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论语下之二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a 页 WYG0208-02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九
 论语(下之二)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此一章书是言政贵有恒也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


曰为政有本不宜徒责乎人惟当反求诸己凡孝弟


之行民之日用所当然者然上之人非可徒以言语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b 页 WYG0208-0223b.png
戒饬之也必也视民行为己行欲民孝则示以亲亲


之道欲民弟则示以长长之道先从一己躬行实践


以倡率之则民有所观感而教无不行矣农桑之事


民之本业所应为者然上之人非可徒以政令驱使


之也必也视民事为己事时当播种则劝课其树艺


时当收穫则巡省其田畴日与小民亲历艰难以区


处之则民有所劝勉而事无不举矣为政之道不过


如此子路负兼人之才以为先劳二者已所优为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a 页 WYG0208-0224a.png
 请增益孔子告之曰兴行劝事者政之全体而始勤
 终怠者人之常情子但行此二者持之永久勿生厌
 怠则万化贞乎一心百年犹之一日政之能事毕矣
 先劳之外复何益哉从来致治之道惟躬行足以率
 众故明作者有功惟持久足以成化故体乾者不息
 孔子之言不独为子路告也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
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此一章书是言为政宜敦大体也仲弓为季氏属邑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b 页 WYG0208-0224b.png
 之宰问政于孔子孔子曰宰兼众职若不分任于先
 何以责成于后必先委任属吏使之分猷专理而后
 覈实课功则已不劳而政务毕举矣人有大罪固国
 法之所不贷惟过误则出于无心况又过之小者若
 一槩苛责则法网太密而人无所容必矜全而赦宥
 之则刑不滥而人心悦服矣至于贤而有德才而有
 能之人皆可以辅我为政者也若遗弃田野则众务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a 页 WYG0208-0224c.png
 废弛谁与共理必也旁求俊彦使怀才抱德者悉任
 之以事权则有司得人而庶绩咸熙矣政之大体如
 此仲弓又问曰贤才必知之真而后举之当亦必知
 之悉而后举之遍焉能以一人之智尽天下贤才而
 举之孔子曰贤才不患不知特患不举尔虽不能尽
 知岂无一人为尔所知者尔但于已知者举而用之
 则尔所不知者自有以感兴好德之念悉化媢嫉之
 心人亦各举所知岂肯以积行之君子壅于上闻哉
 诚以一已之聪明有限而天下之耳目无穷不必求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b 页 WYG0208-0224d.png
 其尽知自无往而不知也圣人识见之大如此合而
 论之细琐不亲总揽之体也烦苛不事惇大之体也
 俊人不遗延揽之体也操此道也虽宰天下可也一
 邑云乎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
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a 页 WYG0208-0225a.png
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
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
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此一章书是言明伦为出治之本也昔卫灵公逐其
 世子蒯聩出奔晋国灵公既卒立蒯聩子辄为君其
 后蒯聩欲返国辄拒而不纳不以蒯聩为父是纲常
 倒置名实乖乱矣此时孔子自楚返卫子路方仕于
 卫因问于孔子曰卫君慕夫子之道德久矣今将待
 子而为政子之设施当以何者为先孔子曰政莫大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b 页 WYG0208-0225b.png
 于分分莫大于名君臣父子人之大伦国所以立政
 所以行今卫君不父其父而以祖为父彝伦斁而名
 实爽矣若使我为政于卫必先正其君臣父子之分
 俾伦理昭然名实不紊此今日之急务也子路未晓
 此义遂率尔而对曰有是哉夫子之迂阔而不近于
 事情也今日事势何得以正名为先其言粗野甚矣
 故孔子直责之曰野哉由也大凡君子于事理有所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a 页 WYG0208-0225c.png
 疑而不知者必阙之以俟考问何得率尔妄对如此
 且我之欲先正名者夫岂迂哉名者言事礼乐刑罚
 之所自出也若使名不当其实则发号施令称谓之
 间必有碍而言不顺矣言既不顺则名实相违言行
 不符政务之施如何得成夫惟事得其序物得其和
 而后礼乐乃兴若事既不成则动皆苟且本末舛逆
 又安得有礼乐礼乐不兴则倒行逆施法度乖张小
 人得以倖免君子反罹于罪刑罚如何得中刑罚不
 中则凡民趋避无从将安所置其手足乎名之不正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b 页 WYG0208-0225d.png
 其弊一至于此故君子为政无所名则已其名也必
 可以上告祖宗下示臣民见之称谓而无愧斯名之
 若不可言者则不敢名也无所言则已其言也必可
 以正纲常昭伦纪见之行事而可法斯言之若不可
 行者则不敢言也君子于其言务求名当其实无所
 苟而已矣从来政非分不彰分非名不著故繁缨小
 物也而孔子惜之假马细故也而孔子严之况事关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a 页 WYG0208-0226a.png
 人道之大天伦之重而可以掩天下之耳目欺万世
 之公论哉然则春秋之作即孔子正名之意也夫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
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
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此一章书是孔子教樊迟以经世之学也樊迟所见
 不广一日请于孔子学治耕稼之事孔子曰惟老于
 农者精于稼吾不如老农迟又以园圃之事比稼尤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b 页 WYG0208-0226b.png
 易请学为圃孔子曰亦惟老于圃者精于圃吾不如
 老圃樊迟再问而孔子再拒此其意自有在矣乃樊
 迟不能复问而出孔子惧其终不悟也故责之曰小
 人哉识趣卑陋樊迟之所为也夫学能自治而治人
 者谓之上学不能自治而受治于人者谓之民吾儒
 所学脩己治人之道为上者事也上诚好礼而庄以
 自持举动一秉乎轨物则观瞻之下自生其俨恪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a 页 WYG0208-0226c.png
 心民之敢不敬者谁乎上诚好义而所行合宜张弛
 悉协乎经权则感应之间自深其效顺之心民之敢
 不服者谁乎上诚好信而至诚接物始终皆示以不
 欺则实意所孚自动其忠爱之心民之敢不用情者
 谁乎上好礼义信而民之类应如是则四方之民将
 见襁负其子而至共归而为之耕稼如迟所请不但
 不屑亦不必矣躬亲稼穑奚为乎抑礼运曰圣王脩
 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脩
 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又曰讲信脩睦以固人肌肤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b 页 WYG0208-0226d.png
 之会筋骸之束则礼义信三者实帝王经世之大学
 与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
 此一章书是言穷经贵有实用也孔子曰诗之为经
 本乎人情该乎物理上自朝庙设施之典下及闾巷
 鄙俚之事政治之得失验焉且其言多温厚而不激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8a 页 WYG0208-0227a.png
 烈多讽谕而不直率立言之意旨见焉学者若能验
 之于心体之于身则施之政而政宜见之言而言善
 有肆应咸宜之用矣乃有人焉诵诗至于三百篇之
 多授之以政务而漫无所设施出使于四方而不能
 自为应对则是徒为记诵之末毫无心得之益读诗
 虽多亦有何用哉大凡诗书所载皆经世之大典脩
 身之实学不徒托之空言原欲见之行事故读书必
 明其理明理必达诸用不明其理口耳之习也不达
 诸用章句之功也况帝王之学尤与儒生异岂可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8b 页 WYG0208-0227b.png
 审所要务乎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此一章书是示人君以端本之教也孔子曰从来君
 之令民未有不欲其速应者然民之应上视乎上之
 自治身者民之所则效者也果能言思可道行思可
 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而其身正矣则民之感化不
 待教令而自然迁善敏德矣若使其身不正伦理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9a 页 WYG0208-0227c.png
 能尽言动不能谨声色乱其聪明便佞惑其心志则
 民心不服虽有文告之繁号令之施日教天下以为
 善而民亦有不从者矣可见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
 讼民之从与不从不系乎上之令与不令而视乎身
 之正与不正有天下国家之责者可不务脩身以为
 出治之本哉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此一章书是圣人慨鲁卫之衰而惜其无人振兴之
 也孔子曰自周公始封于鲁康叔始封于卫两国封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9b 页 WYG0208-0227d.png
 建之初同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原是兄弟之国当
 其盛也一则尊尊而亲亲一则明德而慎罚开国规
 模其政事相类如兄弟也至于今日鲁有僭窃之臣
 而公室日卑卫有祢祖之君而人伦乖置纲纪同一
 陵替法度同一纵弛何其仍然相类如兄弟也亦可
 慨也夫盖二国之政虽衰然典章未泯遗风犹在如
 得孔子而用之则转乱为治势同反掌周公康叔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0a 页 WYG0208-0228a.png
 政何难再见惜乎不用而徒付之浩叹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此一章书是举公子荆以风当世之有位也凡世禄
 之家怙侈灭义鲜克由礼其势然也荆为卫之公子
 能安分知足淡于营求故孔子尝谓卫公子荆之居
 室可谓善矣当其品物用度草草粗具之时未遂至
 于足用也彼则曰今已苟且聚合矣推其心若将安
 于始有而不复进望者焉既而渐渐少有未遂至于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0b 页 WYG0208-0228b.png
 尽备也彼则曰今已苟且完备矣推其心若又将安
 于少有而不复进求者焉及其资用充裕至于富有
 之时未必至于精美也彼则曰今已苟且华美矣推
 其心若处尽美极丰之境而无以复加者焉由始有
 少有而进于富有既见其循序有节而无欲速之心
 自苟合苟完而至于苟美又见其随分自安而无贪
 得之意公子荆之居室真善矣哉盖惟居室之善以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1a 页 WYG0208-0228c.png
 居心自能淡泊以明志由居室之善以居国自能廉
 静而寡欲故孔子贤之所以风有位者深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此一章书是因卫民而发王道之全也昔孔子适卫
 冉有御车而行见其人民众多因慨然而叹曰庶矣
 哉何其生齿之众也孔子此言一是惜其徒庶而不
 知所以经理之方一是幸其已庶而可施以教养之
 道冉有问曰有国者固欲民之蕃庶不知既庶之后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1b 页 WYG0208-0228d.png
 又何道以加之孔子曰庶而不富则民无以遂其生
 必也制田里使之不饥不寒薄税敛使之丰衣足食
 而后庶者可常保其庶也冉有又问曰有国者固欲
 民之富足不知既富之后又何道以加之孔子曰富
 而不教则民无以复其性必也立学校使之爱亲敬
 长明礼义使之型仁讲让而后富者可常保其富也
 盖庶而富既厚其生富而教又正其德王道之大端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2a 页 WYG0208-0229a.png
 尽于此矣要之富教二者为治世不易之常经圣贤
 一问答间施为次第规模毕具可见圣贤无念不存
 乎天下无事不切于民生有君师之责者尚其留意
 哉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此一章书是孔子自拟用世之效望世之终其用也
 昔孔子怀济世安民之志而不得见用于时故有感
 而言曰当今之世无用我者耳诚使有人焉能委我
 以国政而用我将见一年之内大纲小纪次第举行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2b 页 WYG0208-0229b.png
 兴利除弊拨乱起衰政治粗立而可观矣若至三年
 之久则治定功成化行俗美教养兼至礼乐聿兴治
 道大备而有成矣然其如无用我者何哉盖圣人过
 化存神与天地合德用之期月即有期月之效用之
 三年即有三年之功惜乎不得少试而徒托诸空言
 也岂非春秋之不幸哉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3a 页 WYG0208-0229c.png
 此一章书是言善人久道之化也孔子曰古语有云
 善人治国累世相继至于百年之久则盛德所积和
 气所蒸亦可以胜其残暴使民皆归于善而不用刑
 杀矣自今思之人主一念醇厚之心积之又久其民
 自化夫岂严刑峻法之所致哉诚哉是言信有此理
 也盖善人天资纯粹存心忠厚故积累之久乃能如
 此若夫圣人则绥来动和无俟百年之久而礼明乐
 备遍为尔德岂特刑措不用而已哉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3b 页 WYG0208-0229d.png
 此一章书是言王道无近功也孔子曰治天下者必
 使教化浃洽德意周流以至四海之内无一人不归
 于善方谓之仁顾非王道不足以成至治非悠久亦
 不足以成王道如有圣人受命而兴欲纳天下于同
 仁之域必渐民以仁摩民以义其涵养熏陶之深至
 于三十年之久而后深仁厚泽浃于肌肤沦于骨髓
 天下之人皆沐浴于道德之内而有雍和丕变之风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4a 页 WYG0208-0230a.png
 固非求效旦夕所能致也盖立纲陈纪之权操之在
 上故三年有成而不可谓速渐仁摩义之心化之在
 下故必世后仁而不可谓迟以王道治天下者无欲
 速之心而可哉盖欲速之病与惰弛等均难语于久
 道之化也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

