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2b 页

准提净业卷之三

*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如来一代圣教。不出显密两门。于显教中。虽五教不
同。而华严一经最尊最妙。是诸佛之髓。菩萨之心。具
包三藏。总含五教(五教者。小始终顿圆也。而华严为圆教。义理广博。其中最津要者唯。
别行普贤行愿品一卷。是华严之关键。修行之枢机。西天道流。无不依之修行也)。于密部中。
虽五部有异。而准提一咒最灵最胜。是诸佛之母。菩
萨之命。具包三密。总摄五部(五部者。一佛部。是诸佛咒。二莲华部。是菩萨咒。
三金刚部。是金刚神咒。五羯磨部。鬼神咒。此五部复各有五准提。总摄二十五部也)。若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2c 页 X59-0232.png
双依显密二宗修者。上上根也。谓心造法界帝网等
观。口诵准提六字等咒。此有二类。一久修者。显密齐
运。二初习者。先作显教。普贤观巳。方乃三密加持。或
先用三密竟。然后作观。二类皆得。故仁王般若陀罗
尼释。并仁王仪轨皆云。若不修三密门。不依普贤行
愿得成佛者。无有是处。又华严经字轮仪轨云。夫欲
顿入一乘。修习毗卢遮那法身观者。先应发起普贤
行愿。复以三密加持身心。则能悟入文殊师利大智
慧海。是知上根须要显密双修。中下之根。随心所乐。
或显或密。科修一门皆得。

