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辑传 卷十三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168-09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辑传卷十三
             明 王樵 辑
 哀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左传春楚子围蔡报柏举也里而栽(筑墙立版谓之/栽栽者竖木以)
 (约版也楚虑外人救蔡则己表里受敌故筑垒周匝/去蔡城一里以围之内置兵以攻蔡外凭垒以禦救)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168-0990b.png
 (者/)广丈高倍(垒厚一丈/高二丈)夫屯昼夜九日(丁夫屯聚筑/垒昼夜九日)
 (而/成)如子西之素(子西本计为/垒用九日成)蔡人男女以辨(男女各/别系累)
 (而出/降)使疆于江汝之间而还蔡于是乎请迁于吴
 杜氏曰随世服于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
 随侯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使列于诸侯故得见
 经定六年郑灭许此复见者盖楚封之 今按蔡人
 男女以辨则是降也使疆于江汝之间则迁其国也
 而独书围蔡何也灭不言入陈尝县之矣而不书曰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168-0991a.png
 灭入不言围郑入自皇门至于逵路矣而但书曰围
 凡以存中国不使楚人尽其虐而满其辞也圣人之
 微意也胡康侯谓蔡尝以吴师入郢昭王奔随坏宗
 庙徙陈器挞平王之墓楚至是而报之而春秋书之
 略者见蔡宜得报而楚子复雠之事可恕也噫此亦
 大失春秋之旨矣入郢者吴也坏宗庙徙陈器挞其
 父之墓处其宫而欲妻其母者又吴也不能报吴而
 释憾于蔡楚既可笑矣乃春秋亦从而成之谓蔡宜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168-0991b.png
 得报而楚之复雠为可恕不亦悖乎且诱杀蔡侯般
 而灭其国用隐太子于冈山以一裘之故拘昭侯于
 南郢数年而后归蔡之雠楚岂下于入郢使若所为
 者蔡人亲为之始可谓楚宜得报而蔡之复雠为可
 恕今事出于吴而蔡无与蔡不能报而天假手于吴
 出乎尔者反乎尔正可以为强而无道之戒乃以复
 雠恕之孰谓春秋有是法哉康侯之言为高宗不复
 金雠而发也然宋则蔡也金则楚也欲劝其君以复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168-0991c.png
 雠而反恕敌人之迁虐于中国义则疏矣
 附左传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吴郡吴县西南/太湖中椒山)报槜
 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上会稽山/也在会稽)
 (山阴/县南)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吴子将许之伍
 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
 浇(寒促子/封于过)杀斟灌以伐斟鄩(二斟夏同/姓诸侯)灭夏后相(相/启)
 (孙失国依于二/斟复为浇所灭)后缗(相/妻)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后/缗)
 (有仍氏/女也)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毒/也)浇能戒(备/也)之浇使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168-0991d.png
 椒(浇/臣)求之逃奔有虞(舜/后)为之庖正虞思(有虞/君)于是妻
 之以二姚(姚虞/姓)邑诸纶(虞/邑)有田一成(方十/里)有众一旅
 (五百/人)能布其德而兆(始/也)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襄/四)
 (年传曰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使女艾(少康/臣)(候/也)浇使季
 杼(少康子/后杼也)诱豷(浇/弟)遂灭过(浇/国)(豷/国)复禹之绩祀夏配
 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
 不亦难乎(言与越成是/使越丰大)句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
 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168-0992a.png
 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
 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
 行矣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
 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三月越及吴平吴入越不书
 吴不告庆越不告败也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郊牛下谷/有角字)
 谷梁传此该郊之变而道之也(该备也春秋书郊终/于此故于此备说郊)
 (之变变谓郊非其/时或牲被灾害)于变之中又有言焉鼷鼠食郊牛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168-0992b.png
 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觓(音/求)角而知伤展道
 尽矣(展道虽尽所以备灾之道不/尽讥哀公不敬故致大变)郊自正月至于三
 月郊之时也夏四月郊不时也五月郊不时也夏之
 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盖不可矣九月用
 郊用者不宜用者也(在成十/七年)郊三卜礼也四卜非礼
 也(僖三十一年/襄十一年)五卜强也(成十/年)卜免牲者吉则免之
 不吉则否牛伤不言伤之者伤自牛作也故其辞缓
 (宣三年郊牛/之口伤是也)全曰牲伤曰牛未牲曰牛有变而不郊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168-0992c.png
 故免卜牛也已牛矣其尚卜免之何也尝置之上帝
 矣(在涤宫名/为帝牲)故卜而后免之不敢专也卜之不吉则
 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系而待六月上甲始庀(匹尔/反)
 (具新/牲)然后左右之(随所/用也)又曰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
 上甲始系牲十一月十二月虽有变不道也(以不妨/郊故)
 待正月然后言牲之变(重其妨/郊也)郊享道也贵其时大
 其礼其养牲虽小不备可也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
 之时也(有变乃志/常事不书)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168-0992d.png
 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
 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啖氏曰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
 (以夏之孟春祈谷于上帝礼行于郊故谓之郊鲁以/周公之故特得以孟春祈谷于上帝亦谓之郊郊皆)
 (用辛日故以二月卜三月上辛不吉则卜中辛又不/吉则卜下辛所谓吉事先近日也谷梁曰云云非也)
 (若以冬至则不当卜若以夏之/孟春则不当起周正而卜也) 高氏曰鲁不当郊
 故天示变以警之而改卜牛是违天也虽改卜牛犹
 非郊时况公斩然在衰绖之中辄行天子之礼以见
 上帝可乎 汪氏曰定公之薨未及小祥而僭行天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168-0993a.png
 子之郊礼释凶服而从吉则为不孝于亲矧郊之祭
 也丧者不敢哭凶服不敢入国门今在丧而蒇事则
 为不敬于天一举而犯二不韪焉春秋书郊之失礼
 未有甚于此者也
 附左传夏四月齐侯卫侯救邯郸围五鹿 吴之入
 楚也使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逢滑曰楚未
 可弃吴未可从陈侯从之及夫差克越乃修先君之
 怨秋八月吴侵陈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168-0993b.png
秋齐侯卫侯伐晋
 左传齐侯卫侯会于乾侯救范氏也伐晋取棘蒲吴
 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唯能用其民以败我于
 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
 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
 崇坛器不彤(丹/也)(刻/也)宫室不观(观台/榭)舟车不饰衣服
 财用择不取费(选取坚厚/不尚细靡)在国天有菑疠亲巡其孤
 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168-0993c.png
 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
 知不旷(知身死不/见旷弃)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