 此一章书是孔子示端本之化也孔子曰为政所以
 正人也而其本在于正身苟居心制行动遵礼法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4b 页 WYG0208-0230b.png
 悖纲常不乖宪度先自正其身矣则上行下效捷于
 影响其于从政而正人也何难之有若立身行己一
 有未善不能自正其身则表仪不端焉能率下未有
 己不正而能正人者也其如正人何哉从政者惟反
 求诸身而可矣
冉有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
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5a 页 WYG0208-0230c.png
 此一章书是孔子讽弟子以警权臣也冉有为季氏
 家臣一日自季氏之私朝而退来见孔子孔子曰今
 日何退之晚也冉有对曰适有国政相与议之故退
 之晏耳孔子讽之曰此必是季氏私家之事耳非国
 政也若是国政则吾昔日曾为大夫今虽致仕不用
 于礼犹得与闻之兹既不与闻则非鲁国之政明矣
 是时季氏专权其于国政盖有不与同列议于公朝
 而独与家臣谋于私室者故孔子阳为不知而言所
 以正名分抑权奸之意深矣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5b 页 WYG0208-0230d.png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
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
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
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
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
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此一章书见国家之兴亡由于君心之敬肆也鲁定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6a 页 WYG0208-0231a.png
 公问于孔子曰为治有要不在多言如一言所系遂
 可以兴起国家者果有之乎孔子对曰一言至微未
 可若是而必期其兴邦之大效也然亦有之时人之
 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盖人君势分崇高威福由己
 若无难为者不知君之一身上则天命去留所系下
 则人心向背所关一念不谨或贻四海之忧一事不
 慎或致无穷之患为君岂不难乎人臣职守有常随
 分自尽若可易为者不知臣之事君上焉辅之以凝
 承天命下焉辅之以固结人心致君之道少亏则有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6b 页 WYG0208-0231b.png
 旷官之咎泽民之方未备则有溺职之愆为臣亦岂
 易乎时人之言如此人君惟不知其难固无望于兴
 邦耳如使真知为君之难而兢业以图之处己不敢
 有一念之或肆治民不敢有一事之或忽由是以倡
 率臣工皆务勤脩职业以共尽克艰之责将见君德
 日以清明政事日以脩治天命于是乎眷佑人心于
 是乎爱戴国家之兴盖可必矣然则为君难一言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7a 页 WYG0208-0231c.png
 几乎为兴邦之明训乎定公又问曰一言兴邦既闻
 之矣若一言所系遂可以丧亡其国者亦有之乎孔
 子对曰一言甚小未可若是而必期其丧邦之大祸
 也然亦有之时人之言曰予不以为君为乐也惟予
 凡有所言臣下即遵奉而行无敢违背此乃其所乐
 也时人之言如此夫言亦辨其善不善何如耳如为
 君者出其言善臣下皆遵奉而行不敢违背则都俞
 一堂明良喜起岂不甚善如为君者出其言不善臣
 下亦皆遵奉而行不敢违背则生民必受其祸社稷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7b 页 WYG0208-0231d.png
 必为之危而国不可以国矣然则唯言莫违之一言
 不可期于丧邦乎夫邦之兴也取必于心之难邦之
 丧也在恃其心之乐敬肆之间兴亡之介也人君审
 其所以兴鉴其所以亡则可以永保天命而长守无
 疆之业矣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此一章书见为政在得民心也叶公问政于孔子孔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8a 页 WYG0208-0232a.png
 子曰政在得民心而已若能使民之近者被吾之泽
 欢欣鼓舞而说民之远者闻吾之风倾心趋附而来
 则为政之道得矣盖无实心实政足以感人仅以驩
 虞小补违道干誉则四境之内且不能服况其远者
 乎为人上者宁迩柔远之道诚不可不亟讲也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
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此一章书见治道贵以远大为期也子夏为鲁国莒
 父邑宰问为政之道孔子示之曰为政之弊有二方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8b 页 WYG0208-0232b.png
 为其事而遽责其效是为欲速之弊尔之为政必推
 行有渐不可欲速以求目前之效狃于浅近而昧于
 远大是为见小之弊尔之为政必志量广大不可见
 浅近事功便以为得盖欲速则求治太急而无次第
 未得乎先而欲计乎后未得乎此而欲行乎彼将求
 治愈急而行之愈碍反不能达矣见小利则其心已
 足而无远图谋及一身而不及天下谋及一时而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9a 页 WYG0208-0232c.png
 及万世将至所就小而所遗大大事必不成矣从来
 久道而后化成无欲乃可言至治所贵以纯王之心
 行纯王之政也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
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
中矣
 此一章书是明直道以示人也叶公自言于孔子曰
 吾乡党之中有躬行直道无所私曲者其父盗人之
 羊而已为之子乃从而證明其事夫父子至亲尚且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19b 页 WYG0208-0232d.png
 不隐则其直可知矣孔子答之曰直者人之生理所
 谓本心之自然吾党之直者郤异于尔党之直如子
 或有过也父但尽义方之训以冀其改图外则隐之
 而不使扬于人父或有过也子但尽几谏之道以望
 其迁善外则隐之而不使彰于众盖父自当爱子子
 自当爱父互相容隐乃顺其本心之自然而发之于
 天理为顺于人情为安不求为直而直即在相隐中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0a 页 WYG0208-0233a.png
 也奚必證父攘羊而后为直哉可见道不远于人情
 事必求夫当理凡矫情以沽誉立异以为高者皆圣
 人之所不取也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
弃也
 此一章书见仁不外于存心之纯也樊迟问求仁之
 方孔子告之曰所谓仁者存其心而已时乎居处无
 动无静衣冠瞻视无敢惰慢此心俨然恭庄而心存
 于居处时乎执事无小无大无敢怠忽此心肃然敬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0b 页 WYG0208-0233b.png
 谨而心存于执事时乎与人交接无众无寡无敢欺
 伪此心恪然忠实而心存乎与人盖心无时而不存
 在居处则见为严肃而恭在执事则见为谨畏而敬
 在与人则见为恳至而忠虽之夷狄亦必确然固守
 不可弃失也可见仁者心之全德诚能常存此心不
 杂不间将至于全体不息浑然天理之周流矣岂非
 为仁之极功乎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1a 页 WYG0208-0233c.png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
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
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
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
之人何足算也
 此一章书见士贵有实行也子贡问曰五爵士居其
 列四民士为之先士之名亦难称矣必如何然后可
 以谓之士乎孔子曰士必自重而后为国家重必其
 行之于己者以道义为大闲凡非义之事皆耻而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1b 页 WYG0208-0233d.png
 为是大本既立矣及其奉君命出使于四方或以政
 事或以应对皆能奉职无忝不辱简命是有高世之
 节兼有济世之才可谓之天下士矣子贡又问曰全
 材不易多得取人不可求备有次于此而可称为士
 者乎孔子曰士固以才行相兼为贵然与其行之不
 足宁可才之不足今有人焉善事其亲而宗族称其
 孝焉善事其长而乡党称其弟焉此其人才或不及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2a 页 WYG0208-0234a.png
 而大节无亏可以为士之次矣子贡又问曰人之品
 类不同一节非无可取又有次于此而可称为士者
 乎孔子曰人之言行本不可以意必然与其失之恣
 肆宁可失之固执今有人焉知言贵信即未必合理
 而亦必信知行贵果即未必合理而亦必果硁硁然
 如小石之坚确盖拘泥固守小人之见哉然而非恶
 也与诞谩苟贱之人不可同日而语抑亦可以为士
 之次矣子贡又问曰今之从政而为大夫者何如亦
 可以为士否孔子乃叹息而鄙之曰噫此鄙细猥琐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2b 页 WYG0208-0234b.png
 之人譬如斗筲小器所容无几何足算而数之也此
 可见论士以才行为准而取人以实行为先苟有其
 行虽硁硁之小人犹为圣门之所不弃不然若市井
 无行之徒虽有小才不过为撄取势利贪恋禄位之
 具而已孔子之所谓鄙夫孟子之所谓贱丈夫皆此
 类也国家亦何赖有此人而用之哉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3a 页 WYG0208-0234c.png
所不为也
 此一章书见圣人传道之深心也孔子曰惟皇降锡
 厥有一中盖不偏不倚纯粹以精人所受以生者凡
 人气拘物蔽不能脩复此中若中行之士率其资质
 之近无过不及中道而行乃传道之器也今既不得
 中行之士以心印心与相授受矣求其下此而可教
 者必也狂与狷乎盖流俗之人识趣凡近而无向上
 之志行履卑陋而鲜特立之操未可以进于道也惟
 夫狂者进而取法于上动以远大自期虽其行有所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3b 页 WYG0208-0234d.png
 不逮而迈往之志则有骎骎乎不可以限量者狷者
 自爱其身非理之事断然不为虽其知有所未及而
 能守之节则有皎皎乎不可以少污者吾于是因其
 志节而激励裁抑之狂者使之践履笃实以充其进
 取之志狷者使之恢弘通达以扩其不为之节则今
 日之狂狷固他日之中行也传道庶几其有望乎以
 是知同流合污之乡愿最足以害道有志有守之狂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4a 页 WYG0208-0235a.png
 狷可进于中行圣贤之教人帝王之用人其道一而
 已有君师治教之责者宜留意焉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
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致思有恒也孔子曰学者进德脩
 业贵有恒久不变之心盖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作圣
 之功自强不息是恒者乃天地不贰之真而生人立
 命之原也南国之人有言曰人而无常久之心即巫
 医贱技亦不可为盖巫者为人祈祷无恒则诚意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4b 页 WYG0208-0235b.png
 聚不可以交鬼神医者为人疗病无恒则术业不精
 不可以寄生死南人之言如此此虽常言实有至理
 不亦善乎然不独南人有此言易恒卦九三爻辞有
 云人而不恒久其德则内省多疚外悔将至人皆得
 以羞辱进之矣孔子既引此辞又曰大易之戒明显
 如此人但不曾玩其占卜之辞而已矣苟玩其占岂
 不惕然省悟哉此可见天下无难为之事唯贵有纯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5a 页 WYG0208-0235c.png
 一之心君子恒其德则可以为圣贤圣人久其道则
 可以化天下若朝为夕辍有初鲜终其于天下之事
 务蔑克有济也可不戒哉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此一章书是孔子严和同之辨也孔子曰君子小人
 心术不同故其处人亦异君子之心公其与人也同
 寅协恭绝无乖戾之心既不挟势以相倾亦不争利
 以相害何其和也然虽与人和而不与人同事当持
 正则执朝廷之法不可屈挠理有未当则守圣贤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5b 页 WYG0208-0235d.png
 道不肯迁就固未尝不问是非而雷同无别也小人
 之心私其与人也曲意徇物每怀阿比之意屈法以
 合己之党背道以顺人之情何其同也然外若相同
 而内实不和势之所在则挟势以相倾利之所在则
 争利以相害固未尝一德一心而和衷相与也此君
 子小人之攸分而世道污隆之所系进退人才者所
 宜慎辨也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6a 页 WYG0208-0236a.png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
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

