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辑传 卷七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a 页 WYG0168-06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辑传卷七
             明 王樵 辑
 宣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公羊传继弑君不言即位此言即位何其意也 榖
 梁传继故而言即位与闻乎故也
公子遂如齐逆女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b 页 WYG0168-0690b.png
 胡传丧未期年遣卿逆女何亟乎太子赤齐出也仲
 遂杀赤而立宣公惧于见讨故结昏于齐不待贬绝
 而罪恶见者也 按自此至行父如齐公会齐侯于
 平州公子遂如齐齐人取济西田六条只为一事皆
 因篡弑惧于见讨之故也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公羊传遂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卒/竟)
 (也竟但举/名者省文)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讥丧娶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a 页 WYG0168-0691a.png
 丧娶者公也则曷为贬夫人内无贬于公之道也内
 无贬于公之道则曷为贬夫人夫人与公一体也其
 称妇何有姑之辞 榖梁传其不氏丧未毕故略之
 也其曰妇缘姑言之之辞也 程子曰脱氏字 赵
 氏曰书以言不当以也 左氏曰尊夫人也释不称
 公子啖氏曰左氏不知有一事再见者卒名之义故
 妄为此说 刘氏曰左氏云称族尊君命舍族尊夫
 人非也一事而再见卒名耳必若云然公子结遂及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b 页 WYG0168-0691b.png
 齐宋盟非受命亦称族归父豹意如其往也氏其至
 也不氏无有夫人居间也何以舍族耶 按此与文
 四年皆称妇姜皆有姑之辞氏字本配姓为辞(陆氏/曰古)
 (者一字不成文辞皆以氏字配之姜氏子氏以氏配/姓也季氏臧氏以氏配族也哭于赐氏以氏配名也)
 (仲氏吹篪及不念伯/氏之言以氏配氏也)既称妇姜则氏字可省非特去
 氏以示贬也公羊之说皆穿凿也丈夫制义妇人不
 专行安有舍公而贬夫人乎既曰内无贬于公之道
 不知贬夫人适所以彰公之恶矣此与文四年皆丧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a 页 WYG0168-0691c.png
 娶也皆不待贬绝而罪恶见者也而以文较宣则宣
 之恶尤甚文公纳币在丧内娶在三年之外宣公篡
 立惧于见讨是以丧未一年汲汲于结齐援敢于越
 典礼忍于薄天亲春秋诛绝之意在于言外传者不
 知大义必曰不言氏者贬夫人也去一字以贬夫人
 何损于宣公之恶乎妇者有姑之辞此说是矣而榖
 梁于文四年曰何其速妇之也曰公也其不言公何
 也非其成礼于齐也盖以经不言逆者姓名疑为公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b 页 WYG0168-0691d.png
 自行故以为成礼于齐而称妇姜此不可云成礼于
 齐则曰以丧娶不可贬公而贬夫人前后不一不过
 缘文生义初无定论其不足信明矣 胡氏亦有责
 夫人之说袭陋也惟于称妇曰责敬嬴也敬嬴私事
 襄仲杀适出正遂援成风故事当国用事斩焉在衰
 服之中请昏纳妇皆其志也故因夫人至特称妇姜
 以显之槩指为有姑之词而不察其旨则精义隐矣
 胡氏求加于三传而出新意其说亦善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a 页 WYG0168-0692a.png
夏季孙行父如齐
 左传季文子如齐纳赂以请会 胡传经书行父如
 齐而不言其故谓纳赂以请会者传也经有不待传
 而著者比事以观斯得矣下书公会齐侯于平州则
 知此会行父请之也又书齐人取济西田则知其请
 盖以赂也虽微传其事著矣
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
 左传晋人讨不用命者放胥甲父于卫而立胥克(甲/之)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b 页 WYG0168-0692b.png
 (子/)先辛奔齐(辛甲之/属大夫) 公羊传放之者何犹曰无去
 是云尔然则何言尔近正也(胡氏曰比于专杀者其/罪薄乎云尔以为近正)
 (非矣大夫当官既不请于天子而自命以为/有罪又不告于司寇而擅刑犹不远于正乎)此其为
 近正奈何古者大夫巳去三年待放(啖氏曰三年待/放之义乃三谏)
 (不从以礼而去今放名虽同而/实殊传盖不见事迹而云耳)君放之非也三年待
 放正也古者臣有大丧则君三年不呼其门(重夺孝/子之恩)
 (也/)已练可以弁冕服金革之事君使之非也臣行之
 礼也闵子要绖而服事(礼巳练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既而曰若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a 页 WYG0168-0692c.png
 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既事毕言古者不/敢斥君即近也)退而致仕
 孔子盖善之也 谷梁传放犹屏也称国以放放无
 罪也 啖氏曰放者宥之以远依杀例言之则称国
 者罪累上也(此年及昭八年楚师灭陈/执陈公子招放之于越)称人者宜放
 也(哀二年蔡人放其/大夫公孙猎于吴) 胡传秦晋战于河曲挠臾骈
 之谋者赵穿也若讨其不用命则当以穿为首止治
 军门之呼偕贬可也而独放胥甲父则以赵盾当国
 穿其族子而盾庇之也 按河曲之役赵穿违命今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b 页 WYG0168-0692d.png
 八年矣当时赵盾既不能以军法治穿虑失穿而与
 之同出必讳其事岂至今始以为非而自表其为帅
 不能戢下之过师之进止在元帅不肯薄诸河亦赵
 盾自欲止耳虽无军门之呼吾知臾骈之谋必不用
 矣此盖以河曲无功归罪于胥甲父因以自解而欺
 灵公耳
公会齐侯于平州
 左传会于平州以定公位 杜氏曰平州齐地在泰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a 页 WYG0168-0693a.png
 山牟县西 胡传篡弑之贼无所容于天地之间以
 列于会而不复讨是等伦纪于弁髦弃人类为禽兽
 此仲尼所为惧春秋所以作也会者外为志鲁宣欲
 求宠以定位宜称公及齐侯(我所欲/曰及)而曰会者讨贼
 之法也凡讨乱臣贼子必深绝其党而后为恶者孤
 也
公子遂如齐
 左传东门襄仲如齐拜成 杜氏曰谢得会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b 页 WYG0168-0693b.png
六月齐人取济西田
 左传取济西田为立公故以赂齐也 公羊传外取
 邑不书此何以书所以赂齐也曷为赂齐为弑子赤
 之赂也 按史克曰其人则盗贼也其器则奸兆也
 保而利之则主藏也齐惠公之谓也疆邑社稷之本
 割之邻国以为弑君之赂于盗贼乎何诛齐商人之
 弑立也惠公恶之终不曰公曰夫巳氏羞恶之心亦可
 明矣及商人见弑而已代之为君也谓当推此心以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a 页 WYG0168-0693c.png
 自强于为善矣夫恶与视吾出也出姜先君之爱子
 也赤之死犹舍之死也接之立犹商人之立也出姜
 之归犹昭姬之归也出姜过市呼天之言虽鲁之市
 人犹为之哭而惠公曾无恻隐之动于商人则恶之
 于鲁之效啇人者则不之恶何初心之反耶不过入
 于襄仲之奸贪于济西之赂遂至忍心犯义安于为
 盗贼之主藏而助其成也故胡氏以为春秋讨贼尤
 严于其党举法如此然后人知保义弃利乱臣贼子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b 页 WYG0168-0693d.png
 孤立无徒而乱少弥矣 济西田僖三十一年以晋
 令而取之曹者
秋邾子来朝
 邾旧虽附庸于鲁自升为子常属于齐每视齐为向
 背今鲁与齐好所以来朝义与桓公二年滕子来朝
 同文无贬者从同同此传家之说大率周末列国邦
 交惟知有小事大弱事强而已无合于中聘世朝之
 礼者且或不知逆顺之所在致礼于篡国之人桓宣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a 页 WYG0168-0694a.png
 之初之滕邾是也
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左传宋人之弑昭公也晋荀林父以诸侯之师伐宋
 宋及晋平宋文公受盟于晋又会诸侯于扈将为鲁
 讨齐皆取赂而还(文十五年十七年/二扈之盟皆受赂)郑穆公曰晋不
 足与也遂受盟于楚陈共公之卒楚人不礼焉陈灵
 公受盟于晋秋楚子侵陈遂侵宋 按晋人二扈之
 盟皆取赂而还郑穆公曰晋不足与也此左氏之特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b 页 WYG0168-0694b.png
 笔足以振发经意春秋之初郜鼎祊田赂以公行同
 恶相求如市贾焉譬之盗贼知贿而已宁知礼义之
 所不可法禁之所不许耶此所谓乱法法在也有齐
 桓晋文者起而此类皆革面矣桓公之亡诸侯力有
 不赡安为楚弱犹可说也文襄之后晋德虽衰以大
 国之力再世盟主之威诸侯未敢以为不足与也郤
 缺一出于承筐而卫侯郑伯奔走求平以义服之于
 霸业有易于文公无不及焉夫何有赵盾者败之齐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9a 页 WYG0168-0694c.png
 宋弑君合诸侯以讨之是义举也是霸令也皆以赂
 而还此犹士师将治人之罪而求请潜入钩考不竟
 两解俱散此所谓侮法法亡其慝害深于盗贼有王
 者起则不待教而诛之者也楚人曰北方可图也郑
 伯曰晋不足与也其应如响岂可诬哉然而为郑伯
 者则不善于择所从矣夫诸侯有能师文王者小国
 七年足以自强吾国岂缀旒岂必与人而后足以立
 耶修德之至同德者皆将与之何患乎无与知晋之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9b 页 WYG0168-0694d.png
 不足与弃诸夏而与楚从之侵陈遂侵宋无名而肆
 暴不义不亦甚乎且陈耻楚之不礼而受盟于晋是
 悟而从正我轻晋之不足与而受盟于楚是迷而从
 夷以迷攻悟可乎宋鲍窃国吾不能与诸夏之可与
 者声其罪而讨之而与楚为侵暴无名之师前有贼
 而不知滋为中国患害而已非能为义举也故书楚
 子郑人侵陈遂侵宋以罪之也 陈氏曰后十五年
 而宋楚平又十五年而晋赵武楚屈建同盟于宋诸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0a 页 WYG0168-0695a.png
 夏分为晋楚之从于是始故谨而书之也
晋赵盾帅师救陈
 左传晋赵盾帅师救陈宋 榖梁传善救陈也 胡
 传传称师救陈宋经不书宋此非阙文乃圣人削之
 也前方以不能讨宋上卿贬而称人诸侯会而不序
 今若书救宋则典刑紊矣 按诸家泥以书救为善
 辞甚至狄救齐亦以为善狄过矣楚侵陈宋赵盾自
 不得不救春秋据事而书亦何必一一为美恶乎使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0b 页 WYG0168-0695b.png
 楚讨宋之弑君则义不可救楚若猾夏而已宋君虽
 有罪民则何辜攘夷以救民可也何遂紊典刑乎据
 经则实未尝救宋也左氏意之耳上书楚子侵陈遂
 侵宋则楚师已在宋矣盾始帅师救陈明不与楚师
 相及也盾师至陈楚已掠竟而过赵盾不过扬兵而
 还耳盖自陈而即次于棐林会四国以伐郑矣盾必
 不又尾楚师而至于宋也遥以为名而左氏误信之
 经安得而书之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1a 页 WYG0168-0695c.png
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公作/斐林)
 左传楚蔿贾救郑遇于北林(荥阳中牟县西南/有林亭在郑北)囚晋
 解扬(晋大/夫)晋人乃还 杜氏曰棐林郑地荥阳宛陵
 县东南有林乡 公羊传此晋赵盾之师也曷为不
 言赵盾之师君不会大夫之辞也 按上书晋赵盾
 帅师救陈此书四国之君会晋师则为赵盾之师明
 矣无他说也不曰会赵盾者公羊以为君不会大夫
 似为近之然春秋诸侯会大夫者非一亦不必于此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1b 页 WYG0168-0695d.png
 独生义也榖梁云列数诸侯而会晋赵盾大赵盾之
 事也夫大夫用诸侯于盾始曷为大之耶又云于棐
 林地而后伐疑辞也(救患宜速而会于棐林然后伐/郑状似伐郑有疑须会乃定)
 此其地何则著其美也(美盾救患故/详录其会地)此并过于生义
 不足从也 胡氏用公羊君不会大夫之意至以地
 为美亦用谷梁之说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崇公作柳役侵书赵/穿以后凡 书大夫)
 左传晋欲求成于秦赵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2a 页 WYG0168-0696a.png
 (崇秦之/与国)吾以求成焉冬赵穿侵崇秦弗与成 公羊
 传柳者何天子之邑也曷为不系乎周不与伐天子
 也 啖氏曰崇小国也公羊误为柳故妄说也 任
 公辅曰地谱商有崇国在京兆鄠县甘亭 按是时
 晋已不竞于楚故传者生欲求成于秦之说夫秦强
 国而与晋又深仇也以好结之犹未易成乃伐崇以
 怒之而曰以求成不亦远于为谋乎赵穿虽狂赵盾
 虽悯或不为也胡氏谓赵穿已有逆心欲得兵权托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2b 页 WYG0168-0696b.png
 于伐国以用其众夫赵盾以骤谏激灵公之怒公潜
 使人贼之不克又伏甲将袭杀之于庭陛之间盾仓
 皇脱免赵穿遂有桃园之逆起于一时非素谋也赵
 盾自以无罪而不直在君故未出山而复所谓不知
 春秋之义而陷篡弑之罪蒙首恶之名者也非有齐
 商人宋公子鲍阴取国之心岂得灵公未有杀盾之
 意而盾穿先有逆心乎然桃园之事因穿握兵也盾
 寄腹心于穿又假之权故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3a 页 WYG0168-0696c.png
 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晋人宋人伐郑
 左传晋人伐郑以报北林之役于是晋侯侈赵宣子
 为政骤谏而不入故不竞于楚 榖梁传伐郑所以
 救宋也 按是时楚师去宋久矣故伐郑而宋与焉
 使楚尚在宋宋何暇伐郑乎自古未有国方受兵乃
 伐他国以自救之理谷梁亦可笑矣 棐林之伐无
 功不思修其未至而又兴不戢之师挟有瑕之宋欲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3b 页 WYG0168-0696d.png
 以伐人不亦难乎书人书伐交罪之也
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
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战皆书大夫/帅师自此始)
 孔氏曰此华元归生及哀二年赵鞅罕达客主各言
 帅师者皆是将尊师众故并具其文或于归生之下
