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a 页 WYG0208-04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离娄章句下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
 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
 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b 页 WYG0208-0486b.png
此一章书是见古今圣道之同特举舜文以类其馀


也孟子曰世统于道道统于圣自古圣人未易悉数


试以虞舜文王论之舜始生之地则曰诸冯其后迁


居于负夏而卒于鸣条皆东方之地是东夷之人也


文王始生之地则曰岐周其后卒于毕郢皆西方之


地是西夷之人也以地世之异论之一在极东一在


极西地之相去千有馀里疑若有风气之不一矣一


在千馀年之前一在千馀年之后世之相后千有馀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a 页 WYG0208-0487a.png
 岁疑若有今古之不一矣然舜以匹夫而为天子文
 以诸侯而为方伯其得志行乎中国皆能泽被生民
 仁覆万物彼此相较若合符节何其毫发之不爽也
 由此推之可见千百世之先有圣人出焉其所揆度
 此心此理同也千百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其所揆度
 此心此理同也有不如舜文之相合者哉要之天生
 圣人任百王之道统开万世之太平旷世一见皆非
 偶然而其精一危微之传建中立极之本则异地同
 心异代同道故曰考诸三王而不谬百世以俟圣人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b 页 WYG0208-0487b.png
 而不惑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
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
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
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此一章书是论为政者当知大体而不在行小惠也
 子产是郑大夫公孙侨常时子产辅佐郑君既听理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a 页 WYG0208-0487c.png
 一国之政位尊任重则凡纪纲法度皆得设施乃一
 日出行溱洧之水滨见人徒涉而以自己所乘之车
 载而渡之一时百姓感其恩泽称为盛事孟子从而
 断之曰君子临民出治自有大体子产乘舆济人惠
 则惠矣然于为政之道未之知也夫先王之政至周
 至备凡可以安全斯民者无不毕具即以济人一事
 言之亦必先事豫备每岁农事已毕民力有暇至十
 一月间凡可通行人之徒杠便已早成及十二月间
 凡可通车行之舆梁无不脩造盖十一月即夏正九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b 页 WYG0208-0487d.png
 月十二月即夏正十月是当未寒之时而已念徒行
 之苦在初寒之候而已忧车行之艰因时度事役力
 便民民未尝至于病涉也何以乘舆为哉然则为政
 之君子但能正纪纲明法度一切兴利除害补偏救
 弊之事均平周遍使人人各得其所则恩之所及者
 广虽出入之际辟除行人亦尊卑之体宜然也焉得
 曲意行私使人人之众咸以乘舆济渡耶使为政者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a 页 WYG0208-0488a.png
 而必欲每人曲意求悦无论非大公至正之体且恐
 以有限之力应无己之求日亦不足势岂可久哉从
 来帝王之政其体正大均平其法精密详尽而利泽
 及人如天覆地载万物各足其分而莫知其功杀之
 不怨利之不庸熙熙皞皞不以煦濡姑息废公道以
 市私恩违正理而干虚誉此王政霸术大小公私之
 辨也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b 页 WYG0208-0488b.png
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
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
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
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
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
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
之有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5a 页 WYG0208-0488c.png
 此一章书是言为人君者当待臣下以礼也孟子告
 齐宣王曰王亦知君臣相与之际乎盖君臣之义本
 同一体如君之视臣推以至诚隆以礼貌与手足无
 异则臣之视君自然感恩图报矢志竭忠亦与腹心
 无异所谓恩义兼隆明良一德其盛如此若人君轻
 贱其臣如犬马徒加豢养而礼意不存则臣视其君
 如国人者或有之矣甚至人君贱恶其臣如土芥恣
 意践踏而极其少恩则臣视其君如寇雠者或有之
 矣下之报上亦视上之待下何如耳齐王闻孟子寇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5b 页 WYG0208-0488d.png
 雠之言疑其太甚因问曰仪礼有云去国之臣恩礼
 未绝者尚为旧君有服不知旧君何如视之斯可为
 之服矣孟子对曰旧君有服非无谓也方其在国服
 官之时凡弊所当革谏则必行利所当兴言则必听
 从此德化沛然膏泽下及于民其平日得行其志如
 此及或有他故而去则君使人导引出疆以尽其防
 卫之道又先称扬于所往之国以为禄仕之地既去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6a 页 WYG0208-0489a.png
 之后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禄里居以示其拳拳属
 望之深夫导出疆一也先于所往二也不遽收田里
 三也此之谓三有礼焉在国既行其道去国又隆以
 礼如此则手足之谊久而不衰故臣于旧君亦不忘
 腹心之谊而为之服矣今之为臣者其在国也谏则
 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及其有故而去则君
 搏执之不使脱然出疆则与导之出疆者异矣又穷
 极之于其所往使之不得仕进则与先所往者异矣
 去之日即收其田禄里居则与不遽收者异矣此等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6b 页 WYG0208-0489b.png
 行事未免近于寇雠寇雠何服之有信乎君之于臣
