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481-A¶
1481-A¶ 第 546c 页

* No. 1481-A
天溪准提三昧行法序

准提忏仪从无善本者何也。世尊言。此大毗卢遮那
如来瑜伽大教。三摩耶灌顶道场如来秘密法门。成
佛心要。而世师以浅智测量。止顺初机。不知直接上
根。超凡入圣。则体会宗趣之难也。根本微妙字轮。虽
说文字。皆是善文字义。离一切相。自性虚空。亦复不
生虚空之心。世尊教外别传之指。而世师以文字求
之。变观行为名言。翻神宗为音韵。则离名离相之难
也。龙树菩萨。于持明藏。略出大明。成就仪轨。凡戒行
发心。布字结印。持诵忏摩。入三摩观智。各有规式。而
世师株守。别忏遗文。槩从疏略。则遵奉仪轨之难也。
经咒自地婆诃罗译而外。有金刚智不空崛多玄奘
天息灾法贤金刚幢诸译。句引不同。转读有注。音含
长短。字有重轻。世师漫作声势。多乖梵韵。则指决字
声之难也。经说念诵观行供养次第。先须受持禁戒。
坚固不退。心不散乱。方许入此法门。今俗流带妻挟
子。饮酒啖肉。缁素不分。混滥坛席。则严持戒律之难
也。天溪老人。戒行精严。深入观智。穷理而无理障。證
1481-A¶ 第 547a 页 X74-0547.png
空而不堕空。一义差别则遍考群经。一字参差则研
穷经岁。十章明法。三密加持。观其顿超地位。速离缠
疴。则一行禅师之研通神变也。显教密宗。该性含相。
则法幢[(厂@((既-旡)-日+口))*殳]公之圆通心要也。一字说千门之妙。多言
总五部之归。则金刚幢之密咒圆因也。无相三昧。形
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虚明。则龙树尊者之显密圆
宗也。以兹行法。方彼诸家。则妙高之落众峰。灵耀之
掩群照。岂虚言哉。往予奉教天溪。归述旧闻十八章。
面求指摘老人。往返酬答。动辄数千言。转综密部。深
思观旨。参之以般若理趣。准之于瑜伽教王。两人见
处。或有抵捂。罔不平心较量。可起改者起改之。可仍
袭者仍袭之。予年耄学荒。交游星散。同好中有亦鉴
无姑息者。非天溪吾谁自归欤。行法善本成。老人索
予数言前之。因述予平时归向之诚如此。若夫树高
招风。门庭党伐。此非吾两人之所知也。

康熙八年巳酉秋八月行纯范骧拜书
* No. 1481-B
准提三昧行法序

夫陀罗尼咒出于果位人口。非莲华眼。不能视其际。
1481-A¶ 第 547b 页 X74-0547.png
非金刚手。不能棒其体。然章句有广略之殊。广则累
言不为有馀。略则一言不为不足。岂所谓至大同小。
不见边表。极小同大。忘绝境界者乎。而至心诵持无
不获益。如准提神咒。梵字无多。功效最胜。金刚智译
本载之详矣。然咒属总持。即称秘密。要知总莫总于
真性。密莫密于惟心。若见此心。融归性地。则罪无可
灭。福不足生矣。受持者可不识观心之要。乃以缘坛
印守字声为专务欤。天溪景淳法师。以台衡世传三
昧。作准提持诵轨仪。将入坛。先责尸罗清净。既入坛。
更须缁素分明。会三德。则本自天然。印十乘。则尤为
妙合。当机清众。如法行持。以无取著心。获不思议效。
捷于声响。正足谛信矣。盖如来说法。即事显真。四肘
方坛。何莫非法身。镜光影现。何莫非般若。烧香散华。
何莫非解脱。智者随触即得。愚者[(厂@((既-旡)-日+口))*页]自昧焉。今景师
统以心观照之。将见无量诸佛。皆从持诵家心声流
出。况世谛门头。遂诸求愿。抑复何有。乃后知大准提
即如意珠王出生饶给无所不遍。七俱胝佛母之所
宣说果。字字方放光匝。虚空透金石。所贵人开择法
眼。善为点出耳。则景师指端巳现明月轮。行道者其
向往之。

康熙岁次乙巳仲春宝轮沙门明源书
1481-A¶ 第 547c 页 X74-0547.png

* 准提三昧行法目次


* 序二章
* 述劝修第一
* 明受戒发心第二
* 定行人及日期时教第三
* 出正修方法第四

* 一严治道场
* 二清净三业
* 三三业供养
* 四请三宝诸天
* 五赞叹申诚
* 六作礼
* 七持咒
* 八修行五悔
* 九行道旋绕
* 十入三摩地
* 分持明验相第五
* 附本咒同译

