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匡众篇第二十二¶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2c 页

四分律比丘尼钞卷下之上
终南山沙门释 道宣 述

* ○匡众篇第二十二

此篇大门有五一教有兴废二简知事德三秉教通
塞四僧食通局五入众服仪。

第一教有兴废者夫轨范一界统摄徒众必须德行
内充威仪外肃律教一宗必先谙究不惮劳苦不存
声誉令远域异僧欣心有所界中行者策神进业此
之御众何事不行故律云非制不制是制即行如是
渐渐令法久住若法出恒情言无规矩翻同鄙俗何
成匡众宜自私退息用慈怀故律云非制而制是制
便断如是渐渐令法速灭也。

第二简知事德者今此一门总述诸德若能纲纪量
过而行偿违斯法举不知时诤事由生恶法难息故
律云汝等数数举他罪恐坏正法故必具此德恕而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3a 页 X40-0753.png
不治正法亦灭律云能举罪人当具五德一知时不
以非时二真实不以虚妄三利益不以损减四柔软
不以粗犷五慈心不以瞋恚能断事人亦具五德一
持戒清净二多闻三广诵二部戒律四能问能答五
如法教诃及作灭摈今五德善能灭斗诤事治断非
业亦具五德一观前事是实否二观合是时宜否三
观僧不令生尘垢否四观有利益否五观得善伴否
处判他事亦具五德一善知不犯二善知犯三善知
轻四善知重五善知决断无疑毗尼母论云能谏之
人无五法不须受一无惭愧二不广学三常觅人过
四憙斗诤五欲舍道宝梁经云二种人得为知事一
阿罗汉二须陀洹人所以尔者馀诸比丘戒不具足
心不平等是人不合为知事也复有二人得当知事
一能净持戒识知业报二畏后世罪有诸惭愧及以
悔心如是二人自无疮疣亦护他人若不具此德率
以庸情辄处判他反成自累何匡益他也故律云我
说此人愚痴故犯波罗夷谓不谙教纲冥犯大罪既
知不易诚为大诫宜详圣意省巳为人也。

第三乘教通塞者大集云若未来世有诸王四姓为
护法故能舍身命宁护一如法比丘不护无量诸恶
比丘是王舍身生净土中若随恶者是王无量世中
不复人身王等不治则断三宝种夺众生眼虽无量
世修戒施惠则为灭失又犯过比丘应须治者一月
两月苦使或不与语不与共坐共住或灭摈出一国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3b 页 X40-0753.png
乃至四国有佛法处治如是等恶比丘巳诸善比丘
安乐受法故使佛法久住不灭婆论云违王制故得
吉罗涅槃经云若善比丘置不诃责当知是人佛法
中冤若能驱遣治罚是我弟子真声闻也胜鬘经云
世尊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
故以折伏摄受者令正法久住天人充满恶道减少
于如来所转法轮而得随转十轮云若钝根众生欲
发善根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贪著住处四事供养离
善知识如此众生令劝化料理僧事及以佛法和尚
阇梨是为安置营事福处遗教三昧经云若罪小者
罚令治塔寺若中罪者罚扫除寺若上罪者僧使若
十日二十日三十日竟无缺失当于众僧中忏悔夫
惟尼众现居凡位孰能无犯遇缘成犯宜依篇聚顺
教治罚或饮酒相打令输财物当时同和唱制巳后
便即自违又藏匿不还由犯财故因兹犯重易轻翻
成自累虽知非法犹共立制同和故尔此岂不由非
法立制能令正法不行致有斯缪或小小之过暂违
治摈求忏不受绵历岁月益罪尤深退道归俗将由
此起或令尼等收刈谷麦斩伐草木种植根裁或行
医针灸顺方治病求贪俗利苟自润身或躬在店肆
贩卖治生搆敛酒肉公然聚会或受俗使役往来媒
嫁行非犯重和同共住或独行无侣轻触尊仪染俗
成风不依内律如是非法众宜详可灭法之原无过
此等有知解者并不合随若非法人多不许违者好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3c 页 X40-0753.png
人当作自脱之法僧祇云若非法制应诃令止不肯
者当说如法欲巳起去若众中有力者诃令止否者
听去当语傍人言此非法制我不忍可止得三人作
不得至四恐彼成僧破僧事起故律云不得僧举僧
也仍须向同意人边说若不作应说见不欲与护心
相应当作是言彼作非法自有业报何关我事譬如
失火烧舍伹自脱身焉知他事五分云若作非法羯
磨时不能转者默然不诃后言不可者无犯若作非
法羯磨不与欲而起者无犯自大圣西隐正教东流
时经像季日就衰羸持犯宪章俄尔将尽故略而不
述指在天本若闻说者反被陵辱点污净心兼恃势
力害清净人其怀转恶实难挫伏致使大教息用遗
风讹替故律云应制不制令戒毁坏速灭法矣然将
欲治摈今依律文便有九种馀八事希兼复难行故
隐不述默摈一种持犯中要应略出之故智论云如
梵天治之色界不语为乐欲界不爱故违情立治制
故不共语也。

第四僧食通局者夫身为大患待形须济畜服是同
教无偏局十方同遵理无乖背无主无客是所常仪
其中饮食凡圣共有鸣钟云集遐迩同飧今时诸寒
屡断僧食苟自壅巳不兼于客人情忌局用心不等
伤一时众情塞十方僧路传谬后生斯害甚矣悭贪
独润恶业愈深报恩经云知事人与客僧惜食十九
亿劫生屎尿中其形似人无有手足付法藏经云有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4a 页 X40-0754.png
僧伽耶奢大海边见堂阁严饰满中僧众经行禅思
鸣稚集食食将欲讫尔时肴膳变成脓血便以钵器
共相打掷头面破损血流污身而作是言何为惜食
今受此苦于迦叶佛时同止一处客此丘来咸共瞋
恚藏惜饮食而不共分以此因缘今受斯苦僧护经
云是诸比丘不打犍稚默然受用客比丘来不与饮
食还空钵出以是因缘受火床苦筋肉销尽骨如焦
炷从迦叶佛来受苦不息又不打犍稚默饮僧甜浆
恐外僧来以惜因缘故入地狱中饮啖融铜初献佛
时上中下座必教白衣奉佛及僧献佛竟行与僧食
不犯若不尔者食佛物故千亿岁堕阿鼻地狱檀越
不受前教亦招前报若生人间九百万岁堕下贱生
何以故佛物无人能评价故义问今时七月十五日
四辈道俗造盆献供随盆衣物未审属谁答随本主
意若将入佛法依施主本心若标别者众主尼等明
解律人依经律断并入安居现前尼取一比丘尼分
一分入佛所以然者此为安居有劳修道有益故佛
及现前尼各得一分故经云目连虽得六通非一人
力之所柰何仰藉十方佛僧济魂拔亲冀生善道献
佛及僧意存救苦故须僧分不得馀人此律下文时
诸比丘分夏安居食及衣佛言不应分食听分夏衣
此时通兼时僧现前施名为赏善夏劳之物故定入
佛及僧不得随情曲判并入佛法及常住僧今时数
见僧尼情识闇短谙究非长昏于圣教亲附白衣巧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4b 页 X40-0754.png
诈多端谄心求利虽得献物还将入巳或有主人隐
匿施物私背客僧屏处共分不均夏客如是自垢本
心来生定堕恶道又结无知不学之罪故僧护经云
檀越施食现前僧应分持客去方分入地狱中啖食
粪尿(准此衣物重食宁不招前苦也)宝梁经云佛告迦叶营事比丘
数得僧物悭惜藏举或非时与或有不与者营事比
丘以此不善根当堕秽恶鬼中常食粪丸佛告迦叶
营事比丘宁啖身肉终不得用三宝之物又云若有
比丘或作寺主维那与檀越食向白衣谗说众僧过
恶顺白衣情不肯教诏苟贪利养或以随亲逐近共
相招致不依年夏所得之物计钱犯重又有比丘或
为寺主维那典掌物事以自在力故将众僧饮食与
曰衣贤者自不依众僧食辄取僧食自食以损僧物
死堕下贱以力偿之本行集经云一念之恶能开五
不善门一恶能烧人善根二从恶更生恶三为圣人
所诃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恶道佛藏经云当一心行
道随顺法行勿念衣食有所须者如来白毫相中一
分供诸末代一切出家弟子亦不能尽五分云十方
众僧自有食分依时而来不须召唤白衣及中能斋
亦得与食(谓能损益开反此应禁也)十诵婆论云若外道来众僧
与食不犯止不得自手与以外道常伺比丘短故开
与之若不打犍稚名盗食僧祇若作相巳不来无犯
虽复打钟而遮闭户不通客者亦犯(准此作相令定不许杂乱若换
钟磬先集僧白众知然后得换)若大界内有二三伽蓝同一布萨食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4c 页 X40-0754.png
时各打锤一切莫遮清净无过大集云若一寺一村
五法师住鸣稚集僧次第赋给无有吝惜不讼彼短
是名如法住大功德海若无量破戒僧伹五人清净
如法护持佛法悯诸众生功不可计此律客比丘初
至先语僧制法式等无过见论若至空寺见树有果
应打犍稚无者下至三拍手然后取食否者犯盗饮
食亦尔若客比丘来旧比丘不肯打磬者客比丘应
自打食者无犯僧祗云若行食时满杓与上座上座
应斟量得遍当取不得偏饶上座若沙弥净人偏与
师僧大德者知事人应语言平等与僧食无高下婆
论云若众僧行饼错得一番不还僧者犯盗五百问
云上座贪心偏食犯堕不病称病索好食得犯重(今时
寺中僧次疏而简客者此疏变为别请不名僧次又此住处不名僧寺以简通就别同于鄙俗又乖施主普同
之意)。

第五入众服仪者此律云入众当具五法一应以慈
心二应自卑下似拭尘巾三应知坐起法若见上座
不应安座若见下座不应起立四彼至僧中不为杂
说世俗事若自说法若请他说五若见僧中有不安
忍应作默然住之智度论云佛圣弟子住和合故有
二种法一者贤圣说法二者贤圣默然夫论众法轨
用形仪若清净可观则物生善天龙欢喜威仪滥恶
便辱佛法何所巨益故十诵云比丘衣服不净非人
所诃又涅槃云譬如破戒比丘身无威仪也华严云
具足受持威仪众法是故能令三宝不断法得久住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5a 页 X40-0755.png
惟佛教东流年经六百至于自行犹成鄙俗又华夷
方隔经律未学虽剃发似尼无妨风俗仍在容畜非
法之服为佛法瑕疵荏苒流行致成常式或著俗人
袍袄裈裤斜靴或发爪锋长衣多聚腻或𦘕眉假饰
雕唇注口或脂粉涂面志染俗情或歌舞宴会公然
放逸或黑白同居缁素混杂或食座高声不敬耆宿
或众僧未出预走争门列席寒心观徒启齿以此推
之岂成高尼之谓也见论云若多闻弟子知禁律者
见馀所用不当如法即须打破无损物主不得索偿
此佛敕比丘破檀尼迦非法瓦屋亦无有罪义云恐
恶法流行染及清众也。

* ○翻净篇第二十三

此篇大门有九一制意二净处三加法四辨过五翻
净六对缘七互堕八俭开九净生。

第一制意者良由尼众报有优劣上中下差三种区
别居上达之徒志力精强制令分卫以乞自活情标
方外不居畜积若中下之流抑同上士资力不逮容
生退道是以大圣慈悯见饥丧命方开同界别结储
积食不生罪名之为净若违别就同长巳贪结业因
不净名之为秽从改正名目之为净也。

第二净地处此门有四一篱墙不周净此律云半有
篱障多无篱障都无篱障(此三非室储积义微故开不犯若三周有院独开一
面摄食义强此结有罪厨舍孤立类亦同然也)垣墙堑栅亦如是(类前篱障周缺多少)
二檀越净一食具是他物故律云自今巳去应作檀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5b 页 X40-0755.png
越食食净人掌举不得自受若有所须随意索取二
处所是他物故律云若为僧作伽蓝未施与僧虽食
在中不名有犯三食及处俱是他物不属僧用(此三同他
物净要真非假不得冒托他自负来业也)三处分净者此律云若檀越若
经营比丘为僧作伽蓝时处分如是言某处僧作净
地是名处分净四白二羯磨结净地者义云谓伽蓝
院相周匝比丘尼在中有宿煮过无问久近随处结
之除去比丘尼然后结之母论云大界内无净厨者
一切宿煮不得食乃至药草亦尔此律云因比丘饿
死故听在伽蓝内边房静处结作净地(必须在法界上结不同处
分在自然界得)五分云诸比丘欲羯磨一房一角半房半角
或中庭通结坊内作净地并听(结竟题榜示令后客尼识知故律云客问
何处净地不净地)。

第三加法者(前三不作羯磨如前所明今第四作法此下具述也)若欲作法一
切尼众并集大界内遥指结之不得坐净地中结所
以然者以食望僧是摄是障以僧望僧非摄非障上
座令一旧住比丘尼起立唱云。

大姊僧听。旧住比丘尼。为僧唱净地处。于某处房内。
为僧作净地(三唱巳复座若温室食堂一隅一角随绕唱结不局一处不取唱人牒入羯磨)
律师问云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白二羯磨为僧作
净地。

大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某处结净地。白
如是。

大姊僧听。今结某处作净地。谁诸大姊忍。僧结某处。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5c 页 X40-0755.png
作净地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僧结某处。作净
地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后改转须解劫者律无解文义准反结即成。

