治罚息邪即诸谏既下示所为望后乞解即彰私
义。】

「二顺情须乞事或有无文言多也一向专巳事不在
僧必加乞也如受忏解等二者为僧差使或白告自
量不必须乞白即乞也。」

【顺情中初科初牒释一下列相分二即乞有无也
白自量者即戒师忏主白即乞者谓未羯磨须先
告众即同乞也。】

「若尔差使为僧岂成私事答前缘不定若辄加乞恐
事不和所为乃僧文中列别既牒名字非私何谓故
说恣白辞文中牒僧自馀可准岂非大鉴也。」

【次科答中初明无乞差人选德未委众情故云不
定所下次显私事下举说恣白文相比僧私自分
728-A¶ 第 135c 页 X41-0135.png
准此可判一切众法故云自馀等也。】

「第九问事绪中。

所以须问者大众详集言说有由和告之情义须唱
显故提集缘问本集意如文述也。」

【第九释中初文提集缘对上句问集意即下句。】

「事含通别者如受戒四法别须重问或就通论伹通
一者以言非并述事不叠生必待前后纵有通别止
是一言不可异也。」

【次科初释事含通别别则易解故但明通言非并
述如受四法不可具牒故事不叠生行须次第不
可顿作故纵下释唯一问一切羯磨无论通别并
无异辞。】

「第十答所成法者。

有问于前无容久默故寻答为某羯磨也。」

【第十答文某字即总诸务。】

「文中事有先后下引说戒如五分云僧说戒时更有
事起先作此事然后说戒如四分中当说恣时有遮
举者必先与法然后说恣由此二法制僧不动若说
728-A¶ 第 136a 页 X41-0136.png
恣巳方治举者既为别人多不和合故在此也。」

【简辨中初科前引二文必约说恣可分先后馀无
所分或约结解人衣食界义亦可说由下二出所
以。】

「云法缘通别者有多种也或一事多答为别如受戒
等三白一羯磨或别多事一答为通如舍堕也或多
事别答为别如犯多堕各忏者是或一事一答为通
如受戒一也约人众多约法有四清旦一答终尽夜
分并得成也或累事总答如一席上欲作多法应即
答言摄衣羯磨摄食羯磨虽一时答后历别作理亦
无妨自馀行事一答作一可以准知上来一家行之。」

【次科受忏中初文初总标或下别列五句一与四
即受戒通别二与三即舍堕通别自恣德衣亡物
但涉多法例有通别第五累事是别一答为总前
四即两单句此即两亦句双非不可立自馀下指
诸单法唯别无通如说戒受日治练之类上下示
今所行生后异义。】

「有人言夫法之所被即目相因何有通也一受四度
前后问答随问而作事义谐和何有朝问夕仍随用
中间隔断岂是相接故非前义。」

【斥异中初科此师立义废前通答。】

「今解并无文制不容立异为表事端通答何损约事
流便不涉迟疑随答即作亦是决正。」

【次科初破偏执此立彼废皆是义裁既无明文不
728-A¶ 第 136b 页 X41-0136.png
可定执为下明两通然众多受戒虽通朝夕须约
一坐不起为言必有出入坐立不同并须重和不
可通用。】

「结舍二界理无双答者由地二界不同故有结舍两
异结则自然舍则作法随其两界唯各一答也。」

【次结舍中事虽同席托界不同理无通答。】

「下文诫劝其相可知随事重嘱恐不成耳。」

【三诫劝可解。】

「此就十缘通简有五一相摄二有无三先后四成坏
五废立。

初中第三四五六七五缘并摄在僧九十两缘并摄
在法初及第八通摄事收非不评于人法然兴发业
起本由前事也第二托处唯局两界成羯磨缘略则
有四僧事法界相隐须张故离为十。」

【二就缘通简相摄中初科摄上十缘总归四法当
知秖是离合异耳。】

「问如第四缘僧集约界文盛谈处岂是僧收答界为
法托如第二缘今此第四约界明集僧之远近能集
在僧不唯界也。」

【次科问答由前第四广分二界似滥第二故问简
之。】

「二有无者。

有人言结界无欲故削第七受日差人无乞结净不
唱其相故削第八如是类减。」
728-A¶ 第 136c 页 X41-0136.png

【有无引古中彼计随事增减不必一概。】

「今解并须具之结界无欲立缘显之受差无乞岂不
须告告即第八陈情事也结净不唱此不寻文律云
应唱房名其事极显若不先陈何由结法故须具十
乃镜是非。」

【今解中初科第破前义结净地法古不唱相如文
引斥故知违教。】

「岂唯众法须此十缘对首心念非十不得以是非俱
通持犯冥会并须条贯终始方乃引事作业恐未闲
晓试为略指。」

【别法中是非约缘持犯据罪是故成持非故是犯
众别虽殊斯义不别故须齐具。】

「但对首一法用历十缘馀者例通取悟也如受衣法
五大上色义加不成即初缘也事通两界即第二缘
口召对人即第三缘约界明集有则对首无则心念
即第四缘前对相可即第五缘痴钝非数即第六缘
取欲非法即第七缘执衣言议即第八缘敕前审谛
即第九缘答问可者即终缘也谁不知繁义张所为
728-A¶ 第 137a 页 X41-0137.png
不可怪也。」

【对首中初总标如下别列前对相可谓许与对首
即和合也执衣言议谓能受人有所白也敕前审
谛嘱彼对證也答问可者所对许也(昔以第八为加受法九十
为问成不者此十前缘岂滥正作故知非也)谁下示意。】

「心念等法例亦如之且如众法心念说戒一法以历
十缘一商度时节二审诸界相三作法挝击四约处
无人五观其和别六自量是非七独集非欲八具理
筹水九激动说缘十如缘作业馀者例也。」