 当一体视也要之孟子此言盖欲为人君者当待臣
 下以礼养臣下以恩故为危言以警醒之若夫人臣
 之分视如手足固当尽惓惓忠爱之谊即至视如犬
 马土芥益当致蹇蹇匪躬之节岂因所视之厚薄为
 报施之轻重哉故孔子以礼以忠之说乃为千古不
 易之经也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7a 页 WYG0208-0489c.png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
可以徙
 此一章书见君子当有见几之哲有国者当存慎刑
 之心也孟子曰国家有士人君所当忠信重禄而视
 如一体者也即陷于罪犹有情可矜者若无罪而轻
 杀焉此淫刑之渐祸将及于大夫为大夫者亦可见
 几而先去矣国家有民人君所当生全爱养而如保
 赤子者也即罹于罪犹有法可宥者若无罪而轻杀
 焉此滥杀之渐祸将及于士为士者亦可见几而先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7b 页 WYG0208-0489d.png
 徙矣可见为人君者当尚德而缓刑慎法以行仁诚
 能体上帝好生之心法古圣钦恤之意则百官万民
 戴之如天自有久安长治之效也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此一章书见人君当正己以作则也孟子曰君身者
 万化之源臣民之倡为人君者诚能慈祥恺悌所为
 一出于仁则其下化之莫不同归于仁矣诚能正大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8a 页 WYG0208-0490a.png
 光明所为一合于义则其下化之莫不同归于义矣
 夫君身一仁义而百官万民奉行德意遵守成式莫
 不兴起不令而行不言而喻岂在文告之烦法令之
 严哉书曰一人元良万邦以贞诗曰有觉德行四国
 顺之此皆端本澄源之论也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此一章书是见大人察理之精也孟子曰礼义者固
 立身之大闲经世之正术然道以至当为归学以析
 非为要疑似之间不可不辨也如礼本尚敬而足恭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8b 页 WYG0208-0490b.png
 则涉于谄礼贵有文而文胜则疑于伪名虽为礼其
 实非礼之正也以执持为义而止其所不当止以奋
 激为义而行其所不必行名虽为义其实非义之正
 也惟其察理不精是以行之有蔽大人道全识周故
 其所审察既极精明体行又极纯熟随事顺理礼之
 中正全乎当体固时处宜义之变化从乎一心又何
 有似是而非之礼义足以惑乱其心而漫然以为之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9a 页 WYG0208-0490c.png
 哉故大人者礼义之所自出行之天下而可则垂之
 万世而无弊者也然非穷理尽性之功不至此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
能以寸
 此一章书是言父兄之教子弟当从容化诲之也孟
 子曰凡人父兄之于子弟未免望之极切而反责之
 过深不知善教子弟者亦在乎化之有方而已如父
 兄有中和之德而子弟或有不中者则当从容以养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9b 页 WYG0208-0490d.png
 之抑其过引其不及使之自至于中父兄有干济之
 才而子弟或有不才者亦当从容以养之发其蒙警
 其惰使之自成其才此施教者不见有督责之劳而
 受教者相忘于变化之内熏陶涵养宽裕不迫故为
 子弟者乐得有此贤父兄也若为父足者急欲其子
 弟之中而其不中者即弃之而不顾急欲其子弟之
 才而其不才者即弃之而不惜则施教者既失其善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0a 页 WYG0208-0491a.png
 诱之方而受教者不被其曲成之益父兄之贤与子
 弟之不肖其相去也能几何哉甚矣为子弟者固当
 体父兄之教而为父兄者亦不可不尽所以善教之
 道也书曰敬敷五教在宽又曰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可见朝廷之教育人才与夫教养万民亦不在严厉
 以责之而在优裕以化之也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此一章书是教人必先有守以为有为之本也孟子
 曰凡人任天下之重致天下之远岂不贵乎有为然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0b 页 WYG0208-0491b.png
 见之不明则守之不确择之不审则行之不果必须
 平日有主张有分辨不为利诱不为势夺然后一遇
 当为之事便奋发有为凡重大艰难之任毅然行之
 而不顾祸福利害之关慨然赴之而不惧庸人之所
 畏懦观望而不敢为者独能为之是其能有为者乃
 先于不为养之也若无所不为则识见甚浅操术甚
 狭安能有所为耶人亦先择所守而可哉夫孔子论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1a 页 WYG0208-0491c.png
 士则曰行已有耻在陈则思狷狂皆取其志趣高明
 有所不屑为也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此一章书是教人存心忠厚之意孟子曰君子成人
 之美不扬人之恶如人有不善或规诲之而勉其改
 过或隐覆之而不使播扬此忠厚之心亦远害之道
 也若人有过失轻肆妄言取快一时固非君子长者
 之所为抑且攻发阴私招尤启衅尤为取祸之道如
 后患何哉甚矣人之不可轻毁也大舜隐恶而扬善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1b 页 WYG0208-0491d.png
 孔门恶讦以为直职此意夫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此一章书见圣人之依乎中庸可为万世法也孟子
 曰自古圣人至于仲尼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绍往圣开来学天下后世所仰望而不可及者然
 其所为不过因乎天理之自然合乎人情之各当未
 尝有惊世绝俗之言甚高难行之事而岂至为已甚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2a 页 WYG0208-0492a.png
 之举哉使一有太甚则是求加于性分之外而不合
 乎中庸之大道矣后世学者或索隐行怪或驰骛高
 远如杨墨佛老之徒舍大中至正之道而求之空虚
 窅渺之域所以叛道愈甚而为圣人之罪人也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此一章书是大人精义之学也孟子曰凡人言固贵
 信然先执一必信之念则拘泥而不通行固贵果然
 先存一必果之意则胶执而不化大人则不然言非
 不信而未尝有心于信行非不果而未尝有意于果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2b 页 WYG0208-0492b.png
 惟视义之所在何如耳义所当信自然久要不忘岂
 不论是非而必期于信义所当果自然勇往直任岂
