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206-075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因问卷一     明 吕楠 撰
大学

介问大学旧本云何曰言大人者之学其道在明此明
德以亲爱下民而止至善也夫至善则所止之地也非
先知之则不能得也故有先后焉盖所止之地皆物也
则有本末尽止之功乃事也则有终始能知所先后则
物本可得而兼末不难事始不乱而厥终自考去道伊
迩矣其先后者何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卷一 第 1b 页 WYG0206-0754d.png
以下言先也物格而后知至以下言后也能如是则能
明明德以亲民而止于至善矣斯大学之道也然其所
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又非
一言能尽其义故下文又旁通其情焉然皆以释明明
德亲民止至善也止至善独言明明德乎曰明德而不
能亲民非明德也能亲民矣而未能止至善亦非明德

卷一 第 2a 页 WYG0206-0755a.png
其曰格物致知者何曰言物非在外者也皆关此身焉
耳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若其本乱
而末治者否矣盖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
也诚知此身为本所当厚也则心不他用世无剩物日
无泛事而其知至矣故曰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此
谓格物致知之说也
其曰诚其意者何曰言在禁止自欺恶恶如恶恶臭好
善如好好色也是盖逊志以求而不问名于外故能自
慊然其诚伪我知之而已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不见小
卷一 第 2b 页 WYG0206-0755b.png
人閒居为不善乎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
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肝矣然则何益哉此诚于中必
形于外故君子所以谨其独也且恶积于中非但一人
见其肺肝盖十目十手所指视也不谨其独可乎夫有
财之富则润屋矣无欺之德则润身而心广体胖矣故
君子必诚其意以谨其独而不自欺可也况乎至诚而
不动者未之有也彼淇澳之诗言君子尽切磋琢磨之
卷一 第 3a 页 WYG0206-0755c.png
功极瑟僩赫喧之盛而造乎盛德至善之诚则当世之
民不能忘也岂惟当世彼烈文之诗言前王德成于己
后世之人亲贤乐利各得其所虽没世不能忘也岂有
他哉皆由诚意耳故康诰言文王克明德太甲言成汤
顾諟天之明命帝典言唐尧克明峻德皆自明此至诚
之盛德耳然诚意之功又不可间虽施诸民亦然故盘
铭之日新康诰之作新民文王诗之新命言君子内不
愧己外不愧人仰不愧天无所不用其诚而造其极也
是何也诚者人之所当止不诚则无物矣故玄鸟缗绵
卷一 第 3b 页 WYG0206-0755d.png
之诗云尔也然能止于诚而无入不自得者惟文王为
然故其诗言缉熙敬止而仁敬孝慈信各臻其极也于
是孔子又因止信而言听讼犹人不足贵也必也使无
讼乎盖无情而不诚者不得尽其伪辞则以吾之诚意
大畏其志而人信之也故曰此谓知本也夫古人言明
善诚身然诚身实所以明善即所以诚身故格物格物
以修身为知至而此以诚身为知本也曰若是则程子
卷一 第 4a 页 WYG0206-0756a.png
定本何以克明德以下释明明德盘铭以下释亲民邦
畿以下释止至善乎曰自格物以至平天下固为释此
三者而设若又取此克明德以下释之不亦复且乱乎
又何须用八者也且古人之立言也论理不论文今以
其有明字多者释明明德有止字多者为释止至善又
取新字多者以释亲民而改亲民为新民立言者恐不
若是泥也曰若是则夫诚意者未及乎正心修身何以
遽及于民至有没世不忘之说乎曰噫此腐儒之说也
误人甚矣从是言也则诚意者必不接一物闭目掩耳
卷一 第 4b 页 WYG0206-0756b.png
而后可乎平天下者必扰扰于一世离形去心而后可
乎故古之人言意便及天下言天下便本诸意终始本
