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206-08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因问卷四     明 吕楠 撰
先进篇

九霄问先进以下时人之言乎曰夫子之言也犹质胜
文则野之论耳几见其为述时人之言乎礼乐之谓何
曰自朝觐郊社以至享燕军射皆是也先进后进者何
曰以古今言之夏商犹先进也周室犹后进也以周室
言之成康以上先进也平桓以下后进也此与吾说夏
商之礼可并观
卷四 第 1b 页 WYG0206-0855b.png
城问孔子从先进如何先生曰周自文武成康时
文质却是得宜至于末世便趋于文矣势自是如此
国初礼乐多有真实的意其后末流至于一酒靡费十
馀金一葬祭靡费百馀金誇耀流俗真实的意思都忘
了故孔子谓我欲用礼乐只从先进又问礼乐自身而
言乎自家国天下而言乎曰自身而达之家国天下皆
是然则圣人制作多在天地开创时至于中世便少如
卷四 第 2a 页 WYG0206-0856a.png
何曰大有所作为者率当天造草昧之初至于后世不
过补偏救弊而已欲大有变革却难也故易曰云雷屯
君子以经纶此亦可观从先进意
楷问先进于礼乐一节以为述时人之言如何先生曰
只作孔子说亦通谓先进于礼乐时人以为野也后进
于礼乐时人以为君子也如夏商是先进周是后进如
自文武成康以上为先进以下为后进夏尚忠相与只
是浑厚的意思在内不在外面到商尚质虽渐形于外
面却全质朴还无文藻至周尚文则仪文度数纤悉备
卷四 第 2b 页 WYG0206-0856b.png
具多在外面了且如禹之时菲饮食恶衣服再进前看
如舜连漆器也不用抵璧投珠土阶三尺茅茨不剪当
时百姓如何不安周景会曰礼乐从何处见且乐何以
分先后进也先生曰此礼乐就吾身之礼乐言钟鼓玉
帛云乎哉如文侯闻古乐则惟恐卧者先进之乐也郑
卫之音不知倦者后进之礼乐也今如琴之泛音越调
皆新声也乐诗有胡部乐俗部乐且古诗止于四言至
卷四 第 3a 页 WYG0206-0856c.png
汉始加五言以后加七言律诗又有排律皆只是悦人
他如草堂辞皆新声也有圣人作则自唐以下皆可删
也用如字寻常说礼乐不可斯须去身何为说如字然
非天子不议礼孔子不好说用礼乐只得如此说且玩
如字正是于先进后进之间有拟议斟酌之意耳孔子
之意欲人复古观其斟酌四代之礼于周止取个冕可
见章宣之问周监二代郁郁文哉又云吾从周者与此
不相戾乎曰吾从周者意在言外从先进者言在意中
易伯源问其故曰夏尚忠商尚质忠质者本也周则监
卷四 第 3b 页 WYG0206-0856d.png
之郁郁乎文过于夏商之质者矣但以当代之制不得
不从细味其意褒中寓贬美中寓讽者也故曰意在言
外若先进者虽文不足而诚意实有馀与礼奢宁俭丧
易宁戚意同说一宁字皆不得已从先进之意故曰言
在意中刘孟禽问周公制礼作乐是损益二代忠质故
谓之郁郁岂是不足之意乎曰恁地看却大远了观夫
子又尝言吾学夏礼杞不足徵云云其不足去处亦略
卷四 第 4a 页 WYG0206-0857a.png
见矣欧阳曰大问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说如用之如何
曰用者是于野人君子之论而斟酌去取之宜也野人
与质胜文则野同乎曰然君子与彬彬君子同乎曰不
同彬彬君子乃时中田地非尧舜之精一不能顾问从
先进只可言周如何言夏商曰夫子不云行夏时乘殷
辂乎
官问四科乃世俗之论乎曰非也然则曾子奚不与曰
曾子年最少不与陈蔡之阨也故曰弟子记之耳政事
非力行者不能何以在言语之下曰言语或以发挥道理
卷四 第 4b 页 WYG0206-0857b.png
或以应对宾客或辩于朝廷或使于四方非其材之长
者不能故下德行一等耳文学又何以在政事之下曰
文学未之及民也
顾问德行四科恐出于门人所记其品第不知果足信
否先生曰此特各记其所长耳然德行之科实不易得
惟颜曾冉闵能之如孟子谓善言德行闵子善辞季氏
宰这样去处谁人到得若于德行实有诸己则言语政
卷四 第 5a 页 WYG0206-0857c.png
事文学皆其馀事耳又问行道而有得于心亦似不言
而信存乎德行者乎曰然不言而信去处亦不容易如
颜子未尝说个仁而圣门弟子无不许他仁的闵子未
尝说个孝而父母兄弟俱说他个孝千乘之国不信要
盟而信子路之一言这样才算得不言而信不知汝辈
说不言而信能如前贤否乎又问游夏既以文学名科
如何春秋不能赞一辞曰此正见德行有遗漏处便与
天地不相似设辞自有过差不如化工如司士贲告于
子游曰请袭于床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叔氏专
卷四 第 5b 页 WYG0206-0857d.png
以礼许人此等去处便见子游虽是文学于德行亦不
足也其能赞得春秋乎
回非助我果然乎曰不有无所不悦何以见有所不悦
之众不有有所不悦之非又何以见无所不悦之是是
不助者大助也
许汝贤问回非助我者恐只是谦词否先生曰助我虽
是谦词究而论之亦是实事盖圣人之心虽浑然全具
卷四 第 6a 页 WYG0206-0858a.png
无所不通然每因疑问引动则思虑益以起发知识益
以开明此便是相长处故曰询于刍荛好察迩言而况
于师弟子问答如孔子于子夏初只是论诗未想到学
上子夏便曰礼后乎圣人之心遂因之有所起发矣故
谓其起予又问若此子夏不反贤于颜子欤曰颜子无
所不悦亦足以发虽不言助圣人而实有大助圣人者
矣故曰词若有憾其实乃深喜之
鸾问无所不悦景象先生曰颜子不违如愚语之不惰
其在兹乎看来圣门弟子亦有或惰或不悦的故夫子
卷四 第 6b 页 WYG0206-0858b.png
有可与言有不可与言者耳又问圣人亦有待于助乎
曰怎么不待于助譬如今日相讲便不相质问则虽有
意思亦含蓄不能发了若夫子真个如洪钟大叩则大
鸣小叩则小鸣然其心则又未尝自足如云好古敏求
不如丘之好学问礼问官之类何尝自言生知不有待
于助乎今人资质万倍不及孔颜却又把生知看难了
故或不是学问大非夫子本意顾问颜子发圣人之蕴
卷四 第 7a 页 WYG0206-0858c.png
那里见得曰予尝谓论语一书皆夫子言语之迹乡党
篇皆夫子行事之实如乡党而恂恂宗庙朝廷而便便
若饮食衣服交际颜子都能一发之但工夫有生熟耳
至于高坚前后之叹克复之仁四代礼乐之政其天德
王道则又其蕴之大者周子谓教万世无穷亦不外此
我们于此处细玩孔颜之学一一体之躬行推之事业
则不为空谈亦是发孔颜之蕴也
问闵子骞之孝注以为孝友者何曰因昆弟为言也如不
得昆弟之心昆弟岂能称其孝乎然言孝则友在其中
卷四 第 7b 页 WYG0206-0858d.png
未有孝而不友者也依经文为是
楷问闵子能化其母而申生不能悟其父者何先生曰
闵子分明有德气象观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等
话他人不能到母闻之何以不感化若献公溺骊姬其
惑甚矣申生力量不及舜闵子止得为世子耳
孟禽问夫子独举闵子之孝而注以友字副之如何先
生曰天下岂有孝而不友者哉观不间于昆弟就是他
卷四 第 8a 页 WYG0206-0859a.png
友处诗云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圣人遂以父母其顺继
之此亦明孝友无二道矣一生曰克谐以孝亦是此意
先生曰如何见得一生曰舜之父顽母嚚象傲传云克
谐以孝则友象在其中矣曰这般看来孔门曾闵之孝
真个是尧舜之孝但要人反求诸己不在取比对也人
苟能反求诸己得此孝友便是他诚身的去处然诚身
尤莫先于明善也乾元问明诚有先后乎曰中庸论先
后甚明
吴启东问三复白圭如何先生曰此亦只是谨言然言
卷四 第 8b 页 WYG0206-0859b.png
之在人亦有当言的有不当言的如言及之而不言谓
之隐三句看来多言的病痛则占其二不言的病痛独
居其一孟子又谓以言餂之指为穿窬之类可见言语
之谨亦不止只是缄口结舌南容三复白圭后来邦有道
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谓非谨言之功乎而今人说话
自是异样如在长者面前自然畏敬不放一到朋友中
间则多是无根之谈谑笑的话说便是不谨言因问谨
卷四 第 9a 页 WYG0206-0859c.png
言工夫怎么样下手诸生亦试言之旦曰心存不放应
熊曰言顾行惟用曰言必虑其所终先生曰皆然也但
工夫还要穷理格物以致知若理能穷则善无不明言
辞自然安定虽他日当国家大事亦是据理发言而世
为天下法者矣
问颜渊死夫子以不徒行止颜路而不论厚葬之非乃
责门人厚葬之非何也曰言己之不可徒行则颜渊之
不可厚葬可知故颜路之心遂已至其门人厚葬则不
出于颜路之意也然于回之死上则归于天丧已下则
卷四 第 9b 页 WYG0206-0859d.png
举世无人并其恸而一椁不与厚葬则其所以待颜子
者学者不可不讲
象先问请车为椁亦是颜路学未到处先生曰颜路之
请不以为贪夫子之拒不以为吝孔门师弟子相与之
深此亦可想见
城问厚葬门人为之似亦无害于理先生曰贫而厚葬
岂不害理如子疾病子路欲使家臣治其丧此等处便
卷四 第 10a 页 WYG0206-0860a.png
不是理故夫子责子路为欺天而于此亦曰非我也夫
二三子也又如礼记檀弓谓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
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中间至杂用三代之礼使颜
渊而在亦必曰非我也夫二三友也
问季路问事鬼神及问死夫子告以事人与知生者何
曰子路刚强非事人为生之道如曰诚敬事神则子路
忠信有馀如曰原始知生则众人所共知也
大器问未能事人如见在君父其未散之精神尚不能
格何况既散之精神乎此说如何先生曰亦好但事人
卷四 第 10b 页 WYG0206-0860b.png
事神之说亦未尽此乃因子路所不足处而言如礼让如
中和如仁如德皆事人事神之道子路之所不足者也
以此而言方见圣人造化子路处又问气聚生气散死
之说如何曰如好勇如行行如暴虎冯河皆非生道也
是故临深履薄吾知免夫者其知死之道乎
旦问事神知生如何先生曰此夫子深见子路之病而
抑之也子路只是个不能事人就不能知生故死于孔
卷四 第 11a 页 WYG0206-0860c.png
悝之难顾问子路死难亦勇于义者于事人也何与曰
卫辄何人而可事之乎一事了卫辄则其结缨而死者
宜也又安得谓之知生向使当时夫子言之子路能发
其故则或可以免矣然此处诸生更要穷究始得泉曰
子路恐是血气之质盛学问之功少故有此事曰不可
谓子路尽无学问也见义必为唯恐有闻何等的工夫
昔颜子几至圣人田地夫子尤称其好学怎么说无学
问大抵子路忠信果敢处多而精察紧密处少故夫子
尝抑其无所取材死而无悔者也诸生又请知生事人
卷四 第 11b 页 WYG0206-0860d.png
之故先生曰事人之中看来要一个明诚盖人之于神
固无不敬而明有未尽又有非所事而事者矣故云明
乎郊社之礼能明而诚则亲亲之杀尊贤之等决不至
于谄渎者也故曰幽明只是一理知生之中看来要一
个仁义盖仁者人也与生俱生而不息也譬如物有杏
仁枣仁桃仁则自然生生不已天之生物到春生时万
物畅茂条达此处却是仁到秋杀时万物憔悴枯槁此
卷四 第 12a 页 WYG0206-0861a.png
处又却是义故曰知生之道莫大于仁义是故子路忠
信有馀而明不足故有卫辄之事义勇有馀而仁不足
故有孔悝之死学者究其极而论之则格物致知明善
诚身工夫阙一不可
问季路问事鬼神章如何先生曰未能事人与未知生
不是泛答事箴救子路之失处依注似不切凡夫子答
门人皆是医他的病子路于明处有不足如强其所不
知以为知也诚敬足以事人添出一个明来如入事父
兄出事公卿皆是未知生生是仁理言仁则统四德兼
卷四 第 12b 页 WYG0206-0861b.png
万善未知生即明善保身之理夫子于子路每以刚励
之语所谓强弗友刚克故夫子每每以刚克之子路在
当时只是忠信果敢不可当但少中和之气以致死辄
难然其失不在于死难之日而在于事辄之非这便是
未能事人未知生处
问夫子既乐侍侧之贤又何以言由不得其死曰如由
行行裁抑之皆可进于道也故乐不然死且不保故能
卷四 第 13a 页 WYG0206-0861c.png
知生则知死惜子路不终夫子之乐使之覆醢而怒也
顾又曰闵子訚訚不知与夫子訚訚同乎曰闵子之于
圣人语其偏则具体而微訚訚亦同语其全则动容周
旋未必尽如圣人之中礼也
象先问子乐亦是乐诸贤之质易变化而斯道可寄否
先生曰是如此盖亦不得中行必也狂狷之意问若由
也不得其死然曰此圣人直告以处死之道而子路盖不
知也
泉问夫子谓由也不得其死此言恐太厉乎先生曰孔
卷四 第 13b 页 WYG0206-0861d.png
子对子路说话都是这等如云死而无悔好勇过我衽
金革死而不厌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都是厉言不知
夫子于此有甚意思泉曰子路恐是个血气之勇未消
得尽先生曰厉言之者所以抑其材之狂也然初年虽
有此气后来毕竟不同就是圣门弟子亦最畏他故曾
西曰吾先子之所畏夫子亦曰片言折狱其由也与固
非纯是血气之勇
卷四 第 14a 页 WYG0206-0862a.png
旦问为长府如何先生曰此见造作之工劳民力伤民财
役之不可以不慎也昔萧何治未央官谓非奢丽不足以
重威大失此义顾问程子云为民立君所以养之也养民
之道在爱其力专语力而不语财者何曰力犹重于财也
财者民之所出也力者民之所生也伤财则竭民之血脉
而劳力则戕民之筋骨矣闵子仍旧贯云云岂止惜财力
而已哉充之虽卑宫室茅茨不剪可以并驰于前矣
重光问闵子言必有中是亦涵养从容者乎曰闵子言必
有中非止长府之一言如善为我辞亦多少春温气象至
卷四 第 14b 页 WYG0206-0862b.png
于必在汶上则又刚方不回虽功名富贵亦系他不得了
先生讲由之瑟谓诸生曰子路许之升堂亦正大矣如
何又有北鄙杀伐之声余用中对曰升堂是正大无私
刘孟禽曰由之瑟一事之失易伯源曰刚勇过中先
生曰说一事之失是又分为二矣说无私过中似得
其意但圣人之道一耳如何有曰室曰堂之别又独不
及其门乎诸生请问其故曰一贯之道不闻故每分道
卷四 第 15a 页 WYG0206-0862c.png
为二若北鄙杀伐惟商纣有之至于子路见义必为闻
过必改何等正大特刚勇未免过中故时每见于外也
这样去处亦惟圣人能测其音耳夏彝叔问与点瑟同
否曰不同张淳夫言点瑟有春温意思由瑟有秋肃意
思曰然曾点倚门而歌亦失与时偕乐之志若子路明
决真不可当泉曰曾点之狂亦可谓斐然成章与子路
又奚异乎曰充舞雩之言常存诸心不已则尧舜气象
亦不过是惜其不能掩言耳
先生讲商师孰贤谓诸生曰过犹不及旧看于道固为
卷四 第 15b 页 WYG0206-0862d.png
失中然究其进学亦必有切近处不知汝辈以过为可
乎以不及为可乎伯源曰过者还是明敏之资不及者
乃笃确之资若论可取明敏还好些譬如行路者走过
百里之外挽而回之犹可为也气弱者或三四十里或
五六十里疲跛不能致远是以不似明敏者先生曰行
过百里其力必乏挽之亦难使气弱者循序渐进不已
则百里可到矣
卷四 第 16a 页 WYG0206-0863a.png
顾曰堂堂乎张难与为仁笃信圣人庶几于道意以笃
实者可进先生曰此正夫子救二子之学于未成之先
毕竟后来造就不同如子张执德不弘云云子夏日知
其所亡云云皆是有道的说话但如今求进道者资质
笃实之学充之可以为圣为贤明敏处未免为才高意
广所使如子夏当初传易述礼自然比子张不同泉曰
子夏笃信圣人一句恐未必然先生曰礼记纪夫子言
动甚众子夏一一识之渠非笃信者乎重光因问游杨
尹谢优劣曰游杨谢才思高大尹氏诚确处多予尝谓
卷四 第 16b 页 WYG0206-0863b.png
尹在程门犹曾之在孔门也金用问后人多取游杨而
不取尹者何曰游杨雪深三尺特立不去后人独嘉其
志耳至于尹之行处真个人所不能及盖亦孔门之子
夏也人但未之深考耳
象先问冉求为季氏宰孔子初亦不见救止之如何先
生曰此或有难于言者或是家贫亲老为禄仕亦未可
知如仲弓亦尝为季氏宰孔子亦不止他或是望他感
卷四 第 17a 页 WYG0206-0863c.png
化季氏否曰此亦有理大抵贤者出处之分不可不明
如有复我必在汶上闵子得之矣
愚问季氏富于周公如何先生曰天下之富不止周公
夫子谓其富于周公者以其徒有其富而无其德也冉
求无能改于其德反为之聚敛附益故夫子累责之如
曰汝弗能救可谓具臣皆抑而教之者也重光曰古之
聚敛必定比今不同顾曰今之聚敛犹古之聚敛也泉
曰今之聚敛头会箕敛恐古未必然顾曰季氏在当时
作三军舍中军刻剥其民不为不至安知非头会箕敛
卷四 第 17b 页 WYG0206-0863d.png
者乎先生曰如今不要管他箕敛不箕敛但究冉求病
根在何处方为有益诸生未对请教先生曰冉求亦只
是气弱的如云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气弱故不能
作用耳应熊又问以政事许求者如何曰此或门人之
记耳但冉求亦多为艺所使顾问圣人教人无非道德
怎么有这样弟子曰冉子特见不透故有聚敛至于大
节目处夫子亦尝许他又问非吾徒之言圣人待弟子
卷四 第 18a 页 WYG0206-0864a.png
可不谓严乎先生曰非吾徒者绝之也鸣鼓而攻者望
之也望则令其自改绝则令其自讼亦以见圣人之至