【心念中五观和别者界中无人即和有则成别九
激动说缘即具仪敛念有如问事十如缘作业谓
将作未作审虑如缘即同答问众法心念可尔伹
心念法如何具十如晨朝六念初二同前三自至
像前四知唯独秉五三业无乖六七可知八审知
日月身康羸等九十亦同随义意裁无不通说。】

「三明先后者法事分二。

诸律先和后欲由取答缘以应欲务也四分先欲后
和文如戒序及德衣法由说欲时伹言如法知何不
通必和居前义亦无妨不由前后即说成败。」

【先后法中初引示不同诸律先和后欲谓问答在
前问欲在后如十诵羯磨首云作羯磨者唱僧和
集欲作何事僧中一人应随答云作某羯磨又唱
不来诸比丘说欲说巳唱白羯磨四分先欲后和
如前所列羯磨前缘唯出戒序及出德衣二处故
728-A¶ 第 137b 页 X41-0137.png
此指之文中各显教意诸律则先审所为应我所
欲四分则通应如法不简前缘必下会通彼此不
必固执。】

「二事前后者如结界竖标须在第三如标唱相还复
第八如是例举可以情求也。」

【次科明事并见前文此中义括故重举耳。】

「四成败者。

第二四五六七五缘事现方成有阙名坏何以然耶
二界分相为法不同少有差违不成羯磨馀之四缘
通是别众或是非数不成人用。」

【成坏初五缘中初通列何下推释所以初别明第
二次合示馀四界中不集三业不和体相有乖不
送心欲并归别众六兼非数故并不成。】

「第三集相佛制挝击罪通轻重不作相者若分衣食
则重不成据立羯磨成而违教故多论云不犍打槌
僧食是盗但打不集随集无犯故知约相以通法也
律中羯磨作相不来听相捡挍更召集等故知初虽
约相终须身集不以鸣槌便免别众故不作相有得
成也问答两缘正是和举不问失法义亦通成。」

【次三缘中初明作相又二初以义判食重犯盗法
轻伹吉故下次准文證初證食重律下决法轻次
明问答失法有犯不害后法。】

「初称量缘通评四法事法是非人处开闭约时而动
不可径述最须加励馀九方陈。」
728-A¶ 第 137c 页 X41-0137.png

【三明初缘据此乃是知法上座集众详议理数合
然义无不具四法并有是非开闭总义备明约时
即观缘可否径述谓直尔秉法问设不称量法成
以否答下云佛制称量违制有过必缘法无谬未
可判非。】

「八述本意法之所为通有成败布萨众具有阙法成
但是作法轨仪其实在说行净违教轻罪若结标相
少缺不成以羯磨所牒准标结相故也梗概如此至
时广之。」

【四明第八有二初明说恣通成若下次明结界定
坏下令广之如诸治谏差人受日并以白告为正
陈意必阙亦成若诸受忏不乞不成。】

「五废立者。

诸师立缘互有出没现传羯磨卷首自明。」

【废立释中初科标云诸师虽有多家不出下二。】

「如并部师依德衣法以立六缘一僧集二和合三简
人四取欲五问缘六答意又著序云无片言增减正
存此六若约戒序又加教尼和合在前僧集居后至
于界托全不显之致令依文自然之地辄行受戒斯
一迷谬至今不改。」

【并部师即并州愿律师初引示前准德衣列相即
彼白前次第问缘并无加改若下次引戒序校异
有二一加教尼二和集前后唯除说戒馀法并同
至下蹑破文相易解。】
728-A¶ 第 138a 页 X41-0138.png

「如相部师通收为七或云六五一者假界二能秉僧
三简异众四与欲清净五因本起六问答缘七正作
法此则合缘同本根条混乱问答分人题相各别义
不容一又云差人具六无因本也若无本者法起无
缘又云结界具五以无欲也今云非列二界何以知
自然非列欲相何以知界无欲亦不可略。」

【相部师即相州砺律师初引示若对前六合初二
为能秉合五六为问答止有四种加一五七则总
七矣或六五者差人具六结界有五如下牒破因
本起即正陈本意谓是法起之因本也此下随斥
前斥列相加七合六皆非理故又下次斥类减差
人除因本结界除界及欲由彼假界但据作法今
并须具如文递斥。】

「上明十缘乃异诸师非敢苟异理自不可同也何以
知耶如初第一佛制称量人法羯磨咸有明教昔来
不显非谓不无此同圣律不同凡制也二缘两界法
有通塞三缘集相正制时须四集约处义须显据并
准诚文非臆课也至如和相简人欲净缘绪问答分
两并同前作义道相会非敢苟同理自不可异也古
本曹魏缘叙太简三藏光师录文不具故须舒之意
言尽矣。」

【次今立中为二初明同异古下二斥馀本初中前
明四异非苟异者苟犹强也何下徵示初缘出母
论本律故云佛制等二两界者次师假界唯取作
728-A¶ 第 138b 页 X41-0138.png
法不通自然法有通塞总义巳明三四两缘初师
集僧但据问集不分作相约界之异故前四种并
今创立咸准诚文如前注显至下次明六同和相
与问答同初师简人欲净同初后二师缘绪即正
陈意此同后师据理合尔故非苟同斥馀本中古
本曹魏者铠本并不立缘谛本首云凡诸羯磨应
先白未受具戒者出不来比丘说欲清净僧今和
合何所作为答某羯磨止有简众说欲问答四缘
故云太简也光本巳亡不知所立故下结示今备。】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五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六


