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a 页 WYG0208-04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
必称尧舜
此一章书是孟子阐明性善以见尧舜人人可为也
滕文公为世子之时奉君命而使于楚时闻孟子在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
必称尧舜
此一章书是孟子阐明性善以见尧舜人人可为也
滕文公为世子之时奉君命而使于楚时闻孟子在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b 页 WYG0208-0416b.png
宋先过宋而见孟子其急于见贤如此孟子与之言
论惟发明性善之旨盖性者人所得于天之理至精
至纯本有善而无恶在圣贤不加益在凡庸不加损
当时性学不明遂疑圣贤难至故孟子从源头上阐
发特举以告世子以励其希圣希贤之志而又必举
尧舜以实之尧舜虽千古至圣亦不过充极其性善
之本然非于性之外有所加也知性善则尧舜人人
可为之说益信矣知尧舜人人可为则性善之旨益
论惟发明性善之旨盖性者人所得于天之理至精
至纯本有善而无恶在圣贤不加益在凡庸不加损
当时性学不明遂疑圣贤难至故孟子从源头上阐
发特举以告世子以励其希圣希贤之志而又必举
尧舜以实之尧舜虽千古至圣亦不过充极其性善
之本然非于性之外有所加也知性善则尧舜人人
可为之说益信矣知尧舜人人可为则性善之旨益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a 页 WYG0208-0417a.png
明矣门人不能详记其言而约略其大旨如此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
而已矣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
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
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
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此三节书是言道无二致勉世子以有为也世子自
楚反复见孟子者盖当时不明性善之旨皆疑圣贤
为不可企及世子闻孟子之言未能无疑故反而求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
而已矣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
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
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
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此三节书是言道无二致勉世子以有为也世子自
楚反复见孟子者盖当时不明性善之旨皆疑圣贤
为不可企及世子闻孟子之言未能无疑故反而求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b 页 WYG0208-0417b.png
见也孟子曰世子疑吾性善之言乎夫率于性而为
道尧舜此道凡人亦此道无分于贤愚无殊于今古
道一而已岂外此而别有卑近易行之说乎试以古
人之言观之成覸谓齐景公曰今人一言圣贤便以
为难及不知彼丈夫也我丈夫也性本无殊但能奋
发则可以齐量吾何畏于彼哉颜渊曰称至圣者莫
如舜舜何人也予何人也同赋此性但能孜孜有为
道尧舜此道凡人亦此道无分于贤愚无殊于今古
道一而已岂外此而别有卑近易行之说乎试以古
人之言观之成覸谓齐景公曰今人一言圣贤便以
为难及不知彼丈夫也我丈夫也性本无殊但能奋
发则可以齐量吾何畏于彼哉颜渊曰称至圣者莫
如舜舜何人也予何人也同赋此性但能孜孜有为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a 页 WYG0208-0417c.png
则帝舜亦非难至公明仪曰周公有言吾事事取法
文王文王即我师也盖性分相同则师法不远周公
之言岂欺我哉可见古今更无二道圣贤止在力行
世子可无疑吾言矣勿谓滕小而不足为也今滕国
之土地绝长补短将五十里若能有为尚可以为治
安之国但顾其励精何如耳书经说命之篇有曰苦
口之药非瞑眩不可以攻疾喻人君非自强不足以
图治岂可以弱小自诿而不以圣贤为法哉孟子道
性善溯圣贤之原也称尧舜立圣贤之准也而求至
文王文王即我师也盖性分相同则师法不远周公
之言岂欺我哉可见古今更无二道圣贤止在力行
世子可无疑吾言矣勿谓滕小而不足为也今滕国
之土地绝长补短将五十里若能有为尚可以为治
安之国但顾其励精何如耳书经说命之篇有曰苦
口之药非瞑眩不可以攻疾喻人君非自强不足以
图治岂可以弱小自诿而不以圣贤为法哉孟子道
性善溯圣贤之原也称尧舜立圣贤之准也而求至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b 页 WYG0208-0417d.png
于圣贤之域者则莫大于有为盖能有为则尧舜可
至不能有为则不免于庸人总在力行与不力行之
间而已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
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
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
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至不能有为则不免于庸人总在力行与不力行之
间而已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
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
后行事然友之邹问于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
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4a 页 WYG0208-0418a.png
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
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
之
此一章书见亲丧之贵于自尽也滕文公为世子时
闻孟子之言有所开悟一旦遭父定公之丧谓其傅
然友曰昔者我于宋见孟子闻其性善尧舜之言至
今不能忘于心不幸有亲丧大故正人子至情所发
人生大节所关吾欲使子问于孟子求其指示然后
行事庶免悖礼之失也是时孟子在邹然友之邹问
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
之
此一章书见亲丧之贵于自尽也滕文公为世子时
闻孟子之言有所开悟一旦遭父定公之丧谓其傅
然友曰昔者我于宋见孟子闻其性善尧舜之言至
今不能忘于心不幸有亲丧大故正人子至情所发
人生大节所关吾欲使子问于孟子求其指示然后
行事庶免悖礼之失也是时孟子在邹然友之邹问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4b 页 WYG0208-0418b.png
于孟子孟子曰今者丧礼久湮诸侯莫能复古世子
独以此为问不亦善乎夫执亲之丧乃人子之至情
悲哀真切非自外至但期竭尽己心无使亏欠而已
曾子曾有言曰人子之于父母生则服劳奉养事之
尽其礼殁则棺衾含殓葬之尽其礼礿祀烝尝祭之
尽其礼可谓孝矣此泛论人子当尽之礼如此若诸
侯居丧之礼吾未之学也然礼之大经所在千古不
独以此为问不亦善乎夫执亲之丧乃人子之至情
悲哀真切非自外至但期竭尽己心无使亏欠而已
曾子曾有言曰人子之于父母生则服劳奉养事之
尽其礼殁则棺衾含殓葬之尽其礼礿祀烝尝祭之
尽其礼可谓孝矣此泛论人子当尽之礼如此若诸
侯居丧之礼吾未之学也然礼之大经所在千古不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5a 页 WYG0208-0418c.png
易者亦尝闻之矣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故所
行者三年之丧所服者齐衰粗布之服所食者饘粥之
食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所当行无贵贱之分也三
代共由无古今之异也世子亦遵此而行之可也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
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
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
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
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
行者三年之丧所服者齐衰粗布之服所食者饘粥之
食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所当行无贵贱之分也三
代共由无古今之异也世子亦遵此而行之可也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
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
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友
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
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5b 页 WYG0208-0418d.png
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
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
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
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此二节书是滕诸臣不能从古礼而孟子勉世子以
自尽也然友以孟子之言复命于世子于是欲定行
三年之丧是时古礼久湮难于遽复滕之父兄百官
