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a 页 WYG0206-00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蒙引卷一
明蔡清撰
大学章句序芟四条减一百四十二字)
读此序见得教法始于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备于三代废于周衰传于孔子曾子失其传于孟子之后而复得表章于程子发明透彻于朱子自三代而上其教行于天下自孔曾而下其法传于天下而已大
四书蒙引卷一
明蔡清撰
大学章句序芟四条减一百四十二字)
读此序见得教法始于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备于三代废于周衰传于孔子曾子失其传于孟子之后而复得表章于程子发明透彻于朱子自三代而上其教行于天下自孔曾而下其法传于天下而已大
卷一 第 1b 页 WYG0206-0005d.png
学二字有以道术言者如大学之道之类有以学术言者如入小学入大学之类有以其书言者如大学之书之类大抵三者亦相须而有也此书原在礼记中即用篇首大学之道之大学二字为篇名如论语学而为政之类大学二字兼经传言章句者经传之章句也本集注也不曰集注而曰章句者盖论孟二书言者非一事记者非一时皆更端之词其章句盖自定而大学与中庸其言虽累千百而意义相
卷一 第 2a 页 WYG0206-0006a.png
承血脉贯通元只是一篇文字朱子则为之区别其章句今之右经某章右第某章是也言章则句在其中矣言章句亦谦辞也如近时陈选公注小学亦只题曰句读云论孟注曰集注者亦谦辞也述而不作之意也或曰论孟多是集儒先之说而大学中庸则一出于朱子之自为说故不曰集注而曰章句然所引吕氏数说亦未尝不集诸儒先也况论孟亦未尝章章皆是集儒先者可见其说亦未通还是谦
卷一 第 2b 页 WYG0206-0006b.png
辞或又曰章句似指经传言未见其为指注然中庸序分明以章句对或问言安得谓非指注邪盖注之云)云者即所以章之句之也不然则章句之旨不白故名其注曰章句耳又朱子曰大学之书有正经有章句有或问则章句非注而何大学章句序此五字当连串看不必依吴氏谓某段序大学又某段序章句也按此序作于淳熙己酉二月甲子距所生绍兴庚戌是为六十岁中庸亦序是年之三月戊
卷一 第 3a 页 WYG0206-0006c.png
申年谱注云二书之成久矣不辍修改至是以稳惬于心而始序之又按朱子于癸酉年二十四岁始受学于延平李先生之门其学始就平实乃知向日从事于释老之说皆非也盖是时方得大学而业之又至庚申年七十一岁易箦之前三日尚修改大
学诚意章而其戊午年与廖德明帖云大学又修得一番简易平实次第可以绝笔以此观之信乎是书之成久矣此序愚意作四大节看大学之书古之
学诚意章而其戊午年与廖德明帖云大学又修得一番简易平实次第可以绝笔以此观之信乎是书之成久矣此序愚意作四大节看大学之书古之
卷一 第 3b 页 WYG0206-0006d.png
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为第一节盖此一句乃此一序之大旨也自盖自天降生民至非后世之所能及也为第二节乃备言古者教人之法始末而兼小学在其中自及周之衰至作为传义以发其意为第三节乃言大学之书所由作也自及孟子没至篇末为第四节则言章句之所由述也愚此说与东阳及新安之说不同姑私记之于此览者其择焉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减一百十四字)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减一百十四字)
卷一 第 4a 页 WYG0206-0007a.png
大学所以教人之法即所谓大学之道也上大学字指经传下大学字指学校古之一字疑只是指三代也或谓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亦未必不以是教人岂必皆至三代然后有是教法邪曰固然矣但按此大学二字乃是对小学而言惟三代之世方有小学大学之别若羲农黄帝尧舜之世虽有此教法而或未有如此之备也
盖自天降生民
卷一 第 4b 页 WYG0206-0007b.png
生民二字相连带如所谓下民烝民是也谓之生民者即孟子所谓天下之生久矣以其生生不绝也所谓生物亦然谓之降者天在上生民在下故取降义也此本之书所谓天降下民云
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芟四条)
天与之如何曰据人所得于天而言则为天与之矣得天之元以为仁得天之亨以为礼得天之利以为义得天之贞以为智吾之所有者皆得之于天不谓
卷一 第 5a 页 WYG0206-0007c.png
之天与而何然元亨利贞天之四德一木火土金水之理也正所谓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理亦赋焉不然人性何缘有是仁义礼智四德悬空而来也陈北溪谓仁义礼智即木火金水之神也神字极是精妙一说既尽也春秋曰日有食之既此说未当为碍莫不字看来既字只作已字解黄氏洵饶亦曰既者已然之词
○仁义礼智四字之义减一百九字)
○仁义礼智四字之义减一百九字)
卷一 第 5b 页 WYG0206-0007d.png
今之说者解仁字则述朱子曰心之德爱之理解义字则曰心之制事之宜固亦然矣至于礼字则述朱子解礼之用章曰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此解似于性字上为未切也且朱子解孟子首章仁字则先心之德而后爱之理解论语第二章仁字则先爱之理而后心之德各有攸当不容毫发苟且混淆也而可以此礼字注遂为诸书礼字之通解乎如克己复礼之礼字则解义又别矣然以天理之节文人事之
卷一 第 6a 页 WYG0206-0008a.png
仪则二句解此一礼字犹未甚悖也以其于天理人事已该得尽且亦未尝混乎仁义与智也若夫智字云峰胡氏乃取朱子之意以补之曰智则心之神明所以妙众理而宰万物者也此则分明是明德之义矣岂可用以解智字至于番昜沈氏则曰涵天理动静之机具人事是非之鉴是亦用朱子解礼字之意而撰出此词其解义亦似过于阔大终不可以与仁义礼对看也盖此智字是偏言之智仁字亦是偏言
卷一 第 6b 页 WYG0206-0008b.png
者不应解得太重也按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周子曰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此虽是因情以著性即用以明体然仁义礼智四字却排列看得可见圣贤之见自真非如后世一二儒者搜索于文字之末自附以胸臆之见者所能到也按朱子自有说云仁者温和慈爱之理义者断制裁割之理礼者恭敬撙节之理智者分别是非之理四者人之
卷一 第 7a 页 WYG0206-0008c.png
性也此说载在大全中最为精当今当据之以为定论四性不言信者仁义礼智之实处即信也
然其气质之禀止)而全之也芟十条)
新安陈氏谓气有清浊质有粹驳清者能知而浊者不能知粹者能全而驳者不能全然愚以为气之清者质亦多粹气之浊者质亦多驳故知之至者行亦至知且不能况于行乎此清浊粹驳之说又当贯而一之也故本序亦以知而全之为文而下文亦曰聪
然其气质之禀止)而全之也芟十条)
新安陈氏谓气有清浊质有粹驳清者能知而浊者不能知粹者能全而驳者不能全然愚以为气之清者质亦多粹气之浊者质亦多驳故知之至者行亦至知且不能况于行乎此清浊粹驳之说又当贯而一之也故本序亦以知而全之为文而下文亦曰聪
卷一 第 7b 页 WYG0206-0008d.png
明睿智能尽其性云)云盖聪明睿智则自能尽其性矣中庸道其不行矣夫章句曰由不明故不行可见知行二者之元自相须也凡单言气自该得质如云气禀清明无物欲之累是也单言质亦兼得气如云聪明睿智生知之质是也此云气质则兼举而并言之气阳而质阴也气载于质而理寓于气也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芟二条)
气极其清质极其粹者也于天下之理无所不闻曰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芟二条)
气极其清质极其粹者也于天下之理无所不闻曰
卷一 第 8a 页 WYG0206-0009a.png
聪无所不见曰明无所不通曰睿无所不灼曰智通者入于微之谓也聪明均主心言入乎耳而无不通于心是之谓聪入乎目而无不通于心是之谓明盖虽听以耳而所以听者心也视虽以目而所以视者心也朱子曰睿只训通对智而言智是体睿是深通处聪明属耳目睿智全以心言许氏曰礼智之智性之名睿智之智质之称愚谓聪明睿智字与上文知其性相应能尽其性字与上文全之也相应则
卷一 第 8b 页 WYG0206-0009b.png
睿智之智与礼智之智似不同矣但朱子尝曰只是一个智通上下而言睿智是扩充得较大盖智者人之所同睿智者圣人之所独也
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减廿七字)
天必命之者据其理势之必然而云也君师只是一人以其身都治教之责故兼称君师如云守令民之师帅也新安陈氏曰三代以前圣贤之君君师之责兼尽三代以后君道有略得之者而师道则绝无矣
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减廿七字)
天必命之者据其理势之必然而云也君师只是一人以其身都治教之责故兼称君师如云守令民之师帅也新安陈氏曰三代以前圣贤之君君师之责兼尽三代以后君道有略得之者而师道则绝无矣
卷一 第 9a 页 WYG0206-0009c.png
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芟一条减四十四字)
不曰使之教之而曰使之治而教之者君师之道一也然不曰教而治之而必先之以治者盖不先有以治之则教无由施也治教二字就在上者言复性二字就在下者言皆紧要字也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号曰伏羲者以能驯伏牺牲教人肉食也曰神农者以能知五榖之可以养人而教民树艺也曰黄帝者
卷一 第 9b 页 WYG0206-0009d.png
黄土色以其有土德之瑞故称焉帝者主宰天下之称也以上三帝皆是号非谥也谥法翼善传圣曰尧仁圣盛明曰舜此不足凭据书四岳荐舜于尧云有鳏在下曰虞舜则舜乃其名也)又书传曰尧唐帝名则少微鉴以为谥者非矣况谥法作于周而夏商之君犹皆以名号称或以甲子为号安得谓尧舜便是谥况舜方侧微无恙又如何便已称谥乎今世所传谥法出于司马迁多不足信如论语所引锡民爵位曰文之说于理最远与夫勤学好问为文者
卷一 第 10a 页 WYG0206-0010a.png
盖只是司马迁取诸论语二章之言而附会之决非周公之旧也使朱子若得再修改集注意此皆在所删矣禹亦名也故书载舜曰来禹云论语注曰履盖汤名则汤其号也伊尹曰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殆非名其君也
继天立极
继天者后天而奉天时也天既与人以性而不能使之各复其性圣人则继而教之使复其性所谓赞天
继天立极
继天者后天而奉天时也天既与人以性而不能使之各复其性圣人则继而教之使复其性所谓赞天
卷一 第 10b 页 WYG0206-0010b.png
地之化育也所谓圣人成能也立极者中庸所谓脩身则道立所谓经纶天下之大经孟子所谓圣人人伦之至也此且就圣人一身上说惟其能自尽其性故可以教人而使人人皆有以复其性所谓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者也此三代以上所以君师之道合而为一也