准提三昧行法目次(终)No. 1481
准提三昧行法
天溪比丘 受登 集

* 述劝修第一

此大陀罗尼。三世诸佛。巳今当说。而我释迦。亦如是
说。盖为利乐众生。得入菩提故也。今夫一切众生。未
种善根。无菩提分。而能诵持一二遍者。善根芽生。菩
1481-A¶ 第 548a 页 X74-0548.png
提有分。若出家菩萨。现生所求出世悉地。定慧现前。
證地波罗蜜。圆无上菩提者。在家菩萨。现世所求常
生天界。或作人王。亲近圣贤。诸天拥护。世无灾横。心
无忧愁者。若欲灭除五逆十恶一切重罪。积集十善
六度无量功德。诸大菩萨为其说法。十方佛土常得
随从者。若有欲令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等。生爱敬心。
起利乐意。随其所愿。悉得成就者。有诸福报不全。寿
命短促。求官不迁。众苦交逼。愿令现世得轮王福。具
寿者相。禄位高崇。诸事吉祥者。至愿水不能溺。火不
能烧。毒药刀兵。冤家疾疫。皆不为害。而能转恶为善
者。应于道场之中。约事要期。一心精进。修此准提三
昧。盖此陀罗尼。是三世诸佛秘密之藏。七俱胝如来
三身赞说。故龙树以为总摄二十五部。而独部别行
者。譬则如意之珠。宝中最上。其入海采者。必先求此。
今既得闻是最上法。必也发心专志。尊之仰之。而修
證焉。离生死于片念。决三昧于一期。故当不计身命。
尽力争先也。宁更因循缓怠。俟于异时乎。

* 明受戒发心第二

念诵仪云。苾刍苾刍尼。先持戒行。若入道场。复须自
誓发愿受戒。若在家者。初入道场。亦须随力发愿。受
三归五戒。或持八戒齐。故方等三昧。令依一解内外
律师。发露受二十四戒。是知欲入道场。必又重严戒
法。所谓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此先佛明诲。极宜
奉重也。

既受戒巳。当发广大菩提之心。行菩萨行。夫
1481-A¶ 第 548b 页 X74-0548.png
菩提心者。成佛正因。智慧根本。故从今日往。至成正
觉。唯以四弘誓愿要心。弘誓在怀。谛理明切。菩提心
戒仪云。诸法无我。平等如空。心本不生。空性圆寂。当
知性空圆寂之处。即是感应道交之时。感应道交。菩
提心之端也。是故兴慈运悲。上求下化。繁修六度。静
住一如。离三障以清净。显三德之圆融。原始要终。莫
不在是矣。此受戒发心二法。为行人起行之要门。标
心之正处。自宜摄心禀学。豁意开明。倘此昧略而不
省鉴。岂唯徒为苦行。大能作诸障难者也。

* 定行人及日期时数第三

修真言者。既得外护。委以经纪。择同行者十人巳还。
同心齐志。如乘一船。又复别请一阿阇黎。以为教授。
(即方等三昧明内外律师)示明观道。开除妨障。往时僧俗同一处
修。今如有俗众同修。当设一界相以隔之。虽同一道
场。而不共坛席。以在家者纵沾戒品。未具道仪。进止
失谐。反成扰动故也勿以势位强从。亦勿人情辄顺。
僧辈尚当汰别。俗众其容混诸。比见风俗漫乱。多不
如法。如欲圣应昭彰。亦宜谨始于此也△日期者。经
明七日。二七日。乃至七七日。而[(厂@((既-旡)-日+口))*殳]公圆通集。定百二
十日。今约法审机。定三七日。为一期精进修法。一七
二七。增至七七。皆随人力。然是初修之程限耳。毕生
修者。未必全从。

又正修前。须作方便。若不严净身心。
谙练仪制。卒入道场。则道心不发。无所感降。是故于
一七日。先自断除一切缘务。损眠节食。调伏其心。而
1481-A¶ 第 548c 页 X74-0548.png
又诵习悔文。引绎观道。仍求三宝加护。进道无魔。庶
能定慧现前。悉地成满△时数者。经云。或三时。或四
时。或六时。依法诵持。求世间出世间悉地。是则昼三
夜三。为进修者之通轨矣。

* 出正修法第四

斯经梵本。有十万偈。今三译文。极为隐略。然考作法
取相无生三种法门。具有无缺。而功能作法。及以取
相。似又稍详。故西土修真言者。广辑诸部坛仪印咒。
而次比之。用辅本咒。为观行法。名念诵仪。译传东夏。
代咸称习。过化间有。泥法时多。故不无专缘坛印。偏
守字声之弊。良由未达理观为主。诵持居次之意耳。
今之方法。虽三种忏法相须而进。而无生理观。实为
前导。诸法性空。万行无作。圆因据为标准。大果取以
指归。然以今立方法。用勘昔之诵仪。名数不差。前后
互异。以故先引诵仪。与此对合。然后正出十意。依次
进修也。其诵仪中。初作曼荼罗。则今法治道场也。次
入道场。先礼佛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今礼佛移
置第六。五悔移置第八也。次敷坐三部印咒。即今总
礼三宝。护身。今第二清净三业也。结界。今并入严道
场中。迎请。今第四请三宝诸天也。五供养。今第三三
业供养也。梵赞。今第五赞叹也。布字及声诵。今第七
持咒也。三摩地念诵。今移置第十也。欲出道场。复须
依前次第五供养五悔送还。此当第九行道。盖行旋
梵呗之法。正是一时法事将终。乃复运前所修为事。
1481-A¶ 第 549a 页 X74-0549.png
冥契三德藏海。且寓攀住之意。故义理实同。重结三
部印。即三自归也。是则前后有差。仪文无别。次第勘
同。显密一体。十科明法。通是密因。三密加持。同成显
观矣。