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
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
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此二节书是滕诸臣不能从古礼而孟子勉世子以
自尽也然友以孟子之言复命于世子于是欲定行
三年之丧是时古礼久湮难于遽复滕之父兄百官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6a 页 WYG0208-0419a.png
皆不欲行曰滕与鲁皆为姬姓鲁滕之宗国也宗国
先君未尝行此滕之先君亦未尝行此至世子之身
而复行古礼毋乃不可乎且志书有云丧祭之礼皆
当遵从先祖其意以为先祖所行之礼传受已久不
可改也滕之父兄百官不能远追周公制礼之意而
但举后世失礼者以为言可见当时囿于习俗之深
而不能复古如此世子不以咎人而止以自责谓然
友曰吾昔者未尝勤学好问但驰马试剑平生不足
取信于人今也欲行古礼而父兄百官皆不以我为
先君未尝行此滕之先君亦未尝行此至世子之身
而复行古礼毋乃不可乎且志书有云丧祭之礼皆
当遵从先祖其意以为先祖所行之礼传受已久不
可改也滕之父兄百官不能远追周公制礼之意而
但举后世失礼者以为言可见当时囿于习俗之深
而不能复古如此世子不以咎人而止以自责谓然
友曰吾昔者未尝勤学好问但驰马试剑平生不足
取信于人今也欲行古礼而父兄百官皆不以我为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6b 页 WYG0208-0419b.png
是众志未孚恐不能尽送终之大事子为我复问孟
子如何可以服人心而成大礼也然友复之邹问于
孟子孟子曰古礼骤复人心未信是则诚然亲丧大
事惟在自尽其心以感动乎人是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有言曰君薨则为嗣君者以百官政事听命于
冢宰自食饘粥哀戚之容见于颜面而其色深墨即
丧次之位朝夕哭泣是时百官有司莫不感动而哀
子如何可以服人心而成大礼也然友复之邹问于
孟子孟子曰古礼骤复人心未信是则诚然亲丧大
事惟在自尽其心以感动乎人是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有言曰君薨则为嗣君者以百官政事听命于
冢宰自食饘粥哀戚之容见于颜面而其色深墨即
丧次之位朝夕哭泣是时百官有司莫不感动而哀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7a 页 WYG0208-0419c.png
痛者人君先以至情动之也盖在上之人意有所好
而下人之效法必有甚于在上者君子之德譬之于
风主乎倡者也小人之德譬之于草主乎应者也草
上加之以风无不偃仆小人而被君子之化无不顺
从理固然也以孔子之言观之亦在世子之自尽其
哀以感动乎国人而已岂以人言为可否耶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
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
之哀吊者大悦
而下人之效法必有甚于在上者君子之德譬之于
风主乎倡者也小人之德譬之于草主乎应者也草
上加之以风无不偃仆小人而被君子之化无不顺
从理固然也以孔子之言观之亦在世子之自尽其
哀以感动乎国人而已岂以人言为可否耶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
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
之哀吊者大悦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7b 页 WYG0208-0419d.png
此一节书见世子能尽礼以服人也然友复以孟子
之言反命于世子世子闻之曰孟子之言诚然送终
之礼惟在自尽其心而后能感发乎人于是断然行
三年之丧五月居庐于中门之外不发命令是时百
官族人皆已感悟咸称知礼及至葬时四方之人皆
来观瞻世子颜色忧戚哭泣哀痛凡诸侯来吊问于
滕者莫不悦其尽礼相与叹服焉世子之能自尽亲
之言反命于世子世子闻之曰孟子之言诚然送终
之礼惟在自尽其心而后能感发乎人于是断然行
三年之丧五月居庐于中门之外不发命令是时百
官族人皆已感悟咸称知礼及至葬时四方之人皆
来观瞻世子颜色忧戚哭泣哀痛凡诸侯来吊问于
滕者莫不悦其尽礼相与叹服焉世子之能自尽亲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8a 页 WYG0208-0420a.png
丧如此可见天下无不可复行之古礼无不可感动
之人心始疑之而终信之是即性善之一徵与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
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
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
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
位罔民而可为也
此一章书是孟子言民事乃国之根本宜法古井田
之制以为养民之善经也滕文公以礼聘孟子至滕
之人心始疑之而终信之是即性善之一徵与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
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
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
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
位罔民而可为也
此一章书是孟子言民事乃国之根本宜法古井田
之制以为养民之善经也滕文公以礼聘孟子至滕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8b 页 WYG0208-0420b.png
因问以为国之道孟子曰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小民农田耕种之事乃国家之本计所关不可视为
缓图而不为之经理区画也诗经豳风七月之篇有
云田家勤苦常无暇曰昼也则取覆屋之茅宵也则
制绳索之具急升屋而治之来春则始事南亩播厥
百谷无暇治屋矣可见小民终岁勤动无一时不念
及于稼穑如此人君可不以百姓之心为心乎以百
小民农田耕种之事乃国家之本计所关不可视为
缓图而不为之经理区画也诗经豳风七月之篇有
云田家勤苦常无暇曰昼也则取覆屋之茅宵也则
制绳索之具急升屋而治之来春则始事南亩播厥
百谷无暇治屋矣可见小民终岁勤动无一时不念
及于稼穑如此人君可不以百姓之心为心乎以百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9a 页 WYG0208-0420c.png
姓之心为心是莫先于制民之产盖民之为道也衣
食足而后知礼义故有恒产则仰事俯育有所藉而
善心以存无恒产则仰事俯育无所资而善心以亡
善心既亡则放荡淫辟邪妄侈肆无所不至而不能
免于为非之罪矣及陷于罪而后加以刑罚既不予
以为善之资而又重之以为非之罪是犹张设网罗
驱之使入其中也非罔民而何焉有仁人在上作民
父母以爱养斯民为心而可以行罔民之事乎则制
恒产以阜民生洵为国之要务矣
食足而后知礼义故有恒产则仰事俯育有所藉而
善心以存无恒产则仰事俯育无所资而善心以亡
善心既亡则放荡淫辟邪妄侈肆无所不至而不能
免于为非之罪矣及陷于罪而后加以刑罚既不予
以为善之资而又重之以为非之罪是犹张设网罗
驱之使入其中也非罔民而何焉有仁人在上作民
父母以爱养斯民为心而可以行罔民之事乎则制
恒产以阜民生洵为国之要务矣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9b 页 WYG0208-0420d.png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
矣为仁不富矣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
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此三节书见取民宜定制而因以三代制产之法告
滕君也孟子曰为国莫先于爱民爱民莫先于制产
是以自古贤哲之君必恭以待人俭以制用能恭则
接下有礼而以股肱心腹待其臣忠信重禄自不能
矣为仁不富矣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
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此三节书见取民宜定制而因以三代制产之法告
滕君也孟子曰为国莫先于爱民爱民莫先于制产
是以自古贤哲之君必恭以待人俭以制用能恭则
接下有礼而以股肱心腹待其臣忠信重禄自不能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0a 页 WYG0208-0421a.png
已矣能俭则取民有制而以家人一体视其民横征
厚敛自不敢作矣盖爱民则不得不寡取多取则必
至于伤民其势有不两立者昔者季氏家臣阳虎有
言曰专心为富则必重赋朘民而不能行仁专心为
仁则必损上益下而不能致富阳虎本不仁之人意
在于为富但就此言观之而天理人欲之难并存断
然矣然则行仁之主其可不讲制民之产与取民之
规乎良法美意莫详于三代夏后氏一夫受田五十
亩而贡其五亩之租谓之贡法殷人始制井田画为
厚敛自不敢作矣盖爱民则不得不寡取多取则必
至于伤民其势有不两立者昔者季氏家臣阳虎有
言曰专心为富则必重赋朘民而不能行仁专心为
仁则必损上益下而不能致富阳虎本不仁之人意
在于为富但就此言观之而天理人欲之难并存断
然矣然则行仁之主其可不讲制民之产与取民之
规乎良法美意莫详于三代夏后氏一夫受田五十
亩而贡其五亩之租谓之贡法殷人始制井田画为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0b 页 WYG0208-0421b.png
九区各七十亩中为公田八家各分一区使之同治
公田以给国用而不复税其私田谓之助法周制一
夫受田百亩近郊乡遂之地十夫共为一沟行夏之
贡法远乡都鄙之地八家同为一井行殷之助法耕
种之时则通八家十家之力而合作收穫之时则计
一井一沟之入而均分谓之彻法名虽各异总是于
十分中取一也贡乃以下贡上之义其名易晓所谓
公田以给国用而不复税其私田谓之助法周制一
夫受田百亩近郊乡遂之地十夫共为一沟行夏之
贡法远乡都鄙之地八家同为一井行殷之助法耕
种之时则通八家十家之力而合作收穫之时则计
一井一沟之入而均分谓之彻法名虽各异总是于
十分中取一也贡乃以下贡上之义其名易晓所谓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1a 页 WYG0208-0421c.png