 不量可否而必期于果所以随事顺理因时制宜惟
 义是视而无所容心也可见一于信果者言行未必
 合义而或致硁谅之失一于义者信果原在义中而
 自有通变之宜故人之言行当以大人为准也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3a 页 WYG0208-0492c.png
 此一章书是欲人完其本然之心体也孟子曰世之
 称大人者以其通达万变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非人
 之所可及不知大人之所以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
 之初心而已盖赤子之心纯一无伪其知良知其能
 良能纯乎天理毫无人欲常人自知诱物化以后便
 失其本然之体惟大人操持既密不杂乎形气之私
 涵养益纯克全乎义理之正最初一念始终不渝是
 以充其良知可以智周万物充其良能可以道济群
 生岂有机变之巧术数之学加于心体之外乎不过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3b 页 WYG0208-0492d.png
 无失其赤子之心而已盖心具众理应万事不外一
 诚赤子全有此体大人兼有是用要之穷神达化参
 赞天地依然从孩提知能中扩充而出此即所谓道
 心即所谓性体故曰诚者圣人之本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此一章书是教人子慎终之意孟子曰凡人子事亲
 自始至终孰非所当自尽然养生者人道之常甘旨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4a 页 WYG0208-0493a.png
 必备爱敬无亏随其分量可以自致皆出于从容暇
 豫之时不足以当大事至于送终则人道之大变人
 子事亲至此已毕一有不尽虽悔莫追此真一生莫
 大之事当必诚必信而不使少有遗恨者也孟子此
 言非谓养生可轻盖见当时墨翟薄葬之非故以此
 警之孝经曰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真
 可为万世为人子者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4b 页 WYG0208-0493b.png
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
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此一章书是示人以心得之学也孟子曰理具于心
 本自各足然使责效于旦暮之间从事于虚无之域
 吾见其徒劳而罔得也君子于此循循勉勉多致其
 力而不急其功必务其方而不躐其等若是之深造
 而必以道者何也盖欲真积力久默识心通不待勉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5a 页 WYG0208-0493c.png
 强自然而得之于己也夫学非自得则心与理不相
 融洽居之未必安也惟既已自得则见之明者守之
 自固万变不可得而摇外物不可得而夺居之不亦
 安乎居之不安者此理或有时而出入未可资之以
 为用也惟居之既安则守之固者养之自裕处寂而
 全乎感之理处独而充乎众之用资之不亦深乎资
 之不深者中有不足随所往而未必皆有所值也惟
 资之既深则养之裕者用之各足将见事感于外理
 应于中本原充满随处发见无往不值其所资之本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5b 页 WYG0208-0493d.png
 也自得之妙至于如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盖未
 得以前精察力行孜孜不已下学之事求之之功也
 自得以后豁然贯通万殊一本上达之事得之之验
 也有求之之功然后有得之之验可见上达必由乎
 下学也商傅说之告高宗曰惟学逊志务时敏厥脩
 乃来允怀于兹道积于厥躬斯言也可以为自得之
 证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6a 页 WYG0208-0494a.png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此一章书是教人为学当知要也孟子曰凡人为学
 徒博则汗漫而无归径约则空虚而不实故君子于
 此必先之以博学凡古今事物之赜诗书六艺之文
 无不多闻多见旁搜远揽极其博矣又即其所学之
 博者精研之而别其原委明辨之而察其深浅说之
 又加详焉此岂欲誇多而斗靡哉盖以天下之理原
 为吾心之所固有至简至要故必融会贯通讨论其
 指归穷究其本源就至博之中反而归于至约之地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6b 页 WYG0208-0494b.png
 耳岂徒口耳之末记诵之功哉从来理本无二自一
 而万万复合一如诗之约在思无邪礼之约在无不
 敬至于易之时书之中春秋之义可一以贯之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
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此一章书见王政霸术公私之不同也孟子曰人君
 首出庶物固当为善以先天下然其用心有公私之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7a 页 WYG0208-0494c.png
 别则人心亦有向背之殊如己有一善便欲矜誇胜
 人使之服从于我是有意服人本非诚心为善未有
 能服人之心者也惟在己先尽其善而推以养人涵
 育熏陶曲成万物而不遗兼善天下而无外则至诚
 感人人谁不动如是乃可使天下之人皆心悦诚服
 无不归戴也若非以善养人之君天下不心悦诚服
 而能致王者宁有是理哉古圣王与人为善欲天下
 举在化育之中如春风被物物蒙其养太和元气充
 塞宇宙未尝有意于服人而人心之悦服不期而自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7b 页 WYG0208-0494d.png
 应故曰有纯王之心然后可以行纯王之政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此一章书是为妒贤病国者发欲人主审于听言也
 孟子曰凡人之言足以招尤召祸者槩谓之不祥然
 害止于一身无关于天下犹未可确然谓其不祥也
 若论确然不祥之言惟是媢嫉之人造谗说以诬君
 子肆莠言而谤正人上惑君志下违公论乱德覆邦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8a 页 WYG0208-0495a.png
 流毒深远言之不祥孰大于是蔽贤之害如此为人
 君者诚能明以察之断以除之则昌言入告野无遗
 贤而邦其永孚于休矣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
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
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此一章书见实行之当务而虚名之难久也徐子问
