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论语上之四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a 页 WYG0208-017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七
 论语(上之四)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此一章书是记圣教之所谨也记者曰夫子教人有


常言者诗书执礼是也有不言者怪力乱神是也若


言之时甚少谓之罕言一曰利利是人情所欲然与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b 页 WYG0208-0174d.png
义相背学者若有计功谋利之心则害义甚矣故罕


言之欲人知所戒也一曰命命兼理气其故甚微而


难测若专以命言则将怠弃人事而生怨尤之心故


罕言之欲人知自脩也一曰仁仁包四德其道甚大


而难尽若强以示人则学者有躐等之心故罕言之


欲人渐次以进也于此见圣人教人至意有在言语


之外者学者宜深体之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a 页 WYG0208-0175a.png
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此一章书是圣人贵约不贵博之意达巷党人称赞
 孔子曰凡人才识常患狭小唯有孔子大哉其不可
 量乎大而道德性命之奥细而礼乐名物之微无所
 不知无所不能可云博矣惜乎汎兼众艺不能以一
 艺名之也夫孔子之大在道全德备不在博学多能
 党人虽称赞圣人而非能深知圣人者孔子恐门弟
 子误听其言将以务博为事故进门弟子而谓之曰
 党人言我无所成名以我不能专守一艺耳我将何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b 页 WYG0208-0175b.png
 所执乎夫六艺之中随执一艺皆足成名有所谓御
 与射者我将执御乎亦执射乎就二者较之御为易
 执将执御以成名矣可见随在是道不必泛求学圣
 人者可以悟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
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此一章书是圣人维礼之意孔子曰凡事无害于义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a 页 WYG0208-0175c.png
 者或可随俗有害于义者不可苟从即如冕之制绩
 麻成布而缁之以为冕者古礼也今也以其细密难
 成改用为丝较为省俭俭虽非礼然于大义无碍我
 固不必立异从众亦可若夫臣之拜君必在堂下亦
 古礼也今则竟拜堂上是骄慢而为泰也害义甚矣
 虽违背众人吾宁从下而不顾焉盖制度节文之细
 犹可随时三纲五常之礼万世不易孔子维持世教
 之意深矣哉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b 页 WYG0208-0175d.png
 此一章书是记圣人心体之虚也记者曰吾观夫子
 应事接物之间所绝无者凡有四焉人当事之未来
 先为亿度谓之意先有专主谓之必既事之后尚多
 留滞谓之固但顾己私谓之我四者人情所不免夫
 子浑然天理不任私意则毋意随事顺理不设期必
 则毋必过而不留无有偏执则毋固大同于物不私
 一身则毋我可见圣人之心如鉴空水止本无系累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a 页 WYG0208-0176a.png
 不待禁止而自绝之学者惟力以去私静以观理则
 亦无四者之累矣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
予何
 此一章书是圣人事天立命之学也鲁有乱臣阳虎
 曾为暴虐于匡匡人恨之孔子貌似阳虎经过其地
 匡人举兵围之孔子戒心于匡其时从者皆惧孔子
 慰之曰道之显著者谓之文文必得人而传尧舜禹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b 页 WYG0208-0176b.png
 汤之统传于文王文王既没其所传之文不在于兹
 乎夫斯文之得丧天意存焉若天将丧斯文则所赋
 于我者必有所靳我为后文王而死者将不得考述
 其礼乐脩明其制度以与于斯文也今天之所以与
 我者如此是天未欲丧斯文也予之一身有命在天
 匡人其如予何窃有以自信矣于此知圣人见理之
 明临变不惧非达天知命乌能几此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5a 页 WYG0208-0176c.png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
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
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
故艺
 此一章书是圣人不贵多能之意大宰官名问于子
 贡曰吾观夫子殆生知之圣乎何其无所不通多能
 若此是大宰以多能为圣而知圣也浅矣子贡曰大
 宰抑知圣之所以为圣乎凡天生圣人皆有节制分
 限独吾夫子不为限量纵其才德使造于至圣之域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5b 页 WYG0208-0176d.png
 德既造于至圣才自无所不通故又多能也子贡以
 多能为圣之馀事可云知圣孔子闻大宰与子贡问
 答之语不敢以圣自居又恐人以多能为重因即大
 宰之言以明之曰大宰许我多能其知我者乎但我
 之多能亦自有故吾少时未为世用而微贱故能讲
 习众艺此亦鄙末之事耳岂君子所重哉君子学问
 自有远且大者不以多能为贵也门人因记琴牢之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6a 页 WYG0208-0177a.png
 言曰夫子平日曾云吾不为世人所试用故得习于
 众艺即少贱多能之谓也可见脩己之道自有大本
 大原治人之道自有大经大法博学多能非所急也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
叩其两端而竭焉
 此一章书是见圣心之虚教人之诚也当时皆称孔
 子为无所不知故孔子谦而不自居曰我果有知乎
 哉我实无所知也但是平日告人不敢不尽无论贤
 智来问必尽抒其蕴即有鄙陋之夫来问于我彼固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6b 页 WYG0208-0177b.png
 空空然一无所能我不敢以鄙夫而忽之必叩击发
 动其两端凡事之始终物之本末道器之上下事理
 之精粗无不尽我之知以相告焉人见我告人必尽
 其诚遂谓我无所不知而我则实无所知也此是孔
 子不执己见因人启发正教人不倦之意学者所当
 深思而自得也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7a 页 WYG0208-0177c.png
 此一章书是圣人自叹其道之不行也孔子曰大道
 将行则天兆文明必有祥瑞以应之虞舜时凤仪于
 庭文王时凤鸣于岐山伏羲时龙马负图而出虽圣
 王不重祥瑞而文明之兆于此可徵至于今凤鸟不
 至已非虞舜文王之时矣河不出图已非伏羲之时
 矣世莫有用我者道其不行矣夫盖孔子非思凤鸟
 河图也思大道之行也圣王在上文治兴起则凤至
 图出自然可期岂若后世侈言祥瑞为附会誇大之
 辞哉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7b 页 WYG0208-0177d.png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