 此一章书见观人不以众而以类也子贡问曰公道
 每出于众论今有人焉一乡之人皆爱敬之果可以
 为贤乎孔子曰负至德者固雅重于时然何至一乡
 之人皆好之恐是同流合污者未可以众好而信其
 为贤也子贡又问曰正人多忤于流俗今有人焉一
 乡之人皆憎恶之抑可以为贤乎孔子曰抱独知者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6b 页 WYG0208-0236b.png
 固不谐于俗然何至一乡之人皆恶之恐是诡世戾
 俗者未可以众恶而信其为贤也盖好恶之公不在
 于同而善恶之分各以其类与其以乡人皆好为贤
 不如以乡人之善者好之之为得也与其以乡人皆
 恶为贤不如以乡人之不善者恶之之为得也盖善
 者徇乎天理必喜其与己同也不然者狃于私欲必
 嫉其与己异也既能取信于君子又不苟同于小人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7a 页 WYG0208-0236c.png
 其为贤也复何疑哉不见观人之法徒取其同则群
 情或有所蔽各稽其类则实行自不能掩辨官论才
 者当以圣言为准可也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
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
其使人也求备焉
 此一章书见君子小人存心待物之不同也孔子曰
 为人上者操喜怒用舍之权人有求副其任使者有
 求得其欢心者惟君子之人易于服事而难于取说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7b 页 WYG0208-0236d.png
 何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公则好尚必以其正人或以
 非礼之事说之如声色货利之物阿徇逢迎之事彼
 必拒之而不为之说是说之不亦难乎恕则用舍各
 适其宜故虽持己方严而及其使人之际则又随才
 任能惟器是适虽一才一艺者皆得进而效用于其
 前其事之也不亦易乎若夫小人则难于服事而反
 易于取说何也小人之心私而刻私则好尚不以其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8a 页 WYG0208-0237a.png
 正惟谄谀之是甘慢游之是好人以声色货利之物
 阿徇逢迎之事一投其心彼必欣然而从之矣是说
 之不亦易乎刻则用舍不适其宜故虽易与亲狎而
 及其使人之际则又责望无已取必太深不录其所
 长而惟攻其所短必求其全备而后已其事之不亦
 难乎要之君子说人之顺理小人说人之顺己君子
 爱惜人才故贤才日众小人轻弃人才故士气日沮
 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也而其所关系则甚钜焉用
 人者可不辨哉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8b 页 WYG0208-0237b.png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此一章书见君子小人处己之不同也孔子曰君子
 小人存心不同故其气象亦自有辨君子戒慎恐惧
 性分之事已尽无歉故道德润身心广体胖但见其
 安舒自得而已何尝矜己傲物而或涉于骄乎小人
 纵欲灭理非礼之事无所不为惟才势自恃志得意
 满但见其矜誇自足而已何尝从容不迫而有所谓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9a 页 WYG0208-0237c.png
 泰乎盖君子坦荡荡何骄之有小人长戚戚何泰之
 有欲知君子小人之分观诸此而已矣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此一章书是孔子欲人就心体以求仁也孔子曰仁
 为心德本人人所固有者但委靡柔懦则不胜其物
 欲之私巧言令色则自丧其本心之正其去仁也远
 矣若夫刚者强勇而不挠毅者坚定而有守木者质
 朴而无华讷者迟钝而不佞此皆真心之未漓者刚
 毅则不屈于物欲欲之分数少则理之分数多矣木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29b 页 WYG0208-0237d.png
 讷则不至于外驰心不驰于外则能存于内矣岂不
 与仁相近乎盖凡人气禀不齐或有未至于此者则
 当加以变化气质之功其有己至于此者则当加以
 自强不息之学必使人欲尽绝天理纯全且将与仁
 为一矣岂止于近仁而已哉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
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0a 页 WYG0208-0238a.png
 此一章书见士贵陶镕其气质而运之以中和也子
 路问曰士者人之美称必如何斯可谓之士矣孔子
 示之曰所谓士者涵泳于诗书礼乐之泽必有温柔
 和厚之气若于行己接人之时或径情直行或率意
 妄言或过于严厉而使人难亲皆非所以为士也必
 也切切焉情意恳到而竭诚以相与偲偲焉告诫详
 勉而尽言以相正又且怡怡焉容貌温和而蔼然其
 可亲则恩义兼笃刚柔不偏非涵养之有素者不能
 也可谓士矣然此三者皆不可阙而其所施则不可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0b 页 WYG0208-0238b.png
 混朋友以义合者则当切切偲偲焉规过劝善侃然
 振直谅之风兄弟以恩合者则当怡怡焉式好无尤
 蔼然笃天亲之爱所养既善而所施合宜益徵士品
 之优矣可见天下有一定之道尤贵有各当之用知
 其道而不善用之犹为德之累也惟兼体而时出之
 乃为善与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1a 页 WYG0208-0238c.png
 此一章书是思善人教民之功也孔子曰善人之道
 笃实无伪存之内者皆实心而能使其情意之流通
 发之外者皆实政而能使其纲纪之振举故其于民
 也教之以孝弟忠信之行使之知尊君亲上之义教
 之以务农讲武之法使之知攻守击刺之方至于七
 年之久亦可以即戎而敌忾禦侮矣盖善人之教民
 不专为兵戎之计惟是训养有素则礼义既明人心
 自固即此休养生息之民可得其有勇知方之用然
 必待七年而仅可即戎则兵可易言哉乃知轻谈兵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1b 页 WYG0208-0238d.png
 者非知兵者也孔子对卫灵公曰军旅之事未之学
 可知圣人之用意良深也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此一章书见用兵不可不慎也孔子曰民必教而后
 可用如或严刑峻法不教以孝弟忠信之行或居安
 忘危不教以务农讲武之方而徒然好大喜功先为
 兵端以素不教之民行战阵之事是民既不知有尊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2a 页 WYG0208-0239a.png
 君亲上之义又不知有坐作击刺之方徒驱其民于
 锋镝之间而无益于胜负之数是乃以卒予敌也非
 弃民而何所以古之帝王常于太平之日时勤不虞
 之防练而不弛备而不用井田军政合为一事藏战
 于守寓兵于农易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诚久安长治万世不易之道也唐之府兵明之卫所
 庶几近之