末一以贯之但其序自此而先耳若是则释诚意之辞
不亦烦乎曰八者之事虽各有攸当论其功力皆本诸
诚意盖格物虽在先亦属致知不及诚意力行之为难
也能乎此则正心以下如水之沛然矣其有不得其宜
者则亦斟酌损益之间礼乐制度之际耳故虽九章之
卷一 第 5a 页 WYG0206-0756c.png
心诚求之十章之曰德曰仁义曰好恶者皆自是而举
之也故是章或言其功或徵诸事或本诸体或稽诸效
反复推演不一而足虽平天下之意亦宛然见矣
其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何曰言身有所忿懥恐惧
好乐忧患之偏者即心之不得其正也盖意虽实心不
正难观即形于身者可见耳夫心不在于正岂惟见忿
懥恐惧形于身者之偏哉其极至于视听不见闻饮食
不知味矣可不慎乎故曰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其曰所谓齐家在修其身者何曰言人于所亲爱贱恶
卷一 第 5b 页 WYG0206-0756d.png
畏敬哀矜傲惰者有所偏焉其心虽正亦身之不修不
足以理家也盖此五者虽形于一身之小而实接乎一
家之众故也若夫好必知其恶恶必知其美非身修家
齐者不能不亦少乎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
知其苗之硕此偏于亲爱者之效也独举斯二者人之
处家好爱而易私者莫如子与苗此而能克则无助苗
之长勿劳之爱矣贱恶以下可易能也不然家其能齐
卷一 第 6a 页 WYG0206-0757a.png
乎故曰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其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何曰言其家不可教而
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之道不出家而能成教于国焉
故家之孝弟慈者即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也然其
所谓孝弟慈者皆本于诚焉盖自诚意中来也故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
后嫁者也夫能诚于为善而一家仁让则一国兴仁让
诚于为恶而一人贪戾则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
言偾事一人定国也故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
卷一 第 6b 页 WYG0206-0757b.png
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之诚而民
不从也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
诸人所藏乎身者不恕不本于诚焉而能喻诸人者未
之有也故曰故治国在齐其家其下三诗则咏叹其意
以警发乎人而又以證之也其诚意溢然矣故曰此谓
治国在齐其家
其曰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何曰言即兴孝兴弟不
卷一 第 7a 页 WYG0206-0757c.png
倍恤孤以见秉彝人心所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也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以处之絜矩之义不过使上下
四旁均齐方正而已然其用则在好恶也故絜矩用于
好恶则民以为父母如南山有台之云也絜矩不行于
好恶而偏焉则为天下之戮如节南山之云也故文王
之诗言商先王能絜矩而得众得国商后王不能絜矩
而失众失国不亦明徵乎然欲行絜矩必以德为本又
自诚意明德而溯之也故自君子先慎乎德以至亦悖
而出皆言有德而能絜矩与不能者之理财也康诰楚
卷一 第 7b 页 WYG0206-0757d.png
书舅犯之言则又徵之尔證之者言天命人心皆归于
德而不在于财也自秦誓以下至菑必逮夫身则又言
能絜矩与不能者之用人也君子有大道则总言理财
用人其曰大道即絜矩尔夫理财虽贵于内本外末然
