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a 页 WYG0168-035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凡例卷上
            明 王樵 辑
  即位第一
啖氏曰凡天子崩诸侯薨既殡而嗣子为君康王之诰
是也未就阼阶之位来年正月朔日乃就位南面而改
元春秋所书是也凡先君正终则嗣子踰年行即位礼
榖梁云继正即位正也此说是也(文成襄昭/哀五公是)凡先君遇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b 页 WYG0168-0355d.png
弑则嗣子废即位之礼(不忍/行也)谷梁云继弑君不言即位
正也此说是也(庄闵僖/三公是)凡继弑君而行即位礼非也榖
梁谓桓公继弑君而行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公羊谓
宣公继弑君而行即位其意也(杀子赤而有其/位宣公有其意)二说并
是也左氏不达而曲为之说云庄公不言即位文姜出
故也闵公不言即位乱故也僖公不言即位公出故公
出复入不书讳故也(左氏以为闵公弑后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经无僖)
(公出入之文/者讳之故也)且毋以得罪去国犹日不忍父为他国所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a 页 WYG0168-0356a.png
杀其情若何不举其大而举其细非通论也且三月文
姜方孙何妨正月即位乎故知解庄公不言即位妄也
国有危难岂妨行礼故知解闵公不言即位妄也若君
出讳而不书昭公何以书乎假如实出亦当非时即位
如定公也(昭三十二年十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定元/年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
(位/)故知解僖公不言即位妄也
朱子曰春秋是圣人据鲁史以书其事使人自观之以
为鉴戒尔若欲推求一字之间以为褒贬所在恐非圣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b 页 WYG0168-0356b.png
人之意如书即位者如鲁君行即位之礼继故不书即
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其为摄也为乱故也为不忍于/先君之不以道终也皆不可知)
(但是不行其/礼则不书尔)若桓公之书即位则是桓公自正其即位
之礼尔(以不弑自居隐其罪逆自/同继位立常而行即位)其他崩薨卒葬亦无
意义
胡氏曰人君嗣立踰年必改元此重事也当国大臣必
以其事告于庙秉笔史官必以其事书于策缘终始之
义一年不二君故不改于柩前定位之初缘臣民之心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a 页 WYG0168-0356c.png
不可旷年无君故不待于三年丧毕之后踰年春正月
乃谨始之时得理之中者也于是改元著新君即位之
始宜矣即位而谨始本不可以不正为子受之父为诸
侯受之王此大本也咸无焉则不书即位隐庄闵僖四
公是也圣人恐此义未明又于卫侯晋𤼵之书曰卫人
立晋以见内无所承上不请命者虽国人欲立之其立
之非也在春秋时诸侯皆不请王命矣然承国于先君
者则得书即位以别于内复无所承者文成襄昭哀五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b 页 WYG0168-0356d.png
公是也圣人恐此义未明又于齐孺子荼𤼵之荼幼固
不当立然既有先君景公之命矣陈乞虽欲立长君其
如先君之命何以乞君荼不死先君之命也命虽不敢
死以别于内复无所承者可也然乱伦失正则天王所
当治圣人恐此义未明又于卫侯朔𤼵之朔杀伋寿受
其父宣公之命尝有国矣然四国纳之则贬王人拒之
则褒于以见虽有父命而乱伦失正者所宜绝也由此
推之王命重矣虽重天王之命若非制命以义亦将壅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a 页 WYG0168-0357a.png
而不行故鲁武公以括与戏见宣王王欲立戏仲山甫
不可王卒立之鲁人杀戏立括之子诸侯由是不睦圣
人以此义非尽伦者不能断也又特于首止之盟𤼵之
夫以王世子而出会诸侯以列国诸侯而上与王世子
会此例之变也而春秋许之郑伯奉承王命而不与是
盟此礼之常也而春秋逃之所以然者王将以爱易储
贰桓公纠合诸侯仗正道以翼世子使国本不摇而天
下之为父子者定所谓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者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b 页 WYG0168-0357b.png
也至是变而之正以大义为主而崇高之势不与焉然
后即位谨始之义终矣万世之大伦正矣故曰春秋之
法大居正非圣人莫能修之谓此类尔
文公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公羊传曰何以不称使当丧
未君也踰年矣何以谓之未君即位矣而未称王也未
称王何以知其即位以诸侯之踰年即位亦知天子之
踰年即位也以天子三年然后称王亦知诸侯于其封
内三年称子也踰年称公矣则曷为于其封内三年称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a 页 WYG0168-0357c.png
子缘臣民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
(故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明继体以系臣民之心)不可旷年无君(故踰年/称公)
孝子之心则三年不忍当也(孝子三年志在思慕不忍/当父位故虽即位犹于其)
(封内三年称子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
何氏曰即位者一国之始政莫大于正始故春秋以元
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诸侯
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境内之治诸侯不上奉王之
政则不得即位故先言正月而后言即位政不由王出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b 页 WYG0168-0357d.png
则不得为政故先言王而后言正月也王者不承天以
制号令则无法故先言春而后言王夫不深正其元则
不能成其化故先言元而后言春五者同日并见相须
成体乃天人之大本万物之所系不可不察也
  告月视朔第二
赵氏曰天子常以今年冬颁明年正朔于诸侯诸侯受
之每月奉月朔甲子以告于庙所谓禀正朔也故曰王
正月言王之所以颁也因以特牲荐谓之告月亦曰告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a 页 WYG0168-0358a.png
朔故论语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也 告于庙则谓
之告朔因以听治此月之政则谓之视朔
 文六年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左氏曰闰月不告
 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不告闰朔弃时政也
  赵氏曰文公以闰非正不行告朔之礼(榖梁氏曰/闰者附月)
 (之馀日也天子不以/告朔而丧事不数也)而以其朔日但身至庙拜谒而
 已故曰犹朝于庙以此朝空庙谒故经文讥之(犹者/不尽)
 (已之辞朝庙视朔皆不可已也犹朝于庙而/朔可不告乎经言不告月明当告也公榖非)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b 页 WYG0168-0358b.png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自二月不视/朔至于五月) 榖梁氏
 曰以公为厌政甚矣
 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左氏曰释不朝正
 于庙也
  郊庙雩社第三
啖氏曰凡祭常事多不书失礼及非常乃书 赵氏曰
凡郊庙社稷所以奉天也尊祖考而重生本咸国之大
礼也故过则书之 祭统曰周公没成王康王追念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7a 页 WYG0168-0358c.png
之勋劳赐之重祭郊社尝禘是也孔子曰鲁之郊禘非
礼也周公其衰矣胡氏曰春秋欲削而不书则无以见
其失礼尽书之乎则有不胜书故因其失礼之中又更
有失焉者则书于策所谓由性命而𤼵言也圣人奚容
心焉因事而书而鉴戒昭矣所谓由性命而𤼵言也