宪问第十四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2b 页 WYG0208-0239b.png
 此一章书见人贵有守有为也原宪问于孔子曰天
 下事何者最可愧耻孔子告之曰士君子立身天地
 间进必有为退必有守如邦家有道圣君在上言听
 计从可以有为之时也乃不能有所建明而但知食
 禄至若邦家无道上无圣主言不听而计不从则卷
 而怀之独善其身可也乃犹腼颜居位而但知食禄
 此二者皆可耻也盖君子居其位则思尽其职称其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3a 页 WYG0208-0239c.png
 职乃可食其禄若世治而不能有为世乱而不能引
 退乃徒窃位素餐贪得无餍则其志行之卑陋甚矣
 人之可耻孰大于是虽然上有明圣之君下必有廉
 隅之士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苟至于士习颓靡廉耻
 扫地则世道之不幸而主持风教者焉能辞其责邪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
吾不知也
 此一章书见无私方为仁制私未即为仁也原宪问
 于孔子曰夫人一有自私之心于是有盛气好胜为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3b 页 WYG0208-0239d.png
 克负能自矜为伐忿恨不平为怨贪得无厌为欲四
 者皆心之累也逐念制之使不得行则出乎私必入
 乎理窃意可以为仁矣孔子告之曰圣学工夫易简
 直截不尚苟难也人以道心为主人心自然退听今
 于克伐怨欲逐念而制之使不得行则终日营营百
 发百制如捍横流如驭奔马可以为难矣若遂以为
 仁则吾不知也盖仁者纯乎天理自无四者之累今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4a 页 WYG0208-0240a.png
 但曰不行则不过强制其情暂时不发而已倘操持
 少懈宁无潜滋暗长而不自觉者乎所以未可即谓
 之仁也要之原宪之问徒知制其流孔子之答是欲
 澄其源惟能致力于本原则天理渐以浑全私欲自
 然消灭矣此求仁者所当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因心以徵士品也孔子曰士人立
 身天地间任大责重自有一种经天纬地学问原无
 苟安自便之私故心境异乎常人而品格超乎庶类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4b 页 WYG0208-0240b.png
 若有怀居一念非惑于去就取舍之际即溺于声色
 货利之间则志以物移心为形役恶足以为士乎可
 见圣贤安土乐天只是随其身之所安无所执着其
 乐也大凡人营私利己惟狃其身之所便有所系恋
 其累也深一起念间便为品行所关人可不励志以
 自立乎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5a 页 WYG0208-0240c.png
 此一章书是论君子持身处世之法也孔子曰君子
 言行一出于正固不可违俗徇人而尤须审时度势
 如邦有道之时君臣一德同心绝无顾忌则是非邪
 正之间持论不阿去就取与之际秉正不屈言人之
 所不敢言行人之所不敢行危言危行而直道以彰
 若邦无道之时君臣猜疑携贰未免瞻徇过于直遂
 谤尤随起故持已以正不可少屈以失已之常至于
 议论可否不妨从容巽顺倍加检点所谓清其质而
 浊其文弱其志而强其骨危行言孙方见明哲之学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5b 页 WYG0208-0240d.png
 也吾人立躬行已不因世运为迁移而善世守身自
 有经权之妙用然为人君者至使臣下作危行言孙
 之计则时事已不可问矣岂国家之福哉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者不必有仁
 此一章书是合存发以观人也孔子曰凡人立品蕴
 藉必期其深渣滓必期其尽不徒以文章气节争胜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6a 页 WYG0208-0241a.png
 也故理得于心谓之德敷之议论谓之言心体纯全
 谓之仁慷慨激昂谓之勇四者即其所存固可以知
 其所发据其所发未必可以信其所存是在观人者
 知所尚耳如有德者内含冲美虽不藉夫言而英华
 表著自然顺理成章故必有言若有言者斐亹可听
 或出于便给亦未可知岂可遽信其为有德如仁者
 心怀中正原无藉乎勇而当几明决自然见义必为
 故必有勇若勇者秉志不回或出于血气亦未可知
 安可遽信其为有仁可见德可以兼言言不可以兼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6b 页 WYG0208-0241b.png
 德华不胜实也仁可以兼勇勇不可以兼仁气不胜
 理也圣贤观人朝廷用人辨之不可以不严不然鲜
 不有毫釐千里之失也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
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
人尚德哉若人
 此一章书见圣贤尚德不尚力也南宫适问于孔子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7a 页 WYG0208-0241c.png
 曰从来有天下者孰得孰失确有可凭如有穷之君
 名羿最善射寒浞之子名奡能陆地行舟可谓勇力
 过人何难陵压一世郤俱不得善终若夏禹之尽力
 沟洫后稷之教民稼穑不过务民本业绝无奇异可
 矜而禹则及其身稷则及其子孙郤皆有天下夫以
 羿奡之强其亡也如彼以禹稷之弱其兴也如此得
 失果安在哉此时夫子默然不答可否已在意中南
 宫适会意而出领悟已在言外孔子复赞美之曰今
 观适之所言进禹稷而退羿奡盖尚德不尚力可知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7b 页 WYG0208-0241d.png
 己其人品之高诚为君子之人心术之正诚为尚德
 之人也古今尚力者亡尚德者昌观周家卜年八百
 之久而嬴秦氏不过二世而灭得失昭然可见圣贤
 之评论不大彰明较著哉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指心术之邪正以衡品也孔子曰
 凡人有心即有仁心有邪正遂有仁不仁之分心有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8a 页 WYG0208-0242a.png
 诚伪遂有君子小人之别则是仁者为君子不仁者
 为小人也君子以天下为念然或气习未除私心难
 化间有不仁爱处郤无伤于品故君子而不仁者容
 或有之若小人止知有身物欲久蔽天理全无非侈
 肆以纵其奸即矫饰以逞其伪间有一念之仁亦乍
 明而乍灭耳岂有小人而仁者哉总之仁者直行其
 心立心于仁则在在皆仁虽明见其不仁其仁自在
 不仁者曲护其迹迹或似仁郤事事非仁总然依傍
 名理自附于仁适所以济其不仁君子小人之辨如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8b 页 WYG0208-0242b.png
 此人主不可不致辨也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此一章书是孔子立忠爱之准以示人也孔子曰天
 下情之所在即为理之当然如不合理便非至情如
 父之于子自襁褓以及成人惟恐抚鞠勿周然以姑
 息为爱则志佚而骄爱之适以害之也惟真能爱子
 者必使去其骄佚而勉以为圣为贤是劳之者正所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9a 页 WYG0208-0242c.png
 以成其爱爱之能勿劳乎臣之于君自公孤以及百
 僚分当随事开纳然以谄谀为忠则志卑而顺忠之
 适以误之也惟真能忠君者务使去其卑顺而勉以
 为尧为舜是诲之者正所以全其忠忠焉能勿诲乎
 然则爱之必至于劳为子者不可惮劳有一惮劳之
 念即非所以自爱忠焉必至于诲为君者不可拒诲
 有一拒诲之心即非所以劝忠是在为父与臣者各
 尽其道而为子与君者亦当各体其情也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脩饰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39b 页 WYG0208-0242d.png
东里子产润色之
 此一章书是言辞命得人之效也裨谌世叔子羽子
 产皆郑大夫孔子曰朝廷量能授官务期当任人臣
 以身许国要在和衷郑以小国介强大之间而能抚
 绥和睦者以用贤各得其当耳即如辞命所以交邻
 其为命也以裨谌善谋使之规模大意而草创之然
 恐意无断据以世叔博闻使之考究典故而讨论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0a 页 WYG0208-0243a.png
 又恐辞未合节以行人之官子羽善于笔削使之删
 繁就简而脩饰之又恐文采未华以东里子产善于
 辞藻使之推陈致新而润色之此辞命之所以独称
 美善也盖郑小国也而诸贤群集各尽其材此不形
 其所短彼不矜其所长同心共济彷佛虞廷师济之
 风洵人臣事君之善则哉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
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此一章书是孔子就人论品以昭万世之公也春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0b 页 WYG0208-0243b.png
 时如郑之子产楚之子西齐之管仲皆贤大夫也子
 产听郑国之政宽猛相济尝铸刑书以禁民之非其
 迹似乎寡恩其心实本慈爱一日或人问子产为何
 如人孔子曰子产之德泽广被国人歌诵不衰盖惠
 爱之人也子西为楚平王之子名申能逊国于昭王
 又能改脩国政以定楚行事虽有可采然不能革楚
 之僭号称王亦其短处故或人又问子西为何如人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1a 页 WYG0208-0243c.png
 孔子不置可否曰彼哉彼哉外之也因又问管仲管
 仲相桓公一匡天下有功于齐甚多孔子曰只举一
