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a 页 WYG0208-03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
 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
 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
 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b 页 WYG0208-0372b.png
 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
 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
 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此一章书见为治当以王道而不当以霸术也公孙


丑问于孟子曰昔者齐国贤相桓公时有管仲景公


时有晏子二人功业显著后来未有能继之者设若


夫子当路于齐而居管晏之位其取威定霸之功业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a 页 WYG0208-0373a.png
 可使复见于今日乎孟子曰齐人识见止囿于齐今
 子诚齐人也亦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外此而学术
 事功光明俊伟高出管晏之上者皆所不知也子独
 不闻曾西之言乎昔者或人问曾西曰吾子自视人
 品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不安曰子路在圣门乃吾
 先祖曾子所敬畏者也我何敢与之比方乎或人又
 问曰子既不敢比子路然则吾子自视人品与管仲
 孰贤曾西乃艴然不悦曰尔何乃比我于管仲管仲
 相齐桓公委心信任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四十馀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b 页 WYG0208-0373b.png
 年如彼其久也其所立功业皆以机权变诈得之殊
 无有光明正大可言者如彼其卑也尔何乃比我于
 此人乎由曾西与或人问答观之管仲者曾西之所
 不屑为也而子乃为我愿之乎其待我亦浅矣公孙
 丑曰夫子薄管晏而不为胡不以其功观之管仲以
 其君桓公为诸侯盟主而称霸于当时晏子以其君
 景公行先王善政而显名于天下人能为二子是亦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a 页 WYG0208-0373c.png
 足矣夫子犹以为不足为与孟子曰设使我当路于
 齐而得君行道则将使天下之民举安以齐王于天
 下如转手之易耳岂特以其君霸显而已哉此吾所
 以薄管晏不为也宋儒杨时有言譬之御者子路则
 范我驰驱而不获一禽者也管仲之功诡遇而获禽
 耳其论确矣是故学者必能以诡遇为羞始可以几
 皋夔伊传之为臣为君者必能使诡遇者不得进始
 可以几禹汤文武之为君亦在乎慎辨之而已矣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b 页 WYG0208-0373d.png
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
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
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
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
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
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
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a 页 WYG0208-0374a.png
是以难也
 此二节书见文王之难于大行由商多贤圣之君也
 公孙丑曰夫子以管晏为不足为弟子固已惑矣今
 言以齐王犹反手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惠鲜
 怀保之德其及于人者盛矣又享寿百年而后崩德
 之施者远矣然而教化仅及于西土犹未浃洽于天
 下至武王继之而缵绪克商周公继之而制礼作乐
 然后教化大行于天下文王王天下之难如此今言
 王齐犹反手之易然则非惟管晏不足为即文王亦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b 页 WYG0208-0374b.png
 不足法与孟子曰文王盛德何可当也其所以致王
 之难者所值之时势难耳盖商之天下始于成汤之
 创业以至于武丁之中兴其间太甲太戊祖乙盘庚
 贤圣之君凡六七作其深仁厚泽浸灌民心天下之
 归殷久矣久则民心爱戴既深难变而之他也当武
 丁之时国运虽衰王业未改一加振作遂能朝诸侯
 而有天下犹运掌之易也纣虽稔恶去武丁之世未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5a 页 WYG0208-0374c.png
 久也其在下则旧臣老成之家与夫旧民仁厚之俗
 其在上则脩齐教化之流风与夫纪纲法度之善政
 犹有存而未亡者又贵戚之卿则有微子微仲王子
 比干箕子异姓之卿则有胶鬲此五人者皆贤人也
 相与后先而辅相之故纣虽无道必久而后失之也
 当是时无有尺地而非商之土也无有一民而非商
 之臣也然而文王由地方百里之岐周而兴起其大
 小固悬绝矣是以文王虽有莫当之盛德而致王若
 斯之难也岂可谓文王不足法哉历考创业之主未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5b 页 WYG0208-0374d.png
 有不出于艰难者至子孙蒙业而安其知之者鲜矣
 周公大雅诸篇多歌咏王业艰难成王能知之遂为
 周家一代令主后世人主法成王焉可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
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
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6a 页 WYG0208-0375a.png
 此二节书见齐之易王以其时势可乘也孟子又告
 公孙丑曰知文王当日王天下之所以难则知今日
 王天下之所以易矣齐人尝有言曰凡人之作事虽
 有智慧之巧不如乘其可为之势乃可以济其事凡
 农之治田虽有镃基之备不如待其可耕之时乃可
 以利其用观齐人之言则知王天下者必有资于时
 势矣吾之言以齐王犹反手者正以齐有可乘之时
 势真有至易而无难者也昔夏后殷周之盛时王畿
 之地不过千里今齐地亦方千里固已有其地矣且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6b 页 WYG0208-0375b.png
 民居稠密鸡鸣犬吠之声自国都以至四境处处相
 闻又已有其民矣有其地是地不待更为开拓而已
 辟矣有其民是民不待更为招集而已聚矣土广民
 稠如此视彼尺地一民莫非商家所有者不亦异哉
 乘此国势而行仁政则人民之归附益众土地之开
 辟益广其一统而王天下谁得而禁止之哉夫齐以
 土广民稠孟子遂许其易王若夫四海一统天下一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7a 页 WYG0208-0375c.png
 家无为而治不尤易易乎虽然知其易尤当图其难
 必也敕天之命惟时惟几务使深仁厚泽周浃天下