司徒之职典乐之官芟五条减一百九十二字)
按司徒之职典乐之官乃尧舜时事而上文兼引伏
司徒之职典乐之官芟五条减一百九十二字)
按司徒之职典乐之官乃尧舜时事而上文兼引伏
卷一 第 11a 页 WYG0206-0010c.png
羲神农黄帝者盖自伏羲以来便有君师之道如画八卦之文制婚娶之礼与夫垂衣裳立制度之类则教之来久矣故并言之云峰胡氏曰司徒之职统教百姓典乐之官专教胄子统教百姓教以五伦专教胄子加之以乐古人所以教胄子以乐者盖以声律之和舞蹈之节有以荡涤邪秽流通精神养其中和之德而救其气质之偏者也礼士无故不去琴瑟可见古人重乐尧舜时唯胄子教以乐至三代
卷一 第 11b 页 WYG0206-0010d.png
时则小学之教皆用乐矣故曰三代之隆其法寖备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曰职曰官互文也犹中庸云
郊社之礼禘尝之义司徒之职典乐之官大抵皆兼小学大学道理新安陈氏谓此时教己立而教之法未备学之名未闻夫有教则有学何谓学之名未闻若谓小学大学之名未闻则或可也然按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上下之别盖亦大小之意矣司徒本掌邦教不曰司教不曰司士而曰
郊社之礼禘尝之义司徒之职典乐之官大抵皆兼小学大学道理新安陈氏谓此时教己立而教之法未备学之名未闻夫有教则有学何谓学之名未闻若谓小学大学之名未闻则或可也然按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上下之别盖亦大小之意矣司徒本掌邦教不曰司教不曰司士而曰
卷一 第 12a 页 WYG0206-0011a.png
司徒者周礼注云教官之职大而德行则教之小而徒役则司之司至于徒则教官所司皆举矣故其中有云大役则帅民徒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则受州里之役要所由设也题)由欲复民之性也此复字指在上之人言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继天立极者即上文所谓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也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即上文所谓治而教之以复其性者也前论其理此实以事
卷一 第 12b 页 WYG0206-0011b.png
三代之隆减四十五字)
此句与下文及周之衰相应其法寖备题)寖备者渐次而备也见得夏商时犹有未备者直至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然后为备
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芟九条减百三十一字更定次序)
王宫王朝之内也国都诸侯所都之地周礼五比为闾比二十五家也里门曰闾直曰街曲而小者曰巷王宫有学王都亦有学乎王都即王者之国都也
卷一 第 13a 页 WYG0206-0011c.png
国都有学公宫亦有学乎曰王宫有学公宫可知矣大扺王宫国都皆有小学闾巷惟有小学无大学长乐陈氏曰夫诸侯之学小学在内大学在外故
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以其选士由内以升于外然后达于京故也天下之学小学居外大学居内故文王世子言凡语于郊然后于成均取爵于上尊以其选士由外以升于内然后达于朝故也语于郊本注云论辨学士才能于郊学之中也
卷一 第 13b 页 WYG0206-0011d.png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减一百四十九字)
洒水于地曰洒以帚去尘土曰扫番昜齐氏曰洒扫内则所谓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曲礼所谓为长者粪加帚箕上以袂拘而退以箕自向而扱之之类是也应对者应唯敬对也应短而对长应如应曰诺对如孔子对曰云)云可见应短而对长有呼则应有问则对应对内则所谓在父母之所有命之应唯敬对曲礼所谓长者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
卷一 第 14a 页 WYG0206-0012a.png
之类进退内则所谓在父母之所进退周旋慎齐曲礼所谓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之类
○五礼吉凶军宾嘉
吉礼十有二所以事邦国之鬼神示鬼者人鬼神者天神示音其与祇同地神也此下芟一题)一禋祀祀昊天上帝义取精意以享之二实柴祀日月星辰实柴者实牲于柴而燔之也星谓五星辰谓日月所会十二次
○五礼吉凶军宾嘉
吉礼十有二所以事邦国之鬼神示鬼者人鬼神者天神示音其与祇同地神也此下芟一题)一禋祀祀昊天上帝义取精意以享之二实柴祀日月星辰实柴者实牲于柴而燔之也星谓五星辰谓日月所会十二次
卷一 第 14b 页 WYG0206-0012b.png
三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槱燎谓燔柴而不实以牲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此三者所以祀天神风古风字槱于宙切燎火以祭曰槱出玉篇木门四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血祭者贵气臭也社土神也稷榖神也五祀门户灶行中霤也五岳者东泰山南衡山西华山北恒山中嵩山五狸沈祭山林川泽祭山林曰狸谓藏诸地祭川
卷一 第 15a 页 WYG0206-0012c.png
泽曰沈谓置诸水也狸音埋六副辜祭四方百物副者肆而磔之辜者制而磔之四方百物即蜡祭也以上三者所以祭地祗副孚逼反七肆献祼享先王肆者进所解牲体谓荐熟也献者献牲体谓荐腥也祼者灌以郁鬯谓献尸求神也肆音剔祼音灌八馈食享先王馈食者言有黍稷也祭先灌次献
卷一 第 15b 页 WYG0206-0012d.png
腥次献熟次馈食凡祭皆然互相备也九祠春享先王春物生未有以享故曰祠十礿夏享先王夏阳盛以乐为主故曰礿礿馀若反十一尝秋享先王秋物成可以尝故曰尝十二蒸冬享先王冬庶物盛多故曰蒸此六者所以享人鬼蒸之承反凶礼五所以哀邦国之忧
卷一 第 16a 页 WYG0206-0013a.png
一丧礼哀死亡死以气言亡以形言丧礼则有赙赗之类二荒礼哀凶札凶谓岁歉札谓民病荒礼则有散利之类三吊礼哀祸灾祸与福乖灾与祥违吊礼则有慰问之类四禬礼哀围败围谓国受围败谓兵败绩禬则会其财物以补之
卷一 第 16b 页 WYG0206-0013b.png
五恤礼哀寇乱兵作于外为寇寇作于内为乱恤礼则出其兵师以救之宾礼八所以亲邦国春见曰朝朝犹朝也欲其来之早见音现夏见曰宗宗尊也欲其尊王秋见曰觐觐勤也欲其勤于王事冬见曰遇遇偶也欲其不期而皆至时见曰会时见者言其无常期王将有征讨为坛
卷一 第 17a 页 WYG0206-0013c.png
于国外会诸侯而命事殷见曰同殷众也王十二年不巡狩则六服尽朝王亦为坛而命以政焉时聘曰问时聘亦无常期天子有事乃聘之焉殷頫曰视殷頫谓一服朝之岁以朝者少诸侯乃使卿以大礼众聘焉頫音眺军礼五所以同邦国一大师之礼用众也以征伐为王所以用其命也坐
卷一 第 17b 页 WYG0206-0013d.png
作进退以鼓铎镯铙为之节而不可乱二大均之礼恤众也以土地人民为主所以恤其事也因地以令赋因家以起役均之所以恤之也三大田之礼简众也以教战为主所以简其能也因田习兵阅其车役之数四大役之礼任众也以筑作为主所以任其力也城郭道途之修宫室桥堑之役五大封之礼合众也以建国为主所以合其民也以
卷一 第 18a 页 WYG0206-0014a.png
正封疆沟涂之固嘉礼六所以亲万民嘉与吉不同嘉礼饮宴用吉礼祭祀用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冠婚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射礼虽王亦立宾主王之故旧朋友也盖为世子时共学者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飨有体荐燕有折俎
卷一 第 18b 页 WYG0206-0014b.png
宾客谓朝聘者诸侯来朝曰宾其臣曰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脤膰胙肉也分赐兄弟之国同福禄也脤音肾膰音烦以嘉庆之礼亲异姓之国因其喜而庆贺之也
○六乐
一云门黄帝乐一云尧乐象云气出入故周人冬至舞之以祀天神周礼注门言其所出谓其德如云之出也
○六乐
一云门黄帝乐一云尧乐象云气出入故周人冬至舞之以祀天神周礼注门言其所出谓其德如云之出也
卷一 第 19a 页 WYG0206-0014c.png
二咸池皆黄帝乐亦云尧乐象池水周遍故周人夏至舞之以祭地示周礼注言其德无所不施也三大㲈舜乐㲈绍也以其绍尧之业而能齐七政肇十有二州故周人舞之以祀四望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七政日月五星也十二州者青兖冀荆梁雍豫徐扬九州之外又有幽并营三州也四望之纪盖书所谓望于山川者四大夏禹乐夏大也以其能大尧舜之德而平水
卷一 第 19b 页 WYG0206-0014d.png
土故周人舞之以祭大川周礼注言其德能大中国也五大濩一名韶濩汤乐也濩护也汤宽仁而能救护生民故周人舞之以享姜嫄周礼注言能使天下得所也六大武武王乐传云武王以黄钟布牧野之阵归以太蔟无射周礼注言能成武功也
○五射之目
○五射之目
卷一 第 20a 页 WYG0206-0015a.png
一白矢言矢贯侯过见其镞白也二参连言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三剡注谓羽头高镞低而去剡剡然也四襄尺襄俗作襄周礼释文音让谓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也五井仪谓四矢贯侯如井字之仪容
○五御之目
一鸣和鸾和鸾皆铃也和金口木舌鸾金口金舌
卷一 第 20b 页 WYG0206-0015b.png
所以节车之行鸾在衡上近马和在式上衡是车前横木驾马者即軏式是车上横板手凭伏以致敬者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自然有个节奏若车速则不相应迟则不响又杂然都响皆不合节奏二逐水曲谓御车随逐水势之屈曲而不坠水也鸣和鸾者御之常逐水曲者御之变三过君表如辕门之类韵府载礼设车宫辕门注
卷一 第 21a 页 WYG0206-0015c.png
君止宿险阻之处次车以为藩仰车以其辕表门也四舞交衢衢道也谓御车在交道车旋应于舞节如个十字街头模样若转过这一边则须要转得合舞底节奏五逐禽左谓御驱逆之车逆驱禽兽使就人君以射之也若禽在右边须要当得过左边以就主人之射
○六书之目
○六书之目
卷一 第 21b 页 WYG0206-0015d.png