「二明众多法初举名相二依相解若具成法如十缘
中巳略示讫就文但一二法解。」

【二众多人法标中分文可解若下指具缘如前对
首心念并须具十是也就下示注文。】

「对首作法义通二界人唯别者若对二人反为非法
小众问边此但对一故开别成纵忏堕下例亦一人
僧中白和因舍故也。」

【伹对中初牒文若下释义初约小众反显开别成
728-A¶ 第 138c 页 X41-0138.png
者但得一人馀不集故纵下举舍堕释疑。】

「就众法对首中人非则有虽事或多止是别众或非
数收若论法事随缘各异如五人同住作舍随事一
是所为不入僧数四初僧用且得舍衣一人受忏二
人非僧破除并尽馀相如上四人自恣三人说戒下
至二人都无欲法俱名对首约数则异文须改革不
须谨诵。」

【众法对首中初明人非无非别众非数所摄若下
次明法事初舍堕中六人同住尽行僧法四人同
住唯是别法今此五人故通僧别初舍后还并是
僧法口和问边即是别法破犹简也次说恣中约
数须改者说恣对二人则云二大德自恣对三人
则云诸大德一人如常。】

「义张小众对首唯忏中品兰三人得作二人非众馀
如上述。」

【小众对首是今义开本唯但对耳。】

「下文诫无乱者世多诵语少有义求故事多蹇败重
诫劝也。」

【诫劝中蹇败谓迟疑无所成也。】

「后明心念法中举位分相如文易识。」

【三一人法标中举位即文标分相即注释。】

「但心念者人事可知下二心念界同人别者以本是
对人众法既独在界故开作之今若有人还是本法
不合别作前集法中具分其位。」
728-A¶ 第 139a 页 X41-0139.png

【牒释中初科前明但念下下次明馀二亦通二界
故界同而有别众故人别馀指如前闻之多矣。】

「又云不容临机差舛者亦为诵多慧少又重嘱之如
佛说法何虑不知犹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此则劝
详审也重说善哉明顺法也重言如是述印定也大
圣尚尔况下凡乎集法虽多显示明矣至于行用率
多轻略义须反照妄心何托。」

【嘱累中初示意如下举况三种重言遍在经律况
今重嘱意亦同之集下申诚集法多者通指本文
教本范心心须禀教慢教任情还增本妄故令自
照既不附教则其心何所寄乎。】

「又列成缘结前文也后明非法生后文也。」

【二辨坏中初科言又列者又前标故下云又明又
合作后。】

「就非法相约人分三。

初僧法中文义为二恐人怀疑非相徒设故依律本
具解七非非相众多随文叵尽故又从义用收诸非。」

【僧法分文中唯僧法中具有文义馀二别法止有
义非恐下叙双出所以。】

「就前七非疏有大义彼从文故科约稍烦今但举名
审其体相行事委识得离便止四门张之一列数释
名体二分总别三体有无四摄非相此即是上羯磨
义中末下门也。」

【僧法文非叙意中疏即首律师疏彼解广律故曰
728-A¶ 第 139b 页 X41-0139.png
从文名及体相义门自显此下对指即前总义能
辨教中第四广显非相也。】

「初门分三。

言列数者非出昏情事通凡圣述缘约于众法语失
坠于四心随相而言则不可尽且从法约以为七种
其数如文。」

【义说初门列数中初二句叙非所起昏情有二一
者愚教二则迷忘凡夫具二望有事述故云通也
述下次明事广缘约众法局三羯磨故失坠四心
通三性故识受想并无记行兼善恶随相之言通
指百三十四众法且下三明束约统归七耳。】

「二释名者据律以相取名今以义求作无轨要号曰
非法体非教制名非毗尼言羯磨者若是入非不名
羯磨今得名者以非法非律被他作业故曰也或可
作业通于善恶是名非法羯磨馀六非名大途略尔
若解随名如下文中若竖义者引从此述。」

【释名中前释初名非法约事乖非毗尼据违教羯
磨两释初取被事释后约恶法释馀下次指后六
羯磨通号下六并同然非法别众法相似等六种
别名无非乖事违教故云大途略尔仍指释文令
先引说。】

「三定体中为三初约文二约事三约业。

初约文者即律所出单就白二白四以明七非单白
非者但具于五以无羯磨阙二似故所以如大疏辨
728-A¶ 第 139c 页 X41-0139.png
此非体所起在三羯磨馀约相出具如文解。」

【定体中初约文者即三羯磨以明非体初叙文初
非略举单白后非通含中间五非并二羯磨故云
单就等单白具五例准明之以白与羯磨互倒名
法相似单白独作义无二似广在律疏故指如彼
此下次义决须该三法伹具阙耳馀约相者即指
文中不从义也。】

「二约事出者不离人法及为事也位约为三。」

【二约事正明中初科通名为事别分三位。】

「如初非中三种俱非僧举僧等人也羯磨增减法也
无病有药事也次五人法相对明非末下单就如法
明非就中五内位又分三非似二别人法俱非非似
二和法非人是法别众者是人非。」

【次科为二初总分三别第减可知就下别分中五
人法俱互自为三句通上具单则为五句。】

「所以约事交络定体者以广张网目用收恶缘恐漏
天网方便为非及论得鱼实唯一目。」

【三中初徵以下次释张网取鱼得在一目教制被
728-A¶ 第 140a 页 X41-0140.png
物犯止一端以喻显法义可见也。】

「问七非中人法列非则多就事出非则少界非不现
其致如何答非起约情故在人也秉法在人多生伪
滥是以约文此二倍多语其事非通摄两界起必依
人故随隐显或可界非略不明体。」

【问中人法事处理合齐彰而事非唯出初句界非
诸句俱无故问以示之答中初答人法人情易变
秉法多差故倍多也语下次明事处事摄两界故
界不现非起依人故事独少初非略明馀六不出
故云随隐显也或下别示界非。】

