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辑传 卷二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a 页 WYG0168-04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辑传卷二
             明 王樵 辑
 桓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公羊传继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弑君欲即位故如/其意以著其恶) 榖梁传桓无王其曰王何也谨
 始也其曰无王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b 页 WYG0168-0464b.png
 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为无王之道遂可以至
 焉尔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继故不言即位正也(故/谓)
 (弑/也)继故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
 则子弟不忍即位也继故而言即位是为与闻乎弑
 也继故而言即位是为与闻乎弑何也曰先君不以
 其道终已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无恩于先君也(此/明)
 (统例耳与弑尚/然况亲弑者) 啖氏曰凡天子崩诸侯薨既殡而
 嗣子为君康王之诰是也未就阼阶之位来年正月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a 页 WYG0168-0465a.png
 朔日乃就位南面而改元(缘始终之义一年不二君/故不改于柩前定位之初)
 (缘臣民之心不可旷年无君/故不待于三年丧毕之后)春秋所书是也凡先君
 正终则嗣子踰年行即位礼榖梁云继正即位正也
 此说是也(文成昭襄哀等/五公是此例也)凡先君遇弑则嗣子废即
 位之礼(不忍/行也)榖梁云继弑君不书即位正也此说是
 也(庄闵僖/三公是)凡继弑君而行即位礼非也榖梁云桓公
 继弑君而行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公羊云宣公继
 弑君而行即位其意也是也 问春秋朱子曰此是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b 页 WYG0168-0465b.png
 圣人据鲁史以书其事使人自观之以为鉴戒耳其
 事则齐桓晋文有足称其义则诛乱臣贼子若欲推
 求一事之间以为圣人褒善贬恶专在于是窃恐不
 是圣人之意如书即位者是鲁君行即位之礼继故
 不书即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若桓公之书即位则
 是桓公自正其即位之礼耳其他崩薨卒葬亦无意
 义 胡传桓与闻乎故而书即位著其弑立之罪深
 绝之也(高氏曰隐公被弑经但书薨而贼不见主名/嗣君实与其故而无以为别则后之观者安)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a 页 WYG0168-0465c.png
 (知贼之为谁乎故著其篡立之罪/特书其自即位者以不弑自弑也)美恶不嫌同辞或
 问桓非惠公之适子乎适子当立而未能自立是故
 隐公摄焉以俟其长而授之位久摄而不归疑其遂
 有之也是以至于见弑而恶亦有所分矣春秋曷为
 深绝桓也曰古者诸侯不再娶于礼无二适惠公元
 妃既卒继室以声子则是摄行内主之事矣仲子安
 得为夫人母非夫人则桓乃隐之庶弟安得为适子
 谓当立乎桓不当立则国乃隐公之国其欲授桓乃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b 页 WYG0168-0465d.png
 实让之非摄也摄让异乎曰非其有而居之者摄也
 故周公即政而谓之摄推己所有以与人者让也故
 尧舜禅授而谓之让惠无适嗣隐公继室之子于次
 居长礼当嗣世其欲授桓所谓推己所有以与人者
 也岂曰摄之云乎以其实让而桓乃弑之春秋所以
 恶桓深绝之也 按惠公违礼再娶既以仲子为夫
 人则必以桓公为适嗣此等在惠公生时其论已定
 故隐公不敢违特以桓少而摄实摄也非让也迹隐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a 页 WYG0168-0466a.png
 公之平生亦非能轻千乘之国者故谓其让桓谓其
 探惠公之邪志而成之皆非其实其及钟巫之祸者
 以桓既长矣而隐犹据乎其位眷恋迟回羽父疑其
 有不反之心故请杀桓公以求太宰使隐公因是决
 以授桓犹不为晚乃曰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
 老焉其眷恋不决如此故羽父反谮公于桓公而请
 弑之反谮公者谓公欲杀桓也其事情本未实如此
 乃若桓公大恶又何摄让异评哉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b 页 WYG0168-0466b.png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
 杜氏曰公以篡立而修好于郑郑因而迎之成礼于
 垂终易二田然后结盟(盟在/下)垂犬丘卫地也 左传
 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
 之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公羊传
 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易之则其言假之何为恭
 也曷为为恭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许田者
 何鲁朝宿之邑也诸侯时朝乎天子天子之郊有(有/上)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a 页 WYG0168-0466c.png
 (旧有皆字/今去之)朝宿之邑焉此邑也其称田何田多邑少
 称田邑多田少称邑 程子曰隐公八年郑伯使宛
 来归祊盖欲易许田鲁受祊而未与许及桓弑立故
 为会以求之复加以璧(祊薄于许故/又加之以璧)朝宿之邑先祖
 受之于先王岂可相易也故讳之曰假 按假郑伯
 之词也春秋因而书之不没其实而足以见其失公
 羊曰为恭也春秋之时冒为非礼非义者皆必有词
 以自文易田而曰假袭纪而曰朝夫子伤周之敝曰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b 页 WYG0168-0466d.png
 利而巧文而不惭于春秋著其事以见王化衰而人
 心之坏也甚矣郑伯之欺也欲甚段之恶则其词若
 不敢违姜氏之欲伐许而据之则其词若己德之不
 足以有许而煦然于许叔者期以复奉其社稷而郑
 国有请谒焉射王中肩而使劳王问左右皆为恭之
 类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
 左传结祊成也 胡传垂之会郑为主故称会越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a 页 WYG0168-0467a.png
 盟鲁志也故称及夫弑逆之人郑与之盟以定其位
 其罪大矣 杜氏曰越近垂地名 按郑庄挟桓之
 恶而有所要既得许田而后与之盟盟曰渝盟无享
 国盖定弑逆之贼而结以同好誓以不渝犹前者宋
 鲁诸国党州吁之意也左传以为结祊成不知此与
 祊事迹若相承而情不复相涉矣
秋大水(书水灾/之始)
 程子曰君德脩则和气应而雨𤾉若桓行逆德而致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b 页 WYG0168-0467b.png
 阴沴宜也 榖梁传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冬十月
 榖梁传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春秋编年四时具
 而后为年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
 初宋穆公舍其子冯而立宣公之子与夷使冯出居
 郑与夷既立而郑庄公欲纳冯于宋于是自隐四年
 以后郑宋交兵大抵以冯故也殇公不能以恩处亲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a 页 WYG0168-0467c.png
 以义决疑而轻听谗人之交斗立十年十一战民不
 堪命则信有之孔父职为司马而不能谏律以大臣
 之道固不能无罪矣华督盖冯之党也伺间久矣至
 是因民心内离郑援外固杀孔父而夺其兵权因弑
 殇公而人莫敢动召公子冯于郑而立之以亲郑鲁
 齐陈郑皆有赂遂相宋公凡督之本末如此左氏杀
 孔父取其妻之说盖谬闻也而公羊义形于色之云
 亦缘文生义耳人臣死君难例书曰及孔父荀息仇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b 页 WYG0168-0467d.png
 牧皆是也而其人之贤否与其死之善不善则各存
 乎其事矣孔父先死而曰及书尊及卑也书大夫死
 其官也此臣子之分书法之常亦非所谓贤乎孔父
 之意也以为足以儆乎偷生苟免者则可耳 啖氏
 曰孔字父美称也孔氏之先皆以字连父后来以孔
 为氏亦以王父字耳 左氏称孔父嘉杜氏以为孔
 父名嘉字 按父有时配名林父行父是也有时配
 字仪父孔父是也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8a 页 WYG0168-0468a.png
滕子来朝
 滕于隐十一年称侯今称子者杜氏以为时王所黜
 使时王能黜诸侯春秋岂复作乎赵氏以为在丧前
 不见滕侯卒何以知在丧况终春秋之世不复称侯
 无说矣胡氏谓桓公弟弑兄臣弑君天下之大恶已
 不能讨又先邻国而朝之故降而称子以正其罪然
 以论今之朝桓者可也后之不复称侯岂以祖世有
 罪而并贬其子孙乎惟沙随程可久以为春秋时小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8b 页 WYG0168-0468b.png
 国事大国其朝聘贡赋之多寡随其爵之崇卑滕国
 隘小不堪大国之徵求甘自降爵以从杀礼其后子
 孙不复自振故终春秋之世常称子圣人因其实而
 书之故郑子产尝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郑
 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即其
 事也斯言也得事之情矣然考之于经诸侯降爵惟
 滕薛把滕初称侯桓二年称子薛初称侯庄三十一
 年书伯以为自降可也把初称侯庄二十七年称伯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9a 页 WYG0168-0468c.png
 僖二十三年称子文十二年称伯而襄二十九年来
 盟又称子其升降不一又何耶岂因时王不能以周
 班序其常而伯者因得以己意进退之欤观鲁欲视
 邾滕邾滕既尝为列国而又为人私属二邾皆自附
 庸升而为子传者以为数从齐桓请于天子命为诸
 侯由是观之当时诸小国爵秩或自贬或为时所升
 降所以称号无常春秋从其实而书之以志王章之
 乱耳不可以一义求也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9b 页 WYG0168-0468d.png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
 左传会于稷以成宋乱赂故立华氏也以宋殇公立
 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太宰故
 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父而弑
 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以郜大鼎赂公(郜/国)