淄问愚鲁辟谚先生曰四子之病皆是气质之偏故夫
子教以自励后来四子闻教皆变化不同又问辟谚何
别曰辟是堂堂的气象谚是行行的气象我辈不可只
论前贤如各人身上都有个病痛各能寻究出来或好
大自私或骄奢淫欲或贪利傲惰能一一斩去不使一
毫萌动于中才能实学炳问病痛人身上俱有的但要
卷四 第 18b 页 WYG0206-0864b.png
克治不知不觉又发出来先生笑曰还只是不做工夫
故理欲或出或入然不以不知不觉为不识不知盖不
知不觉出于欲人所不可有不识不知出于理人又不
可无光问程子谓曾子能传道在鲁是鲁即颜子如愚
字否先生曰夫子自曾子学未成之前说程子自曾子
学已成之后说故如此大抵传道还要好资质鲁还是
他资质偏处孔子言此使自偏处克去若颜子则言其
卷四 第 19a 页 WYG0206-0864c.png
如愚非真愚也于曾子直说参也鲁语意亦自可见但
曾子唯鲁故笃信圣人至闻一贯传十章而鲁质至是
变化尽矣所以能任道也
楷问愚鲁辟谚四子何以有是病夫子何以示其教也
先生曰此圣人教人在一字上用功处愚是知不敏鲁
是行不敏此愚鲁之别也学者要变化气质是第一事
看这病痛是气质与生俱生带将来不好了虽励数子
实所以励三千之徒以今日观之亦所以励万世之学
者也盖气质未变则出言行事终狃于偏或见之文字
卷四 第 19b 页 WYG0206-0864d.png
而不能发其奥义或推之行政而不能达于民情皆是
气质为累缠了一生不自觉也
问庶乎屡空曰屡空即庶乎也赐不受命即不庶货殖
即不屡空
顾问庶乎屡空是安贫又能近道否先生曰说安贫近
道则可说安贫又能近道则不可盖贫之在人亦最难
处如日用常行饮食衣服少有不足则便歉然于中于
卷四 第 20a 页 WYG0206-0865a.png
此都能安得却非见大心泰者不能便是道了至如子
贡是个明敏的人却又不能受命而货殖焉一生曰诸
生不能进道亦只是不能安贫乎先生曰人只是个不
足故虽居公卿宰辅亦有还不足者如季氏富于周公
反僭诸侯天子之制度起来亦是个不安贫的心不知
汝辈肯于此关头见得一二分否癸巳正月二十一日
先生过寺诸友咸至请讲先生曰今日聚讲各有疑处
都说不妨不可以吾年少长遂隐而不发但随力量所
到见识所及虽事变相干也须平心易气一论故某尝
卷四 第 20b 页 WYG0206-0865b.png
谓虽是做个宰相必须尽天下之情使大大小小之善
都要用他才好因问前日讲庶乎屡空下要分安贫近
道做两截看诸生近看以为何如梦卿对曰安贫近道
只是一事先生曰何以见得一事朱仁贵曰素贫贱行
乎贫贱曰然安贫就是近道如孔子之赞颜子亦只云
不改其乐易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亦只是见得这
个道字故屡空者常常如此非止一空便了也看来宋
卷四 第 21a 页 WYG0206-0865c.png
时周茂叔亦将到颜子田地如光风霁月胸次洒落那
里有一毫富贵利达之心故二程每见茂叔归来有吾
与点也之意虽二程亦惟见他光霁气象周子是何等
襟怀学者也要识得常存光霁之心则于富贵处亦略
打破几分方好
问屡空之空只是虚字若言贫恐小了先生曰屡贫亦
非小事知破此便寻得仲尼颜子乐处也
梦卿问善人是如何的样子先生曰大抵只是质美未
学的人问践迹是如何先生曰如所谓诵其诗读其书
卷四 第 21b 页 WYG0206-0865d.png
尚论古之人也又问不践迹是质美不入室是不学否
曰不践迹就见他不学的意思若肯好学则又(阙)

曰十室忠信不如丘之好学与此亦相类否曰

 阙      圣人只是个好古敏求我学不厌(阙)
      清曰圣人有生知安行之资质(阙)
     十五时亦或有同于俗者耳又问善人资
卷四 第 22a 页 WYG0206-0866a.png
质可以至于圣否曰充可欲之善不已则神化亦可几

问论笃奚别乎曰论长于言语笃饰其容貌也
问进求退由如何曰此便是一贯之道持此以观论语
则思过半矣天下之治可从而理也
先生讲闻斯行诸谓诸生曰一进之一退之夫子作春
秋之义尽在于此梦卿请问其故先生曰亦只是当褒
而褒当贬而贬进退尽之矣又曰此正见圣人时中处
颜子未到这地位所以仰钻瞻忽也然行夏时乘殷辂
卷四 第 22b 页 WYG0206-0866b.png
服周冕乐韶舞皆示以时中觉他处渐卿问曰若闻得
些事要干固当告之父兄若闻先生之教就该去体认
亦将告之父兄乎先生笑曰此却太泥了先生之教亦
是此事盖子路是个刚勇的人故夫子每曰无所取材
何足以臧皆是退子路处然渐卿此念头却甚质朴真
切但恐又近于无所取材耳
宁问回何敢死者何曰夫子如不在则回何敢生以此
卷四 第 23a 页 WYG0206-0866c.png
知回之一生一死皆视夫子也故夫子曰视予犹父
廷藻问子畏于匡如何先生曰当时若子不在回必死
矣此正见孔颜师生相处视义为重视死生为轻如曰
回也视子犹父子不得视犹子就是父子一般然犹一
椁不许可谓恩义兼尽者矣后来唯尹彦明于程子有
这些意思故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彦明也彦明则
曰不辱师门则有之有益于世则未也大抵有所见后
惟知道义为重生死自轻更不须论夭寿不贰也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夫子不责其言而且恶其佞者何
卷四 第 23b 页 WYG0206-0866d.png
先生曰当时夫子说贼夫人之子也不曾说专在读书
为学想夫子平日教人只重在力行上不专事读书故
子路将此意却来质夫子所以夫子且不责他这话是
不是只恶其佞耳
伯源问子路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之言恐体用之学看
来还不是先生曰子路之言未尝不是但在此处说却
是执强耳徐又笑曰亦是夫子平日教他只重在大头
卷四 第 24a 页 WYG0206-0867a.png
脑上不在读书故子路今日反借其言以诘之也原其
初心一定不是这等故夫子不好与他辨别惟曰是故
恶夫佞者伯源起曰先生之言说出子路之雄心矣
象先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是欲观群贤用世之志如
何先生曰夫子问的意尽含蓄谓如或知尔将以何者
见诸行事非专止于为政也问夫子与点者何曰以其
知足以及之既而曾点独后似有喜夫子与己的意乃
问三子之言何如夫子抑之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及
问夫子何哂由也又抑之曰由之有勇知方可谓为国
卷四 第 24b 页 WYG0206-0867b.png
以礼然让者礼之实但其言却不让故哂之耳点犹不
悟而问求赤故又激词以抑之曰安见非邦非诸侯而
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点至是庶几有悟乎圣人
之造就人材如天地化工一般此亦可见又问曾点漆
雕开已见大意先生曰漆雕开还质朴些观其吾斯之
未能信之言则必无方人之问矣此可见圣人之意亦
在于见用若从曾点之志则至于忘世矣使无曾点之
卷四 第 25a 页 WYG0206-0867c.png
问则人亦将皆以点之志为是诚使人有曾点之志而
兼有三子之才斯全矣
用问由为千乘之国三年何以能使有勇知方曰孟子
言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
信是子路之政也子路忠信好强而又衣敝缊袍故有
勇知方冉求何以言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曰由之知方
寓礼乐之事也故求逊之耳点方鼓瑟何以能闻三子
之撰且三子与圣人方言志而点乃鼓瑟岂其礼乎曰
鼓瑟希或在夫子初问则何以哉之时而记者叙于曾
卷四 第 25b 页 WYG0206-0867d.png
点言志之时因以见威仪之从容也为国以礼者何曰
指有勇知方赤也为小者何曰指惟赤非邦
楷问四子侍坐之章其鼓舞群弟子之详可得闻否先
生曰曾点平日见夫子有老安少怀友信的襟怀故其
言志如此而其躬行实有未能观三子言志独点乐与
童冠浴沂咏归真不为尘土所染其志可尚故夫子于
四子中独许他曰吾与点也还不是极至如夫子老者
卷四 第 26a 页 WYG0206-0868a.png
安之云云才是极至及历问三子之志分明有矜誇气
象故夫子说亦各言其志以抑之点犹不悟问夫子何
哂由也夫子既答他又问求赤却想像夫子哂为邦一
般夫子皆举其为邦之事以见为国治人此事亦自不
可少其实乃所以抑点也其曰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连曾点也不在眼里了且天下之实用自少不得若
人都效他拍肩执袂閒游则天下百姓不安何人去治
点之一问本像露出只多了这一问看此章要见夫子
所以锻鍊曾点处注中盖许其能句为许子路为国以
卷四 第 26b 页 WYG0206-0868b.png
礼还是但其言词都是矜誇了如夫子说期月可三年
有成何等谦让或以子路在圣门其君臣父子之义闻
之熟矣岂以事辄而独昧于此乎先生曰当时人只见
蒯聩拒父他得罪于父一段论古人须恕些今据见成
书上论容易易伯源问赤也为之小小字有说从愿为
小相说来曰也不消如此拘泥