「三就业性者羯磨作业起必依情情通三性不离身
口建立七非约二论说以方便身口色声为体或通
当宗非色非心名句味也。」

【三约业中初文初叙业相言作业者简非所发也
三性身口如下自配约下引文示二论即指多杂
方便简报法色声简馀尘广如戒业章中或通当
宗即指成论彼非色心聚有十七种法名句味即
其三焉今以羯磨言教摄属其中名诠自性一言
巳上召体彰物句诠差别二言巳去随义短长味
即名句所诠之义所以律翻名句义也体乖心色
故二非摄唐翻名句文者文即文字为二所依此
归色法全异成宗非今所取(昔约所发无作解者非也)。】

「如初非中增减妄加纵非恶心而作非法故是善色
声为体如非法别中应来不来是名身业不与欲得
728-A¶ 第 140b 页 X41-0140.png
诃者诃是口业并不善色声为体又如非法和中应
来者来及应诃者不诃此善身口业色声也然作非
法及似法故入非法中若望同和义非恶也。」

【次科初示初非以无别众故判善性纵即是任如
下明第二非即以别众为不善性准须更收第四
第五皆别众故又如下示第三非准下双结明兼
第六唯第七非文中不收若望如法羯磨即善色
声若望得诃人诃即不善声义兼善恶不可一判。】

「故知七非通三性而作非法业故此业为集故能感
不善果也反此七非便成如法作业终是集谛是非
俱离为要也。」

【三中初结非法据前但收善恶二性然皆出昏情
无非无记故通三也业是集因故能感果反下示
如法集是世间因通含善恶如虽是善不了成滞
非出离因故亦须离此言离者非谓舍弃兀尔不
为执舍为离离还成执若乃达名字性离了诸行
缘生祇此有为无非实际岂唯作法奉戒亦然岂
唯奉戒万行亦然故净名云能如此者是名奉律
故知能持无慧伹是集因有慧不持终归魔业此
勉持者更加胜进非谓抑善使不为也思之。】

「二总别者。

若以名体收总别则律本体相七非皆别何以知之
如初非中虽明人法事非不明二似馀人事等含非
不尽不可言总。」
728-A¶ 第 140c 页 X41-0140.png

【二分总别据名体中初以义定名即文标七名体
即名下注释何下引示初非注中列人法事与下
六种列相全别故知各立不可相收。】

「若以名收初总下别故非法相不出三缘初非之中
摄人事非故律文中或法不称事事不应法或事法
俱互皆号非法非毗尼也故知总矣下之六非单举
人法一位交络互非当局可知非别何也。」

【次约名中初义判故下引示又二初明总相三缘
即人法事初非当体是法而摄人事仍引律證显
上三缘通号二非后之六种不出人法通是二非
皆归初摄故为总矣法不称事等即对注中有病
无药等三句也下下二明别相对文可寻。】

「三体有无者此门就律释文故须今不出之疑未达
理故略举之。」

【三体有无中初科律列七非第七一种独不显相
诸师异说律疏须明今此所存意如文显。】

「有人言此之七非前六律出名体第七有名无体体
谓列其非相也。」

【他释中初解第七律但标名故云无体注中显相
乃取人解非律有之。】

「有人言名体具于七非但人不能出也前六如文第
七体者六非之外应乞不乞文句增减若诃不止第
七非体。」

【次解初斥前解前下示所立不乞是事非增减即
728-A¶ 第 141a 页 X41-0141.png
法非此二前六不出义归第七也。】

「有人言前约非法明体今此第七就如法明体法须
人弘评忍听可召说即诃义须止唱相诃不止即其
体也。」

【三中秉唱无谬因诃号非故以如法为体。】

「有人言前六有非应诃不诃皆六收之或有诃者即
第七摄如非法别非法和约法非同莫不白此事为
彼事作故但配人和别即分二非此亦尔也故知诃
时通含是非自六非外但不应法诃止即如不止为
非。」

【四中初科初立义如下举例二三两种非法是同
人分两异例今前后有非是同呵不呵别故下结
示体相如非不定。】

「问诃不止非与得诃人诃有何别耶答约人明诃情
不同故成别众也约法不止欲同详秉故入法非又
云别众诃者诃于事故诃法不止谓人法处等。」

【拣滥中前非法别等皆有得诃人诃故须简别答
中两释初约人法分前成别众后成非法欲同详
秉显人如也又下次约四缘判。】

「上诸解者但分为二疑未当也今解无问情涉违顺
缘通是非德人吐辞义须依住住则是别法不可非
不住乖法人法俱非馀就文重解。」

【今义中初斥诸解然此七非体相各立那得相对
伹分二耶诚为未当不足疑矣(旧云取第二师者非)次示今
728-A¶ 第 141b 页 X41-0141.png
义情即属人缘收事处住即是止由是得诃人诃
故止不止皆成别众然止顺呵故法不非即如法
别不止违呵故兼法非同非法别此之两相即非
体矣(今讲律者皆言心乖故呵呵成别众心同故呵呵成法非此传古义不见此文)。】

「第四门摄是非相。

然是非之缘依情而起想见纷驰何由限约且约缘
数以位束之为慧解之由途显行事之通塞耳就分
为五一人是非二法是非三事是非四明违顺五明
通杂并是前义但为散落不聚致相难显今以义收
相比而摄。」

