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958a 页

No. 1482
《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第一(卷上)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以一千阿僧祇世界众生所有功德,成佛一
毛孔;如是成佛一毛孔功德,遍如来身毛孔
功德,成佛一好;如是成就八十种好功德,增
为百倍,乃成如来身上一相;所成就三十二
相功德,增为千倍,乃成如来额上一白毫相;
以一千毫相功德,增为百倍,乃成如来一顶
骨相,一切飞天所不能见顶。如是不思议清
净功德聚,成就佛身。是故如来于天人中最
为尊胜。

佛言:「往昔诸佛所说,汝等比丘!若见
十二因缘生相,即是见法。若能见法,其则见
佛。」说如是语,其义何也?其义者,以是因缘,见
十二因缘生相有生无生,即是见法。若能见
法有生无生,即是见佛,以随从慧。

复次,何者
为十二因缘名?往古诸佛皆说,以二义故说
十二因缘生:一从因、二从缘。复应作二义观
之:一外、二内。其外因缘从因义。何者?一切过
去未来诸佛种智,同说如是,以从种生芽、从
芽生叶、从叶生节、从节生茎、从茎生干、从干
生枝、从枝生萼、从萼生花、从花生子。若无子
则不生芽,如是无花则不生子。有子故得生
芽,如是有花故得生子。如此,子亦不言我能
生芽、芽亦不言我能自生,如是一切法如理
而安。以是义故,外因缘从因义,应如是观,此
是观因义。观缘义者何!如地性、水性、火性、风
卷一 第 958b 页 T24-0958.png
性、空性。其地性者,能受种子。水性者,能润种
子。火性者,能熟种子。风性者,能增长种子。空
性者,能为种子作无碍。若离此缘则种子不
生,如地性能受种子、水性能润种子、火性能
熟种子、风性能增长种子、空性能无碍种子,
赖时节故种子增长,种子增长故生芽。其地
性者亦不言我能受种子、水性者亦不言我能
润种子、火性者亦不言我能熟种子、空性者
亦不言我能为种子作无碍、种子亦不念言
我藉此等缘能得增长。若离此缘,种子则不
能生芽。其此芽亦非自作、亦非共作、亦非自
在天作、亦非无因生,皆从地水火风空种子
时节故生芽。

此外因缘应作五事观察:非常、
非断、非传度、藉缘故果实增广、从相似生。言
非常者,此种灭故言非常。即此时种灭、即此
时芽生,以无障碍故,如称低起,故言非断。
种与芽亦不相似,故言非传度。所种种少、收
子滋多,故言藉缘故果实增广。如所种种,即
生相似果,此是从相似生。是亦不然。如是从
花故生子,应如理安。如是外因缘,应二种观
察。

如是内因缘义,亦应二种观察:一从因、
二从缘。其内缘从因义何也?所言无明缘行、
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
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
悲苦恼,次第增长。如是等苦阴聚集增长,如
是有无明故行增长,如是乃至有生故老死
增长。若无无明则不生行,若无生则无老死,
如是有无明故有行增长,如是有生故有老死
增长。其无明亦不念言我能造行、行亦不念
卷一 第 958c 页 T24-0958.png
言我为无明所造,乃至生亦不言我能造老
死、老死亦不言我为生所造。如是有无明故
有行增长,乃至有生故有老死增长。云何名
无明?所言无明者,依六种性称为男女。何者
为六种性?如是地性、水性、火性、风性、空性、识
性。其地性者,坚相,能成身、使身不败。水性亦
能持能润、能软能湿。火性亦能持所饮啖食味、
能令成熟。风性亦能持歔吸噫气喘息吐等。
此等四大所成,内孔即是空大,乃至成名色。
喻如束荻缘由,则是识性。其地性非我、非众
生、非命、非男非女、非自非他,如是乃至识性。
如是六性缘具故,有众生想、常想恒想、有想、
吾我想、淫欲想、我想。如是等类种种无知,称
为无明。有此无明故,于境则生爱著、则生瞋
恚、则生痴。此等贪瞋痴依境故起,则称为行。
随事分别,故名为识。从此识故复生四阴,即
是名色。依名色故有诸根,以此称为六入。此
聚集故有触,觉触故想,想后故爱,爱增广故
取,依取故生后有,业有生故有有,以业为因
故有阴,阴起故生、阴熟故老、阴坏故死、内烦
热故忧、思想故悲、身识阴和会故苦。意识阴
和会故不适,如是等名随烦恼分。其闇义故
无明,其造作义故行,识义故识,坚立义故名
色,入门义故六入,触义故触,领取义故受,爱
取义故取,更生后有义故有,起义故生,熟义
故老,坏义故死,烦热义故忧,思想义故悲,逼
恼身义故苦。逼恼心义故不适,随烦恼分义
故苦恼。如是不随实相故则随邪行,无知故
则无明,如是无明故生三种行,则是善、不善、
卷一 第 959a 页 T24-0959.png
无记。故言无明缘行。有如是等行故,有善识、
不善识、无记识,以是故行缘识。以有善从识
故则生,从善名色、不善及无记亦如是生,识
缘故称为名色。名色增长故,有六门作所应
作等知智,名色缘故称为六入。六触入故生
六触,缘此六入故称为触。此触生故故生受,
故称缘触生受,领取诸缘味著故名受。缘受
故称为爱,欢悦耽著好色染味名色不能舍
离,深更贪求此等,称为爱。缘爱故取,欲更希
求后有,因身口意业故,称取缘有。依业故生
阴,此是缘有故生。此阴生起故有熟坏,故称
生缘老死。如是十二因缘生,更相因赖更相
生长,无始轮转无有断绝。

