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322a 页

四分戒本约义卷三
福州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述

【九十波逸提之馀。】

「若比丘。别众食。除馀时。波逸提。馀时者。病时。施衣时。
作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众集时。沙门施食时。是谓
馀时。」

【提婆达多。教人害佛。复教阿阇世王杀父。恶名流
布。利养断绝。乃与其党三闻陀罗达多。骞驮达婆。
拘波离。迦留罗提舍五人。家家乞食。佛闻故制。别
众食者。四人巳上即犯。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
摩那等。俱突吉罗。后有病比丘。有请食处不得食。
有一比丘。自恣竟作衣时。诸居士设食不敢食。又
有一居士。设食兼施衣。比丘不敢食。有诸居士。同
诸比丘同道行。居士与食不敢食。乃入村乞食。为
贼所劫。又船行亦尔。有大众比丘游行。到一小村。
居士作食。比丘不敢食。有瓶沙王姊。欲为外道沙
卷三 第 322b 页 X40-0322.png
门。王令入祇园设食。众不敢受。巳上因缘。俱白佛。
佛俱为开除。沙门者。指外道沙门也。若有上馀时
因缘。应起白众随次受食。不白而入食者。突吉罗。
若四人五人。应分作二。次入食无犯。】

「若比丘。至白衣家。与饼[麨]饭。比丘须者。应两三钵受。
持至寺内。分与馀比丘食。若比丘无病。过两三钵受。
持至寺内。不分与馀比丘食者。波逸提。」

【一妇人归父母家。因作食施。乞食比丘。正作食时。
夫家遣人来接。妇云待作食竟同去。乞食者相继
来。妇不得去。夫嗔即别娶。又一商人在途中造食。
乞食比丘至。分巳食与之。复有乞食比丘至。尽分
与。乃重作食。同伴以迟故先去。彼商后行被贼劫。
佛闻故制。若无病而过三钵受。出彼门。波逸提。若
一足出门便止。突吉罗。凡遇食。须问是归妇食商
贾道路食不。若是者。或受一钵。或二三钵。持归分
馀比丘食。须告馀比丘。某处有归妇食商贾食。我
巳持一钵归。汝等去可持二钵归。或云我巳持二
钵归。汝等去可持一钵归。或云我巳持三钵归。汝
等去当就彼食不可持归。若不问归妇食商贾食
者。突吉罗。若不分与馀比丘者。突吉罗。比丘尼犯
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病比丘过受
者。若自送至寺者。不犯。】

「若比丘。足食竟或时受请。不作馀食法而食者。波逸
提。」
卷三 第 322c 页 X40-0322.png

【佛在祇园。说一食法。赞誉一食法。诸比丘信乐。便
受一食法。或食粥。或食饭[麨]饼等。或饮浆服药。便
当一食。多不得饱。形体枯瘦。佛乃令一坐饱食。饱
食巳。或遇饭[麨]饼等。不敢更食。形亦枯瘦。佛又听
一食后更食。诸病比丘。不能一坐饱食。佛又听数
数食。其馀与瞻病人。瞻病人亦数数食。又有诸比
丘。乞食归持来。食分与诸比丘。诸比丘足食巳。不
敢更食弃之。佛知乃教作馀食法。馀食法者。手持
食对比丘言。大德我足食巳。知是看是。彼比丘应
取少许食巳。语比丘言。我食止。汝取食之。作如是
馀食法者不犯。又有一贪餮比丘。遇食便食。不知
足食不足食。不知馀食不馀食。佛乃制戒。不作馀
食法。咽咽波逸提。若为他作。若知他足食巳作。若
自手捉食。或使净人持食。或对净人前作。或以不
好食覆好食上作。尽突吉罗。或比丘受他馀食法。
尽持去。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
吉罗。若病人不作馀食法。病人残食食。不作馀食
法无犯。】

「若比丘。知他比丘足食巳。若受请。不作馀食法。慇勤
请与食。长老取是食。以是因缘非馀。欲使他犯者。波
逸提。」

【一比丘贪食无厌。他比丘谏之。怀恨在心。异时遇
食。知前谏者巳足食。不作馀食法劝令食。前谏者
食之。遂反讥前谏者贪食。彼问汝知我足食食耶。
卷三 第 323a 页 X40-0323.png
曰知。又问汝知而故作耶。曰知。众皆诃之。佛闻故
制。若知彼足食。劝请彼彼食者。二俱波逸提。若与
彼不食。或转与他人。或彼自作馀食法。而食与者。
突吉罗。若不知彼足食。作不足食想而与者无犯。
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

「若比丘。非时受食食者。波逸提。」

【难陀跋难陀二比丘。入城。看节会伎乐。众白衣与
之饮食。抵暮方回。又迦留陀夷。向晚乞食。一孕妇
开门。值天正雷电。暂见其面。惊谓是鬼。遂堕胎。佛
闻故制。非时者。日中后至明相未出也。若非时非
时想。波逸提。若非时疑是时。突吉罗。非时时想。突
吉罗。时非时想。突吉罗。时疑非时。突吉罗。若非时
食过非时食。七日药过七日食。波逸提。尽形寿药
无病因缘服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
摩那等。俱突吉罗。若病者。服吐下药须粥。日巳过
中。应煮麦令皮不破。漉汁服之。无犯。】

「若比丘。食残宿食者。波逸提。」

【迦罗尊者。乞食时作念。云何用日日乞食入城疲
苦。今当留所食之馀。存于明日。明日之馀。存于后
日。诸比丘于小食大食时。不见迦罗。查问知此。佛
闻故制。宿作宿想。波逸提。宿疑非宿。突吉罗。非宿
宿想。突吉罗。非宿疑宿。突吉罗。宿非宿想。突吉罗。
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食
有馀与父母。与作塔人。与作房舍人。后乞食比丘。
卷三 第 323b 页 X40-0323.png
从彼边乞得食无犯。】