一象形谓象其形也注以为如字是也然以今日月字观之则若不甚类何也盖古字用篆不似今之楷书楷书已多失古意矣以古篆言如日字日本是员围也今作日则方围矣员围者浑沦一体奇也其中一点又中实之象亦奇也有是独尊无对之意长圆不亏之道皆阳一而实之义也非象形乎如月字月本是□侧而缺也以不得如日之独尊也故侧之以不得如日之长员也故缺之即阴半于阳
卷一 第 22a 页 WYG0206-0016a.png
之义偶象也其中用二短画子亦偶数也非象形乎又如山川草草)竹竹)中正凸凹一二三四之类皆宛然其形也馀可以类而推二会意注谓如人言为信止戈为武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之类是切当矣但曰会如人意人字似无据也今以其类推之如日月为明至明莫如日月也丘山为岳丘山莫大乎岳也日出平地之上为旦日之未明为昧山之所宗为崇山之首领处为岭皆会意
卷一 第 22b 页 WYG0206-0016b.png
而成者也先儒程氏云力田为男盖所谓百亩之田匹夫耕之也女帚为妇盖吕公谓刘季曰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是也亦会意类也三转注旧注谓文义相近但旁边改转如考即老之类此说盖以考为父故得谓与老义相近若稽考之考则其义远矣董氏非之是也盖谓之转注当是以此一字既为此义用又转注为他义用也若考与老乃转文非转注也今取程氏之意而演绎之有一
卷一 第 23a 页 WYG0206-0016c.png
转者如中正之中转而为中的之中谓能得其中处也则义转而音亦随之如指挥之指转而为指趣之指谓其所指之意也则义转而音不转又有再转者如反正之反以其反应乎前也转而为反报之反亦去声又以其与前者异也转而为平反之反则平声如好恶之好以其人为好也转而为喜好之好则去声又以其两相好也转而为好会之好亦去声又有至三转者如行止之行以其行有实迹也转而为行
卷一 第 23b 页 WYG0206-0016d.png
实之行又以其行当有次也转而为行次之行又以其且行不顾也转而为行行之行如数目之数以其有数可纪也转而为悉数之数以其次数绳绳相继也转而为疏数之数又以其数加多愈密也转而为数密之数以上或转音或仍音又或别更其音于义皆为转注也四处事旧注谓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各有其处事得其宜也玉篇作指事于味为长其注亦
卷一 第 24a 页 WYG0206-0017a.png
云指事为字上下之类是也董氏谓人目为见两户相向为门两手合下为拜义至切矣抑不但见也不见为觅占而见之为觇不但门也门之有横木为闲门之常合为閤不但两手合下为拜也手之所包为抱手之所共为拱凡皆直指其事而为之字者也五假借旧注谓令长之类一字两用也注意盖谓令本命令以其能令之借为令尹也长本长幼以其实长之借为官长也然此义类于假借未见端的董
卷一 第 24b 页 WYG0206-0017b.png
氏更之云能本兽也以其最有才力而借为才能之能豪本山中豕属兽之最雄杰者也因借为豪杰之豪愚谓如流者水也以其不返而借为人之流荡木植物也以其朴钝而借为人之木鲁理本玉之理也而借以为道理之理妙本女之少好者而借以为精妙之妙凡此之类皆为假借而用者六谐声本一字以定其形而附他字以谐其声也旧注谓江河之类皆以水为形工可为声也又曰江
卷一 第 25a 页 WYG0206-0017c.png
河之类是上形下声盖先从水而后从工可也此上下盖只是先后之义又曰婆娑之类是上声下形愚谓霜霖之类是上形下声又曰围国之类是外形内声阛阓衡衔之类是外声内形愚按阛阓与围国同是外形内声此盖写者之误也甚矣字之不可苟也天下之字归于六书是文为三重之一古者天子常使行人正四方之字使同文焉学者最不可以己意增损点画易置上下也略有增损易置即是别字或
卷一 第 25b 页 WYG0206-0017d.png
不成字如木之一字右上加一点则为术左上加一点则为米或下加一画则为本上加一画则为末上画稍短则为未其可少有苟哉又如水上加一点则为冰清少一点则为凊肓本膏肓也目其下则为盲辨本明辨也力其中则为办至如枝之与技果之与杲形差毫釐义隔千里可不慎哉故程子作字甚敬也
○九数之目
○九数之目
卷一 第 26a 页 WYG0206-0018a.png
一方田以御田畴界画即今方量田地亩角之法二粟布以御交贸变易粟是米布是钱谓以多少钱籴得多少榖之类交是买卖贸是典约变易是撞换三衰分以御贵贱廪税此是理会官员俸禄多少之法如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之类廪是廪禄税是采地所收之税四少广以御积幂方员积幂如今仓然积米其中
卷一 第 26b 页 WYG0206-0018b.png
外面遮蔽了方员以其器而知其多少今税务中用此法如看船中装载货物用锥探其浅深便知其多少员器作如何算方器作如何算各有法也五商功以御功程积实商其功程如打土论方子打算一方土便会计得合用许多人工如作屋亦可算几间几架合用几多人工之类六均输以御远近劳费均其道里远近之劳与费劳是力费是裹足如自某处到某处用力几何裹足
卷一 第 27a 页 WYG0206-0018c.png
几何之类七盈朒以御隐杂互见盈是多朒是少数之显者可见隐者不可见至于杂则尤不可见由其显者以推其隐如人有财物失去一半或大半或小半失物者道多无可考究隐杂互见是因其所存以验其所失之多少八方程以御错揉正员今作历者用此法谓如算钱逐件除下零细的截长补短凑得齐整便好算如
卷一 第 27b 页 WYG0206-0018d.png
一年十二月有月大有月小日子不齐便将闰月来补凑每月作三十日又如日月星辰之行不同却要算个行之会都相合九勾股以御高深广远横为勾直为股斜为弦三者可互相求也以勾中所容方直之积求之则山之高井之深城邑之广道里之远可以测知此算术之极致也勾股之术如今木匠曲尺尺头为勾尺稍为股尺头与尺稍尽处相去为弦
卷一 第 28a 页 WYG0206-0019a.png
洒扫应对进退曰即礼乐射御书数曰文文详于节也此二字似移易不得若曰洒扫应对进退之文礼乐射御书数之节于义当乎学者于此亦可以识用字之法矣
天子之元子止)凡民之俊秀芟一条减三十二字)
天子之元子继世而有天下者也众子亦有君国之任者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他日亦莫不各有民社之寄者故皆入大学称元子适子
天子之元子止)凡民之俊秀芟一条减三十二字)
天子之元子继世而有天下者也众子亦有君国之任者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他日亦莫不各有民社之寄者故皆入大学称元子适子
卷一 第 28b 页 WYG0206-0019b.png
而不称太子世子或未立故也凡民之俊秀北史苏绰传万人之秀曰俊楚辞注千人之才为俊俊伟之意汉书洛阳守吴公闻贾谊秀才召置门下秀才之名始此汉光武名秀改秀才为茂才于是有茂才异等之名秀言其才智之秀出乎等夷也或问凡民俊秀既得入大学不知公卿大夫元士众子中之俊秀者亦得入大学否不然则是弃之矣曰非也公卿之众子不复得为公卿大夫之众子不复得为
卷一 第 29a 页 WYG0206-0019c.png
大夫元士之众子不复得为元士即便是凡民矣其俊秀者即便是凡民之俊秀者矣若使不得入大学宁非弃其才耶圣人无弃人如孟孙叔孙季孙皆鲁桓公之后未必皆适子也如公子荆亦为卫大夫郑子产亦公族也但适子之外非俊秀者不预耳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减廿七字)
不止曰修己治人而必先以穷理正心者大学以知为入门苟不先有以知之则已之当如何而修人之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减廿七字)
不止曰修己治人而必先以穷理正心者大学以知为入门苟不先有以知之则已之当如何而修人之
卷一 第 29b 页 WYG0206-0019d.png
当如何而治皆无所措手之地矣心者万事之根本穷理而不正心则理为徒穷无所存贮之地失其发用之本矣故朱子于此二项尤提掇而不敢略至下文则只言修己治人之方盖已详于此矣穷理二字该格物致知正心二字该诚意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止)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
自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学校之设其广如此也八岁则入小学十五则入大学教之次第也小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止)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
自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学校之设其广如此也八岁则入小学十五则入大学教之次第也小
卷一 第 30a 页 WYG0206-0020a.png
学则教以洒扫应对等事大学则教以穷理正心等事所教之节目也此所谓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也广字详字应前备字所以为教题)所教之事也
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止)彝伦之外芟一条减三十七字)
躬行心得兼小学大学言洒扫应对进退等事人君亦尝躬行过故天下之元子亦入小学小学洒扫等事亦皆为人弟为人少者之行也故曰不待求之
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止)彝伦之外芟一条减三十七字)
躬行心得兼小学大学言洒扫应对进退等事人君亦尝躬行过故天下之元子亦入小学小学洒扫等事亦皆为人弟为人少者之行也故曰不待求之
卷一 第 30b 页 WYG0206-0020b.png
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民生兼天子之元子以下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就上之为教者言民生日用彝伦就在下之学者言学校之设既广矣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既详矣向使徒法而已而不本于人君躬行心得之馀或异端或小道而或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则亦安能使人勤学而成至治之俗哉
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止)而各俛焉以尽其力芟一条)
云峰曰前说上之所以为教此说下之所以为学
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止)而各俛焉以尽其力芟一条)
云峰曰前说上之所以为教此说下之所以为学
卷一 第 31a 页 WYG0206-0020c.png
新安陈氏曰性分固有即仁义礼智是理是体职分当为如子职分当孝臣职分当忠之类是事是用知性分职分是知之事俛焉尽力是行之事与前知性之所有而全之相照应
治隆于上题)应前段说上之所以为教所谓本之人君
躬行心得之馀云)云俗美于下题)应前段说下之所以为学所谓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云)云上有是教治所以隆于上下有是学俗所以美于下
治隆于上题)应前段说上之所以为教所谓本之人君