 事便可见其为人昔桓公夺大夫伯氏所食之骈邑
 三百户以封管仲后来伯氏穷约所饭不过疏食至
 没齿终无怨恨非心服管仲之功岂能如此三子一
 时并著贤名而优劣则非一律孔子以一字之褒贬
 尽其生平万世之公论由此而定然则方人岂易易
 哉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1b 页 WYG0208-0243d.png
 此一章书是就常情事势论处境之难易也孔子曰
 凡人境遇之来最易摇撼非有深心大力未免境与
 情迁如处贫者困顿拂抑易起怨尤非真能乐道悠
 然自得者即安义命难免怨嗟可见处逆境为最难
 若处富者只谦虚收敛不存骄肆之念便能以礼自
 持可见处顺境为最易夫人能处逆境者或能处顺
 境能处顺境者未必尽能处逆境所贵操守有素外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2a 页 WYG0208-0244a.png
 遇不累其心恬淡自安物欲不移其志斯可以贫亦
 可以富人何可不勉其所难而又何可忽其所易哉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此一章书是论用人者当因材器使也孟公绰是鲁
 大夫赵魏是晋之世卿孔子曰人之材器各有所宜
 用人者尤当量能授职如孟公绰为人可云廉静寡
 欲是宜简而不宜繁者使为家臣之长端谨率属即
 赵魏大家亦为之而有馀若夫大夫则必任一国之
 政非有理繁治剧之才者难以胜任即如滕薛小国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2b 页 WYG0208-0244b.png
 征伐朝聘其政亦繁恐非公绰之所长也然则人各
 有能有不能用得其当皆可随事以奏功用不得其
 当必致因循而丛脞知人善任是在图治者加之意
 而已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
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
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3a 页 WYG0208-0244c.png
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告子路以人道之全与人道之难
 也子路问孔子曰人生天地兼体三才必如何可以
 为成人孔子曰成人亦难言矣盖人之气禀不同全
 在优于学问或有一技之材而不能兼或有各足之
 材而不能化皆不可以为成人必如臧武仲之智足
 以穷理公绰之廉足以养心卞庄子之勇足以力行
 冉求之艺足以应事四者既已兼备而又各就所长
 节之礼以得其中正和之乐以去其驳杂则气质陶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3b 页 WYG0208-0244d.png
 镕化其才智技俩而归于德性虽不可以为圣而亦
 可以为成人矣若夫今之成人何必如此果能见利
 思义而临财毋苟得见危授命而临难毋苟免平日
 期许之言始终践之不踰有是忠信之实虽未能得
 人道之全而本性无亏亦可进于成人之域也盖圣
 人立教止论学问不论质地质地存乎天而学问存
 乎人子路忠信勇敢有兼人之才所少者学问之功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4a 页 WYG0208-0245a.png
 耳故孔子以此勉之然则变化气质尤学者之急务
 哉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
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
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
其然岂其然乎
 此一章书见随时处中之不易也公叔文子卫大夫
 公孙枝公明贾亦卫人孔子问公明贾曰天下过情
 之名固不可以居躬而矫情之事亦非所以垂训涵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4b 页 WYG0208-0245b.png
 养造诣贵核其真评论品题务期于当当时之人以
 不言不笑不取称文子信有之乎公明贾曰言笑取
 予吾人处己接物之常岂有全然不言不笑不取者
 是亦言者之过也吾夫子非不言不过言不妄发发
 必以时故人不厌其言而遂称为不言夫子非不笑
 不过一嚬一笑乐得其正故人不厌其笑而遂称为
 不笑夫子非不取不过凡所当取必揆于义故人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5a 页 WYG0208-0245c.png
 厌其取而遂称为不取耳孔子疑而诘之曰时言乐
 笑义取果其然乎此非义理充溢于中举动合宜于
 外者不能随时合节汝夫子其信然乎孔子不正言
 其非而姑为疑信之词以折之圣人勉人为善之怀
 不大可见哉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此一章书是诛鲁臣无君之心也臧武仲鲁大夫名
 纥防是鲁封武仲所食之邑武仲得罪于鲁出奔邾
 既而自邾归防使人卑辞于鲁君请立臧氏之后而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5b 页 WYG0208-0245d.png
 后去似乎不忘先祀又请命于君后世之人将必以
 仲为贤矣孔子欲为后世人臣戒而为诛心之论曰
 武仲求后之时身居防邑则以防而请后矣窥其隐
 衷不过以君不遂其请将据邑以叛是要君以不得
 不从之势耳在武仲以为父兄之故欲自讳其要君
 而要君之迹昭然谁能宽其罪而信之哉观孔子断
 武仲之罪如是之严诛武仲之隐如是之确春秋一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6a 页 WYG0208-0246a.png
 字之贬为万世不易之经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可不
 惧哉可不戒哉不然一有无君之心纵或倖逭国法
 漏脱一时然得罪于名教得罪于神明天下万世人
 人得而诛之矣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此一章书是孔子因事徵心以发霸者之隐也晋文
 公名重耳齐桓公名小白孔子曰吾观世运自帝降
 而王王降而霸风愈下则人心愈衰然于短中取长
 亦自有别故五霸之盛莫如桓文论其心术均非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6b 页 WYG0208-0246b.png
 道之正而观其行事亦有优劣之分文公为人不由
 正道每以诈谋取胜殆诡谲而不正若桓公行事仗
 义执言不由诡道较之晋文则善矣可谓正而不谲
 者乎春秋时文公欲解宋围必伐曹卫以致楚欲与
 楚战又复曹卫以携楚何等诡秘阴险桓公声罪伐
 楚责包茅之不贡退师服楚惟礼律之是遵何等正
 大光明两人行事大概如此圣人一言可为千古定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7a 页 WYG0208-0246c.png
 论矣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
其仁
 此一章书是圣人就人论仁也子路曰昔齐桓公小
 白出奔莒其弟子纠奔鲁争立为君桓公归国杀其
 弟公子纠缚召忽管仲召忽为子纠而死独管仲不
 死臣事桓公所谓忘君事雠忍心害理得毋心术之
 未仁乎孔子曰稽古者当论其世论人者难求其全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7b 页 WYG0208-0246d.png
 昔桓公九合诸侯不假兵车之力而用衣裳之会以
 大义率之以大信一之而诸侯服从此管仲之力也
 济人利物功莫大焉以此观之孰得而如管仲之仁
 孰得而如管仲之仁正不得以不死之故害其为仁
 也盖孔子特以忽之功无足称仲之功不可没固非
 与仲之生而贬忽之死也圣人权衡折中之论大率
 如此不然宋儒程子谓宁可无魏徵之事业而不可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8a 页 WYG0208-0247a.png
 无万世君臣之义抑又何耶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
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此一章书是圣人衡品不以小过而泯大功也子贡
 复继子路而问曰如管仲者其为人非仁者与桓公
 杀公子纠仲既不能为子纠死反又为桓公相心窃
 疑之孔子曰赐疑管仲之不死而又相桓不知管仲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8b 页 WYG0208-0247b.png
 既能相桓亦可不死试即其相桓而言桓为诸侯长
 以定霸天下由此而正不独当世赖之至今之民犹
 享太平之福皆仲之赐也则是管仲之功甚大为利
 甚溥即谓管仲至今存可也使当日无管仲吾必被
 发左衽不能有今日之衣冠文物矣若不能立功徒
 然一死犹如匹夫匹妇之见有小信而无远图即自
 缢于沟渎之中将令天下后世泯然无閒管仲岂若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9a 页 WYG0208-0247c.png
 是哉可见豪杰之士欲建不世之大功不惜一身之
 小节而衡人者尤当略其所短录其所长未可以常
 情恒理臆断而浅测之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
以为文矣
 此一章书是取人忘分以荐贤也公叔文子是卫大
 夫其后谥为贞惠文子大夫僎先为文子家臣后因
 文子荐其贤于卫君始得与文子同为公朝之大夫
 故记者特记之曰公叔文子之臣不没文子忘分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49b 页 WYG0208-0247d.png
 善也曰大夫僎明乎既荐之后所称也曰与文子同
 升诸公见僎之得升公朝而为大夫皆因文子之荐
 故得与文子同也然则文子惟有知人之明故能荐
 贤有大公之怀故能忘己且忠于事君故能忘己以
 荐贤孔子闻而深嘉之曰文者美谥也今文子之为
 文即荐贤之一事观之其胸襟何等光明正大斯可