 此一章书是见圣人仁敬之心随感而应也圣人之
 心寂感自然内外如一方其未感如止水明镜一有
 所感则油然而生故记者曰孔子见有丧服而齐衰
 者有尊爵而冕衣裳者无目而瞽者遇此三种人虽
 年少于我必作而起或行过其前必急而趋所为哀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8a 页 WYG0208-0178a.png
 有丧尊有爵矜不成人也哀矜是仁所发见处尊礼
 是敬所发见处仁敬之心充积于中故随感随应不
 待勉强动容周旋无不中礼盛德之至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
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此一章书是颜子希圣之学也颜渊游于圣门学既
 有得喟然叹曰甚矣夫子之道之难形也尝专力以
 进多方以求见其高也仰之庶几可及乃仰之弥高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8b 页 WYG0208-0178b.png
 见其坚也钻之庶几可入乃钻之弥坚又尝瞻之若
 在吾前恍惚之间却又在后盖仰弥高钻弥坚是道
 之无穷尽也瞻在前忽在后是道之无方体也使不
 有善教之施学者何自而入幸夫子循循有序善于
 诱人而使之自进焉盖道之散于万殊者谓之文就
 万殊中有天理节文处谓之礼夫子先博我以文使
 包举融会从约我以礼使操持约束回奉夫子之教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9a 页 WYG0208-0178c.png
 百倍加功趣味日出虽欲罢而有所不能凡吾才力
 可用既已竭尽无馀矣义理昭明本心纯熟向之高
 坚前后卓然如立于我前当此之时则自大以趋于
 化自思勉而至于不思不勉介乎二者之境非人力
 所能为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回惟有黾勉于文礼之
 中而已噫非深知圣道者胡能形容亲切如此哉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
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9b 页 WYG0208-0178d.png
道路乎
 此一章书是见圣人守礼以正也昔孔子有疾子路
 虑及身后之事以为古时为大夫者皆有家臣治丧
 夫子曾为大夫乃使门人为臣是尊师意也不知夫
 子时已去位不当复有家臣是未知所以尊之之道
 矣夫子病少间乃责之曰久矣哉由之行事诈而不
 实也昔我为大夫则有家臣今已去位则无臣矣无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0a 页 WYG0208-0179a.png
 臣而为有臣我将谁人之欺乎无乃欺天乎且由之
 用家臣也欲以尊予也然尊之必以礼与其死于家
 臣之手而非礼自处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而自安
 其礼之为愈乎且使我无家臣不得行大葬之礼然
 有二三子在予岂死于道路而不得葬乎由前言之
 见家臣之不当有由后言之见家臣之不必有可见
 爱人者当爱以德敬人者当敬以礼庶乎理顺心安
 而无踰越之失也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0b 页 WYG0208-0179b.png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此一章书是见圣人有用世之心而不苟用于世也
 古人比德于玉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借美玉以
 为比而问之曰物之贵者莫如玉而美玉则尤贵者
 也今既有之于此将韫于椟中而终藏诸与抑将求
 贾直之善者而沽之与子贡之意盖以美玉之沽藏
 探孔子之行藏也孔子曰美玉本为世用以理言之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1a 页 WYG0208-0179c.png
 断断当沽而不当藏者其沽之哉其沽之哉然天下
 之宝原自贵重岂可自轻若使求贾而沽于人则本
 然之美先失之矣我必待夫善贾之自来者也此可
 见孔子用舍行藏之心矣盖藏则抱道忘世圣人不
 忍求则枉道徇人圣人不为惟待则循乎天理而安
 于义命之正圣人之出处诚时中之道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此一章书是见圣人之化无分中外也当时孔子因
 道不行欲去中国而之外国偶发欲居九夷之叹亦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1b 页 WYG0208-0179d.png
 犹乘桴浮海之意云耳或人未之喻以为真欲居之
 乃问曰外国习俗鄙陋恐不可居如之何孔子曰君
 子居之自能信其在我忠信笃敬无入而不自得且
 天地间人性皆善道德仁义之气礼乐教化之习安
 在行于中国者不可行于外国乎何陋之有哉盖上
 下古今东西南朔此心此理莫不相同圣人之化原
 无分于中外也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2a 页 WYG0208-0180a.png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此一章书是孔子自叙正乐之事也雅是大雅小雅
 颂是周颂鲁颂商颂雅颂之诗词即朝庙所用之乐