家语定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郊而莫同何也孔子曰
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7b 页 WYG0168-0358d.png
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至于启蛰之日则又
祈榖于上帝此二者天子之礼也鲁无冬至大郊之事
降杀于天子是以不同也公曰其言郊何也孔子曰兆
丘于南所以就阳位也于郊故谓之郊焉曰其牲器何
如孔子曰上帝之牛角茧栗必在涤三月后稷之牛唯
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
也扫地而祭贵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万
物无可称之者故因其自然之体也 公羊氏曰鲁郊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8a 页 WYG0168-0359a.png
非礼也天子祭天诸侯祭土 襄七年夏四月三卜郊
不从乃免牲左传孟献子曰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夫
郊祀后稷所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启/蛰)
(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郊而后耕是祈榖之后躬耕/帝藉疏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其传曰言始𤼵蛰也故)
(汉氏之始以启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及太和以/后更改气名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至今不)
(改/)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从也榖梁氏曰夏四月不时
也三卜礼也此言三卜虽礼而卜郊止于三月今书四
月而三卜不从则过时不敬故书以讥非时而非讥其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8b 页 WYG0168-0359b.png
渎卜也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公羊
氏曰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求吉之道三哀元年鼷鼠
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榖梁氏曰郊自正月至
于三月郊之时也夏四月郊不时也五月郊不时也夏
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盖不可矣九月用
郊用者不宜用者也(在成十/七年)郊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
(僖三十年/哀十一年)五卜强也(成十/年)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
如不从则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从则以二月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9a 页 WYG0168-0359c.png
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从则不郊矣啖赵谓当以二月
(周二月夏/十二月)卜三月上辛(周三月/夏正月)不吉则卜中辛又不吉
则卜下辛所谓吉事先近日也鲁之郊周公故也不于
日至避王室也卜用夏正于农耕之始也比旬而卜之
远怠慢也必更三旬礼尽于三也且郊之月殚矣(求吉/之道)
(过三则渎且此月日尽非农耕之/始既耕不可复卜郊故不复卜)按周礼太宰职云祀
五帝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然则将祭必十日之前
豫卜之贾公彦云四时迎气冬至夏至正月郊天等虽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9b 页 WYG0168-0359d.png
有常时常日犹须审慎故仍卜日公羊云禘当不卜郊
何以卜卜郊非礼也卜郊何以非礼(据上言/三卜礼)鲁郊非礼
也意以鲁郊非礼故卜其说非也(右郊/时) 宣三年春王
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公羊氏曰曷为
不复卜养牲养二卜帝牲不吉则扳稷牲而卜之帝牲
在于涤三月于稷者唯具是视(涤者养牲之宫名于稷/者唯视其身体具无灾)
(害而已不/特养于涤)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王者则
曷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0a 页 WYG0168-0360a.png
不止 赵氏曰养牲只养二牛既并死自然合废郊成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
乃免牛榖梁氏曰郊牛日展(视/也)斛角而知伤(斛角/貌)展道
尽矣其所以备灾之道未尽也(虽日展而不能禦灾/使鼠得食之不敬也)
卜牛鼷鼠又食其角非人之所能也(改卜后宜知慎而/又食知非有司之)
(过/)所以免有司之过也(胡氏曰非有司/之过则变异也)乃免牛免牲者
为之缁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免
牲不曰不郊免牛亦然(僖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卜郊不吉既不郊牲)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0b 页 WYG0168-0360b.png
(无所用故免牲免犹从放不杀之也此年鼠再食牛角/妨于郊故免牛亦如卜郊不吉免牲之礼以免之以尝)
(置之上帝故也既免则/不郊可知故不曰不郊)哀元年榖梁氏曰牛伤不言伤
之者伤自牛作也全曰牲伤曰牛未牲曰牛有变而不
郊故卜免牛也已牛矣其尚卜免之何也尝置之上帝
(谓在/涤宫)故卜而后免之不敢专也卜之不吉则如之何
不免安置之系而待六月上甲始庀牲(具新/牲也)然后左右
(随所/用也)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系牲十一月
十二月虽有变不道也(以不妨/郊故)待正月然后言牲之变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1a 页 WYG0168-0360c.png
(重其妨郊也啖氏曰养牲必在涤三月故自周之十月/下旬而养牲至二月中旬而牲成故得以二月下旬卜)
(三月上旬也/ 右郊牲) 僖三十一年犹三望左氏曰望郊之属
也不郊亦无望可也公羊氏曰天子有方望之事无所
不通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三望者何
望祭也曷祭祭泰山河海曷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
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
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河海润于千里(按记曰/周公祀)
(泰山召公为尸则祀泰山者周公之旧/越望而祭及河海者亦僭礼之后也)按左氏云楚昭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1b 页 WYG0168-0360d.png
王有疾卜曰河为祟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
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榖
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此可以證鲁/三望之为越) 三正记
曰郊后必有望 有虞氏受终而望因于类巡守而望
因于柴若诸侯则有望而已望不越竟非所主者非所
祭也鲁僭天子之郊故亦于郊后而望又越望而祭及
河海僖三十一年宣三年成七年皆不郊而犹三望书
之见其失之中又有失也 三传所不尽者各见于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2a 页 WYG0168-0361a.png
条之下 书郊九皆卜不吉失时牛灾则书之

公羊氏曰周公称太庙(鲁之始祖/故称太庙)鲁公称世室(伯禽始/受封其)
(庙称世室言/世世不毁也)群公称宫(尊始祖不令子孙/同其称故曰宫也)
 隐五年九月考(始成/而祀)仲子(惠公之妾/桓公之母)之宫(隐公为之/别立宫)
 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鲁僭天子之礼乐用八佾于/太庙以祀周公已为非礼其后群公皆僣)
 (用焉仲子以/别宫故六)
 桓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内弑/其君)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2b 页 WYG0168-0361b.png
 (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其道以周公为弗受也) 八年春正月己
 卯烝夏五月丁丑烝(黩祀/也) 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
 廪灾乙亥尝(八月尝不时以灾/之馀而尝不敬)
 庄二十三年秋丹桓宫楹(榖梁氏曰礼天子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丹楹非礼)
 (也女欲以夸/齐 下同) 二十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诸侯/之桷)
 (斲之砻之刻/桷非正也)
 闵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说见/后)
 僖八年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禘天子大祭夫/人成风也崇妾)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3a 页 WYG0168-0361c.png
 (母为夫人/自是始也)
 文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立主丧主于虞吉主于/练记云十三月而练僖)
 (公薨至是十有五月/始作主讥其后也) 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
 公(大事祫也升僖公于闵公之上丧/未终而吉祭又逆祀一书而再讥) 六年闰月不
 告月犹朝于庙(已见/前) 十三年秋七月太室屋坏(讥/不)
 (脩/也) 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视朔(告朔诸侯所以禀/命于君亲其怠如)
 (是/)
 宣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3b 页 WYG0168-0361d.png
 绎万入去籥(知卿佐之丧不宜作/乐而不知废绎讥之)
 成三年二月甲子新宫(宣宫也神主未/迁故曰新宫)灾三日哭(未/成)
 (庙遇灾而哭于礼无当几迁/主缓且不戒于火而致灾) 六年二月辛巳立武
 宫(不宜/立也)
 昭十五年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卒于/涖事)
 (之/所)去乐卒事(此志礼之变/与仲遂不同)
 定元年九月立炀宫(义同/武公) 八年冬从祀先公(阳虎/欲去)
 (三桓顺祀先公而祈焉顺祀者正闵/僖之位也所顺非一故通曰先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4a 页 WYG0168-0362a.png
啖氏曰凡宗庙之礼有常四时之祭虽失其月亦非大
故其失时及失礼之大者乃书左氏云始杀而尝闭蛰
而烝过则书公羊云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烝常
事不书(言失礼及非/常乃书之)此说皆是 赵氏曰四时之祭皆
用夏时(言祠礿烝皆用/用夏之四时)从物宜也周虽以建子为正至
于祭祀则用夏时本月以行四时之祭故桓八年正月
烝则夏之仲冬也闵二年五月禘即夏之三月也凡四
时之祭盖用孟月宣八年六月(周六月乃建已之月/今四月孟夏是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4b 页 WYG0168-0362b.png
事于太庙即夏之孟月也若有故及日不吉即用仲月
桓八年正月烝是也(周正月建子今/十一月仲冬也)若又有故及日不
吉即用季月昭十五年有事于武宫即夏之季月也(周/二)
(月建丑今十/二月季冬也)经文并无讥故但不失时即非违礼啖说
是也然吉事先近日苟有故而用季月涉于怠矣当用
仲月为嘉也时物既登且得二至二分之节故也 周
礼大宗伯以肆(进所解牲体/谓荐熟时)(谓荐/血腥)(灌以郁鬯始/献尸求神时)
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5a 页 WYG0168-0362c.png
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郑氏曰宗庙之祭有此六
享肆献祼馈食在四时之上则是祫也禘也祭必先灌
乃后荐腥荐熟于祫逆言之者与下共文明六享俱然
祫言肆献祼禘言馈食者著有黍稷互相备也吴氏澄
曰程子曰天子曰禘诸侯曰祫皆合祭也禘者禘其所
自出之帝为东向之尊其馀皆合食于前此之谓禘诸
侯无所出之帝则止于太祖之庙合群庙之主以食此
之谓祫祠礿尝烝四时祭名春物初生未有以享以祠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5b 页 WYG0168-0362d.png
为主故曰祠夏物未成用薄物以祭故曰礿秋物渐成
以荐新为主故曰尝冬物毕成可进者众故曰烝 王
制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
天子犆(特/同)礿祫禘祫尝祫烝吴澄曰按此春夏祭名是
记者之误礿当为祠禘当为礿(闵二年胡传云四时之/祭有禘之名盖礼文交)
(错之/失)陈详道曰天子之礼春则特祭夏秋冬则祫享特
祭各于其庙祫享同于太庙又曰祫有三年之祫有时
祭之祫时祭之祫小祫也(唯群庙合/食于太祖)三年之祫大祫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6a 页 WYG0168-0363a.png
(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时祭有大礼有小礼小礼春
也大礼夏秋冬也公羊传曰大事者何大祫也则明时
祭之为小祫矣 问周礼记四时祭名云春祠夏礿秋
尝冬烝公羊亦同而春秋无祠礿之祭何也赵氏曰春
秋中一书烝一书尝两书禘皆为失礼及有变故乃书
尔于祠礿二祭无他故所以不书何足怪哉 又曰礼
记大传云礼不王不禘明诸侯不得有也禘者帝王立
始祖之庙犹谓未尽其追远尊先之义故又推尊始祖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6b 页 WYG0168-0363b.png
所出之帝而追祀之以其祖配之谓于始祖庙祭之而
便以始祖配祭也此祭不兼群庙之主为其疏远不敢
亵故也其年数或每年或数年未可知也郑氏注祭法
云禘谓配祭昊天上帝于圜丘也盖见祭法所说文在
郊上故为此说祭法所论禘郊祖宗谓六庙之外永世
不绝者有此四种尔非关配祭也禘之所及最远故先
言之何关圜丘哉若然则春秋书鲁之禘何也成王追
宠周公故也故祭统云成王追念周公赐之重祭郊社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7a 页 WYG0168-0363c.png
禘尝是也盖于周公庙而上及文王文王即周公之所
出也故此祭惟得于周公庙为之闵公时遂僭于庄公
庙行之以其不追配故直言庄公而不言庄宫明用其
礼物尔不追配文王也本以夏之孟月为之至孟献子
乃以夏之仲月为之(礼杂记云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
(事于祖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今备引诸经书之文證之于左左氏云
烝尝禘于庙(此为见春秋经前后祭祀唯有此三种以/为祭名尽于此但据经文不识经意故云)
(尔/)又云禘于武宫僖宫襄宫(此又见经中禘于庄公以/为诸庙各行之故妄云尔)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7b 页 WYG0168-0363d.png
又晋人云以寡君之未禘祀(时未终丧也庄左氏见经/文云吉禘于 公以为丧)
(毕当禘而不知禘本鲁礼不合施于他/国左氏亦自云鲁有禘乐宾祭用之)郊特牲曰春禘
而秋尝(郑氏注禘/当为礿)明堂位曰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
于太庙(夏之/四月)祭义曰春禘秋尝(郑无/注)祭统曰春礿夏禘
王制同(郑氏曰夏殷礼也撰礼记诸篇或孔门之后弟/子或汉初之儒私 皆约春秋为之见春秋禘)
(于庄公遂以为时祭之名见春秋唯两度书禘一春一/夏所以或谓之春祭或谓之夏祭不相符会理可见也)
(而郑氏不达其意故注郊特牲云禘当为礿祭义与郊/特牲同郑遂无注其注祭统及王制则云此夏殷礼且)
(祭统篇末云成王赐/周公何得云夏殷哉)王制又云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8a 页 WYG0168-0364a.png
则不烝烝则不礿(郑氏曰虞夏诸侯岁朝废一时祭也/ 撰此篇者亦缘见春秋中唯有禘)
(烝尝三祭谓鲁惟行此三祭遂云尔若如/郑注远国来往须历数时何独废一时哉) 诗小序雍
禘太祖也朱子曰祭法周人禘喾又曰天子七庙三昭
三穆及太祖之庙而七周之太祖即后稷也禘喾于后
稷之庙而以后稷配之所谓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
配之者也祭法又曰周祖文王而春秋家说三年丧毕
致新死者之主于庙亦谓之吉禘是祖一号而二庙禘
一名而二祭也 杨氏复曰郑氏注王制及春官大宗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8b 页 WYG0168-0364b.png
伯诗殷颂皆曰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明年春禘
于群庙自尔以后五年而再殷祭一祫一禘(此大宗伯/及王制郑)
(注文也商颂玄鸟祀高宗也毛传曰祀当为祫祫合也/高宗崩而始合祭于契之庙歌是诗焉古者君丧三年)
(既毕禘于其庙而后祫祭于太祖又明/年禘于群庙自此之后五年而云云)愚始读之意其
必有昭然可据之实及考其所自来则曰一祫一禘之
说出于春秋鲁礼及纬书夫溺于纬书之不足责也谓
出于春秋鲁礼者并无事实可證乃专取僖公之禘文
公之祫二事穿凿附会文致其说而已夫禘祫二礼其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9a 页 WYG0168-0364c.png
源本不相因今其说曰文公二年既有祫则僖公二年
亦必有祫僖公八年既有禘则文公八年亦必有禘事
之本无既牵合影射以为有盖欲明僖公之禘前有祫
文公之祫前有禘以證一祫一禘之说而已此其妄一
也夫既取僖公之禘文公之祫为证矣又增宣公八年
之禘以明之谓僖宣八年皆有禘考于春秋宣公八年
有事于太庙未尝有禘文乃郑氏驾虚词以多其證此
其妄二也文二年公羊传云五年而再殷祭所谓五年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19b 页 WYG0168-0364d.png
再殷祭者谓三年一祫五年再祫犹天道三年一闰五
年再闰也郑氏乃引之以为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證
此其妄三也二年至八年相去凡七年与五年再殷祭
之数不合也则为之说曰鲁礼三年丧毕而祫于太庙
明年春禘于群庙自尔以后五年而再殷祭夫谓三年
丧毕而祫于太祖可也明年春禘于群庙何所据而为
此说乎强添此事于五年再殷祭之前直欲以掩五年
七年不合之数尔此其妄四也 娄江魏子才曰礼家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0a 页 WYG0168-0365a.png
谓禘祫皆合食非也大祫乃群昭群穆已毁未毁之庙
皆合食于太祖礼盛而繁禘则上尊太祖之自出故配
不及群庙礼大而简特缘太祖起此义若又旁及群庙
则渎矣又曰祫合祭也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缘孝子之
心春特享以各全其尊缘祖考之心三时合享象生时
之燕聚也远祖既祧矣时享弗之与矣子孙未忍忘则
又为之大祫已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
合食于太祖象生时大合族之义也其大夫三庙适士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0b 页 WYG0168-0365b.png
二庙官师一庙祭皆弗及高祖先王曲尽人情大夫士
有大事省于其君(有功德/见记录)干祫及其高祖(干者逆上之/名以其上干)
(诸侯之/祫也)使亦得以自伸也(春秋时祭则书有事如有事/于太庙有事于武宫之类是)
(也祫祭则书大事如文二年八月大事于大庙是也盖/时祭之祫则祝迎四庙之主合食于太庙毁庙之主不)
(与及三年大祫则/毁庙之主皆陈焉)赵氏曰凡祭而非者称祭(祭而失礼/书祭名)
以本下者称事(祭非失礼为下事张本者则不书祭/名大事于太庙跻僖公之类是也)