次十意方法者。一严治道场。二清净三业。三三
业供养。四请三宝诸天。五赞叹申诚。六作礼。七持咒。
八修行五悔。九行道旋绕。十入三摩地。初入道场第
一时。具足修此十法。于后一一时中。略去请佛。馀九
悉行无异。仍以法华三昧补助仪。观想句偈。注于事
仪之下。俾正修时。一以无生理观而融即之。当知此
十。各具事理。皆通感应。俱遍三业。悉净三障。咸会三
德。是为今家三昧正途。如是观巳。用进修焉。自不同
于专缘坛印为指归。偏守字声为究竟尔矣。

** 一严治道场

先明治坛严像。次明结界。应择胜地。掘深一肘(佛肘
三尺六寸)。除去旧土。别取新土。填满筑平(或高原处。或大河滩岸。穿
去五尺巳下。其土则新)。复取净土。和杂香末。量地四肘。作方
曼荼罗(经用瞿摩夷和土涂坛。此须雪山白牛所退。纯啖肥腻。香洁可用。此方难得。故用香
土)。上悬宝盖。四面遍垂缯幢幡彩。纨扇白拂等。正
中奉安俱胝佛母本尊像(西向安座。原出圣裁。按四护摩法。增益护摩。决
当西向。今是出世悉地。准古施设。或随方宜。酌取行之)。若无本尊。随安所有
佛像。舍利。及大乘经咒。亦得。行者别置卑座。对像
安列。虑地卑湿。周敷荐席。又以香水洒洗地界。处
处按察。极令合式。至建首日(当用斋日)入坛。以白檀香。
涂作八曼荼罗。犹如满月(此八曼荼罗。是八大菩萨三摩地境。即佛菩萨
1481-A¶ 第 549b 页 X74-0549.png
根本心大明也。不空译云九个圣位。是乃合佛母而名之耳)。即以新净供具。盛
诸饮食。及好香华。灯明。遏伽香水。随力所有。布列
供养。倾心竭意。严洁如法。何者。内心敬重三宝。超
出三界。今欲奉请供养。岂可轻心。若不拔巳资财。
供养大乘。则将何以招感贤圣。灭重罪而成妙果
乎△结界者。经云。若欲求愿。先须念诵。加持香水。
散于八方上下。以为结界。行者于道场四边。或取
五色线。或勾栏等。先标界相。以齐修行之处。当入
道场时。心想十方诸佛。本尊佛母。当来坐故。烧香
散华。肃豫严待。即取净水咒一百八遍。散洒四方
上下。成结界法。

** 二清净三业

念诵仪云。于所在处。清净澡浴。著新净衣。于四威
仪。发四弘誓。于一切事。心不散乱。法华三昧云。初
入道场。当以香汤沐浴。著净洁衣。若大衣。及诸新
染服。若无新者。当取巳衣中胜者。以为入道场衣。
于后若出道场。至不净处。当脱净衣。著不净衣。所
为事竟。当洗浴。著本净衣。入道场行法。大悲三昧
云。纵一日都不至秽。亦须一浴。终竟一期。专莫杂
语。及一切接对问讯等。终竟一期。依经运想。不得
刹那念于世务。若便利饮食。亦须秉护。勿令散失。
事毕即入道场。不得托事延缓。大要身论开遮。口
论说默。意论止观也。

** 三三业供养
1481-A¶ 第 549c 页 X74-0549.png

(止观云。烧香运念。三业供养。行者初入道场。至法座前。敷尼师坛。正身。合掌。倚立。如是思惟。我为众生发
菩提心。兴慈运悲。誓欲救拔。而复惭愧恳恻。存想三宝。𡍫塞虚空。影现道场。手执香炉。烧众名香。口唱三
宝。五体投地。首者举云)。

一切恭敬(此下异口同音)


*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佛(心随身口。一心顶礼。无分散想。了知此身。如影不实。能礼所礼。心无所得。一切众生。亦同入此法界海中)
*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法(此与下僧用心如上)
*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僧(礼三宝竟。互跪烧香。以手擎华。首者白云)

是诸众等。各各互跪。严持香华。如法供养(此下众同声唱)

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无量香庄严。
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想云。我此香华遍十方。以为微妙光明台。诸天音乐
天宝香。诸天肴膳天宝衣。不可思议妙法尘。一一尘出一切尘。一一尘出一切法。旋转无碍互庄严。遍至
十方三宝前。十方法界三宝前。悉有我身修供养。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无杂无障阂。尽未来际作佛事。
普熏法界诸众生。蒙熏皆发菩提心。同入无生證佛智。想巳。起。首者白结)。

供养巳。一切恭敬(一礼)

** 四请三宝诸天

(运心供养巳。互跪烧香。当念三宝虽离障清净。而以同体慈悲。护念群品。若能三业致请。必不来而来。拔
苦与乐。念诵仪云。准提佛母。并八大菩萨。及诸圣众。眷属围绕。不离本土。来至道场。空中而住。受我供养。
故今逐位殷勤三请。必有感降。下去每位。烧香互跪三请。请竟。起礼)。