颜渊篇

卷四 第 27a 页 WYG0206-0868c.png
金初见先生讲克己复礼问曰所谓己者我之身也何
以欲克而去之先生曰己之与人均受天地之气以生
其血脉本相通也人惟私意一生是以人自为人己自
为己元初之相通者始判然二之矣是以君子贵克己
则一人已平物我直以天地万物举而属之一身是故
志定于此气通于彼而天下归仁尧舜一民饥曰我饥
之也一民寒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我陷溺之也其
能克己复礼者乎西铭一篇全是发明此意又曰人惟
有己始有人人惟无人始无己己者人之敌也
卷四 第 27b 页 WYG0206-0868d.png
用问克己复礼为仁者何曰克犹克敌之克故曰胜也
故克己则无我无我则天理故非礼勿视听言动即复
天理也然其所谓非礼者非必如淫声美色之类少有
纤毫过差私意皆非礼也如视上于面下于带之类天
下归仁之谓何曰归向之归得其志也仲弓之仁何以
与颜渊不同曰敬恕是始下手处而家邦无怨小于天
下归仁也然能充其极是亦归仁耳又曰有天与己之
卷四 第 28a 页 WYG0206-0869a.png
分故言克己复礼有隐显人己之分故言敬恕此就二
子所至浅深而言及其至则一也牛之仁如何曰事至
于前不轻率妄动则心方思虑区处之不暇矣奚事于
言乎
问象山云颜子为人最有精神然用力甚难仲弓精神
不及颜子用功却易观其问仁之时犹下克己二字曰
克己复礼为仁又发露其旨曰一日克己复礼为仁天
下归仁焉既又告之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至仲弓
问仁夫子但答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
卷四 第 28b 页 WYG0206-0869b.png
欲勿施于人只此便罢也颜子精神高既磨砻得实弓
不及也此说如何先生曰此象山想像之言几于捕风
捉影矣且颜子最有精神用功宜易今反以为难仲弓
精神不及宜难今反以为易不几于倒说乎且如见如
承勿施等语亦非易事故传虽分克己敬恕为乾道坤
道亦是就颜仲面头上说也故学者不当在比拟二贤
上用功只当就二贤比拟于己有所不及思齐之可也
卷四 第 29a 页 WYG0206-0869c.png
象先问克己复礼不谓之理而谓节文之礼者何先生
曰纤悉处皆是天理如张子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无
一物而非仁也然圣人下二复字最好见得天理本是
我所固有的但为私欲障蔽去了若克除己私则天理
即复还我矣问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如何曰一日
即闻道一般工夫至此是成熟境界故天下皆归向其
仁今虽万世之下孰不以孔颜为圣贤哉问非礼勿视
听言动如何曰非礼不但如淫邪也即非礼勿视如礼
记所谓始视面中视袍皆是礼失此则为非礼乎曰然
卷四 第 29b 页 WYG0206-0869d.png
宣之问非礼勿视听言动何以唯颜子足以当此先生
曰视听言动的工夫亦难着吾乡有个行人出使于滇
黔国公请他举席皆是些珍宝的器皿中有个宝石嵌
的酒杯其行人在座中时一视之后宴毕黔公遂取以
赠古来有吴公子季札过徐徐君爱其宝剑季子心知之
后使邻国毕过徐徐君已没矣遂解其剑挂墓上而去
瞻视之顷不可不审有如此者且如虽是一个言其条
卷四 第 30a 页 WYG0206-0870a.png
件亦多著如在官言官在朝言朝与父兄言言慈爱与
子弟言言孝敬或言及之而不言未及之而言未见颜
色而言就使一揖中也有过高过卑的动容周旋有多
少曲折处推此类可见视听言动的工夫极细密地位
尽难须是有颜子三月不违的境界才担当得起问夫
子告颜渊仲弓为仁二条比拟于己实未能及但日用
行事颇有不欲勿施意思而又有责成他人待己亦似
己之待渠意此又是私意了循而上之如见如承而克
而复又当何如下手先生曰既知是私意便在此下手
卷四 第 30b 页 WYG0206-0870b.png
去之如见如承亦是此而克而复亦是此颜渊不是天
上客孟禽不是尘中人天理是一个天理不分今古私
意无两个私意因别贤愚
问视听言动乃耳目口鼻四肢之欲声色臭味之类颜
子犹有此累乎先生曰颜子有此何以有箪瓢之乐夫
礼者大中至正而已非礼者小过不及云尔颜子勿此
而已矣
卷四 第 31a 页 WYG0206-0870c.png
城问孔颜穷而在下何以言天下归仁先生曰此言其
效之至大然亦不可小看了孔颜孔颜穷而在下便是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仁达而在上便是飞龙在天利
见大人之仁
象先问孔子答颜渊仲弓问仁不同如何先生曰仲弓
工夫未能如颜子之密故圣人所答不同盖颜子无人
己界限惟求合于天仲弓于人己中间未能脱然乃方
体验于人故复礼行恕有天人之别天下家邦有大小
之殊
卷四 第 31b 页 WYG0206-0870d.png
伯源问天下归仁还是许他仁否曰到此天下已是在
仁之化中了盖己既克便有天下一家的意思伯源曰
正先生所谓尧舜之心也然则天下邦家有大小否曰
己一克就与天地同德故曰天下归仁敬恕尽但于人
己无间故曰邦家无怨以人己对天下则虽欲无大小
深浅亦难矣中庸所谓天道人道也
先生谓诸生曰夫子告仲弓问仁何故以出门使民言
卷四 第 32a 页 WYG0206-0871a.png
之泉对曰恐是仲弓为政时故以出门使民告之曰然
又问诸生曰夫子告樊迟曰居处恭执事敬便这等详
密此独言见大宾承大祭者何诸生未答请教先生曰
仲弓是个简略的人虽于出门使民恐多无宾祭的意
思又一简略了就不能恕以及物而邦家亦生怨矣故
夫子告之如此又问仲弓居敬行简恐他先有敬的意
思在先生曰此是夫子告仲弓大宾大祭以后事亦未
见得夫明莫大于大宾幽莫大于大祭如见大宾承大
祭幽明两尽之矣其为仁尚有所遗者乎
卷四 第 32b 页 WYG0206-0871b.png
程久中问司马牛问仁如何先生曰司马牛问仁问君
子夫子告以其言也讱不忧不惧直待再问然后告以
先头里的事有甚意思泉曰使牛不问则夫子之言止
于是乎如子路问修己以敬一般使不屡问又安有安
人安百姓之告乎看来穷究到㡳更好些先生曰这却
比修己以敬不同如安人安百姓还在修己中推之若
其言也讱不忧不惧是正对司马牛的病症及其再问
卷四 第 33a 页 WYG0206-0871c.png
则发以受病之原也顾问为之难敢是未为之先固不
急遽以从事既为之后不可偷安而苟且乎曰此还在
未为之先说熟思审处如之何如之何之类纯甫问君
子不忧不惧是颜子之不改其乐孔子之乐在其中者
乎先生曰内省不疚其中还有多少工夫多少委曲若
牛之于魋未能谕之于道如舜之处象处便是疚也渐
卿曰君子不忧不惧孟子如何说有终身之忧先生曰
汝说是德之不修是吾忧也的忧字这个终身之忧不
可无那个有疚之忧不可有纯甫曰牛处兄弟不得不
卷四 第 33b 页 WYG0206-0871d.png
忧先生曰若内省有疚是徒忧矣又问牛之成就固不
可知未审他后来处桓魋如何了先生曰观桓魋作乱
他置邑与圭而去便是他成就处又曰我那里有个刘
近山先生尝自谓曰我连日所言所行或差便睡不著
不是说错了话必是行错了事以此观之内省不疚便
觉明白
衢问四海兄弟之言如何曰此言流弊为庄生之学也
卷四 第 34a 页 WYG0206-0872a.png
不如孟子一本之为正或者以为意圆语滞夫意与语
岂有二哉故意圆则语亦圆意滞则语亦滞
宁问司马牛忧无兄弟如何先生曰牛之问虽多在于
忧夫子子夏告之自不同但子夏工夫难不若从夫子
之言有下手处泉曰敬而无失二句亦不难先生曰是
固然但处桓魋之变从内省不疚下手便有谕之于道
思止其乱的意思若讲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工夫且又
迂远了一步重光曰尧处丹朱尚不能化彼安能化桓
魋也先生笑曰使人人以丹朱视他则在己全无工夫
卷四 第 34b 页 WYG0206-0872b.png
可做矣且桓魋又非丹朱之可比也泉曰尧逊舜以天
下而丹朱不言则丹朱特不能似舜不可授以天下者
耳重光曰书曰无若丹朱傲先生曰我尝说尧舜欲使
天下各得其所如愚夫谗人尚欲化之岂有子在膝下
而不欲化之乎看来古之圣人惟一文王方为无忧若
尧舜之处丹朱商均不知费了多少心思你们倘处人伦
之变亦宜体尧舜之处丹朱商均的意慎毋以丹朱商
卷四 第 35a 页 WYG0206-0872c.png
均委于下愚不移便为了事如牛之不内省也故子夏
之言虽善未免有三游之失不如夫子之真切
谮愬何以不能行曰公生明诚则明子张寡仁而未忠
信故其心偏而多疑夫子所以云然
三才问夫子告子张以明而又告之以远且谮愬不行
何以见得是远先生曰前面谮愬不行是不为他所惑故
谓之明后面不行是并谮愬之由而得之矣故谓之远
但非圣人亦说不到这等地位看来明见处还要公方
才做得如明见万里之外洞烛重渊之下必须肚里无
卷四 第 35b 页 WYG0206-0872d.png
一毫私意方可所谓万里明尽一私难干者也
民既死何以见信立曰尧舜禹汤文武立于唐虞三代
孔颜曾思孟子立于春秋战国文帝董仲舒诸葛亮立
于汉王通韩愈立于隋唐周程张邵司马朱许立于宋
元斯其人至今皆在也
永年问足食足兵民信如何先生曰夫子讲为政处甚
多或以德或以礼此独言兵食信且兵食既去如何又
卷四 第 36a 页 WYG0206-0873a.png
存得个信也涂桓曰张巡为睢阳太守兵食俱尽犹与
士卒死守此可见兵食可去而信不可去矣先生曰援
引甚切然张巡之信不知从何得来汝尝求其故否桓
曰亦是张巡平日教化中来先生曰此固然但保民为
邦之本散财得民之基故以根本论信固为主以作用
言食尤为先就如张巡与士卒同死守者亦以其平日
与士卒同甘苦饥则与食寒则与衣甚至爱妾亦杀与
士卒同食有这样忠信心肠教人如何不信他故我尝
谓大学一部书极广大而絜矩之道只在散财则夫子
卷四 第 36b 页 WYG0206-0873b.png
所谓足食者岂止仓廪充府库实而已哉盖欲使匹夫
匹妇各得其所无颠连饥寒者也故欲致此田地只要
一个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若有一体心肠则自
无一毫私意间隔于其中就于食上亦有作用的去处
又问两不得已如何先生曰此设言以较其轻重耳盖
无食做信不出而食又不可以无信也渐卿问魏公李
密开洛口仓自以为足食后来亦不济事如何先生曰
卷四 第 37a 页 WYG0206-0873c.png
此正非足食也所谓足食者只是不横征耳故尝说大
学散财要一个不要钱的官方才干得徐之麟曰民可
使之信兵不可使之信曰你只泥著民无信不立了兵
与民俱不可无信故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且古
者兵出于农兵民原不可分问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章
旨安在先生曰夫子说是一起事子贡分析问故又随
问以答之也且当时如太王去邠连兵食都不要了邠
人从之如归市则其信如何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何等警切圣门之学如子路只此一信汉时张元伯
卷四 第 37b 页 WYG0206-0873d.png
范巨卿鸡黍之约也只是信此学汉时也还谨守一节
若博学而无所成名惟圣人能之尝说如汲长孺董仲
舒王吉西汉之能自守者
子贡论文质不无本末轻重之差乎曰此与文质彬彬
奚异哉子贡或祖是而言耳
永年问文犹质也质犹文也与夫子文质彬彬如何先
生曰子贡之言似乎文质彬彬而未尽棘子成之言似
卷四 第 38a 页 WYG0206-0874a.png
乎先进野人而不足又问先进礼乐文质得宜亦非全
不尚文曰以此观子贡之言微有疵可议若圣人文质
彬彬还不是这等看我说是一根树木质其干也文其
枝叶也以质为本而以文济之方是文质彬彬如曰文
其质彬彬然如林木之蔚荟也重光曰绘事后素亦是
此意曰这却说得好盖虎豹之鞟虽去其文终与犬羊
之鞟有异如老实的虽无文可观自与饰文采的不同
周之后世琼宫瑶台未必非尚文之弊一生曰这般看
来似周之文不如夏商之忠质矣先生曰文武成康之
卷四 第 38b 页 WYG0206-0874b.png
文何尝不如夏忠商质乎使子孙世守其法虽至今存
可也重光曰一代不如一代亦可见时之降矣先生曰
还不要归之于时就归于人之身
问百姓何如才得足先生曰三代之时只是以此财利
与百姓同之至战国时君攘其利于上臣攘其利于下
所以孟子说以齐王犹反手也只是散财利则其治道
真如反手之易圣贤论治道至为易简然却知也有难
卷四 第 39a 页 WYG0206-0874c.png
处在克己如樊迟粗鄙近利夫子教他先难后获须把
私利的心克去了方能有得也
钥问盍彻乎如何先生曰鲁自宣公初税亩已取其二
哀公用田赋又取其三其原亦只是不足如后之税间
架商贾之类犹有甚于鲁者岂非不足启之乎汉文帝
欲世之俭先从身上做起后宫衣不曳地集书囊以为
殿幄都是个足处三家僭八佾亦是耻恶衣恶食不知
足处起若圣人欲天下万物各得其所恁地淡薄如进
一宝器则碎之旨酒则绝之曷尝有不足的意思汲汲
卷四 第 39b 页 WYG0206-0874d.png
于民间求赋耶汝们须体此意做秀才做官俱无不足
的意亦惟求个仁才见得渐卿曰有若言上下一体亦
是仁否曰然
顾问子张问崇德辨惑与樊迟同夫子答之有异者何
