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463a 页
卷二 第 475c 页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下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定宾撰

自下第四大段三十尼萨耆波逸提法文亦分
三。如前应知。尼萨耆者此翻为尽舍。波逸提
者此翻为堕。谓犯此罪牵堕三恶。此就总名
卷二 第 476a 页 T40-0476.png
故称为堕。若犯此堕要先舍财后忏堕罪故
云舍堕。然三十戒细分即有三十二戒。谓
雨浴衣二戒合制。所言二者一过前乞求。二
过前受用。又急施衣亦两戒合制。一过前受。
二过后畜。并馀二十八戒合三十二也。然犯
三十二戒大位有四。一舍财与人。二忏悔罪
讫。三却还其财。四不还结罪。中间随戒小小
差互。至文当知。今舍堕名约初两位以立名
也。然寻制舍畜而非法受用贪生。故制舍也。
受畜非法略有六例。一已得无厌非法(如畜五长)。二
违教阙资非法(如二离衣)。三招讥致丑非法(如取尼衣浣衣担毛
擗毛)。四爱玩衣裳非法(如乞衣一居士二居士劝增价织)。五恼乱他人
非法(过分索衣夺衣)。六贪贮妨赊非法(过知足贩五敷二宝乞钵乞缕雨衣急施
过前回僧)。准瑜伽论担毛远行发起疾病。今且回入
招讥之中。财有六非不堪复用。贪心受用故
须制舍。问单提中财亦堕六非仍贪心用何
不制舍。答三十中财一堪久贮。二资身要。堕
六非已多令贪用。故须制舍以治贪心。单提
之财一者不堪久贮。如别食等。二者资身非
切。如白色衣等。故堕六非多生馀惑。不多生
贪。既不治贪何须制舍。且如取过三钵食。早
已食讫更持过三即于今日不能更食。即非
生贪。若欲停留复不堪久。此乃由痴损恼施
主。无贪可治何复须制舍。别众食等恐恼众
僧。皆准而释。高床白衣等愚教而畜。受用之
时多生痴逸。既不治贪亦何须舍。问绵褥斩
坏应类针筒。何以入舍。答针筒小物因求散
乱无贪可治亦不入舍。问生姜贸食不堪久
贮何以入舍。答贩卖戒中不局贸食。故与馀
卷二 第 476b 页 T40-0476.png
物相从入舍。问看覆过三用应生贪。何不入
舍。答房是疏缘。非资要急贪亦义微。设有馀
难准此应释。上来问答理无不尽。准此而言。
三十诸财一有犯时之过如堕六非。二有犯
己之过如受用吉罗。九十诸财但有犯时之
提而无犯己之过。于前六非法中五长不但
犯己贪用。亦是本因无厌为过。故舍之时古
来相传。要须径宿方得却还。断其求畜无厌
之心。故四分文舍长衣忏悔既了若此比丘
有因缘事欲远行者。应问言。汝此衣与谁随
彼说便与(谓此不得即坐直还故转付彼亲友比丘亲友比丘径宿方还)。今详若准
萨婆多论纵经宿贪心不断亦未得还。故彼
论第四卷说。若即日舍衣即日悔过。求衣心
不断乃至一月。若所求衣来若意外衣来尽是
次续(谓畜心相次续)。此衣故于先衣边得舍堕。又详
彼论要须径宿复须心断。故彼文言。若今日
舍衣罗已悔过即日心断。后日更生求衣因
缘不堕次续。以中间心断故。述曰长衣既尔
自馀长戒理合同然。除五长已自外馀戒若舍
忏时皆得即坐却还本主。若与五长相合而
舍长衣今日既未得还。取尼衣等若即还者
入手之时被彼长衣染令犯长。是故相从并
径宿还。若法易成应别时舍。律文不言衣
染药钵。尼衣与钵虽或合舍衣即却还不被
钵染。随应思之。先解犯长衣戒文有四句。一
容犯人二除开缘。谓开不犯文言衣已竟者。
谨寻律意前安居讫于迦提一月或受迦絺那
衣。五月开其作衣。不须说净不犯长罪。过此
一月五月之外即是开作衣竟故云衣已竟。
卷二 第 476c 页 T40-0476.png
也。故别众食戒缘起中云。诸比丘自恣已
于迦提月中作衣。佛遂因开作衣月中得别
众食。又准别众食戒释相文。云作衣时者。
自恣竟无迦絺那衣一月。有迦絺那衣五月。
乃至衣上作马齿一缝。明知亦是通取五月
开其作衣。自此一月五月之外并名衣已竟
也。故长衣戒释相文云衣已竟者三衣也。述
曰谓作三衣竟。问一月五月亦作长衣何独
三衣。答从胜得名也。南山律师云。自下三戒
皆云衣竟者。此戒衣竟。三衣财体足竟外是
长也(今详畜意拟作三衣可待足竟。畜意不拟为作三衣何须待足)。次云衣竟者。三
衣加受持竟有离宿过也。后云衣竟者。三衣
财同体足竟若不作衣不说净等犯也。今详
前约一月五月义通三戒。以其同得五种利
故。五利之义如后所辨。若如南山所释三
戒各局任两存之也。迦絺那衣已出者谓前
安居竟至七月十六日。若有施主三衣之中
随施一衣即日受取即日白二差取一人。复
作白二付此人衣。其被付人将此一衣遍历
僧前胡跪授僧。僧欲受者手捉此衣说词句
受。乃至下坐须次第受讫。其被付人从此
已后乃至腊月十五日常在界内宿守此一
衣。此所守衣梵名迦絺那衣。此云坚实衣也。
此衣以是坚实财成。又令施主受坚实报。复
令众僧生得五利坚实功德。一长衣不说净
不犯长罪。二于三衣中随留一衣不犯离宿。
三得展转食。四得别众食。五食前食后入聚
落不须嘱授。又守衣人不受五利。坚实守护
不出界宿润益馀人故名坚实衣。亦名功德
卷二 第 477a 页 T40-0477.png
衣也其受利人于五月内随于何时有八种缘
随遇一缘即失五利。失即是出故云迦絺那
衣已出。谓出之后须说净故也。第三句畜长
衣经十日不净施得畜者。限内听畜。赊即情
慢促则疲劳故十日内须说净了。但是衣财
不问新故内衣外衣。但满尺六八寸即须说
净。作此净法者示知足心不作己想也。第
四句若过十日尼萨耆波逸提者制犯也。准
律文中十日之内日日得衣至十一日一切皆
犯。其下九日虽未过限以初一日过听畜限
故染。九日尽皆犯舍。广说如律。既犯此罪理
应忏悔。忏悔法者略作三门分别。一明罪累
多少有无。二辨忏罪次第阶品。第三正辨舍
忏还法。第一且辨多少者容具十罪。一长衣
离衣等财体现在可舍堕。二长衣等已用坏
尽直忏悔罪。三覆藏提罪犯吉。四即此提吉
随夜展转覆藏犯吉。五着用犯吉。六即此覆
吉。七即此随覆吉。八僧说戒时二处三问犯
默妄吉。九即此覆吉。十即此随覆吉(此十罪中或具一二
等随事忏之)。第二明忏罪次第阶品者应先舍财次
忏诸罪。故明了论云先舍物后方显说灭罪
(已上论文)。当今行事并皆然也。忏罪次第应分三位。
一先忏覆藏随覆藏吉。此准人犍度文也。二
根本提罪。着用默妄罪性既殊。理无一药能
顿除遣。故复须分提吉之别。故先忏悔著默
二吉次方忏提以成三位。第一位忏提下及
著默下各覆随覆六品吉罗。第二忏著默二
品吉罗。第三方忏提罪。今时行事皆如此也。
寻诸律论忏吉有二。一者责心二者对首。今
卷二 第 477b 页 T40-0477.png
此诸吉事相既重。并宜对首忏也。第三正辨
舍忏还法者开为二门。一者立誓运心二者
正辨舍忏还法。先运心者如明了论云。凡言
提舍那者。先了别罪因及缘起体相过失等
已。于可亲信人边如理显示如理求受对治
护。述曰提舍那者翻为显示亦名说罪。即忏
悔是也。言罪因者或因贪等种种烦恼。言缘
起者或由非时食或饮酒等故成于罪。言体
相者此是僧残此是提等。言过失者凡犯罪
者有五过失。一能障涅槃。二障涅槃道。三生
他不信。四增自恶业。五感恶道报。所言等者
等取了知作罪时处等。言可亲信人者彼人
好心若向说罪不转向人道说我过故言可
亲。又委彼人戒行清净故言可信。今侵末代
皎净难得。是故古来行事之家取不同犯以
为忏境。今三藏云西方行事对不同犯要取
不同篇犯也。求受对治护者先失对治护心
今则永断相续还是受取也。第二正辨舍忏
等者有四门。一舍财。二忏罪。三还财。四不还
结罪。先辨犯长衣义馀则准此可知。第一且
明舍财准律文中必须尽集。不许别众舍财
与彼。所对之境通于僧位。或二三人及与
一人并得无妨。若舍与僧必须局在作法界
中。若与二三乃至一人通于自然作法界内。
今且就易舍与一人。馀如别处当广分别。唯
乞钵戒局须对僧至下当知。今时行事多在
戒场或在自然界。自然界三如上已辨。行对
之境若是大者。应具威仪偏露右肩脱革屣
礼足胡跪手捉衣(若是小者除其礼足)。口云大德一心念我
卷二 第 477c 页 T40-0477.png
某甲比丘故畜一段长衣(二三段等准此称之。若物全多不可分别得言众多。
若但可知即须称数若是匹段须言长财)。过十日(下九日染犯者不须此言)。不净施犯一
舍堕(或二三等)。今持此衣(或财)。舍与大德(一说)。第二次忏忏
罪者提吉不同分为三位。如前已辨第一位
先辨覆及随覆六品吉罗。于中复二。谓先应
请所对忏主(取不同犯者如前已辨)。具威仪如前。口云大德
一心念我某甲比丘今请大德为突吉罗忏悔
主愿大德为我作突吉罗忏悔主慈悯故(一说)。答
云可尔。次忏罪具仪口云大德一心念我比丘
某甲。故畜一段长衣过十日不净施犯一尼
