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a 页 WYG0208-02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
 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
 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
 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b 页 WYG0208-0289b.png
此一章书见圣人之待小人不恶而严也阳货尝囚


季桓子而专国政因孔子为鲁国人望欲其来见已


孔子以货乱臣义不往见货遂托大夫赐士之礼瞰


孔子之亡而归以蒸豚欲致孔子往拜而见之也孔


子亦时货之亡也而往拜之是恐堕小人之计而处


之以权仍遂其不见之初心耳不意与货相遇于涂


中货乃迎而谓孔子曰来子与尔言曰道德治世之


宝也怀宝者必当宏济时艰措置国家于有道苟怀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a 页 WYG0208-0290a.png
 藏其宝而不用坐视国之迷乱可谓之仁乎孔子曰
 仁者心存救世使怀宝迷邦不可谓仁也货又曰时
 者有为之资也有为者必当乘时而出始能展布其
 措施之略苟平日好从济世之事而数失事机之会
 可谓之智乎孔子曰智者审乎事机使从事失时不
 可谓智也货又曰往而不返者日月之逝不可复追
 来而日积者年岁之增不复为我少留及今不仕更
 待何时孔子应之曰诺君子未尝不欲仕吾将出而
 仕矣货自为有心之讥孔子自为无心之答其不激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b 页 WYG0208-0290b.png
 不随如此盖圣人之待小人不恶而严始也据理以
 待之继也据理以答之虽倨傲狡黠机警百出而终
 无所施其奸是货虽见孔子犹之乎未见也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此一章书是圣人教人以复性也孔子曰人之善恶
 相悬不知实由于习而往往归咎于性无怪乎言性
 之纷纷也盖有生之初虽气有清浊质有厚薄之不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a 页 WYG0208-0290c.png
 同然同禀天地之精五行之秀其清而厚者固可以
 为善即有浊而薄者未必纯乎为恶善恶分数相去
 原不太远盖相近也及乎德性以情欲而迁气质以
 渐染而变习为善者日进乎高明习为恶者愈流于
 污下于是贤不肖之相去或相什伯或相千万非性
 之咎习使然也人之善恶系乎习而不系乎性如此
 则克其气禀之偏以复其天命之夲非学问不为功
 矣夫孔子曰性相近孟子曰性善其辞虽若各异其
 意乃实相成孟子之言性指其不杂乎气质者言之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b 页 WYG0208-0290d.png
 也夲然之性也孔子之言性以其不离乎气质者言
 之也气质之性也知有夲然之性则尽性至命者当
 无异道矣知有气质之性则尽人合天者当无异教
 矣宋儒程子气质之说盖深得孔子性习之意且可
 发明孟氏性善之说有功于斯道不小不然几何不
 惑于告子荀卿杨雄辈之纷纷哉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4a 页 WYG0208-0291a.png
 此一章书亦教人变化气质之意也孔子曰人之气
 质固相近矣然就其中有一等气极其清质极其粹
 而为上智者有一等气极其浊质极其驳而为下愚
 者上智之人虽与不善人居自不肯为恶然唯上智
 为然耳人不皆上智未有习于恶而不移于恶者也
 下愚之人虽与善人居自不肯为善然唯下愚为然
 耳人不皆下愚未有习于善而不移于善者也可见
 天下之人习而不移者少为习所移者多美恶固非
 一定而转移之权诚在乎习不得诿夫性也传曰习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4b 页 WYG0208-0291b.png
 与性成又曰习成自然然则习顾可不慎哉古之人
 主每致诫于狎习而加严于近习也职是故矣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
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
之耳
 此一章书是言为治者当以道化民也子游为武城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5a 页 WYG0208-0291c.png
 宰孔子观风问俗至于其邑闻弦歌之声遍于下里
 其以礼乐为教可知矣夫上有善治则下有善俗孔
 子一生不得行其道于天下子游一旦得行其道于
 武城故孔子闻之不觉喜见颜色遂莞尔而笑曰小
 邑而治以礼乐之大道犹割鸡而用牛刀也割鸡之
 小焉用此牛刀之大为子游对曰偃之治武城盖尊
 所闻行所知耳昔者偃也尝闻诸夫子曰在上之君
 子而学道则岂弟之心油然自生而推以爱人在下
 之小人而学道则尊卑之分肃然知敬而易于驱使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5b 页 WYG0208-0291d.png
 是礼乐诗书所以养其中和之德而化其乖戾之气
 在上在下为大为小斯须不可或离今武城虽小亦
 有君子小人焉安敢不以大道治之乎孔子遂呼门
 弟子而告之曰二三子言偃之言诚为当理我前焉
 用割鸡之言特戏之以观其自信何如耳岂真为邑
 小而不必以大道治之哉盖孔子之心无非欲以道
 化天下故喜子游之以道治武城又坚二三子之信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6a 页 WYG0208-0292a.png
 而望其共尊所闻共行所知以登斯世于上理也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
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
者吾其为东周乎