先生曰子张是个务外的故告以忠信樊迟是个粗鄙
近利的故告以先难后获病症殊用药亦异又曰刚健
笃实辉光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卷四 第 40a 页 WYG0206-0875a.png
立诚亦是主忠信萧鸣邦问爱欲其生恶欲其死亦人
之常情如诗祝圣寿万年投畀豹虎之类亦可谓之惑
乎先生曰以好恶而颂诅者公心也以好恶而欲其生
死者私心也公私不可以一例视况生死亦大矣岂好
恶所能致乎夫生死既不以好恶而致则凡得失之小
皆不可徒生好恶之私也又问好善恶恶如何先生笑
曰此惟恐其不好恶也
楷问此言主忠信徙义崇德比文言之所谓忠信孟子
所谓集义大传所谓崇德处同否先生曰其忠信同只
卷四 第 40b 页 WYG0206-0875b.png
是一诚徙义比集义略浅些做成了都一般崇德如夫
子日月也如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才是崇处故曰崇效
天凡德之见于外者皆是业业之蕴于中者都是德如
地生出许多草木鸟兽元是天之气发生出来德之盛
处著于人则人化著于物则物化都是业圣人所以崇
德广业者如此
谢顾曰昨看景公善哉之对甚有感于其心如景公之
卷四 第 41a 页 WYG0206-0875c.png
说亦可谓真知矣如何又不能行反有篡国之祸乎先
生笑而未答徐曰此亦是他萌动处顾曰然则如之何
先生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吾末如之何也矣孟子亦
曰吾如有萌焉何哉景公还是少充其念耳萧子和曰
亦恐非是真知永年曰固不可谓之真知亦不可谓之
知先生曰大抵景公只是个任贤不专使其常与晏子
处则政事必善夫何惑于群听偏于欲好使一梁丘据
之言每得乘间而入则景公何如做得主张起终日只
见和而同那里有个亲贤士大夫之言乎汝们在此亦
卷四 第 41b 页 WYG0206-0875d.png
要慎交若有梁丘据之友一接则虽欲进一步却被退
了二步此燕朋燕友深所当绝也
先生讲片言折狱问诸生曰此与无情者不得尽其词
同否诸生曰无情者一句是使民无讼事与此不同先
生又曰子路无宿诺与片言折狱怎见得相应著否渐
卿对曰子路是个忠信的人故无宿诺正如生等有向
上之心则闻先生之言就去体认一般先生曰若如此
卷四 第 42a 页 WYG0206-0876a.png
说则忠信又在宿诺之前矣大抵子路是个心口相应
的人故尝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
信其言曾西亦曰吾先子之所畏也这样见信于人如
何不能折狱又曰忠信公也果决明也公则明明则自
不能欺永年曰也有忠信之人被人欺的如何曰此不
是主忠信今人所谓老实人也若主忠信如之何而被
人欺乎永年曰司马温公而受欺于蔡确如何曰君子
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岂可以一事之失而盖其平生之
忠信哉虽然非仲开之问则君实受讥于人者多矣然
卷四 第 42b 页 WYG0206-0876b.png
则蔡确之为人温公何不察之而反受其欺乎先生曰
非温公之不明只缘他不喜新法之行有意必之私故
人有奉行者就用之耳一生问子路死于孔悝之难如
何曰是他元知之不真错了非关不宿诺故也
子张之政奈何曰居之无倦则所以存心而修身无一
时之或惰行之以忠则所以以心体物以身殉道者无
一事之或欺皆子张之所不足也
卷四 第 43a 页 WYG0206-0876c.png
千钧问居之无倦先生曰诸生试看居个甚么行个甚
么一生曰居存诸心行见于事先生曰不知存诸心者
又何在也诸生未答请教先生曰看来居与行字相对
则居非临民时分此处须要个无倦若或倦怠则放逸
之心就萌临政时未必不乱也行事时须要个以忠若
或不忠则妄动之念就生临政时亦未必不错也顾问
居之根本何先曰居如居敬之居若敬心一存则自强
不息工夫无时可已他日夫子语樊迟曰居处恭执事
敬与人忠都是个无倦顾起曰先生讲居说一敬字则
卷四 第 43b 页 WYG0206-0876d.png
令人有著力处先生曰非特此耳就如君子之九思曾
子之三贵皆是此意然此虽夫子明告子张但于吾辈
尤最亲切宰予昼寝却是倦夫子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不知老之将至亦只无倦不知诸生近来存心亦肯居
之无倦乎又问子张无倦与子路同否曰人各有病痛
如刚勇过人进锐退速亦必倦务外不实亦必倦故夫
子于师由皆告之以此
卷四 第 44a 页 WYG0206-0877a.png
先生讲君子成人之美谓诸生曰浅视之则成人之美
就君子所成者言耳深玩之则成人之美成天下之美
亦不外是然此必须有舜乐与人为善之心方才干得
楷问诱掖奖劝足以尽成美之意乎曰人之美不同如
欲为未能己为而有小差君子启迪于前周旋于后多
方以羽翼之皆是成也洸问曰君子见人之恶当规戒
之岂但不成之乎先生曰不成之中已寓规戒意
春芳问质直好义先生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
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质直虽是内主忠信然人生下来
卷四 第 44b 页 WYG0206-0877b.png
已有此美质后来又不曾坏了故能全得如人之生也
直无一些枉曲无一些诈伪一般又曰质直好义是质
美又能好学的意思然此义字即孟子所谓集义之义
夫好义亦难非深知则不能好但夫子当初说好古好
学处多此独言好义有甚意思史起蛰对曰圣学无所
为而为故谓之义先生曰然才以义言便以利对也缘
子张有务外好利之病夫子语此好义即对他病症而
卷四 第 45a 页 WYG0206-0877c.png
药之耳又曰察言观色是因人而反诸己故曰未见颜
色而言谓之瞽然略有一毫自大的心便忽了故又虑
以下人功夫到此便是至诚能动至诚动处便所谓神
如今有人焉一人说他老实千百人通说他老实这便
是所谓达也神也
问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者何先生曰质
直二字即人之生也直之直质直虽是资质亦从工夫
中来义字对利字看一有所为而为之便是利了此句
与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一般不曰好礼好善而独曰好
卷四 第 45b 页 WYG0206-0877d.png
义者盖义者利之和也分黑白之间耳无所乖戾故谓
之和察言而观色察言如因人之深浅验己之深浅如
人言之是非邪正考之于己句句有益观色上盖未见
颜色而言谓之瞽若非虑以下人也不得如此则在邦
在家必达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彝叔问先事后得是德日积而不自知乎先生曰若说
日积而不自知便是有意于得了下不得个后字但有
卷四 第 46a 页 WYG0206-0878a.png
个先事后得心便是崇德也如汉时董仲舒亦见得此
意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言甚好故
程子称其度越诸子有儒者气象又问攻其恶及一朝
之忿如何先生曰此亦因樊迟粗鄙近利之失而告之
耳若颜闵诸子夫子则无此说矣渐卿问曰樊迟虽是
粗鄙近利然看他问词却甚切实先生曰此所以为孔
门之学观樊迟问学稼学圃宰我问短丧皆是切实自
家到处说不比今人之泛滥高远也
修慝何以言无攻人之恶曰盖与人恶而有藏于心故
卷四 第 46b 页 WYG0206-0878b.png
谓之慝犹所谓匿怨也
先事后得则道德日进于高明功利不萌于念虑德岂
有不崇哉慝谓恶之匿于心者此句似太重些若圣门
之贤有恶之匿于心的也少了只因本文有攻恶字样
故如此慝字只是匿怨而友其人意盖专于治己而不
责人则不怨其友矣这便是修慝意一朝之忿忘身及
亲忿生时也不知一知得了便不至于如此惑即辨了
卷四 第 47a 页 WYG0206-0878c.png
迟之请学则近利唯知为己而已是一人之学非千万
人之学也所以夫子开广他都是学者须以天下为一
家视万物为一体胸中才弘大然空有此志也不得又
须逐事一一克己使其与天同覆与地同载这方是学
问之道
易叔德问樊迟问仁夫子告以爱人如何先生曰如舜
之仁智俱备孔子之绥来动和孟子之所谓过化存神可
见渐卿问樊迟问知夫子告以知人此是知以后事若
己未能知而欲知人似太难了先生曰观舜有天下而
卷四 第 47b 页 WYG0206-0878d.png
能举皋陶汤有天下而能举伊尹知人亦不见难但于
众人之中如何便知得皋陶伊尹之贤而能举用之可
见知人此处还有工夫非徒知也又曰只一知字也有
仁的意思如知之明处是知至于无私处便是仁也伯
源曰夫子以爱人为仁然则博爱之谓仁韩子亦说得
通了先生曰然
问存神曰如舜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便是神也盖
卷四 第 48a 页 WYG0206-0879a.png
舜所存特举皋陶耳而不仁者远此处不可测度这般
神非舜至明不能知非舜至公不能行易曰鼓舞之谓
神舜提掇一个皋陶起来便是鼓舞之具千百年之远
千万人之众皆没他这个手段非神而何
问圣人过化存神如何心所存主处便神妙不测也须
有些作用处请破此疑先生曰旧讲舜举皋陶汤举伊
尹事孟禽未之闻耶盖舜汤举此一人极为简易亦无
甚动作然四海九州之不仁者皆化而为仁便可观过
化存神处易曰鼓之舞之之谓神惟舜汤能知此意汉唐
卷四 第 48b 页 WYG0206-0879b.png
诸君虽有英贤却没这个举皋陶伊尹的手段故其治
或杂霸或杂夷难与帝王比隆且子曾入天地坛帝王
庙乎当其入之之时貌必庄而无惰容心必肃而无杂
念是谁使之然哉盖天地帝王过化存神不见而章如
此又问此与举皋陶伊尹奚比乎曰凡所谓神化者至
公而无私至明而不昧汉唐之时虽有皋陶伊尹或明
不足以知其贤纵或知之又为私意亲幸所蔽不能用
卷四 第 49a 页 WYG0206-0879c.png
其贤此不可以反观舜汤耶问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
陶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如何使不仁者远先生曰
此与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与夫子之得
邦家绥来动和皆是过化存神一般意思盖其举皋陶
举伊尹如今据见成看著不觉在当时却也甚难舜满
朝中独举著一个皋陶汤满朝中独举著一个伊尹来
皋陶伊尹既举则其所用者又是他一样的人所以天
下无不治这就是神了如今俗称神明只明之极无一
毫私欲便是神当时舜好问其举皋陶也不知问过几
卷四 第 49b 页 WYG0206-0879d.png
番了其仁天下之心如天地覆载如有贤未举则无以
使人各得其所这便有害吾之仁了
楷问忠告善道如何尽得友道先生曰忠告是尽其心
以告再无所隐讳无所盖藏然使直戆又不是又须善
其说以道之辞气和婉使人听于耳入于心如此朋友
如何有不听若视朋友如路人如何肯忠告也这须是
视朋友犹己惟恐他流于不是处非仁不能也至于不
卷四 第 50a 页 WYG0206-0880a.png
可则止却是义不独交友事君之法亦如此程惟信对
曰恐难责诸臣皆然先生曰须看所居之位所处之势
何如古人云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才是忠告如今朋友相会便说某人的不是还只是我
的不是如臣之于君还只是臣的不是古人都不见人
的不是只见己的不是若不是善道则忠告亦无用处
以文会友如何曰即易丽泽之意其下即相观为善也
楷问以文会友中如何能取善以辅仁先生曰圣门诸
贤相与所讲如冠婚丧祭之礼视听言动之节三千三
卷四 第 50b 页 WYG0206-0880b.png
百之礼文相会便讲论这都是格物的工夫其有得处
正要来辅吾之仁耳然不说辅道德礼智独说辅仁者
何程默曰圣门学者都是求仁矣先生曰何为都是求
仁工夫默曰仁最亲切先生曰仁何最切曰孟子尝言
之矣曰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人之所以为人有这
个仁方是人若徒血肉之心贯串以私意不但不能通
天下虽乡里也通不得只见藩篱如何能通得天地万
卷四 第 51a 页 WYG0206-0880c.png
物夫子说体仁是一体通是仁连毛发骨爪通是仁都
不见有人己方能通得天下九州天地万物然后见鳏
寡孤独才有这矜怜之心然后能位天地育万物如伊
尹视一夫一妇不得其所若己推而纳之沟中都是仁
如圣门颜子问仁夫子告以克己复礼为仁克了己才
通天地万物程子以医书手足痿痹为不仁最为善状
故孔门诸弟子有许治百乘之家者有许治其赋者有
许为之宰者独不许其仁其以仁为学如尧之其仁如
天舜之其德好生虽庶顽谗说欲并生哉也
卷四 第 51b 页 WYG0206-0880d.png
汝化问君子以文会友先生曰我们今日讲论亦是以
文会友然不以友辅仁则德无由而进故记曰相观而
善之谓摩夫子所谓择善而从不善而改皆是此意若
人无辅仁之友吾见日夜亲接都是这样燕朋燕友怎
么不至下流譬如火消金虽金是个真的亦被他耗也