「若比丘。不受食。若药著口中。除水及杨枝。波逸提。」

【一比丘自愿。常行乞食。至城中见诸居士祭亡。所
遗饮食。不从人受。自取食之。众见讥嫌。佛闻故制。
凡食须从人受。若自取即是盗故制。若药者。酥油
生酥蜜石蜜等。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
俱突吉罗。若取水及杨枝。不从人受不犯。】

「若比丘。得好美食。无病自为巳索者。波逸提。」

【跋难陀。向一商人。索美食。商人问言。尊者有何病。
报言无病。伹意欲得。商人言我等营生劳苦。尚不
易得此。况出家人乎。时有乞食比丘。闻之嫌责。佛
知故制。索得犯堕。不得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
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为病乞。若为病人乞。若不
乞而得。无犯。】

「若比丘。外道男女。自手与食者。波逸提。」

【佛与诸比丘游行途中。诸人设供大得饼。佛命阿
难分与众僧。有馀复命分与乞人。中有一裸形外
道女。有姿色。偶二饼相粘。不觉分与。彼众知此女
独得二饼。遂讥阿难于女有情。又一梵志在此得
食。路逢一相士。问何处来。报言秃头居士处来。士
言你从彼得食。何以相讥。梵志道其由。佛闻故制。
以手与而食者。波逸提。与而不受者。突吉罗。欲与
而不与者。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
突吉罗。若置地与。若使人与。若势力强夺者。无犯。】
卷三 第 323c 页 X40-0323.png

「若比丘。先受请巳。若前食后食行诣馀家。不嘱馀比
丘。除馀时。波逸提。馀时者。病时。作衣时。施衣时。是谓
馀时。」

【一长者。为跋难陀设斋。兼请众僧。僧众俱赴。时巳
到而不设食。问云必待跋难陀来。陀自前食。后往
馀家。至垂过中方来。众虽得食而不饱。又一大臣
遣使送新果。与跋难陀分众。难陀自后食巳。往馀
家。归时日巳过中。众不得食。佛知因制。受请巳前
食后食。不许诣馀家。后众大有请处。俱不敢往。佛
乃听。嘱馀比丘而后往。后有病比丘。先嘱城中人。
为作羹饭等。不敢往。佛听不嘱而往。比丘作衣所
须器物。欲入城取。而不敢往。施衣时。比丘无衣。欲
入城乞。亦不敢往。佛俱听不嘱而往。前食者自明
相初出至食时。后食者自食时至日中。嘱馀比丘
者。嘱以所往之处令众知。不须待而食也。若嘱后
中道还。又欲去者。当更嘱。若嘱往某处。后更诣他
处。应更嘱而往。若不嘱而往。除馀时。波逸提。欲去
未出门而反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
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在食家中有宝。强安坐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与旧识白衣妇斋优婆夷。各相系念。一
日往其家坐。夫问汝须何等。答言我须食。夫即遣
妇与食。食之复不去。夫连遣亦不去。夫怒言我出
去。任汝在后欲何所作。乞食比丘。闻之嫌责。归白
卷三 第 324a 页 X40-0324.png
佛故制。食者男以女为食。女以男为食。男女交合。
各得受用为食也。宝指女色。亦兼指𤥭𤦲码瑙金
银等。强坐不去者。波逸提。若盲而不聋。聋而不盲
者。突吉罗。立而不坐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
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宝。但于舒手及户
处得坐。若有伴同在一处得坐。或为势力所持。或
病发倒地。俱不犯。】

「若比丘。食家中有宝。在屏处坐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因佛制许。在舒手及户处坐。遂与斋优
婆夷。在户扇后坐共语。乞食比丘见之讥嫌。白佛
故制。在屏处坐。波逸提。若盲而不聋等同上。比丘
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舒手得
及户不在屏处坐。若有伴同在一处坐。或为势力
所持。或病发倒地。不犯。】

「若比丘。独与女人露地坐者。波逸提。」

【此亦迦留陀夷。因前佛制屏处坐。遂独与斋优婆
夷。在露地坐共语。乞食比丘见之讥嫌。白佛故制。
独与女人露地坐。波逸提。若盲而不聋等同上。比
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伴
不犯。或势力所持。或病发倒地。不犯。】

「若比丘。语馀比丘言。大德共至聚落。当与汝食。彼比
丘。竟不教与是比丘食。语言我与汝一处。若坐若语
不乐。我独坐独语乐。以是因缘非馀。方便遣者。波逸
提。」
卷三 第 324b 页 X40-0324.png

【跋难陀。初与一比丘斗。结恨在心。异时诱彼比丘
言。汝随我至城中。当与汝食。比丘信之。遂同到城
中。至无食处。遍行一周。约日将过。语彼比丘言。你
是大恶人。今由汝故。并我亦不得食。汝可速去。我
共汝若坐若语不乐。我独坐独语乐。彼比丘去。遂
自到有食家食。彼比丘还祇园。日巳过中。不得食。
佛闻故制。遣去至舍见闻处。波逸提。若遣闻处至
见处。遣见处至闻处。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
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与食遣去不犯。若病遣
去持食至寺中与食不犯。若破戒破见破威仪。为
众所举。若被摈。若应摈。前未许食者。方便遣去不
犯。若前巳许食者。突吉罗。】