 无帅师之字脱耳 左传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
 宋宋华元乐吕(乐吕司寇获不/书非元帅也)禦之二月壬子战于
 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宋人以兵车百乘文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4a 页 WYG0168-0697a.png
 马百驷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 左氏记羊斟
 及华元巡功城者讴讥之事啖氏曰皆近诬又非释
 经之体(义实琐屑/类于小说) 榖梁云尽其众以救其将以三
 军敌华元虽获不病矣赵氏曰按军败身获而云不
 病此说非也但缘师先败绩身乃见获依次第书之
 有何褒贬乎 杜氏曰得大夫生死皆曰获大棘在
 陈晋襄邑县南 胡传将尊师少称将不称师师众
 将卑称师不称将将尊师众并书于策者示人君不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4b 页 WYG0168-0697b.png
 可轻役大众又重将帅之选其义深矣 书法之意
 见下夏侵郑条下
秦师伐晋
 左传秦师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晋河外邑崇上/恐合有侵字)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左传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阴/地)
 (晋河南山北自上/洛以东至陆浑)以报大棘之役楚斗椒(若敖之族/自子文以)
 (来世为/令尹)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5a 页 WYG0168-0697c.png
 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乃
 去之 杜氏曰郑为楚伐宋获其大夫晋赵盾兴诸
 侯之师将为宋报耻畏楚而还失霸者之义故贬称
 人 按诸侯之从晋也谓晋之可恃也兴诸侯以伐
 宋问弑君之故与宋之不当立者宋人惧而纳赂晋
 遽失其所讨犹立文公而还诸侯笑之郑穆公于是
 曰晋不足与矣受盟于楚而侵宋侵宋者有所侮也
 晋乃芘宋以发郑是时赵盾奸于揽权而偷于为政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5b 页 WYG0168-0697d.png
 实无斗心故棐林之役楚囚解扬晋师即还楚郑又
 益谓晋易与矣于是归生受命于楚以伐宋声其罪
 曰伐彼得晋宋之情矣直言以责其曲耳宋负瑕而
 敌为战之主遂至师崩将获为效如是亦可创矣乃
 赵盾复因救焦而侵郑潜师掠境稍欲洗大棘之耻
 塞宋意而还耳而不虞楚师之遽出也彼曰能欲诸
 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先我师之未至
 也先人有夺人之心于是赵盾者气滑意沮谬曰彼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6a 页 WYG0168-0698a.png
 宗竞于楚殆将毙矣复引而去之夫以全晋之强合
 诸侯之师遇一斗椒不暇交绥事之不收一至于此
 起于受赂释宋不讨而已春秋行事必正其本为末
 流之若此也其垂戒明矣
秋八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皋公作獋户刀/反又古刀反)
 左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画/也)墙从台上弹人而观
 其辟丸也宰夫胹(音而/煮也)熊蹯(扶元/反)不熟杀之置诸畚
 (以草索为/之筥属)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6b 页 WYG0168-0698b.png
 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
 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力救反/屋霤也)而后视之(士季/随会)
 (也三进三伏公不省而又/前也公知欲谏故佯不视)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
 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
 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
 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
 山甫补之能补过也(衮君之上服阙过也言服衮/者有过则仲山甫能补之)
 能补过衮不废矣(常服/衮也)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7a 页 WYG0168-0698c.png
 锄麑(晋力/士)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
 假寐(不解衣/冠而睡)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
 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
 槐而死(槐赵盾/庭槐)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军/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
 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猛/犬)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
 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初宣子田(猎/也)
 首山(在河东蒲/坂县东南)舍于翳桑见灵辄(晋/人)饿问其病曰不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7b 页 WYG0168-0698d.png
 食三日矣食(音/嗣)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宦学也/ 孔氏)
 (曰曲礼云宦学事师则二者俱是学也/但宦者学仕宦学者学经艺以此为异)未知母之存
 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
 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为公/甲士)倒戟以禦公徒而免
 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此乃赵盾出亡耳/杜注为灵辄非是)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
 园(盾授之旨也曰攻则/有兵甲矣穿握兵也)宣子未出山(晋竟之/山也)而复大
 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8a 页 WYG0168-0699a.png
 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逸/诗)孔子曰董狐古
 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
 恶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文公/子)
 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谷梁传穿弑也盾不弑
 而曰盾弑何也以罪盾也其以罪盾何也曰灵公朝
 诸大夫而暴(残/暴)(徒丹反又/徒旦反)之观其辟丸也赵盾入
 谏不听出亡至于郊赵穿弑公而后反赵盾(招使/还)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8b 页 WYG0168-0699b.png
 狐书贼曰赵盾弑公盾曰天乎天乎予无罪孰为盾
 (句/)而忍弑其君者乎(回已易他谁作盾/而当忍弑其君乎)史狐曰子为
 正卿入谏不听出亡不远君弑反不讨贼则志同(志/同)
 (穿/也)志同则书重非子而谁故书曰晋赵盾弑其君夷
 皋者过在下也曰于盾也见忠臣之至于许子止见
 孝子之至(传意言盾非不忠以不讨贼见责以弑/君止非不孝以不尝药见责以弑父)
 按圣人所书因董狐也 程子曰圣人不言赵穿何
 也曰赵穿手弑其君人谁不知若盾之罪非春秋书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9a 页 WYG0168-0699c.png
 之更无人知也 胡传盾伪出而实闻乎故以高贵
 乡公之事观焉则盾为首恶明矣 刘侍读敞曰左
 氏叙孔子之言曰惜也越竟乃免非也安在越竟则
 君臣之义绝乎吾以为此非圣人之言 胡侍即铨
 曰盾弑逆之迹见于不讨贼所以正其罪不得言为
 法受恶 叶氏曰弑君天下之大恶使其与闻乎故
 虽在四海之外无所逃安取于越竟使不与闻虽在
 朝如晏子谁敢责之 赵氏曰弑君者赵穿而春秋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19b 页 WYG0168-0699d.png
 书曰赵盾者穿之手而盾之心耳 按三国志高贵
 乡公纪帝见威权日去不胜自忿曰司马昭之心路
 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遂率殿中宿卫官童数
 百鼓噪而出中护军贾充逆战南阙下太子舍人成
 济问充曰当何如充曰司马公畜养汝等正为今日
 济抽戈刺帝刃出于背昭闻之大惊自投于地入殿
 中召群臣会议尚书左仆射陈泰曰独有斩贾充可
 以少谢天下耳(贾充逆战而嗾成济下手充不自下/手者知昭必归狱下手者以自解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0a 页 WYG0168-0700a.png
 (逆战南阙下者魏主已至昭门则昭难于为禦故充/迎击以缓之使昭得为备陈泰欲斩充者以其逆战)
 (也充非不知当先逆战廷议必/不赦而敢为者知权在昭也)昭久之曰更思其次
 (意在/济也)曰泰言惟有进于此不知其次至哉泰之言其
 即董狐之意也司马昭已无辞于泰而后世乃欲为
 赵盾辞乎欧阳永叔以传不足信谓经书赵盾弑君
 则弑者实盾耳非穿也此亦过于立论矣抑晋襄公
 托其子于赵盾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惟
 子之怨君言犹在耳而盾遽欲背之舍之不立而外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0b 页 WYG0168-0700b.png
 求君不忠已见于此矣及患穆嬴之言不得已而立
 灵公使盾知大臣辅幼主之道早谕教而慎其防使
 非正之人不近于侧非正之言不闻于耳非正之事
 不接于前则灵公虽冥顽不亦可以免于过乎盾既
 逸其苙而欲以强谏收之于后难矣及君臣相拂积
 其忿戾以至于相贼乃犹曰吾非弑君将谁欺乎
 附左传初骊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
 (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1a 页 WYG0168-0700c.png
 (以为公族宦仕也为置/田邑以为公族大夫)又宦其馀子(嫡子之/母弟)亦为馀子(亦/治)
 (馀子/之政)其庶子为公行(掌率公/戎行)晋于是有公族馀子公
 行(皆官/名) 按晋自是公室孤而私门强三家分晋其
 来有渐矣东莱吕氏语见僖五年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

 公羊传其言之何缓也(之助/语耳)曷为不复卜(据定十五/年牛死改)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1b 页 WYG0168-0700d.png
 (卜/牛)养牲养二卜帝牲不吉则扳稷牲而卜之帝牲在
 于涤三月于稷者唯具是视(涤者养牲之宫名取荡/涤洁清之意于稷者唯)
 (视其身体具无灾害而已不/特养于涤宫所以降稷尊帝)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
 必以其祖配王者则曷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
 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 左传不郊而望皆非
 礼也望郊之属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胡传乃不郊
 为牛之口伤改卜牛而牛又死也(赵氏曰养牲只养/二牛既并死自然)
 (合废/郊)不然郊矣礼为天王服斩衰周人告丧于鲁史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2a 页 WYG0168-0701a.png
 策已书而未葬也祀帝于郊夫岂其时而或谓不以
 王事废天事岂礼乎 张氏曰此因事之变以明鲁
 郊之非礼盖僣礼之中复有忘哀从吉之罪三年之
 丧乃臣子斩衰奔赴之时岂可僣天子越绋行事之
 礼春秋所以特书之 胡传三望者公羊曰祭泰山
 河海夫天子有天下凡宇内名山大川皆其所主也
 故得祭天而有方望无所不通诸侯有一国则境外
 之山川他人所主者而可以望乎季氏旅于泰山冉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2b 页 WYG0168-0701b.png
 求不能救而夫子责之为泰山鲁侯所主也季氏不
 得旅泰山则河海非鲁之封内其不得祭亦明矣
葬匡王
 四月而葬简也会者不书微也或曰公亲往也以常
 事不书耳崩葬始终之大变岂以是为常事而不书
 也
 附左传晋侯伐郑及郔郑及晋平士会入盟(郔郑/地)
楚子伐陆浑之戎(浑户门反榖无之字公作贲/浑戎后同贲音奔或音六)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3a 页 WYG0168-0701c.png
 左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雒水出上雒冢领/山至河南巩县入)
 (河/)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王孙满/周大夫)楚子
 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
 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按远方图物者/图上山川地里)
 (耳铸鼎象物者象所图物铸之于鼎耳萧何入关先/收秦图籍得具知九州道里户口地形阨塞古人铸)
 (之于鼎取不朽也左氏因谓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知备入山林川泽魑魅罔两莫能逢之此不足信盖)
 (见后世钟鼎图鬼/神物象而附会耳)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
 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3b 页 WYG0168-0701d.png