 (所造器也故系名于郜济/阴城武县东南有北郜城)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
 公 杜氏曰成平也宋有弑君之乱故为会欲以平
 之稷宋地(徐邈曰宋虽已乱若诸侯讨之则有拨乱/之功不讨则受成乱之责 赵氏曰言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68-0469a.png
 (之恶逆自此成以病内也曰安定胡氏曰成就也读/如三年有成之成 程子 宋弑其君而四国共成)
 (定之天下之大恶也字谢氏曰去其乱之谓平遂其/事之谓成 愚按成 之义诸家之说恐杜氏为优)
 (盖春秋不过直书事实而美恶自见鲁桓欲为宋冯/华督定其国事而曰吾以平乎宋乱盖犹托于誷息)
 (之名也春秋因而书之若作成遂之成恐非直书事/实而美恶形于言外之意以宋灾故书法例之固亦)
 (不合也宋灾故亦是书事实若成/遂宋乱则是圣人加以此字矣) 胡传邾定公时
 有弑父者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尝举断斯
 狱矣臣弑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杀
 无赦杀其人坏其室洿其宫而潴焉盖君踰月而后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68-0469b.png
 举爵华督弑君之贼也而桓与诸侯会而受赂立华
 氏使相宋公甚矣故特书其所为(去/声)而曰成宋乱夫
 臣为君隐礼也此其目言之何曰成宋乱而不言立
 华氏犹为有隐乎尔春秋列会未有言其所为者独
 此与襄公末年会于澶渊各书其事者桓弑隐督弑
 殇般弑景皆天下大恶圣人所为惧春秋所以作也
 一则受宋赂而立华氏一则谋宋灾而不能讨故特
 书其事以示贬 赵氏曰公羊云内大恶讳其目言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68-0469c.png
 之何远也按逆祀僖公昭公出孙皆书之若以年远
 不讳则桓公为齐所杀何不明书乎可讳则讳可讥
 则讥不以远近为异也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郜古报反/大音泰)
 左传非礼也臧哀伯(鲁大夫僖/伯之子)谏曰君人者将昭德
 塞违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立华督逆/乱之臣)而寘其赂器于太庙以明示
 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68-0469d.png
 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
 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
 于太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公羊传此取之宋其谓
 之郜鼎何宋始以不义取之故谓之郜鼎纳于太庙
 何以书讥何讥尔遂乱受赂纳于太庙非礼也 榖
 梁传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纳以事其祖
 非礼也其道以周公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为也
 以是为讨之鼎也曰宋取之宋也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68-0470a.png
秋七月纪侯来朝(纪左作把下入/纪同今从公榖)
 左传把侯来朝不敬把侯归乃谋伐之 程子曰凡
 把称侯者皆当为纪把爵非侯文误也及纪侯大去
 其国之后纪不复称侯矣
祭侯郑伯会于邓(此楚患/之始)
 左传始惧楚也 公羊传邓与会尔 胡传按左氏
 曰始惧楚也其地以国邓亦与焉楚自西周已为中
 国之患宣王盖尝命将南征矣及周东迁僭号称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68-0470b.png
 凭陵江汉此三国者地与之邻是以惧也其后卒灭
 邓虏蔡侯而郑以王室懿亲为之服役终春秋之世
 圣人盖伤之也夫天下莫大于理莫强于信义循天
 理惇信义以自守其国家荆楚虽大何惧焉不知本
 此事丑德齐莫能相尚则以地之大小力之强弱分
 胜负矣观春秋会盟离合之迹而夷夏盛衰之由可
 考也观春秋进退予夺抑扬之旨则知安中夏待四
 夷之道矣 孔氏曰楚芊姓颛顼之后也其后有鬻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68-0470c.png
 熊事周文王早卒成王封其曾孙熊绎于楚以子男
 之田居丹阳今南郡枝江是也熊达始称武王武王
 居郢今江陵是也楚世家称武王使随人请王室尊
 吾号王弗听楚王怒乃自立为楚武王是楚武王始
 僭号称王也刘炫云号为武武非谥也 武王十九
 年隐公元年也 杜氏曰颍川召陵西南有邓城孔
 氏曰释例以此颍川邓城为蔡地其邓国则义阳邓
 县是也以邓是小国去蔡路远蔡郑不宜远会其都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68-0470d.png
 且蔡郑惧楚始为此会何当反求近楚小国而与之
 结援故知非邓国也 按此说是
九月入纪
 左传讨不敬也 榖梁传我入之也 杜氏曰不称
 主帅微者也弗地曰入 程子曰将卑师少外则称
 人内则止言入某伐某
公及戎盟于唐
 左传修旧好也(惠隐/之好)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68-0471a.png
冬公至自唐(此书至/之始)
 左传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
 勋焉礼也(爵饮酒器也既饮置爵则书勋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 按此当移于十六年至自)
 (伐郑/之下)特相会往来称地让事也(特相会公与一国会/也会必有主二人独)
 (会则奠肯为主两让/会事不成故但书地)自参以上则往称地来称会成
 事也(成会事称诸书至自会者所会悉非鲁地故知/四处至 地者皆鲁地故耳左氏不达内外异)
 (词之例/故云云) 啖氏曰凡公行总一百七十有六书至者
 八十有二不书至者九十有四此因时君告庙不告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68-0471b.png
 庙也左氏传桓二年公至自唐曰告于庙也此说是
 告庙则书之于策故夫子随其所致而书以示功过
 且志其去国远迩迟速也其有一出而涉两事者则
 或致前事(若僖六年伐郑救许/书至自伐郑之类)或致后事(若僖四年/侵蔡伐楚)
 (书至自伐/楚之类)盖夫子择其重者志之也 程子曰君出
 而书至者有三告庙也过时也危之也桓公弑立尝
 与郑齐陈会矣皆同为不义及远与戎盟故危之而
 书至戎若不如三国之党恶则讨之矣居夷浮海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68-0471c.png
 之意也中国既不知义夷狄或能知也
 附录左传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晋/地)之役生太
 子(文侯/也)命之曰仇(意取于战/相仇怨)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
 之曰成师(桓叔也西河介休县西南有/地名千亩意取能成其众)师服曰异哉
 君之名子也(师服晋/大夫)嘉耦曰妃怨耦曰仇今君命太
 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穆公爱少子/桓叔俱取于)
 (战以为名所附意异故师服知桓叔之/党必盛于晋以倾宗国故因名以讽谏)(鲁惠/公)之二
 十四年晋始乱(文侯卒子昭侯/元年危不自安)故封桓叔于曲沃师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68-0471d.png
 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
 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侧室众子也/得立此一官)大夫有贰
 宗(适子为小宗次子/为贰宗以相辅贰)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
 亲皆有等衰(初危/反)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今
 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惠之三十年
 晋潘父(晋大/夫)弑昭侯而纳桓叔不克晋人立孝侯(昭/侯)
 (子/也)惠之四十五年曲沃庄伯(桓叔/子)伐翼(晋国/所都)弑孝侯
 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哀侯侵陉庭之田(翼/南)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68-0472a.png
 (鄙/邑)陉庭启曲沃伐翼
三年春正月
 胡传桓公三年而后经不书王有以为周不班历者
 昭公末年王室有子朝之乱岂暇班历而经皆书王
 非不班历明矣又有以为此阙文也安得一公之内
 凡十四年皆不书王其非阙文亦明矣然则云何桓
 公弑君而立至于今三年而诸侯之丧事毕矣是入
 见受命于天子之时也而王朝之司马不施残执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68-0472b.png
 刑邻国之大夫不闻有沐浴之请鲁之臣子义不戴
 天反面事雠曾莫之耻使乱臣贼子肆其凶逆无所
 忌惮人之大伦灭矣故自是而后不书王者见桓公
 无王与天王之失政而不王也 按不班历是杜氏
 之说周虽不班历月仍是王正月岂得不书且书王
 本以见奉周之正朔耳岂关班历与不班也要之阙
 文之说是也鲁史非一手桓公之篇有数年旧史偶
 皆不书王夫子以非大义所关因之而未尝益耳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68-0472c.png
 附录左传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
 宏为右(武公曲沃庄伯子也韩万庄伯/弟也御戎仆也右戎车之右)逐翼侯于汾
 隰(汾水/边)获之 史记曰陉庭与曲沃武公伐晋于汾
 旁虏哀侯晋人乃立哀侯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公会齐侯于嬴(音/盈)
 左传会于嬴成昏于齐也 杜氏曰公不由媒介自
 与齐侯会而成昏非礼也嬴齐邑今泰山嬴县 按
 桓以篡弑得国惧天下之讨而结强邻以自固夫婚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68-0472d.png
 姻之有媒妁所以别嫌明微重大昏之始也今桓亲
 为会以成约于齐匪媒而昏合不以正也以昏事越
 境会不以正也使私人往逆逆不以正也为齐侯亲
 送至欢而亲迎迎不以正也焉有始之不正而能以
 正终者乎求逭弑君之讨而终殒于齐天也其后庄
 公躬纳币于齐盛饰祢宫以夸女成其妇之骄恣造
 端实始于此父之行子之效以致败伦乱国历数传
 而未已可不谨哉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68-0473a.png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左传不盟也 公羊传胥命者何相命也何言乎相
 命近正也此其为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结言而退
 榖梁传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谕谨言而退以
 是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齐