 此一章书是见孔子有振鲁兴周之意也公山弗扰
 是鲁大夫季氏家臣曾与阳货共执季桓子遂据费
 邑以叛因使人召孔子孔子愤公室之不振思欲堕
 费久矣今幸其家臣内叛衅起私门拨乱反正在此
 一举欲往之心是亦振鲁兴周之机会也子路不达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6b 页 WYG0208-0292b.png
 孔子之意艴然不悦曰道既不行无所往也斯可已
 矣何必又往应公山氏之召也孔子晓之曰公山弗
 扰特来召我岂徒然哉必将有以用我也当今之时
 如有用我而委以国政必将正名分讨僣窃使文武
 周公之道灿然复兴而后愉快乎奈何末之而遂已
 也孔子表其用世之志如此盖公山弗扰之叛叛季
 氏也非叛鲁也孔子之欲往为鲁也非为公山弗扰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7a 页 WYG0208-0292c.png
 也使孔子得行其志必以政在大夫者还于诸侯政
 在诸侯者归于天子圣人转移之妙用有非子路所
 能窥者故欲往者以其有是道也然而终不往者知
 其必不能也不忘世亦不贬道非圣人其孰能之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
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此一章书是言为仁之实功也子张问仁道于孔子
 孔子曰仁者心之理心存则理得不可有一刻间断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7b 页 WYG0208-0292d.png
 一毫亏缺必于五者推行运用无适不然而至于天
 下之大则其心公平其理周遍内外合一体用全备
 而为仁矣子张请问五者之目孔子告之曰心不慢
 而恭心不褊而宽心不伪而信心不怠而敏心不刻
 而惠凡此皆理之所在特患不能行耳诚能恭以持
 已则有可畏之威人自不敢侮慢矣宽以待物则有
 容人之量人自然心悦诚服矣一于诚信则人皆倚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8a 页 WYG0208-0293a.png
 赖于我而不我疑矣勤敏作事则无因循苟且之病
 而事无不济矣恩泽及人则人之蒙我惠者皆有感
 戴之心而无不乐为我用矣信能行此五者于天下
 则仁岂外是哉盖仁人心也理具于心本非寂灭无
 刻不与天下相应接无处不与天下相感通必事事
 物物各得其理而后心存理得体全用备自然邦家
 无怨天下归仁盖由其心体周流所以物我无间神
 圣之理该而帝王之道备矣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8b 页 WYG0208-0293b.png
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
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
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此一章书是孔子自明其用世之意也佛肸是晋大
 夫赵简子之家臣为中牟宰时简子与范中行相攻
 佛肸因据中牟以叛一日佛肸使人来召孔子孔子
 欲往盖亦犹应公山弗扰之意也子路不达而阻之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9a 页 WYG0208-0293c.png
 曰昔者由闻夫子有言凡人有悖理乱常亲身为不
 善者君子不入其党恐其浼已也今佛肸据中牟以
 畔而夫子乃欲往应其召何自背于昔日之言乎孔
 子曰汝谓身为不善君子不入此言诚然我曾有此
 言也然人固有可浼者有不可浼者譬之于物有至
 坚厚者虽磨之不能使损而为薄有至洁白者虽染
 之不能使变而为黑我之志操坚白彼虽不善焉能
 浼我哉且君子之学贵适于用我岂若匏瓜然徒然
 悬系而不见食于人则亦弃物而已何益于世哉盖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9b 页 WYG0208-0293d.png
 圣人道大德宏能化物而不为物所化若使坚白不
 足而自试于磨涅则已且不免于辱何能转移一世
 君子处世审已而动可也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
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
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
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0a 页 WYG0208-0294a.png
 此一章书是孔子教子路好学以成其德也孔子呼
 子路而告之曰凡人意所趋向有一善行即有蔽于
 一偏之处由也女曾闻六言之美而其中有六蔽矣
 乎是时子路方侍坐因起而对曰六言中有六蔽由
 未之闻也孔子曰女复坐而居吾当一一告女盖天
 下事莫不有至当不易之理人必孜孜好学以穷究
 乎理然后所行无弊而德可成如仁主于爱固美德
 也然徒慕爱人为美而不好学以明仁之理则心为
 爱所蔽将必有从井救人之事而人已俱丧矣岂不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0b 页 WYG0208-0294b.png
 为愚智主于知亦美德也然徒慕多智为美而不好
 学以明知之理则心为知所蔽将必入于异学之流
 而放诞无归矣岂不为荡言而有信亦美德也然徒
 慕信实为美而不好学以明信之理则心为信所蔽
 将执已之信而于人之利害有所不恤矣岂不为贼
 直而无隐亦美德也然徒慕直道为美而不好学以
 明直之理则心为直所蔽将攻发人之阴私而急切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1a 页 WYG0208-0294c.png
 无所容矣岂不为绞遇事勇敢亦美德也然徒慕勇
 敢为美而不好学以明勇之理则心为勇所蔽将逞
 其血气之强而肆行无忌矣岂不为乱刚强不屈亦
 美德也然徒慕刚强为美而不好学以明刚之理则
 心为刚所蔽将多所轻躁而无沉静之度矣岂不为
 狂盖仁智信直勇刚六言虽美而不从事于学遂有
 愚荡贼绞乱狂之蔽将美者亦变而为恶矣此可见