 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
 (南/也)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
 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夏楚人侵郑
 左传郑即晋故也
秋赤狄侵齐(赤狄始/见经)
宋师围曹
 宋文公逐武穆之族(事在文/十八年)二族以曹师伐宋不书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4a 页 WYG0168-0702a.png
 非讨罪也宋师围曹报武氏之乱书者宋有不赦之
 罪人莫能讨而兴戎以报人也直书而其义见矣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葬郑穆公(穆公/作缪)
 葬不月阙文也或曰葬速礼不备也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
取向
 杜氏曰莒郯二国相怨故公与齐侯共平之向莒邑
 东海承县东南有向城 按小邾射以邑归鲁鲁使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4b 页 WYG0168-0702b.png
 大夫盟之辞曰使子路约我无所用盟推子路之心
 居郯莒之间安有不听者哉鲁于郯有婚姻之嫌于
 莒有积不相下之衅徒挟齐之力而要以必从其不
 肯也宜矣宣公遽以兵加莒而取其一邑以已之不
 平求人之平又因以为利乎春秋首书公及而终以
 取向深责之也(及所欲也/取者盗也)
秦伯稻卒
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5a 页 WYG0168-0702c.png
 事不可考止据经文可也左氏所载猥陋不足信子
 公之鼋不类羊斟之羊乎公食大夫君臣礼会岂得
 遽有染指于鼎之事灵公初立岂应即以小故欲杀
 大夫借曰一时之怒言非不可解之罪子公何至遽
 与子家(归/生)谋先乎怒者子公也子家无罪何事而与
 之谋子家闻此狂谋宁不骇异而顾曰畜老犹惮杀
 之而况君乎此与杀老牛莫之敢尸悖语同必其君
 素无道之甚积憾不堪而有之灵公初立子家无怨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5b 页 WYG0168-0702d.png
 闻谋不诘而骤出此言尤非情也又谓子公反谮子
 家子家惧而从之谮者托何事以见信惧者因何危
 疑自度必不免而遂见从乎归生贵戚之卿当国秉
 权君臣无衅谓其自有妄图犹不可知而谓其以尝
 鼋之故从人弑逆虽病狂者乱不至此虽至愚者信
 不至此矣胡氏惑左氏而曲为之说呜呼说经者先
 入于所闻而游移前却以拟人之诛赦宜乎地下之
 赵盾得借口于归生而欲移其狱矣使人不信于此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6a 页 WYG0168-0703a.png
 则并其可信者而疑之矣欧阳公不信赵穿之事由
 此类启之也
赤狄侵齐
秋公如齐公至自齐
 胡传君行告至常事不书宣公比年如齐而皆致危
 之也
 附左传初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良子/文弟)子文曰必
 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6b 页 WYG0168-0703b.png
 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不可
 子文以为大戚及将死聚其族曰椒也知政乃速行
 矣无及于难且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
 而(而语/助)及令尹子文卒斗般为令尹(子文之/子子扬)子越为
 司马(椒/也)蔿贾为工正谮子扬而杀之子越为令尹已
 为司马(贾为椒谮子扬/而已得椒处)子越又恶之(恶/贾)乃以若敖氏
 之族圄(囚/也)伯嬴(蔿/贾)于轑(音/辽)(楚/邑)而杀之遂处烝野(楚/邑)
 将攻王王以三王之子(三王文/成穆)为质(音/致)焉弗受师于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7a 页 WYG0168-0703c.png
 漳澨(市制反/漳水边)秋七月戊戌楚子与若敖氏战于皋浒
 (楚/地)伯棼(越椒/也)射王汰(过/也)(车/辕)及鼓跗(车上不得置簨/𥵂以县鼓故为)
 (之跗若殷/之楹鼓)著于丁宁(钲/也)又射汰辀以贯笠毂(兵车无/盖尊者)
 (则笾人执笠依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毂此言箭过车辕及王之盖)师惧退王使巡
 师曰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
 是矣(射中王车由射之工不由矢善若其由矢王所/有其一何不发以取越椒乎盖军人神伯棼之)
 (射故王托矢/以强众心)鼓而进之遂灭若敖氏初若敖娶于郧
 (国/名)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郧淫于郧子之女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7b 页 WYG0168-0703d.png
 生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梦(泽/名)中虎乳之郧子田见
 之惧而归夫人以告(告女私/通所生)遂使收之楚人谓乳谷
 (如口/反)谓虎于(音/乌)(音/徒)故命之曰斗榖于菟以其女妻
 伯比实为令尹子文(斗氏为令尹/始于子文)其孙箴尹(官/名)克黄
 (子扬/之子)使于齐还及宋闻乱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
 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复命
 而自拘于司败王思子文之治楚国也曰子文无后
 何以劝善使复其所改命曰生(易其/名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8a 页 WYG0168-0704a.png
冬楚子伐郑
 左传郑未服也 胡氏谓三年书人书侵为罪之此
 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诸侯未能讨而楚师至故特
 书爵以予之非也楚师之来为郑未服非为讨贼也
 何得予之
五年春公如齐
 左传公如齐高固使齐侯止公请叔姬焉
夏公至自齐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8b 页 WYG0168-0704b.png
 左传书过也 杜氏曰往朝见止要昏于邻国之臣
 厌尊毁列辱其先君而于庙行饮至之礼故书以示
 过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姬(左无/子字)
 左传齐高固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逆叔姬卿自逆
 也 榖梁传诸侯之嫁子于大夫主大夫以与之来
 者接内也不正其接内故不与夫妇之称也(谓不言/逆女)
 (刘氏曰榖梁非也不曰/逆女别于逆君夫人耳) 杜氏曰适诸侯称女适大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9a 页 WYG0168-0704c.png
 夫称字所以别尊卑也不书女归降于诸侯 胡传
 其曰来者以公自为之主称子者或谓别于先公之
 女也宣公逼于高固降与之婚惟不知以礼为守身
 之干是以得此辱也
叔孙得臣卒
 何氏曰不日者知公子遂欲弑君为人臣知贼而不
 言明当诛 按不日阙文也
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29b 页 WYG0168-0704d.png
 左传反马也 杜氏曰叔姬宁固反马 按礼嫁女
 留其送马谦不敢自安三月庙见遣使反马高固亲
 来非礼也叔姬初嫁未合归宁亟来亦非礼也大夫
 适他国必有君命与公事舍君事而从妇归宁皆非
 也
楚人伐郑
 左传楚子伐郑陈及楚平晋荀林父救郑伐陈 按
 晋救不书晋若讨郑之贼楚师不禦而自去矣若楚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0a 页 WYG0168-0705a.png
 能仗义亦孰能与之争惟志不在于讨贼而在于争
 强交罪之也
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左传春晋卫侵陈陈即楚故也 公羊传赵盾弑君
 此其复见何(据宋督郑归生齐崔杼后不复见也按/弑君复见者多矣公羊立此义非)
 亲弑君者赵穿也亲弑君者赵穿则曷为加之赵盾
 不讨贼也何以谓之不讨贼晋史书贼曰晋赵盾弑
 其君夷獋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谁谓吾弑君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0b 页 WYG0168-0705b.png
 者乎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复国不讨贼此
 非弑君而何赵盾之复国奈何灵公为无道使诸大
 夫皆内朝然后处乎台上引弹而弹之已趋而辟九
 (己巳诸/大夫也)是乐而已矣(以是为/乐笑)赵盾已朝而出与诸大
 夫立于朝有人荷畚(荷负也畚草器若/今市所用量榖者)自闺而出(宫/中)
 (小/门)赵盾曰彼何也(始怪何等/物之辞)夫畚曷为出乎闺(熟视/知其)
 (为畚乃言夫畚者贱器/何故乃出君之闺乎)呼之不至曰子大夫也欲视
 之则就而视之(恐灵公谓荷畚者泄死人事/于大夫欲以见就为解也)赵盾就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1a 页 WYG0168-0705c.png
 而视之则赫然死人也(赫然乍见/可骇之貌)赵盾曰是何也曰
 膳宰也熊蹯(掌/)不熟公怒以斗摮而杀之(摮五羔反/犹摮也)
 支解将使我弃之赵盾曰嘻趋而入灵公望见赵盾
 愬而再拜(愬者惊貌先拜者知/其欲谏欲以敬拒之)赵盾逡巡北面再拜
 稽首趋而出灵公心怍焉欲杀之于是使勇士某者
 往杀之勇士入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入其闺则无
 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堂不设守视人/故不言堂焉者)俯而窥
 其户方食鱼飧勇士曰嘻子诚仁人也吾入子之大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1b 页 WYG0168-0705d.png
 门则无人焉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
 焉是子之易也子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飧是子之俭
 也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复
 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灵公闻之怒滋欲杀之甚众
 莫可使往者于是伏甲于宫中召赵盾而食之赵盾
 之车右祁弥明者国之力士也仡然从乎赵盾而入
 放(依/也)乎堂下而立赵盾已食灵公谓盾曰吾闻子之
 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赵盾起将进剑祁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2a 页 WYG0168-0706a.png
 弥明自下呼之曰盾(君前/臣名)食饱则出何故拔剑于君
 所赵盾知之(由人曰知之自/已知曰觉焉)(丑略/反)阶而走(躇犹超/遽不暇)
 (以/次)灵公有周狗(周地所/产者)谓之獒(犬四/尺)呼獒而属之獒
 亦躇阶而从之祁弥明逆而踆之(音存以足/逆𨅍曰踆)绝其颔
 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然而宫中甲鼓而
 起有起于甲中者抱赵盾而乘之赵盾顾曰吾何以
 得此于子曰子某时所食活我于暴桑下者也赵盾
 曰子名为谁曰吾君孰为介(介甲也晋君谁为兴/此甲兵岂不为盾乎)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2b 页 WYG0168-0706b.png
 之乘矣何问吾名赵盾驱而出众无留之者赵穿缘
 民众不说起弑灵公然后迎赵盾而入与之立于朝
 而立成公黑臀 胡传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
 反其智晋尝命上将帅师救陈又再与之连兵伐郑
 今而即楚无乃于已有阙而遽以兵加之故林父不
 书伐而盾免书侵以正晋人所以主盟非其道也
夏四月
 附左传夏定王使子服(周大/夫)求后于齐 秋赤狄伐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3a 页 WYG0168-0706c.png
 晋围怀及邢丘(今河内/平皋县)晋侯欲伐之中行桓子曰使
 疾其民(骄则数战/为民所疾)以盈其贯将可殪也(以缗穿物曰/贯书曰商罪)
 (贯盈言纣之为恶如物在缗索之/贯累而至于满也杜训为习非)
秋八月螽
冬十月
 附左传冬召桓公(王卿/士)逆王后于齐 楚人伐郑取
 成而还(杜氏曰九年十一月传所称厉之役盖在/此 按厉恐是地名此处传文似有脱略)
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3b 页 WYG0168-0706d.png
 左传春卫孙桓子来盟始通且谋会晋也 胡传来
 盟为前定者尝有约言矣未足效信而释疑又相歃
 血固结之耳是盟卫欲为晋致鲁而鲁专事齐初未
 与晋通也必有疑焉而卫侯任其无咎故遣良夫来
 盟而公卒见辱盟非春秋之所贵义自见矣
夏公会齐侯伐莱
秋公至自伐莱
 左传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 莱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4a 页 WYG0168-0707a.png
 国今东莱黄县
大旱
 杜氏曰书旱不书雩雩无功或不雩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左传郑及晋平公子宋之谋也故相郑伯以会冬盟
 于黑壤王叔桓公(周卿/士)临之以谋不睦晋侯之立也
 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盟于黄父
 (即黑/壤)公不与盟以赂免故黑壤之盟不书讳之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4b 页 WYG0168-0707b.png
 按自文公以来晋以不朝讨鲁者再矣文公二年见
 辱以处父之盟直书其事者以诸侯之立当朝王耳
 非晋之所当责也今年黄父之会止公于会而不与
 于盟书会不书盟何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每岁适
 齐而简于晋耻辱由宣公自掇之也春秋为尊者讳
 冬会而春书至考其故而义自见矣抑宣公篡立逭
 于天讨七年矣使晋成能一问之执而归诸京师正