 曰昔仲尼观水必数数称之一则曰水哉再则曰水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8b 页 WYG0208-0495b.png
 哉不知仲尼果何所取于水而亟称之也孟子曰仲
 尼之取水非无谓也盖水有初出之泉其涌出也常
 混混然由是昼夜之间未始少止足乎此通乎彼盈
 一科复进一科而后沛然莫禦至乎四海以为归焉
 水惟以原泉为本故能久而益大如是仲尼重本者
 也以水之本触圣心之本故不觉数数称之耳苟为
 无本之水如七八月之间雨一集焉则沟浍之间倏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9a 页 WYG0208-0495c.png
 然皆盈及雨一止而沟浍之涸可伫立而待也仲尼
 又何取哉故知名者实之宾实者名之主声闻过乎
 情实不殊易涸之水君子必深以为耻而不敢居之
 本其可不务哉按务本之学通乎帝王中庸称舜曰
 德为圣人必得其名德者舜之本也大雅称文王曰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亹亹者文王之本也欲为舜文
 之君亦加意于本而已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
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19b 页 WYG0208-0495d.png
 此一章书见人禽辨于一心而治统本于道统也孟
 子曰人与禽兽固迥然不同然其所以异者止在一
 念初动出此入彼隐微之间耳庶民悖而去之于是
 人而禽兽矣必君子之人始能存而勿失焉若夫为
 天下后世君子之法使人类不胥沦于禽兽者其惟
 圣人乎如舜是已舜当洪荒初辟庶物未得其所如
 授时齐政敷土浚川亮采惠畴处之一一周详何其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0a 页 WYG0208-0496a.png
 明也且穷达异遇人伦悉遭其变如父顽母嚚弟傲
 娶帝女统百官处之一一安和何其察也凡其尽物
 尽伦之中蔼然有恩者为仁秩然有制者为义皆根
 心而发由仁义而行非有心而行仁义也以圣人而
 为天子使人类常存君子小人皆蒙其泽舜之功大
 矣按孟子之言几希即舜之危微曾子子思之独也
 人心邪正世道污隆皆从此出帝王之治圣贤之学
 此为大关宜致思焉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0b 页 WYG0208-0496b.png
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
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
得之坐以待旦
 此一章书见治法道法无二而群圣相传如一也孟
 子曰舜以危微开心学之传此道统所由肇也在夏
 商周之世其禹汤文武周公乎禹于旨酒则恶之恐
 其溺也而于善言则好之取其资也汤承舜禹之后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1a 页 WYG0208-0496c.png
 依然执中之传其立贤也惟其贤不拘其类岂非用
 人之中哉若夫文王其爱民无己无伤也视之如有
 伤焉其求道无穷已见也望之如未见焉若夫武王
 敬先于所易狎不敢泄其近也念悉于所易疏不敢
 忘其远也至于周公之相天下也思兼夏商周之三
 王以施禹汤文武之四事大本大原固无不合其中
 有几微不合者则仰而思之夜以继日何其思之深
 也幸而得之则坐以待旦又何其行之勇也由夏而
 周世历三代由禹汤而周公人更五圣然忧勤惕厉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1b 页 WYG0208-0496d.png
 之心合诸舜如一人也后之继数圣人而起者其弗
 有同然者与按孟子历叙群圣发明内圣外王之学
 其功甚伟而朱子以为各举其一事以见其忧勤惕
 厉之意大义愈显盖忧勤惕厉者敬也敬乃圣学始
 终之要敬则为圣人不敬则为凡人书曰惟圣罔念
 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希圣者宜绎思焉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2a 页 WYG0208-0497a.png
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此一章书见君父大义宜明而春秋圣经当重也孟
 子曰道统之传禹汤文武周公而后其孔子乎孔子
 之功莫大于春秋春秋何为而作也盖自周室东迁
 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王者之迹熄矣王迹熄而礼
 乐征伐不自天子出于是天保以上采薇以下诸诗
 俱亡诗亡而邪说暴行炽然于天下孔子惧春秋乃
 作焉其先晋之史曰乘取载当时行事也楚之史曰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2b 页 WYG0208-0497b.png
 梼杌取记恶惩戒也鲁之史曰春秋春秋者史官记
 事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
 也未经圣笔春秋亦乘与梼杌之类而已其为记事
 之书一也盖其事则齐桓晋文等会盟征伐之事其
 文则当日史官记事之文若夫因史官之文加以笔
 削使君臣父子之大伦昭如日月而乱臣贼子莫不
 惧而自返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此则春秋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3a 页 WYG0208-0497c.png
 之义也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而裁定之矣孔子非
 君非相当禹汤文武周公之后而续道统之传其势
 尤难其功尤伟匹夫而为万世师岂偶然哉按孔子
 于六经或删或赞皆述也惟春秋言作为史外传心
 之典而后世乃有诋为断烂朝报经筵不以进讲者
 其得罪圣门可知已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
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此一章书见大贤以道统自任也孟子曰凡人道德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3b 页 WYG0208-0497d.png
 在当时其流风馀韵之泽在后世有位之君子其泽
 须至五世而后斩焉无位之小人其泽亦至五世而
 后斩焉固其常也予生也晚即未得亲受业于孔子
 之门墙而为孔子徒也然泽未斩于五世学犹传于
 后人故我得窃取于其人以所传之道善我之身矣
 今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将使人类皆化而为无父
 无君之禽兽予之好辩亦犹孔子之志在春秋而已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4a 页 WYG0208-0498a.png
 按孔子集群圣之大成而孟子愿学孔子后之继孟
 子者谁乎由周程张朱诸儒而学孔孟由孔孟而学