彻者当其合作则彼此通融及其收敛则公私均一
故谓之彻所谓助者借私家之力以耕公家之田故
谓之助三代之田制如此古之取民无过于什一之
征汉之文景力行恭俭而府藏充实时免天下田租
之半至于三十而税一厚泽深仁志美史册诚为人
主者所当师法也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
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
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
故谓之彻所谓助者借私家之力以耕公家之田故
谓之助三代之田制如此古之取民无过于什一之
征汉之文景力行恭俭而府藏充实时免天下田租
之半至于三十而税一厚泽深仁志美史册诚为人
主者所当师法也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
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
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1b 页 WYG0208-0421d.png
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
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此一节书言贡法之有弊以见助法之当行也孟子
曰三代什一之征虽同而取民之制则当从其尤善
者古人龙子有言曰治地之法莫善于助莫不善于
贡何以言之盖年岁有丰歉斯所入有多寡贡法较
数岁丰歉之中而立一定额取之制如遇丰年所入
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此一节书言贡法之有弊以见助法之当行也孟子
曰三代什一之征虽同而取民之制则当从其尤善
者古人龙子有言曰治地之法莫善于助莫不善于
贡何以言之盖年岁有丰歉斯所入有多寡贡法较
数岁丰歉之中而立一定额取之制如遇丰年所入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2a 页 WYG0208-0422a.png
甚多而粒米狼籍此时虽多取尚未病民乃但取其
常数一遇凶年所入甚寡虽供一岁壅田之资尚且
不足而必取盈其常数粒米狼籍之时不足见恩半
菽不饱之时病民实甚为民父母之人以取盈之故
致使小民怨恨愁苦将终岁水耕火耨胼手胝足之
所得者不能养其父母尽入于公家而犹不足又加
息称贷以盈其数上追于追呼下穷于债负老者幼
者无以自给转死于沟壑之中而莫之恤为民父母
之谓何哉可见贡法之病民而助法宜急讲也贡法
常数一遇凶年所入甚寡虽供一岁壅田之资尚且
不足而必取盈其常数粒米狼籍之时不足见恩半
菽不饱之时病民实甚为民父母之人以取盈之故
致使小民怨恨愁苦将终岁水耕火耨胼手胝足之
所得者不能养其父母尽入于公家而犹不足又加
息称贷以盈其数上追于追呼下穷于债负老者幼
者无以自给转死于沟壑之中而莫之恤为民父母
之谓何哉可见贡法之病民而助法宜急讲也贡法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2b 页 WYG0208-0422b.png
之初非不善行之久而弊生汉唐以来井田久废而
贡法独沿所贵为民上者时其丰歉而斟酌损益于
其间若必取盈于定额则民间之疾苦几何不如龙
子之所言哉
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
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此二节书见世禄与井田宜并行也孟子曰助法之
贡法独沿所贵为民上者时其丰歉而斟酌损益于
其间若必取盈于定额则民间之疾苦几何不如龙
子之所言哉
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
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此二节书见世禄与井田宜并行也孟子曰助法之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3a 页 WYG0208-0422c.png
善公田以颁世禄所以养君子私田以分百姓所以
惠野人是世禄井田原相表里者也今滕于有功之
臣子孙世世食禄是世禄之制滕固已行之矣助法
其可不仿而行之乎勿谓助为商之制而非我周之
制也诗经小雅大田之篇有云田待泽于天天其先
降雨于公田而遂及于我之私田乎小民之咏歌恩
泽而先公后私者如此夫公田之名惟行助法始有
之大田之诗周诗也而亦言公田由此观之我周盛
时实兼行助法而遵乎商之旧制矣君其可不以昭
惠野人是世禄井田原相表里者也今滕于有功之
臣子孙世世食禄是世禄之制滕固已行之矣助法
其可不仿而行之乎勿谓助为商之制而非我周之
制也诗经小雅大田之篇有云田待泽于天天其先
降雨于公田而遂及于我之私田乎小民之咏歌恩
泽而先公后私者如此夫公田之名惟行助法始有
之大田之诗周诗也而亦言公田由此观之我周盛
时实兼行助法而遵乎商之旧制矣君其可不以昭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3b 页 WYG0208-0422d.png
代为法哉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
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
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子力
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此三节书言教化继养而兴即可以成王业也孟子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
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
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子力
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此三节书言教化继养而兴即可以成王业也孟子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4a 页 WYG0208-0423a.png
曰有国者能制民之产则民生遂而教化可兴盖养
民教民不可偏废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序学
校之名义维何教莫先于敬老谓之庠者取养老于
学之义也教以纳民于善谓之校者取教民为善之
义也古者射以观德谓之序者取习射于学之义也
三代相继各举一事以为名在夏则谓之校在殷则
谓之序在周则谓之庠此皆乡学之名也惟建于国
中者谓之学王畿首善之地教育天下之人材三代
无异名焉乡学国学之设皆所以讲明人伦之理以
民教民不可偏废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序学
校之名义维何教莫先于敬老谓之庠者取养老于
学之义也教以纳民于善谓之校者取教民为善之
义也古者射以观德谓之序者取习射于学之义也
三代相继各举一事以为名在夏则谓之校在殷则
谓之序在周则谓之庠此皆乡学之名也惟建于国
中者谓之学王畿首善之地教育天下之人材三代
无异名焉乡学国学之设皆所以讲明人伦之理以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4b 页 WYG0208-0423b.png
化民成俗而已五常之理明于上则百姓自然恩义
相维亲逊成风而俗美于下矣养民则师商周之制
教民则兼三代之规此皆王政也滕国苟能行此一
旦有王者兴欲脩王政必取滕之已试者仿而行之
是为王者师矣岂不泽被天下哉况乎王业亦可自
此成矣诗经大雅文王之篇有曰周虽创基已久受
上帝之命而有天下则维新也此谓文王能行王政
相维亲逊成风而俗美于下矣养民则师商周之制
教民则兼三代之规此皆王政也滕国苟能行此一
旦有王者兴欲脩王政必取滕之已试者仿而行之
是为王者师矣岂不泽被天下哉况乎王业亦可自
此成矣诗经大雅文王之篇有曰周虽创基已久受
上帝之命而有天下则维新也此谓文王能行王政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5a 页 WYG0208-0423c.png
以新其国也可见国无大小行仁则昌子能强勉而
力行之亦可以新子之国而成王业矣可不自勉乎
哉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
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
禄不平是故暴君汗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
禄可坐而定也
此一节书见行井田在正经界也滕文公闻孟子之
言知助法之当行乃使其臣毕战问井地之详而欲
力行之亦可以新子之国而成王业矣可不自勉乎
哉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
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
禄不平是故暴君汗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
禄可坐而定也
此一节书见行井田在正经界也滕文公闻孟子之
言知助法之当行乃使其臣毕战问井地之详而欲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5b 页 WYG0208-0423d.png
行之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井田之仁政选择于群臣
之中而使子董其事任亦重矣子必勉力而为之夫
井田之善以其疆界详明不可混淆也故欲行仁政
者必自经理其疆界始如田间之沟洫以通水道田
畔之道涂以正阡陌又有所封之土所植之树以定
疆理此皆田之界限必先一一经画之若经界不正
则田之在民者无一定之分业豪强者得以兼并于
之中而使子董其事任亦重矣子必勉力而为之夫
井田之善以其疆界详明不可混淆也故欲行仁政
者必自经理其疆界始如田间之沟洫以通水道田
畔之道涂以正阡陌又有所封之土所植之树以定
疆理此皆田之界限必先一一经画之若经界不正
则田之在民者无一定之分业豪强者得以兼并于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6a 页 WYG0208-0424a.png
下而井地不均矣赋之出于田者无一定之额数贪
暴者得以多取于上而谷禄不平矣是以暴虐之君
贪墨之吏欲自便其私必慢其经界而不加整理贤