 学问之功必不可已古帝王所以不恃其绝世之资
 而必勤勤念典以求合于中正之道也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1b 页 WYG0208-0294d.png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此一章书见诗之为益甚备人不可以不学也孔子
 告门弟子曰自予删诗以来诗教之尊尚矣尔小子
 何不于诗学之乎盖诗之中善恶具陈善者可以为
 劝恶者可以为惩吾心感发之机于此有勃然不能
 自己者故可以兴诗之中美刺并列美者可以考其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2a 页 WYG0208-0295a.png
 得刺者可以考其失吾身行事之实于此有惕然感
 动者故可以观其叙述情好每于和乐之中寓庄敬
 之节故可以处群而不至于流其发舒悲愤犹于责
 望之中存忠厚之意故可以处怨而不伤于激至于
 近而家庭则事父之道备焉所以教人孝者至矣远
 而朝廷则事君之道备焉所以教人忠者至矣且其
 间因物起兴比类托情或指鸟兽或指草木称名不
 一无不具载于中可以供我所识者多矣诗之有益
 于人如此诚能学之则性情于是得正焉伦纪于是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2b 页 WYG0208-0295b.png
 得脩焉闻见于是得广焉尔小子可不学乎哉盖温
 柔敦厚诗教也古者太史采风上自郊庙下及里巷
 政事之得失性情之邪正风化之美恶习俗之贞淫
 皆于此觇之非若后世比词属句斗靡誇多侈扬乎
 风云月露之盛徒以娱耳目而荡心志也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
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3a 页 WYG0208-0295c.png
 此一章书是孔子教伯鱼重脩齐以端化源也孔子
 呼伯鱼而告之曰女尝学夫周南召南之诗矣乎盖
 周南自关雎以下言文王后妃闺门之化行于南国
 者也召南自鹊巢以下言南国诸侯夫人与大夫之
 妻皆被文王后妃之化而成其德也是两篇所言皆
 脩身齐家之事于人伦日用最为切要学者不但诵
 说必身体力行之方为有益人若不学周南召南则
 无以正性情笃伦理身且不知脩家且不知齐矣又
 安望其推而远之以移易风俗哉譬如面墙而立寸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3b 页 WYG0208-0295d.png
 步之外尚不可行无论其远已洵乎二南不可以不
 学也况人君为万邦之仪型未有不脩身齐家而可
 以治国平天下者则二南之当习又不独学者为然
 矣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此一章书是欲人深思礼乐之本也孔子曰先王制
 礼未有不用玉帛者然必先有恭敬之意存于中而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4a 页 WYG0208-0296a.png
 后假玉帛以将之非特虚文而已然则所谓礼云礼
 云者岂徒玉帛云乎哉先王制乐未有不用钟鼓者
 然必先有和乐之意蕴于心而后假钟鼓以宣之非
 特虚器而已然则所谓乐云乐云者岂徒钟鼓云乎
 哉盖礼以敬为夲使不得所为敬虽玉帛交错而礼
 之夲失矣乐以和为夲使不得所为和虽钟鼓铿锵
 而乐之夲失矣中者无体之礼和者无声之乐大礼
 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百年而后兴者亦斯
 须不可去然则有制作之任者何可不亟求其原而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4b 页 WYG0208-0296b.png
 考䆒其实哉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此一章书是孔子为饰貌者警也孔子曰有一等人
 观其外貌严厉似有作为之人而内实柔弱全无执
 持此其色可令人见而心不可令人知譬诸小人中
 如窃盗穿壁踰墙取人财物而外饰良善之状惟恐
 人知真可耻之甚也凡外阳而内阴外健而内顺者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5a 页 WYG0208-0296c.png
 皆穿窬类也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而
 吮痈舐痔无所不为昏夜乞哀白日骄人孔子所谓
 难事而易悦者其斯人之徒与若夫外貌和易近人
 不以色待物而其中则有确乎其不可夺者非君子
 其孰能之然则君子小人可望而知亦自不难辨也
 如吕公著生平无疾言厉色而大节所在则万夫莫
 当其勇司马光诸事可对人说开诚布公略无城府
 其正毅之操忠直之气可以贯日月而格鬼神彼小
 人傀儡面孔魑魅肺肝视此何啻天壤哉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5b 页 WYG0208-0296d.png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严乱德之防也孔子曰德之患莫
 甚于似是而非乡人之中有以愿称者貌为忠信廉
 洁以取悦于世人遂信之称其为善若此似德非德
 而反乱乎德非德之害而何盖德者人心中正之理
 自有其真今乡愿外貌涂饰与世逢迎人以为德在
 是而终不知正理所在以此惑人心坏风俗深可恶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6a 页 WYG0208-0297a.png
 也乡愿似近于德而其实相远狂狷似远于德而其
 实相近圣贤取狂狷而恶乡愿有以也夫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此一章书是见人当蓄德也孔子曰凡人闻一善言
 必存之于心体之于身方有实得而德为我蓄若有
 所闻不能体验力行徒事侈口谈论此入耳出口之
 学譬在道路偶有所闻即于涂间与人论说虽善言
 日闻何能有诸已哉是自弃其德也盖学问之道以