 章必诗得其所而后乐得其正故孔子追叙之曰诗
 乐在鲁久矣但历年既远颇多残缺失次吾自卫反
 鲁之年考订既详徵验足信一一釐定之然后乐之
 声音节奏得归于正其二雅三颂之诗被诸管弦者
 篇章次序各得其所而雅用于朝廷颂用于宗庙亦
 无有紊乱者矣盖诗乐所传皆圣王之制作治道之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2b 页 WYG0208-0180b.png
 精微孔子述往圣以传后世正乐之功匪浅鲜也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
困何有于我哉
 此一章书是圣人于庸德之行常见不足也孔子曰
 人于伦理日用之间虽甚卑近甚微小之事视之若
 易能而其实每多欠缺即如出而在邦国则事公卿
 必有所以事之者当尽其忠顺而不失上交之道也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3a 页 WYG0208-0180c.png
 入而在家庭则事父兄必有所以事之者当尽其孝
 弟而克脩子弟之职也若有丧事不特三年之丧即
 期功缌麻皆不可忽必于情所当致礼所当尽者不
 敢不勉力以从也至于饮酒原以合欢若饮之过节
 易于乱性而为所困必操存有主勿使多饮至神昏
 气乱也此四者虽若近易然身体而力行之工夫却
 极细密道理却极广大非仁熟义精涵养纯粹者不
 能也以我自审何者有于我哉可见为学当不忽于
 卑近不遗于微小诚能于天理之当然者求尽其量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3b 页 WYG0208-0180d.png
 而于人情之易动者不踰其则虽希圣希贤不外是
 矣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此一章书是孔子就川流以指道妙也天地间大化
 流行无时少息随处可见然目前可以指示者莫如
 川流故孔子偶在川上有会于心而言曰天地之化
 往者过来者续往而复来来者复往相续不已无非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4a 页 WYG0208-0181a.png
 逝者有如此水夫彻昼彻夜流而不已昼固如是夜
 亦如是未尝有一息之停止也人心体此时时存省
 使私欲净尽天理常存无有毫发之间断则庶乎不
 亏其本体矣推而言之天理流行触处皆是天运而
 不已物生而不穷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大而造
 化之开阖小而口鼻之呼吸无在不有无时不然总
 是一无息之体论本体则自然不息论工夫则自强
 不息勉强之久至于自然而纯亦不已焉则天德在
 是王道亦在是所谓中和位育无非此理惟在天纵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4b 页 WYG0208-0181b.png
 之圣人察识其本体而扩充之存诚主敬无少间断
 以造乎其极而已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此一章书是言好德之贵诚也孔子曰天所赋于人
 之正理而人得之于心者德也人之大欲最易溺情
 乱性者色也德色二者理欲之分判然乃吾观人情
 理念常衰欲念常胜德虽人所本有而气禀拘之物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5a 页 WYG0208-0181c.png
 欲蔽之脩己之德则不能亹亹焉惟日不足见人之
 德则不能孜孜焉乐取于人欲如好色之出于诚然
 至真且切者未之见也盖好德则脩身亲贤其益无
 穷好色则伤生伐性其害不小诚能易好色之心以
 好德将贤人君子日至于前而脩齐治平自收其效
 其为乐不更多乎哉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
 此一章书是见为学进止之机皆由于己也孔子曰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5b 页 WYG0208-0181d.png
 人之为学必求有成倘日积月累已实用工夫而一
 旦厌怠心生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究归无成譬如
 积土为山势已垂成其未成者但少一篑之土耳于
 此成山岂不甚易乃忽然中止不肯加功则前功俱
 置无用而山终不成矣此其止也谁止之乎只一己
 因循怠惰而止耳为学而至自弃亦犹是也可不戒
 哉人之为学勿可畏难虽为圣为贤未曾全用工夫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6a 页 WYG0208-0182a.png
 而一旦发愤精进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不可限量
 譬如平地未曾积土其所覆者仅有一篑之土耳冀
 望成山岂不甚难乃锐然奋进不肯少停则功力积
 久高大山亦有时而成矣此其进也谁进之乎只一
 己奋发精勤以往耳为学而能自强亦犹是也可不
 勉哉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诗曰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可见为学在锐志尤在有恒诚使工夫无
 有间断则盛德大业岂难致哉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6b 页 WYG0208-0182b.png