* 一心奉请。南无本师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此即本师释迦所从垂迹之本身毗卢遮那如来也。金刚智念诵仪云。想于阿迦尼吒天宫。毗卢遮那如来。十地菩萨围绕会中。请佛母准提圣者。不空译本同。瑜伽大教王经。云大遍照金刚如来也。七俱胝。本经所明大乘庄严宝王经。与持明藏成就仪。明七十七俱胝。随机异耳。想云。我三业性如虚空。准提佛母亦如是。不起真际为众生。与众俱来受供养。下去诸佛。及菩萨圣僧。但随位改想。名号。形相。来处)
1481-A¶ 第 550a 页 X74-0550.png
* 一心奉请。南无过去七俱胝准提世尊(今之陀罗尼。是此过去七俱胝佛巳说)
* 一心奉请。南无现在七俱胝准提世尊(经云。现在诸佛。今说是咒。念诵仪云。准提佛母。与七俱胝佛围绕。庄严宝王经云。尔时七十七俱胝佛。一时现前。而世尊即说是咒。此等正是现在七俱胝佛)
* 一心奉请。南无未来七俱胝准提世尊(经云。未来诸佛。当说是咒。此是未来七俱胝佛)
* 一心奉请。南无东方善德佛等。十方十佛世尊。
* 一心奉请。南无七俱胝如来三身赞说。准提陀罗尼(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见。常住法宝难思议。我今三业如法请。唯愿显现受供养。下同)
* 一心奉请。南无五部所摄诸陀罗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 一心奉请。南无本尊准提菩萨摩诃萨(瑜伽大教王经云。观想尊字。变成大智。大智化成尊那菩萨。七俱胝如来三身赞说。𦘕相有二十六臂。三面。面各三目。金刚智不空二经。明一面三目。一十八臂。持明藏成就仪云。若以尊那为本部。即以尊那为中座。想尊那菩萨。一十八臂。面有三目。云云。菩萨贤圣。随意安布。唵字为乌瑟腻沙如来。左字为大轮明王。隶字为不动尊明王。卒字为观自在菩萨。隶字为不空罥索菩萨。尊字为本尊尊那菩萨。祢字为金刚萨埵。莎字为伊迦惹吒菩萨。贺字为缚日啰曩契菩萨。乌瑟腻沙。所谓无相法界。即毗卢遮那。出八菩萨上。今此正出八菩萨名。然经以此九微妙字。成安如来菩萨明王九贤圣者。用表尊那菩萨悲智自在。方便多门。深怀慈悯。大现威怒。护持修行。辟除诸障。一时受化。成菩提道。盖明著本尊喻伽观也)
* 一心奉请。南无大轮明王菩萨。不动尊明王菩萨摩诃萨。
* 一心奉请。南无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 一心奉请。南无不空羂索菩萨。伊迦惹吒菩萨。缚日
1481-A¶ 第 550b 页 X74-0550.png
* 一心奉请。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
* 一心奉请。南无摩诃迦叶。一切诸大声闻缘觉贤圣僧。
* 一心奉请。无能胜菩萨。多罗菩萨。诃利帝母菩萨。及一切大忿怒持明王众(此可烧香立请。比丘不须致礼。俗众须礼。无能胜。本是地藏菩萨。外现佛部中大忿怒明王。自居右位。居左者为妃。地婆诃罗金刚智二译。并存梵云阿钵罗氏多。圣者多罗。是观音眷属。其状如中年女人。合掌持青莲。微笑鲜白衣。为持明王也。二位各有经咒别行。诃利帝。药叉女也。即鬼子母。有五百眷属。金光明中。与四王密迹同列。瑜伽教王经云。时遍照金刚如来。入诃利帝夜叉女善作欢喜众成就金刚三摩地。出此定巳。即说诃利帝夜叉女真言。其真言法。能令诸夜叉女等。为持诵者皆来现前。作成就事。在轮坛中。原是忿怒明王。今据前二译经。同名菩萨)
* 一心奉请。大梵尊天。三十三天。护世四王。八部神等。二净居天子。二难陀龙王。吉祥宫门。持明仙众。及此国内。名山大川。一切灵庙。某州地分。属内鬼神。此所住处。护伽蓝神。一切圣众。

(奉请竟。首者述请意)

唯愿本师七俱胝准提佛母。三世准提如来。十方十
佛世尊。不移本际。平等慈熏。来降道场。證我行法。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中道秘要。显现道场。
受我供养。

本尊准提菩萨摩诃萨。大轮不动尊等同坛菩萨。乘
本愿力。来到道场。神咒加持。随心满愿。摩诃迦叶。诸
大声闻。同运慈悲。俱时来降。

无能胜多罗菩萨。诃利帝母等。诸大明王。愿为说法。
1481-A¶ 第 550c 页 X74-0550.png
授与法药。却诸魔障。示现吉祥。

梵释四王。天龙八部。净居天子。持明诸仙。随我请来。
坚守道场。拥护国界。令我所修。不违本愿(齐一礼)

** 五赞叹申诚

(面向法座。烧香散华。心念三宝微妙功德。又了身口意业。充满法界。赞叹三宝。无生无灭。无有自性。本经
无显赞文。今取龙树持准提明藏偈。用以赞之)。

「 常以大慈悲
 调伏诸众生
 成福功德海
 是故我赞礼
 真如纯一理
 离欲坏诸趣
 利生住寂静
 是故我赞礼
 坚固持净戒
 證入解脱门
 住最功德刹
 是故我赞礼
 准提功德聚
 寂静心常持
 一切诸大难
 无能侵害者
 天上及人间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宝
 定获大菩提」