 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
 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
 如雠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附左传冬十一月晋赵鞅伐朝歌(讨范中/行氏)
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168-0993d.png
取漷东田及沂西田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
盟于句绎(漷火虢反又音郭沂鱼依反句/古侯反绎音亦 书盟止此)
 左传春伐邾将伐绞(邾/邑)邾人爱其土故赂以漷沂之
 田而受盟 杜氏曰邾人以赂取之易也句绎邾地
 取邑盟以要之 孔氏曰既取其田虑后悔竞故共
 盟以要之伐则三卿盟唯二卿者服虔云季孙尊卿
 敌服先归使二子与之盟 谷梁传取漷东田郭东
 未尽也及沂西田沂西未尽也(漷沂皆水名以其言/东西则知其未尽也)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168-0994a.png
 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也 胡传三人伐
 则曷为二人盟盟者各盟其所得也莫强乎季孙何
 独无得季氏四分公室有其二昭公伐意如叔孙氏
 救意如而昭公孙阳虎囚桓子孟孙氏救桓子而阳
 虎奔今得邾田盖季氏以归二家而不取也
夏四月丙子卫侯元卒
 左传初卫侯游于郊子南(灵公/子郢)仆公曰余无子将立
 女不对他日又谓之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其改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168-0994b.png
 图君夫人在堂三揖(卿大/夫士)在下君命祗辱(言立适当/以礼与内)
 (外同之今君私命/事必不从适为辱)夏卫灵公卒夫人曰命公子郢为
 太子君命也对曰郢异于他子(言用意/不同)且君没于吾
 手若有之郢必闻之且亡人之子辄在乃立辄 按
 甚矣卫灵公之惛也彼不耻召宋朝固不难逐蒯聩
 也蒯聩之奔于今四年惟罪状未明故太子之位犹
 未绝而所欲立者犹未定也死而乃以遗命立郢宜
 郢之不肯居而后日蒯聩与辄之争有所藉口也非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168-0994c.png
 灵公之罪而何哉
滕子来朝
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
 左传六月乙酉晋赵鞅纳卫太子于戚宵迷阳虎曰
 右河而南必至焉(是时河北流过元城界戚在河外/晋军已渡河故欲出河右而南)
 使太子絻(絻始发/丧之服)八人衰绖伪自卫逆者(欲为卫人/逆故衰绖)
 (成/服)告于门哭而入遂居之 公羊传戚者何卫之邑
 也曷为不言入于卫父有子子不得有父也(何氏曰/明父得)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168-0994d.png
 (有子而废之子不得有父之所有故夺其国文耳/孙氏曰言于戚者见为辄所拒而不得入于卫)
 谷梁传纳者内弗受也帅师而后纳者有伐也何用
 弗受也以辄不受也以辄不受父之命受之王父也
 信父而辞王父则是不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
 也(江熙曰若灵公废蒯聩立辄则蒯聩不得复称世/子称蒯聩为世子则灵公不命辄审矣从王父之)
 (言传似/失之) 朱子曰灵公逐其世子蒯聩公薨而国人
 立蒯聩之子辄(辄实未尝受灵公之命/谷梁王父命之说非是)于是晋纳蒯
 聩而辄拒之卫人以蒯聩得罪于父而辄嫡孙当立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168-0995a.png
  胡氏曰蒯聩欲杀母得罪于父而辄又据国以拒
 父皆无父之人也其不可有国也明矣 按郑世子
 忽复归于郑明复正也齐小白入于齐明当有齐也
 今书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与公伐齐纳
 纠晋人纳捷菑于邾义同皆义弗受而强致之纳之
 者与见纳者皆恶也义弗受以蒯聩欲杀母得罪于
 父也大臣与国人请于天王方伯断以大义择其所
 立则可辄与国人据国拒父则胥于乱矣故书帅师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168-0995b.png
 书纳于戚见其见敌于卫亦以著辄与国人之罪也
秋八月甲戌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帅师战于铁郑师
败绩(铁公作栗/又作秩)
 左传秋八月齐人输范氏粟郑子姚(罕/达)子般(驷/弘)送之
 士吉射逆之赵鞅禦之遇于戚简子誓曰范氏中行
 氏反易天明(不事/君也)斩艾百姓欲擅晋国而灭其君寡
 君恃郑而保焉今郑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
 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诟耻在此行也甲戌将战邮无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168-0995c.png
 恤(王良/也)御简子卫太子为右登铁(丘/名)上简子巡列曰
 毕万匹夫也七战皆获有马百乘死于牖下群子勉
 之死不在寇(言有/命)郑人击简子中肩太子救之以戈
 郑师北太子复伐之郑师大败获齐粟千车 杜氏
 曰铁卫地在戚城南 按皆言帅师其众敌也战而
 书及以主及客也郑党叛人赵鞅以乱禦乱故春秋
 以赵鞅主乎是战也
冬十月葬卫灵公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168-0995d.png
十有一月蔡迁于州来蔡杀其大夫公子驷
 左传吴泄庸如蔡纳聘而稍纳师师毕入众知之(杜/氏)
 (曰元年蔡请迁于吴/中悔故因聘袭之)蔡侯告大夫杀公子驷以说哭
 而迁墓冬蔡迁于州来 初武王封叔度于汝南上
 蔡蔡叔以叛诛成王复以封其子及平侯卒徙于新
 蔡至昭侯乃徙九江下蔡即州来是也 公子驷书
 大夫而称国罪累上也放公孙猎书大夫而称人言
 国乱无政而众尸之也驷与猎其以请迁于吴为非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168-0996a.png
 者乎
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公羊传齐国夏曷为与卫石曼姑帅师围戚伯讨也
 此其为伯讨奈何曼姑受命乎灵公而立辄以曼姑
 之义为固可以拒之也辄者曷为者也蒯聩之子也
 然则曷为不立蒯聩而立辄蒯聩为无道灵公逐蒯
 聩而立辄然则辄之义可以立乎曰可其可奈何不
 以父命辞王父命以王父命辞父命是父之行乎子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168-0996b.png
 也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是上之行乎下
 也 谷梁传此卫事也其先国夏何也子不围父也
 不系戚于卫者子不有父也 胡传主兵者卫也何
 以序齐为首罪齐人与卫之为恶也辄虽由嫡孙得
 立然非有灵公之命安得云受之王父哉然则为辄
 者奈何宜辞于国曰若以父为有罪将从王父之命
 则有社稷之镇公子在我焉得为君以为无罪则国
 乃世子之所有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而使我立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168-0996c.png
 乎其位如此则言顺而事成矣 朱子答范伯崇书
 曰蒯聩父子之事其进退可否只看辄之心如何耳
 若有避父之心则卫之臣子以君臣之义当拒蒯聩
 而辅之来谕又云辄避位而听于天子则恐有假手
 大夫以拒父而阴幸天子与己之心此似是于辄之
 处心紧要处看得未甚洒落所以如此故愚窃谓辄
 之心但当只见父子之亲为大而不可一日立乎其
 位自始至终只是一个逃而去之便无一事 高氏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168-0996d.png
 曰齐与晋为仇若蒯聩入则卫从晋矣此齐所以助
 辄也 李氏曰卫石曼姑围戚与宋华元围宋彭城
 事同彼宋事以晋首兵此卫事以齐首兵者不以子
 围父也彭城书宋者正其为宋也戚不书卫者不以
 子制父也谢氏得之 刘氏曰杜氏言曼姑为子围
 父知其不义故推齐为兵首非也春秋岂苟从告而
 为不义者饰非乎 襄陵许氏曰晋以君臣称兵而
 齐为臣伐君卫以父子争国而齐助子围父君子是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168-0997a.png
 以知齐之将乱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
 左传夏五月辛卯司铎(宫/名)火火踰公宫桓僖灾孔子
 在陈闻火曰其桓僖乎(杜氏曰言桓僖亲尽而/庙不毁宜为天所灾) 公
 羊传此皆毁庙也其言灾何复立也何以不言及(据/雉)
 (门及/两观)敌也(亲过高祖/亲疏适等) 谷梁传言及则祖有尊卑由
 我言之则一也(远祖恩无差降/如一故不言及) 胡传桓僖亲尽其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168-0997b.png
 宫何以存季氏者出于桓立于僖世专鲁政其诸以
 是而不毁与 汪氏曰家语记孔子对陈侯之言曰
 礼祖有功而宗有德故不毁其庙今桓僖亲尽又无
 功德季氏存之故天灾及之然晋悼公初立朝于武
 宫顷公时献俘于文宫则亲尽不毁之庙无国无之
 故春秋特书桓僖灾以示戒与
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启公作开陆氏曰开/者为汉景帝讳也)
 杜氏曰鲁党范氏故惧晋比年四城启阳今琅邪开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168-0997c.png