复次业及识等,次
生十二因缘故生四支,此随因义。何者为四?
无明、爱、业、识也。其识种子有,为因其名色者,业
及田为因,无明爱为烦恼因。无此业烦恼故,
识种子不生长。则此因,业识种子为田,无明
故散识种子,爱故润识种子。其无明亦不生
念言我能散识种子,爱亦不念言我能润识
种子,业亦不念言我于识为田用,识种子亦
不念言我缘此等故生。复次,识种子安住业
田中,为爱所润渍,无明为密覆,故种子生长,
生名色芽于一切无生阴。则此名色芽,亦
非自造、亦非他造、亦非俱造、亦非自在天造、
亦非无因生。有如上业烦恼故,识种子增长
生名色芽,亦不从此世度于后世而有,随从
业果因缘备足故。警如明镜睹见面像,面亦
不离身度于镜中而有相似形像,藉因缘备
足故。如是此身于此处灭、于彼处生,有业因
卷一 第 959b 页 T24-0959.png
缘随逐备足故。譬如月轮于三万二千由旬
形现于此,以钵盛水睹见月形,月亦不从空
坠落于此,亦不度来而有月形像,因缘具故。
譬如持火以密器盛贮,火然不灭,焰亦不离
焰去,随因故然。如是业烦恼生识种子,从此
生入相续,生名色芽于无主法,因缘具故如
是。一切有支如理而安,如是内因缘,从因义
如是,观如是从缘义,从因义如是、从缘义如
是。如修多罗中说,如是缘起如是缘集。如是
缘,如是阿毗昙中今当说妙胜相,如男女聚
集有淫欲,时节俱会,相续识种子于女人腹
内起名色芽,如眼缘色、藉明生意、缘生眼识。
如是色为眼识缘境、明为开导、空为不碍,如
是生意;无如是缘则识不生。若眼入无𨵗,
色等外尘则为缘对、明为开导、空为无碍,生
意缘,则依意所作。如是眼、色、明、空、生意缘和
合故生眼识。则此眼亦不念言我能为眼识
作依,色亦不念言我能为眼识作缘,境明亦
不念言我为眼识作明导,空亦不念言我能
为眼识作无碍,生意缘亦不念言我能为眼
识作意缘。眼识亦不念言。我藉此等缘所生。
若有此缘则生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识,如
理广如是说。安住明中,依意及法生意缘。如
是广说。如是内因缘从缘义,应如是观其内
因缘义。

应作五事观察。非常、非断、非传度、藉
缘故果实增广、从相似生。此亦不然。所以者
何?临死之阴灭故非常。即此时死阴灭故,更
生馀阴中无间缺,如称低起,故非断。以非相
似故从初心更生胜心,故非传度。缘作小业
卷一 第 959c 页 T24-0959.png
受大果报,故称藉缘故果实增广。如所作受
业便受相似果,故称从相似生。此亦不然。若
是因缘,知十二因缘阴生有生无生,则于此
时以用一识本所经修四谛则能證:苦以智
證、集以命證、灭以现前證、道以观證。如是见
四正谛诸正弟子即是见法,若见法即是见
佛,随从慧行。其义何也?如是因缘见阴生有
生无生,即见二谛,所谓苦谛、集谛。如是因缘
若能俱见,见初谛则见二谛,灭谛、道谛。如是
见四谛诸正弟子即见诸佛。随从慧故则生
心念。其譬云何?所以者,如有人见善画师画
作人像相好端正,即生识云:此画师善能画
也。如是诸正弟子见四正谛,即生念言:如来、
应供、正遍知能说此法为断众苦。即于佛生
无等信心,自然善说此声闻法,甚深微密善
能安置,则于法得坚固信。于是自然善说此
阿毗昙经,为断一切苦。若能随从即是善从,
则于僧生无等信。既见实谛故得清白戒品,
得离身见及戒取等,诸疑惑皆悉已离。