 此一章书是孔子深赞颜子之能受教也孔子教门
 弟子发明道理常以言语相传但诸弟子闻孔子之
 言未能会之于心体之于身便有怠惰之意惟颜子
 能明睿故闻孔子之言而心解能健决故闻孔子之
 言而力行欲罢不能拳拳弗失所以孔子赞之曰凡
 人听言半疑半信若在若亡罕有不惰者若夫语之
 以道而心知力行自不能已绝无怠惰之意者其惟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7a 页 WYG0208-0182c.png
 回也与孔子称赞颜子亦所以励群弟子也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追思颜子之好学也凡人为学智
 愚贤不肖之分所争惟在进止之间耳进而不止虽
 至圣人而无难止而不进则终于庸人而已孔门惟
 颜子好学有日进而未己之势使得永年必至圣人
 地位故孔子当颜子既逝犹追思而谓之曰惜乎吾
 但见其奋往精勤方进而不已也未见其逡巡退缩
 欲止而不前也以其勤学如此由此日进不已其造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7b 页 WYG0208-0182d.png
 诣所到岂可限量而不意其早逝也岂不深可惜哉
 孔子之惜颜子如此学颜子之学者亦惟精进不已
 则庶几矣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此一章书是孔子勉学者以有成也凡学者始有其
 质犹谷之始生有苗继加以学问发达其聪明犹谷
 之吐花为秀终焉实有诸己至于成就犹谷之成榖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8a 页 WYG0208-0183a.png
 为实学必至于成犹谷必至于实方为有用故孔子
 借喻而言曰谷之生也自苗而秀自秀而实乃为有
 成苟或失其耕耘逆其生理培植滋养一有不到则
 但生苗而不吐花秀发者有矣夫即吐花秀发而不
 结实者亦有矣夫美而不成其何用哉可见讲学脩
 德亦当有始有卒勿致一暴十寒则日进无疆而底
 于大成矣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
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8b 页 WYG0208-0183b.png
 此一章书是孔子教人及时勉学也孔子曰君子进
 德脩业贵于及时若人之后生者实是可畏其年富
 进学有馀日其力强进学有馀功诚能不虚此年力
 乘时勉学日进不已则其造诣所到殆未可量焉知
 将来不如今日之可畏乎倘若因循悠忽岁月蹉跎
 转盼间至于四十五十之年而不以善闻则衰老无
 成后来更无可望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先言可畏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9a 页 WYG0208-0183c.png
 是期望以勉励人后言不足畏是绝望以警戒人总
 是教人及时勉学也可见作圣之功全在春秋方富
 之年日新不己日进无疆则功崇业广岂有不造其
 极者乎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言听言者贵有受言之实也孔子
 曰凡人听言必当虚己以受求其实益如见人有过
 以正言直论明白规谏之是谓法语之言此等言语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19b 页 WYG0208-0183d.png
 词严义正人听之自然敬惮不得不允服其能不从
 乎然非贵面从而已必因所言者一一反求既有过
 愆随即改正乃为可贵见人有过以婉词微意委曲
 与之言是为巽与之言此等言语婉转和平人听之
 无所乖忤不得不欣喜其能无说乎然非贵一时喜
 悦而已必以所言者一一寻绎深得其微意之所在
 乃为可贵若一时喜悦而不能绎思其理外貌顺从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0a 页 WYG0208-0184a.png
 而不能自改其过则虽正直规谏之论日陈于前委
 曲开导之词日闻于耳究不足以醒其昏惰救其过
 失吾终无如之何也已矣孔子深绝以警之如此凡
 听言纳諌虚己以受务求实用勿事虚文则讲学脩
 德治国平天下均有裨益矣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勉人立志也孔子曰凡士君子必
 先立志志于道志于仁皆志也所志一定方能为圣
 为贤至于有始有卒终不可得而夺且以势之难夺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0b 页 WYG0208-0184b.png
 者言之如以三军之众而卫一主帅宜若不可夺者
 然三军虽众心有时不齐力有时不合则其帅可夺
 而取之也若以匹夫而守其志宜若可夺者然匹夫
 虽微在己能守其志则始终不变生死不渝必不可
 得而夺也可见士君子只在立志所志既定则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谓大丈夫者如
 是而已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1a 页 WYG0208-0184c.png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
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