萨耆波逸提罪。又因著用犯舍堕衣犯突吉
罗罪不忆数(或忆数随一二等数称之)。又经僧说戒二处三问
犯默妄突吉罗罪不忆数(或随数称)。犯此三位根本
罪已各不发露。径夜覆藏犯突吉罗罪不忆
(或随数称)。展转径夜复犯随覆藏突吉罗罪不忆
(或随数称)。此中六品覆藏随覆藏突吉罗罪。今向
大德发露忏悔不敢覆藏。愿大德忆我(一说)。应语
云自责心生厌离。(犯者答言)可尔(祇律云顶戴持亦好)。第二位忏
两品著默吉罗(更不须请忏主前已请讫故)。具仪云。大德一
心念我比丘某甲故畜一段长衣过十日不净
施犯一尼萨耆波逸提罪。犯此罪已著用犯
舍堕衣(或财)。犯突吉罗罪不忆数(或随数称)。又经僧说
戒二处三门。犯默妄突吉罗罪不忆数(或随数称)。今
向大德发露忏悔(广说同前)。第三位正忏根本波逸
提罪。于中亦须先请忏主(取不同犯)。具仪云大德一
心念我比丘某甲今请大德为尼萨耆波逸提
忏悔主。愿大德为我作尼萨耆波逸提忏悔
主慈悯故(三说)。答云可尔。次正忏罪。南山律师
云应略说法。告云佛言我为诸弟子结戒宁
卷二 第 478a 页 T40-0478.png
死不犯。如智度论第十五云。破戒之人妄食
信施。所执钵盂即洋铜器。所著衣者热铁鍱
乃至由破戒故受无毛虫或啖粪身。随机三
五句而巳。或若顽钝虽闻苦语未动其心者。
不必须示亦勿受忏以相续故。忏悔词者具
仪口云。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畜一段
长衣过十日不净施。犯一尼萨耆波逸提罪。
此衣已舍与大德(或舍与馀人应言已舍与甲)。此波逸提。今向
大德发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不忏悔
不安乐。忆念犯发露知而不覆藏。愿大德忆
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应语云自责心
生厌离。答云可尔或言顶戴持。第三还财者
心宿俱隔明日却。还直尔手付。无别词句。僧
还即有白二之法得已说净还。如法畜。说净
词句人皆诵之。第四不还者律云突吉罗(对二三人
及僧舍忏事稍繁难故不叙)。第二离衣宿戒。制戒本意为新受
戒人。若更广张卒寻未晓旷但且随身即为未
犯。若欲洞晓应求广闻。今且略之也。除僧羯
磨者若身病衣重有缘须行。从僧三乞。僧作
白二许三衣中随留一衣。虽径明相不犯离
衣宿。广辨如律。作衣持衣等法不暇广陈。第
三替故三衣续办新财随至一月戒。南山名
为月望衣戒旧名一月衣戒。义并微隐故改
之也。戒本五句。一容犯人。二除开缘以作衣
时无长过故。三催令疾成。文言得非时衣者
谓出一月五月作衣时外待新裁者名非时衣
也。于此非时十日已还以是常开不须疾成。
至第十日若得财足即日疾成。若其不足开
至十一。十一若足即日疾成。若其不足开至
卷二 第 478b 页 T40-0478.png
十二日。展转相望乃至二十九日皆有即日
疾成之义故云疾疾成衣也。又云若足者善
谓有二十个疾成之善也。四正明续办新财
随至一月也。文言若不足者得畜经一月者。
从第十日至二十九日凡有二十日续办未
足许至三十日畜未犯长罪。故云得畜一月
也。文云为满足故者谓有二十个续办为满
足故也。五结过畜之罪至三十日。无问新财
足与不足即须说净或遣与人。或作衣等过
三十日一向犯罪故云然也。古来相传释此
戒意。上行之人但畜三衣。旧衣故坏但堪受
持不堪著用。今得新财不拟说净故听待足
极至一月。今详恐未必然。若上行人不欲说
净至三十日如何忽然即遣说净破上行志也。
故知标心为替故衣即得延畜不简上行也。第
四取非亲尼衣戒。亲者要须父母。七世开之
不犯。若受戒弟子亦是非亲也。第五使非亲
尼浣故衣戒。浣染打三尼萨耆下至一径身
著即名为故也。第六从非亲俗家乞衣戒。是
应量衣犯也。除被贼夺衣等时从乞无犯也。
第七过知足受衣戒。文有五句。一容犯人。二
遇失衣缘。三非亲俗人为失衣故自心施衣。
恣比丘足。谓恣至三便知为足也。亲即不犯
故言非亲。四是比丘当知足受衣者。裁量而
受。故律云若失一衣不应受。若失二衣者馀
有一衣。若二重三重四重。应擿取作僧伽梨
郁多安多。若三衣都失应知足受。述曰谓失
一衣决不听受。以有二衣足得出入两处用
故。若失二衣准律文意亦不听受。以馀一衣
卷二 第 478c 页 T40-0478.png
若有二重擿作二衣。但阙一衣义同失一。明
不听受。若有三重擿作三衣。灼然不受。唯三
都失称施受三。长信敬故。若准善见三衣都
失但许受二。馀一外求。今四分律意不同彼。
五结过受罪。第八一家欲施寻声劝增令买
好衣戒。旧人名劝赞一居士增衣价戒。义大
隐也。文有四句。一容犯人。二具价限定拟买
与比丘。三是比丘先不蒙施主恣索而乃劝
增。律云若增一綖或增一钱十六分之一。皆
犯也。四结得衣之罪。第九二家欲施戒。义同
前判。第十逼切净主过限索衣戒。文有两节。
初明过限得衣之罪。次明不过不得之方。就
前文三。初容犯人。二付宝索衣法。三过限索
得罪。第二文中一付宝。二索衣。就付宝中文分
有六。一施主办宝。二使付比丘。三推教不应。
四问净主处。五送宝与彼。六还报比丘。就第
二索衣中二。初辨三语。次明六默。二文各有
索衣之法式及得衣之善。就前三语文言须
衣比丘当往执事人所乃至我须衣者。准僧
祇律如人入库取物著店上顷。又如幞裹物
顷。文言若二返三返乃至得衣者善者。辨得
衣之善谓称教也。次辨六默文。言若不得衣
四返五返六返在前默然立者。文中应还从
一二返累至六返。而文乘势接之也。善见云。
默然者口不语唤坐不坐与食不受亦不说法
咒愿。若言何故至此答言居士自知。又准律
文彼言我不知者若有馀人知比丘应语言。
彼人知之。又一语破二默然故纯语索得至
六返。若纯默索至十二返。中间差互思之可
卷二 第 479a 页 T40-0479.png
知。馀文可解次辨不过不得之方。文意言若
不得者报本施主令还索取。此是时者不失
信施应法之时也。第十一乞野蚕绵自作卧
具戒。准律缘起损命招讥而制也。言卧具者
古来相传南山律师等并云。是三衣也。净三
藏云即是毡蓐之类也。今详即是此方卧帔
也。故黑毛卧具戒开文云。作蓐作毡不犯。既
云卧具故知是帔。若言是三衣者如减六年
不舍故者作新便犯。岂可三衣。要舍故者方
得作新。一月衣戒续办新财岂须舍故故。多
论名为敷具。净三藏亦名敷具者或可部别。
或可上敷下敷皆名敷具。通论是帔也。又以
卧帔亦堪持作三衣。诸教故有滥也。又卧帔
资要故应有此诸制法也。此戒害命。若犯舍
者律令斩坏。不同馀戒。第十二黑毛卧具戒。
准律赊逸人法故制也第十三增好毛作卧具
戒。旧人名白毛卧具戒。今详律文增牻不犯。
馀增皆犯。不局白毛也。谓纵增黑不犯前戒。
以其前戒纯中制故。戒文应言二分黑第三
分白第四分牻。义即自显。且如四斤以作卧
具二斤纯黑一斤白一斤牻是也。馀可准知。
第十四减六年更作新卧具戒。此戒意辨受
持卧具。多论等文诸助身衣一切并令记识受
持四。分文中除三衣外离馀衣宿犯突吉罗。
良为此也。若至六年不任受用受持法失。若
减六年舍受持法更作不犯。若欲远行身病
衣重。僧与白二听减六年更作新者。新者持
行故者得法离宿(无罪)。行还病差新者说净故者
还持。意在此也。若说净财作卧具等何眼六
卷二 第 479b 页 T40-0479.png
年。何须舍故。纵减六年不在犯限也。第十五
不六坐具戒。一搩手者多论第五云。周匝修
伽陀一搩手也。坏色者坏却新色令离贪著。
若准僧祇自无故者从他求之。今准此律若
自无故者不拣不犯也。第十六担毛戒。第十
七使非亲擗毛戒。第十八受宝戒。准萨婆多
论第五卷畜宝戒说。若捉宝者是九十戒摄。
若畜宝者是三十戒摄。彼论有五种取皆犯。
一以手捉取。二以衣从他取。三以器从他取。
四若言著是中。五若言与是净人皆为畜故
犯也。又准彼论第四卷长衣戒中应求两种
净主。一者钱宝等应先求一知法白衣净人
语意令解。我比丘法不畜钱宝。今以檀越为
净主后得钱宝尽施檀越(己上请词要须解意)。后得钱宝尽
比丘边说净。不须说净主名。说净已随久近
畜。又准彼论钱宝说净。论文云有二种。细寻
论文乃有三种。一者白衣持钱宝来与比丘。
比丘但言此不净物我不应畜若净当受。二
者比丘言。我不应畜净人言易净物畜。即是
作净(准论此一摄入前法中)。三者若直置地去。若有比丘应
从说净(计理词句即初文是)。第二净主者若衣衣财应量已
上应求五众中持戒多闻有德者作净主。若
应量衣不作净犯舍堕。若不应量不作净犯
舍作突吉罗忏悔。广如彼论。彼论又云有
五种物应作净。一重宝。二钱及似宝。三若衣
衣财应量已上。四一切不应量若衣衣财。五
一切谷米。谷米等即日作净。若无白衣四众
边作净。不作净至地了时犯舍。突吉罗忏悔。
今此戒中意辨重宝及钱。自馀并是相因而