程子曰古者一年之间祭天甚多春则因民播种而祈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1a 页 WYG0168-0365c.png
榖夏则恐旱暵而舞雩以至秋则明堂冬则圜丘皆人
君为民之心也 赵氏曰凡祈泽曰雩称大国遍雩也
 程子曰诸侯雩于境内之山川尔成王赐鲁重祭得
郊禘大雩大雩雩于上帝用盛乐也雩岁之常祀不能
皆书因其非时则书之遇旱灾则非时而雩书之所以
见其非礼且志旱也郊禘亦因事而书 今按大雩程
子说是
 桓五年秋大雩 左氏曰书不时也凡祀启蛰(建寅/之月)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1b 页 WYG0168-0365d.png
 而郊龙见(建已/之月)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
 杜氏曰建已之月苍龙宿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
 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榖祈膏雨 公羊氏曰大雩
 者何旱祭也然则何以不言旱言雩则旱见言旱则
 雩不见 榖梁氏曰雩得雨曰雩不得曰旱 赵氏
 曰榖梁说是
 僖十一年秋八月大雩 十三年秋九月大雩
 成三年秋大雩 七年冬大雩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2a 页 WYG0168-0366a.png
 襄五年秋大雩 八年秋九月大雩 十六年秋大
 雩 十七年九月大雩 二十八年秋八月大雩
 昭三年八月大雩 六年秋九月大雩 八年秋大
 雩 十六年九月大雩 二十四年秋八月大雩
 二十五年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
 定元年九月大雩 七年秋大雩 九月大雩 十
 二年秋大雩 书大雩二十一皆在午未申之月建
 已之月常事不书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2b 页 WYG0168-0366b.png

春秋于社无书因日食水灾而见
 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
 文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左氏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
伐鼓于朝又曰日有食之唯正阳之月(建巳/之月)(阴/气)未作
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又曰凡天灾有币无牲非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3a 页 WYG0168-0366c.png
日月之眚不鼓啖氏曰据左氏所说皆正理也此书门
社皆记非常也
  婚姻第四
啖氏曰凡婚姻合礼者皆不书赵氏曰凡男女之礼人
伦之本也风教之本也是以先王敬之故纪其阙尔
纳币
 庄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公羊氏曰纳币不书此/何以书亲纳币非礼也)
 (榖梁氏曰纳币大夫之事也罪公母/丧未再期而图婚不待贬而 恶见)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3b 页 WYG0168-0366d.png
 文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讥在丧而图婚也赵氏/曰又讥使公子纳币也)
 成八年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婚礼不称主人此/称使者宋公无母)
 (自命之也公孙寿卿/也纳币使卿非礼)
啖氏曰鲁往他国纳币皆常事不书凡书者皆讥也他
国来亦如之 赵氏曰婚礼有六一纳采二问名三纳
 四纳徵(即纳/币也)五请期六亲迎(即逆/女也)春秋独书其二(纳/币)
(及逆/女也)以纳币方契成(以前三礼/并未结定)逆女为事终举重之义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4a 页 WYG0168-0367a.png
逆王后
 桓八年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言遂逆者讥/不躬白于王)
 襄十五年春刘夏逆王后于齐(士而逆后是不重人/伦之本而轻天下之)
 (母矣当使卿/往逆公监之)
啖氏曰古儒者或言天子当亲迎或言不当亲迎二说
不同不敢定也然春秋所载皆讥也 赵氏曰王者之
尊海内莫敌故嫁女即使诸侯主之适诸侯诸侯莫敢
有其土若屈万乘之尊而行亲迎之礼即何莫敌之有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4b 页 WYG0168-0367b.png