** 显教

依圆教修行。略分为二。初悟毗卢法界。后修普贤行
海。且初悟毗卢法界者。谓华严经所说。一真无障碍
法界。或名一心。于中本具三世间(一器世间。谓一切国土。二众生世间。
谓一切有情。三智正觉世间。谓一切圣人)。四法界(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事理无碍法界。四事事
无碍法界)。全此全彼。而无障碍。即知包罗法界。圆裹十方。
全是一真大法界心。于此一真大法界内所有。若凡
若圣。若理若事。随举一法亦皆全是大法界心。乃至
唯举一尘亦皆全是大法界心。华严经云。华藏世界
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又一尘既是大法界心。于
此一尘大法界内。复举一尘亦皆全是大法界心。若
横若竖。重重举之。重重皆是大法界心。故清凉大师
于华严十地品疏。说帝网无尽一心也。一切众生从
无始来。迷妄不知无尽法界是自身心。于中本具帝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3a 页 X59-0233.png
网无尽色心功德。即与毗卢遮那身心齐等。却将自
家无障无碍佛之身心。颠倒执为杂染众生。譬如金
轮圣王。统四天下。身智具足。富乐无比。忽然昏睡。梦
为蚁子。于梦位中。伹认巳为蚁子。不觉本是轮王。是
故欲求成就究竟佛果。切须悟此毗卢法界。若未悟
此法界。纵经多劫。修习万行。徒自劳苦。不得名为真
实菩萨。亦不能生如来家。故华严经云。不了于自心。
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清凉云。不依
此悟。所作非真。自为修行。元来结业。后修普贤行海
者。既得了悟无障碍法界。于自本心。于中本具十华
藏世界微尘数相好帝网无尽神通功德。与十方诸
佛更无差别。奈无始局执妄情。习以性成。卒难顿尽。
致令自家神通功德不能尽得自在受用。故须称(去声)
自家毗卢法界修本有普贤行海。令无尽功用疾得
现前。华严经云。修此法者。少作功力。疾得菩提。虽普
贤行海。浩汗无涯。今就观行。略示五门。一诸法如梦
幻观。二真如绝相观。三事理无碍观。四帝网无尽观。
五无障碍法界观。且初诸法如梦幻观者(即当事法界观)。谓
常观一切染净诸法。全体不实。皆如梦幻。此能观智
亦如梦幻。华严经云。譬如梦中见种种诸异相。世间
亦如是。与梦无差别。又云。度脱诸众生令知法。如幻
众生。不异幻了。幻无众生。又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肇公云。虚兮
妄兮三界不实。梦兮幻兮六道无物。一切众生从无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3b 页 X59-0233.png
始来。执一切法。而为实有。致使起惑造业。循环六道。
若常想一切名利怨亲三界六道全体不实。皆如梦
幻。则爱恶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明(此梦幻观。圆觉疏中。名起幻消
尘观。天台名假观。亦名方便随缘止。谓分明鉴照曰观。寂然不乱曰止。便观中便有止。止中便具观。乃止观双
运也。馀诸止观准此解之。若人虽信解圆教。而烦恼厚重。不能习得此梦幻观者。应作不净观。谓观身五种不
净。一种子不净。二住处不净。三自体不净。四自相不净。五究竟不净。天台云。从足至头。从头至足。循身观察。唯
见䏺胀坏烂。大小便道。虫脓流出。臭剧死狗。观自身竟。复观他人。乃至观一切世间有情之身。皆是不净。或作
骨璅观。应先观想。自身额上皮肉烂坠。唯见白骨渐渐从狭至宽。想于一头皮肉烂坠。见于白骨。乃至全身皆
见白骨。既见自身。复观馀人。渐次观于一城一国。乃至遍地骨璅充满。复却从宽至狭。想于一身。唯见眉间少
许白骨。专注一缘。如是修习。乃至得定。此观成就。一切贪爱自然消亡。或作数息观。应从浅至深。次第进修。先
须调和自家气息。不涩不滑。专注一心。数出入息。先数入息。后数出息。从一至十。终而复始。想心在数。不令散
乱。若觉自心。不假功力。任运从一至十。住数息中。然更一心随息出入。若息入时。心乃随之从鼻至喉。至心脐
臗。脾胫乃至脚指。若息出时。心亦随之。息出离身。为至一磔一寻等。一心恒随息之出入。若觉心息。任运相依。
然更系念。唯在眉间。或在鼻端。安止其心。观息住身。如珠中缕。为冷为暖。为损为益。若觉身湛然悦乐。然更谛
观微细之息。及观全身三十六物内外不净。又观心识刹那不住。如是修习觉息出入。遍诸毛孔。心眼开明。彻
见身内三十六物。及诸虫户。方更转修其馀行门。更有别说。恐繁且止。如经中说。观出入息。三世诸佛。入道之
初门也。或作我空观。应须作意推寻。今此之身。本来无我。但是色心二法。和合为相。色有地水火风之四类。所
谓毛发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是其地。涕唾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是其水。暖是其火。动
转是风。心有受想行识之四类。所谓领纳是受。取像是想。造作是行。了别是识。于此八类。何者是我。若皆是我。
即有八我。又况色中复有三百六十段骨。段段各别。皮毛筋肉。肝心脾肾各不同。是诸心数等亦各不同。见不
是闻。喜不是怒。既有此众多之物。不知定取。何者为我。若皆是我。我即百十一身之中。多生纷乱。离此之外。复
无别法。翻覆推我。皆不可得。便知此身但是众缘假和合相。本来无我。行者昼夜恒作此观甚妙。为一切众生。
从无始来。执身为我。因宝此我。贪求名利。欲荣益我。嗔违情境。恐侵损我。愚痴之情。非理计较。今既常观此身
本来无我。即三毒自灭。三毒既灭。三界自离也。或作法空观。应须谛观此身色心二法。色有地水火风。心有受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3c 页 X59-0233.png
想行识。于此八法。一一谛观。皆从缘生。都无自性。八法当体皆是空也。初心行者。宜习此等观门。随心所乐。或
一或二。乃至五种。皆得修习)。二真如绝相观者(即当理法界观)。于中安心。
复有三门。一者常观遍法界。唯是一味清净真如。本
无差别事相。此能观智亦是一味真如。华严经云。一
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又
七祖禅师云。无念念者。即念真如。六祖释无念云。无
者无诸相。念者念真如。此乃想念诸法。全是真如。虽
然想念本无想念之相。故起信论云。虽念无有。能念
可念(此中所想真如。即是顿教中所说绝待真心也。谓绝待一心。弥满清净中。不容他一切妄相。本
来是无。绝待真心。本来清净。华严经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起信论云。一切诸
法。从本巳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谓大乘终教。
随众生迷。说有色身。山河虚空大地世间诸法。令诸众生翻妄归真。了达色身山河虚空大地。世间诸法全是
一味妙明真心。今顿教中。本无色身山河虚空大地。世间诸法本是一味。绝待真心。故清凉云。总不说法相。唯
辨真性。即知周遍法界。本是一味。绝待真心。寂然清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不了此心。妄
见诸相。犹如眼病。横见空华。图觉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又云。如
来因地修缘觉者。知是空华。即无流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此门行者常想一切诸法。唯
是一味清净真如。本无生灭。是名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亦名无生三昧)二者若念起
时。但起觉心。故七祖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
门。唯在于此。即此觉心。便名为观。此亦虽起觉心。本
无起觉之相(此门行者。一切时中心念若起。但起觉心。便是修行要妙之门)。三者拟
心即差。动念便乖。但栖心无寄。理自玄会。故华严经
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
量。又古德云。实相言思断。真如绝见闻。此是安心处。
异学徒云云。此但任其本性自照。更不起新生慧解。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4a 页 X59-0234.png
故圆觉经云。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
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
了知。不辨真实。又贤首云。若起心作凡行圣行。非是
真行。不作一切行。行心无寄。是名大行。此门即以本
性自照名观(此门行者。一切时中。心无所寄。是名真修。虽然备修万行。于万行中。心无所寄。又禅
宗东夏七代祖师所传心要。而有三门。摄尽无遗。一见性门。先须了悟。绝待真心。一切妄相本无真心。本净即
心。是佛非假外求。即前顿教一心是也。二安心门。如上所说。想念真如等三门。是也。三发行门。须备修菩萨六
度万行。具依三门。即是正禅。随阙一门。便成偏见。达磨云。我法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此心是一切众生清净本
觉。亦名佛性。欲求佛道。须悟此心。即是见性门。又云。如是安心。所谓壁观。令修道人。心住真理。寂然无为。喻似
墙壁。不起分别。即是安心门。又云。如是发行所谓四行。一报怨行。谓修道人若受苦时。当自念云。我从往昔无
数劫中。弃本逐末。流浪诸趣。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怨。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
受。都无怨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二随缘行。谓修道人若得胜报荣誉等事。当自念言。一切诸法皆
从缘生。是我过去修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嗔风不生。三无所
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及二界九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于三界内。
无称愿乐。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四称法行。谓性净真理。目之为法。而此理性本无悭等一切万恶。应称理
性。修布施等一切万善。斯之四行即是发行门。又草堂禅师圆觉疏中。亦有三门。大同于此。一先悟圆觉性。谓
一味清净真心。二次发菩提心。谓大悲大智太愿。三后修菩萨行。谓六度万行等法。斯之三门。禅学之者甚为
切要。若不圆修三门。无由离诸邪见。谓古来禅宗诸家语录。多分但应当时根宜。或唯说见性。或但言安心。或
只谈发行。又于安心发行中。复各有多途。或但明一途等云云。今此诸门心若通达。然后披览诸禅教。乃各知
其旨归)。三事理无碍观者(即当事理无碍法界观)。谓常观一切染
净事法。缘生无性。全是真理。真理全是一切染净事
法。如观波全是湿。湿全是波。故起信论云。虽念诸法。
自性不生。而复即念。因缘和合。善恶之业。苦乐等报。
不失不坏(理不碍事也。如湿性虽一。不碍波浪成多)。虽念因缘善恶业报。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4b 页 X59-0234.png
而亦即念性不可得(事不碍理也。如波浪虽多。不碍全是湿性。若习假空中三观者。
谓想一切诸法缘生无性。举体全空。即是空观。如观镜中。像全无实体。若想一切诸法。虽有不实。皆如梦幻。即
是假观。如观镜中。像有而不实。如想一切诸法。全是一味。妙明真心。如前终教所明广大真心是也。即是中观
如观明镜。此之三观。或单修一门。或渐次俱修或一时齐修。在器取舍)。四帝网无尽观
(即当事事无碍法界观)。于中略示五门。一礼敬门。二供养门。
三忏悔门。四发愿门。五持诵门。初礼敬门者。谓想尽
虚空遍法界。尘尘刹刹。帝网无尽三宝前。各有帝网
无尽自身。每一一身。各礼帝网无尽三宝。每一一三
宝前。各有自家帝网无尽身礼。更想此一门。尽未来
际无有休歇。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
厌(清凉云。不入此观。徒自疲劳。或且入纯门。想遍法界。纯是毗卢佛。或准提等每一尊前。且想一身礼。
更若难入。且想十尊佛。每一尊前。有一身礼。习之稍熟。渐增百尊千尊。乃至无尽。下准此门习之)。供
养忏悔。发愿持诵。俱详观行中(帝网无尽观者。谓帝网中所贯之珠。交光
相映。一珠之光复入千珠。千珠之光复入一珠。而此一珠之光。复相含摄。重重无尽。作此观时。所修礼敬。各门
皆遍法界。或坐中作此观想。或礼佛烧香奉华忏悔发愿时。暂入此观。或持。课诵经时。先作此观想竟。然后持
诵甚妙。或无香华等。但合掌入此观门。功德亦无穷尽)。上之五门既尔。其馀行
门准此习之。若习相即观者。而有四句。一者一即一。
谓观一毛即一耳时。一耳同时却即一毛。二者一切
即一。三者一即一切。此两句应合而观之。谓观一切
尘。即一佛时。一佛同时。却即一切尘。四者一切即一
切。谓观一切人。即一切佛时。一切佛同时。却即一切
人。每句之中。一切诸法例准观之。若习相入观者。亦
有四句。一者一摄一带之入一。谓观一人摄一佛带
之。将入一菩萨中。如东镜摄南镜带之将入西镜中。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4c 页 X59-0234.png
二者一摄一切带之入一。谓观一华摄一切河带之
将入一山中。三者一切摄一带之入一切。谓观一切
尘摄一佛带之将入一切毛中。四者一切摄一切带
之入一切。谓观一切树摄一切神带之将入一切海
中。每句之中。一切诸法例准观之。此相即相入。二观
随观。每句之中。复有总观别观。多𤳖观心。恐繁不示。
但专心修鍊。自然晓达。故裴公法界观序云。但使学
人冥此境于自心。心慧即明。自见无尽之义。不在备
通教典。碎列科段。若习同时具足相应观者。但随观
一法。同时具足法界诸法也。其馀玄门例此解之。若
有乐习圆宗三观三止者。谓行者观一人时。便成三
观三止。且就一人之身。具明三谛。人身假相有。故名
俗谛。人身缘生无。色性体空。故名真谛。人身假相。无
别自性。举体全是寂照真理。名中道谛。然此三谛体
用无碍。空有相观。即一而三。即三而一。法本如是。依
此三谛。行者观察成三观三止。谓行者心观人身假
相幻有。名假观。即此观心了假相时。离实有执。名方
便随缘止。又观人身色体全空。名为空观。即此观心
了色空时。离于色体实有之执。名体真止。又观人身
举体全是中道实性。名中道观。即此观心离相有执。
及离体空执。名远离二边分别止。如是观心。于一念
中。齐现三谛。义立三观。离二种执。义立三止。三观三
止只是一心。即一常六。即六常一。将此一心。契同所
观。三谛体用。空有无碍之境。心境常融。复常历然。既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5a 页 X59-0235.png
观一人之身。而成三观三止。观一切法。例皆如是。问
曰。夫大行统唯无念。何以此帝网相即等观。令人起
无尽想念。岂不疲役身心耶。答云。若此见者。是离念
外求无念者。尚未得于真无念。真无念者。念本无无。
何能更得念与无念之相碍。又若得真无念。但是无
尽行中之一行。岂得总遮无尽之圆行耶。此问答意。
出华严大疏。若不习帝网相即等观。终不能得无碍
佛果。今有小根。闻此法门。却嫌繁乱。全不介怀。昔人
云。井蛙不能居海。泰山难以处囊是也(按帝网无尽观。原文中止
说礼敬五门。其馀行门以后俱作小注。今前五门收入观行。即以此补入大文。盖此中所说相即相入。及三止
三观。正观门中微妙法旨。非为剩语。又前事法界中。不净等观既在所收。皆即微妙观心。以圆心达法。无法不
圆。须深心善会可也)。五无障碍法界观者(即当四法界所依总法界观)。谓常
观想一切染净诸法。举体全是无障碍法界之心。此
能观智。亦想全是法界之心。华严经云。知一切法即
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又清凉云。若知触物皆
心。方了心性。今此无障碍法界中。本具三世间四法
界一切染净诸法。未有一法出此法界。而此法界全
此全彼。互无障碍。则知根根尘尘全是无障碍法界。
若于四威仪中。常观根根尘尘皆是重重无尽法界。
即习普眼之境界也(此观是一切三昧观门根本。若常修习一切三昧观门。自然现
前)。上来所说诸观门。或乐总修者。或修一二者。任情
皆得。但专切修鍊。一生不克。三生必圆。又行者须起
思想。想得现前。常现不隐。方是华严圆教真行。清凉
疏主。事事无碍十玄门中。多有六句。前五句是起想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5b 页 X59-0235.png
修鍊。鍊得现前。更不想鍊。虽不想鍊。常现不隐。方成
第六句行。法界观云。深细思之。令现在前圆明显现。
称行境界(圭山禅师释云。思之令现。为真解也。巳现即不更思。虽不更思。而亦常现不隐。方为
实行)。又一行禅师云。先须起想。想得现前。然后用般若
空而净除之。即成不思议大用。顿入佛果。若不起心
观之。错会般。若意也纵尔入空。亦失圆顿之道。圆宗
行者。鍊修功至。豁然言亡虑绝。了了分明。方为真行。
若得如是。四威仪中常见不思议境界。愿修道者。于
此留心。本来如是。但昧之不见 又修心行者。或有
诸𤳖善恶梦境。或逢种种魔障。或现种种违顺境界。
或闻种种善恶之声。或诸𤳖虫蚁身上行走。或身心
不安。多想多虑。或入观时种种相现。不与本观相应
等。皆须观之。如梦如幻。全体非实。或观之皆是自家
真心。起信论云。当念唯心。境界则灭。终不为恼。巳上
显教。