问。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解净地羯磨。

大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解某处净地。白如
是。

大姊僧听。僧今解某处净地。谁诸大姊忍。僧解某处
净地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解某处净地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四辨过者其檀越不周二净无内外昼夜同宿内
煮无过伹不得触若处分羯磨二净通尼在内捡校
唯护明相若共同宿便坏食具更须翻净兼有内煮
第五翻净者五分云有诸木器腻不净以瓦石揩洗
恐破者用沸汤净洗僧祇云净人行食净器堕比丘
钵中寻即却者名净停须臾者不净(须臾夜极长有十八须臾日有
十二夜短翻前二春秋夜昼各有十五须臾即是也)若是铜器洗净用木器若
腻入中者削剥却之不可用当弃之十诵云若比丘
尼有腻器二三度用澡豆洗故不净者当以木刮却
然后澡豆二三遍洗是净馀有未尽者如米面油酱
等于大僧寺及俗人家沙弥尼净人处随多少更互
博取虽得本物巳入手两相舍意故不犯故见论多
比丘共一沙弥行各自担食至时自分巳沙弥语比
丘言今持我食与大德易得巳复展转乃至下座若
不解者教之亦得义准翻净共僧博等亦然若盆瓮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6a 页 X40-0756.png
等器有食腻者釜上蒸之内外热彻腻出即净一切
铜器磨之即净铁器以火烧内趣令腻尽木仓匮等
削刨泥拭土仓窖等随有更拭石器者或以水洗或
以镌治亦得无残腻此律得捉僧角杓铜杓浴床等
则无触净(应非常用者得)问比丘不护净何过耶答依护净
经云由比丘触僧净食不净故五百岁堕饿鬼中复
五百岁堕狗中复五百岁堕𧏙螂中复得人身衣不
盖形食不充口因说知事比丘触僧器故堕饿鬼中
五百馀年不见浆水正欲趣厕护厕神鬼打不得近
智度论云沙门福田食以不净手触或先啖或以五
不净物著中入沸屎地狱中五百问事云精进知事
人以指挃僧净器入啖粪鬼中恒在厕上不能得食
如是因缘至多不可具述行者慎之不得自误。

第六对缘者初明恶触者十诵云比丘食竟以不净
钵及食与沙弥白衣洗钵竟还著僧器中是名净一
心过与则无恶触僧祇云若晒谷时比丘在上行者
当脚处使净人扟却难事急虽蹈无罪必天雨无净
人时得自遥掷物覆捉净砖石镇之忘覆食器亦尔
比丘错把净[麨]者非故名净若还放瓶中即为不净
(馀皆例尔)槃缘没[𪍿]麦为器船在水中非器岸上为器车
驾牛时非器无牛者为器若食时或甘蔗萝卜束豆
囊上令比丘坐不动身亦不得问若动问者一切不
(应难时开坐也)若船车上载诸谷覆者比丘得坐上下不
得名字若小车有净物若取衣钵时动车者一切不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6b 页 X40-0756.png
净当令净人取(不得以牛在故为净)应令净人先上比丘尼后
上若下时比丘尼先下若在载物车中忽即车翻离
牛者一切不净若牛绳尾未离车者名净十诵云比
丘与沙弥担食道中食时与沙弥沙弥还与比丘者
先不共要得食反此不得饭粥羹器倾侧听佐净人
正巳不得复触若佐支釜亦尔人驴车牛等负食倾
侧亦尔此律若苏油瓶不覆无净人覆者自手捉盖
遥掷置上(以难缘开覆故不犯)若居士持食寄比丘掌举后索
还与比丘者得洗手受之五分云若恶人以僧不净
米一把投净米中可分者除之不可分者趣去一把
 二自煮者僧祇云姜汤不得自煮以变生故乞得
冷食自温者不犯若作食时净人小者得捉其手教
淘抒饭等 三内宿者五分云使净人于不净地洗
菜未竟明相出者犯此律有比丘持食来觅净地未
得明相出不犯四内煮者若在界内为他者不碍私
巳与他有馀洗手受食不犯此律式叉尼得与大尼
过食不得同宿(或是无沙弥尼故开)

第七互堕者此律云安食具在树上并从根断若根
在不净地枝覆净地果堕净地或为风吹雨打鸟兽
堕者但无人触知遇缘而堕虽经明相不成内宿谓
长足果也若不净地未长足来运运重生则无内宿
随时而取得入净厨若果菜巳离本处者随经明相
比丘尼若知即不得食(上来准义通说以律无文故)

第八俭开者此律为谷米勇贵人民饥饿乞食难得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6c 页 X40-0756.png
为贼持去佛怜悯故开界内共食宿内煮自取食僧
俗二食水陆两界并不作馀食法旧解尼无馀食法
开若据敬僧戒中似尼犯足有馀食法今且论无者
若俭时应开七罪谓内宿内煮自煮恶触不受足食
残宿等三提四吉(尼无足食应开二提)兼坏生种如水陆果子
不受而食岂令净耶此律若时世还贱故开食者佛
言不得如法治之十诵云若饥俭时食竟得持残去
语施主知(今时丰足僧尼斋残不语主知持归计钱满五犯重宜自慎之)

第九净生者僧祇云每食时上座应问果菜净未无
虫否问答如法巳得食维那亦尔此律净法有十初
五者一火净二刀净三疮净四鸟啄破净五不中种
净此五刀疮鸟三净应去子食不中种净及火净皮
子都食次五者一皮剥净二㓟皮净三腐净四破净
五瘀燥净此五净根种法故律云水洗连根菜即名
净火净便通五种(后五依五分通净根种)僧祇多果同一器一
果作净馀者通净若别器者一一别净甘蔗著叶茎
茎作净无叶者和束净(准此蒿草子叶散落总无净法比丘尼不合自作云云)
明了论云加行所作(疏云)如一聚果子若未作净者但
食皮肉一一吉罗若食核一一得提今以火触止得
一吉罗令一聚果子俱净免于多罪岂非利益僧祇
云树果野火所烧灰围谷聚恐非人偷亦名为净若
食果核者火净巳听食若皮净不火净食核得提明
了疏云此净法不但约一物以成如一聚桃李但火
一触馀皆成净此作净体本以为法非使物不生故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7a 页 X40-0757.png
名沙门净问种相云何别耶答种者谓根茎可种植
或虽离地从缘种之生者亦名为种相者如诸果菜
及馀食饼上有青华白毛者名生相(坏种得提损相获吉)

* ○受药篇第二十四

此篇大门有六一药体二受意三受法四说净五通
塞八重受。

第一药体者此有四一时药者此律有十谓饼[麨]乾
饭鱼及肉枝叶华果细末磨食等(鱼及肉初开后禁诸经种种诃责文
不复具述) 二非时浆者僧祇云谓一切谷豆麦煮不破
者取汁而饮诸生果汁等要以水作净若器底残水
被雨溅等亦为净十诵云若蒲桃不以火净汁中不
以水净及互不净不应饮俱净得饮见论云舍楼伽
浆者谓藕根浆澄汁使清净得饮母论种种果多食
不尽听破汁饮若不至初夜变成苦酒者不得饮以
酒势欲成故义云若作浆法要须汁滓相分漉澄水
清其状如水方得饮之若有浊汁与时食和咽咽犯
提 三七日药者此律苏油生酥蜜等五种世人所
识当食当药如食饭乾饭不令粗现有病因缘得非
时服伽论云沙糖浆亦得七日受僧祇云此药清净
无时食气一时受取得七日服人有四百四病风病
百一用油脂治火大热病用酥治之水病用蜜治之
杂病用上三药治之十诵云石蜜不得辄啖除五种
人得食谓远行人病人食少人不得食人若施水处
和水得啖五分饥渴二时以水和饮 四尽形药者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7b 页 X40-0757.png
僧祇云胡椒荜茇姜呵梨勒等此药无时食和者顿
受病比丘尼尽形服之此律云一切苦辛咸甘等不
任为食者听尽形服见论云一切树木及草根茎枝
叶不任为食并得尽形受服义云今时多有僧尼非
时分中食于时食何者是耶乾枣汁生枣汁乳酪清
浆生藕根或诸生果捣破不以水和澄清稠浊饮之
或食餲糖清饭浆等如是之类非时而食咽咽犯提。

第二受意者此门有二一手受二口受初手受意婆
论云有五义故制一为断盗窃因缘故二为作證明
故三为止诽谤故四为成少欲知足故五为生他信
敬心故次口受意为防手受故若无口受过牛便失
手受由有此法乃至限满方始法谢又为防非时不
受残宿恶触内煮自煮等七罪手受但防不受恶触
二罪也。

第三受法初受时食者未受巳前要须识知食体兼
作普受之意方得成受故律云欲受油错受苏等并
不成受皆须心境相当方得名受唯除眼暗及不喜
见沙门得置地受 二受非时浆口法者诸律虽制
受服而无受法自下受法及说净等并准文义出依
行弥善手执汤浆至一比丘尼前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今为渴病因缘故。此是
姜蜜汤。为欲夜分巳来服故。今于大姊边受(三说)

若蒱桃梨奈诸。果浆等随其病缘类牒说之若顿受
不过须臾饮尽者不劳加法 三受七日药者。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7c 页 X40-0757.png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今为热病因缘故。此是
酥七日药分。为欲七日共宿服故。今于大姊边受(三说)
如是风病服油冷病服蜜杂病服石蜜等类牒可知
 四受尽形药者。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今为气病因缘故。此是
薯蓣丸尽形寿药。为欲共宿长服故。今于大姊边受
(三说)

如是姜桂及馀丸散等随病因缘类牒可解若买药
令俗人断价定巳比丘尼自选今多于本分买竟然
后遣称巳受取不得置地即须对同伴尼加其口法
如其不尔停过须臾失受恶触罪生不能如是之时
令俗人受取持归和捣竟然后口受最善。

第四说净者此七日药一种作口法竟偏心属巳故
须说净以药体是贵资身力强过畜延时无变动义
若不说净越过七日便犯舍堕馀之三药不具前意
不须说净说净方法如长衣法唯云长药为异若初
受药忘不说净者不成恶触故律下文云受得生姜
忘不说净佛言应放地使净人作净巳自应洗手更
受故知忘受不成恶触。

第五通塞者手受为防其盗一人受竟通馀尼共食
无罪论其口法亦通馀人由其口法加他二通之药
一者味通二者手通故舍与前人受法不失。

第六重受者义云论其手受触失本受即须更受虽
重无过若论口法依婆论云五日巳还净人来触更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8a 页 X40-0758.png
馀不受药来杂更加七日法不作二日法正从法论
不从药势六日巳去不得重加以药物入净故便随
药势更不加法若药众多不知何者是本药应手口
二受然后服之若病重尼不得口受傍人直尔为受
与服亦得设看病尼为手口二受称病人名亦得成
受尽形寿药若净人来触直尔手受不须作法以口
法不失若馀药来杂更口法受之。

* ○讣请篇第二十五

此篇大门有十一一简请二释非三讣会四至家五
就座六净食七香愿八受食九食仪十哒嚫十一还
法。

第一简请此律请有二种一僧次二别请虽开别请
然诸经律禁约者多故梵网仁王并广诃不为十诵
善生虽别请五百罗汉犹故不得名请僧福田若能
僧中请一似像恶比丘犹得无量果报增一经成论
云如饮海水即饮众流僧次亦尔比丘应供经云若
我弟子有受别请定失四果不名比丘道人不名受
檀越供养人是人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
有五百大鬼常遮其前是比丘七劫不见佛不为授
手不得檀越之物五百大神常随其后言佛法中大
贼佛言莫如外道亲近知识国王大臣前自唱言我
得真道欲受别请若我弟子受别请者非佛弟子非
求道人是空作是计名为畜生地狱中人不见千佛
五分但为解脱出家者得为僧次请唯除犯恶戒人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8b 页 X40-0758.png
正法念经云心常念他请唤与食此是放逸因缘十
诵云别请有二处一寺上二施主门外又别请人有
四种一别请有德二别请耆年三别请亲属四别请
主人又僧次对别请四句一初僧次后成别请谓寺
上僧次差来是僧次至施主家语言今有德师来称
某甲请意即答言实尔便成别请二初别请后成僧
次谓寺上别请至施主家毁訾别请赞叹僧次后无
别请心故成僧次三前后俱别四俱不别初及第三
犯别众提二四不犯别请对别众亦有四句一别请
非别众谓寺上别请来是别请施主门外无人可别
非别众食二非别请是别众谓施主门外有人可别
是别众食谓寺上僧次请来非别请三二俱别四二
俱不别二三犯提初四不犯门外别者谓施主家内
先有三人后别请门外一人门外更有人可别故是
别请亦是别众食若施主家先无比丘尼要门外别
请四人更有人可请别众食婆论云若聚落界内无
众僧有施主请四人巳上听打犍稚若不打者设知
此中乃至一比丘尼不来者得别众食罪若疑有比
丘尼者不集亦犯若打犍稚不问有无一切无罪又
僧祇云食应作四种相一打犍稚二吹贝三打鼓四
唱令若不作四相而食僧祇食名不清净名盗食僧
祇食不问界内有比丘尼无比丘尼不作四相皆犯
盗僧祇也。

第二释非五百问云作佛得物请比丘尼不合食沽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8c 页 X40-0758.png
酒家内一切不得入更有馀门者得入若请比丘当
持一日戒一日不沽酒屠儿家亦尔僧祇云若来请
比丘尼明日食不得定答云决去应语云若无缘事
当讣之若有请僧应问姓名客人旧住巷陌不得辄
往应先令一人若月直园民沙弥在前访问恐试弄
比丘及有留难恐僧失食故十诵云为知请故须立
维那出要律仪翻为寺护又云悦众本音婆罗此云
次第也五百问事云受别请巳遣人代去主人意无
在者得若嫌者堕婆论云被请人与僧同去不白先
入者堕经营知事人在僧后到者堕食未嚫去者堕
馀人私行直报同伴得僧祇云若念至精舍当食若
过馀处食悔过若值彼僧受请随去无犯十诵婆论
云檀越请僧食僧次未到自云我应去故妄语提若
得食计食犯重十诵云不请自来吉罗鼻奈耶云因
饥俭请一二人故多人恼乱施主提为病僧事作衣
事故不犯僧祇云得为俗家设会张幔及设供具唯
不得与男子共举物五分云白衣应借僧卧具(应是相益
者修福别事应禁之)见论云沙弥虽未受具亦入比丘数涅槃
经云乃至未受十戒亦得受请(上来尼及式叉尼沙弥尼并得准前)