以此叹佛功德。修行大乘。无上善根。奉福上界诸天。
龙神八部。此土神祇。护正法者。又为国王帝主。土境
万民。师僧父母。知识檀越。广及法界众生。愿藉此善
根。平等熏修。十恶五逆三障消灭。功德智慧二种庄
严。开总持门。成种智道。
(此三障消灭二种庄严。自是修忏正愿。若人以为总略。或
有别愿。当随智力。如实说之。但所求之事。不可增长生死。所运之心。必须利益群品。申竟。致礼)。

** 六作礼

(三宝体是无缘慈悲。常欲拔济一切众生。但为无机。不能起应。我既奉请赞叹。冥应不虚。故今如对目前。
受我礼拜。烧众名香。五体投地)。


* 一心顶礼。本师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想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准提佛母影现中。我身影现准提前。头面接足归命礼。下去诸佛菩萨。
1481-A¶ 第 551a 页 X74-0551.png
* 一心顶礼。过去七俱胝准提世尊。
* 一心顶礼。现在七俱胝准提世尊。
* 一心顶礼。未来七俱胝准提世尊。
* 一心顶礼。东方无忧世界。善德世尊。
* 一心顶礼。南方欢喜世界。栴檀德世尊。
* 一心顶礼。西方名善世界。无量明世尊。
* 一心顶礼。北方无动世界。相德世尊。
* 一心顶礼。东南方月明世界。无忧德世尊。
* 一心顶礼。西南方众相世界。宝施世尊。
* 一心顶礼。西北方众音世界。华德世尊。
* 一心顶礼。东北方安隐世界。三乘行世尊。
* 一心顶礼。下方广大世界。明德世尊。
* 一心顶礼。上方众月世界。广众德世尊。
* 一心顶礼。七俱胝如来三身赞说。准提陀罗尼(三礼。想云。真空法性如虚空。常住法宝难思议。我身影现法宝前。一心如法归命礼。下同)
* 一心顶礼。五部所摄诸陀罗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 一心顶礼。本尊准提菩萨摩诃萨(三礼。想云。为求灭障接足礼。此是忏悔主故)
* 一心顶礼。大轮明王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不动尊明王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1481-A¶ 第 551b 页 X74-0551.png
* 一心顶礼。不空羂索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伊迦惹吒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嚩日啰(二合)曩契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菩萨摩诃萨。
* 一心顶礼。摩诃迦叶。一切诸大声闻缘觉贤圣僧。

** 七持咒

此真言道。广大圆融。实相无相。离诸分别。性同虚
空。具足三德。不纵不横。平等遮持。为功德聚。诸佛
于此。不动如如。百六十心。善超无碍。而诸众生。不
自證得。无明随顺。三有沦胥。犹持火烬。旋转不停。
揆厥所由。见闻为咎。故我准提如来。悲生无际。从
本垂迹。三密顿化。迹从本垂。九字齐彰。契理地之
智色。发教门之声缘。称体宣流。结成梵字。欲令众
生。开妙觉之知见。成本然之智身。即此见闻。而非
见闻。法界色声。同一究竟。夫第一义理。本无声字。
而声字能事。为一理门。缘声入智。因字尽性。离乎
声字。亦无解脱。今之行者。标心立行。破障显理。若
不布字缘声。入三摩地。无由就路还家。从因證果。
故此修法。随立二门。即缘声布字持。与入三摩地
持。龙树名此为有相持。无相持也。无相持。至第十
章明。有相持者。详此声字。并是色法。通为教体。马
鸣云。色性即智。说名智身。天台谓之念法门身也。
念诵仪云。从顶至足。以九梵字。安布行者身。故以
唵字布于顶。则成一切种智也。以折字布于
1481-A¶ 第 551c 页 X74-0551.png
两瞳神。则成真俗二谛也。以戾字布左右眼。即
成慈悲也。以主字布于颈喉。即成无碍辩也。以
戾字布左右肩。成四弘誓也。以准字布心。成
如来藏也。以提字布脐。成三三昧也。以(莎婆)
布两䏶。成地波罗蜜也(金光明云。十地脚足。天台疏。以十度是十地脚)。以
诃字布两足。是定慧成矣。如是诸法。聚联成身。
色性既智。智性亦色。当此智身布成之时障于是
乎破。德亦以是显。上冥法体。下应群生。报智身色。
垂成于斯矣。又复应知九梵字门。入九贤圣位。因
果一合。身法相冥。即成以如来印八大菩萨所加
持身。本迹虽殊。不思议一。称胜法门。盖有由矣。

安布巳。然后声诵。其诵法者。先了音声性空。字色
无相。声不缓急。字无前后。心性无性。心不异缘。屈
曲梵声。与九梵字历历分明。所布咒身。与九圣相
了了不昧。如是念持。进焉不巳。一一辨了。无间明
闇。自然即见本尊相好光明。眷属围绕。与我对坐。
是为布字缘声持法也(正身威仪。烧香散华。同声作是愿言)

(某甲)今欲念诵。唯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护念。愿
令速得随意。所求悉地圆满。
(三唱竟。一礼。布字偈云。先观圆明无相身。以唵
布顶成种智。折布瞳神二谛明。戾布两眼慈悲视。主布颈喉辨无碍。戾布两肩弘誓在。准布如来密藏心。
提布脐腰三三味。莎婆布䏶地波蜜。呵布两足定慧成。如是布字想念巳。便成准提胜法门。首者作白说
咒缘起)。