 而不敢以己安己治为心然后国家全盛之势可以
 历万年而无替矣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
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
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
此时为然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7b 页 WYG0208-0375d.png
 此三节书见齐当易为之时故能事半而功倍也孟
 子又告公孙丑曰齐之土广民稠固有可乘之势矣
 然不止此也盖自文武造周以来至今七百馀年无
 有能继文武而兴者王者不作未有稀阔于此时者
 也与商之贤圣继作异矣干戈赋敛无时休息民之
 憔悴于暴虐之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与商之犹有
 善政异矣当此之时能行仁政如饥者但得食即以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8a 页 WYG0208-0376a.png
 为美而易为食如渴者但得饮即以为甘而易为饮
 是恩不必深而感恩者自众也孔子尝有言曰德化
 之流行心相感通其机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殆速于
 置邮而传王命焉使当今日饥渴之时乘万乘大国
 之势而行悦民之仁政举其憔悴而苏之吾知流行
 必速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之困苦也故所施仁政之
 事虽仅半于古人而不必百年不必继世致王之功
 必反倍于古人正惟此时为能然也所谓以齐王犹
 反手岂虚语哉夫事半功倍之说三代而下其得天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8b 页 WYG0208-0376b.png
 下也往往如是然其取之也易故其失之也亦不难
 则是说也可以进于应运开创之时而不可进于继
 世守成之日率作兴事皋陶所以告大舜也所其无
 逸周公所以告成王也后世为人君者法古人所为
 而力行之勿惮其难亦勿狃于易焉可也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
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9a 页 WYG0208-0376c.png
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此一章书见圣贤治心之学也公孙丑问于孟子曰
 夫子一旦加齐卿相之大位得行其所学之道焉虽
 由此为管晏而成霸功为伊周而成王业固夫子之
 所优为亦不足为怪矣但任大责重如此不知亦有
 所摇动于心否乎孟子曰谓我当大任而于心有所
 动者否也我自四十之时心已不动矣况今日乎公
 孙丑曰吾闻古有勇士孟贲力能生拔牛角于世略
 无畏惧今夫子当大任而能不动心若是则夫子之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9b 页 WYG0208-0376d.png
 勇过孟贲远矣孟子曰如但以无所畏惧为不动心
 而不必深论其事此亦何足为难求之世间往往有
 其人焉如告子者盖能先我而不动心不必至四十
 时矣夫不动心之学孟子四十始能而告子反能先
 之者何也先也者即所谓助长也非徒无益而又害
 之者也是故善为学者必循序而渐进善为治者必
 久道而化成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0a 页 WYG0208-0377a.png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
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
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
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
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
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此四节书见不动心各有其道也公孙丑问曰夫子
 言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敢问人之不动心者亦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0b 页 WYG0208-0377b.png
 必有所以不动之道乎孟子曰凡人之不动心者真
 似浅深不可一槩而论然皆各有所以不动之道也
 古有勇士北宫黝彼所以养其勇也肌肤挺然而不
 挠目睛凝然而不逃推其必胜之心思以一毫小挫
 于人如挞之于市朝之中必不肯以其小而受之不
 惟不受于褐宽博之贱夫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
 万乘之君与刺褐宽博之贱夫相等殊不见世间有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1a 页 WYG0208-0377c.png
 可以畏惮之诸侯如以恶声加之则必以恶声报之
 此其人身可杀而志不可夺盖以必胜为主者也吾
 所谓不动心有道者此其一也古又有勇士孟施舍
 彼所以养其勇也尝自言曰我当未战之时虽其势
 难于取胜而我视之与可以胜无殊惟知勇往直前
 而已若量敌之势弱于我而后进兵虑我之必胜于
 敌而后会战是无勇而畏惧三军之事者也我所不
 能为也观舍此言彼岂有百战百克之勇能为必胜
 者哉但胆气素定视不胜犹胜能无畏惧而已矣此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1b 页 WYG0208-0377d.png
 其人盖以无惧为主者也吾所谓不动心有道者又
 其一也孟施舍以无惧为主是专务守己者于儒者
 中略似曾子曾子平日凡事反求诸已者也北宫黝
 以必胜为主是专务敌人者于儒者中略似子夏子
 夏天性狷介不轻下人者也夫孟施舍北宫黝此二
 子者皆匹夫血气之勇亦难定其孰贤然而就中较
 量则孟施舍之所守为得其要焉盖黝务敌人是求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2a 页 WYG0208-0378a.png
 在人者也求在人则有时而不可必舍专守己是求
 在己者也求在己则无往而不自由此舍之所守为得其
 要而非黝之所能及也夫黝舍者孟贲之类也彼告子
 孟贲黝舍之类也凡有志于学者将以学为圣贤也而反
 流于匹夫之勇而不觉可乎圣贤之学本无二道而异端
 之说乃有千岐始于择焉不精终至劳而罔获可不慎与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
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2b 页 WYG0208-0378b.png
 此二节书见圣贤相传不动心之正道也孟子又告
 公孙丑曰吾言孟施舍似曾子而曾子不动心之道
 果何如昔者曾子谓其弟子子襄曰子好勇乎夫勇
 有大小彼血气之小勇不足好也吾尝闻义理之大
 勇于吾夫子仲尼矣夫子以天下惟理为可恃苟反
 之于自而理有不直则其气自馁所敌者虽褐宽博
 之贱吾安得而不惴焉苟反之于自而理无不直则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3a 页 WYG0208-0378c.png
 其气自壮所敌者虽千万人之众吾奋然而往与之
 相抗而不惧矣由曾子之言观之孟施舍之所守虽
 视北宫黝为约然仅在于气耳又不如曾子反身循