** (附)略法界观门颂

(终南杜顺和尚创制法界观门。末后略出此颂。附此以见无障碍法界之义)

「 若人欲识真空理
 身内真如还遍外
 情与无情共一体
 处处皆同真法界
 秪用一念观一境
 一切诸境同时会
 于一境中一切智
 一切智中诸法界
 一念照入于多劫
 一一念劫收一切
 时处帝网现重重
 一切智通无挂碍」


按显教中修普贤行海。依四法界。开立五门。而法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5c 页 X59-0235.png
界观。约为三重。一真空观。拣情妄以显理。二理事
无碍观。融事理以显用。三周遍含融观。摄事事以
显玄。至于溥融无碍。则十方三世一念齐收。如一
月千江。波波具含净月。万灯一室。光光各显全灯。
主伴同时。圣凡一家。物物全真。受用自在。而真空
观。实其初门也。彼云。法界宗中。无孤单法。离理无
事。若单观于事。即是情计之境。故除事界。惟显真
空。而意巳该悉矣。且实色不即真空。拣实色而幻
色始彰。幻色即真空也。断空不即幻色。拣断空而
真空始显。真空即幻色也。有无不计。人法俱忘。帝
网重重。一多互遍。而后谓之溥融无碍。彼外道小
乘著断空者。毋论乃初心菩萨计色相。以为真空。
于义实滥。不可不从。密修中一一镕鍊。所谓镜里
原无影。影虚显镜明也。今此五观中。初观诸法如
梦幻。即合真空之意。不可错会。圆觉经云。知幻即
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岂可以形碍色
相。毫无转动。而遂以为幻空也哉。若于此勘得真。
即毗卢法界本来寂灭。三止三观当下圆修。性德
行海实非阶级也○咄请如是入。最初一步要分
明。直透长安无异路。