尔时世尊。悯念未来薄福恶业诸众生故。即入准提
三摩地。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
(众共手结契印。口诵咒言。
1481-A¶ 第 552a 页 X74-0552.png
心存布梵。其契印法。以二手小指无名指。相叉入掌。二中指直竖相拄。二头指附二中指上节。二大指附
二头指侧。即成)。

南无飒哆南(一) 三藐三勃陀俱胝南(二) 怛侄他(长)(引)(三)
唵折戾(四) 主戾(五) 准提(六) 莎婆诃(七)



(坛中不便列坐。但行立诵持一百八遍。是悉地满数。今求三品悉地。是宜三周百八。不多不少。首者依法
持珠记数。数满归位。以印向顶解散。首者白闻咒證位)。

佛说此大准提陀罗尼法时。无量众生远尘离垢。得
證准提陀罗尼功德。得见十方诸佛菩萨圣众。决定
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白竟。同声作愿)

(某甲)以此念诵功德。一切众生所修真行。求上中
下悉地。速得成就(三唱一礼)

** 八修行五悔

*** 初忏悔法
经云。无量劫来。五逆十恶重罪消灭。则
永无病苦。不堕恶趣。在所生处。离苦得乐。亲遇诸
佛。成就菩提。然我今日专守迷愚。不事忏悔。则三
涂百劫。堕苦无暇。安问菩提。何从见佛。故当忆念
先世罪业。起大怖畏。发露忏悔。忏名忏谢。悔名惭
愧。求哀改过。是真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亦名
悔者。虽各立行。同能灭罪。劝请则灭波旬请佛入
灭之罪。随喜则灭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则灭倒求
三界之心。发愿则灭修行退志之过。竭尽三业。不
惜身命。泣血雨泪。披露罪根。法华三昧云。业性虽
空。果报不失。颠倒因缘。起诸重罪。流泪悲泣。口宣
1481-A¶ 第 552b 页 X74-0552.png
忏悔(先普忏。想云。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伹顺生死。不
知妙理。我今虽知。犹与一切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今对准提菩萨尊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唯愿加
护。令障消灭。想巳。唱云)。

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

(唱巳。五体投地。复为自忏。想云。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外加恶友。不随喜他一毫之善。
唯遍三业广造众罪。事虽不广。恶心遍布。昼夜相续。无有间断。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不畏恶道。无惭无愧。
拨无因果。故于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勤策三业。
翻昔重过。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从无始来。
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众善。遍断众恶。唯愿准提。慈悲摄受。
想讫。唱云)。

至心忏悔。(比丘某甲)等。与法界一切众生。现前一念。
广大圆明。具诸总持。安住秘藏。良由无始。随顺迷流。
障此圆明。失守秘藏。六根六尘。交生染著。循环三界。
无暂停时。为身口意。无恶不造。恣杀生命。偷盗邪淫。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欲瞋恚。邪见愚痴。如是十恶。
自作教他。随喜恶人。赞叹恶法。重以起猛恶心。造无
间业。弑父害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又复
纵狂迷想。开结使门。邪健保常。世聪增慢。不信方等。
互用招提。于诸佛所。法说非法。非法说法。于诸众生。
有德失德。非冤称冤。出世法律。不乐奉持。治世伦常。
至乖训教。如是等罪。无量无边。舍兹形命。当堕恶道。
唯我。

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悯念我故。入三摩地。说此准
提。大陀罗尼。若有众生。能诵持者。十恶五逆。悉皆消
1481-A¶ 第 552c 页 X74-0552.png
灭。故于今日。依法修行。奉对忏悔。不敢覆藏。仰愿。

本尊准提菩萨摩诃萨。具足五眼。真实见知。十八变
手。慇勤加护。先令梦中。得见圣众。口吐黑物。身现吉
祥。次入三摩。速圆悉地。十度普摄。定慧现前。所有业
障。当下消除。一切恶报。未来不受。三有永离。诸根毕
静。迷流妙湛。心月圆明。同佛受用。开总持门。与诸众
生。终归秘藏。
(此文与上普忏。及下四悔。俱宜三说。若时促者。夜三或可一说。昼三幸勿简略。
说竟。起身唱结)。

忏悔巳。归命礼三宝(一礼)

*** 次劝请法(烧香互跪)

(某甲)。至心劝请。十方一切佛。现前得道者。今请转
法轮。安乐诸群生。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命。我今头
面礼。劝请久住世。

劝请巳。归命礼三宝。

*** 次随喜法

(某甲)。至心随喜。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禅行。从身口
意生。去来今所有。习学三乘人。成就三乘者。一切凡
夫福。皆随而欢喜。

随喜巳。皈命礼三宝。

*** 次回向法

(某甲)。至心回向。我所有福德。一切皆和合。为诸众
生故。正回向佛道。罪应如是忏。劝请随喜福。回向于
菩提。及真如法界。

回向巳。皈命礼三宝。
1481-A¶ 第 553a 页 X74-0553.png

*** 次发愿法

(某甲)。至心发愿。愿诸众生等。悉发菩提心。定慧常
现前。證地波罗蜜。愿我命终时。往生安乐刹。得记还
娑婆。教化诸众生。

发愿巳。归命礼三宝。

** 九行道旋绕

(正身威仪。右绕法座。烧香散华。徐步安庠。观前所修供养礼拜诵持五悔等。一一性空。了无所得。举足下
足。不住行相。香光庄严。影现十方。心想如梦。梵声如向。同作契呗)。