 理其所守者尤得其要也吾言不动心有道此则曾
 子不动心之道也按孟子不动心之学其原盖出于
 此所谓缩者即以直养而无害也所谓千万人吾往
 者即浩然之气也孟子愿学孔子以此求之思过半
 矣惜乎孔孟之言炳如日星而后世犹有好高之徒
 阴入于告子之流而不自知者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3b 页 WYG0208-0378d.png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
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
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
气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
而反动其心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4a 页 WYG0208-0379a.png
 此二节书见不动心之道当内外交相养也公孙丑
 又问曰黝舍曾子之不动心吾知其各有道矣敢问
 夫子之四十不动心与告子之先夫子不动心其道
 可得闻与孟子曰欲知告子之不动心当观其言
 子
之言曰言以明理为达所言而于理不达是不得
 于言也则当舍置其言而勿求其理于心恐以求心
 之故而动其心也心以顺理为安所为而于心不安
 则当力制其心而勿求其助于气恐以求气之故而
 动其心也此告子不动心之指也就其言而论之不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4b 页 WYG0208-0379b.png
 得于心勿求于气似乎不以所重徇其所轻犹云可
 耳若夫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则一身冥然无主其不
 可也必矣然所谓可者犹有说焉夫心之有志所以
 主宰乎身而役使乎气是气之将帅也气以充满乎
 一身而听命于志是志之卒徒也志固为至极而气
 即次之我故曰人当持其志使帅有常尊而又当无
 暴其气使体有常充可也彼谓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5a 页 WYG0208-0379c.png
 者但知强持其志岂能无暴其气乎其为不可则一
 而已公孙丑未达志至气次之义又问曰夫子既曰
 志为至极气为次之则志重于气人但当守其志可
 矣乃又曰无暴其气而气亦在所当养者何也孟子
 曰志气本不相离持养不可偏废如志之所在专一
 则四肢百骸皆随其运用固足以动乎气然使气之
 所在专一则心思意念或不及管摄而志亦反为其
 所动矣今夫人之步履至于倾跌而蹶者奔走至于
 急遽而趋者是皆猝然之间气失其平也而反能震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5b 页 WYG0208-0379d.png
 动其心使之惊惕而不宁岂非气壹动志之验乎夫
 志壹能动气可见志为至极气壹能动志可见气即
 次之此所以既持其志又必无暴其气也子何以此
 为疑哉按持其志无暴其气者内外交养之学也诗
 曰抑抑威仪维德之隅又曰慎尔威仪无暴其气者
 慎威仪之谓也孟子蹶趋之说盖本诸此由蹶趋推
 之凡盘于游畋耽于声色可以动志之类皆蹶趋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6a 页 WYG0208-0380a.png
 圣明之主可不以此为戒与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
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
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
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
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此五节书见不动心之学贵于知言养气而养气贵
 于集义也公孙丑问曰告子之不动心固出于强制
 矣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何所长于告子而能然也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6b 页 WYG0208-0380b.png
 子曰我之异于告子者有二端焉我于天下之言究
 极其理而知其是非得失之故则与告子之不得于
 言勿求于心者异矣我于吾所固有浩然之气能善
 养之而全其盛大流行之本则与告子之不得于心
 勿求于气者异矣此则吾所以不动心之道也丑又
 问曰气则一也而夫子曰浩然必有说矣敢问何谓
 浩然之气孟子曰浩然之气惟人自养之自知之未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7a 页 WYG0208-0380c.png
 易言也试以其本体言之其为气也至大而不可限
 量至刚而不可屈挠但恐人不能善养之耳诚能自
 反常直顺其自然以养之而不至有所害焉使其至
 大者犹夫初也至刚者犹夫初也则其气自然充塞
 于天地之间矣又试以其用言之盖天地间皆道义
 也惟能养吾浩然之气则其为气也配合乎吾心裁
 制之义义所当为者气即助之以有为配合乎吾心
 自然之道道所当行者气即助之以有行是天地间
 不可一日无道义则不可一日无浩然之气苟无是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7b 页 WYG0208-0380d.png
 气即道义所当为而无气为助亦委靡退缩而馁矣
 然气之养成也固足配道义而其始养也实有资乎
 道义必由平日工夫事事合义久之则心无愧怍此
 气自然发生是乃集义所生者非一事偶尔合义便
 可感激奋励掩袭于外而取之也若无集义之功则
 所行必有不合于义而不能慊然快足于心者心既
 不慊则气亦从此不振而馁矣夫心之慊与不慊由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8a 页 WYG0208-0381a.png
 于义之集与不集则义本心中自有之理而不在于
 外明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正以彼言义在于外
 而不在于心故也既以义为外则必不能集义以生
 气其先我不动心者不过悍然不顾袭取之而已岂
 真能不动心者哉夫孟子言气必本于集义言义必
 归于慊心此即大学诚意自慊之学也能于此求之
 脩齐治平之道思过半矣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
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8b 页 WYG0208-0381b.png
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
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芸苗者也助
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此一节书见集义者贵于有事而有事者贵于纯全
 其功也孟子告公孙丑曰气既由集义而生非由义
 袭而取欲集义者必须有事于义孜孜汲汲使所行
 皆得其宜焉而又不可预为期必使进脩之志或杂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9a 页 WYG0208-0381c.png
 于谋利之私也常须存此有事之心不可一时或忘
 而又不可躁进欲速有所作为以助其长也慎无若
 宋人然宋人有忧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以助其长