躬行心得之馀云)云俗美于下题)应前段说下之所以为学所谓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云)云上有是教治所以隆于上下有是学俗所以美于下
卷一 第 31b 页 WYG0206-0020d.png
及周之衰题)与上文三代之隆及古昔盛时相应
圣贤之君不作题)有德曰贤德之极其盛曰圣是皆能
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者也
学校之政不修题)学国学也校乡学也政指学校之设
之广及所教次第节目之详者言圣贤之君不作与上文所谓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而本之躬行心得之馀以为教者反矣学校之政不修与上文所谓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
卷一 第 32a 页 WYG0206-0021a.png
如此者反矣教化陵夷题)治不隆于上也风俗颓败题)俗不美于下也教因其不能而教之也化则不能者皆能矣上行下效谓之风民志一定谓之俗因风成俗也陵谓下陵夷谓不振颓倾也败坏也不必依黄氏洵饶说
时则有若孔子之圣
孔子之圣亦所谓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也
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题)适丁气运之衰天不命
时则有若孔子之圣
孔子之圣亦所谓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也
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题)适丁气运之衰天不命
卷一 第 32b 页 WYG0206-0021b.png
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也三代以上君师之道合而为一故曰立极曰治而教之曰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是也衰周以后为君师者不能兼尽其职自孔子以及朱子只是以在下之人而代上之人任其责而已然以其不在上位故只能明其道而不能行其道所谓三代以下君师之道分而为二也此古今之所以判也
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
卷一 第 33a 页 WYG0206-0021c.png
东阳许氏曰兼小学大学言是也诵而传之当时之人正以垂之来世不使其法之遂泯灭也看以字
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
曲礼对经礼言皆饮食起居细微曲折之事礼之小者也其目凡三千故曰曲礼少仪或曰少者所习之仪非也亦曲礼之类以其非大节所系故注云非长少之少也所言者洒扫射御之属内则者门内之仪则也所言者子事父母妇事舅姑之类故曰内
卷一 第 33b 页 WYG0206-0021d.png
则弟子职见管子所言者先生施教弟子是则之类是也
固小学之支流馀裔芟一条)
支流犹言末流也馀裔言馀绪也番昜齐氏曰支流水之旁出而非正流者馀裔衣裾之末也此说可用东阳许氏拆为四字解者非也谓之支流馀裔见其不全也与下文外极规模之大内尽节目之详者相反此谓古者小学之教虽未至尽失其传而已
固小学之支流馀裔芟一条)
支流犹言末流也馀裔言馀绪也番昜齐氏曰支流水之旁出而非正流者馀裔衣裾之末也此说可用东阳许氏拆为四字解者非也谓之支流馀裔见其不全也与下文外极规模之大内尽节目之详者相反此谓古者小学之教虽未至尽失其传而已
卷一 第 34a 页 WYG0206-0022a.png
不能得其全为可憾也若大学则犹得其全
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题上补)
五字首条减六字)此指孔子所诵传大学之法以诏后世者言也当时所传诵虽兼小学大学而今日所存则小学仅得其馀绪惟大学则规模节目尚皆备也此篇二字专指圣经言下文实始尊信此篇则兼经传要之传只是经之注脚亦不害其为同也因著二字所指为
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题上补)
五字首条减六字)此指孔子所诵传大学之法以诏后世者言也当时所传诵虽兼小学大学而今日所存则小学仅得其馀绪惟大学则规模节目尚皆备也此篇二字专指圣经言下文实始尊信此篇则兼经传要之传只是经之注脚亦不害其为同也因著二字所指为
卷一 第 34b 页 WYG0206-0022b.png
谁曰只谓此篇所载乃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即所谓古人小学已自是圣贤坯朴了但未有圣贤许多知见故长来入大学以长许多知见
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止)之详芟二条第三条内外二字旧有倒置)
此谓大学之法于规模极其大于节目尽其详非谓孔子极之尽之也据大学之明法言明非支流馀裔也规模节目规所以为员者是一个大圈子模铸金之模空廓也皆以其大纲言节竹之节目纲之目
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止)之详芟二条第三条内外二字旧有倒置)
此谓大学之法于规模极其大于节目尽其详非谓孔子极之尽之也据大学之明法言明非支流馀裔也规模节目规所以为员者是一个大圈子模铸金之模空廓也皆以其大纲言节竹之节目纲之目
卷一 第 35a 页 WYG0206-0022c.png
皆以众而小者言也据先儒说规模之大者明德新民而止于至善也此皆以大纲言故曰外节目之详明德里面便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许多节目新民里面便有齐家治国平天下数端节目此皆大纲中之条件也故曰内此说恐未当依语录及或问则明白是以明明德于天下为规模之大自格物致知以上节节做工夫至齐家治国处皆其节目之详也此乃朱子自下笔自立意自解说如此也盖若
卷一 第 35b 页 WYG0206-0022d.png
只是三纲领为规模则究其实便就是八条目矣又何为规模何为节目何为大何为详哉
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题)专承此篇字说来不兼小
学下同
曾氏之传独得其宗芟一条更定次序)
所谓曾氏者指曾子门人之得其传于曾子者也故曰作为传义即所谓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宗非训正然宗必其正者也
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题)专承此篇字说来不兼小
学下同
曾氏之传独得其宗芟一条更定次序)
所谓曾氏者指曾子门人之得其传于曾子者也故曰作为传义即所谓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宗非训正然宗必其正者也
卷一 第 36a 页 WYG0206-0023a.png
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减三十字)
知谓知其书之有关世教也后来二程子独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发其归趣可谓知其书者矣此知字亦且浅说言孟子没传其道者已绝而知是书者亦鲜也如董子正心正朝廷之说韩子引之自平天下至正心诚意是盖尚有知之者但绝无而仅有故曰鲜不曰无然序文本意是说孟子没后便无有知此书者未说到秦汉以后须看下文自是以
卷一 第 36b 页 WYG0206-0023b.png
来字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 云芟一条)云
记诵如郑康成马融刘原父之流词章如相如司焉迁柳宗元刘禹锡之辈或并以韩欧皆为词章者愚谓彼未全是俗儒如原道佛骨表本论五代史所著何处得此等俗儒耶
异端虚无寂灭之教芟二条)
新安陈氏曰老氏虚无佛氏寂灭云峰胡氏曰此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 云芟一条)云
记诵如郑康成马融刘原父之流词章如相如司焉迁柳宗元刘禹锡之辈或并以韩欧皆为词章者愚谓彼未全是俗儒如原道佛骨表本论五代史所著何处得此等俗儒耶
异端虚无寂灭之教芟二条)
新安陈氏曰老氏虚无佛氏寂灭云峰胡氏曰此
卷一 第 37a 页 WYG0206-0023c.png
之虚虚而有彼之虚虚而无此之寂寂而感彼之寂寂而灭俗儒无用异端无实皆言其不可以修己治人也
权谋术数
权谋者鞅仪之俦不必兼言管子为管子是孟子前人也术数焦京袁李之属此皆系在自是以来之下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说字何谓曰鬼谷孙吴辈皆尝有一家言以传于世
权谋术数
权谋者鞅仪之俦不必兼言管子为管子是孟子前人也术数焦京袁李之属此皆系在自是以来之下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说字何谓曰鬼谷孙吴辈皆尝有一家言以传于世
卷一 第 37b 页 WYG0206-0023d.png
百家众拔题)如九流等是也芟末条)
九流者儒家之外一曰道家清虚之教老氏之流也二曰阴阳家时日克择之学也三曰法家专任赏罚申韩是也四曰名家专任名位礼数此为近正但不能随在致隆随时处中也故亦为偏曲之学五曰墨家爱无差等者六曰杂家盖工匠之类七曰纵横家仪秦之学八曰农家农本国之本但亦有挟其术以为可以治天下者如许行之徒是也九曰小说家街
卷一 第 38a 页 WYG0206-0024a.png
谈时语零碎收拾以为有关世道也医卜之属亦众技也终非大道以其学泥于此也汉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娶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大吉丛厄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辨讼不决以状闻制曰避诸死忌以五行为主人取于五行者也就此一端推之则惑世诬民之徒疑真有百家矣今世诸家之学所以少见者正以孔曾思孟周程张朱之道盛行
卷一 第 38b 页 WYG0206-0024b.png
于世耳所谓大明中空爝火自熄使微数圣贤者出恐其蝉噪蛙鸣或不止于百家也
惑世诬民充塞仁义
言诸家竞起而世为之迷民为之欺而仁义为之充塞也相连说不必依胡氏谓惑世诬民使斯民昏而不能知充塞仁义使斯道壅而不能行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此句该权谋术数及百家众技不专带百家众技一族也何也之说之流二字相对而
惑世诬民充塞仁义
言诸家竞起而世为之迷民为之欺而仁义为之充塞也相连说不必依胡氏谓惑世诬民使斯民昏而不能知充塞仁义使斯道壅而不能行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此句该权谋术数及百家众技不专带百家众技一族也何也之说之流二字相对而
卷一 第 39a 页 WYG0206-0024c.png