君则必以此为急务焉田之经界既正则分田以养
野人无井地不均之患制禄以养君子无谷禄不平
之忧可不劳而定矣但在君与子举行之耳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
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
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
暴者得以多取于上而谷禄不平矣是以暴虐之君
贪墨之吏欲自便其私必慢其经界而不加整理贤
君则必以此为急务焉田之经界既正则分田以养
野人无井地不均之患制禄以养君子无谷禄不平
之忧可不劳而定矣但在君与子举行之耳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
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
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6b 页 WYG0208-0424b.png
此四节书是详分田制禄之法也孟子曰分田制禄
之常法乃安上全下之良模也滕国壤地虽然褊小
必有仕而为君子者焉必有耕而为野人者焉施政
教以治人者君子之责也使无君子则谁为劳心以
治野人力稼穑以奉上者野人之分也使无野人则
谁为劳力以养君子君子野人不可相无故分田制
禄不可偏废今请于野外都鄙之地土壤平衍可为
之常法乃安上全下之良模也滕国壤地虽然褊小
必有仕而为君子者焉必有耕而为野人者焉施政
教以治人者君子之责也使无君子则谁为劳心以
治野人力稼穑以奉上者野人之分也使无野人则
谁为劳力以养君子君子野人不可相无故分田制
禄不可偏废今请于野外都鄙之地土壤平衍可为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7a 页 WYG0208-0424c.png
井田则画为九区以一为公田使八家耕之而行殷
之助法焉于国中乡遂之内比闾相错难于为井则
一夫受田百亩使自贡其什分之一于上而行夏之
贡法以济助法之穷分其田里以惠野人收其赋入
以养君子良法行而上下各得其所矣然分田制禄
国有常经而加惠推恩尤有当厚仕于朝者自卿以
下则位渐卑而禄愈薄恐其不足以养廉也必与以
奉祭祀之圭田以五十亩为额此世禄常制之外所
以厚君子者如此耕于野者一夫之外有未授室之
之助法焉于国中乡遂之内比闾相错难于为井则
一夫受田百亩使自贡其什分之一于上而行夏之
贡法以济助法之穷分其田里以惠野人收其赋入
以养君子良法行而上下各得其所矣然分田制禄
国有常经而加惠推恩尤有当厚仕于朝者自卿以
下则位渐卑而禄愈薄恐其不足以养廉也必与以
奉祭祀之圭田以五十亩为额此世禄常制之外所
以厚君子者如此耕于野者一夫之外有未授室之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7b 页 WYG0208-0424d.png
馀夫恐其不能相赡也必与以馀夫之田各二十五
亩此分田常制之外所以厚野人者如此经制以定
其常而恩泽以厚其下是所望于行仁政者矣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
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亩此分田常制之外所以厚野人者如此经制以定
其常而恩泽以厚其下是所望于行仁政者矣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
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8a 页 WYG0208-0425a.png
此三节书是推言行井田之善而复详其规制以勉
滕君臣也孟子曰井田之法立不止于遂民生而亦
可以厚民俗盖井制既定则民之死而葬者与徙而
居者皆不出其乡一乡之田八家同井习熟既久而
恩义相孚道路出入之间相与友让可无行旅之忧
昼夜防守之时相与辅助可无盗贼之患有疾病则
相与维持扶救可无困乏之虑闾阎之间有不雍然
和睦者乎至井田之形制则又有约略可言者方正
一里而为一井一井之田共九百亩画为九区中一
滕君臣也孟子曰井田之法立不止于遂民生而亦
可以厚民俗盖井制既定则民之死而葬者与徙而
居者皆不出其乡一乡之田八家同井习熟既久而
恩义相孚道路出入之间相与友让可无行旅之忧
昼夜防守之时相与辅助可无盗贼之患有疾病则
相与维持扶救可无困乏之虑闾阎之间有不雍然
和睦者乎至井田之形制则又有约略可言者方正
一里而为一井一井之田共九百亩画为九区中一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8b 页 WYG0208-0425b.png
区百亩谓之公田八家各私百亩谓之私田八家各
出其力以治公田凡耕耘收穫之时必公田既毕而
后敢治其私田于通力合作之中亦寓先公后私之
意所以别君子野人之分使明于尊卑上下之义也
然井法久湮凡我所言分田制禄之规特其大略而
已若夫其中斟酌损益揆之人情而无不顺合之土
俗而无不宜使行于古者复可行于今无拘牵之迹
出其力以治公田凡耕耘收穫之时必公田既毕而
后敢治其私田于通力合作之中亦寓先公后私之
意所以别君子野人之分使明于尊卑上下之义也
然井法久湮凡我所言分田制禄之规特其大略而
已若夫其中斟酌损益揆之人情而无不顺合之土
俗而无不宜使行于古者复可行于今无拘牵之迹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9a 页 WYG0208-0425c.png
而仍不失乎先王立法之意则在君与子之变通而
已矣此章论为国之本计始言恒产之宜制中言贡
助之得失定君子野人之分详养民教民之规末复
勉之以酌量时宜润泽古法民情国计无不毕具诚
君国子民者所当䆒心哉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
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
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
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
已矣此章论为国之本计始言恒产之宜制中言贡
助之得失定君子野人之分详养民教民之规末复
勉之以酌量时宜润泽古法民情国计无不毕具诚
君国子民者所当䆒心哉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
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
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
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19b 页 WYG0208-0425d.png
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此一章书是举古帝王劳心之事以辟异端并耕之
说也滕文公因孟子之言欲行三代井田之制时有
许行者托为称述神农之言以欺世盗名欲阻孟子
之良法而售其异端之学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井田之仁政愿受一廛之地而
为滕国之民文公因其慕化而来使之处于其国许
此一章书是举古帝王劳心之事以辟异端并耕之
说也滕文公因孟子之言欲行三代井田之制时有
许行者托为称述神农之言以欺世盗名欲阻孟子
之良法而售其异端之学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井田之仁政愿受一廛之地而
为滕国之民文公因其慕化而来使之处于其国许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0a 页 WYG0208-0426a.png
行之徒凡数十人皆衣贱者之服捆屦织席以自供
其食以为非其力则不食也其衣服举动之间已异
于圣贤之道矣有楚之儒者陈相与其弟辛负田器
而自宋之滕告文公曰闻君行圣人井田之政是亦
当今之圣人也愿为圣人之民而得沾王化焉陈相
本诚心慕化非与许行等惜乎其终为邪说所惑耳
当日一行仁政而四方之归往如此亦可见人情之
悦服矣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
其食以为非其力则不食也其衣服举动之间已异
于圣贤之道矣有楚之儒者陈相与其弟辛负田器
而自宋之滕告文公曰闻君行圣人井田之政是亦
当今之圣人也愿为圣人之民而得沾王化焉陈相
本诚心慕化非与许行等惜乎其终为邪说所惑耳
当日一行仁政而四方之归往如此亦可见人情之
悦服矣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0b 页 WYG0208-0426b.png
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
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
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此一节书见邪说之易于惑人也陈相学陈良之学
慕化而来乃中无定见而惑于异端盖由许行托为
神农之言足以欺世骇俗故陈相见而大悦尽弃其
学于陈良者而从许行之学焉意欲阻孟子分田制
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
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此一节书见邪说之易于惑人也陈相学陈良之学
慕化而来乃中无定见而惑于异端盖由许行托为
神农之言足以欺世骇俗故陈相见而大悦尽弃其
学于陈良者而从许行之学焉意欲阻孟子分田制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1a 页 WYG0208-0426c.png
禄之法因见孟子而述许行之言曰滕君在战国之
时能脩复古制诚贤君也然未闻古圣人之大道盖
贤哲之君不以人奉己不以贵役贱与民并耕而自
食其力既不废耕自为饔飧而治百姓复不废事如
此始可谓之贤君今滕之仓廪府库皆取给于百姓
是病民以自养也安得谓之贤君哉许行既不明于
治天下之大道陈相又从而述之并耕而食乱贵贱
上下之等盖亦不自知其言之陋也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
时能脩复古制诚贤君也然未闻古圣人之大道盖
贤哲之君不以人奉己不以贵役贱与民并耕而自
食其力既不废耕自为饔飧而治百姓复不废事如
此始可谓之贤君今滕之仓廪府库皆取给于百姓
是病民以自养也安得谓之贤君哉许行既不明于
治天下之大道陈相又从而述之并耕而食乱贵贱