 侯命卫侯也 荀子大略篇春秋善胥命而诗非屡
 盟其心一也 朱子曰盟诅毕竟非君子之所为故
 曰君子屡盟乱是用长将欲变之非去盟崇信俗不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68-0473b.png
 得而善也故伊川有言凡委靡随俗者不能随时惟
 刚毅特立乃所以随时斯言可见矣问张洽寻常如
 何理会胥命曰尝考之矣当从刘侍读之说自王命
 不行则诸侯上僭之事由阶而升然必与势力之不
 相上下者共为之所以布于众而成其僭也齐卫当
 时势敌故齐僖自以为小伯而黎人责卫以方伯之
 事当时王不敢命伯而欲自为伯故于此彼此相命
 以成其私也及其久也则力之能为者专之矣故桓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68-0473c.png
 公遂自称伯以至战国诸侯各有称王之意不敢独
 称于国必与势力之相侔者共约而为之齐魏会于
 苴泽以相王是也其后七国皆王秦人思有以胜之
 于是使人致帝于齐约共称帝岂非相帝乎自相命
 而至于相王自相王而至于相帝僭窃之渐至于此
 岂非其明證乎曰然则左传所谓胥命于弭何也曰
 此以纳王之事相逊相先也曰说亦有理 汪氏曰
 窃考庄二十一年郑虢胥命于弭同谋纳王不可云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68-0473d.png
 相命以伯况齐卫胥命之后不闻有会盟侵伐之事
 仅能一战于郎一盟恶曹皆以郑忽之故则非相推
 为伯矣 杜氏曰蒲卫地在陈留长垣县西南
六月公会纪侯于盛(纪左传作把/盛左作郕)
 左传把求成也 汪氏曰程子云把称侯皆当为纪
 左传云把求成也因入把而附会与纪鲁自是交
 好左传把亦合作纪因讨求成事自如此但字误
 耳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68-0474a.png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榖梁传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尽也 胡传榖梁曰
 既尽也言日言朔食正朔也(凡二十六此年庄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僖五文)
 (十五成十六十七襄十四二十二十一再二十三二/十四再二十七昭七十五十七二十一二十二二十)
 (四三十一定/五十二十五)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桓十七朔/之明日也)言日
 不言朔食晦日也(凡七隐三僖十二文元/宣八十十七襄十五)不言日不
 言朔夜食也(凡二庄十/八僖十五)何以知其夜食曰王者朝日
 王者朝日则何以知其夜食乎日始出而有亏伤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68-0474b.png
 处未之复也则知其食于夜矣日者众阳之宗人君
 之象而有食之既则其为变大矣先儒以为荆楚僭
 号郑拒王师之应 杜氏曰历家之说谓日光以望
 时遥夺月光故月食日月同会月掩日故日食食有
 上下者行有高下日光轮存而中食者相掩密故日
 光溢出皆既者正相当而相掩间疏也然圣人不言
 月食日而以自食为文阙于所不见
公子翚如齐逆女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68-0474c.png
 程子曰翚于隐世不称公子隐之贼也于桓世称公
 子桓之党也 卿逆夫人于礼为称翚虽尊属当官
 而行亦无嫌也 按桓为嬴之会乞婚于齐逆女岂
 无他卿而使翚往使之重自结也桓之翚宣之遂一
 也胡文定谓纪侯于鲁以小大言则亲之者也而使
 履緰来鲁侯于齐以远迩言则亲之者也而使公子
 翚往失其节矣愚谓先王制礼以定分缘宜以制礼
 五等邦君一也以小而亲迎大则否以迩而亲迎远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68-0474d.png
 则否是大小以势论远迩以情迁缘宜定分之意安
 在哉亲迎义见隐公二年榖梁谓逆女亲者也使大
 夫非正也杜氏谓礼君有故则使卿逆盖皆执礼有
 亲迎之文而云非定论也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欢呼/官反)
 左传齐侯送姜氏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
 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
 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68-0475a.png
 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公羊传何以书讥何讥尔诸
 侯越境送女非礼也此入国矣何以不称夫人(据欢/鲁地)
 自我言齐父母之于子虽为邻国夫人犹曰吾姜氏
  榖梁传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庙门/也)诸母
 兄弟不出阙门(阙两观也在/祭门之外)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
 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诸母般(步干反/本作鞶)
 之曰谨慎从尔父母之言送女越境非礼也 杜氏
 曰欢鲁地济北蛇丘县西有下欢亭已去齐国故不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68-0475b.png
 言女未至于鲁故不称夫人
公会齐侯于欢
 榖梁传无讥乎曰为礼也齐侯来也公之逆而会之
 可也 程子曰齐侯出疆送女公远会之皆非义也
夫人姜氏至自齐
 公羊传翚何以不致得见乎公矣 榖梁传其不言
 翚之以来何也公亲受之于齐侯也 杜氏曰告于
 庙也 胡传不能防闲兆于是矣 按翚逆女齐侯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68-0475c.png
 送姜氏于欢公会齐侯于欢此文姜之始也公与夫
 人姜氏遂如齐公薨于齐此文姜之终也公如齐纳
 币公如齐逆女夫人姜氏入大夫宗妇觌用币此哀
 姜之始也夫人姜氏孙于邾公子庆父出奔莒此哀
 姜之终也春秋据事而书读者比事而观而几微著
 监戒昭矣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左传冬齐仲年来聘致夫人也 赵氏曰按成九年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68-0475d.png
 季孙行父如宋致女仲尼书之以示讥此若致女亦
 当书之不容于隐左氏见彼有致女之文此又新婚
 之后而至遂附会耳 程子曰称弟义见隐七年
有年
 公羊传有年何以书以喜书也大有年何以书亦以
 喜书也此仅曰有年何仅有年也彼其曰大有年何
 (宣十/六年)大丰年也仅有年亦足以当喜乎恃有年也
 榖梁传五榖皆熟为有年也(杨士勋曰凡书有年于/冬下五榖毕入计用丰)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68-0476a.png
 (足然后/书之) 愚按诸公之不书有年不胜其书也独桓
 有年宣大有年书于经者或以为祥曰凡丰年皆告
 于宗庙勤民而敬先也是未达春秋不书祥瑞之意
 况以丰年为祥则适见其年不常丰矣年若常丰则
 常事不书又何书祥之有或以为纪异曰桓宣获罪
 于天宜得水旱凶灾之谴今乃有年则是反常也故
 以为异而存耳夫桓宣行恶而宜得天谴固矣民则
 何辜天降之有年正见人不恤民而天勤之也春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68-0476b.png
 乃不以为喜而以为异乎考于经元年大水五年旱
 螽八年建酉之月未霜而雪十三年又大水十四年
 无冰御廪灾咎徵叠见惟此年以有年书见年为民
 之命国之所以存亡而深为人君不德召灾之戒也
 昔纣之亡也不有康食盖上无善政而民得丰年犹
 或可以自存也岁复比不登则民始不堪而天之欲
 亡其国也决矣朱子言为政者当顺五行脩五事以
 安百姓若曰赈济于凶荒之馀处之纵善所惠浅矣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68-0476c.png
 知此则知春秋书有年之义矣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此蒐狩/之始)
 榖梁传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
 秋曰蒐冬曰狩四时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为
 乾豆(上弑中心死速乾之/以为豆实可供祭祀)二为宾客(次杀射髀/骼死差迟)三为
 充君之庖(下杀中肠污死最迟先宗庙次/宾客后庖厨尊神敬客之义) 啖氏曰
 蒐狩合礼者常事不书非时及越礼则书 赵氏曰
 四时之田其事各殊其名亦异春以阅武择材故以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68-0476d.png
 蒐为称夏以为苗除害故以苗为名秋则顺天时以
 杀物故以狝为义冬则因守禽兽以习战故以狩为
 目左氏曰春蒐夏苗秋犹冬狩是也(周礼尔雅并同/此说公羊则曰)
 (春曰苗秋曰蒐冬曰/狩榖梁之说已见上)公羊榖梁冬狩秋蒐并同而苗
 则公羊在春榖梁在夏公羊则夏时无名榖梁则春
 曰田田者四时猎之总名不当专在于春故非也公
 羊之义夏时务农不苗然则自非警急及有兽害苗
 则不苗也 程子曰公出动众皆当书于郎远也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6a 页 WYG0168-0477a.png
 何氏曰礼诸侯田狩不过郊已有三牲必田狩者先
 王之意以为己之所养不如天地自然之牲逸豫肥
 美禽兽多则伤五榖因习兵事又不空设故因以捕
 禽兽所以供承宗庙示不忘武备又因以为田除害
  杜氏曰冬猎曰狩行三驱之礼得田狩之时故传
 曰书时礼也周之春夏之冬也田狩从夏时郎非国
 内之狩地故书地 孔氏曰田狩之地须有常者古
 者民多地狭唯在山泽之间乃有不殖之地故天子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6b 页 WYG0168-0477b.png
 诸侯必于其封内择隙地而为之僖三十三年传曰
 郑之有原圃犹秦之具囿也(鲁则大/野是也)是其诸国各有
 常狩之处违其常处则犯害民物故书地以讥之(狩/于)
 (禚蒐于红及比蒲昌/间皆非常地故书地)
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左传父在故名 杜氏曰宰官渠氏伯纠名也王官
 之宰当以才授位而伯纠摄父之职出聘列国故书
 名以讥之国史之记必书年以集此公之事书首时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7a 页 WYG0168-0477c.png
 以成此年之岁故春秋有空时而无事者今不书秋
 冬首月史阙文他皆放此 今按此年与七年不书
 秋冬二时胡文定谓古者赏以春夏刑以秋冬象天
 道也桓弟弑兄臣弑君而天讨不加是阳而无阴岁
 功不能成矣故特去秋冬二时以志当世之失刑也
 独于四年七年阙者前此犹有望焉至于宰纠下聘
 天王无复可望矣谷邓自远来朝诸侯无复可望矣
 此说近凿谓圣人有意笔某字去某字以寄褒贬朱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7b 页 WYG0168-0477d.png
 子犹谓非本音心况去天时乎不如杜氏言阙文之为
 长也 宰渠伯纠左氏谓父在故名若果代父摄行
 卿事当依仍叔之子为文今但名之何自见其摄父
 之职乎此与宰咺同例皆贬也 朱子曰桓公有两
 年不书秋冬说者谓以喻时王不能赏罚若如是孔
 子亦可谓大迂阔矣又曰桓公不书秋冬史阙文也
 或谓贬天王之失刑不成议论可谓乱道矣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8a 页 WYG0168-0478a.png