 默识为功以主静为要心存则气静气静斯言寡然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6b 页 WYG0208-0297b.png
 则谨言为蓄德之方而存心又谨言之夲与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
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严鄙夫之戒以立臣道之防也孔
 子曰为人臣者必忘身尽忠而后可以事君有一等
 鄙夫不知道义不顾名节是可使之立朝而与同事
 君也与哉盖鄙夫之心止知有势位利禄而已当禄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7a 页 WYG0208-0297c.png
 位未得则百计营求皇皇然惟以不得为患及禄位
 既得则又多方为持禄恋位之计惟恐失之夫至有
 患失之心则凡阿意求容行私罔上者将何事不可
 为乎小则为卑污之行大则陷悖逆之恶皆生于此
 患失之一念而已以此人事君其害可胜言哉盖鄙
 夫但知富贵不顾名节但知身家不顾君父一念贪
 位窃禄之私圹而充之至于禽兽之不若者可见人
 臣事君当以此为戒而人君用人之际亦不可以不
 加察倘鄙夫在前急宜去之以清有位励廉耻其有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7b 页 WYG0208-0297d.png
 关于社稷苍生之计人心世道之防匪浅鲜也自古
 以来鄙夫不可枚举即如唐之李林甫宋之秦桧元
 之王文统明之严嵩嫉贤误国无所不至而皆始于
 自私自利之一念遂成骑虎难下之势是可不为之
 鉴哉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
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8a 页 WYG0208-0298a.png
之愚也诈而已矣
 此一章书是即气质以验风俗之薄也孔子曰人之
 气禀不皆中和往往有出于偏驳者即如身有疾病
 者然亦谓之疾然古之时风气淳厚其间虽有过中
 失正之人要皆质任自然夲真犹未夫也今则习俗
 之染日趋于甚即此三疾或亦无之矣盖人有志愿
 太高者是狂之疾然古之狂也不过阔略自处不拘
 小节肆焉而已乃今之狂则恣情自放并踰大闲而
 流于荡矣人有持守过严者是矜之疾然古之矜也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8b 页 WYG0208-0298b.png
 不过崖岸峻绝示人难亲廉焉而已乃今之矜则任
 意使气辄与人忤而流于忿戾矣人有资识不足者
 是愚之疾然古之愚也不过径情自遂率其夲来直
 焉而已乃今之愚则挟私妄作反用机巧而流于诈
 矣夫狂而肆矜而廉愚而直虽气质之偏若加以学
 问其疾痛犹可砭治至于肆变而荡廉变而忿戾直
 变而诈则夲真尽丧并其质之偏而失之譬之沉疴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9a 页 WYG0208-0298c.png
 已入膏肓虽扁卢亦无所用之矣人可不思勉强学
 问以变化气质乎哉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
邦家者
 此一章书是严邪正之防也孔子曰天下之理有邪
 有正而邪每足以胜正如色以朱为正自紫色一出
 其冶艳足以眩目而朱反为所夺是故恶紫以其能
 夺朱也乐以雅为正自郑声一出其淫哇足以悦耳
 而雅乐反为所乱是故恶郑声以其能乱雅乐也至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19b 页 WYG0208-0298d.png
 若事理之是非人才之贤否夲有定论乃有一种利
 口之人变乱是非颠倒贤否便佞足以惑听人主不
 察而误信之必至举动乖方用舍倒置而邦家之倾
 覆不难矣是则尤可恶之甚者也孔子此言其意专
 恶利口借紫与郑声为喻耳盖谗佞之徒日习于侧
 则君子退小人进国事不可为矣自古皆然关系非
 细人君不可以不审也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0a 页 WYG0208-0299a.png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此一章书是见学贵心悟也孔子示弟子曰道以有
 言而传亦以多言而晦予自今以后将欲无言矣圣
 门子贡正以言语观圣人者疑而问曰夫子之道至
 大门弟子得以传述者赖有言也今夫子若不言则
 小子更何所传而述之乎孔子晓之曰予之无言非
 有所秘而不言也亦以天下之道有不待言而显者
 试观夫天高高在上何尝有言哉但见运为四时则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0b 页 WYG0208-0299b.png
 春夏秋冬往来递禅而未尝或息也发为百物则飞
 潜动植蕃育日盛而未有或止也是天虽不言而所
 以行所以生皆有默为之宰者天又何俟于言哉盖
 圣人一动一静莫非至理之发见就如时行物生莫
 非天道之流行何待言而始明学者但当随处体认
 自能领悟于言外若徒以言语求之则虽至理当前
 而终不能察故孔子发为无言之论欲学者实求诸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1a 页 WYG0208-0299c.png
 心得躬行之际而无徒鹜于口耳诵述之末也不善
 求之或舍其中正之理栖心于虚无幻杳之域以为
 无言之妙在是也则又谬以万里矣故学者不可不
 慎思焉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
之闻之
 此一章书见圣人不屑之教诲也昔鲁人有孺悲者
 一日来求见孔子孔子不与相见托言有疾以辞之
 想其时必有得罪处也然犹恐其未悟乃俟传命者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1b 页 WYG0208-0299d.png
 出户遂取瑟鼓之而歌使孺悲闻而知其非疾焉夫
 始以疾辞既绝之矣而又使之知其非疾则警之也
 苟孺悲自反所以见拒之由而能改其过则圣人之
 所以教之者实深矣圣人之教思无穷于此可见一