上下之等盖亦不自知其言之陋也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1b 页 WYG0208-0426d.png
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
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
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
粟易之
此一节书是详诘异端之说以为致辩之地也许行
之言以为人君当以耕而兼治此理之必不可行者
孟子欲辩其非而先就许行诘之曰许子必种粟而
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
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
粟易之
此一节书是详诘异端之说以为致辩之地也许行
之言以为人君当以耕而兼治此理之必不可行者
孟子欲辩其非而先就许行诘之曰许子必种粟而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2a 页 WYG0208-0427a.png
后食乎陈相答曰然孟子又诘之曰许子必织布而
后衣乎陈相答曰不然许子所衣者褐也孟子又诘
之曰许子冠乎陈相答曰冠孟子问曰所服者何冠
陈相答曰冠素孟子问曰所服之冠乃自织之者与
陈相答曰不然许子不能自织以所种之粟易之观
陈相之对则耕之不可兼织也明矣孟子又诘之曰
许子何为不自织乎陈相答曰织则害耕故不为也
观陈相之对则织之妨于耕也又明矣此时孟子姑
置勿辩再穷之曰许子之㸑也必用釜甑耕也必资
后衣乎陈相答曰不然许子所衣者褐也孟子又诘
之曰许子冠乎陈相答曰冠孟子问曰所服者何冠
陈相答曰冠素孟子问曰所服之冠乃自织之者与
陈相答曰不然许子不能自织以所种之粟易之观
陈相之对则耕之不可兼织也明矣孟子又诘之曰
许子何为不自织乎陈相答曰织则害耕故不为也
观陈相之对则织之妨于耕也又明矣此时孟子姑
置勿辩再穷之曰许子之㸑也必用釜甑耕也必资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2b 页 WYG0208-0427b.png
铁器乎陈相答曰然又问曰器物皆自制者与陈相
答曰许子不能自为以所种之粟易之观以粟易之
及害于耕之言则耕之不可兼治陈相虽自讳而不
能也奈何欲举以治天下国家哉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
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
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
答曰许子不能自为以所种之粟易之观以粟易之
及害于耕之言则耕之不可兼治陈相虽自讳而不
能也奈何欲举以治天下国家哉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
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
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3a 页 WYG0208-0427c.png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此一节书是就陈相之言复诘之也孟子曰许子以
滕有仓廪府库为厉民自养今就许子言之则通工
易事许子尚不能免也然则农夫与陶冶各治一事
有无相通农夫以其所生之粟易陶冶之械器正以
济陶冶之所无而不为害陶冶陶冶亦以其所成之
械器易农夫之粟又以济农夫之所无而岂为害农
夫哉倘以相易为厉则许子于种粟之外何不并为
陶冶如釜甑耒耜之类止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
此一节书是就陈相之言复诘之也孟子曰许子以
滕有仓廪府库为厉民自养今就许子言之则通工
易事许子尚不能免也然则农夫与陶冶各治一事
有无相通农夫以其所生之粟易陶冶之械器正以
济陶冶之所无而不为害陶冶陶冶亦以其所成之
械器易农夫之粟又以济农夫之所无而岂为害农
夫哉倘以相易为厉则许子于种粟之外何不并为
陶冶如釜甑耒耜之类止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3b 页 WYG0208-0427d.png
为纷纷然与百工技艺之人交相贸易何许子之不
惮烦若此耶陈相对曰许子既已种粟而食则百工
之事皆有妨于农务固不可耕且为也陈相至此其
词已穷许行并耕之说固已不攻而自破矣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
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
惮烦若此耶陈相对曰许子既已种粟而食则百工
之事皆有妨于农务固不可耕且为也陈相至此其
词已穷许行并耕之说固已不攻而自破矣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
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4a 页 WYG0208-0428a.png
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
也
此一节书是举大义以折异端也孟子曰子既知农
工之相济而不可相兼然则治天下独可与民并耕
且以为治与此势之必不可得兼者也盖天下大人
则有大人之事小人则有小人之事名号既殊职业
亦异且就一人之身计之凡服食居处必百工之所
为无不备足然后利用厚生俯仰无憾如必自为而
后用之则为农者必兼为械器为工者必兼为播植
也
此一节书是举大义以折异端也孟子曰子既知农
工之相济而不可相兼然则治天下独可与民并耕
且以为治与此势之必不可得兼者也盖天下大人
则有大人之事小人则有小人之事名号既殊职业
亦异且就一人之身计之凡服食居处必百工之所
为无不备足然后利用厚生俯仰无憾如必自为而
后用之则为农者必兼为械器为工者必兼为播植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4b 页 WYG0208-0428b.png
是率天下之人奔走道路终无休息之期也小人尚
不能兼小人之事况大人身任天下之重一日万几
而谓能兼小人之事乎所以古语有曰天下人各不
同或在上而劳心或在下而劳力劳心者立纲陈纪
以治人劳力者则受治于上之人焉受治于人者输
租纳税以食人治人者则食于下之人焉盖大人不
能自为养小人不能自为治上下相资此自有天下
不能兼小人之事况大人身任天下之重一日万几
而谓能兼小人之事乎所以古语有曰天下人各不
同或在上而劳心或在下而劳力劳心者立纲陈纪
以治人劳力者则受治于上之人焉受治于人者输
租纳税以食人治人者则食于下之人焉盖大人不
能自为养小人不能自为治上下相资此自有天下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5a 页 WYG0208-0428c.png
以来通行之义许子乃欲一旦而废之乎若知大人
劳心之义则滕君之有仓廪府库信乎不为厉民矣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草木畅
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
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
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
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此一节书是举圣人治水火之功以见不可并耕也
劳心之义则滕君之有仓廪府库信乎不为厉民矣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草木畅
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
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
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
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此一节书是举圣人治水火之功以见不可并耕也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5b 页 WYG0208-0428d.png
孟子曰自古圣君贤相历历可数从未有与民并耕
者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盖以其时洪水方割怀山
襄陵泛滥于天下于是草木得水以滋长而日益畅
茂禽兽得草木为薮穴而日益繁殖因此五谷不登
而民艰于食禽兽偪人而民更蹙于生以至兽蹄鸟
迹之道路交遍中国天下之未平如此当是时尧为
天子谨天戒而悲人穷心独忧之以为天下之患非
者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盖以其时洪水方割怀山
襄陵泛滥于天下于是草木得水以滋长而日益畅
茂禽兽得草木为薮穴而日益繁殖因此五谷不登
而民艰于食禽兽偪人而民更蹙于生以至兽蹄鸟
迹之道路交遍中国天下之未平如此当是时尧为
天子谨天戒而悲人穷心独忧之以为天下之患非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6a 页 WYG0208-0429a.png
可以一人理于是劳心于择相举舜而敷治焉舜遂
以尧之忧为忧而劳心于任人舜以为欲施治水之
功必相度地势高下辨水之源流分合而草木障蔽
禽兽纵横未可用力乃先命益使掌火政益于山林
薮泽草木所生之处烈而焚之于是禽兽失其所依
皆逃匿而不为人害然后命大禹为司空使之治水
禹则以西北之水莫大于黄河堤防障塞皆非至计
乃于大河之下流疏为九河以分其势又疏通济水
漯水与九河皆注诸海而北条之水始得所归矣于
以尧之忧为忧而劳心于任人舜以为欲施治水之
功必相度地势高下辨水之源流分合而草木障蔽
禽兽纵横未可用力乃先命益使掌火政益于山林
薮泽草木所生之处烈而焚之于是禽兽失其所依
皆逃匿而不为人害然后命大禹为司空使之治水
禹则以西北之水莫大于黄河堤防障塞皆非至计
乃于大河之下流疏为九河以分其势又疏通济水
漯水与九河皆注诸海而北条之水始得所归矣于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6b 页 WYG0208-0429b.png
东南则决汝水汉水排淮水泗水以注之江而南条
之水始得所归矣南北之水皆有所归然后不至于
泛滥而中国之地可得耕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勤事