 宣公襄仲之罪则霸义举而诸侯服矣乃直以其简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5a 页 WYG0168-0707c.png
 已之故舍大而问小得赂而罢是其责又不在礼也
 夫仪不及物犹曰不享谓可货取侮孰甚焉以此连
 诸侯是盗贼之威而已矣奚霸之有 宣公因齐而
 得篡故事齐甚至由其专于齐也故忘其替于晋使
 晋讨其贼则杀恶及视之怨既正其典而比齐慢晋
 之故亦诛其心乱贼不复敢恃人以为恶矣
八年春公至自会
 宣公篡立不朝未聘非实敢慢晋也怀疑而不敢自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5b 页 WYG0168-0707d.png
 通耳晋成之立而不敢正赵盾赵穿之罪则亦安能
 讨鲁乎宜乎责朝取赂为诸侯笑而已然而因会见
 止改岁而始反使晋国有人天牖其衷事未可知矣
 独不思曰彼数数于齐繄何德而亲乎使晋有疑者
 则事未可知矣故至者危其不得反也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公羊传其言至黄乃复何有疾也何言乎有疾乃复
 讥何讥尔大夫以君命出闻丧徐行而不反(闻丧者/闻父母)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6a 页 WYG0168-0708a.png
 (之丧徐行者不忍疾行又为君当使人追/代之以丧喻疾者丧尚不当反况疾乎) 范氏曰
 黄齐地 杜氏曰大夫受命而出虽死以尸将事遂
 以疾还非礼也 仪礼聘礼篇若有私丧则哭于馆
 哀而居不饔食归使众介先衰而从之又曰若宾死
 未将命则既敛于棺造于朝介将命 陆氏曰榖梁
 云还者事未毕复者事毕文正倒也当为还者事毕
 复者事未毕师还公还自晋归父还自晋士丐闻齐
 侯卒乃还皆不复更往故曰还事毕也公如晋至河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6b 页 WYG0168-0708b.png
 乃复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仲遂至黄乃复皆事
 未毕而复也
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大/音)
(泰去起吕反/籥羊略反)
 左传有事于大庙襄仲卒而绎非礼也 杜氏曰有
 事祭也(礼有一犆一祫之说或分享于五庙或合享/于大庙合享则书有事于大庙分享则书四)
 (时祭名为凡祭而失礼则书祭名祭/非失礼 下事张本则不书祭名)仲遂卒与祭日
 同略书有事为绎张本不言公子因上行还间无异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7a 页 WYG0168-0708c.png
 事省文从可知也垂齐地非鲁竟故书地(大夫卒竟/内不地竟)
 (外/地)绎又祭陈昨日之礼所以宾尸万舞名籥管也(孙/炎)
 (曰寻绎复祭也尔雅绎陈也是陈昨日之礼朱子曰/宾尸以宾客之礼燕为尸者籥如笛而六孔所吹以)
 (节舞/也)犹者可止之辞鲁人知卿佐之丧不宜作乐而
 不知废绎故内舞去籥恶其声闻 公羊传绎者何
 祭之明日也万者何干舞也籥者何籥舞也其言万
 入去籥何去其有声者废其无声者(废置也置不/去也齐人语)
 其心焉尔存其心焉尔者何知其不可而为之也(明/其)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7b 页 WYG0168-0708d.png
 (心犹存于乐知其不可/故去其有声者而为之)犹者通可以己也 何氏曰
 礼大夫死为废一时之祭有事于庙而闻之者去乐
 卒事而闻之者废绎日者起明日也言入者据未奏
 去籥时书凡祭自三年丧以下各以日月废时祭唯
 郊社越绋而行事可 按曾子问诸侯祭社稷俎豆
 既陈闻天子崩后之丧君薨夫人之丧如之何孔子
 曰废由废则知虽当祭必告所以然者天子后至尊
 无二君夫人于一国尊亲无二薨终大故岂容不告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8a 页 WYG0168-0709a.png
 闻告则致哀无二所以废也大夫则不当告公羊谓
 君有事于庙闻大夫之丧去乐卒事礼也非也榖梁
 谓君在祭乐之中大夫有变以闻大夫国体也古之
 人重死(见昭十五/年叔弓卒)亦非也按檀弓卫太史柳庄寝疾
 公曰疾革虽当祭必告则知旧不告也公再拜稽首
 请于尸曰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
 闻之死请往不释服而往此记其失礼非善之也夫
 礼莫重于当祭大夫有变而不以闻则内得尽其诚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8b 页 WYG0168-0709b.png
 敬之心于宗庙外全隐恤之意于大臣是两得之也
 卫当祭而告神明已接而礼不终乃以请于尸而往
 示全于祖鲁卒事而闻而不知废绎乃以万入去籥
 示全于臣是两失之也 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
 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以为去籥之示变不如不
 绎之为愈也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
 事盖叔弓在祭所籥入而卒缘先祖之心见大臣之
 卒必闻乐不乐缘孝子之心神明已接不可以卑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9a 页 WYG0168-0709c.png
 尊故去乐卒事而可也书仲遂犹绎志礼之失也书
 叔弓去乐志礼之变也二者不同 檀弓仲遂卒于
 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仲尼曰非礼也卿卒不绎
 告丧去籥非尽敬于宗庙存其心焉非致哀于大臣
  仲者遂之字卒而以字加于名之上者赐之族而
 以其字为氏豫命其子孙世世为卿如季友之例也
  干舞武舞籥舞文舞万者干舞也令尹子元欲蛊
 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39b 页 WYG0168-0709d.png
 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则万为武舞明矣吕氏诗记
 谓万乃文武二舞之总名春秋万入去籥言二舞皆
 入去其有声者耳公羊乃以万为武舞与籥舞对言
 失经意矣按万入去籥谓武舞入文舞不入耳非二
 舞并行乃留万而去籥也公羊不误吕氏引公庭万
 舞考仲子之宫将万焉为二舞总名之證俟再考
戊子夫人嬴氏薨(公榖作/熊氏)
 按敬嬴文公妾也称夫人踵乎成风也哀姜淫乎庆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0a 页 WYG0168-0710a.png
 父与弑二君齐桓讨而杀之僖公之心必以哀姜不
 可入宗庙配其父而不敢明言故于成风生则禘于
 太庙用致夫人既尊之以齐其父矣于其殁也岂肯
 别立宫如仲子乎有二夫人祔庙自成风始也虽由
 僖公欲尊其母而实因哀姜义绝于庙故当时得生
 此义也此犹汉吕后负刘氏称制王诸吕而文帝之
 后诸臣因尊薄姬以配高帝事正同也敬嬴见成风
 之事欲自附以为尊襄仲缘季友之迹欲自文以非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0b 页 WYG0168-0710b.png
 贼而岂知出姜无罪为贼臣悖妾所逐归死母家非
 以义绝而不得奉宗庙配先君既不与哀姜同而敬
 嬴私事襄仲与之杀嫡立庶逐嫡母僣夫人亦不与
 成风同惟王室不竞中国无霸故得肆行而无忌然
 哀姜庆父先后诛(庆父知不容而/自缢亦诛也)而敬嬴襄仲亦后
 先殒何其相类也孰谓天道远哉 汪氏曰春秋既
 书夫人姜氏薨于夷又书夫人风氏薨则知哀姜为
 庄公夫人而成风乃妾也既书夫人姜氏归于齐又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1a 页 WYG0168-0710c.png
 书夫人嬴氏薨则知出姜为文公夫人而敬嬴乃妾
 也直书于策读者比事而观微传而见矣
晋师白狄伐晋(白狄始/见经)
 左传春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 杜氏曰白狄狄
 别种故西河郡有白部胡 高氏曰殽之役书及姜
 戎此不言及者以传考之白狄为主也经先晋者不
 与夷狄之会中国也 家氏曰不书及晋偶晋于狄
 亦狄晋耳 按成十三年晋绝秦书曰白狄与君同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1b 页 WYG0168-0710d.png
 州君之仇雠而我之婚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汝伐
 狄寡君不敢顾婚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
 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左氏谓秦
 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
 以伐晋由此言之曲固在秦然安知非是役启之耶
 秦伐白狄晋不顾婚姻而从之秦有二心于狄狄又
 以其情告晋秦也晋也狄也同一不羞反覆难保信
 者也春秋每狄秦狄晋无怪也然晋秦自河曲战后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2a 页 WYG0168-0711a.png
 久已厌兵赵穿生事侵崇秦尝报晋至是秦共晋灵
 皆殁怨已易世而晋复伐秦知白狄昏姻之可与抑
 独不念秦之昏姻之尤亲中夏累世盟好之尤重耶
 颠悖亦甚矣
楚人灭舒蓼(公作/舒鄝)
 左传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正其/界也)
 滑(于八反/水名)汭盟吴越而还(吴国今吴郡越国今会稽/山阴县传言楚强吴越服)
 (从后吴/越 大) 杜氏曰舒蓼二国名 按春秋未有二国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2b 页 WYG0168-0711b.png
 连书者虽狄别种尚书甲氏及留吁舒蓼不言及实
 一国耳舒同宗而异国曰舒蓼曰舒庸曰舒鸠皆舒
 也所谓群舒也蓼国文五年已灭故知云二国者非
 也 象山陆氏曰圣人贵礼义贱僣乱中国礼义之
 所在贵中国者贵礼义也蛮荆僣乱礼义将无所施
 矣此圣人之大忧也楚人灭弦灭黄灭江灭庸至是
 又灭舒蓼圣人是以悉书之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3a 页 WYG0168-0711c.png
 象山陆氏曰日者阳也阳为君为父为夫为中国苟
 有食之斯为变矣食至于既变又大矣言日不言朔
 食不在朔也日之食必在朔食不在朔历差也 杜
 氏曰月三十日食
 附左传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代赵/盾)秋废胥克使
 赵朔(盾之/子)佐下军(代胥/克)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
(敬嬴公谷/作顷熊)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3b 页 WYG0168-0711d.png
 左传冬葬敬嬴雨不克葬礼也礼卜葬先远日辟不
 怀也(卜葬先卜远日辟不思念其亲似欲汲汲而早/葬之也先远日谓先下旬不吉卜次旬又不吉)
 (卜上旬旬之外曰远日旬之内曰/近日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 谷梁传葬既有
 日不为雨止礼也雨不克葬丧不以制也 按左氏
 以雨不克葬为礼谷梁以葬既有日不为雨止为礼
 孝子慈孙当送终之大事备贵于豫而变难于期雨
 而无害如谷梁之说可也如雨甚而不可以即土汲
 汲焉葬反为不可追之悔则左氏之说亦未为失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4a 页 WYG0168-0712a.png
城平阳
 大丧之后亟用民力所以书 杜氏曰今泰山有平
 阳县
楚师伐陈
 左传陈及晋平楚师伐陈取成而还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有母之丧弁冕而朝于邻国乎
公至自齐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4b 页 WYG0168-0712b.png
夏仲孙蔑如京师
 左传春王使来徵聘夏孟献子聘于周王以为有礼
 厚贿之 勤齐至矣又冒哀而往而于京师缺如也
 因徵聘而大夫黾勉于一行象山陆子曰直书于策
 比而读之而无惧心者吾不知矣
齐侯伐莱
 东莱有莱山莱东于齐之小国也
秋取根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5a 页 WYG0168-0712c.png
 杜氏曰根牟东夷国也今琅琊阳都县东有牟乡
八月滕子卒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晋荀林父帅师
伐陈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左传会于扈讨不睦也陈侯不会晋荀林父以诸侯
 之师伐陈晋侯卒于扈乃还 扈郑地公羊曰晋邑
 非也诸侯不卒于其国都例书地公羊曰卒其封内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5b 页 WYG0168-0712d.png
 不地非也诸侯卒于师曰师卒于会曰会不言卒干
 会者会礼已毕故不言耳公羊云未出其地故不言
 会亦非也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
 晋成公何以不葬卫成公何以不葬鲁不会也
宋人围滕
 左传因其丧也 伐滕之丧不仁间晋之丧以侵小
 不义曰围则师非少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6a 页 WYG0168-0713a.png
楚子伐郑晋郤缺帅师救郑
 左传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六年传止云楚人伐郑/取成而还而不详厉役)
 (之事此云楚子为厉之役故伐郑则知前有阙失矣/厉盖地名杜预谓取成于厉既成而郑伯逃归楚子)
 (恨/之)晋郤缺救郑郑伯败楚师于柳棼(郑/地)国人皆喜唯
 子良忧曰是国之灾也吾死无日矣 按自厉之役
 郑南北无属楚未得志七年郑又及晋平会于黑壤
 故楚今年伐郑不以黑壤兴戎远称厉之役者志恨
 在厉役也是时晋景方立郤缺救而不能定是以十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6b 页 WYG0168-0713b.png
 一年辰陵之盟郑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
 来者可也乃从楚然楚庄之立加兵于郑者凡四而
 两书楚子说凡例者纷然愚意书楚子者君为将也
 书人者大夫也僣乱内侵何可褒而以书楚子曲生
 意义耶 不务德而兵争此一言断尽晋楚争郑之
 是非说经者乃方以一字为褒贬曰某事与之某事
 贬之屑屑较量吾知必为子良之所笑矣
陈杀其大夫泄冶(泄息列反作泄非唐人讳世字/虽偏傍亦然改泄为泄冶音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7a 页 WYG0168-0713c.png
 左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二人/陈卿)通于夏姬(郑穆公/女陈大)