** 密教

前显教圆宗。须要先悟毗卢法界。后依悟修。满普贤
行海。得离生死。證成十身无碍佛果。如病人得好药
方。须要自知分两炮炙法。则合成服之。方能除病身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6a 页 X59-0236.png
安。今密圆神咒。一切众生并因位菩萨。虽不解得。但
诵持之便。具毗卢法界。普贤行海自然得离生死。成
就十身无碍佛果。如病人得合成妙药。虽不知分两
和合法。则伹服之。自然除病身安。故首楞严经云。诸
佛密咒秘密之法。唯佛与佛。自相解了。非是馀圣所
能通达。但持诵之。能灭大过。速登圣位。般若经云。总
持犹妙药。亦如天甘露。能疗众惑病。服者常安乐。又
理趣经中。如来说有五藏。一经藏。如牛乳。二律藏。如
酪。三论藏。如生酥。四般若藏。如熟酥。五陀罗尼藏。如
醍醐。醍醐之味。乳酪等中。最为第一。能除诸病。令诸
有情身心安乐(西天多用醍醐疗病)。陀罗尼者。经律等中。最为
第一。能除诸罪。令诸众生解脱生死。速證涅槃安乐
法身。彼理趣疏云。性德力大。密咒功强。解行虽劣。解
脱则疾。问曰。贤首大师等。但判华严经为圆。馀教皆
非。今判陀罗尼又是圆教。岂不违贤首等耶。答云。圆
宗有二。一显圆。二密圆。贤首但据显教。正判华严为
圆。今神变疏钞。曼荼罗疏钞。类彼显圆。判斯密教亦
是圆宗。显密既异。乃诸师无违也。

又一切诸佛皆从陀罗尼所生。楼阁经云。真言是诸
佛之母。成佛种子。若无真言。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又
三藏教尽从陀罗尼所出。故最上大乘宝王经中。说
有四乘。一声闻乘。二圆觉乘。三方广大乘。四最上金
刚乘。谓陀罗尼藏是也。一切法皆从金刚乘陀罗尼
中流出。神变钞云。千流万派。起自昆崙积石之山。十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6b 页 X59-0236.png
二分经。出乎总持秘密之藏。又万行总从陀罗尼所
流。谓真言中。每一一字。全是无相法界。万行无不从
法界所流。故持明藏仪轨经云。唵字即是无相法界。
神变疏云。无相法界全是真言。真言全是无相法界。
又真言一名三藏。有持咒者皆号三藏。谓真言中。每
一一字皆含戒定慧三。且万行不出六度。六度不离
三学。既真言名三藏。即知真言总含万行。真言是总
行。其馀法门是支流行门也(又别颂云。开无相门圆寂宗。字字观照金刚定。
又云。瑜伽妙旨传心印。摩诃衍行总持门。如一行禅师。是中夏圣人。赞述神变真言。智者禅师得宿命通。广示
持咒仪轨。契符禅师人问最上乘法。直教持诵密言。古来禅师皆赞持咒。信是诸佛之母。教行之本源也)。
大教王经云。七俱胝如来三身赞说准提菩萨真言。
能度一切圣贤。若人持诵。一切所求悉得成就。不久
證得大准提果。是知准提真言。密藏之中。最为第一。
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 一切四众但解言语者。行
住坐卧四威仪中。而易诵习。又伹口诵。便是真行。能
除烦恼。安乐法身。不假备通教典。佛顶陀罗尼疏云。
斋戒不禀而自备。果證不远而自得。消难获利。自行
化他。因人果人摩不由此而办其事。又曼荼罗疏云。
念如来之神咒。心心暗契如来心。讽菩萨之密言。愿
愿冥符菩萨愿。何生死而不逃。何涅槃而不得。是知
神咒行门省略。功德甚深。普引七众。速至菩提。最为
要道 又真言行者。持诵神咒。课数满时。身语意三
所作善恶之业。皆得成无漏功德法门。故白伞盖颂
云。诵满一万八千遍。遍遍入于无相定。号成坚固金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6c 页 X59-0236.png
刚幢自在。得名人中佛。大悲心陀罗尼经云。诵持陀
罗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恶。一切天龙闻者。皆
是清净法音。又偈云。譬如灵丹药。点铁成金宝。诵持
陀罗尼。变凡作圣贤 又显教中。有自力他力二门。
十住论念佛镜等说。一自力门。谓修六度万行等。名
难行道。如人陆地步行千里程则迟到。二他力门。谓
念佛等。名易行道。如人水路乘船行千里程则疾到。
今真言中。密具自他二力。谓大乘宝王等诸经中说。
真言行者日日得具六波罗蜜。圆满功德。又佛顶颂
云。不持斋者名持斋。不持戒者名持戒。僧破二百五
十戒。比丘尼犯八波罗。闻念佛顶陀罗尼。便得具足
声闻戒。则是自力门。又真言中。每一一字。皆是诸佛
全身。末法中一字咒经云。吾灭度之后。变身作此咒
等。即是他力门(彼佛顶疏云。菩萨行门。随行则具。今不行而备。盖神咒之力云云。然实与
持咒者之力。合而言之。故云密具自他二力)。又诸经说。真言行者现世
能成无上菩提。故楼阁经云。我于无量俱胝百千劫。
难行苦行。犹不得菩提。由才闻陀罗尼故。加行相应。
便成正觉。又神变疏。判陀罗尼。为大不思议成佛神
通乘。谓依馀门成佛。如乘羊马行千里程。经久方到。
依陀罗尼门成佛。如乘神通行千里程。举意便到。所
至处虽无异。所乘法有迟疾也。又馀门成佛。如磨黄
石。取如意珠。依真言门成佛。如神通力。取如意珠。又
云。如馀菩萨。为求菩提。虽难行苦行。如救头燃。经无
量劫。尚不能得。如是成就真言行者。不亏法则。只于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7a 页 X59-0237.png
此生得菩提也。

又观音有六字大明陀罗尼。一切如来皆不知其所
得之处。因位菩萨云何得知。乃至说莲华上佛成佛
竟。方经历诸佛。求此六字大明等。问曰。佛具一切智。
岂不知得陀罗尼也。答有三义。一者表此陀罗尼最
胜最深。令人生于尊重。所以言佛不知而自求之。二
者谓权教中佛不能知得圆宗密咒。如小乘极果不
能知得大乘深法。三者密宗神咒。即体便是圆圆果
海。故佛不得。今六字大明准提神咒。即体便是圆圆
果海也。故神变钞云。金刚手方可探其赜。莲华眼始
能窥其奥。问曰。何以凡夫而得持诵。答云。今密教中
说。以真言不思议力。令凡夫三业。同如来三业。而得
持诵 问曰。上说密部包广包深难思难议。未审此
法被何根器。答云。真言既有五教不同。根器亦乃五
种各异。五教中陀罗尼。各总被当教内上中下三根
也。故曼荼罗疏中亦说。陀罗尼通被胜劣诸根 又
云。一切真言更无胜劣。皆是毗卢遮那大不思议秘
密心印(一代教中。乃至鬼神所说真言。皆是毗卢遮那如来欲普门益生。全体变作彼鬼神类。而
说真言。非实鬼神能说真言。馀类皆尔)。一切陀罗尼皆被不思议圆根。
故佛顶颂云。神通胜化不思议。陀罗尼门最第一。今
有未曾钻仰密教者。多云陀罗尼藏唯被下根。斯言
甚谬。且诸经中。说陀罗尼或名最上乘。或名无上乘。
或名金刚乘。或名不思议乘。岂可唯被下根耶。故清
凉云。以浅为深。有符理之得。以深为浅。有谤法之愆。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7b 页 X59-0237.png
冀诸学者。切宜留心。不得固执先闻。而生轻忽。巳上
密教。