于外者凡八年之中三过其家门而不入盖无一暇
日也虽欲耕得乎观于禹而尧舜之不暇耕又可知
矣甚矣许行之妄也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
之水始得所归矣南北之水皆有所归然后不至于
泛滥而中国之地可得耕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勤事
于外者凡八年之中三过其家门而不入盖无一暇
日也虽欲耕得乎观于禹而尧舜之不暇耕又可知
矣甚矣许行之妄也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7a 页 WYG0208-0429c.png
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
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
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
乎
此一节书是举圣人教养之功以见不可并耕也孟
子复叙尧舜忧民之事曰水土既平地可耕矣于是
舜知民之患于阻饥也又命弃为后稷之官使之教
民稼穑以种植五谷由是民皆习知耕耘收穫之事
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
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
乎
此一节书是举圣人教养之功以见不可并耕也孟
子复叙尧舜忧民之事曰水土既平地可耕矣于是
舜知民之患于阻饥也又命弃为后稷之官使之教
民稼穑以种植五谷由是民皆习知耕耘收穫之事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7b 页 WYG0208-0429d.png
而五谷成熟天下之民皆相生相养而无复阻饥之
患矣然秉彝之性人皆有之若使衣食饱煖居处安
逸而无以为教又将耽于佚乐习为淫侈而其去禽
兽不远矣圣人于是又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使天下之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而有亲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而有义夫正位乎外妇正位乎内而
有别长者念厥弟幼者恭厥兄而有序至于朋友之
患矣然秉彝之性人皆有之若使衣食饱煖居处安
逸而无以为教又将耽于佚乐习为淫侈而其去禽
兽不远矣圣人于是又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使天下之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而有亲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而有义夫正位乎外妇正位乎内而
有别长者念厥弟幼者恭厥兄而有序至于朋友之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8a 页 WYG0208-0430a.png
交则久要不忘而有信此五者人所共由之道教之
以此然后百姓亲而五品逊也放勋又告戒之曰民
之用力于人伦而劳者则当奖劝以劳之归向于人
伦而来者则当诱掖以来之若其立心背乎人伦而
邪者则匡之使归于正所行戾乎人伦而枉者则矫
之使归于直先之劳来以策其进继之匡直以救其
失正以人性虽同或不能自立不可不扶助而辅之
或进脩不前不可不利导而翼之盖将使优游厌饫
皆自得其本然之性也犹恐其勤于始者偶怠于终
以此然后百姓亲而五品逊也放勋又告戒之曰民
之用力于人伦而劳者则当奖劝以劳之归向于人
伦而来者则当诱掖以来之若其立心背乎人伦而
邪者则匡之使归于正所行戾乎人伦而枉者则矫
之使归于直先之劳来以策其进继之匡直以救其
失正以人性虽同或不能自立不可不扶助而辅之
或进脩不前不可不利导而翼之盖将使优游厌饫
皆自得其本然之性也犹恐其勤于始者偶怠于终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8b 页 WYG0208-0430b.png
又必提撕警觉时时加以曲成之德焉此放勋戒契
之言盖圣人命官敷教叮咛烦悉忧民之切如此而
暇于耕乎观乎此益以知治天下之不可耕且为也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
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
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
为天下得人难
之言盖圣人命官敷教叮咛烦悉忧民之切如此而
暇于耕乎观乎此益以知治天下之不可耕且为也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
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
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
为天下得人难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9a 页 WYG0208-0430c.png
此二节书见圣人之忧民以得人为重也孟子曰尧
舜之忧民虽欲耕而有所不暇盖其所以为民者正
不必事事而忧之也在尧则以天下未平任相为要
以不得舜为己忧耳在舜则以分猷课绩任贤为急
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耳故尧得舜则尧之忧舜代
之矣舜得禹皋陶则舜之忧禹皋陶代之矣皆务乎
其大而未尝屑屑于其小也若夫以百亩之不治而
闵闵然忧之者惟农夫则然耳岂君相之事哉是故
忧人之不足于财而分以与之止谓之惠忧人之不
舜之忧民虽欲耕而有所不暇盖其所以为民者正
不必事事而忧之也在尧则以天下未平任相为要
以不得舜为己忧耳在舜则以分猷课绩任贤为急
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耳故尧得舜则尧之忧舜代
之矣舜得禹皋陶则舜之忧禹皋陶代之矣皆务乎
其大而未尝屑屑于其小也若夫以百亩之不治而
闵闵然忧之者惟农夫则然耳岂君相之事哉是故
忧人之不足于财而分以与之止谓之惠忧人之不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29b 页 WYG0208-0430d.png
进于善而尽心以教之止谓之忠此其与农夫之忧
已大不同矣然止谓之惠谓之忠者盖天下至大百
姓至众分财教善不得人人而遍也惟为天下得人
若尧之得舜舜之得禹皋陶厚生正德渐被无穷始
谓之仁不止于小惠小忠而已是故后世之称尧舜
以为天下大器尧舜能推以与人其事极难而不知
自圣人观之正复易易也惟是为天下得人择之当
已大不同矣然止谓之惠谓之忠者盖天下至大百
姓至众分财教善不得人人而遍也惟为天下得人
若尧之得舜舜之得禹皋陶厚生正德渐被无穷始
谓之仁不止于小惠小忠而已是故后世之称尧舜
以为天下大器尧舜能推以与人其事极难而不知
自圣人观之正复易易也惟是为天下得人择之当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0a 页 WYG0208-0431a.png
选之公可以付托天下是为难耳惟得人之难此尧
舜所以独劳心于是而以为忧也岂若许行之说哉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
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
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此一节书是以尧舜用心之大辟许行并耕之说也
孟子曰孔子之言曰大哉尧之为君以天道之至大
而尧能同之天不言而成化尧无为而成治若与之
准则焉且荡荡乎广远当时之民耕田而食凿井而
舜所以独劳心于是而以为忧也岂若许行之说哉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
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
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此一节书是以尧舜用心之大辟许行并耕之说也
孟子曰孔子之言曰大哉尧之为君以天道之至大
而尧能同之天不言而成化尧无为而成治若与之
准则焉且荡荡乎广远当时之民耕田而食凿井而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0b 页 WYG0208-0431b.png
饮相忘于帝力之何有无得而名焉又称帝舜曰君
哉舜也其德巍巍乎高大虽富有天下而不以位为
乐若与己不相关涉者然孔子之言如此夫尧舜之
治天下也荡荡巍巍德业既极其盛乃孔子一则称
其则天无名一则称其有天下而不与岂仅端居深
拱无所用其心哉盖其时水土未平教养未遂皆必
得人以任之忧勤侧席惟日不遑此则其用心之所
哉舜也其德巍巍乎高大虽富有天下而不以位为
乐若与己不相关涉者然孔子之言如此夫尧舜之
治天下也荡荡巍巍德业既极其盛乃孔子一则称
其则天无名一则称其有天下而不与岂仅端居深
拱无所用其心哉盖其时水土未平教养未遂皆必
得人以任之忧勤侧席惟日不遑此则其用心之所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1a 页 WYG0208-0431c.png
在也但不用心于耕若农夫之以百亩不易为忧耳
使尧舜亦用心于耕孰与得人任职成此平地成天
播谷敷教之事哉观此则许行之妄不待辟而自明
矣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
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
倍之
此一节书是斥陈相之倍其师也孟子既辟许行并
使尧舜亦用心于耕孰与得人任职成此平地成天
播谷敷教之事哉观此则许行之妄不待辟而自明
矣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
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
倍之
此一节书是斥陈相之倍其师也孟子既辟许行并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1b 页 WYG0208-0431d.png
耕之妄至此乃责陈相曰许行之学诞妄如此而子
乃弃其所学于陈良者而学焉亦异乎吾所闻矣夫
中国之所以异于蛮夷者以其有圣人礼义之教辨
名分正体统尊卑相承贵贱有序耳故吾闻之盖有