 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吾疲甚矣苗之不长
 者吾助之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则苗已槁而死矣
 今天下养气者始之以期必之心继之以助长之念
 其不为宋人之助苗长者盖亦寡矣以养气为无益
 而舍之不事者不耘苗者也知气当养而助之长者
 揠苗者也非徒无益于气而又从而害之是故直养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19b 页 WYG0208-0381d.png
 而无害之功则为我所长耳按告子之学失在助长
 而后世学者失在不知有事夫助长者知有事而误
 焉者也使一无所事其失不尤甚乎是故学莫患于
 自弃而志不可以不立也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
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
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0a 页 WYG0208-0382a.png
 此一节书见不动心之学必贵于知言也公孙丑又
 问曰夫子之善养气既得闻命矣而又曰我知言此
 谓何也孟子曰凡人言语皆本于心吾因其辞之顾
 此失彼一偏而诐则知其心见理未明为私欲之所
 障蔽故也因其辞之高谈阔论汎滥而淫则知其心
 蔽锢已深为私欲之所迷陷故也因其辞之违背正
 论奇僻而邪则知其心惑于他岐与正理判然离异
 故也因其辞之支吾无定屡变而遁则知其心屈于
 正理自觉穷极而难通故也夫蔽陷离穷生于其心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0b 页 WYG0208-0382b.png
 岂惟言受其病则将害于其政而大纲不举矣发于
 其政则亦害于其事而万目不脩矣心术一谬纲纪
 皆差理固有必然者虽后有圣人复起能以一言定
 天下之是非亦必从吾害政害事之言而不可易矣
 吾所谓知言者如此若告子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何
 足以语此哉此我之不动心所以异于告子也宋臣
 欧阳脩曰自古毁誉之言未尝不并进于前而听纳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1a 页 WYG0208-0382c.png
 之际人主所难盖左右之人朝夕出入其所谗谀能
 使人主不觉其渐惟在抑左右阴荐之言采缙绅公
 正之论若脩者诚善发孟子知言之蕴者与
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
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
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
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
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
言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1b 页 WYG0208-0382d.png
 此二节书是公孙丑以圣人推尊孟子而孟子不敢
 居也公孙丑曰昔孔门弟子宰我子贡列言语之科
 皆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列德行之科皆善言已
 身素有之德行孔子兼此二者然犹不敢全任曰我
 于辞命则不能也今夫子既知言则洞晰乎辞命之
 理又善养气则体备乎德行之实兼众贤之所不能
 兼任孔子之所不敢任夫子岂不既圣矣乎孟子闻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2a 页 WYG0208-0383a.png
 而惊叹曰恶以我为圣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
 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者极至之称此岂吾所
 能哉我但以圣人之道学诸已而不厌又以圣人之
 道教诸人而不倦如斯而已子贡曰学而不厌必深
 知义理之无穷故融会贯通始终无斁乃所谓智也
 教而不倦必不见人我之有间故涵育熏陶乐与同
 善乃所谓仁也仁而且智则体用兼备夫子业已圣
 矣虽欲辞其名岂可得乎子贡孔子问荅之言如此
 由此观之圣之名孔子尚不敢居子乃以我为圣是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2b 页 WYG0208-0383b.png
 何言也总之圣贤为学当仁不让者任道之勇日见
 不足者求道之心孔子孟子虽造诣微有不同其于
 为学则一而已矣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
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曰姑舍是曰伯夷伊尹
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
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3a 页 WYG0208-0383c.png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
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此三节书是孟子因公孙丑之问而明其志独宗孔
 子也公孙丑问曰昔者窃闻之圣人之道备诸已虽
 大而无遗传之人则分而各得如子夏子游子张或
 得圣人之文学或得圣人之威仪皆有其一体如冉
 牛闵子颜渊气质不偏理义完备具有圣人之全体
 但不能如圣人大而化之不可限量耳夫子既不敢
 比孔子敢问于此数子何所处乎孟子曰凡人立志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3b 页 WYG0208-0383d.png
 须取法乎上数子虽贤且姑置之吾未肯以之自处
 也公孙丑又问曰数子既非所处若伯夷伊尹二人
 夫子于此何如孟子曰伯夷伊尹之道与我不同即
 以出处一节论之非可事之君则不事非可使之民
 则不使世治则进而仕世乱则退而隐是以清为其
 道者也伯夷是也得君则仕何所事而非君得民则
 使何所使而非民世治固进而仕世乱亦进而仕是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4a 页 WYG0208-0384a.png
 以任为其道者也伊尹是也若夫可以仕则进而仕
 可以止则退而止可以久则久而留可以速则速而
 去在已无意必固我之私于世合用行舍藏之妙是
 得时中之道者也孔子是也此三等造诣各极其至
 皆古之圣人吾所行一未有能焉但此心则惟愿学
 孔子因时制宜揆义理之自然审事几之至当而已
 我于孔子同道而夷尹不同也可见孟子不敢自居
 圣人固存心之至虚而必愿学孔子又立志之至确
 凡人立志必以最上者定其趋向斯取法不偏用力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4b 页 WYG0208-0384b.png
 不懈孟子事君则言称尧舜自任则愿学孔子诚不
 敢以次焉者自安也
伯夷伊尹于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来未有
孔子也曰然则有同与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
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
为也是则同