 左传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太子免而代之
 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赵氏曰岂有正当/祸乱之时暇竞使)
 (人赴告哉假令实再赴夫子亦当详定取其实日何/乃总载之乎经文甲戌下当记陈佗作乱之事今简)
 (脱之/耳) 公羊传曷为以二日卒之㤜也(㤜呼迹反狂/也齐人语)
 甲戌之日亡己丑之日死而得君子疑焉故以二日
 卒之也(啖氏曰人君虽狂而去亦当有臣子从之/岂有人君走出臣下不追逐昧其死日乎)
 榖梁传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明实/录也)陈侯以
 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8b 页 WYG0168-0478b.png
 包也(范氏曰国君独出必辟病潜行不按范说亦凿/今匹夫辟病潜行亦不至使人 知其处况国)
 (君/乎) 啖氏曰三传皆不知有阙文之义故妄云耳
夏齐侯郑伯如纪
 左传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程子
 曰齐侯欲为贼于邻国不道之甚郑伯助之其罪均
 矣 胡传此外相如耳何以书纪人主鲁故来告其
 事鲁史承告故书于策夫子存而弗削以著齐人灭
 纪之罪明纪侯去国之由刘敞意林所谓圣人诛意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9a 页 WYG0168-0478c.png
 之效是也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仍榖/作任)
 公羊传仍叔之子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仍叔之
 子何讥何讥尔讥父老子代从政也 程子曰古之
 授任称其才德故仕无世官周衰官人以世故卿大
 夫之子代其父任事仍叔受命来聘而使其子代行
 也
葬陈桓公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29b 页 WYG0168-0478d.png
 不书月史失之
城祝丘
 讥不时也据文姜享齐侯于祝丘则祝丘齐鲁两境
 上邑齐将袭纪故鲁非时城此以备之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左传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
 禦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王卿/士)将右军蔡人卫人属
 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黑肩周/桓公也)郑子元请为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0a 页 WYG0168-0479a.png
 左拒以当蔡人卫人(子元郑公/子拒方陈)为右拒以当陈人曰
 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攻瑕/之术)王卒顾之必
 乱蔡卫不支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
 之曼伯(檀/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
 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司马法车/战二十五)
 (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战于繻葛
 (郑/地)命二拒曰旝动而鼓(旝古外反旃也通帛为之盖/今大将之麾也执以为号令)
 (一云建大木置石/其上发机以磓敝)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0b 页 WYG0168-0479b.png
 之王卒大败祝𥅆射王中肩王亦能军祝𥅆请从之
 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
 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祭足即/祭仲之)
 (字盖名仲/字仲足也) 按郑自王贰于虢敢与天王交质子又
 称兵以犯王略取其麦禾使郑有臣如此能忍之乎
 入朝而不礼王之待郑亦已恕矣土地天子所与非
 己所有邬刘蔿䢴之田天子视郑为内臣故易之而
 不嫌而郑自是遂与周绝积其不臣之罪王讨加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1a 页 WYG0168-0479c.png
 岂曰为过而郑无一介之辞以自解谢遂抗王旅祝
 𥅆逆节加于王身天理灭矣人道绝矣此春秋之所
 以作也或者乃谓王视宋鲁弑君而莫之讨郑伯不
 朝犹薄乎云尔而自将以攻之以此咎王谓不称天
 者讥王失天讨也呜呼周室之衰典礼政刑颠倒错
 紊春秋于归赗来聘来求车求赙之类一书再书以
 见王之失道不啻明甚矣今郑抗败王师射王中肩
 为人理之大变人之所不忍言是犹有人焉为其仆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1b 页 WYG0168-0479d.png
 隶所贼扶伤仅免为士师者未遑正其仆隶之罪而
 问其主之失驭不亦舛乎 发禁命事方国毕会此
 天王征讨之体也今书曰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则王能以其朋从而已夷于列国非能声罪致讨号
 召诸侯也蔡卫陈与郑素怨耦也岂真有从王之义
 哉济其私耳且陈佗新杀太子而自立王如不知而
 以其师从既昧于大义矣陈乱民莫有斗心郑子元
 知之而王不知卒以此败是又懵于见事也用罔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2a 页 WYG0168-0480a.png
 凶应如影响可不戒哉程子曰王师于诸侯不书
 败诸侯不可敌王也于外域不书战外域不能抗王
 也
大雩(此书雩/之始)
 左传书不时也凡把启蛰而郊(启蛰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龙见
 而雩(龙见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
 杀而尝(建酉之月阴气始杀嘉/谷始熟故荐尝于宗庙)闻蛰而烝(建亥之月/昆虫闭户)
 (万物皆成可荐者/众故烝祭宗庙)过则书 公羊传大雩者何旱祭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2b 页 WYG0168-0480b.png
 也然则何以不言旱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何
 以书记灾也 赵氏曰凡祈泽曰雩(陆氏曰凡祈雨/祭毕星及山林)
 (川/泽)称大国遍雩也(今按大雩当/从程子说)左氏云龙见而雩过
 则书又曰书不时也盖并谓建巳之月为不时耳若
 然则何用书大哉雩者为旱书也以明旱而雩有益
 也忧民故书之与书不雨义同榖梁云雩得雨曰雩
 不得曰旱此说是也 程子曰成王尊周公故赐鲁
 重祭得郊禘大雩大雩雩于上帝用盛乐也诸侯雩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3a 页 WYG0168-0480c.png
 于境内之山川耳成王之赐鲁公之受皆失也故夫
 子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大雩岁之常祀
 不能皆书故因其非时则书之遇旱灾则非时而雩
 书之所以见其非礼且志旱也郊禘亦因事而书
(公作/𧑄)
 公羊传𧑄何以书记灾也 程子曰螽蝗也既旱又
 蝗饥不在书也
冬州公如曹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3b 页 WYG0168-0480d.png
 左传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淳于州国所都/城阳淳于县也)
  公羊传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过我也 榖梁同
  程子曰州公尝为王三公故称公 张氏曰州称
 公与祭公同则州必畿内之地河内州县也 杜氏
 曰曹国今济阴定陶县
六年春正月寔来
 左传自曹来朝书曰寔来不复其国也 杜氏曰言
 奔则来行朝礼言朝则不复其国故变文言寔来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4a 页 WYG0168-0481a.png
 程子曰五年冬如曹尚为君也故以诸侯书之今不
 能反国则匹夫也故名之来来鲁也忽称郑忽明其
 正也寔不称州亡其国矣 按寔州公名也程胡皆
 以为名公羊云寔来者犹曰是人来也榖梁云寔来
 是来也杜预云寔实也皆谬 州公之类大率国微
 不能自存春秋书以闵之见时无明王贤伯肆大侵
 小以至此耳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成榖/作郕)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4b 页 WYG0168-0481b.png
 左传会于成纪来咨谋齐难也 杜氏曰成鲁地在
 泰山钜平县东南
秋八月壬午大阅
 公羊传大阅简车徒也 杜氏曰非时简车马 孔
 氏曰大阅礼在仲冬今农时阅兵必有所为 程子
 曰为国之道武备不可废必于农隙讲肄保民守国
 之道也盛夏大阅妨农害人失政之甚无事而为之
 妄动也有警而为之教之不素何以保其国乎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5a 页 WYG0168-0481c.png
蔡人杀陈佗
 陆氏曰佗虽踰年本篡弑之贼故不成之为君与无
 知同 李廉曰讨贼例已见州吁下公谷之说皆传
 闻之谬耳独程子曰蔡人虽以私杀之而春秋与以
 讨贼者广为义之涂也此善发明圣经矣 愚按卫
 州吁之诛虽执于陈人而𤼵之者石碏涖杀之者又
 卫人也故与以国讨而曰卫人杀州吁于濮陈佗立
 踰年矣陈国之臣子未闻有明其为贼者使非其淫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5b 页 WYG0168-0481d.png
 猎轻出自陨其首于蔡人则遂成为君矣故书蔡人
 杀陈佗若曰陈之贼蔡人杀之耳胡文定乃谓名佗
 以善陈国之不以为君恐未是
九月丁卯子同生
 左传以太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太牢卜士负之士妻
 食(音/嗣)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公问名于申繻(鲁大/夫)
 曰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若/唐)
 (叔虞鲁/公子友)以德命为义(若文王名昌/武王名发)以类命为象(若孔/子首)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6a 页 WYG0168-0482a.png
 (象尼/邱)取于物为假(若伯鱼生人有馈/之鱼因名之鲤)取于父为类(若/子)
 (同/生)不以国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
 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
 山(二山具敖也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更以其乡名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公
 曰是其生也与吾同物(物类也/谓同日)命之曰同 杜氏曰