 尧舜禹汤诸圣人是在后之君子矣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
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此一章书是示人以精义之学也孟子曰取与生死
 之际必至是无非焉而后可若可以取可以无取则
 断不宜取矣取无乃伤廉乎可以与可以无与则断
 不宜与矣与无乃伤惠乎可以死可以无死则断不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4b 页 WYG0208-0498b.png
 宜死矣死无乃伤勇乎盖全是全非人皆知之而是
 中之非则不可不严也按孟子所论其事皆在两可
 之间似可不必深责而君子不敢宽者以取与生死
 之际人之大节所关苟非读书明理不能不惑于几
 微之介则讲习讨论身体力行其功可偏废与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
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5a 页 WYG0208-0498c.png
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
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
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
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
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
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
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
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5b 页 WYG0208-0498d.png
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此一章书见人品以类相从得报皆其自取也昔羿
 之家臣有逄蒙者尝学射于羿尽得羿善射之道自
 思天下之人惟羿善射出己之上于是乘羿射猎既
 归从而杀之孟子述其事而断之曰逄蒙以弟子而
 害师罪固不容诛矣羿以射教人反致杀身之祸是
 亦羿有罪焉我闻公明仪曰羿为逄蒙所杀罪在逄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6a 页 WYG0208-0499a.png
 蒙则羿宜若无罪焉夫仪不谓之无罪而谓之宜若
 无罪盖曰羿之罪比于逄蒙为少轻耳恶得谓之无
 罪哉试以子濯孺子之事观之当春秋之时郑国之
 人使子濯孺子潜师侵卫卫国之人使庾公之斯追
 逐出境子濯孺子曰今日我偶然疾作不能执弓而
 射追兵若至吾死矣夫因问其御车之仆曰卫将之
 追我者谁也其仆曰是庾公之斯也子濯孺子喜曰
 若斯人追我吾可以生矣其仆疑曰庾公之斯者卫
 国之善射者也夫子既遇疾作不能执弓不畏其射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6b 页 WYG0208-0499b.png
 反曰吾生此何谓也子濯孺子曰彼庾公之斯所从
 而学射者尹公之他也尹公之他所从而学射者我
 也夫尹公之他吾知其人盖端正之人而非残忍之
 人也其所取友亦必端正之人矣岂肯背本邀功而
 害我哉及庾公之斯追逐既至问孺子曰夫子今日
 何为不执弓迎敌子濯孺子以情告之曰今日偶然
 疾作因此不能执弓庾公之斯曰向者小人学射于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7a 页 WYG0208-0499c.png
 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实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
 相传善射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奉君命而
 来乃君事也我何敢废而不遵乃抽矢于服中击于
 车轮之上去其金镞使不伤人用礼射之法发四矢
 而后反则既不废君上之命又得全师友之情矣是
 子濯孺子以取友而免祸如此向使羿之教射亦如
 孺子何至于杀身哉此羿之所以不能无罪也按孟
 子罪羿曰亦有曰薄此对逄蒙言之耳若但以羿论
 太康畋于有洛之表羿距于河遂篡其位彼固夏之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7b 页 WYG0208-0499d.png
 乱贼人人得诛者也自古乱臣不死于他人而死于
 其党比比皆然假手逄蒙尤天道之至巧者与太康
 既不得反厥弟五人述大禹之戒作歌五章其二曰
 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
 一于此未或不亡此又万世为人君者之烱戒也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
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8a 页 WYG0208-0500a.png
 此一章书是戒人之丧善而勉人以自新也孟子曰
 西子美妇人也人莫不知其美矣使蒙被不洁之污
 则人见恶臭之可恶不见好色之可好皆掩鼻而过
 之人其可自恃哉虽有丑恶之人本人情之所憎者
 苟齐戒沐浴以自洁亦可以祀上帝人其可自弃哉
 按此非独孟子之言书与易亦言之矣书曰不矜细
 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丧善之谓也易曰
 不远复无袛悔元吉自新之谓也自新者必不至丧
 善丧善者乃可以自新圣贤之教人切矣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8b 页 WYG0208-0500b.png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
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
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
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
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此一章书见理有自然人当顺其自然也孟子曰天
 下万事皆出于性惟言性者未得其真故往往多事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9a 页 WYG0208-0500c.png
 以扰天下吾以为性具于心虽若无形难见而日用
 之间随感辄应莫不有已然之形迹所谓故也天下
 之言性者能即此而言之因已发之端倪求未发之
 精蕴而性之体可得而识矣然所谓故者又必本其
 自然之势非有所矫揉造作而后为得之一有矫揉
 造作即非其故矣夫性徵于故故本于利可见天下