按密教中。但标持诵仪轨。即具观行。所谓三密相
应。非有二法也。为有口诵而心不诵者。故立观行。
此云口诵。便是真行。不假备通教典。当知密咒有
不思议神力。被不思议圆根。前云随观梵书一字。
即具帝网无尽之行门。今可云随诵真言一周。即
入毗卢难思之法界。深浅获益。性德无殊。未可执
此而议彼也。若是出世高流。决当刻期修證。古有
定散之判(持诵为散善。修观为定善)。与其散也。宁定口诵。必贵
于心。惟今计难易之分。先其难。然后易。九仞毋亏
于一篑○咄请如是观。不是几番寒彻发。怎得梅
花扑鼻香。

** 密咒利益

(为人多不知密教胜深。故此赞剔。用警未闻。若实一向舍显赞密。亦非通人。华严经云。受一非馀魔所摄
持。劝诸后学。若显若密。或性或相。行则任在一门。信须圆通无碍。以下皆说准提陀罗尼功德也)。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云。陀罗尼能除一切有情灾祸。
疾疫饥馑。劫贼刀兵。水旱不调。星宿失度。亦能增长
福德。国界丰盛。人民安乐。国王男女皆得长寿。又苏
婆呼童子经云。离真言外。更无别法。能与众生乐者。
广如诸陀罗尼经说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最胜
总持经等皆说。若书写陀罗尼。置佛像中。塔中杵中。
或书在幢上。堂殿上。或纸素竹帛上。或桦皮墙壁板
木等上。有众生得睹视者。或身手触者。或影中过者。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7c 页 X59-0237.png
或真言字上尘飘在身者。又或书之戴在顶上者。身
上者衣中者。或书之幡上。若风吹幡。动其幡。所指处
众生。或书钟鼓铃铎螺钹等出声物上。有闻声者。此
上来所说诸众生等。纵有五无间之罪。诸佛不忏之
业。悉皆灭尽。来世生诸佛国。何况亲持诵者。故昔人
云。五无间之极罪。应念云消。十恶业之巨愆。才闻雾
散。又随求颂云。纵犯波罗十恶罪。煞阿罗汉及尊亲。
五逆根本七无遮。应念随声并消灭。真言圣力功无
量。故我称赞不思议 又无垢净光经尊胜经等皆
说。若亡人广造恶业。死堕三涂。真言行者即称亡入
名字。专心诵咒。亡者应时。得离恶趣。生于天上。又以
真言咒土砂或莲华。散亡者墓上尸上。亡者即得生
于诸佛净土。又亡人衣物。或身分骨肉等。得持咒人
影所映著。亦得生诸佛国。又书陀罗尼。置亡人骨上
尸上。亡人即得生于天宫。故先哲云。尘飘影烁。神玩
天宫。土散水沾。识分恶趣 问曰。亡人造业既成。巳
堕三涂之中。云何真言行者。或称亡人名字。或咒土
砂置尸冢上。便令亡人转恶道苦。得佛国乐耶。非唯
俗士怀疑。兼乃缁流难信。答云。智者以譬喻得解。今
举喻况之。如世禁咒之人。禁火不烧。禁刀不斫。禁蛇
不螫。尚能变有毒而作无毒。岂况如来神咒。不能改
苦得乐耶。又如列子。书说师文善弹琴。正当春时而
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总至。草木成实(商金音属秋。南吕八月律。
由得秋气。草木成实)。正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凉风徐回。草木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8a 页 X59-0238.png
发荣(角木音属春。夹钟二月律。由得春气。草木荣华)。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
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冻(羽水音属冬。黄钟十一月律。得冬气故。凝阴冰冻)。及
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徵火音属夏。蕤
宾五月律。得夏气故。坚冰消散)。此是世间弹琴之术。尚能变秋作春。
更冬为夏。况如来大不思议神咒。岂不能改恶道苦
得佛国乐耶。又庄子云。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华
严经说。十地菩萨一举足量智功德。九地菩萨不能
知。况我如来是诸圣中王。所有秘密心印。岂可以凡
夫妄情而欲筹量者哉。其犹井坎之鱼。争知东海之
深广也。确宜谛而信之。故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
经云。若有受持神咒之者。凡有所作。必得成就。唯须
深信。不得生疑 又六字陀罗尼经普贤陀罗尼经
等皆说。真言行人能除种种身心病苦。或四大种种
病。或五脏种种病。或鬼神所作种种病。或宿业所感
种种病。如是等病。以神咒不思议力。悉能除愈。又一
切贪嗔痴心病自然消灭。故白伞盖陀罗尼经云。若
有宿习贪心等。不能除灭。应当一心诵我神咒。如摩
登伽女与阿难。是曩劫恩爱。以我咒力。爱心永断。成
阿罗汉。彼是淫女。无心修行。神咒冥资。速證无学。何
况本心求菩提者。又大悲经云。志心称念陀罗尼。淫
欲火灭邪心除 又如意轮等诸陀罗尼经说。真言
行人现能增长一切福慧。凡所出言。人皆信受。所用
衣物财宝等。举意从心。能令五百由旬内人天鬼神。
尽来归仰。又自然通晓一经切律论。并世间典籍。或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8b 页 X59-0238.png
得总持不忘。日记千颂。故大佛顶经云。若读若诵陀
罗尼者。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
有功德。悉与此人。又云。若持神咒。不生疑悔。是善男
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诸佛。便为妄
语。又云。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等。
如世间药饵。尚能令人去除睡眠。增长精神。岂况神
咒不生智慧耶 问曰。诸佛本意令断贪嗔等。何却
令人起贪心。求世事名利等耶。答云。诸佛有不思议
度生方便。谓有不肯真求菩提。且随其所乐。令持咒
求之。由神咒不思议力。所求之事尽得遂心。一切罪
业亦得消灭。自然超凡入圣。如小儿有病不肯服药。
被有智医人涂在母乳。其小儿本食母乳。不觉服著
良药。除却病苦。故羂索心咒经云。若有众生。设以谄
曲。为求富贵名利等。得闻此咒。彼诸众生。生生处处
成就智慧福聚之香。真言境界不可思议也。