 此二节书言圣人之道虽不同而其根本节目之大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5a 页 WYG0208-0384c.png
 者则无不同也公孙丑问曰伯夷伊尹孔子夫子以
 为皆古圣人是夷尹二人于孔子无可优劣若是其
 班乎孟子曰否不但伯夷伊尹自生民以来圣人非
 一求其道德事功之盛如孔子者未之有也公孙丑
 又问曰伯夷伊尹固不能与孔子并然既俱为圣人
 亦有相同之处与孟子曰相同之处乌得无有假如
 得百里之地而为之君土虽不广彼三圣人之德皆
 足以慰四方悦服之心副兆庶尊亲之望朝诸侯有
 天下坐致无难若使行一不义之事杀一不辜之人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5b 页 WYG0208-0384d.png
 在他人虽觉甚小彼三圣人之心义精仁熟无一毫
 人欲之私功利之念即可以得天下亦不为也圣人
 之所以为圣人德极其盛心极其正根本节目之大
 惟在于此是则其所同也可见圣人作用虽有各别
 本体则无少异然三圣之中独尊孔子者则以其本
 末一贯小大兼该圣人至此无有几微之遗憾观其
 同益知其所以异孟子之论圣精矣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6a 页 WYG0208-0385a.png
曰敢问其所以异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
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
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
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
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此四节书是言孔子之不同群圣人以明愿学之意
 也公孙丑问曰夫子谓生民以来未有孔子敢问其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6b 页 WYG0208-0385b.png
 异于夷尹者若何孟子曰此非独吾言之孔门弟子
 已先言之矣圣人原不易知宰我子贡有若智识高
 明皆足以知圣人即使自处污下欲推崇其师亦决
 不至阿私所好而空誉之则其言之可信明矣宰我
 之言曰自古圣人首称尧舜然尧舜以道治天下勋
 业在一时夫子推尧舜之道以教万世之天下勋业
 在万世以予观之贤于尧舜远矣子贡之言曰古来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7a 页 WYG0208-0385c.png
 圣人不一要皆可考而知如礼所以饬政见其所制
 之礼或烦或简则当日之政尚质尚文可知乐所以
 象德闻其所作之乐或善或美则当日之德性之反
 之可知由百世之后差等百世之王莫有能违我之
 鉴别者但见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吾夫子以一身备
 帝王之政以一心兼神圣之德者也有若之言曰我
 尝旷观天下岂惟民哉即如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
 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为飞为走为
 山为水不可谓之非类也圣人之于民有形有性俱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7b 页 WYG0208-0385d.png
 受之于天亦同类而已但圣人能践其形能复其性
 虽与众共生而夐然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耳以我观
 之自生民以来出类拔萃之圣人非一未有如孔子
 之盛者也三子之言如此则孔子之为圣自古莫及
 岂独伯夷伊尹乎此吾所以愿学也按战国时邪说
 横行人皆溺于功利孔子之道不明故孟子因公孙
 丑之问既自言知言养气之功复言愿学孔子以见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8a 页 WYG0208-0386a.png
 其渊源有本后世始知孔子之道真可以治天下国
 家无不尊王黜霸则皆孟子之言发之也其有功于
 圣道岂不大哉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
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
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
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
谓也
 此一章书是论王霸之公私不同而人心之感应亦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8b 页 WYG0208-0386b.png
 异也孟子曰世之论治者率以王霸并称而不知其
 公私之辨以土地甲兵之力假仁之名以济其私则
 谓之霸霸者必有大国乃可以成一匡九合之业若
 以大公至正之德行救世安民之仁则谓之王王者
 不待有大国自可以朝诸侯王天下故汤之王以七
 十里之亳文王之王以百里之岐周此其明验也王
 与霸既不同故人之应之者亦各异彼霸者之以力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9a 页 WYG0208-0386c.png
 假仁亦足以服人矣然非真心爱戴特迫于强大力
 不能抗不得已而服之耳若王者之以德行仁人之
 服者中心爱慕喜悦发于至诚无所勉强即如七十
 子之于孔子初无势力位号之联属而周流穷困相
 从不舍无有异也大雅文王之诗曰王者之化自西
 自东自南自北无所思而不服此正王者以德服人
 而天下皆心悦诚服之谓也彼霸者何足以语此哉
 从来王霸之论未有若孟子此章之明切者可见得
 天下全在仁不在力三代而下如汉唐宋之贤君以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29b 页 WYG0208-0386d.png
 宽代虐务爱惜百姓与天下休养生息皆享国长久
 彼行事之近于王者且然况实以德行仁之王者乎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
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
职国家閒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此一章书是言有国者荣辱皆由于已不可不自勉
 于仁而此二节先即恶辱之情勉以强仁之事也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0a 页 WYG0208-0387a.png
 子曰好荣恶辱者人之常情不知荣辱无常惟人自
 取人君能奋发为仁则身尊国显不期荣而自荣矣
 若安于不仁则身危国乱不期辱而自辱矣夫不仁
 既足以致辱今恶辱而反居不仁是必不能免于辱
 犹恶湿而反居洼下之地必不能免于湿也人君如
 诚恶之则莫如去不仁而为仁不自挟其贵而贵者
 惟德不自恃其尊而尊者惟士贤者使在辅弼之位
 而匡君正俗能者使在百司之职而趋事赴功幸而
 国家閒暇无敌国外患之忧及是时君臣上下益加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0b 页 WYG0208-0387b.png
 兢惕脩明其政凡大纲小纪秩然不乱脩明其刑凡
 五刑五罚咸得其平如此则用人行政孜孜汲汲惟
 务脩德以自强根本既立威命自振虽有强大之国
 必且翕然畏服拱手而听命矣何荣如之由此观之
 治天下国家不可一日不从事于仁贤能即行仁之
 人政刑即行仁之具閒暇即行仁之时然三者之中