 十二公唯子同是嫡夫人之长子备用太子之礼故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6b 页 WYG0168-0482b.png
 史书之于策 胡传适冢始生即书于策与子之法
 也唐虞禅夏后殷周继春秋兼帝王之道贤可禅则
 以天下为公而不拘于世及之礼子可继则以天下
 为家而不必于让国之义万世之通道也与贤者贵
 于得人与子者定于立嫡传子以嫡天下之达礼也
 故有君薨而世子未生之礼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
 不乱者以名分素明而民志定也经书子同生所以
 明与子之法正国家之本防后世匹嫡夺正之事垂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7a 页 WYG0168-0482c.png
 训之义大矣此世子也其不曰世子何也天下无生
 而贵者誓于天子然后为世子
冬纪侯来朝
 左传请王命以求成于齐公告不能(纪微弱不能自/通于天子欲因)
 (公以请/王命)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程子曰古者昆虫蛰而后火田去莽翳以逐禽兽非
 竭山林而焚之也咸丘地名焚其地见其广也 杜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7b 页 WYG0168-0482d.png
 氏曰焚火田也咸丘鲁地高平钜野县南有咸亭(孔/氏)
 (曰不言蒐狩者以火田非蒐/狩之法直书焚以讥尽物也)
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公羊传皆何以名失地之君也其称侯朝何贵者无
 后待之以初也 谷梁传其名何也失国也失国则
 其以朝言之何也尝以诸侯与之接矣虽失国弗损
 吾异日也 杜氏曰不总称朝者各自行朝礼也谷
 国在南乡筑阳县此 愚按谷在襄阳府谷城县邓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8a 页 WYG0168-0483a.png
 在邓州皆去鲁绝远古者邻国世相朝鲁在泰山之
 下谷邓在方城之外两君之好不相及也以事情论
 之二国实密迩于楚二君来朝而不返有迫而播越
 也公谷必有所受矣 州公谷邓皆志迁寓也州公
 止鲁故曰来谷邓朝鲁之后复之他地不止鲁故曰
 来朝
 附录左传冬曲沃伯(武公/也)诱晋小子侯(哀侯/子)杀之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8b 页 WYG0168-0483b.png
 公羊传烝者何冬祭也春曰祠夏曰礿(予若/反)秋曰尝
 冬曰烝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讥亟也 杜氏曰此夏
 之仲冬非过也为五月再烝见渎书(程胡/同) 啖氏曰
 凡宗庙之礼有常四时之祭虽失其月亦非大故皆
 不书其失时及失礼之大者乃书左氏云始杀而尝
 闭蛰而烝过则书公羊云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
 曰烝常事不书此说皆是 赵氏曰四时之祭皆用
 夏时从物宜也周虽以建子为正至于祭祀则用夏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9a 页 WYG0168-0483c.png
 时本月以行四时之祭故桓八年正月烝则夏之仲
 冬也凡四时之祭用孟月若有故及日不吉即用仲
 月若又有故及日不吉即用季月
天王使家父来聘
 胡传下聘弑逆之人而不加贬何也既名冢宰于前
 其馀无责焉乃同则书重之义 家氏父字天子大
 夫
 附录左传春灭翼(曲沃/灭之)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39b 页 WYG0168-0483d.png
夏五月丁丑烝
 正月既烝矣非时复烝讥黩也
秋伐邾
 孙氏曰桓大恶诸侯宜讨之而获安其位反以兵伐
 人之国故直称伐邾
冬十月雨雪(而于/付反)
 程子曰建酉之月未霜而雪书异也(阴阳方中而寒/气先至此积阴)
 (侵阳/之象)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0a 页 WYG0168-0484a.png
 附录左传王命虢仲(王卿士虢/公林父)立晋哀侯之弟缗(亡/巾)
 (反/)于晋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书遂/始此)
 公羊传祭公天子之三公也何以不称使婚礼不称
 主人大夫无遂事此其言遂何成使乎我也其成使
 乎我奈何使我为媒可则因用是往逆矣女在其国
 称女此其称王后何王者无外其辞成矣 杜氏曰
 天子娶于诸侯使同姓诸侯为之主祭公来受命而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0b 页 WYG0168-0484b.png
 迎也天子无外故因称王后卿不书举重略轻 孔
 氏曰凡言遂者因上事生下事之辞既书其来又言
 遂逆是先来见鲁君然后向纪知王使鲁主昏故祭
 公来受鲁命而往逆也凡昏姻皆宾主敌体以致辞
 命相往覆天子嫁女于诸侯使诸侯为主令与夫家
 为礼天子聘后于诸侯亦使诸侯为主令与后家为
 礼嫁王女者王姬至鲁而后至夫家其王后昏后不
 来至鲁者以王姬至鲁待夫家之逆以为礼故须至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1a 页 WYG0168-0484c.png
 鲁后则王命已成于鲁无事故即归京师于逆称王
 后举其得王之命后礼已成于归称季姜申父母之
 尊言子尊不加于父母从父母之家而将归于王据
 父母之家为文也公不独行必有卿副卿不书举重
 略轻也 何氏曰昏礼成于五先纳采问名纳吉纳
 徵请期然后亲迎时王遣祭公来使鲁为媒可则因
 用鲁往迎之不后成礼疾王者不重妃匹逆天下之
 母若逆婢妾故讥之不言如纪者辟有外文 范氏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1b 页 WYG0168-0484d.png
 曰四海之滨莫非王臣王命纪女为后则已成王后
 不如诸侯入国乃称夫人 程子曰祭公受命逆后
 而至鲁先行私礼故书来而以逆后为遂事责其不
 虔王命而轻天下之母也问或说逆王后使鲁为主
 如何曰只是王姬下嫁则同姓诸侯为主逆王后无
 使诸侯为主之理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公羊传纪季姜归于京师其辞成矣则其称纪季姜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2a 页 WYG0168-0485a.png
 何自我言纪父母之于子虽为天王后犹曰吾季姜
 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
 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 谷梁传为之中者归
 之也(中如字范氏调中谓关与婚事则/谓导达两间为中不宜作去声)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射音/亦)
 左传冬曹太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诸侯之适于/未誓于天子)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2b 页 WYG0168-0485b.png
 (而摄其君则以皮帛继子男故/宾之以上卿各当其国之上卿)享曹太子初献乐奏
 而叹施父(鲁大/夫)曰曹太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 谷
 梁传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
 来朝曹伯失正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
 人之子以内为失正矣世子可以已矣尸子曰夫已
 多乎道 程子曰君有疾而使世子出取危乱之道
 也 胡传周官典命凡诸侯之嫡子誓于天子而摄
 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世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3a 页 WYG0168-0485c.png
 子固有出会朝聘之仪矣然摄其君继子男者谓诸
 侯朝于天子有时而不敢后故老疾者使世子摄己
 事以见天子急述职也诸侯间于王事则相朝其礼
 本无时曹伯既有疾何急于朝桓而使世子摄哉
十年春王正月
庚申曹伯终生卒
夏五月葬曹桓公
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3b 页 WYG0168-0485d.png
 杜氏曰卫侯与公为会期中背公更与齐郑故公独
 往而不相遇也桃丘卫地济北东阿县东南有桃城
  按桓初篡立即结郑齐以自固至是不知何以相
 失卫与公为会期亦不知为何事即其中变而更与
 齐郑观之则其事端在齐郑可知此为战郎张本也
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左传齐卫郑来战于郎我有辞也初北戎病齐诸侯
 救之郑公子忽有功焉齐人饩诸侯使鲁次之鲁以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4a 页 WYG0168-0486a.png
 周班后郑郑人怒请师于齐齐人以卫师助之故不
 书侵伐先书齐卫王爵也 谷梁传来战者前定之
 战也言战则败也 胡传加兵于鲁未有书来战者
 桓弑立天下大恶人人之所得讨也郑则首与之盟
 齐则继与之会寻及昏姻今特以私忿亲帅其师战
 于鲁境故以三国为主而书来战于郎(赵氏曰不书/及罪专于外)
 (也/)郑人主兵而首齐犹谓州吁主兵而先宋也(赵氏/曰鲁)
 (以周班后郑既是正礼郑虽小恨岂至兴师即合当/年搆祸岂有经五年之后方合诸侯报此小怨乎)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4b 页 WYG0168-0486b.png
  按鲁郑自易许田结祊成之后其交深矣至是而
 离必有其故以周班后郑事虽久远要之衅由是生
 而中间必更有事与 齐僖郑庄皆喜乱之人也又
 济之以卫宣是时齐方图纪其嗛鲁必以纪故与
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
 胡传盟会皆君臣之礼故微者之盟会不志于春秋
 凡春秋所志必有君与贵大夫居其间者也恶曹之
 盟即三国之君矣既不以道兴师为郎之战又结怨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5a 页 WYG0168-0486c.png
 固党为恶曹之盟故前书其爵而以来战著罪后书
 此盟而以夺爵示贬(陈氏曰自有参盟莫甚于/恶曹故略之而不爵也) 郑
 败王师齐灭后之母家卫亦无王久矣三国同恶相
 济恶曹之盟即战郎之诸侯其恶不待贬而见书人
 恐非其君
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
 左传夏郑庄公卒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祭郑/地陈)
 (留长垣县东北有祭城封人/守封疆者因以所守为氏)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邓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5b 页 WYG0168-0486d.png
 曼(曼邓/姓)生昭公故祭仲立之 高氏曰昭公不终于
 位五世兵革不息自入春秋考庄公之处心行事知
 其积不善必有馀殃矣 陈氏曰春秋之初罪莫甚
 于郑庄宋鲁齐卫次之而父子兄弟之祸亦莫甚于
 此五国者是可为不善者之戒矣
秋七月葬郑庄公
九月宋人执郑祭仲(此书执/之始)
 左传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姞姓/宋大夫也)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6a 页 WYG0168-0487a.png