第三讣会者此律云若欲受请应往众僧常小食大
食处住若檀越白时到者上座应在前行如雁行而
去诸比丘应偏露右肩在后行若有佛法僧病比丘
事者当白上座在前去必于众中有命梵等难若问
不问听去若上座道行大小便应待来然后如前去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9a 页 X40-0759.png
也。

第四至请家者十诵云到食处应默然一心净持威
仪生他善心当除入坐义云若至请家未安佛座及
圣僧座尼众不得在先坐当令先安诸经像在高显
处极使清净后铺圣僧座其法乃有五卷即梁武帝
对中国三藏出之文广不录今依请宾头卢经云预
宿请在高显处敷设虚软物为座我若来时坐处有
相今时僧尼多慢此法轻辱圣仪特乖佛教既自无
敬亦令俗士不虔三宝灭法之原由今上座从此巳
下更采经律补阙前文文虽不次于理弗乖若敷圣
僧座时堪容一人大坐处亦令施主依时宿请其座
上必须净洁胜于僧座仍不得刺华散华在上又不
得彩𦘕雕饰相同于佛其座高卑不得越过尺六还
如凡座无异亦不得用常住僧槃碗盛食置前此唯
得献华而巳若用钵盂铜碗通及化报于理如法所
以同凡者此宾头卢虽是圣僧报身犹存佛制令三
天下每日讣供又持戒之时同凡僧无异岂得破戒
处高兼触僧净器圣僧钱还入圣僧用若有馀长将
入作圣座钵盂铜碗匙箸食巾庙屋灯烛等诸杂供
养但不得将入常住僧及入私巳用亦不得造圣僧
形像置上座食堂头傥宾头卢报身自来讣供岂得
推却素形而坐亦不得将圣僧物作馀圣僧阿难迦
叶等形何以故以别属物不得互用故故律云许此
处不得异用也。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9b 页 X40-0759.png

第五就座者此律云菩提王子请佛从于阶下布衣
令佛蹈上过世尊不受令却之为未来比丘故又往
食处不应杂乱丛聚而住应随次坐上座入座巳应
看中座下座勿令不如法不善覆身若有者弹指令
觉若遣人语知好如法坐中下座以去互看亦尔僧
祇云不好覆身坐者谓著细生疏衣形体露现摩诃
罗坐(谓不正坐)尼坐不正不待语恐其惭耻应作方便遣
令取物若淫女故作者当自避去此律至请家彼此
相问年岁大小讫坐若恐日时欲过听上座八人尼
次第坐馀者随坐五百问事云若共师并坐更无别
处者得不得同槃食沙弥威仪经云若共师连坐饭
当离师六尺此律云不应故在后往食上令诸比丘
起见来亦不须起若未来者比坐开处(尼应同之)僧祇云
若有可笑事上座应语言云何圣毗尼中出龂现齿
呵呵而笑当忍之起无常苦空无我死想若不可止
当以衣角遮口徐徐制止身不定者当动手足乃至
折草渐渐自制义云若至死亡之家禁慎諠笑不得
妄谈世论致俗讥诃五分云若至请处外有客比丘
不得入语主人听入不许者语云与我食分自共等
食又不许者应自语委知僧坊有食可往彼去然后
乃食婆论云通集门外比丘一处唤一大者入更馀
不集者亦唤入之虽打楗稚终须不遮方得清净(尼亦
同准今时斋处上座伹忧自身饮食新利岂愁门外客尼别众等过举众得罪)长阿含经云
世尊计会常在众中坐左面比丘右面清净士也。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59c 页 X40-0759.png

第六净食者此律云上座应问云果菜净未若言未
净令净僧祇云上座当知谁看房看病等应语与食
若檀越惜者应语长寿法应与不得不与若日晚者
应先发遣令去也。

第七行香咒愿增一云有设供者手执香炉而白时
至佛言香为佛使故须之也五百问事三千威仪经
云不得立受香因比丘受香女触其手欲心发退道
佛言若立受吉罗(尼受男香准同伹令悬放立受应开)十诵云为诸天
闻呗喜故开呗此律佛受贾客[麨]巳然后咒愿辩意
长者子经云食前咒愿僧祇云上座应知前人所施
当为应时咒愿若不能者次座应说又不能者乃至
下座都无者并得罪杂宝藏经云诸比丘若说法咒
愿当解时宜忧悲喜乐知得不得妄说(今时导师贪事宫商绮词
逸口妄说者也)。

第八受食者若欲受食先量巳身德行优劣然后受
食不得自大为施所堕婆论云如农夫作者是功用
果非威势果食其子肉者是威势果非功用果僧祇
云告诸比丘计此一粒米百工乃成夺其妻儿之分
求福故施云何弃之十诵云应观是食难消难办母
论云每得食时应生厌心为存身命故又受人信施
不如法用入三涂中受大重苦若不受苦报者食他
信施即破腹出衣即离身若前人无善而施者能施
所施二俱为施所堕智度论食为行道不为益身如
养马养猪无异伽论云若得食时口口作念得衣时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0a 页 X40-0760.png
著著作念入房时入入作念若钝根者初得衣食房
舍总作一念义云初欲食时先奉三宝六道众生巳
后当食口口作念摄受作三归之意初下一匙饭时
愿断一切恶尽入第二匙时愿修一切善法满足入
第三匙酱菜时所作功德回施群生普共成佛此则
口口受得菩萨三聚净戒岂非大益耶若不能口口
作念前总作一念巳然后食之亦得见论云若人施
佛食谁合得食若有侍佛僧得食无僧白衣侍佛亦
得食此律云供养佛塔治塔人得食增一云施中上
者不过法施业中上者不过法业恩中上者不过法
恩又施畜生获福百倍施犯戒人获福千倍涅槃经
云因旷野鬼为受不杀戒巳告鬼言我今当敕声闻
弟子随有佛法处悉施汝食若有住处不能施者即
是天魔徒党非我弟子五分云若与乞儿鸟狗等应
量巳分内减与不得取外施爱道尼经云出众生食
如指甲大智度论云鬼神得人一口食而千万倍出
也中阿含经云若死人布施祭祀者若生入处饿鬼
中者得馀趣不得由各有活命食故若亲族不生入
处中者伹施自得其福乃至施主生六趣中施福常
随以持戒但得人身必须馀福助报往生经云以亡
人衣物作福死者七分获一(准此经文未死巳前所有衣物不如及身早作
功德并属现前人也)此律云比丘得食便食为俗讥责佛令唱
等供巳然后食僧祇待唱等供然后食若时欲过随
食无罪十诵云从今上座待唱遍闻等供声一切僧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0b 页 X40-0760.png
共食五分云尼至请处未唱随意食口口提下二众
吉增一经云诸王设供自手行食庶士同之此律若
请二部僧先与比丘恐日过者一时与之僧祇云食
时应护右手当以左手受饮食器注唇不得深含碗
缘又不得触著额鼻及饮尽留少许于口饭处潟弃
之次与下座沙弥食上闹乱恐坏俗信以水浣洒者
不犯弄水罪十诵云食著手不得振郤应拾取之僧
祗云不得㗘㗱作声食鼻奈耶律云不得缩鼻食。

第九食法者僧祇云上座应徐徐食不得速竟住看
年少勿令狼狈食不饱满应相望看之乃至待行水
随顺咒愿巳然后乃止又云居士饭僧讫遗馀食料
理与比舍婆论云出家僧尼白衣等斋讫不用澡豆
末灰巨摩等漱口皆不成斋法如过去有比丘字莲
提六十岁持斋戒不阙唯一日用巨摩豆屑等成斋
若不尔者皆不成斋若依此律但云知住时知坐时
知卧时于四威仪中随一时食五正食足便成斋不
论澡豆。

第十哒嚫者杂阿含经云佛及比丘食巳默去檀越
生疑佛令上座为说大嚫乃至一偈云若为利故施
此利必当得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快乐此律粥初出
釜画不成字者无犯厚便是正食食足巳后更食者
僧提尼吉又施粥得五事善一除饥二除渴三消宿
食四大小便调适五除风患僧祇云施粥得十利益
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粥施十利饶益于行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0c 页 X40-0760.png
者色力寿乐辞清辨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良药佛
所说欲得人天长寿乐应当以粥施众僧此律若上
座不能为檀越说法咒愿语能说者作若不语不受
并结有罪若说大嚫时上座四人相待馀者听去三
千威仪经云未饭不得为人说法(恐落邪命故今斋上僧尼施主不请
多有谄心斋前强索经读亦是邪命)婆论云要食后说法有四种益一
为消信施故二为报恩故三令生欢喜心善根成就
故四为在家人应行财施出家人宜行法施故见论
云听说义时要撮诸文五分云诸比丘请破戒邪见
诸根不具者叹呗说法因此恶人得势又能辱僧佛
言请法师三藏诸根具足者说伽论云若无能诵呗
者当次第差若都无者各诵一偈能者不受偷兰此
律令说诸恶莫作一偈增一经云诸恶莫作者谓戒
具足清白之行诸善奉行者谓心意清净自净其意
者谓除邪倒是诸佛教者谓愚惑想灭戒净故意净
意净故无倒无倒故惑想灭也。

第十一还寺者五分云还寺去时上座八人相待馀
人前去杂阿含经云诸比丘食竟皆入禅室坐禅晡
从禅起而说法也(今时末法僧尼食巳广营俗务市缠街巷盈衢满肆唯利是求何成
出家息恶之士)。

* ○届寺篇第二十六

此篇大门有二第一入寺第二仪式。

第一入寺者此律云旧比丘闻客来应出外迎为受
衣钵安置温室重阁及经行处供给水器等问旧比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1a 页 X40-0761.png
丘我若干岁有房分否答言有问有人住否若无人
者应问有卧具利养器物房衣等否有者当取至房
受巳又问何处大小行净地佛塔声闻塔第一上座
房乃至第四上座房等一一别问若不问者主人一
一示语(乃至大小食处)客受房问主人巳应礼佛塔次礼声
闻塔后礼第一上座乃至第四上座应偏袒右肩脱
革屣右膝著地捉两脚如是言大德我礼第四上座
房内思惟应随座次礼房主人一一示语十诵云若
上座时见应礼难见远者则止三千威仪经云若入
他房具五法一于外弹指二当脱帽三作礼四正住
教坐乃坐五不应经行五分住处迮不相识者听同
床坐不得眠僧祗云旧比丘应语客僧一切僧家制
限若伴巳去者不得语令知云不及伴应语可小停
息更应有伴必有急去者应给粮食嘱累行伴五分
云白衣入寺应借卧具受用三千威仪经云新至比
丘以十事与之一当避与房二当给所须三朝暮问
讯四语以习俗五当教避讳六当语请到处七语僧
教令八当某事可食九示县官禁忌十语以贼盗处
所也。

第二仪式者五分若四威仪不如法者非为于世而
作大明僧祇云若行平视回时合身回中阿含经云
若朝乞食守摄诸根乞食巳收举衣钵澡洗手足以
尼师坛著于肩上至无事处或经行坐禅净心障巳
于中夜时入室卧四褺忧多罗敷床上褺僧伽梨作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1b 页 X40-0761.png
枕右胁而当头面向佛像处足足相累意想明相至
后夜时速起如初夜法僧祇云头向袈裟及和尚长
老比丘初夜思惟自业至中夜右胁著下累两脚合
口舌柱上龂枕右手舒左手顺身上不舍念慧思惟
起想义云一切天人龙鬼是出家修道之缘于彼幽
显不得轻有犯触虽居暗室常当自照十诵云灯明
中不得眠母论云若过十腊有法事必能利益者虽
师不听自往无过僧祇云行时先下脚跟后下脚指
在道行欲宿遣二年少比丘前觅宿处索前食后食
当白非时入聚落得巳还报应展转相白入(尼年少有难不
得先行待老少相看一时而到)智论云出入来去安庠一心举足下
足观地而行避乱心为护众生故是名不退菩萨相
僧祇云不得作骆驼坐应加趺坐若疲极者当互舒
一脚增一经云今听比丘先以手凭座后坐此是我
教十诵云无病不得昼卧若憙眠应起经行见论云
临欲眠时先思于六念也三千威仪经云不得于上
座处坐亦不得与三师并坐十诵云听法时上座来
不应起起者吉罗若和尚阿阇梨恭敬故自起不得
令他起吉罗乃至听法不得与沙弥同床坐沙弥得
与白衣同床坐大比丘三夏亦同床坐三千威仪经
云欲上床时当具七法一当徐却踞二不得匍匐上
三不得使床有声四不得大拂床有声五不得大欠
大吒叹息思惟世事六不得群狗卧七起以时节心
走不定当自责本起母论云比丘贪著睡眠废舍三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1c 页 X40-0761.png
业不复行道金刚力士诃责佛言食人信施不应懈
怠夜二时中应坐禅诵经经行一时以自消息是名
卧法僧祇卧法如师子王不得眠至日出应于后夜
当起正思惟巳业又仰卧者修罗覆者饿鬼卧左胁
贪欲人卧也。