 时尤难得易失人但欲坐享太平偷安无事不知在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1a 页 WYG0208-0387c.png
 上者既厌倦万几在下者即养交持禄人才销歇纪
 纲隳坏祸患无不从此而起昔人以晏安比之鸩毒
 岂虚语哉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
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
侮之今国家閒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
无不自已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
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此四节书申言荣辱之所由致无不本诸已也孟子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1b 页 WYG0208-0387d.png
 曰人君欲强仁以求荣则当及时以图治昔周公作
 鸱鸮之诗托为鸟言曰及天未阴雨之时往取彼桑
 根之皮以补葺巢之牖户使之坚固以避阴雨之患
 今此在下之民其或有击射而侮予者乎孔子读诗
 而赞之曰为此诗者其知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之道乎夫人君能及时而治其国家如鸟之及时而
 为巢则无隙可乘谁敢侮之诗与孔子之言如此仁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2a 页 WYG0208-0388a.png
 则荣之说不益信哉今之为国者不知深谋远虑思
 患预防国家閒暇及是时般乐以纵欲怠傲以偷安
 君臣上下政荒而不问刑虐而不恤其不仁如此则
 国非其国而侮之者至矣是自求祸也何辱如之乎
 观仁之荣知福所由臻观不仁之辱知祸所由集仁
 不仁由已则荣辱岂自外至可见祸福无不自已求
 之者大雅文王之诗曰为人君者知天命不易承而
 反身克已长思与之配合则天心丕佑盛大之福皆
 其所自致矣商书太甲之篇曰已无罪而天降之灾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2b 页 WYG0208-0388b.png
 或犹可避自为不善而陷于祸则决不可得生诗之
 言即福自已求之谓书之言即祸自已求之谓也好
 荣恶辱者可不醒哉可见天命不常常于有德降祥
 降殃皆人事所感召断断不可委之气数以自宽其
 责昔唐臣李泌告君曰天下人皆可言命惟人君不
 可言命若一言命则政事皆无用矣此诚千古至言
 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3a 页 WYG0208-0388c.png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
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
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
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
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

 此一章书是以实行王政望时君而先举王政之当
 行者详列之也孟子曰天下之大势在人心而人心
 之向背则惟在其君之行政如贤能之士君所赖以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3b 页 WYG0208-0388d.png
 共治其国者也于贤则尊礼之使有德者尽其匡弼
 于能则器使之使有才者展其猷为如是则俊杰济
 济莫不在位天下之士皆悦我用人有道而愿立于
 其朝矣至于交易有无有市区焉所以为国通财货
 若逐末者多则使各出市宅之租以抑之而不更征
 其货若逐末者少则但治以市官之法而已并不税
 其廛则天下之商皆悦吾立法之便而愿藏于其市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4a 页 WYG0208-0389a.png
 矣道路出入有关焉所以为国备非常不过设此以
 稽察往来之传节防杜奸宄而已不征其货税则天
 下之旅皆悦吾柔远之义而愿出于其路矣农为国
 之本耕者终岁勤动最宜轸念但修井田之法使八
 家合作助耕公田而不税其私田之入则天下之农
 皆悦吾薄敛之政而愿耕于其野矣居民所以实其
 国其民既有恒业则非游民其所居既为积货之廛
 则非旷土诸如夫家之征一里之布本以惩游民旷
 土者槩不征之则天下之民皆悦吾厚下之仁而愿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4b 页 WYG0208-0389b.png
 为之氓矣王政行而人心附有如此者总之天下虽
 大不外此五者之人而五者之中士为尤急盖佐人
 君创制立法使商贾行旅耕农居民各得其所者全
 在贤能俊杰故行政乃得人心之本而用人又行政
 之本也
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
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5a 页 WYG0208-0389c.png
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此一节书是言行王政之必王也孟子曰王者之政
 能使士农商贾居民行旅无不归心如此特患今之
 人君不肯实心举行耳果能行此五者则政事脩明
 恩德旁浃其所感被岂但本国之民欢忻爱戴尊之
 亲之凡邻国之民无不怀乐土之思切来苏之望皆
 仰之若父母矣既仰之若父母则邻国之民无异我
 之子弟假如邻国之君欲率其民以攻我是率其子
 弟以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无此悖逆之理其断乎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5b 页 WYG0208-0389d.png
 无济可知如此则天下之大安有与我为敌者夫至
 无敌于天下则是膺天命而为天吏凡逆天害民之
 国皆得而征讨之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无非恭行天
 罚东西朔南何向不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夫王
 天下在得人心得人心在行王政孟子既屡言之此
 又决言行王政之必王以见其必不可不行然人心
 得之甚难失之甚易有一政不举即有一民不附未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6a 页 WYG0208-0390a.png
 有天下当思人心得之之难既有天下当思人心失
 之之易则久安长治千万年丕基不拔矣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
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
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
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
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
然也
 此一章书是勉人君法先王行不忍人之政也孟子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6b 页 WYG0208-0390b.png
 曰人受天地之气以为形即禀天地生物之理以为