 阳县 汪氏曰益都路沂州临沂县有故开阳城
 高氏曰地在今沂州地近邾元年伐邾取邾田此备
 邾也非备晋也
宋乐髡帅师伐曹
 薛氏曰讨乐大心之乱也 高氏曰曹本属宋既而
 叛之
 附左传刘氏范氏世为婚姻苌弘事刘文公故周与
 范氏赵鞅以为讨六月癸卯周人杀苌弘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168-0997d.png
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
 左传秋季孙有疾命正常(桓子之/宠臣)曰无死南孺子(桓/子)
 (之/妻)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也则肥也可季孙卒
 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正常载以如朝
 告曰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南氏生男则以告于
 君与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卫康子请
 退公使共刘(鲁大/夫)视之则或杀之矣乃讨之召正常
 正常不反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168-0998a.png
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
 附左传冬十月晋赵鞅围朝歌师于其南荀寅伐其
 郛(伐其北/郭围)使其徒自北门入己犯师而出(使在外救/己之徒击)
 (赵氏围之北门/因外内攻得出)癸丑奔邯郸十一月赵鞅杀士皋夷
 (范氏/之族)恶范氏也(言迁/怒)
四年春王二月(公作/三月)庚戌盗杀蔡侯申(杀陆申志反/公谷作弑)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168-0998b.png
 左传蔡昭侯将如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承(承音惩/盖楚言)
 公孙翩逐而射之入于家人而卒 公羊传弑君贱
 者穷诸人此其称盗以弑何贱乎贱者也(贱于称/人者)
 乎贱者孰谓谓罪人也 谷梁传称盗以弑君不以
 上下道道也(以上下道道者若卫/州吁弑其君完之类)内其君而外弑者
 不以弑道道也(襄七年郑伯将会中国其臣欲从楚/不胜其臣弑而死不使夷狄之民加)
 (乎中国之君故曰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是不以弑道道也)春秋有三盗
 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如盗杀陈/夏区夫盗)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168-0998c.png
 (窃宝玉/大弓)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所谓夷/狄之民) 杜
 氏曰贱者故称盗不言弑其君贱盗也 按蔡昭侯
 以吴入楚为楚所报请迁于吴而又中悔为吴所胁
 乃杀大夫以说而卒迁于州来又放其大夫于吴诸
 大夫盖已怨之至是又将如吴吴方逞其志诸大夫
 恐其复生事也潜使盗逐于涂而杀之经直书盗盖
 以杀者则盗以主杀者则诸大夫不可得其主名也
 以事则在涂遇于仓猝入于家人而卒而不可详诘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168-0998d.png
 也左氏何自而知其为公孙翩哉盖难信矣谷梁所
 谓不以上下道道者如阍不得君其君之比则可也
 称盗者直言其人盗贼耳非不以上下道道而然也
 称盗杀者以千乘之君为盗所杀欲以见义故不言
 弑亦非内其君而外弑者不以弑道道也张洽谓弑
 者积渐之名蔡昭不道上得罪于大国下无道于其
 民忠谋不用无罪见杀故翩之事成于一旦春秋以
 盗杀书之所以见其几于独夫也此说尤穿凿昭侯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168-0999a.png
 盖亦足哀耳何诋之深乎盗贼之名一也谷梁有三
 盗之说亦非也公羊以贱乎贱者为罪人亦无据
 按通鉴纲目书李辅国杀皇后张氏同此义 陆氏
 曰蔡侯申今本皆如此按宣十七年蔡侯申卒是文
 侯也今昭侯是其元孙不容与高祖同名未详何者
 误也
蔡公孙辰出奔吴
 左传文之锴(蔡大/夫)讨翩杀之故逐公系辰而杀公系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168-0999b.png
 姓公孙旴(即霍/也)
葬秦惠公
宋人执小邾子
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
 经无讨贼之辞左传与经不合
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蛮公作/曼音蛮)
 左传夏楚人既克夷虎(夷虎蛮夷/叛楚者)乃谋北方左司马
 昄(普版/反)申公寿馀叶公诸梁(三子楚/大夫)致蔡于负函(音/咸)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168-0999c.png
 (以此蔡之故地人民楚因/ 为邑致之者会其众也)致方城之外于缯(才陵/反)
 (负函缯关/皆楚地)曰吴将溯(音素逆流/而上也)江入郢将奔命焉为
 一昔之期袭梁及霍(梁霍蛮子之二邑三子会众以/备吴为名而阴袭梁霍夜结期)
 (明日便发使/不及知也)单浮馀(楚大/夫)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
 晋阴地(阴地者河南山北自上雒以东/至陆浑东西横长其间非一邑)司马起丰析
 与狄戎以临上雒(楚司马昄也析县属南乡郡析南/有丰乡皆楚邑发此二邑人及戎)
 (狄以临/上雒)左师军于菟(音/徒)(山在上/雒东)右师军于仓野(在/上)
 (雒/县)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特命大夫使/总监阴地者)晋楚有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168-0999d.png
 盟好恶同之若将不废寡君之愿也不然将通于少
 习以听命(少习商县武关也将/大开武关道以伐晋)士蔑请诸赵孟赵孟
 曰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士蔑乃致九州
 之戎(九州戎在晋/阴地陆浑者)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以诈/蛮子)
 将为之卜(卜/城)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
 师于三户(今丹水县/北三户亭)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
 而尽俘以归 公羊传赤者何戎曼子之名也其言
 归于楚何(据执曹伯畀宋/人不言归于宋)子北宫子曰辟伯晋而京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168-1000a.png
 师楚也(嫌与伯执归京师同文故辟其文/而名之使若晋非伯执而赤微者) 胡传晋
 人云者罪之也蛮子赤何以名夷狄也无罪见执亦
 书名外之也文公执曹伯则曰畀宋人今此曷云归
 于楚归于楚者犹曰京师楚也晋主夏盟为日久矣
 不竞至此春秋所恶(胡传用公羊语而/意不同胡传优)
城西郛
 杜氏曰备晋也
六月辛丑亳社灾(亳步各反/公作蒲)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168-1000b.png
 公羊传蒲社者何亡国之社也(何氏曰公羊以为蒲/者古国之名天子灭)
 (之以封伯禽取其社/以戒诸侯使事上)社者封也(封土/为社)其言灾何(据封/土非)
 (火所/能烧)亡国之社盖掩之掩其上而柴其下(故火得烧/之掩其上)
 (不受天气也柴其/下不达地气也)蒲社灾何以书记灾也 谷梁传
 亳社者亳之社也亳亡国也(范氏曰殷都于亳武王/克纣而班列其社于诸)
 (侯以为亡/国之戒)亡国之社以为庙屏(立亳之社于庙之外/以为屏蔽左氏云间)
 (于两/社)戒也(人君瞻之/而知戒)其屋亡国之社不得达上也(必/为)
 (之作屋不使上通天/也缘有屋故言灾) 程子曰书曰汤既胜夏欲迁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168-1000c.png
 其社不可作夏社国既亡则社自当迁汤存之以为
 后戒故但屋之自王都以至国都皆有之记曰丧国
 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又曰亳社北牖使阴明也鲁
 有亳社灾屋之故有灾此制计之必始于汤也
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
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
葬滕顷公
 附左传秋七月齐陈乞(僖/子)弦施(弦/多)卫宁跪救范氏庚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168-1000d.png
 午围五鹿(晋/邑)九月赵鞅围邯郸冬十一月邯郸降荀
 寅奔鲜虞赵稷奔临(晋/邑)十二月弦施逆之遂堕临国
 夏伐晋取邢任栾鄗逆畤阴人盂壶口(八邑/晋地)会鲜虞
 纳荀寅于柏人(今赵国/柏人县)
五年春城毗(频夷反公作/比又作芘)
 杜氏曰备晋也
夏齐侯伐宋
晋赵鞅帅师伐卫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168-1001a.png
 左传春晋围柏人荀寅士吉射奔齐夏赵鞅伐卫范
 氏之故也遂围中牟
秋九月癸酉齐侯杵臼卒(杵公/作处)
 左传齐燕姬(景公/夫人)生子不成(未/冠)而死诸子(庶公/子)鬻姒
 (景公/妾)之子荼嬖诸大夫恐其为太子也言于公曰君
 之齿长矣未有太子若之何公曰二三子閒于忧虞
 则有疾疢亦姑谋乐何忧于无君(言群臣若閒暇于/国家忧虞之事则)