内逆女
程子曰先儒皆谓诸侯当亲迎亲迎者迎于其所馆故
有亲御授绥之礼岂有委宗庙社稷远适他国以逆妇
者乎非惟诸侯卿大夫而下皆然诗称文王亲迎于渭
未尝出疆也
 桓三年秋公子翚如齐逆女(文姜/也)
 庄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哀姜也委宗庙社稷/之重适雠国娶雠女)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5a 页 WYG0168-0367c.png
 文四年夏逆妇姜于齐(出姜也左氏云卿不行非礼/也榖梁以为公自行而成礼)
 (于/齐)
 宣元年春公子遂如齐逆女(穆姜也年/丧未期)
 成十四年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齐姜/也)
外逆女
 隐二年九月纪履緰来逆女 程子曰非命卿皆书
 名以君命来逆夫人也在鲁故称女内女嫁为诸侯
 夫人则书逆书归明重事也 按内女归于诸侯则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5b 页 WYG0168-0367d.png
 尊同尊同则志此与其他婚礼以常事不书书则以
 著礼之失者固不同也
 庄二十七年冬莒庆来逆叔姬(莒庆莒大夫叔姬庄/公女诸侯嫁女于大)
 (夫而公自主/之非礼也)
 僖二十五年夏宋荡伯姬来逆妇(伯姬鲁女为宋大/夫荡氏妻妇人越)
 (竟逆妇非礼又见公失/礼下主大夫之婚也)
 宣五年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姬(自为也曰来者/以公自为之主)
 (称子者别于先公之女也适诸侯称女适大夫称字/尊卑之别不书女归降于诸侯也公因齐得立胁而)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6a 页 WYG0168-0368a.png
 (婚/之)
王后归
 桓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逆曰王后归曰纪季姜/季姜者父母之辞也)
左氏曰凡诸侯之女行唯王后书赵氏曰敬王室也(言/所)
(以/书)记其是以著其非(天下之母当取之于诸侯其归也/当赴告于天下春秋时王室无网)
(少能如此故记此/则不书者皆讥也)榖梁曰为之中者归之也(言鲁为媒/居中间导)
(成之所/以书之)按王后者天下之母不同于诸侯自合书之不
关鲁为之中乃书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6b 页 WYG0168-0368b.png
王女归
 庄元年冬王姬归于齐(讥与雠为/婚主也) 十一年冬王姬
 归于齐
内女归
 隐二年九月纪履緰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非夫人也待年于国不/与嫡俱行非礼之常所)
 (以书也或曰贤之也为庄十二年归/于酅起贤而得书亦春秋之法也)
 庄十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纪亡以宗庙在/酅归奉其祀)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7a 页 WYG0168-0368c.png
  二十五年夏伯姬归于把(不言逆逆/者非卿)
 僖十五年秋季姬归于鄫
 成九年二月伯姬归于宋
公榖云妇人谓嫁曰归凡内女嫁为诸侯夫人则书以
尊卑敌为之服也
夫人至
 桓三年秋夫人姜氏至自齐(文姜也不言公之以来/公亲受之于齐侯也)
 庄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哀姜也公羊谓/言入言曰难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7b 页 WYG0168-0368d.png
 (夫人与公有所要而后入杜氏曰以孟任故榖梁谓/入者内弗受也曰入恶入者也以宗庙弗受也公羊)
 (得其事榖/梁得其义)
 宣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穆姜也以者言/不当以也丧未)
 (一年急于齐援敢于/越典礼忍于薄天亲)
 成十四年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齐姜也/义同宣)
 (元年书氏/传写误增)
啖氏曰凡夫人初至皆书告于庙也赵氏曰文四年逆
妇姜(出姜/也)不书至贬成礼于齐也(详见/本条)昭公娶吴孟子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8a 页 WYG0168-0369a.png
不书至耻娶同姓不告庙也襄公定公哀公并不迎夫
人文九年夫人姜氏至自齐非初逆之至不入此例
夫人如及会飨
 庄二年冬十有二月夫氏姜氏会齐侯于禚 四年
 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五年夏夫人
 姜氏如齐师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冬
 夫人姜氏会齐侯于榖 十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齐
  十九年秋夫人姜氏如莒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8b 页 WYG0168-0369b.png
 人姜氏如莒(以上俱/文姜)
 僖十七年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声姜也僖公以/灭项见止于齐)
 (夫人以公故会/齐侯参讥也)
 文九年春夫人姜氏如齐(无父母而归宁/故云如讥之也)
啖氏曰凡夫人行皆书比于公也赵氏曰诸侯之女既
嫁父母存则归宁不然则否今则不尔故书曰如(如者/朝聘)
(之名非妇人之事若归宁/合礼者则当云宁于某)左氏例云夫人归宁曰如某
此说非也据经文所书者皆以非礼故也若以文姜如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9a 页 WYG0168-0369c.png
齐为礼则天下无非礼之事矣又书如莒岂是归宁乎
榖梁每经下皆云妇人既嫁不踰竟踰竟非礼也若然
则父母存岂得绝其归宁乎
夫人归本国
 文十八年冬夫人姜氏归于齐(子赤之母/文公夫人)
赵氏曰言归不反之辞也左氏曰夫人出曰归于某据
文公夫人归于齐乃是襄仲杀子赤后自归尔不可以
此为例若夫人实有罪见出必当云出归于某以示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29b 页 WYG0168-0369d.png
不应但云归也
内女来
 庄二十七年冬把伯姬来(伯姬庄公女礼父母在岁/一归宁春会于洮冬又来)
 (鲁来者不/当来也)
 僖五年春把伯姬来朝其子(参讥/之) 二十五年夏宋
 荡伯姬来逆妇 二十八年秋杞伯姬来(讥无父母/而归也)
  三十一年冬把伯姬来求妇(义同荡/伯姬)
 宣五年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反马也反马遣使者/也而高固亲来非礼)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0a 页 WYG0168-0370a.png
 (也见逆未易岁而叔/姬亟来亦非礼也)
内女出
 文十五年十有二月齐人来归子叔姬(子叔姬齐昭/公之妃也生)
 (舍无宠昭公卒舍立公子商人弑之而自立执/子叔姬季孙行父如晋晋诘齐齐来归子叔姬)
 宣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
 成五年春王正月把叔姬来归(榖梁氏曰妇人之义/嫁曰归反曰来归)
啖氏曰内女见出皆书曰来归大其事也郯伯姬把叔
姬不书嫁而书出或嫁时夫未为君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0b 页 WYG0168-0370b.png
婚姻杂事
 桓三年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礼送女父不下/堂踰竟非礼也)
 庄元年夏单伯逆王姬(逆女不书以/主雠婚而书) 二十四年八
 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入义见/前用币)
 (非礼也用者不宜用者也不言/及不正其行妇道故列数之也)
 成九年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女嫁三月使大/夫致使卿非也)