 (夫御/叔妻)皆衷其衵(女乙/反)(近身/衣)以戏于朝泄冶谏曰公
 卿宣淫民无效焉且闻不令君其纳之(纳藏/衵服)公曰吾
 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请杀之公弗禁遂杀泄冶
 谷梁传称国以杀其大夫杀无罪也 按称陈杀其
 大夫杀无罪也或讥泄冶荐圭璧于泥涂固已疏矣
 触虎狼以取死庸得为智乎夫臣之于君犹子之于
 父虽知不可谏而心不可已也比干谏而死比干岂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7b 页 WYG0168-0713d.png
 欲徒死而沽名哉庶几吾言得行而纣改焉耳详泄
 冶之谏直而不激非鬻拳先轸国武子之比故灵公
 亦愧乎其言愧者良心之发也安知其终不能改改
 而君不死于徵舒陈不夷于九县泄冶之力也泄冶
 之谏胡可少哉或又曰仕于昏乱之朝异姓者如宋
 子哀洁身而去可也其贵戚而不食其禄如鲁叔肸
 善矣冶虽效忠其犹在子哀叔肸之后乎是又不然
 夫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惟其时而已必于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8a 页 WYG0168-0714a.png
 洁身远患非也必于出身犯难亦非也观泄冶之能
 谏知其非贪乎宠禄见几而不去者如皆欲为子哀
 叔肸则乱世何赖于有君子乎
十年春公如齐
公至自齐
齐人归我济西田
 左传齐侯以我服故归济西之田 赵氏曰公羊云
 齐已取之矣其言我何言我者未绝于我也按已取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8b 页 WYG0168-0714b.png
 之又言未绝何迂诞之甚言我者为济水长不必是
 鲁田以别他田尔榖梁云公娶齐齐由以为兄弟反
 之不言来公如齐受之也按但言归我则足知其来
 也省文耳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己巳齐侯元卒
齐崔氏出奔卫
 左传夏齐惠公卒崔杼有宠于惠公高国(二家齐/正卿)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9a 页 WYG0168-0714c.png
 其偪也公卒而逐之奔卫书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
 以族不以名(典策之法告者皆当书以名今齐特/以族告夫子因而存之以示无罪)
 诸侯之大夫违(奔放/也)告于诸侯曰某氏(姓/)之守臣某
 (名/)失守宗庙敢告所有玉帛之使者(谓/聘)则告不然则
 否(恩好不接/故亦不告) 公羊传称崔氏何讥世卿也(胡氏曰/此非公)
 (羊本旨盖门人因尹氏武/氏称世卿而附益之于此) 谷梁传氏者举族而出
 之之辞也 胡传书曰崔氏以族奔也许翰谓崔杼
 出而能反反而能弑者以其宗彊于此举氏辨之早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49b 页 WYG0168-0714d.png
 也其说得矣 按自此至崔杼弑庄公凡五十一年
 古者四十而仕五十而爵使为一人则崔杼盖百岁
 矣以棠姜乱国以崔明灭家必非耋耄之人所为然
 则非一人也
公如齐
五月公至自齐
 左传公如齐奔丧
癸巳陈夏徵舒弑其君平国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0a 页 WYG0168-0715a.png
 左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饮酒于夏氏公谓行父
 曰徵舒似女对曰亦似君徵舒病之公出自其厩射
 而杀之二子奔楚 胡传陈灵公之无道也而称大
 夫之名氏以弑何也祸莫大于拒谏而杀直臣忠莫
 显于身杀而其言验泄冶直谏灵公不能纳又杀之
 卒以见弑亡其国此万世之大戒也以为罪不及民
 故称大夫以弑者非经意矣
六月宋师伐滕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0b 页 WYG0168-0715b.png
 左传滕人恃晋而不事宋六月宋师伐滕 滕小国
 也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彊令不能两给非其心也大
 当字小恤其不及去年因其丧而围之今年动众而
 伐之故特称师以著其陵弱暴寡之罪
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左传郑及楚平诸侯之师伐郑取成而还 按晋楚
 交伐郑亦乍晋乍楚以应之子良所谓不务德而兵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1a 页 WYG0168-0715c.png
 争与其来者可也子家曰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
 岂其罪也子驷曰民急矣姑从楚以纾吾民晋师至
 又从之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牺牲玉帛
 待于二境以待强者而庇民焉君子曰子家子驷之
 言郑国之情也晋可以察矣子展曰小所以事大信
 也晋君方明四军无阙八卿和睦必不弃郑楚师辽
 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
 以待晋不亦可乎君子曰子展之言君子之道郑国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1b 页 WYG0168-0715d.png
 不易之长策也晋可以省矣
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左传刘康公来报聘(报孟献子之聘王/季子后食采于刘) 胡传公羊
 氏曰王季子者王之母弟也宣公享国至是十年不
 朝于周而比年朝齐不奔王丧而奔齐侯丧不遣贵
 卿会匡王葬而使归父会齐侯之葬纵未举法而使
 王季子来王灵益不震矣自是王聘春秋不书矣
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绎公/作蘱)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2a 页 WYG0168-0716a.png
 杜氏曰绎邾邑鲁国邹县北有绎山 孔氏曰文十
 三年传称邾迁于绎则绎为邾之都矣更别有绎邑
 今鲁伐取之非取邾之都也亦因绎山为名盖近在
 邾都旁耳
大水
季孙行父如齐冬公孙归父如齐
 左传季文子初聘于齐(齐侯初/即位)冬子家如齐伐邾故
 也(鲁侵小恐为齐/所讨故往谢)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2b 页 WYG0168-0716b.png
齐侯使国佐来聘
 左传国武子来报聘(报行父/之往)

楚子伐郑
 左传楚子伐郑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颍北(颍水出/河南阳)
 (城至下/蔡入淮)诸侯之师戍郑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
 斲子家之棺而逐其族改葬幽公谥之曰灵 象山
 陆氏曰当是时晋伯既不复可望齐鲁之间熟烂如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3a 页 WYG0168-0716c.png
 此楚子之肆行其谁遏之伐郑之书圣人所伤深矣
 左氏所载士会逐楚师于颍北不见于经纵或有之
 亦不足为轻重也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谷作夷陵盟楚/与晋狎主)
 左传春楚子伐郑及栎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
 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夏楚
 盟于辰陵陈郑服也 杜氏曰辰陵陈地颖川长平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3b 页 WYG0168-0716d.png
 县东南有辰亭 胡氏有与楚之说吾于入陈郑论
 之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秋晋侯会狄于攒亟(攒才/端反)
 左传晋郤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
 于晋(赤狄潞氏最强/故服役众狄)秋会于攒亟(狄/地)众狄服也 按
 比事而观上则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成乎霸主
 矣下则楚人杀陈夏徵舒行乎霸讨矣而鲁方会齐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4a 页 WYG0168-0717a.png
 伐莒晋方会狄于攒亟其言外之意可谓深切著明
 矣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
 公羊以楚子称人为贬其专讨但检前后弑君见讨
 者皆称人以杀杀有罪也直书而义自见然杀徵舒
 之后即入陈而纳其乱臣比事而观则春秋非予楚
 明矣据传入陈而后杀徵舒经以讨贼之义为重故
 先书杀后书入耳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4b 页 WYG0168-0717b.png
丁亥楚子入陈
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宁公/作宁)
 左传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讨
 于少西氏(少西徵舒之/祖子夏之名)遂入陈杀夏徵舒轘(音患车/裂也)
 诸栗门(陈城/门)因县陈陈侯在晋(灵公子/成公午)申叔时使于
 齐(齐楚/通)反复命而退王使让之曰夏徵舒为不道弑
 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楚/县)
 (大夫皆/僣称公)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5a 页 WYG0168-0717c.png
 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
 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音/兮)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
 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诸侯之从也
 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
 归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
 曰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取人物于其/怀而还之为)
 (愈于/不还)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州乡属/示讨夏)
 (氏所/获) 程子曰人众辞大恶人所欲诛也诛其罪义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5b 页 WYG0168-0717d.png
 也取其国恶也 胡传先书杀后书入者与讨贼故
 先之也 陆氏曰楚子之讨正也故书人入人之国
 又纳淫乱之臣邪也故明书其爵以示不正春秋之
 义彰善瘅恶纤芥无遗称事原情瑕瑜不掩斯之谓
 也 入人之国制人之上下使不得其君臣之道不
 可 贾逵曰二子不系之陈绝于陈也 按使楚庄
 真有讨贼之心则辰陵之盟执徵舒而诛之一夫之
 力耳奚假动大师临其城绐入其国(谓陈人无动将/讨于少西氏陈)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6a 页 WYG0168-0718a.png
 (人信之/故不禦)而后为快哉夏徵舒不胜忿耻以弑其君其
 贼易知也而孔宁仪行父之为贼难见也何则公告
 泄冶之故宁行父请杀之公弗禁遂杀之然则躬杀
 泄冶者二贼也徵舒之耻发于似女亦似君之言然
 则激自厩之射者又二贼也平国既弑不他奔而奔
 楚盖志在以陈饵楚而杀徵舒矣楚庄动于利而兴
 师非申叔时之言则陈遂县矣然则致胡公大姬几
 不祀者又二贼也使尽乎天讨则二贼之诛不当在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6b 页 WYG0168-0718b.png
 徵舒之后而反纳之楚庄之志可知矣抑申叔时之
 言固善然楚子之所以不遂取陈者实以陈侯之在
 晋耳晋率诸侯纳陈之故君而不泯其社稷陈人应
 之反楚如反掌矣此楚所以不敢取而复封之以为
 名知不能有也
 附左传厉之役郑伯逃归(事在/六年)自是楚未得志焉(自/厉)
 (之役郑南北无属故未得志楚于九年/伐郑十年又伐而郑及楚平郑平不书)郑既受盟于
 辰陵又徼事晋(辰陵盟后又徼事晋经亦不书/传特发此以为明年楚围郑起)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7a 页 WYG0168-0718c.png
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
 公羊传讨此贼者非臣子也何以书葬君子辞也楚
 巳讨之矣臣子虽欲讨之而无所讨也
楚子围郑
 左传春楚子围郑旬有七日郑人卜行成不吉卜临
 (哭/也)于大宫(郑祖/庙)且巷出车吉(出车于巷示将/见迁不得安居)国人大
 临守陴者皆哭(陴婢支反/城上僻倪)楚子退师郑人修城进复
 围之三月克之入自皇门至于逵路(涂方/九轨)郑伯肉袒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7b 页 WYG0168-0718d.png
 牵羊以逆(示服为/臣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
 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其俘诸江南以实
 海滨亦唯命其剪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
 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
 于九县(楚灭九国以为/县愿得比之)君之惠也孤之愿也非所敢
 望也敢布腹心君实图之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
 赦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音/冀)
 (言郑未/可得)退三十里而许之平潘尪(楚大/夫)入盟子良(郑/伯)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8a 页 WYG0168-0719a.png
 (弟/)出质 按郑与陈皆服楚盟于辰陵矣口血未乾
 楚先叛盟入陈而欲县之若以为讨于少西氏则徵
 舒之弑在宣十年之夏辰陵之盟在宣十一年之夏
 阅一期矣既盟其君借曰为君讨其先君之贼宜不
 待师旅直烦一介召之耳而躬帅师以入其国不曰
 利之其谁信之陈郑一体也入陈之国制人之上下
 使不得其君臣之道陈之贤于县鄙无几耳郑安得