子路篇

增问劳之如字读曰是并耕也劳作去声读
卷四 第 52a 页 WYG0206-0881a.png
宗汝翰问夫子告子路无倦如何先生曰圣人尝言无
倦不知何以到得此诸生亦寻究否对曰去声色货利
之私欲可以到得曰然但为政之根本须要有如保赤
子的心视天下万物都要各得其所才好若有这点心
肠存于中则虽居宰辅居郡邑事官长都是这一体心
肠那里有个倦意而今人只是或有为名而为者或有
为利而为者是皆病根不能斩绝一时变动起来却又
倦也又问劳之如何先生曰书曰劳者劳之易曰君子
劳民劝相与此劳字一样若谓以身劳之似又与并耕
卷四 第 52b 页 WYG0206-0881b.png
者同矣
楷问先之劳之者是何物其厌倦者从何生先生曰先
劳是政者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子路这个所在都
认得了故不问而直请其益然难于无倦惟是民胞物
与的心视万物为一体民有饥寒昏愚真如保赤子自
住不得方能无倦盖圣门之学仁也有一日至焉者有
三月不违仁者是亦有时而倦也是其倦处由知之不
卷四 第 53a 页 WYG0206-0881c.png
至如大学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是大学之道所以格
致修齐治平皆从知上起故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原于好好原于知孟子论智之实
知斯二者弗去是也何等切
问焉知贤才者何曰此便见仲弓敬简自守与拘处
汝贤问贤才为政首务而先有司赦小过者如何先生
曰为政之初就举起贤才来则于有司便有更改了小
过便不暇赦了故且先有司而众事举赦小过而人心
安然后举贤才以充众职才是道理问程子谓仲弓一
卷四 第 53b 页 WYG0206-0881d.png
心丧邦何如曰仲弓虑无尽知一时贤才但心欠明白
耳何尝有私谓其丧邦却太甚了谓其心之卑狭则可
先生谓诸生曰夫子答仲弓问政专告以赦小过三件
有甚意思顾曰三件皆为政之本当时季氏强横恐不
能然故仲弓为季氏宰夫子以三件告之先生曰就季
氏说亦好然再有其故否顾未答请教先生曰仲弓是
个简略的若人一向简忽了就于为政条目不唯小过
卷四 第 54a 页 WYG0206-0882a.png
赦之于大过亦或赦矣况当时季氏不止有小过乎此
春秋所以讥肆大眚也故我尝闻一人说庄公忘亲本
是不孝一肆大眚则连自家亦已赦了此言亦好又问
只说举贤才如何先生曰说举贤才最见亲切但仲弓
是个不管别人的人故夫子以知人告之如曰患不知
人也一般看来知人一事实是为政之本书曰推贤让
能邦乃其昌然贤才无处无之若为政者常常怀举贤
才之心则天下贤才皆乐为之用须如舜之举皋陶汤
之举伊尹则尔所不知者人必不舍之也诸生他日或
卷四 第 54b 页 WYG0206-0882b.png
居宰辅或居郡邑于三者皆留意焉思过半矣讲毕又
曰昔尝说鲍叔优于管仲盖言鲍叔虽无治齐之功能
举一管仲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人皆谓管仲仁
人之功愚则以为鲍叔之遗也若管仲行政二十四年
之久何尝有一鲍叔之举乎西汉时有个魏无知之举
陈平后来陈平封户牖侯对高帝曰此非臣之功也臣
非魏无知安能进也高帝曰君子可谓不背本也看来
卷四 第 55a 页 WYG0206-0882c.png
古人举贤才皆是此意
用问名不正何以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刑罚不中
也曰如君之名正于尊而仁臣之名正于卑而敬也若
是言之则顺理行之则道得极其至则礼序而乐和又
其至则刑措不用反是则所可读也言之辱也奚其顺
发于其政害于其事纲纪紊而条目乱奚其成玉帛虽
具不足以戢暴慢钟鼓虽列不足以消奸慝礼乐奚其
兴于是善人蒙罪而恶人免祸故民无所措手足也故
君子之于言也上思思正名下思思措刑岂肯苟乎
卷四 第 55b 页 WYG0206-0882d.png
象先问孔子正名莫不是以诚意感动他否先生曰正
是庄公不知有母颖考叔何人尚能锡类况神化如夫
子定是有处必是先以诚意感化卫辄使之哀痛悲号
以迎蒯聩又以诚意感动得蒯聩使之被发左袒以谢
南子然后以蒯瞆当位而辄嗣之此便是孔子的本意
谓必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却是迂论怎么行
叶应元问夫子果为政于卫不知能正名否乎先生曰
卷四 第 56a 页 WYG0206-0883a.png
若子之问亦可谓留心矣但此处夫子必有以处之决
非虚言我尝观郑庄公颍考叔事若夫子为政于卫岂
有不能化卫君者乎其必辄去位以迎其父蒯瞆跣足
以谢其母然后已不然则不为卫之臣也渐卿问曰然
则天王方伯独不可告乎先生曰天王为郑中肩自家
亦不能管又安能管得卫耶若云方伯则又与卫同党
者也告之又何益一生问曰蒯瞆已欲杀母恐非跣足
之所能谢也先生曰亦不可如此说但于此处求个善
处才好某问曰然则母不善而杀之非耶先生曰此处
卷四 第 56b 页 WYG0206-0883b.png
亦难说大抵还要尽孝道如舜母嚚尚能厎豫况蒯瞆
之母又非嚚之可比独不可化乎我尝闻某处有一出
仕者其父专好淫荡每夜饮至二三更才回其子不谏
亦无一言惟于父回时每夜跪于门外以迎之其后父
遂感愧卒不淫荡以此观之母之不善亦必有可处矣
又曰当时卫君不父其父而祢其祖已是名分不正夫
子欲去正名是全与他相反宜乎子路谓夫子之为迂
卷四 第 57a 页 WYG0206-0883c.png
也然子路亦是苟于言全不思量的假若思量必不死
卫乱矣故夫子末云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此恰
是责子路也讲毕叹曰卫君欲用夫子而终莫能用景
公欲用夫子而终亦莫能用如孟子之于齐梁之君也
看来理欲必不两立如卫君景公亦只是自家样子与
夫子不相合耳你们若自家不肯学好必与善友处不
得若与善友处得亦是自家学好处少见其益
樊迟学稼圃亦人事之常而夫子拒之甚者何曰夫子
设教固欲使天下为农圃者各得其所而迟乃自欲为
卷四 第 57b 页 WYG0206-0883d.png
农圃则非夫子之教矣故曰小人
戴光问上好礼好义好信就身说就政说先生曰观其
以上下对言是自身而达之政说然礼即是欲之反义
即利之反信即伪之反且樊迟是个粗鄙近利的故问
稼圃夫子告之好礼好信有警他粗鄙的意好义有警
他近利的意问夫子拒樊迟学稼圃类孟子之辟许行
并耕否曰不类许行盖欲以其并耕之术施之国家樊
卷四 第 58a 页 WYG0206-0884a.png
迟直是欲以稼圃习之于己
钥问樊迟学稼似与伊尹耕莘一样何夫子不取之耶
先生未答一生曰伊尹耕于有莘乐尧舜之道与樊迟
之问不同先生曰是固然大抵农圃也只是小道若圣
人教人还有个明德新民之学也又问樊迟未仕时夫
子告以上好礼好义好信不几于相戾乎先生曰樊迟
志陋若非夫子进他则不知有这等高明事了故夫子
曰小人哉抑之也究而论之稼圃之事仅利于一己若
大人以天下为度便欲使物物各得其所者耳何屑于
卷四 第 58b 页 WYG0206-0884b.png
稼圃看来圣门教人只是这个仁不知你们有这心肠
否若无这样心肠不惟不能视万物为一体且将分尔
我隔形骸虽于稼圃亦不能通矣某问曰好礼工夫甚
难先生曰礼无处无之如未仕时亦有这礼惰慢之气
不设于身体周旋中规折旋中矩皆是好礼的工夫
民问诵诗何以达政衢曰二南之化自修身齐家始怀
仁曰思无邪言偏行不至前曰二子之言其本也皆不
卷四 第 59a 页 WYG0206-0884c.png
可无然政有径情而直行者赋是也有因此而识彼者
兴是也有不见是图者比是也岂可不知
汉问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宰我子贡善为说辞皆
学诗能专对能言而今之学诗者又何其不然也先生
曰颜冉辈身有之言出且为诗矣余尝谓读诗与易当
忘其言而求其意得其意则或讽或直无不可所以专
对能言非今之记诵可比也宰我子贡亦未如颜子亲
切问诵诗者多矣不能达政专对何故先生曰如二南
所言皆修身正家之事故关雎叙后妃之德葛覃叙后
卷四 第 59b 页 WYG0206-0884d.png
妃之政采蘩采蘋叙诸侯大夫之妻被其化以奉祭祀
有此大根本了则推之必准令之必行动之必化根本
既立则无所不可尝有句云看到二南墙面处阿谁知
向造端寻若是身未修家未齐人将指而议之矣焉能
达政焉能专对邪盖愚暗骄妒之性在妇人最难化情
爱昵比之私虽男子亦难克此处克不得如何能治得
人传夫子之学者作中庸论道察乎天地其造端在夫
卷四 第 60a 页 WYG0206-0885a.png
妇故二南诗多说妇女之事能化得他则推之政事裕
如矣今日也要化其妻使知敬舅姑亲祭祀久之自变
一生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人能治其性情
必达于政体人情矣先生曰此是诗之大纲亦一说也
先生问诸生曰诵诗三百如何便能达于为政而专对
乎顾对曰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又曰汝为周南召
南看来还要学诗方才算得先生叹曰汝所说正与我
问的相反了此一处尚不能专对又可使于四方耶宗
周曰诵有尚友的意思先生曰尚友意思也有金瀚曰
卷四 第 60b 页 WYG0206-0885b.png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恐在是否先生曰说思
无邪好做工夫然求其本还要从修身上做起盖治天
下礼乐名物靡不具载于诗若自家不能体贴则身不
行道不行于妻子若能修身则其身正不令而行授之
以政则达使于四方则能专对也观诸文王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亦只是刑于寡妻皆从修身上做起故二
南国风多是载妇女之诗
卷四 第 61a 页 WYG0206-0885c.png
问正身正人先生曰尝说大学明德新民止至善不可
作三纲领明德处即有以新民正身能正人也
公子荆何以善居室曰方始有而即以为苟合方少有
而即以为苟完方富有轮奂未斲也而即以为苟美故
为善
问夫子善子荆之居室是治家理财否先生曰居室是
盖屋若说理财却是崇货利了虽指居室一事其他若
饮食若衣服若取予皆在中矣盖欲美者人之常情圣
人不禁人之美而不欲人之尽美也
卷四 第 61b 页 WYG0206-0885d.png
问居室人之常情夫子独称公子荆者如何先生曰天
下人说通容易至于盖房子时则就异样无不欲尽其
美也然其心亦只在见得不大耳若见大则心泰不唯
房子虽饮食衣服恁地可澹泊也故禹卑宫室圣人称
无间然颜子之在陋巷又那里讨个好房子耶又曰我
那里有个刘近山先生做大司徒回盖房子住皆破坏
旧板人问其何以不用好木近山先生叹曰同归于朽
卷四 第 62a 页 WYG0206-0886a.png
烂耳援引此事虽不甚切缘他这个心肠安有欲速尽
美的意思又有一家居屋梁栋极其华美甚至以铁为
贯条其孙尚幼持其祖手指曰无以铁为之后来取卖
不便耳后未三十四年其家悉卖无遗缘这般人使他
见得破则必以善遗子孙矣岂复以好房子遗子孙使
之不能守乎又曰欲美者人之同心欲尽美者圣人所
不取也观小雅斯干之诗固言居室然式相好矣无相
犹矣似续妣祖便以孝友为之根本也
林问夫子自言三年有成而王者必世后仁然则圣人
卷四 第 62b 页 WYG0206-0886b.png
有过于王者乎曰三年有成为卫灵公不能用而发指
一邦而言也必世举天下也故迟速不同
城问三年有成如何先生曰如礼乐举刑罚清教化行
君子在位小人在野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此
等类皆是问夫子自言此者何曰慨世无用己者而道
不得及民意耳象先问孟子自谓以齐王犹反手而夫
子自谓三年有成如何先生曰时有难易故致效有迟
卷四 第 63a 页 WYG0206-0886c.png
速孟子亦尝自较量来夏后殷周之盛势未有过于齐
民之憔悴于虐政时未有过于齐故可以齐王犹反手
孔子之时煞难些须是三年方成得然此亦孔子自道
子贡尝谓孔子之得邦家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
之斯来动之斯和孟子谓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似
亦不须三年得
问圣人三年有成王者必世而后仁圣人比王者这般
大三年比一世这般快若何先生曰纪纲布比教化浃
自然大小不同然圣人是据一国言王者是据天下言
卷四 第 63b 页 WYG0206-0886d.png
仁比有成此固迟速之不同
纽问胜残去杀者何先生曰善人不过不为纵欲伤财
之事不用掊克惨刻之人仅能足民而已故其效止于
胜残去杀盖徒以资质美故耳然则圣人以学问用便礼
备乐和者乎曰然悠久然后博厚博厚然后高明亦必
世而后仁也
完问政事之别如何先生曰只在公私之间而已以其
卷四 第 64a 页 WYG0206-0887a.png
出于公也故谓之政以其出于私也故谓之事如事出
于公而议于家亦政也顷之叹曰以后世看季氏但知
季氏是臣鲁公是君以当时看季氏惟知有季氏而已
虽当时之贤亦不知有鲁君故冉求为之聚敛伐颛臾
皆不知其非盖鲁君尽为季氏所掩耳然则闵子知之
乎先生曰闵子平日知有君臣之分虽仕时亦不从他
欲也然则用孔子如之何先生曰如有用我吾为东周
佛肸尚然况于季氏乎
德文问一言兴邦丧邦如何先生曰为君难的说话是
卷四 第 64b 页 WYG0206-0887b.png
言中兼行意不善莫违的说话是行中兼言意圣人言
行互相发明至于如此但不知夫子怎么先言两句不
可若是其几又言不几乎一言兴邦丧邦前后若不类
诸生亦寻究否宗周曰言中已著了行意先生曰此固
然大抵定公是个轻易人圣人欲其知为君之难故先
把此言打动他可见圣人爱君有许多宛转有许多抑
扬进退处有非言语之所能形容者虽作春秋亦此意
卷四 第 65a 页 WYG0206-0887c.png
也此如汉时汲黯对武帝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言虽刚直却又少了委曲不似夫子这般春温秋肃者
也看来告君亦最难事
既曰言不可若是其几而又曰不几乎一言而兴丧其
邦者何曰此圣人抑扬顿挫之法欲其言之入也盖必
先抑其言而重其效然后可扬其言而其效可轻而至
也又曰如其善莫违带行说
应旂问近悦远来如何就是为政之道曰夫子独语此
二句可见叶是小邑叶公不能得民之心故近者亦或
卷四 第 65b 页 WYG0206-0887d.png
怨谤远者亦或避去故夫子以是警之但得民之道还
要得民之心得其心又在乎所欲与聚所恶勿施而己
为政者能体此心则虽御诸天下亦可也看来悦字还
是政之本然必近者悦而后远者来又曰悦之一字人
最要去体认如在君臣朋友以义合悦有时而可无在
父子兄弟以恩悦无时而可少故民虽至愚若有一毫
不周悉处即便不悦教人如何不去体贴
卷四 第 66a 页 WYG0206-0888a.png
官问欲速见小利之谓何曰欲速指王政而言伯术权
谋皆小利之类也
象先问无欲速无见小利如何先生曰无欲速是毅一
般就志说无见小利是弘一般就量说想子夏是个规
模狭隘的人故或浅迫而不能悠远或卑小而不能广
大夫子特言此所以药他的病痛然究其极帝王之治
亦不外此又问小利之谓何曰国富兵强皆小利也而
欲成礼乐大事岂不难乎又曰欲速如求治太急取必
太过将必至于尚刑而任术
卷四 第 66b 页 WYG0206-0888b.png
黄昭问无欲速如何先生曰汝们亦寻究否昭对曰以
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曰然夫子他日亦曰仁者先难
而后获都是此意后来董子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
道不计其功祖述此章的说话但不知此处何以见得
朱仁贵曰素位而行先生曰何以见其素位而行仁贵
未答先生曰此处须见得破才好周子曰见大则心泰
心泰则无不足若无不足则所见者大虽富贵贫贱患
卷四 第 67a 页 WYG0206-0888c.png
难皆无入而不自得又安有欲速见小利的心然欲到
此田地还须要格物致知梦卿问格致之要先生曰我
与梦卿说此久矣参之曰近见一先生讲格字如格式
之格物如天则之物如何先生曰格物工夫我说不消
远求只就身之所致事之所接念虑之所起都是格物
就如说一句话一句话中的格物讲一章书一章书的
格物此物如孟子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有物有则的字
一般若有一不格则知就不致矣语未毕适褚贵卿至
揖先生及诸生惟曹元节侍立不揖先生问其故元节
卷四 第 67b 页 WYG0206-0888d.png
曰褚乃守贞之师也生当穿衣以致揖先生笑曰此处
正是格物在贵卿不可脱其衣在元节不可不著其衣
诸生即是以处天下之事吾见格致工夫无时无刻而
可了也
居处恭以下云何曰人只有动静非静而居处则动而
执事与人也持此恭敬忠虽之夷狄不废则如天之公
诚而无私如天之广大而无偏如天之行健而无息故
卷四 第 68a 页 WYG0206-0889a.png
为仁
顾问居处恭如何足以尽仁先生曰仁道本大夫子谓
恭敬忠足以尽仁亦必须格物致知方才见得应旂黄
昭对曰仁人心也心体事而无不在则仁就在其中矣
先生曰不知汝们说仁在其中何以见得泉曰若人肯
做工夫则虽执事敬一句而有馀若不肯做工夫虽加
千万言亦不济事况笃恭而天下平恐说一句亦可以
尽仁也先生曰然看来夫子说个居处恭像个静时的
工夫执事敬像个动时的工夫但居处最私意易萌时
卷四 第 68b 页 WYG0206-0889b.png
节若或一毫放肆懈惰则暴慢之念起就不仁也故程
子每见门人静坐遂叹其善学夫子燕居则申申夭夭
如也此又圣贤之别至于临事尤当敬而无失一毫不
敬则苟简起来亦不足谓之仁矣语未完应旂遽问父
子相隐如何谓之直先生笑曰此节未明就问及彼亦
只是执事不敬盖敬者主一无适不东那西移的意思
又问与人忠如何先生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自
卷四 第 69a 页 WYG0206-0889c.png
无物我藩篱之隔而今人只见不破这些故代人干的
事就不如己干的事这皆谓之不忠所谓虽之夷狄不
可弃者造次颠沛必于是之意也樊迟大抵粗鄙近利
夫子因其病而药之耳今之学者果能体贴做工夫去
又何愁仁不可到耶讲毕又曰仲常才问父子相隐者
我说当时人把直字错看了故夫子反其言告之此亦
作春秋显微阐幽之意但求其极父子相隐固是天理
人情之至然瞽瞍杀人舜则窃负而逃管蔡流言周公
诛之却亦谓之直也
卷四 第 69b 页 WYG0206-0889d.png
渐卿问不辱君命如何谓之士之大先生曰汝亦求其
故否渐卿对曰如宋时富弼使契丹却献纳二字亦可
谓之不辱曰然还有个孔道辅使契丹见契丹以文宣
王优戏辄正色斥之亦正是不辱的去处我尝云看为
士之大处不止乎不辱君命观行已有耻就见其大也
然有耻亦不容易此亦是慎独工夫人有这点工夫一
存于中则君命自然不肯辱矣
卷四 第 70a 页 WYG0206-0890a.png
孝弟何以为行己有耻之次曰孝弟止称于宗族乡党
而未广则其行与材皆不足也故为次若斗筲之人视
此犹万斛之多也何足数乎
城问尧舜之道孝弟而已何以为行己有耻之次先生
曰行己有耻是人有不为者而后可以有为至使于四
方则其用亦广大孝弟虽尧舜不过是然只见称于乡
党宗族未尝到扩而充之足以保四海处故曰次问行
己有耻者何先生曰耻如耻君不为尧舜耻己不为周
召者也不辱君命不独贵于能言而已如言足以应对
卷四 第 70b 页 WYG0206-0890b.png
德足以观感节足以善道皆是也又问孝弟尧舜之道
也何以为次曰天下之士就之则天下称其孝弟不止
宗族乡党者矣若行己有耻不辱君命不惟能孝弟父
兄而又可移之君长矣且行己有耻亦恶不仁者之事
所包亦广问何足算之谓何曰算数也行己有耻万人
之杰也宗族称孝千人之俊也其器量才识岂可一二
数斗筲仅容一二斗又下硁硁小人一等何足数哉子
卷四 第 71a 页 WYG0206-0890c.png
贡问每下故以此抑之
增问中行而犹曰教云者何曰中行在中道而行之人
其立尚未知况于权乎
应旂问夫子思狂狷者恐斯时颜曾冉闵不在其门欤
先生曰不必如此说圣人之心至公至仁只是望天下
以中行之士故如此云然中行又不得故思其次曰狂
狷也我尝言狂狷与狂简同狂者志大的人故见狷者
每指其隘狷者有守的人故见狂者每指其过二者俱
不知所以裁之我说求中行之士不消离此二等人了
卷四 第 71b 页 WYG0206-0890d.png
惟能以狂者之志而兼乎狷者之守也是中行以狷者
之守而兼狂者之志也是中行诸生皆曰此发夫子之
蕴尤觉明白
一生问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如何先生曰易云不恒其
德无所容也我说天地间只有个君子小人二样人而
已若人为君子之行则为君子所容矣然不恒其德君
子从而指之汝非吾之徒也君子又不容之矣若为小
卷四 第 72a 页 WYG0206-0891a.png
人之行宜为小人所容矣然又不恒其德小人从而指
之曰汝尝变而同流今又若此亦非吾之党也小人又
不容之矣这样人只是个无恒就不能见容于人怎么
不承羞耶我们各人点检起来果恒其德而无羞乎抑
不恒其德而有羞乎诚能奋发决断不做两边人则不
为空讲矣
应鸿问君子和而不同先生曰注云和者无乖戾之意
最说得好而今人只是立脚不定故或荡于声色或殖
于货财或滞于文艺此心不能与天地同其大亦只是
卷四 第 72b 页 WYG0206-0891b.png
和而同于人也若于此开头决破几分亦见学有得力
的去处泉曰易云同人于野亨同人于宗吝斯亦以同
而异者乎曰然易谓同而异此之谓和而不同也
问乡人皆好如何先生曰圣人说话多少委曲先云未
可也又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此亦
是和而不同的意思又问君子泰而不骄如何先生曰
此与和而不同一样但大学说骄泰此又说泰而不骄
卷四 第 73a 页 WYG0206-0891c.png
又何所分别诸生未答先生曰看来只是公私之别圣
人历举君子小人相对讲分明见得君子循理之谓泰
小人从欲之谓骄
顾问刚毅木讷何以见其近仁先生曰刚毅木讷质之
美者也刚毅则果确于外一毫物欲挠他不得木讷是
质朴于内一毫邪虑杂他不得人若有这等资质教他
如何不近乎仁然则子路亦刚勇也却如何不近仁耶
先生曰夫子不云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又云十室忠信不如丘之好学看来有四者
卷四 第 73b 页 WYG0206-0891d.png
之资还要有不息之学使有其资而又学焉则与仁为
一矣岂止近乎若恃其质而不学焉就去仁远矣敢曰
近乎然四者之中刚又为最顾曰夫子叹吾未见刚者
亦是此意也曰然易云刚健中正又云天德之刚可见
刚资近道尤差易德问刚毅木讷近仁如无这样近仁
的资质又当何如用功先生曰此须要先变化了那不
刚毅木讷资质寻向上去就可近仁若徒恃有这好资
卷四 第 74a 页 WYG0206-0892a.png
质不去用功亦不济事象先问刚毅木讷近仁如何先
生曰刚是有为的毅是有守的木是质朴的讷是迟钝
的四者皆质之美故近仁然而不学则刚未免于狂毅
未免于固木未免于野讷未免于钝去仁亦远矣
刚毅木讷近仁各言一质可近仁乎曰然则他质不可
为仁乎曰他质皆当勉于此四者而不勉亦未必能仁