** 密咒护持

又末法中一字咒等诸陀罗尼经说。持咒者于四方
向五百驿内。诸恶星曜鬼神天魔等。尽皆驰散而去。
有发善心守护者不去。若有故尔不去作障碍者。便
令头破百分。身心粉碎。由是行者无诸魔障。得至菩
提 问曰。有人言持咒者。能惹魔障。今何却说能离
魔障。答曰。此是闾巷之谈。圣教无文。今密部诸经皆
说。陀罗尼能离魔障。且置勿论。如显教法华经中。恐
有讲诵修习法华者。有魔障起。故说陀罗尼品。令除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8c 页 X59-0238.png
恶魔。故彼经云。若不顺我咒。恼乱说法者。头破作七
分。如阿梨树枝。又释摩诃衍论。令坐禅人须得诵咒
除魔。又止观云。若诸魔障。恼乱坐禅行者。当诵大乘
方等教中诸治魔咒。若出禅时。亦当诵咒。又金光明
经说十地菩萨尚以咒护持。何况凡夫。故首楞严经
云。若不持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
处。又云。末世众生乐修三昧。恐同邪魔。应当劝令持
戒神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室。或戴身上。一切诸魔。所
不能动 又诸经说。真言行者四威仪中。有无量天
龙八部诸金刚众。常守护之。故广大圆满无碍大悲
心陀罗尼经云。诵持陀罗尼者。是无畏藏。龙天善神
常护持故。又云。若能如法诵咒。即有一切善神龙王
金刚密迹。常随卫护。不离其侧。如护眼睛。如护巳命。
又持咒者。若在空山旷野。独宿孤眠。是诸善神番代
宿卫。辟除灾障。若在深山。迷失道路。善神龙王化作
善人。示其正道。若逢贼阵。被他抄掠。堕落他国。善神
龙王接还本土。若在山林旷野乏少。水火龙王护故
化出水火。故彼颂云。龙王众圣同慈护。百千三昧顿
薰修。又大佛顶陀罗尼经说。设有众生。于散乱心。口
持神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
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常随。
侍卫此人。纵令魔王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
去此善人十由旬外。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
诸金刚众而以宝杵损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9a 页 X59-0239.png
所作如愿。故彼颂云。八万四千金刚众。行住坐卧每
随身。密部诸经广说。护持诵咒之人。凡有所作。必得
成就。唯须深信。不得生疑。

按密咒护持等。姑就其一节言之。言密而显可知
也。言释而三教可知也。先师塘南先生尝言。戒德
之严。鬼神所钦。因举一先辈素不入淫房酒肆。偶
宿舟中。友人欲毁其戒。乃佯为雅集之所。故邀而
留之。夜深呼妓者。为侑觞先辈。乃觉即趋出。不避
险闇。俄有持灯者曰。我往舟去。先辈随之。将及舟
欲涉水。持灯者曰。我邻舟也。顺便负过比上舟。持
灯者不见。闻者惊叹。此未持密咒。而护持亦若是
矣。吾乃知显密二修不离心观心观者。即康诰所
谓顾諟天之明命也。明命固万灵之所必钦。而何
显与密之分耶。有问近溪先生曰。我闻先生论。天
命之谓性。见得随处。皆天岂不畅快。先生曰。天命
所在。即生死祸福之所在也。不知悚然生些惧怕。
却更侈然。谓可顺适。则天命一言。反作汝之狂药
矣。世多豁达空故。先生指点人心。以日用现前为
真机。即以敬畏天命为实德。其言曰。大出自天。机
原自统。博本平地。命亦自纯。至矣至矣。圣狂危微。
判在于此。我辈不可不知所以护持之理。

* 净业圆修说

观无量寿佛经说。三辈往生。皆云发菩提心。至上品
上生章。则云发三种心。谓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9b 页 X59-0239.png
也。妙宗引起信释云。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故。二者深
心。乐集一切善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
故。夫至诚心固。即所谓直心也。何者正念真如。无謟
曲故。无巧伪故。然则至诚即是菩提。菩提无生。而何
以言往生。又何以分净分秽。而必西方之生也。曰菩
提无生而无不生。方便分别。实无分别。约化仪而定。
向顺。实相以无方其为一。真无碍法界一也。如普贤
行愿云。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此不思
议境界。岂容有净秽之分。而云面见彼佛阿弥陀。即
得往生安乐刹。此不思议清净解脱。又何尝以往生
为碍耶。当知毗卢法界不隔毫端。常寂光土不离当
念。全彼全此。无有障碍。集诸善行。穷未来际。即深心
也。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即回向发愿心也。准提圆宗
含摄六度万行。一一观门与此相合。所当圆修者此
也 或疑十六观经。初标落日悬鼓。惟念西方。准提
咒。镜面东朝月。东西相违。不知白月东升。但取其圆
明表背尘合觉之智。红日西坠。则指其方向。标安养
极乐之归。若达法界。一心则圆融。不碍行布。皆即菩
提道场也 弥陀经言。若人念佛。临命终时。必生西
方。又观经云。念佛之人生西方者。莲分九品。盖此念
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贤愚贵贱。但一心念佛。
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显密心要验成行相。持咒
之人亦分九品。上品成就三密。变成三身。只于此生
得證无上菩提之果。夫念佛念咒。同一念也。观佛观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39c 页 X59-0239.png
字。同一观也。所贵一心不乱。福慧双修。世出世间成
就白法功德。其于净土。决定往生。前观行五门中。如
礼拜供养。是福边事。忏悔发愿持诵。是慧边事。若先
悟毗卢法界后。修普贤行海。则一切所修。皆即称性。
成就慧身。更无差别也。儒者重智。故有水母无虾之
喻。释门亦重智。故有目足交资之谭。要未有舍悟。而
言修者准提重般若(前说准提菩萨三目第九手持般若经卷。即重金刚智慧意也)
西方表金刚。意旨可知。

** 净业正愿

理由智导行。由愿兴行愿得均理智兼备。故證此三
昧。以愿为根本也。夫愿者乐也欲也。欲生西方净土。
乐见阿弥陀佛。必须发愿。如无愿心。则善根沉没。华
严经云。不发大愿。是为魔事。所以普贤广无边愿海
弥陀有六八愿门。是知十方诸佛。上古先贤。皆因愿
力而得成就菩提。故云法门广大。无愿不从。又忏云。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
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则谓之四弘誓愿。故我慈照
集忏。恐人著性迷理。乃云。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
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此四
句直明真。理欲令一切人于自性中。度了一切妄念
众生。所谓邪迷杂想。贪痴嫉妒。嗔恚恶毒等心故。令
发大誓愿自性自度也。又于自性中。断除一切烦恼。
所谓尘劳业识。邪思恶念。犹如浮云。障覆自性。光明
不现。故令发大誓愿。自断除之。永不令起。又于自性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40a 页 X59-0240.png
中。修学一切法门。所谓念佛三昧悲智行愿无量法
门故。令发大誓愿。自悟自修。常无退失。直至菩提。不
以得少为足。又于自性中。自信有佛。发大誓愿。常自
观照。自愿成佛菩提。此乃慈照老婆心切明明。与后
人开了一个门户。只要你诸人。自信自肯。从这里入
头悟自性。弥陀达唯心净土。入诸佛境界。成就无上
菩提。嗟乎世之善人。不知此意。向外别求。何异持神
珠而巡乞也。