 庄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1a 页 WYG0168-0370c.png
 公盟
 成八年冬卫人来媵 九年夏晋人来媵 十年夏
 齐人来媵
啖氏曰凡媵常事不书公子结为遂事起本也三国来
媵非礼也故书
太子生
 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
啖氏曰君嫡子生以太子生之礼接之则史书之庄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1b 页 WYG0168-0370d.png
是嫡夫人之子又以太子生之礼接之故书 赵氏曰
太子生多矣曷为书子同礼备故也礼备于嫡是重宗
庙记其是以著其非也
  崩薨卒葬第五
左氏曰凡崩薨来告则书不然则否
啖氏曰天子卒曰崩诸侯卒曰薨皆臣子之辞外诸侯
曰卒卒终也本国不言卒言卒如合终然故异其文
公羊氏曰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2a 页 WYG0168-0371a.png
陆氏曰按此说不了何者天子至尊天下称曰崩可也
诸侯曰薨则本国臣子言之至于赴告犹曰不禄王史
及他国之史则书卒自此以下其家臣赴告并言不禄
史官书之则曰卒则在臣子及他国异辞尔何得定配
以为品例也自史记汉书以下有爵臣死皆言薨乖失
甚矣且鲁史书外诸侯犹言卒况王史乎
王崩
 隐三年三月庚戌天王崩(平王/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2b 页 WYG0168-0371b.png
 桓十五年三月乙未天王崩(桓王也此后庄/王僖王不书崩)
 僖八年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惠王/也)
 文公年秋八月戊申天王崩(襄王也此后/顷王不书崩)
 宣二年冬十月乙亥天王崩(匡王/也)
 成五年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定王/也)
 襄元年九月辛酉天王崩(简王/也) 二十八年十有二
 月甲寅天王崩(灵王/也)
 昭二十二年夏四月乙丑天王崩(景王/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3a 页 WYG0168-0371c.png
赵氏曰春秋王崩三不书(讥/也)见王室不告鲁之不赴也(王室若/告国史)
(当书之不然鲁闻王崩使卿/赴吊则知其月日亦当书也)哀王室之无人著诸侯之不臣也
(王室虽不告诸/侯闻之自当往)嗣王即位皆不书(大君即位天下更/始当书其即位)不能施令
于天下(但自即位而已不能有号/令新政使天下尽知也)罪诸侯不臣而莫之承也(诸/侯)
(视之与不即位/同不复重承也)哀王道积微而莫之兴也又曰王后世子废兴
卒葬之不书何也王室不告诸侯不赴也哀其微也
公薨
 隐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桓公与羽/父杀之)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3b 页 WYG0168-0371d.png
 桓十八年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齐令彭/生杀之)
 庄三十二年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
 闵二年秋八月辛丑公薨
 僖三十三年冬十有二月乙巳公薨于小寝
 文十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于台下
 宣十八年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成十八年秋八月己丑公薨于路寝
 襄三十一年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4a 页 WYG0168-0372a.png
 昭三十二年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
 定十五年夏五月壬申公薨于高寝
啖氏曰凡公薨必书其所详内事重凶变也若遇贼则
不地榖梁云公薨不地故也此说是
赵氏曰公必薨于正寝以就公卿也大位奸之窥也危
病邪之伺也若蔽于隐是使小人女子得行其志也
夫人薨
 隐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桓公母/仲子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4b 页 WYG0168-0372b.png
 庄二十一年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桓公夫/人文姜)
 僖元年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庄/公)
 (夫人哀姜闵/公之嫡母也)
 文四年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僖公妾母/成风也)
 十六年秋八月辛未夫入姜氏薨(僖公夫人声/姜文公母也)
 宣八年夏六月戊子夫人嬴氏薨(宣公/母也)
 襄二年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成公夫人/齐姜也) 四年
 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襄公/妾母) 九年五月辛酉夫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5a 页 WYG0168-0372c.png
 人姜氏薨(成公/母)
 昭十一年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昭公/妾母)
 定十五年秋七月壬申姒氏卒(哀公/妾母)
 哀十二年夏五月甲辰孟子卒(昭公/夫人)
啖氏曰凡夫人薨必书而不书地妇人无外事薨有常
处也其君之妾母仲子则本以夫人礼娶又隐公以桓
公为先君之嗣故行夫人丧礼书薨自成风之后妾母
皆僭用夫人礼故亦书薨著其非礼也哀公母定姒卒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5b 页 WYG0168-0372d.png
时子未踰年虽行丧礼不可加于子(凡未踰年君/卒亦不书薨)故书
卒子既未成君故不称夫人也孟子吴女也鲁人耻娶
同姓不可书曰夫人姬氏薨而曰孟子卒
赵氏曰若薨于外则书地记事实也榖梁云夫人薨不
地地故也(故谓/被杀)此说非也假如夫人归宁死于外岂得
云不地乎且君皆记其寝被杀则不言地隐公是也桓
公在齐被杀而亦书地故知在外薨不以有故无故皆
当书地理甚昭然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6a 页 WYG0168-0373a.png
未踰年君卒
 庄三十二年冬十月己未子般卒
 文十八年冬十月子卒(子赤也襄/仲杀之)
 襄三十一年秋九月癸巳子野卒(毁/也)
 昭二十二年冬十月王子猛卒(言王明当嗣也言子/未踰年也言猛别群)
 (王子/也)
啖氏曰凡未踰年君卒皆书曰卒言嗣先君未成君也
故不书崩薨而曰卒先君未葬则名之既葬则不名(子/亦)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6b 页 WYG0168-0373b.png
(是/也)外诸侯未踰年而卒则不书异于内也
赵氏曰子般子赤以被杀故不书地义与隐同
诸侯卒
赵氏曰春秋记诸侯卒著易代也不曰薨异外内也(与/鲁)
(异/也)名之降于天子也
 隐三年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具月日/为正) 七年春王三
 月滕侯卒(无/日) 八年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辛
 亥宿男卒(同/月)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7a 页 WYG0168-0373c.png
 桓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二日卒/之疑也) 十年
 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以后此等/皆不具)
 僖四年夏许男新臣卒(脱/月) 七年七月曹伯斑卒(无/日)
  十四年冬蔡侯肸卒(脱/月)
 宣九年九月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成十三年五月曹伯庐卒于师
 襄七年十有二月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
 于鄵 十八年冬十月曹伯负刍卒于师 二十五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7b 页 WYG0168-0373d.png
 年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 二十六年八
 月壬午许男宁卒于楚
 昭二十三年夏六月蔡侯东国卒于楚 二十五年
 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
 定四年五月把伯成卒于会
赵氏曰凡诸侯同盟名于载书朝会名于要约(约事之/简牍若)
(今会计文/牒等也)聘告名于简牍(使使来聘及有告命/之事皆有简书也)故于卒
赴可知而纪也非此则否示详慎也左氏云凡诸侯同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8a 页 WYG0168-0374a.png
盟故薨则赴以名此例于理不安岂有臣子正当创巨
痛深之日乃忍称君之名礼固不尔且礼篇所录亦云
寡君不禄而已据春秋诸侯卒不同盟者凡五十二人
九人不书名馀并书名九人卒不书名检寻事迹并无
朝会聘告所以不知其名是其明證也诸侯卒于他国
(蔡侯东国卒/于楚之类)及卒于会卒于师则书之卒其封内亦书
之晋侯卒于扈宋公卒于曲棘是也公羊云诸侯卒其
封内不地有何理哉解晋侯即云欲会故也解宋公即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8b 页 WYG0168-0374b.png
云忧内故也今按馀国君更无书地者是知诸侯卒不
于其国都例书地尔如鲁卿卒于垂卒于狸蜃之类
天子大夫卒
 隐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文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
 定四年秋刘卷卒
赵氏曰臣无外交之礼今死而赴故书以讥
内大夫卒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9a 页 WYG0168-0374c.png
赵氏曰外大夫卒春秋不书书内大夫吾史也尊吾命
卿所以尊王命也不书葬降于君也
啖氏曰鲁卿既王命皆书卒隐公摄位不请命大夫故
未命之卿亦书卒明非怠慢也挟无骇是也馀公则不
命之卿无书卒者责不尊王室也(桓十一年柔会盟于/折庄三年溺会伐卫)
(并不/书卒)叔肸非卿而书弟卒美其得弟道特加之也公孙
敖既奔书卒为丧归赴也大夫卒于他国则书国(诸出/聘者)
(经虽无其事/理须然也)卒于鲁地则书地仲遂公孙婴齐是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39b 页 WYG0168-0374d.png
程子曰诸侯之卿必受命于天子当时不复请命故诸
侯之卿皆不书官不与其为卿也称公子以公子故使
为卿也唯宋王者后得命官故独宋卿书官卿者佐君
以治国其卒国之大事故书于此见君臣之大义或日
或不日因旧史也古史记事简略日月或不备春秋因
旧史有可损而不能益也
愚按凡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
不可复言公孙则以王父字为氏礼诸侯之卿命于天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0a 页 WYG0168-0375a.png
子平王东迁诸侯无复请命故隐桓及庄之初如无骇
挟之类不书族者未赐也未赐族而身为大夫则称名
而已其后不待赐而诸侯自予之矣如宋立华氏之类
内女卒
 庄四年三月纪伯姬卒 二十九年冬十有二月纪
 叔姬卒(归于/酅者)
 僖九年秋七月乙酉伯姬卒(公羊云许嫁故以/成人之丧治之) 十
 六年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0b 页 WYG0168-0375b.png
 文十二年二月庚子子叔姬卒(书卒书同伯姬赵氏/曰时君之女故曰子)
 (以别非先/君之女也)
 成八年冬十月癸卯把叔姬卒
 襄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灾宋伯姬卒
啖氏曰内女为诸侯之夫人则书卒以公为之服故也
(礼诸侯绝期故无服唯适国君者/为之服大功九月以其尊卑敌故)榖梁云外夫人书卒
者适诸侯则尊同以吾为之变故卒之此说是也许嫁
为夫人者亦然凡内女为诸侯夫人而不书卒时鲁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1a 页 WYG0168-0375c.png
非其兄弟及兄弟之子也把叔姬虽出犹书为丧归把
故也(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
外夫人卒
 庄二年秋七月齐王姬卒
啖氏曰外夫人卒不书书王姬者鲁主婚公为之服也
(主其嫁则有兄/弟之恩故服也)榖梁云为主者卒之是也(公羊/同)庄十一
年王姬不书卒者不为之服故不书义可见也 赵氏
曰记是以著非也(记二年是十/一年非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1b 页 WYG0168-0375d.png
王葬
赵氏曰凡天王葬不会则不书著不臣也记是以著非
也平王不书葬
 庄三年五月葬桓王(王崩至是七年左氏曰缓也公/榖曰改葬也此后庄王僖王惠)
 (王并不/书葬)
 文九年二月辛丑葬襄王(七月而葬此后/顷王不书葬)
 宣三年春葬匡王(三月而葬此后/灵王不书葬)
 昭二十二年六月葬景王(三月/而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2a 页 WYG0168-0376a.png
啖氏曰凡天王之葬鲁往会则书不书者皆不会也故
平王之葬不书而有武氏子来求赙是其證也榖梁云
天子志崩不志葬必其时也举天下而葬一人其义不
疑也(言合七月之礼悉/不书也公羊同)盖见书葬者多不得礼(言不合/七月之)
(礼/)故有此说尔且襄王之葬正合礼何以书乎 杜氏
曰万国之数至众封疆之守至重故天子之丧诸侯不
得越竟而奔脩服于国卿往吊送既葬卒服而除凶
胡氏曰按周书康王之诰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2b 页 WYG0168-0376b.png
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再拜趋出王反丧服此奔
成王之丧者安得以为脩服于国而可乎故周人有丧
鲁人有丧周人往吊谓使人可也鲁人不往谓当亲之
者而不可使人代也诸侯岁时朝聘会同或从兵革之
事越竟踰时不以为难何独难于奔丧而薄君臣始终
之义哉
公葬
赵氏曰葬称我君举其谥也臣子之敬辞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3a 页 WYG0168-0376c.png
 桓十八年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贼在异国/凡九月乃)
 (葬/)
 闵元年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十一月乃/葬乱故也)
 文元年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五/月) 十八年六月
 癸酉葬我君文公(五/月)
 成元年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五/月) 十八年十二月
 丁未葬我君成公(五/月)
 襄三十一年十月癸酉葬我君襄公(五/月)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3b 页 WYG0168-0376d.png
 定元年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八月/乃葬) 十五年九
 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正月而葬国君不当无雨备故讥不克葬若合为/雨止则当不书故榖梁曰雨不克葬丧不以制也)
啖氏曰凡公葬皆书唯隐公闵公不书者言贼不讨如
不葬然也公羊云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为无臣子也
谷梁云君弑贼不讨不书葬以罪下也此说皆是也凡
未踰年之君不书葬无子不列序于庙故也公羊云未
踰年之君有子则庙庙则书葬无子则不庙不庙则不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4a 页 WYG0168-0377a.png
书葬此说是也
夫人葬
 庄二十二年春王正月癸丑葬我小君文姜(桓公夫/人七月)
 (乃/葬)
 僖二年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庄公夫人齐所/杀十一月乃葬)
 文五年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僖公妾母/五月而葬) 十七
 年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声姜(僖公夫人文公/母九月而葬)
 宣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雨不克葬庚寅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4b 页 WYG0168-0377b.png
 日中而克葬(宣公妾母/五月而葬)
 襄二年七月己丑葬我小君齐姜(成公夫人/三月而葬) 四年
 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姒(襄公妾母/踰月而葬) 九年秋八月
 癸未葬我小君穆姜(宣公夫人成公/母四月而葬)
 昭十一年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齐归(昭公母也/五月而葬)
 定十五年九月辛巳葬定姒(哀公妾母/三月而葬)
啖氏曰凡夫人葬皆书仲子不书葬者(桓公母隐/二年卒)以诸
侯不二嫡虽用夫人礼犹不列于庙也(别筑宫/是也)自文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5a 页 WYG0168-0377c.png
葬成风之后乃有二夫人祔庙非礼也定姒之葬不书
小君以子未踰年故也(哀公未/踰年)子未成君故母亦未成
夫人后立于庙故书葬赵氏曰孟子(昭公/夫人)不书葬者
以其与鲁同姓不可列于庙
诸侯葬
赵氏曰凡诸侯葬皆如我之辞何也(不言某国/葬某公)志我大
夫之往会葬也生尝游好死不予葬君子薄之记其是
以著其非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5b 页 WYG0168-0377d.png
 隐五年夏四月葬卫桓公(被弑十五/月而葬) 八年八月葬
 蔡宣公(三/月)
 桓十一年秋七月葬郑庄公(三/月) 十七年秋八月癸
 巳葬蔡桓侯(三月而葬盖/蔡季请王谥)
 庄九年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被弑九/月而葬) 二十一年
 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僖十八年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九月乃葬/乱故也) 二十
 七年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三/月)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6a 页 WYG0168-0378a.png
 文六年春葬许僖公 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
 公(三/月)
 宣十年六月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三/月) 十二年
 春葬陈灵公(贼讨国复二/十一月乃葬)
 成三年正月辛亥葬卫穆公(六/月) 二月乙亥葬宋文
 公(七/月) 四年夏四月葬郑襄公(二/月)
 襄十六年春王正月葬晋悼公(三/月) 十九年正月葬
 曹成公(四/月) 冬葬齐灵公 三十年冬十月葬蔡景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6b 页 WYG0168-0378b.png
 公(世子般弑之/十月乃葬)
 昭六年正月葬秦景公(七/月) 八年冬十月壬午葬陈
 哀公(十月乃葬/国灭故也) 十年九月叔孙舍如晋葬晋平公
 (三/月) 十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三/月) 十
 二年五月葬郑简公(三/月) 十三年冬十月葬蔡灵公
 (国复乃葬凡/三十一月) 十六年冬十月葬晋昭公(三/月) 二十
 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三/月) 二十八年春王三月
 葬曹悼公(六/月) 六月葬郑定公(三/月) 三十年秋八月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7a 页 WYG0168-0378c.png
 葬晋顷公(三/月)
 定四年七月葬把悼公(三/月) 八年九月葬陈怀公(三/月)
  九年六月葬郑献公(二/月)
 哀二年冬十月葬卫灵公(七/月) 四年冬十有二月葬
 蔡昭公(被杀十一/月而葬) 九年春王二月葬把僖公(二/月)
 十年五月葬齐悼公(三/月)
啖氏曰凡诸侯葬鲁往会则书之其有书葬不书往者
往者非卿也吴楚之君不书葬者不可言葬楚某王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7b 页 WYG0168-0378d.png
公羊云吴楚之君不书葬者避其号也此说是也榖梁
云变之不葬者三一曰失德不书葬按时君失德而书
葬不失德而不书葬者多矣不可通也二曰贼未讨不
书葬本施于鲁不及他国他国则从会不会之例但贼
当国者多不得依常礼终不可为例也三曰国灭不书
葬言无人葬之也公羊云诸侯记卒记葬者有天子存
不得必其时也按自为鲁会故书何关不得必其时诸
侯及时自葬无待天子命之礼何故云不必哉五等诸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8a 页 WYG0168-0379a.png
侯本国臣子皆称之曰公葬既不请王命因而私谥为
(王礼诸侯薨诸/侯皆合请王谥)从而书之以见非礼按史记世本左
氏传蔡之诸君皆谥为侯经则皆称公者以其私谥与
僭同也唯蔡桓称侯盖告王请谥故特书之明得礼也
外大夫葬
 庄二十七年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定四年秋葬刘文公
啖氏曰陈原仲之葬书者见季友私事出境也 赵氏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8b 页 WYG0168-0379b.png
曰刘文公天子畿内诸侯列国不当与行交往之礼今
会其葬非礼也
内女葬
 庄四年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赵氏曰嫌国亡则/非夫人故志之目)
 (齐侯见其灭图之/恶而葬之得礼) 三十年八月癸亥葬纪叔姬(归/于)
 (酅者义与/伯姬同也)
 襄三十年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宋共姬(为灾而死高/其志行使卿)
 (往会所/以书之)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9a 页 WYG0168-0379c.png
啖氏曰凡内女之葬不书书者皆非常也
杂丧事
啖氏曰凡他国以丧事来皆非常乃书(杂丧事合礼者/皆常事不书)
 隐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仲/子)
 (絷惠公而言故正其名不曰夫人而曰惠公之仲/子妾称也以天王之尊下赗诸侯之妾其恶可知)
 三年秋武氏子来求赙(交讥/之)
 文元年二月天王使叔服来会葬(会僖公葬记/是以著非也) 五
 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赗(承上文成风薨故/不言来义同惠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49b 页 WYG0168-0379d.png
 (仲/子) 三月王使召伯来会葬(会成风葬也/义同归赗) 九年冬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禭(妾母系子而言/耳非兼禭也) 十五年
 夏齐人归公孙敖之丧
 成九年春王正月把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
 襄三十一年冬十月滕子来会葬(非礼/也)
 定十五年夏邾子来奔丧(义同襄三/十一年) 九月滕子来
 会葬
丧礼总论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0a 页 WYG0168-0380a.png
啖氏曰古者君丧皆斩衰三年小君丧则齐衰周年故
礼曰大夫居倚庐士居垩室其吉事盟会征伐朝聘冠
昏燕享皆不可衰麻从事若鲁公伯禽以戎寇来侵不
得已而讨之自此以后失礼之国引以为比渐染成俗
既卒哭金革无避久已然矣春秋失礼更甚故不可胜
讥但引其年月即知居丧行吉事尔至于未踰年不称
(桓十三年卫侯战于纪是也踰/年而未葬亦不当朝会用兵)及在丧而吉(闵二年/吉禘于)
(庄公/是也)居丧昏(庄二十三年公如/齐纳币之类是也)及未葬出会(僖元年宋/子盟于葵)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0b 页 WYG0168-0380b.png
(丘之类/是也)当时犹以为怪故唯讥此数事而已其恶大也
馀则不复一一罪之不可胜书也古者大夫士居丧致
事于君君亦不夺其亲春秋时世卿既多承袭不复循
丧纪此亦览文可知亦不复具讥也 赵氏曰凡诸侯
在丧而有竟外之事以丧行者称子以吉行者称爵志
恶之浅深也
  朝聘如第六
啖氏曰人君相见曰朝使使致问曰聘此皆受之于庙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1a 页 WYG0168-0380c.png
以重礼也他国来鲁朝聘皆书之朝朝也以朝时相见
也聘问也鲁君及卿往他国则曰如如往也
赵氏曰朝聘诸侯必有昏姻之好疆埸之理故王者不
绝其交焉春秋之代则多自于党仇矣皆国之大事故
君子志之其邪正则存乎其文矣(各详见/本经下)