 端云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榖既没新榖既升钻燧改火期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2a 页 WYG0208-0300a.png
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
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
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
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
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此一章书见短丧之甚不可也宰我问于孔子曰古
 制人子居父母之丧必以三年以予观之即短为一
 年亦已久矣不可变通其制乎盖礼乐斯须不可去
 身者也乃君子之居丧三年不习礼则仪节多疏而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2b 页 WYG0208-0300b.png
 礼必坏矣三年不习乐则音律皆废而乐必崩矣且
 以期年言之榖之旧者既尽新者又登而物候变矣
 钻木之燧以取火者阅历四时四改其火而气候变
 矣则期年之久亦足尽人子之情而丧至此可以止
 矣孔子因诘之曰三年之丧食必蔬食衣必衰麻今
 女欲改为期年则期年之后即食夫稻衣夫锦于女
 之心安乎宰我不察而直应曰安孔子遂责之曰凡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3a 页 WYG0208-0300c.png
 人有所不为止为心有不安女既安于食稻衣锦则
 任女为之矣夫君子之居丧也其哀痛之情最为迫
 切虽食美味而不以为甘闻美音而不以为乐至寝
 苫枕块身之居处不能即安惟其心有不忍故不为
 食稻衣锦之事也今女既以为安则期年之丧又何
 不可为乎宰我既出孔子恐其真以为可安而行之
 又为探其夲以斥之而使之闻之曰人子之爱其亲
 固自天性何予爱亲之薄而不仁也夫父母之丧所
 以必三年者正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抱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3b 页 WYG0208-0300d.png
 故丧亦以三年为期以稍尽报亲之情耳自天子达
 于庶人皆有父母之恩皆当有三年之服乃天下通
 行者也予亦人子也宁独无三年怀抱之恩于其父
 母乎而乃欲短为期年何其心之忍也夫论父母罔
 极之恩虽三年之丧犹未能遽尽其情何况期年宰
 我亦甚昧其夲心之良矣故孔子责之并以教天下
 万世也以此立教后世尚有以日易月如汉之文景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4a 页 WYG0208-0301a.png
 者悲夫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
犹贤乎已
 此一章书是示人当收放心也孔子曰凡人生各有
 当为之事则各有当用之心若终日之间惟知饱食
 悠游旷废一无所用其心则神志昏惰百事俱废欲
 以进德而成人岂不难哉不有博与奕者乎盖局戏
 为博围棋为奕为此事者虽非得其正然其心亦有
 所用犹胜于悠悠度日一无所用者也夫孔子非教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4b 页 WYG0208-0301b.png
 人博奕特甚言无所用心之不可尔况乎人君一心
 关系四海之大万民之众一日二日万几其兢兢业
 业有不容稍假者尤当深省于斯也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
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此一章书是教人以理制气之学也昔子路好勇问
 于孔子曰天下事惟勇足以任之君子为人亦尚勇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5a 页 WYG0208-0301c.png
 乎孔子教之曰君子之人惟义为上而已盖义者制
 事之宜立身之宰君子于义所当为则奋迅直前毫
 无退避知有义不知有勇也若有位之君子徒知有
 勇而无义以制之则妄逞其势以逆理犯分而为乱
 若无位之小人徒知有勇而无义以制之则自恃其
 力以肆欲妄行而为盗徒勇之害如此故君子不上
 也此可见凡人作事惟准乎天理之宜自反而缩则
 可以常伸万物之上此乃勇之大者若夫血气用事
 乃匹夫之徒勇非圣贤之大勇也孔子曰勇者不惧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5b 页 WYG0208-0301d.png
 又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其此意也夫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
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
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
直者
 此一章书是见圣贤用恶以维世之意也子贡为世
 风民俗起见而问曰君子心气和平与人接物声色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6a 页 WYG0208-0302a.png
 不形然亦有所恶者乎孔子曰好善恶恶人心之公
 君子岂无所恶如人之有恶自当容隐有专喜称人
 之过恶而扬之者恶其心之不仁上下之间自有定
 分有身居污下而谤讪尊长者恶其心之不敬好刚
 使气当节之以礼文徒勇者恶其心暴无礼必至犯
 上作乱矣临事果敢当加之以学问窒塞者恶其执
 迷任性未免率意妄为矣此人心之公也故君子恶
 之因问子贡曰赐也汝亦有恶乎子贡对曰明觉自
 然者知也若无照物之识专务伺察动静以为能则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6b 页 WYG0208-0302b.png