「若比丘。四月请与药。无病比丘应受。若过受。除常请。
更请。分请。尽形请。波逸提。」

【摩诃男释种。请施众僧药。彼恭敬上座。以好者施
与。馀求者亦与。不求者亦与。六群往其家索药。男
言有者相与。不有者买与。六群遂讥其有爱心且
妄语。男退心遂断施药。佛闻故制。四月者。夏四月
也。过四月而受是为过受。后有病比丘。不敢过受
药。故加无病之言。后有居士。不限月数。常请供药
者。摩诃男断后更请施者。有持药至寺中分者。有
请施尽形寿药者。俱以过四月不敢受。俱白佛。佛
一一开除。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
吉罗。】
卷三 第 324c 页 X40-0324.png

「若比丘。往观军阵。除馀时因缘。波逸提。」

【波斯匿王。因民叛逆。自出军征伐。六群比丘往观。
王见不悦。遂以石蜜一裹寄奉世尊。嘱令持我名
礼拜。问讯世尊。世尊知乃制戒。见者波逸提。方便
欲往而未往者。突吉罗。往而未见者。突吉罗。若道
中遇行军应避。不避者突吉罗。后有二将。欲见比
丘遣人来请。佛听往。故云除时因缘。比丘尼犯者。
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有因缘听至军中二宿三宿。过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有因缘。至军中宿。居士见之讥嫌。佛因
制。不许过三宿。三宿明相出。犯波逸提。若离见处
至闻处。离闻处至见处。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
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为事难所拘者。不犯。】

「若比丘。军中住二宿三宿。或时观军阵斗战。或观游
军象马力势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有因缘往军中三宿。在中观斗战。一人
被箭伤。衣裹舆归。诸居士见之讥嫌。佛闻故制。往
见者。波逸提。往而未见者。突吉罗。方便欲往而未
往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
突吉罗。或为势力所持者。无犯。】

「若比丘。饮酒者。波逸提。」

【娑伽陀尊者。常往梵志家借宿。降其室中毒龙。时
拘睒弥王见之。大生敬重。异日为尊者设食。尊者
受食。多饮黑酒。归途倒地而吐。佛闻知呵言。如今
卷三 第 325a 页 X40-0325.png
不能降小龙。况大龙耶。乃为制戒。凡饮酒而能醉
人者。俱波逸提。若饮不能醉人者。突吉罗。比丘尼
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以酒治病
者。不犯。】

「若比丘。水中嬉戏者。波逸提。」

【十七群比丘。在阿耆跋提河浴。于中嬉戏。顺流逆
流。或出或没。或互相浇灒等。时波斯匿王。与茉利
夫人。在楼上见之。王言看汝所事者。夫人言此是
年少出家。佛法未久故尔。乃疾遣人到祇园。问讯
世尊。奉上石蜜一裹。具白前事。佛闻故制。凡在水
中。放意自恣一切嬉戏者。俱波逸提。若以酪浆。若
以苦酒。若麦汁等弄戏者。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
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因缘。入水而
非嬉戏者。不犯。】

「若比丘。以指相击擽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中一人。击擽十七群比丘一人至死。佛
闻故制。或以手指。或以脚指相击擽者。俱波逸提。
若以杖拂柄等相击擽者。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
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眠触令觉者。若
误触者。不犯。】

「若比丘。不受谏者。波逸提。」

【阐陀比丘。欲有所犯。比丘谏之不从。佛闻故制。若
自知我所作非。不从谏者。波逸提。若自不知我所
作非。不从谏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
卷三 第 325b 页 X40-0325.png
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无智人来谏。所谏非是者应
报言。汝可问汝和尚学知谏法。然后可来相谏。若
戏笑语者。不犯。】

「若比丘。恐怖他比丘者。波逸提。」

【迦那波罗尊者。侍佛左右。佛一夜出房经行。初夜
巳过请佛归房。佛默然。至后夜将过。请佛归房。佛
亦默然。那波自念言。我当恐怖佛令归房。乃反披
恶衣作非人。恐怖声言。沙门我是鬼。佛报言。当知
此愚人心亦是恶。乃为制戒。凡以色声香味触法
六种恐怖人。前人若知若见若闻。俱波逸提。前人
若不知不见不闻。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
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其事不举似者。若无
恐怖他意者。俱不犯。】

「若比丘。半月洗浴。无病比丘应受。若过受除馀时。波
逸提。馀时者。热时。病时。作时。风雨时。远行时。是谓馀
时。」

【瓶沙王有池水。恒听比丘浴。六群比丘。于后夜入
池浴。尔时王同诸䌽女俱诣池。闻内有声问是谁。
左右言是比丘。王令莫惊使去。六群久浴至明相
出。王未得浴而去。佛闻制戒。比丘半月受浴。若过
一遍。波逸提。若水浇半身。亦波逸提。若方便欲去
而未去者。突吉罗。热时者。春四十五日。夏初一月
是。当此土三月初一日。至五月十五日也。有病可
知。作者。作种种务劳力者是。道行者。下至半由旬
卷三 第 325c 页 X40-0325.png
是。此等比丘畏不敢浴。白佛。佛为开除。比丘尼犯
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无病为炙身故。露地然火。若自然。若教人然。
除馀时因缘。波逸提。」

【六群比丘。欲然火炙身。自相谓言。我等在上座前。
不得随意言语。即出外在露地中。拾野薪然火炙
身。傍朽树中有毒蛇。因火烟熏逼而出。众见俱走。
将火株掷散。延烧讲堂。佛知故制。凡露地然草木
牛粪一切火炙身者。俱波逸提。若被烧半燋者。若
掷着火中者。俱突吉罗。若然炭突吉罗。若不语前
人知是看是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
摩那等。俱突吉罗。除时因缘者。若病自然火炙身。
及教人然。不犯。或有因缘。必须然火者。不犯。】