 不因而生贰心又徼事晋乎楚不自反而又肆而虐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8b 页 WYG0168-0719b.png
 师旅所加有史所不忍记者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郑国人大临守陴者皆哭无辜肝脑涂地者不知其
 几矣其君非有大恶于民而折伏困辱同于俘虏楚
 之无道亦极矣灭不言入陈尝县之矣而不书曰灭
 入不言围郑入自皇门至于逵路矣而但书曰围此
 圣人之深意非人所易识也夫二国楚盖几于有之
 矣然而人心未去故家巨室犹存先圣神明之胄数
 百年有奉之社稷未易变而除之也故释之以示服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9a 页 WYG0168-0719c.png
 此楚庄之谖也实不能有故录其卒而略其始其文
 则实录其义则存中国不使蛮荆尽其虐满其辞之
 微意也若曰与其能有讨于中夏故未减其凭陵之
 罪而曰入而围则大乖圣人之意矣
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
(邲扶必反/一音弼)
 左传夏六月晋师救郑荀林父将中军(代郤/缺)先縠在
 之(彘季代/林父)士会将上军(河曲之役郤缺将上军宣八/年代赵盾为政将中军士会)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59b 页 WYG0168-0719d.png
 (代将/上军)郤克佐之(郤缺之子/代臾骈)赵朔将下军(代栾/盾)栾书佐
 之(栾盾之子/代赵朔)赵括赵婴齐(皆赵盾/异母弟)为中军大夫巩朔
 赵穿为上军大夫荀首(林父/弟)赵同(婴/兄)为下军大夫韩
 厥(万玄/孙)为司马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
 及于郑而剿民焉用之(桓子林父/剿劳也)楚归而动(伐/郑)不后
 随武子(士/会)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见可而进知难
 而退军之善政也彘子(先/榖)曰不可晋所以霸师武臣
 力也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而不从不可谓武由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0a 页 WYG0168-0720a.png
 我失霸不如死以中军佐济(佐彘子所帅/也济渡河)韩献子(厥/)
 谓桓子曰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子为元帅师不
 用命谁之罪也失属亡师为罪已重不如进也(今郑/属楚)
 (是失属彘子以/偏师陷是亡师)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
 同之不犹愈乎(朱子语录先生问人杰记左传分谤/事否人杰以韩献子将杀人郤献子)
 (驰救不及使速以徇对先生曰近世士大夫多是如/此只要徇人情如荀林父邲之役先縠违命而济乃)
 (谓与其专罪六人同之是何等见识当时为林父者/只合按兵不动召先縠而诛之人杰曰若如此岂止)
 (全军虽进而救郑可也先生又云当时孙叔敖不欲战/伍参争之事有合争处须当力争不可苟徇人情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0b 页 WYG0168-0720b.png
 师遂济楚子北师次于郔(郑北/地)沈尹将中军子重
 将左子反(公子/侧)将右将饮马于河而归闻晋师既济
 王欲还嬖人伍参欲战(伍奢之/祖父)令尹孙叔敖弗欲曰
 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战而不捷参之肉其
 足食乎参曰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
 将在晋军可得食乎令尹南辕反旆王告令尹改乘
 辕而北之次于管以待之晋师在敖鄗(苦交/反)之间(荥/阳)
 (京县东北有管城敖鄗/二山名在荥阳县西北)郑皇戌使如晋师曰郑之从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1a 页 WYG0168-0720c.png
 楚社稷之故也未有贰心楚师骤胜而骄其师老矣
 子击之郑师为承楚师必败彘子曰败楚服郑于此
 在矣栾武子(书/)曰师叔入盟子良在楚楚郑亲矣来
 劝我战我克则来不克遂往以我卜也郑不可从楚
 少宰(官/名)如晋师曰寡君少遭闵凶不能文闻二先君
 (成王/穆王)之出入此行也将郑是训定岂敢求罪于晋二
 三子无淹久随季对曰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与
 郑夹辅周室毋废王命(先王封唐叔于晋王子友于/郑皆以王室懿亲使之夹辅)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1b 页 WYG0168-0720d.png
 (周室当中国之枢盖/有深意晋必恤郑)今郑不率寡君使群臣问诸郑
 (以先王之命也郑岂楚之所当训定哉无郑是无王/命也晋容得不问哉此破郑是训定非求罪于晋之)
 (语/)岂敢辱候人敢拜君命之辱彘子以为谄使赵括
 从而更之曰行人失辞寡君使群臣迁大国之迹于
 郑(攘逐之/异名也)曰无辟敌群臣无所逃命楚子又使求成
 于晋晋人许之盟有日矣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
 以致晋师(单车挑战又示不欲/崇和以疑晋之群帅)晋人逐之左右角之
 (张两角从/旁夹攻之)乐伯左射马而右射人角不能进晋魏锜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2a 页 WYG0168-0721a.png
 求公族未得而怒(锜犨之子求/为公族大夫)欲败晋师请致师弗
 许请使许之遂往请战而还(人知先縠之违命而不/知魏锜之志之尤憯也)
 楚潘党(尪之/子)逐之赵旃(穿/子)求卿未得且怒于失楚之
 致师者请挑战弗许请召盟许之(此等皆见荀林父/为帅不能制命)
 与魏锜皆命而往郤献子(克/)曰二憾往矣弗备必败
 士季曰备之善若二子怒楚楚人乘我丧师无日矣
 不如备之楚之无恶除备而盟何损于好(诸侯相见/军卫不撤)
 (警岂以两军相对和战未定而遽/不为备乎果然则晋之偷甚矣)彘子不可(何冥/至是)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2b 页 WYG0168-0721b.png
 季使巩朔韩穿帅七覆(为伏兵/七处)故上军不败赵婴齐
 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败而先济潘党既逐魏锜(锜/退)
 赵旃夜至于楚军(二人虽俱受命而/不同行故旃后至)席于军门之外
 (布席坐/示无畏)使其徒入之楚子为乘广分为左右右广鸡
 鸣而驾日中而说(舒锐反/舍也)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许偃
 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屈荡为右(王更迭/载之故)
 (各有御右二/广王之亲兵)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
 走林屈荡搏之得其甲裳(下曰/裳)晋人惧二子之怒楚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3a 页 WYG0168-0721c.png
 师也使軘车(軘徒温反/兵车名)逆之潘党望其尘使骋而告
 曰晋师至矣楚人亦惧王之入晋军也遂出陈孙叔
 曰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
 心薄之也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晋军桓子不知所
 为鼓于军中曰先济者有赏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
 指可掬也晋师右移上军未动(言馀军皆移去唯上/军在经所以书战言)
 (犹有/陈)工尹齐(楚大/夫)将右拒(陈/名)卒以逐下军楚子使潘
 党率游阙(游车补/阙者)四十乘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3b 页 WYG0168-0721d.png
 军(唐属楚/小国)驹伯(郤克也/上军佐)曰待诸乎随季曰楚师方壮
 若萃于我吾师必尽不如收而去之分谤(同奔为/分谤)
 民(不战为/生民)不亦可乎殿其卒而退不败及昏楚师军
 于邲晋之馀师不能军(不能成/营也)宵济亦终夜有声(兵/非)
 (不众将/不能用)丙辰楚重(辎/重)至于邲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
 盍筑武军(筑军营以/章武功)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去声积尸/封土其上)
 (也/)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
 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文/字)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4a 页 WYG0168-0722a.png
 民和众丰财者也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
 诸侯兵不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
 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
 以和众利人之几(危/也)而安人之乱以为已荣何以丰
 财(兵动则/年荒)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
 王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
 其鲸鲵(大鱼之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
 有京观今罪无所(晋国无/所犯也)而民皆尽忠以死君命又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4b 页 WYG0168-0722b.png
 何以为京观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 杜
 氏曰邲郑地 胡传栾书救郑军帅之欲战者八人
 武子遂还众不敢遏偪阳之举丐偃二将皆请班师
 荀罃令曰七日不克必尔乎取之遂下偪阳林父既
 知无及于郑焉用之矣先縠若独以中军佐济者下
 令三军无得妄动按军法而行辟夫岂不可既不能
 令乃畏失属亡师之罪而从韩厥分恶之言知难而
 冒进是弃晋师于谁责乎故败绩特以林父主之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5a 页 WYG0168-0722c.png
  李廉曰春秋中国与楚战不以胜负皆以中国为
 主徐邈曰内晋而外楚是也公羊以为大夫不敌君
 荀林父称名氏以敌楚子者为恶林父非也此因得
 臣与晋侯战称人(得臣未命之卿例不/书名氏无他义也)而穿凿耳
秋七月
 附左传郑伯许男如楚 秋晋师归桓子请死晋侯
 欲许之士贞子(士渥/浊)谏曰不可城濮之役晋师三日
 榖文公犹有忧色左右曰有喜而忧如有忧而喜乎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5b 页 WYG0168-0722d.png
 公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楚
 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
 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今天或者大警晋也
 而又杀林父以重楚胜其无乃久不竞乎林父之事
 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夫其败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损于明晋侯使复其位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左传冬楚子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萧人囚熊相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6a 页 WYG0168-0723a.png
 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杀吾退萧人杀之王怒遂围
 萧萧溃 萧宋附庸国灭萧盖以偪宋也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此大夫同/盟之始)
 左传晋原縠宋华椒卫孔达曹人同盟于清丘曰恤
 病讨贰于是卿不书不实其言也 程子曰晋为楚
 败诸侯惧而同盟既而皆渝故书人以贬之 杜氏
 曰清丘卫地今在濮阳县东南 按诸侯惧楚而区
 区于盟约已末矣况旋踵而皆渝乎原縠败邲师罪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6b 页 WYG0168-0723b.png
 人主盟所从皆可知矣(原縠先轸之后先轸或称原/轸原其食邑也縠食采于彘)
 (故称彘子今又称原/縠袭其先世之称也)
宋师伐陈卫人救陈
 左传宋为盟故伐陈卫人救之孔达曰先君有约言
 焉若大国讨我则死之 胡传陈有弑君之乱宋不
 能讨而楚讨之虽曰县陈寻复封之其德于楚而不
 贰未足责也宋人不能内自省德遽以大众伐之非
 义举矣卫人书救意在责宋也若卫叛盟则不待贬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7a 页 WYG0168-0723c.png
 而自见矣
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公作/伐卫)
 左传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
夏楚子伐宋
 左传以其救萧也 楚有事于中国常自郑及宋宋
 不为固本之图轻为兵先而与之争于外今年之伐
 明年之围又明年之平而南北之势成矣
秋螽(公作/𧑄)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7b 页 WYG0168-0723d.png
冬晋杀其大夫先縠(縠作榖/音同)
 按左传赤狄伐晋及清先縠召之也冬晋人讨邲之
 败与清之师而杀之尽灭其族邲之战三帅不欲也
 先縠愎戾专行以及于败至是以为讨然君不择将
 是以其国予敌也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
 縠刚愎不仁敌国知之矣而晋侯懵焉又释赵旃魏
 锜不讨而独诛縠同罪异讨杀者不受治矣越椒将
 攻王楚庄尚思子文之治楚而复克黄之所今不念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8a 页 WYG0168-0724a.png