慈照云。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无
行无愿。空住阎浮。有行有愿。直入无为。此乃佛祖修
净业之根本也。备观今时。信人皈依佛会。或为病苦
而发心。或为报亲而举意。或为保扶家宅。或为怖罪
持斋。虽有信心。而无行愿。虽云念佛不达本根。凡修
善缘皆为了还。心愿罕有。为自巳生死发心念佛。求
生净土者。往往香烛道场祝愿回向之辞。皆是表献
神明消灾延寿而巳。故与经忏本意相违。不合诸佛
本愿。纵使一生修诵。不明理趣。错用工夫。是谓终日
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也。

今持准提发愿者。或为成就世缘。亦不相妨。伹要
归于正愿。所谓净业圆修者此也。

** 发菩提愿

无上佛果名曰菩提。若发此心。决定成佛。净行法门
曰。凡修净土。须善发心。若为自巳。厌五浊。忻九品。则
违菩提心。是声闻行。不应发也。若为众生。起大悲心。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40b 页 X59-0240.png
求生彼国。希速成就。道力神通遍历十方。救度一切
令共成佛。则顺菩提心。是菩萨行。应当发也。今劝净
业高流。凡欲利巳利他。须是发心立志。应于三宝前。
虔奉香花。志心发愿。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弟子
某从于今日。发此大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缘觉声
闻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法。发菩提心。愿
与现生父母。及多生父母。法界众生。一切冤亲。同生
净土。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三
说。此心时时要发。日日常然。所以善财一生證果。龙
女八岁成佛。地狱发心。顿超十地。沙弥发意。巳越二
乘。可谓一气回元运。恩沾万物深矣。

三种净业。第三发菩提心者。疏中标为大乘不共之
业。谓不同凡夫二乘之所发心也。盖无上正觉。名曰
菩提。是诸佛究竟之果德。众生本源之佛性。修大乘
者。依圆顿无作四谛发自性。四弘誓是。谓发菩提心。
乃众行之首。履道之初。终始该罗。不可暂废。华严经
云。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
者。犹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
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能洗一
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犹如大风普于世间无所碍
故。菩提心者。犹如盛火能烧世间诸见薪故。问菩提
理本性自周圆。何假发心故兴妄念。答般若经云。若
菩萨知心性即是菩提。而能发起大菩提心。是名菩
萨。又上首菩萨云。吾于无所求中。而故求之。知一切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40c 页 X59-0240.png
法皆无所发。而发菩提心。所證真如。如外无智。能发
妙智。智外无如。双照双遮。不存不泯。不二而二。理智
自分。二而不二。能所俱寂。

** 六度万行齐修

六度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也。
若念佛人专修三昧。学出世间。须达乎至善。要知六
度万行不出一心。于一心中。一切法俱备。如浴大海
巳用诸河水也。如万种香为丸。若烧一丸。具足众味。
如人取宝获如意珠王。一切众宝出生无尽也。何以
知其然。执持一句阿弥陀佛。故得三昧。一念之中。与
理相应。诸法现前。六度万行皆悉具足。布施则心无
染著。持戒则不起妄缘。忍辱则能所俱忘。精进则心
无所间断。禅定则动静俱寂。智慧则不立丝毫。乃一
度之中出无量度。度度之内。如帝网罗。伹知一心本
空自然。万行具足。是故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智
慧。八万四千功德。皆从一念。念佛心中出生也。华严
经贤首菩萨言。佛子。于一切时中。善用其心。则获一
切胜妙功德。可谓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合一切
法。

按念佛三昧真言三昧。持诵不同。其为万行圆修
一也。

** 决生净土

或问今见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答
此有三故。一者口虽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41a 页 X59-0241.png
奉劝世人。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说。积德修福。要孝
顺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爱。要夫妇相敬。要至
诚信实。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阴骘方便。要慈
悯一切。不杀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压小民。但有
不好心起。著力念佛。定要念退。这不好心。如此才是
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二者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
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念佛之时。按定心猿意马。
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亲在西方。面对弥陀。不敢散
乱。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三者口虽念佛。心
中只愿来生富贵。或说我等凡夫料得西方。无有我
分。止图来世。不失人身。此则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
西方。你却自不愿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凡念
佛者。决意求生西方。休得疑惑。且如天宫富贵福尽
也。要堕落。何况人间富贵。能有几时。若说你是凡夫。
西方无分。则圣贤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
便可发广大心。立坚固志。誓愿往生。见佛闻法。得无
上果。广度众生。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真信修行之士端的。是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专意一
念持一句阿弥陀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师。只此一念
即是化佛。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猛将。只此一念是
斩群邪之宝剑。只此一念是开黑暗之明灯。只此一
念是度苦海之大船。只此一念是脱生死之良方。只
此一念是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
此一念达唯心净土。但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41b 页 X59-0241.png
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
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
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
问人。觅归程乎。可谓行船尽在把梢人达者同游涅
槃路。

** 普贤愿王得生极乐

华严经行愿品普贤菩萨。于逝多林末会。发十大愿
王。其一一愿皆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我此大愿无
有穷尽。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
坏。一切威势悉皆散失。辅相大臣。宫殿内外。象马车
乘。珍宝伏藏。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离舍。于一切
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巳即
见阿弥陀佛。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得授记
巳。经无数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
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乃至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
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极乐世界。贞元疏云。问
不求生华藏期生极乐何耶。答有四意。一者有缘故。
二欲使众生归凭情一故。三不离华藏故。四即本师
故。行愿钞曰。有缘者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也。归凭
情一者。若闻十方皆妙。彼此融通。则初心茫茫。无所
依托。故方便引之。不离华藏者。极乐去此。但十万亿
佛土。华藏中所有佛刹。皆微尘数。故不离也。即本师
者如。经第三十九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共
围绕。疏判云。赞本尊遮那之德也。疏又云。华藏刹海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41c 页 X59-0241.png
皆遮那境。无量寿佛去十万亿。并未出于刹种之中。
岂非本师随名异化也。道纯法师曰。问普贤行愿是
华严流通。何故于世界海中。偏指极乐。既信解圆宗。
十方佛刹皆可往生。结归西方。必有深旨。答普贤为
善财海众。说愿王巳。结归西方者。盖为信解圆宗人。
入文殊智。修普贤行。福慧事理皆称法界。此大心人。
虽妙悟本明顿同诸圣。然犹力用未充未及。如来出
现普利众生。所以暂依净土。亲近弥陀海众。直至成
佛。故经曰。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
如来授记巳。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
利一切众生界 准提发愿回向净土即此意也。