* ○忏悔篇第二十七

此篇大门有六一忏波罗夷法二忏僧伽婆尸沙法
三忏偷兰遮法四忏波逸提法五忏波罗提提舍尼
法六忏突吉罗法。

第一忏波罗夷法者此有三种一忏仪二忏法三行
法第一忏仪者此律比丘比丘尼犯波罗夷巳都无
覆藏心令如法忏(旧师云不许尼忏者此是看文不审也)僧祇云若犯
罪巳啼哭不欲脱去袈裟深乐佛法令与学悔羯磨
比丘不净食彼亦不净食得与比丘授食除火净五
生种及捉馀金银等应从沙弥尼受食(亦准同也)十诵云
若有犯此重戒者如法乞羯磨佛所结戒一切受行
在大比丘尼下坐不得与大比丘尼过三夜宿自不
得与白衣沙弥尼过三夜宿得为僧作布萨自恣二
种羯磨仍不得自足僧数馀一切羯磨皆不得作得
受夏也(尼亦准同)伽论云谓无能作者得作前二种法大
唐波颇三藏云纵自言犯重及有三根自他相对并
成说净受衣等阿毗跋律云有比丘名僧伽婆薮遂
犯淫便自觉悟舍钖杖法衣著小舍勒出入大唱云
我是十方三世佛贼遍求自悔至持律所知其犯重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2a 页 X40-0762.png
即化作一大火坑僧伽婆薮便束身走投火火即变
成凉池律云汝心如是戒还得之无破戒罪即得罗
汉如僧伽婆四事皆尔母论云与白四悔法巳名清
净持戒伹此一身不得超生离死然障不入地狱治
禅病经云犯重比丘将欲忏悔者脱去僧伽梨著安
陀会五体投地如泰山崩心生惭愧供僧苦役扫厕
担粪如是经八百日巳后香汤洗浴著僧伽梨入塔
观像见好瑞应有證后为僧诵戒满八百遍方得清
净也虚空藏经佛名等经若比丘比丘尼犯四重五
逆悉许得忏然此诸经并是大乘若欲舍忏特须自
验根性审看经意然后得悔不得见有斯经便慢律
教。

第二忏法者犯尼应具威仪脱新衣著故五条至心
恳恻来至僧中五体投地举声大哭如泰山崩自发
露云我是佛法中大贼偷形出家行非犯重冒沾清
众自非他忏罪中之极恶中之大省巳患过谁逾于
我污辱凡圣坏灭佛法恨不碎身如尘历劫重谢苟
贪性命但延朝夕蒙世尊慈训忏法携诱罪人冀免
来报愿大众慈悲布施悔法作如是巳然后请云。

大姊僧听。我比丘尼某甲。犯不净行不忆数。或互用
三宝物。盗满五钱。不忆数。或共男子互相摩触。不忆
数。或犯八事成重。不忆数。或知他犯重。故作覆心。不
忆数(忆数云随随犯多少称也)。此等诸罪犯巳。都无覆心。今从众
僧。乞波罗夷戒。愿僧与我波罗夷戒。慈悯故(三乞)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2b 页 X40-0762.png

上座问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云。与波罗夷戒羯磨。

大姊僧听。此比丘尼某甲。犯不净行。不忆数。或互用
三宝物。盗满五钱。不忆数。或共男子互相摩触。不忆
数。或犯八事成重。不忆数。或知他犯重。故作覆心。不
忆数。此等诸罪犯巳。都无覆藏心。今从众僧。乞波罗
夷戒。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波罗夷
戒。白如是。

大姊僧听。此比丘尼某甲。犯不净行。不忆数。或互用
三宝物。盗满五钱。不忆数。或共男子。互相摩触。不忆
数。或犯八事成重。不忆数。或知他犯重。故作覆心。不
忆数。此等诸罪犯巳。都无覆藏心。今从众僧。乞波罗
夷戒。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波罗夷戒。谁诸大姊忍。僧
与比丘尼某甲。波罗夷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如此三说)
僧巳忍。与比丘尼某甲。波罗夷戒竟。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

第三行法者此律云犯波罗夷戒巳当夺三十五事
一不应授人大戒二不应受人依止三不应畜沙弥
尼四不应受僧差教授比丘尼五若僧差不应往教
(尼无此二应有半月及自恣不受僧差使)六不应说戒七若僧中问答
毗尼义不应答八若众僧作羯磨不应作九僧中拣
集智慧者评论众事不得在列十若僧差作信命不
应作十一不得早入聚落十二不得逼暮还十三不
应亲近比丘十四不应亲近白衣外道十五应好顺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2c 页 X40-0762.png
从诸比丘尼教不应作异语十六众僧随所犯为作
诃责羯磨巳不应复更犯此罪馀亦不应犯(谓为初篇作诃
责指下四篇亦不应犯故名馀亦不应犯)十七若相似若从此生(若相似者谓问
犯初罪也若从此生者谓根本上方便生如为初篇淫戒作诃责而共男子屏处坐是也)十八若
复重于此(谓犯初篇不覆更犯馀篇复罪)十九不应嫌羯磨二十不
应嫌羯磨人二十一善比丘尼为敷坐具供养不应
受二十二不应受他洗足二十三不应受他安洗足
物二十四不应受他拭革屣二十五不应受他揩摩
身二十六不应受他善比丘尼礼拜二十七不得受
他合掌二十八不得受他问讯二十九不得受他迎
逆三十不得受他持衣钵三十一不应举善比丘尼
为作忆念作自言三十二不应證他事三十三不应
遮布萨三十四不应遮自恣三十五不应共善比丘
尼诤又不得众中诵律无能者听与波罗夷戒巳僧
说戒及羯磨时来与不来俱不犯若重犯淫戒应当
灭摈若犯馀篇依聚得忏。

第二忏僧伽婆尸沙法者此有六种一释名二乞忏
三夺事四杂行五出罪六诫勖。

第一释名者婆论云僧伽者名僧婆尸沙者名残若
犯此罪垢缠行人非全净用有残之罪须僧除灭故
名僧残摩那埵者见论云秦言意喜谓比丘犯僧残
行覆藏巳前虽自意欢喜亦生惭愧亦使僧喜由前
喜故与其少日故始得喜名众僧叹言此人因兹改
悔更不起犯戒得清净故名意喜阿浮呵那此名出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3a 页 X40-0763.png
罪羯磨见论名为唤入众亦名拔除罪法母论云谓
清净戒生得净解脱善持起去故名阿浮呵那。

第二乞忏者若欲忏此罪无问有覆无覆制在二部
僧中半月行之数各满四人巳上若作出罪僧尼两
众数各二十不得减少然请僧之时须请耆年明解
律者令尼生敬不起慢意下至四僧多则弥善安置
尼寺别院不生讥嫌处僧尼二众各须结界忏竟僧
却解之忏尼来至二部僧中具修威仪脱去七条巳
偏露右肩涂跣合掌曲身低头自慨此罪垂入重处
曲蒙慈悯特赐忏法自惟我身佛法中贼诈被法服
冒沾清众恃巳高行望他尊敬恶中之恶无过我等
举声悲泣尽心自责如是诫巳四向礼僧竟来至羯
磨师前长跪合掌住傍人取其犯名教乞羯磨师教
亦得。

大德僧听。我比丘尼某甲。故犯媒嫁男女。得僧残罪。
不忆数。或犯言人得僧残罪。不忆数。或犯独渡水。独
入村。独宿。独在后行。得僧残罪。不忆数。或受染心男
子衣食。得僧残罪。不忆数(随犯多少解称忆者云忆)。今从众僧。乞
十五夜摩那埵愿僧与我十五夜摩那埵。慈悯故(三说)
羯磨师问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作十五夜摩那埵羯磨。

大德僧听。比丘尼某甲。故犯媒嫁男女。得僧残罪。不
忆数。或犯言人得僧残罪。不忆数。或犯独渡水。独入
村。独宿。独在后行。得僧残罪。不忆数。或受染心男子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3b 页 X40-0763.png
衣食。得僧残罪。不忆数。今从众僧。乞十五夜摩那埵。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与比丘尼某甲。十五夜摩那埵。
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比丘尼某甲。故犯媒嫁男女。得僧残罪。
不忆数。或犯言人得僧残罪。不忆数。或犯独渡水。独
入村。独宿。独在后行。得僧残罪。不忆数。或受染心男
子衣食。得僧残罪。不忆数。今从众僧。乞十五夜摩那
埵。僧今与比丘尼某甲。十五夜摩那埵。谁诸长老忍。
僧与比丘尼某甲。十五夜摩那埵者默然。谁不忍者
(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尼某甲。十五夜摩那埵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三夺事者羯磨师作法巳当诫敕云善女人听是
白四羯磨是圣教良药遵之在心夺三十五事是折
伏法勿得有违执众劳苦更奉净尼是调伏法一一
顺行白等八事是发露法宜加省愧深自慨责忆念
依行日日作白勿令违阙阙者失宿自慢慢他既示
诲巳因僧集时即作白云。

大德僧听。我比丘尼某甲。故犯媒嫁男女。得僧残罪。
不忆数。或犯言人得僧残罪。不忆数。或独渡水。独入
村。独宿。独在后行。得僧残罪。不忆数。或受染心男子
衣食。得僧残罪。不忆数。巳从僧乞十五夜摩那埵。僧
巳与我十五夜摩那埵。我比丘尼某甲。从今日行摩
那埵。白二部僧。令知我行摩那埵(三白)

若巳行一夜者馀词同上乃至云。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3c 页 X40-0763.png

僧巳与我十五夜摩那埵。我比丘尼某甲。巳行一夜
竟。馀十四夜在。白二部僧。令知我行摩那埵(三白馀日少例
准可知若僧尼各别处者当先至僧所白云大德馀句同前后至尼所作白云大姊僧听等馀句同上恐作白
烦曰别集二部僧一处总白弥善)。

若外客僧尼来入界时皆应作白云(大德一心念下句同白大尼云
大姊)令知我行摩那埵(中间白词皆同僧法)若外客多时应白云
诸大(德姊)一心念等馀亦同上若外客僧尼年耆宿老
者待至房内安置坐巳然后作白亦得作白之时恒
生惭愧悲慨自责不生戏笑外客受白亦生惭愧不
得轻弄如是行法客主应教外生物善。

第四杂行者此律云得摩那埵时亦同行覆法唯僧
中宿日日白僧为异应日三时见清净僧一切如法
作不应违逆至布萨日应扫洒布萨处供给水器具
舍罗等在小房中住不应二人共宿(尼行应得二人共宿)若众
僧衣物得随次取之在大比丘尼下式叉尼上坐不
得与清净比丘尼共经行同一床一版应作隔断巳
然后坐应供给清净二部僧见有客来代担衣钵乃
至洗除圊厕勿令慢惰不得在屏房内以客来不见
故应至小屋绳床居在门首伺侯外客勿令默入不
知若大众难集若不欲行若彼人软弱多有差愧应
至僧所白云。

大德我今日舍敕不行(一说)

若欲行时还至僧所白云。

大德我今日随所教敕当作(一说)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4a 页 X40-0764.png

见论云行别住人有人请唤或与人受戒得停行法
事罢续行若寺中多有比丘尼来去难白昼日得舍
行法明相未出还须白行十诵云乃至夜法白僧停
得二十五夜此律云其忏尼得更互作使礼拜迎逆
亦得受沙弥等礼拜有八事失夜法应当慎护一往
馀寺不白二有客比丘尼来不白三有缘事自出界
外不白四界内徐行者不白五病不遣信曰六大僧
不得二人同室宿(尼应翻前)七在无比丘尼处住八不半
月半月说戒时白(尼忏作白应不须此)此之八事不得违阙随
违一事即失一宿。

第五出罪者此忏尼次第具行十五夜法巳应净剃
发著受七条被覆肩衣著净革屣具修威仪来至二
部僧中四向礼僧足殷勤虔恳责悔先罪自惟罪衅
生女人中污染僧众其过甚多今蒙大德等慈悲示
诲得免诸障不胜喜跃如是谢巳后乞出罪云。

大德僧听。我比丘尼某甲。故犯媒嫁男女。得僧残罪。
不忆数。或犯言人得僧残罪不忆数。或犯独渡水。独
入村。独宿。独在后行。得僧残罪。不忆数。或受染心男
子衣食。得僧残罪。不忆数。巳从众僧。乞十五夜摩那
埵。僧巳与我十五夜摩那埵。我比丘尼某甲。行十五
夜摩那埵竟。今从众僧。乞出罪羯磨。愿僧与我出罪
羯磨。慈悯故(三说)

羯磨者问僧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作出罪羯磨。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4b 页 X40-0764.png

大德僧听。此比丘尼某甲。故犯媒嫁男女。得僧残罪。
不忆数。或犯言人得僧残罪。不忆数。或犯独渡水。独
入村。独宿。独在后行。得僧残罪。不忆数。或受染心男
子衣食。得僧残罪。不忆数。巳从众僧。乞十五夜摩那
埵。僧巳与比丘尼某甲。十五夜摩那埵。此比丘尼某
甲。巳行十五夜摩那埵竟。今从众僧。乞出罪羯磨。若
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比丘尼某甲。作出罪羯磨。白
如是。

大德僧听。此比丘尼某甲。故犯媒嫁男女。得僧残罪。
不忆数。或犯言人得僧残罪。不忆数。或犯独渡水。独
入村。独宿独在后行。得僧残罪。不忆数。或受染心男
子衣食。得僧残罪。不忆数。巳从众僧。乞十五夜摩那
埵。僧巳与比丘尼某甲。十五夜摩那埵。此比丘尼某
甲。巳行十五夜摩那埵竟。今从众僧。乞出罪羯磨。谁
诸长老忍。僧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者默然。谁不
忍者说(如是三说)。僧巳忍。与比丘尼某甲。出罪羯磨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第六诫勖者律师作羯磨巳当诫敕云诸姊等谛听
今时经像季法逐人讹犯者竞兴悔意转奸虽乐剃
发染衣俗情犹在是以能受能破厌戒厌持不欣忏
犯好入地狱苟求资荫不希出世今既犯戒类同斯
祸赖蒙改悔策励前非忏于先罪诚为大诫故论云
若有二十清净比丘出僧残罪者我法不灭今善女
人等巳兴隆正法令不断绝则是真佛子能报三宝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4c 页 X40-0764.png
重恩复使凡圣欣庆道俗钦仰自今巳后愿更莫犯
如护鹅珠草系比丘无异假令兴忏因缘难辨今末
法中恶比丘尼多尚不欲闻其名况当听汝忏悔如
是诫约令息后犯诸忏尼等一时合掌答言顶戴奉
持愿尽未来际终不敢犯(然后唱礼而散若有犯舍提罪因此众集总忏令净
亦得)。