财亦不可废也故生财有大道不在诡计也惟在乎务
本节用而财自足又何必外本而内末哉然又恐有国
家者专务其财也则又言仁者以财发身以下则理财
卷一 第 8a 页 WYG0206-0758a.png
之道非仁义不足以尽之夫理财用人虽皆治天下之
目用人者又理财之本也故自畜马乘以下则又言君
子不察于利非若小人之专务财而不以义为主也并
上言惟仁人能好恶人则理财用人之道亦非仁义不
足以尽之是故絜矩者法也仁义者道也好恶者用也
理财用人者目也仁以本之义以质之絜矩以处之好
恶以行之用人以先之理财以后之则孝弟慈之道周
于天下矣然其曰德曰仁义曰好恶者则又皆本于诚
意正心修身焉故曰本末一贯始终一理明德即所以
卷一 第 8b 页 WYG0206-0758b.png
亲民明德而能亲民无所杂焉所谓止至善也

续因问

章诏问大学之道先生曰只当以明明德为纲盖明德
而不能新民也不算他明德故新民可兼在明明德之
内若明明德以新民少有一毫私欲夹杂亦未足为至
善是必尽乎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斯为止至
善矣若夫三纲领之说恐太涉于分析大学之道只在
卷一 第 9a 页 WYG0206-0758c.png
一个明明德都尽了后来说明明德于天下说盛德至
善都只是说明德更不说新民可见王标曰九章之心
诚十章之慎德亦为是乎曰然
胡炳问明明德明字莫只是天地生生之理惟虚故灵
虚灵故明否先生曰这也是正谓明德只是个天地阴
阳之气清通之极萃于吾心者
炳问定静安虑静是心不妄动毕竟是心静方才定如
何说定而后能静先生曰心之所以不静多缘是念头
一差无所定向故心动于声色动于货利动于功名理
卷一 第 9b 页 WYG0206-0758d.png
欲交战不能宁一若于念头上一定了方才得静也安
只是静到纯熟处何以先言知止曰大学之道未有不
先知而能行者故自物有本末以下泛论其理当先于
知也欲明明德于天下以下證以古人之事惟先于知

问格物之格有说是格式之格谓致吾之良知在格物
格字添出穷究字样来何如先生曰格物之义自伏羲
卷一 第 10a 页 WYG0206-0759a.png
以来未之有改也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
诸身其近取即是穷格之义格式之格恐不是孔子立
言之意
诏问格物先生曰这个物正如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
物字一般非是泛然不切于身的故凡身之所到事之
所接念虑之所起便是物皆是要格的如言便有言之
理在官言官在朝言朝与父兄言言慈爱与子弟言言
事父兄视便有视之理或视上于面则傲下于带则忧
倾则奸坐如尸有坐之理立如斋有立之理推此类可
卷一 第 10b 页 WYG0206-0759b.png
见无一处非物格物之功无一时可止息得的聂蕲曰
夜睡心下有所想像念头便觉萌动此处亦有物可格
否先生曰怎么无物可格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
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亦皆是格物虽梦中亦要验格也
易泉聂蕲辨论格致及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同异先
生曰此乃合内外之道也张子尝云诚明所知乃天德
良知非闻见小知而已后人小大同异之论皆本诸此
卷一 第 11a 页 WYG0206-0759c.png
殊不知张子之言必为偏于闻见者发也自予言之只
顾人之求知者何如耳使求知者皆为德性则闻见非
助我者耶如舜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则与德
性浑融为一此等闻见惟恐其或少耳若闻见无与于
德性之知则祗为记诵涉猎之资诚为小而已正德间
有一侍郎博学多记冢宰荐一学士用一故事以问侍
郎乃遂背诵不止冢宰止之曰不用许多只用前一二
言足矣若此等闻见不过记诵于身心何益且鸢鱼自
常人见之一物而已子思深有所见便以明道之昭著
卷一 第 11b 页 WYG0206-0759d.png
于上下程子又谓子思吃紧为人处活泼泼地皆是见
道之真而非滞于闻见者也此则合内外而一之者夫
岂可槩以闻见为小哉故曰只顾人之求知者何如也