卷二 第 479c 页 T40-0479.png
辨。又准律此戒及后戒犯讫。应对净人舍云
此物我所不应汝当知之(准此即是说净词句。故萨婆多论云。说净已然后入
众悔过)。又旧人言畜贸二宝局别众忏。今详多论
既云入众。故知亦通入僧中忏忏讫。彼若贸
衣钵等净物还者即是如法。若直送来即作
净主物想受之作知净语使净人知贸取净物
受持之。若不言看是知是突吉罗。如律应知。
彼若不还方便索取。亦如律辨。且对别人忏
者。舍财如前。次忏罪者还有受用舍堕财吉
罗默妄及根本提罪。各有覆随覆六品。并受
用默妄合八品吉罗等。准上长衣戒忏之。第
十九贸宝戒。谓以宝物展转相贸对于七众
皆悉是犯。自作教人并皆是犯。文言卖买者
即相贸之异名也。准多论说净已相贸犯也。
舍忏同前戒应知。第二十贩卖戒。谓共俗人
以时非时七日尽形并新衣物等以相贸易。如
市道法共相高下也。若对出家五众贸易不
犯。如律应知。第二十一畜长钵戒。准长衣释。
谓有施主自发心施或自买得即犯此戒。若
从他乞即犯后戒。第二十二乞钵戒。谓先有
钵破为五段仍堪缀用。而更乞求得即犯舍。
文中彼比丘应往僧中舍已下辨舍忏法。诸
戒皆四。一舍财。二忏罪。三还法。四不还。结
罪。今此一戒舍还二法与馀戒异。故别诵出。
文言彼比丘应往僧中舍者。第一诵舍文也。
不同馀戒对一二三人及以僧位。或在大界
戒场自然界中随应成舍。今此乞钵局对此
住处大界内僧中舍也。舍时具仪口云。大德
僧听我某甲比丘钵破减五缀不漏。更乞得
卷二 第 480a 页 T40-0480.png
一新钵(二三等准数称)。犯一(二三等)。舍堕。今舍与僧(一说)。次辨
忏悔亦有受用舍堕钵等八品突吉罗等。准
知。第四不还易不劳释。但释第三明还法者。
戒文云展转取最下钵与之令持乃至破应持
此是时也(谓应法时)。准律好钵应留。应取最下者还
之。若准僧祇若乞得大贵钵应卖取十钵直九
直入僧一直还主。今此律中但取下钵不须
依彼也。还之法式者准律自有四门。一处分
好恶如向所辨。二白二许还。三仍恐是胜复
须僧中作单白法展转换取最下钵还换时任
僧。若即直还或即换取。馀僧欲换随意换取。
若不欲换亦随僧意。如律应知。四白二羯磨
方付本主。旧人名为罚令用旧持新羯磨也。
羯磨文中云与受持者非谓加法受持。但是受
而持行。故萨婆多论第五卷云。前所受持钵
如法受持。后钵不受直令常畜。食时当持二
钵终身。如是以示多贪过故僧祇云。旧钵日
日解缀乃至一日了者要当净洗。若知识师
僧念此贤善比丘恐妨禅诵为打破或藏举者
用新无犯。故四分律云乃至破应持也。仍令
护持不遣辄坏。如律应知。第二十三从非亲
乞缕并使非亲织作衣戒。详此戒意一以多
缘妨道。二以招讥。三以损他集而成过。乞缕
营造是多缘。从非亲乞是招讥。准十诵萨婆
多恃势令织不与价直是损他。于三事中随
阙即不犯舍。犹如自乞作房有过量罪等也。
第二十四知他拟施屏劝好织戒。第二十五
覆求赠衣不遂还夺戒。光綩云元与衣不分
明强夺戒。旧人但名先与他衣后夺戒者。并
卷二 第 480b 页 T40-0480.png
太隐也。准律文中先与他衣内覆求心亲。欲
人间共行教化他。后不去嗔恚还夺。即是不
定与决定取而却夺犯也。定与定取定与不定
取。此二却夺即犯重罪。若俱不定夺犯吉罗。
第二十六畜药过七日戒。文有五句。一容犯
人。二有病者畜药之缘。三残药苏油蜜石蜜
者出五种药体。准律熊脂等漉清如油即油
摄也。四斋七日得服者。谓加口受许服时限
也。五若过已下结罪至八日明相出即犯。而
不待服服时更犯服不净药残触等罪。文中
不了故云服也。文言残药者如论长衣形对
三衣。今此残药谓一服馀更拟数服名之为
残。若加口受齐七日来虽残无过。过七日已
残即过生。因此总辨时与非时七日尽形四
药之义。二门分别。一释名定体。二受持之法。
初且释名定体者。言时药者局在午前为治
主病任持命根济饥养报。名之为时。时非时
经意约此义也。言非时者蒲桃浆等疗渴除
冷兼治主客。为于午后明相已还而得饮者
名非时也。言七日者风痰等病势力稍强。七
日续治药功方效名七日也。癖气症肾积日
方损。许服长久名曰尽形。然馀三药事相易
知。唯尽形药人多滥服故对此药定体性者
须具四缘。一者身有容病(如饥渴等自是寻常名为主病)。故律
云尽形寿药。无病因缘服者吉罗(真谛云苏等无病服犯非时食)
二者医方所要谓药方中要须时食尚开入
分。况其馀者。故律云乞食比丘见作石蜜罽
尼和之有疑不食。佛言作法应尔。又如萨婆
多论第六卷说。或以时药或七日药以成终
卷二 第 480c 页 T40-0480.png
身药服无过。三者世共了知体性是药。即如
茯苓乾地黄等。世无不了此体是药亦一切
方多分须此。若不许服深违圣意(南山律师云今有愚夫。非时
忘瞰乾地黄茯苓末等。非但咸苦格口并出自心不如瞰饭。今详大谬判也)。且如七日药缘
起云有五种药。世人所识当食当药不令粗
现。彼粗当食佛尚开服。茯苓唯药佛何不许。
四者离时食相。此准七日不令粗现。况今尽
形何容不尔。曾闻有人过中已后粉暮豫以
为馎饦沷茶汤以之为矐。复以姜酢以为冷
洮者此实不如啖饭。此即为纵贪痴本不为治
道器。故应必断也。又世共知体是药者若入
药分灼然是开。设欲单服亦开无过。然有病
中设有全日失食之人。饥渴过常恐生客病亦
许服药。以此方隅理无不尽也。次辨受持之
法者古来以其十诵律中优婆离问。时分药
七日药终身药不犯举宿恶捉。得手受口受
不。佛言得又萨婆多论第六卷云。若病比丘
须七日药。自无净人求请难得应自从净人
手受。从比丘口受已随置一处七日内自取
而食。今戒本云齐七日得服良为此也。先辨
非时浆三义分别。一所受药。二能授人。三正
加法。初门者多分果作亦有根成。或以药等
酿成诸浆。如药犍度有八种浆。善见论第十
七释云。一切木果得作非时浆除诸谷。一切
叶得作非时浆际菜(茶叶之类即是非时浆也)。一切花得非时
服除摩头花(除莲华等)。一切果中除多罗树果椰子
果菰瓠等。广如彼论。若酿成者如苏毗罗浆。
僧祇二十九说酿[𪍿]麦成。此律医教服渍麦汁
是也。此等诸浆须无八患。谓恶触自煮内煮
卷二 第 481a 页 T40-0481.png
残宿内宿体变(谓失本味等也)。未曾手受受已置地停
过须臾(谓非时中过须臾准僧祇失受也)。第二能授人。须知作浆
之法。如作蒲桃浆蒲桃须火净押成浆竟须
水渧净。若互不净若俱不净准十诵律第二
十六并不应饮也。若浊未澄净人欲去令煮
一沸。拟后重温不犯自煮(生饮者不须煮)。净人授时作
与比丘心。比丘受时了知前浆仰手悬放受
讫。准僧祇律应对比丘言此中净物生我当受
(此是且记识法谓待清当如法受)。若已澄清但须受取不须记识。
第三正加法者。诸部但令加法而无法文。应
准义说。具仪对一比丘手执药云。大德一心
念我某甲比丘今为渴病因缘。此是蒲桃浆
为欲夜分已来服。故今于大德边受(三说若有净人随时数数
手受而饮不劳此法)。馀一切浆改名应知。新翻律摄有加
法文。且依古法。次七日药亦有三门药体者。
如戒本中五种是也。亦无八患。于中差别义
者残宿有三。一义如前。二者准多论非馀比
丘过七日药。三者非自身已犯残药乃至第
七日已去药。馀七同上。第二能授人如法煮
漉与时食别。傥若未别记识同前(谓脂除滓油等亦然)。手
受准前。起心拟服。若拟涂足。等受即不成。第
三正加法者要先未曾畜药犯长。若先犯长
今更受持即被染犯。具仪云。大德一心念我
比丘某甲今为风病因缘。此胡麻油七日药。
为欲七日经宿服。故今于大德边受(三说。南山律师准磨得
勒伽论安净地内七日来服。今详彼论下之三药并遮内宿。故四分律中尽形寿药听内宿。故知不同彼论也)。
馀病馀药准前应知。次辨尽形寿药无八患
如上浆中。第二能授人。南山律师准十诵二
十六食冷听更煮。若生听火净已煮。今详十
卷二 第 481b 页 T40-0481.png
诵且望生种开净已煮。若望自馀米面等类
非生种者岂无自煮。故知但变生相即犯自
煮。故应煮变方不犯煮。记识手受等准前应
知。三正加法者总别皆成。且别受者如四等
丸。先得人参应云。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
为少心力病因缘。故此人参是尽形寿。四等
药。分为欲共宿长服故。今于大德边受(二说馀分准此)
若总合了应总受云。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
甲为少心力病因缘故。此四等丸尽形寿药
为欲共宿(馀词同上)。向市买药。令净人断价已比丘
自选。过分多取然后令称次第受取。更莫置
地。即觅比丘加法受持。即是如法。由先多取
未定属己不犯恶触。称了之后便即受取故
成清净。诸法师等说他十地断惑之方。虽浪
高谈于己无分。今斯戒律自分行门摄心称
教。每事乖爽岂可得名知解者乎。破突吉罗