【四摄非相初叙意中纷驰谓杂乱也缘数即下人
法事等慧解行事目足相须一不可缺就下分章
并下点示。】

「就初人中是非为二。

约前人非体相分二。

言体非者如尼等四人十三难二灭之徒体是非数
不合僧收三举亦然戒同治隔不比难者本无戒故
二灭戒存行缺一生举法少时解竟复本。」

【初人是非体非中初通列诸相三下别示三举对
上难灭简示不同。】

「二者相非戒体纯具缘相少乖或别众收或非数摄
且约三业辨相乖僧。

一身心别露在寻外覆离见闻隔障互离等及应来
不来应欲不欲。」
728-A¶ 第 141c 页 X41-0141.png

【相非中初身心别即收九种。】

「二身心集口别应诃者诃。

三心口集身别如同在僧中坐立不等背面乖相。」

【二三可解。】

「四三业相通而名不集并入非中。」

【四中标云三业相通谓外相通僧也。】

「如狂等三人睡定中边痴钝不了如上非数斯类最
多虽初身集心无非欲口默不诃三业未开俱游舍
性是非不知实乖相务以羯磨文云大德僧听诫其
身也诸长老忍劝其心也不忍者说动其口也斯等
兀尔识无行路言声激对非复情通法假僧弘相乖
僧体不应六和又乖四准。」

【释中初科初列相且举七人馀指如上即愦乱哑
聋重病等类虽下次显意初叙三业虽顺而乖开
即是明舍性即无记以下次举羯磨显其非用兀
尔昏塞之貌六和则具兼德用四僧则必简解能
故须解行双全呵足俱得今既昏庸故乖斯二僧
有四位摄法轨定故云四准。】
728-A¶ 第 142a 页 X41-0142.png

「或三业虽明而见心有异如诸部等同界别法并两
通成俱非相也。」

【次科即部别异见两不相足如上说也。】

「就人如中体相为二。

初体是者谓善比丘具六和相同住现前一应来者
来身集也不妨诃制而心不集故律云见作如法而
心不同但应默然是名如法二应欲与欲口心集也
三得诃不诃单口集也戒见利同岂非僧也。」

【次明人如体是中初通示一下列显前列三和初
身集中由相顺心乖得成法事故特示之文如向
引戒下后明三体。】

「二就相如本是难遮或当举灭法报不具等当时三
业相同秉法无滥事从因起缘是疏微但本应务相
僧得作故律中若先言有过举众同知不足作法不
成受巳方知前法并是故律取三根清净天通之所
不许者良在斯乎。」

【相如中初文为三初列数法报不具即尼等四人
当下次显如因谓所被之心缘即能秉之境相僧
即律所谓相似比丘故下三引證初指律中即从
不持戒和尚受戒四句也五分十诵并如前引故
律下次引灭诤自言治文十诵多论文亦同此天
眼是六通之一故云天通。】

「问如睡定狂之徒体是好人相入非相若约相如何
妨足数答事不可也今言僧者弘法之人通于凡圣
728-A¶ 第 142b 页 X41-0142.png
若欲作业听说安忍睡狂非预即非能秉是不足收
可不诫乎。」

【初问中初三句领前下二句正问谓此等人或在
众无乖准不自言亦应得足答中初句直判今下
示意听说安忍秉法三能由此有记故成善业睡
等无记故云非预下句令诫遮后滥用。】

「问非数别众轻重如何。」

【次总问中轻重之言义含业制。】

「答非数有二一好人不足睡定语等不摄念故但犯
吉罗前事不成故有重业二恶人不足如遮难体非
三根众委在僧数内自他俱重由实非僧滥秉法故
若在数外自重他轻不应纳之不妨成法也。」

【答足数中初句总标一下别释初明好人制轻业
重二明恶人内外两别若论违制同上俱轻文明
轻重并据业耳自即恶人他即众僧。】

「若论别众亦通凡圣唯是好人损他业重以同界故
圣或不知非以不知不名为别馀外凡夫具障僧别
并不成故体净应数失法故轻。」

【次别众中初通简所别对前通恶故唯好人钞云
别众唯据清净一色此约不毁四重为言由是净
僧无前滥预伹不与同法故唯损他以下列示别
相初明圣境谓圣人在界容有不知不开境想故
亦成别馀下次明凡夫但是境净僧别二法皆能
障之故云具障等失法轻者且示制罪须知业重。】
728-A¶ 第 142c 页 X41-0142.png