象先问格物是格得一物馀可类推否先生曰须是著
一件格格得熟时才可类推若初学只说格一件百件
便了是如佛家空守虚寂而谓万物可照如何则可
康恕问格物之功如鸟兽草木之类亦须要格否也先
卷一 第 12a 页 WYG0206-0760a.png
生曰所谓格物在随时随处格然鸟兽草木元初与我
也是一气生的怎么不要格如伏羲亦尝仰观于天俯
察于地中类于鸟兽草木之情但远取诸物必须要近
取诸身才是若离却已身驰心鸟兽草木上格做甚
王献荩问学者必先致知否先生曰不先致知则德忠
朝夕往来讲论为何曰致知先人事乎曰除了人事焉
有道理这是分不得的看书须要体之于身验之于事
方有益若但疏解字义而已殊无所得
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脩身为本是举其切要言
卷一 第 12b 页 WYG0206-0760b.png
之脩身即明明德也虽至平天下章言先慎乎德言仁
义忠信皆明德之谓可见大学一书只是格致诚正以
脩身而明明德也诏曰大学旧本以此释格物致知信
乎曰然

附录章聂二论

 章诏曰致知是开广聪明推极吾心之知所谓致良
 知亦是闻知先生曰如孟子尽心知性之谓尽心是
卷一 第 13a 页 WYG0206-0760c.png
 致知之事知性是格物之极格物之义时说纷纷如
 或问所谓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此自其积累言
 之若学者乃谓必待今日格一物明日方格一物则
 何时可了若又曰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
 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此又在浑沦处说不知
 从何端而起若以格为正乃后一层工夫与正心相
 类恐亦难说惟先生曰物是万物皆备于我之物格
 是就身之所至事物所接耳目所及念虑所起皆是
 须就要辨别是非邪正犹要专切若不专切方用心
卷一 第 13b 页 WYG0206-0760d.png
 于此忽驰心于彼物何如可格且如一坐立之间即
 便可做工夫然必以吾心德性之知为之主广闻
 以扩充之如伏羲仰观俯察远取诸物即近取诸身
 之类皆是又如亲贤读书开发聪明亦其中一件是
 格一事一物之理则一事一物之知便可致矣积久
 自然贯通此方有下手做工夫处如是可使此心常
 存所谓必有事焉者端不外此论者辄曰只求之吾
卷一 第 14a 页 WYG0206-0761a.png
 心之良知足矣更不藉闻见必以格为正恐太执泥
 高远诏不获己乃辨之曰人生十五岁入大学而格
 物致知又大学入门始事本之于心此本体之明不
 待言矣然气拘物蔽而天下义理无穷若谓更不少
 藉见闻只闭门澄心便了尽天下之理恐古之圣人
 亦有不能然者且以舜之大圣盍只索之良知而自
 足耶乃犹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诸人者不
 知何也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书曰学
 于古训乃有获诗曰如切如磋正讲习讨论之事大
卷一 第 14b 页 WYG0206-0761b.png
 学引之以释明明德者圣如孔子犹好古敏求博文
 约礼况人不皆生知之圣世固有童而习之至终其
 身而于义理无所得者安可言之易易如此而槩以
 生知之事诬吾人耶谓略不待于闻见耶或曰千蹊
 万径皆可以适国子何执耶诏曰然与其从迂道远
 道而行莫若从平平之大道于适国尤便也况道理
 乃天下公共之物非一人之私论者只贵虚心正不
卷一 第 15a 页 WYG0206-0761c.png
 可执一说以求胜也朱子集诸儒之大成其所论止
 一二未甚精后人犹得以议之矣世之儒者见道未
 如朱子辨论太高远安知后人更无致议耶诏浅陋
 无知祗服师训因友辨说以自识之非好辨也
 蕲尝与诸友以大学圣经请教于先生先生曰此孔
 门切实之学于学者极有力诸生宜心验身体庶其
 有得蕲佩服之每于日用切已处观省真有涣然如
 醉之得醒者而二三士友尚不免有疑或旧有所执
 着甚至穷辨蕲遂述先生教言以与二三友共䌷绎
卷一 第 15b 页 WYG0206-0761d.png
 焉夫大学之道虽有三言实重于明明德盖新民亦
 明德以新之也止于至善则明德以新民之极也知
 止而后有定至则近道矣特举两知字为言者明学