* 南无十方佛
* 南无十方法
* 南无十方僧
* 南无七俱胝佛母准提佛
* 南无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罗尼
* 南无本尊准提菩萨
* 南无观自在菩萨
* 南无金刚手菩萨
* 南无大轮明王菩萨

(或三称。或七称。还至像前)


*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 和南圣众

** 十入三摩地

行者礼忏讫。应出道场。别于一处。身就绳床。入三
摩地。念诵仪云。端身闭目。澄心静虑。当于胸臆。炳
现圆明。如满月相。而于圆明中布唵字。馀八字右
旋布于定中。既不散动。即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即
画一○相。随而思惟字母种性相义。唵是一切
1481-A¶ 第 553b 页 X74-0553.png
法本不生义。亦是三身义(此是不空译。据果义也)又流注不
生灭义。亦是最胜义(流注。即微细烦恼。此金刚智译。据因义也)。折是
无行义(金译)。又一切法不生不灭义(不译。此以寂止为行)。戾
是无相义。主是无起住义。戾是无垢义。准
是无等觉义。提是无取舍义。婆是平等无言
说义。诃是无因寂静。无住涅槃义。此○明相。此
九梵字。与今家十乘。更无差忒。言十乘者。初观不
思议境。二真正发菩提心。三善巧安心止观。四破
法遍。五识通塞。六调适道品。七对治助开。八知位
次。九能安忍。十离法爱。今辄释其意。真言九字。即
依不思议观境。发菩提心等九法乘也。以初○相。
是其理境。圆明绝待。本不生灭。无行。无相。无起。无
垢。无等。无取。无言。无住。然九字真诠。相由以进。由
本不生。即得无行。以至由无言说。即得双忘因果。
般若相应。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入胜义实。则證真
如。无断无续。圆转无端。是为初旋陀罗尼门。○相
如车体。方便如具度。若能如是修行。定慧现前。證
地波罗蜜。疾至无上正等菩提。故知○相与九梵
字。十乘意备。
复次此法。先令行者自誓菩提心。于
四威仪。发四弘誓。庄严三业。乃至菩提道场。若非
依○理。岂离缚脱。依理兴誓。得名真正。初不思议
○境。即菩提本。后之八字。成菩提法。故以字布
于○中。而馀八右旋。周布轮缘(去声)。应知此经。纯明
菩提之行。
又复此真言道。部在密圆。十法成乘。教
1481-A¶ 第 553c 页 X74-0553.png
是显圆。显密有殊。圆观理等。今之观法。显密圆修。
仍有二种。谓有相无相。有相显法门身。前巳略明。
无相观实相身者。初○相是不思议境。秪就一念。
炳现圆明。虽具十界百界千如。不生不灭。亦非因
果。法界一实。平等如如。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秘
密示。及显了诠。皆不可以识识。乌得以言言。是为
不思议○相也。字是发菩提心者。既深识圆明
不思议境。复思一切众生念念皆尔。知一苦一切
苦。自悲昔苦。悲他亦然。即起大悲。兴两誓愿。一切
法本不生故。度本不生之众生。流注不生不灭故。
断不生不灭之烦恼。知一乐一切乐。我及众生昔
虽求乐。不知乐因。今始方解。故起大慈兴两誓愿。
学最胜无量法门。成三身无上佛道。如此慈悲誓
愿。与上圆明境智。非前非后。同时俱起。故曰唵字
布中。是为一切流注法本不生。及最胜三身义。
字止观巧安者。上深达圆明境智。博运广大慈悲。
今行行填愿。行即止观。须用不二止观。安于法性。
使寂照不二。是行即无行义。又以寂止法安心者。
诸法生灭。今体其实。生唯法性生。灭唯法性灭。常
是法性。无不法性时。是一切法不生不灭义。字
是破遍者。理若未显。由三惑覆。当观此惑本空。观
智亦绝。是无相义。字识通塞者。若著此能观。则
于通起塞。识此通塞。则无起住义。字是道品者。
观虽无相。證由道品。品未调适。未离染垢。品次相
1481-A¶ 第 554a 页 X74-0554.png
生。是无垢义。字是对治助开者。蔽资理惑。不显
真如。事度助开。见齐妙觉。是无等觉义。字是知
位次者。乍息粗心。谓为深诣。若知圆位。免增上慢。
不推圣境。是无取舍义。字是能安忍者。名利眷
属。三术离之。于违顺境。安然不动。是平等无言说
义。字是离法爱者。行上九事。过内外障。若起法
爱。著静似因。无住风息。若离此爱。发真中道。自然
流入萨婆若海。是为无因寂静无住涅槃义。上根
观境。即入初住。或内外凡。中根二至七。下根尽用。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统唯一实。故名真实相也。

无相行。与上有相行。相须而进。若行立诵持。若却
坐思惟。不思议○观。未始暂离。是名依教修行。故
前立布字法门。今示十乘实相。此十乘相。即所布
法。既令依教修行。即名字修相。专注观行。成一切
悉地。即观行修相。以方便慧。入胜义实。即相似修
相。定慧现前。證地波罗蜜。乃至无上菩提。即分满
證相。
又复行者未能修上二法。但当深信。断诸疑
心。诵此陀罗尼数十万遍。先见种种罪灭清净之
相。尔乃进此二法。自然任运流入。而无阻滞矣。故
知初心习行。入门多种。妙悟之时。理应两舍。