惑世诬民充塞仁义字与上无用无实字相对也杂出乎其间谓众民之间也上文出于其间间字亦同
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云)云 至治之泽芟末条)
使者孰使之指上文俗儒异端之徒云峰曰大道之要是大学书中所载者至治之泽是自大学中流出者上之人无能知此大学故君子不得闻大学之要上之人无能行此大学故小人不得蒙至治之泽
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云)云 至治之泽芟末条)
使者孰使之指上文俗儒异端之徒云峰曰大道之要是大学书中所载者至治之泽是自大学中流出者上之人无能知此大学故君子不得闻大学之要上之人无能行此大学故小人不得蒙至治之泽
卷一 第 39b 页 WYG0206-0024d.png
晦盲否塞反覆沈痼减七十二字)
晦盲不明也盲深于晦否塞不行也塞深于否反覆展转愈深也沈不可起也痼不可救也此东阳许氏之说
天运循环芟一条)
环圆物也以其周而复始旋转不停故曰循环夫三代之隆天运之泰也周末及五季之衰天运之否也否极则泰来矣无往不复也
卷一 第 40a 页 WYG0206-0025a.png
宋德隆盛题)隆高起也与盛义则差别
治教休明题)休美也治教之治去声死字也治而教之
之治平声活字也
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止)孟氏之传芟末一条兄弟二字旧误)
应运而出也此句按张达善点本出字连下作一句为是谓之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便见庶几于圣贤之君作学校之政修者矣谓之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云)云便见得君子幸而得闻大道之
卷一 第 40b 页 WYG0206-0025b.png
要矣按近代道学之盛者称周程张朱四家就四家论之则张子宜少让焉程子所谓非明睿所照有迫切气象者也若周子之博学力行闻道甚早太极一图发天人之秘通书数章明义理之归盖有盖世之德有万世之功而二程之学实其所抽关而启钥也而朱子亦尝赞之曰道丧千载圣远言湮不有先觉孰开我人矣今乃于大学序及中庸序及孟子末篇所引伊川之言则皆独以程氏接孟子之统而全
卷一 第 41a 页 WYG0206-0025c.png
不及周子何邪间尝以意度之或者大学体用全备之书中庸圣道极致之言二书所载同一理也所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至矣尽矣再无馀法矣论孟六经所载概皆不外乎此故孟子于大学中庸之述作虽未尝预其力而朱子序二书必及之者则以孟子平日所得于己所推于人所注意于来世者皆二书之蕴也若周子图书所著其有功于来学固无容议但于大学中
卷一 第 41b 页 WYG0206-0025d.png
庸体用极致之理有未极于发越梯航来学之功有未极于详备二程虽渊源于周子而其所自得者实多所发明者尤盛也故伊川在当时便以为明道先生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孟子之后一人而已又其祭刘质夫文曰吾生百世之后志将明斯道兴斯学于既绝此类非止一二见岂顾忍没其师之功哉又伊川先生既没之后胡文定公建言于朝曰孔孟之道不传久矣
卷一 第 42a 页 WYG0206-0026a.png
自颐兄弟始发明之则以道学正统独归之二程者盖天下后世自有究极之公论而非程子所忍自擅朱子所能致抑扬去取于其间也若朱子所作周子祠堂记所谓上接洙泗千载之绪下开河洛百世之传者盖就周子所就之极功言之固不害于其言之并行也若张氏师曾所谓周子之书莫非明易朱子序文之意盖主于书而言之故不及周子此其言之得失犹为相半至谓因读祠堂记然后释然知周子
卷一 第 42b 页 WYG0206-0026b.png
之道继乎孔颜之统而程子之学则接乎孟氏之传以道统之传分为两家者又全不可晓也姑记所疑阁老李贤序二程全书昌周子虽曰默契道体而二程受学之后扩充广大发明亲切又有过于周子者张子虽云妙契疾书而及二程讲论之后尽弃其学而学焉实有述乎二程者至于朱子集群贤之大成又自神会心得乎二程之言而兴起焉者也观其于群书之中摘庸学论孟四书为标指而发明其理以
卷一 第 43a 页 WYG0206-0026c.png
示后学于无穷然则续孔孟千载不传之绪非二程而谁朱子尝曰文章到欧苏道理到二程方是畅愚意周子自是中兴吾道之第一人二程则得其要旨而昌大之者也安得以二程昌大之功而遂废周子开创之功乎如有周大统虽集于武王然周家宗庙必以文王为太祖万世无容议也虽以夫子集群圣之大成子思推本其祖述尧舜不以夫子之大而掩尧舜之圣也今伊川序明道先生墓表独以明道继
卷一 第 43b 页 WYG0206-0026d.png
孟氏后来如胡文定朱晦庵诸先生遂皆惟二程是推而不敢有所参评焉是固愚生之所未安也若谓周子于道学发越有未尽则伏羲神农黄帝为万世道学之祖自画卦之外他所发越以贻来世者有几固未尝见少于后世也又如颜子初未尝著书垂训其言行见于鲁论者亦有几然朱子固已谓颜氏之传得其宗矣如周子之立德何所不至周子之立言何所不尽而二程后来发越其要又岂有出于图书
卷一 第 44a 页 WYG0206-0027a.png
范围之外者哉夫学而至于一贯之地不容不以道统归之矣况吾道中兴之祖乎姑私记之
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
自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至是始得程子知其为非常之书而拔之于戴记之中也
次其简编 编简之成帙者也此谓正其错简处
发其归趣 东阳谓趣言其始归言其终吴氏程谓趣
指趣也吴氏较自然归要归也此谓发明其道理处
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
自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至是始得程子知其为非常之书而拔之于戴记之中也
次其简编 编简之成帙者也此谓正其错简处
发其归趣 东阳谓趣言其始归言其终吴氏程谓趣
指趣也吴氏较自然归要归也此谓发明其道理处
卷一 第 44b 页 WYG0206-0027b.png
大学教人之法 指其事目而言
圣经贤传之旨 指其书中所云者二句意自不重
灿然复明于世 于是向者俗儒之无用异端之无实
与夫权谋术数及众技之流皆在所黜而不得以惑世诬民矣
亦幸私淑芟一条)
谓得程子之道于其三传之延平李氏也盖程子传之杨中立中立传之罗仲素仲素传之李延平及刘
卷一 第 45a 页 WYG0206-0027c.png
胡诸公朱子所从受其学者也
与有闻焉 谓闻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旨
也
犹颇放失 放散而不序也失阙文也 放如自康诰
克明德以下至民之不能忘也三章旧本误在没世不忘之下释止至善一章内自引淇澳诗以下误在诚意章下云)云失谓如物格致知无传
忘其固陋 忘不自知也固不通也陋狭隘寡闻也
与有闻焉 谓闻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旨
也
犹颇放失 放散而不序也失阙文也 放如自康诰
克明德以下至民之不能忘也三章旧本误在没世不忘之下释止至善一章内自引淇澳诗以下误在诚意章下云)云失谓如物格致知无传
忘其固陋 忘不自知也固不通也陋狭隘寡闻也
卷一 第 45b 页 WYG0206-0027d.png
采而辑之 采取也辑便得次序也指章句应上句放
字
间亦窃附己意 张氏师曾曰间中间之间与补传间
尝或问间独不类
补其阙略 阙不完也略不详也指补传应上句失字
以俟后之君子减十八字)
言待后世君子之是正也如曰以俟知者之义本冉有所谓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云
卷一 第 46a 页 WYG0206-0028a.png
极知僣踰止)未必无小补云减十九字)
虽僣踰无所逃罪然实有补于国家亦孔子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之意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此两句亦不可草草看过盖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三王以至孔曾思孟所以为世道著力者要不过只是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而已今既于此有补则朱子之功近接程氏之传而远绍伏羲神农黄帝以至孔
卷一 第 46b 页 WYG0206-0028b.png
子及孟氏之正统明矣所谓其辞虽谦而其自任之重实有不得而辞者
未必无小补云芟一条)
谓国家之化民成俗学者之修己治人必有取于吾所定之章句也兼补传在其中朱子谓某一生只看得这文字透见得前贤所未到处温公作通鉴言平生精力尽于此书某于大学亦然然则学者其可不尽心乎愚谓看大学序不但可以知大学一书
未必无小补云芟一条)
谓国家之化民成俗学者之修己治人必有取于吾所定之章句也兼补传在其中朱子谓某一生只看得这文字透见得前贤所未到处温公作通鉴言平生精力尽于此书某于大学亦然然则学者其可不尽心乎愚谓看大学序不但可以知大学一书
卷一 第 47a 页 WYG0206-0028c.png
之兴废始末凡人才之所以盛衰风俗之所以隆污家国天下之所以安危理乱古之所以为古而后之所以不如古者大要皆可得而知矣孔子曰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是书岂不传于世而世自莫用其书耳
大学孔氏之遗书芟一条)
此书乃孔子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者也故曰孔氏之遗书凡言道者皆其人既往而其物犹存之谓也
大学孔氏之遗书芟一条)
此书乃孔子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者也故曰孔氏之遗书凡言道者皆其人既往而其物犹存之谓也
卷一 第 47b 页 WYG0206-0028d.png
此孔氏当兼孔子曾子说如云老氏释氏亦非专指老𣆀释迦也凡为其学者皆是也
初学入德之门减二字)
能格物致知以至治国平天下者德也而此书则开示人以其途辙次第故为入德之门而下却继之曰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则所以明其所以为初学入德之门也味此一句见学者当先读大学书矣
初学入德之门减二字)
能格物致知以至治国平天下者德也而此书则开示人以其途辙次第故为入德之门而下却继之曰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则所以明其所以为初学入德之门也味此一句见学者当先读大学书矣
卷一 第 48a 页 WYG0206-0029a.png
论孟次之芟三条)
谓大学最可见古人为学次第其次则论孟亦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耳如论语志于道章兴于诗章孟子尽心知性章人有恒言章亦皆有次第但不如大学之规模全备而节目详明故云次之也
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芟一条)