 以知为先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至国治而后天
 下平则详其中之条件示学者以用力之地惟在先
 知明德之至善也观明明德于天下一言可见其格
 物云者格穷至也物事理也程子所谓至其理也即
卷一 第 16a 页 WYG0206-0762a.png
 日用间身之所值事之所接念虑之所到切思其理
 而不为泛焉之思则凡物之理皆会于吾心之良知
 知其有不致乎其有以正训格谓正其不正以归于
 正似矣独不可以言正心矣乎又有少变其说以去
 私欲为格似矣独不可以言诚意矣乎盖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脩身即一念虑所动之处一时刻所用之
 功其间但有先后相承之节次非必今日格物致知
 明日才诚意后日才正心脩身也今之学者乃疑其
 先后为支离遂于格物上强生一意见欲便了此下
卷一 第 16b 页 WYG0206-0762b.png
 面数事则当时圣人只说格物致知便了又何必言
 诚意正心脩身也夫格物固非外意心身而有物可
 格知可致孟子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是也然其所谓
 反身而诚者虽其学已成后之事其反身之前格致
 诚正皆不可少也故继以强恕而行云程子有谓立
 诚意以格之者经文诚意略不同犹曰即切已之事
 专意以格之不可泛及他事云尔岂程子又置诚意
卷一 第 17a 页 WYG0206-0762c.png
 于格物之先而乱圣人立言之序耶又有附会之者
 曰格物为去私欲只缘人有私欲间杂则物不能格
 知不能致既如其说则去私欲之先又将寻讨何等
 工夫来也今之执着之私未能去正惟于圣人全文
 真指未能通贯也又谓程子之至乃谓以身至之分
 明属行殊不知程子之至即周易之知至至之其训
 易曰知至至之主知知终终之主行则实以至属知
 也然又非程子意也易言知至至之可与几也几即
 意也可与几言能几也分明知在意先矣又谓知字
卷一 第 17b 页 WYG0206-0762d.png
 本孟子之良知后儒以知识粗看了所以知行不能
 合一呜呼是将聋人之聪而鼓已之簧耶盖人心无
 两样知蕲虽愚昧不敢谓少有所知者非性所有也
 厚诬先儒之言知识为非良知无乃先自诬乎盖物
 我一理察识于物而开明心之知吾之知以致非自
 外也内无良知外固无从而有知识也是故君子多
 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凡以此也蕲故曰人心无两
卷一 第 18a 页 WYG0206-0763a.png
 样知也又谓古本以修身释格物是格物以行言无
 疑噫是又不知为本之说也其曰修身为本者非谓
 修身即格物也犹云格物以修身为本也若泛泛焉
 穷至天下之物而不切于修身是则所谓物驰而非
 所谓格物也是安可以古本而异今文也其本乱末
 治之说正承为本之言而及于家国天下要皆吾身
 之推而物之所当格者也大学之教其详切如此统
 而言之若网之有纲明明德是也析而言之若纲之
 有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
卷一 第 18b 页 WYG0206-0763b.png
 也此目不混于彼目而未始相离也众目同领于一
 纲而未始不相通也此孔门切实之学非高远粗浅
 也学者能自得焉将无时无处而不用其力矣
标问作新民作字先生曰是以明德之懿而显设于条
教法度之间以为鼓舞之具故谓之神曰圣人神道设
教而天下服以神言似涉于幽了曰自吾心之所有者
推之以及人而人自无不化何神如之
卷一 第 19a 页 WYG0206-0763c.png
炳问学不止于讲习讨论否先生曰圣门教人只在博
文约礼博文即格致之事如切如磋是也约礼即诚正
之事如琢如磨是也讲习讨论便是格致事问瑟何以
训严密僩何以训武毅曰圣人之学戒谨不睹恐惧不
闻无一毫空隙处少有空隙则私便投隙而入故少有
私欲萌动便致武毅直是克去他如将兵克敌方谓之
武必欲克倒他工夫不已方谓之毅圣贤做工夫直是
如此
诏问诚意只在为善去恶戒自欺而求自慊否先生曰
卷一 第 19b 页 WYG0206-0763d.png
然自欺则伪与前所格致者背也自慊则诚与前所格
致者合也其几则在慎独又曰念虑之起觉得善恶就
是独必好必恶就是慎
王献荩问诚意之功亦难矣大学意诚之后犹云心不
在焉何也先生曰此问甚好非曾用力者不能及此盖