 此一章书是言进道不可自足也凡人不以贫富动
 其心方能进道子路识趣高明能于贫富之际毫无
 系累故孔子称之曰人情戚戚于处贫而汲汲于求
 富每于贫富相形之际未有不动心者若夫身衣敝
 坏之缊袍与衣狐貉贵服之人并立而恬然淡然无
 动于中不以为耻者其惟由也与夫由能不耻其无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1b 页 WYG0208-0184d.png
 忮求之心可知矣凡人情嫉人之有而欲害之则必
 忮耻已之无而欲取之则必求忮求心生无所不至
 皆耻贫之念为之也今由独能不耻卫诗有云无所
 嫉而不忮无所贪而不求于外物一无系累用是以
 往何所为而不善乎此言惟由足以当之矣孔子引
 此以美之如此子路闻孔子许之遂将此诗词时时
 讽咏若将终身者是自喜其能而不复求进于道矣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2a 页 WYG0208-0185a.png
 孔子警之曰义理无穷必有日新不已之功以求至
 于尽善之地是不忮不求之道特进道之阶耳若止
 于此何足以尽善哉盖为学不以境遇动心方可与
 进道然须由此而进至于中心安仁终食无违乃为
 尽善故孔子警子路以勉其进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此一章书是孔子托物以比君子之节行也孔子曰
 春夏和煖之时草木无不畅茂虽有坚刚柔脆之不
 齐然未可辨也及岁暮寒凝草木零落而松柏犹苍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2b 页 WYG0208-0185b.png
 然不变然后知其后彫也盖治平无事之时小人或
 与君子无异至于遇事变临利害改节易操甘与草
 木同腐者多矣惟君子处之弥艰守之弥固威武不
 能挫其志死生不能动其心即如后彫之松柏然夫
 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惟至时变而后知君子之
 不同于庸众也然必待有事而后思得君子而用之
 岂不晚哉此圣王所以贵百年之计也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3a 页 WYG0208-0185c.png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此一章书是孔子指成德者之心体以示人也孔子
 曰知仁勇三者人心之本体也盖人之心体本无障
 蔽而不惑本无牵系而不忧本无委靡退怯而不惧
 自人心一有所蔽即有疑惑惟夫有知之德者格物
 致知不昧虚灵之体则事物之交凡是非可否无不
 坐照无遗何惑之有自人心一有所累即有忧患惟
 夫有仁之德者涵养纯熟浑然天理之公则境遇之
 来凡穷通得失无不顺理安行何忧之有自人心一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3b 页 WYG0208-0185d.png
 有所怯即有恐惧惟夫有勇之德者至大至刚直养
 浩然之气虽当大节重任险阻艰难皆毅然处之无
 逡巡退缩之意何惧之有此皆成德之事学者以之
 脩已帝王以之治天下国家皆不外此故知至于不
 惑则足以照临四海仁至于不忧则足以并包九有
 勇至于不惧则足以裁决万几帝王之学尤所当加
 意者也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4a 页 WYG0208-0186a.png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
立未可与权
 此一章书是孔子以全学望人也孔子曰人之造诣
 不同学贵循途而进如人志气迈往锐然以典学自
 命是可与共学矣然学必专心致志向道而行而后
 不为他岐所惑初学之人或识见未定未能实见吾
 道之美而勇往以从之是可与共学者未可遽与之
 适道也既勇往以从之矣必躬行实践有所执持而
 后不为外诱所夺适道之人或操守不坚未能固执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4b 页 WYG0208-0186b.png
 而不变是可与适道者未可遽与之立也学至于固
 执而不变亦可矣然守而未化也惟圣人一理浑然
 汎应曲当于事变之来各适其轻重之宜如权之称
 物者然彼能立之人或不能通权达变以几夫时措
 咸宜之妙是可与立者未可遽与之权也学至于可
 权然后为学之功全矣盖为学之道不容躐等而进
 当循序以致其功亦不容得半而足尤贵层累而造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5a 页 WYG0208-0186c.png
 其极也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
也夫何远之有
 此一章书是孔子借诗以勉人用思之意昔逸诗有
 云唐棣物之无情者也其花尚翩翩然摇曳若有感
 而动矣况我与尔人之有情者也岂无所感动而不
 尔怀思乎但以所居之室相去隔远而不能相及耳
 夫诗人之所思者固未知其所指何在孔子遂借其
 言而反之曰思之为妙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今诗所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5b 页 WYG0208-0186d.png
 谓室远毕竟是未之思耳若果思之则此心之灵明
 虽千万里之外千百年之上一思即至初无障隔壅
 蔽夫何远之有夫道在于心思乃尽心求道之功人
 之于道只徒事口耳而不求之于心故以为远若求
 诸心则欲仁斯至何远之有是以君子贵近思之学
 也