不度大海。如何不信。妄快贪痴。哀哉哀哉深
可伤矣。此等受持法者多分正防失受(即不受过生)
残宿恶触内煮内宿也。若望自煮等虽不成
受然不由口法防非也。旧云非时七日不防
内煮。以药揵度但云尽形得内煮。故今详准
尽形防之无爽也。第二十七过前求过前用
雨浴衣戒。此两戒合制也春。残一月在者。从
正月半至四月半合三个月以为春时。春时
之中残一月在即当三月十六日已去是也。
故律云三月十六日应求雨浴衣也。半月应
用。浴者三月十六日已去数满半月便是四
月一日。故律云四月一日应用浴也。馀文易
解。雨浴衣量如下九十戒中。萨婆多论第六
卷二 第 481c 页 T40-0481.png
卷云。一者天雨时以障四边于中澡浴。若天
热时亦以自障于中澡浴。二者以夏多雨当
裹三衣担持行来。第二十八过前受急施衣
或过后畜戒。此亦两戒合制。文言十日未竟
夏三月者谓前安居。经八十日犹有十日未
竟九十日也。即当七月六日至十五日合有
十日。此十日中随于何日得急施听受也。以
佛当制安居未竟不许受衣。受即犯吉。今此
施主有急要缘须远行等不得夏竟。故许向
前十日内施名为急施衣也。受已乃至衣时
应畜者。夏讫之后迦提一月或受五月并名
衣时。衣时之中不须说净直尔应畜也。此据
七月六日受者得满夏后一月五月。若七月
七日受者一月五月已后又更得增一日畜
之。若七月八日受者后增二日畜之。乃至七
月十五日受者后增九日畜之。随过结犯如
律广说。第二十九住阿兰若迦提月中有疑
恐怖得离三衣径六夜戒。文云迦提一月满
者准馀三律。大况为其后安居人迦提月中
未得馀去。前安居人既并已去故。今独住恐
有外贼难。听三衣中随其一一衣好者送至
聚落舍中寄之六夜。至第六夜明相之前须
一会衣共一宿已更寄六夜。旧人乃谓迦提
满后得寄衣者谬也。第三十回僧物自入戒。
准律缘起谓。知施主许欲布施现前僧物而
心未定。回求入己即犯此罪。若回四方僧物
入现前者准律突吉罗。以不入己故。若入己
者亦应犯舍。若知决定是施僧心定回入己者
理即犯重。僧祇十一云。若持物来施比丘应
卷二 第 482a 页 T40-0482.png
教施僧得大果报。若言我已施僧受取无罪。
第三段结已审持如文易知。忏舍堕随戒或
有不同故文略之也。自下第五大段九十单
波逸提法文三如前。第二列罪名相中。第一
妄语者犯已地狱报。人间岁数二十一亿四十
千岁。设后生人凡有所求皆空无果。此十
恶摄业道尤深。人多不慎者展转恶趣未知
解脱之期也。第二种类毁呰语者谓以极贱
类同比丘而骂也。如云汝似屠儿等也。第四
与女同室宿无问道俗亲疏。然取有智命
不断为境界。故知是大女也。萨婆多论第八
卷若不堪作淫如石女等乃至鸽等突吉罗。
人女随胁转侧一一提罪。然准律文室有四
相。一有四周障上有覆(谓一切障一切覆也)。二前蔽无
(即一切覆多障也。谓三边有障也)。三虽覆而不遍(即一切障半覆也)。四虽
覆而有开处(即一切障多覆也)。有古律更加一句。有四
壁上无覆者错也。准九种不成室中此同第
四室故也。九种室如后辨之。于四种室中皆
随转侧犯。又准多论同覆同障中有诸小房。
虽房各异以堂同故犹是一房犯提。又准僧
祇大会时通夜说法覆地风雨寒雪当入室内
正身坐。若老病不能坐当障隔不得用疏物。
应高齐肩腋下至地不容猫子过。若道行入
村当别房。若无房应如前法。古来释云。正身
坐者必有灯明并有多人。若安隔要于房内
从壁引漫。当门中央出至舍前成二室相方
为不犯。又寻古人准律中三三合为九种不
成室相。今详但八句不成室相。作九句者律
文错也。且叙九句有三个三。第一三者一尽
卷二 第 482b 页 T40-0482.png
覆全无障。二尽覆半障。三尽覆少障(谓一边有壁也)
第二三者。一尽障无覆(前云古律更加一句错者即此是也)。二尽障
半覆(律本有此句者错也。此句成室。今落在此不成之中。以其同前四成室中第三室故)。三尽障
少覆(此辨第二三讫)。第三三者一半覆半障。二少覆少
障。三不覆不障。于此九句之中除第二三中
第二句。自馀八句于中行坐无犯。而律不言
卧不犯也。若病卧一切无犯。下诸室相皆准
此知。第五与未受具人同室宿过三夜戒。准
律第三夜不避明相。一波逸提。南山云犯吉。
此违戒文云三宿提也。至第四夜随胁著地
一一提罪。若第三夜避明相至第四夜全隔
一宿。若不隔者亦随胁犯室相同前。馀律
同异不暇繁论。第六与未受戒人共诵戒。谓
合声同诵佛三藏教也。准善见自撰文记同
诵不犯也。准律与弟子授经时应语云。我说
竟汝说。若不尔者吉罗。准多论第六若二人
俱经利并诵无犯。准此但各自作本业无心
合声即不犯也。堂上唱一切诵时各自念诵准
即开也。摩得勒伽二人合呗吉罗。多论第六
亦尔。第七向未具人说他粗罪戒。除僧羯磨
者。准律提婆达多将欲破僧。佛令白二差舍
利弗。白衣大众中逆说其过故不犯也。多论
第六云。宁破塔坏像不向未具人说比丘过。
若说则破法身。第八实證得道向未具人说
戒。此非凡下之所犯故不繁释。第九无有智
男子与女说法过五六语戒。五六语者五六
科也。如五蕴为五科六根为六科。广释五六
科并未是犯。若其傍有有智男子为第三人
识别染净不限多少也。多论第六必是白衣
卷二 第 482c 页 T40-0482.png
男子若出家人不得以事同故。若准此律下
文有宝对夫开第四人。不对开第三人。及
与女露坐开第三人。律文并云。若有二比丘
为伴不犯。准即不同多论也。第十掘地戒。谓
坏润湿堪生草木之地。准僧祇律坏如蚊脚
犯提。若须堀使净人云看是知是。若直教云
堀是者犯提也。第十一坏生种戒。律云鬼神
者非人也。今详非人通摄畜生趣。故十诵第
十云。谓生草木众生依住。众生者谓树神等
乃至蚊虻蝎虫蚁子等也。寻律大意有二种
生。一者根枝等种。二者谷麦等种。随破一一
种一一粒一一波逸提。若食果菜等并子食
者使净人于净地中要作火净。若不食子刀
破爪指去核而食。僧祇第十四。摩摩啼知有
仓谷未净。恐年少比丘不解法使净人火净
已至尽。已来恒得语言舂去不犯。广如诸
律。第十二文言妄作异语恼他者。假托馀事
名之为妄也。如僧祇十四问云。汝从何来。答
云过去中来。何处去。答未来世中去。如是不
正答者名为异语也。准律阐陀轻陵馀人作
此异语犯突吉罗。佛教比丘作单白法名作
异语。作白已后若更犯者即犯提罪。阐陀
馀日又作恼僧僧唤不来不唤即来。应语不
语不应语便语。作此非理名为恼他也。又
制作白名作恼他。结罪准前。此即两戒合
制也。第十三嫌骂僧羯磨差知事人犯提也。
准律眼见耳不闻处毁者名嫌。闻而不见处
毁者名骂。亦两戒合制也。第十四露处敷僧
毡褥犯也。若拟速还暂出未犯。若心永去出
卷二 第 483a 页 T40-0483.png
门即犯。第十五屏处敷犯。若拟永去出界即
犯。若拟暂去至第三宿明相出犯。第十六知
他得住处后来强敷卧具逼恼他犯。作如是
因缘者恼他缘也。非馀者非馀开缘也。非威
仪者失出家法大人之仪也。第十七牵他出
春冬房犯。夏中分得房属己故牵出犯吉。以
尼律中有夏中牵他出房戒。比丘犯吉故也。
僧祇十四嗔恚蛇鼠驱出越毗尼。若念言此
无益物驱出无罪。第十八重阁上坐脱脚床
容伤下人故犯也。第十九用虫水戒。萨婆多
论第六云。舍利弗以净天眼见空中虫如水
中沙无边无量。断食二三日。佛敕令食。凡制
虫水齐肉眼见也。应漉水令持戒多闻深信
罪福者安详审悉者。令知水。如法漉置一器
足一日用明日更看。若有虫应好漉已以净
器盛水向日谛视。若故有虫应二重漉。若故
有者应三重。若故有者应急移去。僧祇十五
云。其虫生无恒。或先无后有或先有今无。是
故比丘日日谛观无虫便用。馀大同萨婆多
论也。三藏罗样今现目瞩。然取密绢并练令
熟。生绢虫过存验自知。又须细线却判两道。
行针务取无孔使虫不出。张罗既讫倾水之时
罐入罗中逐长细写。汲了又用净水淋罐再
三令净。既淋外讫复荡罐内方得置罐于地。
取漉竟水置新漆器中安竖瑼上。或别作观
水之台以手掩口良久观之。若见有虫更如
法漉。漉已翻罗入放生罐。罐法现验不暇备
陈。放罐入井再三入水然后抽出。井上翻罗
上激下冲必损虫命。乐护生者深应存意。三
卷二 第 483b 页 T40-0483.png
藏云时有作小圆罗才受一升两合。生疏薄绢
元不观虫。悬著钵边令他知见。无心护命日
日招愆故不可也。第二十看覆屋过三节戒。
详验律意三节者三重覆也。此以重覆令房
摧破招讥故制。看覆二重至三未了。比丘须
远离见闻处。不尔即犯也。户扉窗牖等辨屋
之相。不欲辨罪。第二十一准律令尼半月半
月请教诫人。若有具足十德比丘受尼请。时
僧须白二差教授尼。今不被差辄往教尼犯
提也。此义如上戒序中已略述之。第二十二
僧差教尼说法。至日暮招讥故制也。第二十
三六群比丘见有德人僧差教尼妒。故讥云
为贪利故者犯也。第二十五作衣戒针针犯
广如律辨。第二十六与尼屏坐戒。若有有智
俗男子为第三人不犯也。第二十七二十八