 (恐有疾疢不得为乐今既无忧虞/又无疾疢亦且谋乐何忧乎无君)公疾使国惠子(国/夏)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168-1001b.png
 高昭子(高/张)立荼寘群公子于莱秋齐景公卒冬十月
 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锄公子阳生来奔
 (皆景公子/在莱者)
冬叔还如齐(还音旋/后同)
闰月葬齐景公
 公羊传闰不书此何以书丧以闰数也丧曷为以闰
 数丧数略也 谷梁传不正其闰也 何氏曰丧服
 大功以下以闰数恩杀故并闰数 刘氏曰丧以年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168-1001c.png
 断者不以闰数以月断者则以闰数 按成六年谷
 梁传云闰月者附月之馀日也天子不以告朔而丧
 事不数也谷梁之意以为大功以下及葬皆不数闰
 与公羊不同公羊谓九月五月三月之丧既以月断
 则得数闰是以葬亦数闰以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
 夫三月士踰月葬亦数月故也如谷梁之说是此葬
 齐景公自九月并理闰月为五月而葬夫丧事不数
 之义春秋讥之故曰不正其闰也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168-1001d.png
六年春城邾瑕(公作/葭)
 杜氏曰备晋也任城亢父县北有邾娄城 高氏曰
 瑕邾邑鲁以不义强城之圣人因其城而系之邾不
 与鲁之擅并人土也 汪氏曰邾瑕如鲁济之类鲁
 有负瑕故称邾以别之鲁取不书恐如把成之不见
 于经耳
晋赵鞅帅师伐鲜虞
 左传春晋伐鲜虞治范氏之乱也(四年鲜虞纳/荀寅于柏人)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168-1002a.png
吴伐陈
 左传复修旧怨也楚子曰吾先君与陈有盟不可以
 不救乃救陈师于城父
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
 左传齐陈乞伪事高国者每朝必骖乘焉所从必言
 诸大夫(所适必言诸大夫之/罪过欲以交斗之)曰彼皆偃蹇将弃子之
 命皆曰高国得君必偪我盍去诸固将谋子子早图
 之图之莫如尽灭之需事之下也及朝则曰彼虎狼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168-1002b.png
 也见我在子之侧杀我无日矣请就之位又谓诸大
 夫曰二子者祸矣恃得君而欲谋二三子曰国之多
 难贵宠之由尽去之而后君定既成谋矣盍及其未
 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大夫从之夏六月戊
 辰陈乞鲍牧及诸大夫以甲入于公宫昭子闻之与
 惠子乘如公战于庄败(高国败也庄/六轨之道)国人追之国夏
 奔莒遂及高张晏圉(婴之/子)弦施来奔(圉施不/书非卿) 按世
 子国之本也大臣国之干也齐景公废长立少轻其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168-1002c.png
 国本属诸高国既愚且懦故陈乞逐之如振槁叶而
 弑君立君皆在其手莫或敢难使景公早定树子择
 任忠贤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百陈氏岂能盗其
 国哉春秋书齐国夏高张来奔于前陈乞弑其君荼
 于后其以为轻其国本托国非人之戒者至明切矣
叔还会吴于柤(柤庄/加反)
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
 左传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将救陈卜战不吉卜退不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168-1002d.png
 吉王曰然则死也再败楚师不如死(此以卜战而言/前已败于柏举)
 (今卜战不吉谓/当败是再败)弃盟逃雠亦不如死(此以卜/退而言)死一也
 其死雠乎(死于/战也)命公子申(子/西)为王不可则命公子结
 (子/期)亦不可则命公子启(子闾王三子/皆昭 兄)五辞而后许将
 战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冥(陈地吴/师所在)卒于城父子闾
 退曰君王舍其子而让群臣敢忘君乎从君之命顺
 也立君之子亦顺也二顺不可失也(始而许立以从/君终立君之子)
 (以不忘君故曰/二顺不可失)与子西子期谋潜师闭涂(不通/外使)逆越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168-1003a.png
 女之子章(惠/王)立之而后还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
 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太史周太史曰其当王
 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禜音咏/禳祭)王曰除腹心
 之疾而寘诸股肱何益不谷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
 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
 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
 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
 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168-1003b.png
齐阳生入于齐齐陈乞弑其君荼(音徒又丈加反/之如反公作舍)
 左传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阳生驾而见南郭且于
 (且于齐公子/锄在鲁南郭)曰尝献马于季孙不入于上乘故又献
 此请与子乘之(畏在家人闻其言故欲/二人共载以试马为辞)出莱门而告
 之故(鲁郭/门也)阚止知之(阳生家/臣子我)先待诸外公子曰事未
 可知反与壬(阳生子/简公)也处戒之(使无/泄言)遂行逮夜至于
 齐(故以昏至不/欲令人知也)国人知之僖子使子士之母养之(隐/于)
 (僖子家内子/士母僖子妾)与馈者皆入冬十月丁卯立之将盟鲍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168-1003c.png
 子醉而往其臣差车(主车/之官)鲍点曰此谁之命也陈子
 曰受命于鲍子遂诬鲍子曰子之命也鲍子曰女忘
 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
 (之顿地而/折其齿)悼公(阳/生)稽首曰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
 可不必亡一大夫(言己可为君/必不怨鲍子)若我不可不必亡一
 公子(公子自谓也/恐鲍子图已)义则进否则退敢不唯子是从废
 兴无以乱则所愿也鲍子曰谁非君之子乃受盟使
 胡姬(景公/妾)以安孺子(安号/也)如赖(齐/邑)去鬻姒(荼之/母)杀王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168-1003d.png
 甲拘江说囚王豹于句窦之丘(三子景公嬖/臣荼之党也)公使朱
 毛(齐大/夫)告于陈子曰微子则不及此然君异于器不
 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敢布诸大夫僖子不对
 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以齐国之困(内有/饥荒)困又有
 忧(外有/兵革)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庶亦能容群臣
 乎不然夫孺子何罪毛复命公悔之(悔失/言)毛曰君大
 访于陈子而图其小可也(大谓国政/小谓杀荼)使毛迁孺子于
 骀(齐/邑)不至杀诸野幕之下(野次/幕下)葬诸殳冒淳(地/名) 杜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168-1004a.png
 氏曰弑荼者朱毛与阳生也而书陈乞所以明乞立
 阳生而荼见弑则祸由乞始也楚比劫立陈乞流涕
 (即不对而泣以答君异/于器不可以二之言)子家惮老皆疑于免罪故春
 秋明而书之以为弑主 公羊传弑而立者不以当
 国之辞言之此其以当国之辞言之何(据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而立氏/公子)为谖也此其为谖奈何景公谓陈乞曰吾欲
 立舍何如陈乞曰所乐乎为君者欲立之则立之不
 欲立则不立君如欲立之则臣请立之阳生谓陈乞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168-1004b.png
 曰吾闻子盖将不欲立我也陈乞曰夫千乘之主将
 废正而立不正必杀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者
 也走矣与之玉节而走之(节信也析玉与阳生留其/半为后当迎之防称矫也)
 (奔不书/未命)景公死而舍立陈乞使人迎阳生于诸(于诸/寘也)
 其家除景公之丧(期而小祥/服期者除)诸大夫皆在朝陈乞曰
 常之母有鱼菽之祭(常陈乞子难言其妻故云常之/母齐俗妇人首祭祀言鱼豆示)
 (薄/陋)愿诸大夫之化我也(齐人语简礼相过谓之化/言欲以薄陋馀福共宴饮)
 大夫皆曰诺于是皆之陈乞之家坐陈乞曰吾有所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168-1004c.png
 为甲(铠/)请以示焉诸大夫皆曰诺于是使力士举巨
 囊而至于中霤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开之则闯
 然(出头/貌)公子阳生也陈乞曰此君也已诸大夫不得
 已皆逡巡北面再拜稽首而君之耳自是往弑舍(李/廉)