 之理皆出自然有明理之智者顺自然以应万事不
 亦善哉所恶于智者正为其自作聪明务为穿凿似
 智非智而反有害于智耳如智者之处事能如禹之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29b 页 WYG0208-0500d.png
 行水则智所以成事而非以扰事无所恶于智矣盖
 禹之行水也不过因其就下自然之性而施疏瀹决
 排之功以水治水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
 无事因物付物我无容心则其智亦如禹之大矣又
 何恶焉今夫天如是其高似难穷也星辰如是其远
 似难察也然天之运行有常度星辰之次舍有定位
 此其故也治历者苟于其故而求之则晦朔弦望分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0a 页 WYG0208-0501a.png
 至启闭一一不爽不特一岁为然推而上之而十年
 而百而千至上古太初之时其冬至之日岁月日时
 皆会于甲子无复盈缩馀分而为造历之元者亦可
 安坐而致不苦于步算之难矣况事物之近能顺其
 故而求之岂有不得者哉夫智虽贵于自然而功实
 由于勉强学禹之行所无事者必先学禹之闻善言
 则拜稽于众舍己从人此尧之德而舜举以告禹者
 也孔子赞舜之大智亦曰好问而好察迩言不然其
 有不出于凿者亦罕矣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0b 页 WYG0208-0501b.png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
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
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
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此一章书见君子之待小人不恶而严也昔齐大夫
 公行子以人子而执亲之丧齐之卿大夫皆以君命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1a 页 WYG0208-0501c.png
 往吊时右师王驩亦往吊焉方右师入门之初未就
 位也即有进右师使就己位而与右师言者及右师
 已就位也又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此皆示
 亲昵以通慇勤谄媚之徒也独孟子初不进右师而
 与之言亦不就右师之位而与之言右师乃不悦曰
 诸君子皆与驩言而孟子独不与驩言是以驩为不
 足敬而简略驩也孟子闻之曰今日以君命往吊君
 命所在即朝廷所在也吾闻朝廷之礼卿大夫所立
 各有定位不得历位而相与言班列各有定次不得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1b 页 WYG0208-0501d.png
 踰阶而相揖也我之不与右师言者正行此不历位
 不踰阶之礼也子敖以我为简是以行礼者为简也
 不亦可怪异乎夫王驩嬖臣众人之所媚而孟子之
 所深鄙未尝显示之绝而始终不与之言其不恶而
 严如此虽然当举朝风靡之时仅一挺然不屈之士
 其能保全亦难矣辨贤否远谗佞保全孤忠端有望
 于圣明之主矣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2a 页 WYG0208-0502a.png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
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
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
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
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此一章书见天下多难处之人而君子惟尽已之道
 也孟子曰君子固异于众人而其所以异于人者果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2b 页 WYG0208-0502b.png
 何在哉盖以其有所常存于心惺惺不舍与人不同
 尔人皆残忍而君子则以仁存于心人皆慢侮而君
 子则以礼存于心以仁存心而为仁者则必爱人以
 礼存心而为有礼者则必敬人我既爱人矣则人亦
 恒爱之我既敬人矣则人亦恒敬之至天下之人有
 不可以常理论者君子于此宁遂懈其所存哉有人
 于此本我素所爱敬也乃待我以横逆而不我爱不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3a 页 WYG0208-0502c.png
 我敬君子必自反曰我必不仁而不爱人也我必无
 礼而不敬人也不然此横逆之事胡为乎来哉既自
 反而有仁以爱人矣自反而有礼以敬人矣其人之
 横逆如故也君子必自反曰我必不忠必于仁礼犹
 有所未尽吾心也既自反而忠吾之爱敬无不尽矣
 其人之横逆犹然如故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人而至于悖妄如此则与禽兽何异哉人而同于禽
 兽此亦最可矜悯者也又何与之校是非论曲直焉
 按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孟子前已言之矣此又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3b 页 WYG0208-0502d.png
 言君子之三自反中庸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
 反求诸其身圣贤相传心法如此推而言之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皆此理也舍此而言学其于学也远矣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
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
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
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4a 页 WYG0208-0503a.png
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此一节书见君子自反之学当以大舜为师也孟子
 曰君子自反无已虽至于禽兽之妄人尚不忍与较
 以是之故我知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也
 乃若所忧则有之其心以为舜此人也其具此仁礼
 犹之我我亦此人也其具此仁礼犹之舜顾舜处家
 庭之变能尽仁礼之极以化之近则可为法于天下
 远则即其为法者可传于后世诚天下万世之一人
 也我则未能尽仁礼未能化横逆犹未免为乡里之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4b 页 WYG0208-0503b.png