 (以女妻/人曰女)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
 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
 厉公归而立之 杜氏曰祭氏仲名不称行人罪之
  谷梁传宋人者宋公也曰人贬之也
突归于郑(杜氏曰文连祭/仲故不言郑)
 榖梁传突贱之也归易辞也祭仲易其事权在祭仲
 也死君难臣道也今立恶而黜正恶祭仲也 胡传
 突不称公子绝之也小白入于齐则曰齐小白明宜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6b 页 WYG0168-0487b.png
 有齐也突不以系之郑明不当立也不当立则何以
 书归春秋书归有二义一易辞一顺辞也其书入亦
 有二义一难词一逆词也 汪氏曰公羊谓归者出
 入无恶入者出入恶复归者出恶归无恶复入者出
 无恶入有恶然突归郑赤归曹不可谓无恶许叔入
 许天王入成周不可谓出入恶郑忽曹襄出无恶鱼
 石栾盈出入有恶则其说不可通矣难易逆顺之说
 为是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7a 页 WYG0168-0487c.png
郑忽出奔卫(此书奔/之始)
 程子曰忽以国氏正也不能有其位故不爵 胡传
 出奔而名不能君也 按诗小序有女同车刺忽也
 太子忽尝有功于齐齐侯请妻之齐女贤而不取卒
 以无大国之助至于见逐故国人刺之今按忽之辞
 昏正也其言曰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国何为充是
 言也脩德行仁以兴郑国可也忽之终不能君也无
 济乱之才悯之可也罪之不可也语曰出乎尔者反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7b 页 WYG0168-0487d.png
 乎尔者也郑庄之恶极矣姑以其施于邻国者言之
 如搆人父子兄弟之隙而成其乱州吁弑桓篡位则
 欲定之宋公子冯奔郑则欲纳之曲沃庄公伐翼则
 助之鲁桓弑隐则易许田结祊成宋督弑殇公而立
 庄公则成宋乱分宋赂是时诸侯同恶相求如市贾
 焉宋之胁祭仲出忽立突即庄公之为也夫宠庶抑
 适乱之本也庄公以多内宠故祭仲语忽以子无大
 援将不得立谓郑国之祸非庄公为之忽之不立非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8a 页 WYG0168-0488a.png
 庄公致之也可乎刺忽之云鄙夫之言也胡氏复取
 之误矣
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折之说反/又市列反)
 公羊传柔者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杜氏曰蔡叔蔡
 大夫叔名折地阙 按郎之战主兵者郑鲁于是结
 三国以图郑而其重尤在宋也盖郑庄已没宋胁祭
 仲立突而鲁与忽有怨而助突故为此盟要言歃血
 初无忠信诚悫相与之心又以大夫盟公侯而不知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8b 页 WYG0168-0488b.png
 其僭宋之合未坚则又屡为会以要之而不知其渎
 书之皆讥也
公会宋公于夫钟(夫音扶钟/公作童)
 杜氏曰夫钟郕地
冬十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阚口/暂反)
 杜氏曰阚鲁地在东平须昌县东南
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会纪侯莒子盟于曲池(纪左作杞曲/池公作欧蛇)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9a 页 WYG0168-0488c.png
 左传平把莒也 杜氏曰曲池鲁地鲁国汶阳县北
 有曲水亭 程子曰把侯皆当作纪隐二年纪莒盟
 于蔑是时纪谋齐难故鲁桓与之盟莒以援之耳
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杜氏曰燕人南燕大夫谷丘宋地 张氏曰南燕姞
 姓国 鲁宋数会有故燕人偶与焉非与谋
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杜氏曰不书葬鲁不会壬辰七月二十三日书于八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49b 页 WYG0168-0488d.png
 月从赴
公会宋公于虚(去鱼反/公作郯)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
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
 左传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此二句旧在十三年/战纪下今移之此)
 公欲平宋郑秋公及宋公盟于句(古侯/反)(音/豆)之丘(句/渎)
 (之丘即/谷丘也)宋成未可知也故又会于虚冬又会于龟宋
 公辞平(宋公贪故与公三/会而卒不与郑平)故与郑伯盟于武父遂帅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0a 页 WYG0168-0489a.png
 师而伐宋战焉宋无信也 杜氏曰虚与龟皆宋地
 武父郑地陈留济阳县东北有武父地 按盟折之
 后夫钟与阚两会犹或有他故至谷丘虚龟三会则
 全以助突之故矣左氏尽其本末
丙戌卫侯晋卒
 谷梁传再称日决日义也范氏曰明二事皆当日也
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胡传既书伐宋又书战于宋者责赂无厌屡盟无信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0b 页 WYG0168-0489b.png
 者宋也二国声罪致讨故书曰伐夫宋人之罪固可
 伐矣然取其赂以立督者鲁桓也资其力以篡国者
 郑突也无诸己然后可以非诸人春秋之义用贤治
 不肖不以乱易乱也故又书曰战于宋来战者罪在
 彼战于郎是也往战者罪在内战于宋是也 按宋
 庄之得国郑力也郑突之得国又宋力焉其类同则
 其交宜固矣然宋庄之立华督之相于稷之成以齐
 鲁陈郑之皆有赂故也今宋以己之前日望郑而不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1a 页 WYG0168-0489c.png
 副以至于伐战春秋书郜鼎之取以见宋鲁郑之交
 以赂合书武父之战以见宋鲁郑之党以赂离吁严
 矣哉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已已及齐侯宋公卫
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胡传左氏以为郑与宋战公羊以为宋与鲁战谷梁
 以为纪与齐战赵匡考据经文内兵则以纪为主而
 先于郑外兵则以齐为主而先于宋独取谷梁之说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1b 页 WYG0168-0489d.png
 盖齐纪者世雠也齐人合三国以攻纪鲁郑援纪而
 与战战而不地于纪也不然纪惧灭亡不暇何敢恃
 兵越国助鲁郑以增怨乎齐为无道恃强淩弱此以
 纪为主何也彼为无道加兵于己必有引咎责躬之
 事礼义辨喻之文犹不得免焉则亦固其封疆效死
 以守上诉诸天子下告诸方伯其必有伸之者矣不
 如是而愦然与战岂已乱之道乎 徐邈曰礼柩在
 堂上孤无外事今卫宣未葬而嗣子称侯以出其失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2a 页 WYG0168-0490a.png
 礼明矣宋陈称子而卫称侯随其所以自称者而书
 之得失自见矣 杜氏曰大崩曰败绩例在庄十一
 年或称人或称师史异辞也卫宣公未葬惠公称侯
 以接邻国非礼也 胡传卫不称子吉服从戎也其
 恶大矣 按纪逼于齐郑突以责赂而怨宋鲁主纪
 因怨忽而助突此一兵也齐谋纪忽尝有功于齐故
 齐主之宋以赂怨突而忽奔卫故卫主之此一兵也
 志各有在相纠合为此战非一纪能主兵也 纪侯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2b 页 WYG0168-0490b.png
 爵故序郑上非以纪主兵也胡传罪纪恐未是抑是
 时纪弱不能自存齐志必在灭纪疑若无可为者然
 鲁郑一纠合为此战而三国败绩则知列国若同心
 以助义小国能立己以自强则强暴岂能肆哉
三月葬卫宣公
 胡传葬自内录也既与卫人战曷为葬宣公怨不弃
 义怒不废礼是知古人以葬为重也
夏大水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3a 页 WYG0168-0490c.png
 春秋书大水惟桓庄之世为多桓元年及是年五行
 志曰夫人骄淫将弑君阴气盛桓不寤卒弑死庄七
 年大水亡麦苗董仲舒刘向以为庄公释父雠复娶
 齐女未入先与之淫一年再出会于道逆乱之应也
 十一年宋大水董仲舒以为鲁宋比年为乘丘鄑之
 战百姓愁怨阴气盛故二国俱水二十四年二十五
 年又俱大水亦以为哀姜不妇阴盛之应
秋七月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3b 页 WYG0168-0490d.png
冬十月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
 杜氏曰脩十二年武父之好以曹地曹与会
无冰
 何氏曰周之正月夏之十一月法当坚冰无冰者温
 也
夏五
 不书月阙文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4a 页 WYG0168-0491a.png
郑伯使其弟语来盟(语谷/作禦)
 左传郑子人来寻盟且脩曹之会(子人即弟语也/其后为子人氏)
 谷梁传来盟前定也前定之盟不日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
 杜氏曰御廪公所亲耕以奉粢盛之仓
乙亥尝
 左传书不害也(陆氏曰八月尝非时也又以灾之/馀而祭讥不敬非为不害而书)
 公羊传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尝也曰犹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4b 页 WYG0168-0491b.png
 尝乎御廪灾不如勿尝而已矣(赵氏曰有灾当警惧/修饬而改卜何得便)
 (阙先君/之祀乎) 谷梁传御廪之灾不志(赵氏曰此乃大/故何得不志)
 其志何也以为唯未易灾之馀而尝可也(唯以未易/灾之馀而)
 (尝然后/可志也)志不敬也(用大焚之馀以祭宗庙/非人子所以尽其心力)天子亲耕
 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供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
 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何
 用见其未易灾之馀而尝也曰甸(甸/师)粟而内之三宫
 (三夫/人)三宫米而藏之御廪夫尝必有兼甸之事焉(赵/氏)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5a 页 WYG0168-0491c.png
 (曰注云夫人兼甸人之事恐谬此旬/字耳言祭事当久辨非一旬所了)壬申御廪灾乙
 亥尝以为未易灾之馀而尝也 按尝秋祭也以物
 成而荐新为义周之八月夏之六月非尝之时而又
 以灾馀不可也周官时享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
 誓戒今壬申乙亥相距四日不卜不戒其不警天变
 不严宗庙不止未易灾之馀而已 赵氏曰祭统云
 成王追念周公赐之重祭郊社禘尝是也按郊禘天
 子之礼社尝诸侯常祭撰礼者见春秋书尝社以为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5b 页 WYG0168-0491d.png