 𨼆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桓二年春滕子来朝 秋七月把侯来朝 六年冬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1b 页 WYG0168-0380d.png
 纪侯来朝 七年夏榖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九年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十五年夏邾人
 牟人葛人来朝
 庄五年秋郳黎来来朝 二十三年夏萧叔朝公(始/封)
 (附庸之君故书字公/时在榖故不言来)
啖氏曰凡书朝皆人君也礼所谓诸侯相朝两君相见
也 赵氏曰谷梁云天子无事诸侯相朝时正也考礼
脩德以尊天子也按春秋诸侯不事天子自以强弱相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2a 页 WYG0168-0381a.png
制无考礼脩德之事左氏云凡诸侯即位小国朝之此
乃春秋事霸者之礼非常事也公羊曰诸侯来曰朝按
诸侯以他事来者多矣不可悉云朝 凡朝聘同时至
同行礼则列序之滕侯薛侯是也一前一后不同行礼
则各书之谷伯邓侯是也 胡氏曰周礼行人凡诸侯
之邦交殷相聘也世相朝也然谓之殷则得中而不过
谓之世则终诸侯之世而一相朝其为礼亦节矣周衰
典礼大坏诸侯放恣无礼义之交唯强弱之视以鲁事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2b 页 WYG0168-0381b.png
观焉或来朝而不报其礼或屡往而不纳以归无合于
中聘世朝之制矣且列国于天子述所职者盖阙如也
而自相朝聘可乎(此其大义也馀不合/礼者悉说见本经下)
诸侯非朝事来者
 桓五年冬州公如曹(左氏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六年春
 正月寔来(左氏曰自曹来朝书曰寔来/不复其国也 按寔州公名)
 庄三十一年六月齐侯来献戎捷(赵氏曰谬闻/当云齐人)
 僖二十九年春介葛卢来(介东夷国葛卢其君名不/称朝时公在会不见公且)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3a 页 WYG0168-0381c.png
 (不能行/朝礼) 冬介葛卢来(以未见公/故复来)
 襄十八年春白狄来 三十一年冬十月滕子来会
 葬(非礼/也)
 定十五年夏邾子来奔丧(非礼/也) 九月滕子来会葬(非礼/也)
啖氏曰凡诸侯来而非朝者各书其事皆讥之也介葛
卢白狄不行朝礼又无他事故但曰来