 先轸之旧勋而尽灭其族不又过乎故称国以杀不
 去其大夫罪累上也
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
 左传清丘之盟晋以卫之救陈也讨焉使人弗去曰
 罪无所归将加而师孔达曰苟利社稷请以我说春
 孔达缢而死卫人以说于晋而免复室其子使复其
 位 胡传罪累上也
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8b 页 WYG0168-0724b.png
晋侯伐郑
 左传夏晋侯伐郑为邲故也(晋败于邲/郑遂属楚)告于诸侯蒐
 (简阅/车马)焉而还中行桓子之谋也曰示之以整使谋而
 来郑人惧使子张(穆公/孙)代子良于楚郑伯如楚谋晋
 故也郑以子良为有礼故召之 按十二年晋救郑
 不及郑已从楚而晋徒败于邲故又责服于郑诸葛
 武侯之败于街亭也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
 失于竟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9a 页 WYG0168-0724c.png
 使晋能然何难于制楚而服郑乎桓文之师犹以庙
 谋节制为本故能取威定霸晋成之师弟子舆尸出
 不以律败不知创而用罔无已春秋直书其事而义
 自见矣
秋九月楚子围宋
 左传楚子使申舟(无/畏)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
 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文/十)
 (年楚子田孟诸/无畏抶宋公仆)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69b 页 WYG0168-0724d.png
 曰杀女我伐之见犀(申舟/子)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
 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同我于县鄙/与亡国同)
 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楚子闻
 之投袂而起屡及于窒皇(寝门/阙)剑及于寝门之外车
 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按是时楚已得
 陈郑许蔡非得宋不已故灭萧以偪之不假道以挑
 之历三时而围不解卒得宋平而后已宋服则齐鲁
 可摇矣此楚围中国之序也郑在楚之彀中未易旦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0a 页 WYG0168-0725a.png
 夕争也是时急莫先于救宋宋救捷则郑亦可招矣
 而晋不知所先后劳师于郑而缓于救宋乃比之虽
 鞭之长不及马腹不知宋既去则楚威震及齐鲁而
 南北之势成矣岂但失郑而已甚矣晋人之颠冥也
 胡氏以端本为说专一责宋夫宋伐陈固有启衅之
 道然清丘之盟晋宋卫曹咸在以同惧楚为志而相
 要以恤病讨贰其策未为不善但诸侯不同心而遂
 败之耳春秋之义志内外消长之大机均责诸侯而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0b 页 WYG0168-0725b.png
 首罪晋其所关者天下之势周公惩荆舒驱猛兽以
 宁百姓之道非为一国谋也
葬曹文公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
 大夫会诸侯始于单伯会齐侯于鄄继见于公孙敖
 会晋侯于戚至此非霸事而私相会矣庄僖以下大
 夫未专政也文宣以下大夫始专政矣(或曰谋/楚也)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鲁大夫始/特会楚)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1a 页 WYG0168-0725c.png
 左传孟献子言于公曰臣闻小国之免于大国也聘
 而献物(物玉帛/皮币也)于是有庭实旅百(主人亦设笾豆百/品实于庭以答宾)
 朝而献功(献其治国若征/伐之功于牧伯)于是有容貌(威仪/容颜)采章(车/服)
 (文/章)嘉淑(令辞/称赞)而有加货(命宥/币帛)谋其不免也诛而荐贿
 则无及也今楚在宋君其图之公说春公孙归父会
 楚子于宋 按以千乘之鲁为之以道犹可自强齐
 晋诸与国犹可责以信义互为声援也谋其不免至
 于荐贿何其卑乎昔楚执宋公以伐宋以献捷威鲁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1b 页 WYG0168-0725d.png
 而鲁惧先诸侯而趋之今楚子围宋威未至鲁而鲁
 震先宋之未平而求媚焉何其益卑乎孟献子号贤
 大夫而谋国若此亦可鄙也已 以贿款夷晋魏绛
 施之于戎则其属也以此制御使仰我鼻息不敢叛
 者也赵宋施之于契丹则其敌也已非画矣犹曰休
 兵息战使饵于我而我不失中国之盛强也南宋施
 之于金人则其仇也我挟不报之憾势不并存彼有
 兼我之力岂以赂餍得我之宇其利岂不大于赂乎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2a 页 WYG0168-0726a.png
 谋其不免而计出于此者亦可谓愚矣秦桧主和士
 子说春秋凡此类皆讳之如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皆以罪其贰霸为说朱子曰春秋岂率天下以从三
 王之罪人哉特罪其叛中国耳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左传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晋大/夫)
 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
 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2b 页 WYG0168-0726b.png
 污山薮藏疾(山之有林薮/毒害者居之)瑾瑜(美/玉)匿瑕(玉之/病)国君含
 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
 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
 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
 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
 榖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
 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
 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欲/为)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3a 页 WYG0168-0726c.png
 (义者不/行两信)信无二命(欲行信者/不受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
 命以出有死无霣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
 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
 楚子舍之以归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
 之马前曰无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
 能答申叔时仆(御/也)曰筑室反耕者(筑室于宋分兵/归田示无去志)
 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
 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3b 页 WYG0168-0726d.png
 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
 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
 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公羊传外
 平不书(书平五宣四年平莒及郯昭七年暨齐平/定十年及齐平十一年及郑平皆内平)
 何以书大其平乎已也(已谓二/大夫)何大其平乎已(据大/夫无)
 (遂/事)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
 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
 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4a 页 WYG0168-0727a.png
 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
 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柑者以木衔/其口不欲令)
 (食粟示/有畜积)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
 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
 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
 而去之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
 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4b 页 WYG0168-0727b.png
 虽然吾今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
 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
 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
 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先以诺受/绝子反语)
 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欲徵粮/待胜也)司马子反
 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
 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
 子大其平乎已也(大其有/仁恩)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5a 页 WYG0168-0727c.png
 曷为贬(据大/其平)平者在下也 谷梁传人者众辞也平
 称众上下欲之也 按楚之围宋九月于此不惟宋
 之惫也甚楚亦兵罢食尽而将去矣凡外平不书者
 彼既事解不来告也此书者宋幸得平以告诸侯故
 鲁史有其事耳暨齐平不称人此称人者围者与被
 围者两力俱竭华元子反因上下之意权事宜以生
 两国之民榖梁所谓上下欲之是也臣无专美而亦
 有从权应变以成君济国之义公羊谓大其平乎已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5b 页 WYG0168-0727d.png
 则不知无专美之义谓贬其平者在下则不知有从
 权应变之道也夫宋之急至于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其望援如在水火而四邻环视莫之动心楚军亦止
 有七日之粮尔而晋不能出一师以撼之待其威单
 力尽徐自解罢书曰宋人及楚人平伤中国之失道
 也明王不兴贤霸不出强者恣其力贪者满其意人
 之类不将胥而尽乎此孔子所以惧而作春秋也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6a 页 WYG0168-0728a.png
 左传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
 杀之又伤潞子之目(酆舒/潞相)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
 不可酆舒有三隽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不可必
 伐之狄有五罪隽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
 也弃仲章(潞贤/人)而夺黎氏(黎侯国上党壶/关县有黎亭)地三也虐
 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隽才而不以茂德
 兹益罪也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
 固其命若之何待之不讨有罪曰将待后母乃不可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6b 页 WYG0168-0728b.png
 乎晋侯从之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
 亥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诸晋晋人杀之 按狄人
 与诸夏各有分域彼不自量而来犯则彼之不祥膺
 之可也彼不吾犯而我贪其土地灭而取之则我亦
 不祥也据左氏潞子与晋婚姻也其相酆舒伤君目
 弑君夫人而君不能讨晋人讨之则执酆舒而诛之
 可也其君无罪其民无罪乃灭其国而以其君归谓
 之何哉楚为封豕长蛇以蚕食上国天下岌岌乎有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7a 页 WYG0168-0728c.png
 胥而为楚之势不此之惧而以广地于狄为得计悖
 亦甚矣荀林父败军之将不克报于楚而徒逞志于
 狄方以为功而受狄臣千室之赏春秋略而不书而
 书晋师以见其劳民动众纵大敌弃诸夏而施侮夺
 于裔夷之为可耻也 灭国以其君归皆称爵 言
 奔者不名以归者名 夷狄之君称子公羊云潞子
 之为善也躬足以亡耳谷梁云其曰潞子贤也皆谬
 说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7b 页 WYG0168-0728d.png
秦人伐晋
 左传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晋/地)壬午晋侯治
 兵于稷以略(取/也)狄土(稷晋地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时新破狄土地未定度秦师之)
 (缓故别遣魏颗距秦而/晋侯尚自东行定狄)立黎侯而还(狄夺其地故/晋复立之)
 雒(晋侯还及雒/地雒晋地)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
 人也