是者指大学按或问末云务讲学者固不可不急于四书而读四书又不可不先于大学今之教者乃或
卷一 第 48b 页 WYG0206-0029b.png
弃此不务而反以他说先焉其不溺于空虚流于功利而得罪于圣门者几希矣愚谓所谓弃此不务而反以他说先焉则是不由是而学也溺于空虚流于功利而得罪于圣门则是差矣或问之言正与程子之意相发明也此后旧有或问十四题题下又三十二条俱不录)
大学之道前三条旧在或问十四题之上)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注)大人成人也或问曰此对小子之学言之大人之学谓大人所学者非指学宫
大学之道前三条旧在或问十四题之上)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注)大人成人也或问曰此对小子之学言之大人之学谓大人所学者非指学宫
卷一 第 49a 页 WYG0206-0029c.png
也不可以大人之大字当大学之大字看以其为大人之学而非小子之学故谓之大学也大学小学以学之大小言大人小子以人之大小言故不同章句著一者字是朱子解书用字眼分法例处问年十五始谓之成童今十五所学者乃谓之大人之学何也曰十五始入大学非止十五而已也自十五以上则皆成人境界矣古人四十曰强始仕是四十已前皆是从事大学之日也道者事物当然之理也如
卷一 第 49b 页 WYG0206-0029d.png
在大学则明德新民止至善即其理之当然者也故章句亦有三个当字道字前辈训作方法一说道以理言非方法也此盖但知其所异而不知其所同盖方法即道也孟子君子行法以俟命条集注曰法者天理之当然也天理之当然独非道乎又大学序文云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大学所以教人之法非即大学之道乎
在明明德芟二条减十五字中有或问二十九条俱不录)
在明明德芟二条减十五字中有或问二十九条俱不录)
卷一 第 50a 页 WYG0206-0030a.png
下明字连著德字上明字是用工字然上明字因下明字而生盖德本自明而或为物欲所蔽今则从而明之使不蔽于物欲而已所以谓之复其初也在字或以章句内当字贴说大谬也此只云大学之道何在一在明明德一在新民又在各止于至善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注)德者得也此个明德实得之天之明命所谓天命之谓性故曰人之所得乎天云)云也虚灵
卷一 第 50b 页 WYG0206-0030b.png
不昧注)虚灵二字有动静体用之分玉溪云虚犹鉴之空灵犹鉴之照不昧申言其明也心惟虚则灵故心有所忿懥不虚也则忿懥不得其正而视不见听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矣何灵之有人之所得乎天一条小注详矣又当知此是以心言而理在其中心所以能涵万理者以其虚也虚则有以具众理灵则有以应万事能具众理而应万事此所以为明德也朱子曰有得于天而光明正大者谓之明德又
卷一 第 51a 页 WYG0206-0030c.png
曰心与性自有分别灵的是心实的是性性便是那理心便是盛贮该载敷施发用的此皆切要语也大学之明德即中庸天命之性也但中庸性字兼人物而明德则专指人非物所得而同矣章句气禀所拘物欲所蔽虽云气禀拘于有生之初物欲蔽于有生之后是两平说但凡为气禀所拘者则必有物欲所蔽凡物欲得而蔽之者皆坐于气禀之拘也二者理实相须故序文云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
卷一 第 51b 页 WYG0206-0030d.png
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不及物欲一边者气禀不齐则必有蔽于物欲者矣若孟子待文王而后典章注云惟上智之资无物欲之蔽盖以上智之资气禀清明则物欲自不得而蔽之也又或问汤之盘铭章只言利欲昏之而不及气禀盖以其为利欲之昏则其由于气禀之拘亦不待言矣故或兼言气禀物欲或单言气禀自可以该夫物欲又或单言物欲亦自可以该气禀经传中如此类者尚多读者
卷一 第 52a 页 WYG0206-0031a.png
可以类推而意会也因其所发而遂明之注)遂明之者格物致知以启其明之之端诚意正心修身以致其明之之实也
在新民芟八条减四十八字)
新民之事只是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而新民之止至善亦不外是矣新民二字固是就教化上说然非制田里教树畜
立法制以安其生则亦无以为施教化之地也故使
在新民芟八条减四十八字)
新民之事只是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而新民之止至善亦不外是矣新民二字固是就教化上说然非制田里教树畜
立法制以安其生则亦无以为施教化之地也故使
卷一 第 52b 页 WYG0206-0031b.png
民乐其乐利其利者正为新民之事而理财用人皆明明德于天下者之大节目也孟子论王道亦必先之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然后及庠序孝弟之教可见圣贤元不迂阔也时文中无用及此论理则然也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注)此解字义其实只是明德新民之所极凡事不属明德则属新民只入在这两个圈子里新民止至善此主在上新民者而言非谓民德之新亦皆必止于至善
卷一 第 53a 页 WYG0206-0031c.png
也其势安得尽如人意观夫没世不忘一节亦可见其主在上人言矣但新民者本心固未尝不欲民德之各止于至善也止者未至其地则求其必至既至其地则止而不迁不然是当止而不止矣止至善若就八条目言须兼横说直说方是以明德言如能格物致知矣而或未能诚意正心能诚意正心矣犹或未能修其身则是明明德未能止于至善也然知之致也意之诚也心之正也身之修也一或少有
卷一 第 53b 页 WYG0206-0031d.png
苟且而未能各造其极使无一毫之遗憾焉是亦未能止于至善也新民之止至善亦然此说似可然犹未为精当必须兼格致诚正修之功然后为明明德又必物极其格知极其至意极其诚心极其正身极其修然后为明明德之止至善否则虽亦格物亦致知亦诚意亦正心亦修身然安于小成未至其极也新民止至善亦然若止是数者兼备谓之止至善则大学于明德新民之外亦不必更立个止至善之
卷一 第 54a 页 WYG0206-0032a.png
名目矣问十有五年以上安可便责以明明德而遂止于至善哉况庶民俊秀四十始仕在大学中又安得遽有新民之责哉曰明明德而止于至善此固非旬时岁年工夫所能就者故自十五便教之以此元不以有位无位而有所作止也且明明德于天下条或问云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则各诚其意各正其心各修其身各亲其亲各长其长又不必有天下国家之责者乃然也虽终身为庶民亦当有
卷一 第 54b 页 WYG0206-0032b.png
以明其明德也惟新民则是大学中所素教而豫养之事故曰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范文正公自为秀才时于天下事便都一一理会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注)谓之纲领者以其统乎条目也谓之条目者正以其隶于纲领也如网之有纲纲举则目张如裘之有领领挈而裘顺
知止而后有定止)虑而后能得芟四条减三百五十六字更定次序)
止于之止以工夫言知止之止以实理言不曰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止)虑而后能得芟四条减三百五十六字更定次序)
止于之止以工夫言知止之止以实理言不曰至善
卷一 第 55a 页 WYG0206-0032c.png
而曰止者正以见至善在所当止也如中庸言道而加之云君子之道以其为君子之所当知当行故也古人立字命名之精有如此或曰章句云志有定向而或问曰皆有定理又曰理既有定改志为理不同何也曰一也或问虽以理言而上文则曰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方寸之间非志而何定而后能静题)大抵外物所以能动其心者只是见理不真而胸中无定力耳定则惟理是主是非眩他不得
卷一 第 55b 页 WYG0206-0032d.png
故静而不妄动定以理言故曰有静以心言故曰能静而后能安题)人之一身以心为主心苟静而不妄动则此身随其所在而无不得其所安矣或谓静与安皆以心言非也安谓所处而安处居也非处事也处事则能虑时矣论语曰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此可證也或问分明谓无所择于地而能安小注分明谓安以身言或曰小注又何以谓但有深浅曰不但其心静又连其一身皆安非有浅深而何大
卷一 第 56a 页 WYG0206-0033a.png
抵身以心为王也安而后能虑题)全在日用之间从容閒暇上朱子曰今人心中摇漾不定叠还能处得事否人处事于蕞冗急遽之际而不错乱非安不能也虑只是以平日所知者再审一审饶氏曰定静安在事未至之前虑是事方至之际虑而后能得者不虑则率意任情亦无由得其理矣朱子曰定静安三字虽分节次其实知止后皆容易进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最是难进处盖有能安而
卷一 第 56b 页 WYG0206-0033b.png
或不能虑能虑而或不能得者未有知止而不能有定定而不能静静而不能安者此节承上言明德新民固皆欲止于至善而其所以止于至善必自知止始知止则定静安虑而得矣看或问推本二字见得全重在知止上盖深欲人端的所知于其始也或问中鹄之喻尤明或问曰然既真知所止则其必得所止固已不甚相远其间四节云)云朱子曰定静安虑得五字是功效次第不是工夫节目才知止自
卷一 第 57a 页 WYG0206-0033c.png
然相因而见知止物格知至也能得意诚以下之事也或问云格物致知所以求知夫至善之所在自诚意以下以至于平天下所以求得乎至善而止之也或有以知止有定一条为释格物致知之义方正学先生题大学篆书正文后云大学出于孔氏至程子而其道始明至朱子而其义始备然致知格物传之阙朱子虽尝补之而读者犹以不见古全书为憾
卷一 第 57b 页 WYG0206-0033d.png
董文靖公槐叶丞相梦鼎王文宪公柏皆谓传未尝缺特编简错乱而考定者失其序遂归经文知止以下至则近道矣以上四十二字于听讼吾犹人也之右为传第四章以释致知格物由是大学复为全书车先生清臣尝为书以辨其说之可信太史金华宋公欲取朱子之意补第四章章句以授学者而未果浦阳郑君济仲辨受学太史公预闻其说而雅善篆书某因请以更定次序书之将刻以示后世盖圣贤
卷一 第 58a 页 WYG0206-0034a.png
之经传非一家之书则其说亦非一人之所能尽也千五百年之间讲训言道者迭起不绝至于近代而始定而朱子亦曷尝断然以为至当哉故亦以待后世之君子耳世之譊譊然党所闻而不顾理之是非者皆非朱子之意也旧说以听讼释本末律以前后之例为下类合为一章而观之与孟子尧舜之智不遍物之言正相发明其为致知格物之传何惑焉古人之说经略举大义而意趣自备非若后世说者之
卷一 第 58b 页 WYG0206-0034b.png
固也由国家而推之天下大学之所宜为则欲致知者舍听讼而何以哉是语虽异于朱子然异于朱子而不乖乎道固朱子之所取也欤郑君多学而不杂执中而不滞观其所好其传所谓近道者乎前辈更定大学经传如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