如是
正弟子得见四谛具四无等四,则离三缠成
须陀洹,證决定法向正觉路,住于初果。薄淫
怒痴故成斯陀含,住于第二果。离五种阴缠
及九增上结,勤修治道尽诸漏结,成阿那含,
住于三果。尽离色欲、慢、自高、无明等,得最胜
第四沙门果,成阿罗汉,住有馀涅槃。次渐舍
离诸有,随待时节身坏命终,即入无馀涅槃。
如是观身阴生相,了知四正谛故,得须陀洹、
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皆得现前。如是多
种观身生相、觉四真谛,离此观身生相及了
卷一 第 960a 页 T24-0960.png
四真谛,不得解脱道。若欲求解脱道、求四真
谛、求无等信、求成就沙门果、欲求入无馀涅
槃,于阿毗昙经应勤观阴生相。无上正觉教
法如是。

今次论律相。佛世尊,天、龙、夜叉、阿修
罗、迦楼罗、乾闼婆恭敬尊重供养世尊,已得
善利、已得心愿满足,离一切不善法,具足一
切善法,无爱无取离吾我想,一切种智慧已
得自在,已断诸趣、已断别离无诸烦恼,已解
脱能解脱,转诸轮回生死轮种,诸后善增长、
前善现前,善根令得解脱,舒所教化。佛现于
世庄严善利众生。世尊为眼为慧、为义为法,
是大法聚。于三种众生,佛为军师,将导教化
令人将导,为师令人为师;为大商主,能知道
径能说善道;是大医王,无上转轮人中最胜
人雄受最后身,沙门大沙门得至沙门,无垢
无秽明净遍见,能与明与眼除闇,作明作光
度生死海,未安令安,具足无等勤、具足无等
智,大勇猛、大敛摄、大威德、大雄、大神、大力、大
将导。世尊为初、世尊为最上。世尊吹法螺、击
法鼓、竖法幢、挂法幡、然法灯,遮恶趣、示善
趣,除世间恶、除世间险,蔽恶道、开天道、示解
脱道。以神通力除、以慧力灭一切众生心惑,
雨法雨显四无畏。如日初出光明照世,挫诸
异道,安置众生天道及解脱果。己度度他、
己脱脱他、己安安他、己涅槃涅槃他。

佛世尊
安住摩伽陀国灵刹山林。摩伽陀王频婆娑
罗,闻世尊与大比丘众千数俱,皆是旧学外
道,诸漏已尽、所作已办、已舍重担,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于正理中心得解脱。王闻已大严
卷一 第 960b 页 T24-0960.png
驾兵众,有大威势,以王力故,驾万二千车乘、
万八千马骑兵众,与无数百千摩伽陀国婆
罗门居士,从王舍城往诣佛所,为欲见佛、为
欲供养。舆辇所至处已,王即下辇,仍足步入
园。于时频婆娑罗王遥见佛,即却五种庄严
如是宝衣冠、伞盖、宝剑、宝庄团扇、宝革屣。
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偏袒右肩合掌向佛,
恭敬作礼三称自姓名:「大德!我是摩伽陀王
频婆娑罗。」如是三称。佛言:「如是。汝是摩伽陀
王频婆娑罗。」亦如是三称。「大王!于汝自坐处
坐。」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礼佛足已却坐一
面,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俱在一处,亦礼佛
足却在一面。时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问讯
佛,佛种种慰喻竟却坐一面。又摩伽陀国婆
罗门居士,合掌向佛作礼却坐一面。又摩伽
陀国婆罗门居士,远见佛已默然而坐。于时
沤楼毗螺迦叶,于此大众中在近而坐。时摩
伽陀国婆罗门居士各生念言:「为是此大沙
门从沤楼毗螺迦叶学道?为是沤楼毗螺
从此大沙门学道?」时佛知摩伽陀国婆罗门
居士心中所念,仍向沤楼毗螺迦叶说偈
问言:

「 「汝沤楼毗螺,
 何所因见故,
 而舍供养火,
 而从此学道?
 如是等所以,
 应当向我说,
 汝所供事火,
 云何乃舍置?」」


沤楼毗螺迦叶答言:

「 「饮食等诸味,
 贪嗜此三种,
 如是等过患,
 我深见所以,
卷一 第 960c 页 T24-0960.png
 是故舍事火,
 心不生安乐。」」


佛言:

「 「汝心不安乐,
 饮食等诸味。
 云何心不乐,
 人天中胜道?
 汝今应答我。」」


迦叶言:

「 「我见无馀灭,
 道最为第一,
 于世间欲乐,
 心不生贪著,
 更无别异相,
 故不从馀教,
 是故舍事火。
 心不生安乐,
 供养并事火,
 我昔心邪尽,
 缘此得解脱。
 我实大盲闇,
 随从生死流,
 不识正真道,
 今始见无为。
 如来实善说,
 大众所归依,
 世尊为军主,
 我今已觉了,
 瞿昙实谛理。」」


佛言:

「 「善来修行道,
 尔所念皆是,
 善分别法相,
 其最胜已得。」


「迦叶!汝当决众疑。」时长老沤楼毗螺迦叶即
入三昧。如所起心,于东方住于空界,现四威
仪行住坐卧,身内出火。长老沤楼毗螺迦
叶身出种种光焰,青黄赤白红水精色,现变
神相、身下分然、身上分出清冷水。如是南西
北方种种示现神通变化竟,摄还合掌向佛
作礼,而白佛言:「佛是我师,我是佛弟子。」如是
三说。「如是迦叶!如是迦叶!我是汝师,汝是我
弟子。迦叶!汝坐于汝座,随意坐。」时长老沤
楼毗螺迦叶还本座坐。时摩伽陀国婆罗门
卷一 第 961a 页 T24-0961.png
居士作如是念:「定非大沙门从沤楼毗螺迦
叶学道,乃是沤楼毗螺迦叶从大沙门学道。」
时佛世尊告摩伽陀王频婆娑罗:「大王!色亦
生亦灭,此生灭相应。当知识想受行亦生亦
灭,此生灭相应。当知,大王!色生灭法。善男子
知是事已,识想受行生灭法,大王!善男子知
是事已,知是识已,大王!善男子知色,不著不
取不住不入计识想受行为我。善男子知是
已,不著不取不住不入,大王善男子!计色为
我。不著不取不住不入,作无我心。我说是人
则得无量无边解脱生死。」时摩伽陀国婆罗
门居士各作是念言:「若色非我,识想受行非
我,即是谁当成我人众生自体?能作所作、能
起所起、能知所知,如上等事则应不生不有,
在在处处所作善恶业果,谁当为受、谁舍此
阴、谁受后阴?」尔时世尊知摩伽陀国婆罗门
居士心中所念,告诸比丘:「有称我者,皆是凡
愚无知、随从他语,皆无我无我所。苦生故生、
苦灭故灭,行生故生、行灭故灭,依如是等因
缘故生众生身行。如来知众生接续及生灭,
诸比丘!我皆见,以胜眼清净过人中眼,若众
生生灭善色恶色、若胜若劣、若生善道若生恶
道,如从业法,我皆如实知。此等众生具身
恶业、具口意恶业、诽谤贤善,具邪见法业因
缘故,身坏命终即堕恶趣生地狱中。又此众
生具身善业、具口意善业、不诽谤贤善正
见,随造正见业法,此因缘故,身坏命终即堕
善道生天中。如是等我皆知见。我亦不说言,
此是我、此是众生、此是命、此人。此作此能作、
卷一 第 961b 页 T24-0961.png
此生此能生、能起所起、能知所知,如上等事
则应不生不有,在在处处受所作善恶业果,
舍此阴受后阴别法相赖。其法相赖者,此法
有故是法生,如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
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
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起如是
等大苦阴聚集。此等无故此等灭,此无明灭
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
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
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
灭、生灭故老死忧悲苦恼等灭,如是等大苦
阴灭。如是比丘!有为皆苦,涅槃寂灭。因集故
苦集,因灭故苦灭,断本则不复续,不相续故
灭,如是极于苦边。比丘!云何名灭?即处有苦,
灭故即寂灭,即寂灭即尽已,此是寂静处。若
离一切烦累,则爱尽、离欲、寂灭涅槃。」

时佛世
尊重复告摩伽陀国频婆娑罗:「大王!是色为
常、为无常?」「无常。世尊!」「此苦为常、为无常?」「苦
是无常。世尊!」「是生灭法,然声闻正弟子作如
是想:随从我、此是我、此我物、此是我所?」「是事
不然。世尊!」「大王!汝意云何?识想受行为常、无
常?」「无常。世尊!」「此等苦为常、无常?」「苦皆无常。世
尊!」「若此苦是无常,则是生灭法。然声闻正弟
子作如是想:随从我、此是我、此我物、此是我
所?」「是事不然。世尊!」「以如是等故,大王!若有小
色,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广大若微细、
若增若劣、若近若远,此等一切非是我我所,
以如是如实应以正智观。若有受、若有想、若
有行、若有识,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广
卷一 第 961c 页 T24-0961.png
大若微细、若增若劣、若近若远,此等一切非
我我所,如是如实应以正智观。如是正弟子,
如是知见故厌色,受想行识等亦生厌,厌故
离,厌离故称得解脱,解脱故得见慧:我生
已尽、诸漏已尽、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说如是
等法时,摩伽陀王频婆娑罗无复诸染离诸
垢秽,于法得法眼净。时八万诸天、无量千数
摩伽陀国婆罗门居士,于法得法眼净。时摩
伽陀王频婆娑罗见法、得法解法、入甚深法,
度希望心、度诸疑网,不从他教更无馀信,于
佛教法中得无畏。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
向佛作礼,而白佛言:「世尊!我已得过,我今
已得过已。我今归依世尊及比丘僧,忆持我
为优婆塞。从今日乃至尽形寿,归依不杀生
业清净。愿世尊来王舍城,我尽形寿供养世
尊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供具。愿世尊与比
丘僧俱受我请。」摩伽陀王频婆娑罗请已,时
佛世尊默然而住。摩伽陀王频婆娑罗知佛
默然受请,头面接足礼辞佛而退。