* 分持明验相第五

持验之相。有乎二种。一者先行。二依法诵持。先行者。
谓但能口诵。未起观解。然能满十万遍者。即得梦见
诸佛圣贤。口吐黑物。若有十恶业罪不得见者。更诵
1481-A¶ 第 554b 页 X74-0554.png
十万。即梦境中。或见诸天堂寺。或与天女娱乐。或登
山渡海。或腾空浴池。或食酪饭。或饮甘露。或升座说
法。或乘船游嬉。或见沙门居士。或见日月男女。或斗
胜黑夫。或怖走牛马。种种罪灭清净之相。设有五逆
极重之障。未能豫见吉祥之相。更加七十万遍。决定
得见如前相貌。此满九十万遍乃得见相。盖据具有
五逆十恶罪者。法华三昧云。若得种种诸灵异好梦。
是下品戒根净相也。

次依法诵持有二种。一缘声布
字持。二入三摩地持。是二求世间出世间悉地。无不
成就。初缘声布字持者。行者用陀罗尼九字。布安于
身。即成以如来印八大菩萨所加持身。其身即是准
提佛母。金刚不坏。灭除一切业障。积集无量福德。故
诵满三十万遍者。即得金刚手菩萨摄往自宫(此金刚手。
即八菩萨之一。谓金刚萨埵上师也。正法念经云。昔有国王夫人生千子。欲试当来成佛之次第。故俱留孙探
得第一筹。释迦当第四筹。乃至楼至当千筹。第二夫人生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转法轮。次愿为密迹金刚
神。护千兄教法。又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持国轮王先行品同。凡诸密部。是其请说。手掷金刚杵。亦谓之执
金刚。今地婆诃罗初译云。金刚主。亦云金刚手。金刚智再译云金刚藏。不空三译云金刚手。名出不同。实则一
位。秘密三昧大教王经云。若入阿脩罗宫。能现一切幻化事。能作一切调伏法也)。诵满六十
万遍者。得见观自在菩萨。金刚手菩萨。多罗菩萨。随
心满愿。若满百万遍者。诸佛菩萨为其说法。常得随
从。亦得往诣十方净土。历事诸佛。亲闻妙法。又诵一
俱胝遍者。不转肉身。往兜率宫。随弥勒菩萨。听闻正
法。得不退转。或得无能胜菩萨。愿为说法。诃利底母。
授与法药等。是皆行立诵持。不入三昧。但依法布字
1481-A¶ 第 554c 页 X74-0554.png
缘声诵持者。故法华安乐行。不入三昧。但行立诵持。
亦得见普贤上妙色像也。

入三摩地持者。专注观行。
入三摩地。端身闭目。澄心静意。当于胸臆。炳现圆明。
犹如满月。于圆明中。思惟唵等九字种性。入旋陀罗
尼门。必当得见本源清净之心。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定慧现前。證入十地也。法华三昧云。行者于行坐念
诵之中。身心寂然。犹如虚空。入诸寂定。于正慧中。面
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
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是人以见普贤菩萨
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三昧是定。陀罗尼是慧。即是
定慧二根净相也。

更须委检苏悉地经三品悉地。

准提三昧行法(终)

* 附本咒同译


*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唐武周沙
门地婆诃罗译。今忏本承
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天竺三藏金刚智译。

娜么飒哆喃(一) 三藐三勃驮俱胝喃(二) 呾侄他(三) 唵
(四) 折𨽻(五) 注𨽻(六) 准提(七) 莎缚(二合)(八)


*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
大兴善寺三藏
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1481-A¶ 第 555a 页 X74-0555.png

曩谟飒多(引)(引)三藐三没驮(引)(引)胝南(引)怛你
(二合)(引)唵者礼主礼准泥娑缚(二合)(引)


* 七俱胝佛神咒
宇文周北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载种种杂咒经。

纳莫飒多喃 三藐三佛陀俱胝南 怛侄他 唵
 折丽 主丽 准递莎诃


* 七俱胝佛咒
三藏法师玄奘译。载咒五首经。

纳莫飒多喃(去)三藐三勃陀俱胝南(去)怛侄他 唵
折丽主丽准第莎诃


* 七十七俱胝如来同说陀罗尼。山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宋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三藏沙门天
息灾译。

曩莫(入声)(一) 飒钵多(二合)(引)(引)(二) 三藐讫三(二合)没驮(三) 句
(引)致喃(引)(四) 但你也(二合)(去声)(五) 唵(引)左𨽻(引)祖隶(引)
(上声)(引)(六) 莎嚩(二合)(引)(引)(七)


*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真言变化品云。尔时世尊入等虚空大海变化神通三昧三摩地。出此定巳。从三金刚。说此大尊那菩萨真言
宋中印土沙门法
贤译。

那莫飒钵多(二合)(引)(引)(一) 三藐讫三(二合)没驮(引)(引)
(引)(引)(二) 怛[𭔞](切身)(引)(三) 唵(引)左𨽻(引)祖𨽻(引)尊祢(引)
(二合)(引)(引)(四)


* 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咒
大夏天庆间。兰山崇法
禅师沙门金刚幢译定。密咒圆因往生集。
1481-A¶ 第 555b 页 X74-0555.png

捺麻萨不怛(二合)(引)萨灭三莫[𭊁] 光(引)(引)(引)
怛涅达 唵 拶令足令 尊宁莎(引)(引)


准提三昧行法附咒(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