 以无愧矣可见荐贤为国人臣盛事倘略存妒嫉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0a 页 WYG0208-0248a.png
 有嫌疑便不能大道为公休休有容如文子者庶几
 有大臣之风乎孔子删书以秦誓终篇拳拳于一个
 臣
之有容其所以为后世人臣劝至深远也而三代
 以后媢嫉者益多不亦重负圣人立教之意哉故人
 君欲择群臣必自择大臣始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
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
奚其丧
 此一章书见用材贵得其当也卫灵公是周时诸侯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0b 页 WYG0208-0248b.png
 孔子以其彝伦不叙纲纪不张故尝言其无道季康
 子因问曰诸侯无道必至丧失其位今灵公失德如
 是何故能保其位而不丧乎孔子曰灵公虽云无道
 其用人一节尚有可观如仲叔圉善于言语即用之
 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则凡朝聘往来不至失礼而无
 启衅召祸之事如祝鮀熟于礼文即用之专管宗庙
 料理祭祀则凡祀事精虔神人胥悦而得系属人心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1a 页 WYG0208-0248c.png
 之原如王孙贾长于武事即用之任为将帅练习军
 士则凡守禦豫备临事无患而免敌国窥伺之虞假
 使此数人者不能各用其材此数事者不能各得其
 理又何能保守此位哉夫有人而不用与无人同用
 人而弃其所长绳其所短与不用同今简任协宜相
 济成美其不丧宜也夫以灵公知人善任尚可以保
 国况有道之主得天下贤才而善用之有不享太平
 而乐万年者哉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1b 页 WYG0208-0248d.png
 此一章书是孔子激人勇行也孔子曰士君子干旋
 宇宙必有一种深沉含蓄之气方能实心图事不徒
 以誇众眩听自矜也凡人之出言最易力行最难然
 行能践言者惟此羞愧之心可以自励既知羞愧惟
 恐名不称实便能勇于力行若一意誇张全不知耻
 是不自揣其能否言之既出而欲践之盖亦难矣所
 以言之未出当先勉其所为为之既力犹必践其所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2a 页 WYG0208-0249a.png
 言不然而高自称许徒作欺人之词其为之也不亦
 难乎孔子非欲人缄口结舌正欲人竭力有为故以
 愧悔之心发其勇行之气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
 逮即此意也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
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
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
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此一章书见孔子以讨罪正君臣之义也陈成子齐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2b 页 WYG0208-0249b.png
 大夫名恒弑其君简公孔子尝为鲁司寇时已致仕
 家居闻之郑重其事沐浴齐戒而朝于鲁哀公曰君
 臣为人伦之大节弑逆实天理所难容陈恒不道上
 弑其君请兴兵讨之时鲁有三家之臣专权擅政哀
 公不能自主对孔子曰可往告夫三子即三家之孟
 孙叔孙季孙也孔子退而言曰弑君之贼法所当诛
 我虽致仕义难缄默君乃不自命三子而使我往告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3a 页 WYG0208-0249c.png
 其感叹之意实有不能出诸口者因奉君命而往告
 三子以为不可孔子曰齐有弑君之臣鲁有讨罪之
 义君臣大伦所系甚重我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亦
 吾尽吾心而已盖鲁之三家犹齐之陈恒也孔子之
 告哀公固知哀公之不能自主孔子之告三子亦知
 三子之必不允从其始也不过披沥以陈其继也不
 过奉命而往终亦托诸空言而不得见诸行事然而
 未诛不臣之身已诛不臣之心矣故曰春秋成而乱
 臣贼子惧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3b 页 WYG0208-0249d.png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此一章书是孔子教子路以纯臣之道也子路问人
 臣事君当何如孔子曰事君之道无他惟诚与直而
 已而欲行其直必先尽其诚凡进言宣力务使实意
 恳到内可质诸己外可质诸人勿用诈用术而此中
 有所欺也自是而上有圣明之君下无烦匡救之事
 岂非厚幸乎然或未能无过则本此勿欺之一念无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4a 页 WYG0208-0250a.png
 謟谀无畏避侃侃然尽言諌诤引以向道而塞其违
 心虽犯君之怒不恤也事君之道尽于此矣夫未能
 无欺而欲犯则犯由于矫饰既能勿欺而不犯则欺
 中于周全二者实相须而亦相成孔子岂独告子路
 正以立万世事君之极则也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此一章书是孔子论君子小人心术之各殊也孔子
 曰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小人之所以为小人其初秪
 争一念之公私而其后遂各底其极有大相悬者盖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4b 页 WYG0208-0250b.png
 天理本自高明君子凡事必循天理而不杂于人欲
 之私由是志气清明知日求其精行日求其备势不
 至为贤为圣不止其阅历于高明之途而愈积愈上
 盖上达者也人欲本自污下小人凡事必徇人欲而
 不念夫天理之公由是志气昏昩天良日益损邪行
 日益多势不至为狂为愚不止其沉溺于污下之途
 而愈流愈下盖下达者也夫人惟一心心入于正则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5a 页 WYG0208-0250c.png
 达向上心入于邪则达向下人品之不同秪视乎此
 故治心之功诚不可不严也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此一章书是孔子论学者用心之不同也孔子曰古
 今同此道即同此学而学者之心则各有别古之学
 者专务求于内致知以穷乎理之原力行以蓄乎德
 之实所勉者皆真实切近工夫未能有得于己不已
 也既能有得于己尤不已也此其心惟为己者然今
 之学者专务求于外不必知之至而止期足以见其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5b 页 WYG0208-0250d.png
 知不必行之尽而止期足以见其行所尚者皆脩饰
 名誉之事苟可以邀人之知无弗为也即不可以邀
 人之知亦无弗为也此其心惟为人者然盖为己者
 终必有以及于人体全斯用备也为人者究未能有
 所得于己骛末必丧本也岂古今人之不相及与其
 用心各殊而得力亦相反此孔子所以深勉学者夫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6a 页 WYG0208-0251a.png
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此一章书见圣贤相契不在离合之迹而在学问之
 心也昔卫国有贤大夫蘧瑗字伯玉孔子至卫尝主
 于其家既而反鲁伯玉使人来候问孔子孔子敬其
 主以及其使与之坐而问曰进脩之事无穷夫子今
 日之所为当不同于昔日也不识夫子何为使者对
 曰凡人孰能无过贵有以省察克治之耳夫子战兢
 惕励此中未尝一日敢弛一念之失必谨一事之非
 必饬诚欲寡其过耳而人欲难于尽消天理难于来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6b 页 WYG0208-0251b.png
 复日期寡过焉而尝若未能也夫欲寡过则不自为
 无过而克治严欲寡过而未能则不自为己能而功
 脩密非伯玉之贤不能有此心非使者之贤不能知
 伯玉之有此心是以孔子于使者既出而深赞之曰
 其真可谓使乎其真可谓使乎嘉使者愈怀伯玉矣
 盖圣贤为己之学原无可自足之时寡过未能乃伯
 玉日励而不容自己之心也孔子之素所深信于伯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7a 页 WYG0208-0251c.png
 玉者以此使者能委曲道之故不禁重与乎使也然
 则圣贤之相契无非学问之真岂犹夫世俗往来之
 末哉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此一章书是曾子述艮卦之象辞以示人也曾子曰
 凡人心所用为思身所处为位思适安乎其位天理
 之公也思苟越乎其位人欲之私也是以君子即其
 见在所居之地求其日用常行之道如为君臣则思
 仁敬为父子则思慈孝为兄弟则思友恭貌言视听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7b 页 WYG0208-0251d.png
 则思肃乂哲谋君子之心惟安于所遇如此盖艮者
 止也君子观艮止之象而知物各有其分故思亦止
 于其分世之憧憧往来邪妄胶扰而莫能自制者其
 亦未审于慎思之义耳故宋儒程子曰人心不可有
 所系又曰心要在腔子里正所以教人慎用其思善
 用其心以全此虚灵不昩之本体耳若乃二氏之说
 非驰于幻妄而溺于有则沦于空寂而堕于无岂圣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8a 页 WYG0208-0252a.png
 贤操持存养之正道哉甚矣心学之不明圣贤之忧