四分律比丘尼钞卷下之上
四分律比丘尼钞卷下之下

第三忏偷兰遮罪者别有两种一出罪轻重二出忏
仪式。

第一出罪轻重复有二节一初篇下从生方便偷兰
遮二不从篇下生者名为独头偷兰遮第一从生方
便复有三品一上二中三下故十诵云从初篇下生
重此近方便兰应一切僧中忏若初篇下生轻二篇
下生重者应界外四比丘众忏若二篇下生轻者应
界内一比丘前忏(尼僧准同)上来虽分轻重然未识罪名
自下具显出之后时兴忏令识易行。

初篇生重者就尼八重中且逐数犯者述其三五如
欲犯淫共男子身口交触未得畅遂得初篇方便重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5a 页 X40-0765.png
偷兰遮或欲盗五钱巳捉物著因缘不遂得重偷兰
遮或受男子摩触腕巳前膝巳下邻近重境得重偷
兰遮或欲犯八事巳犯前七垂犯第八遇缘不遂时
重偷兰遮或知他犯重故作心覆未经明相临晓悔
露得重偷兰遮如是等罪并依十诵一切僧中悔(此名
上品)若从初篇生轻者如欲犯淫犯盗等巳邻近人物
者因缘不遂得初篇方便轻偷兰遮二篇生重者如
欲媒嫁受男家语将报女家受女家语还男家临报
还悔得重偷兰遮或言人口说至官欲道名字方便
还悔得重偷兰遮或独入水待后伴欲双脚上岸方
便还悔得重偷兰遮或独行至村临越村界方便还
悔得重偷兰遮或独宿离伴伸手外意临至明相方
便悔露得重偷兰遮或独在后行欲俱离见闻垂离
还悔得重偷兰遮上来两篇轻重二位依十诵界外
四比丘前忏(此名中品)

第二篇生轻者如欲媒嫁受男家语将报女家未至
还悔得第二篇方便轻偷兰遮或言人口说未道名
字方便还悔得轻偷兰遮或疾疾入水待后伴方便
还悔得轻偷兰遮或独入至村未入村界方便还悔
得轻偷兰遮或独宿离伴去明相犹远方便还悔得
轻偷兰遮或独在后行欲离见闻处方便还悔得轻
偷兰遮或欲受染污心男子衣食未得入手方便还
悔得轻偷兰遮并依十诵界内对一比丘前忏(此名下品)
第二独头偷兰遮者准十诵有三品若受用石钵慎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5b 页 X40-0765.png
心裂破五衣著外道衣灌下部露身行畜用人发食
生肉盗一二钱等并对一人前忏(此名品上)若破羯磨僧
盗得三钱共男子摩触一有衣一无衣等并对四人
前忏(此名中品)若盗得四钱盗僧食共男子摩触腕巳前
膝巳下并界内对一切僧前忏(此是上品)此律别众戒中
大众者若过四人若据此文纵犯中品罪亦名大众
忏小众者下灭诤犍度中若二三人名为小众若据
此文十诵对二人忏者亦名小众也此律教二人行
淫成者偷兰遮不成者突吉罗亦是自性偷兰遮应
对小众忏。

第二出忏仪式者别有三节一大众法二小众法三
一人法。

第一大众法若欲忏悔要五人巳上得受他忏忏主
作单白和僧羯磨不落僧数又依婆论无问轻重悉
从僧三乞巳然后请忏主对首三说如忏波逸提法
犯尼具修威仪来至僧中问讯长跪云。

大姊僧听。比丘尼某甲。故犯不净行。巳共男子。身口
交触。未得畅遂。犯初篇方便。重偷兰遮罪不忆数。或
犯盗用四钱。得独头偷兰遮罪。不忆数(随犯多少忆数云忆)。今
从众僧乞忏悔。愿僧听我忏悔。慈悯故(三说)

次至忏悔主边礼巳请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今请大姊。为偷兰遮忏
悔主。愿大姊。为我作偷兰遮忏悔主。慈悯故(三说)

次忏主尼先作单白和僧云。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5c 页 X40-0765.png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单白忏。重偷兰遮羯磨。

大姊僧听。比丘尼某甲。故犯不净行。巳共男子。身口
交触。未得畅遂。犯初篇方便。重偷兰遮罪。不忆数。或
犯盗用四钱。得独头重偷兰遮罪。不忆数。今从众僧。
乞忏悔。若僧时到僧忍听。我受比丘尼某甲忏悔。白
如是。

白巳广为说罪相语云大姊今依婆论云犯戒有三
一犯业道罪二犯恶行罪三犯戒罪又忏法有四一
更相易脱忏是凡愚忏二永断相续忏是凡智忏三
焦业忏是贤人忏四灭业忏是圣人忏汝既出家为
尼虽非贤圣亦应作上品凡智永断相续忏既居凡
位孰能无犯犯巳能悔是第二健人佛制禁戒宁死
不犯如护鹅珠草系比丘此是第一健人汝巳破佛
净戒今生忏悔即是第二健人若不忏者便是地狱
之人虚受信施如热铁缠身冒受他食如咽热铁丸
出入行来犹如猎师内怀腐烂外现完净诈沾清众
望人师敬心无惭耻畜生无异如是方便诲责令永
断前罪兼息后犯忏尼闻法巳发大惭愧起殷重心
然后舍罪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故犯不净行。巳共男子。
身口交触。未得畅遂。犯初篇方便。重偷兰遮罪。不忆
数。或犯盗用四钱。独头重偷兰遮罪。不忆数。今向大
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不安乐。忆
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愿大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6a 页 X40-0766.png
清净布萨(三说)

次忏主诃责问云汝识是罪否答言识又忏主语云
毁犯甚易忏悔极难自责汝心当生厌离乃至形枯
命终更莫毁犯答言顶戴持不敢更犯。

第二小众忏者十诵云若四人受他忏则无单白和
僧之仪止得迥问边人(请主同前)受忏尼问边人云诸大
姊等听我受此比丘尼某甲忏悔否诸尼答云姊好
(忏主尼为说罪相与前同)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故犯淫盗满五钱。巳邻
近人物。因缘不遂。犯初篇方便。轻偷兰遮罪。不忆数。
或犯媒嫁。受男家语。将报女家。受女家语。欲报男家。
临报还悔。犯第二篇方便。重偷兰遮罪。不忆数。或盗
用三钱。得独头中品偷兰遮罪。不忆数。不敢覆藏忏
悔则安乐。不忏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愿
大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巳下问答要期并同前法)
第三一人法者(请忏主说罪相此二同前)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故犯媒嫁。受男家语。将
报女家。受女家语。欲报男家。未至还悔。犯第二篇方
便。轻偷兰遮罪。不忆数。今向大姊。发露忏悔。不敢覆
藏。忏悔则安乐。不忏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
藏。愿大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问答要期并同
前述)。

此方便独头偷兰遮并还有方便独头吉罗如欲犯
初二篇罪欲动身口遇缘还止得方便吉罗如欲盗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6b 页 X40-0766.png
四钱媒嫁等阙缘不果得独头吉罗此之两品各有
经夜随夜展转覆。

第四忏波逸提法者此有两重一忏三十舍堕二悔
波逸提罪就初又二一众法难行略而不述二明对
首易忏别有七重一简财二舍财三舍罪四还衣五
忘物六舍宝七杂法。

一简财者若犯长中除八不净财馀一切须说净者
无问轻重皆须说净如尼十六枚器有长不说净并
制有罪岂非重(八不净财十六枚器等如上随戒中说)若是长财未被
说净者唯除负债未入手或他寄来或买得他物断
价巳定先未入手皆不须舍巳曾入手令寄他边此
须索舍若巳入手中除共物未分舍与三宝决属乞
他或香案巾帕窗户帘幕床帷席等并不合舍十诵
云床褥荐席钵囊氍氀衣帐等悉属房物不须说净
经巾钵囊卧具非身著用者皆不犯长若著用中鞋
靴履袜非衣所摄者不须集舍自外供身之具无问
毡被皆须集舍五衣之中随多少离宿犯舍者至时
文中一一别称次贩卖舍中谓自手于俗人边买衣
食具一切钵器瓶碗鞋袜等无问轻重多少虽非犯
长无非自口断决争价上下乃至增减一钱即成卖
买皆犯舍堕自外田宅奴婢车乘机案等同八不净
财不须集舍但作吉罗忏以体是重物不能随身修
道用故若生活至多散在馀处财当别舍其罪同忏
忏竟诸处次弟还衣亦得。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6c 页 X40-0766.png

第二舍财者应将合舍之物来向自然界中或至白
衣家或作法界内无僧唯有二尼巳下并得对首舍
衣总束此物至忏主尼前放地巳具修威仪四向礼
佛竟次礼忏主尼三拜竟然后近衣物边长跪手执
衣物舍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故畜多长财。过十日不
说净。犯舍堕。离五衣宿。犯舍堕。贩卖得财犯舍堕。回
僧物犯舍堕。互乞苏油。犯舍堕。回现前僧食直作衣。
犯舍堕。过畜长钵。经宿不说净。犯舍堕。过畜十六枚
器。经宿不说净。犯舍堕。共贸衣巳后强夺。得犯舍堕。
如是众多衣物。犯舍堕。不忆数(乃至三十戒中逐其所犯随有多少称之
忆数云忆也)。今持此衣物。舍与大姊(若边有四尼者应云舍与诸大姊若有二
尼者应云舍与二大姊一说便得)。

第三舍罪者先请一清净比丘尼为忏主谓不犯八
重十三难若犯下四篇巳经忏悔者三根清净得为
忏悔主不尔反成自累何成益物故律云有犯者不
得受他忏悔不得向有犯者解罪既知此巳省巳行
之。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今请大姊。为波逸提忏
悔主。愿大姊。为我作波逸提忏悔主。慈悯故(三说)

次忏悔主先问傍尼云大姊等听我受此比丘尼忏
悔否傍尼答云好(傍若无尼则不须此问也)次受忏为尼答云受
汝忏悔然后广说罪恶果报云大姊既是佛弟子依
佛出家行佛净戒今故毁破何名尼也佛制禁戒宁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7a 页 X40-0767.png
死不犯令衣钵随身长衣说净今违圣教名破戒人
心无惭耻受他信施若受他食即是洋铜灌口著他
施衣便是热铁鍱身若死入地狱饥吞热铁丸渴饮
沸铜汁无量岁中受诸苦恼后生为虫常在厕中以
食不净故或生寒鸮无毛身中或生裸国中常无衣
服以离五衣宿故受苦如是姊姊今可发大惭愧自
向佛僧求哀忏悔如是忆悔巳先忏吉罗后悔提罪
如犯长衣曾经著用兼听说戒隐覆不忏便生八罪
谓覆提有二著妄有二覆随著妄有四此之八品并
号吉罗若计犯数乃有无量皆入忏中应云不忆数
或无覆者则不须此乃至七聚亦有覆随吉罗准说
可知忏此八应对一人悔问何以得知此八得对一
人悔答准论云故作者对一人悔误作者自责心忏
明了婆论并云轻者责心重者对人此则文顺理通
于义不乖比来诸师多引律文又有小罪不从人忏
依此一教遂即雷同总判责心良恐非法然律不从
人忏者谓误作也论对人者谓故作也此则律论各
谈一见会通皆得今犯此八并隐而不说岂得误轻
耶若欲忏者应请一清净比丘尼为忏悔主具修威
仪至忏悔主前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今请大姊。为突吉罗忏
悔主。愿大姊为我作突吉罗忏悔主。慈悯故(三说)

次舍罪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故畜长衣。经十日不说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7b 页 X40-0767.png
净。犯舍堕。不忆数(一一牒作法馀犯。类准可知忆数言忆也)。识知是罪故作
心。经夜覆藏。得突吉罗罪。不忆数。第二夜巳去。乃至
多夜。随展转覆藏。得突吉罗罪。不忆数。经僧说戒时。
尼八处三问。犯默妄语。得突吉罗罪。不忆数。识知此
罪。故经夜覆藏。得突吉罗罪。不忆数(因此更有故犯诸篇方便独头
突吉罗罪次下篇总牒入忏亦得)。今向大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
悔则安乐。不忏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愿
大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

次忏提罪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故畜众多长衣。过十日
不说净。犯舍堕故离五衣宿。犯舍堕。贩卖得财。犯舍
堕。各不忆数(忆数云忆五衣一向忆数旦逐数犯一一作法自外随三十中犯之多少牒入
称忏之)。是诸衣物。巳舍与大姊。是中各犯根本波逸提
罪。不忆数。又犯舍衣财。巳用坏尽。是中亦犯根本波
逸提罪。不忆数(衣财现在则不须此犯馀提罪同此类忏亦得)。今向大姊。发
露忏罪。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不安乐。忆念犯
发露。知而不敢覆。愿大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
布萨(三说)

忏主语云汝识是罪否答云识又语云自责汝心生
厌离意乃至形枯命终更不得犯如护鹅珠草系比
丘无异答顶戴持不敢更犯。

第四还衣者若舍长衣长药十六枚器等并由贪心
过畜不说故必须经宿还为断相续故若舍离衣宿
贩卖得诸物并须当座还之若犯长衣等有远行因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7c 页 X40-0767.png
缘不得经宿者忏主尼即座展转付彼知识尼得衣
巳屏处与之亦得。

第五忘舍衣财者谓舍衣巳或还衣竟而未说净忽
见本舍之财即生巳想还成相染一切不成更将总
舍若衣巳说净后见本忘物前舍并成净法不失后
忘元物或别舍若衣巳舍未还主者见本忘物即须
别舍共本舍衣总还其主令同说净既知舍财不易
未舍物前应总作念云现集之财今并将舍巳外忘
财不集者决定舍与三宝同学知识之意如是念巳
后见本忘物无问早脱前舍并成若舍巳还未得说
净见本忘物方生舍念者不成由染意前生舍心后
起故此谓长财舍竟还见长财等故有相染若见本
忘物是贩卖财者无相染义若舍堕还竟见本长财
过十日者此入相染之例便作长犯舍之以贩卖财
罪巳舍忏竟同是长财也。