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左传王孙苏与召氏毛氏争政(三人皆/王卿士)使王子捷(即/王)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8a 页 WYG0168-0729a.png
 (札/子)杀召戴公及毛伯卫卒立召襄(襄召戴/公之子) 谷梁传
 王札子者当上之辞也(王臣有书字而言子者王季/子是也有书子而系名者王)
 (子虎是也此变文先名而曰王札子恶天子/不以礼闲之而任以权也札盖天子之庶兄)杀召伯
 毛伯不言其何也(按此谬说也凡杀大夫称其者皆/君也此岂可云王札子杀其大夫)
 (召伯毛/伯乎)两下相杀也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此其志
 何也矫王命以杀之非忿怒相杀也故曰以王命杀
 也(以王命杀谓言王札子杀召/伯毛伯是知以王命而杀之)以王命杀则何志焉
 为天下主者天也继天者君也君之所存者命也为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8b 页 WYG0168-0729b.png
 人臣而侵其君之命而用之是不臣也为人君而失
 其命是不君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倾也
 胡传邢侯专杀雍子于朝叔向以杀人不忌为贼请
 施邢侯君子以为义(事见昭/十四年)王札子之罪当服此刑
 而天王不能施之无政刑矣 杜氏曰王札子王子
 札也盖经文倒札字
 附左传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千/家)亦赏士伯以瓜衍
 之县(士伯士/贞子)曰吾获狄土子之功也微子吾丧伯氏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9a 页 WYG0168-0729c.png
 矣(伯桓子宇邲之败晋侯/将杀林父士伯谏而止)
秋螽
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公作/牟娄)
 同承筐 杜氏曰无娄杞邑
初税亩
 左传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周法民耕百亩公/田十亩借民力而)
 (治之税/不过此)以丰财也 公羊传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时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按行择其善亩榖好者取之)初税亩何以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79b 页 WYG0168-0729d.png
 书讥始履亩而税也古者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
 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
 一行而颂声作矣  榖梁传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
 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
 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非责也吏田畯/也私田稼不善)
 (是吏劝相无方使/人不尽力故责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民当先/公后私)初税
 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
 为已悉矣(悉谓尽/其力)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0a 页 WYG0168-0730a.png
 (损其庐舍家作一园/以种五菜外种楸桑) 杜氏曰公田之法十取其一
 今又履其馀亩复十收其一故哀公曰二吾犹不足
 遂以为常故曰初 赵氏曰谷梁云非公之去公田
 而履亩十取一也按税亩盖公田租外又履步其亩
 十税其一论语云二吾犹不足是也若云公田而于
 一井中均行十一之税所得与藉何殊是又不得谓
 之二矣
冬蝝生(蝝帨/全反)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0b 页 WYG0168-0730b.png
 胡传始生曰蝝既大曰螽秋螽未息冬又生子灾重
 及民也详志之者急民事谨天灾仁人之心王者之
 务也 赵氏曰左氏注云未为灾而书之者幸其冬
 生不为物害喜而书之按此类生讫便为灾如蚕生
 而食叶也但为秋螽未息冬又生子重为民灾故书
 谷梁云非灾亦非也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1a 页 WYG0168-0730c.png
 左传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铎辰/不书)
 (留吁/之属)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
 将中军且为大傅(代林父将中军且加以大傅之官/黻冕命卿之服大傅孤卿 天子)
 (大傅三公之官也诸侯大傅三孤之官也周礼典命/云公之孤四命郑众云九命上公得置孤卿一人春)
 (秋时晋为伯主侯亦置孤/卿有大傅阳子大师贾佗)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
 羊舌职曰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善
 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
 无善人之谓也 胡传按左氏董是役者士会也上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1b 页 WYG0168-0730d.png
 将主兵其称人贬辞也甲氏潞之馀种留吁其残邑
 也春秋于外裔攘斥之不使乱区夏则止矣必欲尽
 殄灭之无遗类岂仁人之心王者之事乎
夏成周宣榭火(榭公作谢火/公谷作灾)
 左传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杜氏曰
 成周洛阳宣榭讲武屋别在洛阳者 尔雅室有东
 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无室曰榭谓屋歇前
  刘氏曰公羊云外灾不书此何以书新周也非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2a 页 WYG0168-0731a.png
 谷梁云周灾不志亦非也宋灾犹志况周灾乎来告
 则书尔 啖氏曰公羊云宣榭者宣宫之榭也按宣
 王之庙毁已久矣纵不毁止当在王城不当在成周
 也 高邮孙氏曰公榖皆云乐器之所藏榭藏乐器
 则何独名宣乎 汪氏曰榭既无室何以藏乐器乎
  李氏尧俞曰庙不应有榭榭不应藏乐榭者讲武
 之所宣者其宣王之所为乎 楚语云榭不过讲军
 实故知榭是讲武屋也窃疑宣王南征北伐讲武于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2b 页 WYG0168-0731b.png
 此遂以为名
秋郯伯姬来归
 左传出也 胡传春秋内女出夫人归凡男女之际
 详书于策所以正人伦之本也
冬大有年
 七年大旱十年大水六年螽十五年螽又蝝生十年
 十五年皆饥而此年以有年书志民庆也
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3a 页 WYG0168-0731c.png
丁未蔡侯申卒
夏葬许昭公
葬蔡文公
 胡传日卒书名赴而得礼记之详也葬而不月其略
 在内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杜氏曰不书朔官失之
已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断音/短)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3b 页 WYG0168-0731d.png
 左传春晋侯使郤克徵(召/也)会于齐齐顷公帷妇人使
 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跛而登阶/故笑之)献子怒出而誓
 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献子先归使栾京庐(郤克之/介使)
 待命于齐曰不得齐事无复命矣郤子至请伐齐晋
 侯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齐侯使高固晏弱蔡朝
 南郭偃会(晏弱/桓子)及敛盂高固逃归夏会于断道讨贰
 也盟于卷楚(即断/道)辞齐人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执蔡
 朝于原执南郭偃于温(执三子不书非卿/野王县今属河内) 谷梁传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4a 页 WYG0168-0732a.png
 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按郤克徵会本为谋楚榖
 梁之说是也胡氏以为谋伐齐此大误矣徵会在未
 见笑之先左氏载妇人笑于房自为鞍之战张本耳
 断道之盟同志于外楚此天下之大计也因小忿而
 忘大计舍攘夷匡世之功而雪一笑之耻晋之所以
 可罪也
 附左传秋八月晋师还 范武子请老(初受随曰随/武子后更受)
 (范/)郤献子为政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4b 页 WYG0168-0732b.png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肸许/乙反)
 谷梁传其曰公弟叔肸贤之也其贤之何也宣弑而
 非之也非之则胡为不去也曰兄弟也何去而之与
 之财则曰我足矣织屦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食君
 子以是为通恩也以取贵于春秋 胡传称弟得弟
 道也称字贤也论情可以明亲亲言义可以厉不轨
  公孙婴齐与叔老皆肸之子叔老生叔弓叔弓生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5a 页 WYG0168-0732c.png
 辄与叔鞅辄生叔诣
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左传晋侯卫太子臧伐齐至于阳谷齐侯会晋侯盟
 于缯以公子彊为质于晋晋师还蔡朝南郭偃逃归
公伐把
夏四月
 附左传夏公使如楚乞师欲以伐齐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戕音墙鄫/榖作缯)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5b 页 WYG0168-0732d.png
 左传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 胡传戕者残贼
 而杀之也(公羊/语)于鄫者刺臣子不能救君难也
甲戌楚子旅卒(旅榖作吕/楚始书卒)
 左传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成二年战/于鞍是)
 于是乎有蜀(鲁/地)之役 公羊传何以不书葬吴楚之
 君不书葬辟其号也
公孙归父如晋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6a 页 WYG0168-0733a.png
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笙公榖/作柽)
 左传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欲去三桓以
 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冬公薨季
 文子言于朝曰使我杀适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
 臧宣叔(文仲子/武仲)怒曰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
 子欲去之许(武仲/名)请去之(武仲时为司/寇主行刑)遂逐东门氏
 (襄仲居东门/故曰东门氏)子家还及笙(子家归/父字)坛帏复命于介(除/地)
 (为坛而张帷将去/使介反命于君)既复命袒括发即位哭三踊而出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6b 页 WYG0168-0733b.png
 (依在国丧礼设/哭位公薨故)遂奔齐书曰归父还自晋善之也
 公羊传还者何善辞也何善尔归父使于晋还自晋
 至柽闻君薨家遣墠帷哭君成踊反命于介自是走
 之齐 杜氏曰笙鲁竟也故不言出 归父以君命
 出使未反而君薨在聘礼有执圭复命于殡之文升
 自西阶子臣皆哭成公君臣死君而忘父逐之亟也
 榖梁子曰捐殡而奔其父之使者是亦奔父也得经
 意矣 按行父因归父谋去三桓假杀适立庶之说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7a 页 WYG0168-0733c.png
 以逐东门氏不臣之迹著矣始而与襄仲同谋以成
 宣公之篡使齐纳赂身为之役无所不至及君死未
 殡雠其预归父之谋乃发其恶而逐其臣视嗣君无
 如也季氏无君世济其恶岂不行父为之首哉然宣
 公出尔之报亦可谓昭然者矣臧孙许阳怒而不力
 争又代为去之奸臣之党也司寇掌国之平乃受权
 臣颐指气使始逐莒仆今逐东门氏不啻鹰犬臧文
 仲教行父事君之礼见无礼于其君者如鹰鹯之逐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7b 页 WYG0168-0733d.png
 鸟雀也为之子者为私门鹰犬可以愧死矣归父之
 去诸家皆善其有礼然不闻楚箴尹克黄之事乎使
 于齐还及宋闻若敖氏既灭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
 尹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复
 命而自拘于司败使归父能如是斯尽人臣之道矣
 或曰归父谋去三桓归必见杀矣曰去三桓以张公
 室其心虽未可知其事未见非正君死未殡季氏以
 私恨逐其家归父不忍死其君归复命而又杀之彼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8a 页 WYG0168-0734a.png
 独不畏公义之讨乎死生命也心明义直进退皎然
 一以尽人臣之道二亦足以慑奸臣之心而惜乎归
 父之未足以及此也 或曰归父欲去三桓不谋于
 素厚之齐而谋于初交之晋及不克又不奔晋而奔
 齐左氏所载恐未必实盖三桓以向不事晋之罪归
 之 传云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此句可思行
 父专政宣公所忌归父用事又三家所忌故宣公薨
 而反
春秋辑传 卷七 第 88b 页 WYG0168-0734b.png
 
 
 
 
 
 
 
 春秋辑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