 也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此一章书见君子黜浮崇实之心也孔子曰言易放
 则当耻行难尽则当过若使不惧其言之胜于行而
 好为浮誇不欲其行之胜于言而怠于践履是言之
 数多而行之数少求其有所成就难矣惟君子心存
 于慎言以言为耻而不使有馀心存于敏行于行必
 过而不使不足又安患言不日损而行不日积也此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8b 页 WYG0208-0252b.png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与盖言行原未尝不相因而见
 始也敛言而行益笃究也行至而言自从人能以君
 子之心为心斯行可举而言亦无不可扬矣虞廷敷
 奏以言必明试以功孔子听其言必观其行职此意
 也夫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
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9a 页 WYG0208-0252c.png
 此一章书见圣人道愈高而心愈歉也孔子曰道体
 无穷非身历之不知其事之有难尽也君子之所以
 为道者三而我则无能焉三者维何一在于仁仁者
 理胜而私欲尽去凡穷通得失举不足以动其心未
 尝无可忧也而不忧一在于知知者识胜而事几能
 晰凡是非邪正举不足以蔽其心未尝无可惑也而
 不惑一在于勇勇者气胜而刚直常伸虽当大任赴
 大难举不足以屈其心未尝无可惧也而不惧夫不
 忧不惑不惧君子知仁勇之道然也而我皆无能其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59b 页 WYG0208-0252d.png
 敢不自勉哉究之道造其极斯能者益忘其能维时
 子贡曰此特夫子之自谦如此也以赐观之夫子于
 仁知勇之道岂真有未能者乎盖道至圣人而自视
 弥歉学至贤者而所见甚亲学为君子者惟常存此
 歉然不足之心则其于道也庶几矣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此一章书见学者当以自治为先也子贡平日比方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0a 页 WYG0208-0253a.png
 人物而较其短长不可谓非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
 则心驰于外而疏于内矣故夫子婉以警之曰赐也
 尔能方人其亦贤乎哉盖惟自治有馀而后得以暇
 及于人耳若以我自审方虑义理无穷虽日孜孜焉
 而有未逮又何暇较量他人乎凡人之为学终其身
 无可巳时即终其身无有暇时以孔子之圣而犹自
 谓不暇则凡有志于学者其孰有暇时邪于此知学
 至圣人而其功愈专希圣者可以勉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0b 页 WYG0208-0253b.png
 此一章书是孔子论为学者当反己以自脩也孔子
 曰凡人往往急于求人而缓于求己常患名誉之不
 著而不患德业之无成不知知存于人非己所得而
 主其或不知不足为患也若夫学焉而不能穷其理
 行焉而不能践其实我所见知之处反之于心而莫
 可自信是则所当患尔盖知与不知存乎人于己何
 与能与不能存乎己于人何与孔子曰遁世不见知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1a 页 WYG0208-0253c.png
 而不悔易曰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圣贤真切为
 己之学固如此彼汲汲于闻达者重外而轻内也其
 能事亦可槩见矣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此一章书是孔子戒人之用察为明也孔子曰人之
 于己未见其事之欺我也而设一意以迎之是谓逆
 诈未见其心之疑我也而设一意以度之是谓亿不
 信有人于此其居心也以正其接物也以诚于凡人
 之诈者不逆料其诈人之不信者不亿度其不信然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1b 页 WYG0208-0253d.png
 或不逆不亿而受人之诈与不信以致堕人之奸即
 非真能鉴物而物无遁情者矣乃其视诈与不信无
 不有以见其隐不烦推测之方而自有洞鉴之识抑
 亦诚能先觉者是非心体清明而烛事几晰义理未
 易臻此可不谓贤乎盖不断生于不明明自无所不
 断不明生于不诚诚自无所不明然非有诚正格致
 之功亦何能本体光莹先知先觉如此乎故曰至诚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2a 页 WYG0208-0254a.png
 如神又曰圣人齐戒以神明其德盖万事一理万人
 一心表里始终自然通贯岂术家射覆恍惚揣摩之
 说邪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
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此一章书见圣人以道易天下之心也昔孔子欲行
 其道周流列国当时隐士有姓微生名亩者谓孔子
 曰行藏各有其时人不我知亦听之已耳丘于列国
 何为如是栖栖然依恋而不舍与世之有心干宠者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2b 页 WYG0208-0254b.png
 往往专事口给以希遇合今无乃习为便佞而取悦
 乎孔子曰君子立身正己期合于道必欲以佞为逢
 时之计丘则何敢独是守拘滞之见以隐遁为高而
 果于忘世此则固执不通而我之所深疾也其何忍
 置斯世于度外邪盖凡事以中道为归佞以悦人与
 固以守己皆非中也若使尽如微生亩者虽不至于
 佞而未免于固天下亦安赖有圣人哉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3a 页 WYG0208-0254c.png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尚德之论也人之重君子者以才
 而其所以称君子者以德犹马之为骥者以力而其
 所以称骥者以德是以孔子曰马而以骥名亦知其
 所由得名之故乎骥之能存乎任重而致远则力安
 可少也然使仅有其力而难于控御更不免于蹄齧
 是无其德矣何足为骥乎故称骥者不称其有驰骤
 之力而称其有调良之德也即一骥而其重在德有
 如斯矣天下之必有赖乎德者独一骥乎哉盖君子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3b 页 WYG0208-0254d.png
 之才与德原缺一不可而德为尤要有德者无才不
 如有才无德者有才不如无才无才之德不可为德
 无德之才不可为才所以元凯不失才子之名而共
 兜不在俊乂之列分合轻重之间用人者不可不审
 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4a 页 WYG0208-0255a.png
 此一章书是孔子论报施之道也或人问于孔子曰
 人情仇怨相寻亦安有极哉若能于人之有怨于我
 者竟忘焉而以德报毋亦忠厚之道邪夫子以为何
 如孔子曰略怨而报以德非不厚也但于我所怨者
 而既以德报之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
 乎宜若更无可以报德者矣夫有怨有德人情所不
 能忘而所以报之自各有道必也于我所怨者去其
 平日之怨而惟处之以直当报则报无过责焉不当
 报则不报无逞忿焉一准乎理之自然而不以私意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4b 页 WYG0208-0255b.png
 行乎其间是则虽曰报怨而未尝害其为公也至人
 之有德于我者则必以德报之彼之施于我者固重
 而我之予乎彼者亦不轻此报德之道则然也而岂
 可漫以报怨哉盖凡事在不失其中或人矫枉之过
 圣人持理之平必如孔子之言然后德怨之报各得
 其当而无太过不及之差矣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5a 页 WYG0208-0255c.png
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此一章书是孔子以心知发子贡也孔子道德高厚
 其用心得力之处原不求人知而人亦不易知故发
 叹曰今之人其莫我知也夫子贡问曰以夫子之圣
 宜无有不知者何为而人皆莫知子也孔子曰欲人
 之知者必先有以异于人而后可以知于人若我之
 所为其何有异焉穷通出于天也用舍出于人也我
 无不顺而受之遭时之穷而不得于天则责之于己
 而不怨天值时之舍而不得于人则反之于己而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5b 页 WYG0208-0255d.png
 尤人但知黾勉于天理之常致力于人事之近凡所
 当知者必求其无不知所当行者必求其无不行祗
 日从事于下学而已乃积累既深自然知日精而行
 日进渐达于理之上者焉初何尝甚异于人哉惟是
 心存为己仰不愧天或者上天于冥冥之中能知我
 耳人之所以莫我知者正在此也盖子贡平日求知
 于外未尝从心体切实用功孔子故为此言以启其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6a 页 WYG0208-0256a.png
 心悟之学学者诚能反已自脩循序渐进则自有与
 天相合之原虽人不我知奚足患哉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
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
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此一章书见人当安命而不必尤人也昔子路仕于
 鲁为季氏宰鲁人有公伯寮谗愬子路于季孙季孙
 听谗言而疑子路鲁大夫子服景伯怀不平之心以
 其事告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路固将因伯寮之愬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6b 页 WYG0208-0256b.png