期行期同船。律云先不共期道路相遇畏慎
不敢共行。佛言不期无犯。第二十九受尼赞
食戒。知尼赞叹己德令檀越办食者犯。若檀
越先自办食准多论但不赞者不犯。不知赞
者亦无犯。第三十一檀越营一福舍限以一
食施一宿人。过受者犯。僧祇第十六云。造十
六间屋一间一家。若遍受已应去一宿后得
更来次第一受。准律病人苦恼施主体知过
受不犯。第三十二展转食戒。谓有前家请五
正食。许受请已背而更受后家五正。于后家
食咽咽提罪。背前受后名为展转也。若背不
足不正不净等食。情过轻故但犯吉罗。若于
后家食不正食。不足不净及全不食。檀越闻
之不起重嫌亦但吉罗也。除馀时者除馀开
卷二 第 483c 页 T40-0483.png
时也。开文有二义演为三。尽理便四。所言二
者一病时二施衣时也。言三者一病时。此病
要是不能饮食。虽得好食犹不能啖方在开
限。故律云病者不能一坐食。好食令足。二施
衣时者准律文中分为二种。一者前安居竟
迦提一月。或受功德衣径于五月。于此时中
是受施时名施衣时。二者纵非一月五月之
内。于馀时中若有檀越施食及衣。亦听背前
受后衣食。名施衣时。怙前病开故有三开也。
言四者更加舍请。谓欲背前受后家食应舍前
请。如律文云长老我应往彼今布施汝(此是出法之文
也。具足应言长老我今日受其坊里巷张家檀越请。我应往彼今布施汝)。准此律文要实
施人。前人须赴受檀越食。彼此俱益方为不
犯。不同僧祇于清旦时但作念防。是故古来
行事之家于此戒中便解僧祇六念之义。准
彼僧祇第十六卷义准应云。第一念此月大(或小)
白月(或黑月)。一日(二三日等准数念之)。此念意言黑白总论以
辨大小。若论数日随黑白中分一二等也。第
二念准僧祇云。我今日所得食施某甲。某甲
于我不计我当食(三说)。且僧祇意者一日之中当
所得食清旦预作说净之法。心念口言施与五
众。故文意云。我今日所得食施某甲沙弥。某
甲沙弥于我不计(谓沙弥于我不吝此食也。施与大比丘亦准此说)。我当食
(谓作食彼沙弥等食想也)。准此不实舍与馀人。馀人不赴檀
越虚设。不同此律要实舍也。故准此律念防
不了。故作念时但欲忆知应作舍请。故应念云
第二念不背请食。至于中时若有多请。意欲背
者别须舍请。如前应知。若有病缘应云。第二
念我有病缘应背请食。馀缘准此。第三念某
卷二 第 484a 页 T40-0484.png
年岁次甲子(乙丑等准知)。正月乙丑朔(甲子等准知)。二日景
(甲子等准知)。卯时一尺木二尺影受具足戒。未有
(子丑等时木影长短随时称之。一二夏等亦准称之)。若受戒时天阴无日
但云。卯时初分受具足戒(中分后分亦准称之)。第四念三
衣钵具足(若阙者应云僧伽梨郁多罗僧已具安多会未具。我当具。馀衣及钵随阙称之)。已受
持(若未受持随未持者云僧伽梨未受持我当受持。馀可准知)。长衣已说净(若一二段未说
净者。云某衣未说净。我当说净。馀衣已说净)。第五念不别众食(或有别众食缘应云我有
病缘应别众食。馀缘准此称之)
。第六念我今无病依众行道(若有病缘
应云我今有病当疗治)。初念为知说戒时日亦念无常日月
迁谢厌离生死。第二念防恼施主。第三念防
高慢烦恼亦防盗罪。第四念遵修别行。第五
念遵和合行。第六念遵不放逸众行成办。准
律背前犯提背后犯吉罗。谓若受十请背第
一请于后九家随受食者。咽咽中间犯一提
八吉。由唯初家是其前请馀之九家悉是后
故。若背第二家向初家食咽咽九吉。第三十
三别众食戒。谓于自然或复作法大小诸界。
于同界内简僧别请。或别乞食。于此食处四
人已上简他馀僧下至一人。又是时中食五
正食。咽咽即犯别众食罪。若请僧食四人共
食不犯别食。食味同故。准律制意一恐恶人
结朋破僧。二恐成僧檀越难济故。但许其三
人已下。准戒本中开文有七。演为八开。尽理
便有十四。言七开者一者病。此病下至脚跟
劈行不及伴。二者作衣时。谓迦提一月功德
衣五月内是应作衣时。三施衣时。此开二种
如前戒辨。问若施衣时亦是一月五月者与
作衣时何别。答时同义异开二无失。作衣时
卷二 第 484b 页 T40-0484.png
者元受衣时意为作衣。自后常有作衣之心
乃至衣上作马齿缝即不失利。傥若中间作
衣心断即失五利。施衣时者无别要心直受
一月五月时利是受施时。名施衣时。直至限
满方失五利也。四道行时下至半由旬也。五
乘船时者亦至半由旬也。六大众集时夏初
夏末。礼觐之时诸方来集食又难得。檀越施
心力办四人不能及五故开也。七沙门施食
者谓外道沙门限施四人不能及五。护彼意
故亦在开限也。言八者即施衣二故也。言
十四者准萨婆多论第七卷有五种不犯。兼
前为十三。并此律有一合十四也。言五者一
打钟不遮不犯。若遮僧食犯盗常住。若遮施
食犯别众食。二唱腊唤入不犯。谓檀越欲九
十日长请力不普及。应于初日打磬唱言六
十腊者入。若下至一人入者馀人悉不犯罪。
若无六十腊者渐减而唱。乃至无人一沙弥
入无犯。若初日不唱者日日须唱。三者僧次
请来不犯。谓同界内二处三处。下至僧次请
得一人来共食者馀人悉不犯。界外僧次亦
是无益。四者送食与僧不犯。请及乞处出一
分食送入僧中。行与僧食一切不犯。五者拟
送却取不犯。论云若不僧次请一人者。应作
一分食置上座头拟送与僧。僧远不能送者
应取此食次第行之。又准此律更有一开。文
言四人若过四人应分作二部更互入食。兼前
合十四开也。取行人粮过三钵戒第三十四。
准律文中归妇欲归遂办粮饷。比丘过乞久
不得归令夫弃妇。又有价客行途办粮。比丘
卷二 第 484c 页 T40-0484.png
过乞令彼价客行不及伴为贼所劫。故此并是
行人粮食。但欲临行过取并犯。病即是开。何
必要是归妇价客。而南山云此事犯希。故不
广释者非也。又准律文从一比丘至五比丘如
其次第皆有犯义。且如第一比丘于彼家食
食讫复持四钵食来。即初人犯。若此比丘食
讫持三至伽蓝中分而共食此人未犯。有第二
人欲往乞食。第一比丘告彼往人云。我食讫
复持三来。汝若往者但于彼食。慎莫持来。而
彼食讫故复持一即第二人犯也。若第一人
食讫持二。又第二人食讫持一并分而食。告
第三人汝往彼食慎莫持来。其第三人食讫
持一即第三人犯也。若第一人食讫持一。又
第二第三食持各一。并分而食告第四人。往
食莫持。其第四人食讫持一即第四人犯也。
若第一人食讫不持。第二三四人各往食讫
又各持一分。并分而食告第五人。往食莫持
第五过持即第五人犯也。然准律文过限持
来双足出门即犯提罪。持三还寺不分而食犯
突吉罗。而戒本云不分提者。不了义也。准律
至施主家应问是何食也。足食戒第三十五。
文言食竟者食常住五正食竟。或食自己五
正食竟也。或时受请者食檀越请五正食竟。
此二句显前坐足食竟也。不作馀食法而食
犯者。谓于午前食五正后更欲再食应作馀
食法。而不作法直尔食者咽咽犯足食提也。
足有三义。一者要是五正。若非五正即无足
义。二食而饱足。三虽未饱满而此正食堪济
一日。此即名境界足也。前坐之时食竟已起
卷二 第 485a 页 T40-0485.png
既改威仪。随其饱足或境界足于后更食。不
作馀法咽咽提罪。行食住食及以卧食改威仪
已随应亦尔。五正食者一饭(稠粥初出釜时以草画之。不合者亦饭摄也)
二[麨]。三乾饭。四鱼。五肉。作馀食法者若欲再
食应令净人取拟食。食若正非正器中斟具。
其必清净非残触等。比丘洗手从净人受。受
讫应觅未径前坐足竟。比丘为所对境。彼若
食上勿改威仪改即已足。不得为境。对此人
境具仪执食口云大德我足食。已知是看是
此作馀食法(说此语已授与前人。此中文意谓令前人知解我意。与我取此食啖少许已。馀留作
残也)。彼比丘应取少许食已语彼比丘言。随意取
(又有文言我止汝取食之。七日药戒律文云。应语言止汝贪食)。劝足食戒第三十
六。文言知他足食已者。知僧食私食已也。若
受请者檀越食已也。此二足食竟准前戒释。
不作馀食法劝者。以其作馀法已劝而不犯
故也。以是因缘者恶心劝因缘也。非馀者非
馀不犯缘也。谓若作馀法或病人残或彼比
丘病等劝而不犯也。第三十七非时食戒。五
百问云。中后一切有形之物不得入口中。食
已应用杨枝。若灰濑口。不者堕。准此前足食
戒食竟改威仪未濑口咽咽犯足。若入午后
咽咽得非时食罪也。第三十八残宿食者。今
日午受食至明日明相出名残宿也。第三十
九不受食戒。除水及杨枝者。浊水若杨枝须
咽汁者不在开限也。第四十索美食戒。于
出家理应舍诸美味。耽求好食恼物增贪。辨
缘具四。一是美食。二自为己三无因。四食便
犯。戒文有三句。一所犯人。二出四种美食。三
结罪。次引开缘五分第八云。若为病比丘索
卷二 第 485b 页 T40-0485.png
若从亲里家若知识等皆不犯。第四十一与
外道食戒。言自手者犯。使人或置地与不犯
故也。第四十二许受请已前食后食不嘱入
聚落。戒文言前食后食者梵语体倒。回文应
云食前食后也。准律食前者从明相出至斋