诚意是辨其孰为善而实好之孰为恶而实恶之意诚
之后则心中皆是善的但未至而迎已去而留虽是善
卷一 第 20a 页 WYG0206-0764a.png
却不能中故心不在者心失乎中也不中故视不见听
不闻食不知其味身不可得而修矣
象先问学者须是要自慊这自慊的光景是如何先生
曰此须要真无悔吝才得好善真如好好色无不好者
挽之于中而此心无遗悔恶恶真如恶恶臭无不恶者
拒之于内而此心无遗吝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然后谓
之自慊此便是颜之见大心泰孔之乐在其中这便可
想自慊的光景
诏问大学诚意至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足矣
卷一 第 20b 页 WYG0206-0764b.png
何以又要正心修身工夫先生曰意乃心之萌动处好
善恶恶之诚正心固不外此然此犹自其几言之若心
则全体大用无所不具至此则无恶可言止于其善者
有太过不及失正处尔但日用间所起之念所应之事
纷纭杂扰于前不无忿懥恐惧好乐忧患之情若未至
而先迎既至而不化一有或偏则心遂不正矣故曰心
统性情必性情举得其正而后心可正也若修身之事
卷一 第 21a 页 WYG0206-0764c.png
尤当直内方外然亲爱贱恶畏敬哀矜傲惰与身相熟
后便易偏了如处家人僮仆既熟后不见其失故接于
身者处之失当身其何以修乎必如张戬处盗笋皮人
方见不偏
问忿懥恐惧忧患三者其情若同而好乐一焉何也先
生曰三者亦不同恐惧在事变仓卒之临忧患在平时
杂念之起忿懥则程子所谓人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
为甚盖与好乐本四件也
又问忘怒观理理有是非非则已矣是亦当发乎曰理
卷一 第 21b 页 WYG0206-0764d.png
当怒而不怒非是也又问怒虽当发若能观理则气亦
平而分数不至太过乎曰然
易泉问大学工夫恐太分析意若说诚意后复有正心
工大正心后复有修身工夫恐太分析先生曰若无次
第工夫传文如何说此话且如你们历事知得该去便
是格物致知若分明知得该去意懒不去便是不诚意
了若自强而去不欺所知便是诚意虽去矣而心犹或
卷一 第 22a 页 WYG0206-0765a.png
不平少有忿懥之意则心亦不正心中虽无不平或所
遇司官加些颜色少些容猊这等时候其不讲气而傲
惰者鲜矣又或以己之愆期也致使司官呈堂他日引
见惮其势位尊严或有恶声厉色之加能使颜色不变
常手足不失措者斯为不辟于畏敬矣即此一事而观
且不说朝廷三揖在列金革百万之众在前则又不知
如何此可见诚意后还有许多工夫
聂蕲问好乐忧患与畏敬哀矜等类何所分别且心正
后身何以犹有偏处先生曰好乐自心之存主处蕲意
卷一 第 22b 页 WYG0206-0765b.png
尚在己心上畏敬自身之临接处说已及人了所以大
学工夫心正后卒然临事时工夫不密不觉犹有偏辟
处蕲意尚未释然少顷先生坐后帷屏被风吹侧先生
犹危坐诸生中或有愕然失声者或有勃然失色者甚
或有奔扶至失手足者先生曰此便是畏敬而辟此便
是身之卒然临接处即此而观好乐忧患得正之后而
畏敬哀矜不免犹有所辟岂可不加察诸生心始快然
卷一 第 23a 页 WYG0206-0765c.png

象先问家不齐只举苗与子二者为言如何先生曰家
之所接者人而人莫亲于子所用者财而财莫急于苗
故举二者以见其馀此而能当则虽九族之众百货之
广皆易易耳
象先问治国在齐家如何先生曰首言治国原于家其
本在一诚次言治家可化乎国其用在一恕三引诗皆
咏叹乎此耳孟子所谓反身而诚强恕而行皆本于此
先生因讲如保赤子心诚求之顾谓象先曰汝那里有
卷一 第 23b 页 WYG0206-0765d.png
个潘正郎希平升荆州府予往问之希平因请教予见
希平尝置其子于楼上读书因谓之曰希平视荆民如
楼上之子可矣希平请问其所以予谓希平视其子登
楼则使人扶之下楼则使人挟之时其饥馈之食时其
渴饮之浆时其书声不闻则扑之恐其或惰时其书声
不绝则节之恐其或劳视荆民如己子有何不可希平
曰州县之广安得人人视之如己子予谓州县之吏有
卷一 第 24a 页 WYG0206-0766a.png
如子这样心的把子之心事付托他亦有无子这样心
的把子之心事详告他以为殿最他又何不可希平又
谓荆州适饥馑时时赋税既免而禄米廪饩之类又不
可缺岁办既蠲而往来供亿之类亦不可少此等处却
如之何予谓子之家无饔飧客无馈馔则亦求之楼上