 常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必至如舜斯可已矣
 不然一日不如舜为一日之忧此君子所以有终身
 之忧也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以仁存心非仁之加
 于人者不为也以礼存心非礼之加于人者无行也
 此宜不至有患矣如有一朝之患则因横逆之来转
 足为反身之助君子不患矣人奈何不忧君子之忧
 而患君子之所不患乎夫人有数等有圣人有君子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5a 页 WYG0208-0503c.png
 有乡人有妄人惟圣人始可谓之大人以其愿力与
 道力俱大能转移万物陶铸一世也后世首出庶物
 之大人所常以舜为法者与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
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
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
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
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5b 页 WYG0208-0503d.png
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此一章书孟子为颜子阐幽而隐然以自任也昔禹
 稷当唐虞之世君明臣良平世也治水播榖三过其
 门而不入急于救世如此孔子叹而贤之颜子当春
 秋之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
 子不改其乐贞于守已如此孔子叹而贤之孟子阐
 明之曰禹稷颜子出处不同而同道何也禹思天下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6a 页 WYG0208-0504a.png
 有溺者责在司空犹已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责
 在后稷由己饥之也有其时则有其任有其任则有
 其思是以过门不入如此其急也使禹稷颜子两相
 易地则禹稷能乐颜子之乐而颜子亦能忧禹稷之
 忧何莫不同哉今有同室之人斗者其情亲虽当沐
 浴之时未及束发便加冠结缨而救之可也此禹稷
 之喻也若乡邻有斗者其情疏被发缨冠而往救之
 则惑也虽闭户可也此颜子之喻也故曰禹稷颜回
 同道当战国时天下饥溺甚矣孟子有禹稷之才而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6b 页 WYG0208-0504b.png
 卒不遇故自伤其身当乱世莫有能用之者而隐然
 以颜子自任焉夫天为天下而生圣贤圣贤为天下
 而有学问用人者慎勿使怀才抱德之士徒有生不
 逢时之叹也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
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
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7a 页 WYG0208-0504c.png
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
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
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
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
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
者是则章子已矣
 此一章书见圣贤众恶必察至公至仁之心也公都
 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通国论之公者也不孝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7b 页 WYG0208-0504d.png
 罪之大者也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将匡章不
 孝之外别有可取乎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
 孝者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怠而忘亲一不
 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荡而忘亲二不孝
 也好货财以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贪而忘亲三不
 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肆而辱亲四不孝也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忿而陷亲五不孝也章子有一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8a 页 WYG0208-0505a.png
 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合也责善朋友
 之道也父子责善乃伤恩之大者此章子所以蒙不
 孝之名耳夫章子岂不欲身有夫妻之配而子有子
 母之属哉为已得罪于父不得相近故出妻屏子终
 身不受其奉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出妻屏子则
 厚于己而薄于亲是则罪之尤大者其故可原其情
 可矜是则章子之为章子而已矣何可轻绝之哉夫
 父子至亲也以责善遂不相遇况君臣乎此世所以
 多孤臣孽子也听言纳谏保全臣子仁君慈父尚加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8b 页 WYG0208-0505b.png
 意焉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
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脩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
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
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
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子思居