啖氏曰聘者致君命也主人受之于庙以重礼也 赵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3b 页 WYG0168-0381d.png
氏曰礼以通好曰聘公羊云大夫来曰聘按大夫以他
事来者多矣不可悉云聘
王臣来聘
 隐七年冬天王使凡伯来聘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
 来聘
 桓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五年夏天王使
 仍叔之子来聘 八年春天王使家父来聘
 庄二十三年春祭叔来聘(啖氏曰不言使见其专往/也书聘明其假王命以外)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4a 页 WYG0168-0382a.png
 (交/也)
 僖三十年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宣十年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啖氏曰周礼云天子时聘以结诸侯之好谷梁云聘诸
侯非正也言天子不当聘诸侯殊误矣 按是时诸侯
无王而王室下聘春秋所书皆伤之也(此其大义也馀/各见本经下)
外大夫聘
 隐七年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兄弟先公之子不称/公子见其以弟之爱)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4b 页 WYG0168-0382b.png
 (而见宠/任也)
 桓三年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庄二十三年夏荆人来聘(夷狄朝聘称人君臣同辞/是时楚始通未成其礼故)
 (书法如此后曰楚子使椒则彼浸浸乎中国之物章/矣故亦实录之非美其能自通中夏而渐进之之说)
  二十五年春陈侯使女叔来聘(陆氏曰诸侯大夫/王赐之圻内邑以)
 (为号使仍归国者皆书族书/字郑祭仲单伯陈女叔是也)
 僖三十三年春齐侯使归国父来聘
 文四年秋卫侯使宁俞来聘九年冬楚子使椒来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5a 页 WYG0168-0382c.png
 聘(不称氏义/见名位例) 十二年秋秦伯使术来聘
赵氏曰春秋之辞简严凡言聘则知君使矣曷为称其
君以别乎不当称使者也
诸书来不言君使者
 隐元年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左氏云/非王命) 二年九月纪
 履緰来逆女(下言伯姬归于纪足/知为君逆不假言使) 三年秋武氏子
 来求赙(左氏云王未/葬故不言使)
 桓八年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5b 页 WYG0168-0382d.png
 庄二十三年春祭叔来聘(私行假/言聘)
 闵元年冬齐仲孙来 二年冬齐高子来盟
 僖四年夏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文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左氏云王未/葬故不书使) 十五年三月
 宋司马华孙来盟
啖氏曰凡外臣来不言君使者皆有义

啖氏曰凡公及内卿往他国朝聘皆书曰如非卿则不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6a 页 WYG0168-0383a.png
书若会葬则但书彼葬而已(会葬非卿/但书非葬) 赵氏曰凡内
朝聘称如以异外也周之制朝聘也有数春秋毕书之
见如京师之简也所以伤王室之微著诸侯之不臣也
凡书会遇亦如之 王伯厚曰公如京师非礼也晋楚
可以言如京师不可以言如于是朝觐之礼废矣 按
京师亦言如夷之于列国矣列国书如者实朝也而不
书者不与其朝也如京师者实以他事非朝也故直书
如者以著其慢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6b 页 WYG0168-0383b.png
公如
 隐观鱼于棠(五/年)庄如齐观社(二十三/年夏) 如齐纳币
 (二十二/年冬) 如齐逆女(二十四/年夏) 朝于王所者二 僖
 二十八年夏(践/土) 冬壬申(河/阳) 如京师者一 成十
 三年三月 如齐者十 僖十年正月 十五年正
 月 三十三年十月 宣四年秋 五年春 九年
 春正月 十年春 十年夏 昭二十七年春 二
 十七年冬 与夫人者一 桓十八年春 如晋者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7a 页 WYG0168-0383c.png
 二十 文三年冬 十三年冬 成三年夏 四年
 夏四月 十年秋七月 十八年 襄三年春 四
 年冬 八年正月 十二年冬 二十一年春正月
  昭五年春 十五年冬 至河乃复者六 昭二
 年冬 十二年三月 十三年冬 二十一年冬
 二十三年冬有疾 定三年正月 次于乾侯者二
  昭二十八年春 二十九年春 如楚者二 襄
 二十八年十一月 昭七年三月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7b 页 WYG0168-0383d.png
啖氏曰凡公行书其事者皆非常也(若合常礼则/但言如某) 今
按但言如某而不书其事若如齐如晋之类即知是朝
于大国是乃常事故不烦更言其事非以为合礼而录
之也
卿如
啖氏曰凡卿行除盟葬之外若有书其事者皆非常也
 逆女者二 桓三年公子翚 成十四年叔孙侨如
  致女者一 成九年季孙行父 告籴者一 庄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8a 页 WYG0168-0384a.png
 二十八年臧孙辰 乞师者一 僖五年公子逆
 私出竟者一 庄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纳币者一 文二年冬公子遂(丧/娶) 并书使介者二
  文十八年公子逆叔孙得臣 定六年季孙斯叔
 孙何忌
外相如
 桓五年夏齐侯郑伯如纪 冬州公如曹
赵氏曰外相如不书凡书皆讥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8b 页 WYG0168-0384b.png
  会盟第七
会者王合诸侯之名也周礼曰时会以发四方之禁谓
王将有征讨之事非时合诸侯以禁止天下之不义其
后诸侯相见于外亦曰会谓彼此俱不在国中春秋之
世鲜复王事凡书会皆讥也诸侯之离合始于两君相
见而终于伯者主会或以结好或以兴戎君子志之以
谨世故而美恶则存乎其文矣
会伐会侵入侵伐例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9a 页 WYG0168-0384c.png
公会
 隐二年潜 九年防 十年中丘 十一年时来
 桓元年垂 二年稷成宋乱 三年正月嬴 六月
 郕 九月欢 六年四月郕十年桃丘 十一年
 九月夫钟 十二月阚 十二年八月虚 十二月
 龟 十四年曹 十五年艾 十六年曹 十八年
 泺 庄二十七年城濮 僖元年八月柽齐桓公主
 会谋郑故也 十一年夏阳谷夫人与焉非礼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59b 页 WYG0168-0384d.png
 十三年夏咸淮夷病把故且谋王子带之难也(以下/俱齐)
 (主/会) 十六年淮谋鄫且东略也 二十八年温晋文
 公主会讨不服也讳会天王也 文十三年冬沓(卫/会)
 (公/) 十二月棐(郑会/公) 宣元年平州 七年黑壤
 成十二年琐泽 十六年沙随 襄五年戚晋悼公
 主会会吴且命戍陈也 七年鄬谋救陈也 十年
 柤会吴 十一年萧鱼郑服也 十六年溴梁晋平
 公初立诸侯在而大夫盟诸侯失政也 二十一年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0a 页 WYG0168-0385a.png
 商任锢栾氏也 二十二年沙随复锢栾氏也 二
 十四年夷仪将伐齐也时栾盈在齐 定八年瓦
 十年夹谷 十四年牵 哀七年鄫 十二年夏橐
 皋 秋郧 十三年黄池
外相会
 桓二年邓(蔡/郑) 庄十三年北杏齐桓始霸平宋乱
 僖三年阳谷定江黄之交申伐楚之约 二十一年
 盂宋襄公图霸反为楚所执 文十一年扈 宣九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0b 页 WYG0168-0385b.png
 年扈 十一年攒函 昭四年申楚虔主会 定四
 年洮
公会外大夫
啖氏曰凡公与他国卿盟则耻之会则不耻故蜀之会
书楚公子婴齐澶渊之会书郑良霄左氏言澶渊之会
赵武不书尊公也若如此良霄何不尊公乎盖时会者
非赵武别是未命之卿尔谷梁之义蜀之会以书公为
婴齐伉至于处父高傒又以不书公为伉理亦自相反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1a 页 WYG0168-0385c.png