「若比丘。藏他比丘衣钵坐具针筒。若自藏。若教人藏。
下至戏笑者。波逸提。」

【十七群比丘。将衣钵坐具针筒。安着一面经行。俟
食时到。六群比丘调弄。背取衣钵等藏之。及时到。
十七群比丘取衣钵等不得。馀比丘察之。白佛故
制。藏者波逸提。方便欲藏而未藏者。突吉罗。教人
者罪同。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
罗。若实知是彼人物。为护惜而取举者。若比丘性
慢藏故。取藏为戒敕彼者。若借彼衣著。而彼不收。
恐失便取举者。或以此衣钵等物故有难。取藏之
者。俱无犯。】
卷三 第 326a 页 X40-0326.png

「若比丘。净施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衣。
后不问主辄著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施亲厚比丘衣。后不语主。还取著。佛闻
故制。净施有二。一真实净施。二展转净施。真实净
施者。言此是我长衣未作净。今为净故与长老。作
真实净。展转净施者。言此是我长衣未作净。今为
净故与长老。彼应作如是语。长老听。长老有如是
长衣未净。今与我为净故我便受。受巳当问言。欲
与谁耶。应报言与某甲。彼应作如是语。长老有是
长衣未作净。今与我为净故我便受。受巳与某甲
比丘。此衣是某甲比丘所有。汝为某甲故守护持。
随意用此。展转净施者。语不语。随意取著无犯。若
真实净施。不语主而取著。波逸提。比丘尼犯者。波
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得新衣。当作三种染坏色。若青。若黑。若木兰。
若得新衣。不作三种染坏色持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著白衣。居士见之讥嫌。谓如王王大臣
等。佛闻故制。新衣不独初造衣。凡初从人得者。俱
名新衣。随所得衣不问何色。皆以三种染坏。青者
铜青。黑者杂泥。木兰者树皮也。不染坏而着者。波
逸提。不染坏而畜者。突吉罗。衣未染寄白衣家。亦
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
罗。若衣钵囊革屣囊线囊手巾等小衣。不染畜者。
无犯。】
卷三 第 326b 页 X40-0326.png

「若比丘。故断畜生命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不喜见乌。作竹弓射之。死者甚众。居士
见之讥嫌。佛闻故制。凡自杀教人杀。或以刀箭。或
以瓦石。或以坑陷。或以毒药。俱波逸提。若方便欲
杀而未杀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
那等。俱突吉罗。若无杀心误伤者。不犯。】

「若比丘。知水有虫饮用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取杂虫水饮用。见者讥嫌。佛因制戒。有
虫水有虫想。波逸提。有虫水疑无虫。突吉罗。若苦
酒清酪浆麦汁等。知有虫饮用者。波逸提。比丘尼
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不知有虫
者。若漉过用者。不犯。有大虫。当以手触令去。】

「若比丘。故恼他比丘。乃至少时不乐者。波逸提。」

【十七群。往六群处问言。长老云何入初禅乃至阿
罗汉耶。六群报言。汝等自称得上人法。犯波罗夷。
十七群大作疑恼。往问上座。上座云不犯。佛闻故
制。若故恼他说而了了者。波逸提。说而不了了者。
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
罗。若不故作者。若其事实尔者。不犯。】

「若比丘。知他比丘犯粗罪覆藏者。波逸提。」

【跋难陀。与一比丘亲厚。数犯粗罪。令彼莫语人。后
与彼比丘斗。比丘向馀人说。难陀犯如是如是罪。
令我莫语人。佛闻故制。粗罪者。波罗夷僧伽婆尸
沙也。若比丘。知他比丘犯粗罪。小食知食后说。中
卷三 第 326c 页 X40-0326.png
夜知后夜说。俱突吉罗。若欲说不说。至明相出。波
逸提。若覆馀罪。突吉罗。自覆藏粗罪。加突吉罗。除
比丘比丘尼。覆藏式叉摩那等粗罪。突吉罗。比丘
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先不知
粗罪。作不粗罪想。若欲向人说。而无人可说。若说
或有命难梵行难不敢说。无犯。】

「若比丘。年满二十。当与受大戒。若比丘知年未满二
十。与受大戒。此人不得戒。诸比丘可呵痴故。波逸提。」

【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先为亲友。最大者年十
七。最小者年十二。互相勉励。共求出家。诸比丘度
令出家受大戒。诸童幼小不堪一食。夜半患饥。啼
哭索食。佛闻谓不应受年未满二十者大戒。以年
未满二十者。不堪忍寒热。饥渴。暴风。蚊虻。毒虫。恶
言。及身种种痛苦。又复不堪持戒。当知年满二十。
始堪忍此。乃为制戒。和尚知年未满二十。与受戒。
三羯磨竟。和尚波逸提。二羯磨竟。和尚三突吉罗。
一羯磨竟。和尚二突吉罗白竟和尚一突吉罗。白
未竟。和尚突吉罗。若未白为作方便。若欲集众等。
俱突吉罗。和尚不知无犯。众僧知者突吉罗。不知
无犯。比丘尼犯者。波逸提。若先不知。但信受戒人
语。若傍人證。若信父母说无犯。若受戒巳疑者。佛
言当听数胎中年月及闰月。若满者无犯。】

「若比丘。知诤事如法灭巳。后更发起者。波逸提。」

【六群比丘。与诸比丘斗诤。如法灭巳更发起。如是
卷三 第 327a 页 X40-0327.png
言。汝不善观不成观。不善解不成解。不善灭不成
灭。佛闻故制。诤事既灭复举起。说而了了者。波逸
提。不了了者。突吉罗。除此诤巳。更作馀诤骂詈者。
一切突吉罗。除比丘比丘尼外。共馀人犯诤。后更
发起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
俱突吉罗。若先不知巳观。作不观想者。若事实尔
者无犯。】