 心凡见人不得其所即有一不忍之心萌动于中此
 固不分圣凡无不同具但人虽有是心率为物欲所
 蔽不能推而达诸行事惟先王则全体流通触处周
 遍不忍人之失养则制田里教树畜即有政以厚其
 生不忍人之失教则设学校明礼义即有政以复其
 性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随感随应随应随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7a 页 WYG0208-0390c.png
 足天下虽大其治之也不犹运诸掌上之易乎先王
 能全其皆有之心如此夫天下之人至不齐矣天下
 人之与先王甚悬绝矣而谓其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于何见之是当于猝然发露之顷观其自然莫强之
 意有如今之人乍见一无知之孺子将入于井无论
 贤愚必为之怵惕而惊惧不宁恻隐而伤痛甚切此
 其心初非为内交于孺子之父母而结好也非为要
 誉于乡党朋友而掠美也并非恶居不仁之名而惧
 人之谤议也动于不容已而发于不及觉不知其然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7b 页 WYG0208-0390d.png
 而然亦不期其同然而无不然此所以谓人皆有不
 忍人之心也人人有是心先王亦不过有是心先王
 有是心遂成其为先王凡人有是心仅成其为凡人
 但以先王能行凡人不能行耳然则人主欲法先王
 苟非以实心行实政使天下之民无不实被其泽虽
 有仁心仁闻亦何益哉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8a 页 WYG0208-0391a.png
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
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
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
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
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
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此四节书是推言四端之心皆人性所固有而见扩
 充之功不容己也孟子曰由乍见孺子入井一事观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8b 页 WYG0208-0391b.png
 之可见无恻隐之心天下必无是人人皆有恻隐之
 心可知推之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或有所感而即动
 或因所触而即形无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天下亦必
 无是人人皆有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可知矣然是四
 者之心所以感即动触即形者其故为何盖恻隐非
 他吾性中固有是慈爱之真肫然不容已仁之端也
 羞恶非他吾性中固有是裁制之宜截然不可紊义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9a 页 WYG0208-0391c.png
 之端也辞让非他吾性中固有是谦恭逊顺自然之
 品节礼之端也是非非他吾性中固有是分别去取
 不爽之鉴衡智之端也有是性即有是情是四端为
 人人之所共有即为人人之所皆能人心之有四端
 犹人身之有四体也乃或自谓不能而不反求诸已
 是自贼而已或谓其君不能而不责难于君是贼其
 君而已夫人而可自贼乎哉事君而可贼其君乎哉
 诚使凡有是四端者果能自加察识即从一念之感
 动一时之发露推而扩之使其无念不然无时不然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39b 页 WYG0208-0391d.png
 以充满其全量将见四者之心若火之始然泉之始
 达沛然勃然有不可遏塞者矣苟至于能充之则仁
 义礼智之用自然推行各当暨讫无外四海虽大足
 以保之而无难苟不充之则性分既亏彝伦日斁虽
 至亲若父母且不足以事之况四海乎是知人君有
 是心始则患在不能察识既察识则又患在不能扩
 充孟子告梁惠王即不忍民饥一事引之以王道告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0a 页 WYG0208-0392a.png
 齐宣王即不忍觳觫一念引之以发政施仁无非欲
 其察识此心以尽扩充之功用而梁齐之君虽知之
 而不能行故孟子至此又痛切言之其词愈危而其
 意愈切矣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
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
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
之禦而不仁是不智也
 此一章书是勉人择仁而处尽反求诸已之功而先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0b 页 WYG0208-0392b.png
 即其不可不择者言之也孟子曰天下之人同此心
 即同此理及其习尚一殊而善恶遂至悬绝即以一
 技言之彼矢人之心岂不仁于函人之心哉乃矢人
 以矢为业则专精于矢惟恐矢之不利而不伤人函
 人以甲为业则专精于甲惟恐甲之不坚而伤人巫
 利人生匠利人死亦复如是可见术之于人所系甚
 大习于仁则仁习于不仁则不仁故不可不慎也孔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1a 页 WYG0208-0392c.png
 子有言曰习俗移人贤者不免里有仁厚之俗择居
 者尚以为美人若择术而不于仁是不知美恶之别
 焉得为智乎由孔子之言思之仁之为道自天所与
 而言则天地生物之心得之为最先所以统四德该
 万善而为良贵之首乃天之尊爵也自其在人而言
 则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为日用所当
 处而不可暂离者人之安宅也莫为之禦而自不处
 仁是有尊爵而弃之有安宅而舍之是非颠倒不明
 已极虽欲不谓之不智岂可得哉盖性相近习相远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1b 页 WYG0208-0392d.png
 人若随俗习非不知其恶而自陷于恶所以古之圣
 王兢兢业业屏奇技淫巧远宦官宫妾日求谠言日
 亲正士惟恐稍一狎近不义即为外物蛊惑为圣为
 狂所分在此而已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
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
射者正已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已者反求诸已而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2a 页 WYG0208-0393a.png
已矣
 此三节书是勉人之自力乎仁也孟子曰夫不智则
 不能择仁而处即为不仁之人矣不仁之人自然嗜
 欲锢蔽私累蒙惑益以不智至于不智而礼之孰合
 孰违义之孰当孰否皆不能察亦遂无礼无义四者
 俱无则人道已丧自置其身于卑贱之地天下之有
 德无德者皆可以役使之是为人役而已既为人役
 虽有愧耻之心终不能免譬如弓人而耻为弓矢人
 而耻为矢即欲不为弓矢岂可得哉如耻为人役而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2b 页 WYG0208-0393b.png