 (曰公羊当国之说非是至其载陈乞本末/独详于左氏有以知春秋罪陈乞之大意) 谷梁传
 阳生入而弑其君以陈乞主之何也不以阳生君荼
 也其不以阳生君荼何也阳生正荼不正不正则其
 曰君何也荼虽不正已受命矣入者内弗受也荼不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168-1004d.png
 正何用弗受以其受命可以言弗受也(先君已命立/之于义可以)
 (拒/之) 按以长少言则阳生正荼不正以受命言则荼
 受命阳生不受命直诸天王则国阳生之国也不直
 诸天王而自为篡夺则是不有其先君之命也不有
 其先君之命是自绝于先君岂复得为先君之子而
 称公子也故齐小白以国无君而于次居长当立则
 不氏公子而氏国明当有国也阳生之入也荼虽不
 正已受命矣安得以为于次居长而当立乎是不得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168-1005a.png
 以小白比矣不称公子诛不子也突归于郑不系之
 郑阳生入于齐犹系之齐者以突视忽忽正也受命
 也突不正不受命而事之也以阳生视荼阳生正也
 荼受命不正也阳生以正而争之也春秋别嫌明微
 固不得而同之矣突之曰归易辞也非顺辞也阳生
 之曰入逆辞也非难辞也陈乞生之何难焉其不同
 乎小白之入者国有君而求为君不受其先君之命
 则君子以为亦不受于国人也卫侯入于夷仪卫宁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168-1005b.png
 喜弑其君剽则喜为卫侯弑也齐阳生入于齐齐陈
 乞弑其君荼则乞为阳生弑也卫侯衎齐阳生皆与
 闻乎弑而立者也归狱于立者则弑者之罪不彰书
 立者之入而继之以弑则与闻乎故之罪亦著矣按
 左氏阳生谓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则欲除荼者阳生
 之意陈乞不对而泣谓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
 不然孺子何罪则杀荼似非陈乞之意于是朱毛曰
 君大访于陈子而图其小者可也迁孺子于骀者朱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168-1005c.png
 毛受阳生之命不至而杀诸野幕之下者朱毛也而
 春秋必以归陈乞何哉噫左氏所载者据其为谖之
 形也公羊得其情矣其始面谀景公欲其事之成而
 图之也既而谓阳生曰千乘之主将废正而立不正
 必杀正者吾不立子者所以生子也走矣与之玉节
 而走之及景公死陈乞使人迎阳生而立之而弑荼
 由是观之其谋久矣里克中立所以成乱而非始谋
 观从召比虽能始祸而非当国陈乞兼之况身弑荼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168-1005d.png
 而其子田常再弑简公终盗齐国岂其常弑比乎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宋向巢帅师伐曹(向舒/亮反)
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瑗于眷/反后同)
 左传春宋师侵郑郑叛晋故也 李廉曰宋之叛晋
 久矣岂复为晋讨郑乎左氏非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曼音/万)
 左传晋师侵卫卫不服也 按卫父不父子不子晋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168-1006a.png
 不能正名致讨而以范中行之故修怨书侵陋之也
夏公会吴于鄫(鄫谷/作缯)
 左传夏公会吴于鄫吴来徵百牢子服景伯对曰先
 王未之有也吴人曰宋百牢我鲁不可以后宋且鲁
 牢晋大夫过十(昭二十一年晋士鞅来聘叔孙昭子/为政季孙欲恶诸晋使有司以齐鲍)
 (国归费之礼为士鞅士鞅怒曰鲍国位下国小而使/鞅从其牢礼是卑敝邑也鲁人恐加四牢焉为十一)
 (牢初为鲍/国七牢)吴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晋范鞅贪而
 弃礼以大国惧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以礼命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168-1006b.png
 于诸侯则有数矣若亦弃礼则有淫者矣周之王也
 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上物天/子之牢)以为天之大数也(天有/十二)
 (次故制/礼象之)今弃周礼而曰必百牢亦唯执事吴人弗听
 乃与之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辞太宰嚭曰
 国君道长(言长大/于道路)而大夫不出门此何礼也对曰岂
 以为礼畏大国也(畏大国不敢/虚国尽行)大国不以礼命于诸
 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
 其国大伯端委(礼/衣)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辟/蛟)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168-1006c.png
 (龙之/害)裸以为饰(裸其身体以/文身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按/此)
 (非子贡之言国君道长而大夫不出门季氏之骄也/惧大国之不测则其君已亲行大夫岂重于君而云)
 (敢弃其国乎居守社稷岂无他卿乎又斥吴之先君/断发文身裸以为饰之事亦非所当言传者附会之)
 (耳/) 杜氏曰鄫琅邪鄫县
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
 左传季康子欲伐邾乃飨大夫以谋之子服景伯曰
 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不信伐
 小国不仁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168-1006d.png
 孟孙曰二三子以为何如恶贤而逆之(贤指景伯也/恶犹安也安)
 (于所贤而可逆其/言乎言不可也)对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
 万国(诸大夫对也诸侯执玉附/庸执帛涂山在寿春东北)今其存者无数十焉
 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知必危何故不言(知伐邾/必危自)
 (当言今不言者不危故也/附季孙破孟孙之怪已)鲁德如邾而以众加之可
 乎(此孟孙之言也/上有阙文矣)不乐而出(季孟意异诸大夫/佞直不同故罢飨)秋伐
 邾及范门(邾郭/门也)犹闻钟声大夫谏不听茅成子请告
 于吴(成子邾大/夫茅夷鸿)不许曰鲁击柝闻于邾吴二千里不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168-1007a.png
 三月不至何及于我且国内岂不足成子以茅叛(高/平)
 (西南有/茅乡亭)师遂入邾处其公宫众师昼掠邾众保于绎
 (绎邾山也/在邹县北)师宵掠以邾子益来献于亳社囚诸负瑕
 (鲁邑高平南平阳/县西北有瑕丘城)负瑕故有绎(前者鲁得邾之绎民/使在负瑕故使相就)
 (以辱/之)邾茅夷鸿以束帛乘韦自请救于吴曰鲁弱晋
 而远吴冯恃其众而背君之盟辟(匹亦反/陋也)君之执事
 以陵我小国邾非敢自爱也惧君威之不立君威之
 不立小国之忧也若夏盟于鄫衍(即鄫也鄫盟不/书吴行夷礼)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168-1007b.png
 而背之成求而不违(言鲁成其所/求无违逆也)四方诸侯其何以
 事君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邾赋六百乘君之私
 也以私奉贰唯君图之吴子从之 按伐邾者三家
 也公虽在行而无与于其事获则三家享其利讨则
 公受其恶春秋以讳不在公是以直书而不讳也旧
 说讳为隐其恶若隐其恶何名为直笔乎盖讳避之
 也避其名而逊其辞以示尊敬也今言他人之遇屯
 否罪戾死丧耻辱则正言之至于所尊所敬则婉顺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168-1007c.png
 言之此人之情春秋之义也鲁自作三军分公室而
 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权不在公也蒐于红不书
 公兵不在公也襄公还自楚闻季氏取卞至于欲适
 诸侯地不在公也故纳叛人叛邑凡内恶悉书而不
 讳矣以讳不在公也至于入邾则先言公伐邾下但
 言入邾犹为逊其辞耳逊其辞而不隐其实圣人待
 父母国之道也胡氏谓书以邾子来而不讳者欲见
 后书归邾子之为能去其恶而与之也其义迂矣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168-1007d.png
 公羊云入不言伐其言伐内辞也若使他人然(使若/鲁伐)
 (而去他/人入之)夫初秋伐之八月入之理当并书何取于内
 辞乎逊其辞而不隐其实故但言入邾使若他人岂
 所谓不隐乎入邾使若他人以邾子益来又可云他
 人乎又曰益何以名绝曷为绝之获也夫以归例书
 名益位未绝春秋岂绝之乎又云曷为不言其获内
 大恶讳也夫立教之体事无钜细皆论其可否岂计
 其大小乎此自入而以归何得以获解乎谷梁云其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168-1008a.png
 言来者有外鲁之辞焉夫外曰以归内曰以来丙外
 之别耳春秋岂以一𤯝遂外其父母之邦哉
宋人围曹冬郑驷弘帅师救曹
 左传宋人围曹郑桓子思曰(桓/谥)宋人有曹郑之患也
 不可以不救冬郑师救曹侵宋初曹人或梦众君子
 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曹叔振铎(曹始/祖)请待公孙彊许
 之旦而求之曹无之戒其子曰我死尔闻公孙彊为
 政必去之及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彊好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168-1008b.png