 与郊禘同遂妄言耳 汪氏曰郊禘天子之礼故孔
 子云鲁之郊禘非礼也尝社诸侯所有故春秋一书
 尝讥以灾馀祭宗庙四书社皆以日食大水鼓用牲
 之非礼而志馀不书以为常事也汉儒见春秋书郊
 社禘尝遂谓皆成王所赐之重祭谬矣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公蔡人在/卫人下)
 左传冬宋人以诸侯伐郑报宋之战也 公羊传以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6a 页 WYG0168-0492a.png
 者何行其意也 榖梁传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
 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胡传列国之兵有制皆
 统乎天子而敢私用之与私为之用以伐人国大乱
 之道也 陈氏曰东迁之后诸侯会伐非一国之志
 也有小国主兵而序大国之上亦非一国之志也上
 无天子下无方伯以一国而用诸侯之师于是始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左传非礼也诸侯不贡车服天子不私求财 公羊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6b 页 WYG0168-0492b.png
 传何以书讥何讥尔王者无求求车非礼也 谷梁
 传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
 而无徵求求车非礼也求金甚矣
三月乙未天王崩
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
 王氏曰桓负大恶王非唯不讨而八年之间三遣使
 来聘恩礼厚矣今王崩来赴鲁无奔丧会葬之事齐
 僖之存干戈岁寻卒则会葬如礼比事以观不贬而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7a 页 WYG0168-0492c.png
 恶自见
五月郑伯突出奔蔡
 公羊传突何以名夺正也 左传祭仲专郑伯患之
 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
 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
 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
 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郑大/夫)之汪(池/也)公载以出曰谋
 及妇人宜其死也 啖氏曰凡人君奔例书名者罪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7b 页 WYG0168-0492d.png
 其失地言非复诸侯也或曰臣出其君其罪不彰无
 乃掩奸乎答曰出君之罪史氏知之也春秋举王纲
 正君则而已 按啖说朱莹详见襄十四年卫侯衎
 出奔齐下 张氏曰凡国君而失位出奔皆以自出
 书之所以罪其自失也书爵不名者罪轻恶浅其位
 为未绝突以庶篡嫡藉权臣之力得不以正政由祭
 氏势则自然不能明大义请诸天王方伯以诛其不
 道之臣而谋于私昵为盗贼掩杀之计事不克反为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8a 页 WYG0168-0493a.png
 所逐又谁咎哉乃以谋及妇人为雍纠恨亦可嗤也
 已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公羊传其称世子何复正也曷为或言归或言复归
 复归者出恶归无恶复入者出无恶入有恶入者出
 入恶归者出入无恶(此例未通说见/突归于郑下) 程子曰称世
 子本当立者不能保其位故不爵 朱子曰既书郑
 伯突又书郑世子忽据史文而书耳又曰才书忽又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8b 页 WYG0168-0493b.png
 书郑忽又书郑伯突胡文定便要说突有君国之德
 须要因郑伯两字上求他是处似此皆是杜撰大槩
 自成襄已前旧史不全有舛逸故所记各有不同若
 昭哀已后皆圣人亲见其事故记得其实不至于有
 遗处如何却说圣人予其爵削其爵赏其功罚其罪
 是甚说话
许叔入于许
 谷梁传许叔许之贵者也莫宜乎许叔其曰入何也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9a 页 WYG0168-0493c.png
 其归之道非所以归也 范氏曰进无王命退非父
 授故不书曰归 胡传许太岳之裔先王建国迫于
 齐郑不得奉其社稷未闻可灭之罪也今乃因乱窃
 入则非复国之义故书入 杜氏曰许叔庄公弟也
 隐十一年郑使许大夫奉许叔居许东偏郑庄公既
 卒乃入居位叔本不去国虽称入非国逆例 孔氏
 曰杜以传例云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故言许
 叔本不去国非国逆之正例其实许叔得还有国逆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59b 页 WYG0168-0493d.png
 之理矣
公会齐侯于艾(艾公作鄗/谷作蒿)
 左传谋定许也 李廉曰许之失国本郑庄欲灭而
 并之故纠合齐鲁以为入许之役然又以三国共利
 难独专灭国之罪齐鲁既逊而不受则郑不得不假
 许叔奉祀以倡存许之说其实许地已入于郑矣今
 许叔乘郑乱以入而齐鲁会艾以定之盖郑庄方强
 则二国挟郑以为利郑庄既卒则二国定许以为名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0a 页 WYG0168-0494a.png
 会艾之谋欲以自解前日之失耳
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朱子曰书人恐只是微者然朝非微者之礼而有书
 人者此类亦不可晓 胡传人狄之也天王崩不奔
 丧而相率朝弑君之贼也(此本董/于之说) 陈氏曰旅见非
 邦交之礼自参以上甚矣 蜀杜氏曰圣人不与诸
 侯之朝桓独来则损其爵(滕/子)二国则贬而名(谷/邓)三国
 则人而贱之杜元凯以为附庸世子安得三国同时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0b 页 WYG0168-0494b.png
 遣世子耶 杜氏曰牟国在泰山牟县葛国在梁国
 宁陵县东北
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音/历)
 左传郑伯因栎人杀檀伯(郑守栎/大夫)而遂居栎 胡传
 厉公复国书入于栎何也若曰既入于栎则其国已
 复矣夫制邑之死虢君共城之叛太叔皆庄公所亲
 戒也今又城栎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何谋国之
 误也卫有蒲戚而出献公楚有陈蔡不羹而叛弃疾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1a 页 WYG0168-0494c.png
 末大必折国之害也 木讷赵氏曰诸侯再入不至
 于国惟郑突入栎卫侯入夷仪而已郑突名而卫衎
 不名衎书复归于卫而突不书归于郑此正与不正
 之辨也卫衎之出国固其国也林父逐之而立剽不
 正也突之出位固非其位乃篡也突入栎将迫兄而
 出之谋再篡也衎自夷仪入春秋书之以明衎之当
 有卫也突入郑不书明突不当有郑也 家氏曰郑
 有君而突自外窃入亦书郑伯此因旧史之已书而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1b 页 WYG0168-0494d.png
 存之以示戒鲁桓与突同恶相济出师辅篡至于再
 三故鲁史崇突而卑忽以郑伯书春秋因之以示戒
 程子所谓以戒居正之不能保也 按诸家说春秋
 泥爵名人为予夺之义所存故说多而至于凿惟朱
 子谓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贼子内中国外夷
 狄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义也如
 郑忽突之事可见已突称郑伯家氏之说似得之但
 谓夫子因于鲁史崇突而卑忽故书突曰郑伯似未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2a 页 WYG0168-0495a.png
 尽突据国数与诸侯盟会称郑伯矣故书曰郑伯非
 予其为诸侯也忽虽正嫡而未踰年而出奔及突为
 祭仲所逐虽乘乱窃入而不与诸侯盟会无事可见
 不久即为人所弑当时依其故称曰郑世子忽而已
 故春秋亦因其实而书之盖知郑伯世子非予夺之
 义所存则知亦非鲁史故崇突而卑忽而春秋因之
 矣诸家泥于爵号褒贬之例故未免文致忽之罪而
 以为力不足以君国故不成乎为君呜呼君与不君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2b 页 WYG0168-0495b.png
 果视其力与援也而成不成因之则曹马诸雄孰非
 国人君之诸侯助之者也其亦害于义而伤于教矣
 岂春秋之旨乎 杜氏曰栎郑别都在河南阳翟县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宋公之上/公羊有齐)
 (侯袲昌氏/反公作侈)
 左传会于袲谋伐郑将纳厉公也弗克而还 谷梁
 传地而后伐疑词也非其疑也 胡传忽弱突强诸
 侯不顾是非而计其强弱始疑于辅正终变而与邪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3a 页 WYG0168-0495c.png
 谷梁所谓非其疑者非其疑于为义而果于为不义
 相与连兵动众纳篡国之公子也 张子曰鲁桓宋
 庄卫朔皆以不正得国其为突谋乃水流湿火就燥
 独陈侯疑之耳然寡不胜众所以疑而遂合也 王
 氏曰突之未出也宋欲有所责故尝伐之突而既出
 也宋惧无所得故求纳之始宋不和而公以郑伐宋
 及突已奔而公与宋伐郑向者相戾之深今也相同
 之固岂无自而然哉盖以正继正礼之常诸侯无所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3b 页 WYG0168-0495d.png
 求以乱易乱国之衅诸侯有所责故利其乱幸其危
 贪其贿党其邪自突入栎公与宋公三会诸侯而再
 伐郑无他贿故也 陈氏曰会伐会盟会救会侵皆
 前定之词也未前定则书会于某而后伐会于某而
 后盟会于某而后救会于某而后侵前定同欲也未
 前定继事也 杜氏曰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
 左传谋伐郑也(纳/突)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4a 页 WYG0168-0496a.png
夏四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
 胡传蔡尝先卫今序陈下者先儒以为后至也以至
 之先后易其序是以利率人而不要诸礼也
秋七月公至自伐郑(此致伐/之始)
冬城向(失亮/反)
 啖氏曰按左氏曰书时也下有十一月则此乃十月
 夏之八月农功未毕未可兴役
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4b 页 WYG0168-0496b.png
 左传初卫宣公烝(上淫/曰烝)于夷姜(宣公/庶母)生急子属诸右
 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
 公子(左右媵之子/因以为号)夷姜缢宣姜(宣公所取/急子之妻)与公子朔
 搆急子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卫/地)将杀之寿子告之
 使行不可曰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
 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急子至曰我