「分别如此义无不解。」

【结显指上二答可决前问。】

「二法是非中又二。

一者法是。

言体是者如前集法约人同法三阶不同分阶就位
九品异等识镜通塞无有滞碍是也。」

【二法是非体是中人分三位法亦三阶故云约人
同法三位九品如上巳明。】

「二者相是依持谨唱文句分明增减非相一不参涉
听忍说默冷然无异缘本腾结前后无滥并由声相
唱令徒众同和约此业成故云相是。」

【相是中初通明离过听下别显纲缘上二句明纲
下二句示缘第二句牒第四句腾羯磨后结并下
结示相如。】

「二就法非非无量故体相合明五种差别。」

【法非标中当体即相所以合明。】

「一者增减非应作一白乃作二三羯磨亦尔白二白
四增减例通。」
728-A¶ 第 143a 页 X41-0143.png

【列释初中单白但有增二种羯磨通增减。】

「二倒作非即二似法前明羯磨也。」

【二中指二似法前羯磨后白此据全法互倒若文
句倒即属第四。】

「三累罪作非即应作诃责作诃责巳后乃作摈出等
七覆藏等四灭诤等七也。」

【三中七治四残对数可见灭诤七者谓七灭中忆
念不痴罪处所三羯磨也或可合有三解并草覆
一白故有七矣。】

「四杂倒非如白中自增减颠倒羯磨亦尔不同初非
全白重也故文云不如白法作白等知何不该。」

【四中初示相不下简滥故下引證该谓该收。】

「五说不明非如毗尼母羯磨不成者或言语不具前
后不次说不明了等是也。」

【五中引论不具不次不明秉唱之非无出三种。】

「三事是非者不过有三一情事二非情事三互合如
门又二。

就事是中。

初体是如情事中受无缘障忏非滥疑非情事中界
相有依不枉唱说互合之中人病衣重据实以言并
应圣教实即体也。」

【三事是非体是中历举三事无非据实实即体者
指出体状。】

「二者相是如受须衣钵形法两具非是正要仪相必
728-A¶ 第 143b 页 X41-0143.png
须多罪依篇总牒一悔相中乃应体须别指等馀即
类知。」

【相是中受以衣钵形法为相法即十戒忏以所犯
多少为相体即犯之种类故须别指馀类知者非
情以标限分齐为相二合即病与衣当体有相。】

「就事非中故亦有二。

言体非者难障而受诈痴乞法无相大界空指山谷
或有妄结小界无难辄开反前是中可以相领。」

【事体非中初明情事无下次明非情事无相谓不
竖标相妄结小界潜斥古非下令反前即无病衣
轻二合非也。】

「言相非者形法不具衣钵非教小年诸遮虽过非重
而是戒非并通事摄必改从法还顺相是不同前体
尽形障故馀者例知。」

【相非中初列非相必下简异形可剃除法容求受
衣钵营办小年待满前体永定故特简之馀下指
例非情二合比上以说。】

「四违顺中即分为二。」

【四五两门并总论四法。】

「初明其顺则有四种谓人法处事俱现在前即律文
中人现前者言议往返是法现前者所持法断灭是
处现前者白二作制限是三法既现前事无容隐要
唯四现方成作业。」

【四中初明顺者即四缘如法作业成办也引律三
728-A¶ 第 143c 页 X41-0143.png
现證前三种能成之缘以被后一所办之事。】

「后明违中不过有三一者有药无病如实非犯妄谓
有过从僧乞治即事不应法也二者有病无药如应
与诃责乃作五非等即法不被事也三者病药俱有
施不相当如应作诃责乃作摈出等斯则法事俱违
也。」

【次明违中引律三句事法互违初即事违于法二
即法违于事三即事法俱违乞治即求忏五非即
上法非中增减等五律文有处以七非中间五种
名五非羯磨如后自引。】

「五总通非相者。」

【五中作句总括通收非相故曰总通。】

「约人法事处单重合历为十四非初单历为四非二
合为六非又三合为三非馀总合为一非。」

【历句中单列总合此二可见二合六者一人法二
事人三人处四法事五法处六事处三合为三者
一人法事二人法处三法事处(合有人事处为四句今但云三未详
所以)。】
728-A¶ 第 144a 页 X41-0144.png

「以凡起非不定前后知非故造此则可惭不识入非
不可限约故以总含望摄为尽文中举其纲纪馀不
出者可例知之。」

【述意中初明作句知非故造谓学人也不识入非
不学人也学者知惭非犹可数不学愚教乖谬何
穷所以须句总而括之文下次示文略谓律七种
且据大纲必约句数收非方尽。】

「上来义说今次文中。

初举非数即僧法羯磨具七非也佛言巳下各牒随
解不分自别。

一者非法非毗尼下正牒初名注依律文解其体相
也。

一人举下至僧举僧者明人非也夫举法者能秉是
僧所秉是别可有相顺得成作业别人力弱不行羯
磨四人乃强不可治僧故能举之人为非此人非也
无僧举一二三人者以是如故非中不明也。」

【次就文解第一人非中初科初点文夫下次释义
初叙如法别下次示非法注云乃至者律列十三
句文举初后二句略中间诸句耳谓一人具举四
位二人三人为头具四亦尔(三四成十二句皆别人辄行羯磨)
人举四人(此后一句即僧举僧)别人力弱释前诸句四人乃
强释后一句无下三点示所无。】

「十诵云若一人摈一人犯吉罗若四人摈四人犯兰
以作破僧因缘故若有多闻多眷属者虽是一人若
728-A¶ 第 144b 页 X41-0144.png
治摈者亦兰亦近破僧故除同犯同忏虽复是僧以
一羯磨牒一切僧者得也其意可知。」

【次科十诵初明别摈别若下僧摈僧若有下僧摈
别虽是如法然恐徒众随师破别故亦制罪上三
明制除下示开如说戒白忏即僧被僧也。】

「文中一白众多白下此约三羯磨增减互非即法非
也。」

【法非中增减可知交络互非者如单白结界白二
受具白四说恣又如白牒结界羯磨牒出罪之类。】

「若有病下明其事非如上义解下可知也。」

【事非指上即前违中。】

「二者非法别众者人法俱非也。

白此为彼者白牒戒场羯磨牒摄衣也若牒白四中
事则初非摄若就单白作者僧时到前牒说戒忍听
后牒自恣也未必常有立法例知如今行世刈草掘
地集众同作亦名僧事望非是同。」

【第二释非法中初牒释此约三法当位自互若三
法交互即属初非未下示非相不定下举世事即
今禅众用为僧法此显非相随情讹变不可收尽。】

「应来者不来下三别众相也。」

【别众中初文三业不和故分三别。】

「昔解云所言诃者诃前两别此非正解不应增三故
五分中上二并同此第三云羯磨时得诃人不同而
强作者是名别众十诵上二亦同第三云现前比丘
728-A¶ 第 144c 页 X41-0144.png
遮成遮此文义俱同不烦妄解。」