 弋获白雁献之且言田弋之说说之因访政事大说
 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梦者之子乃行彊言霸说
 于曹伯曹伯从之乃背晋而奸宋宋人伐之晋人不
 救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钟邘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左传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宋大/夫)殿曹人诟之
 不行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及司
 城彊以归杀之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168-1008c.png
吴伐我
 左传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定十二年叔孙/辄与公山不狃)
 (帅费人以袭鲁兵/败奔齐自齐奔吴)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
 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
 子违(奔亡/也)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
 也(未臣所适之国若有伐本/国者则可还奔命死其难)所托也则隐(曾所因托/则为之隐)
 (恶/)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不以其私怨恶废/弃其乡党之好)
 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辄鲁公族故/谓之宗国)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0168-1008d.png
 使子率(军前/引导)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辄/也)病之王问于
 子泄(不/狃)对曰鲁虽无与立(缓时若/涣散)必有与毙(急则人/人惧而)
 (同死/战)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
 四雠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
 为三月吴伐我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故由险道欲/使鲁成备)
 懿子谓景伯若之何对曰吴师来斯与之战何患焉
 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
 明日舍于蚕室(三邑/鲁地)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微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168-1009a.png
 虎(鲁大/夫)欲宵攻王舍吴子闻之一夕三迁吴人行成
 将盟景伯曰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犹无城
 下之盟我未及亏而有城下之盟是弃国也吴轻而
 远不能久将归矣请少待之弗从吴人盟而还 不
 言四鄙而直言伐我兵加于国都也 赵氏曰若实
 为城下盟则鲁惧至甚何得不便归邾子而待齐重
 请师共伐乃归之乎自矛盾矣经不书盟信经可也
夏齐人取欢及阐(阐尺善反公/作僤后同)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0168-1009b.png
 左传齐悼公之来也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即位而逆
 之季鲂侯(康子/叔父)通焉女言其情弗敢与也齐侯怒夏
 五月齐鲍牧伐我取欢及阐 公羊传外取邑不书
 此何以书所以赂齐也曷为赂齐为以邾娄子益来
 也(邾子齐/出也) 杜氏曰不书伐兵未加而鲁与之邑阐
 在东平刘县北
归邾子益于邾
 左传齐侯使如吴请师将以伐我乃归邾子邾子又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0168-1009c.png
 无道吴子使太宰子馀(嚭/也)讨之囚诸楼台栫(在荐反/拥也)
 之以棘使诸大夫奉太子革以为政
秋七月
 附左传秋及齐平九月臧宾如如齐涖盟(宾如臧/会子)
 闾丘明(婴之/子)来涖盟且逆季姬以归嬖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过音/戈)
齐人归欢及阐
 左传季姬嬖故也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0168-1009d.png
九年春
 附左传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吴子曰昔岁寡人
 闻命今又革之不知所从将进受命于君
王二月葬杞僖公
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雍于勇反/又于用反)
 左传郑武子剩(以證反剩/罕达也)之嬖许瑕求邑无以与之
 请外取许之故围宋雍丘宋皇瑗围郑师每日迁舍
 垒合郑师哭子姚(武子/剩)救之大败二月甲戌宋取郑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0168-1010a.png
 师于雍丘使有能者无死以郏张与郑罗归 按书
 取覆而败之也雍丘县属陈留左氏言使有能者无
 死以郏张与郑罗归则杀人多矣春秋之末特书取
 师者二
夏楚人伐陈
 左传陈即吴故也
秋宋公伐郑
 附左传吴城邗(音/寒)沟通江淮(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宋口)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0168-1010b.png
 (入淮通粮道也/今广陵邗江是)
冬十月
 附左传吴子使来儆师伐齐
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
 左传春邾隐公来奔齐甥也故遂奔齐
公会吴伐齐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左传公会吴子伐齐师于鄎齐人弑悼公赴于师徐
 承(吴大/夫)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0168-1010c.png
 按经书齐侯阳生卒而传以为弑此殊可疑夫吴伐
 我以邾故也齐取二邑左氏以为为季姬之故公羊
 则以为为以邾子益来而赂齐将从左氏则下文又
 云齐使如吴请师将以伐我乃归邾子则又似不以
 季姬之故也既及齐平而鲁归季姬齐归二邑齐使
 辞师于吴吴乃使来儆师以伐齐虽吴人之无常然
 事理不应如是也盖邾子无道吴尝讨之使诸大夫
 奉太子以为政而邾隐公叛命奔齐将恃齐以为求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0168-1010d.png
 纳是所以见怒于吴也吴会鲁伐齐乃讨纳邾之故
 而传以为止师之故前后自相戾矣齐大国也止师
 小嫌也齐人何至遽弑其君以说乎以吴伐我且曰
 鲁虽无与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而
 况齐乎故悼公之弑传未可信信经可也
夏宋人伐郑
晋赵鞅帅师侵齐
五月公至自伐齐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0168-1011a.png
葬齐悼公
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
 杜氏曰书归齐纳之
薛伯夷卒(夷公/作寅)
秋葬薛惠公
 附左传吴子使来复儆师 杜氏曰伐齐未得志故
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
 左传冬楚子期伐陈(陈即/吴故)吴延州来季子救陈谓子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2b 页 WYG0168-1011b.png
 期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
 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杜氏曰季子吴王寿梦少/子也寿梦以襄十二年卒)
 (至今七十七岁寿梦卒李子已能/让国年当十五六至今盖九十馀)
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左传春齐为鄎故(前年公会吴子伐齐/南鄙师于鄎鄎齐地)国书高无丕
 帅师伐我及清(齐地济北卢/县东有清亭)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
 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禦
 诸竟季孙曰不能(自度不能使/二子禦诸竟)求曰居封疆之间季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0168-1011c.png
 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
 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之
 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
 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