乡党第十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6a 页 WYG0208-0187a.png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
便言唯谨尔
 乡党一篇皆是记孔子容貌威仪起居动静之详盖
 圣人盛德积中动容周旋有自然中礼之妙也此一
 章书是记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言貌之不同也门
 人记曰吾夫子之居乡党也则见其言貌之间恂恂
 然信实而已谦卑逊顺不敢以贤智先人有似乎不
 能言者盖乡党乃父兄宗族之所在故礼恭而辞简
 如此至于与祭而在宗庙居官而在朝廷则便便然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6b 页 WYG0208-0187b.png
 与人议论制度仪节之精微问之必审纪纲法令之
 详悉辨之必明但言所当言常敬谨而不放尔盖宗
 庙乃礼法之所在朝廷乃政事之所出又与处乡党
 之时不同故言之不容不尽而辨之不容不明如此
 此圣人盛德之至故随所处而皆合乎礼之中也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
 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7a 页 WYG0208-0187c.png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在朝廷事上接下之不同也门
 人记曰吾夫子之入朝也方君未视朝之时正臣工
 议政之际如与下大夫言其势分犹卑言或可以直
 遂则当言即言正辞断义无所委曲但见其侃侃然
 刚而直也若与上大夫言其体貌尊重言不可以径
 情虽理之所在持正不阿然必颜色和婉辞气从容
 但见其訚訚然和悦而诤也至君既出而视朝夫子
 极其敬谨不敢一毫怠忽则踧踖如而恭敬不宁也
 但常人过于矜持未免失之拘迫夫子却又从容和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7b 页 WYG0208-0187d.png
 缓动容周旋不过其则与与如而威仪中适也圣人
 之事上接下各中其节如此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
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为君摈相之容也古者列国诸
 侯朝聘往来主宾相见之时有为之摈相者主谓之
 摈言其接待宾客也客谓之相言其辅相行礼也门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8a 页 WYG0208-0188a.png
 人记曰吾夫子当君命有召使之为摈迎接宾客此
 乃两君交好大礼所系故夫子一闻君命敬慎之至
 顿改常容观其颜色则勃然变动不类平时之安和
 自适观其步履则盘桓不安屏营不宁有似欲前进
 而不能之状此是承命之初其敬有如此及宾至而
 君迎之时宾主有命为摈者递传宾主之命以相达
 夫子此时适为次摈有上摈居于身之右有末摈居
 于身之左故拱揖所与同为摈者或揖左人传命而
 出则以手向左或揖右人传命而入则以手向右然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8b 页 WYG0208-0188b.png
 手虽有左右而身则端整自如未尝随之而动但见
 其衣之前后襜如其整齐也及宾主相见之后主君
 延宾而入为摈者当从其后而趋入以有事夫子于
 疾趋而进之时足容虽疾手容自恭张拱端好如鸟
 之舒翼然此是行礼之时其敬有如此行礼既毕主
 君送宾以出宾方退出之际主君之敬未解夫子必
 复命于君曰宾已出不复回顾矣所以舒君之敬不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9a 页 WYG0208-0188c.png
 使劳于瞻望也此是礼毕之后其敬有如此夫以为
 摈一事自始至终无不中礼如此此所以为盛德之
 至也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
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
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
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在朝之容也门人记曰吾夫子
 趋朝之时方入宫门去君虽远敬心已切但见其曲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29b 页 WYG0208-0188d.png
 身而行鞠躬如也虽公门高大郤似不能容其身者
 然其立也必不敢当门之正中避所尊也其行也必
 不敢践履门限恐不恪也敬于入门之始如此由此
 而进则为君所宁立听治之虚位夫子过之见位如
 见君其颜色则勃然而变动其行步则躩然而盘旋
 其言语则讷讷然谨慎收敛似气不足以出声者敬
 于过位如此盖去君渐近故其敬渐加与入门之初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0a 页 WYG0208-0189a.png
 不同矣当升堂之时则两手抠衣下缝使之离地以
 防倾跌之患历阶升堂曲身而行鞠躬如也其心敬
 气肃深自屏藏似不息者盖愈近君则愈敬慎视过
 位之时又不同矣夫子见君已毕由是下堂而出降
 阶级一等始稍舒其颜色有怡怡然和悦之意然其
 敬君之心有终不能忘者但见其下尽阶级趋走以
 就于下则端拱如翼手容之恭如故也复其朝班之
 位而立依旧踧踖而恭敬不宁身容之肃如故也盖
 自始至终一于礼如此可以为人臣法矣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0b 页 WYG0208-0189b.png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
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为君聘于邻国之礼容也门人
 记曰夫子承君命以聘问邻国执持国君之命圭以
 通其信则敬谨之至鞠躬如也有如至重而力不能
 举者身容何肃也执之平衡心与手齐有时举手向
 上则如与人相揖者未尝失之太高有时俯手向下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1a 页 WYG0208-0189c.png
 则如以物与人者未尝失之太卑手容何恭也其色
 之见于面者勃然变动如临战阵之时色容何庄也
 其容之形于足者举足促狭曳地而行若缘物然足
 容何重也及聘问之后以君命献礼物于邻国之君
 所以达君之情但见夫子有和悦之色视聘时渐舒
 也享毕又以私礼见邻国之君所以伸己之敬则愉
 愉如而又加和也盖敬以尽聘问之礼和以达聘问
 之情惟夫子其能不辱君命乎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1b 页 WYG0208-0189d.png
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衣服之制也门人记曰圣人持
 身即一衣服亦不苟如常服则不用绀緅二色以为