时也。食后者从斋后至午时也。午后入村犯
下非时入聚落戒。非此戒摄也。诣馀家者不
至请家乃往馀家也。设欲往者嘱馀人知。即
是不犯。准此戒中开文有四。尽理便五。所言
四者一嘱馀比丘古来相传。嘱时应言大德
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先受某甲请。今有某缘
事食前欲入某聚落至某家。白大德知。答云
可尔。食后白准此可解。今详但须的嘱人知
令善忆持。须觅知处。未必要须大德一心念
等言也。二病时。三作衣时。四施衣时。施衣时
中开为二种。准上展转食戒释。故总成五开
也。第四十三戒。于食家有宝者男女相缘互
起贪味。义同于食。若不断贪缘其所爱境义
同于宝。此谓夫妻相爱染时比丘强坐妨彼
欲事犯也。若有智男子为第四人不犯。南山
律师云是触食大可笑也。第四十四戒。谓贪
欲食家有能宝之夫。夫虽不在比丘屏坐。在
舒手不及户处令外人不见故犯也。若有第
三人不犯也。第四十五戒。与女露坐者。准
律释相中云屏处者见屏处闻屏处也。以无
屋覆名之为露。又离见闻复称为屏。离见闻
屏尚自是犯。覆障之处理应亦犯。即是义含
覆屏也。此戒无夫不简道俗女犯也。若有第
三人不犯也。第四十六戒。怀昔恨情诱他入
卷二 第 485c 页 T40-0485.png
聚云欲与食。乃隐请家临至日中方驱出聚
云。汝薄福求食不得。以此恼乱意因缘故犯
也。第四十七戒知他药请期限四月无病过
受故所以犯。若有病不犯也。常请者施心不
限故也。更请者重请四月故也。分请者药虽
有分而不限时也。尽形者或尽施主或尽比
丘也。第四十八观军者。戏军斗军皆犯也。除
时因缘者被请或须启白等开见不犯也。第
四十九有缘至军至第三宿明相未出。应离
见闻处去。第五十有三宿缘摄心安静莫观
合战。第五十一饮酒戒。酒非酒想或疑而饮
并提。第五十二准律乃至以钵盛水戏弄提。
若弄器中酪浆等吉罗。第五十四将欲犯戒
不受谏止随犯本罪更加不受谏提也。第五
十六洗浴戒文云。不得过者不得过佛所立
禁制减半月洗也。非谓要令半月一洗不得
过后也。此戒六开。一热时者律中取春四十
五日并夏初一月。谓从三月一日至五月半
合两月半也。多论第八云。天竺热早故取此
时。如是随处热时早晚数取二月半。于中洗
浴无犯。二病时者下至身嗅秽。三作时者下
至扫屋前地。四风时者下至一旋风。五雨时
者一渧雨著身。六远行者半由旬也。第五十
七然火戒除时因缘者准律。不但露燃有犯。
纵非露燃应犯吉罗。是故律中除时因缘谓。
为病比丘煮羹饭乃至染衣等不犯。盖为此事
屏然不犯。露然坏地何得不犯。明知不病者
屏燃亦犯小罪。准律教人燃应言看是知是
也。第五十九真实净施不问辄取戒。总谈意
卷二 第 486a 页 T40-0486.png
者少欲之人养道之本。故佛正制唯畜三衣。
三衣之外所有资缘应作假想想为他物。如
修定门。总有两种。一真实作意(如数息观等缘实息风等)。二
假想作意(不净观等假想生人作死尸解也)。此二门观皆能治
惑。今此净施亦令假想施与他讫作他物想。
为治封著资具贪秽名为净施。世尊善制岂
得轻而不行也。准律净施须请施主。谓得长
物施与彼人令彼为主故名施主。施主有两。
一真实净施主。如此戒文云与。比丘比丘尼
等五众。二展转净施主。如萨婆多论第四卷
说。一切长财尽五众边作净。应求持戒多闻
有德者而作施主。后设得物于一比丘边说
净主名而说净法。若净主死或出异国应更
求净主。请此两种净施主时应具仪云。大德
一心念我比丘某甲今请大德为真实净施主
(或展转净施主)。愿大德为我作真实净施主慈悯故(三说展转
净施主准知)。随请两种净施主说。若意欲作真实净
者。对施主具仪手执衣口云。大德一心念我
有此一段长衣(二三段等准称)。未净施今为净故舍与
大德为真实净故(律中不言三说。故知一说即成也。此文是衣犍度文。胜于戒本相释中
文)。作此净讫物付施主后须著用。问施主已然
后得著。不问辄著令彼施主怖惧失衣即是
恼彼故所以制也。第二若作展转净者即今
常行不繁广叙。二种净中物亲付彼故名真
实。非谓绝心定施彼人也。然寻律论两种净
主皆列五众。古来商量真实净主要当众作
法。以物亲付若僧付尼或尼付僧。取与之时
招讥染故。其展转净既不亲对净主面前。僧
尼互作理即无妨。又准五分僧祇等文展转
卷二 第 486b 页 T40-0486.png
净施说净之时不许对彼施主面前。对即犯
吉。所说之财但使尺六八寸。不问新故内外
净秽皆须作净。第六十白色衣戒。袈裟此方
翻为不正。戒文又说三种坏色。故知大青大
皂五正色摄。非是戒文青黑摄也。故萨婆多
论第八云。凡五大色。若自染突吉罗。若作衣
不成受持。又云五大色者黄赤青黑白。又云
若非纯青浅青及碧作点净得作衣里。今准
此律白色犯提。不点犯吉。若准僧祇十八白
色犯吉不点犯提。故彼律中点净许以大青点
净。故彼文云。青者蓝淀青也。恐人滥用故示
不同也。验诸律论点净应作一三五七九点。
不得双作。僧祇点极大四指极小如豌豆。第
六十三疑恼他戒。谓以方便令他比丘自疑犯
戒或疑无戒作恼他意。下至欲令须臾不乐。
但他闻知即得提罪。非要待彼须臾不乐方
始犯也。第六十四覆藏粗罪者夷残二聚。并
出血破僧兰罪名为粗罪。覆至明相出时犯
提也。第六十五与减年人受戒和上。知疑并
犯提罪。馀师僧吉罗。受戒事大令他不得。师
僧过重故深可呵也。第六十六发诤戒。诤有
四种言觅犯事。令僧乖破。是四诤摄。发起犯
提。若汎诤口发起但吉也。如法忏悔者谓以
七灭灭也。七灭四诤至下七灭戒中释之。第
六十八说欲不障道违僧三谏。戒文三。一容
犯人。二辨谏法。三结违谏罪。第二谏法两对
四句。第一对者有过起先应屏谏。第二对者
若违屏谏理应僧谏。就过起中文但一句。如
律中说。阿哩吒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行淫
卷二 第 486c 页 T40-0486.png
欲非障道法。利吒意云。若障道者初之二果
何故淫欲。于屏谏中文有两节。一劝止邪说。
二世尊无数已下夺彼执情。夺云世尊说障者
障后二果。而初二果断次未至。非谓不障而
不断也。次辨第二。若违屏谏理应僧谏。彼比
丘谏此比丘时。坚持不舍者违屏谏也。彼比
丘应三谏已下僧谏。文两。一教僧谏舍。二赞
舍为善。谓赞翻违还成顺善。第六十九随顺
被举比丘戒。知如是语人者知如是利吒是
说欲不障语人也。未作法者。僧先治举今未
与作解举白四法也。僧以白四举治三人。一
不见罪举。二不忏悔罪举。三恶见不舍举。今
此意辨随第三举。随前二举但犯吉故。如是
邪见者拨无治道故也。而不舍者违屏僧二
谏也。共同已下随顺结罪。第七十随傧沙弥
戒。沙弥说欲不障白四傧之。与阿利吒举法。
义同而名别者。大僧先恒同宿今由邪见不
许同宿。故名为举。即举置也。沙弥先不恒同
今由邪见又不许同。故名为傧。即驱傧也。戒
文有四。一容犯人。二显沙弥邪见违谏。三彼
比丘应语此沙弥已下邪故须傧。四若比丘
已下随傧结罪。第二句中谏法文三。一辨沙
弥犯人。二作如是语已下辨谏法。三不舍者
辨违僧谏。就第二谏法中两对四句如前准
知。第三句中辨傧法者。准律须作白四傧之。
今戒文中据羯磨已众僧口驱之词也。第七
十一轻馀善谏戒。他以戒律劝如法学轻蔑
推托不敬善友。妄托胜求轻此善人而得罪
也。前不受谏无言妄托直违。而作今此妄托
卷二 第 487a 页 T40-0487.png
未待事违。是故律文说而了了犯也。若不妄
托实欲胜求如文开许。第七十二毁一一戒
提。经中有戒文毁亦犯提。毁馀二藏犯吉。第
七十三不摄耳听戒。南山律师行事抄中名
为恐举先言戒。如律缘起。六群比丘自知犯
罪恐人发举。先诣他边言。我始知。又有人云
此是诈惊张戒。今详若尔即小妄摄。何须此
戒。寻诸律论皆结不听。多论第九云。此中正
结不专心听罪也。僧祇二十一云。中间随不
听越毗尼。一切不听提。故今解戒本文三。一
容犯人。二恐举先言我今始知。此中容有小
妄。三馀比丘(已下)。凭始知言举事以责不听罪
也。文言馀比丘知是比丘二三坐者举数以
责也。彼比丘无知已下举不听果而责也。无
知犯罪随本罪治。仍增无知吉也。语长老已
下正示无知之因不听罪也。彼无知故波逸
提者举果而结因也。如过三钵戒云不分食
者提足为例也。律文云无知故重与波逸提。
若不与者突吉罗。谓令众僧责无知故重与
不听罪也。第七十四同预羯磨赏知事人法
成之后方生讥谤。云随亲厚以僧物与。若准
多论第六不但赏知事人。若大德及贪遗。若
僧和合尽得与之后悔并提。其所赏物相传
释云。是现前可分物也。若常住物与受俱犯
盗罪。第七十五不与欲戒。僧祇二十云。断事
有二种。一说法毗尼。二作七羯磨及别住等
也。第七十七比丘共斗诤者。四诤所摄共斗
也。听而闻声即犯提罪。准律若二人在闇地