 大不列于诸侯矣孟孺子泄(懿子之子/武伯彘)帅右师颜羽
 御邴泄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氏
 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师及齐师
 战于郊右师奔孟之侧后入以为殿抽矢策其马曰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0168-1011d.png
 马不进也师获甲首八十(冉求/所得)齐人不能师宵谍曰
 齐人遁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冉有用矛于齐师
 故能入其军 汪氏曰高邮孙氏谓春秋之始内鲁
 而外诸夏故鲁为他国所侵伐必曰某鄙哀公之经
 再书伐我同鲁于诸侯窃以为春秋详内而略外故
 外之侵伐止书国而鲁书四鄙非尊鲁而卑诸侯也
 此书侵我不言地比于兵加国都之例所以贬之也
  按师及齐师战于郊右师奔齐人从之至于涉泗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4a 页 WYG0168-1012a.png
 则兵实加国都矣故直言伐我无他说也然公敛处
 父谓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是前此无兵及近郊者
 吴师克东阳而进次于泗上子服景伯曰楚人围宋
 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犹无城下之盟我未及亏而有
 城下之盟是弃国也请少待之弗从负载造于莱门
 吴人盟而还齐师在清冉有请一子守二子从公禦
 诸竟不可居封疆之间不可一子帅师背城而战孟
 氏始黾勉以右师从从而又后战而先奔微冉有在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4b 页 WYG0168-1012b.png
 左师则鲁事败矣是时政在季氏生事启衅故二家
 不肯同力前之吴师后之齐师召之而来傅国都而
 止故春秋两书伐我所以见鲁之益衰其亦伤之而
 已 世家季桓子卒遗言谓康子必召孔子其臣止
 之康子乃召冉求是年冉求与齐战有功康子曰子
 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康子
 乃召孔子而孔子归鲁年六十八矣然鲁终不能用
 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记删诗正乐序易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5a 页 WYG0168-1012c.png
 弟子盖三千焉 吴伐我有若与于戎行齐伐我冉
 求帅左师樊迟为右与齐战有功 是役也昭公之
 子公孙务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孔子曰能执干
 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务人即公为与谋逐季氏者
夏陈辕颇出奔郑(辕公作袁/颇破多反)
 左传初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封内之田/悉赋税之)
 馀以为己大器(钟鼎/之属)国人逐之故出
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5b 页 WYG0168-1012d.png
师败绩获齐国书
 左传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克博壬申至于
 嬴(博嬴齐二邑/皆属泰山)中军从王(吴中/军)胥门巢将上军王子
 姑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三将吴/大夫)齐国书将中军高
 无丕将上军宗楼将下军甲戌战于艾陵展如败高
 子(齐上/军败)国子败胥门巢(吴上军/亦败)王卒助之大败齐师
 获国书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公使太史
 固归国子之元 杜氏曰公与伐而不与战艾陵齐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6a 页 WYG0168-1013a.png
 地
 附左传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
 有馈赂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豢养也/若人养)
 (牺牲非爱/之将杀之)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
 于我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得志于
 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越不为沼吴其泯矣使医
 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弗听使于齐属其
 子于鲍氏为王孙氏反役(艾陵/之役)王闻之使赐之属镂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6b 页 WYG0168-1013b.png
 (剑/名)以死将死曰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三年
 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国语员将死曰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
 (也王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哀十六年越灭吴)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
卫世叔齐出奔宋
 左传卫大叔疾(即/齐)出奔宋初疾娶于宋子朝其娣嬖
 子朝出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诱其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7a 页 WYG0168-1013c.png
 初妻之娣寘于犁(卫/邑)而为之一宫如二妻文子怒欲
 攻之仲尼止之遂夺其妻或淫于外州(卫/邑)外州人夺
 之轩以献耻是二者故出卫人立遗使室孔姞(遗疾/之弟)
 (孔姞孔文子/之女疾之妻)
 附左传季孙欲以田赋(杜氏曰丘赋之法因其田财/通出马一匹牛三头今欲别)
 (其田及家财各为一赋故言田赋所孔氏曰计一丘/民之家资出一马三牛又计田之 收更出一马三)
 (牛/)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三发/问)
 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7b 页 WYG0168-1013d.png
 对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
 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丘十六井出/戎马一匹牛)
 (三头是赋/之常法)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
 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
 苟而行又何访焉弗听
十有二年春用田赋
 左传春王正月用田赋 公羊传何以书讥始用田
 赋也 何氏曰田谓一井之田不言井者城郭里巷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8a 页 WYG0168-1014a.png
 亦有井嫌悉赋之礼税民公田不过十一军赋十井
 不过一乘哀公外慕强吴空尽国储故复用田赋
 陈氏曰田赋者家一人也诸侯之益兵自齐始晋次
 之春秋之季鲁亦行之矣是故作丘甲用田赋不书
 初 胡传鲁自宣公初税亩至是二犹不足故又以
 田赋也田以出粟为主而足食赋以出军为主而足
 兵用田赋军旅之征非矣用者不宜用也 汪氏曰
 丘甲之法已增三之一今别田及家财各为一赋则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8b 页 WYG0168-1014b.png
 是比先王之制加倍不啻矣亦未可信要之计田而
 敛取民财以充军赋之用而其数之多寡则不可考
 耳孔子云丘亦足矣盖以计丘而出兵车乃赋之常
 法安可计田又敛其财哉 李廉曰田赋之说杜氏
 以为丘赋之法因其田财通出马一匹牛三头今欲
 别其田及家财各为一赋则是一丘出马二匹牛六
 头也范氏注谷梁同之然杜氏于作丘甲条内已曰
 今鲁使丘出甸赋是一丘十六井已出马四匹牛十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9a 页 WYG0168-1014c.png
 二头矣安得复以为出马一匹牛三头乎此其前后
 自相戾也况家财有无难均何得别之大率古者田
 出租里出赋盖收区域之征以备马牛车乘观左传
 所载多临事始授甲出车则马牛车乘盖以赋里之
 入素具以共军用可知司马法所谓甸出一乘者出
 一乘之人耳胡氏说近之陈氏非是 今按赋之本
 义专为出车计丘而出兵车赋之常法今计田而出
 故曰田赋汉计口而出则曰口赋盖春秋诸侯盟会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49b 页 WYG0168-1014d.png
 礼繁兵戈事广不能复守先王之籍故鲁用不足则
 初税亩益兵则作丘甲至哀公远事强吴事充(繇役/烦)
 政重(赋税/多)二犹不足复用田赋盖托以军用加敛于
 田计田而出货财也其数之多寡则不可考大约税
 亩多乎什一田赋又多乎税亩矣税亩私田始有征
 也田赋私田又加征也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左传夏五月昭夫人孟子卒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0a 页 WYG0168-1015a.png