【次科古谓诃法在众非别伹诃前二故列别中此
下正斥本律增三云佛言有三种和合谓应来者
来等反此别众具三明矣故下引證五分十诵但
云遮诃明判别众可證妄解。】

「第三非法和合众第四如法别众更互相翻文相可
知。」

【三四相翻易故不释。】

「第五法相似者诵文无差伹倒作故若白二白四互
倒则初非所收第六法相似和合反上亦同。」

【五六二似亦据当法自倒又不通单白。】

「第七诃不止者律出其人不明非体如法为相如上
明之注中人解取律意耳。」

【第七标中律出其人者伹云得诃人诃故前之六
种并依律注后既阙文故引人解即相传也。】

「今解此非位分三别初就人辨诃能诃之人唯是非
非二就法辨诃所诃之法通是通非后人法合明者
若非人来诃去即是是住即是非如人来诃住即是
728-A¶ 第 145a 页 X41-0145.png
是去即是非其相并如上有人得满诃中所说。」

【释中初科三位初人唯是即善比丘二法通是非
三合明中非人者即前所简不得诃人去住即约
秉法止不止也如人诃者准前四句二人得诃然
今且据后善比丘故下伹指第四句耳。】

「母论云应止羯磨者比丘皆集但所作非法众中持
律行净者说言此非法非律是不应作即止不作是
名止羯磨不应止者所作如法无说嫌者不应止也。」

【次引文中母论有二前明应止持律行净即得诃
人说言等者即诃止之诃后明不应止即如法也。】

「五分云若羯磨时得诃人不同者不成强作犯吉隔
障诃者不成诃。」

【五分不同即心不和强作犯吉即诃不止隔障不
成以非数故。】

「四分中约身坐处结小界为遮诃人界外不成故。」

【四分即准小界反显同界成诃。】

「僧祇若僧作非法羯磨若有力者遮言非法前人凶
恶能为二难听作见不欲不得趣尔于同意者说言
此非法羯磨我不忍与见不欲三说巳不得至四此
即六和中见不同也馀者与如法欲巳舍去若非法
断事不遮不与欲及不欲者越毗尼若自念言随其
业行如火烧舍但自救身得护心相应者无犯。」

【僧祗中初明诃欲若非下二示开制初中又三初
明可遮有力谓具道德者前下二在众不欲目对
728-A¶ 第 145b 页 X41-0145.png
心乖名见不欲制不趣尔须择同意词须三说即
对三人不至四者恐各成众令僧破别如钞引云
当语傍人言此非法制止得三人是也此下疏家
点示馀下三说欲起去彼律具云若作非法制应
诃令止不者当说如法欲巳舍去此但意乖望前
为难故云馀者开制中初明违制不依上三通得
吉罗若自下次明开法护他之心称实言喻故曰
相应。】

「次就义张。

文云摄非尽者以事则随相不可穷本义则依理从
归有途故又述之各其致也云单白非相义同过别
别谓三十九相各不相有同谓四缘成业不可相无
也下文可解。」

【义张总意中初科又二初释叙意事局义通蹑前
生后以彰立意云下释同别不可相有随法过别
也不可相无四缘义同也指下文者即馀单白白
二白四并类此释故云可解。】

「今此七名交络互现界非不无摄在事也离合适时
不可交定也。」

【次科前离为四成十四非此合为三止有七非前
是义门总摄此欲从文历句故云离合适时等交
即训俱。】

「一人非中识疑两罪须忏露者以律正约犯者不得
闻故此人亦望能所俱非律云不得为犯者说故界
728-A¶ 第 145c 页 X41-0145.png
中有别者即诃不成也人非应法者谓威仪乖越不
顺教相故。」

【次释非相人非中初释不忏露约行明非能所俱
非谓能说所闻二俱违律界下次释别众非法约
缘明非别众且据口别馀二准知非法略举乖仪
通含足别。】

「二法非中三人单白者非法和也倒错不了此法非
也有诃不止亦是法非由不止故。」

【法非三节对文可解。】

「三事非中时非正教者非布萨日制唯在三馀为非
日也有缘须略略有少多随前缘缓急而合作法并
乖缘也众具阙者筹华灯火不济时也界非圣制无
难别缘结小界也既结说巳又不即解皆非法也。」

【事非中四时缘具界并事所收制唯在三黑白两
半各有三日有缘略者谓八难馀缘缓则略少急
则略多今无缘辄略或虽有缘不随缓急故云并
乖也。】

「馀有四法错互上三不可顿现故张网目收罗尽也。」
728-A¶ 第 146a 页 X41-0146.png

【次示双具双有三句具足一句即用三单相合历
之总为七句。】

「因解小界汎评律中须解羯磨。

谓无心领有十九种十三为情馀六非情。」

【因明总标中无心领者僧法加彼前无领受心也。】

「言十三者七治为七罪处为八颠狂九学家十覆钵
十一不礼十二摈沙弥十三二义分之一解得有用
体是僧故二治无日限理须为解如学家沙弥等。」

【初无心中十三有情为二初别列诸相七治即四
羯磨及三举也二下次约义总分初义收十法次
义收三法等取覆钵。】

「就事有六大界戒场小界不失衣净地说戒堂为六
功德衣虽有日限事宽滥用故须舍之。」

【六非情中上列六解下示德衣同非情故据有日
限限满自失本不须解故以滥用通之(昔云使众同知属有
心领者非)。】

「又有无心领中十三难重摈不须解以非数故。」

【后二中十三难人并犯重人尽形灭摈不须为解。】

「有心中受戒须解缘逼故开引后戒故大略如此。」

【有心中受戒须解即遇缘舍戒后得重受故云引
后也。】

「文中理须条贯诸缘者譬若寻条得叶得叶虽殊各
有依附物之在贯例亦同之欲知非相但寻其本下
文晓成败者又诫劝也引佛世者律云作一羯磨俱
728-A¶ 第 146b 页 X41-0146.png
作五非七人共诤言成不成也。」