「若比丘。知是贼伴。期同道行。乃至村间。波逸提。」

【有诸比丘。往毗舍离城。时有贾客。欲漏关税。要僧
共伴行。及度关。为守关人所获。将至波斯匿王处。
王问贾客不输税。此沙门有何事。报言与贾客为
伴。王言法应死。俱以沙门释子。乃呵而遣之。佛知
故制。若期至城至村。行一一道。波逸提。行一道或
半道。突吉罗。若行空旷无村处。至十里。波逸提。减
十里突吉罗。若去而卒不去者。突吉罗。比丘尼犯
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先不知是贼
者。不期同行者。或势力所持者。不犯。】

「若比丘。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
彼比丘。应谏此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
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行淫
欲是障道法。彼比丘谏是比丘时。坚持不舍。彼比丘
应三谏。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波逸提。」

【阿黎吒比丘。自生恶见言。我知世尊说法。行淫欲
非障道法。时诸比丘谏之。不肯舍。白佛。佛为作白
卷三 第 327b 页 X40-0327.png
四羯磨。呵谏令舍。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阿黎吒
比丘。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行淫欲非障道法。若
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与阿黎吒比丘作呵谏。舍此
事故。阿黎吒汝莫作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
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淫欲是障道
法。若犯淫欲。即是障道。白如是。大德僧听。此阿黎
吒比丘。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
法。僧今与作呵谏。舍此事故。阿黎吒莫作是语。莫
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
方便。说淫欲是障道法。若犯淫欲即是障道。谁诸
长老。忍僧与阿黎吒比丘作呵谏。舍此事故者默
然。谁不忍者说。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僧巳忍为阿黎吒作呵谏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作如是羯磨巳。佛更制戒。凡有犯三谏不舍
者。亦应如是作白四羯磨。初白巳当语言。我巳白
竟。馀有羯磨在。汝可舍是。莫为众所呵责更犯罪。
若舍者善。不舍者作初羯磨。作初羯磨巳当语言。
我巳作初羯磨竟。馀有二羯磨在。汝当舍是。莫为
众所呵责更犯罪。舍者善。不舍者当为作第二羯
磨。第二羯磨竟当语言。我巳作第二羯磨竟。馀有
一羯磨在。汝可舍是。莫为众所呵责更犯罪。舍者
善。不舍者作三羯磨竟。波逸提。作白巳舍者。一突
吉罗。初羯磨舍者。二突吉罗。二羯磨舍者。三突吉
罗。若作白未竟。及未作白舍者。俱一突吉罗。若他
卷三 第 327c 页 X40-0327.png
比丘谏是比丘时。馀比丘比丘尼。遮言莫谏者。一
切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
吉罗。若初谏时舍者。不犯。】

「若比丘。知如是语人未作法。如是恶见不舍。若供给
所需。共同羯磨止宿语言者。波逸提。」

【阿黎吒不舍恶见。诸比丘又与作不舍恶见羯磨。
六群比丘。乃供给所需。共同羯磨止宿语言。佛知
故制。如是语者。作前恶见之语也。未作法者。僧为
举而未解。未与忏悔出罪也。此等人既知之。不当
亲近。若供给所需等。亦是恶见之类也。犯波逸提。
供给所需有二种。若法若财。同止宿者。不问先入
屋后入屋。但知者俱犯。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
摩那等。俱突吉罗。若不知者。不犯。若势力所持者。
不犯。】

「若比丘。知沙弥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
障道法。彼比丘应谏此沙弥言。汝莫作是语。莫谤世
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无数方便。说
行淫欲是障道法。彼如是谏此沙弥时。坚持不舍。彼
比丘应三谏。乃至三谏。舍者善。不舍者。彼比丘应语
此沙弥言。汝自今巳后。非佛弟子。不得言佛是我世
尊。不得随馀比丘。如馀沙弥得与比丘二三宿。汝今
无此事。汝出去灭去。不须住此。若比丘知是被摈沙
弥。而诱畜养共一止宿者。波逸提。」

【跋难陀有二沙弥。一名羯那。一名摩睺迦。共行不
卷三 第 328a 页 X40-0328.png
净。自相谓言。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诸
比丘闻之呵责不舍。白佛。佛为作呵谏羯磨如上。
沙弥故不舍。佛为作灭摈羯磨。将二沙弥立在见
处不闻处。作如是白。大德僧听。此二沙弥。众僧呵
责。故不舍恶见。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二沙弥
作不舍恶见灭摈羯磨。自今巳去。此二沙弥不应
言佛是我世尊。不得随逐馀比丘。如诸沙弥得与
比丘二宿三宿。汝等不得。汝出去灭去。不应住此。
白如是。大德僧听此二沙弥。众僧呵责。故不舍恶
见。众僧今与作恶见不舍灭摈羯磨。自今巳去。此
二沙弥。不得言佛是我世尊。不应随逐馀比丘。如
诸沙弥得与比丘二宿三宿。汝今不得。汝出去灭
去。不应住此。谁诸长老。忍僧为二沙弥。作恶见不
舍灭摈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凡三说。僧巳忍与二
沙弥。作恶见不舍灭摈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时六群比丘。知僧巳灭摈此二沙弥。便诱将畜
养共止宿。诸比丘白佛。佛更为制戒。若自畜。若与
人。若自诱若教人等。俱波逸提。比丘尼犯者。波逸
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先不知者。不犯。若势
力所持者。不犯。】