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云)云 未之有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
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云)云 未之有也
卷一 第 59a 页 WYG0206-0034c.png
右经一章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尧舜之智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右传之四章释格物致知
清窃谓诸先所定亦有未安者看来当先以物有本末一条云)云然后续以知止而后有定云)云而终以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尧舜之智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右传之四章释格物致知
清窃谓诸先所定亦有未安者看来当先以物有本末一条云)云然后续以知止而后有定云)云而终以
卷一 第 59b 页 WYG0206-0034d.png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云)云如此则由粗以及精先自治而后治人亦古人为学次第也今以知止居前知所先后居后则次序颠倒文理俱碍矣故清亦未敢全以为然窃复更定于此以俟后之君子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
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之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
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之
卷一 第 60a 页 WYG0206-0035a.png
至也右传之四章释格物致知
今本以物有本末之物为明德新民其实亦有所未安故愚窃取方公之论而私录之于此且其言曰异于朱子而不乖乎道亦朱子之所取也最见得到或曰如子所定云所谓致知在格物者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只用物字承之足矣事字又从何而来曰有是物则有是物之事实用工于格物者自知之或
卷一 第 60b 页 WYG0206-0035b.png
曰格物致知之义何用说到能虑能得之境曰必知止而后能定静安虑以至于能得此所以必贵于知止也不然终无得于道矣夫知行岂可判然为二哉但始求知时便是要为践行之地矣故如此立言朱子所定是诚可疑盖既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先后之序已自说出尽了其谁不能知而又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不为重复而有滞乎况知止内则能知明
卷一 第 61a 页 WYG0206-0035c.png
德新民知止能得之先后矣三纲领八条目之外又不该别立释本末一章且又缺了释终始之义是诚有可疑者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按第二节不过推本第一节止至善之意非与首节对言也而于此第三节乃并举而对言之何邪盖物与事自不侔事即是物中之事特以其皆有先后之序故对举而言耳物有本末先自治而后治人也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按第二节不过推本第一节止至善之意非与首节对言也而于此第三节乃并举而对言之何邪盖物与事自不侔事即是物中之事特以其皆有先后之序故对举而言耳物有本末先自治而后治人也
卷一 第 61b 页 WYG0206-0035d.png
事有终始行以知为先也故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只下个本末始终字而其先后之序自昭昭矣明明德在己者新民在人者一内一外之相对也故曰物事则一贯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芟一条更定次序)
知止知字深知所先后知字浅此知字又在知止之前近道虽就知上说而所以近道者正以其于用工处知所先后也故或问既曰进为有序而小注又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芟一条更定次序)
知止知字深知所先后知字浅此知字又在知止之前近道虽就知上说而所以近道者正以其于用工处知所先后也故或问既曰进为有序而小注又
卷一 第 62a 页 WYG0206-0036a.png
云不知先后便倒了可见先后自重不是全未下著工夫只泛泛然仅知其序即便为近道耳此近道与忠恕违道不远一般故不必指为近大学之道盖非为大学之道道字不足以该天下之道也只是于词气之间欠宽平不类古人言语气象耳所谓平地铺著看何伤中庸忠恕违道不远亦不必说是近中庸之道道是天下古今公共物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可见三纲领之有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卷一 第 62b 页 WYG0206-0036b.png
云)云又见八条目之有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条芟三条减一百八十字)
此举古人为学次第以著纲领之条目也此古字孔子指三代之隆时言也不曰古之欲平天下而必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正以见人己一理其治人者不过推吾所以自治者以及之耳问此处明德二字毕竟是在己之明德耶抑天下之明德耶曰毕竟是己之明德也明德二字岂可属人但云明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条芟三条减一百八十字)
此举古人为学次第以著纲领之条目也此古字孔子指三代之隆时言也不曰古之欲平天下而必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正以见人己一理其治人者不过推吾所以自治者以及之耳问此处明德二字毕竟是在己之明德耶抑天下之明德耶曰毕竟是己之明德也明德二字岂可属人但云明之
卷一 第 63a 页 WYG0206-0036c.png
于天下则是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矣犹云行道于天下章句与或问皆云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其文与本文不类所以发其意耳读者反泥以为明德字属天下盖误也先儒谓明德新民止至善三者为一书之纲领而明明德一言又其大纲领盖以其于治己治人者皆说得明明德也如尽其性与尽人物之性并举之则为三若统而言之则尽人物之性要亦尽其性之分内事也此说未知是否
卷一 第 63b 页 WYG0206-0036d.png
但以明德属之天下之人愚意有未安耳章句及或问之言则在人所体会东阳许氏曰不曰欲平天下先治其国而曰明明德者是要见新民是明德中事又见新民不过使人之明其明德而已首之以明明德于天下至国家则只曰治曰齐不复以明明德贯之者举一以包其馀也至于下条又只曰天下平又可见此条首举明明德之不为无意平天下者必使天下之公卿大夫各举其职使天下之士农
卷一 第 64a 页 WYG0206-0037a.png
工商各得其分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一人之不遂其生全之天无一人之不归于皇极之内以至四夷八蛮之归心鸟兽鱼鳖之咸若所谓东渐西被朔南暨彼此如一均齐方正乃所谓平也先治其国则内而朝廷外而四境人人皆欲有以明其明德也齐治平皆新民之事家曰齐国曰治天下曰平字各有当宜细玩也齐家之道必笃恩义使父子兄弟夫妇皆欢然有恩以相爱必正伦理使父子兄弟夫妇
卷一 第 64b 页 WYG0206-0037b.png
皆灿然有文以相接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是之谓齐
先修其身
身只对人而言观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之义亦可见
先正其心芟三条减二十九字)
正心者静亦静动亦静所谓密察此心之存否也心统性情如何不兼动静朱子小注谓心兼动静或
先修其身
身只对人而言观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之义亦可见
先正其心芟三条减二十九字)
正心者静亦静动亦静所谓密察此心之存否也心统性情如何不兼动静朱子小注谓心兼动静或
卷一 第 65a 页 WYG0206-0037c.png
谓动即意也以意对心似专指静然考之后注曰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又曰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或问又引孟子曰操则存曰求其放心可见只是指所存主处言非专指静时也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芟一条减一百四十四字)
人心之所以不正者大概皆妄念有以挠之也去妄然后可以存其真故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者心之萌也心该动静意只是动之端心之时分多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芟一条减一百四十四字)
人心之所以不正者大概皆妄念有以挠之也去妄然后可以存其真故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者心之萌也心该动静意只是动之端心之时分多
卷一 第 65b 页 WYG0206-0037d.png
意之时分少意者心之所发也注)未发之前心固在乎曰然既发之后犹有心在乎曰然然则心兼动静或静而未应物或动而应物皆当敬以存之矣夫心对意而言则为本体不必谓正心之心全是体而以意为用也如彼说则将以心意分动静相对工夫矣正心只是主静之法静亦静动亦静也故曰敬以直内诚意者致谨于动之端也盖一念善恶分路之始也别是一关头也故另为一目意既诚则善
卷一 第 66a 页 WYG0206-0038a.png
恶关已透了其或心不正身不修者只是不免有所偏滞而已却非恶也正所谓正路上差了脚故曰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问按传之七章忿懥四者皆心之用也若意则心之发同乎异乎本体只是心心初发时有善恶两路是意若心之用则全行出外来却又在意之后矣但诚意之后已无恶只有偏耳意与情不同意者心之发情者性之动情出于性随感而应无意者也意则吾心之所欲也视情为