 衣之领缘盖绀乃深青扬赤色为齐服之饰緅乃绛
 色为练服之饰故不以之饰常服也私居之服不用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2a 页 WYG0208-0190a.png
 红紫二色合赤白而成红合赤黑而成紫皆色之不
 正者也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故不以服之私居也
 其致谨于服色之辨如此时当乎暑则服单葛之衣
 或取夫絺而精者或取夫绤而粗者然必先着里衣
 表絺绤而出之于外盖暑服宜于轻浅而不宜见体
 也时当乎冬则随所服之裘裼以所宜之衣如黑羊
 之裘服以朝觐则裼以缁衣欲黑色相称白麑之裘
 服于聘享则裼以素衣欲白色相称黄狐之裘服于
 蜡祭则裼以黄衣欲黄色相称此公服之制也若私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2b 页 WYG0208-0190b.png
 居之裘其制则长取其温暖而短其右边之袖盖作
 事常用右手取其便于举动也私居之裘则用狐貉
 为之以其毛深温厚可以禦寒而适体也其致谨于
 裘葛之制如此服必有佩也居丧之时去文就简非
 所宜佩若已免丧乃去凶即吉之时也必玉以象德
 器以备用无所不佩焉衣必有裳也朝祭之服取其
 方正其下裳则用正幅如帷幔然谓之帷裳然人身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3a 页 WYG0208-0190c.png
 之腰为小故于两旁为襞积有衣褶而无杀缝也若
 非正服之帷裳则不用襞积而旁有斜裁倒合之杀
 缝矣以其杀于下齐者一半故谓之杀缝其制上窄
 下宽取其省约而不妄费也其丰俭各有所宜如此
 如吊服所以哀死也若羔裘之朝服元冠之祭服则
 不用之以吊盖不以吉服而用之于凶服也朝服所
 以觐君也孔子时虽致仕每月之朔必服其朝服而
 北面以朝盖不以致仕而忘乎君也其谨于吉凶之
 礼又如此盖衣服所以文身亦圣人之所必谨也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3b 页 WYG0208-0190d.png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谨齐之事也门人记曰夫子将
 祭祀而齐戒沐浴既毕必更明衣而衣以布为之不
 但内志之清明而且外体之纯洁也齐戒之时既不
 可解衣而寝又不可著明衣而寝故必别有寝衣以
 防其亵而寝衣之制周身之外仍长有一半使其可
 以覆足也其致洁以尽敬如此至于平居之食有常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4a 页 WYG0208-0191a.png
 品矣齐则必变其所食不饮酒不茹荤恐以臭味之
 故昏吾精明之德也平居之坐有常处矣齐则必迁
 其所坐不安常不袭故恐以便安之习夺吾慎重之
 心也其变常以尽敬如此此可以得圣人谨齐之心
 矣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
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
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
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4b 页 WYG0208-0191b.png
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蔬食菜羹瓜
祭必齐如也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饮食之节也门人记曰圣人之
 饮食不特为养生计盖亦有道存焉饭食虽不求其
 精而亦不厌其精牛羊与鱼之腥聂而切之之脍虽
 不求其细而亦不厌其细盖食精脍细有益于人者
 圣人所不去也夫食之有益于人者固不厌而伤人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5a 页 WYG0208-0191c.png
 者岂食之乎故食取其精也苟饭伤热湿而饐或味
 变而餲则不食脍取其细也苟鱼烂而馁与肉腐而
 败则不食若未败而色已变此色恶也则不食未败
 而气已变此臭恶也则不食人事之烹饪或失其节
 者不食天时之成熟未至其期者不食盖以上数者
 食之皆足伤生故夫子谨之夫物之有害者固不食
 而无害者亦岂苟食之乎割肉以正为贵不正则与
 心体违不苟食焉用酱各有所宜不得则致用不备
 不苟食焉且不徒不苟食而所常食者亦自有节盖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5b 页 WYG0208-0191d.png
 人资谷气以养生若肉味过多反胜五谷之气致失
 养生之道故必节之虽不辞其多而不使其太过也
 饮酒以合欢若崇饮不已既能昏性而丧德又能致
 疾而伤生故必节之虽不限其量而不及于醉乱也
 至若酒出于沽脯出于市恐不精洁或至伤人故皆
 不食若夫姜可以通神明去秽恶故每食常设而不
 撤去凡饮食之道惟适可而止不太多而过饱恐伤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6a 页 WYG0208-0192a.png
 生也其养生不既周乎夫日用之饮食固慎而颁于
 人者亦有节夫子当助祭于公庭而有胙肉之得也
 归即颁赐不得经宿盖重神惠而尊君赐故不敢迟
 也至于家庙之祭肉虽可少缓未能当日分赐然亦
 不过三日皆以颁之于人若过三日则肉败而人不
 食之是亵神之馀矣故不久留也其颁食有当可之
 节如此夫子当食之时则心安于食虽人有问及亦
 不轻于答也当寝之时心安于寝亦不轻于言也其
 食也虽蔬食菜羹亦必每种各出少许置之豆间之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6b 页 WYG0208-0192b.png
 地以祭先代始为饮食之人其祭虽小亦必齐如其
 诚敬焉此皆圣人饮食之节无不中礼如此盖不止
 于养身而亦所以养德学者能随事而体察焉何莫
 非道之所在也
席不正不坐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所处必以正也门人记曰夫子
 心安于正事事皆整齐严肃故于席位或偏向不正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7a 页 WYG0208-0192c.png
 自不苟于坐焉盖东西南北各有正位在圣人心安
 于正席不正则与心不合心便不安故虽小不苟也
 则其出入起居之无不正可知矣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居乡之事也门人记曰夫子之
 居乡也或与乡人宴会饮酒时则少长咸集矣其中
 有六十以上执杖而行之老人夫子必加尊敬宴毕
 之后杖者出夫子即随之而出未出不敢先既出不
 敢后也其敬长如此周礼方相氏主索疫鬼而驱逐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7b 页 WYG0208-0192d.png
 之季冬之月则命有司大傩以驱除鬼祟而迎纳吉
 祥也盖此礼虽古而近于戏夫子家居遇乡人行天
 傩之礼则敬君命而服朝服以立于东阶焉以乡人
 傩于我家我有主道也其敬古礼如此此居乡之道
 也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