「若比丘。馀比丘如法谏时。作如是语。我今不学此戒。
当难问馀智慧持律比丘者。波逸提。若为知为学故。
应难问。」

【阐陀比丘。所作非法。诸比丘如法谏时。乃言我今
卷三 第 328b 页 X40-0328.png
不学此戒。当难问馀智慧持律比丘。佛闻故制。说
而了了者。波逸提。说而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
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比丘痴不
解故。彼比丘应教问和尚阿阇黎。可更学问诵经。
若谏者实不如法。不犯。】

「若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语。大德何用说是杂碎戒为。
说是戒时。令人恼愧怀疑。轻呵戒故。波逸提。」

【诸比丘。集在一处诵毗尼。六群自相谓言。彼诸比
丘诵律通利。必当数数举我等罪。当往止他勿诵。
乃往语言。长老何用诵此杂碎戒为。若欲诵者。当
诵四事十三事。馀不应诵。何以故。若诵。令人怀疑
忧恼。佛闻故制。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
吉罗。若毁呰阿毗昙及馀经。突吉罗。比丘尼犯者。
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说戒时作如是语。大德我今始知。此法是戒
经所载。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馀比丘知是比丘。若
二若三说戒中坐。何况多。彼比丘无知无解。若犯罪。
应如法治。更增无知罪。语言大德汝无利。不善得。汝
说戒时。不一心思念摄耳听法。彼无知故。波逸提。」

【六群比丘中有一人。当说戒时。自知犯罪。恐清净
比丘举发。便先往告言。我今始知此法戒经所载。
半月半月说戒经中来。诸比丘察知其意白佛。佛
故制。彼言今始知者。意言前此未知故有犯。欲避
罚也。清众知其二次三次。在说戒中坐。况又多耶。
卷三 第 328c 页 X40-0328.png
何言今始知。是无知也。故于所犯罪如法治外。更
加无知罪。汝无利不善得者。言其无利益。不善得
利益也。善得利益者。于说戒时。当一心思念摄耳
听法。今既不能故。虽听戒而无所知。以无知故。如
波逸提。若不与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
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未闻说戒。今始闻者。无犯。】

「若比丘。共同羯磨巳。后如是言。诸比丘随亲厚以僧
物与者。波逸提。」

【沓摩罗子。以知僧事塔事。外有人设会布施。不得
赴。衣服破坏。异时有人。施众僧贵价衣。众僧共议。
此沓摩罗子。以知僧事塔事故。外有人设会布施。
不得赴。衣服破坏。宜以此衣与之。时众僧白二羯
磨与竟。六群亦同羯磨。后更作是言。诸比丘随亲
厚。以众僧衣与彼。佛闻故制。说而了了者。波逸提。
说而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
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其事实尔。当日未在羯磨众
中说者。无犯。】

「若比丘。僧断事未竟。不与欲而起去者。波逸提。」

【一日众僧集。共议僧事。六群自相谓言。欲为我等
作羯磨。即起去。佛知故制。僧断事未竟而去。出户
外者。波逸提。一足出户欲去。而未去者。突吉罗。比
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有事
与欲去者无犯。若非法羯磨不与欲去。无犯。】

「若比丘。与欲巳。后更呵者。波逸提。」
卷三 第 329a 页 X40-0329.png

【六群中有犯事者。恐众中举。便六人相随不离。互
相党护。使众羯磨不得。异时六群作衣。众唤羯磨。
彼云作衣不得往。唤者言。可令一二人持欲去。六
群即令一人受欲来。众僧即与此比丘作羯磨。六
群悔言。彼作羯磨非为羯磨。羯磨不成。我以彼事
与欲。非为此事。佛知故制。说而了了者。波逸提。不
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
俱突吉罗。若其事实不成羯磨者。无犯。】

「若比丘。知他比丘斗诤。听此语向彼说者。波逸提。」

【六群听诸比丘斗诤语。向彼人说。令僧未有诤而
起诤。巳有诤而不灭。佛知故制。若比丘往听他语
闻者。波逸提。不闻突吉罗。若方便欲去而未去者。
突吉罗。若二人共在隐处语。暗地语。当弹指或謦
咳警之。不尔突吉罗。若在道二人在前共语。亦当
警之。不尔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
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嗔故不喜。打比丘者。波逸提。」

【六群中一人。嗔打十七群比丘。被打者。高声唤言。
止止莫打我。佛闻故制。若手若石若杖打者。波逸
提。若以轻物打。突吉罗。若戏笑打。及打式叉摩那
等。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
突吉罗。】

「若比丘。嗔故不喜。以手搏比丘者。波逸提。」

【六群中一人。嗔恚故。以手搏十七群比丘。佛闻故
卷三 第 329b 页 X40-0329.png
制。搏者或遮拨。或挃触也。若以手者。波逸提。用拂
柄轻物。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
俱突吉罗。】

「若比丘。嗔故不喜。以无根僧伽婆尸沙谤者。波逸提。」

【六群嗔十七群。以无根僧伽婆尸沙谤。闻者嫌责。
佛知故制。无根者。十三事中。无见闻疑罪也。说而
了了者。波逸提。不了了者。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
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刹利水浇头王种。王未出。未藏宝。若入宫。过
门阈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往入彼斯匿王宫。王与茉利夫人。尽日
共眠。夫人见迦留陀夷至。即起披衣。敷坐令坐。时
夫人失衣堕地。蹲地不能起。迦留陀夷。即出归来。
语诸比丘言。波斯匿王第一之宝。我今悉见。佛闻
故制。刹利是云刹帝利。此云王种。水浇头者。以金
瓶取四大海水。取白牛右角。取拾一切种子盛满
中。置金辇上。使诸小王舆。王与第一夫人。共坐辇
上。大婆罗门。以水灌王顶上。作如是巳立为王。并
名刹利水浇头王种。王未出者。王未出[穴/侵]处也。未
藏宝者。釆女未还本处。亦兼指金银等宝未藏也。
若入宫过门阈。一切波逸提。若一足入内一足在
外者。突吉罗。若入大臣长者等内室者。突吉罗。比
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王召入。若
有奏白。亦须藏宝而后入。无犯。】
卷三 第 329c 页 X40-0329.png