之子乎抑或别有处也然此还是谓视民如子的说话
若如保赤子赤子却是个无知不能言的视民如无知
不能言之赤子则亦何所不至哉又言予乡有刘先生
者曾作县来凡民有罪别县多是罚金帛他止是罚些
卷一 第 24b 页 WYG0206-0766b.png
米粮枣菜等物无事时令僧道等晒贮之后值年荒别
县民皆流离失所惟他这县独得生全这样的人皆是
心诚爱民如赤子故害未至而预为之防因谓诸生曰你
们他日皆有安养元元之责这等心肠却不可不自今
日预养
标问十章之传先生曰絜矩是平天下之要所恶以下
解絜矩之义也民之父母以下则能同其好恶而絜矩
卷一 第 25a 页 WYG0206-0766c.png
之所以得赫赫师尹以下则不能同其好恶而絜矩之
所以失未丧师则能絜矩而与民同欲得众得国矣仪
监之诗则不能絜矩而与民同欲失众失国矣是以君
子必当慎其德而不可专利以夺民之欲也直至仁亲
为宝皆言不可专利之意秦誓以下言惟仁人则能尽
好恶之正者见贤不能举则次之好人所恶则不能絜
矩之甚者皆以言用人也君子大道则揔结焉尤其絜
矩得失之本也然其所谓外本内末似不必理财然亦
国用之不可无故以生财有大道终焉然生财之中又
卷一 第 25b 页 WYG0206-0766d.png
必本诸仁义焉夫平天下治之大法也不过理财用人
二事而理财用人只是公好恶其归只是慎德与夫仁
义而已故孟子七篇言仁义皆本诸此
献荩问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是平易近民否
先生曰亦是民之好恶与我本不相远人惟不能平易
故相远了若平易好恶便近民故曰乐只君子民之父
母且父母生人皆可以为君子岂惟乾道之中而后有
卷一 第 26a 页 WYG0206-0767a.png
二程夫子淳熙之中而后有晦庵夫子但人心私欲所
蔽起了籓篱生了物我有了亲疏立了异同胸中皆是
一团私欲故不能为君子若能随事精察渐渐克去撤
了这籓篱忘了这物我一了这亲疏合了这异同视天
下之民毛发骨爪疾痛疴痒与我相关涉好恶自与民
同便可以为君子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光祖问大道何在先生曰大道虽所包者广不外于絜
矩即明德之用也骄者矜高属贵一边泰者侈肆属富
一边惟其以贵自高则必与下民隔绝于人情略无所
卷一 第 26b 页 WYG0206-0767b.png
切惟其以富自侈则但求自足其欲于人情初无所恤
此所以失大道也大抵平天下之大道既明其德莫急
于用人以理财注疏亦有好处朱子有采取不尽者合
观之亦可
聂蕲问絜矩先生曰矩是个为方的器大之而及四海
要之只在方寸谓之絜矩只是个无不均平意思且如
天下有样有权势的是一等有样鳏寡孤独颠连无告
卷一 第 27a 页 WYG0206-0767c.png
者又是一等天下之人便有这几等怎么便得均平故
尧典称尧则曰平章百姓黎民于变时雍此便是能絜
矩的象先因问天下亦大着怎么便得均平如一先生
曰此亦无大异术亦只是把这些财散与百姓便能得
问百姓亦多着怎么便能人人与他财也先生曰亦无
大难事亦只是要有个不要钱的官人便能得也问天下
非是少这般人而莫之能用其咎安在先生曰此只是
没这个臣苟有这个无他技休休有容之大臣则用人
以理财俱得其当天下岂有不得所的道理问所以能
卷一 第 27b 页 WYG0206-0767d.png
用一个臣其要又在君否曰这更不消说了传中谓仁
人能好恶人又谓仁者以财发身故其要只在君心之
仁所谓明德也凡视天下若不切己者只是不仁故与
己不相干涉苟知得这些人生生之理无非天地生生
之理则与我这些人元初只是一个今又在长人之责
岂忍置之于不得所的地面故张横渠西铭却备言此
道理然人所以不得生者只是无生生之具以为衣食
卷一 第 28a 页 WYG0206-0768a.png
故只把这些财散与人使人有以为生则天下自平矣
絜矩不必拘拘以传中次第言之便当以身任天下之
责欲行絜矩必先理财使民生遂欲理财以养民须要
用人欲用得其人须公好恶则善人在位不肖者屏去
举贤必速不善必远如是庶善恶知所劝戒若求大道
得失之几则惟在于忠信骄泰而已
先生看书之秦誓至一个臣无他技处因叹曰此最天
下治忽兴衰所系书始二典而终秦誓见得须是无秦
誓妨贤病国的心胸方可做二典时雍风动的事业
卷一 第 28b 页 WYG0206-0768b.png
 四书因问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