 死不赴故不称夫人(不称夫人/故不言薨)不反哭故不言葬小
 君(反哭者夫人礼也以同/姓故不成其夫人之丧)孔子与吊(始老故/与吊)季氏不
 絻(丧/冠)放绖而拜(孔子以小君礼往吊/季氏不服丧故去绖) 公羊传孟子
 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何讳娶同姓盖吴女
 也(谷梁/同) 范氏曰葬当书姓讳故亦不书葬
公会吴于橐皋(橐章夜反/一音托)
 左传公会吴于橐皋吴子使太宰嚭请寻盟公不欲
 使子贡对曰盟所以周(固/也)信也故心以制之(制其/义)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0b 页 WYG0168-1015b.png
 帛以奉之(贽于/神)言以结之(结其/信)明神以要之(要以/祸福)
 君以为苟有盟焉弗可改也已若犹可改日盟何益
 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寻温也诸言/辱盟者皆以)
 (前盟已寒更/温之使热)乃不寻盟 杜氏曰橐皋在淮南逡遒
 县东南 张氏曰橐皋吴地逡遒故城在庐州慎县
 东南
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音云公/作运)
 左传吴徵会于卫初卫人杀吴行人且(子馀/反)姚而惧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1a 页 WYG0168-1015c.png
 谋于行人子羽(卫大/夫)子羽曰吴方无道无乃辱吾君
 不如止也子木(卫大/夫)曰国无道必弃疾于人吴虽无
 道犹足以患卫往也长木之毙无不摽(击/也)也国狗之
 瘈(吉世反/狂也)无不噬也而况大国乎秋卫侯会吴于郧
 公及卫侯宋皇瑗盟而卒辞吴盟 按左氏载卫会
 吴之事与经不合又言公及卫宋盟而卒辞吴盟吴
 人藩卫侯之舍因子贡之言而解皆不可信 杜氏
 曰郧发阳也广陵海陵县东南有发繇亭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1b 页 WYG0168-1015d.png
宋向巢帅师伐郑
 左传宋郑之间有隙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钖
 (凡六/邑)子产与宋人为成曰勿有是(俱弃/之)及宋平元之
 族自萧奔郑(在定十/五年)郑人为之城岩戈钖(以处平/元之族)
 月宋向巢伐郑取钖杀元公之孙遂围岩十二月郑
 罕达救岩丙申围宋师 按自皇瑗取郑师之后宋
 再伐郑释憾亦已足矣向巢又伐焉取钖围岩杀元
 公之孙全师复没亦蹈郑人之覆辙佳兵不祥其事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2a 页 WYG0168-1016a.png
 好还岂不信哉
冬十有二月螽
 左传冬十有二月螽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丘闻之
 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 杜氏曰
 火心星也火伏在今十月犹西流言未尽没知是九
 月历官失一闰 按明年九月螽又十二月螽虫灾
 亟作而不时直以政失耳非关闰也十二月螽气燠
 也宣十五年冬蝝生与此同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2b 页 WYG0168-1016b.png
十有三年春郑罕达帅师取宋师于岩
 左传春宋向魋救其师郑子剩使徇曰得桓魋者有
 赏魋逃归遂取宋师于岩以六邑为虚
夏许男成卒(成公/作戌)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公羊传吴何以称子吴主会也吴主会则曷为先言
 晋侯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其言及吴子何会两伯
 之辞也 杜氏曰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3a 页 WYG0168-1016c.png
 按内外传吴王夫差既胜齐杀申胥乃起师北征阙
 为深沟于商鲁之间(阙穿也/商宋也)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
 会晋于黄池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
 曰于姬姓我为伯未成边遽至以越乱告吴王惧乃
 合大夫而谋曰无会而归与会而先晋孰利王孙雄
 (吴大/夫)曰二者莫利必会而先之今夕必挑战彼将不
 战而先我吴王从之吴公先歃晋侯亚之(称吴公者/董褐谓吴)
 (王曰君奄王东海以淫名闻于天下君若无卑天子/而去其不祥孤敢不顺从君命吴王许诺去王号故)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3b 页 WYG0168-1016d.png
 (称/公) 按楚人衷甲以胁赵武而楚先歃吴人挑战以
 胁赵鞅而吴先歃其事一也以齐桓之盛未有能责
 楚僭王之罪岂以晋之衰弱而能使吴黜其淫名乎
 借曰吴有越忧急于成长而归然势未应肯遽自贬
 也盖吴楚称王于国中而于盟会则亦唯以伯主自
 居耳楚围用召陵之礼可见也经意公羊得之言及
 吴子固会两伯之辞亦殊吴于晋也
楚公子申帅师伐陈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4a 页 WYG0168-1017a.png
于越入吴
 按内外传吴既会晋于黄池于是越王句践乃命范
 蠡舌庸帅师沿海溯淮以绝吴道越王率中军溯江
 以袭吴入其郛焚其姑苏吴人告败于王王恶其闻
 也自刭七人于幕下 胡传吴尝破越遂有轻楚之
 心及其破楚又有骄齐之志既胜齐师复与晋人争
 长自谓莫之敌也而越已入其国都矣吴侵列国而
 越灭之越又不监而楚灭之楚又不监而秦灭之秦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4b 页 WYG0168-1017b.png
 又不监而汉灭之春秋初书于越入吴在柏举之后
 再书于越入吴在黄池之后皆因事属词垂戒后世
 不待贬绝而见也
秋公至自会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魏下公/无曼字)
葬许元公
九月螽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孛音佩/又音勃)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5a 页 WYG0168-1017c.png
 公羊传孛者何彗星也其言于东方何见于旦也何
 以书记异也 杜氏曰平旦众星皆没而孛乃见故
 不言所在之次 何氏曰周十一月夏九月日在房
 心房心天子明堂布政之庭于此旦见与日争明者
 诸侯代主典法灭绝之象 王伯厚曰星孛东方在
 于越入吴之后彗见西方在卫鞅入秦之前天之示
 人著矣
盗杀陈夏区夫(区乌侯反公/作彄苦侯反)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5b 页 WYG0168-1017d.png
十有二月螽
 附左传冬吴及越平(史记曰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于是乃使厚币以)
 (与越/平) 王伯厚曰列国之变极于吴越通吴以疲楚
 者晋也通越以挠吴者楚也春秋以是终焉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
 左传春西狩于大野(在高平钜野县/东北大泽是也)叔孙氏之车子
 (微/者)锄商(车子/名)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
 麟也然后取之 杜氏曰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6a 页 WYG0168-1018a.png
 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
 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绝笔于获麟之一
 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冬猎曰狩盖虞人修常
 职故不书狩者大野在鲁西故言西狩 程子曰始
 隐周之衰也终麟感之始也世衰道不行有述作之
 意旧矣但因麟而发耳麟不出春秋亦必作也春秋
 之作不过因鲁国之史而天地四时之无穷所以察
 其迁变而纪其差忒者无一略也中外疆索之广莫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6b 页 WYG0168-1018b.png
 所以录其交际而别其典礼者无一遗也故曰言天
 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以区区一鲁国之史而兼纪周齐晋宋诸国之事其
 尊卑小大统属之序秩然无毫发之不顺尽书治乱
 失得陵僭乱贼之变森然一循乎条理而无一之非
 法故曰非圣人谁能修之 或问春秋何为始于隐
 公而终于获麟欧阳公曰吾不知也问者曰此学者
 之所尽心焉不知何也曰春秋起止吾所知也子所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7a 页 WYG0168-1018c.png
 问者始终之义吾不知也吾无所用心乎此者也昔
 子仕于鲁不用去之诸侯又不用困而归且老始著
 书得诗自关雎至于鲁颂得书自尧典至于费誓得
 鲁史记自隐公至于获麟遂删修之其前远矣圣人
 著书足以法世而已不穷远之难明也故据其所得
 而修之孔子非史官也不常职乎史故尽其所得修
 之而止耳鲁之史记则未尝止也今左氏经可以见
 矣曰然则始终无义乎曰义在春秋不在起止春秋
春秋辑传 卷十三 第 57b 页 WYG0168-1018d.png
 谨一言而信万世者也予厌众说之乱春秋者也
 
 
 
 
 
 
 春秋辑传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