「若比丘。若宝及宝庄饰具。若自捉。若教人捉。除僧伽
蓝中。及寄宿处。波逸提。若在僧伽蓝中。及寄宿处。若
宝及宝庄饰具。若自捉。若教人捉。当作是意。若有主
识者当取。如是因缘非馀。」

【有外道。从拘萨罗国来。途中止息。遗却金囊。众多
比丘。后行拾得。共云待来寻者付还。彼外道去久
方回。比丘即付还。彼反诈言金少。遂闻于王。王审
实。外道理亏。将金入官。佛闻故制。不许捉宝及宝
庄饰。后因节会日。毗舍祛母往会。道过祇园。因入
礼佛。自思。礼佛不必严饰。乃卸置树下始入。去时
忘取。比丘见之不敢举白佛。佛为开僧伽蓝中。又
一比丘寄宿巧匠家。巧匠出外。室中有金。比丘为
守护竟夜不得眠。白佛。佛复并开寄宿处。凡比丘。
见僧伽蓝内。有遗失者。当收取。识其所遗器物片
段分两分明。及其所包裹囊相。若有来索者。当问
明。若相应即付还。若不相应可语言。我不见是物。
若比丘。拾所遗物不看定。不审问者。突吉罗。若是
供养塔寺等物。为坚牢故。捉收者不犯。若在他家
止宿有宝恐失。应为收举。若在寺外见失物。可以
草叶覆之。俟有主来索。若无索者收归寺内。私掌
七八日。更无索者应贮僧库。经五六月。又无索者。
应供众僧及买坚牢器。若后主来索。应劝令舍。不
舍者应酬本物。不与利。或有贵不能酬者。切不得
轻用。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卷三 第 330a 页 X40-0330.png

「若比丘。非时入聚落。不嘱馀比丘者。波逸提。」

【跋难陀非时入村。与居士摴蒱。比丘胜故居士悭
嫉。便言比丘非时入村为何事耶。佛闻故制。后有
诸比丘。为僧事或塔寺事及瞻病人。非时不敢入
村。白佛。佛命嘱馀比丘而后入。时者。从明相出至
日中。非时者。从中后至明相未出。嘱馀比丘者。嘱
同房或比房。同住客亦得。若不嘱而入者。初入村
门波逸提。欲去未去。欲入未入。俱突吉罗。比丘尼
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

「若比丘。作绳床木床。足应高如来八指。除入梐孔上
截竟。若过者。波逸提。」

【迦留陀夷。作高床座。见佛来白言。世尊看我床座。
佛乃制戒。高如来八指者。佛横一指二寸。应高一
尺六寸也。梐即栒头。若过八指者。自作教人。俱波
逸提。不成者突吉罗。为他作成不成。俱突吉罗。比
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吉罗。若减作
者不犯。】

「若比丘。持兜罗绵贮。作绳床木床卧具坐褥者。波逸
提。」

【六群以兜罗绵。作卧具坐褥。诸居士见之讥。其如
国王大臣。佛闻故制。兜罗绵此翻冰绵。从色得名
也。西域有妒罗树绵。从树生。香而洁白。故号兜罗。
乃贵价物。若用之为卧具坐褥。侈甚矣。自作教他
成者。俱波逸提。不成者突吉罗。若为他作成不成。
卷三 第 330b 页 X40-0330.png
俱突吉罗。比丘尼犯者。波逸提。式叉摩那等。俱突
吉罗。】

「若比丘。用骨牙角作针筒剂刮成者。波逸提。」

【有信乐工师。为诸比丘。作骨牙角针筒。家业竭尽。
衣食缺乏。居士谓。供养沙门无福得祸。佛知故制。
若自成若教他成。俱波逸提。未成者突吉罗。若为
他作成不成。俱突吉罗。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
者。俱突吉罗。】

「若比丘。作尼师坛。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二磔手。
广一磔手半。更增广长各半磔手。若过成者。波逸提。」

【一日世尊。不赴请遍巡诸房。见僧卧具露地敷。多
为不净所污。佛乃听作尼师坛。若卧时敷在卧见
上。以为障卧具之用。亦为障身随衣之用。六群遂
作广长尼师坛。佛知故制。初只许长佛二磔手。广
一磔手半。后因迦留陀夷身量大。见佛来故。以手
挽尼师坛。佛问何故。报言欲令广长故挽耳。佛因
更增广长各半磔手。若自作若教他过量者。波逸
提。未成者突吉罗。为他作者成不成。俱突吉罗。比
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减量作者不
犯。若得他巳成者。亦当裁应量。若贴作两重不犯。】

「若比丘。作覆疮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四磔手。
广二磔手。若过成者。波逸提。」

【时诸比丘。患种种疮。脓血流出。污身污衣污卧具。
佛乃听作覆疮衣。时诸比丘覆疮衣粗。著疮上。举
卷三 第 330c 页 X40-0330.png
衣患痛。佛乃许作细耎衣。时六群便作广长覆疮
衣。佛知故制。若长应量广不应量。若广应量长不
应量。若长广俱不应量。自作教人。成者波逸提。未
成者突吉罗。若为他作。成不成俱突吉罗。比丘尼
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古罗。若减量作者不犯。】