第六舍宝者当取所畜钱宝金银等舍与知法白衣
净人云此是我所不应畜汝当知之(一说便成舍法)舍巳其
罪对尼忏忏主未舍罪前应问所畜钱宝并舍与白
衣净人未答巳舍若未舍者教如法舍巳然后罪同
前忏自馀谷米等并同前说净篇述。

第七杂法者此别对首法若能所满四人巳下但使
无僧不问作法自然界中并成对首若能所满五人
巳上作法界内及戒场上不合对首应作众法舍之
纵自然界及白衣舍亦不合对首舍以正忏悔时尼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8a 页 X40-0768.png
唯是所忏不落僧摄馀尼展转忏竟还堕僧数又馀
忏尼虽未舍忏以体是大尼岂非僧摄既成僧故何
得对首舍忏若知不易众法复难欲得受多尼舍忏
之时令诸忏悔尼总向大界内坐忏主尼一一唤来
入自然界内如是展转作法乃受无量皆成如法不
尔之时徒自费功财还不净虚为独善数见僧尼共
行此法别疏记之。

第二单忏百七十八单提法此中分二一若有覆藏
突吉罗亦有轻重两位谓轻者责心重者对人此二
法下忏突吉罗中具说二若犯提吉不覆藏者则不
须此今且忏根本舍罪法具修威仪请清净比丘尼
忏悔巳傍尼答云好(边若无尼则不须此)受尼语忏悔尼云某
甲身器岂得清净非行者良缘大姊既犯佛戒还须
向佛忏悔譬如因地而倒还须托地而起如是生殷
重心请十方诸佛同时加被为我證明兼说利养难
消出家难得种种方便随时诲责大同舍堕中说广
诫敕巳告言罪相如是何得隐藏若欲忏悔具须陈
说除疑不识后当决了见论云若生时恶骂彼人彼
巳入涅槃能骂者求忏悔当于涅槃处作忏悔忏悔
巳天道门不闭如是语巳次教舍罪云(自下单提犯稀数不同且
逐数犯者述之稀者不论傥有误犯任补兹处计理应牒一一作法馀犯类牒可知然尼众等持律者希犯过
者多恐临时忏悔不识名种今数犯者具述如左)。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犯故妄语。毁呰语。两舌
语。共男子同室宿。共未受具戒人。同室宿过三夜。与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8b 页 X40-0768.png
未受具人同诵。向未受具戒人。说他尼粗罪。自手掘
地。坏生种。露处敷僧卧具。不举屏处敷僧卧具。强敷
僧卧具。恼他比丘尼。用虫水。别众食。非时食。食残宿
食。不受食。共男子屏坐。共男子露坐。观军阵。饮酒。水
中戏。击擽他不受谏。恐怖他。减半月洗浴。露地然火。
藏他衣钵。著白色三衣。故断畜生命。饮虫水。不摄耳
听戒。瞋心打比丘尼。手搏比丘尼。捉遗落宝。非时入
聚落。过量造床。食蒜。剃三处毛。洗净过分。乞生五谷。
观伎乐。共男子入屏障处立语。共男子入屏处。辄坐
白衣床。共男子入暗室。瞋心咒诅。一槌胸露身。共尼
同床。口恼他。同活尼病不看。三时无事游行。泉渠水
中露身洗浴。辄著他衣。与白衣作使。自手纺绩。度诸
遮童女。不以二事辄授弟子。受戒巳离和尚出去。多
度弟子。不半月请教诫。不诣僧自恣。不依僧安居。不
白僧入寺。诃骂比丘众。不白众使男子治痈。背请。于
家生嫉妒。用香涂身。乘行。不著祇支入村。不安居。辄
问大僧义。百夏尼不礼小比丘。如是等并犯波逸提
罪。不忆数(忆数云忆)。今向大姊。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
则安乐。不忏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愿大
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

忏巳语云汝识是罪否答识又语云。

自责汝心。生厌离意。自今巳去。更莫重犯。如护鹅珠
草系比丘无异。答云顶戴持不敢重犯。

第五忏波罗提提舍尼者此门先请忏悔主云。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8c 页 X40-0768.png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今请大姊。为波罗提提
舍尼忏悔主。愿大姊为我。作波罗提提舍尼忏悔主。
慈悯故(三说若有覆藏还有轻重两位吉罗应先忏覆吉后忏根本如上说之兼说利养难消善
恶果报如前说之)。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无病经居士家。自乞苏
油等。不忆数(忆数云忆随犯多少称之)

大姊。我犯可诃法。所不应为。今向大姊。发露悔过。不
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
不覆藏。愿大姊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

诫责要期。并如前说。

第六忏突吉罗者此律有二一则故作犯根本突吉
罗又重犯非威仪突吉罗二不故作直犯非威仪突
吉罗此中亦有从生独头二罪如从诸篇下生者无
问轻重以发心不善欲动身口并入故作摄如淫戒
发心动身口而未起方便色等乃至突吉罗中发心
欲令身不齐整著五衣等不简轻重并须对人一说
悔若独头吉罗如众学百戒等不从诸篇后生者亦
有故误两罪故作者对人误作者责心今先对故作
重者有二先忏覆吉后悔根本不得以名同故共根
本合忏故下律云若犯僧残作僧残意覆藏应教作
突吉罗忏巳与覆藏羯磨犯波逸提乃至突吉罗恶
说亦如是问如初篇方便重吉乃至第五篇轻重既
殊云何齐一说忏答悔罪虽齐业报大异若约诸篇
方便独头犯乃至无量今且约淫方便又更约著衣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9a 页 X40-0769.png
不齐整独头吉罗各一罪作法并有经夜随覆二吉
通前根本各有三品吉罗皆先忏覆罪后悔根本并
以故心犯戒此吉是重齐须对一人说忏更有馀犯
类牒可知具修威仪请一清净尼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今请大姊。为突吉罗忏
悔主。愿大姊为我作突吉罗忏悔主。慈悯故(三说)

次舍罪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故犯淫戒。未动身口前
方便。得突吉罗罪。不忆数。识知是罪。故经夜覆藏。得
突吉罗罪。不忆数。第二夜巳去。乃至多夜随展转覆
藏。得突吉罗罪。不忆数。又犯著用衣不齐整。得独头
突吉罗罪。不忆数识知是罪。故经夜覆藏。得突吉罗
罪。不忆数。第二夜巳去。乃至多夜。随展转覆藏。得突
吉罗罪。不忆数。犯此根本方便独头。得突吉罗罪。不
忆数。今向大姊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不
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敢覆愿大姊。忆我清净。戒
身具足。清净布萨(一说便得)

次明误犯者谓不系念遇缘岂非外生不善理须改
悔如著五衣心不审谛顾看齐整或戏笑犯妄语等
并由先无摄念后起诸过故律云若入若出屈伸俯
仰摄持衣钵常尔一心若欲忏此亦先忏覆后悔根
本具修威仪礼十方佛竟然后长跪住合掌口云。

我比丘尼某甲。敬白十方诸佛。證知弟子某甲。不慎
威仪。坐起不如法。著衣不齐整。或犯戏笑妄语等。识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9b 页 X40-0769.png
知是罪。经夜覆藏。得突吉罗罪。不忆数。第二夜巳去。
乃至多夜。随展转覆藏。得突吉罗罪。不忆数。又犯根
本。坏非威仪。得突吉罗罪。不忆数。今向十方诸佛。发
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不安乐。忆念犯
发露。知而不敢覆。愿十方诸佛。忆我清净。戒身具足。
清净布萨(一说)

若犯罪未经明相出或识犯或疑犯逼说戒日未即
忏者应至一清净尼所发露先忆得罪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犯某罪。未得忏悔。今向
大姊发露。后当如法忏悔(一说)

次发露疑罪云。

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于某事上生疑。未得决
了。今向大姊发露。后无疑时。当如法忏悔(一说便得若虽发露
后覆还成又如前发露之)。

* ○送终篇第二十八

此篇大门有六一制看二简人三供侍四安置五诫
法六殡终。

第一制看者夫人之形多诸婴累四大互反六腑难
调若不互看命无所寄是故律云汝曹不相看视谁
当应为乃至世尊为病人说法洗除大小便巳便立
制云自今巳去应看病比丘应作瞻病人若供养我
者应供养病人世尊是极果之人犹亲自看病况同
法义重如何相弃。

第二简人者此律云若病者听和尚阿阇梨乃至同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69c 页 X40-0769.png
和尚同阇梨若弟子等从亲至疏看若都无者众僧
应与瞻病人而不肯看应次第差又不肯者如法治
准若无者乃至七众优婆夷等应看不应触比丘(尼病
翻前准同于上)僧祇云当随病人多少差往若不看者一切
僧得罪若道逢比丘乃至病应觅车乘驮载令归如
法供养乃至死时应阇维殡埋不得舍弃下二众亦
然。

第三供侍者僧祇云若病人衣钵外有医药直者取
之供给无者众僧应与若僧无者彼有贵价衣钵当
贸贱者受持馀者供给若病人惜者应白僧云此病
人不知无常悭惜衣钵不肯货易白僧巳软语说使
得开解然后为货易若复无者应外求觅与之若僧
中取好食与看病人不得爱惜自业而不瞻视五分
云无净人处听比丘自洗烧器看水令净人淘米著
中比丘然火使熟更从净人受取持与病人不犯五
分云每僧行粥时应问别有病人粥否若无应先与
病人然后行与僧十诵云当随病所须问病因缘觅
师求药日别到僧厨问有病人食否若无取僧所供
给库中物无者当为外求应从善好名闻福德比丘
索又病人得药差者但是僧中不净残宿恶捉不受
内宿并得服之善生云瞻病人不应生厌若自无物
出外求之不得者贷三宝物差巳依法十倍偿之五
百问事云看病人将病人物为病人所须供给不问
病者或问起嫌并不得用若巳取应偿不还者犯重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0a 页 X40-0770.png
比丘病困不得阙衣钵而作功德若不即有故弊衣
钵受持者犯堕此律当问病人持何等衣彼病人又
受不好衣钵及送与他恐看病人得佛言不应尔。

第四安置者僧祇若大德应在露处上好房中拟道
俗问讯生善瞻病人每须烧香然灯香水涂地供待
人客见论看病人赞病者言长老持戒具足莫恋著
住处及衣物知识明友但存念三宝及念身不净于
三界中慎莫懈怠随命长短而作(若知病人失于正念思资财房舍亲
眷应移至静房之中善也)如西国祗桓图云寺西北角日光没处
为无常院若有病者安置在中堂号无常多生厌背
去者极多还唯一二其堂内安一立形像金色涂之
面向西方其像右手举左手中系一五色䌽幡令病
人手执幡脚作往生净土之意虽有便利世尊不以
为恶原其此土本是杂恶之处犹降灵俯接下类群
生令度苦海况今信心将命投佛而弃舍之随病者
所缘何境或作弥勒阿閦等形如前安置烧香散华
种种庄严生病者善心。

第五诫法者十诵云看病人应随病者先所习学阿
练若诵经持律法师阿毗昙佐事随其行解而赞叹
之不得毁訾退彼善心故律云为病人说法令其欢
喜母论云病人不用看病人语看病人违病者意并
得吉罗。

第六殡终者五百问事云师亡不得举声大啼应小
泣泪耳此律尼槌胸啼哭泣泪一一堕义云以爱染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0b 页 X40-0770.png
不亡俗情弗舍若高节清居不著世情为生物善哭
亦何咎故双林终后比丘等宛转在地犹如圆木搥
胸大叫泪下如雨虽未离欲然不招世讥若外来吊
人小于亡人至于尸所如常设礼先执孝子手默慰
吊云云后至大德所具展哀情吊问拜之五百问事
四分律等若见亡人冢塔大于巳者并令礼敬五百
问云应先白僧以亡人泥洹僧僧祇支覆尸而送不
得埋过五钱犯重师弟子同学当求财殡送若无物
可送众僧别人敛少财供养舍利若全无者应贷亡
人物权将殡之还来倍偿羯磨竟从现前僧乞取亦
得五分云亡尸以衣覆根见论云不得送丧除为观
无常不犯若手执母尸殡敛无罪(尼执父尸准此应得)增一经
云如来共阿难罗云自举母床不令人代为报恩故
义云和尚阇梨长养我法身父母兄弟长养我生身
恩德既重躬自担送想亦无过但不得变服比见边
野僧尼孝服袈裟粗布绝白相同于俗灭法之原无
过于此故摩耶经云佛去世后一千三百年诸比丘
衣服变白不受染色当知法灭不久西国葬法有四
一水二火三土四林五分云尸应埋之若火烧在石
上不得草上安此律如来轮王二人火葬五百问事
云得为亡师立形像僧祇云持律法师营事比丘德
望比丘应起塔相轮悬施幡盖在屏处安置不得在
经行处多人行处若违结罪若众僧不许者教令和
合作之(为有德尼立塔应同此也)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0c 页 X40-0770.png

* ○二衣篇第二十九

此篇大门有十一制意二简物三共财四嘱授五轻
重六负债七赏劳八时节九分法十杂法。

第一制意者问所以五众身亡物皆入僧又依三宝
出家何为不兼入佛法耶答以生存之日因僧受施
身行所为僧宝所摄纵施佛法僧亦无分是以身亡
之后追物入僧佛法无分亲俗亦不合得故十诵云
难陀死后诸亲白衣竞来诤物佛判不与欲使三宝
位别无招互用之咎道俗形殊又无债索之诤。

第二简物者此门有四一粪扫想取五分云界中水
漂死人挂树枝上随前见者得衣四分无人得取若
二人巳上便须作法分二入二部僧想取五分独住
死婆论云二界中间死此律无住处白衣家死随五
众先来见者得取三入俗人亲想取婆论云灭摈死
将衣钵付生缘以生时不同僧法故四入同和尚僧
想取十诵云沙弥死所有内外衣白二羯磨与看病
人轻物入僧重物不应分五分亦同此律无文依彼
部断。