【结劝中初释条贯诸缘即百三十四法如叶如物
七非统摄如条如贯总必摄别故令寻本下下释
诫劝本律四十三云尔时有住处僧为比丘作法
非别众羯磨时众多僧共诤或言非法别众或言
非法和合或言如法别众或言法相似别众或言
法相似和合(此即五非应是五处评量再作故云五处作也)或言羯磨成
就或言不成就(合上为七人也)戒坛经云佛世执法犹行
五非岂是不学无知人耶临机心境迷忘故也。】

「就对首中初举位明数其相可知。」

【对首中举位是标明数即注。】

「于缘有异者以非摄之义则通也莫不对人是足是
净据法施事附相乃异于缘必如如义通于对法故
须例解约相持说有殊故须委练。」

【伹对总标中初举通释别于缘异者即二十八法
是别七非是通莫下对较通别初总举如义下别
释初释义通对法即该二十八也约下次释相异。】

「初明人非即受对者既有重缘三根非妄斯即非数
义无同證。」

【人非犯重中初文但释犯重注云遮难即本受不
得人如小年不称名等虽遮障戒。】

「问自身犯重合持说不答戒从别发互不相乖若不
受净随相结犯如学悔流审知浊境自犯重者不合
同作乍可心念若同学悔界无净僧共对无妨。」
728-A¶ 第 146c 页 X41-0146.png

【问中恐谓不堪为他对證自加受净亦不成故答
中初明须说重虽有犯馀自成持本从别发随别
解说如下次简对首自虽犯重亦须净境彼我学
悔无净方开。】

「有诃者诃谓前对證语使文具不问住止俱是人非。」

【二中不问住止者止即法如人别不止人法俱非。】

「或对僧俗者僧是别位俗是下流必对二人并人非
摄。」

【三中僧即四人故云别位或对二三亦名非法。】

「就法非中持脱错者脱谓不牒二名错谓不顺受体
今诵僧祗乖依随相是也。」

【法非中不牒二名即巳名衣名能所不辨或俱或
互皆名非法讹错义多特举乖宗暗斥时用。】

「就事非中既是法衣不容滥染五色上染是俗非道
虽持不成事不应法也。」

【事非中且举色相求财不如体量乖法并是事收。】

「馀四交络非相互现可知有无。

就众法对首言人非者谓法界内无僧故开有人别
728-A¶ 第 147a 页 X41-0147.png
众不成舍也自然五里亦须明练馀界准知。」

【众法对首人非中初科前明法界后示自然且举
兰若馀令准知。】

「人非应法者所对行秽体非拔济。」

【二中行秽语通轻重伹使有过不合受忏。】

「诃人设诃者能败法人是别众也置止即非闻诃即
止虽止亦非即人非也若不止者自是法非但以法
假人弘有诃须住自言我是闻止故去去是非法随
住是如下忍而说义非独建故是法败也。」

【三中初释设诃能败法人即得诃者次释置止又
二初明即止法是人非当句所收若下次明不止
人法两非即兼下句但以等者叙非所以不忍而
说举文以示。】

「法非中舍等三人法和合僧私诸法不一理须分别
也。」

【法非中舍等三者牒注舍财忏罪还衣人法和合
谓诃人不诃僧私私即是别忏通三位如上累明
必应自忆不忆更检看之。】

「就事非中犯过如律者不问大小过限并犯今时悔
者但忏应量馀不应者谓是不犯论有诚文小大同
染虽忏不脱通须净悔方免瑕累也。」

【事非中且举长衣以显非相初文不问大小大即
应量犯提小即不应得吉过限即十日巳外今下
斥非论即多论如钞具引。】
728-A¶ 第 147b 页 X41-0147.png

「非制而忏如毛绵等未是衣相重物不合舍堕小钵
本非受净正色非受非离邪求理非正教滥贮服用
皆堕如斯般事总是秽染不合受净何得舍忏。」

【次科初别列为三初至舍堕简非犯长毛绵不成
量被褥重物并不开畜小钵一句兼收长乞皆非
所犯正色下三句简非离衣正色邪求滥用巳犯
故非离宿如下总结准知如法可入受净方犯长
离。】

「非疑过分者谓衣财散落染净未分通将入舍即过
分也故律文中识者忏悔疑者发露虽有覆藏不治
日月既有明例无容深约。」

【三中初牒释制教犯忏并须明识怀疑通舍是为
过分故下引證疑不许忏虽下举例谓疑罪未决
不算日月治覆藏罪可例有疑不可谩舍故云无
容深约钞引律云不忆有疑不识并不成覆(旧云犯长
覆藏不同僧残治日月者非)注中判犯并无知罪必约学与不
学迷心愚教断犯有无。】

「馀文可知。

就心念中位列易知。」

【心念中位即三法列即七非。】

「忏吉罗中轻重二忏对与非对理须知之人非相中
对首忏者如今舍堕牒覆对人人实当仪异篇非律
此伹心念不合向人开别众作。」

【但念中初释总标故心重吉如前对首误心轻吉
728-A¶ 第 147c 页 X41-0147.png
即此心念次释人非此是但念对首成非如下举
类忏堕牒覆人同对首罪是异篇即是事非轻吉
对首罪虽同聚人滥上位故是人非。】

「馀二心念别众并同莫非开独有人依本并托界分
之馀文诫劝恐入非路也。」

【次馀二中初通释二法但示人非自馀易解有人
依本者对首心念即还对首众法心念随有增人
若至二三归前对首若至四五依本僧法约界有
无如非自显下释诫劝遮后滥行。】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六
728-A¶ 第 148a 页 X41-014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