 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又杀之二公子故怨惠公
 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职立公子黔牟(群公/子)惠公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5a 页 WYG0168-0496c.png
 奔齐 公羊传卫侯朔何以名绝曷为绝之得罪于
 天子也其得罪于天子奈何见使守卫朔(朔十二朔/政事也朝)
 (庙告庙是也谓卫侯见使守宗庙/告朔行政起下不能奉天子之命)而不能使卫小众
 (时天子使发小/众不能使行)越在岱阴齐(越走也泰山/之阴齐地)属负兹舍
 不即罪尔(属托也诸侯有疾称负兹舍/止也托疾而止不就罪也) 谷梁传朔
 之名恶也天子召而不往也 按公谷皆谓朔获罪
 于天子(公羊文意迂晦不明有/类传闻之词未审然否)是时王灵不振不发
 小众与召而不往天王岂能遽行讨慑朔而至于出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5b 页 WYG0168-0496d.png
 奔哉盖谋出左右公子而王与闻焉尔观庄六年王
 人子突救卫朔之复入放黔牟于周则朔之出黔牟
 之立谋出二公子而王与知明矣然惜乎其为此举
 之未尽也夫宣公之淫乱不容诛矣先儒以为此卫
 为狄所灭之因也惠公搆杀其兄窃位不道观纪之
 战父死未几吉服从戎其视彝伦人纪不知为何物
 世类非人理所容以是声其罪而废之孰曰不可乃
 舍其大而问其小迟迟于五年之后二公子固无足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6a 页 WYG0168-0497a.png
 道天王无亦未之思乎后之说春秋者亦复不能明
 此义惜哉(陆氏曰失地诸侯皆名/之公榖强生义非也)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
 左传平齐纪且谋卫故也 杜氏曰黄齐地(黄纪地/后属齐)
 (今登州/黄县) 张氏曰公十三年会纪败齐以益其怨今
 乃盟之岂足以释憾又欲纳朔一动而二失也 按
 朔在齐纳朔齐志也以是会鲁而鲁因欲以平纪其
 后齐卒纳朔而纪不果平盖齐志在灭纪特以虚言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6b 页 WYG0168-0497b.png
 役鲁而鲁为所愚耳大抵鲁于时事不能先倡而常
 从人夫以周公之胄千乘之国为之以道岂不能自
 强而我所欲者常制于人而不能自必人所欲者常
 为所使而不能独违惟其不强为善耳孔子一行乎
 定公齐人归田岂非为之以道足以自强之明验乎
二月丙午公会邾仪父盟于趡(会公谷作及/趡翠轨反)
 左传寻蔑之盟也 杜氏曰趡鲁地 汪氏曰下书
 伐邾则趡盟不待贬而恶自见矣隐桓皆盟邾而背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7a 页 WYG0168-0497c.png
 盟皆以宋故以国君之重而其心无所适主尚足贵
 乎
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公阙夏字奚谷作郎/ 齐鲁交兵之始)
 左传疆事也于是齐人侵鲁疆疆吏来告公曰疆埸
 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虞度也不度/犹不意也)姑尽所备
 焉事至而战又何谒焉 愚按自入春秋隐六年公
 会齐侯盟于艾此齐鲁交好之始至今年及齐师战
 于奚此齐鲁交兵之始夫齐大国也变诈无常佚荡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7b 页 WYG0168-0497d.png
 而不好礼其习俗也鲁与之邻敬而勿昵介而勿绝
 固其封疆守其礼信斯得待之之道矣奈何秉礼不
 坚自失其故一诱于郑而结怨兴戎再诱于齐而骄
 奢淫佚昏姻之后鲁之气类日变而齐矣善乎郑忽
 之言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夫耦大则声气强
 相应随不惟易以自失而因好生隙其流毙有不可
 胜言者郑不耦齐郑无齐援亦无齐祸鲁一耦之得
 齐祸无如鲁之甚者般卒闵弑鲁再罹妇祸也杀恶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8a 页 WYG0168-0498a.png
 立接齐三成鲁乱也岂非不善自守轻与人比之明
 戒哉 杜氏曰奚鲁地 不言及者主名盖疆吏得
 公命而与战也以微者故不书不书败盖鲁败也或
 谓此公战而讳不言公考明年公会齐侯于泺则齐
 鲁之怨未深其非公与战明矣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左传蔡桓侯卒蔡人召蔡季于陈秋蔡季自陈归于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8b 页 WYG0168-0498b.png
 蔡蔡人嘉之也 杜氏曰桓侯无子故召季而立之
 季内得国人之望外有诸侯之助故书字以善得众
 称归以明外纳 何氏曰蔡侯封人无子季次当立
 封人欲立献舞而疾害季季辟之陈封人死归反奔
 丧思慕三年卒无怨心故贤而字之 今按杜氏谓
 桓侯无子召季而立之与何氏异诸家多从何氏
 胡传季字也归顺词公子不去国季何以去权也既
 归何以不有国献舞立矣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9a 页 WYG0168-0498c.png
癸巳葬蔡桓侯
 啖氏曰五等诸侯本国臣子皆称之曰公葬既不请
 王命因而私谥为公(正礼诸侯皆/合请王谥)从而书之以见非
 礼 按史记世本左氏传蔡之诸君皆谥为侯经则皆
 称公者以其私谥与僭同也唯蔡桓称侯盖告王请
 谥(盖蔡季/请王谥)故特书之明得礼也 问书蔡桓侯胡文
 定以为蔡季之贤知请谥如何朱子曰此只是文误
及宋人卫人伐邾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69b 页 WYG0168-0498d.png
 左传宋志也(邾宋争彊鲁从/宋志背趡之盟) 正月与齐为黄之盟
 五月战焉二月与邾为趡之盟八月伐之反顾前日
 刑牲诏神弃如敝屣屡盟之无益而适以长乱岂不
 信哉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左传不书曰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
 官(天子掌/历者)居卿(不在六卿之/数而位从卿)以底(平/也)日礼也日御不
 失日以授百官于朝(赵氏曰此说非也凡不书日史/官阙之或年深写误何关日官)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0a 页 WYG0168-0499a.png
 (日御乎史官岂不知/朔及每日甲子乎) 谷梁传言朔不朔日食既朔
 也 杜氏曰甲乙者历之纪也晦朔者日月之会也
 日食不可以不存晦朔晦朔须甲乙而可推故日食
 必以书朔日为例
 附录左传初郑伯将以高渠弥为卿昭公恶之固谏
 不听昭公立惧其杀已也辛卯弑昭公而立公子亹
 (昭公/弟)
十有八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卢笃反/一音洛)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0b 页 WYG0168-0499b.png
 杜氏曰泺水在济南历城县西北入济
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公羊无/与字)
 左传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男有
 室无相黩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
 及文姜如齐 范氏曰公本与夫人俱行至泺公与
 齐侯行会礼故先书会泺既会而相随至齐故曰遂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左传公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1a 页 WYG0168-0499c.png
 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庄元年公羊/传曰夫人谮)
 (公于齐侯齐侯恐与之饮酒于其出焉使/公子彭生送之于其乘焉搚干而杀之)鲁人告于
 齐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宁居来脩旧好礼成而不
 反无所归咎恶于诸侯请以彭生除之(按鲁之告词/如此鲁国之)
 (无人/可见)齐人杀彭生 按春秋书鲁公见杀之例有二
 在内则以不地见其弑(凡公薨必书其所如小寝路/寝高寝之类详内事重凶变)
 (也若遇弑则不地谷/梁云公薨不地故也)在外则不容不书其地(赵氏曰/在外薨)
 (不以有故无故/皆当书其地)而以上下文之特异者见之此书公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1b 页 WYG0168-0499d.png
 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公薨于齐公之
 丧至自齐夫人孙于齐读此经虽无传亦知公之不
 得其死贼在齐侯而衅由夫人矣(泺之会书与夫人/如齐而不言其反)
 (以下文孙于齐见之知/夫人曾从公丧而反矣)
秋七月
 附录左传秋齐侯师于首止(陈师首止讨郑弑君也/首止卫地陈留襄邑县)
 (东南有/首乡)子亹会之高渠弥相(不知齐欲讨己齐人陈/师欲讨己乃不知而往)
 (会之事亦可疑/盖齐师诱之)七月戊戌齐人杀子亹而辕(车/裂)高渠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2a 页 WYG0168-0500a.png
 弥(齐以诈诱而杀/之故不成为讨)祭仲逆郑子(昭公弟/子仪)于陈而立之
 是行也祭仲知之故称疾不往人曰祭仲以知(去/声)
 仲曰信也(初祭仲出忽立突既而突患其专欲除之/而为仲所逐而忽入忽不能君而突入于)
 (栎祭仲中立无所助高渠弥弑忽而立子亹仲亦若/无闻焉者观其衅也高渠弥与子亹为齐所杀仲先)
 (知之仲真/奸臣也) 周公欲弑庄主而立王子克(庄王桓王/太子王子)
 (克庄王/弟子仪)辛伯(周大/夫)告王遂与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
 奔燕初子仪有宠于桓王桓王属诸周公辛伯谏曰
 并后(妾如/后)匹嫡(庶如/嫡)两政(臣擅/命)耦国(都如/国)乱之本也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2b 页 WYG0168-0500b.png
 周公弗从故及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公羊传贼未讨何以书葬雠在外也(谷梁/意同) 赵氏曰
 葬称我君举其谥也(将葬方作谥若只言桓公则恐/涉他国君故明言我君以举其)
 (新加之/谥也)臣子之敬辞也 陆氏曰贼在异国故可葬
  朱子曰春秋之法君弑贼不讨则不书葬者正以
 复雠之大义为重而掩葬之常礼为轻以示万世臣
 子遭此非常之变则必能讨贼复雠然后为有以葬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3a 页 WYG0168-0500c.png
 其君亲者否则虽棺椁衣衾极于隆厚实与委之于
 壑为狐狸所食蝇蚋所嘬无异其义可谓深切著明
 矣 今按朱子发明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之义诸家
 所不及然则在内不书葬者示臣子急于讨贼之意
 雠在外书葬者雠在外势或未可以遂讨难于久暴
 露其亲必俟贼讨而后葬耳葬者权也必讨者义也
 不讨则义犹不葬也非许其可缓也
 
春秋辑传 卷二 第 73b 页 WYG0168-0500d.png
 
 
 
 
 
 
 
 春秋辑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