大夫会诸侯
 庄十四年冬单伯会齐侯(桓/)宋公卫侯郑伯于鄄宋
 服故也 文元年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十六年季
 孙行父会齐侯(商/人)于阳谷齐侯弗及盟 宣十四年
 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胡氏曰以国君而降班以会
 外臣以外臣而出位以伉诸侯 十五年公孙归父
 会楚子于宋 襄五年仲孙蔑卫孙林父于善道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1b 页 WYG0168-0385d.png
 哀六年叔还于柤俱会吴 昭九年叔弓会楚子于
 陈 定十年齐侯卫侯郑游速会于安甫
大夫会
 文十一年夏叔仲彭生会晋郤缺于承筐 宣十五
 年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 成五年叔孙侨如会
 晋荀首于谷 十五年诸侯之大夫于钟离 襄二
 年秋七月于戚冬于戚遂城虎牢 八年于邢丘
 十四年春正月于向冬于戚 二十七年夏于宋秋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2a 页 WYG0168-0386a.png
 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 二十年冬于
 澶渊宋灾故 昭元年于虢 十一年于厥慭 二
 十五年夏于黄父 二十七年秋于扈(皆诸国/之大夫)
 襄十九年叔孙豹会晋士丐于柯 昭三十一年季
 孙意如会晋荀跞于适历

古有遇礼公羊曰不期也谷梁曰不期而会曰遇此遇
之本义也当时简礼而会亦曰遇则非相遇而特从省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2b 页 WYG0168-0386b.png
易以遇礼相见者尔
 隐四年鲁宋于清 八年宋卫于垂 庄四年齐陈
 郑于垂 二十三年鲁齐于榖 三十年鲁齐于鲁
 济 三十二年宋齐于梁丘
谷梁为桓十年传云不遇者志不相得遂云遇为志相
得谬矣公羊又云遇者一君出一君邀之亦非

赵氏曰王纲坏则诸侯恣而仇党行故干戈以敌雠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3a 页 WYG0168-0386c.png
誓以固党天下行之遂以为常若王政举则诸侯莫敢
相害盟何为焉贤君立则信著而义达盟可息焉观春
秋之盟有以见王政不行而天下无贤侯也
两盟
 隐元年鲁邾于蔑 二年秋鲁戎于唐 冬纪莒于
 密 三年齐郑于石门 六年鲁齐于艾 桓元年
 鲁郑于越 二年鲁戎于唐 十二年冬鲁郑于武
 父 十七年鲁邾于趡 庄十三年鲁齐于柯 二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3b 页 WYG0168-0386d.png
 十三年鲁齐于扈 闵元年鲁齐于落姑 文三年
 鲁晋于晋 十七年鲁齐于榖 襄三年鲁晋于长
 樗 定七年齐郑于咸 齐卫于沙 八年卫郑于
 曲濮
参盟
 隐八年宋齐卫于瓦屋 桓十二年夏鲁杞莒于曲
 池 秋鲁宋燕于谷丘 十七年鲁齐纪于黄 僖
 二十五年鲁卫莒于洮 二十六年鲁莒卫(大/夫)于向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4a 页 WYG0168-0387a.png
同盟
 庄六年同盟于幽齐桓公始霸也 二十七年同盟
 于幽申霸令也 僖二年盟于贯结江黄也 五年
 夏诸侯盟于首止定王世子也 七年盟于宁母脩
 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八年盟于洮而服郑王
 人与盟非礼也 九年盟于葵丘壹明天子之禁也
  十五年盟于牡丘将救徐也 十九年盟于曹南
 鄫子会盟于邾使邾子执而用之宋襄公始霸而无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4b 页 WYG0168-0387b.png
 道也 二十一年盟于濮释宋公时宋公为楚所执
 也 二十七年盟于宋诸侯以霸事楚也 二十八
 年盟于践土晋文公胜楚而宗诸侯也 文七年盟
 于扈晋襄初立大夫出盟而鲁后至 十四年同盟
 于新城 十五年盟于扈将讨齐而受赂不克而还
  宣十一年楚陈郑盟于辰陵楚庄霸中国也 十
 七年同盟于断道郤克以私怒将伐齐也 成五年
 同盟于虫牢 七年同盟于马陵 九年同盟于蒲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5a 页 WYG0168-0387c.png
 德则不竞寻盟为事也 十五年同盟于戚讨曹负
 刍也 十七年同盟于柯陵 襄三年同盟于鸡泽
 晋悼公为郑服故且欲修吴好也 九年同盟于戏
  十一年同盟于亳城北皆为服郑故也(皆晋/悼公) 二
 十年盟于澶渊(晋平/公) 二十五年同盟于重丘受齐
 崔杼赂而许之成 昭十三年同盟于平丘欲示威
 以服贰 二十六年齐莒邾把盟于鄟陵谋纳公也
  定四年盟于皋鼬侵楚无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5b 页 WYG0168-0387d.png
齐桓公非受命为伯假同盟之礼以率诸侯同奖王室
自是始有盟主其后皆相袭为之而善恶各系其事
啖氏曰凡同盟者谓其盟辞同也如言同奖王室之类
载书之内众国共其信誓无彼此之异乃同盟也凡诸
侯及王臣盟皆讥也(此解不特言/诸侯盟者)臣无疑君之理故王
臣在会但会而已多不与盟而其时或有王臣与诸侯
盟皆书以示讥(交讥/之也) 赵氏曰公羊云同盟者同欲也
予谓小国被制而至岂皆同欲谷梁云同尊周也同外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6a 页 WYG0168-0388a.png
楚也且盟会之辞固当云同救灾恤患劝善止恶等辞
岂止尊周外楚一辞而已又曰凡经不书盟而左氏言
盟者皆非也 王伯厚曰溴梁之盟大夫无君申之会
诸侯皆狄春秋之大变也有鸡泽之盟而后有溴梁之
盟有宋之盟而后有申之会君臣夷夏之分谨其微而

公与大夫盟
 庄九年公及齐大夫盟于蔇纳雠人之子降礼而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6b 页 WYG0168-0388b.png
 大夫故书公又言大夫以明非大夫之罪也所以异
 于高徯及处父也 二十二年及齐高徯盟于防高
 徯伉也 文二年及晋处父盟处父伉也不书地在
 晋都 凡不书公皆以示耻下放此 文二年及苏
 子盟于女栗(私盟/王臣) 成三年及荀庚盟 及孙良夫
 盟 十一年及郤犨盟 襄七年及孙林父盟 十
 五年及宋华向盟于刘 隐元年及宋人盟于宿
 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僖十九年会陈人蔡人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7a 页 WYG0168-0388c.png
 楚人郑人盟于齐 二十九年会王人晋人宋人齐
 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成二年公及楚人秦
 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
 于蜀 凡书人者啖赵以为皆大夫
陆氏曰齐高徯晋处父俱书名以其霸国之强以臣敌
君故罪之也他则皆自以屈礼而与之盟故但书人而

大夫特盟外诸侯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7b 页 WYG0168-0388d.png
 如桓十一年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之类凡九
 事
赵氏曰凡大夫特盟公侯非礼也 陆氏曰言特者明
更有诸侯则可兼大夫也言公侯者明可以会子男也
大夫盟
 如文八年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之类凡六事
外人盟
 如桓十一年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之类凡六事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8a 页 WYG0168-0389a.png
来盟
 桓十四年郑伯使其弟语 闵二年齐高子 僖四
 年楚屈完 文十五年宋司马华孙 宣七年卫侯
 使孙良夫
莅盟
 僖三年公子友如齐 文七年公孙敖如莒 昭七
 年叔孙婼如齐 定十一年叔还如郑
啖氏曰他国来鲁盟者曰来盟鲁往他国盟者曰莅盟
春秋辑传 凡例卷上 第 68b 页 WYG0168-0389b.png
皆为盟而行故直以盟为文也若因朝聘而盟者则先
书聘书如后乃言盟

啖氏曰凡和而不盟曰平 约言而退曰胥命
 
 
 
 春秋凡例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