切切偲偲云何曰切切以规过言偲偲以告善言
象先问切切偲偲怡怡何如先生曰切切自我告人
卷四 第 74b 页 WYG0206-0892b.png
之善尽心而无隐匿偲偲自我言人之不善详勉而无
疏略怡怡却又和悦子路气质粗率刚勇三者皆其所
不足故夫子云然
问子路问士夫子缘何告以切切偲偲而复以朋友兄
弟实之乎先生曰此处意思诸生亦寻究否一生曰兄
弟有贼恩之祸朋友有善柔之损夫子恐其混于所施
故如此说先生曰此言亦是但怎么见得兄弟无贼恩
卷四 第 75a 页 WYG0206-0892c.png
之祸朋友无善柔之损诸生未答先生曰夫子告子路
二句似乎怡怡一句还略重些盖子路是个刚勇的人
其于兄弟处未必怡怡故夫子语之曰若朋友切偲子
路还宽容易到得但于兄弟上亦切偲难保其不贼恩
也故夫子他日告子路问闻斯行诸亦曰有父兄在恐
是此意
先生曰尧舜时去古未远人心纯是好的易于变化故
当时人人比屋可封虽一二谗顽难化止四凶驩兜数
人而已时至春秋习染日深人心不复如古孔子之相
卷四 第 75b 页 WYG0206-0892d.png
事而为君相与而为徒者皆多是先经过一番习染来
历变化甚难如子路行行子张务外好高樊迟粗鄙近
利当时所谓高弟且若此他又何说载观论语中无往
而非因人变化委曲成就正如天地一大炉冶使孔子
得位便是尧舜一般手段凡看论语此等处更须思索
不可一下看过

宪问篇

卷四 第 76a 页 WYG0206-0893a.png
民问邦有道谷与邦无道谷者何曰此欲宪为有道之
不谷也然能耻有道之谷则必耻无道之谷矣
伯源问邦无道谷耻也若人皆如是则天下事孰能与
之整顿先生曰此亦论守身之常法耳如夫子曰天下
有道丘不与易佛肸召弗扰召亦去南子召亦去此皆
是磨不磷涅不缁时中的去处后来杨龟山出来人都
议他蔡京是何等样人而推毂其手象山曰龟山当时
亦不曾附他先生曰虽不附他却亦不曾见救正他当
时知得是如此只合不出来更好至尹彦明最得圣人
卷四 第 76b 页 WYG0206-0893b.png
(阙)    见南子否彦明曰学不到磨不磷涅不缁
去处不见也他日朝廷徵彦明然其时宰方禁程氏伪
学彦明行己在途矣奏曰学程氏者焞也看来彦明惑
他不得
倪维熙问克伐怨欲何以能使之不行先生曰即程子
所谓明理可以治惧数语例看方好盖人之好胜者多
由其心之弗虚也故虚已可以治克人之自矜者多是
卷四 第 77a 页 WYG0206-0893c.png
为人也故为己可以治伐人之动辍忿怨者是不知命
也故知命可以治怨人之多欲者是不知爱身也故爱
身可以治欲
游震得问克伐怨欲不行既以为难又何不许其仁先
生曰说一克伐怨欲不行则其病痛非止四者况能制
之病根尚未纯然尽去如何就得谓之仁伯源曰孟子
云其为人也寡欲只一欲字则该夫四者又何说许多
先生曰固然但圣人之言有一言而有馀有数言而不
足泥之则不可欧阳曰大曰克伐怨欲不行虽未是仁
卷四 第 77b 页 WYG0206-0893d.png
亦做得个仁的工夫否先生曰为仁的工夫不在这里
下手克己便是为仁的工夫这个工夫孔门惟颜子知
之德对曰仁则自无四者之累不行则私欲病根终是
不曾剪除先生曰仁贵何以见仁则自无四者之累德
对曰仁者视天下之事皆己之所当为故也先生曰这
个也是仁的影像易所谓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的心就
是那西铭所云的模样一般故能以天下为一家视中
卷四 第 78a 页 WYG0206-0894a.png
国犹一人见下如己者方哀矜悯恤之不暇又焉有四
者之累乎故予尝为之说曰知分则不克知止则不伐
知命则不怨知足则不欲
叔防问可以为难仁则吾不知也如何先生曰仁者浑
然天理所谓中有主则外邪自不能入若但按伏不行
谓之难则可谓之仁则不可问不行与克己如何曰不
行功夫粗不曾在源头上用功来如释氏炼魔一般非
实见得故学者必须从格致诚正来则能知止才知止
则日用间纯是天理用事己私自退听不然只如破屋
卷四 第 78b 页 WYG0206-0894b.png
禦寇一般旁溃窃发实难支撑得住须是实见得日日缉
理自己的墙屋有个天理在内作主人了而私意自能
不容故不行足以语此
渐卿问克伐怨欲不行如何不谓之仁先生曰注云仁
则天理浑然自无四者之累此亦明白但不知自无四
者之累诸生何以见得朱仁贵曰仁则无人己之间蒋
参之曰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先生曰二说俱是但
卷四 第 79a 页 WYG0206-0894c.png
无累处尤未发出仁贵曰先生常教人见得破人见大
则心泰恐是此意先生曰见字最说得好夫仁者以天
地万物为一体如舜之欲并生哉学者须识得这仁体
方才干得克伐怨欲不行我尝说仁之体己欲立而立
人就在里面己欲达而达人就在里面仁者有这样心
肠则惟舍己从人乐取诸人以为善那里有个克伐怨
欲伯源曰克伐怨欲与克己同否先生曰有大小之不
同盖人凡有毫釐细微之间不能与天地同其大这就
谓之己人能克己几到化处若克伐怨欲不行还是强
卷四 第 79b 页 WYG0206-0894d.png
制之耳伯源曰夫子许原宪可以为难语意还像许他
意若做到熟处亦是克己先生曰然我曾云明理可以
制欲四句人皆能制之不行亦不可不谓之大但当初
原宪以是为问亦就见他伐处伯源起曰在先生仁体
之论原宪之功不可有在学者求仁之功原宪之功不
可无先生曰伯源此言更觉亲切伯源又曰看来仁亦
只是公张子曰公则一私则万殊恐是此意先生曰参
卷四 第 80a 页 WYG0206-0895a.png
之才谓大公却是公则一然说个仁体则大公在其中

问意所便安处如何去得先生曰不止一端如便于饮食
衣服居处俱是只是人受病处不同须是于意所便安
处一刀两段方能有为且有一朋友好睡常说天怎么
没个闰五更来虽是戏谑其便于睡如此若能于中夜
之间思道理起在慎独上用功夫便去其意所便安处

顾问怀居如何不足谓之士先生曰旧谓怀居是意所
卷四 第 80b 页 WYG0206-0895b.png
便安怎么样见得便安德对曰譬如人共功而争共财
而贪讨便益的一般先生曰如何见得是便益德曰有
己无人也先生曰固然此俱是凡人的话全与己不相
干我说怀居个个都是有的或耽欲者或耽货者或耽
酒者或耽诗文者或耽名利者都是个私心然原人之
初心本如天无不覆地无不载但一染于私心就不能
与天地同其大也譬如我今早送刘汝继归饯之通济
卷四 第 81a 页 WYG0206-0895c.png
门外罗家时家人误说我在前面汝继直去至高桥门
未久人来报云刘相公已去矣时易伯源欧阳曰大周
时敷谢伯已皆在惟伯源曰汝继虽去必返来拜辞先
生已而汝继果自高桥门而返是虽足以见伯源知汝继
之深然往回三十馀里自他人处之一定溺于便安未
肯就回这样去处亦见汝继勇处当初夫子赞颜子曰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看他多少勇处我们于今点检各人如或染于气习或
牵于流俗一刀斩断如天行健可
卷四 第 81b 页 WYG0206-0895d.png
田问危言危行训殆如何曰亦通然训高峻者非故为
是高大也自卑谄之人视之则见其高峻耳
应旂问危言危行先生曰我说有道时君明臣良法度
毕张如何又要危言危行此处诸生亦寻究否德曰危
是都俞吁咈之意宁曰安不忘危先生曰此固然但我
看危字像茅容在树下正襟危坐危字一般如云端正
其行端正其言云尔又问邦无道何以言孙先生曰这
卷四 第 82a 页 WYG0206-0896a.png
又看地位不同如不在言责则谓之言孙可也如位在言
贵则谓之言孙不可也此又要因时酌宜者耳
先生讲有德者必有言谓诸生曰此二言字与二勇字
亦相同否泉曰言出于口则一应鸿对曰上是义理之
勇下是血气之勇先生曰固然有德者必有言如雍之
言然闵子言必有中一般有言者不必有德恰是巧言
鲜矣仁意看来仁则不佞怎么样说有德者必有言仁
是慈祥恺悌的怎么又有个勇盖有德者必有言如颜
子闵子善言德行谓实有诸己则言之亲切分外有味
卷四 第 82b 页 WYG0206-0896b.png
仁者必有勇如杀身成仁一般又问子路好勇如何又
不许他仁先生曰不观夫子说子路好勇过我无所取
材者乎
问南宫适为君子之人而有尚德之心其言果当否先
生曰夫子许南宫适耻与羿奡同列则知其为君子究
其心尊崇禹稷尚实德也但夫子尝曰得见君子者斯
可矣论语中只许子贱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蘧伯玉不
卷四 第 83a 页 WYG0206-0896c.png
知三个君子亦同乎泉对曰君子都同曰然看来蘧伯
玉之君子是言其出处子贱之君子是言其尊贤取友
南宫适之君子是言其尚德究而言之蘧伯玉是学者
以后事南宫适是个论人的事至于子贱之尊贤取友
最今日学者切要之功不可不知我尝说子贱之心虽
尧舜之道亦不过如此舍己从人乐取人以为善不耻
下问都是这一样心肠泉问夫子说鲁无君子斯焉取
斯则子贱工夫不全靠着人乎先生曰不然旧时我说
夫子说此句话亦微有自寓意如云使鲁无这样尊贤
卷四 第 83b 页 WYG0206-0896d.png
取友的人则子贱亦无所式法者也问权力之人能富
贵人能予夺人气焰灼然豪杰之士亦堕其阱中虽有
迟隐之祸亦不自知而且有以为得计非尚德君子其
孰能辨其不义之富贵而不处哉道德之士见乱知退
不求闻达穷约终身日亦不给当权力之时其又孰知
有道德之士也自非尚德君子焉能安道德之贫贱而
危权力之富贵哉适为此言诚尚德之君子而不为权
卷四 第 84a 页 WYG0206-0897a.png
力所动者矣夫子他日以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
戮许之得非有见于此之故哉知羿奡不得其死其遇
无道也必有处矣知禹稷而有天下其遇有道也必见
用矣先生曰然又问南容言羿奡不得其死禹稷而有
天下只是见得利害明白未必见理之是非也曰此利
害自理出来如孟子所谓义利者且夫子以尚德许之
其见理也可知
子产管仲孰优曰其管仲乎管仲夺伯氏骈邑而伯氏
无怨言此盖自其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而言也至子产
卷四 第 84b 页 WYG0206-0897b.png
之世方献六王四臣之礼于楚如之何其可及也司马
迁人物表序管仲子产皆于上中而与颜曾同科过矣
孟公绰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则不可以为鲁大夫可知
衢问子路问成人夫子先后言之者何曰兼四子之长
而文以礼乐虽圣人之尽人道不过如此此其人之至
者为可学也今之成人以下乃抑子路也犹曰是道也
何足以臧云尔盖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
卷四 第 85a 页 WYG0206-0897c.png
之言子路素所长自谓成人者也故夫子借其言曰何
必然
象先问兼知仁勇艺而又文之礼乐可谓全尽人道而
犹谓非其至者如何先生曰全得是数件非人之至者
莫能两亦可字有抑扬夫子告子路意以兼四子之长
而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尔却似还未能耳意谓
今之成人者何必如此见得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平生之言亦可矣成人岂但止此而已乎故夫子上段
所以进子路之不足下段所以抑子路之有馀
卷四 第 85b 页 WYG0206-0897d.png
先生曰子路为人粗俗直遂未必知不欲勇艺也故兼
四长而文之礼乐成人矣曰勇子路长也而又曰勇者
何曰卞庄子有母在三战三败而爱其死子路一时意
气必有不暇深思者殆卞庄子不如也曰文之以礼乐
且如文臧武仲之知其若之何曰知所当知礼也自得
不迫乐也又曰知不欲勇艺各取其偏长也非取其全
体也文之礼乐则偏长者又皆大中至正矣
卷四 第 86a 页 WYG0206-0898a.png
其然岂其然乎者何曰其然者疑之也岂其然乎者决
之也
先生曰如其仁犹言似个仁耳传言谁如其仁似许管
仲甚大矣夫仁自颜子外虽仲弓亦未许焉而曰谁如
其仁则颜冉皆不如矣问管仲不死诚是乎曰辅子纠
原不是相桓亦何不可曰然则召忽死之不义乎曰未
为不义但匹夫匹妇之谅耳亦不足取也
愚又忆如其仁二句但训作子如其仁乎子如其仁乎
夫子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好勇之士也而又责管仲
卷四 第 86b 页 WYG0206-0898b.png
不能死其轻死可知矣夫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
车有仁者之功如此子如其仁乎子如其仁乎盖抑子
路之意而其许管仲亦自有轻矣且如与乎最相应先
生曰夫子其实不许管仲为仁观指其器小曰焉得俭
曰不知礼可见其他作处亦与圣贤悬隔胡安定曰葵
丘之会会之大者也首止之盟盟之美者也吾意不然
夫葵丘之会责楚包茅不贡至于僭王之号乃遗而不
卷四 第 87a 页 WYG0206-0898c.png
问何哉周襄王欲易世子而立少子亦当率诸侯谏之
明告以嫡庶之不可易王管仲率诸侯未必不听乃率
诸侯会世子与之盟是子胁父臣胁君也此则不可
城问夫子许管仲如其仁如何先生曰如者似也言似
亦仁矣因子路疑其未仁之言故反之若谓谁如其仁
却太甚了孔门颜子尚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仲弓诸
子皆谓不知其仁仲何人而足以语此礼镂簋三归反
玷皆是己私皆是害人的夫子所以又谓之器小问仲
之不死是否曰圣人已自说开了谓岂若匹夫匹妇之
卷四 第 87b 页 WYG0206-0898d.png
为谅盖桓公兄而子纠弟仲失在辅纠后悔过事桓又
且有功似亦无害
象先问夫子请讨陈恒实所以阴制三家否先生曰正
是观其始而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君曰告夫
三子者继而之三子告不可又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
敢不告语虽似婉而意实凛然制三家意亦寓其中
用问君曰告夫三子者何曰尊君命也人君有命而其
卷四 第 88a 页 WYG0206-0899a.png
臣敢不从乎亦所以警三子也不敢不告者何曰皆言
告陈恒弑君实所以警三子也
勿欺犯之者何曰或强所不知或言所不能或有所隐
讳或有所回护皆不诚之心所谓欺也不欺而后可犯
故云勿欺也不止是不诈而已一是推诚相与不为面
是背非一是量主所能不可责其所难及须要有知人
之明有爱人之诚可以济此然这去处却须正言直义
不得委曲顺从故又言犯之以足其义
象先问夫子欲寡过未能如何先生曰此使者称伯玉
卷四 第 88b 页 WYG0206-0899b.png
平日立心如此不敢暇逸其贤可知问莫不是学如不
及犹恐失之一般否曰然问如何方得寡过其肯綮处
可得闻欤先生曰人惟为声色货利所缠缚如坠于井
底一般须斩去世间一切可爱可惜可喜可慕的心一
于天理便好如日月之明一般此何等气象学者须从
难处克将去久之自与天合不患不寡过也
弘学问君子道者三若他处直言圣仁则吾岂敢此又
卷四 第 89a 页 WYG0206-0899c.png
言不忧不惑不惧何曰三者乃君子之道而我不能惟
仁者智者勇者能之故归之耳又曰仁者的不忧知者
的不惑勇者的不惧此君子之道我未能也
城问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如何先生曰此所谓
诚则明也诚者非如今老实之谓实理得之心而无一
毫私伪入之诈不信正与吾相反故一一自能先觉若
逆诈亿不信则先自处以不诚了乌能觉得
疾固者何曰观此则圣人并生之仁爱友之义皆可见
矣礼恭言直何足道乎
卷四 第 89b 页 WYG0206-0899d.png
城问以德报德若到公法上便如何处先生曰此言无
德不酬平日曾有德于我者须还以德报他才是若到
公法上更说甚的亲莫如兄而周公诛管蔡权莫如君
瞽瞍仅得窃负而逃此又不可执一论以德报德公法
之外可为也
城问莫我知一章如何先生曰天之于万物屈伸变化
何所容心人苟吉凶祸福不得于天遂怨起天来荣辱
卷四 第 90a 页 WYG0206-0900a.png
得失不得于人遂尤起人来便与天不相似了故唯不
怨不尤自吾五常百行上做去自然上达浑然与天为
一此正邵子所谓思虑初起鬼神莫知之时这等所在
人怎么知得故知圣人者非天而谁然圣人语远而实
近语高而实卑极其至于知天而要不外乎一心故学
者只反求之心亦便可到知天处
增问不怨天不尤人者何曰天以吉凶祸福言人以荣
辱穷通言是皆在外者也故不怨尤下学上达得其理
则天在我故子贡不受命而货殖则怨天方人则尤人
卷四 第 90b 页 WYG0206-0900b.png
夫子非因子贡如是不如是言也
诏问为学曰只要正己孔子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知
我者其天乎若求人知路头就狭了天那处去寻得不
怨尤就得人得人就是得天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
自我民听学者未省曰本之一心达之一身施之宗族
推之乡党然后达诸政事无往不可凡事要仁有馀而
义不足则人无不得者
卷四 第 91a 页 WYG0206-0900c.png
鸾问下学人事上达天理请举一二事例之是如何样
子先生曰程子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之言极
明白今孟禽欲举一二事为样子者只是把天理看在
苍然之表以为上也把人事看在渺然之躯以为下也
孟禽只在人事上作则天理自随孟禽作处殊无高卑
难易之别又曰上下只是精粗显微字样如易云形而
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此不是大样子耶
永年问莫我知者何先生曰若是尤人者或与人辨是
非若是怨天者或有吁天之言人便知道他意所在圣
卷四 第 91b 页 WYG0206-0900d.png
人既不如此人从何处窥测其隐微之际唯苍苍之天
知之耳又曰只说不尤人怨天不说下学上达恰似至
命不尽性只说下学上达不说不尤人怨天恰似尽性
不至命默而识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与此互相发明
先生曰怨天尤人此心只是私己先与天不相似了下
学上达便与天为一非天孰知之下学上达所谓循礼
乐天与天为一者也然则匪天其孰知之
卷四 第 92a 页 WYG0206-0901a.png
常人岂足以知之哉不怨不尤不求在外者也下学上
达求在我者也圣人与天地合德四时合序鬼神合吉
凶皆在下学上达内
先生曰下学上达省察吾自省察之克治吾自克治之
用力于不睹不闻之时己所独知之地知我者非天其
谁乎此皆笃实自得之事子贡为人务为皎皎之行以
求人知及不知而不免乎怨尤也故夫子以是告之
先生曰下学上达章见圣人与上天为一心谁毁谁誉
章见圣人与天下为一心知天知人无己而已
卷四 第 92b 页 WYG0206-0901b.png
未之难者夫圣人之出处系斯文之废兴关生民之休
戚为世道之升降旋乾转坤倾否为泰与斯民并育并
生于覆载之下则固难矣若但果于忘世独善其身如
荷蒉云云者是诚无所难也故荷蒉晨门辈无可者也
圣人无可无不可者也
象先问修己安百姓如何先生曰说修己以敬则安人
安百姓都有了子路不足故复告之以此然修己以敬
卷四 第 93a 页 WYG0206-0901c.png
云者见得心无杂念身无惰容行无妄为事无苟作所
谓笃恭而天下平乎安百姓夫何难故予尝谓新民惟
明明德者能之细看修己以敬四字一部大学都可了