语当弹指磬咳惊之。不者吉罗。二人前行亦
卷二 第 487b 页 T40-0487.png
尔。第七十九以手抟比丘者。侧掌拟他名为
抟也。第八十一无缘入王宫戒。刹利水浇头
王种王者。刹利是即四姓中王族也。水浇头
王种者上祖已来升王位时皆以水浇头。是
此王之种也。又言王者此种之王也。谓升位
时请大婆罗门善解四韦陀者与王为师。取
四海水灌王顶上表以吉祥。统摄四海故云
灌顶王也。未出者出王与婇女同欢之时。未
出密室婇女未还常居之处也。未藏宝者准
上有宝戒中。男以女为宝。故知婇女是王所
宝。譬如七宝。此婇女宝未隐藏时比丘辄见
犯也。门阈者多论第九王宫外门前一限木
也。有请唤命梵等难缘不犯也。第八十二捉
宝戒。宝者七宝。宝庄严具者下至锡镴为庄
严具。捉皆是犯。多论第五云。畜宝是三十戒
摄。若捉他宝若自说净宝。但捉得提。是九十
事摄也。准此直提即是犯限。旧人捉遗宝者
太局也。除僧伽蓝中者。若于伽蓝中有人
遗落。若不为收恐谤比丘故开收之。准僧
祇十八大会供养金银塔像净人捉。故知先
须使净人收。若无净人比丘方可自手收取
也。及寄宿处者。比丘道行傥寄他舍。他舍有
宝无人守护恐失招谤。开收同前。文云。若比
丘在僧伽蓝已下广前除缘句也。作如是因
缘非馀者。作为收意即在开限。非馀无缘辄
捉意也。第八十三非时入聚落戒。非时者午
后至明相未出也。此戒制白恐人赊逸无事
入村举事白人表非无故也。准律白时须白
同住。应云大德今日非时至其防某巷某甲
卷二 第 487c 页 T40-0487.png
家愿善忆持。若须相觅请知我处。即成嘱授。
未必要须具仪修敬等也。若路由村过或请
唤等不犯。不同僧祇村侧展转相白方入也。
第八十五。兜罗绵者柳花[廿/补]台等。准律缘起
多停小虫恐损故制也。第八十六针筒小用
而大费功故制也。第八十七过量坐具戒文
举初制。长佛二搩广一搩半。后因迦留陀夷
身大嫌小佛开广长各半搩手。合是二半及
二也。计长五尺阔四尺也。作坐具法两复安
褋四周安缘。一长一短如五条相。名为割截。
今时不行此法也。第八十八患创开内著衣
上著好裙也。馀文易了。单提忏法准上三十
戒中长衣戒说。但除舍财唯取忏法即是也。
第六大段四提舍尼分三如前。波罗提者翻
为别也。提舍尼者翻为自说罪。谓别别对人
自说罪也。别列戒相中。第一戒在白衣家非
亲尼边受食咽咽犯。或比丘病或置地与比
丘不犯也。此之四戒从忏为名。故戒文中举
忏词句。应请忏主云。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
甲今请大德为波罗提提舍尼。忏悔主等乃
至慈悯故(一说)。次忏具仪云。大德一心念我比丘
某甲至白衣家。从非亲里比丘尼受食咽咽
犯可呵法。不忆数(或随数称)。所不应为。我今向大
德悔过(一说)。语云自责汝心。答云可尔或可云顶
戴持。第二戒赴请会坐。有尼偏心越次指授。
若无一比丘呵云大姊且止须待比丘食竟
者。预食之人咽咽犯。第三戒有学白衣竭贫
行施。乃至身肉法尔不吝。佛悯贫苦制诸比
丘作记识学家。白二羯磨防护五众不听受
卷二 第 488a 页 T40-0488.png
食。比丘故违于如是学家食咽咽犯。或先疏
请或比丘病或置地与比丘不犯者。令随少
分获施福也。彼家还富令从僧乞解此羯磨。
白二解之。广如律辨。第四戒居迥崄处僧伽
蓝内受他送食恐贼劫夺故制也。有四种开。
一先语檀越仍来制令蓝外迎取。二比丘有
病。三置地与比丘。四教人与比丘(准律教人与不犯也)。此
四开中随一不犯。随违四开展转遂至自手
受犯。文相可知。第三结已审持一准上释可
知也。第七大段百众学法。文三如前。七明所
依教。二列罪名相。三结已审持。第二列罪中
涅槃僧者。正梵音云湿婆珊𤥶。此云裙也。当
齐整著者。准律不齐有其五种。一者太高者
至膝。二者太下系带在齐下。三象鼻谓垂前
一角。四多罗树叶谓垂前二角。五细襵谓绕腰
襵皱。良由西国裙无腰带直将横氎绕身。前
牵使上至齐。左右擪略以条急系。即是其仪。
是故不令垂角细襵。今此方土旋带安腰襵已
先定。但护高下馀则勿论。萨婆多论第九云。
踝上一搩手。上下过者名高下著。比丘及沙
弥远行时应踝上二搩手上至膝。尼下三众一
切时踝上一搩手。五分第十云。高者半胫已
上。下者从踝已下。毗尼母论踝上三指。古来
行事意依母论顺此方宜也。今详西土节气暄
和人多俭约。所以衣服不尚褒长。此土俗仪
人多华饰。处居寒雪礼贵衣冠。若顺彼方返
招讥丑。故须裁处取其折里。随时量度不可
全同彼也。若犯此篇准律两义。第一义者若
心故作即犯二罪。一高下犯吉。二以故作故
卷二 第 488b 页 T40-0488.png
犯非威仪吉。第二义者若不故作单犯吉罗。
欲忏之时先请忏主次正忏罪。准上长衣戒
中明之。故母论第八云。故作下者一人前忏。
(下谓罪中极下也)。十诵第十九云。佛在王舍作念云。我
当观过去诸佛云何著泥洹僧。空中净居天
白佛云。过去至周齐著(观未来亦尔)。多论云。此篇轻
故弟子不生重心故观去来反净居天。今详
此篇劝应当学良由此也。第二著三衣戒亦
五相犯。一高者过脚[𨄔]上。二下者露胁。三象
鼻谓左肘外垂一角也。四多罗树叶谓通肩
帔时后褰而前垂两角也。五细襵安缘。三四
反抄衣戒。祇二十一云。风雨时得抄一边。若
袒右肩得抄左边。若通肩帔得抄右边。不得
令肘现。七八覆头戒。祇云和上阇梨前不得
覆头坐。风寒等不得全覆。当覆半头一耳。见
长老当挽却。十八十九不好覆身。律云身处
处露也。僧祇云。若有露身坐者方便令取物
也。二十二三不静默者高声语言也。二十四
五戏笑者僧祇云。师前不得笑。若有可笑事
起无常苦空无我等想。二十六正意受食。不
令捐弃也。五分云左手一心擎钵右手扶缘。
二十七八溢钵而弃故制平钵受也。二十九
羹饭等食者谓须羹饭相待。不得食饭尽而
方食羹或时翻此也。三十次第食者。不令钵
中处处乱取也。三十四视比坐钵。谓视比
坐钵中嫌施主不平也。三十五系钵想者。婆
沙论中观钵作髑髅想。僧祇云。端心观钵不
得放钵在前共比坐语。若有缘须语左手抚
钵上。若行食人到第三人时。当先修钵预
卷二 第 488c 页 T40-0488.png
待。三十八含饭者。僧祇云师长唤时咽未尽。
能使声不异者得应。若不得应咽已应。若前
人嫌者应答口中有食。四十遗落者。僧祇二
十二云。当段段可口食。若食饼当手作分令
可口食。四十一颊食者。祇云不得从一颊回
至一颊。当一边嚼即嚼边咽。四十五振手者
食粘手振之污傍人也。四十七污手捉饭器
者。西方以手吃食。捉食之手名污手也。五分
云。食手者食污其手及肥腻也。四十八洗钵
水。五分云不以钵中有饭水洒白衣屋内应
当学。四十九生草上者。祇云夏月生草并茂
无空缺处。当在骆驼牛马等行处。若无当瓦
石上。若无当乾草上。五十水中者祇云水卒
浮满当土块瓦石上。六十一藏财塔中。若三
宝物等为坚牢故隐密不现。无狼藉相不犯。
九十四上树除缘者。命难等缘也。九十五老
病比丘开从僧乞白二羯磨许杖络囊。如律
杂揵度辨。第八大段七灭诤法文亦分三。一
依教灭诤。二列罪名相。三结已审持。初文复
二。初至戒经中来辨所依教。文言七灭诤法
者本音名七毗尼法也。第二若有已下辨用
灭诤。诤或容起故云若有也。起必须殄故即
应除也。诤体不同总有四种。一言诤。二觅诤。
三犯诤。四事诤。对此三门分别。一释名。二体
治。三结罪。言释名者诤理生诤名为言诤。求
过生诤名为觅诤。评犯生诤名为犯诤。羯磨
生诤名为事诤。次体治者。总辨体者大僧大
尼各当众诤令僧朋傥乖别过生。是四诤摄。
若与五众异类互诤无乖破事非四诤摄。次
卷二 第 489a 页 T40-0489.png
别辨者。一明言诤。三藏理事立敌纷然名之
为言。如声论师出家为僧。仍执旧计立声为
常。无质碍故。犹如虚空。佛法破云。声是无常
所作性故。譬如瓶等。然声事一常无常理立
敌互诤。是言诤体。此诤自有下品上品。若辨
治者于七药中总而言之用二药治。言七药
者戒文所列如其次第。一现前毗尼此有二
义。一者别用现前。谓以面对判断言诤名曰
现前。二者通用现前。通判诸诤皆须面对悉
名现前。二忆念毗尼。三不痴毗尼。四自言治
毗尼。五罪处所毗尼。谓如有人被他举罪初
引后违。僧作白四治罚令引实罪处所。由此
灭诤名曰毗尼。戒文名为觅罪相者。诘问求
觅令引实罪义意同也。六多人语毗尼戒。文
名为多人觅罪者。罪是诤过。非是五篇犯罪
之罪也。此中意说。用多人语求觅声论执常
之过判为非理也。七草布地毗尼。上来七中
若治言诤下品之者。唯以现前一灭灭之。谓
上所辨别用现前者是也。于中随于八处判
灭。谓或自界求一胜德。或二或三。或至僧位
或他界内或僧或三或二或一。渐次流转随
应八处诤者。心伏名为现前毗尼一灭灭也。
然八灭中三德已下具三现前。一者法现前
如判声常以为非理是也。二毗尼现前谓劝