按准提净业观门。与华严法界观门。正等无异。皆
即毗卢遮那清净法身。但明正因。必获正果。无疑
矣。今有不达法界之理。而必欲于相外觅无相者。
此非拨无以为达。则必滞寂而沉空。楞严经云。即
离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閒。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若诵真言持名号。即无此过。盖观行相应必得入
于毗卢法界。如显密圆通所称者。亦巳备矣。若龙
树菩萨弘扬准提赞云。准提功德聚寂静心常诵。
又云。遇此如意珠。定获无等等。夫无等等者。菩提
正果也。而寂静心。则菩提正因也。谓寂静心常诵
又未闻以持诵而碍禅寂者也。第亦有专希福利。
不求慧因者。此则世情太重。未免买椟还珠之诮。
夫如意珠而第世福之成就巳耶。余故以净业续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42a 页 X59-0242.png
之。愿诸仁者发菩提心。毋掩衣中珠而辜此良遇
可也。

* 供佛利生仪

夫祈道者。若非上供三宝。下拯四生。福慧无因增长。
今于密藏之内。录出要妙之门。冀诸四众依而行之。
若欲供养佛法僧三宝者。应先于三宝像前。五体投
地。普礼遍法界无尽佛法僧三宝。口诵普礼真言七
遍。真言曰。

唵缚曰啰(二合)

由真言不思议力。自然遍法界无
尽三宝前。皆有自身。尽皆礼拜奉事也(每至晨昏。或入寺礼佛等
时。宜诵此真言)。方始以饮食香花等。随力所办之物。并盛饮
食器物等。皆以普通吉祥印印之(右手大拇指与无名指相捻。馀三指
皆舒散)。诵净法界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由诵㘕字。真言加持及手印力。其饮食器物
等。自然清净。遍法界也。次诵无量威德自在光明胜
妙力变食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真言曰。

那谟萨嚩怛他蘖多嚩卢枳帝唵参婆啰参婆啰吽

由加持力。其饮食等。即变成诸天种种肴膳上味。
奉献供养。满十方佛法僧三宝。亦为赞叹劝请。随喜
功德。后结出生供养印(二手当心合掌。以上节指头右压左头相交。复安在顶上)
诵出生供养真言。二十一遍。真言曰。



由诵唵字。真言及印。不思议力。自然遍法界。
有无尽。香花灯烛。幢幡伞盖。衣服卧具。楼阁宫殿。音
乐歌舞等。种种诸供养具。尽供养遍法界无量佛法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42b 页 X59-0242.png
僧三宝诸天等(若无饮食香花。但佛像前。手结此印。口诵此真言。亦自然有无尽供养。遍
供养法界无尽诸三宝也)。

若施诸仙。以尽饮食。盛满一器。诵前变食咒二七遍。
投于净流水中。即变成天仙美妙之食。供养百千俱
胝恒河沙数诸仙。彼诸仙等得加持食。各各成就根
本所愿诸善功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此密言。加持于食。施彼诸仙。能令现世寿
命延长。福德安乐。心所见闻。正解清净。具足成就。梵天威德一切冤雠。不能侵害)。

若济饿鬼。每于晨朝。及一切时。悉无障碍。取一净器。
盛少净水。置少饭及诸饼食。以左手执器。右手作宝
手印(以大拇指压头指中指小指。舒无名指。用搅食上施仙食。亦作此印)。诵前变食咒
七遍。加持巳。然后称四如来名号。南无多宝如来(能除
饿鬼悭吝业。得福德圆满)。南无妙色身如来(能破饿鬼丑陋形。得色相具足)。南无
广博身如来(能令饿鬼喉咽宽大所施之食。悉皆充足)。南无离怖畏如来。
(能除饿鬼一切怖畏。得离鬼趣)称四如来名号巳。弹指七遍。取于食
器。于净地上。展臂泻之(或净石上。生食台上净器中皆得)。作此施巳。
于四方百千俱胝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前。各有摩
伽陀国七七斛食。受此食巳。悉皆饱满。尽舍鬼趣。生
于天上(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常以此密言及四如来名号。加持于食。施诸饿鬼便能
具足无量功德。短命之者寿命延长。薄福之者福德增荣。又得颜色鲜洁。威德强盛。速能满足。檀波罗蜜一切
非人夜义罗刹诸恶鬼神。皆畏是人。不敢侵害)。若欲施水。取水一掬。用甘露
咒。咒之七遍。散于空中。其水一滴。即皆变成十斛甘
露。一切饿鬼并得饮之。无有乏少。皆得满足。甘露咒
曰。

南无素噜皤耶怛他谒多耶怛侄他唵素噜素噜皤
显密双修观行说(前总论。后分显密。俱依显密心要)¶ 第 242c 页 X59-0242.png
啰素噜皤啰素噜娑婆诃

(曼荼罗疏云。夫为道者祈运为宗。上若不供诸佛菩萨。何处展智欲求菩提。下若不济诸神饿鬼。何处行悲。以
成萨若。有信之流。无遗斯业)。

若欲利益一切有情者。每至天降雨时。起大悲心。仰
面向空。诵胜观自在菩萨甘露真言。二十一遍。其雨
滴所沾。一切有情尽灭一切恶业重罪。皆获利乐。又
若诵此陀罗尼者。所有过现作四重五过。谤方等经。
一阐提罪。悉皆消灭。无有遗馀。身心轻利。智慧明达。
若身若语。悉能利乐一切众生。若有众生。广造一切
无间等罪。若得遇此持明人影。暂映其身。忽得共语。
或闻语声。彼人罪障悉皆消灭。真言曰。

曩谟啰怛曩(二合)怛啰(二合)夜野曩谟阿哩也(二合)嚩路枳
帝湿嚩(二合)啰野冒比萨怛啰(二合)野摩贺萨怛嚩(二合)
摩诃迦噜抳迦野怛你也(二合)他唵度𩕳度𩕳迦度𩕳
娑嚩(二合)

(乐略者。只唵字巳下持之。唵字巳上是皈敬辞。唵字等是正咒也。若书此陀罗尼于
钟鼓铃铎等一切出声物上。或有击吹振出声。一切众生闻此声者。悉皆清净。命终得生西方净土。咒中迦噜
抳迦野巳上即大悲咒。前八句也。首句或落一喝字。又翻译之不同耳)。

上来供佛利生
诸真言等。若不能都各诵持书写。皆用准提真言亦
得。故持明藏仪轨经云。此准提咒似如意珠。若有行
人。处处用之。皆得成就是也。

准提净业三卷终