 而不无惑志矣谗邪安可听其害正以吾之力犹能
 诛伯寮而陈其尸于市朝以正其罪而明其诬也孔
 子闻而晓之曰君子岂不欲行其道于天下而道之
 或行或废莫不有天焉其为道之将行也与则动与
 世合是命之通也其为道之将废也与则动与世违
 是命之穷也行与废皆由于命则由今日何独非命
 使命而得行寮必不能使之废其因寮而废者即命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7a 页 WYG0208-0256c.png
 之当废耳公伯寮其如命何哉子大夫其听之可也
 审乎孔子之言见君子进退上关天意凡得失毁誉
 俱当置之度外但孔子不言命而于弥子瑕则曰有
 命于公伯寮则曰命也盖不欲以行废之权归之谗
 謟之人耳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此一章书是孔子叹世道之衰也孔子曰天生贤者
 本为世用而贤者亦无不欲行其道于天下岂乐于
 辟哉无如时不可为则不得不洁身引去而以辟全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7b 页 WYG0208-0256d.png
 其身矣大约时之所遇不同而所以为辟之由各异
 有见举世无道则隐居不仕终其身辟而不出者其
 次有见此地无道则辟而适于他邦者其次有见其
 君礼貌既衰而辟色者其次有与其君议论不合而
 辟言者凡此皆因乎时之当然而然者也夫辟岂贤
 者之心哉易曰天地闭贤人隐辟盖有大不得已者
 也孔子之在春秋辙环几遍而道终不行宜其海滨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8a 页 WYG0208-0257a.png
 老矣然辟地辟色辟言而卒未尝辟世盖圣人之于
 世固有不忍漠视者耳
子曰作者七人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忧时之意也孔子曰君子之出处
 视乎其时时而盛则在野者常聚而升之于朝时而
 衰则在朝者常散而归之于野我观今日其作而隐
 去者盖已七人矣夫七人岂其无用世之思哉而何
 以高蹈远举如是其不少也夫国家之用人惟其贤
 而已故尝得一二贤士遂足以成天下之治举七人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8b 页 WYG0208-0257b.png
 而群隐焉则世道之降可知是以有国家者能使贤
 士效忠于朝而不至荒遁于野则以几于上治不难
 矣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
不可而为之者与
 此一章书见圣人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也昔子路
 从孔子游偶宿于石门之地时有贤人隐于下位而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9a 页 WYG0208-0257c.png
 掌晨启门者问曰汝从何来子路曰从孔氏而来晨
 门曰君子相时而动可为则为不可为即止彼孔氏
 者既知时事之不可为则藏焉已耳而犹周流不倦
 未尝一日忘情于天下是非知其不可而必勉强以
 为之者与子之从之其劳甚矣盖贤者视天下有不
 可为之时才力有定也圣人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
 其道无所不可也晨门贤而隐于抱关知世之不可
 为而遂己未知道之无不可为而不容已乃以是讥
 孔子圣贤之相越岂不甚远哉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69b 页 WYG0208-0257d.png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
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
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此一章书是圣人不忘天下之心也昔孔子思以道
 济天下故周流四方时而在卫偶然击磬其忧世之
 心已寓于磬矣适有隐士荷草器而过孔氏之门者
 闻磬声而知之曰有心于世哉斯人之击磬乎盖人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0a 页 WYG0208-0258a.png
 心之感往往托之乐音隐士乃贤者自能审音而喻
 其微也既而讥之曰何其鄙哉识之不达而硁硁然
 坚确以守乎君子进退各因乎时世莫己知则道与
 时违斯洁身引去而已矣凡徒步涉水者见水之深
 则衣下体之衣而涉之见水之浅则摄上体之衣而
 涉之当厉而厉当揭而揭诚知深浅之宜也用世者
 乃不自度量人不己知而不止毋乃不如涉水者之
 随遇而能通乎孔子闻其言而叹曰斯人之言其果
 于忘世哉君子欲行其道于天下无非为救时之计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0b 页 WYG0208-0258b.png
 也若但独善其身置天下于度外则亦无所难矣而
 谓我能已乎天下虽当不可为治之时而圣人不忍
 听其不治盖圣人与天地合德视万物为一体天地
 之生物无不欲物之遂其生也苟视斯民之饥寒沉
 溺而不急于遂其生则非天地生物之心即非圣人
 之心矣故圣人之心不能一日忘天下亦如天地之
 心不能一日忘万物彼荷蒉者何足以知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1a 页 WYG0208-0258c.png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
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
 此一章书见古人居丧既不废礼复不废政也谅阴
 天子居丧之名子张问于孔子曰商书说命篇有云
 商王高宗武丁当商王小乙薨居丧于谅阴三年不
 亲政事不发语言夫人君三年不言则臣下安所禀
 令乎书所云何谓也孔子曰父母之丧不分贵贱三
 年不言何必高宗为然古之为君者无不皆然礼君
 薨嗣君居庐守丧庶务难以亲理而又不容坐废百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1b 页 WYG0208-0258d.png
 官各总摄己职以听命于冢宰如是者三年既有冢
 宰以为君裁决事几则辅相得人命令可守嗣君虽
 不言何忧国之生乱哉大凡人君以孝治天下者也
 诚如古居丧之礼则百官尽臣道以成相道而嗣君
 亦得委君道以伸子道矣后世贤如汉文而犹有短
 丧之举其遗讥史册不亦宜乎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2a 页 WYG0208-0259a.png
 此一章书是言为国当以礼也孔子曰居上者常患
 民之难使然民之难使由于不知礼耳诚使上之于
 礼心诚好之脩之于身而视听言动之必谨达之于
 政而教训号令之咸当如此则礼义以明等威以辨
 为民者莫不安分循理不待我之驱逼而自乐于使
 令矣此所谓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者也然必为上之
 人真心实意以好之而后可不然则因循仪节不过
 虚文未足以化民而成俗也
子路问君子子曰脩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2b 页 WYG0208-0259b.png
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百姓脩己以安百姓
尧舜其犹病诸
 此一章书是言脩己治人之要也子路问为君子之
 道当如何孔子曰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以敬脩其
 身而已盖无事则收敛身心使天理常存有事则点
 检言行使人欲不作如此则身脩而德成矣岂不可
 为君子乎子路又问君子之道甚大岂但如此而已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3a 页 WYG0208-0259c.png
 乎孔子曰敬者人己合一之理诚能脩己以敬则此
 感而彼通可以推之而安人矣又问君子之道甚大
 岂但如此而已乎孔子曰敬者天下为公之理诚能
 脩己以敬则正己而物正可以推之而安百姓矣夫
 脩己以安百姓其学问至精其功用至大虽尧舜之
 圣其心犹歉然不敢自以为足也而谓未足以尽君
 子乎盖敬为脩己治人之要而亦学问彻始彻终之
 道千圣相传不外乎此近而公私邪正远而废兴存
 亡皆于一念敬肆之几决之君天下者诚不可以不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3b 页 WYG0208-0259d.png
 审也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
为贼以杖叩其胫
 此一章书是圣人恶人无礼也原壤是孔子故人素
 放荡于礼法之外尝蹲踞以待孔子孔子责之曰汝
 自卑幼之时则不知孙弟之道及至长大则无一善
 之可称述今又老而不死徒足以伤风败俗为民之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4a 页 WYG0208-0260a.png

贼而已因以所曳之杖微击其胫盖使之勿蹲踞也


圣人于败坏礼教之人深恶而痛责之亦维持世教


之一端也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
 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此一章书是圣人教小子之道也昔阙党之中有童


子者来学于孔子孔子使之答应宾客而传往来之


命或人问曰此童子殆学有进益故夫子使之传命

卷九 论语下之二 第 74b 页 WYG0208-0260b.png
以宠异之与孔子曰童子之礼当隅坐随行吾见此


童子尝居于长者之位也又见其尝与先生并行也


夫为童子而不守礼安分如此则非能求益者但躐


等凌节而欲速进于成人之列耳故我使之传宾客


之命观少长之序所以裁抑之而非所以宠异之也


盖圣门之教固贵敏求尤忌凌躐学者宜知所从事




日讲四书解义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