 恶其托于知见义必为者勇也若无兼人之气悻然
 傲世凌物以为强则恶其托于勇顺理无私者直也
 若无正大之心专好攻讦阴私而不讳则恶其托于
 直赐之所恶如此由此以观孔子恶心体之不明者
 恐其非理而妄作也子贡恶心术之不正者恐其以
 似而害真也圣贤以忠厚长者之道望天下其意岂
 有岐哉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7a 页 WYG0208-0302c.png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此一章书见畜臣妾者当御之有道也孔子曰从来
 御人之法贵乎宽严互济而宽严之用又在因人而
 施若宽以待之而不见恩严以待之而易丛怨者其
 唯女子与小人乎盖女子小人最易狎昵以其情可
 亲也亦最难畜养以其心不测也故亲近之则狎恩
 恃爱全无恭孙之礼如疏远之则失其所望便生怨
 恨之心此其所以为难养也果能庄以涖之则有以
 消其狎习之念而侮慢之端以息恩以结之则有以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7b 页 WYG0208-0302d.png
 弥其觖望之心而僣越之事不生又何难养之足虑
 乎古来英君谊辟明足以决几敏足以断事至于左
 右𥊍御之间往往处之不当易于偾事盖女子每藉
 小人以揽外权小人必藉女子以希内宠人主防闲
 不密多以无意而中之稽之前代如客魏之类为患
 甚烈有国家者其可不审察于几微之际乎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8a 页 WYG0208-0303a.png
 此一章书是勉人及时进脩也孔子曰吾人励志躬
 行须在乘时建业盖日月易迈神志易衰若少壮未
 能加勉便贻老大之悲人年至四十正道明德立之
 时也前此年富力强何难勇于精进有善者可益进
 于善有过者可几于无过若至此时犹有过恶见恶
 于人则是善之未迁者终于不迁过之未改者终于
 不改矣岂不可惜哉盖日月易迈时不再来学者当
 时时自警以日新其德孔子此言正如清夜晨钟令
 人发深省也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8b 页 WYG0208-0303b.png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諌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

 此一章书是孔子原情之论也微子是纣庶兄箕子
 比干是纣诸父当时纣恶不悛其国将危臣下虽有
 进諌之忠君上绝无纳諌之美故微子随事箴规然
 諌而不听则引身而去之箕子矢心报主逢纣之怒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9a 页 WYG0208-0303c.png
 囚系为奴因佯狂而受辱比干直言极諌不惮批鳞
 遂至剖心而死三人或去或奴或死各就一已分量
 随地自尽审度一时事势尽力而行均之无愧于心
 者矣孔子从而断之曰殷有三仁焉夫论人者当略
 迹而原其心评古者又考时而哀其志三人之行虽
 有不同而其救过图存出于忠爱之诚则一也盖去
 以存祀非忘君也奴以俟时非惧祸也死以悟主非
 沽名也三子之心可以无愧得孔子一言之断而臣
 节益昭然于天下后世矣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29b 页 WYG0208-0303d.png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
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此一章书见守道不违之意也柳下惠鲁国之贤人
 士师掌刑狱之官昔柳下惠为鲁之士师三被退黜
 而不去或讽之曰吾人抱道匡时合则留不合则去
 子屡摈若此尚未可他去以行其志乎柳下惠曰立
 身行已以道自持若操不避黜之念则吾道常伸有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0a 页 WYG0208-0304a.png
 一避黜之心则吾道必屈我之所以被黜者只是直
 道而行不肯自屈耳近日人情大抵喜枉而恶直我
 但守直道事人到处落落难容安往而不三黜苟能
 阿意顺从枉道而事自然到处和同又何必去父母
 之邦以求合乎然吾道必不可枉宗国必不可去惟
 有持公秉正自矢靡他其黜与否则听之人而已于
 道何损益哉可见世衰则群邪得志世治则众正弹
 冠今古一辙柳下惠宁守道而不从时可谓和而介
 者矣诚可以为后世人臣法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0b 页 WYG0208-0304b.png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此一章书见圣人以道自重也当时列国礼贤虚文
 日胜孔子志期行道难以虚拘一日适齐景公素知
 孔子之贤思有以尊礼之因与臣下议曰国家待贤
 之礼要在礼约得宜如鲁君之待季氏礼极其隆我
 则有所不能鲁君之待孟氏于礼过简我又以为不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1a 页 WYG0208-0304c.png
 可今斟酌于可否之间审度于丰约之际当于季孟
 二者之间待之则庶乎其可耳既而又曰孔子在齐
 虽宜礼接但吾年已老恐不能用而竟其施行也孔
 子闻之知景之不可与有为也遂去齐焉夫孔子至
 齐思欲移风易俗转霸为王以殚其尊周之志乃忌
 之者众嫉之者深景公已无进用之实意而徒拟议
 于礼节之虚文是岂孔子之心哉孔子行而齐终不
 复变矣岂不甚可惜耶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1b 页 WYG0208-0304d.png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见几明决之意也季桓子名斯
 是鲁大夫鲁定公时孔子曾为司寇三月而国大治
 齐人闻而惧之乃送女子八十人彩衣文马舞康乐
 而陈于南门之外是时桓子擅权于上定公徒拥虚
 名因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卒受女乐是鲁已