用中国之教以变蛮夷使之向风慕化者未闻有学
于中国之人而反从蛮夷之教以变于夷者也即就
子之师陈良言之陈良楚产固生长蛮夷者也闻中
乃弃其所学于陈良者而学焉亦异乎吾所闻矣夫
中国之所以异于蛮夷者以其有圣人礼义之教辨
名分正体统尊卑相承贵贱有序耳故吾闻之盖有
用中国之教以变蛮夷使之向风慕化者未闻有学
于中国之人而反从蛮夷之教以变于夷者也即就
子之师陈良言之陈良楚产固生长蛮夷者也闻中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2a 页 WYG0208-0432a.png
国有周公仲尼之道心悦而好之乃北游中国学圣
人之道焉凡周公制作之精意孔子删述之微言皆
心传而身受之即北方之学者素志周孔其造诣所
至亦未有出于陈良之上而先之者也彼所谓能自
振拔于流俗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既数十年
矣周孔之道亦且与闻之矣乃于师死之后忽闻许
行之邪说而遂倍焉弃前此师承之正而转从荒诞
不经之许行是变于夷也子其甘之乎孟子以此责
陈相其词切矣
人之道焉凡周公制作之精意孔子删述之微言皆
心传而身受之即北方之学者素志周孔其造诣所
至亦未有出于陈良之上而先之者也彼所谓能自
振拔于流俗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既数十年
矣周孔之道亦且与闻之矣乃于师死之后忽闻许
行之邪说而遂倍焉弃前此师承之正而转从荒诞
不经之许行是变于夷也子其甘之乎孟子以此责
陈相其词切矣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2b 页 WYG0208-0432b.png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
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埸独居三年然
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
子事之彊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
皓皓乎不可尚已
此一节书是述孔门弟子之尊师者以责陈相也孟
子曰子忍于倍师殆非圣人之徒矣昔者孔子既没
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埸独居三年然
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
子事之彊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
皓皓乎不可尚已
此一节书是述孔门弟子之尊师者以责陈相也孟
子曰子忍于倍师殆非圣人之徒矣昔者孔子既没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3a 页 WYG0208-0432c.png
门人从游者皆服心丧三年三年之外整治行装将
散归列国入揖于子贡与之辞别相向痛哭皆至于
失声然后归其追慕不已如此子贡尚未忍遽去又
反而筑室墓傍坛埸之上独居三年然后归子贡之
追慕其师又如此他日子夏子张子游又以孔子既
往想望其音容而不可复见以有若言行气象有似
乎孔子欲以前日之所以事孔子者事有若因曾子
不从而彊之曾子曰不可师当论道德不当论言貌
吾夫子道德纯粹如濯之以江汉之水而一尘不染
散归列国入揖于子贡与之辞别相向痛哭皆至于
失声然后归其追慕不已如此子贡尚未忍遽去又
反而筑室墓傍坛埸之上独居三年然后归子贡之
追慕其师又如此他日子夏子张子游又以孔子既
往想望其音容而不可复见以有若言行气象有似
乎孔子欲以前日之所以事孔子者事有若因曾子
不从而彊之曾子曰不可师当论道德不当论言貌
吾夫子道德纯粹如濯之以江汉之水而一尘不染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3b 页 WYG0208-0432d.png
其昭融朗洁如暴之以秋阳之日而一毫无累皓皓
乎莹粹之至天下莫能尚已今乃欲以事夫子者事
有若意在尊夫子而拟非其伦反以卑夫子矣曾子
之尊信其师而不忍倍又如此孟子述此而陈相之
倍师畔道得罪于名教可知矣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
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
乎莹粹之至天下莫能尚已今乃欲以事夫子者事
有若意在尊夫子而拟非其伦反以卑夫子矣曾子
之尊信其师而不忍倍又如此孟子述此而陈相之
倍师畔道得罪于名教可知矣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
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4a 页 WYG0208-0433a.png
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
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此三节书皆责陈相之倍正入邪也孟子曰有若似
圣人曾子尚不肯以事孔子者事之今许行以南蛮
鴃舌之人假托神农诬民惑世本非先王垂教万世
一脉相传之道与陈良之诵法周孔者大相悬绝也
子乃倍子之师而学之比之曾子之尊信孔子为何
如哉趋舍混淆人而不如鸟矣吾闻诗云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夫以鸟之无知犹能
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此三节书皆责陈相之倍正入邪也孟子曰有若似
圣人曾子尚不肯以事孔子者事之今许行以南蛮
鴃舌之人假托神农诬民惑世本非先王垂教万世
一脉相传之道与陈良之诵法周孔者大相悬绝也
子乃倍子之师而学之比之曾子之尊信孔子为何
如哉趋舍混淆人而不如鸟矣吾闻诗云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夫以鸟之无知犹能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4b 页 WYG0208-0433b.png
出于幽谷之卑暗迁于乔木之高明人若舍高就卑
舍明就暗是人之择术反不如鸟之择木也吾未之
闻也今陈良诵法周孔许行溺于邪说其为高明卑
暗不辩可知倍陈良而从许行毋乃下乔木而入于
幽谷耶鲁颂有之曰周公辅相王室于戎狄则膺而
逐之于荆舒则伐而惩之戎狄之人周公方且膺之
今许行蛮夷鴃舌叛于圣道子是之学以中国而反
舍明就暗是人之择术反不如鸟之择木也吾未之
闻也今陈良诵法周孔许行溺于邪说其为高明卑
暗不辩可知倍陈良而从许行毋乃下乔木而入于
幽谷耶鲁颂有之曰周公辅相王室于戎狄则膺而
逐之于荆舒则伐而惩之戎狄之人周公方且膺之
今许行蛮夷鴃舌叛于圣道子是之学以中国而反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5a 页 WYG0208-0433c.png
变于蛮夷亦为不善变矣孟子前辟许行并耕之谬
后责陈相倍师之非词严义正所以闲先圣之道者
即此可见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
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
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
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
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后责陈相倍师之非词严义正所以闲先圣之道者
即此可见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
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
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
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
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5b 页 WYG0208-0433d.png
此二节书是因陈相称许行之治市而辟其背理乱
治也陈相闻孟子之言既已无可置辩乃又称许行
治市之说曰并耕而治固不可从矣然其言亦有可
采者从许子之道则市无贰贾国中之人不相诈伪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贸易莫或以之幼小而欺之盖
天下之物因有贵贱之分故价直可以增减而争端
易起今不论精粗美恶其价一定如布帛但论其丈
治也陈相闻孟子之言既已无可置辩乃又称许行
治市之说曰并耕而治固不可从矣然其言亦有可
采者从许子之道则市无贰贾国中之人不相诈伪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贸易莫或以之幼小而欺之盖
天下之物因有贵贱之分故价直可以增减而争端
易起今不论精粗美恶其价一定如布帛但论其丈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6a 页 WYG0208-0434a.png
尺苟长短同则价相若麻缕丝絮但论其斤两苟轻
重同则价相若五谷但论其斗斛苟多寡同则价相
若屦但论其大小苟大小同则价相若物价定人情
安此其善可知矣孟子辟之曰许行欲市价不贰乃
混精粗美恶而一之不知天下之物质有好丑工有
难易其不可强而齐者固物之情理然也故其价之
不同或相去一倍五倍或相去什倍伯倍或相去千
倍万倍子乃欲比合而同之是徒使天下纷纷扰乱
而已何也彼物之有精粗美恶犹屦之有巨小也若
重同则价相若五谷但论其斗斛苟多寡同则价相
若屦但论其大小苟大小同则价相若物价定人情
安此其善可知矣孟子辟之曰许行欲市价不贰乃
混精粗美恶而一之不知天下之物质有好丑工有
难易其不可强而齐者固物之情理然也故其价之
不同或相去一倍五倍或相去什倍伯倍或相去千
倍万倍子乃欲比合而同之是徒使天下纷纷扰乱
而已何也彼物之有精粗美恶犹屦之有巨小也若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6b 页 WYG0208-0434b.png
巨屦与小屦同价则人岂肯为其巨者哉然则精者
与粗者同价则人岂肯为其精者哉从许子之道是
率天下竞为滥恶之物以相欺伪不可除而奸风大
长何以治国家乎许子之道无一而可也盖许行以
神农始教稼穑日中为市故假托其名以阴坏三代
之法非孟子辟之其为害于天下后世者将不可言
矣后世治天下者惟取法唐虞三代而已其馀皆不
与粗者同价则人岂肯为其精者哉从许子之道是