第三共财者义云若师本意唯与弟子衣食自外馀
财不共同者巳给者得未与者师亡以师物悉皆属
僧实非同生假冒同生取僧物者犯重若师本言所
有财物决心同共看如儿想终无分别者若当别活
还俗及死者悉共分半自著衣服现用器物各属其
身未用之财衣或取半是名共活不同活妄言而取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1a 页 X40-0771.png
能与之僧所受之人皆犯二罪谓重物入常住准僧
祇犯重轻物入现前准善生犯兰。

第四嘱授者此门有三节一嘱通善恶二嘱通前后
三嘱通成否初节有四一嘱授善者谓自知昔来非
法储积唯是不善今好心既发舍物为福破巳悭贪
此嘱名善也二嘱名不善者恐此储财死后属僧悭
心便妄嘱俗人此嘱名不善也三不嘱善者谓病笃
之时惟此伪财能生不善佛有诚判何预我分先自
理心正念三宝心心相续念念不绝忽尔命终此不
嘱名善也四不嘱名不善者谓前心欲舍后心悭惜
恐虑还活资身无备吝情愈固不开惠施便则命终
此不嘱名不善 二嘱通前后者僧祇云嘱与众多
人最后人得授与众多人在前者得义准此文犯重
如判决与他出自我口后遇缘差悭惜不与或转付
别人便乖本意如盗得来转以施人是得偷罪 三
嘱通成否明了论云决心舍巳不犯长明知前舍巳
成俱不悔者或病人临终遣造经像供养众僧使我
眼见忽即命终者成若云死后与我抄经𦘕像立坟
棺者不成故律云若临终时嘱与佛法僧若我死后
与者佛言一切属僧故知心不决绝不成嘱授。

第五轻重者准此亡人衣物诸部缓急不同此域诸
师各怀异见或有意亲常住方便入重或与现前曲
引从轻倒说乖理事不合教争事由伴实难消息既
知不易当问何宗受戒若渺漠不原又问此寺何律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1b 页 X40-0771.png
行事使始终楷定大教区分不得互易自聒心怀又
且边夷荒鄙风俗渐殊资具服章形名不等亦须轻
重区分种类非杂疏条依教用防纰缪今立四分为
本此文不足馀部补阙此有三节一佛制畜物如五
衣六物等以资身道要故佛判入轻二佛不听畜物
田宅奴婢园池杂畜以招讥妨道判入重收三佛许
畜物如长衣钵钱宝金银以物虽妨道长贪而道服
资具佛令说净畜用无过而义含轻重别有三支一
性重者谓一切金银钱宝木石盆瓶釜镬车举十六
枚器等以体是重物不堪随道故判入重二性轻者
谓一切百一之具可得随身如布绢丝绵等莫问多
少佛判入轻三从用轻重者或事重从用轻者如剃
刀及石盛钵函五衣箱针筒碗盏匙箸莫问铁瓦木
作者皆判入轻或事轻从用重者如大小怅步障枕
扇毡褥床惟等并判入重此摄不尽更七支收束后
定轻重依此而判。

第一丝麻毛绵所成者此律坐卧褥入重氍氀长五
肘广三肘毛长三指佛判入轻义准此文被单亦判
入轻过前者入重八尺巳下软薄应量毡例入轻过
量䩕者入重以不堪著用故小氍氀锦绣绮色分明
者入重自馀绫罗等有鸟兽文者入重非鸟兽文者
入轻自馀交梭生丝布等无问大小义准入轻故律
开受大价疏衣种种好衣也僧祗云漉水囊二种腰
带卧具等入轻五分劫贝单敷衬身衣针线囊钵囊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1c 页 X40-0771.png
革屣囊佛判入轻锦绮毛𣯟毡及蚊厨等入重准此
律软小者入轻䩕大者入重针线袋䌽色成者入重
纑缕丝绵等无问多少以亲成衣故入轻萦缉綟麻
等以非亲入重盛三衣袋依五分入轻自外杂用袋
等入重白衣杂线靴袜等及男女衣服绮色成者入
重非䌽色者入轻为受持入衣财故此律下文自今
巳去一切俗人衣服不应著义准今时有尼故作俗
人袍袄下领通肩长袖衣等正判入重若俗人衣巳
摘坏者无问是色非色入轻锦绣虽坏以色绮故入
重巳染坏者入轻。

第二铜铁瓦木者此律云铜瓶盆器绳床水瓶澡罐
锡杖扇斧凿灯台机案车舆及铁皮竹木陶作器等
此下五种作器并是能造判重剃刀入轻钱宝等入
重十诵云一切染色若煮未煮不应分准诸作具类
从入重僧祗钱七宝珠木槃木盆竹笤等入重见论
云针线入轻楞伽经云为割截袈裟故畜四寸刀头
如月刃义判入轻过量白铁瓷瓦钵等入重若生时
造诸拟送终调度等并判入重若生存之日为师僧
父母所造随入轻亡人所属镜及屏风障子锁等以
妨长故义判重收此律俱夜罗器者相传云铜碗是
入轻十诵云键𨩲者谓小碗也出要律仪云键𨩲者
为助食器秦言浅铁钵也义准供养具经架佛床机
案拂等及衬香炉衣香炉经匮等若无心作作时唯
拟入佛法供养者随亡人意入佛法用不得追夺以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2a 页 X40-0772.png
别属故若生时是巳物造作或他人布施无别的标
者香炉经架准十诵入轻母论随能供养者与若有
宝物庄严不可脱者入轻宝物入重其馀杂香案随
香炉断自外佛床曲机夹膝如意杖案拂经匮等亡
人生存不定属佛法者死后入重若定入佛法者随
亡者意唾壶入重木槵木兰竹节数珠澡豆面瓠𤬛
以随身长道要故入轻义判钟钱残物等施主定属
钟者还入钟用若施主通者残物入常住僧。

第三田宅园林者入重十诵赭土入重义判雌黄白
墡入重。

第四皮物者十诵云皮物者谓盛油囊受半斗巳下
及系革屣韦等入轻僧祇云听分革屣准此平靴屣
袜入轻钭靴等入重以相同俗故此律云一切皮衣
不得著入重母论云经律先有付嘱处即依付彼若
无付嘱随能受持者与义判一切俗书素𦘕绢等入
重如肇师五论皎公高僧传等兼有内语者入轻别
人能读亦得。

第五畜生者依母论入重。

第六奴婢者此律入重所有私物莫问轻重并入彼
人若常住僧奴婢死者衣物与亲里若无亲者供常
住僧用若私奴婢死同衣食者所有资财入巳分处
若不同财直令输课或分番上下得功力者所有资
财入亲无亲者事同无主物。

第七四药时与非时七日等尽判入重上来所列且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2b 页 X40-0772.png
据大宗其中未尽准例可知然四分澡罐锡杖针锥
刀子等虽判入重依十诵五分入轻不爽大理以随
身要用故不同馀妨道等物。

六负债者若佛法别人负亡人亡人负佛法别人轻
重物者若有则相当还无则交络还所以须索者以
重物入常住僧轻物入现前僧先负亡人轻物者今
索得重物还须博轻物分若先负亡人重物今索得
重物者入重以本是重物者入重以本是轻物令僧
分常住僧负亡人重物者不须索取以还入常住故
若负轻物索取现前僧分若别人负轻重二物俱须
索取以重物入常住轻物入现前十诵云生时负三
宝物应归若三宝贷亡人物索取入现前故须并索
依本而断乃至四方现前客旧互负之物亦同上说
十诵云生时赊取他酒未还价便死佛言取衣钵还
若无物归应取僧物还恐出诸比丘恶声故义准若
负馀物不生讥过者不还无罪以亡人无物故有物
者应还十诵云先与他衣价死时还索取取他衣未
与价若死还本衣无者卖衣钵还母论云若有息物
在外遣净人推求取入此寺常住僧义准此文若负
物在白衣家同四分无住处死五众先见者得其重
物随前见者处分五百问事云比丘借人物前人死
要须白僧得取本物不白得罪若不与强取或僧知
而不还自他二俱得罪僧祇云若索债者当看前人
持戒可信者与不可信者不应与若可信人證明者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2c 页 X40-0772.png
应与反此不得。

第七赏劳者此律有二五德初五德者病人难看表
瞻病者德满一病人所不应食而欲食不肯服药二
看病人有至心而不如实语三应住不住等四身有
苦痛而不能忍五身堪能而不作抑他作又不能静
坐止息内心第二五德者明看病人自行德满一知
病人可食不可食可食应与二不恶贱病人大小便
利唾吐三有慈悲心不为衣食故看四能经理汤药
乃至差若命终五能为病人说法令病人欢喜巳身
于善法增长有二五德者应与看病人衣物若小瞻
病无好至心佛判不与僧祇云有四种看病不合赏
物一暂作看不怀久意二僧次差看三自乐福德不
怜悯四邪命而看止为利养并不合得若欲饶益病
者欲令速差之意下至然一灯见命终者应得此律
莫问德之优劣应与受持衣若不知何者是受持衣
应量瞻病人有上中下若极上看病与上三衣中下
看者与中下三衣十诵先问看病人受持何衣钵一
一别问或不知或不信者应与中六物此律赏劳六
物者三衣为三钵盂为四坐具为五针筒为六(尼加覆肩
衣僧祇支义合应八)又文加十盛衣贮器者盛衣者犹是盛衣
袋及五衣襆贮器者犹是钵袋及函等此并通入赏
劳也义准一德物并具二德具物不具此二合赏三
物具德不具四德物俱不具此二不合赏而看病辛
苦而欲优饶者束入现前作羯磨讫后量德优劣三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3a 页 X40-0773.png
唱口和僧随多少赏之五分十诵比丘病时七众应
看二众合得衣谓比丘及沙弥(尼病三众合得衣谓比丘尼式叉尼沙弥
尼也)虽父母兄弟看而不应与劳不满德故伽论云白
衣看应与少许义准若多尼式叉沙弥尼看病者应
与究竟者若齐究竟者应与一人巳屏处分等十诵
云若看病者出行为病人乞衣药合得三衣者应留
待身还与亦可摄入现前唱和付亦得若馀处比丘
来看病亦与赏(尼应准同)

第八时节者僧祗云若病人死不应即开其户彼有
弟子持戒可信者与户钩若不可信持户钩付僧知
事人巳先供养舍利料理竟弟子持戒可信者使出
衣物若不可信应使知事人出衣物然后僧分十诵
就尸边分衣尸起护衣佛言待尸去后或在异处应
(今时僧尼初亡始竟闭门在中分衣畏外客尼得非直分衣不成亦外住不善也)

第九分法者此门有三节一羯磨二对首三心念。

第一羯磨中五人得作赏劳分衣羯磨若四人者止
得分衣不成赏劳以僧不满故宁可羯磨后将衣物
口和赏劳母论云由四人中牒一人入羯磨馀三不
成僧故今立法者令瞻病人将亡人轻重二物并集
僧中重物不可胜举多者知数巳直付僧库亦得昼
日作法弥善不得闭门限约客尼以通十方理无私
背故婆论云白日闭门巳不打钟打鼓食者名盗僧
食罪又此分衣不成而此物者人人各有分而有心
限约客者各犯微尘数偷兰遮故善生经云盗亡比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3b 页 X40-0773.png
丘衣物者若未羯磨望十方僧得罪若羯磨巳望同
羯磨僧满五得夷不满偷兰(数见诸寺行此恶法故疏说之也)看病
人应近物边长跪执物舍之若无看病尼维那舍之
亦得。

大姊僧听。某甲比丘尼。于某住处命过。所有若衣若
非衣。此住处现前僧应分。我比丘尼某甲。今舍与僧
(一说)

众中明律者即决判云先问僧中谁知亡人负三宝
别人物又谁知三宝别人负亡人物一一捡问有无
竟然后决定轻重重物一处著轻者一处著并问看
病人将亡人轻重物送死否若有索取轻物入羯磨
分重者入僧若本盗心将送终者不合索分巳成盗
故若权借用或无犯心者应索分不成盗故具问前
巳后量德赏劳若五德不具则不合赏今行事者直
对僧问德具巳否若答不具者极成鄙恶具者合与
然有劳合得既知如此必看病有功合赏者律师语
云大姊看病实有功劳佛令优赏若也不与便违圣
教大姊宜可顺教取之其看病尼又陈无德僧复抑
受如是相让彼此生善非直自行可观亦则众仪生
善知此事巳然后问。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作赏劳羯磨。

大姊僧听。某甲比丘尼命过。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
衣贮器。此住处现前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
与看病比丘尼某甲。白如是。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3c 页 X40-0773.png

大姊僧听。某甲比丘尼命过。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
衣贮器。现前僧应分。今与看病比丘尼某甲。谁诸大
姊忍。僧与看病比丘尼某甲。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
器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与看病比丘尼某甲。
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

义云应随物多少称不得依文总诵恐无事不称羯
磨名为非法羯磨虽成仍获小罪如二沙弥一时受
戒一有难一无难无难者自成无妨小罪乃得婆论
云三衣馀处索来此赏若此德不具即随彼分若依
十诵沙弥死时羯磨应云。

某甲沙弥尼命过所有内外衣及非衣应分。

馀语同前僧也次明分轻衣羯磨法羯磨师问云。

僧今和合。何所作为。答分亡比丘尼。轻衣物羯磨。

大姊僧听。某甲比丘尼命过。所有若衣若非衣。现前
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持此衣物。与比丘尼
某甲。比丘尼某甲。当还与僧。白如是。

大姊僧听。某甲比丘尼命过。所有若衣若非衣。现前
僧应分。僧今持此衣物。与比丘尼某甲。比丘尼某甲。
当还与僧。谁诸大姊忍。某甲比丘尼命过。所有衣物。
现前僧应分。僧今持此衣物。与比丘尼某甲。比丘尼
某甲。当还与僧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持此衣
物。与比丘尼某甲。比丘尼某甲。当还与僧竟。僧忍默
然故。是事如是持。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4a 页 X40-0774.png