 中齐人之计矣溺声色而娱耳目怠政事而慢贤才
 三日不复视朝使君不临臣不会简贤弃礼孔子虽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2a 页 WYG0208-0305a.png
 欲諌而无由于是遂行夫列国之君大约有好贤之
 名而不能用定公能用矣而又不能终孔子抱经纶
 匡济之学使得时而驾信任勿疑唐虞三代之治可
 以复见惜乎所遇多艰莫克大展其志此诚斯道之
 厄而时会之不偶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
可諌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
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此一章书见用世之难当守道以自重也接舆是楚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2b 页 WYG0208-0305b.png
 之狂士昔周室寖衰贤人遁迹孔子周流至楚有狂
 士接舆者唱歌而过孔子之车前曰凤凰为希有之
 瑞能审时知势故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德甚盛也今
 际何时犹不藏身敛翼而有高冈翔哕之思何德之
 衰而不自重耶然往者之日栖身尘埃不可諌止来
 者之日功名不遂尚可改图及时而隐正在此时可
 以己矣可以己矣试观今之从政者非惟不能建功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3a 页 WYG0208-0305c.png
 立业亦且危殆而不可保凤何不自爱而甘蹈此殆
 乎孔子闻其歌词知为隐君子也欲下车与言出处
 之大义以明不得己之心乃楚狂既绝用世之念不
 欲闻用世之言遂趋而避之孔子终不得与之言盖
 避世之意坚故避言之意更果也然孔子周流列国
 不能一日忘天下之深衷夫岂忘世之徒所得而窥
 其意量哉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
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3b 页 WYG0208-0305d.png
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
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
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
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此一章书见圣贤救世之深仁也长沮桀溺二人皆
 隐者并耕于野其避世之心已见于力稼间矣孔子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4a 页 WYG0208-0306a.png
 经过其地不知渡口使子路问津亦是汲引共济之
 意长沮问曰在舆执辔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欲以
 圣人之名动之也沮问曰即是鲁国孔丘与子路对
 曰诚是也长沮曰彼游遍天下无处不到是知津矣
 又问桀溺溺曰子为谁子路曰为仲由知同心济世
 之人也因问曰是鲁国孔丘之徒与子路对曰然桀
 溺曰人贵识时如今世道滔滔然日流于下不可复
 返若欲易乱为治将谁与转移乎且而与其从避人
 之士今日之齐明日之楚终无一遇岂若从避世之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4b 页 WYG0208-0306b.png
 士离群远俗长与之辞为乐哉遂自治其田耰而不
 辍子路以二人之言告孔子孔子怃然叹曰高飞远
 举遗弃世人止有鸟兽势不可与同群若斯人者同
 一气类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岂可绝人逃世以
 为洁乎彼谓天下无道谁与易之我正为无道耳若
 使民安物阜天下有道亦愿与击壤之民共观德化
 之盛岂乐于多事哉二人何不谅我也从来圣贤已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5a 页 WYG0208-0306c.png
 饥已渴原有悯时忧世之心若置理乱于不闻生民
 何所托命乎是殆与石隐者流不可同日而语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榖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
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
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
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5b 页 WYG0208-0306d.png
 此一章书见圣贤出处之大义也昔孔子周流列国
 子路随行偶失在后遇丈人以杖挑竹器而行因问
 曰曾见吾夫子否文人遂责之曰人皆力耕自食子
 于四体则不勤劳于五榖则不分辨徒然从师远游
 何济于世孰知为尔夫子乎遂植其杖而芸田不复
 更答子路默然自失拱手而立敬以动之丈人见子
 路改容而礼亦起敬心遂止宿于其家且杀鸡为黍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6a 页 WYG0208-0307a.png
 而食以致酬酢之情呼其二子出见以致慇勤之谊
 观丈人之为固与草野倨侮者不同矣明日子路前
 行追及孔子具以其事告孔子曰此贤而隐者也使
 子路往见之将告以出处之大道丈人已先行而不
 得见矣子路述孔子之意语其二子曰天地之间人
 伦为大五伦之内君臣为先若不仕则无君臣之义
 矣昨使二子出见亦知长幼之节夫长幼既不可废
 何独于君臣之大义而废之若以隐遁为高惟知自