卷一 第 66b 页 WYG0206-0038b.png
著力矣心之所之谓之志心之所念谓之怀心之所思谓之虑心之所欲谓之欲此类在学者随所在而辨别之然亦有通用者
先致其知芟三条减十四字)
诚意者实于为善去恶也然不能致知则何者为善何者为恶盖有不辨而错认者矣致知者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注)吾之所知是原有底所谓人心之灵莫不有知乃良知也然良知只是赤
先致其知芟三条减十四字)
诚意者实于为善去恶也然不能致知则何者为善何者为恶盖有不辨而错认者矣致知者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注)吾之所知是原有底所谓人心之灵莫不有知乃良知也然良知只是赤
卷一 第 67a 页 WYG0206-0038c.png
子之心未能扩而充之以至于无所不知故必推而极之使其表里洞然无所不尽然后为能尽乎此心之量也
致知在格物芟十条减四百四字更定次序)
上文不曰在治其国在齐其家云)云而必曰先云者可见后面节节有工夫在不是国治了而天下自平家齐了而国自治故下条章句下可得字惟致知则在格物而已格得一分物则致得一分知格得十分
致知在格物芟十条减四百四字更定次序)
上文不曰在治其国在齐其家云)云而必曰先云者可见后面节节有工夫在不是国治了而天下自平家齐了而国自治故下条章句下可得字惟致知则在格物而已格得一分物则致得一分知格得十分
卷一 第 67b 页 WYG0206-0038d.png
物则致得十分知无复先后之可言矣然既如此则只言致知或格物足矣又必兼言之者盖格物是积渐工夫致知是求到那一旦豁然贯通处格至也注)谓必到之也章句曰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明白切当而痛快无以加矣此格字最难解非朱子不能定凡物理皆有所当然而不容己与其所以然而不
可易者要得此二意俱到方是物犹事也注)如为君是事为君而仁事之理也格之者自表而至里自
可易者要得此二意俱到方是物犹事也注)如为君是事为君而仁事之理也格之者自表而至里自
卷一 第 68a 页 WYG0206-0039a.png
粗而至精于仁之理穷之无所不尽也举其大略如为君者必使天下之贤人君子各得其职必使天下之群黎百姓各得其所必纪纲文章谨权审量读法平价无不备举又必有关雎麟趾之意以行周官之法度又如必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必不侮鳏寡不虐无告必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庠序孝弟之教又如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之类凡此皆其所当然之则也中间有表焉有里焉
卷一 第 68b 页 WYG0206-0039b.png
有精焉有粗焉如所谓纪纲文章百亩田五亩宅之类是自其行于外者言之表也如所谓关雎麟趾之意敬事而信之类是自其存诸心本诸身者言之所谓里也精则是其本根大本所在所谓大德不踰闲者也粗则是其末节细故所在所谓小德出入可者也行于外者有精有粗存于内者亦有精有粗其谓之所当然而不容己者何也曰但是当然便是不容以不然故谓之所当然而不容己如必使天下贤人君
卷一 第 69a 页 WYG0206-0039c.png
子各得其职者不如是则天下之事不可得而理其可已乎必使群黎百姓各得其所者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而无负也其可已乎必纲纪文章谨权审量读法平价皆不可缺者徒善不足以为政也其可已乎必有关雎麟趾之意者徒法不能以自行也其可已乎必敬事而信者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也必节用而爱人者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也必使民以时者不以时则力本者不获自尽也必
卷一 第 69b 页 WYG0206-0039d.png
不侮鳏寡不虐无告者哿矣富人哀此煢独也必有百亩之田然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必有五亩之宅然后五十者可以衣帛必有鸡豚狗彘之畜然后七十者可以食肉必有庠序孝弟之教然后老者不负戴于道路如此之类又岂容己乎是谓之所当然而不容己所以然而不可易朱子曰君之所以仁盖君是个主脑人民百姓皆属他管他自是用仁爱非是说为君了不得已以仁爱行之此则所谓天命之
卷一 第 70a 页 WYG0206-0040a.png
意即为君者所以当仁之故也是统言之者也事事都要说到不可易处方是上不敬则下慢不信则下疑则敬事而信之理决在所不可易矣既不可易则是天实使为之也欲数口之无饥老者之衣帛食肉则五亩宅百亩田鸡豚狗彘之制决不可易亦是天实使为之也然䆒其所谓天实使为之者即天命之性之仁所为也只此便可见天体物而不遗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又所谓天之明命
卷一 第 70b 页 WYG0206-0040b.png
其全体大用无时而不发见流行于日用之间者也他如臣之敬父之慈子之孝以至事事物物皆当以此类求之只是一个所当然一个所以然所当然者有表里精粗所以然者亦如之不可谓所当然者为表为粗所以然者为里为精盖在表在里各有精有粗验之事物则然小注之说不足尽凭也或曰大学格物是所当然与所以然者一时齐格而论语四十而不惑集注以为知其所当然五十知天命集注
卷一 第 71a 页 WYG0206-0040c.png
以为知其所以然何以不同曰论语之言本夫子因其近似以自名之词固不必太泥不可因论语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而分格物专为知所当然知至专为知其所以然也盖格物时便当兼求其所以然然必至于知至时乃为能尽得其所以然也此有用功与成功之分逐事与全体之别以用功而言则格物时不但求其所当然便并求其所以然乃格物以致其知者也以成功而言则知至时方为尽
卷一 第 71b 页 WYG0206-0040d.png
得其所以然而凡所当然者不假言矣乃物格而知至者也凡言事理所以然之故盖有自统体而言者亦有以逐事言者如云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类则逐事之所以然者在所格矣如云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则体统之所以然者无不格矣盖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非始格物时事乃后来物格时事也物格则与知至同时矣知至则知天矣故知天命当以全体言此论
卷一 第 72a 页 WYG0206-0041a.png
语所谓知天命者也是二书所注初看若有不同终则实无不同也格物之理致吾之知是者必极其所真是非者必极其所真非善必极其本之所由来恶必极其几之所由起此之谓物格由是而往则意可诚而无一念之或欺心可正而无一息之不存身可修而无一动之或偏矣故谓致知为梦觉关也虽曰人心之灵莫不有知然不格物以致其知则其所知者或得于此而遗于彼或得于粗而遗其精或
卷一 第 72b 页 WYG0206-0041b.png
失之过或失之不及甚者孝或陷父而慈或败子信或为尾生之信义或为杨朱之义所谓理有未穷知必有蔽此所以贵于格物以致其知而陆氏之学所以深见非于朱子者也大学不说穷理只说格物者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元不相离此所谓道亦器器亦道也致知在格物此所以异于异端之外物以为知也此条大概只是循八者之序而各反其本使人知所先务之为要耳非固谓必先了此而
卷一 第 73a 页 WYG0206-0041c.png
后可及彼也如必待格物一件既透然后进于诚意则格物致知工夫亦须费许多年然则人生百年之内当何时方得了此八事也中庸之学问思辨者格物致知也所谓笃行者诚意正心修身也或曰笃行兼齐治平非也中庸云)云止言诚身之事也八条目以明德新民分配说到格致诚正修为一节齐治平为一节若循其次序而概约之则格致为一节诚正修为一节齐治平为一节故朱子又有要做三节
卷一 第 73b 页 WYG0206-0041d.png
看之说格物致知是穷此理诚意正心修身是体其所穷之理也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推此理于人也可见明德新民一理也圣贤极致只是天德王道而天德王道必自圣学始就此书言之格物致知圣学也诚意正心修身天德也以之齐家治国平天下王道也有天德方可语王道有圣学方可语天德此自足以见三纲领八条目之序矣
物格而后知至条芟三条减一百六十五字)
物格而后知至条芟三条减一百六十五字)
卷一 第 74a 页 WYG0206-0042a.png
物既格则知便至知既至则意可诚意既诚则心可正心既正则身可修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逐节皆用一可字其意方完若曰意诚心便正心正身便修云云则只用一个格物而诸事都完了而又何用八条目又何用曰诚意曰正心曰修身云云哉上条云明明德于天下而下条云天下平便须知必是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然后为天下平也或以明明德于天下一条为明德新民之条目物格而后
卷一 第 74b 页 WYG0206-0042b.png
知至一条为知止能得之条目而以朱子后段总注为据是错认矣盖朱子上段既曰大学之条目则止至善之条目已在其中矣或问于后段又曰此覆说上文之意则非补止至善之条目明矣其所以不曰格物致知则知所止诚意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而必曰物格知至曰意诚以下者顺知止能得之义而云非因以贴后条意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芟七条)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芟七条)
卷一 第 75a 页 WYG0206-0042c.png
壹是一切也注)一切一齐也刀之切物至齐者也此一切之义所由取也或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是皆有天下国家之责者庶人是庶人中俊秀乃养之于大学之中者故亦责之以修身以为齐治平之本也曰然则天子亦当只是天子之元子而未即位者邪是不然大学说话都是虚设个规模如齐治平一皆是后来事未必在大学中便令家齐国治天下平了圣经所言只是论其道理以教人也天子有天下
卷一 第 75b 页 WYG0206-0042d.png
与国家者也士庶人有家者也诸侯卿大夫兼有国家之责者也是皆当以修身为本也正心以上为修身而设也齐家以下自修身而推也此是圣人于八条目之中举其最要者言之然本字还须与下文同对末字言也见得是以身对天下国家不可谓格致诚正亦以修身为本但欲修身则格致诚正四者皆不容缺矣其本乱题)不能格致诚正以修其身者也
卷一 第 76a 页 WYG0206-0043a.png
卷一 第 76b 页 WYG0206-0043b.png
四书蒙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