五分云若衣少不遍者和僧与一无衣比丘(尼亦准同)
有一衣上好者依见论云从上次第行之须者直付
不须至下(准此律破分行亦得)问作羯磨巳和僧为亡人乞修
齐福得否答出家之士以智德居怀不要修福为业
依判入僧最为殊胜若外生物善内舍贪心随将少
多为亡人为福此则二行俱益存亡并利也僧祇云
或为病人求觅衣药或为僧劳事虽当时不在并应
与分(谓好心善者得)问式叉尼沙弥尼家人净人等合与分
否答此律云若僧和合应与沙弥等分若不和合乃
至四分中与一分净人五分中与一分若不得者不
应分若分得罪母论云若五人共住一人死者其衣
钵等三人口和赏一看病人馀之四人但得作直分
羯磨不须展转分之赏劳云。

诸大姊忆念。今持此亡某甲比丘尼。衣钵坐具等。赏
某甲看病比丘尼(三说随物多少称之不得总诵若二人直云大姊自外同前)
直分羯磨云。

大姊僧听。某甲比丘尼命过。所有若衣若非衣。现前
僧应分。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分此衣物。白如是。

大姊僧听。某甲比丘尼命过。所有若衣若非衣。现前
僧应分。谁诸大姊忍。僧今分此衣物者默然。谁不忍
者说。僧巳忍。僧今分此衣物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

第二对首者母论云四人共住一人死三人应展转
相语云。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4b 页 X40-0774.png

二大姊忆念。此物应属我(馀二人互如是说即成分衣也)

三人共住一人死者彼此相对互说云。

大姊忆念。此物应属我(后尼亦然)

若有看病合赏劳者二人和付衣钵与亦得。

第三心念者母论云一相应法者二人共住一人死
者心念口言。

此亡比丘尼物。应属我(对首心念并三说巳互执衣后来客尼不合与分也)

此律云若一人受施应心念口言。

此是我分。亦得(亡物应同)

第十杂法者若尼在庄园及私伽蓝死者应如寺法
分之云何名私伽蓝如在村坊聚落俗人共造一院
唯三宝受用白衣不通居止兼有周匝篱墙等即名
伽蓝不要结界方号伽蓝者若有看病尼重物入尼
本寺轻物入现在寺若有四人巳上见亡人物者则
须羯磨分若先无界结巳作法分三人巳下对首分
以不同白衣家死故十诵比丘衣钵寄在尼寺者还
比丘索取分尼寄比丘衣钵僧寺亦尔若无人守掌
者事同白衣家法故此律云若比丘尼无住处白衣
家死有信心檀越应掌录此物若有五众出家人先
来者应与若无来者应送与近僧伽蓝义云虽知白
衣家有亡物要须手捉目睹作属巳之意方得此物
反此不成后来尼应共分若俗人巳摄属巳者盗财
义成不得反夺若白衣畏罪还尼者得取若僧尼一
时共见亡物者若是尼亡属尼僧亡属僧不得共摄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4c 页 X40-0774.png
以各是知法人故不须作法直尔摄属巳意则得不
比庄寺以彼闲预要须作法若僧尼前后来见者属
先见者得互摄取也。

* ○杂要篇第三十

此篇大门有八一僧物二乞食三升坐四就法五净
地六遇贼七济生八杂事。

第一僧物者此门有五一四方僧物谓一切重物上
至罗汉下至沙弥尽皆有分无有和合卖买供给私
用此约方为名也二常住僧物谓常在此处不可移
动四方僧来即此处受用此从用为名也三柘斗提
奢物(旧云招提僧物是也)谓俗人地别为现前僧各造私房四
方僧来起立房舍供给所须此以处为名也五僧鬘
物谓园中华果货得物来此从鬘为名也五分云僧
有五种物不可卖不可分一地二房舍三须用物四
果树五华果僧祇云若僧地种果者有功若一树一
园听与一熟不能并取者年取一枝枝遍即止若种
瓜菜听与一剪有比丘僧地作屋上座来不与持草
木馀处去。

第二乞食者见论云分卫者乞食也三乘圣人并皆
乞食此律若比丘入村乞食者清旦洗手著七条巳
𧜼大衣著肩上手执打露杖在道行时常思惟善法
若见人先问讯言善来若近聚落便著大衣至于村
门应看巷陌第一门第七门相右手捉杖左手持钵
道侧而行次第乞食若俗人送食不得迎取除唤往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5a 页 X40-0775.png
取不得强乞知得立待若得食巳乃出村安钵著地
采大衣如前进否而去僧祇若乞食时不得语云与
我食得大富当在现处默然而立十诵云乞食时入
三重门至中庭三弹指不得便去僧祇云迦叶发愿
乞食初得施与僧尼后得自食宝梁经云凡乞得食
分为四分一分与同梵行一分与穷不乞匈之者第
三分与诸鬼神第四分自供身命伹念修道于其食
中不生贪染心若乞食时系念威仪终不轻躁谛视
目前不过一寻次第乞之。

第三升座者三千威仪经云上座读经先礼佛次礼
经法及上座后在座正坐向上座犍稚声绝先赞偈
呗如法而说此律不得二人同一高座说法以相诤
互求长短故五百问事云若僧中说法高座上无病
不得凭机捉麈尾犯堕非毛者得此律得麈尾拂开
畜不云得捉十诵云𤛆牛尾拂用拂佛塔故得受僧
祇云自今巳去听捉线拂裂氎树皮等作之除𤛆牛
尾马尾金银柄等一切不听捉若白色应染坏用不
得如淫女捉作姿作相是名非法若为律师法师敷
师子座散华著上不拂却不得坐婆论云不得以华
香璎珞庄严具著佛身上得散地供养众僧亦尔不
得华香著浆饮食上供养众僧。

第四说法者此律为檀越说法听说契经及分别义
得不具说文句母论云若大众集文多恐生疲厌者
听诸比丘引经中要言妙词直显其义不犯又佛法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5b 页 X40-0775.png
中不贵浮华之言语虽质朴不失其义令人易解者
是立意也五分云若众乐浅不乐深不益前人名恶
说反此名善说又应除贪心不自轻心不轻大众心
应慈心喜心利益心不动心立此等心乃至一四句
令前人如实解者长夜安乐又诸比丘请破戒根不
具者说法因此恶人得势又辱众僧佛言听请法师
三藏者说涅槃经云若比丘为利养故说法所有徒
众亦效是师是人便自坏众五百问事云若希望心
为读经说法得物犯舍堕无贪心不犯无衣得取杂
阿含经云一比丘得受六十新学比丘教诫说法涅
槃经云若有受持读诵书写宣说莫非时非国不请
而说轻心轻他自叹随处而说及灭佛法乃至令无
量人死堕地狱则是众生恶知识也十诵云有五种
人问不应为说毗尼谓试问无疑问不为悔所犯故
问不受语问诘故问并不得答宝梁经云不教施主
佛性毗尼此比丘贼行贼住著衣啖食坐卧等皆是
贼也。

第五净地者成实论云若扫僧房一阎浮不如扫佛
塔一手掌撰集百缘经云扫地得五功德一自除心
垢二去憍慢三调伏心四增长功德五得生善处沙
弥威仪经云扫地有五法一不得背人二不得逆扫
三即当令净四不得有迹五当即弃却无垢清净女
问经云扫佛地得五福一自心清净他人见亦生净
心二为他爱三天心欢喜四集端正业五命终生善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5c 页 X40-0775.png
道天中。

第六遇贼者此律比丘被剥不得露身行得罪当以
软草树叶覆形应取长衣著知友僧中觅衣著乞衣
得巳应还本处否者犯罪母论云令虚发已声使贼
去僧祇云若贼言僧物何处不得示实处又不得妄
语应示房舍床等佛物指塔边供具等若道中行有
露令年少在前若有贼兽难老僧在中央欲令贼起
慈心者老僧前行。

第七济畜生者律中慈心解他被系狗子被溺豚子
解兰若处贼系牛等不犯僧祗云有神力夺贼劫人
放诸禽兽皆慈心作者不犯十诵云若悲坏罗网及
狱伹犯吉罗五百问事云行路寄鬼神屋宿不得有
触扰意违者犯堕。

第八杂事者僧祗云然火有七事无利一坏眼二坏
色三身羸四衣垢五卧具坏六生犯戒缘七增世俗
语五百问事云续佛光明昼不得灭佛无明暗以本
无言念齐限故灭有罪大唐波颇三藏法师云佛前
灯以物傍取不损光者得僧祗云不得卒持灯入堂
唱言诸大德灯欲入乃至灭亦尔以手遮语之不听
用口吹灭应以手扇衣角扇当攲折头焦成实论云
出家之人应舍五悭一财物悭二法悭三家悭四住
处悭五称叹悭染著眷属爱乐住处故堕迦陵伽等
饿鬼中生阿含经云四恩者谓父母师僧国王檀越
四辈者谓天龙人鬼此律云非行来处若有小便及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6a 页 X40-0776.png
洗手足时听著屐又不得裸身上厕三千威仪经云
不洗大小便处不得坐僧坐具上上座礼拜三宝若
礼无福应脱袈裟僧祇支大小便不洗大小便不得
卧僧卧具若坐卧者吉罗此律云不嚼杨枝有五过
一口气臭二不别味三热阴不消四不别食五眼不
明五分云嚼巳应洗弃以虫食死故又不忍辱人有
五过失一凶恶不忍二后生悔恨三多人不爱四恶
声流布五死堕恶道此律云经行有五益一堪远行
二能思惟三少病四消饮食五得定久住母论云诣
寺乞人无粮食者婴儿狱囚怀妊等类施之无过僧
祇云作乐供养佛有欲心者即须舍去增一云阿阇
世王信心后无令事佛之家赀输迎送五百问事云
若施军器不须受母论云若为在家人作师教化作
福有五事一不应檀越舍止住二不系念贪利三为
别别说法布施持戒八斋等四不与共娱乐五系心
贪利常欲相见又五事为檀越尊重恭敬一非亲旧
处不往反二不求形势料理檀越家业三不共窃语
令家中生疑四不教良时吉日祠祀鬼神五不过度
所求此律喜往白衣家有五过失一数见男子二既
相见便附近三转亲友四便生欲意五为欲意故或
至死苦若次死苦地持云若见众生当即慰问舒颜
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此律若白衣嚏者咒愿长
寿僧祇云听畜砖瓦拟揩脚母论云寒处听著俗人
靴五分云作靴䩺太深听齐踝上母论云何以脱革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6b 页 X40-0776.png
屣绕佛行者以生俗人诃言起嫌慢心故此律令僧
畜斗解升合及秤若住房内臭者以香泥乃至以四
角悬香僧祇云浴时不病人揩者越母论云洗浴不
为令严身净洁故但令除身中风冷得安隐行道当
为厌患身法调伏心法应生慈心为得少欲知足故
此律若营事人作房成就庄严香熏所须具足者与
房住九十日一移更不得受馀房若人能治房者白
二与之五分云若月直监食人欲知生熟酸咸者得
贮掌中舐尝之斋法经云不许尝谓贪心尝也大五
浊经云佛涅槃后当有五乱一者当来比丘从白衣
学法世之一乱二者白衣坐上比丘处下世之二乱
三者比丘说法不行承受白衣说法以为无上世之
三乱四者魔家比丘自生现在于世间以为其道谛
自不明诈为信世之四乱五者当来比丘畜养妻子
奴仆治生贩卖诤讼不承佛教世之五乱不得塔院
内染晒衣著华屣涕唾见论云头陁者抖擞智论云
以无生法忍为头陀菩萨住于烦恼观无上法忍是
上头陀或有经云头者少欲陀者知足西云阿兰若
东云空闲处杂心论云知足于现在处起难少欲于
未来转生易涅槃经云于未得之财不生贪名少欲
于巳得之财不生贪名知足知足是现在少欲是未
来又少欲犹有欲知足更无欲。

四分律比丘尼钞卷下之下(终)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6c 页 X40-0776.png

「 稽首十方种智佛
 十二部经真法轮
 三乘圣果诸尊师
 我今回向总披陈
 自惟生死没苦海
 随逐痴爱溺长津
 意欲出离不能离
 蒙圣遥悯救沉沦
 暂息四流诸苦难
 得预出家事三尊
 复曰国王父母力
 许我随学诸法门
 不知将何酬斯德
 故我赞述报佛恩
 撰钞圣言多说赞
 顶礼忏谢愿矜怜
 贞观一十九年出
 自拟读诵讵兼人
 傥有同窥一句者
 普共随喜至真源」


此钞印板虽在宋朝。未彫日本。书写劳多。爰比丘
尼亲缘为广其传。普劝四众。敬开六卷。即施入东
林律肆。以拟学者摺写。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殊次矣先师圆公宗师。早遂上上托生。速究位位
增进。

弘安辛巳林钟晦日谨志
○匡众篇第二十二¶ 第 777a 页 X40-0777.png
* No. 724-B
跋比丘尼钞后

盖夫佛教兴行则僧尼之异途不可不知故我大师
示僧撰事钞等三大部示尼撰此书三卷也于是律
灯稍炽后世揭其焰者巍巍于宇内所以祖训之存
也虽然不睹有此书而尼众之信油欲漏戒光随减
余自蚤游眼律部才睹此书之在欢喜顶戴摊是机
上卒多蠹损首尾不全顷日礼诵之间考大部之文
兹补兹正且傍加和训为便新学也读者乞子细覃
研僧尼别行显然易通今锓梓于书林某氏以广其
传惟愿开卷举目直入萨婆若海续佛慧命无穷斯
余志愿满矣或谓此四分律比丘尼钞者唐道世律
师述也不然彼知其题目之同不知卷数之异也。

贞享改元甲子觉皇降诞日终南山末叶小比丘
(抄辨)永雅操觚于京北密严律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