「若比丘。作雨浴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六磔手。
广二磔手半。若过成者。波逸提。」

【毗舍祛母。作雨浴衣施僧。六群辄自多作广大雨
浴衣。佛闻故制。长广若应量不应量。成不成等。俱
同上。比丘尼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减量
作者无犯。】

「若比丘。与如来等量作衣。或过量作者。波逸提。是中
量者。长佛十磔手。广六磔手。是名如来衣量。」

【阿难陀短佛四指。一日众遥见来。皆谓是佛。即起
承迎。至乃是难陀。众与难陀俱惭愧。佛令着黑衣
以别之。六群不与如来等量作衣。乃过量作。佛闻
故制。此中长广应量不应量成不成。并同上。比丘
尼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按佛身量。一丈六
尺。则一磔手。当是一尺六寸。以此推之。衣长一丈
六尺。广九尺六寸。乃是佛衣量。今人短小。难可遵
用。又四分律云。大衣离足踝四寸。七衣离足踝八
寸。五衣离足踝一尺二寸。萨婆多云。衣长五肘。广
三肘。南山云。大衣七衣俱长五肘。广三肘。五衣长
四肘。广二肘。合此三说详之。则但用今人手长十
卷三 第 331a 页 X40-0331.png
磔手。广六磔手。作大衣中衣减四寸。五衣减八寸。
俱不犯也。】

「诸大德。我巳说九十波逸提法。今问诸大德。是中清
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诸大德。是四波罗提提舍尼法。半月半月说。戒经中
来。」

【波罗提提舍尼。此云向彼悔。谓犯此者。应向彼忏
悔。罪便得灭也。】

「若比丘。入村中。无病从非亲里尼边。自手受食食。是
比丘应向馀比丘悔过言。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应
为。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时世俭谷贵。人民乏食。死者无限。比丘乞食难得。
莲花色比丘尼入城乞食。初日所得食。持与比丘。
二日三日亦如是。后更乞食。道遇长者车来。尼避
道堕深泥中。面掩地而卧。长者见之。急令扶起。问
故。乃言乞三日食。俱持与比丘。今饥乏故倒地耳。
长者讥嫌。佛闻故制。不许从尼受食。后诸比丘。不
敢受亲里尼食。白佛。加非亲里之言。又病比丘不
敢受非亲里尼食。白佛。加无病之言。自手受食者。
不问亲里非亲里。有病无病。俱不可也。比丘尼及
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有病受非亲里尼
食。若无病受亲里尼食。若尼持食置地与。或使人
与。或在僧寺尼寺中与。俱不犯。】
卷三 第 331b 页 X40-0331.png

「若比丘在白衣家食。是中有比丘尼。指示与某甲羹
与某甲饭。诸比丘应语彼比丘尼言。大姊且止。须诸
比丘食竟。若无一比丘。语比丘尼如是言者。比丘应
向馀比丘悔过言。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
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众僧与六群。同在白衣家受供。六群尼。为六群比
丘索羹饭。遂至越次而与。中有不得羹饭者。佛闻
故制。不止比丘尼者。波罗提提舍尼。比丘尼及式
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若尼自为檀越。若居士
设食。令尼处分者不犯。】

「有诸学家。僧作学家羯磨。若比丘知是学家。先不受
请。无病自手受食食。是比丘应向馀比丘悔过言。大
德。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
过法。」

【有居士家夫妇。信乐为佛弟子。诸比丘至其家。常
与饭食无所爱惜。后贫穷衣食不足。诸人讥言。供
养沙门。反得贫穷之报。佛闻为作学家白二羯磨。
白言大德僧听。此罗阅城中。某居士夫妇。得信为
佛弟子。财物竭尽。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作学家
羯磨。诸比丘不得在其家受食食。白如是。大德僧
听。此罗阅城中。某居士家夫妇。得信为佛弟子。财
物竭尽。僧今与作学家羯磨。诸比丘不得在其家
受食食。谁诸长老。忍僧与某居士。作学家羯磨者
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巳忍与某居士。作学家羯磨
卷三 第 331c 页 X40-0331.png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更制戒。受学家食
者。提舍尼。后有先受请者。不敢赴食。又有病者。不
敢受食。佛皆听许。此中不受请一不当食。无病二
不当食。况又自手受食。虽受请及病。亦不可食也。
学家者。俗中学道之家。比丘尼及式叉摩那等。犯
者俱突吉罗。若学家还富。来请解羯磨。比丘复受
食不犯。】

「若比丘。在阿兰若迥远有疑恐怖处住。先不语檀越
僧伽蓝外不受食。在僧伽蓝内。无病自手受食食。是
比丘应向馀比丘悔过言。大德我犯可呵法。所不应
为。我今向大德悔过。是名悔过法。」

【罗阅城中。有女人持食到僧伽蓝。以迥远故。为贼
所触挠。佛乃嘱诸比丘。语诸檀越。莫至僧伽蓝。道
路中有贼故。更为制戒。不许在僧伽蓝内受外来
食。后有诸人。虽知有贼。而故持来者。比丘以佛制
不许受外来食。不敢食。有病者。又以未语檀越。不
敢食。佛俱听受。此中不先语檀越。一不当食无病。
二不当食自手受食。三不当食犯提舍尼。比丘尼
及式叉摩那等。犯者俱突吉罗。】

「诸大德。我巳说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今问诸大德。是
中清净不(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净。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四分戒本约义卷三
卷三 第 332a 页 X40-033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