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9a 页 WYG0208-0505c.png
守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
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此一章书是孟子为曾子阐幽而因以自寓也昔曾
 子居鲁之武城有越人来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曾子
 闻言遂行戒其守者曰无寄寓他人于我讲学之室
 恐毁伤其薪木固不问所以禦寇者何如也及闻寇
 退则谓其守者曰尔其脩葺我之墙屋我将反而居
 之亦不问寇之所以退者何如也及寇既退曾子遂
 反左右窃议之曰武城大夫之待先生如此内尽其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39b 页 WYG0208-0505d.png
 诚而忠且外尽其礼而敬也宜乎先生亦以厚报之
 矣而乃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而安居殆
 于不可弟子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先生舍于
 沈犹氏之家值其家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
 非不可禦难也先生率而去之未有与其难者观其
 处沈犹氏而武城可知矣必其义当去也昔者子思
 居于卫有齐人来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君方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0a 页 WYG0208-0506a.png
 恃伋以其守如伋去是委孤城于君君谁与守伋义
 不可去也孟子断之曰曾子之去子思之守事虽不
 同而道同盖曾子师也师则有父兄之尊未有父兄
 而殉子弟者子思臣也臣则有卑微之分未有微而
 不统于尊者使曾子子思易所处之地则曾子必不
 去子思必不守矣何莫不同哉按与君共守之义岂
 但当责卑微之臣即子弟有事父兄遂可超然事外
 乎缘当时之国君非真能尊师重道也不过隆之以
 虚名诎之以实用使国人矜式之类耳贤人君子虽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0b 页 WYG0208-0506b.png
 欲为效用不可得也有用人之责者其鉴之哉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
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此一章书是孟子以尧舜望齐王也齐人储子问于
 孟子曰夫子至齐人皆以为夫子有异于人王近使
 人私窥夫子察夫子动静语默之间果有迥别于人
 而不可几及者乎孟子曰人生天地间其性同其道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1a 页 WYG0208-0506c.png
 同我亦人也不过为人之所当为者大庭如是幽独
 如是将以何者异于人哉母论我也即尧舜大圣人
 亦如是而南面如是而深宫皆斯人与知与能之理
 而与人相同耳尧舜无异而况于我乎按人之不能
 为尧舜其患有二一曰自暴一曰自弃孟子七篇之
 中发明人皆可以为尧舜之旨不一而足有志者可
 以奋然而兴矣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
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1b 页 WYG0208-0506d.png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
人之所之偏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
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
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2a 页 WYG0208-0507a.png
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此一章书是孟子以羞恶之心醒天下之求富贵利
 达者也孟子曰齐国之人有娶一妻一妾而居其家
 者其良人每出于外则必餍足酒肉而后反于其家
 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为何如人则云尽出于富贵
 也其妻疑之告其妾曰良人每出则必餍足酒肉而
 后反吾问其所与饮食之人则云尽出于富贵也夫
 既有富贵之显者与之饮食则必有富贵之显者与
 之往来而未尝有显者来于我家此其事可疑也吾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2b 页 WYG0208-0507b.png
 将窃瞷良人之所往以观其与饮食者果富贵之人
 否于是蚤起以预为瞷之之谋邪施而行以从良人
 所往之处则见遍一国之中无有与之立谈者其终
 也往于城外之东郭其墦冢之间人有祭墓者则就
 而乞其祭馀之肉尚不餍足又复顾望而往于他祭
 者以求足其酒肉焉乃知其平日餍足酒肉者皆得
 之以此道也其妻既瞷得其状乃归而告其妾曰良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3a 页 WYG0208-0507c.png
 人者吾与尔所仰望其自立而托以终身者也今其
 所为若此则吾与尔仰望孤矣于是与其妾讪詈其
 良人而相与泣于中庭以悲其终身之不得所托而
 其良人犹未知妻妾已得其乞墦之情也复施施然
 为喜悦自得之状从外而来以骄夸其妻妾而岂知
 己之情状已尽露于所瞷中乎齐人所为见羞于妻
 妾者如此奈何今世为齐人者之众也由明出处慎
 去就之君子观之则今人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凡卑
 谄乞哀无所不至其为可贱视墦间之乞殆有甚焉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3b 页 WYG0208-0507d.png
 使其妻妾见之有不羞其所为而若齐妇之相泣者
 几希矣夫求富贵利达者本以荣身而反见羞于有
 道亦何益哉按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彼求富贵利达者无所不为者也朝廷亦何取于若
 人而用之乎稍有弗察使一无耻之小人厕足其间
 则人将从而效之驯至相习成俗而不以为怪管子
 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管子霸臣也犹能为此言奖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4a 页 WYG0208-0508a.png
 进恬让之士抑远躁竞之流有用人之责者可不是

务与

日讲四书解义卷二十
卷二十 孟子下之二 第 44b 页 WYG0208-0508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