修己以安人及百姓亦须学乎曰然修己而不能安百
姓犹修己之未至也此在明明德在亲民之意
先生曰修己以敬则心无二念身无惰容事无苟为聪
明睿智皆由此出所谓宽裕温柔斋庄中正发强刚毅
文理密察皆具之矣安人安百姓非敬其何以安之乎
卷四 第 93b 页 WYG0206-0901d.png
此一部大学也子路只是要功业上求君子殊不知功
业从德上发出来也
东郭子曰圣贤论学只是一个意思如修己以敬一句
尽之矣如曰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此敬
也如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亦敬也如曰战
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亦敬也看起来只是一个
修己以敬工夫先生曰修己以敬固是然其中还有格
卷四 第 94a 页 WYG0206-0902a.png
物致知诚意正心许多工夫此一言是浑沦的说不能
便尽得东郭子曰然则修己以敬可包得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否先生曰也包得然必格物致知然后能知戒
慎恐惧耳东郭子曰这却不是人能修己以敬则以之
格物而物格以之致知而知致以之诚意而意诚以之
正心而心正不是先格物致知而后能戒慎恐惧也先
生曰修己以敬如云以敬修己修字中却有工夫如用
敬以格物用敬以致知用敬以诚意用敬以正心是如
此说非谓先敬而后以之格物云也尧舜犹病诸是夫
卷四 第 94b 页 WYG0206-0902b.png
子推尧舜当时之心自以为百姓或有未安者修己安
百姓便有用人行政皆在其中战国之时人君只见目
前之利故孟子与他说如此者后来必有害皆鄙仁义
为迂阔故与他说仁义则不遗其亲不后其君未尝不
利也若与贤哲言不消如此道

卫灵公篇

(阙)
卷四 第 95a 页 WYG0206-0902c.png
恭己正南面者何曰此夫子画舜无为之像也言能用
人也岂独绍尧而已哉
光问恭己南面之谓何先生曰此正状他无为处其无
卷四 第 95b 页 WYG0206-0902d.png
为则本之能任九官十二牧故有为之作耳作目作股
肱者而舜第黈纩塞耳冕旒蔽目而已复何为哉凡言
无为只是顺其自然行所无事不用智术不动刑罚便
是无为非尸居不动也曰九官十二牧尧亦有用之者
矣而何不言尧无为曰绍尧之后其一也又尧之朝虽
用此数人然与舜最久处同事而知其立心制行任之
不改者邪不能间者舜也
卷四 第 96a 页 WYG0206-0903a.png
光问无为而治唯舜如何先生曰孔子称舜无为正如
孟子称禹行其所无事一般但不为智巧而有所作为
耳独称舜者见得他是绍尧之后而又得禹皋陶伯益
等作股肱耳目故舜得以黈纩塞耳冕旒蔽目恭己正
南面而已此句正是状舜的无为景象
杨子问舜无为而治天下禹无事而平水土其神乎先
生曰舜有四目四耳故无为禹有九手九足故无事如
其神如其神何谓也曰舜以四方之耳目为耳目禹以
九州之手足为手足故书曰舜明四目禹拜昌言
卷四 第 96b 页 WYG0206-0903b.png
象先问参前倚衡正是慎独工夫否先生曰正是如养
由基穿杨中虱一般初见虱心极小久后见得虱心如
许大然后发无不中做忠信笃敬工夫念念不忘亦能
如此夫然后无入而不自得不然欲以一时一刻之工
夫而遽谓忠信笃敬欲行之蛮貊却难问程子谓学要
鞭辟近里如何曰辟即师也辟辟字堂堂却不能近里
故夫子告之忠信笃敬使自己身上做来问子张书绅
卷四 第 97a 页 WYG0206-0903c.png
却是知实下切己工夫否曰然
官问既言言忠信以下又言参于前以下者何曰上论其能
行之理下指其为行之功立与在舆者何曰此活言也岂
惟立哉坐作寝兴皆然也岂惟舆哉乡家朝庙皆然也
问夫子于蘧伯玉邦有道言仕于邦无道言可卷而
怀之者何曰以见有道之仕则有可舒而布之者矣异
于原宪有道无道之皆榖也斯是为君子
颜子问为邦独告以四代礼乐者何曰此其大例耳其
他因时制宜随事处中者皆可得而知也然惟不违仁
卷四 第 97b 页 WYG0206-0903d.png
者可以能之不然几何不为郑声佞人之所惑乎
象先问颜子问为邦夫子不告以为政之本却从制度
上说如何先生曰颜子从事博文约礼而见道卓尔大
本上再不消说得但恐于制度文为斟酌时宜上或欠故
举四者以告之然此特其大者如举一殷辂则凡质之
得中如辂者皆当用举一周冕则凡文之得中如冕者
皆当用可考而推也问先儒谓放郑声远佞人法外之
卷四 第 98a 页 WYG0206-0904a.png
意如何曰非是此言虽序在后最急务也假如或用殷
冕周辂而无佞人犹不害于治苟使一佞人奸于其间
则虽有夏时殷辂周冕韶舞举莫知所以用之者矣故用
法在先去佞人才是又曰载观论语中二章便可见得孔颜
之学如高坚前后博文约礼此孔颜之天德夏时殷辂
周冕韶舞此孔颜之王道故曰有天德便可语王道
先生曰喟然之叹颜子之天德也为邦之问颜子之王
道也颜子克己复礼其于修己治人之事则固有馀矣
至于斟酌百王所谓进退古今表里人物者恐或少此
卷四 第 98b 页 WYG0206-0904b.png
耳故夫子告之以此又颜子博文其于四代礼乐己无不
讲矣圣人告之以斟酌四代之道欲其约之礼也然此数
条亦其大例耳先生曰乘殷辂凡三代质得中如此类
皆可取也服周冕凡三代文得中如此类者皆可取也
问夫子尝云放郑声何以又诗存郑卫之风而不删先
生曰夫子之放郑声者非放郑卫之诗也盖言成文谓之
声郑人生于沙土之上声音婉媚甚荡人心志故特曰
卷四 第 99a 页 WYG0206-0904c.png
放之若今郑诗纪一国致乱之由为后世兴亡之戒尽
目之淫乱之诗可乎后来唐之杜甫鲍照诸人或愤忠
而咏或伤时而发虽不足以继三百篇然人诵之其世
之衰乱俗之薄恶皆得知之此亦不可忽也
义以为质云何曰质犹姿质乃人之体也义以为质则
利欲之私不设于身矣又必礼行此质孙出此质信成
此质斯中正和乐至诚不息为人亦全矣故曰君子
先生曰矜者端庄严敬易至于知有已而不知有人便
与物戾然君子与人友爱之心未尝不寓于其中故不
卷四 第 99b 页 WYG0206-0904d.png
争群则温良慈爱然是则曰是非则曰非自不党也又
曰矜处已也不争不失人也群处人也不党不失己也
又曰矜不争者无可无不可也群不党者无不可无可也
君子虽不以言举人如人之行孚其言也则人固当举
矣故惟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光问忠恕二者似难分得夫子告子贡终身行之只言
恕者如何先生曰先儒尝说忠恕犹形影专言恕则忠
卷四 第 100a 页 WYG0206-0905a.png
自在其中告子贡只言恕者子贡自谓不欲人之加诸
我我亦欲无加诸人便欲以仁自任恕或在所不足故
告以终身行之惟恕也亦足以观前篇欲以博施济众
言仁夫子只告以能近取譬亦此意
己所不欲犹知有我也因有我而知有人则能克己而
恕矣虽圣人无我亦由此进常人有我之心常存圣人
教人就从有我上取譬去可谓极亲切
官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亦可易为乎先生曰难矣
哉何谓也充此则天地变化草木蕃尧舜其犹病诸
卷四 第 100b 页 WYG0206-0905b.png
涛问仲尼不毁誉者何先生曰昔者夫子尝曰传两喜
两怒之言天下之至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
怒必多溢恶之言故法言曰传其情无传其溢言则几
乎全夫子耳顺者其奚毁誉哉
象先问夫子言吾之于人谁毁谁誉莫不是见得当时
好恶每生爱憎之口而不本于人心之公故云欤先生
曰亦是可与莫我知也夫章参看彼言不怨不尤见得
卷四 第 101a 页 WYG0206-0905c.png
合之天理而当处此言谁毁谁誉见得即之人心而安
处天人元只是一个理圣人元只是一个心
城问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何先生曰道无体以人为
体人无用以道为用问下一弘字是欲人扩充意否曰然
夫子日夜所思与夫所谓学者只是遇着事时便求事
之理于心触类而长思之不置要求一个至当处如周
公思兼三王处也是
思与学各有知行思者体会于心所谓近取诸身也学
者徵验于事所谓远取诸物也学是博之以文思即约
卷四 第 101b 页 WYG0206-0905d.png
之以礼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同此思学夫
子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所思只是个念虑所起处求
义理夫子直是刚勇故至于日夜不已又且云不如学也
象先问知及仁守似无私欲了而犹有不庄动不以礼
之弊如何先生曰专言仁则包四者对智言是一偏之
仁理有诸己尚未纯熟故当临涖之时举动之际此心
少懈即妄念便生须是逐时照管令尽善尽美才使得
卷四 第 102a 页 WYG0206-0906a.png
动之不以礼未善者何曰言所以感动鼓舞乎民者而
身犹未即乎礼是其学犹未至也
云霄问民之于仁甚于水火其下是也如何曰然然则
注不亦多乎曰注虽多而意美
杨氏释师冕章言推之天下无一物不得其所甚善

季氏篇

用问既言东蒙王又言邦域之中又言社稷之臣者何
曰东蒙主似以社言邦域似以稷言社稷鲁之社稷乎
曰虽颛臾之社稷亦属鲁也舍曰欲之者何曰不说贪
卷四 第 102b 页 WYG0206-0906b.png
利而又文之以辞然其欲自不能掩也远人者何曰因
颛臾而言远邦之人也如指颛臾何以言动干戈于邦
内乎文德者何曰即干戈之反也来之者如朝聘职贡
之至也安之者为之立也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何以遗诸侯乎曰政如政逮
于大夫之政乃号令之谓非必礼乐征伐也庶人不议
何以又言天下有道曰兼上二有道统言之也
卷四 第 103a 页 WYG0206-0906c.png
文举问禄去公室何以不言政曰甚言之也禄且去而
况于政乎逮于大夫何以不言禄曰禄亦大夫之素有
不可言也言政则禄在其中矣此圣人之文也
先生曰周家世禄为诸侯者其适子继诸侯而别子为
大夫为大夫者其适子继大夫而别子为陪臣三家者
鲁桓公之后故曰三桓之子孙
官问友三益者何先生曰友多闻不如友谅友谅不如
友直为三益之首也交友当以直为先且急则便进
三益以友直为首三损以便僻为先故思进善莫先闻过
卷四 第 103b 页 WYG0206-0906d.png
问三畏何以言大人圣言曰大人以其行言圣言以其
言言皆言天命也天命者性也
弘学问生知学知困学而夫子自谓非生知者何曰如
伏义神农黄帝斯生知者也虽尧舜以下不免于学观
典谟可见矣
九思何以为功曰心常存则随地而见
城问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与下求志达道如何
卷四 第 104a 页 WYG0206-0907a.png
先生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然未知施于人如
何求志达道分明是有体有用之学如伊尹在畎亩之
中便乐尧舜之道及其应聘而出便伐夏救民见得隐
居求志不是徒隐的行义达道不是苟出的然则与用
则行舍则藏如何曰此只还是体用备具未能如用舍
行藏之无意盖又兼乎权也
陈亢既言闻君子之远子又闻诗礼者何曰旧虽尝闻
诗礼而未知其实今则得立与言而始省诗礼之所在