 洁不几乱君臣之大伦乎君子之所以仕者岂为贪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6b 页 WYG0208-0307b.png
 图利禄只为君令臣共昭揭于天地间以行此义耳
 至于道之不行非待今日我蚤已知之矣何丈人所
 见之不广哉当时隐士相习成风皆明于保身而昧
 于行义赖有孔子以扶世教正人心为任其惓惓接
 引若辈也意綦深哉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7a 页 WYG0208-0307c.png
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己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
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此一章书见圣人时中之用也逸民是自遂其高自
 行其志不为世法所拘之人可考见者有七人焉如
 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是也然七人
 隐遁虽同而制行各异孔子从而断之曰立志高尚
 不降志以屈人持身峻洁不辱身以徇世其伯夷叔
 齐与是清而逸者若夫柳下惠少连游于浊世而不
 铮铮以立异虽降屈其志卑辱其身乃所言者必合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7b 页 WYG0208-0307d.png
 乎伦理所行者必当乎人心但生不逢时于卑论侪
 俗中默寓挽回之意与他人之降辱不同其可取者
 在此而己矣是和而逸者至于虞仲夷逸则隐居自
 适放浪语言未必中虑中伦然其身合于清洁其废
 弃合于权宜盖与害义伤教者不同此放而逸者七
 人可谓志高行洁矣而我则异是世既不能离我我
 亦不能离世在天下或有可不可之遇而我不设一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8a 页 WYG0208-0308a.png
 可不可之心不过随时制宜无有偏执此我之所以
 异于逸民耳可见七人自成其一节之高孔子则合
 乎大成之圣他日孟子清任和时之论亦此意与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
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此一章书记孔子正乐之功也太师是乐官之长少
 师是乐官之佐古之国君必作乐以侑食故有亚饭
 三饭四饭之名鲁自三家僣越歌雍舞佾私家盛而
 公室衰音乐已废缺矣自孔子正乐之后群公知先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8b 页 WYG0208-0308b.png
 君之乐不可下移于僣妄之门于是太师名挚者去
 而适齐掌亚饭之乐名干者去而适楚掌三饭之乐
 名缭者去而适蔡掌四饭之乐名缺者去而适秦虽
 所适之国不同而其洁身之志则一也掌鼓名方叔
 者入居河内掌播鼗名武者入于汉中为乐官之佐
 名阳者与掌击磬名襄者入于海岛虽所适之地各
 异而其避乱之心则一也盖伶官去而鲁事日非使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9a 页 WYG0208-0308c.png
 非孔子正乐之功则上替下凌其何以为国乎以其
 人去鲁而乐存殆犹愈于人在鲁而乐亡也叙述之
 间感慨系之矣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
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此一章书是周公训子以忠厚开国之道也鲁公是
 周公之子伯禽昔伯禽受封于鲁周公训诫之曰立
 国之道忠厚为先而忠厚之道不过亲亲任贤录旧
 用人数者而已盖亲乃国家之夲恩义不笃则亲亲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39b 页 WYG0208-0308d.png
 之道以乖君子于一夲九族之谊肫挚周详不使其
 有遗弃焉大臣为吾之股肱信任不专便生疑贰必
 须推心委任俾之各展其长不使大臣怨我之不信
 用也故旧为吾之世臣休戚与共若念旧之意衰则
 先世之功德俱泯必也贤者世官不贤者亦得世禄
 非有恶逆大故不忍轻于废弃至于人之才具各有
 短长若欲求全责备则用才之途既狭亦非因材器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40a 页 WYG0208-0309a.png
 使之意必也量能授职使人各尽其能不可求备于
 一人周公之训辞如此此数者皆忠厚之基培植国
 家之夲其后周祚八百鲁亦与周并传享祚独久皆
 德泽殷流之所致然则开国承家可不佩古训而思
 永图哉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此一章书是追思周初人才之盛而纪之也记者曰
 贤才之生关乎气运周昔盛时太和之元气既萃而
 涵濡之德泽尤隆于时山川钟秀贤哲笃生即一家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40b 页 WYG0208-0309b.png
 之中有八士焉曰伯达明于义理曰伯适宏于度量
 曰仲突有禦侮之材曰仲忽有总理之能曰叔夜柔
 顺不迫得夜之道曰叔夏刚明不屈得夏之义曰季
 随才能顺应曰季騧德比良骥虽以伯仲叔季为次
 第均之为宅俊之彦也此八士者毓于一母萃于一
 门而又皆有迈轶群伦之德斯真邦家之光矣从来
 天开圣王有道之长必有英贤应运而起以赞襄盛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41a 页 WYG0208-0309c.png

治然天能生之而不能用之是在人主敬贤礼士罗


而致之殿廷则师济满朝庶务就理于以奏升平康


泰之治不亦休哉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一
卷十一 论语下之四 第 41b 页 WYG0208-0309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