 必求所以免之亦无他术莫如反其不仁而为仁耳
 盖仁者之于仁犹射者之于射必内正已之志外正
 已之体极其审固而后发矢发而不能中则不怨人
 之能中而胜已者惟反求诸已内外之体有不正而
 已矣为仁由已而不由于人何以异此一为仁而智
 与礼义无不毕具天下方宗而仰之又奚人役之足
 忧乎盖天下之道二出乎仁则入乎不仁仁则有安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3a 页 WYG0208-0393c.png
 富尊荣之乐不仁则有败亡僇辱之苦然仁初不待
 外求能发愤自强反诸已而具足特患人不肯立志
 耳故孟子危言以激之复正言以勉之无非欲其立
 志以自强而已矣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
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
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
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此一章书是言取善不可不极其量也孟子曰古昔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3b 页 WYG0208-0393d.png
 圣贤不一而好善之心则同圣门子路人告之以过
 则喜得闻而改之其乐于迁善如此夏王大禹闻人
 之善言则屈已拜而受之其乐于受善如此若夫有
 虞大舜规模气象视由禹更有大焉舜视此善本天
 下大共之理故以天下之善公之天下之人而与同
 之不存一已之见于心而虚心以从人不知善之在
 已也不存一人之见于心而见人之善则乐取之不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4a 页 WYG0208-0394a.png
 知善之在人也形迹俱泯物我两化融融然同处一
 善之内自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以至登庸
 而为天子无在非取于人以为善其乐善之至穷达
 不移终始无间又如此由今思之舜取人之善以为
 已善虽未暇代为人计然天下有善者以见取为荣
 益日进于善未有善者以不见取为辱亦思共勉于
 善是与人为善者也至于与人为善则是成已而即
 成物独善而备兼善有如天覆地载无不生成长育
 君子之善莫大于此取善之量必如是而始尽哉盖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4b 页 WYG0208-0394b.png
 尝论之人君如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然日月雨露
 雷霆霜雪各司其职惟成一天之善人君之道渊默
 无为然兵农礼乐工虞水火各效其能亦惟成一君
 之善若稍吝容纳或疑其沽名市美则人皆消沮伏
 匿不敢自献其善人君虽欲为善从何取之故孟子
 从由禹上溯大舜以见善不可不取取善又不可不
 极其量也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5a 页 WYG0208-0394c.png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
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
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
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
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处世贵乎中正无取一偏之行
 而此先言伯夷之偏于清也孟子曰商周之间有伯
 夷者其生平制行惟一于清非可事之君则弗事非
 可交之友则弗友故其时国君有不善者必不肯立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5b 页 WYG0208-0394d.png
 于其朝国人有不善者必不肯与之言使其立恶人
 之朝与恶人言则一息不能自安如衣朝衣冠朝冠
 坐涂炭之内其疾恶之严如此推其心非独不与恶
 人言而己虽与乡人并立其冠不正不过偶然之小
 失必望望然急去之若将污累及己又非独不立恶
 人之朝而己虽诸侯卑躬折节善其辞命以交接之
 礼至亦必拒之不受其所以然者以就之即不洁必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6a 页 WYG0208-0395a.png
 至降吾志而辱我身故断断然弗屑已吁观夷之处
 世无一可与之人然则非黄农虞夏果无托足之地
 哉惟其若此所以为伯夷与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
而不怨阨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
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
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此一节书是言柳下惠之偏于和也孟子曰鲁之大
 夫有柳下惠者其生平制行惟一于和有君则事之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6b 页 WYG0208-0395b.png
 虽污君不以为羞有官则居之虽小官不以为卑其
 进而仕也不自隐其贤而事人必以其道其不用而
 遗弃无怨尤之色甚至于阨穷亦无悲闵之意常自
 言曰凡人立身各有本末尔自为尔我自为我即使
 袒裼裸裎露其形体在于我侧尔自无礼耳安能污
 及我哉是以由由然不见一毫圭角日与众人偕处
 惟期自不失其正而己虽当欲去之时有留而止之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7a 页 WYG0208-0395c.png
 者即从之而止其所以然者视天下无一不可事之
 君无一不可居之官并无一不可并处之众何所区
 别较量于其间正不必以去为洁而屑屑自明其是
 己吁观惠之处世超然进退穷达之外主于和光同
 尘虽辱身降志不以为屈惟其若此所以为柳下惠
 与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此一节书是论古人制行未免一偏不可为处世中
 正之准也孟子曰吾由伯夷观之其严洁难犯虽纤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7b 页 WYG0208-0395d.png
 微细故不肯包容可谓清之至矣然以自律其躬则
 可若以槩责天下则失于太苛孰非斯人之徒而忍
 孑孑焉槩摈绝之乎谓之为隘所不免矣吾由柳下
 惠观之其平易谐俗无人不可交接可谓和之至矣
 然应世固贵通融而廉隅礼度岂可尽废但云已不
 失正人之是非可否一槩听其自然不几以世为玩
 乎谓之不恭所不免矣夫君子处世自有大中至正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8a 页 WYG0208-0396a.png

之道清而不刻和而不流故人人皆可率循就夷惠


所造非不自成独至之诣然有意为夷则欲效其清


适得其隘不至矫世违俗不止有意为惠则欲效其


和适得其不恭不至同流合污不止故曰君子不为


也孟子生平仕止久速一以孔子为准此论夷惠之


偏而愿学之意隐然言外观其在当时宋薛之馈则


受齐之馈则不受季任储子之交则不废而与王驩


同使则未尝交一言斯诚处之各得其道后世所当

卷十五 孟子上之三 第 48b 页 WYG0208-0396b.png
取法也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