达不敢尝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8a 页 WYG0208-0193a.png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与人交之诚也门人记曰夫子
 之与人交也一出于至诚而不欺如所交之人在于
 他邦夫子遣使候问使者临行则必从后再拜而送
 之有如亲见其人不以其在远而废敬也季康子曾
 馈以药夫子拜而受之以答彼之殷勤也且直告使
 者曰丘尚未知此药所用何品所疗何病不敢尝也
 盖药有未达自不可尝然受而不饮则又虚人之赐
 故直以不敢尝告之其受馈之诚又如此夫子诚善
 与人交者哉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8b 页 WYG0208-0193b.png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仁民先于爱物也门人记曰一
 日夫子养马之厩被火焚烧夫厩为火焚伤马必矣
 夫子自君之朝退而来归闻之即问曰火得毋伤人
 乎未尝问及马也盖惟恐人之伤故不暇及于马耳
 夫天地之生物于人为重当仓卒发问之时意不在
 马而专在人圣人其体天地之心为心者乎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9a 页 WYG0208-0193c.png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
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事君之礼也门人记曰凡臣之
 于君务期尽礼毋论事之大小悉当以谨敬持之若
 夫子则无一事之越于礼者君或赐以熟食必正席
 致敬而先尝之然后颁之于人尊君赐也君或赐以
 生肉必烹调使熟而荐之祖考荣君赐也君或赐以
 生牲必畜之于家无故不杀仁君赐也其尽礼于受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39b 页 WYG0208-0193d.png
 赐有然夫子或侍于君而食于君之侧其时君祭而
 置品物于豆间则已不祭而先饭盖礼君赐之食而
 客之则命之祭夫子不敢当君之客已故先饭以示
 为君尝食之意其尽礼于侍食有然夫子或以疾寝
 而君视之倘得扶疾而以臣礼接君固其心矣势必
 不能则首居东以受生气加朝服于身又拖大带于
 上不忘恭也其不以疾而废礼又有然君或有事而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0a 页 WYG0208-0194a.png
 以命来召倘可即升车而行所不辞矣若犹未驾则
 迫不容待徒步以往不俟驾而遂行急君命也其不
 以劳而废礼又有然盖分义之必循斯礼文之必谨
 夫子于纤悉委曲无所不竭其诚敬是不独持一身
 之小节而正以立万世人臣之大常也与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交朋友之义也门人记曰朋友
 为五伦之一原以义合者也夫子之于朋友莫不以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0b 页 WYG0208-0194b.png
 义为断如朋友不幸而死无亲属以主之是无所归
 者于义为当殡者也夫子即曰于我殡盖揆乎事理
 之宜遂直任而不辞也如朋友之馈或轻或重皆交
 际之常于义所不当拜者也是以虽重如车马非馈
 祭肉者比则直受之而不拜盖祭肉之所以拜者敬
 其祖考同于己亲也车马岂其伦乎此夫子所为悉
 合乎当然也盖义受裁于心夫子不以存殁易其心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1a 页 WYG0208-0194c.png
 不以货利动其心惟心能有主故义无不尽也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
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迅雷风烈必变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容貌之变也门人记曰容貌乃
 德之符夫子随事顺应适当乎理其形诸身而见于
 色者各有不同凡人寝处恒易流于肆夫子虽舒布
 其四体而不至偃卧以如尸私居不必过于拘夫子
 虽慎持于平日而不事矜庄以为度其容貌之见于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1b 页 WYG0208-0194d.png
 处己者如此若夫有丧之人所当哀也夫子见齐衰
 者虽所亲狎必变色以待之有爵与无目之人所当
 致其尊与矜之诚也夫子见冕者与瞽者虽当燕见
 必礼貌加之至夫子当在车之时见有服凶服者则
 恻然不宁而为之式见有负版籍者则肃然起敬而
 为之式此一以哀有丧一以重民数也至夫子当燕
 享之时主人设盛馔以相待必变色而起以致其敬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2a 页 WYG0208-0195a.png
 所以重主人之礼也其容貌之见于接人者如此至
 迅雷风烈乃天变之大者夫子当此必变其常色惕
 然恐惧盖敬天之怒而不敢逸豫以自安也其容貌
 之见于敬天者又如此夫圣人动容周旋无不中礼
 其出之也非有心而观之者则各异至如见负版而
 式遇风雷而变则尤所以重邦本而畏天威也哉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此一章书是记孔子升车之容也门人记曰我夫子
 正直存于中而肃恭著于外随其所在莫不见其有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2b 页 WYG0208-0195b.png
 敬容无肆容人当升车自无不立而执绥者然或未
 免于偏倚也惟夫子则必正立执绥而一无偏倚焉
 及既在车中则瞻视有常未尝回首而顾也言语必
 慎未尝急遽而言也手容必恭未尝妄有所指也盖
 敬容之见于乘车者如此夫礼大夫得乘车苟或稍
 纵即不足以见盛德之容而且惑人之视听夫子之
 不待谨而自谨也此其所以为圣人也与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3a 页 WYG0208-0195c.png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
 三嗅而作

此一章书是见孔子时中之圣其所会心者无非时


也门人记曰鸟之为物虽微见人之颜色不善斯举


翮而他往又必回翔审视择可止之地而后集焉何


其能见几而举择地而集如此昔者孔子见雌雉存


于山梁之上因感而叹曰彼山梁之雌雉当飞则飞


其飞也以时当下则下其下也以时时哉时哉子路

卷七 论语上之四 第 43b 页 WYG0208-0195d.png
不悟以为时物而共向之有执之之意焉遂三嗅而


作其在山梁也非翔而集于山梁者乎其嗅而作也


非见子路之色而举者乎是可以知鸟矣更可以知


夫子之有取乎时矣盖孔子于君臣朋友父兄宗族


之间一言一动莫不各尽其道非屑屑以求其合时


当然自无不然耳此所以深有取乎时也记者记此


以终乡党正以明圣人之悉因乎时云

日讲四书解义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