尔时世尊向王舍城,次第行已至王舍城,住
王舍城柯兰陀所住竹林。时王舍城有道士
名删阇夷,出化未久,其等承习师始适无常。
其有二伴将领徒众:一名优婆底沙、一名古
利多,领诸徒众。其等二人共作是约:「若有先
得甘露胜果者,必相分遗。」时长老阿说耆于
晨朝执持衣钵入王舍城乞食,时优波底沙
道士于王舍城出行,道路有小缘事故,优
波底沙道士远见长老阿说耆,心生欢喜,郑
重观视执持衣钵,见已心作是念:「在此王舍
卷一 第 962a 页 T24-0962.png
城内出家学道者,不见有人威仪如是。此出
家人我今宜问:乞士谁是汝师?汝何所为而
出家耶?汝从谁法?」欲讯访故于路而立。待长
老阿说耆至,时优波底沙道士问长老阿说
耆言:「乞士!谁是汝师?汝为谁出家?汝从谁法?」
「长老!有瞿昙沙门,是释种子,剃除须发、著坏
色衣,有于正信,舍离有为出家学道,无上正
遍知正觉道。此世尊是我师,我为其出家,我
从其法。」「长老!为我说其法耶?」「长老!我年尚幼
稚,学日复初浅,是故我未能说如来无上正
遍知甚深广大法。我今且略说法中之少义。」
「愿为说之。我唯须义,不须文字。」时长老阿说
耆而说偈言:

「 「若法从因生,
 如来说此因;
 灭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说如是等法时,道士优波底沙无染离垢,
于法得法眼净。时优波底沙道士见法已、得
法已、解法已,入甚深法,度诸希望心、度疑
网,不复馀信、不从他教,于佛世尊法中得无
畏。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长老阿说耆
作礼,重作是言:「如是等深法,世尊教所说,无
动无忧恼,无数那由他劫昔来未闻见。世尊
今在何处住?」「即在此王舍城柯兰陀住处竹
林。」时优波底沙道士闻长老阿说耆语已,
心生欢喜,头面礼阿说耆足已而退。

时优波
底沙道士往诣古利多道士,古利多遥见优
波底沙道士已,作如是言:「汝诸根乃尔清
悦,面色清净皮光白色。长老!汝已得甘露耶?」
「如是。长老!」「长老为我说法。」时优波底沙道士
卷一 第 962b 页 T24-0962.png
而说偈言:

「 「若法从因生,
 如来说此因;
 灭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长老!更为我重说。」

「 「若法从因生,
 如来说此因;
 灭如是等因,
 如是世尊教。」」


说如是等法时,古利多道士无染离垢,于法
得法眼净。时古利多道士见法已、得法已、解
法已,入甚深法。度希望心、度诸疑网,不复馀
信、不从他教,于佛世尊法中已得无畏。从坐
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优波底沙作礼,重作
是言:「如是等深法,世尊教所说,无动无忧恼,
无数那由他劫昔来未闻见。世尊今在何处
住?」「即在此王舍城柯兰陀住处竹林,便可共
往诣世尊,于世尊所修行梵行,宜往观诣彼
众,彼亦有智人如我等者。」时优波底沙与古
利多道士告诸婆罗门弟子言:「我等欲于佛
世尊所修行梵行。汝等今何所作?」答言:「我等
若有所知皆藉师教。师若依世尊修行梵行,
我等亦随师出家。」「汝等婆罗门!当知今正是
时。」时优波底沙、古利多各有眷属二百五十
人,出王舍城往世尊所。于是时中,佛世尊为
无数百千众生说法。世尊遥见优波底沙、古
利多二道士,各有二百五十眷属导从。远见
是以,即告诸比丘:「汝等观视此二伴,各领徒
众在众首行来诣此,优波底沙、古利多等。」「如
是。世尊!」「此二人当成我第一调从弟子:一者
神通第一、二者智慧第一。」时众中有比丘而
说偈言:
卷一 第 962c 页 T24-0962.png

「 「见此二人来,
 优波底沙等,
 及古利多来,
 未至此竹林;
 世尊今悬记,
 无边佛智慧,
 诸根过世人,
 满足波罗蜜。」


「世尊于世中,最上彼众二人来,应为大弟子。
世尊已悬记:一神通第一、二智慧第一。」

时优
波底沙、古利多等来至佛所,顶礼佛足却住
一面,而白佛言:「我等愿得于世尊所出家受
具足戒作比丘,于世尊所修行梵行。」优波底
沙、古利多等道士,于自然法教得出家受戒
作比丘已。时诸比丘于晨朝时,执持衣钵入
王舍城乞食。时王舍城人民见删阇夷道士
徒众出家受戒,见此比丘已诃责而说偈
言:

「 「佛至王舍城,
 摩伽陀胜国,
 何故不尽化,
 删阇夷眷属?」」


时诸比丘默然无对,未解无有辩才。时诸比
丘于王舍城次第乞已,饭食讫,仍还本处安
置衣钵洗足已,往诣佛所。至佛所已,顶礼佛
足却坐一面坐已,时诸比丘而白佛言:「世尊!
我等与诸比丘,于晨朝时执持衣钵入王舍
城乞食。时王舍城人民见删阇夷道士眷属
出家受戒,并诃责说偈言:

「 「『佛至王舍城,
 摩伽陀胜国,
 何故不尽化,
 删阇夷眷属?』」


「时诸比丘默然无对,未解无有辩才。」「若王舍
城人作如是言,汝等比丘应如是答:

「 「大雄所将度,
 如来以正法,
 善法摄众生,
 谁无知当怪?」

卷一 第 963a 页 T24-0963.png

「若作是说时,王舍城人民即当默然无对,皆
失辩才。」时诸比丘复于晨朝,执持衣钵入王
舍城乞食。时王舍城人民,见删阇夷道士眷
属,复诃责而说偈言:

「 「佛至王舍城,
 摩伽陀胜国,
 何故不尽化,
 删阇夷眷属?」」


时馀比丘即说偈言:

「 「大雄所将度,
 如来以正法,
 善法摄众生,
 谁无知当怪?」」


如是说已,王舍城人民即默然退失辩才。时
佛世尊告诸比丘:「及外道形服不应度出家。」
世尊即制戒:外道形服不得度出家。时有比
丘不知云何度外道出家?以是事白佛。佛言:
「是故比丘应当更寻。」于是时中,姓犊子外道
住在王舍城。时犊子外道故往诣佛世尊所,
对佛已问讯,种种语论已,却坐一面。坐已姓
犊子外道而白佛言:「我今欲问瞿昙少义,愿
开许我,为我解说。」说是语已,世尊默然。第二、
第三亦作是言。姓犊子外道白佛言:「我今请
问瞿昙大德少义,唯愿开许,为我解说。」第二
第三作如是言,世尊默然。时姓犊子外道白
佛言:「我共在此夜已淹久。世尊瞿昙!我今请
问少义,愿开许我,为我解说。」时佛念言:「此姓
犊子外道,长夜无谄曲、无欺诳、性淳直,若有
所问已解其意,非为恼乱我;当如阿毗昙密
义、如律密义,有问当为敷说。」知姓犊子外道
心念已,佛言:「犊子可问,随汝所乐。」「云何瞿昙!
善不善为有为无?」「犊子!有善、有不善。」「善哉世
尊瞿昙!愿为我说善法、不善法,令我识善、不
卷一 第 963b 页 T24-0963.png
善。」「犊子!我当种种分别为汝说善、不善。然当
略说。犊子谛听。欲染不善、离欲染是善。恚
痴不善、离恚痴是善。杀生是不善、舍离杀生
是善。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言、悭贪、邪
见是不善,正见是善。犊子!我已说如是三种
是善、三种是不善。若我弟子如是不善如实
知、三种善十种不善如实知,十种不善所馀,
知欲尽、知恚尽、知痴尽,欲尽、恚尽、痴尽,漏尽
故得无漏,心解脱得智解脱,自然见法證法
成就: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无复后
有。」「瞿昙!颇有一比丘于此法中得尽诸漏、于
无漏法心得解脱,如上所说不受后有耶?」「犊
子!非一比丘、非二非三非五非百,如是无数
比丘于此法中漏尽得无漏,如前说不受后
有。」「瞿昙!且置一比丘。颇有一比丘尼,于此法
教中漏尽得无漏心得解脱,如前所说不受
后有耶?」「犊子!非一比丘尼、非二非三非五
非百,如是无量比丘尼于此法中尽漏得无
漏心得解脱,如前所说不受后有。」「瞿昙!且置
比丘尼。颇有优婆塞修行梵行,于此法中度
希望、度疑网耶?」「犊子!非一优婆塞、非二非三
非五非百,乃有无量优婆塞于此法中,于五
别分缠得解脱化生,即于中涅槃,不复退还,
法应不还此界。」「瞿昙!且置比丘、且置比丘尼、
且置优婆塞修行梵行。颇有优婆夷修行梵
行,度希望、度疑网?」「犊子!非一非二非三非五
非百,乃有无量优婆夷于此法中,于五别分
缠得解脱化生,即于中涅槃,不复退还,法应
不还此界。」「瞿昙!且置比丘、且置比丘尼、且置
卷一 第 963c 页 T24-0963.png
梵行优婆塞、且置梵行优婆夷。颇有一优婆
塞受五欲乐,于此法中度希望、度疑网?」「犊
子!非一优婆塞、非二非三非五非百,乃有无
量于此法中,有诸妻子、卧具居家、著香花璎
珞、著妙好衣及诸涂身、畜诸金宝、驱策奴婢仆
使,解脱三缠薄淫怒痴,得斯陀含,一往来此
世界,尽诸苦边。」「瞿昙!且置比丘、且置比丘尼、
且置梵行优婆塞、且置梵行优婆夷、且置受
五欲乐优婆塞。颇有优婆夷受五欲乐,于此
法中度希望、度疑网?」「犊子!非一优婆夷、非二
非三非五非百,乃有无量于此法中,育养儿
子如前策使奴婢仆使,解脱三缠逆生死流,
得不退堕法必證正觉,受此七有七生天上,
还依人身尽诸苦边。」「若尔瞿昙法成正觉,若
比丘皆得,及比丘尼、优婆塞修梵行者、优婆
夷修梵行者、优婆塞受欲乐者、优婆夷受欲
乐者,世尊瞿昙教法如是故,则应不成满足。
以是故,如瞿昙法所成正觉比丘皆得,及比
丘尼、优婆塞修梵行者、优婆夷修梵行者、优
婆塞受欲乐者、优婆夷受欲乐者如是故,瞿
昙教法以如是故满足。瞿昙!我今意欲说譬。」
「犊子!今正是时。」「如是。瞿昙!如天雨雨水随下
流。如是世尊瞿昙,教一切男女童男童女若
老若少,随涅槃下、随涅槃流、随涅槃低、随从
说涅槃。随从已,奇哉善觉,奇哉善说法。瞿昙!
若有外道出家道士若来,若希求于自然法
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几久依比丘共住?」
「犊子!若外道出家道士若来,若希求于自然
法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则应依比丘比丘和上
卷一 第 964a 页 T24-0964.png
悉。我已说如是。」「瞿昙!若外道出家道士来,若
希求于自然法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则
应依比丘和上所四月日披袈裟试之。我今
愿欲非唯四月亦能四年依从。我今愿乐于
自然法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我依世尊
瞿昙所修行梵行。」「犊子!然我先不已说二彼
究悉?」「汝瞿昙已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
比丘!度姓犊子道士出家受具足戒。」姓犊子
道士得于自然法教出家受具足戒已,长老
姓犊子受具足戒已,得半月已乃至学慧,应
学应观、应至应觉。是等慧已见已知、已觉已
證世尊正法。时长老犊子作如是念:「我所应
学慧,应学应观、应至应觉,此等一切慧已见
已知、已觉已證世尊正法。我今正是时,应往
至世尊所。」时长老犊子往诣世尊所,至世尊
所已顶礼世尊足已却住一面。却住一面已,
长老犊子白世尊作如是言:「世尊!我乃至学
慧,应学应观、应至应觉。此等一切慧,已见已
知、已證世尊正法。善哉世尊!为我说法。使
我亲近无放逸,乃至如本不知有后。以是故。」
「汝犊子!应亲近二法,观察广修。如是等二法
亲近观察广修,则得性慧。觉了诸性已,知种
种性觉种种性、知无量性觉无量性。犊子!若
比丘欲作是念:『快哉我离诸欲。我离诸恶不
善法。』有希望有筹量,寂静安乐,安住初禅。为
灭希望灭筹量令内喜,则一心无希望无筹
量,安住第二禅。离喜故安住舍中,安念觉了
觉身乐,则證正谛舍念安乐,安住三禅。离乐
卷一 第 964b 页 T24-0964.png
离苦灭忧喜,无苦无乐,具舍安念清净,安住
四禅。慈悲喜舍、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
非想处。快哉!我已离三缠得须陀洹,离三缠
已薄淫怒痴成斯陀含,离五别分缠故成阿
那含,成就种种神力、净眼根净耳根净意根,
至于本处,脱生死、尽诸漏,皆具如是,具种种
神通力,以一身能为无量身、以无量身能作
一身,能作明作闇具观诸慧,过石过壁离障
身无碍,而过于大地中犹如虚空,能出能没
于大地,犹如在水能出能没,住于虚空结跏
趺坐,去行犹如飞鸟。日月有大威光,手能摩
捉,乃至身升梵天,以如意通皆得自在,于自
法门所有希望。快哉我是比丘,以清净耳过
人中耳闻二种声:若天、若人。若近若远,随以
所念即得现前,于自法门若有希望。快哉我
是比丘。知他众生知他人所有希望,所有筹
量心心所念如实而知。如是有欲心如实而
知,如是离欲心离欲想如实而知,如是有欲
离欲,如是有恚离恚、有痴离痴,如是摄心纵
心、高心不高心、静心极静心、作意心不作意
心、解脱心不解脱心,如实而知。随心所向能
得如意,于自法门所有希望。快哉我是比丘,
无量种分别忆念知前时事,如是一生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
千生百千生,如是无量百千生。如是无量过
去未来劫数,此悉忆知。如曾有某众生名某
甲,我于彼时名某甲,如是种姓、如是饮食、如
是觉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长、如是寿命极
尽。我从彼死复生某处,又于彼死今于此生。
卷一 第 964c 页 T24-0964.png
如相貌、如处所,种种分别忆知往昔所更事。
随心所向此得如意,于自法门所有希望。快
哉我是比丘,以清净眼根过人中眼,见诸众
生死时生时、善色恶色若增减、若趣善道若
趣不善道,随事随业众生,如实而知。此等众
生具身恶业、具口意恶业,诽谤贤善,邪见具
邪见业法习因缘。以此因缘故,身坏命终堕
恶道生地狱中。复有此等众生,具身善业、具
口意善业,不诽谤贤善,正见具正见业法习
因缘。以此因缘故,身坏命终往趣善道生于
天上。随心所向皆得如意,于自法门所有希
望。快哉我是比丘,已尽诸漏,心得无漏解脱,
得慧解脱已具足證自然法:我生已尽、梵行
已立、所作已办、无复后有。随心所向能得如
意,于自法门所有希望。所觉之法喜乐为證,
随心所向能得如意于自法门。是等比丘!如
是二法应亲近、应观察、应广修。已修此等二
法已,亲近观察广修,则成就性慧性觉,具种
种性慧、无量性慧、无量性觉。」