率天下竞为滥恶之物以相欺伪不可除而奸风大
长何以治国家乎许子之道无一而可也盖许行以
神农始教稼穑日中为市故假托其名以阴坏三代
之法非孟子辟之其为害于天下后世者将不可言
矣后世治天下者惟取法唐虞三代而已其馀皆不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7a 页 WYG0208-0434c.png
足信也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
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
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
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
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
贱事亲也
此一章书是孟子辟墨氏之学也战国时杨朱墨翟
之言满天下异端害正故孟子距而辟之以闲先圣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
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
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
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
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
贱事亲也
此一章书是孟子辟墨氏之学也战国时杨朱墨翟
之言满天下异端害正故孟子距而辟之以闲先圣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7b 页 WYG0208-0434d.png
之道彼时有为墨氏之学者曰夷之因孟子弟子徐
辟介绍求见孟子此其向慕正道有逃墨归儒之机
孟子曰吾固愿见夷子奈吾尚病俟病愈吾且往见
之夷子不必来也他日又因徐辟求见孟子孟子曰
吾今病愈可以见矣但吾儒之道与墨氏不同若不
直言以相规正则吾儒之道不见吾且直之吾闻夷
子乃为墨氏之学者墨氏之治丧其为道贵薄而不
辟介绍求见孟子此其向慕正道有逃墨归儒之机
孟子曰吾固愿见夷子奈吾尚病俟病愈吾且往见
之夷子不必来也他日又因徐辟求见孟子孟子曰
吾今病愈可以见矣但吾儒之道与墨氏不同若不
直言以相规正则吾儒之道不见吾且直之吾闻夷
子乃为墨氏之学者墨氏之治丧其为道贵薄而不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8a 页 WYG0208-0435a.png
贵厚以天下之故而俭其亲者也夷子既为墨氏之
学则思以墨氏之道移易天下之风俗岂以其道为
非是而不贵也贵薄则当从其所贵贱厚则不宜从
其所贱然而夷子之葬其亲于礼独厚则是以所贱
事亲也若以墨道为是而夷子何以厚葬其亲若以
厚其亲为是而夷子又何以从墨翟之道学其术而
不用其教是诚何心哉盖人子无不欲厚其亲夷子
虽从墨氏而不肯薄其亲是其心必有不安于薄者
故孟子因而诘之以开发其本然之良心也
学则思以墨氏之道移易天下之风俗岂以其道为
非是而不贵也贵薄则当从其所贵贱厚则不宜从
其所贱然而夷子之葬其亲于礼独厚则是以所贱
事亲也若以墨道为是而夷子何以厚葬其亲若以
厚其亲为是而夷子又何以从墨翟之道学其术而
不用其教是诚何心哉盖人子无不欲厚其亲夷子
虽从墨氏而不肯薄其亲是其心必有不安于薄者
故孟子因而诘之以开发其本然之良心也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8b 页 WYG0208-0435b.png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
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
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
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
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此一节书是因夷子之遁辞而辟墨氏之忘本也徐
子以孟子之言告夷子夷子尚末开悟乃对徐子曰
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
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
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
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此一节书是因夷子之遁辞而辟墨氏之忘本也徐
子以孟子之言告夷子夷子尚末开悟乃对徐子曰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9a 页 WYG0208-0435c.png
墨氏之道虽主兼爱其实与儒道不相悖谬盖儒者
之道未尝不兼爱也周书有之曰若保赤子夫古之
人保民不啻若己之赤子此非言兼爱而何谓哉之
之意则以为天下之人皆所当爱原无厚薄隆杀之
差等但施之有次第由亲而始耳我之厚葬亦欲推
厚其亲者以厚天下而非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
孟子孟子曰夷子因康诰之语遂欲援儒墨而一之
将信以为人之亲爱其兄之子就如亲爱邻家之赤
子而无有差等乎若周书之言彼固别有取意尔也
之道未尝不兼爱也周书有之曰若保赤子夫古之
人保民不啻若己之赤子此非言兼爱而何谓哉之
之意则以为天下之人皆所当爱原无厚薄隆杀之
差等但施之有次第由亲而始耳我之厚葬亦欲推
厚其亲者以厚天下而非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
孟子孟子曰夷子因康诰之语遂欲援儒墨而一之
将信以为人之亲爱其兄之子就如亲爱邻家之赤
子而无有差等乎若周书之言彼固别有取意尔也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39b 页 WYG0208-0435d.png
书盖谓小民无知犯法皆因上之人失于教养犹赤
子匍匐将入井皆因父母失于顾恤而非赤子之罪
也故谓保民当如保赤子其或不幸而罹于法网则
当推原其所以然而哀矜勿喜夷子乃谓儒者之道
无异于墨之兼爱不已过乎且天之生物也受气成
形俱本于父母惟从一本发生故爱亲之心得于天
性自有不可解者如夷子之言则视父母与路人略
子匍匐将入井皆因父母失于顾恤而非赤子之罪
也故谓保民当如保赤子其或不幸而罹于法网则
当推原其所以然而哀矜勿喜夷子乃谓儒者之道
无异于墨之兼爱不已过乎且天之生物也受气成
形俱本于父母惟从一本发生故爱亲之心得于天
性自有不可解者如夷子之言则视父母与路人略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40a 页 WYG0208-0436a.png
无差等是有二本矣以故溺于兼爱之说而不自知
其谬也孟子以此晓夷之可谓深切著明矣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
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
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蔂梩而掩之掩
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
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此二节书是申明一本之义以感悟夷子也孟子复
谓徐子曰夷子知厚葬之为是而不知二本之为非
其谬也孟子以此晓夷之可谓深切著明矣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
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
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蔂梩而掩之掩
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
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此二节书是申明一本之义以感悟夷子也孟子复
谓徐子曰夷子知厚葬之为是而不知二本之为非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40b 页 WYG0208-0436b.png
岂亦未尝反而求之耶夫人惟一本故爱其亲惟爱
其亲故有死葬之礼试以制礼之始言之盖时在上
世礼制未备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弃
之于沟壑他日往过其处见狐狸食亲之肉蝇蚋姑
嘬其亲之肤于是颡上泚然汗出但睨视而不忍正
视夫此泚也非为他人见之而然也哀痛惨怛本之
中心而达乎面目有不能自已者也于是悔前日委
其亲故有死葬之礼试以制礼之始言之盖时在上
世礼制未备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弃
之于沟壑他日往过其处见狐狸食亲之肉蝇蚋姑
嘬其亲之肤于是颡上泚然汗出但睨视而不忍正
视夫此泚也非为他人见之而然也哀痛惨怛本之
中心而达乎面目有不能自已者也于是悔前日委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41a 页 WYG0208-0436c.png
弃之非而思后日保全之计盖归取蔂梩反土于其
上而掩之使不至为物所残此后世葬礼所由起也
夫此掩覆其亲者若以为在所当然则孝子仁人之
掩覆其亲必有从厚之道而不以薄为贵矣若使当
日所见者非其亲之体肤虽有不忍之念亦不能若
是之中心达于面目也岂非以一本之故乎夷子盍
反而求之徐子以告夷子夷子闻之怃然自失有间
曰孟子教我矣天性果无二本葬亲果当从厚墨氏
卷十七 孟子上之五 第 41b 页 WYG0208-0436d.png
兼爱之说果不可以为训也盖夷子虽学于墨氏而
仍以厚葬其亲其衷必有不安于此者故孟子从良
心真切处感悟而触发之宜其闻言而悔悟也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七
仍以厚葬其亲其衷必有不安于此者故孟子从良
心真切处感悟而触发之宜其闻言而悔悟也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