卷四 第 104b 页 WYG0206-0907b.png

阳货篇

官问性相近若言气质之性则性便属性善之性若单
言气质则又不当举性何以言相近曰性固性善之性
也自其气质既定之后贤愚相悬若是相远也然其初
本甚近而无异盖气质有清浊粹駇之差而性随之得
者亦有分数不同是甚近也但习之后则远耳故下言
上智与下愚不移者则习与性成耳若谓生来不可移
卷四 第 105a 页 WYG0206-0907c.png
则圣人无乃阻人为善之甚乎
先生曰孔子系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
者性是言性则善便在前孟子道性善则善便在后却
源流于孔子世儒谓孟子性善专是言理孔子性相近
是兼言气质却不知理无了气在那里求理有理便有
气何须言兼都失孔孟论性之旨
济民问能行五者于天下之谓何曰言行此五者推之
于天下而无不通非苟为恭宽信敏惠而已也故其恭
则至于不侮之恭屑屑敛容不足道也其宽则得众之
卷四 第 105b 页 WYG0206-0907d.png
宽区区纵弛之宽不足言也三者放此故曰为仁
论孔子云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王材曰此处
恐非孔子不可曰是如杨龟山因秦桧出来便不曾成
得事曰此必先量吾有以化导得他才可曰不但化导
却要诚使人信他真个信我我道才得行
坚白之至自不能系而不食故坚白可以见圣人能入
乱邦之体为东周可以见圣人能入乱邦之用
卷四 第 106a 页 WYG0206-0908a.png
叔防问孔子不见阳货而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
者何先生曰阳货欲见孔子之意不诚且他当时只是
陪臣无可为之机见他亦无益公山弗扰知召君子必
是有悔心之萌欲得孔子去拯救他的意思因其机而
乘之周道可以复兴故欲往城曰孔子去时设施当如
何先生曰想也是正名的意必是变得弗扰来使知有
季氏变得季氏来使知有哀公变得哀公来使知有天
子故曰如有用我吾其为东周乎
瑶问学诗者何曰兴观群怨以性情言迩父远君以人
卷四 第 106b 页 WYG0206-0908b.png
伦言鸟兽草木以绪馀言
何以为周南召南曰在为之而已矣为之奈何曰自妻
子始不然一步不可行也真谓之面墙
问乐何如先生曰乐在心不在器昔予与张允荐弹梅
花三弄时损一弦馀六弦允荐弹之而声和可听问曰
何谓也允荐曰不徒六弦虽一弦亦能弹之而声可听
由是观之可见乐在心不在器也孔子曰乐云乐云钟
卷四 第 107a 页 WYG0206-0908c.png
鼓云乎哉求真乐当求之心不当求之器也予为儿时
戏击瓦砾吹葱筒以为乐悠然有自得之趣此真乐也
追想唐虞之时康衢之歌击壤之谣谓之真乐信然汉
贾谊请兴乐文帝辞以未遑可谓识真乐者矣盖真乐
必物理而后作心和而后谐特假器以宣之耳不然何
武帝今日作天马芝房之歌明日恊宝鼎赤雁之律民
不之乐而海内益耗者乎孟子论乐必归之与民同乐
其达真乐者哉
问鄙夫何以不能事君先生曰鄙如边鄙鄙陋之鄙非
卷四 第 107b 页 WYG0206-0908d.png
王都之内一般人惟鄙陋则心小终日患得患失更有
甚念头到君上也又曰鄙夫如人不由大道而专务邪
径一般样故事其君患得患失而长戚戚耳问去得失
之病如何先生曰唯大人能格君心之非盖大人见大
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所以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者在
是矣鄙夫之人不阿谀以为容则逢迎以为悦如何教
他能事其君汝辈今日相聚后将有事君之责或为翰
卷四 第 108a 页 WYG0206-0909a.png
苑为科道为部属为郡县不计崇卑务求去了边鄙而
求大人之心可
先生讲古者民有三疾谓诸生曰天下之人病痛甚多
夫子独云三件果何在乎谢顾起曰狂者是太过一边
矜者类乎狷是不及一边愚者不能狂又不能狷天下
只是三等人尽之矣故夫子叹之耳曰诚然但古人之
病犹是实心今人之病染于习俗夫子说性相近习相
远唯上智下愚不移此言极好盖人性相近其初本无
不善一累于习染大相远也然上智下愚不移亦惟如
卷四 第 108b 页 WYG0206-0909b.png
尧舜桀纣越椒之类耳看来天下可移者还多可见还
是性之本善一生曰此兼气质之性乎曰天命之性非
气质没安顿处如何分得生之谓性如何曰告子初以
食色为性故孟子矫其偏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如何
曰嘑噈之食乞人不屑此亦可见然终不如孟子曰人
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更觉亲切至于韩杨荀子之说
是皆持两可之疑却误看上智下愚也
卷四 第 109a 页 WYG0206-0909c.png
夫子于赐何以欲无言曰知与回言终日不违则知于
赐欲无言矣夫子造就人材如天地化工四时行百物
生即此可见非虚语也
先生讲予欲无言谓诸生曰夫子尝云下学上达知我
其天今则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百物生然则夫子四时
行百物生亦尝求之乎一生曰乡党一篇言夫子之天
梁宇曰惟日孜孜先生曰如何见得夫子四时行百物
生看来还是个仁昜曰君子行此四德故曰乾元亨利
贞如花有花之仁而生草有草之仁而生木有木之仁
卷四 第 109b 页 WYG0206-0909d.png
而生物物皆是春之仁处故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
大德曰好生圣人有好生之心其视四海九州无一物
而非己立己达意思如何不能生百物中庸曰致中和
天地位万物育此便是夫子四时行百物生之极故颜
子所以仰钻瞻忽不已也我想像夫子之意殆如是乎
不有博奕甚言不用心者之不可也非取博奕

微子篇

卷四 第 110a 页 WYG0206-0910a.png
济民问三仁曰三子皆为社稷宗庙微子之去非贪生
比干之諌非求死箕子之不死偶然耳
宇问微子篇先生曰先言商之三仁后言周之八士亦
是举殷鉴周之意欲其法仁人而挽之盛世也
顾问殷有三仁是全体之仁一偏之仁先生曰说三仁
全体在其中矣观鲁论在此篇皆夫子叹周之季故先
述商之三仁继接舆之隐者又曰我则异于是无可无
不可终复纪周公戒伯禽之词追思八士之盛其伤时
之意溢于言表矣
卷四 第 110b 页 WYG0206-0910b.png
云霄问柳下惠为士师在三黜之后乎曰前亦或为士
师然尝三黜至此而犹为之也故曰直道而事人
问景公知善孔子之言如何又不能用先生曰只是用
人差了如梁丘据教之以淫刑教之以崇侈教之以狗
马又有国高庆封诸人故晏子虽为相也任之不专及
其遇难也而晏子不死然当时不与庆封之盟已先说
过盖晏子諌于前而不死于后豫让不諌于前而死于
卷四 第 111a 页 WYG0206-0910c.png
后如景公者又何以能用孔子也
仁问微子一篇奚叙乎曰三仁至矣中道在是也昔孔
子去齐去鲁则三仁之意乎楚狂沮溺丈人及伯夷叔
齐太师以下往而不返者也若柳下惠少连则和而不
恭皆非孔子之道也孟子之论其出此篇乎周公谓鲁
公言用人也不然则有上下之事八士记善人之多以
见盛时能见用于世也

子张篇

增问焉能为有无者何曰执德不弘不足以处天下之
卷四 第 111b 页 WYG0206-0910d.png
大事信道不笃不足以当天下之大任世有此人如太
仓之加粒米世无此人如九牛之去一毛
问执德不弘如何先生曰此子张见道之言与曾子士
不可以不弘毅一样弘就是弘笃就是毅大抵古人说
道就说德德者道之得也故曰苟非至德至道不凝焉
道德还要弘笃不然以为无也彼又执德信道以为有
也彼又不弘不笃此人有如太仓添一米亦无益于世
卷四 第 112a 页 WYG0206-0911a.png
无如九牛去一毛亦无损于世也顾曰子张既同曾子
之学何曾子又云堂堂乎张难与并为仁耶曰斯言不
知曾子何时而发也或对朋友言或对子张言而子张
感而改之乎鲁论出于门人泛记不可以一例拘也
问子夏子张论交何如先生曰皆是也惜未会其全耳
子夏有以见圣人之始而无以见圣人之大子张有以
见圣人之大而无以见圣人之成
先生讲子夏论交谓诸生曰人云子夏子张之言有病
不知何以无病也顾曰汎爱众而亲仁无病曰此又同
卷四 第 112b 页 WYG0206-0911b.png
子张尊贤容众之说也顾曰子张云异乎吾所闻盖闻
之夫子矣其言似无病曰亦不可谓必闻之夫子也但
子夏说一拒之略过甚耳如易曰童蒙求我匪我求童
蒙初筮告再三渎夫子于鄙夫之问则叩其两端而竭
看来人有求教之诚如何拒绝得他必不得已如夫子
所说无友不如己者自无病痛
顾问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其亡其能者何在先
卷四 第 113a 页 WYG0206-0911c.png
生曰此亦以道言耳如道未得而知其所亡道已得而
不忘其所能须是好学的人方做得夫子曰君子食无
求饱敏事慎言就有道而正谓之好学子夏以此为好
学不知可相同否诸生陈绍儒曰夫子言好学之方子
夏言好学之功梁宇曰惟日孜孜曰是固然吾意好学
只是心常在若知无忘所能如食无求饱至就有道而
正通是这个心肠如何不谓之好学吾人今日虽有向
道之心然或间于货利或溺于声色或夺于功名富贵
或贪于饮食衣服或困于贫贱忧戚有一于此怎能好
卷四 第 113b 页 WYG0206-0911d.png
学故夫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
好学也看来资质不难而好学最难吾人今日点检果
能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乎不可徒讲人之好学

象先问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何以仁在其中乎曰只谓
不知学的是甚至的是甚故也程子曰学者要思得之
绍儒问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先生曰
卷四 第 114a 页 WYG0206-0912a.png
仁道至大著体事而无不在如曲仪三千礼仪三百通
是仁之所在如夫子云博我以文都是博学工夫若有
得于己则又笃志不变至于所问所思皆能切近著已
是皆心存不放怎么不是仁在其中谢上蔡别程子一
年一日来见程子问近日作何工夫对曰才去得一矜
字程子指谓人曰此子为切问近思之学吾辈今日所
学或泛而不切问辨又涉于高远閒思杂虑二三其心
如何叫做个仁得故曰学莫大于求仁
先生因讲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而曰切问近
卷四 第 114b 页 WYG0206-0912b.png
思工夫甚难昔谢上蔡别程子一年才去得一矜字象
先曰若颜子于矜的意思却都没有了先生曰固是禹
尤有大焉书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
天下莫与汝争功然禹不自知而舜称之颜子犹觉善
在己的身上比上蔡一年工夫才去得一矜字又大也
圣贤之浅深此亦可见
问信而劳民章如何先生曰劳民諌君其道至大夫子
卷四 第 115a 页 WYG0206-0912c.png
专言乎信其或有一道乎众皆默然请教曰我说信者
非但诚实而已也如劳民一事或发禁施令或举措好
恶务使此心通得神明对得天地使民皆信吾之心则
虽教民树畜民将曰君将厚我之生也役民板筑民将
曰君将禦我之患也尚复有厉己之怨乎一生曰信而
后諌科道之官亦如此乎曰此不可执一论也盖科道
乃朝廷设言路之官必信而諌则为旷职至于群僚须
如大人格君心之非出入用舍俱得信于朝廷则諌无
不行言无不听者矣又曰君者民之父母科道者君之
卷四 第 115b 页 WYG0206-0912d.png
腹心人无信不立而况于此乎
用问君子信而后諌与劳民其信之谓何曰正己而已
曰君子之道谓何曰先传后倦言君子之无意也譬诸
草木言君子之因人也内无意曰仁外因人曰智子夏
之言夫子之意欤
问子游谓洒扫应对为末其本安在先生曰圣人之道
初无二致洒扫应对是此道位育天地亦是此道无分
卷四 第 116a 页 WYG0206-0913a.png
本末也
问子夏之讥子游如何先生曰究二子之言似略相反
但圣人之道原无本末始终而子游指洒扫应对抑末
矣是分本末也子夏云有始有卒是分始终也后来程
子说洒扫应对便可到圣人事是其然必有所以然此
言极好盖亦绎夫子之道而味二子之言故有是说乎
予亦尝谓夫子执御与洒扫应对通是一贯的道理一
生曰何以见得一贯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孟子谓徐
行一事就叫做尧舜之道道岂有二乎哉至于洒扫虽
卷四 第 116b 页 WYG0206-0913b.png
云容易如曲礼其尘不及长者云云中间多少曲折方
才尽得此心这样地位如何不是一贯
衢问哀矜勿喜曰咎上人之失道悯下民之无知则所
以为囚求生道者劳矣岂暇喜乎
问哀矜勿喜如何先生叹曰曾子之言可谓至论古之
立法惟欲其宽今之立法惟恐其不密故教民之官无
而罚民之官今日立一人明日立一人不啻其几也朱
卷四 第 117a 页 WYG0206-0913c.png
云教之无法养之无素予谓今日之计还要多立养之
之法可也一生曰何故曰礼义生于富足孟子说无恒
产无恒心最为痛快今之下无半亩之田而上有仓庾
之富民无敝体之衣而上有缣帛之征及至犯法为上
者不察其心惟巧计审明自以为听讼人以为能吏何
尝有哀矜勿喜意思故孟子论王道以养民为先也一
生曰先生云无恒产无恒心为众人说则可至于士子
则不可先生曰此更不消说也所谓惟士为能子独不
知之乎然士者治生亦不可忽使仰不事俯不畜能行
卷四 第 117b 页 WYG0206-0913d.png
贸易亦神农交易而退之意故子贡货殖夫子谓其不
受命者予以为货殖以事其亲未为不义第子贡欲居
积以致富故夫子不许惟以箪食瓢饮称颜回也看来
贫亦学者今日第一关头一生曰圣门自原宪子路甘
贫者多降及汉魏益见其少惟陶渊明庶几近之先生
曰渊明诗云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
年著一冠其贫可谓极矣后来人只说颜子不说渊明
卷四 第 118a 页 WYG0206-0914a.png
此处试一究乎一生历诵渊明之诗谓在圣门亦可到
颜子者曰此不可多求而箪食瓢饮颜子未尝自言吾
箪食瓢饮惟夫子称之若渊明则曰辛苦无此比常有
好容颜似犹露其甘贫之意终不若颜子忘贫耳然其
豪迈特立亦不可少也
云问文武道之大小谓何曰大指大体而言如蘧瑗之
君子老聃之犹龙是也小指一支而言如苌弘之乐师
襄之琴是也
问夫子之门墙如何先生曰夫子之道原无门墙顾曰
卷四 第 118b 页 WYG0206-0914b.png
升堂入室奚分乎曰若门若堂若室自学者所造浅深
言之也子贡谓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是不得其门而
入矣如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一唯始可以言宗庙之美
百官之富也
官问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奚喻乎曰宗庙如圣而不可
知之神无迹可求百官如大而化之之圣无所不备
子贡何以又言夫子之不可阶而升也曰其以前言宫
卷四 第 119a 页 WYG0206-0914c.png
墙日月犹有所未至乎立立道行绥来动和其天乎诚
子禽之所未喻也宜乎知有师而已
问夫子之得邦家如何先生曰看来不疾而速不行而
至只是一个神易曰鼓之舞之之谓神其机在用人上
盖其所举用者如颜曾冉闵之徒如子产伯玉季札之
辈皆登庸之矣一生曰夫子何不尽用在门墙者先生
曰七十子中如聚敛之冉求夫子必在所舍又焉用之
盖人明到极处就是神了如水之清澈其底砂石毫发
无遁如妍媸一过尽照了今诸生也要如舜汤用心常
卷四 第 119b 页 WYG0206-0914d.png
把这意思在心于凡世上荣华富贵都要捐除要淡薄
方好诸葛武侯曰非淡薄无以明志衣服饮食俱要淡
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颜子之贫不待言
如曾子耘瓜也是贫今学者岂肯荷锄去耘瓜圣贤多
是如此

尧曰篇

大器问尧曰止三章者何先生曰此记者之深意也圣
卷四 第 120a 页 WYG0206-0915a.png
贤之学有体必有用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夫首叙帝王之政止至善之的也尊五美屏
四恶知命知礼知言皆明德新民之事也虽夫子不得
其位精一执中之传圣人相承之道岂不于是而可见

举问尧曰篇奚止三章曰门人记此以终论语之意也
大抵夫子之道不出尧舜禹之揖逊汤武之征伐耳如
是而行政则有五美以下等事如是而修身则有知命
以下等事
卷四 第 120b 页 WYG0206-0915b.png
宽则得众以下者何曰此或武王之事曰于武王事无
所见曰在孔子必有所见不然方言武王而又泛及他
事非理也或曰总括上帝王而言亦通
大器问尊五美矣而又屏四恶何也先生曰尊五美身
教也屏四恶言教也
大器问知命三者似亦有序乎夫约之以礼者论语二
十篇之本也苟不先之以知命则分乱无以为约之之
卷四 第 121a 页 WYG0206-0915c.png
门不继之以知言则识昏无以为约之之归是故物委
于命礼责于己言付于人不识可否先生曰也有此意
 四书因问卷四
卷四 第 121b 页 WYG0206-0915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