时长老犊子闻
佛说已,欢喜踊跃,顶礼世尊足已辞佛而退。
时长老犊子已得最胜第一法,无放逸无烦
热,心得自在安住。若善男子所欲为者,剃除
须发披坏色衣,有正信心舍离有为,向于无
为出家。此无上梵行白法,自知已具足證法: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已
觉了竟,是长老得阿罗汉果心得解脱。

时众
多比丘勤求欲见世尊供养世尊。时长老犊
子见众多比丘,复作是言:「长老欲何处去?」「我
欲往世尊所,欲见世尊欲供养世尊。」「希长老
卷一 第 965a 页 T24-0965.png
传我语,礼世尊足问讯,少病少恼起居轻利
安乐行。长老犊子作如是说:『我已安立。世尊!
我已久习欢乐、非不欢乐。如是世尊弟子所
应作事供养世尊,我欢喜作、非不欢喜。』」时诸
比丘往诣佛所,至佛所已顶礼佛足却坐一
面。坐一面已,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长老
犊子顶礼世尊足,问讯少病少恼起居轻利,
行来气力安隐,无障碍安乐行。长老犊子作
如是说:『我已安立。世尊!我已久习。世尊!欢乐
非不欢乐。如是世尊弟子所应作事、供养世
尊,我欢喜作、非不欢喜。』」「诸比丘!诸天先已向
我说是事,次汝等后说。如来无上慧,知见行
如是彼比丘,亦是大神力大威德。」时佛世尊
说称赞长老犊子已,如是说:「诸比丘不依作
者,得娑底娑罗。若外道道士等来求出家者,
若比丘不与共住仍度出家,即得娑底娑罗。
云何与外道共住?若有外道来希求出家,即
应于僧求四月日住。和南大众:『我某甲外道,
希求如来所觉法教,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
我某甲外道,于僧乞求四月日住。愿大德僧
与我四月日住,慈悯故。』第二、第三作如是说。
羯磨师应白众:

「『大德僧听!某甲外道,希求如来所觉法教,出
家受具足戒作比丘。此某甲外道,从僧乞四
月日住。若僧时到僧忍听,僧若与某甲外道
四月日住。白如是。』应作羯磨:

「『大德僧听!此某甲外道,希求如来所觉法教,
出家受具足戒作比丘。此某甲外道,从僧乞
四月日住,僧若与某甲外道四月日住。谁诸
卷一 第 965b 页 T24-0965.png
长老忍与某甲外道四月日住者默然,谁不
忍者说。此初羯磨。』如是第二羯磨、如是第三
羯磨。『僧与某甲四月日住。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其人饮食,若为僧作务,随僧分中与食。若不
为僧作,应语言:『汝自当觅食。』此外道应自乞
食。诸比丘应一日之中,三过于外道前毁呰
外道,作如是说:『外道无敬信、外道犯戒、外道
无羞耻、外道是堕落、外道邪见。』长老应作如
上说。于时复应赞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罗汉等五种功德。外道应言:『如是。长老!如是。
长老!外道实不敬信,乃至云外道实邪见。愿
长老济拔我,愿长老济度我,怜悯慈悯故。』于
四月日共住试已,得诸比丘意已,应度出家
受具足戒。若馀外道作白衣形来,亦应如是
共住试已方听出家受具足戒。若有外道虽
复解法,亦应如上共住试已方听出家受具
足戒。若外道不经共住及如上试,不得度出
家受具足戒。若比丘不试度出家受具足戒
者,得娑底娑罗。」
《佛阿毗昙经出家相品》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