受此判。三人现前谓判诤人及起诤人也。若
四人已上具五现前谓加结界成就及能灭僧
也。此之三五皆是面对判定之义悉名现前。
然僧位中恐有恶人妄伴诤事。故单白差具
十德者别集一处共互断事。正断之时亦须
卷二 第 489b 页 T40-0489.png
取彼诸恶人欲。又于坐中驱出三人。一者若
有比丘不诵戒不学律藏作非法语。应作单
白驱出此人。二者诵戒不学大藏执少许文
亦白驱出。三者法师比丘以言辞力强说道理
亦白驱出。驱出已后如法判定。诤事灭后更
发起者波逸提。下发诤皆准此(上发诤戒道理悉在此中明之)
若上品言诤于前八处皆不能灭须二灭灭。
谓多人语及现前。现前即是通用。现前谓离
多人无别体性。自下现前悉准此释。言多人
者谓作白二差五德人行筹判定。行筹凡有
十三种法。谓显露等广如律辨。且如众中非
法人多然彼和上上座智人皆如法语。应显
露行作二种筹。一破二完。行时告云。立声常
者捉破舍罗。立无常者捉完舍罗(或翻此告)。行已数
之。若执声常其筹数少即判为非。若其筹多
托事作乱不得判定。应更馀处密求智人来
集此界更行筹灭。今时屡见非法众僧妄从
多人一何谬矣。馀十二种不能繁叙。此即多
人语也。言现前者此中唯是僧位判诤具五
现前。谓法毗尼人僧界悉是面对判定法也。
次辨觅诤。总而言之用四灭。灭谓若有人举
觅他罪。因此能所两朋纷诤者名为觅诤。僧
灭之时捡问所举。所举之人凡有三种。一者
不作不犯人。如沓婆摩罗子是大阿罗汉。都
不犯罪。被人谤故外有闻根。若被举告僧既
诘知清净无犯。为作白四忆念知清以息诤事
名忆念毗尼。二者作而不犯人。如灭诤犍度。
难提比丘痴狂病时多作众罪(说戒犍度是那那由比丘)。是
圣所开故名作而不犯也。被举告僧。僧知无
卷二 第 489c 页 T40-0489.png
犯为作白四。僧共證明。不痴已来实无所犯
以息诤事。三者亦作亦犯人。谓如罪人被举
告僧。僧捡问时初言犯重须臾云轻。或初言
犯须臾还讳。与作白四夺三十五事治罚令
引实犯之处。以此息诤名罪处所。三中前二
人不被治。诤事易灭判为下诤。后一治罚诤
即难灭判为上品。现前不离此三毗尼故四
灭灭也。次辨犯诤。总而言之以三灭灭。评犯
有两。一者傍人评逐朋成两。且如一人自手
掘地。二朋傍评。一云彼人地地想掘犯波逸
提。一云彼人地非地想犯突吉罗。诤既纷纭。
唤彼犯人问。取自言。犯人便云我地地想。即
令对面忏提诤灭名自言治。诤馀聚罪准此
应知。两朋各执事理俱异名为犯诤。不同言
诤事一理异也。所对忏境随应。一人乃至僧
位。僧位五现。馀即三现。现前无别体。亦如上
辨。二者或是傍评虽径自言诤犹不灭。或众
共犯二朋见异。如尼赞食。一朋云是赞食提
罪。一朋云是指授可呵。若欲轻忏见重者违。
若欲重忏见轻者拒。多时乖别须作草布。草
布法者不说罪名互乞欢喜。如草掩泥不污
人足。名之为草布。此为息诤而罪不灭。此准
母论第八说也。若准多论第九罪诤俱灭如
论应知准律。第一朋中智人应起具仪共相
咨禀拟作草布。词句如律不能繁叙。第二众
中亦尔相咨禀已单白和僧和讫忏悔广如律
中。此既僧灭局五现前。次辨事诤者一切灭
灭。谓此事诤但诤羯磨以得事名。理实即是
前三诤摄。且如二人见他受日秉白二法。一
卷二 第 490a 页 T40-0490.png
云白二受日不成须白四故。一云白二受日
得成教明文故。此即事一理异言诤摄也。灭
法准前文。如秉法实不犯罪被他举告言恶
心秉。僧知清净即与忆念。又秉痴作被他举
告僧与不痴。又秉实犯初引后违得罪处所。
此即并是觅诤所摄。又如见人别众秉法二
人傍评。一云彼是恶心秉法故令不成犯兰
(说戒犍度恶心兰)。一云彼是懈怠心秉犯吉(亦准说戒犍度)。此即
事理俱异犯诤所摄。此既随应。前三诤摄故
以七灭随应灭之。准前三诤也。第三门结罪
者如文。列罪名相七戒皆言应与者。有智之
人观知应与也。言当与者随应正为对面判
灭也。若观应与而不为判悉犯吉罗。故此七
戒即第五篇摄也。由诤过重故劝当与隐罪
名也。七分二位。第一位者初一次二及自言
一。如其次第灭下品中言觅犯三。第二位者
觅罪多觅及如草布。如其次第灭上品中觅
言犯三也。问上品之中次第何故与前异耶。
答随言便故亦有。律师回文令次第者不依
律文也。第三结已审持如前应知。自下第
三大文结示回求分文分为三。初至应当学
结广示略(若更有馀佛法者示馀佛略也)。第二忍辱第一道已下
别示七略。第三明人能护戒已下回求大道。
第二别示七略文即为七。一者毗婆尸略文
分为二。初举略偈次举教主。释略偈者彼
佛世人多执苦行。谓执苦行断宿恶业又不
造新便无苦果。为对治彼故制戒。云忍辱
第一道等者谓于有怨修慈忍辱如斯。苦行
是第一道。此道引證无为之理佛说为最。
卷二 第 490b 页 T40-0490.png
如是善制得无为乐。不同外道出家恼他制
修苦行不名沙门。沙门谓是寂静乐义。彼
之所制无寂乐果故云然也。次示教主如文
易知。二者尸弃佛略文二如前。偈文意者
彼佛世人多作邪行以求天报。为对治彼故
制戒。云譬如明眼人等者谓佛善制施诸众
生明净慧眼。了杀羊等祠天求天便招险道
不得生天。故云譬如明眼人能避崄恶道
也。上来既已对治邪求故世明人修戒定慧
能离破戒及烦恼恶。馀文可知。三者毗叶
罗佛略彼佛世人多唯持戒不求胜进又乐于
他说过怀嫉。为对治彼故制戒。云不谤亦
不嫉者离口意二过也。当奉行于戒者令戒
满也。饮食已下顺生胜善文有五句。一饮
食知量。二常乐远离。三由斯心定。四策勤
进修。五结成佛教。馀文可知。四者拘留孙
佛略彼佛世人多贪利养又拒师教反谈师恶
慢修善品故制戒。云乃至入聚落者入聚落
时不坏施心少持轻味。又于师教不生违戾
但顺教行。不观于师作不作等。大乘戒中
不观法师种姓等是也。馀文可知。五者拘
那含牟尼略彼佛世人多乐放荡执以邪论。
若他所破便怀忧戚。为对治彼故制戒。云
心莫作放逸者离邪论也。圣法当勤学学正
论也。如是无忧愁者学正论者法尔心喜喜
故身安安故心定定故涅槃。馀文可知。第六
迦叶佛略彼佛世人若得定者多生爱味不求
净胜。即维摩云贪著禅味是菩萨缚是也。为
对治彼故制戒。云一切恶莫作者治破戒恶
卷二 第 490c 页 T40-0490.png
也。当奉行诸善者修善净定勿修味定也。自
正其志意令引果證也。馀文可知。第七释迦
佛略此佛世人性多烦恼放逸不修设修少善
便生喜足又多恶业。为对治彼故制戒。云善
护于口言者他诘罪时莫恶言报也。又善护
于口言者若自发言离四过也。自净其志意
者断诸烦恼修不放逸乐修多善也。身莫作
诸恶者离身过也。意能发业故居中间。表上
发语表下发身也。此三业道净者證涅槃时
是最净处。故次文云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
也。第二示教主中文分三。一示教主。二辨说
时。三劝修学。初文可知。第二时者谓十二年
清净僧中未有犯事。佛每半月自说此略。从
是已后准律。佛在瞻婆国白月十五日伽伽
河边因于众中有人犯盗佛止不说。付弟子
说。佛若说者有二种过。一者佛不虚说。二者
金刚以杵必损犯人。护故不说。故付弟子说
广教也。就前六佛中初佛六月一度布萨。如
其次第五四三二一月。今释迦佛半月一说
戒文不辨也。第三劝修中诸比丘自为者谓
劝自爱也。新经论名为自爱善男子也。乐法
者乐闻思也。乐沙门者乐修寂静即修慧也。
有惭有愧者对治破戒烦恼也。乐学戒者当
于中学者以戒为宗故居后劝也。自下第三
回求大道偈有十四大分为二。初十二行半
赞德劝说。次一偈半举德回求。前文分五。一
有二偈显戒能招现后义利。次二偈半示以
敬仪。三二偈半示得断德。四二偈半示佛恩
德。五有三偈示生智德。释初二偈现益名义
卷二 第 491a 页 T40-0491.png
后益名利。于初偈中现招名利后感生天。此
三种乐并智人得故曰明人也。正生欲天引
生上界也。后偈劝观前世间益由斯戒净引
入第一出世之道即涅槃道也。次释二半。能
胜一切忧者二障扰恼合说为忧。能胜谓断。
断故敬戒是佛法。故劝弟子自为求道敬戒
顺教也。次释断德二偈半者。七佛断惑说七
戒经。令诸弟子缚得解脱。文中应言令诸缚
得解脱。而无令字者偈文迮故略之也。佛既
说已已入涅槃。有漏诸相戏论悉灭。又如舍
利弗等诸大弟子。尊行佛说圣所赞戒。此
所行人亦皆入寂。次释恩德二半者。大悲即
是恩德之体。从此流出戒与毗尼。毗尼即大
藏也。戒即佛出应视如佛也。次释三偈示生
智德。展转传生圣慧日光照除痴暗。故云佛
法炽盛。即胜义正法盛也。不生慧日痴暗便
生也。既生智德劝和合说如文易解。次一偈
半结前胜德。施生成佛如文易晓。

「 若有奉行清净戒
 亦能回向趣菩提
 便为利乐利群生
 犹如薰香薰一切」

四分比丘戒本疏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